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麦肯锡:中国金融开放新机遇(52页).pdf

编号:21481 PDF 52页 7.33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麦肯锡:中国金融开放新机遇(52页).pdf

1、中国金融开放 新机遇 中国金融开放 新机遇 麦肯锡中国区金融研究中心 2020 年10月 中国金融开放新机遇1 摘要 第一章 新一轮金融对外开放: 广度与深度空前 第二章 中国金融体系结构性变革: 孕育新的业务机遇和增长逻辑 第三章 外资金融机构核心关注点: 如何赢得市场份额并获得可持续的成功 第四章 对外开放对中国金融体系转型升级具 有重大价值: 推动高质量发展 结语 5 2 17 29 39 47 中国金融开放新机遇2 2 过去二十多年间,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迅速, 从业务规模和成长性来看, 在全球市场中表 现均十分亮眼。2001年加入WTO之后, 中国 金融市场迎来了首轮开放, 第一轮开放

2、主 要以全资法人银行、 保险及非银金融机构 非控股合资为主线。 有了前一轮开放的市场 积淀, 最新一轮开放引起了国内外金融界的 热切关注, “进一步开放” 成为中国金融市 场的高频词汇。 对外开放一般分为两类, 第 一类是金融服务业的开放, 包括金融牌照 和业务准入的开放; 第二类是金融资本项目 的开放。 本文将重点讨论金融牌照和业务 准入的对外开放。 自2018年央行行长易纲于博鳌亚洲论坛宣 布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起, 新一轮对外开 放措施加速释放。 这一轮的金融对外开放 不仅是持续完成中国对WTO的承诺, 更是中 国推动自身金融体系结构性改革的主动选 择, 将有望支持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以及

3、 金融体系自身的转型升级。 在规模和增长 之外, 中国金融行业的结构性变化也已然成 为吸引外国投资者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 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供 给侧改革、 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 支持实体 经济、 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金融业的关键 议题, 主要金融行业均开启了 力度空前的结 构性改革, 资管新规、IPO注册制改革等一 系列代表性监管举措正逐步落地。 外资机构 也在密切关注这些结构性变化所蕴含的新 机会, 以及如何在这些结构性变化中赢得市 场份额。 在以改革促开放的思路指引下 , 新 一轮开放将进一步推动中国金融行业的深 化改革, 促进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回顾历史, 展

4、望未来, 我们对中国金融业新 一轮对外开放有以下四大洞察 (图1) : 1. 与2001年加入WTO后的开放相比, 此轮 始于2018年的金融对外开放, 无论在金 融牌照开放广度、 业务资质开放深度、 还 是开放速度上都超过了上一轮。 2. 全球已就中国金融市场的地位与增长前 景达成共识, 中国金融行业的结构性变 化已经成为吸引全球领先金融机构的关 键因素。 3. 如何在中国市场获得持久稳定的成功, 是 外资在新一轮金融开放中关注的重点。 4. 金融业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对中国金融体 系顶层设计、 行业高质量发展以及机构化 能力建设均具有重大价值, 未来可期。 中国金融开放新机遇3 图1 麦肯锡对

5、中国金融业开放的四大洞察 资料来源:麦肯锡分析 新一轮对外开放广度扩大、深度加深、 速度加快 金融行业结构性变革孕育重大业务 机遇,引起外资广泛关注 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市场的核心关 注层次正在转变 对外开放对中国金融市场与金融机 构具有重大价值 广度扩大: 中国当前共有涵盖银行、证券、保险、 支付、信评等30余种大类金融牌照 此轮开放不仅涵盖了银行、保险、证 券、资管、信托等各类主要金融业务 牌照,还涉及金融基础设施牌照,如 支付、托管、评级等 深度加深:大部分主流金融牌照都允许 外资独资,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方式更 加灵活,可经营的业务资质更加丰富 速度加快:外资牌照及业务资质申请批 复时间缩

6、短,在某些领域(如银行理财 子公司)主动加速推动外资的进入 从全球来看,中国各金融行业的市场规 模均十分可观并保持良好成长性,外资 对中国金融行业在全球的市场地位及未 来增长潜能已达成广泛共识 外资更看重与本轮开放同步推动的金融 体系结构性变革,比如资管新规、资本 市场注册制改革等 全球领先金融机构非常关注中国在金融 科技业务模式上的创新和突破,希望通 过在金融科技应用领域的合作和探索, 获取新的能力,复制到全球市场 上一轮开放中,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业 绩整体表现欠佳,本轮他们更为关注 如何与本土领先机构差异化竞争,赢 得市场份额,实现可持续的成功 新一轮开放力度空前,但中国市场今 非昔比,外资

7、在华运营如今面临全新 的挑战 清晰一致的战略方向和长期的战略投 入、差异化的价值主张、兼顾全球矩 阵管理和本地灵活授权的本土化体制 机制、合作伙伴的精诚合作、拥抱金 融科技创新是外资金融机构的五大制 胜要素 宏观上助力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 促进金融监管与法制体系健全发展 及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引入海外领先金融机构在业务、运 营及管理模式上的先进经验,如风 险管控、处置能力等 引入国际资金,尤其是成熟的海外 机构资金 微观上促进金融机构同业高质量发展 从规模导向的粗放式管理向价值导 向的精细化管理转型,从以监管套 利为主的金融创新向以客户导向的 产品服务创新转型 对推动金融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和 居民

8、财富增长,优化资源配置都将 起到良好的作用 加强人才融合,国内人才走向全球, 国际人才进入中国 12 34 中国金融开放新机遇4 4中国金融开放新机遇 中国金融开放新机遇5 自2001年加入WTO后的金融业对外开放, 在广度与深度上尚未全力 推进。 银行业开放力度最大, 外资银行获得了独资准入的资格, 然而 在网点扩展、 业务资质准入、 具体业务展业方面仍然受到较大限制; 寿险、 证券、 资管等其他重点金融牌照仅对外资开放了非控股合资 准入, 对合资企业具有话语权的外资机构也较少; 而支付、 信用评 级、 托管等金融基础设施领域限制严格, 未开放外资准入, 导致外 资金融机构无法在中国形成集聚

9、与协同效应。 与之相比, 自2018年起的新一轮金融对外开放在金融牌照开放广度 上全面扩大, 在业务资质开放深度上进一步加强, 同时开放速度也 在加快。 一、 广度扩大近乎全 牌照开放 当前, 中国共有30余类金融牌照, 涵 盖银行业、 证券业、 保险业、 支付行业 等各金融行业。 此轮开放涉及几乎所 有金融牌照, 不仅涵盖了银行、 保险、 证券、 资管、 期货、 信托、 不良资产管理 (AMC) 等主要金融业务领域, 还涉 及支付、 托管、 信用评级等一系列金融 基础设施牌照 (图2、 图3) 。 新一轮开放大潮下, 对中国业务基于 寄予厚望的外资金融机构正在加速 入场, 获得了心仪已久的牌

10、照准入。 例 如, 花旗银行新获托管牌照、 美国运 通获得银行卡清算业务牌照、 橡树资 本获得AMC牌照等。 30 余类金融牌照 中国金融开放新机遇6 图2 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中国各类主流金融牌照的 外资持股比例正在全面放开(1/2) 资料来源: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新闻检索 行业 保险 资管/ 养老金 管理 公司 财产 险 私募 基金 公募 基金 寿险 银行 理财子/ 理财 公司 新一轮对外开放 (2018-) 上一轮对外开放 (2001-08) 此前2017 2018 2020 18年8月取消中资银行 外资持股比例限制 19年10月取消外资入股 中资银行总资产要求、 放

11、宽机构设置条件、降 低人民币业务资质要求 04年工中建交等国 有大行逐步引入外资 06年出台外资银 行管理条例,外资 银行实现本地法人化 03年允许外国非寿 险公司设立独资子 公司 18年放宽至51%,20年 全面取消限制 04年允许外资持股 寿险公司不超过 50% 18年放宽至51%, 20年4月起全面取消 限制 02年允许外资持股 基金管理公司不超 过49% 18年放宽至51%, 20年12月起全面取消 限制 02年允许外资持股 证券公司不超过1/3, 12年放宽至49% 16年允许外商独资/合 资成立私募证券基金 仅对外资开放私募 股权和创投基金 100% 19年鼓励外资参与设立 /少数

12、股权参股银行理财 子公司,允许外资与中 资银行/保险公司的子公 司设立外资控股的合资 理财公司 18年放宽至51%, 20年12月起全面取消 限制 07年审慎开放外资 入股期货公司 12年外资间接持股 上限明确为5% 51% 51% 51% 51% 19年全面取消外资持股 比例上限 19年7月允许外资设立/ 参股养老金管理公司 04年允许外资持股 保险资管不超过 25% 100% 100% 49% 49% 49% N/A 5% 25% 100% 100% 100% 可控股 100% 100% 银行 资管 证券 期货 保险 中国金融开放新机遇7 图3 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中国各类主流金融牌照的

13、外资持股比例正在全面放开(2/2) 行业 新一轮对外开放 (2018-) 上一轮对外开放 (2001-08) 此前2017 2018 2020 100%N/A15年4月允许外资申请 人民币银行卡清算牌 照 N/A19年允许外资银行从事 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 20年7月允许外国银行 分行从事证券投资基金 托管业务 100%N/A16年发布外商投资 征信机构的有关事宜 100%20%15年取消外资持股比例 限制,但绝对控股信托 不得超过1家 20年4月起取消外资入 股信托的10亿美元总资 产要求 07年允许单个境外 机构持股信托不超 过20%,且其与关 联方不得投资入股 超过2家信托 100%49

14、%17年允许外国信评公司 开展银行间债券市场信 用评级业务;19年7月 起允许对银行间和交易 所交易债券市场上的所 有类型的债券进行评级 20年允许美国公司收购 现有合资企业的多数股 权 100% 06年起允许外 资参股国内评 级机构 银行卡 清算 100%N/A18年3月允许外资申请 第三方支付牌照 第三方 支付 100%N/A18年取消金融资产管 理公司外资持股比例 限制 20年允许美国公司申 请独资省级资产管理 公司牌照 金融 资产 管理 公司 支付 信用 评级 信托 托管 征信 机构 资料来源: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新闻检索 中国金融开放新机遇8 在此轮开放中, 外资

15、机构进入中国市 场的方式更加灵活, 可经营的业务资质 更加丰富。 目前, 银行、 保险、 证券、 公 募基金等领域均放开了外资持股比例 上限, 允许外资设立控股合资、 独资 和控股集团, 大幅放开业务资质, 降低 展业申请门槛。 外资机构可以通过更 加灵活和个性化方式参与中国市场。 其中, 有明显示范作用的案例包括安 联保险获外商独资保险控股牌照、 友 邦人寿获外商独资人身险牌照、 贝莱 德基金管理公司获外商独资公募牌 照, 以及东方汇理成立首家外资控股 的合资银行理财公司。 同时, 过去受限的业务资质正在逐步 放松。 以银行业为例,2019年新修订的 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开放了外资银 行代理发行

16、、 代理兑付和承销政府债 券的业务, 将外国银行分行吸收中国 境内公民定期存款的数额下限由每笔 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下调为每笔不少 于50万元, 并取消了对外资银行开办 人民币业务的审批。 自上一轮开放以来, 众多国际领先金 融机构已在中国初步建立起业务布 局; 新一轮开放政策显著增强了中国 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 各类外资机构 积极响应, 纷纷跑步 入场。 例如, 东方汇理与中银理财成立了中国 首家外资控股的合资理财公司, 安联 设立了首家外商独资保险控股公司, 贝莱德设立了首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 瑞银通过增持合资券商成为首家外资 控股券商, 以及美国运通成为首家获 得人民币银行卡清算资格的

17、外卡组织 等 (图4) 。 1. 银行业: 降低市场门槛、 放 松机构设置、 放宽业务资质 在本轮金融行业对外开放前, 中国银 行业已经历了两轮较大规模的对外开 放, 分别为2007年外资银行法人化改 革和2014年 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修 订。 经过十几年的耕耘, 外资银行业 在中国市场已经实现了稳步发展。 目 前, 已有41家外资机构在中国获得了外 商独资/中外合资银行牌照 (图5) 。 其 中, 既有根植中国百年以上的老牌全 球性银行, 如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 也 有诸多富有特色的区域性银行, 如星展 银行、 澳新银行等。 二、 深度加深放开业务资质, 降低展业申请门槛 三、 面对新一轮开放

18、, 各类外资金融机构加速入场 41家 外资机构已在中国获 得了外商独资/中外合 资银行牌照 中国金融开放新机遇9 图4 新一轮对外开放下,各类外资金融机构开始积极 布局中国市场 资料来源:新闻检索 行业案例 银行19年3月,荷兰国际集团ING拟与北京银行设立中国首 家外资控股的合资银行 荷兰国际集团 银行理 财子公司 19年12月,东方汇理与中银理财合资成立汇华理财,成 为中国首家外资控股合资理财公司 19年12月,贝莱德、淡马锡与建行商议成立由外方控股 的合资理财公司 东方汇理 保险19年3月,首家合资养老保险公司恒安标准养老获批成立 19年11月,安联保险控股获批开业,成为中国首家外商 独

19、资保险控股公司 20年7月,安盛信利获批成为中国首家外资再保险法人机 构 20年8月,友邦人寿获批成为首家外商独资人身险公司 标准人寿安本 安联 安盛 友邦 公募 基金 19年8月,摩根大通增持上投摩根基金至51%,并寻求 100%独资 20年8月,贝莱德获准设立首家外商独资基金管理公司 摩根大通 贝莱德 财富 管理 19年6月,先锋领航集团和蚂蚁金服成立先锋领航投顾, 20年4月于支付宝平台上线投顾工具“帮你投” 先锋领航集团 支付19年9月,PayPal收购国付宝70%股权,成为境内首家 外资支付机构 20年6月,美国运通获得人民币银行卡清算业务牌照,成 为境内首家外资银行卡清算机构 Pa

20、yPal贝宝 美国运通 19年1月和20年5月,标普信评和惠誉博华先后获批成立, 成为首两家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信用评级的外资 机构 信用 评级 标普 惠誉 托管18年10月和20年9月,渣打银行和花旗银行先后获得证 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资质 渣打 花旗 证券19-20年,瑞银、高盛、摩根士丹利、瑞信纷纷增持其合 资券商至51% 瑞银 瑞信 摩根士丹利 高盛 野村证券 星展银行 摩根大通 大和证券 19年3月-20年8月,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摩根大通证券、 大和证券和星展证券核准设立,野村、摩根大通、大和 和星展分别持股51%;摩根大通拟增持至全资 贝莱德 中国金融开放新机遇10 本轮银行业开

21、放始于2018年, 主要从降低 市场门槛、 放松机构设置、 放宽业务资质三 方面放松对外资银行的限制。 从市场门槛来看, 本轮开放按照内外一致原 则, 降低了对外资银行股东的资产和资格要 求, 并取消了外资对中资银行的持股比例上 限, 赋予外资机构和外国投资者国民待遇。 从机构设置来看, 外资银行可以在中国境内 同时设立外商独资/中外合资银行和外国银 行分行。 从业务开展来看, 本轮开放扩大了外资银行 的业务范围, 取消了人民币业务的审批及等 待期, 并大幅下调了外国银行分行零售存款 数额下限。 同时, 本轮开放也丰富了部分业 务牌照, 例如花旗银行于2020年9月获批基 金托管牌照。 我们预

22、计, 这些举措将进一步提升外资银行 在华业务运营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吸引外资 银行扩大在华投资。 同时, 新的举措也有利 于外资银行利用其成熟的管理经验、 服务能 力和国际视野, 丰富其在中国市场的产品和服 务, 更好地满足 中国市场和中国客户的需求。 图5 自2007年以来,已有41家外资机构在中国获得了 外资银行牌照 全球性银行 资料来源:银保监会 区域性银行 汇丰银行 德意志银行 花旗银行 摩根大通 瑞士银行 法国巴黎银行 摩根士丹利 法国兴业银行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 渣打银行 华商银行 恒生银行 星展银行 韩国中小企业银行 永丰银行 盘谷银行 澳新银行 中信银行(国际) 东亚银行 富邦银

23、行 大华银行 韩亚银行 开泰银行 华美银行 浦发硅谷银行 南洋商业银行 玉山银行 瑞穗银行 新韩银行 正信银行 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 华侨永亨银行 彰化银行 三菱日联银行 韩国国民银行 菲律宾首都银行 大新银行 国泰世华银行 三井住友银行 友利银行 菲律宾国家银行 中国金融开放新机遇11 2. 保险业: 解除外资持股限 制, 允许控股架构展业 在此轮保险业的对外开放中, 监管机 构解除了寿险公司和保险资管公司的 外资持股比例限制, 开放了养老保险 牌照, 解除了保险控股公司和再保险 公司的法人机构设置限制, 并取消了 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的经营年限及 代表处设立要求 (图6) 。 具体来看, 安

24、联已拔得外商独资保险控股头筹, 友邦人寿成为首家外商独资人身保险 公司, 安盛信利成为首家外资再保险 法人机构, 首家由合资寿险公司设立 的养老保险公司恒安标准养老也已经 获批。 我们认为, 随着保险业务牌照更加丰 富以及经营范围的扩大, 新一轮开放 政策或将推动外资保险公司在产品、 分销、 运营和服务上更加灵活, 并降低 协调成本。 这将有利于国内保险市场 引进外资公司先进的管理、 风控和产 品设计理念, 并进一步丰富消费者的 选择, 满足消费者多元化、 多层次的金 融需求。 3. 证券业: 放开持股比例上 限, 外资巨头加码增资 此轮证券行业的开放主要集中在放开 外资持股比例和业务资质上。

25、 监管部 门允许外国投资者控股 (2020年4月1 日起) 或独资 (2020年底) 持有证券 公司, 并开放了经纪业务等业务资质。 这些举措解决了过去外资因表决权有 限而对经营管控话语权有限的状况。 目前, 众多国际巨头纷纷入局, 已有11 家全球知名投行在中国组建了合资券 商, 包括9家外资控股券商。 例如, 摩 根大通和大和证券已重新进入中国市 场并控股合资券商; 高盛、 摩根士丹 利、 瑞银等诸多已经在中国市场活跃多 年的大投行则积极加码增资, 实现控 股 (图7) 。 4. 资管行业: 开放力度显著加 大, 市场积极响应 在资管新规稳步落地与中国市场强劲 增长的双重吸引下, 全球顶尖

26、资产管 理公司纷纷加码中国, 通过多种方式 参与市场, 包括设立外商独资私募证 券投资基金 (Private Fund Manager, PFM) 、 控股与独资公募基金, 以及合 资银行理财子公司等。 目前, 全球规模 排名前20的资管公司中已有11家在中 国活跃布局, 包括大名鼎鼎的贝莱德、 先锋集团等 (图8) 。 不同机构在华的战略布局依照其自身 禀赋优势各有所异。 全能型银行摩根 大通全线布局中国, 力图独资运营旗下 各大业务条线, 包括资管、 证券、 公司 银行、 财富管理等; 欧洲领先资管机构 东方汇理选择与具有强大分销能力的 全国性大银行开展合作, 自身更多专注 于专业的投资管

27、理能力; 而以被动投 资与智能投顾闻名的先锋集团选择从 智能投顾切入, 与蚂蚁财富合资开展 公募基金线上投资顾问业务。 全球领先保险公司 已在中国设立了 67家 外资保险机构 11家 全球知名投行在中 国组建了合资券商 全球前20大资管 机构已有 11家 在中国活跃布局 中国金融开放新机遇12 图6 自1992年以来,全球保险公司已在国内设立了67家 合资及外商独资保险机构 人寿保险公司 (28家) 财产保险公司 (21家1) 华泰人寿 长生人寿 友邦人寿 中韩人寿 招商信诺 中银三星人寿 大都会人寿 复星保德信人寿 鼎诚人寿 工银安盛人寿中德安联人寿瑞泰人寿光大永明人寿4 中英人寿德华安顾人

28、寿中意人寿恒安标准人寿 陆家嘴国泰人寿中信保诚人寿同方全球人寿中法人寿 恒大人寿中荷人寿君龙人寿交银康联人寿 北大方正人寿 中宏保险 汇丰保险 安盛天平 安达保险 劳合社中国2 国泰产险 苏黎世保险 京东安联 三井住友海上 火灾保险 利宝保险 日本财产保险 中航安盟保险 史带中国 美亚保险 乐爱金产险 三星财产保险 瑞再企商保险 中意财险 现代保险 富邦产险 日本兴亚财产保险 东京海上日动 (中国) 爱和谊日生同和财产 保险 再保险公司 (8家) 瑞士再保险 汉诺威再保险 慕尼黑再保险 法国再保险 通用再保险 美国再保险 大韩再保险 安盛信利再中国3 1. 2020年,信利财险已变更业务范围,

29、故外资财险公司总数变为21家 2. 劳合社的经营范围除财产险直保业务外,还包含中国境内的非寿险再保险业务、中国境内的转分保业务和国际再保险 业务,未避免重复计算,仅计入财产险公司 3. 2020年7月,银保监会批准信利财险的变更业务范围申请,公司更名为信利再保险(中国)有限公司,成为中国首家 外资再保险法人机构 4. 外资持股占比24.99% 资料来源:银保监会;麦肯锡分析 保险资管公司 (7家) 光大永明资产 中英益利资管 中意资产管理 工银安盛资管 交通康联资管 中信保诚资管 招商信诺资管 健康保险公司 (1家) 平安健康4 养老保险公司 (1家) 恒安标准 保险控股公司 (1家) 安联保

30、险控股 中国金融开放新机遇13 图7 11家全球知名投行已在华建立合资券商,由于市场 准入条件放宽,更多机构正计划加入 外资持股51% 资料来源:证监会;公司网站;新闻检索 1. 未穷尽 计划进入的外资券商1 在华合资券商 市场进入 年份 外资持股 比例外资 汇丰前海证券201751% 东亚前海证券201749% 中德证券200833.3% 摩根士丹利华 鑫证券 201151%2020年,摩根士丹利持股比例 从49%增加到51% 瑞信方正证券20082020年,瑞信持股比例从33.3% 增加到51% 瑞银证券200651%2019年,瑞银持股比例从 24.99%增加到51% 高盛高华证券200

31、451%2020年,高盛持股比例从33% 增加到51% 2018年12月,就成立控股的合资券商展开洽谈 2014年退出原合资券商,2020 年重组合资券商,持股51% 摩根大通证券201951%2017年退出原合资券商,2019 年重组合资券商,持股51% 高盛 瑞银 瑞信51% 德银 摩根士丹利 汇丰 东亚银行 摩根大通 野村东方国际 证券 201951%野村证券 大和证券202051%大和证券 星展证券202051%星展银行 麦格里 2019年10月,宣布了成立独资券商的计划法国兴业银行 2020年4月,正式退出合资券商东方花旗,计划未来组建独资券商花旗 中国金融开放新机遇14 图8 全球

32、资产管理规模前20大资产管理公司中,有11家 活跃于中国市场 公司 2018年管理资产规模 万亿美元 在华资产管理业务布局 银行理财子公司 与建行、淡马锡商 讨银行理财子公司 与招行结成战略 合作伙伴 汇华理财 (55%) 与工行商讨银 行理财子公司 先锋领航公募投顾 (51%); 正在申请独资公募牌照 中邮基金 (23.67%) 公募基金 (2014年退出) (2014年退出) 光大保德信 (45%) 景顺长城 (49%) 浦银安盛 (39%) 中银基金 (17%) 贝莱德基金 (100%) 上投摩根 (51%,欲增持 至100%) 农银汇理 (33%) 其他 私募证券基金 (通过Fidel

33、ity Intl.) 资料来源:IPE;新闻检索 4.6 3.8 1.9 1.9 1.3 1.3 1.3 1.3 1.3 1.1 1.0 1.0 0.8 0.7 0.7 0.7 0.7 0.6 0.6 摩根大通资管 纽约梅隆银行 道富银行 贝莱德 领航先锋 资本集团 景顺 威灵顿管理 富达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 法通 东方汇理 保德信投资管理 高盛资管 北方信托 普信 纽文 安盛投资管理 三井住友信托 私募证券基金, QDLP1 证券公司,QDLP1 证券公司 私募证券基金, QDLP1 1 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 私募证券基金,QDLP1 (通过Allianz GI) 正在申请独资公募牌

34、照 (通过Fidelity Intl.) 中国金融开放新机遇15 中国金融开放新机遇1616 中国金融开放新机遇17 中国银行业2019年总资产达到近300 万亿元人民币, 居全球第一, 全球银 行业排名前20的银行中有7家中国银 行。 同时, 中国银行业的金融科技与 创新亦成绩斐然, 已有11家领先内资 行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 加大对金 融科技的投入、 转化和输出。 中国保险业原保费收入在2019年达 到4.3万亿元人民币, 仅次于美国, 居 全球第二; 养老金管理规模达到13.5 万亿元。 然而, 保险深度与密度均有 很大发展空间, 个人健康险和养老 险等新兴业务也存在巨大发展机会 (图

35、9) 。 中国证券业规模相对有限,2019年 总收入为3,605亿元人民币, 仅为全 球领先投行高盛2019年总收入的1.5 倍。 然而, 随着市场结构性制度改革 逐步落地, 未来增长潜力可期。 中国大资管市场在2019年的总资产管 理规模达到113万亿元人民币。 伴随 居民财富持续增长与长期资金稳步 入 市, 预计2020-25年化增长率有望达 到约10%, 约为全球平均增速的两倍 (图10) 。 一、 全球领先金融机构普遍认为, 中国金融业在 全球市场占有重要地位, 未来增长潜能巨大 2019年, 中国银行业总 资产近 300万 亿元, 居全球第一 保险业原保费收入达 保保保保保保保保保

36、4.3万亿元, 居全球第二 大资管资产管理规模 达到 113万亿元 中国金融开放新机遇18 图9 中国主要金融市场孕育重大发展机遇(1/2)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保 险市场,19年原保费收入 4.3万亿元,11-19年CAGR 达15%,预计25年市场规 模将达约7.5万亿元 保险深度和密度发展空间 巨大,目前仅4.3%和 3,000元/人;新兴市场如 健康险、养老险存在巨大 机遇,2019年中国的养老 金市场规模约13.5万亿元, 占中国GDP比重仅13%, 而同期美国养老金市场规 模占GDP比重已达150% 中国银行业2019年总资产 290万亿元,11-19年 CAGR达13%,ROE超

37、过 10% 2020年全球银行业排行1 前20名中,有7家中国 银行 银行加强科技赋能和创新 目前已有11家银行建立 金融科技子公司 0102 保险银行 1. 银行家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名 资料来源:银保监会;Wind;新闻检索;麦肯锡分析 图10中国主要金融市场孕育重大发展机遇(2/2) 中国大资管市场蓬勃发展, 2019年管理规模已达113万 亿元,预计19-25年CAGR 达10%,2025年管理规模 将达到200万亿元,19-25 年预计贡献全球资管AuM 近40%的增量 银行理财、保险资管及公 募基金是重点关注领域, 管理资产规模至2025年将 分别达46万亿元、37万亿 元及34

38、万亿元 随着资管新规的逐步落地, 到2021年底所有产品均需 符合资管新规 证券市场经历行业宽松期、 调控期和转型期,随着制 度性改革落地,未来或将 迎来新一轮上升周期。 2019年中国境内上市公司 总市值占GDP比重约60%, 而同期美国上市公司总市 值占GDP比重已达150% 随着注册制落地和多层次 资本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上市公司数量有望加快增 长。截至2020年8月,中 国境内上市公司达到3,990 家,总市值达76万亿元, 其中率先试点注册制的科 创板已有165家公司上市 0304 资管证券 资料来源:证监会;基金业协会;Wind;麦肯锡分析 中国金融开放新机遇19 随着中国经济从高

39、速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 型, 经济正在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金融体系 结构性调整时机成熟, 金融体系的结构性改 革与本轮对外开放同步启动, 孕育着全新的 业务机遇和增长逻辑。 1. 银行业: 从以规模驱动的粗放式增长 转向以价值驱动的高质量增长 国内银行业面临日益严峻的内外部挑战, 亟 待向价值银行转型, 实现高质量发展。 贷款 市场报价利率 (LPR) 改革进一步提高了利 率的市场化水平, 对银行精细化、 差异化风 险定价能力提出前所未有的高要求; 宏观经 济进入新常态、 中美贸易摩擦升级、 新冠疫 情肆虐, 给实体经济带来了不小压力, 对银 行预防和化解问题资产的能力提出更高要 求; 金融科技

40、公司凭借技术和生态圈优势, 对银行的获客渠道、 业务拓展和利润增长 都带来了巨大冲击。 在多重挑战下, 传统粗放式、 重资本的规模 驱动型增长不再占据优势, 中国银行业向以 价值创造为导向、 精细化、 专业化、 数字化、 敏捷化的高质量发展转型势在必行。 外资银 行在低利率、 强监管、 全球化竞争环境下 , 积 累了丰富的经营经验, 具有较为成熟的风险 预防、 应对和化解能力, 在金融科技赋能应 用方面已经形成丰硕成果。 在国内银行业向 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背景下 , 外资银行有望发 挥所长, 与中资银行充分竞合, 共同促进行 业健康成长。 2. 保险业: 回归本源, 推陈出新 近年来, 保险行业

41、坚持 “守正出新” 。 一方面 持续回归保险本源, 加强风险防控, 提升服 务水平; 另一方面推陈出新, 以适应新的发 展形势, 以消费者为中心, 满足市场不断释 放的保险需求。 人身险方面, 健康险、 意外险、 定期寿险等 风险保障型产品占比持续提升, 投资型和中 短存续期产品规模下降。 财产险方面, 随着商车费改的持续推进和新 车销量增长放缓, 车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各公司主动转换发展动能, 不断提升非车 险, 如农业保险、 责任保险和信用保证保险 等产品的占比。 再保险市场进一步开放, 保险公司引入先进 经验技术开发多灾因巨灾保险产品, 并推动 开发巨灾债券等衍生品, 不断完善产品体系

42、 和风险分散机制。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保险意识的提升以及 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健康和养老领域展现出 巨大商机, 各保险公司在商业模式、 产品和 服务等各个维度上不断创新, 以求在新的市 场机遇面前获得一席之地。 随着新技术的应用, 保险公司纷纷通过科 技赋能推动定价、 分销、 核保和理赔全价值 链的精细化管理, 洞察客户需求, 触达长尾 市场。 二、 中国金融体系的结构性改革与本轮对外开放同步启动, 结构性改革孕育着全新的业务机遇和增长逻辑 中国金融开放新机遇20 外资保险公司在特定业务领域拥有丰富经 验, 同时还有覆盖保险全价值链的先进技 术。 随着保险行业对外开放的持续深化, 外 资保险公

43、司在中国市场将迎来巨大发展机 会, 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 他们也能为行业 提供借鉴、 共同促进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3. 证券业: 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提 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 中国金融体系逐渐暴 露出资源配置低效、 定价功能薄弱、 融资成 本结构性高企等问题。 自2018年以来, 以科 创板注册制、 新证券法等为代表的基础性 市场制度快速出台落地, 标志着资本市场改 革的顶层设计主线日渐清晰, 自上而下深化 改革开放的信号越来越明确 (图11) 。 图112018年以来顶层设计日渐清晰,以“注册制”为先 导的基础性制度逐步落地,资本市场迎来转型拐点 资料来源:新闻

44、检索;麦肯锡分析 宣布设立科创 板,并于一年 内快速落地 新三板深化改革 制度出台,包括 设立精选层、建 立转板上市机制 等,进一步深化 多层次资本市场 改革 2018年 12月 2019年 7月 2019年 9月 2019年 10月 2019年 6月 2018年 11月 A股并购重组新 规出台,优化 制度,在借壳 上市、配套融 资等多方面松 绑;新规10月 落地 证监会宣布资 本市场全面深 化改革“路线 图”,明确12 大重点任务 证监会召开党 委(扩大)会 议,提出推动 更多中长期资 金入市,如保 险资金、全国 社保基金等 科创板首批 25家公司在 上交所挂牌 上市交易 全面开放 QFII

45、/RQFII 限额 2019年 12月 2020年 6月 创业板注册制 改革落地,深 交所官网正式 发布创业板改 革并试点注册 制相关业务规 则及配套安排 新证券法通过, 明确了全面推行 注册制,提升证 券市场违法行为 处罚力度,新增 投资者保护专章, 强化信息披露要 求等 中国金融开放新机遇21 目前看来制度性改革效果良好。 资本市场机 构投资者和国际投资者占比持续提高; 科创 板审核周期显著缩短, 科技独角兽企业也越 来越倾向回归国内资本市场 (图12) 。 在资本市场制度性改革红利下 , 券商核心业 务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投行业务将从 监管驱动转向专业能力驱动, 券商将承担更 为重要

46、的职责, 新股定价、 信息披露、 承销 组织等专业能力要求更高。 在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 , 并购重组 活跃度将增加, 并购目的将由套利逻辑向产 业逻辑转移, 未来将更加考验券商交易撮 合、 产业理解、 资本嫁接等专业服务能力。 衍生品扩容与创新不断加速, 产品创设、 风 险定价、 交易等能力将成为券商打造衍生品 业务优势的差异化能力。 顶尖外资投行拥有在成熟市场的长期经营 经验, 以及穿越经济周期的历史积累, 具备 强大的综合专业能力。 随着外资进入中国, 他们有望在资本市场发展新阶段引领行业走 上专业化发展路径。 图12目前看来制度性改革效果向好,机构化、国际化投 资者占比持续提高

47、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新闻检索;Wind;麦肯锡分析 个人机构 A股投资者持股市值占比(自由流通市值) 百分比 xx 外资占比 1.7%2.6%3.3%4.3% 63% 65%65% 68% 37% 35%35% 32% 2019E201620172018 中国金融开放新机遇22 4. 资管行业: 回归本源, 逐步统一监管 自2018年资管新规快速出台落地后, 资管行 业的监管体系逐步完善, 资管业务明确回归 “受人之托、 代人理财” 之本源, 开启了从影 子银行主导向资本市场主导的净值化转型。 券商资管、 基金子公司等私募资管业务去通 道改革如火如荼, 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也在 稳步推进,

48、理财子公司加速入场, 保险资管 第三方业务不断拓宽, 大资管统一监管趋势 确立 (图13) 。 随着资管行业近年来持续向规范化发展, 外资资管公司将从中国市场获益。 一方面, 外资已有多年的成熟市场运营经验, 在产 品规范化转型的大背景下 , 更有机会发挥所 长, 与国内机构真正同台竞技。 另一方面, 银 行理财子公司等新兴牌照, 让外资机构在业 务战略布局方面更加灵活, 在合作伙伴选择 上也更多元化。 同时, 公募投顾试点的推出与落地, 也标志 着资产管理行业分销渠道开始从传统卖方 佣金思维向买方投顾模式转型, 这将成为内 外资机构财富管理业务转型的破局关键。 另 图13资管新规系列政策快速

49、出台和落地,实现去错配、 去嵌套、去刚兑,倒逼行业回归本源,加速转型 以资管新规为代表的募/投资基础制度 资料来源:新闻检索;麦肯锡分析 2018年 规范资金池,降低期限错配, 加强流动性管理 规范通道业务,禁止为其他金 融机构提供规避监管要求的通 道服务 降低产品杠杆,控制风险 禁止多层嵌套,避免资 金空转、脱实向虚 资管业务转型的关键要点 统一投资者门槛要求,加强对 不同产品合格投资者的识别和 匹配 打破刚兑,推动资管产品向 净值型转变 2020年 7月 12月 12月 8月 资管新规正式发布,关于规范金融 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 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公布资管新 规三大细则 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正 式出台 第一批两家银行(建行和中行)理财 子公司获批 已有21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获批设立 为应对疫情影响,央行和银保监会决 定延长资管新规过渡期至2021年底 4月 7月 中国金融开放新机遇23 一方面, 投顾试点也更适合以指数产品为代 表的被动投资业态, 助推被动投资管理业务 的发展。 在被动投资领域拥有成熟运作经验 的国际资管机构将有机会充分发挥其所长。 比如, 贝莱德已于2020年8月获批公募牌 照, 先锋集团与蚂蚁合资推出的智能投顾已 经上线运营。 5. 养老体系: 结构调整,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麦肯锡:中国金融开放新机遇(52页).pdf)为本站 (风亭)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