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2021年度云南省蚕桑产业发展报告(12页).pdf

编号:98241  PDF  DOCX  12页 527.51K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2021年度云南省蚕桑产业发展报告(12页).pdf

1、云南省蚕桑产业发展报告年度2021云南省蚕桑产业工作组 44 云南省产业发展报告(2021 年度)编审:梁 基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执笔:张 丽 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李跃琼 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统稿:浦国俊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编辑:杨红朝 云南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45/云南省蚕桑产业发展报告/一、云南省蚕桑产业发展现状(一)蚕桑生产情况蚕桑产业作为我省高原特色、绿色友好产业之一,在脱贫攻坚、促进农民增收、区域特色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十四五”期间蚕桑产业将围绕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和支撑乡村振兴发展的目标,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幅提升蚕桑产业科技水平和生产能力。2021年,云南蚕桑产业发展呈

2、现“七增”的发展态势,据云南省农业农村厅调度统计,全省桑园面积138.6万亩,同比增1.2万亩,增0.9%;发种量 142 万张,同比增 2 万张,增 1.4%;蚕种产量 183 万张,同比增 5 万张,增 2.7%;蚕茧产量 5.7 万吨,同比增 0.1 万吨,增 1.8%;蚕茧均价 57.2 元/千克,同比增 19.6 元/千克,增 34.8%,其中春茧 62 元/千克,夏秋茧 57.1 元/千克;农民售茧收入 32.6 亿元,同比增 11.6 亿元,增 35.6%;全产业链产值约 56 亿元,同比增 16 亿元,增 28.6%。(二)主要品种及区划布局1主要品种桑树栽植的主要桑品种有农桑

3、 8 号、农桑 12 号、农桑 14 号、盛东 1 号、湖桑 32 号、湖桑 35 号、湖桑 7 号、湖桑 197、湖桑 199、育 71-1、云桑 1 号、云桑 2 号、女桑、湘 7920、云丰 1 号、云丰 2 号、嘉陵 20 号、强桑 1 号、强桑 2 号、丰田 2 号、沙 2 伦 109(杂交桑)、桂优 12 号、桂优 62 号、粤桑 11 号、粤桑51 号、云果桑 1 号、大 10、云桑 2 号等。经过多年发展,农桑 14、强桑 1 号、丰田 2 号适宜性强、叶质优,成为云南省主推优良桑品种。云南省主要饲养的蚕品种有菁松 皓月、华康 2 号、华康 3 号、7817532、云抗一号、云

4、蚕 7 云蚕 8、云夏 4 云夏 3、雄蚕、秋丰 白玉、苏秀 春丰、川山 蜀水、秋华 平 30、932 芙蓉、两广二号等。据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调查,2021 年,主要饲养的蚕品种有华康 2 号、菁松 皓月、云抗一号和华康 3 号。其中,华康 2 号饲养量占全省饲养量 35.1%,菁松 皓月饲养量占全省饲养量 31.3%,云抗一号饲养量占全省饲养量 13.7%,华康 3 号饲养量占全省饲养量 9.1%。2蚕桑产业区划布局云南省蚕桑生产基地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一规划,集中连片的原则,并综合考虑其他作物规划,主要布局在三大区域。一是滇中、滇西蚕桑生产区。以曲靖、昆明、楚雄、大理、保山、德宏

5、等州(市)为主,着力打造一批“万亩乡、千亩村、百亩组”。桑园面积占全省桑园面积 70.4%,发种量占全省发种量67.7%,蚕茧产量占全省蚕茧产量 71.9%。二是滇南蚕桑生产区。以普洱、文山、红河、临沧等州(市)为主,利用桑叶生产期长、养蚕批次多,产量高等有利条件,46 云南省产业发展报告(2021 年度)建设生产基地。桑园面积占全省桑园面积 14%,发种量占全省发种量 13.7%,蚕茧产量占全省蚕茧产量 14%。三是金沙江流域蚕桑生产区。以金沙江沿岸的 20多个县区丘陵山地为主,利用桑树速生、抗旱等特点,结合退耕还林、长江防洪工程,建设金沙江生态蚕桑带,桑园面积占全省桑园面积 15.6%。3

6、市场经营主体情况全省现有从事蚕桑产业管理机构、研究机构、学术团体、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 728 家。其中,管理机构和技术服务机构 65 家、教育和研究机构以及学术团体 7 家、企业 260 家、农民合作社 158 个和家庭农场 238 个。从企业主要业务和关键环节来看,蚕茧生产企业83家、缫丝企业13家、丝绸加工企业3家、注册的丝制品加工企业 117 家、蚕种生产企业 8 家、综合利用及其他企业 6 家、蚕用物资企业 21 家。4绿色发展成效为支撑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全省蚕桑工作以蚕桑产业工作组为核心,针对蚕桑产业发展技术瓶颈,开展蚕桑高质高效项目推进,主要推广桑园绿色防控、小蚕共育、

7、大蚕省力化蚕台育、人工饲料育、家蚕主要病害综合防控、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提高农民收益,促进蚕桑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目前,全省已基本具备了发展蚕桑产业全产业链条件。全省桑园面积、养蚕张数和蚕茧产量、产值等主要指标逐年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生产效率普遍提高,产业效益日益凸显,有效促进蚕桑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5科技创新支撑全省现有蚕桑产业教育机构、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推广机构 72 家,省农业农村厅设立蚕桑产业工作组;国家蚕桑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在我省设有 2 个试验站,省级也组建了云南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经过多年发展,云南初步构建了蚕桑产业生产链、技术链与人才链深度融合的科技支撑体系。“产、学、研

8、”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搭建了基础平台,为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6市场拓展成效蚕丝素有“人体第二皮肤”的美誉,使之成为当今社会的消费时尚,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象征,是其他纤维不可替代的。特别是高档丝绸产品被列入“国礼”指定供应名录,在 APEC 会议、G20 峰会等重大国际活动中大放光彩,推动了茧丝绸产品进入寻常百姓家,极大地拓展了产业发展空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回归自然成为消费趋向,蚕丝将成为人们追求的消费目标。随着高科技的应用,更多的蚕桑丝绸新产品将不断涌现,蚕桑丝绸将以其绿色天然、无污染,47/云南省蚕桑产业发展报告/在内衣、床上

9、用品和室内等装饰材料上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可以产生极大的消费需求。云南作为“南方丝绸之路”的通道,地处我国与东南亚、南亚之间的中心位置,与越南、老挝和缅甸接壤,与丝绸消费大国印度毗邻,是我国唯一能从陆路通达印度洋沿岸国家的省份。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推进,云南已经成为我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联通的主要通道,成为我国农产品开拓南亚、东南亚乃至印度洋、非洲市场的重要门户,地缘优势明显,云南茧丝绸产品走向世界的空间更为便捷、更为广阔。7三产融合情况蚕桑是一个栽、养、加、销为一体的产业,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桑基渔塘”因其生态循环效应,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模式而世界闻

10、名。近年来,由于比较效益的下降,为进一步提高蚕桑产业的竞争力,“桑园+”模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与发展。同时,利用桑叶、桑椹药食两用的属性和茧丝绸产业丰富的文化底蕴,部分地区以农业庄园、农家乐等方式与旅游、文化、餐饮等服务业融合,初步构建了“三产”融合的发展模式。但目前云南蚕桑产业还存在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产品精深加工后劲不足等问题,“三产”融合发展任重道远。8重要政策、重点工作推进落实情况国家 2006 年实施“东桑西移”政策以来,云南抓住机遇,加大对蚕桑产业的扶持,从 2010 年至 2015 年,每年投入 5000 万蚕桑专项资金发展蚕桑产业,加强全省高效桑园标准化建设、小蚕共育、大蚕

11、省力化饲育等方面的建设,带动和提升了广大农民的栽桑养蚕水平,有力推进蚕桑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9联农带农富农效果云南栽桑用地多数在山区、半山区,相对于小麦、玉米、甘蔗等传统农作物,蚕桑产业效益显著;相对于现代高效经济作物,蚕桑产业立地条件要求不高,且养蚕周期短、见效快,已成为 200 多万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随着种桑养蚕比较效益显著提升,农民收益较大增长,蚕桑产业成为一些地方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产业。如永仁县有 1544 户蚕农,户均收入 2.43 万元,其中,万元以上农户1075户,5万元以上150户,10万元以上17户。4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增收1.8万元。现阶段,蚕桑产业已经成

12、为促进云南省山区、半山区农民致富增收、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产业。二、蚕桑产业发展形势分析(一)全省蚕桑发展趋势分析1产业规模稳步提升全省桑园面积、蚕茧产量、发种量、蚕种产量呈上升趋势,其占全国的比率 48 云南省产业发展报告(2021 年度)虽有波动,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全省蚕桑产业规模稳步提升。图 1 2006-2021 年云南桑园面积情况(单位:万亩)图 2 2006-2021 年云南蚕茧产量情况(单位:万吨)图 3 2006-2021 年云南蚕种发种量和蚕种产量情况(单位:万张)49/云南省蚕桑产业发展报告/图 4 2006-2020 年云南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占全国桑园面积、蚕茧产量的比率图

13、 5 2006-2020 年云南发种量和蚕种产量占全国发种量、蚕种产量的比率(数据来源:行业统计)2鲜茧销售价格上涨从 2006 年至 2020 年,全省鲜茧销售均价最低为 19.1 元/千克,最高为 57.2元/千克,农民养蚕收入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随着国家蚕茧价格管制政策的放开,茧丝绸行业逐步进行市场化改革,云南鲜茧销售价格呈波浪式递增发展,总体呈上升趋势,农民收入总体呈上涨态势。2021 年,蚕桑生产高效恢复,蚕茧价格明显上涨。50 云南省产业发展报告(2021 年度)图 6 2006-2021 年云南鲜茧销售均价情况(单位:元/千克)3蚕桑生产效率提高在各级政府的扶持下,桑园病虫害防控

14、、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饲育、蚕桑资源综合利用、蚕具研发等技术均取得了重大进展,使蚕桑生产效率持续提高。2006 年至 2021 年,全省张种蚕茧产量从 34.5 千克提高到 40.1 千克,提高了16.2%;张种蚕茧产值也从 669.3 元上升至 2293.7 元,产值涨幅明显。张种蚕茧产量和产值虽有波动,但蚕桑生产效率与效益总体上不断提高,张种蚕茧产量最终保持相对稳定发展态势。图 7 2006-2021 年云南张种蚕茧产量和张种蚕茧产值情况4综合利用初见成效实施“东桑西移”政策以来,云南蚕桑产业的发展由以养蚕缫丝为主的传统 51/云南省蚕桑产业发展报告/产业向蚕桑资源多元利用的现代产业转变,

15、“桑园+”、桑枝生产食用菌、桑椹开发、蚕沙综合利用、蚕丝被生产、乡村休闲旅游等新模式广泛推广。蚕桑产业的药食用途、饲料用途、新材料用途和文化生态等全面开发,其中,桑枝生产食用菌、蚕丝被生产、蚕沙提取叶绿素呈现产业化发展态势,蚕桑综合利用开发初见成效。云南蚕桑生产副产物得以高效循环利用,有效促进了蚕桑产业向绿色高效生产发展。(二)蚕桑国际国内发展态势分析中国是世界上蚕桑产业的发源地,已有 5500 多年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目前,中国是世界茧丝绸生产大国,产量居世界第一,占世界产量的 80%左右。历史上蚕桑产业是中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功勋产业,中国一直是世界最大的茧丝生产和贸易国。近代由于经

16、济闭塞,利用科技改良推动蚕桑产业发展不力,自 1909 年至 1969 年间我国蚕桑产业一度落后于日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蚕桑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于 20 世纪 70 年代茧丝产量超过日本,再次成为世界最大的茧丝生产国和出口国,茧丝绸曾作为我国第二大出口创汇商品,为支持国家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东部地区经济的率先发展及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我国国内出现了蚕桑产业转移的现象。20 世纪 80 年代,东部地区的广东、浙江、江苏等蚕桑主产省首先出现了蚕桑生产区域的省内转移,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发展为整体由东部省份向西部省份的转移。2006 年,商务部开展了“东桑西移”工

17、程。在产业转移规律和政府政策的共同作用下,东部地区(包括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等)的蚕桑生产不断萎缩,西部地区(包括广西、四川、云南、重庆、新疆、贵州等)的蚕桑生产快速增长。此后,我国西部蚕区的桑蚕茧产量超过东部地区,成为我国也是全世界最大的蚕桑生产基地。其中,云南省排名第三,仅次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四川省。2021 年,全国桑园面积稳定,产量提高茧价回升,绿色生产技术加快推广,桑蚕综合效益提升,呈现良好发展局面。全国桑园面积 1179 万亩,比上年减少 7.7万亩。“东桑西移”持续推进,广西、四川、云南、贵州四省区桑园面积 700 万亩,占全国桑园面积比例 59.4%,比上年提高 2.5 个百

18、分点。江苏、浙江等东部传统产区桑园面积持续减少,分别为 47 万亩、38 万亩,同比减 9.6%、13%。全国桑蚕发种量 1684 万张,比上年增加 38.6 万张;桑蚕茧产量 68 万吨,比上年增加 4.5万吨。其中广西、四川、云南、贵州四省区蚕茧产量 53.8 万吨,占全国的 79%。(三)蚕桑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1蚕桑生产水平偏低云南栽桑养蚕多数在山区、半山区,桑园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水平偏低。一是桑园立地条件差。全省投产的桑园面积仅占桑园总面积的 57.2%,而且几乎没 52 云南省产业发展报告(2021 年度)有排灌系统完善的桑园。二是桑园管理和养蚕技术水平低。2020 年,全省平均

19、每亩桑园生产蚕茧 40.8 千克,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72%,业内公认的“栽桑养蚕天堂”优势发挥不充分。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速度越来越快,劳动力成本日益上涨,在家栽桑养蚕者多数文化程度相对偏低,科技意识不强,成为制约蚕桑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及经济效益增长的重要因素。三是栽桑养蚕机械化程度低。目前,云南大部分蚕区,还在使用原始生产工具养蚕,采桑养蚕仍以手工为主,劳动强度大。蚕桑从业者年龄结构老龄化,用工不足问题突出,其中年龄超过 50 岁达 50%左右。2蚕茧质量参差不齐近年来,云南蚕茧质量参差不齐,主要体现在:一是鲜茧收购主体多元化。随着国家取消“蚕茧收购许可证”,放开蚕茧收购市场

20、,云南各蚕桑主产区普遍发生多方收购主体肆意抢购或竞价收购鲜茧,导致收购毛脚茧的现象突出,蚕茧质量参差不齐。二是蚕农养蚕技术下降。由于鲜茧收购不能做到按质论价,上茧、次茧等的价格相差不大,导致蚕农不按标准养蚕,养蚕技术下降,蚕茧质量下滑。而蚕茧质量下滑,又制约了缫丝厂生产高品位白厂丝,导致缫丝厂的利润缩减,进而引发鲜茧收购价格的降低,蚕农的收益也将随之下降。3丰产增收隐患较大蚕桑丰产增收受自然、生产和市场等因素影响较大。一是自然风险。近年来,云南冬春和夏季干旱、春季倒春寒、秋季高温多湿等气候,对桑树生长和家蚕饲育造成不良影响。二是生产风险。栽桑养蚕对周边环境依赖度高,各生产环节均存在较大风险,尤

21、其是环境污染、家蚕微粒子病、农药中毒等,对蚕桑生产的威胁更大。近年来,由于经济作物面积的不断扩大,农药使用不科学等因素,引发家蚕中毒的事件明显增加,并表现出污染源复杂、难以确认主要原因等现象。生产环境质量的下降,造成了蚕茧生产的不稳定,农民养蚕风险增加。三是市场风险。茧丝绸产业属于经济外向型产业,茧丝绸商品主要销往国际市场,价格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蚕茧价格基本上是每隔 3 5 年一个循环,每隔 2 3 年一次价格波动。价格忽高忽低,产业忽上忽下,蚕桑产业市场风险较大。三、对策建议要实现云南蚕桑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旨在以“蚕业持续增效、蚕农持续增收”为目标,坚持“巩固提高、稳步发展”的方针

22、,充分发挥蚕桑业高效、外向、生态和文化的优势,走特色产业精品发展之路。进一步优化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一批现代蚕桑产业园、示范基地、示范村建设;加快科技创新和品种更新,突破规模化饲育技术,走省工节本的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高效饲育之路。建立健全蚕桑生产科技服务体系,努力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大力推进蚕桑产业多 53/云南省蚕桑产业发展报告/元化发展,促进蚕桑综合开发利用;建立健全蚕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培育一批蚕桑生产大户和蚕桑产业龙头企业,强化品牌建设,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建设具有云南特点的现代蚕桑产业,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一)强化用种安全,全面提升专业养蚕水

23、平1提升良种供给水平加大蚕桑品种创新,研发适应机械化、优质化、高效化、多元化市场需求的蚕桑新品种。一是推进桑树良繁基地建设,规划布局资源圃、穗母园、砧木圃、苗木嫁接与储藏区、排栽区,建设专业化桑树苗木繁育基地,加强苗木检验检疫,提升桑树苗木繁育质量,保障桑苗使用安全。二是推广优质蚕种生产技术,繁育推广优良蚕品种,建设与蚕桑产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母种、原原种、原种,一代杂交种繁育基地,提升蚕种生产加工能力。三是规范蚕种生产经营许可行政审批,严把蚕种生产、经营主体的市场准入关,强化蚕种质量的监督、检验和监管,依法维护好蚕种生产、经营秩序,保障蚕种生产供应和质量安全。2推进桑叶绿色生产一是以“老桑更新

24、、新桑拓栽”为着力点,开展高产桑园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加强低产桑园改造,提高桑园群体结构质量。按照“旱能灌、涝能排”的要求,建设桑园灌排水系统。二是实施冬翻、夏耕,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普及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注重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的合理施用,保持桑树丰产优质性能的发挥。三是建立蚕桑病虫害监测预警机制,推行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相结合,推进桑叶生产绿色化发展。3促进蚕茧高效生产建设高产家蚕标准化饲育示范基地,配备与之相匹配的蚕种催青室、小蚕共育室、标准大蚕房和养蚕设备,做到蚕种统一催青,小蚕集中共育,大蚕分户省力化饲育。推广小蚕集中共育商品化、大蚕分户饲育省力化的养蚕模式,缩短农

25、民养蚕的时间,减轻劳动强度和降低幼蚕发病风险。推广使用自动加温补湿器的小蚕共育,实现小蚕饲育标准化,减轻小蚕饲育负担,提高养蚕成功率。采用大蚕蚕台育、地蚕条桑育等省力饲养技术,减少用工数量,减轻劳动强度,实现“轻松养蚕”,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二)规范收购秩序,突破蚕桑产业加工短板加大对加工企业的支持,重点扶持产业基础好、生产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的茧丝绸龙头企业,推动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积极推广“企业+蚕农经济合作组织”等多种形式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完善龙头加工企业与蚕农利益联结机制,增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推广订单生产、二次返利、蚕农入股等为主要内容 54 云南省产业发展报告(2021 年度

26、)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培育产品加工生产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以产品开发为目的的基地建设,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稳定蚕茧产销关系,形成栽桑养蚕、蚕茧收烘、缫丝绢纺、织绸服装的茧丝绸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体系,增强蚕桑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三)推进多元发展,推进“三产”深度融合做新“理念”,挖掘桑芽、桑花、桑果、蚕蛹、蚕蛾等新食材,开发桑叶茶、桑椹干、桑椹膏、蚕干粉、蚕蛾酒、丝素膏等功能性产品,创新树立蚕桑大农业、大食物、大产业的理念,推进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做强“一产”,着力推广“桑园+”模式,在桑园种植蔬菜、中草药等作物,饲养鸡、鸭、鹅等家禽,因园制宜提高桑园经济效益。做大“二产”,充分利用桑叶、桑枝、桑皮、桑根、蚕蛹、蚕蛾、蚕沙等资源,大力开发桑叶茶、桑叶粉、蛹油、蛹蛋白、蚕丝面膜、叶绿素、果胶、饲料等产品,深度挖掘产业潜力,提高蚕桑产业资源化利用效率。做活“三产”,充分挖掘蚕桑文化,把蚕桑生产良好的生态风貌、文化展示与观光旅游结合起来,发展果桑、生态桑、景观桑,实现桑园变果园、产区变景区、产品变商品,加快推进蚕桑产业与产品加工、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推进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紧密交融、互相促进。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云南省农业农村厅:2021年度云南省蚕桑产业发展报告(12页).pdf)为本站 (奶茶不加糖)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