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报告(2018)(40页).pdf

编号:9714 PDF 40页 2.99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报告(2018)(40页).pdf

1、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报告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报告 (2018) 清华大学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 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 亿邦动力研究院 2019 年 5 月 联合发布联合发布 前 言 2018 年,各地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支撑体系逐渐完善,市场 规模持续增长,与传统产业融合程度不断加深,跨境电商、农村电商等创 新商务创新模式持续快速发展。 为准确、客观反映我国各省份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与水平、比较优势 及发展潜力,电子商务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有关单位,编制并定期发布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报告。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报

2、告(2018)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 2018 年我国电子商务主要成就;第二部分: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测评结果 与排名情况;第三部分: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及建议。希望通过本报告,为 各省份政府相关部门有效推进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全国省级行政区域电子商务指数测评结果 示意图 目目录录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20182018 年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成就年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成就.1 1 一、电子商务规模影响持续扩大.1 二、电子商务支撑体系逐渐完善.3 三、电子商务法制环境不断健全.5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测评结果与排名情况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测评结果与排名情况.6 6 一、全国省

3、级行政区域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测评结果.6 二、全国省级行政区域电子商务分项指数测评结果.9 三、区域结构分析.18 四、电子商务销售品类地图.28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及建议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及建议. 3131 一、趋势与问题.31 二、总结与建议.32 附录附录指数核算方法指数核算方法.3434 1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2018 年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成就年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成就 一、电子商务规模影响持续扩大一、电子商务规模影响持续扩大 (一)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一)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 30 万亿元万亿元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 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 31.63 万亿元

4、,同比增长 8.5%,如图 1-1 所示。其中,商品、服务类电子商务交易额 30.61 万亿元,增长 14.5%。 图图 1-12011-2018 中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中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网上零售额保持增长、占社零总额比重持续提升(二)网上零售额保持增长、占社零总额比重持续提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 年全国网上零售额 90065亿元,比上年增长 23.9%, 如图 1-2所示。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为 70198亿元,同比增长 25.4%,占社会消 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提升至 18.4%,较上年增长 3.4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同期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 16.

5、4个百分点;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19867亿元,同比增长 18.7%。 2 图图 1-2 2011-2018 年中国网上零售交易规模年中国网上零售交易规模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三)跨境电子商务持续发力(三)跨境电子商务持续发力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8年通过海关跨境电子商务管理平台零售进出口商品总额 1347 亿元,同比增长 50%,如图 1-3 所示。其中,出口 561.2 亿元,同比增长 67%; 进口 785.8 亿元,同比增长 39.8%。 与此同时,跨境电商领域的品牌出海、综试区建 设等尝试也标志着跨境电商迈向升级发展的新阶段。 图图 1-3 2015-2018 年跨境电子商

6、务零售进出口总额年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总额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3 (四)电子商务就业规模日益壮大(四)电子商务就业规模日益壮大 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速,带动了更多人从事电子商务相关工作。据电 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测算,2018 年,中国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达 4700万人,同比增长 10.6%,如图 1-4 所示。 图图 1-4 2014-2018 年中国电子商务就业规模年中国电子商务就业规模 数据来源: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测算 二、电子商务支撑体系逐渐完善二、电子商务支撑体系逐渐完善 (一)电子商务

7、支付保持高速增长(一)电子商务支付保持高速增长 网络支付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8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 况数据显示,2018 年非银行支付机构处理网络支付业务 5306.1 亿笔,金额 208.07 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85.05%和 45.23%,如图 1-5所示。 4 图图 1-5 2013-2018 年中国非银行支付机构发生的网络支付金额年中国非银行支付机构发生的网络支付金额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二)快递业务量持续增长(二)快递业务量持续增长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18 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达到 507.1 亿件, 同比增长 26.6%。其中,同城业

8、务量累计完成 114.1 亿件,同比增长 23.1%;异地业务 量累计完成 381.9 亿件,同比增长 27.5%;国际/港澳台业务量累计完成 11.1 亿件,同 比增长 34%。如图 1-6 所示。 图图 1-6 2011-2018 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 数据来源:国家邮政局 5 三、电子商务法制环境不断健全三、电子商务法制环境不断健全 2018 年 8 月 31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以下简称电子商务法),2019 年 1 月 1 日正式 实施。作为我国首部电子商务领域综合性法律,电子商务法的出台标志着

9、中国电 子商务进入历史发展新阶段。 随着我国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海关也与时俱进,积极尝试跨境贸易综试区、自 贸区、保税仓等跨境电商新模式的新服务体系建设。2018 年 2 月,中国海关正在牵头 制定跨境电商标准框架,作为世界海关跨境电商监管与服务的首个指导性文件, 为跨境电商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6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测评结果与排名情况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测评结果与排名情况 一、全国省级行政区域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测评结果一、全国省级行政区域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测评结果 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旨在从发展规模、成长潜力、应用渗透、支撑环境四个方面全 面考察各省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不仅关注电子

10、商务既有的发展规模,同样重视各省电 子商务的发展潜力、对传统经济的影响程度以及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 2018 年全国省级行政区域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测评结果如表 2-1所示: 表表 2-1 2018 年各省级行政区域电子商务年各省级行政区域电子商务发展发展指数指数测评结果测评结果 排名排名省份省份2018 年电子商务发展指数年电子商务发展指数 1 广东广东65.60 2 浙江浙江52.62 3 北京北京45.84 4 上海上海38.87 5 江苏江苏33.05 6 山东山东32.58 7 福建福建31.44 8 四川四川29.86 9 安徽安徽27.83 10 陕西陕西25.73 11 湖南湖南2

11、5.66 12 河南河南25.22 13 重庆重庆24.67 14 湖北湖北24.64 15 江西江西23.62 16 河北河北22.24 17 天津天津20.26 18 西藏西藏19.81 19 宁夏宁夏19.47 20 吉林吉林19.33 21 海南海南18.59 22 山西山西18.48 23 贵州贵州18.46 24 云南云南18.31 25 青海青海18.08 26 辽宁辽宁17.22 27 内蒙古内蒙古17.02 28 黑龙江黑龙江16.72 29 广西广西16.26 7 30 新疆新疆15.17 31 甘肃甘肃12.85 (一)梯度划分(一)梯度划分 广东、浙江、北京、上海、江苏

12、五个省份仍保持领先优势,是我国电子商务发展 的先导省份。山东、福建、四川、安徽四个省份电子商务优势逐渐形成,属于我国电 子商务发展的第二梯队。黑龙江、广西、新疆、甘肃四个省份电子商务仍有较大发展 空间,是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潜力省份。其余省份的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处于中等位 置,是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中坚力量。 (二)名次变化(二)名次变化 20152018 四年间各省名次变化如表 2-2 所示。四年中的名次变化呈现出以下共 同规律:排名靠前的省份名次变化小,而排名中间与靠后的省份名次变动相对较大。 与 2017 年相比,各省排名变化不大,仅五省名次变化超过 5 位。广东、浙江、北京、 上海、江苏五省

13、名次未发生变化,仍保持着前五名的位置,优势明显。 (三)均衡水平(三)均衡水平 图 2-1 反映了各省电子商务发展指数与平均水平的对比情况。2018 年共有 10 个省 份的电子商务发展指数高于平均值,省份数量高于 20142017 年。同时,对比 2017 年与 2018 年电子商务发展指数的方差可知,2018 年,各省电子商务发展指数的差异 水平降低,说明各省间电子商务发展差距有缩小态势。 图图 2-1 各省份电子商务发展指数各省份电子商务发展指数与平均值关系与平均值关系 8 表表 2-2 各省级行政区域电子商务各省级行政区域电子商务发展发展指数指数名次变化名次变化 省份省份2015 名次

14、变化名次变化2016 名次变化名次变化2017 名次变化名次变化2018 名次变化名次变化 广东广东 - 浙江浙江 1- - 北京北京 111- 上海上海 -13- 江苏江苏 -22- 山东山东 1122 福建福建 112- 四川四川 43 82 安徽安徽 121- 陕西陕西 10315- 湖南湖南 5- 23 河南河南 3643 重庆重庆 3542 湖北湖北 26 43 江西江西 8-137 河北河北 2325 天津天津 65 12 西藏西藏 6947 宁夏宁夏 4745 吉林吉林 1442 9 海南海南 51242 山西山西 5684 贵州贵州 12712 11 云南云南 112104 青

15、海青海 33312 辽宁辽宁 21 51 内蒙古内蒙古 33111 黑龙江黑龙江 6513 广西广西 65 21 新疆新疆 8714 9 甘肃甘肃 9873 二、全国省级行政区域电子商务分项指数测评结果二、全国省级行政区域电子商务分项指数测评结果 (一)规模指数(一)规模指数 规模指数反映各省电子商务的发展规模,主要考察各省电子商务交易额、网络零 售额、有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数等指标。2018 年各省规模指数测评结果如表 2-3 所 示。 表表 2-3 2018 年各省级行政区域年各省级行政区域规模规模指数指数测评结果测评结果 排名排名省份省份2018 年年规模规模指数指数 1广东广东100.0

16、0 2浙江浙江61.62 3北京北京58.22 4上海上海50.28 5江苏江苏48.36 6山东山东46.28 7四川四川24.40 8福建福建24.29 9安徽安徽21.91 10湖北湖北20.25 11河南河南19.95 12湖南湖南15.90 13河北河北14.61 14重庆重庆14.38 15江西江西11.28 16陕西陕西11.25 17天津天津9.76 18辽宁辽宁8.64 19云南云南7.38 20贵州贵州7.25 21广西广西6.67 22内蒙古内蒙古4.80 23山西山西4.66 24吉林吉林3.40 25黑龙江黑龙江3.05 26甘肃甘肃3.02 27新疆新疆2.54 2

17、8海南海南2.37 29宁夏宁夏1.05 10 30青海青海0.42 31西藏西藏0.00 各省电子商务的规模指数呈现如下特征: 首先,广东、浙江、北京、上海、江苏五省继续领先全国,规模优势明显且稳 固。同时,综合近几年各省电子商务发展情况发现,除去上述五省外,山东、四川、 福建、安徽等省份电子商务规模也处于全国前列。同时,规模指数排名靠后的省份主 要集中在西北地区,追赶力度有限。 其次,表 2-4 显示了 20152018 各省规模指数的名次变化,可以看出规模指数排 名变化不大,所有省份的名次升降均在 5名以内。 表表 2-4 各省级行政区域各省级行政区域规模规模指数指数名次变化名次变化 省

18、份省份2015 名次变化名次变化2016 名次变化名次变化2017 名次变化名次变化2018 名次变化名次变化 广东广东- 浙江浙江- 北京北京-2-2 上海上海-23- 江苏江苏-2 山东山东-22- 四川四川321- 福建福建1- 安徽安徽-1 湖北湖北-1-1 河南河南-2- 湖南湖南44-1 河北河北-1 重庆重庆-21- 江西江西1412 陕西陕西5231 天津天津1111 辽宁辽宁234- 云南云南222- 贵州贵州1111 广西广西1-11 内蒙古内蒙古1112 山西山西5521 吉林吉林3-31 11 黑龙江黑龙江-211 甘肃甘肃-121 新疆新疆-11- 海南海南-1- 宁

19、夏宁夏-1- 青海青海- 西藏西藏- (二二)成长指数成长指数 成长指数反映电子商务发展前景,主要通过增长率考察各省在电子商务交易、网 络零售、有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等方面的表现。2018 年各省成长指数测评结果如表 2- 5 所示。 表表 2-5 2018 年各省级行政区域年各省级行政区域成长成长指数指数测评结果测评结果 排名排名省份省份2018 年年成长成长指数指数 1陕西陕西68.38 2宁夏宁夏68.29 3西藏西藏66.01 4重庆重庆64.18 5湖南湖南63.97 6四川四川63.30 7吉林吉林62.15 8江西江西61.54 9青海青海60.66 10安徽安徽59.21 11山

20、西山西57.67 12云南云南54.70 13黑龙江黑龙江53.40 14河南河南52.83 15新疆新疆52.21 16贵州贵州51.29 17海南海南51.26 18内蒙古内蒙古49.95 19湖北湖北46.76 20广西广西46.06 21天津天津44.45 22河北河北44.43 23辽宁辽宁40.51 24甘肃甘肃39.92 25山东山东35.58 12 26福建福建33.48 27广东广东24.65 28北京北京21.56 29上海上海20.22 30江苏江苏14.71 31浙江浙江11.94 各省电子商务成长指数呈现如下特征: 首先,潜力指数是各省电子商务预期情况的反映,因此,该

21、指数是所有分项指数 中波动最大的。表 2-6 显示了 2015年2018 年成长指数的排名变化,可以看出,每个 省份的排名均有较大程度的变化。 其次,2018 年成长指数排名上升较快的省份包括吉林、黑龙江、湖北、湖南等。 一些电子商务规模优势不明显的省份开始发力,实现了电子商务的相对快速发展。 最后,在规模方面具有稳定优势的省份,2018 年成长指数排名落后。虽然电子商 务规模到达一定体量后,增速放缓是必然趋势,但该现象也说明,领先省份需要积极 寻找新电子商务模式,才可获得新电子商务增长点,保持本省电子商务持续快速发 展。 表表 2-6 各省级行政区域各省级行政区域成长成长指数指数名次变化名次

22、变化 省份省份2015 名次变化名次变化2016 名次变化名次变化2017 名次变化名次变化2018 名次变化名次变化 陕西陕西1012135 宁夏宁夏121845 西藏西藏6277 重庆重庆575- 湖南湖南131118 四川四川1221175 吉林吉林201713 江西江西164107 青海青海4618 安徽安徽7621 山西山西181286 云南云南31811- 黑龙江黑龙江159312 河南河南4342 新疆新疆2015-7 贵州贵州23171414 海南海南5510- 13 内蒙古内蒙古911315 湖北湖北1211510 广西广西3527 天津天津171017 河北河北2151 辽

23、宁辽宁265- 甘肃甘肃2124146 山东山东4131 福建福建1777 广东广东11531 北京北京122776 上海上海42111 江苏江苏133182 浙江浙江26251- (三)渗透指数三)渗透指数 渗透指数反映电子商务对传统经济发展的影响,与信息化渗透概念有所区别。主 要考察网络零售额、有电子商务活动企业数等内容对传统经济的渗透水平,并同时考 察了各省跨境电商、农村电商的相应情况。2018年各省渗透指数测评结果如表 2-7所 示。 表表 2-7 2018 年各省级行政区域年各省级行政区域渗透渗透指数指数测评结果测评结果 排名排名省份省份2018 年年渗透渗透指数指数 1浙江浙江87

24、.29 2广东广东52.17 3福建福建42.82 4北京北京38.54 5上海上海36.70 6江苏江苏34.35 7山东山东19.01 8海南海南16.39 9安徽安徽15.80 10河北河北15.35 11江西江西13.28 12湖北湖北13.08 13西藏西藏12.79 14湖南湖南12.17 15四川四川11.56 16河南河南10.82 14 17天津天津10.78 18贵州贵州10.65 19陕西陕西10.02 20重庆重庆9.68 21云南云南7.73 22青海青海6.91 23广西广西6.66 24甘肃甘肃6.53 25内蒙古内蒙古6.02 26宁夏宁夏5.19 27山西山西

25、3.03 28吉林吉林2.20 29辽宁辽宁1.80 30黑龙江黑龙江1.68 31新疆新疆0.85 各省电子商务渗透指数呈现如下特征: 首先,浙江、广东、福建、北京、上海五省渗透指数排名全国前五。其中,福建 为 2018 年新进入前五省份。2018 年,福建将“推动电商与传统产业融合,促进闽货 上行”作为重点推进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福建省体育用品类、家居类网络销售额 分别居全国第 2、3位,服装、鞋帽等针纺织品类、日用品类均居全国第 5位。 其次,渗透指数名次变动较大,多个省份名次变动超过 5名(见表 2-8)。河北、 山东、天津、江西、河南等省份名次上升较快,说明这些省份电子商务对传统经

26、济的 影响逐渐加深。 最后,渗透指数中部分排名靠前的省份在规模上不具优势,如海南。这实则为地 方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即对经济体量不是很大的地区,可以通过电子商务与 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发展。 表表 2-8 各省级行政区域各省级行政区域渗透渗透指数指数名次变化名次变化 省份省份2015 名次变化名次变化2016 名次变化名次变化2017 名次变化名次变化2018 名次变化名次变化 浙江浙江1211 广东广东-1-1 福建福建2112 北京北京-113 上海上海1211 江苏江苏-111 15 山东山东7659 海南海南32562 安徽安徽1811 河北河北6-310 江西江西4-107

27、湖北湖北3531 西藏西藏41916 湖南湖南1434 四川四川2486 河南河南-15137 天津天津4238 贵州贵州-1563 陕西陕西6226 重庆重庆8553 云南云南10727 青海青海6-910 广西广西81222 甘肃甘肃21172 内蒙古内蒙古51572 宁夏宁夏11012 山西山西11111 吉林吉林121413 辽宁辽宁11131 黑龙江黑龙江-231 新疆新疆1761 (四)支撑指数(四)支撑指数 支撑指数反映各省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环境因素,主要考察各省在电子商务相关 的物流设施、人力资本及技术环境等方面的建设情况。2018年各省支撑指数测评结果 如表 2-9 所示。

28、表表 2-9 2018 年各省级行政区域年各省级行政区域支撑支撑指数指数测评结果测评结果 排名排名省份省份2018 年年支撑支撑指数指数 1广东广东69.99 2北京北京61.82 3浙江浙江53.04 4上海上海44.39 5福建福建30.01 6江苏江苏27.86 16 7辽宁辽宁18.54 8山东山东18.41 9天津天津17.90 10湖北湖北16.21 11四川四川15.91 12河北河北14.75 13河南河南14.34 14陕西陕西13.46 15安徽安徽11.02 16吉林吉林10.82 17黑龙江黑龙江9.83 18山西山西9.13 19海南海南8.35 20湖南湖南8.34

29、 21重庆重庆8.31 22内蒙古内蒙古8.23 23江西江西8.15 24青海青海6.92 25广西广西5.38 26新疆新疆5.29 27宁夏宁夏4.99 28贵州贵州4.85 29西藏西藏3.74 30甘肃甘肃2.53 31云南云南2.52 各省份电子商务支撑指数呈现如下特征: 首先,支撑指数排名靠前的省份包括:广东、北京、浙江、上海、福建、江苏 等,与电子商务综合指数排名靠前的省份基本一致。说明这些省份完善的基础设施为 其电子商务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保障。 其次,支撑指数反映的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设施环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指 数。表 2-10 显示了近年来各省份支撑指数排名的变化,可以

30、看出,该指数排名变化非 常稳定。同时,也显示出强化基础设施的艰巨性。 最后,支撑指数排名靠后的省份集中在西北、西南地区,这些地区强化电子商务 基础资源的需求十分迫切。 17 表表 2-10 各省级行政区域各省级行政区域支撑支撑指数指数名次变化名次变化 省份省份2015 名次变化名次变化2016 名次变化名次变化2017 名次变化名次变化2018 名次变化名次变化 广东广东- 北京北京1-1 浙江浙江1-1 上海上海- 福建福建-1 江苏江苏-1 辽宁辽宁410-2 山东山东1-11 天津天津-3 湖北湖北11- 四川四川1-13 河北河北11-1 河南河南3-2 陕西陕西22-1 安徽安徽11

31、-1 吉林吉林32- 黑龙江黑龙江1111 山西山西3-13 海南海南465- 湖南湖南4213 重庆重庆2-2 内蒙古内蒙古1-12 江西江西6231 青海青海317- 广西广西111- 新疆新疆2221 宁夏宁夏-112 贵州贵州-118- 西藏西藏2113 甘肃甘肃2-31 云南云南2131 18 三、区域结构分析三、区域结构分析 (一)排名划分(一)排名划分 根据近年来电子商务发展指数的排名情况,结合各省电子商务发展的实际情况, 可以将全国各省分为先导省份、优势省份、中坚省份和潜力省份四大类。划分结果如 表 2-11所示。 表表 2-11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区域结构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区域结

32、构 类型类型省份省份 先导省份先导省份广东、浙江、北京、上海、江苏 优势省份优势省份山东、福建、四川、安徽 中坚省份中坚省份 陕西、湖南、河南、重庆、湖北、江 西、河北、天津、西藏、宁夏、吉 林、海南、山西、贵州、云南、青 海、辽宁、内蒙古 潜力省份潜力省份黑龙江、广西、新疆、甘肃 2018 年,广东、浙江、北京、上海、江苏五省继续保持领先,代表了我国电子商 务发展的最高水平,是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先导省份;山东、福建、四川、安徽在规 模、渗透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组成了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第二梯队;黑龙江、广 西、新疆、甘肃的电子商务经济仍具有较大发展空间,成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潜力 省份。其余省

33、份排名居中,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贡献中坚力量。 1.先导省份特点先导省份特点 图 2-2反映了先导五省各类指数平均值与全国平均值的关系。 从图 2-2 可以看出,先导五省除成长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余指数均高于 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规模指数大幅高于平均值,说明这五个省份的电子商务发展已 经具有较大的规模优势,并日趋成熟。渗透指数高于平均值表明这些省份的电子商务 经济与传统经济的融合程度较高,对传统产业的带动作用显著。同时,支撑指数高于 平均值也说明这些省份具备发展电子商务良好的环境基础。但另一个问题也不可忽 视,先导省份的成长指数平均值长期低于全国平均值,说明其存在着电子商务经济增 速放缓、

34、动力不足的问题。 19 图图 2-2 先导省份与全国各分项指数平均值对比先导省份与全国各分项指数平均值对比 先导五省电子商务的优势各不相同,广东在规模上继续保持领先优势,浙江、北 京紧随其后。浙江、广东电子商务经济对传统产业的渗透作用明显。广东、北京的基 础设施更为完善。先导五省各指数与全国平均值的关系见图 2-3、图 2-4。 图图 2-3 广东、浙江、北京各指数与全国平均值对比广东、浙江、北京各指数与全国平均值对比图图 2-4 上海、江苏各指数与全国平均值对比上海、江苏各指数与全国平均值对比 广东省广东省 2018年网络零售额全国排名第一,在其电子商务经济巨大的规模优势下, 2018 年重

35、点推进传统产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农村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扶贫、跨境电商 创新发展等方面工作。2018 年,有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数占比大幅提高;全省共建立 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 38 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 6916 个,各示范县已建成县级电商 公共服务中心 19 个,镇村级服务站点 2181 个;完成跨境电商出口额 759.76 亿元,同 比增长 71.91%。实现了电子商务与传统经济深度融合。同时,广东省进一步完善电子 20 商务基础环境,不仅积极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完善电子商务诚信服务 建设,也支持利用诸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交易场景创 新。 浙江省浙江省电子

36、商务对传统经济的带动作用明显。表现在:一是探索形成线上线下融 合发展,支持阿里巴巴新零售、超级物种、网易考拉、网易严选线下体验店等新业态 发展,助力杭州打造新零售标杆城市;二是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与电商扶贫,2018 年, 浙江省通过分梯度开展“萌芽村”、“规模村”、“示范村”培育,全年新增电商专 业村 474个,总数达 1253 个,同时,电商扶贫工作效果显著,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在 80 余个对口帮扶地区开展各类活动 100 余场,签订合作协议 30 余份,建设县级电商 公共服务中心和村级电商服务站超 4500个;三是跨境电商普及深化,数据显示,2018 年浙江实现跨境网络零售额 810.4亿元

37、,增长 34.8%。 北京市北京市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如北京市关于深入推进电子商务 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实施方案、北京市推进农村电商精准帮扶实施意见,在 政策支持下,北京电子商务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成立了全市电子商务促进工作联席 会议、网络市场监管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建成了全市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平 台,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公示和信用监管体系不断完善。 上海市上海市积极推进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在制造业、服务业方面均有不俗 进展,如欧冶云商打造六大电商交易平台,基本形成了钢铁产业链全品种、全流程、 全地域、全体系的服务平台架构,促进 B2B 电商多级发展高地的形成;拼多多、苏

38、宁 拼购、洋码头等社群电商可以实现交易的快速转化,“拼团模式”成为了网络购物的 新模式,同时,形成了一批智能盒子、机器人餐厅、刷脸购物等首创型零售典型场 景。首届进博会的召开也促进了上海市国际化电子商务全面加速,带动溢出效应逐步 显现。 江苏省江苏省电子商务发展呈现出以下特征:首先,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苏 州化工、纺织、冶金等行业与电子商务进一步融合,一批集交易、物流、售后、发 布、品牌推广及行情监测等功能为一体的垂直电商平台迅速发展;其次,新技术广泛 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了线上线下融合新零售业态的发展;最后,跨境 电商稳步发展,苏州综试区积极连接关、检、税、汇等部门系统,

39、不断完善跨境电商 综合试验区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初步形成跨境电商产业集群。 综合来看,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先导省份均具有良好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且 21 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的融合程度逐渐广泛,农村电商、跨境电商成为各省电子商务发 展的重点。同时,先导省份注重新兴技术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应用,在电子商务经济增 长放缓的背景下,开始寻找或探索电子商务的新发展模式。 2.优势省份特点优势省份特点 图 2-5反映了优势省份各类指数平均值与全国平均值的关系。 图图 2-5 优势省份与全国各分项指数平均值对比优势省份与全国各分项指数平均值对比 从图 2-5 可以看出,优势省份各指数的特征与先导省份类似,呈现

40、出规模、渗 透、支撑指数高于全国平均值,而成长指数略低于全国平均值的现象。不同之处在 于,优势省份各指数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异没有先导省份明显。说明其在电子商务规 模、基础设施环境、对传统产业的影响方面领先全国,且仍保持着一定的发展动力。 在优势省份中,山东省的电子商务规模优势较为突出,福建省的基础设施较为完 善,且电子商务对传统产业的渗透作用较高,安徽省、四川省电子商务增速较高。优 势省份各指数与全国平均值的关系见图 2-6。 山东省山东省的规模优势来源于其 B2B 业务的快速发展,依托机械、化工及农业等行业 优势,山东积极发展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其中电子类交易市场近 200 家,涵盖农副产 品

41、、大宗工业原料以及石油化工产品等。同时,山东省注重打造本土品牌,开展“鲁 产国际品牌产品”网上行活动,深化与阿里、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的战略合作,建 22 立品牌产品网上行工作机制。 图图 2-6 山东、福建各指数与全国平均值对比山东、福建各指数与全国平均值对比图图 2-7 四川、安徽各指数与全国平均值对比四川、安徽各指数与全国平均值对比 福建省福建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如福建省复制推广跨境电子商务 综合试验区成熟经验做法实施方案、福建省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实 施方案、2018 年促进农村电商助力精准扶贫工作要点。同时,福建省积极推动 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融合,如从全省网

42、络零售企业中筛选出重点企业,纳入全省“十 二个一百”主体工程的商贸服务业主体工程中,予以密切跟踪、精准服务,促其成为 全省电商发展“排头兵”。 四川省四川省也出台了2018 年四川省电子商务工作要点等一系列关于电子商务发展 的政策文件,强化电子商务顶层设计。同时积极开展总结评价工作,总结推广先进经 验和典型模式,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此外,四川省在促进产业融合、支撑环境建 设、规范市场发展等方面也不断发力,电子商务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安徽省安徽省电子商务发展速度较快,得益于其一系列促进和规范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 措施,如制定2018 年电商发展考核实施细则,组织第二届安徽好网货大赛以加强 电商主

43、体培育,建立电子商务监测统计系统,不断完善之处服务体系等。在一系列的 措施保障下,安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2018年其增速在所有优势省份中最高。 总体上看,优势省份的电子商务发展路径与先导省份类似。表现在注重电子商务 与传统产业融合,同时积极发展跨境电商与农村电商。 3.中坚省份特点中坚省份特点 图 2-7反映了中坚省份各类指数平均值与全国平均值的关系。 23 图图 2-7 中坚省份与全国各分项中平均值对比中坚省份与全国各分项中平均值对比 从图 2-7 可以看出,中坚省份的各项指数与先导省份、优势省份呈现相反态势 规模指数、渗透指数、支撑指数低于全国平均值,而成长指数高于全国平均值。可 以看出,

44、尽管总体上看,中坚省份在电子商务发展上尚未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与良好 的支撑环境,其对传统产业的影响也相对有限,但各省均已开始发力电子商务经济, 各省电子商务增长情况较为突出。 中坚省份包含了我国大部分省份,各省份的电子商务发展各具特色。如湖北、河 南在规模上较为领先;陕西电子商务增长水平较高;海南电子商务对传统产业的带动 作用明显;辽宁、湖北、天津等省具备了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环境。 4.潜力省份特点潜力省份特点 图 2-8反映了中坚省份各类指数平均值与全国平均值的关系。 从图 2-8可以看出,潜力省份的规模指数、渗透指数及支持指数均低于全国平均 水平,成长指数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 潜力省份

45、在电子商务发展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首先,对于电子商务发展的增长点培育不足,导致这些省份电子商务的增长动力 不足,难以追赶其他省份。 其次,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有待优化,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物流、人才、技术等方 面的全面支持,而基础环境的不健全制约了这些省份的电子商务发展。 最后,由于上述两方面原因,潜力省份电子商务经济的规模较小,且应用水平不 高,对传统经济的带动作用有限。 24 图图 2-8 潜力省份与全国各分项中平均值对比潜力省份与全国各分项中平均值对比 (二)类型划分(二)类型划分 根据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指标体系设计思想,规模指数与潜力指数测度的重点在于 反映各省电子商务自身的发展情况,而渗

46、透指数与支撑指数反映的是与电子商务与外 部环境的交互作用。因此,本部分从各省电子商务发展的自身水平和与外部环境的交 互作用两个维度对各省的电子商务划分类别。 1.以自身发展水平为依据的分类以自身发展水平为依据的分类 图 2-9为根据各省规模指数和成长指数绘制的散点图,坐标交叉处为两类指数的 平均值。可以将所有省份划分为四个类型:高规模低成长、高规模高成长、低规 模高成长、低规模低成长。如图 2-9所示: 25 图图 2-9 各省规模各省规模-成长指数散点矩阵成长指数散点矩阵 图 2-9 显示,大部分省份分布在高规模低成长与低规模高成长两个区域,该 两个区域象征着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两种典型类型。

47、一是以先导省份为代表的高规 模、低增长的成熟型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作为电子商务经济大省,广东、北京、浙江 等省份的电子商务发展基础雄厚,基本处于电子商务发展的成熟期,但也面临着电子 商务经济增速放缓的问题。二是以陕西、宁夏等省份为代表的低规模、高增长的成长 型电子商务发展模式,这类模式的省份的特点是电子商务规模相对有限,提升空间巨 大,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区域 II 中的省份呈现出规模与成长指数均 高于平均值的“双高”态势,可以认为这些省份处于黄金发展时期,但其规模与平均 水平差距并不大,相较于先导省份仍有差距。具体分布情况见表 2-12。 26 表表 2-12 各省规模各省规模-成长指数分布成长指数分布 区域区域省份省份 区域区域 I:高规模:高规模低成长低成长 广东、北京、浙江、上海、山东、江 苏、福建、湖北 区域区域 II:高规模:高规模高成长高成长四川、安徽、河南 区域区域 III:低规模:低规模高成长高成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报告(2018)(40页).pdf)为本站 (风亭)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