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中国旅游研究院:2019世界旅游发展报告(18页).pdf

编号:11507 PDF 18页 314.95K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中国旅游研究院:2019世界旅游发展报告(18页).pdf

1、1 世界旅游发展报告世界旅游发展报告 20192019 旅游促进减贫的产业植入和文化建设旅游促进减贫的产业植入和文化建设 在全球旅游业保持稳定增长、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旅游业 更快发展的背景下,旅游业继续充当全球减贫事业的主力 军。全球旅游减贫的实践表明,以项目引进、资金扶持、个 体支持等为主的旅游减贫方式其弊端日益显现,而产业植入 和文化建设逐渐成为旅游促进减贫的有效手段。 产业植入是旅游促进减贫的新亮点产业植入是旅游促进减贫的新亮点 所谓旅游减贫中的产业植入就是将旅游业发展成为一将旅游业发展成为一 个当地大部分人口都能参与的产业,并且通过旅游发展促进个当地大部分人口都能参与的产业,并且通过旅游

2、发展促进 区域经济的产业化发展。区域经济的产业化发展。 1.1.较多数量的旅游企业或旅游经营者较多数量的旅游企业或旅游经营者 具有一定数量的旅游企业或旅游经营者是旅游产业植 入的重要标志。同时,更多的旅游企业和旅游经营者,也意 味着更多的参与机会和受益可能性。作为欠发达地区发展旅 游的典型案例,墨西哥坎昆旅游度假区的成功离不开众多旅 游项目的建设和业态的发展。20 世纪 60 年代,坎昆只是一 个仅有 300 多人的渔村。后来墨西哥政府在此发展旅游,多 2 种渠道筹集资金,建设了大量旅游项目。到 1994 年,半岛 上的旅馆已达 90 家,客房 20000 多间,另开发有数百家餐 馆、夜总会、

3、网球场和高尔夫球场等。现在,坎昆已经发展 成为人口规模过百万的大城市,每年接待国际游客数百万, 旅游外汇收入数十亿美元。中国河北省的野三坡百里峡景 区,通过民宿旅游、工商资本、合作共享、龙头企业等多种 资源配置方式,成立了 23 家旅游减贫合作社,新建或改建 了 800 家旅游农家院,农家乐经营法人达 2203 家,推动了 景区周边旅游迅速发展,辐射带动了 71 个贫困村,有 45 个 村以乡村旅游为主业,覆盖贫困人口 9094 户、17526 人。 2.2.较长的旅游产业链和较大规模的旅游产业集群较长的旅游产业链和较大规模的旅游产业集群 发展较好的旅游目的地,必然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 旅游

4、活动要素进行上下游的纵向拓展和差异化的横向发展, 从而形成旅游产业集群。尼日尔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 一,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发展旅游业,除了自然和历史遗 留下来的景点外,还策划了巴黎-达喀尔汽车拉力赛、狩猎 旅游、 博物馆旅游、 尼日尔非洲国际时装节等特色旅游项目。 中国湖南省的张家界景区,是著名的世界自然遗产地,近年 来推出“龙头企业+基地+村集体+旅游购物+农户、特色种养 村+农副产品+乡村旅游+农户、基地+农旅文旅产品+旅游购 物+农户”等旅游减贫模式,通过将张家界工艺评选和包装 3 为“张家界礼物”,开发特色旅游商品 2000 多种;把特色 种养、农副产品加工和乡村旅游结

5、合,开发“张家界茶”等 一批特色农产品牌,带动 5200 名贫困户脱贫致富。 3.3.现代化的旅游生产经营方式现代化的旅游生产经营方式 贫困地区的旅游产业要想获得大的成功必须积极促进 旅游产品生产和经营的现代化。世界旅游组织在东帝汶合作 开展的社区生态旅游营销项目,不仅组织了社区旅游营销培 训研讨会,制作了关于东帝汶生态旅游的小册子,并且开发 了英文旅游网站。马达加斯加虽然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 一,但为了更好地发展旅游业,在 2016 年宣布三年光缆网 络计划,要打造覆盖马达加斯加全岛所有城市的光纤网络, 到 2018 年已建成 9000 公里。中国非常重视科技在减贫中的 运用。2018 年,

6、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与高德地图合作,开发 了“山西省旅游减贫地图”。“湖北第一淘宝村”湖北省十 堰市郧西县涧池乡下营村,近年来抓紧发展旅游业,现代化 的淘宝一条街和青石板路、古朴的吊脚小楼齐头并进。 4.4.当地居民参与程度较高当地居民参与程度较高 真正的产业植入应该是以当地居民为主体,否则就只不 过是“产业殖民” 。当地居民参与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参与就 业和创业,或者以自身拥有的房产、土地、资金等参与投资 4 入股。在 2019 年亚太旅游年会(PATA)峰会上,菲律宾旅 游部长表示数百万菲律宾人将旅游业作为生计来源。 2017 年 旅游业对该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贡献了 12.2, 对总就业人数 的

7、直接贡献为 13.1, 为菲律宾人提供至少 530 万个工作岗 位。中国广西自治区南宁市新江镇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 通过聘请贫困户到农家乐打工,实现就业人数 100 多人;通 过优先聘请贫困户参与旅游基础建设务工,实现就业 100 人 左右。2016 年底,新江镇实现脱贫 527 户 2199 人,贫困发 生率降至 3.56,降低了 7.05。中国西藏林芝地区,在 发展旅游后大批农牧民从事旅舍、藏餐、客运等行业发家致 富。2018 年 1 月至 4 月,全市参与旅游服务的农牧民群众达 1358 户 8207 人次,实现收入 6122 万元。 5.5.旅游旅游业和其他产业深度融合业和其他产业深

8、度融合 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融合,有利于充分发挥旅游业带动 作用大的产业特性,提高旅游业发展的综合效益,是旅游产 业植入的重要标志。泰国黎敦山是将旅游业和咖啡、兰花种 植以及手工艺等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中国近年来提出了 “旅游+”和“全域旅游”等系列概念,有力推动了旅游扶 贫中的产业融合发展。海南省保亭县三道镇在 2018 年投入 409 万元,引进台湾兰花种植企业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帮助 村民发展兰花种植和乡村旅游,实现农民不离乡、不离土、 5 不失地,就近就地就业增收脱贫,解决了 30 户贫困户 143 个劳动力就业。福建省建瓯市的小松镇,通过引导建档立卡 的贫困户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帮助村民在

9、流转土地上发展百 香果等水果观光采摘园,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使得每个贫困 年增加收入近 10 万元,实现了依托现代休闲农业稳定脱贫。 同时,小松镇利用生态环境好的优势,将乡村旅游与休闲体 育活动结合,建设了全长约 35 公里的水美步道,沿线串联 6 个村和 1 个场,设计了自行车道、户外徒步、登山、露营、 溪河漂流等多个运动项目。2017 年,小松镇被评为全国第一 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2018 年成为福建省唯一入选的 “中国最美康养小镇”。 贫困地区旅游产业植入的动力和机制贫困地区旅游产业植入的动力和机制 在一定意义上,产业植入是项目引入、资金扶持、个体 支持等多种减贫手段在更大范围内的叠加

10、和交融。 1.1.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和旅游者分别扮演重要角色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和旅游者分别扮演重要角色 政府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承担者。柬埔寨的洞里萨 湖原本是越南难民的水上家园,通过政府对就业、教育、医 疗等民生项目的支持,现在已经成为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明 显好转的旅游目的地。中国西藏的林芝地区,近年来旅游业 的迅速发展明显得益于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在过去 5 年 6 间, 林芝新增公路里程 1373.78 公里, 通外航线增加到 6 条, 成为除拉萨外游客进出西藏最重要、最便利的通道。国家投 资修通的水泥路为农牧民的客栈带去丰厚收入的同时也将 当地盛产的松茸等众多土特产品推向更

11、大的市场。近年来, 中国政府围绕农村发展和乡村旅游发展出台了众多政策,包 括在农村地区推行“六小工程” (节水灌溉、人畜饮水、农 村沼气、农村水电、乡村道路、草场围栏) ,重点支持乡村 旅游扶贫重点村实施“三改一整”工程(即改厨、改厕、改 房间、修整院落) ,有力改善了贫困户旅游接待条件。中国 在金融政策方面也给予旅游扶贫项目倾斜。政府还通过奖励 或补助的方式引导旅游减贫发展。如福建省的武平县对每场 乡村旅游活动补助 3 万元;漳平市对老房子改造民宿服务设 施给予资金扶持,每间补助 3000-5000 元。 企业是产业发展的真正主体。贫困地区的旅游产业植入 一方面需要培育发展本地的旅游企业和旅

12、游经营者,另一方 面也可以充分借助外部企业的支持。中国旅游集团在四川凉 山州雷波县和马边彝族自治县开展了“五个一”旅游扶贫工 程,即编制一组旅游规划,培养一支旅游管理队伍,培育一 条特色旅游线路,打造一个 4A 级景区,推广和开发一批旅 游特色产品。万达集团基于扶贫的考虑,在贵州投资兴建了 丹寨小镇。自开业以来,小镇以其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 产、苗侗文化主题广场、千亩花田、环湖慢跑道、精品客栈、 7 街坊、酒坊、米店、会馆和酒吧、影院等文化旅游项目,吸 引了众多游客的到访。当地景区往往也是旅游产业植入的重 要推动者。如广西贺州钟山红花峰江生态园是一个三星级乡 村生态旅游景区,它主动联系周边的

13、贫困户,让贫困户进入 生态园并入股。旅行商拥有强大的市场动员和游客组织能 力,在旅游减贫中可以发挥重要的综合带动作用。携程旅行 网抓住交通基础设施这一关键要素,推出“交通公益+旅游 扶贫”项目,在全国推出首批 100 条扶贫旅游路线,覆盖福 建、四川、重庆、山西、云南、新疆、贵州、陕西、青海、 河南等近 20 个省份,近 1000 个旅游景区。 旅游者是旅游减贫的重要参与者。近年来客源市场已经 形成了负责任旅游的广泛共识,正在积聚慈善旅游的市场基 础。游客来到一个地方,在欣赏美丽风景的同时,吃当地的 食材,住社区旅馆和特色民宿,购买传统的工艺品,就是对 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持。有些游客在旅游过

14、程中或旅游之 后,还积极为当地发展出谋划策、穿针引线、宣传推广。在 国际上还有一种贫民窟旅游,可以看作旅游减贫的一种形 式。通过发展贫民窟旅游,可以改善贫民窟居民的收入,改 变人们对贫民窟内居民的看法。在 2019 年 6 月全球最大的 旅游评论网站“猫途鹰”的一项评选中,孟买达拉维贫民窟 击败泰姬陵被评选为印度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 8 国际官方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对贫困地区的旅游产业植 入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世界旅游联盟自成立以来一直 非常关注旅游减贫问题, 通过收集减贫案例、 发布减贫报告、 组织研讨会议等提高人们对旅游减贫的认识。在柬埔寨洞里 萨湖的旅游发展过程中,来自法国的非政府组织在

15、其中起到 了重要作用。在中国台湾地区,专业志愿者和驻村艺术家制 度已经非常成熟。 2.2.形成合理、可持续的利益机制形成合理、可持续的利益机制 只有协调好不同利益主体的关系,形成合理、可持续的 利益机制,产业植入才可能顺利进行。从全球来看,外来投 资商获取主要利益的模式已经被摒弃,社区参与、可持续发 展、负责任旅游等理念才是主流。中国在旅游减贫利益关系 的处理上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模式。如贵州省六盘水市创新扶 贫治理结构,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的“三变”改革,大大激活了旅游扶贫的内生动力。重庆市 石柱县将贫困户和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起来,县财政每年安 排 1000 万元乡村旅游

16、发展资金用于扶持乡村旅游业主,每 “捆绑”1 户贫困户补助经营主体 20000 元。吉林省舒兰市 上营镇的二合雪乡,在旅游发展中形成旅游投资发展公司、 村集体、外来投资者三大利益主体的协作。另外为了防范宰 9 客现象,还制定了服务和收费标准,统一收费、统一派送游 客。 3.3.通过示范带动逐步推进通过示范带动逐步推进 在贫困地区的旅游产业植入进程中,通过先进地区、先 进单位、先进个人进行示范带动是一项重要经验。贵州省在 旅游扶贫工作方面开展较早,其编制的贵州省乡村旅游规 划曾被印发全国各省市参考。这几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 游示范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等有力地推动了各地 旅游减贫发展。被称

17、为中国农家乐发源地的四川省郫县农科 村,在徐纪元误打误撞创办第一家农家乐徐家大院并取得成 功后,现在已经有 120 多家农家乐。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西 部山区属于相对落后区域, 2007 年南非籍人士高天成在此开 设了第一家“洋家乐” ,带动瑞典人、韩国人、荷兰人等在 此建设了一大批“洋家乐” ,国人也在此建设民宿,从而把 莫干山发展成了一个国际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被纽约时 报评选为全球最值得去的 45 个地方之一。2018 年,集聚 区共接待游客 260.12 人次,实现直接营业收入 25.01 亿元。 4.4.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 如果不能真正提升当地贫困人口的劳动技

18、能和经营意 识、不能激发当地贫困人口的主动性,任何增量的资金和项 10 目进入都无法形成旅游业可持续性的发展动力。世界旅游组 织在莫桑比克伊尼扬巴内支持的项目,为超过 600 名当地人 (以妇女和青年为主) 提供不同旅游科目的培训, 包括家政、 招待、食物准备和导游。在中国,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 已经成为一项基本原则。张家界景区通过“旅游企业多渠道 开辟岗位+各业培训+农户”模式,开展旅游服务、实用人才 技术等系列培训,仅 2017 年就完成户外旅游指导员、旅游 服务员、 讲解员等旅游专业培训 9200 人, 指导农民就业 4000 人。万达集团在贵州丹寨的投资包括万达职业技术学院,首 批开

19、设的护理、 会计和旅游管理三个专业 2017 年共收了 405 名在校生,未来可容纳 2100 名学生就读,50%的优秀毕业生 可直接被万达录用就业。 5.5.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相互促进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相互促进 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来说,旅游产业植入有两类不同的路 径。一类是旅游业优先发展,然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如斐 济、尼泊尔等旅游发展起来之后,都带动了当地手工艺的规 模化发展。中国湖南省安化县是著名的“黑茶之乡”,2007 年,全县黑茶产值仅 1 亿元,自 2012 年开始连续举办了几 次黑茶文化节后,这一数字在 2018 年达到 180 亿元。另一 类则是借助其他产业发展旅游业。对于贫困地

20、区来说,由于 大多没有完成产业化过程,经济发展对传统农业依赖很大, 11 这时发展旅游可以依托的重要资源就是具有优势的农业。这 种将农业和旅游相结合的做法,不仅能够获得旅游收入,而 且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附加值。如新西兰的奶牛养殖场、 西班牙的西红柿节等就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在中国北京市 的延庆县,兔头火锅现在是当地旅游的一张名片。但是延庆 县是先有兔子养殖,然后才有兔子火锅,再植入旅游,实现 对养殖兔的就地消费(包括带走加工品)。当前的旅游需求 复杂多样,除了农业以外,很多产业资源都可能构成旅游吸 引物。这种“产业+旅游”的模式往往是贫困地区产业植入 的更好选择。如中国福建省仙游坝下村是中国

21、红木主要产销 基地,拥有 30000 名能工巧匠和 600 家工艺企业,形成了一 条由工艺师、雕刻工、木材商、经销商、工艺产品等组成的 产业链,现在也吸引大量游客前往参观和消费。 文化建设在贫困地区旅游产业植入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文化建设在贫困地区旅游产业植入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文化是一个地方、一个民族发展的基础依托和持久动 力,旅游减贫中的产业植入离不开文化建设。文化建设和产 业植入交融在一起,共同促进贫困地区的持续发展。 1.1.文化遗产是贫困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资源文化遗产是贫困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资源 贫困地区一般处于偏远地区,交通闭塞、信息不畅,很 多还是少数民族地区,因而往往保留了许

22、多古老的文物、建 12 筑、遗址遗迹、传说故事以及独特的地方风俗、地方性知识、 戏曲音乐和手工艺等。这些文化遗产对于现代旅游者来说具 有浓郁的吸引力,从而可以构成当地旅游产业发展最具优势 的资源之一。尼泊尔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近年来 利用文化遗产唐卡艺术吸引旅游者取得了很大成功。不仅在 旅游区和商业街上展示唐卡制作的传统手工艺,还开发唐卡 旅游商品,使之成为尼泊尔高端旅游纪念品之一。尼泊尔创 立的唐卡艺术学校,甚至吸引了英国、墨西哥、日本等国年 轻人慕名学艺。中国贵州省多山,贫困人口数量排全国各省 市区第一位,但贵州省同时也是“文化高地” 。世居在这里 的除了汉族以外,还有 17 个少

23、数民族。这些年来,贵州依 托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打造“多彩贵州”品牌,旅游业得到 了快速的发展。2018 年,贵州省共接待游客 9.69 亿人次, 实现旅游总收入 9400 多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30.2%、33.1%, 旅游发展带动 30.3 万贫困人口受益增收。贵州省铜仁市马 岩村,将土法造纸这种传统手工技艺开发成一种旅游项目, 既保护了祖先遗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财富,又为游客认识传 统造纸工艺创造了条件。 2.2.特色文化构成了贫困地区重要的旅游吸引力特色文化构成了贫困地区重要的旅游吸引力 国家或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是一项重要的旅游吸 引物,具有很强的旅游开发价值,这些特色文化不仅包括各

24、13 种物质或非物质遗产,也包括当代文化乃至活的文化,如当 地饮食、生活习俗、休闲方式等。贫困地区可以把特色旅游 文化建设作为减贫的主要手段,将相应的特色文化元素融入 到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中去。2018 年 12 月,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在参加菲律宾国际旅游美食节时 表示,菲律宾美食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旅游吸引物的一部分, 菲律宾未来要成为“世界食品和美食中心”,同时,还要通 过美食旅游文化活动激活菲律宾农业旅游潜力,在增加菲律 宾旅游收入的同时,改善农作物销售量。2019 年 1-5 月,菲 律宾接待入境游客 252 万人次,同比增长 13,旅游收入 1066 亿比索,同比增

25、长 14。中国陕西的袁家村,2016 年 至 2018 年,连续 3 年每年吸引游客 300 万人次,平均年营 业额超过 10 亿元。2019 年 7 月,袁家村入选中国第一批全 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游客视角的袁家村是这样的:“小巷古 朴典雅,两边店铺林立。油坊中正在手工榨油,童济功茶坊 里唱着秦腔,酒坊里美酒醇香,小吃铺吆喝声回荡一幅 幅近似于原生态的农家生活画面呈现眼前”。 3.3.文化建设拓展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空间文化建设拓展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空间 有意识地发展教育、科学、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 电视和建设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书店等,不仅可以提 高贫困地区人民的文化素养,还可以进一步

26、丰富旅游发展的 14 场所、内容和形式。南非政府在 2011 年推出了支持文化创 意及旅游等融合的国家战略“姆赞希金色经济”,利用南非 当地的特色文化资源创办了多个节庆活动,如国家艺术节、 开普敦国际爵士音乐节、北开普省喀拉哈里沙漠节、普马兰 加活力节等,既刺激了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又为艺术家和当 地居民提供了收入和经济保障。2018 年,南非旅游业产出达 4260 亿兰特,成为非洲旅游业规模体量最大的国家。中国近 年来非常注重通过文化建设来促进贫困地区的旅游发展。目 前,中国建有乡镇一级的文化站 3 万多个,农家书屋 60 万 家,基本覆盖全国所有的行政村。2019 年以来,重庆市九龙 坡区以

27、“文旅融合”为契机,将农家书屋功能融入旅游,在 农家乐、景区、酒店、企业等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图书流通 点和农家书屋外借点,构建起农村“半小时文化服务圈”, 让旅游者和当地居民一起,能够在闲暇之时享受阅读的快 乐。大邑是成都郊区的一个农业县,近年来大力发展文博产 业,现建有建川博物馆等 78 个博物馆,拥有 1000 余万件藏 品。在此带动下,2018 年全县各旅游景区(点)共接待国内 游客 1947.35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633477.82 万元; 接待境外游客 83580 人,旅游创汇 3624.03 万美元。红色文 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有很多红色文化建设和 旅游业融合

28、发展的例子。山西省武乡县是八路军总部所在 地,总人口 21 万,其中农业人口 17.8 万,是国家级贫困县。 15 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武乡县陆续建设了八路军太行纪念 馆、八路军文化园等红色文化项目。随着红色旅游发展,武 乡县又着手培育了八路军游击战体验、八路军文化精品演 艺、 八路军文化旅游节、 八路军系列纪念品等文化旅游品牌, 建设了武乡红色印象扶贫购物中心。2018 年,武乡全县累计 接待游客 541.63 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累计达 52.14 亿元, 被列为山西省党性教育基地以及全国首批 “中国红色地标” 。 4.4.文旅融合促进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文旅融合促进贫困地区的

29、可持续发展 贫困的根源在很大程度上是人口素质不高和精神上的 贫乏。在贫困地区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一方面可以提 高当地居民的文化自豪感,使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更 愿意保护和发扬当地优秀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可以带来各 种知识和观念,促进当地居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增强他们的 发展意识,这两方面都有利于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毛利 人是新西兰的土著民族,在指环王电影等的带动下,作 为电影拍摄外景地的新西兰迎来了旅游业的热潮,毛利人开 始寻找着利用土著文化的优势,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包括 发展毛利村落文化体验、进行毛利战舞表演等。中国福建省 屏南县龙潭村,原来有 120 多栋明清建筑,由于贫困拆除了

30、 很多栋古建筑,全村 1400 多人口因为贫困只剩不到 200 人 常住。2017 年,龙潭村实施文创计划与旅游扶贫计划,组建 16 民间工程队对 60 余栋古宅进行修复,同时对乡村文化进行 恢复,建设了公益画室、四平戏博物馆、黄酒博物馆、咖啡 屋、图书馆等旅游服务及文化休闲设施,成为了节假日游客 爆满的“网红村”。2018 年,龙潭村有近 10 万人前来观光, 沉寂的古村迎来了“文艺复兴”。 以产业植入和文化建设推动旅游减贫深入发展以产业植入和文化建设推动旅游减贫深入发展 在现行标准下目前全球仍有数以亿计的人口处于贫困 当中,甚至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旅游业作为全球最大 且仍处于上升阶段的

31、产业之一,有责任在减贫事业中扮演更 加重要的角色。特别是要通过旅游产业植入和文化建设的融 合,推动有条件的贫困地区实现可持续、高效的发展。 1.1.进一步提高对旅游减贫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对旅游减贫的认识 要鼓励开展旅游减贫研究,积累更多的案例,寻找更好 的理论阐释。要鼓励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和肤色、不 同学科和领域的人们就旅游减贫进行多视角、多层面的交 流。要打破政产学商的界限,让更多的人一起讨论旅游减贫 问题,促进理论和实践的互动。 2.2.推动贫困地区的旅游产业植入推动贫困地区的旅游产业植入 产业植入是旅游减贫的战略方向。要发挥先行者的示范 带动作用,让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到贫困地区的旅游

32、发展中 17 来,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规模化和现代化发展。要致力于构 建更加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努力提高当地居民在旅游发展 中的参与程度和获得感。要充分发挥旅游业关联带动作用强 的产业优势,促进旅游业和农业、手工艺业、文化创意产业、 体育产业、健康产业等的融合发展,不断寻找新的结合点。 3.3.促进文化建设和旅游产业植入的融合促进文化建设和旅游产业植入的融合 文化建设事关旅游减贫的可持续发展。既要充分尊重当 地的文化传统,又要考虑当地居民的发展愿望,并在此基础 上实现引进开发项目和当地文化的有机融合。要审慎对待当 地的文化遗产, 用积极的方式加以利用。 鼓励在继承中创新, 在创新中发展,通过发展

33、实现当地人口素质的提升和发展意 识的提高。 4.4.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各尽其能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各尽其能 产业植入和文化建设需要政府做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 务,需要企业去投资运营,需要非政府组织去协调沟通。每 一类主体都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在贫困地区的旅游发展中 贡献自己的力量。 5.5.鼓励更负责任的旅游鼓励更负责任的旅游 旅游是生活方式的分享。给予彼此的差异以必要的理 解、包容和尊重,是主客双方都应当共同遵守的旅游伦理。 18 旅行的责任还包括善待一切弱势群体,以及每一份需要保护 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并尽我们所能去帮助他们。 6.6.推动年轻人更多参与推动年轻人更多参与 要通过培训、挂职、投资孵化等方式,持续提升年轻人 的市场意识和专业能力,推动旅游领域的创业创新向前发 展。要通过地方商业环境的完善、生活品质的升级、产业体 系的优化和教育、科技、文化氛围的提升,吸引年轻人留下 来、返回来。 (本文为中国旅游研究院宋子千研究员牵头完成的世 界旅游发展报告 2019旅游促进减贫的产业植入和文化 建设研究报告简本,文中引用资料来源参见报告全文。 )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中国旅游研究院:2019世界旅游发展报告(18页).pdf)为本站 (风亭)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