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2015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报告(91页).pdf

编号:69327  PDF  DOCX  91页 1.75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2015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报告(91页).pdf

1、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1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Research of the Consumer Credit Market in Chin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2015年10月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目 录消费信贷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实证研究 . 1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17消费信贷商的案例分析 .62北银消费金融公司案例研究 .76佰仟金融公司案例研究 .82“阿里巴巴 - 天猫分期”案例研究 . 85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1消费信贷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实证研究 摘要中国已进入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时期,转型过程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会涉及到经济社会的所有

2、领域,任何处于经济体中的参与因素,既会是经济转型的影响者也会是被影响者。消费信贷作为信用资源分配的一种形式,是鼓励提前消费 , 增加有效需求,稳定经济增长和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手段。本文利用中国的相关数据,从消费信贷与经济结构转型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 探讨消费信贷对经济结构转型的作用 ,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消费信贷的政策建议。关键词 消费信贷;经济转型一、问题的提出20 世纪 80 年代初,中国踏上了经济结构转型的艰难征程,经过 30 多年的曲折发展,我国的经济转型在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而今已经到了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所谓经济结构转型(economicstructuretrans

3、formation)主要是指是国民经济诸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形式和方式的转变,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转变过程。经济结构转型会涉及到经济社会的诸多方面,诸如经济发展与增长模式、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区域经济结构,以及资源的配置机制,甚至包括政治、文化等诸多非经济领域。任何处于经济体中的参与因素,既可能是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者也会是被影响者,或者说既可能是因变量也可能是自变量。消费信贷(ConsumerCredit)作为辅助和促进消费的一种手段,早已成为发达国家居民实现消费、维持和提升消费水平的重要手段,甚至成为当年实现“美国梦”的重要途径(伦德尔 . 卡尔德,1999)。我国消费信贷自改革开

4、放后才发展起来,但近年来的发展速度惊人。那么,消费信贷与我国的经济结构转型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面对消费信贷的蓬勃发展我们应当采取怎样的对策呢?本文将就此展开专门研究。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Research of the Consumer Credit Market in China2二、文献研究金融信贷与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的关系问题是金融和经济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长期以来,学术界主要关注金融信贷(包括消费信贷)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尽管也有一些文献已经涉及到与经济结构转型方面的问题,但总体上是偏少的,特别是有关消费信贷与经济结构转型之间关系的研究文献更是少之又少。即便如此,我们将在认真梳理文献

5、的基础上,力图从中挖掘出一些有价值的思想和观点,以期成为我们研究的基础。(一)国外相关研究Cochrane(1991)认为,消费信贷可以发挥消费保险的作用,居民可通过诸如慈善机构和私人保险等正规机构或通过向亲人、朋友或者邻居等非正规部门借贷来抵抗偶然波动对收入或财富的冲击。Zeldes(1989)发现,流动性约束对居民消费行为有重要影响,当没有流动性约束时,即居民可以自由进行消费借贷时,预期消费信贷的增长会增加消费需求。Ludvigson(1999)通过对流动性约束及家庭收入之间关系模型的设定,发现放松对消费信贷的管制可以放松流动性约束,从而带来收入增长和消费需求增加。而且,两人的研究都得出了

6、消费信贷增长与消费支出增长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的结论。伦德尔 . 卡尔德(1999)从历史的角度研究了消费信贷对美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影响,他发现,从 19 世纪中叶消费信贷诞生以来,美国居民在消费信贷的帮助下,在不断地改变着消费结构,比如在美国曾依次出现了家具、缝纫机、钢琴、汽车、家用电器、珠宝、高档服装、住房等的消费热潮。Bishop(2003)研究了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经济增长的原因,他的结论是这得益于当时消费信贷的扩大而不是来源于收入的增长。然而,还有一些文献的研究结论并不认同 Bishop 的观点。Gregorio(1996) 借助代际交叠模型(OverLappingGenera

7、tionModels) 对 OECD 和一些发展中国家进行的经验研究表明,一方面,因为信贷约束(Borrowingconstraints)增加了储蓄总量而导致了经济增长,但另一方面其负效应则会压抑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积累过程,消费信贷和信用配给从而延缓了经济发展的进程。Jonathan(2003) 在研究了一个经济中企业信贷约束和消费者信贷约束同时存在的情况下,信贷约束的解除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并指出 , 企业信贷约束的解除有利于经济增长 , 而消费信贷约束的解除并不能起到同样的作用 , 这是因为消费信贷的增长将资金从有效率的生产部门转移到了效率较低的消费部门。(二)国内相关研究清华大学中国

8、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3国内一些学者从西方消费经济理论出发论证了消费信贷可以缓解流通性约束,从而改变了消费者的选择和消费需求量(丁洪福、李树玲,2012)。易宪容等(2004)的研究认为,消费信贷越来越成了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的重要因素。程建胜、刘向耘(2003)、沈健美和齐雪松(2007)指出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的促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增加最终消费需求 , 拉动经济增长;二是通过产品销售和服务消费 , 刺激投资 , 扩大投资的乘数效应,间接地带动经济发展 , 如住房、汽车、教育贷款的增加 , 不仅使住房、汽车、教育方面的消费增加 , 还刺激了建筑、钢铁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实证方面,秦秋红和章倩

9、茹(2011)在研究了我国消费结构变化过程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得到的结论是:消费信贷推动了我国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蔡浩仪和徐忠(2005)利用我国 2000-2003 年的分省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的结论是:消费信贷的增长会导致储蓄率的下降,也会挤压抵押品相对不足的中小企业的信用资金供给。如果消费信贷部门过度扩张 , 就会导致经济整体增长速度的下降。但大多学者实证分析的结果都支持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意义的结论。任金政、陈宝峰、席爱华(2006)的实证分析结论是:我国的消费信贷与 GDP 之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两者存量之间的相关性达到了 0.989,当我国的消费信贷每增加一个单位,

10、GDP 相应增加 2.628 个单位,这说明我国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有加速的作用,不过这种加速作用没有美国表现的明显(美国相应的系数为 6.333,增量的系数也达到了 3.206)。张艾莲和刘柏(2012)利用我国 2007 至 2010 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我国的消费信贷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到了长期消费信贷滞后 3 个月与经济增长同周期,经济增长对长期消费信贷的反应要大于对短期消费信贷的反应,长期消费信贷具有较强拉动力的结论。梁媛(2012)分别采用 2007 年至 2011 年北京市以及全国的季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在近年来逐步增强,但中长期消费信贷对

11、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加显著,特别是北京市中长期消费信贷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显著超过了短期消费信贷。 丁宁 (2014) 利用公开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结果是,我国消费信贷余额与 GDP 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消费信贷发展可影响宏观经济发展。但是,消费信贷余额的增加还不能引起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仅仅对经济增长有微弱的推动作用,这主要是因为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消费传导,而目前我国消费本身还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所以经过消费的传导之后,消费信贷原本就不强的作用会被进一步削弱。此外,易宪容(2006)、周旭霞、詹敏、袁秀明(2010)的经验和实证研究表明,以住房贷款为主的长期消费信

12、贷更具有投资性,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Research of the Consumer Credit Market in China4而这种投资性消费甚至挤出了居民短期的普通消费。尽管他们没有研究投资性住房贷款对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但我们完全由此可以推断出,住房贷款不仅不利于向消费导向增长模式的转变,反而有助于投资导向经济增长模式的维持。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尽管有些文献也涉及到了消费信贷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系,但绝大多数文献并未明确地将其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我们认为,真正被用于居民消费而不是被用于投资的信贷才是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因素,而以住房信贷为主的投资性消费信贷可能更有利于传统模式的维持。接

13、下来,我们将以我国的有关数据就此问题进行实证检验。三、中国消费信贷发展的历程与现状在进行实证分析之前,我们需要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状况作初步整理,我们将其发展过程分为三个时期。(一)改革开放初的萌芽期我国的消费信贷起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据不完全统计,从 1981 年到 1983 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在六个省市的 6 个行、处、所开办了消费信贷业务 , 共对 5,218 户发放贷款 294.6 万元,其中高档耐用消费品贷款 3,356 户,占贷款总户数的 84.3%,金额为 147.7 万元,占贷款总额的 50.2%,还对 1,863 户发放了建房贷款 146.8 万元

14、,占贷款总额的 49.8%。使这部份暂不具备支付能力的居民提前实现了购买耐用消费品的愿望。3然而,20 世纪 80-90 年代,我国的消费信贷并没有太大发展。1997 年全国消费信贷的总额只有 172 亿元,只占所有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的 0.23%。(二)亚洲金融危机后的成长期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 我国经济出现了经济下滑和通货紧缩的势头,为了解决通货紧缩问题,政府鼓励发展消费信贷(蔡浩仪、徐忠,2005)。1998 年 5 月 , 中国人民银行相继发布了推动金融机构积极开展消费信贷的两项重要文件: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和关于改进金融服务、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1999 年 2 月又

15、发布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 正式要求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面向广大城市居民开展消费信贷业务 , 以个人住房消费贷款、汽车消费贷款和助3雷加明:“谈谈开展消费信贷的必要性”,经济问题探索,1984 年第 3 期。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5学贷款为主题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在国内商业银行逐步开展起来。就消费信贷的品种而言,金融机构提供的消费信贷品种从1997年的单纯住房消费信贷进一步扩大到包括:个人住房抵押贷款、 个人汽车贷款、助学贷款、住房装修贷款、医疗贷款、旅游贷款、房产抵押贷款、小额质押贷款、个人综合消费信贷贷款等 10 多个品种。授权开办消费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也由国有独

16、资商业银行扩充到了所有有条件开办消费信贷业务的商业银行。中国的消费信贷业务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然而从这两类金融机构推行的消费信贷业务的实际结果看,主要以住房按揭贷款为主。在 2000-2004 年间,在我国的消费信贷总额中 , 住房消费贷款的比重一直维持在 80% 以上 , 汽车贷款、信用卡业务、助学贷款和以耐用品为对象的消费贷款总额度并不大。4(三)2009 年以后的快速期2008 年美国金融危机效应很快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影响,为了维持经济增长势头,我国政府于 2009年正式宣布启动消费金融试点。2010 年首批成立的北银消费金融公司、中银消费金融公司、锦程消费金融公司、捷信消费金融公

17、司等四家消费金融公司,分别在北京、上海、成都、天津注册。2013 年 9月银监会发布扩大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城市范围名单,包括重庆、武汉、西安、杭州、合肥在内的 10 余家城市获得试点资格,仍旧坚持“一地一家”原则。2013 年 11 月在对 2009 年颁布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后,银监会颁布了新的试点管理办法,并于 2014 年 1 月 1 日正式实施。新的试点管理办法明确提出,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允许符合条件的非金融企业作为出资人、主要出资人的最低持股比例由 50% 降为 30%、放开营业地域只能注册地的限制、增加吸收股东存款业务等,这些突破与试点城市的扩大进一步优化了消费金融公

18、司的政策环境,直接推动了我国消费信贷产业的发展。截至 2013 年 6 月末,前述 4 家消费金融公司总资产达到 78 亿元,贷款余额达到 65 亿元,同比增长136%。2013 年 6 月,北银消费金融公司率先完成了增资,引入西班牙桑坦德消费金融公司,以及利时集团、联想控股、大连万达等 8 家国内知名民企,注册资本由 3 亿元增至 8.5 亿元,实收资本已达到12.9 亿元。北银消费金融公司成为了国内股东最多、注册资本最高的消费金融公司。目前,中银消费金融公司、锦程消费金融公司、捷信消费金融公司的注册资本分别为 5 亿元、3.2 亿元和 3 亿元。此外,值得关注的是,伴随着电商于 2010

19、年以后的迅速崛起,我国的互联网消费信贷可谓“异军4蔡浩仪、徐忠:“消费信贷、信用分配与中国经济发展”,金融研究,2005 年第 9 期。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Research of the Consumer Credit Market in China6突起”。由于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原有的 P2P 为主导的消费金融市场开始拓展到目前以电商生态为基础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互联网金融开辟了一个非常便利的、新的消费融资渠道。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推广和普及,特别是电子支付类工具的兴起,网络消费越来越成为我国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信贷类互联网金融产品能够形成对消费的直接刺激,加上第三方支付的便利资金流通“

20、桥梁”,互联网金融这个新的消费融资渠道日益兴盛;伴随着互联网消费群体越来越年轻化、消费观念的改变和消费习惯的升级,互联网金融这一新鲜事物受到年轻一代消费群体的热捧,负债消费已经能够为大量年轻消费者所接受。以“融 360”、“我爱卡”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门户的崛起大大刺激了消费金融的发展,而京东、BAT 等著名电商的参与,无疑大大提升了互联网消费信贷的覆盖面。此外,大数据的发力也有利于互联网金融降低消费信贷的风险。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在拓展消费信贷业务上可以将大数据有效转变为厚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更精准的金融服务,厚数据分析不仅包括用户消费记录,还可通过用户的消费轨迹等,更深层次地了解用户。如

21、此,互联网金融从“单向供给”转为“大众定制消费”,从中挖掘出“消费金融”客户的真实需求,大大降低消费信贷的风险。有研究数据显示,2014 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达到 15 万亿,同比增长 24.7%,其中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达到 60 亿元,有越来越多的电商平台和互联网金融企业加入到消费金融的队伍,有人预计 2014 年之后,中国消费信贷规模仍将维持20% 以上的增长率。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 从1997年到2014年, 我国消费信贷余额由172亿元增长到15.57万亿元,后者比前者增长了9051倍, 占金融机构信贷余额也有当初的0.23%上升到18.33%。 在消费信贷总额中,尽管住房消

22、费贷款的比重一直维持在 80% 以上,但汽车消费贷款、助学贷款、旅游贷款等也获得了较快的增长。0.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年份消费信贷总量0.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增长率消费信贷(万亿元)消费信贷增长率图 1 中国 1999-2013 年消费信贷总量及增长率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7以上的分析表明,伴随着我国持续的经济高增长和改革开放,

23、消费信贷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并有不断加速的趋势。然而,我国的消费信贷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特别是短期消费信贷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消费信贷的多重效应仍需要进一步释放。根据相关数据的统计显示,2012、2013 年,我国消费信贷总额远远低于美国,尽管消费信贷占 GDP 的比重还高于美国,但如果刨除主要以住房贷款为主的长期消费信贷的话,我国的短期消费信贷占 GDP 的比重就大大低于美国的水平。(参见下表)表 -1 20122013 年中美消费信贷比较 单位:人民币元、美元、%国别年份GDP(万亿)消费信贷总额(万亿)占 GDP 比重短期消费信贷总额(万亿)占 GDP 比重中国201251.

24、911.522.21.943.7201356.914.2252.764.9美国201215.542.92318.8201316.573.09818.7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Research of the Consumer Credit Market in China8四、消费信贷与经济结构转型关系的假设出于实证研究的需要,根据以上的理论分析我们拟提出如下假设:1. 消费信贷作为金融创新的一种形式,它通过缓解流动性约束,可以帮助消费者优化其跨期的储蓄和消费活动 , 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扩大社会的消费总需求,进而推动经济发展。假设 1:消费信贷的扩大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2.

25、消费信贷在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同时,从长期看,也会不断地改变人们的消费结构。因此,随着我国消费信贷规模的扩大,我国居民的恩格尔指数应该是持续下降的。假设 2:消费信贷的扩大有助于消费结构的合理化。3. 长期以来,我国主要通过投资、出口来带动经济增长,是一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在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我国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即以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然而,由于目前我国的消费信贷以住房贷款为主,而住房贷款又主要是投资性的,因此,消费信贷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推动是有限的,甚至在眼下会更有利于大以规模投资为基础的、重化工业为主的传统模式的维持。假设 3:消费信贷的扩大对推动我国经济增长

26、方式转变的效应还有待拓展。4. 消费信贷的增长实际上是信用资源在不同产业部门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在一个有效的市场中 , 信用资金会流向能够最大化其使用效率的产业部门 , 消费信贷在不同产业的重新分配其结果就对产业结构起到了优化。由于消费会对诸如房地产、汽车和教育、耐用消费品等产业产生直接的需求,可以加快这些产业的发展 , 同时对那些不能满足消费需求的产业形成抑制,所以消费信贷的扩大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假设 4:长期消费信贷规模的扩大有助于凸现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地位。5. 消费信贷的增长实际上不仅是信用资源在不同部门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也是在不同区域之间的配置过程。在一个有效的市场中 ,

27、 信用资金会流向能够最大化其使用效率的地区 , 消费信贷在不同区域的重新分配与当地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调整一起推动了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从而改变了区域经济的地位和结构状态。假设 5:消费信贷的扩大有助于区域经济地位和结构的合理化。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96. 消费信贷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同时,由于消费信贷一开始就是按照市场需求被创设出来的,包括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运作的消费信贷都是按照更市场化的原则进行的,因此,在金融仍然处于我国经济核心地位的背景下,消费信贷业务的扩张会通过各种渠道推动了我国市场化程度的提升。假设 6:消费信贷的扩大有助于提升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五、实

28、证分析(一)数据和指标1数据来源。我们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IMF 的相关数据,以及有关研究机构的数据。数据期间为 1999 年至 2013 年,其中市场化指数(樊纲,2011)期间为 1999 年至 2009 年。2变量说明表 -2 消费信贷和经济结构变量说明变量类型变量定义*变量指标消费信贷(Consumer credit)消费信贷主要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消费者发放的转用于消费的信贷量,包括长期消费信贷和短期消费信贷。这里作为自变量。个人消费信贷强度 (Consumer credit intensity, CCI),是个人平均消费信贷 / 个人平均可支配

29、收入。经济增长率(GDP growth rate)主要指一国或地区的 GDP 增长速度。这里主要作为因变量。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 一国或地区的生产总值;消费支出 (Consume expenditure,CE), 一国或地区家庭所购买的产品和服务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Research of the Consumer Credit Market in China10变量类型变量定义*变量指标市场化率(Market rate)主要指资源通过市场配置完成的程度。 主要包括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非国有经济的发展”、“ 产品市场的发育”、 “要素市场的发育”和

30、“市场中介组织和法律制度环境”等五个方面。这里作为因变量。市场化指数 (Market Index, MI)。经济增长方式(style of economic increase)主要指经济增长是投资或出口主导还是消费主导。这里作为因变量。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 (Fi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contribution rate, CCR);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 (ICR);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ECR);最终消费支出拉动 (Fi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pull, CP);资本形成总额拉动(IP);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拉动 (EP)恩格尔系数(

31、Engel coefficient)主要指消费结构中食品消费所占比重。这里作为因变量。城镇恩格尔系数 (Engel Coefficient in town, ECT);农村恩格尔系数 (Engel Coefficient in country, ECC)产业结构(Industrial structure)主要指一、二、三产业和轻重工业的比例。这里作为因变量。第一产业在 GDP 中占比 (Proportion of primary industry in GDP, PIn1);第二产业在 GDP 中占比 (PIn2);第三产业在 GDP 中占比 (PIn3);重工业在工业中占比 (Proport

32、ion of heavy industry in industry, PHI);轻工业在工业中占比 (Proportion of Light industry in industry, PLI)区域经济结构 (Regional economic structure)主要指我国东部十省、中部六省、东北三省、西部十二省各自 GDP占总GDP比例。 这里作为因变量。东部地区 GDP 占比 (Proportion of east region in GDP, PER);中部地区 GDP 占比 (PMR);西部地区 GDP 占比 (PWR);东北地区GDP 占比 (PNER)注:该定义主要来自于樊纲(2

33、009)。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11(二)计量分析1计量结果。消费信贷与经济增长率、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消费结构、区域经济结构和市场化率的相关关系计量检验结果如表 3 和表 4 所示。表 -3 市场化、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消费信贷关系计量检验结果变量市场化指数经济增长率产业结构 因变量自变量MIGDPCEPIn1PIn2PIn3PHIPLICCI0.326*(6.320)0.033(1.359)0.471*(5.789)-0.048*(-3.254)0.042(1.270)0.056-(1.466)0.246*(7.448)-0.329*(-8.348)CE1.031*(23.88

34、1)0.777*(29.127)1.021*(17.342)1.100*(15.987)调整的可决系数0.7960.9940.6990.9940.9890.9870.8070.841F 值39.9112233.51248.7607.7532.255.569.7残差序列 e 单位根检验显著性水平*注:(1)各变量都取 LOG 对数以消除异方差。(2)自变量行中括号外的数字为相关系数,括号内的为 t 检验的 t 值。(2)在以消费支出 CE 作为因变量时,自变量是消费信贷 CC;在以其它变量作为因变量时,自变量是消费信贷强度 CCI。(3)残差序列 e 单位根检验用于检验时间序列相关性是否伪回归。

35、(4)-、*、*、* 分别表示 15%、10%、5%、1% 的显著性水平。(5)斜线表示未采用此自变量或未作单位根检验。下表同。表 -4 经济增长方式、消费结构和区域经济结构与消费信贷关系计量检验结果变量经济增长方式 因变量自变量CCRICRECRCPIPEPCCI-0.156*(-2.331)0.034*(3.830)-34.21(-1.276)-0.087*(-1.68)0.411*(3.872)-2.940(-1.024)调整的可决系数0.2410.4940.0430.1160.5000.003F 值5.4414.671.632.8314.991.048残差序列 e 单位根检验显著性水平

36、-*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Research of the Consumer Credit Market in China12变量消费结构区域经济结构 因变量自变量ECTECCPERPMRPNERPWRCCI-0.059*(-9.957)-0.113*(-7.391)0.014(0.903)-0.008(-0.496)-0.062*(-2.562)0.054*(3.035)调整的可决系数0.8750.793-0.013-0.0570.2840.37F 值99.13454.630.8160.2466.5659.209残差序列 e 单位根检验显著性水平*-*-注:出口贡献率 ECR 和出口拉动 EP

37、时间序列中由于存在负值,相应的检验中未对变量取 LOG 对数。2假设检验分析实证结果对于各假设的检验结果如下:假设 1:消费信贷的扩大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个人消费信贷强度在 20% 的显著性水平上正面促进GDP 增长,尽管不显著但作用正面;个人消费信贷则在 1% 的显著性水平上正面促进了消费支出增长。因此,计量结果支持假设 1。假设 2:消费信贷的扩大有助于消费结构的合理化。个人消费信贷强度在 10% 的显著性水平上降低了城镇恩格尔系数,在 1% 的显著性水平上降低了农村恩格尔系数。因此,计量结果支持假设 2。假设 3:消费信贷的扩大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个人消费信贷强度在 5% 的显

38、著性水平上削弱了消费对于 GDP 贡献率,并在 1% 的显著性水平上促进了投资对于 GDP 贡献率,对净出口对GDP贡献率作用不明显。 个人消费信贷强度在约10%的显著性水平上削弱了消费对于GDP拉动百分点,并在 1% 的显著性水平上促进了投资对于 GDP 拉动百分点,对净出口对于 GDP 拉动百分点作用不明显。显然,个人消费信贷尽管促进了消费支出,然而对于投资促进作用更为有力,导致消费对 GDP 贡献率和拉动百分点反而下降。因此,计量结果基本支持假设 3。假设4 : 长期消费信贷规模的扩大有助于凸现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地位。 在三次产业结构上,个人消费信贷强度在 1% 的显著性水平上削

39、弱了第一产业产值增长;在约 22% 的显著性水平上促进第二产业产值增长;在接近 15% 的显著性水平上促进第三产业产值增长。但在在轻重工业结构上,由于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13长期消费信贷的投资性个人消费信贷强度在约 1% 显著性水平上促进了重工业比重增加,在 1% 显著性水平降低了轻工业比重。因此,计量结果基本支持这一假设。假设 5:消费信贷的扩大有助于区域经济地位和结构的合理化。个人消费信贷强度对于东部和中部GDP 占比的影响都不显著,对于东北 GDP 占比呈现 5% 显著性水平上的负面影响,对于西北 GDP 占比却呈现 1% 的显著性水平上的正面影响。因此,计量结果基本支持假设

40、5。假设 6:消费信贷的扩大有助于推升我国市场化程度。个人消费信贷强度在 1% 的显著性水平与市场化指数正相关。因此,计量结果支持假设 6。4. 基本结论依据以上的规范与实证分析,可以得到如下几点结论:第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消费信贷加速发展的态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消费信贷发展水平依然很低,消费信贷的结构也不尽合理,以住房按揭为主的长期消费信贷比重过大,而短期消费信贷占比太小,消费信贷中有很大比例是属于投资性的。第二,通过扩大消费信贷缓解流动性约束,有助于改善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提升居民的消费质量,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第三,由于目前占比更高的长期消费信贷的投资性,扩大消

41、费信贷规模并不利于产业结构向轻型化的升级;由于不太发达的中西部地区需要大量投资,因此,这的确有利于区域经济结构向均衡化的转型;整体上看,现在的消费信贷结构并不利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第四, 扩大消费信贷规模, 刺激消费需求, 在我国经济进入 “新常态” 特别是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它必将逐步成为稳定经济增长速度的新引擎;第五,尽管目前的消费信贷结构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不尽有利,但毕竟是一种更市场化的信贷资源配置机制,因此,它有助于推进我国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基础的作用。总之,消费信贷的发展与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在基本趋势上是高度一致的,并成为促动后者加速进行的重要动源。中国

42、消费信贷市场研究Research of the Consumer Credit Market in China14六、政策建议为了使我国的消费信贷业能够健康而快速发展,为了使消费信贷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我们拟提出如下对策建议。第一,政府应当将发展消费信贷作为一项长期政策,通过完善消费信贷的法律法规、建立科学有效的个人信用征信体系、对使用消费信贷的消费者在税收、利率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积极发挥多种金融机构在消费信贷领域的作用、稳步发展抵押贷款二级市场等政策措施,推动我国消费信贷产业的发展。针对消费信贷结构不尽合理的事实,政府更应该鼓励短期消费信贷的发展。第二,就消费信贷结构的

43、调整而言,政府应当着眼于经济结构转型更大和更长远的利益,在规范长期消费信贷发展的前提下,积极鼓励中短期消费信贷的发展,使消费信贷的结构更符合经济结构转型的要求。第三,就监管层而言,针对快速发展的消费信贷业务,监管部门首先做好政策引导,鼓励银行发展消费金融,简化消费贷款资产证券化的审批流程;强化对消费金融经营主体的分类监管,让各类机构公平有序开展业务。此外,要加强风险揭示,及时做好风险预警,引导金融机构审慎合规开展业务。第四,就银行、消费金融机构或消费金融公司而言,建立专业营销体系、研发专属产品体系,改进金融全程服务体系,创新产品,要平衡好培育市场和风险控制的关系,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消费信贷

44、模式等。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15参考文献:1.Cochrane,J. H.: A Simple Test of Consumption Insurance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1,99 ( 5) : 957 976.2.Zeldes,S. P.:Consumption and Liquidity Constraints: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9,97( 2) : 305 346.3.Ludvigson,S.: Consumption

45、and Credit: A Model of Time Varying Liquidity Constraints J. The 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9,81 ( 3 ) : 434 447.4.Bishop,M. :Credit Spending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ecent US Economic Growth . Mary Washington College, 2003.5.Gregorio,J. D.:Borrowing Constraints: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46、,and Growth 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6,37 ( 1) : 49 71.6.Jonathan, C.:The Demand and Supply for Household Debt: A Cross Country Comparison .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2003.伦德尔 . 卡尔德:融资美国梦:消费信贷文化史(中译本),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年。7. 陈敏、刘小辉 , “ 实证分析 : 消费信贷的宏观经济意义” , 商业研究, 2002 年第 5 期。8. 易宪容、黄瑜琴、李薇

47、 , “ 消费信贷、信用约束与经济增长” , 经济学动态, 2004 年第 4 期。 9.易宪容: “房地产市场几个重大理论问题反思” ,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6 年第5 期。10. 周旭霞、詹敏、袁秀明:“投资性消费 : 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浙江大学学报 ( 理学版 ),2010 年第 6 期。11. 张艾莲、刘柏:“消费信贷与经济增长的协动关系研究”,税务与经济,2012 年第 1 期。12. 任金政、陈宝峰、席爱华:“消费信贷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全国商情 ( 经济理论研究 ) 2006 年 01 期。13. 丁宁:“中国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财经问题研

48、究,2014 年第 3 期。14. 蔡浩仪、徐忠: “消费信贷、信用分配与中国经济发展”, J. 金融研究, 2005 年第 9 期。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Research of the Consumer Credit Market in China1615. 沈健美,齐雪松:“我国消费信贷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J. 广西农村金融研究,2007 年第 1 期。16. 程建胜、刘向耘:“发展消费信贷促进消费增长”,经济学动态,2 00 3 年第 8 期。17.梁媛: “消费信贷与经济增长:北京和全国的比较分析”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2 年第 2 期。18. 罗纳德

49、.I. 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年。19.秦秋红、 章倩茹: “基于扩展线性模型对消费结构的升级与消费信贷发展的研究” , 统计与决策 ,2011 年第 6 期。20. 丁洪福、李树玲:“消费信贷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实证研究”, 商业时代,2012 年第 2 期。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17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一、消费信贷的经济学解释消费理论是消费信贷理论的基础,因此,我们在讨论消费信贷时,有必要对消费理论给出简要回顾。在工业化发达国家,消费理论的形成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随着古典经济学的产生,这一理论也开始逐步形成。然

50、而,将这一理论的系统化应该归功于马歇尔。马歇尔的消费理论可以看做是对古典经济学中消费理论的总结。(Marshall,1890)3 但是,在马歇尔看来消费是对效用的减少和破坏,是对社会财富的减少,因此他明确反对过度的消费。显然,在今天看来,马歇尔这种将消费与生产对立起来的观点是不合时宜的。上个世纪 30 年代,发达国家遭受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大面积的生产过剩面对的是消费者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不足。在这种情景下,凯恩斯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规律及消费乘数理论应运而生。(Keynes,1936)4这一理论的本质在于说明,即使在正常的情况下,消费的增长也会滞后于绝对收入的增长,大危机说明政府在刺激人们消费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2015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报告(91页).pdf)为本站 (爱喝奶茶的猫)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