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中国银行: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对就业的影响与对策建议(2022)(14页).pdf

编号:82518 PDF 14页 629.24K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中国银行: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对就业的影响与对策建议(2022)(14页).pdf

1、 伦敦经济月刊(2013 年 1月)2013 年 1 月 18 日 中银研究产品系列 经济金融展望季报 中银调研 宏观观察 银行业观察 国际金融评论 国别/地区观察 作 者:梁 婧 中国银行研究院 刘 晨 中国银行研究院 电 话:010 6659 4264 签发人:陈卫东 审 稿:周景彤 梁 婧 联系人:刘 晨 电 话:010 6659 4264 对外公开 全辖传阅 内参材料 2022 年 3 月 28 日 2022 年第 20 期(总第 417 期)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对就业的影响与 对策建议 就业是民生之本,长期以来就业问题始终是我国发展过程中的关注重点。稳就业、保就业不仅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

2、提高,也是我国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坚实基础。进入 2022 年,疫情常态化、全球政经格局动荡等因素依然存在,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宏观经济稳增长任务艰巨,就业形势仍面临挑战。而数字经济在疫情期间展现出了强大韧性,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未来,通过数字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增长,不断优化数字经济就业结构,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将基于数字经济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分析,研究未来如何进一步激发数字经济的促就业活力,解决数字经济对就业带来的问题和挑战,保障国家民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宏观观察 2022 年第 20 期(总第 417 期)1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对就业的影响与对策建议 就业是民生之本,长

3、期以来就业问题始终是我国发展过程中的关注重点。稳就业、保就业不仅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是我国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坚实基础。2021 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 1269 万人,同比增加 83 万人,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 5.1%,同比下降 0.5 个百分点,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进入 2022 年,疫情常态化、全球政经格局动荡等因素依然存在,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宏观经济稳增长任务艰巨。与此同时,我国 2022 年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 1076 万人,同比增加 167 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而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2022 年就业形势仍面临挑战。数字经济在疫情期间展现出了强大韧性,202

4、0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 39.2 万亿元,占 GDP 比重为 38.6%,数字经济增速达到 GDP 增速 3 倍以上,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也催生了许多新的经济形态,影响着生产关系,使生产要素投入发生新的变化。未来,通过数字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增长和就业结构优化调整,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向(表 1)。本文将基于数字经济对我国就业整体情况和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未来如何进一步激发数字经济的促就业活力,解决数字经济对就业带来的问题和挑战,保障国家民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表 1:国家关于数字经济带动就业的相关文件 文件名称 时间 出台机构 主要内容 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稳定并扩大就

5、业的指导意见 2018 年 9 月 国家发改委 到 2025 年,伴随数字经济不断壮大,国民数字素养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数字人才规模稳步扩大,数字经济领域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加快培育数字经济新兴就业机会、持续提升劳动者数字技能、大力推进就业创业服务数字化转型、不断完善政策法律体系、着力健全保障措施“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 2021 年 8 月 国务院 促进数字经济领域就业创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更多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培育多元化多层次就业需求。健全数字规则,强化数据有序共享和信息安全保护,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就业容量大的数字产业集

6、群“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2022 年 1 月 国务院 有序引导多样化社交、短视频、知识分享等新型就业创业平台发展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2 2022 年第 20 期(总第 417 期)一、数字经济发展对就业的影响分析(一)我国数字经济就业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中国信通院1的定义,数字经济就业是指以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为核心技能,依托信息网络进行研发、生产、服务、管理等工作任务的相关就业。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将创造出大量的就业机会。一方面,以 ICT 部门和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兴数字产业部门不断形成,带动了数字产业化领域就业岗位的出现;另一

7、方面,依托传统产业提供的广阔应用场景和庞大需求空间,数字技术发展不断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由此推动了传统产业部门不断涌现出对数字化人才的需求。同时,伴随着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持续发展,数字技术在提高社会生产力、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因此数字化治理领域也在不断创造数字经济相关就业岗位。2018 年中国数字经济领域就业岗位达到 1.91 亿个,占全年就业总人数的 24.6%,成为提供就业岗位的重要领域之一。图 1:中国数字经济就业框架 数字经济就业数字经济就业数字产业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治理电子信息制电子信息制造造电子工程、光电子、芯片、其他

8、基础设施建基础设施建设设通信、电信、5G、其他前沿数字技前沿数字技术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其他第一产业第一产业数字乡村、数字农业、农业大数据、其他第二产业第二产业自动控制、数控、智能制造、其他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搜索引擎、新媒体、直播、其他数字化公共数字化公共服务服务智慧城市、智慧校园、数字交通、其他电子政务服电子政务服务务数字政府、电子政务、一网通办、其他管理运营管理运营平台运营、销售运营、顾客服务、其他技术运维技术运维音效设计、移动运用、数据库整理、其他 资料来源:中国信通院 1 中国数字经济就业发展研究报告:新形态、新模式、新趋势(2021年),中国信通院,2021 年 3月。宏观观察

9、 2022 年第 20 期(总第 417 期)3 图 2:2014-2018 年我国数字经济就业岗位数 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二)各主体积极构建数字经济人才培养体系 1.企业增加数字人才储备,加快数字化进程 企业对数字化人才的需求在持续上升。一方面,数字化人才能够较好匹配企业数字化过程中的相关工作;另一方面,加快数字人才储备也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猎聘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2020 年 5000 人以上规模企业数字化进程中对技术类人才需求出现了明显的增长,大型企业通过不断加强技术人才的储备提升数字化进程速度。而从传统行业热招技术职能岗位来看,均与数字经济高度相关。同时,在数字化转型中,中

10、小企业也持续加大对数字人才储备。2020 年 1-12 月,中小企业数字技术岗位相关职能需求不断上涨,4-5 月以及 9 月达到相对峰值。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基础相对薄弱,而疫情进一步加大了中小企业的生存风险,因此加快数字人才储备有利于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增强风险应对能力。0%10%20%30%00.511.522.5200172018就业岗位(左轴,亿个)占就业总人数比重(右轴)4 2022 年第 20 期(总第 417 期)图 3:分规模企业技术职能需求变化 资料来源:猎聘 表 1:传统行业热招技术职能榜单2 2 排名排名 热招职能热招职能 占比占比 人才紧缺指

11、数人才紧缺指数3 3 1 Java 14.70%4.44 2 WEB前端开发工程师 8.30%6.87 3 运维工程师 4.40%2.07 4 测试工程师 3.80%1.8 5 数据分析师 3.60%1.21 6 C+3.30%6.77 7 Android 3.20%9.25 8 架构师 3.00%3.69 9 算法工程师 2.80%4.3 10 嵌入式软件开发 2.40%5.06 资料来源:猎聘 2 榜单涉及传统行业为机械制造、金融、生物医药、房地产、消费品、文教传媒等六大行业。3 人才紧缺指数(Talent Shortage Index,TSI)大于 1,表示人才供不应求;人才紧缺指数小于

12、 1,表示人才供大于求。0%5%10%15%20%25%30%35%40%45%2018年2020年宏观观察 2022 年第 20 期(总第 417 期)5 图 4:2020 年 1-12 月中小企业技术职能需求占比情况 资料来源:猎聘 2.高校增设数字经济相关专业,加强数字经济领域人才培养 近年来,伴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持续推动,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在各行业不断落地应用,由此也推动了相应领域人才需求持续增加。2018年教育部制定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明确 2020-2030 年高校培养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三个阶段目标,并提出到2030年,高校成为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

13、创新中心的核心力量和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高地,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2019-2021 年,全国共计 260 所高校获批新增人工智能专业。高校争相开设人工智能专业,有利于不断提供优质数字经济领域人才资源。同时,2021百度高考搜索大数据报告显示,2021年以来搜索热度增长最快的十大热搜专业中,人工智能蝉联第一,大数据技术位列第二,新兴数字技术专业也成为高考生优先选择的热门专业之一。3.政府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数字人才培育的基础条件 数字基础设施是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的核心基础,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差异,会导致数字鸿沟的出现4,造成数字化人才培养差距逐渐拉

14、大。因此,保障数字基础设 4 迈克奥克特.基础设施滞后让数字鸿沟越扩越大J.科技创业,2014(04):14。3.4%5.4%9.2%10.0%10.4%7.9%9.2%8.3%11.6%7.1%8.7%8.8%0%2%4%6%8%10%12%14%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 11月 12月 6 2022 年第 20 期(总第 417 期)施建设是培养数字经济人才的重要前提。日前,包括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明确将适度超前部署 5G、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多方正加紧绘制新一轮“新基建”规划图。据工信部数据,2021 年全年新增 5G 基站数达到了 65.4 万个,千兆光

15、网覆盖到了 3 亿户家庭。根据第 4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5,截至 2021年 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10.32 亿,较上年增长 4296 万,互联网普及率达 73.0%,由硬件条件差距导致的数字鸿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收窄。此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为数字经济人才培养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同时也创造了大量数字经济就业岗位。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基础设施加速布局,网络安全防控压力陡增,相应领域的人才需求持续上升,数据显示2020年网络安全行业人才缺口高达140 万。(三)我国数字经济就业行业分布呈现“一高两低”、区域分布呈现“东高西低”特征 当前,我国传统行业数

16、字化转型过程中对数字经济岗位产生大量需求。从招聘条目来看,数字产业化占比为32.6%,产业数字化占比为67.4%;从招聘人数来看,数字产业化占比为24.2%,产业数字化占比为75.8%。产业数字化是吸纳就业的主体,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传统产业拥有更广阔的应用场景,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将创造大量与数字经济相关岗位;另一方面,数字产业的进入门槛相对较高,而产业数字化所创造的各类岗位往往能够匹配更多应聘者的需求。岗位招聘的行业分布上,由于第三产业应用场景更加多元、工作方式更加灵活,第三产业数字经济就业岗位占比达到60.2%,远高于第一、二产业的 0.1%和 7.1%。此外,第三产业数字就业平均薪资为8

17、200.7 元/月,远高于第一、二产业的 6224.7 元/月和 6944 元/月,第三产业的薪资水平更具吸引力。从数字经济就业的区域分布来看,目前数字经济领域招聘岗位较多的省份为广东、北京、上海、浙江等东部地区,岗位规模分别占全国总岗位的 25.74%、17.79%、5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2年 2月。宏观观察 2022 年第 20 期(总第 417 期)7 12.25%和 8.46%。岗位数呈现东部沿海地区数字经济岗位需求量较大,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需求量相对较少的特征,东三省招聘总量仅占 1.59%。此外,各区域数字经济领域之间也存在较大的人才差距。

18、东部地区较好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带动了更多高端人才的集聚,形成数字人才供需的良性循环。因此,高端岗位主要集聚于东部地区,中西部省份高端岗位较少。数字经济也带动了就业人员频繁跨省流动,其中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五省输入输出岗位远高于其他省份。图 5:分省数字经济招聘规模分布 资料来源:中国信通院(四)平台经济下新就业形态形成,增强数字经济就业普惠性 数字经济持续发展,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新就业形态不断涌现。新就业形态就业容量大、进出门槛低、灵活性和兼职性强,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0)显示,2019 年,以新就业形态出现的平台企业员工达到 623 万人、同比增长 4.

19、2%,平台带动的就业人数约 7800 万人、同比增长 4%。相关数据显示,外卖骑手数量已经超过 770 万人。国家信息中心预测,2025 年共享经济提供服务者人数有望超过 1 亿人,其中全职参与人员约 2000 万人。2019 年 8 月至 2020 年 8 月,抖音带动就业机会 3617 万个6,助推新就业形态的不断发展。新就业形态的出现一方面能 6 灵工时代:抖音平台促进就业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2020年 9月。8 2022 年第 20 期(总第 417 期)够满足企业弹性化的工作需求,并且有效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可以同时平衡企业低成本完成工作内容和使用高技能人才两

20、方面需求,另一方面组织用工方式的变化会推动劳动者的就业方式多元化,劳动者只需要依靠简单的数字技能即可从事相应工作,并能够充分利用其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获取收入,工作自主性增强。同时新就业形态在推进城镇化、就业扶贫、吸纳未充分就业劳动力,特别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去产能转岗职工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根据第三方打车平台数据,2016-2017 年间共有2108万人在平台上获得收入,其中超过三分之一为去产能行业职工、转业军人、失业人员等。美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 年累计为国家级贫困县提供近 30 万就业岗位。这些贫困县的就业人员平均月薪超过 5800 元,高于 2019 年全国城镇平均工资。此外,

21、疫情发生以来,已有 164 万人通过支付宝实现灵活就业,其中 90%为疫情中受损最严重的服务业岗位。二、数字经济发展给就业带来的问题和挑战(一)数字化人才整体缺口依然巨大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过程中,不仅需要掌握数字技术的相关人才,同时传统行业在数字化过程中也亟需既了解传统行业技术,又能够掌握和应用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2020 年,我国数字化人才缺口接近 1100 万,且随着数字化进程持续推进,数字化人才需求缺口依然在持续扩大。一方面,掌握核心数字技术的相关人才依然紧缺。2021 年 8 月,艾瑞咨询发布2021 年中国 IT 服务人才供给报告7,当前我国 IT人才整体仍供不应求,并预测未

22、来各行业对优秀IT人才的需求缺口将依然巨大。新职业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8显示,2021 年大数据人才缺口达到 250 万。另一方面,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掌握数字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缺口也逐渐拉大。据脉脉研究院测算,2020 年互联网营销人才缺口已达 1000 万,占行业人才总需求的三分之二。中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人才与就业报告9显示,目前中 7 2021年中国 IT 服务人才供给报告,艾瑞咨询,2021 年 8月。8 新职业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20年 5月。9 中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人才与就业报告,清华经管学院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

23、中心、领英,2017年 11月。宏观观察 2022 年第 20 期(总第 417 期)9 国 85%以上的数字人才分布在产品研发类,而先进制造、数字营销等领域的人才占比不足 5%。(二)部分职业类型被替代导致结构性失业 历次技术革命都会对就业产生替代效应,导致部分就业岗位完全消失。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推动生产、经营模式的改变,在创造部分新就业岗位的同时,也导致部分职位逐渐因产能不足、成本高昂、效率低下等原因而逐渐被替代。麦肯锡的一项研究表明,到2030年,将有7500万至3.75亿工人受数字技术影响(全球劳动力的3%-14%)需要转换职业类别,潜在结构性失业问题亟需解决。工业领域,随着大数据、人工

24、智能、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与工业机器人的融合,新一轮自动化取代常规性的手工劳动,同时随着机器学习和算法的逐渐优化,机器人能够执行更多认知性工作,降低生产环节的劳动力需求。德勤咨询通过对英国自动化发展的研究发现,AI 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淘汰了 80 万个低技能工作岗位。世界经济论坛预测到 2025 年机器人将取代 8000万劳动力。服务业领域,泰国广电通发布的泰国未来就业市场研究报告预测了销售员、银行前台职员、信贷服务人员、经纪人和券商经纪人、公司和组织机构秘书和文职人员、话务员、司机、旅行社和旅游代理服务机构、车间流水线操作人员等九种职业将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而最终被替代。2019 年我国仅寿险行

25、业营销人员数量已经达到900 万人,如果相应职业被替代将会形成规模巨大的失业群体。世界银行发布的2016 年世界发展报告:数字红利预测,中国目前 55%-77%的就业岗位容易在未来因技能含量低而被技术取代。因此,未来由于技术替代导致的失业人群可能会占据一定比重。10 2022 年第 20 期(总第 417 期)图 6: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将被替代的就业岗位比例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三)产业间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招工难”和“就业难”问题并存 首先,一、二产业数字化转型相对滞后,就业创造动能激发不足。2019 年农业、工业数字化渗透率为 8.2%和 19.5%,远低于服务业的和 37.8%。

26、根据 Capgemini 针对全球 1000 个制造业企业的调研显示,截至 2018 年,中国现有数字化工厂所占比例为25%,仅为美国与德国的一半左右,数字化发展速度滞后会延缓数字经济的就业创造效应。其次,第三产业对数字化人才需求门槛相对较低。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大量传统性、低技术含量、程序化的工作岗位被替代,在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中更为明显。由于被替代的劳动者技术水平普遍较低,容易流向第三产业中的外卖、网约车等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但是,生产性服务业如法律咨询、知识产权、金融等技术、资本密集型服务业吸纳就业较少。再次,一、二产业数字人才薪资水平偏低,对人才吸引力不足。根据市场反馈,很多一、二产

27、业企业往往难以保障高端数字人才薪资水平,导致数字人才渗透率不足甚至净流出。猎聘大数据显示,从2021三季度各大行业数字化新发职位的招聘平均年薪来看,数字化职位薪资最高主要为互联网行业和金融行业等第三产业,平均年薪分别为 28 万元和 26.42 万元,而机械制造业数字化职位平均年77%69%57%55%43%57%0%10%20%30%40%50%60%70%80%90%中国印度经合组织国家只考虑技术替代性同时考虑推行时间宏观观察 2022 年第 20 期(总第 417 期)11 薪为 21.33 万元。相应趋势可能导致未来大量低技术数字经济劳动力因结构失业、薪资水平、就业门槛等涌入第三产业中

28、技术含量要求相对较低的行业,一方面造成相应行业劳动力冗余,另一方面第一、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的部分行业仍然存在大量数字人才空缺。人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预计未来 5 年,物联网行业人才缺口总量超 1600万、智能制造领域达 900 万。(四)中西部数字化转型难度大,人才吸引力不足 当前各省市高度重视数字人才的引进,企业也通过设定较高薪酬水平吸引人才,上市公司数字赋能指数10显示,各省市薪酬指数差距相对较小。但是,由于国内区域间经济水平、数字基础设施、产业基础等方面的差距,我国数字经济就业在区域间的不平衡矛盾依然十分突出,东部地区在数字人才吸引力方面具备较明显优势。2021年中国IT人才供给报告11

29、显示,整个中西部地区对IT人才的吸引力非常弱,除了当地大学的高校毕业生有 50%左右会留在当地就业外,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高校的 IT 相关专业毕业生仅有 5%会选择前往中西部就业。数字经济人才集聚的区域性差异,一方面,会加大中西部地区数字转型难度。伴随“东数西算”工程全面推进,中西部地区数字化进程加快,推动数字化人才需求迅速提升。但是中西部地区对数字化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吸引力相对不足,可能进一步拉开供需缺口,加大数字化转型难度;另一方面,会造成区域间劳动者“数字技能鸿沟”,导致发展不平衡。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化水平差距会进一步拉大区域间劳动力数字技能和素养的差距,由此产生的“数字技能鸿沟

30、”会加剧不同地区就业者和职业发展机会的不平等。(五)新就业形态下劳动者保护问题 建立在传统劳动关系上的社保体系已较难适应当前数字经济背景下新业态发展的需求。一方面,数字经济领域中大部分新业态劳动者与平台企业通常不签订劳动合同,企业平台没有为劳动者缴纳社保,而新业态劳动者技能水平偏低、就业能力偏弱、易 10 上市公司数字赋能指数,珠海复旦创新研究院、零壹财经零壹智库,2021 年 4 月。11 2021年中国 IT 人才供给报告,艾瑞咨询,2021年 8 月。12 2022 年第 20 期(总第 417 期)受技术替代、失业风险较高,难以抵御职业风险或意外伤害。另一方面,即使现行的社保体系可以让

31、新就业形态从业者以灵活就业人员的身份通过自主缴纳的方式参与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但由于多数地方规定从业者必须为本地户籍、缴费基数高、可参保险种少等原因,新业态就业者社保覆盖率依然偏低。三、政策建议 未来,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应当着力发挥数字经济创造新增就业、优化就业结构方面作用,改善区域间、产业间数字经济就业不平衡现象,进一步释放数字经济拉动就业的巨大潜力。第一,完善数字经济人才培养体系,加快数字人才培养。一是支持高校加强数字经济相关专业学科建设,深化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搭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产学研人才供需平台,培养知识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同时,各高校可以结

32、合未来市场需求和院校专业优势形成独具特色的数字人才培养方案,例如针对农业数字化转型增开“智慧农业”相关专业等。二是引导企业完善数字人才培训体系。支持企业发展订单制、现代学徒制等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业务需要和市场需求,完善相关人员引进和培养体系,做好相关领域人才储备。三是持续保障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防止因“数字鸿沟”导致从业者之间的差距拉大。比如加强数字乡村建设、强化数字经济基础知识普及、推动偏远地区数字化应用场景持续开放。第二,深化第一、二产业数字化水平,优化产业间数字人才供需匹配。一是提升农业、工业数字化水平。推动智慧农业,提升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各环节数字化水平。推进工业数字

33、化转型,加快推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领域数字化转型。通过加强一、二产业数字化渗透率,不断激发相应产业数字化岗位创造能力。二是加强企业员工数字化技能培训,培养符合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复合型人才。例如工业领域加强对工业互联网相关数字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同时,细化数字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不同产业不同岗位的职业需求和定位,进行有针对性的人宏观观察 2022 年第 20 期(总第 417 期)13 才培养。例如,针对操作系统、工业芯片研发等可能面临“卡脖子”问题的岗位,通过高校培养、产教融合等引入基础性人才;针对机器、设备操作等需要具备一定技能的岗位,通过职业教育、企业培训等培育应用性人才

34、。三是三是促进数字化转型导致的失业群体的再就业。发挥好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作用,通过加强再就业和转业培训,提升失业者再就业能力。第三,加快区域数字化转型发展,减少区域间数字经济就业差距。首先,加强偏远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相应地区数字化相关技能、专业知识的普及,保障偏远地区居民基本数字技能的获取和培养。在中西部地区推广公共实训基地,全面提升数字技能和人才分布的区域均衡性。其次,推动数字化发展滞后地区的数字发展水平提升,通过数字化转型过程加快场景开放,强化就业吸纳能力。例如,“东数西算”工程通过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推动中西部地区数字化发展。再次,巩固各地区优势产业

35、基础,通过数字经济赋能优势产业发展,持续形成符合当地产业特点的数字化岗位。最后,充分发挥平台经济的跨空间优势,尽快完善相应政策和配套保障,着力推动灵活用工等新就业形态发展,充分发挥新就业形态的跨区域特征,为偏远地区、数字产业和产业数字基础相对薄弱地区居民提供更多从事数字经济相关的职业岗位。第四,加快数字经济催生的新就业模式发展,健全灵活就业人员保障机制。一方面,应当持续加快数字化赋能。借助数字化手段和创新应用,推动大企业用工方式灵活化,带动小微企业探索创业新路径。加强数字经济就业平台建设。鼓励平台企业吸纳灵活就业,鼓励传统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建设跨界交叉领域的创新服务平台,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另一方面,逐步强化社会对灵活就业方式的包容性和保障。社会层面上提高用工政策对灵活就业的包容性和灵活性,填补有关法律法规空白,完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失业保险制度体系。个人层面上明确稳就业的根本是保证居民收入的稳定,通过采取灵活的形式获取稳定的收入也是实现稳就业的重要路径。此外,针对不同新就业形态提供针对性保障,如对风险较大的灵活就业人员强制参保,如工伤、失业保险,风险较小的灵活就业人员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参保,如生育保险。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中国银行: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对就业的影响与对策建议(2022)(14页).pdf)为本站 (X-iao)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