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 上海品茶 > 上海品茶 > 行业资讯 > 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下降?未来趋势如何?

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下降?未来趋势如何?

1月20日,杨金瑞(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长)、宋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就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原因及出生人口趋势做出回答(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2年1月20日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人民日报记者:

我们看到1月17号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全国人口数据,综合“七普”的数据,还有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们看到这几年来人口持续下降。请问原因是什么?谢谢。

杨金瑞:

出生人口下降是多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一是育龄妇女特别是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规模下降。“十三五”时期20-34岁生育旺盛期妇女年均减少340万,2021年相比2020年减少了473万。这是带动出生人口数量下降的重要因素。

二是年轻人婚育观念显著变化。当前,90后、00后作为新的婚育主体,绝大部分成长和工作在城镇,受教育年限更长,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更大,婚育推迟现象十分突出。婚姻推迟增加了女性终身不婚的可能性,进一步抑制了生育水平。同时,生育意愿持续走低,育龄妇女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2017年调查为1.76个,2019年调查为1.73个,2021年调查降到1.64个。

三是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偏高加重了生育顾虑。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住房、教育、就业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的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居高不下,加大了年轻人生育顾虑。相关配套支持政策不太衔接,托育等公共服务不太健全,让许多年轻人在生育问题上犹豫不决、望而却步。

此外,新冠肺炎疫情也对部分群众婚育安排产生一定影响。

人口出生率下降

澳门月刊澳门新闻通讯社记者:

近几年我国出生人口持续下降,请问专家,未来一段时间您预估我国出生人口趋势如何?还会持续走低吗?谢谢。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宋健:

谢谢您的问题。的确,近几年中国的出生人口数持续下降,这主要是受到育龄妇女总数、育龄妇女内部年龄结构以及生育率多重因素的影响。判断未来的走势是需要综合上述因素来看的。

育龄妇女数量取决于以往的出生队列规模,1962-1975年以及1981-1997年我国出生人口规模均超过2000万人,在死亡水平缓慢变化的条件下,不同规模出生队列人口进入育龄期将影响育龄妇女总数。未来一段时期,1981-1997年间高出生队列仍是我国育龄妇女的主体,但后续进入育龄期的妇女数量在缩减,由此导致育龄妇女总数持续下降,内部年龄结构趋于老化,尤其是20-34岁生育旺盛期育龄女性规模在2030年前下降明显,这将给出生人口带来较大下行压力。

近年来,我国的生育率下降也比较迅速,特别是一孩总和生育率下降抵消了二孩总和生育率上升的效果,这是群众生育意愿走低、婚育年龄推迟、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未来能否平缓出生人口下降趋势,关键在于生育率能否有所提升。这就需加快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建设,缓解群众面临的压力,推动适龄婚育,提振生育水平。

香港中评社记者:

新冠肺炎疫情对很多行业都产生了负面影响,请问近年来我国出生人口持续下降是否与疫情有关?谢谢。

宋健:

谢谢您的问题。的确,2020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深刻地改变了全世界,就像我们现在在场的都必须要戴口罩,有很多不确定性和风险。刚才我提到了,出生人口的规模下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有一个因素也是和新冠肺炎疫情是有关系的,我们初步判断,疫情的影响主要是直接的和间接的两个方面。比如对未来的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性的增加,就使得家庭对未来的生育可能会很犹豫,也会降低人们的生育意愿。新冠肺炎疫情会直接或间接减少家庭成员的收入,使得育儿成本对于生育的影响更加突出。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有很多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单位的效益不好,不光影响到家庭成员收入,也会增加家庭中的工作和家庭冲突,增加了生育的恐慌或者是畏惧。当然还有一些人会担心在疫情期间母婴保健、孕产检查等等这些常规的服务会受到影响。这些因素都会促使群众选择推迟甚至是取消生育计划。

去年以来,国际上也有很多的研究,关注到新冠肺炎疫情对于死亡率、生育率等的相关影响,中国的学者也一直在关注这方面的影响。目前大多数的研究表明,新冠肺炎疫情对出生产生的影响是负面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于中国的出生人口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谢谢您的问题。

除此之外,杨金瑞还就我国未来生育政策问题做出了回答。

中国家庭报记者:

《决定》中提到要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请问我们的生育政策还会继续调整吗?谢谢。

杨金瑞: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刚才大家都提到,人口问题是国之大者,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情。我国始终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科学把握人口发展规律,立足人口基本国情,不断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们的主要任务还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实施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减轻群众生育养育教育方面的负担,更好地满足群众生育意愿,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谢谢。

来源:国家卫健委

推荐阅读

《【研报】人口系列专题报告之三:未来的人口变化会对经济带来什么影响?》

《能源基金会:中国未来人口情景分析项目报告(28页).pdf》

《【研报】教育行业人口专题:持续下滑的新生人口对教育行业意味着什么?》

《【研报】人口序列专题报告之四:人口老龄化会带来哪些产业发展机会?》

本文由作者-YANYI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本文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报告

构建中国特色仿真环境.pdf
构建中国特色仿真环境.pdf

构建中国特色仿真环境 鲍世强 | 51WORLD研发总监 Shiqiang Bao, R&D Director, 51WORLD 51WORLD介绍 我们是一家以计算机图形学为基础的中国原创科技公司。公司横跨 物理模拟,工业仿真,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领域,为 智慧城市、汽车及交通、智能制造、房地产

无线网络未来十年十大产业趋势(24页).pdf
无线网络未来十年十大产业趋势(24页).pdf

 随着超高清视频,XR Pro 的普及,全息全感技术的成熟,用户 DOU快速增长,预计到 2030 年可能将达 到 600GB。同 时,全 球 50%以上的流量将承载在蜂窝网络上,同时 20% 的家庭 宽带接入由WTTx 承载。各个区域均需要更多的频谱资源来满 足 这 些 需 求 增 长,对Sub10GHz 

瑞典商业:瑞典商业的未来十年趋势和变革报告(英文版)(18页).pdf
瑞典商业:瑞典商业的未来十年趋势和变革报告(英文版)(18页).pdf

如果公司想提高在新的业务环境中获胜的机会,那么了解,适应和利用新趋势对于公司至关重要。 已经确定了一组七个关键趋势和三个转变。 这种趋势要么被大流行所加速,要么将在未来十年内出现。 每种趋势都不太可能恢复到大流行前的状态,并且从全球,工业,公司和/或社会的角度来看将产生重大影响。转型具有更广泛的影响力,并影 

麦肯锡:未来十年塑造中国消费增长的五大趋势(2021)(12页).pdf
麦肯锡:未来十年塑造中国消费增长的五大趋势(2021)(12页).pdf

 目前,中国最大的30个城市是消费的驱动力,但新的热点城市正在崛起。最大的30个城市容纳了全国25%的人口,带动了45%的家庭消费。这些城市的消费者具备相当大的购买力,人均消费是中国平均水平的80%。这些城市也一直拥有中国最广泛的零售网络、最齐全的服务产品。然而,30名之外的城市也蓄势待发,有些甚至增速更快。

互联网行业:Roads to Mobile 2030无线网络未来十年十大产业趋势(22页).pdf
互联网行业:Roads to Mobile 2030无线网络未来十年十大产业趋势(22页).pdf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及 5G 应用场景的不断涌现,通信网络的复杂性日益增加, 传统运维模式不再能够满足多样性网络的运营维护诉求。蜂窝网络多频多模共存,使网络组网和协同更加复杂化,如多频及跨域的协同、复杂组网下的故障定界定位、用户动态变化所带来的资源统一调度与体验管理等挑战。使能千行百业的 5G 网络需要满

【研报】电子行业: AI、区块链、商业航天的未来十年-210621(67页).pdf
【研报】电子行业: AI、区块链、商业航天的未来十年-210621(67页).pdf

1) 移动互联网领域利用深度学习在推荐系统等领域已经实现了较好发展,未来通过感知智能落地,移动互联网领域将出现更人性化的智能客服,并出现聊天机器人陪伴人类。2) 安防领域,简单的视频分析如动目标识别,人脸识别等应用已经十分成熟,但是对于意图等的把握依然不够成熟。未来随着 CV 技术的发展

未来研究所:2020年工作技能的未来十年发展报告(英文版)(19页).pdf
未来研究所:2020年工作技能的未来十年发展报告(英文版)(19页).pdf

 上世纪90年代,IBM的“深蓝”在国际象棋比赛中击败了国际象棋大师加里卡斯帕罗夫;今天,IBM的沃森超级计算机在危险边缘节目中击败了参赛者。十年前,工人们担心工作被外包到海外;如今,像ODesk和LiveOps这样的公司可以在“云端”组建团队来完成销售、客户支持和许多其他任务。五年前,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

麦肯锡:中国金融业CEO季刊-未来十年全球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的趋势及制胜战略(98页).pdf
麦肯锡:中国金融业CEO季刊-未来十年全球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的趋势及制胜战略(98页).pdf

麦肯锡中国金融业CEO季刊 2021年春季刊少数大型机构将尝试打通全客群,而其余机构则将继续走“专属”路线未来10年,我们预计将出现两种制胜业务模式:一方面,少数大型财富管理机构将力图打通所有客群,针对客群特点提供差异化的咨询服务和互动模式。另一方面,针对高净值与超高净值人群的“专属”财富管理机构将侧重为客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