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 上海品茶 > 上海品茶 > 政策解读 >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解读(附原文)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解读(附原文)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主要内容(原文)如下。

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石,是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期待的内在要求,是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重要内容。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现就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根本目的,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进一步发挥政府作用,激发社会力量积极性,优化资源布局,扩大服务供给,构建统筹城乡、公平可及、服务便利、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二)工作原则

——覆盖全民,公益导向。健全促进全民健身制度性举措,扩大公益性和基础性服务供给,提高参与度,增强可及性,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覆盖全民、服务全民、造福全民。

——科学布局,统筹城乡。以需求为导向配置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引导优质资源向基层延伸。对接国家重大战略,促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强化资源集约利用和科技支撑,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和供给方式创新。打造绿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载体,促进全民健身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

——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发挥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激发社会力量积极性,推动共建共治共享,形成全民健身发展长效机制。

(三)主要目标。到2025年,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政府提供的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标准更加健全、品质明显提升,社会力量提供的普惠性公共服务实现付费可享有、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安全有监管,群众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到2035年,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体育健身和运动休闲成为普遍生活方式,人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居于世界前列。

二、完善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全民健身的体制机制

(四)健全全民健身组织网络。积极稳妥推进体育协会与体育行政部门脱钩。体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体育社会组织的政策引导和监督管理。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要加强对会员单位的联系和服务,完善相关标准规范。支持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积极发展单位会员,探索发展个人会员。将运动项目的推广普及作为对单项体育协会的主要评价指标。支持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常态化制度化组织健身活动。鼓励发展在社区内活动的群众自发性健身组织。

(五)夯实社区全民健身基础。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纳入社区服务体系,培育一批融入社区的基层体育俱乐部和运动协会。在社区内活动的符合条件的基层体育组织可依法向县级民政部门申请登记。在社区设立健身活动站点,引导体育社会组织下沉社区组织健身赛事活动。实施社区健身设施夜间“点亮工程”。

(六)推动更多竞技体育成果全民共享。推动体育系统管理的训练中心、基地、体校的健身设施以及运动康复等服务向社会开放。促进国家队训练方法、日常食谱、康复技巧等实行市场化开发和成果转化。建立国家队、省队运动员进校园、进社区制度,现役国家队、省队运动员每年要在中小学校或社区开展一定时间的健身指导服务。建立面向全社会的体育运动水平等级制度,健全服务全民健身的教练员、裁判员评价体系。建立高水平运动队帮扶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机制。

三、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城乡区域均衡发展

(七)按人口要素统筹资源布局。加大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向基础薄弱区域和群众身边倾斜力度,与常住人口总量、结构、流动趋势相衔接。完善农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网络,逐步实现城乡服务内容和标准统一衔接。鼓励有条件的城市群和都市圈编制统一的全民健身规划,促进区域内健身步道、沿河步道、城市绿道互联互通,健身设施共建共享。

(八)优化城市全民健身功能布局。超大特大城市中心城区要推广功能复合、立体开发的集约紧凑型健身设施发展模式。大中城市要加强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全民健身资源布局,打造现代时尚的健身场景。县城城镇化要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健身设施。老城区要结合城市更新行动,鼓励运用市场机制盘活存量低效用地,增加开敞式健身设施。新建城区要结合城市留白增绿,科学规划社区全民健身中心,建设与生产生活空间相互融合、与绿环绿廊绿楔相互嵌套的健身设施。

(九)构建对接国家重大战略的空间布局。结合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以及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完善健身设施布局。研究推动在河北崇礼、吉林长白山(非红线区)、黑龙江亚布力、新疆阿勒泰等地建设冰雪丝路带。支持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支持新疆、吉林共同创建中国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沿太行山和京杭大运河、西安至成都、青藏公路打造“三纵”,沿丝绸之路、318国道、长江、黄河沿线打造“四横”,构建户外运动“三纵四横”的空间布局。

四、打造绿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载体

(十)打造群众身边的体育生态圈。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建设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社会足球场等健身设施,加强乡镇、街道健身场地器材配备,构建多层级健身设施网络和城镇社区15分钟健身圈。新建居住区要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公共健身设施,纳入施工图纸审查,验收未达标不得交付使用。支持社会力量建设“百姓健身房”,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利用自有资源建设共享健身空间。建设国家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

(十一)拓展全民健身新空间。制定国家步道体系建设总体方案和建设指南。支持依法利用林业生产用地建设森林步道、登山步道等健身设施。推进体育公园建设,推动体育公园向公众免费开放。在现有郊野公园、城市公园中因地制宜配建一定比例的健身设施。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不破坏生态、不妨碍行洪和供水安全的前提下,支持利用山地森林、河流峡谷、草地荒漠等地貌,建设特色体育公园,在河道湖泊沿岸、滩地等地建设健身步道,并设立必要预警设施和标识。

(十二)完善户外运动配套设施。加强冰雪、山地等户外运动营地及登山道、徒步道、骑行道等设施建设。加强户外运动目的地与交通干线之间的连接,完善停车、供电、供水、环卫、通信、标识、应急救援等配套设施。公共户外运动空间可配套建设智能化淋浴、更衣、储物等设施。支持建设符合环保和安全等要求的气膜结构健身馆等新型健身场地设施。

(十三)推进健身设施绿色低碳转型。开展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服务提升行动,推广绿色建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实施节能降本改造,加快运用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进场馆管理和赛事服务。制定绿色体育场馆运营评价通用规范。控制大型综合体育场馆的规模和数量,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高品质专项运动场馆。体育场馆建设要与城市风貌、城市文脉、城市精神相适应。户外运动设施不能逾越生态保护红线,不能破坏自然生态系统,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打造运动场景。

(十四)推动健身场地全面开放共享。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要带头开放可用于健身的空间,做到能开尽开。已建成且有条件的学校要进行“一场两门、早晚两开”体育设施安全隔离改造;新建学校规划设计的体育设施要符合开放条件。鼓励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实行免费和低收费政策。支持第三方对区域内学校体育设施开放进行统一运营。鼓励私营企业向社会开放自有健身设施。

五、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赛事活动体系

(十五)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赛事。公开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和单项体育赛事目录及承接标准,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承办赛事。优化体育赛事使用道路、空域、水域、无线电等行政审批流程。修订《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推动体育赛事活动安保服务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发展。

(十六)培育赛事活动品牌。建立分学段、跨区域的四级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建立足球、篮球、排球业余竞赛体系。加快发展以自主品牌为主的体育赛事体系,培育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职业联赛。支持打造群众性特色体育赛事,引导举办城市体育联赛。鼓励群众自发性健身组织举办广场舞、健步走、棋牌等健身活动。

(十七)推动户外运动发展。编制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开展自然资源向户外运动开放试点,制定在可利用的水域、空域、森林、草原等自然区域内允许开展的户外运动活动目录。推动户外运动装备器材便利化运输。鼓励户外运动装备制造企业向服务业延伸发展。

(十八)加强赛事安全管理。落实赛事举办方安全主体责任,严格赛事安全监管责任,责任履行不到位的,依照有关规定严肃追责问责。配足配齐安保力量,强化安保措施,确保各类赛事活动安全顺利举办。建立户外运动安全分级管控体系,分类制定办赛安全标准。制定政府有偿救援标准。支持保险和商业救援服务发展,培育民间公益救援力量。加强户外安全知识教育,引导群众科学认识身心状况、理性评估竞技能力、积极应对参赛风险。

六、夯实广泛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的群众基础

(十九)落实全龄友好理念。建立适合未成年人使用的设施器材标准,培养未成年人参与体育项目兴趣。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向青少年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为老年人使用场地设施和器材提供必要帮扶,解决老年人运用体育智能技术困难问题。营造无障碍体育环境,为残疾人参与全民健身运动提供便利。

(二十)培养终身运动者。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让每个青少年较好掌握1项以上运动技能,培育运动项目人口。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支持体校、体育俱乐部进入学校、青少年宫开设公益性课后体育兴趣班。支持学校、青少年宫和社会力量合作创建公益性体育俱乐部。

(二十一)提高职工参与度。按职业类型制定健身指导方案。发挥领导干部带动作用,组织开展各类健身活动。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配备健身房和健身器材。发挥工会作用,鼓励工会每年组织各类健身活动,并将此纳入工会考核内容。鼓励按照《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办法》规定,使用工会经费为职工购买健身服务。

七、提高全民健身标准化科学化水平

(二十二)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制定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国家标准并动态更新。健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器材装备等标准。修订镇域、城市公共体育设施规划标准。研究制定城市公共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建设标准。加强运动技能、赛事活动、体育教育培训等体育服务领域标准制定修订。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统计监测制度。

(二十三)提高健身运动专业化水平。修订《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发展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指导其依法开展健身志愿服务活动。推动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与教练员职业发展贯通,完善群众体育教练员职称评审标准。深入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完善《全民健身指南》。

(二十四)深化体卫融合。制定实施运动促进健康行动计划。建立体卫融合重点实验室。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强以体育运动康复为特色的专科能力建设。推动国民体质监测站点与医疗卫生机构合作,推广常见慢性病运动干预项目和方法,倡导“运动是良医”理念。

八、营造人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社会氛围

(二十五)普及全民健身文化。将全民健身理念和知识融入义务教育教材。打造一批科学健身传播平台,加大全民健身公益广告创作和投放力度。发挥体育明星正能量,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实施体育文化创作精品工程。加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二十六)强化全民健身激励。向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体育运动水平等级标准达标者颁发证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放体育消费券。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定期发布全民健身城市活力指数。

(二十七)开展全民健身国际交流。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等国际赛事为契机,加强全民健身领域国际交流合作。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搭建合作平台,共同举办群众性体育赛事。加强中华传统体育活动国际交流,支持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走出去。

九、保障措施

(二十八)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领导,发挥国务院全民健身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作用,着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县级以上政府要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实事定期专题研究。

(二十九)注重因地制宜。各地要实事求是提出发展目标,因地制宜选择全民健身发展路径,既坚持一定标准,又防止好高骛远,做到各项指标和政策贴近实际、务实管用。开展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推进城市创建工作。

(三十)完善支撑条件。支持体育院校加强体育管理、社会体育、休闲体育等相关专业建设。加强冰雪运动等紧缺领域教练员培养。中央财政统筹利用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等渠道,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地方财政综合运用中央对地方有关转移支付资金和自有财力,完善支持政策。制定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办法及实施细则。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有意愿的房地产企业以及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社会资本投资全民健身。

(三十一)强化法治保障。加快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研究修订《全民健身条例》。研究制定体育市场管理条例、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办法。完善地方体育行政执法工作机制,将适当事项纳入同级综合执法范畴。健全体育仲裁、监管和信息公开等制度。

(三十二)加强督促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牵头对本意见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测,重大问题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请示报告。各地要根据本意见要求,建立工作落实机制,及时分解任务分工,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专家解读一 | 让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温暖人们的运动生活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8个方面系统提出了29项改革措施,既体现了大刀阔斧推动全民健身治理体系改革的坚定决心,又包含了细针密缕织密扎牢全民健身服务网络的良苦用心,让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温暖人们的运动生活。

一、《意见》是宣言:体现了推动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决心和意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民健身。截至“十三五”末,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37.2%,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达90%以上。取得这一成绩的关键在于我们初步构建起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全民健身发展的提供了前提条件和基本保障。但同时也要看到,一段时间以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还未完全得到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较为突出,特别是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述矛盾和问题更加凸显,严重制约了全民健身水平的持续提升。在此背景下,《意见》的出台回应了社会呼声和人民需求,很有必要、正逢其时,体现了党和国家推动全民健身发展的决心和意志。

二、《意见》是蓝图:展示了人们未来健身生活的鲜活场景

《意见》明晰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方向,回答了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高在哪里”的问题,向人们展示了一副未来健身生活的鲜活场景。

服务供给水平更高。《意见》从多个维度来定义“更高水平”的内涵。在设施方面,除了提出2025年、2035年人均场地面积数量目标,还提出建立国家步道体系,推动体育公园拆墙透绿,完善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拓展全民健身新空间。在赛事方面,提出要建立四级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和各级各类群众赛事体系、培养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职业联赛。在健身文化氛围方面,《意见》提出加强健身理念、体育精神的宣传传播,强化全民健身激励。

服务可获得性更强。《意见》高度重视解决群众健身“最后一公里”问题,强调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向群众身边倾斜,力图全方位、无死角织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网络。《意见》提出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生态圈,构建多层级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支持社会力量建设“百姓健身房”,为每个社区至少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育一批融入社区的基层体育俱乐部和运动协会。

服务普惠性更广。普惠性是高水平公共服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领域亟待着力解决的问题,《意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立了“按人口要素统筹资源布局”的原则,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与常住人口总量、结构、流动趋势相衔接,从区域平衡、城乡平衡、人群平衡多个角度推动均衡发展,通过加大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向基础薄弱区域倾斜、落实全龄友好理念,来保障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普惠性,让公共服务的阳光照到每一个人。

三、《意见》是指南:提出了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方法论

促进人民群众更广更深的参与运动健身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各种要素、各方力量形成合力、综合施治方能实现目标,因此在谋划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过程中坚持正确的方法论至关重要,这在《意见》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和贯彻。

——战略性思维。《意见》从国家发展的大局出发,坚持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特别是在区域布局上明确提出要构建对接重大发展战略的空间布局,结合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发展等系列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系统性思维。《意见》坚持统筹推进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的发展,指出要推动更多竞技体育成果由全民共享,包括推动专业训练基地运动设施的共建共享,推动竞技体育人才和群众体育人才双向流动。同样,《意见》认为无论竞技赛事、职业赛事、还是群众性赛事都能够通过相应的渠道和方式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体育锻炼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可或缺,因此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中的赛事活动并未局限于群众性赛事,还包括竞技体育赛事和职业赛事。

——前瞻性思维。《意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重视推进健身设施绿色低碳转型,提出推广绿色建材和可再生能源,制定《绿色体育场馆运营评价通用规范》,强调体育场馆建设要与城市风貌、城市文脉、城市精神相适应,户外运动设施不能逾越生态红线,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打造运动场景。《意见》高度重视科技支撑,提出建设一批全民健身数字化应用场景,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赋能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包容性思维。《意见》坚持发挥各类主体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动员各种力量参与全民健身服务,强调要公开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和单项体育赛事目录及承接标准,推动赛事承办权对社会力量开放,优化赛事审批流程,着力降低社会力量承办赛事的制度性成本,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多元投入机制。(王裕雄 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来源:国家发改委

本文标签

本文由作者-YANYI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本文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报告

【研报】交通运输行业顺丰控股专项研究(四):假如顺丰航空“独立”核算?(中)鄂州机场或可有效优化飞机利用率推动顺丰航空贡献额外可观利润-20200524[34页].pdf
【研报】交通运输行业顺丰控股专项研究(四):假如顺丰航空“独立”核算?(中)鄂州机场或可有效优化飞机利用率推动顺丰航空贡献额外可观利润-20200524[34页].pdf

 )1210 号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证 券 研 究证 券 研 究 报 告报 告 顺丰控股专项研究(四) 推荐推荐(维持维持) 假如顺丰航空“独立”核算?(中):鄂州机场或假如顺丰航空“独立”核算?(中):鄂州机场或可可有有 效优化飞机利用率效优化飞机利用率,推动顺丰航空贡献额外可观利润,

【公司研究】顺丰控股-首次覆盖报告:长期主义前瞻布局逐步收获品牌效应、规模效应、协同效应-20210103(52页).pdf
【公司研究】顺丰控股-首次覆盖报告:长期主义前瞻布局逐步收获品牌效应、规模效应、协同效应-20210103(52页).pdf

 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相关主管机关核准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据此开展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 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机构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正在或将要与本研究报告所分析的企业发展业务关系。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到本公司可能存在对报告的客观性 产生影响的利益冲突,不应视本证券研究报告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 

【公司研究】顺丰控股-趋势加速价值成长-210129(53页).pdf
【公司研究】顺丰控股-趋势加速价值成长-210129(53页).pdf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Table_StockInfo 2021 年年 01 月月 29 日日 证券研究报告证券研究报告公司深度报告公司深度报告 买入买入 (首次)(首次) 当前价: 97.18 元 顺丰控股(顺丰控股(002352)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 目标价: 120.00 元 趋势加速趋势加速

【公司研究】顺丰控股-顺丰研究思考笔记之六:并购加速全球化中期迈向万亿市值-210312(27页).pdf
【公司研究】顺丰控股-顺丰研究思考笔记之六:并购加速全球化中期迈向万亿市值-210312(27页).pdf

外延并购强化竞争优势、快速补短板,打造中国第一快递。2017 年以来顺丰通过收 购或控股新邦、夏辉、DHL(大中国区)、品骏等细分市场具有竞争力的物流龙头,强化时 效快递竞争优势,同时实现快运、冷链、国际和同城配业务快速发展,2020Q13 公司新 业务收入占比升至 28%,较 2016Q1Q3 占比 9. 

【公司研究】顺丰控股-对比美国快递报告系列一:大国崛起巨头乘势而上-210316(33页).pdf
【公司研究】顺丰控股-对比美国快递报告系列一:大国崛起巨头乘势而上-210316(33页).pdf

顺应百货公司递送需求,UPS 从同城信使业务转型为百货零售快递业务。 二十世纪初,美国私人信使与递送服务的需求非常大。1907 年,UPS 成立于 西雅图,当时公司的名称是美国信使公司(American Messenger Company), 主业是同城信使业务,即把电报从电报公司的网点送到收报人的手里。当 

【公司研究】顺丰控股-对比美国快递报告系列一:大国崛起巨头乘势而上-210318(31页).pdf
【公司研究】顺丰控股-对比美国快递报告系列一:大国崛起巨头乘势而上-210318(31页).pdf

 美国产业迁移,带动快递覆盖范围迁移 国内产业迁移:快递覆盖范围拓展至全国 从十九世纪开始,美国国内产业结构的变化还伴随着产业地理的迁移,不少产业从东部逐步转移到了西部,而产业的迁移必然意味着有大量的人口迁移。 十九世纪以来,美国人口“西进运动”有三个主要时期,时期一:十九世纪初

【公司研究】顺丰控股-三网体系再加层物流效能迈上新台阶-20210327(42页).pdf
【公司研究】顺丰控股-三网体系再加层物流效能迈上新台阶-20210327(42页).pdf

 三网体系持续强化,时效壁垒无可撼动完善的物流网络构筑了顺丰的壁垒。顺丰不断夯实和升级其独特的、稀缺的“天网+地网+信息网”三网合一的综合性物流服务网络,持续巩固和扩大在行业内的领先优势。公司长期通过购置飞机、车辆、自动化分拣设备等固定资产不断完善三网布局,形成了全面覆盖国内外的综合服务网络。直营模式与一贯的

【公司研究】顺丰控股-回应市场关注核心六大问题持续看好公司长期趋势-210415(27页).pdf
【公司研究】顺丰控股-回应市场关注核心六大问题持续看好公司长期趋势-210415(27页).pdf

阶段一:上市前较高的估值预期逐步修复到正常区间。2018 年宏观经济下行股市低迷叠加公司多元业务布局拖累短期利润,市值逐步下行,估值修复到合理区间。阶段二:整体估值法主导的估值体系。该阶段公司时效件主业增速趋缓,2019Q1-Q2时效件收入增速为 3.6%,4.4%,创历史新低。2019 年 5 月公司开始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