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 上海品茶 > 上海品茶 > 行业知识 > 胶原蛋白和透明质酸的区别在哪?胶原蛋白应用领域介绍

胶原蛋白和透明质酸的区别在哪?胶原蛋白应用领域介绍

一、胶原蛋白的制备方法

胶原蛋白有天然胶原蛋白和重组胶原胶原类似物两种,有不同的制备方法

(1)酸法提取

原理:经预处理后。将胶原蛋白置于低离子强度的酸性介质中,胶原蛋白分子之间的盐键、Schiff碱受到破坏,从而将胶原蛋白溶解出来,通过盐析、透析等步骤最终得到酸溶性胶原蛋白

优点: 1、处理温度低、三螺旋结构完整、成纤维性能佳、能保持较好的生物学特性: 2.成本较低,经济价值高;缺点: 1.较高免疫原性风险: 2、提取时间长、产率较低; 3、可能存在酸性等溶剂残留风险

胶原蛋白的制备方法

(2)酶法提取

原理:利用蛋白酶限制性的切制胶原蛋白的末端肽,剩余的主体部分则可溶于中性或酸性溶液中,最终提取出酶溶性胶原蛋白

优点: 1.三螺旋结构完整保留,产物具有校高的生物活性和机械强度: 2.蛋白酶的加入可显著提高胶原蛋白的得率,并缩短反应时间: 3.产物纯度高、理化性质较好,可用于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缺点: 1、仍为动物源提取,未经其他处理情况下,免疫原性及安全性问题仍然存在。

(3)基因工程

原理:将人体胶原蛋白基因进行特定序列设计、酶切和拼接、连接载体后转入工程细胞,通过发酵表达生产的胶原蛋白及其类似物,目前以基于大肠杆菌、酵母等微生物发酵的技术为主

优点: 1.具有较好的可加工性: 2、能更好的控制致病病毒传播的风险; 3、水溶性好,保湿效果较好; 4、 可通过序列设计尽可能的降低免疫原性;缺点: 1.疑点一:是否具有类似天然胶原的、可耐受蛋白酶的、稳定的三螺旋结构: 2. 疑点二:重组胶原蛋白的生物活性存在疑问; 3、疑点三:重组胶原蛋白产物及适用范围能否扩大

二、胶原蛋白的应用领域

(1)医疗健康领域

在传统医疗中,可应用于①创面敷料:促进角膜上皮细胞分化,促进创伤愈合,如胶原蛋白教料贴;②止血材料:通过激活凝血因子X、促进凝血因子XI和V的活化,促进血小板的凝血作用,如胶原蛋白海绵;③注射填充材料:有利于成纤维细胞的存活和生长,可用于矫正各种皮肤缺陷、食管括约肌和声带修复、牙周疾病治疗等;④药物载体:通过结合抗生素、蛋白类和基因等药物,可以构建出多样化的药物释放体系。从而达到不同的释放要求和治疗效果,如胶原罩等

胶原蛋白

在医疗美容中,可应用于①创面敷料:医美术后修复等,如创福康胶原蛋白医用敷料;②注射填充:支撑填充、深层除皱等,如双美胶原蛋白植入剂“肤丽美”

(2)化妆品领域

胶原蛋白可用于制造外用型胶原蛋白护肤原液、面膜、沽面乳、乳霜等产品,如164. 88"肌频川型胶原蛋白原液

(3)食品领域

①食品包装材料:如人造胶原肠衣;②功能性/保健食品:如Swisse斯维诗胶原蛋白粉;③食品添加剂:肉类、糖果和乳制品等食品的食用添加剂

(4)其他领域

造纸业、饲料、组织工程等领域

三、胶原蛋白与透明质酸的异同

相同点:

(1)皮肤位置:均位于真皮层

(2)部分功效:补水锁水、除敏支撑填充、促进伤口愈合等

(3)应用领域:主要应用领域均为医疗、皮肤护理、食品领域

不同点:

(1)分子组成:胶原蛋白为蛋白质,透明质酸为多糖.

(2)补水能力:胶原蛋白弱于邊明质酸

(3)部分功能:胶原蛋白可美白、营养肌肤、修复受损细胞等:透明质酸可补水锁水效果、注射填充支撑力强于胶原蛋白

(4)提取技术:胶原蛋白提取制备难度大,动物提取现为主流,基因工程制备为趋势;透明质酸提取制备技术成熟简单,发酵法已替代提取法成为主流制备技术

(5)价格:胶原蛋白价格高于部分透明质酸

(6)其他:胶原蛋白注射后无“丁达尔效应”

推荐阅读:《2021年胶原蛋白和玻尿酸应用场景及医疗器械行业研究报告(71页).pdf》

本文由作者C-C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本文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阿里巴巴零售平台就业机会测算与平台就业体系研究报告(50页).pdf
中国人民大学:阿里巴巴零售平台就业机会测算与平台就业体系研究报告(50页).pdf

1 阿里巴巴阿里巴巴零售零售平台就业机会测算与平台就业机会测算与平台平台 就业体系研究就业体系研究报告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劳动人事学院人事学院课题组课题组 2019 年 3 月 2 报告报告摘要摘要 阿里巴巴零售平台就业机会测算与平台就业体系研究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劳 动人事学院课题组完成。报

中国人民大学:开放银行全球发展报告——银行+金融科技:让银行无处不在(44页).pdf
中国人民大学:开放银行全球发展报告——银行+金融科技:让银行无处不在(44页).pdf

 开放银行全球发展报告开放银行全球发展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 2020 年 3 月 银行+金融科技: 让银行无处不在 2 目录 引言. 3 第一章从开放银行到开放生态. 7 一、开放银行:开放的数据与服务共享平台. 7 二、开放生态:让银行无 

中国人民大学:数据要素与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研究报告(57页).pdf
中国人民大学:数据要素与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研究报告(57页).pdf

截至2019 年已有6个国家的数字经济规模已达到万亿美元。去年,美国的全球经济规模排名第一,中国紧随其后。值得注意的是从数据来看,中国与美国的数字经济存在较大的差距。与此同时发展潜力空间也是很大的。今年5 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通过顶层设计的形式,明确了数据作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