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2017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70页).pdf

编号:74708 PDF 70页 1.96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2017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70页).pdf

1、 2017 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 调研报告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 同方全球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2017 年 11 月 1 1 / 7070 目录 1 摘要:核心发现 . 3 1.1 退休愿景与预期:新生活方式凸显,对未来信心回升 . 3 1.2 退休准备:2017 退休准备指数回升 . 3 1.3 退休规划:个人和企业的责任意识和努力均需加强 . 4 1.4 专题研究:居民需要具有资产保值、疾病保障与护理功能的养老金融产品 . 5 2 项目背景及概况 . 6 2.1 项目背景 . 6 2.2 项目概况 . 8 2.2.1 项目的提出. 8 2.2.2 调查对象、内容及目

2、标 . 8 2.2.3 问卷的设计. 9 2.2.4 施测过程. 10 3 中国居民的退休生活愿景和预期 . 12 3.1 退休生活愿景 . 12 3.1.1 退休生活的联想:总体乐观,财健并重,半退休者发挥余热 . 12 3.1.2 退休愿景:旅游+陪伴+爱好,健康情况影响“体力活” . 14 3.1.3 对退休年龄和退休后寿命的预期较为乐观 . 16 3.2 退休生活信心 . 18 3.2.1 退休生活信心总体较足 . 18 3.2.2 经济向好,居民对退休生活的信心正在回升 . 18 3.2.3 退休前与退休后相比信心过高,风险事件难预期 . 20 3.3 退休生活预期 . 20 3.3

3、.1 经济状态回稳促使居民对经济发展和自身收入的预期回升 . 20 3.3.2 对退休生活收入与状态的预期较乐观 . 22 3.3.3 收入和健康状况成为重要影响因素 . 23 3.3.4 对今后几代人的生活保持乐观 . 24 4 中国居民的退休准备 . 26 4.1 居民退休准备指数. 26 4.1.1 2017 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有所回升 . 26 4.1.2 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排名上升 . 29 4.1.3 个别省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有较大变动 . 30 4.2 退休准备指数的影响因素 . 30 4.2.1 经济发达程度越高,居民退休准备越完善 . 30 4.2.2 机关和事业单位居

4、民退休准备指数较高 . 31 4.2.3 年龄、性别、收入是影响退休准备的重要因素 . 32 4.2.4 婚姻状况、子女等家庭因素共同影响退休准备 . 34 5 中国居民的退休规划 . 37 5.1 退休收入来源 . 37 5.2 个人责任:着眼长远,提前准备 . 38 2 2 / 7070 5.3 政府责任:主动引导,回应期待 . 39 5.4 企业责任:提供资源,多样发展 . 41 6 专题研究 . 44 6.1 养老金融产品 . 44 6.1.1 疾病保障、年金回报、长期护理产品受到欢迎 . 44 6.1.2 个人养老产品中医疗保险服务增值服务最受期待 . 46 6.2 健康评价 . 4

5、7 6.2.1 健康水平的评价与关注程度 . 47 6.2.2 对健康状况的关心程度 . 48 6.2.3 工作和生活中的健康活动 . 50 6.2.4 对生活方式直接影响未来健康的认可度 . 52 6.3 长期护理保险 . 53 6.3.1 人口老龄化增加了对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 . 53 6.3.2 长期护理保险的支付意愿 . 56 6.3.3 阻碍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因素 . 58 6.4 金融素养 . 62 6.4.1 较高的金融素养有利于提高居民的退休准备 . 62 6.4.2 大力提高消费者的金融素养 . 62 6.5 智慧养老 . 63 6.5.1 智慧养老的概念 . 63 6.5.

6、2 发展智慧养老的建议 . 63 6.6 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 64 6.6.1 税延型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 . 64 6.6.2 税延型养老保险对提升居民退休准备的作用 . 64 7 建议 . 65 7.1 居民自身应做出的努力 . 65 7.2 政府可做出的改善. 65 7.3 雇主可做出的改善. 66 7.4 金融机构在产品与服务方面可做出的改善 . 66 8 附录 . 68 8.1 统计分析方法说明. 68 3 3 / 7070 1 摘要摘要:核心发现:核心发现 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来势猛,所以无论是从养老和医疗保障水平来看,还是从老龄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方面来看,我们

7、都尚未做好妥善的应对之策。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体系健全、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产业格局,居民、政府、企业以及金融机构都应当担负起自身需要承担的责任,避免出现养老准备不足的风险。 为了对中国居民退休准备的现状进行系统、科学、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与同方全球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从 2012 年起开始,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每年从全国抽取 2000 名受访者进行调查,至今已持续五年,发布了 5 期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年度调研报告。 2017 年度的调查报告从中国居民对退休生活的愿景和预期、中国居民的退休准备、中国居民的退休规划和相关专题研究等 4 个方面,阐述了中

8、国居民的退休准备现状,并针对居民个人、政府、雇主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1.1 退休愿景与预期:退休愿景与预期:新生活方式凸显,对未来信心回升新生活方式凸显,对未来信心回升 总体说来,中国居民的退休生活愿景和预期较为乐观。相比 2016 年来说,2017 年居民对退休愿景预期的新变化集中体现于新生活方式的凸显和对未来信心的回升: 对退休后继续工作、出国生活和创业等新型生活方式的追求,正在成为收入较高、身体状况较好的居民的新选择。居民的心态和对退休生活的愿景正在改变,“半退休”人群的广泛存在使更多的人正在将“机会”“兴奋”作为对退休生活联想的关键词,希望在退休后以多种多样的形式“

9、发挥余热”。 新生活方式自身的门槛也在逐渐降低,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升级”的不断进行,“旅游”和“发展新爱好”等基本需求已逐渐从“奢侈品”转变为“必需品”,也使高层次人群将对“游山玩水”“琴棋书画”的向往转变为对更丰富、更具挑战性的生活方式的追求。 随着 2017 年初经济开始回稳,居民对国家、个人的未来都有了更强的信心,2017 年度,44%居民认为未来 12 个月内中国经济会变好,显著高于 2016 年的 29%。同时,预期未来 12 个月内自身经济状况变好的居民比例也在回升, 2017 年的 46%高于上年度的 35%。 更多的居民对中国经济、个人财务以及未来退休生活持乐观态度

10、,对今后几代人的生活也保持有良好预期。 1.2 退休准备:退休准备:2017 退休准备指数回升退休准备指数回升 2017 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为 6.31,较 2016 年有了一定回升,主要原因是退休责任意识,财务规划认知水平,财务问题理解能力等均较去年有小幅上升,提升幅度最大的是取得期望收入的信心,几乎与 2015 年时的水平相当,表明人们对于未来收入的预期较好,对宏观经济的预期较为乐观,这一变化与 2017 年中国经济形势向好发展的趋势不无关系。另外,政府提出的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等发展战略,也让居民对经济发展前景恢复了信心。 4 4 / 7070 2017 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

11、在被调查的 15 个国家中排名上升,位居第 6,仍位于全球前列。 就退休准备指数的影响因素而言,地域、经济发达程度、工作状态、就业单位、收入、储蓄习惯、婚姻状况、子女数量都会影响到退休准备情况,具体来说: 全国各地区居民的退休准备指数存在较大差异,经济发达地区情况更好一些,如广东、山东、江苏、上海、北京等地,居民退休准备指数高达 6.35,远高于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地。 居民的退休准备与就业单位性质相关,政府管理机关和事业单位以及非营利组织的群体会有更好的退休准备,均高达 6.6,受访者对取得未来的期望收入有更高的信心,并且在退休储蓄方面也更加充分。 高阅历、高收入男性受访者的退休准备更为

12、充分;而像年龄,收入和性别等因素,对构成退休准备指数的所有指标均会产生影响。 婚姻状况和子女等因素会共同影响退休准备,已婚人士优于单身人士,但同居受访者的退休准备指数仅次于已婚群体,达到 6.13。这一变化我们可以理解为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可能会淡化婚姻的契约关系,而更在意实质的伴侣关系。无子女的受访者退休准备最差,但子女数量和退休准备指数二者并不存在确切的正相关关系。以上的因素都与受访者的责任意识相关,责任意识更强的群体会对自己的退休生活更负责任,准备得也会更加充分。 1.3 退休规划:退休规划:个人和企业个人和企业的的责任意识和努力均责任意识和努力均需需加加强强 中国居民的退休规划需要从财

13、务收入来源、 退休准备参与主体等多角度来综合衡量。 总体来看,与世界各国相比,中国居民退休收入各项来源所占比例较为均衡, 政府 40%,企业 25%, 个人 35%。其中,越接近退休的受访者对政府给予退休生活财务支持的期望越高。我们认为,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政府,都应当加强对退休规划关注: 对个人而言,个人、政府和企业是居民退休规划的参与主体,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尤为重要。居民个人的退休收入结构较为稳定, 主要依赖于存款和社会养老金, 收入来源的多元化有待增强。 对政府而言,民众对政府在养老金税收优惠、社会养老金贡献比例等政策改革方面抱有较强的期待。 对企业而言,企业普遍为员工提供了各种养老保障福

14、利,其覆盖面和多样性尚待加强。 居民退休收入的 60%来源于个人、家庭和企业,高于全球平均水平(54%),主要原因是中外养老保障体系的差异,中国居民更多依靠家庭养老。 70%以上的未退休工作者认为人寿保险是养老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出居民对商业养老保险市场增加产品供给的期待。 42%的受访者偏好一次性领取所有退休储蓄,远高于选择投资税收递延型养老工具的受访者(19%),表明递延养老金融工具亟待政策的支持,使 2017 年底个税递延商业养老保险的试点承担了人们的更多期待。 5 5 / 7070 1.4 专题研究:专题研究:居民需要具有居民需要具有资产资产保值保值、疾病保障与护理疾病保障与护理功

15、能功能的养老金融产的养老金融产品品 随着经济发展、个人收入水平以及财务规划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居民对于养老金融产品的认知与需求有了提高, 具有资产保值、 疾病保障与护理功能的养老金融产品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和需要。 整体来看,中国居民对退休后的保险产品有很大兴趣,并更为青睐具有资产保值和疾病保障功能的保险产品。与 2016 年结果稍有不同,选择比例最高的产品是疾病保障型产品和年金回报型产品,二者的选择比例均达到三成。其次,约有 14%的被调查者愿意选择长期护理保险。 中国居民更加看重养老金融产品中的增值服务,选择提供医疗服务和医院绿色通道等增值服务的养老金融产品的比例分别达到了 53%和 25%。

16、养老产品中的医疗保障服务受到关注。 随着中国居民预期寿命的提升,失能人口会不断增加,对长期照护的形式以及长期护理保险的接受程度有了稳定提升,约有五分之一的受访者称自己肯定会购买长期护理险。 年龄越大者越认为自己需要长期护理。在 20-69 岁的受访者中,认为自己有点可能需要长期护理的比例最大,其中在 40 岁以后,认为自己有可能或已经接受长期护理的比例不断增加,超过七成的 60 岁以上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可能会接受长期护理服务。 难以负担的长期护理费用不再是制约长期护理产品发展的最大障碍,而认为子女太忙、家内护理空间缺乏、远离长期护理机构等现实问题逐渐成为接受长期护理的主要障碍的比例分别达到了 4

17、9%、23%和 29%。这一方面反映出居民对商业化长期护理服务认可度和需求的提升与长期护理机构和人员缺乏难以提供服务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反映出居民依然偏好在家庭内接收长期护理或由家庭成员护理,养老观念以及对于长期护理的认知仍需要进一步改变。 高收入群体不购买长期护理保险的因素是认为自己能够依靠自身、家庭以及政府获得足够的退休保障,而低收入群体不购买长期护理保险的因素主要是认为缺乏必要性以及资金上的压力。 6 6 / 7070 2 项目背景及概况项目背景及概况 2.1 项目背景项目背景 近年来中国老龄化程度加剧,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经济增速放缓,中等收入陷阱的威胁依然存在,老年人的退休养老问题对整

18、个社会的压力不断加大。中国的老龄化问题表现出以下一些主要特征: 1)人口老龄化程度人口老龄化程度快速上升快速上升 近二十年来,中国老年人口占比不断攀升,老龄化问题加剧,老年人口抚养比持续攀升。最新统计数据表明,2016 年末我国大陆总人口为 138271 万人,其中 60 岁及以上人口为 23086 万人,占总人口的 16.7%,比 2010 年“六普”时上升了 3.44 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 0.57 个百分点;65 岁及以上人口为 15003 万人,占总人口的 10.8%,比 2010 年“六普”时上升了 1.93 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 0.32 个百分点。 图图 2.1 老年人口抚养

19、比逐步攀升老年人口抚养比逐步攀升 注:老年人口抚养比=65 岁以上人口数/15-64 岁人口数 由于低生育率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我国人口年龄金字塔受到了底部“老龄化”与顶部老龄化的“夹击”,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从“少年中国”到“银发中国”,我们仅用了 18 年(19811999 年)时间,而西方国家的“变老之路”一般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来势之猛、速度之快是十分惊人的。 2)老龄化发展不平衡老龄化发展不平衡 我国地域辽阔,地区间人口分布不均。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梯次分布,中东部发达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要高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此外,城乡人口老龄化倒置现象严重。随着

20、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大量青壮年流入城市,在减缓城市老龄化的同时,加剧了农村事实上的老龄化程度。 从城乡角度看, 2000 年 65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乡村比城市高 0.82 个百分点、比镇高 1.50 个百分点。到 2014 年,65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乡村比城市高 2.60 个百分点、比镇高 2.63个百分点,城乡差距明显扩大。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的现象与城镇化进程密切相关。 7 7 / 7070 图图 2.2 中国中国 2000 年就已经跨入老龄化门槛年就已经跨入老龄化门槛 3)高风险老年家庭增加,养老需求激增高风险老年家庭增加,养老需求激增 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

21、果显示,2015 年,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致为4063 万人,占老年人口的 18.3%。国家卫计委发布的数据显示,至 2015 年,我国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突破 1 亿人;独居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近 10%,仅与配偶居住的老人占 41.9%。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披露,2012 年,全国失独家庭已达 100 万个,而且正以每年 7.6 万个家庭的数量持续增加;全国约有 2300 万老年人属于贫困和低收入者;农村留守老年人达 5000 万人。高风险老年家庭的迅速增加,必将放大社会风险,扩大养老保障需求。 4)养老金入不敷出,基金运行压力逐年加大)养老金入不敷出,基金运行压力逐年加大

22、综观世界其他人口老龄化国家,基本都是在物质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是“先富后老”。中国则是典型的“未富先老”。2000 年我国步入老龄社会时,人均 GDP 仅为 856 美元,物质财富积累相当不足,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国家并没有足够的财力来应对老年人口的迅速扩增带来的诸多问题。 根据财政部公布的2015 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决算报告显示,2015 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 26554 亿元,比上年增加 3281 亿元,增长 14.1%;支出 23092 亿元,比上年增加 3295亿元,增长 16.6%,支出的增幅高于收入的增幅。除此外,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有 389

23、3 亿元来自财政补贴。若剔除财务补助,2014 年的收入仅为 22661 亿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已经进入入不敷出的阶段。 8 8 / 7070 0500000002500030000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01320142015基本养老金支出基本养老保险收入 图图 2.3 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已面临入不敷出的困境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已面临入不敷出的困境 注:基本养老金包含企业职工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情况 2.2 项目概况项目概况 2.2.1 项目的提出项目的提出 为科学系统地了解人们对未来退休生活的准备状态, 201

24、2 年荷兰全球人寿保险集团荷兰全球人寿保险集团启动了退休准备指数调研项目,调查范围主要在欧洲、北美等地区。从 2013 年开始,中国作为亚洲最主要的国家之一被纳入调研范围。调研通过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和无锡等五所城市进行抽样,发放了问卷 1000 多份。2014 年,中国区的调研范围进一步扩大,覆盖了除西藏、香港和台湾以外的全部 31 个省、市、自治区,样本数量也增加到了 2000 个,由 1800 名在职人员和 200 名已退休人员构成。2016 年的调研范围集中在内地,不再对澳门展开调研,但覆盖了西藏自治区,囊括了中国内地 31 个省、市、自治区。 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是荷兰全

25、球人寿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成果的一部分。由同方全球同方全球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联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根据著名调研公司Cicero Consulting 通过互联网平台实施的问卷调查回收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撰写而成。 2.2.2 调查对象、内容及目标调查对象、内容及目标 本次调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科学系统地了解中国居民对退休准备的预期及其采取的行动,调查对象来自中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的 2000 名居民,调查采用了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 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受访者对退休准备的认知、预期、态度以及已经或即将采取的行

26、动,受访者对雇主提供福利的认知,对延迟退休和长期护理等问题的看法等,具体分为以下几部分: 9 9 / 7070 (1) 受访者对经济发展、自身受访者对经济发展、自身财务状况和退休生活的预期。财务状况和退休生活的预期。受访者对自身未来财务状况和国家未来经济状况的看法,对退休后的经济来源、退休生活年数、退休方式的预期。 (2) 对待退休生活的态度。对待退休生活的态度。受访者对待退休生活的态度,例如: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期待的,还是恐惧的。 (3) 退休准备指数退休准备指数综合反映居民在退休准备认识和退休准备行动方面的指数。综合反映居民在退休准备认识和退休准备行动方面的指数。这个指数是在引入受访

27、者对退休准备的认知能力、理解水平、计划完备度、退休收入变化、准备方式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根据相应的权重和相互关系,计算出来的。 (4) 退休收入来源。退休收入来源。受访者的退休收入来源、理财方式。 (5) 退休收入责任。退休收入责任。受访者对退休收入责任的认识,即退休责任应该如何在个人、家庭、企业和政府之间进行分配的认知情况。 (6) 雇主提供的福利及服务。雇主提供的福利及服务。中国雇主为其职工提供的养老金福利和其他职业福利情况,以及职工对雇主提供的福利和服务的预期。 (7) 退休理财计划。退休理财计划。退休储蓄与支出的情况、退休储蓄的信息与建议的来源、对退休理财产品的希望和建议。 (8) 养

28、老危机感与对外依赖性。养老危机感与对外依赖性。受访者在多大程度上对养老产生了危机感,对外部(来自政府、雇主、子女等方面)支持的依赖性有多强。 (9) 中国居民是否已经开始了对退休生活的合理规划。中国居民是否已经开始了对退休生活的合理规划。 如果已经开始, 又是从哪些方面着手的,购买了什么样的理财产品;如果还没有开始,他们又有哪些理财方面的预期和需求。 (10) 影响对退休计划的认识与行动的因素。影响对退休计划的认识与行动的因素。哪些因素影响了受访者对退休准备的认识和所采取的行动。 本次调研的最终目的是:针对中国居民在退休准备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针对中国居民在退休准备方面的现状

29、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为政府制定和建议,为政府制定和完善完善相应的养老保险制度相应的养老保险制度与政策与政策、企业了解员工的退休生活需求并据此制定、企业了解员工的退休生活需求并据此制定和和完善完善员工福利计划、员工福利计划、个人制定个人制定和完善科学合理和完善科学合理的退休的退休养老计划养老计划提供参考。提供参考。 2.2.3 问卷的设计问卷的设计 本次调研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在荷兰全球人寿保险集团设计的全球退休准备指全球退休准备指数调查问卷数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中国居民养老准备的现实情况,进行了适应本土化的修改,形成了既能体现

30、中国居民退休准备专属特色、又能与全球退休准备指数调查问卷进行横向比较的“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共包括 9 个方面: (1) 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主要居住地、工作状态、年收入、婚姻状况、子女、学历、受雇单位类型、职位等; (2) 对未来经济和财务状况的预期, 包括: 对一年后中国经济和受访者自身的财务状况的预期; (3) 对退休生活的感性愿望和理性预期,包括:退休生活的设想、如何取得退休后的经济支持、(预期)退休年龄、(预期)退休后生活年限、对今后退休者情况的简单预期等; (4) 退休准备情况,包括:访者在多大程度上认为应对自己在财务方面的退休计划负责、对其在退休计划

31、的认识水平进行自我评估、退休计划的实际制定情况等; 1010 / 7070 (5) 退休储蓄的动机,包括:受访者为退休进行储蓄的原因和措施、阻碍其为退休而储蓄的障碍、与金融危机的关联等; (6) 为退休生活所购买的金融理财产品,包括:产品的种类、选择的原因、相关信息来源、预期收益、预期收益可持续的时间等; (7) 政府和雇主责任,具体指在受访者看来,政府和雇主应该在帮助其步入退休生活这个过程中所应承担的责任; (8) 受访者预期的退休储蓄的支出方式; (9) 对延迟退休、长期护理等问题的看法(中国区专有)。 2.2.4 施测过程施测过程 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查问卷先由专业调研公司 Cicer

32、o Consulting 植入问卷调查系统,通过互联网呈现给受访者,由受访者在线独立填写。这次调查共分层抽取了 2000 个样本,样本分别来自中国 22 个省(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4 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5 个自治区(广西、内蒙古、宁夏、新疆、西藏),共计 31 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在职职工约占 90%(含全职、兼职、半退休,不包括学生、无业人员、自由职业者、家庭主妇等),退休者约占 10%。在性别构成上,男性和女性受访者各一半。 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 2000 份

33、,所获样本的基本情况如下: (1) 年龄分布较平均,年轻人较多,几乎所有年龄段的受访者都超过了 100 人,平均年龄 42岁,详见图 2.4; (2) 性别分布均衡,男女比例接近 1:1,详见图 2.5; (3) 教育背景主要为大学本科,72%以上为大学本科,专科占 8%,高中及高中以下为 11%;详见图 2.6。 (4) 家庭年收入均值为 23840.16 美元,中位数为 14804.78 美元,详见图 2.7; (5) 职位以工薪阶层为主体,“中级管理人员”和“初级管理人员”分别占 41%、40%,其次为“高级管理人员”(10%)和“熟练体力劳动者”(5%)等,详见图 2.8; (6) 样

34、本取自 31 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样本数量抽取最多的是北京、上海,最少的是青海、海南,详见图 2.9。 1111 / 7070 图图 2.4 样本年龄分布样本年龄分布 图图 2.2.5 5 样本样本性别性别分布分布 图图 2.2.6 6 样样本本学历学历分布分布 图图 2.2.7 7 样本样本家庭年收入家庭年收入分布分布 图图 2.2.8 8 样本职位分布样本职位分布 1212 / 7070 图图 2.2.9 9 样本区域分布样本区域分布 3 中国居民的退休生活愿景和预期中国居民的退休生活愿景和预期 3.1 退休生活愿景退休生活愿景 3.1.1 退休生活的联想:总体乐观,财健并重,半退休者发挥余

35、热退休生活的联想:总体乐观,财健并重,半退休者发挥余热 为了解中国居民对退休后生活的预期,我们在文献分析和个案访谈的基础上,在问卷中列出了一系列与中国居民退休生活密切相关的词汇,让受访者依据最容易联想到的程度,从中选出三个词汇。其中,积极性词汇包括“自由、机会、悠闲、享乐、兴奋”等,消极性词汇包括“贫困、无安全感、孤独、身体状况欠佳、依靠他人、疲倦、遥远、无聊”等。根据这些词汇被受访者选中的频率进行制图和词云分析,得到以下结果: 图图 3.1 3.1 20172017 年年对退休生活的联想对退休生活的联想 1313 / 7070 从图 3.1 就居民对退休生活联想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积极性词

36、汇出现频率较高, 其中“悠闲悠闲”位居第一位,“自由自由”、“享乐享乐”分列二、三位。相比而言,消极性词汇出现的频率相对较低,频率最高的三个词依次为“身体状况欠佳身体状况欠佳”、“孤独孤独”和“无聊无聊”,表现了对身体健康身体健康和精神生活精神生活方面的担忧。总体而言,和前两年调查结果相似,居民对退休生活的预期依然是非常积极乐观的。 为了分析不同群体对退休生活联想的差异,我们分析了退休生活关键词频率与健康状况和收入之间的关系,见图 3.2。 图图 3.2 2017 年年对退休生活联想与健康(左)、收入(右)之间的关系对退休生活联想与健康(左)、收入(右)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悠闲”“

37、自由”“享乐”等正面关键词出现的频率,与健康状况和收入均呈显著正相关;而负面关键词中,除“身体状况欠佳”一词与健康状况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外,“孤独”、“无聊”出现的频率与健康、收入在总体上虽也呈负相关,但相关系数不如正面关键词那样显著。可见,在对退休生活的联想中,正面联想比负面联想更容易受到居民自身健康状况在对退休生活的联想中,正面联想比负面联想更容易受到居民自身健康状况与收入的影响与收入的影响。 图图 3.3 2017 年年对退休生活联想的对比(左为未退休者和已退休者,右为半退休者和已退休者)对退休生活联想的对比(左为未退休者和已退休者,右为半退休者和已退休者) 根据受访者目前的工作状

38、态,我们将他们分为已退休者、半退休者和未退休者。由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已退休者和未退休者在选择积极性词汇和消极性词汇时的频率在整体上基本一致,可以认1414 / 7070 为两者之间差异不大,这表明未退休未退休者对未来的退休生活有着相对准确的预期者对未来的退休生活有着相对准确的预期。但对半退休者进行分析时我们却发现,半退休者对退休生活的联想和未退休、已退休的居民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对于半退休者而言,“自由”、“悠闲”、“享乐”出现的频率都比未退休和已退休的居民小,而值得注意的是“机会”、“兴奋”出现的频率却比未退休和已退休者高了很多。这表明,虽然半退休者中包含了很多在退休前几年“退居二线”的职工,

39、但退休后再被继续“返聘”或者与其他形式“发退休后再被继续“返聘”或者与其他形式“发挥余热”的居民正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挥余热”的居民正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他们本身希望退休后能多做一些事情,不愿意只过“悠闲、自由、享乐”的退休生活,而更希望抓住机会,在退休后获得新的成就。 3.1.2 退休愿景:旅游退休愿景:旅游+陪伴陪伴+爱好,健康情况影响“体力活”爱好,健康情况影响“体力活” 我们通过对居民退休生活愿景的调查,了解居民退休后最想做的事情,探究当前居民退休生活模式的发展趋势。 图图 3.4 2017 年年退休后最想做的事退休后最想做的事 图 3.4 总结了受访者关于退休后最重要愿景的表述。受访者

40、最重要的退休生活愿景是“旅游旅游”(70%)、“陪伴亲友陪伴亲友”(65%)和“发展新的爱好发展新的爱好”(54%),这与他们对退休生活联想的描述是一致的。同时还可以看到,受访者对学习、工作和创业等有助于未来发展或具有开拓意义的事物并不热衷,他们更偏好稳定、享受型的退休生活。 与前文相同,为了了解居民退休愿景与健康程度和收入水平的关系,我们将不同健康程度、收入水平群体的生活愿景单独列出,选取了出现频率最高的三个关键词“旅游”、“陪伴亲友”和“发展新的爱好”进行统计,结果如图 3.5 所示。 1515 / 7070 图图 3.5 2017 年年退休生活愿景与健康(左)、收入(右)之间的关系退休生

41、活愿景与健康(左)、收入(右)之间的关系 与往年不同,在今年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旅游”、“陪伴亲友”和“发展新的爱好”这三个愿景并没有与健康、收入产生显著的相关性。究其原因我们认为,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消费的的升级升级,旅游和新爱好等已经由“奢侈品”变成“必需品”,旅游和新爱好等已经由“奢侈品”变成“必需品”,居民对消费升级的需求已不再受制于收入水平,甚至也因服务业的迅速发展而不再受制于健康状况。 图图 3.6 2017 年年工作、创业、出国愿景与健康(左)、收入(右)之间的关系工作、创业、出国愿景与健康(左)、收入(右)之间的关系 除了旅游、陪伴亲友和

42、新的爱好之外,我们对居民退休生活愿景中的其他一些关键词也进行了分析。发现,对于工作、创业和出国的愿景,健康状况和收入水平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对于工作、创业和出国的愿景,健康状况和收入水平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由于工作、创业或者出国都需要较多的体力和精力,其中出国和创业也需要一定的资金成本,因此这些“体力活”会受到健康、收入状况的影响,还不能在消费升级后被消除。 为了了解居民退休愿望的实现情况,我们同样将样本分为未退休者、半退休者和已退休者,对他们退休后正在体验的或曾经体验到的相关经历进行了统计,结果如图 3.7 所示: 1616 / 7070 图图 3.7 2017 年年退休愿景的实现情况退休愿景

43、的实现情况 我们发现, 在退休愿景方面, 未退休者与已退休者对各个关键词的期待也呈现基本一致的状况,表明了未退休者对退休生活的理性预期;而半退休者对“旅游”、“陪伴亲友”、“发展新的爱好”的选择频率依然显著低于已退休者和未退休者,而更倾向于选择工作、出国、创业等,这进一步说明了半退休者希望“发挥余热”的特性。 3.1.3 对退休年龄和退休后寿命的预期较为乐观对退休年龄和退休后寿命的预期较为乐观 为缓解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养老负担,很多国家采取了延迟退休年龄的措施。近年来,我国针对法定退休年龄偏低的情况,提出了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面对新的退休政策,我们调查了受访者对自己未来退休时间的预期

44、,包括预期退休年龄,预期退休后的生活年数及预期寿命,以便为进一步了解退休准备情况奠定基础。 图图 3.8 2017 年年预期退休年龄预期退休年龄 我们首先对居民的预期退休年龄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 3.8 所示。绝大部分(82.55%)未退休受访者期望自己在 41 至 60 岁之间退休,其中 22.11%的未退休者希望自己在 41 至 50 岁之间退休。总体来看,未退休受访者平均预期退休年龄为 56.53 岁,相比于去年的 56.04 岁和前年的 55.54 岁,1 17 7 / 7070 正在以稳定的速度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受访者中预期 65 岁及以上退休的比例为 12.11%,而 2016年

45、为 9.61%,2015 年为 4.89%,这表明随着国家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逐渐推出,越来越多的居民开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接受更晚一些时间退休,延迟退休政策的影响力逐渐显现始接受更晚一些时间退休,延迟退休政策的影响力逐渐显现。 接下来,我们调查了受访者预期退休后生活年数,并将其与预期退休年龄相加,得到受访者的预期寿命。 图图 3.9 2017 年年预期退休年龄和退休生活年数预期退休年龄和退休生活年数 如图 3.9 所示, 随着年龄的增长, 受访者对自身寿命的预期越乐观, 表现为“预期退休年龄(蓝色部分)+预期退休生活年数(黄色部分)”越来越高。对受访者的预期寿命进行加权平均得到的主观预期寿命均值

46、为85.2岁, 与去年持平。 结合2016年国家卫计委公布的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6.34岁来看,受访者对自己寿命的预期受访者对自己寿命的预期依然依然非常乐观,大大超过国民的实际平均寿命非常乐观,大大超过国民的实际平均寿命。这也启示我们,在医疗、养老等社会条件尚十分有限的条件下,居民如何为退休后的健康生活做好准备,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 1818 / 7070 3.2 退休生活信心退休生活信心 3.2.1 退休生活信心总体较足退休生活信心总体较足 图图 3.10 2017 年年未退休者和已退休者对退休生活的信心程度未退休者和已退休者对退休生活的信心程度 如图 3.10 所示,我们调查了未退休者和

47、已退休者对退休后过上舒适满意生活的信心,并进行了比较。从图中可以看到,未退休者和已退休者对退休后过上舒适满意生活的预期基本一致,其中分别有 46%和 43%的受访者对过上满意生活表示很有信心甚至极有信心, 但也分别有 15%和 17%的受访者对此表示不是很有信心,甚至毫无信心。 相比未退休者而言,很可能是因为对退休生活有了更深了解和体验的原因,已退休者在“极有相比未退休者而言,很可能是因为对退休生活有了更深了解和体验的原因,已退休者在“极有信心”的信心”的比例上略逊一筹比例上略逊一筹。但对“很有信心”、“有一点信心”、“不是很有/毫无信心”来说,两者之间的差别均不大。已退休者对退休生活的信心相

48、对略趋保守,可能是由于其财务状况已相对稳定,面临的不确定性较小所导致的。 3.2.2 经济向好,居民对退休生活的信心正在回升经济向好,居民对退休生活的信心正在回升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将未退休者和已退休者对退休生活的信心与 2016 年进行了比较。 1919 / 7070 图图 3.11 未退休者对退休生活的信心程度对比(未退休者对退休生活的信心程度对比(2014-2017) 如图 3-11 所示,与 2016 年相比,未退休者选择“很/极有信心”的人数上升了 5.05 个百分点;而选择“毫无/不是很有信心”的人数下降了 5.33 个百分点,且已经低于 2015 年的水平。这表明,未退休者对退休

49、生活的信心相比去年有明显未退休者对退休生活的信心相比去年有明显提升提升,持积极态度的人数增加。通常,经济环境和政策的变化,会对未退休者对退休生活的信心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我们推测,造成上述信心变动的原因可能包括:经济增速的回稳对居民整体信心产生了正面影响,商业养老保险的迅速发展增添了年轻人未来的养老选择等。 图图 3.12 已退休者对退休生活的信心程度对比(已退休者对退休生活的信心程度对比(2014-2017) 如图 3.12 所示,与 2016 年相比,已退休者选择“很/极有信心”的人数上升了 4 个百分点;选择“毫无/不是很有信心”的人数也上升了 5 个百分点。与未退休者不同的是,已退休者对

50、退休生已退休者对退休生活的信心比去年更趋于分化活的信心比去年更趋于分化,持积极或消极态度的人数均有不同程度上升,持中立态度选择了“有一点信心”的人减少。这说明,已退休者由于已进入退休生活阶段,面临的确定性较大,因而相比2020 / 7070 未退休者,已退休者更能够确定自己的退休生活状态是很好还是很差,选择“很已退休者更能够确定自己的退休生活状态是很好还是很差,选择“很/极有信心”和“毫极有信心”和“毫无无/不是很有信心”的比例也就上升了不是很有信心”的比例也就上升了。 3.2.3 退休前与退休后相比信心过高,风险事件难预期退休前与退休后相比信心过高,风险事件难预期 我们还调查了已退休者目前的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2017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70页).pdf)为本站 (微笑泡泡)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