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北京环境交易所:2021企业碳资产管理案例分享(27页).pdf

编号:86358 PDF   PPTX  27页 2.51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北京环境交易所:2021企业碳资产管理案例分享(27页).pdf

1、企业碳资产管理案例分享 碳资产管理基本概念 1 大型企业碳资产管理制度构建 2 大型企业碳资产管理案例 3 目录目录 碳资产基本概念碳资产基本概念 碳排放权:即配额,是通过政府分配或进行配额交易而获得的资产,它是在“总量配额交易机制(Cap-and-Trade)”下产生的,特征是稀缺性、强制性和实用性 稀缺性:基于总量控制原则,配额发放量将不断减少,愈发稀缺 强制性:由于履约的强制性,在每年清缴前,大量的刚性交易将会产生 实用性:配额并非虚拟的投资品,而是具有实用价值的商品 碳减排量:减排项目产生的抵消信用,如中国核证减排量(CCER)等 其他衍生品 与石油等能源产品一样,碳资产既有商品属性,

2、又有金融属性;既有经济价值,又是政治博弈的产物 碳资产基本概念碳资产基本概念 配额 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来源 政府免费发放或有偿发放 减排项目产生 初始持有者 控排企业 非控排企业 可使用量 无限制 抵消比例限制 跨区域 可以(试点阶段不可以)可以 价格 市场定价 市场定价,一般为配额价格的50-70%目标控排企业 配额有缺口控排企业 所有控排企业 共性 是资产,不是负债 具有存续期、跨当前时点 可量化、可定价、可流通、可转换、可抵押、可储存,是成熟的大宗商品 中国碳市场主要交易产品(碳资产)碳碳资产管理目标资产管理目标 实现低成本履约 实现碳资产保值增值 实现低碳发展 1 以遵守碳

3、排放法律法规为最主要目的,参与交易少,接受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满足政府需求完成履约 目标是最低成本合规履约 合规型 大多数控排企业 将碳交易作为业务形态,以盈利为目的,频繁交易,愿意使用碳金融工具 目标是增值保值,实现碳获利 交易性 少数积极控排企业 重视企业在行业内排位、数据、能力建设、信息化建设、碳管理体系建设,积极参与交易,创新使用碳金融工具 目标是实现企业低碳发展 战略性 大型集团企业 企业碳资产管理步骤企业碳资产管理步骤 摸清碳家底 开展碳资产管理的基本前提 寻找减排空间,做好碳排放预算管理 碳排放情况跟踪和形势分析 优化减排途径制定减排策略 因地制宜构建碳资产管理组织体系 专门机构/人

4、员 交易策略/工具 决策流程 低成本实现碳排放总量控制 企业参与碳交易市场的核心目标 能效提高 引入低碳技术 开发运用节能产品 改变能源结构 碳资产管理基本概念 1 大型企业碳资产管理制度构建 2 大型企业碳资产管理案例 3 目录目录 管理机制建设-制度 明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的范围 确认管理层级,明确组织管理和机构职责,确认边界,建立沟通机制 明确交易流程,明确碳交易账户及资金专用账户的管理 明确碳市场交易环节的决策流程和风险管理 明确碳交易策略 明确监督与考核机制 集团企业碳资产管理制度 配套管理制度“1+N”的制度体系 大型企业碳资产管理制度构建大型企业碳资产管理制度构建 集团碳交易管理制

5、度构成与要点 编号 构成 要点与问题 1 总则 适用范围:集团各分公司、子公司(含全资或控股公司、项目公司,也包括相对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合资企业、合作企业等)适用于国内碳交易管理 遵守国家和各个分公司、子公司所在地的相关法律法规 2 组织管理与职责 集团公司负责碳交易活动的综合协调和监督 碳资产管理公司负责配额交易仓、交易资金仓、履约配额保障仓和CCER减排量仓的运行与管理 控排单位与碳资产管理公司实行碳交易账户托管 CCER项目公司与碳资产管理公司实行CCER交易账户托管 交易资金账户管理 大型企业碳资产管理制度构建大型企业碳资产管理制度构建 集团碳交易管理制度构成与要点 编

6、号 构成 要点与问题 3 交易管理 控排单位排放权年度预算制度(年度配额短缺单位的履约预算资金的形成机制:指数法、交易平均价法预算决策流程)CCER项目减排量预算制度(年度CCER项目减排量预算的形成机制,基准价法、交易平均价法)控排单位碳交易账户托管制度 收益分享机制 CCER交易账户托管制度 交易资金账户托管制度 履约配额保障仓制度 4 排放信息报送 控排企业实际排放量月度数据报送制度 控排企业碳排放核算与报告、核查数据分享机制 CCER减排量备案进度报送制度 大型企业碳资产管理制度构建大型企业碳资产管理制度构建 集团碳交易管理制度构成与要点 编号 构成 要点与问题 5 履约 交易账户与履

7、约账户的配额划转机制 CCER减排量划转机制 6 风险控制 交易流程的制订与完善机制 重大交易的风险控制 7 考核与监督 碳资产管理公司的期末考核制度(期末配额、CCER减排量资产评价)控排企业的期末考核制度(期末配额资产评价)CCER项目公司的期末考核制度(期末CCER减排量资产评价)8 其他 控排企业节能减碳项目的碳资产评估 大型企业碳资产管理制度构建大型企业碳资产管理制度构建 碳资产管理基本概念 1 大型企业碳资产管理制度构建 2 大型企业碳资产管理案例 3 目录目录 低碳发展战略 积极发展天然气 碳捕集及储存(CCS)寻找低碳能源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壳牌注重与政府、行业及非政府组织一起

8、制定有效的低碳政策 创建二氧化碳交易平台,参与先于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运行的丹麦和英国的排放交易体系 成立新的二氧化碳部门,包括参与制定壳牌公司的二氧化碳战略并开发支撑该战略的相关技术。实践中除满足集团内履约需求外,还将碳交易作为新的市场机遇,通过专业化碳资产运作获得额外的收益 将低碳能源业务的发展重点放在车用先进生物燃料及氢燃料、用于发电的风力和薄膜太阳能等技术,并尽力降低这些燃料的成本 应对策略及实践结果 壳牌于1998年开展气候变化及其对壳牌全球业务潜在影响研究并创建二氧化碳交易平台,主要参与EU-ETS及加拿大的碳交易市场。壳牌石油公司 炼厂生产计划团队 对外客户:商务谈判 合同:商业顾

9、问及确认团队 壳牌碳资产管理部门 对内客户:壳牌各运营公司管理 屏幕交易 财务(MI)、风险与合规性 信用与法律顾问 财务运营业务 健康安全环保、质量与技术团队 主要商务联系人 授权代表 财务顾问与运营 后勤办公室、交付、授权代表与结算团队 后勤办公及结算区 碳管理体系设计 壳牌二氧化碳欧盟合同及治理委员会 壳牌二氧化碳交易 壳牌各运营公司 壳牌石油公司 15 碳管理体系设计 低碳发展战略 减少过程工艺中的温室气体排放 升级低碳产品 投资低碳未来 将温室气体排放管理纳入运营管理体系,要求运营部门评估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表现,将其应用到业务运营中。大型项目投资决策和设计中,引入了内部碳价作为额外需

10、考虑的成本/收益。应对策略及实践结果 BP于1998年9月建立内部碳交易体系,目标为2010的碳排放在1990年排放基础上减少10。BP先加入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后陆续加入了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州、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英国石油公司(BP)16 低碳发展战略 减少作业中的排放 开发新技术方案 积极参与气候变化政策制定 作为外资石油企业的保守力量代表,埃克森美孚的战略是短期增加能效,近期或中期内实施被证明有效的减排技术,长期寻求突破性的发展模式。它主要参与EU-ETS、美国加州、新西兰及加拿大的碳交易市场,其早期参与规则制定,故获利于政策影响力取得了超额的免费排放配额。埃克森美孚 17 低碳发

11、展战略 降低排放强度 寻找低碳能源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实施环境绩效和温室气体报告计划 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直接排放及间接排放(2030年石油开采零常规放空燃烧计划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2008年发布能源绩效管理指南 CCS技术应用 发展低碳能源(化石燃料业务转型、加大对太阳能应用的投入、推广生物质能源)应对策略及实践结果 道达尔主要参与EU-ETS,2016年,实现市场内的交易减排量为两千万吨CO2e。同BP及壳牌,道达尔在大型项目投资决策中,引入了内部碳价作为额外需要考虑的成本/收益,同时,在现有资产绩效评价中,也使用碳价来评价运营资产的温室气体概况以及绩效改进方案。道达尔重视未来可能征收的碳税对

12、其业务经营的影响。道达尔 18 参与中国碳市场的国际集团公司 公司 内容 BP 全球碳交易统一管理,成立专业交易公司。中国的业务新加坡方面负责商务和管理,上海有交易员,除了交易线上配额外,还负责化工品的交易。SHELL 全球碳交易统一管理,成立交易公司,目前在上海负责交易,在上海、广州、北京有开户,试点期间交易活跃。从国外能源集团经验来看,BP、壳牌、道达尔、埃克森美孚等企业均设定了各自的低碳战略并采取了切实可行的低碳举措,设置了专门的碳排放管理部门及集团内部支撑平台,从集团层面掌握全集团碳排放状况,规模化、专业化管理及运营集团碳资产。他们开展低碳管理研究,建立了完善的低碳管理体系,积极参与碳

13、排放权交易,努力主导行业低碳规则与相关标准的形成。部分国际集团公司开始布局中国碳市场,在树立企业绿色形象的同时,积极开始碳交易业务,并涉足碳汇项目的投资开发。结论与启示 19 碳管理体系设计 应对策略及行动列表 2008年,中国石油开始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管控工作,设立了温室气体排放领导小组。逐步建立了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制度,开展了内部第三方核查;制定并发布了绿色行动计划,提出了低碳发展路线图;积极参与碳交易试点 2010年在伦敦完成首单国际碳排放交易 参与编制中国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加入“国家支撑气候变化谈判专项项目”研究团队,负责“推动中国绿色发展

14、的重大战略及技术问题研究”和“碳关税、碳市场相关研究”项目研究工作;参与OGCI国际组织及其碳排放信息披露研究,2016年发布OGCI-2040 年低碳排放路线图报告、CCUS 商业化可持续发展方案;2017年发布油气行业2100 年净零排放情景方案;归口管理机构:质量安全环保部 中国石油 20 碳管理体系设计 应对策略及行动列表 2012年4月,总部生产经营管理部成立节能减排处 2013年2月,成立 能源管理与环境保护部 公司碳资产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总管理和统筹 能效管理 碳捕集与利用 甲烷回收与减排 积极减少火炬气排放 发展可再生能源 低碳战略 建立组织保障体系(建章立制;建立燃动能耗一体

15、化考核新体系)新建改扩建项目进行温室气体评测,逐步实行内部碳定价机制 从源头、过程及末端治理三方面发挥节能减排降碳一体化优势 实施“能效提升”计划 参与上海、北京、湖北首单碳交易 组织内部能力建设 归口管理机构:能源管理与环境保护部绿色低碳处 中国石化 21 应对策略及行动列表 碳管理体系设计 针对拟控排企业实施碳盘查,摸清家底 加强与国家政策制定、考核管理部门沟通 开展新建项目“碳评”制定总公司低碳发展专项规划 建立和完善碳排放管理制度体系 2008年启动集团首个CDM项目开发 2010年开发国际第一个冷能利用CDM方法学AM0088 2010年发布中国海油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和2010年中国海

16、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方案 2011年启动集团内部温室气体盘查,梳理温室气体控排潜力、控排方向和重点控排领域 2012年制定内部行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标准 2012年成功开发“交通领域LNG利用CDM方法学”2013年起开发中国海油内部和外部近20个CCER项目 归口管理机构:集团QHSE部 中国海油 22 应对策略及行动列表 碳管理体系设计 制度建设-建立集团公司制度体系及碳资产公司(国家电投集团北京电能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制度体系,建立四统一管理原则 参与碳市场建设-参与制定国家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方法、电解铝企业碳排放权交易技术指南;交易履约-参与上海、广东、湖北、重庆4个试点碳市场,年度

17、配额规模2000余万吨,各试点控排企业履约率100%信息化建设-建立国内首个集团碳排放管理系统 减排项目开发-在联合国注册50余个CDM项目,减排量签发70余次,实现核证减排量(CER)销售收入近4亿元 归口管理机构:安全环保部 国家电投 23 应对策略及行动列表 碳管理体系设计 华能集团绿色发展行动计划(2010-2020)-2010年7月华能碳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制度建设-建立温室气体减排管理办法,从纲领性文件到实施细则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与系统建设,建立四统一管理原则 2014年全面完成非试点地区电厂碳盘查,开展数据报送优化策略研究,建立温室气体数据报送系统,建立排放统计、指标调剂及优化系统

18、 减排项目开发-设立自愿减排项目开发专项资金,建立自愿减排量内部调剂系统,利用华能碳基金投资外部项目 碳金融创新-2014年,发起设立国内第一支经证监会备案的碳交易基金;与兴业银行合作在深圳发行挂钩碳交易理财产品;开展碳指标互换期权及碳指标托管业务 中国华能 24 应对策略及行动列表 建立了较完善的碳管理体系,在央企率先成立集团层面的碳排放管理处 开展集团碳排放约束应对策略研究、碳战略规划,编写未来国际国内碳排放约束对中国集团发展带来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应对当前国内外碳市场形势的工作建议 完成集团中国境内下属108家电厂的温室气体数据报送和排放摸底工作 开发了碳排放电子报送系统,为未来碳排放

19、数据的统计核算开展技术支撑 在央企中率先发布十二五温室气体排放白皮书 归口管理机构:集团创新发展部碳排放管理处 中国华电 25 应对策略及行动列表 碳管理体系设计 2005年成立中国水利电力物资集团有限公司CDM办公室;2016年4月正式成立为大唐碳资产有限公司作为集团碳管理的平台 组织碳排放统计、核查与报送,建立碳资产交易管理体系;计划搭建集团公司内部碳排放管理信息化平台 2014年开展集团公司燃煤电厂碳排放核算,2015年完成集团公司90余家电厂碳排放核算工作 2016年出台集团公司参与全国碳交易市场工作行动计划;2017年7月,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碳资产管理办法(试行)归口管理机构:战略规划

20、部 中国大唐 华新水泥 归口管理机构气候保护部(2016年新成立)调整碳资产管理委员会,增设各区域的碳资产管理小组 管理制度方面:建立了月度报告制度、盯盘制度和盘面分析;正在修订公司碳资产管理办法(暂行)及财务管理制度 收集、整理、分析了2013-2015年度碳排放数据及CTR报表,规范碳数据标准化模板,建立碳数据档案 能力建设方面:组织学习国家和地方的MRV指南、配额分配政策、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16780-2012)、水泥化验室操作手册;计划开展全集团内部各窑线工厂碳资产管理培训 应对策略及行动列表 试点阶段4个省市的19家分子公司被纳入排控,全国碳市场启动之后,预计10个省市的40余家分子公司被纳入;2014年支出3000余万元购买配额;2015年净收益1000余万元,储存配额数十万吨。27 积极开展碳资产管理,不仅是应对碳市场的主要手段,还能从以下四个方面有效发挥集团企业碳资产管理价值。结论与启示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北京环境交易所:2021企业碳资产管理案例分享(27页).pdf)为本站 (X-iao)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