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诺唯赞-从分子试剂走向生命科学多元布局打开成长空间-220216(25页).pdf

编号:61093 PDF 25页 1.40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诺唯赞-从分子试剂走向生命科学多元布局打开成长空间-220216(25页).pdf

1、 1 证券研究报告证券研究报告 公司公司研究研究 诺唯赞(诺唯赞(688105)医药生物 从分子试剂走向生命科学,多元布局打开成长从分子试剂走向生命科学,多元布局打开成长空间空间 投资要点:投资要点: 分子生物试剂龙头,多元化拓展保持高速成长分子生物试剂龙头,多元化拓展保持高速成长 公司立足酶、蛋白等关键原料的技术创新,是国产分子类生物试剂龙头企业,在科研、诊断、测序领域优势明显,并不断拓宽产品品类和应用场景,近年来处于高速成长期。2020年实现营收15.6亿元,同比增长483%,净利润8.2亿元,同比增长3086%。其中剔除新冠的常规业务收入3.84亿元,同比增长43%,2017-2020年

2、收入复合增速达224%。 生物试剂行业空间大,新冠加速国产自主供应生物试剂行业空间大,新冠加速国产自主供应 受益于生命科学领域研发投入的持续增加和下游的蓬勃发展,中国生物试剂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2015-2019年CAGR为17.2%。预计2022年国内生物试剂市场规模达200亿元,其中分子类生物试剂达100亿元,公司在分子类中市占率4%,行业空间大。同时,国际贸易环境复杂以及疫情反复导致供应链不稳定,加速推动国内生物医药核心原材料自主供应,生物试剂国产化需求不断提升。 积极拓展下游应用市场,业务布局具有前瞻性积极拓展下游应用市场,业务布局具有前瞻性 公司积极扩张, 每1-2年进入一个新的业

3、务领域。 2016年进入体外诊断领域,依托高效表达高特异性抗体和独特的量子点技术实现差异化竞争。2020年诊断试剂收入5.6亿元,同比增长1915%,其中常规部分收入4200万元,同比增长49%。2019年前瞻布局生物制药业务,新冠疫情期间崭露头角:筛选的新冠抗体药物实现转让授权;通过提供疫苗临床CRO服务和mRNA生产原料进入疫苗产业链。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预计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19/7.70/8.97亿元,对应PE分别为49/46/40倍,预计常规业务利润分别为2.63/4.36/6.44亿元,三年CAGR为66.34%。公司依靠核心技术以及上

4、下游全面布局,有望成为国产生命科学服务龙头企业,未来成长空间广阔。根据行业可比公司估值,给予2022年60倍PE,对应股价115.56元,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风险提示 新冠相关产品需求减少带来业绩波动的风险;新进入者增加导致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中美贸易摩擦风险。 Table_First|Table_Summary|Table_Excel1 财务数据和估值财务数据和估值 2019A 2020A 2021E 2022E 2023E 营业收入(百万元) 268.4 1564.5 1749.6 1885.3 2167.9 增长率(%) 57.13% 482.92% 11.83% 7.76% 1

5、4.99% EBITDA(百万元) 38.1 987.1 976.5 1112.0 1169.8 净利润(百万元) 25.8 821.7 718.8 770.4 897.2 增长率(%) 2383.35% 3085.62% -12.53% 7.18% 16.46% EPS(元/股) 0.06 2.05 1.80 1.93 2.24 市盈率(P/E) 1374 43 49 46 40 市净率(P/B) 177.2 26.6 8.3 7.1 6.0 EV/EBITDA 34.4 31.4 33.0 28.3 26.2 2022 年 2 月 16 日收盘价 2022 年 2 月 16 日 投资建议:

6、投资建议: 买入买入 当前价格:当前价格: 88.60 元 目标价格:目标价格: 115.56 元 基本数据基本数据 总股本/流通股本(百万股) 400/33 流通 A 股市值(百万元) 293 每股净资产(元) 5.24 资产负债率(%) 17.54 一年内最高/最低(元) 130.50/74.00 一年内股价相对走势一年内股价相对走势 相关报告相关报告 1、行业深度报告: 生物试剂,扬帆启航 2021.11.07 请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2 请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公司深度研究公司深度研究 投资聚焦投资聚焦 公司是国内分子试剂龙头, 专注酶、 蛋白等核心生物试剂, 并积极布局下

7、游业务,是国内少有的同时具备上游自主可控核心技术和终端产品的公司。 随着生物制药、 体外诊断和科研市场的蓬勃发展,公司具备中长期成长性。 核心逻辑核心逻辑 1. 生物医药核心原材料自主供应重要性日益凸显, 国产生物试剂迎来重要发展机遇;在疫情背景下, 整个生物试剂行业短期快速增长, 有助于国内企业进入下游产业;长期看,国内公司有望进入全球供应链。 2. 公司立足分子类生物试剂,依靠丰富的品类、优异的性能以及强大的直销团队,积累大量科研和工业客户,有望持续提升市占率。 3. 公司积极拓展生命科学领域下游应用,设立体外诊断、生物制药事业部,开拓抗体筛选、临床 CRO 等新兴业务,拓宽成长空间。 不

8、同于市场的观点不同于市场的观点 1. 市场认为新冠带来短期业绩快速增长,担心长期业绩。市场认为新冠带来短期业绩快速增长,担心长期业绩。我们认为公司未来的成长空间依然巨大,内生动力十足。管理层有超强的市场嗅觉和前瞻性,公司成立以来每 1-2 年都能成功进入一个新的细分领域。 2. 市场担心公司扩张较快, 营销费用较高。市场担心公司扩张较快, 营销费用较高。 我们认为直销网络是公司快速成长的核心竞争力。公司销售团队超 600 人,较其他公司经销模式更能直接有效地获取客户需求信息,销售的规模经济效应突出。 盈利预测与估值盈利预测与估值 预计 2021-2023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19/7.70

9、/8.97 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49/46/40倍; 剔除新冠之后, 预计常规业务2021-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2.63/4.36/6.4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87.79%/66.00%/47.64%,三年复合增速为 66.34%。 2022 年行业可比公司平均估值 62 倍 PE, 公司为国内分子类试剂龙头, 立足酶、蛋白等试剂并向下游 IVD和生物医药多元化拓展, 有望成为本土生命科学服务龙头,给予 2022 年 60 倍 PE,对应股价 115.56 元,给予以“买入”评级。 cUbWNAlYiYfUzWmNqRnN8OaO9PsQqQoMtRlOpPmOiNpOrObRmMxOv

10、PpOtPMYqRyQ 3 请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公司深度研究公司深度研究 正文目录正文目录 投资聚焦投资聚焦 . . 2 2 核心逻辑核心逻辑 . . 2 2 不同于市场的观点不同于市场的观点 . 2 2 盈利预测与估值盈利预测与估值. 2 2 1.1. 国内分子生物试剂龙头,公司处于高速成长期国内分子生物试剂龙头,公司处于高速成长期 . 5 5 1.1. 发展历史:立足分子类试剂,产品种类不断丰富 . 5 1.2. 组织架构:科研与应用结合,核心团队专业性强 . 5 1.3. 公司近年发展快速,新冠疫情促使短期业绩增长 . 6 2.2. 业务布局三业务布局三大领域,从生命科学上游向

11、下游拓展大领域,从生命科学上游向下游拓展 . 7 7 2.1. 生物试剂:受益于生命科学领域研发投入,有望维持快速增长 . 8 2.2. POCT:高速成长的 IVD 细分子行业,差异化布局保持竞争力 . 12 2.3. 生物医药:快速崛起的新兴业务板块,下游应用广阔空间巨大 . 14 3.3. 核心竞争力分析:产品、技术和销售并重核心竞争力分析:产品、技术和销售并重 . 1616 3.1. 依靠底层技术平台,业务具备延展性优势 . 16 3.2. 注重研发投入,工艺技术领先 . 18 3.3. 国内营销网络完善,海外拓展同时布局 . 20 4.4. 行业趋势判断:新冠加速上游国产替代,利好长

12、远行业趋势判断:新冠加速上游国产替代,利好长远 . 2222 4.1. 疫情推动生物医药上游供应链国产化大势所趋 . 22 4.2. 生物原材料上下游粘性高,国产替代不可逆转 . 22 5.5. 盈利预测及估值评级盈利预测及估值评级 . 2323 6.6. 风险提示风险提示 . 2525 图表目录图表目录 图表图表1:公司发展历程:公司发展历程 . 5 图表图表2:公司组织架构:公司组织架构 . 6 图表图表3:公司股权结构:公司股权结构 . 6 图表图表4: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大幅增长: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大幅增长 . 7 图表图表5:公司内生业务营收增长快速:公司内生业务营收增长快速 . 7 图表

13、图表6: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处于高水平: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处于高水平 . 7 图表图表7:公司费用率因收入增长大幅下降:公司费用率因收入增长大幅下降 . 7 图表图表8:基于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形成三大业务领域:基于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形成三大业务领域 . 8 图表图表9:中国生命科学研究投入增速远高于全球:中国生命科学研究投入增速远高于全球 . 8 图表图表10:中国生物试剂市场规模增速远高于全球:中国生物试剂市场规模增速远高于全球 . 8 图表图表11:生物试剂的分类及各自市场占比:生物试剂的分类及各自市场占比 . 9 图表图表12:中国分子类试剂市场规模逐年攀升:中国分子类试剂市场规模逐年攀升 .

14、 9 图表图表13:2019年中国分子类试剂竞争格局年中国分子类试剂竞争格局 . 9 图表图表14:公司生物试剂各系列产品数量(种):公司生物试剂各系列产品数量(种) . 10 图表图表15:公司生物试剂各系列产品收入(百万元):公司生物试剂各系列产品收入(百万元) . 10 图表图表16:生物试剂收:生物试剂收入拆分(按用途分类,百万元)入拆分(按用途分类,百万元) . 10 图表图表17:生物试剂业务营收占比最大:生物试剂业务营收占比最大 . 11 图表图表18:公司生物试剂收入快速增长:公司生物试剂收入快速增长 . 11 图表图表19:公司生物试剂毛利率处于高水平:公司生物试剂毛利率处于

15、高水平 . 11 图表图表20:我国:我国IVD市场规模不断增长市场规模不断增长 . 12 图表图表21:我国:我国POCT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 12 POCT市场主导地位(市场主导地位(2017年市场竞争格局)年市场竞争格局) . 12 4 请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公司深度研究公司深度研究 图表图表23:公司:公司POCT业务细分系类产品介绍业务细分系类产品介绍 . 13 图表图表24:主流:主流POCT检检测技术优劣对比测技术优劣对比 . 13 图表图表25:POCT试剂收入占比提升试剂收入占比提升 . 14 图表图表26:POCT试剂毛利率提升试剂毛利率提升 . 1

16、4 图表图表27:中国生物药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中国生物药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 15 图表图表28:公司生物医药业务:公司生物医药业务 . 15 图表图表29:公司用于疫苗免疫效果评价的产品:公司用于疫苗免疫效果评价的产品 . 16 图表图表30:公司为:公司为mRNA疫苗企业研发提供的产品疫苗企业研发提供的产品 . 16 图表图表31:诺唯赞拥有四大核心技术平台:诺唯赞拥有四大核心技术平台 . 17 图表图表32:公司业务迅速拓展:公司业务迅速拓展 . 17 图表图表33:各生物试剂公司研发费用(百万元):各生物试剂公司研发费用(百万元) . 18 图表图表34:公司在研项目丰富:公司在研项目

17、丰富 . 18 图表图表35:公司部分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部分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19 图表图表36:主要生物试剂关键原材料实现自产:主要生物试剂关键原材料实现自产 . 19 图表图表37:公司不同业务条线直销比例:公司不同业务条线直销比例 . 20 图表图表38:各生物试剂公司销售人员数量(人):各生物试剂公司销售人员数量(人) . 21 图表图表39:各生物试剂公司销售费用(百万元):各生物试剂公司销售费用(百万元) . 21 图表图表40:各生物试剂公司毛利率:各生物试剂公司毛利率 . 21 图表图表41:各生物试剂公司净利率:各生物试剂公司净利率 . 21 图表图表

18、42:2018-2020年海内外部分代表上市公司收入及年海内外部分代表上市公司收入及2020年同比增长年同比增长 . 22 图表图表43:IVD和疫苗原料变更程序复杂和疫苗原料变更程序复杂 . 23 图表图表44:公司营收拆分及预测:公司营收拆分及预测 . 24 图表图表45:可比公司估值:可比公司估值 . 25 图表图表46:财务预测摘要:财务预测摘要 . 26 5 请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公司深度研究公司深度研究 1. 国内分子国内分子生物生物试剂龙头,试剂龙头,公司处于高速成长期公司处于高速成长期 诺唯赞是一家围绕酶、 抗原、 抗体等功能性蛋白及高分子有机材料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

19、的生物科技企业, 依托自主建立的核心技术平台, 成为国内少数同时具有自主可控上游技术开发能力和终端产品生产能力的研发创新型企业, 亦为国内分子类试剂龙头。 1.1. 发展历史:立足分子类试剂,发展历史:立足分子类试剂,产品种类不断丰富产品种类不断丰富 公司于 2012 年成立,立足工具酶等生物试剂,进入科研领域;2014 年以开发高通量测序试剂打开工业客户市场。随后公司两度拓展下游产业链,2016 年进入体外诊断(IVD)的 POCT 诊断领域;2019 年开发医药研发试剂管线,进入制药企业市场。实现了从科研到工业、从上游到下游的拓展。 2020 年, 公司抓住新冠疫情机遇, 成为国内主要核酸

20、检测试剂原料供应商。 2021年,公司筛选的抗体药物实现转让,并进入疫苗市场,再次拓展下游生物医药业务;11 月份于科创板上市。 图表图表1:公司发展历程:公司发展历程 来源:公司招股书,国联证券研究所 1.2. 组织组织架构:架构:科研与科研与应用结合,核心团队应用结合,核心团队专业性强专业性强 基础科学研究院负责底层技术,三大事业部独立运作并协同发展。基础科学研究院负责底层技术,三大事业部独立运作并协同发展。公司组织架构主要包括基础科学研究院、生命科学事业部、体外诊断事业部、生物医药事业部。其中, 基础科学研究院负责源头共性技术的研发与输出, 各事业部负责各产品线的技术研发、运营生产和市场

21、营销,团队独立运作,并且实现业务协同发展。 6 请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公司深度研究公司深度研究 图表图表2:公司组织架构:公司组织架构 来源:公司招股书,国联证券研究所 核心团队具备超核心团队具备超 10 年行业经验,股权集中管理稳定。年行业经验,股权集中管理稳定。公司创始团队均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 10 年以上的行业经验。其中,董事长及总经理曹林先生为南京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高级EMBA, 科研和行业经验丰富。 公司控股股东为南京诺唯赞投资, 直接持有公司 40.58%股份;实控人为曹林和段颖夫妇,合计控制公司 54.67%股份表决

22、权。 图表图表3:公司股权结构:公司股权结构 来源:公司公告,国联证券研究所 1.3. 公司近年发展快速公司近年发展快速,新冠疫情促使短期业绩,新冠疫情促使短期业绩增长增长 随着公司在生命科学领域上下游的不断探索和边界拓宽, 公司业绩也处于快速增长阶段。自成立以来公司充分发挥其科研产品方面的优势,至 2017 年仅 5 年时间,营收就超过 1 亿元。2017-2019 年公司营收 CAGR 达 54%,归母净利润 CAGR 达166%,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2020 年,新冠疫情相关产品包括新冠检测试剂盒以及核酸检测酶原料等生物试剂,实现收入 11.84 亿元;剔除新冠疫情相关收入,公司 202

23、0 年实现收入 3.80 亿元,同比增长 43%,内生业务增长依然强劲。 7 请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公司深度研究公司深度研究 图表图表4: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大幅增长: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大幅增长 图表图表5:公司内生业务营收增长快速:公司内生业务营收增长快速 来源:Wind,国联证券研究所 来源:公司公告,国联证券研究所 整体毛利率和净利率处于高水平。整体毛利率和净利率处于高水平。 由于公司产品主要为高技术含量的生物试剂和体外诊断试剂盒(POCT 试剂) ,毛利率保持较高水平,近年维持在 80%以上。疫情后,相关产品收入快速增长,规模效应显著,公司净利率大幅提升,2020 年和 2021年前

24、三季度分别为 52.5%、42.7%。 图表图表6: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处于高水平: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处于高水平 图表图表7:公司费用率因收入增长大幅下降:公司费用率因收入增长大幅下降 来源:Wind,国联证券研究所 来源:公司公告,国联证券研究所 2. 业务布局三大领域,业务布局三大领域,从生命科学上游向下游拓展从生命科学上游向下游拓展 基于自主可控的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公司可以快速、高效、规模化地进行产品开发, 现有200余种基因工程重组酶和1000余种高性能抗原和单克隆抗体等关键原料,拥有 500 多个终端产品,主要分布于生物试剂、体外诊断、生物医药三大领域。主要分布于生物试剂、体外诊断、生

25、物医药三大领域。 在生物试剂方面,主要为科研院校、高通量测序企业、分子诊断企业等下游客户提供在研发及生产中所需的原料和产品,形成了 PCR、分子克隆、基因测序等十大系列。体外诊断方面,公司拥有心脑血管、炎症、胃功能、自体免疫等八大系列 67项产品,及全自动免疫荧光等 6 款配套检测仪器。在生物医药产品和服务方面,公司提供抗体筛选、CRO 服务,及疫苗/制药原料产品。 -5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02004006008000720021Q1-3营业收入(百万元) 归母净利润(百

26、万元) 营收增速 归母净利润增速 0%100%200%300%400%500%600%05001,0001,5002,00020020新冠疫情相关收入(百万元) 营业收入(剔除新冠,百万元) 营收增速 营收增速(剔除新冠) 80.1% 82.5% 84.3% 91.5% 86.7% 3.2% 0.6% 9.6% 52.5% 42.7% 0%10%20%30%40%50%60%70%80%90%100%200202021Q1-3毛利率 净利率 -5%5%15%25%35%45%0500200202021Q1-

27、3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研发费用 销售费用收入占比 管理费用收入占比 研发费用收入占比 8 请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公司深度研究公司深度研究 图表图表8:基于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形成三大业务领域:基于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形成三大业务领域 来源:公司招股书,国联证券研究所 2.1. 生物试剂:受益于生命科学领域研发投入,有望维持快速增长生物试剂:受益于生命科学领域研发投入,有望维持快速增长 2.1.1.生物试剂行业规模快速增长,国产替代空间大生物试剂行业规模快速增长,国产替代空间大 生物科研试剂在生命科学研究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生命科学研究的投入中,约 10%-15%用于生物科研试剂。因

28、此,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投入持续增长推动中国生物试剂市场快速发展。2015-2019 年,中国生命科学研究投入从 434 亿元增长至 866 亿元,CAGR 达 18.9%,远高于全球同期复合增速 6.8%。 2020年全球生物试剂市场规模预计为188亿美元, 2015-2020年CAGR为8.0%。2020 年中国生物试剂市场规模约为 159 亿元,占生命科学领域研究资金总量的15.7%,2015-2019 年 CAGR 为 17.2%,增速超过全球。预计中国生物试剂市场未来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20-2024 年 CAGR 为 13.1%,2024 年达到 260 亿元。 图表图表9:中国

29、生命科学研究投入增速远高于全球:中国生命科学研究投入增速远高于全球 图表图表10:中国生物试剂市场规模增速远高于全球:中国生物试剂市场规模增速远高于全球 来源:公司招股书,弗若斯特沙利文,国联证券研究所 来源:公司招股书,弗若斯特沙利文,国联证券研究所 434 866 1166 1514 05000200182019中国生命科学研究投入(亿元) 全球生命科学研究投入(亿美元) 0100200300全球生物试剂市场规模(亿美元) 中国生物试剂市场规模(亿元) 9 请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公司深度研究公司深度研究 分子类试剂为生物试剂中最大类别。分

30、子类试剂为生物试剂中最大类别。 生物试剂按类别可分为分子类、 蛋白类和细胞类试剂,其中分子类市场规模占比为 50.9%,蛋白类 29.4%,细胞类 19.7%。公司的生物试剂主要为分子类试剂, 指核酸及小分子进行的实验中所需要用到的试剂类型,主要包括分子诊断、基因测序等领域用到的定制核酸、各类酶及载体等。 图表图表11:生物试剂的分类及各自市场占比:生物试剂的分类及各自市场占比 来源:公司招股书,国联证券研究所 注:以 2019 年市场规模计算 中国分子类试剂市场规模逐年攀升。中国分子类试剂市场规模逐年攀升。中国分子类生物试剂市场规模从 2015 年39 亿元增长至 2019 年 69 亿元,

31、2015-2019 年 CAGR 达 15.8%,预计持续增长至2024 年 124 亿元,2019-2024 年 CAGR 达 12.3%。 图表图表12:中国分子类试剂市场规模逐年攀升:中国分子类试剂市场规模逐年攀升 图表图表13:2019年中国分子类试剂竞争格局年中国分子类试剂竞争格局 来源:公司招股书,弗若斯特沙利文,国联证券研究所 来源:公司招股书,弗若斯特沙利文,国联证券研究所 海外企业占据主导地位,本土企业市占率提升空间大。海外企业占据主导地位,本土企业市占率提升空间大。中国分子类试剂市场相对集中,CR5 接近 50%,外资占据主导地位。赛默飞为全球科研服务行业巨头,具备完整且丰

32、富的产品管线、强大的服务和销售渠道;凯杰深耕分子诊断领域多年,专业性强,两家合计占据 30%左右市场份额。诺唯赞是国产分子类生物试剂龙头,占 0%2%4%6%8%10%12%14%16%18%20%020406080100120140中国分子类生物试剂市场规模(亿元) YOY赛默飞, 18.50% 凯杰, 11.10% Takara, 6.80% BioRad, 4.70% 诺唯赞, 4.00% 全式金, 1.55% 康为世纪, 0.67% 爱博泰克, 0.47% 翊圣生物, 0.29% 其他, 51.92% 10 请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公司深度研究公司深度研究 2.1.2.生物试剂板

33、块产品丰富,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生物试剂板块产品丰富,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 专注于分子生物试剂,从科研向工业拓展,产品品类不断丰富。专注于分子生物试剂,从科研向工业拓展,产品品类不断丰富。公司成立之初,首先推出 PCR、 qPCR、 分子克隆、 逆转录以及细胞/蛋白系列等科研领域生物试剂;之后不断拓展产品管线, 陆续进入工业应用领域, 推出基因测序系列、 提取纯化系列、基因编辑系列和 Bio-assay 系列等工业研发和生产领域生物试剂。 诺唯赞专注于分子类生物试剂的研发生产, 产品主要包括各类酶、 抗体和由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超纯水组成的缓冲液等。目前完成对 200 多种酶的改造,建立上

34、万种酶突变体库,不断提升酶的催化活性、半衰期、稳定性、耐热性和抗干扰等性能,终端产品超过 500 种,形成十大系列。 图表图表14:公司生物试剂各系列产品数量(种:公司生物试剂各系列产品数量(种) 图表图表15:公司生物试剂各系列产品收入(百万元):公司生物试剂各系列产品收入(百万元) 来源:公司招股书,国联证券研究所 注:统计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 来源:公司招股书,国联证券研究所 在生物试剂产品系列中,qPCR、PCR 和基因测序系列收入占比大,qPCR 系列2020、 2021H1 收入分别达 5.60 亿元 (占公司营收比例 35.8%) , 3.91 亿元 (47.4%

35、) ;PCR 系列收入分别达 1.69 亿元(10.8%) ,4115 万元(5.0%) ;基因测序系列收入分别达 1.11 亿元(7.1%) ,7711 万元(9.3%) 。新冠核酸检测试剂原料属于 PCR、qPCR 和逆转录系列,2020 年合计收入 6.65 亿元,因此相关系列收入增幅明显。 图表图表16:生物试剂收入拆分(按:生物试剂收入拆分(按用途用途分类,百万元)分类,百万元) 来源:公司招股书,国联证券研究所 注:新冠相关业务为推算数据 0500产品数量 02004006008001,00020021H1qPCR基因测序 逆转录 PCR

36、提取纯化 抗原/抗体 分子克隆 Bio-assay细胞/蛋白 体外诊断 基因编辑 02004006008008201920202021H1科研用生物试剂 高通量测序用生物试剂 诊断用生物试剂(非新冠) 诊断用生物试剂(新冠相关) 11 请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公司深度研究公司深度研究 按用途分类,公司生物试剂产品可以分为科研用生物试剂、诊断用生物试剂、高通量测序用生物试剂三类。若把新冠原料全部计入诊断用试剂,则推算出,2020 年公司科研类生物试剂收入 1.69 亿元, 同比增长 51%; 工业类生物试剂 (诊断+测序,并且剔除新冠)收入 1.62 亿元,同比增长

37、29%,均保持高速增长。 生物试剂业务内生增速快,盈利能力强。生物试剂业务内生增速快,盈利能力强。生物试剂是公司营收占比最大的业务,2020 年实现收入 10.0 亿元,其中新冠相关收入 6.7 亿元。剔除新冠相关收入,2017-2020 年 CAGR 达 48.3%,2021H1 收入达 6.3 亿元,同比增长 44.3%,公司生物试剂业务板块收入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图表图表17:生物试剂业务营收占比最大:生物试剂业务营收占比最大 来源:公司招股书,国联证券研究所 在盈利能力方面,公司生物试剂毛利率逐年提升。2020 年受益新冠疫情,新冠相关产品销量大幅增长,且单价较高,加之规模效应使得成本

38、下降,公司毛利率提升至 95.5%。2021H1 毛利率稍有下降,达 93.9%,主要源于销售单价下降。 图表图表18:公司生物试剂收入快速增长:公司生物试剂收入快速增长 图表图表19:公司生物试剂毛利率处于高水平:公司生物试剂毛利率处于高水平 来源:公司招股书,国联证券研究所 来源:公司招股书,国联证券研究所 0%20%40%60%80%100%200202021H1生物试剂 POCT试剂 POCT仪器 其他业务 0%50%100%150%200%250%300%350%02004006008001,0001,200200202021H1生物试剂收

39、入(百万元) YOY80%85%90%95%100%200202021H1生物试剂毛利率 12 请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公司深度研究公司深度研究 2.2. POCT:高速成长的:高速成长的 IVD 细分子行业,细分子行业,差异化布局差异化布局保持竞争力保持竞争力 2.2.1.我国我国 IVD 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占医疗器械市场比重不断攀升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占医疗器械市场比重不断攀升 我国 IVD 行业发展始于上世纪 80 年代,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医疗服务需求的提升,市场规模逐年增长。2019 年我国 IVD 市场规模达 864 亿元,占医疗器械市场比重13.9%, 2

40、015-2019年CAGR达24.0%, 预计2024年增长至1957亿元, 2019-2024年 CAGR 达 17.8%,市场占比预计增长至 15.9%。 POCT 是是 IVD 细分领域之一,市场规模增速高于行业整体。细分领域之一,市场规模增速高于行业整体。POCT 是利用便携式分析仪器及配套试剂在现场进行的快速检测方式, 免去了样本处理和数据分析等繁琐步骤, 因此不依赖专业人员, 具备方便、 快速的优势。 我国 POCT 市场规模从 2015年 43 亿元增长至 2019 年 112 亿元,CAGR 达 27.0%,预计增长至 2024 年 290 亿元,2019-2024 年 CAG

41、R 达 20.9%,POCT 增速高于 IVD 整体市场增速。 图表图表20:我国:我国IVD市场规模不断增长市场规模不断增长 图表图表21:我国:我国POCT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国联证券研究所 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国联证券研究所 海外巨头垄断中高端市场,国内企业占有率较低。海外巨头垄断中高端市场,国内企业占有率较低。POCT 可搭载免疫、分子检测等方法,在竞争格局上也是由海外巨头在占据主导地位,国产企业经营规模较小,且比较分散,国内的主要企业包括三诺生物、万孚生物、基蛋生物、东方生物等。 图表图表22:海外企业占据中国:海外企业占据中国POCT市场主导地

42、位(市场主导地位(2017年市场竞争格局)年市场竞争格局) 来源:Rncos,国联证券研究所 0%5%10%15%20%25%30%05001,0001,5002,0002,500中国IVD行业市场规模(亿元) YOY占医疗器械市场比重 0%5%10%15%20%25%30%35%0500300350中国POCT市场规模(亿元) YOY罗氏, 22% 强生, 18% 雅培, 10% 三诺生物, 8% 万孚生物, 7% 雷度米特, 6% 基蛋生物, 4% 其他, 25% 13 请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公司深度研究公司深度研究 2.2.2.依靠抗体和量子点核心技术,差异

43、化布局依靠抗体和量子点核心技术,差异化布局 POCT 业务业务 公司于 2016 年开始进军 POCT 领域,目前覆盖 2200 多家医院,其中包括 700多家三甲医院。在诊断试剂方面,公司拥有 67 张医疗器械注册证(21H) ,覆盖心脑血管、肾脏疾病及新冠相关等 8 个领域。在诊断仪器方面,公司拥有自主研发的高通量全自动仪器,共计 6 款获证仪器,目前已经进院 2400 多台。 图表图表23:公司:公司POCT业务细分系类产品介绍业务细分系类产品介绍 分类分类 产品系列产品系列 产品用途或服务介绍产品用途或服务介绍 POCT 诊断试剂 心脑血管 心脑血管疾病预警,辅助诊断心脑血管疾病 炎症

44、感染 细菌病毒感染诊断,指导抗生素用药 优生优育 检测卵巢储备功能、维生素 D 水平 胃功能 检测胃蛋白酶原及胃泌素 17 指标,评估胃功能状态,用于胃癌的早期检测 自体免疫 检测特发性膜性肾病 肾功能 实现肾功能的早期诊断和防治 慢病管理 检测糖化血红蛋白 呼吸道 检测新型冠状病毒 POCT 诊断仪器 量子点全自动免疫荧光分析仪 搭配自产的量子点免疫荧光试剂使用 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 搭配自产的胶乳增强免疫比浊试剂使用 来源:公司招股书,国联证券研究所 依靠抗体原料研发和自产优势,开发稀缺指标、超敏检测产品。依靠抗体原料研发和自产优势,开发稀缺指标、超敏检测产品。公司基于单 B细胞的高性能抗

45、体发现平台, 实现周期短、 通量高、 多样性强、 不限种属的抗体筛选,目前已拥有 1000 余种高性能抗原、抗体等关键原料的技术储备,并且可以开发稀缺检测指标,如特发性膜性肾病指标(anti-PLA2R) 、胃癌早筛指标(G17)等公司独家或方法学独家产品。 高性能抗体原料也使得公司具有开发超敏检测指标的能力, 如超敏心肌肌钙蛋白 I(hs-cTnI) 、超敏心肌肌钙蛋白 T(hs-cTnT)等。 量子点免疫荧光法具备操作简单、检测快速、灵敏度高等优势。量子点免疫荧光法具备操作简单、检测快速、灵敏度高等优势。公司 POCT 诊断试剂(不包括新冠检测产品)主要使用量子点免疫荧光法进行定性和定量检

46、测。量子点材料显著提高了荧光信号, 线性范围更广; 多色量子点的应用还可实现一个样本一次性同时检测多个指标,如心梗三项(hs-cTnT/CK-MB/MYO)和胃功能三项(G-17/PG I/PG II)等,具备操作简单、检测快速、灵敏度高等优势。 图表图表24:主流:主流POCT检测技术优劣对比检测技术优劣对比 主要技术主要技术 应用领域应用领域 优势优势 劣势劣势 干化学干化学 常规生化项目、内分泌激素、霉素药物和特种蛋白等 检测速度快;操作简单,无需日常校准、配置溶液和样本预处理;样本用量少 大多只能定性检测,定量检测不准 胶乳增强免疫比浊胶乳增强免疫比浊 常规免疫项目,如肾功能,炎症标志

47、物、心肌损伤标志物等 检测通量大,可自动化;检测精密度高,准确度高 使用一次需检测多个样本,不适用于样本检测量较小的机构;仪器体积大;灵敏度较低,不适用于微量标志物的检测 胶体金免疫层析胶体金免疫层析 快速检测蛋白类、 多肽类物质,如激素、HCV、HIV 抗原抗体测定 试剂稳定,便于保存;操作简单,部分产品不需仪器设备;可进行单份标本检测 灵敏度不高;不能准确定量,多为定性或半定量检测 带有多个抗原决定簇的大分子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相对较高,特异性强,检测准确度相对较高 受背景荧光干扰大,灵敏度受到影响;对部分浓度低的检测指标,灵 14 请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公司深度研究公司深度研究

48、 等 敏度不够;荧光容易淬灭 化学发光化学发光 各种激素、肿瘤标志物、药物浓度及其他微量生物活性物质的测定 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快速、可自动化,检测通量大;检测准确度非常高 从成本角度考虑,使用一次需检测多个样本,不适用于样本检测量较小的机构;仪器体积大;目前小化学发光类仪器试剂浪费率高,成本高 微流控芯片微流控芯片 生化、免疫、核酸、细胞等诊断 体积轻巧,液流可控;解决了红细胞背景干扰问题;反应速度快,可大量平行处理 成本高,单卡成本平均为普通免疫荧光层析单卡的 4-7 倍 量子点免疫荧光量子点免疫荧光 带有多个抗原决定簇的大分子抗原,如蛋白、病毒、致病菌等 操作简单,快速;量子点荧光不淬灭

49、,可反复检测;一道激发光可激发多色,联检产品准确度高;灵敏度极高,检测准确度高 量子点微球水化难度高,生产难度大;多色荧光控制难度大 来源:公司招股书,国联证券研究所 受益新冠疫情,受益新冠疫情,POCT 业务收入占比提升,毛利率增长至业务收入占比提升,毛利率增长至 85%。公司 POCT 诊断试剂 2020 年实现收入 5.6 亿元(其中新冠相关收入 5.2 亿元) ,大幅增长,收入占比也从 2019 年 11%提升至 2020 年 36%。2021 年上半年 POCT 试剂和仪器分别实现收入 1.75 亿元(同比-50.6%) 、232 万元(同比+54.9%) 。 在毛利率方面,POCT

50、 试剂 2020、2021H1 毛利率分别为 95.5%、84.9%,处于高水平,2021H1 下降主要因为新冠检测试剂盒单价下降;POCT 仪器投放为主、销售为辅,因此收入体量少,毛利率低。 图表图表25:POCT试剂收入占比提升试剂收入占比提升 图表图表26:POCT试剂毛利率提升试剂毛利率提升 来源:Wind,国联证券研究所 来源:公司公告,国联证券研究所 2.3. 生物医药:生物医药:快速崛起快速崛起的的新兴业务板块,下游应用广阔空间巨大新兴业务板块,下游应用广阔空间巨大 生物制药市场快速发展,相关业务有望持续受益。生物制药市场快速发展,相关业务有望持续受益。中国生物药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诺唯赞-从分子试剂走向生命科学多元布局打开成长空间-220216(25页).pdf)为本站 (X-iao)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