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度势克艰—疫情之下各行各业的危与机(31页).pdf

编号:8275 PDF 31页 6.95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度势克艰—疫情之下各行各业的危与机(31页).pdf

1、31 度势克艰 | 疫情之下, 各行各业的危与机 2020.02 人性洞察 增长灵感 1 前言 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春节, 这是一场不同寻常的战斗。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不断升级, 防控形势愈发 严峻, 中国整个国家与市场都笼罩在紧张的氛围中。 此次 疫情对社会经济的冲击波及各行各业, 对人民生活影响 巨大, 为处于转型中的中国经济更添不确定性。 市场出现了哪些变化? 未来的走势将会怎样? 各行业如 何应对疫情的短期与长期影响? 如何调整企业经营与管 理战略 企业急需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 咨询团队在疫情期间密切关注市场动态, 依托多年 行业深耕与专业洞察, 推出 度势克艰疫情之下, 各行

2、各业的危与机 报告, 高度概括各行业市场面临的挑战与 机遇, 深度探究在特殊的市场环境中各行业的潜在走势, 助力企业应对不确定性, 在变中求稳、 危中寻机。 第一章 疫情对整体经济的影响 第二章 疫情对零售行业的影响 第三章 疫情对其他行业的影响 第四章 消费者调查结果 1 2PB 第一章 疫情对整体经济的影响 回顾2019年, 中国经济全年GDP增速为6.1%, 四个季度的同比增速分别为6.4%、 6.2%、 6.0% 、 6.0%, 呈现缓慢下滑态势。 2020年恰是中国实 现GDP总量较2010年翻一番目标的重要年份, 而 新冠疫情的爆发已经对第一季度经济造成影响, 实现2020全年宏观

3、经济目标也受到一定挑战。 此次疫情可能的四种经济情境: 经济影响 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提高, 第三产业受影响最大 从产业上来说, 第三产业受疫情影响最为明显。 第三产业 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主导产业, 2019年对GDP贡献高达 54%。 高传染性的新冠疫情大幅度减少人们外出消费, 交 通运输, 旅游, 餐饮, 零售和娱乐行业首当其冲。 预计第一 季度第三产业的增速将显著放缓。 疫情对于第二产业的影响也不可低估, 由于疫情防控需 要, 各地采取延迟复工、 交通管制等措施, 导致劳动人口流 动和物流运输迟滞, 各制造生产企业短期内可能将面临 用工难, 原材料运输难的问题, 影响部分企业的正常生产。 疫

4、情对于第一产业的影响相对有限, 且第一产业在GDP 占仅为7%, 不过也不排除中国的部分农产品出口短期内 也有受到冲击的可能。 回顾宏观经济的历史数据, 从2003非典到2009甲流, 只 要疫情逐渐得到控制, 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通常都是短 期的。 疫情过后, 大量压抑和滞后的消费和投资会得到释 放, 经济从而逐渐复苏。 我们相信, 新冠疫情虽然对中国的短期经济走势有影响, 但不会改变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态势。 “基准情境” 可能性 50% 疫情会在第一季度末受到控制, 经济增 长在第一季度放缓; 但随着疫情结束, 经济有望快速回升。 全年实际GDP增速 为5.4% “乐观情境” 可能性 25%

5、 疫情在2月底被有效控制,全年实际 GDP增速为5.7% “悲观情境” 可能性 20% 疫情持续至第二季度末, 全年实际GDP 增速跌至4.5% “噩梦情境” 可能性 5% 2020年疫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全年实 际GDP增长将小于4.5%; 这也是我们最 不愿意看到的一种可能 资料来源:经济学人 3PB 第二章 疫情对零售行业的影响 百货 与购物中心 冲击: 利好: 受新冠疫情影响, 国内各大百货及购物中心关闭或缩短营业时间。 尽管截至2月3 日, 全国已有77家商业地产宣布减免租金计划, 但由于营业暂停导致的收入与现金 流的中断和不可避免的工资等固定支出, 让各大百货商场在这场疫情下经营

6、艰难。 不过, 得益于此前已经开始布局的线上平台, 拥有互联网基因的百货企业在疫情期 间相较传统百货受冲击较小。 全国各大苏宁广场近日联合品牌商户快速调整方向, 以苏宁广场APP和小程序为载 体, 结合上千家品牌商户, 引导实体商业向线上发展。 位于不同城市的苏宁广场建 立了自己的营销社群, 通过扫码进群、 线上点单、 物流配送的方式, 让消费者足不出 户即可享受广场内的产品和服务。 天虹百货则在此期间推出了 “百货到家” 服务, 消 费者可以选择 “天虹” 小程序或者APP的专柜发货服务, 下单顺丰包邮。 短期来看, 由于疫情导致的客流减少会在不同程度上对实体百货和购物中心的生 意产生影响。

7、 而就长期而言, 这可能是这些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 加强线上推广和新工具应用、 加快融合线上线下、 充分挖掘会员数据的最佳契机。 线上商城、 官方微信账号、 微信 小程序等百货或者购物中心自有线上平台的重要性在今年将得到凸显。 会员关系 管理、 数据深度挖掘、 个性化产品以及促销定制、 实现高价值高质量的会员和销售 增长将会成为核心策略。 体验式消费依旧是线下消费的主旋律, 不过, 如何利用新 技术打造沉浸式线上购物体验也是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 数据来源: 苏宁广场官网、 天虹官网 4 第二章 疫情对零售行业的影响 大卖场与超市 冲击: 利好: 大卖场/超市在本次疫情期间承担了保障人民物质生活

8、的重要任务, 但在多方不利 条件汇集的状况下, 仍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首当其冲的是成本上升导致的利润下滑, 生鲜、 防疫等热门品类的供不应求导致供 应商价格不同程度上浮, 但为保持高度社会责任, 绝大多数超市仍遵循 “不涨价, 稳 供货” 的原则; 而假期返乡潮导致人员短缺, 且为防疫而做出的深度消毒、 杀菌等额 外工作使得超市工作人员工作量激增。 永辉、 绿地等超市不得不向餐饮业 “租借” 员 工, 缓解人手不足的问题。 另外, 部分商品 (例如烟酒等) 年货礼品在库存的大量积 压也造成了不可忽视的资金周转压力。 但危中有机, 本次疫情中, 我们也看到了线下超市迅速补位, 借机缓解之前电商带

9、 来的人流不足的冲击。 稳定的供货保障弥补了电商渠道断货和物流变慢的限制, 吸 引了大批顾客回流。 例如, 沃尔玛、 大润发、 家乐福等大型商超尽可能开通更多的线上渠道, 通过自营、 第三方app/小程序力推外送服务; 小型超市则借力饿了么/美团/跑腿等同城O2O服 务扩大销售范围。 除此之外, 自助收银方式避免了直接人体接触, 在本次疫情中得 到了新的成长机会, 培养人们新的结账习惯, 为全面收银自动化做了铺垫。 总而言之, 大卖场/超市在本次整体疫情环境下的表现可圈可点, 在危机中提升了品 牌的口碑和民众好感度。 但疫情过后, 其客流是否还会像现在一样风头强劲? 这一 疑问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10、。 尽管疫情来势汹汹, 但大部分连锁便利店依旧坚守门店, 7-ELEVEN、 便利蜂等便利 店坚持24小时春节 “不打烊” , 处于交通枢纽、 商业地段的部分门店虽然不得不暂 停营业, 生意受到波及, 但是临近社区的便利店则在此次疫情中充分发挥其地理优 势, 赢得新商机。 疫情来临, 生鲜成为重要的生活物资, 社区附近的便利店快速调整了门店内的商品 结构, 增加生鲜供给, 方便居民就近采购, 为消费者提供方便。 以苏宁小店为例, 背 靠苏宁菜场, 线上订货、 门店自提, 用户每天晚上9点前通过苏宁小店APP下单, 第二 天早晨7点即可到社区小店就近提货, 到店即可取走, 避免任何接触和逗留,

11、在特殊 时期成为了社区的服务枢纽。 为了应对特殊时期配送人力缺乏问题, 便利店也采取 “线上订货、 门店自提” 的消费 解决方案。 在重疫区湖北武汉, 以Today便利店为例, 依托饿了么平台, 让用户提前 网上下单, 便利店主备货打包, 消费者即来即取, 减少人员接触, 使安全性和方便度 都大大提升。 本次疫情中, 便利店的高效运营能力和社区枢纽作用凸显。 疫情过后, 消费者养成 的在家门口便利店购物的行为预计将会被保留, 在特殊时期形成的情感纽带和便 利店社群会得以延续, 便利店也会进一步丰富门店的品类结构, 增加生鲜、 蔬菜、 速 食的比例, 我们对便利店业态的持续增长充满信心。 便利店

12、 冲击: 利好: 5 传统食杂店 冲击: 利好: 消费者指数2003年的数据显示, 在SARS疫情期间, 杂货店和夫妻老婆店的表现 低迷。 受本次疫情影响, 相当一部分食杂店暂停营业, 不少店主表示, 春节前进的年货严 重积压, 尤其是保质期较短的奶类、 糕点类和水果礼盒滞销, 加上店铺租金, 店主面 临不小的资金压力。 预计今年疫情对传统食杂店经营带来的影响不容乐观。 由于部分地区封村封路, 经销商停止配货, 传统批发市场关门, 就算门店坚持营业, 生活必需品类的库存也很快告急, 传统的进货方式在疫情期间遭遇不小的挑战, 新 型的互联网进货平台在这一特殊时期则扮演了功不可没的角色, 帮助小店

13、店主在 减少外出进货的前提下保证货源供给充足。 阿里巴巴零售通提供的数据显示, 在武汉, 零售通平台上的用户中有超过3,000家小 店仍坚持开门, 为社区提供服务; 同时零售通也紧急启动预案, 及时调整商品结构, 保障小店的正常运营。 疫情过后, 我们预测, 店主们会更愿意接受通过互联网进行无接触式的一站式进 货, 互联网对于中国传统零售门店以及传统通路方式的转型和改革将会加速。 2月2日, 火神山医院正式竣工交付使用, 国内首家的疫区无人超市也应运而生。 该 超市24小时服务, 不配备收银员, 顾客自助完成整个购买过程, 营业首日已接待200 多位客人。 无人零售这一概念自2016年被提出,

14、 在2017年快速发展, 鼎盛时期融资规模63亿, 无人门店超过200家。 不过仅一年的功夫就因为技术不成熟、 消费者接受程度低等 原因跌落神坛, 模式遭遇市场质疑。 此次疫情中, 无人超市重新走入市场, 拓宽了新 的场景。 同样, 特殊时期, 自动贩卖机因为避免了人员的接触, 应该更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在疫情前, 自动贩卖机本就已经是诸多快消品厂商布局的新兴市场。 在日本, 平均 每25人就拥有1台自动售货机, 美国是每5060人一台, 目前我国的自动售货机 (主 要是智能售货机) 保有量不足20万台, 相比起我们的人口基数, 自动贩卖机市场仍 有巨大增长潜力。 相信疫情后, 消费者使用自

15、动贩卖机的数量和频率都会有进一步的提升。 此外, 越 来越多的品类和品牌也会开始尝试使用自动贩卖机进行商品销售。 早在年初, 瑞幸 咖啡就宣布了智能无人零售战略, 推出无人咖啡机 “瑞即购” 和无人售卖机 “瑞划 算” 。 而这波疫情过后, 势必会有更多品类的企业试水自贩机渠道, 推动自贩机的品 类扩充和进一步成熟。 从长期看, 无人店以及自动贩卖机这两个新兴业态极有可能在此次危机中完成孵 化, 在未来迎来更多场景的推广和应用。 无人店 与自动贩卖机 冲击: 利好: 数据来源: 消费者指数, 零售通公开采访资料 数据来源: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中研普华行业测算 第二章 疫情对零售行业的影响 6

16、 综合电商平台 冲击: 利好: 2003年的 “非典” 疫情曾大力助推电商的发展, 今年面对新冠疫情, 电商企业在更发 达的物流体系依托下, 成为了此次战疫支援医疗物质和居民生活物质的重要力量。 京东一方面已经多年推行 “春节不打烊” 服务, 春节期间的供应准备充足; 另一方 面, 凭借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和自营物流的优势, 保证消费者在疫情期间的物质 供应。 京东生鲜积极推动餐饮品牌开拓半成品速食生产, 并通过京东全渠道销售为 餐饮品牌在疫情期间拓展新销售渠道。 阿里巴巴设立了10亿元专项基金, 联合淘宝全球买手海外直采医疗物质驰援武汉。 淘宝上线 “买药不出门” 服务, 通过线上问诊开方、

17、 药品配送等互联网就医的方式, 帮助消费者买到需要的药品和防疫用品。 天猫超市不打烊的近300个城市, 消费者 也可以正常下单购买各类生活和防护用品。 民生类产品在春节期间电商销售额大涨, 京东的数据显示, 米面粮油以及乳制品在 内的商品成交额同比增长154%。 线上苏宁超市的销售额也翻倍增长。 电商平台还 积极扶持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商户, 淘宝设立 “吃货助农” 会场, 通过直播推介因防疫 而滞销的特色农产品。 此次疫情无疑会进一步推动电商行业的发展, 促使更多消费者从线下购物转向线 上, 特别是加大电商在低线级城市的渗透, 强化线上消费习惯等。 由于疫情暂时压 制住了消费者在传统春节期间的消

18、费能力, 疫情过去之后, 电商一定会迎来一波消 费的高峰。 如果疫情在3月前得到控制, 那这一高峰则将在3.8大促期间引爆。 受疫情影响, 虽然出口类跨境电商将要面临供应链压力, 但是进口跨境电商平台或 将在物资短缺 “全球找货” 的形势下迎来快速增长。 鉴于国内医疗物资的紧急缺货, 众多消费者涌入进口电商平台 “搜刮” 进口消毒液、 除菌洗衣液、 免洗洗手液等家庭清洁用品。 海购平台上原本的热门类目如营养保健 品、 个人清洁用品或也将在疫情影响下迎来新一轮增长。 疫情期间, 受国际国内相关措施影响, 国人的跨境出行受到一定限制, 在疫情被完 全控制前, 这种局面将很难改变, 因此无法走出国门

19、的消费者或将转投跨境电商, 满足其进口产品的购买需求。 我们相信有更多消费者会从 “偶然使用” 走向复购直 至常态化, 跨境电商的使用习惯与进口品需求有望实现新的增长。 同时疫情期间, 商务部鼓励跨境电商发挥社会价值, 鼓励有全球采购资源的商家全 球找货, 多城市的相关部门为物资通关提供便利。 跨境进口电商平台一段时间内将 受惠于清关流程简化等鼓励政策。 想要延续疫情期间所带来的新用户及亮眼业绩, 品牌和平台都要更加关注疫情过 后消费者应运而生的的新消费习惯及产品需求, 持续满足国内消费者在足不出户 的情况下, 通过 “全球购买” 来提升生活品质、 守卫家庭健康的需求。 进口跨境电商 冲击:

20、利好: 数据来源: 京东春节消费大数据, 天猫、 京东官网 数据来源: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新华网 第二章 疫情对零售行业的影响 7 到家O2O 冲击: 利好: 此次疫情还直接催化了配送到家等各种O2O业务的快速增长, 主要几个O2O平台在 春节期间都出现了订单量暴涨, 逆势爆发。 除夕至初九期间, 京东到家全平台销售额同比去年春节增长374%; 饿了么平台春 节以来, 北京地区商超订单增长超2倍; 每日优鲜除夕至初四, 平台实收交易额较去 年同期增长321%; 叮咚买菜每日新增用户多达4万人, 而且为了应对今年的特殊情 况, 叮咚买菜还调整了产品架构, 力推半成品菜, 成功实现品类拓展。 物

21、美超市探索 创新商品组合, 联合多点推出 “菜肉套餐” , 上线第一天5,000份组合快速售罄。 医药O2O也在这次疫情中表现亮眼。 医药垂直平台叮当快药日均单量达到平日单量 的七至八倍, 春节期间为用户送健康到家达180万次; 京东到家除夕至正月初三期 间, 医药产品同比增长430%; 饿了么上海医药类外卖订单量环比节前增长28%。 与暴涨的商超、 生鲜、 医药品类外卖相比, 由于大量连锁餐饮品牌停止营业, 餐饮外 卖订单骤减, 以餐饮外卖为核心业务的饿了么和美团外卖第一季度业务均受到了 一定影响, 但疫情过后, 餐饮外卖必然快速复苏。 总体而言, 在此次疫情发生之前,“宅经济” 本就已经催

22、生了一系列O2O商业模式, 成 为实体零售商转型的金钥匙。 相信疫情过后, 消费者使用O2O购物的行为会更成熟, 购买的品类会进一步扩充, 而具备供应链优势的O2O平台将在中长期收益, 以此契 机抢占到家业务份额和消费者心智, 各个厂商品牌应趁势加大在O2O平台的投入和 推广, 赢得先机。 疫情期间, 以社区为单位的微信社群等团购形式迅速崛起, 倍受消费者亲睐。 很多 居民自发行动起来, 利用微信建立各种 “买菜群” , 依靠郊区的菜农菜贩, 实行 “套餐 制” , 团购同时不忘互通信息; 便利店、 连锁小超市等有条件的社区便民商业服务网 点开通线上销售, 通过设立APP、 公众号等方式, 让

23、顾客就近线上下单, 商家线下配 送, 使消费者不出家门就可以满足日用品的需求。 由于防疫物资紧缺, 线上线下全面断货, 朋友圈代购们也纷纷加入战场, 此时的消 费者更加相信熟人的力量, 借助社交渠道购买急缺的物资。 与此同时,“钉钉+手淘” 智能导购、“微信+小程序商城” 等数字化导购模式也在本次 疫情中得以迅速发展。 以林清轩例, 虽然由于疫情全国有140多家门店关闭, 湖北省所有门店停止营业, 但 是闭店不闭业绩, 在家的导购依旧可以做销售, 利用 “钉钉+手淘” 的形式联系老顾 客, 或让消费者微信小程序下单, 仅一天, 钉钉上就新增了3,000多个会员粉丝, 平时 一天也就700-1,

24、000人的规模, 疫情期间反而增长迅速。 通过这样的方式, 林清轩2月 1日至2日其武汉门店销售业绩均排名全国第二, 在线导购的力量功不可没。 相信在疫情结束之后, 社交电商以及门店数字化导购会成为传统品牌企业开创消 费新战场, 持续实现消费者拉新, 增强客户粘性的有力途径。 社交电商 冲击: 利好: 数据来源: 京东春节消费大数据, 相关平台官网 数据来源: 林清轩公开采访资料 第二章 疫情对零售行业的影响 8PB 第三章 疫情对其他行业的影响 2019年, 春节时期销售收入占全国餐饮行业总收入的15.5%。 今年, 受此次疫情影 响, 餐饮行业遭遇冲击, 损失约高达5,000亿, 包括海底

25、捞、 西贝在内的多家知名连锁 餐饮企业暂停营业, 大量食材囤积, 财务面临现金流困难, 例如西贝账面资金 “撑不 过三个月” 。 虽然实体餐厅受到冷落, 但外卖订单猛增。 不少餐企近日外卖订单已占到生意九成, 火锅外卖增长尤其凶猛, 例如小龙坎在10天内卖出超过1,500单, 环比增长350%。 同样经营餐饮生意的零售商盒马则迎来了大量线上订单。 为补足门店运力, 盒马招 收了1,500多名来自云海肴、 青年餐厅、 西贝、 茶颜悦色等30多家暂停营业的餐饮企 业员工前来支援, 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闭店餐厅高昂人力的成本压力。 在疫情发生前发展较好的即饮渠道也纷纷闭店, 星巴克、 瑞幸等暂停全国

26、过半数门 店的运营, 瑞幸日前还遭受研究机构做空的重创, 当日股价下跌超10%; 喜茶、 奈雪 的茶等奶茶店则采取仅线上下单的方式避免消费者与店员直接接触。 肯德基、 麦当劳、 必胜客等企业在大部分门店持续运营的情况下, 推出 “无接触点取 餐” 和 “无接触配送” 和 “外卖安心卡” 的形式, 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这或许会 成为近期快餐销售新方式。 虽然预计餐饮客流在春节复工后会有所回升, 但短期内可能无法恢复正常客流, 餐 饮企业的现金流和经营状况面临挑战, 特别是中小餐饮门店。 O2O外卖业务或在疫 情后期迎来增长式爆发, 而国际连锁餐饮品牌中国长期发展策略应该不会有重大 调整,

27、如星巴克和麦当劳的高层纷纷表示目前困难的状况只是暂时的, 对中国市场 的长期发展充满信心。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恒大研究院、 部分餐饮企业官方资料、 咨询团队分析 餐饮 冲击: 利好: 9 第三章 疫情对其他行业的影响 旅游 冲击: 利好: 旅游业受本次疫情影响最为明显。 预计2020年春节期间直接经济损失约5,000亿 元, 全年旅游总收入损失1.6-1.8万亿元。 文化和旅游部紧急通知暂停旅游企业经营活动和旅游产品, 国内多地景点关闭, 旅 行社暂停团队游。 出于控制疫情传播的考虑, 80多个境外国家对中国公民采取入 境管制, 出境游因此大幅下降, 日本、 韩国和泰国的中国旅客数量同

28、比下降了40%- 50%, 航班、 火车票和酒店订单大规模退订或改签。 大部分在线旅游平台 (例如飞猪和携程) 、 旅行社、 航空公司和酒店都出台了免费退 改签措施, 在短时间内需要垫付给消费者巨额的退票资金, 因此现金流的压力非常 大, 多家在线旅游平台垫资规模都已达数亿元。 同样受到影响的还有酒店以及民宿业, 酒店预订平台booking从1月30日开始取消 中国旅客的订单, 例如云南有3万多家民宿受影响自行停业。 旅游零售同样受到波 及, 多家免税店暂停营业或缩短了营业时间。 此次疫情对于旅游企业来说是个严峻的考验, 接下来的1到3个月可能将会是旅游 行业的艰难时期, 甚至还有个别旅游企业

29、做好了至少半年无收入的准备。 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严重, 但我们相信消费者旅游需求不会就此消失, 预计疫情结束 之后, 会有一波宣泄消费期, 已经很久足不出户的消费者或许在疫情阴霾散去之后 纷纷计划起原先取消或者搁置的出行计划, 疫情期间被打压的旅游需求将逐步恢 复。 乐观估计这波反弹可能出现在7-8月, 并在十一长假期间达到小高峰。 此次疫情的大规模传播也对酒店住宿、 航空公司、 铁路运输甚至公共交通的卫生情 况、 医疗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未来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有赖于各个行业的 协同, 更需要旅游行业本身的迭代升级。 数据来源: 国家文化和旅游部、 外交部领事司 10 医疗 冲击: 利好

30、: 医疗行业是抗击疫情的一线行业, 也是战役的主战场。 此次疫情对于整个中国医疗 体制的改革, 医药、 医疗和和医保的发展作用深远, 我们对于疫情后医疗产业的发 展方向主要归纳为如下六点: 数据来源: 相关机构APP、 官网及公开资料 医疗器械与医用物资需求激进, 医疗机构加大相关产品的采购与储备, 带动相 关产业的发展以及使用标准的提高。 根据工信部2月2日发布的信息显示, 医疗防护用品、 消杀用品、 医疗药品和医疗器械等五大类 100多个品种包括监护仪、 呼吸机、 麻醉机、 心电图机、 CRP、 消毒产品线、 雾化器、 血氧仪、 口罩、 手套、 鼻喷雾等产品需求量猛涨。 预计相关产业将在短

31、期内迎来繁荣发展。 互联网医疗为代表的无接触式医疗将呈现爆发式增长。 截止2月7日中午, 互联网医疗龙头企业微医集团, 累计在线访问量超9,200万人次, 线上医疗 咨询量破100万人次, 京东健康的日均在线问诊量达到10万人次, 阿里健康每小时的咨询量近 3,000人次, 帮助不便于在特殊时期拜访医院的病患们在家问诊。 预计经历此次疫情, 线上问诊 将走向普及化, 成为患者在线下求医之外的新选择。 医药电商和医药O2O将成为了消费者即时用药的不二选择。 疫情期间, 京东3天售出1.3亿只口罩, 叮当快药的日均单量翻了七至八倍。 相信疫情过后, 消费 者的线上购药行为会得以延续, 药企会更加注

32、重互联网医药的发展, 线上药品的种类将更加丰 富和多样, 线上配药业务也将日趋规范和完善。 医疗社区将成为民众了解医疗行业的主要窗口, 发挥诊疗、 科普与监督作用。 这次活跃在一线的还有丁香医生等医疗社区, 他们通过疫情实时播报, 及时辟谣, 科普宣传等 形式有效地缓解了民众的恐慌情绪, 发挥了舆论监督作用, 疫情上海品茶相关的文章的阅读量均突破10万 条。 丁香医生还联合三甲医院主治以上医生, 为湖北用户提供免费在线义诊服务。 分级诊疗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力量在本例疫情中作用凸显, 疫情后可能 成为就医流程改造的范例, 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在此次防疫工作中, 社区初筛, 确诊转诊, 分级诊疗的

33、体系在武汉逐步建立起来, 有效的减少了 定点医院的医疗压力, 提高了医院的运作效率。 相信这套分级诊疗的流程在疫情期间的应用将 对就医流程的改造起到示范作用, 进一步推动基层卫生机构改革, 提高社区医疗机构水平。 商业医疗保险伴随着民众忧患意识的高涨将迎来一段时间的上升期。 1. 2. 3. 4. 5. 6. 2003年非典过后, 商业医疗保险的投保率出现了显著的增加, 而此次疫情爆发后, 对于健康险的咨询量已经有了显著提升, 高端医疗保险的销量激增, 三四线城市的 投保咨询量也上升明显。 疫情让更多的中青年更加关注医疗保险和疾病险, 而子女 则将关注老年险, 保险成为疫情下家庭保障类资产的一

34、部分。 如果 我不是药神 这一影片都可以凭一己之力推进药品进口管理和医保改革, 那 么我们有理由也有信心相信, 在我们打赢这次疫情阻击战后, 中国的医疗体系会迎 来变革的大潮, 整个医疗体系以及牵涉其中的各细分业将会迎来一次质的飞跃。 第三章 疫情对其他行业的影响 11 奢侈品 冲击: 利好: 中国的消费者贡献了全球奢侈品市场三成以上的消费, 中国本土门店也贡献了各奢 侈品牌10%-20%不等的销售, 而春节又是中国消费者境外行和奢侈品消费的旺季。 此次新冠疫情的爆发可能是奢侈品行业近些年在中国面临的最大 “黑天鹅” 事件。 疫情一出, 香港、 北上广深等重点城市奢侈品门店客流骤减。 不少奢侈

35、品品牌的门 店暂停营业: Burberry在中国内地64间分店中有24间需要关闭, 其余分店的营业时 间有所缩减, 顾客到访量锐减了80%。 原定于6月租约届满不再续约的Prada位于香 港铜锣湾的旗舰店已比原计划早4个月提前结业。 历峰、 开云等多家奢侈品集团的 股价从1月17日即出现下滑。 回顾2003年SARS疫情对奢侈品行业的影响: 2003年1月, 奢侈品行业指数下跌了 5%; 但当 SARS 疫情逐渐被控制时, 该指数开始反弹, 并在同年 11 月收复损失达 30% 以上。 17年后的今天, 奢侈品行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已不可同日而语, 预计此次疫 情尤其是在严峻的境内外隔离措施下

36、对于奢侈品行业的影响将比SARS更 为突出。 奢侈品行业在中国市场的双位数增长或被新冠疫情打断, 甚至会波及全球 奢侈品行业的走势。 更重要的是, 比起短期的销售表现, 此次疫情对于消费者价值 观的重塑以及消费心智的改变或是奢侈品品牌在疫情之后更需要深入探究的话题。 疫情之下也存在着奢侈品行业的变革机会。 奢侈品不同于其他品类, 注重极致的门 店体验和消费环境, 销售极大程度上依赖实体门店。 而疫情过后, 奢侈品消费需求 可能会转移至线上, 奢侈品电商、 跨境电商奢侈品专区以及奢侈品自营官网以及微 信商城的销售可能在未来迎来增长。 奢侈品牌也可能顺应重新调整其消费者策略, 通过全方位的内容打造

37、、 沉浸式的场景体验、 VR商品展示、 一对一专属导购, 线下 VIP物流配送来打造新的消费体验, 或许此次疫情会成为传统奢侈品牌互联网化的 起点。 数据来源: 公开资料整理、 奢侈品牌官网、 意大利国家时装协会、 Morgan Stanley 、 CEIC 第三章 疫情对其他行业的影响 12 汽车 冲击: 利好: 湖北省是我国四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 武汉则是中国四大乘用车基地之一, 东风汽 车集团和世界汽车零部件前20强的一半落户于此。 在武汉强有力的疫情防控措施 影响下, 各整车厂与零部件供应商节后复工一再延迟, 这对汽车行业的短期冲击不 言而喻。 中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

38、示1-2月份受疫情影响, 中国车市下 滑幅度可能在25%- 30%左右; 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也表示, 若疫情在一季度末得到 控制, 4-6月市场开始逐步恢复, 预计全年狭义乘用车同比下降约5%。 大规模停产对于规模较小、 抗冲击力不强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影响更加明显。 我 国销售收入在2,000万以上的零部件企业约1.3万家, 占比10%左右, 更多的中小型 汽车零部件企业面临国内外车企采购需求量下降、 资金链紧张等一系列压力, 形势 更加紧迫。 更重要的是, 中国汽车市场关系着全球汽车产业链。 现代汽车自2月4日开始, 逐步 暂停其韩国工厂的生产工作, 起亚汽车也从10日停工, 中国零部件厂

39、商 “断供” 是车 企停工的主要内因, 而疫情带来的行业焦虑已经波及全球产业链。 从消费端来看, 疫情会引发大家对未来出行方式的重新思考, 未来可能激发人们的 购车欲望。 但目前汽车市场仍属存量市场, 疫情对于车市的拉动效果不会太显著, 如果疫情需要较长时间恢复的话, 高端车型的销量或更容易受到冲击。 疫情之下, 被热烈期盼的 “最强春节档” 遭遇被迫撤档的尴尬境地。 相比2019年大年 初一14.58亿元的票房, 猫眼数据显示, 今年大年初一票房仅有181万元; 春节七天的 院线收入至少损失74亿元。 面对困境, 欢喜传媒出品的 囧妈 成为了首个破局者, 与字节跳动公司合作, 在今 日头条、

40、 抖音、 西瓜视频等平台免费独播, 仅三日总播放量超过6亿, 总观看人次1.8 亿, 让制作方在撤档的情况下将损失降到最低, 未来或许会有更多的电影会通过流 媒体平台首映与观众见面。 除了影视制作和综艺节目录制全部暂停, 各地的美术馆、 博物馆、 展览馆也都暂停 展览。 疫情期间, 线上虚拟展厅应运而生, 成为广大艺术爱好者的一条安全观展通 道。 广东省文广旅厅等联合打造的微信小程序 “博物官” 上线100家线上博物馆服 务, 让消费者动动手指, 就能饱览众多镇馆之宝。 线上虚拟展厅此次疫情中的优势 凸显, 疫情过后或许成为众多展馆的服务标配。 同样受到波及的还有主题乐园行业。 迪士尼首席财务

41、官Christine McCarthy在电话 会议上表示暂时关闭上海和香港的两个主题乐园, 这将会对第二季度的总收益产 生不利影响。 如果疫情可以在3-4月结束, 预计迪士尼乐园可能在五一小长假和暑假 旺季迎来业绩的反弹。 文化娱乐 冲击: 利好: 数据来源: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数据来源: 猫眼数据、 迪士尼公开采访资料 第三章 疫情对其他行业的影响 13 体育 冲击: 利好: 随着疫情的扩散发展, 全国各地的体育活动被叫停、 中超、 CBA等重要赛事纷纷延 期、 健身房及体育教育机构被迫暂停营业, 此前高歌猛进的中国体育产业蒙上了一 片阴影。 各细分领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 尤其是体育培训、

42、 健身房和线下体育零售业务。 以超级猩猩, Shape为代表的连锁健身房纷纷宣布暂停所有课程。 Nike宣布关闭中 国一半门店, lululemon也暂时停业中国的29家门店。 但是从长远角度看, 历次重大疫情发生后, 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以及通过参与体 育运动增强体质的意愿度往往会大幅上升。 非典之后, 北京市大约20%的群众新购 买了体育健身器材, 甚至在短时间内体育器材商店还出现脱销的情况, 室外健身场 地使用率大大提高, 各类健身场所日均人流量显著增加。 我们有理由相信, 疫情不会 改变体育健身行业昂首向前的良好态势, 相信待疫情阴霾散去, 将会有更多的消费 者加入全民健身的行列。 同

43、时, 此次疫情也悄然改变了大众传统的健身习惯, 苦于不能出门的消费者纷纷开 启了在家健身的模式。 室内小型健身器材成为了这段时间的 “香饽饽” , 京东大数据 显示, 本次春节间, 跳绳成交额同比增长56%, 哑铃同比增长60%, 拉力器同比增长 109%, 划船机同比增长134%, 自营瑜伽垫同比增长更是高达150%; 这一需求的增 长在小镇居民中更加明显, 已经预示着低线城市健身热潮的觉醒。 除此之外, 一些新兴的健身产品也在此期间审时度势地抢占了先机。 比如将健身与 闯关完美融合的体感类游戏 Switch健身环, 即使价格较疫情前翻倍上涨也阻挡不 了部分商家卖脱销的盛况。 而Keep、

44、SuperMonkey、 Shape等打通了线上线下团课的互联网健身平台, 在无法 线下开课的情况下, 依托抖音、 快手等直播工具, 将线下健身与直播进行有机结合 打造了线上直播课程, 开辟了健身房的线上战场。 健身教学app 如Keep、 咕咚等推出的课程也是广受消费者青睐。 1月中旬, Keep在 苹果app store 下载量仅为 260名左右, 2月初就飙升至第79位; 其在抖音的健身教 学直播更是让它在5天内便增加了18%的粉丝。 一些品牌也在积极行动, NIKE也发出 “趁此刻, 蓄力吧” 的运动号召, 鼓励大家使用 品牌自有平台Nike Training Club安排个性化训练。

45、 Lululemon推出40节瑜伽直播 课程、 Under Armour也邀请专业教练每天一小时线上直播。 安踏儿童全国36家微商 城上线, 不定期上线最新产品和惊喜福利, 其最新推出的户外眼镜在抖音上就非常 火爆, 不少家长用这款商品作为孩子出行的防护服。 相信拥有欧洲杯和东京奥运会的2020年依旧会是一个体育大年。 疫情过后, 体育赛 事、 健身培训、 体育器械、 运动服饰等行业又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同时家庭室内健身 产业包括健身APP/直播健身以及趣味健身器材也将迎来进一步的大规模增长, 更 多品牌的重心会更多向互联网营销、 电商以及品牌社群建立倾斜。 数据来源: 公开资料整理、 App

46、Annie、 京东研究院、 各大运动品牌微信公众号 第三章 疫情对其他行业的影响 14 家居家具 冲击: 利好: 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 家居家具行业的开年计划受阻, 不少商场停业或缩 短营业时间。 宜家自1月30日起暂停所有中国大陆线下30家门店的营业, 包括居然 之家、 红星美凯龙等在内的家居卖场均调整营业时间至15日或者22日开业。 整个家 居家具行业的1-2月业绩均因疫情而受到影响。 不过, 以线下体验为主的家居店也并没有坐以待毙, 纷纷通过新媒体或者使用新技 术将消费者互动转移到线上: 金牌橱柜推出了 “护家足不出户, 直播橱柜大促” 的营 销活动, 让消费者在家就可定橱柜;

47、箭牌卫浴早先已开设的酷家乐、 淘宝 “躺平” 频 道等场景购工具在疫情期间便可满足消费者360度全景买卫浴产品的需求; 蒙娜丽 莎会员之家上线了AR看实景功能, 用户可以轻松在家选购产品。 此次疫情中, 全国近两亿人开启在家办公模式, 消费者在家中起居工作的时间大大 增强, 这同时也会刺激人们对家居生活进行二次改善、 微改善或增添新物件, 从而 消费者提高对新型的或者小型家具的需求。 例如, 宜家家居近期推出了一系列 “宅 家指南” , 为消费者推荐诸如桌面收纳、 小型办公桌和照明设备等产品。 相较于大型家具, 消费者对于小型家具到店选购、 实际体验的需求小, 因此家居家 具品类或将更快速地进

48、行互联网转型以及电商渠道和新品类的拓展。 总体来说, 疫情对于该行业的短期影响会比较明显, 但长期而言, 不会改变消费者 改善生活起居环境, 营造温馨家居环境的整体需求。 此次疫情中, 家电行业可谓是危中有机。 从供应端来看, 大部分家电企业面临工人延迟返工、 物流运输受阻、 原材料供应不 足等问题, 且中国家电生产大省的广东、 安徽又是疫情重灾区, 因此, 2020年上半年 家电行业可能会面对短暂的产量不足的问题。 从需求端看, 部分家电属于非生活必需品, 消费者居家隔离, 且大型家电需要工人 上门安装, 出于疫情防范, 空调、 抽油烟机等大型家电需求压抑滞后。 但是疫情也为线上渠道以及厨电

49、、 健康相关的小家电带来新的机遇。 奥维云网预 测, 2020年一季度国内家电市场线上渠道或将占七成份额。 例如, 由于大量餐饮关店, 很多年轻家庭开始亲自动手下厨, 刺激了厨房家电品类 的消费。 苏宁大数据显示, 春节期间洗碗机、 洗菜机的销售量涨幅为133%。 而伴随 消费者健康意识的集中爆发, 具备除菌和健康类电器销售激增, 苏宁平台多款健康 除菌类家电销售增长超200%; 截至初四, 京东空气净化器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了 300%, 净水器成交额同比也达到100%以上。 总体来看, 第一季度家电行业受影响较大, 因此品牌掌握第二季度618大促的主动 权将对全年的业绩贡献变得非常关键。 此外, 主打家庭安全、 杀菌消毒的家电将成 为品类发展的重中之重。 家电 冲击: 利好: 数据来源: 相关家居企业官方资料整理 数据来源: 京东春节消费大数据、 奥维云网、 苏宁官网 第三章 疫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度势克艰—疫情之下各行各业的危与机(31页).pdf)为本站 (风亭)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