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中国欧盟商会:中国创新生态系统:如饮水者冷暖自知(2022)(25页).pdf

编号:77316 PDF 25页 815.43K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中国欧盟商会:中国创新生态系统:如饮水者冷暖自知(2022)(25页).pdf

1、序言127中国创新生态系统如饮水者,冷暖自知中国创新生态系统:如饮水者,冷暖自知目 录序言.1介绍.2关键要点. 3主要结果、分析与背景.4详细的问卷结果与访谈内容.9关于中国欧盟商会. .22关于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 .23序言1中国创新生态系统如饮水者,冷暖自知中国创新生态系统:如饮水者,冷暖自知序 言欧洲、日本及美国等自由市场经济体的政府几十年来一直对与中国在企业、学术及政治层面的技术合作习以为常。但在过去几年间,这一态度开始转变为更具批判性。随着技术日益上升为欧洲及中国之间摩擦的焦点,我们有必要对欧洲企业在中国创新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作出更深刻的认识。本报告通过列举各欧洲企业在中国市场的

2、研发足迹,以及对商界及决策者的影响来帮助填补这一方面的空白。对欧洲企业而言,在了解如何最大限度发挥中国活力四射的创新生态系统的价值的基础上,了解如何降低技术泄漏风险也至关重要。与此同时,欧洲企业的决策层不仅需要考虑企业从市场中获得提升竞争力的积极因素,还应考虑过度整合以及向一个既是竞争对手又是体制性对手市场的技术转让可能给欧洲产业优势造成的潜在威胁。我们感谢德国联邦教育和研究部(BMBF)对本项目的支持,以及中国欧盟商会会员企业的积极配合,在完成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接受进行深入访谈。此外,我们还要感谢中国欧盟商会秘书处和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的研究人员、科学、技术及创新政策团队项目负责

3、人Jeroen Groenewegen-Lau和经济研究团队高级分析师Jacob Gunter,感谢他们为本报告的研究和撰写所做出的贡献。最后,我们感谢德国联邦教育及研究部(BMBF)项目联盟下的其他合作伙伴波鸿鲁尔大学东亚政治学教授Jrn Carsten Gottwald博士以及杜伊斯堡-埃森大学中东高级研究院院长Markus Taube教授所给予的支持和反馈。 伍德克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Mikko Huotari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执行董事2合作伙伴中国创新生态系统:如饮水者,冷暖自知介 绍为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创新生态系统、欧洲企业的创新重点及欧洲企业在中国市场面临的相关机遇与挑战,中国欧盟商会

4、和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邀请商会研发工作组及顾问委员会的成员参与填写问卷调查(32 名)和接受访谈(11名)。调查结果并不代表中国市场上欧洲企业的整体情况,而是旨在提供现行生态系统的样本,并深入了解这些公司如何参与这一生态。本报告基于该调研结果生成,是由德国联邦教育及研究部支持和资助的一系列项目的组成部分,与中国欧盟商会及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联合发表,并得到了德国波鸿鲁尔大学、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等合作伙伴的支持。注意事项问卷和访谈主要集中于2021年12月与2022年1、2月开展,即奥密克戎疫情在中国多地爆发以后、中国于3、4月在多个城市实施封控之前。尽管中国欧盟商会发现封城行为对商业信心造成了显著

5、影响,但这将对欧洲企业在中国的创新战略产生何种影响,仍未可知。关键要点3中国创新生态系统如饮水者,冷暖自知中国创新生态系统:如饮水者,冷暖自知关键要点多数受访企业认为,融入中国的创新生态系统获益良多,因此有意愿扩展在华研发活动,并进一步将其与全球战略相结合,以充分利用中国强大的人才库、新技术的商业化速度以及将卓越的欧洲硬件资源与中国的软件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潜力。很多来自包括化工、工业机械和汽车行业在内的中国鼓励投资和在岸外包行业的受访企业正“火力全开”地加大对中国研发的投资,力求在中国及全球产品中实现最大价值。其他享受开放的市场、甚至“明星待遇”的受访企业则采取“对冲赌注”的方式,一方面最大限度

6、地扩大其在中国的大规模研发足迹,同时将核心技术与创新保留在母国市场以避免外泄。然而,那些来自监管压力比较大的行业的公司,如信息与通信技术行业,则最为悲观。由于目前行业政策偏向于保护本土领军企业、不鼓励竞争,这类行业的受访企业的商业机会越来越少,这也体现在他们的研发战略上。对企业的重要建议:外资企业衡量自身在中国的地位时,应最先明确自身在中国当前和未来的战略目标中所处的位置,之后再决定如何最大程度把握好中国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所带来的机遇,同时尽可能降低由于在市场中扩大甚至遍布研发足迹而造成的商业机密泄露与失窃风险。4合作伙伴中国创新生态系统:如饮水者,冷暖自知主要结果、分析与背景欧洲企业意识

7、到,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中国的研发生态系统愈加生机勃勃,具有许多优势。主要优势之一是合作伙伴的数量及类型,既有成熟的本土领军企业也有新兴的初创公司,还有创新型科学家及研发人员。此外,受访企业普遍称赞中国的市场规模和研发成果的快速商用(68%)。受访企业表示,他们在中国的创新项目与全球活动之间的整合度越来越高。参与调查的企业还提到,他们在中国开展的研发活动愈发成熟,大多数企业利用当地的创新能力来改进现有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和改进经营来创新产品与服务。这与早期欧洲企业在中国进行创新的目的形成了鲜明对比,当时几乎只为了实现母国市场新产品在中国的本地化。尽管受访企业普遍看好中国的研发活动,但也有一些负面

8、的看法,如: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较为薄弱(32%);外资公司面临不公平竞争环境(27%);企业母国市场对中国研发持有负面看法(23%);以及许多企业反映存在本地人才不足现象(18%),特尤其是硬件工程师数量的不足。82%的受访企业表示获得政府支持的机会不均等,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在于经费和补贴的申请信息和流程不透明或不明晰(58%);本土公司无需应对的行政挑战(42%);未公开发布,但通知本土企业的支持政策(37%);以及明确规定支持政策不适用外国公司(26%)。尽管受访企业对于在中国开展创新活动整体持肯定看法,但作为欧洲企业,能否从在中国开展的创新项目中获益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所属行业。企业需要

9、理性权衡潜在机会、回报以及相应风险。换言之,中国的研发环境是整个中国市场的缩影:它并非所有企业的乐土。从这个意义上说,由于本研究样本量比较小但行业比较集中,主要为化工(29%)、汽车(13%)和机械(16%)行业,因此本调研得出的普遍正面的结论主要适用于这些行业。近年来,上述行业的欧洲企业在中国市场中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他们的市场准入和经营条件都得到改善。2021年初,中国欧盟商会和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联合发布报告脱钩:全球化何去何从并指出,上述行业在中国乘坐的是“商务舱”和“经济舱”。即,来自这些行业的企业在中国受到了明星般的待遇,或至少受到中国的欢迎。1 同时,在“货舱”中备受煎熬的行业如信

10、息与通信技术、电信及数字行业等正越来越被挤出市场,其本土研发也在苦苦挣扎。“商务舱”和“经济舱”:市场力量及政治考量促使企业采取“全押”或“对冲赌注”策略中国欧盟商会发布的商业信心调查2021报告显示,“商务舱”和“经济舱”内的企业更为乐观。2该调查中,外资企业所表达的离开中国市场的意愿达到历史最低点(从十年前的22%降至9%),此外,计划在本土市场加强部分或全部供应链建设的企业数量是计划转移部分或全部供应链的企业的五倍。本调查1脱钩:全球化何去何从,中国欧盟商会与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2021年1月14日,查阅日期2022年4月19日,2商业信心调查2021,中国欧盟商会,2021年6月8日,

11、查阅日期2022年4月19日,主要结果、分析与背景5中国创新生态系统如饮水者,冷暖自知中国创新生态系统:如饮水者,冷暖自知报告指出,这是由市场力量及政治考量共同决定的。市场力量吸引欧洲企业在中国市场开展研发活动本次调查发现,引导企业本地化战略的是强大的市场力量,这也促使很多企业计划在中国市场拓展其创新足迹。为了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中取胜,欧洲企业需要开发更多为本土市场量身打造的产品,以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高标准需求,3 这需要通过本土化研发活动来实现。很多企业由此增加了本地研发的预算。自疫情爆发以来,欧洲的研发支出有所下降,但 73% 的受访企业在中国区的研发支出有所增加,77% 的受访企业预计将在

12、2022 年进一步增加在中国的研发支出。这意味着,对于许多大型企业来说,政府激励及补贴不会对其研发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简言之,这些企业的研发总支出中,政府支持占比较低,并且苛刻的申请条件和通常较为复杂的申请程序让企业不愿耗费精力进行申请只有19%的受访企业表示已经获得了研发/创新资助。有个明显的例外是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申报,有57%的受访企业获得该资格。尽管申请这一认定的行政程序较为繁琐,例如需进行年审和每三年一次的复审,并且还需要提供持续研发“新技术”的证明,但是一旦获得该资格,企业所需缴纳的企业税税率将从 25%降至15%,因此该申报被认为非常重要。市场力量也决定着大型企业的研发中心选址

13、。跨国公司最有可能在整体营商环境更开放的城市设立研发中心,如深圳、上海,同时也靠近客户和运营所在地。只有 28% 的受访企业表示受益于中国越来越多的创新园区。他们认为,这些地区通常会提供潜在的好处,如补贴及税收优惠政策等,但同时也认识到,他们须权衡考虑将研发业务与其他中国业务隔离开来的成本。然而,唯一受访的中小企业表示,激励和补贴对他们的研发中心选址的决策过程影响更大,因此更青睐这些地区提供的优惠待遇。政治力量推动欧洲企业开展在岸及本地化研发对于身处“商务舱”和“经济舱”的企业而言,出于政治上的考量,他们更需要将价值链及更多创新能力进行本地化。当被问及在中国投资研发的理由时,29% 的受访企业

14、表示主要是出于商业利益的考量,但也有政府要求和(或)激励;5% 的受访企业表示主要是出于政府要求和(或)激励,也有商业利益的考量。即便本次调查结果展现出非常乐观的整体态度,但仍有一些企业表示,政治压力会对在中国经营的外资企业产生影响。这类受访企业占比较低,但此现象依然令人担忧。出于政治因素的考量而决定将研发在内的运营活动本地化,既是为了降低跨境突发事件(如美中贸易和技术战)的影响,也是为了适应中国不断加强的本地化要求。此类要求主要反映在中国网络安全监管制度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规定,也在价值链的“自主可控”这一提法中有所体现。 研发的本地化也被认为是应对外国出口管制法规和制裁的方式。另外,中国和

15、国际技术法规和标准中存在的差异也影响了企业的本地化决策。这种压力不仅只是指导意见或建议,它通常还成为在市场上开展业务的条件32% 的受访企业表示他们开展研发投资“是为了满足政府要求/满足政策条件以获取营业执照、市场准入、审批等”。368% 的受访者重视当地对其创新商品/服务的强烈需求/偏好。6合作伙伴中国创新生态系统:如饮水者,冷暖自知目前,在中国最受欢迎和最为成功的欧洲企业扩大其本地化创新工作的势头正在上升。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表示其中国研发工作与全球创新工作之间深度(55%)或中度(45%)融合的企业中,他们的现行研发战略与其未来预期目标之间开始出现偏离。在访谈中,当讨论中国与美国/欧盟之

16、间日益扩大的技术差距时,几家企业指出,尽管他们希望并计划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但从长远看,随着紧张局势的加剧和各国出口管制的加强,现行研发策略将变得越来越难以为继。尤其是数字领域的一些企业已经开始为特定技术的潜在后果作准备,而另一些公司在制定企业战略规划时则牢记这些风险并对此保持密切关注。尽管未纳入问卷之中,但多数受访企业都指出了人才流动的困难。为应对新冠疫情,中国基本关闭了边境。目前,中国与主要目的地之间每周仅有几个国际航班通行,而少数可以入境的人员也都必须遵循为期数周的严格集中隔离政策。这阻碍了企业从其全球业务中引进研究人员,也导致本地研发专家无法前往国外学习新技能、新理念并将专业知识和技能

17、带回中国进行创新。受访企业指出,这严重阻碍了创新的步伐,尤其是为了推动中国本地研发与全球活动的进一步融合,需要通过面对面互动来实现。并且,在网上开展这类工作存在隐私和安全隐患。人员跨境流动限制进一步促进了研发的本地化进程,但严重抑制了不同背景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合作中获益的创新行为。 两类在华研发战略:“全押”和“对冲赌注”调查表明,在市场及政治力量的驱动下,身处“商务舱”和“经济舱”中的企业一般会在“全押”和“对冲赌注”这两种策略中选取其一。“全押”策略可以进一步被分解为两种不同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研发生态系统充满活力,尽管存在知识产权失窃的风险,企业仍在全力投入。 从本质上讲,他们将中

18、国视为创新加速器。这些企业接受相关风险并进行应对管理,从而受益于中国的积极进取的创业精神、大量高水平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以及比世界其他地区更高效的创新成果商业化能力。对许多企业来说,这种研发环境让他们可以在中国开发产品,然后在全球推广。 第二种观点大多来自那些关键但不被视为“高科技”的行业,常涉及细分技术。精密工业设备的制造企业就是一个例子,此类设备的用途面非常窄,开发过程中需要对技术或工艺不断打磨和改进。这些企业往往认为,尽管意识到在中国研发所面临的风险,但他们相信自己将始终有能力领先竞争对手一、两步。采取“对冲赌注”策略的企业认识到,专门针对中国市场开发产品很重要,但考虑到在中国实施综合研发的

19、风险太大,因此核心技术的创新只在保护程度更高的本国市场进行。相反,他们专注于在中国推进本地化进程,并寻求互补的本地技术,以增强其本地及全球产品的供应。 采取这类策略的代表群体之一是中小型企业。即便对于那些拥有受中国青睐的技术并受益于中国研发环境的中小型企业而言,仍存在无以估量的重大风险。首先,他们不具备像大企业那样的研发资源,因此可能更依赖于政府支持。其次,他们也缺乏足够资源来应对研发中心出现的风险。第三,与大型跨国公司相比,中小企业可能仅专注于开发一到两种关键技术,这将导致风险加倍当知识产权失窃时,不仅需主要结果、分析与背景7中国创新生态系统如饮水者,冷暖自知中国创新生态系统:如饮水者,冷暖

20、自知要大量的资源来应对,还可能导致他们完全失去主要竞争优势。“货舱”:部分欧洲竞争者努力求生同时,另有一些企业面临着日益加强的保护主义及国家对本土供应商的偏好,就是我们所说的身处“货舱”的企业,包括提供网络设备与服务、数字和电信服务的企业。这类企业几乎完全未出现在问卷和采访中。这一缺席并非巧合。事实上,该现象与中国欧盟商会近年来发现的趋势保持一致。身处受青睐行业的欧洲企业日益转向本土供应商,从而代替以往由“货舱”中的外资企业所提供的商品与服务,这主要是为了满足中国政府对此类技术的不断加强的本地化要求。一家会员企业明确拒绝参与调研,担心若说出他们面临的具体挑战,将会在日后需要解决敏感问题时引起政

21、府对他们所处行业的不必要关注。同时,唯一一家完成调研的信息通信与技术/电信公司给出的回答则引起了普遍担忧,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 企业表示,其研发强度即本地收入再投资于研发活动的的百分比处于1.1-2.5%的范围内,远低于该领域所保持的一贯较高的比率。 这是唯一一家计划在2022年削减研发支出的受访企业。 该企业是认为本土企业更容易获得政府支持的十家受访企业之一,该企业也作为仅有的四家企业之一,认为该现象严重影响了自身与本土公司的竞争。世界其他地区的想法是,正因中国在信息通信与技术/电信领域展现出强大实力,市场竞争加剧,该行业的欧洲企业更希望在中国本地研发中投入更多资源,加强利用当地人才,并获益

22、于这个生态系统;正如企业并不会惧于激烈竞争而远离硅谷,反而更希望加入硅谷从而自我提升。但显然,中国的想法与此背道而驰。结论在更广阔的背景下理解本报告的完整结论非常重要。身处“商务舱”和“经济舱“中的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对研发生态系统的乐观程度可能与其对中国整体营商环境的乐观程度一致。同时,那些被困在”货舱“或即将在中途被抛弃的企业可能对研发生态系统持悲观态度,因为眼前的政治经济整体环境不欢迎这些企业与本土企业竞逐市场份额,对此他们感到悲观。对企业的建议及可取的最佳实践 中国的研发市场并非适合所有企业。通过统筹的战略规划来确定自身在更广阔的生态(“商务舱”、“经济舱”或“货舱”)中的位置,这是

23、确定是否在中国投资研发活动或确定投资额的重要第一步。 那些认为完全值得在中国开展重大研发活动的企业,必须从“全押”和“对冲赌注”策略中选其一而行8合作伙伴中国创新生态系统:如饮水者,冷暖自知之。- 在技术水平和中国本体企业处于同等或相近水平的领域,欧洲企业可能需要选择“全押”策略以保持竞争力。- 在中国本土企业仍然落后的领域,欧洲企业更明智的做法可能是将一些最关键的研发工作保留在母国市场以降低泄漏风险。一家受访企业甚至指出,尽管他们在中国市场的研发活动较少,但他们拥有一支技术考察团队用于寻找本地研究人才及创新公司,以便在全球产品开发中与其合作。通过这个方式,企业可以有效降低流向中国的技术,并最

24、大限度地吸收来自中国的技术。 知识产权保护变得愈加重要,因为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中,本地企业的竞争水平已经接近技术前沿,因此仅靠领先他们一两代水平已经无法保持优势。- 受访企业认为,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在专利申请与执法方面日趋成熟。- 然而,中国在商业秘密保护方面仍处于落后,尤其是在研究人员和工程师违反竞业禁止条款、转而为竞争对手公司效力这方面。事实上,违反该条例的行为鲜少遭受判罚。- 企业应明确自己的研发成果属于哪一类知识产权,并弄清哪类知识产权享受司法保护,而哪些不可以。- 中小企业在保护其知识产权方面应尤为谨慎。唯一一家中小企业的受访者指出:“若一家跨国公司在某一种产品上将知识产权泄露给合

25、作伙伴,那只会影响其产品组合的特定部分。若一家中小企业将知识产权拱手让与合作伙伴,这很有可能削弱其核心竞争力并痛失为数不多的畅销产品之一。” 尽管大多数受访企业表示对加入政府支持的创新项目或通过研发拨款及补贴来寻求政府支持这一做法不感兴趣,但一些受访企业详细阐述了他们为寻找和获得支持而采取的不同策略:- 一家企业专门配备了一支考察团队来寻求政府支持,他们认为这样做效率很高并值得投资。- 另一家企业将这项任务外包给了一家中国咨询公司,由后者帮助他们找到并获取与其公司最相符的政府支持。- 第三家企业已经投资创建了一个跨行业和政府的强大网络,以便第一时间获知适当的支持计划的发布,这也有助于他们获取政

26、府支持。 受访者普遍不太看重在中国高新技术创新区设立研发中心的价值,主要因为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的边际收益有限。 但这可能没有考虑到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高新技术创新园区的数量及专属资源急剧增加。兴趣不大的企业可能仍持有对以往园区的刻板印象,但这种认知不适用于最新开发的园区。- 这些园区正在吸引越来越多不同规模的创新型中国企业入驻。数家受访企业表示,他们在相关区域设立了小型研发中心,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获取支持,而是为了探索本土生态系统、寻找合作伙伴。- 最后,尽管中国创新园区可提供的支持对大公司而言意义有限,但对欧洲中小企业来说更具价值。同时,中国在这些区域之外正在开展越来越多的创新支持项

27、目。这意味着与过去相比,企业如今在获取政府支持上拥有更多选择。详细的问卷结果与访谈内容9中国创新生态系统如饮水者,冷暖自知中国创新生态系统:如饮水者,冷暖自知详细的问卷结果与访谈内容最具代表性行业(汽车及零部件、化工和机械)的研发支出表明,与欧盟的化工和机械/工业工程行业的中位数相比,这些行业的研发强度(投资占年收益的比例)略高 ,而汽车及零部件则略低。44 中位数来源:Grassano, N., Hernandez Guevara, H., Fako, P., Tbke, A., Amoroso, S., Georgakaki, A., Napolitano, L., Pasimeni, F

28、., Rentocchini, F., Compao, R.,Fatica, S. 和 Panzica, R., 2020年欧盟产业研发投入记分牌,前1000家欧盟及应该公司研发排行榜,欧盟委员会,2020年1月1日,查阅日期2022年4月20日, 2 0 2 1 年,贵公司在中国研发 / 创新支出在贵公司中国业务收入中占比多少?(业务收入计算中请包括当地业务收入金额以及贵公司总部或海外业务汇往中国的运营资金金额)回答数量= 3 1 研发支出强度总体反映出不同行业的情况6% 39% 32% 13% 10% 0-1%1.1-2.4%2.5-4.9%5-10%10%0%10%20%30%40%50

29、% 25% 50% 25% 欧盟行业中位数 0%20%40%60%80%100%120%0-1%1.1-2.4%2.5-4.9%5.4%研发支出在年收入中占比(回答数量= 4 ) 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低于欧盟水平10合作伙伴中国创新生态系统:如饮水者,冷暖自知研发支出最高的企业(超过中国业务年度营业收入的 5%)来自航空航天、机械、医疗器械及公用事业领域。同时,两家分别来自汽车及零部件和化工行业的受访企业所报告的研发支出最低(0-1%)。 绝大多数受访企业表示,随着在市场上提供尖端产品和服务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他们在中国的研发支出多年来一直在增加。中国团队的创新支出水平越来越接近其全球业务,也证

30、明了这一点。这表明,中国已成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同样重要的研发基地。 11% 欧盟行业中位数 67% 22% 0%20%40%60%80%100%120%0-1%2.10%1.1-2.4%2.5-4.9%研发支出在年收入中占比(回答数量= 9 ) 化工行业在中国的研发强度略微更高 欧盟行业中位数 80% 20% 0%20%40%60%80%100%120%3.10%2.5-4.9%10%+研发支出在年收入中的占比(回答数量= 5 ) 机械/工业工程行业在中国的研发支出显著更高详细的问卷结果与访谈内容11中国创新生态系统如饮水者,冷暖自知中国创新生态系统:如饮水者,冷暖自知几乎所有的受访企业均表示

31、,他们在 2020至2021年间加大了在中国的研发支出,并计划在下一年继续增加。在问卷中表示将持续加大在中国的研发支出的受访企业,在后续采访中证实了这一点。重要的是,欧洲企业对在中国的创新研发支出近期及预期的增长额与他们在欧洲的研发支出的普遍降低形成了鲜明对比。2020年,受疫情影响,位于欧洲市场的企业的研发支出下降了 2.2%,而包括外资和本土企业在内的位于中国市场的企业,其研发支出却平均增长了 18.1%。调查显示,在化工、汽车和机械等最具代表性的行业中,增长更为显著。从投资组合的角度看,这很合乎情理:在紧缩时期,企业会将有限资本投入到回报率最高的领域。在调查期间,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成功维持

32、了新冠疫情清零策略,因此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中国算得上增长的“黄金市场”,这意味着包括研发在内的投资预计将增长(之后几个月间,中国国内防疫形势不尽如人意,可能会影响本调查结果所呈现的趋势)。此外,受访企业普遍表示需要进一步增加在中国的研发活动,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创新生态系统,并将企业在当地的发展势头纳入其全球产品供应之中。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位于欧洲的企业研发支出下降,但在华业务的情况相反2020年欧盟平均下降率5中国业务的情况汽车及汽车零部件-7.2%所有受访企业都从2020至2021年增加了预算,所有受访企业都计划增加2022 年预算化工-3.7%71%的受访企业从2020至2021年增加了预

33、算,71%的受访企业计划增加 2022年预算机械/工业工程-6.1%66%的受访企业从2020至2021年增加了预算,66%的受访企业计划增加2022 年预算 32% 41% 18% 9% 0% 32% 45% 18% 5% 0% 0%10%20%30%40%50%显著增加(10%)适度增加 (1-10%)无变化 (10%)贵公司在2 0 2 0 至2 0 2 1 年间在中国的研发支出改变了多少?回答数量= 2 2- 贵公司在2 0 2 1 至2 0 2 2 年间在中国的研发支出计划改变多少?回答数量= 2 2绝大多数企业已经或计划增加在中国的研发支出5 Grassano, N等人,2021

34、年欧盟产业研发投入记分牌,EUR 30902 EN,第6页,欧盟委员会,2021年,查阅日期2022年4月20日,12合作伙伴中国创新生态系统:如饮水者,冷暖自知四分之三的受访企业表示,他们已经利用在中国取得的研发成果满足中国和全球市场的需求。外资企业在过去几十年间的传统做法是将母国研发的产品带到中国进行本地化。本调查结果表明重大转变。受访企业普遍注意到了这一历史性变化,其中许多企业认为,他们在中国的创新工作对其全球创新战略至关重要。尤其是当被问及这种情况在未来的发展变化时,受访企业倾向于在中国开展更多创新活动以支持他们的全球产品供应。 32% 27% 41% 77% 68% 0% 27% 1

35、8% 32% 86% 77% 5% 0%10%20%30%40%50%60%70%80%90%100%以下哪种情况最准确描述了贵公司现行的中国研发/ 创新战略?(可多选)回答数量= 2 2以下哪种情况最准确描述了贵公司在未来五年内的中国研发/ 创新战略和目标?(可多选)回答数量= 2 2将我们全球业务的产品和服务进行本地化以适用于中国市场开发仅适用于中国市场的新产品和服务开发适用于中国及亚洲其他市场的新产品和服务开发适用于中国和全球市场的新产品和服务中国研发是全球互补性研发中心组合中的构成部分其他 - 中国不再仅仅是企业本地化的市场,正日益融入企业的全球研发战略 91% 73% 91% 59%

36、 77% 18% 32% 5% 0%10%20%30%40%50%60%70%80%90%100%贵公司通过哪种类型/ 方式开展创新活动?回答数量= 2 2其他偶尔的研发活动持续的研发活动旨在降低成本的创新新产品创新(商品或服务)工序创新(例:生产方法)产品改进(例:改进现有产品)不包括研发活动的创新活动欧洲企业全面持续参与在中国的研发详细的问卷结果与访谈内容13中国创新生态系统如饮水者,冷暖自知中国创新生态系统:如饮水者,冷暖自知问卷调查结果也证实了中国研发活动日趋成熟的走向。绝大多数受访企业表示,他们的研发活动具有持续性的,体现在:a)改善现有产品或进行本地化;b)工序创新,如改进生产方法

37、和管理系统;c)新产品的开发。受访企业正以多种方式实施产品创新。许多受访企业指出,他们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海外产品本地化,主要旨在符合中国标准或使产品迎合本土喜好。受访企业指出,他们在中国获取政府创新支持的机会总体来说很有限,只有少数受访企业表示从中国政府或学术/研究机构获得了相关资源。几乎所有受访的跨国公司都表示,他们要么根本未尝试获取政府支持,要么只会去争取那些为他们量身定制的、不需要耗费太多精力就能获取的资源。许多受访企业表示,他们的公司认为寻求政府支持(例如:补贴、税收减免或补助)的价值不大。这是因为政府提供的金额相对较小,或是因为企业不接受政府提出的附带条件,比如要求企业做汇报和分享收

38、益。然而,一些受访企业已经接受了这种安排。当被问及知识产权泄露或类似风险时,一家受访企业表示:“我们明白,合作中的一切细节都有可能会被泄露给我们的竞争对手。但这对我们获取的价值所产生的影响有限。而且行业的变化速度非常快,等到竞争对手掌握我们的现有技术时,我们已经转向了下一代技术。” 另一家受访企业也表达了类似观点:“最佳保护措施是保持领先于我们的竞争对手。”唯一一家接受采访的中小企业持相反观点,并表示即使附加某些繁琐的条件,也值得努力申请拨款及补贴,因为类支持可为他们的研发支出给予有效帮助。那些已经取得政府支持的企业表示,从省级和地方政府获取资源的可能性要远高于中央政府。获得政府支持的受访企业

39、指出,因他们与地方官员打交道的频率高于中央官员,所以更加密切的关系是他们获得当地政府支持的重要因素。部分原因是地方政府官员会积极告知企业新的支持计划,另一部分原因在于因15% 35% 55% 20% 15% 10% 5% 5% 5% 5% 0%10%20%30%40%50%60% 省级和地方级别的政府支持更易获取据您所知,贵公司在华业务获得研发/ 创新资助是通过以下或其他哪种途径?回答数量= 2 0其他非中国、非欧洲的科研/ 学术机构非中国、非欧洲的政府欧洲科研/ 学术机构欧盟成员国政府欧盟政府机构中国科研/ 学术机构地方政府省级政府中央政府14合作伙伴中国创新生态系统:如饮水者,冷暖自知为地

40、方政府官员认为外资企业在本地开展业务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更加欢迎外资企业申请资助。不同企业通过不同渠道获得政府支持。最常见的方式是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后享受税收优惠以及享受已发生的研发支出的税收抵扣。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要求每年进行年审及每三年进行延续申请。受访企业指出,虽然申请该资格需耗费大量资源,但具有较大意义,因为高新技术企业能够获取的好处相当可观,其中最大益处是减税 10 个百分点。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受访企业指出,在北上深等中国最发达城市,由于申请要求更高、技术先进的竞争对手更多,因此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格很难获得并且延续。而在欠发达地区开展主要业务的公司相对更容易获得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格。大

41、多数受访企业对在中国创新和高科技园区内建立运营不感兴趣。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更喜欢保持研发业务靠近其生产现场及客户和供应商,从而更易于实现开发的直接应用,同时让研发人员与生产商保持紧密联系,便于交流想法。另一家受访企业指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上海品茶本土企业习惯于遵循政府的指导及激励措施,而外企则往往不会优先考虑这些事项。然而,据一些受访企业反馈,入驻创新和高科技园区并在其中参与研发活动将会受益匪浅,这主要是因为,当地有强大的人才库可供使用,也有竞争对手可供借鉴。其他受访者则指出,虽然入驻这些园区有一定的好处,但通常仅限于对容易找到合作伙伴以共同开发数字化及解决方案的情况。一家中小企业表示,

42、他最近搬迁到了这样一个园区,以便其较小规模的经营能够收益于支持计划。他还指出,入驻后,企业获得了“特殊优待”。2021年中下旬,当全国多个地区遭遇长时间电力短缺时,他们所在的高科技园区10% 57% 19% 24% 29% 19% 29% 62% 5% 0% 10% 0%10%20%30%40%50%60%70% 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和税收冲销是最普遍获取的支持类型贵公司通过以下哪些途径获得政府提供的研发/ 创新支持?(可多选)回答数量= 2 1我们不了解获得中国研发支持的可能性获取研发/ 创新指导基金的支持研发支出的税收冲销入驻高科技/ 创新园区并获得支持获取研发/ 创新津贴获取相关补助通过当地

43、“人才项目”获得支持因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或类似资格而享受减税政策上述情况均不符合中国业务员工满足“外籍高层次人才”资格其他详细的问卷结果与访谈内容15中国创新生态系统如饮水者,冷暖自知中国创新生态系统:如饮水者,冷暖自知是“最后一个被关闭的工业区”。多种因素促成了对中国创新生态系统的积极看法。本采访收集到了许多有见地的案例: 本地市场对我们的创新产品/ 服务有巨大需求/ 偏好一家工业设备制造商表示,鉴于中国是其多个产品的最大消费市场,他们已经几乎完全实现了这些产品线的本地化,同时为中国和国际市场进行生产。因而,针对这些产品的创新,该公司的大部分开发及应用活动均在中国完成。同时,一家化工企业指

44、出,中国的独特需求促使他们进行新产品开发。例如,前几年PM2.5 污染促使他们开发出新产品来助力减少车辆的PM2.5 排放在欧洲不可能有机会开发此类产品。 研发成果的快速商用一家受访公司的技术开发负责人举了一个例子:在一次会议上,他们遇到了一名研究人员,后者展示了一些关于某项技术的积极发现,这项技术恰为该企业感兴趣。最终双方建立了合作关系,这名研究人员在短短几年内就从一名基础研究员成长为这家公司全球产品销售的一级供应商。另一名能源公司高管指出,研发成果的商业化速度是“中国在创新方面的最大优势”。 中国充满活力的初创文化也有助于加快合作创新的商业化速度一家受访企业需要寻找一个方案将多个组件根据当

45、地标准进行组合。后来,他们就与当地的初创公司成功合作并开发了一套解决方案。现在,双方在一次性支付与共享回报为条件的基础上,通过独家经销合同共享知识产权。另一家企业与一家初创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开发数字孪生应用程序培训客户及供应商。该受访企业指出,合作开发的过程“只用了一个月,且成本仅为50 万(人民币)”,而如果独立开发,“则将需要半年时间,成本为50万欧元”。 32% 50% 27% 0% 68% 18% 68% 68% 5% 27% 5% 0%10%20%30%40%50%60%70%80% 中国创新体系具备多项关键优势以下哪些因素使贵公司在中国开展的研发/ 创新活动取得积极效果?(可

46、多选)回答数量= 2 2其他专业知识和人才集中于中国创新中心可充分获取数据市场规模研发成果的快速商用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系统本地市场对我们的创新产品/ 服务有巨大需求足够的政府支持适量的市场竞争充足的本土合作伙伴充足的本土人才16合作伙伴中国创新生态系统:如饮水者,冷暖自知 市场规模一家公司的研发负责人指出,中国数据市场的规模庞大,使得企业在中国开发新技术及完善现有业务时,均能更快取得突破,还会把成果应用到国外业务的产品中。另一家受访企业称,单单市场创新速度就足以证明在中国拥有研发专业知识的必要性,哪怕仅仅是为了捕捉新的发展势头,识别出哪些技术将有潜力在合适的时机被用于全球竞争。 大量的本地合作

47、伙伴71%的受访企业在当地拥有合作伙伴,包括中国的研究机构、大学、独立研究人员、国家实验室。受访企业发现,具有高度创业精神的研究人员和教授往往非常渴望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实现实际应用和商业化应用,这对共同合作的欧洲企业大有裨益。57% 的受访企业与本土民营企业合作,其中包括蚂蚁集团、阿里巴巴和腾讯等中国数字巨头。一名与本土民企合作的受访企业指出,公司与合作伙伴的大量合作业务涉及”结合欧洲硬件与中国软件”。而且,其本地合作伙伴在联网(尤指 5G 和卫星通信)以及量子技术(尤指计算机、传感器和通信)等方面的优势在这家欧洲企业的全球投资组合中的重要性不断增长。受访企业的合作伙伴中还有中国初创公司,这些公

48、司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令不少受访企业称赞。如一位受访者所说:“企业所关心的几乎所有领域,尤其在数字应用领域,都可以在中国找到充满智慧和热情的年轻合作者来帮你实现。”中国的创新生态系统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薄弱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有三分之一的受访企业对此进行反映。6 访谈中提及的负面因素包括: 薄弱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中国欧盟商会的商业信心调查结果显示,自2004年商业信心调查启动以来,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逐年稳步改善。这也体现在本研究涉及的大多数访谈中,但有一个5% 18% 18% 0% 23% 27% 23% 0% 32% 14% 18% 23% 18% 0%5%10%15%20%2

49、5%30%35%中国薄弱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不公平竞争环境阻碍了欧洲企业在中国研发中实现全部潜力以下哪些因素使贵公司在中国开展的研发/ 创新活动取得负面效果?(可多选)回答数量= 2 2其他母国市场对中国研发/ 创新活动持有负面情绪其他国家的出口管制中国的出口管制薄弱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本地市场对我们的创新产品/ 服务缺乏需求政府支持有限或不提供外资企业面临不公平竞争环境过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本土合作伙伴不充分或不令人满意缺乏本土人才上述情况均不符合详细的问卷结果与访谈内容17中国创新生态系统如饮水者,冷暖自知中国创新生态系统:如饮水者,冷暖自知例外。化工及能源行业的受访企业报告称

50、,长期以来,中国薄弱的商业秘密保护及执法力度对其经营持续造成负面影响。对于工程师和研究人员的竞业禁止条款尤为如此,他们经常带着欧洲技术知识转为国有企业效力。 外国企业面临的不公平竞争环境多家受访企业表示,他们在中国最发达和最具创新性的城市很难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一名高管指出:“他们知道我们入驻深圳是为了充分利用当地的生态系统,因此不为我们提供支持,宁愿为本地企业提供税收减免。” 这与另一家位于中等规模城市的公司的经历形成鲜明对比。该公司表示,当地政府热衷于让他们保持高新技术企业身份,因为该企业直接雇佣了许多当地员工,还通过供应商创造了就业机会。 本地人才不足一家受访的工业设备制造企业表示,他

51、们很难找到合格的年轻工程师,因为中国教育体系培养出的工程专业毕业生虽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经验。受访企业还指出,这些毕业生需要一、两年的时间才能胜任基础性工作,更不用说为公司的创新活动做贡献了,而且很多人之后会跳槽入职本土企业。他们说:“我们经常觉得自己在为竞争对手培养工程师。” 母国市场对中国研发/ 创新活动持有负面情绪一名受访的研发专员提到,他们从“中欧地平线”研究计划中获益匪浅。然而,他们担心欧洲对中国日益增长的负面看法会扰乱“地平线”及其它类似政府间创新合作关系的发展。受访企业在中国的创新活动已融入其全球战略之中,所有受访企业均报告了中度(45%)或高度(55%)的融合水平。未

52、来五年内,预计 64% 的受访企业将提高其融合度,23%将保持不变,其余受访企 55% 45% 企业的本土研发活动与其全球战略充分融合贵公司位于中国的研发工作与其全球研发工作之间的融合度?回答数量= 2 2深度融合中度融合略有融合几乎/ 完全不融合6 这与中国研发环境的较积极面形成了鲜明对比,三分之二的受访企业反映了最常见的积极因素:市场规模、快速商用及当地对创新的需求。对中国研发生态系统所持有的普遍积极情绪在访谈中得到了印证。18合作伙伴中国创新生态系统:如饮水者,冷暖自知业预计或将略有下降。这或许是脱钩和技术差异等因素所造成的,受访企业对此表示担忧。他们普遍的感受是,随着中国追求技术自力更

53、生,某些技术领域的欧洲企业在制定进一步本地化创新战略时需要满足中国的期望。如欧盟商会在之前报告中所指出,在某些领域,部分欧洲企业正探索如何将在华业务与其全球业务脱钩,这可能侧面解释了为何一些受访企业预计融合度将会降低。7一家受访工业机械企业指出,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他们在中国的数字足迹与全球足迹彻底区分。为此,他们只能与当地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设计数字系统,以取代其全球系统。他们还预测,尽管公司在中国的研发支出会增加,但仍要将研发战略的重点重新转回“在中国,为中国”的模式。绝大多数受访企业在中国从事研发和创新活动完全或主要出于市场力量。这一想法在问卷和访谈中都得到印证:中国的创新能力正在提升,并

54、由此形成了生态系统,企业渴望参与其中以推动其当地和全球业务的发展。然而,三分之一的受访企业也表示,政府采取了软硬兼施的做法,来自政府的激励和压力促成了他们在华投资研发的决定。企业对激励措施表示欢迎的同时,一些企业也指出,政府向他们施加压力,要求企业将研发本土化否则会危及企业在中国市场的长远发展。 67% 29% 5% 0% 三分之一受访企业在中国投资研发的部分原因在于政府施压/激励以下哪种情况最准确描述了贵公司参与中国研发/ 创新活动的原因?回答数量= 2 1完全出于商业利益/ 市场力量主要出于商业利益,但也由于政府施压和(或)激励主要由于政府施压和(或)激励,但也出于商业利益完全由于政府施压

55、和(或)激励详细的问卷结果与访谈内容19中国创新生态系统如饮水者,冷暖自知中国创新生态系统:如饮水者,冷暖自知然而,通过市场驱动在中国开展业务及创新的本质可能在未来会发生变化。中国欧盟商会在商业信心调查2021中发现,41% 的企业表示商业活动在2020年更趋于政治化,只有 4% 的企业预计未来 12 个月内商业活动的政治化程度将有所下降。商业的政治化可能会影响本次调查的结果,即过半受访企业已经或正在考虑与当地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以便更好地获取政府的创新支持。随着政府持续将更多预算转向推动中国的自力更生,企业可能将更有动力申请此类支持。在此条件下,仅在中国进行创新可能不够,还需要确保当地企业成为

56、研发成果的受益者。14% 41% 45% 少量企业已经或正在考虑和本土公司形成合资以获取更多创新支持贵公司是否已经和本土公司形成合作伙伴关系,以便于获取政府研发/ 创新支持?回答数量= 2 2是否,但我们考虑这么做否,并且在未来无此计划 10% 24% 48% 10% 逾八成受访企业表示,外资企业和本土企业在获取政府支持方面机会不均等贵公司是否能够和中国本土企业平等获得研发/ 创新活动的补助或其他政府奖励?回答数量= 2 1是,我们和本土企业可获得同等政府支持不,本土企业可获取的政府支持略微更多不,本土企业可获取的政府支持显著更多不,本土企业可获取政府支持,但我们完全无法获取其他8%20合作伙

57、伴中国创新生态系统:如饮水者,冷暖自知受访企业还指出,建立当地合作关系会更容易获得政府的创新支持。大多数受访企业均证实了这一点。虽然在报告竞争环境不公平的受访企业中,37%的企业认为此类不公平现象可忽略不计,但 42%认为该现象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21% 认为不利影响非常严重。一家受访企业认为,拨款和补贴的规模正在增长,因此更值得寻求支持。但他们指出,机会不均等导致无法获取更大的支持,而其竞争对手则可能会将他们长期置于不利地位。对于政府资助项目的获取机会不均等也受到一些受访企业的关注。一家受访工业机械公司指出:“我们错过了为大型基础技术研究项目做贡献及学习的机会,这将导致长期风险。”获取政府

58、支持的机会不均等现象体现在: 申请信息/ 流程不透明或不清晰几家受访企业表示,这是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时面临的一大挑战。在中央层面上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标准非常明确,但落实到地方就产生了较大差异,认定标准不清晰或难以界定。一家在中国多个地区设有创新中心的工业机械公司指出,地区差异可能较大,有些地方容易、有些地方很难。 明确规定支持政策不适用于外资企业受访的能源和化工企业反映,对于某些项目,尤其在中央层面上,常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外资企业参与。他们认为,虽然有些安全担忧是合理的,但很多情况下是反应过激。 没有公开发布支持政策,仅告知本土企业几家受访企业表示有兴趣申请政府支持,但政府在发布支持计划后

59、,留给企业提交申请的时间通常较短,导致企业来不及准备申请材料。这表明,此类拨款适用于提前被选中并获知消息的本土企业,公开仅是为了走行政程序。一家受访企业表示,他们积极创建了与政府和行业之间的人脉网络,以便更快地获悉此类机会,并且制定相应策略,最终获得了回报。另一11% 26% 42% 37% 5% 58% 11% 0%10%20%30%40%50%60%70% 多项障碍使欧洲企业无法获取同等创新支持贵公司认为,以下哪些因素限制了外资企业在中国平等获得研发/ 创新活动的补贴或其他政府奖励?(可多选)回答数量= 1 9其他申请信息/ 流程不清晰因不公平原因无法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支持项目未公开

60、发布,仅通知本土企业面临着本土企业无需应对的行政挑战明确规定支持政策不适用于外资企业上述情况均不符合详细的问卷结果与访谈内容21中国创新生态系统如饮水者,冷暖自知中国创新生态系统:如饮水者,冷暖自知家受访企业表示,他们与当地的一家咨询公司合作,在公告发布前帮助他们确认信息,由此成功获得了政府支持。22合作伙伴中国创新生态系统:如饮水者,冷暖自知关于中国欧盟商会中国欧盟商会由 51 家会员企业于2000年成立,其目的是代表来自欧盟和欧洲不同行业的在华企业的共同声音。中国欧盟商会是一个在会员指导下开展工作的、独立的非营利性机构,其核心结构是代表欧盟在华企业的34个工作组和论坛。 中国欧盟商会目前拥

61、有1,800余家会员公司,并在九个城市设有七个分会,分别为:北京、南京、上海、沈阳、华南(广州和深圳)、西南(成都与重庆)及天津。每个分会都由当地董事会管理,并直接向执行委员会汇报。中国欧盟商会作为欧洲在华企业的独立官方代言机构得到了欧盟委员会和中国政府的一致认可,也是在民政部注册的外国商会。中国欧盟商会是正在成长中的欧洲商业组织的成员之一。该组织将来自全球42个非欧盟国家的欧洲商业团体和商会联系在一起。原则: 我们是一家在会员指导下开展工作的、独立的非营利性机构。 我们为欧洲企业争取利益。 我们在中国大陆内作为独立的网络化机构运作。 我们与中国和欧盟的政府机构保持密切的、有建设性的关系,同时

62、也保持我们的独立性。 我们希望在会员企业范围内,成为欧洲在华企业的最广泛利益代表,代表来自各欧盟成员国、在中国各地从事不同行业的大中小型企业。 我们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运营。 我们以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待所有会员、商业伙伴与商会员工。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简介23中国创新生态系统如饮水者,冷暖自知中国创新生态系统:如饮水者,冷暖自知关于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由墨卡托基金会于 2013 年成立,旨在加强德国和欧洲对中国的了解与讨论。中心拥有约 20 名来自欧洲、美国、澳洲和新加坡的全职国际研究人员,是目前欧洲最大的研究机构,专注于分析当代中国及其与欧洲和更广阔世界的关系。我们的专家具备广泛

63、的关于中国的专业知识、科研资格及方法技能。墨卡托中心总部位于柏林,并在布鲁塞尔设有办事处。中心通过与众多国家及国际研究机构合作,为中国前沿研究提供了一个协同平台。墨卡托研究项目支持自欧洲、中国及其他各地的资深专家、政策顾问和记者参与和利用中心的研究与外展活动。墨卡托中心欧洲中国人才计划聚集青年专才,以丰富和拓展欧洲对现代中国的认知。我们的使命自成立以来,中心已成为欧洲研究中国问题的首选智库。中心为自身设定了一个目标,即通过提供针对中国及其全球影响的细致和明智观点,促进对中国的差异化理解。中心以开展基于事实的独立研究而感到自豪。中心为欧洲有关中国的公开辩论提供信息,同时围绕欧洲高级决策者针对中国的投资策略提供深刻见解。中心出版物旨在推动围绕中国政策的辩论,并频繁被欧洲及国际媒体引用。独立研究意味着,中心专家坚定地立足于开明和民主的价值观。在这种情况下,中心专家提供了有关中国研究的全新视角,以及与中国建立关系的建议。作为一家领先的中国研究学会,我们听到了有关中国的不同声音与观点。我们须批判性地反思刻板印象、偏见和浅显认知对于中国研究的影响,以及我们的工作对中国及中国人的更广泛社会感知产生影响的方式。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中国欧盟商会:中国创新生态系统:如饮水者冷暖自知(2022)(25页).pdf)为本站 (沧海一笑)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