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八点健闻:2022年中国育龄女性生殖健康研究报告(49页).pdf

编号:63524 PDF 49页 769.53K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八点健闻:2022年中国育龄女性生殖健康研究报告(49页).pdf

1、中国育龄女性生殖健康研究报告2022联合发布:八点健闻 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公益支持:拜耳中国前 言为提升健康素养,国家政府层面出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以下简称“计划”),明确提出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行动,推动全国健康素养水平全面提升。计划中特别强调妇幼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础,将提升妇幼健康素养作为政府和社会的工作重点。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平行会议妇幼和生殖健康论坛达成共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非常重要,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合作,提高妇女文化素养和健康素养”。在幅员辽阔的中国,15-49岁的育龄期女性基数庞大,如何提高其生殖健康素养尤其重要。因此,本研究通过全国范围的线上调查

2、了解育龄女性的生殖健康知识和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探索提升生殖健康素养实践路径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重点关注育龄期女性生殖系统相关疾病知识和生命早期1000天相关知识,以及身心健康现状和健康生活方式现状。生殖系统相关疾病知识包括避孕方式、人流危害、生殖道感染、经期周期、性传播疾病五个模块;生命早期1000天知识包括叶酸补充、钙等关键营养素补充、出生缺陷预防、自然流产预防、贫血预防、孕期体重管理和母乳喂养七个模块。躯体健康状况包含自评健康、妇科症状和妇科疾病;心理健康包括孕期压力和孕期焦虑症状。生活方式涵盖蔬果摄入、身体活动、静态行为、吸烟饮酒、熬夜、就医选择等内容。本次研究特别鸣谢拜耳中国的鼎

3、力支持。此次调研,累计调查了来自国内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100多名研究对象,其中20-39岁的育龄期女性占比超过90%。尽管我们在研究设计和编写过程中,力求科学、系统的反映育龄期女性的生殖健康相关知识和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但报告中难免存在偏颇和错漏,敬请读者谅解并提出宝贵意见!最后,祝您阅读愉快,身体健康!2YlWgX9YoWrUmNpNmP9P9R8OpNnNsQpNfQpPoNiNnMrN8OqRnMNZqQmMMYpNmQ第二章 研究方法 目 录2.1 对象及方法 2.2 研究内容 2.3 统计方法 3.1 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 3.2 生殖健康知识得分情况及分布特征 3.3 调查

4、对象的健康状况及分布特征 3.4 生活方式现状及分布特征 3.5 生殖健康知识影响因素分析 074044646第三章 研究结果 4.1 健康知识 4.2 健康状况 4.3 健康行为 4.4 健康知识知晓率现状的影响因素 第四章 研究结论 5.1 生殖健康认知存在偏差,重点人群需特别关注 5.2 常见妇科疾病多发,孕期心理健康值得关注 5.3 蔬果摄入达标率较低,需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第五章 讨论及建议 摘要 第一章 研究背景 摘 要育龄期女性生殖健康素养是公民健康素养的组成部分,更是可持续发展的重点。然而,我国女性生殖健康的问题凸

5、出,且生殖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不容乐观;另一方面,生命早期1000天作为“婴儿早期营养改善的关键窗口期”和“婴儿大脑神经快速发育的关键期”,相关健康知识对育龄期女性而言格外重要。研究背景从2021年11月10日-11月30日,利用“问卷星”网络平台共对3153名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5-49岁的育龄期女性开展生殖健康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涵盖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掌握现状、躯体及心理健康状况、生活方式和孕产史等人口学特征。通过X2检验对健康知识掌握现状、身心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在人口学特征的分布差异进行描述,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生殖健康知识掌握现状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建议针对性的

6、完善生殖健康教育传播内容,如性传播疾病、避孕方式、关键营养素补充和生殖道感染等;重点关注低收入(月收入低于3000元)、农业户籍、较低学历(高中及以下)等生殖健康知识掌握较差的人群。生育带来的心理压力需要关注,积极倡导健康就医行为和关注身心健康。对策建议(1)育龄期女性妇科生殖健康和生命早期1000天知识掌握情况总体较好,但仍有15.8%和16.5%的对象掌握情况得分较低(低于60分,百分制);在部分核心知识方面,超过50%的女性存在认知偏差,其中生殖健康知识的认知偏差主要是科学避孕、性传播疾病的传播途径和紧急补救措施等,而生命早期1000天知识的认知偏差主要是叶酸的补充剂量和补充时期以及补钙

7、的合理途径等。较低收入(月收入低于3000元)、农业户籍、较低学历者(高中及以下)的知识掌握现状较差的比例高于其他人群。(2)育龄期女性总体自评健康较差的比例达33.5%,且70.6%的育龄期女性在过去一年内出现过妇科症状。有妇科症状且已就诊的人数共计1285人,占比为57.8%,就诊者中确诊患有妇科疾病者的比例达64.4%。生殖道感染是调查人群中最常见的妇科疾病。孕期(或曾怀孕过)女性中有近50%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妊娠期紧张和焦虑症状。(3)育龄期女性蔬果摄入的达标率仅50%左右,且较低收入、较低学历和西部地区的女性蔬果摄入达标率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身体活动达标的比例较高,达到81.0%,但

8、久坐时间过长的比例超过60%。点外卖和熬夜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两种不健康生活方式,分别达61.3%和44.9%。(4)健康状况较差的女性,如有妇科症状的女性其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较好的可能性仅为无妇科症状女性的50%;有症状未就医的女性其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较好的可能性仅为选择就医女性的68%。研究结果01研究背景0201第一章 研究背景健康素养是健康的重要决定因素,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则是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重要目标1。为提升健康素养,国家政府层面出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以下简称“计划”),明确提出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行动,推动全国健康素养水平全面提升。计划中特别强调妇幼健康

9、是全民健康的基础,将提升妇幼健康素养作为政府和社会的工作重点2。妇女健康素养是公民健康素养的组成部分,更是可持续发展的重点。育龄期女性作为妇幼人群中最为核心的人群,其健康素养状况更值得重点关注。世界卫生组织规定1549岁妇女为生育期妇女,其年龄跨度达35岁,人口基础大。提高妇女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素养水平对改善其生殖健康状况有重要作用,对个体生殖健康及其后代孩子均会产生重要影响3。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平行会议妇幼和生殖健康论坛达成共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非常重要,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合作,提高妇女文化素养和健康素养”4。育龄期女性的生殖健康问题在当代女性健康问题中依然凸出。关于生殖健康(

10、Reproductive Health)概念的产生源于20世纪6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将生殖健康正式定义为:“在生命所有阶段的生殖和过程中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5。既往调查表明,人工流产妇女的重复流产率高达49.88%6。遍及15省的已婚女性中发现42.9%患有至少1种生殖道感染疾病,而流动人口女性的生殖健康问题更为显著7。尽管女性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等健康素养对女性生殖健康状况十分关键,但我国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掌握现状却不容乐观。一项关于生殖健康知识态度的调查发现女性在计划生育、性传播疾病感染的体征和症状等知识缺乏,其中生殖道感染知识的知晓率为42.9%,婚前

11、检查知识知晓率为38.6%,而计划生育知识知晓率最低仅26.3%8。多项调查发现,我国育龄妇女存在获得生殖健康知识的途径较狭窄、妇科常见病患病率高、对相关保健知识的了解少等情况9,10。对于育龄期女性而言,除关注自身的生殖健康知识外,生命早期1000天的知识对她们而言同样重要。生命早期1000天指的是从受孕开始至2周岁的这段时间,包括胎儿期约280天,婴儿期约720天。该时期胎儿的细胞处于分裂、分化状态,组织器官开始形成。该时期的营养情况将影响着胎儿代谢模式的建立,并且该代谢模式会持续终生,影响儿童期肥胖等代谢性疾病发育的风险11。世界卫生组织将生命早期1000天定义为生长发育的“机遇窗口期”

12、,在这1000天中给予良好的营养和科学的养育,不但能更好地支持胎儿和婴幼儿的体格发育和脑发育,还可以大大降低幼儿成年后慢性疾病的发生率,甚至对未来三代子孙都会产生正面影响。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生命早期1000天的营养支持除对未来的体重影响关键外,婴儿期前6个月的营养状况对于成年期的身高发育等生长迟缓问题显得尤为重要12。生命早期1000天的阶段同样是婴儿大脑发育最快速的时期,该时期母亲的心理健康可以明显影响幼儿大脑发育和心理健康。早期营养不良对幼儿生理发育和认知发展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将无法逆转,但缺乏亲子心理健康的单纯营养改善,同样无法达到幼儿早期发展干预的近期效果和远期效果13。此外,生命早期

13、1000天是出生缺陷的高发敏感期,因此需通过定期体检关注胎儿在宫内的成长,尽可能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12。 综上所述,一方面我国女性生殖健康的问题凸出,且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相对较低;另一方面,生命早期1000天作为“婴儿早期营养改善的关键窗口期”和“婴儿大脑神经快速发育的关键期”,该方面的健康知识对育龄期女性而言格外重要。因此,课题组开展本次全国育龄期女性生殖健康知识调查研究,调查内容涵盖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状况,以及生活方式现状等内容。 0304研究方法02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18岁至49岁的中国育龄期女性。调查时间自2021年11月10日-11月30日,利用“问卷星

14、”网络调查平台开展线上调查。本次研究调查对象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1 对象及方法2.2 研究内容第二章 研究方法2.2.1 人口学特征性 别年 龄户籍状况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收入状况123456仅限女性将育龄期年龄划分成14-19岁、20-29岁、30-39岁和40-49岁分为在婚(已婚)和非在婚(未婚、丧偶、离婚等)分为大专及以下(初中及以下、高中/中专)和本科及以上(本科和硕士及以上)根据工作地和户籍地,将人口分为流动人口(工作地和户籍地不一致)和非流动人口(工作地和户籍地一致);根据户籍类型分为城镇户籍和农业户籍评估家庭人均月收入(包括老人和孩子),分为0-3000元、300

15、1-8000元、8001-11000元、10001-30000元和30000元以上2.2.2 孕产史状况单条目询问孕产现状,回答选项包括“我选择丁克”、“暂时不打算要孩子”、“正在努力备孕中,计划在未来6个月内怀孕”、“目前处于怀孕期间”、“目前处于产后哺乳阶段(包括奶粉喂养)”、“目前已有小孩,已结束哺乳”和“上述都不符合”。单条目询问生育史,回答选项包括“未曾生育”、“曾生育过”、“生育完42天内”和“生育完半年内”。 对于生育史问题选择“曾生育过”、“生育完42天内”和“生育完半年内”的调查对象,要求填写其生育次数,回答选项包括“1次”、“2次”和“3次及以上”。 对于选择生育史问题选择

16、“曾生育过”、“生育完42天内”和“生育完半年内”的调查对象,要求填写其孩子数量,回答选项包括“1个”、“2个”、“3个”和“4个及以上”。孕产现状生育史生育次数孩子数量123405根据妇科常见问题设置5个模块和20道问题评估妇科健康知识水平,被调查对象对每个问题进行判断,回答选项为“对”、“错”和“不知道”。各模块及详细问题如下。2.2.3 生殖健康相关知识(1)妇科健康知识由5道问题组成,分别为“安全套无法百分百避孕”、“口服短效避孕药(如优思明等)是较为有效的避孕途径之一”、“体外排精和安全期避孕是有效的避孕方法”、“将节育环放置到女性子宫内,可以百分百避孕”和“紧急避孕药是补救避孕失败

17、的最佳方式”。避孕方式模块由3道题目构成,分别为“人工流产是无痛的,可以作为常用的终止妊娠方式”、“人工流产,特别是重复流产对女性健康和生育能力存在明显损害,导致流产并发症继发不孕等情况,危害严重”和“人工流产之后不影响立即备孕”。人工流产模块由3道问题组成,分别为“正常的月经间隔时间”、“正常的单次月经周期”和“长期的月经紊乱,需要通过药物的调整治疗”。经期健康模块由5道问题组成,分别为“妊娠早期的梅毒筛查及规范的抗梅毒治疗可以有效阻止梅毒母婴传播,减少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胎儿感染梅毒可增加流产或死胎的风险”、“儿童感染艾滋病的主要方式是母婴传播”、“若孕前或孕期感染艾滋病,可采取预

18、防性手段有效避免艾滋病的母婴传播”和“乙肝可以通过发生性行为传播”。性传播疾病模块由4道问题组成,分别为“霉菌性阴道炎(真菌性阴道炎)是常见的生殖道感染疾病,常见症状有外阴瘙痒、灼热、白带增多、发红、肿胀和疼痛”、“有流产史的妇女在健康查体时应加强关注是否患生殖道感染疾病”、“生殖道感染影响患者生育功能,增加不孕不育风险”和“生殖道感染可通过性行为传播”。生殖道感染模块06根据生命早期1000天需要掌握的健康知识设置7个模块和33道问题评估妇科健康知识水平,被调查对象可对每个问题进行判断,回答选项为“对”、“错”和“不知道”。各模块及详细问题如下。(2)生命早期1000天知识由6道问题组成,分

19、别为“孕前三个月开始补充叶酸或含叶酸的复合维生素”、“孕前不需要补充叶酸或含叶酸的复合维生素,怀孕后开始补就可以了”、“孕晚期没有必要补充叶酸或含叶酸的复合维生素”、“日常膳食已足够补充,不需另补”、“需每天补充含0.2-0.4mg叶酸或含该剂量叶酸的复合维生素”和“需每天补充含0.4-0.8mg叶酸或含该剂量叶酸的复合维生素”。叶酸补充模块由5道问题组成,分别为“孕期有抽烟、酗酒等不良习惯可能会导致流产”、“孕期居住在高温、噪音等环境可能会导致流产”、“孕前做过多次人工流产的可能会导致流产”、“孕期代谢紊乱、内分泌不调可能会导致流产”和“孕期剧烈运动可能会导致流产”。流产预防模块由4道问题组

20、成,分别为“孩子6个月之后母乳就没有营养了,应该改换奶粉喂养,添加辅食”、“混合喂养(即母乳喂养和奶粉喂养同时进行)的孩子不如纯母乳喂养的孩子健康”、“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活性物质、益生菌等,能够帮助婴儿建立免疫屏障,促进消化道菌群的建立”和“若母亲为艾滋病患者,母乳喂养不会增加婴幼儿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母乳喂养模块由3道问题组成,分别为“孕期补铁非常重要,多吃含铁食物或服用含铁补充剂,可以有效预防孕期缺铁性贫血”、“出现贫血之后再看医生,没有发生贫血不需要关注”和“贫血很正常,孩子生好之后贫血自然能够改善,不需要采取措施”。贫血预防模块由4道问题组成,分别为“为保证胎儿摄入充足营养,孕期

21、不需要控制体重增长”、“孕期我仍需要保持良好身材,可以吃减肥药控制体重”、“我原来就很胖,孕期不能增重”和“若孕前体重超重(BMI24),孕中有更高的超重或肥胖的风险”。体重管理模块由4道问题组成,分别为“只要我没有不良生活习惯(抽烟喝酒等),我的孩子就不会有出生缺陷风险”、“积极进行孕前检查和早期筛查,是有效预防出生缺陷的方法”、“备孕期间补充叶酸等营养素,可以有效预防神经管畸形的发生”和“孕期应尽量避免接触农药、毒物和射线等致畸因素”。出生缺陷预防模块由7道题目构成,“补充DHA(二十二碳六烯酸,是人体所必需的一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胎儿大脑及视力发育有益”、“钙元素补充不足可能会导致孕妇抽

22、筋”、“维生素D摄入不足对早产无影响”、“怀孕初期,孕妇钙的需求量与正常人大致相同”、“怀孕4个月以后,孕妇每天钙的需求量逐渐增长为1000-1200毫克”、“孕期不同阶段补钙量不同,孕晚期对钙的需求量大,补钙越多越好”和“多喝骨头汤有助于补钙”。营养素补充模块072.2.4 躯体健康状况采用单条目的问题请对象自评总体健康状况,回答选项包括“很好”、“好”、“一般”、“差”和“很差”。本研究中将前两者划分自评健康“较好”,余下则为“较差”。采用单条目的问题询问调查对象过去一年中是否出现过妇科症状,回答选项包括“月经症状(月经周期不规律、痛经、月经量异常增多等)”、“阴部及白带症状(白带增多、白

23、带呈豆腐渣状、白带有臭味、阴道疼痛、阴部瘙痒等)”、“乳房症状(乳头溢液、乳房有肿块、乳房刺痛/胀痛等)”、“高雄激素表现症状(如上唇、下腹部、大腿内侧多毛)”和“以上都没有”。本研究中根据调查对象妇科症状的数量进行二分类,若数量大于或等于1,则为有该症状,否则为无。采用单条目的问题询问调查对象过去一年中是否被临床诊断过妇科疾病,回答选项包括“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霉菌性阴道炎”、“盆腔炎”、“乳腺增生”、“乳腺癌”、“子宫肌瘤”、“宫颈炎”、“其他”和“没有妇科疾病”。本研究根据调查对象填写的妇科疾病的数量进行二分类,若数量大于或等于1,则为有妇科疾病,反之则无妇科疾病。自

24、评健康妇科症状妇科疾病1232.2.5 心理健康状况采用孕期压力量表(Pregnancy Pressure Scale, PPS)评定孕妇压力的来源及由压力带来的紧张程度。该量表共有30个条目,划分为三个维度,分别为“为确保母子健康和安全而引发的压力感”、“为认同父母角色而引发的压力感”和“为因身体外形和身体活动的改变而引发的压力”。该量表根据条目合计得分将孕期人群的紧张感症状划分为无紧张感(0-2分)、轻度紧张感(3-4分)和中度及以上紧张感(5分及以上)14。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和一般焦虑量表(Gene

25、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GAD-7)评定孕产期抑郁和焦虑的症状15,16。EPDS共有10个条目,分别测量心境、乐趣、自责、焦虑、恐惧、能力、失眠、悲伤、哭泣和自伤;GAD-7共7个条目测量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本研究在计算孕期的焦虑抑郁症状时,将两个量表进行合并运算。根据合计得分将孕期人群的焦虑抑郁症状划分为无焦虑症状(0-3分)、轻度焦虑症状(4-6分)和中度焦虑及以上(7分及以上)。压力感症状焦虑抑郁症状122.2.6 生活方式现状采用自编问题 “过去一个月平均每天的蔬菜(水果)平均每日的摄入量” 对蔬/果摄入进行测量,蔬菜设置5个回答选项:0-199克,200

26、-299克,300-499克,500-599克,600克以上;水果设置5个回答选项:0-99克,100-199克,200-349克,350克-499克和500克以上。参照中国膳食指南2018版的人均蔬果摄入推荐量(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 RNI)(其中蔬菜每日推荐摄入量300克500克,水果每日推荐摄入量200克400克),将蔬果摄入划分为充足和不足二分类。蔬菜与水果摄入108(1)差异性分析:对于生殖健康知识、健康状况和健康行为在不同人口学特征间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2)回归分析:将生殖健康知识现状划分为“较差”、“一般”和“较好

27、”三个等级,因此对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以较差组别作为参考系),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2.3 统计方法采用国际身体活动短卷(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 IPAQ)中文版调查测量对象过去一周的身体活动情况,包括中强度身体活动:“过去一周您进行中等强度身体活动(需要花费中等力气完成,呼吸较平常稍增强的活动,如健步走、打保龄球、乒乓球和羽毛球等)的时间有几天,平均每天多少分钟”;高等强度身体活动:“过去一周您进行高强度身体活动(需要花费大力气完成,呼吸明显增加的运动,如有氧健身、游泳、

28、足球和篮球等运动)的时间有几天,平均每天多少分钟?;步行:“过去一周您步行(包括您工作时和在家中的步行、交通行程中的步行及为锻炼身体进行的步行)的时间有几天,平均每天多少分钟?”(只记录每次持续至少10分钟的身体活动)”。测得各类身体活动时间转换为能量消耗进行分析:能量代谢当量(Metabolism Equivalent, MET):以静坐时的能量消耗为基础能量,1MET=耗氧量3.5ml/(kg.min);分类方法:高强度=8.0METs(Metabolism Equivalent),中等强度=4.0 METs和步行=3.3 METs。其中,高度活跃为:7天总能量消耗1500METs且高强度

29、身体活动天数3天或7天总能量消耗3000METs且7天均进行任意水平的身体活动;中度活跃:指高强度身体活动天数3天,且每天时间20分钟;或中等强度和步行总天数5天,且每天时间30分钟;或7天总能量消耗600METs,且身体活动总天数5天。本研究中身体活动不足为身体活动未达到高度或中度活跃水平的对象17。采用国际身体活动短卷(IPAQ)中文版调查测量对象过去一周的静态行为情况,静态行为包括在工作单位和家中,坐在办公桌前、电脑前,坐着或躺着看电视,拜访朋友,看书,乘车等的时间。通过询问被调查对象过去一周每天的静态行为的频率和时间,从而判断一周的总静态行为时间。身体活动2静态行为3根据调查对象的既往

30、吸烟总量分为两类。其中,到目前为止,吸烟量100支且“过去30天内吸过烟”定义为“吸烟者”,否则为“非吸烟者”。饮酒采用单条目问题“您多长时间喝一次酒”测量,回答设置五级选项“从不”,“每月1次或更少”,“每月2-4次”,“每周2-3次”和“每月4次以上”。采用单条目询问调查对象的平均一周点外卖的频率,回答选项包括“0-1次”、“2-3次”、“4-5次”、“5-6次”和“7次及以上”,本研究0-1次设置为无点外卖行为,其余则判定为有点外卖行为。吸烟饮酒行为4外卖行为5采用单条目询问调查对象通常情况下晚上的睡觉时间,回答选项包括“22:00之前”、“22:00 23:00”、“23:00 24:

31、00”和“24:00之后”。本研究将23:00之后睡觉的行为纳为熬夜行为。熬夜行为6就医行为采用单条目询问当出现妇科症状时,有无去医院就诊的情况。就医行为70910研究结果033.1 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3.1.1人口学特征第三章 研究结果本次共调查3210人,其中有效问卷3153人,有效回收率98.2%。被调查人群的年龄分布如下,14-19岁166人,占5.3%,20-29岁1826人,占57.9%,30-39岁1091人,占34.6%,40-49岁70人,占2.2%;收入方面,月收入0-3000元319人,占10.1%,3001-8000元922人,占29.2%,8001-11000元711

32、人,占22.6%,11001-30000元930人,占29.5%,30000元以上271人,占8.6%;婚姻状况方面,已婚者2172人,占68.9%,未婚者981人,占31.1%;在教育水平方面,高中及以下202人,占6.4%,大专432人,占13.7%,本科2318人,占73.5%,硕士及以上201人,占6.4%;在人口类别方面,常住居民1980人,占62.8%,流动人口1173人,占37.2%。现居住于东部地区者1054人,占比33.4%,中部地区630人,占比20.0%,西部地区1155人,占36.6%,东北地区314人,占10%。户籍为城镇者有1984人,占比62.9%,农业户籍者11

33、69人,占比37.1%。人口学特征具体分布如表1所示。11表 1 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类别人数比例年龄(岁)14-1920-2930-3940-49收入(元)0-30-1100以上婚姻状况已婚未婚教育水平高中及以下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人口类别常住居民流动人口地区类型东部中部西部东北7032712172981 20243223733145.3%57.9%34.6%2.2%10.1%29.2%22.6%29.5%8.6%68.9%31.1%6.4%13

34、.7%73.5%6.4%62.8%37.2%33.4%20.0%36.6%10.0%3.2 生殖健康知识得分情况及分布特征3.2.1 妇科健康知识得分情况及分布特征调查对象在妇科知识掌握情况方面,答对率最高的为有关人工流产对生育功能的危害情况的知识,如“人工流产,特别是重复流产对女性健康和生育能力存在明显损害,可能导致流产并发症继发不孕等情况”达到90.2%,其次为长期月经紊乱的治疗措施相关知识,如“长期的月经紊乱,需要通过药物的调整治疗”达到87.8%。有关乙肝传播途径知识如经性行为传播答对率最低,占比26.8%,其次为补救避孕失败的最佳方式相关知识答对情况,占比46.9%。答对率越高的题则

35、表示该题被大众知晓的现状较好,各题目的正确率分布如图1所示。3.1.2孕产史及生育意愿在所调查人群中,怀孕状况方面,备孕中411人,占比13.1%,怀孕者288人,占比9.1%,产后哺乳阶段者253人,8.0%,属于其他情况者有2201人,占比69.8%,(其中丁克者共有142人,占其他情况者中的6.5%,暂时不打算要孩子者有513人,占其他情况者中的22.3%,目前已有小孩并已结束哺乳者共有1260人,占其他情况者57.3%,其余则是都不符合者。);在生育史方面,未曾有过生育者1447人,占比45.9%,曾生育过者1383人,占比43.9%,生育完半年内323人,占比10.2%;在孩子数量方

36、面,在调查中有孩子的共有1697人,其中有一个孩子的1294人,占比76.3%,1个以上有403人,占比23.7%人。各孕产史情况具体分布如表2所示。表 2 调查对象孕产史情况类别人数比例怀孕现状备孕怀孕产后哺乳 非上述状态生育既往史未曾生育曾生育过生育完半年内孩子数量独子1个以上43129440313.1%9.1%8.0%69.8%45.9%43.9%10.2%76.3%23.7%12户籍类型城镇农业1984116962.9%37.1%对调查对象得分情况进行整理和汇总可得,总分居于80分者最多,达到453人,其次是75分以及85分,分别是412人、

37、405人,达到高分(90分及以上者)共576人,得0分、5分者极少,仅为2人和7人。得分越高者则表示对妇科知识掌握的就越好,具体得分情况分布如图2所示。在调查人群生殖健康知识得分方面,得分低于60分者共有500人,占比15.8%,高于80分者共有981人,占比31.1%,其余则是处于60-80分以内者。14-19岁人群得80分以上的比例最低,仅为18.7%,其总体分布差异显著(p0.001);已婚者中得80分以上的比例(32.8%)高于未婚者(27.4%),p0.001;高中及以下学历者中80分以上的比例(21.3%)低于较高学历者(本科及以上),其总体分布差异显著(p0.001);较低月收入

38、者(低于3000元)中80分以上的比例(23.8%)远低于较高月收入者(高于3000元),其总体分布差异显著(p0.001);孕妇中得80分以上的比例(24.0%)低于备孕(32.4%)和产后哺乳阶段图 2 调查对象妇科知识得分情况7006005004003002001000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48974523582图1 调查对象妇科知识知晓率情况100.00%80.00%60.00%40.00%20.00%0.00%人工流产对生育能力的危

39、害长期月经紊乱的治疗措施正常的月经周期有流产史与生殖道健康正常的月经间隔时间人工流产影响备孕情况儿童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霉菌性阴道炎患病情况生殖道感染传播途径安全套避孕效果生殖道感染对生育功能的危害早期梅毒防治效果常用的终止妊娠方式胎儿感染梅毒与流产或死胎的关联口服短效避孕药效果将节孕环放置到子宫内避孕效果体外排精和安全期避孕的避孕效果预防艾滋病时期与效果补救避孕失败的最佳方式乙肝传播途径90.20%87.80%87.30%86.80%86.00%85.40%79.70%79.40%79.00%78.10%77.90%77.90%76.80%76.30%64.80%63.60%58.80%47

40、.90%46.90%28.80%13(36.3%),而其总体分布有显著差异(p=0.013);未曾生育人群中得80分以上的比例(27.5%)低于曾生育过的人群,其总体分布差异显著(p0.001);东北部和西部地区得80分以上者得比例均低于东部地区,分别为25.2%和27.9%,其总体分布差异显著(p0.001);农业户籍人群得80分以上的比例(34.6%)低于城镇户籍,p0.001。妇科知识掌握现状在不同人口学特征对象的分布情况如表3所示。表3 妇科知识得分在不同人口学特征对象的分布情况类别80分31 (18.7)532 (29.1)395 (36.2)23 (32.9)712 (32.8)2

41、69 (27.4)43 (21.3)110 (25.4)751 (32.4)77 (38.3)76 (23.8)281 (30.5)203 (28.6)326 (35.1)95 (35.1)133 (32.4)69 (24.0)92 (36.3)687 (31.2)398 (27.5)489 (35.4)94 (29.1)646 (32.6)335 (28.6)387 (36.7)193 (30.6)322 (27.9)79 (25.2)687 (34.6)294 (25.1)0.0010.0010.0010.0010.0130.0010.0510.0010.001143.2.2 生命早期10

42、00天健康知识得分情况及分布特征生命早期1000天健康知识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育龄期女性健康意识,在调查对象中对于早期预防出生缺陷途径有关知识答对最多的是“积极进行孕前检查和早期筛查是有效预防出生缺陷的方法”,正确者占比最高达到94.6%,其次答对较多的题目为“孕期吃减肥药的危害”,占比93.8%。此外,答题情况最不理想的为叶酸补充量相关知识,占比仅达9.7%,其次,对于补钙途径相关认知即“多喝骨头汤有助于补钙”此题,答对者也相对较少,占比36.5%。对于所答题的知晓率越高者,则可以认为该知识被大众广泛知晓,具体得分情况如图3所示。图3 调查对象生命早期1000天健康知识知晓率情况100.0

43、0%95.00%85.00%80.00%75.00%70.00%早期预防出生缺陷途径孕期吃减肥药危害孕期接触致畸因素危害孕前多次做人工流产危害不良生活习惯对出生缺陷风险母乳对婴儿的益处贫血的预防行为孕期剧烈运动孕期补铁的重要性孕期贫血认知情况孕期不良习惯备孕期间补充叶酸的益处孕期控制体重增长认知钙元素补充不足后果孕前补充叶酸行为补充DNA对胎儿的益处79.50%72.80%71.60%70.30%68.30%67.70%67.30%65.00%64.80%63.10%48.10%47.00%42.70%36.50%9.70%图3(续图) 调查对象生命早期1000天健康知识知晓率情况90.00%

44、70.00%50.00%30.00%10.00%0.00%补充叶酸时期孕前体重超重对孕中超重或肥胖危害艾滋病母婴传播认知维生素D摄入不足对早产无影响孕晚期补充叶酸必要性孕期内分泌不调危害孕期4月后钙需求量认知孕期居住环境的影响孕期不同阶段补钙量认知孕前肥胖与孕期增重的联系 混合喂养与纯母乳喂养方式孩子6月龄后喂养方式补钙途径认知(骨头汤不能补钙)叶酸补充量认知怀孕初期,孕妇钙的需求量认知94.60%93.80%93.50%91.30%90.20%90.10%89.80%89.40%88.30%87.70%86.60%85.50%83.50%83.20%80.60%80.10%15对调查对象在此

45、模块的答题情况进行数据整理以及汇总可得,得分处于80-90分者居多,达到853人,此外得分于70-80分也较多,达到779人,得分达到90-100分之间者共有343人。得分越高者说明对生命早期1000天健康知识了解的相对较多,具体得分情况如图4所示。在调查人群生命早期1000天健康知识得分方面,得分在60分以下者共有521人,占比16.5%,得分在80分以上者共有1196人,占比37.9%,其余则是处于60-80分的人群。14-19岁人群中得80分以上者(21.7%)的比例远低于其他年龄层,其总体分布差异显著(p0.001);未婚人群中得80分以上的比例(28.2%)高于未婚人群,p0.001

46、;硕士及以上学历人群中得80分以上的比例(33.8%)远高于高中及以下学历人群,其总体分布差异显著(p0.001);较低月收入(低于3000元)人群中得80分以上的比例(45.8%)远低于较高月收入(31.0%)人群,其总体分布差异显著(p0.001);备孕状态的人得80分以上的比例(40.3%)低于产后哺乳人群,其总体分布差异显著(p0.001);未曾生育人群得80分以上的比例(32.1%)低于曾生育过的人群,其总体分布差异显著(p0.001);东北部和西部地区得80分以上的比例低于东部地区,分别为35.5%和32.7%,其总体分布差异显著(p0.001);农业户籍得80分以上的比例(40.

47、4%)的高于城镇户籍人口,p0.001。生命早期1000天知识得分在不同人口学特征对象的分布情况如表4所示。图 4 调查对象生命早期1000天健康知识得分情况0060050040030020010000-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777985316表4 生命早期1000天健康知识得分在不同人口学特征对象的分布情况类别80分36(21.7)653(35.8)485(44.5)22(31.4)919(42.3)277(28.2)56(27.7)146(33.8)902(3

48、8.9)92(45.8)99(31.0)310(33.6)251(35.3)411(44.2)125(46.1)155(37.7)116(40.3)127(50.2)798(36.2)464(32.1)608(44.0)124(38.4)760(38.4)436(37.2)445(42.2)238(37.8)410(35.5)103(32.8)802(40.4)394(33.7)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760173.2.3 不同孕产状态女性的叶酸及钙摄入的认知状况在对不同孕产状态的女性有关叶酸以及钙摄入相关认知调查发现:在叶酸摄入认知

49、方面,相对于无孕产状态(表格中的非上述状态)的女性,产后哺乳、怀孕、备孕阶段的女性在6道题目的知晓率(正确率)均较高,p0.05。在钙摄入认知方面,相比于无孕产状态的女性,产后哺乳、怀孕和备孕阶段的女性在Q9的知晓率均较高,p0.05。具体结果见表5所示,其中Q1Q11所代表的具体题目见表5的注释。注释:Q1:孕前三个月开始补充叶酸或含叶酸的复合维生素;Q2: 孕前不需要补充叶酸或含叶酸的复合维生素,怀孕后开始补就可以了;Q3:孕晚期没有必要补充叶酸或含叶酸的复合维生素;Q4:日常膳食已足够补充,不需另补;Q5:需每天补充含0.2-0.4mg叶酸或含该剂量叶酸的复合维生素(说明书中有相应剂量说

50、明或医生告知);Q6:需每天补充含0.4-0.8mg叶酸或含该剂量叶酸的复合维生素(同上说明);Q7:钙元素补充不足可能会导致孕妇抽筋;Q8:怀孕初期,孕妇钙的需求量与正常人大致相同;Q9:怀孕4个月以后,孕妇每天钙的需求量逐渐增长为10001200毫克;Q10:孕期不同阶段补钙量不同,孕晚期对钙的需求量大,补钙越多越好;Q11:多喝骨头汤有助于补钙。3.3 调查对象的健康状况及分布特征3.3.1 自评健康情况本次调查中,自评健康较差者共有1074人,占比34.1%。高中及以下学历人群的自评健康较差的比例(41.6%)高于本科及以上人群,总体分布差异显著(p=0.043);较低月收入(低于30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八点健闻:2022年中国育龄女性生殖健康研究报告(49页).pdf)为本站 (小时候)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