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2024智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市场空间、产业链及相关车企布局分析报告(39页).pdf

编号:158914 PDF 39页 7.55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2024智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市场空间、产业链及相关车企布局分析报告(39页).pdf

1、2023 年深度行业分析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报告 慧博智能投研 目录 目录 一、概述.1 二、驱动因素.4 三、发展现状.10 四、技术路线及竞争格局.13 五、市场空间.15 六、产业链梳理.20 七、相关车企布局.26 八、未来趋势.36 一、概述一、概述 1.智能汽车智能汽车智能车辆就是在一般车辆上增加了先进的传感器(如雷达、摄像头等)、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通过车载环境感知系统和信息终端,实现与人、车、路等的信息交换,使车辆具备智能环境感知能力,能够自动分析车辆行驶的安全及危险状态,并使车辆按照人的意愿到达目的地,最终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目的的汽车。总的来说,智能汽车是搭载先进传感系统、决

2、策系统、执行系统,运用信息通信、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部分或完全自动驾驶功能,由单纯交通运输工具逐步向智能移动空间转变的新一代汽车。2.政策规范政策规范 国外:部分国家有关自动驾驶法规政策出台时间较早,处于不断完善过程中。2021 年梅赛德斯-奔驰在德国获得全球首个 L3 级自动驾驶系统国际认证;2023 年奔驰又在美国内华达州和加利福尼亚州获得批准。中国:深圳率先立法支持 L3 自动驾驶上路,相关法规于 2022 年 8 月施行。此外我国 L3/L4 级智能网联汽车试点政策已于 23 年 11 月出台.3.系统组成系统组成 智能驾驶系统由感知、决策和执行三个部分构成。

3、智能驾驶通过传感器感知周围环境、监测车辆的定位和状态,并转化为数据和信息,实时动态监测周边环境变化,并利用感知的结果,对车辆进行最优规划,在规划好路径之后,汽车执行系统会控制车辆沿着规划好的路径完成驾驶。也就是通过“感知、决策和执行”来解决这三个核心问题。通过“感知、决策与执行”三个系统的分工协作,责任明确地控制汽车运行。感知层用来代替人的眼睛,通过传感器(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高精地图等)来收集驾驶员行驶过程中涉及到的驾驶信息,包括道路边界、车辆、行人,被称为“中层控制系统”。决策层用来代替人的大脑,通过获取到的信息进行计算,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负责路径规划和导航,被成为“上层控制系

4、统”。执行层则是代替人的手脚,将接收到的控制策略进行执行,其中包括加减速、转向等,也被称为“底层控制系统”。二、二、驱动因素驱动因素 1.智能驾驶政策频出,加速行业发展智能驾驶政策频出,加速行业发展 2023 年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更是政策频出推动智能驾驶行业发展,产业迎来质变时刻。仅 2023 年上半年,国内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已出台近 30 条涉及智能驾驶产业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从产业结构、技术创新、网联基础设施等多方面推动智能驾驶行业发展。央地协同,地方先行先试探索创新路径,截至2023 年 6 月,我国 50 余个省市区发布道路测试实施细则,推动无人化测试、载人测试、载物测试、高速测试、商业

5、化试点等测试示范创新探索,多地通过地方立法或设立政策先行区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此外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运行正式启动,推动产业发展与升级转型,11 月 17 日,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旨在引导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和使用主体加强能力建设,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功能、性能提升和产业生态迭代优化,基于试点实证积累管理经验,支撑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制修订,加快健全智能网联汽车生产准入管理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有助于保障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运行,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广应用经过试点实证的自动驾驶和“车能路云”融合的先进技术和产品、可行方案

6、、创新机制。通知的实施意味着我国正式启动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商业化运行,产业发展迈出关键一步。L3 及以上智能驾驶立法试点,智能汽车全产业链有望受益。国内 L3 及以上自动驾驶的立法和试点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允许在封闭路段和规定开放路段测试,允许以无人驾驶汽车为载体的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活动试点,推出对 L3 级以上的智能网联汽车的管理办法。目前国内正处于第三阶段,工信部等发文支持有条件的自动驾驶(L3)和高度自动驾驶(L4),推动智能汽车产业迈入 L3 时代,智能汽车全产业链有望受益。2.车企不断加码智能化,国内智能汽车产业迎来爆发期车企不断加码智能化,国内智能汽车产业迎来爆发期 新势力车企前瞻布局技

7、术研发,引领着未来智能驾驶的发展方向。华为智能驾驶软硬件持续升级迭代,从 ADS1.0 到 2.0 的升级,实现功能端多维度升级。ADS1.0 通过融合感知 BEV 架构实现“看得清”,ADS2.0 最重大的变化是“有图无图都能开”,摆脱高精地图的依赖,通过 GOD2.0 与道路拓扑网络推理实现像真正司机一样看路识路,问界 M5、新问界 M7 均搭载了 HUAWEIADS2.0 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小鹏汽车不断完善其智能驾驶硬件,成为国内首个实现无图智驾整车落地的厂商。目前,小鹏汽车的XNGP 系统在国内智能驾驶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XNGP 是小鹏汽车最新一代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它继承了 XPI

8、LOT 系统的优势并进行了进一步发展,该系统可以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具备实现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的能力。智能架构升级,推出面向全场景智驾的终极架构-XBrain,该系统由深度视觉神经网络 XNet2.0 和基于神经网络的规控 XPlanner 等模块构成。基于全新的 XBrain 架构,小鹏也提出了新的目标:轻地图(覆盖中国、走向全球、哪里都能用)、全场景(跨越高速/城区、连接小区和内部道路)、轻雷达(拟人感知、极致降本)。传统品牌车企逐步加码智能驾驶,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在头部车企带领下,智能化新一轮产业趋势正在开启,比亚迪、长安、吉利等头部车企高度重视智能化,通过引进人才与技术、寻求合作等多种方

9、式,积极提升智能驾驶技术水平。在智能驾驶发展的过程中,部分传统车企通过孵化智能化品牌布局智能驾驶,同时传统品牌也在加速实现 L2 级别智能驾驶从 0-1 的发展。目前长安汽车旗下的阿维塔,在与华为合作后成为中国唯二两家实现城市 NOA 功能的车企品牌。吉利推出子品牌极氪、长城推出魏牌,当前二者的智能驾驶功能与头部新势力车企相比也无太大差距。城市 NOA 将规模落地,高阶辅助智能驾驶有望实现升级降本。领航辅助驾驶,即特斯拉所称的 NOA(Navigate on Autopilot),亦可对应不同车企对外宣传的“高阶智能/智慧+领航/导航+自动/辅助驾驶”功能,可实现一定道路场景范围内的点到点智能

10、驾驶。根据场景的不同,领航辅助可进一步分为高速领航和城区领航。高速领航普遍限制在特定高速公路和城区高架路开启,目前已在国内落地开花;城区领航则针对复杂城区道路场景进行升级,今年正加速导入。目前国内各大车企正在比拼 L3 级智能驾驶功能城市 NOA(领航辅助驾驶)功能落地速度,当前华为、小鹏、理想、蔚来等车企均在积极布局城市NOA,计划于 2023 年年内落地相关功能,逐步拓宽开放区域。城市场景开放之后,数据也将丰富累积,从而推动车企智能驾驶算法迭代、智能驾驶技术代际升级。随着算法的迭代和成熟,高阶辅助智能驾驶有望减配高成本硬件,未来综合成本有望继续降低。智能驾驶发展到达新高度,汽车产业智能化水

11、平快速提升。2022 年乘用车 NOA 标配前装搭载交付量为21.2 万辆,今年 1-6 月交付 20.9 万辆,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1-9 月交付量已达 37.7 万辆,同比增长151.2%,渗透率接近 2.5%。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3 年中国智能网联车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1613亿元,2020-2023 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26.2%。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搭载辅助智能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有望从 2023 年上半年的 42.4%增长至 2025 年的 75%,届时,国内智能汽车产业将迎来爆发期。3.消费者对于汽车智能化的需求提升消费者对于汽车智能化的需求提升 消费者对于汽车智能

12、化的需求提升,正加速汽车产业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创新模式的出现将汽车产业价值的微笑曲线升级至 2.0,开始向消费者端延伸,同时价值链条向数字化创新模式延伸。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从最开始对于功能汽车安全性、舒适性等生理需求,逐渐发展成现在的情感与归属需求以及尊重需求,希望可以将更亲密的社交关系从手机延伸到座舱内。主机厂也正在通过汽车数字化升级提供给消费者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服务,满足消费者的长尾需求。智能化是汽车革命的下半场,智能驾驶市场需求增长。消费者在购买电动车时考虑的问题,除了使用成本低和环保之外,智能化程度高已成为重要考虑因素。这也显示出电动车已真正进入市场

13、驱动的阶段,不再依靠政策补贴以及牌照等因素驱动;并且造车新势力的产品也逐渐得到消费者认可。消费者对智能化配置有强烈需求,可极大程度提升购车意向。泊车、高速公路、城市道路也是当下乘用车自动驾驶的三大应用场景,根据麦肯锡2023 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超 75%的用户对自动泊车和高速公路领航辅助有需求,城市道路领航辅助的需求占比也超过 60%。智能驾驶渗透率仍处低位,未来发展空间较大。目前我国乘用车智能驾驶渗透率在 30%-40%之间,处于 L2 向 L3 过渡阶段。随着技术逐步走向成熟、产品价格逐渐下降及用户智能化体验需求的不断提升,智能驾驶功能正逐渐从豪华车向中低端车型发展,渗透率快速提升。20

14、23 年 1-6 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 L2(含 L2+)辅助驾驶功能车型销售 324.4 万辆,同比增长 37.7%,增速维持较高水平。在市场规模方面,工信部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 2.0明确提出要加强智能网联技术攻关,到 2025 年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达到 50%,到 2030 年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超过 70%。体验升级叠加智驾降本,智能驾驶技术渗透率加速提高。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2022 年,我国搭载辅助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乘用车新车销售量达到 700 万辆,同比增长 45.6%,其中新能源汽车辅助自动驾驶系统搭载比例达 48%;全国已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里

15、程超过 1.5 万公里,自动驾驶出租车、无人巴士、自主代客泊车、干线物流以及无人配送等多场景示范应用在有序开展;全国 17 个测试示范区、16 个“双智”试点城市、7 个国家车联网示范区完成了 7000 多公里道路智能化升级改造,装配路侧网联设备 7000 余台套。随着优质车型的推出,2023 年高速和城市 NOA 等高阶智驾功能的体验得到增强,同时,智驾降本也将使得搭载智驾功能的车型价格下降,推动智驾渗透率提升。根据佐思汽车研究,2023 年上半年 L2 级智能驾驶渗透率达到 35.1%(去年同期 27.1%),L2+/L2+智能驾驶渗透率达到8.6%(去年同期 4.8%)。从趋势上,我们认

16、为 L2 有望逐步成为接近标配的功能,L3(因法规原因,当下的 L2+可认为是 L3)开始迈入渗透率提升加速期。三、三、发展发展现状现状 1.汽车数字化加速落地,为企业带来高增值汽车数字化加速落地,为企业带来高增值 数字化大势所趋,汽车智能化已成为行业共识。2022 年比亚迪研发投入达到了 202.23 亿元,同比增长90.31%;研发人员数量达到 69697 人,较上年同期增长 72.59%,携手华为云推出车联网系统,自研DiPilot 高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userid:93117,docid:158886,date:2024-04-11, 数字化/数字技术加速汽车迭代,为企业带来高溢价增

17、值。汽车工业中设计、研发和营销环节呈现出更高的增效价值。数字化设计/研发加速汽车的更新迭代,道路状况信息系统、车辆防碰系统、智能座舱屏等已逐渐形成购车标配。2.整车价值量提升,智能软硬件替代发动机整车价值量提升,智能软硬件替代发动机 电动车时代,三电、感知系统和芯片是电动车的核心,产品技术快速迭代,整车价值量提升。以电动车为代表的比亚迪销量增速远超传统车大众。2022 年,我国汽车销量超 2686 万辆,新能源市占率 25.6%;单车软件价值将从当前的 8,000-16,000 元增长至 2030 年的 16,000-32.000 元,其价值占整车硬软件物料清单(BOM)的比例预计将从当前的

18、4-9%增加至 2030 年的 8-12%。3.智慧交通空间不断扩大,道路数字化成为新趋势智慧交通空间不断扩大,道路数字化成为新趋势 智能交通行业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2021 年中国城市智慧交通(不包括停车)的千万项目市场规模达到了 276.41 亿元,同比增长了 21.63%;江苏已累计安装车联网路侧设施超过 1700 个,覆盖道路里程 1400 多公里。智慧交通千万项目规模快速增长。尚普咨询公布数据,截止 2022 年 12 月底,智能交通千万项目中标金额总和最高的企业是电信系,中标总金额达到了 17.23 亿元,中标项目数量为 52 个;排名第二的是移动系,中标金额为 16.38 亿元

19、,中标项目数量为 98 个。四、四、技术路线及竞争格局技术路线及竞争格局 1.技术路线技术路线 特斯拉为智能驾驶先驱,2016 年开始自研,延用业内常规的骨干网络架构;2020 年正式推出BEV+Transfomer 架构,引发自动驾驶技术行业重构。FSDV12 或将完全转向端到端智能驾驶技术方案。与模块化方案相比,端到端智能驾驶方案将感知、规划、控制环节一体化,去除了各模块基于规则的代码,将传感器收集到的信息直接输入神经网络,经过处理后能够直接输出智能驾驶指令,使得整个系统端到端可导。在特斯拉推出 BEV+Transfomer 架构后,国内华为/小鹏/理想/蔚来等企业智能驾驶方案均采用此技术

20、路线。2.竞争竞争格局格局(1)第一梯队:特斯拉第一梯队:特斯拉/华为华为/小鹏小鹏 特斯拉引领自动驾驶无图方案:北美地区 FSDV11 正在向 V12 版本迭代,V12 上车试用在望;FSD 入华持续推进。华为计划 23 年底无图城市 NCA 全国都能用;小鹏计划 24 年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网络。(2)第二梯队:理想第二梯队:理想/蔚来蔚来 理想 23 年全场景城市 NOA 覆盖 110 城(23 年 12 月 10 日智能软件发布会);蔚来计划 23 年底城区领航路线里程累计开通 6 万公里。(3)第三梯队:比亚迪第三梯队:比亚迪/长城长城 比亚迪计划 24Q1 在腾势 N7 上推送城市 N

21、OA;长城搭载毫末智行城市 NOH 的车型魏牌蓝山预计 24Q1量产。五、五、市场空间市场空间 1.智能驾驶商用车市场规模将在智能驾驶商用车市场规模将在 2025 年达到年达到 7 万亿元万亿元 智能汽车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渗透率快速提升,市场规模不断扩张。智能化汽车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汽车之家研究院预计 2025 年将突破 5000 亿,达到 5303 亿元。作为汽车智能化的代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两大功能的渗透率和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提高:智能座舱方面,头豹研究院预计智能座舱渗透率将在 2025 年达到 76%,市场将突破千亿;智能驾驶方面,亿欧智库预计 L1 级别以上的智能驾驶

22、功能搭载率将在 2025 年达到 42%,头豹研究院预计智能驾驶商用车市场规模将在 2025 年达到 7 万亿元。2.内部零部件发生巨大变化,带动增量市场内部零部件发生巨大变化,带动增量市场 新能源汽车相较于传统汽车,内部零部件发生巨大变化,带动增量市场。1)电动化:动力总成的改变创造了电池、电机电控等产品的出现,同时续航里程的提升要求轻量化、热管理等配套零部件的支持;2)智能化:智能驾驶从感知、决策到执行的闭环,带动传感器、控制计算平台和底盘电子的渗透率的提升;3)科技化:更舒适更便捷的体验使得新技术不断在智能电动车中应用,智能座舱、多功能座椅、智能车灯、空气悬架等差异化科技应用配置率不断提

23、升。除价值占比最高的电池系统外,新能源汽车各零部件模块价值分布较为平衡,均能提供较大市场容量,孕育大市值零部件企业。其中车身结构件、电机电控系统与底盘部件的价值量最高,未来在电动车市场的空间或均将达 2000 亿元以上(按照全球 2025 年 1800 万辆的电动车销量假设以及整车价格平均21.5 万做测算),而一些小品类模块如舱内安全系统、车窗、仪表板等也或均达到 300 亿元以上的容量,这意味着各个领域均有望孕育出色企业,且中国市场亦有望诞生涉及多个领域的大型平台型企业。现阶段中国汽车供应链企业发展,无论相较海外汽车零部件龙头,还是中国手机供应链龙头,企业规模都有较大发展空间,而未来汽车供

24、应链有望形成更优于手机供应链的企业格局,前景十分广阔。3.中国车载芯片市场空间巨大,国产芯片在多因素加持下快速崛起中国车载芯片市场空间巨大,国产芯片在多因素加持下快速崛起 中国车载芯片的需求市场庞大,但目前中国车载芯片市场 95%依赖进口,其中计算、控制类芯片的自主率低于 1%。在国家政策支持、产学研融合等方式的驱动下,本土企业不断提升汽车芯片设计能力,加快补全芯片生产制造侧的生产设备与设计工具的国产化能力,推动供应链自主可控。预计 2025 年,中国市场的汽车芯片国产化率将达到 30%。相较于国际供应商,本土供应商与国产化芯片也存在天然优势。当下产业智能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芯片生态系统的构建

25、尤为重要,本土供应商贴近中国市场且具备良好的配套能力。本土供应商的供应链稳定性更强,且产品更具性价比,在产业智能化发展过程中,迎来快速崛起。从车规级 SoC 芯片专利公开的趋势来看,2022 年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车规级 SoC 芯片专利公开最多的国家。4.汽车软件汽车软件有望成为未有望成为未来汽车产业中的重要利润点来汽车产业中的重要利润点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汽车经历类似从“功能手机”向“智能手机”的发展路径,电子元器件及软件在整车制造成本占比快速提升。软件定义汽车已成未来趋势,汽车软件有望成为未来汽车产业中的重要利润点,“硬件预埋+软件付费升级”的模式延长了汽车的生命周期。亿欧智库预计

26、,中国汽车软件市场规模将从 2020 年的 1.85 万亿元增长至 2030 年的 3.44 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7%;汽车软件在整车价值中所占的比例有望在 2030 年达到 65%,成为未来汽车产业中的重要利润点。此外,再加上硬件的替换周期更长,主机厂趋向于先做好座舱硬件(尤其是高性能座舱芯片)的预埋,后续通过 OTA 升级软件逐步发挥硬件的性能,商业模式也逐步转化为了“硬件预埋+软件付费升级”,持续升级的软件功能延长了汽车的生命周期。特斯拉作为行业的先行者,已率先采用了这一商业模式,将一次性前装收费拓展至订阅服务持续收费,随着自动驾驶功能的逐步提升,对应软件功能的价格、普及率有望随之提

27、升。5.车载线束价值和增量:价值量提升,空间超千亿车载线束价值和增量:价值量提升,空间超千亿 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传统乘用车中低、中、高档车用线束平均价值量分别为 2500、3500、4500 元。新能源车用线束平均价值量为 5000 元。结合 2016-2023 年汽车产量,可得车载线束历史市场空间。自2020 年开始车载线束市场连续 4 年保持正增长。2023 年市场总额达到 1100 亿元,同比增速 12%。高压线束比重逐年提升:高压线束是新能源汽车产生的增量,2021 年我国汽车高压线束行业市场规模为 88.6 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 159.82%;2022 年我国汽车高压线束行业市场

28、规模为 141.4 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 59.59%6.智慧大灯价值和增量:均价下探渗透提升,百亿市场空间智慧大灯价值和增量:均价下探渗透提升,百亿市场空间 智能车载光主要包括光源、成像芯片、空间光学、光学算法等技术应用,系列产品包括 AR-HUD、智能光显、智能车灯等。当前 ADB 大灯已下探到 10-20 万元的价格区间,装配 AFS 功能的车型相对集中于中高端车型,DLP 仍以 40 万元以上的高配新能源车型为主。据统计,近几年我国智能大灯市场规模增长迅速,截至 2022 年市场规模约为 181.4 亿元,智能大灯市场均价整体呈下降态势,2022 年我国智能大灯市场均价约为 2448

29、元/套,其中 ADB 市场均价约为4130 元/套,AFS 市场均价约为 1920 元/套。六、六、产业链梳理产业链梳理 智能汽车产业链上游主要由各种传感器、芯片、软件算法、高精地图等组成,其中,芯片技术长期由国外厂商主导,随着我国芯片产业不断成熟,华为、地平线等本土芯片厂商有望逐步扩大市场份额;此外,我国出现一批专注于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厂商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演进和上车,位于中游的整车厂往往通过自主研发或者合作研发的方式打造智能驾驶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下游为应用服务市场,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升级,无人运输等应用场景有望为相关企业降本增效。1.传感器传感器 汽车传感器的发展历史悠久,应用范围已从车辆

30、本身延伸到了外部环境。从 20 世纪 60 年代至 21 世纪初,各类车身感知传感器陆续出现,比如,燃油车主要以测量压力、油量、水温等传感器为主,而电动车主要以测量电流、气体等传感器为主。近年来,伴随着 AI 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车时代对于环境感知传感器的需求逐渐涌现,而大部分环境感知传感器都是具备信息采集和信息处理能力的智能传感器。智驾场景和智舱场景成为了环境感知类智能传感器主要的应用场景。由于车内外的环境复杂度较高,信息处理难度较高,这让智能传感器成为了智驾和智舱最主要的传感器。基于 AI 技术的新一代传感器成为了智能传感器的新趋势。新一代传感器具备边缘计算能力,能够对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计

31、算,相比于传统智能传感器,其核心部件的精密度更高,软硬件的要求也更高。在AI 技术的加持下,新一代传感器能够更快地处理大量数据,同时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能力,更好地处理深度信息。新一代传感器主要出现于汽车智能化时期,此时,智驾功能开始实现 L2 级以上的高速和城区 NOA,而智舱功能朝着更智能化的人机交互类功能发展,比如乘客的情绪识别、手势识别等。国内智能汽车发展浪潮下,本土感知传感器供应商迎来弯道超车的机会 新一代感知传感器的上下游产业链主要可分为上游的各类传感器供应商、中游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商和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商、下游的主机厂,其中,不同类型的传感器都有不同的核心元器件组成,对应的供应商也会

32、有所不同。得益于国内智能汽车的发展大浪潮,感知传感器的供应商已不再以国外企业为主,不少国内供应商的技术实力和产品可靠性也得到了主机厂、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商的认可。2.芯片芯片 随着智能汽车的发展,汽车对于芯片的数量以及单颗芯片的算力与性能都提出了新的需求。按汽车功能区域划分,车载芯片可划分为智能驾驶芯片、智能座舱芯片、智能车控芯片(网关+MCU 控制类芯片)与动力安全芯片。各功能芯片之间相互配合,为用户提供安全、稳定的驾乘优质体验。行业中,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芯片成为企业争相布局的风口。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芯片海外市场有高通、Mobileye、英伟达等主要玩家,但行业寡头格局尚未形成,行业

33、市场格局有待重塑。随着国产智能汽车芯片的长期布局与研发,地平线、芯驰科技等国内芯片制造商开始崭露头角,“中国势力”成为智能车芯比拼赛中的新亮点。3.操作系统操作系统 汽车操作系统(OS)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的系统结构中都占据重要的地位,根据控制的功能,车用OS 可分为车控 OS 和车载 OS。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的系统架构中,操作系统的作用都十分重要,对下承接管理硬件资源分配的任务,向上管理各软件的运行。根据博世的定义,整车可分为五大功能域,分别为动力总成域、底盘域、车身域、智能座舱域和自动驾驶域,五大功能域由两类操作系统所控制,这些操作系统统称为车用操作系统,根据控制的功能域,我们可以将车用

34、 OS 分为车控 OS(包括安全车控 OS 和智能驾驶 OS,负责车身控 制、管理驾驶功能)和车载 OS(负责管理座舱功能)。根据头豹研究院的数据,在自动驾驶与智能座舱的操作系统需求推动下,汽车 OS 行业规模有望于 2025 年达 395.3 亿元。汽车操作系统可以进一步分为狭义操作系统和广义操作系统。狭义上的 OS 特指可直接搭载在硬件上的OS 内核,又称为底层 OS,即我们耳熟能详的 Android、Linux 均属于这一层次;而广义 OS 从下至上包括从 BSP、OS 内核、中间件(作为底层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之间的桥梁,是对软硬件资源进行管理、分配和调度的平台,充当着软件和硬件解耦的关

35、键角色)及库组件等硬件和上层应用之间的所有程序,由系统软件和功能软件两大层次构成。目前大部分厂商自研的 OS 都是在 OS 内核基础上进行改造,属于广义操作系统,按照对中间件改造程度的深浅,又可以进一步将自研 OS 划分为三类。内核提供操作系统最基本的功能,负责管理系统的进程、内存、设备驱动程序、文件和网络系统,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这一层级的竞争格局较稳定,以 QNX、Linux、Android 为代表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头豹研究院统计,这三大 OS 内核在 2021年占据座舱操作系统 80%以上的市场份额),OS 内核的复杂性使得大部分厂商都选择在其基础上进行中间件以及应用软件的开发

36、,这也是大部分厂商自研操作系统的结构。而按照对中间件改造程度的深浅,我们又可以进一步地将自研 OS 分为定制型车用 OS(对 OS 内核里的软件、系统软件里的中间件进行了修改)、ROM 型车用 OS(仅对功能软件里的中间件进行了修改)、超级 APP(不涉及中间件的修改)。七、七、相关车企相关车企布局布局 1.小米小米汽车汽车 2024 年 3 月 28 日,小米集团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主题为“向前”的小米汽车上市发布会,正式发布小米 SU7。4 月 3 日,小米 SU7 首批交付仪式在北京亦庄的小米汽车工厂总装车间举行。小米集团CEO 雷军亲手向首批车主交车,全国 28 城交付中心也同步

37、开启首批交付。从智能配置上来看:小米SU7 配备了小米澎湃 OS 操作系统,底层打通了座舱互联体验,承载构建了人车家全生态;实现了小米自研端侧大模型首次上车,能够实现语音交互控车,可融合车的位置、方向、视觉等信息,配备 56寸超大尺寸 HUD 抬头显示,Pro 和 Max 版配备了激光雷达、508TOPS 算力、城市领航。具体来看,小米 SU7 将全系标配智能辅助驾驶,包括全国都能用的高速领航、一键代客泊车和智能泊车辅助等功能。为打造出色的智驾体验,在硬件上小米 SU7 选择了英伟达 Orin 芯片+激光雷达这一“黄金搭档”,同时搭配高清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实现多传感器融合感知。而在智能座舱方

38、面,小米 SU7 将搭载高通第四代座舱芯片骁龙 8295,以及小米澎湃 OS,实现多屏联动的座舱体验,并逐步接入 5000+款小米平板应用,以及 1000+款小米智能生态设备无感上车,实现人车家全生态闭环。动力部分,小米 SU7 提供了单电机和双电机两种动力,其中双电机版车型最大功率为673 马力,0-100km/h 加速时间 2.78 秒,配备容量为 101kWh 的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CLTC 续航里程为 800km。单电机版车型最大功率 299 马力,0-100km/h 加速时间 5.28 秒,配备容量为 73.6kWh 的弗迪磷酸铁锂电池,CLTC 续航里程为 668km。此外,小米

39、SU7 还将搭载前双叉臂以及后五连杆独立悬架,配置 CDC 减振器空气弹簧,以及博世 DPB+ESP10.0 全解耦制动系统等。配备 16.1 英寸中控生态屏,拥有 3K 分辨率、16:10 比例、91.7%屏占比、1024 级动态调光,以及 7.1 英寸翻转式仪表屏,可以呈现驾驶必要信息。HUD 方面,该车配备 56 英寸 HUD,拥有 10 度 x3.6 度超宽视角、1500:1 对比度、13000 尼特虚像亮度。小米拥有全球排名第三的智能手机品牌(占 2022 年出货量的 13%)和领先的消费级 AIoT 平台,在恢复库存补货和非中国出货量强劲增长的推动下,2024E 年的收入/智能手机

40、出货量很可能继续保持同比复苏态势。这将使小米核心业务的利润在 2023E 稳健执行利润率改善后持续扩张。小米首款智能电动车型的发布是市场重新评估小米新举措的窗口。从长远来看,小米稳健的资产负债表、在软硬件/智能手机-物联网-汽车整合方面的强大能力,以及因规模和深入参与电动汽车供应链而形成的成本优势,将增加其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成功机会。2.赛力斯赛力斯 赛力斯是作为首个鸿蒙智行伙伴,率先推出问界系列,在销售上已经获得成功,独立品牌蓝电定位在 10万级别。赛力斯与华为合作,从 2021 年推出问界 M5 至 2023 年推出问界 M9,该系列车型受到市场较高关注,2023 年 12 月问界 M7 销

41、量超过 2 万台,M9 的大订也超市场预期,M5 预计在 24 年进行改款,有潜力成为新的热销车型。赛力斯在 2023 年推出独立的新能源品牌蓝电系列,主打高性价比市场。赛力斯销量结构中,问界已占主导地位,四季度新 M7 交付后,问界占比达 84.59%。23 年 9 月问界新款 M7 发布后,四季度在销量上已占据主导地位。独立品牌蓝电上市后,四季度销量已经超过赛力斯的传统品牌,但对公司整体的边际影响有限。3.北汽蓝谷北汽蓝谷 北汽蓝谷与华为合作,将推出鸿蒙智行系列的 C 级纯电高端轿车。北汽蓝谷即将推出 C 级纯电高端轿车,采用鸿蒙智行合作模式,华为深度参与产品定义和设计,提供销售渠道。新车

42、型预计定价在 30-50 万之 间,处于自主品牌车型高速渗透的价格带,且自主品牌轿车在这一领域市占率低,以行政功能为主的自主品牌轿车更是稀缺。北汽蓝谷当前品牌主要有极狐系列和北京汽车 EU 系列等。极狐汽车是首款 HuaweiInside 模式的汽车子品牌,其中的 HI 车款采用了华为全栈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但华为未参与产品设计与销售。早期的极狐品牌车型包括,20 年上市的中型 SUV 阿尔法 T 和 21 年上市的中型轿车极狐阿尔法 S,定价较高;后续极狐推出了阿尔法 S/T 的中端车款,并在 2023 年陆续推出中端车型极狐考拉与阿尔法 T5。EU 系列主要是 EU5/EU7 两款

43、车型,定价在 10-20 万之间;EU 系列部分用于北京地区的 B 端营运市场。北汽蓝谷目前旗下车型市场端表现乏善可陈,若新款鸿蒙智行车型热销,将为北汽蓝谷贡献显著的业绩弹性。北汽蓝谷销量主要来自于 EU 系列,EU 和 B 端营运市场需求相关。极狐系列整体表现一般,但随着逐渐从 30 万+市场下沉至 20 万以下市场,极狐的销量在改善。EU 系列 2023 年汽车销量接近48000 辆,极狐阿尔法系列 2023 年销量接近 15000 辆。4.江淮汽车江淮汽车 江淮汽车将与华为打造鸿蒙智行高端系列,预计覆盖 50 万以上价格带。鸿蒙智行相关在建工厂可以覆盖 B 到 D+级别的 SUV/轿车/

44、MPV 等全品类车型,预计主打 50 万以上市场,江淮汽车鸿蒙智行子品牌将成为自主品牌高端化的重要力量。江淮汽车主营业务主要有商用车业务、乘用车业务,并持有大众安徽 25%份额,江淮汽车现有业务和资产为公司业绩与估值筑底,江淮与鸿蒙智行项目未来贡献业绩弹性。江淮汽车的商用车业务以轻卡为主,是公司过去最大的营收模块,并且贡献了较为稳定的利润,为公司发展铸造基石。2023 年上半年,江淮汽车营收中,商用车业务占比 45.94%,是最大的业务板块,乘用车业务营收占比 37.70%。江淮的商用车布局以轻卡为主,中、重卡、多功能商用车、客车等都有布局。江淮的商用车业务利润率较为稳定,毛利率长期维持在 1

45、0%左右,2022 年全年公司的商用车业务贡献了 65.02%的利润。江淮自有乘用车业务聚焦核心车型,拓展自主新能源品牌的第二增长曲线,同时公司有着丰富的高端车制造经验,并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公司自主乘用车有多年发展历史,但车型多而不精、品牌知名度有限。近年来,公司聚焦核心车型瑞风系列和子品牌思皓系列,并推出纯电车型钇为。公司积极布局出海业务,乘用车、皮卡等出口业务稳健发展;同时,在与蔚来过往合作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高端乘用车制造经验。江淮自有乘用车在国内消费市场成绩一般,鸿蒙智行相关产品将对公司整体业绩提供高弹性。江淮的自主乘用车价格主要布局在 10 万以下和 10-20 万价格带,整体交付

46、量有限,钇为上市之后成为自有乘用车品牌的第三支柱。公司自主乘用车在国内市场出清冗余产品线,充分释放了不利因素。后续鸿蒙智行车型落地,公司乘用车业务有望迎来反转。5.理想汽车理想汽车 理想主打 30-50 价格带家庭用车,顺应汽车用户结构趋势,也占据了当前替代率最具增速的区间。理想汽车主打 SUV 车型,产品策略“自上而下”进行布局,塑造高端的品牌形象。2018 年发布第一款车型理想 ONE 试水乘用车市场之后,第一款热销车型 L9 定位在了 40-50 万之后,后续理想汽车发布 L8/L7下沉至 30-40 万价格带,获得消费者高度认可。2024,理想将发布 L6 进一步下沉至 20-30 万

47、价格带,预计发布 WO1 进军 30 万以上的自主轿车蓝海。随着理想汽车新的车型推出,理想 ONE 逐步退出市场,理想 L7 于 2023 年 2 月上市后,销量不断上升,2023 年 12 月理想 L7 销量超过 2 万台已成理想旗下最热销车型。家庭用车的需求增加,2023 年理想L7、L8、L9 销量都表现出上升的态势,理想 L7 连续 3 个月销量超过 1.5 万台,理想 L8 和 L9 的销量也连续 5 个月超过 1 万台。理想汽车产品在 30-50 万价格带布局均衡,L9/L8/L7 均有稳定的可观销量。2023 年,理想汽车主流三款车型稳定贡献销量,在 L8/L7 产品热销的情况下

48、,L9 所代表的 40-50 价格带车型占比仍超 30%。这反映了理想汽车,在自身产品规划和设计上的优秀能力,不同车型之间定位清晰,适应不同客户群体,下沉产品对更高定位的产品没有明显的“平替”作用。预计进一步下沉至 20-30 万市场之后,销量有进一步提升。6.比亚迪比亚迪 比亚迪在 10-20 万规模最大赛道具备领先优势,在 20-30 万自主高增长的赛道是唯一进入前五的自主品牌,同时在 30 万以上市场布局有仰望、腾势、方程豹三个风格各异的子品牌,兼顾家庭用车和越野等个性化需求。公司在保持三电、混动技术、成本管控等优势的同时,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也有望在智能化方面快速追赶。比亚迪产品矩阵非常

49、丰富,王朝、海洋、腾势、方程豹、仰望五大系列,覆盖价格广。王朝和海洋覆盖30 万元以下价格带,是公司销量的重要支柱。腾势在 2022 年 5 月上市,主打高端新能源品牌,腾势D9 车型 2023 年销量超 10 万辆。仰望品牌于 2023 年推出,定位在旗舰豪华品牌。方程豹是比亚迪推出的个性化全新品牌,12 月交付量表现良好。30 万以上的高端品牌将是比亚迪重要的利润来源,打开公司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王朝和海洋系列的销量较高,故比亚迪汽车销量主要分布在 10-20 万元价格带。随着腾势、仰望、方程豹系列新车型的推出,30 万以上的汽车销量在 2023 年末有所增加。比亚迪 2023 全年在国内

50、零售市场的销量结构,10 万以下/10-20 万/20-30 万/30-40 万/40-50 万/50 万以上销量占比分别为8.98%/67.86%/16.65%/3.45%/2.98%/0.08%。7.长安汽车长安汽车 长安汽车在 10-20 万赛道长期处于前两大自主品牌。公司和华为将深度合作,有望将华为的智能网联优势赋能到更多的自主品牌车型上。长安汽车车型覆盖面广,包括从 A00 级到 B 级的轿车;从 A0 级到 C 级的 SUV;从 A 级到 B 级的 MPV。自主品牌方面,包括传统 V 标系列以及新能源品牌深蓝、阿维塔、启源。合资品牌福特、马自达等经历了下滑,在公司销售结构中占比已经

51、不大。长安汽车销售价格主要分布在 10-20 万之间,其次是 10 万以下的高性价比车型。2023 分月度来看,10-20 万汽车销量呈波动上升趋势,且该价格带汽车销量在 2023 年 12 月达到新高度。10 万元以下的车型,这表明长安汽车主打高性价比车型。长安汽车 2023 全年在国内零售市场的销量结构,10 万以下 /10-20 万/20-30 万/30-40 万/40-50 万/50 万以上销量占比分别为 24.83%/65.97%/5.64%/4.02%/0.25%/0.29%。品牌销量结构上,传统能源的 V 标长安占比依然较高,合资车型对公司边际影响已经减弱。长安汽车23 年零售销

52、量中,71.35%来自于 V 标长安,公司自主品牌新能源转型仍有空间;合资品牌合计占比19.68%,其中长安福特占了 10.54 个百分点。自主新能源品牌主要依赖于深蓝,长安和华为的深度合作在投资端和业务端落地之后,长安自主新能源品牌有望迎来高速增长。8.23 年底年底/24 年重磅新车型前瞻年重磅新车型前瞻 八、八、未来趋势未来趋势 1.技术成熟技术成熟+供应链降本,助力渗透率加快提升供应链降本,助力渗透率加快提升 随着智能驾驶算法技术不断成熟,ADAS 硬件配置由堆配置、强冗余向性能够用、追求性价比方向转变。以华为 ADS 为例,2.0 相较 1.0,减少了 2 个摄像头、3 个毫米波雷达

53、、2 个激光雷达,芯片算力也由原来的 400Tops 降低至 200Tops。此外,随着供应链降本不断推进,智能驾驶配套车型价格持续下探,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2.软件付费模式有望跑通,迎来商业模式变革软件付费模式有望跑通,迎来商业模式变革 汽车智能化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汽车产品具备 OTA 能力,未来在软件付费模式的加持下,OTA 市场或成车企盈利新增量。一方面,在 SOA 架构下 OTA 的实现更加方便灵活,可以帮助主机厂为用户远程修复软件问题,大大减少了主机厂的召回成本和用户的时间成本;另一方面,借助面向服务的架构,OTA 可以实现软硬解耦,服务实体可以部署在任意的域控制器上,且在出厂后也能

54、进行部署策略的调整,增强用户体验。特斯拉为智能付费先驱,中国新势力品牌有望紧跟特斯拉开启智能软件付费模式。3.智能驾驶启航,重塑商业模式智能驾驶启航,重塑商业模式 2023 年为智能驾驶元年,L3 智能驾驶试点标准落地,华为、小鹏等部分品牌车型已经落地城市 NOA,理想等企业加速追赶年底将落地城市 NOA,预计 2025 年部分车型和部分区域 L3 智能驾驶将落地。汽车企业商业模式有望迎来重塑变革,软件服务短期助力汽车销量提升,长期有望成为车企收入核心利润来源。智能化整车,智能驾驶领先的整车企业,例如华为系车企赛力斯、小鹏等,快速推进智能驾驶落地,企业有望享受智能驾驶导入期向成长期迈入阶段的估值溢价。零部件:若主营业务以智能驾驶相关业务为主,也有望享受智能驾驶带来的估值溢价;否则,随着电动化进入成熟期的缓慢增长,相应的估值溢价或将无法体现。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2024智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市场空间、产业链及相关车企布局分析报告(39页).pdf)为本站 (2200)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小程序

小程序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