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研报】电子行业深度研究:全球科技行业研究框架偏光片产业研究框架报告-20200715[46页].pdf

编号:8635 PDF 46页 6.68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研报】电子行业深度研究:全球科技行业研究框架偏光片产业研究框架报告-20200715[46页].pdf

1、方正证券全球科技行业研究框架: 偏光片产业研究框架 分析师:陶胤至执业证书编号: S04 分析师:陈杭执业证书编号: S08 证券研究报告 电子行业深度研究 2020年 7月 15日 投资要点 1 1. 偏光片是显示面板的重要组成原材料,偏光片约占液晶面板总成本的10%左右,属成本占比 较高的单种显示材料。从下游应用市场来看,大尺寸TFT-LCD领域占据最主要比重,面积份额超 过70%。偏光片产线通常分为前端与后端工艺产线,前端工艺产线主要完成核心膜材的压合,生 产中对工艺参数要求较高,是偏光片生产的核心部分,具备一定的壁垒。偏光片行业具有技术密 集

2、和资金密集的特点,其毛利率水平在LCD产业链中处于较高的位置。 2.偏光的需求主要来自下游应用市场驱动。从出货面积上来看,根据AVC的统计数据,2015- 2019五年TV面板的复合增速约为7.2%,而偏光片整体市场出货增速约为5.7%,主要由于电视等 大尺寸偏光片产能增速整体低于面板产线产能增速。以目前大陆已投产及规划在建LCD产线产能 情况来看,合计年偏光片需求约4.26亿平方米。大陆现有TFT-LCD偏光片规划产能合计约3.8亿平 米,当前已投产产能约2.3-2.6亿平米,仍有较大产能缺口,特别是用于切割55寸以上产品的超宽 幅偏光片产线。偏光片国产化配套发展空间较大。 3.偏光片具备一

3、定的技术门槛,目前市场集中度也较高,全球市场主要份额被LG化学、住友化 学、日东电工等日韩几家大厂所垄断。根据AVC的统计数据,2018年、2019年全球偏光片市场销 售规模分别为98、97亿美元,偏光片市场整体接近百亿美元。LG化学已成为全球领先的LCD偏光 片制造商与分销商,拥有技术与产能等两方面的优势,特别是超大宽幅产线在大陆地区持续布局 。日本企业资本开支相对保守,日东电工在大陆主要通过技术授权+设备出售+原材料出售来获取 利润的最大化。LCD偏光片向超宽幅产线发展趋势中,LG化学竞争格局最优。 4. 看好偏光片国产化配套长期成长趋势,建议关注产业链相关受益标的,杉杉股份(600884

4、) 、三利谱(002876),深纺织A(000045)。 2 产能转移带动国产需求 二 行业市场竞争格局解读 目录 三 重要公司投资机会分析四 3 偏光片高价值量高壁垒 一 偏光片高价值量高壁垒 SECTION 1 4 1.1 偏光片是面板重要原材料 偏光片是显示面板的重要组成原材料,偏光片约占液晶面板总成本的10%左右,属成本占比较高的单种显示材料。偏光片全称为 偏振光片,可控制特定光束的偏振方向。液晶显示模组中有两张偏光片分别贴在玻璃基板两侧,下偏光用于将背光源产生的光束 转换为偏振光,上偏光片用于解析经液晶电调制后的偏振光,产生明暗对比,从而产生显示画面。液晶显示模组的成像必须依靠 偏振

5、光,少了任何一张偏光片,液晶显示模组都不能显示图像。 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主要分为TFT-LCD系列偏光片和黑白系列(TN/STN/OLED)偏光片两大类。前者主要应用于彩色TFT液 晶显示屏,后者则主要应用于单色及假彩色液晶显示屏,主要区别在于两者对于偏光片性能指标要求不同。对于TFT-LCD显示面 板,一套显示模组包含上下两张偏光片,但OLED显示面板因没有背光结构,只有正面一张偏光片,主要用来阻隔ITO电极在强光 下的反射光。 液 晶 模 组 产 品 结 构 5 1.1 偏光片是面板重要原材料 6 OLED用偏光片,相较于TFT-LCD主要带来以下三个方面功能要求的改变:1.可弯折要求,

6、为配合OLED面板可弯折设计,OLED 偏光片需要足够薄,并且同样要具备可弯折性能。目前业界对可弯折部分的需求基本是需要达到60-70um之间,在弯折性能方 面需要能够在2mm曲率条件下完成10万次测试;2.可靠性要求,OLED面板应用领域目前已经涵盖了消费类产品到工控车载类产 品,由于偏光片是处于最外层部分,所以对于其耐高温和耐温湿性能都要求达到车载产品的标准;3.防刮性能,考虑到用户直接 接触到偏光片表面,若没有相应的硬化处理,表面容易出现划痕而影响屏幕显示效果,因而表面需要有硬化处理,同时达到一定 的耐摩擦要求。 从偏光片应用市场来看,大尺寸TFT-LCD领域占据最主要比重,面积份额超过

7、70%。TN、STN型黑白液晶面板用偏光片由于显 示性能较低,应用的领域也较窄,整体市场规模非常小。而OLED面板由于整体占全球面板份额还较少,并且目前以小尺寸应用 为主,因而比重也较低,未来随着OLED的应用渗透比重将有望逐步提升。 27.9% 21.8% 9.5% 5.0% 16.8% 7.5% 1.7% 9.8% 玻璃基板偏光片液晶驱动IC线路板等化学品靶材其它 32寸LCD面板物料成本构成 1.1 偏光片是面板重要原材料 7 通常液晶面板中材料与生产成本比例约为7:3,其中材料成本主要以彩色滤光片、偏光片、玻璃基板等为主。根据Displaybank在 2017年发布的数据,用6代线生产

8、的32寸LCD面板,从物料成本来看,偏光片价值量占比约21.8%,仅次于玻璃基板,是构成 LCD面板的第二大单体物料。而高世代线进行面板生产时,设备折旧等生产成本占比有一定的提升。整体来看,偏光片约占液晶 面板总成本的10%左右。 偏光片整体上也是一个材料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务,通常其物料成本与生产成本比重也约为7:3,物料价格对于产品成本影响较大。 从膜材料成本价值量构成比重来看,以TAC的价值量最高,其次是PVA膜。根据2016年三利谱物料成本采购数据,PVA膜与TAC 膜的价值量占比合计达70%。 偏光片本质上是一种复合膜,主要由PVA膜、TAC膜、保护膜、离型膜和压敏胶等材料复合制成。其中

9、起偏振作用的核心膜材料 是PVA膜,决定了偏光片的偏光性能、透过率、色调等关键光学指标。 53.6% 16.7% 9.0% 13.8% 4.8% 0.3%1.3% 0.5% TAC膜PVA膜保护膜增亮膜压敏胶离型膜位相差膜其它 LCD偏光片物料成本构成 1.1 偏光片是面板重要原材料 8 TAC膜也是偏光片核心材料之一。一方面作为PVA膜的支撑体,保证延伸的PVA膜不会回缩,另一方面保护PVA膜不受水汽、紫 外线及其它外界物质的损害,保证偏光片的环境耐候性。PSA(压敏胶)是一类具有对压力有敏感性的胶粘剂,也是构成偏光片 的重要原材料之一,与TAC材料粘附贴合,决定了偏光片的粘着性能及贴片加工

10、性能。 偏光片由不同光学膜层组成,用于保护芯偏振元件PVA膜的保护膜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子膜,因为需要四片保护膜。TAC膜被广泛 用作保护膜,但随着超大尺寸和open-cell面板需求的不断增加,比TAC膜更耐用的非TAC膜(如亚克力、PET和COP膜等)的需 求也在迅速增加。 偏光片产线通常分为前端工艺与后端工艺产线。前端工艺产线主要完成核心膜材的压合,生产中对工艺参数要求较高,是偏光片 生产的核心部分,通常偏光片的产能也主要指前端产线产能。后端产线主要做偏光片的切割,压合后的偏光片通常通过机械或者 激光方式切割成对应产品尺寸。目前最先进后端工艺还包括贴合后切割,如卷材至板材(RTP) 与卷材至

11、片材 (RTS)等方式。 偏光片的基本结构 类型性状作用 PVA膜聚乙烯醇,具有高透明、高延展性、好的碘吸 附作用、良好的成膜特性等特点,延伸前厚度 有75微米、60微米、45微米等几种规格。 该层膜吸附碘的二向吸收分子后经过延伸配向, 起到偏振的作用,是偏光片的核心部分,决定 了偏光片的偏光性能、透过率、色调等关键光 学指标。 TAC膜三醋酸纤维素膜,具有优异的支撑性、光学均 匀性和高透明性,耐酸碱、耐紫外线,厚度主 要有80微米、60微米、40微米、25微米等多种 规格。 一方面作为PVA膜的支撑体,保证延伸的PVA 膜不会回缩,另一方面保护PVA膜不受水汽、 紫外线及其它外界物质的损害,

12、保证偏光片的 环境耐候性。 保护膜具有高强度,透明性好、耐酸碱、防静电等特 点,一般厚度为58微米。 一面涂布有感压胶黏剂,贴合在偏光片上可以 保护偏光片本体不受外力损伤。 压敏胶也称感压胶,与TAC具有很好的粘附性,透明 性好,残胶少。偏光片用压敏胶的厚度一般为 20微米左右。 是偏光片贴合在LCD面板上的胶材,决定了偏 光片的粘着性能及贴片加工性能。 离型膜单侧涂布硅涂层的PET膜,具有强度高、不易 变形、透明性好、表面平整度高等特点,不同 应用具有不同剥离强度。 在偏光片贴合到LCD之前,保护压敏胶层不受 损伤,避免产生贴合气泡。 反射膜为单侧蒸铝的PET膜,反射率高。主要用于不自带光源

13、的反射型LCD,将外界光 反射回来作为显示的光源。 相位差膜也称为补偿膜,不同的应用具有不同的光学各 向异性及补偿量。 用于补偿液晶显示器内部液晶材料的位相差, 起到提升液晶显示器的对比度、观看视角,校 正显示颜色等作用。 偏光片主要膜材料及特性 1.2 偏光片盈利性较好,具备较高进入壁垒 9 玻璃基板 50%-60% 光学膜 40% 背光模组 10%-15% 化学品 35%-40% 驱动IC 8%-12% TFT-LCD制造商 -20% +30% 整机OEM 5%-10% 视频处理IC 10%-15% LCD TV 机芯板 20% LCD TV 品牌商 20%-25% LCD TV 渠道商

14、25%-30% TFT-LCD(面板)TFT-LCD应用(整机) 手机、笔记本、电视等 仪器仪表、计算器、 MP3等 偏光片行业具有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特点,其毛利率水平在LCD产业链中处于较高的位置。同时其市场也具备一定的进入壁垒, 包括技术壁垒,以及客户认证壁垒等。LCD产业链上、中下游行业的毛利率水平构成了传统LCD显示行业利润率的“微笑曲线”。 其中上游的玻璃基板、光学膜材、化学品等供应链环节拥有更好的平均毛利率,下游环节中的整机品牌及渠道经销,则毛利率相 对较高。 由于LCD下游应用领域较为广阔,使得偏光片产品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不同细分产品的利润空间也存在较大差异。中小尺寸偏 光片

15、产品由于对产品的光学指标、机械性能等要求较高,主要体现在偏光片整体的减薄,以及对压敏胶可靠性要求的提升,因而 其利润空间相对也较大。而大尺寸偏光片产品由于使用量大,产品类别相对较少,本身技术迭代也更慢,因而其面积单价更低, 产品利润率整体相对于小尺寸产品更低。 液 晶 面 板 产 业 链 利 润 曲 线 ( 毛 利 率 ) 1.2 偏光片盈利性较好,具备较高进入壁垒 10 偏光偏光片主要性能指标包括光学特性、机械性能和可靠性三方面。光学特性主要是指偏光片的透过率、偏振度和色调等参数; 机械性能主要包括偏光片的翘曲度、偏光片压敏胶的粘结强度等;可靠性则是衡量偏光片耐久性的指标,其评价方法是将偏光

16、片 放置在高温、低温、高温高湿等环境试验箱中经过一定时间后,检查其外观和光学性能的变化。 偏光片市场的进入也具备一定的行业壁垒,主要体现在技术壁垒及客户认证壁垒等两个方面。 技术壁垒:通常情况下,新增一条生产线所需时间为1-2年,而运营一条生产线的核心在于各生产设备的磨合与调试。因偏光片 是使用各种薄膜制程,且需要满足各项光学指标,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最终产品出现瑕疵。把各环节生产设备调整 到最佳状态,是保证生产线盈利的前提。但生产线调试涉及众多专业的配合,工艺技术的不断完善,需要多年的技术、经验的积 累。 客户认证壁垒:偏光片作为面板显示产品的关键原材料,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终端面板

17、的显示性能和质量。为了保证产品质量, 液晶面板厂商通常需对偏光片生产企业进行严格的认证,而为了维持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其在偏光片供应商认证通过后一般不会 轻易更换。 PVA膜材及碘分子拉伸图示 1.3 上游材料供应相对集中,非TAC膜需求提升 11 日本企业在偏光片生产上居于全球领先地位,尤其在生产偏光片所需的关键原材料PVA膜、TAC膜等方面,在技术上、市场上更 是居于垄断地位。PVA膜主要由日本的可乐丽与三菱化学生产,可乐丽占据全球市场80%以上的份额。TAC膜的主要生产厂商包 括富士、柯尼卡美能达等日本企业,以及晓星、新光等韩国企业。其中日本企业市场份额超过80%,富士市场份额占比超过50

18、%。 由于日本企业垄断其技术和产品,偏光片生产企业主要从日本企业采购。整体来看,材料端的供应也较为稳定,随着规模效应的 提升,其原材料整体采购价格也有望保持平稳下降。近年来国内以东氟塑料、新纶科技为代表的企业在TAC膜领域国产化技术取 得了一定突破,皖维高新自主生产的PVA膜已进入部分国内偏光片生产企业(如三利谱等)的供应链体系。 随着2018年起全球10.5代线的陆续投产,65”及更大尺寸的面板出货持续增长,IHS预计耐久性更优的非TAC膜的需求将持续增 长。在玻璃基板薄型化下需降低偏光板的收缩力,电视面板大尺寸化下背光模块的热度不均将引起偏光板的收缩,加上以Open Cell的方式销售数量

19、的增加,运输时间长需要加强耐久性的要求下,替代TAC膜的COP、压克力(Acrylic)以及PET材料开始大 量导入。 5% 0% -8% -16% -17% -15%-15% -20% -10% 0% 10% 200022 Glut%(非TAC膜) COP(Zeon,20Q4) PET(Toyobo,20Q2) Acry(Hyosung,18Q4) PET(SKC,18Q4) 非TAC薄膜市场供需比重 1.3 上游材料供应相对集中,非TAC膜需求提升 12 2019年之后,非TAC薄膜的供应预计将比较紧张,IHS预测数据显示2019年非TAC膜,评

20、估供需的glut值将达到-16%,未来非 TAC膜新产线的增加将防止缺口进一步扩大,但整体glut值将持续保持在-15%左右的水平。 但非TAC膜的短缺并不会影响偏光片的生产,偏光片制造商仍可使用TAC膜进行替代。但考虑到偏光片厂商生产能力的整体快速 增长,使用非TAC薄膜的偏光片制造商将比使用TAC膜的厂商更具竞争优势,产业等级将被非TAC薄膜的使用而改变。非TAC膜 产能扩张主要包括晓星(Hyosung)的亚克力膜,韩国SKC集团、东洋纺(Toyobo)的PET膜,以及来自Zeon的COP膜等。 虽然非TAC膜在2019年后将持续面临产能短缺的问题,但非TAC膜偏光片在市场份额的占比预计仍

21、将持续增加。根据IHS的预测 数据,2021年非TAC偏光片的占比有望达到41%。其中Cop膜最有可能实现对TAC膜的替代。通常一张LCD型偏光片需要使用两 张TAC功能膜,而在OLED中的偏光片发生了一定的结构变化,其中可能有一层TAC膜将被COP膜取代。目前COP膜整体用量还 较少,三星和苹果已经将COP膜导入其偏光片中,包括国内其它面板厂商,如京东方每月也有一定需求。大尺寸TV面板,京东 方已有较多的产品是来自于PET的偏光片材料。 90% 10% 2012 72% 28% 2017 59% 41% 2021 TACNon-TAC (Non-TAC包含Acryl,PET,Cop,PC)

22、Non-TAC偏光片占比情况 产能转移带动国产需求 SECTION 2 13 2.1 偏光片受益于下游应用驱动 14 偏光的需求主要来自下游应用市场驱动。偏光片是液晶显示面板的关键材料之一,处于液晶显示产业链的上游。偏光片行业上游 为光学材料供应商;下游为液晶显示模组厂商及各类终端产品生产厂商。其中上游原材料市场行业集中度最高,以日本厂商为主。 下游终端应用市场与品牌厂商最为分散,涉及电视、笔记本、手机、仪器仪表、计算器等多个应用领域。整体来看,中游偏光片 及上游原材料均由下游的终端应用市场需求驱动。 PVA膜、TAC膜、离型膜、压敏胶 保护膜、位相差膜、其它 偏光片:黑白TN/STN、OLE

23、D、 TFT-LCD 上游原材料 中游产品 下游 终端应用 手机、笔记本、电视等 仪器仪表、计算器、 MP3等 PVA膜:日本可乐丽、皖维高新 TAC膜:日本富士写真、柯尼卡美能 达、SKI、IPI、新纶科技、乐凯集团等 偏光片:LG化学、三星SDI、住友化 学、日东电工、三立化学、奇美材料、 力特光电、明基材料、三利谱、盛波 光电 终端显示面板:京东方、华星光电、 中电熊猫、惠科、三星、LGD、JDI、 鸿海/夏普、群创光电、友达光电、 天马、国显光电、和辉光电、龙腾光 电、深超光电、瀚宇彩晶、中华映管 等 偏光片产业链图示 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出货数量及出货面积全球偏光片出货面积单位:百万平米

24、 2.1 偏光片受益于下游应用驱动 15 随着液晶面板产线的逐步高世代线化,带动了液晶面板单位面积平均成本的逐步下降,因而其下游应用领域,及面积需求持续提 升。从出货面积上来看,根据AVC的统计数据,2015-2019五年TV面板的复合增速约为7.2%,而偏光片整体市场出货增速约为 5.7%,主要由于电视等大尺寸偏光片产能增速整体低于面板产线产能增速。 2019年全球偏光片市场出货面积约为5.4亿平方米,2020年受全球新冠疫情对需求端影响,预计偏光片出货面积同比增长2.4%, 为近几年低点。2021年受需求回暖及超宽幅产线产能释放影响,预计全球偏光片出货面积同比增长9%。 0 20 40 6

25、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240 250 260 270 280 290 300 2001820192020E2021E 出货面积(右轴,百万平米)出货量(左轴,百万片) 0% 1% 2% 3% 4% 5% 6% 7% 8% 9% 10%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2001820192020E2021E2022E 偏光片出货面积同比增速 2.2 面板产能转移带动国产配套需求 2017年起随着大陆在8.5及10.5代产线上的持续投入,全球液晶面板产能占比也逐步提升。根据IHS发布的统计数

26、据,2018年中 国大陆地区已经超越韩国,成为LCD显示面板最大的产能来源地,预计2020年以后全球超过40%的产能将来源于大陆地区,LCD 领域超过50%的产能将来自于中国大陆。2020年随着三星、LG显示陆续大规模削减LCD面板产能,我们预计2020年后大陆地区 LCD产能占比将有望提升至60%以上。 从偏光片等上游原材料配套来看,目前国产化率尚不足10%。偏光片整体市场特别是大尺寸TV面板偏光片,面临较大的国产化 缺口,我们认为这将给偏光片国内本土化供应与发展带来显著机遇。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0 50 100 150 200 25

27、0 300 350 400 2000019E2020E 韩国日本台湾中国大陆大陆产能占比 全球显示面板产能分布单位:百万平米 全球大尺寸面板产线产能规划情况 16 北京 南京 苏州 合肥 咸阳 重庆 广州 深圳 台湾 日本 韩国 G8.5 140K 北京 G8.5 105K 合肥 G8.5 150K 重庆 G8.5 150K 福州 G10.5 120K 合肥 G10.5 120K 武汉(Q120) G6 90K 南京 G8.5 70K 南京 G8.6 120K 咸阳 G8.6 120K 成都 G8.6 70K 重庆 G8.6 1

28、20K 滁州 G8.6 120K 绵阳(Q220) G8.6 138K 长沙(Q121) G11 90K 郑州 G8.5 160K 深圳 G8.5 150K 深圳 G11 90K 深圳 G11 105K 深圳(Q121) G7.5 215K 坡州 G8.5 60K 坡州(OLED) G8.5 260K 坡州 G8.5 180K 广州 G8.5 90K 广州(OLED) G10.5 90K 坡州(OLED) G7 160K 汤井 G8.5 180K 汤井 G8.5 110K 苏州 G6 30K 美国 G8 80K 龟尾 G10 78K 堺市 G10.5 90K 广州 G5.5 190K 台南 G

29、6 330K 台南/竹南 G7.5 140K 台南 G8.5 80K 高雄 G8.6 45K 新竹 G6 270K 台中/龙潭 G7.5 165K 台中 G8.5 120K 台中/后里 说明:产能为2019年,蓝色字体为新建产线或产能扩增产线 2021年全球G8.5 16条,G8.6 7条,G10及以上8条 大陆G8.5 7条,G8.6 6条,G10及以上5条 武汉 成都 福州 2.2 面板产能转移带动国产配套需求 以目前大陆已投产及规划在建LCD产线产能情况来看,合计年偏光片需求约4.26亿平方米,其中仅有TCL华星深圳T7、惠科长沙 8.6代线等两条产线目前暂未投产,对应的年偏光片需求约4

30、345万平米。即目前大陆已投产产线,按规划产能偏光片年需求量约 3.8亿平方米。 其中近四年新增产线,基本以8.5/8.6/10.5/11代等高世代线为主,55寸以上产品偏光片需求增量明显,供需缺口较大。 17 中 国 大 陆 主 要 液 晶 面 板 产 线 及 偏 光 片 需 求 测 算 序号厂商地点代数年产能(万片)年偏光片需求量(万平方米)投产时间备注 1惠科长沙8.6年在建及 规划中2TCL华星深圳20年 3惠科绵阳8.6年 已经 投产 4京东方武汉10.5年 5夏普广州10.51082100201

31、9年 6惠科滁州8.6年 7TCL华星深圳18年 8中国电子成都8.6年 9中国电子咸阳8.6年 10京东方合肥10.5年 11京东方福州8.5年 12惠科重庆8.68410002017年 13TCL华星武汉6543002016年 14友达光电昆山6362002016年 15信利惠州4.536502016年 16天马厦门6362002016年 17TCL华星深圳8.5年 18中国电子南京8.58410002015年 19京东方重庆8.5180

32、20002015年 20LGD广州8.521624002014年 21京东方合肥8.5年 22三星苏州8.5年 23夏普成都6362002013年 24天马厦门5.5361402012年 25TCL华星深圳8.5年 26中国电子南京61086002011年 27京东方北京8.5年 28京东方合肥61086002010年 29京东方成都4.536502010年 30天马成都4.536502010年 31天马武汉4.536502010年 32深超光电深圳5.51204702009年 33中航光电上海5.5120

33、4702009年 34天马上海4.536502007年 35龙腾光电昆山5.51325202006年 36京东方北京51204702005年 合计42565 2.2 面板产能转移带动国产配套需求 从大陆目前已有的偏光片产能来看,主要包括盛波光电、三利谱等国内偏光片厂商,以及LG化学、三星SDI、日东电工、住友化 学、奇美等海外厂商在大陆的分公司或合资厂。大陆现有TFT-LCD偏光片规划产能合计约3.8亿平米。但多条2米以上超宽幅产线, 仍处建设或规划中,近两年投产的超宽幅产线大多也处于产能爬坡中,整体产能影响约1.58亿平米。 预计国内目前TFT-LCD偏光片产线产能约2.3-2.6亿平米。对

34、于国内目前每年约4亿平米的需求量,仍有较大产能缺口,特别是用 于切割55寸以上产品的超宽幅偏光片产线。 18 国 内 现 有 主 要 偏 光 片 产 线 及 产 能 统 计 企业名称地址幅宽(mm)年产能(万平米)投产日期产品类别 盛波光电 深圳500601998.3TN/STN/TFT 深圳5001202006.7TN/STN/TFT 深圳6501002008TN/STN/TFT 深圳.12TN/STN/TFT 深圳6502002012.4TFT 深圳8.1TFT/OLED 深圳25003200(建设中)TFT/OLED 三利谱 莆田6501202

35、009.11TN/STN/TFT 深圳.8TFT 合肥6.1TFT 合肥.1TFT 合肥25003000(建设中)TFT 深圳0.12TFT 佛山纬达 佛山5001202005TN/STN 佛山6501502011TN/STN 温州侨业温州6001502002.3TN/STN LG化学 南京230030002013.1TFT 南京4.3TFT 南京230030002016.3TFT 南京8.2TFT 广州23003000(预计)2019TFT 广州26003400

36、(预计)2020TFT 三星SDI无锡230030002017TFT 日东电工深圳.6TFT 住友/东旭无锡7.8TFT 奇美 昆山7.1TFT 昆山250032002019.9TFT 合计38170 65”+40”/43”(1:2) 55”+49”(1:2) 55”+40”/43”(2:1) 50”(3) 75”+40”(1:2) 53”/55”/60”(3) 65”+49”/50”(1:2) 65”+43”/40”(2:1) 55”+32” 50”+43”/40” 49”+43” 75”+49”/50” 65”(1) 40”

37、+24”(1:1) 32”(2) 1960mm 2250mm 2500mm 1490mm 1960mm2250mm2500mm 65”(3) 65”+43”/40”(1:3) 55”+43”/40”(2:2) 50”+49”(2:1) 75”+55” 75”+49”/50” 49”/50”(2) 49”+50” 49”+43” 55”+40” 50”+43” 75”+24” 65”+32” 43”(2) 40”+43” 50”+32” 49”+32” 55”+32” 55”(2) 65”+40” 65”+43” 75”+32” 1960mm: 在40”49”及50”59”切割效率最高 对于65

38、”+43”及55”+43”的混切效率最高 2250mm: 对于65”+43”的混切效率最高 2500mm: 唯一能对65”+55”+43”进行混切的产线 1490mm:65” 1960mm:43” 2250mm:混切40”49”与50”59” 2500mm:55”,65”+43” 用于生产43”、49”、55”、65”面板的最优偏光片线宽尺寸分析 19 2.3 面板尺寸增长拉动超宽幅产线需求 从下游面板需求增量来看,LCD TV产品尺寸增长已成为LCD增量需求最主要部分。TV面板平均每年增长1-2寸,目前全球出货平 均尺寸约45寸。2018年后随着全球10.5代产线陆续投产,43”、49”、5

39、5”、65”等尺寸面板需求快速增长,因而匹配相应尺 寸的偏光片市场需求将会快速增长。但不同幅宽的偏光片产线,对于切割不同尺寸的TV面板,切割效率有所差异。整体上来看, 幅宽越大的偏光片产线,能适应的产品切割尺寸结构越多,相对使用效率也越高,更适合面板应用大尺寸化趋势。 根据IHS数据,2500mm的产线在生产10.5代线的偏光片效率更高。但目前投资2500mm生产线也仍面临一定的供应链短缺问题, 包括设备,偏光片子膜对对应宽度的适应等。此外,还需要RTP技术将偏光片贴附到面板上。目前的2250mm产线及1960mm产 线,用于生产40”、50”产品效率则更高,1490mm产线则在32”、40”

40、+24”等产品切割上效率较高。 20 2.3 面板尺寸增长拉动超宽幅产线需求 不同宽幅偏光片产线的组合实现最佳裁切效率。每片显示面板需要上下共2片偏光片,上下偏光片的拉伸方向是垂直的,故偏光 片裁切时上下片的裁切方向也是垂直的,导致同尺寸偏光片上下片裁切效率也会不同。偏光片产线有1.5m,2m,2.3m,2.5m 等幅宽,不同幅宽产线对不同尺寸的偏光片裁切效率不同。 为提高裁切利用率,超宽幅产线都需要将不同尺寸的偏光片进行套切,必须考虑套切产品的销售问题。以58寸为例,上片的最佳 选择是用1.5m产线生产,可以裁两片,利用率99%。下片可以选择2.3m或2.5m产线套切,2.5m将带出一片50

41、寸(利用率 98%),2.3m带出一片43寸(利用率99%)。需要根据市场实际情况,43寸和50寸的去化难易和价格来规划,在最佳利用率时 实现利润最大化。 不同幅宽产线下的套切效率 2.5米幅宽产线套切示意图 方正证券研究所21 2.4 参考台企路径,下游驱动产业配套 参考台湾偏光片企业的发展路径,其产业配套也主要由下游的液晶面板产业发展需求带动。1999-2009这十年,台湾的LCD面板 产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年均新投产产线占比较高,在全球LCD市场整体份额也持续提升。 基于本土产业配套的需求,台湾偏光片企业也迎来了高速发展期,明基材料、诚美材、利特光电等主要偏光片厂商销售净额持续 提升,在

42、2010年合计销售总金额达到峰值428亿新台币。随后随着台湾在高世代液晶面板产线投资的放缓,以及台湾面板厂逐步 采取偏光片等原材料自产的in-house策略,台湾偏光片厂商的营收规模及市占率逐步下降。 0 2 4 6 8 10 12 14 16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中国大陆台湾韩国日本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

43、0 450 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001620172018 明基材料诚美材力特光电 全球LCD投产产线分布情况 台湾主要偏光片厂商销货净额单位:亿新台币 方正证券研究所22 2.4 参考台企路径,下游驱动产业配套 以利特光电为例,利特是台湾发展最早的偏光片供应商,2005-2006年年营收峰值可达约220亿新台币,奇美、友达、华映等台 湾面板龙头厂商在其合计营收占比也超过70%。 2007年金融危机之后,利特光电的销售净额急剧下滑。一方面受下游整体市场需求下滑影响,另一方面奇美(后并入群创)、 友达等主要大客户,

44、随着采购规模的持续提升,出于控制成本的考虑,2005年后逐步采取自产的in-house策略。利特由于新品 研发失败导致出现巨额亏损,随后客户的逐步流失则进一步加剧了其经营恶化,目前已退出了主流偏光片厂商的行列。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 奇美占利特销售净额友达占利特销售净额 华映占利特销售净额力特光电销售总额 2007年后利特销售净额显著下滑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

45、11 奇美占力特销货净额百分比友达占力特销货净额百分比 华映占力特销货净额百分比 利特光电主要客户销售额净额单位:千万新台币利特对奇美、友达、华映等客户销售占比逐渐降低 2.4 2.6 2.8 3 3.2 3.4 3.6 3.8 4 4.2 200820092000019 -25 -20 -15 -10 -5 0 5 10 15 20 2008200920001620172018 诚美材:净利润/营业总收入诚美材:息税前利润/营业总收入 明基:净利润/营业总收入明基:息税前利润/营业总

46、收入 23 2.4 参考台企路径,下游驱动产业配套 由于偏光片属于材料密集型加工业,物料价格对与成本和偏光片厂商利润率影响较大。从台湾厂商明基材料、诚美材在2008- 2018年的销售利润率情况来看,与当期的台币兑日元汇率有着非常高的关联度。主要由于在偏光片上游占比较大的PVA、TAC等 材料基本以日企供应为主。 整体来看,偏光片产业配套由下游面板厂线建线和投资周期带动趋势明显,对于国内相关产业配套及发展具有重要借鉴价值。而 上游材料市场的高集中度,也需要企业在原材料采购时,做好外汇资金敞口控制,避免产品利润率波动过大,对公司整体长期经 营及资本开支产生影响。 台币兑日元汇率走势 日元汇率对台

47、企偏光片利润率影响单位:百分点 行业市场竞争格局解读 SECTION 3 24 3.1 行业平稳增长,龙头市占率较高 25 偏光片具备一定的技术门槛,目前市场集中度也较高,全球市场主要份额被LG化学、住友化学、日东电工等日韩几家大厂所垄断。 但随着下游面板制造市场的国产化转移,以及新兴市场的技术积累,日韩厂商的市占率预计将有所下降,国产化比重将逐步提升。 根据AVC的统计数据,2018年、2019年全球偏光片市场销售规模分别为98、97亿美元,偏光片市场整体接近百亿美元。2019年 AMOLED偏光片市场份额约为5.7%,未来随着AMOLED应用占比的提升,其偏光片市场份额也有望持续提升。 在

48、TFT-LCD产品领域,TV、IT(显示器、笔电、平板)、手机出货面积比例大概为74:16:10,电视仍是LCD产能面积消耗的最主 要产品。但从单价来看,由于手机等小尺寸产品技术附加值更高,整体单位面积单价要显著高于电视产品。未来随着手机市场 AMOLED显示渗透率的提升,以及LCD产品渗透率的下降。LCD偏光片产品市场规模将略有下降。 全球偏光片市场规模单位:亿美元分产品偏光片出货面积单位:百万平米 92.2 91.7 87.5 87.9 87.0 84.0 83.0 5.7 5.5 7.0 8.6 9.2 9.8 10.8 0 20 40 60 80 100 201820192020E20

49、21E2022E2023E2024E TFT LCDAMOLED 482.3 498.5 515.2 562.5 575.3 580.4 582.7 39.1 41.4 37.8 40.2 42.0 43.6 46.2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201820192020E2021E2022E2023E2024E 大尺寸小尺寸 3.1 行业平稳增长,龙头市占率较高 26 根据2016年Displaybank发布的统计及预测数据,2015年韩国偏光片产能居全球第一,占比约40%;日本地区产能排名第二, 约占比32%;台湾地区产能排名第三,占比约20%;中国大陆地区产能占比约9%。中国大陆将是未来偏光片新增产能最主要的 增长地区,预计2019年产能占比有望达20%左右。 按厂商市场出货占比来看,LG化学、日东电工、住友化学、三星SDI等韩日企业占据着市场最主要的份额。根据AVC数据,2019 年上述四家企业的全球市场份额占比接近78%。2019年国内厂商中盛波光电市场份额最大,全球占比约4%。随着国产厂商产能 的持续爬坡,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研报】电子行业深度研究:全球科技行业研究框架偏光片产业研究框架报告-20200715[46页].pdf)为本站 (彩旗)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