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2023JAK1抑制剂市场格局、市场分析及行业前景报告.pdf

编号:135208 PDF 35页 1.78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2023JAK1抑制剂市场格局、市场分析及行业前景报告.pdf

1、2023 年深度行业分析研究报告 3 目录目录 行业概况:行业概况:JAK1 抑制剂,立足自免领域的广谱小分子靶向药新星抑制剂,立足自免领域的广谱小分子靶向药新星.7 JAK1 靶点具有丰富疾病谱,成药价值巨大.7 全球多款 JAK1 药物迭代上市,高选择性抑制剂有望突破安全性难题.8 市场格局:全球市场高速发展,国内市场蓄势待发市场格局:全球市场高速发展,国内市场蓄势待发.9 全球市场:市场规模高速增长,第二代 JAK1 抑制剂引领用药迭代.9 国内市场: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国产新药蓄势待发.10 市场分析:自免领域新蓝海,市场分析:自免领域新蓝海,JAK1 抑制剂布局全面抑制剂布局全面.11

2、 市场概览:自免蓝海市场蓄势待发,JAK1 抑制剂多赛道全面覆盖.11 风湿自免:JAK1 抑制剂治疗类风关效果优异,比肩一线生物制剂.13 皮肤自免:特应性皮炎蓝海市场迎来爆发期,JAK1 抑制剂疗效出众.17 胃肠自免:市场需求持续升高,JAK1 抑制剂填补小分子临床空白.20 自免新赛道:JAK1 抑制剂攻克斑秃,打开巨大崭新市场.24 行业前景:商业化潜力巨大,多项优势逐渐展现行业前景:商业化潜力巨大,多项优势逐渐展现.27 如何看待 JAK1 抑制剂的安全性:滥觞于黑框警告的担忧何去何从.27 诸多优势加持,JAK1 抑制剂有望跻身自免领域新一代核心产品.28 个股聚焦:本土管线步入

3、收获期,蓝海市场逐渐打开个股聚焦:本土管线步入收获期,蓝海市场逐渐打开.30 恒瑞医药:艾玛昔替尼疗效优异,核心自免适应症全面布局、全面领先.30 泽璟制药:杰克替尼国内率先完成上市申报,具备先发优势.32 迪哲医药:戈利昔替尼立足差异化布局,全球首发开拓血液瘤市场.35 4 插图目录插图目录 图 1:JAK-STAT 信号通路.7 图 2:全球主要 JAK 抑制剂销售额.10 图 3:全球自身免疫疾病药物市场规模及预测.12 图 4:中国自身免疫疾病药物市场规模及预测.12 图 5:艾伯维 SELECT-RA 系列临床研究疗效数据(指标:治疗第 12 周时疾病 DAS28-CRP活动评分基线

4、变化百分比).16 图 6:中国特应性皮炎患病率及预测.17 图 7:中国特应性皮炎药物市场规模及预测.17 图 8:乌帕替尼 vs 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第 16 周时的皮损缓解疗效对比.19 图 9:乌帕替尼 vs 度普利尤单抗的瘙痒缓解疗效对比.19 图 10:阿布昔替尼 vs 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第 2 周时的瘙痒缓解疗效对比.19 图 11:阿布昔替尼 vs 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第 2 周时的皮损缓解疗效对比.19 图 12:阿布昔替尼针对度普利尤单抗不应答患者的 12 周疗效情况.19 图 13:中国溃疡性结肠炎患病人数规模及预测.21 图 14:中国克罗恩病患病人数规模及预测.21 图 15:

5、国内溃疡性结肠炎标准治疗方案.21 图 16:国内克罗恩病标准治疗方案.21 图 17:中国斑秃患病人数及预测.25 图 18:美国斑秃患病人数及预测.25 图 19:巴瑞替尼治疗重症斑秃的 III 期临床数据(SALT 评分恢复至20 的患者百分比).26 图 20:全球 JAK1 抑制剂市场规模及预测.29 图 21:中国 JAK1 抑制剂市场规模及预测.29 图 22:艾玛昔替尼临床研发管线.30 图 23:杰克替尼临床研发管线.33 图 24:中国 MF 标准治疗路径.33 图 25:杰克替尼与芦可替尼治疗中高危 MF 的疗效数据(非头对头对比).34 图 26:杰克替尼与芦可替尼治疗

6、中高危 MF 的安全性数据(非头对头对比).34 图 27:戈利昔替尼临床研发管线.35 图 28:中国和全球 PTCL 患者发病人数及预测.36 表格目录表格目录 表 1:常见 JAK 通路失调对应的各类疾病.8 表 2:全球获批上市的泛 JAK 抑制剂(第一代)及特异性 JAK1 抑制剂(第二代).8 表 3:国内 JAK1 抑制剂临床研发格局(II 期临床及以上产品).10 表 4:传统抗炎药、创新药(生物制剂和小分子靶向药)针对自免疾病的治疗现状对比12 表 5:JAK1 抑制剂对比生物制剂在各个自免疾病领域的部分布局情况.13 表 6:RA 规范治疗的用药推荐与治疗路径.14 表 7

7、:阿达木单抗在 RA 患者中的疗效数据.14 表 8:托法替布在 RA 患者中的疗效数据.15 表 9:乌帕替尼 SELECT-RA 系列临床试验设计.15 表 10:乌帕替尼 vs 阿达木单抗的 RA 关键缓解指标对比数据.16 5 表 11:乌帕替尼 vs 阿达木单抗的安全性 E/100PY 指标.16 表 12:艾玛昔替尼治疗 RA 的 II 期临床数据(治疗至第 12 周数据).17 表 13:特应性皮炎的阶梯治疗.18 表 14:度普利尤单抗针对成人 AD 单药疗效数据(治疗至第 16 周时).18 表 15:乌帕替尼 vs 度普利尤单抗的安全性 E/100PY 指标.19 表 16

8、:艾玛昔替尼治疗 AD 的 III 期临床数据(治疗至第 16 周数据).20 表 17:英夫利西单抗针对 UC 的疗效数据.22 表 18:英夫利西单抗针对 CD 的疗效数据.22 表 19:乌帕替尼抗针对 UC 的疗效数据.23 表 20:乌帕替尼抗针对 CD 的疗效数据.23 表 21:艾玛昔替尼治疗 UC 的 II 期临床数据(治疗至第 8 周数据).24 表 22:临床治疗 AA 的指南推荐路径.25 表 23:杰克替尼治疗 AA 的 II 期临床数据.26 表 24:托法替布大型安全性临床试验(ORAL Surveillance 研究)结果.27 表 25:JAK1 抑制剂与生物制

9、剂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情况对比.28 表 26:JAK1 抑制剂对比生物制剂在各个自免疾病领域的部分布局情况.29 表 27:艾玛昔替尼治疗 AD 的 III 期临床数据(治疗至第 16 周数据).31 表 28:艾玛昔替尼治疗 RA 的 II 期临床数据(治疗至第 12 周数据).31 表 29:艾玛昔替尼治疗 UC 的 II 期临床数据(治疗至第 8 周数据).31 表 30:杰克替尼治疗 AA 的 II 期临床数据.34 表 31:杰克替尼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II 期数据.35 表 32:戈利昔替尼与已上市的治疗 R/R PTCL 的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对比.36 表 33:板块重点跟踪公司盈利

10、预测.38 7 行业行业概况概况:JAK1 抑制剂,抑制剂,立足自免领域的立足自免领域的广谱广谱小分小分子靶向药新星子靶向药新星 JAK1 靶点具有丰富疾病谱,靶点具有丰富疾病谱,成药价值巨大成药价值巨大 JAK 分子家族是生物体内细胞分子家族是生物体内细胞信号通路信号通路的关键激酶和中心节点。的关键激酶和中心节点。JAK(Janus kinase)是一类重要的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包括 JAK1、JAK2、JAK3、TYK2 四种亚型,上游为各类细胞因子的膜表面受体,下游为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11、,STAT)。其信号通路的主要途径为:胞外细胞因子与受体结合后,激活与受体偶联的 JAK,激活后的 JAK 通过酪氨酸残基自磷酸化进一步加强激酶活性后,磷酸化下游的 STAT,活化后的 STAT 形成二聚体、进入细胞核调控相应基因的转录过程。JAK-STAT 是胞内核心信号通路之一,广泛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等生理过程,并在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图 1:JAK-STAT 信号通路 资料来源:JAK-STAT pathway target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2020 年,Azucena Salas,Cris

12、tian Hernandez-Rocha,Marjolijn Duijvestein 等)JAK 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尤其尤其 JAK1 亚型为多条通路的共同核心亚型为多条通路的共同核心。由于其广泛的细胞功能,JAK-STAT 信号通路的失调与多种疾病有关。不同的 JAK 家族成员偏向于控制不同的 STAT,每 2-3 个 JAK 分子结合形成聚合体后,共同负责一条通路,产生特异的生物学效应,其中,JAK1 与炎症、癌症、免疫等疾病密切相关,JAK2 与血液系统的疾病密切相关,JAK3 则与多种自身免疫疾病有关。在 JAK 家族成员中,JAK1 是唯一可以与所有三种 JAK

13、 形成异二聚体的亚型,JAK1 功能障碍可导致严重的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此近年来 JAK1 尤其受到广泛关注。通路相关通路相关疾病谱广泛,药物靶点疾病谱广泛,药物靶点潜力充足潜力充足。JAK-STAT 通路的相关发现不仅为理解各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性疾病、血液疾病和肿瘤,也提示了 JAK 作为药物靶点的广阔前景,其具体机制包括:在自身免疫疾病中,JAK 抑制剂可介导免疫抑制,抑制血清促炎 8 因子的升高;在 JAK 突变诱导的疾病中(如骨髓增生性癌症),JAK 抑制剂可通过抑制JAK 突变体发挥治疗作用。表 1:常见 JAK 通路失调对应的各类疾病 领域领域 JAK 激酶激酶 对应细胞

14、因子对应细胞因子 下游分子下游分子 部分对应部分对应疾病疾病 自免 JAK1/JAK3 IL-2,IL-4,IL-7,IL-9,IL-15,IL-21 STAT1,3,5,6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银屑病/银屑病关节炎(PsO/PsA)炎症性肠病(IBD)JAK1/JAK2/TYK2 IL-6,IL-11,IL-13,IL-31 STAT1,3,6 类风湿关节炎(RA)炎症性肠病(IBD)JAK1/JAK3/TYK2 IL-10,IL-19,IL-20,IL-22,IL-24,IL-26 STAT3 炎症性肠病(IBD)JAK1/TYK2 IFN/STAT1,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JA

15、K1/JAK2 IFN STAT1,3 类风湿关节炎(RA)炎症性肠病(IBD)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银屑病/银屑病关节炎(PsO/PsA)肿瘤 JAK2/JAK2(V617F)-STAT3,5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JAK1/JAK3-STAT3,5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资料来源:Targeting the JAK-STAT pathway in autoimmune diseases and cancers:A focus on molecular mechanism

16、s and therapeutic potential(2021 年,Hong-Tai Tzeng,I-Tsu Chyuan,Jenn-Haung Lai),中信证券研究部 全球多款全球多款 JAK1 药物药物迭代上市迭代上市,高选择性抑制剂有望突破安全性难题,高选择性抑制剂有望突破安全性难题 全球已有多款全球已有多款 JAK1 药物药物获批获批,可分为泛,可分为泛 JAK 抑制剂和特异性抑制剂和特异性 JAK1 抑制剂两类抑制剂两类。凭借优异的治疗潜力,JAK1 已成为新药研发的热门靶点,目前全球已有 9 款 JAK1 药物获批,根据药物针对靶点的选择性,可分为两类,分别为选择性较低、结合谱

17、较广的第一代泛 JAK 抑制剂,除 JAK1 之外亦同时结合 JAK2、JAK3 或 TYK2 等同源靶点,包括芦可替尼、托法替布、巴瑞替尼等;以及具有较高选择性、特异性结合 JAK1 的第二代抑制剂,包括乌帕替尼、阿布昔替尼等。表 2:全球获批上市的泛 JAK 抑制剂(第一代)及特异性 JAK1 抑制剂(第二代)分类分类 产品产品 公司公司 靶点靶点 海 外 批 准海 外 批 准时间时间 中 国 批 准中 国 批 准时间时间 获批适应症(全球)获批适应症(全球)第一代 芦可替尼 Incyte/诺华 JAK1/JAK2 2011-11 2017-03 特应性皮炎,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18、移植物抗宿主病,白癜风,脾大,血小板增多 托法替布 辉瑞 泛 JAK 2012-11 2017-03 类风湿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巴瑞替尼 礼来 JAK1/JAK2 2017-02 2019-06 类风湿关节炎,新冠病毒感染,特应性皮炎,斑秃 吡西替尼 安斯泰来 泛 JAK 2019-03-类风湿关节炎 迪高替尼 日本烟草/鸟居制药 泛 JAK 2020-01-特应性皮炎 第二代 乌帕替尼 艾伯维 JAK1 2019-08 2022-02 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特应性皮炎,溃疡性结肠炎,放射学阴性中轴型脊柱关节炎,克罗恩病 阿布

19、昔替尼 辉瑞 JAK1 2021-09 2022-04 特应性皮炎,过敏性皮炎 非戈替尼 吉利德 JAK1 2020-09-溃疡性结肠炎,类风湿关节炎 资料来源:Insight 数据库,中信证券研究部 9 优劣势一体两面优劣势一体两面,安全性成为第一代,安全性成为第一代泛泛 JAK 抑制剂重要难题。抑制剂重要难题。第一代泛 JAK 抑制剂研发与获批较早,靶点为 JAK 蛋白上的酪氨酸激酶,可同时结合 JAK1、JAK2、JAK3、TYK2 等同源靶点,作用较为广谱。针对不同 JAK 激酶的抑制可产生不同的疗效,但也会造成不同的毒副作用。因此,尽管治疗领域广阔,但宽泛的 JAK 家族结合也带来较

20、严重的毒性,比如 JAK2 的错误抑制可导致血小板减少和贫血、JAK3 的错误抑制可引发免疫缺陷及感染。严重的安全性问题也使得 FDA 针对相关药物给出黑框警告,2021 年以来,FDA对泛 JAK 抑制剂类药物多次作出审查延迟决定,安全性问题已成为该类药物的重要阻碍。高选择性高选择性 JAK1 抑制剂抑制剂高效低毒高效低毒,有望克服安全性难题有望克服安全性难题。为了解决泛 JAK 抑制剂的安全性问题,新一轮 JAK 抑制剂的研发旨在缩小靶向范围、提高针对 JAK 亚型的选择性。JAK 家族成员中,JAK1 亚型为多条通路的共同核心,是唯一可以与所有三种 JAK 形成异二聚体的亚型,且与多种炎

21、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因此 JAK1 抑制剂率先成为研发热点,全球已有药物陆续获批上市。JAK1 特异性抑制剂的诞生极大改善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问题特异性抑制剂的诞生极大改善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问题,但目前获批的,但目前获批的 JAK1抑制剂尚未完全获得认可抑制剂尚未完全获得认可。如典型的第二代 JAK1 抑制剂乌帕替尼尽管对于 JAK1 具有高选择性、整体安全性优于第一代泛 JAK 抑制剂,但对于 JAK2 也有一定程度抑制作用,导致存在贫血等不良反应。此外,受第一代药物托法替布的大型随机安全性临床试验的影响,包括乌帕替尼在内的第二代 JAK1 抑制剂由于目前上市时间较短、风险尚未得到充分

22、评估,也受到 FDA 黑框警告。提升 JAK1 选择性、进一步改良 JAK1 抑制剂的疗效和安全性,已成为领域内最主流的研发方向。市场市场格局格局:全球市场高速发展,国内全球市场高速发展,国内市场市场蓄势待发蓄势待发 全球市场:全球市场:市场规模高速增长,市场规模高速增长,第二代第二代 JAK1 抑制剂引领用药迭代抑制剂引领用药迭代 全球全球 JAK1 抑制剂市场日趋火热抑制剂市场日趋火热,市场规模高速上升。市场规模高速上升。自首个 JAK 抑制剂芦可替尼2011 年获批上市以来,JAK 抑制剂市场持续高速增长,据各公司财报统计,2022 年销售额约 100 亿美元,市场主要由诺华/Incyt

23、e 的芦可替尼(Incyte 负责美国市场、诺华负责美国外全球市场)、辉瑞的托法替布、礼来的巴瑞替尼和艾伯维的乌帕替尼组成;其余产品获批上市较晚,营收体量目前相对较小。第二代第二代 JAK1 抑制剂引领用药迭代抑制剂引领用药迭代,临床地位持续上升临床地位持续上升。据各公司财报统计,从用药结构上看,目前第一代泛 JAK 抑制剂市场份额约 70%,仍占据主流治疗地位,但整体增长逐渐遇到瓶颈,2022 年,除芦可替尼维持 10%以上增速外,托法替布、巴瑞替尼销售额分别同比-26.8%、-25.5%,营收出现明显下滑。同时,第二代 JAK1 抑制剂市场份额快速上升,据艾伯维财报,首个产品乌帕替尼于 2

24、019 年获批以来高速放量,2022 年销售额达 25.2 亿美元,同比+52.8%。长期来看,凭借优异的疗效和安全性,第二代 JAK1 抑制剂有望逐渐取代第一代产品,引领临床用药的迭代升级。10 图 2:全球主要 JAK 抑制剂销售额(亿美元)资料来源:各公司年报,中信证券研究部 国内国内市场:市场: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国产新药蓄势待发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国产新药蓄势待发 国内国内 JAK1 抑制剂市场抑制剂市场规模较小,规模较小,尚未充分发掘尚未充分发掘。第一代泛 JAK 抑制剂进入国内市场较晚、销售体量较小,目前有 3 款第一代产品在国内获批上市,分别为芦可替尼(2017年获批)、托法替布(

25、2017 年获批)、巴瑞替尼(2019 年获批)。据米内网统计,2021 年三款已获批 JAK 抑制剂终端市场合计销售额仅为 12 亿元。国内国内 JAK1 抑制剂抑制剂目前目前市场规模较小,我们判断主要原因包括:市场规模较小,我们判断主要原因包括:相关药物进入国内市场较晚,进口 JAK1 抑制剂于 2017 年首次在国内获批上市,而国产 JAK1 抑制剂目前均处于在研阶段,市场整体尚处于培育阶段;JAK 抑制剂以治疗自身免疫疾病为主,而国内的自免用药市场在过去未被医生和患者充分认知,市场需求尚处于起步阶段;第一代泛 JAK 抑制剂存在安全性隐患问题,加之过去国内对自免疾病的重视程度有限,导致

26、处方受到一定限制。我们预计,我们预计,多重利好因素刺激多重利好因素刺激下,下,国内国内 JAK1 抑制剂抑制剂市场市场有望有望迎来高速增长期迎来高速增长期,具体,具体驱动力包括:驱动力包括:市场方面:市场方面: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和医疗水平不断提高,自免领域有望成为国内新蓝海市场,迎来黄金发展期;产品方面:产品方面:2022 年,艾伯维的乌帕替尼、辉瑞的阿布昔替尼在国内获批上市,有望直接推动国内市场直接进入第二代 JAK1 抑制剂时代;同时,国内多家企业的本土研发管线已进展至临床中后期,有望在未来数年内陆续落地进入兑现期。表 3:国内 JAK1 抑制剂临床研发格局(II 期临床及以上产品)产品产品

27、 公司公司 靶点靶点 临床进度临床进度 适应症在研状态适应症在研状态 芦可替尼 Incyte/诺华 JAK1|JAK2 批准上市 批准上市: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脾大,血小板增多,移植物抗宿主病 托法替布 辉瑞 泛 JAK 批准上市 批准上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 临床 III 期:斑块状银屑病,幼年特发性关节炎:020406080002020212022芦可替尼(诺华/Incyte)乌帕替尼(艾伯维)托法替布(辉瑞)巴瑞替尼(礼来)11 产品产品 公司公司 靶点靶点 临床进度临床进度 适应症在研状态适应症在研状态 临床

28、III 期:系统性红斑狼疮,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临床 II 期:干燥综合征,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乌帕替尼 艾伯维 JAK1 批准上市 批准上市:特应性皮炎,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 III 期:克罗恩病,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放射学阴性中轴型脊柱关节炎,大动脉炎 临床 II 期:系统性红斑狼疮 阿布昔替尼 辉瑞 JAK1 批准上市 批准上市:特应性皮炎 杰克替尼 泽璟生物 泛 JAK 申请上市 申请上市:骨髓纤维化 临床 III 期:斑秃,特应性皮炎 临床 II 期:特发性肺纤维化,强直性脊柱炎,移植物抗宿主病,斑块状银屑病,新冠病毒感染 临床 I/II 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29、 艾玛昔替尼 恒瑞医药 JAK1 临床 III 期 临床 III 期: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强直性脊柱炎,放射学阴性中轴型脊柱关节炎,特应性皮炎,斑秃 临床 II/III 期:白癜风 临床 II 期:克罗恩病 吡西替尼 安斯泰来 泛 JAK 临床 III 期 临床 III 期:类风湿关节炎 戈利昔替尼 迪哲医药 JAK1 临床 II 期 临床 II 期:外周 T 细胞淋巴瘤,皮肤 T 细胞淋巴瘤 WXFL10203614 福祈制药 JAK1 临床 II 期 临床 II 期:类风湿关节炎 KL130008 科伦药业 JAK1|JAK2 临床 II 期 临床 II 期:斑秃,类

30、风湿关节炎 LNK01001 凌 科 药 业/先声药业 JAK1 临床 II 期 临床 II 期: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特应性皮炎 TLL-018 高光制药 JAK1|TYK2 临床 II 期 临床 II 期:类风湿关节炎 临床 I 期:银屑病,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LNK01003 凌科药业 泛 JAK 临床 II 期 临床 II 期: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 I 期:炎症性肠病 LW402 长森药业 JAK1 临床 II 期 临床 II 期:类风湿关节炎,特应性皮炎 VC005 威凯尔医药 JAK1 临床 II 期 临床 II 期:强直性脊柱炎 临床 I 期:炎症性肠病 Brepocitini

31、b 辉瑞 JAK1|TYK2 临床 II 期 临床 II 期:系统性红斑狼疮 资料来源:Insight 数据库,中信证券研究部 市场市场分析分析:自免领域新蓝海,自免领域新蓝海,JAK1 抑制剂布局抑制剂布局全面全面 市场市场概览概览:自免蓝海市场蓄势待发,自免蓝海市场蓄势待发,JAK1 抑制剂多赛道全面覆盖抑制剂多赛道全面覆盖 自免疾病种类繁多、人群庞大自免疾病种类繁多、人群庞大。自身免疫疾病与机体免疫系统紊乱相关,常表现为免疫系统异常活跃并错误地攻击及损伤自身的机体组织。自身免疫疾病已有 100 多种不同种类,几乎可以影响机体的任何部位,常见的类型包括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32、强直性脊柱炎、溃疡性结肠炎、斑秃等。据Recent insights in the epidemiology of autoimmune diseases:improved prevalence estimates and understanding of clustering of diseases(Liwen Xu,Kevin X.Liu,Maryanne M.Senna)研究统计,全球约 7.6%-9.4%的人群患有各种类别的自身免疫疾病,患者人群巨大。自免药物全球市场巨大,国内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自免药物全球市场巨大,国内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自免疾病往往难以治愈、需要终身服药,且部分疾

33、病具有极高的严重性,甚至威胁患者生命。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转引自荃信生物招股说明书),自身免疫领域已在全球成为仅次于肿瘤领域的第二大药物市场,2021 总市场规模接近 1300 亿美元;相比之下,我国自免药物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大量临床需求尚未被挖掘及满足,2021 年市场规模约 30 亿美元,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和医疗水平不断提高,有望参照国外轨迹迎来高速发展,弗若斯特沙利文(转引自荃信生物招 12 图 3:全球自身免疫疾病药物市场规模及预测(十亿美元)图 4:中国自身免疫疾病药物市场规模及预测(十亿美元)资料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转引自荃信生物招股说明书,含预测),中信证券研究部 资料来源:

34、弗若斯特沙利文(转引自荃信生物招股说明书,含预测),中信证券研究部 传统药物作用有限,创新药引领传统药物作用有限,创新药引领治疗治疗升级。升级。过去,针对自免疾病一般采用传统的抗炎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传统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糖皮质激素等。传统抗炎药可一定程度缓解疼痛、发热及炎症,但疗效十分有限。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多种创新靶向制剂陆续问世,大幅改善临床治疗现状,推动用药领域革新。目前临床常用的创新药可分为生物制剂和小分子靶向药两类,常见的生物制剂主要包括抗 TNF(肿瘤坏死因子)制剂和抗 IL(白介素)制剂两类,而小分子靶向药以 JAK1 抑制剂为

35、代表。表 4:传统抗炎药、创新药(生物制剂和小分子靶向药)针对自免疾病的治疗现状对比 类型类型 代表药物代表药物 临床治疗现状临床治疗现状 传统抗炎药 NSAIDs 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布洛芬、双氯芬酸、塞来昔布等 可以一定程度缓解疾病症状,但不能阻止疾病的进展 DMARDs 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柳氮磺吡啶、羟氯喹、埃拉莫德等 目前治疗风湿自免疾病的金标准,但一般起效较慢,对已损伤组织无显著修复能力 激素疗法 糖皮质激素等 起效较快,但不良反应较多,且停药后易复发 生物制剂 抗 TNF 制剂 阿达木单抗、英夫利西单抗、戈利木单抗、赛妥珠单抗、依那西普等 作为促炎细胞因子参与机体免疫调节,目前最

36、常见的自免生物药,尤其广泛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风湿免疫疾病 抗 IL 制剂 IL-12/23 单抗:乌司奴单抗 IL-6 单抗:托珠单抗 IL-17 单抗:司库奇尤单抗 IL-4 单抗:度普利尤单抗 覆盖多个不同靶点和细分领域,为新一代自免生物药;已产生多个成熟药物靶点,针对不同的自免疾病各自发挥作用。市场处于高速增长期 小分子靶向药物 JAK1 抑制剂 第一代:芦可替尼、托法替布、巴瑞替尼等 第二代:乌帕替尼、阿布昔替尼等 治疗谱系广、临床前景大,已被用于多种自免疾病的治疗。第一代 JAK 抑制剂带来安全性隐患,第二代 JAK1抑制剂成为自免首选推荐方案的潜力仍在评估中 资

37、料来源:医药魔方,Insight 数据库,荃信生物招股说明书,中信证券研究部 目前的自免药物市场整体可分为三大类:风湿风湿自免自免领域领域,主要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阿达木单抗等生物制剂上市多年、疗效已被广泛认可,为目前自免领域最庞大的市场;皮肤皮肤自免自免领域领域,主要包括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等,随着相关创新药研发成功并陆续落地,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持续被挖掘,近年来市场迎来高速增长,企业投资和新药研发日趋火热;胃肠胃肠自免自免领域领域,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患者病程一般较为严重,疗效良好的生物制剂已逐渐成为一线用药,但临床仍存在较高未满足需求。02040608

38、00180200生物制剂小分子药物0510152025生物制剂小分子药物 13 生物制剂领域,生物制剂领域,TNF 疗法疗法与与 IL 疗法各有所长。疗法各有所长。从治疗格局来看,以阿达木单抗、英夫利西单抗为代表的 TNF 抑制剂主要聚焦于风湿自免市场、已成为炎症性肠病的主流生物制剂,同时拓展银屑病等皮肤自免市场。IL 抑制剂则根据不同的靶点聚焦在各个细分治疗领域,如 IL-17 单抗(司库奇尤单抗)和 IL-12/23 单抗(乌司奴单抗)被广泛用于治疗银屑病,IL-4 单抗(度普利尤单抗)凭借在特应性皮炎领域的突破迎来高速放量。小分子领域,小分子领域,JAK1 抑制剂作

39、用于抑制剂作用于细胞细胞信号通路下游,信号通路下游,具备具备广谱作用,在广谱作用,在疾病疾病领域的领域的覆盖更为全面覆盖更为全面。在细胞通路上,无论 TNF 抑或 IL,均需通过 JAK-STAT 通路进行信号传导,进而启动下游的基因激活和蛋白表达,此外,IFN(干扰素)和 TGF(转化生长因子)等其他上游通路也与下游 JAK 密切相关,因此,JAK1 抑制剂天然具有广谱优势。目前,JAK1 抑制剂已被证实可在风湿自免、皮肤自免、胃肠自免各个领域全面发挥作用;此外,JAK1 也在传统生物制剂无法治疗的斑秃等适应症上取得重大突破;在非自免领域,JAK1抑制剂被证明可用于部分肿瘤的治疗,用途极为广

40、泛。表 5:JAK1 抑制剂对比生物制剂在各个自免疾病领域的部分布局情况 治疗治疗靶点靶点 胃肠自免胃肠自免 风湿自免风湿自免 皮肤自免皮肤自免 非自免领域非自免领域 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克罗恩病 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 银屑病银屑病/银屑银屑病关节炎病关节炎 特应性皮炎特应性皮炎 斑秃斑秃 TNF IL-12/23 IL-6 IL-17 IL-4 IL23A JAK1 (肿瘤等)资料来源:Insight 数据库,中信证券研究部 以下,我们对 JAK1 抑制剂在风湿自免、皮肤自免、胃肠自免各个自免领域分别选取典型适应症布局进行介绍。风湿自免:风湿自免:

41、JAK1 抑制剂抑制剂治疗类风关效果优异,治疗类风关效果优异,比肩一线生物制剂比肩一线生物制剂 我们选取类风湿关节炎为例,分析 JAK1 抑制剂在国内风湿自免市场中的现状及前景。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为为自免领域最自免领域最主要主要的细分市场的细分市场之一,临床用药需求巨大之一,临床用药需求巨大。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发展至后期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可并发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据 2020 年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发布的类风湿关节炎发展报告,我国现有约 500 万 RA 患者,RA 病程复杂、致残率高,早期、规

42、范化治疗对 RA 的预后十分关键。在巨大的患者基数和较高的治疗需求驱动下,类风湿性关节炎已成为全球及我国自免领域最主要的细分市场之一,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测算(转引自先声药业招股书),2019 年相关市场规模约 130亿元,至 2024 年有望达 300 亿元以上。改变病情抗风湿药(DMARDs)为治疗 RA 的主要药物,根据中华医学会风湿分会发布的类风湿关节炎诊疗规范,可将 DMARDs 分为四类:传统合成传统合成 DMARDs,包括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靶向合成靶向合成 DMARDs,以 JAK1 抑制剂为主,如托法替布;生生物原研物原研 DMARDs,以 TNF 单抗为主,如阿达木单抗;生物

43、类似药生物类似药 DMARDs,即生物原研 DMARDs 的生物类似药。14 目前传统合成目前传统合成 DMARDs 仍为治疗金标准,仍为治疗金标准,TNF 抑制剂及抑制剂及 JAK1 抑制剂发挥抑制剂发挥后后线线补充补充作用。作用。根据中华医学会风湿分会发布的 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RA 患者一经确诊,应尽早开始采用传统合成 DMARDs 治疗,首选甲氨蝶呤单药。当单一传统合成 DMARDs治疗未达标时,常引入生物类 DMARDs(TNF 抑制剂)或靶向合成 DMARDs(JAK1 抑制剂)联合治疗。表 6:RA 规范治疗的用药推荐与治疗路径 不同情况的不同情况的 RA 阶段阶段 推荐治

44、疗推荐治疗路径路径 初治 RA 传统合成 DMARDs 目前仍然是 RA 治疗的一线用药,其中甲氨蝶呤作为基石药物,首选推荐单药治疗,存在甲氨蝶呤禁忌或不耐受的情况下,可考虑来氟米特或柳氮磺吡啶。初始传统合成 DMARDs 治疗未达标 RA 传统合成 DMARDs 治疗 3 个月疾病活动度改善50%或 6 个月未达标者,应根据有无合并预后不良因素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无预后不良因素者,可在原有单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另一种或两种传统合成 DMARDs 治疗继续观察;合并预后不良因素或糖皮质激素减停失败者,应及早联用一种靶向药物(生物原研联用一种靶向药物(生物原研 DMARDs 或生或生物类似药物类似

45、药 DMARDs 或靶向合成或靶向合成 DMARDs)治疗)治疗,靶向药物可抑制 RA 的核心致炎因子或关键免疫细胞功能,快速缓解 RA 病情。靶向药物治疗未达标 RA 一种生物 DMARDs 或靶向合成 DMARDs 治疗 RA 未能达标,应考虑换用另一种靶向药物,优先考虑换用另一种作用机制的生物 DMARDs 或靶向合成 DMARDs。对 TNF-抑制剂治疗继发失效的 RA,可考虑换用另一种 TNF-抑制剂继续治疗。RA 治疗达标后 病情得到控制的 RA 应在 3 个月内停用糖皮质激素,停药后,在继续维持传统合成 DMARDs 治疗的前提下,对已经维持达标状态至少 6 个月的患者可逐渐减停

46、靶向药物,停药后仍处于持续临床缓解者,可考虑减量传统合成 DMARDs,但需严密监测,谨防复发。鉴于 RA 是一种慢性疾病,不建议停用传统合成DMARDs。合并关节外表现的 RA 治疗 当 RA 患者出现关节外受累(如肺、眼、神经系统等)或重叠其他结缔组织病时,在 DMARDs 治疗方案基础上,可酌情根据受累部位、严重程度予以个体化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他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糖皮质激素;艾拉莫德;雷公藤多苷及其衍生物;白芍总苷;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 非药物治疗 患者教育及自我管理;物理康复治疗;外科手术 资料来源:类风湿关节炎诊疗规范(中华医学会风湿分会),中信证券研究部 阿达

47、木单抗全球阿达木单抗全球布局领先布局领先,为,为 RA 二线治疗的主流药物。二线治疗的主流药物。阿达木单抗于 2002 年在美国获批上市,为目前市场最常见的 TNF-抑制剂。据艾伯维财报,2012 年以来阿达木单抗销售额持续位居全球第一,2021 年一度突破 200 亿美元,RA 为其最主要的适应症;在国内市场,阿达木单抗于 2019 年进入医保,目前已有 6 款生物类似药随之获批上市,市场处于高速扩容阶段。阿达木单抗的主流治疗地位源自于其优异的临床疗效,超过 3000人参加的多项大型研究结果陆续表明,阿达木单抗+甲氨蝶呤疗效优异,极大缓解包括甲氨蝶呤疗效不佳的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且安全

48、性、耐受性良好。表 7:阿达木单抗在 RA 患者中的疗效数据 RA-I 研究研究 RA-II 研究研究 RA-III 研究研究 患者人群患者人群 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至少一种DMARD 治疗无效,MTX 效果不佳 中重度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至少一种DMARD 治疗无效 中重度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MTX 效果不佳 分组分组 安慰剂安慰剂+MTX 阿达木阿达木+MTX 安慰剂安慰剂 阿达木阿达木 安慰剂安慰剂+MTX 阿达木阿达木+MTX ACR20 6 个月 13.3%65.1%19.1%46.0%29.5%63.3%12 个月 NA NA NA NA 24.0%58.9%ACR50 6 个月

49、6.7%52.4%8.2%22.1%9.5%39.1%12 个月 NA NA NA NA 9.5%41.5%ACR70 6 个月 3.3%23.8%1.8%12.4%2.5%20.8%15 资料来源:阿达木单抗药品说明书,中信证券研究部 注:ACR20、ACR50、ACR70 分别表示患者症状缓解 20%、50%、70%;MTX 为甲氨蝶呤 此前,鉴于此前,鉴于阿达木单抗阿达木单抗优异的疗效和安全性,第一代优异的疗效和安全性,第一代 JAK1 抑制剂抑制剂更多更多用于用于 TNF 疗疗法法的后线补充的后线补充。第一代 JAK1 抑制剂中的托法替布、巴瑞替尼已在国内获批上市,用于治疗甲氨蝶呤等传

50、统 DMARDs 疗效不佳或无法耐受的中度至重度活动性 RA 患者。由于作用机制上的限制,JAK1 抑制剂无法与阿达木单抗等生物类 DMARDs 联用,而是一般与甲氨蝶呤等传统合成 DMARDs 联用。因此,考虑到 JAK1 抑制剂的毒副作用隐患、以及 TNF制剂优异的疗效和安全性,国内外临床上更多将托法替布、巴瑞替尼等 JAK1 抑制剂作为阿达木单抗等 TNF 制剂的后线补充,在患者针对 TNF 制剂耐药或响应不佳的情况下换用JAK1 抑制剂。托法替布的临床试验结果也表明,其针对 TNF 阻断剂反应不足者具有较佳的疗效。表 8:托法替布在 RA 患者中的疗效数据 患者人群患者人群 MTX 反

51、应不足者反应不足者 TNF 阻断剂反应不足者阻断剂反应不足者 分组分组 安慰剂安慰剂+MTX 托法替布托法替布+MTX 安慰剂安慰剂+MTX 托法替布托法替布+MTX ACR20 3 个月 27%55%24%41%6 个月 25%50%NA 51%ACR50 3 个月 8%29%8%26%6 个月 9%32%NA 37%ACR70 3 个月 3%11%2%14%6 个月 1%14%NA 16%资料来源:托法替布药品说明书,中信证券研究部 第二代第二代 JAK1 抑制剂抑制剂乌帕替尼乌帕替尼新晋获批,适应症为新晋获批,适应症为 TNF 后线治疗。后线治疗。艾伯维的乌帕替尼为新一代治疗 RA 的

52、JAK1 抑制剂。在国内,乌帕替尼于 2022 年 3 月获批 RA 适应症,用于治疗对一种或多种 TNF 抑制剂应答不佳或不耐受的中度至重度活动性 RA 成人患者,适应症相比第一代的泛 JAK 抑制剂更为确切。乌帕替尼乌帕替尼开展多项头对头临床,在各方面展现优效性潜力开展多项头对头临床,在各方面展现优效性潜力。艾伯维围绕乌帕替尼开展的一系列针对 RA 适应症的 SELECT-RA 临床试验,覆盖一线初治、甲氨蝶呤疗效不佳、生物制剂疗效不佳等多类患者,对照组各异,均取得优效性结果,有力证明了乌帕替尼在治疗 RA 的疗效方面优于甲氨蝶呤、阿达木单抗、阿巴西普等临床现有主流疗法,且安全性及耐受性良

53、好,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潜力。表 9:乌帕替尼 SELECT-RA 系列临床试验设计 研究名称研究名称 患者人群患者人群 头对头设置头对头设置 SELECT-EARLY 研究 未接受过甲氨蝶呤 头对头甲氨蝶呤 SELECT-MONOTHERAPY 研究 甲氨蝶呤应答不足 头对头甲氨蝶呤 SELECT-COMPARE 研究 甲氨蝶呤应答不足 头对头阿达木单抗 SELECT-NEXT 研究 传统合成 DMARD 应答不足 对比安慰剂(联合传统合成 DMARDs)SELECT-BEYOND 研究 生物制剂 DMARD 应答不足 对比安慰剂(联合传统合成 DMARDs)SELECT-CHOICE 研究

54、生物制剂 DMARD 应答不足 头对头阿巴西普 资料来源:艾伯维公司公告,中信证券研究部 16 图 5:艾伯维 SELECT-RA 系列临床研究疗效数据(指标:治疗第 12 周时疾病 DAS28-CRP 活动评分基线变化百分比)资料来源:艾伯维公司公告,中信证券研究部 头对头战胜阿达木单抗展现巨大潜力头对头战胜阿达木单抗展现巨大潜力,第二代第二代 JAK1 抑制剂临床地位有望突破抑制剂临床地位有望突破。在SELECT-RA 系列临床试验中,我们认为 SELECT-COMPARE 研究尤其关键。在该临床中,乌帕替尼成为目前唯一在所有时间点的四大 RA 指标缓解率均显著高于阿达木单抗的创新药物,兼

55、具起效快、疗效好的优势,且长期随访下的整体安全性与阿达木单抗相当,未发现 FDA 担心的 JAK 相关严重毒性问题。目前,受限于第一代泛 JAK 抑制剂带来的黑框警告与毒性担忧,乌帕替尼在临床仅获批用于 TNF 后线治疗,随着其疗效及安全性在临床持续获得验证,第二代 JAK1 抑制剂在 RA 领域的临床地位有望获得持续提升。表 10:乌帕替尼 vs 阿达木单抗的 RA 关键缓解指标对比数据 缓解标准缓解标准 12 周周 26 周周 48 周周 DAS28-CRP2.6 缓解率 29%vs 18%41%vs 27%38%vs 28%CDAI2.8 缓解率 13%vs 8%23%vs 14%25%

56、vs 17%SDAI3.3 缓解率 12%vs 7%24%vs 14%25%vs 17%Boolean 缓解率 10%vs 4%18%vs 10%21%vs 15%ACR20 71%vs 63%NA NA ACR50 45%vs 29%NA NA 资料来源:艾伯维公司公告,中信证券研究部 注:DAS28-CRP、CDAI、SDAI 分别为主要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临床疾病活动指数、简化疾病活动指数等 RA 评分指标 表 11:乌帕替尼 vs 阿达木单抗的安全性 E/100PY 指标 26 周周 4.5 年年 乌帕替尼乌帕替尼 安慰剂安慰剂 阿达木单抗阿达木单抗 乌帕替尼乌帕替尼 阿达木单抗阿达木

57、单抗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0 0.5 0.6 0.4 0.3 血栓形成事件 0.3 0.2 0.9 0.5 0.5 恶性肿瘤 0 0.3 0.3 0.8 0.8 死亡 0 0.3 0.6 0.4 0.9 资料来源:艾伯维公司公告,中信证券研究部 注:E/100PY 为每 100 个病人的年暴露校正事件率 本土本土 JAK1 抑制剂已进展至抑制剂已进展至 III 期临床,期临床,恒瑞恒瑞艾玛昔替尼艾玛昔替尼进展领先进展领先。本土 JAK1 抑制剂研发进展顺利,其中恒瑞医药的 JAK1 高选择性抑制剂艾玛昔替尼于 2020 年开展 III 期研究,目前进展处于领先地位;此外,凌科药业/先声药业、福

58、祈制药、科伦药业等企业的产品已开展 II 期临床研究(研发进展详见表 3)。艾玛昔替尼艾玛昔替尼 II 期数据优异期数据优异。恒瑞医药于 2020 年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年会上公布了艾玛昔替尼治疗 RA 的 II 期随机、双盲临床数据,该研究结果表明艾玛昔替尼兼具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尤其 2mg、4mg、8mg 剂量组的疾病症状均较安慰剂组取得显著改0%5%10%15%20%25%30%35%40%EARLY研究vs甲氨蝶呤MONOTHERAPY研究vs甲氨蝶呤COMPARE研究vs阿达木单抗NEXT研究vs安慰剂BEYOND研究vs安慰剂CHOICE研究vs阿巴西普乌帕替尼对照组 1

59、7 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与安慰剂组类似。整体上,艾玛昔替尼展现出第二代高选择性 JAK1抑制剂的优异疗效。表 12:艾玛昔替尼治疗 RA 的 II 期临床数据(治疗至第 12 周数据)分组分组 艾玛昔替尼艾玛昔替尼 0.5mg QD 艾玛昔替尼艾玛昔替尼 1mg QD 艾玛昔替尼艾玛昔替尼 2mg QD 艾玛昔替尼艾玛昔替尼 4mg QD 艾玛昔替尼艾玛昔替尼 8mg QD 安慰剂安慰剂 入组人数 25 24 23 40 45 37 疗效疗效指标指标 ACR-20(主要终点)44.0%41.7%56.5%67.5%77.8%27.0%ACR-50 12.0%20.8%30.4%27.5%37.8

60、%2.7%ACR-70 4.0%4.2%13.0%12.5%26.7%0.0%DAS28-CRP2.6 缓解率 8.0%4.2%21.7%25.0%33.3%5.4%DAS28-CRP 评分较基线变化-1.02 -0.80 -1.61 -1.82 -2.07 -0.75 HAQ-DI 评分较基线变化-0.35 -0.24 -0.68 -0.48 -0.75 -0.30 安全性安全性 不良反应发生率 64.0%66.7%69.6%75.0%84.4%62.2%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 8.0%0.0%0.0%7.5%4.4%5.4%严重不良反应停药率 4.0%0.0%0.0%2.5%0.0%2.7%资

61、料来源:2020 ACR 年会(恒瑞医药),中信证券研究部 皮肤自免:特应性皮炎蓝海市场迎来爆发期,皮肤自免:特应性皮炎蓝海市场迎来爆发期,JAK1 抑制剂抑制剂疗效出众疗效出众 我们选取特应性皮炎为例,分析 JAK1 抑制剂在国内皮肤自免市场中的现状及前景。特应性皮炎患者人群巨大,特应性皮炎患者人群巨大,为目前自免领域增速最快的新兴蓝海领域之一为目前自免领域增速最快的新兴蓝海领域之一。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炎症性皮肤病,患者常常具有剧烈瘙痒,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据统计,多达 20%的儿童和 1%-3%的成年人被这种疾病困扰。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转引自康诺亚招股说明书),2020

62、 年中国约有 6570 万 AD 患者,其中约 50%为儿童及青少年患者,预计到 2030 年 AD 患者将增加到 8170 万,且其中 30%为中重度患者。市场方面,2020 年中国的特应性皮炎市场约为 6 亿美元,规模仍相对较小。近年来,度普利尤单抗、乌帕替尼等创新药已在中国陆续获批上市,弗若斯特沙利文(转引自康诺亚招股说明书)预计未来中国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有望于 2024 年达到约 15 亿美元、在 2030 年达到约 43 亿美元,潜力巨大。图 6:中国特应性皮炎患病率及预测(百万人)图 7:中国特应性皮炎药物市场规模及预测(亿美元)资料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转引自康诺亚招股说明书,

63、含预测),中信证券研究部 资料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转引自康诺亚招股说明书,含预测),中信证券研究部 传统药物传统药物作用有限,作用有限,创新药颠覆传统治疗格局。创新药颠覆传统治疗格局。在 2020 年之前,针对中重度 AD 的治疗尚无有效的靶向治疗药物。AD 发病机理复杂,涉及多个通路,传统治疗通常以皮肤19.1 19.6 20.1 20.5 20.9 21.3 21.7 22.122.522.849.951.152.253.354.355.356.257.158.0 58.8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中重度特应性皮炎轻度特应性皮炎3.95

64、.27.210.214.819.523.827.530.633.23.64.14.65.15.56.26.57.18.19.4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中重度特应性皮炎轻度特应性皮炎 18 制剂如环孢素、甲氨蝶呤等,以阶梯式疗法的方式治疗不同疾病进展阶段的患者。其中,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引发内分泌紊乱,导致骨质疏松、向心性肥胖等副作用,而非选择性免疫抑制剂会整体压制免疫系统,可能会引发如造血抑制、肿瘤风险的潜在风险。由于 AD 患者往往需要终身用药,传统疗法的副作用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在治疗的同时寻求更佳的靶向性与安全性迫在眉睫。自靶向 I

65、L-4 的度普利尤单抗上市以来,生物制剂为 AD 的治疗树立了更高的标准,度普利尤单抗也凭借优异疗效和广阔市场迅速成为当前的热门药物。表 13:特应性皮炎的阶梯治疗 治疗阶段治疗阶段 治疗方法治疗方法 基础治疗 健康教育,使用保湿润肤剂,寻找并避免或回避诱发因素(非特异因素、过敏原回避等)轻度患者 根据皮损及部位选择外用糖皮质激素(TCS)/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TCI)对症治疗,必要时口服抗组胺药治疗合并过敏症(荨麻疹、过敏性鼻炎)或止痒;对症抗感染治疗 中度患者 根据皮损及部位选择 TCS/TCI 控制症状,必要时可采用湿包治疗控制急性症状;TCS/TCI 主动维持治疗,窄谱紫外线(NB-

66、UVB)或 UVA1 治疗 重度患者 住院治疗,系统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甲氨蝶呤、硫唑嘌呤、吗替麦考酚酯,短期用糖皮质激素(控制急性严重顽固性皮损),度普利尤单抗,JAK1 抑制剂,UVA1 或 NB-UVB治疗 资料来源:中国特应性皮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信证券研究部 度普利尤单抗度普利尤单抗疗效优异,已成为新兴标准疗法。疗效优异,已成为新兴标准疗法。相比传统治疗的“三管齐下”疗法,度普利尤单抗带来颠覆性的疗效改善,极大提升了患者的治疗响应比例,有效遏制患者的湿疹、瘙痒等典型症状。度普利尤单抗上市后快速成为 AD 领域的标准疗法并纳入医保目录,成为国内乃至全球的热门药

67、物。表 14:度普利尤单抗针对成人 AD 单药疗效数据(治疗至第 16 周时)SOLO1 研究研究 SOLO2 研究研究 分组 安慰剂安慰剂 度普利尤单抗度普利尤单抗 300mg Q2W 度普利尤单抗度普利尤单抗 300mg QW 安慰剂安慰剂 度普利尤单抗度普利尤单抗 300mg Q2W 度普利尤单抗度普利尤单抗 300mg QW IGA 0 或 1 应答者百分比 10.3%37.9%37.2%8.5%36.1%36.4%EASI-50 应答者百分比 24.6%68.8%61.0%22.0%65.2%61.1%EASI-75 应答者百分比 14.7%51.3%52.5%11.9%44.2%4

68、8.1%EASI-90 应答者百分比 7.6%35.7%33.2%7.2%30.0%30.5%资料来源:度普利尤单抗药品说明书,中信证券研究部 注:应答定义为 IGA 0 或 1(分别表示“清除”或“几乎清楚”),EASI-50、EASI-70、EASI-90 分别表示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EASI)改善至少 50%、改善至少 70%、改善至少 90%第二代第二代 JAK1 抑制剂抑制剂获批上市,有效补充获批上市,有效补充度普利尤单抗度普利尤单抗的未满足临床需求的未满足临床需求。度普利尤单抗已成为 AD 领域的明星药物,但其并非完美,据度普利尤单抗药品说明书及赛诺菲相应临床试验数据,其诸多方

69、面有待后续创新药改进:起效时间慢:3-7 天血药浓度达峰,16 周达稳态浓度;注射给药,可能影响患者依从性;疗效有限:度普利尤单抗引入后,疾病控制不充分比例仍高达 42%;不良反应:较高的结膜炎发生率(9.8%)和面部红斑发生率(4%-43.8%)。第二代 JAK1 抑制剂乌帕替尼和阿布昔替尼均已在国内外获批上市用于 AD 治疗,有效弥补现有的治疗起效慢、患者依从性差、疗效有限、疾病控制不充分比例高等未被满足临床需求。乌帕替尼和阿布昔替尼均乌帕替尼和阿布昔替尼均头对头优于度普利尤单抗,临床潜力巨大。头对头优于度普利尤单抗,临床潜力巨大。头对头临床试验表明,乌帕替尼和阿布昔替尼相比度普利尤单抗具

70、有明显优效性,具有速效、强效、长效的特点,对患者头颈部、躯干、上下肢的皮损清除疗效均优于度普利尤单抗,可有效缓解患者裸露部位皮损,且起效显著快于度普利尤单抗;在血药浓度达峰速度方面,阿布昔替尼为 1 小时,而度普利尤单抗则需要 3-7 天;瘙痒和皮损缓解方面,乌帕替尼和阿布昔替 19 尼的应答率均显著高于度普利尤单抗;此外,对度普利尤单抗应答不佳的患者,阿布昔替尼展现出显著的皮损和瘙痒改善效果。图 8:乌帕替尼 vs 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第 16 周时的皮损缓解疗效对比 图 9:乌帕替尼 vs 度普利尤单抗的瘙痒缓解疗效对比 资料来源:艾伯维公司公告,中信证券研究部 资料来源:艾伯维公司公告,中信

71、证券研究部 注:评价指标为WP-NRS(最严重瘙痒数值评定量表)评分改善4 分的应答率 图 10:阿布昔替尼 vs 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第 2周时的瘙痒缓解疗效对比 图 11:阿布昔替尼 vs 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第 2周时的皮损缓解疗效对比 图 12:阿布昔替尼针对度普利尤单抗不应答患者的 12 周疗效情况 资料来源:辉瑞公司公告,中信证券研究部 注:评价指标为 PP-NRS4(峰值瘙痒数值评定量表较基线改善4)患者比例 资料来源:辉瑞公司公告,中信证券研究部 注:评价指标为 EASI-75 患者比例 资料来源:辉瑞公司公告,中信证券研究部 第二代第二代 JAK1 抑制剂在治疗抑制剂在治疗 AD 的

72、临床试验中安全性良好,未发现严重毒性隐患。的临床试验中安全性良好,未发现严重毒性隐患。安全性方面,乌帕替尼重要/三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均十分少见,阿布昔替尼严重和重度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似。度普利尤单抗常见的结膜炎副反应发生率方面,乌帕替尼 vs度普利尤单抗的试验结果为 1.4%vs 8.5%,而阿布昔替尼 vs 度普利尤单抗的试验结果为0.8%-1.3%vs 6.2%;乌帕替尼和阿布昔替尼均未导致度普利尤单抗用药常见的面部红斑反应。表 15:乌帕替尼 vs 度普利尤单抗的安全性 E/100PY 指标 16 周周 56 周周 乌帕替尼乌帕替尼 安慰剂安慰剂 度普利尤单抗度普利尤单抗 乌帕替尼

73、乌帕替尼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0 0 0 0.1 血栓形成事件 0 0.1 0 0.1 恶性肿瘤 0 0 0 0.2 死亡 0 0 0 0 0%10%20%30%40%50%60%70%80%EASI-75EASI-90EASI-100乌帕替尼度普利尤单抗0%10%20%30%40%50%60%70%80%第1周第4周第16周乌帕替尼度普利尤单抗0%5%10%15%20%25%30%35%阿布昔替尼度普利尤单抗0%5%10%15%20%25%30%阿布昔替尼度普利尤单抗0%10%20%30%40%50%60%70%80%EASI-75EASI-90PP-NRS 20 第二代第二代 JAK1 抑

74、制剂抑制剂疗效与安全性良好,临床地位有望获得突破疗效与安全性良好,临床地位有望获得突破。乌帕替尼和阿布昔替尼均展示巨大的临床潜力:有效性方面,二者均在头对头试验中展示出优于度普利尤单抗的效果,具备起效快、深度缓解、疗效持久多重优势;安全性方面,二者因第一代泛 JAK抑制剂带来的黑框警告,毒性问题受到市场担忧,但临床试验中未发现二者存在严重的安全性隐患,JAK1 的高选择性抑制有望带来安全性优势。未来随着临床证据的进一步充足、以及市场教育的逐渐普及,第二代 JAK1 抑制剂的临床地位有望持续提高。国内国内 JAK1 抑制剂抑制剂进展较快,恒瑞进展较快,恒瑞艾玛昔替尼艾玛昔替尼率先完成率先完成 I

75、II 期期。本土 JAK1 抑制剂研发进展较快,恒瑞医药的艾玛昔替尼已完成 III 期临床,有望率先申报上市;此外,泽璟制药的杰克替尼处于 III 期临床阶段,凌科药业/先声药业、长森药业等企业的产品处于 II 期临床阶段(研发进展详见表 3)。艾玛昔替尼艾玛昔替尼 III 期数据新鲜出炉,兼具疗效与安全性期数据新鲜出炉,兼具疗效与安全性。据恒瑞医药及其子公司瑞石生物公司公告,2023 年 3 月,瑞石生物作为研究开展机构于美国皮肤病学会(AAD)年会的Late-Breaking 分会场汇报艾玛昔替尼 III 期临床结果,该分会场是 AAD 年会用于报道具有突破性意义的临床研究,也是大会最受关

76、注的环节。该研究结果表明,艾玛昔替尼 8mg或 4mg 组均达到预设临床终点,能够显著改善中重度 AD 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两种剂量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不良事件的总体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当,严重不良事件和导致停用研究药物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未增加。艾玛昔替尼兼具疗效与安全性,有望快速成为 AD领域内 JAK1 抑制剂的新主力军。表 16:艾玛昔替尼治疗 AD 的 III 期临床数据(治疗至第 16 周数据)给药方式给药方式 艾玛昔替尼艾玛昔替尼 8mg QD 艾玛昔替尼艾玛昔替尼 4mg QD 安慰剂安慰剂 人数 113 112 111 IGA 应答率 42.0%36.3%9.0%EASI-75

77、应答率 66.1%54.0%21.6%WI-NRS 4 应答率 40.2%37.2%12.6%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 1.8%2.7%2.7%资料来源:恒瑞医药/瑞石生物公司公告,中信证券研究部 胃肠自免:胃肠自免:市场需求持续升高,市场需求持续升高,JAK1 抑制剂抑制剂填补小分子临床空白填补小分子临床空白 胃肠自免领域以炎症性肠病为主,以下分析 JAK1 抑制剂在该市场中的现状及前景。炎症性肠病分为两大类疾病,患者人数均逐年升高炎症性肠病分为两大类疾病,患者人数均逐年升高。炎症性肠病(IBD)由两大类疾病组成,分别为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IBD 具有病程复杂、鉴别诊断困难、难

78、治患者比例高、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特点,常表现为肠道炎症、组织损伤、持续的腹痛腹泻、体重减轻等症状。IBD 的患病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且轻度 IBD 未受到患者的普遍重视,存在较大未统计人群。我国 IBD 患者人数增速较高,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测算(转引自迪哲医药招股说明书),2019 年我国 UC、CD 患病人数分别为40.0 万、13.4 万人,预计 2024 年分别增长至 58.7 万、20.2 万人,2030 年分别增长至91.8 万、28.3 万人,患者人数均呈快速增长趋势。21 图 13:中国溃疡性结肠炎患病人数规模及预测(千人)图 14:中国克罗恩病患病人数规模及预测(

79、千人)资料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转引自迪哲医药招股说明书,含预测),中信证券研究部 资料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转引自迪哲医药招股说明书,含预测),中信证券研究部 生物制剂已进入标准治疗路径,在生物制剂已进入标准治疗路径,在 IBD 领域立稳脚跟:领域立稳脚跟:UC:目前临床一般采用升阶梯治疗方案治疗。5-氨基水杨酸是 UC 患者在诱导和维持阶段的治疗基础;糖皮质激素可在前2-3个月迅速缓解症状,广泛用于中重度患者,但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副作用大,不能用于维持治疗;免疫抑制剂被推荐用于重度患者,但其副作用限制了作为维持用药的选择。在此基础上,近年来获批的生物制剂,如英夫利西单抗、维多珠单抗也已经纳

80、入临床指南,用于中重度 UC 的治疗。CD:生物制剂结合免疫抑制治疗已跻身中重度 CD 的一线首选疗法,已获批的常用药物包括英夫利西单抗、阿达木单抗、乌司奴单抗和维多珠单抗等。图 15:国内溃疡性结肠炎标准治疗方案 图 16:国内克罗恩病标准治疗方案 资料来源:炎症性肠病诊疗共识意见(弗若斯特沙利文整理,转引自迪哲医药招股说明书)资料来源:炎症性肠病诊疗共识意见(弗若斯特沙利文整理,转引自迪哲医药招股说明书)英夫利西单抗针对英夫利西单抗针对 UC 与与 CD 均有优异疗效,为指南首位推荐药物均有优异疗效,为指南首位推荐药物,国内市场地位稳,国内市场地位稳固固。英夫利西单抗于 1998 年获批上

81、市,是全球首个用于治疗 IBD 的生物制剂,靶点与阿达木单抗相同,均为 TNF-。TNF-单抗的诞生大幅改善 UC 的疾病进程,使得 CD 患者的肠道粘膜愈合成为可能,在 IBD 领域产生颠覆性改变。整体上,阿达木单抗、英夫利西00500600700800900620020E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2026E2027E2028E2029E2030E05003002001820192020E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2026E2027E2

82、028E2029E2030E 22 单抗、赛妥珠单抗等 TNF-单抗之间的疗效及安全性类似,但英夫利西单抗因易耐药、需静脉注射、专利已过期等问题,全球 IBD 市场份额已被阿达木单抗超过。在国内,英夫利西单抗具有较强先发优势,UC 与 CD 适应症均已获批并纳入指南高级别推荐,且同类药物阿达木单抗仅获批 CD、并未布局 UC,因此目前英夫利西单抗地位相对稳固。表 17:英夫利西单抗针对 UC 的疗效数据 分组分组 分组分组 1 分组分组 2 分组分组 3 给药方式给药方式 第 0 周 5mg/kg 英夫利西 5mg/kg 英夫利西 5mg/kg 英夫利西 第 2 周-第 8 周 安慰剂 5mg

83、/kg 英夫利西 5mg/kg 英夫利西 第8周-第54周 安慰剂 5mg/kg 英夫利西 10mg/kg 英夫利西 第第 30 周周 临床缓解比例 25%39%46%较分组 1 的 p 值-0.022 0.001 第第 54 周周 可停止糖皮质激素用药的缓解患者比例 11%25%34%较分组 1 的 p 值-0.059 0.005 资料来源:英夫利西单抗药品说明书,中信证券研究部 表 18:英夫利西单抗针对 CD 的疗效数据 分组分组 安慰剂安慰剂 英夫利西单抗英夫利西单抗 5mg/kg 10mg/kg 汇总 临床应答患者百分比临床应答患者百分比 第 8 周时的临床应答 33.2%66.9%

84、65.3%66.1%第 30 周时的临床应答 27.9%49.6%55.4%52.5%持续应答(第 8 周和第 30 周时均获得临床应答)19.3%45.0%49.6%47.3%临床缓解患者百分比临床缓解患者百分比 第 8 周时的临床缓解 10.2%36.4%29.8%33.1%第 30 周时的临床缓解 13.1%29.8%36.4%33.1%持续缓解(第 8 周和第 30 周时均获得临床缓解)5.3%19.0%24.4%21.7%粘膜愈合患者百分比粘膜愈合患者百分比 第 8 周时的粘膜愈合 32.4%61.2%60.3%60.7%第 30 周时的粘膜愈合 27.5%48.3%52.9%50.

85、6%资料来源:英夫利西单抗药品说明书,中信证券研究部 第二代第二代 JAK1 抑制剂在抑制剂在 IBD 领域逐步落地,填补临床空白:领域逐步落地,填补临床空白:UC 领域:乌帕替尼国内外新晋获批,成为新兴的靶向疗法。领域:乌帕替尼国内外新晋获批,成为新兴的靶向疗法。乌帕替尼分别于 2022年 3 月、2023 年 2 月在美国和中国获批 UC 适应症,市场尚未充分打开,后续表现值得期待。据乌帕替尼药品说明书,从临床疗效看,在两项 III 期临床中,乌帕替尼在 8 周和52 周达到主要终点,优势包括:起效快,最早在第 2 周即可缓解;缓解率高,第 54周时,15mg 剂量/30mg 剂量组对比安

86、慰剂组的缓解率为 42%/52%vs 12%,一线治疗具有优于生物制剂的潜力;对于生物制剂耐药患者具有极佳的疗效,第 54 周时,15mg 剂量/30mg 剂量组对比安慰剂组的相应缓解率分别为 41%/49%vs 7%,有望填补生物制剂疗效不佳患者的临床空白。在安全性方面,乌帕替尼在 UC 治疗中表现极佳,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安慰剂组(第 8 周为 3%vs 5%,第 52 周为 6%/7%vs 13%)。23 表 19:乌帕替尼抗针对 UC 的疗效数据 时间时间 第第 8 周周 第第 52 周周 分组分组 安慰剂 乌帕替尼 45mg QD 安慰剂 乌帕替尼 15mg QD 乌帕替尼 30m

87、g QD 临床缓解率临床缓解率 所有患者 4%33%12%42%52%生物制剂治疗失败亚组 2%30%7%41%49%未经治亚组 6%38%18%44%54%临床应答率临床应答率 所有患者 25%74%生物制剂治疗失败亚组 19%69%未经治亚组 32%80%糖皮质激素可停药缓解率糖皮质激素可停药缓解率 所有患者 22%57%68%生物制剂治疗失败亚组 14%71%73%未经治亚组 28%49%65%内镜检查改善率内镜检查改善率 所有患者 8%44%14%49%62%生物制剂治疗失败亚组 5%37%8%43%56%未经治亚组 12%51%22%54%67%内镜检查黏膜愈合率内镜检查黏膜愈合率

88、所有患者 6%37%12%35%50%生物制剂治疗失败亚组 5%31%5%33%48%未经治亚组 7%43%20%37%52%安全性安全性 严重不良反应率 5%3%13%7%6%导致停药的不良反应率 5%2%11%4%6%资料来源:乌帕替尼药品说明书,中信证券研究部 CD 领域:领域:海外逐步获批,国内有望快速落地海外逐步获批,国内有望快速落地。乌帕替尼已在英国获批 CD 适应症,在美国、中国则均处于上市审批过程中,预计将在短期内获批落地。乌帕替尼的新药申请主要基于 3 项 III 期临床研究,U-EXCEED 研究表明乌帕替尼针对生物制剂疗效不佳的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潜力,U-EXCEL 研究

89、表明乌帕替尼可作为接续传统治疗或/及生物制剂治疗的优异二线药物,U-ENDURE 研究验证了乌帕替尼用于维持治疗的疗效兼具高应答率和较强的持久性。安全性方面,12 周的诱导研究中,乌帕替尼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慰剂组接近,而在 52 周的长周期研究中,乌帕替尼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安慰剂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鼻咽炎、痤疮和贫血,整体安全性良好。优异的数据有望推动乌帕替尼在国内快速获批上市,填补 CD 临床的小分子靶向药空白。表 20:乌帕替尼抗针对 CD 的疗效数据 研究类别研究类别 诱导研究诱导研究 第第 12 周疗效周疗效 维护研究维护研究 第第 52 周疗效周疗效 研究名称研究名称 U

90、-EXCEED 研究研究 U-EXCEL 研究研究 U-ENDURE 研究研究 患者入组情况患者入组情况 生物制剂应答不佳或不耐受患者 至少一种疗法(传统治疗或/及生物制剂)应答不佳或不耐受患者 U-EXCEED 研究、U-EXCEL 研究中产生应答的患者 分组分组 安慰剂 乌帕替尼 45mg 安慰剂 乌帕替尼 45mg 安慰剂 乌帕替尼 15mg 乌帕替尼 30mg 疗效疗效 CDAI 缓解率 21%39%29%49%15%37%48%SF/AP 缓解率 14%40%22%51%14%36%46%内镜检查应答率 4%35%13%46%7%28%40%内镜检查缓解率 5%19%29%安全性安全

91、性 24 研究类别研究类别 诱导研究诱导研究 第第 12 周疗效周疗效 维护研究维护研究 第第 52 周疗效周疗效 严重感染发生率 1.8%2.8%1.7%1.1%8.4%6.1%7.8%资料来源:艾伯维公司公告,中信证券研究部 注:CDAI 为克罗恩病活动指数评分,SF/AP 大便频率/腹痛症状评分 本土本土 JAK1 抑制剂已进展至抑制剂已进展至 III 期临床,恒瑞期临床,恒瑞艾玛昔替尼艾玛昔替尼在在 UC、CD 领域均进展领先领域均进展领先。本土 JAK1 抑制剂研发进展顺利,其中恒瑞医药的 JAK1 高选择性抑制剂艾玛昔替尼的 UC适应症于 2021 年开展 III 期研究,CD 适

92、应症于 2022 年已完成 II 期临床,进展在国内管线中均处于领先地位。艾玛昔替尼艾玛昔替尼 UC 适应症适应症 II 期数据优异,预计国内率先期数据优异,预计国内率先完成完成 III 期并期并获批获批。恒瑞医药作为研究开展机构于 2022 年 12 月参与发表文章Efficacy and Safety of Ivarmacitinib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to-Severe,Active,Ulcerative Colitis:A Phase II Study(Baili Chen,Jie Zhong,Xiuling Li 等),揭示了艾玛昔替尼针对中度至重度

93、活动性 UC 患者的 II期临床研究数据。该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表明,艾玛昔替尼治疗 UC 疗效优异,在诱导治疗期结束的第 8 周,各剂量组(8mg QD、4mg BID、4mg QD)的临床应答率相比安慰剂组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艾玛昔替尼整体安全性良好,未发现严重的安全性隐患。艾玛昔替尼有望在国产 JAK1 抑制剂中领先完成 III 期临床,凭借优异的疗效数据获批上市。表 21:艾玛昔替尼治疗 UC 的 II 期临床数据(治疗至第 8 周数据)给药方式给药方式 艾玛昔替尼艾玛昔替尼 8mg QD 艾玛昔替尼艾玛昔替尼 4mg BID 艾玛昔替尼艾玛昔替尼 4mg QD

94、 安慰剂安慰剂 人数 41 41 41 41 疗效疗效 临床应答率 46.3%46.3%43.9%26.8%临床缓解率 22.0%24.4%24.4%4.9%内镜检查改善率 26.8%29.3%36.6%14.6%内镜检查缓解率 9.8%14.6%12.2%4.9%安全性安全性 所有不良反应发生率 43.9%48.8%48.8%39.0%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 4.9%0.0%4.9%4.9%资料来源:恒瑞医药公司公告,Efficacy and Safety of Ivarmacitinib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to-Severe,Active,Ulcerative

95、 Colitis:A Phase II Study(2022 年 12 月,Baili Chen,Jie Zhong,Xiuling Li 等),中信证券研究部 自免新赛道:自免新赛道:JAK1 抑制剂攻克斑秃,打开巨大抑制剂攻克斑秃,打开巨大崭新崭新市场市场 发挥广谱抑制发挥广谱抑制作用作用,开拓自免开拓自免新市场。新市场。如前文所述,JAK1 抑制剂作用于细胞信号通路下游,具备广谱调节作用,疾病谱极为广泛,除可覆盖常见的自免领域细分赛道外,还可开拓现有生物制剂尚未打开的广泛市场,其中以斑秃较为典型,以下以斑秃为例介绍JAK1 抑制剂在新开拓自免市场中的应用。斑秃为常见自免疾病之一,斑秃为常

96、见自免疾病之一,患病人数呈升高趋势患病人数呈升高趋势。斑秃(AA)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非瘢痕性脱发,归为自免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为头皮突然发生的边界清晰的圆形斑状脱发,轻症患者大部分可自愈,约半数患者反复发作,可迁延数年或数十年;少部分患者病情严重,可累及全部头皮甚至全身被毛。斑秃人群基数较大,且受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在如抑郁症、焦虑症患者人群有着更高的发病率,全球患病率呈升高趋势。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测算(转引自泽璟制药招股说明书),2020 年我中国约有 381.2 万 AA 患者,至 2030 年预计达 464.9 万人。25 图 17:中国斑秃患病人数及预测(万例)图 18:美国斑秃患病人数及

97、预测(万例)资料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转引自泽璟制药招股说明书,含预测),中信证券研究部 资料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转引自泽璟制药招股说明书,含预测),中信证券研究部 斑秃斑秃为公认的为公认的重大未满足临床需求重大未满足临床需求,临床高度依赖激素疗法,长期无新药可用。,临床高度依赖激素疗法,长期无新药可用。AA素来难以治疗,传统临床疗法主要分为局部治疗和系统治疗,二者均高度依赖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外用激素疗法效果有限,一般仅用于轻中度 AA,而系统激素疗法则存在较大的不良反应风险,不宜长期使用;除糖皮质激素疗法外,严重患者可采用免疫抑制疗法,但不良反应严重、费用较高、停药后复发率高,惠及的患者有

98、限。AA 难治的现状,与领域内缺乏靶向治疗及创新药物密切相关,患者长期面临“无药可用”局面。表 22:临床治疗 AA 的指南推荐路径 疗法疗法 常用药物常用药物 使用指南使用指南 不良反应不良反应 一般治疗一般治疗 无 避免精神紧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充足的睡眠,均衡饮食,适当参加体育锻炼等 无 局部治疗局部治疗 外用糖皮质激素 卤米松、糠酸莫米松、丙酸氯倍他索等强效或超强效外用糖皮质激素 轻中度 AA 的主要疗法,对于面积较大的重度AA 患者可使用强效糖皮质激素乳膏封包治疗。不良反应主要为皮肤萎缩变薄、毛细血管扩张、毛囊炎及色素减退等,停药后大部分可缓解。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 复方倍他米松

99、注射液、曲安奈德注射液 脱发面积较小的稳定期成人患者,如轻度或中度的单发型和多发型 AA,首选该疗法。不良反应主要为局部皮肤萎缩、毛囊炎及色素减退等,大部分可自行缓解。局部免疫疗法 二 苯 基 环 丙 烯 酮(DPCP)和方酸二丁酯(SADBE)用于治疗重型 AA(S2 以上者多发性 AA、全秃和普秃)患者,适用于病程长及其他治疗效果不佳者。国内未正式获批,需谨慎使用。不良反应较多,主要为接触性皮炎、淋巴结增大、色素沉着、发热和白癜风等,严重者需要停药。外用米诺地尔 2%或 5%米诺地尔 适用于稳定期及脱发面积较小的 AA 患者,常需与其他治疗联合应用,避免单用于进展期AA。不良反应主要是局部

100、刺激和多毛,停药后可自行恢复,偶见过敏反应。系统治疗系统治疗 糖皮质激素 泼尼松等 急性进展期和脱发面积较大的中、重度成人患者(S2 以上者多发性 AA、全秃和普秃),可酌情系统使用 治疗中应注意监测药物的系统不良反应并及时调整治疗。免疫抑制剂 环孢素等 治疗有效,但不良反应相对较多、费用相对较高及停药后复发率高等,临床不作为一线药物使用 存在较多免疫系统相关副反应 其他其他 新药及老药新用、中医辨证施治、不治疗及遮饰等 资料来源:中国斑秃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毛发学组),中信证券研究部 JAK 抑制剂攻克斑秃适应症,为领域内带来曙光,有望引领治疗格局迭代。抑制剂攻克斑秃适应症,为

101、领域内带来曙光,有望引领治疗格局迭代。第一代泛05003003504004505006062646668707274767880 26 重症斑秃适应症,在海内外均成为首个且唯一获批用于系统性治疗重度斑秃的创新靶向药物。此前,巴瑞替尼在 SALT(脱发严重程度评估指标:100 分表示全部脱发,0 分表示没有脱发)评分50 的重度斑秃成人患者中开展了两项随机、安慰剂对照、III 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巴瑞替尼相比安慰剂显著改善了患者的斑秃症状,且总体安全性良好。巴瑞替尼的获批成为了斑秃领域内的里程碑事件,标志着口服系统性靶向治疗时代的来临。图 19:巴瑞替尼治疗重症斑秃的 I

102、II 期临床数据(SALT 评分恢复至20 的患者百分比)资料来源:Two Phase 3 Trials of Baricitinib for Alopecia Areata(Brett King,Manabu Ohyama,Ohsang Kwon等)本土本土 JAK1 抑制剂在斑秃领域进展较快,泽璟制药、恒瑞医药处于领先地位抑制剂在斑秃领域进展较快,泽璟制药、恒瑞医药处于领先地位。巴瑞替尼在斑秃领域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海内外多款 JAK1 也已经开展斑秃领域的治疗布局,包括海外的托法替布、氘代芦可替尼等;在本土企业中,泽璟制药研发的泛 JAK 抑制剂杰克替尼、恒瑞医药的高选择性 JAK1 抑

103、制剂艾玛昔替尼已进入 III 期临床,在国内进展领先(研发进展详见表 3)。杰克替尼杰克替尼 II 期数据优异,提示巨大市场潜力期数据优异,提示巨大市场潜力。泽璟制药于 2021 年在欧洲皮肤病与性病学会(EADV)年会披露杰克替尼治疗重症斑秃的 II 期临床结果,整体疗效显著,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在治疗第 24 周,50mg BID、150mg QD 和 200mg QD 三组的有效率(SALT 评分较基线降低达 50%及以上,SALT50)分别为 59.2%、63.3%和 60.0%,各剂量组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目前国内斑秃市场尚未发掘,存在巨大未满足市场需求,位列第一梯队的国产 JAK

104、 靶向制剂有望在上市后获得高速放量。表 23:杰克替尼治疗 AA 的 II 期临床数据 杰克替尼杰克替尼 50mg BID 杰克替尼杰克替尼 150mg QD 杰克替尼杰克替尼 200mg QD 82 例完成例完成 24 周疗效评价的受试者周疗效评价的受试者 第 24 周 SALT50 比例 59.2%63.3%60.0%第 24 周 SALT 评分较基线中位变化 52.25%58.13%54.33%111 例所有患者(包括未完成例所有患者(包括未完成 24 周疗效评价)周疗效评价)整体 SALT50 比例 50.0%48.7%37.5%整体安全性 盐酸杰克替尼片总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共计

105、91%(101/111)的受试者报告了治疗期间不良事件(TEAE),其中中性粒细胞减少(21.6%)、上呼吸道感染(18.0%)和头晕(17.1%)是最常见的 TEAE,且绝大部分 TEAE 都是 1-2 级,组间报告的 TEAE 百分比相似 资料来源:泽璟制药公司公告,中信证券研究部 27 行业行业前景前景:商业化潜力巨大,多项优势逐渐展现商业化潜力巨大,多项优势逐渐展现 如何看待如何看待 JAK1 抑制剂的抑制剂的安全性安全性:滥觞滥觞于于黑框警告黑框警告的担忧何去何从的担忧何去何从 伴随黑框警告,安全性担忧已成为伴随黑框警告,安全性担忧已成为 JAK1抑制剂市场发展的最大瓶颈抑制剂市场发

106、展的最大瓶颈。黑框警告(Black Box Warning)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要求指定药品在处方药标签及相关文献中特别标注的提醒,是上市后药品受到的最严重警告。黑框警告的出现,往往提醒临床医生和患者,服用该药物伴随着巨大的不良反应风险。目前,绝大多数 JAK1 抑制剂均伴随着黑框警告,导致其在临床的使用普遍受限、难以成为医生开具处方的首要选择,也严重阻碍了 JAK1 抑制剂市场的扩容速度。JAK1 抑制剂的黑框警告源于第一代泛抑制剂的黑框警告源于第一代泛 JAK1 抑制剂托法替布的抑制剂托法替布的上市后安全性研究上市后安全性研究。托法替布为第一代泛 JAK 抑制剂的先行者,一度被

107、市场寄予厚望,冲击 TNF 制剂成为自免领域的一线基石药物。但 2019 年以来,其报道的安全性问题逐渐被市场重视,并开始受到黑框警告;2021 年 9 月,托法替布开展的长达六年的安全性研究(ORAL Surveillance研究)宣告失败,该研究表明,托法替布在 RA 患者中相比 TNF 制剂展现了更高的患者心血管风险和肿瘤风险,最终导致其安全性方面的隐患受到更高程度重视。表 24:托法替布大型安全性临床试验(ORAL Surveillance 研究)结果 分组分组 托法替布托法替布 5mg BID 托法替布托法替布 10mg BID TNF 制剂制剂 人数 1455 1456 2911

108、主要终点主要终点 MACE 3.2%3.5%2.5%癌症癌症 4.3%4.1%4.2%整体安全性 不良反应 91.6%92.3%90.1%严重不良反应 24.1%26.8%21.1%其他指标 不良反应导致持续停药 14.4%20.9%14.5%不良反应导致暂时停药 45.7%50.5%39.7%严重感染 9.7%11.6%8.2%全因死亡 1.8%2.7%1.2%资料来源:Cardiovascular and Cancer Risk with Tofacitinib in Rheumatoid Arthritis(2022 年,Steven R Ytterberg,Deepak L Bhatt

109、,Ted R Mikuls 等),中信证券研究部 第二代高选择第二代高选择 JAK1 抑制剂的黑框警告为第一代泛抑制剂的黑框警告为第一代泛 JAK 抑制剂引起,并非抑制剂引起,并非其本身的其本身的安全性数据所致安全性数据所致。托法替布在 ORAL Surveillance 研究遭遇重挫,引发市场针对 JAK1 抑制剂的普遍担忧。ORAL Surveillance 研究的开展时间长达 6 年、纳入的患者规模巨大,而其他的 JAK1 抑制剂尚未获得类似临床试验的成熟数据。考虑到 JAK1 抑制剂适应症范围广泛、涉及患者规模巨大,FDA 出于审慎原则,认为乌帕替尼和巴瑞替尼的机理类似托法替布,判定在

110、其取得充分的安全性数据前,同样给予黑框警告。至此,尽管目前大部分JAK1 抑制剂并未在临床中暴露严重的安全性问题,但均具有心血管风险、肿瘤、血栓和死亡等方面的黑框警告。目前的临床数据表明第二代目前的临床数据表明第二代 JAK1 抑制剂在安全性方面取得突破,后续临床证据值得抑制剂在安全性方面取得突破,后续临床证据值得持续关注。持续关注。第一代泛 JAK 抑制剂的安全性问题很大程度归因于其对各个 JAK 亚型靶点的广谱结合,如 JAK2 的错误抑制可导致血小板减少和贫血、JAK3 的错误抑制可引发免疫 28 制剂。以典型第二代 JAK1 抑制剂乌帕替尼为例,现有的临床数据表明,其在 RA、AD、U

111、C 等领域的 III 期临床中,安全性均较为良好,并未发现严重毒性风险(详见前文“市场前景”各部分)。目前其尚无更大规模的长期安全性研究结果,仍带有黑框警告,但后续随着临床证据的持续完善、疗效及安全性数据的积累,临床地位有望逐步提升。诸多优势加持,诸多优势加持,JAK1 抑制剂有望抑制剂有望跻身跻身自免领域新一代自免领域新一代核心产品核心产品 创新药带领自免市场高速发展,创新药带领自免市场高速发展,JAK1 抑制剂相比生物制剂具有诸多优势。抑制剂相比生物制剂具有诸多优势。参照海外市场的发展轨迹,随着 TNF 抗体的治疗地位日渐提高、以及 IL 抗体等新生物制剂的陆续落地,创新药愈发在自免领域扮

112、演重要作用,自免蓝海市场正在被快速发掘,有望成为肿瘤后下一个创新药的巨大封口。而 JAK1 作为独特的小分子创新药,相比生物制剂具备诸多独特竞争优势,有望推动其市场快速扩容,跻身自免领域新一代核心产品。核心优势:疗效优异,多个领域头对头击败主流生物制剂。核心优势:疗效优异,多个领域头对头击败主流生物制剂。在 RA 领域。乌帕替尼在头对头研究中展示出优于阿达木单抗的疗效;在 AD 领域,乌帕替尼和阿布昔替尼在头对头研究中展示出优于度普利尤单抗的疗效。整体上,相比生物制剂,JAK1 抑制剂兼具速效、强效、长效的优点,竞争优势显著。重要重要优势一:填补生物制剂无响应及耐药市场,发挥后线支持作用。优势

113、一:填补生物制剂无响应及耐药市场,发挥后线支持作用。阿达木单抗等生物制剂疗效优异,但并非对所有患者均能起效,且生物制剂作为大分子蛋白药物具备免疫原性,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据 Loss of Response to Anti-TNFs:Definition,Epidemiology,and Management(Giulia Roda,Bindia Jharap,Narula Neeraj 等)研究统计,约 10-30%的患者对初始抗 TNF 治疗无应答,约 23-46%的患者随着抗 TNF 治疗逐渐耐药而失去应答。目前对于生物制剂疗效不佳的患者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在 RA、AD、IBD 等领域,

114、JAK1抑制剂均已被作为生物制剂应答不佳后重要的弥补手段。如在 RA 领域中,托法替布针对TNF 阻断剂反应不足者发挥优异疗效(见表 8),乌帕替尼的 SELECT-BEYOND 研究、SELECT-CHOICE 研究也展现了其在生物制剂 DMARD 应答不足患者中的优异疗效(见图 5)。重要重要优势二:小分子药物成本低廉,价格优势显著。优势二:小分子药物成本低廉,价格优势显著。自免疾病大部分无生命危险,且难以治愈,需长期维持治疗,故患者对价格的敏感程度较肿瘤药物更高。因此,在进入医保目录前,在海外畅销多年的阿达木单抗在国内长期未能打开市场。JAK1 抑制剂作为小分子药物,相比 TNF 抗体、

115、IL 抗体等大分子生物制剂,在分子结构和合成工艺上更为简单,成本低廉,价格优势显著。重要重要优势优势三三:小分子药物为口服制剂,剂型具有便利性和依从性优势。:小分子药物为口服制剂,剂型具有便利性和依从性优势。在 RA、AD、IBD 等诸多自免疾病领域,生物制剂已凭借优异疗效逐渐成为一线用药,但其绝大部分需注射给药,存在一定的不便利性;很多患者依从性较差,用药稍有症状缓解即自行停药,导致病情进展。JAK1 抑制剂作为口服制剂,给药方式更便利、依从性更高。表 25:JAK1 抑制剂与生物制剂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情况对比 类别类别 小分子小分子 JAK1 制剂制剂 生物制剂生物制剂 药品 乌帕替尼 阿布

116、昔替尼 度普利尤单抗 厂家 艾伯维 辉瑞 赛诺菲-29 类别类别 小分子小分子 JAK1 制剂制剂 生物制剂生物制剂 是否国家医保 是 是 是 国内上市时间 2022 年 2 月 2022 年 4 月 2020 年 6 月 给药方式给药方式 口服口服 口服口服 皮下注射皮下注射 单价 74.5 元/15mg 78 元/100mg 2780 元/300mg 用法用量 15mg QD 100mg QD 300mg Q2W 年化治疗费用年化治疗费用 2.72 万元万元 2.85 万元万元 7.25 万元万元 资料来源:Insight 数据库,药智网,中信证券研究部 重要重要优势四:发挥广谱作用,拓展

117、全新蓝海领域。优势四:发挥广谱作用,拓展全新蓝海领域。JAK1 抑制剂作用于细胞信号通路下游,具备广谱调节作用,疾病谱相比常见的自免生物制剂更加广泛,不仅可在风湿自免、皮肤自免、胃肠自免的常见细分赛道发挥较为全面的作用,还可拓展传统生物制剂无法治疗的新适应症,如斑秃等;在非自免领域,JAK1 抑制剂被证明可用于部分肿瘤的治疗,用途极为广泛。表 26:JAK1 抑制剂对比生物制剂在各个自免疾病领域的部分布局情况 治疗靶点治疗靶点 胃肠自免胃肠自免 风湿自免风湿自免 皮肤自免皮肤自免 非自免领域非自免领域 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克罗恩病 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

118、炎 银屑病银屑病/银屑银屑病关节炎病关节炎 特应性皮炎特应性皮炎 斑秃斑秃 TNF IL-12/23 IL-6 IL-17 IL-4 IL23A JAK1 (肿瘤等)资料来源:Insight 数据库,中信证券研究部 综上,综上,JAK1 抑制剂市场空间广阔抑制剂市场空间广阔。目前国内进口产品已获批的主要适应症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溃疡性结肠炎、银屑病关节炎、特应性皮炎、斑秃等,本土产品相关管线均处于 III 期临床阶段,有望在未来 1-3 年内陆续获批上市。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转引自迪哲医药招股说明书),至 2030 年,全球 JAK1 抑制剂市场规模有望达 305亿美元,国内 J

119、AK1 抑制剂市场规模有望达 481 亿元。图 20:全球 JAK1 抑制剂市场规模及预测(十亿美元)图 21:中国 JAK1 抑制剂市场规模及预测(十亿元)资料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转引自迪哲医药招股说明书,含预测),中信证券研究部 资料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转引自迪哲医药招股说明书,含预测),中信证券研究部 055002001820192020E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2026E2027E2028E2029E2030E 30 个股聚焦个股聚焦:本土管线步入收获期,蓝海市场逐渐打开本土管线步入收获期,

120、蓝海市场逐渐打开 恒瑞医药恒瑞医药:艾玛昔替尼艾玛昔替尼疗效优异,疗效优异,核心自免适应症全面布局、全面领先核心自免适应症全面布局、全面领先 公司为国内老牌制药企业龙头,创新转型成果逐步落地公司为国内老牌制药企业龙头,创新转型成果逐步落地。公司历经多年发展,近年来从传统的化学仿制药业务,加速至转型创新药领域。目前公司已有 12 款创新药产品获批上市、超过 60 款创新药临床在研,研发管线基本全面覆盖了各领域的热门靶点,为国内创新药获批产品、在研管线和开展临床试验最多的公司。公司的创新药逐步落地,预计将成为公司未来的核心业绩驱动力。艾玛昔替尼艾玛昔替尼为第二代高选择性为第二代高选择性 JAK1

121、抑制剂,在自免领域开展全面布局。抑制剂,在自免领域开展全面布局。艾玛昔替尼由瑞石生物(恒瑞医药子公司)研发获得,是首个国内自主研发的第二代 JAK1 抑制剂,也是首个在自免疾病治疗领域获得关键 III 期研究成功的国内自研第二代 JAK1 抑制剂。恒瑞医药围绕艾玛昔替尼在自免领域的多条核心赛道开展全面的临床布局,目前已有大量临床试验推进至 III 期临床,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密集获批上市。图 22:艾玛昔替尼临床研发管线 资料来源:Insight 数据库 艾玛昔替尼艾玛昔替尼在自免领域布局广、进展快,多条核心赛道在本土产品中进展领先:在自免领域布局广、进展快,多条核心赛道在本土产品中进展领先:(1

122、)特应性皮炎()特应性皮炎(AD):艾玛昔替尼已艾玛昔替尼已于于 2022 年年 11 月月完成完成 AD 适应症的适应症的 III 期临床,期临床,成为成为本土本土 JAK1 抑制剂抑制剂中中在特应性皮炎乃至全部自免领域首个在特应性皮炎乃至全部自免领域首个获得关键获得关键 III 期研究成功的期研究成功的JAK1 抑制剂。抑制剂。相关研究数据于 2023 年 3 月在 AAD 年会披露,结果表明,艾玛昔替尼8mg 或 4mg 组均达到预设临床终点,能够显著改善中重度 AD 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两种剂量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不良事件的总体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当,严重不良事件和导致停用研究药物的不良事

123、件的发生率均未增加。31 表 27:艾玛昔替尼治疗 AD 的 III 期临床数据(治疗至第 16 周数据)给药方式给药方式 艾玛昔替尼艾玛昔替尼 8mg QD 艾玛昔替尼艾玛昔替尼 4mg QD 安慰剂安慰剂 人数 113 112 111 IGA 应答率 42.0%36.3%9.0%EASI-75 应答率 66.1%54.0%21.6%WI-NRS 4 应答率 40.2%37.2%12.6%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 1.8%2.7%2.7%资料来源:恒瑞医药/瑞石生物公司公告,中信证券研究部(2)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RA):艾玛昔替尼于艾玛昔替尼于 2020 年年 7 月完成月完成 III

124、 期临床期临床首例患者入组首例患者入组,为目前本土为目前本土 JAK1 抑制剂中唯一在抑制剂中唯一在 RA 领域进展至领域进展至 III 期的临床管线。期的临床管线。此前,恒瑞医药于2020 年在 ACR 年会公布艾玛昔替尼治疗 RA 的 II 期临床,结果表明艾玛昔替尼兼具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尤其 2mg、4mg、8mg 剂量组的疾病症状均较安慰剂组取得显著改善、达到统计学意义;艾玛昔替尼治疗 RA 安全性良好,大部分不良反应轻微可控,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与安慰剂组类似。表 28:艾玛昔替尼治疗 RA 的 II 期临床数据(治疗至第 12 周数据)分组分组 艾玛昔替尼艾玛昔替尼 0.5m

125、g QD 艾玛昔替尼艾玛昔替尼 1mg QD 艾玛昔替尼艾玛昔替尼 2mg QD 艾玛昔替尼艾玛昔替尼 4mg QD 艾玛昔替尼艾玛昔替尼 8mg QD 安慰剂安慰剂 入组人数 25 24 23 40 45 37 疗效疗效指标指标 ACR-20(主要终点)44.0%41.7%56.5%67.5%77.8%27.0%ACR-50 12.0%20.8%30.4%27.5%37.8%2.7%ACR-70 4.0%4.2%13.0%12.5%26.7%0.0%DAS28-CRP2.6 缓解率 8.0%4.2%21.7%25.0%33.3%5.4%DAS28-CRP 评分较基线变化-1.02 -0.80

126、 -1.61 -1.82 -2.07 -0.75 HAQ-DI 评分较基线变化-0.35 -0.24 -0.68 -0.48 -0.75 -0.30 安全性安全性 不良反应发生率 64.0%66.7%69.6%75.0%84.4%62.2%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 8.0%0.0%0.0%7.5%4.4%5.4%严重不良反应停药率 4.0%0.0%0.0%2.5%0.0%2.7%资料来源:2020 ACR 年会(恒瑞医药),中信证券研究部(3)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UC):艾玛昔替尼于艾玛昔替尼于 2021 年年 12 月完成月完成 III 期临床期临床首例患者入组首例患者入组,为目前本土为目前

127、本土 JAK1 抑制剂中唯一在抑制剂中唯一在 UC 领域进展至领域进展至 III 期的临床管线期的临床管线。此前,恒瑞医药作为研究开展机构于 2022 年 12 月参与发表文章Efficacy and Safety of Ivarmacitinib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to-Severe,Active,Ulcerative Colitis:A Phase II Study(Baili Chen,Jie Zhong,Xiuling Li 等),揭示了艾玛昔替尼针对中度至重度活动性 UC 患者的 II期临床研究数据,各剂量组(8mg QD、4mg BID、4mg Q

128、D)的临床应答率相比安慰剂组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艾玛昔替尼整体安全性良好,未发现严重的安全性隐患。表 29:艾玛昔替尼治疗 UC 的 II 期临床数据(治疗至第 8 周数据)给药方式给药方式 艾玛昔替尼艾玛昔替尼 8mg QD 艾玛昔替尼艾玛昔替尼 4mg BID 艾玛昔替尼艾玛昔替尼 4mg QD 安慰剂安慰剂 人数 41 41 41 41 疗效疗效 临床应答率 46.3%46.3%43.9%26.8%临床缓解率 22.0%24.4%24.4%4.9%内镜检查改善率 26.8%29.3%36.6%14.6%内镜检查缓解率 9.8%14.6%12.2%4.9%安全性安全性 所有不良反应发生率

129、43.9%48.8%48.8%39.0%32 资料来源:恒瑞医药公司公告,Efficacy and Safety of Ivarmacitinib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to-Severe,Active,Ulcerative Colitis:A Phase II Study(2022 年 12 月,Baili Chen,Jie Zhong,Xiuling Li 等),中信证券研究部 此外,此外,艾玛昔替尼艾玛昔替尼的部分临床管线尚未披露具体临床数据,但均的部分临床管线尚未披露具体临床数据,但均已进入已进入 III 期阶段,期阶段,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国内处于领先

130、地位:(4)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公司于 2020 年开展 II/III 期临床试验,患者入组工作已在 2022年底完成,为目前本土 JAK1 抑制剂中唯一在强直性脊柱炎领域进展至 III 期的临床管线。(5)银屑病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公司于 2021 年 10 月完成 III 期临床首例患者入组,为目前本土JAK1 抑制剂中唯一在银屑病关节炎领域进展至 III 期的临床管线。(6)放射学阴性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放射学阴性中轴型脊柱关节炎:公司于 2022 年 8 月完成 III 期临床首例患者入组,为目前本土 JAK1 抑制剂中唯一在放射学阴性中轴型脊柱关节炎领域进展至 III 期的临

131、床管线。(7)斑秃:)斑秃:公司于 2022 年 4 月完成 III 期临床首例患者入组,临床进展位居本土 JAK1抑制剂中的第一梯队。泽璟制药:杰克泽璟制药:杰克替尼替尼国内率先完成上市申报,国内率先完成上市申报,具备具备先发优势先发优势 泽璟制药立足泽璟制药立足差异化治疗领域的未满足需求差异化治疗领域的未满足需求,聚焦创新药研发。,聚焦创新药研发。泽璟制药是一家专注于肿瘤、出血及血液疾病、肝胆疾病等多个治疗领域的创新驱动型新药研发企业。2021年 6 月,公司首个产品多纳非尼在国内获批上市,并拓展至肝细胞癌和分化型甲状腺癌两项适应症;2022 年 5 月,外用重组人凝血酶上市申请获得受理;

132、2022 年 9 月,公司提交了杰克替尼治疗骨髓纤维化适应症的上市,目前已进入现场核查阶段。杰克替尼为泛杰克替尼为泛 JAK 抑制剂,抑制剂,立足差异化,通过立足差异化,通过 JAK2 机制布局骨髓纤维化适应症机制布局骨髓纤维化适应症。杰克替尼的靶点包括 JAK1、JAK2、JAK3,具有泛 JAK 家族抑制作用。尽管在自免领域,第二代 JAK1 抑制剂对靶点更加专一、安全性上具有优势,已在全球展现出逐步替代第一代泛 JAK 抑制剂的趋势;但另一方面,泛 JAK 抑制剂可以通过针对 JAK2 等其他 JAK 家族的靶点,作用于 JAK1 抑制剂无法布局的领域。目前杰克替尼进展最快的适应症为骨髓

133、纤维化,发病机制主要与 JAK2 通路相关,目前已经处于上市申报阶段,有望成为国内首款获批的本土 JAK 抑制剂;此外,在自免领域,杰克替尼在常规的 JAK1 抑制剂核心市场(如斑秃、特应性皮炎)也有较为前瞻的布局。33 图 23:杰克替尼临床研发管线 资料来源:Insight 数据库 杰克替尼的多项适应症国内进展居前,具有先发优势:杰克替尼的多项适应症国内进展居前,具有先发优势:(1)骨髓纤维化)骨髓纤维化:杰克替尼首发适应症,本土首个申报上市。杰克替尼首发适应症,本土首个申报上市。骨髓纤维化市场空间大骨髓纤维化市场空间大,临床需求未被满足临床需求未被满足。骨髓纤维化(MF)是一种弥漫性骨髓

134、纤维组织增生性疾病,是骨髓中生成正常血细胞的前体细胞被纤维组织取代,引起异形红细胞生成、贫血和脾脏肿大的一种疾病。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转引自泽璟制药招股说明书),2020 年中国骨髓纤维化的患病人数为 6.1 万人,预计 2025 年增长至 6.3 万人,存量患者人数约 30 万人。国内的 MF 靶向药市场于 2016 年才开始存在,目前进口泛 JAK 抑制剂芦可替尼已经上市,为指南中的重要推荐药物,但目前整体市场渗透率较低,且尚无国产新药。图 24:中国 MF 标准治疗路径 资料来源: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34 杰克替尼治疗杰克替尼治疗 MF 具备同类最佳潜

135、力,预计成为首个国产靶向新药。具备同类最佳潜力,预计成为首个国产靶向新药。杰克替尼为我国首个针对骨髓纤维化患者开展注册临床试验并取得成功的国产新药,目前公司已披露的 II期临床数据优异,疗效与安全性相比目前的唯一同类进口药物芦可替尼具有优势,有望成为同类最佳药物。杰克替尼用于中高危骨髓纤维化的上市申请于 2022 年 10 月获得 CDE受理,目前已进入现场核查阶段,预计成为领域内首个国产靶向新药。此外,杰克替尼针对芦可替尼不耐受的中高危骨髓纤维化患者人群亦表现出优异疗效,关键 IIB 期注册临床试验已在 2022 年 8 月获得成功,后续有望申报上市,针对芦可替尼未惠及的空白市场发挥补充作用

136、。图 25:杰克替尼与芦可替尼治疗中高危 MF 的疗效数据(非头对头对比)图 26:杰克替尼与芦可替尼治疗中高危 MF 的安全性数据(非头对头对比)资料来源:泽璟制药公司公告,中信证券研究部 资料来源:泽璟制药公司公告,中信证券研究部(2)斑秃:斑秃:杰克替尼于杰克替尼于 2021 年年 9 月月完成完成 III 期临床的首例患者入组,目前国内进展期临床的首例患者入组,目前国内进展处于领先地位。处于领先地位。此前,泽璟制药于 2021 年 EADV 年会披露杰克替尼治疗重症斑秃的 II 期临床结果,整体疗效显著,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在治疗第 24 周,50mg BID、150mg QD和200

137、mg QD三组的有效率(SALT评分较基线降低达50%及以上,SALT50)分别为59.2%、63.3%和 60.0%,各剂量组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表 30:杰克替尼治疗 AA 的 II 期临床数据 杰克替尼杰克替尼 50mg BID 杰克替尼杰克替尼 150mg QD 杰克替尼杰克替尼 200mg QD 82 例完成例完成 24 周疗效评价的受试者周疗效评价的受试者 第 24 周 SALT50 比例 59.2%63.3%60.0%第 24 周 SALT 评分较基线中位变化 52.25%58.13%54.33%111 例所有患者(包括未完成例所有患者(包括未完成 24 周疗效评价)周疗效评价

138、)整体 SALT50 比例 50.0%48.7%37.5%整体安全性 共计 91%(101/111)的受试者报告了治疗期间不良事件(TEAE),其中中性粒细胞减少(21.6%)、上呼吸道感染(18.0%)和头晕(17.1%)是最常见的 TEAE,且绝大部分 TEAE 都是1-2 级,组间报告的 TEAE 百分比相似 资料来源:泽璟制药公司公告,中信证券研究部(3)特应性皮炎特应性皮炎:杰克替尼于 2022 年 7 月完成 III 期临床的首例患者入组,国内进展位于第一梯队。(4)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杰克替尼于 2022 年 9 月完成 II 期临床并取得成功。数据显示杰克替尼针针对强

139、直性脊柱炎疗效和安全性优异,预计将在未来开展 III 期临床。0%10%20%30%40%50%60%杰克替尼芦可替尼客观缓解率(ORR)0%5%10%15%20%25%30%35%40%45%50%杰克替尼芦可替尼3/4级贫血发生率 35 表 31:杰克替尼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II 期数据 杰克替尼杰克替尼 100mg BID 杰克替尼杰克替尼 75mg QD 安慰剂安慰剂 ASAS20 62.9%59.4%33.3%ASAS40 55.2%48.1%20.0%资料来源:泽璟制药公司公告,中信证券研究部 此外,此外,杰克替尼多项适应症处于临床杰克替尼多项适应症处于临床 II 期期中中,包括特发

140、性肺纤维化、中重度斑块状银,包括特发性肺纤维化、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移植物抗宿主病屑病、移植物抗宿主病,未来上市后有望逐渐扩充适应症。,未来上市后有望逐渐扩充适应症。迪哲医药:迪哲医药:戈利昔替尼戈利昔替尼立足差异化布局,全球首发开拓血液瘤市场立足差异化布局,全球首发开拓血液瘤市场 迪哲医药迪哲医药是一家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创新驱动型生物医药公司是一家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创新驱动型生物医药公司。迪哲医药坚持源头创新的研发理念,凭借行业内领先的转化科学研究能力和技术平台,致力于开发出全球首创药物和具有突破性潜力的治疗方法。公司的核心产品舒沃替尼和戈利昔替尼均开展国际化布局,中美两地双报。其中舒沃替尼已在

141、国内提交 NDA 并纳入优先审评,海外未来预计在美国递交 NDA;戈利昔替尼有望 2023 年在中国和美国两地提交 NDA。戈利昔替尼戈利昔替尼为第二代高选择性为第二代高选择性 JAK 抑制剂,差异化布局血液肿瘤领域。抑制剂,差异化布局血液肿瘤领域。与其他常见的 JAK1 抑制剂不同,戈利昔替尼避开竞争相对激烈的自免领域,转而拓展尚无 JAK1 抑制剂获批的肿瘤领域,目前已进入国际多中心注册临床阶段,在完成相关试验后预计将在中美两地申报上市。图 27:戈利昔替尼临床研发管线 资料来源:Insight 数据库 我国我国 PTCL 发生率较高,每年新发超发生率较高,每年新发超 2 万例患者。万例患

142、者。外周 T 细胞淋巴瘤(PTCL)是一种异质性、通常为侵袭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统计(转引自迪哲医药招股说明书),PTCL 在全球占所有 NHL 病例的 7%,其中我国 PTCL 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欧美国家,约占 NHL 的 25%。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统计(转引自迪哲医药招股说明书),中国 2019 年约有 2.26 万例新增 PTCL 患者,预计 2024 年和 2030 年新发病例 36 会分别达到 2.54 万例和 2.90 万例;2019 年全球约有 3.6 万例外周 T 细胞淋巴瘤新发患者,预计 2024 年和 2030 年新发病例会分别达到 4.1 万例和

143、 4.7 万例 图 28:中国和全球 PTCL 患者发病人数及预测(千人)资料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转引迪哲医药招股说明书,含预测),中信证券研究部 戈利昔替尼戈利昔替尼 I/II 期临床试验数据良好,对比竞品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期临床试验数据良好,对比竞品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戈利昔替尼治疗 R/R PTCL 的 I/II 期研究效果优异,截至 2021 年 5 月 31 日,共有 51 例患者入组第一分组并接受戈利昔替尼治疗。49 例疗效可评估患者中,其中 21 例(42.9%)获得肿瘤缓解,包括 11 例完全缓解(22.4%)和 10 例部分缓解(20.4%)。48 例(94.1%)患者发

144、生治疗相关不良反应(TEAE),其中 30 例(58.8%)发生3 级 TEAE,大多数 TEAE 可逆或可通过剂量调整进行临床管理。已上市的叶酸拮抗剂和 HDAC 抑制剂治疗的 ORR 在 25%-29%之间,维布妥昔单抗尽管疗效更好但仅用于 CD30 阳性的患者群体中,CD30 仅在 30%的 T 细胞淋巴瘤中表达且多集中于 ATCL 亚型。戈利昔替尼的 ORR 和 CR 均高于已上市的叶酸拮抗剂和 HDAC抑制剂且不限制 CD30 表达情况,不良反应与同类产品可比,其中白细胞减少(29.4%)等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明显低于米托蒽醌脂质体,疗效-风险整体拥有较大的竞争优势。表 32:戈利昔替尼

145、与已上市的治疗 R/R PTCL 的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对比 药物名称药物名称 普拉曲沙普拉曲沙 罗米地辛罗米地辛 贝林司他贝林司他 西达本胺西达本胺 维布妥昔单抗维布妥昔单抗 米托蒽醌米托蒽醌 脂质体脂质体 戈利昔戈利昔 替尼替尼 作用机制 叶酸 拮抗剂 HDAC 抑制剂 HDAC 抑制剂 HDAC 抑制剂 CD30-ADC 抗生素类 JAK1 抑制剂 给药途径 静脉 静脉 静脉 口服 静脉 静脉 口服 临床试验 II 期单臂 关键试验 II 期单臂 关键试验 II 期单臂 关键试验 II 期单臂 关键试验 II 期单臂关键试验 II 期单臂 关键试验 I/II 期临床试验 入组病例数 111

146、 131 129 83 58 35 108 51 疗效分析集样本量 109 130 120 79 58 34 108 49 中位年龄 58 61 64 53 52 64 53 61 既往中位治疗线数 3(1-13)2(1-8)2(1-8)3(1-9)2(1-6)2(1-9)1 2(1-8)病例亚型构成 PTCL-NOS 59(54%)69(53%)77(64%)27(34%)22(63%)32(30%)19(41%)ALCL 17(15%)22(17%)15(13%)17(22%)58(100%)16(15%)4(8%)AITL 13(12%)27(21%)22(18%)10(13%)13(3

147、7%)26(24%)20(39%)NKTCL 2(2%)1(1%)2(2%)16(20%)21(19%)4(8%)其他 18(17%)11(8%)4(3%)9(11%)13(12%)2(4%)CD30+58(100%)26(74%)疗效数据 2001820192020E 2021E 2022E 2023E 2024E 2025E 2026E 2027E 2028E 2029E 2030E中国20.420.921.522.022.623.123.724.324.925.426.126.727.327.928.429全球33.334.134.935.736.537.438.2

148、39.140.141.042.042.943.844.845.846.8055404550中国全球 37 药物名称药物名称 普拉曲沙普拉曲沙 罗米地辛罗米地辛 贝林司他贝林司他 西达本胺西达本胺 维布妥昔单抗维布妥昔单抗 米托蒽醌米托蒽醌 脂质体脂质体 戈利昔戈利昔 替尼替尼 CR 20(18%)14(11%)18(15%)11(14%)33(57%)8(24%)25(23%)11(22%)安全性 3 级治疗相关 不良反应发生率 74%67%61%39%60%60%1 白细胞减少(50.0%)、中性粒细胞减少(45.4%)59%严重不良事件 发生率 45%46%17%8%

149、24%停止 11%39%资料来源:迪哲医药招股说明书,迪哲医药公司公告,Shea,L.,Mehta-Shah,N.Brentuximab Vedotin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T Cell Lymphoma and Cutaneous T Cell Lymphoma.Curr Hematol Malig Rep 15,919(2020).,Horwitz SM,Advani RH,Bartlett NL,et al.Objective responses in relapsed T-cell lymphomas with single-agent bre

150、ntuximab vedotin.Blood.2014 May 15;123(20):3095-100.,Yan Gao,Huiqiang Huang,Xiaoxiao Wang,et al.Safety and Efficacy of Mitoxantrone Hydrochloride Liposome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 and 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A Prospective,Single-Arm,Open-Label,Multi-Ce

151、nter,Phase Clinical Trial(2020ASH),中信证券研究部(注 1:该研究3 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与 ALCL 适应症研究数据一致)戈利昔替尼戈利昔替尼 R/R PTCL 适应症有望适应症有望 2023 年内中美双报年内中美双报 NDA。戈利昔替尼治疗 R/R PTCL 目前已经处于国际多中心注册临床阶段。我们预计在 2023 年 Q3 和 Q4 分别提交戈利昔替尼在中国和美国的 NDA,有望在 2024 年在中美获批上市。同时,戈利昔替尼针对PTCL 的一线维持适应症、CTCL 适应症均有启动临床试验,未来还有望推进至难治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等更多血液肿瘤相关适应症。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2023JAK1抑制剂市场格局、市场分析及行业前景报告.pdf)为本站 (2200)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