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Goldenbee&金融界:2021中国上市公司碳信息透明度(13页).pdf

编号:94804 PDF 13页 1.08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Goldenbee&金融界:2021中国上市公司碳信息透明度(13页).pdf

1、中国上市公司碳信息透明度电话:传真: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12 号百欣科技楼 4001 室邮编:100081电话:传真: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外大街28号富卓大厦A座17层邮编:100052代奕波责扬天下 副总裁电话:邮箱:王倩责扬天下 高级经理电话:邮箱:邢静金融界 上市公司中心总经理电话:邮箱:2021中国上市企业碳信息披露简报03“30 60”承诺背景下的企业碳管理驱动力背景:国家对碳达峰 碳中和的承诺宣示和政策2

2、020 年 9 月 22 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 75 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首次表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釆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达到峰值,争取在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 年 3 月 5 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会上作 2021 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中国将以实际行动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应有贡献。这是碳中和、碳达峰等字眼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意味着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重要治理任务,绿色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2021

3、 年 1 月至 4 月,生态环境部、国务院相继印发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等多项政策。5 月,生态环境部发布碳排放权登记管理规则(试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规则(试行)和碳排放权结算管理规则(试行)。7 月 16 日上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启动,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超过 2000 家,碳排放量超过 40 亿吨。10 月,国务院连续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等系列顶层设计文件,明确重点实施十大行动。未来将

4、陆续发布重点领域和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撑保障措施,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危机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上市企业碳信息披露简报04我国碳排放信息披露体系建设进程在”30.60目标”提出之前,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披露体系建设和制度改革就已开始有序推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健全信息强制性披露制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均对建立环境信息强制性披露制度作出部署。2020 年 3 月 3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上市公司和

5、发债企业强制性环境治理信息披露制度,要求排污企业依法公开主要污染物名称、排放方式、执行标准以及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并对信息真实性负责。12 月底,生态环境部新闻发布会再次表示,“十四五”时期将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在生态环保中的作用,推动上市公司、发债企业强制性披露环境信息。2021 年 5 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实施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方案,其中明确 2022 年完成上市公司、发债企业信息披露有关文件格式修订,将环境信息强制性披露要求纳入上市公司发行环节,在招股说明书等申报文件中落实相关要求,将环境信息强制性披露要求纳入企业债券、公司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信息披露管理办法。20

6、21 年 6 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和半年度报告格式准则,在对相关环境信息提出强制性披露要求的基础上,鼓励公司自愿披露为减少其碳排放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资本市场对碳管理信息披露的要求环境规制正当其时,全球资本市场亦对气候变化事宜和碳管理信息做出灵敏感知和披露要求。纳斯达克交易所、伦敦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均在 ESG 指引中要求上市公司披露有关气候变化风险和管理的情况,以及碳排放强度数据。除此之外,气候变化相关事宜也被明晟、富时罗素、道琼斯等纳入 ESG 评级框架中,并以此建立了相关的气候变化指数,供投资者参考。联交所新版ESG 报告指引及相关上市规则新增了“气候变化”的指标

7、,要求在港上市公司披露有关识别及应对气候相关事宜的政策,并描述已经及可能产生影响的重大气候事宜及应对措施,对上市公司温室气体排放量数据亦有强制性披露规定。2021年11月,联交所发布了供上市发行人参考的气候信息披露指引,旨在促进上市公司遵守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小组(TCFD)建议进行气候风险管理,并按照相关建议做出汇报。中国上市企业碳信息披露简报05对联交所、上交所、深交所发布时间为 2021 年 1月 1 日-2021 年 5 月 31日的企业 ESG 报告进行了收集,并对应对气候变化专项政策/治理、风险/机遇分析与评估、系统性应对措施、目标设定、专项披露、参与倡议等六大方面进行信息提取

8、与统计分析,具体指标如下图所示。能源使用、环境管理、社会责任管理等未被纳入本次研究范围。中国上市企业碳管理信息披露特征观察:专项政策/治理系统性应对措施专项披露碳数据披露风险/机遇分析与评估目标设定参与联盟/倡议降碳行动专项文件碳管理专项制度减碳举措增汇举措交易举措TCFDCDP温室气体排放量温室气体减排量基于碳管理的风险和机遇分析碳达峰碳中和科学碳目标可再生能源 100倡议关心气候倡议立即实施气候中性倡议中国上市企业碳信息披露简报06通过对联交所、上交所、深交所上市主体发布的 3661 份企业 2020 年度 ESG、社会责任或可持续发展报告(截至 2021 年 7 月 31 日)的统计分析

9、,总计有 732 家企业披露了气候变化、碳排放相关内容,占企业总数的 19.99%。其中联交所上市主体披露碳信息的报告为 456 份,占总量的 17.67;上交所上市主体披露碳信息的报告为 158 份,占总量的 9.8;深交所上市主体披露碳信息的报告为 118 份,占总量的 11.8。已有企业开始尝试重大气候相关事宜和碳信息的披露,但参与披露企业的整体比例和披露水平均处较低水平。联交所上市主体碳信息披露水平明显高于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主体,联交所 ESG 报告要求有明确的非常清晰的“不遵守就解释”要求,并在新版ESG 报告指引及相关上市规则中新增“气候变化”指标,对上市主体气候变化治理、减排实践

10、和数据披露都有更为详细和严格的要求。联交所上市主体披露碳信息活跃程度最高,披露碳信息的上市企业比例整体处于低位。深交所上市主体 ESG报告发布及碳信息披露情况上交所上市主体ESG报告发布及碳信息披露情况联交所上市主体 ESG报告发布及碳信息披露情况45617.67%2.8%88211811.8%未披露企业数未披露企业数未披露企业数未披露企业数披露企业数披露企业数披露企业数披露企业数联交所、上交所、深交所上市主体发布的3661份企业2020年度ESG、社会责任或可持续发展报告732家企业披露了气候变化、碳排放相关内容,占企业总数的19.99%中国上市企业碳信息披露简报07从

11、单项指标披露率来看,除碳数据信息外,联交所上市主体各单项指标披露率均高于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主体。其中最高的内容为面向气候变化和碳管理的系统性应对措施,达到14.53%;8.33%的企业在报告中提及气候、碳相关的风险机遇分析评估;披露专项政策和治理信息的企业占比为 7.71%;披露面向碳中和、碳达峰的管理目标的企业累计占比 2.86%;开展碳信息专项披露,如参与 TCFD、CDP 披露的主体占比较低,总计 2.28%;参与气候相关联盟/倡议的披露比例为 1.47%。上交所上市主体单项指标披露率最高的是面向气候变化和碳管理的系统性应对措施,占8.08,其次是碳数据信息,占 4.04;深交所情况基本

12、一致,单项指标披露率前两位也是面向气候变化和碳管理的系统性应对措施和碳数据信息,分别为 9.80和 3.90。总的来看,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主体在碳相关实践领域的信息披露水平高于治理,专门的气候风险评估和管理亟待提升。三地交易所上市主体 ESG报告碳信息单项指标披露率16%14%12%10%8%6%4%2%0%专项政策/治理风险/机遇分析与评估目标设定专项披露参与目标/倡议系统性应对措施碳数据披露上交所联交所深交所中国上市企业碳信息披露简报08各行业企业均在不同程度探索碳战略制定和信息披露,金融、房地产、采掘等行业在目标设定、风险分析和管理方面进行了较为踊跃的探索。对联交所、上交所、深交所共计

13、732 家披露了碳信息的上市主体分行业进行分析。从各行业企业的碳战略信息披露情况来看,金融、交通运输、房地产、电力等行业企业主体在碳战略信息披露方面表现高于平均水准。其中,金融、房地产和交通运输行业企业的风险/机遇分析与评估表现最优,分别占其行业总披露量的 62.14、50.98和 46.81。与其他行业相比,金融业具有特征鲜明的双重角色,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与机遇保持高度敏感,以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等为代表的商业银行已将使用情境分析和压力测试等方法进行气候风险机遇分析并作为其 ESG 报告中的重要信息进行披露。专项政策/治理披露情况,房地产、金融和社会服务位列前三,分别占其行业总披露

14、量的47.06%、39.77%和 35.63。采掘业、电力行业在目标设定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分别占其行业总披露量的 30.00和 23.41,随着我国“双碳”目标推进,能源电力行业的低碳转型是供给端脱碳的重要环节,在能源供应链上的采掘业、电力行业率先迈出制定和披露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一步。信息技术与综合传播文化社会服务房地产金融批发零售交通运输建筑电力制造采掘农林牧渔0%10%20%30%40%50%60%70%其他风险/机遇分析与评估目标设定专项政策/治理各行业企业碳战略信息披露情况金融行业企业在风险/机遇分析与评估方面表现最优,占62.14%房地产行业企业在专项政策/治理披露情况披露率

15、最高,占47.06%中国上市企业碳信息披露简报09各行业企业碳管理信息披露水平整体较低,尤其在参与目标/倡议方面,仍在起步阶段。从各行业碳管理信息披露情况来看,不少企业选择在报告中披露 TCFD 或 CDP 专项内容,其中采掘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最为突出,分别占其行业披露报告总量的 33.33、27.27和 24.05。专项披露能够反映出企业对气候风险的治理和实践水平,数据表明,与温室气体排放、能源或水资源有关的、在转型或实体风险方面有重大敞口的部门和行业企业,开始逐步意识到气候变化相关风险,并实施相关举措与实践。相较而言,企业参与目标/倡议的活跃度则较低,表现最优的房地产业,其参与目标/倡议

16、的披露水平也仅为同行业披露报告总量的 11.76。这说明企业的碳管理和实践与利益相关方的互动水平较低,目前还处于专注自身、摸索脱碳路径的阶段。鼓励企业了解和广泛参与科学碳目标(SBTi)、可再生能源 100%倡议(RE100)、关心气候倡议(C4C)在内的目标/倡议组织,与更多利益相关方交流经验、共同迈向脱碳之路。信息技术与综合传播文化社会服务房地产金融批发零售交通运输建筑电力制造采掘农林牧渔0%5%10%15%20%25%30%35%其他参与目标/倡议专项披露各行业企业碳管理信息披露情况采掘行业企业在专项披露指标披露率最高,达33.33%企业参与目标/倡议的活跃度整体较低,表现最优的房地产行

17、业在该指标披露率为11.76%中国上市企业碳信息披露简报10各行业企业正在踊跃推进系统性减碳举措,采掘等行业也在增汇领域进行了较为积极的探索。受全国碳市场 电力企业参与碳交易的比例明显较高。总体而言,各行业企业的低碳实践披露情况远高于碳战略信息、碳管理信息的披露情况。以系统性的减碳举措尤为凸显,11 个行业企业披露的减碳举措占比超过 50,披露系统性增汇举措占比最高的是采掘业,占其行业披露碳信息报告总量的 40.00,国土资源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要求建立绿色矿业发展工作新机制,在采掘业务退场前需要进行生态修复和绿化,这是促进采掘业企业开展增汇行动的最大驱动力。披露

18、参与碳交易水平最高的是电力行业,占其行业碳信息披露总量的18.92,这源于 2021 年 7 月全国碳市场率先将 2000 余家电力企业纳入控排范畴,未来更多高排放行业企业将纳入全国碳市场,因此碳配额管理和交易能力建设也是企业碳管理应当考虑的重要内容。碳实践信息披露水平远高于碳治理相关议题,说明大部分上市公司的碳管理仍处于起步的点状探索阶段,已开始逐步意识到气候变化风险并开展相关行动实践。但在目标设定、专项披露等方面还存在明显滞后。系统性增汇举措碳交易系统性减碳举措信息技术与综合传播文化社会服务房地产金融批发零售交通运输建筑电力制造采掘农林牧渔0%20%60%40%80%100%其他各行业企业

19、低碳实践披露情况11个行业企业在系统性减碳举措指标披露率均超过50%在系统性增汇举措指标上,采掘行业企业表现突出,占40%中国上市企业碳信息披露简报11各行业企业碳排放数据披露情况不如预期,采掘、金融信息技术与综合等行业披露比例位居前列。在碳排放数据披露方面,多数行业的企业表现并不出色,在报告中对碳排放数据披露积极性最高的是采掘业和金融业,分别占其所在行业披露报告总量的 33.33和 25.00。从行业总体分布来看,相关行业与香港联交所如何编备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环境、社会、及管治汇报指南中所披露的气候变化重要性列表(见下图)分析相一致,亦与气候相关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在

20、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建议报告中提出的可能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非金融部门相重叠。联交所和 TCFD 工作组均认为能源、交通运输、材料和建筑等行业为最可能受到气候相关财务影响的非金融部门和行业。行业企业碳信息披露既是规制要求,更是面对气候风险敞口积极推进低碳转型、迈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行动。信息技术与综合传播文化社会服务房地产金融批发零售交通运输建筑电力制造采掘农林牧渔0%5%10%15%20%25%30%35%其他碳减排数据碳排放数据各行业企业碳排放数据披露情况在碳排放数据披露方面,采掘行业积极性最高,为33.33%中国上市企业碳信息披露简报12中国“十四五规划”(2021-2025 年)对

21、如何实现碳中和目标制定了详细的计划,能源脱碳转型及随之而来的产业结构升级和消费结构调整,将深刻展现气候政策和碳管理对 ESG投资、产业增长和各行业领域的长久性、持续性影响。碳信息的披露和透明沟通成为企业ESG 管理的优先和关键事项,能源电力、采掘、交通运输、金融保等行业领先企业已率先把握趋势,做出行动变革。我们认为,一方面交易所和监管机构的披露规定、投资者对气候事宜及碳管理的重视、评级结果带来的市场压力等因素,将会推动企业披露更丰富的碳管理信息;另一方面,碳管理信息的披露也将会倒逼企业从治理政策、风险与机遇分析评估、管理举措、目标设定、参与倡议等各维度建立更加完善的 ESG 管理,增强企业韧性

22、,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行业和群体治理战略风险管理指标和目标a)b)a)b)c)a)b)c)a)b)c)金融部门银行保险公司资产拥有人资产管理人非金融部门能源交通运输材料和建筑农业、食品和林产品24重要性列表 以行業及層面分類此重要性列表僅供參考。發行人應自行進行重要性評估,按本身的情況釐定每個層面的重要性。每個層面對個別發行人的重要性或與此列表內描述的不同,要視發行人本身的行業及業務而定。非必需性消費必需性消費醫療保健業能源業金融業工業資訊科技業原材料業地產建築業電訊業公用事業A1 排放物A2 資源使用A3 環境及天然資源A4 氣候變化B1 僱傭B2 健康與安全B3 發展及培訓B4 勞工準則B

23、5 供應鏈管理B6 產品責任B7 反貪污B8 社區投資對行業內的發行人非常有可能產生重大影響重要性列表 以行業及層面分類註:1)發行人可能會認為某層面對其業務重要,但同時認為該層面中某項關鍵績效指標不重要。2)列表內的行業分類與恒生行業分類系統一致,除了綜合企業並沒有包括在列表內,因為該行業內的發行人可能有從事其他行業的業務。對行業內的發行人有可能產生重大影響TCFD关于不同行业气候风险分析表联交所气候変化重要性列表中国上市企业碳信息披露简报13政府和主管单位加快低碳减排纳入上市公司信披范围进程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水平整体偏低、披露内容完整性不足、披露意愿积极性不高等情况,我们建议政府和

24、相关主管单位充分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政府应持续建立完善碳排放及信披相关法律法规,以强制性手段进一步明确企业碳信息披露的地位和重要性1。相关主管单位应制订完善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相关指引或指南2,对企业的披露方式、内容及范围进行清晰合理的界定,使企业开展碳信披有制可依、有规可循;充分发挥监督指导作用,根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施加不同程度的监管力度,以监督、检查、指导等形式推动上市公司按要求定期予以披露,形成行业趋势带动非上市公司主动披露;提倡鼓励低碳投资行为,充分发挥碳信息披露制度在资本市场上的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企业积极布局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商业战略转型之路企业作为助推实现

25、 3060 目标的重要市场主体,需将碳管理与企业经营发展的战略进行有机结合,积极布局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绿色战略转型之路。首先,从企业碳管理体系的制定到碳目标的设定均要从自身的经营现状出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面临的问题制定碳战略。其次,在降低碳排放量的同时,要通过低碳技术创新、数字化智能化应用等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更高效地进行绿色转型,紧紧抓住低碳时代赋予企业发展的新机遇。最后,为保证碳管理顺利融入企业发展,长效的管控模式将发挥关键作用,践行长期主义将成为必经之路。以报告促管理,拥抱合规的同时更要超越合规由于外部环境变化日新月异,企业需要遵循的规范也在不断变化。因此,鼓励上市公司在拥抱合规的同时更要超越合规,以更高标准进行碳信息披露,实现与利益相关方沟通更加有效;充分发挥以报告促管理的作用,以超越合规的碳信披文件促使企业不断提升自身治理水平,增强自身竞争力以赢得投资者更多青睐,实现在低碳时代降本增效,推动社会经济低碳高质发展。1刘立刚.基于低碳经济背景对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 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2王金月.企业碳信息披露:影响因素与价值效应研究 D.天津财经大学,2017.中国上市企业碳管理和信披建议观点: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Goldenbee&金融界:2021中国上市公司碳信息透明度(13页).pdf)为本站 (淡然如水)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