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上海大学 :2018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70页).pdf

编号:114936 PDF   DOCX 70页 7.23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上海大学 :2018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70页).pdf

1、 前前 言言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及国家、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实现学校世界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上海大学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工作的通知(教学厅函201325 号、201429 号、201544 号)以及上海市教委相关文件精神,继续编制并向社会公开发布上海大学 2018 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此举一方面能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充分展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举措与成效;另一方面也能客观反映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现状特点、毕业生对学校就业与培养质量的评价以及用人单位的反馈,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招生计划安排和学

2、生综合素质提升等方面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本报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 1-4 章)为 2016-2018 届毕业生生源与就业基本状况,第二部分(第 5-6 章)为 2015-2017 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与培养质量评价,第三部分(第 7 章)为用人单位反馈,第四部分(第 8 章)为 2018 年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举措与展望。另外,本报告新增了二方面内容:第 3 章展现了毕业生在“一带一路”地区、“长江经济带”的签约就业状况,第 4 章呈现了毕业生留学深造的主要学校。值得一提的是,学校 2018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状况有九大特点:一是就业质量稳中有升,就业率为 99.60%;二是主要去向

3、为签约就业,四成本科生选择继续深造;三是赴世界 TOP50 高校的继续深造率不断提升;四是就业地区主要为东部,八成本科生首选上海;五是在“一带一路”地区签约就业的比例为 87.59%,“长江经济带”为 91.65%;六是上海电信、华为、工行上海分行等 20 家用人单位录用本校毕业生超过 18 名;七是毕业生平均签约薪资逐年增加,2018 年本科生 6431 元,研究生 8783 元;八是综合素质高、学校声誉好为用人单位录用我校毕业生的主要理由;九是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在 2018 年 QS 世界大学排行榜位居内地高校第 13 名。主要数据说明:报告第一部分数据源于当年度 8 月 25 日的学校就业

4、信息服务网,包括毕业生在网上签订的就业协议书及其问卷调研的数据。其中,毕业生灵活就业、国内考研、出国深造和自主创业等数据来源于各院系(中心)、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教务处、学工办、团委、社区学院和科技园区等相关部门。当然,本报告虽经数次修改,疏漏之处仍在所难免,敬请各部门、各单位提出宝贵意见。我们将再接再厉,努力完善和提高编写水平。上海大学招生与毕业生就业工作办公室 2019 年 1 月 I 目 录 第一章 毕业生生源分布.1 1.1 毕业生学历分布.1 1.1.1 本科生约占 6 成,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比例呈上升态势.1 1.2 毕业生性别分布.2 1.2.1 毕业生男女性别比中本科生持平,硕士

5、生下降,博士生较高.2 1.3 毕业生地区分布.2 1.3.1 毕业生中非上海生源比例较高.2 1.3.2 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的区域分布差异明显.3 1.3.3 毕业生生源以东部地区为主,中西部地区生源逐年上升.5 1.4 毕业生院系分布.5 1.4.1 各院系毕业生人数与学科类别、学历层次相关.5 第 2 章 毕业去向及就业率.7 2.1 毕业去向.7 2.1.1 毕业生总体去向.7 2.1.2 毕业生分学历层次去向.8 2.2 毕业生就业率.9 2.2.1 毕业生分学历层次就业率.9 2.2.3 不同生源地区毕业生的就业率.10 2.2.4 毕业生分学科大类、分性别人数及就业率.11 第

6、3 章 毕业生就业流向.14 3.1 毕业生签约就业的地区流向.14 3.1.1 毕业生签约就业的地区流向.14 3.1.2 本科生签约就业的地区流向.15 3.1.3 硕士生签约就业的地区流向.16 3.1.4 博士生签约就业的地区流向.17 3.1.5 毕业生在“一带一路”地区、“长江经济带”的签约就业状况.18 3.2 毕业生签约就业的行业流向.19 3.2.1 毕业生签约就业的主要行业流向.19 3.2.2 本科生签约就业的行业流向.20 3.2.3 硕士生签约就业的行业流向.21 3.2.4 博士生签约就业的行业流向.22 3.3 毕业生签约就业的用人单位流向.23 3.3.1 毕业

7、生签约就业的主要用人单位流向.23 3.3.2 本科生签约就业的用人单位流向.24 3.3.3 硕士生签约就业的用人单位流向.25 3.3.4 博士生签约就业的用人单位流向.26 3.3.5 毕业生重点用人单位状况.26 第 4 章 毕业生平均签约薪资及继续深造状况.30 4.1 毕业生平均签约薪资状况.30 4.1.1 分学历层次分行业门类的毕业生平均签约月薪.30 4.2 毕业生继续深造状况.31 II 4.2.1 毕业生国内深造人数排名前 10 的高校.31 4.2.2 毕业生留学深造的主要国家与地区.32 4.2.3 毕业生留学深造的主要学校.33 第 5 章 2015-2017 届本

8、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与培养质量.36 5.1 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去向.36 5.1.1 本科生主要去向为就业和继续深造,深造率逐年上升.36 5.2 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流向及平均月收入.37 5.2.1 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主要职业及平均月收入.37 5.2.2 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量最大的行业及平均月收入.38 5.2.3 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在上海就业的比例及平均月收入.39 5.2.4 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的用人单位类型及其平均月收入.40 5.3 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能力与知识评价.41 5.3.1 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工作能力满足度较高.41 5.3.2 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核心知识满足度较高,

9、且略有上升.43 第 6 章 2015-2017 届研究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与培养质量.44 6.1 研究生毕业半年后去向.44 6.1.1 研究生毕业半年后的主要去向为就业、继续深造.44 6.2 研究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流向及平均月收入.45 6.2.1 研究生毕业半年后就业量最大的行业及平均月收入.45 6.2.2 研究生毕业半年后就业量最大的职业及平均月收入.46 6.2.3 研究生毕业半年后在国内工作的主要城市类型及平均月收入.48 6.2.4 研究生毕业半年后的用人单位去向差异明显.49 第 7 章 用人单位反馈.50 7.1 用人单位的需求反馈.50 7.1.1 用人单位主要招聘渠道

10、为高校和网络平台.50 7.1.2 用人单位比较重视专业对口度的比例为 70%.50 7.2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评价.51 7.2.1 用人单位招聘主要理由为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学校声誉好.51 7.2.2 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专业技能符合岗位需求的比例为 93%.51 7.2.3 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运用专业知识能力较强的比例为 85%.52 7.2.4 与五年前相比,本校毕业生整体质量稳中有升.52 第 8 章 2018 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举措与展望.54 8.1 聚焦立德树人,着力突出思想价值引领,增强就业使命意识.55 8.1.1 突出价值引领,树立责任担当意识.55 8.1.2

11、 强化政策引导,注重典型宣传.55 8.1.3 服务国家社会经济,优化就业结构.56 8.2 瞄准国家战略,着力推进重要领域开拓,完善就业市场体系.56 8.2.1 服务国家战略拓展就业市场.56 8.2.2 布局新兴行业拓展就业岗位.57 8.2.3 重视校园招聘基础性保障工作.57 8.3 立足管理服务,着力树牢“三精”理念,提升就业服务质量.57 8.3.1 持续推进“互联网+就业”建设,实现就业服务“精准化”.57 8.3.2 坚持分类精准施策,推进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精品化”.58 8.3.3 不断完善制度建设,推进就业管理“精细化”.59 III 8.4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育

12、教学改革,夯实就业创业能力.59 8.4.1 发挥思政课程的引领作用.60 8.4.2 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60 8.4.3 切实加强实践育人.60 8.4.4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61 8.4.5 对接市场需求,强化招生-培养-就业联动.62 8.5 工作展望.63 第一部分 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 1 第一章 毕业生生源分布 1.1 毕业生学历分布 1.1.1 本科生约占 6 成,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比例呈上升态势 2016-2018 届毕业生总人数分别为 8915 人、8664 人、8185 人。其中,三届本科生约占当届毕业生总人数的 6 成,而硕士、博士研究生呈上升态势。不同学历层次毕业

13、生人数及比例的变化特点契合了学校综合性研究型、高水平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详见表 1-1、图 1-1。表 1-1 2016-2018 届分学历层次毕业生人数及比例 学历层次/毕业生 2016 届 2017 届 2018 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博士 142 1.59 133 1.54 180 2.20 硕士 3322 37.26 3530 40.74 3415 41.72 本科 5424 60.84 4988 57.57 4590 56.08 高职 27 0.30 13 0.15 总计 8915 100 8664 100 8185 100 注:1、2016-2018 届研

14、究生未涵盖定向就业的学生。2、自 2013 年起本校停止专科(高职)招生,相关内容不具体分析。3、2016 届各单项百分比相加所得与总体的百分比存在 0.01%的误差。4、2016-2018 届毕业生数据截止时间均为当年度的 8 月 25 日。图 1-1 2016-2018 届分学历层次毕业生人数 第一部分 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 2 1.2 毕业生性别分布 1.2.1 毕业生男女性别比中本科生持平,硕士生下降,博士生较高 2016-2018 届毕业生的男女性别比分别为 1.08:1、1.07:1、0.96:1,呈下降态势。其中,三届博士生的性别比较高且具波动性,比例分别为 2.09:1、2.91

15、:1、1.9:1;硕士生性别比逐年下降,比例分别为 1.19:1、1.08:1、0.84:1;本科生性别比基本持平,比例分别为 1:1、1.04:1、1.02:1。见图 1-2。图 1-2 2016-2018 届不同学历、分性别毕业生人数 1.3 毕业生地区分布 1.3.1 毕业生中非上海生源比例较高 总体上,2016-2018 届毕业生中的非上海生源比例较高。其中,硕士与博士研究生的非上海生源比例均呈上升态势,本科毕业生则基本持平。见图 1-3。96469934562525442444232522654630428544864

16、00400050002016男2016女2017男2017女2018男2018女(人)博士硕士本科总计第一部分 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 3 图 1-3 2016-2018 届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的上海与非上海生源比例 1.3.2 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的区域分布1 1差异明显 2018 届 8185 名毕业生中,博士生 180 人,硕士生 3415 人,本科生 4590 人。其中,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主要来源于东部、中部地区,而本科生生源为东部地区的比例相对较高。见图 1-4、表 1-2。图 1-4 2018 届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的区域分布 1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

17、局关于东中西部、东北、港澳台地区、海外地区等区域划分方法:东部(10):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中部(6):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西部(12):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东北(3):辽宁、吉林和黑龙江。港澳台地区(3):香港、澳门和台湾。海外地区是指除中国之外的其他任何地区。网址:http:/ 上海生源非上海生源上海生源非上海生源上海生源非上海生源2016届2017届2018届博士11.9788.0312.7887.229.4490.56硕士6.2393.775.5094.504.8095.20本

18、科33.8766.1333.7466.2634.4265.58高职33.3366.6723.0876.92总计23.2276.7821.9078.1021.5178.4900708090100(%)博士硕士本科高职总计第一部分 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 4 表 1-2 2018 届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人数及比例的区域分布 地区 生源地/毕业生人数及比例(人/%)本科 硕士 博士 小计 毕业生总人数 东部 上海 34.42 4.80 9.44 21.51 1761 江苏 4.75 13.65 11.11 8.60 704 浙江 7.15 10.01 5.00 8.30 679 山东

19、 1.87 10.72 15.00 5.85 479 河北 1.81 3.46 5.56 2.58 211 福建 1.57 1.32 1.67 1.47 120 广东 0.63 0.56 -0.59 48 北京 0.11 0.06 0.56 0.10 8 天津-0.23 -0.10 8 海南-0.06 -0.02 2 小计 52.31 44.86 48.33 49.11 4020 中部 安徽 7.60 14.58 9.44 10.56 864 河南 6.88 13.53 12.78 9.79 801 江西 4.71 5.39 6.67 5.03 412 湖北 1.98 4.95 3.33 3.

20、25 266 山西 2.70 3.72 1.67 3.10 254 湖南 2.37 2.31 3.33 2.37 194 小计 26.25 44.48 37.22 34.10 2791 西部 四川 3.59 1.55 1.67 2.70 221 贵州 3.36 0.67 0.56 2.17 178 甘肃 2.46 1.73 2.22 2.15 176 广西 2.51 0.82 0.56 1.76 144 陕西 1.29 1.49 1.67 1.38 113 云南 2.14 0.41 -1.37 112 新疆 1.81 0.53 -1.23 101 重庆 1.11 0.59 1.11 0.89

21、73 内蒙古 0.41 0.56 1.11 0.49 40 西藏 0.50 -0.28 23 宁夏-0.18 1.67 0.11 9 小计 19.17 8.52 10.56 14.54 1190 东北 黑龙江 0.89 0.67 0.56 0.79 65 辽宁 0.63 0.85 2.22 0.76 62 吉林 0.70 0.61 1.11 0.67 55 小计 2.22 2.14 3.89 2.22 182 港澳台 台湾 0.04 -0.02 2 小计 0.04 -0.02 2 注:1、此表只涵盖在内地签约就业的港澳台毕业生,其他选择回生源地就业的港澳台毕业生未能涵盖,特此说明。2、各单项百

22、分比相加所得与小计百分比存在 0.01%-0.02%的误差。第一部分 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 5 1.3.3 毕业生生源以东部地区为主,中西部地区生源逐年上升 2016-2018 届毕业生主要来源于东部地区,其次是中部地区。其中,东部与东北部地区的毕业生比例逐年下降,而中部与西部地区的毕业生比例则呈上升态势。见图1-5。图 1-5 2016-2018 届毕业生区域分布比例 1.4 毕业生院系分布 1.4.1 各院系毕业生人数与学科类别、学历层次相关 从各学历层次毕业生的学科大类分布来看,2018 届本科毕业生人数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理学工学类、经济管理类、艺术类和人文社科类;硕士毕业生依次为理学工

23、学类、经济管理类、人文社科类和艺术类;博士毕业生依次为理学工学类、人文社科类、艺术类和经济管理类。说明各院系毕业生人数与学科类别、学历层次相关。见表 1-3。表 1-3 各院系 2018 届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分布 大类 各院系/各学历毕业生人数 本科生 研究生 总计 理学工学类 理学院 267 328 595 生命科学学院 79 117 196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620 319 939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427 304 731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28 326 554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 283 116 399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81 154 235 中欧工程技术学院 230-23

24、0 第一部分 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 6 大类 各院系/各学历毕业生人数 本科生 研究生 总计 土木工程系 113 53 166 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23 23 微电子中心-18 18 小计 2328 1758 4086 经济管理类 管理学院 244 378 622 悉尼工商学院 435 69 504 经济学院 229 183 412 图书情报档案系 43 88 131 MBA 中心-5 5 小计 951 723 1674 人文社科类 外国语学院 141 153 294 文学院 130 160 290 法学院 100 141 241 社会学院 82 117 199 社会科学学部 13 52 6

25、5 新闻传播学院 156 134 290 小计 622 757 1379 艺术类 上海美术学院 263 163 426 上海电影学院 165 112 277 数码艺术学院 165 64 229 音乐学院 46 8 54 小计 639 347 986 其他类 钱伟长学院 26-26 体育学院 24-24 国际教育学院-10 10 小计 50 10 60 总计 4590 3595 8185 注:1、2018 年 5 月 15 日,原国院交流学院更名为目前的国际教育学院。2、目前的新闻传播学院是由上海电影学院的原新闻传播系、广告学系于 2018 年 2 月 5 日组建而成。第一部分 毕业生就业基本状

26、况 7 第 2 章 毕业去向及就业率 2.1 毕业去向 2.1.1 毕业生总体去向 1毕业生首要去向为签约就业,4 成本科生选择继续深造 总体来说,2018 届毕业生 8185 人,就业率为 99.60%。其中,本科生为 4590 人,就业率为 99.50%;硕士生为 3415 人,就业率为 99.77%;博士生为 180 人,就业率为 98.89%。在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的毕业去向方面,以派遣(签约就业)为主。其中,硕士研究生签约就业的比例相对较高,为 82.58%。而本科生深造(包括国内考研、考双、留学深造)比例相对较高,共为 40.96%。见图 2-1。图 2-1 2018 届分学历层次毕

27、业生的总体去向 注:1、就业率=【国内升学留学深造派遣(签约就业)合同就业灵活就业定委在职国家地方项目】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毕业生总人数=总人数-(病缓+退学+延长学籍)人数。未就业包括回省二分、待就业,其中,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意向主要是准备考研、准备创业、暂不就业等。国内升学包括国内考研、考双(考取双学位)。2、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的继续深造(国内考研、留学深造)涵义存在差异。本科生为“考硕士研究生”,硕士生为“考博士研究生”,博士生为“做博士后”。3、硕士研究生各毕业去向的比例相加所得的百分比,比全体毕业生人数计算所得的百分比存在 0.01%的误差。国内考研留学深造考双派遣(签约就业

28、)合同就业灵活就业定向委培在职国家地方项目回省二分待就业继续深造就业未就业就业率本科19.1321.200.6343.701.2913.330.150.070.110.3999.50硕士4.512.6482.581.298.760.2399.77博士11.114.4472.781.678.891.1198.89合计12.8513.080.3560.561.3011.330.090.040.060.3499.6000708090100(%)本科硕士博士合计第一部分 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 8 2.1.2 毕业生分学历层次去向 1本科生签约就业比例下降,继续深造比例逐年上升 20

29、16-2018 届本科毕业生分别有 5424 人、4988 人、4590 人,三届本科生就业率分别为 99.13%、99.56%、99.50%;本科生派遣(签约就业)比例呈现下降趋势;继续深造(包括国内考研、考双、留学深造)比例逐年上升,三届本科生比例分别为 34.11%、39.70%、40.96%。本科生毕业去向较好地体现了学校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见图 2-2。图 2-2 2016-2018 届本科毕业生的毕业去向 注:2016 届本科生中各分项相加所得百分比与总体百分比有 0.01%的误差。2研究生毕业去向以签约就业为主,其次为继续深造或做博士后 2016-2018 届硕士与博士研

30、究生以派遣(签约就业)为主,相关比例均呈上升态势。其中,硕士生签约就业比例高于博士生,博士生在国内外做博士后的比例较高。见图 2-3。国内考研留学深造考双派遣(签约就业)合同就业灵活就业定向委培在职国家地方项目回省二分待就业继续深造就业未就业就业率2016届17.0916.740.2847.550.6616.110.520.180.200.6699.132017届19.1120.110.4842.140.4016.860.340.120.300.1499.562018届19.1321.200.6343.701.2913.330.150.070.110.3999.50020406080100(%

31、)2016届2017届2018届第一部分 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 9 图 2-3 2016-2018 届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毕业去向 注:2016 届硕士生分项相加所得的百分比与总体百分比有 0.01%的误差。2.2 毕业生就业率 2.2.1 毕业生分学历层次就业率 1毕业生分学历层次的就业率较高 2016-2018 届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 99.15%、99.63%和 99.60%。总体上说来,三届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的就业率均高位运行,并呈上升态势。见图 2-4。国内考研留学深造派遣(签约就业)合同就业灵活就业国家地方项目待就业回省二分就业率继续深造就业未就业就业率2016硕士5.333.3780.

32、920.489.210.090.510.0999.402017硕士4.842.5881.640.5110.000.170.230.0399.752018硕士4.512.6482.581.298.760.000.230.0099.772016博士11.277.0465.490.709.865.6394.372017博士6.772.2675.190.7514.290.7599.252018博士11.114.4472.781.678.891.1198.8900708090100(%)2016硕士2017硕士2018硕士2016博士2017博士2018博士第一部分 毕业生就业基本

33、状况 10 图 2-4 2016-2018 届毕业生各学历层次的就业率 2.2.3 不同生源地区毕业生的就业率 1不同生源地区的毕业生就业率均高位运行 2016-2018 届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在中部、西部、东北等生源地的就业率均较高,但略有波动;三届生源地在东部地区的毕业生就业率呈上升态势。其中,三届博士生在东北地区的就业率均为 100%。见图 2-5。图 2-5 2016-2018 届不同生源地区毕业生的就业率 博士硕士本科高职总计201694.3799.4099.1396.3099.15201799.2599.7599.56100.0099.63201898.8999.7799.5099.

34、609092949698100(%)20016博士2017博士2018博士2016硕士2017硕士2018硕士2016本科2017本科2018本科东部89.7198.5198.8599.6599.8799.8099.0999.6299.63中部98.04100.0098.5199.1599.6599.7499.2399.5899.83西部100.00 100.00 100.0099.1899.60100.0099.0499.2298.86东北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98.6399.50100.0098.04港澳台100.00 1

35、00.00 100.00859095100(%)东部中部西部东北港澳台第一部分 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 11 2.2.4 毕业生分学科大类2、分性别人数及就业率 1本科生分学科大类、分性别人数及就业率 2016-2018 届各学科大类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均较高。其中,三届工学本科生毕业人数明显高于其他学科;工学男生毕业人数多于女生,而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文学和法学等学科大类的女生毕业人数多于男生。见表 2-1。表 2-1 2016-2018 届本科毕业生分学科大类、分性别人数及就业率 年份 本科生人数及就业率(人/%)理学 工学 经济学 管理学 文学 法学 历史学 哲学 艺术学 总计 2016

36、人数 239 2713 494 641 420 243 25 9 640 5424 就业率 99.58 99.37 99.60 97.97 99.52 99.18 100 100 98.44 99.13 男生 61 1809 177 251 68 131 11 6 195 2709 男生就业率 100 99.34 98.87 95.62 100 99.24 100 100 97.44 98.86 女生 178 904 317 390 352 112 14 3 445 2715 女生就业率 99.44 99.45 100 99.49 99.43 99.11 100 100 98.88 99.41

37、 2017 人数 229 2723 455 530 456 178 23 12 382 4988 就业率 98.69 99.45 100 99.81 99.56 100 100 100 99.74 99.56 男生 127 1801 165 192 81 63 12 8 95 2544 男生就业率 97.64 99.39 100 99.48 97.53 100 100 100 98.95 99.29 女生 102 922 290 338 375 115 11 4 287 2444 女生就业率 100.00 99.57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99.84 2018

38、 人数 188 2450 442 562 397 182 27 13 329 4590 就业率 100 99.35 99.77 99.64 99.50 100 100 100 99.39 99.50 男生 95 1612 188 220 64 40 11 8 87 2325 男生就业率 100 99.44 100 99.09 100 100 100 100 100 99.53 女生 93 838 254 342 333 142 16 5 242 2265 女生就业率 100 99.16 99.61 100 99.40 100 100 100 99.17 99.47 2硕士生分学科大类、分性别人

39、数及就业率 2016-2018 届工学硕士毕业生人数最多。其中,工学、理学硕士生中的男生人数多于女生,而其他学科的女生人数较多;三届不同学科硕士生的就业率均较高,但随学科大类的差异而稍有变化。见表 2-2。2本校一级学科大类划分标准依据教育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 修订版),其中,13 个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军事学、艺术学)中,本校暂无”农学、医学、教育学和军事学”等学科大类,故不显示。第一部分 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 12 表 2-2 2016-2018 届硕士毕业生分学科大类、分性别人数及就业率 年份 硕士生人数及就

40、业率(人/%)理学 工学 经济学 管理学 文学 法学 历史学 教育学 哲学 艺术学 总计 2016 总人数 444 1572 165 311 272 224 52 27 18 237 3322 就业率 99.1 99.62 99.39 99.36 99.26 99.55 100 100 100 98.31 99.40 男生 269 1147 72 86 54 64 21 4 8 79 1804 男生就业率 98.51 99.74 98.61 98.84 98.15 100 100 100 100 98.73 99.39 女生 175 425 93 225 218 160 31 23 10 15

41、8 1518 女生就业率 100 99.29 100 99.56 99.54 99.38 100 100 100 98.10 99.41 2017 总人数 429 1569 206 352 304 272 52 30 18 298 3530 就业率 99.77 99.81 99.51 99.72 99.34 100 100 100 100 99.66 99.75 男生 220 1152 100 103 55 86 29 6 6 75 1832 男生就业率 99.55 99.91 99.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99.84 女生 209 417 106 249

42、 249 186 23 24 12 223 1698 女生就业率 100 99.52 100 99.60 99.20 100 100 100 100 99.55 99.65 2018 总人数 417 1276 207 490 346 264 48 37 17 313 3415 就业率 99.76 99.84 99.03 99.59 100 100 100 100 100 99.68 99.77 男生 227 881 79 127 48 82 19 2 6 91 1562 男生就业率 99.56 99.77 97.47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99.68 女生 1

43、90 395 128 363 298 182 29 35 11 222 1853 女生就业率 100 100 100 99.45 100 100 100 100 100 99.55 99.84 3博士生分学科大类、分性别人数及就业率 2016-2018 届博士毕业生人数最多的学科大类为工学,其次是理学、艺术学相对较多;各学科基本上是男生多于女生。总体上,各学科大类的博士毕业生就业率较高,但不同学科大类存在一定差异。见表 2-3。表 2-3 2016-2018 届博士毕业生分学科大类、分性别人数及就业率 年份 博士生人数及就业率(人/%)理学 工学 法学 文学 历史学 艺术学 管理学 经济学 总

44、计 2016 总人数 23 73 12 9 3 15 6 1 142 就业率 100 98.63 100 100 100 66.67 83.33 94.37 男生人数 15 55 9 2 3 8 4-96 男生就业率 100 98.18 100 100 100 50.00 100 94.79 女生人数 8 18 3 7-7 2 1 46 女生就业率 100 100 100 100 85.71 50 93.48 2017 总人数 19 65 12 12 18 4 3 133 就业率 100 98.46 100 100 100 100 100 99.25 男生人数 16 54 7 6 13 1 2

45、 99 第一部分 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 13 年份 博士生人数及就业率(人/%)理学 工学 法学 文学 历史学 艺术学 管理学 经济学 总计 男生就业率 100 98.15 100 100 100 100 100 98.99 女生人数 3 11 5 6 5 3 1 34 女生就业率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2018 总人数 17 83 18 17 9 24 9 3 180 就业率 100 97.59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98.89 男生人数 8 68 11 8 6 11 5 1 118 男生就业率 100 98.53 100 1

46、00 100 100 100 100 99.15 女生人数 9 15 7 9 3 13 4 2 62 女生就业率 100 93.33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98.39 第一部分 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 14 第第 3 3 章章 毕业生就业流向毕业生就业流向 3.13.1 毕业生签约就业的地区流向毕业生签约就业的地区流向3 3 3.1.13.1.1 毕业生签约就业的地区流向毕业生签约就业的地区流向 2016-2018 届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在各地区签约就业的比例,既有共性也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各学历层次毕业生在东部地区签约就业的比例较高,并且以上海市签约就业的毕业生人数最多

47、。其中,毕业生在东部地区签约就业的人数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在中部、东北地区签约就业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见图 3-1。图 3-1 2016-2018 届分学历层次毕业生签约就业的地区流向 注:2016-2018 届毕业生就业于港澳台比例为 0,故未展示。3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关于东中西部、东北、港澳台地区、海外地区等区域划分方法:东部(10):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中部(6):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西部(12):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东北(3):

48、辽宁、吉林和黑龙江。港澳台地区(3):香港、澳门和台湾。海外地区是指除中国之外的其他任何地区。网址见http:/ 第一部分 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 15 3.1.23.1.2 本科生签约就业的地区流向本科生签约就业的地区流向 2016-2018 届本科毕业生在东部地区签约就业的比例较高,但呈下降态势。其中,在上海市签约就业的毕业生比例最高,其次是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签约就业的比例较低但呈上升态势。说明本校毕业生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能力不断提升。见表 3-1。表 3-1 2016-2018 届本科毕业生的签约就业地区流向 地区 省(直辖市)/本科生签约就业 2016 2017 2

49、018 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东部 上海 2192 84.99 1749 83.21 1623 80.91 江苏 62 2.40 54 2.57 70 3.49 浙江 92 3.57 68 3.24 68 3.39 广东 47 1.82 34 1.62 47 2.34 北京 25 0.97 19 0.90 19 0.95 山东 8 0.31 7 0.33 9 0.45 福建 12 0.47 15 0.71 5 0.25 河北 4 0.16 3 0.14 4 0.20 天津 2 0.08 3 0.14 1 0.05 小计 2444 94.77 1952 92.86 18

50、46 92.02 中部 安徽 19 0.74 13 0.62 21 1.05 河南 14 0.54 15 0.71 15 0.75 湖南 3 0.12 5 0.24 12 0.60 湖北 3 0.12 7 0.33 8 0.40 山西 7 0.27 3 0.14 6 0.30 江西 11 0.43 4 0.19 3 0.15 小计 57 2.21 47 2.24 65 3.24 西部 云南 7 0.27 17 0.81 18 0.90 广西 8 0.31 8 0.38 16 0.80 贵州 21 0.81 15 0.71 13 0.65 甘肃 5 0.19 4 0.19 11 0.55 四川

51、13 0.50 29 1.38 8 0.40 重庆 5 0.19 8 0.38 8 0.40 陕西 4 0.16 4 0.19 7 0.35 西藏 1 0.04 7 0.33 6 0.30 新疆 5 0.19 4 0.19 3 0.15 内蒙古 2 0.08 3 0.14 2 0.10 小计 71 2.75 99 4.71 92 4.59 东北 辽宁 5 0.19 3 0.14 2 0.10 吉林 1 0.04 1 0.05 1 0.05 第一部分 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 16 地区 省(直辖市)/本科生签约就业 2016 2017 2018 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黑龙江

52、 1 0.04-小计 7 0.27 4 0.19 3 0.15 总计 2579-2102-2006-注:1、三届毕业生就业于港澳台比例为 0%,故未展示;2、各省百分比相加所得与各地区百分比存在一定的误差;3、东部的海南省无签约就业的本科毕业生,故不显示。3.1.33.1.3 硕士硕士生生签约就业的签约就业的地区流向地区流向 2016-2018 届硕士研究生在东部地区签约就业的比例较高且基本持平。其中,签约就业比例最高的地区为上海市,但呈下降态势;其次是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并且相关比例均呈上升态势。见表 3-2。表 3-2 2016-2018 届硕士毕业生的签约就业地区流向 地区 省(直辖市

53、)/硕士生签约就业 2016 2017 2018 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东部 上海 2176 80.95 2338 81.12 2126 75.39 浙江 95 3.53 116 4.02 209 7.41 江苏 110 4.09 117 4.06 146 5.18 广东 51 1.90 40 1.39 60 2.13 山东 40 1.49 53 1.84 49 1.74 北京 24 0.89 40 1.39 31 1.10 福建 20 0.74 6 0.21 14 0.50 河北 6 0.22 5 0.17 8 0.28 天津 5 0.19 4 0.14 8 0.2

54、8 海南-1 0.03-小计 2527 94.01 2720 94.38 2651 94.01 安徽 47 1.75 44 1.53 38 1.35 河南 23 0.86 27 0.94 35 1.24 湖北 20 0.74 27 0.94 33 1.17 江西 9 0.33 18 0.62 8 0.28 湖南 8 0.30 4 0.14 8 0.28 山西 5 0.19 3 0.10 7 0.25 小计 112 4.17 123 4.27 129 4.57 西部 四川 9 0.33 9 0.31 10 0.35 陕西 5 0.19 13 0.45 7 0.25 重庆 5 0.19 2 0.0

55、7 6 0.21 广西 3 0.11 3 0.10 5 0.18 甘肃 3 0.11 2 0.07 4 0.14 第一部分 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 17 地区 省(直辖市)/硕士生签约就业 2016 2017 2018 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贵州 1 0.04 2 0.07 3 0.11 云南 8 0.3 1 0.03 2 0.07 内蒙古 3 0.11 2 0.07 1 0.04 西藏-1 0.04 宁夏-1 0.04 新疆 5 0.19-小计 42 1.56 34 1.18 40 1.42 东北 辽宁 4 0.15 4 0.14-吉林 2 0.07 1 0.03-黑龙

56、江 1 0.04-小计 7 0.26 5 0.17-总计 2688-2882-2820-注:各省百分比相加所得与各地区百分比存在一定的误差。3.1.43.1.4 博士博士生生签约就业的地区流向签约就业的地区流向 2016-2018 届博士研究生在东部地区签约就业的比例较高。其中,比例最高的地区为上海市,其次为江苏、浙江、山东等省。见表 3-3。表 3-3 2016-2018 届博士毕业生签约就业的地区流向 地区 省(直辖市)/博士生签约就业 2016 2017 2018 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东部 上海 47 50.54 60 60.00 70 53.44 浙江 4

57、4.30 8 8.00 9 6.87 江苏 10 10.75 2 2.00 9 6.87 山东 6 6.45 3 3.00 7 5.34 河北 1 1.08 1 1.00 3 2.29 广东 2 2.15 4 4.00 2 1.53 北京 1 1.08-2 1.53 福建-1 1.00 2 1.53 海南 1 1.08-天津 1 1.08 1 1.00-小计 73 78.49 80 80.00 104 79.39 中部 河南 6 6.45 7 7.00 9 6.87 江西 2 2.15 1 1.00 5 3.82 湖北 2 2.15 2 2.00 3 2.29 安徽 4 4.30 2 2.00

58、 2 1.53 湖南-1 0.76 山西-2 2.00-第一部分 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 18 地区 省(直辖市)/博士生签约就业 2016 2017 2018 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小计 14 15.05 14 14.00 20 15.27 东北 辽宁 2 2.15-2 1.53 小计 2 2.15-2 1.53 西部 陕西-1 1.00 1 0.76 重庆-4 4.00 1 0.76 内蒙古 1 1.08-1 0.76 云南 1 1.08-1 0.76 贵州-1 1.00 1 0.76 广西 1 1.08-四川 1 1.08-小计 4 4.32 6 6.00 5 3.

59、80 总计 93-100-131-注:各省百分比相加所得与各地区百分比存在一定的误差。3.1.53.1.5 毕业毕业生生在“在“一一带带一路一路”地地区区、“、“长江长江经经济带济带”的的签约就业状况签约就业状况 总体上,2018 届毕业生在“一带一路”地区签约就业的人数有 4342 人,占全校签约就业人数的 87.59%;在“长江经济带”签约就业的人数有 4543 人,占全校签约就业人数的 91.65%。其中,在“一带一路”地区、“长江经济带”签约就业的毕业生以本科生、硕士生为主,博士生比例相对较小。另外,在“一带一路”地区签约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及比例中,各学历层次毕业生在“21 世纪海上丝绸

60、之路”的比例均大于“丝绸之路经济带”。见表 3-4、图 3-2。表 3-4 2018 届毕业生在“一带一路”地区、“长江经济带”签约就业的人数及比例 地区/签约就业毕业生 本科 硕士 博士 全校 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一带一路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1743 86.89 2409 85.43 83 63.36 4235 85.43 丝绸之路经济带 74 3.69 27 0.96 6 4.58 107 2.16 一带一路小计 1817 90.58 2436 86.38 89 67.94 4342 87.59 长江经济带 小计 1852 92.32 25

61、89 91.81 102 77.86 4543 91.65 全校 总计 2006 2820 131 4957 第一部分 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 19 图 3-2 2018 届毕业生在“一带一路”地区、“长江经济带”签约就业的比例 注:1、“一带一路”地区涵盖 18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包括上海、福建、广东、浙江、海南等 5 省(直辖市);“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新疆、重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广西、云南、西藏等 13 省(直辖市)。详见“中国一带一路网”网址:https:/ 11 个省(直辖市)的 39 个城市。3.3.2 2 毕业生

62、签约就业的行毕业生签约就业的行业业流向流向 3.3.2 2.1.1 毕业生签约就业的主要行业毕业生签约就业的主要行业流向流向 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签约就业的行业流向有共性也存在差异。2016-2018 届本科与硕士毕业生签约就业的前三大行业均为“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博士毕业生签约就业的前三大行业:“教育”,“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其中,硕士生在“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的比例低于博士生。说明毕业生签约就业的行业流向与学历层次密切相关。详见图 3-3、图 3-4、表 3-5、表 3-6、表 3-7。86.89 3.69 90.58 9

63、2.3285.43 0.96 86.38 91.8163.36 4.58 67.94 77.8685.43 2.16 87.59 91.65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一带一路小计小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本科硕士博士全校第一部分 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 20 图 3-3 2016-2018 届本科毕业生签约就业的主要行业流向 图 3-4 2016-2018 届硕士、博士研究生签约就业的主要行业流向 注:行业门类以 2011 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为标准。3.3.2 2.2.2 本科本科生生签约就业的行业签约就业的行业流流向向 2016-2018 届本科毕业生签约

64、就业比例居前六位的行业流向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而签约就业居后六位的行业去向为“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住宿和餐饮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其中,在“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等行业就业的比例呈上升态势;而在“金融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的比例逐年下降;在“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批发和零售业”、“电力、燃气及

65、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行业的比例存在波动。见表 3-5。第一部分 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 21 表 3-5 2016-2018 届本科毕业生签约就业单位的行业流向 单位行业/签约就业本科生 2016 2017 2018 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524 20.53 451 21.69 438 21.91 制造业 464 18.18 437 21.02 380 19.01 金融业 426 16.69 300 14.43 204 10.2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11 8.27 154 7.

66、41 166 8.30 建筑业 169 6.62 120 5.77 141 7.05 教育 95 3.72 99 4.76 129 6.45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66 6.50 87 4.18 108 5.4 批发和零售业 109 4.27 80 3.85 87 4.35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83 3.25 67 3.22 94 4.7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66 2.59 59 2.84 40 2.00 房地产业 49 1.92 59 2.84 58 2.90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41 1.61 59 2.84 35 1.7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53 2.08 4

67、1 1.97 57 2.85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60 2.35 37 1.78 23 1.15 住宿和餐饮业 14 0.55 11 0.53 11 0.55 卫生和社会工作 10 0.39 8 0.38 7 0.35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8 0.31 8 0.38 14 0.70 采矿业 1 0.04 1 0.05 2 0.10 农、林、牧、渔业 3 0.12 1 0.05 5 0.25 总计 2552-2079-1999-3.3.2 2.3.3 硕士硕士生生签约就业的行业签约就业的行业流流向向 2016-2018 届硕士毕业生签约就业的比例居前六位的行业为“制造业”、“信息

68、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而签约就业居后六位的行业流向为“卫生和社会工作”、“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住宿和餐饮业”、“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其中,在“教育”、“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比例呈上升趋势;而在“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就业的比例逐年下降,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就业的比例具波动性。见表 3-6。第一部分 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 22 表 3-6 2016-2018 届硕士毕业生签约就业单位的行业流向 单位行业/签约就业硕士研究生 2016 20

69、17 2018 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制造业 699 26.19 711 24.79 631 22.46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494 18.51 539 18.79 549 19.54 金融业 444 16.64 469 16.35 457 16.27 教育 223 8.36 264 9.21 294 10.47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181 6.78 187 6.52 165 5.87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12 4.2 108 3.77 144 5.13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73 2.74 104 3.63 99 3.52 建筑业 82 3.07 91

70、3.17 55 1.96 房地产业 55 2.06 84 2.93 128 4.56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66 2.47 72 2.51 66 2.35 批发和零售业 69 2.59 55 1.92 58 2.06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56 2.1 52 1.81 33 1.17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7 1.39 43 1.5 34 1.21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35 1.31 28 0.98 39 1.39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4 0.52 26 0.91 23 0.82 卫生和社会工作 21 0.79 23 0.8 26 0.93 农、林、牧、渔

71、业 4 0.15 5 0.17 2 0.07 采矿业 1 0.04 4 0.14 2 0.07 住宿和餐饮业 3 0.11 3 0.10 4 0.14 总计 2669-2868-2809-注:2016、2018 届毕业生中,各行业去向百分比相加与总百分比存在 0.01%-0.02%误差。3.3.2 2.4.4 博士生签约就业的行业博士生签约就业的行业流流向向 2016-2018 届博士研究生签约就业比例最大的行业为“教育”,其次为“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其他行业的签约就业的比例相对较小。见表 3-7。表 3-7 2016-2018 届博士

72、毕业生签约就业单位的行业流向 单位行业/签约就业博士研究生 2016 2017 2018 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教育 60 64.52 54 54.55 86 66.67 制造业 12 12.9 11 11.11 14 10.85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9 9.68 14 14.14 11 8.53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3 3.23 7 7.07 6 4.65 金融业 5 5.38 2 2.02 4 3.10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3 3.03 3 2.33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 1.01 2 1.55 第一部分 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 23 单位行业/签约就业

73、博士研究生 2016 2017 2018 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建筑业 2 2.15 3 3.03 2 1.55 批发和零售业 1 0.78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2 2.02-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 1.08-卫生和社会工作-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 1.08-房地产业-1 1.0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 1.01-总计 93-99-129-3.3.3 3 毕业生签约就毕业生签约就业的用人单位流向业的用人单位流向 3.3.3 3.1.1 毕业生签约就业的主要用人单位流向毕业生签约就业的主要用人单位流向 2016-2018 届不同学历层次

74、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去向具有共性也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博士生用人单位去向与本科生、硕士生的差异相对较大。说明毕业生签约就业的用人单位去向与学历层次相关。见图 3-5、图 3-6、表 3-8、表 3-9、表 3-10。图 3-5 2016-2018 届本科毕业生签约就业的主要用人单位去向 第一部分 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 24 图 3-6 2016-2018 届硕士、博士研究生签约就业的主要用人单位去向 3.3.3 3.2.2 本科生签约就业的用人单位流向本科生签约就业的用人单位流向 2016-2018 届本科毕业生前四位签约就业的用人单位流向依次为“国有企业”、“中小企业”、“三资企业”和“其他企业”

75、。其中,三届本科生在“国有企业”就业的比例略有波动,而“中小企业”、“三资企业”比例波动的同时也呈现下降态势,而“其他企业”比例呈波动的同时呈现上升态势。见表 3-8。表 3-8 2016-2018 届本科毕业生签约就业的用人单位流向 用人单位性质/本科生签约就业 2016 2017 2018 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国有企业 760 29.47 684 32.54 591 29.46 中小企业 775 30.05 514 24.45 510 25.42 三资企业 522 20.24 511 24.31 379 18.89 其他企业 332 12.87 241 11.4

76、7 373 18.59 中等、初等教育单位 52 2.02 38 1.81 51 2.54 其他事业单位 37 1.43 27 1.28 33 1.65 党政机关 28 1.09 44 2.09 23 1.15 科研设计单位 16 0.62 4 0.19 15 0.75 县及县以下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组 23 0.89 12 0.57 13 0.65 自主创业 8 0.31 4 0.19 5 0.25 高等教育单位 6 0.23 7 0.33 4 0.2 科技创业 12 0.47 4 0.19 4 0.2 医疗卫生单位 5 0.19 6 0.29 3 0.15 部队 1 0.04 4

77、0.19 1 0.05 城镇社区-1 0.05 预征入伍 1 0.04-艰苦行业企业 1 0.04 2 0.10-第一部分 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 25 用人单位性质/本科生签约就业 2016 2017 2018 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总计 2579-2102-2006-3.3.3 3.3.3 硕士生签约就业的用人单位流向硕士生签约就业的用人单位流向 2016-2018 届硕士毕业生前四位签约就业的用人单位流向依次为“国有企业”、“三资企业”、“中小企业”和“其他企业”。其中,在“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就业的比例略有波动,而在“中小企业”就业比例逐年下降,在“其他企业”

78、就业比例逐年上升。另外,三届硕士生在“中等、初等教育单位”、“其他事业单位”、“高等教育单位”等单位就业的比例相对较低,但相关比例高于本科生。见表 3-9。表 3-9 2016-2018 届硕士研究生签约就业的用人单位流向 用人单位性质/硕士生签约就业 2016 2017 2018 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国有企业 780 29.02 917 31.82 808 28.65 三资企业 581 21.61 558 19.36 576 20.43 其他企业 394 14.66 426 14.78 518 18.37 中小企业 548 20.39 559 19.4 496 1

79、7.59 中等、初等教育单位 103 3.83 115 3.99 120 4.26 高等教育单位 73 2.72 74 2.57 91 3.23 党政机关 37 1.38 56 1.94 53 1.88 其他事业单位 56 2.08 61 2.12 48 1.70 科研设计单位 41 1.53 41 1.42 35 1.24 县及县以下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组 33 1.23 30 1.04 30 1.06 自主创业 15 0.56 5 0.17 22 0.78 医疗卫生单位 15 0.56 29 1.01 17 0.60 科技创业 10 0.37 9 0.31 4 0.14 艰苦行业企

80、业 1 0.04 2 0.07 1 0.04 部队 1 0.04-1 0.04 总计 2688-2882-2820-注:1、2016、2018 届毕业生中,各用人单位去向百分比相加与总百分比存在 0.01%-0.02%误差。2、“城镇社区“因无签约就业毕业生,故不显示。3、2、2016-2018 届研究生未包括定向就业的学生。第一部分 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 26 3.3.3 3.4.4 博士生签约博士生签约就业的用人单位流向就业的用人单位流向 2016-2018 届博士毕业生签约就业的前四位用人单位依次为“高等教育单位”、“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其他企业”。在“高等教育单位”、“国有企业”

81、、“中小企业”的比例有波动,在“其他企业”就业的比例略呈下降态势。见表 3-10。表 3-10 2016-2018 届博士研究生签约就业的用人单位流向 用人单位性质/硕士生签约就业 2016 2017 2018 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高等教育单位 57 61.29 48 48.00 82 62.6 国有企业 14 15.05 10 10.00 18 13.74 三资企业 4 4.30 3 3.00 9 6.87 其他企业 6 6.45 6 6.00 7 5.34 中小企业 7 7.53 16 16.00 6 4.58 其他事业单位 2 2.15 3 3.00 5 3.

82、82 科研设计单位 1 1.08 8 8.00 2 1.53 中等、初等教育单位 2 2.15 4 4.00 1 0.76 自主创业-1 0.76 党政机关-1 1.00-县及县以下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组-1 1.00-总计 93-100 131-注:1、“医疗卫生单位”因无签约就业毕业生,故不展示。2、2016-2018 届研究生未包括定向就业的学生。3.3.3 3.5.5 毕业生重点用人单位毕业生重点用人单位状况状况 2018 年,学校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到中西部、基层和国家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去建功立业。1毕业生签约就业的主要用人单位 2018 年,本校毕业生签约就业人数超过 15 名的

83、用人单位共 28 家。其中,上海电信、华为、工商银行上海分行等 3 家用人单位录用本校毕业生的人数位居前三。见图 3-7、表 3-11。第一部分 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 27 图 3-7 2018 届毕业生签约就业人数排名前 20 的用人单位 表 3-11 2018 届毕业生签约就业 15 人以上的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名称 签约就业毕业生人数 用人单位名称 签约就业毕业生人数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75 互诚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20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66 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 20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行 55 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19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

84、上海)有限公司 33 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19 上海大学 2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 18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行 28 上海中兴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1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28 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17 上海华力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 28 厦门国际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 16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27 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16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上海分所 24 上海携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16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行 24 上海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 16 上海杨浦区新东方进修学校 23 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85、分行 16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行 22 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 16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行 21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16 注:2018 届研究生未包括定向就业的学生。2毕业生签约世界 500 强企业状况 2016-2018 届毕业生签约世界 500 强企业的比例分别为 22.64%、24.55%、24.03%,呈现上升态势。见图 3-8、表 3-12。第一部分 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 28 图 3-8 2016-2018 届毕业生在世界 500 强企业签约就业比例 表 3-12 2016-2018 届各院系毕业生签约世界 500 强企业的人数及比例 院系/毕业生

86、签约就业人数 在世界 500 强企业签约就业的人数 在世界 500 强企业签约就业的比例(%)2018 届 2018 届 2017 届 2016 届 管理学院 458 137 29.91 32.87 32.13 经济学院 286 96 33.57 37.17 39.85 MBA 中心 4 3 75 20-图书情报档案系 104 19 18.27 15.15 13.33 悉尼工商学院 245 64 26.12 30.77 32.07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351 81 23.08 20.24 19.19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619 248 40.06 37.63 31.23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

87、 309 104 33.66 28.75 20.79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465 185 39.78 45.23 41.45 土木工程系 114 18 15.79 15.61 12.86 微电子中心 17 3 17.65 7.69 40 中欧工程技术学院 32 8 25 18.18 16.13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161 25 15.53 8.88 13.53 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 16 2 12.5 11.11 5.88 理学院 333 66 19.82 12.78 11.9 生命科学学院 104 8 7.69 3.81 11.9 法学院 188 16 8.51 12.57 11.56 社

88、会科学学部 37 3 8.11 14.29 11.36 社会学院 124 9 7.26 9.3 15.38 外国语学院 187 20 10.7 16.67 19.73 文学院 150 15 10 5.16 7.32 新闻传播学院 184 27 14.67 22.6424.5524.0305016届2017届2018届(%)毕业生在世界500强企业签约就业的比例第一部分 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 29 院系/毕业生 签约就业人数 在世界 500 强企业签约就业的人数 在世界 500 强企业签约就业的比例(%)2018 届 2018 届 2017 届 2016 届 上海美术学院 1

89、84 16 8.7 2.88 3.01 上海电影学院 122 7 5.74 13 10.78 数码艺术学院 133 9 6.77 5.88 3.43 音乐学院 13-9.09 8.33 体育学院 9 2 22.22-18.18 钱伟长学院 1-50 国际教育学院 7-总计 4957 1191 24.03 24.55 22.64 注:1、MBA 中心未包括定向就业的学生;2、体育学院毕业生的专业为工商管理。3、2018 年 5 月 15 日,原国院交流学院更名为目前的国际教育学院。第一部分 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 30 第第 4 4 章章 毕业生毕业生平均平均签约签约薪资薪资及及继续继续深造深造状况

90、状况 4.1 毕业生平均签约薪资状况 4.1.1 分学历层次分行业门类的毕业生平均签约月薪 2016-2018 届本科生、研究生的平均签约月薪逐年上升。毕业生学历层次与平均签约月薪呈正相关,学历层次越高,其平均签约月薪也越高。与此同时,在不同行业门类就业的毕业生平均签约月薪差异较大。其中,平均签约月薪相对较高的行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制造业”、“金融业”等;而平均签约月薪相对较低的行业:“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卫生和社会工作”、“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建筑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见图 4-1、表 4-1。图 4-1 201

91、6-2018 届毕业生主要行业的平均签约月薪(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制造业各年度平均签约月薪本科生 2093949805084本科生 2056758205730本科生 2000164596431研究生 20研究生 20822176787578研究生 20903393078783020004000600080004000(元)本科生 2016本科生 2017本科生 2018研究生 2016研究生

92、2017研究生 2018第一部分 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 31 表 4-1 2016-2018 届分学历层次毕业生分行业门类的平均签约月薪 行业门类/毕业生平均签约月薪(元)本科生 研究生 2016 2017 2018 2016 2017 2018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5590 6425 7636 8868 10238 11473 房地产业 4937 5465 6982 5966 7728 9700 金融业 5939 6567 7001 7127 8221 9033 制造业 4980 5820 6459 7151 7678 9307 批发和零售业 4822 5140 5961 7546

93、 6218 8906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4678 5258 6039 6190 7041 8304 住宿和餐饮业 4241 4864 5199 6333 6667 8199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4358 4438 5197 4965 5614 7898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4560 4727 5859 6046 7300 7061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4430 4839 5560 5827 6210 6891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4792 5561 6297 4674 5247 6818 建筑业 4113 4325 5381 5245 5394 6765 租

94、赁和商务服务业 5102 5532 5942 5616 5653 6647 教育 4376 4756 5419 4834 5578 6491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4285 4969 5430 5190 5812 6429 卫生和社会工作 3778 5535 5372 4654 5330 6425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4437 5095 5244 5385 5573 6338 各年度平均签约月薪 5084 5730 6431 6808 7578 8783 注:1、因“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就业人数相对较少,故不展示。2、行业门类以 2011 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

95、2011)为标准;分行业平均月薪按毕业生签约单位所属行业门类进行统计。3、表中数据以 2018 届研究生平均签约月薪进行降序排列。4.24.2 毕业生毕业生继续继续深造状况深造状况 4.4.2 2.1.1 毕毕业生国内深造人数排名前业生国内深造人数排名前 1010 的高校的高校 2018 届毕业生的国内深造(含在国内做博士后)培养单位主要为“双一流”高校及中科院科研院所。国内深造毕业生人数共 1052 名,本科攻读硕士研究生人数 878名,硕士读博及博士进入博士后流动站人数 174 名。其中,录用本校国内深造人数排名前 10 的培养单位为“上海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

96、学、浙江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上 10所高校录用本校深造毕业生的人数共 827 人。其中,本科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学生人数为 709 名,硕士读博及博士进入博士后流动站的学生人数为 118 名。见图 4-4。第一部分 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 32 图 4-4 2018 届毕业生国内深造人数排名前 10 的高校 4.4.2 2.2.2 毕业生留学深造的主要国家与地区毕业生留学深造的主要国家与地区 2016-2018 届毕业生 9 成以上留学于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2018 届毕业生中选择留学深造(含出国做博士后)的毕业生共 1071 人。

97、其中,本科生 973 人,研究生 98 人。见表 4-3、图 4-5。表 4-3 2016-2018 届毕业生留学深造的主要国家与地区 国家或地区/毕业生留学人数 2016 2017 2018 本科生 研究生 总计 本科生 研究生 总计 本科生 研究生 总计 英国 194 13 207 228 3 231 253 14 267 美国 257 15 272 203 16 219 211 20 231 法国 83 2 85 169 4 173 180 4 184 澳大利亚 109 9 118 110 8 118 87 11 98 日本 60 11 71 68 4 72 68 10 78 香港特别行

98、政区 66 24 90 89 18 107 66 10 76 德国 47 17 64 51 13 64 35 5 40 加拿大 22 4 26 18 2 20 22 3 25 新加坡 14 5 19 10 5 15 14 2 16 韩国 6-6 3 2 5 8 2 10 荷兰 10 3 13 7 9 16 6 3 9 第一部分 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 33 图 4-5 2016-2018 届毕业生留学深造的主要国家与地区 4.4.2 2.3 3 毕业生留学深造的主要毕业生留学深造的主要学校学校 2018 年,本校毕业生赴 QS 世界大学排行榜排名前 50 位高校留学深造的人数共359 名,在排名前

99、 20 位高校留学深造的人数共 86 名。说明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稳步提升,已获得了国外众多名校的认可。表 4-4、表 4-5。表 4-4 2018 届毕业生留学深造人数较多的主要高校 序号 主要高校 国家或地区 毕业生留学深造人数 1 贝尔福蒙贝利亚技术大学 法国 45 2 贡比涅技术大学 法国 43 3 特鲁瓦技术大学 法国 41 4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 英国 33 5 悉尼大学 澳大利亚 29 6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特别行政区 26 7 华威大学 英国 25 8 新南威尔士大学 澳大利亚 23 9 爱丁堡大学 英国 22 10 布里斯托大学 英国 22 11 南加州大学 美国 19 12 利

100、兹大学 英国 18 13 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特别行政区 18 第一部分 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 34 序号 主要高校 国家或地区 毕业生留学深造人数 14 曼彻斯特大学 英国 17 15 香港大学 香港特别行政区 17 16 墨尔本大学 澳大利亚 16 17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美国 14 18 伯明翰大学 英国 13 19 尼斯大学 法国 13 20 哥伦比亚大学 美国 12 21 纽约大学 美国 12 22 澳洲国立大学 澳大利亚 12 23 杜伦大学 英国 11 24 伦敦大学学院 英国 10 25 南洋理工大学 新加坡 10 26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特别行政区 10 27 东北大学 美国 1

101、0 注:据法国权威杂志“新工厂”2017 年公布的排行榜,在 200 余所法国工程师学校中,贡比涅技术大学(UTC)排名第 2、特鲁瓦技术大学(UTT)排名第 10、贝尔福-蒙贝利亚技术大学(UTBM)排名第 41。本校中欧工程技术学院是上述三所大学国际学生的重要来源院校。表 4-5 毕业生在 2018 年 QS 世界大学排行榜前 50 位高校留学深造的人数 2018QS 排名 2018 届毕业生留学深造的著名高校 国家或地区 毕业生留学深造人数 4 加州理工学院 美国 1 5 剑桥大学 英国 2 7 伦敦大学学院 英国 10 8 帝国理工学院 英国 6 9 芝加哥大学 美国 2 10 苏黎世

102、联邦理工大学 瑞士 2 11 南洋理工大学 新加坡 10 12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 瑞士 1 13 普林斯顿大学 美国 1 14 康奈尔大学 美国 3 15 新加坡国立大学 新加坡 5 17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美国 14 18 哥伦比亚大学 美国 12 19 宾夕法尼亚大学 美国 5 20 澳洲国立大学 澳大利亚 12 21 杜克大学 美国 6 23 爱丁堡大学 英国 22 23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 英国 33 26 香港大学 香港特别行政区 17 27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美国 4 28 东京大学 日本 6 30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特别行政区 10 31 多伦多大学 加拿大 3 第一部分 毕业生

103、就业基本状况 35 2018QS 排名 2018 届毕业生留学深造的著名高校 国家或地区 毕业生留学深造人数 32 麦克吉尔大学 加拿大 1 33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美国 2 34 曼彻斯特大学 英国 17 35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英国 3 36 京都大学 日本 4 36 国立首尔大学 韩国 1 38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美国 4 41 墨尔本大学 澳大利亚 16 44 布里斯托大学 英国 22 45 新南威尔士大学 澳大利亚 23 46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特别行政区 26 47 昆士兰大学 澳大利亚 2 47 卡耐基梅隆大学 美国 4 49 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特别行政区 18 50 悉尼

104、大学 澳大利亚 29 第第二部分二部分 毕业生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与培养质量评价毕业半年后就业与培养质量评价 36 第第 5 5 章章 20 届本科生届本科生毕业半年毕业半年后后就业就业与与培养培养质量质量4 4 5.1 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去向5 5.1.1 本科生主要去向为就业和继续深造,深造率逐年上升 2015-2017 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去向以“受雇全职工作”、“正在读研和留学”为主。其中,“受雇全职工作”比例逐年下降,2017 届较 2015 届低了 5.7%;“正在读研和留学”比例则逐年上升,2017 届较 2015 届高了 4.6%。总体说来,三届本科生

105、毕业半年后的非失业率高位运行,学生对高学历和国际化教育的需求逐渐增长。见图 5-1。图 5-1 2015-2017 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去向及非失业率 注:2015 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非失业率与各分项相加存在 0.1%的误差。受雇全职工作:平均每周工作 32 小时或更多;受雇半职工作:平均每周工作 20 小时到 31 小时。非失业人群:包括五类人群:“受雇全职工作”、“受雇半职工作”、“自主创业”、“毕业后入伍”、“正在读研和留学”。毕业后入伍为 2014 届以后新增选项。非失业率:指非失业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非失业率=受雇全职工作人员+受雇半职工作人员+自主创业就业人员+毕业后

106、入伍人员+毕业读研和留学人员/全体毕业生人数(100%)。4数据来源:本校与第三方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的 2015-2017 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跟踪调研。5毕业半年后:从毕业生毕业后第二年 1 月以后收集数据和跟踪评价。此时毕业生就业状况趋于稳定,有工作经历的毕业生能够评估工作对自己知识、能力的要求水平。受雇全职工作受雇半职工作自主创业毕业后入伍正在读研和留学准备读研和留学无工作,继续寻找工作无工作,其他非失业率2015届60.30.61.60.131.72.71.61.494.22016届59.20.81.50.231.73.32.01.393.42017届54.60.81.10.13

107、6.34.21.71.292.900708090100(%)第第二部分二部分 毕业生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与培养质量评价毕业半年后就业与培养质量评价 37 5.2 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流向及平均月收入 5.2.1 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主要职业及平均月收入 本科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职业及平均月收入特点如下:1、本科生就业职业的需求量与其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呈正相关。一般来说,本科生在“金融(银行/基金/证券/期货/理财)“、“计算机与数据处理”、“互联网开发及应用”等职业就业的人数比例及半年后月收入相对较高,而在“行政/后勤业”、“建筑工程”等职业就业的人数比例及半年后月收入则

108、相对较低。学校将关注与市场需求量较少的职业有相关的专业。2、不同职业的人才需求呈现上升、下降或波动的特点,但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基本呈现增长态势。本科生在职业类为“计算机与数据处理”的就业比例逐年上升,在“互联网开发及应用”、“金融(银行/基金/证券/期货/理财)“等职业就业的比例逐年下降,在“媒体/出版”、“财务/审计/税务/统计”等职业就业的比例存在波动,而在相关职业就业的本科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均逐年增加。见表 5-1。表 5-1 2015-2017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职业及平均月收入 职业类名称 届次 占本校就业本科毕业生人数的百分比(%)本校从事该职业类的本科毕业生半年后

109、的平均月收入(元)计算机与数据处理 2015 7.8 7015 2016 9.3 7225 2017 9.5 8087 金融(银行/基金/证券/期货/理财)2015 11.7 6531 2016 10.8 6594 2017 8.9 7490 媒体/出版 2015 4.8 6064 2016 8.3 6260 2017 6.8 6414 互联网开发及应用 2015 9.0 6950 2016 6.8 7203 2017 6.6 7795 财务/审计/税务/统计 2015 6.3 5976 2016 7.0 5561 2017 6.5 6960 电气/电子(不包括计算机)2015 5.4 595

110、3 2016 6.4 6289 第第二部分二部分 毕业生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与培养质量评价毕业半年后就业与培养质量评价 38 职业类名称 届次 占本校就业本科毕业生人数的百分比(%)本校从事该职业类的本科毕业生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元)2017 6.2 7215 行政/后勤 2015 5.0 5228 2016 5.0 5309 2017 5.0 6080 建筑工程 2015 5.3 5402 2016 4.9 5519 销售 2015 5.3 6024 2016 4.7 6006 机械/仪器仪表 2015 4.7 6069 2016 4.6 5852 注:1、2017 届毕业生在“建筑工程”、

111、“销售”、“机械/仪器仪表”等职业类的就业量未入当年前列,故未展示。2、职业分类标准遵循 2015 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同时借鉴国际分类体系细化职业细分,其中主要参考 O*NET 职业数据库。5.2.2 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量最大的行业及平均月收入 一般来说,本科毕业生在就业量最大的行业需求量与其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呈正相关。本科生在“媒体、信息及通信产业”、“金融(银行/保险/证券)业”等行业就业的人数比例及半年后月收入相对较高,而在“政府及公共管理”、“零售商业”、“艺术、娱乐和休闲业”等行业就业的人数比例及半年后的月收入均相对较低。不同行业的人才需求呈现上升、下降或波动的特点

112、,但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基本呈增长态势。本科生在“电子电气仪器设备及电脑制造业”、交通工具制造业“、政府及公共管理”等行业就业的比例逐年上升,在“金融(银行/保险/证券)业”等行业就业的比例逐年下降,在“媒体、信息及通信产业”、“各类专业设计与咨询服务业“、“教育业”、“建筑业”、“零售商业”等行业就业的比例存在波动,而在相关行业就业的本科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均呈现增加态势。对于与就业市场需求量较少的行业相关的专业,学校将予以关注。见表 5-2。第第二部分二部分 毕业生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与培养质量评价毕业半年后就业与培养质量评价 39 表 5-2 2015-2017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量

113、最大的行业及平均月收入 行业类名称 届次 占本校就业本科毕业生人数的百分比(%)本校从事该行业类的本科毕业生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元)媒体、信息及通信产业 2015 17.9 6316 2016 18.2 6596 2017 15.7 7416 金融(银行/保险/证券)业 2015 17.3 6621 2016 14.2 6885 2017 12.5 7794 电子电气仪器设备及电脑制造业 2015 7.6 6117 2016 7.5 6436 2017 8.8 7316 各类专业设计与咨询服务业 2015 7.3 6386 2016 9.3 6164 2017 8.4 7257 教育业 201

114、5 6.4 5395 2016 5.7 6203 2017 7.2 7008 建筑业 2015 6.7 5463 2016 6.1 5156 2017 6.4 6471 交通工具制造业 2015 4.5 6790 2016 4.8 6381 2017 5.8 7974 政府及公共管理 2015 3.6 5007 2016 4.5 5860 2017 5.8 6816 零售商业 2015 4.2 6151 2016 4.8 5895 2017 4.2 6632 艺术、娱乐和休闲业 2016 3.9 5764 2017 4.2 6945 注:1、2015 届毕业生在“艺术、娱乐和休闲业”的就业量未

115、入当年前列,故未展示。2、行业分类整体以 2017 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为标准,同时借鉴国际分类体系细化行业细分,其中主要参考 NAICS 体系。5.2.3 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在上海就业的比例及平均月收入 2015-2017 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上海就业的比例较高,分别为 80.1%、80.2%和 78.8%,呈波动性下降态势;三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逐年增加,其中2017 届比 2015 届高了 1044 元。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与上海就业市场需求较第第二部分二部分 毕业生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与培养质量评价毕业半年后就业与培养质量评价 40 大、发展

116、空间良好等软硬环境相关;二是毕业生在母校所在地就业,有着地缘、人缘的相对优势;三是毕业生薪资水平与国家及上海市经济发展水平、上海市平均工资、消费物价指数和生活水平等因素相关。见图 5-2。图 5-2 2015-2017 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上海就业的比例及平均月收入 5.2.4 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的用人单位类型及其平均月收入 2015-2017 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前三位用人单位类型为“民营企业/个体”、“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以下统称为三资企业),而在“政府/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的比例相对较低。其中,三届本科生在“三资企业”以及在“民营企业/个体”就业的比例

117、基本持平但略有波动,而在“国有企业”、“政府/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就业的比例基本持平而略有上升。三届本科生在不同类型用人单位就业的半年后月收入,由高至低依次为“三资企业”、“民营企业/个体”、“国有企业”和“政府机构/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学校将会及时掌握不同类型用人单位的需求变化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教育工作。见图 5-3、图 5-4。第第二部分二部分 毕业生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与培养质量评价毕业半年后就业与培养质量评价 41 图 5-3 2015-2017 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用人单位类型分布 图 5-4 2015-2017 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在不同类型用人单位就业的平均月

118、收入 注:2015-2017 届“非政府或非盈利组织(NGO 等)”因比例不足 1%,故没有展示。5.3 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能力与知识评价 5.3.1 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工作能力满足度较高 2015-2017 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对工作能力的总体满足度较高且略呈上升态势,对各分项工作能力的满足度则有高有低。譬如:本科生对“理解与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的满足度相对较高,比例均在 80%以上。另外,本科生对“应用分析能民营企业/个体国有企业中外合资/外资/独资政府机构/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2015届41262582016届43272282017届452025303540

119、4550(%)第第二部分二部分 毕业生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与培养质量评价毕业半年后就业与培养质量评价 42 力”、“管理能力”类别中的满足度则有高有低。其中,“应用分析能力”类别中的“质量控制分析“、”技术设计”能力的满足度相对较高,而“设备维护”能力的满足度则相对较低;“管理能力”类别中的“判断和决策”、“时间管理”、“协调安排”能力的满足度相对较高,而“谈判技能”、“人力资源管理”、“说服他人”能力的满足度较低。与此同时,“动手能力”类别中的“电脑编程”能力的满足度呈逐年上升态势但比例相对较低。学校会结合就业市场需求变化状况,及时探讨相关教学内容,提升本科毕业生的基本工作能力。见表 5-3

120、。表 5-3 2015-2017 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各类基本工作能力满足度 能力分类(%)能力名称 2015 届 2016 届 2017 届 本校平均 82 82 84 理解与交流能力 理解性阅读 97 93 88 理解他人 88 89 89 学习方法 85 82 86 服务他人 83 86 89 积极聆听 87 89 88 积极学习 85 84 86 有效的口头沟通 81 82 85 科学思维能力 科学分析 84 81 82 针对性写作 87 85 87 管理能力 指导他人 75 78 88 判断和决策 90 85 88 时间管理 85 84 82 协调安排 86 80 81 解决复杂

121、的问题 86 79 84 谈判技能 73 75 78 人力资源管理 68 74 65 说服他人 68 76 76 应用分析能力 质量控制分析 80 83 79 疑难排解 79 79 79 技术设计 82 77 86 设备维护 76 59 60 新产品构思 67 75 84 动手能力 电脑编程 60 67 75 注:1、个别能力由于样本不足没有包括在表中。2、基本工作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的 35 项基本工作能力。不同的职业要求的基本工作能力不同。与本校合作调研的第三方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参考美国 SCANS 标准,对基本工作能力进行划分,不仅包括毕业生从事对应岗位所需要的专业技术能力,同时也包括毕

122、业生职业迁移所需要的通识能力。第第二部分二部分 毕业生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与培养质量评价毕业半年后就业与培养质量评价 43 基本工作能力的满足度:毕业时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水平满足社会初始岗位的工作要求水平的百分比,100%为完全满足。满足度计算公式的分子是毕业时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水平,分母是工作要求的水平。5.3.2 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核心知识满足度较高,且略有上升 2015-2017 届本科毕业生认为核心知识的总体满足度较高,并且略呈上升态势。三届本科生对“数学”、“中文语言”、“电信学”、“文秘”、“传播与媒体”、“计算机与电子学”、“外国语”、“教育与培训”等方面核心知识的满足度相对较高

123、,而对“营销与沟通、人事与人力资源、经济学与会计、法律与政府”等方面核心知识的满足度则相对较低。见表 5-4。表 5-4 2015-2017 届本科毕业生核心知识的满足度 核心知识名称(%)2015 届 2016 届 2017 届 本校平均 82 81 84 中文语言 97 96 95 数学 97 93 94 电信学 89 85 94 计算机与电子学 86 87 89 文秘 88 89 88 外国语 85 85 88 化学 84 86 教育与培训 85 83 86 心理学 83 79 86 传播与媒体 88 84 85 工程与技术 83 81 84 行政与管理 84 81 83 美术 78 8

124、4 83 设计 81 78 82 消费者服务与个人服务 79 78 80 生产与加工 79 77 80 机械 77 82 80 经济学与会计 77 74 79 法律与政府 79 79 78 营销与沟通 73 75 77 人事与人力资源 72 74 75 注:1、个别知识由于样本不足没有包括在表中。2、核心知识:是指本校毕业生工作中较重要的知识。与本校合作调研的第三方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参考美国SCANS 标准,对核心知识进行划分,不仅包括毕业生从事对应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包括毕业生职业迁移所需要的通识知识。核心知识的满足度:毕业时掌握的核心知识水平满足社会初始岗位的工作要求水平的百分比,

125、100%为完全满足。满足度计算公式的分子是毕业时掌握的核心知识水平,分母是工作要求的水平。第第二部分二部分 毕业生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与培养质量评价毕业半年后就业与培养质量评价 44 第第 6 6 章章 20 届研究生届研究生毕业毕业半半年年后后的的就业与培养质量就业与培养质量 6.1 研究生毕业半年后去向 6.1.1 研究生毕业半年后的主要去向为就业、继续深造 2015-2017 届研究生毕业半年后主要去向为就业、继续深造。其中,三届硕士毕业生的主要就业类型“受雇全职工作”的比例高于博士生,硕士生呈下降趋势,博士生略有波动;三届硕士生在国内外的继续深造率低于博士

126、生,而硕士生呈现上升趋势,博士生波动较大。见图 6-1。图 6-1 2015-2017 届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半年后的去向分布 注:1、2015 届博士生中,各分项相加百分比与总体百分比存在 0.1%的误差。2、深造包括在中国大陆读博(做博士后)及在港澳台或国外留学(做博士后)。受雇全职工作受雇半职工作自主创业正在中国大陆读博(做博士后)正在港澳台或国外留学(做博士后)无工作,继续寻找工作无工作,其他硕士2015届90.50.42.05.01.00.70.4硕士2016届87.40.61.26.42.11.11.2硕士2017届86.40.61.36.61.81.81.5博士2015届84.0

127、0.810.91.72.50.0博士2016届77.81.213.63.72.51.2博士2017届81.30.710.02.72.03.300708090100(%)第第二部分二部分 毕业生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与培养质量评价毕业半年后就业与培养质量评价 45 6.2 研究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流向及平均月收入 6.2.1 研究生毕业半年后就业量最大的行业及平均月收入 1硕士研究生毕业半年后就业量最大的行业及平均月收入 一般来说,硕士研究生在就业量最大的行业类需求比例较大,毕业半年后月收入也相应较高。2015-2017 届硕士生就业量较大的行业类为“电子电气仪器设备及电脑制造

128、业”、“媒体、信息及通信产业”、“金融(银行/保险/证券)业”,其相应的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也高;三届硕士生在“政府及公共管理”、“各类专业设计与咨询服务业”、“化学品、化工、塑胶业”等行业类的就业量相对不大,半年后平均月收入相对较低。值得关注的是,在就业量最大的前几位行业类中,硕士生在“教育业”行业就业的比例相对较高,但其半年后月收入却相对最低;在“交通工具制造业”行业就业的比例相对较低,而其相应的半年后月收入较高。另外,毕业生在“媒体、信息及通信产业“行业就业的比例逐年下降,但半年后月收入逐年上升。见表 6-1。表 6-1 2015-2017 届硕士研究生毕业半年后就业量最大的行业及平均月收入

129、 行业类名称 占本校就业硕士毕业生人数的百分比(%)本校就业于该行业类的硕士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元)2015 2016 2017 2015 2016 2017 电子电气仪器设备及电脑制造业 14.9 10.0 12.1 9319 9663 10521 媒体、信息及通信产业 13.6 10.0 9.6 8866 9051 10340 交通工具制造业 7.9 5.7 6.3 9053 8350 10041 金融(银行/保险/证券)业 12.0 16.6 15.7 9158 9105 9858 各类专业设计与咨询服务业 5.7 5.7 7661 8193 教育业 11.3 16.6 14.6 625

130、4 6620 7077 机械五金制造业 5.4 8514 政府及公共管理 5.3 6606 化学品、化工、塑胶业 5.2 7273 注:表格空白处表示此职业类别在当届的比例未入前列。2博士研究生毕业半年后就业量最大的行业及平均月收入 2015-2017 届博士研究生主要就业于“教育业”,就业相关比例逐年上升。而就业于“教育业”的博士生半年后月收入均低于本校同届平均,且呈波动性。见图 6-3。第第二部分二部分 毕业生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与培养质量评价毕业半年后就业与培养质量评价 46 图 6-3 2015-2017 届博士研究生毕业半年后就业于教育业的比例及平均月收入 6.2.2 研究生毕业半年

131、后就业量最大的职业及平均月收入 1 1硕士硕士研究研究生生毕业半年后毕业半年后就业量最大的职业及就业量最大的职业及平均平均月收入月收入 一般来说,硕士研究生就业量最大的职业需求比例较大,毕业半年后月收入也相对较高。2015-2017 届硕士生就业量较大的前三项职业类为“计算机与数据处理”、“电气/电子(不包括计算机)”、“金融(银行/基金/证券/期货/理财)”,硕士生在以上三项职业就业的毕业半年后月收入也较高。不过,在就业量最大的职业类中,三届硕士生在“高等教育/职业培训”、“中小学教育”就业的比例为 4.1%-7.3%,并且呈现波动性特点;同时,这二项职业类的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均相对较低

132、,但在“高等教育/职业培训”就业的毕业生半后月收入具波动性,在“中小学教育”就业的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则呈增长态势。另外,硕士生在“互联网开发及应用”职业就业的比例相对较低但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并且硕士生在该职业就业的半年后月收入也较高。见表 6-2。790.374.577.402000400060008000100002015届博士2016届博士2017届博士6065707580859095100(元)(%)就业于教育业的博士毕业生的月收入就业于教育业的博士毕业生的比例第第二部分二部分 毕业生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与培养质量评价毕业半年后就业与培养质量评价 47 表 6-2

133、2015-2017 届硕士研究生毕业半年后就业量最大的职业及平均月收入 职业类名称 占本校就业硕士毕业生人数的百分比(%)本校从事该职业类的硕士毕业生平均月收入(元)2015 2016 2017 2015 2016 2017 计算机与数据处理 10.3 11.6 9.8 10564 10473 11508 电气/电子(不包括计算机)9.1 5.6 7.6 9051 9720 10787 机械/仪器仪表 7.1 8121 金融(银行/基金/证券/期货/理财)6.1 8.8 7.4 9000 8499 8796 行政/后勤 5.8 7229 高等教育/职业培训 5.1 7.0 6.0 6417 5

134、942 6898 中小学教育 4.6 7.3 6.5 5603 7200 7279 互联网开发及应用 4.4 6.0 6.4 9835 9988 11528 建筑工程 4.3 7784 财务/审计/税务/统计 5.4 8627 注:主要职业类的统计情况包括 2015 届统计了前九位、2016 届统计了前六位、2017 届统计了前七位;表格空白处表示此职业类别在当届的比例未入前列。2博士研究生毕业半年后毕业半年后就业量最大的职业及平均月收入 2015-2017 届博士生就业量最大的职业为“高等教育/职业培训”,相关比例略有波动。同时,三届博士生在该职业就业的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也呈现波动性,低于

135、每届博士生的校平均月收入。见图 6-2。图 6-2 2015-2017 届博士研究生毕业半年后从事高等教育/职业培训的比例及平均月收入 80436831842665.267.964.5020004000600080001000060.065.070.075.080.085.090.095.0100.02015届博士2016届博士2017届博士(元)(%)从事高等教育/职业培训的博士毕业生的月收入从事高等教育/职业培训的博士毕业生的比例第第二部分二部分 毕业生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与培养质量评价毕业半年后就业与培养质量评价 48 6.2.3 研究生毕业半年后在国内工作的主要城市类型及平均月收入 1

136、研究生在国内工作的主要城市类型为直辖市、地级及以下城市 总体上,“直辖市”是本校 2015-2017 届硕士生、博士生以及本科生在国内工作的主要地域,但比例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硕士生的“直辖市”比例均为 70%以上,博士生的主要城市类型为“地级及以下城市”、“直辖市”。见图 6-4。图 6-4 2015-2017 届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半年后在国内工作的城市类型分布 2研究生毕业半年后在上海就业的比例较高,平均月收入高于校平均 2015-2017 届硕士研究生在上海就业的比例均在 70%以上,且逐年上升;三届博士生在上海就业的比例有所波动,分别为 38.0%、31.6%、44.2%。硕士、博士

137、研究生在上海就业的相关比例均低于本科生。三届研究生毕业半年后在上海就业的平均月收入相对较高,硕士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分别为 8576 元、8422 元和 9308 元,博士生分别为 9428 元、8631 元和 10683元,博士生月收入总体高于硕士生,体现了学校研究生培养的价值。见图 6-5。第第二部分二部分 毕业生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与培养质量评价毕业半年后就业与培养质量评价 49 图 6-5 2015-2017 届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半年后在上海就业的比例及平均月收入 6.2.4 研究生毕业半年后的用人单位去向差异明显 2015-2017 届硕士研究生就业的用人单位主要类型为“国有企业”、

138、“民营企业/个体”、“三资企业”;博士研究生就业的用人单位类型主要为“国有企业”,相关比例差异明显。用人单位去向特点与学校对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毕业生自身职业方向密切相关。见图 6-6。图 6-6 2015-2017 届研究生毕业生用人单位类型 857684229308942886311068371.471.974.438.031.644.200708002000400060008000015届 2016届 2017届2015届 2016届 2017届硕士博士(%)(元)在上海就业的研究生月收入在上海就业的研究生比例第第三部分三部分 用人单位

139、反馈用人单位反馈 50 第第 7 7 章章 用人单位反馈用人单位反馈6 6 7.1 7.1 用用人单位人单位的的需求需求反馈反馈 7.7.1 1.1.1 用人单位主要用人单位主要招聘渠道为高校和网络平台招聘渠道为高校和网络平台 调研表明,2018 年招聘学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青睐的招聘渠道为“参加高校招聘会”、“通过学校发布招聘信息”及“网上招聘会活动”。见图 7-1。图 7-1 用人单位侧重的招聘渠道 7 7.1 1.2.2 用人单位比较用人单位比较重视重视专业对口度专业对口度的的比例为比例为 70%70%调研表明,用人单位对专业对口度“比较重视”、“很重视”的比例合计为 70%,“不重视”与

140、“一般”的比例合计为 30%。见图 7-2。6数据来源:2018 年度在本校宝山校区举行的校园招聘会上对用人单位的调研。参加高校招聘会,33通过学校发布招聘信息,25网上招聘会活动,19学校推荐,11各地区、行业举办招聘,8学生上门求职,3其它,1(%)第第三部分三部分 用人单位反馈用人单位反馈 51 图 7-2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对口度的要求 7.27.2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评价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评价 7 7.2 2.1 1 用人单位招聘主用人单位招聘主要要理理由为由为毕毕业生业生综合综合素质高素质高、学校学校声誉好声誉好 用人单位招聘本校毕业生的首要理由是“综合素质较高”

141、(37%),其次为“学校声誉好”(26%),再次为“工作踏实、忠诚度高”(22%)。见图 7-3。图 7-3 用人单位招聘本校毕业生的主要理由 7 7.2.2.2 2 用人单位用人单位认认为为毕业生专业技能符合岗位需求毕业生专业技能符合岗位需求的的比例为比例为 93%93%用人单位认为本校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很符合”、“比较符合”其岗位需求的比例合372622025303540(%)第第三部分三部分 用人单位反馈用人单位反馈 52 计为 93%。见图 7-4。图 7-4 本校毕业生专业技能是否符合用人单位岗位需求 7 7.2.2.3 3 用用人单位人单位认认为为毕业生运用专

142、业知识能力较毕业生运用专业知识能力较强强的比例为的比例为 85%85%用人单位认为本校毕业生在实践中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较强”、“很强”的比例合计为 85%。见图 7-5。图 7-5 本校毕业生在实践中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评价 7 7.2.2.4 4 与与五年前相比,五年前相比,本校本校毕业生整体质量毕业生整体质量稳稳中有中有升升 与五年前相比,用人单位认为本校毕业生整体质量“显著上升”的比例为 40%,认为“基本持平”的比例为 46%。在本校毕业生整体质量提升的良好态势下,学校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出一条既符合高等教育办学、学生成长特点又满足就业市比较符合,72很符合,21一般,7(

143、%)第第三部分三部分 用人单位反馈用人单位反馈 53 场的用人需求的办学规律,有力促进学校的人才培养。见图 7-6。图 7-6 与五年前相比,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整体质量的评价第四部分 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举措与展望 54 第 8 章 2018 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举措与展望 上海大学是上海市属、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上海市首批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单位,教育部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作为一所年轻的高校,发展势头强劲,短短二十余年在地方高校中脱颖而出。尤其是 2016 年被列为上海市地方高水平大学试点高

144、校以来,各项事业步入快车道。学校综合排名稳步提升,在 2019 年 QS中国大陆高校排名第 16 位,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首位;人才培养成效显著,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3 项;人才聚集明显加速,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达 113 人,较 2012 年增长 4 倍;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成绩斐然,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 4 项,连续在自然杂志(Nature)及其子刊、美国科学院院报(PANS)上发表 14 篇高水平论文;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合作层次不断提升,与 41 个国家和地区的 160 所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作为上海市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学校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持续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推动通识教育与专

145、业教育的融合发展,探索建立与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地位和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知识和技术创新体系。学校在国内率先建立了以“三制”为核心的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毕业生素以“知识面宽广、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足”而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学校是教育部首批 50 所“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和首批 50 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2017-2018学年上海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举措与展望概况如下:第四部分 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举措与展望 55 8.1 聚焦立德树人,着力突出思想价值引领,增强就业使命意识 8.1.1 突出价值引领,树立责任担当意识 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

146、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强化“大思政”格局,把立德树人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将“先忧后乐”校训贯穿就业工作全过程,引导毕业生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的责任担当意识,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首日教育、军训教育、生涯规划、团学活动、社会实践、毕业教育中围绕“价值引领”工作主线,鼓励毕业生将自身价值与国家前途命运结合起来,到基层和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8.1.2 强化政策引导,注重典型宣传 学校不断完善就业激励表彰机制,夯实服务保障,落实西部计划服务期满志愿者、部队退伍学生的升学、就业服务工作,制定赴西藏等艰苦地区就业的优待办法;聚焦重点,突出精细化、

147、精准化宣传,及时将国家和地方西部、基层就业相关政策、措施和服务指南推送给毕业生;通过选调生座谈会、西部就业毕业生欢送会、参军学生送兵会等形式,树立标杆,表彰先进;广泛挖掘基层就业创业毕业生、校友典型事迹,充分利用校报、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宣传。近年来,学校毕业生赴中西部就业人数不断增加,服务国民发展战略能力不断提升。2017-2018 学年共有 166 名学生光荣入伍,7 名毕业生赴西藏日喀则地区就业,并涌现出了“上海市高校基层就业典型人物”吴胜男、山东临沂市“十佳大学生村官”邵珠学、解放军画报画面人物被誉为“战场半边天”的女兵俱李菲(注:俱李菲同学退伍后赴甘肃定西支教,2017 年被评为定西

148、市优秀志愿者)等一批先进人物。见图 9-1。第四部分 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举措与展望 56 8.1.3 服务国家社会经济,优化就业结构 学校围绕国家战略和上海“五个中心”“三大任务”建设,科学谋划学科布局,精心部署行业方向,向国家重要领域、科技发展前沿输送毕业生。为服务于上海卓越全球城市、文化大都市建设,组建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专业设置上,优先发展一批战略新兴产业相关学科,前瞻布局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智能运载科学与工程”学科群;推进优势学科、特色专业与国家重点行业、领域需求对接;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全球治理,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8.2 瞄准国家战略,着力推进重要领域开拓,完善就业市场体系 8.

149、2.1 服务国家战略拓展就业市场 学校紧扣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重大国家战略大力开拓就业岗位,鼓励学生前往国家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就业。其中,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举办中国建筑第三局、第七局、第八局宣讲会,组织新疆籍毕业生参加上海市少数民族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大力推介广东省选调生项目。服务“长江经济带”,举办贵州百家单位专场推介会,走访贵阳、重庆人社部门和重点企业;举办湖南株洲、郴州等地市著名企业招聘会。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组织毕业生参加南京、宁波、杭州、绍兴等地高层次人才洽谈会,与常州、南通、苏州、嘉兴等人社局、人才服务中心建立了密切图 9-1 战场上的“半边天”俱

150、李菲 图 9-2 金东寒校长在招聘会现场与企业负责人交流 第四部分 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举措与展望 57 的合作关系;服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大连市签订人才战略合作协议。8.2.2 布局新兴行业拓展就业岗位 学校结合“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创新型国家目标,重点开拓战略性新兴产业、大数据、人工智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就业岗位。紧密对接中船集团、中国航天集团、中国电科、国家电网、中国银行、中国电信、上汽集团、东方航空等涉及国民生计的重点领域企业。此外,针对国内外新形势,学校与华为、中国商飞、浪潮集团等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建立了密切的人才合作关系。8

151、.2.3 重视校园招聘基础性保障工作 2017-2018 学年共举行了校级大、中型招聘会 13 场,进校招聘用人单位近 4000多家,提供就业实习岗位 55000 多个,组织优质企业专场宣讲会 600 多场。2018 年 9月 1 日至今已组织大型集团公司招聘会 8 场,校园宣讲会 400 多场。见图 9-2。8.3 立足管理服务,着力树牢“三精”理念,提升就业服务质量 8.3.1 持续推进“互联网+就业”建设,实现就业服务“精准化”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进就业信息服务网的智能化、协同化、立体化建设,构建了集学校、企业、学生、院系(中心)“四位一体”的协作平台,形成了毕业生全程化动态监测、就业信息

152、精准推送和就业数据实时反馈的服务模式。目前,上海大学就业信息服务网注册企业 15000 多家,累计提供就业实习岗位 45000 个。“上大就业”微信公众号共有关注人数 30000 人,日均阅读量 2000 人。通过高效的信息连接,大力拓展了就业渠道,实现了供需对接、人岗匹配,推动了毕业生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学校严格按照时间节点,通过“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平台,完整及时地第四部分 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举措与展望 58 更新就业数据,确保就业统计材料完备,统计数据更新及时。近三年上海市教委下发的就业统计及时效性统计中,我校的就业统计数据上报及时率为 100%。8.3.2 坚持分类精准

153、施策,推进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精品化”学校将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纳入人才培养各阶段,全面推进学生的生涯规划和职业素质发展。在大类招生背景下,面对低年级学生以催生其学习动力为目的,开展了自我探索、专业探索、职业探索等系列的生涯规划教育工作;针对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则从手把手帮扶就业、推荐就业向通过提升其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上转变。2017-2018学年,全校各院系共举办生涯类指导、讲座、咨询近 400 场,受益 36000 多人次。其中,“SCOPE 成长训练”项目,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职场竞争力为中心,已在上海市高校形成品牌效应。进一步加强与市、区人社部门合作,推动“大学生职业能力训练计划”。举办

154、青年职业训练营 20 班次,培训 600 人次,聘用校外专家 35 人。针对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实行“一生一策”动态管理,把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残疾人毕业生、零就业家庭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等特殊毕业生群体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学校通过就业形势讲解、简历修改、模拟面试、求职技巧指导、心理疏导、岗位推荐、就业跟踪等团体辅导与个体咨询方式,积极提升就业困难毕业生的求职竞争力;积极动员最低保障家庭或自身残疾、助学贷款的毕业生申请就业创业求职补贴,并对其开展有针对性的个体咨询工作,2018 年发放就业创业求职补贴的毕业生人数为 365 名;学院层面也形成一套极具特色的帮扶工作,如法学院开展离退休干部与少

155、数民族学生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通过老干部们在人生规划、传授生活道理、解答成长疑惑等方面帮助指导结对学生,使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实现 100%就业。见图 9-3。第四部分 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举措与展望 59 图 9-3 学校开展“简历小专家”培训 图 9-4 学校网红思政课“时代音画”8.3.3 不断完善制度建设,推进就业管理“精细化”学校党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始终将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把就业质量视为学校办学的生命线;各二级院系(中心)党政一把手就业目标责任制,并将就业工作相关指标纳入学校全系统质量管理;各院系(中心)成立由书记或院长牵头,各系主任、专业

156、老师、就业专职人员组成的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上下联动、层级负责、全员参与、实时指导、处处服务的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模式。针对新形势,学校在 2018 年修订了上海大学就业创业工作实施办法与条例,该条例包含:队伍建设、市场开拓、就业会议、生涯教育、信息化建设、调研工作、归档管理等 22 项目办法。为鼓励、支持和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活动,学校先后制订了上海大学在校学生自主创业认定暂行办法、上海大学研究生创新创业学分认定管理办法、上海大学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内申报及管理办法等。8.4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夯实就业创业能力 高质量人才培养是高质量就业的基础。学校牢固把握立德

157、树人的根本宗旨,构建“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播”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遵循的基本要点,致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公民意识、人文情怀、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能应对未来挑战的人才。第四部分 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举措与展望 60 8.4.1 发挥思政课程的引领作用 不断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2018年 10 月钱伟长学院被教育部遴选为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之一;继续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建设“一院一课”试点课程 70 门,真正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相结合,成为上海高校课程教

158、育教学改革整体试点学校;开设“大国方略”、“经国济民“、”人工智能“等系列课程(见图 9-4),获评教育部“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项目和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2018 年 9 月首开上海党史课开天辟地;作为全国五所高校代表之一,在全国思政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8.4.2 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继承和弘扬钱伟长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学分制、选课制、短学期制优势,推进大类招生与通识教育改革,建立专业选修课动态调整机制;积极探索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注重学科交叉平台与科教协同培养模式,建立了 6 个上海市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平台,与中国科学院长三角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 1400 余人;鼓励院系

159、(中心)实施课程综改项目,推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考核方式、课内外联动方式等方面的改革,以项目形式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的“联合大作业”累计立项 123 项,涵盖 22 个院系,培养学生超过 2000 人次;以本硕博“阶梯传承”、跨专业、师生合作为特色的“无人艇”团队所研发的“精海 8 号”无人艇荣获“中国无人船公开赛最佳技术奖”。推行“走出去、引进来”的国际化双向人才培养,为学生提供包括国家基金委项目、交换生项目、海外实习等多层次学习交流机会,组织“国际化小学期”,邀请海外知名学者来校全英文授课,累计授课 350 多门。8.4.3 切实加强实践育人 学校形成了一套以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志

160、愿服务、勤工助学等为载体第四部分 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举措与展望 61 的实践管理与服务体系。每年有 4000 余名学生奔赴全国 300 多个县市,深入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甘肃等西部地区,开展教育帮扶、社会调查、文化艺术交流等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连续多年获得“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完善实践育人基地建设,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共享平台建设。目前,国家级重点学科、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实验室等近 50 个教学科研平台资源均向学生开放;不断拓展与长三角地市、知名企业的社会实践基地合作关系,目前学校有校企实习实践基地 372 家,上海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践基

161、地 22 家;为增强国际就业竞争力,拓展国际视野,继续加强海内外实习项目,近两年共派出 557 名本科生和研究生赴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大学和研究所实习(见图 9-5)。2018 年,上海电影学院与嘉兴海盐搭建“南北湖”创作实践基地,悉尼工商学院与上海国际汽车城共建“上海市高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校外实践基地”;在上海市人社局支持下举办暑期实习见习招聘会,邀请近 360 家企业,提供实习见习岗位数5600 多个。8.4.4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引导和过程监督,将创新人才培养的效果纳入学科评估和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162、。目前,学校已建有涵盖四个层次、六大模块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其中“创新中国”、“创业人生”等课程被人民日报、解放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予以头版重点报道推广;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保障平台建设,依托创新创业学院,引导学校各类创新创业要素汇聚、融合与共享。2018年创建了 6 个校级创客空间和 18 个创新工作室,涵盖人工智能、美育、文创、科技与人文融合等领域;落实上海“文创 50 条”,与地方及相关企业合作建立了静安睿创园、温哥华电影学院创业孵化中心、上大望源科技园等创业孵化基地。推进创新创业竞赛驱第四部分 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举措与展望 62 动与项目驱动,学校积极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互

163、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各类学科竞赛,每年举办创新创业类活动近 500 场,参与学生 10000 余人,增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近两年,学校先后荣获上海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与上海市就业创业示范基地。8.4.5 对接市场需求,强化招生-培养-就业联动 就业工作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学校不断加强就业工作与招生、培养等环节的联动。近年来,学校主动对接国家和上海产业转型,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优化学科布局,推行本科学科专业预警、学位授予点的动态调整,建立行业和用人单位专家参与的校内专业设置评议制度,推进若干契合上海经济发展的重点学科、专业建设。2018

164、 年 7 月,学校根据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需求状况特点,撤销了“行政管理”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开发了“毕业生就业大数据分析系统”,通过该系统及时多维度直观地了解近十年来各学科、专业毕业生的签约就业的行业流向及变化趋势、各行业招聘专业情况及招聘需求的变化特点,为学校招生计划与人才培养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持续推进毕业生就业准备调研、用人单位反馈、毕业生毕业当年就业状况调研等工作,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展针对各年级、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毕业三年后的就业与培养质量评价等方面调研项目,并通过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及时反馈到招生计划、教学改革、学科建设等人才培养各环节。2018 年 5 月邀请沪上相关

165、重点行业企业召开“深化高教内涵式发展,构建人才培养共同体”校企合作研讨会,推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联动机制。见图 9-6。图 9-5 美国缅因州州长接见我校实习学生代表 图 9-6“深化高校内涵式发展,构建人才培养共同体”校企研讨会 第四部分 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举措与展望 63 8.5 工作展望 展望 2019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 834 万人,就业创业工作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就业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增加,这意味着 2019 年应届毕业生将面临巨大的就业竞争压力,我们任重而道远。在新的一年里,上海大学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工作会议

166、精神,更加紧密地结合经济发展战略新要求,勇担上海市委、市政府赋予的“地方高校建设中的标杆”责任,服务“三大任务”、“五个中心”和卓越全球城市建设;进一步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服务国家的责任意识;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培养层次和课程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规模、结构和质量;进一步探索毕业生就业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协调机制,构建学校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协同育人机制;进一步深化以学生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载体的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体系,全面普及学生生涯发展与创新创业教育,提升毕业生核心竞争力。2019 年,上海大学将继续发扬优良传统,深入分析学校人才培养与就业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直面困难,狠抓责任落实,制定专项应对预案,提前建立政策储备;抓住机遇、锐意改革,不断优化富有上海大学特色的办学模式,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社会服务的水平,全面促进毕业生更高层次、更高质量就业,为扎根中国大地实现世界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而努力奋斗!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上海大学 :2018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70页).pdf)为本站 (大杯涂鸦)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