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 上海品茶 > 上海品茶 > 政策解读 > 2005-2022年2月我国储能行业政策,重要政策汇总梳理

2005-2022年2月我国储能行业政策,重要政策汇总梳理

我国国家级储能行业主要政策内容

2005年到2022年2月,国家层面大力推出储能行业相关政策,下面是一些重点政策及内容的详细汇总梳理。

2005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开始涉及储能产业战略布局。

2009年12月全国人大《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储能发展首次写入法案。

2011年12月国家能源局《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布局储能产业,重点在储能技术的研发。

201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 2014-2020年)》利用储能解决并网消纳问题,推动电力体制改革。

2016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通过能源技术创新,提高用能设备设施的效率,重点发展电力储能等技术。

2016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2025年储能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部分储能设备实现批量化生产能力。

2017年10月国家能源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大力发展“互联网+”智慧能源,促进储能技术和产业发展,支撑和推动能源革命。未来10年内分两阶段推进储能产业发展:第一阶段即 “十三五”期间,实现储能由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过渡;第二阶段即“十四五”期间,实现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

2019年6月国家发改委办公厅《贯彻落实2019-2020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出加强先进储能技术研发和智能制造升级,完善落实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政策,推进储能项目示范和应用,加快推进储能标准化等。

2019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科技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能源局综合司《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19-2020年行动计划》提出从研发、制造、推进动力电池储能化应用和标准化建设等方面落实相关工作。

2020年1月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储能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建立储能标准化协调工作机制、建设储能标准体系、推动储能标准化示范、推进储能标准国际化等重点任务。

2021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完善抽水蓄能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为制定新型储能电价机制给予了有益指导。

2021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十四五”时期深化价格机制改革行动方案的通知》在中央文件中首次明确了建立新型储能价格机制。

2021年5月国家能源局《关于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首次将新型储能作为市场化落实并网条件之一。

2021年6月国家能源局《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储能从项目准入、备案、建设、并网、运行、退役等全流程的管理规范,明确项目管理职责,破解储能管理困局。

202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新型储能(除抽水蓄能)产业在 “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 (2025年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确定了近期储能发展的重点任务及产业布局,对储能改革思路及市场建设给予了指导。

2021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合理拉大峰谷电价价差,系统峰谷差率超过40%的地方,峰谷电价价差原则上不低于4∶1,其他地方原则上不低于3∶1。对储能在用户侧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电价政策环境。

2021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自建或购买调峰能力增加并网规模的通知》明确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可通过自建、合建、购买调峰和储能能力来增加可再生能源并网规模,确立了储能调峰的作用,超过电网企业保障性并网以外的规模初期按照功率15%的挂钩比例(时长4小时以上)配建调峰能力,按照 20%以上挂钩比例进行配建的优先并网。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了保障性并网以外的可再生能源配置储能的比例,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推动调峰资源的合理配置,为新型储能与抽水蓄能、火电灵活性机组、气电、光热电站等灵活性调节资源建立合理的布局空间。

2022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完善支持储能应用的电价政策,完善支持灵活性煤电机组、天然气调峰机组、太阳能热发电和储能等调节性电源运行的价格补偿机制。

中国储能产业政策

中国储能产业政策

中国储能产业政策

中国储能产业政策

文本由@-YANYI 整理发布于三个皮匠报告网站,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由作者-YANYI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本文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报告

【研报】化工行业:化工行业研究框架及龙头案例解读-20200227[25页].pdf
【研报】化工行业:化工行业研究框架及龙头案例解读-20200227[25页].pdf

 方正化工: 化工行业研究框架及龙头案例解读 证券研究报告 2020年2月27日 首席分析师:李永磊 执业证书编号: S04 分析师: 刘万鹏 执业证书编号: S10 联系人: 董伯骏、二宏杰 目录 研究框架:周期性 研究框架:成长性 案例详解 风险提示 1 pOt 

【研报】化工行业:关注肺炎疫情对化工行业的影响-20200211[43页].pdf
【研报】化工行业:关注肺炎疫情对化工行业的影响-20200211[43页].pdf

关注肺炎疫情对化工行业的影响关注肺炎疫情对化工行业的影响 证券研究报告证券研究报告 (优于大市,维持)(优于大市,维持) 刘威(刘威(SAC号码:号码:S0850515040001)邓勇()邓勇(SAC号码:号码:S0850511010010) 朱军军(朱军军(SAC号码:号码:S0850517070005

化工行业专题报告:能耗双控对化工行业影响分析-211009(167页).pdf
化工行业专题报告:能耗双控对化工行业影响分析-211009(167页).pdf

随着国内以更快的速度投放多晶硅产能,我国多晶硅产能占比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国太阳能级多晶硅产量约占全球的80%,并且有望于2022年达到90%。电子级多晶硅生产难度较大,国内掌握电子级多晶硅生产技术的企业较少,仍依赖于进口,目前进口多晶硅以半导体级为主。在光伏领域,可将多晶硅制成多晶硅锭,再由多晶硅锭生产多  

【研报】化工行业开源“碳中和”化工篇之一:碳中和将推动化工行业供给侧改革高耗能化工行业龙头或先受益-210324(24页).pdf
【研报】化工行业开源“碳中和”化工篇之一:碳中和将推动化工行业供给侧改革高耗能化工行业龙头或先受益-210324(24页).pdf

在能源结构调整的压力下,化工行业“自上而下”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主要化工产品能耗梳理:工业硅、黄磷、氨纶、煤制甲醇、合成氨等产品单吨生产综合能耗位居前列在能耗双控的政策背景下,单吨生产能耗较高的化工产品将率先面临产能重新布局的挑战。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能耗指标梳理主要化工产品的生产能耗,从而判断率先迈入产能重新 

化工行业专题研究报告:氟化工行业分析框架-210708(66页).pdf
化工行业专题研究报告:氟化工行业分析框架-210708(66页).pdf

 目前,在移动空调系统(如汽车)中广泛使用的是以R134a为代表的第三代氢氟烃制冷剂HFCs ,其ODP值为0(对臭氧层无明显破坏作用),而GWP值仍较高(大量使用会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第四代制冷剂包括氢氟烯烃(HFOs)和碳氢天然工质制冷剂(HCs),是指不含氯元素与氟利昂、不破坏臭氧层、极低的温室效应、可

【研报】化工行业研究报告:基建带动下化工行业有望受益-20200315[35页].pdf
【研报】化工行业研究报告:基建带动下化工行业有望受益-20200315[35页].pdf

1 分析师:谢楠分析师:谢楠 执业证号:执业证号:S0740519110001S0740519110001 研究助理:叶欣怡研究助理:叶欣怡 基建带动下,化工行业有望受益基建带动下,化工行业有望受益 证券研究报告证券研究报告 2020/3 新老基建并重,化工行业有望受益。新老基建并重,化工行业有望受益。老基

【研报】化工行业:疫情恐将催生通胀化工行业利润有望大幅提升!-20200520[20页].pdf
【研报】化工行业:疫情恐将催生通胀化工行业利润有望大幅提升!-20200520[20页].pdf

深 度 报 告 【 行 业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 化工行业 疫情恐将催生通胀,化工行业利润有望 大幅提升! 疫情虽导致短期通缩,但也造成全球再次大放水,并加速了逆全球化进程,这些 都提升了潜在通胀可能。并且随着康波末期技术停滞,在资源要素约束下制造业 供给难以太快增长,随着需求复苏盈利能力有望系统性

【研报】化工行业:需求复苏和补库共振化工行业景气可期-20210104(40页).pdf
【研报】化工行业:需求复苏和补库共振化工行业景气可期-20210104(40页).pdf

1 本报告版权属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本报告版权属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各项声明请参见报告尾页。 需求复苏和补库共振,化工需求复苏和补库共振,化工行业行业景气景气可期可期 化工化工宏观周期宏观周期景气修复景气修复:十年中周期看全球化工业经历三轮景气(每轮景气2 年) ,18H2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