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北京大数据研究院: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2022版)(35页).pdf

编号:99286 PDF 35页 4.84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北京大数据研究院: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2022版)(35页).pdf

1、研究背景与指标体系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总体评价(一)研究背景(二)指标体系(三)数据体系(四)计算方法大数据产业发展分指数评析(一)产业政策与环境(二)产业规模与质量(三)头部企业情况(四)产业创新能力(五)产业投资热度展望与建议2022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01(一)大数据产业发展前15强省份(二)大数据产业发展前20强城市(三)大数据产业发展领先城市对比(四)大数据产业发展区域对比020304目录-02-1821242729-01-05-15-31研究背景与指标体系012022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一)研究背景2自2015年,国务院发布促进大数据发展行

2、动纲要(国发201550 号)以来,大数据产业取得长足发展,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2021年产业规模突破1.3万亿元,大数据产业链初步形成,一批龙头企业快速崛起。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国家“十四五”规划将“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作为独立篇章,彰显了推进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决心。2021年11月,工信部发布“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聚焦推动大数据产业从培育期进入高质量发展期,描绘了“十四五”期间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宏伟蓝图,为推动我国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路线图”和“施工表”,对加快推动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抢抓新时代产业变革新机遇、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在

3、此背景下,为紧跟国家政策方针,明晰各城市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水平,北京大数据研究院相关团队在2020年、2021年连续发布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的研究基础上,聚焦近年来大数据产业各领域的进展和趋势,深入调研了各地大数据政策环境、大数据产业和企业发展状况,编制了2022年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力求科学评判各地大数据产业发展水平,为各地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借鉴,为数字中国建设赋能添力。2022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01 研究背景与指标体系2022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01 研究背景与指标体系表 1-1 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备注产业政策与环境政策环境出台大数据政策数反映

4、各地区大数据产业政策氛围、机构设置等发展环境综合情况组织建设是否设置大数据管理机构战略布局是否是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所在地支撑服务大数据产业联盟、研究机构数量产业规模与质量产业规模本地区大数据企业总数量反映各地区大数据产业发展成效企业质量总注册资本大数据企业网站建设情况人员总规模头部企业情况上市企业上市企业数量反映大数据行业优质企业区域分布情况以及区域企业竞争力水平总市值总净利润TTM平均技术人员占比独角兽企业独角兽企业数量独角兽企业总估值瞪羚企业瞪羚企业数量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产业创新能力研发投入R&D经费占GDP比重反映大数据产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投入情况和产出情况知识产权软件著作权数

5、量专利数量商标数量产业投资热度融资情况总融资额反映大数据产业领域投融资活跃度总融资轮数(二)指标体系通过综合研究国内外大数据发展情况,结合产业生命周期、产业链、产业竞争力等基本信息,设置产业政策与环境、产业规模与质量、头部企业情况、产业创新能力、产业投资热度等5个维度、13个二级指标与22个三级指标。32022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01 研究背景与指标体系(四)计算方法(三)数据体系基于北京大数据研究院自建大数据企业数据库,对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不包含港澳台地区)和150个重点城市的大数据产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维度包括:政策、组织、产业、企业、创新、投资等。大数据企业数据库收录7

6、472家全国优质大数据企业与合作方的数据资源,建立包括企业工商信息、运营情况、研发情况、投融资情况、产品情况等在内的122个企业维度指标,并设有头部企业库和产品库。数据来源:北京大数据研究院大数据企业数据库、北大法宝政策数据库以及政府公开信息。本指数采用“改进向量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具体方法如下:1.构建指标体系:结合产业分析理论、产业结构、产业相关指标体系,构建大数据产业指标构架体系。2.数据处理:用极差正规化法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正向指标标准化:=min max min;负向指标标准化:=max max min 3.确定权重:用“改进向量法”为指标赋权。使用欧氏距离度量样本特征向量和

7、“最优向量”的相似程度:()2+()2+()2结果:代表指标体系中某级某个指标得分:=1 4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总体评价022022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图 2-1 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省级得分热力图2022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02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总体评价(一)大数据产业发展前15强省份从大数据产业发展省级得分来看,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不包含港澳台地区)大数据产业发展水平差异和分化态势显著,具体情况如下:东部沿海地区集聚效应突显,中西部地区特色应用驱动赶超;北京、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等地绝对优势明显,发展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引领全国大数据产业发展;山东、四川、天津、福建、安徽、重

8、庆等地紧随其后,追赶势头强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6产业整体发展持续向好,但差异和分化态势显著2022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02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总体评价“京津沪渝”增长势头强劲,成为大数据发展增长极(一)大数据产业发展前15强省份在产业政策与环境方面,广东得分遥遥领先,表明当地政府部门注重构建产业发展配套环境,大力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在产业规模与质量、头部企业情况、产业创新能力和产业投资热度方面,北京明显领先于其他地区,依托良好的企业发展基础及创新基础,不断吸引大数据领域优质企业、创新能力和资本等要素集聚,广东、上海、浙江紧随其后,大数据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与上一年度排名相比,北京、上海、天

9、津、重庆等地大数据产业政策与环境持续改善,较上年排名提升显著,推动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北京超越广东跃居榜首;上海超越江苏和四川,位列全国第四;天津和重庆不断以产业政策和发展环境为驱动,推动大数据产业指数排名快速攀升,有望成为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新增长点。7省市2022总指数排名产业政策与环境排名产业规模与质量排名头部企业情况排名产业创新能力排名产业投资热度排名北京151111广东212224浙江344342上海483433江苏555555图 2-2 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省份排名情况表 2-1 省份总指数得分与各一级指标排名(前5名)2022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02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总体评价表

10、 2-2 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城市级排名(前20名)省份地级市2022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2022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排名2021大数据产业 发展指数排名2020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排名北京市北京市0.948 111广东省深圳市0.810 222上海市上海市0.804 333广东省广州市0.705 444浙江省杭州市0.702 555江苏省南京市0.605 666天津市天津市0.584 7108四川省成都市0.582 899江苏省苏州市0.579 9810安徽省合肥市0.529 10712重庆市重庆市0.528 111411湖北省武汉市0.518 12117江苏省无锡市0.496 131317福建省厦

11、门市0.495 141213山东省青岛市0.493 151919陕西省西安市0.472 162118广东省珠海市0.469 172223河南省郑州市0.468 181615福建省福州市0.463 191516山东省济南市0.458 202322(二)大数据产业发展前20强城市东部发达城市优势明显,区域不平衡现象仍突出北京连续三年蝉联榜首,各项指标表现突出,与第二名差距进一步拉大;东部发达省份的主要城市优势明显,依然是大数据产业领先地区;重庆、西安、成都等西部城市依托政策优势,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指数排名提升明显,推动东西部地区大数据产业差距逐渐缩小;总体来看,南北地区差距在逐渐拉大,南方地区

12、大数据产业整体提升步伐整体快于北方。82022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02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总体评价(二)大数据产业发展前20强城市第一梯队领先优势持续,第二梯队发展竞争激烈从梯队和排名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城市大数据产业发展水平与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呈正相关。第一梯队绝对优势明显,引领大数据产业发展排名依次为北京、深圳、上海、广州、杭州5个城市。这些城市实力雄厚,大数据产业发展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指数排名稳居全国前五。第二梯队追赶势头强劲,大数据产业规模扩大排名依次为南京、天津、成都、苏州、合肥、重庆、武汉7个城市。这些城市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相对集中,排名位次变化较大,市场竞争激烈,其中重庆、天

13、津、成都排名上升较快,合肥、苏州、武汉等城市排名有所下滑。第三梯队发展趋势良好,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排名依次为无锡、厦门、青岛、西安、珠海、郑州、福州、济南,这些城市大数据产业发展整体趋势较好,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需加快追赶步伐。9图 2-3 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城市排名散点图图 2-4 领先城市各领域指数雷达图2022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02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总体评价(三)大数据产业发展领先城市对比领先城市排名相对稳定,北京产业发展优势突显第一梯队五大城市发展相对稳定,连续三年稳居全国前五,且排名次序未变,具体情况如下:北京各项指标上都表现突出,以明显优势稳居第一名,与第二名差距进

14、一步拉大;深圳仍居大数据产业综合发展水平第二位,但产业政策与环境、产业规模与质量、头部企业情况排名有所下滑,与排名第三位的上海差距逐渐缩小。102022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02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总体评价(三)大数据产业发展领先城市对比图 2-5 领先城市各一级指标近三年排名变动北京、广州整体发展水平相对稳定,五个维度指数排名相对均衡;上海整体发展趋势良好,随着头部企业情况得分排名大幅提升,推动整体指数上升,与第二名深圳差距逐渐缩小,与第四名广州差距逐渐拉大;杭州各维度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在产业投资热度方面表现格外突出,但产业政策与环境和产业创新能力方面在领先城市中存在明显短板,在政策制定、

15、机构设置、战略布局等方面仍然与“北上广深”存在差距。11领先城市排名相对稳定,北京产业发展优势突显2022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02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总体评价(四)大数据产业发展区域对比算力节点集聚效应显现,区域协同生态逐渐形成图 2-6 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城市得分热力图随着国家“东数西算”战略全面启动,不断加速推进大数据产业向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等国家算力枢纽节点集聚,在前十强中,京津冀占2席、长三角占5席、珠三角占2席、成渝占1席。区域集聚协同的大数据产业发展生态逐渐形成,将成为未来引领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的增长极。京津冀和珠三角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呈较快上升趋势,京津两城产业发展差距逐

16、渐缩小;成渝地区大数据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带动西部地区产业迅猛发展;珠三角各城市大数据产业均衡发展且提升显著;长三角地区大数据产业增长势头放缓。122022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02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总体评价(四)大数据产业发展区域对比区域呈“特色化”集聚特征,发展均衡程度略有差异图2-7 四大城市群热力地图从城市群区域间发展差异来看,大数据产业区域间协调发展格局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在京津冀城市群中,区域间大数据产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整体呈现北京“一枝独秀”发展格局。其中天津整体排名提升明显,但与北京差距仍较大,河北需进一步加快发展,缩小与京津之间的发展差距;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区域间大数

17、据产业发展水平相对均衡,整体呈现以上海为核心,杭州、南京、苏州、合肥等地为重点的“多头并进”发展格局;在珠三角城市群中,区域间大数据产业发展较为全面,整体呈现“双头驱动”发展格局。深圳和广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得分处于领先地位,周边城市大数据产业发展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在成渝城市群中,与珠三角地区发展模式相似,整体呈现“双头驱动”发展格局。形成了以成都和重庆为引领的大数据产业发展形势,推动成渝乃至西部地区大数据产业加快发展。132022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02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总体评价(四)大数据产业发展区域对比产业呈“多样化”发展格局,区域之间驱动力存差异图 2-8 城市群各领域指标雷达图

18、从城市群各个发展维度来看,大数据产业集聚区“特色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京津冀主要依靠头部企业及产业规模,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形成特色化竞争力;长三角主要依托产业规模与投资热度,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形成特色化创造力;珠三角主要以产业创新要素供给和产业资本投入,引导产业资源加速汇聚,形成特色化吸引力;成渝主要以政策或行业特色为导向,围绕本地发展需要,形成特色化驱动力。14大数据产业发展分指数评析032022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2022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03 大数据产业发展分指数评析区域产业发展“百花争鸣”,推动产业特色逐渐显现图 3-1 一级指标排名变动(前20名)各维度指数情况来

19、看,各城市围绕本地发展需求,以政策、产业、区位等为导向,不断探索形成特色化发展道路,区域产业特色逐渐显现:综合实力驱动型:北京、深圳、上海、广州等;政策环境驱动型:南京、合肥、厦门等;创新要素驱动型:成都、重庆、天津等;市场投资驱动型:杭州、苏州、武汉等。162022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03 大数据产业发展分指数评析图 3-2 五项一级指标近三年排名变化情况(前10名)从五项一级指标近三年排名变化情况来看,2022年各维度指数整体名次整体变动低于2021年排名变化幅度。其中,2021年排名变化较大的产业投资热度在今年排名次序完全未变,其他四项一级指标的排名次序发生了一定程度变化。17区域

20、产业发展“百花争鸣”,推动产业特色逐渐显现20202022222120222022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03 大数据产业发展分指数评析纵深加速推进融合应用,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图 3-3 大数据产业新增政策热词图(一)产业政策与环境从近一年新增大数据产业政策热词来看,主要聚焦于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方面,表明大数据产业正加速走向微观细分领域,与行业应用深度结合;随着国家大数据战略逐步走向深化,有效推动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大数据产业发展逐步从“前沿技术硬核”变革向“重要应用服务”深化转变。18

21、2022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03 大数据产业发展分指数评析(一)产业政策与环境大数据综试区体系完善,政策环境领先优势保持表 3-1 产业政策与环境指数排名(前20名)城市2022指数得分2022指数排名2021指数排名城市2022指数得分2022指数排名2021指数排名北京市0.910 12佛山市0.708 1111深圳市0.899 21合肥市0.555 1219重庆市0.887 33杭州市0.553 1313广州市0.885 44郑州市0.550 1423上海市0.883 55福州市0.543 1514贵阳市0.841 66厦门市0.533 1622天津市0.815 77盐城市0.51

22、8 1737沈阳市0.733 810长沙市0.517 1817珠海市0.723 99苏州市0.509 1918呼和浩特市0.721 108无锡市0.507 2015“十四五”期间,各地持续加大大数据产业布局,制定相关发展规划与目标,推动各地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体系不断完善,重庆、贵阳、沈阳等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大数据发展环境优势继续保持,产业政策与环境排名相对稳定且保持前列;随着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国家“东数西算”战略正式全面启动,推动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成渝等重要节点产业政策环境整体提升。192022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03 大数据产业发展分指数评析(一)产业政

23、策与环境图 3-4 出台大数据政策数排名(前10名)各地支持方向各有侧重,支撑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各城市大数据产业政策环境与支撑能力稳步提升,但由于各地大数据产业发展阶段、发展基础差异较大,推动各地在政策环境、支撑服务等维度各有侧重的发力;上海、福州、重庆等地在政策环境方面领先优势明显,近一年以来重庆、合肥、广州等地大数据产业政策加速出台。20表 3-2 产业规模与质量指数排名(前20名)城市2022指数得分2022指数排名2021指数排名城市2022指数得分2022指数排名2021指数排名北京市1.000 11天津市0.604 1111上海市0.854 23厦门市0.561 1212深圳市0.8

24、28 32郑州市0.556 1314杭州市0.806 44福州市0.544 1415广州市0.742 55重庆市0.542 1518南京市0.698 67西安市0.536 1617成都市0.690 76济南市0.530 1720武汉市0.642 88无锡市0.526 1816苏州市0.639 99长沙市0.523 1919合肥市0.630 1010青岛市0.521 20132022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03 大数据产业发展分指数评析(二)产业规模与质量产业发展集聚态势凸显,“强者愈强”发展特征显著从指数排名来看,产业进一步向优势地区集聚,大数据产业规模与质量指数排名靠前的依然是“北上广深”

25、等一线城市以及杭州、南京、成都、武汉等准一线城市,随着越来越多优质企业不断加速集聚,产业优势将进一步显现,呈现“强者恒强、强者愈强”特征;从排名位次变化来看,前20名中上海、南京、重庆、西安、济南等地大数据产业规模与质量指数排名呈现上升趋势。212022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03 大数据产业发展分指数评析(二)产业规模与质量大数据企业阶梯化明显,不断推动资本加速集聚0200040006000800050002500本地区大数据企业数量总注册资本(亿元人民币)从大数据企业数量来看,大数据企业超过100家的城市有11个,共聚集大数据企业5969家,占

26、比超全国总量的80%,其中,北京以2315家遥遥领先,位列第二的上海为907家,位列第三的深圳有628家;从资本规模来看,北京、杭州、上海、深圳四城大数据企业总注册资本超千亿,其中北京总注册资本规模超万亿,远高于其余地区;从单个企业资本规模来看,北京、杭州、上海、天津、深圳单个企业平均注册资本超一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天津以较少的企业聚集了更多的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大数据企业是以龙头企业为主。22图 3-5 领先城市大数据企业数量及总注册资本情况图 3-6 大数据企业网站建设情况(前20名)2022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03 大数据产业发展分指数评析(二)产业规模与质量“京沪”重视企业

27、网站建设,信息化“长尾效应”更明显互联网时代下,企业网络信息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网站也成为了企业标志性配置,加强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助于企业发展。从各地大数据企业网站建设情况来看,大数据产业发展较好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也更加注重信息化建设水平,以充分展示企业形象与服务。232022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03 大数据产业发展分指数评析(三)头部企业情况头部企业发展地域不均,“沪”超越“深杭”位居第二表 3-3 头部企业情况指数排名(前20名)城市2022指数得分2022指数排名2021指数排名城市2022指数得分2022指数排名2021指数排名北京市0.899 11无锡市0.375 118

28、上海市0.702 24武汉市0.360 1213深圳市0.697 32西安市0.358 1310杭州市0.697 43合肥市0.356 149广州市0.560 55厦门市0.342 1517南京市0.523 66重庆市0.335 1612成都市0.474 77济南市0.326 1711苏州市0.470 814郑州市0.316 1816天津市0.438 915长春市0.312 1919青岛市0.407 1018福州市0.295 2020与2021年相比,头部企业指数在不同城市间水平差距不断加大,其中,北京头部企业指数以0.899分位列第一,而第二名的上海仅为0.702,第二十名的福州仅为0.29

29、5,表明头部企业地域分布不均衡;随着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深入,不断吸引头部企业入驻,优质企业加速集聚,指数超越深圳和杭州,位列第二;TOP20中苏州、天津、青岛等地对头部企业吸引力越来越强,头部企业指数排名增长幅度较大,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242022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03 大数据产业发展分指数评析(三)头部企业情况“六城”企业净利润超百亿,资本“头部化”趋势已形成从各地大数据上市公司市值情况来看,北京以1.356万亿元位居榜首,成为全国唯一超万亿元的城市,其次杭州、上海、深圳紧随其后,市值超五千亿元,其中杭州为0.744万亿元、上海为0.578万亿元、深圳为0

30、.569万亿元;从上市公司净利润来看,北京、杭州、深圳、天津、上海、青岛六个城市净利润超百亿元,其中,北京、天津、上海上升势头强劲,北京超越杭州和深圳,以379.8亿元领先于其他城市,天津和上海均跻身百亿净利润企业俱乐部。25图 3-7 大数据上市公司市值(前20名)图 3-8 大数据上市公司净利润(前20名)2022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03 大数据产业发展分指数评析(三)头部企业情况优质企业呈现“二八”分布,加速区域产业集聚发展图 3-9 上市公司、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TOP10北京在上市公司、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方面均高居榜首。除北京外,大数据领域

31、优质企业还主要集中于上海、深圳、广州、杭州等地,这五个城市集聚了全国超80%的大数据优质企业。262022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03 大数据产业发展分指数评析(四)产业创新能力产业创新能力竞争激烈,创新驱动发展效果明显产业创新能力指数竞争整体相对激烈,排名次序变化较大,如成都、西安、东莞、济南、珠海、重庆等城市创新发展指数增幅明显,成为推动其总指数排名大幅攀升的驱动力之一。27受益于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北京、深圳、上海和广州的大数据软著、专利等创新产出不断涌现,创新能力保持全国前列;表 3-4 产业创新能力指数排名(前10名)城市2022指数得分2022指数排名2021指数排名城市2022指

32、 数得分2022指数排名2021指数排名北京市1.000 11苏州市0.753 69深圳市0.939 22成都市0.751 717上海市0.862 33武汉市0.738 88广州市0.787 44合肥市0.734 95南京市0.781 56厦门市0.712 107图3-10 产业创新能力指标、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排名及排名变动(前30名)2022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03 大数据产业发展分指数评析(四)产业创新能力产业创新产出硕果累累,“北深上”为科技创新高地深圳北京北京北京专利数量分布软著数量分布商标数量分布图 3-11 专利、软著、商标数量分布图在大数据企业软件著作权、专利、商标数量方面

33、,整体产出水平稳步提升,其中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创新产出均排名前列,59.38%的软件著作、73.94%的专利以及78.92%的商标均来源这四城;其次广州、南京、成都、苏州、合肥等城市创新能力也相对较强。28表 3-5 产业投资热度指数排名(前10名)城市2022指数得分2022指数排名2021指数排名202指数排名北京市1.000 111杭州市0.866 223上海市0.838 332深圳市0.764 444广州市0.698 555苏州市0.630 668成都市0.580 779南京市0.558 887武汉市0.556 9910合肥市0.512 1013112022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

34、告03 大数据产业发展分指数评析(五)产业投资热度产业投资热土相对稳定,苏州、成都、合肥成“新宠”产业投资热度指数排名靠前的城市近三年相对稳定,北京依然位列第一,在大数据产业投资方面占据绝对优势,杭州、上海、深圳紧随其后;从增长趋势来看,杭州、苏州、成都、合肥大数据领域产业投资热度在投资领先城市中近三年增长较快。292022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03 大数据产业发展分指数评析(五)产业投资热度产业投资热度持续攀升,整体融资规模不断扩大图 3-12 大数据产业融资额热力图随着国家“东数西算”战略全面启动,进一步刺激扩大投资,推动各地大数据领域投资热度持续攀升,全国总融资轮次较上一年提升23.

35、5%;从各地融资热度分布来看,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省市持续加速资本集聚,投资热度居高不下,其次贵川渝等西部省市也紧抓机遇,加速布局和投入大数据领域,带动西部发展;大数据企业融资总额及单个项目平均融资金额呈加速上升态势,单个项目平均融资金额由2021年的2.31亿元增长至2022年达2.47亿元,大数据领域成为资本热土,融资规模不断扩大。30展望与建议042022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一)健全区域协同机制,形成优势互补发展格局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在大数据领域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协作,构建大数据产业区域协同发展和优势互补的机制,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大数据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做好发

36、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之间产业转移和承接工作,形成区域间大数据产业协同发展、共同进步格局。(二)优化产业布局,释放产业发展新动能依托国家“东数西算”战略,激活数据资源流通活力,以数据流带动引领带动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等,推动大数据产业有效转移,打通我国东西部数字经济大动脉,实现东西南北地区优势互补、携手并进,将产业“梯度”化作发展“势能”。(三)加速推动大数据融合应用,加快实体经济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着眼于数据要素赋能产业升级,深化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提升大数据应用广度和深度,推动大数据产业朝着精细化、融合化的方向发展,全力加速大数据产业发展。322022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04 展望

37、与建议2022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编制单位介绍编制单位介绍北京大数据研究院成立于2015年,是在北京市委市政府指导下,由中关村管委会、海淀区政府、北京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四方共同支持建立的,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第一个集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产业转化以及智库咨询为一体的产学研综合性平台。大数据分析技术创新中心是北京大数据研究院和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共建的产业化合作与服务的重要载体与平台。中心主要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模式、标准规范体系研究,攻关智慧城市落地的核心技术,致力于打造大数据、数字经济、智慧城市应用创新方案与产品的重要策源地与示范推广平台。北京治数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38、2021年11月,是北京大数据研究院在智慧城市领域孵化的科技型公司。公司以智能化治理(AI for Governance)的落地为核心任务,以城市治理与决策的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赋能为目标。研发城市智能模型操作系统,降低智慧城市领域AI应用的门槛,改变传统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模式,打造以决策驾驶为核心的智能化城市驾驶舱和仿真模拟平台,探索AI在城市治理决策中的应用,同时攻关数据要素运营的核心技术,建设智能交易平台,服务数据要素市场的参与主体。指数编制团队建立了企业数据库和政策法规库,已发布京津冀大数据产业地图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典型城市大数据发展报告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指数报告等多项系列成果,为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大数据顶层设计、大数据平台建设、大数据标准规范制定、数据资源管理、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大数据产业园区规划、智慧城市建设等咨询服务;并通过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机器学习等大数据分析技术和方法,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基于数据的决策和应用落地服务,支撑政府决策和企业管理。33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北京大数据研究院: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报告(2022版)(35页).pdf)为本站 (小时候)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