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2022年中国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80页).pdf

编号:69437 PDF 80页 2.61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2022年中国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80页).pdf

1、中国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2022.4 iResearch Inc. 22概念与研究范围界定狭义消费金融报告咨询关于我们徐佳鑫艾瑞咨询 普惠金融研究团队 负责人报告撰写概念:消费金融(或消费贷)是指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服务,用来满足用户日常消费的借贷需求。根据消费金融业务是否依托于场景、放贷资金是否会直接划入消费场景中,又可以将消费金融分为消费贷和现金贷。研究范围:广义消费金融包括所有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服务,包括住房按揭贷款、汽车消费金融、一般耐用品消费和日常消费小额信贷。狭义消费金融要在广义消费金融基础上去除住房按揭贷款。本报告所研究对象为狭义消费金融。332022.4 iResearch In

2、c. 报告逻辑框架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行业发展方式行业发展趋势行业发展概览基调:宏观视角未来发展前景当下发展现状发展格局监管意愿行业现状商业模式监管意愿行业现状助贷盈利监管意愿行业现状个人征信公司的加入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破局消费金融的下一阶段研析:中微观视角预判:前瞻视角典型案例442022.4 iResearch Inc. 摘要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行业趋势展望行业发展概览行业发展方式 未来发展前景国民经济增长与逐步提升的居民消费水平为消费金融行业蓬勃发展提供沃土,中国狭义消费信贷渗透率已逼近美国水平。双循环背景下,消费金融重要性不减,但在国家有意控制住户部门杠杆

3、率背景下,预计未来消费金融贷款规模增速将保持与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宏观指标增速的相对一致性。 当前发展现状2021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放款规模达到20.2万亿元,余额规模达到5.8万亿元。传统金融机构已经初步完成了以大行为首、头部中小行紧随其后的个人消费贷款自生式互联网化,原有的持牌机构仅作为互联网金融平台资金方角色的现实已被打破,持牌金融机构的行业贡献比例已经提升到了2021年的32.9%。 发展格局监管意愿:认可互联网金融平台对中国消费金融线上化进程贡献的价值,意在形成银行为主、非银类金为辅的供给格局。发展现状:互金平台已超越银行自营消费贷,成为份额贡献率仅次于信用卡的一大主体

4、;随互金平台的逐步持牌化与业务转型,预计未来消费金融公司将是仅次于银行的第二大消费金融供给主体。行业集中度方面,互金平台细分市场集中度继续上升,持牌机构细分市场呈相反变化趋势,行业整体集中度下降。 商业模式发展现状:自营模式对运营主体能力要求较高,助贷模式主要是在获客、风控环节具备优势者参与,以弥补资本金与杠杆率短板。2020年,助贷对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放款规模与余额规模的贡献分别达到了86.2%与74.6%,2021年有所下降。监管意愿:认可助贷的价值,一系列政策强化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助贷模式中的责任与权利,意在推动平台助贷仅保留展业属性。 助贷盈利监管意愿:意在通过利率上限调整压缩信贷业务利

5、润空间,引导消费贷用户回归持牌机构。发展现状:助贷收入来源本质为减去所承担坏账损失后的助贷技术服务费,不同风险承担方式下助贷方实际分润比例类似。利率上限下调后,将成主流的分润模式在原有成本结构与分润比例下盈利困难,有生态获客与科技优势的平台可成为幸存者。趋势1:个人征信公司加入后,互金助贷平台重要性被削弱、分润费率降低,风控服务环节可能被征信公司替代。趋势2:互联网消费金融助贷平台破局五大方向:技术向转型、持牌化发展、获客向助贷、联名信用卡、小微贷助贷趋势3:消费金融的终极状态是全场景消费贷,信用卡与互联网信用支付产品的融合将加速这一进程。55基调: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概览1研析:中国消费金融

6、行业发展方式2预判: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趋势36601未来发展前景:控杠杆、稳增长772022.4 iResearch Inc. 当前消费金融的发展阶段(1/3)实质性乐观的社会现状为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提供沃土近年来,中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为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基础,也使得居民对未来生活水平抱有乐观期待,逐步提升的居民消费水平为消费金融行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沃土。从狭义消费信贷余额规模上看,这一指标已经从2014年的4.2万亿上升到2021年末的17万亿,年复合增长率达22.1%。未来,在消费作为推动GDP增长“三驾马车”中的主力驱动这一基本趋势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国内消费环境逐渐丰富,

7、消费场景多元化和消费产品升级化也将继续刺激居民消费,中国狭义消费信贷余额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狭义消费信贷余额规模将以7.9%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速持续增长,到2026年将接近25万亿。注释:狭义消费信贷余额是指居民不包含房贷的消费信贷余额,包括由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汽车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及各类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提供的消费信贷余额。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统计局、CNABS、wind、专家访谈,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测算。4.2 5.2 6.5 10.9 13.3 14.9 15.9 17.0 19.0 20.5 21.9 23.4 24.9 200172

8、00212022e2023e2024e2025e2026e中国狭义消费信贷余额(万亿元)2014-2026年中国狭义消费信贷余额CAGR(2016-2021):22.1%CAGR(2021-2026):7.9%882022.4 iResearch Inc. 当前消费金融的发展阶段(2/3)实际渗透与居民意识间存在断层,中国消金渗透率已接近美国注释:1. 由于美国披露的狭义消费信贷余额中,不包含信用卡应偿余额中的免息部分,为与美国比较时更具可比性,我们在中国狭义消费信贷余额中减除了信用卡免息部分余额,定义为狭义消费信贷渗透率(可比)。2.中国狭义消费信贷余额渗透率=中国狭义

9、消费信贷余额/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美国狭义消费信贷余额渗透率=美国狭义消费信贷余额/美国个人消费支出规模。3.美国狭义消费信贷余额指居民和非盈利机构部门的消费贷款,中国狭义消费信贷余额仅包括居民消费贷款。4.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数据,美国的个人消费支出规模与消费信贷余额数据都做了一定微调,所以本次对所有历史数据都做了回溯更新。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统计局、美联储、美国经济分析局、CNABS、wind,专家访谈,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测算。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基础要薄弱许多,但正是我国金融市场尚未成熟这一特点给予了我国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土壤,近几年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在中国的爆发式

10、成长加速了中国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并逐渐缩短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传统意义上认为,中国国内整体的信贷行为比较保守,所以中国金融行业尤其在个人信贷端始终存在不可逾越的发展瓶颈。但实际上,美国从1960年的22.1%增长到2021年的36.4%,61年时间增长了14.3%。但中国从2014年的11.2%增长到2021年的29.8%,短短7年的时间增长了18.6%,已经逼近美国现有水平,我国与美国普惠金融进程之间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同时,考虑到中国国情和民间借贷的活跃性,中国狭义消费信贷实际渗透率高于当前数据水平,中国与美国的实际差距更小。未来几年内,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随宏观经

11、济对消费的持续促进、科技水平的进步、征信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居民信贷意识的进一步觉醒,中国消费金融行业规模与渗透率将进一步上升。但消费金融渗透率的上升是有限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消费金融可帮助用户打破资金约束、实现资金的跨期分配进而促进消费,但这种促进作用并非持续存在,随消费金融渗透率的逐步上升,一旦杠杆率超出临界点,消费金融反而对消费产生挤出效应,因此从长期看,在渗透率达到一定程度后,中国狭义消费信贷渗透率将进入类似美国的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发展阶段。消费贷消费正向促进反向挤出临界点消费贷对消费的刺激作用: 消费贷在一定程度上对消费行为具备正向促进作用 超过杠杆率后消费贷反向挤出消费行为11.2%1

12、2.2%13.4%22.1%25.9%27.1%30.5%29.8%29.9%30.0%30.8%30.9%31.0%35.2%34.6%35.2%35.8%35.4%35.7%37.9%36.4%36.2%36.3%36.5%36.7%36.7%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e2023e2024e2025e2026e中国狭义消费信贷渗透率(%)美国狭义消费信贷渗透率(%)2014-2026年中美狭义消费信贷渗透率992022.4 iResearch Inc. 2022.4 iResearch Inc. 当前消费金融的发展阶段(3/3)

13、居民收入的提升与新消费主义崛起是消费贷兴起的直接成因除互联网金融与金融科技等因素驱动消费金融供给侧快速发展外,需求侧居民收入上升与新消费主义崛起也大大的提升了用户对消费金融的接受度与使用意愿。一方面,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且增速大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其借贷行为提供了一定的支撑底气。另一方面,中国居民消费结构中,医疗、教育等享受型高阶消费占比已经上升,且在2016-2019年间逐年上升,虽然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暂停了这一上升趋势,但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与生活状态的逐步恢复,预计享受型消费占比将继续上升。来源:2016-2021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4、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注释:根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主编的新倍增战略中对生存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的定义,将居民消费支出构成中的食品烟酒、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定义为生存性消费,将居住、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务定义为享受型消费。来源:2016-2021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测算。56.8%57.8%58.9%59.7%58.1%58.4%43.2%42.2%41.1%40.3%41.9%41.6%2001920202021享受型消费(%)生存型消费(%)2016-2021年中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构成23

15、821 25974 28228 30733 32189 35128 17111 18322 19853 21559 21210 24100 200192020202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2016-2021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CAGR:8.1%CAGR:7.1%10102022.4 iResearch Inc. 未来消费金融的发展前景(1/2)双循环背景下,消费仍为第一动力,消费金融重要性不减69.0%66.5%55.9%64.0%58.6%-6.8%65.4%22.6%45.0%39.5%43.2%28.9%81.5%13.7%

16、8.4%-11.6%4.7%-7.2%12.6%25.3%20.9%200021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资本形成总额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双循环”格局下,消费成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关键引擎,消费金融作为支持居民消费和实体经济的助推器,其健康有序发展将关乎国家战略的落地成效。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疫情之前的五年中,最终消费支出是推动GDP增长的最强动力。虽然这一态势在2020年被疫情

17、打破,但2021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已经恢复到了疫情前水平,国民经济“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消费仍然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在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需要在开放中更好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来源:国家统计局,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2015-2021年中国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11112022.4 iResearch Inc. 2022.4 iResearch Inc. 未来消费金融的发展前景(2/2)国家有意控制居民杠杆,行业增速将保持与宏观指标的一致性我国住户部门贷款余额持续上升:占金融机构境内贷款余额的比例已经

18、从2015年的28%上升到2021年的36.6%;住户部门杠杆率持续上升:根据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1),我国住户部门杠杆率已经由2008年末的18.2%上升到2019年末的65.1%,2020年,住户部门杠杆率同比增幅比20082019年年均增幅高3.1个百分点,住户部门杠杆率增幅对宏观杠杆率整体增幅的贡献率为31.3%。根据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剔除经营性债务后,我国居民杠杆率目前在国际上处于合理水平。尽管如此,我国居民杠杆率的快速上升也引起了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监管已明确提出“要高度警惕居民杠杆率过快上升的透支效应和潜在风险,不宜依赖消费金融扩大消费“。当前我国

19、居民部门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宏观空间已经不大,预计未来国家将进一步加强对消费金融贷款规模增速的管控,保持与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宏观指标增速的相对一致性,中国消费金融步入平稳发展阶段。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来源: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2020Q2居民杠杆率的国际比较居民杠杆率(BIS口径)居民杠杆率(剔除经营性债务)发达经济体均值新兴经济体均值中国美国欧元区日本韩国俄罗斯印度巴西泰国46%59%96.7 108.8 122.2 138.0 154.7 174.3 194.3 27.0 33.4 40.5 47.9

20、 55.3 63.2 71.1 28.0%30.7%33.2%34.7%35.8%36.3%36.6%200021境内贷款余额(万亿元)住户贷款余额(万亿元)住户部门贷款占比(%)2015-2021年中国住户部门贷款余额及占比居民杠杆率(%)中国121202当下发展现状:成熟期、线上化13132022.4 iResearch Inc. 消费金融行业发展历程及形态变化互联网与金融科技摩尔定律在消费金融行业体现的尤为明显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历程及形态变化业务开展区域线下区域性开展业务线上+线下,线上占比逐步提升全域性开展业务行业驱动力人力驱动互联网/流量

21、驱动科技驱动监管环境试点观察支持鼓励行业整顿审慎放开回归持牌初步启动2000820020201920092016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各类互金机构、小贷公司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头部互金平台、小贷公司主要参与者银行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消费金融最早可以追溯到1981年央行开展小规模消费信贷业务试点,此后持续了长达30年的以银行为市场绝对参与者的长跑,直到2008年和2009年相继开展小贷公司试点和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才结束了这一格局,但超过一半消费金融公司大股东背景为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和小贷公司较大的杠杆率限制并未改

22、变商业银行在消费金融行业的绝对地位。2013年,互联网金融爆发,一大批互联网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并迅速在消费金融行业内占据重要地位。互联网消费金融改变了传统以人力为主要驱动的发展模式,将获客、风控等核心业务环节转移到线上,突破了地域性限制、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优化了用户体验,亦使行业形态更加多元化。2016年金融科技元年开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技术的发展更是将互联网在消费金融领域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发展态势引发了传统金融机构的关注,传统金融机构迅速布局其消费金融业务的线上化与科技化进程,目前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业务实现了线上化。目前,消费金融行业已实现了从银行为绝对主体

23、转变为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与互金平台多元发展格局和从传统人力驱动到当下科技驱动的行业变革式发展。14142022.4 iResearch Inc. 互金平台为中国消费金融业务成熟度和线上化进程所作出的贡献毋庸置疑。包括P2P在内的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兴起和调整,在政策的引导下,对中国金融行业整体产生了重要且积极的作用,最主要体现在传统金融机构的电子化程度和对外的开放性层面。这二者相结合给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真正向金融科技转型的市场空间,在寒冬中技术型企业得以继续生存,并成为未来金融进一步智能化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改变并提升了中国居民用户对借贷行为的认知与接受度,极大程度上加快了中国消

24、费金融的发展进程、提升了中国消费金融的线上化渗透率,也为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线上化进程提供了参考依据。根据艾瑞测算,中国狭义消费信贷线上化渗透率已经从2014年的0.4%提升到了2021年的69.4%,可以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已经完成了其从以互联网公司创办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为代表的狭义互联网消费金融向以传统消费金融的互联网化为界定的广义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转型。狭义消费信贷线上化渗透率0.4%7.7%24.3%28.9%43.1%55.3%66.4%69.2%2000202021狭义消费信贷线上化渗透率(%)注释:狭义消费信贷线上化渗透率=中国互联网

25、消费金融余额规模/(中国狭义消费信贷余额-信用卡余额)。由于在统计互联网消费金融余额规模时,未将信用卡余额统计在内,为保持分子分母一致性,以使线上化渗透率更有意义,我们将狭义消费信贷余额中的信用卡余额做了相应扣除。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测算。2014-2021年中国狭义消费信贷线上化渗透率传统金融机构的消费金融业务互联网化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展业务广义互联网消费金融狭义互联网消费金融附: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概念界定互联网消费金融,是指借助互联网进行线上申请、审核、放款和还款全流程的消费金融业务。狭义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仅指互联网公司创办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展消费金融业务。广义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包括狭义消

26、费金融与传统消费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化。* 注:图示大小不代表规模大小。互金平台积极参与下,狭义消费信贷线上化渗透率已近七成15152022.4 iResearch Inc. 1.5 4.5 8.3 12.1 17.1 20.2 22.8 25.6 28.6 31.6 34.7 0.6 1.5 2.8 4.1 5.3 5.8 6.5 7.1 7.8 8.5 9.2 200022e2023e2024e2025e2026e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放款规模(万亿元)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余额规模(万亿元)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规模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测算。规模核心驱

27、动力已由互金平台转为传统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CAGR:68.9%CAGR:11.6%CAGR:58.2%CAGR:9.6%2016-2026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放款规模与余额规模2013年以来,互金得到快速发展,多项政策出台支持消费金融业务的发展,各类型市场参与方角力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行业得到快速发展,但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也提高了行业风险与社会风险,业内一度出现引起社会舆论高度关注的恶性事件。为控制行业风险、保障消费金融行业有序发展,2017年以来,一系列规范政策性文件相继出台,对行业整体和从业主体发展予以规范,同时也为合规运营的从业主体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之后,政策作用逐渐显现,行业乱

28、象得到遏制,监管环境审慎放开,并陆续出台各项文件引导线上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多项政策的陆续颁布,鼓励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对行业进行规范,一方面利好于行业走向合规化、成熟化,另一方面也对从业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业成熟度逐步提升的同时,部分具备科技能力优势的互联网企业积极与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开展合作,通过为其输出用户流量和风控能力的方式实现价值变现,由此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流程中各环节职责实现了进一步的分工和细化,不同从业机构间的合作也实现了优势互补,进一步促进了行业发展,行业规模得到进一步攀升。根据艾瑞统计测算,2021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放款规模达到20.2万亿元,余额规模达到5.8万

29、亿元。未来,在金融业务持牌经营基本准则背景下,中国互联网金融平台未来将向退出市场、转型技术与持牌化三个方向演进,传统金融机构的消费金融业务线上化进程也将进一步加快,届时,中国的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规模主要驱动力将不再是互金平台,而是以传统金融机构为主、持牌化互金机构为辅的持牌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在消费贷平稳增长前提下,预计未来互联网消费金融余额规模将以9.6%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另一方面,随居民借贷意识的进一步增长,居民借贷次数增加,预计互联网消费金融放款规模增速将以略大于余额规模增速的11.6%实现增长。16162022.4 iResearch Inc. 2022.4 iResearch In

30、c. 1.2 3.6 5.3 8.1 11.5 13.5 0.3 0.9 3.0 4.1 5.6 6.6 17.9%19.3%36.4%33.4%32.7%32.9%2001920202021持牌金融机构放款规模(万亿元)互联网平台放款规模(万亿元)持牌金融机构放款规模贡献(%)750.4 1926.5 2101.3 1895.9 2645.8 296.4 1563.4 1899.3 1757.0 2464.3 39.5%81.2%90.4%92.7%93.1%200192020消费贷余额(亿元)个人快贷余额(亿元)快贷占比(%)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规

31、模结构传统金融机构已初步完成自生式互联网化,不再是纯资金方如前所述,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已经完成了从狭义互联网消费金融向广义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转化,互金平台不仅极大程度上地加快了中国消费金融的发展进程、提升了中国消费金融的线上化渗透率,也为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线上化进程提供了相当的参考依据,越来越多纯线上个人消费贷款产品面世,传统金融机构的消费贷线上化渗透率逐步提升。以建行为例,其电子渠道个人自助贷款“快贷”余额规模已经由2016年的296.4亿元增长至2020年末的2464.3亿元,对其个人消费贷款的贡献率也自39.5%上升至93.1%。在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规模中,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持

32、牌金融机构贡献的业务比例也从2016年的17.9%提升到了2021年的32.9%,可以说,传统金融机构已经初步完成了以大行为首、头部中小行紧随其后的个人消费贷款自生式互联网化,原有的持牌机构仅作为互联网金融平台资金方角色的现实已被打破。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测算。来源:建设银行2016-2020年年报,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2016-2021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规模结构2016-2020建设银行个人快贷余额及占比17172022.4 iResearch Inc. 2022.4 iResearch Inc. 消费金融资产逾期表现业务下沉效应明显,行业风险整体上升,资产处置压力增

33、加在小额信贷领域,银行信用卡持有人始终是最优质的一批用户,银行信用卡风险表现在某种程度上可作为中国消费金融行业风险变化的比较基准。从数据变化上看,2017年以来,中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不良率呈现总体上升趋势,2020年受疫情影响,信用卡不良率已经超出2%,相较于商业银行整体不良率相对稳定的态势,信用卡不良率的变化趋势体现出中国消费金融业务明显的下沉效应,消费金融行业不良资产压力逐步增加,未来行业热点环节将逐渐向产业价值链两端延伸。从结构上看,信用卡不良贷款余额占商业银行个人不良贷款余额的比例自2013年以来一直保持在40%以上。而聚焦于互联网消费金融,由于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初始定位即为覆盖传统金融机

34、构难以覆盖的用户,虽然随着业务规模与用户规模的增加目前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用户与传统金融机构的用户重合度越来越高,但互联网金融平台用户整体上更为下沉,所面临的风险也相对较高。近几年来,互联网金融平台业务规模与不良资产规模均经历了快速扩张过程,且逾期与不良资产规模增长速度更快,行业整体逾期率和不良率几乎翻倍增长。以蚂蚁集团为例,其作为行业中规模最大、用户最多的互联网金融平台,30天和90天以上的余额逾期率分别从2018年末的1.43%和1.01%上升到了2020年第三季度末的2.70%和2.01%。来源:银保监会,金融数字化发展联盟百舸争流 奋楫者先2021年中国区域性银行信用卡业务研究报告,艾瑞咨

35、询研究院自主研究测算。来源:蚂蚁集团招股书披露,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1.72%1.67%1.86%2.14%1.74%1.83%1.86%1.84%20020信用卡不良率(%)商业银行不良率(%)2017-2020年中国商业银行整体与信用卡不良率1.08%1.43%1.56%2.72%2.99%2.70%0.68%1.01%1.05%1.48%2.10%2.01%2017Q42018Q42019Q42020Q12020Q22020Q3D30+(%)D90+(%)2017Q4-2020Q3蚂蚁集团消费信贷业务余额逾期率1818基调: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概览1研析:

36、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方式2预判: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趋势3191901发展格局:监管意愿与供给特点20202022.4 iResearch Inc. 中国消费金融产业图谱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中国消费金融产业图谱数据服务商 技术服务商 获客生态场景广告投放贷款超市搜索引擎 内容分发渠道监管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中国互金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协会 行业底层支持顶层行业规范/指导核心环节持牌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平台银行信托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ABS风控催收机构完全独立风控(自营)或接受外部风控建议(助贷)独立放款或联合放款放款持牌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平台贷后管理包括对借款用户贷后的全

37、流程运营管理 众多催收公司增信机构众多财险公司众多担保公司 持牌机构互金平台 征信机构钱塘征信征信业务管理办法下发后,个人征信公司成为唯一合规征信数据出口,征信机构在产业链中的重要性显著上升21212022.4 iResearch Inc. 形成银行为主非银类金为辅的供给格局(1/2)监管意愿行业现状认可互金平台对行业线上化进程贡献,但不完全受原有监管体系约束使其有社会经济金融风险的可能目前看来,监管层对互金平台为中国消费金融业务成熟度和线上化进程所作出的贡献是持肯定态度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金融在快速扩张过程中的很多业务细节并不受原有监管体系约束,这一方面为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与快速发展提供

38、了发展机会,另一方面也将其可能产生的风险传导到了传统金融机构,金融作为社会生产重要的辅助,风险从产生到爆发,期间贯穿社会生产链条的每个节点,如何平衡创新发展与风险管理的关系,成为监管层面重点考虑的问题。整体而言,监管控制风险的目标是防范金融风险、经济风险与社会风险。来源:“平衡风控的收益与成本”、“金融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层级划分”等内容来自于互金协会专家,是互金协会等组织基于对金融行业的观察并结合外国经济体总结的经验,艾瑞咨询基于专家访谈进行整理、补充并绘制。3风险可控2经济风险社会风险收益与成本相匹配收益即风险治理效果,成本即所耗费的资源。风险特征控制方法蕴藏的风险风险的传导风险暴露的

39、速度控制蕴藏的风险阻碍风险的传导跟踪风险、减缓暴露速度监管目标目标拆解1金融风险风控原则风控方法可能导致社会风险的经营行为,是监管重点规范的对象P2P因投资端链接众多投资人,可能导致社会风险;“校园贷“因学生群体的敏感性,可能产生不良社会影响;过度借贷与暴力催收等问题也会产生不良社会影响,存在导致社会风险的可能。可能导致经济风险的经营行为,是监管重点规范的对象首付贷等产品使贷款流向房地产领域,阻碍了防控房地产泡沫的改革目标。控制贷款资金流入股市,投资风险大的特点可能造成过度抬高杠杆率,有产生经济风险的可能。可能导致金融风险的经营行为,是监管重点规范的对象互金机构初始定位是下沉市场,且在规模扩张

40、过程中不断向下兼容,同时通过高利率覆盖高风险,实现恶性循环,引发多头借贷、以贷养贷等风险性问题。银行业金融机构消金业务已有配套规范和监管体系,但非银、类金机构近年来存在经营越界行为,有金融风险的可能。防范社会风险防范经济风险消费金融监管目标金字塔防范金融风险防范消金风险消费金融风险控制方法与监管目标22222022.4 iResearch Inc. 形成银行为主非银类金为辅的供给格局(2/2)将互联网金融纳入原有监管体系防控风险的性价比最高为防范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过程中所暴露的风险,就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对业务风险进行规范,原有以传统金融为主要监管主体的监管体系并不能完全适用于互联网消费金融,而根

41、据风险控制的原则,需要平衡考虑所采取措施的风险收益与成本及副作用,考虑到重新建立一套新的监管体系成本太高,其所产生的效果并不能实现平衡,因此将互金纳入原有监管体系是性价比最高的一种方式。从监管意图上来看,由于银行业金融机构风控体系及其监管机制已经比较健全,而从事消费金融业务的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数量多但供给能力有限,从监管效率的角度考虑,并不希望它们是行业的主力军,因此,监管希望形成银行为主,非银、类金为辅的信贷供给格局,具体表现在:1)规模上,银行是行业主要供给者,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等作为补充;2)模式上,银行业提供金融服务,征信机构、技术服务商、助贷机构等为部分环节提供服

42、务。这些可从2020年消费金融牌照审批开闸、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办法下发等行为得到印证。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消费金融风险控制的原则某项风控措施的风控收益是对对应风险的根除或控制效果是否采取某项措施对业务风险进行规范,需平衡措施的风控收益与成本及副作用控制蕴藏的风险例如禁止某一业务、设置业务风险衡量指标并监督业内机构阻碍风险的传导例如阻隔传导主体、切断传导桥梁常见风控措施控制风险爆发的速度例如跟踪风险的爆发与传导影响收益高低的因素包括:(1)该措施实施后资源损失的减少,包括损失的数量及金额。(2)该措施所规避的除资源损失外其他后果的严重程度。具体而言,金融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

43、严重程度依次递增。(3)该措施所降低的风险发生可能性,风险发生概率越高、该措施对风险发生可能性的减小效果越好,该措施的收益越高。某项风控措施的成本是指该措施实施时所耗费的资源影响成本高低的要素包括:耗费资源的数量及金额等某项措施的副作用是指,其产生的除控制风险以外的其他影响影响副作用大小的要素包括:副作用所影响的业务、事件的重要程度等监管意愿行业现状23232022.4 iResearch Inc. 消费金融主要供给主体银行门槛高,互金平台通过消金公司与网络小贷牌照展业根据所持有牌照类型的不同,消费金融服务供给方主要分为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和小贷公司,不同类型机构定位不同、提供

44、消费金融服务与产品类型也各不相同。此外,互联网金融平台也成为中国消费金融业务最重要的参与方之一,虽其并非持牌金融机构,但借助其流量与技术优势,通过控股或参股网络小贷公司甚至消费金融公司,成为中国消费金融行业无法忽视的一个重要主体类型。注释:除上述,汽车消费金融公司也是消费金融行业重要的参与者,汽车金融公司提供的消费金融业务仅围绕汽车消费展开,考虑到汽车消费金融的个性较为显著,本报告暂不讨论。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消费金融行业主要供给主体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 包括传统商业银行与民营银行。 传统商业银行是消费金融最主要的供给主体,提供产品种类也最为丰富,涉及房贷

45、、车贷、信用卡和一般消费贷款等。目前全国共有6家全国性大行、12家全国股份制银行、130+城商行与上千家农村金融机构。不同规模类型银行所提供的产品在客群定位、风险定价等方面各不相同。 民营银行提供的消费金融服务与与互联网金融平台类似,以现金贷产品为主,目前全国共有19家民营银行。 传统上,消费金融公司主要服务于商业银行无法惠及的个人客户,主要提供耐用消费品贷款及一般用途消费贷,随行业线上化渗透,消费金融公司提供现金贷产品越来越多,目前其客户定位与互联网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均较为类似。 因牌照门槛与杠杆率要求适中,消费金融公司是互金平台目前最争相申请的牌照。2020年,银保监在2017年牌照发放

46、速度放缓后首次开闸,目前全国共有30+消费金融公司,且仍有多家处申请进程中。 互金平台是互联网消费金融最主要的参与者,因非持牌金融机构,通常依靠小贷牌照开展业务,但随业务发展,越来越多互联网金融平台通过获取消费金融公司牌照实现业务升级。 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的产品主要包括类信用卡产品、现金贷产品和场景分期产品。 最初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主要是P2P平台,随P2P清零与行业监管逐步规范,目前互联网金融平台已越来越少,头部机构贡献了互联网金融平台市场中80%以上份额。 传统上小贷公司只在允许地域内开展业务,但网络小贷公司打破了地域限制,得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展消费金融业务主要依赖于网

47、络小贷公司,受此影响,目前全国6000多家小贷公司业务呈现两极分化特征。 2020年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提出“跨省级行政区域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50亿元”,多家互金平台已进行增资。监管意愿行业现状24242022.4 iResearch Inc. 主要供给主体对比之市场份额互金平台贡献1/5仅次于信用卡,消金公司将成第二大供给主体近几年,我国消费金融规模快速增长、信贷结构也得到了一定优化,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商业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和互联网金融平台为主的面向不同群体的多层次消费金融服务体系。不包括住房按揭贷款的狭义消费信贷余额中,信

48、用卡始终占据其中半壁江山,而以蚂蚁集团、京东数科等为典型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凭借自身生态场景、高流量及数据技术优势获得快速增长,其管理余额规模已经超越银行自营消费贷,成为份额贡献率仅次于信用卡的一大主体。除此之外,以招联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等为代表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虽目前贡献份额不及10%,但随着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逐步持牌化与业务转型,预计将有大量业务份额转移至消费金融公司,未来,消费金融公司将是仅次于银行的最大消费金融供给主体。2021年狭义消费信贷余额各类主体贡献份额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测算。监管意愿行业现状传统银行信用卡传统银行自营消费贷民营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汽车金

49、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152637419%51%13%6%4%5%2%25252022.4 iResearch Inc. 主要供给主体对比之业务特征银行优势突出,民营银行、消金公司与互金平台定位趋同注释:除上述,汽车消费金融公司也是消费金融行业重要的参与者,汽车金融公司提供的消费金融业务仅围绕汽车消费展开,考虑到汽车消费金融的个性较为显著,本报告暂不讨论。小贷公司普遍规模较小,且具备属地化经营特征,头部小贷公司主要由互联网金融平台控制,故不作单独对比分析。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消费金融主要供给主体业务特征传统银行信用卡传统银行自营消费贷民营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市场份

50、额13%51%6%4%19%市场集中度全国性银行贡献90%份额(发卡量角度与余额角度)全国性银行是主要参与主体(地方行与互金平台助贷合作较多)该市场CR4=80%+(余额角度)该市场CR5=60%+(余额角度)该市场CR5=80%+(余额角度)资金来源各项存款、债券筹资、央行借款、同业拆借等各项存款、债券筹资、央行借款、同业拆借等各项存款、债券筹资、央行借款、同业拆借,及与银行间的助贷合作自身资本金、发行金融债券、银团贷款、同业拆借、信贷资产流转、ABS等,及与银行间的助贷合作通常通过小贷公司资质;自有资金、股东借款、ABS等,主要是与持牌机构间的助贷合作核心能力牌照优势;资金成本低廉牌照优势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2022年中国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80页).pdf)为本站 (X-iao)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