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MCU行业深度:技术趋势、市场现状、产业链及相关公司深度梳理-230110(27页).pdf

编号:112190 PDF 27页 4.27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MCU行业深度:技术趋势、市场现状、产业链及相关公司深度梳理-230110(27页).pdf

1、 1/27 2023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报告 慧博智能投研 MCU行业深度:行业深度:技术趋势、市场现状、技术趋势、市场现状、产业产业链及相关公司深度梳理链及相关公司深度梳理 MCU 是广泛应用的基础控制芯片,位于电路系统的中枢位置,其性能参数对整个系统具有决定性作用,搭建电路通常需要以其为核心选择元器件。目前 MCU 依然由海外龙头占据主要份额,尤其是高端工业、车规等价值量大、工艺壁垒高的领域,这使得 MCU 往往具有更高的国产替代意义。近年来,相当数量的国产厂商已经在工控、汽车等下游应用中深度布局,开始以点带面逐步突破,高质量产品竞争

2、已然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下面我们将针对 MCU 行业的行业的分类方式、分类方式、发展历程发展历程、行业现状行业现状、市场规模市场规模、产业链及产业链及相关公司相关公司等方向进行梳理,希望对大家了解 MCU 行业有所启发。目录目录 一、行业概述.1 二、行业发展历程.6 三、市场及行业现状.7 四、产业链分析.9 五、技术演进趋势.23 六、国内相关公司.25 七、参考研报.26 一、一、行业概述行业概述 1、概念概念 MCU(Micro controller Unit),即单片微型计算机,又称微控制器、单片机,通过将 CPU、存储、外围功能都整合在单一芯片上,形成具有控制功能的芯片级计算机。不同

3、于巨型化计算机在运算速度和处理能力的极限提升,我们生产生活中各种仪器设备在计算控制方面的需求相对简易,兼具微型化特征和全面功能的 MCU 应运而生。1)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 CPU: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组。: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是 MCU 内部的核心部件,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组。运算部件能完成数据的算术逻辑运算、位变量处理和数据传送操作,控制部件则按照一定时序协调工作,分析并执行指令。2/27 2023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2)存储器:包括存储器:包括 ROM 和和 R

4、AM 两种。两种。其中,ROM 是程序存储器,即用来存放已编的程序,存储数据掉电后不消失;RAM 是数据存储器,也被称为主存,可在程序运行过程中随时写入或读出数据,存储数据在掉电后不能保持。ROM 和 RAM 都可分为片内存储器和片外(扩展)存储器两种。3)外围功能电路:根据产品需求进行系统软硬件设计,通过外围功能电路:根据产品需求进行系统软硬件设计,通过 I/O 接口,与外部电路设备相连接。接口,与外部电路设备相连接。主要包括 P0/P1/P2/P3 等数字 I/O 接口,内部电路含端口锁存器、输出驱动器和输入缓冲器等电路,其中P0 为三态双向接口,P1/P2/P3 数字 I/O 端口。MC

5、U 中的端口作为数字信号输入或输出口亦具复用功能。2、分类、分类方式方式 MCU 分类方式众多,最为主要的四大分类模式为:存储器结构、位数、用途、指令集架构。(1)存储器结构:冯诺依曼结构和哈佛结构存储器结构:冯诺依曼结构和哈佛结构 根据存储器结构中程序指令和数据是否位于相同的地址,可将 MCU 分为冯诺依曼结构和哈佛结构。冯冯诺伊曼结构:诺伊曼结构:又称为普林斯顿体系结构,特点是将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合并在一起,使用同一个存储器,经由同一个总线传输。由于取指令和存取数据要从同一个存储空间存取,并经同一总线传输,无法重叠执行,因此影响了数据处理速度的提高。哈佛结构:哈佛结构:与冯诺依曼结构的

6、区别是其将程序指令存储和数据存储分开,数据和指令的储存可以同时进行,可以使指令和数据有不同的数据宽度,并且各自有自己的总线,适合于数字信号处理。MCU 中大部分都是哈佛结构。RYlWtRnPSWkXqUXUvX6M8QaQnPqQoMtQjMqQrQkPqRnM8OrRxOMYpNqOuOmMmR 3/27 2023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2)位数:位数:8 位市场地位稳固,位市场地位稳固,32 位占比逐渐提升位占比逐渐提升 从从 MCU 位数来看,可分成位数来看,可分成 8 位、位、16 位、位、32 位等。位等。位数是指 MCU 每次处理数据的宽

7、度,位数越高,MCU 数据处理能力越强。其中,8 位 MCU 成本低、便于开发,性能可以满足大部分场景需要,被广泛应用于消费、工业控制、家电和汽车(比如汽车风扇、雨刷天窗等)等下游领域。由于其良好的产品稳定性及高性价比,8 位至今仍占据市场重要地位。而对于 32 位 MCU 来说,其运算能力更强,能满足高速处理的需求,多用于解决复杂场景问题(比如汽车智能座舱、车身控制等)。32 位位 MCU 占比逐年提高。占比逐年提高。得益于低功耗、低成本和高稳定性等优势,8 位 MCU 依旧在工控、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等领域维持着较高的占比;随着工艺进步带来的成本下降,32 位 MCU 的成本逐渐接近 8位

8、MCU,并且拥有更高的运算能力,份额逐年提高,根据 IC Insights 预测,2022 年全球 MCU 市场中32 位占比将达到 67%。而 16 位 MCU 的运算性能不如 32 位产品,性价比又无法与 8 位 MCU 相比,市场份额逐步萎缩。(3)用途:通用型用途:通用型 MCU 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按用途分为将可开发资源全部提供给用户的通用型 MCU、按照某种特定用途而设计的专用型 MCU、超低功耗 MCU、电机控制 MCU 等,根据芯知汇数据,2020 年国内市场上,通用型 MCU 占比或达到 73%(本节中市占率口径均为销售额)。(4)指令集架构:指令集架构:RIS

9、C 类类 MCU 市场份额市场份额 76%MCU 的另一主流分类标准为指令系统,即 CISC(复杂指令集)或 RISC(精简指令集)。根据芯知汇统计,CISC 和 RISC 指令集 MCU 市场占比分别约为 24%和 76%,其中 RISC 指令集产品市场份额占比较高。4/27 2023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CISC(复杂指令集)的指令格式和指令大小不固定,每条指令按照规范设计为最合适的格式和大小,每条指令执行的时间不一样,以此来追求更强的处理能力。RISC(精简指令集)的指令长度是固定的,并且采取流水线的概念,将处理过程划分为多个阶段,每个时钟周

10、期可以执行一条指令,执行部分并行处理。CISC 指令能力强,但 CPU 复杂度较高,RISC 指令较为固定,优化了编译流程。3、ARM 架构为当前架构为当前 MCU 主流主流 MCU 主要的主要的 ARM、PowerPC、MIPS、RISC-V 等程序架构均属于等程序架构均属于 RISC 指令集。指令集。1)ARM 内核:是英国内核:是英国 Acorn 公司设计的低功耗、低成本的第一款公司设计的低功耗、低成本的第一款 RISC 微处理器。微处理器。ARM 生态建设比较完善,促使主要厂商纷纷迁移到 32 位 MCU 产品开发,成为目前主流架构。全球前十大 MCU 厂商32 位产品均有导入 ARM

11、 架构。ARM Cortex 包括三大类,分别为 A 系列、R 系列和 M 系列。在不同应用领域具体内核不同,A 系列主打算力,比如手机、服务器等;R 系列主要用于实时系统(比如汽车底盘和控制系统);最早集成到芯片级的是 Cortex-M 系列,主要面向各类嵌入式 MCU。5/27 2023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2)MIPS:即无内部互锁流水级的微处理器,其原理是尽可能利用软件手段避免流水线中的数据问题。:即无内部互锁流水级的微处理器,其原理是尽可能利用软件手段避免流水线中的数据问题。MIPS 是最早一批实现商业化的 RISC 架构之一,被广泛应用

12、于 RISC CPU,例如 Sony 和 Nintendo 的游戏机、Cisco 路由器和 SGI 超级计算机等。3)PowerPC:具有较好的嵌入式表现。:具有较好的嵌入式表现。PowerPC 是 1991 年由 Apple、IBM、Motorola 组成的 AIM联盟所发展出的微处理器架构。性能优异、能量损耗低,基于 PowerPC 的处理器嵌入式表现十分出色。4)RISC-V:是基于精简指令集的的开源指令集架构。:是基于精简指令集的的开源指令集架构。RISC-V 最大的特点就是开源,RISC-V 指令集可以自由地被应用于任何目的,允许任何人设计、制造和销售 RISC-V 芯片和软件。RI

13、SC-V 指令集在提升芯片性能、降低功耗方面更容易。目前 NXP、瑞萨瑞萨、Microchip 等国际 MCU 厂商以及兆易创新兆易创新、中微半导中微半导、乐乐鑫科技鑫科技等国内 MCU 厂均已推出 RISC-V 架构 MCU,SiFive、芯来芯来、平头哥平头哥、晶心晶心等厂商正在研发 RISC-V 内核。6/27 2023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从市场份额看,从市场份额看,ARM 架构为当前架构为当前 MCU 主流。主流。根据芯知汇数据,ARM Cortex-M 内核产品合计占比过半,达到 52%,是市场主流,被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等智能移动终端

14、;同时,随着汽车智能化发展,ARM 架构的 MCU 芯片也被应用于汽车中控娱乐中,市场潜在空间进一步打开。在中国市场,根据芯知汇报道,ARM Cortex-M0 的占比最高为 20%,其次为 Cortex-M3 市场份额达到 14%,ARM Cortex-M23 虽然性能领先、但市占率仅 1%。除 ARM 架构外,RISC-V 作为新兴的精简指令集架构,2021 年市场份额也达到 1%。二、行业二、行业发展历程发展历程 MCU 从上世纪 70 年代推出,至今已有约 50 年的历史,不同时间段诞生了不同的 MCU 架构,助力了不同的 MCU 大厂先后快速崛起。1970s-1980s:MCU 初露

15、萌芽,初露萌芽,Intel 架构主导。架构主导。MCU 起源于 1971 年,率先由 Intel 设计出集成度为 2000 只晶体管/片的 4 位微处理器 Intel4004,而后又推出了 8 位微处理器 Intel8008;在 1981 年,Intel 推出 8051MCU,从此 MCU 逐渐成为主流产品,主要应用于小型计算机、航空航天等领域。从上世纪 70 年代到 90 年代初,市场主流 MCU 采用 Intel 架构,架构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支持 8 位 MCU蓬勃发展。在当时,飞利浦的逻辑 IC 事业部(后于 2006 年成立 NXP)等老牌 MCU 厂商都是 Intel 架构的受益者。

16、1990s-21 世纪初:各家架构百花齐放。世纪初:各家架构百花齐放。进入上世纪 90 年代之后,基于哈佛架构的 AVR 单片机开发成功,主要应用于计算及外部设备、工业控制、仪表、家电、通讯设备等,AVR 单片机最先得到 Atmel支持,AVR 单片机具有创新的系统架构、更高的集成度、同时搭配 Atmel 自有的 Flash 工艺,在性能和功耗上相较于之前的冯 诺依曼架构产品均有较好表现。与此同时,各家积极开发自有的架构及内核,成立于 2003 年的瑞萨采用自有的瑞萨内核,此外还有微芯的 PIC 系列、前 Atmel 的 AVR 系列、前飞思卡尔的 HC05 和 HC08 系列、Motorol

17、a 的 MC68HC 系列、TI 的 MSP430 系列等。2007 至今:至今:ARM 架构异军突起,迅速占领架构异军突起,迅速占领 32 位位 MCU 市场。市场。应用侧对性能处理要求逐步提升,传统 8 位和 16 位 MCU 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32 位 MCU 渐成主流。最初,各家基于自身架构开发 32位 MCU,但之后由于标准化的 ARM 架构推出,ARM 架构各种内核间具有代码兼容性和软件兼容性,用户能够轻易在使用 ARM 架构的厂商间切换,因此大部分自研 32 位架构均被 ARM 架构取代。7/27 2023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三

18、三、市场及行业现状、市场及行业现状 1、MCU 市场需求旺盛市场需求旺盛 市场需求持续向好。市场需求持续向好。受益于 AIOT、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等应用的蓬勃发展,全球 MCU 市场规模和出货量触底反弹。在行业高景气度的 2021 年,全球 MCU 出货量同比增长 12%达到了近 309 亿颗的历史最高水平,同时受产能限制等因素影响,ASP 强劲反弹 10%达到 0.64 美元,且将保持高增态势有望于2026 年突破 0.75 美元。根据 IC Insights 数据及预测,2021 年全球 MCU 市场规模约 196 亿美元,同比增长 23.4%,预计至 2026 年将以 6.7%的复合增速

19、达到 272 亿美元;2021 年全球 MCU 的出货量约为 309 亿颗,至 2026 年预计将达到 358 亿颗。2、国内市场增速高于全球市场国内市场增速高于全球市场 根据 IHS 数据统计,2015-2020 年中国 MCU 市场 CAGR 为 8.4%,同期全球市场几乎没有增长,同时该机构预计 2021 年中国 MCU 市场增长 36%(高于全球市场增速的 23.4%)至 365 亿元。得益于国内物联网和新能源汽车市场在全球具有的高影响力和不俗增长,未来数年 MCU 发展将迈入一个新的台阶,IHS 预测至 2026 年中国 MCU 市场规模或以约 7%的 CAGR 提升至 513 亿元

20、。8/27 2023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3、海外企业占据绝对领先地位,国产替代空间广阔海外企业占据绝对领先地位,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根据 Omdia 数据,全球竞争格局来看,MCU 龙头厂商保持了较高的市占率,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根据 Omdia 统计,2021 年全球前 5 大 MCU 生产厂商分别为 NXP(17.3%)、瑞萨电子瑞萨电子(16.8%)、意意法半导体法半导体(15.4%)、英飞凌英飞凌(13.9%)以及微芯科技微芯科技(12.6%),CR5 约 76%。我国 MCU 市场大部分份额同样被海外巨头占据。根据 CSIA 数据,201

21、9 年中国前 5 大 MCU 生产厂商分别为意法半导体(20.9%)、NXP(20.2%)、微芯科技(14.2%)、瑞萨电子(13.0%)以及英飞凌英飞凌(6.2%),CR5约 74%,国内厂商主要在消费和中低端工控领域竞争,汽车、高端工控等市场国产化率较低,兆易创新兆易创新等企业已开始突破。9/27 2023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四四、产业链分析、产业链分析 从 MCU 产业链来看,原厂位于中游位置,上游主要有原材料厂商、设备厂商等,Fabless 型相比 IDM型额外需要晶圆代工厂商支持,下游通过经销商向终端应用分散,包括汽车、工控、消费、通信

22、等不同领域。1、中游、中游 MCU 行业本身变化不快,制程工艺等要求并不高(40nm 即可满足主要需求),先发厂商凭借产能、技术、渠道、产品生态等的优势产生规模效应,不断加固护城河,新进入者很少有创新以及弯道超车的机会。产能优势至关重要。产能优势至关重要。同等条件下,下游客户会优先考虑具有稳定产能供给的 IDM 公司,对 Fabless 公司的交期有较高要求,2021 年全球 MCU 前七的厂商均采用 IDM 模式,前十中仅兆易创新兆易创新和 siliconlab为 fabless,其余均为 IDM 运营。同时,巨头之间的兼并收购也是 MCU 行业的常态,NXP 2015 年收购飞思卡尔飞思卡

23、尔、英飞凌英飞凌 2020 年收购赛普拉斯赛普拉斯。经销为主,同时直销力度加大。经销为主,同时直销力度加大。MCU 行业具有客户众多、订单少量多样的特点,一般厂商多采取经销为主的销售模式,尤其对于 Fabless 运营的中小规模设计企业来说,耗费巨大精力培育直销团队经济效益未必划算。近年来国际领先厂商对于直销渠道重视程度加大,龙头厂商大力改善销售策略,进一步拉开了与中小竞争者的差距。货期有所缩短。货期有所缩短。进入 2022 年四季度以来,多数产品的货期缩短到两年以来新低,MCU 的货期也有所缩短,但仍处于较高水平。根据数据,在 2022Q4 最新的 MCU 货期统计中,仅有英飞凌英飞凌的汽车

24、芯片仍呈“配货”状态,瑞萨瑞萨、意法半导体意法半导体、恩智浦恩智浦等汽车芯片跳转至“紧缺”状态,供货环比有所缓解。MCU 紧缺与否与芯片整体行情强相关,通用、消费类及低端工业类 MCU 原厂价格趋于稳定,汽车、高端工控相关的 MCU 仍然存在紧缺情况。在当前 MCU 市场缺货行情持续的情况下,本土 MCU 产业链有望加速产品的市场拓展,提升产品的价值量或出货量,从而充分受益于 MCU 市场高涨的应用需求,国内企业包括中颖电子中颖电子、兆易创新兆易创新、华润华润微微、芯海科技芯海科技、士兰微士兰微、乐鑫科技乐鑫科技、东软载波东软载波、上海贝岭上海贝岭等。10/27 2023 年年 1 月月 10

25、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产品生态是终端客户的使用习惯,需要培养。产品生态是终端客户的使用习惯,需要培养。缺货行情之前,客户对于国产 MCU 使用意愿较低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软件易用程度较差,客户宁可接受价格更高的 ST MCU。软件能力在产品生态中举足轻重,国产厂商大多采取 pin to pin 国外芯片的策略,客户软件若不是基于国产厂商的软件开发,再转回其他兼容 ST 产品会比较容易。为了提高用户粘性,需要厂商提高软件能力,促使客户基于自身软件工具进行开发,构筑自身软硬件生态就显得尤为重要。MCU 龙头意法半导体意法半导体近年来实现口碑与销量双丰收,生态系统功不可没,其

26、以 STM32Cube 为核心,搭建了涵盖软硬件开发和合作伙伴计划的强大的生态,兆易创新兆易创新在生态发展方面走在了国产前列,具有先发优势。2、下游、下游 MCU 下游应用广泛,主要覆盖六大下游市场。根据 IC Insights 最新数据,全球市场而言,汽车电子是最大的应用,市场占比达到 33%;其次为工业应用占据 25%的市场份额,剩下的 42%分布于计算机与 11/27 2023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网络(23%)、消费电子和家电、物联网,以及智能安全等应用领域。而国内市场主要集中在消费电子领域,2020 年国内 MCU 下游中,消费电子占比达

27、到 25.7%,国内汽车电子的市场份额仅 14.9%。(1)汽车电子:全球汽车电子:全球 MCU 市场增长主要驱动力市场增长主要驱动力 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程度及边界的不断拓展,车规级 MCU 芯片在汽车电子中的应用场景也不断丰富,涵盖逆变器控制、发动机和电池管理、变速箱控制、安全控制、ADAS、主动悬架、LED 照明、传感器融合等几十个次系统中。每一个功能的实现背后都需要复杂的电子控制单元 ECU 支撑,MCU 均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汽车不断向电气化、电子化、智能化转变,MCU 产品需求日趋旺盛,单车价值量不断扩大。1)车规级车规级MCU较一般通用较一般通用MCU具有更高具有更高的技术壁垒

28、的技术壁垒 车规级电子设备的技术要求要远高于一般性电子产品,具有显著的工艺技术和客户认证壁垒。车规级半导体对产品的可靠性、一致性、安全性、稳定性和长效性要求较高,产品整体研发周期长、投资规模大,企业需要较长时间的技术积累和经验沉淀实现技术突破,形成了较高的行业壁垒;车规级半导体对汽车的安全性和功能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认证周期和供货周期较长,因此车企与芯片厂商在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后,就很难在原有车型上再次更换供应商。12/27 2023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2)车用车用MCU以以32位芯片为主位芯片为主 车载 MCU 位数越多对应结构越复杂,处理能

29、力越强,可实现的功能越多。8 位 MCU 主要用于简单车身控制,如空调、雨刷、门窗、座椅、低端仪表盘等;16 位 MCU 主要用于中端的底盘和低端发动机控制,如制动、转向、悬架、刹车等;32 位 MCU 主要用于高端的发动机和车身控制,如高端仪表盘、高端发动机、多媒体信息系统、安全系统等。随着汽车架构集成度、功能复杂度提升,对 MCU 的运算能力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未来 32 位车规级 MCU 需求将进一步提升。2020 年,32 位车用 MCU 占比超62%,成为应用最广的 MCU 类型。3)汽车汽车MCU市场具备较高的市场集中度市场具备较高的市场集中度 从全球市场竞争格局来看,国际厂商在车

30、规级半导体领域中占据领先地位,根据英飞凌数据,2021 年全球 MCU 市场 TOP5 瑞萨电子瑞萨电子、恩智浦恩智浦、英飞凌英飞凌(包含赛普拉斯赛普拉斯)、德州仪器德州仪器、微芯科技微芯科技市占率超过90%。国内车规级 MCU 起步较晚,目前市场份额尚低,兆易创新兆易创新、复旦微复旦微、芯海科技芯海科技、中颖电子中颖电子、国国 13/27 2023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芯科技芯科技、杰发科技杰发科技、芯旺微芯旺微、比亚迪半导体比亚迪半导体等厂商均在发力车规级 MCU 产品并已陆续通过 AEC-Q100认证,领先厂商已量产或即将推出车规级 MCU

31、产品,国产厂商有望逐步取得突破。4)MCU是汽车从电动化向智能化深度发展的关键元器件之一是汽车从电动化向智能化深度发展的关键元器件之一 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汽车电动化对执行层中动力、制动、转向、变速等系统的影响更为直接,其对功率半导体、执行器的需求相比传统燃油车增长明显。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带来的新型器件需求主要在感知层和决策层,包括摄像头、雷达、IMU/GPS、V2X、ECU 等,直接拉动各类传感器芯片和计算芯片的增长。电动化是汽车产业从燃油车时代走向节能环保时代的基本的要求,可以视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上半程,近年来已取得不俗进展,而下半程智能化是提升用户体验的核

32、心,随着汽车半导体行业技术演进和需求升级,智能化将逐步成为相关厂商竞争的主战场,接力电动化成为重要驱动力,MCU 作为核心算力芯片有望深度受益。5)单车单车MCU价值量提升核心逻辑价值量提升核心逻辑 单车 MCU 价值量提升核心逻辑:1)配置区域增加,应用领域由传统底盘延伸至整车,随着汽车电子化发展,ECU 逐渐占领整个汽车,遍布车身控制、座舱、动力总成、底盘安全、新能源三电、ADAS 智能驾驶等域;2)芯片算力和集成度提升,高性能 MCU 占比提高,产品升级驱动 ASP 增长。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 MCU 用量更多。用量更多。与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以电机替代了汽油发动机并增加了动力电池,电

33、池管理系统和整车控制器应用的增加将驱动 MCU 用量的增长。根据 Gartner 和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数据,平均单车配置约 25 颗 MCU。而电动车型唐的 MCU 数量增加到了 55 颗,用量大幅增加。14/27 2023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6)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汽车电子电气架构(E/E)重构下)重构下MCU ASP有望稳步上行有望稳步上行 传统汽车使用的分布式 ECU 架构大多基于成熟工艺的 MCU 芯片,靠增加 ECU 的数量或针对单个 ECU进行 MCU 芯片的替代来提升汽车性能。为了突破 ECU 的性能瓶颈,博世在 2015 年描绘出了

34、全新的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技术路线图,率先提出 DCU(域控制器)这一概念,将汽车电子部件功能由整车划分为动力总成,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等几个区域,利用处理能力更强的控制器芯片相对集中地控制每个域,以取代目前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传统架构下,ECU 与所需 MCU 的数量基本上为 1:1,在域集中架构下,DCU 的算力需求显著提升,一块 DCU 配置的计算芯片将超过 2 颗,其中高性能 MCU(兼具跨域功能)和各式异构 SoC 将蚕食过去低端 MCU 的市场。而在核心计算模块以外的各细分车域执行端,MCU 必不可少。可以预见到的趋势是单车 MCU 在用量保持基本稳定的同时,高端品类占比将逐步提升,整体

35、汽车 MCU ASP 稳步向上。15/27 2023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2)工业控制:复杂度提升,工业控制:复杂度提升,MCU 需求长期量价双升需求长期量价双升 工业级 MCU 应用十分广泛,其功能主要是电机控制运算和数据采集控制等,一个完整的工业控制系统通常分为监视层、控制层、现场层三层架构,而其中位于控制层的可编辑逻辑控制器(PLC)、现场层的仪表和电机/变频器被称之为三大核心支柱,工控系统的整体性能往往伴随着上述部件的优化升级而提升,而在其中发挥核心“大脑”作用的 MCU 更是首要升级目标,增加系统节点、提高控制精度、提升通信连接安全性、降

36、低功耗等需求在工业控制领域具有长期可持续性,工业级 MCU 市场稳步向好。工业客户主要考虑可靠性、模拟性能、供货稳定性、方案成熟度。工业客户主要考虑可靠性、模拟性能、供货稳定性、方案成熟度。工业控制主要分为现场层和控制层两个层次,相对应的,MCU 需要具备丰富外设、超低功耗、高控制力三项条件。工业类 MCU 的关键特性有 EMI(电磁干扰)、EMC(电磁兼容性),从功能上来说,在理想环境中表现不出这些特性,需要经过严格的稳定性测试可以测出。电源能源、电机控制等也是重要的增长动力。电源能源、电机控制等也是重要的增长动力。受益本土工业设备崛起,国产市场迎来快速增长,总量和国产化率同步增加。1)工厂

37、自动化带来效率品质双提升,工厂自动化带来效率品质双提升,MCU功不可没功不可没 16/27 2023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工厂自动化驱动工厂自动化驱动 PLC 用用 MCU 性能提升。性能提升。根据雅特力官网介绍,传统工厂升级成为智能工厂需要将老旧的机器设备进行可程序化逻辑控制器(PLC)和传感器(Sensor)对接,利用 Sensor 前端采集资料,可视化的设备进行数据分析,通过通讯设备将资料传输至控制器做实时监控,最后回传到云端管理,形成完整的工业联网。从上述路径可知,用于信号撷取和驱动控制的 PLC 对系统处理的要求与日俱增,PLC 发展趋势

38、体现在向高速度/大容量演进、超大型场景增加、联网通信能力增强、外部故障的检测与处理能力提升,以及编程语言多样化。与之对应的,传统 8 位 MCU 已无法满足制造商的需求,采用 32位 MCU 能达到更好的性能要求。中国自动化市场增速创新高,中国自动化市场增速创新高,MCU 厂商与工业客户相辅相成推进国产化进程。厂商与工业客户相辅相成推进国产化进程。近年来,随着我国制造业的逐渐升级,数控机床、精密机械、锂电设备、3C 电子、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科技含量更高的新兴产业逐渐成为国内制造业的重要成分。根据 MIR DATABANK 数据,2021 年中国整体自动化市场规模为 2923 亿元,同比增长

39、16.8%,同时内资厂商市场经过多年的技术提升,本土化供应链优势逐渐展现,市场份额有所提升,根据 MIR DATABANK 数据表明,2021 年在中国低压变频器、伺服、传感器、小 PLC 市场中,本土品牌份额均有提升,其中伺服市场份额提升最快。MCU 作为重要的上游电子零部件,行业内领先厂商已与国内自动化客户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关系,未来有望不断打开新的发展局面。2)MCU是电机驱动与控制应用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器件是电机驱动与控制应用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器件 驱动电机的作用是将电源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通过传动装置或直接驱动工作装置。驱动电机的作用是将电源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通过传动装置或直接驱动工作装

40、置。电机在现代生活中无处不在,除汽车领域外,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电机占全球总电力消耗的 45%,因此电机驱动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和能效会对下游各种应用的舒适性、便利性和环境产生影响。电机驱动系统对控制的精准 17/27 2023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度具有极高的要求,所以对作为核心控制元器件的 MCU 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能耗、可靠性、效率以及使用寿命等指标都与 MCU 的性能息息相关。正因为下游需求的多样化,在电机控制领域更易出现专门针对一类行业、应用去开发的 MCU 产品,根据主要应用场景的功能需求差异,主要有侧重高能效的家电类、侧重控制精度

41、和安全性的工控类、侧重集成度与性价比的电动工具及高端消费类,受益于电机控制领域的百花齐放特征,国产 MCU 厂商根据自身优势深耕特定客户、行业,在部分细分领域已初步完成国产替代。无刷电机驱动控制的市场不断增长。无刷电机驱动控制的市场不断增长。与其他类型电机相比,无刷直流电机(BLDC)具有电机效率高、驱动控制方式多样化、驱动控制算法复杂、可靠性高、噪音低、能耗低等优势,可在较宽调速范围内实现快响应、高精度的变速效果,充分契合终端应用领域对节能降耗、智能控制、用户体验等越来越高的要求,BLDC 下游应用市场广泛且不断扩展。根据 Grandview research 数据,全球 BLDC 市场规模

42、预计将由 2021 年的 179 亿美元增长到 2028 年的 263 亿美元,复合增速约 5.7%。以峰岹科技招股书中对日本电产 2016-2020 五个会计年度平均毛利率 23.82%、电机驱动控制芯片成本占 BLDC 电机成本比例25%两项数据为基础进行测算,目前全球 BLDC 驱动控制芯片市场规模在 34 亿美元左右,通用电机驱动控制系统中除主控制芯片 MCU 外还包含 LDO、运放、比较器、预驱动,以及部分 MOS,考虑到在整套系统中的核心地位,MCU 应为价值量最大品类。18/27 2023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电机芯片平台化及一体化解

43、决方案大势所电机芯片平台化及一体化解决方案大势所趋,国产厂商寻求突破。趋,国产厂商寻求突破。板级器件的精简化程度,以及平台软件的完善程度和开发便捷性,逐渐成为电机 MCU 厂商新的竞争焦点。为提高电机控制芯片的可靠性、控制性能,降低控制系统体积以适应 BLDC 电机小型化、定制化的发展趋势,BLDC 电机驱动控制架构由完全分立逐步向全集成模块发展。而在软件方面,国产厂商致力于完善开发平台,针对不同下游需求搭建产品方案,以及完善的支持调试文档及上位机辅助开发,助力于电机方案开发,加快国产替代步伐。3)能源革命推动能源革命推动MCU需求增长需求增长 MCU 是光伏发电控制逆变系统的核心。是光伏发电

44、控制逆变系统的核心。在光伏控制逆变器中,MCU 主要用于对蓄电池的充放电进行管理,收集蓄电池电压、开关信号及输出电流等信息,根据事先写入的程序运算处理后输出电池管理及电路保护等控制信号。同时,MCU 也能提供过载、短路保护,一方面根据过载程度的不同确定启动保护的时间点;另一方面,一旦电路发生短路,能够立刻切断振荡信号和电源。19/27 2023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光伏新增装机放量叠加存量替代空间扩大,逆变器渗透率提升将带动上游工业光伏新增装机放量叠加存量替代空间扩大,逆变器渗透率提升将带动上游工业 MCU 需求增长。需求增长。光伏新增装机速度逐年

45、提升,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作为光伏电站系统核心的逆变器有望实现放量。此外,存量市场方面,考虑到光伏逆变器寿命一般在 10 年左右,当前存量替换需求主要来自 2010 年前后分布于欧洲地区的光伏装机。国内光伏装机于 2013 年起腾飞,因此预计未来 2-3 年国内存量替换市场也将不断扩大。综上,光伏装机增量与存量的相互作用,将带动光伏逆变器渗透率不断提升、从而为 MCU 市场带来增量需求。储能角度,储能角度,MCU 有望受益于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的迅速增长,打开市场空间。有望受益于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的迅速增长,打开市场空间。在 BMS 电池管理系统中,MCU 用于对前端 AFE 采集的信息进行运算处

46、理,从而实现对储能电池的监控与保护。据 EVtank测算,2021 年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达到 66.3GWh,预计 2025 年将迅速拉升至 243.7GWh。随着储能锂电池的需求放量,MCU 作为 BMS 系统的组成部分,有望实现规模增长。(3)消费电子:新兴应用层出不穷消费电子:新兴应用层出不穷 在目前国内的 MCU 市场中,消费电子仍是最大的下游。MCU 凭借其低功耗、性价比和稳定性高等优势在泛消费电子领域有非常丰富的应用场景,包括 PC、手机、平板、智能穿戴和 TWS 耳机等。随着 IoT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万物互联的需求推动下,各类新兴智能终端为 MCU 提供了成长空间。MCU 在物

47、联网系统中扮演核心角色,在远程控制、数据收集、监控和分析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具有传感器和网络接口的 MCU 可以为汽车、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医疗和保健设备、家用电器、消费产品 20/27 2023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和可穿戴电子产品提供物联网连接。目前先进的物联网传感器节点整合了传感器功能,并使用 8/32 位MCU 来运行 RF 协议栈。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优化,智能家居市场火热,但大多各自为战打造自家生态,出现了平台之间无法互联的痛点。“碎片化”的使用体验也导致了这一市场与最初万物互联的设想背道而驰。为解决这一问题,2021 年 Google

48、、Apple、Amazon 等科技巨头联合推出了一项新的物联网连接协议 Matter,旨在打破家居设备跨平台互联的壁垒,提高智能设备互联的简单性、互操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越来越多的软硬件厂商加入了支持 Matter 协议的阵营。根据 Grandview research 数据,2021 年物联网相关 MCU 的总销售额达到 46.9 亿美元,同时预计至2030 年,物联网相关 MCU 的收入将以 12.7%的复合增速达到约 122 亿美元。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海量数据以及场景融合(医疗、消费、工控等领域协同),更强大的计算处理能力呼之欲出,推动设备向 32 位高端 MCU 升级。根据 Iot

49、 analytics 的展望,到 2025 年,全球将有超过 300 亿终端连接到物联网,人均近 4 台设备,较 2019 年这一数据实现超两倍的增长。21/27 2023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智能手表智能手表/手环为迅速崛起的新兴智能应用场景。手环为迅速崛起的新兴智能应用场景。智能手表、手环等通常标配一颗 MCU 用于通讯、感知、音频 DSP 等功能。受制于终端产品体积,往往无法承载大容量电池和过多元器件,目前智能穿戴设备主要采取低功耗 MCU+低功耗蓝牙通讯方案+传感器+电源的集成解决方案。该方案主要依靠 MCU 为主控芯片,控制蓝牙、传感器、

50、电源、LED 屏等诸多器件。根据 GlobalNewsWire 数据,2020 年全球智能手表市场规模约为 186.2 亿美元,该市场预计将以 14.9%的 CAGR,从 2021 年的 220.2 亿美元增长到 2028 年的 582.1 亿美元。3、国产国产 MCU 厂商加速崛起厂商加速崛起 国内厂商芯片设计与制造能力均在快速发展,目前已部分具备了国产替代基础:(1)从设计能力看从设计能力看,国产国产 MCU 的技术参数在部分领域可以比肩国际大厂的技术参数在部分领域可以比肩国际大厂 随着国内 MCU 设计经验的不断迭代,在消费电子、工业控制等领域,部分产品的技术水平已经基本齐平海外厂商,一

51、些参数指标甚至更优。根据中微半导体招股说明书的具体性能参数对比可以发现,国内 22/27 2023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MCU 在耳机、电子烟等消费电子领域、家电控制领域、电机与电池管理领域,均能有不错的性能表现。此外,国内头部 MCU 厂商兆易创新在 2019 年推出的 GD32V 系列,更是全球首个基于 RISC-V 内核的通用 MCU 产品,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消费电子、物联网等主流应用市场。如此可说明国产MCU 厂商已经拥有了较为深厚的研发基础和设计能力,未来也具备进一步迭代更新、在更高端领域实现技术突破的实力。(2)从工艺制造看,从

52、工艺制造看,MCU 工艺节点集中在工艺节点集中在 40nm 及以上的成熟制程,国内代工厂已及以上的成熟制程,国内代工厂已经具备相应的制造能力经具备相应的制造能力 一方面系 MCU 本身对算力要求有限,对先进制程需求不高,另一方面,MCU 内置的嵌入式存储自身制程也限制了 MCU 制程的提升。全球 MCU 制造目前主要是 40nm 及以上的成熟制程工艺节点,比较先进的车用 MCU 产品可能会部分采用 28nm 制程。从国内代工厂的工艺节点覆盖范围看,MCU 所需的成熟制程并不构成工艺壁垒。随着代工厂在 28nm 技术的持续优化,国内 MCU 厂商与代工厂加强协作,有望共同推动国产 MCU 性能再

53、上一个台阶,实现无论是车规级还是消费级产品,均有望实现显著突破。23/27 2023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五五、技术演进趋势技术演进趋势 1、更低的功耗、更大的内存、更新的工艺是永恒的主题更低的功耗、更大的内存、更新的工艺是永恒的主题(1)低功耗低功耗 MCU 总功耗受工作模式电流、睡眠模式电流和工作模式持续时间的影响。可穿戴设备、消费电子以及采用电池供电的物联网设备,对 MCU 等器件功耗的要求愈来愈高。32 位 MCU 一般主频更高、工作电流相应更大、处理速度更快,可以通过更快地完成处理任务和更快地进入睡眠模式来节省电量。随着低功耗场景越来越多

54、,如何在特定应用中兼顾到两种模式下的综合效能,成为了 MCU 厂商产品设计中的重要命题。STM32 的超低功耗型是非常庞大的产品系列,已成为 IoT、工业传感器、可穿戴设备或家庭自动化等超过 20 亿个应用程序的核心。24/27 2023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2)大内存)大内存 内存方面,随着总线位数增加,内存长度必然增加。另外在 32 位 MCU 时代,软件 API 调用大幅增加,内存使用相应提升,需要通过提高硬件性能补偿程序效率的相对损失,更大的内存是基础。(3)新工艺新工艺 工艺方面不断进步,为高性能和低功耗提供硬件基础。前段制造从最初的 0

55、.5m、0.4m 工艺,进步到了主流的 90nm、55nm 工艺,目前主要是 40nm 及以上的成熟制程工艺节点,先进车规级 MCU 已采用 28nm 制程。近年来全球 MCU 制程升级节奏放缓,主要系:1)MCU 本身对算力要求有限;2)内置的嵌入式存储自身制程限制整体制程的提升。2、随着随着 AIOT 和汽车电子等的蓬勃发展,和汽车电子等的蓬勃发展,MCU+渐成风潮渐成风潮 物联网场景下各种终端设备配置的功能呈现井喷之势,如智能手表需要兼具健康测量、生物识别、移动支付、社交等多项功能,对于传统 MCU 而言,需要添加越来越多的外设器件才能满足这些新兴需求。传感器的升级提高了模拟信号的处理要

56、求,于是有了 MCU+AFE 的方案,无线应用的普及催生了MCU+蓝牙/Wifi,MCU+解决方案提升了集成度,为客户降本增效,同时也提高了技术门槛,利于产业化发展,更加符合当下技术迭代和需求升级的背景。(1)安全)安全 物联网场景和外购内核驱动 MCU 安全性要求提高。物联网的典型应用,如智能门锁、智能表计等都有天然的安全性要求,且 AIOT 时代有大量碎片化设备,增加了黑客攻击的潜在风险。早期 8 位和 16 位MCU 盛行时,主流公司基本都是采用自研内核,之后随着计算要求越来越复杂,内核厂商开始出现,ARM CortexM 系列占据市场主流地位,各大设计厂商在利用 Arm 内核自身的安全

57、性之余,也会加入非常多自研的安全性设计进去。(2)智能化)智能化 MCU+AI 加速器正在变得越来越流行。在现行 AI 运作流程中,云端/服务器端执行了核心的计算功能,高性能/算力的 GPU、CPU 及其他特定芯片为主力芯片,而在执行端,这部分设备或终端所需要的算力并不太高,利用 MCU/嵌入式系统去配合执行 AI 算法变得行之有效。(3)无线连接)无线连接 25/27 2023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MCU 是物联网系统的核心,负责处理数据的同时需要控制无线收发器件。故需 MCU 厂商在各种无线连接通信协议的集成和支持上加大投入。此外,MCU 和射

58、频收发器节能技术的结合,在降低功耗方面也能发挥不错的效果。六六、国内国内相关相关公公司司 1、兆易创新兆易创新 兆易创新是国内领先的半导体设计公司。兆易创新是国内领先的半导体设计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类电子、物联网终端、汽车电子及工业控制设备等领域。主要业务为存储芯片(包括闪存产品和 DRAM)、微控制器(MCU)和传感器。借助传统主业 NOR Flash 的渠道和客户优势,三项业务有望实现协同,为客户提供从感知、存储、控制到电源管理的全套解决方案。兆易创新 GD32 MCU 是中国高性能通用 MCU 领域的领跑者,中国最大的 Arm MCU 家族,中国第一个推出的 Arm

59、Cortex-M3、Cortex-M4、Cortex-M23及 Cortex-M33 内核通用 MCU 产品系列,并在全球范围内首个推出 RISC-V 内核通用 32 位 MCU 产品系列,已经发展成为中国 32 位通用 MCU 市场的主流之选。近年来,随着公司产能端弹性释放,以及产品和客户结构的不断改善,高性能/低功耗/无线/车规全面突破,“MCU 百货商店”日臻完善,MCU业务迎来快速发展机遇。2、中颖电子中颖电子 公司是国内知名的智能家电公司是国内知名的智能家电 MCU 供应商,主要产供应商,主要产品有品有 MCU、锂电池管理和、锂电池管理和 OLED 显示驱动芯片。显示驱动芯片。公司在

60、小家电 MCU 处于领先地位,并逐步向白电 MCU 拓展,2022 年上半年,智能家电控制 MCU 占公司销售约近四成。大家电主控 MCU 是一个发展比较平稳的行业,特别需要长时间的耕耘,2021 年全球 MCU 缺货情况严重,国内白色家电生产厂家著重引进国产 MCU 作为辅配方案,公司成为白色家电生产厂家国产替代 MCU 的主要选择。国外 IDM 大厂将供应重心放在汽车电子应用领域,导致国内白电MCU 应用市场国产化进程加快,公司在变频大家电领域获得量产突破。公司在白色家电 MCU 行业的市占率可望再提高,持续提供业绩的成长动能。未来小家电行业有朝向智能化,高端化发展的趋势,必然还会带来 M

61、CU 的升级换代,公司已在小家电的大型客户端率先量产了 32 位 MCU,凭藉公司高品质和全面性支持的产品特性,公司预期在小家电市场的营业额也将会进一步扩大。未来整体家电市场有向智能化,高端化发展的趋势,公司响应市场的变化,积极投入 55nm/40nm,12 英寸晶圆制程产品的研发工作,并藉以打开 8 寸晶圆的产能限制。3、乐鑫科技乐鑫科技 物联网物联网 Wi-Fi MCU 龙头,产品线不断拓宽。龙头,产品线不断拓宽。公司成立于 2008 年,主要从事物联网 Wi-Fi MCU 通信芯片及其模组的研发、设计及销售,主要产品 Wi-Fi MCU 是智能家居、智能可穿戴设备、传感设备及工业控制等物

62、联网领域的核心通信芯片。公司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物联网 Wi-Fi MCU 供应商,根据半导体行业调查机构 TSR 数据,公司是该领域 2021 年度全球出货量第一,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公司自成立以来深耕 Wi-Fi MCU 领域,研发实力领先技术积累深厚,同时料号数愈发丰富、产品矩阵逐步完善,目前产品线已拓展至 Wireless SoC 领域。4、芯海科技芯海科技 26/27 2023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模拟信号链模拟信号链+MCU”双平台驱动。芯海科技双平台驱动。芯海科技成立于成立于 2003 年,是一家集感知、计算、控制、连接于一年

63、,是一家集感知、计算、控制、连接于一体的全信号链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体的全信号链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经过近 20 年的发展,公司目前已经建立起三大产品线:模拟信号链、MCU 以及健康测量 AIOT 芯片,主要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测量与工业控制、通信与计算机、锂电管理、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智慧家居、智慧健康等领域。作为一家芯片设计公司,公司配备有强大的研发团队,截至 2022 年上半年,研发人员占比超过 60%,核心技术人员均有 10 年以上的工作经验,累计拥有已授权专利近 350 件,全球专利申请近 800 件。布局车规级布局车规级 MCU 领域。领域。公司进一步将产品布局延伸至汽车电子市场,作为

64、国内领先 MCU 厂商,芯海科技于 2021 年末发布“汽车 MCU 芯片研发及产业化”可转债募集项目,拟募集不超过 2.94 亿元资金用于车规级端控制和域控制 MCU 的研发,该募集项目于 2022 年 3 月正式获证监会批准。目前,公司车规级 MCU 产品研发进展顺利,未来有望成为公司发展重要一极。5、中微半导中微半导 公司是国内少有的以公司是国内少有的以 MCU 为核心的平台型芯片设计企业,力求为智能控制器提供芯片级一站式整体解为核心的平台型芯片设计企业,力求为智能控制器提供芯片级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决方案。自 2001 年成立以来,公司围绕智能控制器所需芯片及底层算法进行技术布局,不断

65、拓展自主设计能力,具备 8 位和 32 位 MCU、高精度模拟、功率驱动、功率器件、无线射频和底层核心算法的设计能力,积累的自主 IP 超过 1,000 个。目前在售产品主要包括家电控制芯片、消费电子芯片、电机与电池芯片、传感器信号处理芯片、功率器件芯片和汽车电子芯片等,广泛应用于智能家电消费电子、电机与电池、医疗健康、物联网等领域。“大客户大客户&大家电大家电”战略推进顺利,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战略推进顺利,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根据产业在线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三大白电的MCU 需求量已经从 2017 年的 5.7 亿颗增长至 2022 超过 7 亿颗,而目前家电 MCU 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仍被海

66、外龙头厂商所占据,国产替代空间较大。公司以小家电控制芯片起步,经过近 20 年的发展,公司目前已研发出在高温、高压等恶劣环境下能够长期可靠运行的、具有高集成度的高性能家电控制芯片。公司家电控制芯片从小客户走向大客户,从小家电走向大家电。目前,美的、海尔、格力、万和、苏泊尔等知名家电企业是公司终端客户;产品广泛应用于热水器、电磁炉、微波炉、燃气灶、油烟机等小家电电器并占有较高的市场地位,在大家电领域,空调、冰箱、洗衣机等控制芯片销量增速较快。公司面向空调室外机主控和工控领域的高性能 MCU 已经流片并向市场推广。该款产品一颗芯片可同时实现压缩机、风机、PFC 控制和系统控制,大大降低 BOM 数

67、量和系统成本,标志公司产品在大家电控制领域的全面突破。七七、参考研报参考研报 1.华创证券-半导体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国产替代进阶,国内 MCU 厂商砥砺前行 2.国泰君安-半导体行业:国产化浪潮持续,国内 MCU 厂商快速发展 3.中信证券-电子行业汽车电子专题:汽车 MCU,芯片紧缺持续,国产替代加速 4.长城证券-电子元器件行业深度报告:汽车电子、物联网带动 MCU 需求快速成长,芯片缺货潮有望加速国产化进程 5.东吴证券-电子行业周报:MCU 供不应求,本土产业链有望充分受益 6.招商证券-半导体行业深度专题之九:MCU 篇,MCU 缺货涨价背后的国产化浪潮 27/27 2023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慧博官网:慧博官网:https:/https:/ 电话:电话:-18661866 邮箱:邮箱: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MCU行业深度:技术趋势、市场现状、产业链及相关公司深度梳理-230110(27页).pdf)为本站 (破茧成蝶)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