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用时:26ms

农业行业报告-PDF版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行业分析 > 农业
  • 【研报】农林牧渔行业:低体重生猪出栏仍处高位主产区稻谷收购量降逾 10%-210307(41页).pdf

    2021 年 3 月 5 日,农业板块绝对 PE 和绝对 PB 分别为 26.36 倍和 4.46 倍,2010 年 至今农业板块绝对 PE 和绝对 PB 的历史均值分别为 53.77 倍和 3.81.

    浏览量6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1-03-08 41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研报】农林牧渔行业农产品研究跟踪系列报告(3):非瘟利好牧原与科前种业或迎政策红利-210227(13页).pdf

    禽养殖整体周期下行,建议关注具备消费属性的成长股湘佳股份与圣农发展。 禽养殖方面,从禽业分会监测数据来看,行业自 2019 年以来,产能快速恢复。 目前白羽肉鸡及黄羽肉鸡的祖代与父母代种鸡存栏均处于历.

    浏览量42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1-03-01 13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阿里研究院:中国经验贡献全球农业发展和农村减贫研究工作报告——以阿里巴巴“亩产一千美金”为例(67页).pdf

    从中国农村脱贫经验看,数字化农业是农产品提质增效的关键渠道。过去,中国和其他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经历了“农民只管种地、靠天吃饭”的传统模式,种植、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缺乏密切关联,农产品. 

    浏览量114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1-02-26 67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气候政策倡议组织:巴西农村信贷对农业和土地利用的影响(英文版)(19页).pdf

     农村信贷为巴西农业企业提供了必要的融资,政府计划中每年建立的信贷数额相当于该国农业生产总值的近30%。经验表明,农村信贷提高了农业生产和生产率。随着市政当局信贷供应的增加,生产活动减少,生产活动增加,.

    浏览量26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1-02-26 19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气候政策倡议组织:巴西农村信贷政策:农业、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英文版)(64页).pdf

    巴西是全球粮食供应、生态系统服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参与者。该国是全球第三大农业生产国和最大的粮食净出口国(粮农组织,2016年)。1金融服务方面有针对性的政策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强化,从而更有效地.

    浏览量38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1-02-25 64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研报】农林牧渔行业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打赢种业翻身仗收获转基因成长红利-210223(25页).pdf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这次一号文件都明确提出,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生物育种,指利用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等方法原理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主要生物育种方法包括杂交.

    浏览量85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1-02-24 25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气候政策倡议组织:调查小规模农业的气候资金缺口(英文版)(60页).pdf

    这份报告的目的有两个:首先,我们提出一个理论框架和方法,可用于衡量和分类流向发展中国家小规模农业的气候资金。其次,我们根据2017年和2018年国际金融的最新数据,简要介绍了小规模农业气候融资的现状。.

    浏览量39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1-02-23 60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爱尔兰农业与食品发展部:2021年爱尔兰农业经济前景展望(英文版)(125页).pdf

     在2020年12月31日英国过渡期结束之前,英国和欧盟是否会达成一项后英国脱欧时代的贸易协议,这份展望报告是在对此缺乏了解的情况下于2020年11月发布的。2020年的天气条件有利于草原生态系统,但对. 

    浏览量45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1-02-23 125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研报】农林牧渔行业:转基因时代全球种业及农化航母孟山都成长路径复盘-210220(23页).pdf

     公司概况:种业及农化航母扬帆起航1、业务概况:世界第一大种企,转基因时代引领者2018 年6 月7 日,孟山都被拜耳以630 亿美元收购,结束其117 年农化种业历.

    浏览量42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1-02-22 23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农产品数字化交易初探.pdf

     农产品数字农产品数字 化交易初探化交易初探 -主讲人:陈伟凌 陈伟凌陈伟凌 明溪一中毕业,三明地区和厦门大学入学理科第一名; 个人成就: 参与领导中国第一颗32位CPU的诞生; 主导中国第一台自主知识.

    浏览量185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1-02-07 26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印度国家研究院:理解印度新农业法案的内涵(英文版)(20页).pdf

    印度国家研究院在2020年11月发布了报告理解印度新农业法案的内涵。由印度政府立法的三项新农业法案在国内外广受赞誉。本报告介绍了这些政策改革的背景和重要原因,概述了过去二十多年来历届中央政府为说服各州.

    浏览量6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1-01-29 20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唯恒农业:2020年云南省中药材产业政策及趋势分析报告(26页).pdf

    1 核心观点 CORE OPINIONS 1.能 够 在 今 年 如 期 实 现“全 面 建 成 小 康 社 会”的 目 标,对 政 府 来讲 是 一 件 极 其 重 要 的 事 情。去 年 下 半 年 以 来,决 策 层 为 了 对 冲 经济 下 行,实 行 了 一 系 列 的 宽 松 政 策。从 政 策 逻 辑 以 及 逻 辑 之 下 对药 市 的 影 响 来 看:政 策 向 道 地 产 地 倾 斜,扶 持 资 金 也 指 向 那 些 偏僻 农 村、贫 困 山 区 与 道 地 产 地;鼓 励 中 药 材 一、二、三 产 业 融 合发 展,引 导 形 成 中 药 饮 片 生 产 集 聚、区 域 联 动、各 具 特 色 的 产 业发 展 格 局,重 点 发 展 中 药 饮 片 全 产 业 链 经 济;至 2020 年,云 南省 政 府 每 年 统 筹 安 排 奖 补 专 项 资 金 5 亿 元,支 持 中 药 饮 片 产 业 重点 领 域 发 展 和 关 键 环 节 突 破,引 导 社 会 资 金 投 入。2.从 20102019 年 中 药 领 域 企 业 增 量 数 据 来 看,中 药 领 域 缺 乏血 液 注 入,振 兴 缓 慢。每 年 新 增 企 业 在 2016 年 达 到 峰 值 之 后 持续 降 低,2019 年 新 增 中 药 企 业 470 家,较 2018 年 减 少 30 家,新 增 中 药 饮 片 企 业 174 家,较 2018 年 减 少 23 家。3.在 2019 年 全 国 各 省 的 中 药 饮 片/药 材 质 量 抽 检 中,5865 批次 的 中 药 饮 片/药 材,有 1858 批 次 不 合 格,占 比 高 达 31.68%。2020 下 半 年 即 将 出 台 的 中 国 药 典 将 在 原 有 必 检 项 目 的 基 础上,继 续 增 加 对 中 药 材、中 药 饮 片 产 品 重 金 属 及 农 残 的 检 项 标 准。同 属 道 地 产 地 的 同 一 品 种 由 于 生 长 区 域 不 同,相 应 成 分 含 量 有所 差 距,一 些 药 材 也 会 在 价 格 上 出 现 两 极 分 化 现 象。对 今 后 相 关中 药 生 产 企 业 乃 至 行 业 整 个 产 业 链 来 讲,都 是 一 场 大 的 考 验。4.云 南 省 2019 年 底 36 家 上 市 企 业 总 市 值 近 6000 亿 元,其 中生 物 医 药 行 业 有 6 家,市 值 合 计 约 1925 亿 元,占 全 省 上 市 公 司总 市 值 的 1/3,云 南 白 药、沃 森 生 物 入 围 全 国 500 强。2 目录 CONTENTS 1.中药材产业政策向道地产地倾斜.4 1.1.国家政策: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4 1.2.云南省政策:提出详细发展指导、安排奖补专项资金.5 1.2.1.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7 1.2.2.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8 1.2.3.云南省中药饮片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9 1.2.4.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中药饮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10 1.2.5.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 年)的实施意见.12 2.中医药领域每年新增企业走势.13 3.2019 年中医药领域 14 条重点政策.14 4.2020 年版中国药典对药市的影响.15 4.1.新药典的检项标准.15 4.2.新药典对中药材价格的影响.16 5.云南省中药材产业优势.17 5.1.昆明菊花园中药材专业市场.17 5.1.1.全国中药材专业市场分布.17 5.1.2.中药材专业市场的发展趋势.18 3 5.1.3.“互联网 道地药材”是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18 5.2.生物医药企业占全省上市公司总市值的 1/3.19 5.3.云南气候类型多样:适应多种中药材的生长.21 5.4.云南道地产地及医药园区.21 5.5.云南省中药材影响力指数.22 6.2019 年入冬以来云南省中药材价格有涨有落.22 4 能够在今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对政府来讲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回顾过去 5 年国家的经济工作和政策,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在确保底线的前提下,艰难地解决“供给侧”的问题。本文通过梳理与云南省中药材产业相关的政策,依托云南省药企数据、中药材产业种植及价格数据进行分析,为中药材产业链提供信息支撑,让决策更精准、更科学。1.中药材产业政策向道地产地倾斜 在中药材领域,无论是国家,还是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都在持续出台引导鼓励中药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1.1.国家政策: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首先,从国家层面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将中医药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国务院印发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 16 个部委出台了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 年)、2017 年实施的中医药法更是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2018 年 12 月农业农村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制了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 年),进一步为中药材产业尤其是道地药材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些政策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政策向道地产地倾斜,扶持资金也指向那些偏僻农村、贫困山区与道地产地。5 1.2.云南省政策:提出详细发展指导、安排奖补专项资金 云南省也提出了详细的发展指导,并发布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 年)的实施意见、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中药饮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云南省中药饮片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等中药材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如下为云南省每一个时间点每一个政策中的热点词云图(图中文字越大,表示该词在当前政策中提及的次数越多):6 图 1 云南省中药材产业政策热点词云图 7 1.2.1.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具体来看,云南省目前最新的中药材产业政策为 2020 年 1 月 9 日发布的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试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2018 年 5 月 13 日出台的中药饮片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将自办法(试行)试行日起废止。如图表 1 所示,办法(试行)中出现频数最高的词为“项目”,原因是办法(试行)明确专项资金按照项目法进行安排,实行项目库管理,符合资金支持的项目,需通过“云南省生物医药(含中药饮片)产业发展项目管理系统”征集入库,经州(市)工信部门初审、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复核后,将符合条件的项目列入重点项目库。重点项目库进行动态管理和评估,未列入重点项目库的项目,原则上不予支持。同时指出,专项资金支持方向包括如下 8 个方面:图 2 2020 年办法(试行)资金支持方向 并提出:专项资金一般采取事后奖补的方式对项目进行支持,并根据不同项目类别对奖补资金的用途做出一定的限制。省工信厅和省科技厅根据专项资金总 8 体绩效目标,按照项目类型建立不同的绩效评价体系(产出、成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指标),项目绩效目标与专项资金一同下达,项目实施主体围绕绩效目标组织项目实施。1.2.2.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2019 年 11 月 7 日的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则明确提出:以生物技术药、现代中药、仿制药作为我省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到 2022 年,全省主营业务收入 10 亿元以上生物医药工业企业户数达到 16户,比 2018 年翻一番;生物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千亿元规模,比 2018年翻一番。产业格局方面:以昆明生物医药聚集区为核心,楚雄、文山、玉溪等专业化园区协同发展。现代中药方面,推进研发创新和模式创新,加快三七防治心血管疾病创新药物开发,大力发展中药配方颗粒,打造全国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化高地。提出省财政统筹中药饮片产业发展资金作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资金支持方向及奖励规则如下:9 图 3 2019 年若干意见资金支持方向及发放标准 1.2.3.云南省中药饮片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2018 年 5 月 13 日发布的中药饮片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要求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中药材龙头加工企业育种、种植养殖基地建设,支持中药饮片(含新型中药饮片)、中药材精深生产加工项目,支持技术创新与智能制造,支持平台、品牌和标准体系建设等内容。2018 年,财政厅公示:云南省共有 142 个项目获得中药饮片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拟扶持,其中省本级 15 个,实施单位主要为云南白药、云南中医学 10 院、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中心等。1.2.4.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中药饮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2018 年 4 月 3 日发布的关于推进中药饮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在推进中药饮片产业全面发展。鼓励中药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引导形成中药饮片生产集聚、区域联动、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重点培育 10-20 户区域性中药饮片生产龙头企业,到 2020 年中药饮片全产业链经济总量比 2016 年翻一番,实现千亿元产值发展目标。中药材种植规模到 2020 年稳定在 800 万亩左右,建设覆盖我省优势品种中药材良种选育基地 30 个,优质种子专业化经营公司 10 个,新增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养殖)基地 100 个以上。并提出了如下补助方向及发放标准:11 图 4 2018 年意见补助方向及发放标准 此外,意见还提出,至 2020 年,省政府每年统筹安排奖补专项资金 5亿元,支持中药饮片产业重点领域发展和关键环节突破,引导社会资金投入。12 1.2.5.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 年)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中药 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 年)的通知,加大对我省中药材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力度,促进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2015 年 12 月 3 日,我省发布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 年)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指出:到 2020 年,常用中药材生产稳步发展,中药材种植养殖技术水平大幅提升,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加强,道地特色中药材品牌建设全面提升,濒危中药材得到有效保护,成为全国中药材种植养殖的重要基地。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 1000 万亩,建设 100 个以上省级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100 个以上省级中药材种植养殖科技示范园,申报国家认证单品种中药材 GAP 种植基地达 10个以上。推进 60 个“云药之乡暠建设,实现中药材农业产值 600 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中药(民族药)总产值 1400 亿元,年均增长 15%以上。形成销售收入200 亿元以上的品种(系列)1 个,销售收入 100 亿元以上的品种(系列)1 个,销售收入 50 亿元以上的品种(系列)3 个,培育一批不同品种中药材种植养殖企业、加工企业,形成产业集群,中药生产企业使用产地确定的中药材原料比例达到 50%以上。明确要突出区域特色,在文山、红河、普洱、临沧、德宏、西双版纳等地 发展南药种植,打造特色南药品牌,逐步替代进口。在昆明、文山、曲靖等交通物流中心和大宗药材聚散地建设 中药材专业交易市场及仓储物流中心。并提出如下种植、养殖品种。13 图 5 2015 年实施意见主要种植、养殖品种 2.中医药领域每年新增企业走势 从 20102019 年中药领域企业增量数据来看,中药领域缺乏血液注入,振兴缓慢。每年新增企业在 2016 年达到峰值之后持续降低,2019 年新增中药企业 470 家,较 2018 年减少 30 家,新增中药饮片企业 174 家,较 2018 年减少23 家。图 6 中药领域企业增量走势图 14 3.2019 年中医药领域 14 条重点政策 2019 年国家与中药材相关的政策还有中医药领域重点政策共有 14 个,同样是在为中医药领域提供政策支持与财力保障。例如:2019 年 11 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修订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明确:在中医药领域,目录新增鼓励“中药饮片炮制技术传承与创新、中药经典名方的开发与生产、中药创新药物的研发与生产、中药高效提取设备、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等内容。2019 年 12 月出台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从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大力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开放创新发展、改革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等六个方面提出了 20 条意见,给予了中医药发展强劲的推动力。全国各地正在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加快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如下为 2019 年中医药领域的 14 条重点政策:序号 时间 部门 文件名称 1 2019/3/1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征求古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及其物质基准申报资料要求(征求意见稿)意见 2 2019/4/1 商务部、国家中医药局 关于开展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 3 2019/7/1 国务院 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 4 2019/7/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关于印发第一批国家重 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的通知 5 2019/7/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管理局 关于在医疗联合体建设中加强中医药工作的通知 15 6 2019/7/1 国家医保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的通知 7 2019/9/1 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 关于印发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2019-2022 年)通知 8 2019/10/1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 9 2019/11/1 国家发改委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10 2019/11/1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征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意见 11 2019/11/1 国家药典委员会 关于中药配方颗粒品种试点统一标准的公示 12 2019/11/1 国家医保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关于将 2019 年谈判药品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乙类范围的通知 13 2019/12/1 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 关于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 14 2019/12/1 国务院 中药品种保护条例 中 15 条条款被修改,第二十六条被删除 表 1 2019 年中医药领域重点政策 4.2020 年版中国药典对药市的影响 4.1.新药典的检项标准 目前通用的药典为中国药典(2015 年版),记录了常用的 618 种中药材,其中 300 多种已经在云南实现人工种养,并初步形成了一批产品质量好、美誉度高的道地药材优势产区。2020 年下半年,新版药典就要实施了,其关于中药材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原有 16 必检项目的基础上,继续增加对中药材、中药饮片产品重金属及农残的检项标准。同属道地产地的同一品种 由于生长区域不同,相应成分含量有所差距,一些药材也会在价格上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对今后相关中药生产企业乃至行业整个产业链来讲,都是一场大的考验。4.2.新药典对中药材价格的影响 对药材品种实施重金属及农残方面的检测,好处是假药会越来越少,问题是劣药或井喷。在 2019 年全国各省的中药饮片/药材质量抽检中,5865 批次的中药饮片/药材,有 1858 批次不合格,占比高达 31.68%。此外,由于 2020 年版中国药典增加对中药材、中药饮片产品重金属及农残的检项标准,即使同属道地产地的同一品种 由于生长区域不同,相应成分含量有所差距,一些药材也会在价格上出现两极分化现象。有涨就有落,涨涨落落,其实是市场的特点。2020 年版中国药典的正式实施,不仅会药市带来一场大洗牌,也会给更多的药材带来商机。同时,每次新药典实施之前,一些中成药生产企业都会抓住这个阶段,批量购进、加大生产,争取尽早完成订单,也意味着 2020 年是中药材去库存的关键期。17 5.云南省中药材产业优势 5.1.昆明菊花园中药材专业市场 全国目前共 17 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云南省有一家,即昆明菊花园中药材专业市场。5.1.1.全国中药材专业市场分布 从中药材专业市场来看,全国自 1996 年开展中药材市场整顿工作 24 年来,我国再未审批过新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序号 市场名 1 昆明菊花园中药材专业市场 2 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 3 河北安国中药材市场 4 河南禹州中药材市场 5 江西樟树中药材市场 6 重庆解放路中药材市场 7 山东鄄城县舜王城药材市场 8 广州清平中药材市场 9 甘肃陇西中药材市场 10 广西玉林中药材市场 11 湖北省蕲州中药材专业市场 18 12 湖南岳阳花板桥中药材市场 13 湖南省邵东县药材专业市场 14 广东省普宁中药材专业市场 15 成都市荷花池药材专业市场 16 西安万寿路中药材专业市场 17 兰州市黄河中药材专业市场 表 2 中药材专业市场名录 5.1.2.中药材专业市场的发展趋势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交通畅通了、电话普及了、产地成熟了、信息透明、物流便捷、购销变直供、买卖零距离。现在人人有手机、网络信息发达。一个药材品种的种植区域、产量、价格以及药商、药农种植户的住址、联系电话,在网上全都可以查得到。药企采购订单在网上公开招标,买与卖同一网站挂单、产与需一个群里对话,药材生意零距交谈。产地药商、药农与用药单位无缝对接,流转到中药材专业市场的订单再不断减少。此外,当前专业市场上流通的中药材,由于几经倒手、来源变得错综复杂,既缺失 GAP 种植规范“高贵的血统”,又给溯源工作造成了的“很大障碍”。5.1.3.“互联网 道地药材”是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 “互联网 道地药材”发展模式通过从种植、加工、仓储到贸易、物流等环节,开展一系列规范化工作,将是推动道地药材进行现代化转型的关键。19 5.2.生物医药企业占全省上市公司总市值的 1/3 从 2019 年云南省 A 股上市公司最新市值来看,生物医药行业有 6 家,分别为云南白药(1142 亿元)、沃森生物(499 亿元)、一心堂(132 亿元)、昆药集团(82 亿元)、龙津药业(52 亿元)和大理药业(19 亿元),6 家公司市值合计约 1925 亿元,占云南省 2019 年上市公司总市值的 1/3。此外,2019 年云南省有 5 家企业入围“中国上市企业市值 500 强”,其中两家为医药领域的云南白药(排名 120)和沃森生物(排名 52)。年份 排名 证券名称 wind 一级行业名称 年末总市值 总市值单位 2019 1 云南白药 医疗保健 1,142.38 亿元 2019 2 华能水电 能源 759.6 亿元 2019 3 红塔证券 金融 609.32 亿元 2019 4 沃森生物 医疗保健 498.74 亿元 2019 5 恩捷股份 材料 406.71 亿元 2019 6 太平洋 金融 258.34 亿元 2019 7 云南铜业 材料 232.18 亿元 2019 8 驰宏锌锗 材料 223 亿元 2019 9 锡业股份 材料 174.22 亿元 2019 10 云铝股份 材料 133.99 亿元 2019 11 一心堂 医疗保健 132.06 亿元 2019 12 我爱我家 房地产 101.52 亿元 20 2019 13 华致酒行 日常消费 94.45 亿元 2019 14 昆药集团 医疗保健 81.65 亿元 2019 15 云天化 材料 75.67 亿元 2019 16 美好置业 房地产 67.35 亿元 2019 17 贵研铂业 材料 66.09 亿元 2019 18 云南锗业 材料 55.58 亿元 2019 19 云南能投 材料 55.09 亿元 2019 20 龙津药业 医疗保健 51.54 亿元 2019 21 云南旅游 可选消费 50.52 亿元 2019 22 云内动力 工业 50.26 亿元 2019 23 震安科技 工业 48.41 亿元 2019 24 云南城投 房地产 46.4 亿元 2019 25 文山电力 能源 37.33 亿元 2019 26 云煤能源 能源 34.75 亿元 2019 27 丽江旅游 可选消费 34.34 亿元 2019 28 南天信息 信息技术 33.82 亿元 2019 29 ST 云维 能源 32.17 亿元 2019 30 ST 景谷 材料 31.37 亿元 2019 31 西仪股份 工业 27.94 亿元 2019 32 罗平锌电 材料 24.09 亿元 21 2019 33 川金诺 材料 23.17 亿元 2019 34 大理药业 医疗保健 19.1 亿元 2019 35 博闻科技 材料 18.04 亿元 2019 36*ST 云投 材料 12.5 亿元 表 3 2019 年底云南省 A 股上市公司 5.3.云南气候类型多样:适应多种中药材的生长 从环境气候来看,云南气候类型较多,包括亚热带季风气候及温带、亚热带高原气候,适应多种中药材的生长。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 年)便明确鼓励云南大力发展重楼等相对紧缺品种,开展三七连作障碍治理。此外,就今年来说,自 2019 入冬以来,云南省多次出现大范围降雨降雪,土壤墒情较好,有利于中药材生长。立春、雨水已过,春耕备耕也可陆续开始。5.4.云南道地产地及医药园区 根据云南省中药原料质量监测技术服务中心数据显示,云南省目前共有昆明市、丽江市、玉溪市、普洱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临沧市、昭通市、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曲靖市、大理白族自治州、保山市、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等 13 个州(市)以及下辖的 53 个区(县)在规模化种植中药材。从医药园区来看,目前成熟的产业园区有滇中产业新区、昆明市高新区、茨坝生物科技小镇、文山三七产业园区、楚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2 5.5.云南省中药材影响力指数 从品牌影响力来看,云南省的文山三七在“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2019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第一批)影响力指数“榜单里指数值高达 91.171,排名第 1。6.2019 年入冬以来云南省中药材价格有涨有落 2019 年入冬以来(早在疫情防控之前),砂仁、秦艽、木香等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上涨,对于采购方而言:即使备货,也有用完的一天,也被迫需要涨价。同时,也有少量跌价的药材,如:黄精、白及、红花、续断等。而同等规格的云南省地道中药材,如:三七、重楼、天麻、滇龙胆、滇黄精、云当归、云茯苓、灯盏花、白及、美洲大蠊等从 2019 年初至今并无太大波动。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1-01-24 26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唯恒农业:2020年全国灯盏花产业分析报告(27页).pdf

    2020 年全国灯盏花产业 分析报告 目录 前言.6 第一章 灯盏花资源现状.7 1.1.灯盏花文献记载.7 1.2.灯盏花资源情况.9 第二章 灯盏花研究现状.11 2.1.化学成分.11 2.2.药理作用.12 2.3.开发利用.13 第三章 灯盏花发展情况.14 3.1.药用历史情况.14 3.2.产区发展情况.15 3.3.历史价格情况.17 3.4.产品发展情况.18 3.5.企业发展情况.19 3.6.产业发展前景.20 3.6.1.明显优势独特,发展潜力巨大.20 3.6.2.受益政策倾斜,制剂快速崛起.21 3.6.3.前景日趋广阔,国际认可增强.21 3.1.发展趋势研判.22 3.1.1.市场需求不断增加.22 3.1.2.加快合成物产业转化.23 第四章 灯盏花产业问题.24 4.1.种植方面仍然落后.24 4.2.发展受终端产品限制.24 第五章 灯盏花发展对策.25 5.1.发展思路.25 5.2.发展措施.25 5.2.1.强化科技支撑,抓好产品研发.26 5.2.2.培育龙头企业,做强精深加工.26 6 前言前言 灯盏花是菊科植物短葶飞蓬 Erigeron breviscapus(Vant.)Hand.Mazz 的干燥全草,又名灯盏细辛、东菊,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尤以云南较多。除云南以外,湖南、广西、贵州、四川及西藏等省区也有分布。首载于滇南本草,中国药典1977 年版一部曾予收载。灯盏花性寒、微苦、甘温辛,具有微寒解毒、祛风除湿、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消炎止痛的功效。灯盏花类药品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显著,民间利用历史悠久,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加上毒副作用小,深受用户欢迎,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中草药品种和中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必备急救药品。目前灯盏花注射液在临床上除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外,在糖尿病、肾病、颈性眩晕、老年性疾病的治疗上也有较好的疗效。本文从灯盏花的资源现状、研究现状、发展情况等方面分析灯盏花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建议。7 第一章第一章 灯盏花灯盏花资源现状资源现状 1.1.灯盏花文献记载 灯盏细辛,习称灯盏花,为菊科植物短葶飞蓬 Erigeronbreviscapus(Vant.)Hand.Mazz.的全草,已载入多种文献,始载于明代云南著名医药学家兰茂所著的滇南本草,后晶珠本草、藏药志、中药大辞典、中国民族药志、云南中草药选、文山中草药及昆明民间常用中草药等均有收载。最早的药品标准收载于云南省药品标准(1974 年版),曾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 版)一部。此外,中华本草(第 7 册第二十一卷)亦详尽记载了灯盏细辛的现代研究概况。本品较重要的文献大致有以下几种。1.1.1.滇南本草 明代学者兰茂所著的滇南本草,是收载本品的最早文献。该书最早以灯盏花之名将本品载入书中,并对其性味,功效作了相应的记载。该书云:“味苦、辛,性温。小儿脓耳,捣汁滴入耳内;左瘫右痪,风湿疼痛,水煎点水酒服。”1.1.2.晶珠本草 据藏药志考证,晶珠本草中所载藏药(音:美多罗米),其原植物,8 在各地藏医的使用中,除菊科紫菀属的几种植物外,亦包括短葶飞蓬 E.1 breviscapus,只是药用部位仅限于其干燥头状花序而非全草。晶珠本草记载:美多罗米,味苦、清热解毒,治瘟病时疫;生于沼泽地、阴山和阳山等地,茎高、色紫,叶圆,灰绿色而小,花瓣多,蓝色、花药黄色。关于其性味功用,藏药志云:“苦、寒、无毒;清热解毒;治瘟病时疫、头痛、眼病等。”1.1.3.法定标准 在我国药物的法定标准中,云南省药品标准(1974)首次制定了灯盏细辛的药材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 年版一部)亦收载了灯盏细辛药材及其制剂灯盏细辛注射液。1.1.4.中国民族药志 中国民族药志(第二卷)首次对灯盏细辛的现代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总,记载了灯盏细辛的植物形态、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包括茎横切面、根横切面及全草粉末详图)、理化鉴定(盐酸镁粉反应、异羟肟酸铁胺反应)、化学成分、药理(总提取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灯盏细辛注射液小鼠 LD50 18.2mL/Kg、对心肌缺血和缺氧性心电变化的对抗作用、灯盏乙素的药效及药代等)和临床应用。9 1.2.灯盏花资源情况 药材资源野生灯盏花分布于我国西部及西南部的云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湖南、西藏等省(区)海拔 12003500 m 中山和亚高山向阳山坡草地、疏林下或林缘地带,尤以云南较多。云南是灯盏花的集中分布区,在未被大规模采集之前,是滇中地区草地的主要构成物种之一,常成片集中分布。灯盏花在云南分布于滇西北、滇西、滇中、滇东北、滇东南和滇西南,但含有药用成分的灯盏花主要分布在北回归线附近。灯盏花中灯盏乙素为主的有效成分含量是其可利用性的主要依据。按照中国药典规定,灯盏花的量应达到 0.30%,但作为制药企业能够收购的原料药材,其灯盏乙素的量应达到 0.70%以上。目前云南省内每年能够提供的野生灯盏花药材不超过 50 万 kg。云南灯盏花野生资源蕴藏量占全国资源蕴藏总量的 95%以上,近年来的资源调查表明,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野生资源的过度采集等原因,云南省已难见到有成片的灯盏花植物,植株分布频度已接近稀少或枯竭,现有灯盏花野生资源采集量不足 1000 万吨,不能满足全国灯盏花制药企业的原料需求。灯盏花是云南省民族、民间常用中草药,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95%,作为常见中草药之一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云南红河州因常年太阳投射角度较大,变化辐度较小,光照充足,所生产的灯盏花品质较优良,是中国灯盏花的最适宜种植区。灯盏花不同产区灯盏乙素含量不同,云南地区最高(2.0%),四川地区(0.610%)和贵州地区(0.539%)次之,广西地区(0.443%)最低。云南的红河、文山、楚雄、大理、玉溪等地所产的灯盏花灯盏乙素含量最高,是云南灯盏花的传统道地产区。10 根据测定,红河灯盏花的有效成分比其他地区高出 37%至 50%。但是,由于长期挖掘,野生资源日益减少,面临枯竭,已影响到灯盏花生物药品的大规模产业化生产。2007 年,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对红河灯盏花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该产品保护范凤仙花围为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弥勒县、个旧市、蒙自县、石屏县、建水县、开远市 7 个县(市)现辖行政区域。如今,云南大理、玉溪、楚雄、曲靖、昭通等地已经开始规范化种植的研究与开发工作。种植面积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2012 年种植灯盏花达 1.6 万亩,生产灯盏花药材 700 万公斤,实现农业产值 1.4 亿元,初级品产值 2 亿元。灯盏花被列为云南省“五大”天然系列药物之一,加以重点扶持。图 1-1:云南省灯盏花人工种植分布地图 11 第二章第二章 灯盏花灯盏花研究现状研究现状 2.1.化学成分 自 1993 年以后,随着拥有先进科研设备的研究机构的加入,以及对植物药有效成分的重新认识(主要是水溶性部分)。经过数年的努力,科学工作者对盏花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灯盏花植株中分离、鉴定出的化合物有黄酮、咖啡酸酯和倍半萜等 80 余种成分。黄酮及其灯盏花素(灯盏甲素、灯盏乙素),咖啡酰类化合物被认为是灯盏花的主要有效成分,具广泛的药理活性。主要化学成分如下表所述:名称 化学成分 黄酮类及黄酮苷类 主要包括灯盏乙素、灯盏甲素、5,6,4-三羟基黄酮-7-O-D-半乳糖醛酸苷、黄芩素-7-O-D-吡喃葡萄糖苷、3,5,6,4-四羟基-7-甲氧基黄酮、5,7,5-三羟基黄酮、黄芩素、芹菜素、山奈酚等。咖啡酰类 包括 1,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咖啡酸乙酯、3,4-二咖啡酰奎宁酸、咖啡酰氧基环已甲酸甲酯、1,3-二咖啡酰奎宁酸、3,6-二咖啡酰氧基奎宁酸等。单体化合物类 木栓醇、七叶树苷、木栓烷、豆甾醇、表木栓烷、豆甾醇 3-O-D-吡喃葡萄糖苷、正四十五酸、-谷甾醇、麦角甾-7,22-二烯-4-酮、豆甾醇、-豆甾醇、胡萝卜苷等。芳香酸脂类 3,4-二羟基肉桂酸、-甲氧基-吡喃酮、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 7-O-D-葡萄糖酸酯、焦袂康酸、肉桂酸、3,4-二羟基苯甲酸、对甲氧基肉桂酸、对羟基苯甲酸、3,5-二羟基肉桂酸等。香豆素类 莨菪亭、异莨菪亭、scopolin、七叶树苷 吡喃酮类 焦福康酸(pyromeconic acid)及其苷、-甲氧基-吡喃酮、飞蓬苷(erigenoside)、1-(2-吡喃酮)-6-咖啡酰基-2-D-吡喃葡萄糖苷、飞蓬双 12 糖苷、erigesidesD 和多舌飞蓬苷 挥发性油类 3-甲基丁酸、3-庚醛、柠檬烯、柠檬酸烯脂、咖啡酸烯脂等。微量元素 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钾、钙、钠、镁、锌、铁、锰、铜、镍、硒等 其他 正四十五酸、丁二酸酐、-谷甾醇、胡萝卜甙、木栓烷、木栓酮、表木栓醇、blumennol C 葡萄糖苷、氨基酸、维生素 有机酸等。2.2.药理作用 由于注射液在药理研究上的优点,使得灯盏细辛注射液药理研究比较广泛。灯盏花素结构比较清楚,也引起了更多的现代医药研究者的注意,并对其进行广泛的研究。从系统水平、器官水平、分子水平到作用机理的研究,都证明灯盏花素是一种有效的心脑血管疾病用药。尤其是现在有些学者已将从灯盏花中分离得到的各有效单体进行分子水平的药理学研究,阐明了各种成分的作用机理、作用部位以及作用强弱。部分药理作用如下所述:13 药理作用 具体说明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灯盏细辛甙0.5 和 1mg 穴位注射于犬,使血流量增加 70%和118.3%,血管阻力降低 43%和 52.4%。醇提物制成灯盏细辛注射液有扩张血管和对抗脑垂体后叶素所致心肌缺血、缺氧的作用。抗凝作用 灯盏花注射液 8ml/kg iv 于兔后,通过减少血小板数及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内凝血功能,和促进纤溶酶活性等环节,对体外血栓形成有所抑制。家兔体外血浆药物浓度为 24mg/ml 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保护肝脏作用 灯盏细辛具有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减轻肝组织病理损害程度,防治四氯化碳诱发肝纤维化的作用。改善微循环作用 灯盏细辛注射液能够明显改善肺癌患者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对治疗脑梗死患者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视神经的作用 灯盏细辛对实验性的青光眼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其他作用 灯盏花制剂还能提高血脑屏障通透性,对抗由二磷酸腺苷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以及提高机体巨噬细胞吞噬免疫功能。还可用于脑血管意外所致的偏瘫、中风、风湿痛、胃痛、牙痛、感冒、骨髓炎等。2.3.开发利用 灯盏花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使用历史非常悠久,在民间灯盏花既作为菜肴食用,也是一味名贵药材。民间常用灯盏花来炒鸡蛋,或者用灯盏花与鸡蛋做汤做成菜肴。有的直接用灯盏花泡茶饮用。灯盏细辛粗提物只能做成一般的制剂: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软胶囊剂、针剂等常规制剂。主要品种有益脉康片、益脉康胶囊、灯盏细辛片、灯盏细辛颗粒、灯盏细辛口服液、灯盏细辛注射液等。精制的灯盏花素可以做成纳米灯盏花素制剂、脂质体、固体分散剂、缓控释制剂、口腔崩解片、灯盏花素磷脂复合物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制剂。可在靶向性较 14 好或生物利用度更高的高新技术制剂方面展开研究。从灯盏花的有效成分来看,高新制剂的开发将是本品今后真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产品,是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第三章第三章 灯盏花灯盏花发展情况发展情况 3.1.药用历史情况 灯盏花药用历史悠久。灯盏花别名有十来种,性味功能记载也各有不同。如:散寒解表、止痛、舒筋活血。健胃消食,祛风除湿。发表散寒、健脾消积、消炎止痛等。在约 2500 年前的傣医药传统经方贝叶经中便有记载,主流记载于明代著名医药家云南嵩明人兰茂所著的滇南本草,书中对灯盏花的药理药性如是记载:“灯盏花,一名灯盏菊、细辛草。味苦、辛,性温。小儿脓耳,捣汁滴入耳内。左瘫右痪,风湿疼痛,水煎,点水酒服。”灯盏花在民间彝、傣、苗族中一直广泛使用,如傣药著作 啊皮塔麻接干比中记载灯盏花(傣药俗名:芽三西双哈)可治疗风湿病、中风偏瘫、痴呆,感冒咳嗽,牙痛,头风痛,眩晕等;滇药录中记载灯盏花(苗药俗名:盘共超)可治疗瘫痪,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胃痛,牙痛,感冒等。灯盏花在云南地区民间被用于治疗瘫痪已有上千年历史。同青蒿素一样,灯盏花素在 20 世纪 70 年代的中草药群众运动中被再次发现。当时,云南药物研究所派出研究人员深入民间收集单方,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一位 90 多岁罗 15 姓苗族老中医献出一方:用灯盏花炖鸡蛋可用于治疗脑偏瘫。经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等医疗单位临床试验,证明灯盏花提取物用于治疗脑偏瘫、冠心病、脑血栓、脑出血、脑栓塞、微循环障碍等疾病确有显著疗效;经云南省药物研究所多年研究从中分离出焦炔康酸、麦芽糖醇、飞蓬甙及灯盏花素,以及将其分别开发为灯盏细辛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灯盏花素片等产品。由于临床应用效果显著,1995 年灯盏花素制剂被列为全国中医医院急诊科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必备中成药。纯度更高安全性更好的灯盏花素注射液在 2005 年获得了国家药监局审批。如今,灯盏花药品已成为全国知名的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用药,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该领域继银杏、三七、丹参后的第四大类植物药材。3.2.产区发展情况 由于野生资源难于满足市场需求,20 世纪 90 年代末期云南、四川等地开展了灯盏花驯化栽培的研究与开发。国内开展了灯盏花野生变家种及规范化种植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其中,红河州因为海拔较高、地势平缓、光照充足、优质空气和土壤条件,被专家鉴定为灯盏花最适宜的种植区。1999 年,红河州就开始进行灯盏花人工栽培;2000 年,红河州开始尝试灯盏花等药用植物资源的专业化、规范化种植和研究;2004 年,红河千山生物公司建立的红河灯盏花基地,并建立了种质资源圃,2004 年 10 月通过了国家 GAP 认证,成为我国第二批,云南省第 2 个通过国家 GAP 认证的中药材品种,2009 年通过了复认证;2005 年,生物谷药业在 60 个种源中选育出两个新品种,分别命名为灯盏花 1 号和 2 号;2007年,“红河灯盏花”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定;2009 年,云南农业大学和红 16 河千山生物公司共同起草了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红河灯盏花”,并正式颁布实施。云南灯盏花种植业的发展,尤其是专业化、规范化种植,促进了灯盏花类药用原料的稳定供应,对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12 年全省灯盏花种植 730 hm2,其中泸西县 620 hm2,弥渡县 100 hm2,剑川、弥勒等地零星种植约 20 hm2。栽培药材的产量水平不断提高,平均单产水平达到 3750 kghm2以上,药材总量约 274 万 kg。2019 年,全省灯盏花种植面积超过 2.1 万亩,年产药材接近 6700 吨,农业产值超过 1.5 亿元,是全国最大的灯盏花原料产地。云南省内红河、大理两地种植的灯盏花占全省总面积的 80%以上,楚雄、昆明、玉溪、宣威等地也有少量种植。20 世纪 70 年代,由云南省卫生厅牵头,组织昆明的相关研究机构进行了灯盏花的植物学、药理学、毒理学等方面的研究。灯盏花也以灯盏细辛的药材名最早载入云南省药品地方标准(1974),以灯盏细辛的药材名和灯盏细辛注射液收入中国药典(1977)。40 多年来,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药物研究所等单位致力于灯盏花的药学研究,开发了灯盏细辛浸膏、灯盏花素提取物、灯盏花素片、灯盏细辛注射液、注射液灯盏细辛酚等一系列提取物和成药。灯盏花的有效成分也从最初的总黄酮,发展到后来的灯盏乙素,直到新近的酚酸类化合物等成分。云南农业大学、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也对灯盏花的资源、种源与品种和规范化种植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17 3.3.历史价格情况 从灯盏花的历史产销轨迹中,明显的可以看到灯盏花在市场经济规律和价格杠杆这根指挥棒下的发展情况。2015 年,灯盏花一飞冲天,部分市场创下近 60元的历史最高价;2016 年,灯盏花产地价跌到 14 元,多个地方有 1000 多吨的库存积压在产地无人问津;2017 年初,受种植面积减少的影响,灯盏花又破茧重生,产地价涨至 27-29 元。3、4 月份涨价之后,很多种植农户的积极性又被重新点燃,灯盏花种子价格节节攀升,从 400 元翻倍大涨到 800 多元。图 3-1:市场历史价格(市场:荷花池药市,规格:统云南,单位:元/kg)2739302332283005540452014年1月2015年1月2016年1月2017年1月2018年1月2019年1月2020年1月 18 图 3-2:年度平均历史价格(市场:荷花池药市,规格:统云南,单位:元/kg)3.4.产品发展情况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杨洪军教授在2017 年度中国灯盏花产业发展报告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时,介绍说“含有灯盏花的中成药产品目前有 18 个,其中心脑血管类品种 13 个、骨科类品种 4 个、皮肤类品种 1 个,以灯盏花为君药的中成药有 14 个,有 4 个品种被中国药典2015 版收录,有 10 个品种进入 2017 版全国医保用药目录,全国独家品种有 12 个。”现在云南已具有从灯盏花种植,浸膏和提取物生产,到片剂、胶囊、注射液等生产的完整产业链,也有支撑产业链发展的科研、开发、生产和销售的部门和企业。依托云南丰富的灯盏花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云南聚集了全国 100%的种植生产,97%以上的药材原料,100%的浸膏和提取物生产,40%以上的中成药生产。云南生产的灯盏花系列产品主要包括:灯盏细辛浸膏、灯盏花素提取物、灯盏花素片、益脉康片、灯盏花素注射液、灯盏花素胶囊、灯盏细辛胶囊、灯盏29 38 24 25 31 30 05540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 19 细辛注射液、灯盏花素滴丸、灯盏花素冻干粉针剂、灯盏生脉胶囊等,以灯盏花制剂为主过亿元的企业 3 户;灯盏细辛注射液、灯盏花素冻干粉针剂和灯盏生脉胶囊 3 个单品种销售过亿元。全国灯盏花产业产值约 30 亿元,云南占其中的 50%,云南灯盏花产业的产业聚集度高,产业优势明显。3.5.企业发展情况 全国以灯盏花为原料的制药企业有 115 家,其中云南省最多有 25 家。目前,云南生物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昆明龙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湖面恒生制药有限公司是全国范围内生产灯盏花类中成药品种规模最大的 4 家企业。根据 2015 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数据显示,云南生物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昆明龙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企业所生产的灯盏生脉胶囊、灯盏细辛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剂销售总额占云南省以灯盏花为原料的心脑血管类中成药品种销售额的 90.8%。2015 年,以灯盏花为君药的心脑血管类中成药品种销售总额为 23.68 亿元,云南仍是该类品种的供给大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 71.59%。云南有涉及种植灯盏花的加工型龙头企业 4 户,加工龙头企业覆盖灯盏细辛浸膏和灯盏花素提取物,片剂、胶囊和注射液等成药生产,产业链完整。在涉农龙头企业中,红河千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建立的灯盏花基地已经通过了国家 GAP 认证。20 图 3-3:各省市生产含灯盏花的中成药品种的企业数量(单位:家)3.6.产业发展前景 3.6.1.明显优势独特,发展潜力巨大 灯盏花产业才刚起步,“天花板”高,发展空间巨大,且灯盏花具有独特的特色和优势:首先,灯盏花资源丰富、成本低廉,易于实现标准化产业化种植,中药产业的根本在于优质中药材资源,灯盏花在这方面有明显优势。其次,灯盏花主要用于常见多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和相关老年性疾病的防治,部分产品已具备高等级循证医学证据,市场前景广阔,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脑血管疾病、痴呆等慢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将催生巨大的市场增量空间,药效成分清晰质量可控、作用机理清楚、安全、有效、多组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的灯盏花类中成药将在西药不擅长或无优势的领域崭露头角,尤其将25425051015202530 21 在治未病、慢病管理(慢病康复及预防复发)以及防治痴呆(血管性和老年性痴呆)中发挥独特的作用。3.6.2.受益政策倾斜,制剂快速崛起 国家提出要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逐步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将导致国家资源向慢病产业倾斜。灯盏花系列产品品类丰富、结构合理,灯盏花制剂在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康复及二级预防领域已完成相应的循证医学研究工作,预防用药定位将迎来快速增长的机遇,以灯盏生脉胶囊、灯盏细辛胶囊、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等为代表的口服制剂具有成为中成药市场“重磅炸弹”产品的发展潜力。3.6.3.前景日趋广阔,国际认可增强 灯盏花的有效成分清晰,药理活性较强且单味药材即可组方成药,药材成分安全性高,综合特性与银杏叶相似,将是下一个能够实现国际化的植物药。灯盏花虽有上千年的民族药用历史,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才逐步引起广泛关注,随着灯盏花相关产品逐步走向全国,灯盏花已经从区域性品种变为全国性品种,灯盏花单方制剂国际化研究也已开始,有望成为继银杏叶制剂后被国际认可的少数植物药,灯盏花产业前景日趋广阔。灯盏花是云南省的优势道地药材,资源丰富,有效成分清晰,药材成分安全性高,部分产品已具备高等级循证医学证据,有望成为下一个“银杏叶产业”。22 3.1.发展趋势研判 3.1.1.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近几年,我国一些地区掀起了种植灯盏花的热潮,当地农民靠种植灯盏花等中草药实现了收入的快速增长。但是有研究表明,目前灯盏花供给只能满足市场需求的 18.5%,灯盏花素年需求量约 100 吨,而现在全国每年的产量只有 20 吨,缺口非常大,未来几年灯盏花市场需求量仍会很大。3.1.1.1.盏花原材料需求巨大 灯盏花出身于云南地方药材,长期以来主要被云南省多家制药企业作为生产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药品的原料。随着对灯盏花有效成分和功效用途的深入研究,相关制药企业萃取技术的提高和生产线的投入使用,越来越多的药企不断开发出新的药品,未来灯盏花类药品的产量将会大幅增加,这就对上游灯盏花原材料形成了巨大需求。3.1.1.2.心血管药物快速增长 目前,全球心血管药物销售额约占整个药物市场的 20%,并以年 7%以上的速度增长。当前,世界药品市场的一个热点为天然药物,国际市场对天然药物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美国 fda 对草药成分的要求也开始放松。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世界植物药市场总价值目前已超过 700 亿美元,且每年还在以 10%的速度增 23 长。灯盏花类药品在这方面的疗效显著,所以未来其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值得期待。3.1.1.3.保健品开发大幅增加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对健康的威胁正逐渐得到认识,这将极大刺激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保健药品的需求。以我国北方的一些城市为例,心脑血管病年患病率高达 1000/10 万,居各类死因的第一位。人们迫切需要一些确有效果的保健药品来进行预防,而目前这方面的开发还处于空白。所以,一旦相关保健产品得到开发和推广,灯盏花的需求量还将大幅增长。根据2012-2016 年中国心脑血管药市场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市场灯盏花的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供需缺口还将增大。3.1.2.加快合成物产业转化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江会锋研究团队与云南农业大学西南中药材种质创新与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云南省药用植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杨生超团队合作,利用合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成功从灯盏花基因组中筛选到了灯盏花素合成途径中的关键基因(P450 酶 EbF6H 和糖基转移酶 EbF7GAT),并在酿酒酵母底盘中成功构建了灯盏花素合成的细胞工厂。通过代谢工程改造与发酵工艺优化,灯盏花素含量达到百毫克级,具有较高产业化价值。24 灯盏乙素全合成的完成,为工业化生产中药组分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为中药现代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未来微生物合成灯盏花素的产业转化将加快。目前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所、云南农业大学和昆明龙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就灯盏花素规模化生产和药物转化研究达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意向,将共同推进微生物合成灯盏花素的产业转化。第四章第四章 灯盏花灯盏花产业问题产业问题 4.1.种植方面仍然落后 灯盏花种植人工成本高,技术要求高,采后风险高,种植门槛高。云南作为灯盏花的主产区,具备灯盏花种植发展的诸多优势,但仍然存在种植发展盲目,缺乏专用药材种植适宜性评价与种植区划;遗传、生理等种植的基础研究薄弱,有效成分遗传基础不清;专用型药材品种选育相对滞后等问题。4.2.发展受终端产品限制 灯盏花主要作为中药制剂的原料,其种植规模和需求量受终端产品的限制。目前灯盏花类注射剂稳居市场主流,市场需求量有限,不适合盲目扩种。若未来几年口服制剂(其原料用量远高于注射剂)市场份额逐渐扩大,以及新型制剂的研发上市,市场对灯盏花原料的需求将会成倍增长。25 第五章第五章 灯盏花灯盏花发展对策发展对策 5.1.发展思路 灯盏花产业应遵循”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科学支撑,创新发展;突出重点,聚集发展;内培外引,开放发展”的发展原则。灯盏花产业的发展应立足于云南优势企业,以培育、壮大灯盏花产业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做大品种、创新品种、标准引领、品牌打造为抓手,夯实道地药材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全面提升资源价值。实现灯盏花产业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途径:通过培育灯盏花大品种成就大企业,通过灯盏花大企业集群发展成就大产业。5.2.发展措施 灯盏花产业才刚刚起步,市场天花板高、发展空间巨大,灯盏花资源丰富、成本低廉,易于实现标准化产业化种植,中药产业发展的根本在于优质中药材资源,灯盏花在这方面有明显优势。通过培育灯盏花中成药大品种,促进龙头带动,提升发展灯盏花种植,保障优质供给,夯实道地药材壁垒,鼓励灯盏花系列新产品的开发,并实施重点项目的科技攻关,以顺应消费需求变化和国家医疗体制改革总体要求,加快灯盏花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灯盏花产业可持续发展。26 5.2.1.强化科技支撑,抓好产品研发 发展灯盏花产业应围绕灯盏花产业链凝练创新链,体现从基础研究到科技攻关再到产品开发的思路,研究清楚几个科学问题,攻破几个难点技术,进一步做大灯盏花相关中药品种,开发出几个在市场占有绝对优势的重大产品。优选以灯盏花为原料的中成药品种,从生产工艺改进、质量控制提升、复方组分配伍研究、安全性评价、临床研究、药物经济学评价等方面开展二次开发,整合技术平台、增强创新驱动能力,以科技创新驱动灯盏花产业健康发展。5.2.2.培育龙头企业,做强精深加工 扶持一批龙头灯盏花种植加工龙头企业,推进现有企业资源整合,引导、鼓励和支持企业走集团化、规模化发展之路,优化结构和布局。改变种植者的观念,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的组织、带头作用,为种植者提供科学指导、合理制定种植计划,推行灯盏花标准化、规范化种植,打造完整产业链。灯盏花产业核心骨干企业,应该对已批准的以灯盏花为主要原料的中成药进行系统梳理,筛选出适应症和市场前景好的品种进行中药大品种培育。强化上市品种二次开发和现代剂型开发,加强产品的工艺质量标准提升,做好药效物质机理等基础研究并通过循证医学研究等积极拓展新的临床适应症,不断巩固和提升灯盏花中成药在心脑血管疾病领域的市场份额和地位。27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1-01-23 27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唯恒农业:2020年全国当归产业分析报告(30页).pdf

    2 3 4 2020 年全国当归产业 分析报告 目录目录 前言.7 第一章 当归资源现状.8 1.1.当归历史沿革.8 1.1.1.名称考证.8 1.1.2.产区考证.8 1.1.3.功效考证.11 1.2.当归资源情况.12 1.2.1.野生资源.12 1.2.2.种植现状.12 第二章 当归研究现状.14 2.1.化学成分.14 2.1.1.挥发油.14 2.1.2.有机酸.15 5 2.1.3.多糖类.15 2.1.4.黄酮类.15 2.1.5.其他化学成分.16 2.2.药理作用.16 2.3.开发利用.17 2.3.1.临床应用.17 2.3.2.民间应用.18 2.3.3.保健应用.19 第三章 当归发展情况.19 3.1.药食同源之说.19 3.2.历史行情变化.20 3.1.销售市场情况.22 第四章 当归产业问题.22 4.1.种苗质量良莠不齐.22 4.2.种植过程缺乏技术.23 4.3.生产环节缺乏规范.24 4.4.流通和市场不稳定.24 6 第五章 当归发展对策.25 5.1.规范育苗,推广生产技术.25 5.2.规范生产,建设标准体系.26 5.3.合理布局,研究生产区域.26 5.4.开发产品,推广药食同源.27 第六章 资料性附录.28 6.1.当归规格等级.28 6.2.当归常用制剂.29 7 前言前言 当归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当归 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 的干燥根,药用历史悠久,最早出现于东汉时期神农本草经,被其列为中品,且历代本草均重点记载。当归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由于补血、调经功效显著,中医将其称为“妇科调经要药”“血中之圣药”。素有“十方九归”的说法,在临床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医学领域进一步加大对当归化学成分的研究力度,当归很多新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逐渐被发现出来,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除药用之外,当归由于补益作用佳、气味辛香的特点也常入药膳,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大宗药材之一。虽然,当归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产业开发也趋近成熟,但是,作为药食同源产品,产业开发基本还在起步阶段。食疗作为中国传统的养生方式一直流传至今,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不少企业将药材与食品相结合,推出了颇受市场欢迎的药食同源食品。本文从当归的资源情况、发展情况、研究情况、产区分布、历史价格及市场需求等方面分析当归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建议。8 第一章第一章 当归资源现状当归资源现状 1.1.当归历史沿革 1.1.1.名称考证 东汉以前的文献未见当归之名,三国时(公元 230 年左右)的广雅一书中指出:“山蕲,一名当归也”。“蕲”即古芹字,郭璞注云:“当归也,似芹而粗大”。许慎的说文云:“生山中者名莫,一名山蕲。然则当归,芹类也,生山中粗大者,名当归也。”晋代的崔豹所著的古今注一书记载:“相赠以芍药,相招以靡芜”、“靡芜,一名当归也”、“文无,一名当归也”。其明确的药用记载始于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列为草部中品,并以当归为正名,后世皆沿用此名称,常见别名有:乾归(见于神农本草经),子归(见于太平御览),黑水当归、马尾当归(见于本草经集注),蚕头当归、文州当归、滁州当归(见于本草图经),秦归(见于本草纲目),川归(见于本草蒙筌)。不同产地名称有:岷归(甘肃),云归(云南),秦归(陕西),川归(四川),窑归(湖北)等。1.1.2.产区考证 东汉以前的文献未见当归之名,三国时(公元 230 年左右)的广雅一书 9 中指出:“山蕲,一名当归也”。“蕲”即古芹字,郭璞注云:“当归也,似芹而粗大”。许慎的说文云:“生山中者名莫,一名山蕲。然则当归,芹类也,生山中粗大者,名当归也。”当归自东汉神农本草经开始已经有了明确的记载,“当归生川谷”。汉末名医别录记载,“生陇西”(今甘肃)”。南北朝本草经集注曰:“生陇西川谷”。本草经集汇曰:“今陇西首阳(今甘肃渭源县北),黑水(甘肃省武山县)当归,马尾当归稍难得。”而据土贡史料文献通考中记载,当归作为贡品,南北朝时期主要产自“陇西(今甘肃陇西至兰州一带),叨(洮)阳(今甘肃临潭),黑水(今甘肃定西)及西川(今四川西部)”。主要还是集中在岷山南北一带。唐新修本草记载,“生陕西川谷今当州(四川松藩县叠溪营西北)、宕州(甘肃岷县南)、翼州(四川松藩县叠溪营西南百余里)、松州(四川松藩县),宕州最胜。”文献通考 有记载进贡的地区包括“宕州(今甘肃岷县宕昌)”、“今出当州(四川省黑水县)、交川郡(今松州)”、“松潘(松州,今四川松潘)”;“临翼郡(今翼州,四川茂县)”、“归城郡(今悉州,四川黑水县东南三十公里)”、“静川郡(今静州,四川马尔康县东)”、“蓬山郡(今柘州,四川省黑水县西二十公里)”、“恭化郡(今恭州,重庆)”。北宋本草衍义记载:“今川蜀皆以平地作畦种”,这明确说明北宋时栽培当归已较为常见。政和本草曰:“生陇西”。本草图经云:“当归生陇西川谷、川蜀、陕西诸郡及江宁府、滁州皆有之,以蜀中者为胜。”可见,当时己有了主产区的概念。10 由元代汤液本草选辑,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头止血而上行,身养血而中守,梢破血而下流,全活血而不走”之描述最为精辟,后世医家多从此说法,为当归药材的不同规格分化提供了药性理论指导。明本草纲目:“今陕蜀、秦州(甘肃天水)、汉州(四川茂县)诸处,人多栽莳为货,以秦归头圆、尾多、色紫、气香、肥润者名马尾归,最胜他处。”;本草从新则记载,“秦产力柔善补,川产力刚善攻。”;本草易读中记载:“生陇西川谷,今蜀州(四川崇庆县)、陕西、江宁(南京)、滁州(安徽滁县)皆有之,以蜀州者为胜。”本草崇原云:“当归始出陇西川谷及四阳(甘肃渭源)、黑水(甘肃省武山县),今川蜀、陕西诸郡皆有。”据考证,陇西叨阳(四阳)、黑水应为陇西首阳黑水。本草乘雅半偈记载:“当归生陇西川谷,今当州、宕州、翼州、松州、秦州、汉州多种时矣。近代以来,临床一直推崇甘肃岷县及周边地区出产的当归,以其骨质重、气香浓、油性足,质量好,习称“岷归”。主要产于甘肃的岷县、宕昌、漳县、渭源等地,在计划经济时代,由药材公司定点种植、收购。除甘肃以外,云南也有大量种植,1910 年,云南鹤庆、剑川从甘肃引种成功。云南产区生态条件适宜当归种植,尤以鹤庆马厂地区所产质量上乘,商品头大,质坚,味浓,油性足,称“马厂当归”,深受东南亚市场青睐。维西、德钦、香格里拉、兰坪、鹤庆是云归的老产区,曲靖及昭通地区则是近年由于当归价高以及当地政府大力扶持,新发展的产区,其种苗来自于丽江和岷县。历史上,受市场价格及政府政策引导影响,云南、四川、湖北、陕西、青海、贵州等地先后引种栽培,目前除云南、四川、11 青海尚有较大规模种植外,湖北、贵州等地商品当归产量较小,其余产地逐渐萎缩或消失。目前,我国当归主要产地集中于甘肃定西、陇南地区,云南丽江、大理、曲靖地区;四川的阿坝、雅安地区;青海海东地区等地也有一定规模栽培。当归药材现全部依靠栽培生产提供,尤以甘肃产“岷归”为道地药材,占全国总产量 85%以上。当归商品规格等级以甘肃岷县、陇西等产地药材市场上最为丰富和齐全。1.1.3.功效考证 当归的应用至少已有二千多年历史,使用较为普遍,向来被誉为妇科之良药,大部分本草书籍均有记载。当归药用始载于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并载:“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煮饮之。”名医别录:“温中止痛,除客血内塞,中风痉,汗不出,湿痹,中恶客气,虚冷,补五脏,生肌肉。”日华子本草云:“治一切风,一切血,补一切劳,去恶血,养新血,及主症癖”。本草纲目也称:“当归调血,为妇人要药。”珍珠襄“头破血,身行血,尾止血。”汤液本草“当归,入手少阴,以其肝藏血也。头能破血,身能养血,尾能行血,用者不分,不如不使。”本草求真:“归头止血上行,归身养血守中,归尾破血下流,全归活血不走。”综上,当归不仅在治疗各种“血症”的方剂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是临床各科常用之品,当归不同部位,功能主治有差别。12 1.2.当归资源情况 1.2.1.野生资源 当归在宋代以前通常来源于野生资源。然而,中国植物志和中华本草等文献均无野生当归记载。孙红梅等调查认为目前当归的野生资源主要零星分布在甘肃的岷县、宕昌和漳县接壤的高山疏林中,另处在四川的峨眉山、九寨沟县和平武县,陕西的眉县和西藏的林芝地区,生长在海拔 24002700m 的灌木林下,土壤为微碱性灰棕色土壤。鲍隆友和刘智能对西藏野生当归调查表明,野生当归分布于林芝、工布江达(错高湖)等地,生长于海拔 29003300m 的山坡草地、河边石砾地、林下及灌丛中。赵锐明在 2012 年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中发现,在岷县境内与宕昌、迭部、漳县和礼县接壤的马烨、马沿林牧区的寺沟乡马烨林场石台山、马坞乡有野生当归居群分布,生长海拔为 21792936m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中,生长于灌木林下温暖湿润的环境中,植被类型为阔叶林,土壤为黑钙土。由于近年来由于过度开发,生态环境恶化,使野生当归资源在全国分布区域越来越少,目前在市场上流通的当归药材商品均为栽培品种。1.2.2.种植现状 早在 1500 年前,当归就在岷县、宕昌一带出产,本草纲目记载“当归生陇西川谷四阳(今漳县、岷县、渭源、临洮)”,以后一些省、地区相继引种,主要产于甘肃南部与四川边界的岷山山地。甘肃中部当归主要产于定西地区漳 13 县、岷县、渭县以及临洮、陇西等县,岷县、漳县各乡均产,其中以岷县种植面积最大,目前种植面积约 15 万,商品习称“岷归”,由于岷归产量高,质量佳,不仅畅销全国,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声誉。从现有记载显示,当归在云南种植可能从明朝开始,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在滇南本草就有当归的记载,明朝正德年间的云南通志中就有“当归出施甸当归山”的记载,并记载建水、武定也有当归出产,其后明朝万历、天启年间的云南地方志也记载鹤庆、大理、曲靖、澄江、楚雄、昆明有产。1910 年,云南鹤庆商人又从甘肃引进当归种子,在鹤庆马厂等村试种成功,后逐步扩大到整个滇西北栽培,俗称“云归”,鹤庆、维西、德钦、香格里拉、兰坪成为云归的道地产区。2002 年有安徽商人在在曲靖地区沾益县发展种植,至 2004 年后渐成规模。近年来,滇中的禄劝、东川,滇西怒江也在大力发展当归种植,曲靖、昆明地区成为当归的新产区,其种苗主要来自大理、丽江和维西,据相关部门统计,2017 年云南省当归种植面积达 9.2 万亩,是除甘肃外的当归种植大省。云归质量好,归头大,质坚,味浓,油性足,多糖含量高,尤以鹤庆马厂产的质量为上佳为代表,称“马厂当归”,深受东南亚青睐。除甘肃和云南外,四川、青海也有小规模种植,湖北、贵州等地商品当归产量较小,其余产地逐渐萎缩甚至消失。例如,湖北省恩施州红土乡石灰窑村所产当归,在 20 世纪中叶有一定出口规模,商品名为“窑归”,后来受计划经济影响,当归生产停滞了几十年,现仅有几千亩,形不成商品规模。陕西省陇县、镇坪县等地,20 世纪 90 年代因早期抽薹率高,现种植面积少。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当归 14 商品主要为“岷归”或“云归”。图图 1-1 当归在全国主当归在全国主要种植区示意图要种植区示意图 第二章第二章 当归当归研究现状研究现状 2.1.化学成分 目前,通过对当归化学成分分析,发现其主要化学成分有挥发油、有机酸、多糖类、黄酮类等,每一种化学成分研究现状分析如下。2.1.1.挥发油 研究者通过对当归地上部分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挥发油是当归的一大主要化学成分,其在当归中的含量约 1%;当归的挥发油又可以分为亚丁基苯酞、丁烯基酞内酯、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等,含量最多的为苯酞类 15 和苯酞类的二聚体化合物,其次为倍半萜类化合物(如氧化石竹烯、-蒎烯等),此外还包含以丁烯基苯酣、对-乙烯基愈创木酣为代表的酣类化合物。2.1.2.有机酸 研究者通过对当归中的化学成分开展分离和鉴定的试验,结果发现其存在有机酸主要有茴香酸、丁二酸、壬二酸以及阿魏酸等,其中阿魏酸在有机酸中最具代表性,也是最早从当归中分离出来的有机酸。2.1.3.多糖类 多糖作为当归化学成分中水溶性的组成部分,其在当归中的含量约 15%,当归的多糖具有增强免疫和补血的功效。赵雪娇等研究者指出,目前主要采用凝胶层析、离子交换层析以及水提醇沉淀等方法对当归中的多糖提纯,通过对提纯得来的多糖类物质开展化学分析和鉴定,结果发现多糖除有半乳糖、阿拉伯糖、李糖、葡萄糖等,还包含半乳糖、半乳糖酸以及糖醛酸等。2.1.4.黄酮类 黄酮类同样也是当归的一大重要化学成分,目前运用乙醇从当归中提取而来的黄酮类主要木犀草素-7-O-芦丁糖苷和木犀草素-7-O-D 葡萄糖苷两类。16 2.1.5.其他化学成分 研究者指出,当归中包含 19 例氨基酸(如天门冬氨酸、色氨酸、亮氨酸、苏氨酸等)和 23 种微量元素(如铁、钾、镁、锌、锰等),此外随着医学界对当归化学成分研究的日益深入,还发现当归中存在 13 种呋喃香豆素衍生物。2.2.药理作用 近年来,随着中医的不断发展,医学界进一步加强对中药的研究,当归很多新的药理作用逐渐被发现出来,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当归不仅有活血、补血等药理作用,还具有抗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氧化等药理作用。具体如下图所述:17 图图 2-1 当归当归药理作用药理作用 2.3.开发利用 2.3.1.临床应用 当归是医药学的珍宝,在中成药处方中广泛使用,有“十方九归”之说,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临床应用 具体说明 18 调经止痛 当归既能补血活血,又善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症,不论是血虚或是血瘀均为实用。临床上当归常与熟地、川芎、白芍等配伍。气滞血瘀时与香附、红花、桃仁等行气祛瘀药同用。偏寒时则配肉桂、艾叶等温经之品。偏热时,配丹参、赤芍、地骨皮等清热凉血之味;瘀血内停之癥积,可配三棱、莪术等破血逐瘀药同用。与生地、白芍、艾叶炭、阿胶珠同用,来治疗月经过多,崩漏等证。总之,当归善能补血活血,调理冲、任、带三脉,为“妇科良药”。血虚诸证 当归为良好的补血药,凡由血虚引起的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心悸,健忘,肢麻乏力等证,均可用当归为主药,或配熟地、白芍、阿胶等药,则补血之力益彰。兼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芪、白术、甘草等补气药相伍,有补气血之效。驱瘀散寒诸证 当归补血活血,善止血虚血瘀之痛,且有散寒之功。用于虚寒腹痛、瘀血作痛、跌打损伤、痹痛麻木等。如,血痢腹痛与大黄、黄芩、白芍、木香之类同用。若久痢伤阴,湿热稽留,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脐腹疼痛,可配黄连、干姜、阿胶有寒热并调,化湿坚阴之效。跌打损伤可配大黄、桃仁、红花等活血汤。风湿痹痛或肌肤麻木,配桂枝、桑枝、路路通、丝瓜络、鸡血藤等,均有良好的疗效。血虚肠燥便秘诸证 当归富油性,味甘而质润,能养血滋燥润肠。如老年人体弱,血虚肠燥之便秘,多配首乌、苁蓉、火麻仁等润肠药同用。用治阴虚血燥,大便秘结而兼瘀滞者,亦当归湿润养血,润肠通便之功。痈疽疮疡诸证 当归补血活血,能起到消肿止痛,排脓生肌之功。为外科常用药,痈肿疮疡初起,可与银花赤芍、甘草、炮山甲等清热解毒溃坚同用,既能活血消肿止痛,又利于肿疡之消散,方如活命饮。对痈疡脓成而不溃,或溃而脓少,出而不畅,可配黄芪、熟地、肉桂等益气补血,托毒排脓。2.3.2.民间应用 我国人民认识使用当归具有悠久的历史,应用范围很广泛。人们使用当归非常普遍,在配伍治病的同时,在牛、猪、羊肉汤锅中经常能见到当归的影子,运用得当,既能起到药食同补作用,口感也较鲜美。19 2.3.3.保健应用 当归被称为“血家圣药”、“美容珍品”、“妇人面药”,其美容功效也是得到验证,并非言过实在。具有抗衰老和美容功效作用,且有助于使人青春常驻等,加之使用方便突显当归在美容领域的优势。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当归含有大量的挥发油、维生素、有机酸等多种有机成分及微量元素,对皮肤科、妇女美容保健、改善头发等方面均有独到的功效。第三章第三章 当归当归发展情况发展情况 3.1.药食同源之说 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其根在我国有一千余年的用药历史,其应用非常广泛。医家喻为“群药之首”,病家称为“治补两益冶”。本草述曰:当归味苦、温、无毒。中医认为,当归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为血中之要药。用于血虚、面色萎黄、眩晕心悸;血虚或兼有瘀滞的月经不调、闭经、痛经;虚寒性腹痛、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痛证;肠燥便秘;久咳气喘。日常生活中,当归可煎汤、浸酒、煎膏滋、入菜肴。我国民间就有用当归、冬虫夏草、天麻、山药、枸杞子等药物熬汤、炖鸡、煮粥的习惯。东汉杰出医家张仲景在经典著作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将“当归生姜羊肉汤”作为典型的 20 食疗处方。中医学著作如济生方千金要方内外伤辨惑论等都列出了一些当归食疗配方。2014 年国家卫计委将人参、当归等临床常用的中药材纳入药食两用的品种目录中,当归将正式成为食品原料进入人们的日常饮食中。3.2.历史行情变化 1950 年2007 年间,当归每公斤的价格因种植面积的增减而有所波动,但基本在保持在 10 元以内,2005 年,行情开始出现大的变化,售价为 13 元左右。2006 年,受春寒因素的影响,当归的供应开始出现严重短缺,价格大幅上升,市场上草把货 30 元也难寻大货,这对于一个年销量三万多吨的大品种药材来说是从没出现过的现象。2007 年春节前后,在产区形成了轰轰烈烈的抢购风,行情也步步攀高。到 2007 年 6、7 月份,市场上草把货最高达到了 70 多元,箱归突破百元大关,形成的天价维持了几个月后,一方面由于价高抑制了需求,另一方面大量的假货充斥其中,到新货上市时,价格回落到了 30 多元,到 2008 年底价格跌回了 10 元以内,出现历史罕见的暴跌,导致当归种植面积大幅缩减,到2010 年2011 年,出现连续两年的“大牛市”,当归价格一路回升到 25 元左右,2011 年下半年,随着政策调控,药材市场降温,当归回落到 15 元左右。2012 年 5 月,当归主产地岷县局部地方遭受洪涝灾害,商家闻风而动,推动当归价格由 15 元涨到 21 元。由于 2012 年当归苗受灾影响,2013 年价格由 21元上涨到 45 元左右,并一直保持到年底。2014 年,受 2013 年高价刺激,次产区大量扩种,使当归价格从 2014 年初的 45 元左右快速下降,年底跌至 22 元。2015 年,当归再次受旱情抽薹等因素影响,价格又开始不断上涨,至 11 月,价 21 格上涨至 40 元左右。2016 年 2 月,大量新货上市冲击市场,但未形成大的冲击,价格稳定在 37 元左右。2016 年夏季,受厄尔尼诺气候的影响导致产区的秋旱严重,当归价格于当年 9 月开始上涨,至 2017 年 3 月,价格涨至 42 元左右。2017年 4 月开始至目前,当归价格基本稳定在 38 元左右。图图 3-1 当归价格走势图(数据来自中药材天地网)当归价格走势图(数据来自中药材天地网)图图 3-2 当归价格走势图(数据来自中药材天地网)当归价格走势图(数据来自中药材天地网)52015年1月 2016年1月 2017年1月 2018年1月 2019年1月 2020年1月2015年1月 2016年1月 2017年1月 2018年1月 2019年1月 2020年1月安国药市2220252221.522亳州药市2荷花池药市252525222222玉林药市1718.523202022安国药市亳州药市荷花池药市玉林药市1621262015年1月 2016年1月 2017年1月 2018年1月 2019年1月 2020年1月2015年1月2016年1月2017年1月2018年1月2019年1月2020年1月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21.521.523191919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2湖南省-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2121201819.519.5云南省-思茅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17172018.52020 22 3.1.销售市场情况 国内当归药材主要集散地在甘肃岷县的中国当归城,渭源会川、陇西文峰、首阳药材交易市场。岷县梅川、宕昌哈达铺等地也有小规模集散市场。从出口地区来看,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和东南亚各国是我国当归出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其中,我国对中国香港和马来西亚出口的当归价格较高,对韩国和中国台湾出口的当归价格相对较低。2012 年我国从事当归出口的企业有 178 家,主要集中在广东、四川和安徽。其中,民营企业 129 家;“三资”企业 29 家;国有企业仅 15 家。从各省、市、区出口额情况来看,宁夏、四川、广东、湖南和安徽为我国当归出口较多的省、区。当归药用量巨大,以它为原料的中成药多达 100 多种,国内年药用量约 3万吨。当归由于自然灾害、种植技术等原因,经历了三次“牛市”。目前,当归价格趋于平稳,波动不大。随着当归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的基础上,药用领域不断扩大。同时一些用当归配制的保健食品及化妆品投放市场,当归还是保健药药膳的常用原料,制成精制包装饮片供应市场。随着当归被列入药食两用的目录、其市场将进一步拓展,其产品有增加的趋势。第四章第四章 当归产业问题当归产业问题 4.1.种苗质量良莠不齐 当归为高山植物,一般生长于海拔 20003500m,种植于阴坡。要求凉爽湿 23 润气候,喜肥,怕涝,怕高温。从播种到结子成熟,要越 2 冬跨 3 年,即 1 年育苗,2 年成药,3 年留种。当归种植过程复杂,当归育苗一般需选择七成熟的种子。过熟的种子培育的苗当地人称为“火苗子”或“公归”,移栽后会提前抽薹导致根部木质化而失去药用价值,即当归的早薹现象。育苗地要求更为严格,一般需要在海拔 3000m 以上的高山上,开垦生地育苗;栽苗须严格控制大小,才能达到提高存活率、减少早薹率的目的。当归生产目前仍沿用“第一年育苗、第二年移栽”的传统模式,育苗田只能选择海拔 2400m 以上区域的生荒地,用麦草地面覆盖或遮阴网遮阴,投入资金大,劳动力耗费多,育苗业发展缓慢。目前合作社进行育苗,育出的苗供自己生产使用,而绝大多数种植户都是从其它地调运种苗,无法保证种苗质量,造成种苗移栽后死亡严重、田间抽薹率高,严重影响当归生产。4.2.种植过程缺乏技术 当归的栽培历史很长,但其优质种质的收集、选育工作相对滞后。由于当归 育苗一般采用七成熟的种子留种育苗,随着时问的变化,品种退化严重。这可能是影响道地药材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具体表现在药材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弱,耐药性增强、易抽摹、高等级商品规格药材得率降低等。同时,由于化学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公害”问题较为普遍。使药材中农药残留超标和药性降低,临床疗效减弱。另外,加工规格多年来无突破、无创新。我国适宜种植当归多数是山区,经济不发达,文化落后。大多数种植户缺乏农业科学技术,依据传统技术种植当归。一半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当归规 24 模生产技术,导致当归种植出现面积大、产量低的问题。4.3.生产环节缺乏规范 当归生产诸环节缺乏规范,影响了当归药材生产的标准化当归采收、加工、贮藏诸环节中,缺少统一规范的标准。当归药材生产的很多环节还是依赖人的感觉和经验,缺少科学依据。如采收时间在同一地区也不一致。另外,农民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大多由原来的经销商和建筑商转型而来,缺乏当归标准化生产技术。种植中缺乏科学规划,管理不规范,病虫害防治不到位,生产中机械化应用较少,无法形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对周边种植户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很难促进当归产业发展。4.4.流通和市场不稳定 传统主产区,由于当归产业对当地经济的重要性,政府成立了中药材发展办公室专门负责主要药材品种的指导和监督,掌握当归的种植面积与产量,会同当地当归药材产业协会对当地的种植生产加以指导,为当归产业的科学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对于非传统道地产区而言,由于当归价格的骤升,同时受政府政策导向的影响,近年来有些地区种植区域增长很快。如云南沾益县,从本世纪初期开始较小的种植规模,已发展成规模,对当归市场的供求关系已能产生较大影响。而且,由于近年来很多西部地区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把发展中药材种植定位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纷纷出台相关中药材种植方面的招商项目。由于西 25 部地区地域广阔,耕地面积数量大。如果任由各地各自跟风种植、无序发展的话,将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这将导致药农、经销商、药厂、政府部门多方损失,势必会对 国内药材市场造成混乱、负面的影响,最后影响国家的中药事业发展。如使中药产业获得良好的药材资源环境,需要生产者、经营者与政府相关部门一起协作,以科学、理智的态度顺应市场规律,合理协调好当归种植生产布局。第五章第五章 当归当归发展对策发展对策 5.1.规范育苗,推广生产技术 种苗质量是决定当归生产的关键,因此,当归种植大县要扶持一定数量的合作社或农户专门进行当归育苗,建立育苗基地,按订单形式生产优质种苗,就近供应当归种植户,确保种植产量,提高种植收益。引进当归规范化育苗、地膜覆盖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为主的标准化生产技术,增加推广经费,让技术骨干多培训、多学习,从而让好的技术得到示范推广与宣传,提高种植效益。26 5.2.规范生产,建设标准体系 标准化生产技术要“摸得着、看得见”,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和肯定。因此,需要建立一定数量的规模化示范种植基地,从规范种植、科学管理、机械化生产等各个环节做好示范,组织农民群众现场观摩学习,使当归标准化生产新技术很快得到推广且应用到实际种植中,这既能提高当归的生产效益,又能增加农民收入,起到增效增产的目的。依托当归 GAP 基地、GMP 深加工企业的建设,围绕当归种植、加工、生产、仓储过程的各个环节,制定相应的当归质量安全标准、当归生产技术标准、当归产地环境标准及当归标准操作规程。树立当归品牌概念,在现有的基础,进行药材、饮片、提取物的各种标准的制定与完善。形成当归的标准体系,以规范质量标准,提高当归品质。5.3.合理布局,研究生产区域 由于当归属于生态主导型道地药材,所以在做其生产区划时,要特别注重其生态适宜性的研究,找出其与品质形成相关的主导生态因子,以此寻找新的生产区域。做好当归的种植区划研究,不盲目引种。由于当归生长所需生态条件要求独特,农业部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132020 年)规定当归适宜发展区域为滇西北、甘肃南部。其中云南片包括维西、德钦、香格里拉、兰坪;甘肃片包括岷县、宕昌、漳县、渭源、临潭、武都、西和、礼县、文县、武山、卓尼、康乐。此规划对指导各地充分利用资源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农业,27 引导特色农产品向最适宜区集中,加快培育优势产区,促进农业区域专业分工,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力布局具有重大意义。可以作为相关地区发展当归药材生产的重要参考依据。建议国家有关部门会同相关地区认真分析当归的产销规律和发展趋势,制定长远规划,加强宏观调控,使当归生产走上科学发展的良性道路。同时,认真做好当归在全国的生态适宜区划研究,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当归产地变化的趋势。5.4.开发产品,推广药食同源 将当归融入人们的日常饮食中,主要开发当归茶、当归奶茶、当归醋、当归酒、当归点心、当归糕点、当归牛奶、当归饼干、当归滋补袋包汤料,当归与其他产品的配伍食品,这些产品开发技术要求不高,研发费用低,研发周期短,上市速度快,并能极大地丰富当归产品多样化,刺激当归消费新需求。中国传统的养生文化中与当归有关的药膳汤料很多,如当归羊肉汤,当归乌鸡汤、当归补血汤、当归红枣汤、当归牛肉汤等,这些滋补保健汤很容易被群众接受,推广的任务就是让普通群众学会做这些滋补汤,真正让当归进入寻常老百姓家的餐饮世界。另外,通过已经具有一定销售渠道的企业推广当归食品。部分产地当归在淘宝、天猫、京东等平台上已经非常畅销,将开发出的当归食品通过当地电商在网上销售,容易被消费者接受。28 第六章第六章 资料性附录资料性附录 6.1.当归规格等级 规格 等级 性状描述 共同点 区别点 全归 一等 上部主根圆柱形,或具数个明显突出的根茎痕,下部有多条支根,根梢直径 0.31cm。表面棕黄色或黄褐色,具纵皱纹,皮孔样突起,不明显或无;质地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木部色较淡,具油性,皮部有多数棕色点状分泌腔,形成层环黄棕色。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苦。每千克支数 n15,单支重60g;根头上端圆钝或有明显突出的根茎痕。二等 每千克支数 1540,单支重 2560g;根头上端圆钝或有明显突出的根茎痕。三等 每千克支数 4070,单支重 1525g;根头上端圆钝或有明显突出的根茎痕。四等 每千克支数 70110,单支重 1015g;根头上端圆钝或有明显突出的根茎痕。五等 每千克支数 n110,单支重10g;根茎痕有或无;主根或有部分腿渣,但主根数量占 30%以上,腿渣占 70%以下。统货 每千克支数 10120,单支重 570g;根头上端圆钝或有明显突出的根茎痕。归头 一等 纯主根,长圆形或拳状。表面棕黄色或黄褐色,或撞去粗皮,微露白色至全白色。皮孔样突起,不明显或无;根头上端圆钝或有明显突出的根茎痕;质地稍硬,断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木部色较淡,具油性,皮部有多数棕色点状分泌腔,形成层环黄棕色。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苦。每千克支数 n20,单支重50g。二等 每千克支数 2040,单支重 2550g。三等 每千克支数 4080,单支重 1525g。四等 每千克支数 n80,单支重15g。统货 每千克支数 1090,单支重 1060g。29 6.2.当归常用制剂 序号 制剂名称 摘录 处方 1 四物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当归 10g、熟地 12g、白芍 12g、川芎 8g。调益营卫,滋养气血。主治:冲任虚损,月水不调,脐腹疼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发歇疼痛,妊娠宿冷,调理失宜,胎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乘虚,风寒内搏,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2 当归补血汤 内外伤辩感论 黄芪 30g、当归 6g。补气生血。主治:劳倦内伤,气弱血虚,阳浮外越。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以及妇人行经、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3 当归四逆汤 伤寒论 当归 9g、白芍 9g、细辛 9g、桂枝 9g、通草 6g、甘草 6g、大枣 25 枚,温通血脉,养血散寒。治疗厥阴伤寒,四肢厥冷,脉细欲绝。4 当归生姜羊肉汤 金匮要略 当归 30g、生姜 30g、羊肉 500g。温中补虚,祛寒止痛。主治:产后腹中疼痛,并腹中寒疝,虚劳不足。5 当归芍药散 金匮要略 当归 8g、芍药 40g、茯苓 12g、川芎 8g、白术 10g、泽泻20g。健脾利湿,养血益脾。主治:妇人怀妊,腹中疗痛。6 当归贝母苦参丸 金匮要略 当归、贝母、苦参各 60g,三味研为细末,炼蜜丸如小豆大。每服 3 丸。主治: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7 生化汤 傅青主女科 当归 24g、川芎 9g、桃仁 6g、炮姜 2g、炙甘草 2g,活血化瘀,温经止痛。治疗产后恶露不行,小腹冷痛。8 当归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白芍、肉桂各 60g,阿胶(捣碎,炒)当归(去声,微炒)、干姜(炮)、甘草(炙微赤)、续断、川芎各 120 g,白芷、附子(炮,去皮、脐)、白术各 90 g,生熟地黄 300克 真蒲黄(炒)27 g,吴茱萸(汤洗七次,焙干,微炒)90 g。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 20 丸。主产后虚羸,面色无华,脐腹拘急,痛引腰背,嗜卧不眠,唇口干燥,心忡烦倦,头重目眩,不思饮食;或劳伤冲任,内积风冷,崩中漏下,及月水将行,腰腿重痛,脐腹急痛;兼治从高坠下,内有瘀血,吐血、下血等。9 胶艾汤 金匮要略 川芎 6g、甘草 5g、阿胶 9g、当归 9g、芍药 13g、艾叶 9g,生地 20g。养血止血,调经安胎。主治:妇人冲任虚损,崩漏下血,月经过多,淋漓不止;产后或流产损伤冲任,下血不绝;或妊娠胞阻,薹漏下血,腹中疼痛。10 柏子养心丸 体仁汇编 柏子仁 120g、枸杞子 90g,麦门冬、当归、石菖蒲、茯神各 30g,玄参、熟地各 60g,甘草 15g。补气养血,安神益智。主治:心气不足,精神恍惚,怔忡惊悸,失眠健忘。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1-01-23 30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农小蜂:2020年中国重楼产业数据分析简报(12页).pdf

    本报告作者具有专业胜任能力,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作者的研究观点,力求独立、客观和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响,特此声明。唯恒农业不会因为接收人接受本报告而将其视为客户。本报告仅在相关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发放,并仅为提供信息而发放,概不构成任何广告。本报告的信息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唯恒农业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唯恒农业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在不同时期,唯恒农业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唯恒农业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同时,唯恒农业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唯恒农业、唯恒农业员工或者关联机构不承诺投资者一定获利,不与投资者分享投资收益,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报告版权仅为唯恒农业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如征得唯恒农业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唯恒农业数据,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惊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唯恒农业出品,转载请标明出处;禁止商用转载,违规转载法律必究。创新引领农业产业发展王家梅分析师产品研发部刘新设计师产品研发部 1 核观点 CORE?OPINIONS?1.?从市场现状来看,2014 年今,中国重楼需求量逐年增,前供需基本平衡。最早的重楼需求主要以采集野资源为主,2016 年以后,重楼市场势加快,重楼野资源逐渐减少,市场量逐渐增,并现缺货,诱发了价格不断上攀,到 2019 年,中国重楼业市场规模已达 41.58 亿元,较 2014 年的8.91 亿元增了 32.67 亿元。?2.?从药开发来看:重楼为我国云南药、宫宁胶囊等 262 种中成药的主要原料,在中医药业中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价值。市售含重楼中药成药 83种,其中,有明确产产家的 81 种(包括处药 61 种,处药 20 种;内服药 56 种,外药 25 种;涉及颗粒剂、剂、贴膏剂、合剂、散剂、酊剂等15 类剂型),关联的 107 家药企分布于我国 23 个省,相对集中于中国南部、中部,东北部。医药古籍中,有七叶枝花、云南重楼等 16 种重楼在族医药或者间医药应中有记载,有如意散、驳等 16 个中药经典药需要以重楼为引。?3.?从重楼皂苷含量要求以及道地性来看:重楼最适宜海拔为 1?1002?700m。道地产区为东经 112.640?8113.6494和北纬 34.841?635.198?9,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的云南省、四川省和贵州省的部分地区,云贵原邛崃区蕴藏量,种类、资源最丰富。2017 年,云南省重楼积在全国占达 78.21%,产量在全国占达 60%。?2 录 CONTENTS?1.?应市场分析.3 2.?市场规模分析.7 3.?供需平衡分析.8?3 前?重楼,中药名。药部位为百合科植物云南重楼或七叶枝花的燥根茎。其味苦,性微寒;有毒。有清热解毒,消肿痛,凉肝定惊之功效,常于疔疮痈肿,咽喉肿痛,蛇咬伤,跌扑伤痛,惊抽搐。前为我国云南药、宫宁胶囊等 262 种中成药的主要原料,在中医药业中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价值。?本基于农蜂在运营过程中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商务部、企业调研采集积累的:重楼产业供需、外贸、产地、企业以及药典数据,从全国重楼市场供需、价格势、应场景 3 个度形成个较宏观的认识,让阅读分析报告的对重楼现状有个的全局性的了解;另详细剖析重楼药材的道地性、主产地产能势及影响因素,为需要采购重楼或深了解重楼种植现状及规模的读者提供量化选择与参考。?1.应市场分析?通过查阅药通 http:/ 315 https:/ https:/ http:/ https:/ https:/ 107 家药企产含重楼制剂,分布于我国 23 个省,相对集中于中国南部、中部,东北部。?4 图表 1:中国 107 家产含重楼制剂药企分布地图?(信息整理及制图:农蜂)?其中,分布最多的省份是东 15 家;吉林 14 家、云南 13 家分别位列全国 23 名;其后依次是:西 8 家、贵州 8 家、湖南 7 家、北京 5 家、陕西 5家、江苏 4 家、辽宁 4 家、河北 3 家、湖北 3 家、东 3 家、浙江 3 家、安徽2 家、江西 2 家、四川 2 家,福建、河南、江、西、上海、重庆各 1家,表明我国产含重楼中成药的企业较多,在全国分布泛,对重楼原料的需求很难形成地药企垄断。?5 图表 2:中国 81 种有产产家的含重楼中成药市售分布数据?(信息整理及制图:农蜂)?通过对重楼在中国药典2020 年版、中华共和国卫部药品标准中药成制剂以及国家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标准(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中成药地标准上升国家标准部分)中所收载剂的统计分析结果,重楼中成药有 83 种,市售含重楼中药成药除消痔洁肤软膏和退热冲剂没有产产家,其余 81 种中成药均有产产家产和市场流通(包括部分已下架,未查到价格的中成药),包括处药 61 种,处药 20 种;内服药 56 种,外药 25 种。?从剂型来看,这 81 种含重楼且有产产家产和市场流通的中成药主要涉及 15 类剂型,以颗粒剂、剂、贴膏剂、合剂、散剂、酊剂为主。其中,剂、颗粒剂最多,分别有 10 种,在含重楼中成药应中各占 12.3%;然后依次是:贴膏剂 8 种(9.9%)、酊剂 6 种(7.4%)、散剂 6 种(7.4%)、合剂 6 种(7.4%)、擦剂 4 种(4.9%)、酒剂 4 种(4.9%)、丸剂 4 种(4.9%)、雾剂 3 种(3.7%)、软膏剂 2 种(2.5%),冲剂、凝胶剂、糖浆剂、洗剂各 1 种(各占 1.2%)。?6 图表 3:中国 81 种含重楼中成药各制剂数量及占?(信息整理及制图:农蜂)?数据显,重楼作为宫宁胶囊、复重楼酊、云南药等中成药的主要原料,在已有剂型的基础上,加研究新剂型的度,有助于拉动重楼的需求,推动重楼的种植、新药的研发产等整条产业链迅速发展。资源、科研和产业形成良性互动,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7 图表 4:中国重楼的产学研主要发展路径?(信息整理及制图:农蜂)?从重楼的区域分布来看,我国重楼野资源种类较多,在云南、四川、贵州、州、西藏、湖南、陕西、东、肃、江等省均有分布,云贵原四川邛崃区蕴藏量,种类、资源最丰富。?2.市场规模分析?数据显:国内重楼业市场规模随着重楼需求量、价格快速增,规模迅猛发展,重楼市场规模从 2014 年的 8.91 亿元增到了 2019 年的 41.58 亿元,增量达 32.67 亿元,复合增率达 36.08%。?从增幅对应时间来看,受价格影响最,暴涨均发在 2017 年,从 12.96亿元增 24.42 亿元,增量达 11.5 亿元,增幅达 89%;2018 年开始增幅放 8 缓,重楼市场规模达 34.23 亿元,较 2017 年增 40.17%;2019 年重楼市场规模达 41.58 亿元,增幅 21.47%较 2018 年回落 18.7%、较 2017 年放缓67.53%。?图表 5:中国重楼市场规模势图?(信息整理及制图:农蜂)?3.供需平衡分析?从市场供需来看,2019 年,我国野重楼采挖量在 120 吨,家种(正品)采挖量约 540 吨。加上进和习品 1320 吨,可供给量达到 1980 吨,供求基本平衡。?最早的重楼需求主要以采集野资源为主,20142016 年的供给结构均为:进和习品野重楼家种;随着野资源的减少,需求量的持续增,现代中药的对标准化程度要求提升,重楼种植开始迅速发展,2017 年开始,供给结构变为:进和习品家种野重楼。?9 图表 6:中国重楼市场供需势图?(信息整理及制图:农蜂)?从需求量势来看:20142019 年,中国重楼需求量从 1220 吨逐年增 1980 吨,复合增率约 10.17%。其中 20142017 年增相对较快,2018年开始增速放缓;2019 年增速约为 7.03%,较 2018 年的增速 7.56%放缓0.53%,较 2017 年的增速 8.86%已放缓 1.83%。?从供应量势来看:野资源逐年减少(从 2014 年的 410 吨减 2019 年的 120 吨,年均减幅达 27.86%);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家种重楼产量逐年增加(从 2014 年不到野重楼采挖量 1/3 的 130 吨增 2019 年的 540吨,复合增率达 32.95%)。?2013 年前后,中国重楼种植积开始迅速上升,2017 年已达 15.6 万亩,亩产量在 500 公左右,每亩年可产籽近 1 公。但由于周期,从下种到采收般需要 5 年,前产量相对较,今后 35 年内种植端也可能会临供过于求的险。?农小蜂农业产业数据服务平台借助自身产品化的产业互联网技术平台能力及对农业领域的深度参与,结合产业自主研发的数据资产管理平台。面向主管部门、科研机构、产业链企业、产业服务机构等用户提供“小蜂智库”、“小蜂数据”、“小蜂报告”、“小蜂内参”、“小蜂SaaS应用”及“咨询/数据定制”等产业数据服务,助力用户决策未来,让数据服务于农业产业发展。获取农业报告搜索农业数据免费咨询了解更多WHWEIHENGVC.COM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1-01-22 12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唯恒农业:2015-2020年云南省天冬产业数据分析报告(17页).pdf

    本报告作者具有专业胜任能力,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作者的研究观点,力求独立、客观和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响,特此声明。唯恒农业不会因为接收人接受本报告而将其视为客户。本报告仅在相关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发放,并仅为提供信息而发放,概不构成任何广告。本报告的信息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唯恒农业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唯恒农业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在不同时期,唯恒农业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唯恒农业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同时,唯恒农业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唯恒农业、唯恒农业员工或者关联机构不承诺投资者一定获利,不与投资者分享投资收益,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报告版权仅为唯恒农业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如征得唯恒农业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唯恒农业数据,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惊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唯恒农业出品,转载请标明出处;禁止商用转载,违规转载法律必究。创新引领农业产业发展王家梅分析师产品研发部刘新设计师产品研发部 1!#$%&()&* , &,-)./)0123456789:;?ABCDEFGHIJ.K LMN1OP0GQ56RS IJJK LTUVWXYZDEFG J/_IJ.LTUVWXYZDabG J/Ic defghijk7lmn IJJJ _oACpJ _qrC sJ _tXG sJJ _uvG II _wxC IyJ _z|G IIs _G I.J _G IJJ _G.ps _xG.IJ_G.IJ _G KK _n cJ _uG J _G sK_G IJ)I/)089Y“”“567IJIJ L.fC89“”I/I _“K f?5GIJ.K Lfqr 89“”.sJ/_“IKJ/.H wx“”c/p_“yJK/I HG.y f“IJJ HabG.pf“.JsJ f“sIJ HtXG K f“p.J HEFG py f“syI/p f“sKp HqrC pJ f“.J H wxC s/y f“IK/I H uvG yJ/f“pp/.)y/)089567Y“-Y“-Y“0567C89YGQ?W7 2 nHYGQ?W7n_anHY“?5n)3%&,(,-)OP.8 “”“.11.)Y.11./.)3.11./I)3GQ7G-abG-tXG-EFG-qrC.12 I)“7Y-Y-Y.13?4)89fYfWYDYfY89W89k289)/D789_89_89_9_e7_f_f;Zf!#f$%&f()* f, -.f /0f12.f345)67.7IJ.8IJI.LvYC89C9:;6)?ABCDE67FGH)5 89:;DR12Df5C9D89e5:;fIkJK89D:;LMN”OPQRfSeTU128989DVW;XYZWDf:;D89_abcdeS”fgf?34hixn_XEF_jG_klmnfe;Xx:op_qrstuvx|u)wxy_z|12fykMDU1fzkM?D;XYZL12 Vf89M?12 Iy L|f89“”W JJJ8pJJJ f89“”WJJ8pJJ 12D89-hf_SefDCDf“”R)67 I789126)?ABCDE67FGH)6 89D12”IJJJ f I/D:;5f1D JJJ HI8y LM?yJJJ HLM?89_n sJJJ ./)y L?IJ.K LHfD:J f y/8s/p f./Df Iy/I f12T5fkabDHIJIJ L.fD:sJ f I/s8y/I f./Df J/p8./)67 y789126)?ABCDE67FGH)7 Dk789xYgV2 I LhwxfI y8 Lh“”fLSff“”RfV2 s LaV2 y LD“”?.xfdxV2 s LW12TL:;fwx1hvh|fxD:;)IJI.L.J fXqr G IJ.YD89:;W y f12./_“”JJ8pJJ f y/.p8s/Is f./p8I/s)67 s7IJ.8IJIJ LX89!12346)?ABCDE67FGH)wc#$%&N_X()_* _,-./P0D7_qr_wx_1x_23_C_45_6 8 i_AB K _xD78 IK _GQ89“Y_Y_YSf0OP_“”_“y fW9?:;vX89“D0_D?DA)OP)0567IJIJ L.fC8912OPW csJ fOP sJ fBfCDG s.J _G IJJ _n cJ _G J?OP sJ HHIJ.K LE qr 8912OPW.IKp fOP yJK fBfqrC sJ?OPqrC IJJ H_uvGII?OPuvG pI H_G.ps _G KK?OPG H_uG J?OPuG IJ H_G sK _EFG s?OPEFG I HHwx IJ.K L8912OPW scK fOP IyJ fBfwxC IyJ _z|G IIs _xG.IJ _G IJ)0GQ56fX.3GQ IJ.K L8912OP0Gijk7ABCD_XYZEFG J/_abG J/Ic H1xCDlmn IJJJ H23HIJDoAC pJ Hqr DqrC sJ?OP IJJ HHCKDtXG sJJ _qr DuvG II?OP sJ _OP pI HHwxDwxC IyJ HwxDz|G IIsHCKDG I.J H45CDG IJJ Hqr 9 DG.ps HwxDxG.IJ HCDG.IJ?OP IJ HHqr DG KK?OP HHCDn cJ Hqr DuG J?OP sJ _OP IJ HHqr DG sK HwxDG IJ Hqr DEFG s?OP I 6iDL;MNC I)67 7X.3GQ IJ.K L8912OPG)?ABCDE67FGH)0O=567P89:;QR?S7IJ.L89C9:;TU.J HfSeTU1289fABCDEFG_abGxDwxD8912OPVWOLXX)10 67 7X.3n8912OPL=6)?ABCDE67FGH)BfEFG8912OP0 IJ.LD.cI/OL IJ.K LDJ/f”spyc/fLVYX.yK/.ZHabG8912OPR0 IJJ OL IJ.K LD IcJ fLVYX/cZHwx8912OPR0 IJ.c LD IJs IJ.p LD IIs f IJ.K LD scK?b IJ.p L I f.y/psZH)11 “”“).)Y)./.)3)IJIJ L.fC89“”I/I _“K f?5GIJ.LOS7C89”yy/c _pI/K H2”.I/_2 yp/s _)67 c7qr IJ.K L89“”346)?ABCDE67FGH)IJ.K Lfqr 89“”.sJ/_“IKJ/.f?57qrC pJ?a/KZH_“.J fuvG yJ/?a I./cZH_“pp/.fuG IJ?a.s/IZH_“.J fEFG p?a 12/cZH_“Is fG I?a./sZH_“p)wx IJ.K L89“”c/p _“yJK/I f?57wxC s/y _“IK/I fz|G.I/_“J)./I)3GQ7G-abG-tXG-EFG-qrC)0GQ567IJ.K LfG_abG_tXG_EFG_qrC _GQ89“”pJ 67 p7X.3n IJ.K L89“”“a6)?ABCDE67FGH)aw”D8912GQ IJ.K L89“”0Gbijk7CKDG.y f“IJJ HABCDabG.pf“.JsJ f“sIJ HCKDtXG K 13 f“p.J HABCDEFG py f“syI/p f“sKp Hqr DqrC pJ f“.J HwxDwxC s/y f“IK/I Hqr DuvG yJ/f“pp/.Hqr DuG IJ f“.J HCDG.p f“sp HwxDz|G.I/f“J Hqr DEFG p f“Is Hqr DG I f“p H6iDL;MNC J/f“J/s)I)“7Y-Y-Y)0567C IJ.L89Y“.JII fkY“y.s/D y/I fkY“./c D J./.p)0GQ567C IJ.L89YGQ?Wnf“”./s f:.JII HyJ/.89YGQ?W7n Ip _:IKs fan./p _:.p/K fnJ/y _:./c H./c DY“?5n)14 67 K7Ccdne IJ.L89“”“a6)?ABCDE67FGH)免费咨询唯恒农业以创新引领农业产业发展为使命,联合科研院所、领域专家及产业链企业构建农业产业创新智库,为政府主管部门及企业等提供产业研究、产业规划、产数融合规划等服务,与客户共同实践农业产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农小蜂()聚焦西南及东南亚具有优势的水果、蔬菜、中药材等经济类作物细分产业,以贯穿全产业链的数据及产业研究为基础,形成以”小蜂资讯 小蜂数据 小蜂内参 小蜂SaaS”组成的产品服务矩阵,为10万余农业从业者及2000余家产业链企业及机构服务。WEIHENGAGRICULTURE了解更多WHWEIHENGVC.COM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1-01-22 17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唯恒农业:2020年全国茯苓产业分析报告(37页).pdf

    2020 年全国茯苓产业 分析报告 目录 前言.7 第一章 茯苓资源现状.8 1.1.茯苓来源的沿革.8 1.2.茯苓原植物的考证.9 1.1.茯苓野生资源分布.9 1.2.茯苓道地产区沿革.10 第二章 茯苓种植历程.12 2.1.探索栽培期.12 2.2.规模栽培期.13 2.3.引种推广期.13 2.4.规范种植期.14 第三章 茯苓研究现状.15 3.1.化学成分.15 3.2.药理作用.17 3.3.开发利用.17 3.3.1.药用.17 3.3.2.保健作用.18 第四章 茯苓发展情况.19 4.1.产区分布情况.19 4.1.1.大别山产区.21 4.1.2.湖南产区.21 4.1.3.云南产区.22 4.2.市场价格情况.22 4.3.市场供需情况.25 4.3.1.需求情况.25 4.3.2.供给情况.26 4.3.3.贸易情况.27 4.4.产业发展环境.29 4.4.1.政策环境.29 4.4.2.社会环境.30 4.4.3.技术环境.30 第五章 茯苓产业问题.31 5.1.菌种选育不规范.31 5.2.栽培技术不规范.32 5.3.加工技术不规范.32 5.4.产品深加工不足.33 5.5.宣传力度不足.33 第六章 茯苓发展对策.34 6.1.加强菌种选育,提升茯苓品质.34 6.2.推进规范种植,稳定茯苓质量.34 6.3.规范加工技术,提高茯苓品质.35 6.4.培育龙头企业,做强精深加工.35 6.5.发挥品牌效应,加强宣传力度.36 第七章 资料性附录.36 7.1.茯苓规格等级划分.36 7 前言前言 茯苓为多孔菌类植物 Poria cocos(Schw)Wolf 的菌核,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根茎,埋于土壤下 2030cm 繁衍而成。茯苓为传统药食两用中药,具有渗湿利尿、和胃健脾、宁心安神的功效;临床用于治疗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症,效果显著;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茯苓具有抗肿瘤、调节免疫功能、抗炎、抗过敏等方面的生物活性。在历史的长河中,茯苓在人类养生保健和防治疾病方面享有盛誉,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传统中药。据第 3 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在数以万计的中药临床组方中,茯苓的配伍率达 70%以上,在医药市场上以茯苓为原材料或配伍组方的中成药制剂约三百余种;以茯苓为原材料制作保健食品备受人们欢迎,茯苓饼、茯苓酒、茯苓点心、云片白雪糕、长寿挂面等产品在市场上随处可见;我国茯苓还远销世界很多国家,在中药材出口占有可观的份额。近两年全国茯苓年平均社会需求量约为 2.5 万吨,是中药材需求量的大品种。我国目前作为药食两用的茯苓药材资源主要依赖人工栽培,野生资源稀少。由于茯苓药材需求量大,很多省区开展人工栽培茯苓,但各地栽培技术、培育菌种和生态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导致茯苓药材的质量参差不齐。本文从茯苓的资源情况、种植历程、研究情况、发展情况等方面分析茯苓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建议。8 第一章第一章 茯苓资源现状茯苓资源现状 1.1.茯苓来源的沿革 茯苓古代生长在老松或千年松下,古人对茯苓的来源认识可总结为茯苓由松之灵气、松脂与松根形成。具体如下所述:茯苓是松之灵气伏结而成:如本草纲目:“(时珍曰)茯苓,盖松之神灵之气,伏结而成,大如拳者,佩之令百鬼消灭,则神灵之气,亦可征矣”。本草述云:“茯苓本古松灵气沦结成形”;本草乘雅半偈引万松记曰:“夫松,木德之中正也,其气化为茯苓,其脂化为琥珀,似信”;本草衍义云茯苓“乃樵斫讫多年松根之气所生。此盖根之气味,噎郁未绝,故为是物”。又云“如马勃、菌、灵芝、木耳、石耳之类,皆生于枯木、石、粪土之上,精英未沦,安得不为物也。其上有菟丝,下有茯苓之说,甚为轻信”。所举之物中,只有石耳为地衣类,其余皆属真菌类的子实体,皆为寄生,与今之人们对茯苓的认识相符。茯苓是松脂形成:嘉祐本草 云:“茯苓,千岁松脂也”,并引 典术 云:“茯苓者,松脂入地,千岁为茯苓,望松树赤者下有之”。本草述钩元引类明曰:“茯苓是古松流肪入地,久得霜露泉壤之精气而成”。茯苓是松根形成:史记龟策列传云:“伏灵者,千岁松根也,食之不死”。基于以上的认识,在明代以前的本草中,茯苓被归为木部。明代御制本草品汇 9 精要始将茯苓归为木部下的“寄生”类,在之后的多数本草中都将其归为木部项下的“寓木”类,亦为寄生之义。直至 1934 年中华新药物学大辞典才将茯苓改为“菌类”。1936 年中国植物图鉴将茯苓归为“菌核根菌类”,1960 年的药材学将其归为“真菌类”。1.2.茯苓原植物的考证 茯苓的原植物与中国药典2015 年版的描述基本一致,且属于真菌类,由此可见古人对茯苓及茯神的描述与当今的茯苓及茯神的植物形态基本相符。文献 记载 图经本草 对茯苓的描述为:“出大松下,附根而生,无苗、叶、花、实,作块如拳在土底,大者至数斤,似人形、龟形者佳。皮黑,肉有赤、白二种,或云茯苓中有赤筋”。苏沈良方 服茯苓赋云:“外黝黑以鳞皴,中洁白而纯密”。本草蒙筌 云其“小如鸡鹅卵,大如匏瓜”。本草纲目 曰:“茯苓有大如斗者,有坚如石者,绝形,其轻虚者不佳,盖年浅未坚故也”。植物名实图考 云:茯苓“附松根而生,今以滇产为上,.皮润细,作水波纹,极坚实”。中国真菌志 对茯苓 Wolfiporiacocos(Schw)yv Gibn 的描述为“菌核球形、椭圆形,卵圆形至不规则形,长 10 30cm,重量不等,小则斤许,大则数斤至数十斤,通常附松根而生,新鲜时软,干后硬,有深褐色多皱的皮壳,内部粉粒状,白色或淡粉红色,偶尔有红筋,表示与松根相连之处”。1.1.茯苓野生资源分布 茯苓是一种古老的大型真菌,主要生长在我国,另外朝鲜、韩国、日本、印度、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等也有分布的报道。茯苓野生资源广泛地分布在我 10 国北纬 2045,东经 95130范围内的吉林南部、辽宁南部、河北中南、山西东南、陕西南部、甘肃南端、四川中南、西藏东南端及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福建、江西、湖南、贵州、云南、广东、广西、海南北部广大地区。1.2.茯苓道地产区沿革 茯苓道地产区古今变化比较大,野生产地由古代泰山变迁至当今的云南,可能跟朝代变更和经济发展有关,茯苓最初的产区是中原地区,因中原地区为政治文化的发源地,当时的中药采集、运输、利用等十分便利,因此,中药的最初产区以中原地区居多,随后随政治中心的迁移,茯苓的道地产区亦迁移,而野生茯苓资源有限,不得不寻找更多野生茯苓作药用,致使清初以云南野生茯苓为道地产区沿用至今。时间 文献 记载 秦汉时期 神农本草经“茯苓,味甘、平,一名伏菟。生太山(今山西太原)山谷”。魏晋时期 吴普本草 云:“茯苓或生茂州(今四川茂汶)大松根下”。博物志 曰:“今太山有伏苓而无虎魄,益州永昌有虎魄而无伏苓”。南北朝时期 名医别录 中记载:“生太山大松下”。本草经集注 云:“今出郁州,彼土人乃故斫松作之,形多小,虚赤不佳”。隋唐时期 新修本草 云:“今太山亦有茯苓,白实而块小,不复采用。今第一出华山,形极粗大。雍州南山亦有,不如华山者”。蜀本草“图经云:生枯松树下,形块无定,以似人、龟、鸟形者佳。今所在大松处皆有,惟华山最多”。两宋时期 大观本草“范子云:茯苓出嵩高三辅”。本草图经 曰:“生泰山山谷,今泰、华、嵩山皆有之”。明清时本草蒙筌 云:“近道俱有,云贵独佳。产深山谷中,在枯松根底”。11 期 本草品汇精要 曰:“严州(今属杭州)者佳”。本草原始 亦云:“生大松下,今以云贵出者为佳。形块无定,以似龟、鸟形者为良”。本经逢原 云:“一种栽莳而成者曰莳苓,出浙中,但白不坚,入药少力“。植物名实图考 云:“茯苓,本经上品,附松根而生,今以滇(云南)产为上”。本草从新 中记载:“产云南,色白而坚实者佳,去皮。产浙江者,色虽白而体松,其力甚薄。近今茯苓颇多种者,其力更薄矣”。增订伪药条辨 记载:“天然野生之茯苓,无论何地产,皆为佳品。惟云南产天然生者为多,亦皮薄起皱纹,肉带玉色,体糯质重为最佳,惜乎出货不多。其他产临安、六安、于潜者,种苓为多”。近代 药物出产辨 中记载:“以云南产者为云苓,最正地道。产安徽省者名安苓”。药材资料汇编 中记载:“人工栽培以来,安徽、湖北等地成为茯苓主产区。现时野生主产于云南丽江地区”。中药材产销 中记载:“野生者以云南为著名,栽培者以安徽量大、质优”。茯苓地道性发展有随地域变迁的特点,遵循“相对稳定,不断选择”。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日益重视健康,用药采集量不断扩大,野生茯苓资源逐渐枯竭,人们开始了野生变家种的探索实践,以达到永续利用、济民千秋的目的。自从开展人工培养、种植以来,安徽、湖北、云南等省成为茯苓主产区。如安徽潜山县,湖北罗平县“木引”栽培茯苓已有 340 余年历史。云南自 60 年代开始人工种植以来,主产于楚雄、维西、贡山、丽江、宁蒗等地,所产茯苓道地质优,行销国内外。现在云苓因其地道仍居上乘,为权威人士和广大用药者所认同和推崇,以其质优品佳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享有极高的信誉。12 第二章第二章 茯苓茯苓种植历程种植历程 随着茯苓医疗保健作用的不断增加,野生资源逐渐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从而促进了茯苓野转家种和生产栽培产业的发展。纵观我国茯苓生产栽培历史,大约经历了 4 个发展时期,不同发展时期的栽培产区也相应发生着变化和迁延。2.1.探索栽培期 古代,我国药材产区广大农民在采收、利用野生茯苓资源的同时,长期坚持不懈地进行着野生转为家种的探试。由南北朝时期本草经集注有关“(茯苓)彼土人乃假斫松作之,形多小,虚赤不佳”的记载可以推断,我国产区农民在 1500多年前即进行了茯苓野转家种的探索。由南宋癸辛杂识记载的“近世村民乃择其小者,以大松根破而系于其中,而紧束之,使脂渗入于内,然后择其地之沃者,坎而瘗之,三年乃取,则成大苓矣”可以看出,当时茯苓栽培技术已与近代相近。期间,全国大部分产区虽在进行野转家种的尝试,但未形成较大规模的生产种植,茯苓商品家野兼有,以采挖野生资源为主,主要产区在山东、河南、陕西一带,栽培用材主要为温性松树,如油松 Pinus bu1aeformis Garr.、赤松 Pinus densiflora Sicb.etZucc.等。13 2.2.规模栽培期 宋末至明初,我国北方连年战乱,民不聊生,森林资源迭遭破坏,经济发展滞缓,药材生产严重受挫,原以北方为主的茯苓栽培产区相应南迁至鄂、豫、皖交界的大别山区,并逐渐形成大规模栽培,生产提供的商品供应全国,成为全国茯苓的主要产区,并一直延续至 20 世纪 60 年代末。据湖北省罗田县志记载:元朝(罗田)即有茯苓种植,至今已有 500 多年历史。清乾隆三年(1738 年)湖北优质罗田茯苓,即正式挂上“九资河”牌号向蒙古、日本及东南亚等地销售;1915 年“九资河茯苓”在美国旧金山万国商品博览会.上倍受赞赏。1956 年湖北茯苓产量多达325 万 kg,约为当时全国产量的 60%。1977 年,湖北英山、罗田、麻城,安徽岳西、金寨、霍山等大别山茯苓产区县被定为全国茯苓外贸出口基地;1984 年及1997 年,分别被定为全国获苓药材生产基地。该时期的主要技术特点为:栽培用材主要为暖性松树,如马尾松 Pinus mssniana lamnb.、云南松 Pinus yunnanensis Franch.等,并进行削皮留筋、锯筒码晒等处理;使用新鲜菌核为种源进行扩大繁育。故该时期俗称为茯苓的“肉引栽培”时期。2.3.引种推广期 20 世纪 70 年代初,全国茯苓等多种中药材供应极度紧缺,为缓解当时常用中药材供销失衡及“配方难”的现状,中国药材公司在当时“计划经济”的框架内,组织湖北、安徽技术人员,调运茯苓鲜种(新鲜菌核),支援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进行引种栽培,在全国推广茯苓种植技术,发展茯苓新区生产。使茯苓药材产 14 区由原鄂豫皖大别山区,转变为浙闽、闽粵赣、粵桂、赣湘、湘桂黔等 6 大产区,主要产区县迁延至湖北罗田、英山、麻城,安徽岳西、霍山金寨,河南商城,广东信宜、高州、新丰,广西岑溪、苍梧、玉林,福建尤溪、三明、沙县,云南禄劝、武定等地。该时期的主要技术特点是:应用微生物组织分离技术培育的茯苓纯菌丝菌种,代替传统鲜菌核作为种源进行茯苓裁培,逐渐推广至全国,一直沿用至今。故该时期俗称为茯苓的“菌种引栽培”时期。2.4.规范种植期 茯苓新产区的扩大,缓解了紧缺的药材供应,但传统药材地道性遭受到极大冲击,不同产区的种植方法和加工技术,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药材产量大起大落,商品外观松泡、内在质量不稳等现象日趋明显,严重影响了人民用药安全和对外贸易信誉。90 年代末,我国进入 WTO,为稳定药材质量,保障人民用药安全和外贸出口,全国开始推行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及 GAP 基地建设。湖北、湖南、云南等省相继承担国家相应科研课题,开展茯苓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探讨茯苓GAP 基地建设的途径。其中:1999 2014 年间,湖北省相继承担、完成了 10 项国家和湖北省茯苓规范化种植研究课题(表 2),取得了 6 项技术发明专利;发布了 3 项湖北省地方标准;“九资河茯苓”被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为我国第 1 个茯苓名优产品品牌。同时,在开展规范化种植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在英山罗田协助北京同仁堂、湖北九州通医药集团,建设了茯苓药材规范化种植原料生产基地。2013 年,这两个基地分别通过了国家 GAP 认证。15 2012 2014 年间,湖南、云南等省承担了国家工信部重点支持项目,开展茯苓规范化种植研究,促进了全国茯苓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的发展。该时期的主要栽培产区相应迁延至安徽、湖北、湖南、贵州、云南等省。第三章第三章 茯苓茯苓研究现状研究现状 3.1.化学成分 名称 化学成分 结构类型 备注 茯苓菌核和茯苓皮 三萜类化合物 羊毛甾-8-烯型 发挥抗炎活性的主要是三萜类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也具有免疫调节活性,茯苓皮的甲醇粗提物中三萜类具有抗氧化活性。羊毛甾-7,9(11)-二烯型 3,4 开环-羊毛甾-8-烯型等 3,4-开 环-羊 毛 甾-7,9(11)-二烯型 环二氧四环三萜,4,5-开环-羊毛甾型 1 四环其他型三萜 五环三萜 茯苓菌核 二萜类化合物 三环二萜类化合物(去氢松香酸甲酯)茯苓中除了含有三萜类化合物外,还含有二萜类型的化合物。16 茯苓菌核、茯苓块、茯苓皮 甾醇类化合物 麦角甾醇类化合物 茯 苓 乙 醇 提 取 物(250mg kg-1BW)可显著改善高脂血症以及与之相关的脂质代谢物异常。茯苓 氨基酸、脂肪酸等其 他 类 化合物 乙基吡喃葡萄糖苷 从茯苓中还分离得到了氨基酸、脂肪酸等其他类化合物,包括(S)-( )-turmerone,乙基-D-吡喃葡萄 糖苷、L-尿苷、柠檬酸三甲酯、(R)-苹果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酪氨酸、苯丙氨酸、3-吲哚乙醇,亚油酸,核糖醇、甘露醇。尿苷 柠檬酸三甲 酯(R)苹果酸二甲酯 茯苓菌丝体、茯苓菌核 多糖类 水溶性多糖 茯苓多糖具有降血糖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和较好的抗动物衰老作用,通过提高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发挥抗肿瘤作用。碱溶性多糖 茯苓 茯苓多糖衍生化产物 羧 甲 基 化 茯 苓 多 糖(CMP)通过保护机体免疫器官,防止或减少胸腺萎缩、脾脏增 大,激活T 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增强NK 细胞活性,调节 IL-2、TNF 等炎症细胞因子来调节机体的免疫力。硫酸化茯苓多糖(SP)磷 酸 化 茯 苓 多 糖(P-PCS3-II)羧甲基化硫酸化多糖(CS-PCS3-)阿魏酸茯苓多糖(FP)17 3.2.药理作用 名称 药理作用 茯苓三萜类和多糖类成分 抗肿瘤活性 免疫调节活性 调节泌尿系统 治疗水肿尿少 预防泌尿系统结石 保肝作用 茯苓三萜类化合物 抗炎活性 茯苓中的乙酸乙酯部分 提高记忆力 茯苓乙醇提取物 改善降血脂活性 茯苓菌核中分得的化合物 降血糖活性 茯苓总三萜 抗癫痫作用 茯苓皮的甲醇粗提物中三萜类 抗氧化活性 3.3.开发利用 3.3.1.药用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中国药典2010 年版一部收载),药食两用大宗中药材,临床运用最多的四大传统药材之一,有“十方九苓”之说,18 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 心的功效,主治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 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可见,茯苓即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又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分类名称 部位 功效 白茯苓 白净细腻坚实的茯苓肉 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水肿长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赤茯苓 茯苓皮层下的赤色部分即为赤茯 主治破结气。泻心、小肠、膀胱湿热,利窍行水 茯神 带有松针的白色部分 治心虚惊悸,健忘,失眠,惊痫,小便不利 茯神木 外围生过茯苓的较粗的松根 用于惊悸健忘,中风不语,脚气,转筋。茯苓皮 茯苓的外皮 治疗各种水肿 3.3.2.保健作用 茯苓是我国古代文献中早记载的多孔菌科植物。中药四大经典之一神农本草经载“忧恚,惊邪,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千百年来,一直与灵芝、人参、阿胶等被列为中药中的上品。其味甘,淡,平,归心、脾、肾经。甘能补益,淡能渗泄水湿,补中有泄,泄中有补,蕴藏阴阳互生之理,可渗湿泄水,使阴阳相交,宁心安神,助 19 眠,健脾气。清本草求原云:茯苓“白者入肺脾兼心气分,主补阴,赤者入心胃小肠膀胱 血分,主泻血分湿热,破结气,利窍行水。”茯神“降肺阴入心生血,故补心血,安神更胜”。现 在被百姓乐道的茯苓饼,更是清朝慈禧太后延年益寿的点心之一。由此可见,自古以来,茯苓不仅仅是临床的常用中药之一,更是常用于保健的食材之一。第四章第四章 茯苓茯苓发展情况发展情况 4.1.产区分布情况 茯苓分布于中国、日本、东南亚、北美洲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我国茯苓资源丰富,分布较为广泛,主要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山东、安徽、江西、江苏、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家种、野生均有,以家种产最大,商品多。其中以云南产“云苓”质量最佳,安徽产“安苓”产量最大。20 茯苓的主产区,分为三大区域,大别山产区、湖南产区和云南产区。茯苓三大产区中,除湖南产区主要作为加工集散地外,其余两大产区均为茯苓的产出地。除上述三大产区以外,广西、贵州等地也有部分茯苓产量。图 4-1:全国茯苓产区分布情况 表 4-1:茯苓产区地理分布 产区 省 市 县 大别山产区 安徽省 安庆市 岳西县 安徽省 六安市 霍山县 安徽省 六安市 金寨县 湖北省 黄冈市 英山县 湖北省 黄冈市 罗田县 湖南产区 湖南省 怀化市 靖州县 云南产区 云南省 丽江市 永胜县 云南省 大理市 永平县 云南省 普洱市 思茅区 21 云南省 楚雄州 楚雄市 4.1.1.大别山产区 包括安徽的岳西县、霍山县、金寨县及湖北的英山县和罗田县,岳西县同为重要的茯苓生产、加工集散地。大别山地区属于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适合多种林木生长,为茯苓提供了良好的天然生长环境。形成了以“安苓”、“九资河茯苓”为优势品牌的茯苓产业。“安苓”以安徽岳西、金寨、霍山为主产区,岳西已发展为大别山地带茯苓加工、流通集散地。湖北罗田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九资河茯苓”而闻名、辐射至英山、麻城,湖北已发展为茯苓科技创新中心地。4.1.2.湖南产区 主要集中在靖州县,茯苓产量小,主要依靠外地购买鲜货进行加工,当地也是重要的茯苓加工集散中心,全县总人口才 27 万,而茯苓产业从业人员就有 12万人。2007 年,靖州获得中国茯苓之乡 之称。在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靖州茯苓”、靖州茯苓专业协会、靖州茯苓大市场共同发展下,已形成从人工栽培、加工、到产品开发的茯苓产业链,成为靖州乃至武陵山区的特色经济产业。湘黔地带茯苓,多以鲜茯苓流通到靖州茯苓大市场,在靖州加工后再流通到全国各大药材市场。每年靖州进行鲜、干茯苓交易达 7 万余吨,交易量占全国的 60%以上,出口量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22 4.1.3.云南产区 云南产区,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覆盖率较高,适合茯苓生长。现在我国最大的茯苓产区在云南,主要产地有:丽江永胜、大理永平、保山腾冲、普洱景谷等等地,以茯苓人工栽培为主,大多以鲜茯苓销售为主,茯苓加工及产品开发较少,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4.2.市场价格情况 茯苓历史价格走势呈现山峰状震荡变化,茯苓共出现过五次历史价格高点,其中第一次价格高点为 A 点,茯苓价格达到 9 元(千克价,下同);第二次价格高点为 B 点,茯苓价格达到 8 元;第三次价格高点为 C 点,茯苓价格达到 17元;第四次价格高点为 D 点,茯苓价格达到 11 元;第五次价格高点为 E 点,茯苓达到历史最高价格 26 元(见图 3-2)。图 4-2:茯苓历史价格走势(来源:成都天地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综合分析茯苓历史价格走势,在 A 点、B 点和 D 点,茯苓价格变动趋势大致相当,且变化幅度较平缓,均是受自身周期规律所致。C 点和 E 点,茯苓价 23 格变化摆脱了规律的周期性走势,受社会大环境影响显著。2003 年的非典及2009 年药市的牛市行情,推动了茯苓上述两次高价行情。图 4-3:茯苓历史价格走势(来源:成都天地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茯苓生长周期短,产能恢复快,行情与产量的关联性极高。茯苓最近一次的高价期始于 2010 年止于 2011 年,在 2010 年茯苓(统块安徽下同)价格由 12 元左右开始上涨,年末达到 26 元,并在 2011 年长期保持在 25 27 元之间震荡波动。2011 年末,随着新货应市,茯苓价格快速跌落到 15 元。茯苓 2010 年价格上涨,一方面是受药市大环境的影响,市场正值牛市环境,多品种出现了价格快速拉升上涨趋势;另一方面,2010 年云南地区干旱较严重,茯苓鲜货产出量减少,造成 2010 年茯苓总产量缩减,2010 年茯苓产量在 1.6 万t。而茯苓在 2011 年的高价刺激了农户的种植热情,导致 2011 年茯苓产出量显著增加,达到 2 万 t。2012 年,茯苓价格在 1217 元之间变动,茯苓种植面积较 2011 年减产,但 2012 年茯苓的产量仍达到了 1.7 万 t;2013 年,安徽产区茯苓出现部分减产,后经证实减产幅度并不大,2013 年茯苓产量在1.61.7 万t 之间。从统计数据来看,茯苓供需处于较平衡状态,但不能忽视,像茯苓这样的大宗品种,每年都会有遗留库存累积,在 2012 年年末茯苓就已有近万 t 的货源未 24 消耗,那么截至目前,茯苓供需关系而言,茯苓仍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2014 年茯苓维持相对高位行情,让众多生产企业备受压力,导致 2015 年 4月后,茯苓价格行情有所回落。2016 年年初茯苓行情有所复苏,安徽茯苓丁回升到 25 元/公斤。2018 年以来,茯苓的价格走势是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现阶段,安徽产茯苓丁价格在 21 元左右。图 4-4:市场历史价格(规格:安国、亳州药市为大丁安徽,荷花池、玉林药市为统丁云南;单位:元/kg)52015年1月2016年1月2017年1月2018年1月2019年1月2020年1月2015年1月2016年1月2017年1月2018年1月2019年1月2020年1月安国药市2220252221.522亳州药市2荷花池药市252525222222玉林药市1718.523202022安国药市亳州药市荷花池药市玉林药市 25 图 4-5:产地历史价格(规格:统丁,单位:元/kg)4.3.市场供需情况 4.3.1.需求情况 茯苓既是药品,也是食品,是养生保健领域的重要成员,也是中成药的常见配方原料,茯苓在中成药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六味地黄丸”销售收入市场规模已达 10 亿元,而且呈上升趋势;“藿香正气”系列 2009 年销售收入也已突破 10 亿元;“桂枝茯苓胶囊”即将通过美国FDA认证,预计通过后每年将有200亿元的市场规模尤其当前世界各国人民自我保健意识增强,回归自然,崇尚绿色,主张养生,返璞归真的愿望日益高涨,对茯苓等具有保健功能的传统药材认识日益深刻,对以茯苓为原料的保健食品功能食品的需求剧增 据药通网中国药材信息网中国药材天地网等资料报道,近两年全国茯苓年015年1月 2016年1月 2017年1月 2018年1月 2019年1月 2020年1月2015年1月 2016年1月 2017年1月 2018年1月 2019年1月 2020年1月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21.521.523191919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2湖南省-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2121201819.519.5云南省-思茅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17172018.52020 26 平均社会需求量约为2.5万吨根据目前茯苓产销现状和市场发展趋势,未来几年,我国茯苓市场需求量将达到 34 万吨2016 年由于减产,茯苓产新时处于高价,带动云南、陕西、贵州等新产区大量发展种植。2017 年茯苓扩种明显。2018 年种植趋于稳定,茯苓全年均产,货源持续补充,产销基本平衡。目前全国茯苓年均产量约 2 万多吨,供需缺口较大群众医疗保健的需要,对外出口的增加,市场药材商品的短缺,为区茯苓产业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 4.3.2.供给情况 现在茯苓的种植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加工成本也在上升,茯苓刮皮挑选晒干分级全靠民工来干,是个用工密集型产业,当前的茯苓行情已经在成本线上运行;另一方面,连续多年价格低平,造成种植积极性不高。农村劳动力本来就紧缺,投入茯苓生产的劳力明显不足,成本在上升不容忽视。此外,政府环保管控将越来越严。云南茯苓生长的基料通常采用椴木栽培和树蔸栽培两种方法,湖北、重庆等地也有尝试采用袋料种植,但该方法成本不低且产量不高。茯苓的种植需经备料、选地挖窑、下窑与接种、查窑补引、培土等过程,其中有两个制约因素:一是在开荒林时易造成环境破坏。另一个则是大量的松木采伐造成资源损失,对于江河的水土保护极易造成影响。云南景谷县茯苓制种、种植环节,已加剧当地生态环境压力。因此,为促进经济发展、合理优化市场资源配置,确保当地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免受破坏,景 27 谷县森林公安局已发布通知,采取措施坚决制止砍伐树木与开荒种植茯苓。生产受限将引起茯苓种植面积大幅下降。从初步调研来看,2016 年到 2018年,茯苓无论单产量、总产量都呈相对下滑态势,现在又面临原材料的严格管控,势必对其后市发展会造成影响。未来几年,茯苓种植木材问题,已成为该品种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并将直接影响到未来几年茯苓种植面积和产能,由于库存尚丰市场低迷,其价目前仍在低位徘徊。图 4-6:2012-2018 年我国茯苓主要产区产量(单位:吨)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4.3.3.贸易情况 2011-2016 年,我国茯苓的国际贸易主要以出口为主,伴有少量进口。在此期间,我国茯苓的年出口总量总体下降,年出口总额略有增长,年出口单价上涨;年均出口金额为 3545.40 万美元,年均出口量为 9279t,年均出口单价为 4.14 美00300850075003000400760065002700300720060002300300020004000600080004000大别山云南靖州其他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 28 元/kg。2016 年茯苓出口量 6189.69 吨,同比增长 43.62%;出口额 3662.22 万美元,同比增长 58.62%,占中药材总出口金额的 3.57%;出口均价为 5.92 美元/千克,同比增长 10.44%。我国茯苓出口量、出口额整体上呈现下滑趋势,但出口均价却逐年上涨。图 4-7:2009-2016 年我国茯苓出口数量分析(来源:康美中药网)图 4-8:2009-2016 年我国茯苓出口金额分析(来源:康美中药网)222287709929354309786618969024.26%-21.32%-6.09$.35%-32.04%-53.12C.62%-60.00%-40.00%-20.00%0.00 .00.00.0000000040000006000000800000000000000002009200016数量(千克)增长率(%)9524622.247.49D.99%-11.779.57%-26.11%-44.65X.62%-60.00%-40.00%-20.00%0.00 .00.00.00.000.000.000.00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2009200016金额(千美元)增长率(%)29 图 4-9:2009-2016 年我国茯苓出口均价分析(来源:康美中药网)4.4.产业发展环境 4.4.1.政策环境 2016 年 2 月中医药发展战略纲要规划(2016-2030)的出台,对茯苓这类大宗常用中药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急切需要茯苓大产业的健康发展虽然国家促进中医药发展的大政策为茯苓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是茯苓作为一种资源消耗性的菌类中药,严重依赖松林资源,特别是以农户为主的种植模式,往往是全伐后种植,其对生态环境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因而茯苓的发展状况受国家和地方林业政策的影响很大,随着国家对环保问题的逐步重视,林业资源的保护愈加严厉,这对茯苓产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重大的限制。如果府限制种植的政策进一步收紧,可能对茯苓原材料价格造成一定影响,茯苓供给的减少会抬高茯苓的价格,大幅提高茯苓价格可能会引起农民偷伐偷种,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1.151.372.522.364.174.545.365.9218.69.29%-6.04v.57%8.71.07.44%-20.00%-10.00%0.00.00 .000.00.00P.00.00p.00.00.002345672009200016均价(美元/千克)增长率(%)30 环,不利于产业持续发展。如果政府支持大型规范化种植企业统一流转林地,有计划规划间伐间种,则既可以促进茯苓种植的发展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从而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4.4.2.社会环境 近年来我国产业面临较大的结构调整压力,经济增速下滑,但是医药行业受益于下游医疗、医改、新农合、社区卫生等刚性需求旺盛,整体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势头。经济发展与医药体制改革,医保从低水平广覆盖进入了多样化高保障的阶段,诱导性医药消费正在转向社会人群的刚性需求,个人健康支出加大,未来中药产业总量的增速将保持在较高水平。国家对民营医院和健康服务实行“非禁即入”:“放宽市场准入。短短几年,中国的民营医院一下子发展到近 7000 家,这些医疗机构都是中药产业的销售终端和广阔市场。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中药市场需求的快速增加,为茯苓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市场基础,未来茯苓行业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4.4.3.技术环境 中药生产加工技术的创新为茯苓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技术的支撑,特别是最近几年,以中药配方颗粒和超微饮片(破壁饮片)为代表的新型饮片适应消费需求,迎来高速发展,新型饮片对传统中药饮片有较大替代空间。配方颗粒以及饮片破壁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使得茯苓可以获得更加有效的应用,为茯苓产业的进 31 一步发展壮大提供了技术的支撑。但是与其他中药材相比,关于茯苓产品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总体而言还比较落后,特别是在茯苓中成药以及保健品的开发方面,新品种较少,没有形成品牌效应。此外在种植技术方面,多以基层研究为主,缺乏高质量、可商业转化的优化种植技术;在菌种方面,茯苓菌种还停留在以前的研究成果上,没有进一步的创新;这些成了茯苓行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重要限制因素。第五章第五章 茯苓茯苓产业问题产业问题 当前制约茯苓产业发展壮大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茯苓的质量问题与深加工不足、产品附加值低两个方面。其中,影响茯苓质量问题主要出现在茯苓的种植和加工两个环节;茯苓的深加工不足主要是由于茯苓产业化落后所导致,由于产业链太短,无法深入开发茯苓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具体而言,将通过 6 个方面来分析影响茯苓产业发展壮大的原因。5.1.菌种选育不规范 目前产区栽培菌种多由当地菌种专业户从菌种研究机构购买母种进行扩繁,由于生产经营茯苓菌种的药农设备简陋环境污染制种方法粗放,不注重茯苓遗传世代的筛选及良种培育,致使分离培育出的茯苓菌种内在质量越来越差,尤其茯苓菌株经多代无性繁殖后,优良的遗传性状逐渐发生变化,多数产区的茯苓菌种普遍存在衰老退化现象。部分苓农从外地或外省随意购买原种,使茯苓的遗传 32 世代较为混乱,再加上各地菌株多年交叉混用,一个品种多地栽培,一个产区使用多个品种的现象较为普遍,各地均未形成稳定遗传性状的优良品种,菌种栽培用种质量下滑,造成茯苓商品质量参差不齐 5.2.栽培技术不规范 目前,茯苓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别山区、湖南靖州以及云南地区,这些地区大多是山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茯苓种植分散,且大部分的茯苓都由个体农户种植,规范化的程度较低,种植管理采收加工保存储藏等各环节不统一,苓农为了控制病虫害,生产中多采用化学防治,且使用欠规范,随意性很大,造成农药残留和污染,严重影响茯苓的品质。产区农民为尽早受益,往往提前采挖,苓传统栽培的生长周期为 1 年,现多数产区已改为半年,有的改为 4 或 5 个月,采收时间的提前,使茯苓菌核未完全成熟,不但使产量锐减,也使内在质量无法保障。苓农生产出的茯苓质量得不到保障,差异较大,严重制约着茯苓产业的发展。5.3.加工技术不规范 茯苓产区贫困山区居多,个体经济实力差,无法组织大规模茯苓药材商品的采收、加工和销售,当地的茯苓产业模式多为“农户种植小贩收购茯苓市场交易经营户加工市场”的模式。经营加工户大多是家庭作坊式,规模小,技术落后,仅仅进行一些茯苓的简单加工,如切片,切丁等;茯苓的深加工少,仅有少量的中药饮片,在靖州当地只有补天药业一家比较成熟的企业,在从事茯苓产业的深加工,难以带动当地整个茯苓产业的转型。当前,产区在生产中存在的 33 随意性,导致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影响了传统茯苓药材的药用安全和外贸出口。部分产区为加速产品干燥,便于商品养护,增加外观白色光泽,使用硫磺熏蒸,使产品的安全性遭受极大威胁。5.4.产品深加工不足 目前,整个茯苓产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主要以出售茯苓的初级加工品为主,茯苓的深加工不足,产品的附加值很低,产业链较短,难以充分实现茯苓的潜在价值。长期以来,茯苓主产区延续“药材原料饮片中成药临床”这一思想占据,对茯苓的深加工重视程度不足,以茯苓为原料的产品研制极少,这使得茯苓无后续产品的跟进,无产业链的支撑,以生产为主的茯苓产业,产值较低很难经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发展受阻 5.5.宣传力度不足 茯苓作为我国传统常用药食两用大宗中药材,广泛地应用于中医临床中成药和保健食品原料,在常见中医临床配方中,茯苓的配伍率较高,素有“十方九苓”之说。但是,在全国没有形成一个知名的品牌。根据 2015 年版中国药典,以茯苓为原料的复方制剂多达 237 种,约占全部复方制剂的 16%然而,茯苓在普通消费者中认知度并不高,关于其医药作用和保健作用,消费者了解很少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原因是茯苓的宣传力度不足,茯苓的主产区经济发展都比较落后,难以形成较大的影响力 34 第六章第六章 茯苓茯苓发展对策发展对策 6.1.加强菌种选育,提升茯苓品质 采取政府扶持、产学研机构联办等方式,鼓励各产区研究院校及科研院所,采用现代分析技术对当地产区茯苓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同时对不同种质资源所生产出的茯苓进行质量评价,筛选出优质的茯苓种苓;然后对其进行母种分离和原种栽培种的扩繁,建立产区茯苓优质菌种繁育基地,并向苓农提供质量佳繁殖能力强产量高的茯苓菌种,实现菌种的统一化繁育种植和管理 6.2.推进规范种植,稳定茯苓质量 在茯苓种植方面,应该走精耕细作的道路,努力提高茯苓的质量和药效,从而提升茯苓的市场价值。在茯苓种植时,严格准备培养料及选择栽培场等工作,采用“种植茯苓没有巧,抓好二干(场干和料干)和一好(菌种质量好)”“备料十冬腊,正月只能扫尾巴”“茯苓用种一代小二代好三代泡四代了”等传统的种植经验,切不可为了一时经济利益而改变茯苓优良传统的种植经验,注意田间管理遵循茯苓生长周期勿乱用农药等;茯苓种植龙头企业应联合高校科研院校,结合苓农种植经验,制定茯苓规范化栽培规范,并向苓农推广普及,以保证茯苓规范化栽培,稳定茯苓质量 35 6.3.规范加工技术,提高茯苓品质 支持高校科研院校联合茯苓种植龙头企业,开展茯苓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生产工艺研究,制定茯苓发汗去皮切制干燥等工艺操作规范,并向苓农推广,以保证茯苓加工规范操作鼓励企业通过合同形式,直接与苓农建立种植、购销关系,形成“企业 市场 苓农 基地”的现代化种植经营模式,从而规范生产中各项技术指标和操作方法,扩大规范化种植生产基地规模,稳定并提高茯苓药材商品质量。另外,政府应加大市场监督管理力度,对销售硫磺熏蒸过的茯苓进行打击,保证中药产品药效和用药安全。6.4.培育龙头企业,做强精深加工 依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等,开发独具特色的茯苓系列产品,全面开展茯苓保健食品、健康食品、美容化妆品、饮料等新产品研制和综合开发,使得茯苓产业逐步实现三个转化:由卖鲜茯苓向卖加工产品转化,由单一化产品向多样化产品转化,由初加工向精加工转化,将茯苓产业做大做强,打造茯苓产品知名品牌而且,我国需要加强资源整合、制订规划、营造环境,加快深加工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品附加值。着力扶持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引领带动茯苓产业高质量发展;统一规划构建茯苓原料标准化初加工体系,保障茯苓原料品质和安全。加快产地茯苓产业园区建设发展,切实发挥园区的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各产地强化对外招商引资,面向国内外有实力的医药、健康企业,开展茯苓精深加工精准招商。36 6.5.发挥品牌效应,加强宣传力度 茯苓是药食两用药材,但这一资源优势还未充分转化成经济优势充分利用产区闻名的“云苓”、“鄂苓”、“安苓”等优势品牌,加大茯苓的宣传,提高经营户药农的质量意识,强化市场竞争意识,树立品牌意识通过以上措施,将主产区茯苓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提升茯苓供给侧质量,提高我国茯苓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将茯苓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整个茯苓产业链的发展壮大,并为茯苓主产区其他道地药材的产业发展提供示范作用 第七章第七章 资料性附录资料性附录 7.1.茯苓规格等级划分 规格 等级 性状描述 共同点 区别点 个苓 选货-大小不一,呈不规则圆球形或块状,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断面白色。气微,味淡。无杂质、霉变。体坚实、皮细,完整。部分皮粗、质松,间有土沙、水锈、破伤,不超过总数的20%。统货-质地不一,部分松泡,皮粗或细、间有土沙、水锈、破伤。茯苓片 选货 一等 不规则圆片状或长方形,大小不一,含外皮,边缘整齐,厚度不小于3mm。色白,质坚实,边缘整齐。二等 色灰白,部分边缘略带淡红色或淡棕色,质松泡,边缘整齐。统货-色灰白,部分边缘略带淡红色或淡棕色,质地不均,边缘整齐。白苓块 选货 一等 呈扁平方块,边缘苓块可不成方形无外皮,色白,大小不一,宽度最低不小于 2cm,厚度在质坚实。二等 质松泡,部分边缘为淡红色或淡棕色。37 统货-1cm 左右。质地不均,部分边缘为淡红色或淡棕色。白苓丁 选货 一等 呈立方形块,部分形状不规则,一般在0.5-1.5cm 之间。色白,质坚实,间有少于 5%的不规则的碎块。二等 色灰白,质松泡,间有少于 10%的不规则的碎块。统货-色白或灰白,质地不均,间有不少于 10%的不规则的碎块。白碎苓 统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白色或灰白色茯苓,碎块或碎屑,体轻、质松。赤苓块 统货-呈扁平方块,边缘苓块可不成方形,无外皮,色淡红或淡棕,质松泡,大小不一,宽度最低不小于 2cm。赤苓丁 选货-呈立方形块,部分形状不规则,长度在0.5-1.5cm 之间。色淡红或淡棕,质略坚实,间有少于 10%的不规则的碎块。统货-间有不少于 20%的不规则的碎块 赤碎苓 统货-为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淡红色或淡棕色大小形状不规则的碎块或碎屑,体轻、质松。茯苓卷 统货-呈卷状薄片,白色或灰白色,质细,无杂质,长度一般为 6-8cm,厚度小于 1mm。茯苓刨片 统货-呈不规则卷状薄片,白色或灰白色,质细,易碎,含 10%-20%的碎片 注 1:本标准规格等级在七十六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赤苓丁、茯苓刨片、茯苓卷等四个规格,删掉了茯神木的规格,将白苓片的名字名称改为茯苓片(白苓片)、骰方的名称改为白苓丁,调整后的规格等级更符合实际流通情况。注 2:茯苓片(白苓片)从 2-20cm、白苓丁从 0.5-1.5cm 大小的均有,且多存在使用企业定制加工的情况,要求不一,不为市场广泛流通,故未将不同大小的茯苓片(白苓片)、白苓丁纳入本标准中。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1-01-22 37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唯恒农业:2019年全国白及产业发展情况(32页).pdf

    2019 年全国白及产业发展情况 目录前言.6第一章 白及资源现状.71.1.白及简介.71.1.1.品种考证.71.1.2.植株形态.71.1.3.药材性状.81.1.4.生物学特性.91.2.白及资源情况.91.2.1.野生资源现状.91.2.2.野生资源变化趋势.111.3.白及分布情况.111.3.1.野生资源分布状况.111.3.2.资源分布状况.13第二章 白及发展现状.142.1.种植发展情况.142.2.产品市场发展.16第三章 白及研究现状.193.1.品种选育.193.2.种苗繁育.203.3.栽培采收.213.4.活性成分.233.5.药理作用.243.6.开发利用.26第四章 白及产业问题.264.1.野生资源短缺、品种参差不齐、混淆品伪品多.264.2.种植品种混乱、品质难于控制、质量标准不全.274.3.盲目扩种增加、精深加工滞后、综合利用较少.28第五章 白及发展建议.295.1.加强资源保护和品种选育,增强保护意识.295.2.加强种源选择和技术提高,实现品种优良.295.3.加强品质控制和标准研究,加大市场监管.305.4.加强科研合作和开发利用,形成持续发展.306前言前言 白及(Bletillastriata(Thunb.exA.Murray)Rchb.f.),又名白芨、连及草、朱兰等,为兰科白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各省,朝鲜半岛和日本也有分布。白及属在我国共有 4 种,分别为白及、华白及、黄花白及、小白及。白及味苦、甘、涩,性微寒,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主要用于治疗咯血、吐血、外伤出血等症。白及假鳞茎中含有丰富的白及胶,具有特殊的黏度特性,可作为增稠剂、混悬剂、保湿剂和助乳化剂等应用于生物医药、保健食品、纺织印染、特种涂料和日用化工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此外,白及花色艳丽,花型优雅,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因其极高的观赏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白及需求量不断增加,而掠夺式采挖使生长周期长、繁殖系数低的野生白及资源遭到毁灭性的破坏,目前野生白及已被列为国家珍稀濒危植物加以保护。随着白及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加上政府近几年对林下中药材行业的大力扶持,国内掀起人工种植白及的热潮,白及价格急剧上涨后下跌。白及人工种植的开展,能够促进白及种质资源有效保存,实现白及野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白及产业发展的必然之路。但是,白及产业发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制约了白及产业的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本文从白及的资源现状、发展现状、研究现状方面简要综述了白及资源情况、国内研究利用等现状,以指导临床,并为其合理开发、更加充分有效的应用和质量保障提供科学依据,以此促进白及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与产业规模化发展。从种质资源、产品市场发展及栽培种植情况等方面综述白及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白及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建议。7第一章第一章 白及资源现状白及资源现状 1.1.白及简介 1.1.1.品种考证“白及”一词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白及,味苦,平。主痈肿,恶创,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鬼击,痱缓不收。一名甘根,一名连及草。生川谷。”本草经集注曰:“叶似杜若,根形似菱米,节间有毛,可以作糊。”本草纲目关于其命名记载曰:“其根白色,连及而生,故曰白及。其味苦,而曰甘根,反言也。吴普作白根,其根有白,亦通。”滇南本草图谱载:“多生石山上湿润多苔石缝中。五、六月花,八、九月实熟。滇省蒙自一带有之,可达二千公尺海拔,花期稍迟。”1.1.2.植株形态表1-1 白及植株形态表类别 名称 白及白及 华白及 黄花白及 小白及 株高 3070cm 1518cm 2555cm 1550cm 假鳞茎 肥厚肉质,为连接的三角状卵形厚块,略扁平,黄白色。近 球 形,直 径11.5cm。扁斜卵形,较大,上面具荸荠状的环带,富粘性。扁卵球形,较小,上面具荸荠状的环带,富粘性。8花 花淡紫红色或黄白色,花被片狭椭圆形,先端尖,唇瓣倒卵形,内面有 5 条隆起的纵线,上部 3 裂,中央裂片矩圆形;总状花序顶生,花 38枚,疏生。花小,淡紫色,或萼片与花瓣白色,先端为紫色;花葶从叶丛中伸出,纤细,直立,长 1015cm,具花 23 枚。花中等大,黄色或萼片和花瓣外侧黄绿色,内面黄白色,罕近白色;花序具花 38 枚,通常不分枝或极少分枝。花较小,淡紫色或粉红色,罕白色;总状花序具花 26 枚;花序轴呈“之”字状曲折。叶 叶 35 枚,披针形或广披针形,长 1530cm,宽 26cm,先端渐尖,基部下延成长鞘状,全缘。叶 23 枚,基生,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5 11cm,宽0.82.6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收狭成鞘并抱茎。常具 4 枚叶,叶长圆状披针形,长 835cm,宽1.52.5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呈鞘状抱茎。具 35 枚叶,叶一般较狭,通常线状披针形、狭披针形至狭长圆形,长620(40)cm,宽 510(20)mm,先端渐尖,基部呈鞘状抱茎。花果期 花期 45 月,果期79 月。花期 56 月,果期 79 月。花期 67 月,果期 79 月。花期 45 月,果期 79 月。1.1.3.药材性状表1-2 药材性状表名称 外观特点 白及白及 假鳞茎呈不规则扁圆形,有 23 个爪状分枝,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有数圈同心环节和棕色点状须根痕,上面有突起的茎痕,下面有连接另一块茎的茎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角质样,可见散在的点状维管束。味苦,嚼之有黏性。华白及 假鳞茎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块状,长 35cm,直径 1.22.2cm,有数圈点状退化的须根痕所组成的不太明显的环节,断面黄褐色,角质样不明显,嚼之有黏性。黄花白及 假鳞茎呈扁斜卵形,个体较大,表面黄褐色,具 46 圈环状痕迹,断面棕黄色至棕褐色,明显角质样,嚼之有黏性。小白及 假鳞茎呈不规则扁圆形,爪状分枝不明显,表面黄褐色,较干瘪,直径1.52.0cm,断面黄棕色,纵向断面有显著的断线状白色维管束,不透明角质样,嚼之有黏性。91.1.4.生物学特性白及喜温、喜湿,不耐寒。野生白及大多生长于海拔 11003200的丘陵和山地,以河流两岸的草丛中和阴面山坡的疏林下多见。分布地区年平均气温 1820,最低日平均气温 8-10,年降雨量 1100mm 以上,空气的相对湿度为 70-80%。喜生于较阴凉湿润且排水性良好的腐殖土及肥沃的砂质壤土。块茎前期生长缓慢,79月进入生长高峰期,新生块茎生长位置具有逐年上移的生长特点。地上茎叶在刚出土时因组织幼嫩,在强光照下易被灼伤,展叶后随着生长速度的加快,对光照的要求也逐渐增加,一定程度上可忍受较强光照。1.2.白及资源情况 全球兰科白及属植物共有6种,我国有4种,即白及Bletillastriata(Thunb.exA.Murray)Reichb.f.、华白及Bletillasinensis(Rolf)Schltr.、黄花白及BletillaochraceaSchltr.和小白及Bletillaformosana(Hayata)Schltr.。另产于东亚的有Bletillafoliosa(King&Pantl.)Tang&F.T.Wang和Bletillachartacea(King&Pantl.)Tang&F.T.Wang。1.2.1.野生资源现状白及属于小品种药材,历史上用药量一直不大,野生资源存量丰富,但目前野生资源极度稀缺。导致白及资源量锐减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灭绝式的采挖造成野生资源急剧减少90 年代中期,医药领域对白及的需要量大增,如“快胃片”、“白及颗粒冲剂”、10“白及糖浆”等都是以白及为主要原料生产的新药,中医药的处方用量也在逐年增加。同时,白及用途不断开发,在食品加工业、工业、美容行业都有开发利用。白及的市场需求量急剧增加,由于缺乏人工种植,白及商品来源基本上靠采挖野生资源,白及的资源量迅速减少,导致药材价格一路攀升。价格越高采挖量越大,在价格的刺激作用下,采挖野生白及时,大小不留,价格越高,挖得越干净,灭绝式的采挖使白及野生资源量急剧减少。(2)繁殖特殊性使白及野生资源恢复困难白及虽然能开花结果,但其种子细小、无胚乳以及种子成熟时胚未成熟,在自然状态下,极少萌发成苗。野生白及主要以假鳞茎连续增生的方式繁衍后代,并且只有当年生、具有老杆和嫩芽的假鳞茎才能发展成新植株,其繁殖系数较低。野生采挖导致种源大量减少,造成资源难以恢复。(3)农业范围扩大导致白及生态条件恶化白及喜温暖、阴湿环境,野生资源主要分布于林下、林缘和草丛。自新中国成立到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粮食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的发展,毁林扩张农田的步伐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到 21 世纪初,全国 25 度以上的坡耕地达 9100 多万亩。耕地越来越广,荒地草丛越来越少,白及的生态条件遭受极度破坏,白及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化,特别是白及野生资源丰富的云、贵、川等省大力发展山区林果经济,大量开垦荒坡破坏了白及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白及失去了生存繁衍的空间条件,资源越来越少。1987 年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 II 收载的药用植物有 30 种,白及是其中物种之一。1989 年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白及列为二级保护植物。111.2.2.野生资源变化趋势2006 年白及的市场需求量突破了 1000t,2007 年市场总需求量突破了 1500t,全国的总供给量只有 1000t 左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使白及野生资源逐年锐减,野生白及以每年 1015%的速度递减产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等省是白及最先开发的老产区,现在基本已无资源可供。开发较晚的云、贵、川三省,野生资源逐年减少,白及野生资源呈现从北向南灭绝的趋势。1.3.白及分布情况 白及属(Bletilla)植物共 6 种,均产于东亚。白及原产我国,缅甸、日本、朝鲜亦有分布。白及在我国的分布范围较广,全国除宁夏、天津无白及分布外,北起江苏、河南,南至台湾,东起浙江,西至西藏东南部察隅均有分布。1.3.1.野生资源分布状况白及喜阴凉、高湿的气候环境,主要生长于土壤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夹沙土上。野外白及大多生于山野川谷的向阳山坡、疏林及草丛中。白及生存环境要求独特导致其在自然界呈现零星分布状态。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区(表 1-1)。如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各省均有分布。12表1-3 中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级白及适生区面积(单位:km)地地 区区 适生等级适生等级 非适生区非适生区 边缘适生区边缘适生区 较适生区较适生区 高适生区高适生区 湖北 169479 3802.08 1493.06 572.92 湖南 188993 3489.58 1232.64 312.5 江西 148090 3368.06 1059.03 243.06 四川 449896 3368.06 1614.58 208.33 云南 340087 2170.14 2256.94 121.53 浙江 80997.2 2013.89 746.53 121.53 重庆 33572.92 9722.22 520.83 69.44 广东 15273 1267.36 503.47 69.44 陕西 202188 1250 434.03 52.08 广西 206563 2031.25 590.28 52.08 江苏 95781.3 815.97 243.06 52.08 贵州 157025 1927.08 625 52.08 河南 166025 694.44 138.89 34.72 安徽 132188 105.09 295.14 34.72 山东 15144.1 659.72 312.5 34.72 甘肃 413854 364.58 138.89 34.72 河北 194948 104.16 33.72 33.72 山西 159392 156.25 86.81 17.36 福建 106997 781.25 190.97 17.36 辽宁 155347 34.72 0 0 上海 4548.61 138.89 69.44 0 海南 28628.5 17.36 52.08 0 内蒙古 1289580 69.44 0 0 青海 713750 17.36 0 0 北京 17378.5 17.36 0 0 黑龙江 542361 17.36 0 0 台湾 30954.9 69.44 17.36 0 宁夏 52812.5 0 0 0 天津 12222.2 0 0 0 吉林 212830 69.44 34.72 0 新疆 1754010 86.81 34.72 0 西藏 1142500 260.42 86.81 0 合计 9233417 38889.78 12811.5 2134.39 白及分布高适宜区主要是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地,中国白及高适生区面积13总和约 2134.3km。较适生期主要集中于湖南、四川、云南等地,中国白及较适生区面积总和约 12811.4km。白及主要适生区分别为:云南、湖北、四川、湖南、江西、浙江。图1-1我国白及主要适生区面积情况(单位:km)注:白及主要适生区包括高适生区和较适生区1.3.2.资源分布状况我国部分地区常将黄花白及、小白及和华白及作为白及的地方习用品使用,与白及相比较其分布范围相对较小。黄花白及: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小白及:分布于陕西、台湾、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华白及:分布于云南蒙自。中国云南湖北四川湖南江西浙江面积14945.892378.472056.981822.911545.141302.9868.0614945.892378.472056.981822.911545.141302.9868.060200040006000800040001600014第二章第二章 白及发展现状白及发展现状 2.1.种植发展情况 白及虽然一直是传统中药材之一,但主要来源于野生采集。近年来药农已进行大面积分株栽培,科研投入也相对较多,如较早大规模种植白及的贵州省正安县,其白及种植面积已超过 66.7 hm2。但有关白及新品种的报道不多,造成优良品种缺乏,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有安徽的巨茎白及(皖南 1 号),广西桂林地区大面积栽培的桂白 4 号,浙江、云南、贵州等地也有大量白及组培苗销售。安徽振扬科技有限公司近年来也大力发展白及产业,不仅自己生产组培苗,也大面积种植白及,并且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白及种植。广西、浙江、云南、贵州、湖南、江西等地也有很多种植白及的企业和农户,但相对种植面积较分散,栽培量正逐渐增大。由于种植白及采收期需 34a,大部分农民怕投资风险大,多数仅是少种试种。早在 2012 年,已有企业采用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栽培技术进行白及栽培,但目前大部分种植白及的企业和农户仍采用常规的种植模式。有关研究者认为,白及的经营模式以药材商及企业与当地众多中小农户进行土地及药材种植的承包运营方式进行为主,白及多是随购随销,各药材商存货较少。据了解,近年来种植白及的企业和农户虽然增多了,但大部分处于起始阶段,除了大企业种植的白及流入市场外,很大一部分农户把白及分株扩繁种植或者卖给其他人种植,而没有卖入市场。2000 年以后,随着白及价格的上涨,有人尝试白及家种,但是技术不成熟,产量不高;2010 年以后,随着人们对白及家种的深入研究,白及家种技术逐步成熟,组15培育苗、根块育苗、种子育苗等逐步向全国推广。前几年,前期投资白及家种的药农都得到较好的收益,一般苗栽 3 年后产量 500 公斤,4 年产量更高,白及种植快速向各地蔓延并有过热势头。目前白及家种技术已处于完全成熟阶段,大量家种货冲击市场,致使白及价格暴跌。但对种植户来说,白及种植风险低且高产,其种植收益依然高于农作物。受野生资源逐步枯竭,社会需求不断增加影响,白及由野生变人工种植是必然趋势。从 2010 年开始,国内开始发展白及人工种植。由于成熟的白及种子非常细小,胚未分化,为原胚阶段,无胚乳,在自然状态下极少萌发成苗。白及野生变家种发展初期只能以假鳞茎作为种苗,并且只有当年生,具有老杆和嫩芽的假鳞茎才能选作种苗。白及长期以来基本靠野生采挖,极少有栽培种源,此时野生白及资源已濒临枯绝,来自于野生的种苗也是一大难题。加上当时才开始对白及进行野生驯化栽培研究,生产中栽培技术不成熟,种植发芽率不高、病害多、产量低,以及传统的分株繁殖方式种质退化较等问题一直存在,白及发展家种面临种苗稀缺的困境,白及种植发展缓慢。人工种植都依靠假鳞茎繁殖,用种量大,投入成本高,栽培面积难于迅速扩大。2015 年以前,白及的产业化种植一直难于形成。经过 56 年摸索,大规模人工组培白及幼苗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白及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13 年全国白及种植面积 133.3 hm2左右,2014 年种植面积 200 hm2,2015 年种植面积超过 666.7hm2,2016 年种植面积超过 2666.7 hm2。目前,白及种植主产区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区(图 1-2),以云南产量最大,质量亦好,贵州次之。陕西、甘肃、湖北、重庆、安徽、江西、广西等省有一定栽培面积。我国目前除有16少量的小白及、黄花白及种植外,绝大多数种植种类的是白及,90%的种源来源于“江西群落”和“贵州群落”。图2-1我国白及主要种植区域2.2.产品市场发展 白及是一种补肺止血、消肿生肌等功能的常用中药,白及主要用于肺虚久咳、咯血、吐血、便血、鼻衄、外伤出血、痈肿溃疡、烫伤、皮肤燥裂等症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白及药用量逐渐增加。而且随着对白芨研究和开发利用,白及现在广泛被用作粘合剂使用,现在广泛用于染布的粘合剂,烟头粘合剂。17白及在历史上药用量一直不大,属于小品种药材。20 世纪 50 年代,需求量 160280t 左右;20 纪 80 年代需求量 320420t;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需求量为200300t。进入 21 世纪以来,医药领域用量大增,白及除药用外,还走进了化工、陶瓷等领域,广泛运用于香烟烟头用的黏合剂、装裱字画的黏合剂、染布用的着色剂以及橡胶制品、高级陶瓷等。2006 年白及市场需求量突破 1000t 以上,2007 年需求量 1500t,2008 年需求量 1900t,2010 年需求量 2100t,2011 年需求量 2200t,2013年需求量 1800t,2014 年需求量 2000t。到 2017 全国白及年需求量在 3000 吨左右,其中工业需求大白及约占 60%,即 1800 吨;药用小白及约占总需求的 40%,即 1200吨。白及从 1990 年前的几元到 2017 年的快到千元,又到目前的百余元价格,真是应了“药材多了是草,少了是宝”这句话。从 2010 年到 2017 年间,白及市场价格持续走高,行情继续保持坚挺,干品由 2015 年 10 月的 600 元/kg 左右上涨到 2016年 10 月份的 750 元/kg 以上,成为当时价格上升最快的药材之一。白及需求的进一步拓宽,野生资源逐年锐减,导致白及市场价格一直持续大幅攀升,且居高不下。野生变家种是解决野生药材短缺的必经之路,随着白及大面积家种发展,2017 年白及价格已走到峰顶,并有从峰顶向下每年阶段性跌落趋势,直到逐步走向谷底,2018年白及家种产新已形成一定商品数量,今年会更多。18 图2-2我国白及干品价格趋势(单位:元/kg,规格:干统)备注:2005、2006、2018和2019四年为当年中的低价价格,其他年份价格为当年中的高价价格。白及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工业领域、日化领域。白及药理作用广泛,具有止血、保护胃黏膜、抗菌、抗癌、促进伤口愈合以及代血浆等。临床上,白及的中药复方广泛用于咯血、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和原发性肺癌,消化性溃疡出血以及烧伤、烫伤等方面。目前,以白及为主要原料的产品或中成药畅销全国,如快胃片、白芨颗粒、冲剂、胶囊、白芨代血浆、肝动脉栓塞剂等。此外,白芨多糖胶还可应用于0357075750550600800950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9日化产品中,替代化学增稠剂,并具有减少刺激性、保护皮肤、延缓衰老等功能。以白及为原料的化妆品及日用品也已进入市场,如仟寻一凡白芨花细胞美颜霜、白芨韩方手工香皂、朝露白芨氨基酸洗面奶及白及牙膏等。工业上,白及用作糊料或涂料起环保作用,对保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开发利用,白及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其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见图 22。图2-2白及产业链图谱第三章第三章 白及研究现状白及研究现状 3.1.品种选育 通过现代高科技生物技术手段,选育出性状优良的白及品种,提高白及苗成活率及产量,是有效解决白及资源匮乏的有效方法。安徽巨茎白及,是皖南山区引种的20野生白及,通过多年选育而成的植株高大(约 6090cm)、含花量多(525 朵)、假鳞茎粗大的白及新品种,其明显性状为地下假鳞茎较原种增大 1 倍多,年产量也有较大提高。良宝大白及 1 号是 2016 年云南省专家组共同选育的白及新品种,长势优良,抗逆性强。3.2.种苗繁育 随着白及药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白及市场需求量的不断扩大,采取人工繁育是保护白及野生资源,提高白及产量的有力措施。目前人工繁育主要有种子直播、分株繁殖和组培快繁方法。由于白及种子在自然条件下极难萌发,所以市场上基本不采用种子直播放方法,但也有部分学者进行研究。传统的人工栽培主要依靠分株繁殖,该方法简单便捷、易于操作,但是其繁殖效率低、周期长,不适宜商业化规模化种植。湖南、贵州、陕西等地许多专家已进行工厂化组培基质有性繁殖和大田基质育苗,利用普通塑料大棚驯化,对白及进行种苗繁育,已经解决了白及种苗繁育的问题,但种苗繁育的管理要求极高,要做好水分、温度、湿度、光照、病虫害的管理。表 3-1 种苗繁育技术表 类别 具体说明 有性繁殖 大田基质直播繁育 自然条件下,由于白及花器结构特殊,种子小且发育不全,在缺乏必要共生真菌等条件时,很难发育成苗。Epulorhiza sp.(DYXB-G001)和Sebacina sp.(QZPS-G018)这两种菌根真菌都能与萌发的白及种子形成菌根共生关系,促进种子萌发率的提高。在大棚中,采用适宜大田基质直播育苗(苗期约 4 个月),再进行大田驯化(约 8 个月),也可成栽培苗源。21组培基质直播繁育 有关研究表明,加入白及所需的必要共生菌和培育基质,能提高白及苗成活率,对白及的生根壮苗起到了重要作用。蔗糖和维生素 B是十分关键的物质,它们直接影响了白及胚状体的发育质量。白及种子在组培基质中生长(45 个月),移至大棚炼苗(78 个月),可成为栽培苗源。无性繁殖 块茎繁殖 白及自然条件下主要为块茎繁殖,一般每年 910 月收获时,选当年生无病虫害、且具有嫩芽的优质块茎及其与先年的老鳞茎毗连接生处切下,按行株距各 25cm 左右开穴,深 1013cm,每穴栽种 3个,每块需有芽 13 个,呈三角形平放穴中。栽后施猪粪水,并盖拦有猪粪水的草木灰或腐熟堆肥。组织培养 白及组培有种子组培、茎尖和侧芽组培、叶片组培、幼根组培、块茎组培。种子组培是白及组织培养最主要的方式,成活率高、育苗速度快,操作也最为简易。此外,通过白及茎尖和侧芽、幼根、块茎也能较好进行组培快繁。但用叶片作为外植体,大多实验未能获得组培苗。生物反应器培养 生物反应器进行白及组织培养,扩繁速度快,能有效脱除种传病害;减少甚至消除了玻璃化现象,使组培苗更加健康;充分进行气体交换,为植株的呼吸作用提供充足氧气;营养物质得到充分的混合和渐次利用,能根据设计完成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半自动化操作,降低劳动力的投入;避免反复传代,减少污染率。生物反应器培养有低能耗、低人工成本、低物耗的优点,但该方法还处于研究阶段,并未规模化推广。组培基质的“人工种子”繁育技术 人工种子指将适宜的植物繁殖体包裹在含有养分且具保护功能的物质中,从而能在适宜条件下萌发出苗的繁殖体。目前种子繁殖可通过组培基质进行培育,但并没有规模化实施。3.3.栽培采收 近年来,在白及经济效益的驱动下,白及的人工栽培产业正悄然兴起,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投入到白芨种苗的繁育和人工栽培条件的研究中来。白及为喜阴植物,因而在人工栽培过程中对光照条件要求较为苛刻。研究发现,据白及的自然生长环境,林下环境而调整其栽培模式,既充分利用了林地空间,又可以产生较高的经济附加值。22表 3-2 栽培技术表 类别 具体技术说明 选地、整地 选地 最佳选地:种植的地块宜在海拔 6001500m,土壤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温暖潮湿、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宜选择半阳半阴的地块。整地 移栽前深翻土地,作 1.21.3m 的厢,厢高约 20cm,行道宽约30cm,四周开好排水沟,施足底肥,细耕后平整畦面,以便栽种。栽种前翻土约 30cm,施腐熟农家肥及复合肥,耙细整平。种植材料 种子苗 选择播种 1 年以上,生长健壮,根系完整,无霉烂,叶片在 5 片以上,株高大于或等于 8cm,假鳞茎长最好达 1cm 以上,至少不能低于 0.5cm 的种苗。分株苗 选择具有老秆和嫩芽的一年生假鳞茎作为栽种,假鳞茎具芽 12个,健壮、无病虫危害。组培驯化苗 白及组培驯化苗是近年来白及栽培中采用的主要种苗,组培苗在移入大田栽培前需进行 36 个月练苗,使其适应大田环境,提高大田栽培成活率。生产中应选择株高 8cm 以上,假鳞茎粗或长达1cm 以上的种苗。移栽 移栽时间 研究表明,不同栽培时期对白及产量和质量影响显著,10 月中旬到 11 月中旬为最佳栽种期。种植方法 据报道,白及最佳种植密度:按株距 1520cm、行距 2630cm种植,每公顷用苗量 12 万15 万万株。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 据报道,白及生长年周期中宜选择在 5 月初、6 月初、7 月初各除草 1 次,有利于白及的生长发育。据报道,第 1 次除草在 4 月白及出齐苗后,第 2 次是在 6 月白及旺长期,第 3 次在 8 月,第 4次在 10 月;中耕时宜浅,铲尽杂草即可,避免伤其根。追肥 主要是优化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施肥量。摘花序 白及林下栽种当年可开花结实,白及开花多,每个花序具花 38枚,少部分植株具花可达 20 枚。白及花果期长,从花序抽生到果实成熟需67个月。开花结实所消耗养分占供给养分的2030%,影响地下假鳞茎的生长。为提高产量,不留种的植株及时摘除花序,促进假鳞茎膨大。白及第 3 片叶刚抽出时可见花序抽生,57d 当花序长到 35cm 时可从花序基部摘除整个花序。白及花序发生期不整齐,摘除花序要分批进行。培土 白及假鳞茎有逐年向上生长的习性,芽易外露,冬季干旱条件下外露芽易干枯死亡,或受害虫危害。并且外露假鳞茎生根极少,生长势差。冬季地上部分倒苗后施用土杂肥覆盖墒面,有机肥:土壤=1:3,施用量 10001500kg/666.7m2。23防晒 白及喜阴湿,所以需经常保持水土湿润,可用遮阳网覆盖防晒,或林下栽培。果荚采集:由于我国白及地理分布较广,因此根据本地具体气候条件,挑选白及品种。确定品种后,在每年八月至九月采集植株壮硕、单产较高、无病虫害的白及植株果实。果实表面由绿转黄,略带有淡紫色,无开裂的为优。据报道,白及采收加工一般在种后第四年的秋末,当其茎叶枯黄采挖,此时地下块茎已长成 1218 个,已相当拥挤,过晚采收会导致生长不良。采挖时宜用平铲将假鳞茎连土挖起,然后清洗泥土,剥去粗皮,投入沸水中烫(或蒸)35min,至内无白心时取出,待冷却后去掉须根,晒至半干,除去外皮。投入沸水中蒸煮可能因为含黏液质等成分较多,直接难于干燥,加热后容易干燥,且比较透亮美观。白及是 1 年长 1 个块茎,若为多年生的白及块茎以 3 个为最佳,超过 3 个以后的块茎加工后粉性低、色泽差。3.4.活性成分 日本学者 YAMAKI 最先对白及开展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并分离得到一系列菲类衍生物。随后,我国学者也陆续分离得到一些化学成分。据目前文献报道的情况看,白及的主要化学成分有菲类(phenanthrenes)、联菲类(biphenanthrenes)、联菲醚类(dihydrophenanthrene ethers)、联苄类(bibenzyls)、以及甾体(steroids)和三萜类(triterpenes)、糖苷(glu-coside)等化合物。此外,还含有少量挥发油,粘液质,白及甘露聚糖(bletilla mannan)以及淀粉(30.5%),葡萄糖(1.5%)等。国内研究最多的是白及多糖,即白及胶,是由 4 份甘露聚糖和 1 份葡萄糖组成。最近几年,对24白及的化学成分研究主要集中在联苄类、二氢菲类和联菲类化合物上,并从中分离鉴定出一系列新的联苄、二氢菲和联菲化合物。3.5.药理作用 白及作为一味历史悠久的中药材,具有较好的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功效。随着现代药理学研究不断深入,发现其对结核杆菌、肿瘤细胞等有明显抑制作用。白及对所有的出血证都有治疗作用,常见的是咳血和外伤出血。长期以来对肺结核咳血和溃疡出血的治疗方面运用较多,它对肺结核、肛裂等症有较好疗效,是历代医家治疗肺痨的主药之一。白及具有消炎消肿功效,常用于治疗疮疡肿毒、皮肤皲裂、疔疮、肿疮,以及治疗跌打、骨折、刀伤和手烫伤、重伤呕血和肺胃出血。由于其疗效显著,在历代本草中曾对其功效主治进行了祥细记载,多个中药验方常其作为配伍药。近年来,以白及为原料的中成药不断开发上市,医疗上也有新的开发利用,如下图 31 和表33 所述。图3-1 白及药理作用临床临床应用应用止血止血抗菌抗菌抗肿抗肿瘤瘤其他其他组织组织愈合愈合消化消化系统系统25表 3-3 药理作用表 作用 具体研究情况 止血作用 白及胶主要成分为多糖,被认作有止血作用。对其止血作用机制的研究表明,白及胶能增强血小板第因子的活性,加快凝血酶形成,从而有效抑制纤维蛋白酶活性,促进细胞凝聚,形成人工血栓达到了止血目的。白及块根浸出液经动物实验表明,其有效成分对动物肝、脾、血管出血、肌肉外用止血效果良好。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白及块茎多糖成分具有抗溃疡活性,经研究表明,白及多糖成分对幽门结扎型、束缚水浸应激型溃疡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胃溃疡作用研究中发现,1%白及的水煎液灌胃,对盐酸引起的大鼠胃黏膜损伤有很好的保护作用。采用无水乙醇灌胃造成胃黏膜损伤,考察白及普通粉、超微粉及超微粉加蜂蜜等不同药粉对胃黏膜损伤后的保护作用,发现不同炮制品均能使胃黏膜损伤指数显著降低,白及超微粉加蜂蜜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显著增高,说明白及对胃黏膜损伤细胞有保护作用。通过给家兔灌胃白及溶胶,实验结果表明白及能对家兔手术后肠粘连有明显的防治作用。抗菌作用 研究表明,白及乙醇浸液对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及人型结构杆菌都有抑制作用。通过白及化合物的抗菌活性与其结构的关系发现,当化合物中含有甲氧基时,其抗菌作用会变弱,而对羟基苄化合物的抗菌活性则增强。有关研究,将白及水提醇沉物与丹皮酚制成牙膏,用于防治口腔溃疡、牙周炎、牙龈炎等口腔疾病,这与白及多糖有关。抗肿瘤作用 白及提取物和白及胶均能用作血管栓塞剂,因其能有效切断供给肿瘤的营养,对肝癌具有显著的作用。研究表明,白及粉粒具有强大的持久性,是一种较理想的肝癌血管栓塞剂。白及提取物可能通过抑制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其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研究表明,通过二甲氨基偶氮苯诱发大鼠肝癌,白及葡萄糖注射液能对肝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通过进一步研究其抗癌有效成分为白及块茎中的多糖成分。促进伤口愈合作用 小鼠皮肤器官培养法培养 SD 小鼠皮片的实验结果表明,白及提取液可提前大鼠背部切割伤创面的愈合时间,同时还能提高创面细胞组织中的羟脯氨酸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并提高伤口巨噬细胞数量。这种促进伤口愈合作用主要与其含有多糖成分有关。白及胶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将白及胶作为外源性重组进行人表皮生长因子载体实验,表明白及胶也能显著促进伤口创面表皮细胞的合成,加速伤口愈合时间。其他作用 白及胶可制成白及代血浆,对动物失血性休克有一定疗效。同时,白及多糖抗氧化、抗衰老作用已得到高度关注,具有很好的美白护肤效果。白及甘露糖可用作吸收性局部止血药,动物实验表明,用药后动物身体局部地区止血效果明显。263.6.开发利用 白及提取物作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其有效成分具有有效性、缓释性、无刺激性、无毒性等优点,使其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用于止血、咳血、吐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口腔溃疡等症状,治疗效果显著。此外,白及还被制成各种中成药,如云南白药、白及颗粒、白及糖浆、白及饮片、快胃片、复方白及膏等。白及胶是白及块茎中经水提醇沉后所得的一种黏液质。主要成分为多糖,为高分子化合物,其主要结构由葡甘露聚糖和1分子葡萄糖组成的葡萄甘露聚糖,还结合了少量金属离子。除了在医药方面,白及胶在工业上也是应用广泛,可作为高级香烟滤嘴的黏合剂、裱中国文物字画的黏合剂、胃镜检查保护剂、美白面膜的添加剂等,还能作为化妆品天然植物添加剂、水果保鲜膜、制备复方养阴生肌散等膜剂、助悬剂、乳化剂、膜剂的膜化材料。军工方面,白及胶可制成止血绷带,具有自黏性,止血抑菌效果明显。第四章第四章 白及产业问题白及产业问题 4.1.野生资源短缺、品种参差不齐、混淆品伪品多 野生资源短缺、品种参差不齐我国当前白及的产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白及资源短缺的问题制约了白及产业的发展。由于连年掠夺式采挖加上其天然生境日益恶化,使得野生白及分布范围逐年缩小,濒临灭绝边缘,已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野生药用植物之一。人工栽培白芨多是从山上采挖假鳞茎进行种植,直接来源于野生27资源的白芨未经人工选育,品种混杂,品质参差不齐,产量相差大,此外,不同来源地的白及,对于栽培地的环境及土壤适应性也有一定差异。种苗质量直接影响白芨的移栽成活率及产量和品质,所以种苗质量的优劣判断和品质检验特别重要。由于白芨种子细小、无胚乳,在自然条件下萌发率极低,繁殖能力差,很少实生种子苗。前几年白芨种苗主要靠分株繁殖,繁殖系数低,用种量大,占用药用资源,还存在品种退化等问题,很难发展大面积生产。目前,组培快繁技术的成功有利于解决种苗短缺的问题。随着白及药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其价格不断上涨,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市场上出现了多种白及的混淆品,主要包括小白及、黄花白及、独蒜兰、杜鹃兰、黄精、玉竹、射干等,由于其外观性状相似,并且经过加工的混淆品和正品较难区分,普通消费者难以识别,严重影响了白及产品的药效、用药的安全性,对白及产品有效性和资源的合理利用造成严重影响。4.2.种植品种混乱、品质难于控制、质量标准不全 近年来,白及野生资源遭到连年掠夺式采挖,其天然生境遭到严重破坏,使得白及野生资源濒临灭绝。而传统人工栽培直接采用野生白及的假鳞茎进行分株繁殖,品种杂乱,环境适应性差,采收周期长,白及产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目前,市场上已经大量采用组培快繁技术进行育苗,但大多以个体经营为主,没有形成规模化种植,绝大部分的个体经营户由于种植年限不长,技术体系不成熟,缺乏科学标准化的种植管理经验,使得人工种植白及的品质和产量得不到保障,经济效益低。白及在引种后发生变异和退化等现象,导致白及品质不稳定。农户长期反复地28分株栽培,而白及本身却因环境自身等原因在不断地发生变异,逐年退化,白及种质无法保证其生长性能和药用性能。因此,需要加强对品种选育的研究。近年来已有选育的白及优良品种问世,加上日渐成熟的组培快繁技术,大规模、高品质的白及种植基地将越来越多。由于白及的化学成分复杂以及药效价值的多样,在白及的质量标准控制方面,并没有对药理活性相关指标成分进行质量控制,国内外研究大多通过测定白及中多糖的含量控制白及的质量。有关白及药材中其他有关成分的含量测定较少报道,而以多糖为测定指标控制白及的质量远远不能满足白及质量标准控制的要求。有关研究人士研究认为,人工种植白及的氨基酸和矿质元素均低于野生白及。随着中药业的发展和中药走向世界的奋斗目标,白及产业的局限性和缺陷逐渐显现,白及质量的控制和制定质量检测标准亟待研究。4.3.盲目扩种增加、精深加工滞后、综合利用较少 由于白及极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效益,并且政府对林下中药材种植的大力支持,近年来不少林农进行盲目扩种,国内白及种植面积快速增加。目前,白及主要用于中药行业,虽在生物医药、保健食品、纺织印染、特种涂料和日用化工等中的应用也有研究,但是精深加工产品的研究还相对滞后,随着白及的盲目扩种,越来越多的资金进入白及种植行业,未来几年白及产量将十分庞大,白及价格很有可能由于供大于求而出现严重下跌,未来白及市场前景堪忧。白及作为兰科多年生块茎类花卉,虽然可用来布置花坛和作为室内观赏花卉,但目前国内园林绿化中应用却较少,特别是很难看到用来布置花坛,这可能与其近年来的价格攀升而造价过高有关。相反,西方国家则将白及作为观赏植物广泛栽培,29而且培育了很多观赏价值高的园艺品种。第五章第五章 白及发展白及发展建议建议 5.1.加强资源保护和品种选育,增强保护意识 作为珍稀濒危植物,政府应加强白及野生种质资源保护,进行“就地保护”,在各主要产区建立野生白及,你与原生生境保护区。种质资源是植物栽培的物质基础,是选种育种能否取得突破的关键。因此,建立白及基因种质保存圃,可为白及栽培提供优质种源,也可有效保护野生资源。而人工选育和种质创新是获得优质高产白及栽培品种的最有效途径,也是提高白及商品品质的根本保证。同时,应加大野生资源保护宣传力度,增强人民群众对野生资源及其生境的保护意识,提高群众自觉保护意识。此外,还应完善我国野生生物资源及其生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破坏珍稀野生资源的行为。5.2.加强种源选择和技术提高,实现品种优良 种植白及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的农业项目,但其采收期长达 34a,也增加了投资风险。因此,种植的白及品种应选择中国药典中指定的白及(B.striata)为种源,加大野生白及资源种源和品种筛选研究。对诱导成功或变异的优良白及品系,可以重点对其块茎部分进行化学成分测定与亩产量比较测定,从而挑选出优良性状的白及品系,使其不仅观赏价值高,而且使其有效化学成分含量也有所提升,具较强抗病虫害性能。杂交育种,发挥杂交优势,选取品种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一起,经30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的品种,可以有效提高白及的亩产量。此外,还可通过多倍体育种,通过细胞染色体组加倍获得白及多倍体育种材料,用以选育符合市场需要的优良白及品种。尽可能选择产量高、适宜当地栽培的白及品种。进行规模化栽培时,可根据种植户自身的经济条件选择成熟的分株种苗或组培幼苗。5.3.加强品质控制和标准研究,加大市场监管 加强白及品质控制技术研究,包括品种来源,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和炮制加工技术等。由于以多糖为测定指标来控制白及的质量不能满足白及质量标准控制,今后还应该加快白及相关指标成分或者特征成分的研究,为白及质量标准的制定打下基础。由于白及混淆品与正品外观性状极为相似,普通消费者难以区分,相关学者及科研机构应该加强对白及中药鉴定、质量指标检验方法等的研究,相关部门应该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鉴别检测标准,并且政府应加大市场监督管理力度,对白及伪品的销售进行打击,保证中药产品药效和用药安全。5.4.加强科研合作和开发利用,形成持续发展 白及花型独特、花大色艳,姿态秀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总状花序,花期较长;花色丰富,有紫红、白、粉等色,同属植物还有黄花白芨等。大面积种植,不同花色品种进行搭配,甚为壮观,稍做规划,非常适合作花海旅游投资,可加大白及作为园林观赏植物的推广应用,扩大白及可持续应用渠道。同时又可作白及的药材收入,有较高的经济效益。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搭建特色品牌,建立技术创新联盟,推进白及人工规范化种植的深度发展,进一步加强生物医药、产品精31深加工研究,把目光聚集到白及产业链的后端。白及化合物多具有药理活性,白及作为重要药品的主要成分,从白及药材初加工、白及胶产品的综合开发、白及小分子代谢产物个方面进行合理综合开发,并积极构建和拓展白及药用市场的流通渠道,加强绿色加工助剂及加工设备开发,提升加工装备水平,兼顾规模化与分散加工业,充分考虑成本和能耗,从而实现白及产品多元化,形成集资源、加工、销售的可持续发展产业链。32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1-01-22 32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唯恒农业:2019年全国天麻产业发展情况(64页).pdf

    2019 年全国天麻产业 分析报告 目录 前言.9 第一章 天麻资源现状.10 1.1.天麻记载与特性.10 1.1.1.本草记载.10 1.1.2.天麻特性.11 1.2.天麻资源情况.12 1.2.1.资源分布.12 1.2.2.品种类别.13 1.2.3.自然资源.14 1.2.4.栽培资源.15 第二章 天麻研究现状.18 2.1.化学成分.18 2.2.药理作用.19 2.3.开发利用.20 2.3.1.药用.20 2.3.2.食用.21 2.3.3.保健作用.22 2.3.4.其它应用.23 第三章 天麻发展情况.24 3.1.产区发展情况.24 3.1.1.安徽大别山产区.24 3.1.2.湖北宜昌产区.24 3.1.3.陕西汉中产区.25 3.1.4.云南昭通产区.25 3.2.历史价格情况.30 3.2.1.第一次涨落.32 3.2.2.第二次涨落.33 3.2.3.第三次涨落.33 3.2.4.第四次涨落.34 3.2.5.第五次涨落.35 3.3.行业渠道情况.35 3.3.1.销售渠道.35 3.3.2.消费群体.37 3.3.3.需求类型.37 3.4.产品发展情况.38 3.4.1.ISO 国际标准发布.38 3.4.2.高端品利润空间大.39 3.4.3.产品丰富销量增加.39 3.4.4.高低品质价差扩大.40 3.4.5.出口地区韩国第一.41 3.4.6.出口平均价格提升.43 3.5.市场需求情况.44 3.5.1.国内医药市场需求.44 3.5.2.国内保健品市场需求.46 3.5.3.国内餐饮食品市场需求.48 3.6.发展趋势研判.49 3.6.1.需求量进一步扩大.49 3.6.2.道地产区优势更强.50 3.6.3.企业重视品牌发展.50 3.6.4.价格存在下滑风险.51 第四章 天麻产业问题.51 4.1.1.科技支撑不足.52 4.1.2.种植不够规范.52 4.1.3.乱采滥伐严重.52 4.1.4.深加工水平低.53 4.1.5.市场监管乏力.53 4.1.6.企业能力不足.54 第五章 天麻发展对策.54 5.1.加强种源保护,提升天麻品质.54 5.2.强化科技支撑,抓好产品研发.55 5.3.建立产业联盟,实现利益共享.55 5.4.加大政策扶持,完善产业保障.55 5.5.抓好基地建设,推进规范种植.56 5.6.培育龙头企业,做强精深加工.56 5.7.规范天麻市场,培育产地品牌.57 5.8.提高组织化程度,推进产业化进程.57 5.9.规划发展生态化,促进可持续发展.58 第六章 资料性附录.59 6.1.天麻规格等级划分.59 6.1.中国产天麻植物形态.60 6.2.昭通彝良小草坝天麻发展历程.62 9 前言前言 天麻(Gastrodia elata Bl.)又名赤箭、定风草、水洋芋等,基原植物为兰科天麻属与密环菌特殊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属国家三级保护物种。天麻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指其干燥鳞茎或块茎,性甘、平,归肝经,中医认为其主要功效有熄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在药理活性方面,天麻块茎、茎秆和种子分别具有多种作用;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心脑血管、微循环系统疾病,头痛眩晕等症,疗效显著,且无明显副作用。从天麻中提取出的化学成分有天麻苷、天麻苷元等,其中活性成分含量最高的有效单体是天麻苷,又称天麻素。天麻种植始于云南昭通小草坝,随着技术成熟,工具和植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在全国都有广泛种植,主要分布在陕西、四川、湖北、云南、贵州及东北等省区。在家种成功以前因野生资源逐年稀缺,价格一直在高位盘旋,自家种成功以后天麻的价值也开始和其他家种药材一样随着市场经济这双无形之手在频繁波动,该品种一直是中药市场备受关注的热点品种。天麻属可药食两用的中药材,在现代食品、医药产品开发和产业体系构建中具有很高的研发价值。本文从天麻的资源情况、发展情况、研究情况、产区分布、历史价格及市场需求等方面分析天麻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建议。10 第一章第一章 天麻资源现状天麻资源现状 1.1.天麻记载与特性 1.1.1.本草记载 秦汉时期,天麻首载于神农本草经,称之为“赤箭”,别名为“离母”、“鬼督邮”。性温,味辛。久服可补气,滋阴,延年。魏、晋、南北朝时期,不同古籍中记载的天麻对其称号不同,吴普本草中称之为“鬼督邮”,首载了其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形态、颜色,药用部位为地下球茎,采收期为 3、4、8 月,采后晒干。名医别录以及本草经集注中延用了神农本草经中所记载的内容。抱朴子中称之为“独摇芝”,详细的描述了其地上花茎、地下球茎的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状态,并首载了个头越大效果越好。只有雷公炮炙论中首次采用了“天麻”一名,采用藜芦煨的方法进行炮制。隋、唐时期,在新修本草中以“赤箭”相称,对其特征描述与现代植物学生的描述基本一致。并首次记载其采收后可生食服用。在药性论当中称其为“赤箭脂”,别称“天麻”、“定风草”。宋朝时期,在嘉佑本草、开宝本草、本草图经、本草衍义、梦溪笔谈、证类本草对天麻均有记载,但对其称号比较混乱,其中本 11 草图经、本草衍义将天麻分为两药,即赤箭和天麻。只有梦溪笔谈和证类本草将天麻和赤箭归为一物。加工方法也逐渐产生变化,梦溪笔谈中将其阴干,本草图经中首载将其用开水烫的方式。在炮制的方法上也不断增加,分蜜制和加液体辅料炒制法两种方法。在开宝本草中记载,其品质根据产地来进行评估。元、明、清时期,本草多以“天麻”称之,其苗为“定风草”,本草纲目将赤箭和天麻合为一物,其描述与天麻植物学和商品学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基本一致,并认为其花茎和地下球茎皆可入药。近、现代时期,民国时,多以“天麻”称之,根据加工后颜色称为“明天麻”,依据采收期不同差异,分成春、冬麻两种。新中国成立后,主要以“天麻”一名,1956 年首次载入中国药典(新修本草),此外,1959 被中药志收载,1977 年被中药大辞典等地方标准收载,并给出拉丁名“Gastrodia elata.Bl.”。1.1.2.天麻特性 天麻是异养类型植物,其本身无根、无叶,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养器官高度退化,不能直接吸收土壤中的营养进行自养生活。天麻与蜜环菌共生,天麻的生长发育靠蜜环菌供应营养,维持自身的生长发育。天麻喜凉爽环境,天麻生长的适宜温度是 10-30,最适温度为 20-25,8开始萌发生长,30就会停止生长。温度超过 30时,蜜环菌和天麻的生长受到抑制。12 天麻喜湿润,适宜生长在疏松的沙质土壤中,一般腐殖土含水量达50%-60%,天麻生长良好。土壤湿度过大会引起块茎腐烂。天麻从种到收,阳光对其影响不大。院外培育天麻种子,箭麻出土后,需搭棚遮阴避光防风,以防太阳直接辐射会灼伤茎秆。土壤质地不同对天麻的生长影响很大,天麻及蜜环菌适宜在较疏松的沙质土壤中生长,粘重土壤排水性差,易积水,影响透气,导致块茎的死亡,沙性过大的土壤,保水性差,易引起土壤缺水,同样影响块茎和蜜环菌的生长。土壤 PH以 5.5-6.0,在微酸性土壤中为宜。1.2.天麻资源情况 20 世纪 60 年代以前,天麻用药主要来源于野生资源,长期供应不足。随着天麻使用量和需求量不断提高,野生天麻资源正日益减少甚至枯竭。天麻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为易危物种,并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附录中,同时也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二批)中,为级保护植物。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天麻人工栽培获得成功,人工栽培天麻完全代替野生天麻成为入药来源。近年来,国内天麻产区生产发展较快,已基本满足药品生产及临床的需求,并有部分出口海外。1.2.1.资源分布 天麻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温带及寒温带的山地。东起新西兰、新喀里多尼 13 亚岛,西至马达加斯加,南起澳大利亚、新西兰,北抵中国的东北、前苏联远东地区。我国是世界上天麻分布的主要国家之一,泛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在北纬2246、东经 91132范围内的一些山区、潮湿的林地为野生天麻分布区。东起台湾地区的兰屿岛及黑龙江省的东宁等县,西至西藏的错那等地,南起滇中山区,北至黑龙江省的尚志、林口等近 400 个县(市)均有分布,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等地产量较高。1.2.2.品种类别 目前,全球己发现天麻属植物约 20 种。天麻属在我国已被确认的有 14 种(13个种和 1 个新记录种),分别为:序号 名称 1 天麻(G.elata B1.)2 原天麻(G.angusta S.Chow&S.C.Chen.)3 疣天麻(G.tuberculata.F.Y.Liu&S.C.Chen)4 细天麻(G.gracilis BI.)5 勐海天麻(G menghaiensis Z.H.Tsi&S.C.Chen)6 南天麻(G.Javanica BI.Lindl)7 春天麻(G.fontinalis T.P.Lin)8 夏天麻(G.flabilabella S.S.Ying)9 秋天麻(G.autumnalis T.P.Lin)10 冬天麻(G.hiemalis T.P.Lin)11 八代天麻(G.confusa Honda&Tuyama)12 无喙天麻(G.appendiculata C.S.Leou&N.J.Chung)13 北插天天麻(G.peichatieniana S.S.Ying)14 白点天麻(G.punctata Aver.)14 其中供药用的仅天麻(G.elata BI)一个种,其种以下划分出 6 个变型:序号 名称 1 红天麻(G.elates BI.f.elata)2 绿天麻(G.elata BI.viridis Mak.)3 黄天麻(G.elata BI.f.flavida S.Chow)4 乌天麻(G.elata BI.glauca S.Chow)5 毛天麻(G.elata BI.f.Pilifera Tuyama)6 松天麻(G.elata BI.f.alha S.Chow)现人工栽培品种主要有红天麻、乌天麻和乌红杂交品种,绿天麻、黄天麻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栽培基地,主要是混杂在红天麻和乌天麻中。其中红天麻种子发芽率和产量高,适应性和耐旱性强。乌天麻块茎繁殖率、种子发芽率和产量均较低,但含水量低,干品质量好,是云南栽培的主要品种。1.2.3.自然资源 天麻产量较多的主要集中在云南的昭通、四川和贵州的盆周山地、西藏、重庆等地区;产量较少的散集在陕西南部、河南伏牛山、大别山、长白山、湖北西部等地区。根据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结果,云南昭通野生天麻种质资源分布广泛,全市 11 个县 55 个乡镇都有野生天麻种质资源的分布。县(区)乡镇 天麻种类 昭阳区 盘河、苏甲、大寨、青岗岭 乌天麻、绿天麻、黄天麻 彝良 小草坝、龙安、两河、龙海、牛街、海子、奎香、树林、荞山、钟鸣 乌天麻、绿天麻、黄天麻 大关 青龙、玉碗、天星、高桥、木杆 乌天麻、绿天麻、黄天麻 15 镇雄 乌峰、板桥、花山、杉树、牛场、两河 乌天麻、绿天麻、黄天麻 永善 水竹、马楠、茂林、莲峰、墨翰、五寨、井底 乌天麻、绿天麻、黄天麻 盐津 落雁、庙坝、牛寨、普洱、柿子 乌天麻、绿天麻、黄天麻 巧家 大寨、小河、马树、铅场、荞麦地 乌天麻、绿天麻、黄天麻 水富 两碗、铜锣锅 乌天麻、黄天麻 威信 林风、新城、水田、旧城 乌天麻、绿天麻、黄天麻 绥江 板栗、关口、农业、凤池 乌天麻、黄天麻 鲁甸 新街、水磨、铁厂 乌天麻、绿天麻、黄天麻 1.2.4.栽培资源 1.2.4.1.来源 天麻为兰科植物天麻 Gastrodia elata BI.的干燥块茎。目前,主要栽培品种有红天麻(天麻原变型)、乌天麻(变型)、乌红杂交天麻(变型)。1.2.4.2.品种 1.2.4.2.1.根据花茎颜色分类 名称 分布 备注 乌天麻 又名铁杆天麻 大都分布在云南的东北部至西北部、贵州的西部等地 其中红天麻种子的萌发率高,适应性、耐旱性强,产量高、栽培量最普遍;乌天麻相对来说含水量低,质量好,但其他指标均较差;因红天麻 又称水红秆天麻 主要集中分布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绿天麻 又称青天麻 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至西南各 16 省 此,常栽培的优良品种有乌、红天麻,绿天麻较稀少,但品质较佳。黄天麻 又称草天麻 主要分布在贵州的西部、云南的东北部、湖北、河南等地 松天麻 主要产于云南西北部,常生于松林下。1.2.4.2.2.根据采挖季节分类 名称 具体详情 冬麻 在立冬后至次年清明前,天麻花茎未抽薹出土,进行采收加工的天麻。此时地下块茎内营养物质积累最多,质最好。春麻 清明过后,天麻花茎已抽薹出土,进行采收加工的天麻。此时地下块茎的营养物质已部分消耗,质次之。1.2.4.3.产区 栽培天麻主产于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湖南、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和西藏等省。主要集中在陕西的南部、河南的伏牛山、大别山、湖北的西部以及云南昭通的小草坝等地;在四川盆周山地、吉林辽宁长白山一带、贵州西南部也有部分栽培。随着人类对其需求量的增大,且野生资源有限,现在市场上大多数以栽培为主,但天麻中大部分用于光合作用的基因已经消失,是一种完全异养植物,在生长周期中,至少与两种类型的真菌有关,完全依靠共生菌提供营养。在栽培过程中应注意天麻的生长习性,以便保证其生长的各项因素符合其生长条件,进行人工栽培。当前全国天麻有八大产区,分别为大别山产区、陕西产区、湖北产区、云南产区、贵州产区、四川产区、东北产区、藏区产区。17 名称 具体产区 大别山产区 包括安徽省的霍山、岳西、金寨,湖北的英山和麻城,河南商城等地 陕西产区 包括汉中、宁强、勉县、南郑、城固、石泉、镇坪等地)湖北产区 包括宜昌、恩施、利川、郧西、郧县、竹山等地 云南产区 包括彝良、镇雄、永善,宁蒗、永胜、永平等地 贵州产区 包括大方、德江、遵义、正安、毕节、赫章、黔南、安顺等地)四川产区 包括巴中市通江县、广元、南充、南川等地 东北产区 包括吉林抚松、辽宁新宾等地 藏区产区 包括云南迪庆、四川阿坝、西藏林芝等地 天麻的主产区,大致分为四大区域,分别为大别山产区、湖北宜昌产区、陕西汉中产区和云南昭通产区。大别山产区:安徽的岳西、金寨、霍山、英山、以及湖北的罗田。大别山产区主要栽培的天麻品种是从湖北宜昌引进的乌红杂交天麻。湖北宜昌产区:主要分布在以宜昌为中心的夷陵区、鹤峰、恩施、郧西、郧县、五峰等地。其中以夷陵区的下堡坪乡和邓村种植时间最早,发展面积最大。该产区主要栽培的品种是用宜昌野生乌天麻和野生红天麻杂交而成的乌红杂交天麻。陕西汉中产区:主要分布在以汉中为中心的略阳、勉县、宁强、西乡、城固,商洛地区的丹凤、山阳等地,以及近几年依附汉中产区发展起来的甘肃陇南康县。18 云南昭通产区:主要是以昭通彝良小草坝为中心辐射的周边乡镇以及昭通下属其他地区。该产区主要种植乌天麻,乌天麻因其麻形好,天麻素含量高,深受市场客户欢迎。但因其产量低、价格高,主要销往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和国外市场。第二章第二章 天麻研究现状天麻研究现状 2.1.化学成分 名称 化学成分 备注 天麻块茎 有机酸类化合物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色谱、HPLC 法等对其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得到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有机酸类、糖类、醚类、酚类、醇类、醛类、酯类、烃类、生物碱类及含硫化合物等,对有效成分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天麻素和天麻多糖。糖苷类化合物 醚类化合物 酚类、醇类、醛类化合物 酯类、烃类、生物碱类及含硫化合物 天麻茎秆 酚、醛、酮、烃类化合物 采用超声及回流提取工艺,分别用 65%、70%乙醇为提取溶剂,对天麻茎秆进行提取,运用GC-MS 技术进行分析,结果在65%乙醇部分鉴定出 20 种化学物质,其中酯类化合物较多39。70%乙醇回流部位,用乙酸乙酯和水饱和正丁醇进行萃取得各萃取部位,运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共分出 20 个化合物。酯类化合物 醇类化合物 杂环类化合物 有机酸、生物碱类化合物 糖苷类化合物 19 天麻种子 醇类化合物 采用 GC-MS 对天麻种子的石油醚、乙酸乙酯层提取部分进行成分分析,其中石油醚部分共鉴定出醇、醛、酯、烷烃和脂肪酸等脂溶性成分 25 种,乙酸乙酯部分共鉴定出醇、酯、烷烃和烯烃等类成分 15 种。醛类化合物 酯类化合物 烃类化合物 脂肪酸类化合物 杂环类化合物 酮类化合物 2.2.药理作用 天麻是我国名贵中药材,又是绿色保健食品,因其特殊的药理和保健作用,故声誉不在冬虫夏草、三七、人参之下。其作用被归结为“三抗、三镇、一补”,即“抗癫痫、抗惊厥、抗风湿;镇静、镇痉、镇痛;补虚”。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天麻主要有四大治疗作用:即对神经中枢系统的镇静、抗惊厥和镇痛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强心降压作用;有耐缺氧作用和增强免疫功能作用。名称 药理作用 天麻块茎 缓解认知障碍 神经保护作用 抗阿尔茨海默病 溶解血栓作用 抗氧化作用 治疗心血管疾病及脑梗死 辅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20 抗惊厥、抗癫痫作用 视网膜保护及治疗眩晕作用 脑保护及催眠作用 免疫作用 治疗神经衰弱及老年慢性脑供血不足 对肝的保护作用 治疗骨质疏松及骨关节炎 抗抑郁作用 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天麻茎秆 抑菌活性 降压作用 天麻种子 镇静催眠作用 抗疲劳耐缺氧作用 抗抑郁作用 2.3.开发利用 2.3.1.药用 天麻是我国公布的 34 种名贵药材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主杀鬼精物,蛊毒恶气。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天麻乃定风草,故为治风之神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天麻具有抗惊厥、抗风湿、镇静、镇惊、镇痛、抗炎、扩血管、降压、抗衰老、改善学习记忆、抗真菌蛋白、抗缺血缺氧、提高机体免疫等作用。中国药 21 典(2015 年版一部)中收载的 1493 种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中,主要成分含有天麻的有天丹通络片、天丹通络胶史、天麻丸、天麻头痛片、天舒片、天舒胶囊、半夏天麻丸、全天麻胶史等 14 个品种。此外据不完全统计,截止 2016 年有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制药厂、山西天生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大隆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等 15 家企生产的含天麻的中成药追风透骨丸、安宫降压丸、舒眠胶史、天丹通络片、天丹通络胶史、天菊脑安胶史、天舒滴丸、天舒软胶史、天智颗粒、天舒片、天舒胶史等 11 个品种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文号。2.3.2.食用 天麻不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而且还具有较高的药膳、保健、滋补和食用价值。民间常用天麻蒸鸡蛋、煮鸡蛋、煮猪脑、蒸羊脑、蒸猪肉、炖鸡、烧鸭等。其特点是,食用方便,味道可口,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经过千百年的实践和近几年的研究开发,以天麻为主料加工制作的肉类、禽类、鱼类火锅、沙锅已成为宾馆、酒店、药膳餐馆必备的佳肴。在民间以天麻为佐料加工制作出了各类佳肴,如:天麻猪脑羹、天麻什锦饭、天麻陈皮粥等。此外纯天麻干粉还可作为糖果、饼干、糕点、面食等品种的主辅加剂,可制成天麻面条、天麻奶粉、天麻蜜饯等。不过,天麻膳食虽好,但并非人人适用,如天麻可缓解因高血压、心脏不适等引起的眩晕。但是,对于低血压引起的眩晕,如服用天麻或天麻药膳,血压会进一步降低,导致病情加重。同时 22 因为天麻苷遇热极易挥发,会失去镇静镇痛的效果,故不宜久煮。2.3.3.保健作用 天麻佳肴不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还是一种良好的既能治病又能滋补和保健作用的药膳,经常食用天麻对血管平滑肌有解痉作用,对降低脑血管阻力,促进心肌细胞能量代谢,改善心肌血循环,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及心肌供氧,对心肌缺氧及心肌细胞损害有保护作用,促进免疫功能的增强和恢复。根据卫生部 2002 年公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营养健康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天麻属于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目前国内以天麻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已开展多年研究,并取得较好成效,其中白山市长白山奉宫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奉宫酒”和吉林省恒信保健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关东大补酒”两个保健食品,早在1997 年就已获得批准上市销售。截至 2016 年,我国以天麻为主要原料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备案获得批准文号并在有效期的国产保健食品达 116 种,其中,卫食健字12 种,国食健字104 种。在国际市场上,以天麻为主要原材料进行加工的保健品出口量越来越大,产品销往东南亚、美国、加拿大及欧洲地区,产品供不应求。长期服用又增智、健脑、明目、强身、延缓衰老等作用。目前已用作高空飞行员的脑保健食品。23 2.3.4.其它应用 2.3.4.1.天麻化妆品 以天麻为植物添加剂的洗发水、牙膏、化妆品等日用品也很多。如韩国伊卡璐集团(中国)化妆品有限公司的天麻洗发露,日本和汉堂的首乌天麻茶籽洗发水,香港 Naomi 梨奥美的天麻首乌防脱修护精华素、天麻首乌洗发露等。天麻具有美白、祛斑和抗皱的功能,可被用于化妆品生产。截至 2016 年,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备案成分中含有天麻的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有诗莉薇天麻盈润晶透保湿水、贵花首乌天麻人参当归洗发露、东媛天麻眼霜等 20 种,包括有洗(护)发水、润(护)肤品、眼霜、泡浴粉。2.3.4.2.天麻兽药饲料 根据天麻的熄风镇惊,活血通痹等药理作用,中国兽药典(2015 版二部)认为其可直接用于畜禽惊痈、破伤风、风湿症等症状治疗,其中马、牛用量为 1530g;猪、羊用量为 69g;犬用量为 35g。截至 2016 年,兽药处方中含有天麻且批准文号在有效期内,主要有千金散、天麻散等 2 种。其中,天麻散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就已经在广泛应用在畜禽相关疾病治疗和保健,如马脾虚湿邪、马胃寒腹痛、破伤风、猪高热症等。24 第三章第三章 天麻发展情况天麻发展情况 天麻是中国著名的中药材大品种,主产于云南、贵州、安徽、湖北、陕西等地。其中,云南昭通天麻以质量最优获得社会公认。近几年,全国天麻种植面积稳定在 60 万亩左右,年产鲜天麻约 10 万吨,产值 50 亿元左右,出口海外约 200吨,出口成交额达 500 万美元。3.1.产区发展情况 3.1.1.安徽大别山产区 以安徽岳西、金寨、霍山、英山以及湖北罗田为中心的大别山产区,近几年天麻发展较为迅速,天麻产量稳定在 1500 t 左右,受 2014 年春天麻价格走高影响,天麻种植面积有增,且天麻生长期间并未出现异常天气及自然灾害,估计产新产量将会有所增加。3.1.2.湖北宜昌产区 湖北宜昌产区是目前为止发展较为成熟的天麻产区,经过多年实践发展,目前该产区发展极具规模,掌握了天麻有性和无性繁殖技术,菌种培育技术,以及成品加工及保鲜技术。其中尤以下堡坪乡和邓村发展面积最大,该产区每年培育的有性繁殖 0 代种子销往全国各地,其市场份额占到全国的 1/2 以上。25 3.1.3.陕西汉中产区 陕西汉中作为最早推广天麻家种的产区,其种植规模和产量一直排在国内前列。随着近几年天麻种植成本的不断提高,且受到林业资源及土地资源的限制,天麻种植面积开始逐年缩减,只有一些传统种植山区还在发展种植。近几年依附汉中产区发展起来的甘肃陇南康县天麻种植展较快,产量逐年增加,大多货源流往汉中城固、勉县以及其他地区加工集散。汉中产区天麻虽然种植历史悠久,技术也相对成熟,但因其天麻麻形较差且含量略次于其他产区,市场价格不高,近几年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减少,主要以生产菌种和繁殖天麻种子为主。3.1.4.云南昭通产区 天麻生长的区域环境、气候特点、土壤结构具有不可复制性,而目前昭通天麻是被世界公认最好的天麻,这得益于昭通具有天麻生长的最佳环境。昭通为典型的高原地貌构造,很多地方常年阴雨绵绵,日照时数较少,为天麻的生长提供了最适宜的气候条件。同时,这些地方土壤中矿物质含量丰富,壳斗科植物生长茂盛,也为天麻和密环菌的生长提供优质的腐植土壤和菌材资源,造就了昭通天麻特有的品质。正是源于昭通具有天麻生长区域环境、气候特点、土壤结构的不可复制性,不管是野生还是仿野生种植的天麻,因其“个大,肥厚饱满,色黄白明亮”而被称为“云天麻”,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名。26 昭通小草坝是西南地区天麻的主产区和主要集散地。当地所产天麻以个大、肥厚、饱满、质地实、无空心、天麻素含量高而出名,是云南天麻的代表,素有“云天麻”之称,小草坝天麻质优闻名中国乃至世界。3.1.4.1.小草坝天麻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彝良县先后引进了好医生、深圳世彭汇、山益宝、星耀集团等企业落地彝良开发天麻产业。相继启动了小草坝天麻交易中心、好医生双乌天麻产业园、大彭庄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建成了天麻科技示范园、中国首个天麻博物馆、山益宝天麻精深加工厂等。2016 年,彝良县被认证为“全国有机天麻种植县”、第二批“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彝良县获“服务精准扶贫国家林下经济及绿色产业示范基地”称号。2017 年,彝良县成功举办“2017 第五届全国天麻会议暨中国(小草坝)天麻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小草坝镇成功申报为国家级天麻特色小镇。2018 年,彝良县被评为“全国天麻生产先进县”;彝良县农副产品加工厂生产的“徐美德”牌天麻获得云南省“十大名药材”称号。至此,彝良县小草坝天麻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经过多年的发展,彝良县天麻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目前,全县累计天麻种植面积 5.8 万亩,其中 2019年新发展天麻 2.8 万亩。主要涉及 10 个乡(镇)43 个行政村 1.4 万户 5 万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约 6000 户 2 万余人,年产鲜天麻 1000 万公斤以上。目前,全县有天麻加工企业 40 余家,其中龙头企业两家,天麻专业合作社(协会)176家,企业带动产业发展的效果明显。27 3.1.4.2.小草坝天麻产业发展优势 3.1.4.2.1.环境良好和资源优良 彝良小草坝地处县城北部,距县城 32 公里,距昭通 103 公里,距四川宜宾200 余公里。境内奇山、奇水、奇洞、配以其原始森林植物景观而独具特色。最高海拔 2226 米,最低海拔 905 米,平均海拔 1710 米,温差大,湿度大,日照少,年均日照仅只 927.3 小时,年平均气温 9.8 度,常年阴雨弥漫,森林覆盖率达 47%。境内还有朝天马省级自然保护区,超超面积 6293 公顷,植物种类 1200 余种,其中有国家珍稀频危保护植物 25 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24 种,由于小草坝特殊的自然地理气候特点,酝育出驰名中外的小草坝。以小草坝为中心的天麻主产区域,气候、温度、湿度、土壤、海拔、地势等条件,是天麻生长的最适宜的自然生态环境。同时,小草坝又有优良的野生天麻种质资源乌天麻、黄天麻、绿天麻等品种,且天麻素含量高、外型美观、药用效果好,为地道之正品,可为天麻产业发展提供优良的种源。小草坝原始森林中野生的天麻“两菌”,菌丝粗壮、菌索浓密、分生能力强、抗逆特性显著,周铉教授实践证明,小草坝原始森林中的天麻“两菌”是最优质的菌种。3.1.4.2.2.历史悠久和经验丰富 小草坝天麻栽培历史悠久,早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科院周铉教授就深入小草坝,对天麻栽培技术进行专题研究,经过 13 年的努力,天麻人工仿野生种植获得成功,从此改写了天麻只能野生不能人工种植的历史,并相继在小草坝 28 及周边区域推广种植。悠久的历史。天麻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早在 2000 多年前神农本草经就把天麻列为上品,初唐时期被作为“贡品”,清朝时期作为皇家“御膳”。如今药食两用,可制作食品、药品、保健品、日化品等,预测未来还可能是奢侈品。3.1.4.2.3.市场潜力和品牌优势 小草坝天麻个大、肥厚、饱满、半透明,质实无空心,品质优良,是昭通天麻的代表,也是云南天麻的代表,素有“云天麻”之称。解放前英国传教士来到彝良,就对小草坝天麻倍感举趣,在他们进行文化侵略所制地图上,就特别标注重“小草坝”,以示著名天麻的原产地和对小草坝天麻的特别关注。另据记载:早在大清乾隆五十年(1785 年),四川宜宾知府就曾派专人前来彝良小草坝采购其天麻,以作为贡品向乾隆皇帝祝寿。1950 年,在云南省举办的农产品展销中,彝良小草坝天麻获奖。1973 年广州秋季交易会上,“中国小草坝天麻”用丝绒织成宝塔,陈设在土产馆,标价第吨 12 万元。彝良小草坝“野生天麻洒”、“精装野生天麻”于 1993 年分别获“中国优质农产品及科技成果展鉴会”金奖和银奖,在 1995年北京举办的“食品专家鉴定会”上获金奖和银奖。当前彝良小草坝天麻的品牌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和熟悉,天麻系列产品销售量逐年在增加。3.1.4.2.4.良好的内在品质优势 据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测定:小草坝野生乌天麻天麻素含量为1.13%,野生绿天麻天麻素含量为 1.33%,野生黄天麻天麻素含量为 1.79%。仿 29 野生种植的乌天麻,天麻素含量为 0.4369%,天麻素平均含量高达 1.13%,是国家新版药典规定 0.2%的数倍,也是其他产地天麻素含量的数倍。1994 年,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中医学院和昭通市药检所共同对全国主产天麻的彝良小草坝、湖北恩施和陕西汉中的天麻分别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3.1.4.2.4.1.天麻素含量天麻素含量 彝良小草坝天麻的天麻素平均含量为 1.13%,是陕西汉中天麻(天麻素含量0.52%)的 2.1 倍,是湖北恩施天麻(天麻素含量 0.27%)的 4.1 倍,是广州清平药市天麻片(天麻素含量 0.26%)的 4.3 倍。3.1.4.2.4.2.天麻中无机元素的含量天麻中无机元素的含量 彝良小草坝、陕西汉中、湖北恩施等地所产天麻都含有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宏量元素等无机元素 29 种,其中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有锌、铜、铁、锰、钴、镍、钼、铬、锶、钒、锡、硅、锗、硒 14 种,人体必须的宏量元素钾、钠、钙、镁、硫、磷 6 种。尤其是被称为与生命攸关的微量元素锌、锰、铜无机元素中,小草坝天麻每克中锌的含量为 28.96 微克、锰的含量为 37.17 微克、铜的含量为10.54 微克;而湖北恩施天麻每克中锌的含量为 12.27 微克、锰的含量为 22.6 微克、铜的含量为 3.49 微克;陕西汉中天麻每克中锌的含量为 24.15 微克、锰的含量为 13.11 微克、铜的含量为 4.13 微克。3.1.4.2.4.3.氨基酸的含量氨基酸的含量 天麻中含有 16 种氨基酸物质,人体中不能自行合成的几种氨基酸都具备,30 其中对脑神经和肝脏有补益作用的天超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彝良小草坝天麻中的含量分别高达 0.92%、0.91%、0.30%;而湖北恩施天麻中的含量分别为0.37%、0.64%、0.17%;陕西汉中天麻中的含量分别为 0.64%、0.67%、0.20%。以上数据表明,彝良小草坝天麻的天麻素、无机元素和氨基酸含量明显优于省外主要产地的天麻。3.2.历史价格情况 从天麻家种大面积成功,到 2019 年已经有 41 年历史。从天麻的历史产销轨迹中,明显的可以看到天麻在市场经济规律和价格杠杆这根指挥棒下时而攀上高峰,时而又跌入谷底。41 年来,药商和药农经历了高价带来的喜悦,同时也饱受了天麻低价的难熬与酸楚。分析天麻历史发展轨迹显示,天麻家种成功后总共经历了五次大起大落(见图 3-1、3-2)。图 3-1:天麻历史价格走势图 31 图 3-2:市场历史价格(规格:家混等 较广,单位:元/kg)图 3-3:产地历史价格(规格:家混等 较广,单位:元/kg)901201502013年1月 2014年1月 2015年1月 2016年1月 2017年1月 2018年1月 2019年1月2013年1月 2014年1月 2015年1月 2016年1月 2017年1月 2018年1月 2019年1月安国药市110115110亳州药市110105100荷花池药市0115110103玉林药市513年1月2014年1月2015年1月2016年1月2017年1月2018年1月2019年1月2013年1月2014年1月2015年1月2016年1月2017年1月2018年1月2019年1月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110110110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105105105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05105100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110110110 32 图 3-4:产地历史价格(规格: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野统,单位:元/kg)3.2.1.第一次涨落 1977 年 11 月国家医药局在陕西省汉中市召开了全国天麻生产现场会进行推广天麻家种技术。1978 年全国天麻产量和收购量开始有所回升,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货源走势开始加快,天麻价格持续上涨。在 1987-1988 年两年的高价刺激影响下,天麻生产迅速发展,种植面积很快增长为 1 567 hm2,年产量达到 1 000 t 左右,创历史最高水平。1989 年天麻秋季产大于销,加之当年受到亚洲金融风暴和国际性经济危机影响,导致我国工商企业受三角债务困扰,资金回收和贷款极为困难,国家无力大量收购,药商也不敢贸然进货,致使当年天麻社会库存积压,价格开始直线下滑,统货每公斤跌至 50 元左右,并持续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这是自天麻家种发展成功后出现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价格低谷。1900年1月1900年1月1900年1月1900年1月1900年1月1900年1月1900年1月年/月2000191月份5786600600500550600650 33 3.2.2.第二次涨落 进入 90 年代,全国的天麻产量已经超过 1 000t,市场货源充足,市价持续下滑,以致药贱伤农,种植积极性受到极大影响。1991 年各天麻产区种植转向低潮,种植面积大幅缩减,部分产区面积甚至锐减 50%以上,当年产量仅在 300 t 左右,价格开始回升至 100 元左右。1992 年初天麻因产不足销,价格出现第二次大涨,在当年的下种前后价格攀升至 180 元上下。高价再一次刺激了种植,各产区又和第一次涨价后一样开始如火如荼的种植生产。1994 年产区种植面积迅速回升,年产量超过 1 000 t,产量最大时达到 1 600 1 800 t 左右,种植面积和产量均达到第二次生产高峰。之 1992 年高价刺激下发展起来的天麻在1993 1994 年间开始大面积采挖上市,产新量大,天麻价格开始持续滑落,到 1995 年秋季天麻产新,价格再次下滑至 60 元左右,天麻价格又一次落入谷底。3.2.3.第三次涨落 天麻在经历了 1993-1997 年 4 年的漫长低价期后,种植面积得到有效调减,社会积压库存开始得到良好消耗,到 1996 年天麻的种植面积缩减到不足 333 hm2,产量逐年下降,1997 年天麻价格开始缓慢回升。虽然天麻价格在 1997 年就已经开始回升,但因受前两次高价刺激下盲目发展种植而导致产能过剩,价格低廉影响,这一次种植户并未马上扩种恢复种植,1999 年天麻库存逐渐消耗,34 市场货源供不应求,价格开始由 60 80 元不断攀升至 150 元左右,种植面积开始逐渐恢复。但因受灾减产,2000 年春季天麻产新时因产量不大,价格再度攀升至 140 160 元,因市场货源不多,加之当年 7 月又遇上极其罕见的全国中药材涨价风,天麻价格上涨为 170 元左右的最高峰,天麻再次迎来第三次高价。虽然在 2000 年 8 月份天麻统货价格由 160 170 元回落到 140 150 元,并一直持续到 2001 年秋季产新前。在这期间价格虽时有起落,但整体变化幅度不大。随着 2001 年天麻产新价格又跌回到 100 元左右,2002 年 8 月天麻价格跌落至 100 元以下,并一路下滑到年底的 50 元左右,天麻价格第三次落入了谷底。3.2.4.第四次涨落 天麻在 2002 年跌入低谷后,一直持续到 2007 年价格才开始出现回升。2009 年统货也由之前的 50 元上涨至 70 元,部分产新开始恢复生产并出现小面积扩种。2010 年天麻价格开始上升至 100 元以上,药农的种植积极性虽然得到进一步提高,种植面积大于往年,但出现扩种的主要还是一些老产区,种植面积仍然有限,产量并未得到及时恢复,且随着新药的开放,以及鲜品食用量的增加,需求有增。2010 年湖北、安徽等主产区在天麻生长期间雨水偏多,天麻生长受到影响,单产下降,到下半年天麻产新因产量不大,市价开始一路走高至 180 元左右,天麻第四次高价开始出现。2010 年天麻的高价不可避免的又一次刺激生 35 产,到 2011 年产新后的 11 月价格跌落至 85 元左右,此次掉价的原因主要是受前两年高价刺激,天麻种植面积有增,多少商家认为当年产新量大开始在产新前不断降价抛货,但这次的跌落并未持续太长时间,只因到天麻产新时并未如大家所预料的产量庞大,反而在 2010 年的基础上有所减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天麻种子下种后产区出现持续性干旱,天麻种子未能及时发芽生长;在天麻块茎膨大生长期间又遇上连绵阴雨,导致天麻生长瘦小。2011 年 12 月以后天麻价格一直持续在 120 元的价位,种子面积也未出现明显变化。3.2.5.第五次涨落 天麻价格从 2014 年 3 月的 120 元/公斤开始上涨,此次价格攀升主要是受2013 年天麻因干旱减产所致。5 月价格涨至 160 元/公斤,天麻 140 元以上高价持续到 2014 年 10 月,随着天麻产新期的到来,价格开始下降,11 月价格降至120 元/公斤,截至目前,天麻的价格在 100-120 元/公斤范围内波动。2014 年春,天麻的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 2013 年干旱,陕西和湖北等天麻产区,减产较严重导致,后期天麻产新,产能得到补充,天麻价格出现回落。3.3.行业渠道情况 3.3.1.销售渠道 数据显示,自二十世纪以来,随着对天麻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和了解,天麻需求量不断增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天麻年需求量约 110 吨,六十年代中期 36 年需求量增加到 150 吨左右,七十年代中期已达 250-350 吨,八十年代天麻年需求约 600-900 吨,进入九十年代天麻年需求达 1000 吨以上。当前,我国天麻的主要销售渠道是经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昆明菊花园中药材专业市场、成都市荷花池药材专业市场等全国 17 家中药材专业市场进行销售。特别是 2012 年以来,全国 17 家中药材专业市场的天麻销售量大都在 3000 吨以上。此外,经全国 17 家中药材专业市场出口的天麻,2014 年、2015 年分别为143.20 吨、185.40 吨。37 3.3.2.消费群体 3.3.3.需求类型 我国天麻需求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天麻膳食天麻礼品、天麻饮片等初加工产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保健意识增强,食用鲜天麻的人群在不断增加,预计天麻鲜货每年的需求量在 2500 吨左右;二是以天麻为主要原料的化学药、中成药、保健食品、化妆品以及饲料兽药等精深加工产品。38 其中贵州省以天麻为原料生产的中成药大品种就有益康制药公司和神奇制药公司生产的“全天麻胶囊”,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和兴业制药公司生产的“天麻头风灵胶囊”,宏宇药业和三力制药公司生产的“强力天麻杜仲胶囊”,贵阳中药厂生产的“天麻灵芝口服液”等,年产值 5 亿多元。3.4.产品发展情况 3.4.1.ISO 国际标准发布 2019 年 3 月 9 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了中医药天麻药材(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astrodia elata tuber)国际标准(ISO 22212:2019)。该标准在云南省生物医药重大科技专项支持下,由昆明理工大学主持,联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澳门科技大学和好医生药业集团发布实施、出版发行。这是云南省继制定中医药三七种子种苗中医药三七药材国际标准之后,在国际标准研究制定方面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近年来,在国家及省级各部门的积极支持下,云南省先后制订了天麻的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为天麻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2015 年 12 月,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熊吟博士、崔秀明研究员牵头,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天麻国际标准的申请,并通过了国家评审。2016 年 6 月,该草案经 ISO/TC249 大会答辩,获得加大拿、澳大利亚、德国等 12 个成员国支持,并于 2017 年 3 月获ISO 批准立项。通过 2 年多努力,历经多次答辩、反复修改后经成员国投票,最终在 2019 年 3 月 9 日发布实施、出版发行,这比 ISO 规定的标准制定时间整整 39 提前了一年发布实施。3.4.2.高端品利润空间大 名贵药材疗效好,需求刚性,市场增长空间大。名贵药材的生长对气候环境的依赖性强、产地少,难以再生、生长周期长,由此造成其具有较高的稀缺性。天麻属于名贵药材之一,流通模式不同大宗药材,一般不被用做中成药的原料,而是直接加工成滋补品销往消费终端。高端滋补品“重药材、轻加工”,天麻种植和加工的显性成本普遍较低,而以天麻为原料的高端滋补品的市场价格可以增至10 多倍。图 3-5:天麻生药和高端产品的价格 3.4.3.产品丰富销量增加 6570000500600700800天麻生药生产显性成本(元/kg)高端产品基本价位(元/kg)40 天麻消费端的产品线明显增加,不仅有传统的饮片产品,天麻药油、天麻FD 冷冻粉、天麻化妆品、药食同源健康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不断得到消费者的青睐。随着中药饮片监管力度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转型布局药食同源类产品,将一些滋补类药材用于食品、保健食品,从而刺激天麻销量不断增加。图3-6:2014-2018年药食两用与非药食两用中药材品种需求总量增长率(单位:%)3.4.4.高低品质价差扩大 在中医药法的宏观背景下,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版)在中药流通环节的不断深入和职能部门持续严格的管理,加上消费市场对优质产品的渴望和工业市场需求的变化,天麻高质量、低质量货源的价差进一步扩大。024685201620172018药食两用非药食两用 41 图 3-7:云南乌天麻高低高低价差比 3.4.5.出口地区韩国第一 2016 年中国出口天麻 177.6 吨,出口额 315.5 万美元。主要出口地区及国家有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本、韩国、英国、德国、瑞典、美国。其中,按金额排名第一位的是韩国,出口数量为 88.44 万吨,出口额 128.7 万美元,成中国天麻最大出口国,被广泛应用于医疗与保健食品等领域。除了韩国,日本、东南亚国家尤其是柬埔寨也大量进口中国天麻。综合来看,我国天麻出口比较平稳。乌天麻201660 1780%增幅333%0 0PpB 图 3-8:2014-2017 年我国天麻出口数量情况 图 3-9:2014-2017 年我国天麻出口额情况 20017数量(吨)143.2185.4177.6164.87143.2185.4177.6164.870204060800180200数量(吨)线性(数量(吨))20017金额(万美元)230.2234.7315.5318.28230.2234.7315.5318.280500300350金额(万美元)线性(金额(万美元))43 图 3-10:我国出口韩国天麻情况 3.4.6.出口平均价格提升 2017 年,我国天麻出口量有 164.87 吨,出口额达到 318.28 万美元,出口平均价格为 19.3 美元/公斤,比前几年有所提高。图 3-11:2014-2017 年我国天麻出口平均价格 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出口数量(吨)36.16294.991106.05880.579101.56188.44出口金额(万美元)62.885394.1409 110.1418 91.3921 101.1614128.7020406080100120140出口数量(吨)出口金额(万美元)线性(出口数量(吨))20017平均价格(美元/kg)16.0812.717.819.316.0812.717.819.30510152025平均价格(美元/kg)线性(平均价格(美元/kg))44 3.5.市场需求情况 天麻作为药食两用的中药材,不但具有治疗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破伤风、癫痫抽搐、高血压等功效,而且还具有较高的药膳、保健、滋补和食用价值。经过千百年的实践和近几年的研究开发,以天麻为主要原料的特殊药膳、保健品以及食用领域得到良好开发运用。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加,市场对天麻的需求与日俱增,近几年天麻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天麻能够从多方面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而科技进步和天麻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又使天麻的应用范围得以不断拓宽深化,常用于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等,近年来天麻食用的量也不断增加,目前的年用量在 5000 吨左右。随着中医药天麻药材(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astrodia elata tuber)国际标准(ISO 22212:2019)的发布实施,对推动天麻标准化、国际化发展将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对消除天麻国际贸易壁垒,推动天麻产品走向国际市场,促进绿色中药材进入国际市场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天麻产品的市场需求在中长期将呈现加速增长态势。3.5.1.国内医药市场需求 这一细分市场主要是中药材及中成药,通过进行现代制药科技开发,天麻药品的市场需求理论上潜力巨大。目前,在天麻传统中医药方剂(汤药)市场需求相对小众,需求方主要相应适应症病患,进货方为各级中医院和独立开业中医师,45 根据相关数据推测,此类年需求量不超过 2000 吨干品;国内大约有 300 多家药厂拥有 130 余个国药准字号含天麻原生药材的中药品种,常年正常生产的大约只有三四十个厂家,五六十个品种,这些药厂主要分布于贵州、云南、四川、吉林、湖北、河南、安徽等地,贵州神奇、益佰制药等生产规模相对较大的中成药企业,天麻原料年需求大致在 100 余吨干品,昭通永孜堂也基本处于这一需求量水平;依此估计,全国制药企业对天麻原料的干品年需求量在 3000-5000 吨左右;整个中医药市场需求量充其量不超过 1 万吨干品。然而,当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天麻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系统、抗衰老、改善记忆、抗缺血缺氧、抗真菌蛋白等具有明显的药理作用,深度开发的天麻相关产品具有广阔的潜在市场需求前景。当代生活方式的变迁所引发的“现代病”(压力、焦虑、失眠、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等)更是使天麻大有用武之地,如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是人类的第一大杀手,我国病患约 2 亿多人,市场空间扩大。又如我国近期开展的一项“世界睡眠日”的大规模问卷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国人中有40%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其中 20%的人需要就医用药;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失眠情况愈加普遍,尤其是女性,患有失眠的人数大概是男人的 1.3 倍;65岁以上人群与 65 岁以下的人群相对照,失眠率增 1.5 倍。失眠就诊患者中,年轻人增加迅速,失眠患者呈低龄化趋势。因生活学习工作压力因素导致的失眠现象十分普遍。当前儿童也有失眠情况出现,且其与青少年的比率类似成人,依此进行纯理论上的推测计算,我国名义上的天麻市场的潜在人口规模超 5 亿人;若仅设其中一半的人使用干品天麻,其实际用药人口规模可为 2.5 亿人以上,按较低的人均年用量 200g 计算,市场规模为 0.5 亿 kg,其鲜品原料,需求则会放大 46 5 倍,达 2.5 亿 kg,而当前供给高线值仅为 8 亿 kg 左右,存在 10 亿 kg 以上的巨大缺口,市场潜力很大。我国对优质天麻的需求尤为旺盛,早前的一些天麻品种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市场需求。日本更是早在 1988 年就开始用天麻防治老年性痴呆,已引起了国内企业广泛关注。在当代科技的广化和深化作用下,以天麻作为原料的大规模药品开发迟早会到来,需求更将持续扩大。2010 年以来,天麻需求已开始出现量增价涨态势,国内天麻市场需求量已呈加快态势,出口也不断增加,优质货源供不应求,考虑到未来采用“中药西制”的中药现代化技术开发的天麻相关药品剂型、适应症的增加,尤其是天麻有效组分提取物、心脑血管及失眠细分市场的扩大将不断刺激天麻药品需求增长,虽然飙升可能性不大,但极有可能持续上升。若天麻一旦出现类似三七皂甙那样的产业化研发突破,将迎来一个需求暴增的时代。目前,也正是天麻药品开发的“黄金期”。3.5.2.国内保健品市场需求 国内当前的天麻保健品生产需要取得国家审批,产品科技含量、安全性要求高,具有较高的市场进入门槛,这些因素使得市场上的天麻保健品主要有天麻茶、天麻酒、天麻冲剂、天麻干片、天麻粉、天麻银杏速溶产品、天麻多糖口服液等几种品类。调研表明,贵州、陕西的天麻保健品种类较多,天麻保健品规模相对较大的贵州阳光雨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年也只购进数百吨鲜品用于生产,考虑到天麻保健品更多是由药厂在提升生产,但市场需求并不大,规模只在千吨上下。47 随着国人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升,天麻产品已由过去的单一药品迅速向养生保健产品领域发展渗透,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消费品范畴,当代科技更是不断拓宽了天麻的需求范围,未来需求规模将持续扩大。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养生与健康已成为人们的第一身心发展需要,天麻是卫生部规定的可以用于保健食品的药材。现有科学研究成果表明,天麻有效成分容易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组织,对神经系统的营养及肝脏功能代谢调节有直接作用,对心脑血管有扩张和保护作用,对中老年人可以防病治病,特别是天麻防治老年性痴呆症有效率高;天麻还能明显增加红细胞中 SOD 和皮肤羟脯氨酸含量、延长细胞生命,从而延缓衰老;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及细胞免疫的作用。更多研究还表明,天麻对学生增智、健脑,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脑力劳动者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充沛的精力,金领、白领、学生服用天麻有明显的增强学习记忆的功能,对大脑神经系统有明显的保护调节作用;天麻还具有美容护肤的功效,用天麻提取物质制成面霜,有明显的皮肤濡养、抗皱及祛色斑的作用,长期服用天麻的人气色出众;新近美国已将天麻开发为高空飞行人员的健脑用品。这些应用领域都将成为未来天麻保健品市场开发的主要方向,拉动天麻市场需求的增长。天麻含有的多种有效成分和活性物质是保健品开发的“富矿”,已吸引产区一些企业进入天麻保健品生产加工领域,在生产传统产品的同时,新型天麻保健品也不断涌现,国内的天麻茶、天麻银杏速溶产品、天麻多糖口服液等新型保健品已面世,开始拓展市场。48 3.5.3.国内餐饮食品市场需求 天麻是传统的大脑食材,具有较高的药膳、保健、滋补和食用价值,天麻药膳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中老年抗衰老的良材。中国皇家和民间都有食用天麻炖鸡的习惯;在四川、云南民间,则有“蜜渍为果或蒸煮食用天麻”的饮食习俗,以祛风除湿、轻身增年,民间常用天麻蒸鸡蛋、煮鸡蛋、煮猪脑、蒸羊脑、蒸猪肉、炖鸡、烧鸭等,其特点是:食用方便,味道可口,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既满足了人们品尝天麻的口福,又可强身健体,抵御风寒,还可以防治头晕目眩、偏正头疼、高血压等多种疾病。药食结合是中医的传统疗法,是一种重要的综合治疗机理和方法。天麻药膳具有保健养生、治病防病等多方面的作用,现代营养学证明天麻佳肴不仅口味独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还能兼具滋补和保健作用,经常食用天麻对血管平滑肌有解痉作用,对降低脑血管阻力,促进心肌细胞能量代谢,改善心肌血循环,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及心肌供氧,对心肌缺氧及心肌细胞损害有保护作用,促进免疫功能的增强和恢复。近年,以天麻为主料加工制作的肉类、禽类、火锅、沙锅、素餐和小吃已成为药膳佳肴和餐饮新兴菜品菜式,受到大消费者垂青,天麻系列药膳、菜品菜式开发与中餐各大菜系的有机结合,将可能开辟出餐饮业的巨大“蓝海”市场。天麻属于常见药膳食材,具有进行“药食同源”市场推广的潜力。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速冻、方便、休闲、功能性食品需求将加快上升。在云南、贵州、四川、湖北等产区,鲜品天麻已作为蔬菜直接上市流通,天 49 麻餐饮食品市场需求呈现出向蔬菜、半成品、成品等细分市场不断延伸扩大的新趋势。将天麻餐饮食品市场作为消费习惯和趋势加以引导培育,很有可能在中短期内形成一个数十上百亿产值的天麻餐饮食品市场需求。民以食为天,餐饮业不仅关系着百姓的一日三餐,还连接着农、工、贸等产业链条,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明显。加快发展天麻食品餐饮业是拉动内需、扩大消费、繁荣市场、增加就业的现实途径。近年,天麻农产品食品市场发展初现端倪,根据国家鼓励大力发展农产品流通体系的要求,积极开展流通消费环节的“农餐对接”、“农超对接”市场需求潜量巨大,能够加速产业成长。3.6.发展趋势研判 3.6.1.需求量进一步扩大 中医药学的传统认为,药食在远古时代是同源的,经过千年的发展,药食出现分化。药物和食物是不分的,是相对而言的。卫生部(现国家卫计委)在 2002年发布的 51 号文件中,公布了“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品种共计 89 个、“可用于保健食品”的品种共计 116 个,自 2004 年开始至 2014 年又有 7 个中药材品种成为了新资源食品,在 2002 年至今,药食两用品种在中药材产业中的作用也逐渐得到体现。2018 新增 9 种中药材物质作为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名单,其中就包括天麻。近几年来,天麻的销售量不断增加,其市场总体走势是天麻货源紧缺,持续走俏。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临床配方的天麻需求量有所增加,另一方面是中成药工 50 业及保健品工业以天麻作原料药用量大增。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加,愈加重视科学健康和科学养生。“健康中国 2030”国家战略提出的“预防为主”理论与中医“治未病”理论同出一辙,预计将带来天麻需求量的进一步扩大。3.6.2.道地产区优势更强 2018 年 12 月三部委联合下发了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 年),“道地药材规划”的提出,将使得道地区域的品种优势更强,核心道地产区优质药材将会与非道地产区药材的拉开价格,所以,在未来,非道地区的引种品种,在市场竞争上会落后于道地区域生产的品种。一方面,天麻供给远不能适应各方对优质优价的迫切需求,部分品种成为屡次抽检的“重灾区”;另一方面,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开展、中药经典名方的开发等,都将提高对天麻的品质要求。这种高要求,预计将在 2020 年版中国药典以及企业采购行为上得到集中体现。由此,假冒伪劣、低质的天麻生存空间更加狭小,而道地、高品质天麻的价格将持续上升。3.6.3.企业重视品牌发展 企业形象是企业经营理念、企业诚信度等在产业上的综合反映。天麻属于特 51 色大品种,集中技术、人才、资金发展有特色的大品种,已成为一批领军型企业中长期发展的战略重点。目前,销售额超亿元的中成药品种数已大大增加,如银杏叶制剂、乌鸡制剂、生脉制剂、丹参制剂及三七皂苷制剂等。已有一批企业的商标被誉为省内“著名商标”和国内“驰名商标”。近几年,昭通引进和扶持了好医生集团、世彭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永孜堂制药有限公司等天麻种植、加工、销售及“两菌”生产企业 22 家,扎实推进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建设。3.6.4.价格存在下滑风险 经过几十年的历史,天麻从业者都已经在大起大落的市场中吸取了不少宝贵经验,但是在信息如此发达和透明的今天,天麻产业的发展仍是风险与机遇并存。当前天麻种植收益较为可观,农户种植积极性较高,供应量有保障,尽管需求呈现上升趋势,但仍很难摆脱供大于求的局面,因此预计未来天麻市场价格存在下滑风险。第四章第四章 天麻产业问题天麻产业问题 随着天麻药用价值的逐渐提高及市场需求的逐渐增加,我国天麻产业的发展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畸形,严重影响了天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52 4.1.1.科技支撑不足 基础科研滞后,缺乏相关科研人才。虽然制定了相关天麻生产标准,但种植管理还是传统方式,进入市场的商品麻缺乏相关检验技术手段,缺乏检测天麻质量的权威性检验机构和专业技术支撑。4.1.2.种植不够规范 我国天麻种植区极多,各个天麻种植区的交流合作不多,部分天麻种植区对于最新的天麻种植技术掌握不到位,种植天麻时仍然选择老麻种、老菌材及老窝子等。这种种植方法易出现天麻病虫灾蔓延现象,导致天麻种性退化、抗逆性不足,从而严重影响天麻的产量及质量。天麻规范化种植技术推广培训力度不够,科学种植技术的人才缺乏,种养水平参差不齐,影响天麻产品的品质和效益。盲目引种、自繁自育现象仍普遍,导致品种混乱、退化,菌材资源浪费,商品麻品质下降,效益低下。加之,种植天麻所需木材用量较大,但育苗造林抚育意识淡漠,天麻用材林采伐与抚育林比例失调相当严重。4.1.3.乱采滥伐严重 由于天麻的种植成本较高,种植难度大,部分群众缺乏独立种植天麻的资金及能力,便通过私自乱采滥伐的方式来获取野生天麻。胡乱采挖不仅损伤天麻,53 还破坏了天麻与蜜环菌的关系,造成天麻资源被浪费,甚至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及自然环境破坏现象。近年来,由于麻农直接采挖大量的野生天麻种源进行有性繁殖,天麻野生种质资源数量逐年锐减,导致导致野生天麻种质资源受到破坏,正濒临灭绝的危险。4.1.4.深加工水平低 目前,我国天麻产业大而不强,下游产品开发滞后,缺乏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品牌附加值得不到提升;大部分天麻以原料和初级产品出售,精深加工程度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风险大;加工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存在同质化竞争;加工龙头企业不强,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市场开拓能力弱,企业核心竞争力不突出,缺乏市场竞争力。产地天麻加工停留在简单的分级、挑选、烘干、装袋等初级粗加工阶段,无法按照产业化的要求,完成产、加、销一体化的过程,资源优势难以完全转化为经济优势。4.1.5.市场监管乏力 由于没有相应法律法规来规范、处罚,缺乏一系列标准来支撑,导致天麻流通经营秩序混乱,天麻产品及天麻“两菌一种”市场混乱,影响产地天麻品牌形象的状况依然存在,对天麻区域品牌造成了严重威胁。54 4.1.6.企业能力不足 企业技术创新意识弱,产品结构不够合理。缺乏高素质人才队伍,企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企业营销手段缺失,市场开拓能力不强。第五章第五章 天麻发展对策天麻发展对策 5.1.加强种源保护,提升天麻品质 天麻种质资源是天麻品种选育工作中所利用的原始材料、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对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与生产上的利用和育种的进展、成效有密切关系。为达到科学保护天麻种质资源的目的,需要在天麻生长活跃的地区建立相应的野生天麻种质资源保护区。对于天麻的种子及球茎等可进行低温保存,并科学利用基因工程进行保存。对野生天麻要有计划地开采,改进采挖技术,让有经验的药农于箭麻出苗阶段挖出箭麻,尽量避免破坏白、米麻与蜜环菌的关系;同时在保护区内有蜜环菌的树桩或树旁挖穴排放菌材并栽入天麻,让其在半野生条件下生长,以复壮和丰富天麻自然资源。加强野生天麻种质资源保护,依托国有林区建成野生天麻种质资源保护区。乌天麻以小草坝野生天麻种质资源保护为核心,在小草坝国营林场乌葩岭林区、朝天马林区、李子坪林区、小草坝镇林场鸡公岭林区建成野生天麻种质资源保护点 5 个,实施保护面积 5000 亩,切实做好小草坝野生天麻种质资源保护,为天 55 麻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优质种源。5.2.强化科技支撑,抓好产品研发 以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等高端院所为平台,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建立天麻产业发展专家工作站和技术创新中心等,加快本地“两菌”研发、生产及推广使用、良种选育、天麻系列产品研发及加工,提升产地天麻研发格局和层次;开展科研攻关,加快科研技术推广应用和成果转化等,增强产地天麻科技创新力;完善天麻产业技术和标准体系,实现天麻标准对整个产业链的全覆盖。5.3.建立产业联盟,实现利益共享 以提升天麻产业在国内外市场的整体竞争力为目标,以促进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为手段,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联合产业上中下游企业、相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技术研发、“两菌”生产、良种选育、市场开拓等方面进行合作,在原材料制备、关联产品供应、关键产品研制、产品售后服务等价值链环节加强协调,通过产业链垂直整合和创新资源优化组合,做强产业链,做大天麻产业。5.4.加大政策扶持,完善产业保障 各产地制定出台具体扶持天麻种植、加工、销售等方面的激励措施和优惠政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等方面的投资要适当向天麻产业发展上倾斜。同时,在资金上对天麻加工企业、协会(合作社)、种植大户予以扶持。56 要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为产地麻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要加大天麻科研经费和人才培训经费的投入,把天麻科研经费和人才培训费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紧紧抓住国内外加快发展中药材产业的机遇,加大天麻项目的申报,积极争取财政对天麻产业发展的支持。5.5.抓好基地建设,推进规范种植 我国各地天麻种植水平及种植技术存在明显的差异,部分地区的种植技术极为落后。为有效解决此问题,坚持科学规范种植、规模有序发展,从而实现天麻优质、高产、稳产、安全和可控。坚持先营造菌材林,后申报种植制度;坚持使用小径材种植天麻的原则,天麻菌材直径不得大于 10cm,严禁砍伐天然林种植天麻。通过开展种质资源研究与保护、推进天麻种植标准化发展等,促进天麻种植由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变,掌控天麻优质种源、种苗的控制权和话语权。5.6.培育龙头企业,做强精深加工 依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等,开发独具特色的天麻系列产品,重点做好天麻药品、保健品、食品和日化品的研发和加工,开发多样化的天麻深加工产品。而且,我国需要加强资源整合、制订规划、营造环境,加快深加工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品附加值。着力扶持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引领带动天麻产业高质量发展;统一规划构建天麻原料标准化初加工体系,保障天麻原料品质和安全。加快产地天麻产业园区建设发展,切实发挥园区的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各产地强化对外招商引资,面向国内外有实力的医药、健康企业,开展天 57 麻精深加工精准招商。5.7.规范天麻市场,培育产地品牌 一是持证经营。天麻良种、“两菌”生产经营必须办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等持证经营、合法经营。二是进入专业交易市场的天麻必须标明产地,实现交易活动平台化、交易数据可视化、交易风险可控化,为整个交易链条切入供应链金融等服务,并在累积一定数据的基础上,交易中心将发布天麻价格指数,引领行业市场,构建区域定价权,实现产地天麻产业效益最大化。三是推进“三标”联用。培育知名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以及天麻种子品牌和天麻原料道地品牌,建设产地天麻产业大数据中心,构建从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到终端消费的全过程可追溯体系,打造产地天麻全产业链品牌,拓展产地天麻大市场。5.8.提高组织化程度,推进产业化进程 积极扶持山益宝等天麻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在产品开发上,积极推进中药饮片生产,利用天麻药食两用进行小型化、精品化、礼品化包装,保健药酒、药膳、药饮、药浴开发。建立企业、市场和农户间的联动。鼓励企业通过合同形式,直接与麻农建立种植、购销关系,形成“企业 市场 麻农 基地”现代化种植经营模式。引导农户特别是易地扶贫搬迁户以资源入股、技术入股、投工投劳等多种方式获取报酬。企业为麻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供天麻种、天麻苗、天麻“两菌”、技术服务等,以市场保护价回收商品麻,形成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的公司与基地、公司与麻农利益共同体,推进天麻生产的产业化经 58 营。积极发展天麻生产协会(合作社),把千家万户麻农组织起来。5.9.规划发展生态化,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进行天麻生产规划时,生产者需要评估当地森林资源状况,以“因地制宜、适地适麻”的原则进行产地规划。天麻种植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因为天麻种植需要消耗大量木材,与生态保护是有冲突的,天麻生产理应纳入林业规划中,作为林业多种经营的一个项目来统筹安排。发展天麻产业要与植树造林相结合,避免出现毁林种麻的局面;研究和培育速生菌材、替代菌材、菌材的高效利用等途径,也可促进天麻产业可持续发展。采取公司化、集约化生产模式,利用退耕还林、天保工程、陡坡地生态治理和产业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樱桃、苦桃、桦木等速生菌材林,为天麻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林麻菌立体生态可持续发展栽培模式已在贵州省实践应用成功并得到了推广,该模式是将菌材后续林、天麻、冬竹荪产业有机结合,使天麻和冬竹荪产业原材料能长期自给自足,解决了天麻废菌材循环利用问题,该模式为天麻连作障碍提供了解决思路,同时丰富了产业结构,带动扶贫效果明显,是非常好的可持续发展模式。59 第六章第六章 资料性附录资料性附录 6.1.天麻规格等级划分 规格 等级 性状描述 共同点 区别点 乌天麻 冬麻 一等 椭圆形、卵形或宽卵形,略扁,且短、粗,肩宽、肥厚,俗称“酱瓜”形;长512cm,宽 2.56 cm,厚 0.8 4 cm。表面灰黄色或黄白色,纵皱纹细小。“芝麻点”多且大;环节纹深且粗,且环节较密,一般为 913 节。“鹦哥嘴”呈红棕色或深棕色,较小。“肚脐眼”小巧,下凹明显。体重,质坚实,难折断,断面平坦,黄白色,无白心、无空心,角质样。气微,味回甜,久嚼有粘性。每千克 16 支以内,无空心、枯炕。二等 每千克 25 支以内,无空心、枯炕。三等 每千克 50 支以内,大小均匀,无枯炕。四等 每千克 50 支以外,以及凡不合一、二、三等的碎块、空心、破损天麻均属此等。春麻 统货 宽卵形、卵形,扁,且短,肩宽;长 512cm,宽 2.56 cm,厚 0.8 4 cm。多留有花茎残留基,表皮纵皱纹粗大,外皮多未去净,色灰褐,体轻,质松泡,易折断,断面常中空。红天麻 冬麻 一等 长圆柱形或长条形,略扁,稍弯曲,肩部窄,不厚实。长 615 cm,宽 1.5 6 cm,厚 0.5 2 cm。表面灰黄色或浅棕色,纵皱纹细小。“芝麻点”小且少,环节纹浅且较细,且环节较稀而多,一般为 1525 节。“鹦哥嘴”呈红棕色,较肥大。“肚脐眼”较粗大,下凹不明显。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角质样,一般无空心。气微苦,略甜。每千克 16 支以内,无空心、枯炕。二等 每千克 25 支以内,无空心、枯炕。三等 每千克 50 支以内,大小均匀,无枯炕。四等 每千克 50 支以外,以及凡不合一、二、三等的碎块、空心、破损天麻均属此等。统货 长圆柱形或长条形,扁,弯曲皱缩,肩部窄,不厚实。长 615 cm,宽1.5 6 cm,厚 0.5 2 cm。多留有花茎残留基,表皮纵皱纹粗大,外皮多未去净,色黄褐色或灰褐色,体轻,质松泡,易折断,断面常中空。注 1:天麻药材现为栽培品,野生品已经形成不了商品。注 2:天麻栽培品根据基原品种(变型)不同(主要为原变型红天麻和乌天麻变型,绿天麻变型在乌天麻和红天麻中有少量掺杂,其他变型极少),划分为乌天麻和红天麻两大规格;乌天麻和红天麻根据采挖时期,细分为冬麻(市场商品主流)和春麻(市场商品较少)两种规格。60 6.1.中国产天麻植物形态 名称名称 植物学形态植物学形态 产地产地 天麻 茎单一,直立,圆柱形。茎上有节,节上有鞘状包茎的鳞片。天麻块茎呈椭圆形或卵圆形,肉质,有均匀的环节,节上有膜质鳞叶。花序为顶生总状花序,长 530cm;每株开花 3070 朵,多的可达 100 多朵;花黄绿色、黄色或淡黄色。蒴果长圆形或倒卵形,颜色与茎秆基本一致。种子多而极小,无胚乳,成粉末状。花期 67 月,果期 78 月。云南、贵州、四川等 原天麻 植株高 4060cm。根状茎肥厚,块茎状,椭圆状梭形,肉质,灰白色,具较密的节,节上具长约 3mm 的鳞片状鞘。茎直立,无绿叶。总状花序长 1525cm,通常具 2030 朵花;花近直立,乳白色;萼片和花瓣合生成的花被筒近宽圆筒状,顶端具 5 枚裂片。蒴果倒卵形至狭椭圆状倒卵形,长约 2cm,宽 78mm。花果期 34 月。石屏 疣天麻 植株高 2435cm。根状茎肥厚,块茎状,卵形或倒圆锥形,肉质,疏生疣状突起,具较密的节,茎直立,近肉红色,无绿叶。总状花序长47cm,花苞片披针形,花梗和子房长 67mm,均疏生疣状突起;花近直立,扭转,近斜卵状圆筒形。蒴果倒卵状椭圆形,花果期 34 月 武定、禄劝、昆明、富民 细天麻 植株高 1060cm。根状茎略肥厚,多少块茎状,近圆柱形,长 310cm,直径 320mm,肉质,棕褐色。茎直立,淡黄色,无绿叶,下部疏生数枚鳞片状鞘。总状花序长 6cm 或更长,通常具 520 朵花;花多少下垂,浅棕色;萼片和花瓣合生成的花被筒近圆筒状钟形,上部略宽于下部,顶端具 5 枚裂片。花期 56 月 台湾日本 勐海天麻 植株高 1330cm。根状茎稍肥厚,多少块茎状,近椭圆形,长 12.5cm,粗 510mm,具少数根。茎直立,无绿叶,褐色至灰色,中下部有 57枚圆筒状膜质鞘。总状花序长 25cm,具 310 朵花;花近直立,白色;萼片和花瓣合生成的花被筒长 812mm,顶端 5 枚裂片的边缘皱波状。蒴果椭圆形,长 1.51.8cm,宽 58mm;果梗长达 2.2cm。花果期 911月 勐海 南天麻 植株高 2080cm。根状茎略肥厚,多少块茎状,近圆柱形,长 315cm,直径约 1cm,具较密的节。茎直立,无绿叶,下部疏生数枚鳞片状鞘。总状花序长 520cm,具 418 朵花;萼片和花瓣合生成的花被筒长约1cm,近斜卵状圆筒形,顶端具 5 枚裂片,唇瓣以基部的爪贴生于蕊柱足末端;爪长 34mm,上面有 2 枚胼胝体;唇瓣上部卵圆形,具翅,有蕊柱足。花期 67 月 台湾 春天麻 植株高 712cm。根状茎细长,圆柱状,多少弯曲,横走或有时近直生。茎直立,无绿叶,淡褐色。总状花序具 13 朵花;花钟形,肉质,长约 1.7cm,直径约 1.8cm,暗褐色;萼片和花瓣合生成的花被筒占花全长的 2/33/5,上部较下部为宽,外面被小疣状突起;唇瓣基部以短爪着生于蕊柱足末端,卵形或椭圆形,肉质。蒴果长圆柱形,长约 3cm,台湾 61 表面有小疣状突起;果梗延长可达 17cm。花果期 2 月 夏天麻 植株高达 60cm。根状茎肥厚,多少块茎状,一端具许多珊瑚状根。茎直立,无绿叶,下部黄褐色,上部暗褐色,有数枚鞘。总状花序长达12cm,具 78 朵花;花绿色,裂片先端有暗色斑纹,唇瓣黄色;萼片和花瓣合生成的花被筒近圆筒状。花期 7 月 台湾 秋天麻 植株高达 35cm。根状茎通常长 2.5cm,多少块茎状,具毛茸。茎细长,直立,无绿叶,淡白褐色,具数枚鞘。总状花序具 24 朵花;花近直立,暗褐色,长约 1cm;萼片和花瓣合生成花被筒。蒴果椭圆形,长约 1.6cm,宽约 8mm;果梗可延长到 3cm。花期 10 月 台湾 冬天麻 植株矮小,但果期由于果梗的延长,根状茎近圆柱形,多少块茎状,茎直立,无绿叶,黑褐色,有数节,总状花序具 13 朵花,花半直立,钟形,黑褐色,花期 12 月 台湾 八代天麻 植株较小,高 615cm,但在果期由于果梗的延长而可达 3065cm。根状茎多少块茎状或近纺锤形,长 24.5cm,褐色,有疏毛,约有 58节,每节均有数枚鳞片状鞘。茎浅绿褐色至更深色泽,下部具鞘。总状花序较短,具 3 至 10 朵花;萼片和花瓣合生成的花被筒钟形,唇瓣卵形,黄色,基部有宽阔的爪,边缘有不规则细齿或近全缘。蒴果纺锤形,长 3.23.5cm,果梗在果期明显延长并直立,高举直立的蒴果。花期 910 月 台湾 无喙天麻 植株矮小,高 36cm,但在果期由于果梗的不断延长,高可达 2550cm。根状茎多少块茎状,近纺锤形,长 34cm,直径 512mm,黄褐色,节上具鳞片状鞘。茎肉质,下部浅褐色,上部深色,具较密的节。总状花序较缩短,具 210 朵花;花密集,近直立或平展,浅绿褐色或变为暗褐色;萼片和花瓣合生的花被筒长 811mm,近钟形。蒴果圆筒状,长 34cm,果梗在果期明显延长并直立,高举直立的蒴果。花期 910月 台湾 北插天天麻 植株高 2540cm。根状茎多少块茎状,长 1.82.6cm,宽 58mm,肉质。茎直立,无绿叶,淡褐色,有 34 节,节上无宿存之鞘。总状花序具45 朵花;萼片和花瓣合生成细长的花被筒,筒长 56mm,顶端具 5枚裂片。花期 10 月 台湾 白点天麻 植株高 1535cm。根状茎圆柱状,长 23cm,直径 58cm。茎直立,无绿叶,褐色。总状花序具 410 朵花;萼片和花瓣合生成细长的花被筒,筒长 814mm,唇瓣狭卵圆形,顶部及基部鲜橘红色。花旗 1011月 海南 62 6.2.昭通彝良小草坝天麻发展历程 时间 事项 大清乾隆五十年(1785 年)四川宜宾知府就曾派专人前来彝良小草坝采购其天麻,以作为贡品向乾隆皇帝祝寿。1930 年左右 英国传教士来到彝良,就对小草坝天麻倍感举趣,在他们进行文化侵略所制地图上,就特别标注重“小草坝”,以示著名天麻的原产地和对小草坝天麻的特别关注。1950 年 在云南省举办的农产品展销中,彝良小草坝天麻获得奖。1972 年 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时,国宴中有一道菜是传统风味食品天麻汽锅鸡。采用小草坝特级野生天麻精心烹饪而成,尼克松在饮宴中对天麻汽锅鸡赞不绝口,并风趣地说:味道太鲜美了,真想连汽锅都一起吃进去!毛主席说:“我相信,一个中国菜,一个中药,这是对世界的两大贡献。”从此中国小草坝天麻更是名声大震!1973 年 广州秋季交易会上,“中国小草坝天麻”用丝绒织成宝塔,陈设在土产馆,标价一吨 12 万元。1986 年 英国女王伊丽沙白访问中国,在云南访问期间,省长和志强宴请女王时,特意安排了云南特色食谱,其中天麻汽锅鸡这道菜,女王尤其感兴趣,而这道菜所用的天麻就是小草坝野生天麻!1993 年 彝良小草坝“野生天麻酒”、“精装野生天麻”分别获“中国优质农产 63 品及科技成果展鉴会”金奖和银奖。1995 年 北京举办的“食品专家鉴定会”上获金奖和银奖。当前彝良小草坝天麻的品牌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和熟悉,天麻系列产品销售量逐年在增加。2004 年 2004年10月13日正式批准云南省昭通天麻实施原产地域保护。2006 年 2006 年 9 月 9 日,经过国家科技部和农业部证实,净重 135g的昭通天麻种子 9 日已搭载中国首颗航天育种卫星“实践八号”从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和其他 14 种农作物种子一起为期 15 天的太空遨游。2012 年 彝良县获得 8 万亩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证书,彝良县成为全国唯一的“有机天麻种植示范县”。2014 年 昭通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现代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信息和技术服务中心授予“中国乌天麻之乡”称号。64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1-01-22 64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农小蜂:2020年中国三七产业数据分析简报(13页).pdf

    本报告作者具有专业胜任能力,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作者的研究观点,力求独立、客观和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响,特此声明。唯恒农业不会因为接收人接受本报告而将其视为客户。本报告仅在相关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发放,并仅为提供信息而发放,概不构成任何广告。本报告的信息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唯恒农业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唯恒农业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在不同时期,唯恒农业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唯恒农业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同时,唯恒农业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唯恒农业、唯恒农业员工或者关联机构不承诺投资者一定获利,不与投资者分享投资收益,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报告版权仅为唯恒农业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如征得唯恒农业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唯恒农业数据,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惊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唯恒农业出品,转载请标明出处;禁止商用转载,违规转载法律必究。创新引领农业产业发展王家梅分析师产品研发部刘新设计师产品研发部 1 核观点 CORE?OPINIONS?1.?三七是我国最具有潜、发展最快的中药材品种。国家基本药物录(基层医疗卫机构配备使部分)(2009 版)登录的 102 个中成药品种中,10 个含三七;伤科药的 8 个品种中,沈阳红药、云南药等 5 个品种含三七;国家6 个保密配药物中,云南药、仔癀 2 个含三七。国内需求量超过 2 万吨,国外需求量将近 300 吨;有 400 多个品种、1000 多家药需要以三七为原料;以三七为原料的拳头产品“塞通”市场销售已超过 130 亿。现阶段种植积保持在 50 万亩左右;2019 年总产量超过 3.5 万吨,种植业销售收达 476859.08万元,加业销售收达 134363.53 万元,流通业销售收约 741160.336 万元。?2.?从种植端来看,因三七对候、壤、植被等环境有特殊要求,所以分布范围仅集中于中国西南部海拔 1200m2200m,北纬 23.5、东经 104附近的狭窄地带。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均在云南,此外全球适合于三七的种植的还有云南红河、溪、曲靖、昆明等,西、四川、东有少量种植。加之三七有连作障碍,现在适合种植三七、却没有种植过三七的地越来越少,优质三七也越来越稀缺。前,全国 90%以上的三七原料均来云南,按产量排名主要来泸西、丘北、蒙、砚、屏、关、弥勒、西畴 9 县域。?3.?从加端来看:全国使三七为原料的产家已超过 1300 个,分布于全国30 个省域;加产品主要为三七饮、三七提取物、三七中成药、三七化妆品、三七品、三七保健品 6 类,加原料涉及三七的根、茎、叶、花、果实;加企业及从业员 2015 年起逐年增加,员规模近 2500。从流通端来看:2019 年三七流通企业已达 548 家,从业员较种植业、加业幅增加,销售收逐渐赶超种植业。从外贸来看:中国三七出规模呈季节性变化,出量约为 440 吨,价值约 16137 万美元;年出量约 115300 吨,价值约600920 万美元。?2 录 CONTENTS?1.?市场需求.4 2.?产分布.4 3.?重点产区分析.5 3.1.?市场份额.5 3.2.?产值结构.6 3.3.?产值趋势.7 3.4.?产值分布.8 3.5.?产能概况.8?3 前?三七是我国最具有潜、发展最快的中药材品种:现阶段种植积保持在 50 万亩左右;2019 年总产量超过 3.5 万吨,种植业销售收达 476859.08万元,加业销售收达 134363.53 万元,流通业销售收近 741160.336 万元。?图表 1:中国三七销售收分布图?(信息整理及制图:农蜂)?从产业地位来看:国家基本药物录(基层医疗卫机构配备使部分)(2009 版)登录的 102 个中成药品种中,10 个含三七;伤科药的 8 个品种中,沈阳红药、云南药等 5 个品种含三七;国家 6 个保密配药物中,云南药、仔癀 2 个含三七。?4 本基于农蜂在运营过程中积累的:中国三七种植业、加业、流通业、主产区、外贸数据,从三七在地积、采收积、产量、产值、销售收、企业数、从业员、出规模等维度为读者提供参考。?1.市场需求?从需求来看:作为云南药、复丹参(滴丸)、漳州仔癀、塞通等名贵中成药的主要原料,于跌打损伤和脑管系统疾病的治疗。?图表 2:三七市场需求概况?(信息整理及制图:农蜂)?前,国内需求量已超过 2 万吨,国外需求量将近 300 吨;有 400 多个品种,1000 多家药需要;含有三七的中成药制剂批 3000 多个;全国有1200 多家药产以三七为原料的药品;塞通市场销售超过 130 亿。?2.产分布?因三七对候、壤、植被等环境有特殊要求,所以分布范围仅集中于中国西南部海拔 1200m2200m,北纬 23.5、东经 104附近的狭窄地带。5 前,全球适合于三七的种植区集中分布在云南,红河、溪、曲靖、昆明等,西、四川、东有少量种植。?从道地性考虑,在品质和质量上以云南省所产的三七为最佳,90%以上的三七原料均通过三七市场上市交易流向全国市场,三七市场已成为了国内最的三七原料交易和集散中,基本主导了全国三七原料价格的势和情。但三七有连作障碍,同块地,在种植次三七之后,不能贸然再次种植,否则易发病害,甚造成绝收。在州,甚整个适范围内,现在适合种植三七、却没有种植过三七的地越来越少,优质三七也越来越稀缺。?3.重点产区分析?3.1.市场份额?三七最早产于西州(今百),故称之为“三七”,后来们发现云南的质更好,更适合栽种三七,所以种植积不断扩(占全国的 98%),因三七对候、壤、植被等环境有特殊要求,加之连作障碍,云南逐渐成为当代三七的主产地,尤以为佳,现在市上 90以上产云南,故称为“三七”,此外,还有不换、参三七、参三七、七、州三七等别名。?6 图表 3:90%以上的三七原料均通过三七市场上市交易流向全国?(信息整理及制图:农蜂)?州素有“滇桂廊”之称,东紧邻东部沿海地区,南与越南接壤,是云南通往华南沿海地区的必经通道,也是中国通往越南及东南亚的重要通道。境内三七、滇重楼、砂仁、草果、斛、滇精等道地药材产量和质量居全国前列,尤其是三七种植历史悠久,产品道地性突出,品质优异,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泛影响,并且形成了“三七”的区域品牌。?3.2.产值结构?2020 年,州三七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三七中医药产业实现综合产值 220 亿元。其中,种植业农业产值 26.8 亿元,加业产值 29.6 亿元,流通业服务实现交易额 76 亿元。?7 图表 4:2020 年州三七产业产值结构?(信息整理及制图:农蜂)?3.3.产值趋势?从势来看,州三七管理、营销各都较好,加、流通销售收波动较;部分种植受天、市场价格波动等影响,2020 年收有所下降。?图表 5:州三七种植、加、流通销售收势对?(信息整理及制图:农蜂)?8 3.4.产值分布?其中,丘北县、市、砚县三七农业产值常年在 5 亿元以上。?图表 6:2019 年州县级三七主产区农业产值排名?(信息整理及制图:农蜂)?3.5.产能概况?作为三七原产地、主产地和道地产区,每年在地积超 15 万亩,年均可采挖 11.4 万亩,年产量在 2 万吨左右,根部产量约 0.73.4 万吨。?9 图表 7:州三七种植、采收势对?(信息整理及制图:农蜂)?茎叶产量约 0.621.26 万吨,红籽产量约 0.198-0.333 万吨,三七花产量约 0.050.2 万吨。三七花、茎叶已被批准纳地特品进开发管理,出台了相应的标准和产许可审查细则。?图表 8:州三七茎叶、红籽、花产量势?10(信息整理及制图:农蜂)?三七市场已成为了国内最的三七原料交易和集散中,基本主导了全国三七原料价格的势和情,是三七市场情的向标;全州三七流通企业和个体商超 500,主要集中在三七市场。其中,获得 GSP 认证流通企业 5,在阿巴巴、淘宝、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电商平台注册销售三七的店初步统计达 3800 余家,三七市场发展新业态已初具雏形。?“三五”以来,三七产业已形成较为完善和配套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已成为云南省物医药产业中资源最丰厚、基础最扎实、前景最看好、市场最阔的重要产业,在云南省物医药产业中占据重要位置;更成为了州的重要柱产业,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展望“四五”,在深贯彻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融“带路”、“粤港澳湾区”和“新轮西部开发”建设中,州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物资源、扎实的产业基础,必将为打造“世界流“三张牌”范区、兴边富范区、族团结进步范区”奠定良好基础、提供有保障。?农小蜂农业产业数据服务平台借助自身产品化的产业互联网技术平台能力及对农业领域的深度参与,结合产业自主研发的数据资产管理平台。面向主管部门、科研机构、产业链企业、产业服务机构等用户提供“小蜂智库”、“小蜂数据”、“小蜂报告”、“小蜂内参”、“小蜂SaaS应用”及“咨询/数据定制”等产业数据服务,助力用户决策未来,让数据服务于农业产业发展。获取农业报告搜索农业数据免费咨询了解更多WHWEIHENGVC.COM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1-01-22 13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466条  共24
前往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