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显示行业系列报告之一:显示驱动芯片的进击面板产业链最后一块拼图-220127(37页).pdf

编号:60312 PDF 37页 1.77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显示行业系列报告之一:显示驱动芯片的进击面板产业链最后一块拼图-220127(37页).pdf

1、 行业及产业 行业研究/行业深度 证券研究报告 电子 2022 年 01 月 27 日 显示驱动芯片的进击,面板产业链最后一块拼图 看好 显示行业系列报告之一 本期投资提示: 显示驱动芯片全球近千亿市场。根据 CINNO Research 数据,2021 年全球显示驱动芯片市场规模预计增至 138 亿美元,增长率将达到 56%为近年来的最高峰,也为全球集成电路芯片市场中成长力度最大的细分产业之一。目前,由于晶圆代工与封测产能短缺导致短期晶圆与封测价格不断上涨;同时,全球显示面板市场的稳定增长也带动了显示驱动芯片长期需求量的增加。 随着面板制造产能持续向国内转移,大陆已经奠定了全球面板制造中心的

2、地位,相应的大陆市场也成为全球驱动芯片主要需求市场。 台厂和韩厂占据了大部分显示驱动市场份额。中大尺寸显示驱动芯片(包括 TV、MNT、NB 和 9 寸以上 TPC)占总需求 70%,中小型显示驱动芯片市场智能手机占总需求 20%。在大尺寸和 LCD 手机领域中台厂占主导地位;OLED 领域韩厂因其技术优势份额占优,三星、美格纳和 Silicon Works 份额超 80%;2020 年中国大陆设计厂商在 LCD 大尺寸市场份额已超 5%,但大部分集中在中低端面板;IT 领域因产品维度丰富、用量小、技术门槛高等原因不是国内新晋厂商的第一选择,目前突破难度较大;OLED 显示驱动芯片还处于创新发

3、展阶段,晶圆供给基本被韩台垄断,SMIC 产能为关键资源。 韩厂在 LCD 领域的逐渐退出和台厂投资放缓, 大陆为主导的产业格局使显示驱动产业链迎来最佳国产化机遇,与之配套的上游产业环节,如驱动芯片的设计、制造和封测等都将逐步本土化。 大尺寸作为最佳切入口,中小尺寸领域伴随中游产业转移替代加速。大尺寸 TV 显示驱动芯片领域国内厂商率先突破,主要因其标准化率高,需求量大,同时中游面板制造商率先完成了产业主导,我们认为 MNT、NB、TPC、MB 等各个细分领域的国产化突破随着面板厂商在中小尺寸的份额提升有望复制。 目前供给的瓶颈主要在于晶圆代工的产能。DDIC 的产业链较为简单,大体由 IC

4、设计晶圆代工封测面板厂构成,作为显示屏成像系统的重要部分,其所在电子产品中所占的成本约 10-15%,但因芯片嵌入数量较多,故在芯片设计行业中属于毛利较低产品。而在产能紧张的阶段,显示芯片因其低毛利等特点,往往被晶圆代工厂挤压产能。 绑定晶圆代工产能至关重要。 DDIC所在的制程分类为高压模拟, 虽然已有40nm选项, 但2020 年前长期低迷的 ASP 市场,使得中大尺寸 TFT LCD 用的 DDIC 无法承担 12 寸晶圆的高成本线。其应对方式是转往二、三甚至四线代工厂生产,以联合下游面板厂承包产能的商业模式维持对重要客户的供应。目前,驱动芯片厂商主要拥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韩国的全产业

5、链整合模式,一个集团整合了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封装制造、面板厂商和整机厂商;另一种模式是中国台湾地区的上下游绑定模式,驱动芯片设计厂商可以与晶圆代工厂绑定,形成 IDM 模式,保障工艺开发及产能,韩厂和台厂的崛起过程中均与上下游形成了绑定关系。 相关标的:1)显示驱动设计:韦尔股份、格科微、中颖电子;2)显示驱动晶圆代工:中芯国际、晶合集成(拟上市);3)显示驱动封测:通富微电、汇成股份(拟上市)。 风险提示:行业周期性波动的风险;疫情导致供应链风险;上游原材料设备等采购周期延长,扩产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

6、声明 第 2 页 共 38 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投资案件 结论和投资分析意见 目前, 由于晶圆代工与封测产能短缺导致短期晶圆与封测价格不断上涨; 同时,全球显示面板市场的稳定增长也带动了显示驱动芯片长期需求量的增加。随着面板制造产能持续向国内转移,大陆已经奠定了全球面板制造中心的地位,相应的大陆市场也成为全球驱动芯片主要需求市场。此外,韩厂在 LCD 领域的逐渐退出和台厂投资放缓,大陆为主导的产业格局使显示驱动产业链国产化迎来最佳窗口期,芯片设计-晶圆代工-封测环节相关企业经历多年攻坚已在部分领域实现突围,我们主要关注以下标的: 1. 芯片设计环节: 韦尔股份通过收购新思 TDDI 进军显

7、示驱动, 有望通过技术研发和性价比重获安卓阵营订单;格科微是我国中小尺寸显示驱动领军,在穿戴和功能手机市场均排名本土企业第一, 同时正在积极推动 TDDI、 AMOLED 驱动芯片等产品的研发,实现快速追赶;中颖电子储备耕耘多年,是国内第一个实现AMOLED 量产的企业,其后装维修芯片 2021 年持续放量,同时计划推出前装品牌市场规格要求的 AMOLED 显示驱动芯片。 2. 晶圆代工环节:中芯国际稳步扩产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逐渐缓解行业产能紧张局面,即将开出的 AMOLED 新产能为集创北方、奕斯伟、华为海思和豪威等 IC 厂商的关键资源;晶合集成为国内第三大晶圆代工厂,聚焦显示驱动

8、,在显示驱动晶圆厂中仅次于联华电子和世界先进,其 2021 年底总产能将达到 10万片/月,为国内产能最大增量。 3. 封装测试环节:通富微电为全球第五大、国内第二大 OSAT 厂商,通过合肥通富深度布局显示驱动封装,其在国内份额较高,封测线客户相继量产;汇成股份以前段金凸块制造为核心,2020 年全球显示驱动芯片封测领域排名第三,在中国境内排名第一。 原因及逻辑 显示面板产业链转移加速,国产替代蓄势待发。2018 年以来,随着面板制造产能持续向国内转移, 大陆已经奠定了全球面板制造中心的地位, 相应的大陆市场也成为全球驱动芯片主要市场,显示驱动芯片将加速国产化,也将带动各环节供应链同步转移。

9、 有别于大众的认识 目前,市场主要担忧国内上游企业起步较晚,产品和规模与海外具有一定差距,未来能否真正实现突围。我们认为,目前产业链相关企业其产品研发已见成效,在部分领域已实现国产替代,窥一豹可见全身;同时,在供应链安全、协同的角度来讲,低成本、认证周期短、本土服务便利的国产厂商必将为第一选择。 iWNBpZsRrRmMmMbRdN6MoMoOtRpNkPoOmNeRtRuM8OmMvMvPnOnMNZmQuN 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 3 页 共 38 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1. 显示驱动芯片市场概况 . 6 2. 大尺寸为切入口,中小领域伴随产业转移替代加

10、速 . 11 2.1 TV 显示驱动:为国内厂商切入显示驱动领域的最佳入口. 15 2.2 MNT 显示驱动:应用场景多维,大陆厂商奋起直追 . 16 2.3 NB 驱动 IC:后疫情时代承接新刚性需求,完全由台厂主导 . 18 2.4 AMOLED 驱动 IC:渗透率提升带动高速成长. 19 3供需逐步缓解,结构性供不应求仍持续 . 22 3.1 需求端:在 LCD 领域中国大陆厂商将拥有绝对话语权 . 23 3.2 供给端:上下游合作,逐步完善产业生态 . 25 3.2.1 晶圆代工:绑定模式为目前发展方向. 25 3.2.2 封装测试:随着产业转移迈向第一梯队. 29 4显示驱动产业链相

11、关标的. 32 4.1 中芯国际:产能为王,成熟制程收入快速提升 . 32 4.2 韦尔股份:收购新思 LCD TDDI,进军显示驱动. 33 4.3 格科微:主攻中小尺寸市场,逐步由 Fabless 向 Fab-Lite 模式转变33 4.4 中颖电子:进击 AMOLED 前装品牌市场. 34 4.5 通富微电:合肥通富深度布局显示驱动封装 . 35 4.6 集创北方(未上市) :全品类覆盖,背靠大厂打通产业链 . 35 4.7 晶合集成(拟上市) :中国大陆第三大晶圆厂,聚焦显示驱动代工 35 4.8 汇成股份(拟上市) :显示驱动封装领军 . 36 5风险提示 . 37 目录 行业深度

12、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 4 页 共 38 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图表目录 图 1:显示面板分类 . 6 图 2:全球显示面板行业市场规模(出货量,单位:百万平方米) . 7 图 3:显示行业主要下游稳步增长(单位:百万平方米) . 7 图 4:中国显示面板行业市场规模(出货量,单位:百万平方米) . 7 图 5:中国大陆显示面板占全球份额 . 7 图 6:手机 LCD 显示模组及驱动芯片 . 8 图 7:全球 DDIC 市场规模(单位:亿颗) . 8 图 8:中国 DDIC 市场规模(出货量) . 8 图 9:全球显示驱动芯片市场规模 . 9 图 10:中国驱动芯片市

13、场规模(单位:亿美元). 9 图 11:全球 TDDI 芯片出货量 . 10 图 12:2020 年 LCD TDDI 分下游占比(单位:万颗). 10 图 13:各显示品类的驱动 IC 制程以及同类竞品 . 11 图 14:全球晶圆产能与主流 DDIC 消耗晶圆比重分布 . 12 图 15:全球主要显示驱动 IC 年度出货量占比. 12 图 16:2020 年大尺寸显示驱动芯片市场份额 . 13 图 17:2020 年 LCD 手机显示驱动芯片市场份额 . 13 图 18:2020 年 AMOLED 手机显示驱动芯片市场份额. 13 图 19:TV 各分辨率占比 . 15 图 20:全球 L

14、CD TV 供应商出货面积(百万平方米). 16 图 21:2020 年 TV 驱动 IC 竞争格局 . 16 图 22:2020 年 MNT 驱动 IC 竞争格局 . 17 图 23:全球笔电市场规模(单位:百万台) . 18 图 24:2020 年 NB 驱动 IC 竞争格局. 19 图 25:智能手机各技术市场占比 . 20 图 26:2020 年 AMOLED 驱动 IC 竞争格局. 21 图 27:全球显示驱动芯片市场供需趋势 . 22 图 28:2021 年驱动 IC 价格趋势(单位:美元) . 22 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 5 页 共 38 页

15、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图 29:大尺寸 LCD 面板价格(美元) . 23 图 30:国内面板产线稼动率. 23 图 31:2020 年全球显示驱动芯片分布(按制程) . 25 图 32:2024 年全球显示驱动芯片分布预测(按制程). 25 图 33:2021 年一季度至四季度晶圆产能变化趋势(单位:K/M) . 26 图 34:国外 DDIC 龙头产业链深度捆绑,国内困局有待突破. 26 图 35:主流显示驱动芯片封装技术. 29 图 36:全球显示驱动芯片封测市场规模 . 30 图 37: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显示驱动芯片封测市场规模. 31 图 38:中芯国际 DDIC 工艺平台 . 33

16、图 39:芯颖科技营收和净利润(单位:百万元). 34 表 1:终端产品与 DDIC 数量对应关系 . 13 表 2:TV 显示驱动 IC 用量 . 15 表 3:TV 面板商出货量 . 16 表 4:MNT 显示驱动 IC 用量. 16 表 5:显示器面板厂商出货量 . 17 表 6:NB 显示驱动 IC 用量 . 18 表 7:笔电面板厂商出货量 . 19 表 8:OLED 供应链中的智能手机品牌和 OEM 厂商供应链数量关系 . 20 表 9:28-55nm 制程竞品. 20 表 10:2020-2026 产能预测. 23 表 11:2020-2026 产能份额预测 . 24 表 12:

17、AMOLED 驱动芯片无晶圆厂和晶圆代工厂之间的供应链关系(主要智能手机) . 27 表 13:中芯国际产能预测(折合 8 寸,单位:千片). 32 表 14:晶合集成运营数据 . 36 表 15:电子行业重点公司估值表 . 37 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 6 页 共 38 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1. 显示驱动芯片市场概况 显示面板是手机、电视、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安防监控设备、车载显示屏等设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件。 显示面板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阶段: 1)20 世纪 20 年代 CRT(CathodeRayTube,阴极射线管)技术作为第一代显示技术被正式商

18、业化,代表产品:黑白及彩色 CRT 电视。 2) 20 世纪 90 年代,等离子技术、LCD(LiquidCrystalDisplay,液晶显示)技术并行。2000 年后,等离子技术逐步退出市场,LCD(液晶技术)逐渐成为全球最主流的显示技术。 3)2010 年左右,OLED 商业化进程得到了实质性进展,之后 AM-OLED 逐渐成为中小尺寸平板显示的主流,但因寿命问题无法在大屏幕市场取代 LCD,也无法在超大屏幕市场取代 LED。 4)未来 Mini/MicroLED 有望成为下一代主流技术。 图 1:显示面板分类 资料来源:申万宏源研究 全球显示面板市场以 LCD 为主,新显示赛道快速增长

19、。LCD 由于其技术的成熟性,以及在大屏幕显示领域如电视、笔记本电脑等的广泛应用,市场需求和占比较大。2020 年,全球 LCD 面板出货量高达 2.33 亿平方米,占全球显示面板 96 %市场份额。LCD 面板保有量高,未来将继续稳定在高出货量水平,预计 2025 年将达到 2.79 亿平方米。OLED 因其 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 7 页 共 38 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独特的柔性特质,能满足曲面和折叠屏的需求,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等小屏幕产品,同时也应用于一些新兴的电子产品如智能穿戴和 VR 设备等。2020 年,全球 OLED 面板出货量仅为 9.7 百

20、万平方米,但从 2021 年起预计将以 16.34%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2025 年有望达到 25.1 百万平方米。根据 Omdia 数据,面板各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与市场需求稳步增长,TV、 移动设备作为最大应用类别保持平稳增长; 商用、 车载等新显示赛道快速增长。 图 2:全球显示面板行业市场规模(出货量,单位:百万平方米) 图 3:显示行业主要下游稳步增长(单位:百万平方米) 资料来源:Frost&Sullivan,申万宏源研究 资料来源:Omdia,申万宏源研究 LCD 已取得主导,OLED 投入加大。相较于韩国与中国台湾地区,中国大陆显示面板发展较晚。随着京东方等国产面板厂商的崛起,

21、中国大陆显示面板以 20.23%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追赶,市场规模从 2016 年的 43.6 百万平方米增长至 2020 年的 91.1 百万平方米,预计 2025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121.2 百万平方米。LCD 面板方面至 2025 年我国在全球市场的出货量占比将达到 45.28%;OLED 领域起步较晚,主要受制于行业较高的技术壁垒早期发展缓慢,但近年随着我国的投入不断加大,整体 OLED 产能快速增长。2020 年我国OLED面板产量占全球产量的比重12.37%, 首次突破10%, 预计2025年将上升至24.3%。 图 4:中国显示面板行业市场规模(出货量,单位:百万平方米) 图 5

22、:中国大陆显示面板占全球份额 资料来源:Frost&Sullivan,申万宏源研究 资料来源:Frost&Sullivan,申万宏源研究 DDIC, 即面板显示驱动芯片, 是显示面板的主要控制元件之一。 LCD 驱动芯片为 LCD显示屏中的灯珠提供稳定的电压或电流驱动信号,从而控制灯珠的光线强度和色彩,并在 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 8 页 共 38 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液晶片板上变化出不同深浅的颜色组合,进而保证显示画面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而 OLED驱动芯片主要通过向 OLED 单元背后的薄膜晶体管发送指令的方式,实现对 OLED 发光单元的开关控制。 图

23、 6:手机 LCD 显示模组及驱动芯片 资料来源:格科微招股说明书,申万宏源研究 显示驱动芯片市场规模增长速度略高于显示面板市场。受益于全球显示面板出货量的增长,显示驱动芯片市场规模也快速增长。根据 Frost&Sullivan 统计,全球显示驱动芯片出货量从 2016 年的 123.91 亿颗增长至 2020 年的 165.40 亿颗, 年复合增长率为 7.49%。预计未来显示技术的升级与下游应用的拓展将推动显示驱动芯片市场的进一步增长,到2025 年出货量增至 233.20 亿颗。和下游显示面板市场相对应,全球显示驱动芯片以 LCD驱动芯片为主,预计未来将继续稳定在高出货量水平,OLED

24、驱动芯片随着 OLED 屏的高速增长份额逐渐提高。目前 LCD 驱动芯片已经实现稳定供应,且 TFT-LCD 已大量转向TDDI,该市场已经进入成熟甚至过度竞争阶段。随着智能手机、电视等电子设备对液晶面板的需求不断增长,显示驱动芯片市场预计将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快速增长,其主要增长引擎包括高分辨率、集成功能需求的增加以及平均售价的降低。 图 7:全球 DDIC 市场规模(单位:亿颗) 图 8:中国 DDIC 市场规模(出货量) 资料来源:Frost&Sullivan,申万宏源研究 注:统计数量包含所有分辨率较低应用 资料来源:Frost&Sullivan,申万宏源研究 注:统计数量包含所有分辨率较

25、低应用 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 9 页 共 38 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在新兴应用领域强劲需求带动下,2021 年增速或达到周期性峰值。根据 CINNO Research 数据,2021 年全球显示驱动芯片市场规模预计增至 138 亿美元,增长率将达到56.8%为近年来的最高峰,也为全球集成电路芯片市场中成长力度最大的细分产业之一。目前,由于晶圆代工与封测产能短缺导致短期晶圆与封测价格不断上涨;同时,全球显示面板市场的增长也带动了显示驱动芯片长期需求量的增加。2020 至 2021 年间,虽然市场需求量大幅增加, 但是全球晶圆产能投资中 8 英寸产能增量有限

26、, 尤其是在 90150nm 制程节点产能短缺更为明显。因此,价格上涨为全球显示驱动芯片市场规模上升的主要推动力(预计 2021 年价格带动营收规模增长约 53%,出货量带动营收增长约 2%)。 随着面板制造产能持续向国内转移,大陆已经奠定了全球面板制造中心的地位,相应的大陆市场也成为全球驱动芯片主要市场。CINNO 预计 2021 年国内显示驱动芯片市场规模将同比大幅增长 68%至 57 亿美金,至 2025 年将持续增长至 80 亿美金,年均复合增长率 CAGR 将达 9%。 图 9:全球显示驱动芯片市场规模 图 10:中国驱动芯片市场规模(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CINNO Resea

27、rch,申万宏源研究 资料来源:CINNO Research,申万宏源研究 TDDI 开辟新领域成长。 显示驱动芯片的功能集成是当下主流的技术发展方向,面对智能手机更高屏占比的发展趋势,显示驱动芯片与触控芯片的整合能够有效减少显示面板外围芯片的尺寸,因此 TDDI 芯片的市场渗透率迅速提升,开辟了显示驱动芯片领域的新战场。未来,以车载电子为代表的其他电子设备也将广泛采用 TDDI 芯片,推动市场维持高速增长。根据 Frost&Sullivan 统计,自 2015 年 TDDI 芯片首次问世以来,其出货量由 0.4亿颗迅速提升至 2019 年的 5.2 亿颗。 未来,以车载电子为代表的其他电子设

28、备也将广泛采用 TDDI 芯片,推动市场维持高速增长,至 2024 年全球出货量预计将达到 11.5 亿颗,自2020 年至 2024 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18.3%。 1)目前为智能手机液晶面板的主流驱动方案。除苹果外,其他知名终端品牌的液晶面板机型高比例采用 TDDI。根据 Omdia 数据,2020 年用于智能手机的 TDDI 出货量达到7.81 亿颗。 2)后疫情时期,远程教育扩大化,平板电脑需求激增,TDDI 在平板电脑显示屏的渗透率迅速增长。随着尺寸和分辨率的提升,一块屏幕需要配备两颗芯片,目前正在成为主 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 10 页 共

29、38 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流方案趋势,根据 Omdia 数据,2020 年用于平板电脑显示屏的 TDDI 出货量达到 8400万颗。 3) 车载显示器 TDDI 市场日趋成熟。 目前面板厂商正在为车载显示器积极开发 in-cell触控集成方案,芯片厂商在 2020 年起逐步开始量产 TDDI 解决方案。汽车电子化的趋势,推动车用电子零组件需求持续提升,其中车用触控面板的使用量,有望在 2022 年迎来更大规模的爆发,带动车用 TDDI 迎来首波拉货高峰,据 DIGITIMES 信息,包括显示驱动大厂Synaptics 以及联咏、奇景光电、敦泰都已经对此领域重兵部署,并在 2022 年启动大

30、量出货。根据 Omdia 数据,2020 年车载显示器的 TDDI 出货量达到 500 万颗。 图 11:全球 TDDI 芯片出货量 图 12: 2020 年 LCD TDDI 分下游占比 (单位: 万颗) 资料来源:Frost&Sullivan,申万宏源研究 资料来源:Omdia,申万宏源研究 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 11 页 共 38 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2. 大尺寸为切入口, 中小领域伴随产业转移替代加速 显示驱动 IC 的产业链大体由 IC 设计晶圆代工封测面板厂构成,目前供给的瓶颈主要在于晶圆代工的产能。DDIC 的产业链较为简单,作为显示屏成像

31、系统的重要部分,其所在电子产品中所占的成本约 10-15%,但因芯片嵌入数量较多,故在芯片设计行业中属于毛利较低产品。而在产能紧张的阶段,显示芯片因其低毛利等特点,往往被晶圆代工厂挤压产能。 由于显示产品的多样性,显示类驱动 IC 的制程范围也比较广,其主要产品涵盖了28nm-150nm 的工艺段。其中 NB 和 MNT 等 IT产品和 TV 主要为 110-150nm;主要用于 LCD 手机和平板的集成类 TDDI(Touch+DDIC)制程段在 55-90nm;用于 AMOLED驱动 IC 的制程段相对先进为 28-40nm;其他规格较低的驱动芯片(穿戴、白电、小家电等分辨率较低应用)我们

32、本章暂不做讨论。 图 13:各显示品类的驱动 IC 制程以及同类竞品 资料来源:DISCEIN,申万宏源研究 2021 年各品类显示驱动 IC 的供给呈现不同程度的紧张,除了自身的需求增长外,同制程内其他品类IC的晶圆消耗也会影响 DDIC 的供给。 2021年最为缺货的电源管理芯片,10M 以下的低端图像识别芯片以及指纹识别芯片等等的需求增加,会不同程度的挤压 TV和 IT驱动芯片的晶圆供给; 车载 MCU 芯片工艺主要集中在在 28-40nm, 使同样在此制程段同时非常紧缺的 AMOLED 的 DDIC 供应难以得到快速补充。 DDIC 占整体晶圆产能约 3%,占晶圆代工厂产能约 6%。根

33、据 DISCEIN 数据,显示驱动 IC 消耗的晶圆产能约 250-270K/M,如参考 2021 年超过约 9500K/M 的晶圆产能,实际占比不到 3%;如排除约 5000K/M 的 IDM 产能(如三星和英特尔等),剩下的晶圆 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 12 页 共 38 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代工产能(如台积电、联电、中芯国际等)约 4500K/M,DDIC 占其中不到 6%的产能比重。 图 14:全球晶圆产能与主流 DDIC 消耗晶圆比重分布 资料来源:DISCEIN,申万宏源研究 手机和 TV 消耗晶圆量较大。 根据 Omdia 数据, 大尺寸显示

34、驱动芯片 (包括 TV、 MNT、NB 和 9 寸以上 TPC)占总需求的 70%,其中液晶电视面板所用驱动芯片占大尺寸总需求的 40%以上, 因其每年约 2.7 亿(2020 年 AVC Revo 数据为 272.2M)的面板出货量和超过 50%的 UHD 占比,对显示驱动芯片的数量需求较大,其晶圆消耗占比也较高。在中小型显示驱动芯片市场,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最大。2020 年,包含 LCD 面板驱动芯片和AMOLED 面板驱动芯片在内,占驱动芯片总需求的 20%,但由于手机的驱动芯片往往集成了触控和 T-CON 的功能,单个晶粒面积是 TV 驱动芯片的三倍左右,导致消耗的晶圆量接近下游主流显

35、示的一半。2021 年 IT 线产品增长仍然较强,同时由于更高分辨率在电视面板中的渗透率提升,根据 Omdia 测算,主流显示驱动芯片的总需求预计将在 2021 年增长至 84 亿颗。 图 15:全球主要显示驱动 IC 年度出货量占比 资料来源:Omdia,申万宏源研究 终端所需 DDIC 数量与面板尺寸、分辨率高低成正比,面板尺寸越大,分辨率越高、所需 DDIC 数量越多。未来随着大面板屏幕尺寸继续增加,各类屏幕分辨率、色域要求不断提升,每台终端产品所需的 DDIC 数量还将进一步增长。 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 13 页 共 38 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表

36、 1:终端产品与 DDIC 数量对应关系 终端应用领域 所需 DDIC 数量(颗/台) 高清或 2K 电视 46 4K 电视 112 8K 电视 大于 20 笔记本电脑 35 平板电脑 2 3 手机 1 资料来源:晶合集成,申万宏源研究 台厂和韩厂占据了大部分显示驱动市场份额。根据 Omdia 数据,大尺寸显示驱动芯片市场中,台厂份额最大。联咏 2020 年份额为 24%排名第一,其次是奇景光电和瑞鼎、以及三星旗下 LSI 和和 LG 旗下 Silicon Works。在智能手机领域,台厂在 LCD 占主导地位,2020 年近 80%份额,联咏和和奕力排名包揽前二。 图 16:2020 年大尺

37、寸显示驱动芯片市场份额 图 17:2020 年 LCD 手机显示驱动芯片市场份额 资料来源:Omdia,申万宏源研究 资料来源:Omdia,申万宏源研究 AMOLED 领域韩厂因其技术优势份额占优。三星旗下 LSI 在 2020 年占据超一半AMOLED 显示驱动市场份额,作为三星显示 SDC 的专属供应商,LSI 和美格纳(前身为Hynix 半导体)尚未与中国大陆面板厂展开合作。联咏和瑞鼎是 2020 年中国大陆面板厂的主要 AMOLED 驱动芯片供应商,市场份额在 2020 年分别为 7%和 6%。 图 18:2020 年 AMOLED 手机显示驱动芯片市场份额 资料来源:Omdia,申万

38、宏源研究 24.1%14.2%14.2%14.2%9.1%8.7%4.6%3.2%2.0%1.2%0.9% 0.8%0.7%2.2%联咏奇景光电Silicon Works三星瑞鼎天钰东部高科集创北方奕斯伟奕力谱瑞敦泰美格纳其他26%24%16%11%9%5%4%4%联咏奕力敦泰新思奇景光电豪威天钰其他 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 14 页 共 38 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随着中国大陆面板厂的份额提升,上游供应链的转移带动国内显示驱动芯片行业快速发展。 大尺寸显示驱动芯片领域, 集创北方和奕斯伟增长显著。 奕斯伟在 2020 四季度为 BOE最大的 TV 显示驱动

39、芯片供应商;集创北方在 BOE、HKC 惠科等面板大厂份额持续提升。2020 年,集创北方和奕斯伟市场份额分别为 3.2%和 2%。 手机显示驱动芯片领域,国内公司市场份额仍然较低,但呈现局部突围态势。豪威在2020 年收购了新思的移动 TDDI 业务,积极结合其 CIS 产品优势在中国市场进行扩张;集创北方在 2020 年底开始为品牌小米量产 TDDI;云英谷于 2020 年三季度开始量产AMOLED 驱动芯片;华为海思自研的 OLED 驱动芯片在 2021 下半年已经试产完毕,计划2022 年正式向供应商完成量产交付,该芯片样本在 2021 下半年已经送至京东方、华为、荣耀等厂商处进行测试

40、;中颖电子后装 AMOLED 显示驱动芯片已在 2021 年量产出货,同时计划在 2022 年中推出前装品牌市场规格芯片。 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 15 页 共 38 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2.1 TV 显示驱动:为国内厂商切入显示驱动领域的最佳入口 TV 面板显示驱动是消耗数量最多的显示品类。显示驱动 IC 通过电压驱动面板的Source 线来控制几百万个像素的开关状态显示画面,在常规的 IC 设计下,对驱动 IC 用量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分辨率。TV 面板的单颗驱动 IC 一般拥有 960-1366 个驱动通道,常规设计下一个 HD 分辨率的 OC 需要三颗

41、驱动 IC,一般 FHD 需 6 颗,UHD 则需 12 颗。除了常规设计外,面板厂商也在开发 Dual gate(一个驱动通道驱动两列)或者 triple gate(一个驱动通道驱动三列)设计,入门级的 32 寸 HD 有 1 颗或者 2 颗的驱动 IC 设计,但目前 UHD 占整体 TV 比重超 50%, 这类方案在分辨率越来越高的情况实际难以实现。根据DISCEIN 数据,TV 面板所需要的驱动 IC 数量对应 2.7 亿片 TV 面板出货量全年约 25 亿颗规模,是消耗数量最多的显示品类。 表 2:TV 显示驱动 IC 用量 分辨率 参数 Source 线(分辨率*3-RGB) 单颗芯

42、片驱动通道 常规 IC 用量(颗) HD 1366*768 4098 1366 3 FHD 1920*1080 5760 966 6 UHD 3840*2160 11520 966 12 资料来源:DISCEIN,申万宏源研究 图 19:TV 各分辨率占比 资料来源:DISCEIN,申万宏源研究 TV 驱动 IC 率先成为大陆厂商切入的最佳入口。我们认为目前 TV 驱动 IC 为突破口主要因 1)大尺寸 TV 面板产品的标准化程度最高,技术壁垒相对中小尺寸门槛低;2)TV 显示驱动每年需求量约 25 亿颗在主流显示里占比较大;3)在显示面板在几次产业转移后,在大尺寸 LCD TV 领域率先实现

43、了以大陆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前三强竞争格局已经形成,加上 CHOT 等其他面板厂,使得 TV 驱动 IC 的需求由大陆厂商主导。但 TV 领域也是目前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整体份额较为接近,其中中国大陆厂商集创北方和奕斯伟也占据了一定份额,根据 CINNO Research 数据,本土驱动芯片企业中,2021 上半年两者合计占据了电视、显示器和笔记本等中大尺寸应用 90%以上市场份额。 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 16 页 共 38 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图 20: 全球 LCD TV 供应商出货面积 (百万平方米) 图 21:2020 年 TV 驱动 IC 竞争格

44、局 资料来源:Sigmaintell,申万宏源研究 资料来源:DISCEIN,申万宏源研究 表 3:TV 面板商出货量 单位:百万片 20Q1 20Q2 20Q3 20Q4 2020 合计 21Q1 21Q2 21Q3 21YTD YoY 2021 份额变化 LCD 京东方 11.6 11.8 12.4 11.6 47.3 15.4 15.1 14.9 28.4% 5.4% 华星光电 11.2 10.1 9.6 8.8 39.7 10.1 10.3 10.5 2.0% 0.6% 群创 9.3 11.0 11.0 10.6 41.9 9.8 9.4 9.2 -11.5% -1.5% 惠科 6.4

45、 7.4 8.7 8.7 31.3 9.6 9.6 8.5 22.7% 2.8% 乐金显示 6.7 5.2 5.9 5.9 23.7 6.0 6.2 5.3 -2.2% 0.0% 友达 4.9 5.2 5.0 4.9 20.0 4.7 4.6 4.4 -9.6% -0.6% 夏普 0.8 1.7 3.4 4.5 10.4 4.3 4.2 4.1 90.6% 3.0% CEC 彩虹 2.9 3.3 3.5 3.7 13.4 3.7 3.8 3.4 11.2% 0.6% 三星 6.5 5.7 7.3 6.1 25.6 1.6 2.0 1.7 -72.4% -6.8% CEC 熊猫 G6 1.2 0

46、.9 0.9 - 1.5% CEC 熊猫 4.6 4.1 4.7 4.6 18.0 - -6.5% 合计 64.6 65.4 71.6 69.5 271.3 66.4 66.1 62.9 -2.1% - 资料来源:IDC,申万宏源研究 注:统计数据截止 2021 年 10 月 2.2 MNT 显示驱动:应用场景多维,大陆厂商奋起直追 MNT 显示驱动产品维度丰富。MNT 和 TV 整机的形态比较类似,但 TV 产品相对来说场景简单较为中规中矩,MNT 附带更多应用场景需求,如画面比、产品刷新率、平面和曲面、分辨率等产品维度比较丰富,应用于办公、娱乐、电竞等各个场景。 因尺寸限制用量较小。从用量

47、来说,受到尺寸普遍较小的限制,MNT 产品难以像 TV产品一样简单采用 10 颗以上 960 通道的驱动 IC,而倾向采用数量更少的 1446 通道的驱动 IC,结合 MNT 的整体规模以及倾向于用较多通道的驱动 IC,MNT 的 IC 需求量对应每年 1.6 亿片 MNT 面板出货量约 9 亿颗规模,在几个主要应用里仅大于 TPC。 表 4:MNT 显示驱动 IC 用量 分辨率 参数 Source 线(分辨率*3-RGB) 单颗芯片驱动通道 常规 IC 用量(颗) 高刷新&色深(颗) 40.631.217.310.3035404522%18%16%13%9%7%6%5%

48、4%联咏Silicon Works奇景光电LSI天钰瑞鼎集创北方奕斯伟其他 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 17 页 共 38 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FHD 1920*1080 5760 966 6 8 QHD 2560*1440 7680 1446 6 8 UHD 3840*2160 11520 1446 8 12 WQHD 3840*1440 11520 1446 8 12 资料来源:DISCEIN,申万宏源研究 相比于 TV 面板以大陆厂商为主导的产业格局,MNT 面板目前仍是多强局面。其中大陆厂商 BOE 出货量全球第一,其他排名靠前厂商中主要有韩国厂商乐金

49、显示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友达、群创,大陆厂商目前加大 MNT投入持续追赶。 表 5:显示器面板厂商出货量 单位:百万片 20Q1 20Q2 20Q3 20Q4 2020 合计 21Q1 21Q2 21Q3 21YTD YoY 2021 份额变化 LCD 京东方 8.9 11.3 11.4 11.4 43.1 12.3 12.4 13.5 20.1% 4.1% 乐金显示 7.0 8.8 9.2 9.0 33.9 9.8 8.9 9.4 11.5% 1.5% 友达 4.9 6.4 7.3 7.1 25.7 7.1 7.2 7.4 15.6% 1.7% 群创 3.9 6.3 5.6 5.0 20.9

50、4.6 4.8 5.5 -4.4% -1.0% 华星光电 0.9 1.3 1.9 2.4 6.4 2.4 3.1 3.7 120.2% 4.0% 惠科 0.3 0.6 1.3 2.3 2.0 3.0 3.1 656.6% 5.9% CEC 熊猫 G6 1.2 1.5 0.7 - 2.7% 三星 4.0 5.1 5.4 4.8 19.2 0.6 0.5 0.0 -92.5% -11.2% CEC 熊猫 2.8 3.1 3.3 2.7 11.9 - -7.7% 合计 32.3 42.6 44.7 43.7 163.4 39.9 41.4 43.2 4.0% 资料来源:IDC,申万宏源研究 注:统计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显示行业系列报告之一:显示驱动芯片的进击面板产业链最后一块拼图-220127(37页).pdf)为本站 (X-iao)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