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阿里研究院:2020粤港澳数字大湾区融合创新发展报告(33页).pdf

编号:9917 PDF 33页 29.11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阿里研究院:2020粤港澳数字大湾区融合创新发展报告(33页).pdf

1、 1 前 言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 要战略地位。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香港、澳门探索 发展新路向、开拓发展新空间、增添发展新动力的客观要求,有利于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 对标世界三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以 5.59 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和 7116 万人口,成为面积最大、 人口最多的湾区,将继续作为国家级经济增长极,以创新驱动引领中国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 在全球数字经济中担当重要角色。 粤港澳大湾区“9+2”个城市的协调协同发展,正处在自上而下的制度创新,与自下而上 的技术创新相结合的关键阶段。其中,三地

2、各有定位。香港在金融、航运、航空、贸易、国际 营销等方面拥有优势突出的国际地位,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在经济开放、区域互联互通等领域的 措施进一步落实,香港的这一地位还将更加巩固。澳门将围绕加强中国与葡语国家之间合作平 台建设的定位,在电商、金融、会展、物流、旅游等领域,打造中国葡语国家金融服务平台、 区域性电商服务平台、中国 - 葡语国家经贸合作会展中心等。珠三角数字经济占 GDP 比重全 国第一,经济活跃、基础扎实,借助与港澳融合发展,进一步有效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将加速 从“世界工厂”迈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尤其加快培育和聚集数字经济新动能, 更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国际竞争。 随着数

3、字湾区建设步伐的加快,在数字经济的帮助下,大湾区的个人账户结算、跨境支付 等金融领域正不断突破创新;“琴澳人”等跨境人员往来便利性正显著提升;在交通领域,有 深中通道、赣深、广汕高铁和广湛高铁等重要内联外通项目在建,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流、物流、 资金流和信息流等资源要素正加速自由流动。 数字化正在引领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一方面,基础扎实的信息技术产业支撑了珠 三角在人工智能、 大数据、 工业互联网、 云计算等数字产业的率先发展和不断突破。 而另一方面, 规模庞大的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释放巨大需求潜力,为数字产业发展、数字技术进步创造了巨 大的市场动力。同时,数字技术正在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

4、各个重点领域,珠三角正在培育 和加速建立一体化的数字商业、 数字产业、 数字基础设施、 数字社会、 数字政府和数字科创体系。 未来十年,全球数字经济最重要的主题之一是数字基础设施的重构、切换与迁徙,以及基 于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生态再造。粤港澳大湾区以数字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正在 加速形成,制度优势成为驱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坚持不懈的践行数字化,大湾区 必将打造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典范。 32 2020 粤港澳数字大湾区融合创新发展报告 目 录 01 03 04 06 12 17 21 22 25 27 29 32 33 33 41 43 44 46 48 49 50 50 51

5、 52 53 53 54 57 58 58 58 58 59 前言 一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概览 (一)总体定位 (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基本特征 (三)全球视角:与全球其他湾区的比较 (四)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唯一获中央批复的湾区 二 数字经济助力粤港澳大湾区“9+2”跨境融合 (一)金融联通加速:顶层设计打造多条“通道”,数字技术支撑内联外通 (二)“大湾区人”呼之欲出:每天四万人跨境上班,南来北往更便利 (三)“1 小时交通圈”:大手笔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智慧交通建设领先一步 (四)“买全球、卖全球”跨境电商发展全国领先,流量催生商业发展新模式 (五)跨境城市治理:打通多维大数据支撑粤澳两

6、地联动发展 三 大湾区珠三角九市全方位迈向数字经济时代 (一)数字产业:珠三角地区经济数字化程度全国第一 (二)数字社会:广佛、莞深同城化加速背后,珠三角空间联系更紧密 (三)数字政务: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掌上政府”呼之欲出 (四)数字科创:企业创新能力出众,基础创新能力加速提升 (五)数字人才:从人口流入地到数字人才高地 四 大湾区珠三角九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 (一)指数计算方法 (二)总排名:“深广”两核居首,第二梯队扩容 (三)数字基础设施:广深齐头并进,一线城市云技术基础优势明显 (四)数字商业指数:深圳消费实力最强,第二梯队差距缩小 (五)数字产业指数:佛山逼近广深两极,各地产业各

7、有特色 (六)数字政务指数:深圳一枝独秀,政务平台建设差距较大 (七)数字民生指数:休闲珠海表现亮眼,多中心助力东莞数字交通健康 (八)城市分析 五 大湾区融合发展的趋势和对策建议 (一)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数字商业基础设施,助力扩大内需与消费升级 (二)打造 9+2 融合发展的数字产业集群,塑造数字驱动雁阵模式 (三)打造世界级的金融科技平台,提升跨境金融服务水平 (四)加快智慧湾区建设,推动产业、城市、交通、物流的智能化 (五)建设大数据公共服务云平台,推进互联网 + 政务创新 54 2020 粤港澳数字大湾区融合创新发展报告 中国的改革开放以沿海地区为前沿,广东毫无疑问是先锋。四十年后,在

8、新一轮对外开放中,粤港澳大 湾区的问世,又将沿海、广东推至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放眼世界,湾区经济已经是支撑全球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作为全国最具活力、最 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珠三角九市这些年来对地区的增长与创新贡献了至关重要的力量,如果再加上港澳的优 势如虎添翼。 作为全球第四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是中国的重要增长极与创新发源地,也在通过打造世界级城市 群,为世界的发展与创新建立新的典范。 (一)总体定位 1、大湾区范围:11 个城市,人口超过 7000 万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 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

9、市、肇庆市,总面积 5.6 万平方公里,2018 年末总人口达 7115.98 万人, 经济总量也超过了 12 万亿元人民币。 2、建设意义:合作创新,共同繁荣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强调,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 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 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重大意义主要集中在四个“有利于”:有利于丰富“一 国两制”实践内涵,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为港澳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港澳同胞到内地发展 提供更多机会,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有利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

10、展,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提供支撑;有利于进 一步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 有利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区域双向开放,构筑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接 融汇的重要支撑区。 3、探索历程:走过三个阶段,上升为国家战略 从提出到当前进入全面实质性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大致走过了一个从地方概念到国家战略、从自发形成 到对标国际的历程,并在启动建设后呈加速探索的态势。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概览 4、目标定位:瞄准五大战略定位,设置“两步走”目标 中央对粤港澳大湾区提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

11、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 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和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五大战略定位。粤港澳大湾区在 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中,还将通过全方位的探索,深层次的融合以及高端要素的不断集聚,建成高质量发展、 76 2020 粤港澳数字大湾区融合创新发展报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概览 高水平开放和制度现代化的新高地,更好发挥引领带动全国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统一目标方向之下,随着优势互补的加强,粤港澳三地将更进一步推进开放发展、创新发展,从而有 效增强各自在全国发展格局及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功能和地位。 作为自由开放经济体和独立关税区,港澳将依托与国际无缝衔接、受全球高度认同的营商环境和

12、良好的 经济往来基础,扮演重要的超级联系人、精准联系人角色,增强并释放粤港澳大湾区开放优势、发展优势, 带动大湾区集聚全球高端要素、融入全球经济网络。 香港在金融、航运、航空、贸易、国际营销等方面拥有优势突出的国际地位,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在经 济开放、区域互联互通等领域的措施进一步落实,香港的这一地位还将更加巩固。同时,香港也有条件,在 数字经济时代,打造辐射东亚乃至全球的数据、资讯枢纽中心,为大湾区的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 分析等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技术和市场层面的支持。 澳门将围绕加强中国与葡语国家之间合作平台建设的定位,在电商、金融、会展、物流、旅游等领域, 打造中国葡语国家金融服

13、务平台、区域性电商服务平台、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会展中心等,发挥对内 紧密联系粤港澳大湾区,对外联系葡语、拉丁语系国家的作用。 珠三角经济活跃、 基础扎实, 借助与港澳融合发展, 进一步有效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将加速从 “世界工厂” 迈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尤其加快培育和聚集数字经济新动能,更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国 际竞争。 同时, 珠三角地区还有望加快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培育发展, 通过科研、 设计、 金融、 商业和文创等推动支撑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以及加快融入全球服务业价值链。 (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基本特征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 一,依托独特区位,

14、拥有厚实的开放传统和氛围, 并形成良好的软硬件开放基础,如国际交往、外商 投资、航运航空能力等;得益于开放,粤港澳大湾 区要素集聚能力较强,市场体系相对完善,经济活 跃,包括珠三角强大的制造业和港澳发达的现代服 务业;高度畅通的信息,嗅觉敏锐的市场也使得粤 港澳大湾区的创新驱动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尤其是 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前沿科技产业发展迅猛;粤港 澳大湾区独特的 “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 三个关税区、 三种货币、四个核心城市”格局,使其在发展模式、规则体系和政策制度等方面更为多元,即能更灵活有效 与国际衔接,而立足于推动粤港澳三地融合发展的一系列改革创新,也不断创造和完善现代化制度体系。 总的

15、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拥有较高的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程度,并且其开放、活跃、创新和多元的 鲜明特征、突出优势正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 1、改革开放前沿:从沿海经济开放区,到全面开放示范平台 1986 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得以接受海外先进的技术、大量的资金和先进的经营 管理方式,从此,“开放”成为这一区域的代名词。 到了今天的粤港澳大湾区,随着其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背景下不断 深化合作,不仅是经济上正在构建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在金融、科技创新、对外交流等各个方面,都在 构建我国全面开放的示范平台。 粤港澳大湾区通过外向型经济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

16、和国际竞争,发展成重要国际交通、金融、贸易和 制造中心。2018 年香港 IPO 市场全球第一;2018 年中国外贸十强城市中大湾区占 4 席,深圳(第 1)、东 莞(第 3)、珠海(第 5)、广州(第 7)。 航运方面,粤港澳大湾区拥有香港、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和中山 6 座亿吨大港。根据英国劳氏日 报发布的 2019 年全球百大集装箱港口榜单,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共 3 个港口进入全球前十,分别是深圳 港(第 4)、广州港(第 5)、香港港(第 7)。2018 年,珠三角港口群的集装箱年吞吐量达到 6167 万标箱, 位居世界第一。 航空方面,国际机场理事会的全球机场客流量报告显示,香港机

17、场排名全球第八、广州机场排名全球第 十三位,深圳机场也进入前 50 名。 软环境方面,除依托港澳两大自由港,近年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力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等领域制度 98 2020 粤港澳数字大湾区融合创新发展报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概览 改革,并依托数字技术实施诸多创新举措,比如广州南沙率先在全国建立进出口商品全球质量溯源体系、高 水平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走在全国前列。广州南沙港第四期将建成全球领先的新型自动化、智慧化码头。 2、产业活力强劲:珠三角数字经济占 GDP 比重全国第一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实力雄厚,尤其是产业门类 齐全、链条完整、发展活跃。珠三角强大的制造业 和港澳发达的现代服务业有机

18、结合,初步构成以战 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 主体的产业体系。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地集 群优势凸显,产业互补性增强,产业链、价值链持 续提升,特别是数字经济发展动力强劲。 2018年, 广东GDP总量达到97277.77亿元, 珠三角九市占比 80.2%;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32305.16 亿元,珠三角约占 84.7%;广东规上工业企 业超过 5 万家,位居全国第一,大部分集中在珠三角,如东莞已超过 1 万家,全省第一。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合理, 特别是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迅猛发展, 数字经济、 智慧社区等新兴业态、 新服务模式迅速发展,新经济逐渐成长壮大。2

19、018 年,新经济增加值占广东 GDP 已达 25.5%,数字经济 已成广东尤其珠三角经济重要引擎。 数字经济推动广东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活跃,比如新兴信息技术服务、金融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等。广 东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已连续 34 年居全国第一,占全国九分之一左右。2018 年服务业对广东经济增长贡献率 达 58.9%,并且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 62.9%。 港澳方面,2018 年香港服务业比重达到 93.1%,其中,贸易与物流占总 GDP 超过 27.3%,金融业占 比达到 19.7%。作为亚洲金融中心,香港管理资产超过 24 万亿港元,其中三分之二资金来自境外,基金业 务规模在亚洲首屈

20、一指,拥有全球最大人民币资金池,处理超 70% 全球人民币支付交易。 澳门的经济结构也在逐渐多元化,博彩业在澳门整体经济中的比重由 2013 年的 63.1% 降至 2018 年的 50.5%,2013 年至 2017 年,澳门除博彩业之外的主要行业年产值从 2800 多亿元 ( 澳门元,下同 ) 增长了 29.7%,其中金融业增长 65%,不动产和工商服务业增长 37.8%,餐饮业增长 33.5%。(数据来源:香港 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 2018 年度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分析报告) 3、创新能力出众:国际科创中心承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 科技创新是湾区经济核心竞争力,粤港澳大湾

21、区科创能力较强,正在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包括 建设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探索利于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的政策举措, 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和国际化创新平台等。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最新明确,作为首批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之一,广东省的探索试验方向是,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等主要载体,加强规则对接,重点探索数字经济创新要素高效配置机制, 有力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活跃,具备较好的探索发展数字经济的基础和条件。2018 1110 2020 粤港澳数字大湾区融合创新发展报告 澳门被世界贸易组织(WTO)评为全

22、球最开放的贸易和投资体系之一,享有自由港、单独关税区地位, 企业所得税最高仅为 12%,国际市场网络广泛,与葡语国家联系紧密,与全球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贸 易往来,所参加的国际性组织达 50 多个。 2019 年 1 月份由华尔街日报等发布的全球经济自由度指数,澳门排名全球第 34 位、亚太地区 第 9 位;香港更连续 25 年位居全球第一,保持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地位。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启动以来, 立足于推动三地融合发展, 广东强化制度创新, 特别是以自贸试验区为平台, 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探索完善现代化制度体系。 广东省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至今,已累计形成 456 项制度创新成果,并

23、向全国复制推广 33 项,向广东 全省复制推广 102 项,并发布 92 个制度创新案例,这些制度创新涉及投资贸易便利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金融开放创新等关键领域。 比如,针对粤港澳分属三个法域,三地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仲裁联盟,加强三地仲裁规则衔接并对接国 际,争议当事人可选择三地仲裁规则、庭审模式,能更好解决多元法律背景下的纠纷。并且,数字技术成促 进粤港澳规则衔接新路径,广州仲裁委员会发起成立中国互联网仲裁联盟,并开发了互联网仲裁云平台,全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概览 年广东规上企业中有 44577 家开展创新活动,占 比达 43.8%。广东已累计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45280 家,居全国第

24、一。粤港澳大湾区共约 1800 家上市公司。 其中, 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70%以上, 新兴战略企业占比达 50%。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较强的数字技术创新能力, 2020 年 QS 世界大学排名中,香港 5 所大学跻身 全球前 100 名: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 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广州有 5 所大学进入国家“双一流”行列。并且,近年大湾 区内部顶尖高校资源加快强强联合,如香港城市大 学在惠州设立校区,香港科技大学在广州南沙筹办 分校,香港理工大学与深圳大学合作共建“大湾区 国际创新学院”等等。 广东拥有国家工程实验室 12 家,国家工程技 术研究中心23家, 国家认定企业

25、技术中心80余家, 启动3批10家广东省实验室建设, 多数在珠三角, 并布局一批重大科学装置和科研平台。创新成果转 化能力也较强,2018 年广东孵化器、众创空间多 项指标全国第一,国家级孵化器企业达 110 家。粤港澳大湾区还有超 3000 家创投机构,有力支撑创新创业。 当前,阿里等企业在香港设立淘宝大学、香港人工智能实验室等旨在支持创业的项目,加速三地的合作创新 落地。 4、多元优势独特:数字技术成促进“一国两制”创新路径 粤港澳大湾区“一国两制”的独特格局,创新多元、灵活的发展模式、规则体系和政策制度,能够灵活 高效衔接国内、国际,但也对内部融合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香港和澳门拥有全球领

26、先的营商环境,这两个城市在市场监管、税制、经济管理等领域的规则制度,以 及在商业领域的运作准则也广受认可。 1312 2020 粤港澳数字大湾区融合创新发展报告 东京湾区 5190 万美元,粤港澳大湾区 2937 万美元。由于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发展差距较大,让其地均 GDP 在四大湾区中相对靠后。 从人均 GDP 来看,纽约湾区为 84646 美元,旧金山湾区 106821 美元,东京湾区 42256 美元,粤港 澳大湾区 23584 美元。旧金山湾区人均 GDP 超过 10 万美元位居榜首,纽约湾区紧随其后,人口稠密的粤 港澳大湾区又与东京湾区有较大差距。 从第三产业占比来看,世界三大湾区第三

27、产业比重均超过 80%,粤港澳大湾区为 64.9%,仍存在较大 差距。世界湾区经济的发展历程显示,往往会经历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几个阶段,粤 港澳大湾区当前仍在从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升级转型,而三大湾区已经向着金融与科创、制造、服务等 融合的方向发展。 虽然与世界三大湾区仍有差距,但粤港澳大湾区占地面积、常住人口、GDP 增速等均占优势,发展空 间较大,随着城镇化加速推进和数字化推动产业转型,未来发展潜力更大。 2、金融业具备综合优势 金融业发达是各大湾区的共同特征。纽约湾区也被称为金融湾区。美国 7 大银行中的 6 家,世界金融、 证券、期货及保险和外贸机构等近 3000

28、 家机构总部集聚于此。房地产和金融保险业在纽约湾区 GDP 中的 比重处于前两位,占比分别为 16.9% 和 16.1%。 旧金山湾区聚集了大批科技公司,因此金融 + 科技特色明显,在其产业结构中,金融保险、房地产、贸 易和信息产业规模总和占比超过 1/3,且增速较快。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概览 国已 160 多家仲裁机构会员。粤港澳三地以此为技术支撑,有效解决跨境电子商务、跨境资本流动等新型争 议,并逐步突破跨越时间和地域的障碍,有效提升聚合大湾区整体法律服务资源的能力和水平。 (三)全球视角:与全球其他湾区的比较 在四大湾区中, 粤港澳大湾区以 5.59 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和7116万人口, 成

29、为面积最大、 人口最多的湾区。由于粤港澳大湾区内部仍存在较大发展差距,这也意味着后发优势较为明显,随着核 心城市向外辐射扩散,周边地区发展机遇越来越大,发展潜力也将得到释放。 湾区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中一股强劲的力量,无论是经济贡献还是科技创新贡献,湾区的力量不容忽 视。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的占地面积、常住人口、GDP 增速、港口集 装箱吞吐量和机场旅客吞吐量均超过这三大湾区。 1、粤港澳大湾区 GDP 总量全球湾区排第三 从 GDP 总量来看,纽约湾区为 1.72 万亿美元,旧金山湾区 0.83 万亿美元,东京湾区 1.92 万亿美元。 而粤港澳大湾区 GDP

30、总量达到了 1.64 万亿美元,在全球四大湾区中排名第三。 从地均 GDP 也就是每平方公里 GDP 产出来看,纽约湾区为 8000 万美元,旧金山湾区 4611 万美元, 三大湾区证券交易所总市值 1514 2020 粤港澳数字大湾区融合创新发展报告 东京湾区服务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金融业与湾区产业存在密切依存关系。在东京湾区的产业结构中, 服务业占 20.6%,制造业和建筑业占 16.0%,金融保险业占 6.9%。这里聚集了三菱日联银行、三井住友银 行和瑞穗银行三大金融集团,以“日本制造”闻名的日资世界 500 强和本地龙头制造业公司总部均聚集在此。 与三大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业

31、发展较为综合,显示出金融 + 科技 + 产业的特色。香港是国际 金融中心,对湾区发展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中国 12 家大型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及广发银 行均将总部设在大湾区内。 从四大湾区的证券交易所总市值来看,粤港澳大湾区以 6.22 万亿美元市值超过东京湾区的 5.30 万亿美元排在第二名,纽约湾区以 30.44 万亿美元的市值排在第一(旧金山湾区无证 券交易所)。 3、科创潜力大:发明专利数超三大湾区总和 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这全球四大湾区,构成推动各自区域经济发展和科技 创新的强劲动力。 企业创新实力方面,在世界 500 强企业排行榜中,全球四大湾区

32、占了 92 家。其中东京湾区 39 家、纽 约湾区 22 家、粤港澳三大湾区 20 家。但与世界发达湾区相比,前 100 强中粤港澳大湾区仅有 2 家,有较 大提升空间。 在发明专利数量方面, 粤港澳大湾区为25.80万件, 其他三大湾区总和为23.31万件。 这说明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强劲,随着内部科技合作体制机制的探索、广深科创走廊的建设,以及重 点实验室与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的建设,不断缩小与东京、纽约、旧金山三大湾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差距。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数量和质量在全球四大湾区中表现不俗,与东京湾区相比较有优势,随着广东不断加 强高等教育投入及合作办学力度,实力与潜力也在不断

33、增长。四大湾区共有 134 所大学入选大学第三方指数 (TUI)研究报告,占据世界全部入选大学总数的 9.13%。其中,纽约湾区 70 所,15 所大学进入世界大学 第三方指数评价 TOP100;东京湾区 34 所,1 所大学进入 TOP100;粤港澳大湾区 20 所,2 所大学进入 TOP100;旧金山湾区 10 所,7 所大学进入 TOP100。(数据来源:南方教育智库大学第三方指数课题组 发布全球四大湾区高等教育第三方指数竞争力评价报告(2020) 4、航空航运优势加速资源要素自由流动 从机场旅客吞吐量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两个指标来看,粤港澳大湾区也远远超出其他 三个湾区。粤港澳大湾区的机

34、场旅客吞吐量,是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总和的 2/3;而三大湾 区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总和仅占粤港澳大湾区的 22%。 资源要素自由流动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而粤港澳大湾区资源要素流动的总量巨大,造成航空和 航运指标远超其他湾区,人和货物的大规模流动必将带来资金、技术等相关资源要素的集聚,这也从一个侧 面反映出粤港澳大湾区正在走向繁荣发展的道路。 5、粤港澳大湾区的独特性:制度差异之下,数字化手段更利于推动创新、合作 报告认为,与世界三大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特色是数字化发挥作用空间更大。 由于在“一国两制”下,粤港澳社会制度不同,法律制度不同,分属于不同关税区域,其合作协调的

35、难度 更大。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差距较大,区域发展空间面临瓶颈制约,资源能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增大, 人口红利逐步减退。因此,在湾区内人流、物流、资金流等资源要素加速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必须借助数字化 的创新手段,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体制机制创新与变革提供新的技术手段与治理理念,推动融合与创新。 6、粤港澳大湾区与纽约湾区:人流、物流更集中,带来广阔潜力 粤港澳大湾区面积是纽约湾区的 2.6 倍,人口 3 倍多,腹地广阔,消费市场巨大。粤港澳大湾区机场旅 客吞吐量是纽约湾区的 1.6 倍,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是其 14 倍,发明专利数量是其 6.5 倍,大湾区交通运输 承载力极强,科技创新基础雄厚。

36、粤港澳大湾区在 GDP 总量、人均 GDP、地均 GDP、金融业等方面,与 纽约湾区仍存在较大差距。 在全球四大湾区中,纽约湾区遥遥领先,粤港澳与其相比仍有差距,二者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粤港 澳大湾区仍处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高端服务业仍存短板,第三产业占比 64.9,远低于纽约湾区的 82.3%。 不过,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潜力巨大且发展速度较快,在一些指标方面优势明显。以交通运输为例,粤港 澳大湾区不仅在集装箱吞吐量等领域优势明显。湾区内部的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的多核结构,辐射东亚 乃至整个亚洲地区,在旅游、商务等领域带来了大量人流,带动整体航空吞吐量也远超纽约湾区。区域内拥 有 7 个

37、机场,其中国际机场 4 个,旅客吞吐量 21511.8 万人次。纽约湾区拥有 10 个商务机场,其中主要商 务机场 3 个,旅客吞吐量 13767.4 万人次。 人流、物流更加集中,也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概览 1716 2020 粤港澳数字大湾区融合创新发展报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概览 (四)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唯一获中央批复的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是目前中国唯一确定为国家战略的湾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前沿。粤港澳大湾区腹地广 阔,产业链条完善,拥有吞吐量位居世界前列的几大港口,且珠三角与港澳互补性强,具备打造国际一流湾 区与世界级城市群的潜力和基础。 粤港澳大

38、湾区是中国目前最为发达的区域,不仅港澳经济高度发达,珠三角九市经济实力也非常强劲。 仅以珠三角来看,其不仅是最早探索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窗口,而且是全国三大增长极之一,比京津冀、长三 角市场活力更强更发达。 就区域协同来看,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 港澳与珠三角之间的协同合作就极为密切, 且产业之间互补性很强。 在大湾区的背景之下,粤港澳的合作将不断深化,将共同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1、0.6% 的面积创造全国近 12% 的 GDP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产业 体系完备,经济互补性强,创新活力十足,湾区 发展腹地广阔。 粤港澳大湾区以不到全国 0.6% 的面积和 5.1% 的人

39、口,创造了全国近 12% 的 GDP,人 均 GDP 是全国的近 2.5 倍,500 强企业数量占 全国 15.5%。 1918 2020 粤港澳数字大湾区融合创新发展报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概览 2、粤港澳与长三角两大国家战略比较 (1)定位不同:大湾区面向国际,长三角带动区域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关键是“一体化”和“高质量”,目标是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区发展,形成 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 新实践。其目标是,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从各自的规划纲要可以看出,二者肩负不同使 命: 长三角主要侧重

40、区域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 要用区域的一体化实践来引领带动整个地区的高质 量发展,其根本在于探索区域的协同发展经验。 粤港澳大湾区立足于国际化,推动全面开放 及 “一国两制” 。 世界三大湾区都是外向型发展模式, 湾区经济也决定必须走国际化道路,因此推动全面 开放、打造世界级城市群,一方面加强港澳与内地 城市的合作交流,另一方面加强大湾区与世界的合 作交流,从而拓宽国际发展空间,增强参与国际竞 争的实力。 (2)区域格局:大湾区多中心 VS 长三角单 极核 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 中心城市作为引擎,港澳的国际地位与发达程度不 用多说,广深也是两大超级城市。其他城市与四大 中心城

41、市差距较大,GDP 总量与人均 GDP 分布 的断层较为明显。 上海在长三角的龙头作用毋庸置疑,杭州、南 京、合肥等区域中心城市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苏锡常、宁波等城市或是经济强市或是次中心城市,也在各自 区域内部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长三角内部差距也比较大,但总体来看,从沿海到内陆,其 GDP 总量与人 均 GDP 总体呈阶梯状渐次降低,差距相对平滑。 (3)经济实力:大湾区已是发达经济体,长三角跨过中等收入陷阱 粤港澳大湾区 11 个城市与长三角 27 个中心区城市相比实力较强,从地均 GDP 与人均 GDP 两个指 标来看,大湾区均远远领先。尤其是从人均 GDP 来看,大湾区已经迈入发达经济体

42、行列,而长三角仍离 发达经济体目标有一定差距。 不过,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差距较大,由于港澳人均 GDP 很高,拉高了整体水平。如果单看珠三角九市, 虽然以 17525 美元略超长三角的 17361 美元,但仍未迈入发达经济体。 粤港澳大湾区是长三角 27 城面积的 1/4,人口是其 1/2。这意味着,长三角的发展空间较大,腹地广阔、 资源丰富,而且人口红利较大。而大湾区目前的土地等资源有限,发展空间面临瓶颈,仍需要调整产业结构, 为高端产业留出更大发展空间,而且要不断吸引人才,以弥补人口红利的不足。 (4)产业特色:大湾区迈向服务、创新,长三角工业向智能化转型 在产业发展方面,长三角的机械、化工

43、、金融科技、集成电路、汽车等是较为突出的优势行业,而大 湾区在金融、旅游休闲、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产业方面优势突出。未来,两个区域虽然存在竞争关系, 但也有较大的合作空间。 2120 2020 粤港澳数字大湾区融合创新发展报告 从产业结构来看,两地内部均存在较大差异。长三角第三产业比重为 54.4%,工业经济仍在加速转型。 粤港澳大湾区第三产业比重相对更高,已经达到 64.9%。但港澳两地的拉动作用不可忽视,珠三角九市 内部差距也比较大,生产性服务业仍不发达。其中,广深两大核心城市已加速向服务经济、创新经济转型, 其余城市发展阶段不一,仍处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或提质增效阶段。 2322 2020

44、 粤港澳数字大湾区融合创新发展报告 粤港澳大湾区“一国两制”的格局、巨大的经济和人口规模、复杂的产业体系,虽然令其国际化、多元 化特性突出,但真正优势的发挥仍需通过进一步的融合发展才能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也明 确, 粤港澳大湾区要探索协调协同发展新模式, 深化珠三角九市与港澳全面务实合作, 促进人员、 物资、 资金、 信息便捷有序流动。 近年,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前沿科技飞速发展及应用,更为三地融合发展创造出便利条件,直接促进三 地要素自由流动,尤其是生活领域,这种改变十分明显。如互联网支付技术在三地普及带来消费体验的无差 别感, 促进民生相通;数字化营销新模式激活了三地商业发展新空间

45、;智慧交通使城市之间更紧密, 人员流动、 货物运输更高效。总的看,粤港澳三地协同推进从民生到经济的多维度数字技术应用探索,正实质性加速大 湾区融合发展。 报告认为,粤港澳大湾区“9+2”个城市的协调协同发展,正处在自上而下的制度创新, 与自下而上的技术创新相结合的关键阶段。对于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中,企业和市场自发形成的技 术创新红利,在政策制定和体制机制改革过程中,如何从改善民生,进一步上升到助力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做出具有前瞻性的政策安排。当前,一系列政策安排、创新举措相继推出,如实施港澳台居住证制度、加大 资格资质互认力度、推动科研资金跨境使用、高端紧缺人才税收补贴等,正在逐步打通粤港澳三

46、地之间交流、 要素流动的渠道。 (一)金融联通加速:顶层设计打造多条“通道”,数字技术支撑内联外通 金融跨境互联互通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要内容,目标包括建设国际金融枢纽,具体涉及人民币跨境、 跨境发行人民币债券、金融产品跨境交易、金融监管协调沟通机制等。 报告认为,湾区经济由传统形态走向服务经济、创新经济的转型升级过程,与之相适配的金融也需发展 为包括风险投资、金融科技、金融商务、绿色金融在内的多元化业态。 粤港澳大湾区多体制并存、市场化主导及其开放性为金融创新提供了巨大空间,当前一大重要渠道是加 快三地金融跨境互联互通,促进优势、功能互补融合。 1、政策助力粤港澳跨境金融合作 目前,国家已在

47、香港和内地间实施“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近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 导小组会议推出 16 条惠港措施,多处涉及金融;证监会也明确将全面推开 H 股“全流通”改革。以香港居 民开立内地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为例,未来将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稳步试点支持香港居民在内地个人账户的建 数字经济助力粤港澳大湾区“9+2”跨境融合 立和使用。内地银行可通过其香港分支机构或同一 法人集团的控股银行,采用异地见证方式,为香港 居民开立内地银行第 II、III 类个人银行结算账户。 同时,澳门与横琴的特色金融服务业合作发展 也在中央政策推动下有不少突破,如 2017 年 1 月 成立的澳门大西洋银行横琴分行是第

48、一家进驻内地 的澳资分行;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改革试点在 横琴自贸片区落地;银行不良资产跨境转让试点业 务落地等。 近期,一波政策助力再次明确中央推动粤港澳 金融跨境互联互通的方向与决心,如央行出台支付 便利化政策推动澳门跨境支付发展,将澳门居民个 人每人每天向内地人民币同名账户汇款限额由 5 万 元提高至 8 万元;银保监会出台政策,支持内地融 资租赁企业落户澳门;外汇管理局出台政策,明确 开展外债登记管理改革试点、灵活调整借债模式、 进一步放宽外债币种限制等。 2、数字技术日渐扮演跨境金融重要角色 数字技术不仅仅助力有关制度设计高效落地实 施,更从民生、投资和监管等方面多维度提升三地 跨

49、境金融合作密度。按照中央决策部署方向,金融 科技与智慧金融、跨境金融等将是粤港澳三地金融 协同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以琴澳金融合作为例, 依托网络与电子商务的金融创新业务将是重要突破 口,同时,香港目前已推出虚拟银行牌照。 未来, 以琴澳金融合作为例, 考虑差异化和特色化, 报告认为, 聚焦大数据联通等跨境金融领域、 促进众筹、 网络投资理财等金融科技业态发展、设立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实验室,培育金融科技人才等 2524 2020 粤港澳数字大湾区融合创新发展报告 领域将有望迎来发展突破。 再以移动支付为例,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分别于 2007 年、2015 年进入港澳地区,并陆续开展港澳 版本土钱包等线上线下业务,推动港澳进入移动电子支付时代,并由此打通三地之间移动支付互联互通,以 及推动大湾区整体与全球融通。 目前,支付宝香港钱包已有用户 200 万人,平均每 3 个香港人就有 1 个在使用,香港线下商家接入数 超 5 万。2019 年 3 月起,AlipayHK 拓展至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数十万大湾区内地商铺接受用户使用 AlipayHK 支付;2019 年 7 月开始,AlipayHK 进一步获准将于全大陆地区通用。这意味着,数百万香港居 民通过支付宝香港钱包已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阿里研究院:2020粤港澳数字大湾区融合创新发展报告(33页).pdf)为本站 (风亭)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