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报告分类 > PDF报告下载

FSG上海外服:上海海归300指数(2022)-高水平人才高地与创新创业生态(43页).pdf

编号:116408 PDF  DOCX   43页 922.53K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FSG上海外服:上海海归300指数(2022)-高水平人才高地与创新创业生态(43页).pdf

1、上海海归 300 指数(2022)高水平人才高地与创新创业生态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上海外服(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22 年 11 月 2 目录 一、调研情况.5 二、上海海归 300 指数的内涵与结构优化.6 三、指数评价结果.9(一)综合评价结果.9(二)纵向对比分析.18 四、上海海归人才创新创业生态分析.20(一)海归人才群体画像.21(二)海归人才创新创业情况.27(三)海归人才创新创业环境.34 五、上海海归创新创业生态优化的建议.38 六、结语.43 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深入实施

2、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和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加强人才国际交流,用好用活各类人才。市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人才是上海最核心的资源。要加快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在人才强国雁阵格局中发挥“头雁效应”。要彰显国际化人才导向,加快集聚海外高层次人才。2021 年 11 月召开的上海市人才工作会议强调,“要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彰显国际化的人才导向,构筑世界级的人才平台,实行更开放的人才政策,营造高品质的人才生态。充分发挥上海开放引才的综合优势,

3、以更加开放的气度、胸怀和格局,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在引领和驱动上海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十四五”期间,上海加快建设高水平高地,离不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语言、熟悉国际4 规则的海归人才。2021年,课题组发布了 上海海归300指数(2021)城市软实力与创业生态报告。通过首次发布针对海归群体的专门体现海归特征与上海城市软实力相匹配的指数,彰显海归人才与上海城市“因城而聚、因才而兴、与城同进”的互动魅力。2022 年,课题组在 2021 年报告基础上,进一步将研究对象由海归创业人才扩展至来沪工作和创业的海归人群;由创业生态研究扩

4、展至创新创业生态研究,通过对 605 名海归人才进行调研,形成 上海海归 300指数(2022)高水平人才高地与创新创业生态报告。上海海归 300 指数(2022)高水平人才高地与创新创业生态 报告在 2021 年研究基础上,进行了指标体系优化,通过城市环境、成长能力、发展相融 3 个一级指标,和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政策环境、个人素养、行业贡献、产才融合、城才融合 7 个二级指标,科学测算上海海归 300 指数(2022)。上海海归 300 指数(2022)高水平人才高地与创新创业生态报告在彰显海归人才与上海城市互动魅力的同时,体现了创新创业海归群体特征变化、5 在沪发展过程中需求变化和创新创

5、业生态新趋势。课题组基于新变化和新趋势针对性提出了相关分析和发展建议。一、调研情况一、调研情况 为准确把握在沪海归人才群体特征、创新创业现状、创新创业环境,深入分析本市海归人才创新创业特点、发展趋势等,课题组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等方式,从宏观数据和微观案例两个层面,对在沪海归人才创新创业状况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调查问卷涉及基本信息、海外工作经历、国内工作经历、正从事的创新创业活动、来沪工作的内因评价、来沪工作的外因评价、具体建议等 7 个方面。通过线上发放问卷,最终收集到有效样本 605 份。同时,课题组赴浦东新区、宝山区等与 22 位创新创业海归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每场座谈会持续 3

6、小时,交流内容涉及海归人才基本情况、回国原因、工作优劣势、来沪工作生活遇到的困难、对上海创新创业环境的评价和建议、未来发展计划等。此外,课题组还专门与相关产业和人才领域专家学者、政府人才主管部门及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相关6 负责人等进行交流,就指标优化、权重设置、政策建议等方面听取意见。二、上海海归二、上海海归 300 指数的内涵与结构优化指数的内涵与结构优化 2021 年发布的上海海归 300 指数,聚焦海归人才在沪创业特点与创业生态,形成上海海归 300 指数(2021)城市软实力与海归创业生态,为后续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年,根据中央和本市人才工作会议的精神和要求,进一步对海归 300 指

7、数的内容进行突破创新。一是研究对象的拓展。由原以海归创业人才为主拓展至覆盖海归创业、创新两类人才;二是研究要素的拓展。从聚焦海归创业企业拓展至海归人才从事的行业领域,从聚焦城市创业发展环境拓展至海归职业发展和生活便利环境等。总体上,在保持 2021 年指标体系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要素的拓展进行指标体系的适当调整,最终形成包括 1 个目标层、3 个领域层、7个二级指标层和 25 个具体指标的评价体系(表 1)。同时,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每个具体指标的权重。7 表表 1“上海海归上海海归 300 指数指数”评价体系评价体系 目标层目标层 领域层领域层 二级二级指标指标 具体指标具体指

8、标 权重权重 上海海归 300指数 城市环境指数(100)工作环境 城市开放度(%)1 0.31 城市创新力(%)2 0.28 人才集聚度(%)3 0.28 工作首选度(%)4 0.13 生活环境 生活舒适度(%)0.40 城市韧性(%)5 0.30 生活成本(%)0.30 政策环境 政策满意度(%)0.34 服务满意度(%)0.34 政策国际接轨程度(%)6 0.32 成长能力指数(100)个人素养 硕士及以上学历(%)0.25 海外工作经历(%)0.15 1受访者对上海城市国际化、开放程度的评价。2受访者对上海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3对上海人才资源表示满意的受访者比例。4选择上海作为首次工作

9、地的受访者比例。5受访者对疫情后的上海吸引海归的信心。6受访者对上海相关政策标准与国际上一致性的评价。8 目标层目标层 领域层领域层 二级二级指标指标 具体指标具体指标 权重权重 海外成就(%)7 0.30 国内工作经历(%)0.15 高层工作经历(%)0.15 行业贡献 技术引领(%)0.26 经济拉动(%)0.23 就业带动(%)0.21 专业服务(%)0.15 模式创新(%)0.15 发展相融指数(100)产才融合 产业匹配度(%)8 0.34 专业匹配度(%)9 0.31“双链”融合度(%)10 0.35 城才融合 全球本地化(%)11 0.50 本地全球化(%)12 0.50 7指在

10、海外获得学术论文、发明专利、高级职称、专业证书、成果转化、人才称号、研发奖励、品牌打造等方面的成就。8海归从事的行业领域属于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数量占比。9海外留学所学专业与在沪工作行业相关的比例。10人才链与产业链的融合匹配程度。11受访者在国内外资企业的工作经历。12受访者依托海外渠道获取知识、技术、信息、资本、人才等资源的比例。9 三、指数评价结果三、指数评价结果(一)综合评价结果(一)综合评价结果 根据综合计算结果,得出上海海归 300 指数得分(表2)。结果显示,2022年上海海归300指数为252.87分。其中城市环境指数得分 85.39 分,成长能力指数得分 83.99 分,发展

11、相融指数 83.50 分。总体而言,上海能为海归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海归人才自身竞争能力强,成长性好,与城市发展的融合度较高。表表 2“上海海归上海海归 300 指数指数”评价结果评价结果 目目标标层层 领域层领域层 二二级级指指标标 具体指标具体指标 权重权重 比例比例 得分得分 上海海归城市环境指数(100)工作环境 城市开放度(%)0.31 86.5 26.82 城市创新力(%)0.28 86.5 24.22 10 300指数 人才集聚度(%)0.28 87.5 24.50 工作首选度(%)0.13 85.8 11.15 生活环境 生活舒适度(%)0.40 85.5 34.20

12、城市韧性(%)0.30 88.8 26.64 生活成本(%)0.30 83.3 24.99 政策环境 政策满意度(%)0.34 96.8 32.91 服务满意度(%)0.34 86.6 29.44 政策国际接轨程度(%)0.32 66.5 21.28 成长能力指数(100)个人素养 硕士及以上学历(%)0.25 86.1 21.53 海外工作经历(%)0.15 81.3 12.20 11 海外成就(%)0.30 89.2 26.76 国内工作经历(%)0.15 90.9 13.63 高层工作经历(%)0.15 68.1 10.21 行业贡献 技术引领(%)0.26 84.3 21.92 经济拉

13、动(%)0.23 83.7 19.25 就业带动(%)0.21 80.1 16.82 专业服务(%)0.15 88.8 13.32 模式创新(%)0.15 82.2 12.33 发展相融指数(100)产才融合 产业匹配度(%)0.34 94.2 32.03 专业匹配度(%)0.31 85.9 26.63 12 “双链”融合度(%)0.35 85.4 29.89 城才融合 全球本地化(%)0.50 72.2 36.10 本地全球化(%)0.50 84.7 42.35 城市环境指数(100)中,二级指标“工作环境”得分 86.69,其中认可上海城市开放度、城市创新力、人才富集程度的比例分别达到86

14、.5%、86.5%和87.5%,这说明上海城市所具有的开放程度和创新基因,非常适合海归人才这一高素质群体工作奋斗、成就事业,而丰富的人力资源和人才储备对海归创新创业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支撑力。二级指标“生活环境”得分 85.83,认可上海生活舒适度、城市韧性、生活成本的受访比例达到 85.5%、88.8%和 83.3%。良好的生活舒适度体现了上海文明便捷的城市生活、优质普惠的公共服务和面向世界的都市文化。城市韧性体现了上海在面对自然灾害、经济危机、重大卫生事件等各种风险时的应对和恢复能力。88.8%的受访者对上海未来吸引海归人才的前景仍持13 乐观态度。与此同时,亦有许多海归人才对上海房价、户

15、籍、买房资格、子女入学、卫生医疗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二级指标“政策环境”得分 83.64,这得益于上海近年来大力发展城市软环境,持续出台针对性创新创业政策以及人才支持政策,并在政策实施上发扬“店小二”精神,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断优化海归创新创业生态,助力在沪海归快速成长发展。其中,政策满意度达 96.8%,服务满意度达 86.6%,充分体现了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政策优势和营商环境优势。表表 3“城市环境指数(城市环境指数(100)”评价结果评价结果 目目标标层层 领域层领域层 二二级级指指标标 具体指标具体指标 权重权重 比例比例 得分得分 上海海归城市环境指数(100)工作环境 城市开放度(

16、%)0.31 86.5 26.82 城市创新力(%)0.28 86.5 24.22 14 300指数 人才集聚度(%)0.28 87.5 24.50 工作首选度(%)0.13 85.8 11.15 生活环境 生活舒适度(%)0.40 85.5 34.20 城市韧性(%)0.30 88.8 26.64 生活成本(%)0.30 83.3 24.99 政策环境 政策满意度(%)0.34 96.8 32.91 服务满意度(%)0.34 86.6 29.44 政策国际接轨程度(%)0.32 66.5 21.28 成长能力指数(100)中,二级指标“个人素养”得分 84.33,其中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和海外

17、成就的比例较高,分别达到 86.1%和 89.2%,海归人群高学历、高成就的特点可见一斑。同时,上海海归的海外工作15 经历和海内外高层经历也可圈可点,81.3%的海归拥有海外工作经历,68.1%的海归拥有海内外高层工作经历。海归人才拥有的丰富海外工作经历和高层工作经历,对其在沪进行创新创业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二级指标“行业贡献”得分 83.64,各具体指标的比例均超过 80%。其中,专业服务达 88.8%,这得益于近年来年轻海归们纷纷投身金融、法律、人力资源、信息咨询等高端服务业,为上海技术、经济、社会等各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可以看出,上海海归人才对所处行业具有较强的技术引领、经济拉动、社

18、会带动作用,提供的专业化服务为相关产业环节提供有力支撑,在新模式新业态上也有所作为,这有赖于海归人群自身所具备的国际化视野、知识技术和信息资源,海归人才对上海相关行业的贡献值得期待。表表 4“成长能力指数(成长能力指数(100)”评价结果评价结果 领域层领域层 二二级级指指标标 具体指标具体指标 权重权重 比例比例 得分得分 16 成长能力指数(100)个人素养 硕士及以上学历(%)0.25 86.1 21.53 海外工作经历(%)0.15 81.3 12.20 海外成就(%)0.30 89.2 26.76 国内工作经历(%)0.15 90.9 13.63 高层工作经历(%)0.15 68.1

19、 10.21 行业贡献 技术引领(%)0.26 84.3 21.92 经济拉动(%)0.23 83.7 19.25 就业带动(%)0.21 80.1 16.82 专业服务(%)0.15 88.8 13.32 模式创新(%)0.15 82.2 12.33 发展相融指数(100)中,二级指标“产才融合”得分 88.54,表现较为优异。其中,产业匹配度达到94.2%,专业匹配度达到 85.9%,海归人才所学专业和所从事行业与上海重点行业领域高度契合。产业链和人才链的高度匹配(85.4%)也揭示了海归人才与上海这座城市在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上的同频共振、相得17 益彰。二级指标“城才融合”得分 78.4

20、5。上海海归在国内外资企业工作过的比例达 72.2%,他们依托自身海外背景、语言优势和国际视野,为外资企业更好进入中国、加速本地化进程提供助力。而表征海归人才借助海外资源进行本土企业的技术创新、海外市场拓展和信息挖掘的“本地全球化”指标,其比例高达 84.7%。这表明,海归人才在沪创新创业过程中,十分倚仗上海优越的区位优势和开放优势。他们通过上海这一全球城市网络的重要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来获取全球资源,进而推动本土企业的技术进步、市场拓展和信息汇聚。表表 5“发展相融指数(发展相融指数(100)”评价结果评价结果 领域层领域层 二二级级指指标标 具体指标具体指标 权重权重 比例比例

21、得分得分 产才产业匹配度(%)0.34 94.2 32.03 18 发展相融指数(100)融合 专业匹配度(%)0.31 85.9 26.63“双链”融合度(%)0.35 85.4 29.89 城才融合 全球本地化(%)0.50 72.2 36.10 本地全球化(%)0.50 84.7 42.35 (二)纵向对比分析(二)纵向对比分析 2022 年,海归 300 指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总分从 2021 年的 248.96 增加至 252.87。三大领域层得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城市环境城市环境指数依旧最高,达到 85.39;发展相融发展相融指数增长最快,上升了 1.62;成

22、长能力成长能力指数微幅上升,达到 83.99。从城市环境指数的二级指标来看,工作环境工作环境得分较快提升,这得益于城市开放度、城市创新力、人才集聚度和工作首选度的全面上升。政策环境稳步提升,政策满意度政策满意度和服务满意度服务满意度比例均提升 1 个百分点以上,其中政策满意度是所有 25 个指标中上升比例最高的,19 由 2021 年的 95.6%上升至 2022 年的 96.8%。从成长能力指数的二级指标来看,行业贡献行业贡献得分依旧保持上涨,增长幅度排所有 7 个二级指标中的第2 位。其中,经济拉动经济拉动得分增加了 0.83,技术引领技术引领得分增加了 0.26,专业服务专业服务得分增加

23、了 0.18,三者对行业贡献指标得分的贡献率超过 90%。个人素养个人素养微幅上涨,上海海归人才在学历、成就依旧稳步提升的同时,拥有海内外工作经历和高层经历的比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拥有国内工作经历的比例下降 5.2%,海外高层经历比例下降 4.5%,海外工作经历比例下降2.2%。在我国经济水平和社会环境不断向好的大背景下,叠加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的影响,海归特别是青年海归群体加速回国求职归特别是青年海归群体加速回国求职,年轻化、大众化、多样化年轻化、大众化、多样化的特点正在显现。从发展相融指数的二级指标来看,产才融合产才融合得分一直处于高位(88.0 以上),城才融合城才融合是二级指标得分

24、最低的,但上升则是最快。2022 年城才融合得分增长了 2.85,接近 80.0。其中,上海海归人才在本地外资企业的工作经历比例增长了 12.3%,依托海外渠道获取知识技术、市场信息、资金人才等资源的比例增加1.7%,全球本地化和本地全球化的得分分别增加了20 6.15 和 0.85,海归人才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表表 6 2021-2022 年年“海归海归 300 指数指数”指标得分变化指标得分变化 指标指标 2021 年年 2022 年年 变化变化 海归 300 指数 248.96 252.87 3.91 城市环境指数(100)84.06 85.39 1.33 工作环

25、境 85.52 86.69 1.17 生活环境-85.83-政策环境 82.59 83.64 1.05 成长能力指数(100)83.02 83.99 0.97 个人素养 84.29 84.33 0.04 行业贡献 81.74 83.64 1.90 发展相融指数(100)81.88 83.50 1.62 产才融合 88.15 88.55 0.40 城才融合 75.60 78.45 2.85 四、上海海归人才创新创业生态分析四、上海海归人才创新创业生态分析 经过对海归人才群体画像、海归创新创业情况和上海创新创业生态进行综合系统分析,形成如下结论。21 (一)海归人才群体画像(一)海归人才群体画像

26、1、上海海归人才是充满理想抱负的群体上海海归人才是充满理想抱负的群体 研究发现,上海海归人才是充满理想与抱负的群体。在来沪创新创业的内在动因方面,83.0%的受访者表示是为实现理想抱负,74.2%的表示是为提升自身能力。图图 1 海归来沪工作的内在动因海归来沪工作的内在动因 随着出国留学日益大众化与年轻化,海归人才群体的归国倾向也越发明显。研究发现,年轻海归的海外发展时长13正大幅缩减,30 岁以下年轻海归中超七成海归毕业后便立即回国。相反,40 岁以上的中年海归则有超过六成拥有毕业后的海外工作经历。从散点 13 从毕业到回国的时间。22 图(图 2)中也可以看出,海归年龄越小,在海外发展逗留

27、的时间越短,毕业后的归国倾向越明显。从海归创业者和创新者的情况来看,年轻海归的创业倾向在减弱、就业倾向在增强,35 岁以下年轻海归的就业比例接近 75%,而中年海归的就业比例仅为一半。出现以上现象与出国留学人员的大众化、年轻化以及疫情的影响有直接关系。图图 2 上海海归人才的回国倾向上海海归人才的回国倾向 2、上海海归人才是掌握前沿知识的群体上海海归人才是掌握前沿知识的群体 从抽样调查来看,上海海归人才普遍拥有高学历。数据显示,硕士及以上学历人群占比高达 86.1%,其23 中:博士学历占比 29.9%,硕士学历占比 56.2%。相比较而言,海归创业者中博士学历的占比要稍高些,达到了 34.2

28、%,海归就业者则主要是硕士群体,占比超过 70%,达到 73.7%。图图 3 上海海归人才学历结构上海海归人才学历结构 3、上海海归人才是极具活力开放的群体、上海海归人才是极具活力开放的群体 上海海归群体呈现年轻、活力、开放的特征。抽样调查显示,40 岁及以下的青年群体占比超过 70%,达到 74.3%。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出国留学的渠道变得更加多样。许多海归在国内完成义务教育后便选择出国,出国人群的年轻化导致回国人群的年轻化;另一方面,全球疫情蔓延和上海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也加速了海归人才回国时间的提前。24 值得注意的是,海归创业群体的平均年龄(36.2 岁)要远高于创新群

29、体(30.3 岁),特别是 2020 年后回国的青年海归人才更倾向于选择直接就业,这一比例超过 80%。图图 4 上海海归人才年龄结构上海海归人才年龄结构 研究发现,上海海归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充分利用自身的国际化优势,依托海外资源建立技术优势、市场优势、信息优势和资金优势。最依赖的海外资源分别是人脉资源(48.6%)、技术资源(44.6%)和团队资源(35.0%)。25 图图 5 上海海归人才利用海外资源进行创新创业上海海归人才利用海外资源进行创新创业 4、上海海归人才是富有经历成就的群体 80.2%的受访者表示曾有过工作经历,其中拥有海外工作经历的比例为 35.4%,国内工作经历的比例为 69

30、.1%,国内外工作经历均有的比例为 24.3%。此外,近 30%的海归人才曾在国内外企业担任过高层技术专家或管理人员,这些拥有高层经历的海归又有超过 70%的人选择了创业。26 图图 6 上海海归人才的工作经历情况上海海归人才的工作经历情况 在对上海海归人才工作经历调查的过程中,课题组发现,上海海归人才整体素质好,50%以上的海归人才在工作中获得过成就。这些成就涉及创新链的各个环节,包括基础端的学术论文,技术端的发明专利,转化端的成果转化和奖励,以及市场端的企业品牌打造等。34.1%的受访者曾发表过学术论文,18.6%的受访者拥有发明专利,21.3%的受访者成果实现成果转化或获得技术研发奖励,

31、21.4%的受访者成功打造企业品牌,此外还有 23.7%的海归获得过人才称号、副高及以上称职或专业技术证书。27 图图 7 上海海归人才工作成就情况上海海归人才工作成就情况 (二)海归人才创新创业情况(二)海归人才创新创业情况 1、海归人才创新创业的领域高度集中于前沿领域 研究发现,上海海归人才的创新创业高度集中于科技领域。在抽样调查的 605 位海归人才中,从事上海制造业“3+6”重点产业领域的人才有 412 位,占比接近 70%。海归人才创新创业与上海科技领域尤其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高度相关,对推动上海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意义重大。专栏 1:集成电路产业海归创新创业特点 对 70

32、位集成电路行业的海归人才进行重点分析,其创新创业特征与生物医药行业的海归有所差异。学历方面,博士与硕士人才数量相差28 不大,分别为 33 人(47.1%)和 30 人(42.9%),本专科海归人才数量占比为 10.0%;由于集成电路产业进入门槛较高,创业和创新的人才比例相差较大,分别为 28.6%和 71.4%。从行业贡献来看,博士和硕士创业企业的发展能力差异不明显;本科及以下海归创业企业发展能力明显弱于海归博士和硕士。从归国趋势看,近 3 年集成电路海归人才数量实现较快增长,年均增幅超过 15%。图图 11 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海归创新创业特点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海归创新创业特点 专栏 2 生物医

33、药产业海归创新创业特点 对 94 位生物医药行业的海归人才进行重点分析,研究发现生物医药行业中海归创业者有 76 人,海归就业者有 18 人;博士学历人才占据绝对数量优势(64 人,占比 68.1%),远高于硕士(21 人,22.3%)和本专科人才(9 人,9.6%)。随着时间推移,生物医药行业海归人才29 数量逐渐趋于稳定,其对上海生物医药行业的贡献度不断增加。从内部差异看,海归博士行业贡献显著优于其他学历层次的海归,且生物医药海归博士拥有海内外工作经历和高层工作经历的比例均在70%以上。上海生物医药行业的海归人才学历高、经历广、成熟度高、创业倾向明显,对行业的贡献十分突出。图图 12 上海

34、生物医药产业海归创新创业特点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海归创新创业特点 专栏 3 人工智能产业海归创新创业特点 人工智能行业海归人才的创新创业特点与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又存在明显差异。106 位人工智能行业的海归受访者中,创业海归和创新海归的比例分别为 42.5%和 57.5%,创新者稍多于创业者。而海归硕士是人工智能行业的主力军(55 人,51.9%),超过海归博士(23 人,21.7%)和海归本专科(28 人,26.4%)。从行业贡献来看,海归博士30 和海归硕士差异不明显,本专科人才的贡献能力明显弱于硕博。此外,近 5 年海归博士的人数略有下降,但海归硕士数量增长较快。图 13 上海人工智能产业海归

35、创新创业特点 图 13 上海人工智能产业海归创新创业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近年来年轻海归的加速回流,年轻的海归人才不再局限于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金融、互联网、信息咨询等高端服务业越来越受到海归的青睐。31 图图 8 上海海归人才创新创业领域上海海归人才创新创业领域 2、海归人才创新创业的与上海发展重点高度契合 调查结果显示,605 位海归人才中有 570 人所从事的行业属于上海的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领域,占比高达 94.2%。与 2021 年相比,海归人才创新创业与上海重点领域的匹配度进一步提升(上升 1.2 个百分点),但各行业的变化有所差异。其中,从事先进制造业领域的海归人

36、才比例有所减少(下降2.8个百分点),从事金融、互联网、信息咨询等高端服务业的比例在上升(上升4.0 个百分点)。表表 7 上海海归创新创业的行业领域上海海归创新创业的行业领域 行业领域行业领域 人数人数 比例比例 32 集成电路 70 11.6%生物医药 94 15.5%人工智能 106 17.5%电子信息 115 19.0%生命健康 100 16.5%汽车 55 9.1%高端装备 63 10.4%先进材料 51 8.4%时尚消费品 28 4.6%上述“3+6”产业小计 412 68.1%金融 47 7.8%互联网 76 12.6%其他高端服务业 35 5.8%上述高端服务业小计 158 2

37、6.1%非上海重点产业领域 35 5.8%3、海归人才创新的岗位集中在产业链关键环节 研究发现,海归人才工作岗位分布在人才链的关键环节。其中,专业服务岗位(财会、法律、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管理等)占比最高,达到了 38.0%,其中33 人力资源管理岗位更是达到了 26.4%;技术研发(工程师、分析师、设计师等)和营销采购(市场营销、宣发推广、采购等)岗位也都超过了 15%。此外,管理决策岗位(创始人、总经理、各类首席官等)的海归人数也达到了 14.0%。总体而言,海归人才的创新创业处于上海重点行业领域和科技领域,从人才链产业链环节来看主要分布在专业服务、技术研发、营销采购和管理决策环节。图图 9

38、 上海海归人才工作岗位分布上海海归人才工作岗位分布 4、海归人才创新创业贡献与海外工作经历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海外工作经历与海归人才的行业贡献34 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海外工作经历的海归的行业贡献度普遍高于无海外工作经历的海归,数值相差近2 倍。图图 10 海外工作经历与行业贡献海外工作经历与行业贡献 (三)海归人才创新创业环境(三)海归人才创新创业环境 1、人才优势是海归选择来沪的首要原因 研究发现,63.3%的海归人才认为上海充裕的人才资源是他们来沪创新创业的首要原因。另外,还有55.0%和 49.9%的受访者认为上海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完善的资本市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这反映了上海在新发展格

39、局中的战略节点价值和良好的营商环境。35 分创新和创业两个海归群体来看,来沪原因亦有差异。创业海归来沪原因前 5 位是人才、区位、资本市场、公共服务和科技力量,而创新海归来沪原因前5 位是人才、资本市场、区位、城市氛围和生活方式。可见,创新海归对于城市氛围、生活方式等生活环境领域拥有更多关注。图图 14 海归选择上海创新创业的主要原因海归选择上海创新创业的主要原因 2、产业政策是海归人才最关注最满意的因素 上海海归人才对上海的政策满意度高达 96.8%。最关注和最满意的前三项政策均为产业政策、生活配套政策和金融支持政策,其中产业政策的关注度和满意度均在 70%以上。36 值得一提的是,创业海归

40、最为关注和满意的是产业政策(均在 80%以上),而创新海归则更加关注生活配套政策(70.3%)。图图 15 在沪海归政策关注度与感受度在沪海归政策关注度与感受度 3、政府网站和熟人介绍是海归人才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在获取工作机会、政策信息、创新创业资源等方面,海归人才主要通过政府网站(60.6%)和熟人介绍(56.8%)两个渠道,其中熟人介绍渠道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要。在实地调研访谈过程中,许多海归人才表示,同学会、校友会、同事朋友的介绍、研讨会等会议上的面对面交流已成为海归人才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而通过媒体得知相关信息的海归群体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新媒体新平台。37 图图 16 上海

41、海归人才信息获取渠道上海海归人才信息获取渠道 4、充满信心是海归人才对疫情后上海的基本态度 虽然受到 2022 年上半年新冠疫情的影响,但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疫情后的城市魅力还是海归信心,受访者们大都给予积极回应,分别有 82.2%和 80.6%的受访者对疫情后城市和人才的发展前景充满期待,表明“城对人”的吸引和“人对城”的信心依旧未变,充分体现出上海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城市韧性和底气,也体现出海归人才面对疫情挑战,继续在沪发展的自信和坚毅。38 图图 17 疫情后的城市魅力和海归信心疫情后的城市魅力和海归信心 五、上海海归创新创业生态优化的建议五、上海海归创新创业生态优化的建议“十三五”期间,

42、上海人社部门聚焦国家和本市重大战略项目,累计引进留学回国人员 6.7 万余人。上海成功打造了“留在上海”城市引才品牌,不断优化留学回国人员落户政策,加大世界名校引才力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来沪工作和创业的留学人员已经超过 26 万人。2021 年市政府出台鼓励留学人员来上海工作和创业的若干规定成为全国目前唯一一部专门支持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创业的综合文件。在上海各项海归人才政策的引导下,在上海各产业发展机遇的吸引下,海归人才正成为上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中坚力量,更是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重要支撑。随着近年来“归国潮”规模的不断扩大,广大的海归人才不仅在科技创新领域

43、深耕贡献,还在高端服务业等领域39 不断创新发展。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的明确定位。党的二十大召开,上海更将掀开接续奋斗、再创奇迹的新篇章。上海要坚定不移面向全球、面向未来、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提高站位、找准定位,在新的时代坐标中坚定追求卓越发展取向。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和深度链接全球的国际化大都市,必须更加注重吸引、集聚海内外留学人才,全面提升城市能级、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在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中增强城市影响力。与此同时,海归人才也将充分依托上海这座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把握新时代机遇,提升自我、成就事业、享受生活,与上海一起共创

44、美好未来,通过本次调研,课题组对上海海归创新创业生态提出四点优化建议。(一)推进科学施策,实现分类关爱(一)推进科学施策,实现分类关爱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出国留学年轻化、大众化的特征进一步显现,海归人才回国创新创业的年轻化、多样化特征也越发明显,课题组建议针对不同海归群体要推进科学施策,实现40 分类关爱。对于海归创业者而言,建议围绕上海重点发展产业和重点科技创新领域,将政策重点聚焦扶持海归人才最具专业和资源优势科技型创业企业,帮助海归创业者克服创业初期的资金支持和政策瓶颈;而对于创新者而言,建议政策重点关注其来沪就业发展过程中在生活方面的更多迫切需求,如住房、落户等

45、方面需要相关部门出台提供更多个性化、便利性的关爱政策。(二)开展多维引才,强化人才赋能(二)开展多维引才,强化人才赋能 发展赋能是海归人才来沪创新创业的关键因素。除了政府主管部门在优化引才政策及完善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为以赋能来沪创新创业海归之外,课题组建议要建立多维的引才体系。一是发挥海归人才社群、专业行业协会及第三方专业人力资源市场化机构的社会化专业引才渠道和网络;二是发挥上海市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聚方面的资源优势,建立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优势的引才体系;三是发挥上海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高品质产业空间载体,如积极推广和宣传张江高科技园区、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等的具备国际化影响

46、力的高品质产业发展平台,以提升对全球人才的吸引力。针对海归人才创新创业41 的产业和专业的新特征新趋势,实现市场化引才、科技设施引才和发展平台引才等多维引才,更好地通过赋能吸引人才,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三)创新服务体系,打造互动平台(三)创新服务体系,打造互动平台 政府网站和熟人介绍是海归人才获取服务信息的主要渠道,一方面表明上海市政府政策宣传网站平台近年来已成为海归人才获取政策的主渠道,另一方面表示社群互动和口碑宣传方式也是更有效进行政策和服务信息传递的渠道和方式。因此,课题组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可针对海归群体的不同特点,充分利用政府部门、产业园区、专业协会机构等官方机构的正式渠道和互联网新媒

47、体新平台进行政策和服务宣传;同时,建议积极借助各类社会举办的创新创业大赛、全球云招聘会,海外留学人员社群等拓展海外引才宣介渠道和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政策推介模式和在线“一站式”服务平台,以扩大人才政策和服务宣传力度,实现更高效和便捷的线上服务。新一代年轻海归群体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更喜欢依托互联网平台和各类自媒体等媒介获取信息;也更容易接受图片、漫画、视频等新媒体方式来高效且趣味性地读取信息。特别是针对海归人才可提供在线创新创业大赛、在线科技展会、42 在线专业论坛和会议、线上全球同学会、全球云聘会等线上与线下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球产才互动,以更好地实现城市产业发展机遇与海归创新创业人

48、才的互动,让海归在全球各地可以在线了解、获取和享受全面的人才服务。(四)树立海归品牌,链接全球人才(四)树立海归品牌,链接全球人才 上海过去的百年里上演了一大批海归人才学成归来、贡献所学、报效祖国的生动实践,海归用创新和开放思维推动了国家和上海的变革与发展,为祖国科技自立自强创造了佳绩,也涌现了一批又一批海归创新创业的标杆人物。课题组建议一是建立海归标杆人物的评选和宣传机制,大力表彰为上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优秀海归,树立海归品牌,激发更多海归来沪创新创业的激情;二是积极发挥在沪海归个人和海归组织的全球影响力和全球人脉优势,宣传上海海归人才政策、传播海归创新创业故事,构建和发展全球海归

49、人才的链接网络。43 六、结语六、结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海归人才是当今中国最具自信、最具国际视野的一代,正在成为“留学报国的人才库”,将在中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在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过程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续写留学报国事业的新篇章。“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是上海的城市精神。开放、创新、包容的上海将保持与全球留学人才的链接和互动,赋能来自全球的海归英才在创新创业中实现人生梦想、成就人生价值!让海归人才与上海同频共振、共同创造更多新的奇迹!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FSG上海外服:上海海归300指数(2022)-高水平人才高地与创新创业生态(43页).pdf)为本站 (沧海一笑)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