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2023线控制动市场空间、未来发展趋势及头部厂商分析报告.pdf

编号:137713 PDF 26页 1.94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2023线控制动市场空间、未来发展趋势及头部厂商分析报告.pdf

1、2023 年深度行业分析研究报告 3 正文目录正文目录 1 1 智能化趋势明确,线控底盘应运而生智能化趋势明确,线控底盘应运而生 .5 5 1.1 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大势所趋.5 1.2 线控底盘成为智能驾驶关键执行器.6 1.3 线控底盘获政策重点支持.8 2 2 线控制动:线控制动:EHBEHB 当前主流,当前主流,EMBEMB 未来趋势未来趋势 .9 9 2.1 汽车制动已步入电子控制阶段.9 2.2 多因素推动线控制动技术快速发展.11 2.3 多方案并存匹配不同级别智驾需求.12 2.4 Global Tier1 率先布局,国内厂商迅速崛起.13 3 3 渗透率提升叠加国产替代,国内渗

2、透率提升叠加国产替代,国内 Tier1Tier1 迎来快速成长迎来快速成长 .1515 3.1 线控制动市场空间广阔.15 3.2 Tier1 迎国产替代机遇.16 4 4 建议关注具备客户、技术优势的国产厂商建议关注具备客户、技术优势的国产厂商 .1818 4.1 伯特利:先发优势明显,完善线控底盘布局.18 4.2 亚太股份:量产经验丰富,线控制动打开新成长空间.21 4.3 创业公司:具备技术优势,量产经验仍需积累.23 图表目录图表目录 图表图表 1 1:新能源乘用车零售市场自主品牌份额变化:新能源乘用车零售市场自主品牌份额变化.5 图表图表 2 2:乘用车零售市场自主品牌份额变化:乘

3、用车零售市场自主品牌份额变化.5 图表图表 3 3:中国智能驾驶分级(:中国智能驾驶分级(GB/T 40429GB/T 4042920212021).6 图表图表 4 4:智能驾驶分为感知层、决策层和执行层:智能驾驶分为感知层、决策层和执行层.6 图表图表 5 5:传统底盘系统基本结构:传统底盘系统基本结构.7 图表图表 6 6:线控底盘系统基本结构:线控底盘系统基本结构.7 图表图表 7 7:线控底盘各子系统功能:线控底盘各子系统功能.7 图表图表 8 8:RivianRivian 滑板底盘滑板底盘.8 图表图表 9 9:线控底盘相关政策文件汇总:线控底盘相关政策文件汇总.9 图表图表 10

4、10:部分电控制动功能产品时间:部分电控制动功能产品时间.10 图表图表 1111:行车制动发展历程:行车制动发展历程.10 图图表表 1212:机械式驻车制动原理:机械式驻车制动原理.10 图表图表 1313:电子驻车系统(:电子驻车系统(EPBEPB)原理)原理.10 图表图表 1414:液压制动系统结构:液压制动系统结构.11 图表图表 1515:真空助力器结构:真空助力器结构.11 图表图表 1616:EHBEHB 工作原理工作原理.12 图图表表 1717:EMBEMB 工作原理工作原理.12 图表图表 1818:OneOne-boxbox 原理图原理图.12 图表图表 1919:T

5、woTwo-boxbox 原理图原理图.12 图表图表 2020:OneOne-boxbox 和和 TwoTwo-boxbox 的优劣势比较的优劣势比较.13 4 图表图表 2121:线控制动发展历程:线控制动发展历程.13 图表图表 2222:国内外各供应商线控制动产品情况:国内外各供应商线控制动产品情况.14 图表图表 2323:部分线控制动产品实物图:部分线控制动产品实物图.14 图表图表 2424:格陆博:格陆博 EMBEMB 产品产品.15 图表图表 2525:20 年国内线控制动前装出货量年国内线控制动前装出货量.16 图表图表 2626:202020

6、20-20252025 年国内线控制动市场规模年国内线控制动市场规模.16 图表图表 2727:20 年国内年国内 EPBEPB 出货量出货量.16 图表图表 2828:20 年国内年国内 EPBEPB 市场规模市场规模.16 图表图表 2929:20212021 年国内线控制动市场份额年国内线控制动市场份额.17 图表图表 3030:20222022 年年 1 1-5 5 月国内线控制动市场份额月国内线控制动市场份额.17 图表图表 3131:20212021 年国内年国内 EPBEPB 市场份额市场份额.17 图表图表 3232:

7、20222022 年国内年国内 EPBEPB 市场份额市场份额.17 图表图表 3333:伯特利发展历程:伯特利发展历程.19 图表图表 3434:20 年年 Q1Q1 公司营业收入情况公司营业收入情况.19 图表图表 3535:20 年年 Q1Q1 公司归母净利润情况公司归母净利润情况.19 图表图表 3636:伯特利盈利预测:伯特利盈利预测.20 图表图表 3737:伯特利与可比公司估值对比表:伯特利与可比公司估值对比表.21 图表图表 3838:亚太股份发展历程:亚太股份发展历程.21 图表图表 3939:20182018-20

8、232023 年年 Q1Q1 公司营业收入情况公司营业收入情况.22 图表图表 4040:20 年年 Q1Q1 公司归母净利润情况公司归母净利润情况.22 图表图表 4141:20 年公司产品营收结构年公司产品营收结构.22 图表图表 4242:20 年年 Q1Q1 公司毛利和净利率情况公司毛利和净利率情况.22 图表图表 4343:亚太股份盈利预测:亚太股份盈利预测.23 图表图表 4444:亚太股份与可比公司估值对比表:亚太股份与可比公司估值对比表.23 图表图表 4545:同驭汽车:同驭汽车 iEH

9、BiEHB 产品产品.24 图表图表 4646:同驭汽车:同驭汽车 EHBEHB-EPBiEPBi 产品产品.24 图表图表 4747:同驭汽车部分客户:同驭汽车部分客户.24 图表图表 4848:拿森科技主要产品:拿森科技主要产品.25 图表图表 49:拿森科技部分客户:拿森科技部分客户.25 图表图表 5050:格陆博主要产品:格陆博主要产品.26 图表图表 5151:格陆博部分客户:格陆博部分客户.26 图表图表 5252:利氪:利氪科技科技 DHBDHB 产品产品.27 图表图表 5353:利氪科技:利氪科技 IHBIHB 产品产品.27 5 1 智能化智能化趋势趋势明确明确,线控底盘

10、,线控底盘应运而生应运而生 1.1 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大势所趋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大势所趋 我国已成为世界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国家我国已成为世界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国家。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趋势明确,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国已经走在全球前列。根据中汽协数据,2022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 705.8 万辆和 688.7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96.9%和93.4%,连续 8 年保持全球第一。市场规模方面,2022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为 25.6%,同比增长 12.1 个百分点,全球销量占比超过 60%。自主崛起自主崛起引领引领智能化水平提升。智能化水平提升。根据乘联会数据,2023

11、 年 1-5 月自主品牌在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市场占比为 79.8%,在乘用车零售市场占比为 49.5%,得益于过去几年在新能源领域的大力投入,自主品牌已经在电动化浪潮中崛起。为了进一步提升车型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优质自主品牌已经把提升新车型的智能驾驶水平作为下一步重点工作。目前国内智能驾驶汽车已发展至辅助驾驶阶段,根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2 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辅助驾驶(L0-L2)交付 1001.22万辆,前装搭载率首次超过 50%。图表图表 1 1:新能源乘用车零售市场自主品牌份额变化新能源乘用车零售市场自主品牌份额变化 图表图表 2 2:乘用车零售市场自主品牌份

12、额变化乘用车零售市场自主品牌份额变化 来源:乘联会,国联证券研究所 来源:乘联会,国联证券研究所 L3 是是智能驾驶产业链关键分水岭。智能驾驶产业链关键分水岭。以小鹏、理想和 HUAWEI 为代表的企业已经推出可以实现城市和高速 NOA 功能的车型,比亚迪、长城、长安等企业也陆续加大研发跟进,为了降低对于高精度地图的依赖,相关车企陆续推出“重感知、轻地图”的智驾方案,以此达到推动高级别智能驾驶加快落地的目的。但受限于智能驾驶相关法律法规颁布与基建的滞后,我国智能驾驶级别一直未达到 L3 及以上阶段。政策端政策端助力有望助力有望加快高级别智能驾驶落地节奏。加快高级别智能驾驶落地节奏。2022 年

13、 11 月 2 日,工信部与公安部联合发布 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目的是基于试点实证积累管理经验,支撑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制修订,推进健全完善智能网联汽车生产准入管理体系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我们认为,征求意见稿 的出台可以让更多符合条件的车型上路测试,优化主机厂高级别智驾技术的同时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从政策端加速主机厂布局智能驾驶的脚步。2023 年 6 月 2 日,国常会提出要加强智能驾驶体系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车0%20%40%60%80%100%200222023.1-5自主品牌主流合资豪华品牌0%20%40%

14、60%80%100%200222023.1-5自主品牌主流合资豪华品牌 6 能路云”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6 月 21 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提出,将启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组织开展城市级“车路云一体化”示范应用,同时还将发布新版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指南,加速 L3 及以上智驾功能商业化落地。与智能驾驶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一直是制约智能驾驶发展至 L3 及以上级别的重要原因,本次国常会提到智能驾驶再一次印证智能化是我国实现汽车强国的战略选择之一,我们认为,后续国家有望尽快推出相关的政策继续推动智能化发展,促使我国汽车产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图表

15、图表 3 3:中国智能驾驶分级(中国智能驾驶分级(G GB/T 40429B/T 4042920212021)分级分级 名称名称 驾驶自动化等级要求驾驶自动化等级要求 0 应急辅助 驾驶自动化系统可感知环境并提供信息或短暂介入车辆控制以辅助驾驶员避险(如车道偏离预警、前向碰撞预警、自动紧急制动、车道偏离抑制等紧急情况下提供的辅助功能);不具备目标和事件检测与响应能力的功能(如定速巡航、电子稳定控制系统等)不在驾驶自动化功能范围内。1 部分驾驶辅助 驾驶员和驾驶自动化系统共同执行全部动态驾驶任务,并监管驾驶自动化系统的行为和执行适当的响应和操作(如车道居中控制、自适应巡航控制等功能)。2 组合驾

16、驶辅助 驾驶员和驾驶自动化系统共同执行全部动态驾驶任务,并监管驾驶自动化系统的行为和执行适当的响应和操作。3 有条件自动驾驶 动态驾驶任务后援用户以适当的方式执行接管。4 高度自动驾驶 系统发出介入请求时,用户可不作响应,系统具备达到最小风险状态的能力;某些具备 4 级驾驶自动化系统的车辆无人工驾驶功能,如园区接驳等。5 完全自动驾驶 系统发出介入请求时,用户可不作响应,系统具备达到最小风险状态的能力;5 级驾驶自动化系统在车辆可行驶环境下没有设计运行范围的限制(商业和法规因素等限制除外)。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联证券研究所 1.2 线控底盘成为智能驾驶关键执行器

17、线控底盘成为智能驾驶关键执行器 执行层是智能驾驶重要环节之一。执行层是智能驾驶重要环节之一。智能驾驶汽车硬件系统可以分为传感系统、决策控制系统、执行系统 3 个层次,分别类比人的感知器官、大脑以及手脚。传感系统包括雷达传感器、视觉传感器、V2X 通信和导航定位等;决策控制系统包括智能驾驶域控制器、车载计算系统等;执行器包括刹车和油门、转向、自动变速器等。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智能驾驶执行器已经逐步升级为线控底盘执行系统。图表图表 4 4:智能驾驶分为感知层、决策层和执行层智能驾驶分为感知层、决策层和执行层 来源:清华大学智能网联汽车,国联证券研究所 7 线控底盘是车辆底盘的新形态。线控底盘

18、是车辆底盘的新形态。线控底盘通过电信号取代机械或液压部件向执行机构传递信息,以减少或取消座舱与底盘执行器之间的物理连接。线控底盘一般包括4 个子系统,分别为线控制动、线控悬架、线控转向和线控驱动。其中,线控制动的产业化进度较快,目前在国内乘用车前装市场渗透率已经突破 20%。图表图表 5 5:传统底盘系统基本结构传统底盘系统基本结构 图表图表 6 6:线控底盘系统基本结构线控底盘系统基本结构 来源:清华大学汽车构造,国联证券研究所 来源:杨晔浅析无人驾驶汽车线控底盘结构原理与通讯,国联证券研究所 图表图表 7 7:线控底盘各子系统功能线控底盘各子系统功能 名称名称 产品及产品及功能描述功能描述

19、 线控制动 线控制动系统(Brake-By-Wire)是电子控制的制动系统,汽车底盘域的核心部件,其主要特征是取消了制动踏板和制动器之间的机械连接,以电子结构上的关联实现信号的传送、制动能量的传导,分为液压式线控制动系统(Electro-Hydraulic Brake,EHB)和机械式线控制动系统(Electro-Mechanical Brake,EMB)两种。线控悬架 线控悬架对弹性和减振元件进行升级,使之成为可主动调节元件,加入电子控制系统,实现悬架系统的智能化调节。目前主流的线控悬架为空气弹簧+CDC型线控减振器组合,由空气弹簧、线控减振器、空气供给单元、控制器ECU、传感器、储气罐和空

20、气管路等组成。线控驱动 线控驱动系统将原来由机械传递,如驾驶人踩加速踏板动作,变成由电信号精确传递驾驶人动作。若是自动驾驶模式,将由计算平台替代踩加速踏板、操纵变速杆等,由电信号来控制驱动电机。线控驱动系统的实现需要线控油门系统和线控换挡系统配合实现。线控转向 线控转向系统(SBW)是指取消中间传动轴,方向盘与转向机构之间只通过电信号传输的车辆转向系统。线控转向动力来源完全由人手以外的动力提供,故又称为全动力转向。来源:陈萌汽车线控底盘技术发展趋势分析与研究,国联证券研究所 线控底盘是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关键执行层。线控底盘是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关键执行层。新能源汽车相比燃油车结构更简单,电气

21、化程度更高,更适合线控底盘的应用。高级别智能驾驶功能要求执行器具备更快的响应速度,线控底盘通过电信号传递信息,因此具备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的特点,符合高级智能驾驶功能的要求。线控底盘高度集成帮助主机厂加快车型开发速度。线控底盘高度集成帮助主机厂加快车型开发速度。目前已有厂商研发出高度集成的滑板底盘,该系统将电驱、电池、悬架、制动、转向等零部件集成,形成类似滑板的底盘结构。滑板底盘可以实现底盘与上车身的解耦,主机厂在固定底盘架构的基础上开发差异性的上车身,有助于缩短新车型研发周期,降低整车开发成本,更好的满足消费者对于差异化产品的需求。8 图表图表 8 8:RivianRivian 滑板底盘滑

22、板底盘 来源:公众号PIX 移动空间,国联证券研究所 线控底盘可帮助线控底盘可帮助汽车实现轻量化。汽车实现轻量化。线控底盘高度集成,可减少传统执行器部分或全部机械零部件的使用,因此有利于降低整车重量,对新能源汽车,还可以提升续航里程。以长城咖啡智能 2.0 智慧线控底盘,整个底盘系统可实现减重 10%,提升超20%的续航里程。1.3 线控底盘线控底盘获政策重点支持获政策重点支持 线控底盘线控底盘已多次获得顶层设计支持。已多次获得顶层设计支持。近年来,我国已推出多个政策文件支持线控底盘技术的发展:1)2018 年 12 月,工信部发布的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强调要加快推动高性能车

23、辆智能驱动、线控制动、线控转向、电子稳定系统的开发和产业化,重点突破车辆平台、线控等关键核心技术;2)2020 年 10 月,国务院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提出“三横三纵”的技术架构;倡导研发新一代模块化高性能整车平台,攻关底盘一体化设计、突破整车轻量化节能技术,强调线控执行系统是智能网联的核心技术;3)2021 年 3 月,国务院印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快研发智能(网联)汽车基础技术平台及软硬件系统、智能线控底盘和智能终端等关键部件。9 图表图表 9 9:线控底盘相关政策文件汇总线控底盘相关政策文件汇总 发布发

24、布时间时间 发布部门发布部门 政策名称政策名称 线控底盘相关要点线控底盘相关要点 2018.12 工信部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1 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调车辆平台线控是需要重点突破的核心技术;2加快推动高性能车辆智能驱动、线控制动、线控转向、电子稳定系统的开发和产业化。2020.10 国务院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1强化整车集成技术,提出研发新一代模块化高性能整车平台,攻关纯电动汽车底盘一体化设计;2强调线控执行系统是智能网联技术创新工程要发展的核心技术。2021.3 国务院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

25、纲要 1聚焦新能源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2加快研发智能(网联)汽车基础技术平台及软硬件系统,线控底盘和智能终端等关键部件。来源:陈萌汽车线控底盘技术发展趋势分析与研究,国联证券研究所 线控底盘线控底盘产业化已经取得产业化已经取得一些一些进展。进展。从子系统角度来看,目前部分主机厂已经推出搭载了线控悬架或线控制动的车型并已经实现量产,同时还在研发新架构下的线控底盘集成系统。例如长城研发的咖啡智能 2.0 智慧线控底盘,预计将在 2023 年实现量产。滑板底盘是长期潜在的量产方向之一,在国内 Rivian 等公司的带领下,国内包括阿尔特在内的汽零企业也开始跟进,希望通过前期研发为后续

26、把握产业化机遇奠定坚实基础。根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2 年国内(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搭载线控制动系统上险量合计 497.39 万辆,同比增长 56.56%,前装搭载率达到 24.95%。从全球和国内市场来看,制动环节线控进程较快,同时还具备广阔的渗透空间,因此本文将本文将聚焦聚焦线控制动产品,研究市场整体情况以及潜在的投资机遇线控制动产品,研究市场整体情况以及潜在的投资机遇。2 线控制动:线控制动:EHB 当前主流,当前主流,EMB 未来趋势未来趋势 2.1 汽车制动已步入汽车制动已步入电子控制电子控制阶段阶段 汽车制动分为行车制动和驻车制动。汽车制动分为行车制动和驻车制动。行车制动是汽

27、车正常行驶时的制动方式,主要通过将刹车踏板的机械力转换为液压力,液压力作用到制动器并进一步作用到四个轮胎,从而起到减速或停车的效果。驻车制动是停车状态下使用的制动方式,可以避免停车时汽车出现滑动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驻车制动的主要原理是将钢丝拉线连接到制动蹄上来制动,一般制动力作用于汽车的后轮。行车制动经历了四个阶段行车制动经历了四个阶段:气压制动、液压制动到电控液压融合制动气压制动、液压制动到电控液压融合制动再到再到线控制线控制动。动。气压制动和液压制动是压力制动的两种方式,其中气压制动反应速度慢、制动力大、结构复杂,多适用于商用车,而液压制动反应迅速、制动力小、结构灵活,多适用于乘用车。随着

28、汽车电子技术发展,一些电气化的辅助系统在液压制动系统基础上诞生,如制动防抱死系统 ABS、牵引力控制系统 TCS、稳定性控制系统 VDC、车身电子稳定系统 ESP 等,汽车制动进入电控液压融合阶段,并随着电气化程度的提升 10 进入了现在的线控制动阶段。图表图表 1010:部分电控制动功能部分电控制动功能产品产品时间时间 功能功能 首次量产时间首次量产时间 厂商厂商 ABS 1978 博世 TCS 1986 博世 VDC 1992 博世 ESP 1995 博世 来源:博世,国联证券研究所 图表图表 1111:行车制动发展历程行车制动发展历程 来源:焉知智能汽车,太平洋汽车,国联证券研究所 相比

29、传统液压制动,线控制动相比传统液压制动,线控制动产品产品性能优势明显。性能优势明显。线控制动产品通过电信号传递信息,相较于传统机械结构更加迅速,线控制动中的 EHB 产品可以把响应时间从常规制动的 400600ms 缩短到 150ms 以内,而 EMB 进一步将响应时间缩短到 100 ms 以内,制动响应速度的大幅提高使得线控制动可以满足 L3 及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需求。驻车系统经历了从机械式到电子驻车系统驻车系统经历了从机械式到电子驻车系统 EPB 两个阶段。两个阶段。机械驻车制动系统包括操作杆、拉索、制动器等部件。通过杠杆和拉绳传动控制车轮上的制动器,完成驻车制动的动作,机械驻车制动系统结

30、构简单、价格低廉,但是反应时间和制动距离较长。EPB 操作端是座舱内电子按钮,按动按钮后由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电机和齿轮减速机构工作,通过卡钳完成制动动作。图表图表 1212:机械式驻车制动原理机械式驻车制动原理 图表图表 1313:电子驻车系统(电子驻车系统(E EPBPB)原理)原理 来源:汽车维修网,国联证券研究所 来源:盖世汽车,国联证券研究所 11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成熟,制动速度慢、功能单一的机械式驻车制动已经被功能丰富、响应迅速的电子驻车制动系统取代。目前国内电子驻车制动系统市场份额主要由国外供应商占据,包括采埃孚、大陆、ADVICS 和日立安斯泰莫等;国内供应商积极研发,在自主品牌

31、崛起的背景下,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在乘用车前装市场前十中的份额从 2021 年的约 21.29%提升至 2022 年约 27.28%,主要厂商有弗迪动力、伯特利、亚太股份和万都等。2.2 多因素推动线控制动技术快速发展多因素推动线控制动技术快速发展 线控制动是对电控、液压融合线控制动是对电控、液压融合系统系统的升级的升级。从硬件上来讲线控制动用电子助力器取代了传统的真空助力器,用导线和传感器代替了传统的机械传导结构,在未来还可能用电机取代液压缸。从控制角度来讲,线控制动采用更加小型化、集成化、智能化和更具拓展性的处理决策模块,拥有长远的发展空间。线控制动的出现与发展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传统

32、制动方案不适用于新线控制动的出现与发展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传统制动方案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能源汽车。传统的液压制动系统,需要通过真空助力器来放大制动踏板位移,实现制动信号的传递与放大,最终推动制动液进入轮缸,进而推动制动器实现制动效果。在放大的过程中,传统发动机产生的真空源是真空助力器发挥作用的关键原因。新能源汽车没有发动机,缺少真空源,如果加装真空泵不仅占用空间且有较大噪音,这是催生线控制动技术的主要原因。图表图表 1414:液压制动系统液压制动系统结构结构 图表图表 1515:真空助力器结构真空助力器结构 来源:汽车维修技术网,国联证券研究所 来源:王金真空助力器的结构原理与故障检修

33、,国联证券研究所 第二,传统机械连接第二,传统机械连接难以难以满足满足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的要求要求。智能网联汽车对系统各项反应速度有更高的要求,需要车载各系统的协调同步,传统机械连接虽然可靠性高,但却难以满足更高响应速度的要求。电控系统响应精准迅速,且集成化程度高,协调并行处理能力出色,同时具备高拓展性、占用空间小,能够比较好的满足智能网联汽车对于执行系统反应速度快的要求。第三,线控制动在能量回收方面比传统制动更为优秀。第三,线控制动在能量回收方面比传统制动更为优秀。新能源汽车通过电机将制 12 动时的动能进行回收,提升整车续航里程。制动系统的电控化实现了制动踏板与制动力的解耦,能在保

34、证制动效果的前提下,提升对于制动动能的回收效率,进而提升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增加车型的竞争力。2.3 多方案多方案并存并存匹配匹配不同级别智驾需求不同级别智驾需求 线控制动根据是否保留液压系统分为线控制动根据是否保留液压系统分为电子液压线控系统(电子液压线控系统(EHB,Electric Hydraulic Brake)和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和电子机械制动系统(EMB,Electric Mechanical Brake)。其中,EHB 实现难度较低,仅用电子元件替代传统制动系统中的部分机械元件,保留传统的液压管路,当线控系统失效时备用阀打开,回到传统的液压制动系统,实现制动冗余,保证行车安全性

35、,是目前主流的线控制动方案。EMB 在 EHB 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机械结构件,完全去掉制动液压管路,将电机集成在盘式制动器上,通过电信号控制电机直接进行制动动作,实现制动的完全线控。图表图表 1616:E EHBHB 工作原理工作原理 图表图表 1717:E EMBMB 工作原理工作原理 来源:雍健羽等轻型车辆线控制动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综述,国联证券研究所 来源:雍健羽等轻型车辆线控制动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综述,国联证券研究所 EHB 根据是否集成根据是否集成汽车电子稳定系统汽车电子稳定系统 ESC 分为分为 Two-box 和和 One-box。One-box 方案将电子助力器和汽车电

36、子稳定系统集成在一起,对汽车制动综合决策;Two-box 方案中电子助力器和汽车电子稳定系统是分离开的,独立完成各自功能,但在合作进行制动时需要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图表图表 1818:O Onene-boxbox 原理图原理图 图表图表 1919:T Twowo-boxbox 原理图原理图 来源:九章智驾,国联证券研究所 来源:九章智驾,国联证券研究所 13 One-box 和 Two-box 相比,具备更高效率、更低成本,但不如 Two-box 方案成熟可靠。结构上来看,One-box 只有一个 ECU 和一个制动单元,数量是 Two-box 的一半,同时不需要协调两个制动单元的关系,这也带

37、来了更低的成本。由于更高的集成度,One-box 方案能更高效的回收能量。One-box 方案能完全解耦踏板输入力度和电机制动力,支持更加智能化的制动方案。但集成式的设计不利于满足高级别智能驾驶功能的冗余性要求,需要额外配备电子冗余制动模块。总体来讲,在 L4 或者 L3 以下智能驾驶阶段,EHB 能较好的满足系统需求。当智能驾驶发展至 L4 或者 L5 阶段,EMB 完全线控,配合中央计算平台及区域控制单元,可以实现软件控制端的冗余,同时满足更高反应速度的要求,是更适配的线控制动方案。图表图表 2020:O Onene-boxbox 和和 TwoTwo-boxbox 的优劣势比较的优劣势比较

38、 One-Box Two-Box 结构 1 个 ECU、1 个制动单元(ECU 集成了 ESC 等功能)2 个 ECU、2 个制动单元(要协调两 ECU 的关系)成本 集成度高,成本相对较低 集成度低,成本相对较高 复杂度与安全性 高,需要改造踏板,踏板仅作用于输入信号,需要生成反馈力给驾驶者 低,不需要改造踏板,驾驶员能直观地感受制动系统的变化,体验感好,操控感佳 能量回收 回收效率很高,回馈制动减速度最高 0.3-0.5g 回收效率一般,回馈制动减速度最高小于 0.3g 自动驾驶 需要搭配 RBU 来满足自动驾驶冗余需求 满足自动驾驶对冗余需求 解耦程度 制动力全部来自电机、不叠加踏板制动

39、力 合踏板输入力与电机助力相结合 来源:雍健羽等轻型车辆线控制动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综述,国联证券研究所 2.4 Global Tier1 率先布局,国内率先布局,国内厂商厂商迅速崛起迅速崛起 线控制动产品由国外厂商首创,国内厂商线控制动产品由国外厂商首创,国内厂商加速研发加速研发、快速跟进。、快速跟进。海外厂商中博世最先布局,凭借技术积累在 2013 年首创 iBooster+ESP 的 Two-box 方案,该方案也成为后续各种 Two-box 方案的范式,此后博世又研发了 One-box 方案的 IPB,已获比亚迪和通用订单。其他 Global Tier1 包括大陆、采埃孚等也陆续推出

40、了各类 One-box、Two-box 产品。国内厂商中,伯特利首先实现国内 One-box 产品量产,其他厂商包括拿森科技、亚太股份、同驭汽车等也在加速线控制动产品布局。图表图表 2121:线控线控制动发展历程制动发展历程 来源:九章智驾,国联证券研究所 14 图表图表 2222:国内外国内外各各供应商供应商线控制动产品情况线控制动产品情况 供应商供应商 产品名称产品名称 方案类型方案类型 量产时间量产时间 主要客户主要客户 博世 iBooster+ESP Two-box 2013 年 大众、通用、本田、比亚迪等 博世 IPB One-box 2019 年 比亚迪、通用 大陆 MK C1 O

41、ne-box 2017 年 阿尔法罗密欧、奥迪、宝马 采埃孚 IBC One-box 2018 年 通用、大众等 伯特利 WCBS One-box 2021 年 奇瑞、吉利 亚太股份 IBS Two-box 2020 年 奇瑞、毫末智行、东风汽车、厦门金旅 亚太股份 IEHB One-box 预计 2023 年 同驭汽车 EHB Two-box 2019 年 江铃汽车 拿森科技 NBooster Two-box 2018 年 北汽新能源、宇通、江铃福特 格陆博 GIBC One-box 预计 2023 年 利氪科技 DHB-LK Two-box 2022 年 利氪科技 IHB-LK One-b

42、ox 2022 年 来源:各公司官网,各公司公告,国联证券研究所 图表图表 2323:部分线控制动产品实物图部分线控制动产品实物图 博世 iBooster 大陆 MK C1 采埃孚 IBC 同驭 EHB 拿森科技 NBooster 英创汇智 TBS 来源:张荣林面向智能汽车的线控制动系统主动制动控制与应用,国联证券研究所 线控制动产品目前仍以线控制动产品目前仍以 EHB 为主,为主,EMB 为未来方向。为未来方向。目前线控制动产品以 EHB为主,对于 One-box 的研发成为主流,研发核心点在于提高集成度的同时提高系统冗余度,保证在高级别智能驾驶中的可靠性。根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截至 202

43、2 年9 月,One-box 和 Two-box 份额占比分别为 29.56%和 70.44%;2021 年 One-box和 Two-box 的份额占比分别为 17.64%和 82.36%,One-box 份额大幅提升。目前 15 EMB 产品还未量产,但包括格陆博、伯特利等在内的企业正在进行研发,产品普遍预计在 2024 年量产。图表图表 2424:格陆博格陆博 E EMBMB 产品产品 来源:高工智能汽车,国联证券研究所 3 渗透率提升叠加国产替代渗透率提升叠加国产替代,国内,国内 Tier1 迎迎来来快速成长快速成长 3.1 线控制动线控制动市场空间广阔市场空间广阔 线控制动线控制动产

44、业化相对较快,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产业化相对较快,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在线控底盘的 4 个子系统中,线控制动产业化进度最快,主要得益于 Global Tier1 较早布局以及国内汽车电动化趋势逐步加深。根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2 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搭载线控制动系统上险交付 497.39 万辆,同比增长 56.56%,前装搭载率为24.95%,2021 年前装搭载率为 15.04%,渗透率得到快速提升,得益于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汽车销量快速增长,预计销量快速增长,预计 2025 年国内线控制动市场年国内线控制动市场规模规模有望有望达到达到 14

45、8.80亿元,亿元,22-25 年年 CAGR 为为 20.73%。目前主流自主基本都在新能源新车型搭载了线控制动产品,包括比亚迪汉、特斯拉、小鹏汽车、蔚来汽车等。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车企聚焦智能化做升级,线控制动产品出货量有望跟随新能源汽车,保持高速增长。我们预计 2025 年国内线控制动乘用车前装出货量有望达到 930 万套,22-25 年 CAGR 为 23.20%。16 图表图表 2525:2 2 年国内线控制动前装出货量年国内线控制动前装出货量 图表图表 2626:2 2 年国内线控制动市场规模年国内线控制动市场规模

46、 来源:高工智能汽车,国联证券研究所测算 来源:高工智能汽车,国联证券研究所测算 EPB 不受到动力属性限制,渗透率已经超过不受到动力属性限制,渗透率已经超过 80%。根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2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 EPB 上险交付 1673.58 万辆,前装搭载率已经超过 80%,2021 年前装搭载率为 78.15%,由于 EPB 的搭载与汽车的动力属性无较大关系,整体搭载率已经较高,主要受益于汽车电子发展,推动汽车制动进入电子控制时代。我们预计我们预计 2025 年国内年国内 EPB 市场规模有望市场规模有望达到达到 139.85 亿元。亿元。目前 EPB 整体渗透

47、率已经较高,我们预计 2025 年国内乘用车前装 EPB 的出货量有望达到 1820 万套,整体搭载率会提升至 86.67%。图表图表 2727:2 2 年国内年国内 E EPBPB 出货量出货量 图表图表 2828:2 2 年国内年国内 E EPBPB 市场规模市场规模 来源:高工智能汽车,国联证券研究所测算 来源:高工智能汽车,国联证券研究所测算 3.2 Tier1 迎迎国产国产替代机遇替代机遇 Global Tier1 起步较早,仍占据起步较早,仍占据多数市场份额多数市场份额。博世、大陆、采埃孚等全球 Tier1在制动领域局部较

48、早,技术和产品性能领先,同时与客户形成较深绑定,因此在线控制动和 EPB 领域占据较大市场份额。根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2 年博世在国内线控制动市场份额超过 70%。EPB 方面,2022 年采埃孚、大陆、ADVICS、日立安斯泰莫的市场份额分别为 27.02%、17.86%、12.69%和 10.42%,前四份额超过 50%。194 307 497 640 780 930 0%10%20%30%40%50%60%70%0200400600800120222023E2024E2025E出货量(万套,左轴)YOY34.35 53.21 84.56 106.62 127.

49、35 148.80 0%10%20%30%40%50%60%70%02040608002020202120222023E2024E2025E市场规模(亿元,左轴)YOY0%2%4%6%8%10%12%14%050002020202120222023E2024E2025E出货量(万套,左轴)YOY0%2%4%6%8%10%12%0020222023E2024E2025E市场规模(亿元,左轴)YOY 17 图表图表 2929:20212021 年国内线控制动市场份额年国内线控制动市场份额

50、图表图表 3030:2 2022022 年年 1 1-5 5 月国内线控制动市场份额月国内线控制动市场份额 来源:佐思汽车研究,国联证券研究所 来源:佐思汽车研究,国联证券研究所 图表图表 3131:2 2021021 年国内年国内 E EPBPB 市场份额市场份额 图表图表 3232:2 2022022 年国内年国内 E EPBPB 市场份额市场份额 来源:高工智能汽车,国联证券研究所 来源:高工智能汽车,国联证券研究所 国内厂商积极跟进,国内厂商积极跟进,EPB 市场份额提升明显。市场份额提升明显。在 EPB 领域,国产供应商持续进行相关产品研发,受益于自主品牌崛起以及自身产品逐步成熟,在

51、国内市场份额已出现明显提升。以伯特利、比亚迪(弗迪)为例,2021 年在国内的 EPB 市场份额分别为 8.31%和 2.79%,到 2022 年已经达到 9.38%和 9.56%,而头部的采埃孚、大陆等Tier1 的市场份额都有小幅下滑。从 EPB 整体格局来看,国内供应商的替代空间十分广阔。行业缺芯拉开线控制动国产化行业缺芯拉开线控制动国产化序幕序幕。2020 年开始的汽车行业缺芯使很多自主品牌意识到要培养壮大国内供应商,保证自身订单交付。早在 2019 年便发布第一代线控制动产品 WCBS 的伯特利抓住机会,并于 2021 年顺利实现首个项目量产,成功进入国内线控制动市场。同样,早期布局

52、的同驭汽车(团队主要来自同济大学)、拿森科技也借此获得主机厂项目定点,开启线控制动国产替代进程。我们认为,驱动国产供应商切入线控制动市场的主要因素我们认为,驱动国产供应商切入线控制动市场的主要因素包括包括 3 点:点:博世91%同驭4%采埃孚1%万都0%拿森科技1%其他3%博世同驭采埃孚万都拿森科技其他博世89%同驭4%采埃孚2%万都1%拿森科技1%其他3%博世同驭采埃孚万都拿森科技其他28.70%28.15%9.52%8.31%5.20%5.02%4.17%3.41%2.79%1.00%3.73%采埃孚大陆集团ADVICS伯特利日立安斯泰莫万都比亚迪现代摩比斯亚太股份万向其他27.02%17

53、.86%12.69%10.42%9.56%9.38%5.72%1.72%1.50%1.12%3.01%采埃孚大陆集团ADVICS日立安斯泰莫弗迪伯特利万都现代摩比斯亚太股份BWI其他 18 1)自主品牌快速崛起:)自主品牌快速崛起:自主品牌的崛起在某些程度上削弱了 Global Tier1 在国内市场的高话语权,对于销量规模已经较大的自主来讲,保供是核心工作之一,但也要建立在供应商产品安全、可靠的基础上。总体来讲,自主崛起增加了国内 Tier1 进入供应链的机会;2)线)线控制动市场空间广阔:控制动市场空间广阔:目前线控制动的前装搭载率不足 25%,而且大部分市场份额在 Global Tier

54、1 手中,优质供应商有望凭借可靠的产品,享受行业增长红利以及替代机遇,实现利润最大化;3)部分厂商已经部分厂商已经具备具备丰富量产经验:丰富量产经验:以伯特利和亚太股份为例,两者均已经在基础制动和电子制动(ABS、ESC、EPB)产品等环节积累了大量的项目经验,形成了完善的产品设计、产品开发和产品测试体系。顺应底盘线控趋势,开发线控制动产品,发挥积累的技术和客户优势,有望打开新的业绩增长空间。4 建议关注具备客户、技术优势的建议关注具备客户、技术优势的国产国产厂商厂商 底盘执行器对于安全性、可靠性要求更高。底盘执行器对于安全性、可靠性要求更高。底盘各类执行器涉及汽车的制动、转向、行驶等各类驾驶

55、动作,对于产品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会更高。主机厂在选择供应商时,更愿意选择产品可靠、量产经验丰富的厂商,避免因产品出现问题造成大量安全事故,影响主机厂品牌形象并造成大量损失。建议关注具备客户、技术优势的建议关注具备客户、技术优势的厂商。厂商。考虑到底盘各类执行器性能要求高,对于国内供应商来讲,最重要的是最重要的是要获得主机厂定点,并通过一个又一个的项目证明自身要获得主机厂定点,并通过一个又一个的项目证明自身对于产品安全性和对于产品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把握能力可靠性的把握能力,进而逐步增加在客户供应链的份额。因此,我们认为对线控制动企业来讲,最重要的一个优势是客户,如果能领先行业其他竞争对手获得主机

56、厂定点,有望确立先发优势,并通过规模供货加强壁垒。其次是技术优势,线控制动产品开发涉及硬件设计、功能算法开发等对研发人员素质有高要求的环节,我们认为初创企业研发团队必须具备丰富项目开发经验,以此来保证产品能在开发周期内顺利交付。4.1 伯特利伯特利:先发优势明显,完善线控底盘布局先发优势明显,完善线控底盘布局 伯特利成立于 2004 年,深耕汽车制动领域近 20 年,具备整车制动系统自主开发能力,制动产品线完整,是国内汽车制动系统龙头企业之一。公司从传统机械制动产品起步,陆续量产了盘式制动器、综合驻车制动卡钳、真空助力器/主缸等产品。2011 年,公司液压 ABS/EPB 产品批量投产。公司紧

57、跟汽车轻量化趋势,铝制转向节于 2014 年批量投产。公司注重制动系统电控化转型,2016年,公司 ESC 产品批量投产。2021 年,公司成为国内首个自研 One-box 线控制动产品 WCBS 并实现量产的企业。汽车电动智能化趋势加深,公司积极布局智能驾驶业务,并于 2022 年实现 ADAS 项目量产。19 图表图表 3333:伯特利发展历程伯特利发展历程 来源:公司官网,招股说明书,国联证券研究所 电控产品逐步放量电控产品逐步放量,公司业绩实现快速增长。,公司业绩实现快速增长。随着 WCBS、EPB 等电控制动产品放量,2022 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大幅增长,其中营业收入达

58、到55.39 亿元,同比增长 58.61%,归母净利润达到 6.99 亿元,同比增长 38.49%。2023年 1-4 月,公司新获定点项目数量和新增量产项目同比增长,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持续优化,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分别达到 59.66%和 31.11%,业绩表现大幅好于行业平均水平。图表图表 3434:2 2 年年 Q Q1 1 公司营业收入情况公司营业收入情况 图表图表 3535:2 2 年年 Q Q1 1 公司归母净利润情况公司归母净利润情况 来源:Wind,国联证券研究所 来源:Wind,国联证券研究所 客户关系紧密

59、,量产经验丰富,线控制动已形成先发优势。客户关系紧密,量产经验丰富,线控制动已形成先发优势。公司在制动领域深耕多年,通过盘式制动器和鼓式制动器进入多家主机厂供应链,并在多个定点中积累了丰富的制动产品开发经验,公司产品可靠性高,规模交付能力强,逐步加深了与客户的合作关系。在线控制动产品研发过程中,作为公司战略股东之一的奇瑞汽车给予公司非常大的支持,达成多个定点项目合作,共同开发并逐步完善产品功能、提升产品可靠性,最终实现量产交付,为公司进一步切入线控制动市场奠定坚实基础。-10%0%10%20%30%40%50%60%70%00200212022202

60、3Q1营业收入(亿元,左轴)YOY-20%0%20%40%60%80%08200222023Q1归母净利润(亿元,左轴)YOY 20 完善底盘完善底盘执行器执行器布局布局,打开更大成长空间,打开更大成长空间。公司于 2022 年 5 月收购浙江万达汽车方向机股份有限公司 45%的股权,公司产品拓宽至转向领域,汽车底盘系统产品结构逐步完善、产品线更加丰富。公司目前已经布局了底盘制动、转向和 ADAS 业务,未来公司有望发挥产品之间协同效应,为主机厂提供包括传感器、智驾控制器和线控执行器等在内的全套产品方案,有望成长为平台型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图表图表 3

61、636:伯特利伯特利盈利预测盈利预测 项目项目 20202020 20212021 20222022 2023E2023E 2024E2024E 2025E2025E 机械制动产品机械制动产品 营业收入(亿元)20.74 20.96 26.61 28.20 30.76 33.77 YoY(%)-0.38%1.07%26.96%5.97%9.09%9.77%毛利率(%)24.90%22.20%22.04%22.85%23.52%24.27%智能电控产品智能电控产品 营业收入(亿元)7.71 12.75 23.74 43.86 61.71 86.22 YoY(%)-11.71%65.42%86.2

62、0%84.75%40.69%39.73%毛利率(%)23.45%24.43%20.03%22.11%22.68%23.36%机械转向产品机械转向产品 营业收入(亿元)2.77 5.29 5.72 6.29 YoY(%)91.05%8.00%10.00%毛利率(%)9.48%10.00%11.00%11.00%散件及其他散件及其他 营业收入(亿元)0.49 0.46 0.51 0.50 0.60 0.60 YoY(%)11.34%-5.56%10.87%-1.96%20.00%0.00%毛利率(%)22.13%20.34%17.22%21.00%21.00%21.00%其他其他 营业收入(亿元)

63、1.49 0.75 1.75 1.80 1.90 2.00 YoY(%)-6.06%-49.28%133.33%2.86%5.56%5.26%毛利率(%)64.63%77.73%83.17%60.00%60.00%60.00%合计合计 营业收入(亿元)30.42 34.92 55.39 79.65 100.68 128.87 YoY(%)-3.63%14.81%58.62%43.80%26.40%28.00%毛利率(%)26.43%24.19%22.44%22.41%22.96%23.55%来源:Wind,国联证券研究所预测 盈利预测:盈利预测:我们预计 2023-2025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

64、为 79.65/100.68/128.87 亿元,同比增长 43.80%/26.40%/2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9.26/12.32/16.66 亿元,同比增长 32.50%/33.11%/35.17%,3 年 CAGR 为 33.59%;EPS 分别为 2.25/2.99/4.05元/股。可比公司 2024 年平均 PE 为 32 倍,考虑到公司线控制动产品已实现规模量产,成为线控制动龙头企业,并且积极布局转向业务,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给予公司 2024 年 40 倍 PE,对应目标价 119.6 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风险提示:风险提示: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行风险、线

65、控制动产品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新产品及客户开拓不及预期。21 图表图表 3737:伯特利伯特利与可比公司估值对比表与可比公司估值对比表 股票股票 代码代码 证券证券 简称简称 市值市值(亿元)(亿元)EPS(元(元/股股)PE(X)2023 年年 PEG 2023E 2024E 2025E 2023E 2024E 2025E 002284.SZ 亚太股份 75.91 0.22 0.36 0.48 46 29 22 0.31 601689.SH 拓普集团 802.29 2.13 2.97 3.98 34 24 18 0.92 002920.SZ 德赛西威 909.53 2.90 3.96 5.1

66、1 57 41 32 1.48 平均值平均值 595.9 1.75 2.43 3.19 46 32 24 0.91 603596.SH 伯特利 352.8 2.25 2.99 4.05 38 29 21 1.23 来源:Wind,国联证券研究所 注:股价为 2023 年 7 月 10 日收盘价;可比公司 EPS 为 Wind 一致预期 4.2 亚太股份亚太股份:量产经验丰富,线控制动打开新成长空间量产经验丰富,线控制动打开新成长空间 亚太股份成立于 2000 年,是国内领先的汽车制动零部件企业之一,成立当年首次成功研发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2008 年成为国内首家成功研发集成卡钳式EP

67、B 的厂家,2009 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2015 年公司完成对电子助力制动助力系统 IBS 的开发,2016 年成功研发自适应巡航、自动紧急制动、前车防碰撞、车道偏离预警等驾驶辅助功能。2018 年公司建成国内第一条轮毂电机自动化生产线并投运,2019 年完成第二代电子液压制动系统(One-box)研发,并于 2020 年成功在毫末智行等客户进行量产。公司客户资源丰富,主要客户包括长安汽车、长城汽车、江铃新能源、合众新能源、吉利汽车、广汽、一汽等。图表图表 3838:亚太股份发展历程亚太股份发展历程 来源:公司官网,国联证券研究所 基本制动器基本制动器营收营收稳定,电控产品快速上量。稳定

68、,电控产品快速上量。盘式制动器和鼓式制动器等传统制动部件是公司营收贡献主要来源,2021 年和 2022 年公司基本制动器业务分别实现营 22 收 28.77 亿元和 28.35 亿元,同比分别+21.46%和-1.45%。近年来,公司各类电控产品性能不断成熟,实现规模放量助力公司业绩增长,公司营业收入从 2020 年 29.21亿元增长至 2022 年的 37.50 亿元,电控制动产品的营收占比也从 2020 年的 11.48%提升至 2022 年的 17.46%。图表图表 3939:2 2 年年 Q1Q1 公司营业收入情况公司营业收入情况 图表图表 4040:

69、2 2 3 年年 Q Q1 1 公司归母净利润情况公司归母净利润情况 来源:Wind,国联证券研究所 来源:Wind,国联证券研究所 产能利用率提高,规模效应释放,公司盈利能力回升。产能利用率提高,规模效应释放,公司盈利能力回升。为了扩大业务规模,公司在基础制动器业务上布置大量产能,随着原材料涨价叠加基础制动器竞争加剧,公司盈利能力受到影响。2020 年开始,公司电控制动产品放量,叠加基础制动器产能利用率提升,公司盈利能力逐步得到修复,2020-2023Q1 公司毛利率分别为 12.88%、13.49%、13.68%和 15.96%;净利率分别为 0.59%、1.2

70、7%、1.84%和 4.38%。图表图表 4141:2 2 年公司产品营收结构年公司产品营收结构 图表图表 4242:2 2 年年 Q Q1 1 公司毛利和净利率情况公司毛利和净利率情况 来源:Wind,国联证券研究所 来源:Wind,国联证券研究所 公司新一代公司新一代 One-box 产品已经完成冬测,即将在产品已经完成冬测,即将在 2023 年下半年量产。年下半年量产。根据公司官微,2023 年 4 月公司冬季寒区试验顺利完成,测试的产品包括 ABS、ESC 和IBS(One-box)等,测试车型约 60 余辆。一般来讲,冬季测

71、试结束后客户会尽快完成验收并开始准备量产,我们预计公司新一代 One-box 产品将在 2023 年下半年实现量产,助力公司切入乘用车线控制动市场,打开更广阔的成长空间。-30%-20%-10%0%10%20%30%05540452002120222023Q1营业收入(亿元,左轴)YOY-1600%-1400%-1200%-1000%-800%-600%-400%-200%0%200%400%-1.5-1-0.500.520202120222023Q1归母净利润(亿元,左轴)YOY0%20%40%60%80%100%201820

72、022基础制动产品电控产品其他12.98%13.17%12.88%13.49%13.68%15.96%0.32%-3.01%0.59%1.27%1.84%4.38%-5%0%5%10%15%20%2002120222023Q1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 23 图表图表 4343:亚太股份亚太股份盈利预测盈利预测 项目项目 20202020 20212021 20222022 2023E2023E 2024E2024E 2025E2025E 基础制动产品基础制动产品 营业收入(亿元)23.68 28.77 28.35 31.19 33.68 35.70 Yo

73、Y(%)-10.34%21.49%-1.46%10.00%8.00%6.00%毛利率(%)11.41%12.68%12.78%13.00%13.50%13.50%电子控制产品电子控制产品 营业收入(亿元)3.35 4.80 6.55 16.50 25.58 35.62 YoY(%)-2.90%43.28%36.46%151.91%55.03%39.25%毛利率(%)16.01%16.33%16.51%16.98%17.72%18.49%其他其他 营业收入(亿元)2.17 2.74 2.60 2.73 2.84 2.92 YoY(%)10.15%26.27%-5.11%5.00%4.00%3.0

74、0%毛利率(%)24.06%16.93%16.28%16.50%17.00%17.00%合计合计 营业收入(亿元)29.21 36.31 37.50 50.42 62.10 74.24 YoY(%)-8.23%24.31%3.28%34.44%23.18%19.56%毛利率(%)12.88%13.49%13.68%14.49%15.40%16.03%来源:Wind,国联证券研究所预测 盈利预测:盈利预测:我们预计 2023-2025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50.42/62.10/74.24 亿元,同比增长 34.44%/23.18%/19.5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41/2.54/3.73

75、 亿元,同比增长 108.09%/79.80%/46.70%,3 年 CAGR 为 76.4%;EPS 分别为 0.19/0.34/0.51元/股。可比公司 2024 年平均 PE 为 31 倍,考虑到公司基础制动业务稳定增长,线控制动产品于 2023 年下半年量产,有望继伯特利后成为第二家实现线控制动产品规模量产的上市公司,因此给予公司 2024 年 40 倍 PE,对应目标价 13.6 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风险提示:风险提示: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行风险、线控制动产品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新产品及客户开拓不及预期。图表图表 4444:亚太股份亚太股份与可比公司估值对比表与

76、可比公司估值对比表 股票股票 代码代码 证券证券 简称简称 市值市值(亿元)(亿元)EPS(元(元/股股)PE(X)2023 年年 PEG 2023E 2024E 2025E 2023E 2024E 2025E 603596.SH 伯特利 352.78 2.37 3.21 4.14 36 27 21 0.93 601689.SH 拓普集团 802.29 2.13 2.97 3.98 34 24 18 0.90 002920.SZ 德赛西威 909.53 2.90 3.96 5.11 57 41 32 1.52 平均值平均值 688.2 2.46 3.38 4.41 42 31 24 1.11

77、002284.SZ 亚太股份 75.9 0.19 0.34 0.51 54 30 20 0.51 来源:Wind,国联证券研究所 注:股价为 2023 年 7 月 10 日收盘价;可比公司 EPS 为 Wind 一致预期 4.3 创业公司创业公司:具备技术优势,量产经验仍需积累:具备技术优势,量产经验仍需积累 同驭汽车同驭汽车 24 同驭汽车成立于 2016 年,总部和研发中心设立在上海,拥有上海嘉定、江西宜春两大生产基地,已建成年产能 112 万套的智能制造中心。同驭核心团队 2012 年开始自主研发,在线控底盘领域有着卓越的研发实力和深厚的技术积淀。产品覆盖线控电子液压制动系统(EHB)、

78、集成式线控电子液压制动系统(iEHB)、电子驻车制动系统(EPB)、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ESC)等智能制动系列产品。同驭已为 80 多家知名客户配套 100 余款车型。2022年,同驭线控制动系统 EHB 出货量达 20 万台。图表图表 4545:同驭汽车同驭汽车 i iEHBEHB 产品产品 图表图表 4646:同驭汽车同驭汽车 E EHBHB-EPBEPBi i 产品产品 来源:同驭汽车官网,国联证券研究所 来源:同驭汽车官网,国联证券研究所 同驭汽车已与东风日产、吉利、江淮、江铃、哪吒、零跑、创维等数十家乘用车企业达成合作,并且与比亚迪、长安、奇瑞、北汽等企业深

79、度对接。通过定制方案全方位满足乘用车高等级智能驾驶需求。同驭汽车智能制动系列产品可适用于 3 吨至7.5 吨的微客、皮卡、轻卡、轻客、微公交,并且可以通过自研的制动系统组合方案将载重拓展到 12 吨,已为一汽解放、江铃股份、三一重工、北汽福田、徐工集团、宇通集团等数十家国内商用车企业提供专业方案及配套产品。同驭汽车智能制动系列产品可支持无人驾驶车辆提供 L2-L4 级的系统全冗余智能解决方案,与美团、京东、菜鸟、厦门金龙、长沙行深、PIX 等数十家企业达成合作。图表图表 4747:同驭汽车部分客户同驭汽车部分客户 来源:同驭汽车官网,国联证券研究所 拿森科技拿森科技 上海拿森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成

80、立于 2016 年,是一家专注于汽车线控底盘核心技 25 术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总部位于上海,并于杭州设立产业化基地。拿森科技聚焦智能驾驶和新能源汽车领域,产品涵盖 NBooster 电控制动助力系统、ESC 车辆稳定控制系统、NBC 集成式智能制动系统、EPS 双小齿轮线控转向系统以及自动驾驶 L3/L4 等级线控底盘解决方案,具备完整线控底盘综合解决方案能力。凭借夯实的产品技术已与长安、长城、广汽、吉利、比亚迪、北汽、百度等近 30家知名整车厂和自动驾驶公司达成合作,配套开发项目 100 余项。图表图表 4848:拿森科技主要产品拿森科技主要产品 NBC 智能式制动集成系统 ESC 车辆稳

81、定控制系统 NBooster 电动助力制动系统 来源:拿森科技官网,国联证券研究所 图表图表 49:拿森科技部分客户:拿森科技部分客户 来源:拿森科技官网,国联证券研究所 格陆博格陆博 格陆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6 年,团队来自于国内外知名 Tier1,是线控制动系统领域优秀企业。是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其研发团队擅长软硬件算法开发、电磁阀开发、车辆动力学匹配标定等方面。格陆博提供性能优异的 EPB、ABS、ESC+GIBS(two-box)、GIBC(one-box)及 iCDS(底盘域控)、EMB(全电制动)等产品及软件服务。线控制动相关产品年产能均能达到

82、 100 万件(套)以上。26 图表图表 5050:格陆博主要产品格陆博主要产品 来源:格陆博官网,国联证券研究所 格陆博的 EPB、ESC、GIBS 等产品已经应用在长城、奇瑞、吉利、比亚迪、五十铃、五菱、哪吒等国内知名车企和造车新势力等。图表图表 5151:格陆博部分客户格陆博部分客户 来源:格陆博官网,国联证券研究所 利氪科技利氪科技 上海利氪科技有限公司 2020 年组建于上海,核心成员均来自博世、采埃孚、大陆、华为、上汽、吉利等国际一流厂商,产业化基地位于闵行开发区。凭借国内少有的具备完整线控底盘平台开发和应用开发且拥有较强规模化量产能力,利氪科技以同领域内底盘线控创新产品首发姿态入

83、局,以线控制动产品作为切入点,全面布局线控制动、线控转向、底盘域控制器及一体化底盘系统,逐步打造完整线控底盘产品生态。主要产品:LEEKR DHB 是全球首款量产的液压解耦电子制动系统,可实现协调式能量回收(CRBS),全解耦方案支持能量回收效率约 90%,功能安全等级高,具备双传感器信号冗余和上电系统液压自检功能。LEEKR IHB 能实现系统失效模式的安全冗余,安全备份制动 500N 踏板力大于 0.5g,系统解耦,可 100%利用大电机进行系制动能量回收,是对 LEEKR DHB 的进一步升级。27 图表图表 5252:利氪科技利氪科技 D DHBHB 产品产品 图表图表 5353:利氪科技利氪科技 I IHBHB 产品产品 来源:利氪科技官网,国联证券研究所 来源:利氪科技官网,国联证券研究所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2023线控制动市场空间、未来发展趋势及头部厂商分析报告.pdf)为本站 (2200)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