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预制菜行业深度报告:发展现状梳理及核心竞争分析-220331(32页).pdf

编号:66616 PDF 32页 1.89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预制菜行业深度报告:发展现状梳理及核心竞争分析-220331(32页).pdf

1、 1 1 行业及产业 行业研究/行业深度 证券研究报告 食品饮料 2022 年 03 月 31 日 预制展翅 其景如炽 看好 预制菜行业深度报告 相关研究 短期消费场景受限 龙头长期趋势不变 - 食品饮料行业周报20 2022 年 3 月26 日 板 块 企 稳 龙 头 进 入 布 局 区 间2022 年食品饮料行业春季投资策略 2022 年 3 月 23 日 证券分析师 吕昌 A0230516010001 联系人 曹欣之 (8621)23297818转 本期投资提示: 满足下游效率需求 长期发展空间可期。预制菜是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并配以辅料,通过预处理

2、而制成的成品或半成品,是介于食品和餐饮中间的业态,通过食品加工企业和中央厨房工业化、集约化生产的快手菜。从发展阶段来看,中国预制菜 B 端处于加速渗透、C 端受疫情催化而初受关注的阶段。对于 2B 消费者,预制菜在提升出餐效率与标准化的同时,可节省人力成本;对于 2C 消费者,预制菜在提供美味的同时,可简化烹饪步骤。我们测算 2021 年中国预制菜行业规模约 2400 亿,在 2B 与 2C 需求共振下,预计25 年行业有望扩容至近 4800 亿,CAGR 约 18%。目前,新进入者众多,企业类型可分为传统预制菜企业、速冻企业、农林牧渔企业、生鲜零售平台、餐饮中央厨房与餐饮供应链平台六大类。短

3、期来看,行业格局分散态势预计仍将维持;中长期来看,看好具有上游供应链、中游产品设计及下游渠道销售优势的企业。 渠道网络:依靠 2B 上规模,尚需建立 2C 品牌认知。我们认为,大 B、小 B 及 2C 端对于预制菜的诉求及优势均有着显著特点。大 B 餐饮考验服务,小 B 餐饮注重性价比,但目前预制菜企业规模不足,企业的 2B 渠道议价力仍弱。2C 注重品质与品牌,加价空间大,愿意支付品牌溢价,且成本转嫁相对更容易。但目前 2C 消费者对于预制菜认知尚不充分,需要产品与时间积淀,新进入者拥有更多机会可通过产品力与营销手段建立品牌认知,在后期 2C 加速扩容阶段,可享受市场份额快速提升的红利。由于

4、中国渠道网络相对复杂,而终端客户渗透率、认知度差异显著,我们更加看好如速冻企业、生鲜零售等具有渠道基础的跨界龙头,依靠原有业务建立的渠道管理体系,通过渠道调整与嫁接实现预制菜全国化销售。 洞察研发:饮食多元与爆品打造,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国饮食文化与食材种类多元,导致大单品打造难度较大,是大单品稀缺的原因之一。此外,由于行业处于发展初期,叠加大量新进入者,导致同种产品价格分布广、品质参差不齐。这考验预制菜企业的研发能力,实现菜肴产品的高还原度,提升 2C 消费者的复购率。虽然中国菜系丰富、口味差异较大,但我们认为,对于中国预制菜企业而言,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状态。挑战在于需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挖掘

5、具有全国化爆品基因的菜肴,或将区域化爆品推向全国的渠道实力。机遇在于饮食的多样性提供了更多可研发、可创新的方向与空间。中国预制菜企业可通过逐步打造高品质产品矩阵的思路,逐步建立品牌力并提升品牌溢价。 供应链:前期降低试错成本,后期平滑周期波动。获取上游农产品资源并不困难,但需要分前期与后期两个阶段来看。在初期尝试阶段,若企业初期选择自产的重资产模式,则可能面临新品失败风险。因此企业可通过优质供应商资源的积累进行 OEM 贴牌生产,减少前期资本投入带来的风险。在成熟阶段,随着规模化逐步显现,企业可选择资本支出来进行自产,或可向上游进行延伸,降低采购成本并平滑农产品周期性的波动,从而提升盈利能力。

6、 风险提示:食品安全的风险问题,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2 2 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 2 页 共 32 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投资案件 结论和投资分析意见 预制菜行业的兴起符合社会节奏与经济发展的趋势, 满足当下消费者对于品质与效率兼具提升的需求。 首先关注规模能否上量, 再者布局中长期盈利改善, 关注企业渠道、研发及供应链基因。建议关注安井食品,把握优质龙头回调布局机会,看好公司菜肴制品业务作为长期发展的第二成长曲线。 原因及逻辑 渠道上,B 端受益于 2010-2020 年代餐饮经营成本缩减及

7、出餐速度提升的诉求,目前渗透率及普及率相对较高。但是在疫情的催化下, 家庭消费者对预制菜的了解逐步加深,并且我们看好跨界龙头的进入有望加大预制菜市场教育与品质规范化,2C 有望在未来的十年里加速渗透,驱动整体行业快速扩容。 从海外发展来看, 预制菜龙头企业在渠道销售、 爆品研发或供应链管理的一个或多个领域具有核心竞争优势时,借助其产生滚雪球效应,形成规模优势,成为预制菜行业的常青树。2020 以来,中国预制菜的兴起受到跨界龙头的关注与进入,叠加传统预制菜企业多年积淀的发展经验, 预计有望产生鲶鱼效应, 激发企业加大对渠道及市场的营销与开拓、 产品研发的投入及供应链资源的积累。具备一技之长或三项

8、核心竞争要素的企业有望脱颖而出, 从区域化走向全国化, 率先实现上量、 上规模。随着规模化的提升,预制菜企业在渠道议价力、生产规模经济效益及 C 端品牌溢价力均将步入正循环,中长期的盈利能力将进入上行通道。 有别于大众的认识 随着味知香上市及疫情催化, 市场对预制菜给予较高关注, 并且吸引众多跨界龙头加入。 但市场对于行业发展路径及未来格局演化, 缺少系统性的分析与概括。 我们认为,短期来看行业格局分散态势预计仍将维持。对于 2B,企业对渠道的议价力较弱,对于2C,尚需品牌打造与消费者教育。企业仍处于前期的积淀阶段,捋顺经营战略方针,逐步打通上游供应链、中游产品设计及下游渠道销售环节的商业模式

9、,方可行稳致远。中长期来看,我们认为行业出清、规模化企业形成、份额集中是必然规律。站在渠道及终端维度看,我们认为可分为 2 部分成长路径进行展望。一方面,对于大 B 端,看好具备成熟餐饮售前售后服务体系的预制菜企业;对于小 B 及 2C 端,属于开放式渠道,产品有望实现规模化量产,但需要综合考量企业的供应链、单品设计及渠道实力。 WWjYjUfWrVrUqRtRoNbRbPaQpNoOpNoMlOnNrNfQrRpOaQoOxOMYsPoOwMnMtN 3 3 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 3 页 共 32 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1.行业梳理:满足下游效率需求 长

10、期发展空间可期 . 6 1.1 商业模式:集约化生产的快手菜 .6 1.2 历史发展:B 端加速渗透,C 端疫情催化.7 1.3 行业规模:提升终端出餐效率,2025 年有望空间翻倍.8 1.4 竞争格局:短期维持分散格局,长期更看核心竞争壁垒 . 11 2.海外市场:日本发展成熟,预制菜龙头强势集中 . 13 2.1 发展历程:宏观环境和技术进步,推动行业向 BC 两端渗透. 13 2.2 行业格局:规模经济催生龙头,C 端企业错位竞争 . 16 3.核心竞争:渠道、研发、供应链三核心要素 . 18 3.1 渠道网络:依靠 2B 上规模,尚需建立 2C 品牌认知 . 18 3.2 洞察研发:

11、饮食多元与爆品打造,挑战与机遇并存 . 20 3.3 供应链:前期降低试错成本,后期平滑周期波动 . 22 4.重点公司 . 25 4.1 安井食品:三大战略布局,发展思路清晰 . 25 4.2 千味央厨:聚焦米面赛道,具备成熟餐饮供应链体系 . 26 4.3 味知香:高单店利润率加盟模式,双品牌运营 BC 渠道. 27 5.关键结论与投资分析意见 . 29 6.风险提示 . 30 目录 4 4 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 4 页 共 32 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图表目录 图 1:预制菜行业商业流程图归纳 . 6 图 2: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历程 . 7 图 3:

12、传统餐厅成本构成 . 8 图 4:使用预制餐食餐厅成本结构 . 8 图 5:人力是餐饮成本结构中占比增幅最快的支出项 . 9 图 6:中国团餐占比持续提升 . 9 图 7:家庭烹饪与预制菜使用流程 . 9 图 8:2021 年用户购买预制菜产品的目的 . 9 图 9:中国冷藏车保有量逐年双位数提升 . 9 图 10:中国冷藏容量逐年双位数提升 . 9 图 11: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及预测(NCBD 口径). 10 图 12: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及预测(艾媒咨询口径) . 10 图 13:2012-2021 我国预制菜相关企业注册量 . 12 图 14:日本餐饮业规模 . 14 图 15:日本冷冻食

13、品工厂数量及产值 . 14 图 16:日本冷冻食品行业 BC 两端产量(单位:万吨) . 14 图 17:日本 GDP 及其增速. 15 图 18:人均冷冻食品消费量. 15 图 19:日本社会少子老龄化问题愈显 . 15 图 20:日本女性工作人口不断增长. 15 图 21:2020 年日本预制菜细分产品产量占比 . 16 图 22:日本冷冻食品消费量. 16 图 23:日本预制菜行业 C 端市场规模及增速 . 17 图 24:日本预制菜 C 端市占率前五企业代表产品 . 17 图 25:日本冷冻食品产量趋势-目前中国处于日本 1970-1990 年代 . 18 图 26:中国餐饮连锁化率显

14、著低于发达国家 . 19 图 27:中国连锁餐饮门店数量分布. 19 图 28:雀巢的渠道策略 . 20 5 5 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 5 页 共 32 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图 29:中国菜系及就餐形式的市场份额 . 21 图 30:江苏预制菜消费者消费体验. 21 图 31:日冷集团成立至今的主要产品 . 21 图 32:神户物产独特的供应链体系. 23 图 33:神户物产连锁超市品牌“业务超市” . 23 图 34:预制菜行业核心竞争三要素:渠道、研发与供应链 . 24 图 35:冻品先生部分产品展示 . 26 图 36:安井食品龙虎添翼 22 年新

15、春礼包. 26 图 37:千味央厨收入与利润规模 . 26 图 38:千味央厨品类收入结构 . 26 图 39:2017-2020 千味央厨分渠道收入构成 . 27 图 40:公司重要客户群体 . 27 图 41:味知香历史收入分业务表现. 27 图 42:味知香历史归母净利润表现. 27 图 43:味知香部分产品展示. 28 图 44:味知香渠道结构 . 28 表 1:广义预制菜依照加工程度概况 . 6 表 2:预制菜行业规模测算 . 10 表 3:预制菜行业主要参与者的种类概况 . 11 表 4:近年来预制菜行业部分融资及资本运作项目 . 12 表 5:日本冷冻食品行业龙头市占率 . 16

16、 表 6:日本冷冻食品行业龙头销售额 . 17 表 7:预制菜渠道类型需求关注与特点 . 19 表 8: SYSCO 通过收购构建全球供应链体系 . 23 表 9:美日预制菜龙头各项概况 . 23 表 10:安井食品预制菜三大发展战略 . 25 表 11:味知香加盟店初始投入及单店盈利模型测算 . 28 表 12:重点公司各项对比 . 30 表 13:行业重点公司盈利预测与估值表 . 30 6 6 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 6 页 共 32 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1.行业梳理:满足下游效率需求 长期发展空间可期 1.1 商业模式:集约化生产的快手菜 预制菜是以

17、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并配以辅料,通过预处理(譬如清洗、分切、腌制、滚揉、成型、调味等步骤)而制成的成品或半成品。预制菜是介于食品和餐饮中间的业态,通过食品加工企业和中央厨房工业化、集约化生产的快手菜。分类上,可依据不同口径进行种类划分,譬如根据加工程度,由浅入深可分为即配、即烹、即热与即食产品四类;或是根据保温及生熟程度方式,分为冷冻生制、冷冻熟制、冷藏生制与冷藏熟制四类。因而,预制菜边界相对模糊,从广义角度看经过加工处理的食材均可视为预制菜,但从狭义上我们认为专指菜肴制品,如即烹或部分即热类产品。 表 1:广义预制菜依照加工程度概况 种类 定义 加工程度 配送难度 代表产品 代表企业

18、主要终端 即食 开封后可以直接食用的预制调理制品 深 低 即食罐头、 卤味等 双汇、绝味等 C 端 即热 只需要经过加热即可食用的食品 较深 一般 料理包、 速冻面点等 蒸烩煮、 千味央厨、三全等 B+C 端 即烹 经过一定调理, 按份分装冷冻、 冷藏或常温下保持的半成品材料, 可以立即入锅烹饪的食品 一般 较高 速冻/冷藏菜肴成品或半成品, 如虾滑、蚝油牛肉、酸菜鱼等 安井、 味知香等 B+C 端 即配 经过筛选、清洗、分切、按份封装的净菜,需要自行烹饪和调味 浅 高 净菜 蜀海、盒马等 B+C 端 资料来源:申万宏源研究 上游农林牧渔,中游各类参与者,下游冷链物流、全渠道销售。自上而下来看

19、预制菜商业模式,行业上游以农林牧渔企业为主,其中部分上游企业已向下游延伸,涵盖预制菜的制造与销售。中游加工参与者较多,包括但不限于传统预制菜、速冻、中央厨房/餐饮、餐饮供应链平台、农林牧渔以及生鲜零售企业。下游销售通过冷链物流运送,以直销、经销或加盟模式,通过全渠道销售至大 B、小 B 及 C 端消费者。我们会在后续章节详细讨论各类预制菜参与者特点及三大类终端消费者诉求。 图 1:预制菜行业商业流程图归纳 7 7 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 7 页 共 32 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资料来源:申万宏源研究 1.2 历史发展:B 端加速渗透,C 端疫情催化 海外发展

20、期(2000 年前):预制菜最早起源于美国。1920 年,世界上第一台速冻机诞生, 预制菜的雏形速冻食品相应诞生。 20 世纪 60 年代起, 预制菜开始实现商业化,到 80 年代,预制菜加工配送在日本、加拿大及部分欧洲国家兴起。在美国与日本,预制菜渗透率均已超 50%,催生出了如美国的 Sysco 及日本的日冷等行业巨头。 预制菜初入中国(2000-2014 年):国内预制菜企业起步较晚,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麦当劳、肯德基的进入,国内开始出现净菜加工厂。到 2000 年左右,出现了以生产半成品菜为主的预制菜企业。发展初期,预制菜企业受限于速冻技术和冷链物流的短板,面临着成本高、区域局

21、限性大等难题。随着国产冷链运输能力、速冻设备性能的快速提升,预制菜企业在基础设施方面的难题逐渐得到解决。 B 端加速渗透(2014-2020 年):随着外卖兴起、餐饮连锁化及餐饮各项成本上行的推动下, 预制菜在 B 端餐饮的渗透得到加速。 餐饮行业对预制菜的需求逐步由复杂菜品 “简便化”、连锁餐饮出品“标准化”、外卖出单“加速化”的方向层层递进。 C 端疫情催化(2020 年以来):2020 年受疫情影响,推动预制菜从餐饮后厨走向家庭消费场景,C 端预制食品的曝光开始迎来指数级放大。在各大电商节及春节期间中,包括半成品菜、速食菜在内的预制菜销售火爆,成交额均取得倍数级增长。 图 2:中国预制菜

22、行业发展历程 农林牧渔企业调味品及其他辅料企业餐饮供应链平台速冻企业传统预制菜企业直销餐饮中央厨房生鲜零售直销农贸批发KA/BC农贸/菜市场电商加盟门店电商2B2C上游原料中游加工下游销售终端用户经销 8 8 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 8 页 共 32 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资料来源:NCBD,申万宏源研究 1.3 行业规模:提升终端出餐效率,2025 年有望空间翻倍 对于 2B 消费者,预制菜在提升出餐效率与标准化的同时,可节省人力成本;对于 2C消费者,预制菜在提供美味的同时,可简化烹饪步骤。在 2B 与 2C 需求共振下,预计行业扩容有望加速。 通过预制

23、菜缩减餐饮人力成本,提升净利率,实现出餐快、标准化功效。随着经济发展,中国各个行业面临着用人成本上升的难题。根据中国饭店协会 2019 财年统计显示,人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仍是餐饮业增长最快的一项支出,叠加原料及房租成本的上涨,导致餐饮企业亟需缩减各项支出维持企业盈利能力。从财务角度看,虽然预制菜的单位采购金额占比略有提升,但在加工环节中,可减少相关后厨人力与制作成本,整体净利率测算可同比提升 7pct。另一方面,团餐及乡厨在中国餐饮比重逐年加大,2020 年团餐规模约1.5 万亿,占社零餐饮收入比重近 36%,而农村消费水平提升、乡村群宴增多,但乡厨团队人手有限,需为上百名参与者进行备餐。两

24、类餐饮业态亦对出餐速度与标准化率的诉求有所增强。因此从餐饮的经营角度看,预制菜可实现出品速度快、标准化、去厨师化,可解决传统正餐门店、团餐及乡厨的经营难点,预计在 B 端加速渗透的态势将得到延续。 图 3:传统餐厅成本构成 图 4:使用预制餐食餐厅成本结构 资料来源:中国饭店协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申万宏源研究 资料来源:中国饭店协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申万宏源研究 1920年,速冻食品出现。20世纪60年代起,预制菜开始实现商业化。催生出行业巨头SYSCO。20世纪80年代在日本发展成熟80年代,预制菜加工配送在日本、加拿大及部分欧洲国家兴起。2019年日本预制菜的渗透率达到60%以上,诞生

25、巨头如日冷集团。20世纪90年代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店进入,国内开始出现净菜配送加工厂。2000年左右以生产半成品菜为主的预制菜企业出现。1998年蒸烩煮成立2002年盖世食品成立2002年好得睐成立2004年厦门绿进成立2006年鲜美来成立2008年味知香成立2013年大希地成立2020年随着外卖平台与连锁餐饮的快速发展,叠加人力成本上升,中国预制菜行业在B端步入放量期。 2015-2020预制菜市场规模CAGR为31.19%。2013年鲜美来与沃尔玛合作,2017年进驻盒马、京东。2014年蜀海成立2015年找食材成立望家欢、国联水产分别于2014、2015年涉足预制菜领域。安井2018年

26、推出预制菜品牌冻品先生。2014年受疫情催化,C端的预制食品迎来消费加速期。2021年味知香IPO,成为“预制菜第一股”;三餐有料再次获得数千万元的A+轮战略融资;珍味小梅园两年内实现四轮融资;鲜美来也即将奔赴资本市场。餐饮中央厨房如广州酒家也于2020年初进入预制菜赛道。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美国B端加速渗透C端受疫情催化100%38%22%10%5%5%20%0%10%20%30%40%50%60%70%80%90%100%100%43%12%10%3%5%27%0%10%20%30%40%50%60%70%80%90%100% 9 9 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27、 第 9 页 共 32 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图 5:人力是餐饮成本结构中占比增幅最快的支出项 图 6:中国团餐占比持续提升 资料来源:中国饭店协会,申万宏源研究(注:2019 财年数据) 资料来源:中国饭店协会,艾媒数据中心,申万宏源研究 在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下,预制菜可协助省去备菜步骤,简化备餐、烹饪流程,并可在家复制难度较高的酒店菜肴。一方面,外卖、复调等近几年兴起的饮食或烹饪习惯,均验证了 2C 消费者对于速食需求的加大,而预制菜不单可解决外卖不干净、不健康、不新鲜的隐患,并且免去复调仍需准备食材的痛点,符合当下懒人经济与消费升级并存的行业趋势。另一方面,一些步骤复杂的酒店菜肴如小龙

28、虾、酸菜鱼、佛跳墙,亦可通过预制菜在家实现复刻,满足家庭消费者“吃得好”的诉求。 图 7:家庭烹饪与预制菜使用流程 图 8:2021 年用户购买预制菜产品的目的 资料来源:申万宏源研究 资料来源:草莓派,艾媒数据中心,申万宏源研究(注:调查样本数量为 1452 位) 冷链运输的日益完善,是支撑预制菜中长期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上一章节提到,2000-10 年期间已陆续有多家预制菜企业成立,但苦于冷链运输的不完善,是导致多数企业仍局限于区域性发展的原因之一。随着冷链国标出台、消费升级对生鲜需求提高等多重因素,冷链行业规模、 冷藏车保有量及冷库容量全面提升,冷链运输的硬件设施得到强化,支撑预制菜行业

29、长期发展。 图 9:中国冷藏车保有量逐年双位数提升 图 10:中国冷藏容量逐年双位数提升 0%5%10%15%20%25%30%35%01720182019餐饮业市场规模(万亿)团餐市场规模(万亿)团餐占比(右轴)传统烹饪原料采购切洗备菜调味腌制烹饪出餐约30分钟预制菜预制菜购买烹饪出餐0%20%40%60%80%节省时间美味不喜欢做饭健康不会做饭 1010 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 10 页 共 32 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资料来源:中物联冷链委,申万宏源研究 资料来源:中物联冷链委,申万宏源研究 测算 21 年行业规模 2400 亿,

30、25 年行业有望扩容至近 4800 亿,CAGR 约 18%。市场上对于行业规模测算方法众多。根据艾媒咨询,2019 年预制菜行业规模约为 2445 亿,其中 B 端 1956 亿, C 端 489 亿, B 端占比为 80%, 预计 2023 年预制菜行业规模将达 5165亿。我们同样对预制菜行业的规模及空间进行了测算。其中关键假设如下,1)餐饮行业保持往年常态化下近双位数增长态势, 假设期间行业规模复合增速 8%, 2) 2B 连锁化率加速,人力成本继续上行,推动 2B 预制菜渗透率由 21 年 20%提升至 25 年 25%,3)企业加大2C 品牌建设与消费者教育,C 端规模加速扩张,占

31、比提升。测算得到 2025 年预制菜行业规模具有近翻倍的空间,2021-25 年复合增速约为 18%。 图 11: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及预测(NCBD 口径) 图 12: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及预测(艾媒咨询口径) 资料来源:NCBD,申万宏源研究 资料来源:艾媒数据中心,申万宏源研究 表 2:预制菜行业规模测算 社零餐饮收入(亿) 原料进货成本占收入比重 2B 预制菜渗透率 2B 预制菜终端规模 (亿) 2C 预制菜终端规模 (亿) 合计预制菜终端规模 (亿) 渠道利润率 合计出厂规模 (亿) 2021 年 46895 41.87% 20% 3927 982 4909 50% 2454 数据来源/

32、假设 国家统计局 中国饭店业协会 预制菜2B 2C占比为 8:2 2025 年 63800 41.87% 25% 6678 2862 9540 50% 4770 假设 复合增速 8% 维持 预制菜2B 2C占比为 7:3 维持 0%5%10%15%20%25%30%0500000200000250000200182019冷藏车保有量(辆)yoy(右轴)0%2%4%6%8%10%12%14%16%18%004000500060007000200182019冷库容量(万吨)yoy(右轴)0%5%10%15%20

33、%25%30%35%40%45%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预制菜市场规模(亿)yoy(右轴)0%5%10%15%20%25%00400050006000201920202021E2022E2023E预制菜市场规模(亿)yoy(右轴) 1111 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 11 页 共 32 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饭店业协会,渠道反馈,申万宏源研究 1.4 竞争格局:短期维持分散格局,长期更看核心竞争壁垒 六大参与者,各有所长。我们大致可以将预制菜相关企业分为 6 类,

34、包括但不限于:(1)传统预制菜企业,扎根预制菜行业多年,生产销售经验丰富,自研产品能力较强带来更高毛利空间, 是目前行业的主力军; (2) 速冻企业:从流通渠道起步,常见于各类超市、商超,在终端品牌力强,产品标准化程度高,销售网络完善,渠道分销能力强;(3)农林牧渔企业:上游企业具备原材料优势,供应稳定,可凭借其已有的 B 端渠道布局,并拥有规模化生产能力;(4)生鲜零售平台:零售平台产品丰富,拥有 2C 客流量,受众人群与预制菜 C 端消费者更匹配,企业可利用大数据优势了解消费者需求,把握终端偏好,可要求上游供应商贴牌生产;(5)餐饮中央厨房:优势在于线下门店经营,品牌知名度更高,具备强大的

35、消费群体基础,对终端消费偏好更加敏感,对客户需求把控能力更强;(6)餐饮供应链平台:提供预制菜供应链服务,一般针对 B 端,研发产品、生产加工以及采购运输能力齐全,采用规模化采购,建立信息化配套体系。 表 3:预制菜行业主要参与者的种类概况 分类 优势 劣势 代表企业 传统预制菜 预制菜渠道铺设经验丰富,自研产品能力强,带来更高毛利空间,是当前预制菜行业的主力军 主要针对 B 端客户,专注 2-3 个品类,存在渗透率门槛。C 端部分品牌知名度有限,规模较小,对供应链要求较高 味知香、绿进、蒸烩煮、盖世食品 速冻企业 产品标准化程度高,品牌力强,区域知名度高,具备供应链优势,渠道分销能力强 多数

36、企业定制化能力有限,易给消费者形成固有印象,认为做预制菜不够专业;渠道资源需部分调整嫁接 安井食品、千味央厨 农林牧渔企业 拥有原材料成本优势,保障供应,已有 B端渠道布局,并拥有规模化生产能力 渠道把控与分销能力较弱,品牌力较弱 圣农、国联水产 生鲜零售平台 拥有 2C 客流量, 可要求上游供应链贴牌生产,可利用大数据优势把握终端偏好 通常采取代工厂模式加工,对第三方工厂依赖度较高,渠道单一,对仓储以及冷链运输能力要求高 盒马 餐饮中央厨房 有餐饮门店,品牌知名度高,消费者基础强大,消费者接受度较高,能很好把控客户需求 研发和生产能力有限,很难大规模生产,且通常具有明显的时令性,前期需投入建

37、设中央厨房,运营成本更高 贾国龙功夫菜、广州酒家 餐饮供应链平台 规模化采购,缩减供应链环节,信息化系统配套,自建物流体系有助于布局下沉市场 上游受农产品价格周期波动,下游餐饮客户敏感度相对较高,利润率或受周期波动 蜀海、找食材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申万宏源研究 行业扩容之际, 吸引资本加码布局,行业呈现分散态势。 根据企查查显示, 2012-2019年期间,预制菜相关企业注册数量保持平均约 25%的速度增长,而 2020 年新增企业数量依然近 1.3 万家。截至 2022 年 1 月 27 日,我国现存预制菜相关企业 6.81 万家,其中注册资本 0-100 万的相关企业数量超过 54.7%

38、,注册时长 5 年以内的企业占 56.6%,中小预制菜企业占据多数。另一方面,近两年预制菜行业也吸引了不少资本与跨界龙头的进入,资本运作也较为频繁。根据 36 氪和天眼查数据,2013 年至 2021 年,预制菜赛道共发生71 起投融资事件,披露融资总金额超 10 亿元,涉及项目 42 个。从融资时间来看,2015 1212 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 12 页 共 32 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年和 2016 年出现融资高峰, 分别有 14 起和 17 起, 2020 年起预制菜赛道热度再起, 2020年和 2021 年预制菜赛道共发生 23 起融资。 图 13

39、:2012-2021 我国预制菜相关企业注册量 资料来源:企查查,申万宏源研究(注:仅统计关键词预制菜、预制食品、速冻、半成品食品、即食、净菜的企业) 表 4:近年来预制菜行业部分融资及资本运作项目 公司 年份 融资轮次/资本运作 备注 安井食品 2018、2021 累计受让洪湖新宏业 90%股权。 承担公司水产类菜肴制品的研发,并进一步加强对淡水鱼浆及水产原料资源掌控。 2020 2020 年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厦门安井冻品先生供应链有限公司。 “冻品先生”为公司子品牌,主要覆盖经营菜肴制品。 2021 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 增加菜肴制品产能 10.5 万吨。 2022 与洪湖市人民政府签署了

40、投资协议书,拟投资 10 亿元于集团首个预制菜肴生产项目。 项目地点与公司原有华中生产基地以及新宏业形成战略呼应。 味知香 2021 IPO 募集资金净额 6.47 亿元。 千味央厨 2018 A 轮 投资机构:京东、绝味食品,融资金额 1 亿。 2021 IPO 募集资金净额 2.82 亿元。 珍味小梅园 2020 天使轮 零一创投投资百万美元。 2020 PRE-A 轮 创新工场投资数百万美元。 2021 A 轮 虢盛资本投资数千万人民币。 2021 B 轮 星陀资本、清科资管、虢盛资本、零一创投、德聚兄弟投资数千万人民币。 2022 B+轮 百度风投、鼎翔资本、零一创投投资数千万人民币。

41、 寻味狮 2021 天使轮 天图投资、源码资本投资数千万元人民币。 三餐有料 2020 天使轮 投资方为冻品在线。 2020 A 轮 投资方为英诺天使基金、梅花资本。 2021 A+轮 众海投资、梅花创投投资数千万元人民币。 蜀海 2015 战略融资 永辉云创投资 1000 万人民币。 2015 A 轮 景林投资投资数千万元人民币。 2017 战略融资 投资方为超级物种。 2019 战略融资 投资方为财信产业基金、红杉基金、厚生投资、高瓴资本、-80%-60%-40%-20%0%20%40%60%020004000600080004000200152

42、001920202021企业注册量(家)yoy(右轴) 1313 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 13 页 共 32 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君联资本、西藏庆瑞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2020 战略融资 雨知控股、太阳维斯塔、亭和明投资数千万人民币。 火锅物语 2020 天使轮 德迅投资投资 1000 万人民币。 味库海鲜 2014 天使轮 被投资数百万元人民币。 2015 A 轮 松禾资本、首业资本投资数千万元人民币。 2018 A+轮 投资方为国通集团。 2019 B 轮 投资方为经纬中国。 2020 C 轮 经纬中国、DCM Venture

43、s、海纳亚洲投资数千万美元。 2020 C+轮 创世伙伴、DCM Ventures 投资数千万美元。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企查查,申万宏源研究 短期来看,行业格局分散态势预计仍将维持。行业新进入者众多,均处于初期尝试阶段,各家企业规模较小,并未出现龙头企业可引领行业发展的态势。对于 2B,企业对渠道的议价力较弱,对于 2C,尚需品牌打造与消费者教育。我们认为,企业仍处于前期的积淀阶段,捋顺经营战略方针,逐步打通上游供应链、中游产品设计及下游渠道销售环节的商业模式,方可行稳致远。 中长期来看,我们认为行业出清、规模化企业形成、份额集中是必然规律。从目前各类参与者来看,擅长供应链整合、大单品打造或

44、渠道掌控任一环节的企业均有望挖掘该环节的成长潜力,形成预制菜业务的规模化,但集大成者有望成为行业领头羊。站在渠道及终端维度看,我们认为可分为 2 部分成长路径进行展望。一方面,对于大 B 端,看好具备成熟餐饮售前售后服务体系的预制菜企业,主因此类客户属于封闭式渠道,更加偏好定制化、差异化的产品与服务,但准入门槛较高,需要具备相应供应商资质与前期考核。另一方面,对于小 B 及 2C 端,属于开放式渠道,产品有望实现规模化量产,但需要综合考量供应链、单品设计及渠道实力。横向参照其他食品板块的过往发展,相关行业标准与政策的出台有望加速行业出清,市场份额逐步向具备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聚拢,待规模化效应显

45、现后,企业预制菜业务的盈利能力也有望迎来改善趋势。 2.海外市场:日本发展成熟,预制菜龙头强势集中 2.1 发展历程:宏观环境和技术进步,推动行业向 BC 两端渗透 萌芽期(1920-1968 年):经济复苏后居民消费增加,政府扶持推动日本冷冻食品行业发展。 1920 年日本葛原商会(现日玲食品森工厂)在北海道森町建造了一台冷冻能力为每天 10 吨的冰箱, 用于冷冻鱼等食物, 开启了日本首个冷冻业务。 二战后日本资源与食物短缺,直至 20 世纪 50 年代, 居民消费需求逐渐增加, 日本政府开始大力发展冷冻食品业务。 1952年东京池袋西武百货和涩谷东横百货设立“冷冻食品部”,标志着日本冷冻食

46、品行业进入发展期。1964 年,东京奥运村食堂中的冷冻食品大受欢迎,给冷冻食品进入酒店、餐馆等商用场景带来契机。随着商用微波炉的发布、电冰箱的普及以及物流体系的不断完善,日 1414 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 14 页 共 32 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本国内冷冻食品产量不断增长。1958-1968 年,日本国内冷冻食品产量从 0.16 万吨增长至 7.71 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达 47%。 成长期(1969-1997 年):电冰箱微波炉普及率提升,经济高速发展,预制食品 2B端迅速增长。 1969 年日本冷冻食品协会成立,标志着日本冷冻食品行业进入成长期。这一阶

47、段,日本冷冻食品行业百花齐放。预制食品公司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水、农、畜牧产品,而是相继推出抓饭、乌冬面、炸物等多种类产品。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女性外出工作人数增加,居民饮食外部化率提升,餐饮行业规模快速增长,对预制食品的需求提升。伴随电冰箱和微波炉的普及率超 90%,冷冻食品行业向 B 端快速渗透。另一方面,1970 年冷冻食品在大阪世博会中受到人们的喜爱,给冷冻食品进入家庭饮食带来契机。这一阶段,日本国内冷冻食品产量从 7.71 万吨增长至 148.20 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达 11%。 成熟期(1998 年-至今):龙头企业整合上下游产业链,B 端产量下滑,C 端驱动行业增长。 90 年代日本

48、经济泡沫破裂,长达 30 年的平成大萧条时期对居民消费产生深远影响。1997 年开始,日本冷冻食品消费量增速下滑,行业进入洗牌整合阶段。2020 年日本冷冻食品工厂数量为 442 家, 相较 2001 年下降约 54%。 龙头企业通过收购拓展上下游产业链,物流体系和技术得到完善,行业集中度提升。经济的不景气导致 B 端需求下滑,却也促使企业开拓更多 C 端业务。2020 年,日本冷冻食品 C 端产量占比增长至 49.7%,而 C 端销售金额占比首次超过 B 端,增长至 53.3%。这一阶段,日本国内冷冻食品产量从 148.20万吨增长至 155 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达 0.2%。 图 14:日本

49、餐饮业规模 图 15:日本冷冻食品工厂数量及产值 资料来源:日本食品服务协会,申万宏源研究 资料来源:日本冷冻食品协会,申万宏源研究 图 16:日本冷冻食品行业 BC 两端产量(单位:万吨) 1515 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 15 页 共 32 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资料来源:日本冷冻食品协会,申万宏源研究(注:黄色柱状图为 B 端,紫色柱状图为 C 端) 纵观日本冷冻食品行业发展历程,我们认为该行业发展的驱动因素包括宏观环境和技术进步两个方面: 1) 宏观环境:经济增速,少子老龄化,女性工作人口。1950s-1970s 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同时女性外出工作人

50、口增加,促使人们转向餐厅和外卖服务,推动冷冻食品行业 B 端快速增长;1990s 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虽然经济下行,但少子老龄化趋势愈显,饮食习惯也发生了改变,人均冷冻食品消费量增长。更多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冷冻食品产量高速增长并逐渐向 C 端发力。 2) 技术进步:运输、储存和烹饪。冷冻食品商用推广的技术难题在于运输、储存和烹饪三方面。电冰箱和微波炉的普及,有效解决了冷冻食品的储存和烹饪问题。而随着企业集中度的提升,产业链资源得到整合, 与之匹配的物流体系和物流技术得以进步,有效解决了冷冻食品的运输难题。 图 17:日本 GDP 及其增速 图 18:人均冷冻食品消费量 资料来源:Wind,世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预制菜行业深度报告:发展现状梳理及核心竞争分析-220331(32页).pdf)为本站 (渔人也)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