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汽车行业2022年投资策略系列三(投资主线篇):供应链升级重构长牛开启掘金万亿市值增量-20220216(39页).pdf

编号:61109 PDF 39页 3.43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汽车行业2022年投资策略系列三(投资主线篇):供应链升级重构长牛开启掘金万亿市值增量-20220216(39页).pdf

1、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01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汽车行业2022年投资策略系列三(投资主线篇)2022年2月16日供应链升级重构长牛开启,掘金万亿市值增量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目录C O N T E N T S产业链升级重构,智能化迎5000亿市场空间2投资标的4智能化加速赋能自主供应链崛起,万亿市值增量打开11感知突破、决策升级,执行落地,线控底盘率先获益3风险提示5dVaXyXjWlXfUNAmNrQnN6MaO7NmOqQmOmOfQnNoMlOmNpQ6MrRvMuOmOtQxNtQoN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

2、明证券研究报告1.智能化加速赋能自主供应链崛起,万亿市值增量打开2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01图1:电动智能化开启新一轮朱格拉周期资料来源:Wind, 民生证券研究院预测(类似2011年SUV渗透率至10左右后驱动汽车行业第二产能周期开启,预计2022年电动车渗透率将到20左右 )图2:电动化开启前半场,智能化加速后半场智能化成为新一轮朱格拉周期核心抓手,汽车深度智能化推动自主品牌品牌溢价持续提升中国乘用车第三轮朱格拉周期即将启动,以电动车为载体的智能网联技术有望成为新周期的重要抓手,电动车渗透率已突破10%的关键位置,开启了新周期的前半场,智能化有望加速新周期的后半场赋能自

3、主品牌全面崛起。电动化开启新周期前半场,智能化加速后半场3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4电动化的前半场造就了动力环节全球龙头,智能化的后半场需要更多自主可控的中国龙头供应商。我们预计智能化的后半场,随着自主品牌全面崛起,更多本土化全球公司有望出现。底盘作为汽车的核心总成件,除动力环节外的制动、悬挂等核心环节有望实现进口替代,中国自主品牌的全面崛起需要一批常年聚焦核心”赛道”的中国企业壮大国内供应链,中国需要自己的“大陆”和“博世”。01图3:智能化下主动悬挂放量有望造就中鼎股份成为“中国版大陆”资料来源:中鼎股份公司官网,大陆公司官网,民生证券研究院自主品牌全面崛起,中国需要自己

4、的“大陆”和“博世”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5电动化的前半场造就了动力环节全球龙头,智能化的后半场需要更多自主可控的中国龙头供应商。01图4:智能化下线控制动放量有望造就亚太股份成为“中国版博世”资料来源:亚太股份官网,博世公司官网,民生证券研究院自主品牌全面崛起,中国需要自己的“大陆”和“博世”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016智能化属性的零部件企业将是下轮周期价值发掘新高地资料来源:中汽协,民生证券研究院预测自主品牌量价齐升,四倍加速度撬动零部件板块万亿市值增量自主品牌未来十年销量及ASP均有望实现翻倍式增长,量价齐升将为自主品牌供应链带来四倍加速度驱动的庞

5、大市场空间。我们预计2030年自主品牌市占率接近65%,ASP约20万元。我们核心假设:1、乘用车每年2%-3%(2023年开始)的复合增速;2、零部件板块10%净利率;3、零部件板块PE估值中枢为20-30。因此在30倍PE的乐观假设下,2030年有望撬动零部件板块万亿级别市值增量,自主品牌有望拉动4.1-8.3万亿元的零部件市值空间。图5:四倍加速度下零部件板块有望迎来万亿市值增量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证券研究报告产业链升级重构,智能化迎5000亿市场空间2.7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302表1:智能汽车渐进式发展资料来源:工信部,盖世汽车,民生证券研

6、究院政策先行,智能驾驶有序推进工信部明确智能驾驶等级,助力智能驾驶有序推进目前全球公认的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分级标准主要有两个,分别是由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和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SAE)提出。中国于2020 年参考SAE 的0-5 级的分级框架发布了中国版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并结合中国当前实际情况进行了部分调整,大体上也将自动驾驶分为0-5 级。8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302政策先行,智能驾驶有序推进图6:智能汽车软硬件发展趋势趋势明朗,硬件先行,软件支撑将成为汽车产业长期以来保持的常态化。新的技术的出现将会带来新的机遇,未来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汽车主要遵循

7、硬件优先发展,软件算法逐步升级的方式,并结合5G/V2X,最终实现车辆的无人驾驶。9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02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民生证券研究院整理图7: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政策先行,智能驾驶有序推进产业政策不断加码,助推智能网联落地2020年 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 11部委联合印发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了2025年实现有条件智能驾驶汽车的规模化生产(L3级别)的愿景。2020 年 11 月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介绍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路线、愿景和战略目标。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明确提到我国 L2/L3级渗透率将持续增加,到2025年将达

8、到50%,到2030年将达到70%。10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02资料来源:盖世汽车,民生证券研究院整理图9:2012-2019Q1特斯拉产品系统领域OTA升级次数(次)资料来源:博世公开资料,民生证券研究院整理图8:电子电器架构演变趋势EE架构硬件预埋,软件迭代,助力智能驾驶渐进式升级电子电器架构升级,软件定义汽车概念落地,智能座舱将成为最先获益者EE架构升级推动软硬件解耦进程,基于SOA的软件定义汽车从概念走向台前,智能座舱将率先将迎来新突破。软硬件解耦开启软件定义汽车新时代,为零部件企业产业链升级提供了新机遇。软件定义汽车背景下,行业机遇不断涌现,零部件供应商们更是表

9、现强劲,率先启动转型步伐。3C操作系统厂商快速响应,布局车机操作系统。传统零部件厂商顺应发展,集力研发域控制器与智能座舱零部件。软件定义汽车将成为当前的主流发展趋势,同时也为整车厂商提供了无限的遐想空间,新的商业模式也在不断探索。以特斯拉为代表的软件OTA升级服务收费模式应运而生。11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02资料来源:中国工控网,民生证券研究院整理图10:自动驾驶感知、决策和执行层:图11:不同传感器性能特点感知环节成本快速下沉,高级自动驾驶产业化提速自动驾驶功能仍需感知、决策和执行共同实现,激光雷达为高等级自动驾驶的关键感知部件自动驾驶的功能最终是由传感器、控制器与执行

10、器协调作用来完成,其中雷达、摄像头与告警地图作为感知传感器为车辆通过外部信息,共给决策层通过算力平台处理数据,同时输出指令给执行层,最终实现车辆的自动驾驶。不同传感器存在优缺点,未来自动驾驶仍需融合解决方案。自动驾驶常用的传感器包括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和激光雷达等,不同的传感器由于其测量精度和测量范围的不同,存在着一定的优缺点。12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02资料来源:民生证券研究院预测注:解决方案传感器配置(激光雷达方案参考小鹏P5,视觉方案参考小鹏P7)资料来源:亿欧咨询,民生证券研究院整理图12:激光雷达平均售价趋势(单位:元)图13:L3级别激光雷达与视觉方

11、案成本趋势(单位:元)感知环节成本快速下沉,高级自动驾驶产业化提速激光雷达成本不断下探,激光雷达解决方案将打破成本限制,市场将要迎来放量期高级别自动驾驶需要激光雷达的加持,但目前激光雷达的价格超出市场接受度,因此制约了激光雷达解决方案的大规模商业化落地。亿欧咨询预计,随着激光雷达价格持续下探,或将在2023年降至2500元以下,届时有望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落地,将推动自动驾驶汽车快速放量。我们对比了当前市场上主流的L3级别自动驾驶激光雷达与视觉解决方案的成本,伴随着激光雷达成本的持续下探,两种主流解决方案成本差异于2021年出现显著缩小,结合激光雷达成本下降趋势,我们预计采用激光雷达解决方案的智能

12、汽车有望在2023年左右迎来拐点。13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02资料来源:各公司官网,民生证券研究院整理表2:主要车企自动驾驶规划管线车企响应,供给驱动自动驾驶渗透率快速提升资料来源:各公司官网,民生证券研究院整理表3:不同车企自动驾驶能力对比车企积极布局智能驾驶,智能化多车型井喷上市2021年一汽、长安、东风、北汽、吉利、长城、奇瑞、小鹏实现L3级别量产,国外特斯拉、本田实现L3级别量产。高级别的L4则在成本、技术和路权等方面仍存在难点,从内资来看,国内自主车企普遍规划在2021-2025年推出。各车企纷纷推出L2+自动驾驶车型,以特斯拉、小鹏、蔚来为代表的新势力造车企业

13、表现相对激进,主打L3级自动驾驶。而传统车企表现相对稳健,布局L2级别自动驾驶。汽车市场一片繁荣,不同车企推出种类繁多的自动驾驶车型,以供消费者自由选择。14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02图14:中国L2-L5自动驾驶渗透率趋势资料来源:GBII,民生证券研究院整理图15:自动驾驶系统价格变化趋势(美元)智能汽车市场破茧在即,市场空间2025年剑指5000亿,CAGR-5达62%自动驾驶快速渗透,市场空间持续扩增据IHS Markit表明,到2025年,预计中国L2级别以上智能驾驶汽车市场渗透率将达到34.2%,且自动驾驶系统成本随着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价格不断下探而降低,智

14、能驾驶市场空间被打开。15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02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民生证券研究院整理图16:中国智能座舱市场规模预测图17:中国自动驾驶市场规模预测资料来源:灼识咨询,民生证券研究院整理智能汽车市场破茧在即,市场空间2025年剑指5000亿,CAGR-5达62%2025年,智能汽车的市场空间有望逼近5000亿,CAGR-5 达62%以汽车销量、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各功能部件渗透率以及单价为基础,测算包括智能座舱域控制器、中控屏、液晶仪表盘、HUD、流媒体后视镜、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摄像头、雷达及其他零部件在内的智能汽车主要部件市场空间。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和灼识咨询的

15、预测数据,预计到2025年智能座舱中国市场空间将有望超过640亿,智能驾驶市场空间有望达4000亿,智能汽车市场空间总市场空间有望接近5000亿,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2%。16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02图18:自动驾驶产业链图谱汽车智能化板块酝酿新机遇资料来源:盖世汽车,民生证券研究院整理图19:智能座舱产业链图谱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产业链长,将创造出大量新的产业机遇电动化渐入佳境,智能化悄然到来。汽车电动化已日趋成熟,在技术和成本上双突破,已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电动平台为汽车智能化提供了天然的平台,在电动化的渗透趋势下,智能化的市场将被打开。汽车智能化主要通过智能驾驶和智能座

16、舱实现,传统汽车产业链被重构,传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与科技企业不断融合,在提升消费者驾乘体验的同时,也带来了产业链上的新机遇。17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证券研究报告感知突破、决策升级,执行落地,线控底盘率先获益3.18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03感知突破:激光雷达逐步放量表5: 激光雷达装车趋势明显资料来源:建约车评、盖世汽车、网易,民生证券研究院整理品牌品牌车型车型亮点亮点小鹏汽车小鹏G9架构:架构:X-EEA 3.0电子电气架构计算平台:计算平台:该车将搭载小鹏Xpilot 4.0自动辅助驾驶系统,2颗英伟达Orin X芯片提供500TOPS算力传感器:

17、传感器:配备800万像素前视双目摄像头,贯穿式日行灯加上融入前大灯的双激光雷达长城汽车机甲龙计算平台:计算平台:采用双华为MDC智能驾驶计算平台传感器:传感器:搭载了4颗激光雷达,整车传感器数量达到了38个非凡汽车飞凡汽车R7计算平台:计算平台:英伟达NVIDIA DRIVE AGX OrinTM算力芯片,算力达500至1000+TOPS传感器:传感器:R7 共配有12个高性能超声波传感器、12个超高清摄像头、2个来自ZF采埃孚的4D成像雷达、6 个长距点云雷达、1个1550纳米Luminar激光雷达。智己汽车智己L7计算平台:计算平台:车辆具备L2级别自动辅助驾驶功能,硬件内置英伟达Xavi

18、er处理器,到2021年底,车辆将具备点到点零接管自动驾驶能力。传感器:传感器:配备15个高清视觉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以及12个超声波雷达。新车同时兼容激光雷达软硬件架构冗余方案,具有英伟达Orin X芯片。威马汽车威马M7计算平台:计算平台:4颗最新的Orin-X车规级自动驾驶芯片,实现了“全场景泊车-城区道路-城际高速”用车场景智能化全覆盖。传感器:传感器:车配备了32颗全球顶级智能驾驶感知硬件、3颗自主变焦高精超视固态激光雷达、7颗800万像素高清摄像头埃安AION LX PLUS新车搭载三枚激光雷达,新车搭载三枚激光雷达,并在前后轴各搭载一个电机,0-100km/h的加速时间为2.9

19、s。续航方面,该车电池组容量达144.4kWh,续航里程达到了1008km(CLTC工况)。2021年,激光雷达渗透趋势明显,多款新车上均开始搭载激光雷达近期有多款发布的新车搭载了激光雷达,包括小鹏G9、长城机甲龙、上汽非凡R7、智己L7、威马M7等新车,均搭载一颗或多颗激光雷达。19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03资料来源:亿欧咨询,民生证券研究院整理图20:激光雷达成本下降曲线(元)感知突破:激光雷达逐步放量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民生证券研究院整理图21:车载激光雷达行业市场规模预测(亿元)激光雷达成本持续下探,市场空间将加速释放据亿欧咨询预测,至2025年激光雷达价格有

20、望下降至1200元左右,届时车企对激光雷达的成本敏感度降低。随着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落地,激光雷达未来市场广阔。未来五年,主流自动驾驶等级将为L2及L3。假设2021年中国乘用车销量2300万辆、L2及L3渗透率达20%、单车搭配激光雷达5000元,未来五年乘用车销量按5%的增速、渗透率按30%的增速、单车激光雷达价格按-15%的增速,而L2及L3车型2021-2026年激光雷达配置率按1%、10%、25%、40%、60%、100%来预测,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我国车载激光雷达行业市场规模将于2026年超过430亿元。20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03图22: 芯片算力随着自

21、动驾驶等级提升而提升(TOPS)资料来源:前瞻技术研究院,民生证券研究院整理决策升级:自动驾驶域大算力车规级计算芯片陆续装车高级别自动驾驶落地,需要大算力芯片做支持自动驾驶从L1到L5,每增加一级,对算力的需求就增加一个量级。第一阶段,L1/L2时代,数据量较少,对算力的需求是比较低的。另外,领先企业提供的是“黑盒子”交钥匙工程,可以帮助主机厂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但同时,由于它还是一个比较封闭的方案,不太容易去实现OTA和算法升级。第二阶段,L2+/L3/L4时代,传感器数量和图像分辨率增加,算法模型更加复杂,需要的算力大大提升,迫切需要大算力芯片。加之OTA开始加速普及,也需要通用开放的软件

22、平台支撑OTA算法升级。通常实现L2级自动辅助驾驶需要的算力在10TOPS以下,L3需要3060TOPS,L4需要超过300TOPS,L5需要超过1000TOPS,甚至4000+TOPS。21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03决策升级:自动驾驶域大算力车规级计算芯片陆续装车图23: 华为、英伟达、高通、地平线等芯片厂商已开启算力军备竞赛(截止2022年1月)应对高级别自动驾驶需求,行业向大算力平台发展随着自动驾驶从L2向L3转变,为提高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和智能化,汽车开始增加传感器(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来实现对路况和环境信息的更全面收集,这对车载芯片对数据处理的实时性、复

23、杂性和准确性要求不断提高,车载算力的需求也将会出现指数型增长。所以,芯片算力是自动驾驶的前提,大算力平台发展势在必行,各公司也作出了相应的突破。目前,华为已布局车载芯片产业,在ARCFOX极狐阿尔法S使用MDC610 pro,未来标准版本为MDC810,此芯片支持算力达到400+TOPS,与高通的8540和英伟达的Orin在一个级别算力水平,并且已经率先实现量产上车具有先发优势。22资料来源:各公司网站,民生证券研究院整理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03决策升级:智能座舱领域域控制器产品逐渐丰富域控制器厂商域控制器厂商域控制器名称域控制器名称计算平台计算平台实现功能实现功能推出时

24、间推出时间部分搭载车型部分搭载车型合作伙伴合作伙伴伟世通SmartCore高通(Snapdragon 820A)中高端支持语音助手、车内感知、包括驾驶员监控、AI集成驾驶员健康、面部识别、360环视等。2016.1(2018开始供应)吉利星越L、奔驰A-Class、塔塔SUV Harrier、广汽Aion LX,高通、广汽、吉利、腾讯安波福ICC英特尔打造智能座舱系统2020年奥迪A8、法拉利GTC4Lusso英特尔布谷鸟Auto Cabin(J3-Bus,J3-Car,J3-Truck,J2)NXP高清显示、电容触摸、方控按键、导航、音乐;空调,车内灯光控制;故障报警等自2018年起陆续推出

25、/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英特尔C4-Alfus英特尔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车载驾驶舱体验、数字仪表、后座娱乐2016.10(2018年开始量产)一汽红旗HS7,E-HS3,HS5,EXCEED星途LX东软集团、一汽红旗博世Autosee 2.0目前搭载高通8155芯片;未来预计搭载高通6155、8155、8195等不同芯片HUD、驾驶员和成员监控、360环视、人脸识别、多麦克风输入预计2022年量产小鹏P7、广汽Aion V、凯迪拉克Lyriq高通中科创达E-Cockpit(2019)、Intelligent-Cockpit(2020)、i-Cabin(2025

26、)高通骁龙820A汽车平台手机互联、HUD、DSM、环视、空调控制、AI场景理解、DSM、V2V、V2X等自2019年陆续推出电装、哈曼、航盛高通、索尼、黑芝麻科技等德赛西威智能座舱域控制器骁龙 820A 芯片实现用户互动、车机交互(支持苹果CarPlay/谷歌Android Auto/百度 CarLife等主流手机互联功能;通过T-Box的集成连接云端,支持第三方APP及更多应用)2019年发布智能座舱 3.0 版本;2020年公司量产基于Hypervisor 架构的新一代智能座舱理想汽车 One、电咖ME7,奇瑞瑞虎8PLUS理想汽车、百度、腾讯以软件的兼容性和平台化为核心进行技术迭代升级

27、,打造具备较强适配性的座舱产品,支持多个操作系统“上车”,为客户量身定制智能座舱方案。2019推出大众MEB(2020),野马Match-E(2021);华为表6: 国内外域控制器厂商及其产品、推出时间、客户、合作伙伴资料来源:各公司网站,民生证券研究院整理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开始发力,产品不断推出市场下一代智能座舱系统以域控制器为中心,在统一的软硬件平台上实现座舱电子功能。座舱域控制器集成液晶仪表、中控多媒体及副驾驶信息娱乐的一体化智能座舱将完全基于单一ECU的域控制平台。在软件定义汽车趋势加速下,各供应商纷纷与主机厂、软件公司展开合作,推出更新的域控制器产品。23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

28、一页免责声明03图24:2015-2025年全球ADAS域控制器市场规模及预测(单位:亿美元)资料来源: ICVTank,前瞻产业研究院,民生证券研究院整理决策升级:智能驾驶域控制器市场空间逐步打开自动驾驶域控制器需求提速,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开始放量ADAS系统的各种功能离不开ECU,高端车型的ECU平均达到50-70个,有的甚至超过100个。目前全球ADAS相关的ECU市场规模逐步扩大,2019年全球市场规模达148.5亿美元,根据ICVTank测算,到2025年,全球ADAS相关ECU市场规模将突破198亿美元。目前ADAS域控制器尚处于萌芽阶段,相对ECU,域控制器价格高,短时间内域控制器

29、还无法完全取代ECU,两者将长期在汽车上共存。根据ICVTank测算,2019年全球ADAS域控制器市场规模仅为0.4亿美元,到2025年,按全球ADAS域控制器需求量700万套计算,市场总规模约为20亿美元,只有ECU市场体量的十分之一。24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03图25:2019-2025年全球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市场规模及预测(单位:亿美元)ICVTank,前瞻产业研究院,民生证券研究院整理决策升级:智能驾驶域控制器市场空间逐步打开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开始放量由于智能座舱量产难度较小、成本相对可控,同时全球范围内汽车5G网络的应用将加快推动智能座舱上市,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市场

30、规模增速将快于ADAS域控制器,2019年全球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出货量为40万套。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预计2025年全球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出货量将达到1300万套。25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03图26:我国OTA的装配量(万辆)及装配率预测决策升级:OTA价值浮现,构建整车新的商业模式表7:特斯拉、蔚来OTA情况资料来源:蔚来、特斯拉官网 ,民生证券研究院整理汽车智能化引入OTA,OTA开启整车新的商业模式探索OTA可以快速有效解决汽车软件潜在问题、导入全新功能、进行界面优化、提升人机交互体验等。目前SOTA装配量和装配率在快速提升,随着智能驾驶的客观需要OTA发展将更加迅

31、猛。根据佐思汽车研究数据,在相对容易实现的SOTA方面,2018年中国乘用车SOTA装配量为239万辆,装配率为12%;2019年增加至383.8万辆,同比增长60.6%,同时装配率提高至19%,佐思汽车研究预计到2025年OTA装配率预计可达到75%。26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03执行落地:线控底盘需求提速图27:智能驾驶系统发展阶段图28:底盘核心部件的发展趋势资料来源:民生证券研究院L3+级别自动驾驶开启线控底盘刚性需求,线控底盘趋势确定对于自动驾驶系统来说,线控油门、线控转向、线控制动这三个子系统尤其重要,尤其是L3级别及以上等级的自动驾驶汽车,部分或全程都会脱离驾

32、驶员的操控,因此对于智能驾驶控制系统的需求将会迅速提高。27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03执行落地:线控底盘需求提速车企200022E特斯拉Model系列EPSEPBiBoosterModelX/YEPSEPBiBoost荣威Ei5/Marvel XEPS北汽北汽EC3N-boosterS HI版长城VV7 PHEViBooster、ESP摩卡iBooster、ESP蔚来ES6/8iBooster、ESPET7空气悬架理想ONEiBoosterX01空气悬架吉利领 克01/03PHEViBooster、ESP极氪001iBooster

33、、ESP比亚迪比亚迪汉iBooster、ESP广汽AionLX/ViBooster小鹏P7CDC智能主动减震系统、iBooster宝马X5 X7空气悬架表8:主机厂线控底盘搭载车型资料来源:各公司官网,民生证券研究院线控底盘持续渗透,整车企业积极推进线控底盘装车, 2021年拐点已现2020年以后,各主机厂推出的新车,线控底盘的产品层出不穷,2021年渗透趋势再提升,线控底盘的需求正在被打开。28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证券研究报告投资标的04.29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04线控底盘:空气悬架中鼎股份:以空气悬架为核心布局智能底盘业务,全面迎接电动智能化的

34、新变革三大拐点陆续兑现,驱动公司业绩V型反转,预计全年利润接近公司历史高点。以并购技术返哺,助力中鼎汽车电子转型,全面迎接行业电动智能化变革。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1-2023年实现营收130.28/137.15/149.29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0.50/11.50/13.88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021-2023年PE为23/21/17倍。随着公司业绩周期性恢复以及智能底盘战略的持续推进,作为全球零部件龙头公司有望享有估值溢价,维持“推荐”评级。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导致毛利率低预期,新品拓展不及预期,汇率风险等。盈利预测与财务指标项目/年度2020A2021E2022E2023E营业收

35、入(百万元)11,548 13,028 13,715 14,929 增长率(%)-1.3 12.8 5.3 8.9 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百万元)493 1,050 1,150 1,388 增长率(%)-18.2 113.2 9.6 20.6 每股收益(元)0.40 0.86 0.94 1.14 PE49 23 21 17 1.6 2.4 2.1 1.9 资料来源:Wind,民生证券研究院预测;(注:股价为2022年2月16日收盘价)30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04线控底盘:空气悬架保隆科技:国内传感器龙头,积极推进产品智能化升级,空悬进入收获期产品智能化升级,单车配套价值量

36、不断提升。公司具备空气悬架正向开发能力,有望实现总成配套突破。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1-2023年实现营收38.56/47.97/58.13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69/3.39/4.59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021-2023年PE为40/31/23倍。公司为国内稀有的空气悬架核心供应商,伴随着空悬渗透率的持续提升,公司有望率先获益,维持“推荐”评级。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导致毛利率低预期,新品拓展不及预期,汇率风险等。盈利预测与财务指标项目/年度2020A2021E2022E2023E营业收入(百万元)3,331 3,856 4,797 5,813 增长率(%)0.3 15.8 24.4

37、21.2 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百万元)183 269 339 459 增长率(%)6.3 46.8 26.0 35.5 每股收益(元)1.12 1.29 1.63 2.21 PE464031234.0 7.35.94.7资料来源:Wind,民生证券研究院预测;(注:股价为2022年2月16日收盘价)31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04线控底盘:线控制动亚太股份:汽车电子全面发力,制动系统王者归来汽车机械制动系统龙头,资本开支周期已过,大级别利润拐点已现,充分受益于自主崛起及全球化产业转移。“缺芯”加速电子制动产品国产替代,公司迎来汽车电子业务发展新契机。布局ADAS与轮毂电机,

38、开拓市场增量空间。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1-2023年实现营收34.5/41.9/54.7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0.70/1.22/1.99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021-2023年PE为93/53/33倍。公司汽车电子产品持续放量,业绩有望重回历史高位水平,作为中国制动行业龙头有望享有估值溢价,维持“推荐”评级。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导致毛利率低预期,新品拓展不及预期,汇率风险等。盈利预测与财务指标项目/年度2020A2021E2022E2023E营业收入(百万元)2,921 3,452 4,187 5,466 增长率(%)-8.2 18.2 21.3 30.5 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百万元)

39、16 70 122 199 增长率(%)116.6 327.5 74.4 63.3 每股收益(元)0.02 0.09 0.17 0.27 PE4419353 331.9 2.4 2.3 2.2 资料来源:Wind,民生证券研究院预测;(注:股价为2022年2月16日收盘价)32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04线控底盘:线控制动伯特利:深度布局底盘轻量化与电子制动业务,双轮驱动业绩增长受益电动智能化趋势,产品单车价值量提升,线控制动自主替代加速。拓品类、扩产能助力公司轻量化”赛道”持续发力,构建公司第二成长曲线。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1-2023年实现营收36.65/44.76/

40、54.44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5.38/7.11/8.99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021-2023年PE为58/44/35倍。公司汽车电子产品持续放量,受益于底盘域集中趋势,自主替代加速,制动领域龙头企业有望享有估值溢价,维持“推荐”评级。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导致毛利率低预期,新品拓展不及预期,收购协同不及预期,新产能投放不及预期,汇率风险等。盈利预测与财务指标项目/年度2020A2021E2022E2023E营业收入(百万元)3,042 3,665 4,476 5,444 增长率(%)-3.6 20.5 22.2 21.6 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百万元)461 538 711 899 增长率

41、(%)14.9 16.6 32.2 26.4 每股收益(元)1.13 1.32 1.74 2.20 PE685844355.2 9.78.06.5资料来源:Wind,民生证券研究院预测;(注:股价为2022年2月16日收盘价)33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04线控底盘:线控制动拓普集团:NVH核心龙头企业,“2+3”战略助力公司向平台化顺利转型NVH行业龙头,客户资源优质,受益于周期共振业绩有望保持稳健增长。渗透特斯拉供应链体系,新能源汽车轻量化业务+热管理业务成为新的盈利增长点。“2+3”产品布局,多重优势为长远发展保驾护航。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1-2023年实现营收11

42、3.29/144.98/182.04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1.02/14.65/20.16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021-2023年PE为54/41/30倍。公司是国内稀缺的平台型汽车零部件公司,积极布局汽车电子业务,如今已陆续进入收获期,作为中国汽车零部件平台化的龙头公司有望享有估值溢价,维持“推荐”评级。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导致毛利率低预期,新品拓展不及预期,新产能投放不及预期,重点客户订单不及预期,汇率风险等。盈利预测与财务指标项目/年度2020A2021E2022E2023E营业收入(百万元)6,511 11,329 14,498 18,204 增长率(%)21.5 74.0 28.0

43、 25.6 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百万元)628 1,102 1,465 2,016 增长率(%)37.7 75.4 32.9 37.6 每股收益(元)0.60 1.00 1.33 1.83 PE91 54 41 30 5.2 6.7 5.8 4.8 资料来源:Wind,民生证券研究院预测;(注:股价为2022年2月16日收盘价)34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04智能座舱:人机交互上声电子:汽车声学龙头,全系布局声学产品,电动智能化趋势助力公司实现量价齐升车载扬声器龙头,新客户持续拓展。以车载扬声器为基础,横向拓展汽车声学产品系列,打造国内声学全产业链,助力公司进入新一轮成长期

44、。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1-2023年实现营收13.30/18.97/28.6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0.73/1.32/2.33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021-2023年PE为100/55/31倍。受益于汽车电动智能化渗透提速,产品升级助力公司实现量价齐升,作为汽车声学产品龙头公司有望享有估值溢价,维持“推荐”评级。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导致毛利率低预期,新品拓展不及预期,汇率风险等。盈利预测与财务指标项目/年度2020A2021E2022E2023E营业收入(百万元)1,088 1,330 1,897 2,868 增长率(%)-8.9 22.3 42.6 51.2 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百万

45、元)76 73 132 233 增长率(%)-3.6 -3.1 80.8 76.1 每股收益(元)0.63 0.46 0.83 1.46 PE7310055317.78.87.66.1资料来源:Wind,民生证券研究院预测;(注:股价为2022年2月16日收盘价)35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04智能座舱:智能网联德赛西威:车机先行者,加码智能网联ADAS产品陆续量产,业务持续放量。智能座舱量价提升,公司已斩获先发优势。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1-2023年实现营收88.98/117.47/156.77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8.25/11.66/14.72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02

46、1-2023年PE为83/59/47倍。公司客源优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卡位优势明显,维持“推荐”评级。风险提示:芯片供应短缺风险;行业竞争加剧导致毛利率降低;客户销量恶化风险;三大业务进展不及预期风险。盈利预测与财务指标项目/年度2020A2021E2022E2023E营业收入(百万元)6,799 8,898 11,747 15,677 增长率(%)27.4 30.9 32.0 33.5 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百万元)518 825 1,166 1,472 增长率(%)77.4 59.2 41.3 26.3 每股收益(元)0.94 1.49 2.10 2.65 PE131835947 10.

47、0 12.510.38.4资料来源:Wind,民生证券研究院预测;(注:股价为2022年2月16日收盘价)36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证券研究报告风险提示05.37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风险提示3051.经营风险:房地产对消费挤压效应超预期,消费市场持续低迷,行业增长具有不达预期的风险。2.市场风险:补库周期内业绩为主,部分高估值公司业绩存不及预期风险。3.上游原材料风险:上游原材料成本超预期上升令行业毛利率低预期恢复。4.政策风险:产业政策发生重大调整令公司面临较高的产业风险,导致订单不及预期。5.技术风险:新产品技术开发进程不及预期。6.其他风险:全球芯片紧缺对国内汽车行业供给约束超预期,导致销量不及预期。38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汽车行业2022年投资策略系列三(投资主线篇):供应链升级重构长牛开启掘金万亿市值增量-20220216(39页).pdf)为本站 (X-iao)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