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唯恒农业:2019年中药材流通市场研究报告(37页).pdf

编号:152215 PDF   DOCX 37页 2.14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唯恒农业:2019年中药材流通市场研究报告(37页).pdf

1、 1 2 3 4 2019 年中药材流通市场 研究报告 目录目录 前言.7 第一章 中药材国内市场分析.8 1.1.需求数量不断增大.8 1.2.高低品质价差扩大.9 1.3.行情波动振幅降低.9 1.4.家种品种供应增加.12 1.5.药食同源品种增长.14 第二章 中药材进出口贸易分析.15 2.1.东盟及“一带一路”出口增长.15 2.2.出口产品药食两用品种为主.16 2.3.亚洲为最主要的进出口地区.16 2.4.民营企业为进出口主力企业.18 第三章 中药材流通发展趋势研判.19 3.1.品种出现新行情.19 3.1.1.家种品供应量不断扩大.19 3.1.2.药食同源品种需求增大

2、.20 3.1.3.传统产品带动品种需求.20 3.2.产地呈现新形势.21 5 3.2.1.道地药材需求不断扩大.21 3.2.2.新型订单农业迎来机遇.22 3.2.3.产地加工市场更加规范.22 3.3.市场预示新变化.23 3.3.1.传统市场交易体系革新.23 3.3.2.企业更注重品牌的发展.24 3.3.3.创新发展成果全球共享.24 第四章 资料性附录.25 4.1.行内词语.25 4.2.影响中药材销售的因素.27 4.2.1.国际金融影响.27 4.2.2.宏观政策影响.27 4.2.3.产地环境影响.27 4.2.4.替代产品影响.28 4.2.5.用途扩大影响.28 4

3、.2.6.产品包装影响.28 4.2.7.产品类别影响.29 4.2.8.规格等级影响.29 4.2.9.人为炒作影响.30 4.3.中药法规和质量标准简介.30 4.3.1.中国香港.31 4.3.2.欧洲.31 6 4.3.3.美国.34 4.3.4.日本.35 4.3.5.韩国.36 7 前言前言 我国中医药新政密集出台,尤其是中医药法的实施以及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发布,为中药材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在此背景下,全国中药材供给规模继续扩大,流通环节资源优化提升,集约化产地加工方式凸显,“互联网+”新型贸易方式兴起,中药材流通市场加快转型升级。中药材流通市场研究报

4、告是在大量周密的调研基础上,依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国家海关总署、相关行业协会、国内外相关报刊杂志的基础信息以及专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数据,综合采用历史资料研究法、归纳与演绎法、比较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中药材流通市场的国内市场、进出口市场、发展趋势进行分析。2019年中药材流通市场研究报告旨在客观呈现中药材流通市场运行状况,分析市场运行特点,展望市场发展趋势,为中药材生产经营企业、医疗卫生机构、相关政府部门和科研学术机构提供参考。8 第一章第一章 中药材国内市场分析中药材国内市场分析 1.1.需求数量不断增大 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养生保健,由于中成药的特性,

5、各类中成药需求在不断增大。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年社会,我国的老龄人口逐渐的增长,这对中药的产业需求也会随之增长。2009 年中国中药材行业需求量为 317.2 万吨。2012 年中国中药材行业需求量降至 301.6 万吨。2013 年中国中药材行业需求量又开始增长。到了 2016 年中国中药材行业需求量达到 388.9万吨。截止到 2017 年中国中药材行业需求量突破 400 万吨。图 1-1:2009-2017 年中国中药材行业需求量统计情况(单位:万吨)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303.9289.5301.6321.1342.7350.6388.9412.505003

6、003504004502000162017 9 1.2.高低品质价差扩大 在中医药法的宏观背景下,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版)在中药流通环节的不断深入和职能部门持续严格的管理,加上消费市场对优质产品的渴望和工业市场需求的变化,同样中药材品种的高质量、低质量货源的价差进一步扩大。图 1-2:12 个中药品种 20162018 年高、低品质价格差对比 1.3.行情波动振幅降低 我们通过多项指数模拟,反映国内中药材市场行情运行的中药材天地网在综合 200 指数(以下简称综合 200 指数)运行,与全球粮价紧密关联。通过等比例缩放,二者保持错峰相关

7、性,即药材价格下行,多在粮价下行半年后发生。原因是在药粮比作用下,粮价过低会刺激各地加强药材种植积极性,从而导致药材跌价;反之亦然。10 图 1-3:2014-2018 综合 200 指数振幅比较 数据来源:据中药材天地网数据整理 综合 200 指数显示,最近一波中药材下行大周期,从 2011 年 7 月开始持续至今,持续时间长达 7.5 年。但因中药材生产的周期性特点,期间在 2013 年、2016 年出现过两波反弹,符合中药材行情 9 年一个大周期、3 年一个小周期的特征。图 1-4:国内中药材价格综合 200 指数 2018 年走势 数据来源:中药材天地网 19.60%8.96%23.3

8、8%10.09%6.30%0.00%5.00%10.00%15.00%20.00%25.00%200172018系列1线性(系列1)11 2018 年开盘点位 2349.17 点,12 月 31 日收盘点位 2199.60 点,下降 149.57点,环比下降 6.3%,较 2017 年持续下跌,但跌速放缓。在 2018 年的综合 200指数构成品种中,涨幅前 10 位中没有价格翻倍的品种出现;而在 2017 年,价格翻倍的构成品种有 2 个,2016 年有 9 个。表 1 1-1 1:20182018 年中药材价格综合 200200 指数构成品种涨幅前 1010 位 数据

9、来源:中药材天地网 2018 年的中药材价格综合 200 指数构成品种跌幅前 10 位中,白及、覆盆子和草果被“腰斩”;而浙贝、三七、山茱萸等常用中药材行情下行,也引起行业关注。12 表 1 1-2 2:20182018 年中药材价格综合 200200 指数构成品种跌幅前 1010 位 数据来源:中药材天地网 1.4.家种品种供应增加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国家对中药材产业扶持力度不断增强,中药材种植面积大幅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 年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较上年增长 3.5%,种植面积达到 3466.89 万亩(不含林地和野生药材),家种药材供应量持续增加。同时,

10、各地推动落实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和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2017-2020 年),中药材的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张,预计到 2020 年我国中药材种植面积将超过 6620 万亩(含林地种植面积),种植品种供应量或将进一步激增。13 图 1-5:2010-2017 年我国中药材种植面积统计情况(单位:万亩)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在大健康及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背景下。国内供给侧改革和精准扶贫,发展中药材生产成为热点。2018 年,我国 585 个贫困县中,几乎全在发展中药材种植。图 1-6:2018 年我国中药材扶贫扩张前 10 位热点品种及发展生产贫困县数量统计(单位:个)数据来源:天地云

11、图大数据 2378540904335476850455998.500400050006000700020001620172020E161 151 140 126 118 116 115 113 109 102 0204060800180柴胡黄芪党参桔梗黄芩黄精重楼板蓝根白及金银花 14 1.5.药食同源品种增长 中药材消费端的产品线明显增加,不仅有传统的饮片产品,新型膏方、精标饮片和破壁饮片作为创新产品不断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中药材的日化、水饮、糖果及护理产品也持续增加,相关产品线的丰富

12、带来了中药材新需求的增加。随着中药饮片监管力度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转型布局药食同源类产品,将一些滋补类药材用于食品、保健食品,从而刺激此类药材销量不断增加。图 1-7:20142018 年药食两用与非药食两用中药材品种需求总量增长率(单位:%)024685201620172018药食两用非药食两用 15 第二章第二章 中药材进出口贸易分析中药材进出口贸易分析 2.1.东盟及“一带一路”出口增长 2017 年,中国对东盟和“一带一路”沿线中药材出口呈现高速增长势头,中药材出口数量和出口额增幅远高于我国对全球中药材出口增幅。在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中,中国对越

13、南中药材出口数量和出口额最多、增长最快。中国对越南中药材边境小额贸易发展迅速,边境小额贸易出口额占中国对越南中药材出口总额的 88.70%。2017 年,中国对越南中药材出口数量 1.39 万吨,同比增长 261.15%,出口额高达 1.12 亿美元,同比增长 398.60%,占中国对东盟中药材出口总额的 54%,占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中药材出口额的 38%。图 2-1:东盟和“一带一路”沿线在我国中药材出口中的占比 出口数量(万吨)出口额(亿美元)出口数量占全球比例(%)出口金额占全球比例(%)东盟3.062.0913.7018.35一带一路7.602.9534.0125.89全球22

14、.3511.39100.00100.003.06 2.09 13.70 18.35 7.60 2.95 34.01 25.89 22.35 11.39 100.00 100.00 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100.00 16 2.2.出口产品药食两用品种为主 2017 年,我国中药材十大出口品种为:人参、枸杞子、肉桂、红枣、茯苓、冬虫夏草、半夏、当归、党参、西洋参,以药食两用品种为主;出口额同比增加14.08%,占我国中药材出口总额的 44%。图 2-2:2017 年中药材出口十大品种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统计数据 2.3.

15、亚洲为最主要的进出口地区 我国中药材出口地区高度集中,亚洲依然是最主要的出口地区。2017 年我国对亚洲地区的中药材出口额约 9.71 亿美元,占我国中药材出口总额的 85.28%。11288.8110170.339471.173336.092916.562776.532740.422539.532394.492287.519.918.938.312.932.562.442.412.232.12.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出口额(万美元)出口金额占比(%)17 图 2-3:2017 年我国中药材出口主要国家数量及金额占比 2017 年,我国从亚

16、洲地区进口中药材 8.26 万吨,占我国中药材进口总数量的 90.77%;从亚洲地区进口中药材金额 1.64 亿美元,占我国中药材进口总额的62.79%。亚洲地区的主要货源国家为泰国、印度尼西亚和伊朗等。图 2-4:2017 年我国中药材进口主要国家数量及金额占比 亚洲欧洲北美洲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 全球合计出口数量占比%838.34.33.30.50.6100出口金额占比%85.287.994.31.170.820.44100838.34.33.30.50.605060708090100出口数量占比%出口金额占比%亚洲非洲北美洲大洋洲欧洲拉丁美洲全球合计进口数量占比%90

17、.774.072.001.851.270.04100进口金额占比%62.795.0115.5914.211.610.7910090.77 4.07 2.00 1.85 1.27 0.04 10062.79 5.01 15.59 14.21 1.61 0.79 100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100.00进口数量占比%进口金额占比%18 2.4.民营企业为进出口主力企业 根据企业性质不同,中药材出口企业主要有三类,分别是:国营企业、三资企业(包括中外合作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包括私人企业和集体企业)。

18、根据海关数据统计,2017 年,开展中药材出口经营的企业共有 1209 家,其中民营企业达 1014 家,占中药材出口企业总数的 84%。民营企业对中药材出口总额的贡献达 70.76%,民营企业创造的中药材出口额是三资企业和国营企业之和的 2.4 倍。图 2-5:各类型中药材出口企业中药材出口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统计数据 根据海关数据统计,2017 年,我国开展中药材进口业务的企业共 284 家,其中民营企业达 208 家,占进口企业总数的 72.54%。平均每家民营企业中药材进口额为75 万美元,远低于国营企业和三资企业,但是平均每家民营企业中药材进口数量达390 吨,远远超过国营企业和

19、三资企业。79116101412.8316.3470.76225.21158.38184.49184.94160.4479.5国有企业三资企业民营企业企业数量(家)出口总额的贡献(%)企业平均出口数量(吨)企业平均出口金额(万美元)19 图 2-6:各类型中药材进口企业中药材进口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统计数据 第三章第三章 中药材流通发展趋势研判中药材流通发展趋势研判 3.1.品种出现新行情 3.1.1.家种品供应量不断扩大 近年来,受到供给侧改革推进、中药材产业扶贫政策实施及种植粮食作物收益下滑的影响,中药材种植关注度不断上涨,中药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随着土地确权和中药材种植机械的改良和升

20、级,在我国中北部区域中药材种植向农场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根据数据显示,2016 年我国中药材种植面积为 4768 万亩,截止到 2017 年我国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了 5045 万亩,同比增长 5.81%。到2020 年我国中药材种植面积规模预计超过 5998.5 万亩(含林地种植面积)。家374519473390国有企业三资企业民营企业企业数量(家)企业平均进口金额(万美元)企业平均进口数量(吨)20 种药材供应量在未来几年将进一步增大。3.1.2.药食同源品种需求增大 中医药学的传统认为,药食在远古时代是同源的,经过千年的发展,药食出现分化。药物和食物是不分的,是相

21、对而言的。卫生部(现国家卫计委)在2002 年发布的 51 号文件中,公布了“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品种共计 89 个、“可用于保健食品”的品种共计 116 个,自 2004 年开始至 2014 年又有 7 个中药材品种成为了新资源食品,在 2002 年至今,药食两用品种在中药材产业中的作用也逐渐得到体现。2018 新增 9 种中药材物质作为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名单:党参、肉苁蓉、铁皮石斛、西洋参、黄芪、灵芝、天麻、山茱萸、杜仲叶,在限定使用范围和剂量内作为药食两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加,愈加重视科学健康和科学养生。“健康中国 2030”国家战

22、略提出的“预防为主”理论与中医“治未病”理论同出一辙,预计将带来药食同源中药材品种需求量的进一步扩大。3.1.3.传统产品带动品种需求 2017 年,通过注册的中药新药只有 1 个;2018 年,国家药监局先后批准 48个新药上市,但没有一个是中药。这种趋势会大大降低企业对中药类新药研发的积极性,转向经典名方制剂、保健食品开发,以及名牌产品的多样化、多渠道纵 21 深开发。中药材消费端的产品线不断增加,不仅有传统的饮片产品,新型膏方、精标饮片和破壁饮片作为创新产品不断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中药材的日化、水饮、糖果及护理产品也持续增加,相关产品线的丰富带来了中药材新需求的增加,从而带动相关中药材原料

23、的需求增长。如 2018 年销售额增速靠前的阿胶、蒲地蓝、藿香正气、连花清瘟、云南白药等系列产品,必然会带动驴皮、蒲公英、地丁、板蓝根、藿香、茯苓、连翘、重楼等原料的需求量。3.2.产地呈现新形势 3.2.1.道地药材需求不断扩大 2018 年 12 月三部委联合下发了 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 年),“道地药材规划”的提出,将使得道地区域的品种优势更强,核心道地产区优质药材将会与非道地产区药材的拉开价格,所以,在未来,非道地区的引种品种,在市场竞争上会落后于道地区域生产的品种。一方面,中药材原料供给远不能适应各方对优质优价中药材的迫切需求,部分品种成为屡次抽检的“重灾区

24、”;另一方面,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开展、中药经典名方的开发等,都将提高对中药材原料的品质要求。这种高要求,预计将在 2020 年版中国药典以及企业采购行为上得到集中体现。由此,假冒伪劣、低质药材和地方习用品的生存空间更加狭小;而道地、高品质药材的价格将持续上升。此前,酸枣仁、白头翁、野生防风、合格柴胡等品种价格上涨,与伪品及习用品价差加大,就与这种新趋势有直接关系。22 3.2.2.新型订单农业迎来机遇 随着中药经典名方开发以及传统中医对用药质量的关注,道地药材溯源已势在必行。这将给订制药园、基地众筹等新型中药材订单农业带来巨大机遇。但近20 年实践证明,传统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方式入不

25、敷出,难以良性发展,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维护成本过高。在这种背景下,中药材基地与林业、旅游和康养等相结合,从而实现循环经济、立体经济,将成为中药材生产的创新模式。据统计,不算大枣、花椒,国内中药材综合 200 指数品种中,林业类中药材有 80 种,占比 40%;合计产能 97.114 万吨,占综合 200 指数中药材产能的 48.47%(2017 年数据)。不计算野生药材面积,2017 年全国常用林业类中药材产出面积约 423.33 万亩;蕴藏面积超过 4300 万亩以上。因此,未来 20 年,中药材林业经济发展前景广阔。3.2.3.产地加工市场更加规范 随着 GMP、GSP、GAP 等的实施,中

26、药产业的规范化程度较以往已有大幅度提高,行业内“多、小、散、乱”的局面已有显著改善。可以预见,今后中药产业的发展将愈加规范化,包括中药材种植、中药材加工、中药材销售等各个环节。按照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向中药材产地延伸产业链”的要求,中国中药、康美、天士力、天地网、珍宝岛、九州通、香雪等上市公司纷纷以多种形式下沉产地,产地资源竞争日趋激烈,中药材定制化 生产、产地集中加工、托管 23 式仓储、供应链金融、中药材视频直播和溯源等新型业务模式和技术都已在各大中药材产地兴起和应用。中药材生产流通体系发展滞后已成为制约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瓶颈,推进其集约化、现代化、标准化已成为行业共识。2014 年,

27、商务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在全国道地药材主产区规划了90 家中药材物流基地。截至目前,全国 52 家企业参与基地建设,其中 11 家中药材现代物流基地上线运营。同时,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规范等行业标准的出台,也为中药材产地加工进一步集约化提供了技术规范。3.3.市场预示新变化 3.3.1.传统市场交易体系革新 2016 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年)发布,明确提出推动“互联网+”中医医疗发展,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已被摆在了重要的位置。“互联网+中药材”通过电商环节的精准引导,不仅能够减少中间环节,还能形成数字化管理体系。随着信息传播速度加快、需

28、求企业与原产地对接加强,中药材行情波动频率明显加快,无论是探底时间还是登顶时间都明显缩短,从而造成整体中药材行情波动的振幅降低。这种小范围的振幅,会导致“押货商”预期收入大大降低,考虑到资金周转率,多数盲目囤货行为会得不偿失。在这种态势下,以安徽亳州药商为代表的“流水生意”模式,以及需求企业根据自身消费能力进行原料合理规划,收益将更稳定和可持续;基于透明平台、透明标准和规范化仓储 24 的现代中药材金融服务体系,也将迎来重大机遇。这种配套服务,会给内外投资寻找合理合法的进出通道,通过市场调节中药材价格,并保证其健康运行。利用“互联网+中药材”的创新模式,通过规范种植、道地药材溯源、供需信息撮合

29、、金融辅助等手段,随着新工具、新技术的不断迭代发展,中药材市场体系还将得到更高程度的革新。3.3.2.企业更注重品牌的发展 企业形象是企业经营理念、企业诚信度等在产业上的综合反映。集中技术、人才、资金发展有特色的大品种,已成为一批领军型企业中长期发展的战略重点。目前,销售额超亿元的中成药品种数已大大增加,如银杏叶制剂、乌鸡制剂、生脉制剂、丹参制剂及三七皂苷制剂等。已有一批企业的商标被誉为省内“著名商标”和国内“驰名商标”。3.3.3.创新发展成果全球共享 当前,崇尚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追求天然健康的产品已经是全球的主流共识,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得到普遍认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建

30、设有序推进,中医药国际化获得了中医药法的保障,这些为中医药国际化的持续快速发展创造了非常有利的环境。预计在未来,借助“一带一路”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的大好机遇,中国的中药材将更多地出口到亚洲、欧洲、非洲地区和国家;2019 年 5 月 16 日,25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新的中药材进口管理办法,中药材进口渠道也将更加顺畅,乳香、没药、血竭、芦荟、苏合香等存在市场缺口的进口药材将迎来更大市场机遇,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中药材资源配置将更加合理和高效、逐步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在中医药国际化大趋势推动下,我国对全球中药材资源的认识和开发也将越来越全面和深入,未来,中国将在全球范围内开发更多

31、的中药材新资源,中药材品种会更加丰富,中医药创新发展成果将会全球共享。第四章第四章 资料性附录资料性附录 4.1.行内词语 类别 词语 备注 规格类 初加工分级 统货、选货、大选、小选、特选、一级、二级、三级、四五混级、级外投料等 其中统货就是大小货混在一起的一种规格。分级常见的品种有白芍、生地、天麻,另外像三七、人参、川芎、西洋参也有类似分级。如三七分 80 头、无数头、剪口几个等级;川芎有 40 头、70 头之分;生晒参有 25 支、40 支、60支之分;西洋参有长支、短支之别等。颜色规格 有黄统、青统、黑统、白统、红统等 如连翘有青黄、丹皮分黑丹(没去外皮)和白丹(也称刮丹,就是刮去外皮

32、)。产地规格 以产地名来区别同一种药材 如白术有亳统和浙统,甘草有新统和内蒙统,防风有关统、西统和祁统等。包装物规格 外在包装有机包、编织袋、散把、柳条把等 如袋装半枝莲和机器捆半枝莲,散把党参、柳条把当归等。26 质量规格 大致分为家种和野生、国产和进口、柴质和粉质 如野生丹参和家种丹参,进口西洋参和国产西洋参,粉干姜和柴干姜等。初加工方法规格 有清水、盐水、生统、熟统、净货、水洗等 如全蝎有清水和盐水之分,地黄有生地熟地之别,草决明、芦巴子有净货、含杂之分,菟丝子、车前子等小籽粒药材有水洗和净货之分。价格类 涨升 上扬、节节攀升、再创新高、暴涨、价坚、飙升、一路高歌、再攀高枝、攀登顶峰、反

33、弹、上浮、天价等 价稳、持平、坚高不落,价坚难下、稳中有落、稳中见涨、时落时升、忽高忽低,市价不稳等这些词语都是描写有情变化的。降价 滑落低谷、跌入谷底、暴跌、一路下滑、一路滑坡、回落等 走势类 走畅、走快、走缓、走迟、走平等 其中走平就是种药材走动平稳的意思。购销类 购销两旺、热销、清热、抢购、滞销 关注类 有多持观望态度、热点、亮点、焦点、炒作、囤积、药市黑马等。如药商对生地多持观望态度,很少入手。近期生地成为药市一热点,水蛭成为亳药市中的一亮点,天麻成为今年药市的一焦点,关注者多,等待价格入谷底,入手囤积、蓄意炒作等。数量类 供不应求、产不及需、库存薄弱、库存丰厚、库有耗竭、严重过剩、供

34、求平衡、产大于销等 药市描述类 有药市疲软、药市繁忙、药市风暴 如某药市不景气,生意萧条、药市疲软。如“非典肆虐”,某药市生意火爆,各种药材市价巨涨,药界人士称之为药市风暴。经营类 大宗品种 用量大且常见的常用品种称之为大宗品种 名贵药材 价格比较昂贵用量较大宗药材小的药材称为名贵药材 如人参、西洋参、海马、蛤蚧、鹿茸、穿山甲、冬虫夏草、天麻等。地产药材 地产药材多指本地所产药材 如亳州地产药材有白芍、白芷、桑白皮、白术、丹皮、花粉、桔梗、板蓝根、丹参、知母等。27 冷背品种 冷品种是指药市上很少有卖、货源很少的品种 如苎麻根、暮头回、手堂参、金荞麦等。小三类品种 这种药材在药市上也较为常见,

35、但社会需求量不大,平常货源走动较少的药材 如徐长卿、甘遂等。4.2.影响中药材销售的因素 4.2.1.国际金融影响 国际金融大气候的变化,会影响出口药材的出口量及价格变化。如 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亚洲的金融危机,引起整个地区经济萧条,大大影响我国中药材的出口量,最典型的可说是韩国对我国桔梗的进口。4.2.2.宏观政策影响 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也会引起药材价格的改变 如国家紧缩银根,则可用于收购药材的资金减少,药材价格必定会下跌。国家先后出台的保护珍稀濒危植物、西部大开发、沙漠治理、天然林保护、退牧还草、农业产业政策调整等重大决策都会引起相关中药材产量的变化,进而出现价格波动。如甘草、天麻、

36、猪苓等的价格突变就是因此缘由。地方政府非理性的政策导向导致价格发生波动。4.2.3.产地环境影响 中药材的产地环境与药材的质量、产量密切相关,因此目标市场客户重视生产基地和生态环境的选择。近年来,行情由产地掌控,产地引领市场。市场商家 28 也应积极适应这一趋势,走向产地发展。客户对产地选择的要求,主要是产地的生态环境,包括大气、水、土壤等。按照 GAP 指导原则,绿色中药材产地应选择在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良好的地区。4.2.4.替代产品影响 某些药材的药性作用比较相近,可相互替代也会引起市场价格的变化 如人参和西洋参的药性相近,自 80 年代初西洋参在我国大面积

37、引种成功后,由于西洋参的医疗保健适用范围比人参广,多数人都改服西洋参进补,人参的用量明显减少,90 年代后人参的价格一蹶不振,价格一直翻不起身来。4.2.5.用途扩大影响 新药的开发都会引起该药材需要量的增加,近年来由于对银杏叶和杜仲叶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和开发,使原本被废弃的叶有了医用价值而身价倍增,又是出口创汇的药材,需求量大幅度增长。丹参由于进一步开发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而被广泛地应用,用量大增,也会拉动价格的上涨。4.2.6.产品包装影响 产区在选用中药材包装时存在很大随意性,大部分是就地取材。有的药材因包装特使用不当,造成药效减弱、变化;有的药材因包装物潮湿破裂而产生第二次

38、污染,导致药材发霉、生虫,甚至质变。这不但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影响了 29 人民用药安全及中成药产品质量,也影响了传统中药进入国际医药贸易市场。4.2.7.产品类别影响 中药材消费端的产品线明显增加,不仅有传统的饮片产品,新型膏方、精标饮片和破壁饮片作为创新产品不断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中药材的日化、水饮、糖果及护理产品也持续增加,相关产品线的丰富带来了中药材新需求的增加。药食两用品种在中药材价格震荡性、市场需求增长以及终端产品上皆有一定的优异性。4.2.8.规格等级影响 从目前市场流通情况来看,市场上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划分主要有 6 类情况。一是依据野生和栽培区分规格等级;二是依据个头大小(粗细

39、)区分规格等级;三是依据性状(质地、颜色、形态)区分规格等级;四是依据产地区分规格等级;五是依据产地加工方法区分规格等级;六是依据纯度区分规格等级。评价指标的先后关系规格等级标准是传统药效、检验、纯度、美观的统一。不同用途的中药材药效、检验、纯度、美观 4 个维度的权重不同,价格也不同。如根据市场流通情况,将天麻药材分为“乌天麻”、“红天麻”两大类规格;根据不同采收时期,细分为冬麻(市场商品主流)和春麻(市场商品较少)两种规格。根据单个重量和每公斤所含个数,将天麻“冬麻”规格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等级;将天麻“春麻”规格分为“统货”一个等级。30 4.2.9.人为炒作影

40、响 在药材价格的变化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有许多药材的供求关系,并不像人们宣传的那样失去平衡,有些小品种药材,只要投入一定量的资金就很容易控制相当数量的货源,进行垄断经营,加上媒体的炒作,更会造成市场的混乱。如白及,前些年所谓“发财致富”的小广告铺天盖地而来,价格出现大起大落,曾出现过 950 元/千克的天价,农民大量扩种后价格又出现大滑坡,今年出现 120 元/千克的低价而烂市,无人问津。4.3.中药法规和质量标准简介 我国中药产品主要以普通食品、饮食补充剂、食品添加剂、药品(植物药)、化妆品和植物提取物形式进入国外市场,不同形式进入国外市场所遵循的入市途径、执行的质量标准、注册要求等都有非常

41、明显的差别。所以了解熟悉国外中药质量标准对于中国中药进入国际市场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对国外药材标准进行比较,可以从中得到启迪,相互借鉴,完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目前国际上对于中药质量标准主要由药典、专论和相关文件组成。药典主要是由官方发布的标准,具有法定效力,但西方药典收载的中药品种较少,如美国药典、欧洲药典等;具有使用传统医学历史的国家和地区则收载较多的中药品种,如韩国药典、日本药典等。专论一般是由业界自发组织编撰,用于提升中药及其产品的品质以及促进它们的合理使用,有的专论还作为国家植物药法典,如德国植物药专论。另外,还有通过政府和专业组织发布的一系 31 列标准、规范、指南、程序等文件,通常也

42、具有法定效力,也是建立完善对外贸易的重要法定依据。4.3.1.中国香港 香港中药材标准简称“港标”,由中国香港卫生署负责制定,在 2002 年开始推行,分阶段为常用中药材制定标准,以确保中药材的安全及品质。目前共发布了八册,涵盖了 275 种中药材的研究结果和标准。第八册在 2017 年 3 月公布。港标对每味中药材都规定了重金属、农药残留、黄曲霉素等含量的限制。港标内容简洁、详细,图文并茂,操作性强,并提供中英文版本,与国际植物药标准接轨,是国际化的中药材标准。4.3.2.欧洲 欧盟药品管理法规欧盟是世界上对于药品管理和质量要求最为成熟的国家。目前,欧盟对传统植物药管理的法规有 4 部,分别

43、为:2001/83/EC 号法令、2003/63/EC 号法令、2004/27/EC 号法令和 2004/24/EC 号法令。2001/83/EC 号法令是欧盟第一部关于人用药注册的专门法令,该法令主要对欧盟各成员国人用药品的注册、生产、销售、广告和包装等方面提出了系统的要求,该法令对植物药同样适用。2003/63/EC 号法令是欧盟对药品注册申报材料规定的一部法案,该法令规定药品注册申请提供材料必须按照通用技术文件(CTD)格式。2004/27/EC 号法令是对 2001/83/EC 号法令的修订,主要增加了药品注册互认可程序。32 2004/24/EC 号法令是一部关于传统植物药注册的专门

44、法令,该法令要求自 2011 年 4 月 30 日起所有在欧盟上市的植物性药材产品必须符合该法令,该法令对植物药注册程序、植物药定义、申报材料要求、审批程序等作了详细的规定。欧洲药典 European Pharmacopoeia 由欧洲药品质量管理局(EDQM)出版和发行,是欧洲药品质量控制的法定标准,也是欧洲药品质量检测的唯一指导标准。第 9 版欧洲药典(EP9.0),于 2016 年 7 月出版发行,2017 年 1 月生效。内容涉及植物性药材、生物制品等产品,其中含植物产品专论 200 余种,除了规定生物学和化学成分的测定方法和标准外,还包括微生物、杀虫剂和烟熏剂残留、有毒金属以及可能的

45、污染物、伪品、放射污染的测定和标准。所有药品、药用物质生产企业在欧洲销售或使用其产品时,都必须遵循欧洲药典标准。欧盟草药专论European Union herbal monograph 和欧盟草药名录European Union list ofherbal substances,preparations and combinations 由欧盟药监局植物药委员会(HMPC)和欧盟草药名录专家工作组(MLWP)起草发布,欧盟草药专论没有法律约束力,欧盟草药名录则具有法律约束力。大部分欧盟成员国接受欧盟草药专论,是协调统一欧盟各成员国传统植物药和固有应用植物药注册特别是互认申请注册的重要依据。专

46、论的主要内容包括被认可的传统植物药或固有应用植物药的植物原料组成、剂型、适应症、剂量和禁忌。英 国 药 典 British Pharmacopoeia 由 英 国 药 品 委 员 会(British Pharmacopoeia Commission)正式出版的法定药品标准。英国药典最新 2017 版于2016 年 8 月出版发行,2017 年 1 月生效。是英国制药标准的重要来源,其中 33 收录了欧洲药典中的全部专论与要求。对植物药的记载内容主要包括:功效和用途、定义、鉴别、检查、含量测定以及贮藏等。英国草药典British Herbal Pharmacopoeia 英国 1974 年出版了

47、第一版英国草药典,并进行过三次修订,总共收录了 169 种植物药。英国草药典对世界范围内提高用于制造植物药的草药原料的质量控制,确保草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至今也不失为质量控制的参考标准,特别是对英国药典和欧洲药典未收载的植物药。德国植物药专论German Herbal MedicineMonograph 德国卫生部于 1978 年设立 E 委员会(Commission E),由 E 委员会编制各个植物药专论,作为德国植物药法典,凡在德国出售的植物药,必须符合该专论的规定。专论包括了 360 种植物药。是协调统一欧盟各成员国传统植物药和固有应用植物药注册特别是互认申请注册的重要

48、依据。它对植物药的化学组成,所含生物活性成分,批准的适用症,禁忌,不良作用,与化学药物的交互作用,剂量范围,服用期限,药理学等均有明确规定。饮食补充剂相关法规在欧盟中药材作为饮食补充剂则需要符合 饮食补充剂指令DirectiveEC/2002/46,新食品管理法规egulation EC/258/97,食品营养与健康声称法规egulationEC/1924/2006,强化食品管理法规egulationEC/1925/2006 和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针对植物来源成分作为饮食补充剂的相关技术指南。除了这些主要法规外,还要符合对食品中农药残留、微生物、生物毒素、重金属以及其它有害污染物作出限量

49、规定的食品标签指令 34 (Dir 2000/13/EC)、食品卫生法规(eg EC/852/2004)、食品和饲料中新农兽药最高残留限量(eg EC/396/2005)、食品中特定污染物最高限量水平(eg EC/1881/2006)等相关法规规定 4.3.3.美国 美国药典/国家处方集(简称 USP/NF)由美国药典委员会编辑出版,至今已被全球 140 多个国家与地区承认和使用。每年出版一次,最新 USP40/NF35 版于 2016 年 12 月份出版,2017 年 5 月 1 日生效,包含 4 卷及 2 个增补版。它包含关于药物、剂型、原料药、辅料、医疗器械和食物补充剂的标准,规定了植物

50、药中微生物、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检验要求,是唯一由美国 FDA 强制执行的植物药材和相关产品法定标准。美国草药典American Herbal Pharmacopoeia1995 年美国草药典委员会成立,属于民间非盈利组织。其宗旨是促进植物药和植物药产品的合理使用。美国草药典计划出版至少 300 个常用植物药的专论,迄今为止,已经出版了 19 个植物药的专论,其内容非常广泛,是美国植物药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植物药工业产品指南Guidance for IndustryBotanical Drug Products 植物药工业产品指南 是由美国FDA 药物评价和研究中心(CDER)的工作小组起草,20

51、04 年 6 月由美国 FDA 发布,是 FDA 制定的专门针对植物药的一部法案,其主要对植物药注册申报材料、审批程序等作了详细的规定;明确指出了植物药不同于化学药的一些主要特点,在 35 安全性相对有保障、疗效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情况下,适当放宽临床前研究的技术要求。饮食补充剂健康与教育法案(Dietary SupplementHealth and Education Act)简称DSHEA1994 年美国FDA 修订确立了针对饮食增补剂的安全性和标示管理法规的框架,通过了饮食补充剂健康与教育法案。明确了植物性药材在不作为药品使用的前提下,可以不需要事先得到 FDA 的批准,用于饮食增补剂直接

52、上市。根据植物药工业产品指南内容,植物药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主要途径有两类:一是以饮食补充剂的形式上市,二是以植物药作为药物上市。4.3.4.日本 日本植物性药材能以食品添加剂、食品特定保健用食品以及汉方药品被批准上市,其中一部分是处方药。根据用途不同,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法律。日本药局方Japanese Pharmacopoeia 由日本药局方编辑委员会编纂,日本厚生省颁布执行,具有法律效力。分两部出版,第一部收载原料药及其基础制剂,第二部主要收载生药,家庭药制剂和制剂原料。目前最新版为 2016 年出版的第十七改正版(即 JP17)。包含生药品种 276 条,其中药材 161 条,粉末饮片55

53、条,提取物与成方制剂 60 条。日本药局方对生药的记载内容包括基源植物学名、药用部位、科名、指标成分含量限度、性状和显微特征、鉴别、纯度检查、干燥失重、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含量、含量测定等。食品中残留农药肯定列表制度 简称“肯定列表制度”日本于 2003 年开始 36 引入“肯定列表制度”,2005 年 6 月 21 日正式出台并向各成员通报了“肯定列表制度”最终草案,于 2006 年 5 月 29 日正式实施。“肯定列表制度”是限定在日本市场销售食品中农业化学品含量的一项制度,参照欧盟与美国标准制定,由于大部分对日出口中药产品是以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的名义入关,所以“肯定列表制度”对中

54、药产品适用。且“肯定列表制度”中涉及的农业化学品以农药为主,仅“暂定限量标准”规定的农药就有 734 种,涉及 50000 余项。所以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影响中药出口的农残标准。4.3.5.韩国 韩国药典The Korean Pharmacopoeia 和韩国草药典Korean herbal Pharmacopoeia 韩国食药局(KFDA)颁布了韩国药典以及韩国草药典作为补充,两部药典共收录了 500 多种植物性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标准。包括了重金属、农药残留、二氧化硫残留、真菌毒素、苯并芘标准的限量标准。生药等残留污染物质标准和实验方法2011 年,韩国食药局发布 2011-27 号公告,对韩国“生药等残留污染物质标准和实验方法”再次进行修订,制定了生药(包含中药和中药材)及其提取物(包含萃取物、液态浸膏、药酒)产品的重金属、农药残留、二氧化硫残留、真菌毒素、苯并芘标准和实验方法,并以此来确定生药的质量管理标准。除在韩国药典和韩国草药典等医药品各条款中规定上述限量标准及实验方法的品种外,均遵守此标准及实验方法。该标准制定的限量标准约 3000 余条,覆盖了仅 500 余种中药材及其制剂。37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唯恒农业:2019年中药材流通市场研究报告(37页).pdf)为本站 (云朵)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