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回顾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政策实践(71页).pdf

编号:15201 PDF 71页 2.13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回顾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政策实践(71页).pdf

1、 我国产业政策实践及“十四五”产业政策预研白皮书 回顾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政策实践回顾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政策实践 智库产业政策法规研究所 北京 2020 年 6 月 前 言 学术界认为产业政策作为“看得见的手”可以弥补市场失灵,如在新冠疫情特殊情况下对产业经济进行强有力的规制和支持, 有的国家经济结构不完善,也会需要有力的产业政策推动产业发展。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要实现经济超越发展或提高产业竞争力,一样可以借助于产业政策工具或手段。 2012 年以来,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但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的影响持续发酵,国际竞争格局的调整使我国产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加,机遇与挑

2、战并存。当前阶段,全球性的新冠疫情持续蔓延未见明显拐点,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此时,产业政策有望再次成为保稳定、促发展的重要手段。 面对即将来临的 “十四五” , 如何既应对好疫情带来的各种挑战,做好“十三五”各项任务目标收官,又整理好产业政策有效工具、重整旗鼓为“十四五”开局做好准备,成为我们进行产业政策系列研究的初衷。智库产业政策法规研究所编写了我国产业政策实践及“十四五”产业政策预研“回顾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政策实践”和“展望篇:十四五时期的产业政策建议与思考”白皮书,本册是回顾篇。从改革开放以来产业政策回顾、产业政策实践、 当前百年未见之大变局之下我国产业政策转型的迫切性

3、进行分析,对“十四五”时期甚至未来更长一段时期,我国产业政策进行全流程治理进行探讨,面对当前疫情带来的影响,提出“十四五”时期的产业政策建议,以供相关部门、专家等参考,敬请各位专家不吝赐教。 智库智库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法规法规研究研究所所 2 2020020 年年 6 6 月月 3 目目 录录 一、改革开放初期的产业政策(19781991 年) . 4 (一)19781985 年间的产业政策 . 4 (二)19861991 年间的产业政策 . 6 二、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时期的产业政策(19922001 年) . 7 (一)19921997 年间的产业政策 . 8 (二)19982001 年间的

4、产业政策 . 18 三、进入新世纪至国际金融危机前的产业政策(20022007 年) . 26 四、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产业政策(20082012 年) . 44 五、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产业政策(2012-至今) . 57 4 我国产业政策实践及“十四五”产业政策预研我国产业政策实践及“十四五”产业政策预研白皮书白皮书 回顾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政策实践回顾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政策实践 一、一、改革开放初期改革开放初期的产业政策(的产业政策(19781991 年)年)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19781991 年,是国民经济体制转轨时期。 这一

5、时期的产业政策着重产业结构合理化, 纠正产业结构重大比例关系的失调, 促进短线产业加快发展, 抑制长线产业发展,努力使各方面失调的比例调整过来。该时期,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 政府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产业政策的措施更多以政府投资、 银行信贷、 税收和一定的计划等直接干预手段为主、 间接干预手段为辅。 (一)(一)51985 年间的产业政策年间的产业政策 改革之初,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和工业、轻工业和童业、 燃料动力工业和其他工业的比例严重失调, 造成国民经济总体运行和发展难以持续, 迫切需要对产业结构做重大调整。 1979 年

6、 4 月中央工作会议提出了 12 条调整比例关系的原 5 则和类施。1979 年 6 月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搞好国民经济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要求针对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状况, 自觉调整比例关系, 使农轻重和工业各部门能够比较协调地向前发展, 使积累和消费之间保持合理的比例。1980 年 2 月,中央决定对轻纺工业实行“六个优先” 。1982 年 9 月中共十二大报告指出: “能源和交通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要保证国民经济以一定的速度向前发展,必须加强能源开发,大力节约能源消耗,同时大力加强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的建设” ; “在今后二十年内, 一定要牢牢抓住农业、

7、能源和交通、教育和科学这几个根本环节,把它们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1983 年 6 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今后五年,首先要保证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生产相互协调向前发展” , “必须引导重工业更好地为农业、 轻工业和技术改造服务,坚持在能源和原材料供应、运输条件、投资和贷款分配、 外汇使用等方面优先保证轻工业需要的方针” , “必须大力加强能源、 交通方面的重点建设, 积极推进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 。1984 年 5 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在能源、交通建设的安排上,要坚持大中小相结合,长期和短期兼顾的方针” , 考虑到国家财力有限, “鼓励地方和群众把相当一部分财力、物力用

8、于中小型能源、交通和通信项目的建设” ,“新技术的运用, 要着眼于中国现有行业和企业的改造, 使它们较快地转到现代化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的基础上来” 。1985 年 6 3 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国民经济在实现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同时存在 “能源、交通、 原材料供应仍然紧张, 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还不够合理”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二)11991 年间的产业政策年间的产业政策 由于前期一般加工工业快速发展与基础产业发展滞后的矛盾事加明显、 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开始, 国家从优先支持轻工业发展生内大力支持基础产业发展, 同时

9、控制加工工业的过快增长。 1986 年 4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阐述了 19861990 年的国家发展计划方案,并第一次在国家层而提到“产业政策”一词,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原则。 “七五”计划还系统阐述了东中西地区的产业发展思路。1987 年 3 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产业结构状况做出总结。1987 年 10 月中共十三大报告根据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提出: “保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基本平衡,合理调整和改造产业结构” , “我国的经济建设,肩负着既着重推进传统产业革命, 又要迎头赶上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双重任务。1989 年 3 月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

10、关于1989 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的通知。1989 年 3 月国务院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颁布,这是中央第一次就“产业政策” 7 做出全面阐述。1989 年 3 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通货膨胀的加剧,是经济过热、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双膨胀、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的结果。 鉴于当时国内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突出问题,1989 年 11 月发布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 。 1990年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多年积累下来的产业结构失调、 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合理、经济效益差等深层次问题还远远没有解决, 在治理整顿中又出现了市场销售疲软、 工业增长速度回落过猛、 停产半停产企业

11、增加等新的矛盾和问题” 。1991 年 3 月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指出, “根据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经济态势, 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经济效益” ,要求“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并逐步走向现代化” 。 二、二、 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时期的产业政策 (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时期的产业政策 (19922001年)年) 1992 年以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改革开放步伐明显加快,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改革的重要任务和明确目标。 在经过 20 世纪 80 年代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各次产业不同程度的发展之后

12、,20 世纪 90 年代产业政策实施的起点、 产业政策目标以及主要任务与改革初期有很大不同。 这一阶段的产业政策继续强调产业结构调整, 重 8 视产业结构升级, 同时着力推动各次产业的发展, 高度重视基础产业、 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重视产业发展中增长模式转换问题。这一时期,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产业政策运用大量直接干预方式的逐步减少, 导向性的间接干预方式不断增加,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 (一)(一)71997 年间的产业政策年间的产业政策 1992 年 3 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在前进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经济结构调整缓慢,

13、 部分企业经济效益差和亏损严重的状况没有根本扭转, 重复建设又有抬头趋势,财政赤字增加,信贷规模和货币发行量偏大,通货膨胀的潜在压力依然存在,不合理的分配格局尚未根本改善” ,“近年来市场供求关系和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调整结构势在必行。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结构以及各产业的内部结构都需要调整” ,“要紧紧围绕企业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进行。对那些生产能力过剩、产成品积压、技术落后、长期亏损的企业, 逐步实行关停并转” ,“固定资产投资, 主要用于能源、交通、通信、原材料和农业、水利等基础产业,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快居民住宅的建设。积极开发中、西部地区的丰富资源, 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

14、发展。 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都要抓住重点,集中投资,形成规模经济。加工工业主要通过技术改造来求得发展。 对于目前已经出现的盲目争投资、 上项目 9 的现象, 必须通过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 加强项目的科学论证和管理,控制信贷规模,切实加以制止” 。 1992 年 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提出, “九十年代,要在发展第一、第二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促进国民经济每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 为此,第三产业增长速度要高于第一、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和就业人数占社会劳动者总人数的比重,力争达到或接近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 1992 年 10 月中共十四

15、大政治报告提出,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高度重视农业,加快发展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和第三产业” ,“应当着力提高第一产业即农业的质量, 稳步增加产量;继续发展第二产业, 积极调整工业结构; 大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兴起” , “加快交通、通讯、能源、重要原材料和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的开发与建设。 这是当前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条件” , “振兴机械电子、石油化工、 汽车制造和建筑业, 使它们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不失时机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轻工、 纺织等一般加工工业主要通过联合、改组和技术改造,提高素质和水平。高度重视节约能源和原材料,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固定资产

16、投资的重点应放在加强基础设施、 基础产业, 以及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改建扩建上,尤其要重视老工业基础和大型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 , “要发挥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第三产 10 业的发展,使之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有明显提高” 。提出“科技工作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 在开发研究、 高新技术及其产业、 基础性研究这三个方面合理配置力量” , “加速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认真抓好引进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 。在区域发展的重点产业导向方面,提出“东部沿海地区要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重点发展附加值高、创汇高、技术含量高、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低的产业和产品,多利用一些国外

17、资金、 资源, 求得经济发展的更高速度和更好效益。 中部和西部地区资源丰富, 沿边地区还有对外开放的地缘优势,发展潜力很大。这些地方应当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对内对外开放步伐,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努力发展优势产业和产品, 有条件的也要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以带动整个经济发展” 。 1993 年 3 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农业基础比较脆弱,基础设施、基础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要求“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加快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建设” ,特别强调“随着经济增长速度加快, 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运输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

18、因素。 要加快铁路建设, 加强对现有铁路的挖潜和改造;重点建设一批港口,改造一批老港口,增加吞吐能力;加快高等级公路建设, 发展内河航运, 增加远洋和沿海运输能力” 、“加强能源建设, 实行开发与节约并重的方针” , “基础设施和 11 基础工业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要通过改革形成新的投资机制,多渠道筹集” ,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要使第三产业增长高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 “发挥多种经济成分的作用, 依靠社会力量兴办第三产业。 逐步使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的服务设施社会化。现有公益型、福利型、事业型的第三产业单位,有条件的要逐步向经营型转变,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同时还提出 “科学技术

19、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 ,“把应用技术研究、发展高新技术、 加强基础性研究三个方面结合起来” , “科学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要重点解决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促进工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提高、 节能降耗和合理利用资源等经济建设中的迫切问题” , “切实办好高新技术开发区, 加快产业化步伐” 。 1994 年 2 月国务院通过了国家计委会同国家经贸委、机械部等有关部门制订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 ,这是国内第一部行业性的产业政策。 该政策基于国内汽车工业正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 现状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为了尽快解决散乱问题,实现规模经济,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进一步增强企业开发能力,提高产品质量、

20、技术装备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国家力图通过实施产业政策,使我国汽车工业在 20 世纪末打下坚实的基础,力争到 2010 年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带动其他相关产业迅速发展。 1994 年 3 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固定资产投 12 资规模过大, 物价上涨幅度比较高, 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突出,不少国有大中型企业生产经营比较困难” ,提出“企业要在积极推进改革的同时, 根据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努力生产适销对路产品,不断开发新产品,增强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各级政府都要重视商业工作、 疏通城乡市场、进一步搞活流通、做到货畅其流” , “企业达术改道要紧紧围统优化产品

21、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减少消耗,降低成本来进行。 基础产业要通过技术改造提高生产能力, 加工工业要依靠技术改造发展。 要重视和支持老工业基地改造, 使其继续发挥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 1994年3月, 国务院颁布 九十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 ,为整个 20 世纪 90 年代各项产业政策制定提供了指导和依据。这一时期国家产业政策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是: “不断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大力加强基础产业,努力缓解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严重滞后的局面;加快发展支柱产业,带动国民经济的全面振兴; 合理调整对外经济贸易结构, 增强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步伐, 支持新兴产业

22、的发展和新产品的开发;继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同时,要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使产业布局更加合理” 。该纲要明确了国家产业政策由国务院决定,而国家计委是具体负责研究制订、协调国家产业政策的综合部门,同时建立国家产业政策审议制度, 建立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保 13 障制度,建立国家产业政策的监督、检查及评价制度等内容。 1994 年 11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我国工业规模已经不小, 主要问题是结构不合理, 专业化程度和技术水平不高,经济效益差。 明年乃至今后比较长的时期, 都要把调整结构和提高效益放在突出位置。我国基础原材料工业生产潜力很大,当前一部分原材料, 特别是钢铁和成品油

23、库存比较充裕, 在合理规划的前提下, 可以适当发展一些交通、 公用设施和居民住宅建设。纺织、轻工业的发展重点是上质量、上水平,市场供过于求的产品要下决心限产压库促销。 要提高技术改造投资的比重, 并把技术改造投资重点放在采用先进技术和提高产业素质上、促进重点行业提高技术水平,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大力促进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支持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技术中心、 进一步抓好重大引进技术项目的消化吸收工作” ,“围绕产业结构的调整, 对一部分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建立破产机制” “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企业集团,继续做好大企业集团的试点工作、 鼓励它们扩大经营规模, 提高经济效益。要通过多

24、种途径,发展跨地区、跨行业,工、技、贸、金相结合的企业集团。 各省市也可以按照经济规律组建企业集团,使之在调整结构和提高企业整体素质中发挥重要作用” 。 1995 年 3 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我们在前进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突出的问题是物价上涨幅度过高” ,“连续几年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基金增长过快”等,提出“加 14 大投资结构调整的力度,提高农业、交通、通信和能源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以及技术改造的投资比重” ,“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加强管理,促进技术进步,提高企业效益。要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一般加工工业要把发展重点放在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

25、增加适销对路的商品上,不要再盲目追求数量的增长。要通过技术改造,促进一批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减少消耗, 降低成本, 增强市场竞争力” 。 “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企业集团。继续办好现有大的企业集团。 支持企业打破行政隶属关系, 展以产品或贸易为龙头的企业集团,鼓励跨行业、跨地区经营,加快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 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 “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 “大力开发先进适用技术, 办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1995 年 9 月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 “当前的主要问题是, 农业基础薄弱, 工业素质不高,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第一、二、三产业的关系还不协调。今后必须加

26、强第一产业,调整提高第二产业,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 同时也提出 “要调整结构,继续加强基础工业, 大力振兴支柱产业, 提高工业素质和水平” ,“目前我国第三产业的比重偏低, 需要逐步提高, 使之与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相适应, 形成合理的规模和结构, 要加强对第三产业的规范和管理, 重点发展为社会生产和广大群众基本生活服务的行业” 。为解决国内地区差距问题,提出“中西部地 15 区,要适应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积极发展优势产业和产品, 使资源优势逐步变为经济优势” 。 1996 年 3 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 2010 年远景

27、目标纲要指出, “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还面临着不少矛盾和困难, 其中有些是长期制约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 “人均拥有耕地、 水资源和石油等一些重要矿产资源相对不足; 产业结构不合理; 治理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的任务艰苦;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不强” 。提出应“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 , “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 集中力量有计划地建设一批重点骨干工程, 避免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 , “振兴支柱产业和调整提高轻纺工业”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 “能源工业要适应国民经济增长的需要, 逐步缓解瓶颈制约” ,“坚持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 大力调整能源

28、生产和消费结构; 推广先进技术,提高能源生产效率;坚持能源开发与环境治理同步进行,继续理顺能源产品价格。 能源建设以电力为中心, 以煤炭为基础,加强石油天然气的资源勘探和开发,积极发展新能源” ;“交通以增加铁路运输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公路、水运、空运、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加快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形成若干条通过能力强的东西向、南北向大通道” ;邮电通信“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坚持高起点。统筹规划,条块结 16 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的方针” :原材料工业“切实转换增长方式,重点是增加品种、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大力搞好资源综合利用,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提高竞争力” :机械工业“重点提高电力、

29、化肥、乙烯等大型成套装备的开发和制造水平,改进数控机床等重要基础机械以及液压、气动、密封、仪器仪表等重要机械基础条件的性能和质量” ;电子工业“重点发展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增强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信息化系统和装备的能力” ;石油化工“发展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 重点发展合成纤维、 合成树脂、 合成橡胶” ;汽车工业“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经济型轿车和重型汽车,建立自主的汽车技术开发体系,实行规模经营。以大集团为主,促进汽车工业集中投资和产业重组” ;建筑业和建材工业“重点建设城乡住房和公共工程, 改进和提高设计水平, 加强施工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建材工业以调整结构、节能、节地、

30、节水、减少污染为重点,加快老企业改造、扩建,提高单位生产线规模水平, 大力增加优质产品, 开发和推广新型建材及制品” ;轻纺工业“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加快结构调整和优化,大力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加工深度” 。在科技方面, 要求 “提高产业技术开发创新能力, 加大产品开发力度。根据产业发展需要, 结合重大工程组织科技攻关, 着力解决关键性、 共性、 基础性的重大技术” ,“积极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 ,“办好现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7 方面,要求“各地区要在国家规划和产业政策指导下,选择适合本地条件的发展重点和优势产业, 避免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化, 促

31、进各地经济在更高的起点上向前发展” , “优先在中西部地区安排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调整加工工业的地区布局引导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 “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采取多种形式与中西部地区联合开发资源, 利用中西部地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 1997 年 3 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宏观经济稳定的基础不巩固,经济结构不合理的才盾突出” ,提出“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 “投资要继续向农业和水利建设倾斜, 向国家重点扶持的基础设施、 基础工业和支柱产业倾斜, 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 “建成一批对调整结构具有显著作用的国家重点工程。 开工一

32、批对优化产业结构、 改善地区布局有重要意义的工程” , “要加快普通住宅建设。 这不仅是城镇广大居民的迫切要求, 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切实贯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方针,严格控制一般加工工业项目,克服“大而全” 、 “小而全,和盲目重复建设” , “要制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规划, 引导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积极调整产品结构, 努力提高产品质量, 开发新产品,发展名优品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重视发展服务、旅游和信息产业。 合理引导消费, 使生产和消费互相促进、 协调发展” 。在科技工作方面“抓好技术开发和应用、高新技术及其产业、 18 基础性科学研究三个层次的工作、促

33、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抓住应用技术研究和开发这个关键环节, 按照市场需求和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规划,确定科技攻关课题,加快高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新产业的形成, 适应企业技术改造、 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 关系我国经济整体系质的提高和未来的发展,要加快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 新能源、 海洋、 环境和航天、 航空等领域的研究开发,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 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继续办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7 年 5 月国务院颁布 中国的能源政策 , 这是继 1994年汽车产业政策之后的又一重大专门性的行业政策, 它是基于“按人均消耗能源看,

34、 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能源使用效率不高,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提出“煤炭工业要坚持大中小并举的方针” “石油工业要收持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方针” “多家办电, 多渠道筹资办电”“核电是一种安全可靠清洁的能源”“能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 “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六大方面的内容。 (二)(二)12001 年间的产业政策年间的产业政策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及国内经济暴露出的内需不足,加之前期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使得 1998年以来的产业政策除继续着力结构调整之外, 在刺激内需方面 19 发挥了更大作用。 1998 年 3 月国务院政

35、府工作报告指出, “经济建设中盲目投资、 重复建设现象比较普遍, 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不高” ,提出“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改革和发展。以纺织行业为突破口, 促进困难行业深化改革和扭亏解困。 取得初步成效后,再推进到兵器、机械等其他困难行业。搞好重点大企业, 对改善国有经济的整体效益有重要作用。 在一些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鼓励组建大型企业集团, 增强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发展企业集团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打破部门、地区和所有制的界限,支持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防止简单拼凑集团和盲目扩大规模” 。此外,还提出“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 “促进科技成果尤其是信息技术成果的商品化” , “加

36、快高技术产业化步伐, 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注重解决产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 办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同月的一次国务院会议指出“长期低水平重复造成很大浪费,经济结构矛盾越来越尖锐” 。为应对亚洲一些国家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保持国民经济良好发展势头, 提出要扩大内需, 充分发挥国内市场的潜力。 主要是适当扩大固定资产规模。 重点增加农林水利建设投人,增加铁路、公路、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投人,提高企业技术改造的比重。加快居民住宅建设,“扩大基础设施建设, 要着眼于带动国内生产。 尽可能地采用 20 国内能够生产的设备、原材料

37、” 。此外, “要着要着力抓好纺织行业的改革和扭困。 这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口。 纺织行业的压锭减员和深化改革已经做出明确部署, 正在实施, 各方面要密切配台,抓紧工作,确保完成。纺织行业的问题解决了,积累了经验,就可以推动其他行业的改革和调整” ,要认真执行“抓大放小”方针。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有一批技术先进、 实力雄厚和经营有方的大企业有企业集团。 企业的联合、兼并,政府可以引导,但是必须通过市场优化资源配置,讲究经济效益,决不能单纯搞“拉郎配” ,盲目拼凑大集团。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量多、面广,就业容量大,要鼓励其发展,引导它们加强技术改造,改进品种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19

38、99 年 3 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市场需求不旺, 启动难度较大; 多年重复建设造成大多数工业行业生产能力过剩,经济结构矛盾更加突出,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高;部分国有企业经营困难加剧” 等当时国民经济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求“制止重复建设,加快行业调整和改组的步伐。除少数属于提高技术水平、 产品升级又有市场的项目之外, 各级政府要停止审批工业建设项目,银行也要停止向这类建设项目贷款。要继续压缩纺织、煤炭、冶金、石化、建材、机电、轻工等行业过剩的生产能力,坚决淘汰那些技术落后、浪费资源、产品质量低劣和污染严重的小企业;同时,要按照打破垄断、鼓励 21 竞争的原则,通过联合、兼并、改组,形成技术水

39、平高、有竞争能力的企业集团” 。报告还提出“抓紧制定和实施适应新形势的产业技术政策, 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关键性技术。 加强工程化研究, 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 。 1999 年 8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要求, “加强对技术创新和高新科技成果商品化、 产业化的方向和重点的宏观引导” , “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关键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 ,“突出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自主创新,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 “加速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 , “提高服务业的知识含量” , “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领域的技术创新” ,“大力发展军

40、民两用技术”等。 1999 年 9 月中共十五届中央四次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提出“加快国有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国有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方向与重点是:“以市场为导向, 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围绕增加品种、改进质量、提高效益和扩大出口,加强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 环境保护等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占据重要地位, 掌握核心技术,占领技术制高点,发挥先导作用。处理好提高质量和增加产量、 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 22 1999 年 11 月中央

41、经济工作会议要求, “继续调整产业结构,使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要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加强第一产业、 提高第二产业、 发展第三产业, 是今后一个时期调整产业结构的基本思路” , “要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近几年煤炭、 纺织、 石化、 冶金等行业的结构调整取得了初步进展,但大而全、小而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还比较严重,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进展不快, 工业结构调整异常艰巨。 必须加快对老工业基地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淘汰落后的设备和工艺,压缩过剩的生产能力, 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 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

42、西部开发“要重点抓好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势产业,促进资源加工增值” 。 2000 年 3 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要求, “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 “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 , “发展第三产业” 。针对工业结构调整提出“要围绕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着重抓好四个环节。一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综合运用多种手段, 限制没有市场销路的产品生产。进一步关闭技术落后、质量低劣、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小厂小矿;淘汰落后的设备、技术和工艺,压缩一些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 二是采取有力措施加快企业技术改造, 并向老工业基地倾斜。 坚持质量第一, 采用先进标

43、准, 更新和优化产品结构。 23 努力开发有市场需求的新技术、 新工艺和新产品; 鼓励增产适销对路产品, 特别是名优产品。 三是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特别是发展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和环保等产业。同时,注意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四是继续推进行业改组,促进重点行业提高规模效益,优化布局。努力提高重大装备工艺和基础材料工业的生产技术水平” 。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提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根据当地的地理、 气候和资源等条件, 着力发展有自己特色的优势产业, 有条件的地方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为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

44、求“大力开发和推广对传统产业升级起关键作用、有共性的高新技术。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 重点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产品和企业。 继续办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2000 年 11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 “结构调整要立足于基本国情” , “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 高新技术产业是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传统产业量大面广,是我国经济实力的基本依托,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必须抓紧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特别是要促进装备制造业和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二是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 在努力发展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的同时,

45、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 积极扶持劳 24 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 这有利于带动新的投资和消费, 扩大就业。 三是东部、 中部发展与西部开发的关系。 东、中、 西部地区都要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路子, 实现优势互补” 。 2001 年 3 月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 提出,“十五” 期间,“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我国经济已经到了不调整就不能发展的时候。 按原有结构和粗放增长方式发展经济,不仅产品没有市场,资源、环境也难以承受。必须在发展中调整结构,在结构调整中保持较快发展。今后五年要着力调整产业结构、 地区结构和城乡结构, 特别要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关键。 要

46、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加快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 大力发展服务业, 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 “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继续依法关闭产品质量低劣、浪费资源、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厂矿,淘汰落后和压缩过剩生产能力,并严禁转移重建。积极疏通和逐步规范企业退出市场的通道” ,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 “加强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高度重视资源战略问题” , “加快发展服务业”等。 为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提出“集中力

47、量建设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青藏铁路等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 25 大项目” , “要从各地实际出发,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农业, 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培育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区经济” 。中部地区要“巩固和发展农业,继续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加大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提高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 。东部沿海地区“要面向国内外市场, 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 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外向型经济, 提高经济的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同时提出, “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为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要积极推进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技术研

48、究, 力争在一些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 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 要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持。 重点在农产品加工及转化、装备制造、节水节能、纺织品后整理等方面的技术取得进步,加快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 。 2001 年 4 月,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 ,要求“树立大旅游观念,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努力扩大旅游发展规模, 进一步发挥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的作用” 。 2001 年 12 月,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计委 关于 “十五”期间加快发展服务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 指出,“从总体上看,服务业供给不足、比重偏

49、低、结构落后、质量不高、竞争力差等问题仍很突出, 已经成为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制约产业结 26 构优化升级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要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造当快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 ,应采取以下政策措施: “优化服务业行业结构” “扩大服务业就业规模” ,“加快企业改革和重组” , “放究服务业市场准入” 。 “有步骥地扩大对外开放” , “推进部分服务须域的产业化” “促进后勤服务的社会化” , “鼓励中心城市退二进三” , “加快服务业人才培养” 。“多渠道增加服务业投入” ,“扩大城乡居民的服务消费” ,“加强服务业的组织须导” 。 三、三、进入新世纪至国际金融危机前的产业

50、政策(进入新世纪至国际金融危机前的产业政策(20022007 年年) 以 2002 年党的十六大召开为标志,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一方面, 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已经站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之上,工业化向中后期迈进。另一方面,新的阶段在面临着旧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的情形下, 又遇到一些新问题。 主要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任务还很重, 同时土地、资源、能源、环境约束更加明显,产业结构和各次各类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变得突出, 加之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社会矛盾、国际竞争加剧以及不断增加的不确定性因素等, 对该时期产业政策的目标、 任务、方向和措施等方面提出

51、了更高的要求。 这一阶段产业政策的重点是产业结构的调整、 优化和升级, 27 实现产业发展从“量”向“质”的根本性转变。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 既重视产业结构合理化,又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引导和推动产业内在素质的改善, 通过鼓励自主创新推动国内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提升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节能、 环保等因素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这一时期,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产业政策更注重市场机制和利益导向机制的作用, 更加注重对市场主体行为的引导, 措施上综合运用经济、 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等。 2002 年 3 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产业结构不合理和经

52、济体制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 ,“必须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 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支持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支持承担国家重点任务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提高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巩固和扩大纺织、冶金、煤炭等行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取得的成果, 继续推进石化、 建材、 机械、医药、制糖、烟草等行业压缩过剩、落后生产能力的工作。继续调整能源结构。 推动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 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老矿区发展接续和替代产业。 二要加快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三要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会

53、计、咨询、法律服务等行业。逐步推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代理制、电子商务等 28 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大力发展旅游业和文化产业” 。 2002年 11月,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 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 环境污染少、 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 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优先发展

54、信息产业, 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 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天力振兴装备制造业。 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 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 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 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鼓励科技创新,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掌

55、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 。 29 就区域发展中的产业政策而言, 西部地区要 “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 “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 ,中部地区“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东部地区“要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发展现代农业,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 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 , “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 。 应当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总结改革开放 20 多年工业发展方面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 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 对今后一个较长时期的产业政策起到指导作用。 20

56、03 年 3 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强调, “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 大力推进信息化, 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加快工业化进程。 广泛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努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搞好钢铁、汽车、建材等行业发展的规划和调整, 防止盲目发展和无序竞争。 进一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业、 高度重视发展社区服务业” 。为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要求“积极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 。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 “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 。 同时提出, “努力在关键领域和若

57、干科技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 ” 30 2004 年 3 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在经济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又出现一些新的矛盾,特别是投资规模偏大,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比较严重,能源、交通和部分原材料供求关系紧张” ,提出“一要完善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 健全行业信息发布制度, 正确引导社会投资方向。二要抓紧制定和完善行业准入标准, 严格市场准入。 凡在环保、安全、能耗、技术、质量等方面不符合标准的项目,尚未建设的不准开工,在建的要进行清理,已建的限期改造。三要依法加强用地管理。 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人标准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得批准用地。四要强化

58、信贷审核和监管。对不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新建项目和改扩建项目, 金融机构不予贷款。五要严肃税制,坚决禁止和纠正擅自出台税收优惠政策的行为” 。 “要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 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大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 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旅游、中介服务等第三产业,逐步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 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要求西部地区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关系全局的重大项目” ,东北地区“着力抓好重点行业、 重点企业的调整改造, 做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 ,中部地区“加强基础设

59、施建设,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 ,东 31 部地区“要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同时,要求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组织实施一批关系经济社会全局的重大科技项目,促进科学技术与产业结合,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 。 2004 年 5 月,国家发改委颁布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同时废止了 1994 年版的汽车产业政策、目的是在新的经济社会形势下, 进一步推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增强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使汽车产业在 2010 年前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2004 年 9 月中央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 “我国经济显露出一些不健康不稳定的因素, 包括固

60、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 煤电油运供求紧张等” , “要严把信贷和土地两个闸门, 清理整顿开发区和土地市场秩序, 依据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认真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遏制一些行业的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同时, 加强经济运行调节, 努力搞好煤电油运的供需衔接” 。“加快电源、电网、大型煤炭基地和重要交通干线、枢纽项目的建设,支持推进产业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项目建设,启动资源勘探开发和高效利用、 工业节水、 交通现代化等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开发等” 。 2004 年 9 月中央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三次会议指出, “经济结构不合理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的主要因素。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

61、推动结构优化升级,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 、“要抓住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调整重组的重 32 大机遇, 努力在国际分工中系得有利位置, 同时又要立足我国实际, 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现有基础, 努力形成既能够充分发挥我国优势又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箱构。 要大力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 提高技术水平和效率,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又要重视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档次, 还要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充分利用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和人工成本较低的比较优势” 。 “要培育和发展一批竞争力强、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著名品牌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62、,同时又要重视形成一批小而强、小而精、小而专的中小企业群,发挥它们在活跃城乡经济、 扩大就业、 满足群众需要等方面的作用” 。 2005 年 3 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长期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 主要是: 就业压力巨大;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技术水平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投资率持续偏高,消费率偏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加大” 。要求“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科技进步,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结构调整。加快开发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 以及能够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的共性技术、

63、 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 抓紧制定若干重大领域关键技术创新的目标和措施,务求尽快取得新突破。 33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积极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以重大工程为依托, 推动装备制造业振兴。 在专项规划指导下, 继续加强能源、重要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和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现代流通、旅游、社区服务等第三产业。要加快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又要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 2005 年 6 月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 指出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我国流通业在促进生产、引导消费、推动经济结构

64、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 当前, 我国商品市场供求总格局已发生根本性变化, 面临的国际化竞争更趋激烈,但流通领域仍存在流通企业规模偏小、组织化程度低,现代化水平不高, 市场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在流通领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 加快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和贸工农一体化, 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为促进城乡协调展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出新贡献” 。 2005 年 7 月,国家发改委颁布钢铁产业发展政策 ,指出 “我国钢铁产量已多年居世界第一, 但钢铁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物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 今后发展重点是技术升级和

65、结构调整” 。实施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目的就是“为提高钢铁工业整技术水平,推进结构调整,改善产业布局,发展循 34 环经济, 降低物耗能耗, 重视环境保护, 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实现产业升级,把钢铁产业发展成在数量、质量、品种上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 2005 年 10 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设的建议指出,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产力还不发达,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经济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是“

66、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发展先进制造业、 提高服务业比重和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 关键是全面增加自主创新能力, 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 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 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二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广泛应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 形成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 发挥制造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 三是 “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制定和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大力发展金融、 保险、物流、信息和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文化、旅游、

67、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 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 。四是“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能源产业, 要强化节约和高效利用的 35 政策导向,坚持节约优化、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交通运输,要合理布局, 做好各种运输方式的相互衔接, 发挥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形成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原材料工业,要根据能源资源条件和环境容量,着力调整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 2005年 12月国务院发布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 ,明确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 推进产

68、业结构优化升级, 促进一、二、三产业健康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 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 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坚持节约发展、 清洁发展、 安全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是: 坚持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相结合; 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促进产业协调健康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 “加强能源、交通、 水利和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 “以振兴装备制造业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 发挥其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 “加快发展高技

69、术产业, 进一步增强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 ; “提高服务业比重,优化服务业结构, 促进服务业全面快速发展” ;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实现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优化产业组织结构、 调整区域产业布局” ; 36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提产对外开放水平, 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 。 2006 年 2 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 , 指出 “我国装备制造业经过 50 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水平的产业体系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但我国装备制造业还存在自主创

70、新能力弱、 对外依存度高、 产业结构不合理、国际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对振兴装备制造业提出了振兴目标: “到 2010 年, 发展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集团, 增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重大技术装备的制造能力, 基本满足能源、 交通、 原材料等领域及国防建设的需要。依靠区域优势, 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形成若干具有特色和知名品牌的装备制造集中地。 建设和完善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级重大技术装备工程中心, 初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逐渐形成重大技术装备、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基础装备、一般机械装备等专业化合理分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 2006 年 3 月国务院政府工

71、作报告指出, “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还不少, 一些长期积累的和深层次的矛盾尚未根本解决” ,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仍然偏高。有些行业投资增长过快,新开工项目偏多,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反弹的压力比较大。 部分行业过度投资的不良后果开始显现。 产能过 37 剩问题日趋突出,相关产品价格下跌,库存上升,企业利润减少,亏损增加,潜在的金融风险加大”等。要求“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力度” 。 “一要着力提升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 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继续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 “二要推进部分产能过

72、剩行业调整。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主要措施是: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严格市场准人标准,控制新增产能;推动企业并购、重组、联合,支持优势企业做强做大, 提高产业集中度: 依法关闭那些破坏资源、 污染环境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 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通过调整投资结构、扩大消费需求等措施,合理利用和消化一些已经形成的生产能力” 。为继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出西部 “要着力支持重点地带、 重点城市和重点产业加快发展” ,东北地区建立“衰退产业援助机制” ,中部地区“加强能源和重要原材料基地建设, 加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现代流通体系和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支持老

73、工业基地振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 ,东部地区“着力增强自主创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 2006 年 3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 ,指出“部分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导致生产能力过剩, 已经成为经济运行的一个突出问题, 如果不抓 38 紧解决, 将会进一步加剧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 影响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对钢铁、电解铝、电石、铁合金、焦炭、汽车等产能已经出现明显过剩的产业,以及水泥、煤炭、电力、 纺织等潜在着产能过剩的产业, 提出一系列的具体调整措施。 国家发改委及有关部委相应颁布了一系列针对上述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指

74、导意见, 如 关于加快焦化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2006 年 3 月 22 日) 、 关于推进铁合金行业加快结构调整的通知 (2006 年 4 月 5 日) 、 关于印发加快煤炭行业结构调整、应对产能过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2006 年 4 月 10 日) 、 关于加快铝工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的通知 (2006 年 4 月 11 日) 、 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 (2006 年 4 月 13 日) 、 关于加快电石行业结构调整有关意见的通知 (2006 年 4 月 21 日) 等 2006 年 3 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年规划纲要 颁布,要求 “推进工

75、业结构优化升级” ,“按照走新形工业化道路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企业为主体,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 继续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 调整优化产品结构、 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 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 “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 “振兴装备制造业” “优化发展能源工业” “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和布局”“提升轻纺工业水平” : “加快发展服务业” , “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拓宽领域、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增强功 39 能、 规范市场, 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拓展生产性服务业”“丰富消费性服务业” 。 2006 年 10 月,党的十六届六中

76、全会提出“要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要抓住当前经济运行环境比较宽松、 经济效益比较好的有利时机, 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要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抓紧落实支持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 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健全自主创新激励机制。 要按照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引导投资方向, 大力发展服务业,发展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高新技术产业,振兴装备制造业,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抓紧组织实施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 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推进技术改造,促进兼并重组,并注意做好人员安置等工作。要把节能降耗和环境

77、保护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突出抓好重点行业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工作, 严格环境保护标准和环境保护执法, 完善能耗公布制度, 加快建立排放总量控制目标责任制, 加快实施重大节能工程, 确保实现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 2006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业基础依然脆弱和农民增收难度加大。 二是投资反弹并引发经济波动的风险依然存在。三是经济增长付出的代价依然过大” 。提 40 出 “必须在结构优化中促进总量平衡。 当前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总量矛盾是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贸易顺差过大,这实际上是经济结构不合

78、理的反映。 经济结构矛盾突出表现为投资和消费关系不协调,投资规模过大,消费需求相对不足,特别是广大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低, 消费能力不强。同时, 产业结构存在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比重较大、 服务业比重偏低的问题。因此,解决总量矛盾必须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着力调整投资和消费比例, 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努力使总量平衡建立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上” 。 2007 年 3 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 ,“一是经济结构矛盾突出。一二三产业比例不合理” “增长方式粗放。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 “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重工业特别是高耗能、

79、高污染行业增长仍然偏快, 不少应该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还没有退出市场” 。提出“把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和节约集约用地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 ,“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自主创新。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着力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是大力发展服务业,提升工业层次和水平,继续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要从改革体制、加大投入、完善政策等方面, 鼓励和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 尤其要发展物流、 金融、信息、咨询、旅游、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我国工业总体规模已经不小, 但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不高, 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41 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振兴装备制造业,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

80、,有序发展替代能源,广泛应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加快产能过剩行业调整。 在优化产业结构中, 注重运用经济、 法律段, 加强产业规划和政策的引导” 。“要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 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 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为项、 努力攻克一批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核心关键技术, 依托重点工程推进重大装备自主化建设,力争在重点优势领域取得突破”为进一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提出 “积极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重点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搞好重要行业、企业的重组改造、推动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

81、试点和采煤沉陷区治理。加快棚户区改造” ,中部地区“重点是加强能源、重要原材料基地、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支持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东部地区“重点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 2007 年 3 月, 国务院关于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颁布实施,指出“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 尽快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 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 是适应对外开放形势、 实现综合国力整体跃升的有效途径” 。 “加快 42 发展服务业, 形成较为完备

82、的服务业体系, 提供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丰富产品, 并成为吸纳城乡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也是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当前在服务业发展中还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地方过于看重发展工业尤其重工业, 对发展服务业重视不够。我国服务业总体上供给不足,结构不合理,服务水平低,竞争力不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高,与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不相适应, 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 与经济全球化和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不相适应” 。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将发展服务业作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

83、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 “适应新型工业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形势, 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 规范提升传统服务业, 充分发挥服务业吸收就业的作用,优化行业结构,提升技术结构,改善组织结构,全面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 。 “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 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融合、 互动发展” , “大力发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 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 不断培育形成服务业新的增长点” ,“大力培育服务业市场主体, 优化服务业组织结构” ,“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等。 2007 年 10 月,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 “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

84、力、 提高节能环保 43 水平、 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 “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 。报告认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振兴装备制造业, 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85、” 。此外,还提出“加强能源资源节约” , “发展环保产业” ,“重大项目布局要充分考虑支持中西部发展”等等。 2008 年 3 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协调,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比重偏大,服务业比重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 , 提出 “坚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 继续实施新型显示器、 宽带通信与网络、 生物医药等一批重大高技术产业化专项” , “充分发挥国家高新技术开发

86、区的集聚、 引领和辐射作用。 围绕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装备、 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等关键领 44 域,推进重大装备、关键零部件及元器件自主研发和国产化。加强地质工作, 提高资源勘查开发水平。 积极发展现代能源原材料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 。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出在西部地区 “开工建设一批重点工程, 支持重点地区优先开发” ,东北地区 “支持先进装备制造业、 现代农业发展和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等。提出“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做好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 “落实电力、钢铁、水泥、煤炭、造纸等行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计划” ,“大力发展节能服务产业和环保产业” 。 四、四、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

87、产业政策(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产业政策(20082012 年年) 2008 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经济发展遭遇重大困难和挑战。 一方面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全球通货紧缩明显,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部经济环境严峻,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增速明显下滑, 长期制约中国经济使康发展的体制性、 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第三产业发展滞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能源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重,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在扩大。 这段时期的产业政策, 侧重于适应和调整国际金融危机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各种影响。 产业政策的重点仍是抓好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适应市场

88、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 45 势,发挥中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这一时期,产业政策更加强调科技创新,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 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008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 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 , “受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 加上我国经济生活中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困难增多,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增加

89、” 。提出 “虽然我们面临着保增长的繁重任务, 但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大方向不能动摇” , “必须坚持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要以增强发展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 通过扩大最终消费需求,带动中间需求,有效吸收和消化国内生产能力,形成发展新优势” ,“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三次产业协调性为重点, 优化产业结构。 着力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关键技术,精心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加快企业兼并重组、支持重点企业技术改造,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 加强铁路、 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要全面加强节能、 节水、 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

90、用工作, 突出抓好节能减排、 生态环境保护 46 重点工程建设” ,“要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和小化生产力布局为重点、调整地区结构。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 中部地区崛起、 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间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梯度转移” 。 2009 年 3 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长期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体制性、 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能源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重,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在扩大” 。提出“要围绕保增长、促升级,重点抓好产业结构调整” , “认真实施汽车、钢铁、造船、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

91、造、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着力解决这些行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推进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咨询、软件和创意产业发展,拓展新兴服务领域。提升传统服务业” ;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 “选择一些带动力强、影响面大、见效快的项目抓紧开展工作, 争取尽快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 带动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 支撑产业振兴和经济长远发展” , “做强做大装备制造业。 落实自主研发重大装备国内依托工程和政府采购制度, 着力发展重大成套设备、 高技术装备和高技术产业所需装备, 提高装备制造业集成创新和国产化水平” ,

92、 “支持和推进新能源、生物、医药、第三代移动通信、三网融合、节能环保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群, 创造新的 47 社会需求” ; “毫不松懈地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工作” , “突出抓好工业、交通、建筑三大领域节能,继续推进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建设,落实电机、锅炉、汽车、空调、照明等方面的节能措施”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能源。 坚持节能节水节地。积极发展核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 严格执行能耗和环保国家标准, 加大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力这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

93、域发展总体战略,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 “东部地区要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稳定出口,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加快产业升级和体制创新,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形成参与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 增强更高水平上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 新区要继续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 进一步支持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加强薄弱环节,以消除瓶颈制约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投资力度, 新开工一批交通、 水利重点工程,加快建设一批粮食、 能源原材料、 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基地和特色产业基地, 加快重点地区优先开发, 促进矿产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 。 2009 年 12

94、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经济回升内在动力仍然不足,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 ,提出“要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 以稳步推进城镇化为依托, 优 48 化产业结构, 努力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 ,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要抓紧研究提出培育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思路,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要抓紧落实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大力推进技术改造, 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 “推进节能减排,抑制过剩产能。要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 加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 坚决管住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努

95、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引导产业有序转移,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 2010 年 3 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结构调整难度加大” 。提出“要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 “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一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用好技改专项资金、 引导企业开发新产品和节能降耗。 二是促进企业兼并面组。 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推动优势企业兼并困难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三是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引导企业以品牌、标准、

96、服务和效益为重点、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强化社会责任。切实加强市场监管和诚信体系建设、 努力把我国产品质量提高到新水平” ; “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要大力发展新能源、 新材料、 节能环保、 49 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 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 ; “加快发展服务业。 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信息、研发、工业设计、商务、节能环保服务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 促进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有机融合。大力发展市政公用事业、房地产和物业服务、社区服务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 加快发展旅游业, 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

97、。农村服务业基础薄弱、发展潜力大,要加快构建和完善以生产销售、 科技信息和金融服务为主体的农村生产生活服务体系” ; “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 , “要以工业、交通、建筑为重点,大力推进节能,提高能源效率” ,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 支持循环经济技术研发、 示范推广和能力建设。抓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作。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工业废物回收利用、 余热余压发电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 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 ; “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提出“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 2010

98、年 10 月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提出“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制 50 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 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发展海洋经济” , “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 “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加快建

99、设创新型国家,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建设人才强国,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 。 2010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加大, 资源环境约束强化, 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任务艰巨” ,提出“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 “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培育一批适应市场需要、拥有核心技术、重视创新、机制灵活的优势企业和产业,提高产业集中度; 加快壮大服务业规模, 全面提高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切

100、实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 扎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 “加强重点节能工程建设,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 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应用” , “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合理确定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开发边界,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和 51 基础设施一体化、网络化发展的城镇化新格局” 。 2011 年 3 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 投资与消费关系失衡, 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驹,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提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改造提升制造业。加大企业技术改造

101、力度,重点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变能力, 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技术工艺系统集成水平,提高注品质量、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推动重点行业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 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和配套政策。 二是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建设高性能宽带信息网, 加快实现“三网融合” ,促进物联网示范应用。大力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 生物、 高端装备制造、 新材料、 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要抓紧制定标准,完善政策,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作用, 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加快形成生产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三是大力发展服务业。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生活

102、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和提升软件产业。着力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加快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尽快实现鼓励类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与工业基本同价。 四是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积极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传统能源清洁利用, 加强智能电网建设, 大力发展清洁能 52 源。统筹发展、加快构建便捷、安全、经济、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坚持陆海统筹,推进海洋经济发展。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提出“坚持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位置” , “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继续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 , “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进

103、一步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 , “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在体制机制创新和发展方式转变上走在全国前列” 。提出“加强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 , “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 , “大力开展工业节能,推广节能技术,运用节能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2011 年 3 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 “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处突出, 主要是, 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 收入分配差距较大,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 物

104、价上涨压力加大, 社会矛盾明显增多, 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 。 “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改造提升制造业。优化结构、改善品种质量、增强产业配 53 套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 。二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 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 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

105、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三是“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坚持节约优先、 立足国内、 多元发展、 保护环境, 加强国际互利合作,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四是“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按照适度超前原则, 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 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初步形成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五是“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 。六是“推进海洋经济发屈坚持陆海

106、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 。 同时,还要“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 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一是“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深化专业化分工, 加快服务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 54 进制造业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 。二是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面向城乡居民生活,丰富服务产品类型,扩大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多样化需求。三是“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以开放促改

107、革,以竞争促发展,推动服务业制度创新, 完善服务业政策体系, 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 。 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方面,“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 ,“发挥资源优势, 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化战略, 在资源富集地区布局一批资源开发及深加工项目, 建设国家重要能源、战略资源接续地和产业集聚区, 发展特色农业、 旅游等优势产业” 。 “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 “发挥产业和科技基础较强的优势,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装备制造、原材料、汽车、农产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金融、物流、旅游以及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服务业” 。 “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 “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壮大优势产业,

108、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提升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 改善投资环境, 有序承接东部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发挥东部地区对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领和支撑作用, 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 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自亡创新中走在全国前列” ,“着力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现代 55 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 。 2011 年 10 月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09、,“我国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我国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 ,“文化产业规模不大、 结构不合理, 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 。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 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一是“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构建结构理、门类

110、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二是“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必须毫不动摇地支持和壮大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 毫不动摇地鼓励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 ;三是“推进文化科技新。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人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四是“扩大文化消费。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 56 2011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 , “节能减排形式严峻”

111、 ,提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 , “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促进产学研结合、 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加快实施重大科技专项。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注重推动重大技术突破,注重增强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要严格产业政策导向, 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兼并重组, 推动产业布局合理化。 要加快重点能源生产基地和输送通道建设, 积极有序发展新能源。 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要营造良好政策体制环境,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 要加快壮大文化产业, 推动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 “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东部

112、地区要更加自觉地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努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中西部地区要创新发展模式” 。 2012 年 3 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解决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缓解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更为迫切、难度更大” , “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凸显,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过快” 。提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建立促进新能源利用的机制,加强统筹规划、项目配套、政策引导,扩大国内需求,防止太阳能、风电设备制造能力的盲目扩张。 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 加强网基础设施 57 建设, 推动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 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

113、业。扩大技改专项资金规模, 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以汽车、 钢铁、 造船、水泥等行业为重点, 控制增量, 优化存量, 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 落实并完善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管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 激发科技型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活力。实施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服务业, 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 比重提高、 水平提升。 ”为“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 、提出“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突出抓好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 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和千家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减排, 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 , “优化能源结构, 推动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

114、,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水电,加快页岩气勘查、开发攻关,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 。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提出“加强和完善跨区域合作机制,消除市场壁垒,促进要素流动、引导产业有序转移,推动区域经济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 五、五、党的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产业政策(十八大以来的产业政策(2012-至今)至今) 经过上一阶段国际金融危机的调整以后, 我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段时期我国产业政策主要针对发展中不平衡、 不协调、 不可持续问题, 应对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 58 推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2 年 11 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 “发展中不

115、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 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 。提出“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 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 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 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 更多依靠城乡区域

116、发展协调互动, 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 “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突破重大技术瓶颈。 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 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 59 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 ,“牢牢

117、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 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 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 “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 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 。 2012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我国发展仍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 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 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仍然突出”

118、。提出“加快调整产业结构, 提高产业整体素质。 实现尊重经济规律、 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关键是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 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总的原则是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 要加强对各个产能过剩行业发展趋势的预测, 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化解方案。 要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要合理安排生产力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 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重大项目, 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规划,科学布局” 。 60 2013 年 3 月,国务院政府

119、工作报告指出, “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 , “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 ,提出“要大力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具有多层次性, 回旋余地很大, 无论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是资金密集型产业, 都有发展的空回, 重要的是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解决产能过剩,核心技术缺乏,产品附加值低的间题, 解决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问题。 必须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要加强政策引导, 鼓励企业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 利用市场倒逼机制促进优胜劣法。 以扩大国

120、内市场应用、 重要关键技术攻关为重点,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积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促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应用。 坚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重, 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并举, 进一步发展壮大服务业” 。在节能减排方面,提出“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大力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重点抓好工业、 交通、建筑、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降低能耗、物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 2013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 “经济运行存在下行压力、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 ,提出“大力

121、调整产业 61 结构。 要着力抓好化解产能过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 不折不扣执行好中央化解产能过剩的决策部署。 把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机结合起来, 坚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 政府要强化环保、安全等标准的硬约束,加大执法力度,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要严惩重罚。 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出路是创新, 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创新。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创造环境,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 政府要做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完善促进企业创新的税收政策等工作。强化激励,用好人才,使发明者、 创新者能够合理分享

122、创新收益, 打破阻碍技术成果转化的瓶颈” 。 2014 年 3 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宏观调控难度增大。 ”提出“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原动力。 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 ”提出“产业结构调整要依靠改革,进退并进,要更加积极有为。 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示范建设, 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保险、商务、科技等服务业。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升精准管理水平,完善设备加速折旧等政策, 增强传统产业竞争力。 设

123、立新兴产业 62 创业创新平台,在新一代移动通信、集成电路、大数据、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赶超先进,引领未来产业发展。退,要更加主动有序。坚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强化环保、能耗、技术等标准,清理各种优惠政策,消化一批存量,严控新上增量。2014 年要淘汰钢铁 2700 万吨、 水泥 4200 万吨、 平板玻璃 3500万标准箱等落后产能, 确保 “十二五” 淘汰任务提前一年完成,真正做到压下来,决不再反弹。 2014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 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

124、,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 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 释放消费潜力, 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从投资需求看传统产业相对饱和, 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 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 必须善于把握投资方向, 消除投资障碍, 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国际市场空间扩张很快, 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能, 现在全球总需求不振, 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 高水平引进来、

125、 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 必须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 使出口继续对 63 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 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 过去供给不足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主要矛盾, 现在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 生产小型化、 智能化、 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 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 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现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 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 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 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从市场

126、竞争特点看,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现在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 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从资源环境约束看, 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 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 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 态环境的期待, 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 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 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风险总体可控, 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必须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 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

127、看, 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 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 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必须全面把 64 握总供求关系新变化,科学进行宏观调按,会议提出, “要切实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到转方式调结构上来, 批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逐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撑作用, 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要高度关注风险发生发展趋势, 按照严控增量、 区别对待、分类施策、 逐步化解的原则, 有序加以化解” 。“推动全面创新,更多靠产业化的创新来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 创新必须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 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 ” 20

128、15 年 3 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下降, 生产要素成本上升,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创新能力不足,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农业基础薄弱” 。提出“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实施制造强国建设,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采取财政贴息、 加速折旧等措施, 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坚持有保有压,化解过剩产能,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 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 开发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着力在一些关键领域抢占先机、取得突破” 。 “实施高端装备、信息网络、

129、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重大项目,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 65 促进电子商务、 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国家已设立 400 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要整合筹措更多资金,为产业创新加油助力。 ” “深化服务业改革开放,落实财税、土地、价格等支持政策以及带新休假等制度,大力发展旅游、健康、养老、创意设计等生活和生产服务业。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大型农产品批发、仓储和冷链等现代物流设施建设,努力大幅降低流通成本。 ” 2015 年 1

130、0 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 “坚持创新发展, 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 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 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 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 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 推动新技术、 新产业、 新业态蓬勃发展。 拓展发展新空间,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 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

131、“互联网” ,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积极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大力推进 66 农业现代化,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走产出高效、 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制造强国建设,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 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 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

132、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现代财政制度、 税收制度, 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 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 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 2015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 。 “要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宏观调控,要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 调

133、整产业结构, 要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 。 “产业政策要准, 就是要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加快服务业发展、 提高基础设施网络化水平等, 推动形成新的增长点。要坚持创新驱动,注重激活存量,着力补齐短板,加快绿色发 67 展,发展实体经济” “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要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体系,因地制宜、分类有序处置,妥善处理保持社会稳定和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关系。 要依法为实施市场化破产程序创造条件,加快破产清算案件审理。要提出和落实财税支持、不良资产处置、 失业人员再就业和生活保障以及专项奖补等政策,资本市场要

134、配合企业兼并重组。要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做好职工安置工作。要严格控制增量,防止新的产能过剩。 ” 2016年 12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初步确立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架。 “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把认识、把握、引领新常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经济工作的大逻辑。 ”“形成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体系, 引导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提出引领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套政策框架。 ”会议认为, “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

135、,导致经济循环不畅,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 ”会议指出,2016 年以“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为抓手,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部分行业供求关系、政府和企业理念行为发生积极变化。2017 年要继 68 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等四项任务。同时,要继续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农民工市民化。要深入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继续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

136、、长江经济带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三大战略。 2017 年 10 月,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念,作了“八个明确”的阐述,即总任务、社会主要矛盾、总体布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 强军目标、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党的建设总要求。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审了十九大精神。会议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 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会议确定,按照党的十九大的要求,今后 3 年要重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会议指出,要

137、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 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 8 项重点工作。 2018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69 适时预调微调,稳定总需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 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结构性政策要强化体制机制建设, 坚持向改革要动力,深化国资国企、财税金融、土地、市场准入、社会管理等领域改革, 强化

138、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 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 鼓励中小企业加快成长。 社会政策要强化兜底保障功能,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确保群众基本生活底线,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会议认为,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 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提出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等 7 项重点任务。 2019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

139、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 “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 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 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的特征更趋明显, 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 会议提出, 2020 年要坚持 70 稳字当头,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提出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确保民生特别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等 6 项重点任务。 2

140、020 年 1 月 1 日,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开始施行。2020 年 3 月 30 日,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 发布, 力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 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 效率变革、 动力变革。 2020 年初,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并迅速演变为一场全球范围的危机。2020 年 4 月 17 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根据形势要求,又提出加大“六稳” (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力度,同时提出了“六保”目标,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

141、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各地、各部门根据抗疫形势需要, 出台了很多促进产业发展、 保障经济稳定运行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主要集中于金融、税收、就业、社保、减免租金优惠等方面, 影响比较大的如: 中国人民银行、 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 ,工信部关于 71 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帮助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共渡难关有关工作的通知 关于有序推动工业通信业企业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开展产业链固链行动 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的通知等,地方上如上海市全力防控疫情支持服务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帮扶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十八条意见等。 总结:总结: 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产业政策的发展过程, 一是有利于我们发现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二是对下一个时期产业政策的实施和制定、 评估和退出等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2020 年,新冠疫情的蔓延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即将进入“十四五”规划时期, 在下一个发展阶段如何更好地发挥好产业政策对我国经济的促进作用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重要课题。 (作者:张学俊、栾群)(作者:张学俊、栾群)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回顾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政策实践(71页).pdf)为本站 (风亭)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