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用时:37ms

5G产业报告-PDF版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5G产业
  • 通信行业:光模块时代的跨越从云计算迈向AI-240219(29页).pdf

     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1 证券研究报告 科技科技 光模块:时代的跨越,从云计算迈向光模块:时代的跨越,从云计算迈向 AI 华泰研究华泰研究 通信通信 增持增持 .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4-02-22 29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思博伦:2023年5G报告-市场驱动力、洞察及考虑因素(34页).pdf

    2023:市场驱动力、洞察及考虑因素思博伦报告思博伦5G报告2023帮助我们的客户充满信心地取得新收入2,600个5G项目,其数量还在增加中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共同学到了很多东西。2020年我们发布了第一份年度5G报告,以分享我们对下一代网络部署的预测。我们曾经以为遥不可及的行业愿景在当前已经是无可争议的事实。我们知道5G是运营商的发展路径发生分歧的新一代网络,只有制定定制化的战略才能取得成功。我们知道,尽管有人说电信发展缓慢,但我们可以快速适应并在逆境中茁壮成长。我们知道5G不是一个建成之后就可以守株待兔的方案。每天这个生态系统都在努力证明其能够为消费者、企业和世界所提供的价值。我们一直关注的重点是:帮助我们的客户变得更加敏捷与高效,以便他们能够自信地向前迈进,追求新的5G收入,哪怕是面临着极高的技术复杂性与激烈的竞争。尽管我们的行业取得了所有这些进步,但5G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还有很多路要走。全世界只有不到35%的电信运营商实现了5G部署,其中只有不到5%是部署在真正意义的5G核心网上。ERIC UPDYKECEO、执行董事实验室测试仍然很重要,但仅靠测试本身已经不够了。5G已经明确告诉我们,测试绝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必须在现网持续进行。对于任何渴望在5G浪潮中获得成功的运营商来说,采用集成、自动化测试的连续集成与部署方式进行软件开发代表了前进的方向。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为满足客户需求而获得必要的灵活性与成本效益,这是唯一的途径。在参与了2,600个5G项目之后,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一要求已得到所有参与者的广泛认可。人们还继续认识到,与往年相比,运营商是无法独自完成这一旅程的。我们的业务已经延伸到了咨询服务范畴。我们是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而不是产品供应商。我们解决技术生命周期中所有阶段的任何问题。我们正在力图降低复杂性并填补专业知识空白,从而保持5G的蓬勃发展。我们很自豪能够发挥这一关键性的支持作用,并感谢客户对我们的信任。在我们共同继续这一旅程的过程中,我们很荣幸推出我们的第四份年度5G报告:市场驱动力、洞察及考虑因素。前路漫长,而我们将伴随各位同行。不要再理会什么能够预测未来的魔法水晶球了我们现在就在这个奇幻世界当中。我非常期待看到我们可以继续一起走多远。市场驱动力、洞察及考虑因素报告综述2我们还知道,如果我们要抓住摆在面前的机会,就需要保持这种成长的步伐。毫不奇怪,即使在当今宏观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在2023年至2025年期间,全球仍将在基础设施上支出超过1,750亿美元来支持所有这些部署从云与核心网到专有无线网络、Open RAN等。我们还将看到为应对通货膨胀和能源压力而进行的投资,其重点是提高生产力、资本效率及能源管理的解决方案与技术。5G所带来的机会不仅仅是给传统玩家的,它正在吸引电信行业以外的其他技术领军者的投资与竞争,从而使得供应商的数量将更加庞大。5G技术比任何上一代网络都更难、范围更广泛,而且有着更高的期待与依赖。我们不再需要水晶球就能预测5G的未来目录思博伦5G报告2023市场驱动力、洞察及考虑因素报告综述3一图说明2022年4以盈利为目标5利用5G获得收入不再是梦想6我们最为关心的5G发展趋势12思博伦对市场的看法22获得5G新收入的路线图32通过自动化获得5G收入332,600一图说明2022年思博伦5G报告2023市场驱动力、洞察及考虑因素报告综述4思博伦目前参与的5G项目总数客户所在行业分类客户关注点NEM20%设备OEM15%科技巨头5%其他6%通信运营商 540 思博伦在2022年最新参与的5G项目重点数据5G VoNR正准备迎接其黄金时段,其平均主观意见得分(MOS)已经超越VoLTEFWA覆盖范围及速度在12个月内翻了一番移动游戏的成功集中体现在与用户感知及最大容忍度相关的KPI上云 供 应 商 的 多 接 入 边 缘 计 算(MEC)性能的延迟已经低于20毫秒自动化实验室与生命周期测试流程可提高灵活性并节省大量能源NTN(LEO)的测试重点是“直达手机”(Direct-to-Phone)5G核心网测试及持续测试自动化服务质量保障交通运输测试设备及RAN测试服务体验与基准测试38 %参与超过30家通信运营商5G核心网的验证/启动测试以盈利为目标思博伦5G报告2023市场驱动力、洞察及考虑因素报告综述55G网络战略正在发生演变,比以往任何一代都更加多样化。区域、监管、政府的雄心及竞争在其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这些部署有什么共同点呢?答案是:投资与风险同样巨大。在5G网络中,绝不能心存侥幸。能够获得的收入绝不应该错过,尤其是在当今动荡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必须通过新的增长举措来应对资本效率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在5G推出期间各方展开了无情的收入竞赛。这从根本上改变了运营商进入市场的方式,改变了在进入市场之前他们需要了解的事情,改变了他们为保持盈利所采取的步骤。请继续阅读以探索运营商所采取的不同方式,以及测试在收入竞赛中所扮演的新角色。采用率。思博伦5G报告2023Manuel Zepeda数字能说明一切问题吗?思博伦全球销售和服务部门的执行副总裁谈及5G盈利的众多方式。我相信答案是肯定的。对于5G来说,掌握一个数字就可以说明一切问题:这个数字告诉我们,5G不再是专为特权阶层而设的。这一技术已在96个国家/地区推出,为超过12亿人提供服务。市场驱动力、洞察及考虑因素利用5G获得收入不再是梦想6就思博伦而言,我们现在已经参与了客户的2,600个5G项目,仅2022年这一年就有800个,涉及180多个不同的客户,其中大多数(54%)是电信运营商。这些项目囊括从简单试水5G技术一直到王冠上的明珠5G独立(SA)核心网的部署。在2022年,我们与运营商合作的5G项目中有近一半有关于云和核心网,尤其是对越来越多的供应商进行整合。我们有大约40%的工作是关于保证网络性能和服务体验的,这意味着确保网络按预期运行并提供有竞争力的体验。一个理念始终贯穿我们所有的5G项目为提高灵活性及成本效率而对自动化不断增长的浓厚兴趣。随着5G的普及,行业内关于云、安全和自动化方面的技能组合始终短缺,因此我们的托管服务项目同比增长了15%。来源:思博伦基于公开数据分析整理利用5G获得收入不再是梦想12亿用户20202.9亿用户2021201937个5G独立组网部署96个国家243个5G现网5G市场采用1300万用户7亿用户2022思博伦5G报告2023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收入需要规模效应。这是我们网络测试背后的推动力。今年有30多家电信运营商参与了5G核心网的验证测试及对云基础设施的支持。这一重要数字进一步显示出,市场已经做好准备追求一系列5G商业用例。市场驱动力、洞察及考虑因素利用5G获得收入不再是梦想7运营商正在应对前所未有的、滚雪球一样增加的挑战。我们的多供应商系统可以正常工作吗?我们的网络功能可以在云端执行吗?多接入边缘计算是否兑现了其承诺的价值?我们新网络安全吗?我们的流程与网络能否实现扩展以满足新的需求?揭秘能够实现收入的网络我们看到了为获得丰厚回报而制定的多管齐下的战略。思博伦5G报告2023市场驱动力、洞察及考虑因素利用5G获得收入不再是梦想8获得可靠收入并提高资本效率的最佳测试途径为达到预期的收入与资本效率目标,运营商正在着手推进多条测试路线有时还是齐头并进的。在各条路线上都必须通过关键的测试和服务质量保障,以确保它们先于竞争对手到达最终目的地。测试路线123服务保障路线服务体验路线自主测试路线移动运营商旨在提供差异化服务的竞争基准测试验证公有云和边缘的合作伙伴关系能够提供价值,尤其是在低延迟方面跨网络功能的多供应商互操作性测试CI/CD自动化及连续测试的实施主动化、自动化的移动网络保障VoNR对新协作和沉浸式服务的无线测试传输网络保障光纤在蜂窝站点和汇聚点的推出与升级对于满足5G带宽提出了新要求公有云及电信云中对5G核心网的云原生测试增强的安全测试涵盖ETSI SCAS合规性和针对DDoS及中间人(MITM)攻击的额外系统强化措施美国一级电信运营商250,000每天主动对现网进行健康检查美国一级电信运营商120以MEC质量与性能为基准的国内地铁市场全球电信运营商40%通过利用自动化实验室与电源管理节省能源欧洲一级电信运营商3x更快的5G专用网络测试及保障流程思博伦5G报告2023市场驱动力、洞察及考虑因素利用5G获得收入不再是梦想95G全球视角:横看成岭侧成峰我们继续看到5G策略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分化。市场压力、政府的决心、企业采用情况和收入方式都会起到一定作用。现在让我们按地区分别总结思博伦所参与的5G项目。美洲地区美洲是思博伦5G业务最重要的地区。主要需求:主要需求为服务保障及通过5G核心网的引入向5G独立组网推进,其重点是关注服务体验和竞争基准测试。飞向外太空:近地轨道卫星(LEO)测试的急剧增加使美洲在直达手机的连接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对网络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随着更多5G独立组网的推出,确保最终用户设备得到合适的支持成为当务之急。组合中所出现的新应用程序:NR语音(VoNR)、5G辅助GPS(AGPS)和自适应比特率(ABR)流式传输等等。微案例分析:美国的一家准备部署5G核心网的大型电信运营商面临着解决跨多个旧有核心网的运营故障单的棘手问题,不仅无法增加资源,还需要在未来几年将其减少。运营商与思博伦合作实施主动保障解决方案,该方案每天主动执行超过25万次健康检查,自动执行故障排除过程的关键方面,并为5G核心网提供其所需的效率。311%重点关注地区美洲核心网(独立组网)服务保障现场测试及基准测试2023市场驱动力、洞察及考虑因素利用5G获得收入不再是梦想10 微案例分析:一家领先的英国服务提供商使用思博伦的“测试即服务”(TaaS)来克服其技能短缺问题,通过主动测试简化了持续集成和部署(CI/CD)的工作流程,并得以满足多供应商、独立云原生验证严格的时间表。亚太地区在日本、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和印度等亚太国家及地区,5G核心网是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主要需求:5G独立核心网正在为制造业、能源和农业技术等行业用例赋能,并帮助至少一个国家争取到市场领导地位并避免成本高昂的多阶段部署。跨5G传输前传测试为高容量边缘网络奠定了基础,支持持续测试(CT)自动化和专用网络投标的5G核心网及云验证也脱颖而出,同时5G RAN M-MIMO和3D波束赋形测试也在不断扩展中。政府参与5G2B市场:由于早期在消费者市场缺乏收入来源,政府和研究机构正在开发创新网络及应用程序开发者生态系统,以寻找有前途的商业用例。微案例分析:一家印度运营商的现网验证实验室使用思博伦的测试即服务托管解决方案来快速部署5G独立核心网和云,将自动化测试与CI/CD流程集成在一起,避免了对实验室基础设施、工作流程和技能集的昂贵并且耗时的投资。350$%重点关注地区亚太地区交通运输测试核心网(独立组网)设备及RAN测试思博伦5G报告欧洲、中东及非洲在新冠疫情引起的物流延迟及对高风险地区供应商的禁令解除之后,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重新启动了5G的发展。主要需求:运营商探索实现敏捷性和效率的方式,更加注重5G核心网,包括多供应商互操作性、云验证及生命周期自动化(实验室到现网)。提高供应链的安全性:政府和生态系统合作伙伴正在测试提高5G安全性、系统韧性及性能的新方法,同时促进供应商多样性并缩小数字技能差距。国内竞争的加剧使得服务保障需求增加。随着企业解决方案中嵌入的持续测试,自动化专用网络产品也有所增加。5G射频网络测试扩展到军事及对未来铁路移动通信系统(FRMCS)的研究。64%8%重点关注地区欧洲、中东及非洲核心网(独立组网)设备及RAN测试交通运输测试2023市场驱动力、洞察及考虑因素利用5G获得收入不再是梦想11交钥匙验证方案:创新实验室和客户体验中心简介我们的客户正在面临全方位的复杂性。性能、安全性及自动化是5G时代新的硬通货。多种因素共同导致这些方面的技能短缺。由于关键技能供不应求,部署新的5G验证实验室(包括开发和自动化测试工作流程、寻找并培训员工以及投资实验室基础设施)会是一项既昂贵又费时费力的工作。这促成了客户、行业和供应商对跨越托管服务和托管实验室的需求。为满足这些需求,思博伦为客户提供了5G开放式创新实验室及客户体验中心。思博伦客户体验中心说到下一代技术,我们已经掌握并可以协助对其进行测试与验证。我们正在全球部署思博伦托管的5G验证实验室,地点包括美国圣地亚哥、英国多塞特和中国北京。5G开放创新实验室为寻找适合的5G用例,这一行业内协作项目正在开发一个由各种行业和设备制造商组成的生态系统。概念验证现场实验室正在为医疗保健、制造、运输、农业等领域的产品测试、部署与增长建立一个“面向未来”的环境。作为企业合作伙伴,思博伦加入了这个由众多全球技术领导者组成的队伍,早期的活动重点是建立智能农业的现场实验室。在这些中心,客户可以访问作为托管服务的托管基础设施,其中包含用于4G/5G核心网与OpenRAN验证的预定义用例、SD-WAN/SASE验证和MEF认证、Wi-Fi 6/6E性能、加入损伤的高速以太网性能,以及云和虚拟化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这些实验室随时可以远程使用,完全自动化,可将建造类似设施及培训员工操作设施所需的时间缩短数月甚至数年。思博伦5G报告扩展获利机会最有希望获利的5G网络应用、服务和用例包括:固定无线接入(FWA)FWA的覆盖范围及速度在短短12个月内翻了一番,毫米波吞吐量达900Mbps以上,范围超过2公里。移动游戏移动游戏的成功集中体现在与用户感知及最大容忍度相关的KPI上。边缘计算云供应商的多接入边缘计算(MEC)性能的延迟已经低于20毫秒,但保证其一致性的工作仍然在进行中。5G独立组网(SA)上的VoNR5G独立组网(SA)上的VoNR正准备迎接其黄金时段,其平均主观意见得分(MOS)已经超越VoLTE,展示出沉浸式协作服务的潜力。专用网络利益相关者认识到需要一组简单易懂的SLA、性能和站点验收指标,这将推动企业对于IT/OT/安全团队的投资。思博伦5G战略主管Stephen Douglas介绍5G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最大的进步,以及哪些方面仍有待完善。5G仍然在逐渐热身。存在实现收入增长的压力;在可能的情况下着眼于限制甚至降低成本;没有耐心兑现承诺;然而,最重要的是5G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2023市场驱动力、洞察及考虑因素我们最为关心的5G发展趋势12思博伦5G报告我们最为关心的5G发展趋势1虽然大规模的5G独立部署还需要一两年的时间,但现在有证据表明,这些部署可以提供经过验证的用例、产生更多的利润,并将网络功能提升到新的高度。让我们来看看5G的现状以及在关键的2023年开始时对5G的预期吧。更简单、成本更低的操作环境,适用于无处不在的自动化7Open RAN能够充分发挥潜力之前必须要做的功课2丰富的视频体验可以增加收入35G核心网已经推出,但其商业部署将是渐进式的4两种云,两种目的5专用网络将迎来大发展的一年6自动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8非地面网络是更耀眼的明日之星105G投资及后续步骤因地区而异9市场对Wi-Fi与5G融合的需求思博伦5G报告2023预期会有更多的公共实验室及联合测试环境,它们可以连接孤岛、提高敏捷性并降低成本。市场驱动力、洞察及考虑因素我们最为关心的5G发展趋势13打破瓶颈1网络生命周期自动化与CI/CD/CT框架及工具相结合,提供了一条简化、低成本操作的途径,从而可以抵消5G复杂性这一不利因素。更简单、成本更低的操作环境,实现无处不在的自动化运营商及科技巨头正在寻求DevOps从实验室到现网的过程自动化能力,包括设计、预发布、部署和操作各个方面。自动化工作始于5G核心网,但最终将演变为Open RAN与专有5G功能。DISHNetwork等行业领先者正在展示DevOps实验室到现网的能力,其目的是减轻供应商的测试负担。最初对持续测试的关注正在向持续监控与持续安全过渡。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监控和安全不能只是临时性的解决方案。到2023年,持续测试和监控生命周期将会演变为自治网络的基础。我们将会更加关注上行链路及高清视频,包括现场直播、远程监控、保安、监控,以及各种游戏。NR语音(VoNR)也取得了进展,它能够带来高级协作服务我们的早期测试已经验证了其卓越的语音质量。思博伦5G报告2023市场驱动力、洞察及考虑因素我们最为关心的5G发展趋势14丰富的视频体验可增加收入因为高端设备对利润产生了压力,同时消费者几乎看不到能够激发他们兴趣的差异化服务,收入增长一直很难以实现。一线希望随着商业用例的改进,固定无线接入(FWA)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得到发展。收入虽然不高,但总算开始有了。但遗留的原有网络仍然会阻碍全面的服务转型。一旦克服了这个障碍,就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收入。早期的元宇宙应用以及那些将语音与虚拟现实、增强型协作和游戏等下一代体验相结合的服务将引领潮流。我们在看什么然后是虽然用例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我们的测试表明其性能问题正在得到解决。目前的诀窍是确保SLA得到保证与管理。在实施5G独立组网及VoNR之前,语音将通过EPS回退,仍然需要使用VoLTE通过5G非独立组网传输。因此,用户不得不使用4G网络,从而影响在后台运行5G数据会话的用户,这进而会影响以数据和视频为中心的应用程序的用户体验。2视频,视频,当然是视频。边缘计算。思博伦5G报告2023市场驱动力、洞察及考虑因素我们最为关心的5G发展趋势155G核心网已经推出,但其商业部署将是渐进式的持续的运营商测试及5G独立网供应商对RFP的坚持展现了光明的未来,预计大规模推出的时间为18-24个月。路途仍然充满艰难险阻预计到2024年将会部署超过100个5G核心网云原生复杂性、多供应商网络功能集成、确保通过解耦堆栈提供高性能服务、安全风险以及频谱组合迁移需要进行多阶段的测试 这项工作占我们5G业务的很大一部分。到那时,进展将会在幕后稳步进行。云的合作伙伴关系将会增加。构建围绕边缘、面向OSS/BSS的应用程序的初始合作最终将扩展到包括一些核心功能,例如专用网络产品和数据平面功能。这些都和控制有关。许多运营商更倾向于多供应商的5G核心网,但大多数初始的独立部署都倾向于单一供应商,从而降低风险并简化操作。早期部署只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很大一部分运营商也更倾向于他们自己的电信云环境。这是为了保证性能和控制,同时公有云也不一定便宜。跨5G网络及多个国家/地区漫游将逐渐成为测试重点。关于网络数据与分析功能(NWDAF)的RFP正在增加。网络自治及早期AIOps的实施正成为当务之急,其重点是由企业需求所驱动的5G/Wi-Fi融合的接入流量控制、交换及拆分功能(ATSSS)。3支持多云的呼声越来越高:移动网络运营商需要为所有客户提供全云服务。2022年是构建专用网络生态系统的一年,而2023年将会真正地建立专用网络本身。2023市场驱动力、洞察及考虑因素我们最为关心的5G发展趋势16这取决于它是否可以为区域云部署增加价值。思博伦5G报告两种云,两种目的除了少数例外,运营商的云战略正倾向于用于网络功能的电信云和用于IT工作负载及边缘计算的公有云。4边缘在哪里?人们将会看到优先考虑专用网络部署的边缘位置,从而满足数据主权和隐私需求。公有云用例的思路成为焦点他们需要支持可跨不同环境托管和移动的云原生功能及应用程序。人们还希望避免网络锁定,不受任何单一云供应商的控制。移动网络运营商已经拥有了云合作伙伴关系,其企业客户也是如此。新的平衡方式即将到来但是买单的人是谁呢?对于需要地图应用、遥测、路况警报和视频卸载的那些自主驾驶车辆及路边基础设施等特定用例,运营商或政府部门是否需要投入资金呢?其他行业也将会需要类似的算法。也许中立主机将成为一种新常态。游戏需求将需要获得跨地域的地理位置。人们还会在体育赛事、体育场馆及热门的公共场所等地方发现它们,从而逐渐推动边缘计算的采用。在2021年至2022年间,有超过520个专有移动网络得到了商业部署,其中包括5G、CBRS及LTE。早期专有移动网络推出的进度是充满希望的,但现在面临的艰巨工作是要把专网用起来。大型企业更加青睐专有5G网络来实现控制、隐私和性能;2023市场驱动力、洞察及考虑因素我们最为关心的5G发展趋势17专用网络将迎来大发展的一年进展虽然缓慢,但市场正在形成思博伦5G报告而中小型企业的用例并不复杂,为了提高成本效率,它们更倾向于公有移动网络。为企业网络和资产提供更好的可视化,部署大型传感器提供网络分析,在哪里获得了采用?采用地点为航运和物流港口、制造业及大型交通枢纽。常见用例包括:同时还需注意:建立开发者生态系统和行业特定的应用程序商店,为企业提供清晰、用户友好的部署路径。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一系列挑战阻碍了市场的成熟,这意味着2023年的重点将是解决这些困难:随后高清监控视频通过自动化进行相关操作。5通过“即服务”的Opex模型简化管理,消除设计、构建、运营及管理方面的难题尤其是在混合连接环境中采用网络自动化及5G/Wi-Fi融合来降低成本并减轻初始的5G价格负担解决安全性问题以建立企业信心,尤其是中小企业对公有网络切片的评估基于解决方案而不是技术来证明商业用例的合理性,从而对有利可图的用例进行支持预计运营商也会对其供应链提出同样的要求这是整个生态系统的责任。在这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挑战,但企业客户要求取得进展,因此电信必须想办法解决问题。2023市场驱动力、洞察及考虑因素我们最为关心的5G发展趋势18思博伦5G报告背景5G带来了更大的网络信号补盲、更大的天线阵列和超大的能源需求。有些设备全天候运行,但只有30%的时间需要它们。这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幻想,实际上这是唾手可得的果实。电信企业认为有办法解决其产生的所有过量的碳排放。各种电信能源效率方案正在通过具体战略建立坚实基础,从而控制下一代网络的碳足迹。自动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王牌6走向未来在2023年将会通过更准确的计量、测量和报告能源利用方法来尝试对可持续性继续进行改进。研发实验室和数据中心的自动化可以通过关闭未使用的设备、平衡资源利用率及整合设施,将能源利用降低40%。新空口的睡眠模式功能、用液体冷却取代空调制冷以及对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更多依赖可能会造成根本的变革。根据思博伦的估算,Open RAN测试和系统集成的复杂性增加了10倍,从而对其市场采用构成了障碍。Open RAN能够充分发挥潜力之前必须要做的功课运营商正在为取得进展设定雄心勃勃的时间表。思博伦5G报告2023技术成熟度、性能与功能差距、即插即用互操作性的难题、芯片组成本问题以及能效难题,威胁着原本光明的未来。与此同时,时间在一点点流逝市场驱动力、洞察及考虑因素我们最为关心的5G发展趋势19为什么会这么难?在接下来的18到24个月内,Open RAN还将更多地被运用在专用网络中,尤其是小基站的室内/室外应用。这是由自动化支持的协作测试环境早已做好准备的时刻,它已经有能力迎接这一艰巨挑战。但是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人们仍然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例如,DISH Network的目标是到今年在美国实现70%由Open RAN驱动的覆盖;沃达丰(Vodafone)计划到2030年为其欧洲网络实现30%的覆盖;西班牙电信(Telefnica)表示,到2025年将有50%的新站点采用Open RAN。其他企业则会更加谨慎,静静观察其同行的表现。预计这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会优先考虑虚拟RAN的部署。7同时还需要解决由大信号延迟、干扰、多普勒频移及切换引起的技术性能问题。在接下来的18到24个月里,我们预计通过中继和直接服务,人们将推动低轨卫星实现直达电话服务及定位、导航和授时(PNT)的系统韧性。无论如何,我们预计NTN的前途只有一个方向那就是持续发展。思博伦5G报告2023市场驱动力、洞察及考虑因素我们最为关心的5G发展趋势20非地面网络是更耀眼的明日之星非地面网络(NTN),尤其是近地轨道卫星(LEO),在2022年为人类实现了数次巨大飞跃。市场对Wi-Fi与5G融合的需求企业永远都会需要Wi-Fi,因此如果5G想要对企业产生吸引力,与Wi-Fi的无缝融合就势在必行。永久性的连接2022年见证Wi-Fi 6的广泛应用随着卫星价格的下降,进入覆盖服务不足的区域、支持应急服务及增强网络系统韧性的壁垒也随之下降。由跨带宽、速度、细分通道、控制及质量的卓越性能驱动,考虑到向后兼容性及熟悉的工作流程,对于企业来说这实际上是一个无需动脑筋就可以做出的选择。归根结底,企业希望看到融合,所以融合必然会发生。拨通未来电信企业必须证明5G与Wi-Fi的融合可以提供增强的灵活性、无缝连接及差异化的、具有竞争力的服务。89运营商正在评估商业用例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同时也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投资云和电信领域最知名的企业都已参与其中。首先,需要解决有关频谱对齐、3GPP第17版支持及手机兼容性的挑战;Wi-Fi 6E则不同,它因缺乏优质设备的支持和全球频谱分配所困扰。太空竞赛已经开始,这个曾经很小的生态系统开始看起来像一个巨大的星座。思博伦5G报告2023市场驱动力、洞察及考虑因素我们最为关心的5G发展趋势21不同的地区,不同的5G北美地区致力于在2022年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中频带部署。在连续多年的热度之后,中国的扩建趋于平稳。欧洲的5G部署重新加速,但仍落后于其他地区,其缓慢的采用速度导致投资者的犹豫不决。105G投资及后续步骤因地区而异5G未来的发展方向在2023年,我们预计北美地区的5G投资将转向特定室外及室内区域的补盲、5G核心网、边缘及FWA等领域。中国将在制造业、能源、交通等领域着力打造5G商业服务。预计印度的5G独立部署将会激增,因为其在200多个城市部署的网络完全跳过了非独立部署。在全球范围内,有些运营商已经进入下一阶段的扩建,也有些正面临着采用缓慢的现实,因此5G的发展道路正在发生分歧。思博伦对市场的看法为了加速创新、降低投资风险并降低验证新服务理念的成本,合作生态系统正在得到发展。2023市场驱动力、洞察及考虑因素思博伦对市场的看法22思博伦5G报告我们发现了许多重要主题没有普适于大多数运营商的单一创收途径,而是通过各种新的5G服务实现增量增长服务及效率方案的组合。行业参与者正在竞相产生5G收入,以证明巨额投资的合理性并将新服务推向市场。运营商正在根据业务目标和地区实际情况寻求获得收入的最佳途径。2,600思博伦迄今参与了2,600多个5G项目,使得公司可以从独有的视角来看待5G在全球的发展随着运营商采用以测试和服务质量保障为核心的网络生命周期自动化(DevOps、AIOps),5G与宏观经济正在触发数字化转型计划。引入5G核心网并转向独立组网具有挑战性,但这一点对于实现新的收入和效率至关重要。能源效率正在成为更重要的优先事项和市场差异化因素。5G独立组网与5G核心网的增长势头及成功部署预示着5G收入即将得到扩展。它们是新型高性能服务的关键推动因素,其中包括:专用无线网络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其有可能使用5G核心网为运营商打开各种垂直市场。我们发现人们对与可视化及自动化相关的用例特别感兴趣,例如:2023市场驱动力、洞察及考虑因素思博伦对市场的看法23即将到来的5G收入机会思博伦5G报告使用NR语音(VoNR)在同一网络上提供音频和视频服务5G与Wi-Fi网络之间的自动切换通过解耦到边缘实现游戏所需的低延迟专用网络创建传感器网络实现工厂车间或物流的资产可视化使用自动化远程控制资产、高清视频监控及使用巡检机器人思博伦对市场的看法作为首批获得成功的5G创收机会之一,固定无线接入(FWA)继续在2022年保持强劲的扩张节奏。FWA为远程工作者提供了更灵活、覆盖范围更广的宽带连接。Open RAN:尽管Open RAN让人们对于供应商多样化、灵活性及低成本产生了谨慎的乐观情绪,但其收入潜力尚不明确。早期的探索领域包括需要小基站进行信号补盲的服务,例如在城市地区进行的移动游戏。然而,缺乏对大规模MIMO的支持以及即插即用互操作性的挑战可能会延迟网络部署,因此在短期内Open RAN的市场机会不大。2023市场驱动力、洞察及考虑因素思博伦对市场的看法24思博伦5G报告行业的进步为5G的商业用例提供了更清晰的认知。对商业用例的反思思博伦对市场的看法专用无线网络:企业需要简单、易于部署的解决方案。他们往往倾向于与一家公司合作,为其设计、构建、运营并管理解决方案,从而实现交钥匙式托管服务。同时,比起资本性支出,重复性运营费用也看起来更好一些。这些因素改变了运营商将其服务货币化的方式。目前,单个用例对于商业用例来说还不够与此相反,必须实现多个用例的叠加。企业不相信5G能够解决其所需的性能、灵活性与安全性的全部问题。有创新精神的运营商正在使用测试结果来证明解决方案的成本效益,然后使用相同的测试来监控实际的SLA。合作伙伴的协作:运营商认识到他们没有时间从零开始。为了弥补缺失的技能差距并加快上市时间,商业用例需要强有力的合作伙伴。他们正在与各大科技巨头在云的问题上进行合作,并使用测试即服务产品,而不是建立自己专有的测试实验室并雇用新人才。微案例分析:西班牙电信(Telefnica)正在开发新一代专有5G产品,旨在提供专有5G连接、边缘计算及垂直特定增值服务。西班牙电信与思博伦实施了高度可扩展的云原生自动化流程,从而对专用网络产品的系统测试、更新和部署进行管理。思博伦的持续测试平台简化了这些工作流程,使西班牙电信能够经济高效地管理其专有5G解决方案的生命周期。在需要怎样的时延、何时需要,以及适用于哪些用例的问题上,边缘应用的需求与供应方的认知存在脱节。思博伦5G报告传统上,基准测试数据可以让公司将其服务或产品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基准测试的价值思博伦对市场的看法2023市场驱动力、洞察及考虑因素思博伦对市场的看法25关键结论如下:服务的提供涉及许多供应商元素,因此基准测试在5G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它被用来衡量体验质量及端到端性能,这些性能实际上是由参与提供服务的多个供应商功能交付的。基准测试在网络优化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够捕获对网络进行调整所需的数据集,并确保性能和客户体验。基准测试对于专用网络和新兴的边缘服务至关重要。对于专用网络,定制的射频环境需要优化吞吐量并识别没有移动数据覆盖的区域以及可能影响性能的信号及噪声干扰。边缘服务还将依靠对边缘与公有云延迟的综合评估来推动网络优化工作,并确保差异化的服务水平。运营商正在转向使用5G多接入边缘计算(MEC)服务来支持对时延敏感的企业用例。但是目前,终端用户所期待的应用性能,与网络运营商实际准备提供的性能水平之间,仍然存在一个断层。为了表现这一差异,思博伦与STL Partners进行了真实世界的边缘网络测试,并对潜在的边缘客户进行了150多次访问调查。企业用户几乎都将时延一致性放在最高优先级,目的就是为其计划部署的边缘应用提供足够的支持。现实世界中MEC服务的时延性能可能会随着时间和跨地区而显著波动,且上行和下行链路之间缺乏对称性。平均MEC时延将支持3GPP R16所述的多种边缘用例。然而,要想为这些依赖一致时延的用例提供支持,性能优化是必不可少的。要想实现对更广泛3GPP R16边缘用例的支持,需要对MEC性能开展更多的优化,进一步降低上行和下行链路的时延水平,并且提高其一致性。网络架构选择之外的多种因素都可能对时延产生影响,因此部署前后严格的验收测试和基准测试将是不可或缺的。通过查明并隔离可能对网络内部和外部时延造成影响的问题,持续的时延基准测试有助于对网络效率进行优先排序与优化。如欲了解详情请点击查看报告:透过时延看本质。透过时延看本质运营商正在转向使用5G多接入边缘计算(MEC)服务来支持对时延敏感的企业用例。但是目前,终端用户所期待的应用性能,与网络运营商实际准备提供的性能水平之间,仍然存在一个断层。思博伦5G报告2023市场驱动力、洞察及考虑因素思博伦对市场的看法26生态系统正在按需而建思博伦对市场的看法在2022年,电信运营商有了更高的合作意愿。在快速技术创新、填补技能缺口的需求及5G网络解耦的推动下,对“外来者”迟疑不决的态度已经被真正的协作愿望所取代在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这往往是不得已而为之。在今天,供应商数量越来越多,其互相交织的态势以及对中立协作环境的需求正在刺激生态系统的创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如果没有更紧密的生态系统协作,验证成本将会激增这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合作的意愿。5G核心网解耦与网络的云化为实现供应商多样化提供了第一个真正的机会。目前,供应商可以只负责部署核心网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对电信运营商具有潜在的成本效益随着硬件的商品化,运营商能够有更多选择,从而具有更大的财务杠杆。成倍增加的多元化供应商正在参与5G建设思博伦对市场的看法思博伦5G报告2023市场驱动力、洞察及考虑因素思博伦对市场的看法27与此同时,在IT、云、虚拟化和规模方面拥有专业知识的各大科技巨头正在积极参与其中,并带来运营商目前无法提供的能力。对于Open RAN的热情也将多供应商、即插即用模型带入了射频网络。在太空中,非地面网络正通过5G NTN连接标准得到提升,同时众多低轨卫星供应商也参与其中。供应商数量的增加对行业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运营商正在与多家供应商合作,充分利用现有功能并加快发展的脚步。运营商已经认识到,自己不可能成为所有领域的专家特别是在汽车或专用网络等垂直市场。在缺乏专业知识或非核心功能的领域,他们会将其外包给托管服务公司。参与者的多样化确实带来了新的挑战:安全性、标准解释及参与各方之间的功能对等。2023市场驱动力、洞察及考虑因素思博伦对市场的看法28思博伦5G报告随着供应商的大量涌入(其中许多是新面孔),运营商正在探求如何确保组合能够良好而且公平地实现其性能。需要建立协作、中立的竞争环境供所有人使用思博伦对市场的看法业界认识到需要建立一个所有人都能参与的竞争环境。虽然供应商拥有自己的实验室,但他们需要的是能够实现多供应商协作与集成的公共研发与测试环境。这种协作实验室需要灵活性来对互操作性、功能与可扩展性进行测试,同时它们必须能够模拟现实世界。速度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有必要在运营商内部对实验室进行整合,并在运营商和供应商之间建立联盟。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重复测试,相同的测试配置将用作服务或解决方案,使其贯穿从实验室到现网的整个生命周期。在无法进行合并的地方,实验室正在联合起来,这样至少能够让测试与共同的竞争环境保持一致。测试管理的问题也需要由中立方完成,这样就能够提供中立的测试脚本。运营商希望思博伦能够提供这种公共环境,因为我们具有客观性、技能组合以及测试即服务的能力。微案例分析:某欧洲强国建立了一个国家电信实验室,其任务是改善供应链多样性,旨在通过使供应商和运营商能够测试5G和Open RAN的互操作性、性能及安全性来发展生态系统。为了实现这一使命,其实验室环境实施了思博伦的5G核心网络仿真及验证平台。微案例分析:英国的一家大型电信运营商计划进行一次重大的供应商迁移,其中包括将核心网络过渡到内部云原生平台。这家运营商不具备跨多供应商对新电信云执行生产前验证所需的全部技能,因此他们选择了思博伦的测试即服务来助其管理验证工作流程的关键方面,并确保新网络超越原有网络的性能与容量。5G支持的许多新用例需要实时、动态的网络,从而提供具有符合期望的高质量的性能、动态及个性化服务。有些服务可能需要低延迟并会生成大量视频数据。2023市场驱动力、洞察及考虑因素思博伦对市场的看法29测试和服务质量保障的重要性及其作用的变化思博伦5G报告思博伦对市场的看法在这种环境中运营商需要:1确保其具有新用例所需的能力(例如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2对于可能影响收入的故障主动做出反应以发现并隔离3执行快速的优化过程以维持服务水平的货币化4进行连续的配置更改,例如修改网络切片或为一家工厂重新布线5持续监控并验证网络以确保性能、体验及安全质量为此,运营商必须做到快速灵活。他们正在整合DevOps的CI/CD/CT流程来管理来自多个堆栈、供应商和云环境的持续软件更新。这是向建立自我修复的自治网络迈出的一步。5G测试需要转型,例如:2023市场驱动力、洞察及考虑因素思博伦对市场的看法30思博伦5G报告随着网络和服务变得更加敏捷,测试和服务质量保障方法也必须得到发展,从而变得更具响应性和主动性。对于新设备、新服务以及持续的软件更新,从开发到实时部署的时间必须做到很快。人工的工作流程必须尽可能自动化,从而降低成本并改善客户体验。对测试和服务质量保障的影响思博伦对市场的看法传统的人工、被动式测试和服务质量保障方法无法提供足够敏捷性或可扩展性,而这是验证并确保实时、动态服务和网络所必须的。人工方式不再具有成本优势。在5G独立核心网与VoNR的初始测试中,运营商发现由于5G复杂性的增加,他们需要比4G进行多10倍的测试。快速主动的根本原因分析和问题解决对于实现服务的货币化至关重要。端到端的感知用户体验对于测量并与当前值进行比较极为关键。需要测量呼叫建立时间等可感知过程以及VoNR与游戏等语音服务的MOS分数。需要开发和测试用于保证SLA的相关网络KPI,如确定性延迟及视频质量等。需要进行研究以确定什么是人与机器可以接受的容忍度以及触发警报的时间。具有共享测试软件、库、方法和测试代理的测试自动化管道,可在生命周期每个阶段无缝使用思博伦5G报告运营商正在寻求通过测试和服务质量保障来释放收入潜力的典型变革,包括从实验室到现网测试生命周期(从开发、部署到运营)的自动化。为创建现实环境所需的运营敏捷性和成本效益,整个过程需要简单、无缝和自动化。从实验室到现网的生命周期测试思博伦对市场的看法2023市场驱动力、洞察及考虑因素思博伦对市场的看法31自动化与效率的基础是:自动化能够做到:运营商正在整个实验室到现网过程中寻求端到端的自动化测试,从而显著减少执行多孤岛进程所需的时间,降低重复测试的开销,帮助运营商在供应商的变更上线之前快速对其进行测试,并确保动态网络继续按预期运行。通过自动、持续的实时环境监控提高操作敏捷度,从而主动评估性能、快速隔离问题并重新验证功效使用相同测试资源的实验室自动化、整合和联合,从而减少重复测试在现网中持续主动监控,以安全地验证更新、测量性能、隔离故障并在网络更改后重新验证其功效 微案例分析:美国一家大型电信运营商正在使用思博伦的测试即服务实验室验证及基准测试服务进行现场测试,并对实时5G独立核心网的持续监控实施主动保障。思博伦提供从实验室到现网的完整测试,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具有自动化和一致性,使他们能够迁移到更敏捷、更高效的CI/CD/CT模型。微案例分析:现有的实验室和现场测试工具套件导致美国某一级运营商的部署延迟,从而难以重现网络问题并解决职能团队之间的性能差异。如今,该运营商正在通过跨实验室和现网域实施思博伦的自动化测试和服务质量保障解决方案来打破孤岛,从而验证新部署、执行持续主动监控并加速故障排除。其得到的效益是发布速度提高了60%,同时验证和故障排除的成本也有了明显降低。在投入商业使用前轻松验证多供应商版本并将这些测试顺利集成到供应商的CI/CD流程中,从而简化并降低推出成本通过在真实条件下简化对多供应商性能、互操作性、可扩展性和系统韧性的测试来加速开发过程获得5G新收入的路线图思博伦5G报告2023市场驱动力、洞察及考虑因素获得5G新收入的路线图32每个3GPP版本都可以提供新功能,以启用或增强对最新的创收应用程序与服务的支持。该路线图展示了当前及计划中的3GPP版本对一组有前途的新5G收入流的重要贡献。发布完成后,设备通常会在18-24个月内就位。初始网络部署在设备就位的6-12个月后开始,并有可能持续数年。20202022420252026标准完成设备就位部署开始R16R19R17R18R19R18R17R16扩展现实(AR、VR游戏)企业 专用网络工业自动化5G语音基于位置的服务物联网(IoT)NTN机动车 NR URLLC NR工业物联网 VoNR(SRVCC)NR定位支持(1-3米)具有NR侧链路的5G V2X5G核心网对NPN的支持基于NR的非授权频谱接入5GWi-Fi融合(ATSSS)NB-IoTeMTCNR扩展现实(XR)NR QoE工业物联网/URLLC 增强功能物联网的NR Over 52.6 NR定位增强(1 米)NR侧链中继增强型V2X服务非公共网络增强RAN切片ATSSS 增强功能5G C中的边缘计算 低复杂度NR设备(RedCap)NR IoT Over NTN(透明)XR会话服务XR 媒体服务服务体验KQI红帽(RedCap)第二阶段个人IoT网络 沉浸式语音 音频(EVS 编解码器扩展)基于测距的服务 侧链定位 对非公有网络第二阶段的增强支持 NR IoT Over NTN覆盖增强(再生)V2X增强功能 本地化移动元宇宙服务 支持环境电源的物联网 集成传感 通信 具有环境智能的服务机器人网络 卫星接入(第三阶段)思博伦5G报告2023市场驱动力、洞察及考虑因素通过自动化获得5G收入33通过自动化获得5G收入在5G收入竞赛中获胜我们的客户需要做好市场准备,也需要有能力实现收入,而我们将帮助他们实现这些目标。在每个项目中,速度都是决定成本效益的法宝。最关键的是,我们的存在就是为了帮助客户尽快采取行动实现新的收入。为了加速争夺新的5G收入,运营商需要确定那些客户愿意购买的新应用和服务,并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性能水平。成功取决于取得平衡,即要求5G运营商削减成本、降低风险、简化复杂性、加快上市时间、差异化产品、更加敏捷并与不断扩展的生态系统协作。我们的5G自动化测试解决方案改变了创新的生命周期,因此客户可以快速验证新概念,并持续而自信地确保从开发、部署到运营的网络及服务性能。这项工作打破了孤岛,能够更好管理复杂的流程并确保性能。我们与运营商广泛合作的结果是更快的货币化、更低的成本以及更安全、性能更好的网络。思博伦的自动化测试以及“实验室和测试即服务”托管解决方案让客户能够验证新服务并更快将其部署。如果客户本身不具备合适的专业知识,我们可以为其管理一切。无论是新服务、网络切片还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任何东西,我们保证我们的交付将使客户满意,从而帮助客户锁定收入并避免SLA惩罚。我们为实验室和预生产环境提供验证测试、运营网络中的主动测试以及用于竞争分析的供应商中立性能基准测试。我们的自动化测试框架与捆绑包支持供应商之间、以及拥有开发到部署生命周期所有权的组织之间的各种协作。思博伦在帮助客户开辟新的收入来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的成功取决于客户相信我们的专业知识及技术能力更够引导他们前进。这要求我们在客户踏上有史以来最具挑战性的电信旅程时,持续关注他们的需求、业务和进展,从而提供更完善的保障和服务。我们的托管服务和安全解决方案降低了协作环境增加的风险。思博伦通信(LSE:SPT)是在测试、保障、分析与安全、服务开发商和供应商以及企业网络领域拥有深厚专业知识和几十年丰富经验的全球领导者。致力于明晰越来越复杂的技术和商业挑战。思博伦的客户为实现优越性能许诺,思博伦为客户兑现承诺给予保障。了解更多信息,敬请访问:或。关于思博伦通信北京代表处地址:北京市东长安街1号东方广场东方经贸城W1座8层804-805A室邮编:100738电话:(86 10)8518 2539传真:(86 10)8518 2540上海代表处地址:上海市淮海中路283号香港广场3402室邮编:200021电话:(86 21)6390 7233/6070传真:(86 21)6390 7096广州代表处地址:广州市环市东路403号广州国际电子大厦2002室邮编:510095电话:(86 20)8732 4026/4308传真:(86 20)8732 4120思博伦通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13层邮编:100191电话:(86 10)8233 0055传真:(86 10)8233 0022思博伦通信(亚洲)有限公司地址:香港北角英皇道243-255号国都广场19楼1905-07室电话:(852)2511-3822传真:(852)2511-3880技术支持热线:400-810-9529中文网站:全球网站:技术支持网站:全球服务网站: 或正在办理注册的商标。所有权利受到保护,如有变化不另行通知。Rev.A CN 202303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4-02-21 34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STL:融合、共存还是竞争:5G与Wi-Fi 6将如何互动?(21页).pdf

    内容概要服务由思博伦提供支持内容概要5G和WI-FI 6将如何互动:融合、共存,还是竞争?随着Wi-Fi和蜂窝通信的标准相互交织的程度越来越高,两种技术在融合方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技术契机。本报告将分别从供应侧和需求侧的视角探讨市场对未来融合的看法。Grace Donnelly 高级顾问|2022 年 1 月 STL Partners 1 https:/ 6将如何互动:融合、共存,还是竞争?|2022 年 1 月本报告呈现了一项针对供应侧和需求侧的调研计划的发现,目的是理解5G和Wi-Fi 6是否将融合、共存,或竞争。这项研究的发现主要侧重于在企业空间中两者融合的可能性,尤其是将Wi-Fi与专有蜂窝网络融合的潜力,因为它在面向企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具备明显的优势。需求侧和供应侧的融合都尚不成熟在5G和Wi-Fi 6之间能否在未来进一步融合的问题上,包括运营商、厂商和新兴的行业参与方在内的融合解决方案供应方尚未达成普遍共识。虽然有些供应方相信融合场景将会得到普及,但其它各方预计两种技术之间仍将保持共存关系。要想让融合得到普遍的接纳,有几项障碍是供应方必须解决的,而且业界也必须触及一些技术转折点才有实现融合的可能。此类障碍及其转折点包括:5G赋能设备的上市情况:在更多5G芯片上市之前,融合将仅限于一些相对具体的用例,而这些用例都需要依赖切换模式或弹性模式的融合(见本执行综述下文中的定义)尽管已经出现了促进融合技术可能性的行业标准,但完整的生态体系还需要协同努力才能使融合得到更广泛的普及。5G的成熟度:Release 16引入了接入流量导向、切换和拆分(ATSSS)技术。虽然该标准可以实现融合,但其广泛的部署仍需2至3年才能变为现实。Wi-Fi的主导地位:Wi-Fi是目前占统治地位的企业无线技术。5G要想成为Wi-Fi的伙伴(或替代品),就必须展示出自己的价值。此外,Wi-Fi和5G都在作为独立的技术不断演进,因此等到Release16达到成熟的水平时,Wi-Fi可能已经发展到了Wi-Fi 6E或7。因此,这种变化不定的目标或许会让融合的可能性变得更加复杂。融合网络的所有权/管理:融合后的解决方案的管理工作非常复杂,而且要想让融合得以扩展,我们必须决定由谁来负责管理。运营商永远都希望自己的网络自己管理,因此很乐意提供同时包含蜂窝和Wi-Fi的完整解决方案。然而,企业可能已经获得了厂商、系统集成商等供应侧其它各方的完善供给,当然也包括负责管理融合解决方案的受管理解决方案供应商。此外,企业IT团队可能不太情愿将其网络连接的控制权交给供应侧的参与方。已与企业建立关系的供应侧参与方最有可能在该领域取得成功。内容概要2 STL Partners 5G和WI-FI 6将如何互动:融合、共存,还是竞争?|2022 年 1 月我们所说的共存、融合和竞争究竟是什么?围绕共存、融合和竞争的争论由来已久,但新一代蜂窝和Wi-Fi技术5G和Wi-Fi 6的引入又重新点燃了这场争论。然而,融合的定义可谓不一而足,实际实现融合的过程也将因此变得更加复杂。我们将在下文中逐一给出三者的定义。值得注意的是,融合的定义在目前主要以蜂窝网络为中心,因为它的基础是3GPP、无线宽带联盟(WBA)和下一代移动网络联盟(NGMN)提出的各项标准。共存:客户教育:如果供应侧的参与方希望促进融合解决方案,他们便有责任为企业客户提供教育,帮助客户了解融合解决方案的优势及其可服务的用例,从而生成需求。物理层共存:即Wi-Fi和蜂窝网络共享相同的频段,例如5GHz或6GHz频段时。他们在该频段内必须共存,即事实上的“友好相处”,避免两种技术及其实施之间的相互干扰。最佳连接共存:即设备(例如智能手机)或这些设备的拥有者选择首选可用网络(例如Wi-Fi或蜂窝网络)时。共存服务:即使用蜂窝设备作为实现Wi-Fi局域网(WLAN)的热点时。这种状态可以通过手机、Mi-Fi设备,或目前的固定式无线接入CPE设备来实现。融合:WLAN和3GPP系统之间的网络集成和相互作用能够以可信或不可信接入的方式实现如下功能:对可信和不可信接入点使用中立于接入方式的无缝验证 端到端QoS 涉及多个接入点的流量路由,其中使用的能力包括接入流量导向、切换和拆分(ATSSS),并包含适用于更高层的MPTCP(多路径TCP):-导向的目的是在5G和Wi-Fi之间选择最佳的网络。该过程会为某个新数据流选择一个接入网络,并通过选定的接入网络传输该数据流的流量。切换的作用是在5G和Wi-Fi之间实现无缝的往返交接。该过程会将某个传输中数据流的流量从一个接入网络转移到另一个接入网络上,同时保持该数据流的连续性。内容概要3 STL Partners 5G和WI-FI 6将如何互动:融合、共存,还是竞争?|2022 年 1 月目前,有多家供应侧的参与方都在同时提供上文所定义的共存和融合解决方案。因此,前述标准机构所提出的术语有时也会互换使用。这一特点在本报告的研究计划中非常明显,并可能使读者在市场中实际发生的情形产生误解。这是整个业界都要面对的一项挑战,也是此类解决方案在初生阶段必然遇到的问题。最终,这项研究发现,融合可能只适合一些特定的用例,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企业。由于这两种连接技术独有的特点可以为企业客户的各类互补性应用提供服务,我们预计将会看到它们在这方面形成共存的局面。竞争既可能发生在技术层面,也可以出现在商业层面。在技术层面,两种技术可能在共享频谱内主动竞争,并导致干扰,最终使双方的性能两败俱伤。竞争也可以出现在商业层面。例如,一家企业可能同时部署蜂窝和Wi-Fi连接能力,但两者可能由处于相互竞争关系的不同运营商负责管理,而每一方都想通过竞争获得首选连接方式的地位。或者,一家企业可能只使用Wi-Fi,而对蜂窝网络没有需求,或反之亦然,而这意味着两种技术之间不存在网络选择或频谱共享的要求,因为一种技术已经能够满足所有所需的用例。内容概要4竞争拆分的作用是在5G和Wi-Fi之间实现网络汇聚。该过程会拆分某个数据流的流量并将其在多个接入网络上同时发送出去。MPTCP是一项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标准,可以让应用使用多个路径(网络)同时执行数据交换。STL Partners 5G和WI-FI 6将如何互动:融合、共存,还是竞争?|2022 年 1 月目录执行综述 需求侧和供应侧的融合都尚不成熟 我们所说的共存、融合和竞争究竟是什么?目录 图表 前言 简介 融合的市场环境 业界内的各机构一直在促进融合 频谱拍卖 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之处 融合的两项关键用例 迈向融合的未来趋势尚不成熟 5G成熟度的区域性差异 缺乏一致性的定义 谁来管理融合?企业客户对融合提出高水平需求为时尚早 Wi-Fi仍是主导技术,而5G必须克服若干障碍才能成为Wi-Fi真正的伙伴或替代品 关于融合的决策将由行业特点驱动供应侧参与方必须为企业客户提供融合方面的教育(前提是这些参与方相信融合对企业有益)结论内容概要5.2.2.3.5.6.7.8.9.9.9.9.10.12.13.14.14.16.16.18.19.20 STL Partners 5G和WI-FI 6将如何互动:融合、共存,还是竞争?|2022 年 1 月内容概要6图表图1:下一代Wi-Fi与蜂窝连接能力之间存在的若干关键差异 图2:两种有潜力的融合模型:弹性模型和切换模型 图3:目前已有11家制造商和汽车客户向一家欧洲网络设备供应商提出了融合解决方案请求图4:只有少数运营商已经部署了5G独立组网核心网.8.11.12.13本报告的基础是STLPartners在2021年10月至11月期间由执行的一项调研计划的发现。该计划涵盖了供应侧(电信运营商、网络设备供应商)和需求侧(企业客户、软件开发商)的多家受访企业。这项研究的目的是理解市场对5G和Wi-Fi 6之间潜在融合、共存和竞争的看法。这些调研的成果归纳如下。STL Partners 5G和WI-FI 6将如何互动:融合、共存,还是竞争?|2022 年 1 月前言本文档由独立研究企业STL Partners受思博伦通信公司的委托编写而成。STL Partners在编写过程中坚持严格的编辑独立性。内容概要7 STL Partners 5G和WI-FI 6将如何互动:融合、共存,还是竞争?|2022 年 1 月内容概要8简介围绕共存、融合和竞争的争论由来已久,但新一代Wi-Fi和蜂窝技术Wi-Fi6和5G的引入又重新点燃了这场争论。业界各机构也为这项讨论注入了新的动力,其中包括Wi-Fi联盟、IEEE、无线宽带联盟(WBA)、下一代移动网络联盟(NGMN)和3GPP,而他们都在努力制定可在5G和Wi-Fi之间实现融合的标准。5G是根据3GPP的Release 15标准在2018年推出的,并自2019年开始由电信运营商实施全球部署。5G被认为是一项相对于4G和LTE的重大升级。5G改进了多方面的能力,例如更高的速度、更大的覆盖范围,以及更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而这些能力将有望在各行业实现一系列全新的用例。与此同时,Wi-Fi也演进到了其第六代,即2019年出现的Wi-Fi 6技术。Wi-Fi的此次最新演进可以提供比前一代高出40%的速度,以及更强的可视性和透明度,为更好的网络管制和管理奠定了基础。最新一代Wi-Fi的关键增强特性详情如下表所示。图1:下一代Wi-Fi与蜂窝连接能力之间存在的若干关键差异尽管存在更大程度融合的技术可能性,但需求侧和供应侧仍在争论5G和Wi-Fi 6的未来走向是融合、共存,还是竞争,并没有形成决定性的观点。之所以会形成这种局面,主要是由于当前市场的不成熟性,以及潜在融合用例在某种程度上的局限性所致。Wi-FiWi-Fi 5:移动前一代新一代 最高3.5 Gbps 有限的电池寿命 多用户多路输入多路输出支持可同时 支持最多4台设备 Wi-Fi 6:最高9.6 Gbps 改进后的电池寿命 多用户多路输入多路输出支持可同时支持最多8台设备 正交频分多址是一种可以让更多用户同时在同一信道 内运行的全新特性4G:最高1 Gbps 时延60-98毫秒 可连接100,000台设备/平方千米 5G:最高10 Gbps 时延潜力可低至1毫秒 可连接1,000,000台设备/平方千米资料来源:STL Partners无线宽带联盟(WBA)和下一代移动网络联盟(NGMN)于2021年发布了一份促进Wi-Fi和5G之间未来融合的联合报告。该报告重点强调了融合的优点,提出了多种用例和垂直应用,充分展示了两种技术间更紧密协作可以带来的好处。此外,3GPP也已经在积极寻求将实现Wi-Fi和蜂窝间融合的标准包含在每一次的规格发布中。3GPP的Release8推出了“接入网络发现和选择功能”(ANDSF)的概念,使用户设备能够发现包括Wi-Fi在内的各类非3GPP接入网络。2018年,Release 15包含了通过这些非3GPP接入网络实现的原生5G服务的可选3GPP接入。最近,Release16引入了“接入流量导向、拆分和切换”(ATSSS),与多种接入网络建立了3GPP和非3GPP连接能力,而这也是弹性融合模型的一项关键赋能因素。同样,在Wi-Fi联盟的主持下,IEEE多年来也一直在讨论实现融合的潜在路径。然而,这些机构在未来融合的可能性方面并没有太多的发言权,可能是因为Wi-Fi目前在供应企业无线连接所占据的主导地位。STL Partners 近年来,6GHz频段的频谱已被释放并供美国、英国、韩国和其它主要市场的无牌照使用,这一进展为融合的可能性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除5G目前使用的现有5GHz频段外,6GHz范围的频谱同样也可以用于支持5G连接。在具备了共享相同频谱的能力后,这种局面在理论上可以促进5G和Wi-Fi形成更紧密的联结。然而,鉴于每种技术都有类似的传播特点,可用频谱范围的增加是否有助于推进融合还有待验证。5G和WI-FI 6将如何互动:融合、共存,还是竞争?|2022 年 1 月融合的市场环境频谱拍卖虽然标准定义的是可能性,但业界机构的目的是关注未来,为整个生态体系的后续跟进铺平道路。理论上可能的事情必须在实践中得到支持,而要想让融合获得更广泛的普及,供应侧生态体系,包括网络运营商、系统集成商(SI)、网络设备供应商(NEP)和硬件制造商,都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同样,如果设备要接入融合网络,它们必须配备5G和Wi-Fi芯片。虽然移动电话可同时支持这两种连接类型,但企业部署的多数联网设备都只支持Wi-Fi。在5G芯片或模块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并在更多数量的设备中使用之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之处业界内的各机构一直在促进融合内容概要92 https:/ 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918093 在提及“融合”的概念时,我们必须考虑两种关键的用例类型。首先是弹性,即从同一设备上同时连接Wi-Fi和蜂窝网络的能力(在3GPP对ATSSS的定义语境中也被称为“拆分”),从而使一种形式的连接可以在另一种形式的连接断开或经历“盲区”时充当其“备份”。正如其命名法所示,这种类型可以支持各类关键任务用例,为那些可能因失去连接而彻底停摆的应用提供更强的弹性。需要由网络驱动融合的用例(相较于已经存在的设备驱动或用户驱动的融合,例如手机在Wi-Fi和蜂窝网络间的移动)在很大程度上仍只是理论性的,但德国电信一直在试验自动引导车辆(AGV)的概念验证项目,所采用的便是平等的通信路径。考虑到所支持的用例具备的关键任务属性,以及这些用例可能发生的周边环境(例如建有专有蜂窝网络的企业制造设施或仓库),这种类型的融合可能会依赖专有蜂窝网络。专有蜂窝网络部署可由供应侧的某个参与方来部署和管理,也可由企业自行实施,但后一种场景可能需要只有规模巨大且技术上非常先进的企业才具备的高水平专业能力。STL Partners 5G和WI-FI 6将如何互动:融合、共存,还是竞争?|2022 年 1 月内容概要10融合可能仍然只适用于一些具体的用例。例如,有些用例需要依赖可以无缝方式从Wi-Fi“切换”至移动网络的移动性,而制造业等垂直行业还会用到一些极其重要的关键任务用例,而这些用例都可以成为投资建设(专有)5G并将其作为Wi-Fi备份的合理依据。我们将在下文中更详细地讨论这些用例。要想让融合成为值得更多企业认真考虑的真实可能性,其完整的生态体系最终必须以协同一致的方式运行。第二组的融合用例采用的是切换模型。切换模型中的设备并不会同时连接到两种类型的连接能力上,但会通过一个单一的企业系统接受验证。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开放式的漫游,因此可以实现设备在蜂窝和Wi-Fi之间移动时的无缝交接。实现该功能的尝试并不罕见,且包括AT&T在内的许多运营商多年来一直都在使用Wi-Fi分流来实现更大的网络容量。在本研究计划的受访企业中,一家总部设在欧洲的全球性网络设备供应商企业曾指出,之所以要建设只需单一验证点的融合解决方案,原因之一就是其它的网络设备供应商已经开始为早期工业4.0客户建设并行的网络,而该公司希望尽力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这家受访企业还讨论了切换在园区用例中特别有益的用途,即设备可以在大范围内的室内和室外空间之间移动,并享受两种类型连接能力之间交接所带来的好处。根据用例的不同,切换模型既可以使用公有蜂窝网络,也可以使用专有蜂窝网络。例如,如果一家物流企业要求移动的车辆具备交接能力,并且需要由单一系统来完成验证,那么该企业可以使用定制的专有蜂窝网络来实现更高的安全性。然而,如果是一个希望为场内移动的访客提供更好客户体验的音乐厅,则可以使用公有蜂窝网络。4 https:/ 5 https:/ Partners 5G和WI-FI 6将如何互动:融合、共存,还是竞争?|2022 年 1 月体育场就属于从切换模型的融合中受益的早期园区环境实例。在美国,内华达州的Allegiant体育场和洛杉矶的So-Fi体育场都在使用融合网络设计。在So-Fi体育场,Verizon的公有5G和Cisco的Wi-Fi都由一个融合平台中基于Cisco Catalyst的单一网络管理。使用两种形式的连接能力可以支持数以千计的物联网和客户移动设备、显示屏的4k视频流,以及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以及供球迷欣赏的360度投球环影。内容概要11图2:两种有潜力的融合模型:弹性模型和切换模型资料来源:STL Partners弹性模型Wi-Fi 5GWi-Fi 5G切换模型供应侧的受访企业对潜在融合的看法存在分歧。有些受访企业预计融合在企业客户中会越来越受欢迎,原因是企业已经向他们表示对融合解决方案非常感兴趣。其中一家受访企业是一家总部设在欧洲的电信网络设备供应商。下面的图3显示的便是这家网络设备供应商已经看到有此类需求的垂直行业的数量和范围。该受访企业所认定的融合驱动关键用例是移动和Wi-Fi之间网络层面的无缝验证。如果无法实现此类无缝验证,在两种技术之间移动的资产可能会遭遇盲区。STL Partners 5G和WI-FI 6将如何互动:融合、共存,还是竞争?|2022 年 1 月内容概要12然而,其它的受访企业预测的则是持续共存的未来场景。一家主打中东及非洲市场受访融合运营商相信,客户只会在非常具体的特定用途用例中才会需要融合,因此共存仍将在未来占据主导地位。还有一家受访企业向我们表示,竞争将是最有可能的终极结局。这家受访企业相信,网络切片是5G“改变游戏规则”的能力,因为它可以向企业提供Wi-Fi望尘莫及的定制连接能力。最终,很明显业界并没有在该主题上达成明确的共识,而这种局面之所以会形成,主要是由于两个关键因素:1.5G发布成熟度的区域性差异;2.缺乏一致性的“融合”定义。我们将对这些原因逐一加以探讨。迈向融合的未来趋势尚不成熟图3:目前已有11家制造商和汽车客户向一家欧洲网络设备供应商提出了融合解决方案请求资料来源:STL Partners的调研,2021年10月至11月石油和天然气 5制造业 5汽车 11物流 9公共行业 8教育 6公用事业 5虽然各方在融合的问题上意见分歧严重,但如果供应侧的受访企业身处更为成熟的市场中,他们对未来的预测更可能偏向融合。例如,两家预测融合需求增加的受访企业都来自西欧。而亚太地区和中东及非洲市场的受访企业相信共存才是未来。或许这种状况反映了一个现实,即只有可实现ATSSS的最新5G发布才能让融合成为可能:当企业开始使用下一代的蜂窝技术时,需要融合的用例也将变得更加清晰。5G功能会分不同的阶段出现:首先出现的是对增强移动宽带能力至关重要的5G非独立组网,之后才是通过Release15和16推出的5G独立组网切片功能实现的更先进用例。受访亚太地区运营商所在的国家仍在使用非独立组网的5G服务,因此能够发挥5G全部能力的先进用例确实要在几年之后才可能实现。一家身处更为成熟市场的受访企业认为,即使在Release 16和实现融合的ATSSS完整功能得到大规模部署后,融合仍需要2至3年的时间才可能变为现实(图4)。这种状况可能会阻碍使用Wi-Fi 6实现的融合,因为根据这一时间框架,企业届时可能已在寻求升级至Wi-Fi 6E或7。6 https:/ STL Partners 5G更为成熟的地区(即正在部署Release16特性)已经开始为下一代用例创造更大的可能性。例如,一家欧洲电信公司讨论了他们如何使用自己的5G测试设施来支持某物流客户的AGV车队研究工作,而这项工作依赖的正是5G可靠的低时延性能来监视车辆的实时相对位置并避免碰撞。在支持移动资产和提供可靠低时延方面,5G所拥5G和WI-FI 6将如何互动:融合、共存,还是竞争?|2022 年 1 月内容概要13图4:只有少数运营商已经部署了5G独立组网核心网资料来源:STL Partners6200222023在未来融合方面缺乏共识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就是不尽一致的定义。在本次调研计划中,有一家受访企业曾提到这样一个实例 一家企业所认定的融合却被另一家客户描述为共存。例如,一家运营商曾将其为体育场环境提供蜂窝服务描述为与Wi-Fi“竞争”。这家运营商建设了一套4G分布式天线系统,可以为体育场内的用户提供强劲的覆盖能力,几乎夺取了体育场内Wi-Fi的全部生存空间,而后者原本的作用是为创收的目的收集人群数据。该实例中的Wi-Fi由另一家运营商拥有并管理,因此两者间形成了赤裸裸的竞争关系。然而,如果本例中的这家运营商同时也提供Wi-Fi,上述的状况便可自然而然地被描述为共存,甚至是融合。STL Partners 5G和WI-FI 6将如何互动:融合、共存,还是竞争?|2022 年 1 月内容概要14有的独特价值已经成为整个调研计划中被反复提及的主题。因此,似乎供应侧的参与方已经开始与客户合作测试和部署各类5G用例,而他们也在推广需要融合的企业应用方面具备更强的能力,例如切换模式中蜂窝网络与Wi-Fi之间的无缝交接。然而,这种无缝的程度到底有多高,仍然属于一个争论不决的范畴,因为业界在过去就曾努力实现这一概念的目标。这种能力是5G成熟度的职能之一,因此预测网络融合的倾向很可能反映出的是蜂窝连接能力方面的市场成熟度。最终,这种不一致性反映出的将是一幅更广泛的图景:作为一种概念,融合仍然处于初生联合会,即使经历了超过十年的努力后依旧如此。因此,在不同的利益关联方看来,它代表的是略有差异的不同事物。而它的实际涵义还要取决于利益关联方在部署中扮演的角色。例如,供应侧的参与方可能会通过单一融合平台同时管理来自两家不同供应商的蜂窝和Wi-Fi网络,即管理两者之间的验证和交接,并将其称之为融合。简介部分提到过的So-Fi体育场便是这样一个例子。但该例中的连接供应方可能将其视作共存,因为他们并不负责管理Wi-Fi。凭借其在业界中占据的优势地位,能够同时管理两个网络的供应方可能更期待未来融合的状况。围绕融合的另外一个争议点就是网络的管理权属。由于融合尚处于初生阶段,供应侧的参与方仍在思考其部署和管理融合网络的战略。传统上,大型企业都有管理其Wi-Fi的内部IT部门,因此可能会争夺3GPP连接的控制权。据一家欧洲运营商称,随着各企业开始转向部署专有LTE或5G网络,企业的IT团队已经开始重新建设其在专有联网方面的技能。虽然这些类型的网络可能在企业内部建设和管理,但有能力管理端到端部署和开展LTE或5G网络后续管理的企业毕竟只是凤毛麟角。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这些网络可以由电信企业或厂商来部署和管理。只要供应侧的参与方能够提供这种管理,未来提供融合程度更高的解决方案便有了一个很好的起点。缺乏一致性的定义谁来管理融合?45很明显,由谁来管理融合网络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运营商永远都希望自己能够掌握其网络的控制权。如果运营商积极地向企业提供完全受管理的解决方案,而企业又不愿意让出其Wi-Fi网络的控制权,或者该Wi-Fi网络已经由其它供应侧参与方负责提供,例如厂商、系统集成商或可以管理完整解决方案的受管理服务供应商,那么融合网络的供供应问题必然会因此阻碍。运营商要想提供融合解决方案,就需要强化自己与企业的关键,加深对终端客户的理解,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以持久的方式销售和管理此类解决方案,同时也可以与已经在提供企业解决方案的更广泛的厂商生态体系建立关系。STL Partners 5G和WI-FI 6将如何互动:融合、共存,还是竞争?|2022 年 1 月有一家运营商曾表示希望在未来扮演融合的角色,即以“完整解决方案的方式提供给首席运营官”,因为首席运营官更愿意接受单一解决方案,而这一点与首席信息官不同,后者更乐意“根据预算和内部能力分别采用不同的技术。”这家运营商将自己的战略描述为,以客户现场专有蜂窝网络为起点,并会随着架构的演进,逐步演进为受管理的公有网络切片。这种作法将形成一个完全受管理的解决方案,使运营商能够保持其自有网络的完全控制权。要想使这种类型的完整解决方案产品发挥作用,供应商需要承担履行服务水平协议的财务义务,因此应当以谨慎的态度来考虑这一问题。内容概要15“从电信企业的视角来看,专有网络的供应是提供由通信服务商或系统集成商管理的解决方案的好机会。而目前的现状时,不同类型的连接可能会由不同的运营商负责管理。”某全球性电信网络设备供应商的移动网络技术演进专家设备的上市情况。部署5G的关键起点之一就是可支持蜂窝连接的设备是否已经上市。除移动电话外,绝大多数企业设备,包括工业机械、计算机和其它电气设备,根本不具备连接蜂窝网络的能力。对于正在考虑向5G迁移的多数企业而言,这意味着需要成批淘汰现有的设备,并以配备5G芯片的设备取而代之,而对现Wi-Fi在目前仍是占据主导地位的无线企业连接技术。一家受访的全球物流企业曾指出,无论是在其仓库中,还是在办公室内,Wi-Fi都是关键的技术,因为它可以满足该公司所有的当前用例要求。在考虑5G的潜力时,该公司认为问题的关键不是5G是否会取代Wi-Fi,而是“Wi-Fi将会保留下来,而5G可以在其能够发挥最大价值的特定的场景中充当Wi-Fi的补充。”。STL Partners 5G和WI-FI 6将如何互动:融合、共存,还是竞争?|2022 年 1 月内容概要16需求侧和供应侧的受访企业均明确表示,在企业可以考虑5G并为融合解决方案的可能性种草之前,尚有一系列的障碍亟待解决:企业客户对融合提出高水平需求为时尚早Wi-Fi仍是主导技术,而5G必须克服若干障碍才能成为Wi-Fi真正的伙伴或替代品图5:5G向企业推广时面临的障碍资料来源:STL Partners技术必要性设备可用性5G推广面临的障碍5G的成本企业能力集等待切片功能5G的成本。一家电信网络设备供应商曾指出,Wi-Fi凭借其低成本和市场供应充足的优点,将在未来若干年中继续在企业连接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需求侧还是供应侧,我们听到的都是经济因素对企业的决策过程有多么重要。一家需求侧受访企业表示,他们确实看到了5G的长期价值,但鉴于其支出问题,该企业将继续使用Wi-Fi。另外一家电信网络设备供应商也赞同这一观点,并指出由于5G仍比Wi-Fi更加昂贵,因此只有在非常巨大的场所中部署5G才具有商业意义,因为客户可以从削减接入点的数量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5G的技术必要性。需求侧调研的一个共同主题是,终端客户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都希望了解5G的独特价值,以及5G可以实现的具体用例。这可能会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因为多家受访企业都指出,Wi-Fi的能力已经足以满足多数当前企业用例的要求。据一家电信网络设备供应商称,“Wi-Fi的表现十分优秀”,因此只有那些需要广域室外覆盖能力的少量用例才会需要5G。与此类似的是,一家需求侧受访企业解释说,该企业目前并没有真正需要超低时延和高可靠性等5G技术能力的任何具体用例,因此认为5G只是一项着眼更长远的布局。另外一家制造业的企业客户描述称,其生产线内目前使用的所有机械都依赖有线连接,因为这些设备依靠的是面向关键任务的时延和可靠性,而这些都是目前的Wi-Fi无法提供的。这家受访企业还提及,该企业正在讨论5G的实施问题,并认为该技术具备支持运动设备的价值。等待切片功能。需求侧和供应侧的参与方都承认,在考虑蜂窝连接能力时,5G的网络切片功能将是一项重要的区别化优势。一家全球物流企业认为,网络切片的价值在于灵活性,即既可针对具体的要求进行定制,也可在独立的切片上支持第三方设备,从而满足企业的安全目标。同样,一家主营欧洲、中东及非洲业务的受访软件公司指出,切片技术“将改变游戏规则”,并预测“切片将帮助5G获得进入商用领域的门 STL Partners 5G和WI-FI 6将如何互动:融合、共存,还是竞争?|2022 年 1 月将5G融入其设施的潜在兴趣不在当下,而在未来,但也表示,这一切都取决于设备供应方(一家全球硬件制造商)能否为其提供具备5G能力的设备。在此之前,所有的讨论都纯粹只是假设。有设备进行改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此类设备目前还没有上市。在其上市后,企业也需要承担巨大的替换成本,因此必须让企业客户清楚地了解升级的价值所在。一家受访的全球物流公司曾指出,该公司将内容概要17“让设备在5G上运行起来只是起点,第二个关键节点是我们何时能拥有需要5G技术能力的用例,而第三个关键节点是何时成本能够达到旗鼓相当的程度。”某全球物流公司的托管和电信业务主管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融合的实现进度。而根据垂直行业所具备的独有特性,其中的部分因素也会有所差异:STL Partners 5G和WI-FI 6将如何互动:融合、共存,还是竞争?|2022 年 1 月内容概要18技能集。目前,Wi-Fi工程师的数量,以及培训的选择范围,都已经远远超出了企业5G工程师的数量。5G要想得到更广泛的部署,就必须首先获得具备适当技能集和能力的工程师的支持,而这些技能和能力都是管理现场3GPP蜂窝连接能力所不可或缺的。票,而这一领域目前仍由Wi-Fi主导”。作为3GPP Release 16的一项特性,切片技术仍是一项处于迅速成长阶段的技术。如上文中的图4所示,它依赖的是5G独立组网架构,而该架构的广泛部署仍需时日。值得注意的是,在5G成熟的同时,Wi-Fi也在不断演进,因此当Release 16和17日渐成熟时,Wi-Fi 6E和7也将在同一时间框架内面世。这种变化不定的目标或许会让融合的可能性变得更加复杂。更新周期。自身更新周期较长的行业更新其技术的速度也会较慢,其中也包括连接基础设施,因此其采用5G和Wi-Fi6融合的速度自然也更加缓慢。例如,汽车制造设备的更新周期约为7至9年,因为在车辆改款之前这些设备会在多年中持续生产同一车型,而只有到改款时他们才有可能安装新的技术。资本支出投资的倾向性。专有5G网络中的投资是一项相对巨大的资本支出投入,尤其是当您将一些先进用例的相关基础设施也包含在内时,例如自动化货运车辆(AGV)或主自机器人。在制造业或物流业(仓储、港口等)行业中,巨大的资本支出投资虽然是其业务模型的组成部分,但对媒体和娱乐等其它行业而言却并非那么司空见惯。对5G的具体要求。在企业需要连接移动设备的场景中,尤其是设备高速移动的情况下,5G的需求才会特别受到重视。蜂窝网络因其更强的覆盖能力而比Wi-Fi更适合室外空间,因此,那些只需要室内覆盖能力的企业确实也能从专有5G有受益,但目前他们更倾向于只在运营中使用Wi-Fi。物流和制造业场地可能需要生产线中运动设备(例如AGV)的连接能力,而这些设备可能会在室内和室外空间之间运动,因此可能成为融合的候选用例。此外,如果环境和行业中存在大量的金属制品或需要地面(例如采矿)连接能力,专有蜂窝网络会更加适合,因为它不会像Wi-Fi那样容易受到干扰。规模。鉴于当前专有5G基础设施的成本极高,只有面向较大商业/企业场所的投资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因此,拥有大型园区场地的行业更有可能采用5G。制造业和物流业似乎更适合归于此类。关于融合的决策将由行业特点驱动如果供应侧参与方正在寻求向企业提供融合程度更高的解决方案,那么运营商、厂商或系统集成商就有责任引导讨论的方向,并通过教育其企业客户来帮助他们了解融合解决方案及其关联的优势。需求侧和供应侧的参与方都已明确表示,在为任何类型的连接解决方案生成需求时,无论是升级至Wi-Fi6、5G、某种融合解决方案或其它的形式,供应侧都需要刺激其终端客户提出需求。受访企业的普遍共识是,企业客户根本不知道,也不关心网络架构在生成需求中的作用。据一家亚太地区的运营商称,“在客户看来,网络是无关紧要的。他们只知道连接能力是必要的,但只要能正常工作即可”。欧洲的一家运营商也反映了这种观点。该公司一直在积极向企业客户提供融合解决方案,但也承认“教育客户和描述融合的责任确实在我们身上”。最终,只有当供应侧的参与方能够展示,或至少能力描述融合解决方案所带来的优势,对融合解决方案的需求才能水到渠成。这些解决方案改进或实现的早期用例实例,将是供应商参与方向企业客户推销的良好起点。STL Partners 5G和WI-FI 6将如何互动:融合、共存,还是竞争?|2022 年 1 月内容概要19对数字化的兴趣。有些企业相对而言会更加保守,而这种特质也会影响其采用各类下一代技术的时间安排,具体而言就是5G。例如,一家公用事业受访企业曾表示,其垂直行业中的各方在技术方面都不太愿意率先行动。它们的系统具有关键任务的性质,而任何服务中断都会导致复杂的关联问题,因此他们倾向于等其它行业先行验证新技术的商业案例后再采取行动。“作为一个行业,我们不喜欢成为先行者,我们在升级技术方面相当谨慎,因为任何服务中断都是我们无法承受的。”某全球能源企业的技术支持工程师供应侧参与方必须为企业客户提供融合方面的教育(前提是这些参与方相信融合对企业有益)我们发现市场对融合的需求已经初见端倪。这种需求主要集中于那些需要切换模型类融合的用例中,适用于那些需要在Wi-Fi和蜂窝网络之间进行交接的快速移动资产。多年前,这种类型的融合便已在消费者领域出现(例如手机在网络间移动的情形),但企业环境对此类融合的需求也在逐步升温,例如在生产流程中使用AGV的情形。STL Partners 5G和WI-FI 6将如何互动:融合、共存,还是竞争?|2022 年 1 月内容概要20需要弹性模型类融合的用例在某种程度上仍依靠3GPP的Release 16,该标准可支持与多个接入网络建立的3GPP和非3GPP连接能力。即使在成熟的市场中,Release 16的大规模部署仍然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实现,而届时企业可能已在探讨是否应使用Wi-Fi 6E或7。最终,各方之所以在融合问题上难以达成共识,主要原因还是本地市场中5G的成熟度问题,以及各方对融合构成要件的看法有所差异。希望实现更大程度融合的供应侧参与方应思考其在未来推销和管理融合的战略,因为运营商往往会不遗余力地守住其自有网络的控制权。同时,供应侧参与方还需要认真考虑在面对企业内部IT团队时可能遭遇的潜在主权问题。诚然,融合不一定适合所的有企业客户。总体而言,在支持移动资产或设备的园区网络,或者用于面向未来且支持极重要的关键任务进程时,融合可能会发挥更大的作用。除此类情形之外,我们预计更多的企业将会引入5G,并将其用作企业环境中的Wi-Fi网络的补充。结论研究咨询展会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4-02-21 21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通信行业五大行业前瞻:新年献礼-240218(36页).pdf

    证券研究报告*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01证券研究报告*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2024年2月18日新年献礼五大行业前瞻证券研究报告*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1核心观点1 回顾2023年,我们看.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4-02-21 36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卫星互联网行业报告(一):构建空天地一体化体系逐梦卫星互联科技新蓝海-240207(31页).pdf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1/31 行业研究|国防军工 证券研究报告 卫星互联网卫星互联网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报告 2024 年 02 月 07 日 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构建空天地一体化体系体系.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4-02-19 31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卫星互联网行业报告之一:卫星互联网持续快速发展-240202(21页).pdf

    证券研究报告证券研究报告 作者:作者:刘凯刘凯 执业证书编号:执业证书编号:S0930517100002S0930517100002 2024年2月2日 卫星互联网持续快速发展卫星互联网持续快速发展 .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4-02-05 21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TD产业联盟:2023年四季度5G产业和市场发展报告(58页).pdf

    5G产业和市场发展报告市场研究系列2023 Q4Telecommunication Development Industry AllianceTD 产业联盟产业联盟版权声明本报告版权属于北京电信技术发展产业协会(TD 产业联盟),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报告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北京电信技术发展产业协会(TD 产业联盟)”。违反上述声明者,编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目 录目 录PART 15G 频谱与标准.1(一)全球超 100 个国家地区完成 5G 频谱分配,频谱资源规划持续推进2(二)6GHz 频段划分用于 5G/6G 的全球规则基础已建立.2(三)3GPP Rel-19 首批 16 个 RAN 标准立项,5G-A 标准制定进入新阶段3(四)全球 5G 专利布局竞争愈发激烈,专利纠纷预示 5G 标准必要专利必争地位.6PART 25G 网络.9(一)全球 5G 商用网络超过 304 张,5G SA 网络投资建设加速推进.10(二)全球 5G 基站建设进入平稳期,我国基站建设仍保持较高水平.11(三)全球 5G 用户突破 15.7 亿,我国 5G 用户占比过半.13PART 35G 芯片与终端.1601芯片.17(一)全球 5G 基带芯片累计发布 23 款,创新迭代进度放缓.17(二)全球 5G SoC 芯片累计发布 94 款,季度新增 4 款.18(三)5G SoC 芯片高端化发展,新产品集中采用 4-7nm 先进制程.23(四)全球智能手机 AP/SoC 芯片寡头垄断格局稳定.2402终端.25(一)全球终端厂商主体规模持续增长,多融合应用催生终端生态繁荣发展.25(二)终端形态多样化发展,行业终端快速成长.25(三)我国 5G 入网终端达 1499 款,行业终端形态不断丰富.2603终端手机.28(一)全球智能手机出货触底回暖,首次季度同比增长 8.5%.28(二)国内手机市场大幅回暖,出货量达近两年最高水平.29(三)国内手机市场华为市场份额涨幅最大,OV 两厂市占率下跌.30(四)超 85%的 5G 手机款型采用高通、联发科技芯片.31PART 45G 应用.33(一)“扬帆”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我国 5G 应用覆盖 7 成国民经济大类、5G 商业化项目超 9.4 万个.34(二)我国 5G 行业专网持续升级,专网项目总数超过 3.16 万个.35(三)“5G 工业互联网”利好政策加持,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36附件一:5G 频谱分配情况.39附件二:全球主要国家 5G 战略及政策(部分).45附件三:中国国家级 5G 相关重点政策规划.47附件四:中国省市级 5G 政策与规划.48附件五:国内各省市 5G 基站情况汇总.52附件六:4G 网络重点数据.535G 产业和市场发展报告(2023Q4)1PART 15G 频谱与标准全球超 100 个国家地区完成 5G 频谱分配阿根廷、加拿大、瑞典和波兰等国频谱分配有新进展6GHz 频段划分用于 5G/6G 的全球规则基础已建立3GPP Rel-19 首批 16 个 RAN 标准立项,5G-A 标准制定进入新阶段我国拥有 5G 标准必要专利声明全球占比达 42%,累计向3GPP 提交 3 万余篇文稿5G 产业和市场发展报告(2023Q4)2(一)全球超(一)全球超 100 个国家地区完成个国家地区完成 5G 频谱分配,频谱资源规划持续推进频谱分配,频谱资源规划持续推进截至 2023 年 12 月底,全球已有超过 141 个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机构宣布或计划进行 5G 频谱拍卖/分配,并有超过 100 个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机构已完成部分或全部 5G 频谱拍卖/分配,据TD 产业联盟统计,全球 5G 重点频段包括 700MHz、2600MHz、3400-3800MHz 和24-29.5GHz。其中,已有 76 个国家与地区完成 sub 1 GHz 频段频谱的拍卖/分配,95 个国家与地区完成 1-6GHz 频段频谱拍卖/分配,32个国家与地区完成毫米波频谱的拍卖/分配,详见附件一。全球最新完成分配频段集中于 1-6GHz。2023 年四季度,来自美洲和欧洲地区的四个国家完成最新频谱分配进展,分别是阿根廷、加拿大、瑞典和波兰,分配频段集中于 1-6GHz,其中阿根廷、加拿大、波兰完成分配频段均为 3.4-3.8GHz。表 12023 年 Q4 最新频谱完成分配/拍卖情况频段划分频段划分国家国家地区地区频段频段1-6GHz阿根廷美洲3.5GHz1-6GHz阿根廷美洲3.48-3.80GHz1-6GHz瑞典欧洲120MHz at 2.1 GHz;190MHz at 2.6 GHz1-6GHz加拿大美洲3.8GHz(3.65-4.2GHz)sub 1GHz瑞典欧洲70MHz at 900 MHz1-6GHz波兰欧洲3.48-3.8GHz数据来源:GSA、TDIA(二)(二)6GHz 频段划分用于频段划分用于 5G/6G 的全球规则基础已建立的全球规则基础已建立2023 年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WRC-23)上,各国代表就 6GHz频段划分用于国际移动通信(IMT,含 5G/6G)系统达成共识、形成5G 产业和市场发展报告(2023Q4)3新决议。中频段已成为全球 5G 网络部署的主流频段,与毫米波、太赫兹等高频段相比,6GHz 频段兼具广覆盖和大容量优势,是未来 5 至10 年发展移动通信的最佳潜在频谱资源,可充分发挥现有中频段 5G全球产业的优势,降低网络建设成本,尤其适合发展中国家部署5G/6G 网络。关于 6GHz 频段划分议题,WRC-23 累计收到 6 个区域电信组织和近30个国家的提案,最终各国代表就国际移动通信(IMT,含 5G/6G)系统频谱划分达成共识,形成 6GHz 频段划分新决议:1区(欧洲、非洲、俄联邦和阿拉伯国家地区)划分整个 6425-7125MHz频段用于 IMT;2 区(美洲地区)部分国家划分整个 6425-7125MHz频段用于 IMT;3 区(亚太地区)划分整个 7025-7125MHz 频段用于IMT,在此基础上,3 区部分国家划分 6425-7025MHz 频段用于 IMT。此次决议标志着6GHz频段划分用于5G/6G的全球规则基础已充分建立。(三)(三)3GPP Rel-19 首批首批 16 个个 RAN 标准立项,标准立项,5G-A 标准制定进入新阶段标准制定进入新阶段2023 年 12 月,3GPP 召开 RAN#102 次会议,确定了 Rel-19 首批 16 个 RAN 领域立项课题,标志着 5G-Advanced 国际标准制定进入新阶段。从本次立项布局来看,5G-A 将进一步推动跨领域技术融合,包括无源物联、AI 融合、非地面网络、双工演进、网络节能增强等技术。项目详情见表 2。5G 产业和市场发展报告(2023Q4)4表 23GPP Rel-19 标准项目主导工作组主导工作组项目项目研究内容研究内容文稿号文稿号类型类型RAN1Ambient IoT聚焦新型超低功耗标签设备,针对基站直连和终端作为中继节点的 2 种拓扑架构,进行物理层传输结构、传输流程、协议栈简化及高层信令流程、核心网和无线接入网接口等方面的研究,使能超低功耗、超低成本的物联网盘存、命令下发应用。RP-234058Study itemAI/ML for Airinterface基于 R18 SI 机器学习在物理层的应用研究,开展 AI模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基于 AI 的波束管理和定位等用例的标准制定。RP-234039Normativework item(stage2&3)MIMOEvolution进一步提升多天线传输性能,研究现网中发现的宏微站间干扰解决方案、终端触发的波束管理增强、大于32 端口码本增强、相干联合传输站间同步增强、3 天线终端上行传输等。RP-234007FeatureDuplexEvolution基于 R18 SI 对全双工技术的研究,开展子带全双工和跨链路干扰管理方案标准制定,使能 TDD 频段同一时隙上下行双工传输,提升上行覆盖、降低无线侧空口时延,为未来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研究奠定基础。RP 234035Normativework item(stage3)NetworkEnergy Saving在 R18 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网络节能场景,研究空闲态/非激活态模式下公共信号/信道的按需/自适应传输,辅小区同步信号按需传输设计等。RP-234065Normativework item(stage3)5G 产业和市场发展报告(2023Q4)5LP-WUS/WUR在 R18 SI 对超级功耗信号设计的研究,开展基于OOK 波形的低功耗唤醒信号、低功耗同步信号,以及寻呼、测量等流程的标准制定,RP-234056Normativework item(stage3)ExploringStudy in Newspectrum(7-24GHz)面向未来 6G 潜在的频谱需求,开展 7-24GHz 的信道传播特性研究,进一步探索近场传播特性以及空间非平稳特性。RP 234018Study itemChannelModelling forISAC针对通感一体入侵检测和轨迹跟踪场景开展信道建模研究。RP 234069Study itemRAN2AI/ML for AirInterface SI(Mobility)充分挖掘机器学习预测能力,探索 AI 在移动性方面的应用,例如网络触发的切换、测量和事件预测等。RP 234055Study itemMobilityEnhancements针对 R18 制定的层 1 层 2触发的移动性(LTM)进一步扩展应用场景,降低移动性带来的时延、信令开销、中断时间。RP 234036Normativework item(stage2&3)Enhancementsfor XR在 R18 的节能和容量研究基础之上,进一步研究支持具有不同特征的多模态数据的传输机制,以及降低终端测量对于XR业务周期性传输的影响。RP-234080FeatureNTN for NR进一步增强 NTN 卫星通信网络能力、扩展应用场景,开展下行覆盖增强、上行容量/吞吐量增强、支持广播业务、支持全基站上星的再生架构、支持 RedCap 的标准制定。RP-234078Normativework item(stage3)NTN for IoT进一步提升 IoT-NTN 场景性能,开展全基站为再生负载的存储转发架构设计、上行容量增强研究等。RP-234077Normativework item(stage3)5G 产业和市场发展报告(2023Q4)6RAN3AI/ML forNG-RAN继续挖掘基于 AI 的网络优化新用例,包括:覆盖和容量优化、网络切片、多跳终端轨迹预测、双连接,分离式架构,网络节能增强,连续数据采集。RP 234054Study itemSON/MDTEnhancements聚焦移动性鲁棒性增强、切片,NTN 的优化。RP-234038FeatureAdditionalTopologicalEnhancements开展多样化网络拓扑和节点的无线网架构/功能研究,包括使能 WAB(无线接入回传技术)和 5G 家庭基站RP 234041Study item数据来源:3GPP(四)全球(四)全球 5G 专利布局竞争愈发激烈,专利纠纷预示专利布局竞争愈发激烈,专利纠纷预示 5G标准必要专利必争地位标准必要专利必争地位我国核心技术加速突破,拥有 5G 专利数量居全球首位,拥有 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全球占比达42%,累计向3GPP 提交3 万余篇文稿。随着 5G 技术不断演进,标准化工作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产业主体加入 5G 专利布局争夺。根据 LexisNexis IPlytics 研究机构发布的 全球 5G 标准必要专利(SEP)实力报告,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 7 月,全球已申报的 5G 专利家族已超过 6 万个,其中约 3 万个专利家族在欧洲或美国获得授权,中国公司拥有 5G 专利族数占所有已申报 5G专利家族的 32%;全球拥有 5G 专利族的主体数量逐年攀升,从 2015年的 32 家增加到 2023 年的 131 家;从持有 5G 专利的产业主体看,2023 年全球拥有 5G 专利数量最多的企业前十名依次为华为、高通、三星、爱立信、诺基亚、LG、中兴、OPPO、NTT、InterDigital,排名前十的企业拥有5G 专利数量占比超76%,头部企业占据绝对优势;5G 产业和市场发展报告(2023Q4)7排名前 50 的企业中,有 12 家中国企业、10 家美国企业和 8 家欧洲企业,中、美、欧三方成为 5G 专利布局主要竞争者。表 3全球拥有 5G 专利数量 TOP 10企业企业国别国别5G 专利数量排名专利数量排名5G 专利族排名专利族排名对对 3GPP5G 相关贡献度排名相关贡献度排名华为中国111高通美国224三星韩国335爱立信瑞典462诺基亚芬兰553LG韩国648中兴中国776OPPO中国8712NTT日本9109InterDigital美国101415数据来源:LexisNexis IPlytics图 1全球拥有 5G 专利数量 TOP 50 主体地区分布数据来源:LexisNexis IPlytics专利纠纷不断涌现,5G 标准必要专利成通信市场国际竞争必争之地。2023 年 12 月,中国法院首次就 5G 标准必要专利全球许可费5G 产业和市场发展报告(2023Q4)8率作出判决,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就 OPPO 诉诺基亚标准必要专利使用费纠纷一案作出一审判决,首次确定手机行业 5G 标准全球累积费率为 4.341%5.273%。法院判决如下,诺基亚 2G5G 专利包在全球范围内的许可费:针对 5G 多模手机,在全球内第一区的单台许可费为 1.151 美元/台,在第二区(中国大陆地区)及第三区(除第一、二区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单台许可费为 0.707 美元/台;针对 4G 多模手机,在第一区的单台许可费为 0.777 美元/台,在第二区及第三区的单台许可费为 0.477 美元/台。此前,华为康文森案,联想、摩托罗拉和爱立信 5G 专利诉讼等纠纷也预示着 5G 专利布局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然而,国内在处理标准专利纠纷时,相关的政策制度和流程机制都还有很多待完善的内容,包括标准专利许可所依据的FRAND 原则缺乏具体明确的内容、费率计算没有统一的规则、标准必要专利过度声明缺少规制措施等一系列问题,为建立长期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建立健全通信领域标准必要专利的相关政策迫在眉睫,规则机制逐步完善将为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争取优势。5G 产业和市场发展报告(2023Q4)9PART 25G 网络全球 5G 商用网络超过 304 张,季度新增 21 张全球 5G 基站建设进入平稳期,我国 5G 基站累计建成开通337.7 万个全球 5G 用户突破 15.7 亿,季度新增 1.5 亿,我国 5G 用户数占比过半5G 产业和市场发展报告(2023Q4)10(一)全球(一)全球 5G 商用网络超过商用网络超过 304 张,张,5G SA 网络投资建设加速推进网络投资建设加速推进全球 5G 网络稳步发展。截至 2023 年四季度末,全球 119 个国家和地区的 304 个运营商推出基于 3GPP 标准的商用 5G 网络,季度新增 5G 商用网络 21 个。图 2全球 5G 商用网络发展情况数据来源:GSA、TDIA从商用网络的地区分布来看,欧洲地区 5G 商用网络数量最多,42 个国家和地区的 128 个运营商商用 5G,网络数量占比达到 42.1%;其次是亚洲与太平洋地区,27 个国家和地区的 69 个运营商商用 5G,网络数量占比达到 22.7%;中东和非洲地区共有 30 个国家和地区商用 5G,网络数量达到 58 个,网络数量占比达到 19.1%;北美和拉丁美洲地区共有 20 个国家和地区商用 5G,网络数量达到 49 个,网络数量占比达到 16.1%。5G 产业和市场发展报告(2023Q4)11图 3全球 5G 商用网络地区分布情况数据来源:GSA、TDIA5G SA 商用网络开始加速。据 GSA 报告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四季度末,至少有来自 27 个国家和地区的 47 家运营商已完成 5G SA网络部署并推出服务,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广电、T-Mobile、Verazion、AT&T、Dish、Vodafone、Telefonica、STC、Zain、Telekom、KT、NTT Docomo、Softbank、KDDI、Rogers、M1、SingTel、Reliance Jio、Telus 等。此外,有 14 个国家和地区的 21 家运营商正在部署 5G SA 网络,49 家运营商正在计划推出 5G SA 网络。网络投资方面,截至 2023 年四季度末,全球 173 个国家和地区的 582 家(新增 4 家)运营商正在投资部署或者计划投资部署 5G 网络。其中,全球有 56 个国家和地区的 121 家运营商正在投资 5G SA网络,占比 5G 投资运营商数量(578 家)近 21%。(二)全球(二)全球 5G 基站建设进入平稳期,我国基站建设仍保持较高水平基站建设进入平稳期,我国基站建设仍保持较高水平截至 2023 年四季度末,全球 5G 基站部署总量超过 517 万个,5G 产业和市场发展报告(2023Q4)12季度新增 36 万个,年度累计新增 153 万个,季度同比增长 42.03%、环比增长 7.48%,全年四个季度增速呈下降趋势,建设速度逐步放缓进入平稳期。其中,中国 5G 基站累计建成开通 337.7 万个,北美地区 5G 基站约 34 万个,欧洲地区 5G 基站约 36 万个,韩国 5G 基站超 22 万个,日本 5G 基站约 16 万个,其他地区约 72 万个。预计 2025年全球将建有 5G 基站 650 万个。图 4全球 5G 基站部署情况数据来源:业界、TDIA图 5全球 5G 基站分布情况数据来源:业界、TDIA5G 产业和市场发展报告(2023Q4)13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量质齐升,网络能力持续增强,5G 网络覆盖从“市市通”到“县县通”并持续向乡镇、行政村等延伸,网络建设从面向个人到深入行业。2023 年四季度,我国新增 5G 基站 18.8万个,年度累计新增 106.5 万个,季度同比增长 46.06%、环比增长5.9%,全年四个季度建设速度逐步放缓但仍维持较高水平,总数达到337.7 万个,占比全球 5G 基站部署量的 65.0%,覆盖我国所有地级市城区、县城城区,覆盖广度深度持续拓展,超 90%的 5G 基站实现共建共享,全国行政村通 5G 比例超过 80%,5G 网络加快向集约高效、绿色低碳发展。图 6我国 5G 基站部署情况数据来源:业界、TDIA(三)全球(三)全球 5G 用户突破用户突破 15.7 亿,我国亿,我国 5G 用户占比过半用户占比过半2023 年四季度,全球新增 5G 用户 1.5 亿,年度累计新增 5G 用户 5.6 亿,季度同比增长 55.45%、环比增长 10.56%,全球 5G 用户总数超过 15.7 亿。其中,中国 5G 用户数超过 8.05 亿,北美 5G 用户数约 2.6 亿,欧洲 5G 用户约 1.75 亿,日本 5G 用户数约 6980 万,韩国5G 产业和市场发展报告(2023Q4)145G 用户数达到 3785 万,其他国家地区 5G 用户数约 2.27 亿。图 7全球 5G 用户发展情况数据来源:TDIA图 8我国 5G 用户发展情况数据来源:工信部、TDIA我国 5G 用户规模持续扩张,成全球最大消费市场。截至 2023年 12 月底,我国 5G 用户达 8.05 亿,占比全球 5G 用户数的 50%,季度新增 0.68 亿 5G 用户,年度累计新增 2.45 亿 5G 用户,季度同比5G 产业和市场发展报告(2023Q4)15增长 43.75%、环比增长 9.23%,2023 年四个季度我国 5G 用户规模平稳扩张,已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 5G 市场。5G 套餐用户方面,截至 2023 年 12 月,国内 5G 套餐用户总数达到 13.73 亿,中国移动5G 套餐用户达 7.94 亿,占其移动用户总数的 80.17%;中国电信 5G套餐用户超过 3.19 亿,占其移动用户总数的 78.15%;中国联通 5G套餐用户 2.60 亿,占其移动用户总数的 79.31%。表 4中国三大运营商 5G 套餐用户发展情况(万人)时间时间中国移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联通2020Q13172.316612020Q27019.937842020Q311359.264802020Q416500.386502021Q118876.1111239185.22021Q225069.5021Q333122..52021Q438680.815492.8187802022Q146655..72022Q251094.32316518491.52022Q355679.82510420083.62022Q461400.52679621272.72023Q168923.52832122380.72023Q272180.42947623244.52023Q375036.23076124807.22023Q479450.33190025963.8数据来源:运营商,TDIA5G 产业和市场发展报告(2023Q4)16PART 35G 芯片与终端全球 5G 基带芯片累计发布 23 款,创新迭代进度放缓全球 5G SoC 芯片累计发布 94 款,季度新增 4 款5G SoC 芯片市场高通、联发科技寡头垄断格局稳定终端生态繁荣发展,全球 5G 终端累计发布 3313 款全球手机市场触底回暖,季度同比增长 8.5%5G 产业和市场发展报告(2023Q4)1701芯片芯片(一)全球(一)全球 5G 基带芯片累计发布基带芯片累计发布 23 款,创新迭代进度放缓款,创新迭代进度放缓5G 基带芯片创新迭代进度放缓,研发突破难度较大,已连续两个季度无新款产品发布。截至 2023 年四季度,全球累计发布 5G 基带芯片共 23 款,分别来自于高通、联发科、三星、海思以及紫光展锐五家芯片厂商,其中高通是 5G 基带芯片市场的主要领导者,累计发布 13 款、占总量的 56.5%。表 5符合 3GPP 标准的 5G 基带芯片厂商厂商芯片芯片发布时间发布时间制程制程DL 峰值速率峰值速率UL 峰值速率峰值速率高通骁龙 X502016.110nm5 Gbps(毫米波频段);2.35Gbps(Sub 6GHz)-高通骁龙 X552019.27nm7.5 Gbps3 Gbps高通骁龙 X522019.127nm3.7 Gbps1.6 Gbps高通骁龙 X602020.25nm7.5 Gbps3 Gbps高通骁龙 X512020.68nm2.6 Gbps900 Mbps高通骁龙 X532021.2-3.7 Gbps1.6 Gbps高通骁龙 X622021.2-4.6 Gbps-高通骁龙 X652021.24nm10 Gbps-高通骁龙 X702022.24nm8.3 Gbps(毫米波频段);6.0Gbps(Sub 6GHz)-高通骁龙 X722023.2-高通骁龙 X752023.2-10Gbps-高通骁龙 X352023.2-220Mbps100Mbps高通骁龙 X322023.2-海思巴龙 5G012018.2-2.3 Gbps-海思巴龙 50002019.17nm7.5 Gbps(毫米波频段);4.6Gbps(Sub 6GHz)-5G 产业和市场发展报告(2023Q4)18三星ExynosModem 51002018.810nm6 Gbps(毫米波频段);2.55Gbps(Sub 6GHz)1.28 Gbps三星ExynosModem 51232019.17nm7.35 Gbps(毫米波频段);5.1 Gbps(Sub 6GHz)1.28Gbps三星ExynosModem 53002023.44nm10Gbps3.87Gbps联发科Helio M702018.127nm4.7 Gbps2.5 Gbps联发科Helio M802021.24nm7.67 Gbps3.76 Gbps联发科T7002022.114nm7.9 Gbps4.2 Gbps紫光展锐春藤 5102019.212nm2.3 Gbps1.15Gbps紫光展锐唐古拉 V5162021.7-数据来源:TDIA(二)全球(二)全球 5G SoC 芯片累计发布芯片累计发布 94 款,季度新增款,季度新增 4 款款2023 年四季度,高通、联发科技、紫光展锐三家厂商发布 4 款5G SoC(系统级芯片)芯片。截至 2023 年 12 月,全球 5G SoC 芯片累计发布 94 款,详见表 4。高通、联发科、三星、海思、谷歌以及紫光展锐 5G SoC 产品数量分别为 28 款、40 款、10 款、7 款、3 款、6 款。2023 年四季度,高通高通发布 1 款 5G 高端 SoC 芯片骁龙 8 Gen3,采用台积电 4nm 工艺,内置高通骁龙 X75 5G 调制解调器射频系统,支持 5G 毫米波技术,下行速率最高可达 10Gbp,上行速率最高可达3.5Gbps。联发科技联发科技发布 2 款高端 5G SoC 芯片天玑 9300 和天玑 8300。天玑 9300 采用台积电第三代 4nm 制程,支持 Sub-6GHz 四载波聚合(4CC-CA)技术,理论下行速率峰值可达 7Gbps。天玑 8300 采用台积电第二代 4nm 制程,支持 Sub-6GHz 5G 三载波聚合技术(3CC-CA),下行速率理论峰值可达 5.17Gbps。紫光展锐紫光展锐发布 1 款5G 产业和市场发展报告(2023Q4)19中端 5G 芯片 T765,采用台积电 6nm 制程,支持 5G 双载波聚合技术。表 6已发布的 5G SoC 芯片厂商厂商芯片芯片发布时间发布时间工艺工艺其他信息其他信息海思麒麟 9902019.97nmSA&NSA海思麒麟 8202020.37nmSA&NSA海思麒麟 9852020.47nmSA&NSA海思麒麟 90002020.15nmSA&NSA,Sub-6G&mmWave海思麒麟 9000E2020.15nmSA&NSA,Sub-6G&mmWave海思麒麟 9000L2022.35nmSA&NSA,Sub-6G&mmWave海思麒麟 9000s2023.8未知三星Exynos 24002023.104nm集成 Exynos 5300 调制解调器;10Gbps(DL)3.87Gbps(UL)三星Exynos 22002022.14nmSub-6GHz 5.1Gbps(DL)/2.55Gbps(UL);mmWave 7.35Gbps(DL)/3.67Gbps(UL)三星Exynos 21002021.15nmSub-6GHz 5.1Gbps(DL);mmWave7.35Gbps(DL)三星Exynos 12802022.45nmSub-6GHz 2.55Gbps(DL)/1.28Gbps(UL);mmWave 1.84Gbps(DL)/0.92Gbps(UL)三星Exynos 10802020.125nmSub-6GHz 5.1Gbps(DL)/1.28Gbps(UL);mmWave 3.67Gbps(DL)/3.67Gbps(UL)三星Exynos 13802023.25nm5G NRsub-6GHz3.79Gbps(DL)/1.28Gbps(UL);5GNR mmWave3.67Gbps(DL)/0.92Gbps(UL)三星Exynos 13302023.25nm5G NR sub-6GHz2.55Gbps(DL)/1.28Gbps(UL)三星Exynos 9902019.17nmExynos Modem 5123;Sub-6GHz5.1Gbps(DL);mmWave 7.35Gbps(DL)三星Exynos 9802019.98nmExynos Modem 5100;Sub-6GHz2.55Gbps(DL)/1.28Gbps(UL);EN-DC 3.55Gbps(DL)/1.38Gbps(UL)三星Exynos 8802020.58nmSub-6GHz 2.55Gbps(DL)/;1.28Gbps(UL);EN-DC 3.55Gbps(DL)/1.38Gbps(UL)5G 产业和市场发展报告(2023Q4)20联发科技天玑 93002023.114nm集成 3GPP 5G R16 调制解调器,支持 Sub-6GHz 四载波聚合(4CC-CA),7Gbps(DL)联发科技天玑 9200 2023.54nm集成 5G R16 基带;支持 4CC 四载波聚合;7Gbps(DL)联发科技天玑 92002022.114nmsub-6GHz:7Gbps(DL)4CC-CA;;mmWave:8CC-CA联发科技天玑 9000 2022.64nm5G sub-6 GHz specs:300MHz;支持3CC CA 三载波聚合技术;7Gbps(DL)联发科技天玑 90002022.14nm内置 MediaTek M80;7Gbps(DL)-sub6GHz联发科技天玑 83002023.114nmSA&NSA;集成 3GPP 5G R16 调制解调器,支持 3 载波聚合(3CC-CA),5.17Gbps(DL)联发科技天玑 82002022.124nm支持 5G Sub-6GHz 全频段网络与3CC CA 双载波聚合技术;4.7Gbps(DL)联发科技天玑 81002022.35nm支持 5G Sub-6GHz 全频段网络与2CC CA 双载波聚合技术;4.7Gbps(DL)联发科技天玑 80502023.56nm5G Sub-6GHz;4.7Gbps(DL),2.5Gbps(UL);支持 5G 双载波聚合联发科技天玑 80202023.56nmSA&NSA;4.7Gbps(DL)2.5Gbps(UL)联发科技天玑 80002022.35nm支持 5G Sub-6GHz 全频段网络与2CC CA 双载波聚合技术;4.7Gbps(DL)联发科技天玑 7200-Ultra2023.94nm支持 5G 双载波聚合技术联发科技天玑 72002023.24nm内置 MediaTek HyperEngine 5.0联发科技天玑 70502023.56nm集成了 5G 基带;支持 SUB-6GHzSA&NSA;2.77Gbps(DL)联发科技天玑 70302023.76nmSA&NSA;sub-6GHz;mmWave;Sub-6GHz;支持 5G 三载波聚合技术(3CC-CA);4.6Gbps(DL)联发科技天玑 70202023.36nmSA&NSA2.77Gbps(DL)联发科技天玑 6100 2023.76nm支持 140MHz 带宽的 5G 双载波聚合联发科技天玑 60802023.36nmSA&NSA2.77Gbps(DL)联发科技天玑 60202023.37nmSA&NSA2.77Gbps(DL)联发科技天玑 13002022.46nmSA&NSA;4.7Gbps(DL)2.5Gbps(UL)5G 产业和市场发展报告(2023Q4)21联发科技天玑 12002021.16nmSA&NSA;4.7Gbps(DL)/2.5Gbps(UL)联发科技天玑 11002021.16nmSA&NSA;4.7Gbps(DL)/2.5Gbps(UL)联发科技天玑 10802022.16nm支持 Sub-6GHz 5G 全频段高速网络,5G FDD/TDD,GSM,TD-SCDMA,WDCDMA联发科技天玑 10502022.56nm5G mmWave specs:400MHz;5Gsub-6 GHz specs:200MHz;支持3CC CA 三载波聚合技术;4.6Gbps(DL)联发科技天玑 10002019.117nmSA&NSA;4.7Gbps(DL)/2.5Gbps(UL)联发科技天玑 1000C2020.97nmSA&NSA;2.3Gbps(DL)/1.2Gbps(UL)联发科技天玑 1000 series2020.57nmSA&NSA;4.7Gbps(DL)/2.5Gbps(UL)联发科技天玑 9302022.56nmSA&NSA2.77Gbps(DL)联发科技天玑 9202021.86nmSA&NSA2.77Gbps(DL)联发科技天玑 9002021.56nmSA&NSA2.77Gbps(DL)联发科技天玑 8202020.57nmSA&NSA联发科技天玑 8102021.86nmSA&NSA2.77Gbps(DL)联发科技天玑 800U2020.87nmSA&NSA2.3Gbps(DL)联发科技天玑 8002020.17nmSA&NSA联发科技天玑 7202020.77nmSA&NSA2.77Gbps(DL)联发科技天玑 7002020.117nmSA&NSA2.77Gbps(DL)联发科技Kompanio 900T2021.96nm用于笔记本联发科技Kompanio 1300T2021.76nm用于笔记本联发科技T8302022.84nm用于 FWA/CPE;内置 M80;7Gbps(DL)/2.5 Gbps(UL)联发科技T7502020.97nm用于 FWA/CPE/MiFi;4.7Gbps(DL)/2.3Gbps(UL)高通骁龙 8 Gen32023.14nm内置骁龙 X75;10Gbp(DL),3.5Gbps(UL);NA&NSA;sub-6;mmWave高通骁龙 8 Gen 22022.114nm内置骁龙 X70;;mmWave:2x2MIMO;Sub-6:4x4 MIMO;10Gbps(DL)/3.5Gbps(UL)高通骁龙 8 Gen 12022.54nm内置骁龙 X65;10Gbp(DL)高通骁龙 8 Gen 12021.14nm内置骁龙 X65;10Gbp(DL)高通骁龙 888 2021.65nm内置骁龙 X60;7.5 Gbps(DL)/3Gbps(UL)5G 产业和市场发展报告(2023Q4)22高通骁龙 8882020.125nm内置骁龙 X60;7.5 Gbps(DL)/3Gbps(UL)高通骁龙 8702021.17nm内置骁龙 X55;7.5 Gbps(DL)/3Gbps(UL)高通骁龙 865 2020.77nm内置骁龙 X55;7.5 Gbps(DL)/3Gbps(UL)高通骁龙 8652019.127nm内置骁龙 X55;7.5 Gbps(DL)/3Gbps(UL)高通骁龙 7s Gen22023.94nm内置骁龙 X62 5G 调制解调器,支持 5G 毫米波技术高通骁龙 7 Gen 12022.54nm内置骁龙 X62;4.4 Gbp(DL)高通骁龙 7 Gen 22023.34nm内置骁龙 X62;4.4 Gbp(DL)高通骁龙 782G2022.116nm内置骁龙 X53;3.7Gbps(DL)/1.6Gbps(UL);sub-6 GHz:120 MHzbandwidth;mmWave:400 MHzbandwidth高通骁龙 778G 2021.15nm内置骁龙 X53;3.7 Gbps(DL)/1.6Gbps(UL)高通骁龙 778G2021.55nm内置骁龙 X53高通骁龙 780G2021.35nm内置骁龙 X53;3.7 Gbps(DL)/1.6Gbps(UL);400 MHz bandwidth(mmWave),120 MHz bandwidth(sub-6 GHz)高通骁龙 750G2020.98nm内置骁龙 X52;3.7Gbps(DL)/1.6Gbps(UL)高通骁龙 7682020.77nm内置骁龙 X52;3.7 Gbps(DL)/1.6Gbps(UL);5G mmWave specs:2x2MIMO;5G sub-6 GHz specs:100MHz,4x4 MIMO高通骁龙 768G2020.57nm内置骁龙 X52;3.7 Gbps(DL)/1.6Gbps(UL);5G mmWave specs:2x2MIMO;5G sub-6 GHz specs:100MHz,4x4 MIMO高通骁龙 7652019.127nm内置骁龙 X52;3.7 Gbps(DL)/1.6Gbps(UL);5G mmWave specs:400MHZ;5G sub-6 GHz specs:100MHz高通骁龙 765G2019.127nm内置骁龙 X52;3.7 Gbps(DL)/1.6Gbps(UL);5G mmWave specs:2x2MIMO;5G sub-6 GHz specs:100MHz,4x4 MIMO高通骁龙 6 Gen 12022.94nm内置骁龙 X62;2.9 Gbp(DL)5G 产业和市场发展报告(2023Q4)23高通骁龙 6952021.126nm内置骁龙 X51;2.5 Gbps(DL)/1.5Gbps(UL)高通骁龙 6902020.68nm内置骁龙 X51;2.5Gbps(DL)/900Mbps(UL);sub-6 GHzspecs:100 MHz高通骁龙 4 Gen22023.64nm内置骁龙 X61;2.5Gbps(DL)/900Mbps(UL);Sub-6GHz:100 MHz bandwidth,4x4MIMO,SA&NSA,FDD,TDD高通骁龙 4 Gen 12022.96nm内置骁龙 X51;2.5Gbps(DL)/0.9Gbps(UL);sub-6 GHzspecs:100 MHz高通骁龙 4802021.18nm内置骁龙 X51;2.5 Gbps(DL)/660Mbps(UL)高通骁龙 480 2021.18nm内置骁龙 X51;2.5 Gbps(DL)/1.5Gbps(UL)谷歌Tensor2021.85nm内置三星 Exynos Modem 5123谷歌Tensor 22022.15nm内置三星 Exynos Modem 5300谷歌Tensor G32023.104nm紫光展锐唐古拉 T7402019.1212nm春藤 510紫光展锐唐古拉 T7502023.56nm支持5G双载波聚合技术;SA&NSA紫光展锐唐古拉 T7602021.56nmSA&NSA紫光展锐唐古拉 T7652024.16nmSA&NSA;支持 5G 双载波聚合技术;紫光展锐唐古拉 T7702020.26nmSub 6GHz 频段峰值速率 3.25Gbps紫光展锐唐古拉 T8202022.116nmSA&NSA数据来源:TDIA(三)(三)5G SoC 芯片高端化发展,新产品集中采用芯片高端化发展,新产品集中采用 4-7nm 先进制程先进制程2023 年四季度,全球共发布 4 款 5G SoC 芯片,均采用 4nm-7nm先进工艺制程。高通发布的骁龙 8 Gen3、联发科技发布的天玑 9300和天玑 8300 采用 4nm 工艺制程,紫光展锐发布的 T765 采用 6nm 工艺制程。截至 2023 年 12 月,采用 4nm、5nm、6nm 和 7nm 工艺制程的芯片分别为 22 款、17 款、26 款和 21 款。5G 产业和市场发展报告(2023Q4)24图 95G SoC 芯片工艺制程分布情况(款)数据来源:TDIA(四)全球智能手机(四)全球智能手机 AP/SoC 芯片寡头垄断格局稳定芯片寡头垄断格局稳定全球智能手机 AP/SoC 芯片市场呈稳定的寡头垄断格局态势,高通和联发科技市场份额超 50%。2023 年第三季度,高通智能手机AP/SoC 芯片市场份额为 33%,位列第一;联发科技以 28%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苹果、紫光展锐、三星、华为海思、其他厂商市场份额分别为 18%、13%、5%、1%、1%。图 10全球智能手机 AP/SoC 芯片市场份额数据来源:counterpoint5G 产业和市场发展报告(2023Q4)2502终端终端(一)全球终端厂商主体规模持续增长,多融合应用催生终端生态繁荣发展(一)全球终端厂商主体规模持续增长,多融合应用催生终端生态繁荣发展5G 终端产业主体规模逐步扩张,行业应用促进生态繁荣。随着全球 5G 商用的规模推进以及行业应用的快速发展,全球 5G 终端生态逐步繁荣,参与企业不仅包括终端企业、设备企业、运营商等移动通信企业,还包括行业应用企业。据 TDIA 统计,截至 2023 年 12 月,全球发布 5G 终端的厂商达到 551 家,较上季度新增 61 家。其中,发布智能手机 5G 的终端厂商有 143 家(新增 14 家),发布非智能手机 5G 终端的厂商有 446 家(新增 51 家);在国内市场获得进网许可的 5G 终端厂商有 376 家(新增 80 家),获得智能手机 5G 终端入网许可厂商有105家,获得非智能手机5G终端入网许可厂商有295家。(二)终端形态多样化发展,行业终端快速成长(二)终端形态多样化发展,行业终端快速成长截至 2023 年 12 月,全球 5G 终端达到 3313 款,非手机终端 167款,占比超过 50.6%,5G 终端呈现款型多样化发展趋势。其中,143个厂商发布 1637 款 5G 手机,款型占比为 49.4%;132 个厂商发布 423款 5G CPE,款型占比分别为 12.77%;70 个厂商发布 367 款 5G 模组,款型占比分别为 11.08%;103 个厂商发布 255 款 5G 工业级 CPE/模组/网关,款型占比分别为 7.70%;38 个厂商发布 130 款平板/笔记本电脑,款型占比分别为 3.92%;59 个厂商发布 118 款支持 5G 的车用模5G 产业和市场发展报告(2023Q4)26组/热点及车载单元,款型占比分别为 3.56%;46 个厂商发布 72 款照相机/警用记录仪,款型占比为 2.17%。随着 5G 网络的快速发展以及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 5G 行业应用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厂商加大行业终端产品投入,CPE、模组、网关、车载单元等终端款型数量持续增加,AR/VR 眼镜、无人机、机器人、游戏 PC 等更多新型 5G 终端出现。5G 终端尤其是行业终端的成熟发展既是 5G 行业应用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 5G 行业应用多样化发展的重要呈现。图 11全球 5G 终端款型分布数据来源:TDIA(三)我国(三)我国 5G 入网终端达入网终端达 1499 款,行业终端形态不断丰富款,行业终端形态不断丰富我国持续推进 5G 产业链强链补链,5G 应用多面开花促进终端生态繁荣发展,5G 工业网关、CPE、巡检机器人等行业终端形态不断丰富,5G 模组价格从上千元降到 240 元左右,降幅超 7 成。截至2023 年 12 月底,我国共有 352 家终端厂商(新增 56 家)的 1499 款5G 终端获得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核发的进网许可证(含试用批文)。5G 产业和市场发展报告(2023Q4)27在我国,支持 5G 的入网终端共分为四大类,智能手机仍是 5G 终端款型主力军,共有 885 款。另外三类分别是无线数据终端(510 款)、无线车载无线终端(87 款)以及卫星移动终端(17 款)。其中,无线数据终端又包含多种形态 5G 终端,包括 148 款模组、71 款 CPE、53 款执法记录仪、39 款平板电脑、68 款工业级模组/CPE/网关、33款无线热点重点、16 款 PDA、13 款笔记本电脑、10 款路侧单元/车载单元、5 款电视、3 款视频通信终端、2 款机器人、5 款无人机、5款手机壳、2 款零售终端、1 款编码器。图 12国内 5G 终端款型分布数据来源:TDIA5G 产业和市场发展报告(2023Q4)2803终端手机终端手机(一)全球智能手机出货触底回暖,首次季度同比增长(一)全球智能手机出货触底回暖,首次季度同比增长8.5%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触底回暖,在经历连续九季度同比下跌后,首次实现季度同比增长。2023 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 3.26亿部,同比增长 8.5%,市场开始回暖,但 2023 年全球手机出货量 11.67亿部,创近十年最低。2023 年四季度,OPPO 跌出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前五,传音首次跻身前五席位。苹果智能手机出货量 8050 万部,超过三星以 24.7%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一,出货量同比增长 11.6%;三星智能手机出货量5300 万部,市场份额 16.3%位列第二位,出货量同比下降 10.9%;小米以 12.5%市场份额占据第三,出货量为 4070 万部,同比增长 22.7%;传音以 8.6%的市场份额首次位列全球第四,出货量为 2820 万部,同比增长 68.6%;vivo 以 7.4%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五,出货量为 2410 万台,同比增长 5.1%;OPPO 跌出全球前五,市场份额 6.8%,出货量为 2176 万部,同比下降 26.5%。表 72023 年 Q4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情况手机厂商手机厂商2023 年年 Q4出货量(万部)出货量(万部)2023 年年 Q4市场份额(市场份额(%)2022 年年 Q4出货量(万部)出货量(万部)2022 年年 Q4市场份额(市场份额(%)2023 年出货量同比(年出货量同比(%)苹果苹果805024.70r1024.00.60%三星三星530016.30Y5019.80%-10.90%小米小米407012.5032011.00.70%传音传音28208.60705.60h.60%vivo24107.40907.60%5.10%5G 产业和市场发展报告(2023Q4)29OPPO21766.80)6010.00%-26.49%其他其他777423.70f5022.00).99%苹果苹果805024.70r1024.00.60%数据来源:业界、TDIA(二)国内手机市场大幅回暖,出货量达近两年最高水平(二)国内手机市场大幅回暖,出货量达近两年最高水平高端旗舰机频繁上新、华为 5G 手机回归、购物节刺激消费等因素为国内手机市场带来大幅回暖。2023 年四季度我国手机出货量8865 万部,智能手机出货 8487 万部,5G 手机出货量 7773 万部、占手机出货总量的为 87.7%,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 16.5%,打破长期低迷局面、实现大幅回暖,出货量创近两年最高水平。预计 2024年国内手机市场将进一步回暖。图 13我国 5G 智能手机出货量及占比数据来源:业界、TDIA5G 产业和市场发展报告(2023Q4)30(三)国内手机市场华为市场份额涨幅最大,(三)国内手机市场华为市场份额涨幅最大,OV 两厂市占率下跌两厂市占率下跌2023 年第四季度,苹果以 20.2%的市场份额在国内手机市场排名第一,较去年同期下降 3.5%;小米市场份额 16.0%位列第二,较去年同期增长 3.5%;华为以 15.2%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三,较去年同期增长5.7%,市场份额涨幅最大;荣耀市场份额 15.1%,较去年同期小幅增长 0.6%;vivo 和 OPPO 市场份额均出现下跌,分别为 14.6%、13.3%。根据 2022 年到 2023 年各季度手机厂商市场份额变化情况看,苹果手机市场份额随其新品发布周期性变化,华为受美国制裁影响市场份额连续缩水,自华为 5G 手机回归、出货量增加,在 2023 年三、四季度市场份额明显增长。同时,随着手机市场向高端化转型,多家手机厂商推出搭载高端 5G 芯片的旗舰机型,手机产品同质化特征明显、可替代性高,消费者可选空间扩大,荣耀、OPPO、vivo、小米、华为等手机厂商市占率平分秋色,苹果手机市占率有所下跌。表 82023 年 Q4 国内手机市场份额厂商厂商2022 年年 Q4 市场份额(市场份额(%)2023 年年 Q4 市场份额(市场份额(%)市场份额变化情况(市场份额变化情况(%)苹果23.70 .20%-3.50%小米12.50.00%3.50%华为9.50.20%5.70%荣耀14.50.10%0.60%vivo17.20.60%-2.60%OPPO16.00.30%-2.70%数据来源:counterpoint5G 产业和市场发展报告(2023Q4)31图 142022-2023 年季度 国内手机市场份额数据来源:counterpoint(四)超(四)超 85%的的 5G 手机款型采用高通、联发科技芯片手机款型采用高通、联发科技芯片截至 2023 年 12 月,在全球发布的 1637 款 5G 智能手机中,至少 912 款(新增 87 款)手机采用高通 5G SoC 芯片或 5G 基带芯片,占比超过 55.7%;至少 486 款(新增 58 款)手机采用联发科 5G SoC芯片,占比超过 29.7%;至少 72 款手机采用华为海思 5G SoC 芯片或5G 基带芯片,占比约 4.4%;至少 46 款(新增 4 款)手机采用三星5G SoC 芯片,占比约 2.8%;至少 45 款(新增 5 款)手机采用紫光展锐 5G SoC 芯片,占比约 2.7%;有 12 款手机采用谷歌 5G SoC 芯片,均为谷歌手机。中高端手机中高通芯片占绝对主导地位,其次为联发科。中高端手机中,搭载高通芯片的手机款型占比超过 71.5%,搭载联发科芯片的手机款型占比超过 17.2%。在全球发布的 1637 款 5G 智能手机中,至少有 640 款手机搭载高端芯片,其中有 538 款采用的是高通骁龙 85G 产业和市场发展报告(2023Q4)32系列的高端 SoC 芯片或高端基带芯片,有 77 款采用天玑 8000、天玑9000 系列的高端 SoC 芯片;至少有 423 款手机搭载中端芯片,其中有 215 款采用的是高通骁龙 7 系列的中端 SoC 芯片,有 102 款采用天玑 1000、天玑 1100、天玑 1200、天玑 1300、天玑 6000、天玑 7000系列的中端 SoC 芯片。中低端手机中联发科芯片搭载量具备绝对优势。中低端手机中,搭载联发科芯片的手机款型占比超过 58.8%,搭载高通芯片的手机款型占比超过 29.5%。全球发布的 5G 智能手机中,至少有 515 款手机搭载中低端芯片,其中有 301 款采用的是天玑 700、天玑 800、天玑900 系列的中低端 SoC 芯片,有 156 款采用的是高通骁龙 6 系列以及4 系列的中低端 SoC 芯片。图 155G 智能手机芯片使用情况(款)数据来源:TDIA5G 产业和市场发展报告(2023Q4)33PART 45G 应用我国5G应用覆盖7成国民经济大类,5G商业化项目超9.4万个行业专网持续升级,我国 5G 专网项目超 3.16 万个我国“5G 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 10000 个,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深度不断加强5G 产业和市场发展报告(2023Q4)34(一)“扬帆”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我国(一)“扬帆”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我国 5G 应用覆盖应用覆盖7 成国民经济大类、成国民经济大类、5G 商业化项目超商业化项目超 9.4 万个万个中国 5G 应用发展水平全球领先,逐步从头部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辐射扩散。截至 2023 年四季度,我国 5G 应用已经覆盖 71 个国民经济大类,5G 应用案例超过 9.4 万个,并在采矿、电力、港口等行业规模复制,实现我国 31 个省(区、市)、所有地市覆盖。工业领域,5G 应用从视频巡检等外围环节向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维管理、产品服务等核心环节稳步拓展,涌现出机器视觉质量检测、现场辅助装配等 20 大典型场景,5G 在大型工业企业渗透率达 37.1%。医疗领域,5G 应用从远程诊断向骨科、心内科、呼吸内科等专病专科精细化治疗延伸。农业领域,5G 应用从以智慧大棚为主的单点应用拓展到无人植保、智慧农机等种植、养殖、流通重点领域。电力领域,5G 应用从“输送”环节的无人巡检延伸到“发、输、变、配、用”五大环节。在港口、能源、钢铁等领域 5G 应用也逐渐显现成效,在全国 25 个主要沿海港口中 5G 应用比例达 92%,在 20 强煤炭和钢铁企业中的应用比例分别达到 95%和 85%,5G 应用逐步从头部企业向产业链上中下游扩散至中小企业。基础电信企业仍然是推动 5G 应用发展的主力军,持续推动 5G融合应用走深向实。中国移动中国移动坚持 5G 创新引领,持续推进 5G 在行业中规模复制,累计落地 5G 商业化项目 3 万余个,基本覆盖全部工业门类,其中智慧工厂超过 4000 家,智慧矿山超过 550 个,智慧电力项目超过 600 个;智慧城市项目 7000 个,覆盖全国 31 个省 340 余5G 产业和市场发展报告(2023Q4)35个地市县;服务医疗机构 2600 余家,打造 5G 急救车 1800 辆;打造2000 余个 5G 智慧教育示范项目,涵盖火电、水电、风电、核电等多个领域。中国联通中国联通在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医疗健康等重点行业领域形成领先优势,打造超过 2.7 万个 5G 应用商业化项目,打造 3500 多个 5G 全连接工厂项目,服务超过 8000 个行业虚拟专网客户,覆盖国民经济 60 个大类,规模复制 40 个大类。中国电信中国电信通过开展“5G 点亮行动”,在全国 100%的地市点亮 5G 商用项目,推动5G 应用向多领域全行业拓展,中国电信累计发展 2.2 万个 5G 行业商用项目,充分释放垂直行业转型新动能。(二)我国(二)我国 5G 行业专网持续升级,专网项目总数超过行业专网持续升级,专网项目总数超过 3.16万个万个截止 2023 年四季度,我国 5G 行业虚拟专网项目总数超 3.16 万个,三大运营商持续升级 5G 专网服务。中国移动中国移动业界首发 5G 专网“优享、专享、尊享”产品体系,持续升级 5G 专网能力,于 2023年 5 月发布 5G 极致专网 3.0Ultra,推出四款场景化专网产品。其中,办公双域专网可实现内网、外网灵活切换;生产可靠专网可按需灵活定制,服务全连接工厂;园区精品专网在时延、隔离方面有保障,助力 5G“双智城市”发展;5G 快线轻量专网即插即用、一跳入云的能力可助力中小企业快捷用网。中国联通中国联通发布其 5G 行业专网产品体系3.0,涵盖局域、广域、跨域三大类纵深场景,实现 5G 专网 PLUS 能力升级,已有 8563 个 5G 行业虚拟专网项目。中国电信中国电信以 5G 定制网产品为抓手,探索形成涵盖“端、网、边、云、用、服、安”的“NICES5G 产业和市场发展报告(2023Q4)36Pro”模式,针对广域优先型、时延敏感型和安全敏感型三类不同的行业需求与场景,分别提供“致远”、“比邻”、“如翼”三类不同的定制网服务模式,实现“云网一体,按需定制”,累计落地 5G 专网项目超 8500 余个,形成了智慧矿山、智慧工厂、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一系列典型案例。(三)“(三)“5G 工业互联网”利好政策加持,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工业互联网”利好政策加持,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我国“5G 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 10000 个,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深度不断加强,工业互联网步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持续释放利好政策,全力推动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和规模化应用。2023 年11 月,工信部发布“5G 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试点工作规则(暂行)、“5G 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试点建设指南,鼓励并引导建设融合应用先导区,打造“5G 工业互联网”新型有机载体,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建设指南从发展政策、基础设施、行业应用、产业生态、公共服务五大方向做出指导:制定专项政策,加大配套支持,推动产融合作;强化 5G 工业专网部署,完善升级新型基础设施,探索网络建设运营模式;聚焦地方主导产业、培育创新应用场景,开展 5G 工厂建设、形成复制推广模式;健全技术创新体系,打造产业供给能力,形成生态聚集效应;强化人才引育,提升产业服务,加强成果转化。此外,在投资方面,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5G 工业互联网”投资力度,扩大信贷投放,鼓励设立产业基金,综合利用一揽子金融工具,服务实体经济5G 产业和市场发展报告(2023Q4)37高质量发展,以产融合作促进先导区发展,助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5G 工厂建设成效显著,5G 逐步深入核心控制环节,助力多行业实现降本增效、绿色高效发展。2023 年 11 月,工信部公布2023年 5G 工厂名录,共 300 个项目入选,覆盖 24 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投资建设总额达 97.3 亿元,有效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名录覆盖地域达 26 个省市区,其中江苏(97 个)、山东(32 个)、湖北(30 个)、安徽(19 个)、浙江(19 个)、江西(14 个)、天津(11个)、河北(9 个)、辽宁(8 个)、湖南(7 个)、广东(7 个)等省市的 5G 工厂数量位居全国前十位。5G 工厂已覆盖 24 个国民经济大类,通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的 5G 工厂数量占比达 40.33%。多类型企业积极参与建设 5G 工厂项目,其中大型企业占比达 52.7%,中型企业占比达27.7%,小型企业占比达 19.6%,涉及中央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同时我国基础电信企业也深度参与其中,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参与建设项目占比分别为 47.7%、24.3%、28.0%。5G 产业和市场发展报告(2023Q4)38图 162023 年 5G 工厂名录行业分布数据来源:工信部图 172023 年 5G 工厂名录参与建设企业类型分布数据来源:工信部5G 产业和市场发展报告(2023Q4)39附件一:5G 频谱分配情况国家国家地区地区频段频段频段划分频段划分阿根廷美洲3.5GHz1-6GHz阿根廷美洲3.48-3.80GHz1-6GHz阿联酋亚洲24.25-29.25GHzabove 6G阿联酋亚洲3.6-3.8GHz1-6GHz阿曼亚洲3.4-3.6GHz1-6GHz阿曼亚洲700HMzsub 1GHz爱尔兰欧洲2.1 GHz(1.92-1.98 GHz/2.11-2.17 GHz),2.3GHz(2.3-2.4 GHz);3.41-3.43GHz;3.47-3.8GHz1-6GHz爱尔兰欧洲700HMz(703-733 MHz/758-788 MHz)sub 1GHz爱尔兰欧洲FDD2.6 GHz(2.50-2.57 GHz/2.62-2.69GHz);2.6 GHz TDD(2.57-2.62 GHz)1-6GHz爱沙尼亚欧洲26 GHz(24.7 GHz-27.1 GHz)above 6G爱沙尼亚欧洲3.6 GHz(3.41-3.80 GHz)1-6GHz爱沙尼亚欧洲700MHzsub 1GHz奥地利欧洲3.41-3.8GHz1-6GHz奥地利欧洲700MHz(703-733/758-788 MHz)sub 1GHz澳大利亚大洋洲25.1-27.5GHz;24.7-25.1GHz 专有频段;27.5-29.5GHz 专有频段above 6G澳大利亚大洋洲3.4-3.7GHz1-6GHz澳大利亚大洋洲700MHz(733-748/788-803 MHz);850MHz;900MHzsub 1GHz巴布亚新几内亚大洋洲3.4-3.5GHz1-6GHz巴布亚新几内亚大洋洲700MHzsub 1GHz巴基斯坦亚洲1.8GHz;2.1GHz1-6GHz巴拉圭美洲700MHzsub 1GHz巴林亚洲3.41-3.7GHz1-6GHz巴林亚洲791-821/832-862 MHzsub 1GHz巴拿马美洲700MHzsub 1GHz巴西美洲2.3-2.39GHz;3.3-3.7GHz1-6GHz巴西美洲24.3-24.9GHz;25.3-25.7GHz;26.1-26.3GHz;26.5-27.5GHzabove 6G巴西美洲800MHz;700MHzsub 1GHz保加利亚欧洲3.5-3.8GHz1-6GHz北塞浦路斯亚洲1800 MHz,2100 MHz,2600 MHzand 3600 MHz bands1-6GHz北塞浦路斯亚洲700 MHz,800 MHz,900 MHzsub 1GHz5G 产业和市场发展报告(2023Q4)40比利时欧洲1.4 GHz 1.8 GHz,2.1 GHz and 3.6 GHz1-6GHz比利时欧洲700MHz(703-733/758-788 MHz);900MHzsub 1GHz冰岛欧洲3.5-3.8GHz1-6GHz冰岛欧洲700HMzsub 1GHz波多黎各(美)美洲27.5-28.35GHzabove 6G波多黎各(美)美洲3.5-3.6GHz1-6GHz波多黎各(美)美洲700MHzsub 1GHz波兰欧洲3.48-3.8GHz1-6GHz波兰欧洲3.65-3.8GHz1-6GHz丹麦欧洲24.65-27.5GHzabove 6G丹麦欧洲3.5GHz;1500MHz、2100MHz、2300MHz1-6GHz丹麦欧洲700 MHz,700 MHz SDL,900 MHzsub 1GHz德国欧洲24.25-27.5GHz 专有频段above 6G德国欧洲3.4-3.7GHz;19201980 MHz/21102170MHz;3.7-3.8GHz 专有频段1-6GHz德国欧洲700MHz(703-733/758-788 MHz)sub 1GHz多米尼加共和国美洲3.3-3.46GHz1-6GHz俄罗斯欧洲27-28.25GHz;24.25-24.65GHz 专有频段above 6G厄瓜多尔美洲700MHzsub 1GHz法国欧洲3.49-3.8GHz1-6GHz法国欧洲700MHz(703-733/758-788 MHz)sub 1GHz法属圭亚那美洲3.4-3.8 GHz1-6GHz法属圭亚那美洲700 MHzsub 1GHz菲律宾亚洲3.3-3.6GHz1-6GHz菲律宾亚洲700MHzsub 1GHz芬兰欧洲25.1-27.5GHz;24.75-25.1GHz 专有频段above 6G芬兰欧洲3.41-3.8GHz1-6GHz芬兰欧洲700MHz(703-733/758-788 MHz)sub 1GHz哥斯达黎加美洲27.5-29.5GHz(共享频谱)above 6G哥斯达黎加美洲3.4-3.62GHz1-6GHz关岛(美)大洋洲2.5GHz(2496-2690 MHz)1-6GHz哈萨克斯坦亚洲3.3-3.4GHz;3.5 GHz1-6GHz韩国亚洲26.5-28.9GHz;28.9-29.5GHz 专有频段above 6G韩国亚洲3.40-3.7GHz1-6GHz荷兰欧洲700MHz(703-733/758-788 MHz)sub 1GHz黑山欧洲1.8 GHz,2 GHz and 2.6 GHz;3.4-3.8GHz1-6GHz黑山欧洲26.5-27.5GHzabove 6G黑山欧洲900 MHzsub 1GHz加拿大美洲3.8GHz(3.65-4.2GHz)1-6GHz5G 产业和市场发展报告(2023Q4)41加拿大美洲2.5 GHz and 3.5 GHz1-6GHz加拿大美洲3.45-3.65GHz1-6GHz加拿大美洲600 MHzsub 1GHz加纳非洲3.3-3.6GHz1-6GHz捷克欧洲3.4-3.8GHz1-6GHz捷克欧洲700MHz(703-733/758-788 MHz)sub 1GHz卡塔尔亚洲3.4-3.8GHz1-6GHz科特迪瓦非洲3.3-3.5GHz1-6GHz科威特亚洲3.5-4.2GHz1-6GHz克罗地亚欧洲1800 MHz,2100 MHz,2.6 GHz and 3.5 GHz1-6GHz克罗地亚欧洲26 GHz(26.5-27.5 GHz)above 6G克罗地亚欧洲3.48-3.8GHz1-6GHz克罗地亚欧洲700 MHz(703-743/758-798 MHz)sub 1GHz克罗地亚欧洲800 MHz,900 MHzsub 1GHz肯尼亚非洲700MHzsub 1GHz拉脱维亚欧洲3.4-3.8GHz1-6GHz拉脱维亚欧洲700HMz(703-713 MHz and 758-768 MHz,plus738-748 MHz)sub 1GHz立陶宛欧洲3.4-3.7GHz1-6GHz立陶宛欧洲700HMzsub 1GHz留尼旺(法)非洲3.4-3.8GHz1-6GHz留尼旺(法)非洲700MHzsub 1GHz卢森堡欧洲3.42-3.75GHz1-6GHz卢森堡欧洲700MHz(703-733/758-788 MHz)sub 1GHz罗马尼亚欧洲1.5GHz;2.6 GHz and 3.43.8 GHz1-6GHz罗马尼亚欧洲700MHz;800MHzsub 1GHz马恩岛(英)欧洲3.41-3.8GHz1-6GHz马恩岛(英)欧洲700HMzsub 1GHz马尔代夫亚洲700MHzsub 1GHz马耳他欧洲3.6-3.8 GHz1-6GHz马其顿欧洲3.55-3.57GHz1-6GHz马提尼克(法)美洲3.4-3.5GHz1-6GHz马约特(法)非洲3.4-3.5GHz1-6GHz马约特(法)非洲700MHz;900MHzsub 1GHz毛里求斯非洲2.6GHz、3.5GHzsub 1GHz美国美洲24.25-24.45GHz;24.75-25.25GHz;27.5-28.35GHz;37GHz;39GHz;47GHzabove 6G美国美洲3.45-3.55GHz;3.7-4.2GHz;2.5GHz1-6GHz美国美洲600MHzsub 1GHz美属萨摩亚大洋洲2.5GHz(2496-2690 MHz);3.65-3.7GHz1-6GHz孟加拉国亚洲2.3GHz、2.6 GHz、3.4-3.6GHz1-6GHz5G 产业和市场发展报告(2023Q4)42秘鲁美洲3.4-3.6GHz1-6GHz秘鲁美洲700MHzsub 1GHz墨西哥美洲3.45-3.6GHz;755-1760/2155-2160MHz,1910-1915/1990-1995 MHz,2500-2530/2620-2650MHz1-6GHz墨西哥美洲700MHz;814-824/859-869 MHzsub 1GHz南非非洲2.3 GHz,2.6 GHz、3.42-4.1GHz1-6GHz南非非洲24.25-24.5GHz;27-29.25GHz;24.3-26.5GHz专有频段above 6G南非非洲700MHz;800MHzsub 1GHz尼加拉瓜美洲700MHzsub 1GHz尼日利亚非洲3.5-3.6 GHz and 3.7-3.8 GHz;2.5GHz(2496-2690 MHz)1-6GHz挪威欧洲28 GHz;38 GHzabove 6G挪威欧洲3.4-3.8GHz;2.6GHz1-6GHz挪威欧洲700MHz(703-733/758-788 MHz);900MHzsub 1GHz葡萄牙欧洲1.8 GHz(1.770-1.785/1.865-1.880 GHz),2.1GHz(1.9549-1.9599/2.1449-2.1499 GHz),2.6GHz(2.500-2.510/2.620-2.630 GHz,2.595-2.620 GHz TDD),3.6GHz(3.4-3.8 GHz)1-6GHz葡萄牙欧洲700MHz(703-733/758-788 MHz);900 MHz(880-885/925-930MHz,895.1-898.1/940.1-943.1 MHz and914-915/959-960MHz),sub 1GHz日本亚洲27-28.2GHz;29.1-29.5GHz;28.2-29.1GHz 专有频段above 6G日本亚洲3.6-4.1GHz1-6GHz日本亚洲700MHzsub 1GHz瑞典欧洲120MHz at 2.1 GHz;190MHz at 2.6 GHz1-6GHz瑞典欧洲70MHz at 900 MHzsub 1GHz瑞典欧洲24.25-25.1GHz(Local indoor)above 6G瑞典欧洲3.4-3.72GHz;2.3-2.38GHz;3.76-3.8GHz 专有频段1-6GHz瑞典欧洲700MHzsub 1GHz瑞士欧洲3.5-3.8GHz1-6GHz瑞士欧洲700MHzsub 1GHz塞浦路斯亚洲3.4-3.8GHz1-6GHz塞浦路斯亚洲700MHz;800 MHz(2x10 MHz)sub 1GHz沙特阿拉伯亚洲3.4-3.8GHz1-6GHz沙特阿拉伯亚洲700 MHzsub 1GHz圣巴泰勒米岛(法)美洲2.1GHz;3.5-3.8GHz1-6GHz5G 产业和市场发展报告(2023Q4)43圣巴泰勒米岛(法)美洲3.4-3.5GHz1-6GHz圣巴泰勒米岛(法)美洲700MHz;900MHzsub 1GHz圣马丁岛(法属)美洲3.4-3.8GHz1-6GHz圣马丁岛(法属)美洲700MHzsub 1GHz斯里兰卡亚洲3.4-3.6GHz1-6GHz斯里兰卡亚洲850MHzsub 1GHz斯洛伐克欧洲3.41-3.8GHz1-6GHz斯洛伐克欧洲700 MHz(703-733 MHz/758-788MHz),2x4.2MHz at 900 MHzsub 1GHz斯洛文尼亚欧洲26.5-27.5GHzabove 6G斯洛文尼亚欧洲3.42-3.80 GHz;1400 MHz(14271517 MHz)SDL;2.1 GHz(1.92 1.98/2.1102.17 GHzFDD);2.3 GHz(2.32 2.39GHz TDD);3.6GHz1-6GHz斯洛文尼亚欧洲700MHzsub 1GHz苏里南美洲3.3-3.8GHz 精确频段未知1-6GHz苏里南美洲700MHzsub 1GHz泰国亚洲24.3-27GHzabove 6G泰国亚洲700MHz;850MHz;900MHzsub 1GHz坦桑尼亚非洲2.3 GHz,2.6 GHz;3.4-3.6GHz1-6GHz坦桑尼亚非洲700MHzsub 1GHz突尼斯非洲3.4-3.5GHz1-6GHz土耳其亚洲800 MHz(2x30 MHz),900 MHz(2x10.4 MHz)sub 1GHz危地马拉美洲2.5-2.6 GHz1-6GHz危地马拉美洲3.4-3.5GHzsub 1GHz乌干达非洲700 MHz,800 MHzsub 1GHz乌干达非洲2.3 GHz,2.6 GHz,3.3 GHz,3.5 GHz,5 GHz1-6GHz乌干达非洲71 GHz,81 GHzabove 6G乌拉圭美洲27.5-28.35GHzabove 6G乌拉圭美洲3.5GHz1-6GHz乌拉圭美洲700MHzsub 1GHz西班牙欧洲26 GHzabove 6G西班牙欧洲3.4-3.8GHz1-6GHz西班牙欧洲700 MHz(703-733 MHz/758-788MHz)sub 1GHz希腊欧洲26.5-27.5GHzabove 6G希腊欧洲3.41-3.8GHz1-6GHz希腊欧洲700MHzsub 1GHz新加坡亚洲26.3-29.5GHzabove 6G新加坡亚洲3.45-3.65GHz;2.1GHz1-6GHz5G 产业和市场发展报告(2023Q4)44新西兰大洋洲3.59-3.75GHz1-6GHz匈牙利欧洲3.49-3.8GHz;2.1GHz1-6GHz匈牙利欧洲700MHzsub 1GHz亚美尼亚亚洲700 MHz,800 MHzsub 1GHz伊朗亚洲3.4-3.5GHz1-6GHz以色列亚洲3.5-3.8GHz;2.6GHz1-6GHz5G 产业和市场发展报告(2023Q4)45附件二:全球主要国家 5G 战略及政策(部分)国家国家发布时间发布时间5G 战略及政策美国战略及政策美国2018年10月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发布“5G FAST”计划,向市场释放频谱资源、推进 5G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相关法律法规、保护产业链安全、激励运营商投资并提供服务2019 年 4 月美国无线通信和互联网协会(CTIA)发布引领 5G 的国家频谱战略,该战略以期通过制定五年拍卖计划、联邦频谱政策、更新频谱使用流程等手段,帮助美国引领未来 5G 产业的发展,以保持其全球无线通信的领导地位2020 年 1 月美国众议院接连通过 促进美国 5G 国际领导力法案、促进美国无线领导力法案、保障 5G 及以上安全法案三个法案,加强美国国际标准领导力2020 年 3 月美国白宫发布5G 安全国家战略,明确表达要与盟友一道在全球范围内领导研发、部署和管理安全可靠的 5G 通信基础设施的愿景2020 年 4 月美国信息技术和创新基金会(ITIF)发布报告美国国家5G 战略和未来的无线创新2020 年 5 月美国防部发布公开版 国防部 5G 战略,主要内容包括 5G面临的挑战、美国防部 5G 目标、美国防部 5G 工作路线等,推进美国及其合作伙伴的 5G 能力2020年12月美国国防部发布5G 技术实施方案,描述了国防部 5G战略的实施细节2023年11月美国发布国家频谱战略,推动技术创新(包括创新频谱共享技术),支持移动宽带(IMT)、无人机和卫星操作等未来发展,研究共 2786 兆赫兹的频谱,包括:3.1 GHz-3.45GHz;5.03 GHz-5.091 GHz;7.125 GHz-8.4 GHz;18.1GHz-18.6 GHz;37.0 GHz-37.6 GHz韩国韩国2013年12月韩国未来创造科学部发布5G 移动通信先导战略,提出在七年内向技术研发、标准化、基础构建等方向投资 50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 29 亿元),并组建产学研 5G 推进组推进 5G 与各产业的融合。2019 年 4 月韩国发布实现创新增长的 5G 战略,指定基于 5G 技术重点发展建设新一代智能手机、网络设备、信息安全、VR/AR 设备、无人机、机器人、智能电视、可穿戴设备等十个产业和沉浸式虚拟内容、智能工厂、自动驾驶、智慧城市以及数字医疗五个关键应用方向。2021 年 1 月韩国科学和信息通信技术部发布“2021 年 5G 战略促进计划”(草案)和“基于 MEC 的 5G 融合服务发展计划”。韩国政府宣布 2021 年是 5G 融合生态系统创建元年,并将投资1655 亿韩元(约合 9.56 亿元人民币)开发 5G 融合新技术5G 产业和市场发展报告(2023Q4)46日本日本2016 年 6 月日本内政和通信部发布了 2020 年实现5G的无线电政策,提出三项措施:一是举办 5G 移动峰会,组织协调各机构工作,促进 5G 发展;二是推进政产学研协作,完成频谱分配工作和 5G 演示;三是在国际电信联盟和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指导下开展标准制定工作。2019年12月内务和通信部正式发布修改后的本地 5G 引入指南,指南规定本地 5G 是由电信运营商以外的各种实体(本地公司和地方政府)构建的自己的 5G 系统2020 年 4 月日本总务省 4 月 8 日发布了Beyond 5G 推进战略纲要,该战略的目的是快速且顺利地推进 Beyond 5G 以及强化日本 Beyond 5G 的国际竞争力欧洲欧洲2016 年 9 月欧盟发布5G 行动计划,将 5G 技术视作战略机遇,成员国和业界各方合作制定 5G 时间表,全面推动 5G 标准研发、频谱划分、网络建设、商用试点等计划,并指引欧盟各国制定本国的 5G 发展路线2016年11月欧盟无线频谱政策组(RSPG)发布欧洲 5G 频谱战略,规划各个频段适用场景,促进 5G 系统在欧洲大规模商用。5G 产业和市场发展报告(2023Q4)47附件三:中国国家级 5G 相关重点政策规划部门部门发布时间发布时间文件名称文件名称工信部2023.10关于推进 5G 轻量化(RedCap)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的通知工信部2023.7关于加强端网协同助力 5G 消息规模发展的通知工信部2023.6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工信部2023.6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 2023 年工作计划工信部文旅局2023.4关于加强 5G 智慧旅游协同创新发展的通知工信部2022.85G 全连接工厂建设指南工信部2021.75G 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 年)发改委能源局等2021.6能源领域 5G 应用实施方案工信部2021.3“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 年)工信部2021.32100MHz 频段 5G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射频技术要求(试行)工信部2021.2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提升 5G 服务质量的通知工信部2021.15G 系统直放站射频技术要求(试行)工信部2020.4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调整700MHz频段频率使用规划的通知工信部2020.3关于推动 5G 加快发展的通知工信部发改委2020.3关于组织实施 2020 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宽带网络和 5G 领域)工信部国资委2019.4关于 2019 年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实施意见国务院2018.10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 年)工信部发改委2018.08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国务院2017.08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国务院2017.07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工信部2017.01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国务院2016.12“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工信部2016.10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规划(20162020 年)国务院2016.06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5G 产业和市场发展报告(2023Q4)48附件四:中国省市级 5G 政策与规划序号序号省份省份文件名称文件名称1北京市北京市 5G 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9 年-2022 年)2北京市北京市 5G 及未来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9 年2035 年)3北京市关于加快推进 5G 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4天津市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 5G 发展的实施意见5天津市天津市 5G 通信基础设施规划(2020-2022)6天津市天津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 年)7上海市上海 5G 产业发展和应用创新三年行动计划8上海市关于加快推进本市 5G 网络建设和应用的实施意见9上海市上海市 5G 移动通信基站布局规划导则10上海市关于深化 5G 供电服务和应用、促进 5G 发展和建设的通知11上海市上海“双千兆宽带城市”加速度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年)12上海市上海市 5G 应用“海上扬帆”行动计划(2022-2023 年)13上海市上海市“千兆助力,云网惠企”行动计划14上海市5G 网络近海覆盖和融合应用“5G 揽海”行动计划(2023-2024年)15重庆市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 5G 通信网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16重庆市重庆市加快推动 5G 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 年)17重庆市关于加快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支持 5G 通信网建设的通知18重庆市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保障 5G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19重庆市重庆市 5G 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 年)20重庆市重庆市国土空间规划通信专业规划5G 专项规划21重庆市关于推进 5G 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与传统基础设施项目协同建设的通知22河北省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 5G 发展的意见23河北省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基站规划建设的通知24河北省河北省“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3 年)25河北省河北省“十四五”信息化规划26河北省河北省 5G 应用“领航”行动计划(2022-2024 年)27河北省加快建设数字河北行动方案(2023-2027 年)28河北省关于通信行业加快推进 5G 全连接工厂建设的指导意见29山西省山西省加快 5G 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30山西省山西省加快 5G 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31山西省山西省加快 5G 融合应用实施方案32山西省山西省 5G 引领数字经济发展壮大 2022 年行动计划33山西省加快提升全省重点场所 5G 网络信号覆盖工作方案34山西省关于推进 5G 智慧社区建设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35辽宁省辽宁省 5G 产业发展方案(20192020 年)5G 产业和市场发展报告(2023Q4)4936辽宁省关于支持 5G 移动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37辽宁省辽宁省加快 5G 通信网络投资建设工作方案38辽宁省辽宁省 5G 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20-2025)39辽宁省关于加快推进 5G 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类项目审批的指导意见40辽宁省辽宁省 5G 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2-2024 年)41吉林省关于推动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实施意见42吉林省关于加快推动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通知43黑龙江省黑龙江省加快推进 5G 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方案44江苏省关于加快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45江苏省关于进一步做好 5G 基站与卫星地球站等无线电台(站)干扰协调工作的通知46江苏省江苏省 5G 应用“领航”行动计划(2022-2024 年)47浙江省浙江省关于进一步深化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促进“双千兆”网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48浙江省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 5G 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49浙江省浙江省关于推进 5G 网络规模试验和应用示范指导意见50浙江省浙江省加快 5G 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 年)51浙江省浙江省 5G 全连接工厂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5)52安徽省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关于加强第五代移动通信(5G)系统无线电管理工作的通知53安徽省支持 5G 发展若干政策54安徽省安徽省 5G 发展规划纲要(2019-2022 年)55安徽省2020 年安徽省 5G 发展工作要点56安徽省加快推进 5G 场景应用行动计划(2020-2022 年)57福建省福建省加快 5G 产业发展实施意见58福建省关于进一步支持 5G 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59福建省福建省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强基赋能专项行动工作方案(2021年)60福建省福建省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推动数据中心和 5G 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61江西省2023 年江西省 5G 发展工作要点62江西省江西省 5G 发展规划(2019-2023 年)63江西省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推进 5G 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64江西省2020 年江西省 5G 工作要点65江西省5G 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实施方案66江西省2021 年江西省 5G 发展工作要点67江西省江西省 5G 应用“扬帆”行动计划68山东省山东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 年)69山东省关于加快 5G 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70山东省山东省推进 5G 产业发展实施方案5G 产业和市场发展报告(2023Q4)5071山东省山东省新基建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 年)72山东省山东省“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3 年)73山东省山东省 5G“百城万站”深度覆盖和“百企千例”规模应用 2022年行动方案74河南省河南省 5G 产业发展行动方案75河南省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 5G 网络建设发展的通知76河南省2023 年河南省加快 5G 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工作方案77河南省河南省加快 5G 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 年)78河南省河南省 5G 示范工程责任分工方案79河南省2022 年推进 5G 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实施方案80河南省2022 年全省信息通信业推进 5G 规模化应用工作方案81河南省2022 年全省信息通信业推进 5G 规模化应用工作方案的通知82湖北省湖北省 5G 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 年)83湖北省湖北“5G 服务春风行”工作方案84湖北省关于降低 5G 基站用电成本有关事项的通知85湖北省湖北省 5G 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 年)86湖南省湖南省 5G 应用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 年)87湖南省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88湖南省关于支持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89湖南省湖南省 5G 应用“扬帆”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 年)90广东省广东省加快 5G 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91广东省广东省 5G 基站和智慧杆建设计划(2019 年-2022 年)92广东省关于加快推动 5G 网络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93广东省推进全省高速公路项目 5G 网络覆盖和应用示范工作的实施方案94广东省广东省 5G 基站和数据中心总体布局规划(2021-2025 年)95海南省海南省加快 5G 网络建设政策措施96四川省关于开展 2020 年四川省加快 5G 发展专项行动的通知97四川省关于推进 5G 智慧医疗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98四川省四川省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 年)99四川省关于加快推动 5G 发展的实施意见100四川省四川省 5G 网络建设及应用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101贵州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 5G 建设发展的通知102贵州省贵州省通信管理局关于做好 5G 基站规划工作的通知103贵州省贵州省推进 5G 通信网络建设实施方案104贵州省关于成立 5G 通信网络规划专班的通知105贵州省贵州省 5G 发展规划(20202022)106贵州省贵州省 5G 建设大战 90 天工作方案107贵州省贵州省 2021 年 5G 应用场景行动方案108贵州省2022 年贵州省 5G 应用场景重点项目清单109云南省云南省 5G 产业发展实施方案110云南省云南省“5G 工业互联网”示范工程推进方案111云南省5G 应用“扬帆”云南行动计划(2022-2024 年)5G 产业和市场发展报告(2023Q4)51112云南省云南省“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113陕西省加快陕西省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及 5G 创新发展 2020 年行动计划114陕西省陕西省 5G 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 年)115甘肃省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 5G 通信网建设发展的意见116甘肃省甘肃省 5G 建设及应用专项实施方案117甘肃省甘肃省 5G 站址专项规划(2020-2024)118青海省青海省 5G 发展规划(2019-2023 年)119青海省关于加快推动 5G 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120青海省关于进一步支持 5G 网络建设的若干措施121内蒙古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 5G 网络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122广西省广西交通运输 5G 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 年)实施方案123广西省广西加快 5G 发展行动计划124广西省广西“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 年)125广西省广西 5G 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2-2024 年)126宁夏省关于促进 5G 网络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127新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促进 5G 网络建设发展规定128西藏西藏自治区 5G 应用实施方案5G 产业和市场发展报告(2023Q4)52附件五:国内各省市 5G 基站情况汇总省市省市现有现有 5G 基站数(万)基站数(万)基站规划数(万)基站规划数(万)北京10.6-天津7.27(2025 年)河北1715(2026 年)上海8.8-江苏23.725.5(2025 年)浙江2230(2027 年)福建10.212(2025 年)山东20.225(2025 年)广东32-海南2.632.5(2025 年)山西9.33-安徽1215(2025 年)江西9.310(2025 年)河南18.725(2025 年)湖北11.813(2025 年)湖南12.215(2025 年)内蒙古65(2025 年)广西9.215(2025 年)重庆815(2025 年)四川1525(2025 年)贵州11.7513(2025 年)云南9.815(2025 年)西藏0.99083(2025 年)陕西8.811(2025 年)甘肃5.84.5(2025 年)青海1.0085-宁夏1.43(2025 年)新疆56.17(2025 年)辽宁1114(2025 年)黑龙江7.1511.4(2025 年)吉林4.75.5(2025 年)5G 产业和市场发展报告(2023Q4)53附件六:4G 网络重点数据网络名称网络名称网络情况网络情况LTE 网络全球 245 个国家与地区的 981 家运营商投资 LTE 网络,其中243个国家与地区的824家运营商提供商用的LTE网络服务。TD-LTE 网络TD-LTE 商用网络总数达到 187 张(包括融合网络);全球99个国家与地区的271个运营商正在投资部署TDD网络。LTE-A 网络全球已有 152 个国家和地区开通 357 张 LTE-A 商用网络,160 个国家与地区的 398 个运营商正在投资部署 LTE-A 网络。VoLTE 网络全球 136 个国家和地区已有 301 张网络开通 VoLTE 服务,共计 149 个国家和地区的 336 个运营商正在投资部署VoLTE 网络。NB-IoT 网络全球已有 78 个国家和地区的 176 个运营商投资部署NB-IoT 网络,64 个国家与地区的 132 张 NB-IoT 网络已经完成部署。LTE-M/Cat-M1 网络全球已有 42 个国家和地区的 81 个运营商投资部署LTE-M/Cat-M1 网络,34 个国家与地区的 61 张LTE-M/Cat-M1 网络已经完成部署。TD 产业联盟产业联盟Telecommunication Development Industry Alliance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 2 号院牡丹融媒体大厦 3 层邮编:100191电话: 86-10-82036611电子邮箱:;TD 产业联盟(TDIA)是科技部试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第一批中关村标准创新试点单位。TDIA 成立于 2002 年,现有 100 余家成员单位,已成为支撑和推动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TDIA 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动移动通信基于 TDD 制式的后续演进各代技术(包括 TD-LTE、TD-LTE-Advanced、5G、6G 等)、以及融合技术标准与产业的发展,整合产业资源,营造产业发展大环境,促进信息通信技术(ICT)领域的融合发展,使联盟成员在发展中达到互利共赢,为世界通信发展贡献力量。随着移动通信的迅猛发展,目前 TDIA 已在 5G、“互联网 ”和国际拓展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并取得显著成绩。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4-02-02 58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通信行业深度报告:大国重器我国卫星互联网迈入“破茧成蝶”成长期-240201(51页).pdf

    通信通信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1/51 通信通信 2024年 02月 01日 投资评级:投资评级:看好看好(维持维持)行业走势图行业走势图 数据来源:聚源 央企宝信软件、运营商迎新机遇,光模块龙头中际旭创业绩表现亮眼行业周报-2024.1.28 央企市值管理或将纳入业绩考核,宝信软件、运营商有望受益行业点评报告-2024.1.24 持续看好国产高端自动化、光模块、卫星互联网等板块行业周报-2024.1.21 大国重器大国重器,我国卫星互联网,我国卫星互联网迎迎“破茧成蝶”“破茧成蝶”成长期成长期 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蒋颖(分析师)蒋颖(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23120003 卫星互联网迎密集催化卫星互联网迎密集催化,迈入“破茧成蝶”成长期迈入“破茧成蝶”成长期 卫星互联网是基于卫星通信的互联网,欧美领跑,我国于 2020 年将卫星互联网首次纳入新基建范畴,上升为国家战略性工程。从产业链结构来看,卫星互联网主要由基础设施建设、卫星互联网运营以及终端用户三大部分组成,其中最为核心的为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卫星运营及服务四大环节。近期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如我国试验卫星陆续发射、多地出台产业支持政策、终端应用不断普及、海外星链发展日益壮大等,我们认为卫星互联网有望迎来市场“破茧”和产业链“成蝶”的重要历史发展机遇期。四大因素齐驱动,四大因素齐驱动,卫星互联网发展势在必行卫星互联网发展势在必行 卫星互联网行业前期的发展主要受益于技术的成熟、各国对稀缺频轨资源的竞争、军事价值等,后期的发展主要受益于商业价值潜力:1、技术逐步成熟:低轨卫星星座相关技术、“一箭多星”和“可回收发射”的火箭发射技术不断发展成熟,有效降低卫星互联网建设成本;2、频轨资源稀缺:由于国际电信联盟(ITU)规定轨道和频段资源获取遵循“先到先得”原则,低轨卫星所主要采用的 Ku 及 Ka 通信频段资源也逐渐趋于饱和状态,太空资源的争夺具有迫切性;3、军事意义重大:低轨互联网卫星系统得益于其全球化高带宽的波束覆盖,有望增强军队的信息化能力,具有重要军用价值;4、商业价值潜力:卫星互联网作为地面通信系统的有效补充和未来 6G 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游应用市场广阔,具有较大的商业潜力和前景。国内产业突破在即,产业链各环节均有望受益国内产业突破在即,产业链各环节均有望受益 我国高度重视卫星互联网建设,多因素助力产业发展:1、政策端: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政策持续力推;2、技术端:我国技术储备基本完备;3、资本端:民间资本助力卫星互联网发展,市场融资集中卫星制造领域;4、产业链端: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已经较为完善。展望产业链各环节,我们认为受益情况各有不同:(1)卫星制造环节:优先受益于卫星发射增量需求,建议关注卫星载荷供应商、卫星平台零部件供应商;(2)卫星发射环节:建议关注发射资源分配、发射节奏及技术发展带来的产业催化;(3)地面设备环节:建议关注高价值量核心网建设各环节,以及终端市场;(4)卫星运营环节:星网、垣信分别牵头星网、G60,双线共进,有望快速构建卫星网络。受益标的:受益标的:海格通信、铖昌科技、臻镭科技、盛路通信、航天环宇、信科移动-U、创意信息、佳缘科技、天银机电、航天电子、光库科技、西测测试、震有科技、华力创通、盟升电子、上海瀚讯、信维通信、中国卫星等。风险提示:风险提示:组网建设进度及投资规模低于预期;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竞争风险;各环节技术发展及降本不及预期风险;中美贸易摩擦加剧。-34%-17%04P 23--10通信沪深300相关研究报告相关研究报告 开源证券开源证券 证券研究报告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行业研究行业研究 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2/51 目目 录录 1、卫星互联网迎密集催化,产业发展如火如荼.4 1.1、产业事件不断催化,卫星互联网渐行渐近.4 1.2、迈入高速率宽带互联网时期,有望成为 6G主流通信方式之一.6 1.3、卫星产业链各环节有望充分受益于卫星互联网发展.10 2、低轨化、宽带化、星间组网、星地一体等技术持续升级.13 2.1、低轨卫星星座加速发展,重视相控阵技术的应用.13 2.2、大带宽频轨资源需求旺盛,各国竞争布局高频段频谱.16 2.3、星间组网逐渐普及,激光通信前景可期.18 2.4、星地一体,卫星互联网与 5G/6G加速融合.20 3、全球视野,欧美代表星座领跑行业.23 3.1、全球代表星座 Starlink:目标部署超万颗的低轨卫星.23 3.1.1、Starlink 基础设施建设.23 3.1.2、Starlink 商业运营.26 3.1.3、Starlink 军事应用潜力.26 3.2、其他国外代表星座简介.28 4、卫星互联网发展势在必行,国内产业突破在即.30 4.1、为什么要发展卫星互联网?.30 4.2、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链完备,各环节均有望受益.36 5、受益标的介绍.41 6、风险提示.49 图表目录图表目录 图 1:卫星互联网近期产业催化不断.5 图 2:卫星系统分类.6 图 3:卫星互联网一般组成.7 图 4:卫星互联网的组网方式.8 图 5:卫星互联网历史沿革.9 图 6:卫星互联网产业链.10 图 7:卫星制造环节.10 图 8:卫星发射环节.11 图 9:卫星互联地面设备环节.11 图 10:卫星互联网运营及服务环节.12 图 11:卫星互联网技术成熟度与关注度示意图.12 图 12:全球通信卫星发射统计(20012020 年).14 图 13:全球 LEO 在轨卫星用途分类(截至 2021 年 12月).14 图 14:通信卫星结构.18 图 15:天地一体网络的系统结构示意.21 图 16:6G 卫星通信网络三阶段演进路线.22 图 17:Starlink 发展历程.23 图 18:Starlink 卫星迭代演进过程.24 图 19:Starlink卫星各版本设计.24 图 20:猎鹰 9号火箭.25 图 21:猎鹰火箭回收示意图.25 图 22:Starlink 地面终端外形图.25 图 23:Starlink 地面关口站.25 图 24:OneWeb 卫星布局示意图.28 图 25:O3b卫星系统.28 图 26:Kuiper计划.29 图 27:2029 年全球近地轨道卫星布局及占比预测.30 图 28:我国卫星互联网行业融资情况(单位:亿元,起).34 图 29:我国卫星互联网行业投融资轮次情况(单位:起).34 图 30:我国卫星互联网行业融资产品变化(单位:%).35 8YwVNBgWlWbVqVbRcMaQnPmMpNqMlOqQsQiNpPpN6MmMwPNZtOoNMYtRqN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3/51 图 31:我国卫星互联网市场规模预测(单位:亿元).36 图 32:2019 年全球卫星产业细分结构图.36 图 33:Starlink 单星及相控阵平板示意图.37 图 34:2021 年我国航天发射次数居世界第一.37 图 35:卫星互联网核心应用场景.38 图 36:中国星网落户雄安.39 图 37:中国国内卫星互联网相关公司.41 表 1:卫星互联网优点.7 表 2:卫星轨道分类.13 表 3:不同卫星波束参数对比.14 表 4:近年来不同轨道通信卫星采用的多波束天线配置.15 表 5:高低轨卫星应用系统优缺点对比.15 表 6:卫星通信使用无线电频率概况.16 表 7:典型卫星互联网使用频率.17 表 8:星间链路基本概况.19 表 9:Starlink 星座参数.24 表 10:Starlink 产品服务.26 表 11:我国卫星互联网部分相关政策.31 表 12:我国部分关键技术积累.32 表 13:我国部分低轨卫星星座.33 表 14:卫星通信产业链主要环节.36 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4/51 1、卫星互联网卫星互联网迎迎密集催化密集催化,产业,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发展如火如荼 1.1、产业产业事件事件不断催化,卫星互联网渐行渐近不断催化,卫星互联网渐行渐近 我国我国卫星互联网卫星互联网试验试验卫星卫星陆续发射陆续发射。2023 年 7 月 9 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11 月 23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及远征三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本次试验卫星由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抓总研制;12 月 30 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我国多地支持卫星互联网发展,产业政策不断完善。我国多地支持卫星互联网发展,产业政策不断完善。2023 年 9 月 15 日,上海市政府印发了上海市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 年),提出布局“天地一体”的卫星互联网;10 月 7 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创新信息通信行业管理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要统筹推进电信业务向民间资本开放,加大对民营企业参与移动通信转售等业务和服务创新的支持力度,分步骤、分阶段推进卫星互联网业务准入制度改革,不断拓宽民营企业参与电信业务经营的渠道和范围;11 月 20 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促进商业航天发展打造空间信息产业高地行动计划(20232025 年),提出主要目标:到 2025 年,以商业航天跨越式发展为牵引,围绕卫星制造、运载发射、地面系统设备、空间信息应用和服务等环节,加强卫星通信、导航、遥感一体化发展,推动空天地信息网络一体化融合;11 月 20 日,首届明月湖空天信息产业国际生态活动在重庆举行,空天信息产业国际生态联盟以及国内首个空天信息产业共同体在渝发起,并发布了国内首个空天信息产业基金群,首批重庆市空天信息应用场景。国内火箭发射国内火箭发射条件条件不断不断成熟成熟,运力瓶颈有望迎来突破。,运力瓶颈有望迎来突破。2023 年 11 月 2 日 14 时 00 分,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液氧甲烷可重复使用验证火箭双曲线二号(代号 SQX-2Y)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实验成功;2024年 1月 11日,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山东海阳附近海域使用引力一号运载火箭,将云遥一号 1820 星 3 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将云遥一号 1820 星 3 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我国全球运力最大固体运载火箭首飞成功。2023 年 11 月 26 日,根据新华网消息,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目前已进入发射能力形成的攻坚阶段,2024 年有望实现常态化发射。终端应用不断普及,加速终端应用不断普及,加速卫星通信卫星通信建设建设。2023 年 8月 29 日,华为发布 Mate 60 Pro,支持天通卫星通信,由中国电信运营;12 月 27 日,荣耀官方宣布,Magic 6系列手机将搭载鸿燕卫星通信技术,支持通话和短信;12 月 27 日,OPPO 宣布下一代 Find X旗舰机型将是旗下首款支持卫星通信的手机,支持通过卫星天线方向图调控技术,首次为智能手机带来听筒/免提双模卫星通话功能,该款手机或在 2024年正式上市;吉利计划将于 2024 年初发射包含“吉利银河号”和“远程观星号”等在内的 02 组 11 颗卫星,进一步完善吉利“天地一体化”智能出行生态,2024 年1 月 5 日上市的吉利银河 E8,将搭载卫星通信功能,此前吉利于 2022 年 6 月“吉利未来出行星座”01 组一箭九星成功发射并稳定在轨运行。星链星链发展日益壮大发展日益壮大,海外海外卫星卫星互联网建设如火如荼互联网建设如火如荼。2023 年 9 月 30 日,SpaceX在卡角空军基地 SLC-40 使用 Falcon 9 发射 Starlink Group 6-19 任务,将 22颗 Starlink 卫星送入 LEO 轨道,星链全球订购用户超过 200 万,正式进入 62 个国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5/51 家;10月 18 日,SpaceX在卡角空军基地 SLC-40 使用 Falcon 9 发射第 114批 22 颗微版“星链”v2.0 卫星,本次发射后,SpaceX 公司的“星链”卫星发射数量达到5287 颗,其中包括 573 颗微版“星链”v2.0 卫星,大约有 4896 颗“星链”在轨运行;10月 28 日,马斯克发文宣布,将把卫星通信系统“星链”(Starlink)提供给在加沙的国际认证援助组织使用;10 月 11 日,SpaceX 星链官方网站全新推出星链直连手机业务,适用于现有的 LTE 手机,无需更改硬件、固件或特殊应用程序,即可通过星链发送文本、语音和数据,预计 2024 年实现短信发送,2025 年实现语音通话,2025 年实现上网(Data),同年分阶段实现 IOT(物联网),初期支持的运营商包括:T-MOBILE(美国)、OPTUS(澳大利亚)、ROGERS(加拿大)、ONE NZ(新西兰)、KDDI(日本)、SALT(瑞士),2024 年 1 月 4 日,SpaceX 发射了首批 6 颗能够提供移动电话服务的卫星。2023 年 10 月 6 日,亚马逊为其太空互联网业务“Project Kuiper”发射首批测试卫星 KuiperSat-1 和 KuiperSat-2,该项目计划投资100亿美元,已获得美国监管机构的许可,计划逐步部署超 3200 颗卫星。图图1:卫星互联网近期产业催化不断卫星互联网近期产业催化不断 资料来源:开源证券研究所 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6/51 1.2、迈入高速率宽带互联网时期,有望成为迈入高速率宽带互联网时期,有望成为 6G 主流通信方式之一主流通信方式之一 卫星产业主要包括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以及卫星综合应用等,卫星产业主要包括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以及卫星综合应用等,其中其中卫星互联网属于卫星产业中卫星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与卫卫星互联网属于卫星产业中卫星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与卫星产业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星产业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卫星通信:卫星通信:是利用卫星中的转发器作为中继站,通过反射或转发无线电信号,实现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的通信,是现代通信技术与航天技术的结合,并用计算机对其进行控制的先进通信方式,是目前卫星技术最具产业化的应用方向之一,构成了卫星产业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卫星通信广泛应用于通信广播、数据传输、政府应急保障等方面,是信息化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卫星导航:卫星导航:产品和服务在车辆监控和导航、海上运输和渔业、大地测量(测绘、勘探)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导航卫星包括沿着地球静止轨道运行的卫星,也包括沿着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和中圆地球轨道运行的卫星;卫星遥感:卫星遥感:在国土资源监测、气象监测、防灾减灾等社会公益性服务方面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支持,遥感卫星通常是沿着地球同步轨道运行的。图图2:卫星系统分类卫星系统分类 资料来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官网,开源证券研究所 卫星互联网是基于卫星通信的互联网,是对传统地面通信的重要补充之一。卫星互联网是基于卫星通信的互联网,是对传统地面通信的重要补充之一。根据“新基建”之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研究白皮书,卫星互联网通过一定数量的卫星形成规模组网,从而辐射全球,构建具备实时信息处理能力的大卫星系统,是一种能够完成向地面和空中终端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服务的新兴网络。卫星互联网具有覆盖面积广、低延时、低成本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无基站覆盖的海洋、沙漠及山区等偏远地区,可作为传统地面通信的重要补充,未来有望成为主流的通信方式之一。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7/51 表表1:卫星互联网优点卫星互联网优点 优点 具体内容 广覆盖广覆盖 实现全球宽带无缝通信:实现全球宽带无缝通信:作为地面网络的补充和延伸,实现有线电话网和地面移动通信网均无法实现的广域无缝隙覆盖,有效解决通信基础设施匮乏地区互联网接入问题。低延时低延时 实现延时与地面网络相当:实现延时与地面网络相当:卫星网络布置于近地轨道,数据信号在卫星与地面终端往返传输延时被大大降低,达到几十毫秒级别的较低延时。低成本低成本 建设成本低于地面通信设施:建设成本低于地面通信设施:与地面 5G基站和海底光纤光缆等通信基础设施相比,具有显著成本优势。现代小卫星研发制造成本低,软件定义技术又可以进一步延长在轨卫星使用寿命。宽带化宽带化 高通量卫星技术日渐成熟:高通量卫星技术日渐成熟:高频段、多点波束和频率复用等技术的使用显著提升了宽带能力,降低了单位宽带成本,能满足高信息速率业务的需求,极大地拓展了应用场景。资料来源:开源证券研究所 从构成上来看,从构成上来看,卫星互联网一般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构成:卫星互联网一般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构成:空间段:空间段:以通信卫星为主体,接收和转发卫星信号,提供用户链路承载功能。本段提供信息中继服务的卫星星座,包含一或多颗卫星,这些卫星可以工作在 GEO、MEO 或 LEO 轨道,也可以同时包括 2 种或 2 种以上轨道类型的卫星,卫星之间可以有或没有星间链路;地面段:地面段:一般包括卫星测控中心及相应的卫星测控网络、系统控制中心及各类信关站(Gateway)等,提供馈电链路,起到连接地面核心网的作用,实现卫星互联网与公共通信网的业务交互功能。其中卫星测控中心及相应的测控网络负责保持、监视和管理卫星的轨道位置和姿态、控制卫星的星历表等;系统控制中心负责处理用户登记、身份确认、计费和其他的网络管理功能等;信关站负责呼叫处理、交换及与地面通信网的接口等;用户段:用户段:包括各类用户终端设备及应用场景的支持设施,如供用户使用的手持机、便携站、机(船、车)载站等各种陆海空天通信终端。图图3:卫星互联网一般组成卫星互联网一般组成 资料来源:张更新等卫星互联网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从卫星互联网的组网方式来看,从卫星互联网的组网方式来看,在目前的非地面网络(NTN)相关协议中,根据星上载荷的不同,可以分为“透明载荷”的透明转发工作模式和“可再生载荷”的星上处理转发工作模式: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8/51 透明载荷:透明载荷:也称作透明转发,实际上把卫星仅当作信号中继的链路。用户终端只能通过卫星一跳与信关站建立连接,再经信关站连接到地面互联网。这种组网方式要求系统中设置非常多的信关站,各信关站可以独立工作,没有信关站覆盖的地方,用户终端无法接入互联网,因此透明载荷架构可以利用已有卫星,技术上实现起来较为容易,成本也低,但卫星和基站之间的路径长,时延大,不支持星间协作,需部署大量信关站;可再生载荷:可再生载荷:又称作基站上星,卫星具备星上处理和交换能力及星间通信能力。系统中不需要部署很多的信关站,用户终端可通过多颗卫星的中继建立与信关站的连接,从而访问地面互联网,但可再生载荷这种架构必须改造并新发射卫星,技术复杂,成本高,优点是终端和卫星基站之间的时延短,且由于有星间链路的存在,可以减少一些信关站的部署。卫星互联网的工作过程为:卫星互联网的工作过程为:用户终端开机后首先进行注册申请,注册成功后,如果用户有通信要求,就通过控制信道申请建立连接;如果连接申请被接受,系统就通过控制信道向用户终端分配资源,包括使用的卫星和信关站标识码、上下行点波束号、时隙、频率或码字信息等;收到资源分配命令后用户终端即可建立连接;由于用户和卫星都可能是移动的,通信过程中还需要进行星间或波束间切换;连接结束后,用户终端释放信道,系统收回分配的网络资源。图图4:卫星互联网的组网方式卫星互联网的组网方式 资料来源:孙滔等从 NTN国际标准看 5G-A/6G空天地一体化技术演进 根据赛迪顾问的“新基建”之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研究白皮书,从发展根据赛迪顾问的“新基建”之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研究白皮书,从发展历程来看,卫星互联网相对地面通信,历经近历程来看,卫星互联网相对地面通信,历经近 40 年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年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当前卫,当前卫星互联网逐渐进入高速率宽带互联网发展阶段星互联网逐渐进入高速率宽带互联网发展阶段:与地面通信网络竞争阶段与地面通信网络竞争阶段(20 世纪世纪 80 年代年代2000 年年):以摩托罗拉公司“铱星”星座为代表的多个卫星星座计划提出,“依星”星座通过 66 颗低轨卫星构建一个全球覆盖的卫星通信网。这个阶段主要以提供语音、低速数据、物联网等服务为主。随着地面通信系统快速发展,其通信质量、资费价格等方面对卫星通信全面占优,卫星通信网在与地面通信网络的竞争中宣告失败;对地面通信网络补充阶段对地面通信网络补充阶段(20002014 年年):以新铱星、全球星和轨道通信公司为代表,定位主要是对地面通信系统的补充和延伸;与地面通信网络融合阶段与地面通信网络融合阶段(2014 年至今年至今):以一网公司(OneWeb)、太空探索公司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9/51(SpaceX)等为代表的企业开始主导新型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卫星互联网与地面通信系统进行更多的互补合作、融合发展。卫星工作频段进一步提高,向着高通量方向持续发展,卫星互联网建设逐渐步入宽带互联网时期。图图5:卫星互联网历史沿革卫星互联网历史沿革 资料来源:“新基建”之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研究白皮书、开源证券研究所 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10/51 1.3、卫星产业链各环节卫星产业链各环节有望有望充分充分受益受益于卫星互联网于卫星互联网发展发展 从产业链结构来看,从产业链结构来看,卫星互联网主要由基础设施建设、卫星互联网运营以及终卫星互联网主要由基础设施建设、卫星互联网运营以及终端用户三大部分组成,其中最为核心的为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卫星运端用户三大部分组成,其中最为核心的为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卫星运营及服务四大环节。营及服务四大环节。卫星互联网与传统卫星通信产业类似,可以划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产业链上游包括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基础设施等环节,构建了卫星通信的基础设施,达到卫星通信的基本条件;产业链中游是卫星通信运营商,提出卫星方案服务、资源服务、产品服务等,旨在实现客户卫星通信需求;产业链下游为卫星互联网的终端用户。图图6:卫星互联网产业链卫星互联网产业链 资料来源:开源证券研究所(1)基础设施又可以分为空间段和地面段:)基础设施又可以分为空间段和地面段:基础设施的空间段基础设施的空间段包括卫星制造卫星制造和和卫星发射卫星发射:卫星制造环节主要包括卫星平台、卫星载荷。卫星平台包含结构系统、供电系统、推进系统、遥感测控系统、姿轨控制系统、热控系统以及数据管理系统等;卫星载荷环节包括天线分系统、转发器分系统以及其它金属/非金属材料和电子元器件等,优先受益卫星发射增量需求;图图7:卫星制造卫星制造环节环节 资料来源:“新基建”之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研究白皮书、开源证券研究所 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11/51 卫星发射环节包括火箭制造以及发射服务,是商业航天及产业链建设节奏关键瓶颈节点之一;图图8:卫星卫星发射环节发射环节 资料来源:“新基建”之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研究白皮书、开源证券研究所 基础设施的地面段包括基础设施的地面段包括地面基础设施地面基础设施和和用户终端用户终端:地面基础设施包括固定地面站、移动式地面站(静中通、动中通等):固定地面站包括天线系统、发射系统、接收系统、信道终端系统、控制分系统、电源系统以及卫星测控站和卫星运控中心等;移动站主要由集成式天线、调制解调器和其它设备构成;用户终端包含设备上游关键零部件及下游终端设备,与卫星互联网应用端发展相辅相成,有望共同催化整体产业链发展;图图9:卫星互联卫星互联地面设备环节地面设备环节 资料来源:“新基建”之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研究白皮书、开源证券研究所(2)卫星运营及服务卫星运营及服务主要包含卫星移动通信服务、宽带广播服务以及卫星固主要包含卫星移动通信服务、宽带广播服务以及卫星固定服务等;定服务等;(3)终端用户终端用户可以分为特殊领域和民用领域,按照客户类型可以划分为海上可以分为特殊领域和民用领域,按照客户类型可以划分为海上用户、航空用户、陆地用户等。用户、航空用户、陆地用户等。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12/51 图图10:卫星互联网卫星互联网运营及服务运营及服务环节环节 资料来源:“新基建”之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研究白皮书、开源证券研究所 我们认为当前卫星互联网主要集中在空间段及地面段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游卫我们认为当前卫星互联网主要集中在空间段及地面段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游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及地面设备建设成为关注的焦点:星制造、卫星发射及地面设备建设成为关注的焦点:卫星制造方面卫星制造方面:卫星互联网仍处于发展初期,卫星互联网仍处于发展初期,面临多项基础技术攻关,包括星载/地面相控阵天线、长时稳定高速星间激光载荷、高精稳长寿命卫星平台,以及多层星座构型保持、复杂星座组网控制等,重视各技术发展方向带来的高价质量板块;卫星发射方面卫星发射方面:由于星座组网阶段需要大量发射,国内互联网卫星的运载能力也存在瓶颈,发射频次、成本、运力成为关键,一箭多星和可重复使用的液体火箭的技术发展备受关注;地面设备中地面设备中:重视信关站、采用相控阵天线的高性能终端、采用平板/反射面天线的低成本终端、无人值守边境综合监测站等的建设。图图11:卫星互联网技术成熟度与关注度示意图卫星互联网技术成熟度与关注度示意图 资料来源:“新基建”之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研究白皮书 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13/51 2、低轨化、宽带化、星间组网、星地一体等低轨化、宽带化、星间组网、星地一体等技术持续升级技术持续升级 我们认为,未来要大力发展卫星互联网的应用,需要实现卫星互联网广覆盖、我们认为,未来要大力发展卫星互联网的应用,需要实现卫星互联网广覆盖、低时延、大带宽、低成本的连接,目前低时延、大带宽、低成本的连接,目前关键关键主流主流技术聚焦在超大容量、组网优化、技术聚焦在超大容量、组网优化、多网融合、高效运控多网融合、高效运控等等方面,方面,总体总体正向着低轨化、宽带化、星间组网、星地一体化正向着低轨化、宽带化、星间组网、星地一体化的方向发展的方向发展。1)低轨化:低轨化:低轨卫星由于传输时延小、链路损耗低、发射灵活、应用场景丰富、整体制造成本低等特点,天然契合目前卫星互联网的发展需求,目前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选择;2)宽带化:宽带化:为满足高信息速率业务的需求,卫星通信向着大带宽的方向发展,与大带宽对应的是高频频谱资源,由于 ITU“先登先占”的申请规则,具有战略稀缺性,已成为各国布局重点;3)星间组网:星间组网:为更好地实现低轨卫星间的双向通信,包括波束间、子信道间以及用户间的便捷通信,以及多星互联,星间的信息传输和交换,星间组网逐渐普及;4)星地一体:星地一体:推动星地一体的发展,与地面技术融合是利用低轨卫星的全球覆盖特性,可以有效弥补地面通信网络覆盖的不足,同时作为 6G 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各国抢占下一代通信标准话语权的重要战略节点。2.1、低轨卫星低轨卫星星座加速发展,星座加速发展,重视重视相控阵相控阵技术的应用技术的应用 相较于传统高轨通信卫星,低轨卫星星座成为卫星互联网行业发展选择。相较于传统高轨通信卫星,低轨卫星星座成为卫星互联网行业发展选择。在卫星通信系统中,卫星运行的轨道分为低轨、中轨和高轨(静止轨道)三类。由于高轨卫星相对地面静止,且覆盖区大,三颗经度差约 120的卫星能够覆盖除南、北极以外的全球范围,因此目前卫星通信系统大多采用静止轨道卫星。另外卫星通信系统也可采用低轨或中轨等非静止轨道卫星,但由于非静止轨道卫星与地球上的观察点有相对运动,为了保证对全球或特定地区的连续覆盖,以支持服务区内用户的实时通信,需要用多颗卫星组成特定的星座,低轨卫星由于传输时延小、链路损耗低轨卫星由于传输时延小、链路损耗低、发射灵活、应用场景丰富、整体制造成本低,适宜卫星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低、发射灵活、应用场景丰富、整体制造成本低,适宜卫星互联网业务的发展。表表2:卫星轨道分类卫星轨道分类 卫星轨道类型 轨道高度 特点 卫星用途 LEO(低轨道)(低轨道)300-2000km 传输时延、覆盖范围、链路损耗&功率较小 对地观测、测地、通信等 MEO(中轨道)(中轨道)2000-35786km 传输时延、覆盖范围、链路损耗&功率大于 LEO 但小于 GEO 导航 GEO(地球静止轨道)(地球静止轨道)35786km 存在较长传输时延和较大的链路损耗 通信、导航、气象观测等 SSO(太阳同步轨道)(太阳同步轨道)6000千米 轨道平面与太阳保持 固定取向 IGSO(倾斜地球同步轨道)35786km 导航 资料来源:“新基建”之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研究白皮书、开源证券研究所 发射数量上,全球发射数量上,全球 LEO 轨道通信卫星数量实现快速增长。轨道通信卫星数量实现快速增长。自 2001 年至 2020年,低地球轨道(LEO)卫星在年度发射航天器数量占比从 57%迅速攀升至 97%,截至 2021 年 12 月,全球在轨卫星已突破 5000 颗,其中,LEO 轨道卫星占比超过 83%。LEO 在轨卫星中,通信卫星占比达 66.80%,同时在巨型星座刺激下,相比 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14/51 2001-2005 年、2016-2020 年,LEO 轨道通信卫星数量增长了近 40 倍。图图12:全球通信卫星发射统计(全球通信卫星发射统计(20012020 年)年)图图13:全球全球 LEO 在轨卫星用途分类(截至在轨卫星用途分类(截至 2021 年年 12月)月)数据来源:王韵涵等国外低轨卫星互联网发展最新态势研判、开源证券研究所 数据来源:王韵涵等国外低轨卫星互联网发展最新态势研判、开源证券研究所 代表星座上,低轨卫星星座向着规模化发展。代表星座上,低轨卫星星座向着规模化发展。根据低轨巨型星座网络:组网技术与研究现状,其中认为:传统的低轨星座系统一般包含数十颗卫星,但新兴的低轨星座网络为满足系统容量的需求,将卫星数目扩增至上万颗。庞大的星座规模提高了地面终端通信仰角,减小了地面反射和多径衰落影响,也使系统具有更强的冗余性和抗毁性。自 2015 年起,大批低轨巨型星座计划被提出,如 Starlink、OneWeb 和 Kuiper 等代表性计划,其中,Starlink计划计划由 SpaceX 公司提出,受益于批量化卫星制造、火箭重复利用、一箭多星发射等领先技术,Starlink 已成为新兴低轨星座中的佼佼者,其完整版 Starlink 计划的卫星总数将达到 12000 颗、远期规划达 42000 颗;OneWeb 计划计划发射 716 颗轨道高度为 1 200 km 的卫星,构成极轨道/倾斜轨道混合星座提供宽带网络接入服务。截至 2021 年年底,OneWeb 已部署近 400 颗卫星,且未来计划将星座扩充至 6 372 颗卫星,以提高中低纬度地区的覆盖密度;Kuiper 计计划划由亚马逊公司于 2019 年提出,旨在提供低成本的消费级和企业级宽带业务以及无线数据回程业务。星座包括工作在 590630 km 高度的 3236 颗倾斜轨道卫星。系统将在全球部署大量地面站,可与亚马逊网络服务(AWS,Amazon Web service)系统和计算基础设施联合,构建亚马逊公司的全球云服务智能网络系统。表表3:不同卫星波束参数对比不同卫星波束参数对比 类别类别 卫星/星座 下行带宽/GHz 频谱效率/(bit(sHz)1)波束数 频率复用因子 单星容量/(Gbits1)低轨星座 OneWeb 2 2.4 16 2 9.6 StarLink 2 2.7 8 4 21.6 GEO-HTS Viasat-3 3.5 1.1 1000 250 1000 资料来源:张更新等卫星互联网若干关键技术研究、开源证券研究所 LEO 通信卫星多采用相控阵多波束天线方案。通信卫星多采用相控阵多波束天线方案。为实现卫星互联网的大容量需求,可采用高通量卫星(High Throughput Satellite,HTS),该类卫星也称高吞吐量通信卫星,2008 年由美国北方天空研究所提出并定义,即采用多点波束技术和频率复用技术,在相同的频率资源下,整颗卫星的通信容量是传统卫星通信容量的数倍。高通量卫星采用多波束天线(MBA),多波束天线具有透镜式、反射面式和相控阵式三种基本类型。根据通信卫星多波束天线的发展现状及建议,对于 LEO 通信0 000400600800016-20-2020全球通信卫星数量/颗GEO卫星数量/颗LEO卫星数量/颗LEO卫星占比通信遥感科学试验其他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15/51 卫星,由于轨道低,星上的用户端天线传输距离短,具有比 GEO 卫星更小的自由空间损耗,因此,从增益上来讲,反射面和相控阵配置都适合该轨道卫星,但由于卫星轨道太低,视角宽,要求天线具备较大扫描角,而反射面天线在这方面难以胜任,因此,该轨道上的卫星一般都采用相控阵配置,如处于 LEO 上的美国 Iridium/-NEXT 星座,其每颗卫星上都安装有三块工作于 L 频段的有源相控阵天线,每块相控阵均能产生 16个波束。表表4:近年来不同轨道通信卫星采用的多波束天线配置近年来不同轨道通信卫星采用的多波束天线配置 卫星轨道 卫星/星座名称 采用的多波束天线方案 IGEO Inmarsat-4/-5(星座)、MUOS(星座)、Thuraya-2/-3、DBSD-G1、SkyTerra-1/-2、Alphasat-I-XL、TeereStar-1/-2、MEXSAT-1/-2/-3 单口径大型展开式反射面天线 GEO DireCTV-14/-15、EUTELSAT-65WestA、ABS-2/-3A、Eutelsat-3B、AsiaSat-6/-8、MEXSAT-3b、Express-AM5/-AM7、Amos-3/-4、Intelsat-19/-22、SATMEX-7、Astra-2E/-5B、YahSat-1A/-1B 多口径反射面天线 GEO WINDS、WGS(星座)、AEHF(星座)、Space-way3 相控阵天线 MEO O3b(星座)、ICO(星座)反射面天线 LEO Iridium-NEXT(星座)、Globalstar-1/-2(星座)、Orbcomm2(星座)、“灵巧”通信试验卫星 相控阵天线 资料来源:陈修继等通信卫星多波束天线的发展现状及建议、开源证券研究所 另一方面,随着低轨星座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高中低轨竞争、联合并存的新另一方面,随着低轨星座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高中低轨竞争、联合并存的新业态正在逐步形成。业态正在逐步形成。虽然高低轨卫星系统在覆盖范围、系统容量、时延、终端等方面存在差异,但 GEO 高通量卫星和低轨互联网星座的网络架构基本相同,具备融合的基础,结合当前行业发展情况和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应用终端等方面的技术发展趋势,高低轨卫星网络融合主要针对终端应用融合、网络管控融合、体制协议融合。未来有望实现高轨卫星与低轨星座协调发展,采用按需建设的方式,发挥高轨未来有望实现高轨卫星与低轨星座协调发展,采用按需建设的方式,发挥高轨系统和低轨系统在覆盖、容量等方面的互补优势。系统和低轨系统在覆盖、容量等方面的互补优势。表表5:高低轨卫星应用系统优缺点对比高低轨卫星应用系统优缺点对比 卫星轨道 系统规模 容量 运行寿命 覆盖范围 传输时延 带宽成本 系统建设维护成本 高轨 适中 单星容量较高 较长(15年)单星覆盖范围大,但存在两极覆盖盲区,特定地形通信困难 较长 较高 较低 低轨 庞大 单星容量小,系统容量高 较短(510年)单星覆盖范围较小,多星组网可实现全球覆盖,保证复杂地形区域通信不间断 短 较低 较高 资料来源:柏亮等卫星互联网的技术体系、发展趋势与应用、开源证券研究所 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16/51 2.2、大带宽大带宽频轨资源需求旺盛频轨资源需求旺盛,各国竞争,各国竞争布局布局高频段高频段频谱频谱 Ka 频段成卫星互联网发展重点,并向高频频段成卫星互联网发展重点,并向高频 Q/V 发展。发展。卫星通信业界常将特高频以上频段大致划分为 L(1-2GHz)、S(2-4GHz)、C(4-7GHz)、X(7-12GHz)、Ku(12-18GHz)、Ka(26.5-40GHz)等频段。频段越高,其带宽资源越多,能支持的业务容量也越多。频段越高,其带宽资源越多,能支持的业务容量也越多。低于 2.5GHz 的 L 和 S 频段主要用于卫星移动通信、卫星无线电测定、卫星测控链路等应用;C 和 Ku 频段主要用于卫星固定业务通信且已近饱和。Ka 频段可用带宽达 3.5GHz,由于 Ka 波段的波长与雨滴直径相近,相比 Ku 频段更易受天气影响,雨衰最严重,但其更大的工作带宽,更高的信号强度、更小的天线口径、更好的指向性及增益效果等优点,使其可为高速卫星通信、千兆比特级宽带数字传输、高清晰度电视(HDTV)、卫星新闻采集(SNG)、VSAT 业务、直接到户(DTH)业务及个人卫星通信等新业务提供一种崭新的手段。目前与多点波束组合应用,已成为高通量卫星的首选频段,且资源日益紧张。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频率轨道资源需求,目前行业已着手开发 Q(36-46GHz)、V(46-56GHz)等更高的频段资源。“Starlink”“OneWeb”等系统均有 Q、V 频段星座规划。表表6:卫星通信使用无线电频率概况卫星通信使用无线电频率概况 频段 频率范围 使用情况 L 12GHz 资源几乎殆尽;主要用于地面移动通信、卫星定位、卫星移动通信及卫星测控链路等 S 24GHz 段频率相对较低,信号覆盖大,受天气影响小,资源几乎殆尽;主要用于气象雷达、船用雷达、卫星 定位、卫星移动通信及卫星测控链路等 C 48GHz 随着地面通信业务的发展,被侵占严重,已近饱和;主要用于雷达、地面通信、卫星固定业务通信等 X 812GHz 受管制频段,通常被政府和军方占用;主要用于雷达、地面通信、卫星固定业务通信等 Ku 1218GHz 频率相对较高,容易受天线影响而造成信号波动,但其信号强度相比 C频段的高,因此地面接收天线的口径也小得多,通常可以小至直径 0.35米,已近饱和;主要用于卫星通信,支持互联网接入 Ka 26.540 GHz 正在被大量使用;主要用于卫星通信,支持互联网接 入 Q/V 3646 GHz 4675 GHz 正在进入商业卫星通信领域 大赫兹 0.110 THz 正在开发 资料来源:德恒律师事务所官网、开源证券研究所 低轨卫星空轨和频谱资源具有战略稀缺性,欧美多企业领跑卫星部署。低轨卫星空轨和频谱资源具有战略稀缺性,欧美多企业领跑卫星部署。国际电信联盟(ITU)对卫星轨道/频率的分配有规划和登记两种方法。对于非规划的卫星轨道/频率,遵循“先登先占”原则,即先申报、先登记者有优先权。根据“新基建”之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研究白皮书,地球近地轨道可容纳约 6 万颗卫星,而低轨卫星所主要采用的 Ku 及 Ka 通信频段资源也逐渐趋于饱和状态。到 2029 年,地球近地轨道将部署总计约 57000 颗低轨卫星,轨位可用空间将所剩无几。空间轨道和频段作为能够满足通信卫星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已经成为各国卫星企业争相抢占的重点资源。全球范围内,SpaceX(美国)、OneWeb(英国)、亚马逊(美国)、Telesat(加拿大)、O3b(欧洲)、Viasat(美国)等多家欧美企业相继提出 Starlink、OneWeb、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17/51 Project Kuiper、Lightspeed、O3b、Viasat 卫星互联网星座计划,使用频段主要集中于 Ku/Ka 频段。我国卫星互联网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自 2017 年以来多个近地轨道卫星星座计划相继启动,主要包括行云工程、鸿雁星座、虹云工程、天象星座等。据国际电信联盟(ITU)披露,2020 年 9 月,中国以“GW”为代号申报了两个低轨卫星星座,共计 12992 颗卫星,分布在距地面 590公里至 1145 公里的低轨轨道,频段为37.5GHz42.5 GHz 及 47.2GHz51.4GHz。2021 年 4 月底,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星网”)成立,有望以“国家队”身份进行统筹、规划及运营我国卫星互联网,加速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表表7:典型卫星互联网使用频率典型卫星互联网使用频率 频率范围频率范围 链路类型 SpaceX One Web O3b 信关站-卫星 27.5-29.1 GHz 27.5-29.1 GHz 27.5-30 GHz 29.5-30 GHz 29.5-30 GHz 卫星-信关站 17.8-18.6 GHz 17.8-18.6 GHz 17.7-20.2 GHz 18.8-19.3 GHz 18.8-19.3 GHz 19.7-20.2 GHz 用户终端-卫星 14.4-14.5 GHz 12.75-13.25 GHz 27.5-30 GHz 14.4-14.5 GHz 卫星-用户终端 10.7-12.7 GHz 10.7-12.7 GHz 17.7-20.2 GHz 资料来源:王孟等Ka频段的特点与应用研究、开源证券研究所 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18/51 2.3、星间组网逐渐普及,激光通信前景可期星间组网逐渐普及,激光通信前景可期 目前新兴巨型星座大多具有星上处理能力,可对接收的数据包进行解析、存储目前新兴巨型星座大多具有星上处理能力,可对接收的数据包进行解析、存储和转发,而不局限于透明转发的工作模式。和转发,而不局限于透明转发的工作模式。卫星间可建立微波或激光链路,并且在运动过程中保持连接,实现数据包在卫星间的转发;星上处理和星间链路使系统可工作在天网地网架构中,增强了系统独立性和灵活性;半导体技术的进步使卫星具有更强的星上处理和存储能力,而激光星间链路技术可大幅提升星间通信速率,适应宽带业务需求。星载转发器是星上信号处理和交换技术中的核心模块,也是宽带卫星通信网络星载转发器是星上信号处理和交换技术中的核心模块,也是宽带卫星通信网络中的关键技术,其性能的优劣决定了整个通信系统的性能。中的关键技术,其性能的优劣决定了整个通信系统的性能。星载转发器通过控制信号的发送、处理和接收方式,直接影响整个通信卫星系统的可靠性、容量、重量、体积、功耗等关键参数。对应透明载荷和可再生载荷,星载转发器可分为透明转发器和再生式转发器两种。透明转发器透明转发器的主要部件是高功率放大器,容量大且结构简单,它具有完整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由终端来决定频带的划分,但是它的抗干扰能力弱,终端与终端之间的信息传输需要两跳来完成。再生式转发器再生式转发器采用了再生式星上处理技术即对所有需要处理的用户信号进行解调译码,交换后再重新进行编码调制。与透明转发器相比,它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分开设计,并且通过解调译码的操作,消除了噪声积累,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较高的频谱利用率和通信质量等优点。具有代表性的再生式转发器主要有北美地区SpaceMux、欧洲的 Skyplex 以及日本研制的 WINDS。图图14:通信通信卫星卫星结构结构 资料来源:开运集团官网 在卫星互联网中,卫星之间的链路叫做星间链路(在卫星互联网中,卫星之间的链路叫做星间链路(Inter-Satellite Link,ISL);卫星和用户之间的链路叫做服务链路(Service Link);卫星和信关站之间的链路叫做馈电链路(Feeder Link)。星间链路包括四个子系统:接收机、发射机、捕获跟踪子系统以及天线子系统。我们认为星间链路的引入具备以下的优点:1)扩大了系统的覆盖范围;2)减少传输时延,满足多媒体实时业务的 QoS 要求;3)使得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能够更少地依赖于地面网络,能够更为灵活方便地进行路由选择和网络管理;4)减少了地面信关的数目,可大大降低地面段的复杂度和投资;5)可以独立组网,卫星网不依赖于地面网提供通信业务,作为地面网的备份;6)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地面蜂窝网的漫游问题。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19/51 为满足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大业务量,星间链路势必采用较高的工作频段或采用为满足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大业务量,星间链路势必采用较高的工作频段或采用激光星际链路。激光星际链路。目前多个主流低轨星座系统均提出发展星间链路能力,同时激光星间链路技术不断成熟,促进传输延迟降低,传输效率和数据安全性提升,根据王韵涵等的国外低轨卫星互联网发展最新态势研判,10Gbit/s 星间传输能力成为标配,远景目标将达到 100Gbit/s。中国的“星网”、“鸿雁”、“虹云”、“行云”以及“天地一体化”星座和国外的“Kuiper”、“Telesat”、“Starlink”网络等已经将激光星间链路作为其核心传输链路的方式之一。我国于 2020 年 8 月 13 日在“行云二号”双星搭载的激光通信载荷技术得到成功验证,已实现卫星物联网星座实现星间激光通信的突破。激光通信具备高信道吞吐率、高传输带宽、强抗干扰能力、高保密激光通信具备高信道吞吐率、高传输带宽、强抗干扰能力、高保密性和安全性性和安全性等优点。等优点。对比传统基于无线电波的卫星通信,卫星激光通信具有频率更高且方向性更强的特点,因此可以实现更快、更高体量的数据传输。其次,星间激光通信不需要向国际电联申请特定频段,使得频道使用更加便捷。此外,卫星激光通信频谱属于不可见光频段,通信时不易被发现,其波束比微波更窄,发散角更小,指向性好,从而使得通信获得很好的抗干扰能力和抗截获能力,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最后,星间激光通信具有很高的能量集中度,当需要很高的链路通信速率时,激光通信终端在体积,重量和功耗方面的优势便可以体现,而这也符合当今卫星平台对有效载荷的要求。目前卫星激光通信的正向着标准化、兼容化、网络化和商业化发目前卫星激光通信的正向着标准化、兼容化、网络化和商业化发展趋势;激光终端产品向着弹性化和模块化方向发展。展趋势;激光终端产品向着弹性化和模块化方向发展。表表8:星间链路基本概况星间链路基本概况 星间链路星间链路 子系统 接收机 完成对接收信号的放大、变频、检测、解调和译码等,提供星间链路与卫星下行链路之间的接口 发射机 负责从卫星的上行链路中选择需要在星间链路上传输的信号,完成编码、调制、变频和放大 捕获跟踪子系统 负责使星间链路两端的天线互相对准(捕获),并使指向误差控制在一定的误差范围以内(跟踪)天线子系统 负责在星间链路收发电磁波信号 传输介质 微波、毫米波和激光 种类 同种轨道类型的星间链路 不同轨道类型的星间链路 同轨道面星间和异轨道面星间链路 资料来源:中国集群通信网、开源证券研究所 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20/51 2.4、星地一体星地一体,卫星互联网与卫星互联网与 5G/6G 加速融合加速融合 星地一体融合组网为未来移动通信网络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星地一体融合组网为未来移动通信网络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随着全球 5G 网络规模化商用持续推进,星地融合演进从 5G 体制融合走向 6G 系统融合。5G 体制的卫星通信系统是星地独立网络,卫星通信体制借鉴 5G,随着 6G 的研发演进,面向6G 的星地融合系统将实现星地一体,提供无感知一致服务。卫星互联网和地面移动通信网络的融合也有望从覆盖融合、业务融合走向体制融合、系统融合。终端也在向低成本、小型化、轻量化、一体化方向发展。卫星互联网补充低密度用户接入场景,与卫星互联网补充低密度用户接入场景,与 5G取长补短互为补充。取长补短互为补充。目前,5G网络覆盖仍然以基站为中心,在基站所未覆盖的沙漠、无人区、海洋等区域内依然存在大量通信盲区,根据赛迪智库无线电管理研究所的6G 概念及愿景白皮书,预计 5G 时代仍将有 80%以上的陆地区域和 95%以上的海洋区域无移动网络信号。同时,5G 的通信对象集中在陆地地表 10 km 以内高度的有限空间范围,无法实现“空天海地”无缝覆盖的通信愿景。低轨卫星通信面向特定区域、特定用户群和特定应用,对于低密度用户接入场景下的宽带互联和通信更具优势,特别是接入点分散时的低成本优势。万物互联应用场景:万物互联应用场景:低轨卫星充分显示其低功耗、全覆盖的特征。针对沙漠与海洋等油井和天然气井、采矿等野外作业、环境和气候监测、货运与交通长距离监测跟踪、边境和边防的电子围栏等行业应用场景,低轨卫星具有全球覆盖和成本比较优势。面向低时延高可靠应用场景,5G 通信具有绝对的优势。5G 的空口时延是毫秒级;而低轨卫星的空口时延达数十毫秒,5G 通信可充分满足对于低时延、可靠性要求高的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应用场景的要求;增强型移动宽带应用场景:增强型移动宽带应用场景:低轨卫星和 5G 通信各有优势和侧重。以“Starlink”为代表的低轨卫星优势主要是服务于偏远地区的住户、空中的飞机乘客、海洋与大湖中船舶的船员和乘客、穿越荒漠的火车乘客、野外科考者等。大多数的卫星终端形态是机载、船载、车载的客户端设备(CPE),提供 WiFi 接入;基于基于 5G 的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的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关键技术:主要集中于突破高动态快速切换、高多普勒频移同步、高容量寻呼等关键技术,设计基于 5G 的低轨卫星互联网通信体制、信关站,为面向全球的低延时、高带宽、灵活组网的低轨通信提供技术支撑。全球推动全球推动 5G 与卫星互联网融合。与卫星互联网融合。国际电信联盟(ITU)、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欧盟 5G 系统中卫星与地面网络融合联盟(SaT5G)等标准化组织组建了专业团队对卫星通信与 5G 融合组网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推动卫星互联网在 5G 融合中的角色定义。其中:ITU 提出卫星与 5G 融合的 4 类应用场景,包括小区回传、中继到站、动中通和混合多播场景;我国于 2021 年 11 月 16 日发布“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其中提出加快卫星通信建设,完善高中低轨卫星网络协调布局,实现 5G 地面蜂窝通信和卫星通信融合,初步建成覆盖全球的卫星信息网络,开展卫星通信应用开发和试点示范;2023 年 3 月 8 日,据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消息称,由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总体牵头,五大运营商已开始联手构建基于 5G的卫星互联网技术标准体系。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21/51 图图15:天地一体网络的系统结构示意天地一体网络的系统结构示意 资料来源:朱立东等卫星互联网路由技术现状及展望 6G 时代空天地一体化,卫星互联网与地面移动通信网络充分融合。时代空天地一体化,卫星互联网与地面移动通信网络充分融合。6G 总体愿景是 5G 愿景的进一步扩展和升级,其特征是全覆盖、全频谱和全应用。根据6G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白皮书,6G 将实现地面网络、不同轨道高度上的卫星(高中低轨卫星)以及不同空域飞行器等融合而成全新的移动信息网络,通过地面网络实现城市热点常态化覆盖,利用天基、空基网络实现偏远地区、海上和空中按需覆盖,具有组网灵活、韧性抗毁等突出优势。星地一体的融合组网将不是卫星、飞行器与地面网络的简单互联,而是空基、天基、地基网络的深度融合,构建包含统一终端、统一空口协议和组网协议的服务化网络架构,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以任何方式提供信息服务,实现满足天基、空基、地基等各类用户统一终端设备的接入与应用。6G 时代星地一体组网需要多技术融合发展。时代星地一体组网需要多技术融合发展。通过开展星地多维立体组网架构、多维多链路复杂环境下融合空口传输技术、星地协同的移动协议处理、天基高性能在轨计算、星载移动基站处理载荷、星间高速激光通信等关键技术的研究,解决多层卫星、高空平台、地面基站构成的多维立体网络的融合接入、协同覆盖、协调用频、一体化传输和统一服务等问题。由于非地面网络的网络拓扑结构动态变化以及运行环境的不同,地面网络所采用的组网技术不能直接应用于非地面场景,需研究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中的新型组网技术,如命名/寻址、路由与传输、网元动态部署、移动性管理等,以及地面网络与非地面网络之间的互操作等。天地一体化网络需要拉通卫星通信与移动通信两个领域,涉及移动通信设备、卫星设备、终端芯片等。各国积极战略布局各国积极战略布局 6G 技术研究。技术研究。目前全球 6G 技术研究处于探索与起步阶段,技术路线尚不明确,关键指标和应用场景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正处于“场景挖掘”和“技术寻找”阶段。尽管如此,6G 核心技术已列入多国创新战略,成为大国科技博弈高精尖领域和全球抢占的战略制高点。2020 年 2 月,ITU 正式启动面向 2030 及 6G 的研究工作。中国、美国、韩国、日本和芬兰等国已启动 6G 研究。美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22/51 国已发布第一份 6G 报告,欲将美国确立为 6G 理念、开发、采用和快速商业化的全球领导者,特别在卫星互联网方面,凭借强大的卫星设计、制造和发射能力,已经抢得不少先机。我国于 2019 年 11 月 3 日成立了国家 6G 技术研发推进工作组和总体专家组,标志着我国 6G 技术研发工作正式启动。国外企业包括爱立信、高通、泰雷兹、联科发,以及我国的紫光展锐、中兴通讯、中国移动等均开展相关技术研究和测试验证,共同推动卫星移动通信业务与地面移动通信融合发展。终端融合、无感接入的技术路线是目前卫星与地面融合发展的重点方向,也是业界关注的焦点。图图16:6G卫星通信网络三阶段演进路线卫星通信网络三阶段演进路线 资料来源:吴晓文等面向 6G的卫星通信网络架构展望 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23/51 3、全球视野,全球视野,欧美欧美代表星座领跑行业代表星座领跑行业 3.1、全球代表星座全球代表星座 Starlink:目标部署超万颗的低轨卫星:目标部署超万颗的低轨卫星 Starlink 是是 SpaceX 公司公司 2015 年提出的一个低轨卫星互联网系统,目标部署超年提出的一个低轨卫星互联网系统,目标部署超万颗的低轨卫星,提供覆盖全球的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万颗的低轨卫星,提供覆盖全球的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SpaceX 公司掌握火箭回收技术后,利用“猎鹰号”重型运载火箭以“一箭多星”的发射方式发射“Starlink”卫星,大幅降低发射成本,完成近地轨道和轨位频率资源的占据,使得“Starlink 计划”在众多巨型星座项目中脱颖而出,“Starlink 计划”具有大规模、全球无缝覆盖、低时延、大容量,商业价值大、军事应用前景广阔的特点。图图17:Starlink发展历程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肖永伟等Starlink系统分析及对我国卫星互联网发展的启示、开源证券研究所 3.1.1、Starlink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 轨道建设方面,轨道建设方面,Starlink 星座规模大,轨道层数多、卫星数量多。星座规模大,轨道层数多、卫星数量多。轨道建设计划了 Starlink Gen1和 Starlink Gen2 两代星座,卫星数量总计达到约 4.2万颗:Starlin Gen1:包括 Ka/Ku 频段的 LEO 星座和 V 频段的 VLEO 星座:LEO 星座经过多次调整,分为五个壳层,大致对应原计划 I、期工程,整体向更低轨道发展。壳层 1主要内容是将 1725 颗 Ka/Ku 频段卫星部署于 72个 550km角 53的轨道面上;截止到 2021年 5 月底,基于 V0.9版及 V1.0版 Starlink卫星,SpaceX 公司完成 550km 轨道高度的第一个轨道层部署,参考原计划,星座容量可达 30TB/s、时延 15ms,传输速度最高可达 1GB/s,前 800 颗卫星能够为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地区提供高速卫星互联网服务。壳层 2-5 主要是将 2824 颗 Ka/Ku 频段卫星部署于 570 km、560 km、540 km、560km 轨道上,轨道面分别为 36、6、72、4,计划实现全球组网;VLEO 星座大致对应原计划的期工程,主要内容是将 7518 颗 V 频段卫星部署于 340km 轨道上,最终实现“Starlink 卫星”覆盖全球。Starlink Gen2:2019 年“Starlink 计划”又向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提请准备加 3 万颗第二代“Starlink”卫星,分布在 328km614km 轨道高度的 75 个轨道面上。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24/51 表表9:Starlink星座参数星座参数 Starlink Gen1 Starlink Gen2 LEO 星座(Ka/Ku频段)VLEO 星座(V频段)壳层 壳层 1 壳层 2 壳层 3 壳层 4 壳层 5 轨道高度(km)550 570 560 540 560 335.9 340.8 345.6 328614 轨道倾角()53 70 97.6 53.2 97.6 42 48 53 轨道数量(轨)72 36 6 72 4 75 每轨道卫星数(颗)22 20 58 22 43 合计(颗)1725 720 348 1584 172 2493 2478 2547 30000 资料来源:肖永伟等Starlink 系统分析及对我国卫星互联网发展的启示、李元龙等“星链计划”及其军事应用潜力研究、刘旭光等”星链”卫星系统及国内卫星互联网星座发展思考、开源证券研究所 卫星制造方面,卫星制造方面,Starlink 卫星迅速迭代,成本较低。卫星迅速迭代,成本较低。从 2018 年 2 月的原型试验星(MicroSat2A、2B)到 2022 年 5 月在轨最新的 V1.5 版本,卫星经历 4 次迭代,以 V1.5 版本为例,采用平板结构设计,重量提高到 295kg,搭载有 Ku/Ka 相控阵天线、单个太阳能电池阵列、激光星间通信系统、霍尔效应推进器、Star tracker 导航系统、自主避撞系统等。Starlink 卫星属于小卫星,寿命较短,仅为 5-7 年,成本方面,马斯克则曾公开透露单颗卫星的成本可以下降到 50 万美元。图图18:Starlink卫星迭代演进过程卫星迭代演进过程 图图19:Starlink卫星各版本设计卫星各版本设计 资料来源:肖永伟等Starlink 系统分析及对我国卫星互联网发展的启示 资料来源:肖永伟等Starlink 系统分析及对我国卫星互联网发展的启示、开源证券研究所 卫星发射方面卫星发射方面,在向星座部署卫星时,多颗 Starlink 卫星预先按顺序部署于猎鹰号火箭的整流罩中,抵达预定位置后,“Starlink”卫星利用火箭上面级转动逐个缓慢脱离,最终部署于一条轨道的不同位置。SpaceX 公司掌握火箭回收技术,大幅降低 Starlink 卫星发射成本,以猎鹰号火箭为例,发射成本从最初 6000 多万美元/次,降到 50万美元/颗以下,单个猎鹰 9号一级助推器目前保持着发射 11 次的发射纪录;与此同时,“一箭多星”的发射方式也大幅降低了发射成本。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25/51 图图20:猎鹰猎鹰 9 号火箭号火箭 图图21:猎鹰火箭回收示意图猎鹰火箭回收示意图 资料来源:IT之家,腾讯网 资料来源:Falcon Users Guide 地面设备方面:地面设备方面:2020 年 7 月,SpaceX 公司完成第一代圆形相控阵 Starlink 地面终端研制,工作在 Ku 频段,根据 Starlink 官网公布信息,一代 Starlink 地面终端直径 58.9cm,重量 7.3kg。2021 年 11月,SpaceX 完成 2 型第二代矩形相控阵 Starlink地面终端研制。一款为能力增强地面终端,尺寸为 57cm51cm,重量 7.2kg;另一款小型化地面终端,尺寸为 50cm30cm,重量 4.2kg。从天线射频到基带及协议处理,Starlink 地面终端采用了芯片化设计与实现方案,降低了终端整机功耗和生产成本,也实现了小型化,为 Starlink 系统产业化及大规模应用铺平了道路。Starlink地面终端采用了机械与相控阵电扫结合的波束跟踪技术,基于机械调整能力,Starlink 地面终端开机后可根据地理位置自动将阵面调整到合适的方位和仰角;基于相控阵天线波束快速指向调整能力,在相控阵阵面电扫覆盖范围内,实现对卫星的精确指向跟踪和跨星切换下的波束指向快速调整。根据“星链”卫星系统及国内卫星互联网星座发展思考,Starlink 终端设备可能具备美国空军的 C4ISR 军用接口,该用户终端体积较小,安装简单,可放置在各种移动载体上。典型的 Starlink 地面关口站工作在 Ka 频段,配置 8个 1.52m口径天线,同样应用相控阵技术,通过产生多个指向性较强的窄波束来实现单个网关站点与多个卫星进行通信。卫星可以通过这种技术直接与卫星用户终端或网关(地面站)进行通信。SpaceX 已经在美国申请了一共 27 个 Ka 频段网关(地面站),分别位于得克萨斯州、佛罗里达州、加利福尼亚州、俄克拉荷马州、北达科他州(2 个)、密歇根州和阿拉斯加。阿拉斯加北海岸的地面站将如何进行使用尚未确定,随着 SpaceX 公司获得更多的建站许可,星链可以实现更大地区的覆盖。图图22:Starlink地面终端外形图地面终端外形图 图图23:Starlink地面关口站地面关口站 资料来源:肖永伟等Starlink 系统分析及对我国卫星互联网发展的启示 资料来源:肖永伟等Starlink 系统分析及对我国卫星互联网发展的启示 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26/51 3.1.2、Starlink商业运营商业运营 据路透社 2021 年 6 月 29 日消息,Starlink 计划正在快速增长,预计总投资在200 亿至 300 亿美元之间,自 2015 年大规模星座计划提出,其卫星互联网系统发展获得大规模融资。2019年 10 月 22日 Starlink 正式进入运营状态,经过几年发展完善,于 2022年7 月 11 日公开了提供海上联机服务的海域范围,包括北美、欧洲、大洋洲及南美地区的海岸及海域,目前官网公布了 Starlink 住户版、商业版、旅行版和海事版 4 种产品。SpaceX 计划推出星链直连手机业务。计划推出星链直连手机业务。2023 年 10 月 11 日,SpaceX 星链官方网站全新推出星链直连手机业务(Direct to Cell),其适用于现有的 LTE手机。无需更改硬件、固件或特殊应用程序,即可通过星链发送文本、语音和数据。预计 2024年实现短信发送,2025 年实现语音通话,2025 年实现上网(Data),同年分阶段实现 IOT(物联网)。SpaceX 直接发射到手机的星链卫星最初将在猎鹰 9 上发射,此后是星舰。在轨道上,卫星将立即通过星间激光链路接入星座,以提供覆盖全球的无死角连接。初期支持的运营商包括:T-MOBILE(美国)、OPTUS(澳大利亚)、ROGERS(加拿大)、ONE NZ(新西兰)、KDDI(日本)、SALT(瑞士)。表表10:Starlink 产品服务产品服务 产品 服务内容 Starlink住户版(Starlink Residential)普通版本的月租费用为 99 美元,硬件费用为 499 美元。Starlink在全球范围内提供高速、低延迟的宽带互联网。在每个覆盖区域内,订单以先到先得的方式完成 Starlink商业版(Starlink Business)提供全天候、恶劣气象环境下的通信保障,下行速度为 150350 Mbit/s,延迟为 2040 ms。该服务的月租为 499 美元,配套的硬件费用为 2 500 美元,天线容量是 Starlink Residential 的两倍多,可提供更快的互联网速度和更高的吞吐量 Starlink旅行版(Starlink RV)为经常外出旅行或露营的用户服务,该服务的月租为 135 美元,配套的硬件费用为 599 美元。目前该服务的覆盖范围为美国南部、澳大利亚南部、欧洲南部等地区,并预计于 2023 年一季度覆盖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该服务的下行速度为 5100 Mbit/s Starlink海事版(Starlink Maritime)推广 Starlink的海上应用场景和配套的 Starlink Maritime 服务。该服务的月租为 5 000 美元,配套的硬件费用为 1 万美元,该服务的流量不受限制,下行速度为 100350 Mbit/s,上行速度为 2040 Mbit/s,但该服务的网络延迟较普通 Starlink服务高,为 99 ms。邮轮、船舶运输从业者如果需要 Starlink宽带服务,可以直接在官网上订购卫星接收器,安装在邮轮或船上 资料来源:傅海波“星链”计划给国际通信运营商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开源证券研究所 3.1.3、Starlink军事应用潜力军事应用潜力 根据“星链”卫星系统及国内卫星互联网星座发展思考,其中认为:美军在Starlink 发展建设阶段就与其合作,探索开发能够军用的“Starlink”卫星及相应设施,得益于其全球化高带宽的波束覆盖,有望大幅增强美军的信息化能力。Starlink具备着重要的军事应用潜力和军事战略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远期计划布局 4.2 万颗的卫星,抢占大量军用卫星轨道资源;(2)通过搭载光学、红外探测等载荷,在配备激光通信功能情况下,可构建成为最强大的全天候无缝情报监听侦查网、可靠的导弹预警及动能拦截网和高可控的指挥通信网;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27/51(3)卫星轨道高度低、覆盖广,既能够增强处于更高轨道的 GPS 卫星的信号,也有能力独立构建导航定位系统。能够取代导弹最贵的制导部件,导致导弹价格降低;(4)天基目标探测和打击能力或将发生质的变化。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28/51 3.2、其他国外代表星座简介其他国外代表星座简介 OneWeb 公司成立于 2012 年,计划发射 648 颗低轨卫星,并于 2019 年 8 月进行了高清视频流测试,证明其卫星可提供 40ms 以内的低延迟高带宽服务。公司自成立以来已获得 34 亿美元融资,主要投资方日本软银公司为其融资 20 亿美金,其他投资方包括维珍集团、高通、可口可乐等。由于面临卫星成本控制不力和资金储备告急等棘手问题,OneWeb 公司于 2020 年 3 月 28 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进入破产保护司法程序,2020 年 7 月,由英国政府与 Bharti 赢得了竞拍而获得了这家公司的所有权,双方各出资 5 亿美元,合计 10 亿美元。2021 年 5 月,该公司已经解雇原有雇员 531 人中的 85%,但仍表示将维持卫星运营。2021 年 4 月 28 日,欧洲卫星通信公司(ETCMY.EU)宣布将以 5.5 亿美元现金收购低地球轨道卫星初创公司OneWeb 24%的股份。图图24:OneWeb 卫星布局示意图卫星布局示意图 资料来源:OneWeb 官方 O3b 网络公司是由互联网巨头 Google、媒体巨头马隆(John Malone)旗下的海外有线电视运营商 Liberty Global 和汇丰银行联合组建的一家互联网接入服务公司。O3b 星座于 2007 年创立,与 OneWeb 公司为同一创始人,现已被欧洲卫星公司 SES公司收购,是第一个成功的非地球静止轨道宽带系统。O3b 第一代星座采用中轨(MEO)卫星,卫星星座高度为 8062km,工作于 Ka 频段,共计 16 颗,已完成部署,正在推进部署第二代高通量中轨卫星,预计部署 22 颗,可成为一个全球性系统。另外,O3b 星座无星间链路,需要在全球多地部署地面站,目前已对外提供服务,主要面向运营商,政府机构和美军方也是重点客户。图图25:O3b 卫星系统卫星系统 资料来源:Lloyd Wood等Revisiting elliptical satellite orbits to enhance the O3b constellation 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29/51 Kuiper 计划是亚马逊旗下太空互联网项目,计划在近地轨道部署 3236 颗卫星建成卫星互联网,为全球提供高速网络连接。该卫星星座包括 3 个轨道层共 98 个轨道面,对应轨道高度分别为 590km、610km 和 630km 的轨道。2022 年,亚马逊宣布,公司向法国阿丽亚娜太空(Arianespace)、美国联合发射联盟(ULA)以及蓝色起源三家企业预定了 83 次火箭发射,计划在五年时间内将 Kuiper 计划的几千颗卫星送入地球轨道。2023 年 3 月 14 日,亚马逊在太空卫星会展 Satellite 2023 上公布其卫星互联网计划的用户终端,三套卫星天线的网络速度从每秒 100 兆到每秒 1Gb 不等,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报道,“标准”版卫星天线设计尺寸小于 11 平方英寸(约 71平方厘米),重量小于 5磅(约 2 千克),可提供每秒 400兆的速度,生产成本预计将低于 400 美元。“超小型”版本是亚马逊最小最实惠的版本,尺寸 7平方英寸(约 45 平方厘米),重约 1 磅(约 0.45 千克),网速可达每秒 100 兆。亚马逊预计,一旦卫星制造设施完全建成,每天将大规模生产 3-5 颗卫星,明年开始从近地轨道提供卫星互联网的测试服务。2023年 10月 6 日,亚马逊于美国佛罗里达州首发两颗原型测试卫星 KuiperSat-1 和 KuiperSat-2,测试在轨道上传输宽带互联网的能力,在 11 月已完成了所有重点系统及子系统的验证,预计 2024 年上半年开始逐步启用相关服务,发射火箭 Atlas V 由联合发射联盟公司运营。12 月 19 日,亚马逊日前公布了卫星网络服务计划利用红外激光在各卫星间建立起网状网络(mesh network),号称能够为外海、沙漠等地实现 100 Gbps 网络连接。图图26:Kuiper 计划计划 资料来源:通信世界 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30/51 4、卫星互联网发展势在必行,国内产卫星互联网发展势在必行,国内产业突破在即业突破在即 4.1、为什么要发展卫星互联网?为什么要发展卫星互联网?卫星互联网行业前期的发展主要受益于技术的成熟、各国对稀缺频轨资源的竞卫星互联网行业前期的发展主要受益于技术的成熟、各国对稀缺频轨资源的竞争、军事价值,后期的发展主要受益于商业价值潜力争、军事价值,后期的发展主要受益于商业价值潜力:1)技术)技术逐步成熟逐步成熟:低轨卫星星座相关技术不断发展成熟,特别作为可模块化、批量化生产的小卫星平台,不断成熟的“一箭多星”和“可回收发射”的火箭发射技术,有效降低卫星互联网建设成本;2)频轨资源稀缺)频轨资源稀缺:由于国际电信联盟(ITU)规定轨道和频段资源获取遵循“先到先得”原则,低轨卫星所主要采用的 Ku 及 Ka 通信频段资源也逐渐趋于饱和状态,太空资源的争夺具有迫切性;3)军事意义重大)军事意义重大:Starlink 等一批低轨互联网卫星系统不仅可以提供宽带化的低成本、全球覆盖的互联网服务,若将其应用于军事领域,得益于其全球化高带宽的波束覆盖,将大幅增强军队的信息化能力,具有重要的军用价值。4)商业价值潜力)商业价值潜力:卫星互联网作为地面通信系统的有效补充和未来 6G 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广覆盖、低延时、低成本和大宽带的互联网接入优点,下游应用市场广阔,具有较大的商业潜力和前景;图图27:2029 年全球近地轨道卫星布局及占比年全球近地轨道卫星布局及占比预测预测 数据来源:“新基建”之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研究白皮书 我国一直十分重视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第五个独立把卫星送入空间的国我国一直十分重视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第五个独立把卫星送入空间的国家、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家、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但在卫星互联网建设方面与欧美较有差距:星的国家,但在卫星互联网建设方面与欧美较有差距:1)尚未形成全球覆盖的卫星通信网络,高轨窄带、高轨宽带卫星通信系统主要覆盖亚太部分区域,低轨卫星互联网系统处于规划、研发和验证阶段;2)技术差距导致当前成本偏高,成本主要集中于卫星制造和卫星发射环节,对比 SpaceX 规模化卫星制造、一箭多星和火箭回收技术,我国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总成本偏高,影响整体低轨卫星互联网商用化进程的落地或推广;3)产业市场化程度不高。卫星系统作为航天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上主要服务支撑特定需求、专属客户,关键资源、核心技术相对封闭运作,市场化程度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31/51 不够,客户导向、应用驱动、迭代创新的产业生态暂不够健全,同时我国地面光纤互联网的工作推进非常迅速,低轨卫星互联网作为地面补充,商业化需求较低。不过,不过,随着随着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我们认为我们认为我国卫星互联网市场有望迎来重我国卫星互联网市场有望迎来重要历史发展机遇期。要历史发展机遇期。2020 年,卫星互联网首次纳入新基建范畴,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性工程。我国将从整体战略统筹部署,打造完善的卫星互联网产业链。我国卫星互联网迎来了市场“破茧”和产业链“成蝶”的重要历史发展机遇期,自身优势与政策红利将逐渐呈现叠加效应,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有望加速。(1)政策端)政策端:2020 年 4 月 20 日,卫星互联网首次被纳入“新基建”范畴。随后,各地政策相继大力支持。表表11:我国卫星互联网我国卫星互联网部分部分相关政策相关政策 发布时间 发布单位 文件名称 政策相关内容 2014年 11月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 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卫星研制,发射和运营商业遥感卫星,提供市场化、专业化服务。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卫星导航地面应用系统建设 2015年 5月 国务院 中国制造 2025 加快构建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加速北斗、遥感卫星商业化应用,完善空间信息地面应用服务设施,而向“一考一路”空间信息开放服务和集成应用需求,进一步完善国家统筹建设的数据中心和应用服务平台。2015年 10月 发改委 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加快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型卫星等空间平台与有效载荷、空天地宽带互联网系统,形成长期持续稳定的卫星遥感、通信,导航等空间信息服务能力。2016年 3月 国务院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加快构建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加速北斗、遥感卫星商业化应用 2016年 5月 国务院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2016年 11月 国务院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2016年 11月 国防科工局发展改革委 关于加快推进“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 完善空间信息地面应用服务设施,而向“一考一路”空间信息开放服务和集成应用需求,进一步完善国家统筹建设的数据中心和应用服务平台。2016年 12月 国务院 2016中国的航天 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有序参加航天活动,大力发展商业航天,完善卫星应用产业发展道略,建立健全卫星数据共享等配套机制,实现卫星数据和资源共享共用,2017年 1月 工信部 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推进信息通信行业高质量发展 的关键时期。2017年 11月 国务院 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 加强太空领城统筹,以遥感卫星为突破口,制定国家卫星遥感数据政策,促进军民卫星资源和卫星数据共享。探索研究开放共享的航天发射场和航天测控系统建设 2018年 11月 工信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工业通信业标准化 工作服务于“一带一 路”建设的实施意见 到 2020年,基本形成开放包容、互联互通、成果共享的“一带一路”标准化合作新局面,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和各国标准体系兼容水平不断提高,中国标准品牌效益明显提升。2019年 2月 发改委 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鼓励外商投资商业航天产业的上下游各领域,包括:航空航天用新型材料开发生产,运截火箭地面测试设备、运载火箭力学及环境实验设备,民用卫笔设计与制造,民用卫星有效载荷制造,民用卫星零部件制造,星上产品检测设备制造,卫星通信系统设备制造,民用卫星笔应用技术等。2019年 6月 国防科工局、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 关于促进商业运载火箭规范有序发展的通知 鼓励商业运载火箭健康有序发展,以进一步降低进入空间成本,补 充和丰富进入太空的途径;通知就商业运载火箭企业在科研、生产、试验、发射、安全和技术管控等多个环节做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和 指示。2019年 7月 工信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规范对地静止轨道卫星固定业务 Ka频段设置使 用动中通地球站相关事宜的通知 使得动中通地球站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尤其是在航空、船舶等通信服务领域,Ka频段动中通地球站已成为宽带卫星通信的必备设施。2020年 4月 发改委 国家发改委召开例行在线新闻发布首次明确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卫星互联网与 5G、物联网、工业 互联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32/51 发布时间 发布单位 文件名称 政策相关内容 会 网一并纳入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低轨卫星互联网进入高速发展 阶段。2019年 7月 工信部 关于 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支持商业航天发展,延伸航天产业链条,扩展通信、导航、遥感等卫星应用。2021年 3月 发改委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打造全球覆盖、高效运行的通信、导航、遥感空间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商业航天发射场。2021年 4月 发改委 关于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 运营的航天发射场系统;推动卫星遥感、北斗导航、卫星通信、量子卫星、芯片设计、运载火箭、测控等商业航天产业链落地海南。2023年 9月 上海市政府 上海市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布局“天地一体”的卫星互联网,前瞻布局 6G技术研发试验设施 2023年 11月 上海市政府 上海市促进商业航天发展打造空间信息产业高地行动计划(20232025年)计划形成年产 50发商业火箭、600颗商业卫星的批量化制造能力,打造“上海星”“上海箭”,并引进和培育重点企业,空间信息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2023年 3月 重庆市政府 关于加快推进以卫星互联网为引领的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到 2025年,我市构建空天地一体化、通导遥深度融合的空天信息服务体系,创建国家级卫星互联网产业创新中心,卫星互联网产业园形成品牌和规模效应。到 2030年,全面建成卫星互联网综合应用示范区,推动 35家企业上市,引进培育上百家“专精特新”企业,形成千亿级空天信息产业集群。2023年 11月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重庆市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7年)(征求意见稿)立足我市卫星互联网先发优势,以通导遥融合应用为引擎,加快推动卫星互联网建设应用、北斗规模应用、遥感融合应用,带动空天信息全产业链发展。到 2027年,在全国率先构建空天地一体化、通导遥深度融合的空天信息服务体系,成功创建卫星互联网产业创新中心,全面建成空天信息深度融合应用先行区,引进培育一批科技型龙头企业,开发一批战略性核心产品,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核心产值 500亿规模空天信息产业集群 2023年 11月 成都市政府 成都市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到 2025年,核心产业规模达 300亿元,争创国家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示范基地,基本建成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示范城市;到 2030年,力争打造千亿级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集群,全面建成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标杆城市。资料来源:中央人民政府网、国家航天局、国家发改委、开源证券研究所(2)技术端:)技术端:我国技术储备基本完备,积极布局低轨卫星星座。卫星互联网建设的关键技术包括产业链多个环节,如卫星制造方面的高通量卫星、星上转发器技术、星间链路技术等,发射环节的一箭多星和火箭回收等。我国在关键技术方面均有所布局。表表12:我国部分关键技术积累我国部分关键技术积累 技术名称技术名称 代表事件 事件时间 高通量卫星 中星 26号(中国首颗超百 G容量高通量卫星)成功发射 2023年 2月 23日 中星 16号(首颗我国完全自主研发的高通量卫星)成功发射 2017年 4月 12日 低轨星座 首颗“虹云”工程技术验证卫星在酒泉乘坐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2018年 12月 22日 中国星网公司成立,建设 GW 星座计划 2021年 4月 28日 星上处理 哈工大自主研发的星上智能处理载荷随星升空 2023年 1月 15日 星载激光通信 北斗卫星与地面之间使用激光信号进行了开创性的高速通信实验 2021年 11月 我国首次开展空间高速相干激光通信试验 2016年 8月 16日 一箭多星 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搭载 22颗卫星 2022年 2月 27日 中国用长征六号火箭将一次送 20颗卫星上天 2015年 9月 20日 火箭回收 液氧甲烷可重复使用验证火箭双曲线二号飞行试验任务成功 2023年 11月 2日 RLV-T5 首次点火试验成功 2018年 10月 6日 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33/51 资料来源:国卫通、新华社、人民网、中国青年网、央视网、中国信通院、国资委、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东北网、网易新闻、财先说、新华网、中国科学院、中国政府网、新华社、京华时报、西安航天动力试验技术研究所、开源证券研究所 其中在低轨卫星星座建设方面,在相关政策的鼓励下,其中在低轨卫星星座建设方面,在相关政策的鼓励下,2017 年以来多个近地年以来多个近地轨道卫星星座计划相继启动。轨道卫星星座计划相继启动。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项目: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项目:由科技部牵头负责,中国电科集团负责实施,是国家“科技创新 2030 重大项目”之一。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建设分三个阶段,预计2030 年建设完成。2019 年 6 月完成试验 1 星、2 星发射。星座采用星间链路和星间路由技术,可实现少量地面站支持下的全球数据服务。鸿雁星座:鸿雁星座: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于 2016 年底发起,并在重庆成立东方红卫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负责运营,2018 年 12 月完成技术验证星发射入轨标志着该星座建设全面启动。按照规划,鸿雁一期由 60 颗卫星组成;鸿雁二期预计 2025 年建设完成。整个系统由 300颗卫星组成,可实现覆盖全球的互联网接入。虹云星座:虹云星座: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发起,计划发射 156 颗卫星实现全球组网,2018 年 12 月完成技术验证星发射入轨。整个“虹云工程”分三步完成,第一步计划在 2018 年前,发射第一颗技术验证星,实现单星关键技术验证,现已完成;第二步发射 4 颗业务试验星,组建一个小星座,让用户进行初步业务体验;第三步到2025年左右,实现全部 156 颗部署,完成星座构建。银河航天:银河航天:成立于 2018 年,是一家民营初创型公司,该公司计划发射上千颗低轨 5G 通信卫星,在 1200km 的近地轨道组成星座网络,让用户可以高速灵活地接入 5G 网络。2020 年 1 月完成首颗 200kg 量级卫星发射并进入预定轨道,为我国首颗低轨宽带 5G 卫星。其公司研发人员由航天、互联网、通信或电信以及工业生产等四大块组成,与 Starlink 项目人员结构安排类似。表表13:我国部分我国部分低轨卫星星座低轨卫星星座 标题标题 类型 星座名称 研制单位 计划颗数 进程 国有 通信/卫星互联网/物联网 鸿雁星座 航天科技集团 300LEO 2018年底首发星发射;2022年完成一期 60颗卫星组成的“鸿雁卫星”星座通信系统”;2025年,建成完成二期建设,共计 300颗运营组网 卫星互联网 虹云工程 航天科工集团 156LEO 第一阶段,2018年底发射首星;第二阶段,“十三五”末发射 4颗业务试验星;第三阶段,到“十四五”中期完成天地融合系统建设,实现全部 156颗卫星组网运 行 中国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 中国电科集团 60综合 60宽带(LEO)2019年,天象 1星、2星入轨,构建开放式验证平台;2021年底前发射三颗高轨卫星和四颗低轨卫星,建设五个地面节点。作为重大项目先行部分。通信 行云工程 中国航天科工四院 80LEO 计划分、三个阶段。2020年,阶段完成:首批两颗 100千克量级卫星“行云二号”01星与 02星完成初样研制;计划于 2021年完成行云工程阶段组网建设,届时将实现小规模业务运营,初步实现天基物联网服务。遥感 微景一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80LEO 第一阶段 2018-2019年部署 3颗首发星,第二阶段2020-2021年部署 20颗卫星,第三阶段 2020-2025年部署 60颗卫星。民营 通信 银河 Galaxy 银河航天 2800 预计 2022年完成第一批 144颗卫星部署,随后从 144颗卫星升级到 800多颗卫星,最后再升级到 2800颗卫星。卫星互联网 全球多媒体卫星系统 上海垣信卫星科技有限公司 300LEO 2019 年发射了阶段两颗试验卫星;2021年底转入组网和产业化阶段;力争到 2023 底完成初步组网并投入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34/51 标题标题 类型 星座名称 研制单位 计划颗数 进程 商业运营 连尚蜂群星座 上海连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0LEO 72GEO 计划 2026年,发射由 272颗分布于中、低轨道的卫星。(20年后未跟进)物联网“瓢虫系列”卫星 九天微星、中科天塔 72LEO 2018年瓢虫系列 7颗卫星入轨;2022年完成 72颗物联网卫星星座的部署。天启星座 国电高科 38LEO 计划于 2022年年底前完成全部 38颗卫星的组网(已发射 15颗)翔云星座 欧科微 28LEO 2018年“嘉定一号”入轨(18年后未跟进)遥感 灵鹊星座 零重空间、华讯方舟 378 2019年 1月成功发射技术验证星灵鹊一号 A星;2022年 12月发射金紫荆一号 05/06星;2025年初期计划 132颗,后期计划 378颗(在轨 8颗)吉林一号 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 300LEO 2018年增至 10颗;预计 2023 年底前实现 138 颗卫星在轨,具备全球任意点 10 分钟的重访能力;2025 年底前实现 300 颗卫星在轨(截止至 22年底有 70颗在轨)星时代 AI 星座 国星宇航 192LEO 2018年首发星时代-4发射;2022年星时代-17发射,在轨 11颗 天行者星座 北京和德宇航 48LEO 2017首发和德一号发射;22年发射交通五号(在轨 7颗)资料来源:中央网信办、中国政府网、国资委、中新网、新华社、地理监测云平台、泰伯网、21 财经、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人民日报、国际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科院网信工作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外国专家局)、上观新闻、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北京日报、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日报、和德宇航、新华财经、央视网、开源证券研究所(3)资本端:资本端:民间资本助力卫星互联网发展,市场融资集中卫星制造领域。民间资本助力卫星互联网发展,市场融资集中卫星制造领域。2014 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的指导意见,首次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卫星研制、发射和运营商业遥感卫星,提供市场化、专业化服务、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卫星导航地面应用系统建设。近几年来,Starlink 星座建设突飞猛进,进一步验证了大规模低轨通信卫星星座组网建设的可操作性,为国内资本市场对包括卫星互联网在内的商业航天领域的投资布局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根据 IT 桔子数据库,2016 年以前我国卫星互联网行业融资金额和事件数量规模均较小,2017 年开始卫星互联网资本市场逐渐活跃,2021 年我国卫星互联网行业发生融资事件共 13 起,融资金额共 10.92 亿元。截至 2022 年 11 月 8 日,我国卫星互联网行业发生融资事件 9 起,融资金额为 7.53 亿元。从卫星互联网行业的投资轮次来看,目前卫星互联网行业的融资轮次仍然处于早期阶段。图图28:我国卫星互联网行业融资情况我国卫星互联网行业融资情况(单位单位:亿元,起亿元,起)图图29:我国卫星互联网行业投融资轮次情况我国卫星互联网行业投融资轮次情况(单位单位:起起)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新浪财经、开源证券研究所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新浪财经、开源证券研究所 02468005540融资金额(亿元)融资事件数(起)01234567种子轮天使轮pre-A轮A轮A 轮pre-B轮B轮B 轮C轮C 轮D轮D 轮E轮E 轮F轮G轮H轮pre-IPO轮战略投资2000212022M1-M11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35/51 目前,国内的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正在有序参与商业航天领域,从 2019-2022年融资企业的主营产品分析,卫星制造领域一直是卫星互联网行业的投资热点。2021年卫星制造领域投资事件占总投资事件的比重超过 50%。图图30:我国卫星互联网行业融资产品变化我国卫星互联网行业融资产品变化(单位单位:%)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开源证券研究所 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36/51 4.2、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链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链完备,各环节均有望受益完备,各环节均有望受益 我国卫星互联网市场稳步发展,产业链价值集中于卫星制造和卫星发射。我国卫星互联网市场稳步发展,产业链价值集中于卫星制造和卫星发射。我国卫星互联网作为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政策法规、技术升级、产业资本的多重驱动下,产业发展迅速。根据 SIA 数据,2021 年中国卫星互联网行业市场规模达到 292.48 亿元,预计 2025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446.92 亿元,2021-2025 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11%。根据“新基建”之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研究白皮书,2019 年卫星产业链中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和卫星运营占总市场规模的比例分别为 7.10%、2.20%、45.10%和 45.60%。图图31:我国卫星互联网市场规模预测我国卫星互联网市场规模预测(单位单位:亿元亿元)图图32:2019 年全球卫星产业细分结构图年全球卫星产业细分结构图 数据来源:SIA、中商产业研究院、开源证券研究所 数据来源:“新基建”之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研究白皮书、开源证券研究所 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卫星互联网产业链,在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卫星互联网产业链,在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制造和运营服务等重点环节形成了有效的布局。设备制造和运营服务等重点环节形成了有效的布局。表表14:卫星通信产业链主要环节卫星通信产业链主要环节 产业链 细分领域 主要内容 卫星制造 有效载荷 是执行通信任务的分系统,主要包括天线和转发器 卫星平台 由保障系统组成的可支持一种或几种有效载荷的组合体 卫星发射 发射服务 包括卫星发射及发射跟踪测控服务以及发射场建设等 运载火箭服务 运载火箭一般由 2-4 级火箭组成,整个火箭主要由箭体结构、推进系统、制导和控制系统、安全自毁系统、外测、遥测系统等构成 地面设备 网络设备 包括信关站、控制站和甚小孔径终端(VSAT)、网络运营中心(NOCs)、卫星新闻采集(SNG)用户终端设备 包括卫星电视天线、卫星无线电设备、卫星宽带天线、卫星电话和移动卫星终端、卫星导航单机硬件等 运营服务 空间段运营服务 卫星固定(FSS)服务:利用卫星,给处于固定位置的地球站之间提供的无线电通信 业务 地面段运营服务 卫星广播(BSS)服务:利用卫星发送或转发信号,给公众直接接收的无线电广播业务 卫星移动(MSS)服务:舰船、飞机、车辆等移动载体利用卫星进行的无线电通信业务 资料来源:赵鹏等我国低轨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开源证券研究所(1)卫星制造环节:)卫星制造环节:国家队领航,民营企业聚焦零部件制造。卫星整机制造门槛较高,投资大,整机制造未来仍将以国家队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领航。其中在卫星各分系统的设计研发上,一些民营企业储备了较强的技术实力,随着低轨卫星星座建设发展,星载核心硬件有望直接受益,如通信卫星中有效载荷的转发器和相控阵天线,用于激光通信的激光器件、电推系统、太阳能帆板加蓄电池组的组合构成的能源系统及管理系统等;0050020212022E2023E2024E2025E卫星制造业卫星发射服务地面设备制造卫星运营服务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37/51 图图33:Starlink单星及相控阵平板示意图单星及相控阵平板示意图 资料来源:刘帅军等StarLink卫星/终端天线及星地链路协议探讨、太空与网络(2)卫星发射环节:)卫星发射环节:国有企业为主,发射降本成发展重点。我国作为航天大国,拥有西昌、酒泉、文昌、太原四大发射基地,2022 年,中国航天全年实施发射任务超过 60 次,长征系列火箭年发射次数再创新高。其中,火箭研制和发射服务行业壁垒高,研发周期长,投资大,主要负责单位为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从商业模式来看,商业火箭本质上就是运载工具,未来的主要盈利模式是按公斤收费,并发展广告命名、文旅等延伸服务,因此降低发射成本为未来发展重点,如液体、大推力、可回收火箭制造。图图34:2021 年我国航天发射次数居世界第一年我国航天发射次数居世界第一 资料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3)地面设备环节:)地面设备环节:C 端市场广阔,民营企业参与众多。卫星互联网地面设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38/51 备包括信关站在内的网络设备和各类用户终端,随着卫星互联网建设和各类应用场景下客户接入,相关地面设备有望进入规模放量环节,市场广阔,其中各类零部件及系统软件等涉及厂商众多。多消费终端支持卫星通信多消费终端支持卫星通信。2023年 8月 29 日,华为发布 Mate 60 Pro,支持天通卫星通信,由中国电信运营;12 月 27 日,荣耀官方宣布,Magic 6 系列手机将搭载鸿燕卫星通信技术,支持通话和短信;12 月 27 日,吉利计划将于 2024 年初发射包含“吉利银河号”和“远程观星号”等在内的 02 组 11 颗卫星,进一步完善吉利“天地一体化”智能出行生态,2024 年 1 月 5 日上市的吉利银河 E8,将搭载卫星通信功能,此前吉利于 2022 年 6 月“吉利未来出行星座”01 组一箭九星成功发射并稳定在轨运行。图图35:卫星互联网核心应用场景卫星互联网核心应用场景 资料来源:“新基建”之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研究白皮书(4)卫星运营环节:)卫星运营环节:我国星网集团、上海垣信分别牵头星网、我国星网集团、上海垣信分别牵头星网、G60 计划,双计划,双线共进,有望快速构建我国卫星互联网系统。线共进,有望快速构建我国卫星互联网系统。星网系统星网系统:2021 年 4 月 28 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国资委关于组建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星网)的公告,经国务院批准,中国星网由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列入其职责企业名单,中国星网正式成立。卫星互联网的建设作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着卫星的规模化生产、快速批量发射部署、巨型星座的运行管理等问题,都亟需改变当前航天工程任务的生产、运作模式。中国星网的组建,作为国家战略,有望对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进行整体统筹规划,通过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有望快速构建卫星网络,加强竞争实力。星座建设方面,星座建设方面,中国星网将整合“鸿雁”和“虹云”低轨星座工程,主导承担大型卫星通信工程“GW”星座计划。根据 ITU 公开资料显示,“GW”星座申请于2020年 11月 9 日被正式接收,包含两个子星座 GW-A59 和 GW-2,总卫星数 12992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39/51 颗。轨道高度属于 500km2000km低轨区域,其中 GW-A59(6080 颗卫星)分布在500km 附近极低轨道,GW-2(6912 颗卫星)分布在 1145km 近地轨道。轨道倾角范围为 3085。使用频段范围为 37.551.4 GHz,分布在 Ka 和 V频段。2023年7 月 9 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11 月 23 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远征三号上面级组成的运载系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其中远征三号上面级由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12 月 30 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技术标准方面,技术标准方面,中国星网牵头运营商制定相关行业标准。2023 年 3 月 8 日,据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消息称,由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总体牵头,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卫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牵头,十余家相关单位参加,共同推进我国基于 5G 的卫星互联网标准化研究,该标准项目预期完成基于 5G 的卫星互联网总体技术规范,将以地面移动通信网络技术标准、3GPP R17 NTN 技术标准等为标准基线,形成包括核心网、承载网、接入网,以及操作维护系统等在内的总体技术规范。该标准的研究有望推动移动终端直连卫星、物联接入等重要场景的规模应用,切实指导卫星互联网的建设和运营。运运营平台方面,营平台方面,目前中国星网与上海、重庆市政府达成战略合作协议,项目入围企业有九天微星等十余家。“GW”星座不仅提供覆盖全球高速网络通信服务,而且加速我国信息安全、导航定位、气象研究、灾害预警等诸多领域升级,还能拓展全球市场给卫星制造、运载火箭、地面基站、用户设备、网络应用等全产业链带来更多发展机会。2021 年 12 月,中国星网网络应用有限公司和重庆星网网络系统研究院有限公司在重庆两江新区揭牌。它们都是中国星网集团的应用平台,前者承担卫星互联网应用产业发展任务,与重庆共同构建卫星互联网产业体系;后者则致力于卫星互联网地面系统建设及运行维护仿真系统建设。图图36:中国星网落户雄安中国星网落户雄安 资料来源: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官网 G60 星链系统星链系统:2021 年 11 月 26 日,“G60 星链”产业基地落户于临港松江科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40/51 技城,该项目由松江区、联和投资、临港集团三方共同打造,计划建设长三角首个卫星制造的“灯塔工厂”,“G60 星链”产业基地一期项目占地面积 120 亩,建筑面积 20 万平方米,将建设数字化卫星制造工厂、卫星在轨测运控中心、卫星互联网运营中心。其中,卫星工厂的设计产能将达到 300颗/年,单星成本将下降 35%。预计于 2023 年投入使用。项目规划分三期建设,“十四五”期间完成“152”工程:即建成 1 个全球低轨卫星通信星座,建成面积超 500 亩的卫星互联网产业集群,有望形成规模超 200亿的卫星互联网产业创新应用生态。建设进展:建设进展:2023 年 7 月 25 日,上海市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在“高质量发展在申城松江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海松江加快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打造低轨宽频多媒体卫星“G60 星链”,实验卫星完成发射并成功组网,一期将实施 1296 颗,未来将实现一万两千多颗卫星的组网。12 月 27 日,联和投资公司下属上海格思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G60 卫星数字工厂投产暨首颗商业卫星下线仪式在松江区 G60 卫星互联网产业基地举办,本次下线的首颗卫星,是 G60 卫星数字工厂自研新一代平板构型卫星,经过标准化、模块化设计,满足一箭多星堆叠发射需求。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信息,2024 年,G60 卫星数字工厂通过格思航天卫星工厂数字化生产线生产,并由垣信卫星完成至少 108 颗卫星发射并组网运营,G60 卫星互联网产业基地有望形成初步商业服务能力。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41/51 5、受益标的受益标的介绍介绍 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较为完善,我们认为需重点关注企业参与确定度及价值量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较为完善,我们认为需重点关注企业参与确定度及价值量占比。占比。(1)卫星制造环节:)卫星制造环节:高技术壁垒及高集中度板块,组网前期优先受益高技术壁垒及高集中度板块,组网前期优先受益于于卫星卫星发射增量需求,参与厂商主要由国家队领航,民营企业聚焦零部件制造,重视我国发射增量需求,参与厂商主要由国家队领航,民营企业聚焦零部件制造,重视我国发射节点及发射节点及 6G建设节奏带来的行业催化;建设节奏带来的行业催化;(2)卫星发射环节:)卫星发射环节:国有企业为主,发射降本成发展关键,重点关注国内一国有企业为主,发射降本成发展关键,重点关注国内一箭多星、可回收技术的突破对整体产业催化;箭多星、可回收技术的突破对整体产业催化;(3)地面设备环节:)地面设备环节:C 端市场广阔,需求弹性大,民营企业参与众多,端市场广阔,需求弹性大,民营企业参与众多,在在价价值环节中值环节中,属于,属于规模放量阶段的中远期受益板块,重视我国组网节点及下游应用市规模放量阶段的中远期受益板块,重视我国组网节点及下游应用市场成长节奏;场成长节奏;(4)卫星运营环节:)卫星运营环节:我国星网集团、上海垣信分别牵头星网、我国星网集团、上海垣信分别牵头星网、G60 计划,双计划,双线共进,有望快速构线共进,有望快速构建我国卫星互联网系统。建我国卫星互联网系统。图图37:中国国内卫星互联网相关公司中国国内卫星互联网相关公司 资料来源:公司财报、开源证券研究所 1、铖昌科技:国内稀缺的相控阵、铖昌科技:国内稀缺的相控阵 T/R 芯片解决方案提供商芯片解决方案提供商 公司是国内少数能够提供相控阵公司是国内少数能够提供相控阵 T/R 芯片完整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芯片完整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公司产品相控阵 T/R 芯片是相控阵雷达核心元器件,负责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并控制信号的幅度和相位,从而完成雷达的波束赋形和波束扫描,对整机的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司产品涵盖整个固态微波产品链,包括 GaAs/GaN 功率放大器芯片、GaAs 低噪声放大器芯片、GaAs 收发前端芯片、收发多功能放大器芯片、幅相多功能芯片、模拟波束赋形芯片、数控移相器芯片、数控衰减器芯片、功分器芯片、限幅器芯片等十余类高性能微波毫米波模拟相控阵芯片,频率可覆盖 L 波段至 W 波段。目前公司产品已批量应用于星载、地面、机载、车载相控阵雷达及卫星互联网等领域。在卫星互联网方面,公司提前布局低轨卫星领域。在卫星互联网方面,公司提前布局低轨卫星领域。公司早期致力于星载相控阵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42/51 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星载领域具有系统复杂、发射成本高、技术难度高、可靠性要求高和不可维护等特征,定型产品需能够覆盖各类探测需求,对相控阵 T/R 芯片的性能、稳定性、可靠性要求极高。领先推出星载和地面用卫星通信相控阵 T/R 芯片全套解决方案,研制的多通道多波束幅相多功能芯片为代表的 T/R 芯片,在集成度、功耗、噪声系数等关键性能上具备一定的优势,并已进入主要客户核心供应商名录,与科研院所及优势企业开展合作。2023 年 H1,公司继续保持领先优势,产品已进入量产阶段并持续交付中,形成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2、臻镭科技:国内宇航级集成电路芯片和微系统供应商、臻镭科技:国内宇航级集成电路芯片和微系统供应商 公司是国内少数能够在特种行业领域提供终端射频前端芯片、高速高精度公司是国内少数能够在特种行业领域提供终端射频前端芯片、高速高精度 ADC/DAC、电源管理芯片、微系统及模组等产品整体、电源管理芯片、微系统及模组等产品整体解决方案及技术服务的企业解决方案及技术服务的企业之一。之一。公司专注于集成电路芯片和微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围绕相关产品提供技术服务。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终端射频前端芯片、高速高精度 ADC/DAC、电源管理芯片、微系统及模组等,为客户提供从天线到信号处理之间的芯片及微系统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公司产品及技术应用于无线通信终端、通信雷达系统、电子系统供配电等特种行业领域和通信基站、卫星通信等民用领域。公司多款产品布局卫星建设。公司多款产品布局卫星建设。其中高速高精度 ADC/DAC 芯片方面,公司产品还在电子对抗、数据链、新一代电台以及卫星通信等领域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且部分产品在电子对抗、星载载荷等场景中获得了实质性进展;电源管理芯片方面,2023 年 H1 公司共实现了 20 余款新产品的定型,产品具有小体积、耐辐射、高效率、高可靠、高集成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相控阵雷达和各类航天供配电系统中;微系统及模组方面,公司针对低轨商业卫星研发了多款产品,并凭着其优异的性能在项目中获得了实质性应用。3、海格通信:国内无线通信和北三领域领军企业,积极布局卫星互联网、海格通信:国内无线通信和北三领域领军企业,积极布局卫星互联网 公司是国内无线通信和北三领域领军企业,积极参与卫星互联网重大工程。公司是国内无线通信和北三领域领军企业,积极参与卫星互联网重大工程。公司主导产品覆盖短波通信、超短波通信、卫星通信、数字集群、多模智能终端和系统集成等领域,实现天、空、地、海全域布局,是国内拥有全系列天通卫星终端及芯片的主流厂家,正积极参与当前国家快速推进的卫星互联网重大工程项目,全方位布局卫星通信领域。公司在新领域卫星互联网方向持续取得突破,进入系统研制厂家行列。公司在新领域卫星互联网方向持续取得突破,进入系统研制厂家行列。终端产品成为机构用户首批试用的主要设备,竞标入围两大体制项目,取得研制资格,并获得首个核心设备研制合同,公司正式进入波形体制研制厂家行列。4、盛路通信:深耕军民两用通信领域,积极研发、盛路通信:深耕军民两用通信领域,积极研发 6G 低轨卫星互联网技术低轨卫星互联网技术 公公司聚焦军工电子和民用通信两大主营业务发展,司聚焦军工电子和民用通信两大主营业务发展,6G 低轨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互联网。公司围绕自身的专业技术和资源优势,聚焦军工电子和民用通信两大主营业务发展,充分利用军民产品在微波技术领域的高度协同,在超宽带上下变频系统、毫米波通信、6G 低轨卫星互联网系统等关键技术上继续保持竞争优势。微波/毫米波、有源相控阵技术是移动通信网络向超高速率、超低时延、超大规模机器连接数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也是未来 6G 网络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公司按照“天基组网、地网跨代、天地互联”的思路,积极开展相关技术的深入研究和产业化应用。在民用领域,公司的微波/毫米波技术早已在 2005 年与日本 NEC 开展合作,至今已有数十年技术积累,逐步形成了公司独有的技术优势。目前,公司已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43/51 成功自主研发 28G 毫米波有源相控阵天线、毫米波无线点对点及点对多点系列传送网产品,出口至全球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军用领域,公司致力于微波/毫米波技术及有源相控阵技术在雷达、电子对抗、遥感遥测、卫星通信等领域的研究,目前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机载、舰载、弹载等各种作战平台。5、航天环宇:专注航空航天复合材料研制,深耕卫星通信及测控测试设备、航天环宇:专注航空航天复合材料研制,深耕卫星通信及测控测试设备 公司专注于宇航产品、航空航天工艺公司专注于宇航产品、航空航天工艺装备、航空产品、卫星通信及测控测试设装备、航空产品、卫星通信及测控测试设备等的研发制造。备等的研发制造。公司主要为航空航天领域科研院所和总体单位的科研生产任务提供技术方案解决和产品制造的配套服务。公司具备了涵盖从产品设计、仿真分析、工艺设计、精密制造、装配集成到调试测试全过程的研制生产能力,特别是在高精密星载产品的研制、航空航天先进工艺装备集成研制、航空航天复合材料零部件研制、“天伺馈”分系统产品研发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技术能力、产业化优势和综合竞争力,公司已成为航天科技、中航工业、中国航发、中国电科、中国商飞等大型央企下属科研院所和总体单位的主要供应商之一,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在卫星通信及测控测试设备原业务板块上进一步资源整合和转型升级,其以“天伺馈”分系统级产品的自主研发、生产制造、装配集成、调试测试为主线,主要包括卫星通信天线、地面测控天线和特种测试设备三个类别。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公司所研制的产品主要面向中国电科、中国电子、航天科技等下属总体单位,成功应用于客户的卫星通信地球站、航天器测控站等,以及国家卫星互联网工程地面信关站、大型紧缩场测试系统等领域。在轻量化复合材料结构设计、自动折展反射面结构与控制、高性能馈电部件研制、高精度跟踪控制技术、大尺寸高精度反射面研制技术等方面,公司取得了长足的技术进步和创新性成果,走在了行业前列,配套能力快速提升,市场影响力逐步显现。6、信科移动、信科移动-U:战略布局卫星互联网,深度参与:战略布局卫星互联网,深度参与 5G 卫星通信标准制定卫星通信标准制定 公司战略布局卫星互联网,深度参与公司战略布局卫星互联网,深度参与 5G卫星通信标准制定。卫星通信标准制定。公司持续开展 6G 愿景、需求、能力以及基础理论与核心技术的创新研究工作。重点聚焦超大规模多天线技术、网络人工智能、以用户为中心的接入网架构、星地融合卫星互联网、通感一体化高精度定位等多个研究方向,保持业界领先或先进水平。在星地融合与卫星互联网领域,公司进行了深度战略布局和研究,大力推动 5G NTN 的国内外标准制定。2023 年 3 月,在国际电信联盟(ITU-T)SG13 全体会议上,公司牵头和主导制定的 2 项星地融合国际标准获批结项;2023 年 6 月,公司作为联合编辑人深度参与的卫星国际移动通信(IMT)未来技术趋势项目立项正式获得通过,这是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局(ITU-R)立项的首个面向 6G 卫星的研究项目。2023 年 6 月公司联合无线移动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信科)发布了全域覆盖场景智联-星地融合白皮书,提出了星地融合网络架构和一系列关键技术,并发布星地融合“九万里计划”,与运营商、商业航天、通信产业、高校院所等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全球全域无缝覆盖的星地融合网络的构建。7、创意信息:重点布局卫星互联网主要的、创意信息:重点布局卫星互联网主要的 5G 通信载荷通信载荷 公司重点布局卫星互联网主要的公司重点布局卫星互联网主要的 5G 通信载荷。通信载荷。公司延续 5G 技术开放的创新商业模式,为 5G 设备商、运营商、高校及科研机构提供 5G 技术服务,同时,公司重点拓展低轨通信卫星通信市场,已同多家卫星制造商、卫星载荷总体单位开展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44/51 了紧密、持续的合作。技术产品研发方面,2023 年 H1,公司在持续深耕 5G 技术和融合应用市场的同时,全面参与中国的卫星互联网技术论证、原型验证、关键算法仿真和性能摸底测试等工作;成为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 CCSA 全权会员,并加入航天通信技术工作委员会航天通信系统工作组(TC12 WG1),推动基于 5G 的卫星互联网标准演进。公司完成卫星通信载荷软件系统的设计、开发和验证,正式发布为新一代宽带卫星通信量身定制的协议栈 IGS2.0;完成卫星通信关键算法(主要包含星载大多普勒、大动态时延、空域抗干扰、时钟同步和波束管理等)技术的研发突破和产品化开发;完成卫星通信载荷产品全系统联试,性能水平和资源占用水平业内领先;完成基于行业标准的卫星综合处理载荷软硬件开发,成为少数具备软硬一体解决方案的上市企业;完成新一代基于 NTN 标准(非地面网络标准)的通信载荷样机开发,研发进度和水平全国领先。市场拓展方面,2023 年 H1,公司新增若干卫星总体单位及载荷总体单位合作,成为通信载荷产品的主研厂家之一,得到众多业内合作伙伴的认可,市场影响力迅速提升。生态建设方面,2023 年 H1,公司持续推进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的合作,荣获“2022 成都硬科技扑克牌榜单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链硬科技企业”,“成都 2023 年度 5G 技术创新优秀项目-星载 5G 载荷关键技术研发”。公司的卫星通信成果亮相第九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等。公司与中国联通联合研发无线云网基站,并亮相 2023 年巴塞罗那世界移动大会 MWC2023 中国联通创新成果发布会。8、佳缘科技:深耕卫星组网安全防护和数据链防护领域、佳缘科技:深耕卫星组网安全防护和数据链防护领域 公司专注于网络信息安全产品和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的提供。公司专注于网络信息安全产品和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的提供。公司业务专注于国防军工、医疗健康和政务服务领域。在网络信息安全领域,公司主要聚焦于编码理论和人工智能研究、商业密码产品与系统研制,航天、航空和地面安全终端设计开发等;在信息化领域,公司以自研数据平台系统为核心,在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能力方面不断积累,完善信息化产品的实用性、便利性、安全性、鲁棒性等功能性能,主要为医疗健康、国防军工、政务服务等领域的客户提供智能化系统建设和行业信息化定制应用的“软硬件一体”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在航空、航天和地面安全终端专用计算平台设计开发方面,公司网络信息安全产品以自研网络安全编码应用技术为核心,根据航天、航空客户不同使用场景的需求提供特定形态的安全平台产品。以产品形态进行划分,公司产品主要由网络安全专用芯片产品、板卡安全平台产品、整机安全平台产品和相关技术门类的受托研发组成。目前,公司研发的多路并行高速网络信息安全产品,主要应用于航天、航空、通信数传等场景,解决了多路高速数据传输并行处理难题。9、天银机电:国内星敏感器主要供应商、天银机电:国内星敏感器主要供应商 子公司天银星际是国内商业运营的恒星敏感器生产厂商。子公司天银星际是国内商业运营的恒星敏感器生产厂商。恒星敏感器是航天器、航空器导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航天器的姿态控制和天文导航提供高精度测量数据,主要应用于各种卫星、无人机、飞艇等空天设施,一般每颗卫星使用 1-3 个星敏感器。天银星际主要产品包括纳型、皮型两大系列星敏感器,同时天银星际自主研发星模拟器、太阳模拟器、观星转台等专业配套设备,以及纳型卫星及其全物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45/51 理地面实验系统。纳型星敏感器,具有亚角秒级精度,满足了高精度遥感、测绘、导航定位等卫星的全方位、极端化需求。皮型星敏感器具有角秒级精度,满足了微纳卫星对敏感器的高精度和小型化等严苛要求。展开式星敏感器,通过巧妙的弹出式设计,实现了遮光罩的在轨展开,满足了立方星、光学载荷等对体积和包络的极致需求。天银星际实现了星敏感器的批量化生产,产能达 2,000 台套/年。截至 2023 年H1,累计有 301 台星敏产品在轨运营,在国内商业卫星市场占据优势地位,旗下产品已广泛应用到我国探月工程、高分专项、卫星互联网等国家重大任务实践中。10、航天电子:深度参与航天产业,布局卫星应用与特种电缆、航天电子:深度参与航天产业,布局卫星应用与特种电缆 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为航天电子、无人系统及高端智能装备、电线电缆等产品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为航天电子、无人系统及高端智能装备、电线电缆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航天产品业务为航天电子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主要包括军民用测控通信系统、遥感信息系统、卫星应用等系统级产品;军民用惯性导航产品、卫星导航产品、遥测遥控设备、精确制导与电子对抗设备、计算机技术及软硬件等专业设备;军民用集成电路、传感器、继电器、电连接器、微波器件、精密机电产品等器件产品,产品主要应用于运载火箭、飞船、卫星等航天领域。公司电线电缆业务为电线电缆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包括民用导线、电缆及军用特种电缆产品。民用导线、电缆主要用于输变电工程、各类电力传输等领域,特种电缆主要用于航天军工、核电等领域。航天技术方面,公司北斗三号短报文射频基带一体化 SoC 芯片项目关键技术完成攻关,为后续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11、光库科技:国内稀缺宇航级光纤激光器件供应商、光库科技:国内稀缺宇航级光纤激光器件供应商 公司光纤激光器件技术实力雄公司光纤激光器件技术实力雄厚厚,积极参与卫星互联网建设。,积极参与卫星互联网建设。光纤激光器目前已经在汽车、电子、航空航天、机械、冶金、铁路、船舶、激光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公司作为光纤激光器领域领军企业,在宇航级光纤激光器件方面也深耕多年。继嫦娥三号与嫦娥四号等国家重大项目之后,在嫦娥五号探测器探月任务中,公司为着陆器内的两大光纤激光器提供了多项宇航级核心无源器件,其中,公司为三维成像传感器激光器提供关键的无源器件,使得在着陆过程的悬停阶段能够运用高重频和窄脉宽脉冲激光,对月球表面进行瞬间的高精度三维扫描,为选取精确降落位置奠定基础。此外,还首次在着陆器上应用了测速模块,从月球着陆阶段就开始运作,通过分析激光回波的频率数据来测算着陆器相对于月面的速度。这两项技术从远至近相辅相成,确保嫦娥五号顺利、安全地降落在月球表面。12、西测测试:具备航天工程产品检验检测资质、西测测试:具备航天工程产品检验检测资质 公司是一家从事军用装备和民用飞机产品检验检测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服务机构公司是一家从事军用装备和民用飞机产品检验检测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服务机构,为客户提供环境与可靠性试验、电子元器件检测筛选、电磁兼容性试验等检验检测服务,同时开展检测设备的研发和销售以及电装业务。公司拥 CNAS、CMA 及其他开展军用装备和民用飞机产品检验检测业务的资质,取得了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的试验资格证书,是军用装备和民用飞机机载设备检测项目较为齐全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具备集技术支持、检验检测、标准起草、方案咨询为一体的服务能力。近年来承担了多种型号军用装备、航天工程以及民用飞机产品的检测试验任务。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46/51 13、震有科技:卫星通信核心网供应商、震有科技:卫星通信核心网供应商 公司是国内首个卫星核心网供应商,深度布局卫星通信技术。公司是国内首个卫星核心网供应商,深度布局卫星通信技术。公司主要提供卫星通信的核心网业务,2019 年,震有科技承建天通一号卫星核心网并顺利开通,成为国内首个卫星核心网建设并成功商用的供应商。在核心网领域,公司发布基于国产化软硬件平台的 5G 核心网商用版本、发布支持卫星通导一体增强、卫星物联网、多种体制卫星接入网、卫星安全加密等丰富卫星业务的 5G 核心网商用版本;在境内市场的公网领域,公司与国内电信运营商紧密合作,中标并交付低轨卫星核心网的原型系统项目,与中国电信卫通公司成立联合实验室,支持中国电信发布“天地翼卡”,助力卫星通信系统建设。14、华力创通:具备终端应用侧具备芯片到终端一体化能力、华力创通:具备终端应用侧具备芯片到终端一体化能力 公司具备终端应用侧具备芯片到终端一体化能力。公司具备终端应用侧具备芯片到终端一体化能力。公司深耕国防及行业信息化领域,主营业务涵盖卫星应用、仿真测试、雷达信号处理、无人系统等业务方向,为我国航空航天、国防电子、特种装备等国防市场提供自主可控的核心器件、终端、系统和解决方案;公司还积极面向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在智慧城市、卫星大数据、应急通信、安全监测、海洋工程等领域,为广大用户提供产品、解决方案及运营服务。经过持续的科研投入和经验积累,公司在卫星导航与通信、雷达信号处理、仿真测试领域形成一定规模的科研生产能力。在卫星应用领域,公司专注于卫星导航、卫星通信等领域的融合应用发展。基于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和卫星通信核心芯片技术,形成“芯片 模块 终端 平台 系统解决方案”的较全产业链格局,面向特殊机构和行业用户,提供全方位的卫星应用产品和解决方案,并随着卫星系统建设迭代和完善,持续进行技术、产品和应用模式的更新升级。特种行业领域,研制了多款面向车载、机载、手持、便携等应用场景的北斗三号终端产品,多款终端产品进入型号研制阶段;民用领域,推进天通、北斗服务行业应用和产业发展,在卫星导航、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高精度安全监测、智慧城市与数字经济领域积极发展;在卫星移动通信领域,公司是国内少数具备天通卫星移动通信基带芯片研制能力的企业之一,并根据客户需求及应用场景研制了多类数款卫星通信终端,在无地面通信网络的情况可以实现通话、信息、数据的通信传输和保障。2023 年 H1,公司针对车载终端小型化、低成本的要求,研究卫星通信技术在车联网领域的应用,完成了车载天通通信终端系列的产品开发;公司基于天通物联网功能,已完成深海信标灯研制,并已提供给用户完成海洋测试验证,并顺利通过各项性能指标测试。公司以华力数据中台为底座打造的卫星增值服务平台已打通天通电信协议,实现天通数据链路上下行通讯,北三兵器协议,北三上行数据链路通讯,北斗天通短信业务互通,并具备提供公共位置服务的功能,具有本地化、自主化、模块化、可快速适配接入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地灾、水利、农业、应急、救灾等领域。15、盟升电子:深度布局终端天线研发制造、盟升电子:深度布局终端天线研发制造 公司是一家卫星导航和卫星通信终端设备研发、制造、销售和技术服务的高新公司是一家卫星导航和卫星通信终端设备研发、制造、销售和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技术企业。公司持续专注于卫星应用技术领域相关产品的研发及制造,主要产品包括卫星导航、卫星通信等系列产品。公司卫星导航产品主要为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导航终端设备以及核心部件产品,如卫星导航接收机、组件、专用测试设备等,目前主要应用于国防军事领域;卫星通信产品主要为卫星通信天线及组件,包括动中通天线、信标机和跟踪接收机等产品,目前主要应用于海事、航空市场。公司从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47/51 信标机、单脉冲跟踪接收机等组件研发起步,通过多年的技术投入,逐步向整机研发开拓。目前已成功研发出了涵盖机载、船载和车载多个平台,覆盖 L 频段、S 频段、Ku 频段和 Ka 频段等主流通信频段的动中通产品,是行业内产品系列化最完整的厂家之一。在海洋领域,公司卫星通信产品主要面向国内海洋市场进行销售,境外销售的产品以零星销售为主,因此,公司卫星通信产品尚未持续性地参与到境外海洋市场的竞争当中。在境内,由于目前卫星通信终端的渗透率较低且用户习惯尚未形成,因此行业尚未形成稳定的竞争格局,竞争格局较为分散,业内企业较多,各自依靠自身的产品、技术和服务进行充分的市场化竞争。在航空市场,客机卫星通信天线安装方式分为“前装”和“后装”2 种,前装指飞机出厂前便已集成了机载卫星通信设备。后装指对现有已投入使用但不具备机载 Wi-Fi 功能的客机进行改装。目前前装市场的卫星通信设备在松下航电、霍尼韦尔等大型厂商为飞机制造商制作航电系统时一并提供;后装市场作为存量客机改装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各集成商、设备制造商仍处于积极合作、探索、试验的阶段。对公司而言,公司的机载卫星通信产品尚未在国内民航市场拓展且中短期内无法进入“前装”市场,而国内“后装”市场尚处在试验阶段,未来发展具有不确定性,公司未来在国内市场的销售、开拓依赖于国内民航市场发展和对卫星通信需求的逐步成熟,其中,如 Ka 频段高通量卫星发展进程即会影响航空公司安装机载卫星通信天线设备的进程。同时,国外巨头的竞争亦会对公司未来的市场份额造成挤压。因此,虽然未来发展空间广阔,但公司未来业务拓展相应亦具有一定难度。最后,公司卫星通信产品的核心零部件均为自主设计生产,产品具备天线系统的兼容性和集成度高、可靠性高等特点,产品能保持对卫星信号的精确追踪,在极端条件下能够建立并保持连续可靠的卫星通信,在各种工作条件下具有稳定的信号连接和较好的性能表现,公司已掌握了卫星通信天线的核心技术。目前公司的卫星通信产品已经通过多家知名客户的认证,进入批量生产阶段。16、上海瀚讯:重点布局卫星互联网通信载荷、上海瀚讯:重点布局卫星互联网通信载荷 公司主要从事行业宽带移动通信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及工程实施,结合业公司主要从事行业宽带移动通信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及工程实施,结合业务应用软件、指挥调度软件等配套产品,向客户提供行业宽带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务应用软件、指挥调度软件等配套产品,向客户提供行业宽带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公司主要以行业 4G/5G 通信装备的研制、生产和售后服务为主,专注于陆、海、空、天领域特殊机构用户的行业应用,提供行业宽带移动通信系统的设备及整体解决方案。截至 2023 年中期,公司已定型和在研多型装备,公司新型号产品继续在多领域多行业扩展,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的实施将遵循“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努力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 5G 信息通信设备制造应用领域上的突破,目标产品将覆盖宽带通信芯片、通信模块、终端、基站、应用系统等,已形成在 5G 时代的“芯片模块终端基站系统”的全产业链布局。17、信维通信:星链终端连接器供应商、信维通信:星链终端连接器供应商 公司是国内小型天线行业发展的领跑者。公司是国内小型天线行业发展的领跑者。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天线及模组、无线充电及模组、EMIEMC 器件、高精密连接器、汽车互联产品、被动元件等,可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物联网/智能家居、商业卫星通讯、智能汽车等领域。在商业卫星通讯领域取得快速突破,业务规模快速扩大。18、中国卫星:聚焦于卫星通导遥一体化产业发展、中国卫星:聚焦于卫星通导遥一体化产业发展 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48/51 公司作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围绕宇航制造和卫星应用主责主业,聚焦于卫星公司作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围绕宇航制造和卫星应用主责主业,聚焦于卫星通导遥一体化产业发展,具有天地一体化设计、研制、集成和运通导遥一体化产业发展,具有天地一体化设计、研制、集成和运营能力。营能力。公司依托“小卫星及其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天地一体化信息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两个国家级平台,同时具备关键系统、核心部组件与产品的研制交付能力以及为用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和信息/数据服务能力。在宇航制造方面,在宇航制造方面,公司开发了覆盖 1kg 至 1000kg 完整序列的小卫星/微小卫星公用平台型谱,产品涉及光学遥感、电磁与微波遥感、通信、科学与技术试验等领域,具备复杂星座系统设计、全链路仿真、自主任务规划、星上智能处理、AIT 一体化管控、组批生产等核心技术能力,可为航天器提供星上导航接收机、空间太阳电池片、星上电子通信设备等产品,产品质量稳定、性能可靠。在卫星应用方面,在卫星应用方面,公司业务产品主要包括卫星通导遥终端产品制造、大型地面应用系统集成、无人机系统集成、卫星综合运营服务、信息系统及综合应用平台建设等领域,在目标特性识别、抗干扰、高精度时间同步、高通量卫星通信波束无缝切换等技术方面具有竞争力,打造了 Anovo 卫星通信系统、北斗三代宇航级芯片、高通量机载卫星通信终端、北斗导航终端、信息链终端、遥感卫星地面站、民航机载追踪监视设备等一批具备竞争优势的核心产品,具备设计、建设和运营大型地面应用系统的核心能力,能够为行业、区域用户和国际市场提供卫星广播电视传输服务、卫星测控及遥感数据运营服务和增值服务、天空地一体综合信息系统及信息化解决方案。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49/51 6、风险提示风险提示 1、组网建设进度及投资规模低于预期、组网建设进度及投资规模低于预期 卫星互联网产业链发展与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建设及市场投资直接相关,受实际技术发展及建设进度,有可能面临建设发展不及预期风险。2、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竞争风险、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竞争风险 卫星互联网建设具有重要的商业和军事价值,各国正在加速布局抢占轨道及频率资源,由于频率轨道资源的稀缺性,我国作为该领域后发国家,存在较高的资源竞争风险。3、各环节技术发展及降本不及预期风、各环节技术发展及降本不及预期风险险 卫星互联网建设技术门槛高且投资大,各环节涉及技术研发及成本直接影响建设进度及规模,因此存在相关技术发展及降本不及预期风险。4、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中美贸易摩擦加剧 卫星互联网建设具有重要的商业及军事价值,涉及众多技术设备、零部件生产、国际合作及市场竞争,未来若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多环节发展可能受到影响。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50/51 特别特别声明声明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证券经营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已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根据上述规定,开源证券评定此研报的风险等级为R3(中风险),因此通过公共平台推送的研报其适用的投资者类别仅限定为专业投资者及风险承受能力为C3、C4、C5的普通投资者。若您并非专业投资者及风险承受能力为C3、C4、C5的普通投资者,请取消阅读,请勿收藏、接收或使用本研报中的任何信息。因此受限于访问权限的设置,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与配合。分析师承诺分析师承诺 负责准备本报告以及撰写本报告的所有研究分析师或工作人员在此保证,本研究报告中关于任何发行商或证券所发表的观点均如实反映分析人员的个人观点。负责准备本报告的分析师获取报酬的评判因素包括研究的质量和准确性、客户的反馈、竞争性因素以及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整体收益。所有研究分析师或工作人员保证他们报酬的任何一部分不曾与,不与,也将不会与本报告中具体的推荐意见或观点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股票投资评级说明股票投资评级说明 评级评级 说明说明 证券评级证券评级 买入(Buy)预计相对强于市场表现 20%以上;增持(outperform)预计相对强于市场表现 5 %;中性(Neutral)预计相对市场表现在5%5%之间波动;减持(underperform)预计相对弱于市场表现 5%以下。行业评级行业评级 看好(overweight)预计行业超越整体市场表现;中性(Neutral)预计行业与整体市场表现基本持平;看淡(underperform)预计行业弱于整体市场表现。备注:评级标准为以报告日后的 612个月内,证券相对于市场基准指数的涨跌幅表现,其中 A 股基准指数为沪深 300 指数、港股基准指数为恒生指数、新三板基准指数为三板成指(针对协议转让标的)或三板做市指数(针对做市转让标的)、美股基准指数为标普 500或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我们在此提醒您,不同证券研究机构采用不同的评级术语及评级标准。我们采用的是相对评级体系,表示投资的相对比重建议;投资者买入或者卖出证券的决定取决于个人的实际情况,比如当前的持仓结构以及其他需要考虑的因素。投资者应阅读整篇报告,以获取比较完整的观点与信息,不应仅仅依靠投资评级来推断结论。分析、估值方法的局限性说明分析、估值方法的局限性说明 本报告所包含的分析基于各种假设,不同假设可能导致分析结果出现重大不同。本报告采用的各种估值方法及模型均有其局限性,估值结果不保证所涉及证券能够在该价格交易。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51/51 法律声明法律声明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证券经营机构,已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仅供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机构或个人客户(以下简称“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是发送给开源证券客户的,属于商业秘密材料,只有开源证券客户才能参考或使用,如接收人并非开源证券客户,请及时退回并删除。本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本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金融工具的邀请或向人做出邀请。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能会波动。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客户应当考虑到本公司可能存在可能影响本报告客观性的利益冲突,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本报告中所指的投资及服务可能不适合个别客户,不构成客户私人咨询建议。本公司未确保本报告充分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本公司建议客户应考虑本报告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以及(若有必要)咨询独立投资顾问。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若本报告的接收人非本公司的客户,应在基于本报告做出任何投资决定或就本报告要求任何解释前咨询独立投资顾问。本报告可能附带其它网站的地址或超级链接,对于可能涉及的开源证券网站以外的地址或超级链接,开源证券不对其内容负责。本报告提供这些地址或超级链接的目的纯粹是为了客户使用方便,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构成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客户需自行承担浏览这些网站的费用或风险。开源证券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参与、投资或持有本报告涉及的证券或进行证券交易,或向本报告涉及的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服务或业务支持。开源证券可能与本报告涉及的公司之间存在业务关系,并无需事先或在获得业务关系后通知客户。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除非另有书面显示,否则本报告中的所有材料的版权均属本公司。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开开源证券源证券研究所研究所 上海上海 深圳深圳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788号陆家嘴金控广场1号 楼10层 邮编:200120 邮箱: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金田路2030号卓越世纪中心1号 楼45层 邮编:518000 邮箱: 北京北京 西安西安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8号金贸大厦C2座9层 邮编:100044 邮箱: 地址:西安市高新区锦业路1号都市之门B座5层 邮编:710065 邮箱: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4-02-02 51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通信行业:提前到来的1.6T时代-240201(25页).pdf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行行业业 研研 究究 行行业业深深度度研研究究报报告告 证券研究报告证券研究报告 industryId 通信通信 investSuggestion 推荐推荐 (维持维持 )重点公司重点公司 重点公司 评级 中际旭创 增持 中瓷电子 增持 天孚通信 增持 新易盛 增持 鼎通科技 增持 中瓷电子 增持 来源: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 relatedReport 相关报告相关报告 【兴证通信】800G 光模块:AI算力底座2023-06-06 emailAuthor 分析师:分析师:章林 S02 代小笛 S01 仇新宇 S05 assAuthor 研究助理:研究助理:许梓豪 投资要点投资要点 summary AI 驱动下驱动下 1.6T 需求紧迫,光模块升级周期缩短需求紧迫,光模块升级周期缩短:Scaling Laws 是最早由 Open AI 提出的大模型开发的黄金经验法则,即给定算力资源,大模型参数量和数据量存在最大化模型效果的最优解,若提升算力资源,最优解更大,即大模型效果更好,算力规模增大和升级仍是通往 AGI 的关键。英伟达更强性能的B100 有望于 2024Q2 推出,对应服务器网卡升级至 800G,交换机侧光模块升级至 1.6T 且 GPU:1.6T 光模块配置比例约为 1:2.5。光模块是典型的由产品升级驱动的周期成长性行业,云计算时代产品升级周期 4-5 年,AI 驱动 800G-1.6T 升级周期缩短至两年,大模型军备竞赛持续,板块成长性不断加强。DSP/SerDes 为为 1.6T 升级瓶颈,升级瓶颈,2024Q3 或为成熟拐点:光模块行业标准:或为成熟拐点:光模块行业标准:OSFP MSA 针对 1.6T 已推出行业标准;8*200G 或为最优量产方案。光芯光芯片:片:单波 200G 为 1.6T 光模块未来主流方案,海外巨头已推出 200G PAM4 EML 芯片;200G VCSEL 研发难度高,或无法紧跟该轮升级窗口。电芯片电芯片:Marvell、博通正加速支持 1.6T 的 DSP 产品升级,低功耗诉求下逐步向 3nm制程升级,目前技术标准仍需完善,产品正逐渐成熟。200G SerDes 成为产成为产业成熟关键:业成熟关键:博通 200G SerDes 有望于 2024Q3 推出,打通以太网 1.6T 成熟最后一环,使得 1.6T 光模块在功耗、延迟、成本等方面将更具量产优势,英伟达 200G SerDes 产品进度或与博通相当;随着 200G SerDes 大批量出货,1.6T 放量确定性高,EML 凭借成熟的产业链配套方案,有望率先起量。产业链还有哪些投资机会?产业链还有哪些投资机会?1)硅光:)硅光:在集成度提升、EML 芯片或短缺背景下,1.6T 硅光模块成熟进度虽落后传统方案,但具备相较此前更好的量产条件。CW 激光器、硅光设备包括耦合、贴片和封装等均有望受益于行业快速发展。2)激光器:激光器:1.6T 时代,200G EML 有望成激光器主要量产方案,200G VCSEL 目前研发进度落后 EML,或在短距多模场景给硅光 CW 激光器机会,国内激光器芯片厂商具备国产替代机会。3)连接器连接器:数据中心是主要应用场景之一,AI 影响下迭代周期快;需求量与光模块强相关。高速 IO 连接器与光模块对插使用,海外已有 224G 产品,国内 112G 逐步起量。光纤连接器竞争激烈,头部公司市场份额高、竞争力强。4)其他:其他:陶瓷基板、薄膜铌酸锂、TEC 芯片等环节有望受益于 1.6T 升级。投资逻辑及标的推荐:投资逻辑及标的推荐:Scaling Laws 经验法则表明算力提升仍是未来大模型通往 AGI 的关键,2024 年,英伟达有望于 Q2 推出 B100 系列芯片,AI 驱动光模块升级周期缩短,交换机传输间或标配 1.6T 光模块。随着 200G DSP/SerDes 在 2024Q3 的成熟,全产业链成熟助力 1.6T 光模块起量,传统EML 单模方案为主流。重点推荐:重点推荐:中际旭创、天孚通信、新易盛;建议关建议关注:注:鼎通科技、中瓷电子、太辰光、罗博特科、源杰科技、仕佳光子、博创科技、光库科技、光迅科技、华工科技等。风险提示:电芯片升级进度不及预期;贸易摩擦加剧;风险提示:电芯片升级进度不及预期;贸易摩擦加剧;AI 应用进度不及预应用进度不及预期。期。title 提前到来的提前到来的 1.6T1.6T 时代时代 createTime1 2024 年年 02 月月 01 日日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2-行业深度研究报告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目目 录录 1、AI 驱动下 1.6T 需求紧迫,光模块升级周期缩短.-4-1.1、为什么 Scaling Laws 重要?.-4-1.2、英伟达 GPU 持续升级,加速 1.6T 光模块迭代.-6-1.3、1.6T 高性价比突出,B100 芯片配置需求比例高.-6-2、SerDes 为 1.6T 升级瓶颈,2024Q3 或为成熟拐点.-8-2.1、1.6T 光模块标准落地,8*200G 为最优量产方案.-8-2.2、光芯片:200G 光口速率成为主流,EML 芯片先发优势显著.-9-2.3、电芯片:200G DSP 产品初步成熟,低功耗诉求推动制程升级.-10-2.4、200G SerDes 为 1.6T 升级瓶颈,2024Q3 或为成熟拐点.-11-3.产业链还有哪些受益环节?.-14-3.1、硅光技术成为 1.6T 补充方案,可插拔形式或先落地.-14-3.2、激光器:200G EML 或为主流,硅光 CW 激光器加速国产替代.-16-3.3、连接器:数据中心升级下更新迭代快,需求数量与光模块强相关.-17-3.4、其他:陶瓷基板、薄膜铌酸锂、TEC 等环节受益行业进展.-20-4、投资逻辑及标的推荐.-23-5、风险提示.-24-图目录图目录 图 1、OpenAI 提出的 Scaling Laws 重点关注模型参数规模提升.-4-图 2、给定计算资源下,模型参数量和训练量存在最优解.-5-图 3、模型参数增加需要的算力资源会同比增长.-5-图 4、英伟达训练/推理 GPU 加速升级.-6-图 5、数通市场光模块往更高速率迁移.-6-图 6、随速率提升,光模块低单位功耗优势显著.-7-图 7、OSFP MSA 的 1.6T 光模块的行业封装标准.-8-图 8、OSFP、OSFP-XD 或为未来高速光模块主流封装.-8-图 9、不同封装形式结构示意图.-8-图 10、行业标准推动光口 200G 成熟度较高.-9-图 11、Lumentum 明确 1.6T 时代 200G 速率激光器为主流.-10-图 12、三菱单波 200G EML 芯片及 800G 光模块示意图.-10-图 13、博通推出 100G PAM4 VCSEL.-10-图 14、博通 200G 速率 DSP 及其配置参数.-11-图 15、Marvell 加速推进 DSP 芯片发展成熟.-11-图 16、博通 200G/通道 PAM-4 DSP PHY 电口仍为 100G.-12-图 17、200G SerDes 成熟后可进一步简化 1.6T 光模块.-12-图 18、200G SerDes 有望于 2025 年加速放量.-13-图 19、2022-2028 硅光子 PIC 市场规模及预测(2023 年预测).-14-图 20、硅光芯片设计制备测试封装流程图.-15-图 21、硅光平台 8 英寸 CMOS 工艺线部分设备.-15-图 22、晶圆检测设备.-16-图 23、耦合、组装等设备.-16-图 24、硅光芯片设计制备测试封装流程图.-16-图 25、长光发布 100mW CW 激光器(2024 年 1 月).-17-图 26、在连接器市场中数据中心占比较高且更新迭代快.-17-图 27、光模块和高速 IO 连接器对插使用.-18-9ZxUxVgWiZaUuZ6MaO7NtRoOtRrNfQmMoMiNrRnP7NpOmMuOmMtNxNmPnO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3-行业深度研究报告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图 28、Molex OSFP 1600 连接器及 224G 产品组合.-19-图 29、Molex 224G 背板连接器及电缆.-19-图 30、MPO 的配线方式(直连、转接其他接口).-19-图 31、全球 MPO 光纤连接器龙头(2021).-20-图 32、SENKO 1.6T 光模块用 MPO.-20-图 33、基于薄膜铌酸锂的异质集成方案(调制器).-21-图 34、MicroTEC 器件.-22-表目录表目录 表 1、单个模型对光模块需求弹性测算(假设同样的三层胖树集群架构).-7-表 2、头部厂商加速布局 1.6T 光模块.-13-表 3、电连接器和光连接器是通信连接器重要组成.-18-表 4、优迅科技(典型气密性封装企业)成本结构.-20-表 5、薄膜铌酸锂适用于调制器等器件.-21-表 6、1.6T 产业链受益标的.-23-表 7、当前估值较低,未来增长确定性强(2024-01-25).-24-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4-行业深度研究报告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报告正文报告正文 1、AI 驱动下驱动下 1.6T 需求紧迫,光模块升级周期缩短需求紧迫,光模块升级周期缩短 1.11.1、为什么、为什么 Scaling LawsScaling Laws 重要?重要?Scaling Laws(缩放法则):模型参数量、数据集、计算量之间应该存在最优解。Scaling Laws 最早由 OpenAI 提出,2020 年 OpenAI 发布了论文Scaling Laws for Neural Language Models研究了模型参数量、数据集、计算量之间关系,其给出的结论是最佳计算效率训练涉及在相对适中的数据量上训练非常大的模型并在收敛之前 early stopping,即参数规模是最重要的。参数规模是最重要的。图图 1、OpenAI 提出的提出的 Scaling Laws 重点关注模型参数规模提升重点关注模型参数规模提升 资料来源:Scaling Laws for Neural Language Models,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但是 DeepMind 在 2022 年发布了论文Training Compute-Optimal Large Language Models重点研究了计算资源(FLOPs)、模型大小(model size)、训练数据规模(training tokens)的关系,发现三者之间存在最优解的同时,在最优的模型下,发现三者之间存在最优解的同时,在最优的模型下,计算量增大时,模型大小和训练数据也应该同比例增大。计算量增大时,模型大小和训练数据也应该同比例增大。角度一:给定 FLOPs(计算资源),找到最优的模型参数与训练 token 数组合,使得最后的训练误差最小。在模型效果的记录下,通过针对计算量的固定可以发现,不同的计算量均存在模型参数量和训练数据量的最优解,同时随着计算资源的提升,所需要的模型参数量和训练数据量也持续提升。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5-行业深度研究报告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图图 2、给定计算资源下,模型参数量和训练量存在最优解、给定计算资源下,模型参数量和训练量存在最优解 资料来源:Training Compute-Optimal Large Language Models,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角度二:基于最优解的关系,拟合训练模型效果(Loss)。实验分析显示,为了得到效果最好的大模型(Loss 最小),模型大小(model size)和计算量(FLOPS)之间存在最优解,且在最优模型状态下,模型参数越大需要的算力也会等比例增加。当前大模型仍处于发展前期,基于当前大模型仍处于发展前期,基于 Scaling Laws 的启示,为了达到最优的模型效的启示,为了达到最优的模型效果,当我们不断增加模型参数规模时,所需要配置的算力规模仍需要等比例提升,果,当我们不断增加模型参数规模时,所需要配置的算力规模仍需要等比例提升,推动算力硬件需求长期增长。通往推动算力硬件需求长期增长。通往 AGI 的进程中,算力仍然是主要掣肘,的进程中,算力仍然是主要掣肘,GPU 及及其网络设备仍需持续升级换代。其网络设备仍需持续升级换代。图图 3、模型参数增加需要的算力资源会同比增长、模型参数增加需要的算力资源会同比增长 资料来源:Training Compute-Optimal Large Language Models,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6-行业深度研究报告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1.1.2 2、英伟达、英伟达 GPUGPU 持续升级,加速持续升级,加速 1.6T1.6T 光模块迭代光模块迭代 英伟达训练芯片升级路径明确,英伟达训练芯片升级路径明确,B100 GPU 或于或于 2024 年年 2 季度发布,该架构推动季度发布,该架构推动800G/1.6T 光模块需求提升。光模块需求提升。根据海外 semianalysis 报道,英伟达或进一步明确未来的 AI GPU 升级路径,2024 年针对训练端推出 B100 芯片,推理端推出 B40 芯片;2025 年针对训练端推出 X100 芯片,推理端推出 X40 芯片。与 H100 相比,在 InfiniBand 和以太网架构中,B100 配置升级成 800G 网卡,交换机数据传输间考虑到高时效性及高带宽要求,1.6T 光模块或成为其标配方案;X100 芯片对应网卡升级成 1.6T,2025 年 1.6T 光模块进入真正爆发式增长确定性高。从英伟达的升级路径中可以发现,在大模型持续迭代背景下,对应训练端的 GPU、交换机、光模块等算力硬件基础设施持续升级,2025 年有望持续高成长。AI 东西向流量爆发驱动带宽压力加大,缩短高速光模块更新迭代周期。东西向流量爆发驱动带宽压力加大,缩短高速光模块更新迭代周期。数通市场光模块更新迭代周期通常为 4-5 年(如 400G 在 19 年规模商用,到 22 年 800G 规模商用);AI 加持下东西向流量增长驱动网络架构升级,大幅提升光模块需求量及传输速率,1.6T 有望于 24 年开始商用,更新周期缩短至 2 年。图图 4、英伟达训练、英伟达训练/推理推理 GPU 加速升级加速升级 图图 5、数通市场光模块往更高速率迁移、数通市场光模块往更高速率迁移 资料来源:Semianalysis,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Arista,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1.1.3 3、1 1.6T.6T 高性价比突出,高性价比突出,B B100100 芯片配置需求比例高芯片配置需求比例高 1.6T 光模块单位功耗光模块单位功耗/成本优势显著,客户升级驱动力强。成本优势显著,客户升级驱动力强。根据 FiberMall 测算,以以太网光模块为例,400G-800G-1.6T-3.2T,功耗分别约 10W、15W、20W、30W,从 800G 到 1.6T,速率提升至 2 倍情况下,功耗从 15W 提升至 20W,单位功耗持续优化,在 AI 低功耗诉求下供给端升级驱动力强。从成本端来看,1.6T 量产初期,单价或为 800G 的 2-3 倍,随后进入逐年降价阶段,每 G 成本持续下降,这也是云厂商持续升级光模块的核心原因。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7-行业深度研究报告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图图 6、随速率提升,光模块低单位功耗优势显著、随速率提升,光模块低单位功耗优势显著 资料来源:FiberMall,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注:蓝色为以太网光模块,橙色为相干模块;两图横轴为光模块速率 G,左图纵轴为功耗 W,右图纵轴为 pJ/bit。假设假设 B100 服务器网卡配套升级下,对应服务器网卡配套升级下,对应 B100 芯片与芯片与 1.6T 光模块配比比例为光模块配比比例为1:2.5,与,与 H100/800G 配比关系保持一致。配比关系保持一致。以英伟达 16K GPU 训练集群为例,测算该训练集群规模下不同 GPU 芯片对应配套速率光模块需求弹性:首先以 H100(配套 ConnectX-7 的 400G 网卡)服务器到 TOR 层使用为 400G AOC/DAC,叶交换机下行和上行均为 800G 光模块,脊交换机下行和上行均为 800G 光模块;且 AI 服务器整体算力负荷高于传统数据中心,带宽需求高,我们以收敛比 1:1 进行测算。根据我们的详细测算,800G 光模块:H100 GPU 约为 2.5:1;如果在同样的架构下采用 B100 芯片,假设服务器配套网卡升级成 ConnectX-8、速率为 800G,对应服务器到 TOR 层使用 800G AOC/DAC,往上传输到交换机层面均采用 1.6T 的光模块,因此与 H100 配 800G 方案类似,可得 1.6T 光模块:B100芯片为 2.5:1;考虑到 1.6T 光模块价值量和盈利能力较 800G 预计有较大提升,未来行业成长空间广阔。表表 1、单个模型对光模块需求弹性测算(假设同样的三层胖树集群架构)、单个模型对光模块需求弹性测算(假设同样的三层胖树集群架构)光模块需求测算光模块需求测算 H100(CX-7 400G 网卡)网卡)B100(假设假设 CX-8 800G 网卡)网卡)POD 数量(个)数量(个)8 8 单个单个 POD 节点数(个)节点数(个)8 8 单个节点所需服务器(个)单个节点所需服务器(个)32 32 服务器数量(个)服务器数量(个)2048 2048 单个服务器所需单个服务器所需 GPU 数量(个)数量(个)8 8 GPU 总数量(个)总数量(个)16384 16384 服务器到服务器到 TOR 400G/800G AOC/DAC 需求量(个)需求量(个)16384 16384 TOR 到叶交换机到叶交换机 1.6T/800G 光模块数量(个)光模块数量(个)8192 8192 叶交换机下行叶交换机下行 1.6T/800G 光模块需求量(个)光模块需求量(个)8192 8192 叶交换机上行叶交换机上行 1.6T/800G 光模块需求量(个)光模块需求量(个)8192 8192 脊交换机下行脊交换机下行 1.6T/800G 光模块需求量(个)光模块需求量(个)8192 8192 脊交换机上行脊交换机上行 1.6T/800G 光模块需求量(个)光模块需求量(个)8192 8192 1.6T(800G)光模块需求量(个)光模块需求量(个)40960 40960 GPU 芯片与芯片与 1.6T(800G)光模块配置比例)光模块配置比例 1:2.5 1:2.5 资料来源:Semianalysis,NVIDIA,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8-行业深度研究报告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2、SerDes 为为 1.6T 升级瓶颈,升级瓶颈,2024Q3 或为成熟拐点或为成熟拐点 2 2.1 1、1 1.6T.6T 光模块标准落地,光模块标准落地,8 8*200G*200G 为最优量产方案为最优量产方案 行业标准协会行业标准协会 OSFP MSA 推出推出 1.6T 封装标准,单模方案标准成熟早、份额或有封装标准,单模方案标准成熟早、份额或有明显提升。明显提升。目前 OSFP MSA 推出的 1.6T 光模块标准中,电口均为 100G 速率,光口主要为 100G 或 200G 两种,主要有 DR16、DR8、4FR2、ZR2、4FR4、2FR4、2FR8、FR8 这 8 种方案。与上一轮 800G 行业标准推出时相比,本轮 1.6T 光模块标准基本均为 DR、FR 等单模光模块,没有 SR 等多模短距离方案,预计 1.6T 时代单模光模块窗口期先发优势显著,在 AI 加速推进下单模方案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图图 7、OSFP MSA 的的 1.6T 光模块的行业封装标准光模块的行业封装标准 资料来源:OSFP MSA,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OSFP、OSFP-XD 成为未来主流封装形式,成为未来主流封装形式,8*200G 为最优量产方案。为最优量产方案。随着速率提升,单个光模块的总功耗有所提升,QSFP-DD 小型化封装适配难度较高,主流或为 OSFP 和 OSFP-XD;其中 8*200G(八通道光口、电口均为 200G)方案的 OFSP体积更精简,成本与功耗优势更明显。图图 8、OSFP、OSFP-XD 或为未来高速光模块主流或为未来高速光模块主流封装封装 图图 9、不同封装形式结构示意图、不同封装形式结构示意图 资料来源:FiberMall,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FiberMall,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9-行业深度研究报告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2 2.2 2、光芯片:、光芯片:200G200G 光口速率成为主流,光口速率成为主流,EMLEML 芯片先发优势显著芯片先发优势显著 光口光口 200G 速率或为行业主流。速率或为行业主流。以 OSFP-XD DR16 和 DR8 方案为例,两者差距主要为光口单通道速率;考虑到光模块内部的精简性和成本的优势,单通道 200G 速率或为未来主流。以各家目前推出的产品为例,中际旭创演示了 1.6T OSFP-XD DR8 方案的产品,光迅科技也推出了 1.6T OSFP-XD DR8/8 的产品等。图图 10、行业标准推动光口、行业标准推动光口 200G 成熟度较高成熟度较高 资料来源:OSFP MSA,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海外光芯片巨头聚焦海外光芯片巨头聚焦 200G PAM4 EML 单模赛道,单模赛道,8*200Gb PAM4 为为 1.6T 主要主要方案。方案。目前从产业链研发进度来看,200G PAM4 EML 芯片为最成熟方案,多家海外头部厂商已推出相关产品,在 AI 驱动 1.6T 光模块加速升级背景下加速商用化进程,且凭借先发优势未来份额有望持续提升。Lumentum 作为 EML 芯片龙头,已于去年推出 200G PAM4 EML 芯片并预计于 24 年进行量产;三菱推出了专有的混合波导结构设计的 200G PAM4 CWDM4 EML 芯片;博通也已推出适用于 1.6T光模块的 200G EML 芯片。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10-行业深度研究报告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图图 11、Lumentum 明确明确 1.6T 时代时代 200G 速率激光器为主流速率激光器为主流 资料来源:Lumentum,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VCSEL 芯片目前仍处于芯片目前仍处于 100G 速率时代,速率时代,200G 研发难度高或错过本轮窗口期。研发难度高或错过本轮窗口期。VCSEL 芯片目前行业龙头主要为博通,其最先进的 VCSEL 芯片为 AFCD-V84LP,速率达 112Gb/s PAM4;研发进度显著落后于 EML,或无法紧跟该轮 AI 推动的1.6T 光模块更新迭代。图图 12、三菱单波、三菱单波 200G EML 芯片及芯片及 800G 光模块示光模块示意图意图 图图 13、博通推出、博通推出 100G PAM4 VCSEL 资料来源:Mitsubishielectric,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Broadcom,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2 2.3 3、电芯片:、电芯片:200G DSP200G DSP 产品产品初步成熟初步成熟,低功耗诉求推动制程升级低功耗诉求推动制程升级 博通与博通与 Marvell 均推出基于均推出基于 5nm 制程的单波制程的单波 200G 速率的速率的 DSP 芯片,芯片,1.6T 光模光模块产业进一步成熟。块产业进一步成熟。博通推出了 BCM85822 和 BCM85821 两款满足 200G/lane 光传输要求的 DSP 芯片,以其适配的 800G 单模光模块为例,其中在 Line side 侧(光信号侧)可实现 4*226G PAM4,达到单波 200G,在 Client side(电信号侧)为 8*106G PAM4,达到单波 100G 速率。目前目前 200G DSP 初步推出,成熟度仍需初步推出,成熟度仍需提升,但成熟进度或快于提升,但成熟进度或快于 SerDes。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11-行业深度研究报告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图图 14、博通、博通 200G 速率速率 DSP 及其配置参数及其配置参数 资料来源:Broadcom,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DSP 芯片带宽加速提升,低功耗诉求下先进制程成为主流。芯片带宽加速提升,低功耗诉求下先进制程成为主流。Marvell 预测 DSP 芯片可实现带宽每两年翻倍,并且在 23 年末 1.6T NOVA PAM4 DSP 芯片已在客户认证中。随着博通和 Marvell 的支持单波 200G 光速率的 DSP 芯片的推出,1.6T光模块产业链已逐步进入成熟阶段;且随着速率的提升对应 DSP 芯片的制程也已提升至 5nm,未来有望逐步提升至 3nm 以降低功耗。图图 15、Marvell 加速推进加速推进 DSP 芯片发展成熟芯片发展成熟 资料来源:Marvell,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2 2.4 4、200G SerDes200G SerDes 为为 1.6T1.6T 升级瓶颈升级瓶颈,2024Q32024Q3 或为成熟拐点或为成熟拐点 1.6T 产业链目前成熟度最低的主要是产业链目前成熟度最低的主要是 SerDes,支持,支持 200G SerDes 的交换机芯片的交换机芯片或于或于 2024Q3 推出。推出。从现有 1.6T 光模块产业进度看,光器件如激光器的产业成熟度好于 DSP 等电芯片;光口为 8*200G 方案,电口仍为 16*100G 方案。由于光口与电口速率不统一,在 DSP 中需要内置一个 gearbox 来实现速率转换的功能;而当电口 200G SerDes 升级成熟使得光口、电口速率一致时,1.6T 光模块架构将达到最理想 8:8 PHY 芯片的状态,可省去 gearbox 芯片,在功耗、延迟、成本等方面将更具有商业化优势。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12-行业深度研究报告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图图 16、博通、博通 200G/通道通道 PAM-4 DSP PHY 电口仍为电口仍为 100G 资料来源:Broadcom,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图图 17、200G SerDes 成熟后可进一步简化成熟后可进一步简化 1.6T 光模块光模块 资料来源:Broadcom,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随着随着 200G SerDes 的成熟和的成熟和 1.6T 光模块商用推广,交换机容量持续翻倍,光模块商用推广,交换机容量持续翻倍,AI 工工作负载不断扩展。作负载不断扩展。随着 200G SerDes 推出产业成熟,从 800G 模块升级到 1.6T 模块将使每个 1RU 机架带宽容量翻倍,从原有 2RU 机架的 51.2T 吞吐量(64 个 800G 端口)实现带宽密度翻倍,变成 2RU 的 102.4T 吞吐量(64 个 1.6T 端口)。200G SerDes 初步产品推出,有望于初步产品推出,有望于 2024 年年 Q3-Q4 逐步实现商业化,逐步实现商业化,2025 年加年加速放量。速放量。受到 AI 加速迭代催化的影响,交换机吞吐量和 SerDes 芯片升级持续加速(SerDes 原有升级节奏约 2-4 年)。200G SerDes 芯片预计有望于 2024 年 Q3-Q4逐步实现成熟;Marvell 也已经于 23 年 10 月推出了支持 200G 的高速铜缆连接,后续有望逐步推广至光纤连接方案中;同时英伟达对于 200G SerDes 方案诉求迫切,配合 Mellanox 加速产业推进,当前进度或与博通进度相当,2025 年产业放量年产业放量趋势确定性高趋势确定性高。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13-行业深度研究报告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图图 18、200G SerDes 有望于有望于 2025 年加速放量年加速放量 资料来源:FiberMall,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随着随着 200G SerDes 的成熟,的成熟,EML 单模单模 1.6T 光模块有望实现超预期高增长。光模块有望实现超预期高增长。200G SerDes 的成熟标志着 1.6T 光模块进入最理想状态,凭借着 200G PAM4 EML 产业成熟度的先发优势,2024 年 1.6T 光模块逐步起量,并在 2025 年配合 200G SerDes的商业化实现超预期加速放量。AI 驱动光模块升级迭代加速,头部厂商积极配合海外大客户进行驱动光模块升级迭代加速,头部厂商积极配合海外大客户进行 1.6T 光模块研光模块研发验证,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发验证,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AI 加速推进数通高速光模块迭代节奏,本轮 800G-1.6T 光模块升级迭代周期从正常的 4-5 年加速至约 2 年时间,持续考验光模块公司研发迭代能力,头部厂商凭借长期的大力研发投入,积极配合客户直接进行 1.6T光模块研发验证,在 1.6T 单模占比提升背景下,头部公司有望率先出货并持续提高份额。表表 2、头部厂商加速布局、头部厂商加速布局 1.6T 光模块光模块 厂商厂商 新闻发布时间新闻发布时间 产品进度产品进度 中际旭创中际旭创 2023/03 2023 年 OFC 发布 1.6T OSFP-XD DR8 可插拔光通信模块,在 0-70温度范围内,以低于23W 的低功耗支持 2 公里的传输距离。天孚通信天孚通信 2023/03 2023 年 OFC 展示面向 800G/1.6T 应用的高速光引擎,TFF、FA、PM、AWG 等高速光引擎用零组件。新易盛新易盛 2023/03 2023 年 OFC 发布支持 200Gbps 的 1.6T 光模块,采用 4XFR2 规格,OSFP-DD 封装,采用4XSN 连接器光接口,16X100Gbps 电接口,光路侧 4x400G FR2,其中每路 400G FR2 接口采用了 1291nm 和 1311nm 2 个 200Gb 波长。光迅科技 2023/03 光迅科技 1.6T OSFP-XD DR8 光模块遵循 OSFP MSA 及 CMIS 协议标准,采用 OSFP-XD 的封装形式。模块电接口侧采用 16 个通道,单通道信号速率 100Gb/s;光接口侧采用 8 通道,单通道信号速率 200Gb/s。华工正源 2023/12 正推进 1.6T、3.2T 等下一代光模块产品开发。剑桥科技 2024/01 公司第一代 1.6T 光模块产品将在 2024 年的 OFC 展会上 LiveDemo(现场演示),预计在下半年小批量发货。索尔思 2023/03 2023 年 OFC 公司演示了单波 200G PAM4 EML 激光器,将陆续推出相应的基于单波 200G 的 1.6T 光模块产品。资料来源:美通社,光纤在线,财联社,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14-行业深度研究报告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3.产业链还有哪些受益环节?产业链还有哪些受益环节?硅光技术有望带来光模块方案的变化,对应行业格局的改变或带来新的投资机会;硅光技术有望带来光模块方案的变化,对应行业格局的改变或带来新的投资机会;配套光模块的光纤连接器、陶瓷材料等产品也有加速份额提升的机会。配套光模块的光纤连接器、陶瓷材料等产品也有加速份额提升的机会。光模块属于整个数据中心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从产业投资机会来讲,前面提到的在传统方案中激光器芯片、DSP 等电芯片环节相对行业壁垒较高,且在高速光模块产品中该部分市场份额基本由海外龙头企业所占据。相比之下,硅光技术方案目前在产业商业化上处于初期阶段,国内公司有望通过新技术窗口期来占据未来市场份额。在光纤连接器、陶瓷基板、陶瓷外壳等产品环节中,其需求量与光模块数量强相关,随着 AI 带动高速光模块需求爆发,这些产业环节均有较大成长空间。3 3.1 1、硅光技术成为、硅光技术成为 1.6T1.6T 补充方案,可插拔形式或先落地补充方案,可插拔形式或先落地 传统传统 EML、VCSEL 芯片紧缺下,硅光芯片有望逐步产业化,凭借低成本、低功芯片紧缺下,硅光芯片有望逐步产业化,凭借低成本、低功耗等优势或成为耗等优势或成为 1.6T 光模块补充方案。光模块补充方案。硅光技术发展分为分立式硅基器件、耦合集成、单片集成演进、光电一体化等多个阶段,目前正处于耦合集成阶段。AI 驱动 400G、800G 光模块加速放量背景下,明年 100G VCSEL、EML 芯片紧缺下有望推动硅光方案逐步商业化;1.6T 时代,AI 突出的低功耗诉求下,硅光有望成为继 EML 后的重要补充方案。未来随着硅光子技术向单片集成技术发展,成熟CMOS 工艺下成本优势有望进一步凸显,硅光为未来重要方向。硅光子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数通光模块是应用核心下游之一。硅光子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数通光模块是应用核心下游之一。根据 Yole Group 最新数据,硅光子 PIC 市场预计从 2022 年 0.68 亿美元增长至 2028 年的 6.13 亿美元,2022-2028 年复合年增长率为 44%。增长主要来自于:1)800G 高数据速率可插拔硅光模块需求释放;2)对快速增长的训练数据集大小的预测表明,数据将需要利用机器学习服务器中的光学 I/O 来扩展大模型。在落地形式上,预计可插拔硅光光模块先成熟,后演进至 CPO 形式。图图 19、2022-2028 硅光子硅光子 PIC 市场规模及预测市场规模及预测(2023 年预测)年预测)资料来源:Yole,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硅光产品整体生产流程包括设计、制造、封装三大过程。硅光产品整体生产流程包括设计、制造、封装三大过程。设计环节主要是负责硅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15-行业深度研究报告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光模块的电路图与内部结构的规划,行业内通过模仿微电子设计方式,融合光学仿真与工艺设计套件(PDK),推出了简化光电开发环境(EPDA)。制造环节主要负责将晶圆加工成硅光芯片,并完成相应器件的封装和测试。目前内部制造工厂(Foundry,Fab)与开放式 Fab 两种制造模式并行。硅光芯片完成流片后,进入类似可插拔的的组装环节。图图 20、硅光芯片设计制备测试封装流程图、硅光芯片设计制备测试封装流程图 图图 21、硅光平台、硅光平台 8 英寸英寸 CMOS 工艺线部分设备工艺线部分设备 资料来源:硅光芯片后摩尔时代的高速信息引擎,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中科微光子官网,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硅光芯片的生产和电芯片类似,但是不需要先进制程。硅光芯片的生产和电芯片类似,但是不需要先进制程。由于硅光芯片是基于硅晶圆开发的光子芯片,因此需要的制造设备、技术和传统集成电路(电芯片)类似,技术迁移成本较低。此外,当前光子芯片对于制程要求较低,不如电芯片严苛,基本都在 45nm 以上,大部分还停留在 100nm 阶段,因此不需要先进制程设备。硅光芯片切割前需要晶圆检测设备。硅光芯片切割前需要晶圆检测设备。一般硅光晶圆为 8 英寸或者 12 英寸,一片晶圆可以切割出上千颗的硅光芯片,由于硅光器件对于加工的误差很敏感,硅光芯片上又集成了较多的无源和有源器件,单个器件出现问题就会影响硅光芯片的使用,因此需要在晶圆级别进行检测。组装环节涉及耦合、封装等环节,要求更高,带动相关设备需求。组装环节涉及耦合、封装等环节,要求更高,带动相关设备需求。目前硅光主要应用在 PSM4,PSM8 等多通道场景中。多通道的耦合的难点在于:1)由于硅光波导的尺寸与光纤的尺寸相差比较大,其耦合插损比较大;2)对于边缘耦合,FA 需要和硅光芯片光口端面保持平行,任一个方向角度出现偏差都会造成比较大的耦合差异。因此硅光耦合设备要求更高。在封装方面,主流的硅光芯片封装方式是COB 和 COC。因此当完成硅光芯片制造后,对于形成最后的模块产品,硅光方案对于耦合,封装、组装过程均比传统的光模块方案要求更高,更加精密,因此对于设备也会产生更高的要求。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16-行业深度研究报告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图图 22、晶圆检测设备、晶圆检测设备 图图 23、耦合、组装等设备、耦合、组装等设备 资料来源:罗博特科,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罗博特科,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3 3.2 2、激光器:、激光器:2 200G EML00G EML 或为主流,或为主流,硅光硅光 CWCW 激光器激光器加速国产替代加速国产替代 200G EML 激光器有望成为主流方案,激光器有望成为主流方案,VCSEL 研发进度落后。研发进度落后。1.6T 时代,根据前面提到的光芯片研发进度可知,200G EML 发展较为成熟,有望成激光器主要量产方案,200G VCSEL 目前研发进度落后 EML,或错过本轮窗口期,在短距多模场景可能给硅光 CW 激光器机会,国内激光器芯片厂商具备国产替代机会。硅光模块在光源部分,主流使用硅光模块在光源部分,主流使用 CW 激光器。激光器。硅光模块通过硅晶圆技术,在硅基底上利用蚀刻工艺加上外延生长等加工工艺将激光器、调制器、探测器等光电芯片都集成在硅光芯片上,光模块的集成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光源选择上,硅光光模块不再使用 EML 或者 VCSEL 方案,基本均采用 CW DFB 激光器。CW DFB激光器的演进上追求功率的提升。目前主流的 CW 激光器功率为 50-100mW。图图 24、硅光芯片设计制备测试封装流程图、硅光芯片设计制备测试封装流程图 资料来源:Intel,易飞扬通信,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商业化进展:海外以高意为代表,国内源杰科技、长光华芯均完成了产品推出。商业化进展:海外以高意为代表,国内源杰科技、长光华芯均完成了产品推出。2023 年 3 月 Coherent 高意宣布推出 1300 nm 高功率连续波(CW)分布式反馈(DFB)激光器,功率为 100mW,主要为传输容量介于 400G 到 1.6T 的硅光子收发器提供支持,助力数据中心的中距离(500m2km)传输。2024 年 1 月,长光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17-行业深度研究报告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华芯发布了 100mW CW DFB 大功率光通信激光芯片新品,400G DR4 硅光模块只需要 1 颗光源,同时该光源兼容 800G/1.6t 等互联场景。图图 25、长光发布、长光发布 100mW CW 激光器激光器(2024 年年 1 月)月)资料来源:长光华芯,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3 3.3 3、连接器:数据中心升级下更新迭代快,需求数量与光模块强相关、连接器:数据中心升级下更新迭代快,需求数量与光模块强相关 连接器主要应用于通信、汽车、工业等领域;在通信数据中心中更新迭代周期快。连接器主要应用于通信、汽车、工业等领域;在通信数据中心中更新迭代周期快。连接器市场规模大,广泛应用于电信、数通(AI)数据中心算力集群中,与光模块配套使用在服务器、交换机之间充当着“数据传输中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随着数据中心光模块的升级,对应配套的连接器也需升级到更高速率的版本以充分发挥数据网络传输性能,同样受益于 AI 驱动的升级迭代加速。图图 26、在连接器市场中数据中心占比较高且更新迭代快、在连接器市场中数据中心占比较高且更新迭代快 资料来源:Amphenol,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注:图中连接器市场占比为 Amphenol 2022 年数据。电连接器与光连接器电连接器与光连接器是通信连接器重要组成是通信连接器重要组成,需求数量与光模块强相关。,需求数量与光模块强相关。电连接器与光纤连接器是通信连接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连接器主要负责光模块的电口与交换机/服务器的连接,光连接器主要负责光模块与光纤的连接;因此在实际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18-行业深度研究报告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使用过程中,1 个光模块将配套至少 1 个电连接器和 1 个光连接器。表表 3、电连接器和光连接器是通信连接器重要组成电连接器和光连接器是通信连接器重要组成 类别 主要功能 应用 电连接器 用于器件、组件、设备、系统之间的电信号连接,借助电信号和机械力量的作用使电路接通、断开,传输信号或电磁能量,包括大功率电能、数据信号在内的电信号等。广泛应用于通信、航空航天、计算机、汽车、工业等领域。微波射频连接器 用于微波传输电路的连接,隶属于高频电连接器,因电气性能要求特殊,行业内企业会将微波射频连接器与电连接器进行区分。主要应用于通信、军事等领域。光连接器 用于连接两根光纤或光缆形成连续光通路的可以重复使用的无源器件,广泛应用于光纤传输线路、光纤配线架和光纤测试仪器、仪表,光纤对于组件的对准精度要求。广泛应用于传输干线、区域光通讯网、长途电信、光检测、等各类光传输网络系统中。资料来源:瑞可达招股说明书,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电连接器:高速电连接器:高速 IO 连接器与光模块对插使用,需求量强相关;海外龙头已推出连接器与光模块对插使用,需求量强相关;海外龙头已推出针对针对 1.6T 封装的电连接器及配套产品组合,国内封装的电连接器及配套产品组合,国内 112G 逐步起量追赶。逐步起量追赶。对插使用下,高速 IO 连接器与光模块配比至少为 1:1,且有预留冗余性以满足未来升级。目前以 Molex、安费诺等为代表的海外巨头已推出满足 224G 的 1.6T 光模块配套使用的 IO 连接器;国内以鼎通科技为代表,也已实现 112G 壳体产量批量化量产,以支持光模块行业加速迭代。图图 27、光模块和高速、光模块和高速 IO 连接器对插使用连接器对插使用 资料来源:QSFP-DD MSA,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19-行业深度研究报告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高速背板连接器价值量高,高速背板连接器价值量高,224G 产品满足服务器与交换机内部升级。产品满足服务器与交换机内部升级。该产品主要用于连接单板和背板,适用于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和光纤传输,目前已有224G 产品以支持超高性能服务器的升级成熟。图图 28、Molex OSFP 1600 连接器及连接器及 224G 产品组产品组合合 图图 29、Molex 224G 背板连接器及电缆背板连接器及电缆 资料来源:Molex,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Molex,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光纤要连接到光模块,必须要配上合适的光纤连接器。光纤要连接到光模块,必须要配上合适的光纤连接器。光纤连接器的型号一般由两部分组成:结构形式/端面形式。以 FC/PC 型光纤连接器为例:FC 表示光纤接头的外观结构类型;PC 表示光纤接头内插针端面类型。按传输媒介的不同,可分为常见的硅基光纤的单模和多模连接器,还有其它如以塑胶等为传输媒介的光纤连接器。图图 30、MPO 的配线方式(直连、转接其他接口)的配线方式(直连、转接其他接口)资料来源:起浪光纤,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光纤连接器行业竞争激烈,龙头效应显著;头部公司已推出支持光纤连接器行业竞争激烈,龙头效应显著;头部公司已推出支持 1.6T 光模块的光模块的MPO。目前全球主要生产厂商,包括 T&S Communications 太辰光、US Conec(康宁、藤仓和 NTT-AT 三家领先的通信科技公司的合资企业)、日本 Senko、Siemon 西蒙、Amphenol 安费诺、Suzhou Agix 苏州安捷讯光电科技、Sumitomo Electric(住友电装)、Nissin Kasei(日本日新化成)、Molex、Panduit(美国泛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20-行业深度研究报告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达)等。新易盛和 SENKO 合作推出了串口速率 100G/通道的 1.6T 光模块用MPO。图图 31、全球、全球 MPO 光纤连接器龙头(光纤连接器龙头(2021)图图 32、SENKO 1.6T 光模块用光模块用 MPO 资料来源:QYResearch,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SENKO,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3 3.4 4、其他:陶瓷基板、薄膜铌酸锂、其他:陶瓷基板、薄膜铌酸锂、TECTEC 等环节受益行业进展等环节受益行业进展 1)光芯片封装方案广泛采用陶瓷基板,受益)光芯片封装方案广泛采用陶瓷基板,受益于于光芯片需求放量。光芯片需求放量。在气密性封装的光模块中,陶瓷外壳成本占比约为在气密性封装的光模块中,陶瓷外壳成本占比约为 15%。在工作环境复杂,对可靠性要求高的光模块中广泛采用气密封装,该方案陶瓷外壳成本占比约 15%。现有高速光模块中现有高速光模块中 COB/COC 为主流封装形式,光芯片封装方案广泛采用氮化为主流封装形式,光芯片封装方案广泛采用氮化铝陶瓷基板,随光芯片的爆发迎来需求显著提升。铝陶瓷基板,随光芯片的爆发迎来需求显著提升。数通高速光模块大多采用COB/COC 封装,需要用到陶瓷基板(submount)用来承载保护光芯片;随着未来光模块速率提升,对应通道数增加,带动光芯片需求的显著提升,陶瓷基板与光芯片数量强相关,同样受益于行业需求爆发。表表 4、优迅科技优迅科技(典型气密性封装企业典型气密性封装企业)成本结构成本结构 年度年度 主要原材料主要原材料 采购金额(万元)采购金额(万元)占材料采购总额比例占材料采购总额比例 2021 年 1-9 月 光芯片 1773.63 32.37%陶瓷外壳陶瓷外壳 892.88 16.30%TEC 787.43 14.37%自由空间隔离器 316.28 5.77%非球面透镜 221.22 4.04%合计 3991.44 72.86 20 年 光芯片 2638.60 31.67%陶瓷外壳陶瓷外壳 1294.25 15.53%TEC 1091.90 13.10%自由空间隔离器 614.39 7.37%非球面透镜 449.64 5.40%合计 6088.78 73.07%资料来源:优迅科技,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21-行业深度研究报告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中瓷电子为国内光模块用电子陶瓷产品领军企业,产品成功覆盖 400G、800G 等高速率光模块,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和成本、交付优势,加速国产替代。京瓷也已在 2023 年 OFC 推出了可实现 200G 波特率高速陶瓷封装和对应基板和载体。2)光模块速率提升,或带来调制方式升级,薄膜铌酸锂潜在受益。)光模块速率提升,或带来调制方式升级,薄膜铌酸锂潜在受益。基于铌酸锂(基于铌酸锂(LiNbO3)的调制器可以提供更低的光损耗和更高的最大调制频率,)的调制器可以提供更低的光损耗和更高的最大调制频率,薄膜方案解决传统形式体积过大的问题。薄膜方案解决传统形式体积过大的问题。基于硅基的调制器速率约为 60-90Gbaud,基于磷化铟(InP)调制器可达到 130Gbaud,而基于 LiNbO3 的调制器可能超过 130 Gbaud。基于这种优势,铌酸锂调制器在长途相干光传输和超高速数据中心的场景具备良好的竞争力。铌酸锂材料走向薄膜化后,在具备优秀光学性能的同时,还能做到小型化,可满足相干、数通光模块日渐小型化的要求。图图 33、基于薄膜铌酸锂的异质集成方案(调制器)、基于薄膜铌酸锂的异质集成方案(调制器)表表 5、薄膜铌酸锂适用于调制器等器件薄膜铌酸锂适用于调制器等器件 基础材料基础材料 III-V 族族 薄膜铌酸锂薄膜铌酸锂 硅硅 氮化硅氮化硅 无源器件 调制器 偏振器件 激光器 探测器 放大器 资料来源:铌奥光电,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铌奥光电,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薄膜铌酸锂单波速率极限高,未来超高速率下有望逐步下沉至数通市场,短期应薄膜铌酸锂单波速率极限高,未来超高速率下有望逐步下沉至数通市场,短期应用上仍有较大挑战。用上仍有较大挑战。在高速场景下,薄膜铌酸锂拥有高带宽、低传输和耦合损耗、低功耗的优势;通过混合波导方式,用薄膜铌酸锂做调制器,通过异质集成利用CMOS 硅光平台来集成硅锗探测器或与 III-V 族方案进行集成。过去主要基于相干市场进行试验,短期内在高速数通领域产品成熟度的商业化和成本上仍有挑战。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22-行业深度研究报告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3)TEC:光模块温控必备环节,受益于光模块需求增长。:光模块温控必备环节,受益于光模块需求增长。TEC 芯片用来确保光模块工作性能,并向芯片用来确保光模块工作性能,并向 Micro TEC 形态升级。形态升级。由于光模块在工作过程中为了维持性能稳定,需要相对恒定的温度范围,太高或者太低就会产生负面影响。TEC 可以通过精准控制激光器的温度来保持光模块正常工作。在形态演进上,由于光模块的体积不断缩小,TEC 也在往 Micro TEC 演进。超微型制冷器件又称 Micro TEC,参考有些日本 TEC 制造企业定义:一般是指晶粒尺寸小于 0.35mm,高度小于 0.4mm,TEC 整体尺寸不大于 3mm*3mm 的 TEC。超微型制冷器件与传统的压缩机比对具有体积小、无噪音、无污染、可靠性高等优势。图图 34、MicroTEC 器件器件 资料来源:富信科技,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23-行业深度研究报告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4、投资逻辑及标的推荐、投资逻辑及标的推荐 英伟达明确训练芯片升级路径,训练英伟达明确训练芯片升级路径,训练 推理需求持续保持光模块长期成长;推理需求持续保持光模块长期成长;1.6T光模块产业成熟后凭借单位功耗、成本优势,将由供给端推动产业升级。光模块产业成熟后凭借单位功耗、成本优势,将由供给端推动产业升级。2024年,英伟达有望于上半年推出 B100 系列芯片,网卡配置升级至 800G,交换机传输间或标配 1.6T 光模块。现有 1.6T 光模块光口为 8*200G 方案,电口仍为 16*100G 方案。200G SerDes 有望于 2024 年 Q3-Q4 推出,助力 1.6T 光模块光口与电口速率匹配达到最佳状态,进一步降低功耗。2024 年 1.6T 光模块逐步起量,2025 年匹配 B100 有望实现超百万级别放量。200G PAM4 EML 是最为成熟的 1.6T 光模块适配的光芯片,200G VCSEL 研发相对滞后;叠加 1.6T 单模标准制定的领先,单模占比有望显著提升。传统 EML、VCSEL 芯片紧缺下,硅光芯片有望逐步产业化,凭借低成本、低功耗等优势或成为 1.6T 光模块补充方案。未来超高速率下薄膜铌酸锂有望逐步下沉至数通市场,短期应用上仍有较大挑战。表表 6、1.6T 产业链受益标的产业链受益标的 光芯片 Lumentum(美股)、Coherent(美股)、源杰科技源杰科技、海信宽带(未上市)、长光华芯、光迅科技、仕佳光子等 光器件 Fabrinet(美股)、天孚通信天孚通信、腾景科技等 光模块/光引擎 Coherent(美股)、中际旭创、天孚通信、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新易盛、光迅科技、剑桥科技、华工科技、联特科技等 DSP/Serdes Marvell(美股)、博通(美股)、Credo(美股)交换机 博通(美股)、Marvell(美股)、盛科通信 硅光设备 罗博特科 薄膜铌酸锂 光库科技、铌奥光电(未上市)连接器 鼎通科技、太辰光、博创科技 电子陶瓷 中瓷电子 TEC 芯片 富信科技 资料来源:Wind,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中际旭创:中际旭创:未来应用端逐步落地和 AI 加速 1.6T 周期来临助力中长期成长,行业竞争格局稳定,泰国工厂扩建夯实 800G 放量基础,公司有望持续高份额出货并打开业绩上修空间。天孚通信:天孚通信:AI 客户持续上修总需求水平,叠加公司无源器件和光引擎 800G 产品份额持续提升,公司积极加速产能扩张并进行全球化布局,同时积极进行1.6T 高速光引擎的研发突破,未来仍具备较大成长空间。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24-行业深度研究报告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新易盛:新易盛:高增长预期下公司加速产能扩张,有望受益 2024 年大客户 400G 需求爆发,800G 产品有望与头部客户形成良好合作关系并于 2025 年开始加速放量。率先布局 LPO、硅光,加速 1.6T 产品迭代研发,未来成长空间广阔。中瓷电子:中瓷电子:半导体精密陶瓷零部件持续突破,高速光模块陶瓷外壳加速放量;GaN PA 份额稳步提升,募投卫星通信、6G 领域,未来成长空间广阔;SiC 主驱参数验证通过,批量出货在即。鼎通科技:鼎通科技:通信方面,公司 112G 产品放量确定性强,目前客户订单预期已经有明显好转,马来西亚产能布局进入收获期。汽车方面,汽车连接器客户和产品开拓顺利,预计 2025 年将再上台阶。表表 7、当前估值、当前估值较低较低,未来增长确定性强,未来增长确定性强(2024-01-25)代码代码 公司公司 投资评级投资评级 收盘价收盘价(元元)市值市值(亿元亿元)ESP(元)(元)P/E 2022A 2023E 2024E 2025E 2022A 2023E 2024E 2025E 300308 中际旭创 增持 118.35 950 1.52 2.68 6.36 8.73 78 44 19 14 300394 天孚通信 增持 98.98 391 1.02 1.67 3.04 4.25 97 59 33 23 300502 新易盛 增持 54.60 388 1.27 0.92 1.85 2.58 43 59 29 21 003031 中瓷电子 增持 70.48 227 0.46 1.55 2.55 3.51 152 45 28 20 688668 鼎通科技 增持 47.68 47 1.70 0.85 3.01 3.80 28 56 16 13 资料来源:Wind,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5、风险提示、风险提示 1、电芯片升级进度不及预期。、电芯片升级进度不及预期。电芯片升级是实现光模块速率升级必备环节,当前对于 1.6T 光模块的落地进展是建立在电芯片顺利实现升级的基础之上,若电芯片升级进度不及预期,可能会对 1.6T 光模块落地进度产生负面影响。2、贸易摩擦加剧。、贸易摩擦加剧。高端光电芯片需从国外厂商购买,公司大客户为海外云厂商。若贸易摩擦加剧,影响行业上游芯片采购和下游客户订单,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3、AI 应用进度不及预期。应用进度不及预期。光模块的长期增量需求建立在 AI 发展之上,除了大模型本身带来的训练需求,AI 应用进展是更长维度的光模块需求增长前提。如果 AI 应用进度不及预期,可能会对光模块行业长期需求产生影响。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25-行业深度研究报告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分析师声明分析师声明 本人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登记为证券分析师,以勤勉的职业态度,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本人的研究观点。本人不曾因,不因,也将不会因本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意见或观点而直接或间接收到任何形式的补偿。投资评级说明投资评级说明 投资建议的评级标准投资建议的评级标准 类别类别 评级评级 说明说明 报告中投资建议所涉及的评级分为股票评级和行业评级(另有说明的除外)。评级标准为报告发布日后的12个月内公司股价(或行业指数)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的涨跌幅。其中:沪深两市以沪深300指数为基准;北交所市场以北证50指数为基准;新三板市场以三板成指为基准;香港市场以恒生指数为基准;美国市场以标普500或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为基准。股票评级 买入 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大于15%增持 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在5%之间 中性 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在-5%5%之间 减持 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小于-5%无评级 由于我们无法获取必要的资料,或者公司面临无法预见结果的重大不确定性事件,或者其他原因,致使我们无法给出明确的投资评级 行业评级 推荐 相对表现优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 中性 相对表现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持平 回避 相对表现弱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 信息披露信息披露 本公司在知晓的范围内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客户可登录 内幕交易防控栏内查询静默期安排和关联公司持股情况。使用本研究报告的风险提示及法律声明使用本研究报告的风险提示及法律声明 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已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客户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征价邀请或要约,投资者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任何有关本报告的摘要或节选都不代表本报告正式完整的观点,一切须以本公司向客户发布的本报告完整版本为准。该等信息、意见并未考虑到获取本报告人员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客户应当对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并应同时考量各自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必要时就法律、商业、财务、税收等方面咨询专家的意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本公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公司并不对使用本报告所包含的材料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相关的其他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升可跌,过往表现不应作为日后的表现依据;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同时,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除非另行说明,本报告中所引用的关于业绩的数据代表过往表现。过往的业绩表现亦不应作为日后回报的预示。我们不承诺也不保证,任何所预示的回报会得以实现。分析中所做的回报预测可能是基于相应的假设。任何假设的变化可能会显著地影响所预测的回报。本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报告意见及建议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本公司没有将此意见及建议向报告所有接收者进行更新的义务。本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报告并非针对或意图发送予或为任何就发送、发布、可得到或使用此报告而使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子公司等违反当地的法律或法规或可致使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受制于相关法律或法规的任何地区、国家或其他管辖区域的公民或居民,包括但不限于美国及美国公民(1934 年美国证券交易所第 15a-6 条例定义为本主要美国机构投资者除外)。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除非另有书面显示,否则本报告中的所有材料的版权均属本公司。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未经授权的转载,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转载责任。特别声明特别声明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提及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服务。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到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报告观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投资者请勿将本报告视为投资或其他决定的唯一信赖依据。兴业证券研究兴业证券研究 上上 海海 北北 京京 深深 圳圳 地址:上海浦东新区长柳路36号兴业证券大厦15层 邮编:200135 邮箱: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大街甲6号SK大厦32层01-08单元 邮编:100020 邮箱: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皇岗路5001号深业上城T2座52楼 邮编:518035 邮箱: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4-02-02 25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阿里妈妈&天猫:2020年5G手机白皮书(44页).pdf

    5G手机白皮书 阿里妈妈营销策划中心 x 天猫消费电子事业部2020.4 2019年6月,工信部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10月底,三大运营商共同宣布5G商用服 务启动,5G商用元年正式开启。就像4G携智.

    浏览量145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4-02-01 44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IMT-2020(5G)推进组:2024年RedCap产业进展与应用展望报告(45页).pdf

    IMT-2020(5G)推进组 试验工作组2023年11月版版权权声声明明本白皮书本白皮书版权属于版权属于 IMT-2020(5G)推进组推进组,并受法律保并受法律保护护。转载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白皮书文字或者观点本白皮书文字或者观点的,应的,应注明注明“来源:来源:IMT-2020(5G)推进组)推进组”。违反上述声。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编制说明编制说明本报告主要贡献单位(排名不分先后)包括: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广电移动网络有限公司、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高通无线通信技术(中国)有限公司、联发博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翱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必博科技有限公司、新基讯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无锡摩罗科技有限公司。前前言言2023 年 7 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 2023 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赵志国提出,“强化 5G 应用产业支撑,大力推动 5G 轻量化(RedCap)技术研发,促进 5G 应用持续降成本、上规模。”2023 年 10 月 16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推进 5G 轻量化(RedCap)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到 2025年,5G RedCap 产业综合能力显著提升,新产品、新模式不断涌现,融合应用规模上量,安全能力同步增强。其中,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实现 5G RedCap 规模覆盖,5G RedCap 连接数实现千万级增长。产业界对 5G RedCap 的需求日益强烈,推动 5G RedCap 产业快速成熟,5G RedCap 商用进入倒计时。本报告在我国 5G RedCap 即将商用的关键时期,简要分析 5G RedCap 技术标准特点,全面呈现我国 5G RedCap 技术试验成果,深度调研 5G RedCap 全产业链发展现状,探索和展示 5G RedCap 应用场景及案例,对我国构建完整的 5G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支撑差异化的物联网业务具有重要意义。目目录录一、引言.1二、5G RedCap 标准路线和技术特点.2(一)移动物联网概念.2(二)移动物联网技术发展现状.2(三)5G RedCap 的技术及标准进展.6(四)小结.12三、5G RedCap 产业进展.14(一)概述.14(二)5G RedCap 网络研发进展.14(三)5G RedCap 芯片/模组/终端研发进展.16(四)技术试验推进.21四、RedCap 应用场景与案例.30(一)可穿戴.30(二)视频监控.31(三)智慧电力.33(四)智能制造.34(五)车联网.35五、下一步工作建议及规划.36(一)高效升级/部署 5G 网络支持 RedCap.36(二)持续开展(e)RedCap 技术研究与试验验证.37图图 目目 录录图 15G RedCap 与其它蜂窝物联网技术比较.6图 2RedCap 将引领移动物联网全面过渡到 5G 新时代.13图 3IMT-2020(5G)推进组 RedCap 试验计划.22图 4IMT-2020(5G)推进组制定的 5G RedCap 试验规范.22图 52022 年 5G RedCap 关键技术测试峰值速率.23图 62023 年 5G RedCap 设备级测试峰值速率.25表表 目目 录录表 1LTE 终端类别.3表 2LTE 主要移动物联网技术指标.3表 35G RedCap 典型应用场景及关键指标需求.7表 45G RedCap 主要芯片企业产品研发概况.17表 5不同通信制式的可穿戴设备出货量预期.31表 6不同场景的视频监控对网络的性能需求.32表 7视频监控场景通信需求.32表 8智慧电力通信需求.33表 9智能制造通信需求.34表 105G RedCap 在连接工厂的适用场景.35表 11车联网通信需求.35Redcap 产业进展与应用展望白皮书1一、引言5G 轻量化(RedCap,Reduced Capability 的缩写)技术是 5G 实现人、机、物互联的重要基础,将在构建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1。2020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引导新增物联网终端向 NB-IoT 和 Cat1 迁移,建立 NB-IoT、4G(含 LTE-Cat1)和 5G(含 5G RedCap)协同发展的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2021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中提出“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2022年 8 月,我国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首个实现“物超人”的国家,已经形成 NB-IoT(窄带物联网)、4G 和 5G 多网协同发展的格局,网络覆盖能力持续提升。2023 年 7 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 2023 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赵志国提出,“强化 5G 应用产业支撑,大力推动 5G 轻量化(RedCap)技术研发,促进 5G 应用持续降成本、上规模。”2023 年 10 月 16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推进 5G 轻量化(RedCap)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到 2025年,5G RedCap 产业综合能力显著提升,新产品、新模式不断涌现,融合应用规模上量,安全能力同步增强。其中,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实现 5G RedCap 规模覆盖,5G RedCap 连接数实现千万级增长。Redcap 产业进展与应用展望白皮书2产业界对 5G RedCap 的需求日益强烈,推动 5G RedCap 产业快速成熟,5G RedCap 商用进入倒计时。在这个关键阶段,IMT-2020(5G)推进组简要分析 5G RedCap 技术标准特点,全面呈现我国 5GRedCap 技术试验成果,深度调研 5G RedCap 全产业链发展现状,探索和展示 5G RedCap 应用场景及案例,对我国构建完整的 5G 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支撑差异化的物联网业务具有重要意义。二、5G RedCap 标准路线和技术特点(一一)移动物联网概念移动物联网概念移动物联网以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和网络为载体,通过多网协同实现泛在连接、万物互联,是我国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用和产业全面发展的综合生态体系。移动物联网的核心通信功能通常由蜂窝通信模组实现,用于物联网设备与电信运营商蜂窝网络进行连接和通信。相较于 Wi-Fi、LoRA、蓝牙等局域性连接方案,移动物联网通信技术遵循全球统一的 3GPP标准协议,在标准的持续演进过程中技术能力与应用场景结合日益紧密;其产业链成熟,终端类型丰富,能基于运营商网络实现跨区广域部署,具有网络规模优势。(二二)移动物联网技术发展现状移动物联网技术发展现状移动物联网通信技术可以按照协议进行划分,当前我国已应用的移动物联网通信制式包括 2G、3G、4G(含 Cat1/1bis 和 Cat4)、NB-IoT和 5G。随着 2G、3G 退网工作的展开,2G 和 3G 物联网业务正加速迁移替换,NB-IoT、4G 和 5G 融合组网态势初步形成。根据覆盖场Redcap 产业进展与应用展望白皮书3景的不同,窄带物联(NB-IoT)网络应用面向低速率文本类场景,4G 网络应用面向中速率数据类和语音类场景,5G 移动网络应用面向更高速率、更低时延的多样化场景。1.LTE 移动物联网现状网络方面,LTE 提出了 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的概念,针对不同业务类型,网络会配置不同的带宽和接入优先级,为用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能力。终端方面,LTE 则从第一版 3GPP 标准版本 Rel-8 就开始了设备分类,推出包括 Cat.1、Cat.4、eMTC、NB-IoT在内的多种终端类别,如表 1 所列。表 1 LTE 终端类别Release 8Release 10Release 11Release 12Release 13Cat.1Cat.2Cat.3Cat.4Cat.5Cat.6Cat.7Cat.8Cat.9Cat.10Cat.11Cat.12Cat.13Cat.14Cat.15Cat.0Cat.M1(eMTC)Cat.NB-1(NB-IoT)Cat.1bisLTE 不同类别的终端设备峰值速率各异,在诸多终端类别中,移动物联网广泛应用的有 Cat.4、Cat.1/1bis、Cat-M1(eMTC)和 NB-IoT,其技术指标对比如表 2 所示。表 2 LTE 主要移动物联网技术指标设备类别设备类别指标指标Cat.4Cat.1/1biseMTCNB-IoT下行峰值速率150 Mbps10 Mbps1 Mbps170 kbps上行峰值速率50 Mbps5 Mbps1 Mbps250 kbps传输时延毫秒级毫秒级毫秒级秒级国内网络部署全面覆盖全面覆盖无部分地区覆盖Redcap 产业进展与应用展望白皮书4运营商额外成本无无需要需要天线数量22/111接收带宽1.0818 MHz1.0818 MHz1.08 MHz180 kHz最大功率23 dBm23 dBm20/23 dBm20/23 dBm具体地,在中低速率蜂窝物联网场景下,LTE 的 Cat.4 与 Cat.1技术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从传输速率、应用场景及使用成本比较如下:Cat.4 有十倍于 Cat.1 终端设备的传输速率:Cat.1 终端的下行峰值速率为 10 Mbps,上行则为 5 Mbps;而对应的 Cat.4 终端的两个数据分别为 150 Mbps 和 50 Mbps。Cat.4 多用于视频类高速率需求场景,而 Cat.1 设备则多用于传感和语音类场景,二者互为补充:具体的,Cat.4 目前主要应用于车联网,智能电网、4G 无线路由、视频安防、商显设备、4G 执法仪、视频直播设备等场景;Cat.1 则广泛应用于穿戴设备、智能家电、工业传感器、水文水利的检测、港口物流跟踪、共享支付等消费类和行业类场景。从网络成本看,Cat.1 和 Cat.4 均可以无缝接入正常 LTE 网络,无需为了适配终端设备对基站进行软、硬件升级,网络覆盖成本低;从模组成本看,经过多年迭代优化后,Cat.1 和 Cat.4模组都已经实现了高度集成,通过更简单的硬件架构,有效降低芯片外围硬件成本,目前,Cat.4 模组价格约 60 元,Cat.1模组价格更是低至 20 元区间。在低速蜂窝物联网方面,广泛应用的两项 LTE 技术则分别是NB-IoT 和 eMTC,面向不同的应用场景,各有所长。NB-IoT 的速率Redcap 产业进展与应用展望白皮书5极低,优势在于低成本、广覆盖和长续航,适合有联网需求但数据量极小的抄表类、数控类业务,比如智能电表、智能水表和智慧灯杆等;eMTC 的速率可以支撑语音通话、低数据速率业务,适用于对移动性有强需求的低速物联网应用,如电梯监控、可穿戴设备等场景。从应用规模看,Cat.1/1bis、Cat4 和 NB-IoT 是当前最受青睐的蜂窝物联网技术。截至 2022 年底,我国安装的蜂窝物联网设备近九成采用 Cat.1/1bis、Cat4 或 NB-IoT。在低速率场景下,我国主要使用NB-IoT,而日本、澳大利亚和北美更偏好 eMTC,而欧洲市场则同时使用了 NB-IoT 和 eMTC 两项技术。2.5G 移动物联网现状5G 定义了增强移动宽带(eMBB)、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和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三大应用场景,分别满足超高速率、超高通信可靠性及响应速率、海量连接等需求场景。但部分物联网应用场景并不需要极致性能,面向三大场景的 5G 技术提供的能力超出需求,反而带来终端高成本、高功耗,网络能力冗余等不利于 5G 广泛应用的问题。例如,工业互联场景中的压力、湿度、运动等传感器的接入,智慧城市中监控摄像头的部署以及可穿戴设备的网络连接等场景的主要诉求与 5G 三大场景并不匹配。为了扩大 5G 在物联网的应用范围,面向中低速物联网业务,5G引入了 4G 的物联网技术 NB-IoT 和 eMTC,即在无线接入网部分采用 NB-IoT 和 eMTC 技术,复用 NB-IOT 和 eMTC 基站,核心网部分则接入 5G,实现 5G 核心网的统一管理。但 NB-IoT 和 eMTC 的峰值Redcap 产业进展与应用展望白皮书6速率无法满足视频监控等中高速物联网场景需求,而 eMBB 的极优性能则存在技术实现复杂及成本高昂的问题,难以适配追求低成本、低复杂度、极紧凑设计的物联网场景。针对这一情况,5G RedCap 终端设备类型应运而生。(三三)5G RedCap 的技术及标准进展的技术及标准进展1.5G RedCap 的技术背景及需求场景2022 年 6 月 3GPP 冻结的 5G 标准版本 Rel-17,面向中高速连接场景引入第一项基于 5G 的蜂窝物联网技术,定义了 5G 轻量化终端设备类型“RedCap”,基于 5G 统一空口,在满足特定应用需求和一定性能的前提下,通过精简设备能力和降低设备复杂度的方式,达到削减成本、缩小尺寸、降低功耗和延长电池工作时间等目标。图 1 5G RedCap 与其它蜂窝物联网技术比较5G RedCap 技术定位介于 5G 增强移动宽带与低功耗广域(LPWA)之间,能够实现高于 NB-IoT、eMTC 等 LPWA 物联网技术的数据传输速率,终端成本和功耗又远低于 5G eMBB,成本降幅Redcap 产业进展与应用展望白皮书7最高可达 70%,在传感器场景下可实现超过两年的电池续航能力,5GRedCap 与当前蜂窝物联网技术的速率与成本比较如图 1 所示。5G RedCap 重点面向工业无线传感器、可穿戴设备和高清视频监控等应用场景,满足中高速物联网应用需求,其典型场景的关键指标需求如表 3 所示。表 3 5G RedCap 典型应用场景及关键指标需求应用场景数据速率端到端时延可靠性/可用性电池寿命工业无线传感器2 Mbps100 ms;安全相关传感器510 ms99.99%(可用性)至少几年视频监控经济型 24 Mbps高端型 7.525 Mbps500 ms99%-99.9%(可靠性)/可穿戴设备参考下行速率:550 Mbps参考上行速率:25 Mbps下行峰值速率:150 Mbps上行峰值速率:50 Mbps/几天(1-2周)电力监控【不同应用场景需求不一,具体见表8】车联网【不同应用场景需求不一,具体见表11】工业无线传感器:参考用例和要求在 3GPPTR 22.832 和 3GPPTS22.104 中进行了描述,通信服务可用性 99.99%,端到端延迟小于100 毫秒,对于安全相关传感器,延迟要求较低,为 510 毫秒(3GPPTR 22.804)。所有用例的参考速率均小于 2 Mbps(可能不对称,例如 UL 负载较大),且设备处于静止状态。电池应该至少能使用几年。视频监控:如 3GPPTR 22.804 所述,参考经济视频监控的比特速率为 24 Mbps,高端视频监控(如农业视频)需要速率为 7.525Redcap 产业进展与应用展望白皮书8Mbps,延迟要求小于 500 ms,可靠性为 99%-99.9%,这类场景以上行传输业务为主。可穿戴设备:3GPPTR 38.8752中定义了智能穿戴用例的参考需求,智能可穿戴应用的下行参考速率为 550 Mbps、上行参考速率为25 Mbps,下行峰值速率为 150 Mbps、上行峰值速率为 50 Mbps;设备的电池寿命应当保持数天,甚至 12 周。2.5G RedCap 国内外标准工作现状(1)第二版本的 5G RedCap 核心标准即将冻结5G RedCap 的国际标准在 3GPP 开展研究和制定,目前包括两个技术版本,分别为基于 Rel-17 的 RedCap 和基于 Rel-18 版本的eRedCap(RedCap 的演进版本)。其中,Rel-17 版本建立了 RedCap技术的基础框架,支持高清视频监控和可穿戴业务;Rel-18 版本则进一步裁剪能力,降低设备复杂度以满足低端视频监控和传感类低速业务的需求。具体地,2019 年 12 月,5G RedCap 首次在 3GPP 立项,成为Release17 的研究项目;2022 年 6 月,5G RedCap 的第一版核心规范完成冻结。2021 年 12 月,5G eRedCap 确定为 3GPP Release 18 标准的首批研究项目,面向智能电网、智慧城市、工业自动化和工业监测传感等速率需求更低、对终端成本更敏感的业务场景开展标准化研究工作。目前,3GPP 的 Rel-18 标准制定工作已接近尾声,预计 2024年 3 月完成 eRedCap 核心规范的制定。(2)国内正快速推进第一阶段的 5G RedCap 行业标准制定Redcap 产业进展与应用展望白皮书95G RedCap 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已紧锣密鼓的展开,计划 2024年初完成基于 Rel-17 的关键设备技术要求标准,为我国 5G RedCap终端的设备研发和网络的升级部署提供指导依据。2023 年 4 月,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无线通信技术工作委员会(TC5)的移动通信无线工作组(WG9)正式启动基于 Rel-17的 5G RedCap 终端设备及支持 5G RedCap 的基站设备通信行标制定工作。标准由中国信通院与运营商牵头,国内外基站、终端、芯片和模组等企业广泛参与。在起草单位的快速推进下,两项技术要求标准轻量化(RedCap)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一阶段)和6 GHz 以下频段基站设备技术要求(第三阶段)征求意见稿已于 2023 年 10月通过,于 11 月底启动标准送审稿的讨论,预计 2024 年初完成标准编制,进入报批阶段。在技术要求标准内容基本定型后,已经启动三项 RedCap 测试方法标准的讨论,包括轻量化(RedCap)终端设备测试方法(第一阶段)第 1 部分:功能和网络兼容性测试 轻量化(RedCap)终端设备测试方法(第一阶段)第 2 部分:一致性测试和6GHz 以下频段基站设备测试方法(第三阶段),预计 2024 年 9月前提交标准报批,初步形成指导 5G RedCap 技术与产品研发的标准体系。紧跟 5G RedCap 国际标准演进的步伐,CCSA 也于 2023 年启动了面向增强 5G RedCap 技术的标准预研课题5G 轻量化终端的演进关键技术研究,产业各方正基于应用发展需求,研究 5G RedCap 演进技术的新业务场景、关键技术和网络部署方案等,预计 2024 年初Redcap 产业进展与应用展望白皮书10完成技术研究工作。2024 年下半年将基于研究结论,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提交面向 3GPP 协议 Rel-18 版本的第二阶段 5G RedCap 通信行标立项建议,并于 2025 年形成标准文稿。3.基于 5G Rel-17 标准的 RedCap 设备技术特点为降低成本和功耗,5G RedCap 精简的终端设备能力包括,最大带宽降至原来的 1/5,在 Sub 6 GHz 频段将最大带宽从 100 MHz 收窄为 20 MHz,在毫米波频段最大带宽降为 100 MHz;最小接收天线数/通道数降至原来的 1/4,从典型的 4 天线接收减少为 2 天线或 1 天线接收;最大调制阶数放松,从下行最高必须支持 256 QAM 降至 64QAM;并支持半双工模式、最大下行 MIMO 层数降低,毫米波频段引入了更低的功率等级(PC7)等。另外,5G RedCap 终端还可以根据应用需求,选择支持 VoNR、小数据包传输、较低时延、网络切片、定位等 5G 原生能力,通过定制化方案平衡性能与成本,满足更多物联网场景需求。通过上述能力缩减,终端射频和基带侧的成本可以降低约 60%左右(以 FR1 FDD 为例)34。速率层面,以 FR1 FDD 为例,Rel-17RedCap的下行峰值速率可达226 Mbps,上行峰值速率可达120 Mbps。高层方面,RedCap 设备也做了大量的精简工作,包括支持的资源数(DRB)从 16 为 8 个;必须支持的 PDCP 和 RLC-AM 的最大序列长度从 18 比特降低为 12 比特。另外,5G RedCap 终端的其它高能力特性裁剪还包括可以不支持载波聚合(NR-CA)、双连接(MR-DC)、双激活协议栈切换(DAPS)、主小区的条件切换和集成Redcap 产业进展与应用展望白皮书11接入与回传(IAB)特性。除上述降低复杂度的特性之外,Rel-17 阶段还针对 5G RedCap引入了eDRX和RRM测量放松机制来满足5G RedCap 的低功耗需求。eDRX 通过延长终端监听寻呼的周期,达到节电的目的。而 RRM 测量放松则引入了新的邻区 RRM 测量放松条件,使得终端在静止或不在小区边缘时可以放松测量,从而达到节省功耗的目的。4.基于 5G Rel-18 的 eRedCap 设备技术特点由于 5G RedCap 设备的峰值速率仍然高达百兆以上,对于智能电网、智慧城市、工业自动化、工业监测传感等对速率需求更低、终端成本更敏感的业务,仍存在能力冗余引起的成本过高问题。因此,3GPP R18 版本提出了目标峰值速率为 10 Mbps 的 5G eRedCap 技术,从而匹配工业互联网等目标行业对终端复杂度和成本的需求。目前,eRedCap 设备杂度和成本降低的实现方案主要包括进一步降低终端带宽、限制峰值速率和放松终端的处理时间。降低终端带宽方案主要是 UE 基带带宽的降低,在 20 MHz 带宽的能力基础上,进一步将终端数据信道(PDSCH/PUSCH)的基带带宽降低至 5 MHz,控制信道和参考信号等的信道最大支持 20 MHz,而射频带宽保持 20MHz。限制峰值速率方案则与 Rel-17 RedCap 保持完全一致的射频和基带带宽能力,通过放松最大 MIMO 层数(vlayers(j)、调制阶数(Qm(j)和缩放因子()等能力上报的最低限制进一步降低终端支持的峰值速率,本质上可以理解为降低终端可处理的最大传输块大小(TBS)。无论采用何种方案,R18 的 RedCap UE 峰值速率都固定为 10 Mbps。Redcap 产业进展与应用展望白皮书12通过进一步的能力缩减,Rel-18 RedCap 相比 Rel-17 RedCap 在基带和射频侧可以降低 6%-10%的成本4。另外,因为峰值速率有大幅的降低,Rel-18 RedCap 所需的内存也比 Rel-17 RedCap 小。由于 eRedCap 进一步裁剪了 5G 能力,需要更多的考虑技术改动对覆盖性能的影响,特别是降低带宽的技术方案。由于只有 PDSCH和 PUSCH 的带宽降低,因此其他物理信道的覆盖性能保持不变。而PDSCH 和 PUSCH 的覆盖性能,特别是广播信道如 SIB1、OSI、RAR等,由于终端带宽的减少,覆盖会受到影响。但基于当前的技术共识是保持 20 MHz 射频带宽不变,可以在 20 MHz 带宽上完成射频接收后和数据存储后,再按照 5 MHz 带宽进行基带处理,覆盖不会受到额外影响,只是需要更多的处理时间。(四四)小结小结5G RedCap 的引入,弥补了 5G 在中高速物联网应用场景的技术空白,Rel-17 RedCap的速率能力可以覆盖LTE-Cat.4的业务,而Rel-18RedCap 则可以覆盖 LTE-Cat.1/1bis 的业务,从而使 5G 阶段的物联网技术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具体落地实现方面,由于 5G RedCap技术可复用现有成熟 5G 网络,发挥网络规模效应,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移动网络,夯实了移动物联网发展底座,正着力构建低、中、高速移动物联网协同发展的综合生态体系,5G RedCap 将成为其中关键的一环,随着 5G RedCap 网络的升级部署,不同的 5G 物联网技术协同发展,将共同构建成完整的 5G 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支持差异化的物联网业务,如图 2 所示,5G RedCap 将引领移动物联网全Redcap 产业进展与应用展望白皮书13面过渡到 5G 新时代。图 2 RedCap 将引领移动物联网全面过渡到 5G 新时代5G RedCap 的使用场景非常广泛,既可以满足工业互联网、视频监控、智能电网及车联网等行业应用需求,也非常符合可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类应用的诉求。5G RedCap 不仅是替代 LTE 的物联网方案,更多的是通过优越的 5G 网络功能和性能来提升移动通信技术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范围,包括网络切片、超高可靠低时延、高精度定位、高速率等多种多样的技术特性。能满足行业应用领域诸如视频监控业务对网络的大容量需求;智能电力在配电自动化及负荷控制精准化,智能制造在智能物流、生产现场监测和无人智能巡检等业务对网络的高可靠、低时延需求。5G RedCap 在性能、功能与成本上的平衡优势,解决了 5G 在垂直行业应用的关键痛点。随着 5G RedCap 成本的逐步降低,5G 将在工业制造、智慧城市、电力、能源、交通等行业百花齐放,为行业应用创新蓬勃发展提供更多可能。在消费电子领域,受益于消费者对 5G 等新技术的高关注度,相较于传统 5G 模组,5G RedCap 模组在设备尺寸和功耗方面的天然优Redcap 产业进展与应用展望白皮书14势,有助于 5G RedCap 在可穿戴设备领域的规模应用。三、5G RedCap 产业进展(一一)概述概述5G RedCap 是目前解决 5G 终端高成本问题的有效手段,业界各方对 5G RedCap 积极关注并跟进产品规划,以期快速实现商用,助力 5G 与行业的融合向纵深、规模化方向发展。国内产业各方与全球同步启动 5G RedCap 的技术研发,IMT-2020(5G)推进组基于产业发展节奏,分两个阶段规划我国 5GRedCap 技术试验,2022 年已完成关键技术测试,2023 年开展设备端到端的互操作测试。基于各企业的产品规划预测,2023 年 5G RedCap产业链逐步成熟,2023 年底 5G RedCap 商用芯片陆续发布,系统具备商用能力,并实现首个商用案例。2024 年 5G RedCap 商用模组和商用终端上市,面向电力、视频监控、工业互联网等场景的行业终端形态将日渐丰富;2025 年后,5G RedCap 产业进入规模发展阶段。(二二)5G RedCap 网络研发进展网络研发进展网络设备方面,2023 年 5G 基站已具备升级支持 5G RedCap 终端接入的能力,完成商用版本的研发,支持 5G RedCap 的基本功能和增强功能,包括降低带宽、终端识别、接入控制、移动性管理以及节能等,具备商用能力;预计 2023 年底前推出商用基站。技术试验方面,全球主要系统设备供应商,华为、中兴、中国信科、爱立信、诺基亚贝尔于 2022 年顺利完成 IMT-2020(5G)推进组组织的 5G RedCap 关键技术测试、外场性能测试,推动 5G RedCap 基Redcap 产业进展与应用展望白皮书15本可用;2023 年,各系统设备企业全力投入 IMT-2020(5G)推进组的5G RedCap 端到端互操作测试及增强功能验证,部分企业完成了中国四家运营商 5G 全频段的 RedCap 实验室功能及现网性能测试验证,并已与多家主流芯片厂商完成端到端对接测试,推动 5G RedCap 从可用进化到好用,提升 RedCap 在 5G 网络中的性能表现。产业推进方面,我国运营商、系统企业和芯片企业正在共同探索5G RedCap 产业推进路径,以增强产业信心,加速推进贯通网络、芯片、模组、终端等环节的全链条 5G RedCap 端到端产业成熟。同时,产业各方也在积极策划 5G RedCap 在电力、制造、安防等行业的试点,旨在进一步推动 5G RedCap 在行业的应用落地。网络部署方面,面向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消费类应用,将主要通过对 5G 基站进行软件升级的方式实现对 R17 协议版本和 5G RedCap相关功能的支持,基于 5G 现网逐步升级 5G RedCap 功能,依托我国5G 公网优势为消费类终端提供更广的覆盖和更稳定的连接,面向电力、视频监控、工业互联网等行业应用,则根据不同场景的业务需求,制定差异化的网络部署方案,可以通过升级现网支持 5G RedCap 功能及 5G 相关特性,也可以按需部署新的 5G 网络。商用运营方面,国内运营商计划于2023年底开始启动5G RedCap网络升级,并围绕电力、工业、视频监控等重点行业进行项目试点,打造示范案例;2024 年开始,根据不同场景的业务发展需求,有序推动 5G RedCap 网络的规模升级和商用。Redcap 产业进展与应用展望白皮书16(三三)5G RedCap 芯片芯片/模组模组/终端研发进展终端研发进展5G RedCap 是目前解决 5G 终端高成本问题的有效手段,产业各方均积极关注并跟进 5G RedCap 的产品规划研发,以期实现快速商用,助力 5G 与行业的融合向纵深、规模化发展。芯片方面,高通、联发科技(MTK)、紫光展锐、翱捷科技(ASR)等主流芯片企业均已积极投入研发。鉴于 5G RedCap 网络近两年难以实现全域覆盖,4G 和 5G 网络将长期协同,芯片支持 4G 和 5G 双模可以逐步替代当前 LTE Cat.4 的市场和应用场景,因此,主流芯片企业的首款芯片均会支持 4G、5G 双模,并通过支持 5G 原生的行业增强特性来打开工业传感器、车联网和智能电网等 5G 行业应用新市场。2023 年第三季度,芯片公司均已推出工程样片或预商用芯片,商用芯片在 2023 年底陆续发布,预计 2024 年将实现 RedCap 芯片的规模商用。值得一提的是,5G RedCap 相比于 5G NR 研发门槛较低,给予了国内芯片初创企业更多的发展空间,必博半导体、新基讯、无锡摩罗科技等新兴芯片企业也启动了 5G RedCap 的技术和芯片研发。模组方面,移远、广和通、鼎桥等企业预计 2023 年底推出基于模组的样机,2024 年商用模组陆续问世。对于应用方最关注的模组成本问题,5G RedCap 模组在商用初期价格约在 300 元上下,随着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预计未来模组价格会逐步下探。终端方面,业界为典型的消费类应用和行业应用场景规划了多样的 5G RedCap 终端设备,预计 2023 年终端具备商用条件,出现面向电力、视频监控、工业互联网、物探等场景的终端样机;2024 年终Redcap 产业进展与应用展望白皮书17端进入商用阶段,形态日渐丰富。另外,5G RedCap 终端可以根据应用需求,选择支持 VoNR、小数据包传输、较低时延、网络切片、定位等 5G 原生能力,通过定制化方案平衡性能与成本,满足更多物联网场景需求。表 4 5G RedCap 主要芯片企业产品研发概况企业企业型号型号发布发布时间时间重点场景重点场景技术特性技术特性增强特性增强特性高通基于5G平台X35(高端)X32(低端)2023年工业物联网、可穿戴4G、5G双模;1T2RDL:256QAM;220MbpsUL:64QAM;100MbpsVoLTE、VoNR等联发科技全 新 平 台M602023年工业物联网、可穿戴4G、5G双模、1T2RDL:256QAMUL:64QAMVoNR、UE节能等紫光展锐基于5G平台V5172024年行业领域、消费领域4G、5G双模;1T2RDL:256QAM;200MbpsUL:64QAM;110Mbps5G LAN、高精授时、URLLC、CAG等翱捷科技全新平台型号待定2024年消费领域、行业领域4G、5G双模;1T2RDL:256QAMUL:64QAM高精授时、高精定位、5G LAN等新基讯全新平台型号待定2024年消费领域、行业领域4G、5G双模;1T2R5G LAN、高精授时、URLLC等必博半导体全新平台型号待定2024年 行业领域单模芯片uRLLC、高精授时、SDT、MBS、5G LAN等摩罗全新平台2024年 行业领域单模芯片/Redcap 产业进展与应用展望白皮书18科技型号待定作为 5G RedCap 终端产业的核心环节,芯片的研发进度和技术特性成为未来 RedCap 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国内外主要芯片企业的芯片平台简要概况如表 4 所示,各企业的具体产品思考及研发进展如下:1.高通:2023 年一季度发布了 5G RedCap 芯片平台在产品实现上,高通已于 2023 年一季度,发布了 5G RedCap 芯片平台骁龙 X35 和骁龙 X32,这两款平台均包括 5G RedCap 调制解调器及射频系统,支持全球主流中低频段。其中,X35 定位更高端,适用于入门级工业物联网终端、面向大众市场的固定无线接入 CPE和联网 PC,以及第一代 5G 消费级物联网终端,如支持云连接的眼镜和顶级可穿戴设备等;骁龙 X32 复杂度和成本更低,满足更低速率应用和更低成本终端的需求。使用高通芯片平台的商用 RedCap 终端预计将于 2024 年上半年发布。2.联发科技:2023 年底发布 5G RedCap 芯片平台联发科技计划 2023 年四季度发布 5G RedCap 芯片平台,其芯片将会分别针对消费领域和行业领域两个不同的场景进行设计。消费领域主要应用于可穿戴产品,包括智能手表,AR 眼镜等;行业领域主要应用于模组及数据终端等产品。预计消费类应用产品会优先于行业类应用,通过消费类产品拉动市场规模,催熟 5G RedCap 产业链,再到行业应用领域,解决垂直行业应用需求。联发科技的 5G RedCap芯片除支持基本功能和特性外,还将支持增强功能,如 R16/R17 UERedcap 产业进展与应用展望白皮书19节电功能,R17 覆盖增强等;并支持 VoNR 等 5G 新特性。联发科技RedCap 芯片结合 R16/R17 节能特性后,整机功耗表现将优于 LTECat-4 终端,同时受惠于 5G SA 空口和核心网络演进,时延性能也有望得到提升。3.紫光展锐:芯片 V517 已具备 5G RedCap 商用能力紫光展锐正积极布局和研发可商用的 5G R17 RedCap 终端,其首款 5G RedCap 芯片 V517 主要面向行业终端设计。基于成熟的 5G 平台,支持 1T2R 天线能力、256QAM 调制能力,上行峰值速率超过 110Mbps,下行峰值速率超过 200 Mbps;支持国内主流 5G 频段,包括n1、n5、n8、n28、n41、n78 和 n79,并支持 5G LAN、SIB9 高精度授时、URLLC、CAG 等行业应用需要的 5G 重点增强特性;同时支持 C-DRX 等 UE 节能技术,降低终端整体能耗。4.翱捷科技:预计 2024 年发布 5G RedCap 商用芯片翱捷科技计划于 2024 年推出正式商用芯片,首款芯片将同时面向消费者领域及行业领域。从技术角度看,芯片将支持 4G/5G 双模、双天线、覆盖增强和节电等基本通信能力,支持高精度授时、高精度定位和 5G LAN 等行业增强特性。芯片将采用成熟高性价比的工艺制程,有效降低芯片成本,以满足可穿戴、视频监控、工业传感器、车联网和智能电网等需求。随着市场的规模化发展和面向不同行业定制化需求,预计翱捷科技将面向不同应用场景推出新的 5G RedCap 芯片,以提高产品的差异化和竞争力,如芯片可以集成 Wi-Fi、蓝牙、GNSS 定位等功能,Redcap 产业进展与应用展望白皮书20推动终端芯片方案的集成度进一步提高。另外 R18 RedCap 技术可以进一步降低芯片成本,将与 R17 RedCap 技术互补,共同补齐 5G 赋能万物互联的能力场景。5.新基讯:预计 2023 年底推出工程样机新基讯 5G RedCap 芯片支持 NR RedCap 和 LTE CAT4 双模,预计于 2023 年底推出工程样机,2024 年初启动端网兼容性测试,并在2024 年上半年达到量产状态。新基讯 5G RedCap 芯片产品将广泛应用于电力、安防、车联、工业等垂直行业,以及固定无线接入和移动热点等消费领域。为支持上述应用场景,新基讯 5G RedCap 芯片除支持 3GPP R17 RedCap 基本功能外,还支持 URLLC 增强、覆盖增强、5G 节能、高精度授时、5G LAN、多路网络切片和高精度定位等增强技术。基于这些技术,新基讯 5G RedCap 芯片终端产品相对于 5GeMBB 产品具备更高的性价比、更低的功耗,能够更好的推动 5G 在垂直行业的拓展。6.必博半导体:计划 2024 年 5G RedCap 芯片量产必博半导体重点面向行业应用领域进行芯片设计,研发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 5G RedCap 芯片,主要应用于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视频监控、AGV、机器人等场景。芯片包括 5G RedCap 调制解调器和射频系统,支持 Sub6GHz 频段,支持 uRLLC、高精度授时、5G LAN、SDT、MBS、覆盖增强、低功耗等增强特性。拥有低成本的高精度定位(即支持 R17 SRS Positioning 100 MHz 功能)、上行增强等创新技术。Redcap 产业进展与应用展望白皮书21射频芯片已于 2023 年 4 月进行 MPW,并已进行实验室和外场测试验证,计划 2024 年基带和射频 SoC 投片量产。未来,将持续跟进R18 eRedCap 等标准演进,满足更多的行业和消费类物联网应用需求。7.摩罗科技:计划 2024 年量产双模芯片摩罗科技基于行业战略伙伴的合作与需求牵引,面向行业应用5G 专网设计的 5G RedCap 单模芯片 MORU100 于 2022 年 8 月 MPW样片回片,并持续与国内主流基站厂家 RedCap 版本同步进行对接测试;面向运营商公共移动网络的 5G Redcap/LTE 双模芯片 MORU200计划于 2024 年量产。随着全球 5G 的大规模商用,5G 发展进入下半场,产业界对 5GRedCap 赋能千行百业寄予厚望,期待 5G RedCap 未来在物联网领域形成新的 5G 终端规模市场。(四四)技术试验推进技术试验推进1.IMT-2020(5G)推进组技术试验加快产品研发进程(1)分两个阶段规划我国 RedCap 技术试验2022 年 3 月,IMT-2020(5G)推进组基于产业发展节奏,明确了我国 5G RedCap 技术试验规划:制定试验规范,构建测试环境,分两个阶段组织 5G RedCap 技术与产品测试。2022 年面向典型应用场景,制定关键技术测试规范,开展芯片终端测试和终端原型样机测试,推动关键技术收敛,并明确我国 5G RedCap 技术策略,加速产品研发;2023 年面向商用需求,制定终端、系统设备规范,重点验证 5GRedCap 商用和预商用设备的端到端功能及芯片终端和系统间的互操Redcap 产业进展与应用展望白皮书22作能力,推动产业成熟。图 3 IMT-2020(5G)推进组 RedCap 试验计划(2)2022 年完成 5G RedCap 关键技术试验2022 年,推进组研究制定了NR RedCap 关键技术要求 NRRedCap 关键技术测试方法 和 NR RedCap 外场性能测试方法(V1.0)等 3 项技术规范,初步形成了指导 5G RedCap 技术与产品研发的规范体系。图 4 IMT-2020(5G)推进组制定的 5G RedCap 试验规范第一阶段的关键技术试验于 2022 年 11 月圆满完成,验证了 5GRedCap 各项关键技术以及测试终端与系统配合工作的基本能力。华为、中兴、中国信科、爱立信和诺基亚贝尔等 5 家系统厂商通过升级5G 商用基站软件,完成了系统侧的 5G RedCap 关键技术功能和外场性能测试;翱捷科技、紫光展锐等厂商基于芯片的 5G RedCap 测试Redcap 产业进展与应用展望白皮书23终端参加了关键技术功能和外场性能测试;vivo、必博半导体基于 5GRedCap 终端原型验证平台参加了关键技术功能测试。其中 5G RedCap 外场测试利用怀柔外场的 5G 试验网络环境,采用 3.5 GHz 频段商用系统配置,对 5G RedCap UE 的接入与基本工作、下行和上行单用户峰值速率、多点接入与速率、用户面时延和基站间切换等内容开展了测试。测试数据显示:部分系统与芯片厂商组合的上下行峰值速率可达到或接近预期理论值,部分测试组合尚有一定差距;Ping 包用户面平均时延最小可达 7 ms,与 eMBB 终端相当;部分测试组合的性能与工作稳定性有待提升。图 5 2022 年 5G RedCap 关键技术测试峰值速率(3)2023 年完成 5G RedCap 端到端互操作技术试验第二阶段的 5G RedCap 设备端到端功能和互操作试验工作于2023 年初启动。2023 年 6 月,推进组针对 5G RedCap 芯片及互操作测试需求,发布了RedCap 终端设备技术要求 RedCap 终端设备测试方法 支持 RedCap 的基站设备技术要求 支持 RedCap 的基Redcap 产业进展与应用展望白皮书24站设备测试方法 RedCap 外场性能测试方法(V2.0)和RedCap终端与基站互操作测试方法等 6 项技术试验规范,构成了支撑 5GRedCap 商用的基本完备的技术规范体系。2023 年的技术试验在 2022年关键技术测试的基础上,重点验证 5G RedCap 设备和系统的商用能力,增加面向商用需求的基站功能、终端功能、终端与系统的互操作以及外场性能测试。产业各方正已于 2023 年 8 月完成基于上述试验规范的 5GRedCap 芯片终端与 5G 系统的调试,9 月初正式启动测试,并于 11月前完成了全部的二阶段试验工作。基站方面,华为、中兴、中国信科、爱立信、诺基亚贝尔完成了 5G 基站支持 RedCap 的功能和外场性能测试;芯片方面,海思、联发科技、展锐、高通基于芯片的 RedCap测试终端完成了功能和外场性能测试,无锡摩罗基于芯片的 RedCap测试终端参加了功能测试,必博半导体基于测试芯片的 RedCap 原型机参加了功能测试,广州新一代芯片技术公司基于 RedCap 终端原型验证平台参加了功能测试;基站与芯片还广泛开展了互操作测试,全面摸底我国 5G RedCap 产品能力:面向 RedCap 商用需求,5G 基站完善了 RedCap 专用 BWP 操作、LTE/NR RedCap 双模、VoNR 等功能,功能更加完备、业务支持能力更强;多家芯片厂商的 RedCap 芯片已全面支持 R17 RedCap 相关功能;3.5GHz 频段,RedCap 用户外场下行、上行峰值速率可达 140Redcap 产业进展与应用展望白皮书25Mbps、35 Mbps(256QAM)/25 Mbps(64QAM),如图 6 所示,数据速率比 2022 年有提升,各测试组合的速率也较稳定;用户面 Ping 包时延约 710 ms,性能符合预期。图 6 2023 年 5G RedCap 设备级测试峰值速率通过功能、性能、外场及广泛的互操作测试,充分验证了基站和芯片间的兼容能力,为我国 5G RedCap 的正式商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2.各运营企业积极组织 5G RedCap 技术试验与产业推进(1)中国联通在技术试验方面,中国联通已组织完成多家芯片、模组产品和主设备厂家之间的 RedCap 全产业链端到端的测试验证及商用部署。基于中国联通现有的 FDD 900M,FDD2.1GHz 和 TDD 3.5GHz 频段,中国联通先后完成了 RedCap 网络规模化开通验证、连片组网场景化验证、全频段端网兼容性外场试验,基于现网的真实网络、真实业务,对 RedCap 与传统 5G 终端的共存、RedCap 终端和网络间的功能性能Redcap 产业进展与应用展望白皮书26及业务连续性体验进行了充分验证,充分了中国联通 5G 全频段网络开通 5G RedCap 功能的技术成熟度,为 5G RedCap 商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行业应用方面,中国联通率先发布行业首个 RedCap 5G 模组雁飞 NX307,并基于内嵌雁飞模组的商用 DTU 开展了基于工业、车联,视频监控、电力等多场景的行业试点示范:携手广东美的完成5G RedCap 厨热洗碗机工厂工业场景试点,实现 AGV/叉车实时调度、数据采集、车路协同等 5G 应用部署;携手上海汽车城完成 5G RedCap在车联场景的验证,验证了 5G RedCap 终端下行速率超百兆,在时延、吞吐量、覆盖能力等多项关键指标上均满足中高速行业场景端到端需求;携手大华、华为在浙江杭州实现了基于安防监控场景的 5GRedCap 商用网络部署。在生态构建方面,2023 年 5 月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期间,中国联通携手行业伙伴成立 5G RedCap 产业联盟,并启动“5G RedCap 轻联万物 2025”行动计划,后续依托“3 个联盟 3 个实验室”的生态格局,将面向国家重大科技发展及民生需求,协同打造先进技术底座和全栈产品体系,加速推进包括工业网关、矿用网关、摄像头、车载终端在内的多款模组及行业终端的孵化打造,构建围绕中国联通的 5G 轻量化产业生态,携手推进 5G RedCap 商业化规模化应用。(2)中国移动在技术试验方面,中国移动携手全部五家主设备厂商完成 5GRedCap 面向商用的现网规模试验。在浙江、江苏、山东、湖北、上Redcap 产业进展与应用展望白皮书27海五省市分阶段开展完成华为、中兴、爱立信、中国信科、诺基亚贝尔规模验证,基于 5G 现网低频(700 MHz)和中频(2.6 GHz)有效验证了规模组网条件下的基本功能及性能,主要涵盖兼容性、速率性能、时延性能、语音性能、移动性管理等关键能力,测试结果表明5G RedCap 可实现有效连续覆盖,性能良好,各主设备厂家的基站设备均已具备 5G RedCap 规模商用能力,可有效满足可穿戴、电力数采、视频监控、智能制造等丰富行业应用需求。在行业应用方面,中国移动已携手产业伙伴开展首批 5G RedCap端到端商用项目试点。在浙江国网电力完成电力行业商用试点,应用在电力秒级负控等场景,验证了 5G RedCap 能够支持网络切片、确定性等 5G 原生能力,满足电力生产控制类业务的安全隔离、时延可靠性要求;在福建宁德时代完成园区监控摄像头商用试点,应用在厂区 AI 识别场景摄像头,实现对人脸/工装穿戴规范的识别;在湖北荆州美的 5G 全连接工厂进行工业场景商用试点,应用在工厂物流 AGV场景,实现园区监控。在生态构建方面,中国移动依托“移动通信子链”成立 5G RedCap两批六支作战编队,聚焦资源、协同推进,开展贯通网络、芯片、模组、终端、应用等全链条的 5G RedCap 商用攻关行动,加速推出首批先发产品,积极推进产业发展,助力 5G RedCap 端到端商用。为了进一步推进 5G RedCap 产业成熟及商用,中国移动联合产业发布5G 成熟及商用,中国移动联合产业创新示范之城,在重庆设立 1 个产业集群创新中心,为产业链生态伙伴提供 5G 业集群创新中心测试Redcap 产业进展与应用展望白皮书28验证、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服务;在上海、广东广州、浙江宁波、湖南岳阳、湖北十堰构建最大规模、最全产业、最多场景的试验网,打造 5 个技术创新之城,覆盖全球主流通信设备厂商以及模组芯片厂商,开展新技术、新产品试验,加速端到端产业成熟;在浙江杭州、江苏苏州、福建宁德、浙江宁波、广东深圳分别聚焦视联、工业、海域、园区及新兴业务,打造 5 个应用示范之城,探索新应用、培育新业态,树立一批 5G 用示范之城,探标杆项目,引领行业应用创新。(3)中国电信在技术试验方面,中国电信联合生态合作伙伴,积极推动 5GRedCap 技术的实验室和现网验证。中国电信分别与华为、中兴共同完成了 5G Redcap 实验室技术验证。为 5G RedCap 的规模商用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助于打造 5G RedCap 行业终端生态认证体系,加速孵化 5G RedCap 终端模组应用,丰富 5G RedCap 芯模端产业生态。在现网试验方面,中国电信 5G 定制网主要面向矿山、电力、制造、港口、化工等行业,经历三年多的规模试点在各个行业已经形成较大规模的应用。针对 RedCap 技术,中国电信在原有行业定制网的基础上,通过升级定制网基站,更换定制网终端的方式实现了 5G Redcap 在垂直行业中的应用。截至 2023 年第二季度,已完成了江苏镇江港、江西星火化工、杭州电力、河北钢铁、内蒙矿山等行业应用的 RedCap测试。在行业应用环节,中国电信基于优质的 5G 定制网项目,深入挖掘 5G RedCap 需求和应用场景,为芯模端的场景化测试提供真实环Redcap 产业进展与应用展望白皮书29境,以便于后续的规模复制。在产业部署及推进方面,5G RedCap 的产业推进将以场景方案为牵引,以生态建设为基础。5G RedCap 作为 5G 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满足场景客户的多样化需求。通过场景方案的牵引,5G RedCap 可实现快速落地和规模复制,进而推动产业链加速成熟。5G RedCap 场景方案的规模应用需要产业界通力合作,产业链环节缺一不可,否则将无法形成全栈式解决方案。通过生态建设的夯实,5G RedCap 可实现芯模端网全栈式协同发展,助力场景方规模落地。(4)中国广电在技术试验方面,中国广电联合中兴通讯、华为技术、翱捷科技、紫光展锐、鼎桥通信,基于广电 5G 网络配置,在广电 700 MHz 和4.9 GHz 频段开展 RedCap 商用关键功能和性能端到端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相较其他 5G 中高频段,700 MHz RedCap 在覆盖能力和峰值速率等方面拥有明显优势(实测上下行峰值速率分别接近120 Mbps和 226 Mbps 的理论峰值),可在各种场景下同时满足物联网业务对广覆盖、深覆盖与高速率的复杂需求。针对 4.9 GHz 频段,测试重点验证了灵活帧结构及动态 BWP 技术对系统容量和频谱效率的有效提升。在行业应用方面,中国广电将在 TO B 及 TO C 两个方向共同发力以推动 RedCap 的商用部署,有序开通大网 RedCap 功能,按需结合切片、URLLC、5G LAN 等服务垂直行业,解决 5G 模组价格高的痛点,逐步实现全网规模化覆盖能力,并推进在工业、能源、物流、车联网、公共安全、智慧城市等领域的试点及规模应用。Redcap 产业进展与应用展望白皮书30在生态构建方面,中国广电与行业伙伴密切开展 RedCap 技术研讨、部署方案优化、业务场景构建分析等,凝聚产业共识。中国广电将采取低频 FDD 中频 TDD 的协同方式,在 700 MHz 现网开通RedCap 后,覆盖同 eMBB 场景,边缘速率不受影响,峰值速率优势明显,可在多种场景下同时满足物联网对广覆盖、深覆盖及高速率的需求。此外,中频 TDD 具有容量上的优势,通过灵活调整帧结构配置以适配各行业应用的需求。四、RedCap 应用场景与案例RedCap 技术重点面向可穿戴设备、视频监控和工业无线传感器三大应用场景,为了加快提升 RedCap 的技术成熟度和应用能力,国内主要运营商、系统企业和终端、芯片企业正联合探索 RedCap 落地应用,主要包括可穿戴设备、视频监控、智慧电力、智能制造、车联网等。(一一)可穿戴可穿戴可穿戴设备主要包括智能手表、手环、电子健康和医疗监控相关的设备等,预计 5G RedCap 在可穿戴设备场景将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如儿童手表,目前国内主要以 2G、4G Cat.1、Cat.3 和 Cat.4 为主,存在 2G 加速退网带来的旧设备淘汰;儿童手表对视频通话和定位功能的需求提升;且 4G Cat.3 和 Cat.4 需要支持两天线,对手表小尺寸的外观需求并不友好等问题,而 5G RedCap 的网络部署升级正逐步启动;引入 5G 定位增强功能后可以支持米级的定位精度,为获取位置信息提供了有效保障;可支持单天线收发等特性很好的弥补了上述不Redcap 产业进展与应用展望白皮书31足。未来,5G RedCap 将压缩 4G Cat.3 和 Cat.4 的市场空间,有可能成为儿童手表场景的主要网络制式。按照 TSR 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预测数据,5G RedCap 将在 2026年起开始起量,在 2027 年会出现爆发式增长,RedCap 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达到 930 万部,见表 5。表 5 不同通信制式的可穿戴设备出货量预期(单位:百万部)年度年度202220232024202520262027总计49.349.051.053.054.656.22G1.00.60.40003G000000LTE Cat.110.48.18.58.78.98.9LTE Cat.3/437.940.242.144.343.938.05G RedCap00001.89.3NB-IoT000000数据来源:TSR(二二)视频监控视频监控随着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流、物流频率急剧上升,国家大力开展社会面监控系统建设。“平安城市”建设深入推进,系统建设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拓展,由大、中城市向区县、乡镇推进。在此背景之下,中国视频监控市场规模从 2017 年的 1907 亿元增长至 2022 年约 3375 亿元,复合增长率约 12%5。中国每年销售超过 1.2 亿只摄像头,目前摄像头无线化比例低于 3%。据公安部门统计,城市安防的有线传输摄像头在线率在 70%之间,离线的原因主要是光纤不可达、传输损坏等,摄像头无线化是刚性需求。不同场景的视频监控对网络的性能需求如表 6 所示。Redcap 产业进展与应用展望白皮书32表 6 不同场景的视频监控对网络的性能需求典型场景典型场景分辨率分辨率(像素)(像素)帧率帧率单摄像头上行带单摄像头上行带宽(宽(H.265)时延时延移动移动速度速度覆盖场景覆盖场景固定监控100 万25fps2 Mbps400 ms/室外临时布控400 万25fps8 Mbps400 ms/室外高点巡防1600 万25fps32 Mbps400 ms/室外普通巡防400 万25fps8 Mbps400 ms/室外移动执法200 万30fps4 Mbps400 ms/室外疫情防控200 万25fps4 Mbps400 ms/室外、室内车内监控200 万25fps4 Mbps400 ms120 km/h室外运钞车监控200 万25fps4 Mbps150 ms80 km/h室外电力变电站巡检200 万25fps4 Mbps400 ms/室外地面机器人巡检400 万25fps8 Mbps400 ms1 m/s室外无人机巡检2000 万25fps40 Mbps400 ms15 m/s低空矿下安全生产400 万25fps8 Mbps400 ms/井下移 动 机 器 人(AMR)30 万30fps10 Mbps20 ms/室内视频监控场景下的摄像头带宽、时延要求与视频的分辨率、编码方式、帧率等参数相关,典型分辨率包括 720P、1080P 和 4K 等,主流编码方式为 H.264/H.265,在不同分辨率和帧率参数下的视频监控场景的通信需求如表 7 所示,可以看到,主流视频监控场景下的单设备上行速率需求通常在 12 Mbp 以下,与 5G RedCap 技术的速率区间十分匹配。表 7 视频监控场景通信需求分辨率分辨率编码方式编码方式典型帧率典型帧率速率速率可靠性可靠性时延时延720 PH.264/H.26525 fps13 Mbps99.9%1s1080 PH.264/H.26525 fps28 Mbps99.9%1s4 KH.264/H.26525 fps612 Mbps99.9%1s当前,5G 模组应用于视频监控设备存在成本高、性能过剩等问题,网络摄像机的通信模组成本占比达 30%以上,是主要成本部件之一。RedCap 模组的引入,将在不影响设备功能的前提下,有效降低设备成本,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预期 RedCap 技术将成为未来广域视频监控的首选制式,而视频监控也将是 RedCap 规模发展的重要Redcap 产业进展与应用展望白皮书33领域。(三三)智慧电力智慧电力电力系统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 5 个环节组成。5G在电网的应用是从配电开始的,并已经在电力系统的配电网初步形成规模应用,预计 2023 年上线的 5G 终端超过百万,电网的 5G 应用场景和通信需求如表 8 所示。表表 8 智慧电力通信需求智慧电力通信需求业务类别业务类别业务名称业务名称时延时延带宽带宽可靠性可靠性授时授时控制类业务配网自动化三遥1 s19.2 Kbps99.9%NA控制类业务秒级负荷控制1 s19.2 Kbps99.9%NA采集类业务分布式光伏1 s19.2 Kbps99.9%NA控制类业务配网自愈200 ms0.5 Mbps99.99us控制类业务配网 PMU50 ms75.2 Kbps99.99%1us控制类业务配网差动保护80 ms2.5 Mbps99.99us从以上通信需求可以看出,配电领域的应用场景主要是数据采集和远程控制,其中配网差动保护业务对速率要求最高为 2.5 Mbps 以上,其余场景的带宽要求在 1 Mbps 以下;时延要求都在 50 ms 以上,即带宽和时延的要求不高,综合性能和成本,5G RedCap 不失为一个性价比高的选择。目前在电网中,远程通信模块中 4G 模块占主导地位,2016 至2022 年国网集采 4G 模块基本稳定在 300 万左右,加上南网、省网的招标,以及非统一招标的数量,在电网中每年使用的 4G 模块估计超过 500 万。5G RedCap 终端的通信能力与 LTE Cat4 终端的相当,5GRedCap 远程通信模块将是电网的 4G 远程通信模块升级换代的首选。当前,产业界已基于 5G RedCap 在电力行业的应用开展技术验Redcap 产业进展与应用展望白皮书34证,中国联通携手南方电网完成电力场景 5G RedCap 技术验证,针对电力配网调度控制类业务和采集类业务,重点测试验证 5G RedCap终端在接入小区和驻留小区、上下行峰值速率、吞吐量、覆盖能力以及用户时延等多项关键指标。测试验证了 5G RedCap 可以满足配网自动化、分布式电源调控、输电线路视频监控等数字电网应用需求。针对以上业务场景,5G RedCap 不仅实现低时延、高可靠等性能要求,同时也支持与 5G 网络中普通用户良好共存,并能够满足输电线路720P/1080P/4K 视频监控等业务需求。(四四)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目前已覆盖 40 多个国民经济大类,涉及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电子等制造业各大领域,以及采矿、电力、建筑等实体经济重点产业,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程度发展,形成了千姿百态的融合应用实践。智能制造是工业互联网的重要应用,典型的智能制造应用场景对通信要求如表 9。表 9 智能制造通信需求典型场景典型场景上行速率上行速率时延时延可靠性可靠性工业 AGV 控制2 Mbps20 ms99.99%工业产线 PLC 控制5 Mbps15 ms99.99%工业设备远程运维5 Mbps100 ms99.9%数据来源:中国联通5G RedCap 可满足工业数据采集在时延、可靠性及数据速率方面的需求,在相同模组价格下,未来可实现全面替代。按每个工厂接入5G 终端数 100400 计算,预计“十四五”末 5G 连接工厂终端连接数将超 300 万。在 5G 连接工厂中,5G RedCap 核心终端包括网关、CPE、Redcap 产业进展与应用展望白皮书35DTU、PDA 等,其主要使用场景如表 10 所示。表 10 5G RedCap 在连接工厂的适用场景序号场景序号场景15G RedCap AGV调度65G RedCap 设备联机(MES联机)25G RedCap AI质检75G RedCap 设备联机(SCADA联机)35G RedCap 园区监控85G RedCap AI智能物料摆放规范性识别45G RedCap 货架管理95G RedCap 牵引车信息调度(轨迹)55G RedCap 人脸识别105G RedCap 可视对讲(五五)车联网车联网我国的智能汽车行业发展速度达到世界领先水平,2021 年我国联网汽车销量达到 1460 万辆,预计到 2025 年联网汽车销量将超过2600 万辆,渗透率超过 90%。当前,智能网联汽车市场正处于 4G/5G 迭代窗口期,大量车企具有 4G 向 5G 升级的需求。然而对于许多车企而言,采用 5G 车机对成本控制仍然挑战巨大,5G RedCap 既能满足车企对成本控制的需求,又能满足车联网业务低时延、高性价比的需求。表 11 车联网通信需求业务类别业务类别业务场景业务场景时延时延可靠性可靠性特性特性基础类安全驾驶20 ms99.99%通信范围小,可靠性高,业务连续性需求低驾驶效率20 ms99.99%速率、定位精度要求高信息服务100 ms99%速率、高速移动需求,业务连续性要求高增强类车辆编队10 ms99.99%通信范围小、定位精度高、可靠性要求高高级驾驶10 ms99.99%定位精度高、可靠性要求高数据来源:中国联通Redcap 产业进展与应用展望白皮书36五、下一步工作建议及规划(一一)高效升级高效升级/部署部署 5G 网络支持网络支持 RedCap网络部署需要高效实现 5G RedCap 的覆盖,确保 RedCap 终端和其它类型 5G 终端在同一个网络中高效共存,网络容量和小区频谱效率等性能达到最佳。1.以高效方式确保 RedCap 终端的良好覆盖在蜂窝网络中,确保对所有终端的良好覆盖是很重要的。对于 5G eMBB 终端,覆盖的瓶颈信道通常是上行数据信道PUSCH(uplink data channel)。瓶颈信道决定了小区的覆盖范围。虽然 RedCap 终端能力降低(带宽降低、接收天线分支数减少等),但RedCap 终端的下行信道性能也优于 5G eMBB 终端的瓶颈信道。因此预计 5G RedCap 终端将实现与 5G eMBB 终端类似的覆盖范围。此外,网络可在随机接入过程中尽早识别 RedCap 终端,使网络能够根据终端能力进行有效调度。2.避免资源碎片和信令开销在蜂窝网络中,频谱是用户共享的基本资源。在每个时隙内,基站试图在频域有效地调度不同用户的数据传输,以实现高用户吞吐量和高系统容量。其中上行调度需要考虑额外的挑战,终端可能只能利用频域连续的上行资源分配。由于 5G RedCap 终端的最大带宽可能远小于总小区带宽,因此小区同时服务于 5G RedCap 终端和常规(非 5G RedCap)5G 终端时,一个潜在的共存问题是上行资源碎片化。上行资源碎片化可能会导致Redcap 产业进展与应用展望白皮书37常规 5G 终端的上行峰值数据速率降低。通过两种已标准化的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常规 5G 终端因5G RedCap 终端传输而造成的上行资源碎片:1)网络配置一个 5GRedCap 专用的初始 BWP,并且在频域上放置在上行链路频率资源的边缘附近,以释放中心的连续资源,供常规 5G 终端使用;2)网络可以对 5G RedCap 终端的上行传输(包括 PUCCH)禁用跳频,进一步减少上行资源碎片。(二二)持续开展持续开展(e)RedCap 技术研究与试验验证技术研究与试验验证为进一步推进 RedCap 芯片与终端成熟,丰富 RedCap 产业生态,IMT-2020(5G)推进组将在 2024 年组织更大范围的 RedCap 芯片(终端)与系统的互操作测试,并启动面向 3GPP R18 的 5G eRedCap 应用场景、业务需求、关键技术等研究工作。后续将依托试验组,继续开展相关的关键技术、设备样机及系统组网验证工作。Redcap 产业进展与应用展望白皮书38参考文献:1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推进 5G 轻量化(RedCap)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的通知EB/OL.(2023-1-16)2023-12-12.2 TR 38.875.Study on Support of Reduced Capability NR Devices(Release 17)R,2021.3 Ericsson,3GPP TSG RAN Meeting,RP-220966.Revised WID on support of reducedcapability NR devicesR,2022.4 3GPPTR 22.804.Study on Communication forAutomation in Vertical DomainsR,2018.5 思特威.安防领域稳发展研究报告R,2023.6 Ericsson.Broadband IoT(4G/5G)connections to dominate by end of 2028R,2022.7 Gartner.Gartner Forecasts Global Spending on Wearable Devices to Total$81.5 Billion in2021R.8 Ericsson,3GPP TSG RAN#98-e,RP-223544.Revised WID on Enhanced support ofreduced capability NR devicesR,2022.9 Ericsson.Sharing for the best performance,stay ahead of the game with EricssonSpectrum SharingR.10 3GPP RP-201677.Revised SID on Study on support of reduced capability NRdevicesR.11 3GPP TS 22.104.Service requirements for cyber-physical control applications in verticaldomainsR.12 3GPP TR 22.832.Study on enhancements for cyber-physical control applications invertical domainsR.13 3GPPTS 22.261.Service requirements for the 5G systemR.14 3GPPTR 38.865.Study on further NR RedCap UE complexity reductionR.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31 45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2024低轨卫星星座星链(Starlink)商业应用及全球卫星运营商星座布局情况分析报告(87页).pdf

    2 0 2 3 年深度行业分析研究报告目录目录星链(星链(StarlinkStarlink):卫星互联网领先者):卫星互联网领先者0101星链商业应用不断丰富星链商业应用不断丰富0202全球卫星运营商.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29 87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赛迪译丛:2023年5G的社会经济效益:低频段频谱的重要性(摘译)(29页).pdf

    -1-2023 年年 7 月月 17 日第日第21期总第期总第 600 期期5G的社会经济效益:低频段频谱的重要性的社会经济效益:低频段频谱的重要性【译者按】【译者按】2023 年 4 月,全球移动通讯系统协会(GSMA)发布了5G的社会经济效益:低频段频谱的重要性报告。报告认为,具有优越传播性和穿透力的低频段频谱是推动数字平等的关键因素,它能够有效缩小城乡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2030 年,低频段 5G 预计将贡献 1300 亿美元的GDP,其中一半将来自大规模物联网(mIoT)。除宏观经济效应之外,低频段 5G 应用还将提升移动技术带来的社会和环境效益。此外,报告还指出,将超高频频谱更多地用于移动宽带,而不是继续用于广播,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赛迪智库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对报告进行了编译,期望对我国有关部门有所帮助。【关键词】低频段频谱;【关键词】低频段频谱;5G 网络;社会经济效益网络;社会经济效益-2-目前在大多数国家,用于 5G 的主要低频段是在 600MHz 和700MHz 频率,而 800MHz 和 900MHz 频率用于前几代。低频段频谱比较而言具有两大特点:其一,低频段频谱具有优越的传播特性;其二,低频段频谱具有卓越的楼内穿透力。截至 2022 年底,在全球 86 个国家中,已有 252 个商用 5G 网络,为超过 10亿个 5G 连接提供服务,其中近一半的移动运营商都将 600MHz或 700MHz 用于 5G。到 2030 年,预计全球将有超过 50 亿个 5G连接,带动 GDP 增长近 1 万亿美元。一、低频段频谱在部署一、低频段频谱在部署 5G 网络中的作用(一)低频段频谱将成为推动数字平等的关键因素网络中的作用(一)低频段频谱将成为推动数字平等的关键因素低频段频谱可满足 5G 部署的两项关键要求:低频段频谱具有优越的传播特性,特别适合用来覆盖乡村和偏远地区(见图 1),对于有大量人口生活在乡村和人口稀少地区的中低收入国家尤为重要,如果没有足够的低频段频谱,农村人口可能会被排除在最新的数字技术之外。低频段频谱能够更好地穿透建筑物,服务于建筑林立的区域,提供室内“深层”覆盖,提升城市地区的容量。根据不同的场地和住宅类型,室内流量可占总移动流量的 30%到 70%。此外,低频段的流量占比往往比其容量占比要大-3-(见图 2),分配足够的低频段频谱对于满足城市和乡村地区的长期 5G 需求至关重要。3.7倍距离2.9倍距离1.4倍距离1.2倍距离来源:5G 的低频段频谱图 1:各频段覆盖率对比1GHz以下中频段频谱占比容量占比流量占比来源:5G 的低频段频谱图 2:1GHz 以下的频谱、容量和流量占比(二)将(二)将 600MHz 和和/或或 700MHz 频段用于频段用于 5G 的国家实现了更快的部署的国家实现了更快的部署-4-如图 3 所示,截至 2022 年底,在已经推出 5G 的国家,有近一半的移动运营商都将是 600MHz 或 700MHz 用于 5G。图 4 显示,使用 600MHz 或 700MHz 频段部署 5G 的国家的人口覆盖率明显高于未使用的国家。5G网络中使用600MHz或700MHz5G网络中未使用600MHz或700MHz尚没有5G网络注:分析基于至少有一家运营商积极使用 600MHz 或 700MHz 频率提供 5G 服务(无论其是否被认定为国际移动通信运营商)。来源: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智库图 3:使用 600MHz 或 700MHz 频段的 5G 网络的国家(2022 年第四季度)-5-使用600Mhz或700MHz的国家未使用600Mhz或700MHz的国家来源: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智库图 4:平均 5G 网络人口覆盖率(2022 年第四季度)(三)低频段使消费者拥有更好的(三)低频段使消费者拥有更好的 5G 体验体验图 5 表明,低频段百分比与 5G 可用性大致呈正相关关系,在使用低频段频率连接的国家,消费者能够获得更好的 5G 信号。在美国,运营商能够使用 600MHz 频段,因此拥有更强劲的5G 可用性,5G 设备的消费者比在其他国家有更大概率将时间用在 5G 网络上。-6-5G可用性可用性低频段百分比低频段百分比美国丹麦希腊澳大利亚荷兰葡萄牙中国加拿大芬兰法国德国捷克意大利英国西班牙波兰奥地利日本瑞典比利时匈牙利注:“5G 可用性”是指 2022 年第三季度,在所有使用 5G 设备的用户中,用在 5G 网络的时间占比。“低频段百分比”是指使用低频段频谱(600MHz、700MHz、800MHz、850MHz 或 900MHz 频率)进行扫码的设备占比。来源:Ookla 测速智库图 5:2022 年第三季度 5G 可用性和低频段频谱的使用情况还有证据表明,低频段频率能够改善用户体验,特别是在室内。图 6 比较了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日本最大城市的室内 5G 信号强度。在澳大利亚和日本使用 700MHz 频段,以及在加拿大使-7-用 600MHz 频段连接的消费者,其室内信号质量均优于本国使用中频段连接的消费者。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分贝毫瓦)注:分析基于 2022 年第三季度按频段对悉尼(澳大利亚)、多伦多(加拿大)和东京(日本)市中心地区建筑内所有消费者扫码时的加权平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来源:Ookla 测速智库图 6:2022 年第三季度使用低频段、中频段频谱的室内信号强度二、低频段二、低频段 5G 的社会经济效益(一)的社会经济效益(一)2030 年,年,5G 预计将额外拉动预计将额外拉动 GDP 近近 1 万亿美元,其中低频段将贡献约万亿美元,其中低频段将贡献约 1300 亿美元的经济价值亿美元的经济价值-8-十亿美元来源: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智库图 7:低频段 5G 对全球 GDP 的预计影响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智库的研究表明,在 2000 年至 2017年间,移动宽带普及率每增加 10%,GDP 就会增加 0.5%至 1.2%。此后推出的 3G 和 4G 网络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当 2G 连接升级到 3G 时,经济效应增加了 15%,当 2G 连接升级到 4G 时,经济效应增加了 25%。基于上述证据,2030 年,预计 5G 将为全球经济额外产生超过 9500 亿美元的 GDP,约占全球预测 GDP 的 0.7%。其中,低频段 5G 预计将占 1300 亿美元(占 5G 总效益的 14%);中频段5G将为全球GDP带来6100亿美元的增量(占5G总效益的63%);高频段 5G 带来了另外 2200 亿美元的 GDP 增量(占 5G 总效益的23%)-9-(二)大规模物联网将驱动低频段一半的经济效应(二)大规模物联网将驱动低频段一半的经济效应图 8 显示,低频段一半的经济效应将通过大规模物联网的作用来实现。低频段频谱提供的广域覆盖可以有效提高大规模物联网应用生产力和降低生产成本,在制造业、交通运输、智慧城市和农业等多个经济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余的经济效应将由增强移动宽带和固定无线接入来驱动。2030年对GDP总量影响的百分比增强移动宽带增强移动宽带固定无线接入固定无线接入大规模物联网大规模物联网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增强现实/虚拟现实郊区和乡村地区的高速宽带综合自动化协作机器人远程对象操作低频段频谱将在难以到达的地方(室内深层、建筑林立的区域)以及乡村地区提供增强移动宽带覆盖低频段频谱将提供更广泛和更低成本的固定无线接入连接,从而在郊区和乡村地区提供高速宽带许多物联网用例(例如精准农业)同时需要广域覆盖和人口覆盖。低频段频谱最适合提供这类服务,尤其是在注重覆盖率而非速度和延迟的情形下来源: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智库图 8:低频段 5G 的效益(按用例划分)案例研究案例研究 1:物联网和智能耕作:物联网和智能耕作2022 年,泰国的运营商 Dtac 宣布,他们利用配备物联网(IoT)和机-10-器学习(ML)技术的 700MHz 频谱 5G 网络,在养殖灵芝菌的探索中取得了重大突破。研究人员收集有关栽培因子的关键数据,并记录高分辨率多光谱图像用于作物检查。由此产生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可以传授给寒冷地区的农民,从而可持续地提升其生活质量和收入。智能耕作的一个有效案例是约翰迪尔公司(农业设备供应商)在拖拉机上推出的智能传感器技术。传感器可以发送实时数据以确保种子被播撒到适宜的深度、获得适量的水、合理使用除草剂和杀虫剂。借助 5G 的更广泛和快速的连接,更好地实现实时农场管理,从而提高作物产量。案例研究案例研究 2:5G 固定无线接入固定无线接入5G 能够提供比 4G 固定无线接入高 10 倍以上的速度,并大大缩小与光纤和有线宽带之间的性能差距。5G 固定无线接入的一个关键商业案例是那些缺乏固定宽带接入或固定宽带服务不佳的区域,这些区域通常集中在城市边缘和乡村地区。随着更多 1GHz 以下的频谱被部署在单个基站上,可以服务更多的固定无线接入用户,降低单个固定无线接入连接的成本,增加郊区和乡村固定无线接入数量。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智库的研究发现,与乡村和郊区的光纤入户相比,使用 5G 固定无线接入可以节约 70%至 80%的成本。在美国,5G 固定无线接入的用户数量于 2022 年底达到 300 多万个,-11-预计到 2025 年将增加到 1000 多万个,大多数客户选择换成 5G 都是因为它比其他固定服务的价格更低。T-Mobile 是主要的固定无线接入供应商之一,其超过四分之三的用户都位于郊区或乡村地区,且大多数用户的接收速度都超过 100 Mbps。在乡村地区,拥有足够的低频段频谱往往是实现5G 固定无线接入预期速度的唯一途径,特别是对距离基站较远的家庭而言。其他 5G 固定无线接入使用率增加的国家包括:意大利、澳大利亚、奥地利、巴林和菲律宾。预计到 2025 年,这些国家的 5G 固定无线接入家庭普及率都将超过 10%。在印度,运营商已经宣布计划推出商用 5G 固定无线接入服务。Reliance Jio 已经获得了 700MHz 频段的频谱,其目标是用固定无线接入连接 1 亿个位置。(三)多个经济领域将因低频段而受益(三)多个经济领域将因低频段而受益低频段频谱的效益惠及多个经济领域。其中制造业将受益最多,达到 510 亿美元(见图 9),占低频段效益的 40%,而其他行业(比如公共部门、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也将占经济效益的很大一部分。此外,其他行业(比如零售业和农业)还将推动特定地区的大部分低频段效益(参见“按地区划分的低频段社会经济效益”)。-12-农业和采矿业美元零售业金融业信息通信技术交通和建设服务业公共事业制造业40亿美元亿美元40亿美元亿美元50亿美元亿美元100亿美元亿美元110亿美元亿美元220亿美元亿美元240亿美元亿美元510亿美元亿美元来源: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智库图 9:2030 年低频段 5G 频谱对全球 GDP 的预计贡献(按行业划分)除宏观经济效应以外,5G 还有着更广泛的社会和环境效益,低频段可以帮助更多人受益。相关的例子包括:减贫减贫移动宽带减少了贫困。例如,在 2010 年至 2016 年间,移动宽带在尼日利亚帮助 250 万人摆脱了极端贫困。福祉福祉移动宽带所有权与互联网连接相结合,可以提高人们生活便利性。教育教育移动宽带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阅读和提高识字率。2021 年,全世界约有 25 亿人使用移动宽带来改善自身或子女的教育。-13-医疗医疗移动电话与改善医疗结果有关,包括降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2021 年,全世界约有 21 亿人使用移动宽带获取医疗信息。就业就业移动宽带改善了劳动力参与和带薪就业,因为它能更加有效地实现雇主和求职者匹配。2021 年,全球有超过 10 亿人使用移动宽带寻找或申请工作。金融包容性金融包容性移动宽带有助于缩小中低收入国家的金融排斥差距,截至 2021年底,注册的移动货币账户已超过 13.5 亿个。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每三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人拥有移动货币账户。环境和气候变化环境和气候变化移动技术可以实现碳减排,且仅有移动网络自身碳足迹碳排量的十分之一。在运营商拥有足够的低频段频谱的前提下,特别是在乡村和城市边缘地区,未来 5G 服务的部署与应用将能够带来更广泛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三、按地区划分的低频段社会经济效益三、按地区划分的低频段社会经济效益低频段的经济效益因地理区域而异,具体取决于宏观经济因-14-素、各经济体对于采用新技术的准备情况,以及每个国家的经济结构。虽然从绝对意义上讲,最大的经济体必然产生最大的 5G 效益,但是相对而言,低频段有望为中低收入国家拉动更多的 GDP,特别是光纤基础设施部署不足的国家。(一)美洲(一)美洲2030 年,低频段 5G 将为美洲贡献 GDP 约 350 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来自北美地区,根据预测,北美将在 2030 年前发展为成熟的 5G 市场。然而,低频段 5G 有望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带动增长更高的 GDP(表 1)。表 1:美洲:2030 年低频段 5G 对 GDP 的贡献地区地区低频段低频段 5G 贡献(单位:十亿美元)贡献(单位:十亿美元)占占 GDP 的百分比的百分比美洲美洲350.08%北美260.07%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90.11%来源: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智库低频段 5G 将主要惠及北美的制造业、公共部门和服务业。而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零售业在经济活动中的占比巨大,-15-因此低频段对于零售业也将至关重要(见图 10、图 11)。5G 连接可在低频段的加持下助力优化零售业供应链,并改善客户体验。北美洲制造业公共事业服务业信息通信技术金融业农业和采矿业交通和建设来源: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智库图10:北美洲:2020 年至2030 年低频段5G 对GDP 的贡献(按行业划分)制造业公共事业服务业金融业农业和采矿业交通和建设拉丁美洲信息通信技术零售业来源: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智库图 11: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2020 年至 2030 年低频段 5G 对 GDP 的-16-贡献(按行业划分)(二)亚太地区(二)亚太地区亚太地区的经济呈多元化态势,东亚和澳洲拥有发达的数字经济,南亚则以农业经济为主。预计到 2030 年,亚太地区的绝大部分低频段 5G 效益将来自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由中国主导),相对而言,低频段将在东南亚带动增长更高的 GDP。在南亚,5G的影响较小,但随着 5G 的进一步采用,预计将从 2030 年开始增加(表 2)。表 2:亚太地区:2030 年低频段 5G 对 GDP 的贡献地区地区低频段低频段 5G 贡献(单位:十亿美元)贡献(单位:十亿美元)占占 GDP 的百分比的百分比亚太地区亚太地区620.11%东亚和太平洋地区470.11%南亚70.09%东南亚80.14%来源: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智库低频段 5G 将主要被用于制造业,特别是在中国。作为全球领先的5G市场,中国十分擅长将新的5G应用融入高科技制造业。在南亚和东南亚,农业和零售业在经济产出中的占比较大,-17-低频段将更多地被用于这些行业。亚太地区制造业公共事业服务业金融业农业和采矿业交通和建设信息通信技术零售业图 12:亚太地区:2020 年至 2030 年低频段 5G 对 GDP 的贡献(按行业划分)(三)欧洲(三)欧洲低频段将助力大多数欧洲国家在十年内实现高水平的 5G 覆盖和采用,并在 2030 年为欧洲带来约 260 亿美元的经济增长(表3),约占全球低频段 5G 效益的五分之一。表 3:欧洲:2030 年低频段 5G 对 GDP 的贡献地区地区低频段低频段 5G 贡献(单位:十亿美元)贡献(单位:十亿美元)占占 GDP 的百分比的百分比欧洲欧洲260.08%来源: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智库-18-低频段 5G 将主要影响制造业、服务业和公共部门。例如,智慧城市和公用电网等应用将助力公共部门和交通运输业,而增强的室内深层覆盖和网络质量将进一步促进包括大规模物联网在内的惠及制造业的用例。欧洲制造业公共事业服务业金融业农业和采矿业交通和建设信息通信技术零售业图13:欧洲:2020 年至2030 年低频段5G 对GDP 的贡献(按行业划分)(四)通信领域区域共同体(四)通信领域区域共同体对于通信领域区域共同体地区的国家而言,2030年低频段5G预计将为 GDP 贡献约 30 亿美元的效益,增幅超过 0.1%(表 4)。表 4:通信领域区域共同体:2030 年低频段 5G 对 GDP 的贡献地区地区低频段低频段 5G 贡献(单位:十亿美元)贡献(单位:十亿美元)占占 GDP 的百分比的百分比通信领域区域共同体通信领域区域共同体30.11%-19-来源: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智库低频段 5G 将在该地区的各行各业得到应用,包括零售业、石油和天然气、制造业以及交通运输。例如,5G 应用有望提高运营效率,并通过提供及时维护来防止设备故障,从而提高石油和天然气工厂的安全性和生产力,其用例包括远程设备控制、智能监控和 5G 支持的人工智能。通信领域区域共同体公共事业服务业金融业交通和建设信息通信技术零售业制造业农业和采矿业(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其他图 14:通信领域区域共同体:2020 年至 2030 年低频段 5G 频谱对 GDP 的贡献(按行业划分)(五)中东和北非地区(五)中东和北非地区对于中东和北非(MENA)地区的国家而言,2030 年低频段5G 预计将为 GDP 贡献约 40 亿美元的效益,增长 0.08%(表 5)。-20-表 5:中东和北非地区:2030 年低频段 5G 对 GDP 的贡献地区地区低频段低频段 5G 贡献(单位:十亿美元)贡献(单位:十亿美元)占占 GDP 的百分比的百分比中东和北非地区中东和北非地区40.08%来源: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智库低频段 5G 对中东和北非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制造业、公共部门和零售业尤为重要。海合会国家是该地区的 5G 先驱,拥有极高的城市化率,5G 完全能够实现智慧城市服务,从而帮助减少污染和交通拥堵、减轻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更有效地管理经济资源。公共事业服务业金融业交通和建设信息通信技术零售业制造业农业和采矿业(包括石油和天然气)中东和北非地区图 15:中东和北非地区:2020 年至 2030 年低频段 5G 对 GDP 的贡献(按行业划分)-21-(六)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六)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2030 年低频段 5G 将有望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带来近 3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约占 GDP 的 0.08%左右(表 6)。虽然 5G普及率可能较低,但到 2030 年其在该地区的相对影响将与欧洲和北美类似,从而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在二十一世纪三十年代实现更大的低频段 5G 效益铺平道路。表 6: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2030 年低频段 5G 对 GDP 的贡献地区地区低频段低频段 5G 贡献(单位:十亿美元)贡献(单位:十亿美元)占占 GDP 的百分比的百分比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30.08%来源: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智库低频段 5G 应用将主要由农业、采矿业和零售业使用并从中受益。将物联网应用于智能耕作和农业,低频段可实现广域覆盖,这对于推动农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尤为重要。-22-公共事业服务业金融业信息通信技术零售业制造业农业和采矿业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交通和建设图 16: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2020 年至 2030 年低频段 5G 对 GDP 的贡献(按行业划分)四、将超高频频谱更多地用于移动宽带,而不是继续用于广播,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四、将超高频频谱更多地用于移动宽带,而不是继续用于广播,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研究发现,将超高频频谱分配给移动宽带,其节约的成本大大超过了为确保消费者继续获得所需的广播服务而产生的成本。这反映了 5G 带宽需求的不断增长和数字地面电视需求的普遍下降,该趋势很大程度上是由交互式网络电视和点播观看的兴起所推动。因此,分析结果表明,将超高频频谱更多地用于移动宽带,而不是继续用于广播,可以给社会带来更大的价值。具体效果因每个市场的情况而定,取决于预期的 5G 采用水-23-平、人口水平和分布,以及电视观众对数字地面电视的依赖程度。因此,应避免对所有国家的超高频频谱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各国政府均应推行能够为本国民众创造最大经济和社会价值的频谱政策。效益成本比效益(净现值,百万美元)效益成本比效益(净现值,百万美元)设定设定1:在典型的欧洲国家分配80MHz频谱设定设定2:在典型的欧洲国家分配224MHz频谱设定设定3:在典型的中东国家分配80MHz频谱设定设定4:在典型的中东国家分配224MHz频谱设定设定5:在典型的非洲国家分配80MHz频谱来源: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智库图 17:超高频频段的成本效益分析结果数字地面电视和移动宽带的应用趋势数字地面电视和移动宽带的应用趋势在多数欧洲和中东国家,数字地面电视网络都是在 2000 或 2010 年代初推出的,作为数字电视转换(DSO)进程的一部分,用以取代模拟广播网络。数字地面电视在提供公共和商业广播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24-应用远未普及。在大多数欧洲国家,数字地面电视都不是主要的电视平台,在半数的欧洲国家中,仅有 20%的家庭将其作为主要电视平台。从时间的变化来看,主要依赖数字地面电视的家庭比例有所下降(见图 17)。同一时期,交互式网络电视的份额却大幅增加。展望未来,欧盟委员会预计这种情况将持续下去。到 2030 年,交互式网络电视家庭的数量将从 4500 万左右增加到 6000 万以上。同时,其他平台预计都将下降,特别是数字地面电视。在阿拉伯国家的数字地面电视也出现了类似趋势,在主要电视平台中的占比不足 20%。在非洲,地面电视的趋势与欧洲或中东不同,但通常用到的频道较少,因此需要的频谱也较少。在有些国家,数字地面电视平台要么已经关闭(例如在瑞士),要么正计划缩减规模,特别是在频道和多路广播数量有限的国家。因此,许多广播公司都将较少的资源放在线性电视频道上,而将更多的资源放在交互式网络电视和点播内容上。相比之下,公众对移动数据和服务的需求持续增长。欧洲、中东和非洲的 5G 连接数量预计将从 2022 年的 1 亿增长到 2030 年的 13 亿,将增长13 倍。爱立信的移动数据流量预测表明,在这些地区,由于持续的互联网和视频需求,以及新用例(比如增强和扩展现实应用)的推动,移动数据流量将从目前的每月 20EB 增加到 2028 年的 72EB 以上。因此,移动宽带需求的增长与数字地面电视收视率的下降趋势形成了鲜明对比。-25-交互式网络电视卫星电视有线电视数字地面电视来源: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智库图 18:2013 年至 2021 年欧盟的主要电视平台占比五、结论(一)如果没有足够的低频段频谱,数字鸿沟就会扩大五、结论(一)如果没有足够的低频段频谱,数字鸿沟就会扩大低频段频谱是推动数字平等的关键因素,它能够缩小城乡地区之间的差距,提供经济实惠的连接。如果没有足够的低频段频谱,数字鸿沟就可能会扩大,生活在乡村地区的人们将被排除在最新的数字技术之外。到 2030 年,预计全球将有超过 50 亿个 5G 连接,带动 GDP增长近 1 万亿美元。据估计,北美地区、欧洲、中国和海合会国家的 5G 将于 2030 年达到成熟,而在许多中低收入国家,5G 的增长将持续到整个二十一世纪三十年代。截至 2022 年底,在已经推出 5G 的国家,有近一半的运营商-26-都选择将 600MHz 或 700MHz 频段用于 5G。与其他未使用600MHz 或 700MHz 的国家相比,这些国家的 5G 覆盖水平更高,且实现了更好的 5G 可用性和室内服务质量。(二)(二)2030 年,低频段年,低频段 5G 预计将贡献预计将贡献 1300 亿美元的亿美元的 GDP2030 年,低频段 5G 预计将创造约 1300 亿美元的经济价值。其中一半将来自大规模物联网(mIoT)。除人口覆盖以外,许多现有和未来的物联网用例也需要广域覆盖,而低频段频谱最适合提供此类覆盖。大规模物联网应用将在多个经济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制造业、交通运输、智慧城市和农业。其余的经济效应将由增强移动宽带(eMBB)和固定无线接入(FWA)驱动,低频段 5G 将为固定网络不发达的地区提供高速宽带连接。除宏观经济效应之外,低频段 5G 应用还将提升移动技术带来的社会和环境效益,包括:减贫;改善福祉;提升医疗卫生、教育和金融服务;以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三)将超高频频谱更多地用于移动宽带,而不是继续用于广播,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三)将超高频频谱更多地用于移动宽带,而不是继续用于广播,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在许多国家,要确保运营商有足够的低频段频谱,可能需要目前用于广播的频率,700MHz 频段以下的额外频率。5G 带宽需求的不断增长和数字地面电视需求的普遍下降形成了鲜明对比。-27-将超高频频谱更多地分配给移动宽带使用,而不是继续用于广播,研究结果发现,其节约的成本大大超过了为确保消费者继续获得所需的广播服务而产生的成本。建议各国政府根据本国 5G 采用水平、人口水平和分布以及电视观众对数字地面电视的依赖程度,推行能够为本国公民创造最大经济和社会价值的政策。译 自:Socio-Economic Benefits of 5G:The importance of low-bandspectrum,March 2023 by the GSMA译文作者: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刘丽超 杨婧联系方式:电子邮件:-29-编 辑 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 66 号赛迪大厦 15 层国际合作处邮政编码:100048联 系 人:袁素雅联系电话:(010)88559543传真:(010)88558833网址:电子邮件:报:部领导送:部机关各司局,各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相关部门及研究单位,相关行业协会报:部领导送:部机关各司局,各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相关部门及研究单位,相关行业协会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28 29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通信行业·卫星专题三:星链(Starlink)引领卫星互联网革命-240125(93页).pdf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证券研究报告证券研究报告|202|2024 4年年0101月月2 25 5日日行业研究行业研究 深度研究深度研究通通 信信 通信设备通信设备投资评级:超配(.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26 93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光通信产业系列报告之一新技术巡礼:深度拆解Google OCS及其产业链演进的投资机遇-240125(35页).pdf

     证 券 研 究 报证 券 研 究 报 告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2009)1210 号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行业研究行业研究 通信通信 2024 年.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26 35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2024华为产业链系列芯片、算力、汽车、智能终端及PCB受益厂商梳理分析报告.pdf

     2023 年深度行业分析研究报告 目目 录录 1.华为:用华为:用“芯芯”破局王者归来,自主可控涅槃再起破局王者归来,自主可控涅槃再起.6 1.1.美国多重措施制裁不断,华为断臂求生以堆叠换性能.6 .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22 61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中国移动:5G-Advanced “创新链-产业链”双链融合行动计划年鉴(2023年版)(65页).pdf

    5G-Advanced“创新链-产业链”双链融合行动计划年鉴2023卓越网络低碳高效智生智简卓越网络2.1 UDD频谱新范式同时满足行业大带宽与极致低时延需求2.2 通信感知融合助力数智新发展,拓展5G新边界2.3 X-Layer跨层融通,赋能移动应用2.4 空天地一体使能全场景随需接入2.5 车联网2.6 5G赋能网联无人机应用2.7 5G超高速低时延高可靠赋能行业应用2.8 VoNR 构建下一代实时通信业务新生态02引言030510行动计划1.1 2023年2月,5G-Advanced联合创新项目获GSMA Foundry“卓越贡献奖”1.2 2023年5月,建成“5G-A实验室自主创新研发测试平台”1.3 2023年6月,发布“5G-Advanced行动计划 2.0”1.4 2023年7月,打造5G-A全场景样板,共创极速先锋鹏城1.5 2023年9月,发布“5G-A双链融合产业创新示范基地”,对示范基地进行授牌,并与产业合作伙伴签署谅解备忘录(MOU)1.6 2023年12月,5G-Advanced RAN Rel-19首批课题成功立项0506070708097496601低碳高效4.1 智能中继绿色有效提升网络覆盖4.2 新能源与新技术进一步驱动节能减排4.3 无源物联网,使能全程全网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0469112总结与展望127智生智简3.1 5G AI,智简网络运维,智生网络性能提升3.2 无线云网算业一体构建新服务3.3 UE聚合3.4 智能化&意图 业务体验保障3.5 Redcap69821141200301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02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在过去的一年里,全球范围内5G技术快速发展与普及,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智能制造的升级、城市治理的创新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对经济社会和人类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2021年4月,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正式确定5G-Advanced(下文简称5G-A)为5G演进官方名称,全球5G技术和标准发展进入新阶段。5G-A定位于数智社会的核心基础设施,将全面深化和使能数智社会转型,为数字强国建设注入新动力。以此为契机,中国移动联合产业伙伴发布了“5G-Advanced创新链产业链融合行动计划”(简称“5G-Advanced行动计划”),提出了“卓越网络”、“智生智简”和“低碳高效”三大愿景及十大使能关键技术,并统筹规划了“面向5G-Advanced新技术试验”,分步实施,推动5G-A技术的发展和标准化。为了进一步优化5G-A技术产业化进程,助力数智化社会高质量发展,2023年5月建成“5G-A实验室自主创新研发测试平台”,并以此开展了通信感知一体化和无源物联通信技术原型测试。测试平台涵盖5G-A端到端的研发和试验环境,探索、遴选新技术方向,为5G-A关键技术快速验证迭代提供了强大平台,进一步推动5G-A端到端的技术演进和国际标准制定,加速产业成熟和应用落地。2023年6月,中国移动联合产业伙伴发布了“5G-Advanced创新链产业链融合行动计划2.0”(简称“5G-Advanced行动计划2.0”),向业界发出了“扎实快速推进5G-A技术产业进程,助力数智化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倡议,共同开启双链融合新阶段,创造5G演进新成就。2023年9月,中国移动正式发布“5G-A双链融合产业创新示范基地”,并向浙江、广东、江苏、山东四个示范基地进行授牌,通过示范基地实现需求牵引,促进5G-A关键技术成熟,加速推动产业化进程,合力将“创新链”成果高效、快速落实到“产业链”,驱动5G-A可持续发展,此外,中国移动与 5G-A深度合作伙伴MOU签约仪式,旨在汇聚各方力量,构建全球首批5G-A产业数字化样板,在行业商用场景进行5G-A物联技术端到端方案验证;同时,中国移动联合产业伙伴完成了“面向5G-Advanced新技术试验”一期试验,完成高频通感一体、UDD、AIoT等技术测试验证,并规划2023-2024开展5G-A新技术试验二期测试。2023年12月,3GP PRAN次会议在英国爱丁堡召开,该次会议通过了5G-A第二个标准版本Rel-19的首批16个项目,中国移动及产业伙伴牵头及主导的AIoT、UDD、通感一体、空天地一体化、AI自智网络、X-layer等多个5G-A关键技术均位列其中,将在Rel-19阶段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标准化推动,5G-A行动计划也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值此“5G-Advanced创新链产业链融合行动计划”发布两周年之际,中国移动以“面向5G-Advanced新技术试验”一期结果为基础,以价值创新和产业需求为导向,对5G-A技术进一步打磨,遴选出能够为行业实现显著价值创新的5G-A技术,引领5G-A技术实现良性迭代升级。这本5G-Advanced“创新链-产业链”双链融合行动计划年鉴(2023年版)针对中国移动和产业伙伴在5G-A十大关键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应用案例、产业生态、问题与挑战、未来发展方向与前景展望等进行介绍,旨在推动5G-A全球统一标准,实现5G技术的全球共享与共同发展;助力加速构建5G-A产业集群,加强产业合作和创新生态建设,打造良好的创新应用生态环境;以高水平创新带动信息通信产业的蓬勃发展,并为各行各业带来更多产业升级、创新转型的机会,赋能数智社会,推动数智经济高质量发展,共同开创数智时代的美好未来。5G-Advanced“创新链-产业链”双链融合行动计划年鉴(2022年)发布2022.11建成“5G-A实验室自主创新研发测试平台”2023.055G-Advanced联合创新项目获GSMA Foundry“卓越贡献奖2023.02发布“5G-Advanced行动计划 2.0”2023.063GPP R19首批标准课题立项2023.123GPP R18(5G-Advanced第一个标准版本)协议冻结2024.06发布“5G-A双链融合产业创新示范基地”,对示范基地进行授牌,并与产业合作伙伴签署谅解备忘录(MOU)2023.095G-Advanced“创新链-产业链”双链融合行动计划年鉴(2023年)发布2023.12引言INTRODUCTION03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04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5G-Advanced行动计划大事件一览表(2023年)2023年5月,建成“5G-A实验室自主创新研发测试平台”2023年2月,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023)期间,在GSMA Foundry颁奖典礼上,由中国移动、华为联合打造的“5G-Advanced Foundry”项目荣获GSMA Foundry“卓越贡献奖”(GSMA Foundry Excellence Awards)。中国移动2021年启动5G-Advanced双链行动计划,与华为在5G-Advanced方向联合创新:双方在XR、大上行、无源物联、通感融合等场景开展了深入验证与实践,并在GSMA Foundry平台发布系列化5G-Advanced价值用例。中国移动与华为在5G-Advanced方向上联合创新,有效验证了5G-Advanced的创新技术,以及带来的网络能力升级与潜在的商业价值。这表明了双方在5G-Advanced的持续投入和不懈努力获得了业界认可,为5G-Advanced技术进行商业验证部署提供可借鉴的经验。2023年2月,5G-Advanced联合创新项目获GSMA Foundry“卓越贡献奖”1.1 2023年5月,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华为在中国移动信息港协同创新基地5G-A实验室发布了面向5G-A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研发测试平台,并开展了通信感知一体化和无源物联通信技术原型测试。旨在推动5G-A全球统一标准,合力加速将“创新链”成果高效快速落实到“产业链”中,并通过“产业链”的繁荣进一步带动“创新链”的持续提升,从而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螺旋式良性融合推进,成为驱动5G-A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引擎。基于该测试平台,中国移动研究院验证了自主提出的无源随机接入与标签位置追踪方案,可将传统无源技术的十米的通信距离提升到超过200米,并支持蜂窝网无源标签位置追踪,从而为实现蜂窝网下的低成本万物互联、提升网络的可用性、构建低能耗高效率的通信方式打下坚实基础。01ACTION PLAN行动计划05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06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1.2 无源物联标签2023年7月,打造5G-A全场景样板,共创极速先锋鹏城2023年7月,中国移动携手华为完成了基于5G-A技术的全场景样板打造,在坂田园区集中实现了万兆下行、千兆上行、通感一体、低空经济、RedCap和无源物联(AIoT)六大场景技术验证,加速5G-A端到端产业能力孵化,全力推进深圳市“5G-Advanced先锋鹏城”计划。1.42023年9月,发布“5G-A双链融合产业创新示范基地”,对示范基地进行授牌,并与产业合作伙伴签署谅解备忘录(MOU)2023年9月,中国移动正式发布“5G-A双链融合产业创新示范基地”,并向浙江、广东、江苏、山东四个示范基地进行授牌。“5G-A双链融合产业创新示范基地”将以应用需求牵引,贯通中国移动研究院等中央节点与各省级节点,促进5G-A关键技术成熟,加速推进产业化进程,合力将“创新链”成果高效、快速落实到“产业链”,成为驱动5G-A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引擎。此外,中国移动与海尔等5G-A深度合作伙伴进行了包括AIoT等相关5G-A关键技术的MOU签约仪式,旨在汇聚各方力量,构建全球首批5G-A产业数字化样板,在行业商用场景进行5G-A物联技术端到端方案验证。1.5 2023年6月,发布“5G-Advanced行动计划2.0”2023年6月,中国移动联合产业伙伴发布了“5G-Advanced行动计划2.0”,向业界发出了“扎实快速推进5G-A技术产业进程,助力数智化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倡议。1.307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08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目前,全球的5G频谱中,TDD频谱是主力频谱,时分双工是5G在TDD频谱上的主要工作模式。但TDD双工模式存在传输等待时延大和上行性能受限的天然不足。时频统一全双工UDD技术通过融合TDD和FDD特点,引入“子带”的方式使基站具备在单载波同时接收和发送数据的能力,既能保留上下行资源高效匹配业务需求的灵活性,又能提升上行覆盖和容量,并大幅降低传输等待时延。UDD技术可以拓宽5G融合应用的行业广度和业务深度,助力5G 工业互联网支持用户级服务定制能力(如确定性低时延和大上行等通信能力),满足千行百业的核心生产业务需求。UDD频谱新范式同时满足行业大带宽与极致低时延需求2.1 2022年12月,中国移动联合中兴通讯和高通在西安完成了业界首个5G子带全双工(SBFD)技术验证,测试验证了单站实验室场景下5G TDD测试终端(TUE)的射频直连性能。测试采用中兴通讯推出的业内首款子带全双工微站产品,测试显示基于单载波和测试终端的单用户上行吞吐量可达1.47Gbps,同时端到端时延降低至3.9ms,单用户的大上行和低时延并发能力达目前业内最佳水平。同时还测试了UDD网络对TDD商用终端的兼容性。通过引入灵活帧结构等技术提高5G系统的兼容能力,兼容性测试结果显示内置高通X65调制解调器的商用终端可正常接入单载波SBFD网络,并享受高性能兼顾的业务保障。1)2022年12月,完成业界首个5G子带全双工技术验证2023年12月,5G-Advanced RAN Rel-19首批课题成功立项2023年12月,3GPP RAN#102次会议在英国爱丁堡召开,该次会议通过了5G-A第二个标准版本Rel-19的首批16个项目,中国移动及产业合作伙伴牵头和主导的AIoT、UDD、通感一体、空天地一体化、AI自智网络、X-layer等多个5G-A关键技术均位列其中,将在Rel-19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和标准化推动,5G-A行动计划也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1.6R19立项课题提案表RP-234058RP-234077Study on channel modelling for 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ISAC)for NRStudy on enhancements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Machine Learning(ML)for NG-RANRP-234069RP-234039Study on solutions for Ambient IoT in NR提案号提案标题Non-Terrestrial Networks(NTN)for Internet of Things Phase 3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Machine Learning(ML)for NR Air InterfaceRP-234055Study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Machine Learning(ML)for mobility in NRRP-234007NR MIMO Phase 5RP-234065Enhancements of network energy savings for NRRP-234035Evolution of NR duplex operation:Sub-band full duplex(SBFD)RP-234057XR for NR Phase 3RP-234007NR MIMO Phase 5RP-234065Enhancements of network energy savings for NRRP-234056Low-power wake-up signal and receiver for NR(LP-WUS/WUR)RP-234036NR mobility enhancements Phase 4RP-234038Data collection for SON/MDT in NR standalone and MR-DC Phase 4RP-234076Non-Terrestrial Networks(NTN)for NR Phase 3RP-234041Study on additional topological enhancements for NRRP-234018Study on channel modelling enhancements for 7-24GHz for NRRP-23405402EXCELLENCE NETWORK卓越网络09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10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023年5月,中国移动研究院、中国移动浙江公司及中国移动浙江公司宁波分公司联合中兴通讯,在宁波完成子带全双工技术的首次外场验证。本次验证在浙江亿太诺气动工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在单站工厂外场空口环境下,单个TDD商用终端上行吞吐量可达672Mb-ps,同时空口端到端时延最低可达5.3ms。子带全双工技术打破了5G现网商用频段的性能极限,可支持多种行业应用的差异化需求,且兼容现网存量终端,高效赋能千行百业、加速行业数智化转型升级。作为5G发展的领跑者和数字宁波的主力军,中国移动浙江公司宁波分公司选择子带全双工技术作为赋能5G全连接工厂的关键技术,并联合中兴通讯和中国移动研究院在浙江亿太诺气动工业有限公司商用网络中完成了业内首个商用验证,取得了全新的突破。后续将进一步推进子带全双工技术和亿太诺的产品生产制作交付过程紧密结合,以坚实的5G网络能力支持机器视觉质检、智能巡检等大上行业务,以及机械臂控制、AGV小车等超低时延业务,以高性能5G增强技术推动企业数智化转型,助力亿太诺打造国家级的气动领域的研发、制造、营销高地。3)2023年5月,完成子带全双工的首次外场验证,推动全连接工厂迈向5G-A新阶段2022年12月,中兴通讯在MWC2023上展示了SmartDuplex设备和技术成果。Smart Duplex的关键技术UDD充分融合FDD和TDD的优势,一方面,由于系统能够灵活地给上行子带配置更大的带宽,有助于上行覆盖增强和容量提升;另一方面,系统在大多数时隙都同时具有上行和下行业务并发能力,可以最大化减少数据等待时延。基于一个频段就可以同时实现上行大容量达1.4Gbps和E2E时延小于4ms的能力,充分满足了行业进一步应用拓展的需求。5G-Advanced中将全双工演进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向,并将子带全双工作为第一阶段主要技术。UDD中子带全双工技术,是向“全双工”迈进的第一步。后续中兴通讯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和突破,为数智化发展拓展新领域、提供更优质体验。2)2022年12月,在MWC2023上展示Smart Duplex设备和技术成果11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12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023年10月,中兴通讯完成由IMT-2020(5G)推进组组织的包括子带全双工在内的5G-A关键技术:上下行超宽带全部测试验证。5G-A中引入的子带全双工技术改变了传统的频谱使用模式,通过在单载波内配置多个子带、在不同的子带上同时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的方式,拓展了收发信号的时频域自由度,因而可以支持上行超大带宽、超低端到端时延能力。本次成功完成和业界主流终端商用芯片及商用终端的对接验证,包括终端Flexible帧结构兼容性验证、上行极限峰值性能验证以及大上行低时延性能验证,上行峰值可达到678Mbps,最低端到端时延可到5.3ms,表明子带全双工对现网商用终端的强兼容能力。6)2023年10月,完成由IMT-2020(5G)推进组组织的包括子带全双工在内的5G-A关键技术:上下行超宽带全部测试验证2023年9月,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中兴通讯和明珞装备,在广州完成了业界首个5G-A工业现场网预商用验证,涉及产线数采、数字孪生和基于明珞工业物联网智能制造服务平台MISP的工业数据服务等工业现场网承载产线核心生产业务。测试显示在单站实验室空口环境下,采用5G-A的单载波UDD和UE聚合技术后,TDD商用终端的上行吞吐量超600Mbps,较5G商用网络提升60%以上;端到端时延最低可达5.3ms,较5G商用网络减小55%;同时可靠性从5G现网的20ms99.99%提升至10ms99.99%,可充分保障同时存在上行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的多业务并发场景下核心生产业务的稳定高效运行,满足产线高节拍、高柔性的需求。这表明5G-A技术可持续提升频谱潜力和 5G网络的确定性和灵活度,且多方联合验证的方式有助于推动5G-A技术在标准制定、产业促进和应用创新三方面稳步前进,为行业数智化转型提供澎湃动力。4)2023年9月,完成业界首个5G-A工业现场网预商用验证2023年9月,MediaTek联合中兴通讯,在西安实验室完成单载波子带全双工的测试验证,验证了采用MediaTek芯片的商用终端也能被UDD技术赋能。通过将系统帧结构配置为DFFFU(D:downlink,F:flexible,U:uplink),配置两个不同的子带,不同的子带的FFF可以使用不同的配置,在其中一个子带可以配置为上行时隙,满足UE大上行速率传输;另外一个子带配置为下行时隙,满足下行速率传输。子带全双工拓展了发送信号的时频域灵活度,可根据小区上下行业务配比进行调整,满足不同用户的业务传输需求。5)2023年9月,完成实验室单载波子带全双工试验13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14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023年12月,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中兴通讯,在中国移动研究院协同创新基地5G-A实验室和中兴通讯西安实验室共同完成子带全双工技术极致性能验证。测试显示在单站实验室空口环境下,单个TDD商用终端上行吞吐量超650Mbps,且综测仪模拟PLC业务的端到端时延可靠性从之前10ms99.99%提高到5.1ms99.999%,可充分保障同时存在上行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的多业务并发场景下核心生产业务的稳定。同时还验证了MTK M80手机终端的平均时延可到4.8ms,最低3.9ms。8)2023年12月,完成了极低时延及高可靠性能验证2023年12月,中国移动作为报告人主导的3GPP RAN首个全双工领域研究项目(Study on Evolution of NR Duplex Operation),已于2023年12月成功结项。同时,中国移动还担任TR 38.858技术报告主编。该项目历时近两年,研究评估了三大部署场景下的子带全双工系统的干扰模型、系统性能分析、自干扰抑制方案、交叉链路干扰抑制方案、协议设计、射频指标等,为后续5G-A和6G的双工技术标准制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研究项目不仅是未来实现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业界在制定6G全双工技术标准方面迈出的关键第一步。7)2023年12月,完成3GPP首个全双工领域的研究项目3GPP于2023.12发布的由中国移动担任主编的NR双工演进技术报告15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16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023年5月,中国移动研究院、中国移动广东公司联合中兴通讯在深圳基于5G低频通感算控一体化系统,完成复杂移动环境下的多目标轨迹的感知,探测距离最远超1.4公里,感知距离精度最大达到亚米级,对人、车、无人机等地空多目标实现全方位感知,展现出超强的感知能力。中兴的通感算控一体化系统传统4.9G基站提供通信能力的同时具备“雷达”般的感知能力,结合5G算力基站提供的强大算力,集“通信、感知、计算、控制”于一体。2)2023年5月,完成低频通感算控一体化地空多目标感知技术验证2023年5月,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华为公司在深圳盐田完成海域场景的通感验证。通感一体关键技术是中国移动“5G-A创新链产业链”行动计划中重要的一环。中国移动深圳公司5G-A的“先行者计划”最先完成了针对海域场景的一系列测试,这包括对不同距离和载重的船只进行感知,以及对分辨率、速率和轨迹进行全面的检测与跟踪验证。与传统雷达相比,通过基站设备实现通信与感知的功能,不仅拓展了感知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也提高了感知服务的时效性。通过部署4.9GHz频段通感一体基站,完成了对20公里内海域船只的位置、速率、轨迹等系列指标的验证,刷新率可达1秒,并能检测出未安装GPS的船只信息。后续将在距离、精度等关键指标上开展进一步对比验证,促进面向实际应用的产品加速成熟。3)2023年5月,完成5G-A海域通感验证 通信感知融合助力数智新发展,拓展5G新边界通信感知一体化通过空口及协议联合设计、软硬件设备共享,使用相同频谱资源实现通信功能与感知功能,使得无线网络在进行数据通信的同时,还能获得对目标对象或环境信息的感知功能,为提升频谱利用率和设备复用率带来一个全新的维度。通信感知一体化设计,是实现无线感知能力的基础。基于中国移动5G商用频段4.9GHz频段,开展全方位一体化创新技术攻关,从无到有构建面向“海陆空”融合泛探的5G-A低频通感一体技术体系和原型样机测试验证,突破传统通信技术边界、业务边界和能力边界。2.22022年11月,中兴通讯使用4.9GHz低频5G商用基站,完成了室外无人机、车辆和行人感知测试验证以及室内场景下呼吸感知的测试验证。验证结果显示,在一定环境下室外低空无人机最远感知距离超过1400m,同时实现无人机、车辆和行人多目标移动轨迹感知,初步验证低频感知在低空安防、交通安全管理等应用可行性。同时,室内场景下开展了视距和非视距呼吸感知测试,其中在视距场景下呼吸监测能力与商用呼吸监测仪表相当,准确率超过95%,可助力健康管理等感知应用。1)2022年11月,完成基于低频5G商用基站的通感融合测试验证17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18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023年6月,中国移动江苏公司携手华为在无锡建成基于4.9GHz频段的5G低空全域覆盖专网,并通过该专网完成无人机业务实飞验证,迈出低空区域数字化探索的坚实一步。该专网基于4.9GHz 64T Massive MIMO(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组网架构,采用领先的自适应高分辨率波束管理、控制和业务信道干扰抑制手段,能有效解决同频干扰等难题,实现无锡1600多平方公里、300米以下空域5G网络无缝连续覆盖,支持数千架无人机多路1080P高清视频并发实时回传,可广泛应用于大型集会、景区的空中巡逻,以及河道、桥梁等关键基础设施巡检,有效拓展“5G无人机”应用场景。5)2023年6月,打造4.9GHz频段5G低空全域覆盖专网 2023年5月,基于5G-A通感一体“低慢小”无人机感知技术在深圳华为坂田5.5G ParK测试成功,实现了5G-A立体感知网在低空场景下的无人机航迹精准追踪、非法入侵探测、电子围栏等多场景验证,本次实测目标识别率达到100%。基于中国移动研究院创新提出的感知信号帧结构方案,在通感一体基站上将感知信号空口资源开销降低至10%。本次验证结果表明5G-A通感基站可实现探测面小到0.01平方米的目标感知,检测准确率高达99%,单站探测距离超2KM。低空感知是中国移动“5G-A创新链产业链”双链融合行动计划的标志性成果之一,也是中国移动深圳公司发布的“5G-A先行者计划”的关键能力之一。本次验证的结果将为深圳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4)2023年5月,实现5G-A低空无人机感知技术:无人机入侵探测识别率达100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0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023年8月,中兴通讯在亚运村开展了单AAU通感一体化设备实现低空无人机管控的应用验证。试验中,基于5G-A/6G网络的通感设备感知距离可以达到1000m,感知距离精度达到亚米级。通感设备可以实时感知无人机飞行轨迹,实现无人机靠近警戒区域报警等功能,极大保障了亚运低空安全。6)2023年8月,通感技术打造亚运村电子围栏,助力亚运电子安防2023年9月,vivo完成支持多目标实时高精度轨迹跟踪和双向实时高速通信的通感一体化原型样 机 的 开 发。样 机 的 载 波 中 心 频 率 为 4 G H z,带 宽 4 0 0 M H z。通 过 对 通 信 参 考 信 号(PDSCH-DMRS)进行感知信号处理实现感知功能,无需额外的时频资源,实现通信和感知的一体化。基站端采用单天线发送、8天线接收实现自发自收感知模式下的目标轨迹跟踪,测距精度小于0.2米、测速精度小于0.1米/秒、测角分辨率小于1。采用优化的高精度算法流程,可实现多目标感知结果的实时高精度输出,感知时延小于0.3秒。在进行感知的同时,基站与UE可进行双向实时高速数据通信,上下行的单流通信速率均为606.5Mbps。7)2023年9月,完成支持多目标实时高精度轨迹跟踪和双向实时高速通信的通感一体化原型样机开发vivo 开发的通信感知一体化原型样机实物图vivo 开发的通信感知一体化原型样机界面21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2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023年10月,中国移动在杭州亚运会期间,面向智慧交通场景打造了一条车路协同示范路线,于亚运村拾久街重要十字路口部署了5G-A通感车联基站,实现了超视距的“鬼探头”人/车预警、车辆变道感知、以及在黑夜环境和雨雾特殊天气情况下的人员和车辆的实时定位、速度感知和轨迹感知,有效弥补了单车智能感知范围受限的不足,很好的实现了道路环境的实时动态跟踪和人、车、路的高效协同,显著提升了亚运村的交通系统运行效率,有效保障了道路交通安全。8)2023年10月,开拓5G-A通感一体超视距感知,打造亚运交通新驾驶2023年10月,中国移动浙江公司宁波分公司联合华为在东钱湖打造浙江“5G-A”低空感知试验场。通过在东钱湖岸边部署“5G-A”通感一体基站,基站本身具备的信号处理能力,叠加智能化的数据处理能力,让基站实现类似雷达的感知功能,可实现超2公里的低空感知,低空感知精度达到5米至10米,目标识别率达到99%。在划定电子围栏区域后,非法无人机一旦进入,通感基站便会发现目标、上报预警,并持续跟踪轨迹,感知信息用于管理部门对非法无人机采取下一步管理措施,实现低空安全管理。未来,低空感知还可用于气象监控、桥梁微形变预警、高铁周界安防等系列应用上,为智能世界提供泛在的感知服务。9)2023年10月,在东钱湖打造“5G-A”低空感知试验场 2023年10月,在IMT-2020(5G)推进组的组织下,华为基于5G-A通感融合技术,测试微形变和海洋轮船感知监测能力,并且验证了无人机低空场景下的通感增强性能。通信感知融合技术是5G-A的重要创新方向之一,在通信系统上融合感知能力,利用无线信号提供实时的环境感知,开启超越传统联接的创新应用空间。华为采用4.9GHz频段,A发A收感知模式,测试基站对物体微小移动的感知能力。在感知资源占比不超过3%的情况下,5G-A通感融合技术可以实现视距金属反射体毫米级微小移动感知。该技术方案对分辨桥梁、楼房等基础设施建筑的形变状态,提前发现潜在风险和安全隐患具有重要应用前景。10)2023年10月,完成IMT-2020(5G)推进组5G-A通感验证,测试微形变和海洋轮船感知监测能力23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4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023年10月,中兴通讯完成通感融合组网验证。此次验证包含了毫米波频段和4.9GHz频段,包括无人机、交通、入侵检测、呼吸检测等多种通感融合典型应用场景,室外环境从单点技术验证扩展到多站区域组网应用。在低频通感融合验证中采用了4.9GHz频段的128TR自发自收大规模天线阵列进行了通感融合组网。在低空无人机感知多站组网场景中,测试组网区域内感知距离精度达到0.2米,感知角度精度达到0.3。在地面交通场景中,测试组网区域内感知距离精度达到0.3米,感知角度精度达到1。通过通感融合组网,无人机和车辆的多小区感知目标轨迹实现连续跟踪。在室内非视距场景的呼吸感知测试中,呼吸监测的准确率达到94%,基站感知监测能力匹配商用呼吸机,可助力重大灾害紧急救援、健康管理等感知应用。此外,室内入侵检测场景进行验证的入侵检测率达到100%。11)2023年10月,完成5G-A通感融合组网验证2023年11月,中国移动研究院、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和中兴通讯在中国移动研究院协同创新基地5G-A实验室进行低频通感道路车辆感知验证。此次验证采用4.9GHz频段的设备,对园区道路的车辆进行感知验证,将道路场景的验证走向运营商的外场。在室外道路车辆验证场景中,测试道路区域内感知平均位置精度达到1.6米,感知平均速度精度达到0.74m/s,车辆变道识别的准确率达到100%。目前测试还在继续推进中,计划在年底前基于最新的128T通感一体设备完成道路感知验证及车联网业务端到端的能力验证。12)2023年11月,完成低频车辆感知验证2023年11月,中国移动联合华为在中国移动研究院协同创新基地5G-A实验室部署5G-A网络,测试了低频通感微型变感知技术。桥梁和建筑的形变将产生重大安全隐患,通过微型变检测可以提前识别安全风险,避免事故发生。测试结果显示,低频通感可以实现微型变感知精度1mm。13)2023年11月,中国移动研究院协同创新基地5G-A实验室完成低频通感微型变测试验证25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6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元宇宙是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深度融合,而XR是元宇宙连接人们生活的载体,是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通道。以XR为代表的元宇宙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既支持医疗、教育、电子商务、工业与制造等面向行业的toB应用,也支持包括影视、直播、游戏、社交等面向消费者的toC应用。XR产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但也对网络传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XR业务的高速率和低时延的要求需要大量无线资源保障,网络容量成为瓶颈,导致每个小区中能进行XR业务的用户数量非常有限。中国移动提出X-Layer跨层融通技术,实现信息传输全局最优。一方面,通过业务感知网络状态实现编码和传输结合,业务内容、码率自适应调整,以适配网络的不同状态。另一方面,网络感知业务信息,实现重要业务帧的完整性保护传输,不同的数据流进行差异化调度,提供端到端的“业务帧级”QoS保障。此外,还进行了传输与节能增强,通过进一步推动终端上报辅助信息和增强配置授权调度提升终端上行性能,并通过DRX等技术延长终端休眠时间。X-Layer跨层融通,赋能移动应用2.3 2022年11月,上海诺基亚贝尔与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咪咕在杭州进行了咪咕AR服务一体化5G云站的部署和测试。该方案实现了5G网络功能和AR业务同平台部署和统一自动编排,展现了5G云站对XR业务部署的敏捷性和自动化优势。测试结果显示,和传统中心云平台部署方案相比,一体化5G云站部署AR业务的总耗时降低30%-50%,客户端处理 传输耗时降低70%。1)2022年11月,AR服务一体化5G云站的部署和测试2023年12月,中国移动四川公司携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成都市郫都区西芯大道完成西部5G-Advanced通感一体智慧道路试验,并在中国移动四川公司产品能力发布暨首届生态伙伴大会上成功发布展示。本次试点通过5G-A通感一体技术成功对道路人员和车辆完成实时定位、速度感知和轨迹感知,充分验证了5G-A通感一体技术在智能车联领域应用的技术可行性。14)2023年12月,完成西部5G-A通感一体智慧道路试验总耗时(ms)客户端处理 网络传输耗时(ms)1201AR 业务传输延迟传统中心云部署一体化5G云站部署5066058727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8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中国移动研究院携手新华三集团,定义5G扩展型皮基站的开放的E2接口,并通过无线智控平台RIC向边缘云中的行业应用提供网络状态开放服务,使能行业应用感知网络状态,进而根据网络状态调整行业应用的业务属性,实现业随网动。同时,行业应用也可以通过无线智控平台RIC提供的网络能力定制服务接口,根据业务需求对无线网络进行灵活的QOS配置,实现网随业动。RIC方案在更细粒度上,近实时地保障了5G 2B端到端业务的SLA,实现了信息传输的全局最优。2023年1月,中国移动研究院,新华三以及中国移动安徽公司马鞍山分公司助力马鞍山钢铁重机公司,在实际工业场景下实现了5G RIC功能进行端到端验证。实验结果表明,5G RIC能在5G网络重载或者强干扰情况下,可有效提升马钢配电房巡检机器人、视频监控等关键业务的SLA保障。2)2023年1月,发布基于无线智控(RIC)5G 2B端到端业务SLA保障专网方案3)2023年4月,面向亚运会,提供构建丰富的3D内容体验2023年4月,中兴通讯、中国移动研究院和中国移动安徽公司,在安徽5G现网中对XR业务进行全面摸测,摸清XR业务的网络性能需求,以及现网保障XR业务的基本能力,为后续移动端XR业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次外场测试为业界首次在5G现网中全面摸底测试XR业务,包含丰富的测试场景和热门的业务应用:一方面深入获取了面向XR业务的关键网络指标,针对XR典型业务应用,在不同分辨率、码率等业务特征条件下,完成了XR基本性能需求测试,为后续XR业务性能需求研究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测试数据;另一方面也深入探索了5G网络承载XR业务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针对XR典型的网络覆盖场景,完成了5G现网保障能力测试,为后续深入攻关业务运维、无线网络保障和性能优化方案提供了依据。4)2023年4月,完成5G XR第一阶段外场测试,共迎沉浸式体验新时代2023年4月,中国移动浙江公司面向亚运会构建丰富的3D内容能力,打造业界首个全系列3D观赛体验,相比传统VR,基于裸眼3D的沉浸式VR不需要观众佩戴头显设备,可扩展一对多的商业模式。要实现基于裸眼3D的沉浸式体验既需要更大的上行和下行带宽来实时传送三维数据流,也需要更低时延、更高可靠性的网络来实时响应每一个眼神和动作,更需要网络与定位和感知能力融合来更好实现对物理环境和对象的三维重建。而5G-A网络技术和能力正好可以匹配3D沉浸式体验的规模化应用。基于5G-A大带宽、低时延的特性,2D的视频、照片、直播流,只需15秒就能变成3D内容,给观众带来沉浸体验。29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30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023年6月5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IMT-2020(5G)推进组携手中国信通院、TCL华星光电、班度科技、宏碁、华为、聚力维度、蓝深科创、全息信息科技、荣耀、维超智能、小米、云视科技、臻像科技、中信科移动、中兴等3D领域产业链上下游伙伴,共同发布裸眼3D产业推进倡议,支撑裸眼3D关键技术标准化和产业构建。借助5G/5G-A网络能力,可孵化更多的裸眼3D应用,加速裸眼3D移动应用规模化发展,开启沉浸式体验新时代。5)2023年6月,发布裸眼3D产业推进倡议,加速裸眼3D移动应用规模化发展2023年6月,中国移动携手中兴华为等单位联合发布了XR网络技术体系白皮书,该白皮书发布了业界首个基于5G网络的典型XR业务端到端时延、带宽等关键性能需求指标,并面向XR业务沉浸式体验保障,创新构建了以“网业融合、连接增强、端云协同和体验提升”为核心理念的XR技术体系;同时面向未来规模化应用,探索了针对XR超高流量特征的商业模式创新方案。6)2023年6月,发布XR网络技术体系白皮书7)2023年8月,实现基于AR眼镜的远程专家指导解决方案2023年8月,声网助力华晨宝马打造远程协作解决方案,华晨宝马的远程专家指导场景可以充分的解放工人的双手。在工业现场的维修工作中,工人只需带上AR眼镜,开启音视频互动即可轻松解决设备维修难题。同时,在协作效率方面,3D标注、画面缩放等功能,更沉浸式的还原线下协作的真实感,也能助力专家更快速、精准地给出相应的维修指导意见。远程协作解决方案中还提供3D标注功能,一旦标注工件后,工件不会随着手机镜头的移动(拍摄其它区域)而发生变化。通过实时的3D标注协作以及第一视角的无缝对接,可以减少语言沟通误解带来的障碍,从而让远程协作更加高效。声网还为华晨宝马提供了私有化的部署方式,基于专有网络实现实时音视频的私有化部署能力,满足华晨宝马对业务数据安全的需求。31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32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023年10月12日,在IMT-2020(5G)推进组的指导下,中信科移动顺利完成XR关键技术测试。本次5G宽带实时交互测试采用2.6G频段100M带宽,5ms帧结构,涵盖了一系列的关键性技术,包括:支持扩展5QI87-90承载能力,5QI87-90区别配置QoS调度参数,默认承载(5QI 9)和GBR专载(5QI88)下XR业务保障效果对比,同优先级用户通过不同的5QI权重配比对XR业务进行差异化保障,NGBR和GBR协同保障。中信科移动将继续全力支持IMT-2020(5G)推进组的5G-A测试计划,推进5G-A相关技术演进和设备研发,为中国5G-A商用贡献力量。9)2023年10月,完成IMT-2020(5G)推进组组织的XR关键技术验证8)2023年9月,基于5G-A的帧级QoS保障技术,助力咪咕亚运会XR应用体验优化2023年9月,华为联合中国移动研究院以及咪咕公司,针对第19届亚运会的咪咕XR游戏业务进行测试,成功完成了基于帧级QoS保障的XR业务体验优化技术的首次验证。此次验证中,XR应用的并发使用数量得到增加,系统容量提升了5倍,为XR业务的实时体验提供了有效支持。帧级QoS保障是由中国移动和华为共同提出的针对XR业务的核心网和无线端到端解决方案。中国移动在3GPP SA2牵头5G-A XR及多媒体增强工作并担任报告人,其中帧级QoS保障技术为其中关键技术能力。2023年10月,在中国IMT-2020(5G)推进组的组织下,华为全面完成5G-A技术性能测试。华为首次将业务差异性调度和端到端跨层协同等技术应用于XR业务,保障用户的速率、时延和可靠性需求。业务差异性调度:通过差异化调度和业务保障,首次在移动场景下实现20ms95%确定性体验时延要求。端到端跨层协同:通过帧业务识别,首次实现XR单扇区容量超过70个用户,相对业界传统方案实现大幅提升。该技术为XR用户提供确定性体验保障。另外,通过低频FR11CC和高频FR2 4CC聚合,实现5CC载波聚合的超大带宽验证,小区下行容量高达27.5Gpbs以上,单用户下行峰值速率高达13.4Gbps以上,单用户上行峰值速率高达4.6Gbps以上,使能极致体验。10)2023年10月,在IMT-2020(5G)推进组5G-A关键技术测试中,宽带实时交互等多项技术性能取得重大突破2023年10月,上海诺基亚贝尔展示了XR宽带实时交互基于L4S的端到端协同关键技术。为支持5G Advanced网络的XR业务性能优化,提高XR用户体验,L4S可被采用作为XR业务速率自适应的重要机制。L4S表示低延迟低损耗、可扩展的吞吐量。该技术可以大大降低数据包在互联网上传输的时延。L4S解决了时延和抖动问题,排队延迟是最大也是最常被忽视的因素。上海诺基亚贝尔此次利用L4S技术在5G RAN中对业务实现显式拥塞通知(ECN)标记,从应用服务器、核心网、传输、基站、终端和上层应用的端到端最佳协同,显著降低了RTT和排队时延。作为拥塞控制和速率自适应的可扩展机制,L4S可以很好的支持实时应用程序的大规模应用,如互联网视频会议、云游戏、XR或远程控制等。11)2023年10月,XR L4S展示33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34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1)2023年5月,完成5G商用手机直连卫星实验室验证5G非地面网络技术主要面向海上、沙漠、森林等传统地面网络难以覆盖的场景,由于陆地的覆盖仅占地球表面的6%,地表面积大部分没有移动通信的覆盖,同时全球低轨卫星互联网部署热潮兴起,“天地一体”成为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重点演进方向之一。因此5G的通信触觉进一步延伸到更广阔的空天地海领域,进而触发了在3GPP R16开始NTN(non-terrestrial network,非地面网络)的技术研究,在R17开始第一个WI系统设计,R18又在R17的研究基础上开展了进一步增强设计。5G NTN技术吸收了传统卫星通信和地面移动通信的双重优势技术,不仅扩大了卫星通信产业链,而且为下一代空天地一体化融合通信系统奠定了技术基础,实现为用户提供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通信服务。空天地一体使能全场景随需接入2.4 2023年5月,中国移动研究院携手OPPO、中兴通讯、是德科技等产业合作伙伴共同完成5G商用手机直连卫星的实验室测试验证。该测试验证在2022年8月完成全球首个运营商终端直连卫星外场试验的基础上,面向容量、时延、速率等增强特性方案,开展国内首款IoT-NTN卫星通信的5G商用手机测试验证,具备良好性能。本次实验室测试验证了商用手机直连卫星技术落地能力,为IoT NTN技术商用落地提供指导,助力构建连接泛在、场景丰富、产业链高度融合的天地融合网络。本次测试验证基于3GPP R17 NTN协议,着眼于商用落地,面向容量提升、时延降低、速率增强等痛点需求开展系列创新方案测试验证。测试结果显示,通过引入上行极致子载波及TBSize增强特性,可实现上行网络容量2倍提升,同时上行速率可提升20%,下行速率可提升100%;通过定制化上行预调度方案,可实现每条消息通信时延降低0.5秒;整体性能基本符合预期。后续将在上海、浙江、江苏、云南、辽宁等省市开展面向多区域如森林、海洋、山区等外场试点验证。35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36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023年6月28日,vivo在2023年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的合作伙伴展台上展示了卫星通信样机,是国内首次基于IoT NTN技术实现手机直连卫星外场验证成功并收发卫星短消息的手机终端。目前,基于vivo X90 Pro 的预研,已经实现了天通卫星环境下手机直连卫星空中接口的上下行连接,实现了vivo手机之间的互通,性能符合预期。IoT NTN技术是3GPP演进的一部分,未来将会持续迭代,由于其适用于一般手持商用终端,在产业整合度和服务丰富度等方面优势明显。3)2023年6月,基于IoT NTN技术实现手机直连卫星外场验证2023年5月12日,NTN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在上海召开。会议由IMT-2020(5G)推进组NTN工作组主办,中国信科承办,来自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中国信通院华东分院、航天五院通导部、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卫通、中国信科和银河航天等29家单位的60余位专家及行业代表出席会议。会议由NTN工作组组长、中国信通院李侠宇主持。会议汇报讨论了NTN工作组的成立背景、组织架构和工作思路,明确了研究课题和试验项目,并组织了相关技术和实践研讨,来自多家单位的专家进行了专题分享。会议讨论确定了NTN工作组重点研究项目,包括NTN无线关键技术、核心网关键技术和手机直连卫星技术等研究课题,开展基于高轨卫星和低轨卫星、面向NR NTN和IoT NTN不同场景的天地融合的技术试验项目。通过关键技术研究和验证,端到端业务功能、性能技术试验,验证NTN技术的可行性与成熟度,指导技术与设备研发,推动国内国际标准制定。会后,与会专家参观了中信科移动上海分公司NTN试验测试环境以及银河航天信关站设备,听取了NTN关键技术研发、技术试验和设备研制等方面的进展情况。2)2023年5月,召开IMT-2020(5G)推进组NTN工作组第一次会议中信科移动联合无线移动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在2023年6月3日召开的“星地融合研讨暨新技术发布会”上发布了全域覆盖 场景智联-星地融合通信白皮书。这份白皮书着重分析了星地融合通信系统的应用场景、网络能力需求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星地融合网络架构和一系列关键技术。它使用统一的网络架构和标准体制,使用一体化的无线接入、传输和网络技术,星地协同的无线资源分配与管理,为多种通信设备提供宽带或窄带接入服务,满足天基、空基、海基和陆基用户随时随地通信需要。同时,中信科移动针对星地融合领域提出了“九万里计划”蓝图,旨在政府的指导下,与运营商、商业航天、通信产业、高校院所等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全球全域无缝覆盖的星地融合网络的构建。4)2023年6月,发布全域覆盖场景智联-星地融合通信白皮书vivo开发的直连卫星样机37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38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023年8月,中国移动研究院携手中兴通讯、是德科技共同完成了NR-NTN低轨卫星实验室模拟验证,支持手机卫星宽带业务。本次测试采用3GPP R17 NR-NTN国际标准,成功验证了NR-NTN透明转发和星上再生两种基本组网模式下的手机直连低轨卫星的技术可行性,实现了端到端全链路贯通及数据传输验证。实测透明转发模式5MHz带宽下,用户下载速率可达5.1Mbps、最大环回时延15ms、用户及馈电全链路补偿最大多普勒频偏1.03MHz,性能基本符合预期,可为大众手机及行业终端用户提供手机卫星宽带业务。整个测试过程采用是德科技终端模拟仪、信道仿真仪和协议分析软件,中兴通讯NR-NTN基站,同时使用银河航天“小蜘蛛”低轨宽带试验星座真实星历数据,模拟了500KM轨道高度卫星真实运行轨迹,搭建手机直连低轨卫星的S波段用户链路与Q/V频段馈电链路的端到端测试环境,仿真整个通信过程中面临的大尺度空间中高动态、大时延、强衰减传输环境。基于3GPP R17 NR-NTN构建了透明转发和星上处理两种基本组网模式,成功实现了终端和基站根据卫星轨迹分段分链路进行多普勒超大频偏补偿及高动态环境下时序同步调整,完成模拟终端、信道模拟仪、基站、核心网和业务服务器的端到端链路贯通。5)2023年8月,完成国内首次运营商NR-NTN低轨卫星实验室模拟验证,支持手机宽带业务1)2023年5月,完成业界首个5G无线算网一体车联网新架构技术验证车联网的概念源于物联网,即车辆物联网,是以行驶中的车辆为信息感知对象,借助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车与车、人、路、服务平台之间的网络连接,提升车辆整体的智能驾驶水平,为用户提供安全、舒适、智能、高效的驾驶感受与交通服务,同时提高交通运行效率,提升社会交通服务的智能化水平。近几年,车联网通过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车与云平台等全方位网络链接,并借助无线通信网络与现代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实现交通的智能化管理,以及交通信息服务的智能决策和车辆的智能化控制。数字技术与汽车产业正深度融合,智能网联汽车成为未来发展的大势。迈向智能化、网联化,5G融合V2X车路协同是关键路径。当前,国务院、工信部、交通部等国家单位持续发布政策,积极引导5G发展车联网,推进车联网产业商用化落地。中国移动作为全球最大运营商,积极发挥产业引领作用。2023年5月,中国移动研究院、上海产业研究院联合中兴通讯完成业界首个5G无线算网一体车联网新架构验证。为更低成本、更优性能满足车路协同业务需求,中国移动研究院创新提出5G无线算网一体车联网新架构。网络方面,路侧摄像头等感知设备的信息回传以及网络到车辆的信息播发全部通过5G空口承载,基于泛在、高性能的5G网络,有效解决传统PC5网络建设成本高、覆盖不连续、感知范围受限等问题;算力方面,基于基站算力承载边缘V2X平台,实现传统PC5网络中路侧算力的集中化,更低成本更低时延,确保业务的高实时性响应。本次测试基于2.6GHz网络环境,路侧部署5G摄像头,将视觉感知信息通过Uu口上传至基站,经集成部署于基站的鬼探头应用处理,实时生成V2X预警信息,并通过Uu口发送至车辆,实现鬼探头预警提示。在基础网络配置下,空口端到端平均时延约17ms,包含V2X应用处理在内的整体业务系统端到端平均时延约70ms,可满足车路协同中V2I/V2P等相关业务场景的时延性能需求。车联网2.5 39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40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023年5月,中国移动上海公司携手合作伙伴率先在浦东金桥启动5G-A车联网试点示范路线建设,并完成了首站开通,为下一步实现车路协同网络全程全网的服务、运维、使用能力提供了最新的“上海样本”。“5G-A车联网”是当前最新5G技术示范,是基于通感融合能力而研发的最新一代5G网络。它具有独特的感知能力,可结合路侧摄像头等感知设备,综合感知全路网的交通信息,并通过5G-A的UU口将信息实时传递给车辆端侧,实现对目标的检测、捕捉、跟踪、成像。相比当前独立的通信系统,可实现更高的速率、更可靠的信息传递。2)2023年5月,上海5G-A车联网体验示范路线首站开通2023年5月,“京智 ”数字经济创新成果发布会在京召开,新石器无人车、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和华为联合发布自动驾驶技术创新成果“云-边-端”全自动数据闭环体系,成为本次成果发布会的一大亮点。发布会上,新石器、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和华为公司共同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揭晓了三方联合基于5.5G 昇腾AI的自动驾驶技术创新合作蓝图。中国移动北京公司联合华为在亦庄把5G网络升级为5.5G网络,部署建设2.6GHz 4.9GHz双频段网络,支持上行最大1Gbps,广域稳定20ms时延,实现大带宽、低时延地传输高清安全监控视频、AI训练数据、关键视觉和雷达感知帧,红绿灯信息识别等能力,助力新石器把AI数据闭环效率从周级提升到天级,提升无人车运行时速并确保安全运营。同时,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和华为联合在网络边缘节点升级提供昇腾AI算力,在边缘AI算力实现海量数据自动清洗和标注,通过边缘算力共享可以节省车端30%的算力开销,减少训练数据到中心云的流量传输压力;在云端探索基于AI大模型的海量数据自动标注,降低人工标注成本。3)2023年5月,发布自动驾驶技术创新成果“云-边-端”全自动数据闭环体系4)2023年6月,亚运专线推出自动驾驶巴士开放体验2023年6月,中国移动浙江公司在杭州亚运会使用自动驾驶巴士。巴士以不超过50公里的时速平稳行驶在路上,遇到车辆超车并线和红灯时,会灵敏感知并缓缓停下。据介绍,车辆搭载了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及视觉相机等多种自动驾驶感知设备,能对车辆周边环境精准感知,并精确识别道路、车辆、行人、非机动车、红绿灯以及各种障碍物。低成本、高效能的满足了亚运会期间的交通需求。41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42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023年6月28日,在上海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期间,中国移动联合产业合作伙伴发布“5G通感算一体车联网架构”。5)2023年6月,发布5G通感算一体车联网架构,助力智慧交通再升级中国移动研究院、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充分发挥5G的网络优势和现网基础,联合攻关了面向V2X的QoS和切片保障技术、通信感知一体化技术,以及无线边缘计算和边云协同相关技术,创新提出“5G通感算一体车联网架构”。该架构具备空口统一、通感一体、通算融合三大亮点。连接方面,将原有分散的PC5网络迁移至5G 网络,统一承载V2X车路信息,以更低成本实现广域全网连接,基于5G的QoS、切片实现高可靠连接保障,网络性能进一步提升,建设成本更低,部署更快;感知方面,通过通感一体基站替代路侧毫米波雷达等感知设备,具备无线通感一体能力,提供全程全网无线感知计算,同时通过空口资源共享实现一网多能,感知性能进一步提升;算力方面,包括云端和无线边缘两级算力,实现V2X云边协同,一级算力实现广域管控,二级算力与基站实现通算融合,支持实时业务下沉,数据智能卸载,可实现低时延边缘计算和本地精准推送。通过空口统一、通感一体、通算融合,该架构可达到更低成本、更优性能、更快部署的效果,为车联网建设和商用落地提供了更加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2023年6月,中国移动联合中兴通讯,基于该架构在珠海外场完成了业界首个基于5G全Uu的“鬼探头”业务测试验证。通过5G基站边缘算力,敏捷实现路边感知数据采集、车路协同计算和V2X预警信息精准推送,成功实现全Uu的“鬼探头”实时业务预警,实测端到端全流程时延小于70ms,其中空口环回时延15ms,实时性成倍提升,充分体现了该架构的先进性和有效性,为低成本、高效能解决交通安全痛点提供了全新路径。未来,中国移动和中兴通讯将继续携手产业伙伴,加速新架构产业和生态成熟,持续推动5G车联网商用落地,助力智慧交通再升级。6)2023年8月,完成5G车联网技术验证,平均时延低于17ms2023年8月,在中国移动研究院的组织下,华为协同中国移动重庆公司、中国移动江苏公司、中国移动上海公司在全国多地完成基于5G商用网(全Uu空口)的车联网摸底测试,空口端到端通信平均时延小于17ms,测试结果符合预期,标志5G商用网络承载车联网业务成为可能。5G网络可为自动驾驶、精准定位、高精度导航等智能网联汽车的典型应用场景赋能。其具有超大带宽、超低时延、超大规模连接能力,可为多行业、多维度数据交互提供全方位连接能力。43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44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7)2023年9月,中国移动、华为、新石器无人车三方在琼海达成战略合作,共推无人车运营8)2023年10月,启动全国首个城市级5G车联网应用上研院作为中国移动面向智慧交通垂直行业的数智化转型主力军,牵头编写此白皮书,旨在深入探讨车路协同算力网络的关键技术、架构和标准,详细分析算力网络对于车路协同系统的重要意义和实践价值。该白皮书首先系统总结了车路协同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车路协同规模化应用趋势下对于算力网络的必然需求。其次,该白皮书重点提出了车路协同算力网络架构和能力体系,基于车、路、云融合一体,网算融会贯通,业务支撑能力融合开放,提供融合端边云的算网架构,构建“连接 算力 能力”的工业数智底座,在5G V2X融合、算力的多级协同和算网行业基础能力应用方面做出了阐述,致力于实现车路协同全要素在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的融合一体。最后,该白皮书介绍了中国移动与产业伙伴在量产车辅助驾驶服务、高等级自动驾驶和5G新技术实验测试方面的实践成效,验证了算力网络架构的算力时延供给能力,系统验证了车路云一体化算力网络方案。9)2023年10月,中国移动车路协同算力网络白皮书(2023)正式发布10月20日,2023年中国5G发展大会在上海成功举办。在5G 智慧交通融合创新发展论坛上,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以下简称“上研院”)正式发布了中国移动车路协同算力网络白皮书(2023)。2023年10月,2023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在江苏省无锡市举行。在车联网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无锡市工信局携手中国移动、华为等产业伙伴联合启动了全国首个城市级5G车联网应用,这不仅标志着智能网联车产业各方对于5G车联网的充分认可,更标志着车联网产业对于未来的技术演进方向上达成了全新共识。5G-A将为车联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第一阶段,通过泛在5G网络,将车联网络的覆盖范围从各个独立的路口扩展为城市级覆盖,高效实现城市全域交通信号的下发,提升行人、乘用车、无人车等各类用户的使用体验。在第二阶段,通过5G-A网络稳定低时延、超大带宽、泛在感知3大关键能力,推动车联网向“车云协同”、“车路协同”、“车车协同”升级,催生更加丰富的应用和商业模式,更好地实现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出行。2023年9月,中国移动、华为、新石器无人车三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博鳌举行。三方将在琼海主要面向自动驾驶、5G 智慧场景服务、大众市场新零售服务生态合作等新兴领域展开合作,共推无人车运营。根据协议,三方主要合作领域包括不限于智慧交通、智慧城市、车路协同、自动驾驶、高精准定位、云网端算力一体化、5G 智慧场景服务、大众市场新零售服务生态合作等主要领域,三方将加大相关业务板块和研发资源布局投入,共同推进战略合作的具体工作落地。同时,各自利用自有能力和市场等优势,在服务大众市场方面开展联名会员、品牌运营、旅游文化等权益生态合作。45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46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2023年4月,广东省完成全球首个长航时大载荷无人直升机应急通信系统实战演练2023年4月,中兴通讯助力广东省应急厅与通管局完成世界上第一个利用长航时大载重无人直升机基站进行应急通信的演练,通过积极探索ICT技术应对新形势下的突发应急响应与救援需求,针对“断路、断电、断网”极端场景导致的救援力量难以及时、精确、针对性地展开和部署,解决“看不见、呼不通、听不到”的重大难题,用数字化为国土筑起安全防线。无人基站接到命令到出动时间仅为18分钟,在6级风力中以150km/h的速度火速赶往现场。该方案在实战环境下,可持续六个多小时为近80平方公里范围提供包括语音、短信和宽带数据的应急通信服务,在200平方公里以上的范围内为灾区群众和救援力量下发短信。5G赋能网联无人机应用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22年,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已达443.58亿元,到2027年中国工业无人机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138亿元。国内工业无人机龙头企业在物流运输、警用安防、工业巡检、航拍娱乐与农业植保等行业应用方向稳步布局。然而无人机行业虽有广阔发展空间,但低空无人机产业发展却面临不少挑战:一是服务监管机制尚不完善,目前无人机使用过程中面临难识别、难监管、难处理等一系列难题,需要统一的监管机制实现对无人机接入、鉴权授权、飞行业务等有效管控;二是低空网络服务仍需优化,现有的大量无人机仍依赖于与地面站的单点通信方式,极大限制了无人机空中作业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导致信息孤岛现象严重,飞行信息无法有效共享,削弱了数据资源带来的经济价值;三是低空业务保障有待提高,无人机需具备高度的智能化能力,包括感知、识别、决策、控制等多方面的技术支持,对网络连接的上下行带宽、业务时延、以及网络的链路稳定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依托5G网络可实现对无人机的可信接入和位置管理,助力打造无人机飞行业务的全域监管及高效服务的全新能力,保障监管部门看得见、叫得到、管得住,应用者全域飞、安全飞、智能飞,从而促进低空经济发展。2.62022年9月,在与中国移动安徽公司合作完成的“助力国家电网低碳运营”解决方案中,结合了5G专网和电网通信网络的双网集成模式,应用中兴通讯的ToB Smartlink 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提供5G智能巡检业务的精准网络规划、三维建模和仿真,基于中国移动的BAF原子能力,为中国国家电网在安徽建设5G专网。同时,在中兴通讯ToB Smartlink 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技术的支持下,基于业务SLA需求进行立体无线规划设计,规划建设多个5G切片网络,并下沉建设专用UPF设备,构建全新5G专网和电力通信网“双网融合”模式,实现输电线路远程可视化巡检,实时进行防山火、微气象、覆冰情况的在线监测。与传统专线、有线接入及4G网络相比,5G专网和独特的5G切片技术,灵活保障QoS,使成本和部署速度降低了50%,可靠性提高显著。1)2022年9月,完成5G低空电力巡检,并荣获2022年TM Forum双料大奖47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48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023年8月4日,响应工业和信息化部紧急调度,中兴通讯第一时间投入搭载三大运营商高空基站的无人机,在北京市通信管理局的协调和部署下,对王平镇、潭柘寺镇周边区域进行应急通信保障。与本次保障任务的北京市通信管理局、江西省通信管理局和中兴通讯、三大运营商、中国卫通等单位密切配合、全网协同,连夜进行无人机设备和卫星链路的联调测试,并调派各单位专业人员现场操控维护,确保无人机安全顺利升空。目前,无人机根据有关要求在规定区域稳定飞行,可在近80平方公里的范围实现连续6个小时的5G信号覆盖,同时为约2400用户提供语音、短信和上网服务,有效满足当地防汛救灾指挥通信需求,支撑恢复公众通信基本能力。3)2023年8月,完成无人直升机空中基站“三网通信”在北京门头沟应急救灾实战1)2023年1月,5G 超高清便携直播方案助力赛事直播5G-Advanced的典型技术特点是超高速、低时延和高可靠,这些新特性对垂直行业在5G网络中的应用至关重要。通过载波聚合、双连接、超大规模MIMO等新技术、5G-A实现了在大带宽、高可靠性、低时延等通信需求下的场景应用,为赛事直播、工业、交通、政务等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中国移动联合产业伙伴开展多项行业网络验证试点工作,持续推进5G 工业互联网的商业部署。为进一步推动5G技术发展,拓展5G应用场景,数码视讯推出了以5G便携移动直播背包为核心的5G 超高清便携直播方案。方案以“创造、服务、融合、分享”为理念,极大地减轻了超高清现场直播的人力物力投入,提升了现场拍摄的便捷性与灵活性。方案自2023年1月21日总台春晚起,先后服务于众多大型体育赛事重要活动的转播,包括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以及长春、厦门、贵州、甘肃等地的马拉松比赛,并探索了“竖屏直播”、“空中演播室”等创新直播场景。2)2023年3月,5G步入万兆时代,率先完成5G-A速率验证2023年3月,中国移动浙江公司联合华为公司基于5G-A技术,实现了包括超大规模天线阵列、8流MIMO、增强型UPF动态多核聚合、智能卸载等多项性能的验证,并测试获得超过10Gbps的单用户峰值速率,相比5G达到了10倍以上的能力提升,从核心网、基站到终端论证了5G-A实现下行万兆速率的关键技术要求,为5G-A端到端的产业成熟奠定基础。5G超高速低时延高可靠赋能行业应用2.749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50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023年3月21日,中国移动携手宁波市人民政府、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宁波市数字经济局、中移(上海)产业研究院共同召开中国移动5G全连接工厂建设启动大会(首站宁波)暨5G全连接工厂军团宁波落地仪式。大会以5G全连接工厂军团赋能5G全连接工厂建设为重要抓手,发布5G LAN、RedCap等多项5G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深度应用创新成果,加大以5G全连接工厂等项目为标杆的示范引领性,助力宁波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为宁波市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注入强劲动力。3)2023年3月,5G全连接工厂军团首站落地宁波,携手华为加快5G全连接工厂建设2023年5月,中国移动上海公司举行“智算新引擎 聚力新发展”发布会,联合华为发布5G-A智创万兆第一城,助力上海从“双千兆”迈向“双万兆”时代。中国移动上海公司早在2018年就开始了双千兆网络的投入,并持续领跑,在工信部测评、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成果显著,取得5G基站数、覆盖率、千兆宽带普及率等方面的全面领先,建成全球领先的双千兆数字底座。面向5G-A(5G-Advanced)时代,中国移动上海公司将围绕“速、广、深、新”打造至臻网络,并针对居民区等重点场景持续深化,将5G-A的万兆能力带进现实、带给用户。4)2023年5月,发布5G-A智创万兆第一城5)2023年5月,打造“双万兆之城”,发布5G-A万兆精品路线等四大关键成果2023年5月,中国移动杭州分公司(以下简称“杭州移动”)举行第55届世界电信日活动暨“共建万兆之城,共享智能亚运”主题发布会。会上,杭州移动携手华为启动“双万兆之城”,采用5G-A技术打造下一代新型基础设施,助力杭州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国移动5G-A“创新链”和“产业链”双链融合创新的先行者,中国移动浙江公司早在2022年在杭州就完成了5G-A技术的超大上行、宽带实时交互、通感一体、无源物联四大关键技术验证。2023年,杭州移动紧密贯彻省市政府三个“一号工程”的指导思想,勇攀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高峰,抢占数字产业新赛道,启动建设“双万兆之城”,布局探索未来产业。51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52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023年7月,由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主办的20235G应用创新大会在广州召开,中国移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结合在5G智慧海洋领域的实践经验,联合重磅发布5G智慧海洋发展研究报告,这是在国家提出海洋强国战略以来,全面研究总结5G在智慧海洋领域发展情况的权威报告。该报告梳理了一批共性需求,形成一套覆盖沿海、近海、远海三大场景的5G海域立体覆盖融合组网方案,总结了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海洋渔业渔政等六类产业典型解决方案,提出了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应用实践等五大发展建议,为推动海洋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6)2023年7月,发布5G智慧海洋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8月24日,众多用户期待已久的“云智行”智能云转播车在第三十届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展览会【Birtv2023】上首次正式亮相!7)2023年8月,“云智行”系列智能云转播车首次亮相BIRTV2023“云智行”智能云转播车是在智能媒体微服务技术研究与应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实验室的主导下,由中仪英斯泰克、杭州广电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扳手科技、天津德力等多家科技企业联合打造的一款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智能云转播车。“云智行”系列智能云转播车在技术上有诸多创新之处,比如采用双码流机制、支持5G网络、NTP时间戳帧同步机制以及标准开放微服务机制等。“云智行”智能云转播车基于超高清和高清混合架构,支持4K HDR信号源的接入;支持12G SDI无损制作,4K信号支持4-8讯道,并且可以以2讯道为单位堆叠递增;支持EFP、ENG、云台摄像机、DDR、流媒体、图片等信源接入;支持码率20-100Mbps广播级4K编码,并可以根据网络条件任意调整码率。同时,视频信号制作系统云化(公有云端 边缘云),也支持云端采编播与边缘云相结合,在技术上处于行业领先水平。53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54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023年8月,MediaTek与中兴通讯,Nokia等产业伙伴合作,基于商用频段n41(2.6G)和n79(4.9G)完成了上行超宽带关键技术Sub6G 3CC UL 2Tx切换的技术试验。该技术在两个频段的三个上行载波聚合期间,可以灵活地进行时隙级上行传输通道切换,极大提升了上行单用户的峰值速率;单用户上行最大速率超过1 Gbps,实现了上行千兆级的峰值速率。三载波UL 2Tx切换技术有效提高频谱的利用效率,为用户提供卓越的使用体验。8)2023年8月,完成Sub6G 3CC UL 2Tx 切换试验,单UE上行速率超1Gbps2023年9月26日,由中关村泛联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应用研究院与无线移动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6G协同创新研讨会(2023)”在北京举行。会上发布了超维度天线(E-MIMO)技术白皮书,白皮书力图从多天线技术研究、标准化及产业推动者的视角,对多天线技术在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发展潜力进行预判并对其与技术演进方向进行展望。9)2023年9月,发布超维度天线(E-MIMO)技术白皮书10)2023年9月,成功验证5G-A三载波聚合方案2023年9月,中国移动天津公司携手华为,首次在天津民园体育场完成三载波聚合方案的测试验证。本次测试采用了2.6G 100MHz 2.6G 60MHz 4.9G 100MHz的三载波组网方案,通过三载波聚合技术实现在260MHz带宽下单用户下行峰值速率达到近5Gbps,进一步提升了5G网络的性能体验,为5G-A业务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终端屏幕显示技术不断取得突破,过往影响3D体验的问题已经被逐一解决,具有更高分辨率、原生3D屏幕的终端将给用户带来更具冲击力的3D视觉体验。而云AI 2D视频转制3D视频技术彻底打破了传统3D内容制作效率低、费用高的瓶颈,势必将促进3D内容生态的繁荣发展。同时,随时随地的3D体验需要5G网络能力不断演进增强。在通常情况下,3D视频对网络带宽的需求是2D视频的210倍。借助5G-A三载波聚合技术的应用,5G网络将具备更大的带宽和确定性时延,这些能力将为裸眼3D的极致体验保驾护航,也为3D业务的普及和推广提供基础保障。55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56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023年9月,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宣布实现“5G Advanced”网络技术。该项技术由中移香港与华为共同合作打造,率先于香港实验室环境下完成网络测试及验证。验证时利用400MHz带宽毫米波频段和190MHz带宽的4G及5G频段相结合,测试得到接近12Gbps下行峰值速率(即速率为每秒12Gbit),整体平均速率稳定维持在10Gbps以上。该技术可充分满足沉浸式体验业务的网络要求,为裸眼3D、拓展现实(XR)体验等应用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该技术将深化数智化转型,在联人、联物、联车、联家庭、联企业方面推动香港社会迈向数智化的智慧世界。11)2023年9月,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宣布实现“5G Advanced”网络技术2023年9月,在中国信通院IMT-2020(5G)推进组组织下,华为率先完成5G-A全部功能测试用例。本次测试涵盖了上下行超宽带和宽带实时交互5G-A关键技术。测试中,华为完成5CC载波聚合的超大带宽测试,并验证下行多载波调度方案,首次在SingleDCI、SSB-Less等关键技术中完成多载波测试。通过离散频段间信道状态共享,实现多小区一体化调度,最大化频谱效率。首次完成3频段间的上行通道切换测试,实现时隙级灵活调度,提升频谱资源利用率和用户上行体验。该技术一方面可以满足AI训练数据上云、云拍照、云会议等交互类沉浸式业务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工业生产中可以使能AI质检、安全监控、远程控制等大上行业务应用。12)2023年9月,完成IMT-2020(5G)推进组5G-A全部功能测试13)2023年10月,中国移动四川公司上线全国首个5G-A三载波聚合业务2023年10月,中国移动四川公司联合华为在成都马拉松沿线完成2.6G 4.9G三载波聚合5G-A网络部署,同时通过vivo 5G-A手机实现峰值展示、3D直播等业务,本届成马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事,更是科技与体育的完美结合,为我国体育赛事智慧化树立了全新标杆。该测试成功验证了5G-A三载波聚合能够在大带宽、高可靠性等通信需求场景应用,进一步提升了网络下载速率,能够为体育赛事、工业、交通、政务等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重要技术支撑。57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58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023年10月8日晚,杭州亚运会闭幕式在杭州亚运主体育场正式举行。中国代表团在本届亚运会上共获得201金111银71铜,共383枚奖牌,金牌数超越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199枚,创造了中国体育代表团单届亚运会夺金纪录!从9月份杭州第19届亚运会火炬传递活动开始,杭州广电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业内领先的媒体公有云服务公司,同时作为中国移动5G-Advanced创新产业链合作伙伴之一,长期以来致力于互联网前沿数据通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全国各地媒体机构全程提供强有力的直播技术保障和支持,确保这一盛会精彩瞬间能够以最高品质传递给全球观众。14)2023年10月,技术保障200 媒体杭州亚运会相关直播杭州第19届亚运会火炬传递活动从9月8日启动,期间历经湖州、嘉兴、绍兴、宁波、舟山、台州、温州、丽水、金华、衢州等全省10个地市的传递,亚运会火炬于9月20日回到杭州,进行最后一站的传递。后台数据显示,除了杭州、湖州、嘉兴、绍兴、宁波、舟山、台州、温州、丽水、金华、衢州这11个城市本地媒体参与直播报道之外,亚运火炬传递期间,广电云平台内累计有46家媒体参与了亚运会火炬传递相关的直播或转播,总观看达到1063万人次,点赞1309万次,转发212万次。(亚运场馆慢直播)(亚运火炬传递台州站直播截图)(亚运火炬传递温州站直播截图)(亚运相关智能编播节目单)59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60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023年10月,上海诺基亚贝尔完成上下行超宽带FR1 FR2频段组合关键技术的实验室和外场测试验证。5G-Advanced的技术特点是超宽带和超高速,其中万兆速率是业界公认的5G-Ad-vanced典型标识。万兆速率不仅为高端用户提供单用户超高速率体验,同时也为更多用户提供更好的并发业务体验。上海诺基亚贝尔携手高通技术公司,成功在实验室和外场环境下,首次达成基于5G商用芯片的端到端10Gbps 下行传输速率里程碑。下行测试采用5G NR独立组网双连接(NR-DC)技术,基于2.6GHz 频段100MHz载波带宽和毫米波26GHz频段的4200MHz载波组合,以及大下行帧结构,实现超过10Gbps的单用户下行峰值速率。上行测试采用NR-DC技术,2.6GHz频段100MHz载波带宽和毫米波26GHz频段的2200MHz载波组合,以及大上行帧结构,实现了2.4Gbps单用户上行峰值速率。15)2023年10月,上下行超宽带关键技术:下行10Gbps/上行2.4Gbps峰值速率(各地融媒体进行亚运相关直播活动)16)2023年10月,上行超宽带关键技术:Sub-6GHz 频段上行三载波2Tx Switching 2023年10月,上海诺基亚贝尔完成上行超宽带Sub-6GHz频段上行三载波2Tx Switching关键技术的验证。为了充分利用商用Sub-6GHz频段资源和商用终端,实现5G-Advanced上行千兆速率的关键指标,提供极致的用户体验,使用UL Tx Switching技术在载波间进行上行通道的时隙级切换,有效提高频谱利用率。61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62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023年10月,中兴通讯完成3GPP R18多载波增强测试验证:随着5G商用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商用频段已经从单频段扩展到三个及以上,因此需要在3GPP R18中持续增强多载波深度融合能力、通过频谱资源池化方式节省公共信令开销、挖潜商用频谱潜力。已经完成的3GPP R18多载波增强功能验证的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方案,单DCI调度多载波能力和SSB-Less方案等可以节省系统信令开销、同时提升SSB-Less小区容量20%以上,提升了多频谱下的频谱效率,支持更加多样化的5G服务。自2019年起,中兴通讯就开始积极推动针对双载波的UL TX Switching方案,通过时域-频域的深度融合方式挖掘多频段的潜力。在本次验证中,基于业界主流终端芯片实现了三载波场景下的上行发送增强,进一步提升了频谱利用效率和用户体验,满足了不断增强的上行容量要求,为用户提供了更出色的网络体验。上海诺基亚贝尔携手联发科技,运用上行三载波聚合和上行2Tx Switching增强方案,实现时隙级灵活调度,在商用Sub-6GHz n41/2.6GHz和n79/4.9GHz频段3CC组合上获得了单用户上行超1Gbps的峰值速率。17)2023年10月,完成5G-A关键技术:上下行超宽带多项R17&R18 5G-A关键技术测试18)2023年11月,完成全球首个LampSite X数字化室分验证2023年11月,中国移动北京公司携手华为在丽泽SOHO完成全球首个5G-A数字化室分“LampSite X”创新解决方案试点验证。相比传统方案,每个室内设备安装点位仅需部署一个射频头端,即可完成1.8G 2.3G 2.6G 4.9G多频段的4/5G同步覆盖,实现极高容量室内场景的无线网络极简部署。测试结果显示,在开启2.6G 100MHz 4.9G 100MHz的200MHz载波聚合功能后,单用户平均下行速率1.9Gbps,速率峰值2.1Gbps,极大提升了用户体验。63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64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中国移动河南公司郑州分公司基于矿山产业5G专网先行先试的经验积累,构建了地下智能化综合性通信网络,实现了井下工作面到井口等巷道的5G-A网络覆盖。经实测网络上行达1.1Gbps,能够满足100多路高清摄像头的视频回传。5G-A基站设备覆盖距离较原有5G基站设备提升50%以上,部署成本降低30%以上破解煤炭行业的传统难题。助力金岭煤矿,实现井下无人化、少人化、远程化、智能化采煤,提升采矿作业的精准性、稳定性和工作效率。井下设备要和地面取得联系,往往需要搭建通信线缆,这导致各类设备非常不方便移动。有了5G-A专网后,在井下工业环网的末端,就可以将通信线缆这条辫子剪掉,让井下设备轻装上阵,将井上控制井下、末端剪辫子轻松变为现实。”19)2023年12月,联合打造5G-A DMN智慧矿山解决方案5G新通话是中国移动5G特色应用,是基于5G网络的超清语音通话、视频通话业务及相关增值业务,如5GVoNR超清视话、5G视频客服、智能翻译功能、屏幕共享、远程协作、AR趣味通话等功能,可为用户提供可视化、多媒体、高感知的超清通话体验。VoNR 构建下一代实时通信业务新生态2.82023年月,上海诺基亚贝尔IVAS解决方案在2023北京PT通信展和中国移动合作伙伴大会中均进行了现场live展示,包括了沉浸式语音通话场景以及沉浸式多人线上会议场景,听者均可以定制所有扬声器放置在房间中的位置,实现近大远小和具有方向感的高级收听体验。VoNR 在语音的基础上新增了IMS数据通道(IMS Data Channel),从而在通话内容上,增加了全媒体信息实时互动(如视频、位置、共享桌面和画板等);在通话方式上,增加了交互式、沉浸式的新体验。上海诺基亚贝尔是沉浸式语音和音频服务(IVAS:Immersive Voice and Audio Services)的主要贡献者和报告者之一,也是主要技术规范的制定者。IVAS提供了具有空间感的音频,使用地理和声学定位来渲染声音的真实方向,为听众创造360沉浸式音频体验,它还可以通过头戴式耳机跟踪实时音频内容播放(例如根据头部运动产生的音频变化对输出进行调整)。IVAS将在R18中引入空间音频(Spatial Audio)作为移动通信的新标准,提供沉浸式通话和会议等全新体验,并为元宇宙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1)2023年月,沉浸式语音和音频服务(IVAS)65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66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中国移动江苏公司在中国移动计划建设部统一指导下,携手中兴通讯在江苏完成5G新通话一阶段外场兼容及无线性能试点。5G新通话核心网络由中兴通讯独家承建,5G新通话平台由中兴通讯等多厂家提供。终端、核心网、业务平台和媒体能力平台的端到端兼容性测试,将进一步推动5G新通话生态建设和培育。无线一阶段试点采用视频方案,即在不改变终端的前提下,通过网络增强,可向有语言翻译需求的商务人士和有视听增强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无障碍通信业务,向有彰显个性化需求的时尚达人,提供趣味通话业务。用户使用现网支持视频通话的VoLTE和VoNR终端即可。本次试点重点验证了终端的兼容性,测试了中兴Axon40Pro等十多款主流型号5G终端,为后续商用奠定了基础。经过共同努力,中国移动江苏公司携手中兴通讯等合作伙伴打通了5G新通话视频首呼,并实现了无障碍和趣通话两大类共六种典型业务,为用户带来5G新通话的全新业务体验。同时,中国移动江苏公司携合作伙伴完成了业务和网络各接口的解耦测试,全面验证了5G新通话方案的可行性。继第一阶段工作后,中国移动江苏公司将推动一阶段视频方案的商用,同时推动5G新通话网络平滑过渡到第二阶段试点,即采用3GPP定义的IMS数据通道目标方案,提供丰富多彩的5G新通话业务。二阶段用户即可享受全新交互式/沉浸式业务体验,运营商也可以充分利用电信网络的技术优势和用户基础,凭借5G新通话直面OTT应用的挑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更大发展。4)2023年11月,启动无线完成5G新通话实验室和外场兼容性试点5G新通话视频业务2023年9月召开的3GPP SA第101次全会上,决议通过了由中国移动主导并担任报告人的 Rel-19新项目FS_NG_RTC_Ph2。中国移动持续推进VoNR 架构的完善与增强,在Rel-18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数字人通信、数字人形象管理等元宇宙基础能力、实时通信能力开放、DC互通等增强等特性,迈出实时通信业务向元宇宙发展的第一步。2)2023年9月,3GPP完成VoNR 架构增强研究立项2023年10月,中国移动在VoNR 核心网建设方面与华为、中兴、东信北邮、东方通信及科大讯飞等设备厂商深度合作,共同推动VoNR 网络功能商用落地。以VoNR 能力网元为底座,引入VoNR 媒体面及AI能力平台等新型网元设备,并且完善IMS(如VoLTE AS、SBC)等基础网元的VoNR 新能力,构建以新通话网络服务为主的全新话音网络体系。以“打造精品应用,提供个性化体验”为理念,积极探索个人用户在通话中的痛点,开拓了面向不同群体的无障碍通话能力,例如:针对适老人群、听障人群的语音转写,针对商务、跨国差旅人群的智能翻译。为了让通话更好的传递感情,表达个性,打造了系列趣味通话体验,包括背景替换、手势动效、虚拟头像、语音表情雨等。同时,为了丰富业务体验,扩大用户群体,拓展了个性化业务,比如点亮屏幕:在C端引入数字人形象,更饱满的表达个性;还包括商务速记,通过语音转写,将通话内容以短信形式下发,未来还可引入类GPT技术,提供通话纪要。3)2023年10月,VoNR 网络功能商用落地,开启下一代实时通信67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68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023年3月,中国移动福建公司联合华为共同发布了海域自智网络白皮书。白皮书详细阐述了海洋场景下,面对移动网络运维成本高、风险高以及要求高等挑战,中国移动福建公司通过不断提升无线网络“智能化”能力,联合华为持续打造海域场景下业务智营、网络智优、运维智简的无线“自智网络”。白皮书指出,海域5G网络具有很多独特的特点,比如海域业务的繁荣和多样化,对网络质量提出了潜在要求。但同时还存在海域站址稀缺、干扰难控制、岛站、危站维护困难等问题,网络智能化和自动化能力的建设对5G海洋网络必不可少。针对这些挑战,海域自智网络白皮书对面向海域站点运维、用户体验优化、体验节能等方面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例如,智能故障管理、潮汐智动、海域体验节能等,能够有效降低海域站点运维成本,提高海域用户体验,制定差异化的体验节能协同策略。2)2023年3月,发布海域自智网络白皮书2023年5月3日,在英国伦敦举办的FutureNet World 2023峰会上,中国移动联合华为共同申报的“数字孪生使能自智网络”(Digital Twins for Autonomous Networks)项目,从众多运营商中成功突围,最终斩获运营商大奖“The Operator Award”。本次获奖为中国移动首次荣获该项大奖。3)2023年5月,“DT For AN”在伦敦FutureNet World峰会获得The Operator Award人工智能(AI)技术通过对复杂场景海量数据的规律、特征进行提取和模型训练、推导,实现决策的优化,为解决5G网规网优成本高、无法建模等痛点问题提供了新思路。移动通信领域正在不断探索引入AI构建智能化的无线接入网,如何让AI技术适配复杂多变的无线通信场景,以及如何为AI与网络融合寻找最具价值的赋能场景并提出解决方案是业界最受关注的问题。目前,5G移动通信系统中AI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已渐入佳境,业界不断拓展5G与AI融合的新场景,并推动了相应的标准化进展。5G AI,智简网络运维,智生网络性能提升3.1 2023年1月,中国移动天津公司携手华为完成IntelligentRAN 5GtoB Suite端网智能运维方案在天津港专用网络的商用。5GtoB Suite实现天津港5G RAN专用网络稳定在线运营,替代了原中国移动天津公司依赖人工运维的方式,节省了运营成本,并提高业务运营效率70%。该方案实现了无线单域的自治,被5G专网确定性服务保障方案AUTIN集成,有力支撑中国移动A10服务端到端保障目标达成,助力中国移动天津公司5G专用网络业务高速稳健发展。1)2023年1月,完成IntelligentRAN港口业务智能运维商用03WISDOM BEGETS WISDOM智生智简69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70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可信的综合资源数据:根据资源管理中心的存量数据、网管的逻辑资源数据和机房设备的物理资源数据进行综合推断,结合站点的拓扑网络,实现BBU等设备的物理资源数据和逻辑基站、制式、小区等逻辑资源数据的精准匹配,三源数据归一,减轻现场人工核验工作量,实现低成本、高精准地识别失效资源、错误资源和空闲资源,自动输出资源管理数据校准评估报告,进而支撑客户盘活空闲资源,提升资源利用率。中兴通讯在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023)发布无线网络数字孪生即服务技术白皮书。白皮书首次提出无线网络数字孪生即服务理念,数字孪生即服务是一种基于云平台提供数字孪生功能和能力的交付模式,具备支持网络可视、可控以及自主演进的能力,具有易用性、共享性、灵活性、稳定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等特征,可以为客户提供低费用试错、开放架构、降低数据获得难度、提升模型泛化能力和可解释性的价值,提升无线网络新技术、新应用创新效率,推动技术变革和发展,提高无线网络自智水平。实现无线网络提质、降本和提效,是无线通信网络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手段,对于提升无线通信网络的效率、质量、安全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5)2023年6月,发布无线网络数字孪生即服务技术白皮书近年来,中国移动与华为深度合作,基于数字孪生理念探索高阶自智网络发展之路,并进行试点实践,在算力网络、云化核心网容灾倒换等业务已取得多项创新成果,实现算力节点开通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提升、很好解决云化核心网容灾倒换传统方案依赖人工,容灾评估时间长、容灾过程不可见等问题。未来中国移动将联合华为持续进行更丰富的自智网络创新实践,进一步探索基于数字孪生理念的业务仿真、AI训练、安全仿真、网络优化等高阶能力,推进自智网络向2025年L4目标演进,赋能千行百业,助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2023年6月,中国移动安徽公司联合华为在合肥完成AR(Augmented Reality)智能化机房管理创新试点。该方案基于综合资源系统和网管系统的资源数据,引入智能化及AR技术,实现机房内综合资源核查全覆盖、无偏差、无盲区。该方案具备以下两大价值:(1)300 资源类型自动采集:基于AR图像的设备和状态感知能力,主动识别无线产品和操作环境,通过实时视频完成包含BBU、RRU、天线等300多个资源类型的快速批量采集。实现资源稽查从抽样检查转换为全量例行检查,在无额外人力和时间的投入,资源核查准确率高达95%以上,且一个机房的资源核查时长从原来的2小时缩短到10分钟。4)2023年6月,AR智能化机房管理方案助力安徽移动综合资源精细化管理71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72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两款车型均首次搭载由蘑菇车联自研的“车路云一体化”自动驾驶系统,内置蘑菇车联自研的L4自动驾驶算法,算力可达1000TOPS以上,并集成了ADCU、RTK、OBU和5G通信模组等硬件,支持C-V2X和5G双链路通信。同时,基于AI云上的交通大脑,车辆实现了5G平行驾驶、编队行驶、云控系统等各种智能化操作应用。目前,两款车型均已实现前装量产,并在北京、云南、山东、湖北、湖南等落地应用。6)2023年7月,5G AI技术为成都大运会提供安全、智能、舒适的自动驾驶服务2023年7月,在成都举办的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以下简称“大运会”)期间,蘑菇车联作为成都大运会自动驾驶官方供应商,向大运会参赛运动员、嘉宾、工作人员及市民提供动态接驳服务,成为第一家服务全球性赛事的中国自动驾驶公司。蘑菇车联部署了一支自动驾驶车队,包括无方向盘、油门和刹车的MOGO BUS M1以及有方向盘的MOGO BUS B2两款车型。8)2023年8月,先行先试大事件智能运维保障 2023年8月,中国移动四川公司成都分公司、天府新区分公司联合华为,基于IntelligentRAN智慧重保解决方案,协同服务解决方案,针对保障区域内9800多个基站的3515个RHUB、5529个BBU、54635块单板开展多轮设备健康度检测与预测。以高温隐患预测为例,感知到138个设备隐患,经过全方位清理基站高温隐患后,比赛期间各个设备均保持在75以下,无设备重载导致的故障。大运会比赛期间,中国移动四川公司成都分公司、天府新区分公司的智慧大屏,基于5G网络一分钟智能感知,做到网络各项指标近实时的可视、可管、可优,通过大、中、小屏“三屏联动”对人、车、事件进行协同调度指挥,极大地降低了网络出现严重拥塞等风险,更好地保障网络的稳定运行。2023年7月,由福建农林大学、中国移动福建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组建的5G智慧海洋实验室正式挂牌,智慧海洋产学研用备忘录签约仪式同步举行。福建农林大学副校长郑宝东、中国移动福建公司副总经理黄小田、华为公司无线网络产品线副总裁李捷、福建乾动海上粮仓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建涛等联合为实验室揭牌。三方共建共享5G智慧海洋实验室,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独特性,率先积极催熟国内领先的5G AI海洋养殖解决方案,助力深远海鱼类养殖和育种、综合水质监测、水下机器人巡检捕捞、AI鱼群智能算法开发等前瞻领域实现突破,以合作、共享、创新的合作模式,推动海洋经济新发展。7)2023年7月,建设国内首个5G AI智慧海洋实验室73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74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中国移动天津公司联合中兴通讯完成了业界首个基于数字孪生的高铁精准规划创新方案落地,并获得了第六届“绽放杯”应用大赛5G演进技术一等奖和全国赛三等奖。该方案主要构建了站点孪生、信道孪生两大孪生能力,其中站点孪生调用数据采集分析、模型训练生成等微服务,围绕工参测量、数字设计、空间评估三大功能重塑勘察设计,可实现更高质量的网络建设;信道孪生调用模型训练生成、仿真模拟、可视渲染、参数策略优化等微服务,实现更加精准的网络规划。该方案通过更高精度的孪生建模支撑更加精准的可视网络规划,利用孪生预演寻优将工程优化工作前置在规划阶段,极大地减少了工程优化阶段的反复上站,是面向6G网络规划的创新探索。11)2023年9月,推出业界首个数字孪生高铁精准规划方案5G网络逐渐从陆地延伸到海洋,为更好优化海域无线信号的覆盖,中国移动福建公司推出创新方案“虚拟海测”。虚拟海测无需租船出海,基于卫星地图,通过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完成渔排和养殖区的识别,构建海域环境和业务的数字孪生地图。同时依托仿真大模型,结合5G MR数据和4G MDT数据,将海面用户测量信息与地图虚实结合,高效识别海域的弱覆盖或覆盖空洞区域,实现完整的海域覆盖评估效果,并自动化输出站点规划及优化建议。虚拟海测可实现远程预测海域无线覆盖,与传统海测结果对比,效果基本相同,广泛支撑包括“渔排直播带货”、“海上养殖监控”、“海域执法”等业务场景,助力“智慧海洋”建设,为海洋数字化与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9)2023年9月,基于虚拟海测优化海域无线覆盖加速海洋数字化发展2023年月,上海诺基亚贝尔完成了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无线性能提升外场试验,可以有效实现基站RRM参数的实时动态优化,还可以对优化参数进行网络KPI性能预评估,提升无线空口性能和频谱效率。测试实验表明,通过深度强化学习优化后,小区频谱效率约有近10%的增益,增益主要来自在小区信号中差点区域。深度强化学习(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DRL)在无线通信领域的研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它在优化无线网络的资源分配、无线资源配置、干扰管理、能量效率和性能提升方面有传统监督学习无法比拟的优势。基于DRL的无线资源参数优化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强化学习的方法对基站环境的精准状态建模,持续迭代探索,来实现基站无线资源配置参数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自动优化到最优配置,从而实现网络上下行频谱效率的提升。10)2023年9月,完成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无线性能提升外场试验75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76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中国移动联合中兴通讯在2023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展示了基于数字孪生的智慧海港天线与RIS智能规划开放任务,将在中国移动“智慧网络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发布并提供对外使用服务。该仿真环境和任务可以为用户提供丰富的海港数据集、基于数据驱动的AI模型和训练环境、全协议栈结合自主研发核心组件的高精度无线网络数字孪生平台,从而制定精准预见式网络规划策略,推动智能网络演进。12)2023年10月,完成基于数字孪生的智慧海港天线与RIS智能规划开放任务2023年10月,vivo研发了无线AI综合测试样机,可以采集移动通信网络中各种物理层信号相关的数据,支持神经网络的训练、部署和验证。该样机已基于在vivo北京研发中心所在园区采集的空口数据,完成了基于AI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压缩和预测的模型训练以及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非AI方案,基于AI的方案可以更好地提取空口数据中的特征,进而实现更好的CSI压缩和预测性能。13)2023年10月,开发无线AI综合测试样机14)2023年11月,完成3GPP RAN首个5G AI标准项目中国移动作为报告人主导3GPP RAN首个5G AI标准制定项目(WI: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Machine Learning(ML)for NG-RAN,简称AI/ML for NG-RAN),已于2023年11月成功结项。该项目制定了业界首个用于AI的统一数据请求与反馈流程,针对网络节能、负载均衡、移动性优化三大应用场景明确AI模型输入/输出策略、确定执行AI决策后需监控的网络和终端性能指标以用于模型评估与更新,成功打通AI技术与5G结合关口,实现了智能化运维、节能和资源管理等多项关键能力,有效降低了运营商网络部署和运维成本,加速网络自动化和智能化,提升用户体验,实现5G与AI融合创造新价值。以网络节能为例,测试区域内包含1089个小区和328个基站,基站使用符号、信道和载波等关闭策略。在启用AI节能功能后,由于既考虑了预测负荷的情况,又对不同场景选择不同动态节能阈值,节能更加灵活,实测每个小区节能效果相比传统节能方案可提升2.75倍。vivo开发的无线AI综合测试样机基于AI的节能能耗和小区关闭时长统计基于AI的CSI压缩与预测的空口验证77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78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021年12月,3GPP RAN#94-e会议通过了Rel-18研究项目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Machine Learning(ML)for NR Air Interface(以下简称空口AI)的立项。作为首个探究将AI应用于无线空口中的项目,该项目研究空口AI的工作框架与基本流程,聚焦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波束管理、定位三大用例的仿真评估及标准影响分析。2023年11月,3GPP RAN1/2/4小组宣布完成R18空口AI研究项目,发布研究报告TR 38.843(Study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Machine Learning(ML)for NR air interface(Release 18))v1.2.0版本,并计划在2023年12月发布最终版本。该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空口AI基本架构,AI模型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波束管理、定位三大用例的仿真评估结果及其对标准的潜在影响(如信令流程、测试例等),为后续空口AI的标准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该项目的研究过程中,中国移动自主开发了1套仿真平台,可支持CSI压缩反馈、CSI时域预测、空域波束预测、时域波束预测、AI指纹库定位、AI辅助定位等多个空口AI用例,仿真平台输出的100余组仿真结果写入TR 38.843,为空口AI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提供了真实定量的全景视角。15)2023年11月,3GPP完成R18空口AI研究项目仿真平台输出结果:基于AI的CSI反馈链路级BLER性能仿真平台输出结果:基于AI的定位误差累计分布曲线16)2023年11月,无线大模型保障助手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为2023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保驾护航2023年以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迅速发展。在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中国移动浙江公司重保团队联合中兴通讯使用AI大模型保障助手对部分保障站点实施保障。保障助手采用生成式AI运维模式,精准理解自然语言意图,并自动匹配场景智能生成保障方案。跟传统保障流程相比,保障效率可提升5倍。同时,保障助手能够主动感知内外部事件,通过日历、邮件等触发保障流程,覆盖重大活动、突发事件、业务潮汐等场景,是业界首个基于大模型面向无线网络业务场景的端到端创新产品实践。79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80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GSMA评委评价认为:“生产效率和质量是制造商应对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关键考量。奥迪斯丹采用了5G专用网络来支持新的创新解决方案,如敏捷生产、基于机器视觉的质检和仓库AGV小车等,以提高效率,从而使其在中国宁波的纸箱工厂的生产总成本降低了20%,仓库管理效率提升了50%,而质检效率提升高达80%。”该项目采用中兴通讯的NodeEngine工业基站方案,构建高质量专网,依托5G网络高带宽、大连接、低时延、高可靠等特性,实现了工厂内部设备互联互通,满足各种类业务上线需求,使生产和感知设备快速组网、数据信息精准采集、区域安全有效可控,出色的完成了5G赋能数字化工厂的探索和迭代,为5G 工业互联网建设起到良好的示范和推广作用。无线云网算业一体构建新服务无线云网算业一体网络通过对算力资源、网络资源及业务资源的统一编排和调度,为业务应用提供最优边缘算力资源、极致低时延体验和灵活的无线资源保障能力,可以满足网络智能化、云手机、XR实时互动、车联网车路协同、工业柔性制造PLC控制等高价值业务的低时延和高可靠性的需求,受到业界广泛关注。中国移动联合“产学研用”各界通过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产品试制应用,无线云网算业一体网络在标准化、产品研发与应用推广方面均取得了突破和进展。标准方面,在CCSA、O-RAN等标准组织,中国移动牵头完成网业协同关键技术和无线算力网络的立项;产品和方案方面,联合高校和产业伙伴开展关键技术原型样机研发、商用产品研发和试点应用,中国移动联合产业伙伴发布了“灵云”系列云基站、工业基站、国产5G芯片等产品以及行业解决方案,满足行业客户的痛点需求,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应用推广方面,中国移动联合产业伙伴完成了数十个典型应用场景的试点验证,并成功举办了两届“无线通算融合共生技术研讨会”,为无线云网算业一体网络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3.22023年02月,浙江宁波奥迪斯丹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移动和中兴通讯联合打造的“5G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项目荣获2023年GSMA“5G智能制造挑战奖”,获此殊荣表明三方联合打造的智能化纸箱生产工厂在推动产业数字化方面得到了业界认可。1)2023年2月,工业基站方案荣获GSMA“5G智能制造挑战奖”,实现5G在工业场景的价值兑现81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82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中国移动研究院创新提出基于集中化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5G无线工业网新型架构,与中兴通讯联合攻关空口确定性、PLC云化、云网业一体和智能网业协同等关键技术,使普通基站可快速升级成5G智能工业基站。该成果主要有三大技术创新:一是“新架构”,依托云网业一体技术,把云化PLC集中部署至基站上,不仅可降低PLC硬件成本,而且可实现快捷部署和全工厂PLC间协同,为工业控制领域的发展提供一种全新的高效组网模式。二是“新性能”,通过引入空口确定性、智能网业协同技术,大幅提升5G网络的时延、确定性等性能;攻关智能网业协同,建立特征感知-智能决策-闭环监控-反馈机制,实现“网随业动”和“业随网动”,提升可靠性至99.999%,加快OT与CT深度融合。三是“新应用”,通过高效利用基站算力实现PLC、HMI、机器视觉等多种工业特色应用的灵活按需承载。5G智能工业基站不仅部署敏捷、降本增效显著,而且契合工业网络云化、无线化趋势,PLC云化、集中化部署将加速工业网络从分布式向集中式协同高效组网演进和变革,助力5G和工业互联网两大新型基础设施的深度融合,为产业数字化提供全新的实践路径。2)2023年3月,基于5G增强的工业PLC端网新型架构及关键技术,获选中国移动研究院2022标志性原创技术成果,推动5G深入核心生产域3)2023年4月,首个无线算力网络国际标准立项,引领无线通算融合共生技术标准体系构建在2023年4月27日召开的O-RAN会议上,中国移动研究院牵头完成“Communication and Computing Integrated Networks”标准立项,这是业界首个无线算力网络的国际标准立项,得到法国电信、加拿大运营商TELUS、日本乐天和KDDI,以及诺基亚、三星、中信科、亚信、联想等数十家电信运营商和网络设备商的支持。该项目将基于无线接入网广泛分布的的基站和终端计算和通信资源,研究无线算力网络的场景、需求和关键技术方案,分析无线算力网络相关架构、功能和接口影响,开启了无线网络技术设施服务升级的新篇章。4)2023年5月,基于“灵云”系列无线云基站的行业方案解决客户数智化转型痛点,成功入选“5G小基站优秀产品和解决方案TOP10”2023年5月23日,中国移动基于“灵云”基站产品打造的3项解决方案成功入选“5G小基站优秀产品和解决方案TOP10”,有效解决行业客户痛点需求。基于5G尊享专网的野外智能节点勘探系统由中国移动与中石化物探院合作研发,首创基于5G专网的野外油气勘探采集系统,有力提升石化勘探企业野外勘探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荣获“5G小基站优秀产品和解决方案TOP10”第一名;针对海洋场景渔旅养殖平台回传的基于无线云小站的渔旅养殖场景5G公专网融合建设方案,利用无线云组件整合物联网平台,实现单站提供5G连接 物联网服务,高质量一体满足“数字经济 海洋经济”业务需求;高确定、低成本的5G智能工业云基站解决方案针对工业现场分布式小算力及有线部署方式严重制约工业数智化转型的痛点,通过架构创新、空口增强方案创新、智能协同方案创新,解决工业现场无线化、PLC云化/集中化部署的难点,为工业场景量身打造了业界首个网云业一体5G智能工业基站解决方案。83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84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023年5月,中兴通讯与中国移动研究院签订MOU,进一步深化无线通算融合创新合作,在大容量感知增强、行业SLA精准保障以及2B/2C资源联合编排等方向达成正式合作,进一步加强无线算力网络与新业务场景的结合,助力无线算力网络实现云、边、端算力资源的按需分配和灵活调度,为数字经济的加速发展打造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双方将联合产业伙伴一起加速无线算网关键能力构建,提升无线算力的增值能力,推进无线算网/通算一体标准制定,为无线网络更好服务新业务、新场景提供新动能,深度释放5G网络潜能。5)2023年5月,深化无线算力网络创新合作,释放5G网络潜能6)2023年5月,飞腾5G生态解决方案白皮书成功发布2023年5月19日下午,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算力飞腾 赋智未来”高端论坛上,飞腾携手同泰怡、京信、亚信、浪潮、爱瑞、沐创、中电互联、爱浦路等13家5G生态伙伴重磅发布了飞腾5G生态解决方案白皮书,飞腾公司副总裁王瑞彬、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丁海煜以及生态伙伴代表出席了现场发布仪式。近年来,飞腾与运营商和众多生态伙伴积极进行联合技术攻关,逐步形成了基于飞腾CPU处理器的无线云网算业一体的国产5G解决方案,构建了开放的软硬件生态体系。此次白皮书的联合发布将为行业客户带来更多选择,共同推进国产5G生态的繁荣和产业发展。7)2023年6月,算网双智协同解决方案首次在现网应用,助力广交会网络体验再升级2023年6月,中国移动研究院、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广州分公司联合中兴通讯面向大容量场景,首次提出基于算网双智协同的大容量体验增强方案,并在广交会期间保障网络质量再上新台阶。85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86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8)2023年6月,自主研发无线通信核心芯片及全方位、多元化的产品解决方案亮相MWC上海,展示无线通讯产业链的生态建设与发展2023年6月,极芯通讯携自主研发的无线通信核心芯片及全方位产品解决方案亮相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极芯通讯提供完整的SDK开发工具和参考设计,能够适配多厂商的DU和多厂商的射频收发信机,大大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极芯通讯秉承开放共赢的原则,积极沟通无线通讯产业链。已有多家厂商基于极芯通讯的UC1046芯片开发了多款高性能RU产品。在展览中,展示了中国移动基于UC1046芯片开发的RU-“灵云”等多款国产RU产品,并向国际展示我国无线通讯产业链的生态建设与蓬勃发展。算网双智协同方案,围绕多频5G大网容量协同、典型场景大容量体验保障两大典型应用需求,通过1 N融合双智协同的创新解决方案,点面协同赋能双优5G:“1”指面向5G“1”张大网,基于网络级智能负荷均衡、用户级智能编排技术实现双重智能的网络均衡;“N”指面向“N”种差异化大容量场景,通过网络级智能算力编排、用户级智能业务识别与保障技术实现双重智能的算网协同。在5G多频网和大容量场景下,达到网络容量、算力效率、用户体验联合最优。大型线下活动的全面复苏,有利于促进城市活力的持续提升以及国家经济的加速增长。中国移动将与产业伙伴持续推动算网融合创新,发挥通信和信息化技术优势,继续深耕大容量场景用户体验,为广大用户提供更稳定、优质、高效的网络服务。9)2023年6月,成功举办“基于飞腾新一代无线定制版CPU的服务器规格指标可行性分析专家评审会”2023年6月,中国移动携手飞腾及7家产业伙伴联合举办“基于飞腾新一代无线定制版CPU的服务器规格指标可行性分析专家评审会”,中国移动及中国电子相关领导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经与会专家讨论,一致形成基于飞腾新一代无线定制版CPU的服务器规格指标可以满足5G扩展型皮基站的技术要求的结论,这将为后续满足5G场景需求的定制整机的推出奠定重要基础,解决以往国产平台中通用而不专用且成本压减困难的问题,对于业界的产品研发及生态拓展有着重要意义。87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88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11)2023年7月,“基于无线算力网络的端到端极致体验保障”方案完成技术演示,实现上行千兆、端到端时延小于4ms的极致保障能力2023年7月,中国移动研究院与中国移动河北公司、中兴共同设计的“基于无线算力网络的端到端极致体验保障”方案在河北省完成技术验证和演示。该创新方案面向5G在智慧医疗、智慧工厂、智慧园区等场景的应用探索,验证了无线算力基础设施、多层次业务特征学习与识别、端到端业务流QoS flow自动拆分与建立、基于业务及网络感知的低时延保障、无线算力开放协同与通算跨域联合编排等关键技术能力,实现了上行千兆、端到端时延小于4ms的极致保障能力,大幅提升了沧州中心医院5G云桌面项目手写板业务体验,白卡签约简化了ToB项目的签约管理流程。为行业应用提供简单、高效的部署平台,实现项目总体成本最优。该方案在2023年11月ICT中国(2023)优秀案例评选中荣获杰出案例奖。2023年6月,第31届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海诺基亚贝尔与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展示了基于边缘云平台开发的5G时间敏感网络和边缘云原型系统,集成了5G Cloud RAN、网络智能控制器(RIC)和轻量级的核心网。通过时间敏感网络技术和边缘计算云技术,5G TSN网络跨域时钟传输抖动从几十毫秒量级降低为小于2微秒,同时平均传输时延从几十毫秒量级下降为小于10毫秒量级,各项性能指标在业内处于领先水平,为工业自动化和物联网应用提供确定性、低延迟和高效的通信。上海诺基亚贝尔与中国移动研究院携手紫光展锐,大族机器人,Datamesh,极视云信息科技基于5G TSN和边缘云原型系统实现的工业协作机器人数字孪生应用,其感知准确性从0.1毫米(无TSN)提高到0.01毫米的水平。10)2023年6月,完成基于边缘云平台的5G时间敏感网络系统展示89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90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13)2023年7月,首届无线通算融合技术研讨会成功召开,助力无线通信领域创新发展2023年7月14日上午,中国移动研究院在贵阳召开以“通算一体,云智共融”为主题的无线通算融合技术研讨会在贵阳召开。来自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上海大学、华为、中兴、亚信科技、新华三等单位的嘉宾,共同面向无线接入网络通信与算力融合共生发展趋势,聚焦应用场景、基础理论、网络架构演进、技术方案创新等方向进行研讨。2023年7月,中国移动携手中兴通讯,基于中国移动研究院协同创新基地5G-A实验室5G工业专网实验室真实生产产线,完成高确定性5G工业云基站内生确定性能验证,业界首次实现10ms1ms99.99%(时延在9-11ms可靠性达到99.99%)的实测性能,有效降低时延抖动,大幅提升5G网络确定性,实现时延有界。12)2023年7月,完成高确定性5G工业云基站验证,业界首次达到抖动小于1ms91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92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15)2023年8月,5G与计算、AI融合论文获2023年中国算力大会最佳学术论文2023年8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2023年中国算力大会在宁夏召开。中国移动研究院在SCI一区期刊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录用(影响因子:12.777)录用论文Intelligent RAN Automation for 5G and Beyond获2023年中国算力大会最佳学术论文,表明论文所提的无线网络与计算和AI相融合技术和方案受到学术界高度认可。14)2023年8月,中国移动发布国产5G云基站系列产品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宇红表示,建设具有连接与计算能力的边缘云节点是算力网络重要的“神经末梢”,也是打造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关键。中国移动在业界率先提出无线通信与算力融合共生网络的理念和技术体系,并于2022年在CCSA牵头设立无线算力网络场景、需求和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与产业伙伴共同开展技术攻关。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丁海煜在“通算融合共生,无线网络架构创新思考”主题演讲中表示,DIOCT技术融合、新业务场景和网络基础设施效能升级等变化对网络演进提出了新的需求,推动着无线接入网向通算融合共生方向发展,实现信息服务基础设施推动了中国在无线通信和算力网络领域的领先地位,加速了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未来的通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首届无线通算融合技术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推动了加速了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未来的通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2023年8月24日,在第七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上,中国移动发布自主研发云的基站“灵云”品牌及两款产品,中国移动副总经理高同庆副出席发布活动。本次发布的“灵云”基站产品为加载国产核心芯片的商用5G扩皮云基站“灵云”5041D和业界首个全国产5G云基站基带处理单元(Base-band Unit,BBU)样机“灵云”BBU5041F。该产品系列的正式发布,标志着国产化5G小站产品已具备商用能力,可以为用户、为行业带来更高性价比的5G室内覆盖解决方案和高质量的业务体验,从而助力5G网络多元化发展;同时也是中国移动支撑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积极发挥移动信息产业链链长作用的重要举措。93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94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1 8)2 0 2 3 年 9 月,可 重 构 5 G 射 频 收 发 芯 片“破 风8676”与极芯通讯自研DFE芯片UC1046联调成功2023年9月,中国移动研制可重构5G射频收发芯片“破风8676”与极芯通讯自研DFE芯片UC1046联调成功。中国移动充分发挥运营商的龙头研发牵引作用和网络技术积累优势,携手极芯通讯整合5G小基站产业链,将串行研发升级为并行模式。大幅缩短从芯片到整机适配的时间,加速整机集成与迭代。进一步形成生机勃勃、可持续发展的移动通信产业生态链。筑牢5G新基建底座,助力网络强国建设。2023年2月,Nokia推出了基于SmartNIC的无线云基站方案,旨在提供更灵活、高效的网络解决方案。通过将无线L1处理任务从CPU卸载到内联加速卡,实现了专用硬件一致的性能目标,同时也满足了发布和部署时间的需求,从而释放更多CPU资源用于计算和业务应用。2023年11月,在诺基亚杭州研发中心搭建的SmartNIC云基站测试环境中,验证了云原生网络功能(CNF)的自动化部署、生命周期管理和冗余备份,同时也取得了单用户达到1.5Gbps峰值速率的显著成果。16)2023年月,SmartNIC无线云基站方案测试,提供灵活高效网络解决方案2023年9月上海诺基亚贝尔公司搭建无线云网算业一体基站原型样机并完成原生算力状态标准API输出测试。样机展示了算网融合感知、算网业务编排管理和算网融合控制调度功能。基于原型样机的原生算力状态标准API输出测试实现了集群中已注册算力节点的算力状态信息的自动统计和实时显示,对外提供云原生API,支持实时访问和获取已注册算力节点的算力状态实时信息。该功能实现了 O-RAN SMO 的能力扩展,可以用来支撑 RAN无线算力网络的算网编排和算力卸载等功能的进一步实现。无线云网算业一体基站原型样机为算力网络的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7)2023年9月,无线云网算业一体基站,原生算力状态标准API输出测试95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96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023年11月4日,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创新中心(以下简称联合创新中心)第一届学术委员第三次会议暨三周年合作成果汇报展在北京邮电大学顺利召开。中国移动研究院与北邮联合设计研发的无线通算融合共生网络样机与仿真平台在汇报会上完成技术演示。仿真平台实现了5G无线接入网通信资源与计算资源的分布和状态仿真;通过集中式的KPM数据采集,实现了业务质量感知;通过智能算法xAPP生成无线算力调度策略,实现了对业务质量保障的仿真。基于该仿真平台,开展了VR业务静态场景的通算联合调度仿真,利用智能接入控制算法获得了系统容量提升10%的VR用户数。在VR用户移动场景中,构造了gNB、MEC、DC的算力环境,利用无线算网联合调度算法相比随机计算卸载方案获得了系统容量提升50%的VR用户数以及时延降低35%。云网算业一体化功能样机包括意图输入、算力资源感知、业务质量感知、算力调度、无线算网控制器等关键功能组件。其中,无线算力资源感知实现节点数目、IP、拓扑结构、CPU核数、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已部署业务的资源和状态信息感知;无线业务质量感知实现对无线协议栈业务的上下行速率感知,计算密集型业务的推理时延感知;无线算力调度功能实现无线算力编排;无线算网控制器基于感知信息完成通信与计算协同调度。样机验证了AI目标识别和FTP业务场景的通算协同调度用例,基于感知AI推理时延、FTP速率信息,弹性扩容无线基站,并将业务调度到其他算力节点,实现业务质量保障。19)2023年11月,完成无线通算融合共生网络样机与仿真平台的技术演示20)2023年11月,完成无线通算融合共生网络样机与仿真平台的技术演示2023年11月26日,中国移动研究院承办的第二届“无线通算融合共生技术论坛”成功召开。本次论坛邀请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以及华为、中兴、英特尔、爱立信、上海诺基亚贝尔和亚信科技的多位资深学者专家,围绕无线通算融合共生的应用场景、核心关键技术、实践案例、生态和商业模式等方向分享最新的研究进展,推进无线通算融合共生的技术发展与产业合作。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丁海煜致辞表示,移动网络的通算融合已经成为移动通信网络面向6G演进的重要技术发展趋势,无线接入网的海量基站资源是移动网络通算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经济时代推进产业升级、社会进步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并提出持续深挖无线通算融合的价值应用场景、分阶段、分步骤的实现无线通算融合共生特性和技术、重视并加强无线通算在6G技术体系中的布局三点号召。中国移动研究院无线与终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李男发表了“通算融合共生:系统设计与关键技术思考”的主题演讲,深入分享了无线通算融合共生演进趋势以及中国移动在系统设计与核心技术研究方面的探索实践,主要面向网络智能化、XR本地渲染、生成式AI驱动个人助理等通算融合应用场景,针对无线通算融合异构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基于业务模型的无线算力度量、实时感知、智能化控制和一体调度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各位专家学者也逐一围绕无线通算融合共生技术的热点问题、前沿技术和最新进展,例如算力度量方法、系统性能评价体系、通算资源联合优化、通算融合网络功能与协议设计和安全技术等方面进行了主题演讲,分享最新进展与思考,提出创新解决方案和发展建议,有力推进了无线通算融合共生技术的研究攻关。97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98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UE聚合针进小区覆盖外用户,小区边缘用户或者是上行功率受限的用户,无法成功接收系统消息,无法接入网络或者传输性能较差的问题,中国移动主导在3GPP提出UE 聚合方案方案。UE聚合通过为终端同时配置层2多路径的方式,为终端提供更多传输资源,提升传输质量。在R18中配置的多路径为空口和非3gpp接口,例如WIFI,蓝牙等,不受限于Sidelink协议,适用范围广泛。同时该技术可以配置非直连路径的添加,释放和修改,系统的灵活性很高。3.3Multi-path(UE Aggregation)是3GPP于R18首次引入的新课题,可支持在多个UE间形成协作组,通过数据分流和复制等深度协作形式,把协作组内多个终端的功率、频段、带宽和通道数等组合起来应用,突破终端在发射功率、天线数量、带宽等方面的局限,提升用户的上行体验。中兴通讯2022年11月底首发完成业界内该专题的技术验证演示后,又于2023年9月底完成了该专题在IMT-2020实验场的测试验证,其测试场景较为充分、完善。测试结果表明,开启该功能对上行数据速率可提升4倍以上,进而满足个人和行业应用新需求和持续发展新需要。1)2023年9月,完成IMT-20205G-A关键技术:上下行超宽带-多UE聚合测试通信行业作为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肩负着为国家建设和千行百业正常运作保驾护航的使命,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石。而在日常生活中,通信保障则是最为常见的场景,上至国家重要会议、抗震救灾,下至人民娱乐生活、体育盛会,经常会有重大事件需要运营商保障通信活动的正常开展,避免由于突发问题导致的通信故障,从而对整个重大事件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随着5G网络规模增长,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网络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引入和应用,通信保障的智能化、简单化和去风险化的需求也日益迫切,以期打造一个网随业动、精准高效的业务体验保障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更优的网络服务。智能化&意图 业务体验保障3.4 1)2023年9月,首次成功应用意图驱动的视频MOS保障,实现随心而动的确定性业务体验2023年9月,中国移动广西公司联合中兴通讯在5G网络中首次成功应用“意图驱动的视频MOS保障”功能,并在柳州进行了该功能的商用验证测试。该功能通过分析用户的意图,准确识别用户指定的视频业务,实时监控并高效分配网络资源,为指定的视频业务提供基于目标视频质量主观体验(MOS)值的智能化体验保障。这种针对指定业务进行的差异化保障体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5G网络的技术优势。测试中针对当下两大热门视频类应用抖音和快手进行了“意图驱动的视频MOS保障”,视频MOS值由测试前的2.5提高到3.5左右,同时测试过程中的TCP空口平均时延降低了15%左右。与此同时,网络的基础性能指标保持稳定,大大减少了人工方式进行服务保障所需要的资源投入。99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100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2023年10月,发布5G智能内生用户感知保障方案中国移动联合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等产业合作伙伴在2023中国移动合作伙伴大会共同发布了5G智能内生用户感知保障方案。该方案由“精细识别、精准保障、感知量化、动态调优”四大子能力组成。通过基站算力以内生智能进行识别,并配以差异化的精准保障策略,确保用户获得稳定、高质量的服务;同时,通过建立不同分类体系模型,实现感知量化;并借助多维可视化洞察,及时进行智能化分析以调整网络策略,通过自动闭环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最佳的体验保障。该方案将感知保障与智能化相结合,以期打造一个网随业动、精准高效的智简网络,为用户提供更优的体验保障。2023年10月,中国移动作为杭州亚运会的官方合作伙伴,基于智能化解决方案Intelligen-tRAN,首创引入数字孪生技术,动态模拟网络态势变化和智能生成应急预案,网络突发问题实时感知和响应,为每一个场馆配置“智慧重保”,圆满完成亚运会的通信保障。通过AR(增强现实)技术,机房巡检时间从30分钟缩短到10分钟,设备识别准确率95%,巡检设备无遗漏。基于室内环境定位技术,手机引导式自动寻找隐蔽设备,实现设备排障提效50%,进一步确保网络的稳定可靠。“智慧重保”实现场馆360多级分区管理和小区状态联动呈现,内置涵盖干扰、容量、覆盖三大场景的典型预案,实时联合监控26类网络指标,1分钟自动识别网络问题,精准、自动匹配预案并生成优化脚本,实现5分钟从问题感知到解决。亚运会期间中国移动全网整体运行平稳,圆满完成了零重大网络事故、零重大安全事件、零重大客户投诉、零负面焦点事件的亚运护航任务,给亚运现场人员、全球观众带来更好的网络体验,助力杭州在世界的舞台上荣耀辉煌。3)2023年9月,完成IMT-20205G-A关键技术:上下行超宽带-多UE聚合测试101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102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Redcap为了高效服务于工厂无线传感网络,视频监控及可穿戴设备等数兆到百兆速率的物联网需求,需要对5G终端功能进行剪裁,同时增强终端节能技术以延长电池寿命,增强5G在物联网领域的竞争力。5G RedCap通过对终端能力进行放松,包括降低端支持的最大带宽,降低终端接收天线数目和MIMO层数,引入半双工FDD技术,降低终端强制支持的调制阶数,减少终端支持的最大DRB数量,减少PDCP及RLC AM模式的SN比特数等技术,实现终端复杂度和缓存能力降低的效果,从而降低终端成本。5G RedCap通过引入eDRX机制和RRM测量放松机制来降低终端功耗,延长终端待机时长。基于冻结的R17版本RedCap协议,中国移动联合产业界开展了实验室及外场技术验证,开展针对电力场景、钢铁场景、新能源产业、工业园区、制造场景的商用测试验证工作,同时实现了区域的美的5G全连接工厂,配网保护,垃圾分类,杭州亚运会视联网等场景的商用部署和应用,打造了首个5G RedCap智慧医疗园区,并于2023年11月正式开展规模商用部署。RedCap技术的应用将会为5G物联网的普及开启新的篇章。3.52022年11月,在IMT-2020(5G)推进组的指导下,vivo携手中信科移动在中国信通院实验室顺利完成R17 RedCap关键技术验证。vivo基于自研终端实验样机,与中信科移动的5G商用基站进行了联调联试,技术验证遵循IMT-2020(5G)推进组5G试验工作组制定的5G增强技术研发试验NR RedCap技术试验规范。后续vivo将与行业伙伴开展广泛合作,共同推动Redcap等5G增强技术的标准演进、研发验证和产业化。1)2022年11月,完成IMT-2020推进组5G RedCap技术测试2)2023年4月,完成全球首个电力场景的RedCap端到端商用试点2023年4月,中国移动浙江公司、中国移动研究院携手国网杭州电力与华为在杭州完成全球首个电力场景的RedCap端到端商用试点。本次商用结果表明,RedCap能够支持网络切片、稳时延等5G原生能力,能够满足电力生产控制业务的安全隔离、端到端时延可靠性要求,为5G RedCap在电力场景规模商用奠定基础,助力打造5G 智慧电网,加速建设新型电力系统。3)2023年5月,完成全国首个钢铁场景5G RedCap端到端示范商用2023年5月,中国移动广西公司携手华为等产业伙伴在广西钢铁集团冷轧厂完成全国首个钢铁场景5G RedCap端到端示范商用。本项目是广西钢铁和中国移动广西公司、华为在5G智慧钢铁项目深化合作结出的丰硕成果。本次Redcap终端试商用的钢铁场景包含有5G预测性维护、5G钢卷对中等。本次试商用结果表明,RedCap能够满足钢铁行业大部分应用场景的需求,后续可以在钢铁行业内探索阶段向深耕细作阶段加速迈进。103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104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6)2023年5月,完成5G RedCap配网保护业务首商用2023年5月,中国移动携手国网上海电科院、华为共同完成了5G RedCap在配网差动保护业务的全球首商用。在青浦国家会展中心110kV诸光站,基于RedCap终端完成了5G差动保护业务的试点投运。试运行结果表明,RedCap终端在低成本、轻量化基础上,仍具备较稳定低时延能力。有利于5G/5G-A技术在配网保护业务的规模化应用,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及智慧配电网建设。2023年5月,中国移动福建公司宁德分公司作为地方信息通信业的排头兵,以5G为突破口,聚焦服务当地企业的5G技术深度探索及应用,携手华为、大华股份、宁德时代等行业领先的合作伙伴,积极主导并完成了全球首个新能源产业5G RedCap商用验证。围绕RedCap的规模用网,中国移动福建公司宁德分公司联合华为和宁德时代着手规划“轻5G”网络设备和网络架构升级。同时启动更丰富应用落地准备,随着首批5G RedCap工业应用场景在宁德时代验证成功,必然会有更多的合作伙伴推出“轻5G”工业终端,让更多制造企业的5G工业互联轻装上阵,助力建设5G 智慧工厂。4)2023年5月,完成全球首个新能源产业5G RedCap商用验证2023年5月,中国移动湖北公司携手华为在荆州美的全球最大规模5G全连接工厂完成RedCap商用部署。商用示范表明RedCap作为中高速物联场景优质解决方案可提供低时延、高可靠的海量5G连接,为推进以园区监控、工业制造场景为代表的5G行业应用规模商用打下良好的开端。中国移动湖北公司将继续携手华为等广大产业伙伴,在持续深耕工业领域的同时,继续推动5G RedCap在制造、电力、煤矿等众多行业发挥价值,聚焦监控、巡检、数采、配网终端等场景的业务应用,加快RedCap商用终端的孵化和丰富,为5G在千行百业更大规模应用注入新动力,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活力。5)2023年5月,在荆州美的全球最大规模5G全连接工厂完成RedCap商用部署105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106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9)2023年8月,实现全国首个主城区RedCap商用网络规模开通2023年8月,中国移动浙江公司宁波分公司携手华为率先完成RedCap(轻量化5G技术)商用网络规模开通,并完成集团公司RedCap室内外连片覆盖测试,为RedCap在电力、工业、安防、医疗等首批应用场景的商用部署奠定了网络基础,按下RedCap轻量化5G产业发展加速键。未来,中国移动浙江公司宁波分公司将持续推进RedCap现网连片部署,携手华为等产业合作伙伴不断完善5G RedCap产业生态,在工业、电力、安防、医疗等行业场景催熟更多5G RedCap应用,打造5G RedCap创新示范之城,助力行业数智化转型轻装上阵。2023年6月,中信科移动在湖北十堰完成的RedCap外场测试。本次测试遵循中国移动编制的中国移动5G RedCap外场测试规范要求,分别测试了NR RedCap UE接入与基本工作流程、单用户峰值、用户面时延、移动性和拉网速率等外场性能。测试结果符合标准协议流程,性能达到预期指标要求,为5G RedCap正式商用奠定坚实基础。未来,中信科移动将努力配合中国移动的网络建设需求,持续保障基站跟随RedCap产业的发展,加速推进5G Redcap技术部署演进和生态建设。7)2023年6月,完成RedCap外场测试验证2023年7月,由中国移动联合华为共同撰写的5G RedCap技术标准详解:低成本终端设计打开5G物联新世界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书籍围绕3GPP Release 17版本的RedCap,对从技术评估到标准制定的全过程,做了极其全面细致的还原和解读,能够帮助5G物联网相关标准研究人员、以及行业开发人员深入了解RedCap的技术原理和背后的产业思考,对5G RedCap的商用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8)2023年7月,面向RedCap标准的技术书籍出版107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108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12)2023年9月,在第19届杭州亚运会规模部署首批RedCap视联网应用,打造”视联之城”2023年9月,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正式开幕,中国移动携手华为和其他产业合作伙伴在杭州规模部署首批RedCap视联网应用,依托RedCap低成本、低功耗、大容量、易部署等优势,在亚运场馆、亚运村、西湖景区等多场景实现“绿色轻量”的安全监管,践行“绿色亚运”新理念,全力构筑杭州亚运会安全新防线。未来RedCap技术还将面向更低成本、更低功耗进一步演进,中国移动将基于RedCap“1 5 5”创新示范之城,持续开展技术和应用创新,聚焦视联、工业、园区、海域等重点及新兴业务场景,致力推动RedCap创新解决方案落地和规模化应用,以推动“5G高质量新发展”加速迈向绿色智能新未来。2023年9月,中国移动、深传科技联合华为在深圳市政垃圾分类项目中,首次批量商用5G RedCap摄像头,对垃圾分类全流程进行监控管理,通过AI分析和反馈,很好地解决了环境卫生、监督履责、宣传教育等垃圾分类监管问题。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于2020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深圳垃圾分类由“倡议分类”进入“强制分类”,意味着深圳的垃圾分类进入法治时代。这对垃圾分类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提升监管时效性和智能化,成为垃圾分类管理的首要挑战。传统有线摄像头存在施工困难,难以部署问题,由于4G无线摄像头传输带宽有限,清晰度不高,而5G RedCap摄像头,在网络性能和施工难度上存在明显优势。中国移动集团提出要打造“1 5 5”Redcap创新示范之城的号召,深圳作为集团创新的排头兵,被选作5个重点示范城市之一。当前,中国移动深圳公司5G网络已升级具备RedCap规模部署能力,将与产业合作伙伴一起推进RedCap产业链创新,实现RedCap在更多应用场景的商用部署。10)2023年9月,实现RedCap摄像头在垃圾分类中首次商用2023年9月,中国移动山东公司青岛分公司携手海尔集团IT平台、华为、南瑞、鼎桥、中移物联网公司、中国移动终端公司在中德海尔热水器工厂率先完成全省首个5G RedCap在制造场景的商用验证。中国移动商用频谱2.6GHz基础上,团队通过南瑞网关内嵌鼎桥MT5710-CN模组,成功部署了5G RedCap技术,实现了视频回传和数据采集等关键5G应用场景。这一部署不仅满足了业务需求,还有效地降低了5G终端侧芯模的成本和功耗。11)2023年9月,完成山东省首个5G RedCap在制造场景的商用验证109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110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023年10月,中国移动浙江公司宁波分公司携手华为、杭州奥朗科技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打造全国首个5G RedCap智慧医疗园区,实现了5G RedCap商用网络院区全覆盖,5G RedCap终端连接数超过500。本次商用是5G RedCap技术在智慧医疗场景首次应用,标志着轻量化5G技术在医疗行业已具备端到端商用条件,为5G RedCap在千行百业加速商用注入新动力。13)2023年10月,打造全国首个5G RedCap智慧医疗园区2023年11月,中国移动正式开展5G RedCap规模商用部署,中国移动江苏公司启动全省万站覆盖计划,并率先在苏州开展RedCap工业应用探索。中国移动携手华为、鼎桥等合作伙伴在苏州华兴源创公司完成了RedCap网络性能全面评估测试,结果表明RedCap继承了5G低时延、切片等原生优势,系统吞吐量大幅领先4G,能够满足工业互联、视联网等多种应用场景需求,为打造苏州RedCap工业之城按下加速键。14)2023年11月,完成RedCap网络性能全面评估测试智能中继通过有方向性的反射,既解决了网络中的覆盖空洞问题,能够改善用户体验,又做到了降低干扰和提高网络的能效比,实现绿色低碳。目前,智能中继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对波束的管理和控制。在基站的控制下,智能中继在不同的时隙采用不同的波束,可动态的跟踪用户,从而达成增强覆盖范围和支持用户移动,保证用户获得最优的服务。智能中继绿色有效提升网络覆盖4.1 2023年6月,在2023 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简称“MWC上海”)前夕,中兴通讯发布第二代动态协同智能超表面(动态RIS 2.0)原型机,进一步推动5G-A绿色演进。动态RIS 2.0相比上一代规格、功耗大幅降低,部署更为便捷,是面向商用落地推进迈出的一大步。1)2023年6月,发布动态智能超表面2.0原型机,推动5G-A绿色演进04EXCELLENCE NETWORK低碳高效111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112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2023年7月,完成5G-A智能超表面亚运应用验证2023年7月,中国移动研究院、中国移动浙江公司携手中兴通讯联合在杭州亚运会自行车场馆完成了5G-A智能超表面RIS的应用验证,成为杭州亚运会通信网络保障的一大亮点。现场通过采用智能动态协同技术,实现了智能超表面的动态波束扫描和用户跟踪,显著提升了信号覆盖质量和用户速率,其中最大RSRP(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提升20dB,用户速率上下行速率分别提升数倍。同时,用户在场馆移动时,动态智能超表面反射波束仍可以及时准确跟随用户,信号强度和速率均保持稳定。本次部署RIS有效满足了场馆内大容量的业务需求,为亚运赛事提供优异的网络保障。1)2023年6月,发布业界首个“0 bit 0 watt”节能创新成果随着新能源与新节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通信节能领域的技术更迭持续进行。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为无线通信网络提供更高效、更环保的能源供应,从而减少碳排放,助力全球气候变化的缓解。同时,新节能技术的发展也为无线通信网络的节能减排提供了新的可能,如风液混合散热、绿色基站等,能够降低设备的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业界也持续寻求无线网络节能降耗技术的突破方向,产学研用合力推进双碳目标实现。在2023MWC上海期间,中国移动研究院、中国移动浙江公司联合华为重磅发布“0 bit 0 watt”节能创新成果,宣布完成设备级、网络级“0 bit 0 watt”节能解决方案的技术深化与落地。设备级“0 bit 0 watt”首次实现了可随时唤醒的极致休眠,射频模块实现业界最高99%关断深度。网络级“0 bit 0 watt”首个达成了基于意图驱动的网络智能节能,实现多频网络节能一站一时一策,网络能效最大化。新能源与新技术进一步驱动节能减排4.2 113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114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2023年7月,液冷基站商用验证2023年,上海诺基亚贝尔液冷5G基站优化了CDU/HEX等模块设计正式商用液冷基站,基于中国移动外场测试规范要求,在河南南阳展开试点测试,通过对比测试风冷基站与液冷基站的功耗,温度和噪音等指标,得出液冷基站在空调节能、机房PUE值优化,机房内噪音降低以及机房占地面积等方面的优势。3)2023年8月,完成全国首例5G RRU零耗基站试点2023年8月,中国移动江苏公司联合中兴通讯在常州完成全国首例5G RRU零耗基站试点,待机能耗低至3W,通过软件技术与硬件架构的完美结合,仅需软件一键升级,即可实现射频设备超99%的极致节能,无业务负荷情况下RRU待机能耗不足5W,显著降低5G基站能耗,同时支持休眠基站按需唤醒。4)2023年8月,完成业界首个室分系统智能节能头端技术试点验证,开创智慧绿色室分新空间中国移动携手中兴通讯在陕西西安完成业界首个智能头端技术试点验证。中国移动原创性提出基于头端的业务协同识别和工作模式切换方案,突破原有皮基站仅能支持小区级统一调度的固有模式,实现对网络负荷和用户分布情况的实时识别以及对不同头端节能状态的按需触发。同时,针对皮基站部分头端休眠后可能出现的覆盖收缩问题,创新提出基于值守头端的广播功率抬升方案,实现节能与覆盖的动态平衡,确保现网用户感知。测试结果显示,该功能开启前后全天节能比例达20%以上,实现5G室内网络智慧节能新突破。115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116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5)2023年9月,绿色节能项目:创造可持续的数字未来:低碳网络,斩获TM Forum2023催化剂项目前三甲TM Forum DTW Ignite23全球峰会在丹麦哥本哈根成功举办,催化剂(Catalyst)项目一直是TM Forum协作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共同创新,共同打造概念验证项目的最佳协作平台。Moonshot Catalyst共11个项目,中兴通讯与中国移动等单位联合申报了“Creating a sustain-able digital future:low-carbon networks”项目,通过增强设备级节电功能、网络内生智能技术、机房制冷系统降耗集成解决方案、以及意图驱动AI智能控制平台,实施精准节能管理,同时引入绿色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实现无线网络从供电侧到用电侧的节能降耗,构建更环保、更低碳的网络。最终项目进入前三名,荣获短名单奖。6)2023年9月,开展“零”碳智能网络项目,以寻求ICT行业节能降碳最优解2023年9月,中国移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等联合开展“零”碳智能网络项目,提出“一个绿色治理框架”,定义“一套指标体系”,开发“一个运营平台”,总结“一系列实践”,大幅提升运营商碳排放治理水平。该项目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手段管理、规划和执行节能降碳措施,推动信息通信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同时,充分激发数字技术赋能千行百业的潜能,为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零”碳智能网络项目作为人与星球赛道催化剂项目已入围Best Moonshot Catalyst短名单。7)2023年11月,完成全国首个BBU风液混合散热方案商用BBU风液混合散热方案,是一种新型绿色节能机房温控方案。将机房中多个机柜内的BBU、传输等设备全部搬迁割接至风液混合柜内,采用液冷技术、利用自然冷源散热的方式,将BBU的热量通过柜内风液热交换器内的液体带出机房,从而大幅降低空调运行功耗。为最大化降低风液混合柜能耗,中国移动研究院创新提出了智能控速方案,实现冷媒流速和业务联动。携手中兴通讯,经实测机房PUE降低30% ,单柜节电效果明显。117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118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8)2023年11月,中国移动联合各界成功发布无线网双碳行动倡议书BBU风液混合柜采用非接触式液冷方案,在充分发挥液冷高效散热优势的同时,避免了液体与设备直接接触带来的可靠性风险,节能效果显著。且BBU风液混合柜与传统BBU机柜的设备形态及运维模式相同,不仅多柜合一节省机房资源,而且交付运维方便。2023年11月29日,在第六届中国信息通信大会期间,中国移动联合产业界举办绿色5G技术专题研讨会暨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绿色5G基站产业及标准推进委员会(TC624)2023年度技术研讨会,并联合产、学、研、用各界共同发布了无线网双碳行动倡议书。倡议产业界加强无线网双碳顶层设计和产业协同平台建设、加大设备和网络极致效率的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清洁能源高效获取和应用的体系建设、促进5G与传统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深度融合。1)2023年5月,在亚运场馆完成5G-A环境监测应用以RFID为代表的传统无源物联网具有低成本、易部署、免维护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仓储、工业、医疗、物流等领域。传统无源物联网大都采用单点式架构,存在读写距离短、自动化管理难等问题。伴随着产业数字化转型,无源物联技术将逐步由1.0单点式向2.0组网式和3.0蜂窝式过渡以满足业界对生产要素的全程全网全生命周期管理日益迫切的需求。2.0组网式无源物联网,通过分离原有RFID读写器的激励功能和接收功能,有效降低读写一体机的自干扰问题,有助于提升单系统通信距离,同时支持组网部署,优化系统效率,可实现几十米到百余米的区域级覆盖。3.0蜂窝式无源物联网作为5G-A到6G的延续性技术,能够将无源物联技术与蜂窝通信技术融合,利用基站实现对无源标签的激励和信息采集,借助蜂窝网络上下行干扰抑制、优化编码调制方式、实时资源调度、多天线多节点联合传输和移动性管理等优势,为用户提供“全程全网”的连接服务,并实现中远距离传输和规模化覆盖。组网式无源物联网和蜂窝式无源物联网是针对现有单点式无源物联的技术短板提出的新思路,统称为新型无源物联网,是无源物联网未来的技术演进方向。2023年5月,在杭州电竞中心团队的支持下,中国移动浙江公司杭州分公司携手华为率先完成全球首个基于5G-A无源物联的环境实时监测应用,并与场馆“数字驾驶舱”有机结合,成功将设备机房等场景无源物联环境监测内容纳入“一屏统管”体系,助力亚运场馆高可靠运行。基于无源物联技术的环境监测有效解决了温湿度异常对机房设备运行的影响,与“数字驾驶舱”的结合,明显减少人工值守时间,助力工作人员更高效运维管理。无源物联网,使能全程全网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4.3 119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120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4)2023年9月,完成杭州亚运村物流车监控无源物联标签的开发和验证2023年9月,坤锐电子在多个合作单位的支持下,顺利完成支持亚运村物流车监控的无源物联标签的开发和验证,并在杭州亚运会期间在亚运村物流车辆上进行安装和应用,收到一致好评。无源物联标签和蜂窝基站配合,实现了基于无源物联网的百米级覆盖,以及对车辆电池温度的远程自动监测和充电管理,对车辆的定位和实时调度,高效保障了亚运物资的安全运转。坤锐电子研发的无源物联标签,由太阳能进行供电,并将储存的多余能量用于晚上供能标签,通过合理的休眠机制和低功耗设计保证标签的续航能力。标签内置高灵敏度接收机和反射放大机制,以满足百米覆盖范围的应用诉求。无源物联标签外置测温贴片和测温连接线,使得标签可以实时灵活精确地获取多种物体表面的温度,并及时上报蜂窝基站,以实现在户外广域场景下的实时高效资产管理需求。2023年5月,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期间,中国移动山东公司青岛分公司联合海尔智家和华为等产业伙伴发布了基于5.5G Passive IoT的海尔全场景物联应用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梳理了海尔智能制造及智慧家庭的场景需求和挑战,阐述了无源物联网在智造的数字化物流、智家的衣物数字化管理上的创新价值,并对无源物联网在生产物料透明化、成品管理数字化、居家衣物洗护穿搭管理和社区洗衣门店洗护服务四大场景中的应用提出实施方案建议。白皮书的发布,为物流行业数智化转型,家庭物品的智慧管理提供了创新方向,助力移动物联网发展。2)2023年5月,发布基于5.5G Passive IoT的海尔全场景物联应用白皮书2023年6月,中国移动浙江公司在杭州亚运会电竞项目竞赛场馆中国杭州电竞中心的驾驶舱构建无源物联网。通过搭载温湿度传感器的标签实时上报环境温湿度,实现对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实时监控。此外,中国移动浙江公司还与亚运村圆通物流合作,对物流车辆和仓储进行跟踪和资产盘点,基于蜂窝网络和无源物联标签,通过电子围栏等技术,实现车辆、电动自行车等贵重资产的管理和防盗。3)2023年6月,打造全场景物联,助力亚运智慧化管理121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122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亚运村物流车监控界面坤锐电子研制的无源物联标签(光伏供能,带测温贴片)无源物联标签安装于车顶无源物联标签通过温感贴片监测电池温度2023年9月,华为、海尔智家和中国移动研究院三方在山东省青岛市举办的2023中国无线电大会上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MOU),旨在构建全球首个5G-A产业数字化样板,并在行业商用场景进行5G-A物联技术端到端验证。本次合作是三方继今年4月联合产业伙伴共同发布基于5G-A Passive IoT的海尔全场景物联应用白皮书后的进一步深化合作。根据华为的介绍,本次MOU的指导思想是移动研究院的“创新链-产业链”双链融合行动计划,基于5G-A无源物联技术,将数字化物联信息接入生产物流管理系统,实现物料容器、工装车、关键零部件、家电成品以及人员管理的数字化,积极推动5G-A无源物联技术的孵化。华为和坤锐电子等芯片厂家联合行动,构建基站和终端侧方案。华为通过技术突破提升无源物联覆盖能力,坤锐电子成功研发无源物联芯片和标签,小规模生产用于样板验证。在场景落地方面,海尔智家在设计、制造、销售、物流、服务等环节建设多个信息化集成系统,将数字化物联信息接入生产物流管理系统,让业务全流程数据上平台。依托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商用落地,沉淀形成一套互联工厂的创新应用体系,成功赋能全球138家工厂快速复制落地。5)2023年9月,海尔、中国移动与华为在5G-A领域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产业升级123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124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6)2023年9月,3GPP RAN全会发布第一版本无源物联技术研究报告2023年9月,在印度班加罗尔,3GPP RAN全会正式发布第一版本无源物联无线技术报告“TR 38.848 Study on Ambient IoT(Internet of Things)in RAN”,并宣布Rel-18无源物联网研究项目顺利结项。由中国移动担任TR 38.848技术报告主编,由华为担任Rel-18项目报告人,由国内外通信企业共同参与。该项目历时一年,以SA1提出的无源物联网需求与场景为基础,在RAN全会层面研究并制定了三类标签类型、四类无线拓扑架构、五类典型部署场景和九项无线设计目标。该技术研究报告的发布为3GPP R19 RAN小组会的无源物联无线技术研究与后续的国际标准制定奠定坚实基础。同时,通过构建国际标准共识,为未来产业化打下互联互通基石。3GPP于2023.9发布的由中国移动担任主编的无源物联技术报告2023年11月,中国移动研究院、中国移动山东公司青岛分公司、华为和海尔在青岛海尔洗衣机工厂,完成基于5G-A无源物联的生产物流数字化样板项目验证。联合部署支持无源物联特性的lampsite,实现连续组网。通过自动化盘点无源物联标签,实现生产物料仓库的自动化盘点和产线物料供应和存量的数字化,有效提升物料盘点效率,减少产线因缺少物料造成的停线停产。8)2023年11月,完成无源物联生产物流数字化样板项目2023年11月,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中国信通院承办的2023中国信息通信大会“识万物知细微”无源物联网技术创新专题报告会在上海成功举行。邮政科学规划院、中建科技集团等12家产学研合作伙伴嘉宾出席了本次论坛,共同探讨无源物联网发展路径。会上,中国移动联合产业伙伴发布了无源物联网典型场景白皮书(2023)(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聚焦无源物联网典型应用场景,根据标识对象全生命周期的特点和能力要求,将其总结为区域盘点、广域追踪和全域管理三类,并详细阐述代表性场景的业务痛点和无源物联网的适用性及价值。论坛的成功举办和白皮书的发布推动了产、学、研、用各界对无源物联网发展路径达成共识,并为无源物联网技术方案研究及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指引。7)2023年11月,举办无源物联网技术创新专题报告会并发布无源物联网典型场景白皮书(2023)125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126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移动携手产业伙伴,在5G-A全球统一标准的指引下,针对5G-A十大关键技术,持续积极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的高效融合,不断降低实现5G-A新技术的技术门槛和产业门槛;规划组织了5G-A新技术试验验证,推进技术逐步成熟从技术可行性原型验证,到样机关键技术功能性能验证,再到具有一定组网规模的试验验证,目前已联合产业完成第一期技术可行性验证。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国移动将继续携手产业伙伴,以近期、远期两阶段为目标,继续分步实施“面向5G-Advanced新技术试验”,力争2025年部分关键技术能够具备预商用或商用条件。中国移动将持续致力于深耕“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螺旋式良性融合推进,成为驱动5G-A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引擎,持续扎实快速推进5G-A技术产业进程,助力数智化社会高质量发展。总结与展望SUMMARY AND OUTLOOK127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128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15 65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1503条  共76
前往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