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 上海品茶 > 上海品茶 > 报告解读 > BAIN&COMPANY:2020年中国购物者报告:,新冠疫情引发购物者行为巨变(附下载)

BAIN&COMPANY:2020年中国购物者报告:,新冠疫情引发购物者行为巨变(附下载)

三个皮匠微信公众号每天给您带来最全最新各类数据研究报告


今年是我们连续第九年跟踪调查中国消费者的真实购物行为。持续的跟踪研究帮助我们对中国家庭购买消费的106个快速消费品品类建立了长期的认识。在过去的八年中,我们每年分析了包装食品、饮料、个人护理和家庭护理这四大消费品领域中的26个品类1。今年,我们还着重研究了另外19个品类2。上述品类占据了快速消费品市场总额八成,全面而综合地呈现出中国快速消费品市场现状。


在我们经历新冠疫情带来的历史性时刻之际,今年的报告深入研究了2020年前几个月疫情造成的消费者行为变化,并针对未来恢复的不确定性,总结对消费品公司和零售商的启示。
快速消费品市场增长稳健
首先,让我们来看疫情前的市场发展情况。在经历了多年强劲的销售额增长后,中国快速消费品行业在2017和2018年连续两年增长放缓,但增速稳定在5.2%。2019年,市场总体增长5.5%,较前两年稳中有升,增势良好。
但在稳定增长之下,不同品类之间延续了“双速增长”态势。我们从《2016年中国购物者报告》开始提出的双速增长现象依然存在:食品饮料品类、个人和家庭护理品类继续以完全不同的速度增长。
2019年,包装食品销售额增长1.9%,相比上一年的4.5%大幅下滑,主要是因为平均售价增速下降。饮料增长2.9%,超越2018年的1.6%。个人和家庭护理品类的增长要快得多,延续了双速增长的现象。个人护理品类的销售额增长11.8%,家庭护理品类增长9.4%,均创下历史之最。销量的加速增长大大抵消了平均售价增速放缓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带动销售额上扬。
双速增长现象在若干重要领域中最为明显。符合健康生活方式的商品尤其增长迅猛。比如从2017年到2019年,随着卫生意识的提高,消毒用品的销量和平均售价分别达到5%和13%的复合年增长率。另一方面,不健康、容易导致发胖的商品出现销售额下滑。
销量反弹,高端化步伐放缓
除了不同品类之间的双速增长现象,销量和价格也呈现双速增长的走势。快速消费品整体销量增长2.0%,较2018年的0.7%突飞猛进。但是,平均售价增速从4.5%下滑至3.4%,表明快速消费品公司不能像过去几年那样单纯依靠高端化。高端化是指以超过通胀率的速度提高平均售价的能力,2019年中国的通胀率为2.9%。
在许多消费品品类中,低价位的平价/大众细分市场与高端品类比翼齐飞,双双实现快速增长。这种消费分化趋势始于2019年,在疫情爆发的头几个月进一步加速,许多中国消费者忧心忡忡,开始对性价比更为关注,我们将在后文详细阐述这一点。平价/大众商品的崛起导致价格增长放慢,在有些品类中甚至出现价格下跌。 
渠道分布变化情况:O2O和直播助力线上增长
线上渠道继续攻城略地,领先线下渠道。2019年,电商增长35.2%,进一步抢夺大卖场份额。其中大卖场份额下降3.4%, 杂货店更是在商超和O2O的冲击下,大幅下滑7.2%。便利性是中国零售线上化趋势的一大推动因素。对便利性的追求让O2O业务遍地开花,在2019年快速消费品的销售额中,O2O占到了4.3%,同时对维持线下渠道的销量起到重要作用。新零售将线下实体店与线上零售有机结合,形成全面的生态系统,模糊了线上线下间的界线。
2019年,直播电商的快速崛起绝对是中国线上零售市场的大事件。生动吸睛的个性化线上直播作为销售渠道,售卖从口红到方便面的各类商品,火爆一时。直播不但提供身临其境的体验和个性化推荐,更在疫情隔离期间,替代实体店购物成为了新的娱乐手段。三年前还默默无闻的直播电商,2019年增长三倍有余,占到了线上零售(不只是快速消费品) 总额的4%和总体零售额的1%。但是直播也面临着一项挑战:许多商品都靠促销让利,压低了平均售价。
2019年,除了火爆的直播外,线上购物节增多,线上化步伐稳定,导致多数品类的促销率走高,尤其是个人护理、家庭护理和婴儿品类。2019年,总体线上促销率从40%上升到43%。同时,线下促销率也从22%增加到了23%。
与过去几年一样,我们跟踪了电商渗透率,将各大品类分成四个梯队。
第一梯队中的品类电商渗透率较高,渗透率增速较低。其中很多品类(如婴儿纸尿裤、婴儿配方奶粉、护肤品、化妆品等)的电商渗透率增长已趋饱和。为此,有些公司开始向全渠道转型。
二三梯队中包含纸制品、衣物洗涤用品、巧克力和饼干等品类,电商渗透率稳步提升。其中一大推动因素就是高端化抵消了配送成本。
第四梯队包含了口香糖、糖果和饮料等冲动消费型品类,由于配送成本较高,电商渗透率的增长空间受限。
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绝地反击
过去九年中,外资和本土品牌之间的博弈日趋白热化。今年可谓是一个转折点,外企品牌的增速首次超越本土品牌。2019年,外资快速消费品企业增长9.5%,而本土企业增速为7%。部分企业增势惊人:比如,欧莱雅在2019年的销售额就猛增35%。
变化背后,蓄力已久。事实上,在过去的三年中,外资企业已经摸索出了逐鹿中国市场的致胜秘诀,即我们所谓的“4D”法则:专为中国消费者设计,实现中国团队自主决策,以中国速度执行,推动中国业务数字化。(参见贝恩署名文章《加码中国消费品市场正当时》)此外,外资品牌还通过高端化的战略布局,增速超越本土企业。
本报告还根据品牌规模比较了各品牌的业绩表现。在去年的中国购物者报告系列一《三大趋势引领未来:高端化、小品牌和新零售》中,我们阐述了成熟大品牌遭遇新势力品牌的强力阻击。尽管大品牌相对顺利地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但是在2019年,前20大品牌在多数品类中仍然持续被小品牌抢占份额。
新冠之下,部分品类何以逆势增长
新冠疫情危机给民众和企业造成了沉重打击,中国消费者的行为几乎在一夜间发生了巨大转变。全国上下经历了封锁隔离和缓慢复工复产之后,消费者也在快速调整消费模式。
首先,消费者缩减开支。2020年一季度,总体零售额下滑19%,创下有史以来最大跌幅。快速消费品总体支出下跌6.7%,其中,食品和饮料下跌7.7%,其它品类下跌4.6%。
健康卫生品类在疫情中销售火爆,未来也将保持增长。而非必需型和冲动消费型品类则在疫情之中遭受重创,恢复缓慢。领先品牌和本土品牌受益于消费者信任和本土元素,损失较小。
此外,疫情还有两大影响:疫情加快了2019年萌现的“追求性价比”趋势,线上化趋势也有所提速。消费者由于疫情隔离在家,别无选择只能依赖网购,即使线下门店开张之后,很多人还是继续选择网购,在快消品品类尤为明显。总体而言,线上渠道在2020年一季度同比增长19%,趋势向好,而线下渠道则下跌13%。
新冠疫情对快速消费品企业的影响可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的品类在疫情期间迅猛增长,并在恢复期持续增长,主要集中在个人清洁等卫生品类,以及居家常备品类。由于疫情期间有更多的人选择在家做饭,酱油销售高歌猛进。出行禁令解除之后,消费者对健康更为关注,同时对居家活动兴趣依旧。因此,该类产品的销售依然坚挺。 
第二种类型在居家隔离期间猛增,而后趋于稳定,主要集中在冷冻食品、瓶装水和家庭清洁用品等品类。消费者在疫情期间大量囤货,在疫情结束后备货充足。第三种类型呈现V型复苏曲线,包括啤酒、护肤品和宠物食品。疫情期间销售猛跌,之后随着消费者购买需求重现,又快速反弹。最后一类在疫情期间减少,但可能沿L型或U型曲线缓慢恢复。相关品类包含化妆品这种非必需品,戴上口罩之后无用武之地,还有糖果等冲动型品类。
2020年中国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包括地缘政治,失业率,政府债务及通胀,经济发展遭遇更大的挑战。面对如此不确定的未来,经济学家对未来前景也各执一词,有些甚至预测经济完全恢复需一年以上时间。
我们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领导团队需花更多时间筹划恢复方案和调整计划。面向未来,品牌商和零售商需推动转型,对消费者需求重新认识,实现业务模式的更新和迭代。
对品牌商和零售商的启示
展望未来,品牌商必须通过密切跟踪后疫情时代的消费者行为进行进行策略的更新和迭代。他们需要考虑通过推出相关新产品,同时布局高端和平价两个细分市场,对产品组合做出相应调整。此外,品牌还应发力制胜渠道,尤其是线上、O2O和直播渠道。即使形势仍充满不确定性,品牌商也应该遵循“4D”法则,建立本土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专为中国消费者设计,实现中国团队自主决策,以中国速度执行,推动中国业务数字化。
后疫情时代,零售商需更加密切关注消费者趋势,有的放矢地聚焦在最为关键的领域。随着消费者健康养生意识的提高,“赢在生鲜”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零售商还需要加快电商发展,精选产品组合,聚焦爆款聚焦爆款单品,并重点发展疫后受到消费者追捧的新产品。运营优化需要以变革转型为前提,在推动灵活配送的同时,化繁为简,构建实时响应的能力,并寻找全渠道策略的盈利之道,平衡O2O业务。(关注公众号“三个皮匠”,获取最新行业报告资讯)

1_页面_01.jpg

1_页面_03.jpg

1_页面_05.jpg

1_页面_06.jpg

1_页面_07.jpg

1_页面_08.jpg

1_页面_09.jpg

1_页面_10.jpg

1_页面_11.jpg

1_页面_12.jpg

1_页面_13.jpg

1_页面_14.jpg

1_页面_15.jpg

1_页面_16.jpg

1_页面_17.jpg

1_页面_18.jpg

点击下载全文


本文标签

本文由作者三个皮匠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本文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报告

医疗器械研发外包服务行业报告(39页).pdf
医疗器械研发外包服务行业报告(39页).pdf

那么,国内医疗器械研发外包服务行业的主要机会在哪里、商业模 式是什么、企业的管理经营现状如何、业务开展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以及未来的趋势是什么?

医药行业数字化创新研究报告(25页).pdf
医药行业数字化创新研究报告(25页).pdf

前前 言言蒸汽机成为第一次科技革命的代表,电力成为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代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代表。那么,数字经济将成为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典型代表之一。医疗健康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数字化技术将会带来颠覆式创新,重塑整个医疗健康产业生态。医药是构建医疗健康生态的支柱,医药行业必

2019创新药领域发展研究报告(39页).pdf
2019创新药领域发展研究报告(39页).pdf

2019创新药领域发展 研究报告 CONTENTS 创新药领域概述创新药领域产业结构 创新药相关数据研究创新药细分领域研究 创新药领域概述 创新药领域主要分类 国内外创新药领域发展差异 创新药领域发展特点 国内创新药政策支持 创新药 化学创新药生物创新药 化 药 靶 向 药 抗 生 素 抗 体 药 溶 瘤 

医药数字化营销服务行业创新报告(30页).pdf
医药数字化营销服务行业创新报告(30页).pdf

 FOCUS 100 医疗产业创医疗产业创 新领域系列报告新领域系列报告 医药数字化营销服务医药数字化营销服务 行业创新报告行业创新报告 前言前言 从 2017 年开始,医保谈判、带量采购、两票制等处方药相关政策的施行,让国内处方药市 场,尤其是仿制药市场,开始逐步脱离长期以来形成的高毛利业态。利润被逐步压缩 

2019H1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报告(30页).pdf
2019H1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报告(30页).pdf

2019H1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报告 数据全面解读2019H1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 在全球范围内,医疗健康领域融资总额 206.3 亿美元 一共发生交易 730 起 2019H1 6.97.3 11.3 28.6 34.8 60.1 116.4 140.7 206.3 144 155 210 358 561 5 

2019未来医疗100强企业成长性分析报告(59页).pdf
2019未来医疗100强企业成长性分析报告(59页).pdf

前 言 “事物的发展总是有迹可循的,弄清一个产业的变化莫过于用数据来做研究。” 政策的完善、消费的升级、科技的进步、产业结构的变迁都会对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带来影响。 蛋壳研究院作为医疗健康产业的观察者、记录者,我们希望挖掘医疗健康产业最具代表性的创新 及潜力企业,并通过对它们的业务数据、产品数据、融资数据  

2019智慧医疗创新大赛白皮书(63页).pdf
2019智慧医疗创新大赛白皮书(63页).pdf

2019智慧医疗创新 大赛白皮书 主办方:移动医疗教育部-中国移动医疗联合实验室 承办方:动脉网、智医疗网 主要观点 三级医院供给关系不平衡,医院供 给方提效减负迫在眉睫 如何解决供给关系不平衡:引入技 术增量 解决医疗不可能三角模型 智慧医疗创新大赛影响力不断全国发散,能有效深 度挖掘偏远地区/小医院数字 

消费升级背景下的高端医疗市场发展报告(44页).pdf
消费升级背景下的高端医疗市场发展报告(44页).pdf

消费升级背景下的 高端医疗市场发展报告 High-end Healthcare market development report under comsumption upgarding 前言 需求升级必然倒逼供给变革,高收入人群的增加推动了高端医 疗市场的发展。在消费升级、政策放开和资本驱动的共同作用 下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