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21版(229页).pdf

编号:56571 PDF 229页 4.16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21版(229页).pdf

1、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 Annual Report for Chinese Academic Journal Impact Factors (Social Science) 2021 年 ( 总第 19 卷 ) 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中 国 科 学 文 献 计 量 评 价 研 究 中 心 清 华 大 学 图 书 馆 出版 研制 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作为一种关乎国家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 化建设创新发展能力的重要战略媒体,其出版内容质量和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既是学界关注的 焦点,也是出版管理的重大课题。长期以来,国际国内一直在不断探讨科学评价

2、人文社会科 学学术期刊质量和学术影响力的理论与方法。尽管以引证计量为主的定量评价方法存在某些 不足,而且出现了过度延伸其适用范围,甚至单纯地 “ 以数论刊、以刊论文 ” 等不正常现象, 但由于期刊总被引频次、期刊影响因子(JIF)等主要统计指标的重要意义和统计规律的客 观性, 使其迄今仍是人们普遍接受的学术期刊评价手段。 在我国现行期刊出版管理体制之下, 这种评价对学术期刊的资源优化配置、出版质量和水平的提升、国际品牌打造,乃至使其做 大做强尤为重要。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作为国家 “ 十一五 ” 重大出版工程,聚集了全国各学 科绝大多数学术期刊。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成果的作用,我公司与清华

3、大学图书馆联合成立 了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连续 19 年对中国学术期刊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定量评价 工作。评价成果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刊号:CN11-9130/G; ISSN1673-8144,简称年报),作为正式电子期刊出版。 2015 年起,年报发布了反映期刊学术影响力的综合评价指标 学术期刊影响 力指数(CI),将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二者结合起来考量,以及反映期刊量效关系的综合 指标 学术期刊量效指数(JMI),并对每个学科期刊按照影响力指数(CI)排序,按期 刊数量等分为 4 个区(Q1、Q2、Q3、Q4),更全面准确地反映期刊学术状况。此外, 年报 依旧发

4、布了期刊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被引期刊数、被引半衰期、互引指数、引用期刊数、 引用半衰期、可被引文献量、基金论文比、平均引文数、Web 即年下载率、总下载量等一系 列评价指标。 过去,受传统评价理念、数据采集能力和技术方法等方面的限制,期刊计量评价指标 的设计和统计方法往往带有诸多主观因素。譬如在引证计量评价中,统计源文献只用期刊, 不计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其它文献,总体上低估了我国人文社科期刊的影响力水平;忽视 不同层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相互关系,重基础、轻应用,在计量基础研究类期刊被引频次 的统计源中不全面引入应用研究类期刊,在计量应用研究类期刊被引频次的引文统计源期刊 中基本排除了工作研

5、究类期刊,不仅忽略了基础研究成果的应用效果和应用研究与工作实践 出版说明 对基础研究的反馈导向作用,而且助长了人们“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再比如,不明确 引证计量评价适用的期刊范围、引文统计源期刊的内容和数据质量,重指标数据大小、轻指 标质量高低,使计量指标偏离了自身的适用性和应有的客观性。由这些主观倾向形成的计量 评价结果,总体上难以形成对我国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内容质量和学术影响力的客观分析与 评估,也不利于学术期刊的管理和发展。 在全面研究学术期刊、博硕士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各类文献对学术期刊文献的引证 规律基础上,年报自 2010 年起建立了由上述各类文献组成的复合统计源文献体系,应

6、用了不同研究层次类型文献的引证规律,提出了一套创新的期刊影响因子(简称 JIF)指标 体系,设计了各项指标的规范化统计框架,并制定了我国第一个公开的期刊评价指标统计标 准 数据统计规范。每年年报发布前,由我国多 位著名文献计量学专家和标准化研究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年报进行数据鉴定和评价结果 的评审,保证了年报的质量。 年报 是按年度连续出版的电子期刊。 为便于使用, 我公司印制了本书作为 年报 (2021 版)的内容概要,年报全部内容见该光盘期刊或它的网络版。网络版中的各项指标都 可以链接其来源文献,用户可以通过这些链接对期刊进行定性评价和更多角度的排序与定量 分析。 本书主要内容为统计年 20

7、20 年度的 “ 期刊影响力指数与影响因子 ”、“ 各类计量指标 ”、 “ 人文社科类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及可被引文献量 ” 三类表格。各类表格均按学科列出期刊 名单,并按影响力指数降序排列,各表中期刊的序号相同。查找某期刊的指标时,可先按期 刊学科类型在目录中找到学科名称,查出该刊序号,即可在任一表中按序号查到该刊的相关 数据。 年报在诸多方面采用了新的计量评价方法,限于研制者的知识水平,难免出现不 当甚至错误之处,有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我们诚挚欢迎期刊文献计量研究工作者、期 刊编辑出版和管理工作者对年报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中 国 科 学 文 献

8、 计 量 评 价 研 究 中 心 清 华 大 学 图 书 馆 2021 年 9 月 目录 研制说明 1. 概述 1.1 研制目的与意义 1.2年报概要结构与特点 2. 期刊影响力综合评价指标 期刊影响力指数(CI) 2.1 定义 2.2 统计方法 2.2.1 统计源文献 2.2.2 他引频次、他引影响因子 2.2.3 量效指数(Journal Mass Index,简称 JMI) 2.2.4 JMI 对 CI 的修正 2.3 期刊分区方法 2.4 说明与讨论 3. 影响因子指标体系 3.1 复合类指标 3.1.1 复合总被引 3.1.2 复合影响因子 3.1.3 复合他引影响因子 3.1.4

9、复合 5 年影响因子 3.1.5 复合即年指标 3.2 综合类指标 3.2.1 综合总被引 3.2.2 综合影响因子 3.2.3 综合他引影响因子 3.2.4 综合 5 年影响因子 3.2.5 综合即年指标 3.3 人文社科影响因子指标 3.3.1 人文社科影响因子 3.3.2 人文社科即年指标 4. 其他计量指标 4.1 出版指标 4.1.1 可被引文献量 4.1.2 可被引文献比 4.1.3 基金论文比 4.1.4 平均引文数 4.2 引证指标 4.2.1 引用半衰期 4.2.2 被引半衰期 4.2.3 引用期刊数 4.2.4 被引期刊数 4.2.5 他引总引比 4.2.6 互引指数 4.

10、3 网络传播指标 4.3.1 Web 即年下载率 4.3.2 总下载量 5. 引文统计源期刊的遴选标准 5.1 人文社科类期刊的研究层次 5.2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期刊的研究层次 5.3 统计源期刊遴选原则及方法 5.3.1 统计源期刊遴选原则 5.3.2 统计源期刊遴选方法 5.4 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统计源的遴选原则 XIV 5.5 英文刊统计源说明 XIV 6.年报数据分析 XIV 6.1 统计源文献组成 XIV 6.2 来源期刊组成 XIV 6.3 被评价期刊组成 XV 6.4 引文数据组成 XV 6.5 学术不端检测 XV 6.6 评价数据分析 XV 6.6.1 人文社科期刊被引频次

11、类指标均值及年度增长率 XV 6.6.2 人文社科期刊影响因子类指标均值及年度增长率 XVI 6.6.3 人文社科期刊其他指标均值及年度增长率 XVI 第一部分:期刊影响力指数及影响因子(统计年:2020 年) A/K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1 A 马克思主义哲学 16 B( 除 B84,B9) 哲学 17 B84 心理学 17 B9 宗教 18 C( 除 C8,C93,C95) 社会学 18 C8 统计学 19 C93 管理学 19 C95 民族学 20 D(D0,D2,D4,D6) 中国政治 21 D(D035.3,D523.3,D631) 公安学 25 D(D1,D3,D5,D7, D8

12、) 世界政治 26 D9 法律 27 E 军事 30 F 经济科学综合 31 F0 经济学理论 33 F11/F17( 除 F12) 世界各国经济 33 F12 中国经济 34 F20/F29( 除 F23,F25,F27,F293.33) 经济计划与管理 35 F23 会计 ; 审计 36 F27 企业经济 37 F3 农业经济 37 F4 工业经济 38 F7( 除 F713.8,F719) 贸易经济 40 F719,F713.8,F293.33,F25,F49,F5,F6 流通与服务 41 F81 财政 41 F82/F84 货币 / 金融、银行 / 保险 42 G0,G1,G24,G2

13、6 文化与博物馆学 43 G2( 除 G24,G25,G26,G27) 信息与新闻出版学 44 G25,G35 图书馆学 ; 情报学 45 G27 档案学 47 G3( 除 G35) 科学学与科研事业 47 G4/G7 教育 48 G8 体育 55 H 语言文字 56 I 文学 58 J 艺术 59 K( 除 K85,K86,K87,K88,K9) 历史 61 K85,K86,K87,K88 考古学 62 K9,P9 人文、经济地理 62 第二部分:各类计量指标(统计年:2020 年) A/K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63 A 马克思主义哲学 78 B( 除 B84,B9) 哲学 79 B84

14、心理学 79 B9 宗教 80 C( 除 C8,C93,C95) 社会学 80 C8 统计学 81 C93 管理学 81 C95 民族学 82 D(D0,D2,D4,D6) 中国政治 83 D(D035.3,D523.3,D631) 公安学 87 D(D1,D3,D5,D7, D8) 世界政治 88 D9 法律 89 E 军事 92 F 经济科学综合 92 F0 经济学理论 95 F11/F17( 除 F12) 世界各国经济 95 F12 中国经济 95 F20/F29( 除 F23,F25,F27,F293.33) 经济计划与管理 96 F23 会计 ; 审计 97 F27 企业经济 98

15、F3 农业经济 99 F4 工业经济 100 F7( 除 F713.8,F719) 贸易经济 101 F719,F713.8,F293.33,F25,F49,F5,F6 流通与服务 102 F81 财政 103 F82/F84 货币 / 金融、银行 / 保险 104 G0,G1,G24,G26 文化与博物馆学 105 G2( 除 G24,G25,G26,G27) 信息与新闻出版学 106 G25,G35 图书馆学 ; 情报学 107 G27 档案学 108 G3( 除 G35) 科学学与科研事业 109 G4/G7 教育 110 G8 体育 117 H 语言文字 118 I 文学 120 J

16、艺术 121 K( 除 K85,K86,K87,K88,K9) 历史 123 K85,K86,K87,K88 考古学 124 K9,P9 人文、经济地理 124 第三部分:人文社科类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及可被引文献量(统计年:2020 年) A/K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125 A 马克思主义哲学 141 B( 除 B84,B9) 哲学 141 B84 心理学 142 B9 宗教 142 C ( 除 C8,C93,C95) 社会学 143 C8 统计学 144 C93 管理学 144 C95 民族学 145 D(D0,D2,D4,D6) 中国政治 145 D(D035.3,D523.3,D631

17、) 公安学 150 D(D1,D3,D5,D7,D8) 世界政治 151 D9 法律 152 E 军事 155 F 经济科学综合 156 F0 经济学理论 158 F11/F17( 除 F12) 世界各国经济 159 F12 中国经济 159 F20/F29( 除 F23,F25,F27,F293.33) 经济计划与管理 160 F23 会计 ; 审计 161 F27 企业经济 162 F3 农业经济 163 F4 工业经济 164 F7( 除 F713.8,F719) 贸易经济 165 F719,F713.8,F293.33,F25,F49,F5,F6 流通与服务 166 F81 财政 16

18、7 F82/F84 货币 / 金融、银行 / 保险 168 G0,G1,G24,G26 文化与博物馆学 169 G2( 除 G24,G25,G26,G27) 信息与新闻出版学 170 G25,G35 图书馆学 ; 情报学 171 G27 档案学 173 G3( 除 G35) 科学学与科研事业 173 G4/G7 教育 174 G8 体育 182 H 语言文字 183 I 文学 185 J 艺术 186 K( 除 K85,K86,K87,K88,K9) 历史 188 K85,K86,K87,K88 考古学 189 K9,P9 人文、经济地理 189 附录: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21 年数据

19、鉴定结果 191 研制说明 I 研制说明 1. 概述 1.1 研制目的与意义 在普遍意义上,学术期刊(以下简称“期刊”)的影响力一般是指期刊在一定时期内发表的学术研 究成果,在某段时间里促进相关学术研究与应用之发展的能力。这种能力本源上产生于文献的学术价值 与应用价值的大小,但也受该段时间内社会对其价值的认知水平与认同程度、期刊内容的多样性、学科 发展程度,以及期刊自身及其相关渠道的传播与扩散能力等诸多因素制约,所以对其作出客观、准确的 定性分析和评价是非常复杂而困难的。 然而, 用文献计量学指标反映人文社科期刊对知识创新的影响, 对总体评估人文社科期刊的学术质量、 宏观考量人文社科期刊的办刊

20、定位与出版策略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在各学科知识创新日渐加 速、跨学科研究日趋普遍、创新成果大量涌现、人文社科期刊出版定位与时俱进、文献出版方式日呈多 样化及知识传播速度日益加快的背景之下,在期刊的影响因子 (JIF) 基础上,探索可以较为全面反映学术 期刊质量和影响力的综合指标,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21 版(下简称年报)力求反映人文社科研 究创新与人文社科文献出版的上述趋势和特点,旨在客观、全面、规范、准确地报道人文社科期刊的影 响力指数、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可被引文献量、下载率等期刊计量统计指标,并提供这些计量指标的 文献统计来源信息

21、,为人文社科期刊的发展提供参考。 1.2年报概要结构与特点 年报概要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列出统计年为 2020 年的期刊影响力指数、所在分区及主 要影响因子,第二部分是该年度各刊的其他各类计量指标值,第三部分给出人文社科类影响因子、可被 引文献量与被引频次。各部分均按学科将期刊分组,并按影响力指数降序排列,以便查阅和比较分析。 为保证各项指标统计的准确性,年报研制过程严格遵循了 基础 数据统计规范(下简称数据统计规范)。附录收录了专家对 2020 年度基础数据的测试验收结果。 为实现上述研制目标,年报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体现了如下八个特点: (1)年报发布综合评价指标“影响力指数(CI)”

22、,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两个评价指标总被 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投射到“期刊影响力排序空间”,采用向量平权计算得到的综合指标。该评价指标 兼顾了期刊质量、历史、规模等因素,利用“期刊量效指数(JMI)”修正个别期刊发文量大影响因子低 的特殊奇异现象。年报对每个学科期刊按照影响力指数(CI)排序,并按期刊数量等分为 4 个区(Q1、 Q2、Q3、Q4),更加客观地反映期刊学术影响力的相对水平。 (2)为了反映人文社科期刊对跨学科研究的影响,年报将统计源期刊扩展到了科技期刊,与人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21 年版概要 II 文社科类统计源期刊一起总称为综合统计源期刊,并相应定义了“综合影响

23、因子”。扩展统计源期刊, 对客观反映某些人文社科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很重要。 (3)我国每年出版的博硕士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对国内期刊的引用次数与综合统计源期刊相当,且 这两类文献中的许多论文内容发表在国外期刊和会议上,无法从国内统计源期刊中获得其对国内期刊的 引用信息。无论从文献学术水平还是从引文总量考虑,如果不考虑这部分引文统计源文献,显然不能如 实反映我国人文社科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水平。年报在综合统计源期刊基础上增加了我国部分博、硕 士学位论文与会议论文,与综合统计源期刊一起合称为复合统计源文献,并由此定义了“复合影响因子”。 博硕士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类统计源文献的遴选方法见数据统计规范。 (4

24、)人文社科研究具有按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工作实践等研究层次逐层演进的特点。工作实践类 文献引用应用研究类文献较多,是人文社科类期刊计量评价必不可少的统计源。 (5) 年报 认为, 引文统计中计入学术不端文献的引用与被引用会损害计量指标的评价作用。 为此, 年报根据目前的学术不端文献鉴别能力在数据统计规范中制定了相关统计原则,尽可能排除了 严重疑似抄袭、一稿多发文献的引用和被引。 (6)如果各项计量指标统计数值的准确性差,不但影响指标排序,而且会对期刊学术影响力形成错 误评价,不利于期刊自身发展。为此,数据统计规范明确规定了计量期刊载文量、可被引文献量、 不计被引文献量、引文与被引频次等指标的统

25、计源文献基础数据的规范化标著精度,使各项计量指标的 统计误差得到了有效控制。 (7)期刊在网上的下载量与下载率是衡量期刊学术影响力、调整办刊定位的重要参考依据。通过规 范化统计,本期年报给出了各人文社科期刊在“中国知网”于统计年的总下载量和即年下载率。 (8) 年报 同时还配发了网络服务产品, 包括 “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国内影响力统计分析数据库” 、 “个 刊影响力统计分析数据库” 等, 详尽提供了各刊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下载频次、 资助基金项目、 出版时滞、 学术不端检测指标,并对期刊进行了出版内容结构、稿件质量、作者、地区、机构等办刊要素的统计分析, 为各刊评价、调整办刊策略、提高期刊质

26、量提供了决策参考。 2. 期刊影响力综合评价指标 期刊影响力指数(CI) 统计某个年度内出版的某些源文献引证期刊的次数,可以在统计学意义上反映期刊在该统计年度产 生的影响力。简单而常用的计量指标有期刊的总被引频次(TC,广延量,评价对象为期刊已发表的所有 文献)、影响因子(IF,强度量,评价对象为期刊在统计年之前两年发表的文献)、即年指标(强度量, 评价对象为期刊在统计年发表的文献)等。 显然,上述指标的评价对象是期刊在不同时期发表的文献,且评价角度、计量方法各不相同,任一 指标都不能全面反映期刊的影响力。 期刊评价中片面强调其中某个指标, 都会导致期刊出现片面发展倾向, 甚至引发期刊的学术不

27、端行为,干扰期刊正常发展。因此,人们一直希望找到一个综合反映期刊影响力 的计量指标。然而,过去这方面的工作总是试图将 TC、IF 等指标先验地假设为同一线性空间的可加标量, 按一组人为设定的权重参数拟合为一个“综合指标”,而未注意区分这些指标的内禀属性,得到的期刊 排序结果也难以给予合理的解释。 我们在 2013 年首次提出了一种综合评价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方法,连续多年应用于“中国最具国际影 研制说明 III 响力学术期刊”的遴选,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和结果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和期刊界的基本认可。 2.1 定义 定义 1:期刊影响力排序空间 在某种可比较大小的期刊范围内(同一学科内)将 TC、IF

28、分别归一化处理为 tc、if,并按其大小进 行期刊排序,即可在排序意义上将 TC、IF 映射到一个 2 维空间,称为 “ 期刊影响力排序空间 ”。 定义 2:期刊影响力等位线 在 “ 期刊影响力排序空间 ” 内,定义影响力最大的期刊为(1,1),各刊与之的距离为 , 期刊影响力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即为期刊影响力等位线。 显然, 等位线就是以 (1,1) 为圆心的圆弧,见图 1。 定义 3:期刊影响力指数(CI) 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AcademicJournalCloutIndex,简称 CI),是反映一组期刊中各刊影响力大小 的综合指标,它是将期刊在统计年的总被引频次(TC)和影响因子(IF)双

29、指标进行组内线性归一后向 量平权计算所得的数值,用于对组内期刊排序。 CI 的计算公式为: CI 的几何意义如下: 图 1 期刊影响力指数 CI 示意图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21 年版概要 IV 如图 1 所示,(0,0)代表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为 0 的期刊。右上角的点(1,1)代表影响因 子和总被引频次均为最大值的组内“影响力最大期刊”。以(1,1)为原点画圆弧,弧线即影响力等位线, 弧线上的各点表示其 CI 值大小相等的期刊。分布在弧线左下方的点对应的期刊其相对影响力小于分布于 弧线右侧的期刊。可以形象地看到,期刊的 CI 值越大,该刊距组内“影响力最大期刊”的差距

30、越小。 2.2 统计方法 2.2.1 统计源文献 为了突出反映期刊对中高端学术研究的影响力,计算构成 CI 的 TC、IF 时,选用了年报中各学 科期刊综合他引影响因子排名前 60% 的期刊,以及博士论文和会议论文,不包括硕士论文。 2.2.2 他引频次、他引影响因子 为了体现公平计量,CI 计算中,TC 为总他引频次、IF 为他引影响因子。 2.2.3 量效指数(Journal Mass Index,简称 JMI) 通常情况下,期刊影响因子高、声誉好会吸引作者投稿,稿源充足的情况下,该刊的发文量逐渐增大, 发展为量效齐升的品牌期刊,反之亦然。因此期刊发文量与影响因子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关系。经过

31、研究, 我们提出了期刊量效指数(JournalMassIndex,简称 JMI)一个反映影响因子与发文量关系的指数。 从 CI 示意图中可以看出,CI 等位线对单一指标的一般性奇异行为具有较好抑制效果,但对特殊奇异 现象,特别是单纯为追求大 TC 盲目扩大发文量而降低学术质量的情况,抑制效果尚不理想,这种情况干 扰了CI排序的公正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引入了量效指数 (JMI) , 用以消除这种奇异性造成的影响。 量效指数(JMI)是某刊影响因子与该刊影响因子对应的发文量的比值,意义是平均每篇文献对该刊 影响因子的贡献值。定义为: JMI 越小表示发文规模很大而效用不高,也就是平均每篇

32、文章对该刊影响因子的贡献值很小。为了全 面反映期刊的量效关系,JMI 计算中采用了年报公布的复合影响因子,为方便使用,发布的 JMI 均乘 以 1000。根据年报,人文社科期刊 JMI 均值为 6.730,80% 的期刊的 JMI 范围在 0.404-17.343 之间。 如图 2 所示,横坐标为 JMI 分段,间隔 0.05,纵坐标为这个分段的期刊数。 研制说明 V 2.2.4 JMI 对 CI 的修正 年报对量效指数低于阈值的期刊的 CI 进行了修正。JMI 阈值分别是取 JMI 最小的 5% 的人文 社科期刊临界值,如果其可被引文献量大于平均可被引文献量,则对其 TC 所占权重进行修正。

33、修正 前 CI 中的 TC 和 IF 的权重比例为 1:1,修正后 TC 权重根据 JMI 大小分别降低至 0.20.05。具体调 整办法为: 其中 k 为他引频次调整系数。按 JMI 大小将期刊分为三档,TC 权重调整系数分别为该档期刊 JMI 均 值与所有期刊 JMI 均值的比值。各档 JMI 指数对应权重具体数据如下: 2.3 期刊分区方法 年报分区选择“影响力指数(CI)”这一综合指标为依据,对每个学科期刊按影响力指数(CI) 降序排列,依次按期刊数量平均划分为 4 个区,即 Q1、Q2、Q3、Q4。Q1 区为本学科 CI 指数排名前 25% 图 2 JMI 区段分布图 表 1 JMI

34、 调整区间及其他引频次调整系数 (0.05 0.172 (0.025 0.05 0.025 0.2 0.1 0.05 78 28 12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21 年版概要 VI 的期刊。该指标可以更客观地反映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水平在本学科刊群中所处的相对位置。 2.4 说明与讨论 我们引入了一种可较全面反映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指数 CI,可以给出某学科期刊的影响力排序,并以 此指标进行分区,虽能一定程度反映期刊学术影响力,但不能直接用于评价期刊上论文的内容质量。另 请注意,CI 是在一组期刊内定义的,只可用于组内期刊排序,不可用于跨组比较。如需跨组比较,应将 不同的组定义为一个

35、组,重新计算 CI 值。 本报告利用 JMI 对 118 种社科期刊的 CI 进行了修正,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CI定义中只采用了TC、 IF, 未考虑其他计量指标, 如即年指标、 半衰期等, 进一步的研究尚在进行之中, 请有关专家提出宝贵建议。 3. 影响因子指标体系 年报 从不同计量评价角度提出了复合影响因子、 综合影响因子、 人文社科影响因子等一系列指标。 为了进一步反映期刊引证的客观性,年报还计算了各类他引影响因子,从而构成了多角度计量评价 期刊的影响因子指标体系,有关定义如下: 3.1 复合类指标 复合统计源由期刊统计源、博硕士学位论文统计源、会议论文统计源构成,基于该统计源的计量

36、指 标称为复合类指标。 3.1.1 复合总被引 复合总被引是指某期刊自创刊以来发表的全部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复合统计源引用的总次数。 3.1.2 复合影响因子 复合影响因子(U-JIF)是指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复合统计源引用总次数与该 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计算公式为: 3.1.3 复合他引影响因子 复合他引影响因子是指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该期刊之外的复合统计源引用总 研制说明 VII 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量总量之比。 3.1.4 复合 5 年影响因子 复合 5 年影响因子是指某期刊前五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复合统计

37、源引用的总次数与该期 刊在前五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计算公式为: 3.1.5 复合即年指标 复合即年指标是指某期刊在统计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复合统计源引用的总次数与该期刊 当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3.2 综合类指标 综合统计源是指期刊类统计源,既包括人文社科类理论研究型、应用研究型、工作实践型期刊,也 包括引证人文社科期刊的科技类基础研究型、技术研究型、技术开发型、研究层次综合型期刊。基于综 合统计源的计量指标称为“综合类指标”。 3.2.1 综合总被引 综合总被引是指某期刊自创刊以来发表的全部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综合统计源引用的总次数。 3.2.2 综合影响因子 综合

38、影响因子(MS-JIF)是指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综合统计源引用的总次数 与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计算公式为: 3.2.3 综合他引影响因子 综合他引影响因子是指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该期刊之外的综合统计源引用的 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21 年版概要 VIII 3.2.4 综合 5 年影响因子 综合 5 年影响因子(MS-JIF5)是指某期刊前五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综合统计源引用的总 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五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计算公式为: 3.2.5 综合即年

39、指标 综合即年指标是指某期刊在统计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综合统计源引用的总次数与该期刊 当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3.3 人文社科影响因子指标 人文社科统计源期刊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类基础研究型、应用研究型、工作研究型期刊,基于人文社 科统计源期刊计量的指标称为 “ 人文社科影响因子指标 ”。 3.3.1 人文社科影响因子 人文社科影响因子(SS-JIF)是指:以人文社科统计源期刊计算,被评价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 献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计算公式为: 3.3.2 人文社科即年指标 人文社科即年指标是指某期刊在统计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

40、被人文社科统计源期刊引用的总 次数与该期刊当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4. 其他计量指标 年报概要第二部分还发布其他各类计量指标,从其他角度反映期刊的办刊规模、影响力、传播 力等特征。 人文社科 SS-JIF 研制说明 IX 4.1 出版指标 4.1.1 可被引文献量 可被引文献是指可能被学术创新文献引证的一次发表文献。可被引文献量是指某期刊在指定时间范 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的总篇数。不计被引文献是指被学术创新文献引证的可能性很小的文献、二次发 表文献、与引证计量评价无关的文献,包括叙事抒情、介绍、科普资料、转载、摘登、摘译、作品、设 计方案广告、题要、资讯、信息、通知、启事,导读性、介绍

41、性卷首(刊首语),照片、图片、参考资 料等。 载文量是指某一期刊在指定时间范围内刊载的各种文体形式文献的总数,等于可被引文献量与不计 被引文献量之和。 年报第三部分列出了各期刊统计年及统计年前两年的可被引文献量。基于不同统计源, 年报 给出了复合统计源引用频次、综合统计源引用频次、人文社科类统计源期刊引用频次。 4.1.2 可被引文献比 可被引文献比是某期刊在指定时间范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量与载文量之比。 4.1.3 基金论文比 基金论文比是某期刊在指定时间范围内发表的各类基金资助的论文占全部可被引文献的比例。 4.1.4 平均引文数 平均引文数是指某期刊在统计年发表文献的篇均参考文献量。 4

42、.2 引证指标 引证指标以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为代表,此外还包括引用半衰期、被引半衰期、引用期刊数、被引 期刊数、他引总引比、互引指数等指标,用于反映期刊在引用与被引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力。 4.2.1 引用半衰期 将某期刊在统计年引用的全部文献从统计年起依出版时间倒序排列,依次累加引用次数至该期刊总 引用次数的 1/2,所对应引文的出版时间至统计年的年数即为该期刊的引用半衰期。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21 年版概要 X 4.2.2 被引半衰期 将某期刊在统计年被期刊引用的全部文献从统计年起依出版时间倒序排列,依时间顺序累加被引次 数至该期刊总被引频次的 1/2,所对应的被引文献出

43、版时间至统计年的年数即为该期刊的被引半衰期。 4.2.3 引用期刊数 引用期刊数是指某期刊在统计年引用的期刊种数。 4.2.4 被引期刊数 被引期刊数是指在统计年引证某期刊的期刊种数。 4.2.5 他引总引比 他引总引比是某期刊在统计年被该期刊之外的期刊引用的总次数与总被引频次之比。 4.2.6 互引指数 定义:将统计年引用某期刊的期刊按引用该刊的次数由大到小排列累加该期刊被引次数,累加被引 次数至该刊被引总次数的 50% 所对应的期刊数称为期刊被引集中度,其中被引用的文献是该期刊在统计 年前两年出版的。 定义:某学科期刊平均被引集中度为该学科期刊被引集中度的算术平均值。 互引指数是某刊的被引

44、集中度与该刊所属学科的平均被引集中度之比,用于分析某期刊被引期刊分 布广度的合理性。 4.3 网络传播指标 网络传播指标反映期刊在互联网上的传播情况,包括 Web 即年下载率与总下载量。年报只统计 了各期刊在“中国知网”的下载量。本报告发布的下载量基于中国知网 () 中心网站服务器、 海外镜像站点服务器、国内各镜像站点服务器上的所有下载日志。按照每天同一用户、使用同一 IP 地址、 同一次登录后下载同一文献只计算一次的规则进行了数据清洗,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各类多线程下载软件 造成的误差,更好地反映用户使用的真实情况。 4.3.1 Web 即年下载率 Web 即年下载率是指在统计年某期刊出版并在

45、“ 中国知网 ” 发布的文献被当年全文下载的总篇次与 研制说明 XI 该期刊当年出版上网发布的文献总数之比。 4.3.2 总下载量 某期刊由 “ 中国知网 ” 网络出版的文献在统计年被全文下载的总篇次。 5. 引文统计源期刊的遴选标准 引文统计源是期刊引证计量评价指标数据的统计来源文献,简称统计源。 5.1 人文社科类期刊的研究层次 年报根据人文社科期刊的研究层次确定统计源范围。列入统计源的期刊有: (1)理论研究型:刊登 50% 以上理论研究论文的期刊。 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是为了探索社会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本质与一般规律,发现和开拓新的领域, 提出新学说、新论点、新论据,目的在于提高人类的知

46、识水平或综合认识能力,它既包含不以任何特定 应用为目的的基础理论研究,也包含有一定应用背景的理论探讨。在表 3 中,研究层次栏以“1”表示此 类期刊。 (2)应用研究型:刊登 50% 以上应用研究论文的期刊。 人文社会科学的应用研究是运用基础研究的成果,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或制定某一新 的计划、对策、体制、系统、秩序等,目的在于解决某一具体的社会经济问题,是理论与实践直接结合 的过程,可为实际部门提供可操作的依据。包括政策研究、行业研究、管理研究、业务研究等。在表 3 中, 研究层次栏以“2”表示此类期刊。 (3)工作实践型:刊登 50% 以上工作实践类论文的期刊。 人文社会科学的工

47、作实践型是多为描述性的或记述性的文献,如对政府部门工作规划、对地方经济 社会发展概况的描述或企事业单位管理经验的简单分析及记述,以及个人业务当中的经验小结和感悟等, 这类文献对相关用户人群相关工作提供一手资料或有直接启发意义。与前两类研究层次相比,这些文章 是直接实践经验总结或工作规划或布署。在表 3 中,研究层次以“3”表示此类期刊。 (4) 研究层次综合型:刊登上述各研究层次文献的比例差别不明显的期刊。 在表3中, 研究层次以 “m” 表示此类期刊。 5.2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期刊的研究层次 为统计人文社科期刊对科技研究的影响,年报在复合统计源、综合统计源中引入了如下 3 个研 究层次类

48、型的科技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21 年版概要 XII (1)基础研究型:发表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同层次高级科普文献 50% 以上。 基础研究是对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探索,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研究,发现新现象、新事实,提出 或验证新假说,创立或完善新定理、定律、理论和学说,而不以专门或具体的应用为目的。应用基础研 究是在一定应用背景下所进行的理论探讨,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揭示被研究对象的规律、原理等。 (2)技术研究型:发表技术与工程学研究、技术商评及同层次高级科普文献 50% 以上。 技术研究一般具有一定的实用目的,针对某些要解决的特定问题进行研究,解决的是具有方向性、 明

49、确性的技术问题,而不考虑生产的具体条件、产品的具体规格和型号。工程学研究是关于由人、原材料、 机器设备等组成的综合系统的设计和设置等方面的理论研究。 (3)技术开发型:发表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层次文献 50% 以上。 技术开发是运用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技术研究和工程学研究的成果进行的开发新产品、新工艺、 新材料的活动,是把科学技术潜在的生产能力转化为直接生产能力的过程。工程设计是基于工程学的思 想和方法,在各个学科领域范围内,将人员、机器、材料、能源、信息汇集起来,以促使一项工业活动 能够得到有效地顺利进行的实践性研究。 5.3 统计源期刊遴选原则及方法 5.3.1 统计源期刊遴选原则 为了更全面更科学地反映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年报 对我国正式出版的期刊和学术性集刊进行遴选, 最终确定约 4900 种统计源期刊。统计源期刊名单见年报光盘和网站 的中国学术期刊 国际国内影响力统计分析数据库主页。遴选原则如下: (1)统计源期刊来自于我国正式公开发行 (拥有国家批准正式出版的 CN 刊号) 的期刊、 学术性集刊。 (2)根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统计源期刊设立 99 个学科,并在此基础上增设“综合性人文、 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综合”、“工程技术综合”、“医药卫生综合”、“农业科学综合”、 “经济科学综合”6 个综合学科,共 105 个学科。 (3)统计源期刊应全面覆盖各学科领域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21版(229页).pdf)为本站 (X-iao)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