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研报】2020年数据化与金融科技创新银行业分析研究报告(33页).pdf

编号:22946 PDF 33页 1.84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研报】2020年数据化与金融科技创新银行业分析研究报告(33页).pdf

1、目录目录 CONTENTS 1 金融科技:科技赋能金融金融科技:科技赋能金融 数据要素:金融科技创新实践的核心环节数据要素:金融科技创新实践的核心环节 支付科技:从资金流转到数据沉淀支付科技:从资金流转到数据沉淀 信贷科技:从信用数据到数据信用信贷科技:从信用数据到数据信用 理财科技:资金端营销,资产端效率理财科技:资金端营销,资产端效率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pOtMqQpRqRtPrQsQqNtMmRbRcM8OtRpPpNqQjMqRrQfQoMoO8OoOxPwMsOqPNZmQoO 2 2 1.1 金融发展的科技历程金融发展的科技历程 科技改变金融业务模式科技改变金融

2、业务模式 金融科技的实质是科技对金融的赋能金融科技的实质是科技对金融的赋能,通过技术通过技术、数据和场景实现金融能力的提升和效率的提升数据和场景实现金融能力的提升和效率的提升 金融的科技演进史金融的科技演进史 农业化时代:生产效率较低,金融活动不活跃 工业化时代:实物、实地交易为主,运行效率较低 电子化时代: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应用增加 互联网时代:科技+互联网,金融业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绘制 3 3 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呈现指数级增长流量呈现指数级增长 移动移动APP成为最大的流量入口成为最大的流量入口,移动支付是互联网企业最早的金融业务入口移动支付是互联网企业最早的金融

3、业务入口 互联网流量巨头加速布局金融业务互联网流量巨头加速布局金融业务 原生业务的自然延展 借助金融业务丰富C端变现手段 资料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指数级增长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指数级增长互联网企业涉足金融业务的核心逻辑互联网企业涉足金融业务的核心逻辑 1.2 移动互联助推金融科技快速增长移动互联助推金融科技快速增长 流量场景数据 账户产品风控定价 互联网逻辑 金融逻辑 核心:将C端海量用 户转化为金融账户 核心:打造契合自 身场景的金融产品 核心:积累和迭代 有效金融数据 提升转化率提升ARPU贡献提高利润率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绘制 4 4 支付业务:支付业务:侧重支付

4、业务,包括具备第三方支付账户、从事收单等支付业务、跨 境支付等业务的企业 融资业务:融资业务:侧重在提供信用服务,包括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消金公司、网 络小贷公司、互联网银行等 理财业务:理财业务:包括从事资管产品代销的互联网平台及开展智能投顾业务的财富管理 类公司 证券业务和保险业务:证券业务和保险业务:包括互联网券商、互联网保险 金融科技服务机构:金融科技服务机构:互联网风控机构、数据提供商等 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清算机构(如银联、网联)及征信机构(如百行征信) 综合型业务的大型平台:综合型业务的大型平台:包括同时开展上述业务的大型平台,主要是腾讯系、京 东系等大型互联网公司 1.3

5、金融科技企业分类金融科技企业分类 5 5 1.4 国内金融科技企业版图国内金融科技企业版图 第三方支付 收单业务 跨境支付 综合性业务平台 支付业务 融资业务 理财业务 持牌消费 金融公司 互联网 消费金融 网络小贷 代销平台 智能投顾 服务机构 互联网保险互联网风控机构数据提供商互联网券商 互联网中介 互联网银行 征信机构清算机构 基础设施 部绘制注:图片来自相关机构网站 6 6 科技赋能金融科技赋能金融,大数据驱动下大数据驱动下“存贷汇存贷汇”业务线上化业务线上化、智能化智能化 “汇”支付科技 “贷”信贷科技 “存”理财科技 科技的正向赋能科技的正向赋能,有助于延展客群广度有助于延展客群广

6、度,提升运行效率提升运行效率,从而提升金融的资源配从而提升金融的资源配 置效能置效能 1.5 金融科技:科技赋能金融金融科技:科技赋能金融 金融科技:“存贷汇”的技术升级金融科技:“存贷汇”的技术升级 “汇” “贷” “存” 支付科技 信贷科技 理财科技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绘制 目录目录 CONTENTS 7 金融科技:科技赋能金融金融科技:科技赋能金融 数据要素:金融科技创新实践的核心环节数据要素:金融科技创新实践的核心环节 支付科技:从资金流转到数据沉淀支付科技:从资金流转到数据沉淀 信贷科技:从信用数据到数据信用信贷科技:从信用数据到数据信用 理财科技:资金端营销,资产端效率理财科

7、技:资金端营销,资产端效率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8 8 6 44 334 2,537 19,267 -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2015 2020(E)2025(E)2030(E)2035(E) 全球数据总量(ZB) 2.1 理论:数据要素的理论内涵理论:数据要素的理论内涵 数据要素已演进为经济增长的重要生产要素之一数据要素已演进为经济增长的重要生产要素之一 于金融产业而言于金融产业而言,数据要素的核心在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数据要素的核心在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降低信息不对称 提升风险定价能力 优化资源配置效率 资料来源:IDC(含预测

8、) 新摩尔定律主导下的全球数据总量将呈现级数增长趋势新摩尔定律主导下的全球数据总量将呈现级数增长趋势 降低信息不对称 提升风险定价能力 优化 资源配置 数据赋能金融最终将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数据赋能金融最终将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绘制 9 9 2.2 内涵:金融领域数据要素的运用逻辑内涵:金融领域数据要素的运用逻辑 场景金融:提升金融数据可得性场景金融:提升金融数据可得性 科技金融:提升金融数据处理分析能力科技金融:提升金融数据处理分析能力 大数据技术:核心是提升数据分析能力 云计算:核心是提升数据存储和计算能力 人工智能:核心是提升数据算法的有效性 区块链:核心是提升

9、数据共享的效率 场景金融:从场景到金融产品场景金融:从场景到金融产品 生产场景 消费场景场景 供应链金融 消费金融 社交场景消费金融 生产数据 消费数据 社交数据 产品 金融科技:在金融数据链条中的运用逻辑金融科技:在金融数据链条中的运用逻辑 云计算 大数据技术 人工智能 区块链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绘制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绘制 1010 2.3 金融业务中的数据要素落地金融业务中的数据要素落地 促进内部数据资产沉淀促进内部数据资产沉淀 扩展外部数据吸收扩展外部数据吸收 丰富数据应用手段丰富数据应用手段 数据要素在“存贷汇”领域的数据分布数据要素在“存贷汇”领域的数据分布数据要素在金融

10、领域的应用架构数据要素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架构 消费数据 账户数据 社交数据 地理位置数据 信用数据 财富数据 风险偏好数据 资管融资支付 授用信数据 征信数据 履约数据 智能营销 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建模 用户画像风险定价 智能准入 智能中台 产品匹配贷后管理 反欺诈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绘制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绘制 1111 2.4 数字金融小结:数字经济驱动,数据要素赋能数字金融小结:数字经济驱动,数据要素赋能 数字经济与数字金融:经济与金融在数字时代的表现形式数字经济与数字金融:经济与金融在数字时代的表现形式 数字数字/科技金融的关键科技金融的关键,在于数据映像和金融逻辑延展在于数

11、据映像和金融逻辑延展 互联网放大金融科技的延展逻辑互联网放大金融科技的延展逻辑 数字金融是外部数字经济与内部数据福能下的大势所趋数字金融是外部数字经济与内部数据福能下的大势所趋 政府企业个人 一般等价物:现金、货币 价值转移:支付 价值跨期:融资 价值增加:财富管理 价值关系 数字货币 支付科技 信贷科技 理财科技 数字金融/金融科技 数字经济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绘制 目录目录 CONTENTS 12 金融科技:科技赋能金融金融科技:科技赋能金融 数据要素:金融科技创新实践的核心环节数据要素:金融科技创新实践的核心环节 支付科技:从资金流转到数据沉淀支付科技:从资金流转到数据沉淀 信贷科

12、技:从信用数据到数据信用信贷科技:从信用数据到数据信用 理财科技:资金端营销,资产端效率理财科技:资金端营销,资产端效率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1313 3.1.1 支付科技十年:规模快速增长,结构三大趋势支付科技十年:规模快速增长,结构三大趋势 过去十年过去十年,支付业务经历快速渗透发展支付业务经历快速渗透发展 电子支付支持下电子支付支持下,小额高频趋势明显小额高频趋势明显 近年来非银行支付体系增长更为明显近年来非银行支付体系增长更为明显 国内银行业非现金支付业务交易笔数及支付金额增长国内银行业非现金支付业务交易笔数及支付金额增长国内非银行支付机构交易笔数及支付金额增长国内非

13、银行支付机构交易笔数及支付金额增长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1414 3.1.2 支付科技十年:质与量协同发展支付科技十年:质与量协同发展 效率:国内支付系统的运行效率处于全球较高水平效率:国内支付系统的运行效率处于全球较高水平 风控:国内第三方支付机构资损率处于全球最低水平风控:国内第三方支付机构资损率处于全球最低水平 费率:国内支付业务费率水平处于全球中低水平费率:国内支付业务费率水平处于全球中低水平 全球主要清算机构的支付交易规模(截至全球主要清算机构的支付交易规模(截至2020H前四个季度)前四个季度)部分头部第三方支付机构资金损失类风险事件占比部分头部第三方支付

14、机构资金损失类风险事件占比 资料来源:各公司财报注:银联、网联交易金额为2019年数据资料来源:中国移动网 财付通财付通 (腾(腾 讯)讯) 银联商务银联商务 壹钱包壹钱包 (平安)(平安) 京东支付京东支付 (京东)(京东) 度小满度小满 (百度)(百度) 资损率 百万分 之1 百万分之 0.48% 百万分 之2 百万分之2 百万分 之2 1515 3.2.1 支付的商业模型:从资金流到数据流支付的商业模型:从资金流到数据流 底层逻辑:支付对应了价值的转移底层逻辑:支付对应了价值的转移 产品逻辑:价值转移过程产品逻辑:价值转移过程,依赖于账户依赖于账户、系统两大要素系统两大要素 业务逻辑:基

15、于账户和转移业务逻辑:基于账户和转移,派生出从传统收单派生出从传统收单、交易业务交易业务,再到新兴互联网支付再到新兴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移动支付,并衍生出综合金融业务并衍生出综合金融业务 价值底层逻辑价值 转移 产品逻辑 业务逻辑 账户 银 行 账 户 支 付 账 户 账户 银 行 账 户 支 付 账 户 支付系统 支付方式 支票 银行卡 互联网网关 二维码/NFC 银行卡 POS机 手机等移动终端 智能读卡器 支付手段支付介质 大额和小额支付清算系统 大额清算系统(如FedWire和CHIPS) 自动清算系统(如ACH) 支票清算系统 银行支付网络 交易 收单 结算 清算 传统业务 新账户:

16、虚拟支付账户 新工具:二维码、NFC、 声音识别、读卡器 创新业务 财富管理 融资业务 账户与现金管理 数据服务:精准营销、 风险管理等 衍生业务 支付业务逻辑图支付业务逻辑图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绘制 1616 3.2.2 支付的商业模型:账户、受理和清算三大赛道支付的商业模型:账户、受理和清算三大赛道 清算机构:连接银行和各类第三方支付机构清算机构:连接银行和各类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清算和支付网络服务提供清算和支付网络服务 收单机构:主要是收单机构:主要是“银行卡银行卡+POS”模式下模式下,为商户提供收单和数据处理服务为商户提供收单和数据处理服务 支付平台:在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模式

17、下支付平台:在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模式下,同时参与账户端同时参与账户端(以电子钱包为基础以电子钱包为基础)和受理端业务和受理端业务 账户侧清算受理侧 从支付链条视角划分的三类支付机构从支付链条视角划分的三类支付机构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绘制注:图片来自相关机构网站 1717 3.2.3 支付的商业模型:从“数据属性”看支付业务支付的商业模型:从“数据属性”看支付业务 海量高频特点海量高频特点,使得支付相关数据具备领先性特征使得支付相关数据具备领先性特征 场景化特点场景化特点,使得支付业务得以沉淀多层次使得支付业务得以沉淀多层次、多维度的数据多维度的数据 耦合原理耦合原理,使得支付数据具备可

18、传递性使得支付数据具备可传递性 场景化特点使得支付业务得以沉淀多层次、多维度的数据场景化特点使得支付业务得以沉淀多层次、多维度的数据 C端数据 信用画像消费支付 财富画像金融支付 关系画像社交支付 B端数据 生产画像采购支付 盈利画像税务支付 库存画像销售支付 清算数据 金融机构 行为画像 清算数据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绘制 1818 3.3 数据视角下的支付科技发展数据视角下的支付科技发展 数字人民币的加速发展数字人民币的加速发展,填补填补M0领域数字化空白领域数字化空白 通过数据技术手段通过数据技术手段,使数字化支付覆盖更多的支付场景使数字化支付覆盖更多的支付场景 支付积累的数据要素和

19、资金要素支付积累的数据要素和资金要素,有望在金融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有望在金融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数字人民币的加速发展,填补数字人民币的加速发展,填补M0领域数字化空白领域数字化空白VISA海外支付业务加速向海外支付业务加速向B2B和和G2C领域布局领域布局 M2-M1 M1-M0 M0 资料来源:VISA公司财报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绘制 1919 3.4 支付科技小结:行业常态增长,赛道差异展业支付科技小结:行业常态增长,赛道差异展业 支付行业正步入常态增长阶段支付行业正步入常态增长阶段 平台型机构:发挥平台优势平台型机构:发挥平台优势,延展金融边界延展金融边界 收单端机构:扎根垂直领域收单端

20、机构:扎根垂直领域,升级商业模型升级商业模型 清算机构:拥抱新兴模式清算机构:拥抱新兴模式 非银行支付规模增速逐步收敛非银行支付规模增速逐步收敛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目录目录 CONTENTS 20 金融科技:科技赋能金融金融科技:科技赋能金融 数据要素:金融科技创新实践的核心环节数据要素:金融科技创新实践的核心环节 支付科技:从资金流转到数据沉淀支付科技:从资金流转到数据沉淀 信贷科技:从信用数据到数据信用信贷科技:从信用数据到数据信用 理财科技:资金端营销,资产端效率理财科技:资金端营销,资产端效率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2121 4.1.1 信贷十年:信贷线上化与线上

21、融资同时展开信贷十年:信贷线上化与线上融资同时展开 路径路径1:传统银行通过线上化产品设计和网上银行:传统银行通过线上化产品设计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渠道手机银行渠道,加速布局线加速布局线 上化上化、自动化信贷产品自动化信贷产品 路径路径2:互联网企业主要通过申设三类牌照来布局融资业务:互联网企业主要通过申设三类牌照来布局融资业务,包括互联网银行牌包括互联网银行牌 照照、消费金融公司牌照和互联网小贷牌照消费金融公司牌照和互联网小贷牌照 大型银行纯线上信贷产品一览大型银行纯线上信贷产品一览互联网机构主要通过申设三类牌照开展融资业务互联网机构主要通过申设三类牌照开展融资业务 资料来源:各银行官网 银

22、行代表性信贷产品产品类型定价水平 工商银行融e借(线上)线上无担保、无抵押消费贷款4.35%-7.0% 小微e贷-经营快 贷 线上无担保、无抵押个人经营 贷款 4.35%-5.66% 建设银行快贷电子渠道个人自主消费贷款4.35%-7.2% 小微快贷全流程网络自助经营贷款4.05%-7.2% 农业银行网捷贷线上无担保、无抵押消费贷款3.85%-6.85% 微捷贷纯信用方式小微企业网络贷款3.65%-5.0% 中国银行中银e贷个人网络消费贷款4.65%-6.0% 中银企e贷线上小微信贷产品未公布 互联网银行互联网银行消费金融消费金融互联网小贷互联网小贷 网贷平台网贷平台 转型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

23、研究部绘制注:图片来自各公司官网 2222 4.1.2 信贷十年:业务实践的三种模式信贷十年:业务实践的三种模式 自营模式自营模式 联合贷款模式联合贷款模式 助贷模式助贷模式 资金合作方资金合作方借款人借款人 借贷匹配、推送客户 独立信贷审核、资产筛选 借贷申请 借贷客户档案 大数据欺诈分析及风控初筛 自主放款 借款 金融科技平台 互联网小贷 联合贷款模式下, 部分出资 联合贷款及助贷模式示意图联合贷款及助贷模式示意图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绘制注:图片来自各公司官网 2323 4.1.3 信贷十年:线上化、智能化带来效率提升信贷十年:线上化、智能化带来效率提升 覆盖客群明显超出传统金融机构

24、覆盖客群明显超出传统金融机构 定价区间已覆盖较宽利率范围定价区间已覆盖较宽利率范围 互联网巨头与商业银行零售客户数量对比(互联网巨头与商业银行零售客户数量对比(2019N)零售贷款定价水平比较零售贷款定价水平比较 资料来源:各公司财报资料来源:相关公司财报 注:银行零售贷款收益率数据采用老16家A股上市银行算数平均值 11.6亿 4.5 亿 3.6 亿 1.4 亿 1.0 亿1.0 亿 0.8 亿 腾讯 (微信MAU) 美团 (交易用户数) 京东 (活跃用户数) 招商银行 (零售客户数) 光大银行 (零售客户数) 平安银行 (零售客户数) 兴业银行 (零售客户数) 0.00% 5.00% 10

25、.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银行零售贷款大型金融科技平台消费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 利率 长尾 客群 优质 客群 5.74% 2424 4.2 信贷科技原理:场景化信贷科技原理:场景化+数据化数据化+科技化科技化 场景化信贷:本质是掌握贷款用户的资质有效性和贷款用途真实性场景化信贷:本质是掌握贷款用户的资质有效性和贷款用途真实性 数据化信贷:核心是通过数据挖掘解决信息不对成难题数据化信贷:核心是通过数据挖掘解决信息不对成难题 科技化信贷:核心是通过技术手段提升信贷流程的效率和风险定价的效率科技化信贷:核心是通过技术手段提升信贷流程

26、的效率和风险定价的效率 数据化信贷:车联网在汽车信贷中的使用数据化信贷:车联网在汽车信贷中的使用科技化信贷:科技化信贷:京东数科智能网贷平台产品京东数科智能网贷平台产品 资料来源:万位科技资料来源:京东数科官网 数据获取计算使用盈利影响 还款能力预 测 位置路线规划最优路线 减少空驶、等 待 收入=(GPS 总公里数-未 载重空驶公 里数)*单价 重量监测空驶匹配货源 减少空驶、匹 配货源 驾驶行为不良行为预警减少事故 ADAS辅助危险情况预警减少事故 发动机数据油耗、破损车辆数据维修优化 2525 4.3 数据视角下的信贷科技发展数据视角下的信贷科技发展 C端信贷科技发展从增量到存量端信贷科

27、技发展从增量到存量 C端消费信贷行业增长空间正逐步收窄 C端信贷科技的发展潜力在于信贷业务的流量经营 B端对公信贷仍有较大的科技赋能和纵深发展空间端对公信贷仍有较大的科技赋能和纵深发展空间 中小微企业方面,信贷科技存在较大渗透空间 信贷商业模式存在拓展空间 信贷基础设施建设有望进入提速阶段信贷基础设施建设有望进入提速阶段 2626 4.4 信贷科技小结信贷科技小结 信贷科技的优势在于信贷科技的优势在于,借助数据和技术提升信贷业务的运行效率借助数据和技术提升信贷业务的运行效率,扩大信贷客户扩大信贷客户 的的覆盖面覆盖面,C端消费信贷行业增长空间正逐步收窄端消费信贷行业增长空间正逐步收窄 信贷科技

28、的约束在于信贷科技的约束在于,数据及创新标准的不统一数据及创新标准的不统一 数据获取及数据定价的标准性 风险定价标准及模型的有效性 外部性管理有待明晰 监管协同有待推进 目录目录 CONTENTS 27 金融科技:科技赋能金融金融科技:科技赋能金融 数据要素:金融科技创新实践的核心环节数据要素:金融科技创新实践的核心环节 支付科技:从资金流转到数据沉淀支付科技:从资金流转到数据沉淀 信贷科技:从信用数据到数据信用信贷科技:从信用数据到数据信用 理财科技:资金端营销,资产端效率理财科技:资金端营销,资产端效率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2828 5.1 理财十年:中国财富管理市场蓬勃

29、发展理财十年:中国财富管理市场蓬勃发展 中国居民财富管理意识逐渐增强中国居民财富管理意识逐渐增强 2013年开始年开始,互联网理财接受度提升互联网理财接受度提升 相较传统理财相较传统理财,互联网理财的优势在于对长尾客群的覆盖互联网理财的优势在于对长尾客群的覆盖 国内主要资管产品规模国内主要资管产品规模国内互联网理财市场规模国内互联网理财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Wind,中信证券研究部资料来源:Wind,中信证券研究部 2929 5.2 理财科技商业模型:资金端重营销,资产端重配置理财科技商业模型:资金端重营销,资产端重配置 理财业务的核心是价值跨期逻辑理财业务的核心是价值跨期逻辑,包括资金端和资产

30、端两方面能力包括资金端和资产端两方面能力 财富管理业务:侧重客户营销能力财富管理业务:侧重客户营销能力 基于平台流量开展理财产品营销 基于不同客群需求提供定制化产品 资产管理业务资产管理业务,侧重资产配置能力侧重资产配置能力 人工智能赋能投资分析 高效筛选资管产品 增强风险控制能力 理财业务逻辑图理财业务逻辑图互联网巨头通过理财产品代销实现流量变现互联网巨头通过理财产品代销实现流量变现 部绘制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绘制注:图片来自相关公司官网 3030 5.3 数据视角下的理财科技发展数据视角下的理财科技发展 强化用户画像绘制强化用户画像绘制,实现智能化实现智能化KYC 增强资产配置能力增

31、强资产配置能力,提高风险回报提高风险回报 增加人工智能在业务中的运用增加人工智能在业务中的运用,完善智能投顾体系完善智能投顾体系 数据标签构建及预测分析逻辑数据标签构建及预测分析逻辑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绘制 3131 5.4 理财科技小结:深耕长尾客群,提升客户贡献理财科技小结:深耕长尾客群,提升客户贡献 财富管理市场呈现结构化特征财富管理市场呈现结构化特征 互联网理财有望成为财富管理市场新的增长点互联网理财有望成为财富管理市场新的增长点 理财科技增长潜力来自客户规模增长及单客户贡献的增加理财科技增长潜力来自客户规模增长及单客户贡献的增加 与传统机构差异化竞争,拓展长尾客户营销 强化科技

32、赋能,实现精准营销 积极发展资管业务,提升单用户贡献 2020年上半年主要资管产品增速年上半年主要资管产品增速部分银行及互联网机构客户资产情况部分银行及互联网机构客户资产情况 资料来源:Wind 注:银行理财产品产品数据为16家主要上市银行数据汇总资料来源:各公司财报 注:理财通人均AUM根据披露AUM及用户数计算 目录目录 CONTENTS 32 金融科技:科技赋能金融金融科技:科技赋能金融 数据要素:金融科技创新实践的核心环节数据要素:金融科技创新实践的核心环节 支付科技:从资金流转到数据沉淀支付科技:从资金流转到数据沉淀 信贷科技:从信用数据到数据信用信贷科技:从信用数据到数据信用 理财

33、科技:资金端营销,资产端效率理财科技:资金端营销,资产端效率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3333 6.1 主要结论主要结论 加快数据治理规则的顶层设计加快数据治理规则的顶层设计 明确产权与保护机制,是建立数据要素市场的基础。 完善流转与交易机制,强化数据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路径。 强化金融科技领域的数据治理强化金融科技领域的数据治理 金融业务受到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行为监管的双重制约,因此强化金融科技领域的数据治理内 涵更为丰富。与其他行业相比,金融数据涉及个人客户的覆盖面更广、数据敏感性更高,因此 金融数据应用领域对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尤为重要。 金融科技:科技对金融的赋能金融科技:科技对金融的赋能 金融科技企业和传统金融机构合作步入深水区 金融科技细分赛道发展转型中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研报】2020年数据化与金融科技创新银行业分析研究报告(33页).pdf)为本站 (xzy)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