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 上海品茶 > 问答求助 >数据 > 2021数字经济规模达到多少?gdp占比多少?
0 -YANYI 楼主

2021数字经济规模达到多少?gdp占比多少?

-****I2022-08-30 14:36 | 人气:257

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了多少?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超45万亿元,GDP占比39.8%。

详细数据

据数据统计,从2012年至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超45万亿元,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数字产业化深入推进。截至今年(2022)5月底,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所有地级市全面建成光网城市,千兆用户数突破5000万,5G基站数达到170万个,5G移动电话用户数超过4.2亿户。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7%,增速创下近10年新高;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的业务收入保持了17.7%和16.9%的高增速。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加速融入工业、能源、医疗、交通、教育、农业等行业。截至今年6月底,工业互联网应用已覆盖45个国民经济大类,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外网覆盖300多个城市。2021年,我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首次超过10万亿元,同比增长12.0%;移动支付业务1512.28亿笔,同比增长22.73%。

据了解,“十四五”时期,相关部门将加强数字经济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成为稳增长关键力量

从各地发布的经济运行数据来看,数字经济相关领域依然是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彰显出逆势而上的发展韧性,并成为促进消费、拉动投资的重要力量。

数字经济发展韧性彰显。上半年,上海市数字经济相关领域指标逆势增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拉动全市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1—5月,全市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8.0%,增速高于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9.3个百分点。

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持续保持高位。上半年,黑龙江省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4%,拉动全省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1.0%。

数字经济相关领域的领跑优势持续彰显。1—5月,江苏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0.3%、24.1%,高于规上服务业5.1个、18.9个百分点。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技术服务业八大领域中,信息服务成为拉动增长的主要领域,占高技术服务业比重超过七成,拉动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增长28.4个百分点。

数字经济相关领域投资增长势头强劲。北京市新基建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保持在一成左右;云南省数字经济投资增长36.5%;海南省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1.8%,远高于全部投资;重庆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4.1%,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0个百分点。

数字经济相关领域消费持续领跑。新型消费加速崛起,线上消费增长迅速。上半年,江西省网上零售额增长24.9%,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25.6%;江苏省限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5.5%,增速比限上零售额高20.2个百分点,限上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智能手机、可穿戴智能设备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36.7%、100.9%、8.4%。

各地竞相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

今年以来,各地纷纷加快推进“十四五”数字经济规划落地,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已有31个省(区、市)发布了与数字经济相关的“十四五”规划及各类行动计划。北京、上海、广东等东部地区,依托自身在技术、经济和人才方面的综合优势,全方位布局数字技术、数字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据要素等领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经济高地;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政策以地区在区位、资源和产业等方面的特色及优势为重点,做大做强优势特色领域,重点打造某一领域的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到2021年,有16个省区市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万亿元,在北京、上海、天津等省市,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已超过50%。

我国数字经济城市空间牵引模式形成以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为轴心的牵引格局,这三大城市发展数字经济具有明显优势,凭借领先的数字产业以及领军企业和人才优势,对其他二三线城市形成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在数字经济整体蓬勃发展的情况下,各地也纷纷结合产业实际情况和自身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数字产业,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应用亮点纷呈。

在数字产业方面,元宇宙相关概念持续升温,各地纷纷发布元宇宙发展规划,竞相在新赛道上打造新优势。江西省提出依托南昌VR和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与优势,在九龙湖区建设元宇宙试验区;上海市提出设立百亿级元宇宙新赛道产业基金,打造两个元宇宙领域特色园区;福建厦门市出台元宇宙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打造“元宇宙生态样板城市”;沈阳市提出打造“东北元宇宙创新发展第一区”。虚拟数字人产业也是备受关注的热点。不久前,北京市出台《北京市促进数字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数字人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在产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各地也根据自身特色,打造典型示范应用,驱动经济转型发展。在黑龙江,AI“叶龄仪”实现对水稻叶龄的智能诊断和病虫害识别,对水稻生长发育全周期进行动态监测,帮助农场实现节水20%、每亩增收200元以上。在山西,5G-DMN智慧矿山提升了煤矿的生产调度和应急处置能力,实现煤矿各类智能终端、生产装备、传感器等数据统一接入和全面感知,大幅提升了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和效率。在深圳,基于“5G灯杆﹢AI摄像头﹢智慧平台”的监管平台,电动自行车的交通违章同比减少56%,有效解决了电动自行车违章等城市治理顽疾。

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人民日报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排行全球第二,规模已经超过了45万亿元。以上就是对我国数字经济方面的一些简单介绍,更多最新数据,敬请关注三个皮匠报告数据栏目了解。

推荐阅读

预计2020-2025年中国农业数字经济规模约为1.26万亿元(附原数据表)

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有多大?

国民经济发展现状如何?2022年7月份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会员购买
小程序

小程序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