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民银智库:2018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95页).pdf

编号:16102 PDF 95页 2.46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民银智库:2018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95页).pdf

1、 I 中国各省级区域 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2018 年 12 月 I 课题组成员 组长:黄剑辉(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 成员:应习文 王静文 袁雅珵 任 亮 孙 莹 张雨陶 伊 楠 外聘专家(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 李 凯 张荣刚 伊丽娜 梅 怡 章守颖 李欣然 曹 樱 任大明 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 I 内容提要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的 “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了更好地了解各地区的发展形势,有针对性地解决地区不平衡矛盾,需要准确地衡量当今中国各省

2、级区域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为此,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组成课题组,在总结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指数(GCI)、国家统计局综合发展指数(CDI)等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筛选了生产力水平、经济结构、基础自然资源、基础设施、财政、金融市场、知识经济与创新等 12 大类指标(归纳为“要素驱动”、“效率驱动”、“创新驱动”三种类型),对我国 31 个省级区域的发展水平进行了全面横向对比分析,并将各省的指标与全球平均水平、全国平均水平进行对比,进而提出政策建议,形成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2018)报告。本报告与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2018)一起,构成了研究系

3、列,可为各地方政府找准在全球、全国的定位和差距、制定未来改革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二、中国各省级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及问题二、中国各省级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及问题 1.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当前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贯彻新发展理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总体来看,2017 年我国地区经济运行展现出一定韧性,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中西部地区支撑作用愈发增强,东部地区经济基

4、本平稳,东北地区经济触底修复。但也要看到,目前国内经济形势稳中有变,各种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交织,我国区域发展差距依然较大,区域分化现象逐渐显现,尤其是南北分化问题日益凸显,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中西部地中西部地区支撑作用愈发增强。区支撑作用愈发增强。 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总量均占到全国的 20%左右。近年来,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与“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政策叠加效应显著,中西部地区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全面增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 区域增长新动能不断集聚。 2017 年, 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连续 9 年超过东部地区。中西部新兴区域增长极加速形成,成渝、长

5、江中游、中原、关中平原等城市群区域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带动相关板块融合发展。 东部地区经济基本平稳。东部地区经济基本平稳。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传统引擎作用依然显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II 著, 在改革创新、 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方面先行先试、 积极探索、 积累经验,引领全国高质量转型发展。从经济总量看,广东、江苏和山东三省构成我国区域经济“第一阵营”,从人均看,北京、上海、天津三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 11万元。从增速看,福建省领跑东部,浙江、广东、山东、江苏等省份增速高于全国水平。 东北地区经济触底修复。东北地区经济触底修复。2017 年,辽宁增速由负转正,同比增长 4.2%,较上年回

6、升 6.7 个百分点,黑龙江、吉林两省同比分别增长 6.4%、5.3%。传统产业复苏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强支撑地区经济企稳回升,积极因素在不断积聚。未来东北振兴政策还需持续加码,继续以转变政府职能、国有企业改革、民营经济发展为重点,优化地区投资营商环境。同时,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快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南北地区分化问题日益凸显。南北地区分化问题日益凸显。2017 年以来,我国地区分化问题进一步突破四大板块的限制,南北区域差异显著。南方地区经济总量占到全国的六成以上。广东、江苏等南方发达省份创新驱动发展、产业升级成效明显,新动能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日益突

7、出。 受东部地区新兴经济带动和产业转移的积极影响, 贵州、云南、 重庆等西南地区省市成为全国经济增速最快的地区。而北方省份普遍面临经济增速下降、传统产业收缩、传统动力减弱、资源能源瓶颈突出、生态环境压力凸显等问题。山东省作为北方经济第一大省经济总量与广东、江苏差距拉大。全国有 8 个省区市经济增速低于全国水平, 均来自北方地区, 其中内蒙古、 天津、甘肃三省区市经济增速仅为 4.0%、3.6%、3.6%,较上年分别下滑 3.2、5.5、4.0个百分点。 2. 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提高,但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提高,但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由于各地区经济特点

8、和所处工业化阶段不同, 经济结构和服务业占比存在较大差异,服务业地区发展不平衡特征显著。 2017 年,全国仅 10 个省区市服务业比重高于全国水平,其中,北京和上海服务业比重分别达到 80.6%和 69.2%,位列全国前两名,远超全国其他地区。东部地区率先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培育,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 对经济增长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在“互联网+”发展战略带动下,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服务业成为推动当地甚至全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引擎。 而中西部地区多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产业结构偏重偏旧,产业升级进程缓慢, 加上当地居民

9、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多数地区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比重均偏低。2017 年,在服务业占 GDP 比重低于 50%的 18 个省区市中,15 个为中西部省区市。随着中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服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 III 务业还有很大的提升和发展空间。 3. 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保持较快增长,但区域内出现分化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保持较快增长,但区域内出现分化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问题较大,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而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逐步缩小与东部发展差距,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完善,公路、铁路、通信

10、网络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对增强当地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但中西部地区内部省份之间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出现了较大的分化现象。具体表现在: 公路建设方面,公路建设方面,2017 年,全国公路网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 49.7 公里,比上年增加 0.8 公里。重庆、河南、安徽、湖北、湖南、贵州等 6 个中西部省市公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 100 公里以上,分别排在全国第 1、3、6、7、12、13位, 其中重庆、 安徽和湖北公路建设较上年的增长量分别达到每百万平方公里 6.1、4.1 和 5.0 公里,公路密度和增长量均大幅高于全国水平;而黑龙江、甘肃、内蒙古、青海

11、、新疆、西藏等 6 省区公路网密度却低于全国水平,分别为每百平方公里 36.7 公里、35.2 公里、17.4 公里、11.3 公里、11.1 公里和 7.4 公里,与上述 6个中西部省市公路建设水平差距悬殊。 铁路建设方面,铁路建设方面,2017 年,全国铁路网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 1.32 公里,比上年增加 0.03 公里。其中重庆、宁夏、江西、陕西、湖北铁路网密度均在每百平方公里 2 公里以上, 较上年的增长量分别达到 0.07、 0.06、 0.16、 0.17 和 0.04 公里,铁路网密度和增长量均双双超过全国水平。 而甘肃、 内蒙古、 四川、 云南、 新疆、青海、西藏等中西部省区排

12、全国后七位,铁路网密度均低于全国水平,其中,云南、新疆、青海、西藏等 4 个省区甚至不足每百平方公里 1 公里,较上年增长量也低于全国 0.03 公里的水平。 通信水平方面,通信水平方面,作为移动网络建设的洼地,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在电话尤其是移动电话普及率方面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17 年,所有中西部省市电话普及率实现稳步增长,其中重庆、内蒙古、青海、甘肃等省区提升幅度最大,较2016 年分别提高 12.6、 12.9、 11.7 和 12.3 部/百人, 是全国提升幅度的两倍以上,分别达到 124.9、121.6、119.9 和 108.7 部/百人。而河南、广西、湖北、云南、湖南、安徽

13、、江西等中西部省份排全国倒数后七位,电话普及率均低于 100 部/百人,其中,湖北、云南、江西三省较上年的提升幅度也小于全国 5.3 部/百人的水平。 4. 基础公共服务进一步改善,地区间差距较大基础公共服务进一步改善,地区间差距较大 我国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 各级各类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改善,但资源配置不均衡、服务水平差异较大等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IV 医疗资源方面,医疗资源方面, 2017 年, 全国每万人执业 (助理) 医师数同比增加了 1.3 人,全国每万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增加了 3.5 张,31 个省区市每万人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每万人病床数

14、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总体来看,西部地区医师数量在全国处于中下游水平,在万人拥有医院病床数方面则普遍高于东部、中部地区,凸显医疗资源在不同板块的分配仍不均衡。 教育资源方面,教育资源方面, 2017 年, 全国万人专任教师数为 92.8 人, 同比增加 1.6 人。四大板块在不同阶段教育各具优势:东部地区高等教育师资力量较强,中部、西部地区初等教育(小学)和中等教育(初中、高中)阶段师资力量较为充足。具体来看,2017 年,北京普通高等学校万人专任教师数为 32.1 人,领先全国其他地区,是位居末位的青海的 4.1 倍;新疆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阶段万人专任教师数为 116.1 人,位列全国第一,

15、是位列末位的上海的 2.5 倍。 5. 人口自然增长率增速放缓,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增速放缓,人口文化文化素质持续改善素质持续改善 2017 年,全国出生人口 1723 万人,比上年减少 63 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43,比上年下降了 0.52 个千分点。受此影响,2017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32,比上年下降了 0.54 个千分点。2016 年开始实施的全面二孩政策未能遏制住生育人口数量的下滑趋势。 分省看,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滑的 10 个省区市中,东部占 4 个,中部占 2 个,西部占 3 个,东北占 1 个;黑龙江、辽宁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为负,其中辽宁降幅进一步扩大。21 个省区市人口

16、自然增长率小幅上升,其中,广东人口自然增长率已连续多年提升,由 2013 年的低点 6.0提高至2017 年的 9.2。 人口人口文化文化素质持续改善。素质持续改善。 2017 年, 全国文盲率继续小幅下滑, 高中以上学历人口比重、大专以上学历人口比重和万人在校研究生人数均有所增加。从四大板块来看,东部地区人口文化素质仍显著好于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在区域之间的差距仍然明显。 6. 财政收入增速加快,地区间财力差距较大财政收入增速加快,地区间财力差距较大 2017 年, 全国财政运行总体平稳, 财政收入增速加快。 全年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 7.4%,其中税收收入同比增长 10.7%,比上年分别加

17、快 2.9 个、6.3 个百分点,扭转了近年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税收收入增速逐年放缓的态势。 从四大板块来看,板块间财政收入指标差距较大,东部、西部财政收入占比和税收收入占比普遍高于中部、东北地区占比,四大板块内部也存在分化现象。财政收入占比方面,2017 年全国前十位省区市中,东部占 5 个,西部占 4 个,中部占 1 个;同时,东部地区的江苏、福建、河北、山东四省财政收入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中部的河南排最后一位。 税收收入占比方面, 2017 年全国前十位中,东部占 6 个,西部占 3 个,中部占 1 个;同时,东部地区的江苏、河北、福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 V 建、山东

18、税收收入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的河南、湖南并列最后一位。 7. 人口红利进一步减弱,劳动收入地区差距有所缩小人口红利进一步减弱,劳动收入地区差距有所缩小 2017 年我国适龄劳动人口比重降幅进一步扩大, 较 2016 年下降 0.71 个百分点,降幅扩大 0.21 个百分点。全国除贵州、云南、福建和宁夏 4 个省区适龄劳动人口比重增长外,其余 27 个省区市适龄劳动人口均出现下滑,其中上海、山东、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降幅较为明显。长期来看,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将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企业用工成本加速上升,企业负担进一步加重;劳动力转向买方市场,工资收入水平快速上升。 从劳动力成本看, 2

19、017 年, 全国平均工资和最低工资水平分别增长 9.99%和6.37%, 涨幅均较上年同期有明显提升。 分地区看, 区域间的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平均工资增幅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增幅前十位的省区市中,中西部地区占到 8 个,增速均在 10%以上。最低工资方面,增幅前十位的省区市中,中西部地区占到 7 个,广西、四川、西藏等地增速均在 15%以上。中西部地区收入水平的明显改善,说明我国区域间收入差距正逐步缩小。 8. 科技研发投入水平明显提升,关键技术领域有待突破科技研发投入水平明显提升,关键技术领域有待突破 近年来,我国科技投入不断增加,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得到全面实施,创新作为引领发展

20、的第一动力,被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从科研投入来看,2017 年,全国 R&D 经费支出投入强度为 2.13%,比上年提高 0.02 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部的北京、广东、上海、江苏、山东等地凭借坚实的创新基础设施、人才和技术优势,成为我国的科技创新高地,其中北京、上海作为全国科创中心,科研投入强度分别达到 5.64%、3.93%,明显高于全国其他地区;全国共有 11 个省区市投入强度不足 1%,其中 8 个为中西部省区市。与上年同期相比,全国共有 20 个省区市投入强度有所提升,湖南、宁夏和重庆排名增幅前三位。 从科研人才投入看, 2017 年, 全国 R&D

21、人员全时当量为 273.6万人/年,较上年提高 3.4 万人/年;分地区看,全国共有 10 个省区市 R&D 人员全时当量高于全国水平,多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广东、江苏和浙江三省排名前三,分别为 45.73、45.55、33.36 万人/年。与上年相比,全国有 15 个省区市 R&D人员全时当量有所提升,其中四川、江西、重庆等中西部地区提升明显。 总体来看,近年来,虽然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有了明显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关键技术和工艺有待突破,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有待加大,技术创新机制还不够完善,技术交易市场的服务功能仍需要增强。此外,在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国际经济贸易争端频

22、现,我国在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核心技术存在的明显短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VI 板, 使得我国在国际经济贸易竞争中频频受制于人。未来为使我国在国际经贸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补上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不足的短板不仅将成为我国科技领域改革的重大任务,更是我国由科技创新大国向科技创新强国迈进的关键。 9.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任务仍然艰巨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任务仍然艰巨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全国各省级区域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取得一定成效,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经济能耗水平显著降低,各主要指标均呈现好

23、转趋势。2017 年,全国各省会城市年均 PM2.5、单位 GDP 的废水排放量、 工业固废量、 电力消费量较上年分别下降 9.4%、 11.2%、 3.3%、 20%。 然而,经过多年粗放式的经济发展之后,当前我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任务仍然艰巨,主要指标仍处在高位,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特别是西部地区,由于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依赖程度高,工业结构中以重化工业为主, 对环境易产生较大污染, 尤其是西北地区的资源消耗程度较高。 其中,单位 GDP 电力消费量的前 5 名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和甘肃均位于西部地区;单位 GDP 工业固废排放量的前 10 名中有 7 个是西部省

24、区市;单位 GDP 废水排放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也多是西部省区市,其中云南、广西、重庆和青海明显高于其他省区市。此外,大气污染治理形势依旧严峻,2017 年,全国省会城市 PM2.5 浓度较高的地区主要是以河北石家庄为代表的华北地区,在当前环保督查趋严, 停产限产等多种治理措施作用下虽有所改善, 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三、政策建议三、政策建议 1. 建立现代化政府治理体系,按照“四分法”全面建立现代化政府治理体系,按照“四分法”全面厘清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社会制度的基础,不理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往往使制度设计陷入探讨不清和充满争议的格局。为此,我们首先将经

25、济社会按照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划分为四大领域。第一大领域为“公共服务领域”,包括铁路、电力等公共性领域,由于存在自然垄断或极强外部性,应该由政府主办;第二大领域为“战略性领域”,如“一带一路”相关的金砖银行、亚投行、国开行等,需要政府及专门机构牵头,市场适时跟进;第三大领域为“民生领域”,涵盖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四大民生领域,需要政府、市场双到位、齐发力。政府负责公平,市场负责效率;第四大领域为“竞争性领域”,即完全市场化性(竞争性)领域。应由市场运作,政府负责监管与提供服务。 建设现代化政府治理体系、加快打造民主法治、以人为本、强化市场、公共服务型的政府对各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首先,要坚持民

26、主法治、以人为本。“民主法治”就是要以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为目标,形成完备的地方法规体系,形成严明规范的法制环境;“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为广大公民及人口提供公共服务,实行“良治”,使人民能够创造财富、实现福利最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 VII 大化,使纳税人和贫困人口受益。其次,强化市场,服务市场。各地需特别注重为市场竞争主体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坚持建设 “有限政府” 和 “有效政府”的原则,厘清政府和市场、社会的边界,让企业和企业家成为市场经济舞台上的“主角”。最后,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进一步简政放权。政府要实现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能力

27、、专业水平和效率,同时继续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力度,提高简政放权的含金量。 2. 大力推进以“四个三”为整体框架的全面改革大力推进以“四个三”为整体框架的全面改革 一是“三组供求关系全面改善”。第一组供求关系是制度供给与发展需求的关系,从政府端入手,持续推进改善制度供给,致力于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实现政府、市场“双到位”。国有经济布局根据战略性、公共性、民生性、竞争性进行有进有退式的调整,竞争性领域国有股本可适当向外资、民资减持,所得资金用于弥补社保缺口,剩余股权加快划入社保,进而在战略性领域、公共性领域、民生领域更多、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而在竞争性领域更多发挥外资、民资等市场

28、主体的作用;第二组供求关系是金融供给与实体需求之间的关系,从金融供给主体入手,大力促进金融有效供给与实体经济有效需求的匹配,构建多层次、市场化、广覆盖新型金融体系,实现金融、实体“双发展”;第三组供求关系是企业供给与居民需求之间的关系,从实体经济的外企、国企、民企等生产力供给主体入手,实现国企、民企“双进步”。 二是“新三驾马车全面提速”。第一驾马车是“改革开放”,即改善制度、开放市场;第二驾马车是“创新创造”,即创新模式,创造新品;第三驾马车是“生态民生”,即改善生态,提升民生。 三是“三大供给主体全面发展”。三大供给主体即国企、民企、外企,要积极改革国企、大力发展民企、留住吸引外企。 四是

29、“三次产业全面升级”。夯实农林牧渔业的基础性保障作用,着力实现农业现代化;坚持工业强省战略,着力实现工业现代化;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着力实现服务业现代化。 3. 拓展对外开放新优势,塑造多层次开放新格局拓展对外开放新优势,塑造多层次开放新格局 改革开放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路径。当前,国内正按既定规划有条不紊推进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国际上则面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部需求放缓等挑战。在此背景下,各地区应发挥各自区位优势,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重塑外贸竞争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一是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推动各地对外双向投资贸易往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推进新一轮更高水平的双

30、向开放。一方面,不断完善国际化、 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 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VIII 市场采购等新型贸易方式,促进外贸结构优化与产业转型升级联动,加快“引进来”;另一方面,以“一带一路”倡议为统领推动国际产能合作,着力提高对国际市场的出口比重,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质量档次和品牌附加值,大力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二是高标准高水平建设国内自贸试验区,形成“遍地开花”的全方位对开放格局。各省要找准自贸区特色定位,走差异化发展路径,加强各自贸区之间的协同、错位发展,打造梯度发展的全方位立体开放格局,同时配合“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要战

31、略的实施。三是明确各地重点开放领域,逐步将开放领域从制造业拓展至服务业,以扩大开放促进产业升级。应加快推进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创新,推行富有竞争力的对外开放政策,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有序放宽市场准入,将吸引外资由以往以制造业为主转变为以中高端制造业和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为主。 4. 服务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融合发展,助力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服务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融合发展,助力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服务国家区域战略顶层设计,助力重大区域战略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与四大板块叠加效应,促进区域间相互融通补充。助力国家建立

32、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在显著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均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提升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等重点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重要支撑。 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重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为中心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改革创新、新旧动能转换和区域一体化发展。 助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格局,落实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举措,在提高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加快培育新动能、构建区域新增长极新增长带方面不断前进。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推动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助力东中西部地区

33、形成连接更加紧密的区域合作关系。在国际国内产业变革、布局重塑背景下,重点关注中西部地区在产业转移、产业梯度发展、新兴产业集聚等方面的建设进程和发展机遇,积极参与我国区域间产业转移、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 5. 关注消费和新兴产业增长点,促进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和新动能加快集聚关注消费和新兴产业增长点,促进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和新动能加快集聚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 传统重工业和高投资高增长模式已不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消费品质要求的提升和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到来使得消费增长和新兴产业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驱动力量, 并正在改变和优化着

34、我国的经济结构和增长动能, 成为我国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 各地要深入了解和研究居民收入变化、 居民消费结构变化以及消费发展趋势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 IX 变化情况,顺应居民消费升级的大趋势,在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居民重点消费领域,不断增加消费市场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升产品和服务消费品质。针对东部发达地区重点推动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创造出消费新热点和新模式,更好满足居民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针对中西部地区居民消费特点,重点增加消费产品和服务供给,进一步挖掘和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重点关注新兴产业发展和区域间产业转移情况, 推动形成区域间产业协同发

35、展新格局。东部地区重点关注创新发展和新兴产业集聚情况,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高技术和新兴产业领域加大投资力度,抢占我国未来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中西部地区应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加大对产业向中高端发展的支持力度,助力加快我国产业优化升级进程和新动能集聚发展。 6. 改善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中西部地区交通和通信水平,提高中西部地区交通和通信水平 随着 “一带一路” 建设的不断推进, 我国东西双向开放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在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产能合作上增长迅猛,进一步释放了发展潜力。 但长期以来中西部

36、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落后状况正日益制约其进一步发展,尤其在交通和信息基础设施领域的短板更为突出,成为阻碍中西部地区要素流动、信息沟通、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瓶颈。中西部地区处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洼地,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持续推进中西部地区重点交通和通信建设项目, 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机制, 充分发挥 PPP 模式的融资作用, 加大对交通和通信领域建设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在交通领域,大力支持公路、铁路、水路和机场等全方位、立体化的交通网络建设,尤其是连接东中西部重点城市和“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交通网络建设;在通信领域,重点加大中西部城市基础网络工程建设,进一步扩大 4G网络的覆盖率和互联网普及

37、率, 使更方便快捷的通信服务惠及更多的中西部地区人民。 7. 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 基本公共教育方面,支持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优先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等教育基础薄弱地区改善基本办学条件,提升深度贫苦地区教育信息化水平以改善教育教学质量;增加教师编制、提高教师待遇,组织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帮助边远地区改善学校学科教师缺乏、教师专业知识不足、教学能力不够、教学质量较差等状况。 基本医疗服务方面,加快改善区域医疗资源的非均衡配置状况,加大对农村及中西部相对落后地区的财政扶持力度, 在中西部人口

38、密度较高的地区配置较多较好医疗资源;加强高层次医疗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医疗卫生人员到农村和中西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X 部欠发达地区从事医疗工作,促进优质医疗人力资源流动,提高中西部地区医疗卫生人才的专业技能水平;东部地区应支持民营医院发展,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社会医疗服务提供,解决东部地区床位紧张等问题。 8. 以“股田制”为新动力加快推动农村土地制度及生产方式改革以“股田制”为新动力加快推动农村土地制度及生产方式改革 党的十九大报告及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 都强调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和政策体系。

39、当前,我国各地的城市和农村都进入了一个全面转型的新阶段, 农村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各地应在城镇化的基础上,开辟农村发展新空间,发挥乡村的动力机制作用,促进城乡双向互动,既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需要,也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各地可以“股田制”为新动力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城乡有效对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城乡互动的内在动力, 旨在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和房屋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归属明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农村产权制度,完善市场化配置资源机制,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性障碍,推动农村资产资本化。现阶段,为真正释放农村生产要素活力,加快推动农业现代

40、化,实现城乡有效对接、互动融合发展,各地可尝试在搞好土地承包权、宅基地和其他不动产确权登记的基础上,致力于构建基于“股田制”(承包权入股)及国外资本、城市资本入股的“农业发展公司”,进而推动乡村管理“民主化、法治化”,农业生产方式“工业化”,农民身份“工人化”、“市民化”,农村面貌“社区化”。 9.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发展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生态环境保护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改善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 既要有决心和信心, 也要有耐心和恒心, 要按照党的十九大决策部署,坚决打好污染

41、防治攻坚战。 推动新时代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不断创新绿色治理方式,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全过程和各方面;二是建立健全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不断深化和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强顶层设计,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三是建立健全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及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设定并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

42、比启示及政策建议 XI 10. 加强基础研究投入,提升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水平加强基础研究投入,提升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水平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但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与其他科技强国相比仍有明显差距。从整个科技创新链条看,基础研究领域短板最为明显,具体表现为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 顶尖基础研究人才和团队较匮乏、 投入总体不足、环境待优化等问题。 为加快推动我国由科技创新大国向科技创新强国迈进, 应加强基础研究领域投入, 增强基础研究能力, 提升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水平。 一是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在农

43、业、材料、能源、网络信息、制造与工程等领域和行业集中力量攻克一批重大科学问题; 二是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源头创新的重要作用,更加聚焦基础学科和前沿探索,支持人才和团队建设;三是深化基础研究国际合作,加大国家科技计划开放力度,支持海外专家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吸引国际高端人才来华开展联合研究,加快提升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 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 I 目 录 第一部分 编制说明 . 1 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 2. 指标的设计与选取 . 2 3. 关于本研究所采用方法论的有关说明 . 3 第二部分 中国各省级区域 12 大类经济社会指标对比 . 5

44、1. 生产力水平 . 7 1.1 地区生产总值(GRP) . 7 1.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 8 1.3 经济增长速度 . 9 2. 经济结构 . 10 2.1 服务业比重 . 10 2.2 投资率 . 11 2.3 消费率 . 12 2.4 城镇化率 . 13 3. 宏观经济稳定 . 14 3.1 通货膨胀率 . 14 3.2 国民储蓄率 . 15 3.3 赤字率 . 16 3.4 公共债务占生产总值比重 . 17 4. 基础设施 . 18 4.1 人均年用电量 . 18 4.2 公路网密度 . 19 4.3 铁路网密度 . 20 4.4 人均民用航空旅客运输量 . 21 4.5 移动互联

45、网普及率 . 22 4.6 电话普及率 . 23 5. 基础生态资源 . 24 5.1 人均淡水资源量 . 24 5.2 人均耕地面积 . 25 5.3 森林覆盖率 . 26 5.4 人均石油、天然气、煤炭储量 . 27 5.5 人均铁矿石储量 . 29 6. 健康与基础教育 . 30 6.1 人口自然增长率 . 30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II 6.2 预期寿命 . 31 6.3 万人医师数 . 32 6.4 万人病床数 . 33 6.5 万人专任教师数 . 34 6.6 文盲率 . 36 7. 高等教育 . 37 7.1 高中以上学历人口比重. 37 7.2 大专以上学历人口比重. 38 7

46、.3 万人在校研究生数 . 39 8. 财政 . 40 8.1 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 . 40 8.2 人均税收收入 . 41 8.3 税收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 . 42 9. 金融市场 . 43 9.1 金融行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 43 9.2 银行业贷款余额与生产总值的比例 . 44 9.3 股票市场交易额与生产总值的比例 . 45 9.4 保费收入与生产总值的比例 . 46 10.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47 10.1 省会城市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 . 47 10.2 单位 GDP 废水排放量 . 48 10.3 单位 GDP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 . 49 10

47、.4 单位 GDP 电力消费量 . 50 11. 就业与劳动市场 . 51 11.1 失业率 . 51 11.2 适龄劳动人口比重 . 52 11.3 平均工资水平 . 53 11.4 最低工资水平 . 54 12. 知识经济与创新 . 55 12.1 R&D 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 . 55 12.2 R&D 人员全时当量 . 56 12.3 万人专利授权量 . 57 12.4 人均技术市场成交额. 58 12.5 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 . 59 第三部分 中国各省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及问题 . 60 1.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

48、60 2. 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提高,但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 61 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 III 3. 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保持较快增长,但区域内出现分化 . 62 4. 基础公共服务进一步改善,地区间差距较大 . 64 5. 人口自然增长率增速放缓,人口文化素质持续改善 . 64 6. 财政收入增速加快,地区间财力差距较大 . 65 7. 人口红利进一步减弱,劳动收入地区差距有所缩小 . 66 8. 科技研发投入水平明显提升,关键技术领域有待突破 . 66 9.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任务仍然艰巨 . 68 第四部分 政策建议 . 69 1

49、. 建立现代化政府治理体系,按照“四分法”全面认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69 2. 大力推进以“四个三”为整体框架的全面改革 . 70 3. 拓展对外开放新优势,塑造多层次开放新格局 . 71 4. 服务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融合发展,助力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 72 5. 关注消费和新兴产业增长点,促进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和新动能加快集聚 72 6. 改善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中西部地区交通和通信水平 . 73 7. 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 . 74 8. 以“股田制”为新动力加快推动农村土地制度及生产方式改革 . 74 9.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发展 . 7

50、5 10. 加强基础研究投入,提升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水平 . 76 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 1 第一部分 编制说明 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解决好这对主要矛盾, 将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为贯彻十九大精神,正确把握新时代主要矛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全面认识和分析我国社会经济各方面发展的现状,从需求和供给两端入手,全面提升我国在全球的竞争力。 改革开放 40 年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各地区的发展水平仍然

51、很不均衡,东、中、西部在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等方面差异较大,为了更好地了解各地区的发展形势,有针对性地制定下一步的发展计划,就必须准确地衡量当今中国各省级区域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并对比其与全国水平以及与发达国家水平之间的差距。 在研究中, 我们参考了现有的一些研究成果, 包括 “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指数(GCI) ” 、 “中国国家竞争力报告”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综合发展指数(CDI) ” 、 “中国省域竞争力指数”等,最终形成了涵盖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资源环境等方面的 12 个大类共 50 项指标。根据这些指标对中国各省级区域进行比较研究,形成了中国各省级区域

52、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本研究” ) 。 除本研究外,我们还编制了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 (2018) 报告, 以便将中国各大类指标与世界主要经济体进行比较,从国家层面找准中国在世界的定位。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2 2. 指标的设计与选取 本研究的指标设计主要参考了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指数 (GCI) 以及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综合发展指数 (CDI)的指标设计思路。下面简要介绍以上两个指标体系: 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指数(GCI) GCI 指数主要分为 12 个支柱(pillars) ,分别是:1. 制度;2. 基础设施;3. 宏观经济稳定性;4. 健康与

53、基础教育; 5. 高等教育; 6. 商品市场效率; 7. 劳动力市场效率;8. 金融市场发展;9. 技术准备度;10. 市场规模;11. 商业成熟度; 12. 创新。 将以上 12 个支柱划入到三大类驱动因素下,其中前 4 个支柱为要素驱动因素,支柱 5 到 10为效率驱动因素,支柱 11 和 12 为创新驱动因素。 该指标体系认为一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可以分为要素驱动、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三个阶段,判断标准为人均GDP。不同阶段的国家,其要素驱动、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对应的支柱赋予的权重也所有不同。最后,通过对各个支柱下各项指标的标准化评分并将其进行加权平均后得出一国的整体竞争力水平总指标。 国家统

54、计局综合发展指数(CDI) 为了改变单一以 GDP 来衡量各地区发展程度的状况,国家统计局构建了一套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CDI) 。 该指标体系为三级指标体系,包括 6 大类一级指标,以及对应的二级、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包括: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发展、生态建设、科技创新和公众评价。 总指数是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发展、生态建设和科技创新五个维度测量的综合性指数,每一维度都由相应方面的分指数构成,每个分指数又由若干个指标合成。通过层层加权平均合成总指数,作为衡量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指标。 本研究的指标体系设计 本研究综合了以上两项研究的指标设计思路,提出了12 大类的指标体系,主要原则

55、如下: 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 3 (1) 结合中国国情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等因素, 对世界经济论坛 GCI 指标体系进行了一定删减,弱化了对于竞争力的衡量,加强了对于综合发展水平的衡量。 (2)借鉴世界经济论坛关于经济发展驱动因素的理论,对国家统计局 CDI 指数进行了丰富。 (3) 对于部分细项指标, 为了便于将国内外指标的口径进行统一,兼顾数据的及时性和可获得性,对细项指标进行了精简,部分指标口径也经过了处理。 按照以上原则, 本研究构建了 12 大类共 50 项的指标体系,如下表所示: 本研究的指标体系分类 要素驱动类 效率驱动类 创新驱动类 经济发展类 1、生产力水平 3

56、、宏观经济稳定 2、经济结构 社会发展类 4、基础设施 生态建设类 5、基础自然资源 10、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民生改善类 6、健康与基础教育 11、就业与劳动力市场 科技创新类 7、高等教育 12、知识经济与创新 财政金融类 8、财政 9、金融 从表中可以看出,借鉴世界经济论坛 GCI 的指标体系构建思路,本研究的 12 大类指标,也可归入要素驱动、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三大类驱动因素之中。同时,对应国家统计局 CDI 的指标体系,本研究的 12 大类指标也可归入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建设、民生改善和科技创新五个方面。此外,为突出本研究的特色,还加入了财政金融方面,分为财政、金融两大类指标,属于

57、效率驱动类。此外, 部分细项指标还借鉴了 “中国国家竞争力报告” 、“中国省域竞争力指数”等研究。 3. 关于本研究所采用方法论的有关说明 本研究不进行分指标的加权平均汇总,也不侧重于进行总指标的排名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4 有别于现有的关于竞争力排名和综合发展水平排名研究采用的通过对层层指标进行加权平均后汇总排名的方法,本研究并不将重点放在加权平均和排名上。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一是总指标的排名虽然能形成综合的评判,但更直接的感受往往被层层加权平均的数据处理过程所遮蔽。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每一个方面找出差距,形成直观感受,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二是各项指标的权重设定往往存在主观因素

58、,可能影响汇总指标的客观性。 三是通过加权平均汇总指标的方法需要对所有指标的数据公布年份保持一致,而有些数据公布有很大的延时性,这使得加权汇总往往只能使用上一年甚至上两年的数据,一些最新公布的数据不能得到及时反映。 关于本研究与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存在部分指标与口径不同的问题 为便于将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与中国各省级区域的类似指标进行直接或间接(指可以通过单位换算)的比较,在设计两个研究的指标体系时,尽量保证了指标的统一性。但由于国内外部分指标的统计方法和口径差异过大,本研究与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在保持大部分指标及统计口径一致的前提下,部分指标体系及口径

59、仍难以避免存在一定差异,详见附录。 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 5 第二部分 中国各省级区域 12 大类经济社会指标对比 为了准确衡量我国各省级区域在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环境资源等各方面的差距,本研究筛选了生产力水平、经济结构、基础自然资源、基础设施、财政、金融市场、知识经济与创新等 12 大类共 50 项分指标构建分析体系,具体指标见下表。后文将按照上述指标对我国 31 个省级区域的发展水平进行全面横向对比分析,并将各省的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全球平均水平进行对比。 指标大类 分项指标名称 1. 生产力水平 1.1 地区生产总值(GRP) 1.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1.3 经济增

60、长速度 2. 经济结构 2.1 服务业比重 2.2 投资率 2.3 消费率 2.4 城镇化率 3. 宏观经济稳定 3.1 通货膨胀率 3.2 国民储蓄率 3.3 赤字率 3.4 公共债务占生产总值比重 4. 基础设施 4.1 人均年用电量 4.2 公路网密度 4.3 铁路网密度 4.4 (人均)民用航空旅客运输量 4.5 移动互联网普及率 4.6 电话普及率 5. 基础自然资源 5.1 人均水资源量 5.2 人均耕地面积 5.3 森林覆盖率 5.4 人均能源储量 5.5 人均铁矿石储量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6 6. 健康与基础教育 6.1 人口自然增长率 6.2 预期寿命 6.3 万人医师数

61、6.4 万人病床数 6.5 万人专任教师数 6.6 文盲率(15 岁及以上) 7. 高等教育 7.1 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口比重 7.2 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比重 7.3 万人在校研究生数 8. 财政 8.1 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 8.2 人均税收收入 8.3 税收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 9. 金融市场 9.1 金融行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 9.2 银行业贷款余额与生产总值的比例 9.3 股票市场交易额与生产总值的比例 9.4 保费收入与生产总值的比例 10.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0.1 省会城市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 10.2 单位生产总值废水排放量 10.3 单位生产总值一般工业固

62、体废物产生量 10.4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 11. 就业与劳动力市场 11.1 失业率 11.2 适龄劳动人口比重 11.3 平均工资水平 11.4 最低工资水平 12. 知识经济与创新 12.1 R&D 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 12.2 R&D 人员全时当量 12.3 万人专利授权量 12.4 人均技术市场成交额 12.5 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 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 7 1. 生产力水平 1.1 地区生产总值(GRP) 图 1.1a 2017 年中国各省级区域地区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当年价格)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与 2016 年相比,2017 年我国多数省

63、区市经济总量继续迈上“新台阶”。江苏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8 万亿元。山东超过 7 万亿,达到 72634.2 亿元。浙江突破 5 万亿,达到51768.3亿元、 福建和上海超过3万亿, 分别达到32182.1亿元、 30633.0 亿元。 只有内蒙古经济形势较为严峻, 加上数据 “挤水分” 影响, 地区生产总值 16096.2 亿元, 较 2016年减少 2031.9 亿元,排名下降 3 位至第 21 位。 图 1.1b 2016 年、2017 年中国各省级区域地区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当年价格)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摘要 注:本研究中国港澳台地区数据来源为中国统计年鉴,港澳台数据不

64、参与地区排名和均值计算,下同 各省平均27327.1 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湖北河北湖南福建上海北京安徽辽宁陕西江西重庆天津广西云南内蒙古黑龙江山西吉林贵州新疆甘肃海南宁夏青海西藏香港澳门台湾2016年2017年2017年平均2017 年,我国综合国力持续稳步提升, 全国有 26 个省区市地区生产总量超过万亿元。广东、江苏和山东三省构成我国区域经济“第一阵 营 ” , 地 区 生 产 总 值 分 别 为89705.2 亿 元 、 85869.8 亿 元 和72634.2 亿元。西藏、青海、宁夏排名最后三位,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13

65、10.9 亿元、2624.8 亿元和 3443.6亿元。西藏自治区经济总量仅相当于广东的 1.46%。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8 1.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2017 年,全国人均 GDP 为 59660 元。按照 2017 年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 (1 美元兑换 6.759 元人民币) 计算,我国人均 GDP 达到 8827 美元。有 10 个省区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 个省区市低于全国水平。北京、上海两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 12 万元,分别为128994 元和 126634 元。排名其后的天津、江苏两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均超 10 万元, 分别达到 118943 元和 107

66、150元。贵州、云南、甘肃三省区排名最后三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 37956 元、34221 元和 28497 元,仅为京沪津三市的 29%。港澳台三地人均 GDP 明显高于内地省份,2017 年分别为 46189 美元、77596 美元和 24936 美元,分别折合人民币 311858.9 元、523912.7 元和 168362.9 元。 与 2016 年相比,2017 年全国人均 GDP 增加了 5725元,除内蒙古外,其他省份均保持稳步增长,但东部省份提升幅度明显高于其他省份。其中,北京、江苏、上海、福建和浙江五省市提升幅度最大,分别比 2016 年增加了10796 元、 1026

67、3 元、 10072 元、 7970 元和 7141 元。 吉林、甘肃、青海、广西等省份提升幅度小于 1000 元。内蒙古人均 GDP 比 2016 年下降 8300 元。 图 1.2 2016 年、2017 年中国各省级区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当年价格) 单位:元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世界银行 WDI 全国人均 59660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40,000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山东内蒙古重庆湖北陕西吉林辽宁宁夏湖南海南河南河北新疆四川青海江西安徽山西黑龙江西藏广西贵州云南甘肃2016年2017年2017年全国世界平均世界人均7

68、23390100,000200,000300,000400,000500,000600,000香港澳门台湾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 9 1.3 经济增长速度 2017 年,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我国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国民经济运行呈缓中向好态势, 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 6.9%。 各省域经济增长分化特征明显,中西部地区增速快于东部地区。贵州、西藏、云南三省区增速领跑全国,同比分别增长10.2%、 10.0%和 9.5%。 内蒙古、 天津、 甘肃三省排名最后,同比分别增长 4.0%、3.6%、3.6%。 与 2016 年相比,2017 年全国 GD

69、P 增速上升了 0.2 个百分点。其中,20 个省区市经济增速有所减缓,多数地区下降幅度小于 1 个百分点, 趋稳态势明显。 然而, 内蒙古、甘肃和天津三地增速下降幅度较大,较去年增速分别为下降了 3.2、4.0 和 5.5 个百分点,经济增长乏力。随着各地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一些省份经济出现积极变化,其中辽宁、山西、云南和陕西等 4省区同比分别增长 4.2%、7.1%、9.5%和 8.0%,较 2016 年分别回升了 6.7、2.6、0.8 和 0.4 个百分点。香港、澳门和台湾经济增长表现良好, 增速分别为 3.8%、 9.1%和 2.9%,较 2016 年分别上升

70、 1.8、11.2 和 0.6 个百分点,其中澳门经济增速由去年的-2.1%变为今年的 9.1%,表现亮眼。 图 1.3 2016 年、2017 年中国各省级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实际增速 单位:%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世界银行 WDI 全国6.9% -4-2024681012贵州西藏云南重庆江西安徽福建四川湖南陕西浙江河南湖北宁夏新疆广东山东青海江苏山西广西海南上海北京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天津甘肃2016年2017年2017年全国世界平均世界3.2%-4-20246810香港澳门台湾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10 2. 经济结构 2.1 服务业比重 服务业在我国 GDP 中占比持续保持在 50%

71、以上, 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2017 年,我国服务业占 GDP 比重达到 51.6%, 比第二产业高出 11.1个百分点;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58.8%,比第二产业高出 22.5 个百分点。 但我国服务业地区发展不平衡特征显著,仅 10 个省区市服务业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东部发达省市正在加快向服务型经济转型,北京和上海两市分别以 80.6%和 69.2%的比重位列前两名。排名最末位的陕西省服务业比重仅为 42.4%。港澳台三地服务业发达, 比重均较高, 分别达到92.2%、 93.4%和62.8%。

72、 与 2016 年相比,我国绝大多数地区服务业比重继续保持上升势头,特别是随着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各地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2017 年我国有 28 个省区市服务业比重有所提升,其中有 11 个省区市提升幅度超过 2 个百分点。内蒙古、广西、青海和吉林等省市提升幅度最大,服务业比重分别达到 50.0%、44.2%、46.6%和 45.8%,较 2016 年分别提高 6.2、4.6、3.8 和 3.3 个百分点。北京较 2016 年提高 0.4 个百分点,而上海同比下降0.6 个百分点。 图 2.1 2016 年、2017 年中国各省级区域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 单位:% 数据来源:中国

73、统计年鉴,世界银行 WDI。注:世界平均数据为 2016 年数据 全国水平51.6020406080100北京上海天津海南黑龙江甘肃广东浙江辽宁山西西藏江苏内蒙古四川湖南重庆山东云南宁夏青海湖北新疆吉林福建贵州河北广西河南安徽江西陕西香港澳门台湾2016年2017年2017年全国世界平均世界水平65.1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 11 2.2 投资率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不断提升,经济增长驱动依赖投资的局面得到改变。 2017 年, 全国投资率 (资本形成率)为 44.4%,低于消费率 9.2 个百分点。投资率区域间差异明显,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由于经济增长仍然主要依赖投资扩张

74、, 投资率普遍高于东部地区。 25 个省区市投资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青海、宁夏、西藏、新疆、云南等五省区投资率最高,分别为 148.5%、110.6%、105.0%、99.7%、94.6%。仅广东、浙江、江苏、辽宁、上海、 北京等 6 省市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分别为 44.2%、 44.0%、43.5%、43.3%、39.8%、39.1%。港澳台三地投资率偏低,分别为21.8%、 18.5%和20.5%, 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较低。 受传统行业产能过剩、去杠杆和融资环境收紧等因素影响, 2017 年我国投资增速继续放缓, 但投资结构调整有所优化。与 2016 年相比,2017 年全国投资率

75、上升了 0.2个百分点。分地区看,全国有 23 个省区市投资率出现下滑。山西、广西、甘肃、宁夏、内蒙古等省区下滑幅度最大, 2017年投资率分别达到46.1%、 50.6%、 51.0%、 110.6%、64.0%,较 2016 年分别下降了 26.4、16.9、16.7、10.2 和5.6 个百分点。另外 8 个省区市投资率继续上升,其中青海、新疆和西藏三地提升幅度最大,较 2016 年分别提高了 9.9、9.9 和 4.0 个百分点。 图 2.2 2016 年、2017 年中国各省级区域投资率 单位:%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IMF 全国水平44.4 020406080100120140

76、160青海宁夏西藏新疆云南河南贵州吉林陕西内蒙古海南黑龙江湖北福建天津河北重庆湖南甘肃安徽广西江西山东四川山西广东浙江江苏辽宁上海北京香港澳门台湾2016年2017年2017年全国世界平均世界水平25.8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12 2.3 消费率 随着我市场机制的完善和国居民消费需求的不断上升,我国经济发展由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的格局加快形成, 消费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2017 年全国最终消费率为 53.6%,居三驾马车之首。但目前大部分地区有效消费需求仍显不足。 分地区看, 14 个省区市最终消费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藏排名第一,达到 79.7%,青海、甘肃、新疆、云南、黑龙江、海南

77、、宁夏、北京等 8 省市超过 60%。 17 个省区市低于全国水平, 排名最末位的吉林省低于 40%,最终消费率为 38.8%。内地省份消费率仍明显低于香港和台湾,两地分别为 76.8%和 67.1%。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上升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消费持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但受金融环境收紧, 居民房贷压力增加的影响, 2017 年全国最终消费率与 2016 年水平一致,全年未实现正增长。全国有 23 个省区市最终消费率继续稳步提升,其中内蒙古、青海、甘肃、新疆和广西等省区提升幅度最大,消费率分别达到52.6%、69.2%、69.0%、66.8%和 56.7%,较 2016 年分别

78、提高 8.3、4.0、3.0、3.0 和 3.0 个百分点。8 个省区市最终消费率有所下滑,贵州和陕西两省下降幅度最大,消费率分别为 55.4%和 44.2%,较 2016 年分别下降 1.9 和 1.1 个百分点。 图 2.3 2016 年、2017 年中国各省级区域消费率 单位:%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全国水平53.6 020406080100西藏青海甘肃新疆云南黑龙江海南宁夏北京辽宁上海广西山西贵州湖南内蒙古四川河南江西广东江苏安徽浙江山东湖北重庆河北天津陕西福建吉林香港澳门台湾2016年2017年2017年全国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 13 2.4 城镇化率 我国城镇化

79、率以每年超过 1%的速度推进,2017 年全国城镇化率达到 58.5%,城镇化率保持稳步上升,并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中原、成渝和哈长等七大城市群,城市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尤其是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经济发展集聚效应凸显,逐步成为世界级城市群。但我国地区间城镇化水平很不平衡,相对三大城市群,中西部地区发展仍相对滞后。2017 年,有 13 个省区市城镇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省区市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海、北京、天津三个直辖市城镇化率最高,均超过 80%,分别为 87.7%、86.5%和82.9%。而排名最后的

80、云南、甘肃、贵州、西藏等地区城镇化率分别只有 46.7%、46.4%、46.0%和 30.9%。 与 2016 年相比,2017 年全国城镇化率提高了 1.1 个百分点。全国有 28 个省区市城镇化率稳步提升,其中湖南、贵州、宁夏、河北、河南、云南、甘肃等省区提升幅度最大, 城镇化率分别达到 54.6%、 46.0%、 58.0%、 55.0%、50.2%、46.7%、46.4%,较 2016 年均提高 1.8、1.8、1.7、1.7、1.7、1.7、1.7、1.7 个百分点。北京和天津两市城镇化率与 2016 年持平,上海城镇化率与去年相比下滑 0.2 个百分点。 图 2.4 2016 年、

81、2017 年中国各省级区域城镇化率 单位:%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世界银行 WDI 全国水平58.5020406080100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江苏浙江辽宁福建重庆内蒙古山东黑龙江湖北海南宁夏山西陕西吉林河北江西湖南安徽青海四川河南新疆广西云南甘肃贵州西藏2016年2017年2017年全国世界平均世界水平54.8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14 3. 宏观经济稳定 3.1 通货膨胀率 2017 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保持温和上涨态势,比上一年上涨 1.6%。全国有 10 个省市 CPI 上涨幅度超过全国水平, 其他 21 个省市上涨幅度未高于全国 1.6%的水平,其中,云南增幅仅为 0.9%

82、。海南、新疆、天津、浙江和江西五省区 CPI 上涨幅度最高,比上一年分别上涨2.8%、2.2%、2.1%、2.1%和 2.0%。港澳台三地比上一年分别上涨 4.5%、9.6%和 0.6%。 与 2016 年相比,2017 年全国 CPI 涨幅明显回落。全国仅有 8 个省区市 CPI 涨幅出现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新疆、北京、内蒙古、陕西四地较去年提升幅度较大,分别提升了 0.8、0.5、0.5、0.3 个百分点。23 个 CPI 涨幅持平或出现下降的省份中,上海、西藏、广东、重庆、湖北等五省区市回落幅度最大,分别上涨 1.7%、1.6%、1.5%、1.0%和 1.5%,涨幅较 2016 年分别

83、回落了 1.5、0.9、0.8、0.8 和 0.7 个百分点。海南、天津、江西、吉林、广西、山西等 6 个省市 CPI 涨幅与上年持平。 图 3.1 2016 年、2017 年中国各省级区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单位:上年=100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世界银行 WDI 全国水平101.6 993104海南新疆天津浙江江西北京河北内蒙古上海江苏吉林广西西藏陕西宁夏山东湖北广东青海辽宁河南湖南四川甘肃黑龙江安徽福建山西重庆贵州云南香港澳门台湾2016年2017年2017年全国世界平均世界水平102.2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 15 3.2 国民储蓄率 长

84、期以来,我国国民储蓄率一直位居世界前列,是我国经济高投资高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近年来,受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人民消费观念改变、 人口结构变化、房价高企等因素影响, 2010 年起我国储蓄率开始逐渐下降。2017 年全国储蓄率为 46.4%,17 个省区市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4 个省区市低于全国水平。 吉林和福建两省储蓄率最高,分别为 61.2%和 59.1%。新疆、甘肃、青海、西藏等省市储蓄率最低, 分别为 33.2%、 31.0%、 30.8%和 20.3%。 储蓄率下降将对我国消费和投资增长带来较大的冲击,并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稳定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2017 年全国储蓄率

85、与 2016 年水平保持一致。全国有 23 个省份储蓄率有所下降。其中,内蒙古、青海、广西、 新疆和甘肃等省区下降幅度最大, 2017 年储蓄率分别为 47.4%、30.8%、43.3%、33.2%和 31.0%,较 2016 年分别下降了 8.3、4.0、3.0、3.0 和 3.0 个百分点。有 8 个省份储蓄率有所提升,贵州、山西和江苏三省区提升幅度最大,2017 年储蓄率分别为 44.6%、55.8%和 49.9%,较 2016 年分别提高了 1.9、1.1 和 0.9 个百分点。 图 3.2 2016 年、2017 年中国各省级区域国民储蓄率 单位:%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世界银行

86、 WDI 注:世界平均数据为 2016 年数据 全国水平46.4 0070吉林福建陕西天津河北重庆山东湖北浙江安徽江苏广东江西河南四川内蒙古湖南贵州山西广西上海辽宁北京宁夏海南黑龙江云南新疆甘肃青海西藏香港澳门台湾2016年2017年2017年全国世界平均世界水平24.5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16 3.3 赤字率 2017 年, 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平稳向好, 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但受房地产调控、环保和民生支出不断加大等政策因素影响,东部与中西部省份财政状况表现悬殊。东部地区经济总量大,产业结构调整较好,居民收入水平较高,在财政收入来源、对环保和民生的支出上相对中西部省份有较

87、大优势;而中西部省份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在去产能、环保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财政赤字水平普遍高于东部地区。2017 年,西藏、青海、甘肃三省区财政赤字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最高, 分别为 114.1%、 48.9%和 33.4%。新疆、宁夏、云南、贵州、黑龙江等地区超过 20%,分别为 29.1%、 27.7%、 23.4%、 22.1%和 21.4%。 而山东、 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等东部省市赤字率均低于 5%。 2017 年, 我国继续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 并积极减少市场主体税费, 加大对民生、 环保领域的投入。 与 2016 年相比, 2017 年全国有 17 个省区市的财政赤字率有所提升。内

88、蒙古、 广西、 云南、 黑龙江、 上海等省市上升幅度最大,2017 年财政赤字率分别为 17.6%、 17.8%、 23.4%、 21.4%和3.0%,较 2016 年分别提高了 3.8、2.0、1.7、1.4 和 1.2 个百分点。有 13 个省区市的财政赤字率出现回落,西藏、山西和青海回落幅度最大,2017 年财政赤字率分别为114.1%、12.2%和 48.9%,较 2016 年分别下降了 10.3、2.1和 1.1 个百分点。河北赤字率与 2016 年持平。 图 3.3 2016 年、2017 年中国各省级区域赤字率 单位:%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各省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89、 -150-100-50050西藏青海甘肃新疆宁夏云南贵州黑龙江广西内蒙古海南吉林江西四川陕西安徽山西湖南河南重庆辽宁河北湖北福建天津北京山东广东浙江上海江苏香港澳门台湾2016年2017年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 17 3.4 公共债务占生产总值比重 2017 年,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但局部地区存在风险。以财政部所公布的地方一般债务与专项债务余额口径计,东部地区债务余额总量较高,江苏、山东、浙江和广东四省债务余额在全国排名前 4 位,达 9000 亿元以上,但由于其经济总量较大,财政承载力较强,债务风险较低;西藏、宁夏、青海和海南四省区债务余额排名最后 4 位, 均

90、低于 2000 亿元, 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落后,除西藏外其他三省区债务风险较高。 从债务余额占 GDP 的比重来看,大多数省区市处于安全区间,公共债务率在10%-30%之间的省区市数量较多,但区域差异显著,东部地区公共债务率总体较低,而西部和东北地区公共债务率普遍偏高。有 18 个省区市债务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有 9 个均位于西部地区,贵州、青海和云南三省排名前三位,分别达到 63.5%、57.2%和 40.7%。有 13 个省区市债务率低于全国水平,以东部省区市居多。西藏是唯一一个债务率低于 10%的省区市,广东、河南、北京、江苏、山东等地债务率也较低,在 15%以下。 与 2016 年

91、相比,2017 年全国有 13 个省区市公共债务率有所提升。内蒙古、青海、西藏、甘肃和天津提升超过 2 个百分点,分别较 2016 年提升 7.3、5.2、2.5、2.2 和2.1 个百分点。有 18 个省区市公共债务率下降,其中贵州下降超过 10 个百分点,辽宁和云南下降幅度也较大,分别为 3.0 和 2.3 个百分点。 图 3.3 2016 年、2017 年中国各省级区域公共债务占生产总值比重 单位:% 数据来源:财政部,中国统计年鉴全国平均19.96020406080贵州青海云南内蒙古海南宁夏辽宁新疆甘肃陕西广西四川湖南黑龙江安徽吉林重庆江西天津浙江山西河北福建湖北上海山东江苏北京河南广

92、东西藏2016年2017年2017年全国平均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18 4. 基础设施 4.1 人均年用电量 随着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新动能的不断集聚,2017 年全国人均用电量出现较大增长,达到 4537.6 度,较 2016 年上升 216.6 度。全国有 15 个省区市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6 个省区市低于全国水平。 东部省份人均用电量多数位于全国中上游水平,中西部地区则呈现两极分化特征。宁夏、青海、内蒙古、新疆四省区人均用电量远高于其他地区,分别为 14344.6 度、11488.3 度、11435.0 度和8183.6 度。上述四个西部省份地广人稀、高耗能产业比重较大,因而人均年用电

93、量位居全国前列;其他中西部省份产业发展相对落后,人口基数相对较大,人均年用电量处于下游。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进展明显,服务业占比不断提高,新兴经济规模加快壮大,对全社会用电量起到明显拉动作用。 与 2016 年相比, 2017 年全国有 30 个省区市人均用电量实现稳步增长,其中宁夏、内蒙古、青海、山西、浙江等地提升幅度最大,较 2016 年分别提高1205.3、1097.7、737.9、496.1 和 482.5 度。只有新疆地区人均用电量出现下滑,较 2016 年下降 1476.5 度。 图 4.1 2016 年、2017 年中国各省级区域人均年用电量 单位:度/人 数据来源:

94、中国统计年鉴,世界银行 WDI。注:世界平均数据为 2014 年数据 全国水平4538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宁夏青海内蒙古新疆浙江江苏上海山东福建山西广东天津北京辽宁河北甘肃陕西贵州河南海南重庆云南湖北安徽广西江西四川吉林黑龙江湖南西藏2016年2017年2017年全国世界平均世界水平3128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 19 4.2 公路网密度 近年来,我国公路基础设施交通网络不断完善,运输能力不断提高,但地区间公路建设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2017 年,全国公路网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 49.7 公里,较2016 年提高

95、了 0.8 公里。全国有 25 个省区市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 个省区市低于全国水平。重庆、山东、河南、上海、江苏等省市公路网密度最大,分别为每百平方公里179.8 公里、172.2 公里、161.8 公里、161.7 公里和 148.5公里。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等地广人稀的省区公路网密度远低于其他地区,分别为每百平方公里 17.4 公里、11.3 公里、11.1 公里和 7.4 公里。 整体来看,东部省份公路网密度仍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但中西部正不断加大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强“补短板”力度。2017 年中西部多个省份公路交通建设发展迅猛,区域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与 2016 年相比,

96、重庆、湖北、安徽等中西部省市公路网密度大幅提升,分别达到每百平方公里 179.8 公里、145.0 公里、145.1 公里,较 2016 年分别增加了 6.1 公里、5.0 公里、4.1 公里。海南和山东两东部省份加大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公路网密度明显提升,分别达到每百平方公里 86.8 公里、172.2 公里,较 2016 年增加 7.0 公里、3.1 公里。 图 4.2 2016 年、2017 年中国各省级区域公路网密度 单位:公里/百平方公里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世界银行 WDI 注:世界平均数据为 2013 年数据 全国水平49.7050100150200重庆山东河南上海江苏安徽

97、湖北天津北京广东浙江湖南贵州河北江西山西福建海南陕西辽宁四川宁夏云南吉林广西黑龙江甘肃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2016年2017年2017年全国世界平均世界水平32.6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20 4.3 铁路网密度 截至 2017 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 12.7 万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达到 2.5 万公里。铁路建设特别是中西部铁路建设力度加大。中西部地区(含东三省)铁路营业里程达 9.7 万公里,占比达 76.4%。2017 年全国铁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 1.32 公里,24 个省区市铁路网密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 个省区市低于全国水平。天津、北京、上海三市铁路网密度遥遥领先,分别为每百平方

98、公里9.64 公里、7.70 公里和 5.65 公里。云南、新疆、青海、西藏等四省区仍不足 1 公里,分别为每百平方公里 0.96 公里、0.36 公里、0.33 公里和 0.07 公里。 2017 年有宝鸡至兰州高速铁路、 西安至成都高速铁路西安至江油段等多条高铁线路通车,高铁成网效应愈加凸显,铁路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与 2016 年相比,全国铁路网密度提高 0.03 公里/百平方公里。 天津、 辽宁、 山东、陕西、江西等省区铁路网密度增幅最大,铁路网密度分别为每百平方公里 9.64 公里、3.99 公里、3.64 公里、2.42 公里和 2.56 公里,较 2016 年分别增加了 0.74

99、 公里、0.24 公里、0.17 公里、0.17 公里和 0.16 公里每百平方公里,远高于全国平均增幅。 图 4.3 2016 年、2017 年中国各省级区域铁路网密度 单位:公里/百平方公里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世界银行 WDI 注:世界平均数据为 2016 年数据 全国水平1.32024681012天津北京上海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海南吉林江苏重庆宁夏福建江西浙江陕西广东湖北湖南广西贵州黑龙江甘肃内蒙古四川云南新疆青海西藏2016年2017年2017年全国世界平均世界水平0.78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 21 4.4 人均民用航空旅客运输量 2016 年,全国人均民用航

100、空旅客运输量为 0.32 人,较 2015 年提升 0.03 人。20 个省区市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 个省区市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海、海南、北京三省市人均旅客运输量稳居全国前三,远高于其他地区,分别为3.89 人、3.64 人和 3.62 人。安徽、河南、河北等地区机场建设仍然相对滞后,人均旅客运输量均在 0.1 人以下。 2016 年,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 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从国家层面对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作了战略部署,之后相关具体政策密集出台。国内航空市场仍处于成长扩张期, 航空需求持续增长, “一带一路” 建设也带动了国际航线的快速发展。 与 2015 年相比, 海南

101、、云南、上海、北京、广东等五省市人均旅客运输量增幅最大,分别增加了 0.88 人、0.81 人、0.37 人、0.32 人和 0.31人,分别达到 3.64 人、1.07 人、3.89 人、3.62 人和 1.41人。 图 4.4 2015 年、2016 年中国各省级区域人均民用航空旅客运输量 单位:人 数据来源:各省区市统计年鉴,中国城市年鉴,世界银行 WDI 注:世界平均数据为 2017 年数据 全国水平0.320.00.51.01.52.02.53.03.54.04.5上海海南北京广东西藏云南天津重庆福建四川浙江贵州黑龙江甘肃江苏宁夏青海新疆广西内蒙古山西山东辽宁湖北陕西江西吉林湖南安徽

102、河南河北2015年2016年2016年全国世界平均世界水平0.53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22 4.5 移动互联网普及率 2017 年,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 12.7 亿户,移动互联网普及率(移动互联网用户占年末人口比例)达到91.5%,较 2016 年提升 12.4 个百分点。10 个省区市普及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江苏等东部沿海省市流动人口集中,旅游、商务等短期性流动活动也更为活跃,移动互联网用户大幅超过常住人口,普及率分别达到 213.7%、 140.3%、 131.8%、 126.8%、 115.3%。21 个省区市低于全国水平,安徽、湖南、湖北、江西、西藏等中

103、西部省份普及率偏低, 分别为 74.2%、 71.8%、 69.7%、66.6%、59.0%。 东部地区互联网经济发展引领全国,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政务、医疗、健康、养老、教育、社会保障等城市服务新业态发展迅猛。与 2016 年相比,2017 年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浙江五省市普及率进一步提高了 48.4、30.3、22.3、22.1、17.9 个百分点。其他省区市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和普及率也均保持稳步提升。作为互联网洼地,中西部地区正在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与潜力,青海、山西、内蒙古、河南、贵州、宁夏、广西等省区提升幅度均在 10 个百分点以上。 图 4.5 2016 年、20

104、17 年中国各省级区域移动互联网普及率 单位:%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世界银行 WDI 全国水平91.50500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江苏宁夏海南陕西内重庆辽宁福建青海吉林山东天津四川河北贵州山西河南甘肃云南广西新疆黑安徽湖南湖北江西西藏2016年2017年2017年平均世界平均世界水平104.5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 23 4.6 电话普及率 2017 年,全国电话普及率(包括移动电话)为 115.9部每百人。15 个省区市的电话普及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 个省区市低于全国水平。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东部发达省市电话普及率最高,每百人电话拥有量分别达到了

105、 202.8 部、 165.0 部、 155.6 部和 154.0 部。湖北、云南、湖南、安徽、江西等中西部省区电话普及率较低,每百人分别拥有电话 95.8 部、94.4 部、92.7 部、86.9 部和 84.9部,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与 2016 年相比,2017 年全国电话普及率增加 5.3 部每百人。固定电话受到互联网新技术、移动替代加剧等因素冲击,有所下降,但受智能手机不断升级更新的影响。全国有 29 个省区市电话普及率呈增长态势,其中中西部地区增长幅度最大,内蒙古、重庆、甘肃、青海、广西增长幅度最大,分别增加了 12.9、12.6、12.3、11.7 和 10.9部每百人。受本

106、身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已经接近饱和的影响,北京和广东两地电话普及率出现下降,分别下降了 7.2、0.2 部每百人。 图 4.6 2016 年、2017 年中国各省级区域电话普及率(含移动电话) 单位:部/百人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世界银行 WDI 全国水平115.90500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福建江苏辽宁陕西海南宁夏重庆吉林内蒙古天津青海四川新疆河北甘肃山东黑龙江山西贵州西藏河南广西湖北云南湖南安徽江西2016年2017年2017年平均世界平均世界水平117.1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24 5. 基础生态资源 5.1 人均淡水资源量 2017 年,全国人均淡水资源量为 20

107、74.5 立方米,较2016 年减少 280.4 立方米。 其中, 13 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高于全国水平,18 个省区市低于全国水平。其中,西藏自治区人均淡水资源达 142311.3 立方米,在全国遥遥领先, 是第二位的青海 (13188.9 立方米) 的 10.8 倍。 上海、北京、天津三市淡水资源最为匮乏,人均淡水资源量分别为 140.6 立方米、137.2 立方米和 83.4 立方米,位列全国末三位。 与 2016 年相比,福建、江西、海南、浙江和安徽等五省区人均淡水资源量同比下降幅度较大, 分别下降 2756.8立方米、1258.1 立方米、1194.3 立方米、786.0 立方米和

108、757.4 立方米,应重点关注。 图 5.1 2016 年、2017 年中国各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 单位:立方米/人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世界银行 WDI 注:世界平均数据为 2014 年数据,为保证图表的表现,西藏数据为溢出状态 全国水平2075 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西藏青海广西云南新疆海南江西四川贵州湖南福建重庆湖北黑龙江广东浙江吉林安徽内蒙古陕西甘肃江苏河南辽宁山西山东河北宁夏上海北京天津2016年2017年2017年全国世界平均世界水平5926西藏142311.3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 25 5.2 人均耕地

109、面积 近年来,受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等各方面因素影响,我国人均耕地呈下降趋势,且区域不平衡现象突出。按照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计算, 2017 年全国人均耕地面积为1.46 亩,持平于 2016 年。其中,13 个省区市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8 个省区市低于全国水平。 黑龙江、内蒙古、吉林、新疆、甘肃等 5 个省区的人均耕地面积最多, 分别为 6.27 亩、5.50 亩、 3.86 亩、 3.21 亩和 3.07 亩。北京、上海等两个直辖市的人均耕地资源最少,其人均耕地面积分别为 0.15 亩和 0.12 亩,远远低于其他地区。此外,2017 年,新疆、西藏、宁夏、重庆和贵州等五省区市

110、人均耕地面积下滑幅度最大,同比分别下滑 0.05 亩、0.04亩、0.03 亩、0.02 亩和 0.02 亩。 图 5.2 2016、2017 年中国各省(区市)人均耕地面积 单位:亩/人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世界银行 WDI 注:世界平均数据为 2015 年数据 全国水平1.4601234567黑龙江内蒙古吉林新疆甘肃宁夏西藏云南贵州辽宁山西陕西青海安徽广西湖北河北河南四川海南重庆山东江西湖南江苏浙江福建天津广东北京上海2016年2017年2017年全国世界平均世界水平2.91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26 5.3 森林覆盖率 近年来,各地区逐渐重视森林资源的保护,各地森林覆盖率逐步提升,但总

111、体来看我国各地森林资源分布仍不平衡。根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2009-2013) ,2013 年全国森林覆盖率为 21.6%。 其中, 19 个省区市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水平,12 个省区市低于全国水平。福建、江西、浙江、广西、海南、广东、云南等 7 个省区市的森林覆盖率超过 50%, 分别为 66.0%、 60.0%、 59.1%、 56.5%、55.4%、51.3%和 50.0%。而天津、青海、新疆等三个省区市位列最末, 森林覆盖率不到 10%, 仅分别为 9.9%、 5.6%、4.2%。 与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相比,五年间全国森林覆盖率提高了 1.3 个百分点。 其中, 湖北

112、、 贵州、 江苏、北京、 陕西五个省区市提升幅度最大, 2013 年森林覆盖率达到 38.4%、37.1%、15.8%、35.8%和 41.4%,较第七次清查数据分别提高了 7.3 个、5.5 个、5.3 个、4.1 个和 4.1 个百分点。 图 5.3 第七次、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各省(区市)森林覆盖率 单位:%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世界银行 WDI 注:世界平均为 2015 年数据 全国水平21.6 0070福建江西浙江广西海南广东云南湖南黑龙江陕西吉林重庆湖北辽宁贵州北京四川安徽河北河南内蒙古山西山东江苏西藏宁夏甘肃上海天津青海新疆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

113、04-2008)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09-2013)2009-2013全国平均世界平均世界水平30.8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 27 5.4 人均石油、天然气、煤炭储量 2016 年,全国人均石油储量为 2.532 吨,较 2015 年下降 0.011 吨。其中,11 个省区市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个省区市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新疆、 青海、 黑龙江、 甘肃、陕西等五省区石油资源最为丰富,人均石油储量分别为24.844 吨、 13.916 吨、 11.231 吨、 10.828 吨和 10.064 吨。重庆、四川、安徽、广西、云南、广东等省区市人均石油储量最少, 分别为 0.

114、088 吨、 0.075 吨、 0.038 吨、 0.032 吨、0.003 吨和 0.001 吨,均低于 0.01 吨。 2016 年,全国人均天然气储量为 3931.8 立方米,较2015 年增加 153.3 立方米。其中,7 个省区市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7 个省区市低于全国水平。 新疆、 内蒙古、 青海、陕西、四川等西部五省区是我国天然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人均天然气储量分别为 42751.4 立方米、 38216.2 立方米、22840.5 立方米、20462.9 立方米和 15966.6 立方米,均超过 10000 立方米。广东、安徽两省人均天然气储量最少,分别为 0.5 立方米和

115、0.4 立方米。 2016 年,全国人均煤炭储量为 180.2 吨,较 2015 年增加 2.7 吨。其中,7 个省区市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 个省区市低于全国水平。山西、内蒙古等两省区人均煤炭储量最多,分别为 2488.3 吨和 2024.9 吨,显著高于全国其他地区。 而浙江、 广东两省人均煤炭储量最少, 分别为 0.8吨和 0.2 吨。 图 5.4a 2015 年、2016 年中国各省(区市)人均石油储量 单位:吨/人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EIA 注:西藏、北京、山西、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南、贵州等省石油储量为 0,图中没有展示。世界平均数据为 2017 年数据 0102030

116、40新疆青海黑龙江甘肃陕西吉林宁夏河北内蒙古辽宁山东天津海南河南江苏湖北重庆四川安徽广西云南广东2015年2016年2016年全国世界平均全国水平2.532世界水平30.66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28 图 5.4b 2015 年、2016 年中国各省(区市)人均天然气储量 单位:立方米/人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EIA 注:北京、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南、西藏等省天然气储量为 0,图中没有展示。世界平均数据为2017 年数据 图 5.4c 2015 年、2016 年中国各省(区市)人均煤炭储量 单位:吨/人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注:上海市煤炭储量为 0,图中没有展示 010,00020

117、,00030,00040,00050,000新疆内蒙古青海陕西四川重庆宁夏黑龙江吉林天津甘肃山西河北辽宁山东海南湖北河南江苏贵州广西云南广东安徽2015年2016年2016年全国世界平均全国水平 3931.8世界水平26030全国水平180.205001,0001,5002,0002,5003,000山西内蒙古新疆宁夏陕西贵州青海黑龙江安徽云南甘肃河南山东四川辽宁重庆河北吉林天津江苏海南北京福建湖南江西湖北西藏广西浙江广东2015年2016年2016年全国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 29 5.5 人均铁矿石储量 2016 年,全国人均铁矿石储量为 14.6 吨,较 2015 年减少

118、0.6 吨。其中,7 个省区市的人均铁矿石储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 个省区市低于全国水平。辽宁、内蒙古两省区人均铁矿石储量最多,分别为 116.4 吨和 72.1 吨,山西、河北、新疆、四川等地区位列第二梯队,人均铁矿石储量分别为 44.7 吨、 35.6 吨、 34.4 吨和 32.7 吨。 黑龙江、广东、广西、青海、贵州、重庆等六省区市人均铁矿石储量最少,均低于 1 吨。 图 5.5 2015 年、2016 年中国各省(区市)人均铁矿石储量 单位:吨/人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USGS 注:天津、上海、宁夏铁矿石储量为 0,图中没有展示。世界平均水平的统计口径为人均铁矿石(含铁量)储量

119、。世界平均数据为 2017 年数据 020406080100120140辽宁内蒙古山西河北新疆四川吉林安徽甘肃陕西山东海南云南福建湖北北京西藏江西湖南江苏河南浙江黑龙江广东广西青海贵州重庆2015年2016年2016年全国世界平均全国水平14.6世界水平11.0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30 6. 健康与基础教育 6.1 人口自然增长率 2017 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5.32。其中,20个省区市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1 个省区市低于全国水平。新疆、西藏、山东等三省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 10,分别为 11.40、11.05和 10.14。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等东北三省面临较为严重的人

120、口问题,2017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排在末三位, 分别为 0.26、 -0.41和-0.44。 与 2016 年相比,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了 0.54 个千分点。上海、山东、重庆等 10 个省区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呈现下滑态势,其中上海、山东、重庆、湖南和北京下降幅度较大,较 2016 年分别下滑 1.20 个、0.70 个、0.62个、0.37 个和 0.26 个千分点;广东、安徽、广西等 21 个省区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均小幅上升,其中广东、安徽、广西、山西和天津上升幅度较大,较 2016 年分别上升 1.72个、1.11 个、1.05 个、0.84 个和 0.77 个千分点。 图 6.1 201

121、6 年、2017 年中国各省(区市)人口自然增长率 单位: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世界银行 WDI 全国水平5.32 -5051015新疆西藏山东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宁夏青海安徽江西贵州云南河北浙江湖南甘肃河南山西湖北陕西四川重庆北京内蒙古上海江苏天津吉林黑龙江辽宁2016年2017年2017年全国世界平均世界水平11.2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 31 6.2 预期寿命 根据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10 年我国人口预期寿命为 74.8 岁。其中,18 个省区市人口预期寿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 个省区市低于全国水平。上海、北京两市的预期寿命超过了 80 岁, 分别为

122、 80.3、 80.2 岁。而西部地区的新疆、甘肃、贵州、青海、云南、西藏等六个省区人口预期寿命排名靠后,分别为 72.3 岁、72.2 岁、71.1 岁、70.0 岁、69.5 岁和 68.2 岁。整体来看,东部地区人口预期寿命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 2000 年以来,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逐渐完善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各地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均不断延长。 与2000年人口普查结果相比,2010 年全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提高了 3.4 岁。其中陕西、江西、 新疆、 甘肃、 贵州等五个中西部省份提升幅度最大,平均预期寿命达到 74.7 岁、74.3 岁、72.3 岁、72.

123、2 岁和71.1 岁,较 2000 年分别提高 4.6 岁、5.4 岁、4.9 岁、4.8岁和 5.1 岁。而上海、浙江、江苏、山东、河北等省市提升幅度较小,较 2000 年分别提高 2.1 岁、3.0 岁、2.7 岁、2.5 岁和 2.4 岁,平均预期寿命分别为 80.3 岁、77.7 岁、76.6 岁、76.5 岁和 75.0 岁。 图 6.2 2000 年、2010 年中国各省(区市)人口普查预期寿命 单位:岁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世界银行 WDI 注:世界平均数据为 2016 年数据 全国水平74.8020406080100上海北京天津浙江江苏广东山东辽宁海南吉林黑龙江福建重庆广西

124、安徽河北山西湖北四川湖南陕西河南内蒙古江西宁夏新疆甘肃贵州青海云南西藏2000年人口普查2010年人口普查2010年全国世界平均世界水平72.0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32 6.3 万人医师数 2017 年, 全国每万人执业 (助理) 医师数为 24.4 人。其中,16 个省区市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 个省区市低于全国水平。北京万人医师数为 43.5 人,位列全国第一。贵州、广西、云南、安徽和江西等五省区排在最后,每万人拥有执业 (助理) 医师数分别为 21.1 人、 20.7 人、 19.6 人、19.3 人和 18.1 人。 整体来看, 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万人医师数相对较低

125、, 。 与 2016 年相比,全国万人医师数增加了 1.3 人,31个省区市万人医师数均呈现不同程度上升态势,其中,陕西、西藏、北京、天津、山东和湖南等 6 个省区市增长最快, 较 2016 年分别上升了 2.9 人、 2.8 人、 2.4 人、 2.2 人、1.8 人和 1.8 人。 图 6.3 2016 年、2017 年中国各省(区市)万人执业(助理)医师数 单位:人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世界银行 WDI 注:世界平均为 2013 年数据 全国水平24.401020304050北京浙江上海内蒙古江苏宁夏辽宁山东天津吉林青海新疆山西河北湖南湖北陕西四川黑龙江广东河南西藏海南重庆福建甘肃贵

126、州广西云南安徽江西2016年2017年2017年全国世界平均世界水平14.9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 33 6.4 万人病床数 2017 年,我国每万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为 57.2张。其中,16 个省区市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 个省区市低于全国水平。新疆、辽宁、四川、重庆、湖南和贵州等六省区市万人拥有医院病床数超过65张, 分别为68.5张、68.3 张、67.9 张、67.1 张、65.9 张和 65.1 张。福建、海南、广东和天津等四省市排名最低,万人拥有医院病床数为 46.6 张、45.3 张、44.1 张和 43.9 张。 与 2016 年相比,2017 年全国每万人拥

127、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增加了 3.5 张, 31 个省区市每万人病床数同比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显示全国医疗机构的硬件设施水平不断改善。分地区来看,中西部、东北地区万人拥有医院病床数普遍高于东部。与 2016 年相比,黑龙江、贵州、青海等三省万人拥有医院病床数提升幅度最大,分别增加了 5.9张、5.9 张、5.5 张。 图 6.4 2016 年、2017 年中国各省(区市)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 单位:张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世界银行 WDI 全国水平57.2007080新疆辽宁四川重庆湖南贵州青海黑龙江湖北陕西内蒙古河南江苏山东宁夏云南吉林甘肃上海北京浙江山西河北江西广西

128、安徽西藏福建海南广东天津2016年2017年2017年全国世界平均世界水平29.2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34 6.5 万人专任教师数 2017 年,全国万人专任教师数为 92.8 人,较 2016 年增加 1.6 人。其中,17 个省区市万人专任教师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4 个省区市低于全国水平。 新疆、 贵州、 西藏、甘肃等西部四省区每万人专任教师数最多,分别为 124.5人、119.8 人、113.2 人和 113.0 人。黑龙江、天津、上海等三省市位列全国末三位, 分别为 77.3 人、 75.4 人和 64.3人。总体来看,中西部地区万人专任教师数普遍高于东部地区。 图 6.5a 20

129、16 年、2017 年中国各省(区市)万人专任教师数 单位:人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注:世界平均为 2016 年数据 分结构看,在初等教育(小学)和中等教育(初中、高中)阶段,中西部省份的人均教师数量普遍高于东部省份。2017 年,新疆、贵州、西藏和甘肃等西部四省区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阶段万人专任教师数排名全国前四,分别为 116.1 人、 110.0 人、 105.8 人和 102.2 人。天津、北京、上海等东部发达省市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万人教师数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 55.5 人、55.5 人和 46.3 人,排名全国末三位。东部人口较西部地区更为密集,初等及中等学校分布更为集中,

130、因而万人教师数较少。 在高等教育阶段,东部三大直辖市的教师数量保持领先优势。2017 年,北京、天津、上海三市普通高等学校万全国水平92.8020406080100120140新疆贵州西藏甘肃河南宁夏海南山西陕西江西广西河北青海山东云南广东福建重庆吉林北京内蒙古安徽江苏四川湖南浙江湖北辽宁黑龙江天津上海2016年2017年2017年全国世界平均世界水平87.9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 35 人专任教师数位居全国前三位, 分别为 32.1 人、 19.9 人和18.0 人。部分东北、中西部省市排名也较高,如陕西、辽宁、吉林、湖北等四省普通高等学校万人专任教师数分别为 17.5 人、1

131、4.5 人、14.8 人和 14.1 人,分列全国第四至七位。广西、新疆、云南、西藏和青海等西部五省区排名最后,仅分别为 8.9 人、8.4 人、8.2 人、7.4 人和 7.8 人,远低于上述地区。 图 6.3b 2017 年中国各省(区市)普通小学及普通中学万人专任教师数 单位:人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图 6.3c 2017 年中国各省(区市)普通高等学校万人专任教师数 单位:人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全国水平81.00120140新疆贵州西藏甘肃河南海南宁夏山西广西青海江西河北云南广东山东陕西福建重庆安徽内蒙古四川湖南吉林江苏浙江湖北辽宁黑龙江天津北京上海全国

132、水平11.7055北京天津上海陕西辽宁吉林湖北江苏重庆黑龙江江西宁夏福建山西山东浙江河南四川内蒙古甘肃海南湖南安徽河北贵州广东广西新疆云南西藏青海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36 6.6 文盲率 2017 年,全国文盲率(文盲人口占 15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为 4.85%。分地区看,15 个省区市文盲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 个省区市低于全国水平。其中,西藏、贵州等西部两省区文盲率仍然较高, 分别为 34.96%、 10.11%,均超过 10%。黑龙江、广东、上海、天津、山西、辽宁和北京等七省市文盲率较低, 分别为 2.89%、 2.51%、 2.29%、1.92%、1.78%

133、、1.54%、1.23%,均在 3.00%以下。 与 2016 年相比, 2017 年全国文盲率下降了 0.43 个百分点。其中,西藏、青海、贵州、四川和重庆等西部五省区市文盲率下降幅度最大, 较2016年分别下降了6.16个、3.82 个、1.75 个、1.17 个和 1.00 个百分点;贵州、甘肃两省上升幅度最大, 较 2016 年分别上升 1.03 个和 0.47 个百分点。 图 6.4 2016 年、2017 年中国各省(区市)文盲率 单位:%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注:世界平均为 2016 年数据 全国水平4.85 01020304050西藏贵州青海甘肃云南宁夏四川安徽山东江苏湖北

134、福建陕西浙江河南内蒙古江西海南吉林河北广西新疆湖南重庆黑龙江广东上海天津山西辽宁北京2016年2017年2017年全国世界平均世界水平13.80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 37 7. 高等教育 7.1 高中以上学历人口比重 2017 年,全国受高中以上教育人口比重为 31.43%,有 14 个省区市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 个省区市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地区看,北京、上海和天津持续保持绝对优势, 组成第一梯队, 受高中以上教育人口比重居全国前三,分别为 66.9%、55.4%和 51.8%,显示出三地在人口文化素质上的强大优势。云南、贵州、西藏等西部三省区位列全国末三位,分别为 21.9

135、%、21.6%和 14.3%, 。 与 2016 年相比,2017 年全国受高中以上教育人口比重上升了 1.58 个百分点。其中,新疆、上海、福建、贵州和天津五省区市高中以上学历人口比重上升较快,分别上升了 5.8 个、4.1 个、4.0 个、3.7 个、 3.4 个百分点。江苏、黑龙江、浙江、广西等四省区高中以上学历人口比重小幅下降,分别下降 0.8 个、0.4 个、0.1 个、0.1 个百分点。 图 7.1 2016 年、2017 年中国各省(区市)高中以上学历人口比重 单位:%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全国水平31.43007080北京上海天津广东山西内蒙古湖南辽宁

136、江苏湖北新疆宁夏吉林陕西海南福建浙江重庆山东甘肃黑龙江河北河南江西四川安徽广西青海云南贵州西藏2016年2017年2017年全国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38 7.2 大专以上学历人口比重 2017 年, 全国大专以上学历人口比重为 13.9%, 有 16个省区市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5 个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北京、上海和天津三个直辖市大专以上学历人口比重居全国前三位,形成第一梯队,分别为 47.6%、34.0%和 28.9%;内蒙古、新疆、辽宁等 21 个省区市居于第二梯队,其比重在 10-20%之间; 贵州、 安徽和河南等 7 个省区的比重低于 10%。 从四大板块来看,东部多数省份大专以上学历

137、人口比重较高,中西部省份则相对较低。具体来看,除山东、海南、河北三省大专以上学历人口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余东部省份均排名靠前。中西部省份中,仅有内蒙古、新疆、湖北、宁夏、陕西等五省区的排名较为靠前,比重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与 2016 年比,2017 年全国大专以上学历人口比重提高了 1.0 个百分点。 24 个省区市大专以上学历人口比重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新疆、上海、福建、海南和天津五省区市上升幅度最大, 同比分别提高 4.4 个、 4.0 个、 3.6个、3.4 个、3.2 个百分点。6 省区大专以上学历人口比重下降,其中辽宁、江西、河北、广西等四省区下降幅度较大,分别下降了 0

138、.7 个、0.5 个、0.3 个、0.3 个百分点。 图 7.2 2016、2017 年中国各省(区市)大专以上学历人口比重 单位:%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全国水平 13.901020304050北京上海天津内蒙古新疆辽宁江苏湖北宁夏浙江陕西福建山西吉林广东甘肃重庆黑龙江山东海南湖南青海四川河北贵州安徽河南云南江西西藏广西2016年2017年2017年全国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 39 7.3 万人在校研究生数 2017 年,全国在校研究生 263.9 万人,万人在校研究生数为19.0人。 分地区看, 8个省区市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 个省区市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北京市每万人拥有

139、 143.7个在校研究生, 远超其它地区, 位列全国首位。 上海以 62.7人居全国第二,天津以 35.0 人位列第三。西藏、贵州和河南四省区万人在校研究生不足6人, 分别为5.4人、 5.2人、4.7 人。 与 2016 年相比,2017 年全国万人在校研究生人数增加了 4.7 人。 各省区市万人在校研究生人数呈现增加趋势,其中,北京、上海、陕西、湖北和辽宁等五省市增长幅度最大, 分别增加了 9.4 人、 2.7 人、 2.5 人、2.3 人、2.1 人。 图 7.3 2016 年、2017 年中国各省(区市)万人在校研究生数 单位:人 数据来源:各省区市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40、 0204060800北京上海天津陕西辽宁吉林湖北江苏重庆黑龙江浙江甘肃四川福建湖南安徽广东新疆山东山西内蒙古宁夏云南江西青海海南河北广西西藏贵州河南2016年2017年2017年全国全国水平19.0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40 8. 财政 8.1 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 2017 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 172592.77 亿元, 比上年增长 7.4%,占 GDP 比重为 20.9%。其中,中央财政收入81123.36 亿元,同比增长 7.1%;地方财政收入(本级)共计 91469.41 亿元,同比增长 7.7%,平均占 GDP 比重为11.1%。 分地区看,全国共有 14

141、个省区市的财政收入占 GDP的比重高于各省平均水平。上海、北京、海南等三省市财政收入占 GDP 的比重最高, 分别为 21.7%、 19.4%、 15.1%,均在 15%以上。黑龙江、河南两省居末两位,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分别为 7.8%和 7.6%。 与 2016 年相比,2017 年全国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了 0.6 个百分点。其中,21 个省区市占比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态势。天津、贵州、上海、重庆、江苏等五省市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下降 2.8 个、1.3 个、1.1 个、1.0个、1.0 个百分点。9 个省区占比小幅上升,其中河北、西藏、黑龙江、辽宁占比分别上升 0.6 个、0.

142、6 个、0.4 个、0.3 个百分点。 图 8.1 2016 年、2017 年中国各省(区市)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 单位:% 数据来源:各省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世界银行 WDI 注:世界平均数据为 2016 年数据 全国平均11.30上海北京海南西藏新疆广东天津宁夏山西贵州重庆云南江西浙江甘肃内蒙古安徽辽宁四川江苏河北青海陕西湖北福建广西山东湖南吉林黑龙江河南2016年2017年2017年全国世界平均世界水平24.7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 41 8.2 人均税收收入 2017 年,我国实现税收收入 144369.87 亿元,其中中央税收收入75

143、697.15亿元, 地方税收收入68672.72亿元。全国人均税收收入 (全口径) 10385.7 元, 各省区市平均人均税收收入(地方口径)4940.2 元。 与全口径全国人均税收相比,仅上海、北京两个直辖市人均税收收入高于全国人均水平,分别为 24257.7 元、21544.6 元。而与地方口径各省平均人均税收相比,全国共有9个省区市的人均税收收入高于各省平均水平。 河南、黑龙江、 广西、 甘肃等四省区人均税收收入均低于2500元。分地区来看,人均税收收入的区域差距十分明显,东部地区的人均税收收入普遍较高,除山东和河北外,其他 8 个东部省市人均税收收入均高于各省平均水平(地方口径) ;中

144、西部地区除内蒙古外,其它省区市人均税收收入均低于各省平均水平。 2017 年,全国人均税收收入同比增长 5.6%,增速较2016 年加快了 3.0 个百分点。其中,山西、陕西、西藏等三省区增长最快,分别增长 34.1%、22.6%和 21.7%;内蒙古、吉林、江苏等三省区增速最低,呈现负增长,分别为-4.0%、-1.6%和-1.1%。 图 8.2 2016 年、2017 年中国各省(区市)人均税收收入(地方口径) 单位:元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世界银行 WDI 注:世界平均数据为 2016 年数据 全国平均494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上海

145、北京天津浙江江苏广东海南福建内蒙古重庆山东辽宁宁夏陕西新疆湖北山西西藏贵州江西安徽吉林青海四川河北云南湖南河南黑龙江广西甘肃2016年2017年2017年全国世界平均世界水平10289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42 8.3 税收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 2017 年,全国税收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全口径)为 17.5%,按照各省区市的税收(地方口径)计算,其平均比重为 8.3%。分地区看,全国有 10 个省区市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地方口径) ,其中上海、北京、海南、广东等东部四省市位列全国前四位, 税收比重分别为 19.1%、 16.7%、12.2%和 9.9%;吉林、广西、黑龙江、河南和湖南等五省区税收

146、占比位列末五位,分别为 5.7%、5.7%、5.7%、5.2%和 5.2%。 从区域分布看,东部多数省份和西部部分省份的税收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较高, 2017 年占比前十位的的省区市中,东部占有 6 个,西部占 3 个,中部占 1 个。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税收占比均在 8%以下,中部 6 省除山西外占比均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 与 2016 年相比,全国税收(地方口径)占比下降了0.4 个百分点。其中,19 个省区市税收收入占比较上年有所下降,江苏、上海、贵州、北京和重庆等五省区市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下降 0.9 个、0.8 个、0.8 个、0.7 个、0.5个百分点。12 个省区税收收入占比小

147、幅上升,其中山西、西藏、内蒙古、陕西、黑龙江等五省区占比分别上升 1.1个、0.8 个、0.6 个、0.6 个、0.3 个百分点。 图 8.3 2016 年、2017 年中国各省(区市)税收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地方口径) 单位:%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世界银行 WDI 注:世界平均数据为 2016 年数据全国平均8.30510152025上海北京海南广东浙江西藏山西贵州天津新疆内蒙古宁夏辽宁重庆江西江苏云南甘肃安徽青海陕西四川河北福建湖北山东吉林广西黑龙江河南湖南2016年2017年2017年全国世界平均世界水平14.9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 43 9. 金融市场 9.1 金

148、融行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2017 年,我国金融业增加值为 65748.9 亿元,分地区看,东部的广东、江苏、上海、北京、山东和浙江六省市的金融业增加值均超过 3000 亿元,占全国份额分别为10.7%、10.6%、8.3%、7.3%、5.7%和 5.5%,六省市合计占全国金融业增加值的 48%, 形成 “沿海金融高地” ; 西部的四川金融业增加值首次突破 3000 亿元大关,占全国份额达到 5%,排名全国第七位。 2017 年, 全国金融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为 7.97%。 从区域分布看,东部地区金融业占比普遍较高,中西部地区多数处于中等水平。其中,上海、北京和天津分列全国前三位, 金

149、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 17.4%、16.6%和 10.5%。 吉林、 湖南和山东占比处于全国最后三位,分别为 4.74%、4.75%和 5.03%。 与 2016 年相比,2017 年各省市金融业占比平均回落0.37 个百分点, 低于 2016 年增幅 1.3 个百分点, 全国金融业占比整体下滑。其中,全国仅有 7 个省区市占比增加,多为金融业增加值占比较低的地区, 平均增幅为 0.62 个百分点;其他 24 个省区市占比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平均降幅为 0.66 个百分点。 图 9.1 2016 年、2017 年中国各省级区域金融行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单位:% 数据来源:中国

150、统计年鉴 05101520上海北京天津青海重庆宁夏四川山西西藏辽宁江苏广东湖北甘肃云南海南广西内蒙古浙江福建安徽河北陕西黑龙江贵州新疆河南江西山东湖南吉林2016年2017年全国水平全国水平7.97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44 9.2 银行业贷款余额与生产总值的比例 2017年, 全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20.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12.7%。从各地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总量分布来看,与金融行业增加值格局相似,排名靠前的省区市基本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广东、江苏、浙江、山东、上海等5 个沿海省市的贷款余额居全国前列,数额在 6.5 万亿元至13.5万亿元之间, 五省的贷款余额总量为47.8万亿元,占全

151、国贷款余额的比重接近 40%。 2017年, 全国贷款余额与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45.2%,其中 13 个省区市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 个省区市低于平均水平。西藏、青海和甘肃三省区的贷款总额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排名全国前三位,分别为 308.3%、239.3%和233.3%;全国有 3 个省份该项指标低于 100%,分别是河南、山东和湖南,贷款余额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分别为93.7%、93.1%和 93.0%。 与 2016 年相比,全国贷款余额与 GDP 的比例提高了1.9个百分点, 不足为2016年增幅的三分之一。 分地区看,大部分地区的该项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 24 个省区市增幅高于

152、全国水平,其中西藏、内蒙古、青海三省区的增幅超过 20 个百分点,较 2016 年分别提高了 43.8、26.6 和 23.4 个百分点。 图 9.2 2016 年、2017 年中国各省级区域贷款余额与生产总值的比例 单位:% 数据来源:各省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世界银行 WDI 注:世界平均数据为 2016 年数据 0500300350西藏青海甘肃北京上海宁夏辽宁浙江海南天津云南新疆贵州山西重庆内蒙古广东四川江西安徽河北福建广西陕西黑龙江吉林江苏湖北河南山东湖南2016年2017年全国水平世界平均全国水平145.2世界水平184.1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

153、政策建议 45 9.3 股票市场交易额与生产总值的比例 2016 年, 经过上年股市大幅波动后, 我国股票交易规模成交量萎缩十分明显,全国股票交易额达到 110.1 万亿元,比 2015 年下降 112.3 万亿元。其中北京、江苏和上海三省市的交易额排名前三位, 分别为 15.5 万亿元、 11.1 万亿元和 10.9 万亿元, 浙江和广东紧随其后, 分别为 10.8 万亿元和 9.7 万亿元, 以上五个省市交易金额远超其他地区,合计占全国股票交易金额的 52.8%。 2016年, 全国股票交易金额与GDP的比例为133.49%。分地区看,有 8 个省区市高于该水平,其中北京、西藏和上海排名居

154、前三位,比例分别为 554.11%、418.33%和355.92%。23 个省区市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江苏、安徽、四川、广东和吉林等 5 省占比在 100%-130%之间;其他 18 个省区市股票交易金额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不足100%,其中河南、河北和广西三地排名后三位,分别为71.72%、71.39%和 65.74%。 与 2015 年相比,2016 年全国股票交易金额大幅回落超过 50%,股票交易金额与 GDP 的比例下降 190.96 个百分点。分地区看,全国 31 个省区市该项指标均出现大幅回落。其中北京、上海、西藏、海南、新疆和浙江等 6 个省区市降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下降了

155、 1321.27、738.51、513.01、376.19、295.19 和 206.93 个百分点。 图 9.3 2015 年、2016 年中国各省级区域股票交易总额与生产总值的比例 单位:% 数据来源: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世界银行 WDI 注:世界平均数据为 2017 年数据 05001,0001,5002,000北京西藏上海海南浙江甘肃新疆青海江苏安徽四川广东吉林山西湖北宁夏陕西云南湖南福建江西重庆黑龙江内蒙古天津贵州山东辽宁河南河北广西2015年2016年全国水平世界平均全国水平:133.49世界水平:117.72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46 9.4 保费收入与生产总值的比例 近年来,我

156、国保险业实现较快发展,保费收入规模不断扩大。2017 年,全国原保险保费收入 36577.8 亿元,比2016 年增加了 5673.6 亿元。保险业的地区集中度较高,东部沿海地区保费规模较大,排名前十位的省份有六个属于东部地区,其中,江苏、广东和山东排名前三位,保费收入分别为 3449.3 亿元、3275.8 亿元、2341.1 亿元。 2017年, 全国原保险保费收入与GDP的比例为4.43%,相比其他金融行业, 保费收入与 GDP 的比例并不高, 这主要与保费收入在经济社会中流动性低有关。分地区看,各省区市并未出现严重的区域差异,保费占比分布较为平均,全国各省区市中,山西、北京、黑龙江、四

157、川和上海保费占比高于 5%;有 22 个省区市分布在 3%至 5%之间;4 个省区市分布在 2%-3%之间,其中西藏、河北、福建三省占比排名最后三位, 保费占比分别为2.14%、 2.42%和2.58%。 2017 年,全国保费收入占 GDP 的比重提高了 0.28 个百分点。全国多数省区市均保持稳步增长,其中黑龙江保费占比增加 1.31 个百分点, 居于全国首位, 高于全国其他地区。辽宁、内蒙古、和甘肃等地增幅也相对较高,分别上升 1.12 个、0.81 个和 0.38 个百分点。 图 9.4 2016 年、2017 年中国各省(区市)保费收入与生产总值的比例 单位:%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

158、鉴,瑞士再保险公司02468101214山西北京黑龙江四川上海甘肃新疆宁夏河南吉林安徽辽宁江苏陕西重庆湖北云南海南广东江西浙江内蒙古湖南山东青海广西天津贵州福建河北西藏2016年2017年全国水平世界平均全国水平4.43世界水平6.13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 47 10.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0.1 省会城市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矛盾越发突显,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2017 年, 我国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较高的省会城市(直辖市)多集中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如石家庄、西安、乌鲁木齐,分别为

159、86、73 和 70 微克/立方米。浓度较低的城市大多分布在华南一带的沿海地区,如广州、福州和海口,分别为 35、27 和 20 微克/立方米。另外一些地区虽然不临海,但是自然环境优越、植被茂盛、工业污染少,空气质量依然较好,如贵阳、昆明、拉萨,分别为 32、28、20 微克/立方米。 2017 年, 全国共有 24 个省会城市 (直辖市) 的 PM2.5年均浓度比上年出现下降,其中西宁、拉萨、北京下降幅度排名居前,分别下降了 30.6%、28.6%和 20.6%。4 个省会城市(直辖市)的空气质量有所恶化,其中哈尔滨的增幅最大,2017 年 PM2.5 年均浓度比上年提高了 11.5%。 图

160、 10.1 2016 年、2017 年中国各省会城市(直辖市)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 单位:微克/立方米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世界银行 WDI 注:世界平均数据为 2016 年数据 020406080100120石家庄西安乌鲁木齐郑州太原济南天津哈尔滨北京合肥成都长沙武汉沈阳兰州银川长春杭州重庆呼和浩特南昌南京上海广州南宁西宁贵阳昆明福州海口拉萨2016年2017年全国水平世界平均全国水平48世界水平49.7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48 10.2 单位 GDP 废水排放量 2017 年,我国废水排放量为 699.7 亿吨,比上年下降了 11.4 亿吨。 废水排放量与地区产业结构和经济

161、规模密切相关,排放大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其中广东、江苏、山东三个沿海省份排放量居前,三省合计排放废水 195.7 亿吨,占到全国废水排放总量的 28%。中部和东部地区废水排放量保持在中游水平,西部地区排放量较少,其中西藏、青海和宁夏排名全国最后三位,三省区的废水排放总量仅占全国总量的 0.9%。 2017 年,全国单位 GDP 废水排放量为 8.48 吨/万元,有 19 个省区市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 个省区市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云南、广西和重庆的单位生产总值废水排放量排名靠前, 分别为 11.3、 10.7、 10.3 吨/万元。 西藏、天津和北京单位生产总值废水排放量位列全

162、国后三位,分别为 5.47、4.89 和 4.75 吨/万元。 2017 年全国单位 GDP 废水排放量比 2016 年下降了11.2%。 全国大部分省区市废水排放呈下降趋势, 仅有 5 个省区市的该项指标出现上升,吉林和内蒙古两地的增幅较大, 分别增长23.7%和 12.1%; 另外 26 个省区市出现下降,其中北京、 江西和山西降幅排名靠前, 分别为 26.7%、 20.8%和 18.5%。 图 10.2 2016 年、2017 年中国各省级区域单位 GDP 废水排放量 单位:吨/万元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02468101214云南广西重庆青海辽宁海南广东四川江西新疆河南宁夏湖南浙江贵

163、州山西黑龙江安徽甘肃吉林陕西湖北河北福建上海山东江苏内蒙古西藏天津北京2016年2017年全国水平全国水平8.48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 49 10.3 单位 GDP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 2017 年,我国共产生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33.2 亿吨。产生固体废物较高的省区市主要集中在环渤海和华北地区,山西、河北、内蒙古、辽宁和山东排名前五,五省区固体废物产生总量合计达到 14.6 亿吨,占到全国总量的44.1%。 北京、 海南和西藏的废物产生量最少, 分别为 630.4万吨、 437.4万吨和382.5万吨, 仅占全国排放量的0.44%。 2017 年,全国单位 GDP 一般工业

164、固体废物产生量为0.40 吨/万元,其中 14 个省区市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 个省区市低于平均水平。青海省排名第一,万元 GDP 产生4.95 吨废物,远远高于全国其他地区。青海省工业固废主要产生于化工、矿产采选、煤炭开采等行业,外加地区生产总值总量较小,导致该项指标值显著偏高。 2017 年我国单位 GDP 的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比 2016年下降了 3.3%。全国共有 11 个省区市单位 GDP 固废出现上升, 其中内蒙古、 吉林、 宁夏和海南 4 个省区增幅较高,分别提高 27.1%、26.9%、24.0%和 20.2%。20 个省区市排放量下降,重庆、湖南和西藏降幅居全国前三位,分别下

165、降 24.3%、23.8%和 21.1%。 图 10.3 2016、2017 年中国各省级区域单位 GDP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 单位:吨/万元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0123456青海山西内蒙古宁夏辽宁河北新疆云南甘肃贵州江西陕西黑龙江安徽四川河南广西吉林山东西藏湖北福建江苏湖南重庆海南浙江天津广东上海北京2016年2017年全国水平全国水平0.40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50 10.4 单位 GDP 电力消费量 近年来,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为缓解能源压力、应对气候变化、转变发展方式,各地政府和企业积极采取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单位 GDP 电力消费量逐年降低。 2017 年,全国单位 GDP

166、电力消费量为 0.08 万千瓦时/万元,有 11 个省区市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大多数西北省区单位 GDP 电力消费量排名靠前,宁夏和青海分别以0.284 和 0.262 万千瓦时/万元位列全国前两位,新疆排名第三,达到 0.184 万千瓦时/万元。北京、天津和西藏该项指标最低,分别为 0.038、0.043 和 0.044 万千瓦时/万元。 当前,我国东部地区已步入后工业化阶段,服务业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 使得单位 GDP 电力消费量水平较低。但西部地区仍处于工业化中期,经济发展主要依赖高能耗的钢铁、 石化、 能源、 电力等重工业的拉动,因此未来将面临更大的能耗和环保压力。 2017

167、 年全国单位 GDP电力消费量比上年下降了 20%。有 22 个省区市单位 GDP 电力消费量下降,9 个省区市上升。单位 GDP 电力消费量水平下降的省区市中,新疆、山西和四川降幅最大,分别降低了 23.4%、6.9%和 6.5%。上升的省区市中增幅前五位的分别是内蒙古、青海、甘肃、广西和吉林, 单位 GDP 电力消费量分别提高了 25%、 5.6%、5.5%、4.9%和 4.1%。 图 10.4 2016 年、2017 年中国各省级区域单位 GDP 电力消费 单位:万千瓦时/万元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0.000.050.100.150.200.250.30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甘肃山西贵州河

168、北云南辽宁浙江广西山东安徽河南海南陕西江苏广东福建江西四川黑龙江湖北重庆上海吉林湖南西藏天津北京2016年2017年全国水平全国水平:0.080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 51 11. 就业与劳动市场 11.1 失业率 城镇登记失业率反映劳动力的就业水平, 2017 年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3.9%。分地区看,黑龙江、湖南和四川三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其中黑龙江失业率 4.2%, 湖南和四川均为 4%。其余 28 个省区市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有 17 个省区市集中在 3%-4%之间,另外 11 个省区市在 3%以下,北京地区失业率为 1.4%,是全国最低水平。 港

169、澳台地区失业率水平较低, 分别为 2.9%、2%和 3.8%。 2017 年我国就业形势总体向好,城镇登记失业率较2016 年下降 0.1 个百分点,继续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分地区看,全国仅有 4 个省区市失业率比上年上升,有 14 个省区市有所下降,有 13 个省区市与去年持平。上升的地区中,甘肃上升了 0.5 个百分点,排名第一。下降的地区中,广西、云南和安徽的降幅明显,分别下降了 0.7、0.4和 0.3 个百分点。 图 11.1 2016 年、2017 年中国各省级区域失业率 单位:%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IMF 0246810黑龙江湖南四川上海福建宁夏辽宁河北内蒙古天津吉林山西山东

170、重庆江西陕西贵州云南青海江苏安徽河南浙江西藏甘肃湖北新疆广东海南广西北京香港澳门台湾2016年2017年全国水平世界平均全国水平3.9世界水平8.3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52 11.2 适龄劳动人口比重 改革开放以来,丰富而又相对低廉的劳动力资源是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执行,我国人口结构、就业结构和适龄劳动力人口比重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人口红利拐点已经到来。 2017 年,我国适龄劳动力(15-64 岁)人口占总人口的 71.8%。 分地区看, 全国有 19 个省区市适龄劳动人口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黑龙江、天津和北京位居全国前三位,分别为 77.

171、92%、77.42%和 76.59%;有 12 个省区市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其中安徽、 广西和河南排名后三位,分别为 67.91%、68%和 68.3%。 与 2016 年相比,2017 年我国适龄劳动人口比重降幅进一步扩大,下降 0.71 个百分点。全国有 27 个省区市适龄劳动人口比重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其中安徽、 内蒙古、山东、上海、重庆、陕西和吉林等地降幅在 1 个百分点以上, 分别下降 3.09%、 2.15%、 2.02%、 1.57%、 1.25%、 1.15%和 1.13%。 从全国大部分地区适龄劳动人口比重持续下降的情况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劳动力供给已经越过顶峰出现下降趋势

172、,过去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人口红利正在消失,未来我国经济发展将会更加依靠资本和技术。 图 11.2 2016 年、2017 年中国各省级区域适龄劳动人口比重 单位:%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世界银行 WDI 556065707580黑龙江天津北京上海辽宁内蒙古广东山西吉林浙江陕西宁夏云南江苏甘肃青海福建海南湖北全国西藏四川河北新疆湖南山东重庆贵州江西河南广西2016年2017年全国水平世界平均全国水平71.8世界水平65.4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 53 11.3 平均工资水平 近年来,在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以及中央“两个同步增长和提高两个比重”的政策背景下,我国的工资水平逐年提高

173、。 2017 年, 我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 74318 元。分地区看,全国共有 8 个省区市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北京、上海和西藏三地平均工资超过 10 万元,分别为 13.2、12.9 和 10.9 万元,领先全国其他省区市;天津、浙江、广东、江苏和青海五省区市分列四至八位,分别为 9.5、8.1、7.9、7.8 和 7.6 万元。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23 个省区市中,有 13 个分布在 6.5 至 7.2 万元之间,有 10 个分布在 5.5 至 6.5 万元之间。北京和上海作为全国经济最发达地区,平均工资水平是河南等地区的两倍多,较高的工资待遇成为吸引劳动力向该地区流动

174、的重要原因之一。 与 2016 年相比,2017 年全国平均工资水平提高了6749 元, 名义涨幅达 9.99%, 实际增长 8.2%, 高于 GDP 实际增速 1.3 个百分点。 各地区工资水平也实现了大幅增长,10 个省区市的名义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其中云南、 河北和青海的工资水平名义增速较高, 分别为 14.3%、 13.9%和 13.7%;黑龙江、新疆和西藏工资水平名义增速相对较低,分别为 6.9%、6.6%和 5.4%。 图 11.3 2016 年、2017 年中国各省级区域平均工资水平 单位:元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020,00040,00060,00080,000100,

175、000120,000140,000北京上海西藏天津浙江广东江苏青海贵州重庆宁夏四川云南山东新疆海南福建内蒙古湖北陕西安徽广西湖南甘肃河北吉林江西辽宁山西黑龙江河南2016年2017年全国水平全国水平74318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54 11.4 最低工资水平 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2017 年,我国各省区市月最低工资标准的平均值为 1753 元1。有 10 个省区市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1 个省区市低于平均水平。 上海、 北京和广东排名全国前三位, 月最低工资分别为 2420元、 2120

176、 元和 2100 元。 重庆、 青海和海南排名最后三位,月最低工资分别为 1500 元、 1500 元和 1430 元。 从区间分布看, 最低工资标准在 1600 元以下的地区有湖南、 安徽、重庆、青海和海南五个省市;在 1600 元至 1700 元之间的省区市有 14 个;高于 1700 元的省区市有 12 个。最低工资水平的区域分布与平均工资水平基本一致,呈现“东高西低”的总体分布态势。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欠发达、生活成本较低,其最低工资水平与东部存在较大差距。 2017 年全国最低工资的平均水平比 2016 年提高了6.37%。 最低工资标准各地区调整频次不一, 一般一或两年调整一次,20

177、17 年有 20 个省区市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吉林、 广西和四川增速排名前三位, 分别为 20.3%、 20%和18.7%; 山西和内蒙古涨幅较低, 分别增长4.94%和1.83%;福建等 11 个省区 2017 年未进行最低工资水平调整。 图 11.4 2015 年、2016 年中国各省级区域最低工资水平 单位:元 数据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1本报告以省会城市的工资标准代表全省水平。 0500025003000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江苏浙江山东新疆吉林四川湖北河南山西福建广西黑龙江江西贵州陕西云南内蒙古宁夏西藏河北辽宁甘肃湖南安徽重庆青海海南2016年2017年全国水平

178、全国水平1753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 55 12. 知识经济与创新 12.1 R&D 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 2017 年, 我国研究与开发 (R&D) 经费支出达到了 1.76万亿元。 东部地区 R&D 经费支出占全国支出的绝大部分,为 67.5%, 中部、 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占全国支出的 16%、12.5%和 4%。各省区市中,广东、江苏、山东、北京、浙江和上海 R&D 经费支出超过 1000 亿元,以上 6 个省市R&D 投入占到了全国 R&D 投入总量的 59.1%。 2017 年,全国 R&D 经费支出占 GDP 比重为 2.13%。R&D 经费支出占 GDP 比重“

179、东高西低”特征明显,全国有7 个省区市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4 个省区市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有 11 个省区市不足 1%,除山西、黑龙江、吉林和海南外其余全部为西部省区市。北京以 5.64%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这与北京集中大量高校、科研机构和高新企业密切相关。 2017 年全国 R&D 经费支出占 GDP 的比重比 2016 年提高了 0.02 个百分点,20 个省区市比重有所提高,西部地区 R&D 经费投入强度显著增多。 湖南、 宁夏增幅排名前两位, 均提高了 0.18 个百分点。 10 个省份比重有所下滑,其中天津、北京和陕西降幅最大,分别下降 0.53、0.32 和0.09 个百分点。

180、图 12.1 2016 年、2017 年中国各省级区域 R&D 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 单位:% 数据来源:2017 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注:世界平均数据为 2015 年数据 01234567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天津浙江山东陕西安徽湖北重庆辽宁四川福建湖南河北河南江西甘肃宁夏云南山西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广西贵州青海海南新疆西藏2016年2017年全国水平世界平均全国水平2.13世界水平1.70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56 12.2 R&D 人员全时当量 R&D 人员全时当量是由参加 R&D 项目人员的全时当量及应分摊在 R&D 项目的管理和直接服务人员的全时当量两部分相加计算得到

181、,用以反映从事 R&D 的实际人力投入量。 2017 年,全国 R&D 人员全时当量为 273.6 万人/年。科研人才方面,我国各区域间存在巨大差距。东部地区经济水平发达,科技研发人才资源较为丰富,其中广东、江苏、浙江和山东总量较大,形成沿海第一梯队,分别为45.73、45.55、33.36 和 23.92 万人/年,四省总和为 148.56万人/年,占到全国总量的 54.3%。22 个省区市在 1 至 14万人/年之间。5 省区低于 1 万人/年,其中海南、青海和西藏排名最后三位,分别为 1971、1799 和 202 人/年,三省区占全国比重仅为 0.15%。 2017 年,全国各地区 R

182、&D 人员全时当量增长较为平稳,有 16 个省区市较 2016 年有所增长,其中广东、四川和浙江三省增幅靠前, 分别增加了 3.36、 1.18 和 1.18 万人/年。全国各地区中天津出现较大降幅,下降了 2.05 万人/年。 图 12.2 2016 年、2017 年中国各省级区域 R&D 人员全时当量 单位:万人/年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01020304050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南福建安徽湖北湖南上海河北四川天津重庆北京辽宁江西陕西山西黑龙江内蒙古云南吉林贵州广西甘肃宁夏新疆海南青海西藏2016年2017年全国水平全国水平8.83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 57 12.3 万人专

183、利授权量 专利授权量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2017 年,我国专利授权量总计为 183.3 万件,专利授权量的地区分布格局与 R&D 经费、R&D 人员全时当量基本一致,授权量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其中广东、江苏和浙江三个经济发达地区位居全国前三位,分别为 33.3、22.7 和21.4 万件,三省专利总和占到全国授权量的 42.1%,显示出强大的研发能力。 2017 年, 我国万人专利授权量为 13.2 件。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科研能力明显强于中西部地区,排名前 10 位的省市中东部地区占据 8 席,其中北京、浙江和上海排名前三位,分别为 49.3、37.8 和 30.1 件。而内

184、蒙古、海南和西藏排名最后三位,分别为 2.5、2.3 和 1.2 件。 与 2016 年相比,2017 年全国万人专利授权量增加了1.43 件,增幅达到 12.1%。各地区间增长的绝对量差距仍然十分悬殊,东部增量优势依旧明显,中西部地区增量较小。2017 年广东、上海和北京三地授权量较 2016 年分别增加了 6.23、3.57 和 2.98 件,增量位居全国前三位。但西部地区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 2017 年西藏、宁夏、甘肃和贵州四省区授权量较 2016 年分别增长了68.4%、 56.9%、 20.5%和 19.6%, 在全国前五名中占据四席。 图 12.3 2016 年、2

185、017 年中国各省级区域万人专利授权量 单位:件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00北京浙江上海广东江苏天津福建重庆山东安徽陕西湖北四川江西宁夏辽宁河南湖南黑龙江河北吉林甘肃贵州新疆广西山西云南青海内蒙古海南西藏2016年2017年全国水平全国水平13.2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58 12.4 人均技术市场成交额 市场交易是技术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我国技术交易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成交规模持续扩大。2017年,我国技术市场成交额为 13424 亿元,共有 16 个省区市超过 100 亿元,其中北京、湖北和广东居前三位,交易额分别为 4486.9 亿元、1033.1 亿元和 93

186、7.1 亿元,占全国成交总额的比重分别为 33.4%、7.7%和 7.0%,合计占全国技术交易总额的 48.1%。 有 15 个省区市的技术市场交易额在 100 亿元以下,合计成交总额为 791.8 亿元,仅为全国成交额的 5.9%。 2017 年全国人均技术市场成交额为 965.7 元,共有 7个省区市在全国人均水平以上,其中北京以人均 20670.2元遥遥领先,天津和上海分别以 3541.7 元和 3352.4 元分列二、三位。全国有 7 个省区市低于 100 元,除海南外均为中西部省区。 与 2016 年相比,2017 年全国人均技术市场成交额增长了 140.7 元, 全国有 11 个省

187、区市增幅高于平均水平。 北京市增加了 2534.1 元, 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创新引领带动作用明显。吉林、陕西和浙江三省市也值得关注,较 2016年分别增加了 383.4、296.0 和 219.2 元。 图 12.4 2016 年、2017 年中国各省级区域人均技术市场成交额 单位:元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05000000025000北京天津上海陕西湖北青海江苏辽宁广东吉林甘肃浙江山东四川安徽黑龙江湖南山西贵州江西福建云南重庆河北宁夏广西河南内蒙古海南新疆西藏2016年2017年全国水平全国水平965.7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 59 12.5 高技术产

188、业主营业务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 近年来,随着创新驱动战略的稳步实施,我国高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2016 年, 我国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 153796.3 亿元。 分地区看, 广东和江苏的高技术产业规模优势明显,其主营业务收入已分别达到 37765.2 亿元和 30707.9 亿元,位居全国前两名;山东、河南和上海排第3 至第5 位。 全国前五名地区收入总和达到了 95148.4亿元,占全国总量的 61.9%。高技术产业需要依托较强的产业基础,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发展较快,具有很高的区域集中度。 2016 年,全国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 GDP 比重为 18.65%。分地区看,全国 31

189、个省区市明显分化为三个梯队,其中广东、江苏、重庆、上海、天津和江西 6 个省市高于全国水平,分别为 42.1%、35.8%、25.2%、22.9%、20.3%和 19.6%;共有 12 个省区市分布在 10%-17%之间;13 个省市低于 10%, 大多数为西部省区市。 这主要是由于西部地区正处在工业化中前期、产业基础薄弱,发展高新技术的条件不足。 与 2015 年相比,2016 年全国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 GDP 比重下降了 1.77 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占比显著提高,其中宁夏、青海和吉林分别提高了 1.28、0.76 和0.69 个百分点,排名前三位。有 23 个省区市出现不同程度的下

190、降, 江苏、 天津和上海降幅居前, 分别下降了 4.93、5.32 和 5.83 个百分点。 图 12.5 2015 年、2016 年中国各省级区域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单位:% 数据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01020304050广东江苏重庆上海天津江西山东河南四川北京福建吉林安徽湖北浙江广西陕西湖南贵州山西辽宁河北宁夏青海海南黑龙江云南甘肃内蒙古新疆西藏2015年2016年全国水平全国水平18.65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60 第三部分 中国各省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及问题 1.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当前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191、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总体来看,2017 年我国地区经济运行展现出一定韧性,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中西部地区支撑作用愈发增强,东部地区经济基本平稳,东北地区经济触底修复。但也要看到,目前国内经济形势稳中有变,各种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交织,我国区域发展差距依然较大,区域分化现象逐渐显现,尤其是南北分化问题日益凸显,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中西部地区支撑作用愈发增强。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总量均占到全国的 20%左右。近年来,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与“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政

192、策叠加效应显著,中西部地区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全面增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区域增长新动能不断集聚。 2017 年, 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连续 9 年超过东部地区。 贵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持续领跑全国, 同比增长 10.2%,云南、重庆、江西、安徽、四川、湖南、陕西等地增速分别达到 9.5%、9.3%、8.8%、8.5%、8.1%、8.0%和 8.0%,均进入全国前十名。 中西部新兴区域增长极加速形成, 成渝、长江中游、中原、关中平原等城市群区域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带动相关板块融合发展。 东部地区经济基本平稳。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传统引擎作用依然显著,在改革创新、建立区域协调

193、发展新机制方面先行先试、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引领全国高质量转型发展。从经济总量看,广东、江苏和山东三省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 61 构成我国区域经济“第一阵营” ,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89705.2 亿元、 85869.8 亿元和 72634.2 亿元; 北京、 上海、天津三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 11 万元。从经济增长速度看, 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到 8.1%, 在全国排名第七位; 浙江、 广东、 山东、 江苏、 海南同比分别增长 7.8%、7.5%、7.4%、7.2%、7.0%,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东北地区经济触底修复。 2017 年, 辽宁增速由负转正,同比增长 4

194、.2%,较上年回升 6.7 个百分点,黑龙江、吉林两省同比分别增长 6.4%、5.3%。传统产业复苏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强支撑地区经济企稳回升,积极因素在不断积聚。未来东北振兴政策还需持续加码,继续以转变政府职能、国有企业改革、民营经济发展为重点,优化地区投资营商环境。同时,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快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南北地区分化问题日益凸显。 2017 年以来, 我国地区分化问题进一步突破四大板块的限制,南北区域差异显著。南方地区经济总量占到全国的六成以上。广东、江苏等南方发达省份创新驱动发展、产业升级成效明显,新动能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日益突出。受

195、东部地区新兴经济带动和产业转移的积极影响,贵州、云南、重庆等西南地区省区市成为全国经济增速最快的地区。而北方省份普遍面临经济增速下降、传统产业收缩、传统动力减弱、资源能源瓶颈突出、生态环境压力凸显等问题。2017 年,北方经济第一大省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72634.2 亿元,但与排名前两位的广东、江苏两省总量差距从上年的 12830.4 亿元、9363.8 亿元,扩大至 17071.0 亿元、13235.6 亿元。全国有8个省区市经济增速低于全国水平, 均来自北方地区,其中内蒙古、 天津、 甘肃三省区市经济增速仅为 4.0%、 3.6%、3.6%,较上年分别下滑 3.2、5.5、4.0 个

196、百分点。 2. 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提高,但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2017 年我国服务业占 GDP 比重达到 51.6%,比第二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62 产业高出 11.1 个百分点, 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58.8%,比第二产业高出 22.5 个百分点。服务业作为我国经济第一大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但是,由于各地区经济特点和所处工业化阶段不同,经济结构和服务业占比存在较大差异,服务业地区发展不平衡特征显著。 2017 年,全国仅 10 个省区市服务业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北京和上海服务业比重分别达到 80.6%和69.2%, 位列全国前两名, 远超全

197、国其他地区; 天津、 海南、广东、浙江等东部 4 省市也超过全国水平(51.6%) 。东部地区率先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培育,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对经济增长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在“互联网”发展战略带动下,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服务业成为推动当地甚至全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引擎。 而中西部地区多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产业结构偏重偏旧,产业升级进程缓慢,加上当地居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中西部多数地区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比重均偏低。2017 年,在服务业占 GDP 比重低于 50%的 18 个省区市中,15 个为中西部省区市,其中,江

198、西和陕西两地服务业比重分别为 42.7%和 42.4%,在全国各省区市中排名最后两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中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服务业还有很大的提升和发展空间。 3. 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保持较快增长,但区域内出现分化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问题较大,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而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逐步缩小与东部发展差距,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完善,公路、铁路、通信网络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对增强当地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 63 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中西部地区

199、内部省份之间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出现了较大的分化现象。具体表现在: 公路建设方面, 2017 年, 全国公路网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 49.7 公里, 比上年增加 0.8 公里。 重庆、 河南、 安徽、湖北、湖南、贵州等 6 个中西部省市公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 100 公里以上, 分别排在全国第 1、 3、 6、 7、 12、13 位, 其中重庆、 安徽和湖北公路建设较上年的增长量分别达到每百万平方公里 6.1、4.1 和 5.0 公里,公路密度和增长量均大幅高于全国水平;而黑龙江、甘肃、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等 6 省区公路网密度却低于全国水平,分别为每百平方公里 36.7 公里、35.2

200、 公里、17.4 公里、11.3 公里、11.1 公里和 7.4 公里,与上述 6 个中西部省市公路建设水平差距悬殊。 铁路建设方面, 2017 年, 全国铁路网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 1.32 公里, 较上年增长 0.03 公里。 其中重庆、 宁夏、江西、陕西、湖北铁路网密度均在每百平方公里 2 公里以上, 较上年增长量分别达到 0.07、 0.06、0.16、 0.17 和 0.04公里,铁路网密度和增速均双双超过全国水平。而甘肃、内蒙古、四川、云南、新疆、青海、西藏等中西部省区排全国后七位,铁路网密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云南、新疆、青海、西藏等 4 个省区甚至不足每百平方公里1 公里,

201、增长量也低于全国 0.03 公里的水平。 通信水平方面,作为移动网络建设的洼地,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在电话尤其是移动电话普及率方面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2017 年, 所有中西部省市电话普及率实现稳步增长,其中重庆、内蒙古、青海、甘肃等省区市提升幅度最大,较 2016 年分别提高 12.6、12.9、11.7 和 12.3部/百人,是全国提升幅度的两倍以上,分别达到 124.9、121.6、119.9 和 108.7 部/百人。而河南、广西、湖北、云南、湖南、安徽、江西等中西部省区排全国倒数后七位,电话普及率均低于 100 部/百人,其中,湖北、云南、江西三省提升幅度也小于全国 5.3 部/百

202、人的水平。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64 4. 基础公共服务进一步改善,地区间差距较大 我国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各级各类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改善,但资源配置不均衡、服务水平差异较大等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 医疗资源方面,2017 年,全国每万人执业(助理)医师数同比增加了 1.3 人,全国每万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增加了 3.5 张,31 个省区市每万人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每万人病床数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总体来看,西部地区医师数量在全国处于中下游水平,在万人拥有医院病床数方面则普遍高于东部、中部地区,凸显医疗资源在不同板块的分配仍不均衡。 教育资源方面, 2017 年, 全国万人专

203、任教师数为 92.8人, 同比增加 1.6 人。 四大板块在不同阶段教育各具优势:东部地区高等教育师资力量较强,中部、西部地区初等教育(小学)和中等教育(初中、高中)阶段师资力量较为充足。具体来看,2017 年,北京普通高等学校万人专任教师数为 32.1 人, 领先全国其他地区, 是位居末位的青海的4.1 倍;新疆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阶段万人专任教师数为116.1 人,位列全国第一,是位列末位的上海的 2.5 倍。 5. 人口自然增长率增速放缓,人口文化素质持续改善 2017 年, 全国出生人口 1723 万人, 比上年减少 63 万人, 人口出生率为12.43, 比上年下降了0.52个千分点。

204、受此影响,2017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5.32,比上年下降了 0.54 个千分点。2016 年开始实施的全面二孩政策未能遏制住生育人口数量的下滑趋势。分省看,人口自然增长率下滑的 10 个省区市中,东部占 4 个,中部占 2 个,西部占 3 个,东北占 1 个;黑龙江、辽宁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为负, 辽宁降幅进一步扩大。 21 个省区市人口自然增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 65 长率小幅上升,其中,广东人口自然增长率已连续多年提升,由 2013 年的低点 6.0提高至 2017 年的 9.2。 人口文化素质持续改善。 2017 年, 全国文盲率继续小幅下滑,高中以上学历人口比重、大专

205、以上学历人口比重和万人在校研究生人数均有所增加。从四大板块来看,东部地区人口文化素质仍显著好于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在区域之间的差距仍然明显。 6. 财政收入增速加快,地区间财力差距较大 2017 年, 全国财政运行总体平稳, 财政收入增速加快。全年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 7.4%, 其中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0.7%,比上年分别加快 2.9 个、6.3 个百分点,扭转了近年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税收收入增速逐年放缓的态势。全国税收收入特别是包括国内流转税、所得税、进口环节税收等在内的主要税种收入增长较快,其中,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11.3%, 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同比增长24.9%。非税收入受全面清理

206、涉企收费、取消或减免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因素影响降幅较大,2017 年同比下降 6.9%。 从四大板块来看,板块间财政收入指标差距较大,东部、西部财政收入占比和税收收入占比普遍高于中部、东北地区占比,四大板块内部也存在分化现象。财政收入占比方面,2017 年全国前十位省区市中,东部占 5 个,西部占 4 个,中部占 1 个;同时,东部地区的江苏、福建、河北、山东四省财政收入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的河南排最后一位。 税收收入占比方面, 2017 年全国前十位中,东部占 6 个,西部占 3 个,中部占 1 个;同时,东部地区的江苏、河北、福建、山东税收收入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的河南、湖南

207、并列最后一位。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66 7. 人口红利进一步减弱,劳动收入地区差距有所缩小 改革开放以来,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长期增长。然而近年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执行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转型,我国人口老龄化情况进一步加剧,人口红利时代逐步走向终结。 2017 年我国适龄劳动人口比重降幅进一步扩大,较2016 年下降 0.71 个百分点,降幅扩大 0.21 个百分点。全国除贵州、云南、福建和宁夏 4 个省区适龄劳动人口比重增长外,其余 27 个省区市适龄劳动人口均出现下滑,其中上海、山东、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降幅较为明显。长期来看,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将对我国经济

208、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企业用工成本加速上升,企业负担进一步加重;劳动力转向买方市场,工资收入水平快速上升。 从劳动力成本看, 2017 年, 全国平均工资和最低工资水平分别增长 9.99%和 6.37%,涨幅均较上年同期有明显提升。分地区看,区域间的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平均工资增幅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增幅前十位的省区市中,中西部地区占到 8 个,增速均在 10%以上。最低工资方面, 增幅前十位的省区市中, 中西部地区占到7个,广西、四川、西藏等地增速均在 15%以上。中西部地区收入水平的明显改善,说明我国区域间收入差距正逐步缩小。 当前,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形势下,随着全国各地区适龄劳

209、动人口比重的下降和企业用人成本的上升,人口红利正加快消失。而随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科技快速发展,技术进步将带来新一轮的发展红利,成为未来驱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 8. 科技研发投入水平明显提升,关键技术领域有待突破 近年来,我国科技投入不断增加,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 67 得到全面实施,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被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从科研投入来看,2017 年,全国 R&D 经费支出投入强度为 2.13%,比上年提高 0.02 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部的北京、广东、上海、江苏、山东等地凭借坚实的创新基础设施、人才和技

210、术优势,成为我国的科技创新高地,其中北京、上海作为全国科创中心,科研投入强度分别达5.64%、 3.93%, 明显高于全国其他地区; 全国共有 11 个省区市投入强度不足 1%,其中 8 个为中西部省区市。与上年同期相比,全国共有 20 个省区市投入强度有所提升,湖南、宁夏和重庆排名增幅前三位。从科研人才投入看,2017 年,全国 R&D 人员全时当量为 273.6 万人/年,较上年提高 3.4 万人/年; 分地区看, 全国共有 10 个省区市 R&D人员全时当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多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广东、江苏和浙江三省排名前三,分别为 45.73 、45.55、33.36 万人/年。与上年

211、相比,全国有 15 个省区市 R&D 人员全时当量有所提升,其中四川、江西、重庆等中西部地区提升明显。 总体来看,近年来,虽然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有了明显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关键技术和工艺有待突破,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有待加大,技术创新机制还不够完善,技术交易市场的服务功能仍需要增强。此外,在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国际经济贸易争端频现,我国在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核心技术存在的明显短板,使得我国在国际经济贸易竞争中频频受制于人。未来为使我国在国际经贸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补上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不足的短板不仅将成为我国科技领域改革的重大

212、任务,更是我国由科技创新大国向科技创新强国迈进的关键。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68 9.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任务仍然艰巨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全国各省级区域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取得一定成效,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经济能耗水平显著降低,各主要指标均呈现好转趋势。2017 年,全国各省会城市年均 PM2.5、单位 GDP 的废水排放量、 工业固废量、 电力消费量较上年分别下降 9.4%、11.2%、3.3%、20%。 然而,经过多年粗放式的经济发展之后,当前我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任务仍然艰巨,主要指标仍处在高位,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特别是西部地区,由于

213、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依赖程度高,工业结构中以重化工业为主,对环境易产生较大污染,尤其是西北地区的资源消耗程度较高。 其中, 单位 GDP 电力消费量的前 5 名宁夏、 青海、 新疆、 内蒙古和甘肃均位于西部地区;单位 GDP 工业固废排放量的前 10 名中有 7 个是西部省区市; 单位 GDP 废水排放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也多是西部省区市,其中云南、广西、重庆和青海明显高于其他省区市。此外,大气污染治理形势依旧严峻,2017 年,全国省会城市 PM2.5 浓度较高的地区主要是以河北石家庄为代表的华北地区,在当前环保督查趋严,停产限产等多种治理措施作用下虽有所改善,但仍处

214、于较高水平。 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 69 第四部分 政策建议 通过对 12 大类 50 项指标进行比较, 我们可以更明确地对中国各省级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定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总体来看,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立足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和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加快形成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1. 建立现代化政府治理体系,按照“四分法”全面认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社会制度的基础,不理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往往使制度设计陷入探讨不清和充满争议的格局。为此,

215、我们首先将经济社会按照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划分为四大领域。 第一大领域为 “公共服务领域” , 包括铁路、 电力等公共性领域, 由于存在自然垄断或极强外部性,应该由政府主办;第二大领域为“战略性领域” ,如“一带一路”相关的金砖银行、亚投行、国开行等,需要政府及专门机构牵头, 市场适时跟进; 第三大领域为 “民生领域” ,涵盖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四大民生领域,需要政府、市场双到位、齐发力。政府负责公平,市场负责效率;第四大领域为“竞争性领域” ,即完全市场化性(竞争性)领域。应由市场运作,政府负责监管与提供服务。 建设现代化政府治理体系、加快打造民主法治、以人为本、强化市场、公共服务型的政府对各

216、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首先,要坚持民主法治、以人为本。 “民主法治”就是要以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为目标, 形成完备的地方法规体系, 形成严明规范的法制环境;“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为广大公民及人口提供公共服务,实行“良治” ,使人民能够创造财富、实现福利最大化,使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70 纳税人和贫困人口受益。其次,强化市场,服务市场。各地需特别注重为市场竞争主体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坚持建设“有限政府”和“有效政府”的原则,厘清政府和市场、社会的边界,让企业和企业家成为市场经济舞台上的“主角” 。最后,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进一步简政放权。政府要实现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加强

217、和优化公共服务能力、专业水平和效率,同时继续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力度,提高简政放权的含金量。 2. 大力推进以“四个三”为整体框架的全面改革 一是 “三组供求关系全面改善” 。 第一组供求关系是制度供给与发展需求的关系,从政府端入手,持续推进改善制度供给,致力于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实现政府、市场 “双到位” 。 国有经济布局根据战略性、 公共性、 民生性、竞争性进行有进有退式的调整,竞争性领域国有股本可适当向外资、民资减持,所得资金用于弥补社保缺口,剩余股权加快划入社保,进而在战略性领域、公共性领域、民生领域更多、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而在竞争性领域更多发挥外资、民资等市场主体的

218、作用;第二组供求关系是金融供给与实体需求之间的关系,从金融供给主体入手,大力促进金融有效供给与实体经济有效需求的匹配,构建多层次、市场化、广覆盖新型金融体系,实现金融、实体“双发展” ;第三组供求关系是企业供给与居民需求之间的关系,从实体经济的外企、国企、民企等生产力供给主体入手,实现国企、民企“双进步” 。 二是 “新三驾马车全面提速” 。 第一驾马车是 “改革开放” , 即改善制度、 开放市场; 第二驾马车是 “创新创造” ,即创新模式,创造新品;第三驾马车是“生态民生” ,即改善生态,提升民生。 三是 “三大供给主体全面发展” 。 三大供给主体即国企、民企、外企,要积极改革国企、大力发展

219、民企、留住吸引外企。 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 71 四是 “三次产业全面升级” 。 夯实农林牧渔业的基础性保障作用,着力实现农业现代化;坚持工业强省战略,着力实现工业现代化;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着力实现服务业现代化。 3. 拓展对外开放新优势,塑造多层次开放新格局 改革开放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路径。当前,国内正按既定规划有条不紊推进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国际上则面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部需求放缓等挑战。在此背景下,各地区应发挥各自区位优势,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重塑外贸竞争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一是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推动各地对外双向投资贸易往来,坚持“引进来”和“

220、走出去”并重,推进新一轮更高水平的双向开放。一方面,不断完善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等新型贸易方式,促进外贸结构优化与产业转型升级联动, 加快 “引进来” ; 另一方面, 以 “一带一路”倡议为统领推动国际产能合作,着力提高对国际市场的出口比重,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质量档次和品牌附加值,大力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 。 二是高标准高水平建设国内自贸试验区,形成“遍地开花” 的全方位对开放格局。 各省要找准自贸区特色定位,走差异化发展路径, 加强各自贸区之间的协同、 错位发展,打造梯度发展的全方位立体开放格局,同时配合“一带一

221、路” 、长江经济带等重要战略的实施。 三是明确各地重点开放领域,逐步将开放领域从制造业拓展至服务业,以扩大开放促进产业升级。应加快推进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创新,推行富有竞争力的对外开放政策,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有序放宽市场准入,将吸引外资由以往以制造业为主转变为以中高端制造业和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为主。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72 4. 服务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融合发展,助力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服务国家区域战略顶层设计,助力重大区域战略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与四大板块叠加效应,促进区域间相互融通补充。助力国家建立更

222、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在显著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均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提升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等重点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重要支撑。 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重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以香港、 澳门、 广州、 深圳为中心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改革创新、新旧动能转换和区域一体化发展。助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格局,落实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举措,在提高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加快培育新动能、构建区域新增长极新增长带方面不断前进。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推动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助力东中西部地

223、区形成连接更加紧密的区域合作关系。 在国际国内产业变革、 布局重塑背景下,重点关注中西部地区在产业转移、产业梯度发展、新兴产业集聚等方面的建设进程和发展机遇,积极参与我国区域间产业转移、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 5. 关注消费和新兴产业增长点,促进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和新动能加快集聚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传统重工业和高投资高增长模式已不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消费品质要求的提升和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到来使得消费增长和新兴产业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驱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 73 动力量,并正在改变和优化着我国的经济结构

224、和增长动能,成为我国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 因此,建议各省级区域深入了解和研究我国各地区居民收入变化、居民消费结构变化以及消费发展趋势变化情况,顺应居民消费升级的大趋势,在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居民重点消费领域,不断增加消费市场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升产品和服务消费品质。针对东部发达地区重点推动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创造出消费新热点和新模式,更好满足居民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针对中西部地区居民消费特点,重点增加消费产品和服务供给,进一步挖掘和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同时,建议各省级区域重点关注新兴产业发展和区域间产业转移情况,推动形成区域间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东部地区重

225、点关注创新发展和新兴产业集聚情况,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高技术和新兴产业领域加大投资力度,抢占我国未来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应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加大对产业向中高端发展的支持力度,助力加快我国产业优化升级进程和新动能集聚发展。 6. 改善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中西部地区交通和通信水平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东西双向开放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在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产能合作上增长迅猛,进一步释放了发展潜力。但长期以来中西部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落后状况正日益制约着其进一步发展,尤其在交通和信

226、息基础设施领域的短板更为突出,成为阻碍中西部地区要素流动、信息沟通、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瓶颈。中西部地区处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洼地,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因此,建议中西部地区持续推进重点交通和通信建设项目,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机制,充分发挥 PPP 模式的融资作用,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74 加大对交通和通信领域建设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在交通领域,大力支持公路、铁路、水路和机场等全方位、立体化的交通网络建设,尤其连接东中西部重点城市和“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交通网络建设;在通信领域,重点加大中西部城市基础网络工程建设,进一步扩大 4G 网络的覆盖率和互联网普及率,使更方便快捷的通信服务惠及更多的中西部

227、地区人民。 7. 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 基本公共教育方面,支持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优先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等教育基础薄弱地区改善基本办学条件,提升深度贫苦地区教育信息化水平以改善教育教学质量;增加教师编制、提高教师待遇,组织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帮助边远地区改善学校学科教师缺乏、教师专业知识不足、教学能力不够、教学质量较差等状况。 基本医疗服务方面,加快改善区域医疗资源的非均衡配置状况,加大对农村及中西部相对落后地区的财政扶持力度,在中西部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配置较多较好医疗资源;加强高层次医疗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医疗卫生人员到农村和中西部欠发

228、达地区从事医疗工作,促进优质医疗人力资源流动,提高中西部地区医疗卫生人才的专业技能水平;东部地区应支持民营医院发展,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社会医疗服务提供,解决东部地区床位紧张等问题。 8. 以“股田制”为新动力加快推动农村土地制度及生产方式改革 党的十九大报告及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和政策体系。当前,我国各地的城市和农村都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 75 进入了一个全面转型的新阶段,农村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各地应在城镇化的基础上,开辟农村发展新空间,发

229、挥乡村的动力机制作用,促进城乡双向互动,既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需要,也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各地可以“股田制”为新动力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城乡有效对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城乡互动的内在动力,旨在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和房屋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归属明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农村产权制度,完善市场化配置资源机制,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性障碍,推动农村资产资本化。现阶段,为真正释放农村生产要素活力,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城乡有效对接、互动融合发展,各地可尝试在搞好土地承包权、宅基地和其他不动产确权登记的基础上,致力于构建基于“股田制” (承包权入股)

230、及国外资本、城市资本入股的“农业发展公司” , 进而推动乡村管理 “民主化、 法治化” ,农业生产方式 “工业化” , 农民身份 “工人化” 、“市民化” ,农村面貌“社区化” 。 9.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发展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生态环境保护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改善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既要有决心和信心,也要有耐心和恒心,要按照党的十九大决策部署,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推动新时代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不断创新绿色治理方式,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新型工业化

231、、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全过程和各方面;二是建立健全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不断深化和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加强顶层设计,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三是建立健全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76 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及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设定并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10. 加强基础研究投入,提升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水平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但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与其他科技强国相比仍有明显差距。从整个科技创新链

232、条看,基础研究领域短板最为明显,具体表现为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顶尖基础研究人才和团队较匮乏、投入总体不足、环境待优化等问题。 为加快推动我国由科技创新大国向科技创新强国迈进,应加强基础研究领域投入,增强基础研究能力,提升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水平。一是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 现代工程技术、 颠覆性技术创新, 在农业、材料、能源、网络信息、制造与工程等领域和行业集中力量攻克一批重大科学问题;二是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源头创新的重要作用,更加聚焦基础学科和前沿探索,支持人才和团队建设;三是深化基础研究国际合作,加大国家科技计划开放力度,

233、支持海外专家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吸引国际高端人才来华开展联合研究,加快提升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 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 77 附 录 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报告 与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报告的指标差异 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报告中的指标名称 中国各省级区域报告中的指标名称 指标、口径差别说明 2.2 制造业占比 2.2 投资率 制造业占比为世界报告数据修订后新替换数据 3.2 广义货币占比 3.2 国民储蓄率 广义货币占比为世界报告数据修订后新替换数据,各省级区域没有对应指标 3.4 公共债务占GDP 的比重 3.4 公共债

234、务占生产总值比重 世界各国数据来自 IMF,国内各省公共债务数据来自财政部地方一般债务与专项债务余额合计,数据因口径不同相差较大 4.5 互联网普及率 4.5 移动互联网普及率 由于各省互联网普及率不再公布,故改为衡量移动互联网普及率 4.6 百人电话/手机账户数 4.6 电话普及率 世界各国数据将电话、手机账户分开计算,若加总即为国内报告中的电话普及率(百人电话数) 5.1 人均水资源量 5.1 人均水资源量 世界数据来自世界银行,国内来自于统计年报,数据因口径不同相差较大 6.6 识字率 6.6 文盲率 识字率=1-文盲率,数据因口径不同有微小差别 7.1 高等学历人口比重 7.2 大专及

235、以上学历人口比重 国际数据口径为 24 岁以上人口中高等学历人口比重,国内口径为全人口 无 7.1 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口比重, 国际数据无法获得 无 7.3 万人在校研究生数 国际无该统计数据 7.2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无 国内各省无此口径数据 7.3 预期受教育年限 无 国内各省无此口径数据 8.1 至 8.3 8.1 至 8.3 由于分税制改革后,各省级与国家之间税种差别较大,因此各省级数据不能与全国,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直接比较 8.2 私人部门银行信贷余额占GDP 的比重 8.2 银行业贷款余额与生产总值的比例 口径存在差异,国际上为私人部门银行信贷余额,国内则为贷款余额 9.3 股票市场交

236、9.3 股票市场交易国内数据来源为国家统计局,国际数据来源为世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78 易额与生产总值的比例 额与生产总值的比例 界银行,因口径问题数据值上存在一定差异。 无 10.2 单位 GDP 废水排放量 国际无该统计数据 无 10.3 单位 GDP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 国际无该统计数据 10.3 单位 GDP碳排放 无 各省无该统计数据 10.2 单位 GDP能耗 10.4 单位 GDP 电力消费量 国际数据口径为“能源消费总量/GDP” ,国内数据口径为“电力消费量/GDP” 12.3 万人专利授权量 12.3 万人专利授权量 国际数据口径为“发明专利” (按来源国划分) ,来源为 WIPO,国内数据来源为统计年鉴,口径为“专利” 。数据值差别较大。 12.4 人均高新技术出口额 无 国内各省无此口径数据 无 12.4 人均技术市场成交额 国际无该统计数据 无 12.5 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国际无该统计数据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民银智库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msyhzk 网址:http:/ 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 13 号 航南大厦 2 层(100083) 电 话: 传 真: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民银智库:2018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95页).pdf)为本站 (风亭)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