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城市大脑研究院:2022中国城市数字治理报告(20页).pdf

编号:88620 PDF 20页 3.55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城市大脑研究院:2022中国城市数字治理报告(20页).pdf

1、1001一、引言二、研究方法三、什么是我们期望的城市数字治理?(一)我们期望城市数字治理是一首“交响曲”(二)我们期望城市数字治理要“厚此不能薄彼”(三)我们期望城市数字治理要“量体裁衣”(四)我们期望城市数字治理既有“智能”,又有“人工”(五)我们期望城市数字治理要“化零为整”(六)我们期望城市数字治理能“细水长流”(七)我们期望城市数字治理能“张弛有度”(八)我们期望城市数字化治理能“开诚布公”四、什么是我们“担忧”的城市数字治理?(一)我们担心城市数字治理变成一座“虚中楼阁”(二)我们担心城市数字治理让人“裸奔”(三)我们担心城市数字治理让人别无选择、无处可逃(四)我们担心城市数字治理无

2、所不用其“技”(五)我们担心城市数字治理“墨守成规”五、总结与展望附录联合发布方报告作者团队专家顾问参与讨论参考文献00引言工业革命以来,城市逐渐成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为重要的空间载体。经济生产、社会生活不断在城市中集聚,并得以演化革新。然而,与此同时,交通、住房、医疗、洪涝、环保等城市问题也接踵而至。为了回应这些挑战,全球诸多城市都在积极拥抱新兴的数字技术,期望以数字技术作为助推器,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包容性的城市发展。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不仅推动了城市经济与生活的转型升级,也为城市治理提供了新的解决路径。各地在

3、城市数字治理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例如浙江“最多跑一次”、上海“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北京“接诉即办”、杭州“城市大脑”等,力求为民众减负,为政府增能,提高城市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的综合效益。国家也在十四五规划与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要“建设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推行城市楼宇、公共空间、地下管网等 一张图数字化管理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2022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 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构建“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数字政府体系框架”,以实现“整体协同、敏捷高效、智能精准、开放透明、公平普惠”的数字治理。然而,

4、任何技术利用都是利弊相成的。技术如能被善用,能创造公共价值,会带来高效、开放、普惠的公共治理。在各地的实践中,我们能够看到上海城市最小管理单元利用数字技术消除安全隐患,守护城市的烟火气;杭州“城市大脑”利用数字手段实现弹性化的交通限行,为外地民众入杭需求留出必要的空间;郑州“救命文档”通过汇聚传播求助和施救信息,使得受灾群众可以互帮互助、共担风雨。002反之,技术一旦被滥用、误用,则会导致公共价值的减损。比如近期引发强烈舆论反响的对村镇银行储户赋红码,以及对居家隔离人员佩戴电子手环等事件,无不反映了社会对技术治理“副作用”的隐忧。异化的技术利用可能会突破制度与伦理边界,挤压个人、社会与市场的自

5、主空间,加剧公众权益和福祉的不平等,降低治理效能,甚至会危及社会经济秩序与国家安全。近年,有些城市在数字治理中走了些许弯路,不但未能释放“数字红利”,反而陷入“数字负能”。其中的经验教训,也值得城市数字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界总结与汲取。“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目前,新冠疫情仍有反复,极端灾害时有发生,民众诉求渐趋多样,市场环境日益复杂,无不对城市数字治理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与要求。在实践探索已有一定积累的当下,有必要对城市数字治理进行阶段性的总结与反思。城市数字治理实践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吗?它究竟为政府、企业与公民带来了什么?技术利用增进了公共价值吗?有没有带来预期之外的不良影响?什么样的城市数字治理是

6、我们要追求的良政善治?近些年的城市数字治理踩过的哪些“雷”、遇到过的哪些“坑”是未来实践中应尽力避免的?本报告将围绕上述问题,回溯城市数字治理近些年得失的总结,探讨未来的城市数字治理理论研究与实践的价值坐标与未来方向,以提升公共价值,促进数字善治,实现整体协同、敏捷高效、智能精准、开放透明、公平普惠的城市数字治理。003报告通过专家焦点小组讨论、文本分析和实地调研方法,对当前城市数字治理的“盼”与“忧”进行了探讨,对现有的城市数字治理的理论研究与学者洞察进行梳理与归纳。专家焦点小组讨论主要组织国内数字治理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对城市数字治理的“期望”和“担忧”进行分组讨论、投票,最终得到了对城市数

7、字治理的八个“期望”和五个“担忧”,并在后文陈述中按照投票数量从高到低排列。二、研究方法图 1-4专家座谈会现场004同时,报告还采用文本分析方法,以“城市数字治理”“城市数字化”“数字赋能+城市”“技术赋能+城市”“智慧城市”等关键词在 CNKI 数据库、WOS 数据库进行搜索,重点 选取 2019 年-2022 年间的文献(检索日期为 2022 年 7 月 14 日),对搜集到的文献进行二 次筛选,剔除无关文献后,最终得到近 160 篇文献并对此进行分析,梳理出学界在城市数字 治理方面的期望、担忧与建议。最后,我们还通过在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江苏、安徽、湖北、陕西、四川等省市开展的实地

8、调研,对当地政府、高校和市民进行走访,了解各地在城市数字治理中的做法和经验,并对部分城市数字治理案例进行了实地体验。005三、什么是我们期望的城市数字治理?(一)我们期望城市数字治理是一首“交响曲”在数字时代,政府与社会之间不再是台上与台下、表演与观众的简单二元关系。政府需要走到台下与社会主体互动,更需要共邀社会主体上台演出。我们期望城市数字治理是一首政府与社会的交响乐,而非政府的独奏曲。通过政府引导,明确城市数字治理的基调;通过市场协作,吹响城市数字治理的号角;通过社会参与,激发城市数字治理的共鸣。“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在城市数字治理中,政府与经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正在发生转变

9、。城市数字治理既需要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更需要借助与依靠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的力量,追求治理过程的人人参与,将市民、企业、社会组织纳入城市数字治理的协同框架中,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数字生态,达成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和弦共振。(二)我们期望城市数字治理要“厚此不能薄彼”我们期望城市数字治理要“厚此不能薄彼”,既要为优势群体锦上添花,更要为边缘群体雪中送炭,实现普惠包容的城市发展,让每一个市民都能共享数字治理的成果。城市数字治理的成效最终要落到市民的感受上,要看它有没有公平地给每一位市民带来安全感、获得感与幸福感。要实现城市数字治理的包容性发展,一是需要消除数字歧视,防止数字鸿沟继续扩大,

10、守住城市数字治理的底线。二是缩小数字差距,弥合数字鸿沟,站稳城市数字治理的基线。三是增进数字福利,用数字技术为弱势群体谋取更大福祉,追求城市数字治理的高线。006(三)我们期望城市数字治理要“量体裁衣”我们期望城市数字治理要“量体裁衣”,提供更具精准性、个性化和温度感的服务,将人民视角和“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与城市数字治理深入融合,从用户感受和体验出发创造价值以获取用户认可和支持,并在此基础上推动政府调整组织结构,优化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供给过程,使传统的管理导向逐渐转变为用户驱动的治理。最终,基于真实的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提升市民和企业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实现“合身”的、适宜的、友好的城市数字

11、治理。(四)我们期望城市数字治理既有“智能”,又有“人工”在城市治理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中,随着对数字技术的愈发重视和聚焦,人的角色何去何从成为城市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议题。我们期望城市数字治理中既有“智能”又有“人工”,技术赋能并非技术万能,面对“技术悬浮”的可能性,城市数字治理需要尊重人的智慧和参与,实现人机协作而不是将人变为机器的附庸或被其取代。技术赋能不是技术主宰,应以人为本,在城市数字治理中更需要尊重人的自主性,在技术的赋能下,更需要拥抱人文关怀,建设有情感、有温度的城市。(五)我们期望城市数字治理要“化零为整”我们期望城市数字治理要化零为整,构建统筹协同的治理架构。当前,许多城市在治理结

12、构上仍呈现为“碎片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将城市视为一个整体。城市问题种类繁多且相互关联,城市数字治理需要通盘考虑城市问题,注重城市治理各个方面的系统协调,才能实现对城市各个组件和要素的精细治理。我们期待城市数字治理能够修炼整体性的“内功”,增强协同性的“外力”,推动实现全场景、全过程、全要素的综合管理和服务。007(六)我们期望城市数字治理能“细水长流”城市数字治理往往“一掷千金”,其建设与运行不只在一朝一夕,需要不断投入人力物力进行建设、运维和迭代升级。相较于传统的城市治理,城市数字治理更具动态性和长期性,如果其边际效益长期小于边际成本,将不利于城市数字治理的可持续发展,也不会真

13、正得到市民的欢迎和支持,最终沦为“急功近利”“打肿脸充胖子”甚至“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城市数字治理建设的资金来自于纳税人,每一笔钱都应该花得精准、花出效益,需要把握好投入成本与治理成效之间的平衡,需要注重城市发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目标的有机结合,做到成本投入量力而行,不做“一锤子买卖”。(七)我们期望城市数字治理能“张弛有度”“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数字技术的引入应有助于增强城市治理的韧性,提高风险应对的“敏捷性”,加强日常运作的“适应性”。在城市数字治理过程中应保持张弛有度的节奏和步伐,使数字治理下的城市不仅是可以“奔跑”起来的“大象”,还可以是灵活应对外界迅速变化的敏捷的“大象”

14、。(八)我们期望城市数字化治理能“开诚布公”透明意味着政府行为和结果信息的充分披露,以保障公众对政府的知情权,透明度是现代政府治理的目标与愿景,也是善治的一个重要价值标准。在数字时代,公开透明的内容和形式也需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城市数字治理需公开透明与知情同意并行,不仅应包括行政过程的公开透明,还需要实现处理个人信息的公开透明和算法的公开透明,并在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时遵循知情同意原则。008四、什么是我们“担忧”的城市数字治理?(一)我们担心城市数字治理变成一座“虚中楼阁”近年来,数字技术被广泛引入到城市治理过程中,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也日益加大,然而产生的实际效果却相对有限。作为形式主义在数字时

15、代的新变种,数字形式主义普遍存在并仍在蔓延,并借助于新技术条件变得更加隐蔽,盲目重复建设、忽视实际成效、陷入指标陷阱等。多种类型的形式主义在不同程度上抵消了数字技术的赋能作用、消磨了治理改革的决心意志,可能使城市数字治理变成一座“虚中楼阁”。(二)我们担心城市数字治理让人“裸奔”在数字时代,数据与社会中的所有个体都密切相关,渗入到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直接影响个人权益乃至人格尊严,因此对个人数据尤其是关键隐私信息的保护是城市数字治理必须守牢的底线。然而,在一些地方的城市数字治理中发挥基础作用的大数据技术却在数据的采集利用上愈发“贪得无厌”。在一些城市的数字治理实践中,“以隐私换便利”似乎成了不经

16、市民知情和同意即可采用的默认选项,导致信息采集过度,隐私泄露频发,也使得市民对进入“数字裸奔时代”的担忧不断加重,长此以往将会降低市民对城市数字治理的信任度和配合度。009(三)我们担心城市数字治理让人别无选择、无处可逃在城市治理的数字化进程中,一些本应作为服务对象的人正日益失去了自主选择的权利,既被前台强行“安排”,别无选择;又被后台隐形“算计”,无处可逃。在城市治理中引入数字技术的初心和本意本应是为市民获得公共服务提供新的选项、为市民实现自我提升和发展提供新的机会、为特殊群体获得基础保障和托底提供新的手段,以增强而不是削弱人的自主性,更不是使其为“数字难民”。(四)我们担心城市数字治理无所

17、不用其“技”城市数字治理需要平衡好技术与人的关系。一方面,应当对新技术的产生、发展和应用保持敏锐和开放的态度,避免因过度保守而错失借助技术推动改革的机会;另一方面,技术并非“自动”,不会在“真空环境”中自己产生作用,其对城市治理的赋能作用必然要依赖于人的选择和决策。然而,在许多城市的数字治理实践中,技术本身似乎成为了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这种技术中心主义或“技术崇拜”会弱化人的作用,扭曲人的行为,对城市数字治理取得实效带来不利影响。(五)我们担心城市数字治理“墨守成规”数字技术通常被视为“破局者”和“助推剂”而被引入在城市治理,为破解城市治理问题带来新理念、新方法,以破除既有治理模式的弊

18、端。但在一些城市的治理数字化转型实践中,技术常常被用于维持甚至加强不合理的现状,以强化传统治理模式和固化既有治理格局,其推动变革的潜力似乎被消解掉了,却反而成为了进一步推动改革和转型的阻力。010五、总结与展望本报告总结了中国城市数字治理的得与失,阐述了我们对城市数字治理的“盼”与“忧”。“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期望城市数字治理是一首“交响曲”,我们期望城市数字治理“厚此不能薄彼”,我们期望城市数字治理要“量体裁衣”,我们期望城市数字治理既有“智能”又有“人工”,我们期望城市数字治理要“化零为整”,我们期望城市数字治理能“细水长流”,我们期望城市数字治理要“张弛有度”,我们期望城市数字

19、治理能“开诚布公”“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我们也担心城市数字治理成为一个个“虚中楼阁”,我们担心城市数字治理让人“裸奔”,我们担心城市数字治理让人别无选择、无处可逃,我们担心城市数字治理无所不用其“技”,我们担心城市数字治理“墨守成规”“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城市数字治理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城市数字善治的道路也并非一片坦途。面对困境、挫折与虚伪,我们也许会感到忧虑,我们也会备受煎熬,然而我们不能停下前进的脚步,因为希望就在我们自己身上。人与城市是互相成就的,人人都可以是超级英雄,城市数字治理把我们每一个人抛回给了自己,把对未来的责任压在

20、我们每一个人的肩膀上。对每一个市民而言,我们可以抱怨自己不够俊美、不够聪慧、不够富有,但如果我们放弃体验参与城市数字善治,我们就剥夺了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善。无论我们生活在哪个城市,她未来的命运就掌握在我们每一个人手中,离不开每一位市民的参与和反馈,让我们告别耳语、朗声合唱,满怀热忱,携手推动城市数字善治的到来。011联合发布方复旦大学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浙大城市学院城市大脑研究院附录报告作者团队郑磊、王翔、刘新萍、韩笑、张宏、侯铖铖、蒋佳钰、华蕊012专家顾问参与讨论注:专家顾问名单按照姓氏拼音排序注:参与讨论人员名单按照姓氏拼音排序013参考文献1 Dunleavy P,Margetts

21、H Z.The Second Wave of Digital Era Governance:a quasi-paradigm for government on the Web 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0.2 谭九生,杨建武.智能时代技术治理的价值悖论及其消解 J.电子政务,2020(09):29-38.3 胡海波,娄策群.数据开放环境下的政府数据治理:理论逻辑与实践指向 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9(07):41-47.4 孟天广.政府数字化转型的要素、机制与路径兼论“技术赋能”与“技术赋权”的双向驱动J.治理研究,2021,37(

22、01):5-14+2.5 钱学胜,唐鹏,胡安安,戴伟辉,凌鸿.智慧城市技术驱动反思与管理学视角的新审视 J.电子政务,2021(04):30-38.6 薛泽林,吴晨.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美国实践与启示 J.电子政务,2022(04):91-100.7 李文钊.超大城市的互动治理及其机制建构以北京市“接诉即办”改革为例 J.电子政务,2021(11):12-218 阿尔伯特梅耶尔,曼努埃尔佩德罗,谢嘉婷,翁士洪.治理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治理的文献回顾 J.治理研究,2020,36(02):90-99.9 陈兵.激发数据要素的生命力与创造力 J.人民论坛,2021(Z1):34-37.10 刘诚.数

23、字经济监管的市场化取向分析 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20(Z1):35-42.11 郑磊.开放政府数据的价值创造机理:生态系统的视角 J.电子政务,2015(07):2-7.12 Klievink B,Janssen M.Realizing joined-up government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age models for transformationJ.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09,26(02):275-284.13 徐晓新,张秀兰.数字经济时代与发展型社会政策的 2.0J.江苏社会科学,2021(

24、01):11-23+241.14 史晨,耿曙,钟灿涛.应急管理中的敏捷创新:基于健康码的案例研究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37(16):48-55.15 陈炳,方海宾,赵文文.政务中台在数字政府建设中的作用初探 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05):131-136.16 史晨,马亮.互联网企业助推数字政府建设基于健康码与“浙政钉”的案例研究 J.学习论坛,2020(08):50-55.17 钟伟军.公民即用户:政府数字化转型的逻辑、路径与反思 J.中国行政管理,2019(10):51-55.18 北京大学课题组.平台驱动的数字政府:能力、转型与现代化 J.电子政务,202

25、0(07):2-30.19 史晨,钟灿涛,耿曙.创新导入的接力赛健康码案例中的初创企业、平台企业和地方政府 J.科学学研究,2021,39(01):161-169.20 White G,Zink A,Codec L,et al.A digital twin smart city for citizen feedbackJ.Cities,2021(03):1-16.21 王亚玲.公众参与:智慧城市向智慧社会的跃迁路径 J.领导科学,2019(02):115-117.22 腾讯研究院.WeCity 未来城市 2.0 白皮书 R.2020.23 沈永东,陈天慧.多元主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共治模式以宁

26、波市鄞州区为例 J.治理研究,2021,37(04):82-89.24 赵娟,王烨,张小劲.公众诉求与回应性监管:基于政务热线大数据的社会性监管创新对三类社会性监管领域的比较分析 J.电子政务,2021(02):15-26.25 Zhao T,Wu Z.CitizenState Collaboration in Combating COVID-19 in China:Experiences and Less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ProductionJ.The American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2020,50

27、(3):027507402094245.26 联合国人居署.新城市议程 R.2016.27 罗燕,黄建云,肖洪未.“包容性”内涵及其对我国城市规划工作的启示 J.城市发展研究,2018,25(08):1-6.28 伊德 T.技术与生活世界 M.韩连庆,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3-4.29 Larson J,Mattu S,Kirchner L,et alHow we analyzed the COMPAS recidivism algorithm?EB/OL.(2016-05-23).2022-07-08.https:/www.propublica.org/article/how-

28、we-analyzed-the-compas-recidivism-algorithm.30 谭 九 生,杨 建 武.智 能 时 代 技 术 治 理 的 价 值 悖 论 及 其 消 解 J.电 子 政 务,2020(09):29-38.DOI:10.16582/ki.dzzw.2020.09.003.01431 Kitchin R,McArdle G.What makes big data,big data?Exploring the on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26 datasetsJ.Big Data&Society,2016,3(01):1-10.32

29、格林 B.足够智慧的城市:恰当技术与城市未来 M.李丽梅,译.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0:130.33 关爽.智慧城市主义的理论反思、转型路径与实践价值 J/OL.电子政务:1-112022-07-16.http:/ 孙琪,陈娟.游离在数字化政治生活参与之外的公民:致因、风险与规避 J.学术探索,2022(01):41-48.35 UNCTAD.Digital economy report 2019:Value creation and capture:implication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EB/OL(2020-10-06)2022-07-08.ht

30、tps:/doi.org/10.18356/c7dc937a-en.36 董君,洪兴建.数字鸿沟的内涵、影响因素与测度 J.中国统计,2019(12):71-73.37 BRA DBROOK G,FISHER J.Digital equality reviewing digital inclusion activity and mapping the way forwardsJ.Citizens Online.2004.38 范梓腾,宁晶,魏娜.社交媒体用户的算法推荐内容接受度研究 J.电子政务,2021(07):113-124.39 徐芳,马丽.国外数字鸿沟研究综述 J.情报学报,2020,

31、39(11):1232-1244.40 Leydesdorff L,Deakin M.The Triple-Helix Model of Smart Cities:A Neo-Evolutionary PerspectiveJ.Journal of Urban Technology,2011,18(02):53-63.41 曾粤亮.城市数字包容项目要素及公共图书馆参与策略分析以美国数字包容领导奖项目为例J.图书馆建设,2018(08):67-74.42 杨达,林丽.“绿色联动”:日本数字政府转型的战略透视 J.中国行政管理,2021(11):138-144.43 张一琪.数字社会谁都不能少 N

32、.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09-21(05).44 郑从卓,顾德道,高光耀.我国智慧社区服务体系构建的对策研究 J.科技管理研究,2013,33(09):53-5645 张蔚文,金晗,冷嘉欣.智慧城市建设如何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新冠疫情考验下的杭州“城市大脑”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50(04):117-129.46 钟伟军.公民即用户:政府数字化转型的逻辑、路径与反思 J.中国行政管理,2019(10):51-55.47 刘曦绯,高笑歌.乡村数字治理如何跨越“表面数字化”陷阱基于“公民即用户”视角的分析 J.领导科学,2021(04):28-30.48 王长征,彭小兵

33、.从“窗口”到“端口”:地方政务中心的数字治理逻辑基于S市的动态跟踪调查J.电子政务,2021(10):81-91.kl.49 郑磊.数字治理的“填空”与“留白”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1(23):106-112.50 吴克昌,闫心瑶.数字治理驱动与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变革基于广东省的实践 J.电子政务,2020(01):76-83.51 http:/aei.pitt.edu/1228/1/living_work_gp_follow_COM_97_390.pdf 52 Diana Ishmatova and Toshio Obi.m-Government Services:User Needs

34、 and ValueJ.I-WAYS,Digest of Electronic Commerce Policy and Regulation,2009,32(1):39-46.53 张鸣春.从技术理性转向价值理性:大数据赋能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挑战与应对 J.城市发展研究,2020,27(02):97-102.54 智慧城市建设如何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新冠疫情考验下的杭州“城市大脑”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50(04):117-129.55 谢新水.论源于人性的人工智能监管难题 J.探索,2020(02):34-44.56 向玉琼,谢新水.数字孪生城市治理:变革、困境与对策

35、J.电子政务,2021(10):69-80.57 张蔚文,金晗,冷嘉欣.智慧城市建设如何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新冠疫情考验下的杭州“城市大脑”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50(04):117-129.58 郑磊.数字治理的“填空”与“留白”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1(23):106-112.59 郭金元,陈志霞.信息技术治理繁文缛节的二元悖论及其反思 J.电子政务,2022(04):101-113.01560 吴晶晶.从数字治理走向数字善治的路径探索 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22(02):73-81.61 郭春镇.对“数据治理”的治理从“文明码”治理现象谈起 J.法律科学

36、(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21,39(01):58-70.DOI:10.16290/ki.1674-5205.2021.01.008.62 于少青.大数据时代城市治理的价值归宿基于马克思科技观视角 J.上海城市管理,2016,25(03):74-78.63 金观涛等.赛先生的梦魇:新技术革命二十讲 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9.64 陈水生.技术、制度与人本:城市精细化治理的取向及调适 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4(03):122-128.65 毛子骏,黄膺旭.数字孪生城市:赋能城市“全周期管理”的新思路 J.电子政务,2021(08):67-79.66 白鸥,李拓宇.

37、从竞争优势到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动态能力研究 J.研究与发展管理,2021,33(06):44-57.67 朝晖.多元经济空间交互运行,数字治理驱动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51(01):5-9.68 许峰.地方政府数字化转型机理阐释基于政务改革“浙江经验”的分析 J.电子政务,2020(10):2-19.69 吴朝晖.多元经济空间交互运行,数字治理驱动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51(01):5-9.70 汪玉凯.提高数字治理能力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 J.国家治理,2020(43):32-37

38、71 张明斗,刘奕.新时代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框架及路径研究 J.电子政务,2019(09):76-84.72 李文钊.数字界面视角下超大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原理以城市大脑为例 J.电子政务,2021(03):2-16 73 赵新峰,李水金,王鑫.协同视阈下雄安新区创新共同体治理体系的建构方略 J.中国行政管理,2020(06):44-50.74 何彦彬,白庆华.从公共产品视角分析电子政务建设的成本效益 J.情报杂志,2007(11):97-100.75 曹凯.电子商务的今天就是电子政务的明天 J.计算机与网络,2014,40(20):6.76 薛 泽 林,吴 晨.城 市 治 理 数 字 化 转 型

39、 的 美 国 实 践 与 启 示 J.电 子 政 务,2022(04):91-100.DOI:10.16582/ki.dzzw.2022.04.008.77 郑磊.数字治理的“填空”与“留白”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1(23):106-112.DOI:10.16619/ki.rmltxsqy.2021.23.010.78 H.Rainey,P.Steinbauer,“Galloping Elephants:Developing Elements of a Theory of Effective Government Organizations”,Journal of Public Admi

40、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Vol.9,No.1(1999),pp.1-32.79 于文轩,刘丽红.算法规制的敏捷治理 J.新视野,2022(03):66-72.80 南锐,朱文俊.面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特大城市韧性治理:衍生逻辑、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J.学习论坛,2022(04):55-65.DOI:10.16133/ki.xxlt.2022.04.006.81 南锐,王竞杰,朱文俊.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市场参与:生成逻辑、风险溢出与逆风险选择 J.当代财经,2022(02):28-40.DOI:10.13676/36-1030/f.2022.02.005.82

41、 于文轩.奔跑的大象:超特大城市的敏捷治理 J.学海,2022(01):139-149.DOI:10.16091/32-1308/c.2022.01.013.83 俞可平.治理与善治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3-108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EB/OL.2022-07-15.http:/ 杨开峰,杜亚斌.政府透明感知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中国地方治理综合调查的实证分析 J.社会科学研究,2022(02):43-56.86 马亮.电子政务使用如何影响公民信任:政府透明与回应的中介效应 J.公共行政评论,2016,9(06):44-63+196.8

42、7 吴新慧.数字信任与数字社会信任重构 J.学习与实践,2020(10):87-96.DOI:10.19624/42-1005/c.2020.10.011.88 庞 明 礼,王 晓 曼,于 珂.大 数 据 背 景 下 科 层 运 作 失 效 了 吗?J.电 子 政 务,2020(01):65-75.DOI:10.16582/ki.dzzw.2020.01.007.89 Toward algorithmic transparency and accountabilityJ.Simson Garfinkel,Jeanna Matthews,Stuart S.Shapiro,Jonathan M.S

43、mith.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17(9)01690 梅杰.技术适配城市:数字转型中的主体压迫与伦理困境 J.理论与改革,2021(03):90-101.91 徐 建 光.隐 私 政 策 视 角 下 移 动 政 务 APP 用 户 个 人 隐 私 保 护 评 价 研 究 D.武 汉 大 学,2020.DOI:10.27379/ki.gwhdu.2020.001125.92 李延舜.我国移动应用软件隐私政策的合规审查及完善基于 49 例隐私政策的文本考察 J.法商研究,2019,36(05):26-39.DOI:10.16390/ki.issn1672-0393

44、.2019.05.004.93 王翔.我国电子政务的内卷化:内涵、成因及其超越 J.电子政务,2020(06):63-72.94 郑磊.数字治理的效度、温度和尺度 J.治理研究,2021,37(02):5-16+2.95 付秀荣.破除形式主义的老套路与新变种 J.国家治理,2020(25):17-19.96 陈新.注意力竞争与技术执行:数字化形式主义的反思及其超越 J.社会科学战线,2021(08):229-234.97 钟伟军.公民即用户:政府数字化转型的逻辑、路径与反思 J.中国行政管理,2019(10):51-55.98 吴晶晶.从数字治理走向数字善治的路径探索 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

45、022(02):73-81.99 赵玉林,任莹,周悦.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压力型体制下的基层数字治理基于 30 个案例的经验分析 J.电子政务,2020(03):100-109.100 张紧跟.警惕“互联网+政务”披上形式主义外衣 J.人民论坛,2019(25):39-41.101 黄建伟,刘军.欧美数字治理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J.中国行政管理,2019(06):36-41.102 文宏,李慧龙.府际关系视角下基层形式主义的本质与逻辑重思 J.探索与争鸣,2019(11):102-110+159.103 张丽,陈宇.基于公共价值的数字政府绩效评估:理论综述与概念框架 J.电子政务,2021(

46、07):57-71.104 杰瑞穆勒.指标陷阱:过度量化如何威胁当今的商业、社会和生活 M.东方出版中心,2020:36.105 赵玉林,任莹,周悦.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压力型体制下的基层数字治理基于 30 个案例的经验分析 J.电子政务,2020(03):100-109.106 赵玉林,任莹,周悦.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压力型体制下的基层数字治理基于 30 个案例的经验分析 J.电子政务,2020(03):100-109.107 陈荣卓,刘亚楠.城市社区治理信息化的技术偏好与适应性变革基于“第三批全国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实验区”的多案例分析 J.社会主义研究,2019(04):112-120.108

47、 杨雪冬.地方数字政府建设的成绩与问题 EB/OL.2022-07-15.https:/ 赵玉林,任莹,周悦.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压力型体制下的基层数字治理基于 30 个案例的经验分析 J.电子政务,2020(03):100-109.110 李齐.信息社会简约高效基层管理体制的构建 J.中国行政管理,2018(07):63-70.111 胡小明.大数据应用的误区、风险与优势 J.电子政务,2014(11):80-86.112 郭宁宁.整体性治理视域下数字政府建设的协同困境与整合策略 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21(02):29-36.113 李晓方,谷民崇.公共部门数字化转型中的“数字形式主义”

48、:基于行动者的分析框架与类型分析 J.电子政务,2022(05):9-18.114 董淑芬,李志祥.大数据时代信息共享与隐私保护的冲突与平衡 J.南京社会科学,2021(05):45-52+70.115 梅杰.技术适配城市:数字转型中的主体压迫与伦理困境 J.理论与改革,2021(03):90-101.116 彭诚信.数据利用的根本矛盾何以消除基于隐私、信息与数据的法理厘清 J.探索与争鸣,2020(02):79-85+158-159+161.117 郭雪慧.人工智能时代的个人信息安全挑战与应对 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51(05):157-169.118 董淑芬,李志祥

49、.大数据时代信息共享与隐私保护的冲突与平衡 J.南京社会科学,2021(05):45-52+70.119 刘宪阁,白怡雯.数据防疫背景下的信息公开与隐私保护 J.青年记者,2021(08):33-34.120 刘军平,杨芷晴.人脸识别数据保护困境及其法律应对 J.科技与法律(中英文),2021(06):18-28.121 金元浦.论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数据的泄露与保护 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1(03):18-29.017122 高翔.超越政府中心主义:公共数据治理中的市民授权机制 J.治理研究,2022,38(02):15-23+123-124+2.DOI:10.15944

50、/ki.33-1010/d.2022.02.013.123 刘智新,刘俊萍,孙明雷,赵子华,于丹丹,王晨,邹丹丹,赵娟,赵燕玲,梁立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公众对患者隐私泄露情绪反应及行为应对分析 J.中国公共卫生,2022,38(05):624-628.124 王浦劬,孙响.公众的政府满意向政府信任的转化分析 J.政治学研究,2020(03):13-25+125.125 Cottrill C D,Jacobs N,Markovic M,et al.Sensing the City:Designing for Privacy and Trust i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51、J.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2020,63(5):102453.126 高一飞.数字时代的人权何以重要:论作为价值系统的数字人权 J.现代法学,2022,44(03):150-165.127 郑春勇,朱永莉.论政企合作型技术治理及其在重大疫情防控中的应用基于中国实践的一个框架性研究 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1(02):57-66.128 郑磊.数字治理的效度、温度和尺度 J.治理研究,2021,37(02):5-16+2.129 李文钊.双层嵌套治理界面建构: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方向与路径 J.电子政务,2020(07):32-42.130 史晨,马亮

52、.互联网企业助推数字政府建设基于健康码与“浙政钉”的案例研究 J.学习论坛,2020(08):50-55.131 屈晓东.数字政府视角下网上行政审批的特点、困境与突破策略 J.理论导刊,2018(12):54-58.132 石颖.算法歧视的缘起、挑战与法律应对 J.甘肃政法大学学报,2022(03):58-68.133 郑智航,徐昭曦.大数据时代算法歧视的法律规制与司法审查以美国法律实践为例 J.比较法研究,2019(04):111-122.134 周荣超.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算法歧视及其消除 J.领导科学,2021(06):100-103.135 梅杰.技术适配城市:数字转型中的主体压迫与伦理困

53、境 J.理论与改革,2021(03):90-101.136 张成福,谢侃侃.数字化时代的政府转型与数字政府 J.行政论坛,2020,27(06):34-41.137 安永军.应用强度:技术治理效率悖论的一种新解释基于 B 市“12345”热线的实践分析 J.探索,2022(01):149-162.138 苏明,陈巴特尔.数字人权的挑战与治理 J.电子政务,2022(03):101-112.139 吕峰,李圭泉.弃人化管理时代要来?J.清华管理评论,2017(09):32-37.140 黄建伟,陈玲玲.中国基层政府数字治理的伦理困境与优化路径 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

54、(02):14-19.141 何哲.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转型与行政伦理:机器能否管理人?J.电子政务,2017(11):2-10.142 谢小云,左玉涵,胡琼晶.数字化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基于人与技术交互的视角 J.管理世界,2021,37(01):200-216+13.143 杰瑞穆勒.指标陷阱:过度量化如何威胁当今的商业、社会和生活 M.东方出版中心,2020:319-20.144 王法硕.社交媒体信息超载如何影响公务员工作投入?J.电子政务,2020(11):48-58.145 余哲西,郭妙兰.直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五大病症 J.中国纪检监察,2019(15):44-45.146

55、张乾友.“被指标治理”模式的生成及其治理逻辑 J.探索与争鸣,2021(02):107-116+179+181.147 谈婕,高翔.数字限权:信息技术在纵向政府间治理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基于浙江省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改革的研究 J.治理研究,2020,36(06):31-40.148 贾开.人工智能与算法治理研究 J.中国行政管理,2019(01):17-22.149 向玉琼.流动社会中数字治理的优势、风险与完善 J.探索,2022(02):153-163.150 简芳汀.构建虚拟政府:信息技术与制度创新 M.邵国松,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8.151 杜宝贵.智能官僚主义的识别与治

56、理 J.国家治理,2020(25):20-22.152 郑磊.数字治理的效度、温度和尺度 J.治理研究,2021,37(02):5-16+2.153 秦燕,李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基层数字治理及其关系优化基于治理关系中的基层避责与信息茧房视角 J.理论探讨,2020(06):167-175.154 秦燕,李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基层数字治理及其关系优化基于治理关系中的基层避责与信息茧房视角 J.理论探讨,2020(06):167-175.DOI:10.16354/ki.23-1013/d.2020.06.026.018155 单勇.跨越“数字鸿沟”:技术治理的非均衡性社会参与应对 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9(05):68-75+82+2.156 徐梦周,吕铁.赋能数字经济发展的数字政府建设:内在逻辑与创新路径 J.学习与探索,2020(03):78-85+175.157 杨凤春.论中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政府能力平衡问题 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06):83-88.158 鲍静,贾开.数字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原则、框架与要素 J.政治学研究,2019(03):23-32+125-126.159 郭春镇.对“数据治理”的治理从“文明码”治理现象谈起 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21,39(01):58-70.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城市大脑研究院:2022中国城市数字治理报告(20页).pdf)为本站 (X-iao)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