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知领:新材料产业政策解析与展望(2022)(68页).pdf

编号:108236 PDF 68页 3.58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知领:新材料产业政策解析与展望(2022)(68页).pdf

1、I 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新材料产业政策解析与展望(新材料产业政策解析与展望(2022)2022 年第八期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2022 年 10 月报告图解报告图解I目 录1.新材料产业的现状与未来新材料产业的现状与未来.11.1 新材料产业的概念及分类.11.2 与全球发展的对比.21.3 主要省市发展的对比.61.4 国家“十四五”新材料发展目标.81.5“十四五”主要省市发展目标.92.新材料产业政策回顾新材料产业政策回顾.102.1 国家层面的政策脉络.102.2 省市层面的政策概况.122.3 主要国家的政策出台概况.173.2022 年主要省市新材料产业政策要点年主要省市新材料产业政

2、策要点.253.1 工作要点:产业集群建设.253.2 工作要点:创新平台建设.263.3 工作要点:服务平台搭建.273.4 工作要点:优势企业引育.283.5 工作要点:产业链培育.293.6 工作要点:数字技术赋能.303.7 工作要点:绿色低碳转型.314.我国新材料产业主要政策亮点我国新材料产业主要政策亮点.334.1 成立了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334.2 建设了国家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平台.334.3 将建立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344.4 建设了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354.5 开展了新材料的技术成熟等级界定.365.基于内容和文本量化分析法的政策研究基于内容和文本量化分析法的

3、政策研究.375.1 研究方法.375.2 新材料产业政策分析框架.385.3 政策文本选择和预处理.405.4 我国新材料产业政策目标主体和作用分析研究结果.435.5 我国新材料产业政策的政策工具选择.465.6 新材料产业政策问题及完善建议.506.我国新材料产业政策与国外差距我国新材料产业政策与国外差距.516.1 新材料产业财税金融政策力度较弱.516.2 新材料产业研发体系创新性仍不够.516.3 知识产权和专利市场适应性待提高.526.4 新材料产业政策的系统化不足.527.“十四五”时期新材料产业政策走向“十四五”时期新材料产业政策走向.547.1 宏观战略走向.547.2 具

4、体政策走向.56参考资料参考资料.60知领报告2022 年第八期编编 辑:辑:武丽丽执执 笔:笔:陈春林 江西省科学院科技战略研究所卢翔宇 江西省科学院科技战略研究所审审 核:核:蔡志勇 II图目录图目录图 1 2021-2026 年全球新材料产业产值规模预测3图 2 中国新材料市场规模(2010-2025 年)3图 3 2018-2020 年全球新材料产业结构4图 4 2019 年全球新材料产业竞争格局5图 5 中国各省市重点材料产业全景图7图 6“十四五”规划重点新材料图谱8图 7“十四五”时期中国部分省市新材料产业规划目标9图 8 我国新材料产业政策脉络图10图 9 新材料产业政策作用维

5、度统计分析44图 10 政策目标主体统计分析45图 11 政策作用与政策目标主体维度交叉统计图46图 12 政策工具类型统计图47图 13 政策工具类型与政策目标主体交叉统计图48图 14 政策工具类型与政策作用交叉统计图49III表目录表目录表 1 我国新材料产业分类情况1表 2 首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7表 3 中国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规划及政策汇总11表 4“十四五”高端新材料发展重点12表 5 省市层面出台的部分新材料产业政策13表 6 各省市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0 三五年远景目标新材料行业相关建议 14表 7 全球主要国家/地区支持新材料发展重点规划及政策汇总18表

6、 8 美国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规划及政策汇总20表 9 欧洲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规划及政策汇总22表 10 日本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规划及政策汇总23表 11 韩国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规划及政策汇总24表 12 2022 年主要省市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政策工作要点25表 13 2022 年主要省市新材料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政策工作要点26表 14 2022 年主要省市新材料产业服务平台搭建政策工作要点27表 15 2022 年主要省市新材料产业引育优势企业政策工作要点28表 16 2022 年主要省市新材料产业培育产业链政策工作要点29表 17 2022 年主要省市新材料产业数字技术赋能政策

7、工作要点30表 18 2022 年主要省市新材料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政策工作要点31表 19 技术成熟度等级界定36表 20 新材料产业政策分析框架表38表 21 近 10 年新材料产业政策出台概况41表 22 新材料产业政策内容分析单元编码示例42i摘摘 要要新材料产业政策是指针对新材料这一特定行业发展而制定的政策总和。我国新材料产业政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一般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通用政策,到出台针对性的专项政策措施并逐渐体系化的过程。我国逐渐形成以新材料产业政策为核心,以战略政策为纲领,以创新政策、资金政策、区域政策和环境营造政策为支撑,通过法律法规、财税金融、体制机制、科技人才等多方面政策工具共同

8、作用,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有机融合,形成规制保障、产业引导、市场扶持等多层次的政策体系,共同推进新材料产业发展。本报告展现了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梳理了全球、全国以及省市层面的政策脉络和概况。介绍了我国新材料产业的主要政策亮点,并且采用政策文本分析法对政策条目进行量化分析,深入剖析产业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分析了我国新材料产业政策与国外的差距,尤其是在财税金融、研发体系、知识产权和专利等方面的差距;最后深入探讨了“十四五”时期新材料产业政策的走向,包括强化宏观统筹度、提高成果转化率、加强科研软实力等具体政策走向等。新材料产业的现状与未来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11.新材料产

9、业的现状与未来新材料产业的现状与未来1.1 新材料产业的概念及分类新材料产业的概念及分类新材料是指通过新设计、新技术、新装备等的综合开发应用,制备出具有先进性能或特殊功能的关键材料。新材料产业是我国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根据我国对新材料的定义,新材料可分为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先进材料。国外的新材料主要按应用领域分类,比如美国的新材料领域主要包括新能源材料,生物和医药材料,环保材料,纳米材料,先进制造、新一代信息与网络技术和电动汽车相关材料等,比如日本的新材料领域主要包括新能源材料、节能环保材料、信息材料、新型汽车相关材料等。表 1 我国新材料产业分类情况类型类型具体分类具体分

10、类基础零部件用钢、高性能海工用钢等先进钢铁材料高强铝合金、高强韧钛合金、镁合金等先进有色金属材料高端聚烯烃、特种合成橡胶及工程塑料等先进化工材料先进储能材料先进建筑材料先进基础材料先进基础材料先进轻纺材料等耐高温及耐蚀合金、高强轻型合金等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反渗透膜、全氟离子交换膜等高性能分离高性能碳纤维、芳纶纤维等高性能分离膜材料高性能永磁、高效发光、高端催化等稀土功能材料玻璃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宽禁带半导体材料新型显示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关键战略材料新型能源材料新材料产业的现状与未来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2生物医用材料光伏材料石墨烯金属及高分子增材制造材料形状记忆合金纳米材料智能仿生与超材料液态金属磁

11、性材料新型低温超导超硬材料前沿新材料前沿新材料低成本高温超导材料等1.2 与全球发展的对比与全球发展的对比1.2.1 产值对比2020 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达 5.5 万亿元,占全球新材料产业产值比重近 1/4。2010 年我国该产值仅为 0.65 万亿元,近十年的年均增速保持在 15%以上。在全球工业 4.0 的大背景下,航空航天、电气电子、医疗器械、汽车等工业发展将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新材料的需求将会增长。此外,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大力度对新材料进行研究与开发,未来全球新材料的技术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也将反向推动全球各行各业对新材料的需求。据预测,未来五年全球新材料产业产

12、值规模将保持正增长态势,2025 年有望突破 5.6 万亿美元,届时我国新材料产业产值也将突破 10 万亿元。新材料产业的现状与未来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3 33287380056490643640000040000500006000070000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2026E图 1 2021-2026 年全球新材料产业产值规模预测(单位:亿美元)图 2 中国新材料市场规模(2010-2025 年)(单位:亿元)1.2.2 产业结构对比我国新材料研发的自身特色逐渐形成,少数细分领域已具国际竞争力。磁性材料、纺织材料等细分领域

13、已初具全球影响力;稀土功能材料、先进储能材料、新材料产业的现状与未来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4光伏材料、超硬材料、特种不锈钢、玻璃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新材料产能已位居世界前列。例如,稀土功能材料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 80%,基本形成了以稀土功能材料和应用为龙头的稀土产业格局;半导体照明产业形成了从上游外延材料生长与芯片制造、中游器件封装到下游集成应用的比较完整的研发与产业体系。2019 年末,我国新材料产业结构为:先进基础材料产值占比为 57.4%;关键战略材料产值占比为 39.1%;前沿新材料产值占比为 3.5%。同期,全球新材料产业结构为:先进基础材料产值占比为 49%;关键战略材料产值占比为4

14、3%;前沿新材料产值占比为 8%。相对而言,我国的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产值比重比全球平均水平要低,受 3D 打印材料、石墨烯、超导等新兴产业技术不断突破,未来前沿新材料比重定会继续上升。图 3 2018-2020 年全球新材料产业结构(单位:%)(数据来源:新材料在线)新材料产业的现状与未来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52020 年,全球疫情暴发,全球众多核电、海洋工程、轨道交通工程受到影响,初步估算,作为支撑和保障海洋工程、轨道交通、舰船车辆、核电、航空发动机、航天装备等领域高端应用的关键核心材料的关键战略材料需求有所减少,2020 年约为 40%。1.2.3 国家梯队对比目前全球新材料产业形成

15、了三级竞争梯队,我国仍处于第二梯队。其中:第一梯队是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实力、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占据绝对优势;第二梯队是韩国、俄罗斯、中国等国家,新材料产业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第三梯队则是巴西、印度等国家。图 4 2019 年全球新材料产业梯队格局根据工信部对全国 30 多家大型企业 130 多种关键基础材料的调研,32%的关键材料在中国仍为空白,52%依赖进口。每年仅进口半导体芯片费用就达2000 亿美元,超过进口石油花费的近一倍。2019 年,中国工程院组织调研的制造业26个领域中外对比分析报告显示,新材料领域与制造强国之间差距较大,属于对外依存度极高

16、的 8 类产业之一。通过分析梳理信息显示、运载工具、能源动力、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国防军工等五大领域所需的 244 种关键材料发现,我国在先进高端材料研发和生产应用方面差距甚大,仅有 13 种材料国际新材料产业的现状与未来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6领先,有 39 种国际先进,与国外有较大差距的有 101 种,其中与美国有巨大差距的有 23 种。据统计,在国民经济需求的百余种关键材料中,目前约有 1/3国内完全空白,约有一半稳定性能较差,部分产品受到国外严格控制。五大领域所需的 244 种关键材料中,有 61 种被国外禁运(出口管制),156 种材料依赖进口。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在新材料研发上长期

17、处于领跑地位,是新材料领域全面领先的国家。美欧日韩等国在大多数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材料产品中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了覆盖全球的产业链和经销链,并且通过对我国采取封锁核心技术、禁运先进新材料、垄断国内行业与市场等限制手段,阻碍我国高端新材料的自主研发及产业化。1.3 主要省市发展的对比主要省市发展的对比国内而言,新材料产业集聚效应明显,从追求大而全向高精尖转型,北京、深圳、上海、苏州已经成为国内四大纳米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京津地区、内蒙古包头、江西赣州及浙江宁波等地则成为稀土钕铁硼材料的主要生产基地;武汉、长春、广州、厦门成为光电新材料的主要产业基地。主要省市的具体产业格局如下:新材料产业的现状

18、与未来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7图 5 中国各省市重点材料产业全景图“十三五”以来,全国各地依托优势特色资源,初步形成了若干产业集聚区,新材料产业呈现区域产业集聚的良好发展态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在 40多个城市形成了不同规模的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初步形成“东部沿海聚集,中西部特色发展”的空间格局。国家发展改革委 2018 年启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2019 年部署了第一批 66 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其中新材料产业集群 14 个,分布最多的是福建省,有 3 个集群,其次是湖南省和山东省,均有 2 个集群,具体参见下表。表 2 首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数据来源:国家

19、发改委)省份省份城市城市项目名称项目名称福州厦门福建莆田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娄底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湖南岳阳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淄博淄博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山东烟台烟台市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的现状与未来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8河南平顶山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安徽铜陵铜陵市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浙江宁波宁波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贵州铜仁铜仁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陕西宝鸡宝鸡市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江西赣州赣州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新疆乌鲁木齐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1.4 国家“十四五”新材料发展目标国家“十四五”新材料发展目标2021 年 3 月 13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20、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其中明确提出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并对高端新材料的发展做出明确指示:推动高端稀土功能材料、高品质特殊钢材、高性能合金、高温合金、高纯稀有金属材料、高性能陶瓷、电子玻璃等先进金属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取得突破,加强碳纤维、芳纶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生物基和生物医用材料研发应用,加快茂金属聚乙烯等高性能树脂和集成电路用光刻胶等电子高纯材料关键技术突破。图 6“十四五”规划重点新材料图谱新材料产业的现状与未来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91.5“十四五”主要省市发展目标“十四五”主要省市发展目标目前,我国新材料产业逐渐形成集群式发展模式,形成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

21、角为重点,东北、中部、西部特色突出的产业集群。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作为目前国内三大综合性新材料产业聚集区,企业分布密集,产业集中度高,拥有高校及科研院所、资金、市场等优势,新材料产业的高端要素向这些区域聚集。“十四五”时期,不仅中央制定了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国内浙江、福建、江苏、山东、广东及江西等多个省市也相继出台发展规划和专项政策,鼓励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主要省市的具体产业发展目标如下:图 7“十四五”时期中国部分省市新材料产业规划目标新材料产业政策回顾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102.新材料产业政策回顾新材料产业政策回顾2.1 国家层面的政策脉络国家层面的政策脉络我国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

22、的发展,先后将其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中国制造 2025十大重点领域,并制定了多个规划和政策大力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新材料产业的战略地位持续提升。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2020 年 2021 年图 8 我国新材料产业政策脉络图从当前国家新材料产业政策的主要脉络来看,中国制造 2025是未来一段时期内引领我国制造业转型提升的总纲领性文件,新材料产业则是制造业转型中国制造中国制造 2025中国制造 2025 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1.“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3.稀土行业发展规划4.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领

23、导小组成立1.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2.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试点3.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4.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5.“十三五”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6.“十三五”技术标准科技创新规划7.国家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建设方案8.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建设方案1.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2.国家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新材料产业政策回顾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11提升的核心领域和重要支撑之一。为深化落实中国制造 2025,2017 年工

24、信部等四部委发布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它是我国历史上首个针对材料产业发布的产业发展指南,也是“十三五”期间指导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核心纲领性文件。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制定的新材料领域的“十三五”规划,明确了中国制造 2025及新材料中长期发展愿景、“十三五”期间的发展任务和目标。工信部还编制实施了 2018 年新材料产业折子工程,设立中国制造 2025 产业发展基金,制定了支持新材料产业推广应用相关政策,启动实施了“重点新材料研发及应用”重大工程等。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未来我国新材料产业将重点发展高端新材料

25、,例如高端稀土功能材料、高温合金、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表 3 中国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规划及政策汇总时间时间政策/规划/项目政策/规划/项目主要内容主要内容2021.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未来我国新材料产业将重点发展高端新材料,例如高端稀土功能材料、高温合金、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2020.03加强“从 0 到 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提出重点支持基础材料、先进电子材料、结构与功能材料等重大领域,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2019.12重点新材料首批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9版)列入“指导目录”的重点新材料涵盖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

26、材料、前沿新材料三大领域国家重点关注的材料2018.03新材料标准领航行动计划(2018-2020 年)提出十项主要行动,以指导各行业、个地方、各技术委员会、各相关社会团体和企业,开展新材料标准领航行动,用标准引领新材料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2017.04“十三五”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提出发挥材料的先导性特征,重点发展战略性电子材料、先进结构材料,新型功能与智能材料,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发展前瞻性材料技术,突破纳米材料技术、材料基因工程技术,形成新的技术和经济增长点;加强材料基地与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材料领域的持续创新能力2017.01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到 2020 年,新材料产业规模

27、化、集聚化发展态势基本形成,突破金属材料、复合材新材料产业政策回顾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12料、先进半导体材料等领域技术装备制约,在碳纤维复合材料、高品质特殊钢、先进轻合金材料等领域实现 70 种以上重点新材料产业化及应用,建成与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水平相匹配的工艺装备保障体系。建成较为完善的新材料标准体系,形成具有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企业2016.12“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促进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突破发展,引领中国制造新跨越”,力争到 2020年,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产值规模超过12 万亿元;同时,提高新材料基础支撑能力、推动新材料产业提质增效,以应用为牵引构建新材料标准

28、体系、促进特色资源新材料可持续发展以及前瞻布局前沿新材料研发我国在新材料产业发展目标上提出三大重点方向: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同时,进入“十三五”后,为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更上一层楼,我国新材料产业相关政策频频加码。从发布“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加快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到成立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从发布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到为中国制造 2025 增添百亿专项基金,不断在政策上为新材料产业提供支持。表 4“十四五”高端新材料发展重点先进金属、无机非金属材料先进金属、无机非金属材料高端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合金、高温合金、高纯稀有金属材料、高性能陶光、电子玻

29、璃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生物医用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生物医用碳纤维、芳纶、生物基杜仲胶、生物基增塑剂高性能树脂、电子高纯材料高性能树脂、电子高纯材料茂金属聚乙烯、集成电路用光刻胶2.2 省市层面的政策概况省市层面的政策概况各地方政府对新材料产业也十分关注,制定了一批地方性新材料产业政策。如浙江、湖南、安徽、江西、广东等多个省市均先后出台了新材料产业指导意见、发展规划、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以突出的地方特色,推动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在各地政策方案中既有大的综合性规划,也有地方特色的专题规划。新材料产业政策回顾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13长三角地区,2022 年 4 月,浙江省印发2022 年省新

30、材料产业发展工作要点,提出促进新材料产业平稳较快增长、聚力建设新材料产业集群、打造新材料核心产业链、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设一批新材料高能级创新平台、促进新材料产业化和规模化应用、营造产业发展氛围。珠三角地区,2020 年 12 月,深圳市公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深圳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 年),指出将大力发展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重点突破一批“卡脖子”材料,重点布局一批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和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重点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西部地区,2021 年湖南省出台了湖南省化工新材料产业链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 年),以培育产业

31、链龙头企业为引领,推进化工新材料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引导化工新材料企业向园区集聚发展,打造国内领先的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江西省出台了江西省新材料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推动全省新材料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服务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将新材料产业打造成为全省的重要支柱产业和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引擎。2021 年,宁夏在 自治区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支撑行动方案 提出,到 2025 年,实施一批科技攻关项目,培育一批领军型科技企业,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平台,转化应用一批科技成果,新材料产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为把新材料产业打造成为推动我区新旧动能转换、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

32、展的重点产业,打造西部有一定影响力的新型材料生产研发基地提供有力科技支撑。甘肃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材料产业发展工作的通知,提出加快建设有色金属新材料、石化新材料、碳基新材料、高性能精品钢、金属基复合材料等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优化品种结构,提高性能稳定性,不断促进产业集聚和资源整合,培育和发展一批新材料骨干企业,力争形成上下游关联、具有综合竞争优势的新材料产业链。表 5 省市层面出台的部分新材料产业政策年份年份发布地区发布地区部分政策部分政策2022浙江2022 年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工作要点新材料产业政策回顾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142022山西山西省新材料产业集群打造 2022 年行动计划20

33、22安徽安徽省“十四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2022云南云南省新材料产业发展三年行动(20222024 年)2021湖南湖南省化工新材料产业链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2021宁夏自治区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支撑行动方案2021甘肃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材料产业发展工作的通知2020江西江西省新材料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方案2020深圳关于进一步促进深圳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 年)2020上海上海市首批次新材料专项支持办法2020广东广东省培育前沿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 年)2020河北河北省炼化一体化及新材料产业链集群化发展三年行动计

34、划(2020-2022 年)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提到要加快壮大新材料等产业。全国各地积极促进新材料行业发展,以下整理了全国各省市“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议中有关新材料行业发展相关内容。表 6 各省市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新材料行业相关建议省市省市内容内容全国全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壮大新材料等产业。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广东广东加快培育前沿新材料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在新材料等领域补齐短板,着

35、力在第五代移动通信、超高清显示等领域锻造长板,在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科技、空天科技、生命健康、生物育种等前沿领域加强研发布局,抢占战略制高点浙江浙江做优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大力培育新材料等产业,加快形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谋划布局前沿领域新材料,打造新材料产业创新中心。超前布局发展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加快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新材料产业政策回顾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15山西山西(1)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研发制造基地。加快布局新基建、突破新技术、发展新材料、打造新装备、研发新产品、培育新业态,积极发展蓝色经济,成为信创产业、碳基新材料、特种金属材料、合成生物产业国家级研发制造基地;(2)

36、实施产业能力提升、延链补链招商、产品应用保障三大工程,把新材料产业打造或为转型发展支柱产业。培育一批高端材料产业发展集聚区。打造置东南、青中、晋北碳基新材料集聚区。开展合成生物学基础研究和生物基高分子新型材料、仿生材料等应用技术开发,打造国内重要的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基地。加快发展多元化特殊钢等特种金属新材料生产及精深加工。到“十四五”末,建成国家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3)实施培育壮大新动能专项行动计划,加快构建 14 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做强做大碳基新材料等支柱型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特种金属材料等支撑型新兴产业,全力培育生物基新材料等潜力型新兴产业,打造批全国重要的新兴产业制造基地辽宁辽宁(1

37、)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聚焦新材料等产业部署一批创新链,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等制度,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努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技术,开发一批重大创新产品。完善投入机制,提升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2)围绕提高石化产业丰厚度,深度开发高端精细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引育一批产业链上“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形成联系紧密、协同发展的企业集群;(3)推进冶金产业精深加工,提高钢铁和有色金属产品制造水平,重点发展高品质特殊铜、新型轻合金材料、特种金属功能材料等高端金属新材料及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推进奏镁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产品技术、质量和品牌升级,促

38、进冶金产业迈向价值链供应链中高端,打造世界级冶金新材料产业基地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培育现代海洋渔业,壮大高技术船舶与液工装备等优势产业,发展海洋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做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港产业和海洋服务业。探索打造“现代海洋牧场”山东山东(1)以核电、氢能、智能电网及储能等为支撑的新能源产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前沿新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先进基础材料等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新材料基地;(2)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以“雁阵形”产业集群为依托,重点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培育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福建福建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与新医

39、药、海洋高新五大新兴产业,打造“六四五”产业新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强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在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河南河南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工程,打造尼龙新材料等十个战略新兴产业链,培育具有高成长性的千亿级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政策回顾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16内蒙古内蒙古建设特色创新平台载体,高标准打造乳业、稀土新材料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重点产业领域培育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强化“稀土+”协同创新,打造稀土等新材料产业集群甘肃甘肃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巩固发展新材料等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新

40、兴产业,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和新材料基地。在精耕细作石油化工、有色冶金千亿级产业基础上,推动形成新能源新材料等千亿级产业集群青海青海(1)组织攻克一批制造业核心技术,推动盐湖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推进盐湖化工向锂电、特种合金、储热、耐火阻燃等新材料领域拓展;(2)推动新材料产业向高端延伸,发展先进有色金属、新型金属合金、电子信息、高强度碳纤维、下游高端合金及航空航天结构等新材料。打造特色轻工、新能源。新材料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江苏江苏在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力争更多平台纳入国家创新体系。在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部署一批重

41、大科技攻关项目,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关键零部件国产化替代。加快壮大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一批居于行业领先水平的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名品牌重庆重庆加快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新材料等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北京北京聚焦新材料等短板,完善部市合作、央地协同机制,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打通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绿色通道。大力发展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吉林吉林把握技术革命发展趋势,超前谋划由前沿技术带动的新兴产业,突破新材料等领域关键技术,培育壮大一批

42、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和企业。针对新材料等重点领域,采取产业集群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补齐产业发展短板河北河北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新材料等 12 大主导产业,大幅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规上工业中的比重湖南湖南施战暗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重点发展新材料等产业,壮大发展新动能,形成竞争新优势云南云南(1)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融通发展,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充分发挥有色金属及稀贵金属新材料等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用,在非人灵长类生物医学、天然药物、高原山地生态与环境、天文、面向南亚东南亚自然语言处理等优势特色领域培育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2)聚焦新材料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

43、项目。加大对稀贵金属新材料、液态金属等关键新材料进口替代优势产业的创新支持力度。培育壮大高端钛合金、铝合金、稀贵金属等一批战略性新材料,打造新材料等千亿级产业,加快发展稀贵金属新材料等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政策回顾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17江西江西(1)加快建设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重要基地,打造全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地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高地。推广运用“揭榜挂帅”、择优委托等方式,力争在稀有金属新材料等领域取得突破。聚焦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大力实施“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2)在新材料等领域,培育一批标准“领跑者”,推动更多标准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广西广西

44、培育壮大先进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集群。进一步做大做强千亿元产业,打造先进装备制造、绿色新材料等万亿元产业集群黑龙江黑龙江加速发展壮大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培育新培增长点。在新材料等重点领域部署实施一批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突破和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贵州贵州推进基础材料向新材料领域提升转化,持续优化钢、合金等产业结构,推进铝、镁、钛、锰、黄金等产业链延伸陕西陕西(1)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在新材料等领域实施重点产业创新链工程,在煤油气清洁高效综合利用、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制备加工、动植物育种等方面实现关键环节技术突破;(2)布局建设铝镁新材

45、料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打造全国重要的集成电路基地、卫星应用产业集群和优势明显的稀有金属深加工基地。推动等优势产业补链强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在新材料等领域实施重点产业创新链工程,在新材料制备加工等方面实现关键环节技术突破安徽安徽加强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应用的扶持。持续提升建成设施性能,在陶铝新材料等领域建设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加快发展新材料等十大新兴产业,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大力支持淮北陶铝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硅基新材料,等重大项目建设湖北湖北提升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能级,推动技术集成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接

46、续有力、相互支撑、融合互动的产业梯队上海上海大力推动金山产业转型升级,在新材料等领域打造形成产业集群,成为上海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承载区天津天津着力壮大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加快构建“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南港工业区重大项目建设,打造世界一流的化工新材料基地和国家级石化产业聚集区2.3 主要国家的政策出台概况主要国家的政策出台概况新材料作为国民经济的先导性产业和高端制造及国防工业发展等的关键保障,是各国战略竞争的焦点。在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兴起的大背景下,欧美韩日俄等全球 20 多个主要国家纷纷制定了与新材料有关的产业发展战略,启新材料产业政策回顾中国工

47、程科技知识中心18动了 100 多项专项计划,大力促进本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表 7 全球主要国家/地区支持新材料发展重点规划及政策汇总国家国家发展重点规划及政策发展重点规划及政策发展重点发展重点美国美国21 世纪国家纳米纲要、国家纳米技术计划(NNI)、未来工业材料计划、光电子计划、光伏计划、下一代照明光源计划、先进汽车材料计划、化石能材料计划、建筑材料计划、NSF 先进材料与工艺过程计划、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重整美国制造业政策框架、先进制造伙伴计划(AMP)、纳米技术签名倡议、国家生物经济蓝图、电动汽车国家创新计划、“智慧地球”计划、大数据研究与开发计划、低成本宽禁带半导体晶体发展战略计

48、划等1)保持全球新材料的全球领导地位;2)重点发展新能源材料、生物与医药材料、环保材料、信息材料、纳米材料、极端环境材料及材料计算科学、电动汽车相关材料、材料基因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等欧盟欧盟尤里卡计划、欧盟能源技术战略计划、能源 2020 战略、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欧洲 2020 战略、可持续增长创新、欧洲生物经济、地平线 2020 计划、彩虹计划、旗舰计划等(1)目标保障能源安全、提高资源利用和促进大众健康等(2)着力推动催化剂、光学材料及光电材料、有机电子、磁性材料、仿生学、纳米生物技术、超导体、复合材料、生物医学材料及智能纺织材料等十大领域的发展英国英国低碳转型计划、英国可再生能源发

49、展路线图、技术与创新中心计划、海洋产业增长战略、合成生物学路线图、英国工业 2050等低碳产业相关材料、高附加值制造业相关材料、生物材料、海洋材料等德国德国纳米技术征服市场计划、工业和社会材料创新计划能源战略 2050清洁可靠和经济的能源系统、高科技战略行动计划、2020高科技战略、生物经济 2030 国家研究战略、国家电动汽车发展规划、工业 4.0等激光、纳米、电子、生物、信息通讯等技术领域;可再生能源材料、生物材料、电动汽车相关材料等法国法国改革路线图、十年投资计划、互联网展望 2030 年等可再生能源材料、环保材料、信息材料、环保汽车相关材料等新材料产业政策回顾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19俄

50、罗斯俄罗斯2030 年前科学技术发展优先方向、2030 年前能源战略、2020 年前科技发展、国家能源发展规划、到2020年生物技术发展综合计划、2025年前国家电子及无线电电子工业发展专项计划等(1)力求持续保持某些材料领域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如航空和航天材料、能源材料、化工材料等;(2)大力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提高国防实力有重要影响力的材料韩国韩国韩国科技发展长远规划2025 年构想、新产业发展战略、纳米科技推广计划、NT(纳米技术)综合发展计划、G7 计划(先导技术开发计划)、生物工程科学发展计划、重点国家研究开发计划、原子能开发计划、新增长动力规划及发展战略、核能振兴综合计划、IT韩

51、国未来战略、国家融合技术发展基本计划、第三次科学技术基本计划等重点发展高密度存储、生态、生物、纳米材料、碳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等日本日本纳米材料规划、21世纪之光计划、超级钢铁材料、新增长战略、信息技术发展计划新国家能源战略、能源基本计划、创建最尖端 IT 国家宣言、下一代汽车计划、海洋基本计划等注重实用性,考虑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重点开发新能源材料、节能环保材料、信息材料、新型汽车相关材料、纳米玻璃、纳米金属、纳米涂层、纳米数据库等巴西巴西低碳战略计划、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等新能源材料,环保汽车、民用航空、现代生物农业相关材料;印度印度气候变化国家行动计划、国家太阳能计划、科学技术与创新政策等

52、;新能源材料、生物材料等南非南非国家战略规划绿皮书、新工业政策行动计划、2030 发展规划、综合资源规划等新能源材料、生物制药材料、航空航天相关材料等中国中国中国制造 2025、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等(1)发展方向分为三大类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2)包括先进钢铁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先进化工材料、特种合金材料、高性能分离膜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稀土新材料产业政策回顾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20功能材料、炒到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2.3.1 美国:提出保持新材料的全球领

53、导地位长期以来,美国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早在克林顿时期,美国便出台了先进技术计划(ATP)、先进技术与工艺技术计划(AMPP)、光伏建筑物计划、先进汽车材料计划 等政策支持当地新材料的发展。整体来看,美国主要围绕“保持新材料的全球领导地位”的目标去制定相应的政策。表 8 美国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规划及政策汇总时期时期年份年份政策/规划政策/规划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涉及新材料产业领域涉及新材料产业领域1990先进技术计划(ATP)推动高技术成果商品化的官产共网投入的合作计划复合材料、重型制造业中的材料加工技术1992先进技术与工艺技术计划(APP)合成方法及工艺过程,理论研究、建立模型和模拟

54、,材料品质鉴定,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能源、国家安全、医疗卫生、信息和通信、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的材料研究与开发。1996光伏建筑物计划设立基金以支持新能源和新能源材料的发展。新能源材料1997先进汽车材料计划包括 8 个领域 15 个子计划,重点开发汽车用轻型材料运输材料(推进系统材料、汽车轻型材料)2000未来工业材料计划(IMF)研究、设计、开发、制造和测试新型与改良材料,积极探索对现有材料更为有效地利用,提升工业生产和制造过程的能源效率,满足铝、玻璃、钢铁等美国未来九大工业的需求抗衰退材料;热物理学数据率与模型;分离材料;工程应用材料克林顿时期克林顿时期2001国家纳米技术计划(NNI)长

55、期基础性纳术科学研究根据人为设计来合成和加工纳米材料结构单元及系统组件对纳米器件的概念和系统的结构进行研究;纳米结构材料和系统在制造,电力系统、能源、环境,国家安全和保健纳米材料新材料产业政策回顾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21等方面的应用;人才的教育和培训,并研究纳米技术对社会的影响2002国家半导体照明研究计划降低 LED 成本和提升 LED 转换效率,GaN 材料的图体物理学问题,相关 MOCVD 工艺,低缺陷密度衬底,优化器件结构等发光材料200321 世纪纳米技术研究开发法案支持对纳米技术的研究纳米材料小布什时期小布什时期2003氢燃料电池研究计划(HFI)研发生产、储存和配送氢的损木,及几

56、乎无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汽车燃料电池技术储氢材料2011先进制造伙伴关系计划(AMP)投入超过 5 亿美元,分为 4 个子计刻:提高美国国家安全相关行我的制造业水平,缩短先进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周期,投资下一代机器人技术,开发能源高效利用的制造工艺材料基因组计划(MGI)2012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优化联邦政府对先进制造的研发投入;增加公共和私营部门对先进制造的研发投入;加强国家层面和区域层面所有涉及先进制造的机构的伙伴关系先进材料2012国家纳米计划8 大主要领域基本现象及过程、纳米材料,纳米器件及系统,设备研究、测量技术和标准、纳米制造,主要研发设施,环境,健康与安全,教育和社会维度纳米材料

57、奥巴马时期奥巴马时期2013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开发碳纤维复合材料等轻质材料完善3D 印刷技术相关标准、材料和设备创造智能制造的框架和方法、允许生产运营者实时掌握来自全数字化工厂的“大数据流”碳纤维复合材料等轻质材料2019纳米技术研究计划(2018-2025)提出推动纳米技术在相关病理学和工程纳米材料对从业人员身体健康的相关研究,以及在工程纳米材料相关产品的发现、开发和商业化过程中开展风险管理实践纳米材料2020出口管制改革法案限制美国先进技术向国外的转移,尤其是新兴和基础科技、关键基础设施以及网络安全/特朗普时期特朗普时期2020出口管制条例列出了 14 个考虑进行管制的领域,涉及先进材料技

58、术以及与新材料制备相关的设备、检测仪器等/新材料产业政策回顾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222.3.2 欧洲:制定三大目标,签署超亿元资助协议与美国不同,欧盟在先进材料技术研发与创新政策确定了三大目标:保障能源安全、提高资源利用和促进大众健康等。2020 年 3 月,欧盟委员会签署一项价值 1.5 亿欧元的资助协议,将继续资助欧洲石墨烯旗舰计划,致力于石墨烯及其相关材料方面的研究和创新。欧洲启动“欧洲空间技术用合格碳纤维和预浸料”项目,旨在应对欧洲卫星子系统所需的高模量/超高模量碳纤维均为非欧洲公司生产的现状,同时提升欧洲本土公司相关技术水平。表 9 欧洲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规划及政策汇总时间时间政

59、策/规划政策/规划主要内容主要内容1984-1990欧盟第一研发框架计划(FP1)欧盟研发框架计划是欧盟最主要的科研资助计划,第一研发框架计划(FP1)经费 32.7 亿欧元,重点支持包括材料领域在内的新技术研发创新2009.09发展欧洲关键使能技术总策略将纳米科技、微(纳)米电子与半导体、光电、生物科技及先进材料等 5 项科技认定为关键使能技术(KETs),同时提升通信技术、钢铁、医疗器材、汽车及航天等领域的发展2007-2013 年欧盟第七研发框架计划(FP7)对先进材料前沿技术的研发投入强度连年递增,年平均投入达到 1.2 亿欧元。重点领域包括七大方面1.卫生与生物先进材料 18 项;2

60、.信息通讯先进材料 34 项;3.能源及新能源先进材料 26 项;4.智能交通先进材料 20 项;5.环境、空间及安全先进材料 24 项;6.化学工业先进材料项目 21 项;7.制造业及其他先进材料和技术研发 15 项2011.11“地平线2020”(Horizon2020)规划耗资 800 亿欧元,重点关注三个主要目标 1.基础研究;2.应用研发;3.引领趋势,提出专项支持信息通信技术、先进材料、纳米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及交叉研究2011.07加速冶金学(ACCMET)以高性能合金材料需求为牵引,启动了欧盟第七框架计划下的冶金项目2012.102012-2022年

61、欧洲冶金复兴计划总投资超过20亿欧元,对合金成分进行自动化筛选、优化和数据积累,以加速发现与应用高性能合金及新一代先进材料2013.06新材料发现项目建设 NoMaD 数据库,以托管、组织和共享材料数据,加速新材料研发创新2014.09石墨烯旗舰计划投资 10 亿欧元支持石墨烯制备应用等 13 个方向,推出“纳米科学、纳米技术/材料与新制造技术”新材料产业政策回顾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23(NMP)项目以及“研究网络计划”,加速高性能合金及新一代材料的研发2020.03资助石墨烯旗舰计划欧盟委员会签署一项价值 1.5 亿欧元的资助协议,将继续资助欧洲石墨烯旗舰计划,致力于石墨烯及其相关材料方面的

62、研究和创新。欧洲启动“欧洲空间技术用合格碳纤维和预浸料”项目,旨在应对欧洲卫星子系统所需的高模量/超高模量碳纤维均为非欧洲公司生产的现状同时提升欧洲本土公司相关技术水平2.3.3 日本:制定新材料实用性及环境与资源协调发展目标日本如今能够成为新材料创新实力仅次于美国的国家主要得益于国家早期对新材料的政策支持。早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政府便开始采取一系列的支持措施来推动新材料的发展。不过,与美国不同的是,日本在新材料产业上的发展提出“要注重新材料的实用性,考虑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发展目标。表 10 日本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规划及政策汇总时间时间政策/规划政策/规划主要内容主要内容1997

63、-2007 年超级钢材料开发计划使在日本利用最广泛的低碳素钢铁 SM490 的强度提升 2 倍,并保证其可以焊接使用。将用于制造火电设备的钢铁材料耐热温度由 600 度提升到 650 度,并延长材料使用寿命2001-2008 年纳米材料工程计划推动政产学联合发展纳米材料技术,建立纳米材料数据库,开发纳米玻璃、纳米金属、纳米涂导等新材料2010 年日本产业结构展望 2010以新成长战略为指导,将包括高温超导、纳米、功能化学、碳纤维、IT 等新材料技术在内的十大尖端技术产业确定为未来产业发展主要战略领域,就相关领域的现状和问题、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行动计划2016 年第五期科学技术基

64、本计划(2016-2020年)日本政府未来 5 年将确保研发投资规模占 GDP比例的 4 以上,促进新材料综合实力2020 年2020 年日本工业技术展望报告提出 2050 年前重要技术研发方向,并指出应将一定资源集中于作为所有领域基础的材料技术新材料产业政策回顾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242.3.4 韩国:投资三千亿用于材料等多领域研发韩国方面,韩国政府早就认识到本国工业资源的现状,以及对前沿新材料大力发展的必要性。因此,韩国长期大力支持国内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出台了纳米融合 2020 项目、第三次科学技术基本计划、韩国未来增长动力计划等政策及规划,推动国内新材料技术及产业发展。2020 年 1

65、月,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发布旨在应对日本限贸的“百大核心货品研发”扶持项目,将投资逾 3000亿韩元用于材料、零部件、设备领域研发。表 11 韩国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规划及政策汇总时间时间政策/规划政策/规划主要内容主要内容2012.06纳米融合 2020项目到 2020 年将投入 5130 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8.2 亿元)推动纳米材料产业发展2013.07第三次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提出将在 5 个领域推进 120 项国家战略技术(含 30 项重点技术)的开发,其中 30 项重点技术包括先进技术材料等2014.06韩国未来增长动力计划集中支持新一代半导体、纳米弹性元件、生态材料、生物材料等发展2

66、014.013D 打印技术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强 3D 打印材料等技术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法律制度完善等基本产业环境的建设2016.12韩国 3D 打印产业振兴计划(2017-2019年)支持 3D 打印材料、技术发展,目标是在 2019年使韩国成为 3D 打印技术的全球领先国家2016.12第四次材料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支持计划包括 100 种新材料的研发,对新材料研发和制造人才的系统培训,并支持企业进行海外投资2020.01百大核心货品研发扶持项目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发布旨在应对日本限贸的“百大核心货品研发”扶持项目,将投资逾3000亿韩元用于材料、零部件、设备领域研发,预计将有 10

67、00 多家企业参与2022 年主要省市新材料产业政策工作要点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253.2022 年主要省市新材料产业政策要点年主要省市新材料产业政策要点3.1 工作要点:产业集群建设工作要点:产业集群建设产业集群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能够实现规模效应、集聚效应,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从而形成竞争优势。2022 年浙江、安徽、山西等省市先后出台政策建设新材料产业集群,助推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具体见下表。表 12 2022 年主要省市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政策工作要点时间时间地区地区政策名称政策名称工作要点工作要点2022.04浙江2022 年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工作要点(1)制定新材料战略

68、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指南。明确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建设主体、建设标准、重点领域、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构建工作机制、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考核办法,指导推进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2)实施千亿级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行动计划。制定出台千亿级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5 年),明确目标任务和建设举措,按年度组织实施;(3)培育新材料领域“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及百亿级新星产业群。瞄准重点新材料领域,积极培育新一批“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及百亿级新星产业群2022.02安徽安徽省“十四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1)按照“一个产业集群、一个市领导挂帅、一个专家团

69、队支撑、一个支持政策保障、一个工作专班推进”工作模式,找准强链、补链、延链、固链环节,以园聚链、以链集群;(2)支持有条件的市围绕“龙头+配套”推动生物基新材料链式发展,打造产学研用有机结合、引领示范作用显著、集聚程度高、创新能力强的产业集群;(3)鼓励产业集群内部产业链上下游优势互补与协同合作,推动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对符合条件的集群,及时认定为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积极推荐争取国家级产业集群2022.02山西山西省新材料产业集群打造 2022年行动计划(1)结合本省新材料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按照“打造基地、建设园区、集聚产业”的发展模式,实施差异化、特色化产业集群突

70、破行动,着力推动“一群两区三圈”区域发展新布局;(2)城市群为中心,整合区域资源,发展一体化经济区、综改示范区、区域协同发展区2022 年主要省市新材料产业政策工作要点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263.2 工作要点:创新平台建设工作要点:创新平台建设创新平台是集聚创新资源、开展创新活动、推动技术进步、支撑产业发展的引擎载体,具有加速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培育与产业扩张等驱动功能。2022年浙江、安徽、河南等省市先后出台政策建设新材料产业创新平台,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具体见下表。表 13 2022 年主要省市新材料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政策工作要点时间时间地区地区政策名称政策名称工作要点工作要点2022.

71、02安徽安徽省“十四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1)新材料研究院。整合全省“多点多源”创新资源,组建省级新材料研究院,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前沿交叉平台之一,积极争创国家级新材料研究院,聚焦新材料领域关键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形成全省新材料产业重要支撑;(2)国家级创新平台。以市场化运作为核心,以网络化协作为纽带,以共性关键技术协同开发、转移扩散和商业应用为主要任务,重点围绕硅基新材料、先进金属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积极争创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3)省级创新平台。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龙头企业牵头联合行业上下游、产学研力量,在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高性能磁性材料、集成电路材料

72、、高性能合金、电子化学材料等领域建设一批省级创新平台2022.07河南加快材料产业优势再造换道领跑行动计划(20222025 年)(1)鼓励优势企业参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创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基地等;(2)推动现有创新平台加快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围绕重点产业链新布局一批重点实验室、产业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推动创新平台增量提质;(3)支持产业链下游大企业与产业链上游中小企业联合科研机构、高校等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承接重大科技项目,推动共性技术研发2022.04浙江2022 年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工作要点(1)引育一批高水平新材料创新平台。力争新增

73、新材料领域新型研发机构 2 家以上、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各 1 家以上,新认定省重点企业研究院、省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 40 家以上。在石墨烯、磁性材料等优势领域积极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2)高水平建设实验室。启动材料与微纳器件加工平台、材料检测平台、材料数字化平台、绿色化工平台等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布2022 年主要省市新材料产业政策工作要点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27局建设第三代半导体先进封装创新中心和 3D 数字制造创新中心等平台,新组建 10 个国际一流的研究团队,新增 200 位优秀科研人才3.3 工作要点:服务平台搭建工作要点

74、:服务平台搭建新材料产业具有品种门类众多、生产和用户企业数量大、产业上下游供需关系复杂等特点,存在信息封闭不对称、资源闲置浪费、交易流通困难、资源共享不畅等问题。资源共享平台、服务平台有助于加快新材料产业资源交流互通。2022 年安徽、云南等省市出台政策,探索建立各类新材料产业服务平台,旨在提升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服务水平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具体见下表。表 14 2022 年主要省市新材料产业服务平台搭建政策工作要点时间时间地区地区政策名称政策名称工作要点工作要点2022.06云南云南省新材料产业发展三年行动(20222024 年)(1)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依托新材料骨干企业,建设贵金属材料

75、、锡铟材料、钛材料、锗材料等工程应用示范平台,加快建设石化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支持建设新材料产业创新创业基地,推动新材料产业标准化试点示范,实现新材料在信息技术、生命健康、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领域更多应用;(2)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依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建设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构建新材料测试评价体系;(3)新材料资源共享平台。鼓励企业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工业机器人等开展新材料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建立统一标准数据库,运用智能技术建立垂直化、专业化新材料资源共享平台,加快产业资源交流互通,开展材料生产企业与设计、应用单位供需对接,建立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配

76、套材料应用公共服务平台。2022.02安徽安徽省“十四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1)打造高水平应用平台。支持新材料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建立新材料产品应用平台,深度探索行业需求和应用场景,促进新材料研发、终端产品设计、系统验证、量产应用等多环节协同,打造特色应用场景;(2)探索培育大宗交易市场。围绕新材料产业发展需要,结合我省资源禀赋和企业特征,探索建立立足安徽、辐射全国的大宗交易市场,合理设计品种结构,数量规模和区域分布,促进要素交易市场规范有序发展;(3)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利用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挖掘2022 年主要省市新材料产业政策工作要点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28等技术,提高政务服

77、务在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报建、知识产权保护、企业注销、行政审批等方面智能化水平,打造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政务服务平台3.4 工作要点:优势企业引育工作要点:优势企业引育企业是产业发展的核心主体,引育优势企业有助于发挥龙头企业强大的带动能力和对产业链的整合能力,引领和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发展,增强产业链韧性。2022 年河南、安徽、山西等省市出台政策引育优势企业,以企业发展带动新材料产业提升。具体见下表。表 15 2022 年主要省市新材料产业引育优势企业政策工作要点时间时间地区地区政策名称政策名称工作要点工作要点2022.07河南加快材料产业优势再造换道领跑行动计划(20222025

78、年)(1)加快培育材料领军企业。深入实施“头雁”企业培育行动,聚焦重点领域,加快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领军企业。推动基础材料领域重点企业兼并重组或联合,加快纵向延伸、横向联合、跨越发展;(2)大力发展材料“专精特新”企业。深入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行动,围绕材料细分行业打造一批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和“独角兽”企业;(3)加快推进材料企业“小升规”。完善中小微企业孵化体系,实施梯度培育计划,加大材料重点领域“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推进力度2022.02安徽安徽省“十四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1)围绕我省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建立新材料企业培育库,加强分类指导,针对性开展企业

79、培育工作,着力培育一批新材料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新材料企业挂牌上市,加强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后备企业梯队建设;(2)企业招引计划。围绕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和掌握核心技术创新性企业,制定详细招引工作方案,采用顶格推进模式招引具有较强牵引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链主企业,采用专业招商模式招引专精特新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3)企业培育计划。重点培育硅基新材料、先进金属材料、先进化工材料等领域“独角兽”企业。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研发水平高、发展潜力好的新材料企业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2022 年主要省市新材料产业政策工作要点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292022.02

80、山西山西省新材料产业集群打造2022 年行动计划(1)壮大头部企业。通过与高校院所联合攻关共性关键技术、新建技改项目、增资扩产等方式壮大企业规模、提升核心竞争力;(2)培育“小巨人”企业。加大创新投入、突破核心技术、提升产品质量,积极申报国家级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5 工作要点:产业链培育工作要点:产业链培育我国新材料产品仍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水平,一些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仍受制于人。提升产业链水平,有助于破解结构性供需矛盾,提升产业总体水平,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2022 年浙江、安徽、山西等省市先后出台政策加强产业链培育。具体见下表。表 16 2022 年主要省市新材料产

81、业培育产业链政策工作要点时间时间地区地区政策名称政策名称工作要点工作要点2022.04浙江2022 年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工作要点(1)深入实施重点领域新材料产业链提升工程。继续实施电子化学材料产业链提升方案,编制产业链图谱。(2)持续开展断链断供风险清单梳理,推动上下游开展协同创新,组织实施一批强链、补链、延链项目,招引一批国际一流项目,护航标志性产业链安全;(3)完善产业链“链长”制,实行“链长+链主”协同机制,推进重点领域新材料产业链迭代升级2022.02安徽安徽省“十四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1)鼓励各市结合自身产业特点,推动“短链”延长、“断链”连通、“细链”增粗、“无链”生有、“弱链”

82、变强,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特色鲜明的新材料产业集群;(2)开展链主企业培育专项行动,高标准培育“3+2+N”产业链链主企业,充分激发链主企业在技术、市场和人才等方面的“头雁”作用2022.02山西山西省新材料产业集群打造 2022年行动计划(1)以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为目标,重点围绕新材料领域功能材料,着力打造一批竞争力强、地域特色明显的本土产业链条;(2)通过精准招商,引进培育一批精深加工下游企业,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产品;(3)大力拓宽与终端用户供应商的合作渠道,推动产品在航天、航空、建筑加固、新能源等领域实现批量应用;(4)缩小性能指标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逐步打入高端市场202

83、2 年主要省市新材料产业政策工作要点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303.6 工作要点:数字技术赋能工作要点:数字技术赋能数字技术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将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拓展生产可能性边界,有效对冲劳动力成本上升,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的盈利水平,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为高质量发展开辟新空间。2022 年河南、深圳、安徽等省市先后出台政策以数字技术赋能新材料产业,推进产业数字化改造。具体见下表。表 17 2022 年主要省市新材料产业数字技术赋能政策工作要点时间时间地区地区政策名称政策名称工作要点工作要点2022.07河南加快材料产业优势再造换道领跑行动计划(20222025 年)(1)加快数字化

84、转型。推进材料制造过程智能化,提升材料生产现场实时感知和数据采集、工艺流程控制等能力,鼓励劳动强度大、安全风险高、精度要求高的岗位应用机器人,建设集生产执行、过程控制、经营管理和客户服务等于一体的材料智能化生产管理与经营决策系统。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示范与分级贯标评定,推动材料企业提升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水平,加快材料企业管理体系变革;(2)推动工业互联网赋能。鼓励材料企业打造企业间网络化协作平台,实现多生产基地资源共享与协同制造。支持产业链“链主”企业面向行业建设专业化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通企业端与用户端数据,重构产品结构和制造流程。加快材料产业与“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打造

85、典型应用场景,推动材料企业提质降本增效2022.07郑州关于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1)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快新材料关键生产装备研发,发展新材料智能化、自动化装备系统,提升新材料企业技术装备水平;(2)加强引导扶持,鼓励企业开展“机器换人”“生产换线”“设备换芯”,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引导企业改造升级智能化生产线,在生产过程中应用云计算、工业互联网和智能感知终端等现代信息技术;(3)鼓励装备企业积极对接新材料生产需求,引导新材料企业与装备企业开展广泛合作,加快开发应用新型高性能关键装备、智能化装备及精密检测仪器设备2022.06深圳深圳市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

86、年)加速材料科学和信息技术融合创新。支持重要材料计算模拟仿真软件国产替代、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材料自主研究系统,打通从材料设计筛选到应用服役全过程的数字化,建成国际领先的材料科学和信息技术加速融合示范区2022 年主要省市新材料产业政策工作要点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312022.02安徽安徽省“十四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1)产业大数据中心。用数据打通供应端和需求端,构建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的新型体系,为上下游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提供数据支撑,实现生产响应、协同控制、用户对接等环节的链接、弹性供给和高效配置,加快新材料产业全要素、各环节、全链条数字化转型;(2)数字车间。覆盖加工、

87、装配、检测、物流等环节,开展工艺改进和革新,推动设备联网和生产环节数字化连接,打造一批数字车间,实现生产数据贯通化、制造柔性化和管理智能化;(3)智能工厂。支持具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围绕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全过程开展智能化升级,打造一批智能工厂,推动跨业务活动的数据共享和深度挖掘,实现对核心业务的精准预测和优化;(4)智慧园区。加快园区 5G 网络、云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园区运营和服务的全面智能化、数字化3.7 工作要点:绿色低碳转型工作要点:绿色低碳转型在“双碳”战略下,作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领域,新材料产业承担着重要使命与责任,绿色发展是引领产业链低碳循环转型的首要驱动力,

88、是促进经济和环境协同发展的系统性工程。2022 年河南、安徽等省市先后出台政策,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提升新材料产业绿色发展水平。具体见下表。表 18 2022 年主要省市新材料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政策工作要点时间时间地区地区政策名称政策名称工作要点工作要点2022.07河南加快材料产业优势再造换道领跑行动计划(20222025 年)(1)严格落实产业准入和落后产能退出制度。严格执行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行业产能置换政策,落实“两高”项目会商联审机制,推进产能整合和减量替代,加大违法违规新增产能查处力度。建立完善运用碳排放、污染物排放、能耗“双控”等手段倒逼落后产能退出约束机制;(2)深入推

89、进绿色制造。制定实施绿色制造体系管理办法,大力培育材料产业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绿色工业园区。实施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行动,深入开展重点企业节能诊断服务和能效水效对标达标活动,支持碳捕集、碳封存、碳利用研究,加快新型集碳负碳技术攻关;(3)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提升关键工艺和过程管理水平,提高一次资源利用效率,从源头上减少资源能源消2022 年主要省市新材料产业政策工作要点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32耗。加快发展再生金属回收利用产业,打造“城市矿山”。加快塑料污染治理和塑料循环利用,推进生物降解塑料产业化和应用。加强废旧动力电池、废纸、废轮胎等综合利用行业规范管理。构建资源循环型

90、材料产业体系,建设材料产业耦合发展园区,实现能源资源梯级利用和产业循环衔接2022.07郑州关于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1)加快企业绿色化改造,引导企业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先进节能技术和高效末端治理装备,创建一批“绿色工厂”;(2)对新材料生产企业处理有毒有害废气废液废弃物(含危废、固废)的环保投入,按企业上年度实际支付环保服务费用及相关环保设施的固定投入部分的 20%给予资助,每家企业每年资助金额最高为 100 万元2022.02安徽安徽省“十四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1)利用绿色低碳关键技术。短流程制备加工新型钢结构建筑智能建造成套技术、短流程制备加工新技术、近零排放技术、碳捕获、利用

91、与封存技术等;(2)布局新材料绿色能源体系。加快布局建设新材料发展绿色能源保障体系,积极推进新材料绿色能源示范应用,推动新材料与绿色能源融合发展;(3)建设新材料绿色低碳评价体系。加快建设新材料绿色低碳评价体系,通过能源低碳化、产品低碳化、产业低碳化等评价指标分析,衡量新材料产业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水平,促进新材料产业高质量绿色低碳发展我国新材料产业主要政策亮点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334.我国新材料产业主要政策亮点我国新材料产业主要政策亮点4.1 成立了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立了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2016 年 12 月 23 日,国务院成立了由马凯副总理亲自担任组长、23 个部门组成的国家

92、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统筹推动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重要规划,统筹研究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要工作安排,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指导督促各地区、各部门扎实开展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并陆续出台了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重点平台建设、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新材料标准领航行动计划、新材料技术成熟度等级划分及定义、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新材料统计)等政策措施。山东、湖南、深圳、宁波等省市也出台了相应的方政策。2017 年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印发了“折子工程”。通过编制领导小组的年度工作手册,将各成员单位规划、计划、资金、项目放

93、在一个盘子里统筹衔接,各部门工作各有侧重,做到资金全面覆盖,避免互不通气、力量分散、重复建设。通过“折子工程”,以“总盘子加专项”的方式,各部门新材料相关规划、计划、项目、资金统筹协调得以加强,“一本蓝图、分工合作、协同推进”得以实现。4.2 建设了国家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了国家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平台新材料具有品种门类众多、生产和用户企业数量大、地区分布广泛、产业上下游供需关系复杂等特点。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新材料产业已积累沉淀了海量资源,但各类资源分布于不同主体,信息封闭不对称,资源闲置浪费,交易流通困难,价值难以被有效挖掘利用,资源共享不畅问题亟待解决。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发布

94、了国家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方案。方案对平台的系统资源建设提出了 6 个模块的内容,包括政务信息服务系统模块、行业知识服务系统模块、仪器设施共享系统模块、科技成果转化系统模块、供需对接服务系统模块和其他资源服务系统模块。方案提出,到 2020 年,围绕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和新材料产业链各关键环节,基本形成多方共建、公益为主、高效集成的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服务生态体系;我国新材料产业主要政策亮点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34到 2025 年,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服务生态体系更加完善,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能力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当前,具有大规模交互特性的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平台

95、应用日趋活跃,加快了新材料产业资源交流互通,为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4.3 将建立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将建立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新材料从开发、产业化到应用,需要上下游联合公关,不断迭代,企业应用新材料并不断反馈问题,生产企业不断完善和改进工艺,最终实现协同发展。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国家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建设方案,提出国家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以新材料生产企业和应用企业为主联合组建,吸收产业链相关单位,衔接已有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打破技术与行业壁垒,实现新材料与终端产品协同联动。重点建设或建立:新材料应用评价设施新材料应用评价设施应用验证装置、环境模拟装置、材料服

96、役性能检测仪器、全尺寸考核装置等相关硬件设施,建设新材料应用评价设施。新材料应用示范线新材料应用示范线应用示范线建设及专用设备、工程化应用设施等,重点突破新材料质量控制、批量化稳定生产、低成本工艺应用,提高专用生产装备自主保障能力,发挥应用示范作用。新材料生产应用信息数据库新材料生产应用信息数据库为新材料性能分析、应用评价、故障诊断等提供支撑,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定期研究制定关键领域技术路线图,提出新材料需求指南。新材料生产应用公共服务体系新材料生产应用公共服务体系组织制定产品标准与设计规范,促进新材料标准及下游应用设计规范衔接配套。开展新材料和终端产品委托开发、应用验证、知识产权协同运用、企

97、业孵化等公共服务。新材料生产应用人才服务体系新材料生产应用人才服务体系紧盯国际科技前沿,用市场化手段,大力引进国外人才,按需施策、精准引才,积极实施人才境外培训计划,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我国新材料产业主要政策亮点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35通过建立国家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有效地构建了上下游有效协同新机制,填补生产应用衔接空缺,缩短开发应用周期,实现新材料与终端产品同步设计、系统验证,推动企业完成研究开发到实现应用这一关键而惊险的一跃。4.4 建设了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建设了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随着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建立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构建新材料测试评价体系,解决新材料测试评

98、价的瓶颈和短板,提升测试评价能力和水平,为新材料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支撑。为此,工信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 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建设方案,具体:主中心建设主中心建设完善重点新材料测试、应用评价、寿命预测、失效分析、计量等关键共性仪器和装备,建设新材料服役条件模拟测试、考核试验等设施,提升测试评价条件能力。制定数据采集和共享机制,建立新材料组织成分、基础性能、服役性能、测试方法、评价指标等数据库,开展新材料测试评价数据分析、国际互认与应用研究。建立新材料产品测试评价标准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管理、培训服务等网络系统建设,实现新材料测试仪器及装备、测试需求和服务、测试

99、人才和资质等共享。行业中心建设行业中心建设针对所属行业特定新材料品种,完善材料组分、理化指标、物质结构、服役性能等专用测试能力。面向下游重点应用领域,搭建工程化应用考核评价装置,开展国际比对互认,满足服役条件下开展材料应用评价、失效分析等需求。在重点新材料领域建设相关数字仿真与模拟系统。建立行业新材料测试评价、认证体系。协同主中心开展行业领域新材料测试评价技术开发、相关标准制修订。区域中心建设区域中心建设根据区域地理特征和自然环境,建设特殊地域、特殊气候条件下新材料可靠性测试、加速试验、寿命评价等专用设施。完善重大、稀缺、专用测试评价装置,满足区域内重点新材料的测试评价需求。建立区域性测试服务

100、能力共享机制,提高测试仪器、大型装备利用率。国家在 2020 年完成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的总体布局,初步形成测试评价服我国新材料产业主要政策亮点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36务网络体系。建设了具备统筹协调、资源共享和认证服务等功能的主中心。在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等领域,建成了若干个行业中心。根据产业集聚现状,布局了一批区域中心,重点新材料的测试评价问题得到基本解决。4.5 开展了新材料的技术成熟等级界定开展了新材料的技术成熟等级界定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起草了GB/T37264-2018 新材料技术成熟度等级划分及定义,已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并正式发布。该

101、标准依据材料从实验室研制到工业批产各个阶段的实际情况,将新材料的技术成熟度划分为实验室、工程化和产业化 3 个阶段的 9 个等级,同时界定了成熟度划分的等级条件、划分依据、判定规则等内容。通过统一的标准判断特定新材料产品发展所处阶段,为政府制定政策与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引导新材料产业健康发展和优化布局,同时也为社会投资、生产部门等进入新材料领域,以及用户选材提供相应的决策参考,促进我国新材料技术与产业发展。等级划分及要求具体如表 19 所示:表 19 技术成熟度等级界定等级等级技术成熟度技术成熟度阶段阶段1材料设计和制备的基本概念、原理形成2将概念、原理实施于材料制备和工艺控制中,并初步得到验

102、证3实验室制备工艺贯通,获得试制品,性能通过实验室测试验证实验室阶段实验室阶段4试制品工艺流程贯通,获得试制品,性能通过实验室测试验证5试制品通过模拟环境验证6试制品通过使用环境验证工程化阶段工程化阶段7产品通过用户测试和认定,生产线完整,形成技术规范8产品能够稳定生产,满足质量一致性要求9产品生产要素得到优化,成为货架产品产业化阶段产业化阶段基于内容和文本量化分析法的政策研究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375.基于内容和文本量化分析法的政策研究基于内容和文本量化分析法的政策研究目前已有的关于新材料产业政策文本的研究大多只是对政策文本的简单归纳统计,缺乏对政策主体、政策作用对象以及政策工具选择的系统深

103、入分析。在产业政策分析中,政策文本量化分析是比较成熟的研究方法,能够对政策内容进行细致的解构和分析,挖掘隐藏在政策文献背后的政策意义。汪苹等(2018)运用政策文本量化分析方法将中、欧、美、日的新材料产业典型政策文本设立分析单元与类目,进行了编码比较分析。蒋天骥等(2021)采用政策内容量化研究方法,以产业政策的政策作用、目标主体和政策工具作为政策分析框架,对政策进行了文本统计和分析。李瑞(2020)从政策工具和产业价值链两个维度,采用政策文本分析法对政策条目进行量化分析,深入剖析产业政策中存在的政策工具使用不平衡、需求面政策工具缺失等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盛亚和戴建新(2019)基于文本量化

104、分析法,从国家顶层政策设计视角选取中国、德国、美国互联网产业政策为分析样本,对比顶层政策的高效性、合理性。政策文本量化分析方法非常适用于小文本量分析,其核心工作在于构建合理的分析框架。黄萃等(2011)从政策工具和政策作用角度构建了二维分析框架,对我国风电产业政策、少数民族双语政策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进行了分析。王昶等(2021)运用相同的分析框架研究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Wang等(2018)从政策强度、政策工具等维度,对我国城市矿产政策的演进进行了分析。因此本文采用政策文本计量分析法,构建“政策主体政策目的政策工具”三维分析框架,对我国地方政府新材料产业政策进行分析,旨在梳理我国新材料

105、产业政策的政策主体和政策目的,厘清我国地方政府在新材料产业政策制定过程中对于不同政策主体和政策目的的政策工具选择,为我国地方政府未来新材料产业政策的制定或修订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决策支撑。5.1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政策文本量化分析方法对新材料产业政策文本进行研究,结合研究目标及政策文献的特点,将作为研究对象的新材料产业政策文本中有明确目标主基于内容和文本量化分析法的政策研究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38体和作用的单一条款或段落作为一个分析单元,没有明确目标主体或作用的内容则不纳入分析范围。考虑到本文的研究对象与之前的类似研究相比文本量更大,内容也更繁杂,因此本文对内容分析法在内容编码统计方面进行了

106、相应的改进,使之可以充分地发挥计算机辅助分析的优势对政策文本进行深层次挖掘分析。本文在参考了已有新材料产业政策相关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政策主体,政策作用及政策工具类型的三维分析框架,据此对政策文本进行编码。结合对政策样本文本的阅读和分析,采取“编号内容概要政策目标主体政策作用政策工具类型”的方式进行编码,以便做进一步的数据提炼、分析与解释。5.2 新材料产业政策分析框架新材料产业政策分析框架公共政策理论认为,政策主体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时,必须依据政策间的客观关系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以形成政策合力,在功能上实现互补,发挥理想的政策效应。因此,合理的政策需要政策制定者根据政策目标与政策潜在

107、的效用对象,有针对性地运用不同政策工具,从而达到最佳的效果。本文从新材料产业政策的政策作用、目标主体和政策工具选择3个维度来制定新材料产业政策分析框架,如表20所示。表 20 新材料产业政策分析框架表维 度维 度细 则细 则1.技术研发与创新2.科技创新载体3.人才培养4.财税金融5.对外交流合作6.产学研保护7.成果转化X(政策作用维度)8.其他环境1.政府维度2.企业维度Y(目标主体维度)3.综合维度1.权威式2.诱因式3.能力建立式4.符号与劝告式Z(政策工具维度)5.学习式基于内容和文本量化分析法的政策研究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395.2.1 新材料产业政策的政策作用维度新材料产业政策的

108、政策作用是政策分析框架的X维度。任何产业政策都有自己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对该产业各项流程的规范中,这一点对新材料产业政策也不例外。因此,本文根据新材料产业的基本流程,将新材料产业政策的作用具体落实在技术研发与创新、科技创新载体、人才培养、财税金融、对外交流合作、产学研保护、成果转化以及其他环境8个方面。其中技术研发与创新主要包括与新材料技术研发、创新能力提升等有关的内容;科技创新载体主要包括与新材料产业载体、平台载体、企业主体建设等有关的内容;人才培养主要包括引进培养新材料领域人才的政策内容;财税金融主要包括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激励手段;对外交流合作部分包括推动对外交流合作

109、,提高产业国际化水平等内容;产学研保护包括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标准体系建设等相关内容;成果转化主要包括激励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的相关内容;其他环境则包括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和完善新材料产业其他配套政策等内容。5.2.2 新材料产业政策的目标主体维度新材料产业政策的目标主体是政策分析框架的Y维度。涉及新材料产业的主体是制定相关政策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因素,鼓励、指导、约束和规范这些主体在新材料产业发展中角色和行为则更是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新材料产业政策的重要目的。因此,将新材料产业政策的目标主体作为政策分析框架的一个维度。将新材料产业政策规范主体分为政府和企业两大类,除此之外,考虑到政策文本中存在一些同时涵

110、盖了多个政策目标主体且无法再细分的分析单元,在分析框架中增加了综合类(注:鉴于政策文本中科研事业单位几乎都是和其他目标主体同时出现,本文将其归为综合类)。5.2.3 新材料产业政策的政策工具维度政策工具是达成政策目标,发挥政策作用的手段;正确选择和科学设计政策工具则是顺利实现政策目标、发挥政策作用的基本保证。不同学者从各自视角对政策工具有不同分类。在本文中应用了Ingram S H从政策情境视角提出的5类型区分,将政策工具分为权威式政策工具(Authority)、诱因式政策工具基于内容和文本量化分析法的政策研究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40(Incentives)、能力建立式政策工具(Capacit

111、y Building)、符号与劝告式政策工具(Symbolic and Hortatory)和学习式政策工具(Learning)5大类。其中权威式政策工具具体指以政府正当权威为基础颁布的各类许可、禁令和其他行为规范;诱因式政策工具依靠正面或负面激励引导或鼓励政策目标采取或放弃某一行动;能力建立式政策工具指通过提供信息、训练、教育或其他资源给特定对象,使其能够做出某项决定或采取某种行动的政策;符号与劝告式政策工具通过特定形式来影响政策目标的价值判断,促使其采取特定行动;学习式政策工具则通过鼓励政策目标与其他机构间的相互学习,从而帮助政策目标具备特定能力或促成特定政策目标的达成。5.3 政策文本选

112、择和预处理政策文本选择和预处理本文选取的新材料产业政策文本包括从政府信息公开渠道收集到的我国国家部委和省级政府围绕新材料产业出台的相关政策。考虑到新材料产业是目前的发展热点,近年来政府政策法规中频繁提及相关概念,涉及新材料产业的政策文本数量众多。为了保证政策选取的准确性和代表性,按照以下原则对政策文本进行了整理和遴选:一是发文单位为省级及以上地方政府或其直属机构;二是政策内容直接与新材料应用及产业密切相关;三是政策类型主要选取法律法规、规划、意见、办法、通知公告等体现政府政策的文件。最终梳理了有效政策样本287份。结合上文构建的分析框架,本文对已遴选出的287份政策文本中的内容分析单元逐一按照

113、“编号内容概要政策目标主体政策作用政策工具类型”进行编码,如表22所示。为了保证编码的效度,本文在编码过程中进行了两轮编码。首先,不同研究者根据事先确定的编码规则分别对部分政策文本编码,而后所有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编码结果和理解经过充分讨论,形成统一的认识,并对原来编码规则进行修改完善,最后再由所有的研究者共同按照已确定的编码标准对所有287份政策文本进行编码,如此保证了编码的效度。其中,国家部委发布的专项性政策37条,综合性政策30条,省市地方政府出台的专项性政策92条,综合性政策128条(具体参见表21)。基于内容和文本量化分析法的政策研究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41表 21 近 10 年新材料产

114、业政策出台概况发文单位发文单位政策类型政策类型政策数量政策数量典型政策典型政策专项性政策37国家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方案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十三五”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新材料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国家中长期新材料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 年)国家部委综合性政策30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十三五”技术标准科技创新规划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规划(2016-2020 年)“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国制造 2025 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专项性政策92广东省培育前沿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 年)

115、浙江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山东省新材料产业“1351”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0 年)江西省新材料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方案河南省新型材料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72020 年)山西省支持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省市地方政府综合性政策128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天津市制造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年)江西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行动计划(2018-2020 年)江苏省“十三五”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现代产业发展和重点功能区建设规划在此基础上,本文共筛选出665条政策内容分析单元,作为本文分析对象(具体参见表22)。基于内容和

116、文本量化分析法的政策研究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42表 22 新材料产业政策内容分析单元编码示例分析编号分析编号段落内容段落内容目标主体目标主体政策作用政策作用政策工具政策工具段落编号段落编号部委(省份)部委(省份)5-1-3-3新材料生产应用人才服务体系。紧盯国际科技前沿,用市场化手段,大力引进国(境)外人才。按需施策、精准引才。积极实施人才境外培训计划,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政府维度人才培养能力建立式10工信部等12-1-5-2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和完善成果转化、技术转移机制。综合运用政府购买服务、无偿资助、业务奖励等方式,支持材料产业集群地区建立和完善公益性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相关

117、行业组织专业优势和行业资源整合能力,进一步完善平台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与规范性,形成适合中小微型企业特点的服务模式。在建立和整合共性技术研发平台过程中,进一步突出成果转化、技术扩散和转移职能,制定和出台有利于共性技术研发基地技术转移和成果推广的配套政策。建立成果推广奖惩机制,促进共性技术推广应用。政府维度成果转化诱因式12科技部22-1-2-4促进新材料产业特色集聚发展。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推动新材料产业协调发展,形成东、中、西及东北地区错位发展、竞争有序的新材料产业整体格局,提升京津冀地区、长江经济带等重点区域的新材料集聚水平。科学做好产业布局,避免重复建设,鼓励各地新材料企业和研究机构

118、依托区域优势,合理配置产业链、创新链、资源链,推动区域特色新材料产业发展壮大。先进基础材料要充分考虑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按照集约化、园区化、绿色化发展路径,加快推动布局调整。关键战略材料要围绕下游重大需求与重大工程配套,加快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建设,形成一批重点新材料集聚区与创新辐射中心。前沿新材料要充分依托科研院所等创新机构,积极发展新兴业态,建设一批产业示范项目。巩固提升现有新材料产业基地、园区实力,在重点新材料领域推动形成若干产业链完善、配套齐全、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集聚区。政府维度科技创新载体符号与劝告式22工信部等基于内容和文本量化分析法的政策研究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43151

119、-2-1-2鼓励新材料产业科技研发投入。对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全省排名前十位的企业,根据其研发投入给予一定科研经费奖励。对主营业务收入 2亿元及以上的最高奖励 400 万元,1 亿元(含)2 亿元的最高奖励 300 万元,低于 1 亿元的最高奖励 200万元。企业维度技术研发与创新诱因式151山西省220-3-6-5深化新材料对外交流合作。加强国际新材料创新合作和政策法规等信息引导,支持企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新材料产业人才团队、技术资本、管理经验交流合作。支持省内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参与大型国际新材料科技合作计划,鼓励国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我省设立新材料研发中心和新材

120、料科化基地。加强与新材料产业发达省市的园区、企业交流合作,发挥各自优势特色,形成战略发展同盟,实现地区错位、协同发展。综合维度对外交流合作学习式220山东省5.4 我国新材料产业政策目标主体和作用分析研究结果我国新材料产业政策目标主体和作用分析研究结果在对287份政策文本中的665条政策单元的分析中,首先从政策作用和政策目标主体两个维度对政策文本进行了编码。5.4.1 新材料产业政策作用维度分析X维度从新材料产业政策的政策作用维度来分析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新材料产业政策关注的内容。在665条政策文本分析单元中,针对新材料产业流程中的科技创新载体、技术研发与创新、人才培养、产学研保护、财税金融、成果

121、转化、对外交流合作、其他环境等环节的政策文本单元分别有212条(占32%)、165条(占25%)、73条(占11%)、30条(占5%)、79条(占12%)、17条(占2%)、41条(占6%)、48条(占7%)(具体参见图9)。基于内容和文本量化分析法的政策研究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44与 与 与 与12%与 与 与 与 与5%与 与 与 与 2%与 与 与 与 与 与6%与 与 与 与 与 与与 25%与 与 与 与 与 与32%与 与 与 与 7%与 与 与 与11%图 9 新材料产业政策作用维度统计分析从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当前的新材料产业政策首要关注的是新材料的科技创新载体方面,这也是新材

122、料产业中发展最为重要的领域。以关于进一步促进深圳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为例,其政策核心就包括加强对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的顶层设计,布局和推动特色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的建设;联合关键新材料生产企业和应用企业,吸收产业链上下游机构,衔接已有科技创新基地,打破技术与行业壁垒,实现新材料与终端产品协同联动发展。对于这一环节的格外关注反映出我国地方政府在运用政策工具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时,首要关注的仍然是强化新材料产业的载体支撑。除了对新材料的应用与产业的关注外,地方政府在新材料产业技术研发与创新也有很大关注,在成果转化以及产学研保护上则关注较少。5.4.2 新材料产业政策目标主体维度分析Y维度从政

123、策目标主体的角度分析新材料产业政策。在全部665条政策文本分析单元中,政策目标主体为政府、企业和综合类分别有260条(占39%)、344条(占52%)和61条(占9%)(具体参见图10)。基于内容和文本量化分析法的政策研究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45与 与 与 与 52%与 与 与 与 39%与 与 与 与 9%图 10 政策目标主体统计分析上述结果说明企业是当前新材料产业政策的主要目标主体。在诸如专项方案、行动计划和综合发展规划等类型的新材料产业政策中,都会强调企业对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结合政策作用进行分析,以企业为目标主体的新材料产业政策在内容上最关注技术研发与创新(132条,占38.37%)

124、和财税金融(77条,占22.38%)两方面;其次关注人才培养和对外交流合作,相关政策内容单元分别有64条(占18.60%)和24条(占6.98%)。与目标主体为政府和综合类的新材料产业政策相比,目标主体为企业的政策对于技术研发与创新、财税金融和人才培养的关注要高得多,相关政策内容单元的数量多出以非企业为目标的相同作用政策的1倍以上。从具体的政策内容来看,以企业为目标主体的新材料产业政策多与技术研发、创新能力提升等相关。当下我国相当一部分地方政府对新材料技术研发与创新非常重视,多个省市都建立了产业链重大技术攻关清单,许多地方政府都在加大对新材料技术产业化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发挥产业联盟作用

125、,支持重点企业开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实现产业链“卡脖子”技术的突破。这也是当下针对企业本身进行指导和规范的技术研发与创新的政策数量较多的原因。此外,对比企业、政府和综合类这3类主体,企业是其中最重视新材料技术研发与创新的(占38.37%),这说明企业是新材料技术和应用创新的主要动力。基于内容和文本量化分析法的政策研究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467722204060800180200企业维度政府维度综合维度财税金融产学研保护成果转化对外交流合作技术研发与创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载体其他环境图 11 政策作用与政策目标

126、主体维度交叉统计图政府在新材料产业政策的目标主体中出现的频次仅次于企业。当同时出现政府和企业等多个政策目标主体时,这类政策的作用重点主要落于科技创新载体(178条,占68.46%),其次落于其他环境(47条,占18.08%),关于技术研发与创新的政策内容则要明显少于以企业为目标主体的政策。当前针对政府的新材料产业政策主要是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围绕产业链建设创新平台,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及特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实现产业突破性发展。以综合类作为目标主体的政策在当下的新材料产业政策中数量相对较少。这类政策在政策作用上同以政府为目标主体的政策一样,主要集中于新材料的科

127、技创新载体(24条,占39.34%)和对外交流合作方面(15条,占24.59%)。5.5 我国新材料产业政策的政策工具选择我国新材料产业政策的政策工具选择从政策工具维度对本文选取的287份地方政府新材料产业政策做进一步分析。对政策文本编码进行频次统计,如图12所示,在全部665条政策文本单元基于内容和文本量化分析法的政策研究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47中,符号与劝告式和权威式政策工具最多,均占到全部政策文本单元的30%以上;诱因式政策工具次之,占全部政策文本单元的23%,能力建立式政策工具和学习式政策工具则相对较少,两者之和仅占全部政策文本单元的17%。与 与 与 与 与 与30%与 与 与 与

128、与11%与 与 与 30%与 与 与 6%与 与 与 23%图 12 政策工具类型统计图结合政策文本单元的目标主体进行深入分析,发现新材料产业政策的制定者们在针对不同的目标主体时,使用政策工具的倾向有明显的不同,如图13所示。当政策目标主体为政府时,政策制定者更倾向于使用权威式政策工具加以约束和规范,同时运用符号与劝告式政策工具加以指导,在所有260个目标主体为政府的政策分析单元中,有53.85%属于权威式政策工具,另外有40.38%属于符号与劝告式政策工具;当政策目标主体为企业时,政策制定者更倾向于使用诱因式政策工具加以激励或引导,在全部344个目标主体为企业的政策分析单元中,有41.57%

129、属于诱因式政策工具;而当政策目标主体为综合类时,政策制定者则更倾向于运用权威式政策工具、学习式政策工具以及符号与劝告式政策工具加以指导,对于其他政策工具的使用相对较少,在全部61个目标主体为综合类的政策分析单元中,有39.34%属于权威式政策工具,能力建立式政策工具的占比低于7%。基于内容和文本量化分析法的政策研究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488043800120140160企业维度政府维度综合维度符号与劝告式能力建立式权威式学习式诱因式图 13 政策工具类型与政策目标主体交叉统计图政策制定者的政策工具选择反映了政府在针对不同目标主体

130、时对于政策执行的不同考虑。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政府转变职能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逐步落实“放管服”改革,减少对于企业的直接行政干预,通过市场来引导企业良性发展,因此当政策目标主体为企业时,政策制定者主要使用诱因式政策工具,通过金融、土地、财税、基础设施、研发支持等方面的有利条件来引导和激励企业发展新材料产业,而较少使用带有强制性的权威式政策工具来影响和约束企业。而当政策目标主体为直接或间接隶属于地方政府的政府部门时,政策制定者就较少有“放管服”方面的考虑,依然倾向于使用传统的、作用更直接的权威式和能力建立式政策工具。此外,新材料产业政策的制定者们在希望政策达到不同的作用时,使用政策工具的倾向也有明显

131、的不同,如图14所示。当政策作用聚焦于科技创新载体和产学研保护方面,政策制定者都显著倾向于使用权威式政策工具,占比分别达到57.55%和53.33%;而当政策作用聚焦于技术研发与创和财税金融时,政策制定者则较多地使用诱因式政策工具,占比分别达到30.91%和100%。针对不同政策作用的政策工具选择反映出地方政府对于自身在新材料产业各个流程中应基于内容和文本量化分析法的政策研究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49扮演角色的认识。7982306080100120140财税金融产学研保护成果转化对外交流合作技术研发与创新科技创新载体其他环境人才培

132、养诱因式符号与劝告式权威式学习式能力建立式图 14 政策工具类型与政策作用交叉统计图在科技创新载体方面,新材料产业中这方面工作的核心往往是产业创新平台等载体的建立,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等,搭建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协同创新平台和共性服务平台等。这一系列平台的建立需要统合各方面的需求、能力和利益,如果仅仅靠各个参与主体自行协商而缺乏政府从更高层次引导,恐怕很难在短时间内达成一个满意的结果。因此,政府在科技创新载体建立中也主动发挥主导性的作用,反映到政策工具的选择中便是权威式政策工具的较多使用。在技术研发与创新方面,政府认为在新材料产业中这方面工作应当主要由企业承担,在“放管服”的政府职

133、能转变大背景下,政府在这方面的工作应集中在为企业做好服务和支持,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研发条件和其他各种支持条件,运用激励手段来引导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和发展,反映到政策工具的选择中便是诱因式政策工具的较多使用。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中,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政府转变职能的大背景下,政府在产业的各个流程中仍然在发挥着直接作用,许多地方政府依然在通过直属的政府部门直接参与到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中。此外,政府在基于内容和文本量化分析法的政策研究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50不同作用的政策中开始较多使用符号与劝告式,通过向政府下属部门乃至企业直接提供信息或其他资源,使这些主体按照政府的要求或规划建立起特定的基础设施、能力或

134、提供特定的产品。5.6 新材料产业政策问题及完善建议新材料产业政策问题及完善建议通过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在制定新材料产业政策的过程中在政策目标主体和政策作用方面有所侧重,对于不同的主体和作用在政策工具上也有不同选择。在政策目标主体方面,目前的新材料产业政策主要聚焦于政府和企业本身;在政策作用的设计上,目前的新材料产业政策针对的新材料产业流程偏重于技术研发与创新、科技创新载体方面,有关成果转化以及产学研保护的政策则偏少。在政策工具选择上,政府针对不同政策主体和新材料产业中的不同流程采取不同的政策工具,总体来说仍然是政府直接发挥影响的权威式、诱因式政策工具较多,而引导激励企业发展的能力建立式、学习式

135、政策工具偏少。结合本文对新材料产业政策在政策目标主体、政策作用和政策工具选择方面的研究和分析,新材料产业政策应进一步强化新材料技术的研发与创新。目前,新材料的应用需要进一步充分重视研发水平和技术创新,并且注意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实践。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直接影响了我国新材料产业未来发展所能企及的高度和水平。然而,统计分析发现,从文本分析的数据来看,目前政府对新材料研发与创新上的引导不够充分,所占比例仅为8.85%。不仅数量较少,规制内容单一,措施不足,缺少配套激励措施。涉及的激励与保障措施主要面向高校、科研院所等,缺少针对产业经济领域相应的保障和政策激励手段,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

136、。政府还应该加强对新材料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支持,加大对新材料研发的投资力度,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新材料创新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培育“产学研”一体化的新材料产业链。此外,对新材料产业研发与创新中可能存在的知识产权问题缺少必要的支持、相应的保护手段和保障措施,文本分析的数据中所占比例仅为1.15%。这些政策手段对于进一步鼓励创新和确保产权利益有重要意义,使创新活动能够灵活运用政策来保障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激励其创新动力,推动新材料产业向更高效、更高层次发展。我国新材料产业政策与国外差距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516.我国新材料产业政策与国外差距我国新材料产业政策与国外差距6.1 新材料产业财税金融政策

137、力度较弱新材料产业财税金融政策力度较弱我国新材料产业的直接资金支持以财政拨款为主,在资金数额、支持方式与使用限定、引导作用方面与发达国家仍存在着显著差异。美国政府每年资助的材料研究费用达上千亿美元,我国新材料领域的中央预算内支持资金仅30多亿元,差距悬殊。美国政府的财政拨款集中在新材料研发阶段,政府重点关注受资助单位商业化目标完成情况,并跟踪项目短期或中期成果。而我国的财政资金重点支持新材料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应用,由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此外,美国政府对新材料产业长期且稳定地支持有效带动了民间资本流向,政府引导基金发展较早并运行经验丰富。另外,成熟的资本市

138、场有效地帮助美国新材料企业跨越 47 级科技成果转化的“死亡之谷”。中美中小新材料企业资金来源主要是自筹资金,且都存在一定程度融资困难,但两国在商业贷款担保和风险投资政策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美国中小企业自有资本占比约 58%,美国小企业管理局(SBA)以贷款担保和小企业投资公司建设等形式,把民间资本引入风险投资领域,有效改善了中小新材料企业的融资环境。我国并未针对性地出台新材料企业间接融资调控政策,小额贷款和政府担保贷款机制执行效果不佳,风险投资机制尚不成熟,政策主要通过对商业银行出具指导意见、完善创业板和建设新三板等间接方式,来促进中小型企业发展,这些都是两国之间的差别。6.2 新材料产业研发

139、体系创新性仍不够新材料产业研发体系创新性仍不够中美均有一套完整的新材料产业研发体系。美国建立了包括研发、产业化应用、配套服务在内的新材料研发组织体系,尤其注重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科研项目转化的法律和制度环境。其中,研究机构、孵化器和大学技术转让办公室、非营利机构和企业等各个主体分工明确、协同有序,产学研用结合紧密。我国也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新材料创新体系。我国最大的不足之处是创新政策既有科技规划和配套政策,又有资金扶持和平台建我国新材料产业政策与国外差距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52设,体系性较强,但科技、产业两张皮现象仍较为突出。政府已通过国家 863计划、973

140、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计划重点支持新材料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最大化地发挥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载体在产业化和创新能力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但与国外相比,仍需创新思路。6.3 知识产权和专利市场适应性待提高知识产权和专利市场适应性待提高中美知识产权在制度环境、专利申请和标准制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美国通过法律法规、科技成果转化、专利标准等手段,发挥对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知识产权的运用和保护。美国从国家层面进行新材料知识产权战略部署;通过专利、标准等引导和扶持新材料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建立了覆盖国家、区域、行业、大学、联邦实验室等各层面的创新成果转化政策;美国商标专利局对保护知

141、识产权、推动新材料的发展和创新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也有完整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但就新材料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美国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在高性能复合材料及前沿新材料等高附加值领域,专利数量不足。二是新材料领域标准化发展成熟度不同。美国新材料领域标准化以美国国家标准协会为主推动,形成“自下而上”的标准制定机制,标准的制定面向全球化,从建议、起草、协议表决、批准到发行整个过程都有严格的流程。我国该项工作以政府为主导,是“自上而下”的标准制定机制,标准的国际化程度不足,标准制定、审批、发行三个环节分开管理和运行,市场适应性有待提高。6.4 新材料产业政策的系统化不足新材料产业政策的系统化不足日本产业结构

142、展望中的尖端技术发展政策无不体现出系统性、综合性的特征,这不仅有利于打破条块分割,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也有利于引导全社会、特别是民营部门的积极参与。其政策的着眼点不在于日本国内,而在于如何提高日本新材料产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从全球的技术及市场发展的视野看待日本新材料产业的未来发展,全局性和战略性考虑则显得更加重要。同时,考虑到新材料技术研发方面存在的风险,除设立相应的基金作为支持外,还普遍采用官民结合的方式,通过部门间的协作以及与企业间的协作来化解风险,加快实证化和市场我国新材料产业政策与国外差距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53化进程。我国应特别重视发挥国家“863”和“973”等科技专项规划的技术

143、引导作用,通过官民结合的方式将各方力量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相互协作分工明确,再配合相关产业行政立法及财税政策等措施,注重从研发到实证及产业化的衔接和发展,从系统化、集成化的角度全面推进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低碳产业的发展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十四五”时期新材料产业政策走向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547.“十四五十四五”时期新材料产业政策走向时期新材料产业政策走向“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而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新材料是材料工业发展的先导,是重要的战略

144、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对于引领材料工业升级换代,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7.1 宏观战略走向宏观战略走向7.1.1 强化宏观统筹度,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情况近年来,国内各省市发布的新材料产业规划,部分并没有立足于自身条件及优势进行合理定位和差异化分工,存在着严重的趋同现象。相关新材料产业布局缺乏顶层设计,宏观统筹协调不够,盲目跟风式投入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造成重复建设、无序竞争和产能过剩,影响了新材料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部分项目打着新材料的名义从事简单的材料加工生产,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一些新材料

145、产品进入市场困难,阻碍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对技术含量高,质量要求严,投资回报时间长的产业链高端产品少有问津。因此,立足于新的发展规划,下一步要尽快启动“重点新材料研发及应用”重大项目,抓紧出台有关支持政策,聚焦重点、加强沟通、密切协作,下决心把新材料产业搞上去。“总量追赶”和“质量追赶”齐头并进,尤其要促进产业链和价值链向上攀升。推动不同省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形成合理分工,细分发展领域重点有所区别,避免新材料产业高端空心失位、低端重复建设问题。深化新材料产业的应用领域,依托不同省市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新材料产业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高新技术新材料的生产体量。向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技术看齐,引进世界一流

146、的技术,生产世界一流的产品,逐步代替需要大量进口的高端新材料,实现我国新材料产业的自给自足。“十四五”时期新材料产业政策走向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557.1.2 提高成果转化率,推动国产新材料的推广应用目前,我国材料的研发与应用结合不够紧密,工程应用研究不足、数据积累严重缺乏,面向材料实际服役环境有针对性的研究缺失,材料的质量工艺不稳定、性能数据不完备、技术标准不配套、考核验证不充分,大量的新材料难以跨越从研制到应用的“死亡之谷”,有材不能用、有材不会用问题十分突出。“十四五“十四五”要提高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率要提高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率我国的中试环节相对比较薄弱,缺乏必要的支持力度,高校和科研机

147、构大都没有自己的中试车间,不愿参与中试;企业出于利益考虑,倾向于选择中试成功的产品进行量产,不敢承担风险;承担中试研究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未充分发挥作用,不想冒险尝试。此外,我国中试环节还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和系统的材料、工艺、装备有机结合研究。因此,“十四五”时期我国应加大对中试环节的支持力度,抓住“一需多材”和“一材多用”两头,更加注重科技成果后端转化,新材料产业组织体系应坚持需求导向原则,同时为再研发服务。“十四五“十四五”要推动国产新材料的推广应用要推动国产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我国国产新材料的应用市场还没有充分打开,国产新材料发展总体上滞后于下游重大装备制造需求,重大装备和重大工程“等

148、米下锅”问题比较严峻,也制约了新材料的技术更新和迭代发展。究其原因在于我国新材料生产与应用结合不够紧密,新材料产业链上下游尚未形成联合攻关、同步设计、系统验证、不断迭代的机制。因此,“十四五”要继续加强新材料推广应用力度,扩大我国新材料市场应用规模,不断强化应用场景对接,对于国内刚刚取得技术与产业突破的新材料,加速其在产业链上下游的应用与创新,真正实现“好材有用、好材能用、好材敢用”。“十四五“十四五”要提高新材料专用装备的自给率要提高新材料专用装备的自给率目前,我国新材料核心技术和专用装备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专用装备以引进、消化和吸收为主,自主创新能力明显不足,部分新材料专用高端装备严重依赖进

149、口,自给率较低。由于高端装备的技术密集度高、附加值高,处于价值链高端环节,所以很多发达国家为保护其竞争优势,会限制高端装备出口,新材料专用高端装备的进口难度越来越大,新材料专用装备的供应链安全必须引起重视。因此,“十四五”时期新材料产业政策走向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56“十四五”时期,我国必须加大对新材料专用装备的研发创新支持力度,实现新材料与专用装备的同步研发与应用,保障我国新材料的稳定供应。7.1.3 加强科研软实力,推进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材料产业要加强科研软实力建设,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形成对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有力支撑。“十三五”时期我国已组建了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配套先进的基础设

150、施、配建新的生产设备,但部分领域的核心技术还未达到国际水平,在产业化方面进展较为缓慢。“十四五”时期,由创新平台基建将转向人才、技术激励引进政策等软实力搭建,联合开展关键技术和产业应用技术攻关,高频次同国外跨国公司和科研机构的进行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快科研技术产业化速度和成果转化,形成对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有力支撑。支持生产企业、应用企业与科研院所协同攻关,构建企业为主体,高校、院所深度协同的新型创新平台,开展专题研究,谋划新材料科创高地建设框架方案。加速实现从 0 到 1 的原始性突破,新增一批高水平新材料研究院、重点实验室、省级及以上新材料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

151、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培育若干个新材料领域的世界级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扶持众多中小型新材料企业进行配套性生产和创新,打造一个大企业有重点、中小企业有空间的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真正实现我国由材料大国向材料强国的根本性转变。7.2 具体政策走向具体政策走向7.2.1 保险补偿机制将全面铺开重大装备研发绕不开“首台业绩”难题,新材料应用中也存在一个“首批次”瓶颈。经过对新材料产业深入研究,“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的过程极其艰难,开发、测试、评价、接受、推广都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但不少材料研发出来,用户出于时间和风险考虑,往往不愿使用、不敢使用;得不到应用验证,优化完善就无从着手。

152、这就形成了一个“有材不好用、好材不敢用”的怪圈。“一代材料,一代装备,一代产业”,谁能抢占先机、率先突破,谁就能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占据更加有利地位。为打消“好材不敢用”顾虑,“十“十四五”时期新材料产业政策走向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57四五”要进一步做好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试点工作,进一步落实工信部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9 年版),并进一步补充完善。做好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试点,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全面铺开应用。7.2.2 中试环节支持力度将加大加大中试环节支持力度,要整合现有国家及地方层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资源,依托现有条件,围绕具有产业化应用前景的新材料科研成果进行

153、系统化、配套化、工程化研究开发。“十四五”期间要建立国家层面的新材料中试基地或中试生产线,围绕新材料领域的关键性、综合性和共性的工程技术及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科研成果,择优择重,根据“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思路,采取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方式,有步骤、分层次地推进新材料中试基地建设,加快新材料核心技术、关键工艺、新产品的高效转化,为企业规模化生产提供成熟且配套的生产工艺及技术装备。“十四五”期间要加大对中试环节的精准扶持,设立产业化中试基金,缓解资金投入不足问题。“十四五”期间要鼓励地方结合自身新材料优势,选择重点新材料领域开展中试基地建设先行先试,提升地方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能力。7.2

154、.3 强化材料与装备协同发展目前新材料产业生产应用结合不紧密,有效应用牵引不足,材料的研发生产与设计、下游应用相脱节,“有材不好用”。部分性能优异的材料,由于尚未经过长时间的应用验证和资质认证,“好材不敢用”。因此,“十四五”应从更广范围考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构建,促进“一代装备、一代材料”向“一代材料、一代装备”转变。“十四五”要加强新材料专用装备研发,梳理新材料领域急需攻关的专用装备目录,推动装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企业与新材料企业开展联合攻关,突破新材料专用装备核心技术和系统、关键工艺技术,形成相对完整的成套装备和产业化生产工艺。“十四五”要推动新材料与专用装备的协同创新,专用装备发展以新

155、材料需求为导向,新材料生产以专用装备发展为支撑。以重大装备需求和重大工程建设为指引,推动材料提前介入重大装备和重大工程建设中,建立面向重大需求的新材料和专用装备开发应用模式,形成上下游协作配套、共同实施重大项目的合作模式,加速关键材料及其专用装备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十四五”时期新材料产业政策走向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58提高我国关键材料及专用装备的保障能力。“十四五”要设立新材料及专用装备专项资金,支持新材料与专用装备协同研发和生产。7.2.4 推进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我国新材料产业初步呈现集聚发展态势,初步形成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为代表的综合性新材料产业基地,以及中西部特色新材料产业基地

156、。总体来看,这些已有的基地大部分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与世界级新材料产业集群相比有较大差距,存在“聚而不集、集而不群”问题。部分地区的新材料产业集聚区缺乏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发展方向和重点不明确,盲目上项目、引企业、建园区,集聚区建设上追求大而全,缺乏亮点和特色,配套服务薄弱,产业关联度不高。部分集聚区内龙头企业数量较少,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中小企业专业化和精细化程度不够,没有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生态。不同新材料产业集聚区之间发展重点趋同,发展阶段和现状相似,同质化竞争激烈,尚未形成跨区域协作发展格局。因此,“十四五”时期我国应加快推动已有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发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新

157、材料产业集群。以世界级产业集群思路来完善顶层设计,强调区域统筹协调。我国需要加强对地区新材料产业实地调研,参照世界级新材料产业集群政策体系,围绕“重点方向、重点企业、重点园区”统筹规划,以集群创新和组织变革为核心,推动跨区域协作和开放融合,切实增强我国新材料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向新材料强国迈进。7.2.5 推进重点材料规模化应用“十四五”期间,要全面加速新材料在关键领域产业化应用的规模。具体:推动新材料在交通建设领域的应用示范;顺应绿色建筑及装配式建筑发展需求,推动特种涂料、功能玻璃、防火防水耐蚀保温隔热等新材料在建设领域中规模化应用;推动生物医用新材料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应用,加快推进新材料在

158、国有企业、国有资本投资工程中的应用示范等。尤其是在智能制造、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海洋船舶和新能源等行业,推动产业化水平全面提升。以企业为主体,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十四五”时期新材料产业政策走向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597.2.6 布局“集成新模式”联盟当前,我国新材料仍按照传统行业管理,把材料分为石化、钢铁、有色、稀土、建材等领域,关注的是材料自身的性能、质量、成本等。但面向重大领域的需求,我们发现,材料的应用往往是集成的、成体系的、甚至是彼此之间不断替代更新的。因此,在推广应用上“十四五”要有所创新,要建立一套面向应用、供需衔接模式,发挥需求牵引和创新驱动两方面作用,解决用户不敢

159、用、不愿用、不好用的问题。“十四五”要以应用领域优势企业为主导,更好地吸纳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和院所,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供需衔接互补,盘活各方面资源。“十四五”要打造“集成式”创新,组建应用领域联盟,探索有助于新材料推广应用新模式,形成网络化、科学化的新材料重点应用领域联盟布局。7.2.7 启动新一批创新服务平台目前我国新材料检验检测等基础能力差,检验检测资源优化配置不足,检测能力不足,检测市场机制不完善,检验检测服务能力无法满足产业发展全面需求。“十四五”必须加快推进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区域中心建设,启动新一批测试评价实验室布局,加强测试评价业务能力建设。“十四五”要深化新材料领域产业创

160、新服务综合体培育,强化新材料知识产权产业链布局和国际化布局,加强新材料产业监测,优化产业发展服务与管理。扩大参数数据库平台、资源共享平台,推进企业、科研院所数据、人才、设备仪器的开放共享。面向国际市场建立高性能的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加强新材料专利申请的评估审核等。参考资料60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参考资料参考资料1曾昆.我国新材料产业园区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J.新材料产业,2020b(04):2-6.2Wang C,Geng H,Zuo L,et al.Chinas urban minerals policies:Evolution,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A qu

161、antitative research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8,197.3黄萃,等.政策工具视角的中国风能政策文本量化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1(06):876-882.4蒋天骥,张瑶,周庆山.基于文本量化分析的我国地方政府大数据产业政策的完善策略研究J.现代情报,2021(02):132-140.5李丹.我国新材料产业政策体系的特征、问题及建议J.新材料产业,2021(01):2-5.6李瑞.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的政策文本分析以通用航空产业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20(16):31-38.7屠海令,张世荣,李腾飞.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研

162、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6(04):90-100.8盛亚,戴建新.“互联网+制造”模式下产业政策比较研究以中国、德国、美国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17):114-121.9汪苹,高灵芝,费钟琳.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中国新材料产业政策工具研究J.现代化工,2018(10):6-11.10王昶,周亚洲,耿红军.本地能力视角下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扩散研究以中国内地 31 省份新材料政策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1-10.11朱宏康,谷宾,刘书惠.国际新材料政策与计划研究J.中国材料进展,2015(04):326-329.版权声明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许可,不得以任何

163、形式或任何方式(电子、机械、影印或其他方式)复制,传播本报告的任何部分,不得将其存储在检索系统中或进行传播。免责条款免责条款本报告中部分观点和数据采集于公开信息,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作尽最大努力的追求,但不作任何保证。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观点均不构成任何建议。本报告中发布的调研数据采用样本调研方法,其数据结果受到样本的影响。由于调研方法及样本的限制,调查资料收集范围的限制,该数据仅代表调研时间和人群的基本状况,仅服务于当前的调研目的,提供基本参考。受研究方法和数据获取资源的限制,本报告只提供给用户作为参考资料,本中心对该报告的数据和观点不承担法律责任。定制服务定制服务知识中心可根据政府、企业、智库等组织的需求提供公益性深度分析报告服务详情联系我们联系电话:邮箱:; 本报告可扫描下载 二维码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冰窖口胡同 2 号电话:86-10-59300004网址:http:/E-mail:科技智库,大国工程创造科技价值,服务大国工程携科技利器,创大国伟业科技智库,大国工程创造科技价值,服务大国工程携科技利器,创大国伟业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知领:新材料产业政策解析与展望(2022)(68页).pdf)为本站 (报告先生)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