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CAAC:中国空气质量管理评估报告(2016)(71页).pdf

编号:75811 PDF   DOCX  71页 10.73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CAAC:中国空气质量管理评估报告(2016)(71页).pdf

1、2016 年 8 月中国空气质量管理评估报告 (2016)“CAAC清洁空气管理报告”应用中国清洁空气联盟管理评估工具支持省和城市开展空气质量管理的系统评估,从而持续推进省市空气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并推动清洁空气管理措施的选择和有效落实。“CAAC清洁空气管理报告”由中国清洁空气联盟秘书处联合联盟合作省市与专家共同编制。CAAC清洁空气管理报告CAAC Clean Air Management Report作者清洁空气创新中心(中国清洁空气联盟秘书处)解洪兴, 王丽莎, 凌炫, 苗亚宁, 沈欣, 王沐丹(实习),辛严超(实习)专家工作组中国清洁空气联盟指导委员及专家(按音序排名):陈建民

2、,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常务系副主任贾峰, 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 主任雷宇,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研究员李鹏辉, 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 世界环境编辑部主任李元实, 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战略环境评价所副所长马中,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院长、教授宁淼,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副研究员汤大钢,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薛文博,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副研究员鸣谢中国清洁空气联盟指导委员会专家深圳市人居环境委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兰州市人民政府能源基金会免责声明:本报告中所述仅为对已公开资料的整理、总结,不代表中国清洁空气联盟及其成员的观点。在这里所阐述的事件是实际案例,不代表其

3、经验和措施的全面影响。中国清洁空气联盟不保证本书中所含数据的精确性。而且对使用这些数据所产生的任何后果不承担责任。在注明来源的前提下中国清洁空气联盟鼓励出于个人和出于非商业目的对本报告所含信息进行印刷或复制。本研究报告由中国清洁空气联盟秘书处(柯灵爱尔(北京)环境技术中心)所有,未经同意,使用者不得出于商业目的销售、传播或制作相关衍生作品。目 录摘 要 / I1 报告简介 / 42 空气质量状况 / 52.1 PM2.5污染状况 / 52.1.1 全国 PM2.5污染总体情况 / 52.1.2 三大重点区域 PM2.5污染变化情况 / 72.1.3 PM2.5重点控制区域目标对标分析 / 92

4、.2 PM10污染状况 / 102.3 O3污染状况 / 132.4 NO2污染状况 / 152.5 SO2污染状况 / 162.6 CO 污染状况 / 172.7 重污染天气 / 183 污染物排放控制进展 / 203.1 重要污染物的排放控制 / 203.1.1 SO2排放控制 / 203.1.2 NOX排放控制 / 223.1.3 汞排放控制 / 223.2 温室气体排放协同控制 / 233.2.1 煤炭消费量控制 / 233.2.2 黄标车淘汰 / 253.2.3 VOCs 排放控制 / 273.2.4 氨排放控制 / 303.2.5 柴油机颗粒物污染控制 / 323.2.6 秸秆焚烧

5、控制 / 364 空气质量管理进展 / 394.1 立法 / 394.1.1 国家层面 / 394.1.2 地方层面 / 404.2 标准制定 / 414.2.1 国家层面 / 414.2.2 地方层面 / 414.3 经济政策 / 434.3.1 环保电价 / 434.3.2 排污费 / 444.3.3 罚款 / 444.4 空气质量监测 / 454.5 信息公开 / 464.5.1 评价指标 /46CAAC 管理报告第期2016 年 8 月4.5.2 评价结果 / 474.6 空气质量管理先进案例 / 494.6.1 深圳经验:蓝天、低碳和经济的多赢 / 494.6.2 兰州经验:加强执法

6、,打造“兰州蓝”/ 515 空气污染治理困难程度 / 535.1 大气污染自净能力 / 535.2 产业结构 / 545.2.1 第二、三产业比例 / 545.2.2 重污染行业的工业产值占比 / 555.3 能源消费 / 565.3.1 煤炭占一次能源比例 / 565.3.2 单位面积煤炭消耗量 / 575.3.3 万元 GDP 一次能源消耗量 / 585.4 机动车排放 / 595.4.1 每百人私人汽车保有量 / 595.4.2 车用汽油 / 柴油升级 / 605.5 综合分析 / 616 结论和建议 / 652016中国空气质量管理评估报告1摘要2015 年是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

7、13-2017)(简称大气十条)出台后的第二个关键年,也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这一年的空气质量一方面是 大气十条 中期考核的基础,另一方面也是“十三五”空气质量继续改善的基准。这一年的空气质量也进一步有了较大改善:全国 74 个重点城市中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数量从2014 年的 8 个增长到了 11 个,74 个城市达标天数比例在 32.9% 99.2% 之间,平均为 71.2%,比 2014 年上升 5.2 个百分点,比 2013 年上升10.7 个百分点1。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离不开有效的科学支持和系统的管理决策。因此,本报告分析评估了中国大陆除西藏(西藏大部分数据不可得)之外的30 个省(

8、市)2015 年的空气质量状况、污染物排放控制进展、空气质量管理进展、空气污染治理困难程度等,以期为省(市)开展科学系统的空气质量管理提供参考。本报告的主要结论包括: 空气质量:颗粒物污染总体改善,但超标情况仍然突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采暖期重污染天气频发,部分省(市)PM10污染不降反升。2015 年 PM2.5(细颗粒物)重点控制区域中的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上海、江苏、浙江、珠三角、重庆 10 个省(市)/ 地区 PM2.5年均浓度相比 2014 年平均降幅达 11.34%,其中珠三角、天津、河北、山东、山西、江苏、浙江、重庆均提前达到了大气十条的 2017 年下降目标。但颗粒物超

9、标情况仍然突出,PM2.5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为北京、天津、河北南部、山东非临海地区及河南组成的一大范围区域,其次为长三角地区、两湖地区和川渝地区,而珠三角地区则已经达标。2015 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冬季采暖期重污染天气频发, 北京12月8日首次启动红色预警,对污染积累起到了“削峰降速”的作用,河北编制完成全国首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操作方案编制指南,可提高企业应急响应操作方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核实性。以 PM10(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为目标的省(市)中,河南、宁夏、陕西、吉林、辽宁、湖北、甘肃 7 个省(市) 2015 年 PM10年均浓度相比 2013 年不降反升。 空气质量:O3和

10、NO2存在一定超标情况,部分省(市)O3或 NO2污染不降反升,部分地区采暖期 SO2仍有超标现象。北京、 江苏、 上海3个省 (市) O3(臭氧) 超标,1.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0152016中国空气质量管理评估报告2江苏、上海、浙江、北京、辽宁、河北 6 个省(市)O3相比2014年不降反升。 北京、 河北、 上海、 重庆、天津、山东、河南 7 个省(市)NO2(二氧化氮)超标,重庆、内蒙古、河南、甘肃、贵州、吉林、安徽、上海 8 个省(市)NO2相比 2014 年不降反升。除山西、湖南未公布数据以外,其他 28 个省(市)SO2(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全部达标,山东省采暖期 SO2仍有超标现

11、象。 污染物排放控制:SO2、NOX排放控制取得成效,汞污染防治逐步加强,限煤、淘汰黄标车等措施达到了较好的协同减排效果,未来还需加强 VOCs 排放控制、氨排放控制、柴油机颗粒物污染控制以及秸秆焚烧控制等协同控制措施的开展。2015 年全国 SO2排放总量几乎达到“九五”实施总量控制策略以来的历史最低值。2015 年全国 SO2和 NOX(氮氧化物)的总排放量相比 2014年分别降低了 5.8% 和 10.9%。环保部发布汞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为涉汞行业的汞排放控制提供技术指导。由于空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的同根同源性,限煤、淘汰黄标车等减排措施的落实也为协同减排温室气体带来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初步

12、估算,每年全国人为源排放的非氢氟氯碳化物 VOCs(挥发性有机物)约相当于 2.5 亿吨 CO2e(二氧化碳当量),农业氮肥使用排放的 N2O(氧化二氮)约相当于 1.5 亿吨 CO2e,柴油车排放的黑碳约相当于 2.8 亿吨 CO2e,秸秆焚烧排放的 CO2和黑碳约相当于 3.7 亿吨 CO2e。因此,加强 VOCs 排放控制、氨排放控制、柴油机颗粒物污染控制以及秸秆焚烧控制在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 空气质量管理进展:立法、标准制定、经济措施、空气质量监测、信息公开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展;深圳、兰州的经验可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2015 年新的中华人民

13、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也称“新大气法”)正式颁布,该法以环境质量管理为核心,确立了地方政府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的权利和责任,明确了空气质量限期达标规划、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重污染天气应对等方面的法律依据。2015 年国家出台12 项大气相关的环境标准;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浙江、福建、重庆 7 个省(市)实施了共计 25 项新的大气相关的标准且已在环保部备案。排污费收费标准的提高、按日连续计罚的实施更好的发挥了通过经济手段促进减排的效果。全国338 个地级以上城市全部具备 PM2.5等 6 项指标的监测能力。 信息公开方面较2014年取得较大进展,更多省(市)公开了年度工作方案执行效果的

14、评估报告,更多省(市)通过新的社交媒体增加信息公开和互动。深圳连续两年空气质量达标,实现了蓝天、低碳和经济发展的多赢;兰州加强执法,打造了国内外瞩目的“兰州蓝”;这些地区在空气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地区所借鉴。 治理困难程度:各地空气污染治理困难程度差异性明显,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有一定改善,但调整压力依然很大,机动车污染控制压力空前。2015 年全国大气污染自净能力区域差异明显,大部分大气污染自净能力较好的地区,其污染程度也相对偏低。在产业结构方面,2015 年全国 30 个省(市)第二、三产业比例相比 20142016中国空气质量管理评估报告3年均有下降,但产业结构仍整体偏重,超半数省

15、(市)二产仍然大于三产;2014 年青海、新疆、江西、宁夏、河北的重污染行业的工业产值占比仍较大,产业调整的压力依然很大。在能源结构方面,2013 年内蒙古、山西、宁夏、贵州、安徽、河北、陕西 7 个省(市)煤炭占一次能源比例高于 80%,单位面积煤炭消耗量、万元 GDP 一次能源消耗量各省(市)差距明显,虽然 2015 年全国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例较 2013 年有大幅降低,但比例仍高达 64%,未来还需进一步调整。在机动车排放方面,除北京、天津以外,其他 28个省(市)2014 年每百人私人汽车保有量相比2013 年增长率均超过 11%,机动车污染控制压力空前。本报告的主要建议包括:

16、尽快编制和实施科学的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空气质量达标管理是空气质量管理的核心之一,是地方政府作为责任主体,以空气质量达标为目标,应用科学手段开展地区空气质量管理,设计并评估空气质量改善措施,以实现达标的一个管理模式。各省(市)应根据新大气法的要求,尽快编制和实施科学的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设立下一阶段的目标值。由于我国现行标准中的 PM2.5等指标标准与欧美国家及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值之间还有一定差距,因此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应本着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原则,立足自身条件,科学的设立下一阶段的目标值。例如深圳在连续两年实现空气质量达标之后,决定要在 2020 年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第二阶

17、段过渡目标,即 PM2.5年均浓度 25g/m3的目标。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产业结构。2015 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较之前有了一定的调整,但未来调整压力依然巨大,建议通过提高环境标准并加强执法、增强对重污染行业的准入限制、加大补贴、收费等经济措施与企业的环境绩效挂钩力度、差别化能源价格等手段,一方面倒逼重污染企业的退出,另一方面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以达到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的目的。京津冀区域加大燃煤散烧的治理力度。京津冀区域的燃煤散烧排放是造成重污染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京津冀区域的散煤治理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治理压力依然巨大,未来还应在大力推广清洁煤、 淘汰落后炉具、 电能替代的基础

18、上,加快农村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 并开展集中供暖、清洁能源的替代。加强空气质量历史数据和排污单位环境信息的公开。根据“清洁空气管理指标体系”中的空气质量管理信息公开程度评价指标进行评估,结果发现所有省(市)的空气质量历史数据依然不能做到完全可追溯,建议各省(市)完善空气质量数据查询系统,方便公众了解环境空气质量历史信息及开展相关研究。此外,随着排污许可证试点工作的开展,排污单位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的要求及时、如实公开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污染物排放等环境信息, 编制年度执行情况报告, 并向社会公开。2016中国空气质量管理评估报告4清洁空气创新中心在多位联盟专家的支持下

19、,通过应用“清洁空气管理指标体系”对中国大陆除西藏(西藏大部分数据不可得)之外的 30 个省(市)的空气质量状况、污染物排放控制进展、空气质量管理进展、空气污染治理困难程度等方面开展了分析和评估,旨在为全国的空气质量管理提供参考,帮助各省(市)了解污染现状、发现治理困难和挑战,学习先进案例,更好的推进空气质量改善工作的开展。“清洁空气管理指标体系”是一个针对空气质量状况、治理困难程度和空气质量综合管理进行系统分析的工具,由清洁空气创新中心开发,目的在于帮助省(市)构建完备的空气质量管理体系,以实现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管理评估报告为系列报告,包括全国、省级和市级的报告。中国空气质量管理评

20、估报告 (2016) 属于系列报告中的全国报告,评估年度为2015年, 默认数据以2015年为基准。鉴于数据可得性,部分数据以 2014/2013 年为基准,已在文中进行了标注。 空气质量状况:定量分析和比较 30 个省(市)PM2.5(细颗粒物)、PM10(可吸入颗粒物)、O3(臭氧)、NO2(二氧化氮)、SO2(二氧化硫)和 CO(一氧化碳)等 6 种空气污染物浓度水平以及重污染天气情况。针对颗粒物污染,还对各省(市)的 PM2.5或 PM10年均浓度与大气十条提出的 2017 年下降目标进行对比分析。 污染物排放控制进展:定量分析和比较 30 个省(市)的 SO2、NOX的排放量变化情况

21、;定性分析汞排放控制情况;定量或定性分析协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部分措施的进展。 空气质量管理进展:从立法、标准制定、经济措施、空气质量监测和信息公开等五个方面定量或定性分析国家和地方的空气质量管理进展,并总结介绍空气质量管理的先进案例。 空气污染治理困难程度:定量分析和比较 30 个省(市)的大气污染自净能力、产业结构、能源消费、机动车排放等数据,以反映各省(市)的空气污染治理困难程度;综合分析各省(市)的 PM2.5年均浓度和各项困难程度指标,初步判断各省(市)的空气污染治理关键点。第 1 章 报告简介2016中国空气质量管理评估报告5第 2 章 空气质量状况为了对各省(市)的空气质量状况总

22、体情况进行评价,本报告以各省(市)发布的环境状况公报2为主要数据基础,考察了 30 个省(市)的 PM2.5、PM10、O3、SO2、NO2和 CO 等 6 种基本空气污染物的污染程度以及重污染天气情况。6 种污染物均采用年评价的方式,根据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试行) (HJ663-2013) ,PM2.5、PM10、NO2、SO2采用年平均值,O3采用日最大 8 小时滑动平均值的第 90 百分位数,CO 采用 24 小时平均第 95 百分位数。国家标准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规定的二级浓度限值3。2015 年,颗粒物仍然是我国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6 种污染物中,

23、PM2.5和 PM10的超标省(市)仍然最多, 其次是NO2和O3, SO2和CO则全部达标。2015年PM2.5重点控制区域中的天津、 河北、 山西、山东、 江苏、 浙江、 珠三角、 重庆均提前达到了 大气十条提出的 2017 年 PM2.5年均浓度下降目标,北京、上海距离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公布 PM10年均浓度的 28 个省(市)中有 10 个达标。公布 O3日最大 8 小时平均值第 90 百分位数浓度的 21 个省(市)中有 3 个省(市)超标。公布 NO2年均浓度的 28 个省(市)中有 7 个省(市)超标。公布 SO2年均浓度的 28 个省(市)全部达标。公布CO 日均值第 95 百

24、分位数浓度的 21 个省(市)全部达标。2015 年京津冀地区共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154 次,北京首次启动重污染红色预警,对污染积累起到了“削峰降速”的作用。河北编制完成全国首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操作方案编制指南,可提高企业应急响应操作方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核实性。冬季采暖地区 15 个省(市)全面试行冬季水泥错峰生产,有利于减少冬季重污染天气的发生。2.1 PM2.5污染状况2.1.1 全国 PM2.5污染总体情况2015 年 PM2.5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为北京、天津、河北南部、山东非临海地区及河南组成的一大范围区域,其次为长三角地区、两湖地区4和川渝地区5,而珠三角地区污染明显改善。20

25、13-2015 年全国近地面 PM2.5浓度卫星反演图如图 2-1 所示。从图 2-1(c)中可以看出,2015 年 PM2.5污染控制重点区域6中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长三角地区(上海、江苏、浙江)以及重庆依然是 PM2.5污染集中分布的几大区域,而珠2. 湖南的数据取自湖南省环境保护工作年度报告。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一级浓度限值适用于一类区,即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二级浓度限值适用于二类区,即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2016中国空气质量管理评估报告6三角地区污染明显改善。同时,河南(河南已

26、加入京津冀及周边大气污染联防联控7)、安徽(安徽中的合肥都市圈已纳入长三角城市群8)的污染也较为严重 ; 湖南、 湖北以及四川的污染也较明显,与长三角地区基本相当。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为北京、天津、河北南部、山东非临海地区及河南组成的一大范围区域。2013-2015 年全国 PM2.5污染程度总体下降显著,但内蒙古、吉林、辽宁三省交界处的区域 PM2.5污染呈轻微上升趋势。比较图 2-1 中 2013、2014、2015 年全国的PM2.5污染程度,可以发现 PM2.5污染程度总体呈显著下降趋势,但内蒙古、吉林、辽宁三省交界处的区域污染却呈轻微的逐年上升趋势。4.“两湖地区”指湖南和湖北。5. “

27、川渝地区”指四川和重庆。6. PM2.5污染控制重点区域指根据环保部与全国各省 (市) 签署的 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 , 以PM2.5为考核指标的地区。7. 河南环境宣传网,http:/ 2016 年 5 月 11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 合肥都市圈正式纳入长三角城市群,长三角的范围也从原来的“两省一市(上海、江苏、浙江)”扩展到目前的“三省一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a)2013 年 (b)2014 年 (c)2015 年图 2-1 2013-2015 年全国近地面 PM2.5浓度卫星反演图2016中国空气质量管理评估报告72.1.2 三大重点区域 PM2

28、.5污染变化情况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PM2.5年均浓度下降趋势明显,但污染依然严重,2015 年仅张家口达标。2015 年污染最严重的 5 个城市均出自河北和山东,依次为保定、聊城、邢台、德州、衡水。图 2-2 为 2013-2015 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7省(市)中 PM2.5年均浓度数据可得9的地级及以上城市的 PM2.5污染变化情况。由图 2-2 可以看出,京津冀地区的 PM2.5污染程度逐年降低明显,2013 年 PM2.5年均浓度超过 100g/m3的城市占当年数据可得的城市的比例达 55.6%,2014 年为 30.3%,2015 年仅为 8%。但 2015 年该地区的PM2.5污染

29、程度依然严重,仅张家口达标,且有一半以上的城市污染超标达一倍以上(即 PM2.5年均浓度在 70g/m3以上)。9. 数据主要取自 2015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和 2013、2014、2015 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7 省(市)的环境状况公报,其他数据通过抓取实时监测数据计算得到。2013 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污染最严重的 5 个城市依次为邢台、石家庄、邯郸、保定、衡水,均集中在河北省中南部地区;2014 年污染最严重的 5 个城市依次为邢台、保定、石家庄、邯郸、衡水;2015 年污染最严重的 5 个城市依次为保定、聊城、邢台、德州、衡水。河北的保定、邢台、衡水连续三年位列污染最严重城市之“前五”

30、,山东省的聊城和德州则 2015 年首次进入“前五”。从图 2-2 还可以看出,2015 年张家口达标,而和张家口同属河北省的保定却超标 2 倍以上,由于我国省辖面积较大,所以省内各市的空气质量可能有巨大的差异,在进行空气质量管理时,应充分认识到这种差异性。图 2-2 2013-2015 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PM2.5年均浓度变化图2016中国空气质量管理评估报告8长三角地区 PM2.5年均浓度总体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15 年仅舟山达标,2015 年污染最严重的 5个城市均出自安徽和江苏,依次为合肥、徐州、无锡、泰州、宿迁。图 2-3 为 2013-2015 年长三角地区 4 省(市)PM2

31、.5年均浓度数据可得10的地级及以上城市的PM2.5污染变化情况。由图 2-3 可以看出,长三角地区 PM2.5的污染程度总体逐年下降。与京津冀地区相比,长三角地区 PM2.5的污染程度相对较低,10. 数据主要取自 2015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和 2013、2014、2015 年的上海市环境状况公报,其他数据通过抓取实时监测数据计算得到。11. 2015 年的数据取自 2015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其他数据通过抓取实时监测数据计算得到。2015 年没有 PM2.5超标一倍以上(即 PM2.5年均浓度在 70g/m3以上)的城市,但达标城市只有舟山。2013 年长三角地区 PM2.5污染最严重

32、的 5 个城市依次为合肥、淮安、泰州、无锡、常州;2014 年依次为合肥、南京、泰州、宿迁、淮安;2015 年依次为合肥、徐州、无锡、泰州、宿迁。三年来安徽省合肥市一直为该地区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其余四个城市均来自江苏。珠三角地区 PM2.5污染明显改善,2015 年惠州、深圳、珠海、中山、江门 5 个城市达标,肇庆、广州、佛山污染相对较重。图 2-4 为 2013-2015 年珠三角地区各地级及以上城市 PM2.5年均浓度11变化图。从图 2-4 可以看出,珠三角地区 PM2.5污染明显改善,2015 年惠州、深圳、珠海、中山、江门 5 个城市达标,是三大重点区域中达标城市最多的地区。三年来肇

33、庆、广州、佛山一直是珠三角地区 PM2.5污染最严重的三个城市。图 2-3 2013-2015 年长三角地区 PM2.5年均浓度变化图2016中国空气质量管理评估报告912. 2013 年的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状况公报中无 PM2.5年均浓度数据,故无法计算 2017 年下降目标;截止 2016 年7 月 31 日,山西省未发布 2015 年的山西省环境状况公布,其 2015 年 PM2.5年均浓度数据取自人民网 http:/ 年的广东省环境状况公报未公布珠三角的 PM2.5年均浓度,珠三角 2015 年的 PM2.5年均年浓度根据2015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布的 2015 年珠三角各市的 PM

34、2.5年均浓度计算平均值得出;其余数据均取自各省(市)的环境状况公报。13. 大气十条指出:到 2017 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相比 2012 年分别下降 25%、20%、15%左右, 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根据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 (试行)实施细则,年度下降目标的考核基数为 2013 年的 PM2.5年均浓度。根据环保部与全国各省(市)签署的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北京、天津、河北的下降任务为 25%。山西、山东、上海、江苏、浙江为 20%。珠三角、重庆为 15%,内蒙古为 10%。2.1.3 PM2.5重点控制区域目

35、标对标分析PM2.5重点控制区域中的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珠三角和重庆 10 个省(市)/ 地区 2015 年 PM2.5年均浓度相比 2014 年的平均降幅为 11.35%。珠三角和河北降幅最大,北京降幅最小,上海不降反升。对 PM2.5污染控制重点区域除内蒙古之外的10 个省(市)/ 地区的 2013-2015 年的 PM2.5年均浓度12以及 2017 年下降目标13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图 2-5 所示。可以看出,与 2014 年相比,除上海 2015 年 PM2.5年均浓度上升 1.9% 以外,其他9 省(市)/ 地区均有所下降;10 省(市)平均降幅为 11

36、.35%,与 2014 年 10 省(市)/ 地区相比 2013 年的平均降幅 11.92% 相当,其中珠三角和河北的降幅最大,分别为 19.0% 和 18.9%,北京的降幅最小,为 6.2%。2015 年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江苏、浙江、珠三角、重庆均提前达到了 2017 年 PM2.5年均浓度下降目标, 北京、 上海距离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北京差距最大。图 2-4 2013-2015 年珠三角地区 PM2.5年均浓度变化图2016中国空气质量管理评估报告1014. 湖南 2014、2015 年的湖南省环境保护工作年度报告中均未公布 PM10年均浓度数据,其 2014、2015 年 PM10

37、年均浓度数据均取自湖南日报:http:/ 2016 年 7 月 31 日,山西省未发布 2015 年的山西省环境状况公布,其 2015 年 PM10年均浓度数据取自人民网 http:/ 2014 年、2015 年的福建省环境状况公报中均未公布 PM10年均浓度数据,其 2015 年 PM10年均浓度通过福建省环保厅公布的福建省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的月均值(http:/ 年数据缺失;其余数据均取自各省(市)的环境状况公报。从图 2-5 可以看出,10 个省(市)/ 地区中只有珠三角地区的 2015 年 PM2.5年均浓度达到了国家标准,同时也达到了 2017 年的下降目标;剩余的 9 个省(市)/

38、 地区均未达标,但其中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江苏、浙江、重庆已提前达到了 2017 年的下降目标,北京和上海距离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北京差距最大。2.2 PM10污染状况2015 年海南、云南、福建、广东、贵州、广西、黑龙江、江西、上海、浙江 10 个省(市)的PM10年均浓度达标。相比 2014 年,河北省 2015年 PM10年均浓度降幅最大,河南、内蒙古、吉林、宁夏、陕西 5 个省(市)不降反升。30 个省(市)2014 和 2015 年的 PM10年均浓度变化及 2015 年超达标情况14如图 2-6 所示。总体上看,全国北部地区 PM10污染较严重,南部较轻。2015 年海南、云南

39、、福建、广东、贵州、广西、黑龙江、江西、上海、浙江 10 个省(市)达标。相比 2014 年,河北 2015 年 PM10年均浓度降幅最大,达 17.6%,河南、内蒙古、吉林、宁夏、陕西 5 省(市)不降反升,河南上升幅度最大,达 15.8%。图 2-5 重点省(市)/ 地区 PM2.5年均浓度目标对标及年度变化图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珠三角重庆6.2%15.7%18.9%12.5%7.3%-1.9%12.1%11.3%19.0%12.3%国家标准20017年目标国家标准020403060801001202016中国空气质量管理评估报告1115. 根据环保部与3

40、0个省 (市) 签署的 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 , 有20个省 (市) 以PM10年均浓度下降为目标, 分别是:河南、陕西、青海、新疆下降任务为 15%;甘肃、湖北为 12%;广东、四川、辽宁、吉林、湖南、安徽、宁夏为 10%;广西、福建、江西、贵州、黑龙江为 5%;海南、云南为持续改善。本报告计算下降目标时以 2013 年为基准。以 PM10年均浓度下降为目标的省(市)中河南、宁夏、陕西、吉林、辽宁、湖北、甘肃 7 个省(市) 2015 年 PM10年均浓度相比 2013 年不降反升,尤其以河南和宁夏的上升幅度最大,均超过 20%。根据环保部与全国各省(市)签署的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30

41、 个省(市)中有 20个省(市)以 PM10年均浓度下降为目标15。本报告对这 20 个省(市)的 PM10年均浓度变化及2017 年下降目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见图 2-7。图 2-6 30 个省(市)2014 和 2015 年 PM10年均浓度变化及 2015 年超达标情况图0204060800国家标准2013年2014年2015年2017年目标国家标准海南云南福建广东贵州广西黑龙江江西四川安徽湖南吉林青海辽宁甘肃湖北宁夏陕西新疆河南70未统计达标区超标区左:2014年PM10年均浓度右:2015年PM10年均浓度图 2-7 20 个省(市)PM10年均浓度目标对标及年度

42、变化图2016中国空气质量管理评估报告12PM 已达标地区可设定下一阶段目标值WHO 推荐的 PM2.5、PM10标准及中国与其他国家 / 地区的对比如表 2-1 所示,可以看出,中国现行的适用于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的 PM2.5、PM10二级标准还都处在 WHO 推荐的第一阶段过渡时期目标值。因此空气质量达标的地区也应当本着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原则,立足自身条件,科学的设立下一阶段的目标值。表 2-1 WHO 推荐的颗粒物标准及中国与其他国家 / 地区的对比国家 / 地区 / 组织目标 / 标准分级PM2.5PM10年平均浓度(g/m3)24 小时平均浓度(g/

43、m3)年平均浓度(g/m3)24 小时平均浓度(g/m3)WHO过渡时期目标 -1357570150过渡时期目标 -2255050100过渡时期目标 -31537.53075空气质量准则值10252050中国二级标准357570150一级标准15354050美国二级标准1535-150一级标准1235-150欧盟25-4050澳大利亚825-50日本153520100注:中国二级标准适用于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一级标准适用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美国二级标准以保护公共福利为主要对象,包括防止能见度降低和防止对动物、庄稼、蔬菜及建筑物等的

44、损害;一级标准以保护人体健康为主要对象,包括对“敏感”人群健康状况保护,如哮喘病患者、儿童、老年人等。从图 2-7 中可以看出,以 PM10年均浓度下降为目标的 20 个省(市)中,有 15 个省(市)2013 年 PM10年均浓度数据公开可得16,可以计算2017 年的下降目标,在这 15 个省(市)中贵州、安徽、江西、广东、四川 5 个省(市)已提前达到了 2017 年的下降目标。与 2013 年相比,贵州、安徽、广东、江西、四川、新疆、黑龙江、广西8 个省(市)2015 年 PM10年均浓度下降,其中贵州的降幅最大, 达29.5%;河南、 宁夏、 陕西、 吉林、辽宁、湖北、甘肃 7 省(

45、市)不降反升,尤其以河南和宁夏的上升幅度最大,均超过 20%。16. 海南、 云南、 福建、 湖南和青海2013年的 环境状况公报 中未公布PM10年均浓度数据, 故无法计算2017年下降目标。2016中国空气质量管理评估报告132.3 O3污染状况公布 2015 年 O3年度数据的省(市)达 21 个,较2014 年增长一倍多;2015 年北京、江苏、上海 3个省(市)O3超标,北京超标最多,达 26.6%;2015 年江苏、上海、浙江、北京、辽宁、河北 6个省(市)O3污染程度相比 2014 年有所上升,江苏上升幅度最大,达 8.4%。2015 年 21 个省(市)公布了 O3日最大 8

46、小时平均值第 90 百分位数浓度17,这一数量远超过2014 年的 9 个。图 2-8 分析了 2014-2015 年 O3的污染程度变化,由图 2-8 可以看出,2015 年公布数据的 21 个省(市)中有 3 个省(市)超标,分别是北京、江苏和上海,其中北京超标最多,达26.6%,江苏和上海分别超标 4.4% 和 0.6%;在上述 21 个省(市)中有 10 个省(市)公布了 2014年、2015 年两年的数据,对比这 10 个省(市)两年的数据发现,2015 年重庆、天津、广东、宁夏 4 个省(市)O3污染程度相比 2014 年有所下降,重庆降幅最大,达 13.0%,其余江苏、上海、浙江

47、、北京、辽宁、河北 6 个省(市)则有所上升,江苏上升幅度最大,达 8.4%。17. 截止 2016 年 7 月 31 日,山西未发布 2015 年山西省环境状况公报;内蒙古、黑龙江、山东、湖南、云南、甘肃、新疆、福建 8 个省(市)2015 年的环境状况公报中未公布 O3浓度数据。图 2-8 21 个省(市)O3日最大 8 小时平均值第 90 百分位数浓度变化图05002502014年2015年国家标准国家标准青海安徽贵州海南江西广西重庆四川宁夏吉林广东天津陕西湖北辽宁河南浙江河北上海江苏北京2016中国空气质量管理评估报告14中国 O3单日评价标准与美国、欧盟接近世界

48、卫生组织(WHO)经过大量的研究确定了 O3的空气质量准则值为每日最大 8 小时滑动平均浓度不超过 100g/m3,建议的过渡期目标为不超过 160g/m3。中国、美国和欧盟的 O3浓度标准如表 2-2 所示。表 2-2 中国、美国、欧盟的 O3浓度标准国家 /地区每日最高 8 小时滑动平均值限值单站点的年度达标判定方法区域的年度达标判定方法中国160g/m3每年中日最大 8 小时滑动平均的第 90 百分位数(相当于去掉 10% 的最高值)不超过 160g/m3区域内各站点的平均值达标美国0.070ppm(约相当于150g/m3)每年中日最大 8 小时滑动平均的第 4 高的数值(相当于去掉 3

49、 个最高值),3 年取平均不超过0.070ppm欧盟120g/m3每年中日最大 8 小时滑动平均超过 120g/m3的天数,3 年取平均不超过 25 天从表 2-2 可以看出,中国、美国、欧盟的 O3每日最高 8 小时滑动平均值限值均未达到 WHO 规定的空气质量准则值,其中欧盟最为接近,美国其次,中国采用的是 WHO 建议的过渡期目标值,中国与美国、欧盟的标准较为接近。从单站点的年度达标判定标准来看,中国采用每年中日最大 8 小时滑动平均的第 90 百分位数,相当于去掉每年最高的10% 的数据之后达标(假如某年有效监测天数为 360 天,则去掉最高的 36 个数据);美国采用每年中日最大 8

50、 小时滑动平均的第 4 高的数值,相当于去掉每年最高的 3 个数据之后达标;欧盟要求每年中最大 8 小时滑动平均超标的天数不超过 25 天,相当于去掉每年最高的 25 个数据之后达标。所以单站点的年度达标方面,美国的取值方法最为严格,中国最为宽松。对于区域的年度达标判定,美国和欧盟都是区域内所有站点达标才算区域达标,中国的区域达标则一般指区域内各站点的平均值达标。因此,与 WHO 的推荐标准以及和美国、欧盟的标准进行对比,中国的 O3标准设定目前还属于过渡阶段,未来还需制定更严格的标准。区域内所有站点达标18区域内所有站点达标1918. USEnvironmentalProtectionAge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CAAC:中国空气质量管理评估报告(2016)(71页).pdf)为本站 (奶茶不加糖)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