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用时:43ms

医疗健康行业报告-PDF版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医疗健康
  • 普华永道:2015-2023年中国企业东南亚地区医疗行业投资回顾与展望报告(43页).pdf

    春暖花开春暖花开 扬帆远航扬帆远航2015-2023年中国企业东南亚地区医疗行业投资回顾与展望2024年1月1目录目录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与医疗行业投资机遇概览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与医疗行业投资机遇概览3中国企业投资东南亚地区医疗行业交易趋势中国企业投资东南亚地区医疗行业交易趋势13中国对东南亚地区投资的税务架构考量中国对东南亚地区投资的税务架构考量24中国企业投资东南亚地区医疗行业风险与挑战中国企业投资东南亚地区医疗行业风险与挑战31“健康丝绸之路”促进双边交流,传播“中国特色”“健康丝绸之路”促进双边交流,传播“中国特色”36未来展望未来展望412东南亚地区作为世界新兴生产、贸易、消费中心,凭借其地缘优势和人口红利,吸引全球各国资本投资;在政策引导“走出去”和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变幻中,不少中国企业将注意力转向东南亚。中国企业对东南亚地区的投资仍处于发展阶段。主要原因在于,与中国的单一大市场特色不同,东南亚各国政治、经济、营商环境等各不相同,长期以来中国投资人对于东南亚地区投资仍处于“雾里看花”的阶段,对各国市场准入、当地法律法规复杂性、自身国际化人才和运营经验等风险考量存在担忧;庆幸的是,我们观察到近年来中国投资人在东南亚地区投资活跃度有所增加,且投资人类型、投资目的国呈现多样化趋势,相关成功案例值得借鉴和研究。区别于工业制造、经贸等行业,东南亚地区医疗行业相对稳健,受国际局势、双边关系等宏观因素影响较小。同时,东南亚地区医疗市场以稳健的人口规模和增速、崛起的中产阶级消费力、持续增加的政府投入、医疗卫生体系对社会资本/医生自由执业的开放程度等特色、东亚人种疾病种类和诊疗习惯的相似性尤其吸引中国企业的关注。钱立强钱立强普华永道中国医疗健康服务行业主管合伙人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与医疗行业投资机遇概览13东南亚地区情况概览市场空间广阔、经济发展迅速东南亚地区经济体量跃迁式增长:东南亚地区经济体量跃迁式增长:过去二十年,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高歌猛进,经济体量迅速扩张。2022年,东南亚地区GDP总量已达3.6万亿美元,占全球GDP总量3.6%,预计2028年超5.5万亿美元,赶超日本、英国,并有望在2028年跃升至全球第四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中国、欧盟。近年来,在疫情叠加通胀及全球经济缓滞的背景下,东南亚地区自2021年起表现出较强的经济回暖趋势,三十年来GDP增速首次超过中国。经济高增长亦保持高质量:经济高增长亦保持高质量:2000年至今,东南亚地区人均GDP已翻两番,2022年达5,500美元,较2010年增长60%,增速领先于南亚、东欧等发展中国家主导的经济体,高速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为东南亚地区消费、医疗、零售等各个领域预留出广阔的市场空间。10,2517,2724,9681,6691,2077456474,4452,9362,5241,55718,20613,55411,1155,5435,1584,5762,69932,69023,61022,5028CAGR 9.5GR 6.2%1.00.71.24.51.53.42.45.46.6246812140中国南亚东南亚东欧12.77.911.320002010202213.3x2.8x3.3x1.5x4.3x1.6x0.8x0.6x人均GDP:千美元GDP总量:十亿美元东南亚东南亚GDP总量趋势(总量趋势(2000-2028年)年)东南亚人均东南亚人均GDP趋势(趋势(2000-2022年)年)资料来源:IMF,公开信息及普华永道分析54东南亚加拿大中国美国日本欧盟英国东南亚地区情况概览人口红利蕴含市场增长潜力44 0045 1046 225.36.06.8东南亚人口增势及人口结构(东南亚人口增势及人口结构(2000-2022年)年)90 85-8980-8475-7970-7465-6960-6455-5950-5445-4940-4435-3930-3425-2920-2415-1910-145-90-4男性女性90 85-8980-8475-7970-7465-6960-6455-5950-5445-4940-4435-3930-3425-2920-2415-1910-145-90-4人口红利蕴含市场潜力待释放人口红利蕴含市场潜力待释放东南亚地区人口基数庞大,人口数量超过6.8亿,其中人口过亿国家3个(印尼、菲律宾、越南),千万级人口国家4个。长期以来东南亚人口保持稳定增长,2022年总人口及劳动人口较2000年分别增长29%和35%;从人口结构来看,东南亚国家普遍拥有人口红利,20-50岁群体作为主要劳动力人口,约占东南亚总人口45%,20岁以下人群占比约33%,整体呈现三角型分布,人口结构蕴含增长潜力,青壮年及劳动力人群的壮大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基础。中国30*030*2022年人口结构(百万人)人口总数劳动人口人口数量(亿人)295*080*东南亚43#E3%*坐标轴:百万人资料来源:IMF,公开信息及普华永道分析5人均医疗支出人均医疗支出($)CAGR(2000-2019)医疗支出医疗支出/GDP(%)东南亚东南亚中国中国日本日本美国美国东南亚地区情况概览医疗市场逐步开放,潜力突出东南亚人均医疗支出快速增长,医疗支出占东南亚人均医疗支出快速增长,医疗支出占GDP比重提升,对标发达国家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比重提升,对标发达国家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外资负面清单外资负面清单跨国多点执业跨国多点执业医疗旅游医疗旅游医疗特区医疗特区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越南59A 0059A 1050P 191796801,218政府支出个人支出 5.8x 0.8x0 0%文莱72%泰国56%东帝汶52%马来西亚50%新加披49%印尼44%越南41%菲律宾37%老挝24%柬埔寨16%缅甸341131839%2.93.43.8421885354.54.25.32,7414,0604,3614,5607,95710,9217.09.010.812.616.416.814%2%5 00201020192022年东南亚医疗支出(亿美元)东南亚医疗政策逐渐放开,利好外资医疗机构及医疗从业者开发探索东南亚医疗政策逐渐放开,利好外资医疗机构及医疗从业者开发探索利好限制部分限制注:医生跨境多点执业方面,印尼仅巴厘岛健康旅游特区持开放政策,泰国仅允在短期签证期限内进行教导执业和教学交流;越南暂未开放医疗相关经济特区。资料来源:IMF,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2,公开信息及普华永道分析东南亚地区政府医疗服务负担能力稳步提升东南亚地区政府医疗服务负担能力稳步提升6资料来源:公开信息东南亚地区情况概览医疗旅游成为地域特色泰国泰国康养保健:康养保健:越南医疗旅游侧重保健康复,因境内有丰富的热矿泉、泥矿以及药用植物资源,可以提供具有保健价值的温泉及食物疗养等项目心外科:心外科:拥有亚太地区最活跃的心脏治疗和手术中心,医务人员多毕业于美国医学界,具备高水平医疗技术及实践,且心外手术费用极具性价比综合医疗:综合医疗:丰富的医疗服务供给体系,以先进的医疗技术著称,且医生数量庞大,优势科室包括心脏病、癌症、传染病等辅助生殖:辅助生殖:马来西亚IVF市场的潜在规模超5亿美元,具备先进医疗技术,同时手术费用远低于西方国家,具有价格优势医美及生殖相关:医美及生殖相关:泰国医美市场规模近20亿美元,全国医美门店超4,000家,以变性手术和整形外科手术著称,并以高性价比吸引医疗旅游群体,逐渐成为本地区的佼佼者越南越南菲律宾菲律宾马来西亚马来西亚癌症医疗:癌症医疗:世界知名的癌症治疗中心,特别是乳腺癌、肠癌及胃癌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每年到新加坡治疗癌症的海外患者多达数十万人综合医疗:综合医疗:优势医科包括但不限于骨科、心脏外科、神经内科及神经外科新加坡新加坡78东南亚地区11国仍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各国在人口规模、地缘位置、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宗教信仰、语言文化、政府效率、对中国企业开放程度等方面迥异。因此,各国在全球经济中的战略地位、产业链分工与协作、科技创新动力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中国企业在制定东南亚地区投资策略时,国际化视角和本土化经验同等重要。钱立强钱立强普华永道中国医疗健康服务行业主管合伙人资料来源:202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普华永道分析5002,65030011,7500025010520200柬埔寨老挝缅甸菲律宾新加坡年人均卫生费用(美元)年人均卫生费用(美元)美国卫生费用占卫生费用占GDP比例(比例(%)英国中国德国法国马来西亚日本韩国泰国印度越南南非巴西印度尼西亚墨西哥文莱典典型型国国家家东南亚地区医疗行业投资机遇各国医疗市场发展阶段迥异初级市场初级市场新兴市场新兴市场成熟市场成熟市场1医疗服务保障体系较单一,但处在高速变革发展期保险支付体系初具雏形初步构建了医药工业产业链,部分门类形成比较优势,具备仿制药生产能力并积累生物制药研发能力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国家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越南等大多数东南亚国家23市市场场特特点点医疗服务保障体系较薄弱政府财政支付能力有限,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对医疗产品价格较敏感医药本土生产能力较弱,核心医疗器械及药物依赖进口已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服务保障体系保险支付体系较健全和成熟形成了医药工业全产业链,部分医疗产品和服务门类拥有国际竞争力,具备生物制药的研发与创新能力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少数经济起步较早的国家中东欧及中东部分国家马来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泰国、文莱文莱美国等欧美发达国家日本及其他地区发达国家新加坡新加坡东南亚地区各国处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东南亚地区各国处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医疗健医疗健康领域的现状迥异:康领域的现状迥异:初级市场:初级市场: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人均医疗卫生支出不足、医疗卫生产业占GDP比重较低;根据发达国家历史经验,随着人均GDP增加,民众需求及消费能力提升,市场机遇持续释放新兴市场:新兴市场:马来西亚、泰国等已迈入新兴市场的行列,在完成经济原始积累的同时也提升了国民的医疗健康消费水平和保障能力,在部分医疗产业细分领域(例如生殖医院、仿制药生产等)形成一定的竞争力,并辐射东南亚周边市场成熟市场:成熟市场:新加坡作为东南亚地区唯一的发达国家,已形成较完整的医药工业产业链,并凭借创新研发和集团化管理能力,在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制药、医学检测等领域积累了国际竞争力,也是吸引海外投资最为活跃的国家,在东南亚地区医疗市场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9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泰国越南越南马来西亚马来西亚行业增长潜力领先企业规模发展潜力领先企业盈利水平营商环境外资进入/退出便利性业务协同潜力*业务协同潜力:基于投资人现有业务布局和投资策略综合评定资料来源:公开信息,普华永道分析东南亚地区医疗行业投资机遇差异化的投资吸引力(1/2)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主要国家主要国家市场特点市场特点印度尼西亚本土市场初步积累:本土市场初步积累:人口基数大,本土医疗网络和基础设施初具规模,新产品和新技术有望基于现有医疗网络和新的渠道快速渗透;本土企业在基础医疗器械生产方面已有初步的行业积累,具备承接全球化订单的能力政策推动医疗投入:政策推动医疗投入:政府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公立医院基础设施和政府购买私立医院服务等推动行业增长。此外,政府为减少本国高端患者流出,拟制定更加宽松的医生执业、税收减免等政策,促进细分领域人才和技术发展医疗旅游和特区建设:医疗旅游和特区建设:巴厘岛、万隆等结合医疗、保健、康养旅游特区的打造,以及自身性价比和服务优势,提升对外国患者的吸引力泰国渠道驱动的医疗旅游市场:渠道驱动的医疗旅游市场:泰国本土头部连锁医院中,医疗旅游占主要医院收入约三成以上;疫情期间,由于封控限制和患者就近就医习惯养成,该市场受到挤压,至今仍未完全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未来通过渠道营销、医疗旅游服务包优化,仍有提升空间生殖医学技术全球领先:生殖医学技术全球领先:泰国生殖医学相关技术在亚洲领先,相较于美国,泰国在经验和价格上建立了较大优势,变性手术、医美、辅助生殖等特色专科具备全球竞争力开放创新药临床试验:开放创新药临床试验:泰国通过减免关税和免费提供部分医药设备和设施,为药企快速推进创新药临床研究及进入市场提供便利,近年临床试验数量领先于新加坡10东南亚地区主要国家医疗行业投资吸引力评估东南亚地区主要国家医疗行业投资吸引力评估11主要国家主要国家市场特点市场特点越南市场相对独立市场相对独立:越南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人口规模和国土面积具备一定规模,政府在医疗卫生建设中占据主导;相较于东南亚其他国家,越南跨区域医疗旅游和交流相对较少,市场较为独立政策逐步开放:政策逐步开放: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医疗供给缺口增加,越南政府提出10年内将私立医院床位数占比从6%提升至15%,私立医疗机构迎来消费升级和规模化扩张机遇营商环境放宽:营商环境放宽:医疗相关行业已移除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新投资法中将疾病治疗、药品研发制造、生物医药、医疗设备生产列入优惠政策适用产业,为投资提供便利马来西亚市场开放成熟:市场开放成熟:地理位置影响,历来医疗集团多为新加披投资,医生教育和技术水平较高,吸引包括印尼在内的外国患者就医;中马关系稳定,当地对中资企业和产品接受度较高技术面临优化提升技术面临优化提升:基础医疗设备生产和仿制药已有相对基础,未来增长点将在与在于技术和研发水平的优化和提升,外来投资有较大发展空间东南亚地区医疗行业投资机遇差异化的投资吸引力(2/2)*业务协同潜力:基于投资人现有业务布局和投资策略综合评定资料来源:公开信息,普华永道分析中资潜在投资主题中资潜在投资主题东南亚地区医疗行业投资机遇 差异化的投资主题抓住行业增长中资业务扩张行业周期套利全球化订单优化资产配置科技与技术创新资料来源:公开信息,普华永道分析12印尼医疗服务医药及医疗器械医疗流通泰国医疗服务医药及医疗器械医疗流通越南医疗服务医药及医疗器械医疗流通马来西亚医疗服务医药及医疗器械医疗流通13中国企业投资东南亚地区医疗行业交易趋势211 156 1610 1711 1811 1912 2012 2113 221,3111,8591,4421,2931,2391,3761,5911,445东南亚地区其他国家和地区2015-2022年中国对东南亚地区直接投资流量金额占比年中国对东南亚地区直接投资流量金额占比中国对东南亚地区医疗行业直接投资趋势东南亚地区市场持续吸引中国资本医疗健康产业成为中国向东南亚投资的重要领域医疗健康产业成为中国向东南亚投资的重要领域中国企业赴东南亚投资保持较高热度的过程中,医疗产业扮演了重要的角色,2015年以来中国的医疗企业及投资机构通过各类形式的交易投资甚至控股东南亚医疗企业,以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更好的产业链整合机遇以及更乐观的投资回报预期,医疗领域占中国对东南亚投资交易比例平均约10%左右。资料来源:202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23年中国-东盟统计年鉴,普华永道分析中国对东南亚直接投资稳步增长中国对东南亚直接投资稳步增长东南亚市场体量庞大、经济增速较快且消费潜力不断增长,对于志向全球发展的中国企业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企业加速出海并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链体系,通过投资交易等手段充分利用东南亚国家在人力资源禀赋、外资优惠政策、自然资源、产业链互补性等方面的优势,2015-2022年中国对东南亚直接投资的存量金额年均增长14%,截至2022年末存量金额已达1,547亿美元,已超过美国、欧盟等,位居各主要经济体对东南亚投资规模的首位。医疗行业其他行业2015-2023年医疗行业占中国对东南亚地区投资交易数量比例年医疗行业占中国对东南亚地区投资交易数量比例146 154 165 1710 1818 196 209 217 2217 23486778595047888975政策政策驱动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经贸合作和投资活动“一带一路”的倡导和引领“一带一路”的倡导和引领中国中国-东南亚东南亚区域伙伴关系全新升级区域伙伴关系全新升级亮点解读亮点解读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往来关系历久弥新,“一带一路”的倡导和引领奠定中国未来对外合作发展方向,并将持续鼓励和促进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受全球贸易波动(中美贸易战、地缘政治)以及新冠疫情影响,经济合作开始转向,“东盟自贸区2.0”代表与东南亚国家合作关系的全面升级,RCEP的建立使得中国-东南亚联系更加紧密,促使未来合作深化更多元、更规范、更有保障RCEP第十章投资第十章投资涵盖了投资保护投资保护、自由化自由化、促进和便利化促进和便利化四个方面,投资规则整合升级,包括承诺最惠国待遇、禁止业绩要求、采用负面清单模式做出非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承诺并适用棘轮机制(即未来自由化水平不未来自由化水平不可倒退可倒退);投资便利化部分还包括争端预防和外商投诉的协调解决政策要点政策要点2015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点亮“航标灯”2017年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对保障投资活动、搭建合作平台、完善政策措施作详细安排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加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同各国发展战略和地区合作倡议对接,深入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2010年“自贸区1.0”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成为涵盖人口最多,也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贸区2019年“自贸区2.0”中国东盟东部增长区合作行动计划(20202025)签订,合作领域拓宽,区域伙伴关系更加紧密2022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国与东盟10国联合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组成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2020年越南投资法(修订)越南政府在将医疗和药品移除禁止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后,新投资法中将疾病治疗、药品研发制造、生物医药、医疗设备生产列入优惠政策适用产业,对于部分投资项目提供了包括企业所得税优惠、免征进口税、减免土地使用金、土地使用税、加速折旧以在计算应纳所得税时扣除等优惠政策2021年印尼投资法(修订)印尼大幅放宽外资准入和持股比例,包括制药和医疗器械在内的54种行业排除投资负面清单,允许外资持有允许外资持有100%股权股权;一步放宽外资税务优惠放宽外资税务优惠,即不把利润汇回海外而进行再投资的外资企业,可获得5年以上的损失赔偿,企业盈利后,5年中的损失将成为减免所得税的数额2021年泰国投资促进法泰国促进投资委员会(BOI)给予外国企业最高最高8年的企业所得税免除政策年的企业所得税免除政策,此此后后5年减半征收年减半征收,减免机械和原材料的进口关税、公共事业成本可按双倍扣除、基建和安装成本享受税收减免等政策,同时,还允许外国投资者拥有土地所还允许外国投资者拥有土地所有权有权资料来源:公开信息,普华永道分析15中国对外投资政策发展中国对外投资政策发展东南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东南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国家或地区国家或地区2023年排名年排名2013年排名年排名新加坡新加坡12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244马来西亚马来西亚318中国香港43泰国泰国535越南越南641瑞士77阿联酋811沙特阿拉伯915智利1022东南亚地区成为对中国企业投资最有吸引力的地区东南亚地区成为对中国企业投资最有吸引力的地区之一之一经济学人智库发布的中国海外投资指数对中国在各海外国家的投资机遇和风险进行了量化评测,东南亚地区凭借相对友好的对外开放政策、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在国际政治局势中相对中立温和的立场,近十年来对中国企业的吸引力大幅攀升,其中5个东南亚国家在2023年排名中位列全球前十名。资料来源:公开信息,普华永道分析中国对东南亚地区医疗行业直接投资趋势东南亚地区市场持续吸引中国资本对中国投资者吸引力排名对中国投资者吸引力排名16中国对东南亚地区医疗行业直接投资趋势投资活跃度在波动中逐步升温5331,0971,422679186514181,596636334693860020202120222023披露交易数量(笔)披露交易金额(百万美元)启动期启动期调整期调整期发展期发展期受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与东南亚开放合作逐步深化等影响,在企业出海并购热潮带动下,东南亚医疗投资规模快速攀升地缘政治形势日渐复杂,中美贸易摩擦、投资保护主义抬头、疫情爆发等多种因素叠加下,投资交易进入暂时的调整期随着全球疫情的好转以及东南亚市场保持稳定发展,东南亚市场的潜力被资本看好,交易规模呈现回暖趋势2015年年2023年中国对东南亚医疗市场直接投资交易金额与数量趋势年中国对东南亚医疗市场直接投资交易金额与数量趋势321175226649平均交易规模(百万美元)2015年至2023年,中国企业对东南亚医疗市场直接投资交易总额累计超66.19亿美元,交易数量从2015-2017年的年均3笔增加至2021-2023年的年均9笔,交易金额从2015年的5.33亿美元增加至2022年的15.96亿美元。历史期间,三条主线贯穿投资趋势:投资活跃度随地缘政治投资活跃度随地缘政治、政策调政策调整整、宏观经济等外部因素波动宏观经济等外部因素波动东南亚地区拥有广阔的市场潜力以及较为开放的经济环境,随着中国-东 盟 自 贸 区 建 设 深 入 推 进 以 及RCEP红利释放,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自由化及投资便利化程度持续加深,双方互为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目光投向了人口基数庞大且快速增长的东南亚医疗市场,2015-2023年对东南亚医疗企业的投资活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受地缘政治变化、中国企业出海政策、疫情以及中美贸易战等宏观经济因素影响,投资交易的规模在增长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波动。双边交流增加双边交流增加,中国企业信心增中国企业信心增强强,投资目的国日趋多元化投资目的国日趋多元化中国企业早期的投资对象以新加坡的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及制药企业为主,而随着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经济交流愈发深入,中国企业增强了对其他东南亚国家在人口、经济增速、营商环境、医疗行业对外资开放态度、医药流通基础设施与网络、医药研发便利性等方面的独特性优势的了解,捕捉到更多类型的医疗投资及合作机遇,投资目的国逐步扩展到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新兴国家,投资主题及投资目的国的多样化特征愈发显著,并催生了在东南亚地区医疗市场更广泛的投资交易及项目合作机遇。企业企业、PE/VC在不同时点结合自身在不同时点结合自身战略发展战略发展,押注东南亚市场;投资押注东南亚市场;投资方式逐渐多元化方式逐渐多元化,小规模交易增加小规模交易增加近年来在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号召下,中国企业开始出海投资寻求更大的市场和产业链整合机遇,不断寻找新增长点并探索业务转型,2015-2017年中国企业的直接投资交易以控股权收购为主,平均交易金额较大,而随着2017年东南亚股权融资热度快速攀升以及上市等投资退出渠道的日趋通畅,更多的中国企业及PE/VC开始布局东南亚医疗市场,对东南亚医疗市场的直接投资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参与各轮次股权融资的交易数量明显增加,平均交易规模也呈现小型化的趋势。资料来源:Mergermarket,普华永道分析17中国对东南亚地区医疗行业直接投资趋势投资人关注的细分赛道日益多元化1677664441制药保健品医药流通数字医疗医疗设备医疗器械及耗材医学检测专科医疗服务综合医疗服务累计交易数量累计交易数量累计交易金额累计交易金额(百万美元)(百万美元)-20202021-2023平均交易金额平均交易金额(百万美元)(百万美元)242001资料来源:Mergermarket,普华永道分析2015年年-2023年中国对东南亚医疗市场直接投资细分赛道分布年中国对东南亚医疗市场直接投资细分赛道分布185072,7392272361,6275239272131542015年至2023年,随着东南亚各细分业态逐步发展,中国企业对东南亚医疗市场的直接投资从制药、综合性医院、医疗耗材等少数领域扩展到医疗设备、医学检测、数字医疗、专科医院等领域,投资人关注的细分赛道更加多元化:制药:制药:东南亚制药企业持续获得中国企业关注,已完成的16笔交易主要涵盖癌症、代谢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药物以及疫苗类的生产企业;新加坡作为生物制药和科技研发创新的高地,2020年及以前投资标的均位于新加坡;2021年起,受“一带一路”政策倡导和中资生物药企业本土化生产需要,印度尼西亚等新兴国家的制药企业开始获得中国企业的投资,交易数量出现明显增加;中国企业对东南亚制药企业的投资类型以参与早期股权融资为主,平均交易金额约3,200万美元。医疗服务:医疗服务:已发生的综合医疗服务领域交易平均金额达2.71亿美元,其中5家位于新加坡,主要为中国医疗企业或投资机构收购知名综合医院,以实现跨境业务协同或获得长期稳定的经营回报,同时卖方实现投资退出;1家为泰国面向国际患者的医疗旅行医院,属于购买少数股权的财务性投资;已发生的6笔专业医疗服务领域交易涵盖了辅助生殖、肿瘤、眼科、妇产、整形外科等各类专科医院,其中4家位于新加坡,1家为投资机构收购越南的妇产医院,以获得长期的市场增长红利,1家为医疗企业参与泰国知名辅助生殖医院的股权融资,以实现资产价值的周期性波动套利。医疗器械及耗材:医疗器械及耗材:已发生的7笔交易分别分布于2015-2017年以及2021-2023年,与中国企业对东南亚医疗投资的周期性特征相吻合,标的均位于新加坡,主要涉及心脏介入器械、微创手术产品、辅助生殖器械等,以控股权收购为主,平均交易金额高达3.91亿美元。医学检测:医学检测:全部位于新加坡,涉及癌症早筛产品、单细胞蛋白组学分析等,反映了新加坡技术优势的吸引力。保健品保健品:标的大部分位于新加坡,主要为药品、保健品企业上游业务整合收购以及投资机构参与的股权投资。医药流通:医药流通:标的均为位于发展中国家的零售药店和医药流通商,其中3笔交易为医药流通企业、零售企业或投资机构发起的控股权收购,体现了中国资本整合海外医药零售网络、提前布局庞大消费市场的投资前瞻性。数字医疗:数字医疗:涵盖了在线诊疗、齿科数字化解决方案、健康保险产品等新兴业态的早期股权融资,均位于发展中国家,体现了中国企业对新兴市场及业态的超前布局。中国对东南亚地区医疗行业直接投资趋势民营资本成为出海投资的中坚力量75202109576各类投资人基于各自的投资策略及诉求,选择在不同的阶段以不同的交易类型参与东南亚医疗市场投资,形成了国有资本周期性关注、民营资本持续参与的特征:国资企业国资企业:历史期间仅完成1笔投资,为医药流通业务在东南亚地区的拓展收购;非国资企业非国资企业:在“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民营企业出于拓展海外市场、获取优质海外资源、整合自身产业链等考虑,主动整合东南亚医疗资源,投资交易较频繁,历史期间各年均发生了投资交易,主要为民营医疗类企业基于自身业务进行的横向一体化收购或投资,从而实现国内与海外的业务协同、突破自身的发展瓶颈;国资国资PE/VC:国资投资机构主导了对东南亚部分优质医疗企业的收购或增资,交易呈现周期性特征,集中于2015-2017年(中国海外投资快速增长期)以及2021-2023年(疫情缓解后海外投资恢复期),交易数量较少,但平均交易规模较大,主要聚焦于医疗器械及耗材、制药等少数领域;非国资非国资PE/VC:随着2017年东南亚地区私募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交易额出现大幅增长,东南亚开始成为亚太地区的投资交易热点,中国的非国资PE/VC自2017年起开始逐渐参与东南亚医疗市场投资,交易类型从早期股权融资逐步拓展至成熟期股权融资,交易涉及的细分赛道也日益多元化。平均交易规模(百万美元)资料来源:Mergermarket,普华永道分析192015年年2023年中国对东南亚医疗市场直接投资交易数量分布年中国对东南亚医疗市场直接投资交易数量分布2015年年-2023年中国对东南亚医疗市场直接投资交易金额分布年中国对东南亚医疗市场直接投资交易金额分布2272345223223350346938613企业-国资企业-非国资VC/PE-国资VC/PE-非国资8.8%PE/VC-国资100.0%7.3%企业-国资15.3%4.3%4.8.1%4.6%7.1X.3%企业-非国资82.8%4.8%8.8%PE/VC-非国资5761,4991,8212,723医疗器械及耗材医疗设备数字医疗医学检测专科医疗服务综合医疗服务保健品医药流通制药中国对东南亚地区医疗行业直接投资趋势交易类型多样化,匹配各类投资需求2015-2017年共发生10笔交易,合计金额约30.5亿美元,平均交易金额约3.1亿美元,主要呈现以下特征:1)以民营企业及国资PE/VC主导的股权转让交易为主,早期股权融资交易数量较少2)股权转让交易的金额占比较高,主要涉及医疗器械企业、综合性医院集团的控制权收购,平均单笔交易金额较高2018-2020年共发生19笔交易,合计金额约9.2亿美元,平均交易金额约0.5亿美元,主要呈现以下特征:1)随着PE/VC逐渐关注东南亚市场,股权融资交易数量明显增加,主要涉及制药、保健品、医疗检测、数字医疗等领域的早期股权融资,平均单笔交易金额较低2)股权转让交易数量保持稳定,投资标的转向医药流通、专科医疗服务等领域,平均单笔交易金额显著降低2021-2023年共发生27笔交易,合计金额约27.9亿美元,平均交易金额约1.0亿美元,主要呈现以下特征:1)股权融资交易持续活跃,涉及制药、医学检测等多个领域,并从早期融资向成熟期融资拓展,平均单笔交易金额有所增加2)股权转让交易数量有所增加,涉及综合医疗服务、专科医疗服务、数字医疗、医疗器械及耗材等领域,平均单笔交易金额有所回升投资人类型投资人类型股权融资股权融资-A轮及以前轮及以前股权融资股权融资-B、C轮轮股权融资股权融资-D轮及其他轮及其他股权转让股权转让-控股收购控股收购股权转让股权转让-参股投资参股投资投资类型偏好投资类型偏好企业-国资0%0%00%0%全部为控股收购企业-非国资5e%以战略性控股收购为主PE/VC-国资0333%0%主要参与偏成熟期股权融资及控股收购PE/VC-非国资48%4$%8%主要参与早期风险投资及控股收购从交易数量的分布来看,各类型投资人基于自身投资诉求,呈现出不同的投资类型偏好:从交易数量的分布来看,各类型投资人基于自身投资诉求,呈现出不同的投资类型偏好:资料来源:Mergermarket,普华永道分析202015年年2023年中国对东南亚医疗市场直接投资交易类型分布年中国对东南亚医疗市场直接投资交易类型分布234942621961215-20,81706731,982股权融资-A轮及以前股权融资-B、C轮股权融资-D轮及其他股权转让-控股收购股权转让-参股投资73062456111交易数量国家名称国家名称2015-2023年年交易金额占比交易金额占比2020-2023年年交易金额占比交易金额占比2015-2023年年交易数量占比交易数量占比2020-2023年年交易数量占比交易数量占比2015-2023年年平均交易金额(百万美元)平均交易金额(百万美元)新加坡新加坡79ug%马来西亚9%0%6%7%菲律宾6%7%3%印度尼西亚4%6 %越南2%4%2%3%泰国1%1%6%7%中国对东南亚地区医疗行业直接投资趋势投资目的国从新加坡向其他国家延伸按投资目的国划分,东南亚地区医疗市场呈现“一超多强一超多强”的格局:新加坡新加坡凭借自身在资本市场成熟度、市场规范度、对外开放水平、地理区位、医疗产业等方面的优势,成为很多东南亚医疗企业的总部或控股平台的所在地,占据了2015-2023年中国对东南亚地区医疗行业直接投资交易金额的79%以及交易数量的67%。泰国及马来西亚凭借较高的人均收入水平及以及在部分医疗细分领域的竞争力,吸引了中国资本关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等新兴发展中国家拥有巨大的人口基数、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以及较低廉的劳动力供给,也逐渐获得中国资本的青睐。随着中国企业加深了对东南亚各国竞争优势及市场机遇的理解,投资交易目的国将更加多元化,预期未来将有更多的投资涌向东南亚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医疗健康产业。2015年年-2023年中国对东南亚医疗市场直接投资目的国分布年中国对东南亚医疗市场直接投资目的国分布1628资料来源:Mergermarket,普华永道分析泰国泰国37笔52.3亿7笔2.4亿3笔5.9亿4笔3.7亿3笔0.8亿1笔1.2亿越南越南菲律宾菲律宾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新加坡21标的公司标的公司年份年份细分赛道细分赛道所在国所在国投资方投资方交易类型交易类型交易金额(亿美元)交易金额(亿美元)Biosensors2017医疗耗材新加坡蓝帆医疗控股权收购Biosensors2016医疗耗材新加坡中信产业投资基金股权收购Fullerton2022综合医疗服务新加坡RRJ Capital控股权收购Cardinal2018医药流通马来西亚上海医药集团控股权收购Biosensors2015医疗耗材新加坡中信产业投资基金控股权收购MediCard2022数字医疗菲律宾友邦保险控股权收购Novena2023综合医疗服务新加坡善水资本控股权收购Esco2021医疗设备新加坡维梧资本A轮股权融资Hummingbird 2021制药新加坡八方资本C轮股权融资Fullerton2017综合医疗服务新加坡平安资本少数股权收购中国对东南亚地区医疗行业直接投资趋势金额前十大交易11.810.510.05.84.63.53.42.01.31.2222015年年-2023年中国对东南亚医疗市场直接投资金额前十大交易一览年中国对东南亚医疗市场直接投资金额前十大交易一览资料来源:Mergermarket,普华永道分析中国对东南亚地区医疗行业间接投资趋势间接投资对象多样化分布1保健品1医疗器械4医学检测3制药2专科医疗服务5综合医疗服务2菲律宾1马来西亚1泰国7新加坡3印度尼西亚2越南66040202520002120222023披露交易数量(笔)披露交易金额(百万美元)资料来源:Mergermarket,普华永道分析注:受限于数据库数据的公开可获得性,可能无法抓取全部的间接投资交易记录,实际发生的间接投资可能多于公开可查信息2015年至2023年共完成16笔间接投资交易:1.知名知名PE/VC入局:入局:交易参与者主要为知名PE/VC机构,包括TPG、KKR、贝恩资本,CVC,GIC等。2.各类中国各类中国LP参与投资:参与投资:认购以上知名PE/VC机构LP份额的中国投资者既包括中国人寿、厦门象屿等国有资本,也包括比亚迪等民营企业以及扬子江金融控股、成栋投资、复朴道和等民营投资机构。3.以早期股权融资及少数股权收购为主:以早期股权融资及少数股权收购为主:已发生的16笔间接投资交易中,8笔为对现有少数股权的收购,6笔为参与早期股权融资,控股权收购交易仅2笔。4.细分赛道及投资目的国多元化:细分赛道及投资目的国多元化:海外PE/VC对东南亚医疗市场具有相对专业的视角以及关注/偏好的投资领域,投资交易广泛分布于各细分赛道以及各主要东南亚国家。232015年年-2023年中国对东南亚医疗市场间接投资交易类型分布年中国对东南亚医疗市场间接投资交易类型分布2015年年-2023年中国企业对东南亚医疗市场年中国企业对东南亚医疗市场间接投资细分赛道分布间接投资细分赛道分布2015年年-2023年中国企业对东南亚医疗市场年中国企业对东南亚医疗市场间接投资目的国分布间接投资目的国分布除股权收购、股权融资等直接投资的交易方式,中国企业还通过认购海外PE/VC的LP份额、设立家族办公室等形式,以一种风险更分散、信息更隐蔽的方式,间接投资东南亚地区的医疗企业,2015-2023年中国企业共完成16笔间接投资交易:中国对东南亚地区投资的税务架构考量324商业及投资风险商业及投资风险融资、上市及投资退出便利性融资、上市及投资退出便利性投资者信息保密投资者信息保密满足所在国监管政策满足所在国监管政策中国企业向东南亚地区投资的交易架构主要考虑因素跨境税务成本跨境税务成本主要考虑税种主要考虑税种被投资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及增值税被投资企业所在国个人所得税转让被投资企业的资本利得税股息、特许权使用费的预提所得税被投资企业所在国的税收优惠政策其他考虑因素其他考虑因素中国大陆、香港与东南亚各国的税收双边协定东南亚各国之间的税收双边/多边协定及其他跨境税务优惠政策实操范例实操范例在新加坡新加坡设立投资平台或家族办公室,再投资于其他东南亚国家的企业-享受新加坡的跨国公司总部企业所得税优惠,并适用与其他东南亚国家的税收协定在香港香港设立投资平台,再在东南亚投资设立企业-享受香港的自由汇兑便利、与中国大陆的经贸税收互惠协定以及较低的资本利得税主要考虑因素主要考虑因素被投资企业所在国法律制度的完善程度以及资本市场的活跃度和规范性被投资企业进行新一轮股权融资或使用优先股、认购权等金融工具的便利性现有投资架构与主要交易所上市要求的适配性投资主体未来转让股权退出的交易便利性实操范例实操范例在BVI设立特殊目的实体(SPV)作为持股平台并持有在开曼开曼设立的拟上市主体,进而投资于东南亚企业-易于进行多种类型的股权融资及股权转让,投资架构适配于美国或香港交易所的上市要求主要考虑因素主要考虑因素出于企业自身经营策略或企业家个人的保密性要求,避免公开向东南亚企业进行的投资实操范例实操范例通过海外海外PE/VC或家族办公室或家族办公室投资东南亚企业的少数股权-隐匿投资者信息主要考虑因素主要考虑因素被投资企业所在国对外商投资企业的行业准入、投资标准、持股比例、公司治理等限制性要求(东南亚大部分国家对于医疗行业的外商投资基本不设限制)实操范例实操范例在新加坡新加坡分别设立两家投资平台,并合计持有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某企业的49%股权-满足印度尼西亚当地对于外商投资企业的股东数量及特定行业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主要考虑因素主要考虑因素有效控制由于对东南亚国家的法律规范及商业环境的不熟悉或市场波动导致的投资风险实操范例实操范例三家企业在新加坡新加坡合资设立有限公司,进而在东南亚新设企业-共担分散投资风险资料来源:普华永道分析25中国企业向东南亚地区投资的交易架构税务考量因素26资料来源:Mergermarket,普华永道分析中国境内企业在向东南亚地区投资的过程中,通过建立合适的海外投资控股架构,可在有效控制海外投资收益的税务成本的同时,提升海外投资的商业灵活度和收益水平。搭建合理且优化的海外投资交易架构通常是出海企业面临的第一个挑战,税务优化的交易架构可以使得出海企业可以以较高的税务效率实现境外投资收益汇回至境内母公司和股东手中。除税务考量外,优化的架构方案还可以为企业后续的架构调整保留充足的灵活性,并且可以为跨境资金流动提供便利性。一般来说,搭建海外投资平台的税务考量因素包括:海外子公司海外子公司(A国中间控股公司)国中间控股公司)中国境内母公司中国境内母公司股息/股权转让所得因素二:因素二:子公司在东道国当地经营的税负因素三:因素三:海外子公司支付的投资收益在东道国的预提所得税税负因素一:因素一:中国居民企业投资海外的中国企业所得税税务成本A国国境内境内海外子公司海外子公司(B国)国)股息/股权转让所得B国国因素一:中国税收管理因素一:中国税收管理针对中国母公司对外投资以及从海外子公司收取股息中国母公司对外投资以及从海外子公司收取股息/股权转让所得股权转让所得,需考虑以下三点:1)充分利用中国“境外所得税收抵免制度”;2)规避海外子公司被视为“中国受控外国企业”;3)规避海外子公司被视为“中国境外注册中资控股居民企业”。因素二:东道国税收管理因素二:东道国税收管理1)海外子公司在东道国经营产生的收入,需要考虑东道国企业所得税及间接税;2)针对母公司取得的海外子公司的股息/股权转让所得,需要考虑东道国预提所得税。因素三:税收协定因素三:税收协定当中国与东道国或者不同海外子公司所在国之间存在税收协定的情况下,能有效降低东道国预提所得税税率。境外境外中国企业向东南亚地区投资的交易架构合理选择交易架构方案(1/2)27资料来源:Mergermarket,普华永道分析与直接持有被投资企业股权的直接控股型投资架构相比,中国境内企业可通过在香港/新加坡等地设立海外投资平台,搭建间接控股型投资架构间接控股型投资架构投资于东南亚地区企业的股权,从而实现降低税务成本、获得退出及融资灵活性等方面的优势:直接控股型直接控股型投资架构投资架构中国境内企业东南亚地区企业中国境内企业海外投资整体平台东南亚地区企业境内境内境外境外架构简单,易于设立较低的设立和维持成本未来税收筹划存在局限性有机会利用税收协定优惠降低股息分配的整体税收成本,并降低集团整体税负提供海外投资及资金归集平台,提供更加灵活的境外资金调拨选择以及行政审批层面的便利性,投资灵活度高未来投资退出、重组、引入第三方投资者时可能都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税务效率需要关注商业实质的建立以及各国一般性反避税条款的规定间接控股型间接控股型投资架构投资架构境内境内境外境外海外控股公司分红/股东贷款利息分红/股东贷款利息海外投资收益的中国企业所得税义务可能得到递延地理位置离中国大陆较近,文化语言相通,利于当地商业实质的搭建,在实操中有效降低税务风险间接控股型投资架构的主要优势:间接控股型投资架构的主要优势:间接控股型架构的注意事项:间接控股型架构的注意事项:中国企业向东南亚地区投资的交易架构合理选择交易架构方案(2/2)28资料来源:Mergermarket,普华永道分析中国境内企业投资于东南亚地区企业,以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作为投资目的国为例,可根据自身投资类型、投资目的及风险偏好,充分考虑从投资目的国将股息汇回境内的税务效率从投资目的国将股息汇回境内的税务效率,选择最适合企业诉求的投资交易架构:中国境内企业印度尼西亚企业中国境内企业新加坡/香港主体印度尼西亚企业股权投资/新设投资/新设设立投资架构简单投资架构简单:境内主体申请境外投资备案(ODI),直接在东南亚当地投资或设立企业享受外商优惠政策享受外商优惠政策:可直接享有外商投资企业的所得税优惠等鼓励政策(根据所在国的具体政策)节约节约SPV费用费用:无需设立架构中间层,节省SPV注册及维护费用降低跨境税务成本降低跨境税务成本:可利用与东南亚各国的税收政策及双边、多边协议获得更大的跨境投资税收优惠融资及投资退出便利融资及投资退出便利:通过设立架构中间层,方便使用优先股、认购权等金融工具,同时便于投资退出资源整合便利资源整合便利:新加坡可辐射东南亚地区各国,充当区域总部职能中国境内企业印度尼西亚企业开曼/BVI主体设立/关联控制投资/新设降低跨境税务成本降低跨境税务成本:开曼/BVI主体无需承担企业所得税及资本利得税上市及投资退出便利上市及投资退出便利:离岸平台便于后续进一步股权融资,并可作为美股或港股的上市主体保护投资者信息保护投资者信息:股东结构及企业经营数据相对保密,从而保护投资人信息不被公开直直接接控控股股型型投投资资架架构构间间接接控控股股型型投投资资架架构构在在香港香港设立设立投资投资平台平台印尼子公司向中国分配股息:印尼子公司向中国分配股息:如适用中国和印尼的税收协定,印尼股息预提税可降为10%印尼子公司向印尼子公司向BVI公司分配股息:公司分配股息:由于印尼与避税天堂国家(例如BVI)未签订税收协定,因此印尼子公司向BVI公司分配股息需缴纳20%的印尼股息预提税BVI向中国分配股息:向中国分配股息:无无股息预提税影响印尼子公司向香港公司分配股息:印尼子公司向香港公司分配股息:如适用香港和印尼的税收协定,印尼股息预提税可降为5%香港公司收到股息收入:香港公司收到股息收入:如满足香港被动离岸收入豁免征收制度(FSIE)的条件,股息收入可在香港免税;香港无无股息预提税直接直接投资投资在在BVI设立设立投资投资平台平台中国企业向东南亚地区投资的交易架构合理选择海外注资方式29资料来源:Mergermarket,普华永道分析在投资东南亚地区企业时,借助于合理有效的海外投资资本结构选择最优化的注资方式,可以为被投资企业提供良好的资金支持,并合理降低被投资企业层面的税负、提高投资方投资收回的灵活度:权权益益性性投投资资中国境内企业东南亚地区企业境内境内境外境外资方式较为直接,并以股息方式得到回报股本回收可能会受到当地法律程序上的约束海外公司无法就其支付的股息在其所在地进行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混混合合性性投投资资中国境内企业东南亚地区企业贷款资金不一定要由股东提供,因此增加了集团内现金流动的灵活性贷款回收的方式比较直接海外公司支付的利息可作为海外公司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股权投资股权投资贷款境内境内境外境外股息红利股息红利利息需要考虑海外公司所在地资本弱化及转移定价的相关规定中国企业向东南亚地区投资的交易架构海外融资平台的税务考量30资料来源:Mergermarket,普华永道分析中国境内企业投资于东南亚地区企业,还可设立境外融资平台实现更灵活便利的融资安排,其中主要涉及的税务领域的考量因素包括:全球资本弱化规定的变化趋势?对利息收入方是否有应税要求?82643715财资中心当地是否有税务优惠?主要条件?跨境支付的流转税影响?资金安排性质在借贷双方各自国家混合错配的税务风险?财资中心与运营中心、控股公司的结合和独立?跨境支付的利息预提税影响及税务优惠?优化或处理现有关联方账务是否会导致税务成本?关联方借贷的利率水平是否符合转让定价要求?设立境外财资中心设立境外财资中心主要税务考量点主要税务考量点税务优惠税务优惠现有关联方现有关联方账务账务税前扣除税前扣除限制限制混合错配混合错配风险风险控股架构控股架构筹划筹划转让定价转让定价流转税流转税利息预利息预提税提税中国企业投资东南亚地区医疗行业风险与挑战431投资东南亚地区主要国家风险与挑战营商环境改善,但各国差异较大32*评分体系评分体系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分基于各国相应的商业法规及其执行情况做评估,针对各项指标系数,综合计算分数和排名评分范围在0-100分,分数越高,代表监管越好,对商业环境的保护性越强东南亚地区主要国家营商环境在过去东南亚地区主要国家营商环境在过去5-8年提升显著年提升显著,但仍未全部进入世但仍未全部进入世界前列界前列,且各国差异较大且各国差异较大大部分国家开办企业的流程和时间大幅优化,平均程序数量在7-9项,其中泰国以5项程序6天时间领先,越南和印尼从1个月以上时间减少到半个月左右,行政效率成为各国政府普遍关注的要点,加速了线上协办和平台化建设,为营商环境提供便利支持融资渠道拓宽,资金流动性和环境开放程度增强,泰国和马来西亚的贷款利率小幅下调,平均稳定在3-4%左右;印尼和越南近年来调整融资政策,但贷款利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平均在8%左右;泰国和越南的个人贷款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逐年提高,反应其私营企业融资的增加金融和司法体制金融和司法体制,地方保护主义和信地方保护主义和信息透明度息透明度,以及土地和用工政策等仍以及土地和用工政策等仍为外商投资制约因素为外商投资制约因素东南亚地区主要新型经济体金融体制和服务与发达国家相比仍需时间发展和健全,外商投资需注意防范金融汇率风险,关注金融政策的变动,针对各国不同的货币政策、存贷款利率和通胀情况准备应对措施司法质量和诉讼成本受各自发展阶段限制,印尼、越南等执行合同和破产清算仍有待提高,可能会对投资退出便利性有影响舆论环境方面要关注负面舆情和个别地区暴力冲突的安全隐患,警惕商业欺诈,对劳动雇佣关系保持敏感,涉及土地征用等需充分调研评估风险整体风险提示整体风险提示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普华永道分析泰国和马来西亚得益于历史和地理位泰国和马来西亚得益于历史和地理位置原因跻身第一梯队置原因跻身第一梯队,印尼和越南加印尼和越南加大提升力度大提升力度泰国的旅游业发达,是直接影响其经济发展水平的支柱产业,政府长期坚持对外开放的态度和政策,有利其吸纳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推进市场优化调整;马来西亚地理位置毗邻新加坡,且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与新加披及其他国家的集团企业等形成合作,贸易往来经验较为丰富,开放程度较高印尼经济发展起步较晚,政策和配套设施在加速建设的过程中,当前跨境贸易的进出口时间和成本较高,但开办企业的成本大幅下降,占人均国民收入比重从20%下降至5%左右,低于马来西亚的10%;越南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政策上与中国有相似发展轨迹,近年不断出台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配套设施逐步完善2015-2020年东南亚地区主要国家营商环境评分及排名年东南亚地区主要国家营商环境评分及排名全球全球综合综合排名排名营商环境总分开办企业获得信贷保护小股利益跨境贸易执行合同破产清算印度尼西亚634468印度尼西亚73708泰国4674834578846972泰国26877越南96633越南7070858054716238马来西亚2280897086846962马来西亚86867中国80655中国38162评分细项评分细项20202015投资东南亚地区主要国家风险与挑战营商环境改善,但各国差异较大33印尼印尼 泰国泰国 越南越南 马来马来开办企业(评分)开办企业(评分)开办企业程序-男性(个)开办企业时间-男性(天)开办企业成本-男性(人均国民收入%)开办企业程序-女性(个)开办企业时间-女性(天)开办企业成本-女性(人均国民收入%)最低法定资本金(人均国民收入%)8192858311.258812.6616175.735.611.111.258912.6616185.735.611.10.00.00.00.0中国中国9448.61.148.61.10.0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普华永道分析印尼印尼 泰国泰国 越南越南 马来马来执行合同(评分)执行合同(评分)时间(天)成本(债务比%)司法程序质量指数(0-18)4968626840342040042570.316.92937.98.98.57.513中国中国8149616.216.5办理破产(评分)办理破产(评分)回收率(*每美元美分数)破产框架力度指标(0-16)6877386765.5 70.1 21.3 81.010.512.58.57.56236.913.5保护少数投资者权益保护少数投资者权益(评分)(评分)披露程度指数(0-10)董事责任程度指数(0-10)股东诉讼便利度指数(0-10)股东权利指数(0-6)所有权和管理控制指数(0-7)公司透明度指数(0-7)少数投资者保护力度指数(0-50)7086548829285545665676563543274472104556636印尼印尼 泰国泰国 越南越南 马来马来中国中国印尼印尼 泰国泰国 越南越南 马来马来中国中国*注:每美元美分数指资产回收额占资产余额的比例2020年东南亚地区主要国家营商环境打分细项年东南亚地区主要国家营商环境打分细项投资东南亚地区主要国家风险与挑战(1/2)34东南亚地区主要国家市场环境风险及挑战东南亚地区主要国家市场环境风险及挑战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从从“被忽视的东南亚最大经济体被忽视的东南亚最大经济体”到到“一个标志性一个标志性的中等大国的中等大国”印尼在佐科总统带领下,疫情后经济复苏亮眼。2020-2021年,政府通过“PEN计划”、税制改革、通过Omnibus法案,刺激内需,减轻企业税负,将外资投资“正面投资清单”取代“负面投资清单”,吸引海外资本流入;政府还于2021年设立印度尼西亚投资局(INA)吸引外资,推动印尼基础设施、医疗保健、旅游和技术等相关领域。2022年4月,佐科总统提升印尼投资协调委员会为投资部并亲自任命部长,负责处理国内外投资,特别关注解决对内投资的官僚障碍(如集中办理商业许可)。在全球性挑战不断增多的背景下,印尼利用G20峰会轮值主席国的机会,在国际舞台上增加曝光度。“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印双方的全面战略合作,“雅万高铁”开通等一系列标志性 的 事 件,也 体 现 了 中 国 和 印 尼 的 高 度协作。然而,中国投资人在印尼开展业务仍面临一定挑战。官僚障碍和复杂的监管体系仍是投资制约因官僚障碍和复杂的监管体系仍是投资制约因素素,根据世界银行企业问卷调研显示,2023年,印尼20%以上企业在营商过程中收到过相关政府部分“打点”的要求,29%以上企业认为找政府“办事”需要给与政府部门“送礼”,而腐败情况在企业获取电力方面显著;综合来看,印尼各项统计结果高于10年前的中国。同时,部分重叠的法规制度部分重叠的法规制度给投资人带来不确定性给投资人带来不确定性,且土地的所有权人是否唯且土地的所有权人是否唯一一、工会的强势地位等因素均增加了投资难度工会的强势地位等因素均增加了投资难度。此外,下一届总统选举将于2024年2月开始,总统换总统换届增加不确定性届增加不确定性,佐科总统实施政治改革的能力可能会受到目标不同的联盟的反对或限制。泰国泰国市场环境和经济发展与国际接轨市场环境和经济发展与国际接轨,形成双刃剑形成双刃剑在东南亚地区主要经济体中,泰国在构建适于外资的营商环境方面仅次于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政府长期致力于出台相关举措,如提高商业注册效率、外汇监管简化审批、部分行业外商投资获得最长10年企业所得税和最长5年进口关税免征等。此外,泰国作为全球旅游居住热门国之一,内需和旅游人群消费水平较高,充满活力。然而,与全球经济接轨的反面则是疫情后经济复苏仍需时日,泰国整体国民经济对旅游业依赖性强对旅游业依赖性强,医疗行业收入部分依赖外来患者,疫情期间经济增长下滑,疫情后仍受全球经济放缓影响,经济复苏经济复苏面临内外部挑战面临内外部挑战,对于能否恢复疫情前及更高水平,也将受未来全球经济波动影响。此外此外,泰国泰国2023年大选后年大选后政治局势仍然复杂,党派间的竞争和较量,时局的反复增加不确定性。资料来源:普华永道分析投资东南亚地区主要国家风险与挑战(2/2)35东南亚地区主要国家市场环境风险及挑战东南亚地区主要国家市场环境风险及挑战越南越南国企改革国企改革、外向经济外向经济、工业化战略工业化战略,越南励志成为越南励志成为“亚洲新虎亚洲新虎”越南在过去10年间坚持以外资为主导的工业化战略,以制造业和出口为抓手,承接全球化订单,在全球供应链中提升自身竞争力;近3年,越南前后签订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越南与欧盟自由贸易协定(EVFTA)、由美国拜登政府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推动“外向经济”跑出加速度。然而,越南作为“后起之秀”,投资人需注意在当地的营商挑战。越南本土市场和企业信息透明度不越南本土市场和企业信息透明度不足足,如部分企业缺乏第三方审计,存在现金交易和“两套账”情况,且企业工商信息登记和实控人信息查询可能存在一定困难。争议解决和仲裁质量保解决和仲裁质量保障待提高障待提高,对于外国投资人来讲,来自大多数发达司法管辖区的争议解决仲裁裁决都必须通过越南法院的承认程序才能得到执行,地方保护主义难以监管,越南境内诉讼和仲裁程序的结果难以预测。此外,不少投资人戏称越南发展战略为“摸着中国过河”,越南正处于战略机遇期,在承担世界产业链转移功能的“卷”的同时,也注重产业链升级和科技创新,部分行业出现一定部分行业出现一定“坐地起价坐地起价”的现象的现象。特别提醒中国投资人,由于领土争端等历史遗留原因,中国企业投资越南需充分考虑当地法律法规对中国企业投资越南需充分考虑当地法律法规对投资架构设立的影响投资架构设立的影响。马来西亚马来西亚法律法规健全法律法规健全,长期亲商环境长期亲商环境,“害怕错过害怕错过”心态心态将刺激马来西亚保持对外紧密合作将刺激马来西亚保持对外紧密合作马来西亚自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吸引外资,至今已拥有高度开放和友好的营商环境。长期以来的天然资源优势、承接发达国家产业链转移、资本和研发投入带来的科技创新不断迭代3,300万人口的经济增长引擎。近10年来中国一直是马来西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和重要的外商投资国,中马关系、华人占比、两国参与的多个自贸协定,都使中马两国的相互需求和协同形成了密不可分的纽带。未来10年,其它东南亚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快速增长将为马来西亚带来一定外部刺激,我们预计马来西亚未来也将长期保持对外的紧密沟通协作和经贸往来。我们认为,长远来看,中国企业投资马来西亚仍需注意风险和挑战。首先,民族和宗教关系需要长期民族和宗教关系需要长期平衡平衡,在马来西亚本地公司治理中,原住民和其他民族以及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的平衡逐渐成为重要的新议题,当地年轻人群体中也存在保守主义倾向。另外,相较于其他东南亚国家,马来西亚人口规模及增长有限,经济依赖对外贸易,受全球经济波动影响较大,对于投资人而言,应对货币贬值和通胀应对货币贬值和通胀风险风险、经济发展稳定性和包括医疗经济发展稳定性和包括医疗、消费在内的内消费在内的内需拉动不确定性将是在该国营商的长期持续需拉动不确定性将是在该国营商的长期持续课题课题。资料来源:普华永道分析“健康丝绸之路”促进双边交流,传播“中国特色”536“健康丝绸之路”双边合作交流,传播“中国特色”37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构想2002020172021提出构想提出构想东南亚地区成为推进东南亚地区成为推进“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健康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政策下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政策下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构想后的十年中,中国一直将东南亚国家视为优先周边外交和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地区。在打造“健康丝绸之路”的政策下,中国政府及企业同步加强对东南亚的中医药出口、创新医疗卫生健康组织合作建设模式、拓展医疗卫生健康组织合作建设空间、以及促进医疗人才交流等方面,并助力深化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各国卫生与健康领域的合作交流。主要方面贸易特色医药贸易积极政策促进医药贸易:积极政策促进医药贸易:相对于欧美国家,东南亚国家的亚裔比例较高,基于人种差异较小的原因东南亚国家对于中国新药临床数据认可度更高,这也是中国医药“出海”东南亚的优势之一。并且随着疫情的暂缓以及全球供应链逐步恢复、中国与东南亚双向投资发力、高峰论坛沟通活跃、各项积极政策继续释放,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医药经贸有望在中长期保持持续增长。中药与中医服务高接受度带来更多合作:高接受度带来更多合作:随着中医文化的海外普及度和接受度不断提高,以中医药为核心的国际医疗合作被更多东南亚地区所接受。中国传统医学及服务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合作共建中医药海外中心等方式出海,在东南亚地区建立了一批中医药海外中心。对外援助多元发展助力援外事业:多元发展助力援外事业:由初期的政府援助,到现阶段医院、社会公益组织、企业加入,中国与东南亚地区通过信息共享、技术培训、联合科研、医疗援助等方式从单一主体向多元化发展,在卫生体系建立、疾病防控、医疗技术支援、中医药普及等方面积极开展合作。共同抗疫高效协同共同抗疫:高效协同共同抗疫:在新冠疫情推动下,中国企业与中国医药、器械及疫苗产品借机扩大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与影响力,积极推动医药生物科研方面的合作,通过签署协议和设立技术中心等方式,与东南亚地区进行多方面科研合作。人才交流相互研习共同发展:相互研习共同发展:响应“健康丝绸之路”号召,中国与东南亚地区致力于联合建设多个人才合作培养项目,为医学人才的国际合作培养提供良好的机会与平台,深化合作和交流。“一带一路”下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医疗行业的有利政策“一带一路”下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医疗行业的有利政策发布方案发布方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关于推进“一带一路”卫生交流 合 作 三 年 实 施 方 案(2015-2017)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重要指导颁布新政颁布新政习近平主席正式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健康丝绸之路”签署备忘录签署备忘录中国同世界卫生组织签署备忘录,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等重点合作伙伴开展合作,携手打造“健康丝绸之路”强调作用强调作用全球抗击疫情时期,习近平主席再次强调要“打造健康丝绸之路”,对于加强全球抗疫协作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共同发展共同发展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将共建“健康丝绸之路”作为未来高质量共建“健康丝绸之路”的重要方面资料来源:普华永道分析“健康丝绸之路”医药贸易38“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影响下中国医药行业出海趋势向好影响下中国医药行业出海趋势向好据中国医疗经济报和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出具的数据显示,在“一带一路”和其他多项关税减让等利好政策的驱动下,中国医药产品出口总体保持增长趋势。中国医药行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出口总额由2015年的160亿美元增至2021年的563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19.69%。2022年受疫情需求下降影响出口额下降,但仍显著高于疫情前水平。足可见“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已经成为中国药品和器械出口的重要目的地。东南亚地区是中国医药行业出口最重要的市场东南亚地区是中国医药行业出口最重要的市场从出口市场来看,东南亚地区成为中国第一大医药产品出口地区。2019年前4大出口国是印度、越南、印尼和泰国,合计占比超过50%。东南亚地区对中药认可度较高同时,对制剂、耗材和设备的需求也大。2013至2022年,中国对东南亚地区药品和器械出口增长近3倍。2015-2022年年 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药品器械进出口情况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药品器械进出口情况贸易亮点:贸易亮点:东南亚地区是我国中药材、中成药和保健品的重要贸易伙伴。东南亚地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很好地满足了中国对药材和食补的需求。疫情期间,我国“三方三药”疗效获得到海外认可,为现阶段医药贸易出口东南亚地区迎来新一波增长自2022年1月1日RCEP生效实施以来,关税减让、原产地累积规则、贸易便利化等制度红利,为各成员国及其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增长和收益48413211247东南亚中东中东欧拉美非洲 183 1320220 00000200300400500600出口额同比0 00004060800进口额同比进出口交易量:亿美元交易量:亿美元2013-2022年“一带一路”主要区域药品和器械出口十年增长情况年“一带一路”主要区域药品和器械出口十年增长情况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医疗经济报、普华永道分析17.20%4.10%2.00%1.00.50%5.70%5.70%2.70%2.70%2.60D.70%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越南美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德国澳大利亚其他非共建国家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其他*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经济合作政策中药与中医服务出海39东南亚地区供需旺盛东南亚地区供需旺盛作为华人华侨最大聚集地的东南亚地区,中医药文化在当地有着悠久的传播历史,加上气候因素的影响,中草药种植资源丰富,这使得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成为中药原料的主要提供者和中药产品及服务的重要需求者。新加坡创建了中医学院,中医师通过本国卫生部考试后即可执业;新冠疫情后马来西亚社会各界推动成立了马来西亚中医药抗疫协会;在越南,中成药在市场上备受青睐,超过三成民众不同程度地接受过中医药的保健和治疗。中医药不仅在东南亚地区得以推广,且更多地与当地的传统医药进行有机融合和联合运用,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中药类商品在东南亚地区前景广阔中药类商品在东南亚地区前景广阔从出口国家来看,2021年中国中式成药及中药材前十大出口目的地中,除了传统的中医药出口热门地东南亚地区国家以外,美国、德国、澳大利亚也进入了中国出口中医药的十大目的地的行列。在前十大出口目的地中,“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表现亮眼,对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尼西亚出口金额同比增长均达20%左右,可见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下,中医药类商品在东南亚国家市场颇具潜力2021年中式成药及中药材,前十大出口地出口额占比年中式成药及中药材,前十大出口地出口额占比中医药及中医服务“走出去”案例中医药及中医服务“走出去”案例中医药品中医药品中医服务中医服务以岭药业以岭药业太极集团太极集团同仁堂同仁堂国药国际国药国际疫情发生以来,连花清瘟已在泰国、新加坡、老挝等四个国家快速通过审批,完成注册截至2020年7月,连花清瘟也已在加拿大、印度尼西亚、巴西等9个国家获得上市许可,为多个国家的新冠疫情防治给予了帮助2017年藿香正气液单品就已完成东南亚10国的上市注册,且在印尼突破2,000万元人民币的销售与新加坡新中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印尼最 大的医药经销公司天一保健公司PT.SkyOneHealth合 作,助力藿香正气液在东南亚市场落地生根同仁堂已在海外开设近150家涵盖中医药养生等业务的网点截至2020年同仁堂牛黄丸出口数量同比增长38.4%,出口金额为2,938.3万美元,出口集中在越南、香港、印尼等地。同仁堂拟在东南亚本地注册和生产牛黄丸,预计未来东南亚市场收入占比将大幅提升承担缅甸杜庆芝医院改扩建项目的医疗专业部分任务,发挥集团全产业链优势,高效、高质完成建设任务和物资供应、安装对缅甸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派遣国药集团的医疗专家赴缅指导,切实改善当地民生,得到了当地民众和官员的高度认可*注:其他国家包含了一带一路共建及非共建国家资料来源:公开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中国医疗经济报、普华永道分析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经济合作政策对外援助、共同抗疫、人才交流40近年“一带一路”对外援助案例近年“一带一路”对外援助案例新冠疫情期间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协同新冠疫情期间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协同2016年东盟10国 中国 东盟卫生合作与发展南宁宣言合作目标加强卫生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合作方式信息共享、监测、联防联控和应对&卫生应急协调和合作,经验交流合作范围卫生体系建立:人力资源开发&疾病防控(重大传染病防控、突发卫生事件应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治疗)2017年老挝援建:老挝玛霍索医院迄今为止中国政府对外援建的规模最大、床位数最多、投资最大的医院项目。中国政府提供约5.9亿援助资金,项目建成为一所600床规模的大型综合医院,总占地面积3.0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该项目有助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老挝“八五”发展规划对接,打造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2018-2020年柬埔寨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截至2020年,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爱心行”项目为数万名儿童进行了先心病筛查。项目实施3年,已有73个孩子成功接受手术返回柬埔寨已有19名柬埔寨医生完成培训计划帮助柬埔寨建立一支社区先心病筛查队,并帮助考斯玛中柬友谊医院建设心血管中心2019年缅甸白内障摘除项目中国侨联、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爱尔眼科联合在两年内为当地1,000余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缅甸总统亲自出席首次复明仪式2020年5月,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愿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作出中国贡献。10月,中国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COVAX),表示将以实际行动促进疫苗公平分配,确保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新冠疫情爆发期,中国企业同埃及、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阿联酋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合作开展疫苗三期试验,极大缩短了中国疫苗的上市周期。以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为首的东南亚各国也陆续在2021年批准并采购中国企业生产的疫苗。2017年年2020年年2015年年2015年年2015年年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印尼公共卫生人才合作培训计划国家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中国 东盟”健康丝绸之路人才培养项目中国 东盟卫生人才培养百人计划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 老挝医疗服务共同体项目面对国情各有不同的共建国家,中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合作方式: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政府先后向柬埔寨、老挝、缅甸、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派出抗疫专家组,开展经验分享与交流,提供诊疗和防控指导与咨询2021年1月,泰国向中国采购了200万剂疫苗;2月,中国政府优先以援助形式捐助菲律宾政府和菲局方共计60万剂新冠疫苗2021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宣布,中国将再向东盟国家提供1.5亿剂新冠疫苗无偿援助,再向东盟抗疫基金追加500万美元截至2021年12月,已向东南亚国家提供近6亿剂疫苗。中国还搭建了“疫苗之友”合作平台,加强疫苗信息分享和研发、生产、使用合作资料来源:外交部、普华永道分析近年“一带一路”人才交流活动近年“一带一路”人才交流活动广西中医药大学马来西亚拉曼大学“中国-马来西亚中医药中心”412023年,国内整体经济增速放缓、需求拉动效应减弱,同时医疗行业正经历医保政策重塑下的阵痛和调整。不少投资人开始重新审视自身业务布局和资产配置。制药、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等战略投资人,在兼顾国内市场行业整合和存量博弈的同时,开始关注东南亚地区,计划通过少数股权投资和并购,构建创新技术壁垒和本土销售渠道;部分综合型企业,出于资产配置等诉求,考虑以有限合伙人、家族办公室等形式参与投资;国资和市场化PE/VC,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未来将会在东南亚地区投放更多资金。在普华永道与投资人的交流中,我们发现一些明显的制约因素仍在影响中国企业对东南亚地区投资策略。包括市场准入要求、标的体量及扩张性、交易对手方对华人的认知差异、中国企业自身国际化人才与投资和管理经验等。部分成功案例的关键驱动因素则在于双方的持续交流和加深互信、业务的潜在协同和管理经验借鉴、中国政府倡导及当地领事馆的沟通协调、专精且持开放态度的投资团队等。从本次调研来看,中国企业投资东南亚地区医疗行业仍处于早期,而随着东南亚地区政治、经济、营商环境逐步完善,我们对中国企业在这片充满活力的领土进行投资和业务布局抱有信心和期望。同时,在近期全球大变局的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向多边主义的经济策略势在必行,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协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实现利益诉求,仍将是未来中国企业和东南亚地区发展的核心动能之一。未来展望未来展望42联络我们本文仅为提供一般性信息之目的,不应用于替代专业咨询者提供的咨询意见。2024 普华永道咨询(深圳)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普华永道系指普华永道网络及/或普华永道网络中各自独立的成员机构。详情请进入 王天若王天若普华永道中国科创及私营企业服务部合伙人 86(10)6533 黄耀和黄耀和普华永道中国全球跨境服务主管合伙人一带一路业务主管合伙人并购交易服务市场主管合伙人 86(21)2323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18 43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医药生物行业专题报告:“门诊统筹+电子处方流转平台”落地处方外流迎新高度-240117(17页).pdf

    “门诊统筹+电子处方流转平台”落地,处方外流迎新高度 Table_Industry 医药生物专题报告 Table_ReportDate2024 年 1 月 17 日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18 17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医药生物行业深度报告:政策扶持吸入制剂行业替代进口进程加速-240117(37页).pdf

    20242024 年年 0101 月月 1717 日日 政策扶持吸入制剂行业,替代进口进程加速政策扶持吸入制剂行业,替代进口进程加速 医药生物医药生物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推荐推荐(维持维持)投.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18 37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脑科行业深度:服务端护城河高科技端想象空间大-240117(60页).pdf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Table_Info1 医药生物医药生物 Table_Date 发布时间:发布时间:2024-01-17 Table_Invest 优于大势.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18 60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医疗健康行业:IVD板块除了发光集采还能看什么?-240115(30页).pdf

     弘则弥道(上海)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医疗健康 科技 能源制造消费传媒年年 月月版块除了发光集采版块除了发光集采还能看什么?还能看什么?弘则医药组版块除了发光集采还能看什么?版块除了发光集采还能看什么?数.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16 30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医药行业深度报告:2024年医药策略深度报告(刚需篇)关注刚性需求医药消费场景-240113(77页).pdf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Table_Info1 医药生物医药生物 Table_Date 发布时间:发布时间:2024-01-13 Table_Invest 优于大势.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16 77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蛋壳研究院:2023医疗器械及供应链年度创新白皮书(88页).pdf

    12前言前言过去的 2023 是持续震荡的一年,全球医疗科技 IPO 都面临挑战,但医疗技术行业在压力之下重塑。为应对资本寒冬和 IPO 审核收紧带来的压力,国内创新医疗器械企业更加注重商业化。2023年也是行业去伪求真的一年。当共识性、确定性的机会减少,资本收紧不再追逐热门风口,而是下潜洞察细分领域蓝海机会。尽管存在挑战,但是在 2023 年医疗器械市场仍然存在亮点。国内创新医疗器械企业商业化加速,56 款创新医疗器械产品获批,出海成为关键词;集采降价趋于温和,推动国内医疗器械产品结构调整;大型医疗器械配置政策落地,配置标准放宽市场容量增加;医疗器械上游多个关键技术突破,国产替代走向深水区;消费医疗成为创新高地,医疗科技正在探索更大空间;材料技术创新成为关键;产业投资者出资增多赋能医疗科技创新;跨国医疗器械企业加大本土化投入。长远来看,国内企业在长期竞争中存在巨大机会。对于国产医疗器械的竞争来说,短期速度为王,长期产品力、平台迭代能力及成本控制能力决定未来。3正文目录正文目录前言.2图表目录.5第一章 数说 2023 行业迎重构时刻.81.1 融资:全球医疗融资遇冷.81.2 IPO:全球医疗科技 IPO 放缓,北交所提供新机会.141.3 政策风向:从审批数据观产业趋势.17第二章 医疗器械细分领域创新赛道解读.242.1 心血管:集采后新生,两大发展主线并行.242.2 眼科:消费市场广阔,眼科赛道仍吸睛.322.3 听力:消费医疗口腔眼科竞争激烈,听力赛道正低调崛起.372.4 手术机器人:政策推动市场扩容,骨科市场释放积极信号.372.5 生物材料&再生医学:再生材料、细胞技术、组织工程三大方向将持续演绎创新增量432.6 神经&外周介入:潮水退去后,差异化产品获得丰收.462.7 体外诊断:行业回归发展常态,创新技术迎来发展窗口期.472.8 微创外科:微创外科迈入战国时代.502.9 医学影像:配置证政策推动市场增长,上游核心零部件逐渐突破.542.10 显微外科:精密制造壁垒高,多个产品国产仍空白.552023 医疗器械及供应链年度创新优秀案例.56第三章 2023 医疗器械及供应链创新案例解读.59佗道医疗:首推骨科超融合系统,以“机器人 术中影像”一体化实现控制和数据的全面互通.59科创医疗:显微外科龙头,填补多个国产空白.61海信医疗:引领超声 AI 技术革命,填补国产高端超声空白.63德晋医疗:首个国产经导管二尖瓣夹系统获批,开创中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新境界.65元化智能:专注于专科手术机器人的研发与制造,首个国产自主研发髋膝关节置换一体机商业化.67悦唯医疗:人工智能 SYNTAX 赋能冠心病精准诊疗.69安速康:新一代无主机超声刀,突破 30 年来传统设计.71瑞派医疗:国产内窥镜独角兽,领跑一次性内窥镜赛道.73海迈医疗:人体细胞“造”血管,突破组织工程血管体外培养标准化量产难题.754衔微医疗:第三代双臂眼底手术机器人,辅助医生完成高精度复杂手术.77暖阳医疗:原创自主研发带来突破性创新,引领神经介入产品迭代.79诺辉健康:领航肿瘤早筛,核心产品加速放量业绩高速增长.81美呀医疗:精准导航技术引领口腔种植手术新纪元.83博音听力:数字化闭环,构筑全生命周期听力健康生态.855图表目录图表目录图表 1 2019-2023 年 11 月 30 日创新医疗器械私募数(单位:起)不含体外诊断事件.9图表 2 2022&2023 年创新医疗器械融资事件 top12 分布.10图表 3 2022&2023 年体外诊断领域 top12 细分领域融资事件.11图表 4 医疗器械投融资数 2022vs2023.12图表 5 2023 年医疗器械领域部分大额融资事件.13图表 6 2023 年海外医疗器械领域大额融资.14图表 7 2021-2023 年医疗器械领域 IPO 数量变化.15图表 8 2023 年医疗器械领域 IPO 公司(截止交易日:2023 年 11 月 8 日).16图表 9 2023 年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通道名单.17图表 10 2023 年国内进入创新医疗器械审批名单产业格局分布.19图表 11 2023 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通道细分领域分布.20图表 12“十四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数.21图表 13 2023 年心血管细分领域融资情况.24图表 14 2023 心血管领域部分获批创新医疗器械.25图表 15 2023 年结构性心脏病领域部分融资事件.26图表 16 2023 年 ICE 领域融资事件.30图表 17 中国市场已获批植入式心室辅助系统.31图表 18 2023 年眼科赛道部分融资事件.32图表 19 眼科器械分类.33图表 20 眼视光防控产品四大评价维度.34图表 21 2023 年手术机器人领域部分融资.38图表 22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主要应用术式.39图表 23 2023 年生物材料与再生医学领域部分融资事件.44图表 24 组织修复膜分布领域.44图表 25 2023 年生物材料领域获批创新产品.45图表 26 2023 年外周介入领域部分融资事件.47图表 27 2023 年内窥镜领域部分融资事件.51图表 28 内窥镜发展三大阶段.52图表 29 全球不同内窥镜诊疗例次与一次性化可渗透率.53图表 30 影像器械核心零部件.55图表 31 2023 医疗器械及供应链年度创新优秀案例.56图表 32 Hyper-fusion 超融合骨科机器人产品特点.606图表 33 科创医疗四大技术平台.62图表 34 海信远程超声系统产品特点.64图表 35 全球进度领先的经股静脉 TEER 产品对比.66图表 36 元化智能发展大事记.67图表 37 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在关节置换手术中功能与优势.68图表 38 安速度康产品创新点.72图表 39 一次性内窥镜行业壁垒与瑞派医疗创新技术.73图表 40 瑞派医疗一次性电子内窥镜整体解决方案.74图表 41 暖阳医疗已获批产品.79图表 42 血流导向装置核心参数与 YonFlow特点.80图表 43 诺辉健康产品管线.82图表 44 美呀医疗技术创新点.83图表 45 博音听力商业模式优势解析.8578第一章第一章 数说数说 2023 行业迎重构时刻行业迎重构时刻1.11.1 融资:全球医疗融资遇冷融资:全球医疗融资遇冷洞察一:融资事件大幅回落,医疗器械更耐寒洞察一:融资事件大幅回落,医疗器械更耐寒20232023 年创新医疗器械投融资年创新医疗器械投融资事件数量下滑事件数量下滑。截至 2023 年 11 月 30 日,国内医疗器械融资事件447 起,其中体外诊断领域融资事件 104 起,相比于 2022 年医疗器械行业 591 起融资事件有所下降。医疗器械投融资下降与全球医疗健康行业投融资风向一致。全球医疗健康投融资行业正经历第五次的震荡期,在历史上,每一次震荡会持续两三年。在全球资本寒冬背景下,国内医疗器械行业仍然有超 400 起融资,彰显了行业韧性,虽然估值上涨空间有限,但头部企业仍然能够获得融资。医疗器械企业耐寒能力更强医疗器械企业耐寒能力更强。医疗器械行业特征决定了相比于 Biotech 企业,医疗器械资本投入体量更小,研发周期更短,产品更易商业化,加上多数公司多管线布局特征,总的来看创新医疗器械抵御风险能力更强,耐寒能力更强。这意味能够加速商业化拥有正向现金流的企业在下行周期中御寒能力更强。20232023 年医疗器械投融资市场的年医疗器械投融资市场的“寒冬寒冬”受到多种因素叠加影响。受到多种因素叠加影响。从全球大环境来看,一系列不确定事件导致全球资金供给端避险收缩;国内医疗创新投融资市场由二级市场结构变化带来的市场红利渐渐见底,国内医疗器械融资正迈入新周期;产业端,政策鼓励背景下国内医疗器械创新力量喷涌,多个产品实现国产替代,随着国产替代率提升,新的创新主体培育需要一定时间和周期。另一方面,底层创新的缺乏导致行业同质化严重,支付体系的单一化导致议价权缺失,整体行业的利润空间被大幅缩减,也给医疗器械投融资造成影响。9图表 1 2019-2023 年 11 月 30 日创新医疗器械私募数(单位:起)不含体外诊断事件1数据来源:动脉橙数据库,公开资料洞察二:热门赛道更多元,资本挖掘细分小蓝海机会洞察二:热门赛道更多元,资本挖掘细分小蓝海机会医疗器械投融资事件下滑医疗器械投融资事件下滑,但获得融资的赛道更加多元但获得融资的赛道更加多元。2023 年获得融资的赛道更为分散。2022年融资额 TOP3 赛道占据全年总融资额的 34%,2023 年融资额 top3 赛道占到全年总融资事件的 24%。相比于过去医疗器械融资主要集中在心血管疾病、手术机器人、影像领域,2023 年涌现了更多创新赛道,例如再生材料、微球、上游材料、空间组学等。2023 年医疗器械投资不再追逐确定性的共识机会,更多深耕产业和技术变革机会。热门大赛道中的细分蓝海小赛道受到关注。即使在热门赛道,2023 年获得细分领域也更加多样。在心血管领域,2022 年融资主题包括电生理、心室辅助装置。2023 年投资聚焦心腔内超声(ICE)、组织工程血管、高分子瓣膜、震波球囊。手术机器人领域 2023 年也出现了显微外科手术机器人、模块化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等新的细分领域。12023 年创新医疗器械投融资数据截止 2023 年 11 月 30 日。10图表 2 2022&2023 年创新医疗器械融资事件 top12 分布数据来源:蛋壳研究院;公开资料11图表 3 2022&2023 年体外诊断领域 top12 细分领域融资事件数据来源:蛋壳研究院、公开资料洞察三:早期融资占比超过洞察三:早期融资占比超过 50P%,早期投资者数量减少早期投资者数量减少“投早投小投早投小”依然是一级市场投资机构的共识依然是一级市场投资机构的共识。从融资事件来看,2023 年医疗器械融资 A 轮及以前融资占比超过 50%。2022 年,医疗器械行业融资事件中 A 轮及以前占比达到 67%。2023年融资事件中频繁出现天使 、天使 、Pre-A、Pre-A 、A 、A 等“拆分式”融资的现象,同一轮融资周期拉长。拆分式融资频繁出现背后原因包括业务或产品尚未到达一定里程碑,且此前融到的资金不足以推动达到下个里程碑,反映了 2023 年医疗器械融资估值上涨有限。12图表 4 医疗器械投融资数 2022vs2023数据来源:动脉橙数据库洞察四:国资具备深口袋,产业投资战略布局洞察四:国资具备深口袋,产业投资战略布局共有 339 家投资机构出手投资医疗器械赛道,相比 2022 年的 616 家相比,投资机构在投资医疗器械企业方面更加谨慎。从出资方来看,2023 年在早期投资中出手较多机构多为国资背景机构和产业投资方。政府类基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产业、投资、科技转化中的重要组织渠道和运作主体。CVCCVC 战略投资新赛道,成为活跃力量。战略投资新赛道,成为活跃力量。2023,包括迈瑞、九安、鱼跃多家医疗上市企业选择出资做 LP,对于医疗上市企业来说,单一细分领域天花板有限,成为细分领域龙头后往往需要找到第二增长曲线,投资并购可以帮助上市企业找到潜在的机会。更多 CVC 成为产业投资活跃力量,将成熟的生态企业资源嫁接到早期创新型项目上,助力产业蓬勃发展。洞察五:大额融资数量收缩,国内外融资热点一致洞察五:大额融资数量收缩,国内外融资热点一致2023 年超 20 家企业获得超数亿融资。2022 年超过 40 家企业获得超数亿元融资。大额融资数量缩减。2022 年心血管、口腔、机器人、内窥镜、脑科学等多个细分赛道都诞生了 3-5 起数亿元融资,2023 年多个细分领域的大额融资更为稀缺。2023 年大额融资主要集中在心血管、手术机器人、基因测序仪、CDMO 等赛道。13图表 5 2023 年医疗器械领域部分大额融资事件数据来源:动脉橙数据库14手术机器人手术机器人、人工心脏人工心脏、伤口修复几大赛道同时受到国内外投融资关注伤口修复几大赛道同时受到国内外投融资关注。手术机器人仍然是最受关注的赛道。多家分体式模块化手术机器人在国内外同时获得大额融资;研发经自然腔道介入手术机器人的企业 Noah Medical 获得大额融资,多家领先机构押注。心衰领域两家企业融资金额领先,其中以色列公司 Magenta Medical 获得奥博资本投资,开发更小尺寸的人工心脏;BioVentrix 开发了无创心室强化(LIVE)疗法,利用心肌微锚植入物重建扩张的左心室,帮助强健心室。此外,AI 辅助无创诊断心血管疾病、神经调控、仿生胰腺、电生理 PFA、神经介入也诞生大额融资。在 AI 诊断、电生理 PFA 消融、神经介入等赛道,国内在过去几年曾密集融资,2023 年融资事件减少,海外市场企业融资周期更长,国内市场内卷程度更高,对于企业成长速度、爆发力要求更高。图表 6 2023 年海外医疗器械领域大额融资1.21.2 IPOIPO:全球医疗科技:全球医疗科技 IPOIPO 放缓,北交所提供新机会放缓,北交所提供新机会洞察六:洞察六:IPOIPO 缩减,大量资金堆积在后期项目中缩减,大量资金堆积在后期项目中全球范围内全球范围内 IPOIPO 数量大幅缩减。数量大幅缩减。在全球市场,创新医疗器械 IPO 遭遇逆风,医疗科技 IPO 正面15临近几年来最糟糕的一年。国内市场大健康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的 IPO 数量及募集金额均呈下降趋势。截至 2023 年 11 月 1 日,国内有 11 家公司成功上市,其中体外诊断行业,2023 年,截至目前仅有艾迪康一家第三方检验所在港交所上市。图表 7 2021-2023 年医疗器械领域 IPO 数量变化数据来源:动脉橙数据库全球医疗科技企业市值遭遇侵蚀压低市场预期全球医疗科技企业市值遭遇侵蚀压低市场预期。在全球范围内,IPO 估值受到通胀和高利率、俄乌冲突等事件挤压,过去几年,包括已经长期上市公司和新近 IPO 的公司市值遭到侵蚀,这为医疗 IPO 市场蒙上阴影。国内市场国内市场 IPOIPO 审核趋严,审核趋严,IPOIPO 阶段性放缓。阶段性放缓。2023 年 8 月 27 日,证监会为提振资本市场信心和活跃度,多项“活跃资本市场”利好政策出台,降印花税、阶段性收紧 IPO、严控再融资、严控减持等组合政策重磅出台。其中,证监会明确,为完善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机制,围绕合理把握IPO、再融资节奏,根据近期市场情况,阶段性收紧 IPO 节奏,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阶段性收紧 IPO 政策让 IPO 审核严格,IPO 退出难度加大。另一方面,在国内市场,前两年集中一批优质医疗科技企业成功上市后,新的优质企业成长培育需要一定时间。洞察七:洞察七:IPOIPO 展望,北交所提质扩容未来可期展望,北交所提质扩容未来可期预计,2024 年医疗健康 IPO 情况依然将受到 A 股 IPO 环境影响。此外,考虑到近年集采、医疗反腐等行业政策对盈利性企业的影响,以及非盈利上市的收紧,2024 主板、科创板、创业板的大健康 IPO 数量相对于前几年大概率会下降,但市场仍有机会。北交所成为创新中小企业主阵地北交所成为创新中小企业主阵地。北交所为大批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2023 年,北交所加大改革力度优化上市制度安排,通过优化“挂牌满 12 个月”执行标准、允许符合条件的优质中小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并在北交所上市,进一步畅通多元便捷上市路径。目前,北交所正在16中国证监会指导下加快研究制定北交所直接 IPO(首次公开募股)的相关制度规则,2024 年北交所将有更多机会。洞察八:板块定位强化,科创板强调洞察八:板块定位强化,科创板强调“硬科技硬科技”属性属性2023 年上市的医疗器械企业 2 家来自科创板;3 家企业来自北交所;5 家来自创业板;1 家来自港股,A 股各个板块定位更加强化。科创板坚守科创定位,将深入推进科创板建设,支持六大行业中符合条件、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硬科技”企业通过科创板做优做强,引导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科创板对于科创属性和盈利能力要求较高,部分创新医疗器械企业拥有一定技术壁垒但市场天花板有限的硬科技企业,或者其所属领域或产业链环节已过度拥挤,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的企业,登陆科创板难度更大。北交所成为创新中小企业主阵地,但融资能力和融资规模有限,服务专精特新中小创新企业。在港股市场,由于美元加息、脱钩等宏观原因给港股带来较大影响,港股流动性受到较大影响。洞察九:洞察九:IPOIPO 偏好变化,消费、上游受到市场青睐偏好变化,消费、上游受到市场青睐消费属性和上游核心零部件赛道跑出更多消费属性和上游核心零部件赛道跑出更多 IPOIPO。从领域分类来看,2023 年上市医疗器械企业主要来自两大细分领域:上游核心零部件和具有消费属性的医疗器械企业。消费医疗是结合了消费的高市场空间及医疗的相对高壁垒,客群大、毛利高的医美产品受到关注,以锦波生物为例,锦波生物实现了重组 I 型、重组 III 型、重组 XVII 型人源化胶原蛋白的产业化和终端产品转化,可应用于功效性护肤和医用敷料的胶原蛋白。上游核心零部件领域,鼎智科技、豪江智能、阿为特三家 2023 年上市企业为医疗企业提供上游核心零部件,上游核心零部件市场天花板有限,大多企业选择北交所上市。虽然 2023 年严肃医疗器械领域 IPO 企业有所缩减,但总体来看,A 股大健康领域 IPO 以严肃医疗为主,在强调国家战略、科创属性和三创四新等新定位下,未来几年掌握硬科技技术的医疗科技项目仍然将是 A 股 IPO 主流。图表 8 2023 年医疗器械领域 IPO 公司(截止交易日:2023 年 11 月 8 日)172数据来源:公开资料1.31.3 政策风向:从审批数据观产业趋势政策风向:从审批数据观产业趋势洞察十:创新医疗器械产业活跃,国产替代进入深水区洞察十:创新医疗器械产业活跃,国产替代进入深水区截止 2023 年 11 月 20 日,73 个医疗器械产品进入国家级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其中心血管疾病相关产品成为创新医疗器械审评创新高地,心脏电生理领域脉冲消融技术多个产品竞秀,锦江电子重出重围,成为国产首个获批的心脏脉冲电场消融类产品,标志着国内心脏电生理进入三维 脉冲消融时代。心脏瓣膜领域多款二尖瓣瓣夹产品进入绿色通道,国内介入二尖瓣产品迎来收获期;眼科领域多款高端人工晶体产品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代表着国内人工晶体产业正从低端产品延伸到多焦点、可调节等高端产品。图表 9 2023 年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通道名单2今日市值:指企业截至 2023 年 12 月 28 日(北京时间)的股票总市值1819数据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洞察十一:海外追赶式创新近尾声,原创式创新增多。洞察十一:海外追赶式创新近尾声,原创式创新增多。创新医疗器械审评审批趋势反映了国内创新医疗器械竞争格局创新医疗器械审评审批趋势反映了国内创新医疗器械竞争格局。现阶段,国内创新医疗器械同全球相比,大部分国产创新仍处于追赶式创新,产品填补了国产空白,同时也通过创新设计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随着追赶式创新逐渐饱和,国内医疗器械产品创新将逐渐向原创式创新切换。图表 10 2023 年国内进入创新医疗器械审批名单产业格局分布数据来源:蛋壳研究院3洞察十二:仅洞察十二:仅 23#%的创新器械实现破亿收入,全球首创商业化难度更大。的创新器械实现破亿收入,全球首创商业化难度更大。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从 2018 年施行以来,截止 2023 年 11 月 20 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共批准上市创新医疗器械 237 个,国产 216 个、进口 21 个。其中,创新医疗器械涉及新分类目录 15 类,旧分类目录 8 类。从新分类目录角度看,最多的是无源植入器械,批准了 42个产品,其次是医用成像器械、有源手术器械、医用软件、有源植入器械、医用诊断和监护器械,这也是目前创新最活跃的领域。北京获批的国产第三类创新医疗器械产品62个,约占全国的29%,获批数量全国第一。根据水木创投统计,回顾 2014 年至 2020 年共 92 项获批的创新医疗器械,从产品的商业化情况看,创新器械的获批和产品收入过亿的关联性不太高,仅有 23%的创新器械实现破亿收入,原创式创新目前面临的商业化挑战更大。国内创新医疗器械商业化表现受到术式推广难度、销售推广能力、单品价值、刚需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全球首创类医疗器械在市场教育上要经历更长的3国产首批:全球已有同类产品获批上市,国产已有产品获批或进入创新医疗器械通道;国产空白:全球已有同类产品获批上市,国内无同类产品进入创新医疗器械审批程度;全球首创:全球范围内首创。20时间,早期商业化挑战更大。图表 11 2023 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通道细分领域分布数据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洞察十三:集采降价力度温和,反腐肃清行业生态洞察十三:集采降价力度温和,反腐肃清行业生态高强度反腐加速行业合规转型,长期帮助行业激浊扬清。高强度反腐加速行业合规转型,长期帮助行业激浊扬清。2023 年 7 月 21 日,国家卫健委会同教育部、公安部、审计署、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开展为期 1 年的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史上最强”的医药反腐行动,给医疗器械行业带来了深远影响。在医疗反腐政策影响下,2023 年多家器械上市公司业绩受到影响。长期来看,反腐有利于医疗器械行业健康发展,对于产品性能较好、经营合规性较强的头部企业及创新型企业来说是一个好事,能够促使行业回归到产品、技术的良性竞争轨道,是行业提升要走的一段必经之路。集采入选难度降低,降价趋于理性集采入选难度降低,降价趋于理性。中国医疗卫生改革持续深化,2023 年 3 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做好 2023 医疗集中带量采购和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按照一品一策的原则开展新批次国家组织高值耗材集采,奠定药品和医用耗材带量采购的基调。2023 年执行的主要医疗器械集采包括:12 月第四批高值医用耗材国家集采人工晶体和运动医学相关耗材;9 月,28 省际联盟骨科创伤集中带量采购;12 月,二十五省(区、兵团)2023 年化学发光省际联盟带量采购。从 2023 年集采结果可以看出几大趋势:1)入选压力降低,降价趋于温和入选压力降低,降价趋于温和。第四批高值耗材集采中人工晶体类耗材平均降价 60%,运动医学类耗材平均降价 74%,中选率为 98%。安徽化学发光集采同样降价幅度温和,国产厂家中选份额可观。集采也通过规则设置给中小企业更多中选机会。2)头部企业优势地位加强。头部企业优势地位加强。2023 年集采规则设置中竞价单元分为 A、B 两个,竞价单元分组方式取决了医疗机构意向采购量和企业供应能力,头部企业获得更多优势。总得来21看,在集采中掌握灵活的报价策略,拥有全面产品供给和服务能力的企业有望借助集采扩大市场份额。3)集采推动中高端产品放量集采推动中高端产品放量,撬动产业链新机会撬动产业链新机会。从此前冠脉支架、人工支架国家级带量采购执行结果来看,带量采购改变了临床使用产品占比,相应的中高端产品放量或新的术式渗透率增加。这一趋势在 2023 第四批国采中延续,人工晶体集采中,双焦点-非散光人工晶体需求量占总需求量的 11.21%,是多焦点人工晶体中主要需求品种。双焦点-非散光人工晶体的放量,有望进一步促进高端晶体渗透率的提升。中高端产品的放量将改变产业链结构,带来新的增长机会。综合来看,可以预期未来集采对于行业估值的压制有望减弱。洞察十四:支持性政策不断出台,政策推动医疗器械行业扩容。洞察十四:支持性政策不断出台,政策推动医疗器械行业扩容。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为医疗器械行业的升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政策环境。2022 年,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释放了千亿级市场需求。2023 年同样有重磅产业政策出台。大型医用设备审批许可放宽。大型医用设备审批许可放宽。2023 年 3 月 21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23 年),与 2018 年目录相比,管理目录由 10 个调整为 6 个,其中甲类由 4个调整为 2 个,乙类由 6 个调整为 4 个,还包括正电子发射型磁共振成像系统(PET/MR)由甲类调整为乙类;64 排及以上 X 线计算机断层扫描仪、1.5T 及以上磁共振成像系统调出管理品目等内容。目录进一步放宽大型医疗设备审批许可,释放积极信号。对大型医疗设备的采购松绑,可以使得医院有更多灵活性,促进创新医疗器械和设备的国产替代。配置证数量变化:甲类:重离子放疗系统(新增 41 台,规划总数为 60 台);高端放疗设备(新增 76 台,规划总数为 125 台)。乙类:PET/CT:新增 860 台,规划总数为 1667 台(“十三五”规划新增 377 台,新增 483 台);腹腔镜手术系统:559 台,规划总数为 819 台,(“十三五”规划新增 154 台,新增 405 台);PET/MR:141 台,规划总数为 210 台,(“十三五”规划 28 台,新增 113 台)。总的来看,2023 年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数量超预期,国内医疗影像、手术机器人企业将受益于政策。图表 12“十四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数数据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DRG/DIPDRG/DIP 支付方式改革深入,创新医疗器械有望豁免支付方式改革深入,创新医疗器械有望豁免 DRGDRG。2023 年 6 月,北京市发布医疗机构 DRG 付费和带量采购联动管理方案,旨在将 DRG 付费与带量采购相互关联,将带量采购中选价纳入 DRG 权重的考虑范围,激励医疗机构进一步优化成本和资源管理,对未来集采的形式和方向具有重要参考意义。2023 年 7 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深化医疗卫生22体制改革 2023 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下一阶段深化医改的发展重点:从医保覆盖来看,临床疗效明确,技术价值明确的治疗类、手术类项目将优先纳入调整范围;从支付模式来看,在通过药械集采,创新医保谈判方式调整支付结构的同时,要求 2023 年末不少于 70%的统筹趋于开展 DRG/DIP 改革。在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下,临床价值明确、治疗刚性强的医疗器械有望迎来更快增长,而偏辅助性、非必需品种则呈现弱化趋势,对临床医疗产品结构将带来长期和深入的影响。随着 DRG 付费政策的全面推行,受按病种结算标准化付费的制约影响,高值医用耗材的销售价格和销量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高值耗材的销售额和毛利率可能存在下降的风险。3 月 4 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 3298 号建议的答复,其中针对代表提出的进一步完善医保 DRGs 支付体系关于医疗新技术问题,国家医保局给出明确答复,并且进一步支持创新医疗器械豁免”DRG。2324第二章第二章 医疗器械细分领域创新赛道解读医疗器械细分领域创新赛道解读2.12.1 心血管:集采后新生,两大发展主线并行心血管:集采后新生,两大发展主线并行在我国城乡居民死亡构成比中,心血管病占首位。心脏容易出现的问题分为三大类,主要包括冠心病、心律失常及结构性心脏病,而结构性心脏病主要包括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心肌病及其他情况(如房颤)引起的并发症,增加了心源性卒中及心肌梗死等风险。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救治能力在过去十年当中有了明显提升,比如房颤的射频消融手术、冠脉支架植入手术以及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心血管领域有庞大的临床未满足需求和成熟的市场教育,一直是医疗技术创新的焦点。心血管领域最早开展集采,集采挤出行业泡沫,行业激浊扬清,走向创新产品驱动发展的良性轨道。截至2023 年 11 月,心血管领域共发生融资事件 38 起,从细分领域分布来看,ICE、心室辅助装置(人工心脏)、高分子心脏瓣膜、震波球囊、心房分流器、可降解支架等产品最受关注。虽然相比于 2022 年,融资数量有所下降,但创新内涵更加丰富,在多个细分领域取得里程碑式突破。图表 13 2023 年心血管细分领域融资情况数据来源:动脉橙数据库技术创新和国产替代是心血管领域两大发展主线,2023 年心血管创新企业在这两方面都交出亮眼答卷。在国产替代方面,首个国产经股静脉二尖瓣夹系统、首个国产心腔内超声产品国内获批,这些产品填补了临床急需产品的空白。在技术创新方面,业内期待已久的肾神经消融(RDN)FDA 批准两个产品上市;电生理脉冲电场房颤消融(PFA)国产首款产品获批上市,新技术带来25全新增量市场;组织工程血管和高分子材料瓣膜有望带来材料革命。此外,国内心血管产业链实力增强,掌握上游精密管材和原材料生产能力的领先企业已成为该领域内体量与技术领先的头部供应商。图表 14 2023 心血管领域部分获批创新医疗器械数据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1.12.1.1 结构性心脏病结构性心脏病2023 年结构性心脏病领域诞生 10 起融资,融资事件数量相比于 2022 年有所下降。2018 年后,结构性心脏病新技术开启和代表了介入心脏病学的第四次心脏革命,第四次心脏革命后涌现了一批创新技术和产品,介入瓣膜和经导管心室辅助装置都曾掀起融资热潮。在经历市场波动后,投资人对待这一赛道更为理性,不盲目跟踪热点,同时也能理解洞悉前沿技术机会。26图表 15 2023 年结构性心脏病领域部分融资事件数据来源:动脉橙数据库TAVRTAVR 单年手术量破万,商业化加速。单年手术量破万,商业化加速。数据显示,截至 2022 年底,中国大陆地区 TAVR 累计手术量 23980 例,整体呈现出逐年增长趋势,截至 2023 年 10 月 31 日,2023 年已开展 TAVR 手术 11614 例(累计 35594 例)。从手术量看,国内瓣膜介入治疗手术尚处于发展早期。随着瓣膜器械更新迭代和介入技术的改进,冠脉阻塞预防及冠脉通路保留方案将愈发得到重视并被逐个击破。高分子瓣膜是改善 TAVR 治疗临床获益的重中之重,无需抗凝、生物相容性高、耐久性更强、加工方便的瓣膜更有利于患者获得良好的临床预后,我国已应用该类新型瓣膜成功完成一例TAVR 手术。在介入瓣膜市场,TAVR 产品在抗钙化与耐久性方面提升使得 TAVR 向年轻患者推广一直是一大难题,高分子瓣膜优异耐疲劳特性 极好血液相容性结合有望打开行业增长新空间。新型瓣膜材料的广泛应用有望给 TAVR 领域带来革命性变化。高分子瓣膜高分子瓣膜瓣膜材料的技术革命瓣膜材料的技术革命。目前,人工心脏瓣膜依据制作的材料可分为机械瓣(以热解碳制作)和生物瓣(以猪、牛等来源的生物组织制作)。机械瓣的设计使用寿命超过 50 年,但热解碳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差,易引发血栓栓塞等并发症,且患者术后必须终生服用抗凝药物。生物瓣则以猪、牛等来源的生物组织制作,具有较好的血液相容性,只需在术后 3-6 个月服用抗凝药。但是,生物瓣的使用寿命仅有 10-20 年,难以满足目前越来越年轻的瓣膜病患者的需求,甚至部分患者在瓣膜置换不久后就出现瓣膜组织钙化,并引起瓣膜衰败。高分子聚合物瓣膜基于材料学的突破,融合了机械瓣及生物瓣的双重优势,被认为是心脏瓣膜的未来。聚合物瓣膜不仅具有优异的耐疲劳性,使用寿命长,且具有极好的血液相容性,使患者无需长期服用抗凝药。全球尚无高分子瓣膜产品获批,全球范围内临床进展最为领先的企业是来自 Foldax 开发的LifePolymer。国内也有多家企业布局相关领域研发,包括沛嘉医疗、启明医疗、以心医疗、心锐医疗、心岭迈德等,其中心岭迈德已成功完成首例国产高分子外科瓣膜动物实验。高分子瓣膜技术壁垒极高高分子瓣膜技术壁垒极高,心岭迈德表示研发挑战首先是材料的选择,瓣膜材料需要多方面满足27疲劳、血流动力学、生物相容性等性能。例如,如果要满足疲劳,瓣膜设计简单的方式就是增厚,但是瓣膜太厚不容易打开,如何平衡这两个性能是一大挑战。同时,高分子材料是合成材料,化学合成中的杂质无法避免,如何降低生物毒性也是一大挑战,高分子瓣膜对于生产工艺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由于较高的技术壁垒,全球仅有少数几家企业掌握聚合物瓣膜材料的核心技术。国内介入二尖瓣迎来收获期国内介入二尖瓣迎来收获期,国产首个经股静脉二尖瓣夹系统上市获批国产首个经股静脉二尖瓣夹系统上市获批。国内 TEER(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路径上布局的产品超过 20 个,赛道可谓相当拥挤,但能以超强的执行力和过硬技术快速完成临床和注册的企业稀缺。2023 年,国内二尖瓣行业迎来重大突破:首个中国自主研发经股静脉二尖瓣缘对缘修复产品获批上市,德晋医疗 DragonFly经导管二尖瓣夹系统(以下简称“DragonFly”)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DragonFly-DMR试验结果显示 DragonFly系统用于治疗器质性二尖瓣反流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操控性,为存在外科手术高风险的器质性二尖瓣反流 DMR 患者治疗带来更好的选择。DragonFly产品具备四大创新设计,可实现夹持安全可控,整体操作精确简便,适应广泛解剖,治疗效果精准确切。左心耳封堵器市场快速增长左心耳封堵器市场快速增长,强生强生、美敦力接连加强布局美敦力接连加强布局。对于数百万房颤患者来说,中风风险是一个主要问题。当患者房颤时,左心耳中的血栓可能进入左心房内,并随血流进入到脑血管,从而引发中风。目前左心耳处理方式有左心耳封堵器和左心耳闭合器。中国作为左心耳封堵器增速最快的市场,2022 年植入量已突破 15,000 例。目前,全球左心耳封堵器市场由波士顿科学、雅培主导,波士顿科学公司的左心耳封堵器产品 2015 年获 FDA 批准上市,尽管受到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但该产品在 2021 财年实现了销售收入约 8.30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55 亿元。2023 年,强生、美敦力两大医疗科技巨头接连加强在左心耳封堵器领域的布局。美敦力 2023年收购一款左心耳闭合器-Penditure,Penditure 是唯一一款在手术过程中部署后可以重新捕获、重新定位和重新部署的左心耳闭合器。强生宣布完成对 Laminar 收购,为此强生支付 4 亿美元的预付款,并将在 2024 年及以后支付额外的潜在临床和监管里程碑付款。收购之后 Laminar将作为 Biosense Webster 的一部分,增加强生在电生理和心腔内超声领域的优势。强生、美敦力重视左心耳封堵器市场,有望改写现有市场格局。2.1.22.1.2 冠脉疾病冠脉疾病心血管介入领域融资事件有 7 起,包括可吸收支架、震波球囊、IVUS 等冠脉介入相关产品受到关注。带量采购重塑了冠脉介入领域市场格局,冠脉支架集采后推动精准 PCI、药物球囊扩张等术式的增长,可降解支架、药物球囊、FFR 导管、IVUS 导管、OCT 导管市场规模大幅增长,创新术式临床接受度和渗透率大大提升,带来新的增长机会。介入无植入时代,创新支架带来变革性产品。介入无植入时代,创新支架带来变革性产品。创新冠脉支架这一品类,2023 年有元心科技、矩正医疗两家企业获得融资。元心科技全球首创的铁基生物可吸收材料平台,在医疗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和拓展潜力,目前已成功开发多款全降解铁基生物可吸收支架产品,应用于冠心病、儿童肺血管狭窄和膝下动脉狭窄等多个主流业务领域。矩正医疗的自然血管支架可通过球囊扩张28将一种光敏材料输送至冠脉血管壁,随后利用激光激活光敏材料,可使血管壁上的胶原蛋白交联,在冠脉内形成一个天然的支架结构,避免再狭窄,最后撤出球囊,不在冠脉内留下任何异物。冠脉介入精准化正处发展机遇期冠脉介入精准化正处发展机遇期。中国心血管疾病诊疗正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控从过去着眼于规模增长转向更聚焦战略层面和关键技术层面的高质量发展。目前,国内每年 PCI 手术已达 130 万台。随着冠脉功能学、腔内影像学技术的应用发展,我国冠脉介入已迎来精准诊疗的新时代。其中 IVUS 和 OCT 可显著提升 PCI 手术精准度,对患者的预后以及减少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有很大帮助,已经成为行业专家共识。受冠脉支架集采、DRG 支付改革等因素影响,中国腔内影像学渗透率大幅提升,2022 年中国 IVUS 导管使用量达到 30 万根,渗透率达到 20%。根据 IQVIA 数据,IVUS 导管市场规模 2019-2022 年 CAGR 达到 108%,OCT 导管为 124%。IVUSIVUS 进口占比超过进口占比超过 90%,3131 省带量采购限价跌破省带量采购限价跌破 50005000 元元。根据 2023 年 11 月冠脉血管内超声诊断导管省级联盟带量采购文件,IVUS 带量采购共有 6 家企业参与。从报量需求来看,MNC 企业首年采购需求量超过 90%,波士顿科学需求量占总额比达 75%。国产企业北芯生命占比约 5%,天津恒宇、全景恒升、上海爱声均有少量需求。IVUS 核心竞争力包括成像速度、成像分辨率、图像分析能力和导管操纵性能、核心零部件自产能力。看好能够借助带量采购契机提升市场占有率、拥有平台化技术的企业。解决复杂疾病的有源器械受到关注解决复杂疾病的有源器械受到关注,国产国产 IVLIVL 获批迈入商业化获批迈入商业化。随着中国心血管防控聚焦关键技术,解决血管内复杂病变的有源介入器械在国内渗透率快速提升。以治疗冠状动脉血管钙化的经皮冠状动脉血管内冲击波能量钙化碎裂术(IVL)为例。冠状动脉中重度钙化病变约占整体 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量的 20%-30%,IVL 系统可高效安全地压裂钙化斑块而不损坏血管内膜,针对钙化结节、偏心钙化、浅表和深层钙化病变都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适用于冠状动脉或外周动脉中重度钙化病变的预处理。冲击波球囊对血管钙化病变预处理正在成为全球临床医生的共识。以 Shockwave 为代表的国外产品已经验证了震波球囊技术治疗血管钙化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022 年全国 PCI 手术量近 130 万例(数据未包含军队医院病例)。保守预计其中 5%有对 IVL 系统的需求,而 PCI 手术每年具有 20%的增速,预计未来 IVL 系统市场广阔。海外标杆企业Shockwave 深耕这一赛道 2022 年收入达到 4.89 亿美元,同比增长 107%,市值将近 80 亿美元。IVL 系统吸引了赛禾医疗、汇禾医疗、谱创医疗、蓝帆医疗、乐普医疗等多家企业布局。Shockwave血管内冲击波产品 2022 年在中国上市。2023 年 8 月,汇禾集团中荟医疗自主研发的 C-Wave血管内冲击波导管及发生器系统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2023 年 10 月,赛禾医疗冠状动脉血管内冲击波治疗系统正式获批上市。多款国产 IVL 产品的获批,填补了国产空白,为解决复杂血管病变带来了新方案。地方医院救治能力提升地方医院救治能力提升,创新手术器械降低手术难度提高安全性创新手术器械降低手术难度提高安全性。相比于心内科创新产品快速迭代,手术普及率不断提升,心外科手术是难度和挑战的代名词。过去几年,在疫情和集采的影响29下,心外科发展被按下加速键,切换到蓬勃发展赛道。最直观的表现是在手术量上,心外科手术量实现了快速增长,其中冠脉搭桥手术量增速超过 30%,主动脉外科手术也呈现指数级增长。地方医院提升心外科救治能力驱动心外科实现高速增长。目前心外科患者重症化、手术复杂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临床急需创新器械更好地解决手术中痛点。国内企业开始突破这一高技术壁垒领域。在这一领域,国内创新企业悦唯医疗 2023 年完成两轮融资,差异化创新获得多家知名机构认可。悦唯医疗专注于心脏外科及心衰领域器械研发。秉承两大理念研发创新产品:立足患者用创新技术提升对重症复杂患者的救治能力;立足医生降低手术学习曲线,提升诊疗效率。目前悦唯医疗已有新一代心脏固定器、股动静脉插管、冠脉造影智能评分系统等产品即将取得注册证和进入商业化销售阶段,脉动式左心室辅助系统等已完成设计定型。2.1.32.1.3 电生理电生理&ICE&ICE2023 年心脏电生理领域有 5 起融资事件,主要集中在 PFA 领域。PFA 是国内外心脏电生理领域关注的焦点。2023 年心脏电生理领域里程碑事件包括心脏电生理集采执行以及锦江电子脉冲电场消融系统获批。PFAPFA 国产率先获批,国产率先获批,PFA PFA 三维应用有望提升电生理渗透率。三维应用有望提升电生理渗透率。2023 年锦江电子 PFA 系统获批标志着PFA迈入商业化阶段,PFA商业化表现成为下一阶段关注的重点。PFA 损伤形成机制和 RFA完全不同,目前 RFA 术中的医生们习惯性地将观察策略直接套用在 PFA 手术上的做法是不可靠的,这个特性需要与临床专家共同探索。PFA 如无三维系统的支持,相当于让临床手术退回到二维时代,这对主流的年轻术者会是一个挑战。三维 PFA 能够降低手术难度,提升手术渗透率。但三维标测系统一直是国产电生理的短板,国内企业在算法和软件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下一代下一代 PFAPFA 技术萌芽。技术萌芽。脉冲场消融(PFA)是近年来用于房颤导管消融的一种新的能量作用形式,因其消融过程中表现出高度的组织选择性,能够大大降低对于非靶点组织的损伤,备受业界关注,在 2022 年掀起融资热潮。目前 PFA 领域已有波士顿科学、强生、美敦力布局。虽然前一代 PFA 产品尚未获 FDA 批准上市,但已有多家企业布局 PFA 2.0。2023 年 PFA 先驱 Steven Mickelsen 新创公司 Field Medical 完成 14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希望解决电生理领域传统热消融无法解决的室性心动过速。2023 年 12 月,PFA 领域又有一企业获得融资,电生理领域老兵创立的 Cortex 成立不久就完成了 9000 万美元的融资,创新点在于通过 Electrographic Flow 标测技术提供全面的标测和导航能力,这一技术帮助找到房颤来源,支持个性化消融来潜在地改善预后。国内企业心航路医学首创心脏“四维标测系统”,将磁电定位接触式标测技术和磁电定位非接触式标测技术融为一体,以实现在电生理手术中实时标测心律失常机制。RDNRDN 曲折发展曲折发展终终迎迎获批,这一赛道一扫阴霾。获批,这一赛道一扫阴霾。涉及数亿高血压患者的经皮去肾交感神经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blation of renal nerves,RDN)全球市场终于迎来产品获批,极大地振奋了RDN市场。2023年11月,Recor Medical宣布FDA批准其产品Paradise上市,Paradise成为首款在美国上市的 RDN 产品。九天后,美敦力宣布其 RDN 产品-Symplicity Spyral 获得30FDA 批准。RDN 治疗难治性高血压上市获批历时 23 年,上市过程几经曲折。2014 年,美敦力第一代 RDN 产品的关键临床试验 SYMPLICITY-HTN-III 不达预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 RDN 和假手术对照组间的血压降压幅度没有差异,这一结果重创 RDN 行业。2017 年,美敦力推出了重新设计的产品和全新的临床试验方法,并不断释放出积极的临床试验数据,为 RDN 治疗高血压行业带来了新的动力,但此后又遭遇新冠疫情影响临床试验方案实施。RDN 曲折的发展历史也让业界认识到 RDN 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试验具有极高的执行难度。直到 2023 年 RDN 终获 FDA 认可。超声技术和射频技术路线分别获批,开启千亿元市场角逐超声技术和射频技术路线分别获批,开启千亿元市场角逐。美敦力预计,RDN1%的市场渗透率具有 10 亿美元的商机。他们预测到 2026 年该技术在全球的市场收入至少为 5 亿美元,到 2030年至少为 20-30 亿美元。美敦力和 ReCor 的 RDN 产品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SymplicitySpyral 系统应用射频能量进行肾动脉消融,而 Paradise uRDN 系统则采用超声波能量消融肾动脉。对比 Recor 和美敦力 off-med 临床试验中高血压患者 RDN 治疗的应答率来看,ReCor(SOLO66%)VS 美敦力(Spyral Off-Med 65%),高血压患者对 RDN 治疗的应答率非常相似。未来两大技术路线孰优孰劣,还需要更多真实世界数据补充。RDN 市场也有多家国内企业参与,包括信迈医疗、魅丽纬叶、安通医疗、汉通医疗、康沣生物等。国产尚无产品获批,国内企业 RDN 产品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能量源的不同、消融电极设计、降低手术难度、组织贴壁性几大方面,期待国内企业数据。2.1.42.1.4 心腔内超声(心腔内超声(ICEICE)伴随电生理伴随电生理、结构心介入起飞结构心介入起飞,心腔内超声寒冬下热度不减心腔内超声寒冬下热度不减。ICE 融资事件在 2023 年热度不减,有 5 家 ICE 企业获得融资,融资事件数量和 2022 年持平。图表 16 2023 年 ICE 领域融资事件数据来源:动脉橙数据库ICEICE 的火热受到电生理手术和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手术量增长带动的火热受到电生理手术和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手术量增长带动。心腔内介入超声凭借其可以高清晰显示心脏结构与血流信息等临床优势,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种心脏电生理与结构心介入手术中。2023 年 ICE 临床应用由多重利好推动。在支付方面,心腔内超声被纳入医保。同时,2023年 4 月,27 个省份的电生理使用进入集采,电生理手术量增长,预计 2023 年国内电生理手术约有 30%-40%的增长,相应的 ICE 的使用量有望迎来爆发性的增长。全球全球 ICEICE 市场由强生主导市场由强生主导。由于其极高的技术壁垒,强生在全球市场基本处于垄断的地位。国内市场有四款已获批 2D ICE 产品,分别由波士顿科学、强生、雅培提供。国内心腔内超声导管产31品依旧是强生一家独大。2023 年 11 月,霆升科技心腔内超声产品获 NMPA 上市批准,成为首个国产获批的 ICE 导管。4D4D ICEICE 未来可期未来可期,国内企业有望弯道超车国内企业有望弯道超车。4D(实时三维)ICE 技术的问世,以更宽的成像视野,使医生能够实时地观察心腔内结构和血流,克服传统 2D-ICE 的局限。同时它也可以提供经胸或经食管超声难以充分观察的心脏结构细节,从而更加从容地指导介入心脏手术。全球市场,4DICE 在 2021 年逐渐获批上市。而国内仍在 2D ICE 阶段。国内目前尚无 4D ICE 产品获批上市。目前国内有多家国产企业布局这一高技术壁垒领域,看好通过持续的技术和产品创新,实现将复杂手术简单化、标准化,持续提升心内介入治疗质量与可及性的企业。2.1.52.1.5 心衰心衰多款长期植入人工心脏获批多款长期植入人工心脏获批,下一阶段患者管理是难点下一阶段患者管理是难点。目前,国内有多款长期植入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获批,长期植入人工心脏提升了终末期心衰这一世界级难题疾病患者的生存率。产品获批是科技产业化第一步,后续的商业化需要解决用户教育、产品可及性、用户管理等问题。心衰诊疗是医疗领域最复杂的领域之一,需要多学科的通力协作以及对患者的综合管理。在中国市场,人工心脏推广的难点是缺乏支撑心衰患者管理的医疗体系,在渗透率提升方面难度比美国市场更高。市场拓展方面国产产品也需要在更多市场、更多临床应用中验证其产品价值,全球化成为必经市场拓展方面国产产品也需要在更多市场、更多临床应用中验证其产品价值,全球化成为必经之路之路。美国市场有更完善的 LVAD 植入患者管理体系和支付体系。美国心衰诊疗体系更为完善,同时,美国的家庭医生体系能够长期精细化管理人工心脏植入患者。美国市场雅培一家独大,左心室辅助装置作为雅培心衰板块中的一部分,雅培在服务体系和生态打造方面投入不高,中美两大心衰患者基数庞大的市场中,雅培主要辐射美国市场。中国企业还有差异化的机会。图表 17 中国市场已获批植入式心室辅助系统数据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除了人工心脏外,心房分流器、心肌锚定微创疗法、神经射频消融等疗法治疗心衰在 2023 年也有相关进展。心房分流术是一种治疗心力衰竭的新方法。对于许多患者而言,临床症状和心脏功能受损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左心房压力升高,这被认为是各种心脏疾病状态的“最终共同途径”,适应症广泛。心32房分流术通过在房间隔上穿刺一个小洞,形成分流,从而减轻心房的压力过载,容易推广。作为在房间隔处建立分流的植介入器械,心房分流器产品本身具有一定难度。首先要满足较好的径向支撑力,实现稳定持续的分流;其次产品要满足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内皮化,降低感染率和血栓发生率;远期通畅率也是产品研发需考虑的要素,心房孔径减小或患者病情变化,都会导致对心房流量的需求变化。2.22.2 眼科:消费市场广阔,眼科赛道仍吸睛眼科:消费市场广阔,眼科赛道仍吸睛眼科成为公认的黄金赛道眼科成为公认的黄金赛道。三年来眼科赛道融资事件数量都处于高位,2021 年发生 29 起融资事件,2022 年发生 25 起融资。动脉橙数据库显示截至 2023 年 11 月 30 日眼科赛道共发生了18 起融资事件,虽然数量相比于前两年有所下降,但整个眼科赛道融资在所有赛道交易量中排名第三。人工晶体、眼视光、MIGS、眼科设备、眼科手术机器人等产品类别受到关注。图表 18 2023 年眼科赛道部分融资事件数据来源:动脉橙数据库进口占比高进口占比高 消费属性成就眼科器械价值消费属性成就眼科器械价值。对于眼科赛道火热原因,水木创投董事总经理颜祎表示:眼科被誉为“金眼科”,过去眼科器械使用进口品牌为主,高端眼科器械进口占有率高达 90%,所以国产替代有很大的空间。第二,眼科器械生产涉及高精尖精密制造学科,行业门槛高。眼科33医疗设备或高值医用耗材,对光学加工、机电制造和材料合成的精细化程度要求很高,因此目前全球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几家大型国际医疗器械厂商手中,竞争程度较低,眼科器械有不少品种竞争还未达到红海状态。第三,眼视光领域具有很强的消费属性,在集采背景下,抗政策不确定性风险更强。图表 19 眼科器械分类数据来源:爱博医疗招股书2.2.12.2.1 眼视光耗材,近视防控百花齐放,市场格局导向多品共存眼视光耗材,近视防控百花齐放,市场格局导向多品共存眼视光耗材是 2023 年眼科器械中最受关注的细分领域之一,共发生 8 起融资。从市场规模来看,近年来随着国内青少年近视问题逐渐加剧,供给端防控手段不断推陈出新以及视光服务机构加速布局下沉市场间接提升了视光服务与产品的可及性,近视防控赛道迎来了蓬勃发展。据企业披露,2030 年,我国近视防控市场规模将达 2100 亿元。近年来,近视防控手段不断丰富,产品多元化。眼科器械主要分为设备和耗材两类,眼科耗材又可分为屈视光消费医疗类耗材和疾病治疗类耗材。屈视光消费医疗类重点耗材包括:隐形眼镜、硬性角膜接触镜(OK 镜)、巩膜镜、ICL、离焦镜(框架镜不属于医疗器械、软镜涵盖)、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GP)等。隐形眼镜隐形眼镜:进口主导市场进口主导市场,资本看好掌握自主制造能力的企业资本看好掌握自主制造能力的企业。隐形眼镜市场需求较大,国内大部分产品仍以进口为主。隐形眼镜美瞳的材料学、光学设计和生产工艺均具备较高的技术门槛,是受到欧美和台湾企业垄断的细分医疗器械行业,国内厂商尚不具备生产端的核心竞争力。倚锋资本认为从产业链价值来看,美瞳产业链上最关键的环节在工厂,中游代工厂和下游有自主生产能力的企业才具有投资价值。由于量产难度、自动化要求、上游单体和生产设备卡脖子、单条线投资额大且必需规模效应等原因,中游代工厂企业拥有较高的注册证壁垒、量产技术工艺壁垒、资金壁垒,集中度较高有机会产生巨头。同时,下游品牌掌握了自主制造能力,才算真正掌握行业的生命线。OKOK 镜增长不如预期,离焦镜侵蚀市场份额。镜增长不如预期,离焦镜侵蚀市场份额。OK 镜是少数得到临床认可并进入卫健委近视防控指南、认可为延缓近视的有效方式之一。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近视防治指南指出,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可延缓青少年眼轴长度进展约 0.19 毫米/年。但随着近视防控手段的多样化,OK 镜品34牌竞争加剧,叠加市场疲软,行业整体增速不及预期。OK 镜曾在近视防控上一枝独秀,现在有更多的产品出现,如低浓度阿托品、减离焦软镜、减离焦框架镜、哺光仪等,侵蚀了 OK 镜市场份额。离焦镜离焦镜:价格亲民使用简单价格亲民使用简单,市场迎爆发式增长市场迎爆发式增长。离焦框架眼镜的技术原理则是通过镜片使周边成像在视网膜上或者在视网膜前,即周边近视性离焦,从而防止眼轴过快增长,达到抑制近视加深的目的。离焦软镜是一种软性隐形眼镜,也是利用“周边离焦”的原理,延缓近视进展的一种新型软性角膜接触镜。库博公司的离焦软镜产品 MiSight 经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优先审评,于 2021 年 8 月获批。在美国,库博 MiSight 离焦软镜的市占率要远高于 OK 镜,2020年在美国上市销售,目前在美国普及率已达 75%。减离焦框架镜成本低、使用简单,且框架镜不是医疗器械可在眼镜店验配,离焦框架镜在青少年近视群体中渗透率快速提升,已超过 OK 镜。但临床实践中发现,目前市场现有的离焦镜片产品设计均只能提供静态且固定的离焦刺激信号,这可能会导致离焦刺激疗效的饱和,一些近视患者随着佩戴时间的延长,近视防控的效果会逐渐降低。近视防控市场庞大近视防控市场庞大,多种近视防控产品互补共存多种近视防控产品互补共存。考虑到国内近视患者人群庞大,近视防控需求旺盛,目前的供给尚不能满足需求。水木创投董事总经理颜祎表示多种近视防控产品谁能获取更大的市场关键在于对产品力的把控。而评价近视防控产品力的四大维度包括:有效性、依从性、价格亲民程度和不良反应控制。以 OK 镜为例,其在有效性维度上表现突出,但在价格亲民程度和依从性表现上不如离焦框架镜。目前,市场上已有的产品都有一定的短板,未来近视防控市场格局应该趋向于多种产品共存。同时,持续有效的近视防控新产品是行业关注重点。图表 20 眼视光防控产品四大评价维度2.2.22.2.2 眼外科耗材:眺望集采后高端市场扩容眼外科耗材:眺望集采后高端市场扩容2023 年眼外科耗材领域发生了 5 起融资。眼外科类耗材产品包括:治疗白内障的人工晶状体、治疗青光眼的 MIGS 小支架、其他手术植入物如眼科用重水、硅油及眼用气体、玻切、超乳套包35耗材和其他低值一次性精密耗材。人工晶体国采落地人工晶体国采落地,推动高端晶体放量推动高端晶体放量。通过外科手术摘除白内障并植入人工晶状体是治疗白内障的唯一有效手段,随着超声乳化术发展,白内障置换逐渐成为门诊手术。2023 年 11 月,第四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在天津开标并产生拟中选结果,本次集采覆盖人工晶体、运动医学相关高值医用耗材。按集采前价格计算,此次集采人工晶体耗材 11 个品种市场规模为65 亿元。从市场格局影响来看,其中非球面-单焦点-非散光人工晶体需求量合计为 1560688 个,占总需求量的 81.41%,是本次带量采购中需求量最高的人工晶体品种。高端晶体双焦点-非散光人工晶体需求量合计为 214860 个,占总需求量的 11.21%,是多焦点人工晶体中主要需求品种。双焦点-非散光人工晶体的放量,有望进一步促进高端晶体渗透率的提升。本次集采规则,对于技术壁垒较高、全球生产厂家数量较少、竞争并不充分的产品,如三焦点散光晶体,集采协议期缩短一年时间,为后来的生产者留下机会。从降价幅度来看,其中人工晶体头部企业产品全部中标,降价幅度相对较低。预计集采后相关耗材渗透率会有所上升,且长远看有利于行业集中度提升,以及高端产品如双焦点和三焦点人工晶体使用量的增长,有利于行业龙头企业。国产国产 MIGSMIGS 已完成首例手术。已完成首例手术。2023 年 MIGS 细分领域有两起融资。传统的青光眼手术存在明显的缺陷,如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恢复时间长等。而微创青光眼手术(minimally invasiveglaucoma surgery,MIGS)可以通过小切口、低侵入等方式,减轻患者疼痛和不适感,同时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是当前青光眼治疗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目前 MIGS 有四种术式:第一类是睫状体破坏手术;第二类是结膜下引流,把房水引流到结膜下,代表性产品就是 XEN;第三类是经小梁网进入 Schlemm 管的途径,代表性的产品是美国的 iStent inject,Hydrus 以及 ELT 产品;第四类就是脉络膜上腔引流,艾伯维收购的 iStar Medical 是脉络膜上腔途径的代表。AbbVie 旗下的 XEN于 2013 年获得 FDA 批准后上市,截止目前累计植入超 10 万例,该产品已于 2021 年在海南通过真实世界数据研究路径获批上市。2.2.32.2.3 眼科设备:国产替代道阻且长,长期主义者赢得胜利眼科设备:国产替代道阻且长,长期主义者赢得胜利中高端眼科设备主要包括眼科 OCT、眼科手术显微镜、全飞秒激光、超乳玻切一体机、超广角眼底相机及造影。OCTOCT:在眼科 OCT 领域,我国长期被进口品牌所垄断。在 2020 年以前,蔡司、海德堡、Optovue、拓普康等进口品牌占据了 9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以蔡司和海德堡最多,国产化率极低,国产替代空间巨大。一批国产创新企业相继建立并入局,给国产眼科 OCT 市场带来巨大机会。比格威医疗、莫廷医疗、Intalight 赛炜、图湃医疗、唯仁医疗、执鼎医疗等企业的 OCT 产品已拿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认证,迈入到商业化阶段。眼科手术显微镜眼科手术显微镜。眼科手术显微镜主要用在眼科手术中放大观察视野及照明功能,是眼科最重要的平台式大型手术设备。眼科手术显微镜在过去数十年时间里一直被蔡司、徕卡等德国光学制造36巨头垄断。国内企业图湃医疗自主研发的高端国产眼科显微镜产品拨云,首次实现了手术中提供眼部组织及手术工具动态、实时的三维立体影像的功能,改变了传统眼科术式需要依赖目镜、助手镜的方式。全飞秒激光全飞秒激光:全飞秒激光是国际上最先进的角膜屈光手术方式之一,全飞秒、半飞秒/准分子、飞秒激光白内障等手术在民营医院的占比较高。虽然有 ICL 等新技术的冲击和影响,但预计至少在未来 10 年内,其增速依然会保持稳定。预计到 2028 年,飞秒手术设备及耗材的市场销售规模将达到 80 亿元一年。超乳玻切一体机超乳玻切一体机:作为眼科超声治疗设备,超乳玻切一体机主要由超声附件、玻切附件、注吸附件、主机、照明附件、注压附件等部分组成,是白内障及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重要工具。超乳玻切一体机技术壁垒较高,全球供应商以欧美企业为主,包括美国爱尔康、德国歌德、美国博士伦等企业。为满足国内庞大的市场需求,近年来,各级医疗机构加大了对超乳玻切一体机的采购力度。目前我国超乳玻切一体机市场需求依赖进口,我国企业正不断加快超乳玻切一体机研究。眼底相机:眼底相机:在过去数十年中,眼底相机一直是眼科诊断/筛查的重要工具。技术壁垒较低的普通眼底彩照时代已经逐渐远去,超广角眼底成像 造影成为了现在和未来的主流趋势。中国眼底相机市场尚以传统光学眼底相机技术为主,且多由日本拓普康(TOPCON)、日本佳能(CANON)等海外国际品牌占据。随着眼科医生们对眼底成像范围、眼底成像画质清晰度的要求不断提高,中国超广角共聚焦眼底相机需求量在稳步增长,但严重依赖于海外进口,且价格昂贵,目前终端的入院价格一般都在 150 万以上。近期多家眼底相机企业完成融资,有望改变现有的市场格局。眼科设备赛道国产替代难度较大眼科设备赛道国产替代难度较大,国内企业需要从多方面突围国内企业需要从多方面突围。水木创投董事总经理颜祎表示,第一第一,夯实底层研发能力和产品能力夯实底层研发能力和产品能力。国产企业在刚进入市场时需要一款产品打响市场、证明自己,在某一产品上实现与进口产品相当甚至超越进口,才能在市场上有一定声量。第二第二,需要发展多管线策略需要发展多管线策略。在中高端眼科设备中,平台化企业优势明显,单品市场容量受限,市场占有率也极易被平台化企业超越。国内创新企业需要多管线策略,具备全面的研发能力才能与 MNC 企业一较高下。第三,发挥本土化优势第三,发挥本土化优势。国产替代不是一蹴而就的,国内创新企业需要逐渐渗透,充分发挥本土化优势。本土化能力体现在对政策、临床的理解和服务响应效率。例如集采政策虽然影响大但也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新机会,国内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政策变化契机提升市场占有率。第四第四,建立属于自建立属于自己的临床、市场、销售体系。己的临床、市场、销售体系。国内创新企业不能按照 MNC 企业打法照本宣科,而是要沉淀自己的渠道资源,培养代理商体系或自建销售队伍。第五第五,坚持长期主义策略坚持长期主义策略,不不能一味地去和能一味地去和 MMNCNC 企业打价格战。企业打价格战。此前的经验证明,在当前形势下国内企业不一定能够打得赢价格战,国内创新企业需要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挖掘产品特点,用产品优势打动市场。372 2.3.3 听力:消费医疗口腔眼科竞争激烈,听力赛道正低调崛起听力:消费医疗口腔眼科竞争激烈,听力赛道正低调崛起2023 年医疗器械投资的重要趋势是偏重消费属性赛道。眼科、口腔已经成为热门风口,也已经诞生了国产龙头。中国完全具备诞生助听器行业巨头的土壤,但听力领域无论是在服务端还是产品端国内市场都还没出现真正的行业领导者。国内低端助听器产品虽然出口量大,但高端产品依赖进口。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2 年我国助听器出口量为1431.8 万个,美国、英国、荷兰、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家是我国助听器主要出口国;2022 年我国助听器进口量为 135.5 万个,丹麦、越南、新加坡是我国助听器主要进口国。国内助听器蓝海市场潜力十足。但既具有强大的产品力、充足产能支持,也拥有丰富渠道资源和终端触达能力的企业是稀缺的。2023 年国内听力细分领域博音听力一家企业获得融资。博音助听器集多个技术优势于一体,拥有自主算法、自主验配软件和编程器,方便门店验配和顾客使用,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博音创始人行业经验丰富、资源广泛,有较完整的助听器产品的商业化操盘经验,团队骨干均有 10 年以上助听器行业积累。20232025 年,博音听力将完成十余款助听器产品的注册和量产,全面满足各类型、各价位用户的使用需求。除了突破技术壁垒,博音听力同样重视服务提升。博音听力成功打造预防、评估、治疗与康复于一体的全程服务体系,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听力解决方案。在医疗级助听器市场国产化机遇下,期待博音听力乘势而上,引领国内听力市场发展。2.42.4 手术机器人:政策推动市场扩容,骨科市场释放积极信号手术机器人:政策推动市场扩容,骨科市场释放积极信号截至 23 年 11 月 30 日,手术机器人领域共发生了 21 起融资,虽然融资事件数量相比于 2022年有所下降,但手术机器人细分领域仍然是最受关注的医疗器械细分领域之一,创新动力十足。其中腹腔镜手术机器人有 4 起融资事件;骨科手术机器人有 3 起融资事件;眼科&显微外科手术机器人 2023 年异军突起也有 4 起融资事件;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 2023 年虽然遭遇西门子退出PCI 介入手术机器人业务影响,但仍然有 3 起融资,彰显了国产创新的韧性。38图表 21 2023 年手术机器人领域部分融资数据来源:动脉橙数据库2.3.12.3.1 腹腔镜手术机器人腹腔镜手术机器人腹腔镜手术机器人领域有 4 起公开融资,术锐机器人、华匠医学机器人、康诺思腾、瑞龙诺赋四家企业获得融融资。2023 年腔镜手术机器人领域变化主要体现在商业化和技术方面。腔镜手术机器人市场格局生变,国内参与者调整商业化策略。腔镜手术机器人市场格局生变,国内参与者调整商业化策略。2023 年多款获批的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开启商业化。多孔腹腔镜手术机器人,国内市场已有直观复星、精锋医疗、微创机器人、思睿哲等多家企业产品上市。单孔手术机器人国产也率先突破,2023 年两款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术锐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精锋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 SP1000)分别于 6 月和 11 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上市批准。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的陆续获批打破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统治,也意味着腔镜手术机器人竞争将更加激烈,国内参与者需要找到合适的商业化策略。政策推动市场扩容迎来装机增长期,国产手术机器人实现商业化政策推动市场扩容迎来装机增长期,国产手术机器人实现商业化突破突破。2023 年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十四五”规划逐渐落地,新的一波配额开始执行,各地区新一轮大型配置潮开启。同时,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准入标准意见文件,其中对于配置腹腔镜手术机器人医院实力要求、医院开展腹腔39镜手术年限、临床应用要求、医生要求等方面都降低了门槛。两大政策叠加释放了大量手术机器人装机需求。据悉精锋医疗、微创机器人都已实现商业化装机。2023 年上半年,微创机器人的核心产品图迈腔镜机器人实现 4 台商业化装机。微创机器人图迈腹腔镜手术机器人在全国各地累计布局了超过四十家临床应用和培训中心。从商业化策略上看,微创机器人通过与大三甲医院合作广泛接受临床验证的方式提升市场信任度,带动下沉市场销售。在更加激烈的竞争中,国内手术机器人企业更加聚焦核心产品,微创机器人 2023 年进行了收缩聚焦的战略调整,微创机器人在 2023 年 6 月 30 日宣布将变更上市募资用途,将更多资金集中用于已商业化的腔镜和骨科关节手术机器人,缩减对其他产品线的投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本土化争夺二三线市场本土化争夺二三线市场。随着本土化参与者不断增多,以及招标采购倾向于国产产品,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开始加速本土化战略。2023 年 6 月 14 日,直观复星的中国产“胸腹腔内窥镜手术控制系统”获批上市,注册证编号“国械注准 20233010800”。2023 年 12 月 1 日,中国政府采购网公示,国产达芬奇中标,金额为 1978 万元,价格相比于进口达芬奇有所下降。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2023 年装机医院分布来看,二三线城市成为主要新装机城市,由此可见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商业化策略重点为渗透地级市医院。降低手术机器人成本辅助非癌性手术成为创新趋势降低手术机器人成本辅助非癌性手术成为创新趋势。毫无疑问,当下最成功的腹腔镜手术机器人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由医生控制台、患者手术平台(4 臂床旁机械臂系统)、影像处理平台(高清 3D 视频成像系统)三部分构成。核心的临床价值是在复杂的微创手术中为辅助医生完成手术,这些手术往往要在非常狭窄的环境下完成精细的缝合。图表 22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主要应用术式数据来源:Intuitive surgical outlook 2023、公开资料即使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全球范围内广受认可,但全球范围内仍有约 95%的手术是在没有手术机器人的辅助下完成的。这些手术包括简单的胆囊切除术,不需要大型平台辅助的非癌性手术。40提升手术机器人在大部分手术中的应用率成为腹腔镜手术机器人差异化创新趋势。在融资事件上,全球市场获得大额融资的腹腔镜手术机器人集中在模块化、分体式手术机器人细分领域,例如CMR Surgical、Moon Surgical。模块化、分体式手术机器人在手术中摆放更灵活,使用成本更低,但分体式手术机器人也有自身的定位难问题需要突破。未来模块化手术机器人能否成为趋势还需要更长时间验证。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竞争的关键在于是否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2.3.22.3.2 骨科手术机器人骨科手术机器人2023 年骨科手术机器人领域有 3 起公开融资事件。2023 年国内全骨科手术机器人获批、集采后骨科手术机器人手术量增长等变化为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发展释放了积极信号。骨科手术机器人可进一步细分为关节置换、脊柱外科及创伤手术机器人。下文将按照骨科手术机器人不同类别分析其核心临床价值、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关节手术机器人关节手术机器人,仍处于探索期仍处于探索期。关节手术机器人主要是代替医师完成导航、截骨或放置假体的手术部分,提升假体放置精准度,降低传统关节置换手术的学习难度。髋膝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在获得临床医生广泛认可方面还有一段路要走。目前临床认为骨科手术机器人还有几大方面问题需要解决:1、手术时间较长,多个研究表明,机器人辅助技术的手术时间较传统技术明显延长。手术时间的延长会导致假体周围感染风险、出血量及麻醉等风险增加。2、机器人操控系统可以执行大量计算和控制运动,但仍需手动方式来评估关节的松紧度,应用范围局限,在手术过程中骨准备阶段使用,未来的机器人系统应集成数字化的术中软组织感受与平衡的技术。3、就关节外科未来发展的趋势而言,应基于单个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关节运动学分析和功能重建,制定个性化的术前计划。4、在注册阶段需要使用探针及植入定位钉,注册过程较为繁琐,未来应当优化注册过程,使用无钉或无追踪系统的注册方式,更符合关节外科严格的无菌要求和外科医师的操作习惯。新一代关节手术机器人亮相新一代关节手术机器人亮相。2023 年 3 月 8 日,骨科巨头史赛克 Stryker(NYSE:SYK)在 AAOS(美国骨科医师协会)2023 年年会上公布了 Mako 的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 Mako Total Knee2.0。Mako Total Knee 2.0 以 Mako SmartRobotics及其三个关键组成部分基于 CT 的三维规划、AccuStop触觉技术和 Insightful 数据分析为基础。Mako Total Knee 2.0 还引入了更加直观的设计面板、可定制的工作流程和其他关键功能,包括一个创新的数字张力控制器,它允许外科医生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评估膝关节的稳定性,而不需要额外的器械。国内企业也推出了新一代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以骨圣元化机器人推出的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为例,其是国产自主研发的髋膝关节一体机,在设计理念、系统性能和学习曲线等方面较国外同类产品更具优势,骨圣元化机器人已经完成了手术机械臂、导航系统和全部软件的自主研发,真正填补了中国制造高端医疗设备在该领域的空白。创伤创伤&脊柱手术机器人脊柱手术机器人,商业化表现提振行业信心商业化表现提振行业信心。相比传统透视引导下手术,脊柱机器人技术最大的优势是显著提高了脊柱螺钉置入的准确率,避免了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的损伤,提高了手41术的安全性。创伤手术机器人主要应用于骨折复位术与骨折内固定术。脊柱/创伤外科手术机器人有天智航、美敦力、捷迈邦美、苏州铸正、南京普爱医疗、佗道医疗、歌锐手术机器人等多位市场参与者。脊柱脊柱/创伤手术机器人从脊柱导航辅助发展到半自动置钉,全流程手术机器人成为发展方向。创伤手术机器人从脊柱导航辅助发展到半自动置钉,全流程手术机器人成为发展方向。国内已有企业推出脊柱微创手术全流程辅助机器人。2023 年 5 月,国内多位骨科微创专家携手歌锐科技自主研发的“牛顿”主从式骨科内镜全手术机器人,共同完成了全球首次 5G 远程骨科内镜手术机器人科研手术。“牛顿”是全球首款主从式骨科内镜微创全手术机器人平台,使脊柱手术机器人从手术局部导航定位走向了全部关键手术步骤全流程辅助。天智航推出全骨科手术机器人,打破骨科手术机器人区隔。2023 年,关节、脊柱创伤手术机器人之间的区隔已被打破。天智航的全骨科手术机器人于 2023 年 10 月获批,该手术机器人产品的适用范围从原来的仅适用于“脊柱外科和创伤骨科开放或经皮手术”扩展为同时适用于“脊柱外科和创伤骨科开放或经皮手术”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全球首款可在一台设备上实现脊柱、关节、创伤三大领域骨科手术全覆盖。临床认可度不断提升临床认可度不断提升,骨科手术机器人数量不断增长骨科手术机器人数量不断增长。在商业化方面,国内骨科医生、患者对于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手术安全性、可靠性,以及与传统手术相比的突出优势有了相当程度的认知,对骨科手术机器人手术的接受度正在快速提升,市场正处于成长期。随着骨科高值耗材集采政策的实施,患者的支付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释放,这使得患者有更多的机会来选择使用骨科手术机器人。从天智航装机产品手术量来看,天智航骨科手术机器人 2023 年手术量呈稳定增长趋势,2023 年 1 月至 9 月,天智航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累计开展的手术量超过 16,000 例,较上年同期增幅超过 70%,近几个月手术量每个月都超过 2,000 例。这为骨科手术机器人商业化释放了利好信号,提振行业信心。同时,国内企业也推出了新一代手术机器人,将手术机器人与骨科手术全流程融合得更好,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有望进一步打开。以佗道医疗为例,佗道医疗针对骨科手术中,手术机器人与术中影像设备交互性不强,需要医生手动调试设备,临床操作复杂性较高,且手术耗时长这一痛点,推出手术机器人 术中影像设备”的整体解决方案。佗道医疗 Hyper-fusion 超融合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一键配准最快 72 秒,机器人准备步骤减少,且操作精度高,提高临床一致性及手术效率,减少手术时间。2.3.3 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诊断,诊断 治疗带来内窥镜革命治疗带来内窥镜革命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是 Intuitive Surgical、强生两大巨头布局的赛道。在肺部活检中,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可以使用导航系统达到外周肺,用于经支气管进行肺部诊断和活检。在泌尿手术中,强生旗下的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 MONARCH 使泌尿外科医生通过尿道精确到达肾脏病灶区域(无论是肾小盏、肾大盏,还是肾盂),同时将使肾取石手术变得简单安全可控。巨头在场未能阻挡这一颇具前景领域创新热情巨头在场未能阻挡这一颇具前景领域创新热情,20232023 年诞生大额融资年诞生大额融资。2023 年这一领域诞生了1.5 亿美元大额融资,由 Auris Health 前员工创立的 Noah Medical 获得了软银愿景基金、42Prosperity7 Ventures、Tiger Global、高瓴资本、红杉中国、Shangbay Capital 的投资。NoahMedical 的肺部活检平台 Galaxy 系统采用 TiLT 技术,集成断层合成和增强透视。借助在摄像头上的支气管镜,可以直接可视化整个通过气道和活检的过程。借助 4 向支气管镜关节,甚至可以导航到最外围的病变位置。2.3.42.3.4 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西门子退出冲击行业,国内企业自主研发差异性产品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西门子退出冲击行业,国内企业自主研发差异性产品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可以减少医生术中所受辐射,延长医生职业寿命。在血管介入手术中也能提供更加精准的操作辅助。国内每年开展超百万台血管介入手术,在潜在的市场机会面前,2023年国内有 3 家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企业获得融资,这些企业在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功能、操作性、智能方面都有着差异化创新。2023 年 5 月 10 日,西门子医疗发布 2023 财年第二季度季报,并宣布将停止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在心脏病领域的业务,将其重点放在神经介入手术。目前,西门子医疗已经着手研发新一代机器人平台,以期在关键的卒中发病早期为患者带来有效治疗。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西门子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 Corindus 在产品力表现上有所不足。Corindus 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对导丝、导管的操控性有限,其仅能解决 PCI 手术全流程中的某个环节,如放支架,而无法递送导管,无法辅助手术的全部环节,且该产品在架构上没有拓展为全流程手术辅助的可能。2.3.52.3.5 眼科眼科&显微外科手术机器人异军突起显微外科手术机器人异军突起显微手术机器人显微手术机器人&眼底手术机器人:巨头却步的创新赛道,辅助高难度复杂手术成亮点。眼底手术机器人:巨头却步的创新赛道,辅助高难度复杂手术成亮点。2023 年眼科&显微外科手术机器人领域共发生 4 起融资,昂泰精微、迪视医疗、衔微医疗、微眸医疗四家企业获得融资。手术机器人市场竞争激烈,但也有创新赛道巨头尚未涉足。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虽然在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纯熟,但在重建、淋巴和眼部等手术中却无用武之地。这些对手术操作要求更加精细的术式诞生了新的手术机器人类别。传统的显微外科手术需要依靠光学和精密手术器械才能完成,通过将手术部在光学仪器下放大 5倍到 40 倍的条件下,才能人为完成手术。显微外科手术通常要吻合 0.3-0.8 毫米的淋巴管、血管或者神经,在耳鼻喉、淋巴外科、神经外科、整形外科等多科室均有大量未被满足的需求。显微外科手术机器人通过机器人辅助显微手术,减少震颤,让医生能够更加轻松完成高难度复杂手术,提高医生修复精细解剖结构的能力。过去 20 年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内眼科领域经历了快速发展,无论是眼病的诊断技术,还是治疗技术,无疑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针对眼底疾病的治疗如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仍是该领域的高难度手术,通常只有大城市、大医院或者专科医院才能开展。眼底外科医生的成长周期一般要 8-10 年,想要成为高水平的眼底外科医生更是需要有一定的天赋。因此,国内眼底疾病的治疗存在供需的极度不平衡。眼底手术机器人可以过滤人手无法避免的震颤和抖动,提高手术定位精度,有望提高手术安全性,辅助医生完成更多复杂高难度手术,降低手术门槛。眼底眼底手术机器人是国内手术机器人是国内企业关注的主要产品,国内眼底企业关注的主要产品,国内眼底手术机器人手术机器人研发与全球同步研发与全球同步。在全球多43家眼底手术机器人研发团队中,衔微医疗研发团队在国内最早从事眼底手术机器人研发。不同于单臂眼底手术机器人,衔微医疗眼科手术机器已经迭代为双臂眼底手术机器人,可以辅助医生探索更多高难度术式。2.3.62.3.6 消费医疗手术机器人:消费医疗景气度上升,手术机器人实现降本增效。消费医疗手术机器人:消费医疗景气度上升,手术机器人实现降本增效。消费医疗集美学需求和健康需求为一体,包括口腔医疗、眼科、健康管理、植发养固、医美等高增长赛道,是结合了消费的高市场空间及医疗的相对高壁垒的好赛道。随着国内消费医疗需求提升,消费医疗迎来产业链升级机会。口腔种植牙手术机器人和植发手术机器人有望帮助消费医疗机构降本增效,在消费医疗热度带动下完成多起融资。口腔手术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口腔种植、口腔修复、口腔颌面外科、牙体牙髓治疗等,其中应用于种植领域的口腔手术机器人可称为“种植牙手术机器人”。种植牙手术机器人结合了机器人与数字手术技术,能有效降低种植牙手术的难度,是口腔种植手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其主要特点是结合术前 CBCT 与数字化口扫数据,全方位掌握牙槽骨和整体的口内环境,同时医生以修复为导向设计种植体的植入角度,并制作相关种植附件,然后口腔种植牙机器人根据预先设定的指令,在口腔内的颌骨预备出需要种植的窝洞,最后精准地植入种植体。从市场格局上看,2016 年,FDA 首批口腔手术机器人Yomi 用于口腔种植手术。这是第一款也是唯一一款获得 FDA 批准的口腔科辅助系统。中国已有多款获批上市的种植牙机器人,分别来自美呀医疗、柏惠维康、雅客智慧、极限人工智能、苏州迪凯尔、上海舍成等企业。国内装机量来看,柏惠维康种植牙手术机器人装机量较高。国内种植牙需求丰富,手术机器人渗透率提升空间大。根据灼识咨询数据,中国种植牙手术量2021 年约 187.3 万台,其中机器人辅助种植牙手术量 2021 年约 0.02 万。中国市场机器人辅助种植牙手术渗透率较低。国内企业正布局下一代种植牙手术机器人。国内口腔种植知名品牌美呀医疗子公司锋准机器人通过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于 2020 年研发出第一代样机,并已于 2022 年完成 130 例人体临床试验,已获得注册证。作为种植牙口腔连锁集团子公司,锋准机器人深度洞察临床需求。锋准机器人可操作种植牙治疗中 80%左右的手术,例如半口全口牙齿缺失、牙槽骨骨量严重不足等复杂手术,以前需要临床经验非常丰富的专家才能做好,现在通过机器人就可以轻松完成。此外,美呀医疗集团的自研产品还包括种植体、基台及附件,以及种植用个性化桥架及螺丝钉等相关耗材产品,预计多数将在 2024 年拿证。2.52.5 生物材料生物材料&再生医学:再生材料、细胞技术、组织工程三大方向将持续演绎创新增量再生医学:再生材料、细胞技术、组织工程三大方向将持续演绎创新增量根据动脉网统计,2023 年生物材料和再生医学领域公开融资事件有 16 起,多笔融资彰显了生物材料和再生医学技术领域正是当下热门风口。2023 年国内也有多款生物材料和再生医学创新产品获批。高端组织修复膜、高端止血材料、组织工程、医美再生材料等赛道受到关注。44图表 23 2023 年生物材料与再生医学领域部分融资事件数据来源:动脉橙数据库高端组织修复膜应用场景广泛。高端组织修复膜应用场景广泛。生物医学材料是一类对人体细胞、组织、器官具有增强、替代、修复、再生作用的新型功能材料。诱导再生功能的生物医用材料和组织重建产品成为各个领域产品创新趋势。医用生物材料行业经过多年沉淀已经到达产业化的拐点,在创伤修复、运动医学、医疗美容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前景。图表 24 组织修复膜分布领域数据来源:公开资料组织修复膜主要应用于神经外科硬脑(脊)膜修复、口腔科软组织缺损修复、外科压疮、糖尿病45足等慢性创面修复及腹股沟疝修补、心胸外科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整形外科乳房重建、心血管外科颈动脉等心血管治疗与修复、泌尿外科盆底修复、宫腔修复膜等领域,应用较为广泛。在神经外科硬脑(脊)膜修复领域,国内已有正海生物、迈普再生、康拓医疗三家公司上市。其他领域国内多家企业布局研发产品,例如诺一迈尔自主研发的创新医疗器械闻诺明胶-聚己内酯分层牙龈修复膜,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获得 III 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国械注准 20233171776),可以用于口腔角化龈增宽,加深前庭沟。子宫内膜修复领域,贤石生物所开发的子宫内膜修复产品正在国内开展临床试验。图表 25 2023 年生物材料领域获批创新产品数据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高端止血材料强生一家独大高端止血材料强生一家独大,国产挑战者持续突破国产挑战者持续突破。目前,临床上代表性的高性能植入类止血耗材包括纤维蛋白胶、可吸收止血流体明胶及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纱等。可吸收止血流体明胶领域,2023 年,江西博恩锐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恩锐尔”)自主研发的三类医疗器械产品可吸收止血流体明胶(国械注准 20233141303)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成为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可吸收流体止血材料。氧化再生纤维素类止血材料,以强生公司开发的高性能氧化再生纤维素可吸收止血纱为代表,其可以快速放置于指定区域,易塑形并牢固贴附于伤口,最大程度地增加止血面积。颜值经济时代颜值经济时代,医美再生材料持续火热医美再生材料持续火热。2023 年有 3 家医美再生材料相关企业获得融资,三家企业都布局了注射类医美微球,分别是浩微生物、玮沐医疗和普立蒙。医美再生材料是指通过促进人体自身纤维细胞和胶原蛋白再生,最终达到面部年轻化效果的一种材料。再生医美材料,大致可分成骨性材料、PLLA 和胶原蛋白三类。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医美再生材料包括聚左旋乳酸PLLA 和聚己内酯 PCL,其中以 PLLA 为核心成分的称之为“童颜针”,以 PCL 为核心成分的称之为“少女针”。随着医美监管趋严,掌握核心技术优势的企业竞争力更加凸显。从技术发展趋势上看“再生”这项功能对产品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意味着更长效的效果,也意味着可能出现不可逆的影响,如果求美者对注射后的效果不满意,难以消融或完全取出,有可能造成长期不可逆的损伤。因此,下一代再生类产品,如果可以兼具被动降解更慢、主动降解更快的材料特性,会更有吸引力。组织工程人工血管,国产有望突破组织工程人工血管,国产有望突破标准化标准化量产量产难题难题。传统技术制备 6mm 内径 ePTFE 人工血管46产品(如戈尔、巴德、迈柯唯等)在慢性肾衰动静脉血管通路、下肢动脉搭桥、下肢动脉外伤血管置换等已应用近 50 年,但通畅率低、易感染的问题一直无法解决,严重影响临床效果。特别是全球缺乏用于冠脉搭桥的 3.5-4mm 内径人工血管,患者只能选择自体血管用于搭桥,这给临床上带来诸多并发症。组织工程技术为体外培养人工血管提供了新方法:将种子细胞接种于管状生物材料上,在体外构建形态和性能接近人体的组织工程血管,体外仿生培养过程中生物材料会随之降解。植入人体后,一定时间内人自体细胞包括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重构组织工程血管管壁,形成和自体动脉一致的新生动脉,极大提高血管通畅率,同时能抵抗感染,具备替代传统 ePTFE 血管的巨大潜力。美国 Humacyte 公司是全球组织工程血管的引领者,其产品于 2017 年第一个获得 FDA 再生医学高级疗法(RMAT)认证,2022 年 6 月在未获得 FDA 批准注册的情况下,美国国防部授权 FDA在乌克兰战场“紧急使用”,其真实世界随访结果优于 III 期临床试验结果,2023 年 12 月 12 日针对下肢动脉外伤适应证已向 FDA 提交第一个 BLA 注册申请;同时,2023 年 4 月 11 日 Humacyte完成慢性肾衰血液透析血管通路 III 期临床试验入组,2024 年将开启冠脉搭桥临床试验。国内企业海迈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对标 Humacyte,核心产品管线分别为 6mm 和 3.5mm内径的组织工程血管,适应证包括慢性肾衰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下肢动脉外伤(包括战伤)、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搭桥及冠状动脉搭桥术。海迈医疗在该领域有 18 年研发积累,开发出体外标准化培养的人同种异体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其产品即将进入临床研究阶段,获 6 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申报多项 PCT 专利。2.62.6 神经神经&外周介入:潮水退去后,差异化产品获得丰收外周介入:潮水退去后,差异化产品获得丰收中国神经和外周介入市场仍然处于发展早期阶段。中国神经和外周介入市场仍然处于发展早期阶段。外周介入和神经介入领域共发生 12 起融资,其中神经介入领域 5 起,外周介入领域 7 起。过去,由于神经介入和外周介入领域的高确定性,国内涌入了大量企业,形成了内卷局面,手术量的增长无法匹配众多同类产品的上市速度。但神经介入与外周介入器械市场仍然有巨大的增长潜力。集采推动神经介入手术量增长集采推动神经介入手术量增长,强差异化竞争力产品突破同质化强差异化竞争力产品突破同质化。在神经介入市场,随着脑卒中治疗不断向基层渗透,我国已建立上千家不同级别的卒中中心,可开展神经介入手术的医生数量快速增加,因为神经介入手术尚处于发展的中早期,手术基数较低,经过几年的患者教育、持续不断地向医生、医院等的渗透,以及国内脑神经疾病的高发现状,预计未来神经介入的手术量会保持稳定合理的增长。具有多元产品组合和具有强差异化创新产品的企业能够赢得更多市场份额以及获得资本市场认可。在二级市场,赛诺医疗差异化布局神经介入狭窄领域,在国内市场上市独家产品颅内药物支架,神经介入业务取得了比较长足的发展。在一级市场,暖阳医疗在 2023 年完成数千万元融资。本轮融资由匀升投资领投,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南通新源投资、老股东沂景资本、道彤投资跟投。暖阳医疗核心产品是高研发壁垒的血流导向装置。在动脉瘤领域,血流导向装置是继弹簧圈栓塞、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动脉瘤之后的全47新一代动脉瘤治疗技术。暖阳医疗自主研发的 YonFlow血流导向支架系统可在支架完全推出微导管后再次进行回收释放,及时调整位置,同时其也具备优异的推送性和操控性,可兼容0.021inch 及以上各种尺寸微导管使用,解决了配套器械通用性问题。支架表面特殊处理和支架头端处理使其更具安全性。这一拳头产品已于 2023 年 1 月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创新医疗器械审查,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绿色通道”,预计将于 2024 年获证。外周介入多款产品前景可观外周介入多款产品前景可观,国内外企业携手开拓市场国内外企业携手开拓市场。外周介入领域,外周血管介入类产品绝对占比还是进口垄断,国产厂家虽有布局但目前尚未形成完整健全的产品矩阵,未来国产替代之路还比较长。近期看,外周领域的膝下药物球囊扩张导管、新一代外周裸球囊导管、静脉支架系统、腔静脉滤器、机械血栓切除导管等以及肿瘤介入领域的 TIPS 覆膜支架系统等均具有较好市场前景。海外较为成熟的减容装置未来商业价值也较为可观。短期内国内因费用、医生习惯、器械成熟等因素,市场容量不会太大,借鉴海外发展历史,未来商业价值也较为可观。微球材料应用广泛微球材料应用广泛,领跑外周介入融资领跑外周介入融资。用微球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医用材料,在药物缓释、药物输送、组织填充和再生等领域均存在广泛的应用前景。在肿瘤介入领域,可载药栓塞微球已广泛应用于肝癌介入市场,并在积极拓展至肺癌、乳腺癌等其他实体肿瘤;除此之外,FDA 近期批准了关节炎、前列腺增生等疾病栓塞治疗。在医美领域,左旋聚乳酸医美微球(童颜针)可用于面部美容。凭借广泛的应用和优异的市场前景,微球领域诞生多笔融资。图表 26 2023 年外周介入领域部分融资事件数据来源:动脉橙数据库2.72.7 体外诊断:行业回归发展常态,创新技术迎来发展窗口期体外诊断:行业回归发展常态,创新技术迎来发展窗口期2023 年体外诊断领域相关融资事件为 104 起,相比于 2022 年有所下降,IVD 融资热度有所下降。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区域集采工作的开展,IVD 产业格局正在改写。传统 IVD 产品的入院价格大幅度降低,迎来微利时代。一方面,政策、技术及市场机会倒逼 IVD 行业进入“内卷”,另一方面,体外诊断领域多种创新技术的发展,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曙光。48从融资热度来看,流式荧光、质谱、基因测序新技术、上游原料、肿瘤 NGS、AD 诊断、空间组学等细分领域仍然不乏关注度。除去新冠检测市场,IVD 是医疗器械中最大的细分行业,依旧保持良好的行业增速。新型疾病预防(如 AD 筛查)、个性化治疗、精准医疗、动态监测等新的治疗方案都亟待新的诊断技术的应用,IVD 的市场依然巨大,特别是 IVD 技术进入基层后,潜在增量市场巨大。浩悦资本创新事业部副总裁,专注 IVD 与生命科学赛道的宋艳群博士认为在疫情之后,2023 年体外诊断行业是消化库存和估值泡沫的一年。国内体外诊断上市公司已经超过 60 家,行业内卷加剧正迎来分化的关键。如何在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可以从三方面突围:基于精准医学深挖具有差异化的临床应用场景;开源节流,潜下心搭建商业体系深耕市场;开拓海外市场抢占新兴市场高地。2023 年也有众多新机会涌现,差异化的创新项目和具备国产替代属性硬科技项目最受关注。硬科技方向,对于核心产品、关键卡脖子技术的国产替代受到关注,例如基因测序仪领域仍然诞生了多笔大额融资。差异化创新方向,挖掘技术创新和应用场景创新都值得关注。以阔然生物为例,阔然生物作为下一代病理技术临床应用的倡导者,已深度布局基于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平台的下一代病理技术,解决肿瘤免疫微环境研究难题。生命科学上游原料:生物酶原料、磁珠、微球热度不减生命科学上游原料:生物酶原料、磁珠、微球热度不减2022 年,生命科学上游原料及生产领域共发生 38 起投融资事件。2023 年这一数字下降到 7 起,其中三笔融资过亿元。2023 年获得融资的上游原料细分领域主要是生物酶原料、磁珠、微球、特色抗体类原料。浩悦资本创新事业部副总裁宋艳群认为:2022 年下半年与疫情相关的上游原料融资环境已经开始变化,大的融资体量减少,融资数量也出现下滑的态势。借助新冠疫情和下游创新药企扩张带来的大量需求,国内 IVD 上游原料企业经历了中低端“量”的技术积累,接下来的关键是中高端“质”的技术和工艺突破,这也是底层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中国市场突破国外“卡脖子”的必由之路。在体外诊断领域在体外诊断领域,本土中下游企业受制于核心关键原料供应本土中下游企业受制于核心关键原料供应。IVD 原料的品质对于产品的精准性可以说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与高水平的上游核心原料供应商合作,实现核心原料降本增效,稳定供应并不断创新研发,是国内 IVD 产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IVD 原料生产一直是我国 IVD 产业中的卡脖子环节。过去几年受到新冠疫情、国际形势影响,IVD 原料行业迎来发展高潮。市场增速较快的自身免疫抗体、过敏原检测的上游原料(抗原/抗体),目前本土化程度还不高,基本上还是依赖进口。2023 年随着新冠疫情结束,新冠催化剂效应逐渐递减,细分领域头部公司完成关键客户验证和产业化积累,接下来是壮大的关键期。参考默克、丹纳赫、赛多利斯等海外生命科学企业的成长史,基本都是通过不断分拆并购的方式,聚焦主业,联系上下游需求,不断扩宽自身能力边界,49这也将是国内上游企业成长的方法论之一。流式荧光流式荧光:高通量多联检成发展趋势高通量多联检成发展趋势。2023 年流式荧光领域完成 5 起融资。流式荧光技术因其独特的技术特点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已吸引了业内广泛关注。流式荧光检测技术是新一代高通量多指标联合检测技术,目前是体外诊断领域最热门的赛道之一。流式荧光技术具有检测通量高、敏感性高、线性范围宽、重复性好等特点,既拥有和化学发光相同的性能,相较于化学发光还具备更高的检测通量和更低的综合成本。流式荧光技术能在一个反应体系中完成几十种指标的联合检测,因此仅需一份试剂和耗材即可完成多项目的联合测试,相对于化学发光,可以为临床用户显著降低检测成本。在国内检测需求不断增加,加之医保控费和医改的大背景下,流式荧光技术能满足实验室降本提质的需求,适应我国医学检验的发展趋势。阿尔兹海默病早诊早筛站上风口阿尔兹海默病早诊早筛站上风口。阿尔茨海默病早筛领域有多笔融资,在老龄化趋势下产生了新的市场需求,加上技术创新性将带来新机会,阿尔茨海默病早筛成为全球市场关注的新风口。早期诊断、及时干预是目前延缓阿尔茨海默病(AD)疾病进展的重要手段。但 AD 起病隐匿,患者在疾病早期未出现明显的认知或是记忆损害等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困难。可以说,AD 的早期精准诊断,堪称是现代医学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2023 年阿尔茨海默病早筛领域取得多个突破。FDA 批准了百健(Biogen)的阿尔茨海默氏症药物 Aducanumab(aducanumab)和卫材(Eisai)的阿尔茨海默氏症药物 Leqembi(lecanemab),这有望带来更多 AD 检测的需求。FDA 尚未批准针对阿尔茨海默氏病的基于血液的检测,包括Roche、Fujirebio、C2N Diagnostics、Diadem 和 Quanterix 在内的公司都在开发此类检测方法。目前,阿尔兹海默病早诊早筛的数据积累还相对有限,需要持续的临床验证。在现有条件下,还没有任何临床证据表明,单一筛查手段都还不足以用来评估阿尔兹海默病。尽管生物标志物检测在 AD 早期诊断中意义重大,由于人类对于阿尔兹海默病发生、发展机制研究还不够成熟,关于怎样的生物标记物可以用来独立判断早期的阿尔兹海默病,仍在探索之中。肿瘤早筛商业化在探索中前进肿瘤早筛商业化在探索中前进,诺辉正面盈利提振行业信心诺辉正面盈利提振行业信心。目前,肿瘤早筛行业处于商业化初期阶段。肿瘤早筛渗透率仍较低,在消费升级、政策鼓励背景下,终端需求不断释放。肿瘤早筛从概念到落地,诺辉健康的多元化商业探索为国内行业打开了高增长的新思路。目前肿瘤早筛产品的商业化落地主要有 IVD(体外诊断产品)与 LDT(实验室测试)两种形式。IVD 模式须必须经过大规模前瞻性临床试验,同时还要获得 NMPA 的认证,筛查产品合规门槛高,但商业化前景广阔,面向无症状高风险人群。LDT 准入门槛相对较低,但市场限于临床,只能面对院内患者人群,挑战重重。开拓院外市场和消费医疗开拓院外市场和消费医疗,诺辉健康构建新商业生态诺辉健康构建新商业生态。在肿瘤早筛商业化路径探索上,诺辉健康交出了一份超预期的答卷。诺辉健康早筛产品常卫清是中国首个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的癌症早筛分50子检测产品,从第一款产品开始,诺辉健康就坚持每一个癌症筛查的产品都投入大规模前瞻性临床验证。根据国家药监局官网产品评审报告,常卫清对结直肠癌的灵敏度达到 95.5%,阴性预测值达到 99.6%,可以针对 40-74 岁结直肠癌高风险健康无症状人群有效筛查。诺辉是国内肿瘤早筛赛道的标杆企业,上市产品和管线研发覆盖结直肠癌、胃癌、宫颈癌、肝癌、鼻咽癌等国内高发癌症,并于 2023 年底联合北京大学医学部正式启动中国泛癌种早筛早诊PANDA 队列项目的临床研究,开始大规模入组。公司上市产品常卫清、噗噗管和幽幽管,合规壁垒稳固,市场快速放量。截至 2023 年中报,诺辉健康营业收入连续 3 年实现三位数增长,公司扭亏为盈,首次实现过去 12 个月经常性盈利。据诺辉双十一信息披露,常卫清 2023 年截至11 月 10 日实现到检量超 88 万份,收入破 10 亿人民币。出海助跑肿瘤早筛商业化出海助跑肿瘤早筛商业化。广阔的海外市场也受到肿瘤早筛企业关注。在出海模式选择上,依托于合作伙伴借船出海是国内企业选择的主流模式。在出海地区选择上,国内企业锚定中东、东南亚、美国等地区。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市场特点,中东和东南亚对于中国创新较为友好,同时东南亚市场人口基础大,经济增长潜力较大,但同时医疗体系不够健全,支付能力有限;美国市场商业环境较为成熟,但准入门槛较高,市场竞争也较为激烈。国内企业需要根据产品特点谋定而动。以诺辉健康为例,诺辉健康探索出海市场机会。在东南亚市场,诺辉健康与 Prenetics GroupLimited、相达生物和医思健康达成战略合作,成功推动常卫清、幽幽管和宫证清在香港上市,同时也在探索其他东南亚国家或地区的市场机会。在欧洲市场,幽幽管、噗噗管和宫证清都已经完成 CE 认证,为后期拓展市场做好准备。2.82.8 微创外科:微创外科:微创外科迈入战国时代微创外科迈入战国时代2023 年微创外科领域完成了 13 起融资,融资主要集中在内窥镜和能量器械产品领域。微创外科市场在手术微创化、精准化、数智化几大趋势共振下将持续高速增长;微创外科进入高质量发展期,具备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力的国产头部企业将处于价值链高端。从国内企业发展来看,国内企业初步完成国产替代,但单位市场占有率有待提升;国内龙头企业与 MNC 企业相比在多元化、规模和高端功能等方面仍然存在差距。20232023 年,国内超声刀市场正处于市场变革期。年,国内超声刀市场正处于市场变革期。超声刀在能量器械平台中占比最大;也是国产替代空间最大的细分市场。DRGs 和 DIP 政策下,超声刀迎来新一轮增长机遇,同时集采也带来行业重新洗牌机会。超声刀市场是成长性好、国产替代率低且竞争格局相对较好的领域,在集采降价压力下,有所准备的国产企业迎来快速上量红利。但在高端市场,国际主流品牌仍然占优势地位。腔镜手术主要针对肿瘤外科切除,因此开展腔镜手术的医院集中度更高、医院等级更高。医生在手术中使用的腔镜下手术工具,特别是腔镜吻合器、超声刀,直接作用于组织的切割和缝合,一旦产品质量不好,极容易发生手术风险,因此医生对腔镜下手术工具的质量要求极高,对于国产替代的要求也更高。51国内企业需要以更高的品质和创新力打动市场国内企业需要以更高的品质和创新力打动市场。以安速康为例,安速康开创了新一代无主机超声刀,将传统的超声发生器、换能器、扭矩扳手、控制机构等集成为一体,实现了超声刀系统的无主机化,突破了超声刀 30 年的传统设计。除了以差异化创新破局同质化,安速康也针对传统超声刀切割止血效率和精度进行了优化,针对刀头的高效使用问题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在刀身稳定性上,刀头生产质量经多重把控,更稳定,临床应用得到了一致好评。吻合器集采利好国产龙头。吻合器集采利好国产龙头。在国内吻合器市场,进口品牌占据了主要市场份额,且以强生和美敦力为主导,而国产品牌则较为分散,尚未形成规模。国产主要参与者包括瑞奇外科、法兰克曼、派尔特、天臣医疗、东星医疗、风和医疗等,2023 年厦门国贸收购派尔特医疗。吻合器品类已经开展多轮省级联盟集采,福建联盟吻合器集采 2023 年落地,降幅较温和,集采利好国产龙头扩大市场占有率。2023 年吻合器行业遇到的挑战来自 GLP-1 的冲击。由于 GLP-1 在减重领域的火热,吻合器在减重市场受到挤压。强生此前表示,受 GLP-1 药物的影响,对减重手术器械造成冲击,旗下相关产品增长不及预期。图表 27 2023 年内窥镜领域部分融资事件数据来源:动脉橙数据库2023 年内窥镜领域有 8 起融资,获得融资企业主要集中在一次性内窥镜和软镜领域。内窥镜赛道在近几年完成提质扩容。在软镜领域,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国产内窥镜企业已打破日系企业主导,逐步缩小与进口企业差距;在硬镜领域,国产企业在荧光内窥镜领域换道超车,并且抓住一次性内窥镜这一技术变革机遇,率先抢占国内外市场;在复合内窥镜领域,例如超声内窥镜、共聚焦显微内窥镜国产也取得突破。52图表 28 内窥镜发展三大阶段数据来源:新光维招股书高壁垒软镜国产高端产品逐渐放量高壁垒软镜国产高端产品逐渐放量。软镜属于一种技术壁垒较高的医疗设备,医生更看重软镜镜体的操控性、灵活度、稳定性、舒适性等临床感受。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全球市场均被日系厂家垄断,国内仍然处于追赶期。目前国内内镜产品与进口品牌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品寿命略有差距,二是高端镜种及高端功能方面仍有距离。内镜的国产替代空间还非常大,期待国产高端产品不断放量。新一代 4K 消化内镜成为国内外企业竞争焦点。国产替代利好下国产替代利好下多功能多功能内窥镜驱动硬镜增长内窥镜驱动硬镜增长。国内内窥镜行业受益于国产替代政策支持,大量企业进入内窥镜领域,原有的市场格局被打破,新的市场格局正在混乱中建立。荧光、3D 技术的发展为国内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时间窗。2023 年多功能内窥镜领域竞争再度加剧,海外巨头,史赛克推出 1788 摄像平台,不仅图像性能有所提升,还引入了 NBI 技术,使 1788 的竞争力从普外科扩大到了泌尿科、妇科等科室;1788 可以与分子探针结合使用,在手术过程中能够清晰显影定位特定肿瘤组织,这一点对于肿瘤手术来说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国产企业需要持续提升内窥镜细节增加功能加强竞争力以扩大规模。一次性内窥镜:支气管内镜内卷,看好具备量产和海外市场拓展能力企业。一次性内窥镜:支气管内镜内卷,看好具备量产和海外市场拓展能力企业。2023 年国内一次性内窥镜赛道仍有 4 家企业获得融资,体现了这一领域的高成长性。一次性内窥镜是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交汇孕育的创新产品,从全球巨头布局和市场增长来看,内窥镜耗材化已经成为全球内镜发展共识。随着 CMOS 图像传感器芯片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国产芯片的自主可控,给内窥镜行业带来了蓬勃发展的机会,一次性电子内窥镜将成为国产医疗内窥镜厂家赶超世界名企,实现弯道超车的绝佳选择。全球一次性内窥镜行业竞争激烈。全球一次性内窥镜行业竞争激烈。全球市场表现来看,疫情期间一次性支气管镜发展突飞猛进,随着疫情影响消退,全球一次性内窥镜龙头业绩冲高后回落。业绩回落由疫情加速支气管镜的耗材化,而疫情后缺乏新的增长动力导致。国内市场,国内也开始出现价格战的苗头。价格战最终将恶化行业生态,激烈的价格战下厂家只能牺牲产品性能,最后产品失去临床信任,市场萎缩,最终导致行业生态恶化,国内一次性内窥镜市场尚处于发展早期,国内企业做大市场蛋糕对于行业生态更加有益。国内企业从一次性输尿管镜扩展到多领域国内企业从一次性输尿管镜扩展到多领域。此前国内企业产品布局主要以一次性输尿管软镜作为53切入点,一方面是因为传统复用型输尿管软镜损坏率非常高,维修费用显著增加,导致单台手术成本极高,综合而言一次性输尿管软镜单台手术成本远低于复用型,由此产生了巨大的临床需求;另一方面,输尿管软镜镜身较长,器械通道较小,洗消比较困难,存在交叉感染风险,而一次性输尿管软镜可杜绝交叉感染风险,安全性更优。此外,国内医院泌尿外科采购重复性使用内窥镜成本高达几十甚至上百万,复用性内窥镜高昂的价格给国产一次性内窥镜留下发展空间。随着市场参与者增多,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率先挖掘更多应用场景。以瑞派医疗为例,瑞派在泌尿科、妇科、肝胆外科、消化科等多科室产品已有多款产品取证并陆续开始商业化。呼吸科、耳鼻喉科、骨科等也将在未来两年陆续获证。瑞派医疗是全国首家取得一次性膀胱镜 3 类注册证的企业,目前已经拥有的海内外注册证近 50 张,手握 80 多项核心专利。图表 29 全球不同内窥镜诊疗例次与一次性化可渗透率数据来源:Ambu 公司公告 华创证券妇科防感染刚需,一次性电子宫腔镜成为关注焦点。妇科防感染刚需,一次性电子宫腔镜成为关注焦点。2023 年有两家一次性电子宫腔镜企业获得融资。宫腔镜检查是目前妇科临床常用的一种微创诊断方法,是宫内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是传统光学宫腔镜购置成本高,每次手术前都要提前清洗、消毒、灭菌,周转效率低,维护成本高。经常出现因等待器械消毒而无法当日手术、患者排队等候、反复就诊等状况。一次性电子宫腔镜即诊即查,能有效提高门诊诊治效率,使用时无需扩宫、无需麻醉,也避免了交叉感染。以欧美市场为例,欧美医疗体系中诊所业态消毒能力有限,对于一次性电子宫腔镜需求较大,通常将一次性电子宫腔镜用于检查。未来,一次性电子宫腔镜有望实现诊疗一体,但宫腔镜手术对于手术54视野清晰度要求较高,实现诊疗一体化,一次性电子宫腔镜还需要做到更清晰、更微创、更便捷。看好具备海外市场拓展能力看好具备海外市场拓展能力、大规模量产能力大规模量产能力、成本控制能力企业成本控制能力企业。一次性内窥镜在全球市场蓬勃发展。目前由于国内收费目录限制和发展早期,国内应用体量总体较小。海外市场空间更大。2023 年多家一次性内窥镜企业选择与跨国企业合作出海,例如新光维与富士达成合作;阿酷育与豪洛捷在美国达成独家经销合作;华芯医疗与奥林巴斯合作,由奥林巴斯在美国代理销售华芯医疗的一次性内窥镜产品。国内市场逐渐释放国内市场逐渐释放。目前国内收费目录限制和应用体量小,是一次性内窥镜推广应用的两大掣肘。目前根据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2023 年版)的指导性文件,国家出台一次性医用耗材目录,明确了胆道镜、输尿管镜和膀胱镜在一次医用耗材目录里,后续将会供各省参考修订原有的收费目录。例如山东省已经将一次性内窥镜列为另收项目,随着国家对创新产品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预计在未来三到五年会释放越来越多的好消息。2.92.9 医学影像:配置证政策推动市场增长,上游核心零部件逐渐突破医学影像:配置证政策推动市场增长,上游核心零部件逐渐突破2023 年医学影像领域完成了 6 起融资事件,其中上游核心零部件有 4 起融资。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医疗影像设备市场是全球医疗器械行业的第一大板块,2019 年其市场规模达 617 亿美元,同时也是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第二大细分市场,2019 年市场规模达到 824亿元人民币。目前我国医疗影像设备市场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伴随着国内医疗服务需求的持续增加和相关医疗政策的推陈出新,增速远超全球市场同期增速,预计到 2024 年中国医疗影像市场规模将增长至 1,211 亿元人民币。依托如此巨大的市场空间,中国有极大机会出现不止一家与GPS(GE、飞利浦、西门子)类似体量的行业龙头。目前我国 DR、CT、MR 人均保有量均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未满足的临床诊断需求将为影像设备市场带来巨大的增长潜力,且国产化率较低。虽然 DR 设备国产品牌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进口替代 90%以上,但 CT 国产品牌保有率不足 30%,MR 不足 20%,国产替代处于起步与发展阶段,广阔空间亟待爆发。配置政策落地国内影像市场高速增长配置政策落地国内影像市场高速增长。2023 年 3 月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23年)和 6 月的“十四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的政策落地实施,中高端 CT 和 MR 产品不再受到配置证数量限制,中高端及超高端 CT 的市场需求保持攀升态势,MR 市场实现高速增长。MI 和 RT 的市场需求也将进一步被释放。随着国家医学中心、国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千县工程建设、县域次中心、核医学科建设、以及肿瘤中心等项目建设实施,以及配置证等多重因素综合驱动,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容。卡脖子医学影像上游成为产业攻坚重点卡脖子医学影像上游成为产业攻坚重点。在中低端医疗影像整机领域,国产品牌销量已可比肩国际巨头,但在核心部件上仍未实现完全自主可控,制约了国内医学影像行业发展。国内外医疗影像设备行业的快速发展及核心部件的市场格局为独立新核心部件新兴企业的成长提供了丰厚土壤。在 X 射线探测器领域,奕瑞科技突破进口垄断,全球市场占有率进入 TOP3。现阶段,CT55球管作为 CT 之”芯“,国内 CT 球管仍然依赖进口供应,国内多家企业聚焦 CT 球管国产化,期待国内企业在 CT 球管领域掌握更大话语权。图表 30 影像器械核心零部件国内龙头发力高端超声,填补国产空白。国内龙头发力高端超声,填补国产空白。国内超声市场规模超过 140 亿元,高端超声售价高达百万,高端超声设备(心脏超声、妇科四维超声)一直被跨国企业主导,高端超声领域跨国企业市场份额在 70%左右。超声中的软件、复杂功能和超声的实时三维图像等关键技术是进入高端超声市场的敲门砖。过去很长时间,国内医用超声设备多集中在中低端领域,整体竞争力弱。2023 年,国产企业在高端超声领域取得诸多突破。海信医疗发布高端智能超声设备 HD70。HD70产品采用了新一代“广域”超声平台,搭载全新 GPU 架构,硬件、系统核心链路,逻辑系统全新设计,实现了从硬件波束形成到软件波束形成的变革,超声设备的运算能力及速度呈指数级增加,图像拥有了更好的整场均匀性和空间分辨率,这使得各种高端成像功能的质量和精确性大幅提升。HD70 产品具有诸多智能化测量功能,例如颈动脉内中膜自动测量、羊水指数自动测量、膀胱容积自动测量、心功能自动测量等,而海信 HD70 产品特有的功能是子宫肌瘤自动测量,可以帮助年轻医生快速自动地测量出多发性子宫肌瘤,提升测量的精准度,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2.102.10 显微外科:精密制造壁垒显微外科:精密制造壁垒高高,多个产品国产仍空白,多个产品国产仍空白精密制造显微外科技术壁垒高,多个产品仍国产空白。精密制造显微外科技术壁垒高,多个产品仍国产空白。显微外科为我国的优势和特色临床学科,在国际上一直处于前沿水平。在显微外科专科化发展趋势下,国内显微外科手术量快速增长。显微外科手术由于操作精细,对手术器械的质量、精度、操作便捷度要求极高,由于涉及精密制造,对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设备加工精度、工艺稳定性、技术工人的经验水平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多款涉及血管吻合、游离皮瓣的创新医疗器械一度国产空白。随着高端医疗器械国产替代走向深水区,高壁垒的显微外科国产替代受到关注。国内企业逐渐填补国产空白。以科创医疗为例,科创医疗是国内显微外科领先企业,深耕国内显微外科多年,基于自主创新技术平台推出多款国产独家产品。针对显微外科中的重要手术血管吻合和神经吻合,科创推出了微血管吻合器和可吸收神经套接管。微血管吻合器为显微外科医生提供 0.8mm-4.3mm 血管快速安全血管吻合,极大缩短手术时间。技术创新降低手术难度成为创新趋势技术创新降低手术难度成为创新趋势。显微手术耗时长,负担重,只有积累了经验,掌握了技术的医生才能顺利进行手术。显微外科手术机器人降低手术难度成为全球显微外科技术发展方向。562023 年 10 月 4 日,机器人辅助显微手术领域的创新领导企业 Microsure 宣布,已成功完成 B轮融资,获得 3800 万欧元(约 2.9 亿人民币)的开发资本。国内也有多家显微外科手术机器人企业获得融资。显微外科技术精度要求高达微米级显微外科技术精度要求高达微米级。从技术壁垒看,显微外科手术和眼底手术空间狭小,操作精细,手术机器人如何抵达理想的手术位置已经是一大难点。显微手术机器人和眼底手术机器人对于手术机器人的灵活性、精密性要求高,如何将手术器械做到足够精细同时保持一定控制力度和无抖动也是难点。同时,作为全新的手术器械,在制造方面也带来全新的加工工艺挑战。期待未来显微外科手术机器人降低手术难度,提升手术精度。2 2023023 医疗器械及供应链年度创新优秀案例医疗器械及供应链年度创新优秀案例结合本章行业创新逻辑分析、企业实践举措,本次白皮书推选出了年度二十大创新优秀案例,并将在后续章节中对其中部分案例进行详细解读。图表 31 2023 医疗器械及供应链年度创新优秀案例名称案例安速康新一代无主机超声刀,突破 30 年来传统设计博音听力数字化闭环,构筑全生命周期听力健康生态德晋医疗首款自主研发经股静脉二尖瓣夹产品获批,开创中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新境界海迈医疗人体细胞“造”血管,突破组织工程血管体外培养标准化量产难题海信医疗引领超声 AI 技术革命,填补国产高端超声空白核心医疗第三代非接触式磁悬浮离心泵获批,全面布局人工心脏产品管线科创医疗显微外科龙头,填补多个国产空白联影医疗高端医学影像中国智造,海内外双轮驱动增长美呀医疗种植牙手术机器人引领口腔行业新纪元,全产业链布局提升种植牙服务品质暖阳医疗原创自主研发带来突破性创新,引领神经介入产品迭代诺辉健康高发癌症居家早筛,以产品研发和商业创新助力风险人群改变生命的轨迹诺一迈尔研发的闻诺明胶聚己内酯牙龈修复膜,是国内首款获批的无源植入国家创新口腔科器械瑞龙诺赋国内首创模块化腹腔镜手术机器人,源头创新推动 RAS 多专科普及瑞派医疗全科室多管线产品布局,领跑一次性内窥镜世和基因国内首款 NGS 大 Panel IVD 产品获批上市,为医院提供一站式 NGS 解决方案霆升科技心腔内超声产品填补国产空白,4D 心腔内超声蓄势待发57佗道医疗首推骨科超融合系统,以“机器人 术中影像”一体化实现控制和数据的全面互通衔微医疗全新主从式双臂眼底手术机器人,辅助医生完成高精度复杂手术元化智能专注于专科手术机器人的研发与制造,首个国产自主研发髋膝关节置换一体机商业化悦唯医疗医工结合挖掘心外科临床需求,人工智能 SYNTAX 赋能冠心病精准诊疗5859第三章第三章 2023 医疗器械及供应链创新案例解读医疗器械及供应链创新案例解读佗道医疗:首推骨科超融合系统,以佗道医疗:首推骨科超融合系统,以“机器人机器人 术中影像术中影像”一体化实现控制和数据的全面互通一体化实现控制和数据的全面互通佗道医疗成立于 2019 年,致力于为全科室医疗用户提供机器人解决方案,以科技创新赋能智慧医疗行业发展。佗道医疗基于数据算法、人工智能、精密智控等前沿核心科技,佗道医疗精研手术机器人核心技术平台,战略布局骨科手术机器人、腔镜手术机器人、穿刺手术机器人、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和医学影像设备五大手术机器人相关赛道。深耕多元化科室及术式应用,手术机器人产品管线已覆盖骨科、普外科、妇科、泌尿科、呼吸科、影像科等科室,是目前唯一一家具备全赛道产品独立开发能力的手术机器人公司。目前,佗道医疗已有多款产品实现商业化。2022年佗道医疗佗手骨科手术机器人、道影移动式 C 形臂 X 射线机获批上市;2023 年,道影三维移动式 C 形臂 X 射线机、佗影移动式 C 形臂 X 射线机及佗术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获证并实现商业化。手术机器人与影像配合不佳延长骨科手术机器人手术时间手术机器人与影像配合不佳延长骨科手术机器人手术时间。骨科手术机器人作为代表性的高端智能手术设备,可实现更加个性化的手术方案设计和模拟,提供手术定位精度,有效减少并发症,提升手术质量,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具备优秀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科研价值。临床对于骨科手术机器人需求较大。2021 年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约 2.06 亿人民币,预计未来五年将以 82.8%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在 2026 年市场规模达到约 42.05 亿人民币。骨科手术机器人临床使用反馈的一大痛点在于骨科手术机器人临床使用术前规划耗时耗力,使用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时间较长。多个研究表明,机器人辅助技术的手术时间较传统技术明显延长。手术时间的延长会导致假体周围感染风险、出血量及麻醉等风险增加。背后原因是目前骨科机器人普遍通过第三方移动式 C 形臂 X 射线机来获取患者术中影像,机器人与 C 臂机的底层设计存在区隔,导致传统骨科机器人系统在临床应用中存在术前准备时间长、操作繁琐易出错、学习曲线不够简化、影像精度不受控制等问题,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和手术效率。为此,近年来国内外企业也在陆续投入开发“手术机器人 术中影像设备”一体化系统。这意味着要同时具备两大高壁垒骨科产品研发制造能力,并且需要做好两者之间的系统整合。佗道医疗基于骨科机器人痛点,推出佗道医疗基于骨科机器人痛点,推出“超融合方案超融合方案”,提供国内首个机器人,提供国内首个机器人 术中影像一体化系统术中影像一体化系统平台平台。佗道 Hyper-fusion 超融合骨科机器人系统创新性的将透视成像系统、影像导航系统与机器人技术结合,打通机器人与影像设备之间的隔离,通过中央主控系统统一控制,实现全自动影像注册配准,大幅提升手术效率,缩短医生学习曲线。目前,手术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具有安全、精准、高效、能有效缩短医生学习曲线等明显优势。然而其作为一种新技术,也存在成本高、效率低、占用空间、有学习曲线、可能出现故障、软件问题等不足。在这些方面,佗道医疗也针对临床需求进行了产品优化设计。在精准度上表现上,超融合骨科手术机器人智能无损影像传输,保障精准手术方案制定。在精准度上表现上,超融合骨科手术机器人智能无损影像传输,保障精准手术方案制定。佗道60Hyper-fusion 超融合骨科机器人三维 C 臂机与骨科手术机器人底层数据互通,实现术中三维影像的同步后处理和无损传输,让医生面对任何患者都可以在清晰的影像上完成手术规划;此外,三维 C 臂具备业内领先的三维成像视野,一次扫描即可完成 5 个锥节以上的重建、规划及手术定位执行,提升机器人手术效率。在占用空间,在占用空间,Hyper-fusionHyper-fusion 超融合骨科机器人更小体积,更高安全性。超融合骨科机器人更小体积,更高安全性。一体化系统具备高度集成化设计,占地面积减少 40%,线缆数量减少 50%以上,减少手术室空间占用,主刀医生具备更大手术空间;同时,一体化系统可实现 C 臂机到机器人全系统的流程可靠控制,确保设备使用安全。佗道佗道 C C 形臂产品也有突破式创新,商业化即将启程。形臂产品也有突破式创新,商业化即将启程。佗影 C 形臂实现了独特的设计,一是平板旋转 45,轴向成像视野增加 40%;二是术中影像拼接,实时显示长节段影像;三是无线台车,实时同屏显示影像。目前市场上的小 C 产品受探测器尺寸限制,成像视野有限。但医生在观察患者双侧骨盆、全下肢等部位时,需要更大的视野范围,手术过程中要多次成像。而佗道医疗利用 AI 技术,实现术中的影像拼接,提供医生更完整的影像,缩短手术时间。佗影移动式 C 形臂X 射线机已在 2023 年 7 月获批,有望借助佗道的渠道开展快速的市场推广。手术机器人全赛道产品开发。手术机器人全赛道产品开发。佗道为全科室医疗用户提供机器人解决方案,除了深耕骨科市场,佗道医疗还布局腔镜手术机器人、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其他手术机器人赛道。佗道的佗术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已在 20239 月获批。期待佗道医疗持续推动国内手术机器人行业发展。图表 32 Hyper-fusion 超融合骨科机器人产品特点61科创医疗:显微外科龙头,填补多个国产空白科创医疗:显微外科龙头,填补多个国产空白科创医疗集团成立于 2006 年,集产、研、销于一体。集团自成立以来,定位为“进口替代,国际独创”,专注创新技术及创新材料研发,以“让手术更简单,让生活更美好”为使命,以解决临床痛点,患者需求为导向,致力于为医生提供创新手术技术和解决方案。集团在显微外科领域,始终保持领导地位,专注提供显微外科领域血管、神经、皮肤、骨修复解决方案,多个获批产品为国产首创;在骨科领域,专注创伤骨科、运动医学等创新技术及创新材料研发,突破了技术垄断和“卡脖子”。被国家及政府授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强国创新企业培育工程科技创新成果奖”“专精特新企业”“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等荣誉称号。精细操作的显微外科产品多由进口主导。精细操作的显微外科产品多由进口主导。显微外科技术是指外科医生借助于手术显微镜的放大,使用精细的显微手术器械及缝合材料,对细小的组织进行精细手术。显微外科主要术式包括游离皮瓣移植(Free Flap Tissue Transfer)、游离皮瓣重建乳房(Breast Reconstruction with freeflap)、神经修复(Nerve Repair)、椎弓根肿瘤(Pedicle Transfer)、缝合和移植(Suture,andGraft)、动静脉吻合(Arteriovenous Anastomosis)、输精管吻合术。显微外科涉及产品包括手术显微镜、显微切割工具、显微钳、显微镊和显微止血夹、缝合线以及微血管吻合器等。长期以来,显微外科手术器械的设计与制造技术被跨国企业主导,显微外科手术器械涉及精密制造,设计制造壁垒较高。根据相关报道,手术器械正在向一次性使用的方向发展,预计未来 5-10 年显微及精密外科手术器械的国内潜在市场规模将超过 500 亿元,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四大技术平台发力四大技术平台发力,填补显微外科国产空白填补显微外科国产空白。科创医疗见证参与国内显微外科成长,也在长期的研发投入中构建起四大技术平台:1)血管吻合技术平台化;2)PGA/PLA 技术平台化;3)可降解镁合金技术平台化;4)生物材料脱细胞技术平台化。基于四大技术平台,科创医疗也推出了多款突破性产品,其中,微血管吻合器、一次性血管夹、张力控制皮肤缝合器等上市产品填补国产空白。在研产品微血管吻合装置代、神经套接管、可降解镁合金口腔颌面骨板也将是国产独家。科创医疗产品管线不仅填补了产业空白,也为临床治疗带来新选择。科创医疗国内首创张力控制皮肤缝合器科创医疗国内首创张力控制皮肤缝合器,张力性创口闭合新方式张力性创口闭合新方式。在创面修复领域,科创医疗推出皮肤张力控制闭合器科利合,为不能一期关闭的中大创面提供直接缝合的辅助材料。对于张力性创口,传统治疗方式有:敷料覆盖持续换药延期闭合、植皮、组织扩张、皮瓣移植等方法,但大多存在一些问题,譬如:机体供区损伤、愈合后瘢痕重及皮肤感觉差、感染或坏死以及多次手术可能,治疗周期长且费用高等。而组织扩张是张力性创口传统、有效的治疗方式,可以避免皮瓣移植或植皮等侵入性的手术。此案例正是通过使用科利合持续牵张,使张力性创口最终闭合,省去了取皮、植皮等传统治疗步骤,节约了住院时间及治疗经济等成本,具有四大优势:1、牵张力可自动调节,持续牵拉,跟随创口缩小自适应调节,辅助创口闭合;拉力上限保护创缘组织。2、闭合时间较短,该产品通过 24 小时持续渐进式牵张,大大缩短了“张力性创口”的封闭时间,文献显示平均闭合周期较其他方式可缩短约 50%。3、简化治疗流程,部分患者可省去取皮、植62皮、皮瓣转移手术,简化治疗流程,降低并发症风险,减少住院周期及费用。4、愈合后更加美观。避免植皮、皮瓣对机体的损伤,愈合后瘢痕轻微,最大程度保留皮肤外观/感觉。科利合为国内首创,有望颠覆临床现有手术方式,节约医生时间,减轻患者痛苦,为张力性创口快速闭合提供全新选择。在技术优势上,科创医疗拥有恒力弹片及锁紧装置设计拥有独家专利;且恒定拉力设计提供恒定拉力,无需后期手动调节。图表 33 科创医疗四大技术平台掌握可降解镁合金技术掌握可降解镁合金技术,布局骨科交叉学科布局骨科交叉学科。除了显微外科,科创医疗业布局了与显微外科互为交叉学科的骨科,在高成熟骨科市场从材料底层技术上进行突破,研发生物肌腱、可降解镁合金空心钉、可降解镁合金接骨螺钉,这三款骨科在研产品均为全球独家产品,为骨科市场提供全新解决方案。在骨科创伤市场,可吸收材料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但目前国内的 PLA 材质可吸收钉因本身强度所限导致固定失效率较高的问题至今依然无法彻底解决。科创医疗新开发的新型镁合金材料可降解空心螺钉目前正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不久的将来将进入骨科内固定市场。相信能够以创新产品带来传统创伤骨科内固定方案的革命性改变,提高国内临床骨科医疗质量和水准,给广大病患带来福音,在不远的未来,也将代表中国先进的医疗技术,走向全球医疗市场,为人类健康贡献力量。科创医疗团队拥有专业的医学背景和丰富的产业经验,未来科创医疗将依托于底层创新技术平台以及深耕多年的渠道优势,巩固显微外科领导地位,开辟骨科新市场。63海信海信医疗医疗:引领超声:引领超声 AI AI 技术革命,填补国产高端超声空白技术革命,填补国产高端超声空白青岛海信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信医疗)成立于 2014 年,依托海信集团数十年在图像处理和信息处理与交互等技术积累,海信医疗致力于成为国际一流的医学影像设备及智慧医疗解决方案提供商。现阶段,海信医疗围绕超声诊疗和微创外科两大方向深耕,聚焦彩超设备、医用显示设备、智慧手术部等产品及解决方案,助力国产医疗设备跨越发展。目前,已累计承担12 项国家、省市级重大科研项目,攻克 11 项医学影像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其中超声架构平台、内窥显示技术等处行业领先水平。医疗作为海信集团重点拓展产业,海信医疗将打造成为国内大型企业向高端制造转型的典型示范。成立以来,海信医疗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山东省首台(套)技术装备、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单、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目录、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殊荣。中低端超声基本实现国产化中低端超声基本实现国产化,高端超声市场由进口主导高端超声市场由进口主导。海信医疗将技术积累结合国内医疗制造产业空白,将超声诊疗作为攻关重点方向。彩色超声诊断设备研发融合多个基础学科于一体,是国家高端制造业竞争实力的重要体现。当前我国彩色超声诊断设备行业整体水平和国外相比差距较大,产业基础薄弱,关键技术存在“卡脖子”现象。在市场格局上,目前中低端超声已基本实现国产化,而高端超声由跨国企业主导,是国内外企业争夺的焦点。海信超声诊疗厚积薄发海信超声诊疗厚积薄发,突围高端彩超市场突围高端彩超市场。海信医疗通过自主技术积累及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传统超声平台架构技术瓶颈,成功完成基于 GPU 并行架构的国产新一代彩色超声诊断设备关键技术研发,实现了国产彩色超声设备自主研制,项目成果多项独创性核心技术填补了国内彩色超声产业空白,整体达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关键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或属国际首创。厚积薄发,2023 年海信医疗继推出超声 HD60 后,又推出高端智能超声 HD70 系列,新品采用最先进的全域成像技术,数据处理精度和速度大幅提升,高品质的图像质量和性能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运算力提升一倍,图像精度提升。运算力提升一倍,图像精度提升。在图像处理上,HD70 采用全球领先的基于 GPU 极速并行处理的架构平台,运算能力较传统方案提升了一倍,能够做到超声信号的无损上传、高精度处理和快速成像。解决传统超声系统平台由于处理能力不足导致图像质量提升受制约和难以满足临床精准诊断需求的问题。在算法处理上,海信医疗在国内领先开展基于 GPU 并行处理架构的超声基础核心算法研究,在波束合成及血流成像算法等方面取得创新性突破,并完成国际首创的支持多取样门的立体血流多普勒成像技术及 MSV 成像技术研发。AI AI 超声引领新一轮技术革命超声引领新一轮技术革命,海信海信 AIAI 超声智能测量超声智能测量。海信医疗在国内领先开展基于多模式、多网络架构融合下的 AI 自动测量技术研究。HD70 产品具有诸多智能化测量功能,例如颈动脉内中膜自动测量、羊水指数自动测量、膀胱容积自动测量、心功能自动测量、卵泡自动测量等,而海信 HD70 产品特有的功能是子宫肌瘤自动测量,可以帮助年轻医生快速自动地测量出多发性64子宫肌瘤,提升测量的精准度,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图表 34 海信远程超声系统产品特点基于云平台开创远程超声基于云平台开创远程超声,缓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难题缓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难题。海信医疗通过云平台技术搭建远程超声系统,作为牵头单位发布国内行业首个远程超声诊断信息系统团体标准,填补行业空白。海信医疗基于远程超声系统,积极参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有利于减轻财政负担,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为推动青岛市基层卫生高质量发展,向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超声产品和远程服务,建立超声培训示范基地,免费培训基层超声医生。积极在山东省及全国范围内推广,利用远程诊断赋能三甲医疗资源多渠道下沉。海信医疗超声诊疗和微创外科双布局海信医疗超声诊疗和微创外科双布局,增强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制造实力增强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制造实力。除了在高端超声领域取得突破外,海信医疗在微创外科领域也取得进展。海信医疗在2023年创新推出32吋4K Mini LED内窥镜显示器,海信自研的 Mini LED 背光模组,对比度是传统内窥镜显示器的 100 倍,同时具有高亮度、高对比度和高色彩还原度等特点。在手术场景下,Mini LED 内窥镜显示器有效解决暗场出血点为黑色和层次感差的用户痛点,开启行业高动态内窥显示时代。海信跨界创新,凭借扎实的技术积累和澎湃的创新动力,持续推动国产高端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成为国产高端医疗器械突破生力军。65德晋医疗:首个国产经导管二尖瓣夹系统获批,开创中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新境界德晋医疗:首个国产经导管二尖瓣夹系统获批,开创中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新境界杭州德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5 年,专注于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尤其是二尖瓣及三尖瓣疾病的介入治疗产品及技术。2023 年 11 月 29 日,德晋医疗核心产品 DragonFly经导管二尖瓣夹系统获 NMPA 批准上市,是中国首个获批的国产经股静脉入路二尖瓣夹产品。该产品于 2022 年获得科技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持。以医工结合为指导,德晋医疗基于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技术平台,研发了以 Dragon 系列为代表的多款介入修复创新器械,丰富结构心整体解决方案,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技术选择。德晋医疗目前已完成数亿美元 B 轮融资,参与多项国家及省级重点研发计划,企业先后被认定为国家和浙江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杭州市高新技术研发中心、杭州市工程研究中心。2020 年获评中国独角兽企业。在全球累计申请专利 500 余项,其中 150 余项已授权。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创伤小、恢复快,DragonFly有望推动我国二尖瓣介入治疗快速发展。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是我国常见的心脏瓣膜病,研究报道目前我国需要治疗的 MR 患者约为 750 万4。二尖瓣反流的介入治疗是心血管介入领域的难点,其中,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transcatheter edge-to-edge repair,TEER)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证据最成熟的二尖瓣介入技术,其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代表性产品为 MitraClip、PASCAL两款美国产品,全球累计植入超 20 万例。此前我国只有 MitraClip 获批上市销售。自 2020 年MitraClip 于中国上市,2022 年年底国内 MitraClip 累计植入手术为 600 余台,截止 2023 年 11月,我国已累积开展 TEER 已增长到 2,000 余例,超过 150 家中心开展 TEER 技术5,快速增长的手术量反映了国内治疗庞大的治疗需求,大量患者并未得到有效治疗。DragonFlyDragonFly 获批上市有望改善供需不平衡问题获批上市有望改善供需不平衡问题。DragonFly是中国第一款基于经股静脉缘对缘修复技术(TEER)原理的二尖瓣治疗产品,该产品由导引鞘、二尖瓣夹系统两个主要部件组成。针对具有临床症状的慢性中重度/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高龄及外科手术高危患者,无需开胸,在 DSA 和超声等医学影像的引导下,通过二尖瓣夹来夹合两个瓣叶,实现缘对缘术式,以降低二尖瓣反流,提高患者的心脏功能。德晋医疗的德晋医疗的 DragonFlyDragonFly采用多重创新设计采用多重创新设计,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2022 年 12 月发布的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的中国专家共识中指出 TEER 安全性较高,并发症相对少见。但仍有夹合器单叶脱位、夹合器脱落、二尖瓣瓣叶损伤等临床医生担心的潜在并发症。DragonFly系统内中央封堵网搭配 45 度内夹合角度可调设计,降低中心残余反流的同时灵活调节术后压差,降低瓣叶夹合力;同时,独立抓捕功能,在捕获困难时,可进行单边捕获,提升复杂病例手术成功4【指南与共识】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的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心血管病杂志5PCRCCV 2023林逸贤教授:中国经导管二尖瓣及三尖瓣治疗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Clinic 門诊新视野66率和手术效率,提高操作精度,减少二尖瓣夹脱落及瓣叶穿孔的风险。自 2020 年 7 月首例植入手术至今,DragonFly全球累计成功植入超 300 例,无一例器械故障。全国多中心的注册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术后即刻手术成功率和器械植入成功率均为 99.2%,术后 12 个月治疗成功率为 87.5%,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改善。临床试验以显著的治疗表现成功达到了预设的主要疗效终点,证明该产品具备长期且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操控性。DragonFly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截至 2023 年 09 月,围绕产品的基本原理、核心方案、关键创新点,共计申请国内外专利 150 余项,其中国内外发明专利 95 项,PCT 申请 28 项,已授权专利 30 项。图表 35 全球进度领先的经股静脉 TEER 产品对比数据来源:蛋壳研究院丰富管线储备丰富管线储备,德晋医疗持续深耕结构性心脏病领域德晋医疗持续深耕结构性心脏病领域。德晋医疗基于出色的研发理念与转化能力,致力为中国乃至全球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尤其是二尖瓣、三尖瓣疾病患者提供前沿医疗创新技术与介入治疗整体解决方案,是中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行业领域的核心力量。在二尖瓣疾病领域,德晋医疗以超强执行力和过硬技术快速完成经导管二尖瓣夹系统的临床和注册,并成功上市。在三尖瓣疾病领域,德晋经导管三尖瓣器械 DragonFly-T 也值得期待。目前,国内尚无注册上市的经导管三尖瓣缘对缘修复术(T-TEER)治疗器械,DragonFly-T 依托 DragonFly二尖瓣优秀的技术平台基础,其核心功能和技术参数在比拟 TriClip 和 PASCAL 的同时,还具有一些独特优势,使其手术效果、安全性以及操作便利性更好。目前,DragonFly-T 已经完成近 50 例探索性临床研究,良好的手术效果和优异的临床数据充分验证了 DragonFly-T 用于治疗三尖瓣反流的可行性。期待德晋医疗结构性心脏病领域产品组合帮助医患更好地解决临床问题,以原创性医疗器械推动中国健康产业发展。67元化智能:专注于专科手术机器人的研发与制造,首个国产自主研发髋膝关节置换一体机商业元化智能:专注于专科手术机器人的研发与制造,首个国产自主研发髋膝关节置换一体机商业化化元化智能由在医疗机器人领域深耕三十余年的孟庆虎院士创立于 2018 年,定位于高端专科智能医疗装备的创新研发和精密智造。依托于精密智造、深度学习算法软硬一体的技术平台,元化智能形成了以全骨科手术辅助机器人为龙头,覆盖骨科、消化科等多科室临床应用的先进专科医疗手术机器人产品布局。骨圣元化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是元化智能的全资子公司,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具有骨科手术机器人全部核心零件自研能力的公司,成功研发并商业化首台国产自主研发的髋膝关节一体机: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针对不同科室需求,元化智能还布局了消化道产品和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产品,产品将陆续进入临床验证阶段,未来通过多元产品组合形成覆盖多科室和多临床应用的产品矩阵。图表 36 元化智能发展大事记锟铻锟铻 全骨科手术机器人全骨科手术机器人首个国产髋膝关节置换一体机手术机器人首个国产髋膝关节置换一体机手术机器人。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主要由机械臂车、导航仪车、主控台车三部分组成,目前可辅助医生完成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2022 年 4 月,骨圣元化的膝关节置换手术辅助系统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上市批准,成为一款通过 NMPA 创新医疗器械(绿色通道)特别审查程序获准上市的开放式植入物数据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系统。2023 年 3 月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关节置换手术导航定位系统(新增髋关节适应症)获批上市,成为首台国产自主研发的髋膝关节一体机。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能辅助骨外科医生进行精准、高效、安全的手术。对于一些低手术量的中心及外科医师,机器人辅助技术能够避免传统关节置换术的学习曲线,克服因经验不足导致假体位置不良的结果。以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为例,符合要求的截骨与假体安放、下肢力线恢复、膝关节软组织平衡是影响 TKA 术后患者满意度、68临床功能结局和假体远期生存率的重要因素。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在临床试验中对比手工组,在力线恢复准确率和假体植入准确率等方面,都有稳定且优异的表现。骨科高值耗材集采推动手术机器人增长骨科高值耗材集采推动手术机器人增长,锟铻锟铻 商业化未来可期商业化未来可期。在商业化方面,国内骨科医生、患者对于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手术安全性、可靠性,以及与传统手术相比的突出优势有了相当程度的认知,对骨科手术机器人手术的接受度正在快速提升,市场正处于成长期。随着骨科高值耗材集采政策的实施,患者的支付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释放,这使得患者有更多的机会来选择使用骨科手术机器人。我国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手术量已超百万台,根据 IQVIA 的数据,人工关节集采后,人工关节植入手术量增长了 20%。集采相应地也带动了骨科手术机器人手术量增长。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已取得商业化突破,2022 年 12 月-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于四川大学华西春熙医院完成了首台商业化装机和临床首秀。相比于早期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锟铻不仅能提高临床截骨精度,实现较快的术前规划和较短的配准时间,而且仅靠一台设备就可辅助完成髋关节和膝关节两个适应症手术。自主研发 核心零部件自产 双重适应症覆盖,为元化智能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商业化奠定坚实基础。图表 37 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在关节置换手术中功能与优势流程流程临床痛点临床痛点锟铻锟铻 全骨科手术机器人功能全骨科手术机器人功能/优势优势术前规划术前规划耗时耗力自研软件系统,深度学习快速建模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方案,实现较快的术前规划注册、配准、导航手术机器人注册过程较为繁琐创新性 30 点配准技术,识别更高效,较短的配准时间;自主研发亚毫米级精度算法,注册配准点少,手术时间短。关节打磨与假体安装国外产品大多适配各自厂家系列假体;假体位置不良是导致关节置换术失败和次优结果的主要原因;现有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系统仍存在手术时间延长、术野暴露要求高、出血量增多等缺陷。开放平台适用于主流关节假体减少假体适配问题;支持多种骨科手术工具,一机多术式;实时模拟全角度膝关节,实时调整手术方案,提高准确性;安全边界辅助术中精准安全截骨,无需更换截骨刀具;术后评估术中反复透视来确认假体位置的需要实时评估术侧下肢力线,动态测量伸直屈曲间隙变化69悦唯医疗:人工智能悦唯医疗:人工智能 SYNTAXSYNTAX 赋能冠心病精准诊疗赋能冠心病精准诊疗北京悦唯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悦唯医疗”),成立于 2021 年,是一家以心脏外科及心衰医疗器械研发为核心业务的创新型企业。由安贞医院心外科临床专家团队联手国内外心血管器械产业的资深专家共同创立。创始团队在心脏外科临床及医疗器械研发领域积累了超 20 年的丰富经验,深刻洞察临床一线的痛点以及我国心血管医疗器械的发展状况。长期以来,悦唯医疗自主研发聚焦于既能满足临床需求,又能填补市场空白的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在提升临床疗效的同时,推动我国医疗器械的自主创新及国产化替代。将影像量化为多维度分析指标将影像量化为多维度分析指标。冠状动脉造影(DSA)是冠心病诊疗中的“金标准”检查,同时也是所有医学影像中解读难度最高的检查之一。SYNTAX 评分是 08 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提出的一种可以实现 DSA 影像数值化的评分方法,评分过程只依赖冠脉的解剖学特征,综合考虑了冠脉形态,病变位置、数量、性质等信息,将一个难以解读的动态医学影像转化为了易于分析理解的数值,自其提出以来,国际指南中对于冠心病手术方式的选择、预后的估计等,均以 SYNATX 结果为核心数据,例如指南中规定,SYNATX 结果是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选择搭桥或支架进行治疗的唯一判据。实际评分过程中,SYNATX 需要评分准确性与评分者读片水平关系巨大,即使是有经验的医生,也需耗费大量时间进行解读、测量、计算,上述问题导致评分效率低、可重复性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 SYNTAX 评分系统在临床中推广应用,无法真正发挥定量化指导各决策环节的优势。鉴于传统人工评分过程复杂、耗时长,评判维度多等问题。悦唯医疗团队自主开发的 SYNTAX人工智能评分工具,视角更为立体细致,借助数字化手段对病情进行更为精准的评估。图表 1 悦唯医疗 SYNTAX 人工智能评分工具数据来源:蛋壳研究院填补精准诊疗的技术空白,显著提升病情评估及手术方案确定的效率。填补精准诊疗的技术空白,显著提升病情评估及手术方案确定的效率。为实现 SYNTAX 自动评70分,研发团队首先攻克了多视角 DSA 血管分割与匹配技术。通过分析血流方向等信息,实现不同视角的血管精确对应,全面还原冠脉解剖结构,为后续病变分析奠定基础。基于此分割匹配,团队还构建了病变检测与分类模型。针对狭窄、三叉病变等与结构相关病变不良征,采用 U-Net等网络框架实现病变部位与程度的精确判断。对于完全闭塞、严重钙化等非结构病变,则引入目标检测等更为复杂的模型进行识别。最终,各类检测结果将自动匹配 SYNTAX 评分规则,计算出标准化、量化的评分指标。为确保系统的临床可靠性,模型架构设计上遵循人工评分逻辑,并整合了可视化、交互等解释模块。使医生能够清晰地了解评分过程,审查关键影响因素,从而提升对评估结果的信任度。与人工评分相比,智能化的 SYNTAX 系统具有评分速度快、准确性高、简化流程和结果可重复性强等优势。悦唯医疗凭借卓越的技术实力与丰富的临床经验,已成功研发了一系列心脏外科领域的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并在临床应用中已得到了充分验证,展示了优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加速了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自主创新以及医工深度融合。作为一家正处于高速发展期的企业,悦唯医疗将继续致力于心脏外科医疗器械的技术创新,为心脏病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的临床解决方案。71安速康:新一代无主机超声刀,突破安速康:新一代无主机超声刀,突破 3030 年来传统设计年来传统设计安速康医疗(苏州)有限公司成立于 2020 年 9 月 18 日,高管团队在医疗器械领域有着丰富经历和资深经验,致力于为中国医务工作者提供更优秀、更简便的医疗器械。公司于 2022 年获评苏州工业园区第十六届科技领军人才“领军项目”,2023 年获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主办的第五届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会的“最具潜力项目”,姑苏创业领军人才等荣誉。安速康医疗基于自有核心技术体系,实现产品设计上的突破,打破行业垄断,推出国内首款全新一代无主机超声刀,已申请专利 24 项(含 7 项发明专利),其中 18 项已获批。产品已在国内多家标杆型三甲医院使用,获得一致好评。超声刀技术壁垒较高,跨国企业主导国内市场超声刀技术壁垒较高,跨国企业主导国内市场。超声刀是能量外科器械的一种,其集组织分离、切割、凝闭、抓持四大功能于一体,且无电流、热损伤小,更安全,已成为外科医生术中不可或缺的能量产品。超声刀技术壁垒较高,涉及机械、电子、超声三大学科,需要精准传导能量且不会引起刀身的不稳定乃至断裂。目前国内超声刀厂家与进口品牌从系统结构等设计方面同质化严重,高端市场主要由跨国企业主导。突破同质化研发新一代无主机超声刀突破同质化研发新一代无主机超声刀,让手术更安全让手术更安全、更简单更简单。由安速康自主设计制造的全新一代无主机超声刀属于行业迭代产品。传统超声刀由超声发生器(主机)、换能器、扭矩扳手、刀头手柄等多部件组成。相比于传统超声刀设计,安速康超声刀采用高度集成化设计,将传统的超声发生器、换能器、扭矩扳手、控制机构等集成为一体,实现了超声刀系统的无主机化,突破了超声刀 30 年的传统设计。无主机超声刀极大地简化了手术准备流程无主机超声刀极大地简化了手术准备流程。一方面,超声刀手术前需要对手柄、刀具、换能器等进行较复杂的组装、调试后才能使用。无主机超声刀避免了繁琐的组装流程和频繁的主机搬运,减轻了医护人员工作负担。另一方面,无主机超声刀让医院无需单独购买超声刀主机、降低了医院的采购成本。同时,无主机的设计不占用手术室空间,免去了主机存储、维护成本及相关的人工成本。安速康创新设计提升超声刀使用体验和效果安速康创新设计提升超声刀使用体验和效果。过去,国产超声刀与国际主流品牌在品质上有较大差距,这成为国产短板。传统超声刀常常因换能器输出不能够稳定在谐振频率上,导致产生大量热量消耗,使刀头的切割效率和精度降低。安速康针对刀头的高效使用问题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在控制电路的设计上进行了创新,解决了系统容易过热的问题和电磁兼容性问题。基于对临床使用体验的考量,安速康还进一步对传统超声刀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优化设计,包括档位调节优化、线缆位置优化、刀头手柄可拆分设计等。安速康无主机超声刀拥有更好的人机交互,手柄上方集成了显示屏幕、实时显示系统状态,术者只需按压屏幕前的“FUNC”键,即可循环调节 MIN 键档位大小。实现了术者在无菌环境下独立、单手完成全部系统控制的目标,不再需要护士配合,提高了手术效率。此外,安速康无主机超声刀还将线缆位置优化至手柄下方,避免了传统超声刀使用过程中线缆缠绕、回弹的风险,大大提升手术安全性。从临床反馈来看,72产品一经推出便受到行业关注,已在北京胸科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等诸多国内标杆医院主要科室试用,均得到一致好评。图表 38 安速度康产品创新点安速康无主机超声刀中标京津冀安速康无主机超声刀中标京津冀 3 N3 N 联盟集采,差异化创新加速商业化进程。联盟集采,差异化创新加速商业化进程。据蛋壳研究院数据统计,按终端价计,国内超声刀 2021 年的市场规模超 125 亿元,2018 年至 2021 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18.65。预计 2025 年国内超声刀市场规模将达到 305.5 亿元,2021 年至 2025 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为 24.88%。2023 年京津冀“3 N”联盟超声刀头类医用耗材带量联动采购开展,在医保控费持续深入、集中采购全面实施的大背景下,国产超声刀品牌将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安速康在超声刀集采中取得了亮眼成绩,创新产品无主机超声刀中标京津冀 3 N 联盟集采。在集采机遇下,安速康有望凭借突破性创新设计、过硬的性能品质加速商业化进程。73瑞派医疗:国产内窥镜独角兽,领跑一次性内窥镜赛道瑞派医疗:国产内窥镜独角兽,领跑一次性内窥镜赛道瑞派医疗成立于 2015 年,是一家专注于一次性内窥镜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涵盖一次性内窥镜、医用内窥镜图像处理器及镜下治疗器械等。目前,员工超过 300 人,核心管理团队成员均来自世界 500 强企业,对一次性内窥镜技术开发及行业发展具有高瞻远瞩的认知和卓越的商业化能力。成立以来,已完成多轮数亿元融资,获得众多知名投资机构青睐。作为国内一次性内窥镜的领军企业,瑞派医疗以医用光学、影像处理、软件和算法等多个核心技术平台为基础,延伸出覆盖全科室的创新产品布局。自主研发攻破一次性内窥镜三大技术壁垒自主研发攻破一次性内窥镜三大技术壁垒。一次性内窥镜是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交汇孕育的创新产品,内窥镜耗材化已经成为全球内镜发展共识。在这场内窥镜技术革命的“竞赛”中,瑞派医疗凭借雄厚的技术研发能力和极强的商业化能力迅速构筑起一次性内窥镜平台的综合护城河。8 年来攻坚克难,不断取得突破,攻克一次性内窥镜几大技术壁垒,实现了对传统复用型内窥镜的“换道超车”:图表 39 一次性内窥镜行业壁垒与瑞派医疗创新技术数据来源:沙利文、公开资料一次性内窥镜同样具备高性能一次性内窥镜同样具备高性能。在保证性能同时实现成本控制,是目前一次性内窥镜厂家面临的主要难题。瑞派医疗凭借领先的技术,突破技术封锁,自研高阶医学影像算法可媲美进口复用镜的成像品质;图像处理系统 IPS 在不同的体内条件下都能最大化还原腔道细节;超清画质引擎SHIE 可显著提升影像成像平台的清晰度;图像分光强化技术 EBI、AI 病灶识别与检测 AI-LD 等医学辅助诊断方法,能帮助医生进行微小病灶的早期发现与诊断。全科室多管线产品布局具备商业前瞻性全科室多管线产品布局具备商业前瞻性,确保市场领先确保市场领先。成立之时,瑞派在产品规划上就决定不74做单一产品,而是全科室开发。目前瑞派在泌尿科、妇科、肝胆外科、消化科等多科室产品已有多款产品取证并陆续开始商业化。骨科、呼吸科、耳鼻喉科等也将在未来两年陆续获证。瑞派医疗是全国首家取得一次性膀胱镜 3 类注册证的企业,目前已经拥有海内外注册证 50 多张,手握80 多项核心专利。前瞻性的全科室布局让瑞派医疗抗风险能力更强,拥有备战集采的产品储备,盈利、规模两者兼得。立足中国布局全球立足中国布局全球,渠道建设初具优势渠道建设初具优势。中国及全球的一次性内窥镜市场已进入高速增长期,全球市场规模高达数百亿美元,国内市场复合增速超 100%。这一高速发展的市场国内企业与全球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拓展海外市场大有可为。瑞派医疗立足本土市场之际,拓展海外业务与实现国际化布局。瑞派医疗广泛覆盖海内外 2000 多家医院,掌握先发优势:截至目前为止,瑞派医疗的产品进入国内医院 1400 多家,海外医院 600 多家,海外销售渠道覆盖欧洲、中东、北美、南美、东南亚等近 40 个国家和地区,重点区域市场占有率超过 50%,营收保持持续稳定高速增长。先后取得包括 CE-MDR(欧盟)、FDA(美国)、MHRA(英国)SFDA(沙特)、SMDR(新加坡)、ANVISA(巴西)等多项国际认证。瑞派医疗积极参与多国重要国际专业学术会议(EAU、AUA、DDW、UAA、AAGL、SUO 等),与多国专家开展临床试用、学术合作等活动,坚定不移坚持全球化布局,逐步实现多科室全境种覆盖,推动一次性内窥镜微创手术在全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普及与发展,争当出海企业“排头兵”。在国内市场在国内市场,瑞派以布局完善的产品开发市场瑞派以布局完善的产品开发市场。总的来看,国内一次性内窥镜市场应用体量较小,国内企业需要更多地参与到市场教育中。瑞派医疗不断拓展医疗边界,帮助基层医院解决以前受设备限制,术式开展受到制约的难题,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可负担的、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以一次性宫腔镜为例,欧美实现了宫腔镜的即诊即查,而中国受到产品短缺,医疗资源紧张限制,宫腔镜门诊手术渗透率并不高,瑞派推出的一次性内窥镜,外径纤细,能够减少患者痛苦,满足门诊接待大量患者需求。布局完善的产品线让瑞派医疗可以满足大三甲、基层医院等多种临床需求。瑞派医疗扎根于高成长性的一次性内窥镜领域,由拥有多年临床医生从业经历的创始人挂帅,集聚了众多在医疗行业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强兵猛将。全球一次性内窥镜市场潜力尚未被完全挖掘,相信瑞派医疗作为行业先行者将持续引领行业发展。图表 40 瑞派医疗一次性电子内窥镜整体解决方案75海迈医疗:海迈医疗:人体细胞人体细胞“造造”血管,突破组织工程血管体外培养标准化量产难题血管,突破组织工程血管体外培养标准化量产难题海迈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简称“海迈医疗”)2021 年 9 月 1 日创立于苏州工业园区,是一家创新驱动的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平台技术公司,其创始人为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邱雪峰教授,曾留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再生医学研究所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既是一位临床经验丰富的心外科医生,又是一位拥有扎实研究能力的科学家。公司早期专注于利用体外生物反应器标准化培养人同种异体脱细胞基质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并在此技术平台上研发、生产其他 First-in-Class 再生医学产品: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组织工程输尿管、组织工程生物胰腺等,并扩大至全球范围临床研究及商业化。传统人工血管无法体内再生传统人工血管无法体内再生。我国心血管疾病和慢性终末期肾病患病率持续上升,中国血液透析病例信息登记系统(CNRDS)显示注册血透患者从 2011 年 20 万左右增长到 2022 年 84.4 万,血液透析注册患者年增长率 1315%,冠脉搭桥手术增加了近 10 倍,临床需求迫切,而全球人工血管及相关再生医学产品市场规模超过 1500 亿美元。国内小口径人工血管市场几乎被戈尔、巴德、迈柯唯等 ePTFE 人工血管企业垄断,没有一家国产企业小口径人工血管获批使用,同时由于 ePTFE 血管易形成血栓和感染、管腔无法内皮化、生物相容性差和植入体内无法再生的问题,导致其使用寿命短、维护费用高,增加医保支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效果。设计和制造性能优异的人工血管面临一系列挑战设计和制造性能优异的人工血管面临一系列挑战。传统组织工程技术生产出带活细胞血管,不能常温保存和运输,需要液氮低温保存运送到手术室,无法满足临床“即需即用”要求,因此商业化挑战极大。邱雪峰教授师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教授、UCLA 生物工程系主任李松教授,从事组织工程血管研究 18 年,曾在国际上首次报道利用动物体内培养脱细胞基质人工血管,其核心技术 2016 年已申请并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CN106267369B),相关研究结果最早发表于 2019 年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和 2021 年Biomaterials。同时,本领域国际顶尖团队荷兰 Joris Rotmans 教授以及日本Yasuhide Nakayama 教授等发现:由于动物个体化差异以及生长部位不同导致血管壁生长不均匀、质量不可控,因此血管难以标准化大规模生产,即使是同一根血管两端和中间不同部位的细胞外基质也分布不均,动物个体之间的差异就更明显,动物伦理问题无法解决;异种血管也存在免疫排斥反应的问题,特别是可降解材料在体内的降解不可控,长期植入体内后存在管壁材料降76解而血管壁组织再生不足的风险,容易在动静脉造瘘患者长期透析反复穿刺使用过程中增加人工血管动脉瘤形成风险。2020 年组织工程血管先驱、美国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心外科医生 ToshiharuShinoka 和 Christopher Breuer 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总结了他们过去 25 年在可降解聚合物人工血管领域从实验室到临床的研究结果,其临床试验只完成 4 例入组即被 FDA叫停,表明可降解聚合物直接植入体内技术路线难以临床转化。海迈医疗突破传统技术路线诸多缺陷海迈医疗突破传统技术路线诸多缺陷,实现人工血管标准化生产 邱雪峰教授带领科研团队持续攻关,设计国内首家、全球第二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组织工程血管量产生产线,其核心技术包括:采用自主研发专利技术制备可降解聚合物管状支架,将人血管平滑肌细胞种植于可降解聚合物管状支架,并在体外生物反应器“标准化”培养 8 周,最终可降解聚合物管状支架完全降解并获得由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和细胞外基质构成的血管,经脱细胞处理后制成人同种异体脱细胞基质组织工程血管(图-2)。该技术全过程标准化体外培养生产,质量可控,容易扩大产能,降低成本。本产品具有以下 6 项优势:(1)全自动控制体外生物反应器,实现标准化大规模体外培养,降低成本;(2)无需手术从患者体内获取种子细胞,真正做到“即需即用”;(3)力学性能优异,达到人乳内动脉同等的力学性能;(4)血管壁为人同种异体脱细胞基质,无免疫排斥反应,患者术后无需使用免疫抑制剂;(5)植入体内后血管管腔快速再内皮化、管壁血管平滑肌再细胞化,能有效抵抗感染,节约住院费用;(6)远期通畅率高、植入体内耐久性好,减少二次手术干预。海迈医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科技产品大动物实验结果明显优于 ePTFE 血管,2023 年完成两轮融资,具有实现量产能力。公司的技术路线和产品研发进展均位居国内领先,从源头上突破人工血管的“卡脖子技术”,同时致力于提高产品可及性以普惠国内患者,售价仅为 Humacyte 的1/5,减少国家医保支出,助力“健康中国行动”国家级重大任务,实现“国内领跑、国际并跑”。77衔微医疗:第三代双臂眼底手术机器人,辅助医生完成高精度复杂手术衔微医疗:第三代双臂眼底手术机器人,辅助医生完成高精度复杂手术衔微医疗创立于 2022 年 6 月,创立伊始便确定“以科技助力眼科健康事业发展,造福眼病患者”为使命,依托研发团队在眼科机器人领域 20 年的科研积累,促进眼科手术操作进入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公司核心研发团队硕博占比 90%,在机械结构设计、机器人软硬件开发、控制算法等领域实现了完全自研,已积累数十项知识产权。衔微医疗现有在研产品包括了眼底显微手术机器人、微型手持辅助机器人、及睑板腺治疗设备,并在磁控微纳青光眼治疗机器人、眼底蛇形机械臂等领域开展了预研。我国现有超过 4000 万例的眼底病患者,作为目前国内最主要的致盲性眼病,眼底病的临床现状任务沉重。眼底疾病及干眼症患者正确治疗率不足 10%。2022 年 1 月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首次将眼底病防治提升为国家战略。70%的患者分布在基层地区,当地治疗水平与一线城市相差甚远。国内可以开展眼底注射的眼底医生不足千人,眼科医生资源供需极度不平衡。且资深眼科医生培育周期极长。眼科机器人的出现有望助力更多地区的医院和医生具备开展眼底注射的能力。眼底注射治疗视网膜疾病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优势在于直接作用于光感受器细胞及 RPE,在视网膜下腔免疫豁免程度高,免疫反应安全性好,低剂量、高浓度输送药物,药物作用时间更长。作为能够有效靶向 RPE 和 PR 细胞以递送基因治疗或细胞治疗、抗 VEGF 药物、BSS、rt-PA的治疗方式,专家指出视网膜下注射是眼科领域中继玻璃体腔注药后第二重要的给药方法,也是未来 5 到 10 年内需求快速增长的眼科手术方式。科研沉淀超二十年科研沉淀超二十年,眼底手术机器人核心技术完全自研眼底手术机器人核心技术完全自研。在全球多家眼底手术机器人研发团队中,衔微医疗是国内最早从事眼底手术机器人研发的团队。在不断的技术探索、积累中,衔微医疗眼科手术机器已经迭代三代,最新产品为单体双臂眼底手术机器人。研发团队在该领域耕耘 20 年,取得了多项底层技术的积累和突破(如下图)。基于以上积累,衔微医疗眼底手术机器人具备满足双臂控制的远程运动中心的机器人机构、高精78度微力传感器与显微器械的一体化设计以及自研轨迹规划算法,确保运动过程柔顺,杜绝启停震颤。实现双臂系统下主手同时控制手术器械和导光笔的运动,实现导光笔对手术器械的实时跟随。实现安全实时监控,在医生操作过程中,一旦速度、幅度和力超过安全阈值,机器人会自动平稳停止,保证安全性。首创双臂眼底手术机器人辅助医生完成更多高难度手术首创双臂眼底手术机器人辅助医生完成更多高难度手术。目前全球在研的眼底手术机器人都以单臂为主,衔微医疗眼底手术机器人拥有两个机械臂,可以帮助医生完成更多高难度和复杂眼科手术。双臂设计也带来更多操作术式的可能性,这一来自于临床需求的创新设计能够帮助医生开拓和研究新的手术治疗方法。衔微眼底手术机器人也顺应了眼科衔微眼底手术机器人也顺应了眼科“抬头手术抬头手术”时代的趋势时代的趋势,真正实现远程手术真正实现远程手术。随着眼科高端显微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眼科医生已经可以通过直视显微镜高清3D显示屏来完成显微手术。衔微手术机器人顺应该趋势,医生可以通过控制器,以直视屏幕的方式更方便的操作手术。该项技术应用领域广泛,不仅可以广泛应用于眼科前后节多种手术,而且缩短了年轻医生的学习周期,患者术后并发症少,3D 显微手术也必将成为未来眼科手术方式的一种新模式。双臂眼底手术机器人也可以真正意义上实现远程眼科手术,医生可以通过控制器远程自主完成手术,在国深眼底医生稀缺,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的背景下,这一创新有着极大的临床意义。眼底手术机器人定位精密达到眼底手术机器人定位精密达到 5 5 微米级别,保证高精度、强安全微米级别,保证高精度、强安全。人眼结构复杂,其中眼底组织最为精密、手术操作精度要求最高,理想的手术精度不超过 10 微米。相比于骨科手术机器人、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眼底手术机器人对于定位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定位精度是眼底手术机器人核心性能指标,但是目前市场上缺少能够达到 10 微米以内的检验手段。为此,衔微医疗自研精度 1 微米级测量设备。衔微眼底手术机器人经自研微米级测量设备在研发过程中的实时监测和校准:机器人末端绝对定位精度可达 0.005 mm 以内,重复定位精度 0.003mm。机器人从手单臂 6 3 自由度,主手可以实现滤波时延 3ms 以内。充分保证了衔微眼底手术机器人的高精度、高稳定、小尺寸、强安全、强实时。多条管线组合多条管线组合,满足眼科领域未解决需求满足眼科领域未解决需求。目前,衔微医疗正在推动第三代眼底手术机器人的产品定型和送检进程,同时发起包括干眼症治疗设备及其他在研产品管线的医疗器械注册证申请工作。干眼症已经成为紧随屈光不正之后的常见眼部疾病,其中 86%干眼患者同时患有睑板腺功能障碍(MGD)。面对庞大的群体,如何给患者提供更好的临床服务,解决干眼患者的顽固性问题,是当下的一大挑战,期待衔微医疗以创新的技术和优质产品为广大干眼症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手段和方式。79暖阳医疗:原创自主研发带来突破性创新,引领神经介入产品迭代暖阳医疗:原创自主研发带来突破性创新,引领神经介入产品迭代江苏暖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9 年,是一家专门从事血管微创伤植入/介入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江苏和上海均建立了办公地点和生产研发中心。公司核心团队拥有多款心脏支架的成功项目经历和十数年介入产品的研发管理经验,精通三类高风险介入器械的设计开发、质量管理、临床、注册流程以及海内外监管要求。暖阳医疗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全面布局了出血性、缺血性、通路类三大神经介入产品,并形成了自有的专利屏障。公司还基于多个产品间可通用的技术路线建立了转化平台,与国内知名医院、高校和相关重点实验室建立紧密合作。公司自成立至今入选 2020 年度南通市江海英才计划及 2021年江苏省双创计划,获得了“2021 年江苏省潜在独角兽企业”、“2022 年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攻克研发难度最大的血流导向装置攻克研发难度最大的血流导向装置,全球首创可回收功能全球首创可回收功能。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危害性极高。血流导向装置是继弹簧圈栓塞、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动脉瘤之后的全新一代动脉瘤治疗技术。血流导向密网支架也是神经介入领域内公认的研发难度最大、技术门槛高、临床价值高、市场空间大的产品。暖阳医疗研发的百分百可回收血流导向支架系统,是全球首个完全推出微导管后仍可多次回收并重新部署的血流重建装置,围绕产品已完成全部核心技术的专利布局,该项目相关申请专利 32件,其中已获授权 19 件,产品已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绿色通道。暖阳医疗血流导向支架系统在支架结构、输送系统、工艺技术等方面均做了自主创新,使得该暖阳医疗血流导向支架系统在支架结构、输送系统、工艺技术等方面均做了自主创新,使得该款产品的操作更安全款产品的操作更安全、术后治疗效果更好术后治疗效果更好。其具有支架可从微导管中 100%释放、多次回收的特点,相较于同类产品,给术者更大的操作空间、更多的操作机会,缩短学习曲线,提高术中安全性和手术成功率。此外,起到主要治疗作用的支架部分,特殊的表面处理工艺使其具有更好的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其功效与目前其他厂商正在研发的带抗凝涂层的密网支架一致,从源头解决问题;独特的支架头端处理,减少手术过程的推送阻力及支架植入后对血管壁的损伤;也是国产编织锭数最多的支架,具有更好的血流导向作用。产品为国内首个可匹配 0.021inch 微导管使用的密网支架,全球首个可匹配不同品牌、不同直径微导管的密网支架,解决了配套器械通用性问题。图表 41 暖阳医疗已获批产品目前该产品的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已完成全部病例的入组,正在随访注册阶段,已统计的随访数据显示该产品 6 个月、12 个月的治疗效果优于同类竞品,临床中也收获了专家、术者的广泛认80可。神经介入处于高速增长期神经介入处于高速增长期,暖阳医疗扎实稳健布局核心产品线暖阳医疗扎实稳健布局核心产品线。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统计,截至 2023 年 8 月,全国累计建成 1827 家卒中中心,其中包括 603 家高级卒中中心(含建设单位),506 家综合防治卒中中心及 678 家防治卒中中心,随着卒中中心数量的快速增长和卒中急救地图不断完善,卒中救治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这也为神经介入行业筑基,神经介入手术如今正快速放量。以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为例,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17 年到 2022 年,中国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手术量从 4.4 万台增加到 8.4 万台,复合年增长率为 13.8%,预计 2028年手术量将达到 91.2 万台,复合年增长率为 48.9%。目前,暖阳医疗已有三款自主研发的产品获批,包括 YonLegend颅内球囊扩张导管、YonTrack远端通路导管和 YonLeading微导管,负压吸引泵及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即将获批。暖阳医疗已掌握神经介入产品核心设计及制造平台技术,也是国内为数不多具有原创研发能力的企业。未来基于原创研发能力和技术平台,还会有药物球囊、药物支架、抽吸导管、循环抽吸泵、手术机器人等产品陆续落地。暖阳医疗将始终坚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利用自身优势研发有国际竞争力的国产创新器械,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最优的产品与服务。图表 42 血流导向装置核心参数与 YonFlow特点81诺辉健康诺辉健康:领航肿瘤早筛,核心产品加速放量业绩高速增长领航肿瘤早筛,核心产品加速放量业绩高速增长诺辉健康于 2015 年成立于浙江杭州,是中国首家专注于高发癌症居家早筛的生物高科技公司,2021 年成功上市港交所,成为“中国癌症早筛第一股”,股票代码 6606.HK。2021 年来,公司连续 3 年实现 3 位数高速增长,2023 年 3 月成为港交所第 7 家成功摘 B 的 18A 生物高科技公司,2023 年中年报扭亏为盈,首次实现过去 12 个月经常性盈利。针对中国目前高发癌症,诺辉健康已成功商业化常卫清、幽幽管和噗噗管。常卫清是目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唯一批准的消化道癌症筛查产品。幽幽管是目前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唯一批准的幽门螺杆菌消费者自测产品,噗噗管是国内首款获批的便隐血自测器。商业化表现出色商业化表现出色,常卫清成常卫清成 1010 亿元大单品亿元大单品。国内肿瘤早筛面临着诸多挑战,院内市场商业化落地难、市场认知不足,缺乏盈利模式一直是难题。作为行业先行者,诺辉健康在商业化上探索出有效增长路径。2023 年上半年,诺辉健康营收 8.227 亿元,较 2022 年同期的 2.257 亿元同比增长 264.6%,整体的经营数据扭亏为盈。截至 11 月 10 日,常卫清 2023 年累计到检量达到 88万份,确认收入突破 10 亿元。根据 Frost&Sullivan,中国建议接受定期结直肠癌筛查的人口由2015 年的 5.92 亿增加至 2019 年的 6.33 亿,常卫清目前的市场渗透率低于 1%,未来市场潜力巨大。此外,新产品幽幽管也在首个上市年度的销售额达到 2.08 亿元,已经成为拉动业绩的重要引擎。多元化渠道齐布局多元化渠道齐布局,构筑商业化壁垒构筑商业化壁垒。医院渠道、消费医疗渠道、民营体检为常卫清的三个主要销售渠道。在民营医疗渠道,诺辉健康已率先在民营医疗场景中广泛渗透,诺辉健康以民营医院为突破口,建立起稳固的入院渠道。在消费医疗渠道,居家检测是保险、电商等多元化渠道打通线上健康消费的重要节点,也是实现诊疗家庭化的关键入口。疫情开放的 2023 年,诺辉健康公立标杆医院渠道上取得重要进展,上半年常卫清成功准入北京协和医院。突出的商业化表现以过硬的产品为基石。突出的商业化表现以过硬的产品为基石。常卫清作为中国唯一的 CRC 筛查测试拥有强大优势。通过与国内外同类产品对比发现,常卫清在灵敏度和特异性方面均具有优势。常卫清注册临床于全国 8 个临床中心共纳入 5,881 位 40-74 岁的受试者,基于 4,758 例可评估数据,常卫清对结直肠癌的灵敏度为 95.5%,尤其是对早期结直肠癌(I 期、II 期)显示出了较高的灵敏度,对进展期腺瘤的灵敏度达到了 63.5%。该临床结果进入目前全球最佳水平,常卫清对结直肠癌的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46.2%与 99.6%,阴性基本不漏检,阳性可以有效发现癌前病变。,作为中国首个且唯一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分子癌症早筛产品,先发优势突出。持续布局新产品,推动泛癌种早筛前瞻性临床试验。持续布局新产品,推动泛癌种早筛前瞻性临床试验。在 3 大核心产品之外,诺辉健康仍在持续研发新产品。此外,公司还有 4 款在研肿瘤早筛产品,其中宫证清已完成前瞻性大规模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的基线入组,共计入组超过 16,000 名筛查受试者。试验数据初步显示,宫证清尿液和自取样与医取宫颈 HPV 检测符合一致性较高,进一步验证了 2022 年中国临床肿瘤年会(CSCO)发布的预临床数据。此外 2023 年底,公司宣布联合北京大学医学部正式启动中国泛82癌种早筛早诊 PANDA 队列项目的临床研究,开始大规模入组。除此之外,诺辉健康多款单癌种研产品在研,针对国内高发癌种的居家早筛。在生产制造方面,诺辉健康在杭州设有符合 ISO13485 和 ISO9001 国际认证标准的十万级洁净生产车间,并在北京、杭州和广州三地设有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三地实验室均获得国际相关标准质量体系认证和当地卫健委认证并颁发执业许可证,用于支持产品商业化放量和研发。规模效应也将降低营运成本,建立更深的商业护城河。图表 43 诺辉健康产品管线图源:东吴证券研究所83美呀医疗:精准导航技术引领口腔种植手术新纪元美呀医疗:精准导航技术引领口腔种植手术新纪元美呀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资的医疗技术企业,总部设立在北京。自成立以来,公司一直专注于口腔医疗行业,尤其在口腔种植牙方面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影响力。通过整合高端的研发能力和广泛的服务网点,美呀医疗已经成为该领域的领先者之一。公司不仅建立了包括手术机器人研发中心、材料研发中心在内的全链条产业结构,还在全国 19 个城市拥有超过 20 家直营口腔门诊部和 5 家加盟门诊,积极推进种植牙服务的标准化与质量控制。口腔医疗需求错位背景下的技术革新口腔医疗需求错位背景下的技术革新。口腔种植手术对于精准性的要求极高,因此手术成功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生的经验。然而当前高水平种植医生严重短缺的现状与日益增长的行业就诊需求出现了错位。在此背景下,美呀医疗科技研发的种植牙机器人带来了根本性的转变。作为应用层级产品,植牙机器人能准确复现医生的术前规划,即使是经验较少的普通牙科医生经过简要培训也能掌握标准化种植流程,使手术效果等同甚至超过资深种植专家,从根本上缓解目前口腔种植医疗的供需矛盾。此外,机器人辅助的精准导航与定位解决了传统种植牙手术中定位依赖经验、显示不够直观、风险规避困难等问题,显著降低了学习曲线,使得种植临床治疗得以更广泛开展,满足患者不断增长的需求。在植牙机器人的应用下,通过精准定位,绝大部分种植手术无需再翻瓣,实现了微创、降低感染风险、延长植体使用寿命等临床效果,为患者带来了更短的愈合时间和更舒适的诊疗体验。截至 2023 年,美呀医疗研发的植牙机器人导航系统已获得 15 项专利认证,并获得了包括资阳市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在内的多项荣誉。并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试验中得到了验证,成功率达到 100%,彰显其卓越的应用前景。图表 44 美呀医疗技术创新点数据来源:蛋壳研究院口腔精密导航植牙系统,通往精准化的强力路径。美呀医疗自主研发的口腔种植手术导航定位系统,其核心是协助医生精准定位最佳种植区域。运用配准技术,将术前获取的患者三维影像与手术过程中患者空间位置实现匹配;然后通过标定和数据融合算法,在种植手术过程中实时追踪种84植器械与患者的位置关系,实现手术中实景与虚拟植牙方案的高精度对应;基于这一过程,医生可指导机械臂操控手术器械进行精细调整,最终实现植牙体高精度的植入。口腔种植手术导航定位系统运用实时影像与钻孔位置相结合的技术,能够缩小手术翻瓣区域,减小手术创口,降低出血量,从而有效降低手术风险,提升手术效率。该系统确保了种植手术的可预期性,提高患者种植牙的远期稳固性。针对骨量条件不佳或骨量不足的患者,该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患者剩余的骨量进行种植。通过精准定位种植体实施方位,将种植体放置在理想位置,减少植骨需求。这一举措显著缩短了愈合期,减少了诊疗次数,降低了就医风险和成本。展望未来,美呀医疗科技将继续秉持“科技医疗、人人共享”的核心理念,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公司计划通过加强研发投入,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技术参数和适应性,扩大服务范围,开设更多门诊部,覆盖更多城市,以满足基层市场需求。同时,美呀医疗还将注重提升医护人员的培训质量,通过教育与培训推广标准化操作流程,降低技术门槛,提高整体医疗服务水平。朝着成为高科技口腔医疗领域的领跑者和市场开发者的目标迈进,美呀医疗科技将让口腔种植手术更加普及化,让每一个需要的人都能享受到科技带来的医疗福祉。85博音听力:数字化闭环,构筑全生命周期听力健康生态博音听力:数字化闭环,构筑全生命周期听力健康生态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音听力”)自 2019 年 6 月成立以来,始终以投资健康产业为发展核心,致力于将人工智能(AI)技术与专业听力学知识相结合,为听障人群提供智能助听解决方案。公司总部设在上海,并在北京、成都、长沙、苏州、深圳等地设立了分支机构,通过专注于助听类产品的研发和提供听力学服务,博音听力已迅速崛起为一家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为实现“聆听美好声音,享受幸福生活”的愿景,博音听力构建了以博音助听器、贝聆美及随音听为主导的品牌矩阵。其产品线丰富多样,包括云听 SiP 芯片技术、医疗级助听器、辅听设备、专用电池、耳塞以及相关听力学配套产品。在技术层面,博音听力在专业助听器芯片、语音处理算法、验配算法、编程器、软件开发等方面均具备核心竞争力,展现了我国行业内对智能助听设备技术不断探索的精神。打造全生命周期听力健康管理新模式打造全生命周期听力健康管理新模式,实现预防治疗全程闭环服务实现预防治疗全程闭环服务。博音听力在助听行业蓬勃发展之际,并未满足于既有成就。公司始终关注用户需求与市场趋势分析,秉持稳健的增长策略,正是这种远见卓识,促使公司在商业模式上不断探索创新。至 2023 年,博音听力所构建的“听力地球听觉服务联盟”已逐步成型,这一全国优质助听验配中心的连锁服务网络,正通过加盟与合作方式迅速拓展覆盖范围。锚定“听力障碍”这项全球发病率高居第三的慢性疾病,博音听力成功打造预防、评估、治疗与康复于一体的全程服务体系,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听力解决方案。在听力地球,用户可在专业门店接受全面的耳部健康检查,体验多款助听器的试戴,并享受专业调音服务;同时,完善的售后团队确保用户在购买后得到及时的产品调整与维护,满足全程听力健康管理需求。图表 45 博音听力商业模式优势解析数据来源:蛋壳研究院数字化转型推动听力康复服务升级,构建生态共享格局。数字化转型推动听力康复服务升级,构建生态共享格局。在中国,助听器领域长期遭受“五大”企业垄断,其控制了核心技术和线下验配店渠道,占据了中国助听器市场超过 90%的份额。尽86管如此,博音听力逆流而上,在成功研发自有技术并打破国产率困境的同时,也在积极调整业务模式,加大数字服务体系的精准化力度。通过线上咨询预约,连接线下实体门店体验,强化线上与线下的业务深度融合。在确保提供优质产品与服务的前提下,通过整合各类渠道、资源和流量,构建一个健康的业务生态圈。实现合作伙伴、门店、用户及服务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提升服务效能和客户体验,同时也为合作伙伴提供了更多增值空间。截至 2023 年底,听力地球品牌旗下门店数量已突破 90 家,其布局范围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向更为广泛的其他城市延伸。这种共建共享、协同成长的商业生态模式,赢得了众多助听企业及从业者的认可与积极参与,这一共创价值的生态合作策略正成为行业里程碑。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博音听力的发展并无急功近利之举。其优势体现在持续对产品研发的投入以及构建全方位用户体验服务,以提供优质聆听体验为核心理念,致力于为广大听力患者及助听器使用者打造一个值得信赖的听力服务信息交互平台。前瞻未来,博音听力将进一步加强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为听力障碍用户提供更精确、便捷的康复服务,同时竭力推动整个听力康复行业的产品以及服务业态的革新。87参考资料:松禾资本罗飞:医疗器械投资进入新周期,爆发点在临床转化|iMeta 对话探针观点2023 上半年医药行业投融资报告IPO 没有“关闸”、上市门槛没有提高,证监会罕见澄清第一财经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2022 概要心腔内超声心动图专家共识 2022中国心脏起搏和心电生理杂志重磅德晋 DragonFly经导管二尖瓣夹系统获 NMPA 批准于中国正式上市德晋医疗归创通桥半年报眼科耗材漫游指南倚锋硬分享倚锋资本述评:关节外科机器人的现状与思考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医美再生材料大盘点Perfect 十全十美人工血管研究现状与应用优势中国组织工程研究IVD 行业 2023 年总结(原料融资篇)竞逐 IVD 原料江湖88免责申明:本报告的信息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和访谈,蛋壳研究院对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不作保证。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蛋壳研究院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过往表现不应作为日后的表现依据。在不同时期,蛋壳研究院可能发布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蛋壳研究院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同时,蛋壳研究院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版权申明:本文档版权属于蛋壳研究院/北京蛋黄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许可擅用,蛋黄科技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蛋壳研究院(VBR):蛋壳研究院关注全球医疗健康产业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新兴趋势与创新科技。蛋壳研究院是医健产业创投界的战略伙伴,为创业者、投资人及战略规划者提供有前瞻性的趋势判断,洞察隐藏的商业逻辑,集合产业专家、资深观察者,尽可能给出我们客观理性的分析与建议。研究人员:杨雪 高级研究员邵杨鳕 高级研究员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15 88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嘉世咨询:2023轻医美行业简析报告(16页).pdf

    版权归属 上海嘉世营销咨询有限公司轻医美行业简析报告商业合作/内容转载/更多报告01.轻医美从新兴概念走向快速发展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嘉世咨询研究结论;图源网络轻医美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个新兴概念,但对于轻医美概念下所提及注射类、光电类医美项目的运用,最早可追溯至第二次世界大战。2003年,FDA批准玻尿酸用于除皱用途,这种不含硫的酸性粘多糖可以让人体的结缔组织、上皮组织和神经组织快速补水、恢复活力,此后逐步成为轻医美黄金赛道。2015年及之后,触手可及的“轻医美”拓宽了广大消费者变美的渠道2020年以来,轻医美快速成长,在一线城市中,轻医美机构入驻购物商城、CBD逐渐成为主流趋势。中国轻医美行业发展历程 1940s-2000s探索研发时期2000s-2010s商业化提速发展时期2015-2020良性循环时期2020s突破创新时期1992年,艾尔建推出了肉唐毒素医关药品Botox(保妥适);2002年,FDA批准Botox治疗眉间皱纹;2003年,FDA批准玻尿酸用于除皱。2010年,轻医美商业化项目扩张。与传统需要进行手术的医疗关容项目相比,轻医美风险较小,价格相对使宜,消费需求提升。“颜值经济”爆火,轻医美的快速发展使得普通人成为职业“网红”的门槛有所降低,而“网红”乘电商之风可快速变现流量,所获收益部分会用于复购轻医美产品,因此形成了“颜值经济”、“网红经济”、直播电商、轻医美四大要素相互促进发展的生态体系。一方面消费市场、商家需谨记轻医美仍属于医疗范畴、需要具备资质的医师在合规场所按照严格的规定进行操作。一方面,轻医美消费属性持续凸显,多家轻医美机构瞄准“上班族”女性。将机构开在城市CBD商圈和购物商场内,持续刺激消费行为,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创新思路。02.轻医美逐渐成为当今颜值消费新热点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嘉世咨询研究结论;图源网络轻医美是介于手术整形和生活美容之间的专业医疗美容项目,用无创或微创的医学疗法进行治疗,主要包括注射类项目和光电类项目。轻医美主要包括注射类项目和光电类项目注射类医药是指通过注射玻尿酸、肉毒素、胶原蛋白等材料达到消除面部皱纹、塑形的目的。市面上的注射类医美产品核心成分多为玻尿酸(透明质酸)、肉毒毒素、胶原蛋白及再生成分光电类医美利用光电原理的仪器作用于皮肤来达到美容抗衰效果的治疗方式,其按照光电原理的不同,可分为光子类、激光类、射频类、超声波类(作用皮肤层次递增),能够对不同皮肤问题产生差异化的治疗效果。医美定义及分类轻医美分类重医美主要通过手术直接改变或改善胸、鼻、眼、眼皮等身体部位的外观;重医美(手术类医美)轻医美是用无创或微创的医学疗法进行治疗,以注射、超声、激光等项目为主。轻医美(非手术类医美)玻尿酸(透明质酸)、肉毒素、再生针剂、胶原蛋白等;注射类医美点阵激光、激光脱毛/祛斑、光子嫩肤、超声刀、热玛吉等;光电类医美刷酸、小气泡等。其他03.轻医美产业链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嘉世咨询研究结论;图源网络轻医美行业产业链中,行业上游为生产商,包括半岛医疗、百达千里、赛诺龙等器械制造商,以及中科微针、Kinglaser、Bonti、华熙生物等药品生产商。中游为医疗服务机构,包括上海九院、北京八大处、四川华西等公立机构,以及广州曙光、伊美尔等民营机构。下游为广大终端消费者,下游获客平台/渠道主要包括小红书、美团等信息搜索类平台,新氧、悦美等线上电商平台,以及美团医美、阿里健康等综合医美平台。中国轻医美产业链消费者上游中游下游原料成本价原料成本价5050元元出厂价出厂价350350元元入院价入院价12001200元元零售价零售价30003000元元原料供应商毛利率70%净利率20%针剂药品生产商毛利率85%净利率50%私立机构&公立机构毛利率60%净利率5%采购销售经销商使用经销商04.非医美市场占据医美市场“半壁江山”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嘉世咨询研究结论;图源网络得益于恢复期短、操作精简、安全性较高、费用相对较低等优势,国人对轻医美的接受度持续提升,我国轻医美渗透率逐步上升。我国轻医美市场规模有望于2026年增长至2375亿元,2021-2026年年均复合增速预计为19.4%。2021年我国轻医美占整体医美市场的比重达到51.6%,已超越重医美市场,晋级成为我国医美市场的主力军,预计未来占比将继续提升,有望在 2026 年上升至 59.4%。2019-2021 年中国透明质酸注射填充竞争格局(按销售额)中国轻医美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0%5 %00002500300020020202120222023E2024E2025E2026E中国轻医美行业市场规模(亿元)同比增长0 0Pp 020202120222023E2024E2025E2026E05.中国轻医美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嘉世咨询研究结论;图源网络根据Frost&Sullivan,中国每千人的非外科手术类医美项目数由2016年的6.4次快速升至2021年的16.1次,年复合增长率为26.0%。然而,与韩国、美国等成熟市场相比,中国的轻医美渗透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随着未来城镇化发展及消费升级,我国轻医美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2021年中国轻医美用户消费频次占比2021年主要国家每千人的能量仪器与注射服务项目数(次)76$%2%0%5 %05%每月一次每季度一次半年一次一年一次仅一次其他50.730.521.716.916.060韩国美国日本巴西中国06.轻医美主流产品供给不断丰富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嘉世咨询研究结论;图源网络全球及美国市场:轻医美疗程数量前五位依次是肉毒素玻尿酸脱毛溶脂光子嫩肤,合计占比超90%,肉毒毒素和玻尿酸合计占比更是超70%;国内市场:目前,玻尿酸和肉毒素占市场主导。据Frost&Sullivan预测,预计未来玻尿酸和肉毒素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同时新产品也将不断渗透,埋植线、溶脂针在未来GAGR或超50%,轻医美主流产品未来成长空间较大。中国主要轻医美产品年复合增速比较(按销售额计,含预测)19.8$.7#.3%.10.6Q.4b.7%0 0Pp%基于透明质酸的皮层填充剂(如玻尿酸等)肉毒毒素产品聚左旋乳酸的皮层填充剂(如童颜针等)面部埋植线溶脂针07.注射类:主要为填充、抑制、护理、溶脂四大功效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嘉世咨询研究结论;图源网络医美产品核心成分的研发对于企业构筑竞争壁垒意义重大,市面上流行的面部注射类产品的核心成分主要有以下几种:玻尿酸、肉毒素、胶原蛋白、再生成分。玻尿酸凭借提升效果迅速且持久、更加安全、注射方式简单等特点,逐步取代胶原蛋白,重组胶原或在未来占领高端填充市场。相比于动物源胶原蛋白,重组型皮肤填充剂避免了免疫原性、致敏的问题,未来相关产品入场值得期待。注射类主要项目项目名称项目名称核心成分原理注射皮层市场代表商品填充玻尿酸填充玻尿酸将玻尿酸以填充物的方式注入真皮皱折凹陷或欲丰润部位真皮深层、真皮浅层和表皮乔雅登极致、伊婉V、铂金瑞蓝、嗨体;:瑞蓝唯缇、逸美胶原蛋白填充胶原蛋白采用注射的方式将胶原蛋白填充到真皮层,以达到补水、提升、除皱、美白等作用真皮层Evolence.Zyderm、Zyplas.肤美达、肤丽美、肤柔美等抑制肉毒毒素肉毒毒素高分子蛋白的神经毒素,通过阻断神经与肌肉间的神经冲动或者暂时麻痹肌肉达到除皱瘦脸等功效肌肉组织保妥适、衡力、丽安适、乐提葆护理水光针玻尿酸将小分子、非交联(弱交联)的玻尿酸注射到较浅的真皮层,以改善肌肤缺水问题真皮层润百颜水光润致熨纹针、瑞蓝唯堤、欣菲聆水光等童颜针PLLA 玻尿酸通过真空负压技术在皮肤真皮层注入以聚左旋乳酸(PLLA)为基底的溶液,刺激胶原蛋白再生真皮深层、筋膜层、骨膜爱维岚、濡白天使少女针PCL CMC由聚已内酯微球(PCL)和羧甲基纤维素(CMC)制成,先通过CMC进行填充,然后通过PCL刺激胶原再生真皮层伊妍仕埋植线PCL或PDO采用PCL、PD0等可吸收材料植入浅表肌肉腱膜系统(SMAS)及其浅层组织,线材上突起部分会抓住皮下组织,达到填充凹陷组织、提拉松弛肌肤、重塑体表轮廓、刺激胶原再生等目的脂肪层、筋膜层紧恋秘特、菲翎线美白针多种抗氧化成分包含谷胱甘肽、传明酸和维C等成分,可抑制细胞氧化、阻止黑色素生成静脉注射暂无获批产品溶脂溶脂针加速新陈代谢药物通过向皮下注射溶脂制剂对脂肪组织进行化学性烧蚀或破坏,以达到减脂塑身的作用脂肪组织暂无获批产品08.光电类:激光项目占六成以上消费比例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嘉世咨询研究结论;图源网络光电类按照光电原理的不同,可分为光子类、激光类、射频类、超声波类(作用皮肤层次递增),能够对不同皮肤问题产生差异化的治疗效果,例如美白嫩肤、祛斑、紧致抗衰等。国内市场,激光项目占光电医美项目的60%,脉冲项目占20%,二者共占市场80%;我国光电医美设备主要依靠进口,包括热玛吉、皮秒系统、超声系统等,国产品牌全力追赶海外品牌,力争改变进口为主的局面。优势:相较其他医美手段,光电医美项目具有治疗时间短(通常30分钟-60分钟)、恢复时间短、无创安全性高、见效快等优势,在护肤领域被消费者广泛接受。光电设备及项目介绍中国激光医美器械市场份额(亿元)-20%-15%-10%-5%0%5 %062002020212022 2023E 2024E 2025E市场规模同比增长类别项目名称原理产品功能作用皮层主要生产企业(产品)强脉冲光类光子嫩肤利用强力全光谱脉冲光破坏整个面部的色素团祛除面部色素、痘印、面部松弛等表皮、真皮科医人(M22王者之冠)、飞顿(飞顿2号)激光类点阵激光利用特殊的探头能够发射出均匀的高脉冲光作用在局部的皮肤上改善痘坑痘印、疤痕等皮肤粗糙症状表皮、真皮微雕点阵王(科医人)、飞梭3D饵激光(欧洲之星)皮秒激光使用精确的皮秒级别激光对皮肤中的黑色素进行破坏祛除各类色斑、胎记、纹身、痘印等表皮、真皮赛诺龙(Picoway)、赛诺秀(PicoSure)射频类热玛吉热拉提RF射频波穿透肌肤并利用热效应刺激胶原蛋白再生祛皱、改善皱纹紧致肌肤表皮、真皮、皮下组织Solta(热玛吉)、飞顿(热拉提)超声类超声提升超声炮在超声聚焦的作用下,以高温点射型加热让真皮层及SMAS筋膜层受到刺激收缩进而产生提拉的效果,并刺激皮肤产生胶原蛋白对皮肤起到明显的提拉紧致效果皮下组织、筋膜层、肌肉层Ulthera超声提升NMPA未获批(Ulthera)09.中国轻医美竞争格局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嘉世咨询研究结论;图源网络中国轻医美市场头部玩家在品牌、渠道、技术上具有竞争优势,其盈利能力高于对手是竞争优势的综合体现。中国轻医美市场上游药械生产商参与者较多,其竞争优势体现在差异化和特色化布局轻医美产品矩阵。中国轻医美企业竞争力分析2023年中国轻医美明星企业指南及企业亮点企业名称企业亮点爱美客轻医美创新产品提供商,国内注射类医美龙头华熙生物不止于玻尿酸的全产业链平台型美妆头部企业昊海生科自主研发 并购积极布局四大板块四环医药卡位肉毒素赛道,医美管线储备丰富华东医药医美布局多线并行,构建综合化产品集群鲁商发展深耕玻尿酸护肤,玻尿酸技术迭代构建品牌差异化壁垒巨子生物重组胶原蛋白领军企业,技术构建壁垒,成分带动产品锦波生物国内重组胶原蛋白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复锐医疗科技轻医美快车道上的光电设备领跑者奇致激光光电类医美器械领军企业备注(1)X轴以2022H1销售费用率代表企业在销售渠道上竞争力,销售费用率越高,在销售渠道上竞争力越弱;(2)Y轴以2022H1研发费用率代表企业在产品研发上竞争力,研发费用率越高,在产品研发上竞争力越强;(3)气泡面积以2022H1毛利率代表企业在盈利上竞争力,毛利率越高,其在盈利上竞争力越强2520151050-5-5303540455055爱美客锦波生物华熙生物鲁商发展四环医药华东医药奇致激光复锐医疗科技巨子生物昊海生科轻医美药品商轻医美设备商10.轻医美顾客粘性高、精神负担更轻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嘉世咨询研究结论;图源网络轻医美客户多为一线城市年轻女性,用户粘性高,且平均年花费高达2万元。从客户画像看,约 73.0%顾客为女性,其中 76.0%年龄在21至40岁之间,平均每年花费人民币6000元至20000元。约 67.0%顾客居住于一线及新一线城市。预计2020-2030年,中国消费人数由16.8百万人增至达67.2百万人,CAGR 达到14.9%。从客户特点看,轻医美顾 客粘性高、精神负担更轻、服务的多样性与专业性。中国非手术类医美分年龄段渗透率中国非手术类医美女性用户群体分年龄段人数占比1197%2%0%5 %05E 21-3031-4041-50501%3%2%1%0%0%1%1%2%2%3%3%4 21-3031-.男性轻医美消费者占比增加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嘉世咨询研究结论;图源网络男性医美消费者占比增加男性医美消费者在调研中占比18%,高于2021年调研占比(13%)接受调研的男性消费者平均年龄高于女性男性消费者者中已婚占51%,高于女性的35%轻医美入门项目最受关注 除渗透率男性低于女性之外,在治疗品类上已没有明显的性别标签;肉毒毒素/美素注射/嫩肤美白类光电作为轻医美入门项目,在男性医美消费者中渗透率居于高位,抗衰类项目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男性医美治疗品类TOP356Wt%清洁类光电类注射类No.1肉毒毒素/美素注射(并列)No.1 嫩肤/美白类光电Top治疗项目更在意环境隐私/推销尺度 男性医美消费者比女性更在意机构的环境和私密性,对过度营销和信息轰炸也更加敏感;在医生专业度、预约等候体验上,男性敏感度低于女性医美消费者。更换医美机构的原因TOP522#278%预约不便/等候时间长医生不专业过度营销/信息轰炸环境一般/私密性差咨询没针对性/推销感强12.轻医美服务机构从分散走向整合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嘉世咨询研究结论;图源网络我国大型连锁美容院市占率为7.5%,分店超过100 家以上的美容企业仅仅市占率仅有 5%,比起欧美48%的连锁化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未来,美容机构将加强服务质量,依靠口碑营销制胜,最终提升盈利能力。多方因素影响下,美容机构势必提升服务质量,并且从一次性服务新客转变为以高品质去服务老客为主,而拉新则主要依靠定期大促 口碑营销,最终盈利能力得以提升。2021年中国非手术类医美服务行业市场份额2021年中国美容院行业市场份额美容机构占比美丽田园医疗健康0.20%广州奈瑞儿美容科技0.20%思妍丽美容集团0.10%上海尊雅宝业0.10%Laboratoire Fillmed0.10%其他99.30%美容机构占比美莱医疗美容医院集团3.30%艺星医疗美容集团1.20%北京伊美尔医疗科技0.90%美丽田园医疗健康0.60%医美国际控股集团0.30%其他93.70.轻医美行业遭遇四大挑战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嘉世咨询研究结论;图源网络消费者认知存在误区01在社交平台、短视频App铺天盖地的“假期变美”热门话题的推广下,在“无痛、微创、见效快”等广告效应的吸引下,不少消费者忽视了“轻医美”本质上也是医疗美容,缺少警惕意识和风险预估。非法行医行为滋生02今年国家明确未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者“诊所备案凭证”,不得开展医疗美容服务。一些生活美容机构巧借消费者对“轻医美”的模糊认知,在证照不全的情况下非法行医,或是使用未获得执业医师资格等的人员开展医美活动。分级分类标准不够完善03目前医美分级管理目录划分了64个项目,滞后于医疗美容和整形外科的快速发展,现阶段的美容手术远远超过了这个范围,对于一些手术没有根据风险程度的手术方式进行细分。医美机构连锁化率低04我国大部分的美容店都是复合经营,整形医院、生活美容馆兼做轻医美。轻医美竞争格局较为散乱,复合型团队的缺失,缺少懂连锁经营,懂医疗,懂数字化的人,导致医美机构连锁化率较低,没有形成足够强品牌影响力的企业。14.轻医美企业关注四大趋势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嘉世咨询研究结论;图源网络消费者对轻医美接受愈加成熟01传统医美整形手术具有创伤较大、恢复周期长、风险较高、费用昂贵等特点,消费者心理压力和决策成本非常高。轻医美讲究微创、便捷、快速,将风险、恢复期最短化,很大程度降低了消费者的决策成本,使目标人群更容易接受,也更符合当代消费需求。高复购率驱动轻医美市场持续增长02轻医美消费属性强,项目风险低、见效快、单次价格低,能够保持长期消费。轻医美在一定程度上是生活美容的消费升级,需要持续性、周期性地进行消费,才能维持效果,因此消费者粘性较强,复购率高。轻医美进入精细化运营03轻医美在高速渗透的同时,也将倒逼医美产业品质升级提速,医美行业的粗放式增长时代已经结束了。必须针对用户类型、机构类型和品项类型开展精细化运营,并且通过流量、品项和供应量开展全方位的赋能。线上渠道的建设愈加重要04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线上获客渠道对轻医美机构的重要性越来越高,通过线上化布局,强化品牌、沉淀粉丝、储备流量和锁定用户,能够加强轻医美机构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减少营销成本,最终实现盈利目标。本报告为简版报告,内容均从嘉世咨询原有完整报告中精炼提取,如需了解详细内容,请联系:.本报告中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道、照片、影像、插图、图表等素材,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细则及国际著作权公约的保护。本报告的著作权属于上海嘉世营销咨询有限公司所有,如需转发、转载、引用必须在显著位置标注出处,并且不得对转载内容进行任何更改。本报告是免费报告,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将本报告用于收费为目的经营活动。版权说明版权归属 上海嘉世营销咨询有限公司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15 16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智慧芽:2024小核酸药物研发进展及技术平台调研报告(33页).pdf

    关于智慧芽生物医药关于智慧芽生物医药智慧芽生物医药产品线主要由 Synapse 新药情报库、Bio 生物序列数据库和 Chemical 化学结构数据库三大产品组成,打造了一套全面的生物医药产品框架,致力于为生物医药行业全产业链提供全面、精准、实时且标准化的全生命周期数据服务。我们采用创新的机制,结合全球大数据 AI 的实时挖掘及生物医药专家团队的校验,来集成并处理生物医药产业链的全范畴数据。智慧芽的生物医药产品系列已成功构建了一个全球覆盖的实时数据更新系统,可以从网络资源和科学文献中筛选关键的原始数据,为全产业链的生物医药业务提供全面的数据服务。欢迎全世界朋友免费试用!欢迎全世界朋友免费试用!新药情报库免费注册及登录入口新药情报库免费注册及登录入口 生物序列数据库免费注册及登录入口生物序列数据库免费注册及登录入口 化学结构数据库免费注册及登录入口化学结构数据库免费注册及登录入口 目目录录前言.11.小核酸药物基本特征.22.小核酸药物开发统计.62.1 已上市小核酸药物统计.62.2 临床前/临床阶段小核酸药物统计.73.小核酸药物“修饰&递送”特点.93.1 化学修饰.93.1.1 骨架修饰.103.1.2 糖苷修饰.113.2 递送技术.123.2.1 半乳糖类似物偶联递送.143.2.2 脂质类似物缀合递送.154.小核酸药物技术平台.174.1 国外小核酸药物技术平台.174.1.1 Alynlam.174.1.2 Ionis.194.2 国内小核酸药物技术平台.214.2.1 苏州瑞博生物.224.2.2 中美瑞康.244.2.3 圣诺医药.264.2.4 海昶生物.275.阶段总结.29参考资料.301前前 言言小核酸药物,近年来受关注度极高。凭借独特的结构特点和作用机制,小核酸药物可直接靶向致病基因,为一些无药可用的、急需的临床需求提供治疗的可能,尤其是遗传病、罕见病。自首个小核酸类药物 Fomivirsen 上市以来,经过 20 多年高速的药物开发,目前已有近 19 款小核酸药物获批上市,一些品种已获得商业成功,如“灵魂砍价”的国谈品种-诺西那生钠,临床用于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2020-2022 年的全球年均销售额近 18-21 亿美元,引领小核酸药物市场。基于60 年的技术开发,小核酸药物逐渐成为并行于小分子药物、单抗类大分子药物的一类独特的治疗药物;与此同时,小核酸药物的技术开发越来越成熟,研发方向越来越清晰,尤其是结构修饰、药物递送。伴随着小核酸药物市场的逐渐爆发,全球也诞生了一众技术开发公司及平台,国外如 Ionis、Alnylam、Sarepta 等,国内如瑞博生物、中美瑞康、圣诺医药等;小核酸药物开发,正在呈现出高速发展的现状。免责声明:免责声明:由于数据源泄露、统计周期差异以及搜索方法的不同,报告中的数据可能存在一定误差,故仅供参考。如由此引发的商业损失,本报告将不承担任何责任。报告意见反馈:21.1.小核酸药物小核酸药物基本基本特征特征小核酸药物,通常是指能够与特定的 mRNA 结合,通过干预 mRNA 翻译效率,特异性地沉默疾病基因的表达,最终达到治疗效果的特定序列的小片段核苷酸。核酸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 40 年代,随后的 20 年整体处于认识和发现阶段。1978 年哈佛大学科学家次报道了反义寡核苷酸,随后早期的结构修饰方法逐渐诞生,1998 年首款反义寡核苷酸药物 Fomivirsen 获批上市,同年,Andrew Fire 和 Craig Mello 在线虫中首次揭示了 RNAi 作用机制,并因此于 2006 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期间,2005 年首款 SiRNA 药物Bevasiranib 开启临床,随后 GalNac 递送系统和化学修饰等技术逐渐成熟,将小核酸药物推向研发热潮,逐渐迎来了小核酸药物的高速开发。图 1-1 小核酸疗法发展的关键里程碑(图片源:Clin Transl Sci(2019)12,98112.doi:10.1111/cts.12624)3理论上,小核酸可以针对任何遗传靶标来进行药物的开发,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将区别于传统的小分子药物和抗体类大分子药物,也因此获得了科研关注和资源投入,以期从源头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差异化。结构方面,小核酸药物一般包括 1030 个碱基,如诺西那生钠是由一种经修饰的 18 聚体反义寡核酸药物,再如 Patisiran 是双链寡核苷酸,正义链和反义链各包含 21 个核苷酸。这里,可通过智慧芽新药数据库查到诺西那生钠的序列,进而跳转到智慧芽-Bio 数据库,进行相似序列的数据分析,部分结果如下图所示。图 1-2 智慧芽-Bio 数据库对诺西那生钠相似序列的分析结果(部分)(图片源:https:/ RNA 小干扰药物(small interfering RNAs,SiRNA)、反义寡核酸药物(antisenseoligo nucleotides,ASO)和靶向微小RNA(micro RNA,miRNA);另还有适配体(aptamer)、小激活 RNA(saRNA)、核酶(ribozyme)、抗体核酸偶联药物(Antibody-oligonucleotide conjugates,AOC)等;其具体特征详见下表。4表表 1-11-1 小核酸药物种类及特征汇总小核酸药物种类及特征汇总类别类别具具 体体 特特 征征SiRNASiRNA 是合成的短 RNA 双链,插入到细胞质中的 RNA 诱导沉默复合物(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后双链分开,带有 5末端比较稳定的链与 RiSC 结合,通过 RiSC 催化蛋白寻找和裂开致病 RNA,干扰其翻译。ASOASO 是长度一般为 2030 个核苷酸的寡核苷酸链,根据 Watson-Crick 碱基配对原则与靶向 DNA 或 RNA 特异性结合,通过多种机制调节 RNA 的功能;因其高稳定性、低成本等特点,在小核酸药物研发中占据主导地位。ASO类药物是最先被研究的核酸药物,也是目前获准上市的核酸药物中最多的一类。miRNAmiRNA 是一类长度为 2024 个核苷酸的非编码 RNA,在 3-非翻译区(3-UTR)与目标 mRNA 不完美互补结合,调节其后转录,抑制翻译或 RNA 稳定性。aptamer核酸适配体又称适配子、适子,是能与蛋白质、核酸、多肽、金属离子等多种靶物质高特异性、高选择性结合的短单链寡核苷酸片段。saRNAsaRNA 是由 21 个核苷酸组成的小分子非编码双链 RNA,其与 SiRNA 作用机制完全相反,是通过靶向基因上游及启动子区域,引发染色质构象的改变或者改变组蛋白及 DNA 甲基化修饰水平,从而引发转录激活作用。ribozyme核酶是具有催化活性的 RNA,主要参加 RNA 的加工与成熟。与一般的翻译RNA 相比,核酶具有较稳定的空间结构,不易受到 RNA 酶的攻击。更重要的是,核酶在切断 mRNA 后,又可从杂交链上解脱下来,重新结合和切割其它的 mRNA 分子。AOC利用抗体将治疗性寡核苷酸递送至特定细胞或组织,将抗体的组织特异性优势,与小核酸的靶点特异性优势相结合,可一定程度上用于解决目前小核酸药物仅能通过脂质纳米颗粒(LNP)、N-乙酰半乳糖胺(GalNAc)递送系统靶向的问题。当前,小核酸药物开发程度最高的为 SiRNA 和 ASO,这里再重点补充说明一下这两种小核酸药物的特点。SiRNA,是一类双链的短 RNA 分子,能够结合 AGO 蛋白组装成 RNA 诱导沉默复合体(RISC),其一条链被降解,另一条链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结合并切割降解靶基因的信使核酸(mRNA)、阻断靶蛋白的表达,从而达到治疗相关疾病的目的。SiRNA 抑制蛋白表达的机制称为核酸干扰(RNA interference),5其发现被授予 2006 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相关工作被 科学 杂志评为 2001年全球十大科学进展和 2002 年全球十大科学进展之首。ASO,是一种单链寡核苷酸分子,进入细胞后在核糖核酸酶 H1(RNase H1)的作用下通过序列互补与靶标 mRNA 结合,引起 mRNA 的降解,从而抑制蛋白的表达;或通过空间位阻效应调控基因的转录,实现 RNA 前体的选择性剪接、调控蛋白的表达和功能,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图 1-3 SiRNA&ASO 作用机制(图片源:DOI:10.1016/S0065-230X(06)96004-7&DOI:org/10.1016/j.medidd.2023.100166)62.2.小核酸药物开发统计小核酸药物开发统计2.12.1 已上市小核酸药物统计已上市小核酸药物统计截止本报告,全球已有近 19 款小核酸药物获批上市,获批国家及地区主要为美国、欧洲、日本、中国等地;适应症主要涉及杜氏肌营养不良症、遗传性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脊髓型肌萎缩症、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等。原研公司主要为 Alynlam、Ionis、Sarepta Therapeutics、NipponShinyaku 等,研发总部主要分布于美国;产品类别以 ASO、SiRNA 为主。表表 2-12-1 全球上市的小核酸药物(不完全统计)全球上市的小核酸药物(不完全统计)通用名通用名适应症适应症原研公司原研公司上市时间上市时间类别类别Fomivirsen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Ionis1998ASOPegaptanib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GileadSciences.2004aptamerMipomersen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Ionis2013ASODefibrotide肝静脉闭塞性疾病Gentium Srl2016ASOEteplirsen杜氏肌营养不良症SareptaTherapeutics2016ASONusinersen脊髓型肌萎缩症Ionis2016ASOInotersen遗传性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Ionis2018ASOPatisiran遗传性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Alynlam2018SiRNAVolanesorsen家族性乳糜微粒血症综合征AkceaTherapeutics2019ASOGivosiran急性肝卟啉症Alynlam2019SiRNAGolodirsen杜氏肌营养不良症SareptaTherapeutics2019ASO7Viltolarsen杜氏肌营养不良症NipponShinyaku2020ASOLumasiran原发性高草酸尿症 1 型Alynlam2020SiRNAInclisiran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Alnylam2020SiRNACasimersen杜氏肌营养不良症SareptaTherapeutics2021ASOVutrisiran转甲状腺素运载蛋白淀粉样变性Alnylam2022SiRNATofersen1 型肌萎缩侧索硬化Ionis2023ASONedosiran原发性高草酸尿症 1 型Novo Nordisk2023SiRNAAvacincaptad pegol地图样萎缩OcularTherapeutix2023适配体药物偶联物2.22.2 临床前临床前/临床阶段小核酸药物统计临床阶段小核酸药物统计通过使用智慧芽新药情报库(https:/ 个,其中非在研品种520 个,药物发现品种100 个,临床前品种530 个,临床 I 期 II 期品种共计220 个,III 期品种近 25 个,申请上市品种 2 个,由此可知小核酸药物开发的成功/失败率的总体概况。靶点方面,排名前 10 的靶点依次为 TLR9、dystrophin、PCSK9、PD-L1、APOC3、HTT、HBsAg、DMPK、EGFR、Bcl-2;药物类型仍以 SiRNA 和ASO 为主。8图 2-1 临床前/临床阶段小核酸药物-排名前 10 的靶点图片源:https:/ 5 的国家和地区依次为美国、中国、日本、韩国、德国;品种研发数量 排 名 前 10 的 公 司 机 构 依 次 为 Ionis Pharmaceuticals、AlnylamPharmaceuticals、SiRNAomics、苏州瑞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NovoNordisk、Silence Therapeutics、Arrowhead Pharmaceuticals、RocheHolding AG、OliX Pharmaceuticals、Sarepta Therapeutics。图 2-2 临床前/临床阶段小核酸药物-排名前 10 的药物类型图片源:https:/ 暴露在血液中易被核糖核酶降解;2)RNA 带负电荷难以跨膜进入胞内。因此,小核酸通常不易成药,而是通过结构修饰&递送,提升其成药性。3.13.1 化学修饰化学修饰化学修饰,是小核酸药物结构修饰的重要手段之一,以此来提升成药性。基于大量的实验结果和长期的经验积累,通过对小核酸各区域子结构进行骨架修饰、糖环修饰、碱基修饰或其他修饰的创新组合,可以实现小核酸药物候选分子成药性的极大提升。如 ASO 药物,可通过骨架修饰增加稳定性及与调节蛋白结合能力、糖基化修饰增加与靶向 RNA 的亲和力和稳定性及降低促炎作用、碱基修饰降低促炎性及增加亲和力、形成共轭物增强细胞吸收和组织靶向性。再如 SiRNA 药物,通过控制在 2122 个核苷酸长度以获得最佳序列沉默效果,2 个核苷酸排列于双链的 3端达到最大 RNA 干扰作用,核糖修饰增加稳定性,连接硫代磷酸增加体内药效,形成偶联结构来增加 RiSC 的形成。10图 3-1 RNA 的固态合成过程(图片源:Methods 161(2019)64-82.doi.org/10.1016/j.ymeth.2019.03.018)3.1.1 骨架修饰上世纪 60 年代,结构改造重点放在了基础骨架的磷-硫(PS)修饰,通过减少小核酸药物的亲水性,增加对核酸酶降解的抗性,增加其与血浆蛋白结合,从而改善了药代动力学性质,提高小核酸药物的稳定性,维持相对较高的药物暴露量。但是这种修饰很多时候会降低小核酸药物和靶标的亲和力,需要大剂量反复给药;同时还存在一定的毒性隐患,如潜在的炎症反应、血小板异常等;一般其数量控制在 5%-50%的范围内。11图 3-2 硫磷骨架及硫化试剂举例(图片源:Methods 161(2019)64-82.doi.org/10.1016/j.ymeth.2019.03.018)3.1.2 糖苷修饰为进一步提高亲和力、核酶抗性、以及消除潜在的炎症反应等,90 年代开始将修饰重点放到了小核酸的糖苷结构位点,如将 2-羟基(2-OH)替换成 2-甲氧乙氧基(2-MOE)、2-甲氧基(2-O-Me)、2-氟(2-F)等结构,同时引入构象方面的限制,如锁核酸(locked nucleic acid,LNA)、LNA 甲基物(cET)等,进一步提高小核酸药物的稳定性和亲和力。但后来又发现,LNA 和 cET 的修饰方式与肝毒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肝毒性,在一定程度上又与序列呈依赖性,故可借助计算工具对此进行调整,从而获得更优的序列。现今,综合于 ASO 和 SiRNA,使用频率较高的修饰应为 2-MOE、2-F、2-O-Me,如获批上市的 ASO 药物 Mipomersen、Nusinersen 和 Inotersen主要使用了 2-MOE 修饰,且有数十个进入临床阶段的药物使用这种结构修饰。而已上市的 SiRNA 药物如 Patisiran,主要是使用 2-F、2-O-Me 结构修饰。另,PMO 修饰主要出现于 ASO 药物如 Eteplirsen、Golodirsen、Viltolarsen、12Casimersen。前述化学修饰是针对单个核苷酸,对于多个核酸组合而成的高分子核酸药物,需要考虑改造数量和组合,以达到整体优化。如 14 个以上 PS 修饰才可以保证小核酸与血浆蛋白的结合。SiRNA 头部企业 Alnylam 还总结了 STC(standard template chemistry)与 ESC(enhanced stabilizationchemistry)修饰规律,以供参考:1)STC,即在反义链的 5端第 11-13 BP位置以 3 个连续的甲氧基修饰;2)ESC,即将反义链增长为 23 个核苷酸,用PS 修饰替换正义与反义链的 5端前两个磷酸键,采用甲氧基修饰核糖代替。图 3-3 ASO 和 SiRNA 的常见化学修饰(图片源:Clin Transl Sci(2019)12,98112.doi:10.1111/cts.12624)3.23.2 递送技术递送技术有报道将小核酸药物递送系统分为裸露 RNA 修饰递送系统、脂质纳米颗粒13(LNP)递送系统、共轭连接递送系统(小分子配体、抗体及其他分子)和其他多种类型的新型递送系统(如多聚体纳米粒递送系统、细胞外囊泡递送系统等)。N-乙酰半乳糖胺(GaiNac)和 LNP 技术相对成熟,其中 GaiNac 技术可靶向肝脏,而 LNP 作为一类由中性脂质、可电离的阳离子脂质、胆固醇、PEG 等组成的核酸药物递送系统,可掩盖 SiRNA 所携带的电荷,避免其被血液中的核酸酶降解,促进内体逃逸。另,靶向其他器官的药物递送系统正在研发中,具体如 ASO 药物,可通过与胰高血糖素样肽-1 受体(GLP-1R)的配体形成偶联结构,将 ASO 递送至胰腺细胞;以及可采用神经降压素介导的递送系统,改善 ASO 的细胞吸收,提高药物活性。图 3-4 GalNAc 递送系统举例(图片源:Nucleic Acid Therapeutics,DOI:10.1089/nat.2018.0753)143.2.1 半乳糖类似物偶联递送由于半乳糖类似物可特异性靶向肝脏细胞中的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因此全球众多知名的小核酸药物研发企业大都对此进行了相应的技术布局。Alnylam 公司在糖作为核酸配体偶联方向开展了广泛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糖配体的个数和间隔距离对核酸药物的靶标亲和力影响巨大,并于 2008 年申请了首件糖配体的专利 WO2009073809A3,该专利公开了单糖、二糖、三糖、四糖、寡糖及多糖偶联配体偶联的一种新的 RNA 干扰试剂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半乳糖类似物偶联的 RNA 干扰试剂治疗效果最为显著,尤其是 N-乙酰半乳糖。此处可重点关注两件专利,WO2009073809A3 和 US10808246B2。后,Roche 公司、Arrowhead 公司、Ionis 公司、Arbutus 公司、苏州瑞博生物等相继在该方向进行技术布局。举例:在已上市药物中,Givosiran 于 2019 年 11 月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急性间歇性卟啉症(acute intermittent porphyria,AIP),其由 3 个 GalNAc分子与 SiRNA 连接在一起组成,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给药。Givosiran 表现出了显著的疗效,临床试验中给药组的平均发作率仅为 3.2%,远低于安慰剂组;在患有急性间歇性卟啉症的临床患者中,与安慰剂相比,Givosiran 可有效降低尿液中的-氨基乙酰丙酸和胆色素原的水平,同时显著改善了患者的每日疼痛评分。15图 3-5 半乳糖类似物及连接结构(图片源:Chin J Mod Appl Pharm,2023 March,Vol.40 No.6)3.2.2 脂质类似物缀合递送小核酸药物脂质类似物缀合递送技术,是指通过固醇、磷脂等类似物缀合小核酸分子,进而增强小核酸穿过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的能力。在小核酸药物领域主要包括 2 条技术路线:1)基于脂质类似物化学结构的改造;2)基于脂质类16似物和小核酸药物间连接结构的改造。这一技术方向,Genentech 公司、Alnylam 公司、Arrowhead 公司等均有技术布局。具体如:1)甘油酯或甘油醚类似物的引入;2)磷酸二酯键亲脂基团的引入;3)聚缩醛连接结构的脂质类似物的引入;4)聚乙烯胺链接结构的引入;5)线性烃基团连接结构的引入。举例,LNP-SiRNA 方向的代表品种 Patisiran,其获批上市为 LNP 的发展形成了助力,其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将 SiRNA 靶向至甲状腺素运载蛋白(transthyretin,TTR),特异性沉默 TTR 的 mRNA 并阻断蛋白生成。在Patisiran 的临床试验中,与安慰剂组相比,给药组患者血液中的 TTR 水平明显降低,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另,在当前已获批上市的小核酸药物当中,应用“LNP”、“GalNAc”技术上市的药物主要有 Patisiran、Givosiran、Lumasiran、Inclisiran、Vutrisiran,主要分布于 SiRNA。图 3-6 举例-已上市的 3 种药物-脂质纳米颗粒中脂质的化学结构(图片源:Drug Metabolism and Pharmacokinetics 41(2021)100424.doi.org/10.1016/j.dmpk.2021.100424)174.4.小核酸药物小核酸药物技术技术平台平台4.14.1 国外国外小核酸药物技术平台小核酸药物技术平台全球小核酸药物研发的主战场目前在国外,尤其是在美国地区,而技术和品种主要集中于 Alynlam 和 Ionis 两家公司。4.1.1 Alynlam据官网介绍:Alnylam 成立于 2002 年,致力于将诺奖 RNAi 技术转化为一种创新型药物,从而改变因治疗方案有限的患者的生活。2018 年,成功上市了全球首个获批的 RNAi 治疗药物 Onpattro(Patisiran),后相继于 2019 年推出 GIVLAARI(Givosiran)、2020 年推出 OXLUMO(Lumasiran)和Leqvio(Inclisiran)、2022 年推出 AMVUTTRA(Vtrisiran);产品布局的疾病领域主要为遗传疾病、心脏代谢性疾病、感染、眼部疾病。Alnylam 充分利用优先分布到肝脏的 LNPs,凭借其对肝细胞表面表达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内源性配体载脂蛋白 E(apoE)独特的亲和力,从而实现靶向递送。通过静脉给药,成功将首个 RNAi 治疗药物 ONPATTRO(Patisiran)推上市,极大的推动了 LNP 在小核酸领域的应用。同时,LNP 技术还在COVID-19 疫苗领域也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另,Alnylam 还充分的应用了 GalNAc-SiRNA 技术,尤其是三价配体,即3 个 GalNAc 分子聚集并偶联到一个 SiRNA 分子上,以保证配体与受体之间的高亲和力。利用 GalNAc 偶联技术的 RNAi 疗法为皮下给药。Alnylam 开发的GIVLAARI(Givosiran)、OXLUMO(Lumasiran)、AMVUTTRA18(Vutrisiran)和 Leqvio(Inclisiran)均采用该偶联递送方式。图 4-1 Alnylam 药物开发管线(图片源:https:/ 还在积极开发其他结构修饰&递送技术,如 C16 偶联药物。C16 偶联物是附着在 SiRNA 上的短脂质链,具有亲脂性,可与细胞膜或膜蛋白相互作用,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肺、眼。基于此19项技术,已成功开发 ALN-APP,是一种靶向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的 RNAi 治疗药物(与 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 合作),处于临床 I 期,鞘内给药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图 4-2 C16 偶联小核酸技术(图片源:https:/ IonisIonis 成立于 1989 年,是全球 RNA 靶向药物(主推反义核酸药物)开发的头部公司,专注于临床无药可用的人药研发,如肿瘤药物、孤儿药。基于其专有的反义技术,Ionis 建立了丰富的药物研发管线,并进行了全方位的专利布局,为品种和技术提供了强有力的保护。在药品销售方面,Ionis 更是建立了子公司Akcea,由其负责产品后期的商业化运作。公司研发的第一个药物 Fomivirsen 于 1998 年获得美国 FDA 批准。该药物从研发到上市仅用了 7 年时间,主要用于治疗包括艾滋病患者在内的免疫缺陷患者发生的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虽然由于患者数量减少导致 Fomivirsen20提前撤市,但是作为第一个获得上市许可的反义药物,Fomivirsen 的成功研发标志着反义疗法生物技术的突破。进入 21 世纪,Ionis 由于管线中候选的反义药物缺乏疗效以及存在免疫反应,临床试验一再受到阻碍。而此时,反义技术迎来了行业的总体发展,Ionis开始投入到第二代反义药物的研究当中,并相继产出产品。开发品种的同时,Ionis 也在进行着多方面的合作和股权交易。如 2008 年,Ionis 与 Genzyme 签署了关于治疗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药物 Kynamro的合作协议,该协议还包含了其他候选药物的合作开发。这次合作使得 Ionis 获得了约 1.75 亿美元的授权费用,以及 1.5 亿美元的股权交易费用。同时,Ionis在 2012 年通过债务融资成功获得了约 2 亿美元的收入,这些资金均用于支持公司的后续发展。图 4-3 Ionis 官网公开的反义寡核苷酸代表品种(图片源:https:/ ConjugatedAntisense,LICA),通过配体与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偶联,可以将药物高效21递送至目标细胞。公司的 2.5 代化学修饰技术与 LICA 平台的结合共同打造了公司目前丰富的在研产品组合。同时公司也在积极开发 LICA 结合技术,以推进ASO 药物在靶向肝以外组织的能力,2022 年第四季度公司成功推进了第一个基于 LICA 结合技术靶向肌肉组织的药物进入临床前研究。通过智慧芽新药情报库查询,当前 Ionis 开发的品种50 款,适应症集中于神经系统、内分泌与代谢疾病,产品类型几乎全部为 ASO 产品,疾病靶点主要为 F11、SMN2、GHR、GYS1、UBE3A,具体如下图所示。图 4-4Ionis 公司技术平台及靶点研究统计(图片源:https:/ 国国内小核酸药物技术平台内小核酸药物技术平台国内小核酸药物技术开发平台,目前尚无品种获批上市,但已有多个企业的品种进入到临床阶段。总的来说,国内小核酸药物研发当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技术平台主要有苏州瑞博生物、中美瑞康、圣诺医药、海昶生物等等。224.2.1 苏州瑞博生物据官网介绍:苏州瑞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瑞博生物),对标国际小核酸技术的创新前沿,建立了包括小核酸序列设计及高通量筛选、小核酸药物递送技术、小核酸稳定化修饰技术、小核酸药学研发、小核酸单体研发等在内的自主可控、全技术链整合的小核酸药物研发平台,支持小核酸药物从早期研发到产业化的全生命周期,成为公司不断推出小核酸药物新品种的利器。图 4-5 瑞博生物小核酸创新技术分布(图片源:https:/ Stabilization Chemistry)小核酸化学修饰技术是公司基于对 SiRNA 降解机制、序列活性、与脱靶规律的系统研究,形成的核酸修饰平台技术。在这个平台技术已经成熟并支撑公司品种快速推出的基础上,公司在这个方向的创新工作已经进一步聚焦于更优化的修饰平台的探索。RIBO-OncoSTAR(Oncology Specific TARgeting)是瑞博生物自主研发的小核酸肿瘤靶向递送平台技术,可用于多种肿瘤相关的靶向药物递送。瑞博生物基于RIBO-OncoSTAR 的针对脑胶质瘤的小核酸药物研发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并进入快速推进。公司后续还会启动基于 RIBO-OncoSTAR 的针对其它癌23症疾病领域的多个产品研发。RIBO-GalSTAR(GalNAc-based System for liver TARgeting)是瑞博生物通过近十年努力自主研发的小核酸肝靶向 GalNAc 递送技术。目前公司已经获得中美等重要地区专利局对该技术的专利授权,并已用于多种肝脏相关靶点的核酸药物的研发。表 4-1 瑞博生物官网公开的关键产品代号代号品品 种种 具具 体体 信信 息息RBD1016作为首个基于瑞博 RIBO-GalSTAR肝靶向递送技术而开发的旨在治疗乙型肝炎的 GalNAc 偶联 SiRNA 药物,RBD1016 可以覆盖中国以及欧美乙肝患者中占绝大多数的 A-E 和 I 基因型乙肝患者;非临床研究显示可以高效、长效降低血清和肝组织 HBsAg,单次给药对 HBsAg 抑制可持续近 6 个月。在澳洲已完成临床 Ia 期研究,在中国香港的的 Ib 期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II 期临床试验在准备中。RBD1016 在临床研究中获得了良好的安全性和预期的GalNAc-SiRNA 药代特征。RBD5044作为基于瑞博 RIBO-GalSTAR肝靶向递送技术而开发的一款旨在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的 GalNAc 偶联 SiRNA 药物,RBD5044 可以抑制肝细胞 APOC3(载脂蛋白 C3)表达,上调脂蛋白脂肪酶和肝细胞受体介导的残余颗粒摄取,促进富甘油三酯脂蛋白(TRLs)上甘油三酯(TGs)的水解,实现降低血液中 TG 水平的目标。已在澳大利亚进入首次人体临床试验。RBD4059作为基于瑞博 RIBO-GalSTAR肝靶向递送技术而开发的旨在治疗血栓疾病的 GalNAc 偶联 SiRNA 药物,RBD4059 可以抑制肝细胞 FXI 的表达,进而减少内源性凝血途径的激活,从而达到抗凝/抗血栓的作用。作为全球首个针对 FXI 靶点的 SiRNA 药物(First-In-Class),RBD4059 已在澳大利亚启动首次人体临床试验,有望成为新型安全有效的抗血栓治疗药物。RBD7022作为基于瑞博 RIBO-GalSTAR肝靶向递送技术而开发的一款旨在治疗高血脂症的 GalNAc 偶联 SiRNA 药物,RBD7022 通过抑制 PCSK9(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 9)表达,减少 LDL-R(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溶酶体降解,增加肝细胞表面 LDL-R 数量,实现降低血液中 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目标。RBD7022 已在中国进入首次人体临床试验。RBD1007一种靶向 Caspases 2 视神经保护的 SiRNA 药物,通过 RNAi 抑制靶基因的表达,阻止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和继发的神经轴突退化,从而防止视力和视野进一步恶化,达到保护视力的治疗效果。首个开发的临床适应症为尚无临床标准治疗的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RBD1007 有望成为First-In-Class 的视神经保护药物。目前全球已经完成 1 个临床 I 期研究和 1个/期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其中包括 34 例中国受试者),临床试验数24据分析结果支持针对具有极大未满足临床需求的NAION亚组患者人群开展III期确证性临床研究,IND 申请正在准备中。计划以后将陆续开展针对开角型青光眼适应症和其它伴有视神经病变需要视神经保护多种眼科疾病的临床研究。RBD4988一种针对 2 型糖尿病的反义核酸药物,有望成为第一个作用于胰高血糖素受体(GCGR)的药物,目前无同类靶点的品种上市。该产品可通过双重作用机制发挥降糖作用,即在降低肝葡萄糖生成量的同时,又可升高 GLP-1 产生胰腺保护功能。本品有望满足对仅能通过对胰岛素通路进行干预但疗效不佳患者的临床需求。目前全球已经完成 1 个临床期研究和 3 个期研究,在中国展开针对 2 型糖尿病的两项期临床试验已顺利完成。(数据源:https:/ 中美瑞康据官网介绍:中美瑞康于 2017 年正式创建,已建立高度差异化的新药研发管线,用于治疗基因表达不足导致的多种类型的疾病。公司核心技术是基于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的一项名为 RNA激活(RNAa)的科学发现,这一发现给小核苷酸制药领域带来了全新的方法与路径,即通过小双链 RNA 靶向激活内源性基因表达。RNA 激活技术使用小激活 RNA(saRNA)靶向并“启动”内源性基因的转录,从而恢复内源性蛋白质的天然功能。其过程为:1)输入,saRNA 被装载到AGO2 蛋白并加工形成单链;2)系统,AGO-saRNA 复合物进入细胞核,识别嵌入在靶基因附近的染色质中的非编码调控序列,并募集其他蛋白质形成RITA 复合物;3)输出,形成 RITA 复合物后,通过 RNAPII 富集/磷酸化及引起染色质活跃性修饰,加速转录起始和延伸。增加靶基因转录,提高 mRNA 输出,从而增加蛋白质表达。25图 4-6 RNA 技术优势(中美瑞康官网)(图片源:https:/ SCAD(智能化学辅助递送)递送平台技术,用于向中枢神经系统(CNS)递送双链 RNA。通过智能理性化组合使用特定化学修饰和与辅助寡核苷酸(ACO)的偶联,SCAD 能够实现双链 RNA的高效自递送,包括广泛的组织生物分布、持久的体内活性以及良好的安全性,达到了其他递送技术目前尚无法实现的效果。通过独特的脂质化学方法,LiCO(Lipid-Conjugated Oligonucleotide)能够有效触达心脏、骨骼肌等组织器官,彻底革新了寡核苷酸的递送方式。26图 4-7 中美瑞康-RNA 激活机制&递送平台及技术(图片源:https:/ 圣诺医药据官网介绍:圣诺医药是全球首家在抗肿瘤领域取得 II 期积极临床数据的RNA 疗法头部药企,于美国及亚太地区深耕多年并建立了重要的行业地位。公司拥有一支完整、专业的国际化团队,利用公司自主研发的多项核酸药物导入技术来探索与开发 RNAi 药物和 mRNA 疫苗及疗法。27图 4-8 公司布局的专利及技术特点(图片源:https:/SiRNA 19 种候选产品处于临床前阶段及期临床试验。其产品适用于广泛的适应症领域,从肿瘤及纤维化疾病,到心脏代谢、病毒性疾病和肝脏疾病。公司专注于开发新型 RNA 疗法递送平台,包括:用于 RNAi 疗法全身及局部给药的 PNP 递送平台;用于 RNAi 疗法全身给药到肝细胞的 GalNAc-RNAi递送平台;用于改善 SiRNA 的递送和释放到肝细胞的 PDOV 平台;用于 mRNA疗法及其疫苗的 PLNP 递送平台。图 4-9 公司重点品种 STP705 的详细介绍(图片源:https:/SiRNA 海昶生物据官网介绍:海昶生物旗下的“核酸创新研究院(NAMIC)”专注于核酸创新药的研发,充分发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酸药物递送系统 QTsome的核心技术优势,在此基础上延伸和扩大平台,打造出国内一流的 mRNA 递送系28统技术平台。在核酸合成生物学研发、核酸药物设计、合成和修饰、药物递送等领域进行全面布局,打通核酸创新药物开发的全产业链,建成功能齐全、优势互补、无缝衔接、国际接轨的综合性核酸创新药研发体系。图 4-10 海昶生物-核酸创新研究院技术平台(图片源:http:/ pH 的高敏感性,使药物的组织分布和给药均达到最优,稳定性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此外,QTsome还具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性和较低的毒性。基于 QTsome平台,海昶生物首先将核酸药物研发聚焦在原发性肝癌上。HC0301是一款以AKT-1为靶点的、聚焦原发性肝癌的反义核酸药;在QTsome核酸递送技术的支持下,解决了核酸胞内摄取效率低,和靶向性不足等关键问题,同时确保 HC0301 具有高度选择的特异性和不易耐药性。这将很好地满足肝癌治疗需求。目前,HC0301 在美国开展的临床 I 期试验已经接近尾声,并且显示出非常好的安全性和疗效,预计明年在香港和美国开展 II 期临床试验,并29探索其他实体瘤的适应症。此外,HC0301 近期已成功获得 FDA 孤儿药资格认定。图 4-11 海昶生物-核酸创新药管线(图片源:http:/ me-too 内卷。30参考资料参考资料1.Chinese Journal of New Drugs.2022,31(12).2.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23 年 3 月第 40 卷第 6 期.3.DOi:10.13748/ki.issn1007-7693.202215564.http:/ in CANCER RESEARCH.2007.DOI:10.1016/S0065-230X(06)96004-712.MedicineinDrugDiscovery20(2023)100166.DOI:org/10.1016/j.medidd.2023.10016613.DeliveryoftherapeuticsmallinterferingRNA:TheCurrentPatent-Basedlandscape.Molecular Therapy:Nucleic Acids.2022,29.150-16114.https:/ Transl Sci(2019)12,98112;doi:10.1111/cts.1262420.https:/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15 33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热心肠研究院:2023肠道产业发展白皮书(221页).pdf

    001 White Paper on the Development of Gut Industry002主编热心肠先生蒋刘一琦王 欣李丹宜主笔蒋刘一琦编委*支持介孟恩 文 雯 李健玮 谢贺芳 陈淑芳 李嘉雄编委会热心肠生物技术研究院创始人/董事长热心肠生物技术研究院肠道产业主编热心肠生物技术研究院内容中心总编辑热心肠生物技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按姓氏拼音排序陈国忠 储 雪 费心筑 古丽奴尔 何小鹿 靳 瑾刘潇潇 马建爽 秦子鑫 沈含洁 徐 童 杨晓满003 2023 肠道产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由热心肠研究院团队执笔撰写,多家头部企业联合发布。本白皮书主要供行业专业人士以及对肠道产业关注的相关人士阅读,旨在分享关于肠道产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未来趋势,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或建议。尽管我们在编写白皮书时已尽最大努力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但无法保证所提供信息的绝对准确无误,欢迎批评指正。对本白皮书的内容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通过以下方式向我们提供反馈:发送邮件至 gut_我们将积极关注并采纳有益意见,以促进白皮书的不断完善和肠道产业的持续发展。请使用者特别注意:凡 PR 新闻稿引用本白皮书内任何内容,均需注明原始来源出处并确保内容准确和完整,不得歪曲原意或断章取义;未经热心肠研究院书面同意,不得将本白皮书中任何数据排名用于商业宣传,不得使用热心肠研究院或热心肠子品牌、项目等的名义为任何产品或服务背书。除以上要求外,在使用本白皮书时,请务必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知识产权,不得将本白皮书用于商业目的或任何非法用途。如因违反本免责声明而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由使用者自行承担。声 明004致 谢特别感谢以下企业和品牌对2023 肠道产业发展白皮书的大力支持!005 热心肠先生本名蓝灿辉,热心肠生物技术研究院创始人/董事长。大道无垠,渐入佳境一这是一篇我毛遂自荐的序言。在蒋刘一琦博士发来17 万余字的初稿请我审校的时候,我为团队能够完成此等规模与水平的白皮书而感到非常满意,更是十分自豪。这是热心肠团队的倾力之作,除了参与前期的策划和后期的审校工作,我还能做点什么?答案是:贡献一篇序言。因为常常写科普文章,有不少人认为我是一名科普作者。在专业的学术和产业活动上,我往往又作为专家而出席我常常自嘲,说自己并不在任何一个官方或主流的科研机构,最多算是“民间科学家”。而事实上,热心肠研究院是一家企业性质的有限责任公司,身为创始人的我是一位创业者。经常会有人问我,拥有这样多元的身份,我最喜欢被如何称呼。以前,我总说,只要不叫我“蓝教授”(真不是)、“蓝博士”(没有学位就不是)就可以;而现在,我会说,最好叫我“蓝总”吧。是的,我喜欢“蓝总”这样一个最能体现企业创业者与管理者身份的称呼。我在 2015 年以来撰写的大部分文章里,都会介绍自己是“写科普的生意人,做生意的科普者”,第一落脚点是“生意人”。这些年来,我和团队为中国肠道领域的科学家、临床医生、患者、消费者做了不少文献解读、热点释疑、跨界科普等工作,并因此收获了不少专业认同。其实如果从 2003 年在清华博士宿舍里经营图文打印业务算起,到 2023 年我已经整整创业了 20 年。在人生最精华的 20 年里,我经历了创业过程中太多的酸甜苦辣与聚散冷暖,因此对产业、企业和品牌都愈发心存敬畏,对能够成功经营企业的创业者与企业家更是非常敬佩。也因此,我希望能将自己和团队所掌握的数据、信息和知识更多地分享给大家,助力中国肠道产业健康发展,帮助更多企业和品牌获得成功。从这样一个愿景出发,这些年热心肠团队做了一些工作,为促进中国肠道产业的萌芽与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肠道产业”这一名词即由热心肠提出,同名公众号已稳定推送超过 1331 期,“肠道产业大会”由热心肠主办,2023 肠道产业发展白皮书也由我们首次撰写并发布。二2014 年,是一个让我既痛苦又惊喜的年份。在这一年,我经历了惨痛的创业失败,遇到了做菊粉生意的英纽林公司创始人邹爱标师兄,还迎来了女儿的出生。在尝试了爱标师兄公司的菊粉产品后,我感受到肠道变通畅后身体状态的可喜变化。我的爱人也随之使用了这款菊粉产品,整个孕期没有受到便秘困扰。基于如此良好的切身体验,在 2015 年初,我决定与爱标师兄合作一款菊粉产品,并利用在微信公众号的科普写作和运营积累粉丝,以销售产品。当时,整个肠道健康领域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初期,相关内容非常有限。在这样的契机之下,依托生命科学专业背景和一定的写作功底,我的文章很受欢迎,公众号很快便积累了几万个关注用户。006由于诸多原因,我们最终放弃了菊粉产品的推广销售,转而聚焦于内容创作并持续至今。惋惜之余,我由衷地感谢爱标师兄在我第二次创业失败之际带来的新机遇,正是这“无心插柳”之举,让我得以带领团队在肠道健康领域找到了新的立足点。尽管机遇的降临存在偶然性,但相比较而言,机遇会更多地属于那些足够敏锐、在产业萌发初期就能把握契机的人,也会更多属于掌握了先进方法论、更为好学、更为勤奋的人。2023 年 5 月 8 日,我起头写这篇序言的时候,正在从北京飞往深圳的航班上。此行是去为 WonderLab(万益蓝)主持品牌焕新发布仪式。WonderLab 这个品牌非常年轻,诞生于我们提出“起草中国肠道产业蓝图”的 2019 年。2020 年,他们推出的“小蓝瓶”益生菌迅速成为爆品。2021 年,在南京的肠道大会上,WonderLab 创始人肖国勋先生告诉我要 all in 益生菌。现如今,单单“小蓝瓶”的销量就即将突破 2 亿瓶。在 WonderLab 身上,我们看到的正是中国肠道产业中以益生菌为代表的功能食品业态的发展缩影。回想 2017 年 6 月 18 日,我邀请清华长庚医院的姜泊老师作客肠道演讲,产生了“40 岁应该做,50岁必须做”“生与死之间,可能就是一次肠镜的距离”等金句。此后,热心肠开始更多地关注肠癌筛查、诊断和治疗等话题,也因此被更多人关注到,其中就有诺辉健康联合创始人朱叶青先生。那一年,朱总请我在北京国奥村的星巴克喝咖啡、讨论潜在合作的情景,尚还历历在目。而一转眼,在 2021 年我便收到了诺辉团队的 IPO 仪式邀请函。我就是这么惊喜地见证了肠道 IVD 企业的高光时刻。就在这篇序言的写作期间,2023 年全国营养周启动,提出了“食养是良医”的口号。无独有偶,肠道演讲的单个视频播放记录冠军至今仍属于石汉平老师的 还营养为一线治疗。食物的消化尽管从口腔开始,但其代谢、吸收的大部分进程是在肠道完成的。科学营养会带来肠道健康。在过去这些年,我们关注了临床营养、特殊人群营养、营养流行病学等内容。在产业端,我们也看到了营养保健赛道在中国的飞速发展和进步,单单特医食品的获批数量就已从 2 位数升到了3位数,食品企业和头部创新药企都有了相关布局。新冠疫情则助推了人们对“食养”“食疗”的关注,也快速推进了消费者教育。如此良机,何者堪握?放眼整个中国肠道产业,会看到随着肠道科学研究的持续深入,科研服务赛道对仪器、试剂及耗材的需求与日俱增;肠道作为疾病最为高发的器官之一,也是医疗器械、药品、中医药等领域的重点关注对象;而站在同一健康的角度,动物、植物、环境与人类健康尤其是肠道健康息息相关;生态农业、宠物健康等赛道,也蕴藏着更多淘金肠道的机遇。“肠中自有黄金屋”,我衷心希望看到更多有志者参与进来并掘金成功。此外,很多肠道健康领域的创业项目(不乏未知君、慕恩生物、和度生物等明星项目)的创始团队,会在早期找到我,希望给到热心肠相关基金低估值投资机会。尽管因为不具备专业的投资孵化能力,我们最终只好婉拒,但每每看到不少项目的估值在一轮轮融资之后节节高涨,我总是会想,像这样的机会还将层出不穷,投资、法律、税务、人力等服务一定会在肠道007 产业里迎来很好的业务机遇;科技园区、孵化器、政府部门等或许也需要郑重考虑将“肠道产业”正式列入关注的范畴。所以,当下一个机遇来临的时候,你会怎么办?希望这本白皮书能助力你把握机遇,赢得先机。三也是在我写作这篇序言的时候,一个号称源于顶尖学府的知名品牌被立案调查,直接原因是涉嫌侮辱女性和虚假宣传。其实这个品牌身上的争议由来已久,背后折射的正是中国营养保健领域的顽疾过度吸引眼球、过度营销、违法违规推广等问题。事实上,中国的监管者、商业平台及媒体等都在紧盯整个产业,而且我相信这样的监督将会日趋严格。而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消费者,其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其认知水平有了大幅提升;在一轮轮被忽悠过后,他们日趋理性,不诚实的品牌和过度的营销将再难以获得他们的认可。一直以来,以益生菌为代表的营养健康产品就争议不断,时有因特定事件、产品或个人而引发的针对全行业的质疑情况。以肠菌移植为代表的医疗技术,存在被无序扩大化使用的情况,将有出现灰犀牛事件的风险。不注重科学循证、缺乏标准和指南、无原则放大活菌剂量等乱象,则可能引发市场监督机构的强力监管,个别赛道甚至可能因此“团灭”。这些都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隐忧。还是在我写这篇序言的时候,自然杂志及其旗下自然代谢发表了两篇重要论文,报道了科学家通过全肠采样胶囊,发现健康志愿者的肠内微生物组、代谢组与其粪便中的情况截然不同。而我们目前大部分研究与转化应用所基于的数据都来源于粪便。在空间上,粪便只能代表数米长肠道的最后部分;在时间上,严格说来,粪便只能代表取样那一瞬间的情况。在方法学顶层存有如此的系统性瑕疵,相应地,很多转化应用背后的科学支撑就不坚实。肠道领域的相关科研远未成熟,大部分的研究还是相关性研究而非因果关系的确立,对此我们需有一个清醒而客观的认知。此外,我们已经处于一个信息极其透明、供应链服务极其成熟、造物成本极其可控的时代,面对具有巨大前景的新赛道,涌入者可能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竞争也将前所未有地激烈。再者,我们的时代也在以空前的速度滚滚向前。用户需求可能发生快速转变,需求侧的流行趋势瞬息万变,更需要从业者具有高水平的判断力和决策力。在新冠疫情期间,产生了一些诱人的机遇,但在疫情之后,它们中的一些将可能消失。新的发展动能将在哪里涌现,我们且拭目以待。四作为“肠道产业”这一名称的首倡者,也作为肠道产业必将欣欣向荣的“鼓吹者”,我坚信,这个年轻的产业,必将尽情生长,蓬勃兴旺,从被定义到快速发展,再到形成规模,最终成为能够代表生命科学和大健康产业创新高地的顶尖领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会看到更多技术方法的突破,从而促进科学研究的持续迅猛发展,为产业提供更多科学、循证支撑,助推更多好产品的出现;我们也将看到008行业自律和监管规范不断加强,助推产业健康发展。而我最期待的,则是全社会对肠道产业认知水平的普遍提高。届时,将有更多业内人士投身于肠道产业的实践;将有更多消费者或患者,基于促进肠道健康的需求,能匹配到最适合的产品。肠道产业是一个横跨多学科、多专业、多领域的业态,有些领域已走过悠悠百年(如发酵乳制品),而有些领域方新兴不过几载(如活体生物药品)。想要让“肠道产业”深入人心,注定还需要一个长期研讨、推动与普及的历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和热心肠团队将坚守初心,希望携手更多志同道合者,努力促进中国肠道产业的发展与繁荣!五借此机会,我想特别向肠道微生物组研究的所有开拓者致敬!正是基于他们的努力,我们才得以围绕“肠道”去定义一个产业。感谢所有认可“肠道产业”这一定义的所有人士,包括众多科学家、临床医生、企业家、政府和媒体人士等同道者!在越来越多优秀人才的参与下,肠道产业的发展必将星火燎原。感谢热心肠的小伙伴们,尤其是参与这本白皮书创作的所有同仁!因为你们的辛勤努力、踏实严谨,这本白皮书才得以面世,并将成为铭记中国肠道产业发展进程的里程碑。感谢蒙牛优益 C、科拓生物、BioGaia 拜奥、光明乳业、Biostime 合生元、Swisse 斯维诗、IFF、华润江中利活、SEIMEI 森美、艾地盟蔚蓝、量子高科、乐力等企业或品牌对本白皮书的赞助支持!感谢每一位作为读者,此时正在翻阅本白皮书的你!001 1.1 肠道产业的兴起1.2 肠道产业的定义1.3 肠道产业的应用范围1.4 肠道产业环境1.4.1 经济环境1.4.2 政治环境1.4.3 技术人才环境1.4.4 社会环境1.5 小结2.1 肠道产业图谱2.2 肠道产业的重要进展3.1 科研服务3.1.1 科研服务业态的定义3.1.2 科研服务行业的介绍3.1.3 测序技术的介绍3.1.3.1 测序技术的发展历程3.1.3.2 测序技术在肠道领域的应用3.1.4 测序行业发展概况Content目录第一章 肠中自有“黄金屋”肠道产业的兴起第二章 肠道产业图谱与重要进展第三章 肠道产业发展动向000400500600800011008023.1.5 测序行业上游市场发展动向3.1.5.1 国内市场增速高于全球,上升空间大3.1.5.2 测序仪器海外寡头垄断,国内扬帆起航3.1.5.3 二三代测序之外,单细胞空间组测序技术亦受关注 3.1.6 测序行业中游市场发展动向3.1.6.1 公司数量众多,行业成熟度高但未有绝对龙头3.1.6.2 测序技术不断更新,二代测序仍为主流3.1.6.3 服务商纷纷打造云平台,数据分析成关键3.1.6.4 国内竞争激烈,海外机会更多3.1.7 测序行业下游市场发展动向3.1.7.1 科研机构为基因测序主要应用机构3.1.7.2 科研经费稳定投入,驱动行业稳定增长3.1.8 小结3.2 检验与医疗技术3.2.1 检验与医疗技术业态的定义3.2.2 体外诊断的介绍3.2.2.1 体外诊断的定义与分类3.2.2.2 全球体外诊断的发展历程3.2.2.3 中国体外诊断的发展历程3.2.3 体外诊断在胃肠道领域的应用3.2.3.1 肠癌筛查 3.2.3.2 胃癌筛查3.2.3.3 胃肠道肿瘤伴随诊断3.2.3.4 病原菌检测3.2.4 癌症早筛市场发展动向3.2.4.1 全球癌症筛查诊断市场稳定增长,消化道癌占据较大份额3.2.4.2 我国消化道癌高发患者基数大,早筛市场发展空间大3.2.4.3 消化道癌早筛有效提高生存率,政策支持资本看好3.2.4.4 消化道癌早筛产品占比高,产品布局从单癌到癌种3.2.4.5 技术路线多样化,多组学 AI 提供重要助力3.2.5 肠菌移植的介绍3.2.5.1 肠菌移植的定义及操作流程3.2.5.2 肠菌移植的发展历程3.2.5.3 肠菌移植的研究趋势3.2.6 小结0220250280220250280230260280240280280280290290300335029033603703904004004004104304503 3.3 医疗器械3.3.1 医疗器械业态的定义3.3.2 胃肠道内窥镜的介绍3.3.2.1 内窥镜的定义3.3.2.2 内窥镜的发展历程3.3.2.3 内窥镜的分类3.3.2.4 内窥镜在胃肠道领域的应用3.3.3 内窥镜市场发展动向3.3.3.1 全球内窥镜市场不断扩大,持续保持吸金热度3.3.3.2 中国内窥镜市场处于黄金期,出口规模不断扩大3.3.3.3 软镜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化内镜需求旺盛 3.3.3.4 软镜市场集中度高,国产替代趋势明显 3.3.3.5 国家陆续发布医疗器械政策,支持推动内窥镜行业发展 3.3.3.6 内镜筛查是黄金标准,我国渗透率低未来发展空间大 3.3.3.7 消化内镜技术不断突破,相关医疗机构数量快速增长 3.3.3.8 软镜设备不断迭代,满足临床多元化需求 3.3.3.9 一次性内镜优势突出,相关市场潜力巨大 3.3.3.10 交叉领域技术融合,推动消化内镜创新发展 3.3.4 小结 3.4 药品 3.4.1 药品业态的定义3.4.2 全球胃肠道药物研发进展3.4.3 结直肠癌的介绍3.4.3.1 结直肠癌分类3.4.3.2 结直肠癌的生物标志物3.4.4 手术治疗:CRC 首选治疗方法3.4.5 CRC 化疗药物:呈三足鼎立之势3.4.5.1 氟尿嘧啶类3.4.5.2 铂类3.4.5.3 喜树碱类3.4.6 精准靶向药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3.4.6.1 VEGF 靶向药3.4.6.2 EGFR 靶向药3.4.6.3 BRAF 靶向药3.4.6.4 RAS 靶向药3.4.6.5 多靶点靶向药3.4.7 免疫疗法:多靶点开花,齐头并进3.4.7.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开启肿瘤免疫治疗新时代04604604604604604804804904905405550580520570580580590590663063063063064064065068068068069069043.4.7.2 CAR-T 疗法:最具代表性的细胞免疫疗法3.4.8 炎症性肠病的介绍3.4.9 传统疗法:坚持用药,功不可没 3.4.9.1 氨基水杨酸盐类3.4.9.2 糖皮质激素类3.4.9.3 免疫调节剂3.4.10 生物制剂:新药研发主流,多个靶点正在加速研究中3.4.10.1 中国药企提前布局 TNF-赛道,专利保护期后多种竞品争相上市3.4.10.2 白细胞介素抑制剂:国内药企发力冲击原研市场3.4.10.3 整合素受体拮抗剂:IBD 研究新热点3.4.11 IBD 口服小分子药物:临床开发迎接加速期3.4.11.1 JAK 抑制剂迭代方向:高选择性3.4.11.2 S1P 受体调节剂:全新机制作用于慢性肠道疾病3.4.12 干细胞疗法难治性 IBD 替代疗法3.4.13 微生态药物:活体生物药3.4.13.1 活体生物药的定义3.4.13.2 活体生物药的主要类型3.4.14 活体生物药市场发展动向3.4.14.1 美国活体生物药企业最多,中国位居其后3.4.14.2 国内企业迎来融资春天,多家明星微生物组公司风雨欲坠3.4.14.3 食品企业开始入局,联合新锐发力活菌药物3.4.14.4 FDA 批准首个活体生物药,艰难梭菌之外仍需更多突破3.4.15 其他微生态药物3.4.16 小结3.5 中医药3.5.1 中医药业态的定义3.5.2 中医药行业介绍3.5.2.1 中药分类3.5.2.2 中医药在胃肠道领域的发展历程3.5.2.3 中医药与肠道微生态3.5.3 中医药市场发展动向3.5.3.1 中药市场即将突破万亿,胃肠道成主要赛道3.5.3.2 胃肠道用药市场份额较集中,创新力度仍需提升3.5.3.3 头部中药企业引发资本关注,行业融资情况波动较大3.5.3.4 多重利好因素,共助消化类中药市场发展3.5.4 发酵中药3.5.5 小结0772072072073074076077078077078077080077088308308508608708608808508908609009209409509709805 3.6 临床营养3.6.1 临床营养业态的定义3.6.2 临床营养的介绍 3.6.2.1 肠内营养 3.6.2.2 肠外营养 3.6.2.3 特殊饮食方式 3.6.3 特医食品行业的介绍 3.6.3.1 特医食品的定义 3.6.3.2 特医食品与肠内、肠外营养的关系 3.6.3.3 特医食品的分类 3.6.3.4 特医食品的发展历史 3.6.3.5 特医食品的产业链 3.6.4 特医食品市场发展动向 3.6.4.1 全球特医食品产业进入稳步发展期,中国市场快速增长 3.6.4.2 多重利好因素,推动中国特医食品行业继续发展3.6.4.3 超百款特医食品获批,非婴儿、国产特医食品增长迅猛3.6.4.4 婴儿特医食品: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配方产品居多,无/低乳糖配方紧跟其后3.6.4.5 非婴儿特医食品:全营养/非全营养比例各半,2022 年突破连连3.6.4.6 外资企业起步早产品全面,中资企业从零开始奋力追赶 3.6.5 小结 3.7 功能食品 3.7.1 功能食品业态的定义3.7.2 微生态成分的定义 3.7.2.1 益生菌的定义 3.7.2.2 益生元的定义 3.7.2.3 后生元的定义 3.7.2.4 合生制剂的定义 3.7.3 益生菌的研究进展 3.7.3.1 2022 年益生菌研究继续高歌猛进,中国发表量远超美国3.7.3.2 临床试验近年达到顶峰,成果不断3.7.3.3 热点益生菌菌株分析 3.7.4 益生菌市场发展动向3.7.4.1 消费者持续关注益生菌,全球市场保持增长 3.7.4.2 中国市场规模继续扩大,增势放缓 3.7.4.3 益生菌进口规模保持稳定,出口规模快速扩大 3.7.4.4 益生菌行业大事连连,巨头继续加码聚焦中国市场 3.7.4.5 法规政策仍待突破,行业协会行动频频 3.7.4.6 上游国产替代不断加速,中国菌被更多挖掘 3.7.4.7 下游应用主要为乳制品,益生菌助力品类创新3.7.4.8 下游补充剂市场竞争白热化,效果与个性化成为取胜关键098098099099282572793063.7.5 益生元的研究进展3.7.5.1 益生元研究稳定增长,中国位居第一3.7.5.2 临床试验总体数量较少,整体稳定增加3.7.5.3 专利申请数量稳定上涨,主要为发明专利3.7.5.4 食品、饮料、药品、奶粉为应用热点,专利价值有待突破3.7.5.5 高校企业齐头并进,“益生元 ”为创新热点3.7.6 益生元市场发展动向3.7.6.1 全球益生元市场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中国企业是主力军3.7.6.2 益生元消费者认知程度逐步提高,肠道健康、免疫健康备受关注3.7.6.3 益生元种类众多,监管情况复杂3.7.6.4 益生元产品应用市场广泛,下游产品需求稳步增长3.7.7 后生元的研究进展及市场发展动态3.7.7.1 后生元研究起步较晚,近年快速增长3.7.7.2 后生元市场处于发展初期,众多企业入局3.7.7.3 相关标准仍有空白,应用受限3.7.8 小结3.8 生态农业3.8.1 生态农业业态的定义3.8.2 微生物肥料行业的介绍3.8.2.1 微生物肥料定义3.8.2.2 微生物肥料的特征与种类3.8.2.3 微生物肥料的功能与研究热点3.8.2.4 微生物肥料的发展历程3.8.3 微生物肥料行业发展动向3.8.3.1 国内外微生物肥料市场呈快速发展趋势,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3.8.3.2 微生物肥料登记产品数量过万,行业发展势头迅猛3.8.3.3 资本加码微生物肥料行业,市场创新热情持续攀高3.8.3.4 国家政策予以大力支持,市场逐步规范发展3.8.4 微生物肥料行业面临困境与破局对策3.8.5 替抗行业的介绍3.8.5.1 替抗的背景3.8.5.2 国外禁抗的发展历程3.8.5.3 内禁抗的发展历程3.8.6 替抗方案3.8.6.1 益生菌3.8.6.2 益生元 3.8.6.3 噬菌体3.8.6.4 饲用酶制剂3.8.6.5 酸化剂3.8.6.6 抗菌肽905885786107 3.8.6.7 中草药3.8.6.8 植物提取物3.8.7 小结3.9 宠物健康3.9.1 宠物健康业态的定义3.9.2 宠物健康行业介绍3.9.2.1 美国宠物健康行业的发展历程3.9.2.2 中国宠物健康行业的发展历程3.9.3 宠物肠道健康3.9.3.1 宠物肠道微生物组3.9.3.2 宠物的胃肠道疾病3.9.4 宠物健康市场发展动向3.9.4.1 中国宠物健康市场高速发展,宠物数量不断增长3.9.4.2 宠物食品占据半壁江山,宠物医疗行业潜力无限 3.9.4.3 多重利好因素,共促宠物肠道健康市场发展3.9.4.4 国内相关标准仍待完善,以助力行业规范发展3.9.4.5 科学养宠深入人心,低价内卷不如研发内卷3.9.4.6 消化系统疾病高发,肠道菌群问题普遍3.9.4.7 药物是重要调菌手段,饮食作用亦不可忽视3.9.4.8 宠物补充剂更受认同,微生态成分需求旺盛3.9.4.9 宠物医药原研能力处于起步阶段,创新动力亟需提升3.9.4.10 宠物药品剂型偏好明显,安全有效是首要考虑因素3.9.5 小结3.10 产业服务3.10.1 产业服务业态的定义3.10.2 肠道产业资本概况3.10.2.1 全球医疗健康领域融资事件数位居历史第二3.10.2.2 肠道产业融资数百起,多家肠企获得巨额融资3.10.3 投资机构3.10.3.1 Seventure Partners3.10.3.2 Flagship Pioneering3.10.3.3 红杉资本3.10.3.4 启明创投3.10.3.5 君联资本3.10.3.6 元生创投3.10.3.7 腾讯投资3.10.4 小结第四章 展望 24745356718919008肠中自有“黄金屋”肠道产业的兴起第一章09 人们对肠道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时期。古埃及时期的医生已经知道肠道在消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医生已开始对肠道疾病进行研究和治疗。古希腊哲学家和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更是留下了名言“万病始于肠道”。在中国古代,医学家们也早已认识到肠道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例如,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就有对胃肠道功能有详细的描述,并提出胃肠道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中也有对胃肠道疾病治疗的相关记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肠道和肠道疾病的认知与了解越来越全面与深刻。17 世纪,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领域取得了非凡的发现,Francis Glisson 清晰地描述了肝、胃和肠。19 世纪,胃肠病学开始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 20 世纪初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在这一时期,胃肠病学家们开始使用胃镜和结肠镜来诊断和治疗胃肠疾病。20世纪中期和后期,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胃肠病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如超声波、核磁共振等得到广泛应用。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胃肠道癌等疾病也成为了胃肠病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进入 21 世纪后,以测序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彻底改变了包括胃肠道在内的整个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一个新的概念“微生物组(Microbiome)”被引入肠道领域。美国人类微生物组计划(HMP)、欧盟人体肠道元基因组计划(MetaHIT)等国家级大型微生物组研究项目为绘制健康人体微生物组图谱提供了重要助力。在过去十年,微生物组研究更是呈现爆发式增长,科学家们揭开了一个又一个关于微生物组的秘密,并积累了多组学、系统生物学、人工智能等一整套系统的生物学方法。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微生物组研究的兴起为肠道领域注入了强劲的新动力,将肠道领域的边沿进一步拓宽,让“肠道”成为当前最热门的科研热点与讨论话题。如今,来自微生物、免疫、生化等基础领域,消化、内分泌、肿瘤等临床领域,药学、食品科学、动物营养等应用领域的专业人士,因肠道而汇聚;生物、医学、药学、食品、农林、畜牧、基因组、营养等学科因肠道而交叉。与此同时,大众也已深刻意识到肠道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持肠道健康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基础。根据欧睿国际发布的 2020 年健康与营养调查,全球约四分之一的消费者具有消化系统健康问题,其中一半的消费者表示,消化系统健康问题对其整体健康具有中度到重度的影响。而随着 COVID-19 的大爆发,消费者愈发关注自身的健康,希望通过改善营养等预防性措施来维持健康,并将肠道健康作为其关注的重点之一。国际食品信息委员会 2022 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四分之三的美国人将消化系统健康列为他们的健康优先事项,24%的人更是将其列为第一要务。正是在科学知识持续积累,前沿研究不断突破,健康意识日渐增强,政策环境逐步成熟的大背景下,“肠道产业”应运而生,逐渐浮现在我们的眼前。时至今日,在科研服务、检验与医疗技术、医疗器械、药物研发、中医药、临床营养、功能食品、生态农业、宠物健康、产业服务等领域,我们都能看到“肠道”的足迹与身影,更能看到一系列产业掘金新机遇等着我们去发现与把握。肠道产业因研究而兴起,事关健康与疾病,纵跨人类与动物,包容传统与创新,肠道产业已然成为了大健康和医药领域的最大蓝海。1.1 肠道产业的兴起1.2 肠道产业的定义肠道产业是指整合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等多种要素,以促进人体和动物肠道健康为目的的产业。肠道产业是一个由跨界行业融合而成的产业,其相关学科和技术包含胃肠病学、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病原生物学、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畜牧学、兽医学、食品科学等科学,涉及测序、质谱色谱、人工智能、纳米材料、动物模型、类器官、器官芯片等技术,可应用于医药、食品、农业等领域。肠道产业是一个动态不断扩展的行业,其随着基础技术的迭代,科学研究的突破,产品设计的创新和应用范畴的变化而变化。肠道0101.3 肠道产业的应用范围业态1:科研服务基于过去多年对肠道产业的观察,热心肠研究院将肠道产业归纳总结为以下 10 大业态,主要涉及科研、临床、食品农业与服务四大方向:科研服务业态是指为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各类科研支持服务的业务形态。当前,围绕“肠道”的研究已经成为了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板块之一,而针对肠道研究的科研服务也成为肠道产业的重要业态之一。当前,肠道产业下的科研服务涉及多种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仪器设备、试剂耗材、测序服务、色谱/质谱/核磁共振服务、实验动物、医药外包服务、学术出版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科研服务的广度和多样性决定了其可从多角度、多方面为肠道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持:科研服务可以为肠道产业提供研发支持,如肠道微生物分离和鉴定技术、肠道模型等,助力肠道产业品的研发;科研服务也可以为肠道产业提供临床前和临床研究的支持,如临床前动物模型研究、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设计和管理等,帮助企业和科研机构等更好地评估产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图 1-1.肠道产业的 10 大业态。来源:热心肠研究院整理制图。科研服务检验与医疗技术医疗器械药品中医药临床营养功能食品生态农业宠物健康产业服务业态2:检验与医疗技术检验与医疗技术是现代医疗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肠道产业的重要业态之一。具体包括两类技术:第一类是检验技术,主要指对样本进行检测、诊断或鉴定的技术,可用于临床诊断,如胃肠道癌、炎症性肠病、胃肠道传染病等;第二类是医疗技术,主要指为治疗、诊断和监测疾病和损伤而开发的技术,如肠菌移植(FMT)。产业的兴起与发展既基于临床医学、食品科学等传统领域打下的坚实基础,又离不开微生物组学、生物信息学等新兴领域的发展。科学研究的进步推动了肠道产业新机遇的萌生,一方面新兴产业生机勃勃,另一方面传统产业老树结出新花。这一切使肠道产业变成了一个五彩缤纷、处处皆可开花的产业。011 业态6:临床营养业态7:功能食品业态3:医疗器械业态4:药品业态5:中医药从医学角度来讲,临床营养是指为患者提供科学、安全的营养支持,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并促进其康复的过程。而从产业角度来讲,临床营养则是指以临床营养科学为核心,研发、生产、销售和提供临床营养相关产品和服务。临床营养对肠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其可通过调整饮食、给予营养补充剂等方式来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从而促进肠道健康乃至整体健康。在肠道产业中,临床营养业态涉及的产品包括特医食品、肠内营养制剂、肠外营养制剂、慢病营养干预方案等。因此,临床营养也是肠道产业的重要业态之一,对肠道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尽管我国尚未对功能食品进行专门的归类,在食品分类中没有“功能食品”这一法定名称,且在食品相关标准法规中也没有“功能食品”的相关定义,但是行业内通常认为,功能食品是指具有特定功能和健康益处的食品,而该业态则是指研发、生产和销售功能食品。医疗器械是指在医疗、诊断、治疗、康复和相关领域使用的物品,包括但不限器械、器具、材料和相关软件。医疗器械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如诊断器械、治疗器械、外科器械、康复器械等。广义上医疗器械包括了体外诊断,但考虑到体外诊断在肠道产业中重要性,我们将其与医疗技术合并列为“检验与医疗技术”一个业态。肠道产业中涉及的医疗器械主要是医用内窥镜、CT 计算机断层扫描仪、核磁共振成像、超声成像、X 射线以及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等。医疗器械为胃肠道疾病检查、诊断与治疗提供了重要工具。如,胃镜和结肠镜等内镜检查器械可以对胃肠道疾病进行详细的检查,发现病变的早期病灶并提供影像学证据,提高诊断准确率。因此,医疗器械亦是肠道产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胃肠道医疗器械的革新为肠道产业发展提供重要助力。药品是肠道产业最重要的业态之一,包括研发、生产、销售和维护药品等环节。肠道产业所涉及的药品主要包括生物制药与化学药品两大类,具体涉及抗体药物、基因疗法、细胞疗法、活体生物药、抗生素等,针对胃肠道癌症、炎症性肠病、功能性胃肠道疾病、肠道感染等疾病。药品的研发对于肠道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其能够为胃肠道疾病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方法和产品,并为行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甚至引发行业革命。如肠道微生物组研究的兴起大大促进了活菌药物(也被称为活体生物药,LBP)的发展,为肠道产业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方向。中医药业态是指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中药、针灸等中医特有的治疗方法为主要手段,研发、生产、销售和提供中医药服务,以治疗胃肠道疾病的业务形态。中医药在治疗胃肠道疾病和维持肠道健康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其可为肠道产业提供更多的治疗手段与产品类型,对于肠道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检验与医疗技术业态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医学检验、体外诊断(IVD)、FMT、健康管理等。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检验与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助力肠道疾病的治疗和管理迈向精准化。如,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病原体检测,可以精确判断患者感染的微生物;针对胃肠道癌的伴随诊断,可以帮助医生精准用药。012业态8:生态农业业态9:宠物健康肠道产业中的“生态农业”业态可分为“生态”与“农业”两部分。生态主要是指微生态,而农业则主要包括种植业和畜牧业,即种植与养殖。因此,肠道产业中的生态农业是指利用微生态科学进行种植与养殖。肥料是农业的基础,饲料是畜牧业的基础,亦是生态农业中最重要的产品形态。随着科学发展和政策变化,肥料和饲料成分不断被改良,纳入了益生菌、益生元等成分。此外,农业作为一个生产食物的产业,其本身就直接影响着人类的肠道健康。因此,生态农业的发展既是肠道产业的起点,亦是肠道产业的终点。宠物健康产业是指以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和提供宠物健康相关产品和服务为核心的产业,而肠道产业中的宠物健康则主要聚焦于宠物的肠道健康,涉及宠物食品、宠物保健品以及宠物药品等。宠物肠道健康对宠物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宠物的肠道健康直接关系到宠物的整体健康状况。而随着家庭宠物饲养率的不断升高,以及宠物主人的诉求逐渐向精细化科学养宠方向转变,宠物主人对宠物用品尤其是宠物主粮、宠物保健品的品质和健康有着越来越高的追求,宠物健康板块迅速壮大,如今已经成为了肠道产业中不可忽视的一大业态。功能食品与肠道产业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产品类型,功能食品可以分为功能性零食、功能性饮料和膳食补充剂等。根据产品所使用的原料,功能食品涉及微生态成分(如益生菌、益生元、后生元等)、维生素与矿物质、植物提取物等。功能食品是肠道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肠道产业带来新的市场机会和发展方向,同时也能引领肠道产业的发展,推动其不断创新和前行。业态10:产业服务除了科研服务以外,产业服务也是肠道产业的一大重要业态。产业服务可以帮助肠道企业提高效率和竞争力,并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其提供的服务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支持性服务和管理性服务。依据肠道产业发展的需求,肠道产业所涉及的产业服务主要包括投资基金服务、产业园区服务、咨询服务、媒体传播服务等,涉及的机构包括金融机构、咨询机构、媒体机构以及政府机构等。正如前文所述,肠道产业是一个新老并存的产业,同时也是一个基于科学研究不断前行的产业。因此,对于肠道产业整体的发展来讲,专业、科学的产业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如能为初创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为肠道企业提供战略咨询、调整公司发展方向等。在本节,我们将从经济、政策、技术、社会等方面重点介绍肠道产业整体所处的环境,在第三章我们则将一一论述 10 大业态各自所处的环境。1.4 肠道产业环境全球经济前景不确定,肠企或在短期内面临挑战。2022 年,一系列相互影响的严重冲击,包括新冠疫情、乌克兰战争及其引发的粮食和能源危机、通胀飙升、债务收紧以及气候紧急状况等,导致世界经济遭受重创。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增长势头明显减弱,全球其他经济体由此受到多重不利影响。在此背景下,联合国发布的2023 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指出,世界经济前景暗淡且存在不确定性,2023 年,全球经济增速预计为 1.9%,成为数十年来增速最低的年份之一。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复苏,有望提升地区和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因此,肠道产业尤其是初创企业或将在短期内面临挑战,而长期发展前景依然良好。人均消费支出略有下降,医疗保健支出保持稳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2 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24538 元,比上年名义增长 1.8%,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下降 0.2%。尽管人均消费支出略有下降,但是从消费结构看,2022 年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2120 元,增长 0.2%,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 8.6%,由此可见民众对健康的关注度,以及医疗保健支出的必要性。此外,考虑到我1.4.1 经济环境013 政策引领产业发展,肠道产业迎来重要发展阶段。随着“健康中国”战略全面推进,中国的大健康产业成为蕴藏着丰富能源的商业蓝海。按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2023 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 16 万亿。因此,作为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肠道产业在未来 30 年内必然是一个朝阳产业。此外,2022 年推出的多项政策文件表明,在“十四五”期间,肠道产业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2022 年 2 月,工信部、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国家药监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 年,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中高速增长,前沿领域创新成果突出,创新动力增强,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药械供应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国际化水平全面提高。到 2035 年,医药工业实力将实现整体跃升;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全面形成,产业结构升级,产品种类更多、质量更优,实现更高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全面建成健康中国提供坚实保障。2022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 “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作为我国首部“生物经济五年规划”,提出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质替代、生物安全四大重点发展领域,明确“十四五”时期生物经济总量规模迈上新台阶。由此可见,相比“十三五”,“十四五”的目标更高、更远,同时更加强调“创新”的重要性。而“创新”二字一直以来都是肠道产业的主旋律,因此肠道产业将迎来重要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2022 年国家推出的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关于加强医疗器械跨区域委托生产协同监管工作的意见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标识指南等政策,也将不断规范肠道产业相关业态,推动肠道产业整体高质量发展。中国科研经费规模突破 3 万亿,保持高速增长。肠道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研究。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科学研究相对起步较晚,积累较少,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科研支出呈现持续高速增长的发展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近年来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力度持续加大,由2017 年的 17606.1 亿元增加到 2022 年的 30870亿元,首次突破 3 万亿大关,比上年增长 10.4%,自“十三五”以来已经连续 7 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按不变价计算,R&D 经费增长 8.0%,高于“十四五”规划“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 7%以上”的目标。鉴于 R&D 经费持续高速增长,未来中国科研产出也可能会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为肠道产业创新提供源动力。科研长期投入开始开花结果,为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持。“2022 自然指数年度榜单”显示,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北京大学位居全球 10 强,中国占据前 10 强的 4 席。在国家和地区榜单中,根据自然指数的关键指标贡献份额,中国位居第二,在排名前十的国家中增幅最大。此外,2020-2021 年上升最快的 50 家机构中,前 31 家机构均来自中国。这些数据反映出我国政府在科研方面的长期投入开始开花结果,并将为包括肠道产业在内的众多行业提供有力支撑。微生物组是肠道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领域的发展与肠道产业的兴衰密切相关。根据泛研网的数据,1.4.2 政治环境1.4.3 技术人才环境 0.00%3.00%6.00%9.00.00.0000020002002020212022额(亿元)同增率图1-2.2017-2022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及增速。来源:国家统计局,热心肠研究院整理制图。图 1-3.2010-2022 年全球微生物组科研项目。检索方式:PS=微生物组;语言选择中文和英文。来源:泛研网,热心肠研究院整理制图。平均资助额(万元)0.0200.0400.0600.0800.0全球微物组科研项数量00600020000022全球微物组科研项数量平均资助额(万元)国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居民消费需求逐步回升,中国肠道产业在全球经济寒冬时依然具有发展契机。014肠道研究蓬勃开展,多点开花。2022 年,全球肠道科学领域继续大步前进,相关研究频频登上顶刊封面。生命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多组学分析成为基础研究新的范式;细胞图谱的不断细化助力解开胃肠道疾病发生的机制与奥秘;微生物组学与其他学科交叉汇聚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展;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促进机制机理理解的日益深刻并快速推进临床应用;合成生物学为肠道疾病提供更多解决方法和新型技术;干细胞和类器官研究的持续深入为胃肠道疾病治疗和药物研发带来新的可行性。多方向、多维度的科学突破,将为肠道产业发展带来更多新契机。美国卫和类服务部基(HHS)中国台湾省政府科研基(GRB)中国国家然科学基(NSFC)俄罗斯科学基(RSF)美国国家科学基(NSF)韩国国家研究基(NRF)韩国国家科技基巴圣保罗研究基(FAPESP)欧洲研究理事会基(ERC)本学术振兴会基(JSPS)美国国家能源科学基(DOE)利时弗兰德研究基(FWO)中国国家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瑞国家科学基(SNSF)项数量004000941433,019图 1-4.2022 年全球微生物组科研项目基金支持情况。来源:泛研网,热心肠研究院整理制图。图 1-5.肠道相关研究成为 2022 年高影响力期刊常客。来源:热心肠研究院整理制图。2010-2017 年全球微生物组科研项目持续增长,自 2018 年开始,科研项目数量趋于稳定并保持高位每年近 6000 个项目。2022年或受全球疫情影响,微生物组科研数量有所下降,但相信随着疫情逐步褪去经济复苏,这一局面有望转变。2022 年微生物组项目的基金来源数据显示,尽管美国卫生和人类服务部基金(HHS)资助的微生物组相关项目数量遥遥领先,超过 3000 项,但中国台湾省政府科研基金(GRB)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位居第二、第三,充分反映出我国对微生物组研究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015 中国高被引学者数量不断增加,研究力量不断壮大。随着我国对科研支持力度的不断增加,科研成果持续产出,并越来越受到关注。根据爱思唯尔发布的数据,近年来,我国高被引学者数量持续增加,2022年共有来自504所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的5216人上榜。其中,与肠道科学相关的生物学、临床医学领域上榜专家分别达到了 355、268 人。值得一提的是,热心肠智库专家中有 33 位学者入选 2022年高被引学者榜单,彰显出肠道研究力量不断壮大。技术创新层出不穷,发明专利产业化率创五年新高。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截至 2022 年底,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为 421.2 万件,位居世界第一,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 9.4 件。在知识产权助力企业创新方面,截至 2022 年底,我国国内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达 35.5 万家,较上年增长 5.7 万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 232.4 万件,同比增长 21.8%。此外,数据还显示 2022 年我国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 36.7%,创近五年新高。上述数据反映出我国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态势显著,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支撑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能力持续增强。数量0060002002020212022图 1-6.2017-2022 年中国高被引学者的数量。来源:爱思唯尔(Elsevier)。61 年来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老龄化问题既是压力也成动力。据公开资料显示,2019 年,我国 65 岁人口达到 12.6%,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而 2022 年 65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已达到 14.9%。此外,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 年年末全国人口(包括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175 万人,比上年末减少 85 万人。全年出生人口 956 万人,人口出生率为 6.77;死亡人口 1041 万人,人口死亡率为 7.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这是中国 61 年来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侧面反映出中国老龄化的程度之重和速度之快。虽然人口老龄化会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但是压力和市场深化是同时发展、互相促进的,这也就意味着人口老龄化将刺激医疗和健康需求,并推动肠道产业相关市场的发展。此外,总人口的下降还伴随着中国家庭平均人口规模缩减,一人户家庭、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加,人口结构变化或将带动肠道产业中的宠物健康等业态的发展,刺激相关消费。肠道问题愈发普遍,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死于肠胃疾病的人数在 1000 万以上,中国有五分之一的人口患有肠胃病,居世界首位。另外,我国儿童肠道健康问题也不容小觑,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目前儿童 2 周腹泻发病率为 7%、便秘总体患病率为 4.73%。中国营养学会益生菌益生元与健康分会、中国营养学会营养健康研究院发布国人肠道健康 2020 年报告显示,有 87.6%的国人在过去一年(2019 年)遇到过肠道健康问题,前五大肠道问题分别是排便不规律、便秘、腹泻、腹胀和消化不良,对肠道健康满意者不到三分之一。一系列的数据充分反映出国人肠道问题普遍,守护肠道健康任重道远。而历时 3 年的新冠疫情让人们的健康观念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人更加重视健康。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于 2023 年 2 月公布的一项纳入 2008 名受访者的调查显示,86.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健康意识有所增强,最明显的改变是开始注重饮食健康、营养均衡。这一趋势将推动肠道产业创新发展、加速领跑。1.4.4 社会环境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增长趋势放缓,经济发展面临较大不确定性,短期内肠企或将因此面临巨大挑战,尤其是仍处于发展初期的初创企业。然而,结合政策、技术、人才以及社会等因素,考虑到中国经济复苏的稳定预期、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持续增长的科研成果、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从长期看,中国肠道产业将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当前,许多外资企业正在纷纷加快在华布局,积极拓展中国市场,侧面证明中国肠道产业的光明前景。相信未来中国肠道产业必将迸发出新的发展机遇、商业模式、产业生态和经济增长点,成为投资热点和爆点。同时,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肠道产业或将迎接新一轮技术革命,加快产业结构优化速度,实现质变飞跃。1.5 小结016肠道产业图谱与重要进展第二章017 肠道产业以“肠道健康”为核心,分为四大方向:科研、临床、食品/农业和服务。科研方向主要涉及科研服务业态,并与高校、科研机构等紧密相关;临床方向主要包括检验与医疗技术、医疗器械、药品、中医药、临床营养 5 大业态,并与医药企业、医院等紧密相关,主要涉及将肠道科学知识和技术创新转化为药物、医药器械等疗法,用以治疗胃肠道疾病或与胃肠道健康(如肠道微生物组健康)相关的疾病;食品/农业方向主要包括功能食品、生态农业、宠物健康 3 大业态,主要与食品企业、养殖企业以及种植企业相关,不仅关注人体肠道健康,并且关注动物肠道健康;服务方向主要涉及产业服2.1 肠道产业图谱1243科研临床食品/农业服务科研服务产业服务检验与医疗技术医疗器械药品中医药临床营养功能食品态农业宠物健康务,为整个肠道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助力,包括资金、营销、推广等方面。四大方向所涉及的业态互有关系,相互支持,如科研服务业态中的医疗服务商为医药研发提供了重要助力,又如随着食品的功能属性不断凸显,其与临床营养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联系。图 2-1.肠道产业图谱。来源:热心肠研究院整理制图。上游中游下游科研服务检验与医疗技术医疗器械药品中医药临床营养功能食品态农业宠物健康产业服务配原料产企业奶养殖企业配产品产企业流通销售渠道乳制品加企业配原料产企业临床营养产品产企业流通销售渠道中药材供应商中药制造企业流通销售渠道原材料产与加物医药研发产企业流通销售渠道原料药/药辅料/医包材等医疗器械研发产企业(内窥镜/CT/核磁共振/X光机/超声等)医院/体检中等物制品原料/精细化学原料/电元器件体外诊断试剂研发企业流通销售渠道基因测序仪以及配套试剂产制造商基因测序服务商基因测序应商质谱仪器以及配套试剂产制造商质谱服务商质谱应商医药研发服务(CRO)医药产服务(CMO/CDMO)医药销售服务(CSO)实验试剂/仪器设备实验动物企业科研机构/医院/医药企业等体外诊断仪器研发企业原材料及零部件产商018图 2-2.肠道产业十大业态产业链。来源:热心肠研究院整理制图。热心肠研究院旗下肠道产业公众号长期密切关注肠道产业的发展动态,自 2022 年 1 月起,特别设立“产业要闻”栏目,每周一、三、五、日发布。“产业要闻”围绕肠道产业 10 大业态,跟踪报道肠企融资上市、合作收购、临床进展、专利授权等,重点关注与肠道产业相关的政策法规、趋势热点、共识声明等。2022 年 1-12 月累计发布肠道产业要闻超过 1100 条,重点报道企业超过 800 家。2022 年,对于肠道产业而言是跌宕起伏的一年,亦是勇立潮头的一年。在本节,我们将基于肠道产业收录的数据资料,回顾2022 年肠道产业的进展。2.2 肠道产业的重要进展关注1:从活菌药物到粪菌移植2022 年新年伊始,国内活菌药物领域迎来好消息,慕恩生物获得 2 亿元 C 轮融资。随后在这一年里,活菌药物领域可谓几家欢喜几家忧。在 Ferring Pharmaceuticals 和 Seres Therapeutics 激烈角逐首个获得 FDA 批准的活菌药物企业时,半路杀出澳洲企业BiomeBank。2022 年 11 月,BiomeBank 旗下 BIOMICTRA 获得澳大利亚医疗用品管理局的正式批准,成为全球首个经供体筛选获得的活菌药物。随后,Ferring Pharmaceuticals 基于粪菌的 REBYOTA(RBX2660)也获得了 FDA 的批准。2023 年 4 月 Seres Therapeutics 的口服活菌药物 Vowst(SER-109)获批,成为首款获得 FDA 批准的口服活体生物药。此外,Vedanta Biosciences 公司由 8 株菌株组成的 VE303 在预防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的 2 期临床试验中取得阳性结果,预计 2023 年开展 3 期临床试验。同样在 2022 年,Finch Therapeutics 公司大幅裁员降低成本,4D Pharma 从纳斯达克退市,明星公司 Kaleido Biosciences 更是黯然关门,十几亿投资灰飞烟灭。然而,在这一年,中国企业却似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除了慕恩生物,知易生物、厌氧生物、优信合生、善泰健康等公司也获得巨额融资,未知君则收购了 Assembly 公司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候选药物 M201。与此同时,国内企业自研管线 MNC-168(慕恩生物)、SK08(知易生物)、KEX02(君拓生物)等均有进展。靠“菌”治病的另一个方向肠菌移植(FMT),也迎来不少好消息。耗时 10 年,我国终于在 2022 年 10 月发布了 FMT 领域的第一项国家技术标准洗涤粪菌质量控制和粪菌样本分级。时隔 1 个月,FMT 正式获得上海市物价标准。两则重磅消息标志着我国FMT 临床应用的巨大进步。功能食品态农业宠物健康产业服务配原料产企业奶养殖企业配产品产企业流通销售渠道乳制品加企业原材料供应商宠物医药研发宠物食品产商诊疗及检测原料产商微物肥料产商种植饲料原料/添加剂产商饲料产加商养殖流通销售渠道基/投资机构产业园孵化器战略咨询营销咨询上游中游下游019 关注2:从癌症筛查到癌症治疗表2-1.2022 年胃肠道癌和炎症性肠病药物的重大研发进展癌症是当今生命科学领域最关注的疾病,2022 年一系列的药物和技术研发进展都与胃肠道癌紧密相关,从癌症早筛到癌症治疗。当前,体外诊断(IVD)已经成为癌症筛查的重要手段。从血液到粪便,从单癌种到多癌种,从循环肿瘤 DNA 到微生物 DNA,回顾 2022 年,我们可以发现近年来胃肠道癌症筛查靶标更加多元化,筛查方式更加多样化。这一领域不断进步的背后是许多中国企业的助力:和瑞基因推出多癌种癌症早筛产品全思宁;由华西医院联合燃石医学和多个分中心单位共同发起的中国首个前瞻性、干预性多癌种早检万人研究“PREVENT”正式启动;晋百慧生物使用睿长太miR-92a检测试剂盒(荧光 RT-PCR 法)完成全国首个结直肠癌筛查万人前瞻性临床试验。此外,随着多款药物在 2022 年获批,中国胃肠道癌患者拥有了更多的选择,包括礼来的雷莫西尤单抗、复宏汉霖的斯鲁利单抗(Serplulimab)、信达生物联合礼来研发的信迪利单抗、基石药物的阿法替尼片(在中国香港获批)、罗氏的恩曲替尼、拜耳公司的拉罗替尼等。除了上述获批药物,望眼全球,胃肠道癌药物研发也是突破连连。2022 年 1 月 3 日,幽门螺杆菌正式被美国列入致癌名单。4 个月后,2022 年 5 月 3 日,FDA 批准 Phathom Pharmaceuticals旗下创新药 Voquezna 用于治疗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而 2022 年年末,胃癌药物研发更是迎来一波小高潮。安斯泰来 Zolbetuximab 2 项 3 期临床试验(GLOW 和 SPOTLIGHT)达主要终点;默沙东(MSD)的免疫疗法 Keytruda(pembrolizumab)与化疗组合疗法的 3 期试验 KEYNOTE-859 达到主要终点;基石药业择捷美(舒格利单抗注射液)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无法手术切除且 PD-L1 表达 5%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 3期试验 GEMSTONE-303 研究无进展生存期(PFS)达到评价终点。在肠癌方面,也有诸多进展。2022年6月,Exelixis公司开启针对结直肠癌的3期试验;9月,曲氟尿苷复方片Lonsurf(Trifluridine/tipiracil)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关键 3 期临床试验 SUNLIGHT 达到主要终点;12 月,和黄医药用于治疗难治性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候选药物呋喹替尼的新药上市申请向 FDA 滚动提交,上市可期。公司药物适应证进展安斯泰来Zolbetuximab局部晚期无法切除、转移性胃癌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3 期试验SPOTLIGHT 和GLOW均达到主要终点默沙东Keytruda(联合化疗)局部晚期无法切除、转移性胃癌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3 期试验KEYNOTE-859 达到主要终点基石药业择捷美(联合化疗)局部晚期、复发或转移性食管鳞癌3 期 试 验GEMSTONE-304 达到主要终点ExelixisXL092(联合阿特珠单抗或瑞戈非尼)转移性结直肠癌启动3 期试验STELLAR-303施维雅/Taiho OncologyLonsurf联合贝伐珠单抗难治性转移性结直肠癌3 期试验SUNLIGHT 达到主要终点和黄医药呋喹替尼Fruquintinib难治性转移性结直肠癌3 期试验FRESCO-2 达到主要终点艾伯维乌帕替尼Upadacitinib中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FDA 和EMA 先后批准020公司药物适应证进展吉利德科学非戈替尼 Filgotinib中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英国和日本先后批准艾伯维瑞莎珠单抗Risankizumab中重度活动性克罗恩病FDA 和EMA 先后批准礼来米吉珠单抗Mirikizumab中重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3 期试验LUCENT-2 达到主要终点已向 FDA 和 EMA 递交新药上市申请辉瑞Etrasimod中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3 期试验 ELEVATE UC 达到主要终点已向 FDA 和 EMA 递交新药上市申请来源:热心肠研究院整理。关注3:从溃疡性结肠炎到克罗恩病胃肠道癌之外,炎症性肠病(IBD)是另一个胃肠道疾病热点。IBD 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当前,全球约有 600 800 万 IBD 患者。近年来,中国 IBD 患者人数呈现上升趋势。Janus 激酶(JAK)是 IBD 药物研发的重要靶点之一。在众多 JAK 抑制剂之中,艾伯维开发的 Upadacitinib(乌帕替尼)毫无疑问是最为抢眼的一款药物。2022 年 3 月,FDA 批准 Upadacitinib 用于治疗中重度活动性 UC。同年 7 月,欧盟委员会批准该药物用于治疗中重度活动性 UC。近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也批准该药用于治疗中重度活动性 UC。另一款 JAK 抑制剂来自于吉利德科学旗下的 filgotinib(非戈替尼),其在 2021 年年底被欧盟获批用于治疗 UC 后,于 2022 年先后被英国和日本批准用于治疗 UC。在 JAK 抑制剂不断涌现出新选择的同时,其安全性问题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2022 年 10 月,EMA 安全委员会(PRAC)宣布启动针对JAK抑制剂的安全性审查,而在这之前,FDA基于对tofacitinib(托法替布)的安全性隐忧,对大部分JAK抑制剂的使用进行了限制。FDA 要求对 tofacitinib、Upadacitinib、巴瑞替尼(baricitinib)的黑框警告进行修订,标识严重心脏相关事件、癌症、血栓和死亡风险的相关信息。除了JAK抑制剂,IBD患者在2022年还迎来了新选择。2022年6月,艾伯维研发的Risankizumab(瑞莎珠单抗)获FDA批准上市,成为全球首个用于 CD 的白细胞介素-23(IL-23)抑制剂。同年 11 月,Risankizumab 获 EMA 批准上市,用于治疗中至重度活动性CD。此外,2022 年,礼来与辉瑞公司在 IBD 领域也都表现不俗。2022 年 5 月,礼来公布了新型抗炎药 mirikizumab(米吉珠单抗)治疗中重度活动期 UC 的关键 3 期 LUCENT-2 研究的良好结果。目前,礼来已经向 FDA 和 EMA 递交了 mirikizumab 治疗 UC 的申请,有望在 2023 年获批成为治疗 UC 的首个抗 IL-23p19 生物制剂。2022 年 3 月,辉瑞斥资约 67 亿美元收购 Arena Pharmaceuticals 公司,将 Arean 旗下 etrasimod 药物收入麾下。同年 5 月,辉瑞公布了 etrasimod 3 期试验 ELEVATE UC 中的 2 项关键临床试验 ELEVATE UC 52 和 ELEVATE UC 12 的详细结果,2 项研究达到了全部主要终点和关键次要终点。基于此,辉瑞在 2022 年年末向 FDA 和 EMA 提交了新药上市申请,有望在 2023 年获批。021 关注4:从特医食品到功能性食品随着“以食为药”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具有健康功效的食品越发受到人们的关注。到 2023 年 1 月,我国累计批准了 94 款特医食品。2022 年,特医食品终于拥有了自己的特殊标志小蓝花。2022 年 12 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标识指南公告。也是在去年,我国迎来首款特定疾病全营养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这亦是我国首个获批的肿瘤全营养产品。2022 年 7 月,雀巢健康科学宣布速熠素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上市。而在速熠素获批几个月之前,蓝果集团的蓝沛特殊医学用途脂肪组件配方食品获批,成为国内首款通过注册的特殊医学用途脂肪组件配方食品。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 2022 年年初,赵立平团队与罗格斯新泽西医学院 Weizheng Wang 的合作研究发现,通过对肠道菌群进行营养干预来改善新冠后遗症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具有可行性。对于特医食品之外的普通食品而言,功能化也变成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属性。据公开数据显示,约 90%的中国人具有肠道问题,并且消费者越来越意识到肠道健康与整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因此肠道健康已经成为中国消费者最关注的健康问题之一。在这一趋势的推动下,以益生菌为代表的微生态成分成为食品的良好“伴侣”,并有越来越多的种类可供选择。2022 年,长双歧杆菌长亚种 BB536 获批新食品原料,再添新选。与此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玩家布局微生态,市场日渐拥挤,竞争越发激烈。2022年,企业强强联手已成常事,更有巨头合并重磅收购。2022 年 5 月,帝斯曼和芬美意宣布达成业务合并协议。同年,12 月,科汉森与诺维信宣布合并,促成丹麦史上最大交易案。而 IFF 在完成对杜邦营养与生物科学业务的并购后,似乎决心要继续深耕益生菌,于 2022 年收购膳食补充剂制造商 Health Wright Products。在益生元方面,2022 年 6 月,泰莱集团完成对量子高科的收购。回顾 2022 年,益生菌可谓几度成为热点,凸显出其备受关注的同时亦反映出国内市场存在不少乱象。不过,2022 年发布的一系列政策标准意味着益生菌市场未来必然将逐步走向规范化。2022 年 1 月,国家市场监督总局发布关于加强固体饮料质量安全监管的公告,对益生菌固体饮料的标签提出了更严格的规范与要求。随后,益生菌食品活菌率分级规范食品用益生菌通则等团体标准先后发布。在益生菌之外,首个后生元标准益生菌制品 乳酸菌类 后生元团体标准也在 2022 年浮出水面,并于今年 1 月获得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批准。在政策法规不断规范化的同时,科学循证的重要性也更加凸显。而喜人的是,2022 年我们看到企业在微生态成分的研究上投入了更多力量,并收获了更多成果。比如,科拓生物围绕其明星菌株乳双歧杆菌 Probio-M8 发表了多篇文章,包括辅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试验结果等;健合集团发表多项关于母乳低聚糖(HMO)的基础研究;上药信谊微生态联手 301 医院发起 H5 益生菌干预儿童抽动障碍研究。此外,为进一步挖掘新型微生态成分,并做好科技支撑,国内外企业开始频频联手科研机构。其中,江南大学成为 2022 年最热门的合作对象,与均瑶健康、诺维信、一然生物等企业纷纷展开合作。尽管过去一年,肠道产业面临了很多困难与挑战,但是回顾 2022 年,我们依然发现肠道产业喜事不断,多点开花。相信在产业人持续努力下,肠道产业未来必将能够收获更大、更甜的果实。022肠道产业发展动向第三章023 3.1 科研服务科研服务业态通过提供高品质的技术、服务和支持,为包括肠道免疫学、肠道微生物组、营养学等在内的各类肠道科学研究提供助力。近年来,随着肠道科学研究和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科研服务业态的规模不断扩大,服务更加多元。微生物组研究是肠道科学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近年来,科学家们已经认识到微生物组在人类健康和疾病中的重要作用。科研服务业态为肠道微生物组研究提供了全面的支持,包括样品处理、基因组测序、宏基因组分析、微生物代谢组检测等。通过这些服务,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肠道微生物组的多样性、功能及其在健康与疾病中的作用。这些研究有助于为肠道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肠道免疫研究是肠道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随着肠道免疫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肠道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科研服务公司为这一领域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如单细胞测序技术和免疫组学分析等。这些技术手段不仅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深入地了解肠道免疫机制,还有助于开发出针对肠道相关疾病的新型治疗方法。在胃肠道疾病研究方面,科研服务业态同样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胃肠道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包括胃溃疡、肠道炎症性疾病和结肠直肠癌等。科研服务公司提供了一系列服务,如药物筛选、基因编辑技术、动物模型开发等,为胃肠道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这些服务有助于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疾病发生的机制,从而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肠道产业所定义的科研服务业态是指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部门等单位提供科研相关产品以及配套方案,以推动肠道科学研究和转化的业务形态。由于篇幅有限,本节将重点介绍与微生物组研究密切相关的测序技术,并分析相关市场的发展趋势。从产品和服务内容来看,科研服务包含科研试剂、实验耗材、仪器设备以及综合服务等,内涵丰富。从下游客户来看,科研服务覆盖生物医药、食品日化、分析检测等众多领域,应用范围广泛。试剂耗材:是指在实验室科学研究和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化学试剂、生物试剂、分子试剂、材料试剂以及一次性或可重复使用的材料和工具。试剂耗材细分领域众多,品种繁杂,常备品种超过 30 万种。仪器设备:指用于科学研究、实验和分析的各种设备和工具。其价值范围广泛,种类多样,既包含纯水机、水浴锅、恒温箱等中低端仪器设备,同时也包含 PCR 仪、测序仪、质谱仪等高端仪器设备。测序服务:指向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医药企业等机构提供样本处理、建库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相关技术服务的企业,以满足客户在微生物组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表观遗传学和其他生物学领域的研究需求。3.1.1 科研服务业态的定义3.1.2 科研服务行业的介绍图 3-1-1.科研服务业态的业务分类。来源:热心肠研究院整理制图。024色谱/质谱/核磁共振服务:指向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医药企业等机构提供利用色谱/质谱/核磁共振等仪器进行样品分析与鉴定的服务,以满足客户在蛋白质组、代谢组、脂质组和其他生物学领域的研究需求。医药外包服务:指为医药研发企业提供服务,涵盖了从疾病目标研究、药物化合物筛选、临床试验服务、工艺研发、规模化生产直至市场销售的各环节。按产业链环节分为 CRO(合同定制研发机构)、CMO(合同定制生产机构)/CDMO(合同定制研发生产机构)和 CSO(合同销售组织),覆盖医药产品从前期研究到流通销售的全生命周期。实验动物服务:指提供实验动物驯化、人工培育与繁殖、疾病动物模型研发、无菌动物养殖等产品及服务的企业。实验动物类产品及服务主要服务于下游医药科研及制药机构,用于开展基于实验动物的医学研究、药品质量检定、生物制品制造、药理及毒理试验等工作。学术出版服务:指为学术界提供的出版和传播服务,服务内容主要涵盖了编辑、审稿、出版和发行等方面。学术出版服务对于促进学术交流、传播知识、推动研究进展具有重要意义。知识产权服务:指围绕知识产权“形成、确权、运用、维权”的价值链提供必要的智力、技术支持,包括提供提供确权、调查、诉讼、非诉服务、数据、检索、分析、咨询、交易、培训、研发专利线、品牌商标线、风险管控、资产管理的传统知识产权服务,也包括提供数据、检索、分析、智库咨询的新型数据服务机构等。自 20 世纪 70 年代 DNA 序列测序技术发明以来,人类对基因与基因组的研究不断深化丰富。测序技术作为基因组学的核心技术,也是基因组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数据,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其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愈渐发挥出关键的基础支撑作用。图 3-1-2 描述了是自 Watson 和 Crick 在 1953 年提出 DNA 双螺旋结构以来测序技术的发展历程。测序技术的每一次变革,都对生命科学领域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测序技术的突破,是肠道微生物组研究诞生的重要前提,也是肠道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基础。3.1.3 测序技术的介绍3.1.3.1 测序技术的发展历程图 3-1-2.测序技术的发展历程。来源:热心肠研究院整理。025 成熟的 DNA 测序技术真正开始于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1975 年,桑格(Sanger)发明了双脱氧链终止测序法,并在 1977 年完成了全长 5375 个碱基的噬菌体 X174 基因组序列的测定,这也是人类第一个测序的基因组。Sanger 测序法的原理是利用一种 DNA 聚合酶来延伸结合在待定序列模板上的引物,直到掺入一种链终止核苷酸为止。每一次序列测定由一套四个单独的反应构成,每个反应含有所有四种脱氧核苷酸三磷酸(dNTPs),并混入限量单一的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s)。由因为第一代测序技术存在操作繁琐、通量低的缺点,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所以以高速测序为特点的二代测序技术应运而生,二代测序技术又称高通量测序技术,是基于 PCR 和基因芯片发展而来的 DNA 测序技术,主要包括两大类技术:边连接边测序(sequencing by ligation,SBL)和边合成边测序(sequencing by synthesis,SBS)。SBL 测序法包括 Roche 公司的 454 测序技术、ABI 公司的 SOLID 测序技术、Complete Genomics 公司的测序技术等。SBS 测序技术的代表则是 illumina 测序技术。当前,illumina 公司占据着二代测序市场的最大份额,全球 90%以上的测序数据都来自于该技术。Illumina 测序技术主要包括 4步:文库制备、簇生成、测序和数据分析。该测序技术的过程实际上是进行桥式 PCR 的过程。具体地,在 SBS 测序过程中,化学修饰的核苷酸会通过天然的互补性与 DNA 模板链结合。每个核苷酸都有一个荧光标记和一个可逆终止子,后者可以阻止下一个碱基的掺入。荧光信号可以指示加入的核苷酸种类,终止子被切割后,下一个碱基才可以继续结合。测序结束后,仪器软件会识别核苷酸(该过程称为碱基检出)并预测碱基检出的准确性。尽管illumina是二代测序市场毫无疑问的巨头,但是近年来中国华大智造推陈出新,成为国产测序仪的优秀代表。2013年3月18日,华大智造全额收购 Complete Genomics 公司,从此开启了华大测序之路。历经两年的研发和改进,华大智造推出了 BGISEQ-500 桌面化测序系统。之后又推出的BGISEQ-50、MGISEQ-200和MGISEQ-2000均取得了CFDA认证。此后推出的MGISEQ-T7,通量大幅提高,应用领域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华大所采用的核心测序技术主要是 DNA 纳米球测序技术(DNBSEQ)。DNA 纳米球以原始模版为基础,进行滚环的扩增和复制,避免扩增错误的积累,具有高准确性、低重复序列率、低标签跳跃的重要特性。二代测序技术的诞生为生命科学开启了全新的大门,在基因组之外,转录组、表观遗传组、微生物组等各种组学数据应运而生。在肠道研究中,二代测序也已成为最常用的研究技术。(1)一代测序技术(2)二代测序技术于双脱氧核苷三磷酸缺乏延伸所需要的 3-OH 基团,使延长的寡聚核苷酸选择性地在 G、A、T 或 C 处终止。终止点由反应中相应的双脱氧而定。每一种 dNTPs 和 ddNTPs 的相对浓度可以调整,使反应得到一组长几百至几千碱基的链终止产物。它们具有共同的起始点,但终止在不同的核苷酸上,可通过高分辨率变性凝胶电泳分离大小不同的片段,凝胶处理后可用 X-光胶片放射自显影或非同位素标记进行检测。同一时期,Maxam 和Gilbert报道了另一种通过化学链降解测定DNA序列的方法。在该方法中,DNA链的5 端被放射性元素标记,然后利用特殊化学试剂针对某种碱基进行化学反应,使 DNA 链发生断裂。随后,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片段进行分离,再通过放射自显影来检测末端标记的碱基种类,读取序列。随后,研究人员不断在实践中对这些测序方法行改进和完善。20 世纪 90 年代初,基于 Sanger 原理的荧光自动测序技术的出现,标志着 DNA 测序正式进入自动化测序时代。一代测序的诞生让人类获得了深入窥探生命的能力,并以此为开端正式步入基因组学时代。图 3-1-3.Sanger 测序法。来源:Apollo Institute。026图 3-1-4.DNBSEQ 技术。来源:华大。虽然二代测序技术的通量速度大幅提升、成本显著降低,但是其测序读长却只有几百 bp,这为后续组装等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三代测序的发展思路就是在保持二代测序的速度和通量优势同时,弥补其读长较短的劣势。三代测序技术主要包括牛津纳米孔公司(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ONT)的纳米孔测序技术和太平洋生物科学公司(Pacific Bioscience,PacBio)的单分子实时荧光测序(SMRT)。纳米孔测序技术通过采用电泳技术,驱动单个 DNA 分子逐一通过纳米孔实现测序。当 DNA 分子通过纳米孔时,由于纳米孔直径仅允许单个核酸分子通过,而 ATCG 单个碱基的带电性质不一样,所以可以通过检测电信号差异分辨碱基类别,再利用高灵敏度的电子设备实现测序。单分子实时荧光测序的基本原理是用 4 色荧光标记 A、C、G、T 碱基(即 dNTP)。当带有荧光标记的 dNTP 被掺入 DNA 链的时候,经过碱基的配对阶段,不同的荧光就同时能在 DNA 链上被探测到,而根据检测到的光的波长与峰值数据就可以判断进入的碱基类型。同时这种荧光标记的碱基不会影响 DNA 聚合酶的活性,并且在与 DNA 链形成化学键后这种荧光就会被 DNA 聚合酶切除,荧光消失的DNA 链和天然的 DNA 链完全一样。在三代测序刚刚诞生的初期,其测序的准确率远不如二代测序,但是近年来随着技术和算法的不断优化改进,三代测序的准确性大幅提升。由于读长长的优势,三代测序可以检测到一些二代测序技术难以发现的结构变异,如基因重排和长序列重复等,有助于解决复杂基因组和长 RNA 转录本测序等问题。同时,三代测序技术可以在更少的 DNA 样品下进行测序,这有助于处理低量或罕见样品。不过,目前三代测序的成本仍较高,对于大部分科研机构、企业而言难以承受,因此未来三代测序需要克服的主要问题来自于成本。(3)三代测序技术在肠道研究中,测序技术应用于各个方面。除了传统的用于检测哺乳动物肠道细胞的基因组、转录组,测序技术在肠道研究中最重要的应用是微生物组。同时,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通过将测序技术与其他技术相结合,诞生了许多新组学,包括单细胞基因组、单细胞转录组、空间转录组等。本节我们将重点介绍测序在单细胞转录组、空间转录组测序和微生物组上的应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ingle cell RNA sequencing,scRNA-seq)是指在单细胞水平上对转录组进行测序的技术,可以通过研究单个细胞内的基因表达情况,解决用传统组织样本测序无法解决的细胞异质性难题。肠道作为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及“细菌库”,多种细胞和细胞产物参与肠道免疫应答,避免致病菌入侵。近年来,利用单细胞转录组技术,研究人员在肠道细胞图谱构建、肠道疾病耐药机制研究、发育、肠道肿瘤微环境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3.1.3.2 测序技术在肠道领域的应用027 尽管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已经在人和小鼠细胞中广泛应用并取得重大进展,然而微生物学的绝大多数研究仍然依赖于平均数千个甚至数万个细菌的批量测序。这主要是由于:(1)获取微生物 RNA 难度高:不同微生物的细胞壁不同,难以使用“一刀切”的破壁解决方案,缺乏可以以快速和高通量方式简化微生物裂解的方法;(2)细菌的 mRNA 是非多聚腺苷酸化,难以从核糖体 RNA 中分离出来。虽然存在上述限制,但是研究人员还是通过多种策略开发出了多种针对微生物的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发表在Nature Microbiology杂志的一篇文章,该研究由 IFF 公司联手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合作发表。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 10X genomics 测序平台的单细菌 RNA 测序新技术 ProBac-Seq,利用该技术研究人员发现细菌群落中基因相同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不过整体来说,目前针对微生物的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尚不成熟,仍有诸多需要改进之处,且更适合用于单一微生物而非含有多种不同微生物的微生物组。空间转录组技术(spatial transcriptomic technology)被认为是第三代转录组分析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它打破了到目前为止单细胞测序技术需要于从组织中提取细胞进行研究从而失去空间信息的限制。该技术通过结合成像和测序技术绘制组织上特定转录物存在的位置,指示特定基因的特定位点表达,为基因表达提供了丰富的空间背景。空间组学主要建立在两种早期基因表达技术的基础上,批量 RNA 测序技术和单细胞 RNA 测序技术。在肠道领域,空间转录组技术主要被用于研究肠粘膜细胞。目前,两种最常见的空间转录组研究方法是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CM)或基于玻片的原位捕获技术,它们在肠道研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方向:1)利用空间测序技术沿隐窝绒毛轴对肠道上皮细胞进行空间测序,使用 LCM 鉴定出肠上皮细胞标志基因;2)结合单细胞测序技术对以前未知的非上皮粘膜细胞功能进行进一步揭示;3)通过Slide-based 转录组学分析绘制发育中和再生的肠道的新细节。空间信息对于研究组织、器官中不同细胞间的差异、联系等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空间转录组帮助人们进一步揭示了不同空间肠道细胞的转录组差异,为我们理解肠道科学增加了一个新的维度,但是肠道空间转录组学仍然处于起步研究阶段,尚未广泛应用于肠道研究。随着新技术的发展,空间转录组学技术将结合基因组、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分析,逐渐被开发为多组学空间技术,并在未来回答肠道科学领域以前无法回答的问题。(1)单细胞转录组(2)空间转录组表3-1-1.针对微生物的单细胞转录组技术技术标题发表期刊发表年份BacDropBacterial droplet-based single-cell RNA-seq reveals antibiotic-associated heterogeneous cellular statesCell2023ProBac-seqProbe-based bacterial 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predicts toxin regulationNature Microbiology2023SPLiTMicrobial 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by split-pool barcodingScience2021基于MATQ-seq 技术Single-cell RNA-sequencing reports growth-condition-specific global transcriptomes of individual bacteriaNature Microbiology2020PETRI-seqProkaryotic 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by in situ combinatorial indexingNature Microbiology2020来源:热心肠研究院整理。028图 3-1-5.空间转录组技术在肠道科学中的应用。来源:Spatial transcriptomics add a new dimension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gut。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肠道微生物组相关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系列大型计划项目先后开展,包括美国人类微生物组计划(HMP)、欧洲人体肠道元基因组计划(MetaHIT)、美国人肠道微生物组研究计划(American Gut)等。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肠道微生物组与人体健康和疾病紧密相关。传统微生物培养组学方法是用各种培养基培养分离微生物。随着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二代、三代测序技术的扩增子测序技术和宏基因组测序为观察复杂的共生群落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手段。扩增子测序技术:16S 和 ITS rRNA 测序(内部转录间隔区核糖体 RNA 测序)是常用的扩增子测序方法,可用于鉴定和比较给定样本中的细菌或真菌。基于 NGS 的 ITS 和 16S rRNA 基因测序可比较来自复合微生物组或环境中难以研究甚至不可能研究的样本的系统发育和分类。该方法的优势包括成本低、对样本 DNA 量的要求低等,劣势是无法同时获取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序列,同时由于仅检测部分基因序列,所以物种分辨率有限且无法获取功能信息。宏基因组测序技术:该技术是以目标环境中所有微生物基因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样品中的全基因组 DNA 进行高通量测序,获得单个样品的微生物组信息。该方法的优势包括可以同时检测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物种信息和全面的功能信息,劣势是对样本 DNA 量的要求较高、数据分析难度更大。(3)微生物组基因测序全产业链被划分为上、中、下三游,上游以测序仪器与试剂耗材为主,中游主要为基因测序服务,下游则属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市场。在中国由于上、中、下三游发展周期进程不同,其竞争格局差异化较大。全球基因测序行业发展迅猛,中国增速略高于全球。2021 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为 157 亿美元,预计 2026 年增至 37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19.1%。其中,美洲是当前基因测序市场规模最大的区域,而亚太地区是增速快的地区。2021 年中国基3.1.4 测序行业发展概况上游:基因测序仪以及配套试剂生产制造商中游:基因测序服务商下游:基因测序应用商药企高校医院个人图 3-1-6.测序行业产业图谱。部分企业(如华大基因)业务或涉及多个环节。来源:热心肠研究院制图。029 图 3-1-7.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及市场结构。来源:BBC Research。因测序市场规模为 15.9 亿美元,预计 2026 年增长至 42.6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21.6%,增速略高于全球。测序应用领域持续拓展,成本下降助力行业发展。测序技术已经成为生物医药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其下游应用广泛,包括多组学研究、传染病病原临床检测、肿瘤早筛等。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熟,当前测序成本不断降低。根据美国国家卫生院(NIH)的数据,人类全基因组测序成本自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以来快速降低,从 2009 年10 万美元降至 2015 年 1000 美元,而随着技术的突破,目前已经开启百美 元 时 代。2022 年 10 月,Illumina公司推出新一代测序仪 NovaSeq X 系列,人类全基因组测序成本下降至 200美 元。2023 年 2 月,华 大 智 造 发 布DNBSEQ-T20 x2,再度刷新成本记录,单例人类全基因组测序成本低至 100 美元,实现全球最佳规模成本。在三代测序测序方面,成本也不断下降。2022 年 10 月,PacBio发布 Revio 长读长测序系统,将基于 HiFi 的人类基因组测序推进 1000 美元时代。测序成本的不断下降有望进一步打开测序技术的下游应用场景,让测序技术更多地应用于与肠道健康相关的领域:一方面,在原有的领域如临床检测,可以提供更加全面的检测信息,另一方面可以拓展新的应用场景,如农林牧渔、食品安全、消费者级基因组/微生物组检测等。政策利好频出,有助于拉动我国测序行业快速发展。2021 年 4 月 15 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中,明确提出基因组等人类遗传资源属于国家安全重要组成部分。2022 年 5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提到,要加快发展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推动以单分子测序为标志的新一代测序技术创新,自此,新一代基因测序仪研发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2022 年 10 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 4221 号建议的答复,有望加速基因检测项目进入医保。因此乘政策东风,我国基因测序行业有望进一步发展。全球测序行业上游市场保持高速发展,中国市场增速略高于全球。根据 Markets and Markets 的数据,2022 年,全球基因测序仪器、试剂及耗材市场规模预计达到69 亿美元,并以 18.2%的年复合增长率保持高速增长。中国基因测序仪器、试剂及耗材市场规模与全球市场发展趋势一致,预计 2022 年达到 78.1 亿元,并以 19.7%的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增长,增速略高于全球。从国外测序仪代表企业 Illumina 和国产测序仪代表华大智造的财报数据来看,近年来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部分波动主要受到疫情的影响。3.1.5 测序行业上游市场发展动向3.1.5.1 国内市场增速高于全球,上升空间大市场规模(亿美元)07501820192020E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2026E2027E2028E2029E2030E245.8212.3182.7156.7134.0114.196.981.969.058.237.039.033.528.023.218.8图 3-1-8.全球基因测序仪器、试剂及耗材市场规模。来源:Markets and Markets。030市场规模(亿元)002001820192020E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2026E2027E2028E2029E2030E303.9259.4220.7187.2158.2133.3111.993.778.165.14442.237.829.823.217.4图 3-1-9.中国基因测序仪器、试剂及耗材市场规模。来源:Markets and Markets。图 3-1-10.Illumina 和华大智造近年的营收情况。来源:公开数据,热心肠研究院整理。Illumina 占据大头,华大智造已占据一席之地。测序仪是集光学、机械、电子、流体、软件、算法等多个学科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属于生命科学领域的高端设备。国外测序技术起步早、发展时间较长,在技术和专利布局上构筑了较高壁垒。从全球市场格局来看,2019 年,测序巨头 Illumina 占据了超过 50%的份额;从中国市场格局来看,Illumina 占有率约为 62%。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国产基因测序仪龙头华大智造已经占据一席之地。从全球市场看,华大智造占有率约为 4%;从中国市场看,华大智造已经拥有了 25%的市场份额。测序技术对肠道科学乃至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华大智造最新发布的 DNBSEQ-T20 x2 测序仪在成本和单价上都比Illumina 测序仪更具优势,同时在准确性上两者相当。关于 Illumina 与华大基因及其关联公司华大智造专利纠纷的最新消息显示,欧洲专利局(EPO)申诉委员会作出有利于华大基因的裁定。2022 年 9 月,华大智造成功在科创板成功上市,首日市值超 400 亿。因此,综合来看,未来华大智造有望占据更多市场份额。此外值得关注的是 2022 年,多家新兴测序企业初露头角,如 Element Biosciences发布台式 AVITI 平台,Singular Genomics 公司推出新款测序仪 G4,Ultima genomics 公司推出高通量测序仪器 UG-100。上述几款测序仪器均对标 Illumina 公司的 NovaSeq 测序仪,并根据各公司的宣传推文,这些测序仪具有多重优势,包括速度更高、灵活性更高、成本更低等。因此,预计未来测序仪器市场或将迎来新变局。3.1.5.2 测序仪器海外寡头垄断,国内扬帆起航031 图 3-1-11.2019 年全球及中国基因测序仪器、试剂及耗材市场竞争格局。来源:Grand View Research。受疫情影响 2022 年基因测序行业融资收紧,三代测序技术仍被看好。根据 IT桔子的数据,截至 2022 年 12 月,基因测序行业 2022 年总共完成的融资仅为 49起。不难看出,受到大环境影响,经济遇寒,2022 年基因测序行业融资收紧。但是在此情况下,2022 年,5 月,测序新贵Ultima Genomics 完成 6 亿美元融资;6 月,纳米孔测序企业安序源完成近亿美元 B 轮融资;8 月,二代测序技术平台赛纳生物完成超 2 亿元 C 轮融资;12 月,国产纳米孔测序技术开拓者齐碳科技公司获得 7 亿元 C 轮融资。2023 年 2 月,纳米孔基因测序仪公司今是科技有限公司获得 B 轮融资。从上述多笔巨额融资3.1.5.3 二三代测序之外,单细胞空间组测序技术亦受关注融资事件数量027.55582.52002007910997105图 3-1-12.2016-2022 年测序行业的融资事件数量。来源:IT 桔子。表3-1-2.2022-2023 年3 月测序行业上游融资事件时间公司金额轮数测序技术测序技术2023.3今是科技未披露B 轮纳米孔测序2023.2德运康瑞近亿元A 轮单细胞空间组测序2022.12齐碳科技7 亿元C 轮纳米孔测序2022.9华大智造/IPO二代测序中可以发现,大多数都是三代测序企业。此外,从全球和市场竞争格局来看,三代测序公司 Pacific Biosciences 和 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 公司已占据了一定的份额。由此可见,三代测序技术被市场资本看好。032时间公司金额轮数测序技术测序技术2022.8赛纳生物2 亿元C 轮二代测序2022.7墨卓生物近亿元A 轮单细胞测序2022.6安序源近亿美元B 轮纳米孔测序2022.5Ultima Genomics6 亿美元B 轮全 新 测 序 技 术(Mostly natural sequencing-by-synthesis,maSBS)2022.4M20 Genomics数千万元Pre-A 轮单细胞测序2022.2M20 Genomics数千万元天使轮单细胞测序来源:公开资料,肠道产业公众号,热心肠研究院整理。测序技术更加“复杂”,单细胞空间组测序备受关注。测序技术不断迭代并变得越来越“复杂”。这种复杂除了测序技术本身原理的更迭,还体现在将测序技术与其他技术相结合,从而创造出单细胞基因组/转录组测序技术、空间转录组测序技术等新技术。当前10X genomics 是单细胞测序、空间转录组领域的代表性企业,2017-2022 年其主营业务收入由 0.71 亿美金提升至 5.16 亿美金,对应收入 CAGR 达到 49%。华大智造的数据则显示,其 DNEelab C 系列单细胞文库系统所在板块(新业务板块及其他,与疫情不相关)收入由 2019 年的 0.23 亿元增长至 2021 年 1.13 亿元。2022 年多家专注于这些新兴领域的测序初创公司也纷获融资,包括墨卓生物、M20 Genomics 等公司。由此可见,未来拥有创新技术的测序企业依然能够获得资本的青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测序技术不仅在测序读长、测序成本、测序通量、测序准确性方法面不断提升,而且多学科技术的融合使测序技术能够提供更多维度(空间信息)和更高分辨率(单细胞水平)的信息。因此,未来测序行业上游的竞争不仅是二三代测序仪的竞争,换言之,相关企业也可另辟蹊径,研发单细胞基因/转录组、空间转录组等新技术。营收(亿美元)01.534.562002020212022新业务板块及其他营收(百万元)03060902021图 3-1-13.2017-2022 年 10X Genomics 主营业务收入情况。来源:10X Genomics 财报。图 3-1-14.2019-2021 年华大智造新业务板块及其他(与疫情不相关)营收。来源:华大智造招股书。中游测序服务业规模大,公司数量众多。中游测序服务业是测序产业链中规模最大的一环,根据 BBC Research 数据,2021 年基因测序服务领域市场规模约为 82.38 亿美元。目前,全球有数千家提供中游测序服务的企业,其中中国有 200 多家。根据服务商的所覆盖的下游场景,通常可以分为基础研究方向和临床医疗方向两大类。前者主要面向大学、科研机构、研究性医院、生物医药公司,提3.1.6 测序行业中游市场发展动向3.1.6.1 公司数量众多,行业成熟度高但未有绝对龙头033 61.79%3.74%5.76.73.98%诺致源华基因瑞基因联川物其他中游测序服务业规模大,公司数量众多。中游测序服务业是测序产业链中规模最大的一环,根据 BBC Research 数据,2021 年基因测序服务领域市场规模约为 82.38 亿美元。目前,全球有数千家提供中游测序服务的企业,其中中国有 200 多家。根据服务商的所覆盖的下游场景,通常可以分为基础研究方向和临床医疗方向两大类。前者主要面向大学、科研机构、研究性医院、生物医药公司,提供基础科研、药物研发过程中所需要的基因测序服务。在肠道科学方面,主要涉及微生物组及针对肠道细胞的相关组学(如基因组、转录组等)。后者主要面向医疗服务图 3-1-15.2021 年中国科学研究服务(或类似服务)市场结构。来源:联川生物招股书。图3-1-16.诺禾致源与联川生物的营收情况。来源:诺禾致源财报和联川生物招股书。二代测序技术成本低速度快,仍是主流。一代、二代、三代测序技术的优劣势不同。第一代测序技术 Sanger 测序法的突出优势是长读长和高准确性,但是存在测序通量低、耗时长、成本高等问题,主要用于基因检测、菌落鉴定、质粒检测。二代测序技术具有测序成本低、测序时间短且精确度较高的优势,但存在组装难度大、难以解析复杂重复区域等问题,主要用于多种组学的检测,包括基因组转录组、宏基因组等。三代测序技术的突出优势为读长长、组装相对简单,并且近年来其在精确度和通量上也取得巨大突破。PacBio的 HiFi 测序准确性已达到 99.9%,最新推出的 Revio 长读长测序平台则将通量提升了 15 倍,一次运行 24h 可以获得 360G 的 HiFi 3.1.6.2 测序技术不断更新,二代测序仍为主流供基础科研、药物研发过程中所需要的基因测序服务。在肠道科学方面,主要涉及微生物组及针对肠道细胞的相关组学(如基因组、转录组等)。后者主要面向医疗服务机构或者个人,主要包括肿瘤基因检测、病原微生物检测等。根据肠道产业定义的业态,我们将后者划归于检测与医疗技术业态中。因此这这一部分我们将重点讨论基础研究方向的企业。机构或者个人,主要包括肿瘤基因检测、病原微生物检测等。根据肠道产业定义的业态,我们将后者划归于检测与医疗技术业态中。因此这这一部分我们将重点讨论基础研究方向的企业。行业成熟度高竞争激烈,但尚未有绝对龙头。当前测序服务行业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服务体系和流程,包含送取样本、样本处理、测序、结果反馈等环节。2021 年科学研究服务(或类似服务)市场数据显示,诺禾致源市场份额约为 16.98%,其次为华大基因,约占11.73%。从营业收入变化趋势来看,除去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诺禾致源总营业收入略有下降,过去四年,诺禾致源营收整体保持增长,但是增势较缓。而正在科创板申请上市的联川生物公司,根据招股书数据,2019、2020、2021 年的营业收入分别 7861.26 万元、1.52亿元和 2.05 亿元,业绩呈现稳定增长,且增速高于诺禾致源。由此可见,当前中国测序服务市场竞争高度激烈,且尚未形成绝对龙头。034reads,并利用算法进一步提升了准确性。ONT 公司在 2023 年 3 月发布的最新消息显示,最新的 Kit 12 化学试剂和 R10.4 Pore 可以帮助纳米孔测序实现99%的准确性。但是与二代测序相比,三代测序技术依然存在成本高、通量有限、下游分析软件有限等问题。综上,目前二代测序依然是基因测序主流技术,也是基因测序技术商业化的主要推动力。诺禾致源和联川生物的招股书中亦明确指出二代测序技术是目前也是未来较长时间内的主流基因测序技术。三代测序想要突破重围,降低成本是关键。长读长测序因重大的方法学进步和广泛应用被顶级学术杂志Nature Methods杂志评为2022 年年度技术方法。长读长测序技术的主要代表技术主要为 PacBio 单分子实时测序(SMRT)和 ONT 的纳米孔测序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代测序技术。长读长测序技术提供了研究重复和复杂基因组区域的方法,如着丝粒区域、长重复序列和复杂结构变异等,这些优势是短读长测序技术所不具备的。目前长读长测序已被成功应用于肠道科学研究,包括肠道微生物组、益生菌基因组、微生物进化等。通过将长短读长测序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我们可以获得更多关于肠道微生物组的深刻见解,如 2022 年中科院微生物所王军团队和中科院动物所宋默识团队合作,利用二代 三代测序深入挖掘了人类肠道微生物组的基因结构变异、原噬菌体和 CRISPR 间隔元件,在菌株水平上解释了肠菌功能差异以及与宿主代谢组和表型的关系。目前,随着三代测序技术准确性的改善,与二代测序技术相比,三代测序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为成本问题。一旦三代测序解决了成本问题,将对以二代测序为主的测序服务市场产生巨大冲击。此外值得关注的是 Illumina 近期也开始布局长读长测序市场,于 2023 年 3 月推出基于 illumina 现有新一代测序平台的最新长读长产品 Illumina Complete Long Read(ICLR),与此前 PacBio 等公司的长读长技术不同,Illumina 采用的是合成长读长技术,值得进一步关注。表3-1-3.三代测序技术在肠道科学领域的应用成果发表时间标题主要成果期刊2023.1A high-quality genome compendium of the human gut microbiome of Inner Mongolians利用二代 三代测序技术,构建内蒙古人肠道菌群高质量基因组集Nature Microbiology2022.7Uncovering 1,058 Novel Human Enteric DNA Viruses Through Deep Long-Read Third-Generation Sequencing and Their Clinical Impact利 用PacBio 长 读 长 和Illumina 端读长测序,深 度 剖 析 人 肠 道 病 毒组。Gastroenterology2022.6Short-and long-read metagenomics expand individualized structural variations in gut microbiomes利用二代 三代测序,深度剖析了人类肠道微生物组的基因结构变异、原噬菌体和 CRISPR 间隔元件。Nature Communications2021.6Detecting and phasing minor single-nucleotide variants from long-read sequencing data首个利用三代测序重构菌株水平宏基因组序列的计算框架iGDA。Nature Communications2021.1High-accuracy long-read amplicon sequences using unique molecular identifiers with Nanopore or PacBio sequencing利用三代测序进行高精度的长读长扩增子测序Nature Methods2019.8Compendium of 4,941 rumen metagenome-assembled genomes for rumen microbiome biology and enzyme discovery利用二、三代混合测序获得了仅5 千个宏基因组组装的基因和40 万 个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基因。Nature Biotechnology来源:热心肠研究院整理。035 服务流程成熟,模版化报告难以满足客户需求。生物信息学分析是一门涉及生物、计算机、数学等学科的综合学科,具有一定门槛,上手较难。因此,当前许多测序服务商除了提供最基础的测序服务以外,还会提供基础的分析服务。然而随着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我国科研事业的快速推进,传统模版化的分析报告已经难以满足用户的全部需求,尤其是满足科研机构的需求。为了更好地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生物学规律,需要结合科研项目本身的背景和特点对组学数据进行分析并选择合理的展示方式,然而传统模版化的报告只能勾勒组学数据的大概样貌,提供最基本的信息。因此,未来需要提出更多措施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数据分析是关键,云平台自由度更高。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的数据分析需求,多家测序服务商开发了针对不同组学的数据分析平台,给予用户更高的自由度。如,2022 年,美吉生物的一站式多组学数据分析平台 Majorbio Cloud 和联川生物的生物信息学云平台OmicStudio先后在 iMeta 杂志上发表文章。上述平台能够满足用户的日常生物数据处理、统计和可视化需求,同时可以让用户更自主、自由地挖掘数据,而不受限于测序服务公司的框架。此外这些平台还可以自行调整图片的颜色、类型等,从而提供更满足用户审美和展示需求的高质量图片。因此在测序成本降低趋势放缓的背景下,未来决定测序服务商“生死存亡”的关键之一必然是数据分析的质量、速度和自由度。海外外包渗透率低,发展机遇更大。从全球市场来看科研端测序体量较大的主要为诺禾致源、美国金唯智、韩国 Macrogen。根据公开数据,东吴证券研究所估计这三家头部企业市占率仅为 10%,体量最大的诺禾致源占比也仅为 5%,行业集中度较低,海外外包渗透率也不足 20%。随着测序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及测序壁垒、成本的不断降低,未来科研机构将更有可能选择测序服务外包。参考中国市场目前几乎 100%的外包率,未来我国的测序服务商可以考虑出海拓展营业范围和客户群体。3.1.6.3 服务商纷纷打造云平台,数据分析成关键3.1.6.4 国内竞争激烈,海外机会更多学术研究是最大市场,组学科学带动市场发展。Grand View Research 的数据显示,2021 年二代测序市场的终端应用主要为学术研究,占据了 53%。临床研究、医院诊所以及生物制药企业也占有一定份额。此外,数据显示,学术研究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复合年均增长率为 11.5%,到 2027 年将达到53.2 亿美元,占行业整体比例为 50.6%。由此可见,目前学术研究是当前测序仪的最大市场,并且在较长时间内仍将是基因测序最主要的应用场景。3.1.7 测序行业下游市场发展动向3.1.7.1 科研机构为基因测序主要应用机构53%学术研究临床研究医院诊所物制药其他图 3-1-17.2021 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下游市场占比。来源:Grand View Research。项个数05250202020212022图 3-1-18.2020-2021 年肠道相关科研项目数量。搜索条件:国家地区=中国大陆,时间=2020-2022 年,主题=肠道。来源:泛研数据库。在过去的几年里,基因测序市场取得了显著的增长,这主要归功于技术的不断进步、成本的降低以及市场需求的扩大。在全球范围内,测序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基因组学、微生物组、药物研发、临床诊断等领域。预计未来几年,测序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这一增长将受益于多重因素,包括政策支持、新技术的开发、大数据分析能力的提升以及科研经费的稳定增长等。然3.1.8 小结肠道科学研究项目数量、科研经费稳定增长,助力行业稳定发展。微生物组研究的蓬勃发展带动了肠道科学整体的发展。根据泛研数据库的数据,2020-2022 年,中国肠道相关科研项目数量稳定增长。此外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近年来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力度持续加大,2022 年达到 30870亿元,首次突破 3 万亿大关,比上年增长 10.4%,自“十三五”以来已经连续 7 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因此未来测序市场具有较强的增长确定性。3.1.7.2 科研经费稳定投入,驱动行业稳定增长0363.2 检验与医疗技术16 世纪,显微镜的出现使人们获得了对于微小生物学样本的观察手段,并催生了以微生物镜检为主的一些传统检验方法。随后伴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体外诊断(IVD)技术开始出现并不断升级换代,相关的产品、设备以及市场也逐成规模。胃肠道问题是现代人快节奏、饮食不规律的生活模式中常常遇到的健康问题,中国营养学会国人肠道健康 2020 年报告指出,87.6%的国人存在或遇到过肠道健康问题,对肠道健康满意者不到三分之一。而胃肠道作为人体的“第二大脑”,除了承担消化、吸收、排泄的功能外,与免疫系统等也密切相关,包括胃肠道中常驻的微生物群,在近来的研究中越来越多地被报道与全身系统性健康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保护胃肠道健康是每一个现代人必备的健康意识。胃肠道由于位于身体内部,主要的诊断手段包括胃肠道内窥镜,这种技术是诊断胃肠道疾病的金标准,但也存在着微创、患者不适、扰乱菌群、依赖于医师经验等缺点,而体外诊断在胃肠道疾病检测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具有准确性高、成本低、伤害性小等特征。近年来,国家先后发布政策推动我国体外诊断行业发展,而核酸检测概念的普及提高了民众对分子诊断项目的接受程度,体外诊断行业迎来增长契机。在体外诊断之外,另一种名为肠菌移植(FMT)的技术也越来越受到关注。FMT 的原理是将健康供体粪便中的微生物群转移到患者体内,以恢复正常的肠道菌群平衡,主要用于治疗肠道菌群失衡导致的疾病。目前,FMT 在治疗艰难梭菌感染方面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此外,研究人员还在积极探索 FMT 治疗其他与肠道菌群失衡相关的疾病的潜力,如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症和肥胖等。在肠道产业框架下的检验与医疗技术业态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医学检验、体外诊断、FMT、健康管理等。本章我们将聚焦体外诊断(主要为消化道癌早筛)和 FMT 两类技术。3.2.1 检验与医疗技术业态的定义而对于中国市场而言,上游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争抢市场份额;中游企业需要加强数据分析能力,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相信通过不断创新和应对挑战,这一市场有望为各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带来更多的价值,为人类健康和福祉作出更大贡献。体外诊断是指通过对人体样本(血液、体液、组织等)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进而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产品和服务。根据检测原理或检测方法,主要可以将体外诊断分为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微生物诊断、血液诊断五大类。(1)生化诊断:通过各种生物化学反应或免疫反应,测定体内酶类、糖类、蛋白和非蛋白氮类、无机元素等生化指标的诊断方法,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干化学、免疫比浊、速率法等,主要用于检测酶类、底物代谢类、无机盐离子、特种蛋白等。(2)免疫诊断:通过抗原与抗体相结合的特异性反应进行测定的诊断方法,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化学发光、酶联免疫、放射免疫、胶体金、荧光免疫、时间分辨荧光免疫等,主要用于传染性疾病诊断、内分泌肿瘤标志物检测、感染标志物检测、药物浓度监测、病毒抗体检测等。(3)分子诊断:主要是对与疾病相关的蛋白质和各种免疫活性分子以及编码这些分子的基因进行测定的诊断方法,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荧光原位杂交(FISH)、基因芯片、基因测序,主要用于病毒、细菌、遗传病、肿瘤等相关基因检测。(4)微生物诊断:对临床标本运用病原学和药物敏感性分析的诊断方法,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培养 形态观察、药敏试验、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主要用于细菌、真菌的检测以及微生物的药物敏感性检测。(5)血液诊断:主要对血细胞、止凝血、尿液、胸液、脑积液等进行检验,诊断各种血液、神经、消化、生殖等系统的疾病,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涂片 镜检、血细胞分析、流式细胞术,主要用于淋巴细胞亚群分析、不同类型血细胞分析等。根据检验环境及条件的不同,体外诊断可以分为临床试验室体外诊断和现场即时检验(POCT)。临床实验室体外诊断需要由专业人员完成,样本周期较长,但检测结果质量较高(如新冠病毒核酸检测);POCT则可由非检验专业人员现场操作,一般15分钟内出结果,检测速度快,但检测结果的准确度一般(如新冠病毒抗原试剂盒)。3.2.2 体外诊断的介绍3.2.2.1 体外诊断的定义与分类037 体体外外诊诊断断(I IV VD D)按原理或检测方法分类按检验环境及条件分类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微生物诊断血液诊断临床试验室体外诊断现场即时检验POCT图 3-2-1.体外诊断的分类。来源:热心肠研究院制图体外诊断产业是随着现代检验医学的发展而产生的,而产业的发展反过来又极大地推动了检验医学的发展。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在现代医学领域,体外诊断已被广泛应用于体检、慢病管理、重疾监测等领域。在肠道领域,体外诊断被用于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系统肿瘤标志物、炎症标志物等。毫无疑问,当前体外诊断已成为人类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人类健康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体外诊断的发展相较于全球而言,起步较晚,主要可以分为导入期、成长期、发展期和国产替代期四个阶段。(1)导入期(1970-2000 年)国产 IVD 的发展主要从 80 年代左右开始,第一家上市的体外诊断公司科华生物正是成立于 1981 年。在 2000 年前后,中国的体外诊断行业迎来了一波市场导入期,不少企业于这一阶段成立。但此时中国体外诊断市场依然主要由外企垄断,国内企业技术水平低、生产规模小,且主要以免疫诊断为主。同期,大量全自动化技术设备引入国内,临床微生物检测实现了全自动化,其中五分类血细胞分3.2.2.2 全球体外诊断的发展历程3.2.2.3 中国体外诊断的发展历程快速发展,尤其是现代生物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微电子处理器、光化学等方面的重要突破,全球体外诊断行业先后经历了“生化检测、酶检测、免疫测定、分子诊断”四次革命,度过了起步期和成长初期,已形成了一个价值数百亿美元的成熟产业。(1)起步期(1950-1970 年)19 世纪以来,现代科学的发展为生化诊断和免疫诊断技术奠定了基础。1950 年,美国学者发明的放射免疫法使体外检测胰岛素含量成为可能。1953 年,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揭示了核酸双螺旋结构,为后续体外诊断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随后,免疫荧光、酶联反应检测等技术的出现与进步,推动了半自动血糖仪、尿糖仪等生化诊断产品的诞生。1967 年,Greegor 首次报道了基于愈创木脂的粪便潜血试验(gFOBT),并证明该方法是大规模进行结直肠癌筛查的有效手段。(2)免疫诊断发展期(1970-1980 年)1970 年代末,放射免疫法被酶联免疫 ELISA 所取代,为检测样品中的抗体或抗原提供了更加敏感特异的方法。ELISA 也成为诊断和监测胃肠道感染(如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相关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重要工具。1970-1980 年,化学发光免疫检测、免疫层析检测被陆续发明,免疫诊断相关技术和产品飞速发展。与此同时,在血液诊断方面,流式细胞术正式开始应用。(3)分子诊断发展期(1980-2010 年)1990 年左右,PCR 技术逐渐成熟,可以实现特异 DNA 序列的扩增和检测。基于 PCR 的检测方法成为识别和诊断胃肠道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强大工具。PCR 技术的出现为基因芯片等产品的面世奠定重要基础,与此同时,测序技术也在同步快速发展,各种分子技术的进步催生出了体外诊断中最重要的一大板块分子诊断。高通量测序如今被广泛应用于体外诊断领域,是肿瘤伴随诊断、肿瘤早筛等体外检测产品的重要技术基础。此外,在这一阶段,生化诊断和免疫诊断领域也重要产品面世,包括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蛋白芯片技术等。微生物诊断方面,微生物全自动鉴定和药敏系统也是在此期间面世。(4)成熟期(2010 年至今)2010 年以后,POCT 技术快速发展,使在病人床边或医生办公室内进行各种胃肠道疾病的快速、准确检测成为可能。如结直肠癌筛查的粪便免疫化学试验(FIT),越来越受欢迎和普及。2016 年 10 月,美国结直肠癌多学会工作组(USMSTF)发布了 FIT 用于结直肠癌筛查的新指南建议,正式向临床医生推荐了这一结直肠癌筛查手段。而在分子诊断方面,2015 年国际结直肠癌分型联盟发布的结直肠癌分子分型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分型系统。此外,数字健康和远程医疗技术的进步将体外诊断与移动应用程序和远程监测相结合,为038肠癌早筛指在无癌症病史或癌前病变历史的无症状人群中检测早期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的过程。根据2019 年发布的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和 2021 年发布的早期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实验诊断技术中国专家共识,我们可以将肠癌筛查技术分为三大类:肠镜检查、基于粪便的实验室筛查技术、基于血液的实验室筛查技术。其中基于粪便的实验室筛查技术可以进一步分为粪便隐血检测技术和粪便核酸检测技术,基于血液的实验室筛查技术主要为血液甲基化基因检测和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另有一些初创公司正在探究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痕量微生物DNA来筛查癌症。由于肠镜检查主要涉及内窥镜,我们将在“3.3医疗器械”中重点论述。本节,我们将围绕后两类技术展开。3.2.3.1 肠癌筛查析仪引入检验科,中速和高速生化分析仪器进入国内医院,PCR 技术开始在医院检验科开展,临床微生物检验设备(自动血培养、细菌鉴定、药敏鉴定技术和仪器)在国内开始应用。在此期间,国产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球(准自动)计数仪、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先后诞生。国内也有团队在这一时期开展了胃液固有荧光广谱诊断胃癌以及胃癌荧光标志物的确定等研究。(2)成长期(2000-2010 年)这一时期,国产企业在生化、酶联免疫诊断领域技术不断加强,市场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国内企业也实现部分技术追赶,尤其是生化和酶联免疫,科华生物和达安基因率先 IPO。同时,流式技术引入了体外诊断中,流式细胞仪的出现加速了血液免疫技术在常规临床实验室应用的进程。在此期间,癌症分子诊断诸如胃癌甲基化分子诊断检测开始在国内逐渐发展。(3)发展期(2010-2016 年)2010-2016 年,国产全自动化学发光、分子诊断等技术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蓬勃发展,取得重大突破。行业内相关 IVD 企业也陆续登陆资本市场并快速发展。在此期间,基于基因分型的胃肠道癌症诊断和伴随治疗被广泛应用,包括 C-kit 和 PDGFRA 检测等。同时,国内体外诊断企业注册数量上也迎来一个小高潮,大量年轻的体外诊断企业建立。诺辉健康、康立明生物均成立于这一时期。(4)国产替代期(2016 年至今)2016 年至今,国内体外诊断企业在占据中低端免疫诊断产品市场的同时,还不断在化学发光和分子诊断领域与外企竞争。伴随着多组学技术的发展,胃肠道相关疾病诊断技术不断升级换代,国内不断有新技术面世。体外诊断作为无创、高灵敏、低成本、操作便捷的临床检测手段,在胃肠道领域应用繁多,主要可以分为胃肠癌早筛、消化系统肿瘤伴随诊断、病原菌检测。3.2.3 体外诊断在胃肠道领域的应用肠肠癌癌筛筛查查肠镜检查基于粪便的实验室筛查技术基于血液的实验室筛查技术粪便隐血检测技术粪便核酸检测技术血液甲基化基因检测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图 3-2-2.肠癌筛查技术。来源:热心肠研究院整理制图。(1)粪便隐血检测技术粪便中出现潜血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征兆之一,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中,早期约 20%患者可出现潜血试验阳性,晚期患者的潜血阳性率可达到 90%以上。粪便隐血试验(fecal occult blood tests,FOBT)通过检查粪便中隐匿的红细胞、血红蛋白或转铁蛋白而确定有无消化道出血,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评价最多的 CRC 筛查方法,具有无创、价廉、检测便捷等优点。临床常用的粪便隐血试验按照方法主要有化学法和免疫法。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原理:通过检测粪便中的亚铁血红素来确定消化系统有无出血。亚铁血红素是含铁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可039 催化过氧化氢生成新生态氧,使试剂的色原底物产生有色化合物,显色者即为粪潜血试验阳性,根据显色颜色深浅与显色时间可大致判断粪便中血红蛋白含量。细分类型:据试剂底物色原的不同,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分为还原酚酞法、联苯胺法、邻甲苯胺法、无色孔雀绿法、愈创木酯法、匹拉米洞法等。其中愈创木酯法(guaiac fecal-occult blood test,gFOBT)为比较常用的检测方法,被很多肠癌筛查指南所推荐。特点:该检测方法会受日常饮食中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红肉、维生素 C 等),容易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依从性低;送检时间需在 2 小时内。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FIT)原理:FIT 利用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针对粪便中人血红蛋白抗原等血液成分检测肠道的出血情况。细分类型:可以分为定性 FIT 和定量 FIT。前者多采用免疫层析技术为基础的胶体金试纸法;后者使用以免疫乳胶凝集反应和免疫比浊法检测为基础的自动定量检测仪进行检测。特点:该技术可检测出粪便中较低浓度的球蛋白,不受饮食、药物和粪便中其他成分的干扰;对 CRC 的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 gFOBT。(2)粪便核酸检测粪便核酸检测是目前诊断结直肠肿瘤的最前沿技术,其生物学基础是细胞脱落现象的持续存在。正常成人每天都会有上皮细胞脱落至肠腔,并随粪便排出体外,而 CRC 肿瘤细胞由于快速分裂和对基底膜黏附性降低等因素,会持续不断地脱落到肠腔中,从而可以从粪便中提纯和分析肠道肿瘤脱落细胞的基因成分并以此判断肠道肿瘤的发生情况。粪便 DNA 检测原理:粪便 DNA 检测主要测定肠道脱落细胞中某些特定 DNA 位点突变和表观遗传生物标志物(如 KRAS 突变、NDRG4、BMP3和 SDC2 基因甲基化)的异常改变。细分类型:根据检测靶点数量,可以分为单靶点和多靶点。特点:具有无创、便捷、精准等优点,可以与 FIT 联合检测,且无需特殊设备、无需限制饮食等。但是由于肿瘤细胞 DNA 极其痕量,且需要实现定量检测,因此对粪便处理方法、核酸提取方法、靶基因捕获技术以及实验室条件和操作人员有较高的要求。粪便微小 RNA 检测原理:miRNA 是一种非编码调控小 RNA,通过结合 3-非翻译区或招募 RNA 诱导沉默复合物来调节 mRNA 的表达。miRNA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与人类癌症发生发展也密切相关,多种癌症类型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均发现miRNA 的参与。CRC 具有独特的 miRNA 谱。检测粪便中具有 CRC 独特性的 miRNA(如 miRNA-92a),可用于筛查 CRC。特点:具有无创、便捷等特点,但具有与粪便 DNA 检测同样的问题,同时 miRNA 在检测过程还存在一定的降解风险。(3)血液甲基化基因检测原理:Septin9 基因属于抑癌基因,编码 GTP-结合蛋白,与染色体分离、DNA 修复、迁移、凋亡等细胞功能有关。结肠癌组织Septin9 启动子存在不同程度甲基化。因此,对外周血甲基化 Septin9 进行检测可对 CRC 的筛查和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特点:具有取样方便,患者接受度高等优势,但其对早期 CRC 和晚期腺瘤的诊断灵敏性较低,单独使用在筛查癌前病变时价值有限。(4)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原理:肿瘤标志物是肿瘤细胞自身产生或者宿主对肿瘤的刺激反应而产生的物质,是能够反映肿瘤发生、发展,或监测肿瘤对治疗反应的一类物质,它包括了蛋白质、酶(同工酶)和激素等。通过检测血液中 CRC 肿瘤标志物或可用于诊断 CRC。特点:具有取样方便,患者接受度高等优势,肿瘤标志物在诊断和监测预后上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但因为有限的特异度和敏感度,不建议将肿瘤标志物作为筛选工具。可以考虑将该方法与其他方法结合,以提高灵敏性和特异性。040开展胃癌筛查可显著提高胃癌早期病变检出率,改善患者预后,大幅提高患者生存率。根据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检验技术专家共识(2023 年)和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草案,2017 年,上海),胃癌筛查可分为胃镜检查、呼气检测技术、血清学筛查。其中,呼气检测技术主要是用于检测幽门螺杆菌的尿素呼气实验(UBT),血清学筛查则可进一步分为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血清促胃液素-17(G-17)检测、血清幽门螺杆菌(Hp)抗体检测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3.2.3.2 胃癌筛查胃胃癌癌筛筛查查胃镜检查呼气检测技术血清学筛查尿素呼气试验UBT血清促胃液素-17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图 3-2-3.胃癌筛查技术。来源:热心肠研究院整理制图。图 3-2-4.早期胃癌筛查的推荐流程。来源: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检验技术专家共识(2023 年)。肿瘤是一种基因疾病,其发生源于一系列基因变异的积累,进而导致细胞异常增殖。不同肿瘤患者的基因突变类型不同,并可能随病程进展发生变化,呈现出不稳定性。由于当前不同肿瘤药物针对的靶点不同,且某些基因突变会造成耐药性,因此确定患者关键基因的变异情况对肿瘤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肿瘤伴随诊断正是诞生于这一背景下,并已成为肿瘤领域的重要诊断手段之一。肿瘤伴随诊断是指对肿瘤患者的样本进行基因测序等分析确定药物受体作用位点,从而实现精准用药、降低成本的目标。换言之,肿瘤伴随诊断可以为精准医学提供必要的生物学信息,支持医生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并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目前针对肿瘤伴随诊断的技术主要分为 PCR、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测序技术(NGS)等类别。不同技术的优缺点不同。3.2.3.3 胃肠道肿瘤伴随诊断041 目前肿瘤伴随诊断技术已经在胃肠道癌症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关于消化系统癌症靶点及相关靶向药物的信息,我们在“3.4药品”中进行了详细介绍)。胃癌的伴随诊断技术手段主要是以 PCR 或 FISH 为主的分子诊断和 IHC 的免疫诊断。对于胃癌标志物来说,HER2 的检测金标准是 IHC 和 FISH,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错配修复缺陷(dMMR)检测基于 PCR、NGS 等 手 段,PD-L1 检 测 基 于IHC。结直肠癌(CR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CRC 的发生发展是多基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个体差异较大。CRC 患者通常过量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EGFR 信 号 转 导下游有两条重要通路 RAS-RAF-表3-2-1.肿瘤伴随诊断技术技术技术原理特点应用举例实 时 荧 光PCR利用碱基互补配对原理,在PCR 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因,利用荧光信号积累实时监测整个PCR 进程点:精确、快速、简单且成本较低缺点:检测位点有限,只能检测常见位点的突变目前应用最为广泛,可用于结直肠癌、肺癌等癌症的检测NGS通过模板DNA 分子的化学修饰,利用碱基互补配对的原理,通过采集荧光标记信号或化学反应信号,实现碱基序列的读取优点:高通量,一次能够同时得到大量序列数据缺点:费用较高、实验操作流程相对麻烦BRCA1/2 检测FISH利用荧光标记的特异核酸探针与细胞内相应的靶核酸分子杂交,通过荧光显微镜进行检测,并对染色体基因状态进行分析优点:过程直观、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缺点:成本高,通量低,操作要求高,只适用于检测单个基因片段的融合或扩增,判读技术要求高HER-2 检测IHC利用荧光标记的特异核酸探针与细胞内相应的靶核酸分子杂交,通过荧光显微镜进行检测,并对染色体基因状态进行分析优点:高特异性、高敏感度、定位准确、形态与功能相结合;成本低缺点:检测位点单一,受抗体限制PD-L1 检测来源:热心肠研究院整理。图 3-2-5.肿瘤生物标志物为晚期胃癌及胃食管交界癌治疗提供指导。来源:Biomarker-targeted therapies for advanced-stage gastric and gastro-oesophageal junction cancers:an emerging paradigm。042图 3-2-6.肿瘤生物标志物为结直肠癌治疗提供指导。来源:Biomarker-guided therapy for colorectal cancer:strength in complexity。MAPK 和 PI3K-AKT-mTOR,两条通路中的相关基因的突变会导致 EGFR 信号转导通路的持续激活,造成 CRC 患者不能从抗 EGFR 单克隆抗体治疗中获益。因此在靶向治疗前对 KRAS、NRAS、BRAF、PIK3CA 等基因状态进行联合检测非常有必要,可以避免患者因不合理用药而产生不良反应并减轻由此对患者家庭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病菌感染主要是指患者受到各种各样病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系列病变。机体在免疫功能明显下降时,容易被各种病原体侵袭,并产生相关的症状。常见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病原菌感染是大部分流行病的形成原因,其中消化道因其特殊功能,会遭受多种病原菌的感染。白色假丝酵母、单纯疱疹病毒(HSV)和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会造成食管炎症,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参与到胃部炎症甚至胃癌的发生发展。胃肠炎以及腹泻则会由多种多样的食源性致病菌造成的,包括沙门菌、志贺菌、弯曲菌、致病性大肠杆菌、耶尔森菌属、弧菌属(如造成霍乱的霍乱弧菌)、气单胞菌、邻单胞菌属、迟钝爱德华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产气荚膜梭菌,以及臭名昭著的艰难梭菌。传统的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以染色、培养、生化鉴定等为主,但随着体外诊断技术的发展,快速高效准确的病原菌检测技术不断被开发出来,目前用于检测消化道病原菌感染的体外诊断技术包括质谱技术、宏基因组测序技术、16S rRNA 检测技术等。其中宏基因组检测技术、16S rRNA 检测技术在“3.1 科研服务”中有所涉及,在此不再赘述。质谱技术(MS)是一种通过测定带电离子质量/电荷比(m/z,简称质荷比)而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的现代分析技术。微生物的质谱鉴定是一种基于细菌全细胞蛋白质组指纹图谱分析的技术,质谱分析需要通过专门的数据分析和专家系统对未知细菌的特殊蛋白图谱与菌种文库中收集的菌种蛋白质组指纹图谱进行比较。3.2.3.4 病原菌检测3.2.4.1 全球癌症筛查诊断市场稳定增长,消化道癌占据较大份额全球癌症筛查诊断市场稳定增长,中国市场增速高于全球。根据 GRAND View Research 的数据,2021 年全球癌症筛查诊断市场规模达到 1605 亿美元,预估 2022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1723 亿美元,并在 2022-2030 年期间内将以 6.89%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中国癌症筛查诊断市场 2021 年达到 65 亿美元,预计 2022-2030 年将以 11.3%的年复合率增长,增长速率远高于全球增长速度。20213.2.4 癌症早筛市场发展动向043 胃肠癌筛查占比较大,我国相关筛查市场快速增长。2018 年,GRAND View Research 机构的数据显示,根据癌种区分,全球癌症诊断市场占比最大的前三大癌症分别为乳腺癌、肺癌和结直肠癌。根据 Frost&Sullivan 的数据,我国结直肠癌和胃癌筛查市场规模将快速扩大;预计结直肠癌筛查市场 2019-2030 年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18.7%,到 2030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198 亿元;预计胃癌筛查市场 2019-2030 年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20.1%,到 2030 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50 亿元,达到 157 亿元。根据癌症早筛企业诺辉健康的 2022 年度报告数据,2022 年全年实现营收 7.7 亿元人民币,较 2021 年同比增长 259.5%;针对结直肠癌的常卫清产品实现收入 3.6 亿元,较市场规模(亿美元)075002022E2023E2024E2025E2026E2027E2028E2029E2030E图 3-2-7.2022-2030 年全球癌症筛查市场规模。来源:GRAND View Research。2021年同比增长266.2%;2022年推出的针对胃癌的幽幽管产品表现亮眼,实现收入2.1亿元。尽管内镜检查是肠癌和胃癌的黄金标准,但是由于其不适性高,令许多人望而却步。而体外诊断方法通过分析血液、粪便等样本来进行癌症筛查,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同时该方法操作简单、无需专业人员操作,更适合大规模筛查。因此,未来基于体外诊断的消化道癌症筛查方式有望快速发展,拥有更大的市场。中国人群消化系统发病率高,消化道癌症高发。2020 年中国癌症新发病例 457 万例,其中结直肠癌、胃癌、食管癌分别位列第 2、3、5 位。2020 年中国癌症死亡人数前十的癌症类型为肺癌(71 万)、肝癌(39 万)、胃癌(37 万)、食管癌(30 万)、结直肠癌(29万)、胰腺癌(12 万)、乳腺癌(12 万)、神经系统癌症(7 万)、白血病(6 万)、宫颈癌(6 万)。由此可见,以结直肠癌、胃癌和食管癌为主的消化道癌症负担大,发病率高,严重危害大众的生命安全。3.2.4.2 我国消化道癌高发患者基数大,早筛市场发展空间大050192020E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2026E2027E2028E2029E2030E78655444373025230393330结直肠癌胃癌图 3-2-8.2019-2030E 我国结直肠癌和胃癌筛查市场规模。来源:Frost&Sullivan。年的数据显示,北美地区是全球癌症筛查诊断市场份额最大的区域(超过 40%),但是 GRAND View Research 预测亚太地区将成为预测期内增长最快的地区。044营业收(亿元)02468200212022图 3-2-9.2018-2022 年诺辉健康年度营业收入。来源:诺辉健康年报,热心肠研究院制图。图 3-2-10.2020 年中国癌症新发病例数前十的癌症类型。来源: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研究机构(IARC)。图 3-2-11.2020 年中国癌症死亡人数前十的癌症类型。来源: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肺癌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肝癌管癌甲状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宫颈癌新发病例数(万)022.54567.590肺癌肝癌胃癌管癌结直肠癌胰腺癌乳腺癌神经系统癌病宫颈癌死亡数(万)0204060我国社会老龄化日渐加深,老年人消化道癌患病风险大。我国社会老龄化日渐加深,老年人口规模庞大。根据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 18.7%,存在老年人口规模庞大、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老龄化水平城乡差异明显、老年人口质量不断提高的特点。对于老年人而言,消化道疾病是影响其身体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更有可能发生消化道癌等消化系统疾病。中国 75 岁以上老年人胃肠道恶性肿瘤流行状况和发展趋势显示,胃肠道恶性肿瘤是我国 75 岁以上老年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 75 岁以上老年人的胃癌发病每年约为 12.21万,约占全球同年龄发病数的 42.73%;我国 75 岁以上老年人的结直肠癌每年发病约为 7.82 万,约占全球的18.08%。在我国每年新发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例中,75 岁以上老年人的胃癌病例占 25.13%,结直肠癌病例占 28.86%;在我国每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死亡病例中,75 岁以上老年人的胃癌和结直肠癌分别占 36.38和 44.68%。图 3-2-12.中国消化系统癌症患者不同阶段 5 年存活率。来源:诺辉健康招股说明书。消化道癌早筛有效提高生存率,提高全民早筛意识势在必行。癌症防治的关键在于“三早”,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在充分有效且副作用极低的药物被开发之前,对肿瘤进行早期筛查和早诊早治,仍然是降低死亡率的最有效方法,尤其是对于胃肠道癌等癌症。如果能够在早期发现胃肠道癌,患者 5 年存活率将会大大提高。因此癌症早筛对预防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3.2.4.3 消化道癌早筛有效提高生存率,政策支持资本看好政府陆续发布多项文件,积极提高消化道癌早筛渗透率。当前中国癌症筛查率较低。2019 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结直肠癌筛查渗透率为 16.4%,远低于美国的 60.1%。此外,为提高全民癌症早筛意识,我国已经陆续发布了多项相关政策文件。如2022年5月发布的 “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中指出癌症早筛早诊是关键;2022 年 12 月中国抗癌协会发布中国抗癌协会早癌筛查科普指南明确了消化道肿瘤早筛的重要性。癌症早筛赛道热度不减,行业持续升温。据不完全统计,2022 年全球共有 68 家癌症早筛企业完成融资,融资事件共计 71 起,融资总额超过 150 亿元人民币。其中最大单笔金额为 2.9 亿美元,为海外癌症早筛企业 Freenome(旗下有布局消化道癌早筛产品)。国内癌症早筛企045 表3-2-2.2020-2022 年癌症早筛的相关政策发布时间发布主体政策名称政策要点2022.5国务院“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多渠道扩大癌症早诊早治覆盖范围,指导各地结合实际普遍开展重点癌症机会性筛查。2022.4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健康中国行动2022 年工作要点推进区县级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中心建设点、总结推广消化道癌等机会行筛查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2021.12卫健委等十部门“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加强临床应用创新研究,提升低剂量、快速成像、筛查预警、早期诊断、微/无创治疗等医疗装备性能水平,打造优势产品。推动生产企业与医疗机构紧密联动,推动制定一批国际先进的医疗装备使用和临床应用标准规范,加快创新产品推广应用。2021.10国家卫健委肿瘤诊疗质量提升行动计划要求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加强制度设计,针对适宜肿瘤病种制订完善筛查指南,明确安全、有效、经济的筛查方法,广泛开展培训和科普宣传。2020.8国家科技部高发恶性肿瘤早筛早诊 技 术 研 发 及 应 用 项目旨在针对国内高发的肺癌和消化道癌,构建高灵敏度、高特异性、高经济性的恶性肿瘤早诊技术体系,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筛查/早诊试剂盒。表3-2-3.2022 年我国消化道癌早筛企业融资情况企业名称融资阶段融资金额融资时间类型翱锐生物B 轮1 亿元2022.1.7体外诊断中精普康A 轮数千万元2022.2.14体外诊断步锐科技A 轮数千万元2022.2.18体外诊断精微视达A 轮/A 轮数千万元/数千万元2022.4.1/2022.8.23内窥镜艾米森C 轮1 亿元2022.4.28体外诊断达健生物战略融资/A 轮数千万元/未透露2022.5.18体外诊断鹍远基因B 轮3 亿元2022.6.8体外诊断江丰生物C 轮超亿元2022.7.12人工智能辅助胃癌诊断系统百趣生物A 轮近亿元2022.7.15体外诊断云检医学B1 轮未透露2022.8.19体外诊断晋百慧生物B 轮1.05 亿元2022.10.19体外诊断来源:热心肠研究院整理。业(含测序等企业)共有 49 家企业完成 52 起融资,总金额超过 82 亿元人民币。其中,专注于研发早筛产品的企业中有 15 家在消化道癌症上有布局,多为体外诊断。在这 15 家企业中,有多家布局消化道癌早筛的体外诊断企业融资过亿元,单笔融资最大的为鹍远基因,获得 3 亿元。由此可见,资本看好癌症早筛赛道。046企业名称融资阶段融资金额融资时间类型英术生命Pre-A 轮数千万元2022.11.22内窥镜壹基因B 轮数千万元2022.12.10体外诊断英美达D 轮3 亿元2022.12.18内窥镜慧维智能A 轮数千万元2022.12.26内窥镜来源:公开资料,热心肠研究院整理。3.2.4.4 消化道癌早筛产品占比高,产品布局从单癌到癌种消化道癌早筛产品占比高,国内外企业多有布局。早筛产品以消化道癌居多,国内外多家癌症早筛企业均有针对结直肠癌或胃癌的产品线,如国内企业诺辉健康、和瑞基因、燃石医学等,国外企业 Exact Science、Grail、Guardant Health。并且,当前已获批的针对消化道癌症的早筛产品类型多样,检测技术上涉及荧光 PCR、测序技术、胶体金技术,样本类型上涉及血液、粪便。根据动脉橙数据库的数据,在基于基因技术的早筛产品中,针对肠道癌种的产品最多。ExactScienceGrailFreenomeCellMAx LifeThrive Earlier DetectionBio-TechneGeneoscopyExai BioMainz BiomedGuardant Health结直肠癌胃癌诺辉健康华基因和瑞基因燃医学康立明鹍远基因晋百慧物为真物结直肠癌胃癌图 3-2-13.国内外布局消化道癌早筛的公司(部分)。黄色为有布局相关 IVD 产品。来源:公开资料,热心肠研究院整理。单癌种产品性能被有力证明,泛癌种或将成为新宠。单癌种早筛是指针对特定癌种的检测,泛癌种早筛则是针对多个癌种的筛查。目前结直肠癌早筛产品大多为单癌种早筛。近年来,结直肠癌单癌种早筛产品相关前瞻性研究数据陆续公布,有力证明了产品性能。如2018 年 9 月,诺辉健康启动了我国首个癌症早筛前瞻性大规模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该试验历时 16个月,累计入组 5881 例受试者,最终结果表明,常卫清对结直肠癌的检测灵敏度为 95.5%,对结直肠癌的阴性预测值为 99.6%,对进展期腺瘤的灵敏度为 63.5%,并于2020 年 11 月获得了国家药监局首图 3-2-14.和瑞基因泛癌种早筛产品准确度。来源:和瑞基因。次颁发的“癌症早筛产品注册证”。2022 年,晋百慧生物完成我国首个真实世界普通人群的结直肠癌筛查万人前瞻性临床试验,结果表明睿长太 miR-92a 检测试剂盒对结直肠癌、进展期腺瘤合并息肉的筛查阳性预测值高达 80.45%,对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筛查灵047 3.2.4.5 技术路线多样化,多组学 AI 提供重要助力部分 DNA 甲基化生物标志物成明星靶点,前沿突破提供新思路。从获批的癌症早筛试剂盒来看,多数针对 DNA 甲基化靶点,部分甲基化靶点如 SEPT9、SDC2 已经成为明星靶点。在 FDA 批准 Epigenomics 公司的结直肠癌早筛产品 EpiproColor 后,国内多家企业(如博而诚、为真生物、透景生命)的 SEPT9 甲基化检测试剂盒获批,不过均为辅助诊断用途。近年来,随着前沿研究的不断突破,癌症早筛领域也出现一些采用全新策略的新公司。如 2020 年 Rob Knight 团队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研究表明,血液微生物 DNA 具备区分健康人和癌症患者及不同癌症的潜力,随后 Rob Knight 等人建立 Micronoma 企业,试图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微生物 DNA 来筛查癌症。2021 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崔巍团队采用多组学技术揭示肠道微生物相关血清代谢物在检测结直肠病中的作用,相关研究发表在Gut杂志上。我国企业中精普康正是采取建立基于血清多组学模型,监测肠道菌群状态的改变,进而对肠道健康进行早期预警。多组学 AI 提供检测效果,生物信息或将提供重要助力。当前越来越多的癌症早筛企业开始利用血液进行相关靶标物质的检测。虽然血液可以提供更多信息,但是其也包括了众多与肿瘤无关的信息,也就是噪声,因此,当前如何处理检测获得信息,提高判断的精准性和敏感性成为行业亟待解决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许多企业开始采用多组学和机器学习的方法,并通过大样本、大队列的方式收集更多的数据,建立更加精准的模型。如 Grail 公司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和人工智能的方法,对大 panel 的基因甲基化信息进行解读。Freenome 公司建立的多组学平台融合了肿瘤信号和非肿瘤信号,将 cfDNA 基因组测序、表观遗传学标志物(甲基化)和蛋白质标志物与先进的分子生物学和机器学习技术集成在一起,同时还结合了肿瘤和免疫来源特征的多维视图,从而实现精准的癌症早期筛查,结果表明这一策略或可明显提高对结直肠癌早期检测的敏感性。结合当前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我们预期未来生物信息学将为癌症筛查的发展提供重要助力。表3-2-4.癌症筛查的明星甲基化靶点靶点拥有相关产品企业SEPT9 基因甲基化为真生物、透景生命、博尔诚SDC2 基因甲基化艾米森、艾德生物、康立明、锐翌生物来源:公开资料。肠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是一种将特定的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肠道菌群移植到患者肠道内,重塑失衡的肠道菌群,实现肠道及肠道外疾病治疗的医疗技术。在早期,FMT 被直译成粪菌移植,但从美学、伦理学以及肠道菌群发挥最主要作用的角度考虑,逐渐将 FMT 翻译为“肠道菌群移植”,简称“肠菌移植”。在肠道菌群移植临床应用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 版)将 FMT 称作“肠菌移植”,因此在本白皮书中我们也统一采用这一名字。肠菌移植目前尚无全球统一的操作规范,但一般将其操作流程分为如下几个环节:(1)供体筛选:按照体检结果、粪便检测、血清学检测、精神健康检查、用药史检查以及家族遗传病调查结果等指标进行肠菌的供体筛查,以避免潜在的移植风险。(2)肠菌制备:筛查后合格的志愿者/健康人提供新鲜粪便,交由专业实验室通过全自动设施进行注水、搅拌、过滤、离心、沉淀等步骤以获得纯净肠菌。该步骤暂时无公认的操作标准,且根据肠菌移植的发展,该环节也随之不断进行调整。3.2.5.1 肠菌移植的定义及操作流程3.2.5 肠菌移植的介绍敏度分别高达 94.74%和 68.33%。此外,也有许多公司开始布局泛癌种早筛产品。如 2022 年,燃石医学发起国首个前瞻性、干预性多癌种早检万人研究“PREVENT”,覆盖肺癌、肝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胰腺癌和卵巢癌 6 个癌种。同年,和瑞基因推出多癌种早筛产品“全思宁”,覆盖肝癌、肺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和胰腺癌 6 大癌症,总体检测灵敏度达到 87.6%,特异性达 99.1%,总体组织夙愿准确性达到 82%。泛癌种早筛能够为被检者和医生提供更多信息,但是目前仍处于前瞻性验证阶段,且由于需要同时检测多个指标,对检测通量、敏感性要求较高,研发和验证难度更大。048(3)供受体配型:制备好的纯净肠菌一般会保存在粪菌银行(表 3-2-5),待有需要时被配对后提供给受体。(4)移植:配对后的肠菌会以菌液或菌丸的形式低温运输到移植地点,医师将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及其他因素来选择合适的移植方式。目前移植方式大体可分为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两种。其中侵入式主要是以经内镜(包括胃镜、肠镜、经内镜肠道植管)和鼻肠管等方式进行移植,有创因此存在一定医疗风险。此外非侵入式的包括经消化道和灌肠两种方式,经消化道一般使用的就是粪菌胶囊即菌丸。(5)随访:在经单次或多次肠菌移植后,如患者达到临床治愈或缓解的标准,在结束肠菌移植治疗后还要进行一段时间的随访工作。随访方式包括门诊复查、电话和网络问卷等模式。目前认为因为肠菌移植的系统较为复杂,不良反应和长期疗效等都很难准确预测,因此不低于 8 周的随访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表3-2-5.全球各国的粪菌银行粪菌银行国家粪菌银行国家OpenBiome美国Asian Microbiome Library(AMiLi)新加坡AdvancingBio美国Asia Microbiota Bank中国(香港)Netherlands Donor Feces Bank荷兰中华粪菌库中国Taymount Clinic 英国中华粪菌联盟中国奥地利格拉茨医科大学粪菌银行奥地利BiomeBank澳大利亚伯明翰大学微生物组治疗中心 Birmingham MTC英国Hospital Ramony Caja(Ramony Cajall 医院)西班牙法国圣安东尼医院粪菌银行法国Gold Biome韩国德国科隆大学医院德国来源:公开资料,热心肠研究院整理。从肠菌移植的过程来看,我们可以根据肠菌移植的方式将其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1.0 时代:1700年前葛洪 肘后备急药方”“2.0时代 标准化肠菌移植(传统手工)”“3.0 时代:洗涤菌群移植”“4.0 时代:精准肠菌移植”。目前,洗涤菌群移植已经是成熟的肠菌移植技术,而精准肠菌移植仍处于起步阶段。(1)1.0 时代:1700 年前葛洪肘后备急药方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素问就记载:浊阴出下窍,宜其足以制阳亢,而心则火之主也,故独入之。造法于冬月取竹箩置缸上,棕皮铺满,加草纸数层,屎浇于上,汁淋在缸。新瓮盛贮,磁钵盖之,盐泥封固,埋地年深,自如清泉,闻无秽气。又法,腊月取淡竹刮去青皮,浸厕中取汁亦佳。这是中药金汁的制备工艺,将健康人粪便使用竹箩、棕皮、草纸过滤,将汁水密封在缸内,埋于地下数年,其气味无臭时可用。又或者使用腊月的淡竹刮去竹皮,放于粪坑,浸取汁水。也有另外一种制备流程,对健康人粪便加入井水、泉水、红土等发酵后取汁待用。本经逢原则记载了另一味中药人中黄的制备工艺:甘咸寒无毒。造法,用大竹截段,两头留节,削去外皮,傍钻一孔,用甘草细末入满于中,以蕉扇柄削圆塞孔,冬至浸大粪池内,立春后取出,悬风处晾干,取用。又法如前制竹,不入甘草,但用蕉扇柄或杉木塞孔,浸粪池中,以取其汁与金汁无异,仅供一时取用,不能久藏。粪清亦解瘟热诸毒。又误食毒菌、枫树上菌、及过食银杏,胀闭欲死者,悉能解之。并解砒石、野葛、野芋等毒。即家芋三年不收,花开如莲者亦能杀人,急取灌吐,方可得生。人中黄是将甘草末放置于竹简内密封后在冬天浸在粪便中,到第二年春天才取出,洗干净后于通风处阴干,之后从竹筒中取出的甘3.2.5.2 肠菌移植的发展历程049 草末作为人中黄待用。上面两味中药对粪便均进行了一定的处理,比如过滤或者加入甘草等进行萃取。而魏晋时期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药方中记载了治疗腹痛和食物中毒的治疗方法:绞粪汁,饮数合至一二升,谓之黄龙汤,陈久者佳。这种就是直接使用未处理的粪便进行肠菌移植的先例,同时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记载了 23 个以人粪为组分的药方,包括直接使用和添加其他成分使用的。同时在 17 世纪,意大利解剖学家和外科医生 Acquapendente 根据贝都因人治疗细菌性痢疾的秘方-食用骆驼粪便,提出了“转宿”的概念,即将健康动物咀嚼过的食物转移到生病的动物身上来治疗胃肠疾病。这种方法在兽医界风靡一时。在近现代医学中,成功将肠菌移植应用于疾病治疗的有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的外科医生 Eiseman 等,他们 用人粪清灌肠的方法治愈了 3 例对万古霉素和甲硝唑治疗无效的伪膜性肠炎患者。(2)2.0 时代:标准化肠菌移植(传统手工)1929 年,人们首次发现了抗生素。随后抗生素大的量使用导致艰难梭菌感染,并引起相关疾病。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医生们又重新将目光转向肠菌移植。1981 年美国 Bowden 团队通过经小肠置管输入粪液的方法,成功治愈 16 例伪膜性肠炎患者。1983 年,肠菌移植也因成功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被首次发表在Lancent上。随后,关于使用肠菌移植治疗艰难梭菌感染的临床病例开始大量出现。到了 2013 年,首个采用肠菌移植治疗复发性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的临床对照研究宣称肠菌移植的疗效明显优于万古霉素。美国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FDA)于 2013 年正式宣布可将人类粪便作为药物使用。同年肠菌移植被纳入治疗复发性艰难所哦菌感染的指南,此为肠菌移植发展的重要转折点。(3)3.0 时代:洗涤菌群移植先前国际上的大多数临床研究,都是手工制备菌液,再给肠治疗,这种手工制备的过程对操作者是一种挑战。此外,受美学、对粪便中所含病原体的担忧以及尊严等因素影响,很多患者、医生、医学生和候选供体对肠菌移植持消极态度,不愿意去接受或开展肠菌移植。我国自 2014 年起就开始研发基于智能粪菌分离设备和相关的新移植途径,这种途径被称为“洗涤菌群移植(WMT)”。因其基于自动化设备、且存在多次洗涤过程,可去除未消化的食物残渣、真菌、寄生虫卵和部分促炎代谢产物,制备的菌液质量可控且具备良好安全性。据相关数据显示,使用洗涤菌群移植的预后总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包括发热、腹泻、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从 38.7%降低至 12.3%;在克罗恩病患者中从 21.7%降低至 4.26%。2022 年 10 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公告,由张发明教授牵头,李潘等参与制定的国家标准GB/T 41910-2022洗涤粪菌质量控制和粪菌样本分级即日获批执行。这是肠群移植领域发布的第一项国家技术标准,也是洗涤菌群移植的第一项国家技术标准。这对于粪菌移植的技术发展和规范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该标准明确规定了洗涤粪菌需要的实验室条件和技术要求,确立了洗涤菌群移植的剂量单位。更重要的是,该标准还根据实验室制备方法和安全性等级,明确了规定粪菌样本的安全性等级。表3-2-6.传统手工肠菌移植和洗涤菌群移植的差异传统手工肠菌移植(FMT)洗涤菌群移植(WMT)方法手工智能分级过滤 漂洗,洗除致厌实验室条件要求相对低要求相对高安全性相对高相对手工 FMT 明显降低质控计量粪便重量或粪水体积菌量(1 1013/U,1-5U 从儿童到成人)给入途径可导致结肠 TET 管堵塞通用于细直径 TET 管和胶囊化来源:热心肠智库专家张发明教授演讲我们如何再次“发明”FMT洗涤菌群移植。050图 3-2-15.2008-2022 年 Clinical Trails 上注册的肠菌移植试验。来源:Clinical Trails,热心肠研究院整理制图。(4)4.0 时代:精准肠菌移植肠菌移植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疗效是重中之重。基于健康人的粪便菌液移植也存在盲区,即这份健康的菌群中是否含有可以对患者病症起效的关键细菌。因为我们都知道,目前健康人群的菌群也有肠型之分,不同个体的菌群又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因此精准化肠菌移植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有一些研究人员探索了精准化肠菌移植。如 2022 年,承葛生物联合全国 16 家三甲医院和双一流高校在 Microbiology Spectrum 杂志上发表了精准菌群移植供-受体配型算法文章,这也是全球首个精准菌群移植供-受体配型算法。该研究以溃疡性结肠炎为例,结合荟萃分析与层次分析,从肠道微生物丰富度、菌群结构、有益菌、有害菌、有益通路和有害通路六大维度,构建精准供-受体配型模型。该模型在其他国家的测试数据集中整体准确率 70%;接受该模型所推荐供体的患者,其菌群移植后有效率高达100%。除了采用肠菌移植的方式,也有许多企业从另一个角度实现“精准化”,即研发活菌药物(也被称为活体生物药,live biotherapeutic product,LBP),挖掘具有治疗作用的肠菌或肠菌组合。相关内容我们将在“3.5 药品”中详细阐述。肠菌移植自 2013 年起研究快速增长,近年受到更多关注。截至 2023 年 4月 20 日,美国临床试验注册机构 Clinical Trails 网站(https:/clinicaltrials.gov)共有超过 440 项关于肠菌移植的临床试验。根据临床试验首次发布时间(first posted),自 2013 年起肠菌移植的临床试验数量迅速增加,并在 2019 年达到顶峰,此后或受到疫情影响,2020 年数量发生明显下降,近年来有所回升,保持在较高位。根据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的信息,与临床试验一致,2013 年后肠菌移植的研究发表数量迅速增长。2022 年达到新高,全年共发表 1192 篇文章。引3.2.5.3 肠菌移植的研究趋势临床试验的数量0204060802008200920000022图 3-2-16.1998-2022 年肠菌移植的研究发表量。来源:WOS,TS=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s OR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OR FMT,数据库=SCI-EXPANDED 和 ESCI,热心肠研究院整理制图。肠菌移植研究发表数量030060090092000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000022用量最高的 10 篇文章主要是探究了肠菌移植与癌症免疫疗法响应、肥胖代谢、炎症性肠病、精神疾病等之间的关系,其中 4 篇文章均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051 表3-2-7.肠菌移植领域引用量最高的10 篇文章排序 发表年份期刊标题引用量(截至 2023年 4 月 25 日)12018ScienceGut microbiome influences efficacy of PD-1-based immunotherapy against epithelial tumors260822013ScienceGut Microbiota from Twins Discordant for Obesity Modulate Metabolism in Mice232332018ScienceGut microbiome modulates response to anti-PD-1 immunotherapy in melanoma patients222542015ScienceAnticancer immunotherapy by CTLA-4 blockade relies on the gut microbiota189052009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The Effect of Diet on the Human Gut Microbiome:A Metagenomic Analysis in Humanized Gnotobiotic Mice181362018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in Adults and Children:2017 Update by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IDSA)and Society for Healthcare Epidemiology of America(SHEA)158472016GutThe gut microbiota and host health:a new clinical frontier127182016Molecular PsychiatryGut microbiome remodeling induces depressive-like behaviors through a pathway mediated by the hosts metabolism97492015Gastroenterology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Induces Remission in Patients With Active Ulcerative Colitis i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889102014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European Society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update of the treatment guidance document for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831来源:WOS,热心肠研究院整理制表。美国、中国为主力,欧洲紧跟其后。根据 Clinical Trials 的数据,肠菌移植试验开展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其次为中国,此外加拿大、以色列以及欧洲多国亦有开展。从肠菌移植相关研究发表情况来看,美国一马当先,累计发表了 2381 篇文章,中国紧跟其后,发表了 1891 篇。结合临床试验和研究数量可以发现,当前肠菌移植领域美国和中国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欧洲则紧随其后。艰难梭菌感染和炎症性肠病为主,癌症、肠易激综合征等亦受关注。Clinical Trials 的数据显示,443 项试验中最多的是针对炎症性肠病(主要为溃疡性结肠炎),其次为艰难梭菌感染。当前肠菌移植在治疗艰难梭菌感染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并已经成为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有许多微生物组公司也正基于肠菌移植开发相关的胶肠菌移植试验数量03570105140美国中国加拿以列意利丹芬兰法国挪威印度934792128图 3-2-17.肠菌移植试验最多的 10 个国家。来源:Clinical Trails,根据“Location”统计,热心肠研究院整理制图。052肠菌移植相关研究发表量07500美国中国德国意利加拿英国法国澳利亚本荷兰2322682902932983393694651,8912,381图 3-2-18.肠菌移植相关研究发表量最多的 10 个国家。来源:WOS,TS=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s OR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OR FMT,数据库=SCI-EXPANDED 和 ESCI,热心肠研究院整理制图。囊药物,如获得 FDA 批准的首个活体生物药 RBX-2260,正是用于治疗艰难梭菌感染。此外,值得关注的是,癌症、肠易激综合征、肥胖/糖尿病、肝病、移植抗宿主病、自闭症/帕金森病/抑郁症等也有一定数量的肠菌移植试验正在开展,反映出当前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尝试使用肠菌移植来治疗肠道以外的疾病。WOS 的数据显示肠菌移植的文章主要聚焦于胃肠病学与肝病学、免疫学、神经科学等领域,与临床试验的结果较为一致。国内监管日渐规范,出台首个肠菌移植国家技术标准。2012 年,中国第一例现代粪菌移植于 2012 年 10 月 25 日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成功实施。2014 年,我国开始使用肠菌移植治疗艰难梭菌感染。2018 年,肠菌移植正式写入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获得广州市发改委审批,具有正式收费编码。2019 年,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将 FMT 归为中低风险生物医学新技术。近年来,肠菌移植领域更是接连迎来喜讯。2021 年,上海市卫健委发布了上海市菌群移植技术管理规范(2021 年版),指出肠菌移植的适应证包括:自闭症、情绪障碍、多动症、抽动症等。2022 年 10 月,洗涤粪菌质量控制和粪菌样本分级国家标准获批执行,这是我国肠菌领域发布的第一项国家技术标准,也是洗涤菌群移植的第一项国家技术标准。2022 年 11 月,历经 4 年,肠道菌群移植正式获得上海市物价批准。一系列文件标准的出台标志着肠菌移植逐步被大众所接受并证明了其在治疗某些适应证上的有效性,同时也意味着未来相关患者能够更容易地接受肠菌移植。22%3%4%4%4%5%4%6%8%炎症性肠病艰难梭菌感染癌症肠易激综合征感染肝病肥胖/糖尿病闭症/帕森病/抑郁症移植物抗宿主病抗素其他图 3-2-19.肠菌移植临床试验适应证的分布情况。来源:Clinical Trails,热心肠研究院整理制图。检验与医疗技术是肠道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益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这一业态快速发展,为我们诊断、治疗胃肠道疾病提供了重要有效的手段。比如,有助于精准用药的肿瘤伴随诊断技术,有助于提前发现胃肠道癌症降低死亡风险的早筛产品。相信随着前沿技术的不断突破,这一业态将继续蓬勃发展,并从“便便”中挖掘到更多的宝藏。3.2.6 小结053 3.3.1 医疗器械业态的定义3.3 医疗器械当代医疗器械行业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在肠道相关的领域。肠道作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负责消化和吸收食物,还与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紧密相连。近年来,医疗器械行业针对肠道健康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开发出了一系列创新性产品和技术,以帮助改善和维护肠道健康。广义的医疗器械行业定义是指在医疗、诊断、治疗、康复和相关领域使用的物品,包括但不限于器械、器具、材料和相关软件。在肠道产业中涉及的医疗器械主要是医用内窥镜、CT 计算机断层扫描仪、核磁共振成像、超声成像、X 射线以及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等。肠道内镜检查技术的进步使得医生能够更为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肠道疾病。例如,无痛内镜技术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检查的便捷性。内窥镜也被认为是肠癌筛查的金标准。此外,肠道内镜治疗手术逐步成为了治疗肠道疾病的常规手段,如结肠息肉切除术、肠套叠复位术等。肠道功能性检测设备的发展为诊断和研究肠道功能障碍提供了重要工具。这些设备主要包括肠道动力学监测、肠道压力测量、肠道生物电监测等,能够帮助医生更为精确地评估肠道功能状况。总而言之,医疗器械行业在肠道相关领域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为高效、安全和舒适的诊疗手段,促进了肠道健康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在肠道产业中,最重要的医疗器械之一是内窥镜,因此本节我们将重点关注内窥镜。3.3.2 胃肠道内窥镜的介绍内窥镜是一种常见的医疗器械,其依赖光源辅助,经人体的自然孔道或经手术做的小切口进入人体内,直接窥视有关部位的变化,是内、外科精细检查和微创治疗的必备工具。内窥镜在临床中主要起到诊断及治疗作用:诊断功能是指临床医生通过内镜获得实时动态的内部图像,并且通过合适的器械取得组织进行体外检测;治疗功能则是配合专业的微创手术器具,进行特定的手术治疗。内窥镜的发展历经 200 多年,最早可以追溯到 1806 年。整体经历了早期硬管式内窥镜、半可屈式内窥镜、纤维内窥镜、电子内窥镜、胶囊内窥镜五个发展阶段。其中,纤维内窥镜、电子内窥镜自诞生以来,不断更新,始终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内窥镜种类。(1)硬管式内窥镜时代(1806-1932 年)1806 年,德国人 Philipp Bozzini 制造了一种由蜡烛为光源和镜片组成的器具,用于观察动物的膀胱和直肠内部结构。虽然此工具未用于人体,但 Bozzini 开启了硬管式内镜发展的时代,他也因此被誉为内窥镜的发明人。在 Philipp Bozzini 制造出首个内窥镜后的几十年里,内窥镜在泌尿生殖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之所以聚焦在泌尿生殖领域,主要是因为这些组织的腔体比较短,没有弯曲的角度。如果要进行食管或者胃部的探查,就必须要克服由水平口腔和垂直食管所形成的角度问题。因此,直到 1868 年,德国医生 Adolf Kussmaul 才尝试了将硬3.3.2.1 内窥镜的定义3.3.2.2 内窥镜的发展历程图 3-3-1.Philipp Bozzini 发明的内窥镜。来源: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质的窥镜管用于人体胃部检查。其成功地将硬质管的胃镜伸到了实验者(一位吞剑表演者)的胃部。但是,受光源及胃部复杂环境、不佳体验的限制,这种检查方式仍然无法被真正用于临床检测。1879 年,柏林泌尿外科医生 Maximillian Nitze 和维也纳的先进设备制造商 Josef Leiter 合作研制出了一款膀胱镜。这是第一个含054有光学系统的内窥镜,远胜同时代其他产品,因此广受追捧。虽然 Nitze-Leiter 膀胱镜很成功,但是依然无法被用于胃肠道。后来,Leiter 又和一位名叫 Johann von Mikulicz 的外科医生在Nitze-Leiter 膀胱镜基础上改进了一款胃肠镜,这款设备在末端三分之一处有一个 30 度的弯角,适合人体组织的角度。尽管这款设备依然有许多缺点,但是用白炽灯代替了原来的发光铂丝线圈,是内窥镜发展史上的一大重要进步。(2)半可屈式内窥镜时代(1932-1953 年)在解决内窥镜的光源问题之后,如何提高窥镜的柔软性以减轻患者检查时的痛苦和扩大观察范围是另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1932 年,器械制作师 Georg Wolf 与德国人 Rudolf Schindler 合作研制出第一个半可屈式胃镜,命名为 Wolf-Schindler 式胃镜。它的光学系统由 48 个透镜组成,前端具有可屈性,可在胃内的弯曲 30 度到 40 度,使医生能清晰地观察胃粘膜图像。Wolf-Schindler式胃镜的问世,解决了胃镜检查的巨大阻碍,开辟了胃镜检查技术的新纪元,从此拉开了半可屈式内窥镜的序幕。这款胃镜在后续 20多年一直是胃镜领域的标准产品。(3)纤维内窥镜时代(1957 年-至今)尽管 Schindler 发明的胃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其依然存在两个显著的缺陷:(1)白炽灯是一种热光源,对人体检查并不友好;(2)对进行胃镜检查的人造成显著的不适感。1953 年,光导纤维技术被发明。这意味着人们可以制造出冷光源玻璃纤维照明装置,为随后的纤维内窥镜奠定了基础。1957 年,南非Basil Hirschowitz医生携手物理学家,做出了全世界第一台柔性纤维胃镜,并在3年后的美国胃镜学会年会上首次推出了这款胃镜,展示了其在十二指肠检查领域的可能性。Hirschowitz 研发的这类胃镜的镜身更加柔软,可在患者胃部回转自如,检查视野范围广,同时也极大地减少了患者的痛苦。20 世纪 60 年代初,日本奥林巴斯(Olympus)公司在光导纤维胃镜基础上,加装了活检装置及照相机。随着附属装置的不断改进,如手术器械、摄影系统的发展,使纤维内镜不但可用于诊断,且可用于手术治疗。(4)电子内窥镜时代(1983 年-至今)1983 年美国 Welch Allyn 公司成功研制并应用微型图像传感器代替了内镜的光导纤维成像术,标志着电子内窥镜的诞生。这无疑是内窥镜发展史上的一次里程碑。电子内窥镜主要由内镜、电视信息系统和电视监视器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相对于普通光导纤维内镜的图像清晰,色泽逼真,分辨率更高,可供多人同时观看。也因为这一技术优势,电子内窥镜手术除了具有普通内窥镜手术创伤小、可减轻患者痛苦、术后恢复快、有利于降低医疗成本等特点外,还具有便于图像保存与传输,适合远程会诊及教学等特点。电子内窥镜的问世,为百余年内窥镜的诊断和治疗开创了新的历史篇章。其广泛使用也使早癌的诊断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图 3-3-2.胶囊内窥镜。来源:Mayo Clinic。(5)胶囊内窥镜时代(2000 年-至今)尽管纤维内窥镜、电子内窥镜的诞生已经解决了临床上的大部分问题,但是已有内窥镜并不能完全解决小肠显像问题。上述内窥镜只能显示小肠长度的 50%。1981 年,以色列光电工程师 Gavriel J.Iddan 教授在与肠胃病医生 Eitan Scapa 交谈后,萌发了研发小肠整体成像设备的想法,并提出了“可吞服型小肠内镜”。1994 年,伦敦帝国理工学院 Paul Swain教授在洛杉矶世界胃肠病大会上首次提出“胶囊相机机器人”的概念。1997 年,两位不谋而合的教授带领团队首次会面,并共同成立了Given Imaging 公司。1 年后,在两支团队的通力合作之下,试制出第一颗胶囊内镜,并完成了动物实验;1999 年,Paul Swain 教授吞下了人类历史上第 1 颗胶囊内镜,并进行小肠检查;2000 年,首张胶囊内镜拍摄的人消化道图像刊登于Nature杂志。055 由此可见,消化内镜主要是软镜。根据临床应用将消化内镜分为诊断性消化内镜和治疗性消化内镜两大类。诊断性消化内镜在临床中主要起到诊断,治疗性消化内镜则是配合专业的微创手术器具进行特定的手术治疗。而根据内镜作用的部位可以分为食管镜、胃镜、十二指肠镜、结肠镜、小肠镜等。内窥镜可以根据不同维度进行分类,如根据用途可以被分为消化道内窥镜、呼吸道内窥镜、泌尿道内窥镜、妇科内窥镜等,还可以根据产品结构、使用次数等进行区分。3.3.2.3 内窥镜的分类表3-3-1.内窥镜的分类分类方式种类特征产品结构硬镜主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如腹腔镜、胸腔镜、关节镜、椎间盘镜、脑室镜等软镜主要通过人体的自然腔道来完成检查、诊断和治疗,如胃镜、肠镜、喉镜、支气管镜等主要通过人体的消化道、呼吸道及泌尿道进入人体。使用次数重复使用内镜可以重复使用,但需要进行清洁、干燥、维护、灭菌和消毒等操作。一次性使用内镜一次性,可避免交叉感染。功能单功能内镜没有工作通道,仅有光学系统的观察镜。多功能内镜除具有观察镜的功能为,在同一镜身,还具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工作通道,具有照明、手术、冲洗及吸引等多种功能。来源:公开资料。内窥镜可被用于治疗多种胃肠道疾病:(1)食道:慢性食道炎、食道静脉曲张、食管道孔疝、食道平滑肌瘤、食道癌及贲门癌等;(2)胃及十二指肠:慢性胃炎、胃溃疡、胃良性肿瘤、胃癌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肿瘤;(3)小肠:小肠肿瘤、平滑肌肿瘤、肉瘤、息肉、淋巴瘤、炎症等;(4)大肠: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rohn 病、慢性结肠炎、结肠息肉、大肠癌等;(5)胆道:胆管炎、胆管癌等。利用内窥镜我们可以实现多种诊断治疗:(1)色素内镜检查:利用色素溶液对黏膜进行标记,区分癌变与非癌黏膜,可与电子染色内镜联用。(2)黏膜小病灶的切除:主要是用于息肉的切除。(3)黏膜层大病灶的切除:主要代表技术是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术(EMR)和内镜下黏粘膜整片切除术(ESD),前者适用于小于1.5厘米的病灶,后者可以用于更大的病灶。EMR 常用于扁平隆起性病变(早期胃肠癌、扁平腺瘤)。ESD 是在 EMR 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技术难度更高,主要针对早期消化道癌和癌前病变。(4)突破管腔黏膜层限制的内镜手术:针对消化管壁肌层甚至肌层外病灶进行的手术,如使用经口内镜肌切开术(POEM)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3.3.2.4 内窥镜在胃肠道领域的应用056(5)经自然腔道内腔手术:目前经自然腔道内腔手术(NOTES)还处于探索阶段,开展相对较多的是经胃、直肠或阴道入路的内镜保胆取石术、胆囊息肉切除术、阑尾切除术等。(6)胆胰疾病内镜手术:胆总管结石、壶腹周围癌以及许多胰腺疾病的一线治疗手段。(7)胃旁路手术:用于解决上幽门下十二指肠部位梗阻性疾病的姑息消化通路建立的问题以及治疗代谢综合征等。(8)经内镜胃造瘘术: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吞咽困难或进食困难的患者建立有效的喂饲通道,以满足机体营养需求。3.3.3 内窥镜市场发展动向2022 年全球内窥镜市场超过 360 亿美元,并继续保持增长。全球内窥镜市场是医疗器械市场中增长最快的板块之一。根据Research and Markets 的数据,2022 年全球内窥镜市场达到了 362.8 亿美元。考虑到医疗保健支出增加、慢性发病率增加、肥胖人口增加以及老龄化问题,全球内窥镜市场将进一步保持增长,预计 2022-2026 年期间以 7.50%的年复合增长率速度增长,到 2026 年达到 484.5 亿美元。从全球市场格局来看,2022 年,北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主要是由于其人口数较多、收入水平高以及拥有良好的医疗基础设施。北美之后为欧洲和亚洲。3.3.3.1 全球内窥镜市场不断扩大,持续保持吸金热度融资事件数(起)04.5913.50022图 3-3-3.全球内窥镜市场规模。来源:Research and Markets。图 3-3-4.2017-2022 年全球内窥镜融资事件。来源:公开资料。市场规模(亿美元)0020222023E2024E2025E2026E484.5450.7419.3390.0362.8资本活跃度达到巅峰,持续保持吸金热度。内窥镜市场一直保持着创新活力,不断发展出各种各样的产品,以满足更多、更细的临床需求。因此该赛道持续吸引资本的高度关注,根据 2017-2022 年融资数量,近两年内窥镜市场的资本活跃度达到巅峰,2021、2022年分别为 16、18 起。从融资额度来看,由于内窥镜具有高技术壁垒、长研发周期等特点,因此单笔融资额度较大。2022 年,所有公布的融资事件规模均在千万级,且有多起超过亿元。表3-3-2.2022 年内窥镜领域融资事件时间公司轮次金额2022.3科沁微视A 轮数千万元2022.4朗合医疗B 轮1 亿元2022.4华芯医疗A 轮数亿元2022.4AI Medical ServiceC 轮80 亿日元2022.5星辰海医疗天使轮数千万元057 来源:公开资料、肠道产业公众号,热心肠研究院整理制表。占全球例0%Pu0%市场规模(亿元)002001820192020E2021E2022E2023E2024E市场规模占全球例22.7 .7.3.2.2.1.6.7.8.7B33663298.7 .7.3.2.2.1.6.7.8.7%图 3-3-5.2015-2024 年中国内窥镜市场规模及份额变化。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时间公司轮次金额2022.6睿触A 轮数千万美元2022.6术锐技术C 轮数亿元2022.7DPM 公司B 轮数亿元2022.8巧捷力医疗机器人 A 轮数千万元2022.8卡本医疗PreA 轮数千万元2022.8精微视达A 轮1 亿元2022.9华芯医疗PreB 轮数亿元2022.9欧谱曼迪股权融资未披露2022.10博盛医疗A 轮数千万元2022.11英术生命PreA 轮数千万元2022.12瑞派医疗C 轮数亿元2022.12图湃医疗C 轮3 亿元2022.12英美达D 轮近亿元中国内窥镜市场处于快速上升阶段,预计突破 300 亿元。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目前中国内窥镜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期,2022年中国内窥镜市场预计达到 321 亿元。从市场份额来看,2015 年,中国内窥镜市场仅占据全球市场的12.7%,而到 2019 年这一比例已经提升至 16.1%,预估 2022 年达到 19.3%。从内窥镜市场头部企业奥林巴斯的 2023Q3 财报中亦可看出中国内窥镜市场持续扩大,内窥镜所在板块医疗事业 ESD 总销售额由 2022 财年前三季度的 3337亿日元上涨至 2023 财年的 3990亿日元,其中中国地区销售额由3.3.3.2 中国内窥镜市场处于黄金期,出口规模不断扩大2022 年财年前三季度的 492 亿日元扩大至 591 亿日元。根据 Frost&Sullivan 的预测,2030 年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第二大内窥镜市场。058内窥镜进口规模处于巅峰,出口规模持续扩大。从海关总署的数据来看,近两年内窥镜的进口数量和进口金额均达到巅峰。2022 年,我国内窥镜进口数量为 494 万台,进口金额达到了 77.38 亿元,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仅略低于 2021 年,反映出我国对内窥镜需求旺盛。从出口情况来看,2018-2022 年,内窥镜出口规模不断扩大,2022 年达到了 18.13 亿元,出口数量超过 2500 万台。上述数据反映出当前我国对内窥镜的需求旺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对比进出口情况,我国出口的内窥镜平均单价远低于进口内窥镜,由此可见国产内窥镜仍有发展和进步的空间。图 3-3-6.2018-2022 年中国内窥镜进口情况。来源:海关总署,热心肠研究院整理。图 3-3-7.2018-2022 年中国内窥镜出口情况。来源:海关总署,热心肠研究院整理。额(亿元)01836547290数量(万台)0820022进数量进额额(亿元)05101520数量(万台)0700212022出数量出额软镜为全球占比最高板块,中国软镜市场快速发展。软镜对设计工艺及制造技术的要求更高,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主要包括胃镜、肠镜等。硬镜则主要为腹腔镜、胸腔镜、关节镜等。从全球市场份额来看,2019 年软镜占据了 30%,是全球占比最大的板块,达到了59.8 亿美元。从中国市场来看,2019 年,软镜占据的份额略低于硬镜,达到 23%。根据中商情报网的数据,近年来我国软镜保持着较快的增长趋势,预估 2022 年达到 67.5 亿元,到 2025 年将达到 81.2 亿元。3.3.3.3 软镜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化内镜需求旺盛图 3-3-8.2019 年全球和中国内窥镜市场份额(按产品类型)。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全球消化内镜占比 TOP3,国内消化道为内镜主要应用领域。根据 BBC Research 的数据,从全球范围内不同科室的市场占比来看,消化科位列前三,占据近 15%的市场。奥林巴斯是全球内窥镜市场份额占比最大的公司之一。该公司 2023Q3 财报显示医疗事业 ESD 板块中消化内窥镜占比 55%,体现出消化内窥镜对内窥镜市场的重要性。根据中国 2021 年内镜中标情况来看,消化道内镜中标总额位居第一,中标总量位居第二。根据中国2022年4、8、9 月内镜中标数量来看,消化道内镜位列第一。由此可见,消化内镜是我国内镜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当前需求旺盛,近年边际需求呈现增加趋势。市场规模(亿元)0020192020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图 3-3-9.2019-2025 年中国软镜市场规模。来源:中商情报网。059 图 3-3-13.2022 年 4、8、9 月内窥镜招采数据。来源:众成数科,热心肠研究院整理。消化道内镜咽喉镜胸腹腔镜管镜宫腔镜肾镜电切镜镜阴道镜输尿管镜关节镜膀胱镜脊柱内镜管镜神经内镜精囊镜乳管镜其他0750全球内窥镜头部企业以日德美为主,软镜市场集中度较高。从 2020 年全球内窥镜市场竞争格局来看,市场份额最高的前三家企业依次为奥林巴斯(日本)、卡尔史托斯(德国)、史赛克(美国),三家企业的市场份额总计近50%。由此可见,当前全球内窥镜市场地区集中度较高。全球许多知名的内窥镜企业也均来自这三个国家,比如狼牌、贝朗、雪力等来自德国,富士、宾得则来自日本。从全球硬镜市场格局来看,卡尔史托斯、史赛克、奥林巴斯等企业的市场份额较大,CR3 为 64%。而全球软镜市场集中度则更高,仅奥林巴斯一家企业就占据了 65%的份额,CR3 达到 93%,反映出当前全球软镜市场主要被日本内窥镜企业所垄断。外资主导中国软镜市场,中国企业初露头角。我国软镜市场主要被日本内窥镜企业占据。2019 年的中国内窥镜市场格局数据显示,奥林巴斯占据最大市场份额(78%),富士位居第二。从 2021 年中国软镜中标情况来看,奥林巴斯的市场份额依然保持第一,另两家日本企业富士胶片、3.3.3.4 软镜市场集中度高,国产替代趋势明显10.55%4.91.09.09.70.860.81%普外泌尿消化关节喉妇产其他32X%消化内窥镜外科内窥镜其他医疗器械 0500000200000250000消化道内镜胸腹腔镜支气管镜鼻咽喉镜关节镜宫腔镜脊柱内镜电切镜神经内镜肾镜膀胱镜胃镜乳管镜耳镜椎间孔镜组合内镜阴道镜电子支气管镜精囊镜020004000600080004000鼻咽喉镜消化道内镜其他胸腹腔镜支气管镜宫腔镜关节镜肾镜膀胱镜电切镜耳镜脊柱内镜神经内镜乳管镜电子支气管镜阴道镜胃镜组合内镜椎间孔镜精囊镜金额(万元)数量(件)图 3-3-10.2016 年全球不同科室内镜市场占比。来源:BBC Research。图 3-3-11.奥斯巴林公司 2023 财报前 3 季度医疗事业ESD 结构。来源:奥林巴斯,热心肠研究院整理。图3-3-12.2021年各类内窥镜中标情况。来源:众成数科。060奥林巴斯卡尔史托斯史赛克其他28%4%4%8)%卡尔史托斯史赛克奥林巴斯德国狼牌施乐辉其他5%1%2%3x%奥林巴斯富宾得开医疗澳华内镜其他图 3-3-14.2020 年全球内窥镜竞争格局(按产品销售收入计算)。来源:Frost&Sullivan、年报、东莞证券研究所。图 3-3-15.2019 年全球硬镜市场竞争格局。来源:Frost&Sullivan。图 3-3-16.2019 年中国软镜市场竞争格局。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16%2%4%7T%奥林巴斯富宾得开医疗澳华内镜其他1%5%8%9$S%奥林巴斯富士开立医疗宾得澳华内镜其他图 3-3-18.2021 年中国消化科软镜市场竞争格局。来源:医招采公众号。图 3-3-17.2021 年中国软镜中标份额情况。来源:众成数科。宾得紧跟其后。三家日本企业总共占据 78%,呈现寡头局面。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企业开立医疗和澳华内镜也占据了一定的份额,且对比 2021 和 2019 年的数据,可以发现中国企业市场份额呈现增长态势。值得注意的是,在消化科中,开立医疗和澳华内镜占据更大比例,分别为9%和5%。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国内内窥镜领域也突破连连。比如,2022 年 11 月澳华内镜上线了全新高端软镜AQ-30 产品,搭载 4K 超高清内镜系统、可实现 4 种 CBI 模式,主攻三级医院市场。相信在国家政策扶持的背景下,国产内窥镜有望凭借较高的性价比优势逐步崛起。061 表3-3-3.国内软镜市场主要玩家公司国家简介奥林巴斯日本奥林巴斯成立于1919 年,专注于精密光学和成像技术。奥林巴斯在内窥镜领域具有领先地位,提供高质量的消化道内镜、支气管镜、工业内镜和外科内镜等产品。公司在医疗设备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技术。富士胶片日本富士胶片成立于1934 年,以生产摄影和成像产品而闻名。随着业务多元化,富士胶片进入了医疗设备领域,提供高质量的内窥镜设备。其内窥镜产品包括消化道内镜、支气管镜以及其他内窥镜及配件。宾得日本宾得公司成立于 1919 年,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内窥镜制造商,提供高质量的内窥镜设备,包括消化道内镜、支气管镜、喉镜和其他内窥镜设备。宾得医疗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销售和服务网络。卡尔史托斯德国卡尔史托斯成立于1945 年,专注于生产高质量的内窥镜设备,包括腹腔镜、关节镜、支气管镜、泌尿科内镜、喉镜和耳鼻喉科内镜等。卡尔史托斯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广泛的销售和服务网络,以其卓越的产品质量和创新性而著称。开立医疗中国开立医疗成立于2002 年,产品涵盖超声医学影像、内镜诊疗、微创外科和体外诊断等领域,其内窥镜产品涵盖了多个领域,如消化内镜、腹腔镜、支气管镜、耳鼻喉科内镜等。澳华内镜中国澳华内镜成立于1994 年,主要从事电子内窥镜设备及内窥镜诊疗手术耗材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产品已应用于消化科、呼吸科、耳鼻喉科、妇科、急诊科等临床科室。发布时间颁布主体政策/文件名称主要内容2022.4安徽省财政厅、省卫健委、省医保局等多部门关于规范公立医疗机构政府采购进口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 所有公立医疗机构自 2022 年 6 月 1 日起,未经批准,禁止采购进口产品2022.1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 有关条款的决定将电子内窥镜列为鼓励项目,优先发展来源:公开资料、公司官网,热心肠研究院整理制表。3.3.3.5 国家陆续发布医疗器械政策,支持推动内窥镜行业发展国家出台多项政策,助力我国内窥镜行业发展。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大、附加值高,是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转型及升级过程中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同时,促进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向社会提供更好的诊疗手段,满足国民对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近年来,国务院及各主管部委对医疗器械行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在发展方向、准入审批、技术研发、市场培育、品牌建设等各方面对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做出了指引或扶持,并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020年12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调整 医疗器械分类目录 部分内容的公告,将光学/电子内窥镜由管理级别类调整为管理级别类,表明国家将加大对本土医疗器械企业的扶持力度。2021 年 5 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审核指导标准(2021 年版),加速内窥镜行业国产替代进程。表3-3-4.近年来涉及内窥镜的政策062来源:公开资料,热心肠研究院整理制表。医疗新基建发力,助推我国内窥镜需求提升。医疗新基建是“十四五”期间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核心主线。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加快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提高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与保障能力。因此,医疗器械如医疗设备、内镜耗材将受益于医疗新基建,助推我国内窥镜需求提升。3.3.3.6 内镜筛查是黄金标准,我国渗透率低未来发展空间大中国人群消化道癌高发,内镜筛查是黄金标准。“3.2 检验与医疗技术”的数据(图 3-2-10 与图 3-2-11)表明中国人群消化道癌症高发,且由于中国人群基数大,患者人数远高于其他国家。胃镜、肠镜筛查被认为是胃/结肠筛查的“黄金标准”。日本的数据显示,1964 年日本每 10 万人胃镜检查人数约 420 人左右,1970 年日本每 10 万人胃镜检查人数达到 3800 人左右,2011 年每 10 万人胃镜检查人数提高至 8500 人以上。相应地,胃癌死亡率整体随胃镜开展率不断提升而持续下降。近年来我国也在不断摸索癌症早诊早治方案,并在部分地区开展了以内镜检查为主要技术手段,通过开展社会动员对适龄人群进行筛查的项目。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2018 年,发布时间颁布主体政策/文件名称主要内容2021.10财政部、工信部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审核指导标准明确规定了 137 种医疗器械全部要求 100%采购国产2021.10国家卫健委“十四五”国家临床专科能力建设规划文件特别提及政府将大力支持中国内窥镜手术的发展,致力于解决主要技术瓶颈方面取得突破及以于国内开发先进技术为目标2021.5财政部、工信部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审核指导标准(2021 年版)要求政府部门及其业务机构如其中所述就特定应用场景按彼等不同规模的需求从国内制造商采购六类具有特定功能的内窥镜产品2021.2工信部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规划包含了要重点突破医用内窥镜等影像诊断设备的战略目标内窥镜相关研究发表量0275550825042005200620072008200920000022图 3-3-19.2000-2022 年内窥镜相关研究的发表情况。来源:WOS 核心数据库,TS=Endoscope,搜索时间 2023 年 4 月 19 日,热心肠研究院整理制图。农村上消化道癌共筛查 21.3 万人,早诊率为 75.1%,治疗率为 85.7%;结直肠癌共筛查 4.5万人,早诊率为 93.4%,治疗率为 95.2%。城市上消化道癌共筛查 2.9 万人,筛查出癌前病变及癌症患者 1037 例,阳性率为 3.55%;结直肠癌共筛查 2.0万人,筛查出癌前病变及癌症患者 903 例,阳性率为 4.57%。效果评价研究显示,部分筛查地区消化道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上述数据充分反映出内镜筛查对降低消化道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性。063 图 3-3-20.内窥镜相关文献的 WOS 学科分类。来源:WOS 核心数据库,TS=Endoscope,搜索时间 2023 年 4 月 19 日。获批消化内镜数量突破 300 款,相关医疗机构数量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内窥镜技术不断突破,内窥镜专利申请量整体呈现增长态势,并在 2021 年达到最高(3434个)。2022年虽然数量有所下降,但是依然超过了 3000 个。截至 2023 年 3月,药智数据库显示,全国批准的消化内镜总计 307 款,其中胃镜及相关最多,其次为肠镜、上消化道内窥镜等类别。2022年,国家药监局共批准 55 个创新医疗器械产品上市,其中有 4 款为内窥镜或相关医疗器械,涉及腹腔内窥镜手术系统设备、消化道内窥镜用超声诊断设备、肠息肉电子结肠内窥镜图像辅助检测软件。2020中国消化内镜技术普查数据显示,2012专利数量(个)00400020002120223-3-21.2015-2022 年中国内窥镜专利申请数量。来源:incoPat,简单同族合并,热心肠研究院整理制图。3.3.3.7 消化内镜技术不断突破,相关医疗机构数量快速增长内窥镜专利研究数量整体增加,消化领域占据较大板块。根据 WOS 数据库的数据显示,2000-2022 年,与内窥镜相关的文献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近 3 年年均发表量超过 1000 篇,分别为 1066、1063、1042 篇。从 WOS 收录的所有内窥镜文献的内容分类上来看,第一大板块为手术,第二大板块为胃肠病学与肝病学。由此可见,消化领域是内窥镜应用的重要方向之一。胃镜肠镜筛查渗透率低,未来发展空间大。根据 中国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诊疗现状调查,有高达97.4%的患者没有做过肠镜筛查。有研究显示 95%的人体检漏掉了肠癌筛查。同时,国内 79.9%的结直肠癌患者首次就诊即处于或者期。此外有研究表明,2012年的国内抽样数据显示中国胃镜检查率仅为日本的 1/5。上述数据表明,当前我国胃镜肠镜渗透率较低,内镜筛查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0640306090120胃镜及相关肠镜及相关上消化道内窥镜及相关下消化道内窥镜及相关胶囊内镜及相关胆道镜及相关道镜及相关219图 3-3-22.消化内镜的获批情况。来源:药智数据库,热心肠研究院整理制图。年至 2019 年,我国消化内镜学科蓬勃发展,开展消化内镜诊疗的医疗机构从 6128 家增长至 7470 家,增长率 21.9%;从业医师人数由26203 人增长至 39639 人,增长率 51.27%。上述数据反映出我国内窥镜技术蓬勃发展,欣欣向荣。3.3.3.8 软镜设备不断迭代,满足临床多元化需求软镜技术精细化,满足患者医生不同需求。软镜的主要应用场景之一是消化科。使用软镜的手术检查需要从人体自然腔道进入,许多患者正是因为恐惧胃镜、肠镜带来的不适感而排斥做消化内镜检查。因此,从患者角度需要提升镜体依从性及用户体感。此外,医生需要通过消化内镜检查,仔细确认患者的胃肠道是否存在病变,因此,从医生角度需要不断提升内窥镜的操作便利性及成像质量。为满足上述需求,当前软镜镜体技术持续精进,比如细镜化、亮度提升、视野变广、操控性加强等。软镜功能作用智能弯曲(PB)PB 功能有助于结肠镜更顺畅的穿过结肠的急转弯处。当插入遭遇阻力时,可利用压力使插入管自动弯曲以调节适应结肠的轮廓,潜在降低了病人的不适感和过速插入盲肠的危险。强力传导(HFT)HFT 可让操作者更有效地控制插入、拉出、扭转操作。无论向前推送还是旋转时,该推力或旋转扭矩都可以很好地将力量传导。可变硬度可变硬度能提升软镜的灵活性。该功能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调整硬度,以满足病人的病理需求和医生的操作需求。一触式接头可一步链接光源和图像处理装置。内镜无需防水帽,简化步骤,提高效率,减少意外浸水损坏的产生。响应式插入技术(RIT)确保在完整的结肠镜检查过程中易于插入和出色的范围处理。多种图像处理技术窄带成像(NBI)、自动荧光成像(AFI)、红外成像(IRI)、双聚焦、红色双色成像(RDI)、纹理和颜色增强成像(TXI)等技术,增强组织颜色的细微差异以及粘膜组织表面的细节和纹理。表3-3-5.软镜技术的创新来源:公开资料,热心肠研究院整理制表。软镜镜体类型不断丰富,国内企业逐步覆盖全类型。目前软镜的头部企业奥林巴斯、富士胶片、宾得等已经或近乎实现了全类型软镜覆盖,拥有胃肠镜、放大胃肠镜、经鼻胃镜、超细肠镜、十二指肠镜、小肠镜(宾得除外)、超声内镜、电子支气管镜、超声支气管镜和电子鼻咽喉镜等。丰富全面的镜体类型有利于参与国内招标,满足国内三级医院的需求,并有助于拓宽市场。而随着我国内窥镜企业的不断进步,其将在保证性能工艺的条件下不断扩展丰富镜体类型,逐步覆盖全类型。065 3.3.3.9 一次性内镜优势突出,相关市场潜力巨大一次性内镜具有较高临床价值,操作便捷避免交叉感染。内镜设备具有狭窄且细长的开放通道结构,导致消毒难度大,容易造成交叉感染风险。降低感染风险的需求推动了一次性内镜的发展,“一人一镜”在提升手术安全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感染率的同时,还提高了效率,缩减了手术时间,因为医生无需对内镜进行消毒即可开展下一台手术。尽管使用一次性内镜有更高的成本效率,但是考虑到日常消毒、运维成本以及术后并发症和感染所导致的医疗成本,一次性内镜的成本效益更加明显。因此,一次性消化内镜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我国一次性内镜发展迅猛,近年来规模猛增。根据 Grand View Research 调查显示,2020 年全球一次性内窥镜市场规模为 13 亿美元,并将以 16.9%的复合年增长率保持增长。2020 年我国一次性内窥镜市场达到 0.4 亿元,并以远高于全球市场的增速快速增长,预计到 2025 年将达到 14.2 亿元。此外,与可重复使用内窥镜领域不同,一次性内窥镜国内外发展史和进程几乎同步。2010 年前后,国内开始出现专注于一次性的内窥镜企业。据动脉网不完全统计,截至 2023 年 2 月 14 日,已有近 80 款国产一次性内窥镜获得 NMPA批准上市。其中至少有 48 款产品在 2022 年获批,占总体获批数量的 60%,充分反映出我国一次性内镜发展势头之猛。但是已获批的一次性内窥镜主要为泌尿科和呼吸科,涉及消化内窥镜的数量非常有限(仅有4款),因此消化内窥镜市场为一片广阔的蓝海,亟待开拓。中国次性内镜市场规模(亿元)0481216全球次性内镜市场规模(亿美元)07021E2022E2023E2024E2025E全球中国图 3-3-23.2020-2025 年全球和中国一次性内镜市场规模。来源:Grand View Research 和华经产业研究院。3.3.3.10 交叉领域技术融合,推动消化内镜创新发展AI 大杀四方,结合内窥镜加强筛查能力。随着计算机、大数据、精密仪器等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内窥镜技术正在与其他新兴技术相互融合,衍生出具有更加强大附加功能的内窥镜产品。最突出的进展是内窥镜与AI的结合。AI 诊断系统可在医生经验的基础上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保障诊断的正确率;借助机器人动作精确、稳定的特性,可使内窥镜手术更具安全性、准确性和便利性,大大减轻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如 2022年 发 表 在Lancet Digital Health3.3.4 小结内窥镜是一类重要的医疗器械。消化内镜是内窥镜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广泛应用于诊断和治疗消化道疾病。当前,全球以及中国内窥镜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呈现寡头格局,主要份额由日本、美国、德国企业占据。但是随着我国内窥镜企业的不断突破,近年来,其在消化内镜市场的占比越来越大。相信在政策扶持、企业研发持续投入的背景下,我国内窥镜企业有望逐步实现国产替代。此外,内镜技术随着临床需求的变化不断革新,当前正在向精细化、智能化、耗材化三大方向发展。杂志上的一篇建模研究指出,使用 AI 工具可额外预防胃肠道癌以及相关死亡,并节省数亿美元。又如,2022 年 6 月,Ibex Medical Analytics 公司旗下的 AI 诊断系统 Galen Gastric 获得欧盟医疗器械产品 CE 认证,其在一项盲法、多中心的临床试验中表现出了优秀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能够帮助肿瘤医生做出正确的治疗决策。多重技术助力,胶囊内镜技术未来可期。胶囊内镜系统设计的成功得益于多项技术的突破,如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影像仪、特定用途集成电路发送装置和发光二极管照明系统的突破。相比于传统消化内镜,胶囊内镜操作简单、基本无痛。近年来,为解决传统胶囊内镜在检查胃等空间较大的部位存在视觉盲区,无法观察到各部位黏膜的问题,研究人员研发出了磁控胶囊内镜。尽管已经有一些研究表明胶囊内镜的有效性,但是当前胶囊内镜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不过相信随着技术革新,胶囊内镜有望成为消化道疾病诊断的重要方式。0663.4 药品3.4.1 药品业态的定义平安健康发布的 2021国民肠道健康调研报告 显示90%的国人都曾受到肠道问题困扰。当前,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健康等因素,越来越多的人被各种胃肠道疾病所困扰,因此肠道疾病也已成为药物研发的重点方向之一,其中结直肠癌和炎症性肠病是最为火热的两大赛道。近年来,免疫疗法、靶向疗法、细胞疗法等新疗法的不断进步为结直肠癌和炎症性肠病患者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治疗选择。而在这两大疾病之外,另一个背靠微生物组科学的新方向也冉冉升起微生态药物。微生态药物主要是活体生物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活菌药”。此外也有一些企业将微生物代谢物或灭活微生物作为主要成分制成药物。药品是肠道产业最重要的业态之一,其包括研发、生产、销售和维护药品等环节。由于篇幅的限制,本章节主要聚焦于结直肠癌症和炎症性肠病相关药物以及微生态药物的进展。3.4.2 全球胃肠道药物研发进展表 3-4-1 概括了 2020-2023 年 4 月全球(中国、美国、欧盟、日本)批准上市的胃肠道相关新药的基本情况。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近三年批准批准上市的胃肠道相关新药仅 20 余种,其中肠胃道癌症相关新药为 12 种,占据所有批准上市的胃肠道新药的半壁江山,此外有多款针对炎症性肠病,反映出炎症性肠病是胃肠道疾病领域的另一大研发热点。此外,活体生物药在 2022 年和 2023 年上半年突破连连,2 款活体生物药物先后获得 FDA 批准。结合当前的研发情况和治疗情况,下文我们将重点介绍结直肠癌和炎症性肠病药物以及活体生物药的研发进展。表3-4-1.2020 年-2023 年4 月全球批准上市的胃肠道相关新药药品名称类型靶点公司适应证首批时间商品名剂型年份Vedolizumab维得利珠单抗生物药ITGA4&ITGB7MADCAM1Takeda Pharma A/S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2020-03-11 中2018-07-02 日2014-05-22 欧2014-05-20 美安吉优注射剂2020Disitamab Vedotin维迪西妥单抗生物药HER2TubulinITGA4&ITGB7荣昌生物制药(烟台)股份有限公司胃癌2021-06-08 中爱地希注射剂2021Ripretinib 瑞派替尼化学药B-rafKITPDGFR-PDGFR-TIE2VEGFR2再鼎医药(上海)有限公司胃肠道间质瘤2021-11-18 欧2021-03-30 中2020-05-15 美擎乐片剂2021Avapritinib 阿伐替尼化学药KITPDGFR-基石药业胃肠道间质瘤2021-03-30 中2020-09-24 欧2020-01-09 美泰吉华片剂2021Entrectinib 恩曲替尼化学药ALKNTRK2NTRK3ROSTRKA罗氏(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实体瘤2022-07-26 中2020-07-31 欧2019-08-15 美2019-06-18 日罗圣全胶囊剂2022067 药品名称类型靶点公司适应证首批时间商品名剂型年份Tegoprazan 替戈拉生化学药H /K ATPase山东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食管炎2022-04-08 中泰欣赞片剂2022Larotrectinib sulfate 拉罗替尼化学药NTRKNTRK2NTRK3TRKA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实体瘤2022-04-08 中2021-03-23 日2019-09-19 欧2018-11-26 美维泰凯胶囊剂2022Pemigatinib 佩米替尼化学药FGFR1FGFR2FGFR3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胆管癌2022-03-29 中2021-03-26 欧2021-03-26 日2020-04-17 美达伯坦片剂2022Serplulimab 斯鲁利单抗生物药PD-1上海复宏汉霖生物制药有限公司高微卫星不稳定性癌症2022-03-22 中汉斯状注射剂2022Ramucirumab雷莫西尤单抗生物药VEGFR2礼来苏州制药有限公司胃癌2022-03-18 中2015-03-26 日2014-12-19 欧2014-04-21 美希冉择注射剂2022Yttrium90Y 钇90Y化学药Undisclosed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结直肠癌/肝癌2022-01-30 中2002-03-01 美2002-01-01 欧 2022Ripretinib 瑞派替尼化学药B-raf KIT PDGFR-PDGFR-TIE2 VEGFR2Deciphera 胃肠道间质瘤2021-11-18 欧 2021-03-30 中 2020-05-15 美片剂2020Lactitol 拉克替醇化学药Braintree Laboratories Inc便秘2020-02-12 美 2002-10-29 中 1998-12-01 日注射剂2020Peanut(Arachis hypogaea)Allergen Powder-dnfp生物药Aimmune Therapeutics Inc花生过敏2020-12-17 欧 2020-01-31 美胶囊2020Clarithromycin/Amoxicillin/Vonoprazan Fumarate 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富马酸伏诺拉生化学药50S ribosomal subunitH /K ATPasePBPsPhathom 幽门螺杆菌感染2022-05-03 美 2016-02-25 日胶囊片剂2022Darvadstrocel细胞疗法Takeda Pharma A/S直肠瘘2021-09-27 日 2018-03-23 欧2021068药品名称类型靶点公司适应证首批时间商品名剂型年份Teduglutide生物药GLP2RTakeda 短肠综合征2021-06-23 日 2012-12-21 美 2012-08-30 欧2021Pemigatinib佩米替尼化学药FGFR1 FGFR2 FGFR3Incyte Corp胆道癌2022-03-29 中 2021-03-26 欧 2021-03-26 日 2020-04-17 美2021Larotrectinib sulfate拉罗替尼化学药NTRKNTRK2NTRK3TRKABayer Yakuhin Ltd实体瘤2022-04-08 中 2021-03-23 日 2019-09-19 欧 2018-11-26 美2021Carotegrast methyl化学药ITGA4&ITGB1 ITGA4&ITGB7EA 制药株式会社溃疡性结肠炎2022-03-28 日Upadacitinib乌帕替尼化学药JAK1艾伯维溃疡性结肠炎2022-02-18 中2020-01-23 日2019-12-16 欧2019-08-16 美瑞福片剂2022Dexlansoprazole右兰索拉唑化学药质子泵南京博德生物胃肠道出血2022-11-30 中2009-01-30 美/注射剂2022Fecal microbiota(RBX2660)生物药/Ferring Pharmaceuticals预防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2022-11-30 美 REBYOTA灌肠剂2022Fecal microbiota spores(SER-109)生物药/Seres Therapeutics Inc预防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2023-04-26 美VOWST胶囊2023Mirikizumab生物药IL-23p19礼来溃疡性结肠炎2023-03-27 日/注射剂2023盐酸凯普拉生化学药H /K ATPase江苏柯菲平十二指肠溃疡消化性食管炎2023-02-14 中倍稳片剂2023来源:药渡数据,热心肠研究院整理制表。3.4.3 结直肠癌的介绍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全球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三,死亡率排名第四。我国 CRC 发病率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第四位,死亡率位居第五位。此外,CRC 发病率还表现为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并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但是近年来,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均呈上升趋势。虽然 CRC 早筛在不断推行,但近 25%的患者在诊断时候就已经处于转移的晚期阶段,5 年生存率从早期的 65%以上下降至 14.3%。据统计 2020 年全球新增 193 万例,死亡 94万例。根据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 年版),早期结直肠癌病人可无明显症状,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出现下列症状:(1)排便习惯改变。(2)大便性状改变(变细、血便、黏液便等)。(3)腹痛或腹部不适。(4)腹部肿块。(5)肠梗阻相关症状。(6)全身症状:如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069 3.4.3.1 结直肠癌分类结直肠癌可分为遗传性和散发性,遗传性结直肠癌占全部结直肠癌的 15%-20%,包括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散发性结直肠癌占全部结直肠癌的 80%以上。目前结直肠癌主要使用 TNM 系统。T 是指 Tumour(肿瘤),主要评估肿瘤影响其他组织的程度。N 指 Node(淋巴结),用来衡量淋巴结是否受影响。M 指 Metastasis(转移性),评估癌症扩散到身体其他器官的程度。具体可以将结直肠癌分为 5 期(0-IV)。(1)0 期(也称为原位癌):在肠壁的第一层(粘膜)中发现异常细胞。这些异常细胞具有癌变、生长和扩散的能力。(2)I 期:已在粘膜中发现癌细胞,并已扩散到肠壁的下一层(称为粘膜下层),甚至可能扩散到肠壁的肌肉层。但是,在淋巴结或其他组织中未发现癌细胞。(3)II IV 期:结直肠癌 II 至 IV 期的每个分期中有三个子类别,分别称为 A、B 和 C。这些子类别和分期取决于淋巴结、相关组织、器官和远端部位(身体中远离肠道的部位)的累及情况。发生转移的结直肠癌也被称为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具体定义为转移性疾病或扩散到原结直肠癌肿块之外的癌症,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淋巴结,肝脏,肺和腹膜,骨。大约有 20%的结直肠病人在初诊时即为转移性结直肠癌,另外还有 25%局限性疾病的患者后期也会发生转移。转移性结直肠癌预后较差,5 年生存率低于 20%。3.4.3.2 结直肠癌的生物标志物直肠癌发生、预后、治疗、转移与多种基因相关,一般将其分为必须要检测的生物标志物、可选开展检测的生物标志物两大类。根据 2021 年发布的结直肠癌分子检测高通量测序中国专家共识,具体检测的标志物如下:结直肠癌必须要检测的生物标志物:(1)MSI/MMR。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是由 DNA 错配修复(MMR)蛋白功能缺陷导致,在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等实体瘤中基因有重要意义;(2)KRAS、NRAS、BRAF(V600E)。KRAS、NRAS、BRAF 为 EGFR 信号通路下游靶点,其激活突变使该信号通路的信号传导不依赖于上游的 EGFR 蛋白,因此 KRAS、NRAS、BRAF 的激活突变主要用于疗效预测和预后评估。结直肠癌可选择检测的生物标志物:(1)液体活检 ctDNA;(2)NTRK 基因融合;(3)HER2 基因扩增;(4)UGT1A1/DPYD基因变异;(5)PIK3CA 基因突变,PTEN 基因变异;(6)免疫治疗疗效正相关预测标志物;(7)免疫治疗疗效负相关预测标志物;(8)免疫治疗疗效超进展预测标志物。3.4.4 手术治疗:CRC 首选治疗方法虽然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法,但术前医生仍需要根据肿瘤位置、分期、细胞分级、患者体型以及控便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选择手术方法。同时,相当一部分患者在术前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或者身体功能异常,均可影响手术的实施。所以医生在术前通常会对患者进行生理状况、心肺功能以及其他慢性疾病等检查,例如糖尿病、高血压、低蛋白血症、贫血、手术史等,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和纠正,以使患者可以接受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根治性横结肠切除术、根治性左半结肠切除术、根治性乙状结肠癌根治切除术、腹会阴切除术(Miles 手术)、低位前切除术(Dixo 手术)、远端封闭手术(Hartmann 手术)等。这些传统的开腹根治性手术已经证实具有良好的近远期疗效,能够有效降低 CRC 患者的病死率。但是该治疗方式存在患者术中出血多、创伤面大、术后并发症较多的缺点,合并有基础疾病的高龄患者往往难以耐受。因而出现了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方式。腹腔镜下治疗适用于肿瘤大小不超过T2期、未穿透浆膜层、无远处转移、细胞分化者。禁忌症主要有肥胖患者和巨大淋巴结转移患者。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具有诸多优点,如微创、手术创面小、出血量少、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小、不良反应小等。另外,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手术,容易区分脏器且由于出血少视野清晰,可减轻手术创伤并改善生存质量,减少感染和转移。目前针对早期结直肠癌,多采取经肛门内窥镜切除术治疗。传统的经内镜切除术包括圈套器热凝切除、热活检钳切除及电凝器凝除等,但易造成出血、穿孔及肿瘤残留。随着内窥镜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年来出现了内镜黏膜切除术(EMR)。该方法适合于黏膜内癌和黏膜下轻度浸润癌,但一次性切除的病变范围应小 2 厘米,大于 2 厘米或肠道弯曲部的病变应分次切除,切除范围大于肿瘤边缘正常组。0703.4.5 CRC 化疗药物:呈三足鼎立之势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氟尿嘧啶一直作为结直肠癌治疗的基本化疗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90 年代中后期,新的高效化疗药物如奥沙利铂、伊立替康、卡培他滨的相继研发上市,使得结直肠癌化疗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结直肠癌的化疗药以氟尿嘧啶类(氟尿嘧啶、卡培他滨),铂类(奥沙利铂)和喜树碱类(伊立替康)三类药为主,呈三足鼎立之势。3.4.5.1 氟尿嘧啶类(1)氟尿嘧啶(5-FU)氟尿嘧啶(5-FU)自 1957 年应用于临床以来,是最早被公认为治疗结直肠癌有效的药物,至今仍是治疗结直肠癌最重要的药物。作用原理:5-FU 是尿嘧啶 5 位上的氢被氟取代的衍生物,进入细胞后转化为单磷酸脱氧氟尿嘧啶,通过抑制胸苷酸合成酶的活性干扰 DNA 的合成,起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临床应用:临床上用于多种肿瘤(如结直肠癌、胃癌、肝癌、乳腺癌、宫颈癌、膀胱癌、皮肤癌等),尤对消化道癌及其他实体瘤有良好疗效,可静脉或腔内注射,口服吸收不完全。其单独使用的有效率约在 20%左右,通过与亚叶酸钙联合使用明显可提高其疗效。(2)卡培他滨卡培他滨是一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氟尿嘧啶的衍生物,属嘧啶类抗代谢药物。基础及临床研究表明,卡培他滨是目前最具有活性的口服氟嘧啶类药物。作用原理:卡培他滨是一种对肿瘤细胞有选择性活性的口服细胞毒性制剂,是 5-FU 的前体,本身无细胞毒性,但可转化为具有细胞毒性的 5-FU,其结构通过肿瘤相关性血管因子胸苷磷酸化酶在肿瘤所在部位转化而成,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了 5-FU 对正常人体细胞的损害。临床应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晚期原发性或转移性乳腺癌、结直肠癌和胃癌的治疗。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可以一次性切除大于 2 厘米的病变,主要适用于含 IIc 型的凹陷型病变、侧向发育型肿瘤非颗粒型(LST-NG)、伴粗大结节状的侧向发育型肿瘤颗粒型(LST-G)、伴疤痕的病变、肝曲或脾曲等切除病变困难的部位、黏膜下的微小浸润癌。3.4.5.2 铂类铂类药物包括顺铂、卡铂、奥沙利铂。前两者由于肾毒性和骨髓抑制大,较少首选使用,后者虽然也有神经毒性但较轻,临床使用较多。作用原理:奥沙利铂为新型第 3 代铂类化疗药物,以 DNA 为作用部位,铂原子与 DNA 链形成链内和链间交联,阻断 DNA 复制和转录,产生抗肿瘤活性。临床应用:奥沙利铂在多种肿瘤模型系统,包括在人结直肠癌模型中,都表现出广谱的体外细胞毒性及体内抗肿瘤活性作用。体内、体外实验也证实它适用于经过氟尿嘧啶治疗失败之后的结直肠癌转移的患者,可单独或联合氟尿嘧啶使用。它与氟尿嘧啶合用有相互加强疗效的作用,并且对骨髓抑制比较轻,因此常与氟尿嘧啶类药物联合应用。3.4.5.3 喜树碱类伊立替康是一种天然喜树碱的半合成衍生物,是 DNA 拓扑异构酶抑制剂。作用原理:伊立替康通过抑制拓扑异构酶发挥细胞毒作用。其能选择地作用于拓扑异构酶,对 DNA 空间构型、复制、重组、转录及有丝分裂等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干预功能,使 DNA 单链及双链断裂,从而诱导癌细胞凋亡。临床应用:伊立替康主要用于晚期或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单药用于 5-FU 治疗失败的晚期直肠癌患者治疗中,与最佳支持治疗相比中位生存时间提高 2-3 个月;与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治疗对晚期直肠癌在治疗疗效及生存方面发挥了明显的优势,现已被公认为晚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之一。071 3.4.6 精准靶向药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靶向治疗因其具有靶点明确、特异性强、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等特点,成为晚期结直肠癌综合治疗的研究热点,也是结直肠癌精准治疗的典范。靶向药物的选择,需要在基因检测分型的基础上结合原发肿瘤部位考虑。除了在多种人类恶性肿瘤中存在高表达的EGFR、VEGF基因外,RAS基因是肠癌最主要的驱动基因,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CSO)、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ESMO)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SCO)四大权威诊疗指南均一致推荐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在治疗前进行 RAS 基因的检测,并成为广泛的共识。研究发现,RAS 突变是mCRC 最常见的突变,其中 KRAS 和 NRAS 突变累计 45%-60%。c-Met、BRAF 突变和 MSI-H/dMMR 次之,约占 10-15%,HER2 变异(包括扩增和突变)仅占 5%,NTRK 基因融合突变则非常少见。随着靶向药物的日益普及,市场需求也日益增长。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制药企业纷纷投入生产,使得靶向药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根据市场调研公司的数据,截止 2022 年底,全球靶向药物市场规模将达到 850 亿美元。截止到 2022 年,共有 8 类靶向治疗药物获批于临床,分别是靶向 VEGF 的药物:贝伐珠单抗、雷莫芦单抗、阿柏西普、呋喹替尼;靶向 EGFR 突变的药物: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靶向 BRAF 突变的药物康奈非尼;以及多靶点靶向药物 Regorafenib。3.4.6.1 VEGF 靶向药靶点名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作用原理:VEGF 是一种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哺乳动物 VEGF 家族包括五个同源二聚体配体:VEGF-A、VEGF-B、VEGF-C、VEGF-D和胎盘生长因子(PlGF)。VEGF-A是目前研究最多,最受关注的一个配体,其通过三种结构相关的VEGF受体酪氨酸激酶(RTK)发挥作用,VEGFR1、VEGFR2 和 VEGFR3,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防止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与管腔网络变性,并增加血管通透性。VEGF 在肿瘤中高表达,能促进血管生成,在维持肿瘤的持续生长中起重要作用,对肿瘤的转移也有重要作用。VEGF 参与了包括 CRC在内的不同类型癌症的发展、侵袭和转移过程。图 3-4-1.VEGF 介导的信号通路。来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signaling pathways:therapeutic perspective072市场表现及药物研发情况:VEGF 药物市场具有较大潜力。患者数量和认可度的增加带动 VEGFR 抑制剂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0 年全球 VEGFR 疗法市场规模达到 200 亿美元,预计 2030 年市场规模将上升到 521 亿美元。目前上市的 VEGF 靶向药主要有 4 款(类),分别为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雷莫芦单抗(Ramucirumab)、阿柏西普(Ziv-aflibercept)和呋喹替尼(Fruquintinib)。(1)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是由罗氏制药研发,商品名安维汀(Avastin),最早于 2004 年 2 月获得美国 FDA 批准,联合以氟尿嘧啶为基础的化疗方案用于初治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并于 2010 年 2 月获 NMPA 批准进口注册,适应证为 mCRC,后增加非鳞状NSCLC 等适应证。目前,国内已有 10 家药企的贝伐珠单抗注射液获批上市(包含原研),CDE 官网已公开 11 个贝伐珠单抗注射液的审评报告。其中,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 QL1101(CXSS1800017)系国内首家获批的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于 2019 年 12 月批准上市。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的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CXSS1900004)于 2020 年 6 月获批。表3-4-2.国内已上市的贝伐珠单抗药物商品名生产厂商上市时间适应证安维汀罗氏美国:2004 年;中国:2010 年转移性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安可达齐鲁制药2019 年 12 月转移性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艾瑞妥盛迪亚2021 年6 月转移性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胶质母细胞瘤博优诺博安生物2021 年6 月转移性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贝安汀贝达2021 年11 月转移性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胶质母细胞瘤、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宫颈癌普贝希百奥泰2021 年 11 月转移性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宫颈癌和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朴欣汀东曜药业2021 年12 月转移性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达攸同信达生物2020 年6 月转移性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汉贝泰复宏汉霖2021 年11 月转移性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胶质母细胞瘤适应证安倍斯正大天晴2023 年 3 月转移性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胶质母细胞瘤来源:CDE 官网,热心肠研究院整理制表。(2)雷莫芦单抗(Ramucirumab)雷莫芦单抗(Ramucirumab)由礼来公司研发,商品名 Cyramza。2015 年 4 月 24 日,FDA 对 Cyramza 的第四次批准,适用于联合 FOLFIRI(伊立替康、叶酸和 5-氟尿嘧啶)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这些患者在先前使用贝伐单抗、奥沙利铂和氟嘧啶治疗时或之后病情进展。(3)阿柏西普(Ziv-aflibercept)阿柏西普(Ziv-aflibercept)由赛诺菲研发,商品名 Zaltrap,是一种血管新生抑制剂,能够抑制肿瘤的血液供应。已获欧盟委员会批准上市,用于 mCRC 及对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有抗性或经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治疗后癌症恶化的患者的治疗。073 3.4.6.2 EGFR 靶向药靶点名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作用原理:EGFR 是一个 170KDa 的跨膜糖蛋白受体酪氨酸激酶,由表皮生长因子激活,影响细胞的生长和分化。EGFR 家族又称为 EGFR 酪氨酸激酶家族,由 4 个不同的受体酪氨酸激酶(PTK)组成,分别为 EGFR(HER-1/ErbB-1)、ErbB-2(HER-2/neu)、ErbB-3(HER-3)和 ErbB-4(HER-4)。EGFR 家族主要参与细胞增殖基因的调节、细胞凋亡基因的调控及参与肿瘤生长、转移、浸润相关基因的的调控。图 3-4-2.EGFR 介导的信号通路。来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Cell Proliferation Signaling Pathways市场表现及药物研发情况:目前,已上市以 EGFR 为靶点的药物主要有 12 种,包括 8 种小分子抑制剂、4 种单克隆抗体。小分子抑制剂适应证以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EGFR/HER2 双靶点)为主,单抗适应证以结直肠癌、头颈癌、非小细胞肺癌为主。其中,西妥昔单抗(Cetuximab)和帕尼单抗(Panitumumab)的适应证包括结直肠癌。(4)呋喹替尼(Fruquintinib)呋喹替尼(Fruquintinib)为首个国产CRC原研药。和记黄埔医药(和黄医药)于2007年开始研发VEGFR抑制剂。在早期发现过程中,为了使呋喹替尼脱靶毒性更低、耐受性提高并对靶点具有更稳定的覆盖,和黄医药对呋喹替尼的结构进行了成功的设计,使其激酶选择性比其他已经获批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更高,并因此具有更优的临床疗效。2018 年 9 月 5 日,NMPA 批准呋喹替尼胶囊(商品名:爱优特)上市用于治疗 mCRC。呋喹替尼胶囊为境内外均未上市的创新药,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获准上市。呋喹替尼胶囊单药适用于既往接受过氟尿嘧啶类、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为基础的化疗,以及既往接受过或不适合接受抗 VEGF 治疗、抗 EGFR 治疗(RAS 野生型)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074表3-4-3.已上市EGFR 靶向药物汇总药物名称商品名靶点抑制剂种类适应证原研企业美国上市时间 国内上市时间吉非替尼易瑞沙EGFR小分子非小细胞肺癌阿斯利康20032005厄洛替尼特罗凯EGFR小分子非 小 细 胞 肺癌、胰腺癌罗氏20042006埃克替尼凯美纳EGFR小分子非小细胞肺癌贝达药业/2011拉帕替尼泰立沙EGFR/HER2小分子乳腺癌、实体瘤葛 兰 素 史克20072013阿法替尼吉泰瑞EGFR/HER2小分子非小细胞肺癌勃 林 格 殷格翰20132017奥希替尼泰瑞莎EGFR小分子非小细胞肺癌阿斯利康20152017来那替尼NerlynxEGFR/HER2小分子乳腺癌Puma2017/吡咯替尼艾瑞妮EGFR/HER2单克隆抗体乳 腺 癌、胃癌、非小细胞肺癌恒瑞医药/2018西妥昔单抗爱必妥EGFR单克隆抗体结直肠癌、头颈癌、非小细胞肺癌礼来20042006尼妥珠单抗泰欣生EGFR单克隆抗体鼻咽癌、头颈癌百泰生物20062008帕尼单抗VectibixEGFR单克隆抗体转移性结直肠癌安进2006/耐昔妥珠单抗PortrazzaEGFR单克隆抗体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礼来2015/来源:CDE 官网,热心肠研究院整理制表。(1)西妥昔单抗(Cetuximab)西妥昔单抗由默克公司研发,商品名爱必妥(Erbitux)。于 2004 年 2 月 12 日获 FDA 批准上市。西妥昔单抗能够抑制肿瘤细胞修复化疗和放疗所致损伤的能力、以及抑制肿瘤内新生血管的形成。2006 年,西妥昔单抗在国内获批上市,单用或与伊立替康联合用于 EGFR 过度表达的、对以伊立替康为基础的化疗方案耐药的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属于晚期结直肠癌二线或三线用药,在一线化疗无效后才能使用。2021 年,默克和礼来的 Erbitux(西妥昔单抗)全球销售额超过 17 亿美元;2021 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西妥昔单抗销售额超过 17 亿元,同比增长 13.60%。2022 年 10 月 13 日,加科思宣布与默克达成临床试验合作伙伴关系,就加科思 KRAS G12C 抑制剂 JAB-21822 与默克的西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治疗展开临床研究。这项临床研究将用于评估 JAB-21822 与西妥昔单抗联合疗法在 KRAS G12C 突变的结直肠癌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加科思是这项联合用药研究的发起者,基于协议,默克将提供中国和欧洲联合用药试验用的西妥昔单抗。(2)帕尼单抗(Panitumumab)075 3.4.6.3 BRAF 靶向药靶点名称:BRAF作用原理:BRAF 基因位于染色体 7q34,编码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RAF 基因突变主要位于 CR3 激酶结构域的第 11 外显子及第 15 外显子,其中 BRAF 最常见突变形式为第 15 外显子的第 1,799 位核苷酸上 T 突变为 A,导致其编码的缬氨酸变为谷氨酸,即BRAF V600E 突变。这一突变可使 BRAF 蛋白持续激活,提高 BRAF 活性约 500 倍,激活后的 BRAF 成为能够不依赖于上游 RAS 激酶的单体,导致 ERK 持续激活。持续激活的 ERK 蛋白不断进入到细胞核内部,不断地激活下游的各种蛋白,启动下游的各种基因的转录,导致了细胞的无限增殖和分裂。市场表现及药物研发情况:10%-15%的 mCRC 患者具有 BRAF 基因突变。其中 V600E 是最常见的 BRAF 突变类型。BRAF V600E突变 CRC 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主要出现在右半结肠;dMMR 比例高,达到 20%;预后差。(1)康奈非尼(Encorafenib)康奈非尼(Encorafenib)由诺华制药研发,商品名 Braftovi。该药物于 2020 年 4 月被 FDA 批准与西妥昔单抗联合使用,治疗mCRC 并伴 BRAF V600E 突变的成人患者。这是目前 BRAF 基因突变 mCRC 患者的首款也是唯一一款靶向疗法。3.4.6.4 RAS 靶向药靶点名称:RAS作用原理:RAS 家族 GTPase、KRAS、NRAS 和 HRAS 在 GTP 加载的“开启”状态和 GDP 加载的“关闭”状态之间循环。当RAS 与鸟嘌呤核苷二磷酸(GDP)结合时,它处于失活状态,当它与鸟嘌呤核苷三磷酸(GTP)结合时,它处于激活状态,并且可以激活多种下游信号通路。异常的 RAS 信号最终导致几个关键转录因子的激活,这些转录因子反过来驱动癌症的发生发展,并促成典型的癌细胞特定,包括细胞增殖、代谢重编程、细胞生长和存活以及血管生成。RAS 突变的肿瘤中主要以 KRAS 突变为主,约占 85%。32%的肺腺癌(LUAD)、86%的胰腺导管腺癌(PDAC)和 41%的结直肠癌(CRC)是由 KRAS 突变驱动。市场表现及药物研发情况:KRAS 在肠癌的突变频率很高,针对该基因的靶向治疗是一个美丽的理想。但是直接抑制 KRAS 蛋白比较困难,第一是 KRAS 蛋白和 GTP 结合的比较紧密,而且二者经常处于一种结合状态;第二是 KRAS 的活性位点缺乏像是口袋一样的药物结合区域。目前,仅有两款 KRAS G12C 抑制剂获批,分别为适应证为非小细胞肺癌的索托拉西布(AMG510),以及适应证为非小细胞肺癌和结直肠癌的阿达格拉西布(MRTX849)。(1)阿达格拉西布(Adagrasib)阿达格拉西布(Adagrasib)由 Mirati Therapeutics 研发。FDA 于 2022 年 12 月 12 日加速批准阿达格拉西布上市,用于治疗携带KRAS G12C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年患者,这些患者既往至少接受过一次全身治疗。2022年12月22日,FDA 授予阿达格拉西布联合西妥昔单抗突破性疗法认定,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化疗或抗血管生成治疗后进展的,KRAS G12C 突变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再鼎医药研发的 Adagrasib 已进入临床 3 期试验。3.4.6.5 多靶点靶向药瑞戈非尼(Regorafenib)由拜耳公司研发,商品名拜万戈(Stivarga),是一种多靶点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 VEGF 轴、VEGF 替代通路的 TIE2 和 TAM 细胞的 CSF1R 靶点,持续抗血管生成和改善肿瘤微环境,抑制肿瘤免疫逃逸,克服贝伐西汀耐药。帕尼单抗(商品名维必施,Vectibix)是运用 Abgenix 公司的 XenoMouse 技术研究而成,为完全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没有任何鼠蛋白。人体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嵌合抗体中的鼠蛋白,从而引起免疫应答,表现为输液反应、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而完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可以在提供有效治疗的同时减少此类免疫应答。帕尼单抗于 2006 年 9 月 27 日首次被 FDA 批准上市,用于治疗结直肠癌;2014 年 5 月,FDA 批准帕尼单抗联合 FOLFOX(基于奥沙利铂的化疗方案)用于野生型 KRAS 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一线治疗。076免疫治疗是一种针对多种类型肿瘤的新型治疗选择。肿瘤免疫治疗通过在多种肿瘤上表达的新抗原诱导免疫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肿瘤免疫治疗成功地实现了持久的抗肿瘤反应,这表明以 T 细胞为主的免疫细胞可以用来清除肿瘤细胞。在结直肠癌患者中,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是 DNA 错配修复(dMMR)缺陷的指标,在大约 5%的 mCRC 病例中观察到 MSI/dMMR 状态。由于 MMR 通路负责纠正 DNA 复制错误,高 MSI 肿瘤携带各种体细胞突变,导致高新抗原暴露,有利于抗肿瘤免疫反应的启动。因此,MSI 高的肿瘤对免疫治疗反应良好。CRC 的免疫疗法主要可分为两大类:(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2)细胞免疫疗法。3.4.7 免疫疗法:多靶点开花,齐头并进3.4.7.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开启肿瘤免疫治疗新时代免疫检查点(Immune Checkpoint)指程序性死亡受体及其配体,是人体自然存在的抑制免疫系统的方法。免疫检查点如果被激活,就会抑制免疫细胞功能。癌细胞为了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一般都会激活免疫检查点,以抑制免疫系统对其攻击。如果能阻止癌细胞对免疫检查点的激活,就可以让免疫系统保持正常功能,攻击和杀灭癌细胞。在这种思路引导下,便产生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这类新药物,而且临床试验效果令人鼓舞。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类新药的机理在于,它们并不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而是通过作用于 T 细胞等免疫细胞来杀灭肿瘤细胞。同时,它们是系统性地增强全身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免疫检查点疗法的靶点主要有 3 个:PD-1、PD-L1 和 CTLA-4。图 3-4-3 为 PD1/L1 和 CTLA4 激活 T 细胞示意图。图 3-4-3.PD1 和 CTLA4 激活 T 细胞示意图。来源: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n melanoma 靶点名称:PD-1/L1作用原理:PD-1 是作用于免疫 T 细胞,PD-L1 作用于肿瘤细胞上,目的都是为了阻断免疫 T 细胞上的 PD1 受体与肿瘤细胞上的PD-L1 配体结合,达到阻断免疫逃逸,使 T 细胞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PD-1/PD-L1 抑制剂已获批的适应症包括:恶性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肾细胞癌、霍奇金淋巴瘤、头颈癌、膀胱癌、MSI-H/dMMR 的实体瘤及胃癌和肝癌等。市场表现及药物研发情况:目前国内已上市 8 款 PD-1/L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包含 2款进口 PD-1 抑制剂、2 款进口 PD-L1 抑制剂,以及 4 款国内原研的 PD-1 抑制剂,具体信息可见表 3-4-4。表3-4-4.国内已上市PD-1/L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信息汇总靶点通用名适应证数量商品名生产厂商上市时间适应证进口PD-1帕博利珠单抗10可瑞达默沙东2018 年7 月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肾癌、胃癌/食管癌、MSI-H/dMMR 实体瘤等077 来源:CDE 官网,热心肠研究院整理制表。(1)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纳武利尤单抗是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研发的一种人免疫球蛋白 G4(IgG4)单克隆抗体,商品名欧狄沃(Opdivo),于 2014 年 12月获得 FDA 批准上市,可以与 PD-1 受体结合并阻断其与 PD-L1 和 PD-L2 的相互作用,恢复人体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2018 年7 月 10 日 FDA 批准用于治疗化疗和纳武利尤单抗联合治疗后进展的 MSI-H 或 dMMR 转移性结直肠癌成年和儿童患者。2020 年 3 月 11 日,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获得 NMPA 批准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两种或两种以上全身性治疗方案的晚期或复发性胃或胃食管连接部腺癌患者,是中国首个用于晚期胃癌治疗免疫肿瘤药物。2021 年 8 月 31 日,纳武利尤单抗获 NMPA 批准,用于联合含氟尿嘧啶和铂类药物化疗,一线治疗晚期或转移性胃癌、胃食管连接部癌或食管腺癌患者。(2)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由默沙东研发,商品名可瑞达(Keytruda),2017 年 5 月 23 日 FDA 批准用于携带微卫星不稳定性高(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dMMR)分子特征,且不可切除或转移性成人和儿童肿瘤;2020 年 6 月 29 日批准用于不可切除或转移性 MSI-H 或 dMMR 结直肠癌患者的一线治疗。靶点名称:CTLA-4作用原理:CTLA-4 是一种 T 细胞活性的负调节因子。CTLA-4 的阻断能够促进 T 细胞的活性和增殖,包括肿瘤浸润的效应 T 细胞的活性和增殖。抑制 CTLA-4 的信号转导同样能够减少调节 T 细胞功能,这可能有助于 T 细胞响应性的普遍提高,包括抗肿瘤免疫响应。市场表现及药物研发情况:国内在 CTLA-4 管线走在前列的主要有信达生物、康方生物、康宁杰瑞,同时也是这些公司的重头管线。贝达药业引进 Agenus 的 AGEN1184,也跻身在开发前列。伊匹单抗(Ipilimumab)是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研发的一种单克隆抗体,商品名 Yervoy。2018 年 7 月 11 日,FDA 加速批准联合小剂量伊匹单抗治疗既往治疗疾病进展的高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dMMR)成人或儿童(12 岁)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靶点通用名适应证数量商品名生产厂商上市时间适应证纳武利尤单抗7欧狄沃BMS2018 年8 月肺癌、胃癌、食管癌或胃食管连接部癌等7 个适应证;FDA 获批适应证中包含结直肠癌进口PD-L1阿替利珠单抗5泰圣奇罗氏2020 年 4 月小细胞肺癌、肺癌、肝癌等度伐利尤单抗2英飞凡阿斯利康2019 年12 月小细胞肺癌、肺癌国内原研PD-1替雷利珠单抗6百泽安百济神州2019 年12 月霍奇金淋巴瘤、肺癌、尿路上皮癌、肝癌、MSI-H/dMMR 实体瘤等卡瑞利珠单抗6艾立妥恒瑞医药2019 年5 月霍奇金淋巴瘤、肺癌、肝癌、食管癌等特瑞普利单抗8拓益君实生物2018 年 12 月黑色素瘤、鼻咽癌、肺癌、尿路上皮癌、食管癌等信迪利单抗9达伯舒信 达 生 物&礼来2018 年12 月淋巴瘤、肝癌、胃癌、肺癌、食管癌0783.4.7.2 CAR-T 疗法:最具代表性的细胞免疫疗法过继性细胞疗法是指将体内有抗肿瘤活性的细胞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诱导、修饰、培养后再回输给患者,起到抗肿瘤目的的免疫疗法。过继性细胞疗法是肿瘤免疫治疗一个重要的分支,在推进免疫疗法的发展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是嵌合抗原受体 T 细胞免疫疗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CAR-T)疗法在血液肿瘤治疗中表现惊艳,成为唯一被 FDA 批准上市的细胞产品。CAR-T 治疗需要先收集患者自身的 T 细胞,然后在实验室条件下为其加入一段外源基因,使其表面表达 CAR 受体,从而使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能够识别不同的肿瘤,并将其消灭。结直肠癌中 CAR-T 细胞疗法的潜在靶点有很多,主要包括抗 4-1BB(ANTI-4-1BB)、癌胚抗原(CEA)、GUCY2C、TAG-72、EpCAM、上皮糖蛋白 40(EGP40)、NKG2D、HER-2、重组人干扰素/受体 1(IFNAR1)、prominin-1(CD133)、上皮糖蛋白 2(EGP-2)。市场表现及药物研发情况:目前,多种靶点的结直肠癌 CAR-T 疗法均处于临床/临床前研究阶段,暂未获批上市。靶点:NKG2DCYAD-01 是一款靶向 NKG2D 蛋白的 CAR-T 疗法,此款靶点在正常细胞中不表达或表达较少,但当细胞受到感染或发生癌变时,这些配体的表达量会大量增加。简而言之,以 NKG2D 作为靶点,能够在极少误伤正常细胞的前提下,精准定向狙击癌细胞。THINK 试验正在评估单独使用 CYAD-01 对于 7 种类型的难治性癌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包括 5 种实体肿瘤(结直肠癌、卵巢癌、膀胱癌、三阴性乳腺癌和胰腺癌)和 2 种血癌(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这项研究目前仅招募 14 例患者,其中包括 11 例转移性结直肠癌、2 例卵巢癌和 1 例胰腺癌患者。结果显示,4 例患者(29%)达到疾病稳定,分别为 3 名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和 1 名卵巢癌患者。SHRINK 试验则是直接研究 CYAD-01 与标准化疗(称为 FOLFOX)联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入组的 3 名患者中,1 例患者达到肿瘤完全缓解,另外 2 例患者肿瘤部分缓解。而且联合疗法耐受性好,安全且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靶点:CEA癌胚抗原(CEA)是具有人类胚胎抗原特性的酸性糖蛋白,是一种广谱的肿瘤标志物。一项研究主要以 5 个递增剂量的 CAR-T 细胞治疗 10 例 CEA 阳性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结果并未显示出与 CAR-T 治疗相关的严重毒副反应事件,有 7 例患者治疗后病情稳定,其中 2 例患者病情稳定超过 30 周,另外 2例患者肿瘤病灶缩小,多数患者血清 CEA 水平明显下降甚至可观察到有 CAR-T 细胞的增殖,并对于 CEA 阳性患者来说,高剂量 CAR-T细胞治疗可以耐受。该研究初步验证了 CAR-T 细胞治疗 CEA 阳性的结直肠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靶点:EpCAM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又名 CD326,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已被用于结直肠癌治疗。在一项山西医科大学的研究论文中,研究人员用转染 T 细胞构建靶向 EpCAM 抗原的 CAR-T 细胞(抗 EpCAM-CAR-T),将裸鼠分为 CAR-T 组(注射转染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15 221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蛋壳研究院:2024智慧超声行业白皮书-医用超声数智化与商业革新全景解读(54页).pdf

    第 1 页 共 54 页第 2 页 共 54 页前言前言医用超声作为一项成熟而又日新月异的医学影像技术,其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本报告系统梳理医用超声的发展历程、市场规模、产业生态,重点解析智能超声最新进展及应用创新,深入剖析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展望超声技术继续向精准、智能、一体化的方向演进,助力医疗诊疗水平整体提升。报告首先概述医用超声的基础知识,以及从诊断到治疗的双重应用角色。在此基础上,追溯超声技术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凸显国内外里程碑事件。新技术和新应用的涌现,推动了医用超声规模的稳步扩大,尤其国内市场增速更为强劲。报告详细梳理了支持超声行业高速成长的政策环境、人口红利、出口市场拓展和资本助力等多重因素。当前,医用超声正在加速向精准诊疗和智能升级方向演进。多源异构信息的深度融合赋能了超声系统的智能识别和分析能力。报告聚焦介绍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5G、云计算等新技术在超声领域的创新应用,以及不同场景的融合实践。这为超声设备的性能提升、业务模式升级,乃至整个医疗服务水平的整体提高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从智能超声理念到落地实践,道阻且长。报告最后从战略高度分析当前医用超声行业面临的挑战,如国产核心器件的短板,以及超声存在的盈利难点,并就超声行业发展提出积极建议。展望未来,智能超声必将深刻改变医学诊疗模式,造福广大患者。第 3 页 共 54 页目录目录第一章 行业背景:技术精密演进,应用能力升维拓展.61.1 基础概念:超声诊断和治疗的双剑合璧.61.2 发展历程:医用超声朝向精准与智能蜕变.7小结.9第二章 市场分析:规模稳步扩大,本土企业加速崛起.112.1 市场规模:量变引领质变,规模效应释放新机遇.112.2 产业链:链条构筑根基,产业生态绘新图.122.2.1 超声诊断设备:中低端产品国产化替代卓见成效.122.2.2 超声治疗设备:高端领域国产化进程缓慢.132.2.3 超声设备需求:用户市场多元化,专科应用亟待开拓.142.3 驱动因素:多重势能共振,行业发展势头日渐强劲.162.3.1 人口结构变化释放行业潜力.162.3.2 医疗器械政策红利持续兑现.172.3.3 中低端设备出口需求明显增长.202.3.4 资本助力本土实力提升.21小结.22第三章 应用创新:超声智能升级,智慧引领医疗变革.253.1 多技术强供能,解析智慧超声技术基石.253.2 应用拓展无限,发掘创新领域契机.283.3 场景融合多样,智慧超声成果丰硕.313.4 潜力无限期待,实践道阻且长.34小结.36第四章 未来趋势:重筑超声格局,开启三大战略布局.394.1 从传统超声到智慧超声,国产设备和耗材逐步实现替代.394.2 智慧超声掀起商业新浪潮,业务模式向一体化解决方案转型.434.3 智慧超声提升诊断和治疗效率,助力多病种研究.46小结.47第五章 企业案例.495.1 卡本医疗.495.2 合滨智能.505.3 心寰科技.51第 4 页 共 54 页图表目录图表目录图表 1超声诊断和超声治疗的比较.6图表 2超声技术的医用价值概述.7图表 3医用超声的发展历程.8图表 4中国超声医疗设备市场规模.11图表 5超声诊断设备产业链.12图表 6超声治疗设备产业链.13图表 7超声诊断设备需求特征.15图表 8近五年中国健康体检与专项体检服务人次数(亿).16图表 9关于医用超声行业的产业指导政策.17图表 10关于医用超声行业的市场促进政策.18图表 11关于医用超声行业的产业创新政策.19图表 1220182022 年中国超声仪器进出口数量(台).20图表 13近五年中国超声行业投融资数据.21图表 14智慧超声和传统超声对比.25图表 15智慧超声突出技术盘点.27图表 16智慧超声核心技术及商业前景盘点.29图表 17技术创新集中度全景图.30图表 18智慧超声应用场景盘点.31图表 19血管类介入超声对比.32图表 20非血管类介入超声对比.34图表 21智慧超声 SWOT 分析.34图表 22智慧超声硬件国产化挑战分析.35图表 23智慧超声国产替代促进因素.39图表 24智慧超声国产替代关键路径.41图表 25传统超声商业模式弊端.43图表 26VENUS 为非血管介入手术痛点提供解决方案.49图表 27合滨智能超声探头夹持及远程控制系统.50图表 28ICE 各部件和技术壁垒.52第 5 页 共 54 页第 6 页 共 54 页第一章第一章 行业背景:技术精密演进,应用能力升维拓展行业背景:技术精密演进,应用能力升维拓展1.11.1 基础概念:超声诊断和治疗的双剑合璧基础概念:超声诊断和治疗的双剑合璧超声技术在医学领域内的应用可分为超声诊断和超声治疗两大类,它们都利用超声波在生物组织中产生的生理作用,即将声能转换成机械能和热能。尽管超声诊断和超声治疗的目的不同,但它们都基于超声波在体内的作用原理。在某些情况下,先通过超声诊断准确地定位病变部位,然后利用超声治疗技术针对性地对这些特定区域进行治疗。这种协同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治疗的精确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治疗风险,提高治疗效果。图表 1 超声诊断和超声治疗的比较数据来源:蛋壳研究院超声诊断多以非侵入式的方式,采用脉冲式超声波对人体组织进行扫描,这些超声波透过体内组织并被不同密度和弹性的组织所反射,反射回来的回波信号被特定的超声诊断设备接收并处理,最终在显示器上重构出体内组织的二维或三维图像供医生诊断。除常规的二维超声外,此技术还扩展到多普勒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更为先进的三维和四维成像,提供了更多关于血流动态和结构的详细信息。而作为治疗手段,超声治疗设备主要利用超声波的热效应和非热效应来实现其治疗功能。当超声波在体内传播时,其能量部分转换为热能,引起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有助于缓解疼痛、减少肌肉张力和促进血液循环。它的非热效应包括产生的微波按摩作用和空化作用,这些作用能够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如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是一种新型的非侵入性治疗方法,尤其在肿瘤治疗中展示了其潜在的巨大价值,能够精确地破坏病变组织而不损害周围的健康组织。超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其为内部器官成像提供了一种无创、无辐射的检查方法,还在于其对于诊断、监测和治疗多种疾病过程中展现出的独特优势,使其成为现代医疗第 7 页 共 54 页不可或缺的一环。图表 2 超声技术的医用价值概述数据来源:蛋壳研究院超声诊断技术以其无创、无辐射的特性,在众多临床领域,特别是妇幼保健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这项技术不仅能够确保患者的安全,还能实时动态跟踪体内的生理活动,这是其他诊断手段难以匹敌的。它的简便操作、快速检查和高重复性,使超声成为监测疾病发展进程和评估治疗效果的首选方法。在早期疾病筛查、精确定位病灶以及判断病情的预后等方面都能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从诊断到治疗,超声技术的应用同样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通过精准的声波定位,强化治疗效果的同时,尽量避免对周围健康组织的损伤。超声治疗利用的低频超声可以增加患区的血流循环,起到物理按摩的作用,而其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则有助于炎症消散、促进细胞更新和组织修复。这些治疗手段在消化系统溃疡治疗、骨折愈合和神经肌肉损伤康复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此外,超声治疗还可以用于尿路结石的碎石术,具有疼痛较少、反应迅速和副作用小的优点,向患者提供了一种更为温和且有效的治疗选择。1.21.2 发展历程:医用超声朝向精准与智能蜕变发展历程:医用超声朝向精准与智能蜕变超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发展和应用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入和不断进步的过程,各阶段的技术革新都极大地推动了医学超声诊断和治疗的变革。超声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历史可以追溯到20 世纪 40 年代,从 A 型超声到多普勒、彩色多普勒技术,再到三维、四维和智慧超声,超声诊断和超声治疗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逐渐深入。到今天智慧超声时代的降临,传统超声也并非走在日落大道,每一次技术革新都推动了超声在医疗行业中的广泛应用。第 8 页 共 54 页图表 3 医用超声的发展历程数据来源:蛋壳研究院技术创新在每个历史阶段皆为医疗诊断带来无限可能,同时为提升诊断精确度和安全性作出卓越贡献。然而,B 型超声与多普勒超声的问世,堪称医学诊断领域翻天覆地的变革之作。20 世纪后半叶,B 型超声技术的出现和普及,是超声诊断史上的一次革命,使得超声检查从简单的一维图像(A 型超声)跨越到了直观的二维图像。这个时期的技术突破极大地提高了超声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范围和准确性,使其成为常规的、非侵入性的诊断工具。随后多普勒超声技术的引入和发展为超声诊断带来了功能上的扩展,不仅可以观察到静态的组织结构,还能对动态的血流进行实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更是使得血流信息的获取变得直观和准确,这些技术在心血管、动脉、静脉等血管检查领域取得了重要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崛起,引领医疗行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这个背景下,智慧超声应运而生,获得了医疗界的广泛关注。智慧超声集成了智能化的辅助诊断功能,例如自动识别解剖结构、智能量测工具和自动生成诊断报告等。这些创新不仅能够提高超声检查的准确率,还减少了医生的操作负担,从而显著提升了诊断的效率。通过这些改进,智慧超声增强了传统超声技术的灵动性,使其在医疗诊疗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和高效。展望未来,伴随材料科学、声学、传感器等技术的发展,超声成像的分辨率和对比度还将继续提高。超声显像将向功能成像、分子成像方向发展,能更全面地评估人体的解剖结构、血流动力学及生理生化特征;同时,超声治疗技术也将趋向微创和高定位精确性。可以预见,超声医学将以更安全、更精确、更智能的方式服务于疾病的早期筛查、精确诊断和个体化治第 9 页 共 54 页疗。小结小结医用超声技术具备双重特性,既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检测工具,又是一类精确的治疗方法。通过非侵入性的成像技术,超声诊断能够实时动态地监测内部器官及血流状况,为临床提供早期发现和诊断疾病的能力。超声治疗则运用声波的热效应和机械效应,精确地作用于局部,为患者带来疼痛缓解、炎症控制及组织修复的治疗效果。自 20 世纪 40 年代起,超声技术历经了从 A 型到 B 型,再到多普勒,以及现今的三维、四维的发展历程。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智能化水平,还极大地拓展了超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范围。展望未来,超声技术将涉及成像分辨率、功能成像、分子成像等方面的提升,以及超声治疗技术的微创化和精准定位。这些发展趋势预示着超声医学在未来将为疾病筛查、诊断和治疗带来革命性的变革,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效能。第 10 页 共 54 页第 11 页 共 54 页第二章第二章 市场分析:规模稳步扩大,本土企业加速崛起市场分析:规模稳步扩大,本土企业加速崛起2.12.1 市场规模:量变引领质变,规模效应释放新机遇市场规模:量变引领质变,规模效应释放新机遇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 年中国医院数量为 31,056 家,2022 年增长至36,976 家,累计增长 5,920 家,发展至今,国内公立医院的医用超声设备已经配备齐全,增量市场主要依赖民营医院或基层医疗的扩建,以及公立医院对设备的更新等,增量市场较小,行业增长轻微减缓。超声设备市场增量缩减,依赖下游基层扩充市场规模超声设备市场增量缩减,依赖下游基层扩充市场规模据测算数据显示,中国医用超声设备市场规模由 2018 年的 95.3 亿元增长至 2022 年的 122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 6.4%,其中,2020 年受疫情影响,市场规模增速为负值,未来 5 年,预计行业市场规模将以 8%的年复合增速持续增长,2027 年市场规模将达 179.1 亿元。图表 4 中国超声医疗设备市场规模数据来源:蛋壳研究院当前,我国公立医院已全面配备超声设备,市场增长空间相对有限。未来增量市场主要依赖于私立医院与基层医疗的扩增以及公立医院新科室的设立。在此背景下,扩张空间相对较小。因基层医疗机构主要需求为中低端超声设备,随着基层医院数量的显著增长,中低端超声设备市场将迎来相应幅度的扩张。第 12 页 共 54 页2.22.2 产业链:链条构筑根基,产业生态绘新图产业链:链条构筑根基,产业生态绘新图超声医疗设备依据临床应用可划分为超声诊断设备和超声波治疗设备两大类。在产业链结构上,从上游原材料供应,经中游组装,至下游医疗设备生产及临床应用,两大类超声设备存在一定相似性。然而,鉴于应用领域的差异,具体产品要求存在差异。2.2.12.2.1 超声诊断设备:超声诊断设备:中低端产品国产化替代卓见成效中低端产品国产化替代卓见成效图表 5 超声诊断设备产业链数据来源:蛋壳研究院核心元器件和高端零部件仍以进口为主,近三年受疫情影响价格波动较大核心元器件和高端零部件仍以进口为主,近三年受疫情影响价格波动较大超声设备的原材料主要分为电子元器件、陶瓷材料、结构件、线缆及其他构成,原材料市场供应较为充分。在成本结构方面,电子元器件成本占比最高,占比区间在 70%,其中超声芯片价格波动最大(约 300 元-700 元之间),结构物料成本近三年价格波动较小。超声诊断设备的探头关键组件对生产条件有较高要求,尽管中国的超声诊断设备国产化水平有所提升,在一些电子元器件和材料的生产上已经具备较强的制造能力,但美国、日本等在材料和制造工艺方面仍占优势。未掌握生产完整超声主机、探头核心技术的企业,无法用基本的原材料加工成完整的超声主机和探头,这导致部分国产企业极其依赖进口核心电子元器件。据研究院测算,探头国产率不足 50%,实现这些核心材料和技术的国产化是提高整体国产化率的关键。据自身优势采取不同策略,中低端产品领域的国产化替代卓见成效据自身优势采取不同策略,中低端产品领域的国产化替代卓见成效中游存在两大竞争主体,一类是具有雄厚的研发实力和制造能力、凭借核心技术与先进产品第 13 页 共 54 页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跨国公司,如 GE 医疗、飞利浦医疗、西门子医疗等;另一类为掌握一定核心技术的国内大型设备企业,如开立医疗、迈瑞医疗、祥生医疗等。目前国内企业根据自身优势采取不同的策略,一些大型企业掌握了原材料加工技术,拥有自主生产线,能够生产完整的超声主机和探头,从根本上控制成本和质量;而部分中小型或初创企业则依赖外包模式,将产品技术设计方案或者提供原材料提供给外包厂商,以此完成生产,以便专注于设备研发和市场营销。以电子部件、软件开发为主,国内相关技术已取得很大进步,部分企业在掌握了核心技术的情况下,主机整机的国产率可达 80%以上。长期以来,国内超声诊断企业主要在中低端领域竞争,通常从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开始做起。当前,国内外产品不存在显著的技术代差,行业基础技术相对成熟,为国内企业的赶超提供了良好机遇。虽然国产高端彩超相比国外同类产品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但已经能够满足临床对于高端彩超的主要需求,且性价比优势突出。根据医招采数据,2022 年中国中端台式彩超以及基础台式彩超前十名供应商中,本土企业分别占据 57.1%、81.5%的市场份额。其中,迈瑞医疗、开立医疗上榜国内高端市场份额前十名,市场份额分别为 11.8%、0.6%。整体来说国产化率正在逐步提高,尤其是在入门级和中档设备上。然而,对于那些需要复杂技术和高精度材料的设备,国产化进程相对较缓慢,关键技术方面还有提升空间。因此,中游的持续创新对推动未来智慧超声的发展尤为关键。2.2.22.2.2 超声治疗设备:高端领域国产化进程缓慢超声治疗设备:高端领域国产化进程缓慢图表 6 超声治疗设备产业链数据来源:蛋壳研究院国内缺乏高端超声治疗设备需求,不构成强市场拉动力国内缺乏高端超声治疗设备需求,不构成强市场拉动力第 14 页 共 54 页在中国超声诊断设备行业中,尽管国产化水平有所提升,核心原材料和高端零部件的自主生产能力仍有限。其中,超声换能器和超声刀片等关键部件在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目前的生产主要依赖于国际大厂商如飞利浦医疗、GE 医疗和西门子医疗的技术支持和供应链控制。特别是超声刀片生产中,关键的钛合金原材料多数需要进口。钛合金不仅价格昂贵,也是提高产品性能、构筑技术门槛和增强产品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在国产超声治疗设备的发展中,虽然在高功率放大器领域取得了一些技术积累,但在高端市场领域相比国际品牌仍存在明显的技术差距。当前,国内市场对于高端超声治疗设备的需求量有限,这与高端医疗设备的使用场景和投资规模有关。加之近些年该技术领域未见颠覆性的创新突破,导致市场对更新换代设备的需求增长并不显著。这种现状不足以形成强大的市场推动力,进而制约了国产超声治疗设备产业链的快速成长。国内中低端超声治疗市场容量持续扩充,国产龙头乘胜追击国内中低端超声治疗市场容量持续扩充,国产龙头乘胜追击目前超声治疗设备的中游格局呈现多元化趋势,超声治疗领域的产业链相较于超声诊断领域更为清晰。中游主要为设备制造研发企业构成,根据治疗应用场景的不同,完成设备定制化制造。以超声手术设备为例,国产化率得到显著提升从 2018 年的 44%增长到了 2022 年底的 73%,这一跃升体现了国内相关技术的快速进步与市场接受度的提高。随着国内医疗设备制造企业技术的不断成熟,加之政策对高端器械国产化的号召,国产超声手术设备数量从2018 年的 7 家增长到 38 家,加速了国内超声治疗设备市场的专业化。在过去,由于技术壁垒及品牌影响力方面的限制,国内超声手术市场长期被美国、日本等跨国企业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美国强生为首的超声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比超过 50%。然而,继国产设备的质量和性能不断提升,加上成本优势和本土化服务的加成,国内企业开始在中低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在高强度超声治疗设备领域,虽然国产化率已达到 50%,但高端市场的竞争依然非常激烈,进口品牌尤其是来自以色列、美国和芬兰的品牌依然占据着较大的市场份额。随着国内企业在超声治疗设备尤其是高端设备的研发投入逐年增加,国产高强度超声治疗设备正在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逐渐缩小与国际品牌的差距。虽然国产超声治疗设备在中低端市场已逐步实现国产化,但在高端市场仍需努力追赶,加大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力度,以期在未来实现对外资品牌的有效竞争和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提升。2.2.32.2.3 超声设备需求:用户市场多元化,专科应用亟待开拓超声设备需求:用户市场多元化,专科应用亟待开拓超声诊断设备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展现出各自特有的需求特点,以医疗机构和体检中心为主要市场,家庭用户则在此市场中所占份额较小。在公立医院方面,尤其是二级和三级医院,对中高端超声设备的需求较大,拥有较为充裕的采购预算。与此相对,私立医院的采购能力第 15 页 共 54 页则因规模大小而有所不同,但总体上能够涵盖从低端到高端的整个市场。独立影像中心通常有明确的业务定位,更倾向于购买中高端的超声设备;而体检中心和家庭用户通常关注的是满足基本检测需求的设备,因此他们更多的是采购中低端超声设备。图表 7 超声诊断设备需求特征数据来源:Frost&Sullivan,蛋壳研究院超声诊断设备的需求范围广具有层次性,暂未形成统一的推力超声诊断设备的需求范围广具有层次性,暂未形成统一的推力从全国数据看,2022 年采购彩超的招标主体仍以三级甲等和二级甲等医院为主,采购额占比分别 29.72%和 14.86%,但三级甲等比二级甲等医院高了近 15%的占比;三级乙等医院、三级未定医院、二级乙等医院、一级甲等医院、二级未定医院占比合计约 6.41%;其他基层医疗机构和非医疗机构等共占比 44.13%。在国家政策扶持和国内企业持续推广的基础上,三级医院的医生对国产企业高端产品的认识有了持续改观,基于产品质量提升、售后服务本地化、代理商优化升级、终端客户消费能力提升、已装机产品升级换代等,可以预计未来数年内国内外超声医学影像企业在高端彩超设备领域的竞争将逐渐加剧。超声治疗在医院和科室有强异质性,专科精准诊疗需求缺口大超声治疗在医院和科室有强异质性,专科精准诊疗需求缺口大一直以来,超声设备的销售领域主要为医院影像科,然而,医学技术的不断演进,专科医疗领域对超声治疗设备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些设备因专科应用的多样性,对技术迭代和功能更新具有独特且尚未充分满足的需求。当前,患者和消费者对超声治疗设备的认知和接纳程度尚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市场需求的扩张。此外,在某些医疗场景中,超声治疗技术亦面临着来自其他物理疗法(如激光和电疗)以及药物治疗的竞争,从而间接限制了超声治疗技术的普及。值得关注的是,超声治疗设备在三级甲等医院的普及呈现出稳步上升的态势。例如,在肾穿刺活检、重症科室的辅助诊断、血液透析管路穿刺等领域,超声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现阶段,利用超声技术提升临床诊疗精确度的趋势已逐渐成为主流。为了提升医生运用超声设第 16 页 共 54 页备的技能并推广其在不同科室的应用,国家卫健委于 2023 年 4 月启动了“临床科室超声可视化精准诊疗技能提升”项目。该项目特别关注超声在麻醉、疼痛科、骨科、康复科、急危重症科等领域的应用,通过提升医生的操作技能和探索有效的推广模式,项目旨在增强超声在辅助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和实用性。2.32.3 驱动因素:多重势能共振,行业发展势头日渐强劲驱动因素:多重势能共振,行业发展势头日渐强劲2.3.12.3.1 人口结构变化释放行业潜力人口结构变化释放行业潜力继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全球慢性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这无疑增加了对医学影像诊断和超声治疗的需求。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健康检查人次从 2018 年 4.35 亿增长至 2022年的 5.03 亿,年复合增长率 4%。超声诊断作为疾病筛查的一种手段,体检需求的增加将拉动体检中心超声设备需求量提升,驱动行业持续发展。图表 8 近五年中国健康体检与专项体检服务人次数(亿)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蛋壳研究院智慧超声改善全球医疗资源配置问题智慧超声改善全球医疗资源配置问题在发达国家,医疗保障体系的扩展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由于其低成本、无侵入性、安全性高以及不断拓展的适用范围,超声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开始获得商业保险的第 17 页 共 54 页覆盖。超声技术在新的医疗场景中从无到有快速发展,并在已有的应用中不断优化,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同时,在发展中国家,超声诊断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更高的性价比,极大地缓解了这些国家庞大的潜在病患群体面临的经济压力和医疗需求。从此角度看,智慧超声的诞生将扩展超声服务的可及性并适应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2.3.22.3.2 医疗器械政策红利持续兑现医疗器械政策红利持续兑现随着国内政策不断加码医疗新基建,2021 年国家发改委、卫健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到 2025 年,力争实现每个地市都有三甲医院,服务人口超过 100 万的县有达到城市三级医院硬件设施和服务能力的县级医院、基本完成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遴选建设 120 个左右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等举措,随着医疗新基建政策的落地,将为行业注入增长新动力。医疗器械行业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相关的产业政策对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支持医疗器械创新发展。2021 年发布的“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发展新一代医学影像装备,推进智能化、远程化、小型化、快速化、精准化、多模态融合、诊疗一体化发展;同年发布的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发展高端医疗设备,完善医疗器械等快速审评审批机制。此类利好政策的出台也促进了我国医疗器械企业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在加快产品创新迭代的同时也推动了智慧超声的产业发展。产业指导层面:稳定医用超声的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产业指导层面:稳定医用超声的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大局观大局观”关于调整 20182020 年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的实施,旨在进一步优化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推动医疗资源科学合理布局,以适应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建设发展的新形势需求。此举亦推动了医院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超声等大型医用设备,从而受益。此后,国家针对医用超声行业的发展方向、产业发展要求、生产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与引导。保障了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升了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有助于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图表 9 关于医用超声行业的产业指导政策第 18 页 共 54 页数据来源:公开信息,蛋壳研究院市场促进层面:倡导业内良性竞争,促进国产医用超声提升市场份额市场促进层面:倡导业内良性竞争,促进国产医用超声提升市场份额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成为关键,这将推动县级公立医院优化医疗设备配置,进而一定程度上提高超声医疗设备的需求。2017 年,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明确提及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放宽市场准入,鼓励社会力量创办医学检验、病理诊断、医学影像等专业机构,在垂直细分领域做到极致,为患者提供标准化服务。从而削弱进口医疗器械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推进国产医用超声设备品质的提升。图表 10 关于医用超声行业的市场促进政策第 19 页 共 54 页数据来源:公开信息,蛋壳研究院产业创新层面:稳步提升国产医用超声的科技创新能力,智慧超声应运而生产业创新层面:稳步提升国产医用超声的科技创新能力,智慧超声应运而生2020 年,科技部发布文件,明确提出加强 5G 技术与人工智能的运用,将其转化为高端医疗器械的应用。在国家对医学人工智能领域的大力支持下,包括构建远程医疗体系、推动健康中国云服务计划和医疗服务集成平台的建设,医疗 AI 企业得以快速发展。在此政策背景下,传统的医用超声设备正经历一场智能化变革。通过运用先进的云技术和人工智能,超声医学设备不断整合最新技术,实现远程和移动医学诊断治疗,以及基于 AI 的医学影像辅助,这些功能的提升和完善显著提高了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率。图表 11 关于医用超声行业的产业创新政策第 20 页 共 54 页数据来源:公开信息,蛋壳研究院随着宏观面的持续改善,医疗器械应用场景逐步恢复并拓展,超声设备产品的市场需求亦随之攀升。在我国政策扶持不断健全的背景下,国产企业应更加坚定自主创新研发,持续推进核心产品的升级迭代,提升市占率,助力医用超声行业迈向智慧化。2.3.32.3.3 中低端设备出口需求明显增长中低端设备出口需求明显增长2022 年 9 月 23 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使用阶段性财政贴息贷款购置设备相关建议和参考材料的通知,引入财政贴息贷款支持医疗设备更新改造,成为近几年推进国内医疗新基建的关键一环。全国数千亿级医疗设备更新改造需求从此释放,国产医疗设备领域迎来了市场需求持续扩张的高景气时期。国产设备迎来贸易顺差,龙头企业受益加速国产设备迎来贸易顺差,龙头企业受益加速我国医用超声诊断设备企业在稳步提升国内市场份额的同时,也在不断开拓国际市场。收入较低、对成本敏感的发展中国家,如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地区是中国超声设备出口的主要市场。2022 年我国超声仪器进口量达到 169.9 万台,出口方面,中国超声仪器出口数量持续上升,从 2018 年的 205.4 万台增长至 2022 年的 353.9 万台,其中中国彩超设备出口规模已达 10.7 亿美元。图表 12 20182022 年中国超声仪器进出口数量(台)第 21 页 共 54 页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蛋壳研究院以进口金额计,中国医用超声设备进口市场依然庞大,且对高端产品的高度依赖现象较为明显。我国超声仪器主要从美国、韩国、日本、奥地利和挪威等地进口,2022 年上半年,中国从美国进口超声仪器的占比达 34%,韩国、日本、奥地利、挪威的进口额占比分别为 19%、15%、14%、6%。这些国家在超声技术方面具有原始积累,且其成熟的品牌效应使它们在市场高端用户群体中具备较强竞争力。得益于政策激励及国内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我国超声设备市场进口份额逐渐缩小,尤其在低端市场表现明显。倘若领军企业能在智能研发与品牌建设上持续发力,争夺中高端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此外,针对发展中国家及部分中等收入国家,定位目标客户,凸显性价比优势,有望加速我国智慧超声设备产业发展进程。2.3.42.3.4 资本助力本土实力提升资本助力本土实力提升依据投融资数据,近年来我国超声行业投融资状况保持活跃。当前资本投资主要倾向于医用超声诊断设备领域,尤其关注那些注重技术研发与创新的企业,以及在开发高性能、低成本和便携式超声诊断设备方面表现优异的公司。同时,投资者也偏爱支持在扩大生产能力和整合产业链方面展现杰出能力的企业。当前我国超声行业参与者的投融资渠道明确,获资后的企业也具备较为健全的战略布局。绝大多数企业计划利用资金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能利用率,并通过优化产业链、资源配置以实现行业规模优势。图表 13 近五年中国超声行业投融资数据第 22 页 共 54 页数据来源:蛋壳研究院初创融资通道拥挤,上市持续加码初创融资通道拥挤,上市持续加码在国产超声行业市场格局最终稳定之前,参与者们正通过上市来积累必要的“资源”,以夺取更大的市场份额。2022 年资本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迈瑞医疗和开立医疗依然牢牢占据着国产超声行业龙头的地位。而汕头超声凭借其迅速行动,成为市场上的“弯道超车”选手,于2022 年 6 月向创业板提交 IPO 申请,并已顺利通过审查。中国医用超声行业目前正经历着一轮融资热潮,多种类型的投资主体纷纷涌入,主要将资金投向技术革新、市场扩展和生产能力提升等关键领域。政策的鼓励以及国内对中高端医用超声设备日益增长的需求,本土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不断提升。这一趋势有望持续吸引更多投资者关注和资金注入。与此同时,行业的整体融资环境正逐步优化,这将有利于医用智慧超声设备企业维持快速的增长势头。小结小结当前,我国医用超声市场容量呈稳定增长态势,随着下游医疗机构数量的增加,中低端设备需求得以大幅上升。在此背景下,国内医用超声企业紧抓机遇,加速自主创新,在中低端设备领域取得显著突破。在产业链分析中可以看出,无论是超声诊断还是治疗领域,核心技术和高端设备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有较大缺口。与此同时,在政策与资本的协同推动下,我国领先医用超声设第 23 页 共 54 页备企业正迅速崛起。这些企业紧抓政策机遇,加快产品创新及销售渠道拓展,并通过资本运作巩固自身实力,为我国医用超声技术提升及市场渗透奠定坚实基础。综合分析,我国医用超声领域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国产替代的发展空间仍然巨大。在秉持技术创新这一主导方向的同时,亟需深化产学研协同,实现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从而提升我国医用超声的整体竞争力与影响力。第 24 页 共 54 页第 25 页 共 54 页第三章第三章 应用创新:超声智能升级,智慧引领医疗变革应用创新:超声智能升级,智慧引领医疗变革3.13.1 多技术强供能,解析智慧超声技术基石多技术强供能,解析智慧超声技术基石传统超声以其无创、实时和相对经济的特点,在内科、妇产科、心脏病学等多个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医疗需求的不断提高和精准医疗的发展,传统超声设备在图像分辨率、操作依赖性以及功能上的局限性开始显现。为应对这些挑战,支撑技术应运而生,利用先进的算法、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超声影像的获取、处理、解析和可视化过程,从而提高超声诊疗的准确性和效率。图表 14 智慧超声和传统超声对比数据来源:蛋壳研究院依据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对彩色超声诊断设备关键技术、关键部件、主要指标产业化项目的具体规定,对我国及境外同行业主要厂商的技术状况进行梳理,发现“多模态技术、实时三维成像、数字化波束合成”依旧是超声研发的核心焦点。这三项技术在智慧超声领域展现出显著的革新性和实用性,对提升诊断效率和准确性具有重大影响,共同推动了超声诊断技术的发展边界。多模态技术:个性化医疗的领军者多模态技术:个性化医疗的领军者起初,超声技术主要是通过单一模式操作,即传统的二维超声成像。这种成像方式被广泛用于医学检查,如怀孕期间的胎儿监测、心脏病和其他内脏疾病的诊断。随着技术的延伸,超声技术开始融入更多的成像模式,如多普勒超声和三维/四维超声成像。这些技术可以提供更加清晰的图像,帮助医生更精确地观察组织结构、血流动态和病变区域,第 26 页 共 54 页提供了比单一 B 模式更为全面的诊断信息。因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提高,超声设备开始集成更多的数字化处理功能,包括图像增强、自动计量、图像分割和三维重建等。利用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算法,智慧超声能够进行自动解剖标记、病灶识别和量化分析。同时 AI 算法能够辅助医生快速定位关键解剖结构,自动测量器官尺寸,评估组织特性,从而提升诊断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算法可以帮助识别肿瘤的边界,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甚至提供个性化的诊疗建议。目前已有设备可以通过多普勒技术和弹性成像评估器官的功能和机械特性。运用在心脏病学中,它可以评估心脏的泵血功能和瓣膜的运动情况;在肝脏疾病中,它可以通过评估肝脏的硬度来辅助判断肝纤维化的程度。目前超声还可能做到与其他成像技术(如 CT、MRI)的数据融合,这种多模态成像技术的结合可以在不同的成像技术之间提供互补信息,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在介入治疗过程中,智慧超声能够提供实时的图像指导,确保针头或治疗设备精确到达预定的目标位置。这对于肿瘤消融、胎儿手术等精细操作至关重要。通过对比增强超声等技术,可以实时监测血流变化和组织破坏情况,评估治疗效果,如监测肿瘤血供变化来判断肿瘤消融或化疗的效果。高级的图像处理技术和 AI 算法可以与机器人辅助或导航系统相结合,实现精确的治疗计划和执行。这些系统能够根据患者的特定情况优化治疗路径,减少手术风险。实时三维成像:精准医疗的破局者实时三维成像:精准医疗的破局者与传统的二维超声成像相比,实时三维超声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视图,包括立体的组织结构。这样医生不仅可以观察到宽度和高度,还能获取深度参数,从而在进行心脏疾病、妇科疾病等情况下接收更多价值信息。在诊断的角度,实时三维成像提供了立体的解剖结构视图,使医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和切面观察器官,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组织结构和病变。可以提供更加完整的病灶体积信息,对于一些病变(如肿瘤、心脏瓣膜病变等),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其大小、形态和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于复杂的解剖结构,如心脏或胎儿在宫内的情况,三维成像能提供更加清晰的视图,有助于早期识别异常。具有强大的指导介入程序,实时三维超声可以在进行穿刺、活检或置管等介入操作时提供立体导航,提高操作的精度和安全性。在进行超声治疗(如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时,三维成像可以帮助医生更精确地规划治疗区域,其提供的立体视图有助于医生避免损伤邻近的重要结构,确保治疗能量聚焦于目标组织。例如在消融疗法中避免热效应影响到周边正常组织,实时显示治疗区域的三维图像,监控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策略;治疗后,可以提供整体的病变变化视图,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和决定后续治疗计划。第 27 页 共 54 页数字化波束合成:操作便捷性和成本效益的佼佼者数字化波束合成:操作便捷性和成本效益的佼佼者数字化波束合成技术通过精确调控声波束的形状和方向,从而实现更高分辨率的成像。这种提升了的成像质量对于早期病变的识别至关重要,还可以在超声导向下的微创手术中提供更精确的引导。数字化波束合成的优势之一在于其依赖软件算法,这意味着通过软件更新就可以持续优化其功能和性能,而无须更换硬件设备。在一定程度上,数字化波束合成可以通过减少对高成本硬件的依赖,来降低超声设备的成本和体积,使设备更加便携。此外,数字化波束合成为超声图像的后续处理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为人工智能(AI)算法的集成奠定了基础,推动智能化超声向更高水平发展。通过数字化控制,可以实现接收过程的动态聚焦,即在不同的深度对回波信号进行不同程度的聚焦,从而提高影像分辨率和对比度,达到优化整个成像深度的图像质量的目的。同时允许在多个不同的深度区域同时进行聚焦,可以提供更均匀清晰的图像,特别是对于复杂的解剖结构的成像。通过精确的波束成型和增强的信号处理算法,可以减少图像噪声和伪影,改善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数字化处理允许更高的成像速度,这对于需要高时间分辨率的应用(如心脏超声)至关重要。通过精确控制声波的相位和振幅,数字化波束合成可以将治疗能量聚焦在更小的目标区域,提高治疗精度。这种精确聚焦的能量可以减少对邻近正常组织的热效应或机械效应,降低治疗并发症。此外,数字化波束合成允许调整聚焦深度和治疗体积的大小,使治疗更为灵活和个性化。如果与实时成像技术相结合,它还可以提供关于治疗区域的即时反馈,以便医生调整治疗参数,确保治疗效果。总体来说,数字化波束合成技术为各种治疗模式和策略的实现提供了支撑,使诊断与治疗能够在同一设备上有机结合。图表 15 智慧超声突出技术盘点数据来源:蛋壳研究院多模态技术通过整合 MRI 和 CT 等多种成像手段,极大地丰富了临床诊断的信息源,为第 28 页 共 54 页医生提供全面综合的病变视图。实时三维成像技术则代表了超声成像维度的革新,它突破了传统二维限制,使医生能够精确地观察并评估三维空间中的病理结构,从而对复杂的手术规划和诊断提供依据。数字化波束合成技术通过高级的数字信号处理提升了超声图像的清晰度与分辨率,为微创手术操作提供了强大支撑,同时打下了智能分析的技术基础。这三大技术的综合发展不仅显著提高了超声的诊断准确性和效率,还为超声在各类医疗情景下的普及和精确性开辟了新的可能性,是智慧超声领域未来变革的重要推手。超声智慧技术百花齐放,不断拓宽应用的边界超声智慧技术百花齐放,不断拓宽应用的边界伴随着智慧超声技术的迅猛进步,多模态技术、实时三维成像、数字化波束合成等前沿科技无疑推动着行业变革,同时其他配套技术在超声领域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高频超声技术通过使用更高频率的超声波来提供更高分辨率的图像,这种提升在图像清晰度方面尤为重要,尤其是在需要高细节解析度的应用领域,如皮肤、眼科和动物成像等。这不仅增强了超声在这些特定领域的应用潜力,也为细微结构的探测设定了新的标准。同时,弹性成像技术的出现也让超声的应用范围再次拓宽,其对于肿瘤学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提供了一种无创的手段来评估肿瘤的物理特性,从而辅助医生做出更精准的诊断。通过测量组织对机械压力的响应,揭示组织的弹性属性,为良性与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新的视角。此外,人工智能与超声的深度融合,已然成为必然趋势。据悉,合肥合滨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滨智能”)成功地将高精度、低延迟的机器人遥操作技术与全栈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并应用于超声诊疗领域。通过此举,构建了一套符合诊断标准的超声影像自动化采集技术体系,通过扫查与诊断分离的模式,拓展远程业务,从根本上解决超声医疗资源缺口和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智慧超声行业的进步不仅仅依赖于前沿技术的演进,更需要看到支撑技术的持续创新和应用拓展对于提高诊疗质量的巨大贡献。技术的相互碰撞,才足以揭示一个集成高端成像、智能分析及自动化操作为一体的未来超声医疗新篇章。3.23.2 应用拓展无限,发掘创新领域契机应用拓展无限,发掘创新领域契机在现代医疗,智慧超声技术的发展涉及图像处理和分析、人工智能(AI)驱动的诊断辅助、自动化测量、报告生成以及数据库管理等多个关键技术领域,为临床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准确性。在图像处理和分析方面,增强和降噪技术已相当成熟,它们为医生提供更清晰的图像,极大提高了诊断的有效性。同时,3D 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产科和心脏病学中,不仅使第 29 页 共 54 页诊断更为立体全面,也为手术规划提供了多维度的信息支持;尽管实时 4D 图像仍在不断完善中,未来借力 5G 的优势,有望成为智慧超声的技术主心骨。AI 技术在智慧超声领域的应用是另一个里程碑式的进展。通过深度学习,图像识别技术能够自动识别解剖结构和疾病标志,虽然其成熟度因算法和训练数据集而异,但已显示出极大的潜力。病理预测方面,利用 AI 分析超声图像以预计病理可能性,这一领域的成熟度还不高,需要更多的临床数据和跨学科合作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自动化测量技术,如生物参数测量,通过自动化的方法快速准确地测量解剖结构,已经相当成熟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它极大地提升了诊断的速度和效率。彩色多普勒分析则有助于评估血流变化等重要参数,这些技术的优化正在提升其准确性和用户体验。报告生成领域的自动化亦逐步得到加强,构建化的报告生成技术极大程度上减少了人工错误,并提高了工作效率,其在超声设备软件和操作系统中的集成则是实现便捷操作的关键。对于数据库管理而言,成熟的图像存储系统如 PACS,提供了高效的图像存取和远程查阅功能,这一系统已成为医疗影像管理的基石。尽管数据挖掘和分析领域仍待成长,但它正在通过学习和大数据技术来分析大规模医疗数据集,以实现更加个性化的病人护理。智慧超声系统的各个技术方面,如图像增强、自动化测量以及 3D/4D 影像已经展现了成熟度,而基于 AI 的图像识别和病理预测技术则是未来增长和提升的热点领域。整体来看,随着智慧超声技术的不断迭代和优化,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它将在准确度、用户友好性以及综合诊断能力上实现更大的飞跃。图表 16 智慧超声核心技术及商业前景盘点数据来源:蛋壳研究院科技进步,精准医疗的需求日益增长,智慧超声作为一种结合了先进技术的诊断和治疗工具,不仅能为临床决策提供更详尽的数据支持,满足个体化治疗需求,也因其提高了诊断效率和降低了误诊率,有助于优化医疗费用,这为面临经济压力的医疗体系提供了一种财务可持续的解决方案。随着 5G 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智慧超声能够实现高效的远程医疗服务,使得优质医疗资源得以延伸至偏远地区和基层医疗机构,这对于缓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和提升基层医第 30 页 共 54 页疗服务水平意义重大。此外,智慧超声在大数据的应用上也显示出广阔前景。它可以无缝地与电子健康记录系统整合,通过连续监测和数据分析,为流行病学研究乃至慢性病的长期管理提供宝贵的信息资源。在教育和培训领域,智慧超声技术同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模拟和分析工具,它可以帮助医学生和新晋医生更快速、更有效地掌握超声诊断的关键技能,提升医疗行业的专业水平。总体来看,智慧超声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它不仅有助于推动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也将对整个智慧医疗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伴随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场景的拓展,智慧超声无疑将成为未来医疗领域的重要增长点,在医疗行业全面推行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下,智慧超声的应用潜力正迅速被解锁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市场商业价值。智慧超声技术进化曲线明确且陡峭智慧超声技术进化曲线明确且陡峭图表 17 技术创新集中度全景图数据来源:蛋壳研究院在短期 12 年的时间里,可以预见技术创新主要集中在图像质量的优化上,改进分辨率和对比度,提升诊断的清晰度。此外,自动化测量技术将通过算法自动识别和测量解剖结构,减少人工操作;AI 辅助定位技术有望帮助医生更迅速准确地获取标准切面,以及通过整合超声数据和电子病历等信息,提供更全面的诊断支持。针对未来 35 年的技术发展前景,智慧超声技术将朝着更为高端的应用方向前进。这涵盖研发高阶算法以辨别和区分超声图像中的疾病特征,同时运用历史数据进行预测性分析,以预估疾病演变和治疗成效。此外,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还将使其能够依据图像和临床信息自动编制初步诊断报告,并实现超声技术与诸如 CT、MRI 等其他成像技术的数据整合,从而提供更全面的诊断视角。长远来看,在 5 年以上的时间跨度中,智慧超声技术的发展将实现全自动化的诊断流程,从扫描到报告生成,AI 将能够独立完成。个性化医疗也将成为可能,结合患者的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数据,为其提供定制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遥感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将第 31 页 共 54 页使得专家能够突破地域限制,不仅限于远程诊断,还可拓展至远程治疗领域,为患者提供专业远程超声诊疗服务。此外,教育和培训领域也将受益于智慧超声技术,通过 VR和 AR 技术结合智慧超声为医生提供仿真训练,增强其临床操作能力。3.33.3 场景融合多样,智慧超声成果丰硕场景融合多样,智慧超声成果丰硕智慧超声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深刻改变医学临床实践的面貌,为各临床学科的诊断与治疗带来革命性进步。无论是什么科室和领域,智慧超声技术正在逐步实现从“图像学”向“信息学”的关键转变。在心脏病学中,智慧超声技术能够清晰地重建心脏的三维结构,辅助医生进行精确的心脏手术规划。同时,AI 算法助力于实时监控心脏功能,通过自动计算心室射血分数等重要参数,提高了心脏病诊治的准确率和效率。在妇产科领域,智慧超声技术显著优化了胎儿形态评估和监测过程。利用 AI 算法,可以智能跟踪胎儿的生长发育,及时发现和预测妊娠相关的并发症,这对预防胎儿异常和减少孕妇危险具有重要意义。乳腺领域同样从智慧超声的进步中获益,AI 辅助的超声成像提高了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能力,减少了无谓的活检,提高了癌症早期诊断的效果。神经学领域中,智慧超声技术的应用致力于改善对脑血管疾病的监测和评估,如中风患者的风险评估,借助 AI 的分析增强了对血流动力学异常的识别和介入治疗的时效性。肌肉骨骼领域的医生通过实时高清超声成像,能精确评判损伤程度,并在 AI 的引导下进行治疗,减少了病患康复时间并提升了治疗的成功率。在肿瘤治疗方面,智慧超声通过精准的图像处理和 AI 算法,辅助在最小的侵害性下完成介入治疗,如超声消融,确保肿瘤治疗的精确性和疗效。智慧超声的发展不仅使得各种复杂的医疗程序更加精确高效,同时也让医疗服务变得更加人性化和便捷。图表 18 智慧超声应用场景盘点数据来源:蛋壳研究院第 32 页 共 54 页在超声医学这个广袤的领域里,我们见证了它在心血管及多学科疾病中的焕发生机,然而技术的力量还远未释放殆尽。近年来,公众对“微创”理念的认识和接纳程度日益提高,介入治疗学作为一种典型的微创诊疗方式也在快速发展。基于此,介入类超声技术应运而生,它融合了超声医学与介入治疗学的优势,拓展了超声检查在微创精准诊疗中的应用领域。具体而言,血管介入超声与非血管介入超声作为两种主要的介入超声技术,各具应用优势与局限性。血管介入超声治疗范围聚焦,技术要求较高,但治疗效果显著;非血管介入超声操作简便,创伤较小,更依赖于超声本身的诊断价值。二者技术特点相互补充,合理运用与配合,将促进介入超声医学向深度与广度的不断发展,使更多病患受益。血管类介入超声(血管类介入超声(IntravascularIntravascular Ultrasound,Ultrasound,IVUSIVUS)血管介入超声技术是一种依靠超声引导来实施血管内疾病治疗的微创方法,它的主要优点在于可以避免血管造影引起的肾脏造影剂损害,操作简单且并发症较少。这项技术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血管疾病,如冠状动脉疾病的球囊扩张、支架植入、心脏瓣膜疾病的经皮瓣膜成形术、外周动脉疾病的血管成形术,以及颅内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成形术等。关键特点是整个手术过程受益于实时的血管成像引导,有效提高了安全性与成功率。正因如此,在部分适应症下,介入超声治疗已经逐步取代了传统的血管造影手术。肾交感神经消融(Renal Denervation,RDN)作为一项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最小侵入性手术,它通过消融沿肾动脉分布的交感神经纤维来降低血压,而这些神经纤维在调控血压方面扮演了关键角色。在 RDN 的背景下,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腹部彩超)和血管内超声(IVUS)是两种互补性的医疗成像技术。具体来说,在 RDN 治疗前,医生可以利用腹部彩超这种非侵入性成像技术来评估肾脏的解剖结构,观察肾动脉的大小、形态和血流情况。这有助于识别肾脏疾病或肾动脉异常,确保 RDN 治疗的适用性和预后评估。术前的彩超评估可以保证没有解剖学上的障碍或疾病会妨碍 RDN 的成功实施。而在 RDN 操作过程中,IVUS 作为一种在血管内使用的超声成像技术,可提供实时的肾动脉内部图像,帮助医生精确定位交感神经纤维。通过 IVUS 的实时指导,医生可以确保消融治疗精确到位,有效地作用于目标区域,从而优化治疗结果并减少并发症的风险。图表 19 血管类介入超声对比第 33 页 共 54 页数据来源:蛋壳研究院这两项技术在现代医疗领域中,各自运用了超声波技术的不同层面,以满足多元化的医疗需求。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为腹部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安全途径,与此同时,IVUS与RDN的结合为心血管疾病治疗及顽固性高血压管理提供了精确的介入策略。非血管类介入超声非血管类介入超声非血管类介入超声通常指的是利用超声技术进行的非血管系统的介入治疗或诊断操作,相较于血管介入超声,非血管介入超声在腹部、骨科、妇科等领域应用更为广泛。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非血管介入超声具备创伤较小、恢复较快的优势。通过实时超声图像的引导,可使针头或介入装置的操作更为安全、精确。该技术可应用于多种目的,包括组织活检、穿刺引流、药物注射、聚焦超声治疗等。在 众 多 应 用 中,前 列 腺 穿 刺 活 检 和 经 皮 肾 镜 碎 石 取 石 术(PercutaneousNephrolithotomy,PCNL)这两种不同的泌尿系统医疗程序尤为值得关注。尽管它们的目的和技术不同,但它们都属于泌尿科的介入性操作。前列腺穿刺活检是一种诊断程序,用于检测前列腺组织中是否存在癌变。当血液检测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升高或者直肠指检发现异常时,通常会建议进行前列腺活检。在超声引导下,医生通常使用一根细针穿过直肠壁或会阴部进入前列腺组织,取出小样本以供病理学检查。超声可以帮助医生定位前列腺的确切位置,并确保针准确地进入所需的组织区域,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活检的准确性。当是当肾结石较大或位置复杂时,或者其他治疗方法(如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无效时,医生会采取 PCNL 介入手术。在局部或全身麻醉下,医生在超声引导下,于患者背部的皮肤上制造一个小切口,然后插入一根导管穿过皮肤进入肾脏。通过这个通道,医生可以使用肾镜查看肾脏内部,并使用专门的工具碎石并取出结石。超声有助于确定结石的确切位置和大小,以及在进行 PCNL 时避免损伤邻近的器官和组织。第 34 页 共 54 页图表 20 非血管类介入超声对比数据来源:蛋壳研究院泌尿外科发展的重要趋势为智能化、微创化和精准化,因此,深入探索精准诊疗并提升优质医疗服务,成为泌尿外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3.43.4 潜力无限期待,实践道阻且长潜力无限期待,实践道阻且长智能超声,作为一种结合了传统医用超声成像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的前沿产物,展现出在临床工作流程自动化、影像识别与定量分析等方面的显著优势。然而,面临监管环境、用户接受度等多重挑战,该技术从实验室到临床的转化仍需时日。图表 21 智慧超声 SWOT 分析数据来源:蛋壳研究院智能超声的优势在于,其能够实现自动扫描与病灶检测分析,极大提升工作效率,为医务人员释放更多时间用于病人关怀。经过深度学习模型训练,智能超声具备理解复杂病第 35 页 共 54 页变的能力,性能可与医生相媲美。全自动提取与测量主客观影像特征,为精准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此外,通过持续迭代算法与数据积累,系统性能得以不断优化。然而,其劣势在于模型的泛化能力与解释性仍为普遍难题。例如医生成像过程的可控性差异,对智能算法的健壮性形成考验。同时,从研发到产品化的过程投入巨大,如何将临床价值转化为盈利点,仍有诸多工作待深入展开。机遇与威胁同样并存,智能超声技术具有巨大的商业前景与临床应用空间。随着病灶自动检出、医生决策支持等功能逐步实现,医生工作强度将得到缓解,精准医学诊断与治疗更加触手可及。当前,行业内资本与政策正加速布局与调整,智慧医疗建设的大势所趋将进一步推动智能超声的发展。超声国产化,硬件智造是突围之路超声国产化,硬件智造是突围之路相较于硬件制造,人工智能(AI)在超声行业的准入门槛较低。因 AI 技术的核心在于软件开发与数据算法的优化,而这两方面的发展依赖于现有开源平台与工具。此外,软件开发的迭代更新速度较快,便于实现持续优化和改进。AI 在超声领域的应用,如图像识别、自动测量及辅助诊断等,主要通过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等算法的训练来实现。这些算法对标准化医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过程无需复杂的物理设备或高昂的材料成本,AI 算法可以借助现有数据与平台,以较低成本在超声领域开展应用。另一方面,超声设备硬件的国产化难度较高,这是由于超声硬件的研发和制造涉及精密工程学和材料科学的多个领域。高品质的超声设备需要结合先进的声学原理、精密的机械设计、高性能电子元器件以及成熟的制造技术。制造过程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和高标准的生产线,涉及的技术壁垒和资金投入均不菲。此外,传统超声设备厂商已经在市场上构建了长时间的技术积累和品牌信誉,新进入者难以短时间内突破这些壁垒,进行有效竞争。同时,对于高端超声设备的核心部件,如探头的制造技术,国内企业仍在追赶阶段,且这些核心部件往往受制于国外的专利保护,使得国产硬件想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面临诸多挑战。因此,相比于 AI 软件技术的快速迭代,国产超声硬件要在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无疑更加艰难。图表 22 智慧超声硬件国产化挑战分析第 36 页 共 54 页数据来源:蛋壳研究院要实现中国企业在超声硬件领域的国产化,面临的一系列挑战亟待解决。其中,最严峻的考验来自技术壁垒及专利限制。国内企业在这方面不仅需要做到技术上的突破,同时还要规避现有的专利约束,创新能力与法律策略的双重考验对企业的综合实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医疗器械行业尤其是高端设备领域,历史悠久的品牌通常才能获得医生和医疗机构的信任。对于新兴的国产企业来说,构建品牌形象和积累信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挑战虽然多维,但并非没有突破口。高研发投入是超声硬件领域的常态,而国家政策和融资渠道的支持,为国内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虽有难度,但这并非绝境。与此同时,市场准入门槛和制造复杂性则要求国内超声制造企业要有耐心和毅力。如国内的CFDA 认证、欧洲的 CE 认证和美国的 FDA 认证等,虽然医疗设备的认证流程繁琐,但它是一个可预见并克服的障碍,透彻理解并严格遵循这些流程是企业走向市场的必要一步。再如制造工艺的复杂性方面,我国凭借已有的制造基础和卓越的管理水平,为企业在这一领域的提升奠定了坚实根基。值得注意的是,国产企业在后服务与支持领域有着更大的主场优势。通过改进服务流程和提升响应速度,结合与国内客户更加紧密的地理和文化联系,这些企业完全有潜力在服务品质上与国际品牌平起平坐。除此之外,技术创新能力与市场竞争力也是品牌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国产企业可以依托国内外领先的科研机构,吸引和培养先进人才,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文化。另一方面,借助对本土超声市场的深入了解,提供具有成本效益和个性化的产品,以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政策和监管环境作为企业发展的外部条件,若能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灵活应对,便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和不确定性,为企业的成长提供助力。通过全面分析,智慧超声虽然挑战重重,但针对单一维度的专项突破和综合维度的协调发展将是国产超声硬件企业最终实现国产化的关键路径。小结小结智慧超声的关键技术领域涵盖多模态成像、实时三维成像以及数字化波束合成。这三项技术共同推动了超声图像质量与诊疗效率的显著提升,成为当前行业技术创新的重点突破方向。智慧超声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其广泛应用,尤其在心血管、妇产科和肿瘤学等领域,为患者带来了实质性的福音。但其商业化发展道路仍然充满挑战。主要障碍包括严格的监管第 37 页 共 54 页环境,以及用户接受度和数据安全性等方面所存在的风险。为实现该技术从实验室向临床的转化,推进国产化仍至关重要。超声设备国产化进程中所遭遇的技术壁垒较为严重。为取得突破,有必要汇聚政产学研各方之力,同步在技术创新、政策扶持及人才培养等领域发力,始终坚持应用驱动原则,从而取得初步成果。第 38 页 共 54 页第 39 页 共 54 页第四章第四章 未来趋势:重筑超声格局,开启三大战略布局未来趋势:重筑超声格局,开启三大战略布局作为医学影像诊断领域的新星,智慧超声正快速崛起并重塑这个百亿市场。在三大核心价值的引领下,智慧超声将依托算法赋能实现从“视觉”到“智能”,依托差异化解决方案实现从“产品”到“服务”,依托规模化医疗大数据实现从“诊疗”到“研究”的三次跃迁。这将助力国产设备加速替代,让行业迎来新的商业模式,也将推动临床医疗实现工作效率和治疗水平的新高度。可以预见,智慧超声必将快速嵌入国内外主流医疗机构,成为推动医疗产业优化升级的新引擎。4.14.1 从传统超声到智慧超声,国产设备和耗材逐步实现替代从传统超声到智慧超声,国产设备和耗材逐步实现替代随着国产设备性能的持续提升和价格优势的显现,预计将逐步取代进口设备,扩大市场份额。同时,国产探头、耗材等也在加速迭代升级,实现进口替代,降低医院采购和使用成本,为医疗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图表 23 智慧超声国产替代促进因素数据来源:蛋壳研究院成本优势促进智慧超声设备国产化更进一步成本优势促进智慧超声设备国产化更进一步通常情况下,国产医疗设备相较于进口设备在成本上有一定优势,这使得国产智慧超声设备在国内市场上更具有价格竞争力。其中,国内的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相对较低,且生产原材料的采购和物流成本也低于国际市场,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使得国产设备的制造成本相对较低。另外,政府的税收优惠和产业扶持政策也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国内企业可能采用更加高效经济的研发模式,例如合作开发、政产学研结合等方式,以降低研第 40 页 共 54 页发成本。由于国内市场对于研发的投入回报要求可能相对较低,这也有利于国产设备的成本控制;且稳定的国内供应链和直接的销售渠道等因素,也使得国产设备在运营环节控制成本的能力更强。在这些环节的综合作用下,国产智慧超声设备有望实现整体制造成本的下降,在定价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当然,这需要企业持续加大产品的技术创新力度,并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以获得用户认可。通过科技和质量双轮驱动,国产设备才能取得市场份额,真正实现成本效益。技术条件的成熟与跃迁,逐渐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技术条件的成熟与跃迁,逐渐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随着国内企业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领域的技术积累和突破,国产智慧超声设备的性能和功能正在不断提升,逐渐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这得益于一系列技术条件的成熟与跃迁。具体来看,国产芯片技术的进步为构建价格优势的硬件平台奠定了基石,国产 FPGA、GPU、DSP 等芯片性能进步较快,满足了智慧超声对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的需求,这为设计和制造性价比更高的国产智慧超声设备夯实了硬件基础。同时,算法工程师团队在图像分析和诊断算法领域积累的深度学习等前沿技术实力,使国产设备拥有了自主可控的软件创新能力。而 5G 等数字化网络技术的应用,支持设备向灵活化和智能化方向演进,并启用了远程诊疗等应用场景,这为国产设备通过软硬件集成,根据医疗实际需要定制化解决方案提供了可能。此外,面向已创新的开放平台和标准体系,也降低了研发门槛,这使得创新者可以基于模块化解决方案快速定制国产智慧超声产品。在这些技术条件的共同推动下,国产智慧超声设备平台已经初步确立,并将借助国内雄厚的制造业实力,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应用。技术自主化、供应链安全化、数据本地化,助力国产智慧超声设备实现自主可控技术自主化、供应链安全化、数据本地化,助力国产智慧超声设备实现自主可控自主可控是指一个组织或国家能够独立掌握关键技术、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减少对外界的依赖,这一概念在国产智慧超声设备的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是实现国产智慧超声设备长远发展的关键。首先,技术独立性是自主可控的核心。国内企业在自主研发的道路上不断推进,取得了超声设备核心技术的突破,比如改进探头技术、开发高级成像算法以及构建健全的软件系统。这样的自主创新保证了技术的持续更新和发展,使国产设备能够与国际标准同步甚至领先。其次,供应链的安全性被视为提高自主控制能力的关键。通过建立健全的本土供应链体系,减少对国际供应链的依托,可以显著降低潜在的供给中断风险,保障设备生产的连续性。对于智慧医疗设备而言,数据安全是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点。国产智慧超声设备能够更全面地解读和执行国内的数据保护法律法规,有效地防止患者信息泄露给未授权的第三方,从而更有效地保护患者隐私。此外,政策支持是自主可控能力第 41 页 共 54 页的强大推动力。国产设备在政策的倾斜下,能够获得更广泛的应用推广,享受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等优势,进一步加强国产医疗设备产业的发展。当前,在我国原材料产业中,部分超声企业已达成 100%自主研发生产的成就,与此同时,其他初创企业也将国产化比例提升至 70%及以上。有了自主可控的优势,企业能够迅速响应国内市场需求的变化,灵活调整产品战略,增强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同时,这也有助于规避由国际政治和贸易关系波动带来的风险,确保国内市场的稳定供应。总体来说,自主可控给国产智慧超声设备带来了多重战略优势,它不仅为国内市场提供了稳定发展的保障,还增强了企业在全球竞争中的独立性和主动权。软件赋智、硬件融通、产学研聚力,技术三大引擎驱动智慧超声国产化软件赋智、硬件融通、产学研聚力,技术三大引擎驱动智慧超声国产化软件和人工智能的赋能、硬件及信息化基建的完善,以及产学研协作的加速,共同构成了智慧超声进步的三大驱动因素。这些要素不仅提升了检查的精确度和工作效率,也为未来的医疗智慧化、个性化服务打下了基础。针对现有的智慧超声技术和产业,需要明确核心技术发展路线,创新市场和商业模式,并构建健全的产业推动生态,以实现智慧超声领域的长足发展和创新突破。图表 24 智慧超声国产替代关键路径数据来源:蛋壳研究院软件和软件和 AIAI 赋能是推动智慧超声发展的关键。赋能是推动智慧超声发展的关键。智慧超声作为一种新兴的医疗图像诊断技术,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软件算法实现对超声图像的智能分析和诊断。当前,搭载了深度学习和其他 AI 技术的智慧超声软件,已经能够实现心脏、血管等多个部位病变的自动识别和定量分析。未来智慧超声软件需要继续扩大覆盖的病种范围,并利用日益增长的临床影像数据集,训练出性能更优的病变检出和诊断模型。同时,通过提供开放的软件平台和接口,吸引更多算法和应用开发者的加入,会进一步丰富智慧超声的功能。第 42 页 共 54 页推进硬件和信息化建设推进硬件和信息化建设,构建智慧化诊断系统构建智慧化诊断系统。智慧超声的另一核心价值在于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和诊疗场景的深度融合,提供更高效的医疗解决方案。这需要在智慧超声设备的设计开发中,充分考虑后续的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和应用。例如,新型超声成像探头的研发可以结合 5G 等数字网络技术,使探头端实现实时数据处理和云传输。服务器端则可以依托大数据和 AI 技术,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个性化健康管理。而终端则需要提供简洁易用的医生和患者使用界面。构建起端、云、端三位一体的智慧化医疗解决方案,将大幅提升传统超声在检出精确度、工作效率等指标上的表现。这是智慧超声实现新突破、释放更大潜力的必由之路。深化产学研协作深化产学研协作,加速智慧超声技术和产业创新加速智慧超声技术和产业创新。当前,智慧超声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核心科技实现路径尚待探索,市场规模和商业模式也在创新演化。这些高度不确定的环节,都需要产学研各方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参与,方能取得突破并持续优化。具体来说,产业资本的投入可以帮助技术快速商业化并获得用户反馈;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基础研发可以助力核心科技进步,例如新材料、新算法等;政府机构也需要提供监管和政策支持。产学研各方联手合作,形成推动智慧超声技术和产业快速迭代的生态,是实现产业快速成长的必要条件。异质化发展路径,打开智慧超声国际发展空间异质化发展路径,打开智慧超声国际发展空间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差异化定制方案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尤其是对于跨国公司和国际运营的医疗机构而言。这些组织在不同国家的业务实体面临着技术水平和人力配置的差异,适应本地市场的需求,提供差异化和定制化的智慧超声解决方案,便成为打开海外高端市场的关键。欧美地区国家对超声技术的态度可以归结为“开放”和“创新”。他们积极拥抱新技术的出现,对超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持有高度的热情。在医疗领域,他们注重超声技术,不断探索其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同时,由于经济水平相对较高,他们对超声设备的需求也相对较高。在购买超声设备时,他们更注重设备的性能和功能,而对价格的敏感度相对较低。相比之下,东南亚地区的消费者更注重超声设备的性价比。他们倾向于购买价格相对较低但性能良好的超声设备,以适应本地区的经济状况。这种消费观念与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也反映了他们对超声技术的需求和认知的不同。为了在超声波产品设计和服务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企业不仅需要深入理解各地市场的特殊性,还需要在产品和服务方面进行创新。医用超声在不同地区的发展阶段和应用场景各不相同,因此企业需要针对不同国际市场的需求和痛点,制定相应的产品设计和服务方案。企业需要与当地的医生密切合作,了解需求和技术水平,在产品设计和服务方第 43 页 共 54 页面做出相应的调整,同时深入理解各地市场的特殊性,才能确保方案的适配性和有效性,赢得市场份额和客户认可。4.24.2 智慧超声掀起商业新浪潮,业务模式向一体化解决方案转型智慧超声掀起商业新浪潮,业务模式向一体化解决方案转型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中,超声设备的销售往往采用一次性付清购买方式,一旦销售给医疗机构,设备制造商能够立即获得收益。然而,这种模式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限制。由于超声设备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自然复购率较低。同时,医疗机构尤其是预算有限的基层机构,需要承担较高的初始购置成本,这可能会阻碍他们获取最新技术或更新现有设备,因而影响患者诊疗的质量和效率。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依靠一次性购买的超声设备很快可能会过时,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替换或升级,给医疗机构带来连续的投资压力。据行业相关分析数据显示,一台标准超声设备的平均使用周期为 5 到 7 年,而在技术迭代的趋势下,近 30%的设备在使用不到 4 年后就需要进行升级或更换。这意味着,对于追求先进诊疗技术的医疗机构来说,持续的资金投入成了难以负担的重荷。与此同时,设备运行的维护成本不容忽视,包括预防性维护和紧急修理费用,隐藏的持续成本可能占据医疗机构年度预算的一个不小比例。除了经济因素外,操作超声设备需要专业技能,更新换代的设备引进也伴随着员工培训的需求。如果新设备操作复杂,可能影响诊断效率,增加误操作的风险,这在工作流程中带来了额外的挑战。因此,新设备的培训以及持续的技能提升是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环节,而这无疑也增加了医疗机构的人力资源投入。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一些超声设备制造商正在考虑转变商业模式,如采用服务订购模式,允许医疗机构通过较低的定期付费方式使用设备,并包括常规的维护、升级服务。这不仅可以减轻医疗机构的前期投资压力,更可以通过紧密的服务关系、定期的设备更新,保证医疗机构始终运用最先进的超声技术。就长远来看,这种模式可能有助于构建更为持久和互利的客户关系,同时也保证了医疗机构在面对财务和技术更新时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此外,在我国国家层面,对于超声设备租赁行为已予以积极鼓励。2023 年 10 月,依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的决策部署,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我省教育、科技、卫生健康等领域实施设备租赁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正式颁布。该方案旨在应对财政资金效益不高、区域资源分配不均等挑战,尤其针对部分地区因财力有限而难以购置先进设备的问题。试点工作将从全省范围内的公立学校、科研机构以及卫生医疗机构着手展开,并鼓励其他特定领域参照省级试点方案,积极推进本领域内的设备租赁试点工作。图表 25 传统超声商业模式弊端第 44 页 共 54 页数据来源:蛋壳研究院提供差异化和定制化的整体解决方案,构建生态圈,拓展价值空间提供差异化和定制化的整体解决方案,构建生态圈,拓展价值空间智慧超声服务对象差异性大,从基层社区医院到三甲医院,用户对系统性能、使用场景等需求均不尽相同主要表现在成本效益、操作便捷性、功能需求、远程支持、设备性能、定制化服务、系统集成性、数据分析能力、稳定性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对于基层社区医院而言,重点在于获取成本效益高、操作简便、满足基本诊断需求的智慧超声设备,并强调远程诊断支持的重要性,以弥补专业资源的不足。而对于三甲医院,他们的需求则偏向于高性能、提供高级功能和定制化的设备,以及能够与医院现有信息系统集成且具备高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的能力。两者的通用需求则聚焦于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及维护和服务的重要性,这对于保障医疗机构日常工作的连续性和提高患者满意度至关重要。智慧超声生态涉及上中下游多方共生共荣,超声企业作为核心角色,需要主动搭建生态体系。最终让患者、医生、医院、软硬件开发商等各方在生态链中获取增值,实现生态共赢。提供差异化的解决方案,满足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特殊需求,并通过灵活的软硬件平台及标准接口设计,便于后期改造和个性化定制,以此巩固客户群体。强化服务型业务,打造实行设备强化服务型业务,打造实行设备 软件软件 服务新商业模式服务新商业模式超声目前是依托硬件设备的一次性销售,仅通过硬件销售难以实现持续盈利。智慧超声技术的发展方向也越来越趋向服务,需要同时涉及硬件设备、软件平台以及服务支持。因此,转变商业模式,打造实行设备 软件 服务的新商业模式,是智慧超声企业实现可持续盈利的重要途径。智慧超声设备供应商不能局限于设备出售,还应该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包括设备维护、软件升级、教育培训和数据管理等增值服务,通过与其他医疗信息系统集成,提供更好的数据共享和分析。硬件销售后继续提供软件平台服务和技术支持,实现客户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这种持续获取服务收入的模式可以增加客户黏性和复购率。第 45 页 共 54 页数据显示,中国医疗设备租赁市场规模已达到 370 亿元,而且每年以 8%左右的速度增长。目前市面上已出现超声租赁服务,从而达到降低医疗机构初始投资成本的目的,并且提供包括维护和升级服务,减少了后续的隐性开支;或引入了基于使用频率或诊断数量的付费模式,医疗机构只需为实际使用的服务付费,助力医疗机构更有效地管理成本。以患者为中心,挖掘深层需求,主动塑造增长以患者为中心,挖掘深层需求,主动塑造增长大医院和区域性医疗集团是推广新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关键客户群,他们通常在当地乃至全国都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声誉,他们的技术选择往往能够对其他医疗机构产生示范效应。且大医院拥有专业的医疗团队和完善的设备,是验证智慧超声效果的理想场所,这有助于产品的迭代和升级。另外,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卫生部门都鼓励和支持医疗机构采用新技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大型医院在这方面往往起到领头羊的作用。智能超声为医院(尤其是大医院及重点客户)提供临床支持,人工智能算法在临床实践中得到训练与发展,智慧超声系统诊断的准确性不断提高,智慧超声产品功能不断优化。在这个过程中,智慧超声企业迅速获得市场占有率,智慧医疗行业取得创新发展。三甲医院作为中国医疗体系中的最高级别医院,不仅在医疗服务能力、科研教育水平、专家团队等方面要求极高。作为医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因此对于带有科研辅助功能的医疗设备非常重视,比如能够提供统计分析、数据支持的设备会有更大的吸引力。企业可聚焦三甲医院的临床需求,进行深度技术交流和项目设计,以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符合市场检验标准后,进行业务示范和复制,有望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在全球高端医疗器械发展的浪潮中,卡本医疗深度洞察中国一线医生的临床需求,在第一代产品或称原型问世后,让医生亲身体验,结合他们的专业建议不断进行功能优化和体验升级。产品上市后,卡本医疗始终保持严谨学术态度,在与国内具有教学示范性的三甲医院的临床合作中不断学习,大力推动技术下沉。这种坚持不懈的钻研精神,使卡本医疗在泌尿市场中逐渐占据一席之地。企业应当从患者和临床需求出发,在此基础上与三甲医院建立科研合作关系,结合其庞大的病患流量和触达病患的能力,联合开展科研项目,提升智慧超声的科研价值和市场竞争力。为其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和服务,如专业的培训、技术支持、软件升级,以提高设备的使用效果和用户的满意度。凭借对三甲医院深层次需求的深入理解和不断创新能力,智慧超声企业得以在传统超声市场中发掘新的增长点和竞争优势,进而实现价值的高歌猛进。第 46 页 共 54 页4.34.3 智慧超声提升诊断和治疗效率,助力多病种研究智慧超声提升诊断和治疗效率,助力多病种研究快速检测和诊断是医学领域最基本的要求,但目前传统的超声设备和医学影像学分析仍然受到人力、资金投入和技术维护等方面的制约,给诊疗过程带来极高的门槛。这不仅对医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给需要连续跟踪诊断的医疗机构带来了巨大挑战。与此相对,自动化和高度精确的智慧超声技术不仅能够提供快速和准确的诊断结果,还可深入挖掘疾病信息,针对不同部位和病种建立专用智能分析模型,提高诊治水平。相关研究数据表明,智慧超声技术的应用所获得的精度和准确性比传统超声设备高出 35P%,这帮助医生大幅降低漏诊和误诊的风险,确保患者的诊疗安全和效果。快速精确地图像分析和诊断快速精确地图像分析和诊断。通过深度学习等前沿算法,可以在秒级内从超声图像中准确检测器官轮廓、识别病变类别及确定严重程度,并生成包含大小、密度等定量指标的结构化报告。这样在提升单个病历检查效率的同时,也将更多时间留给了医生开展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工作。持续演进和模型优化持续演进和模型优化。动态吸收每一例新病例的反馈,不断调整优化其检测和诊断模型,使结果更加准确可靠。这种持续升级的能力也将大幅减轻医生工作负担,并使系统长期为医生的深度研究提供有力辅助。开展大样本多中心联合研究开展大样本多中心联合研究。不同医院上云的海量病例数据,为规模更大、病种范围更全面的临床研究提供了可能。医生可以通过智慧平台查询和关联这些数据,开展系统全面的多病种和多因素关联性研究,有望取得引领性的研究成果。深化病因理解和治疗方案优化深化病因理解和治疗方案优化。丰富的结构化病例数据和深入的多病种研究,将显著推进对复杂疾病的病因理解和治疗方案设计。这也将反过来提高智慧超声系统检测效能和医生诊断水平,即研究和应用形成良性闭环。推动临床与基础研究的联动推动临床与基础研究的联动。借助智慧超声云平台搭建的大数据和研究平台,可以加速基础科研成果到临床应用的转换。比如利用深度学习在图像中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等,这种产学研深度协同,也将持续为医疗提供新的思路。随着智慧超声系统的持续进化和各大医疗机构间的数据共享,大规模多中心的联合研究将变得更加便捷和深入,这将有效推动医学研究的边界,并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互动。在未来,智慧超声有望成为临床医学领域的重要基石,其深远影响力将指引着疾病的更深层次理解以及医疗管理和治疗策略的革新,开启精准医疗的新纪元。第 47 页 共 54 页小结小结我国智慧超声技术国产化步伐日益加快,促使医疗器械与耗材进口替代,进而降低医疗费用。此成果的取得,得益于成本优势、技术进步以及自主可控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在商业模式方面,智慧超声行业正面临一次升级转型,由传统的一次性交易模式逐步转向服务订阅模式,以解决可持续发展与盈利问题。在此过程中,推出具有差异化特点的解决方案、强化服务型业务以及扩大客户群体成为关键要素。智慧超声技术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高效与高品质,从而为大样本、多中心深度研究奠定基础,有望促进我国医疗整体水平的提升。第 48 页 共 54 页第 49 页 共 54 页第五章第五章 企业案例企业案例5.15.1 卡本医疗卡本医疗助力医生的助力医生的“眼睛眼睛”,让,让非血管介入非血管介入治疗精准破局治疗精准破局自 2018 年成立以来,卡本医疗始终以技术创新为内驱力,专注于非血管介入治疗领域的发展。依托三大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卡本医疗成功推出了多模态影像融合超声诊断系统 VENUS。此系统作为公司技术创新的新起点,旨在解决非血管介入手术中病灶定位、手术路径规划和通道建立等临床难题。图表 26 VENUS 为非血管介入手术痛点提供解决方案图片来源:卡本医疗,蛋壳研究院为进一步提升手术效能与效益,卡本医疗依据泌尿外科不同术式需求,如磁共振超声融合引导下的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MRI-TRUS)及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等,定制化设计了相应器官专用程序。通过图像融合、人工智能算法、电磁引导等技术,实现三维重建、人工智能器官分割、自动化布针及针尖动态识别、电磁引导靶向穿刺等,将非血管介入手术实现可视化、简便化及精准化。其中卡本医疗所运用的人工智能(AI)辅助针尖动态识别技术,能够精确指引医生确定最优手术路径,在尽量减少组织损伤和确保手术成功之间找到平衡。尽管术前规划周密,术中仍存在不确定性,需适时调整手术路径;通过多模态影像技术,实现 2D 与 3D 的协同,并结合 AI 的配准能力,系统在手术过程中能够实时呈现病灶位置和追踪器械,从而显著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成功率。在传统的介入手术中,医生需要精通多种影像设备的操作技巧,并依据个人经验做出决策。然而,VENUS 系统的智能化设计不仅降低了医生对经验的依赖,还有效缩短手术第 50 页 共 54 页时间并降低操作难度。卡本医疗的临床应用数据证实,医生经过 3 至 5 台手术的实践,便可熟练操作设备,实现精准把控。此外,卡本医疗不仅有技术革新的向上突起,还有垂直领域的向下挖掘,其为 VENUS系统研发了一系列精细化设计的专用耗材。例如,适用于 PCNL 的穿刺针与穿刺架,以及应用于 MRI-TRUS 的活检针与活检架。配套耗材不仅提升了 VENUS 系统的操作灵活性和精准度,还扩展了其在手术实践中的实际价值。通过技术与产品的无缝融合,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手术策略。自公司创立以来,卡本医疗积极投入研发和市场推广,已在超过 380 家医院开展试用,完成了 3000 多台手术,并在招投标过程中实现落地。展望未来,卡本医疗将持续以VENUS 多模态影像融合超声诊断系统为起点,优先布局泌尿外科领域,同时拓展内镜、电外科、介入心电等系统及耗材的研发和市场应用。5.25.2 合滨智能合滨智能实现机器人的规模化应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实现机器人的规模化应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在中国基层医疗机构,尤其是农村地区,人才短缺和医师技能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这导致了超声诊疗的准确性和效果受到极大制约。由于资金有限,基层机构通常只能配备功能基础的老旧设备,不仅图像清晰度和精确度受影响,设备的维修与更新也成为棘手难题。此外,我国医疗资源的区域不平衡现状与分级诊疗制度的不健全相交织,造成居民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度不足,进一步加重区域性大医院的负担,并削弱基层医院的发展潜力。合滨智能作为一家创立不足四年的企业,已自主完成了 7 自由度力控智能远程超声机器人的研发。为贯彻落实我国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战略部署,合滨智能在 2023 年将“远程超声机器人”成功引入青海省果洛州,以实际行动将最前沿的技术应用于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图表 27 合滨智能超声探头夹持及远程控制系统第 51 页 共 54 页图片来源:合滨智能,蛋壳研究院常规的超声遥操作系统主要依靠专家查看传输至云端的图像和视频数据进行滞后诊断,若基层医务人员的超声扫查技能不足,即便专家愿意提供支援,亦束手无策。合滨智能研发的超声机器人系统可对其精密的机械臂进行远程操控,使专家能够实现与亲自操作时相当的扫描精度和同步性。不仅能够实时观察超声图像,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远程调整扫描角度、位置等参数。极大程度扩展了专家的感知力,使其得以“亲眼亲手”为远程患者进行检查和诊断。此技术不仅克服了传统远程超声诊断的盲点,还促进了专家级主动诊疗能力向基层的拓展。此外,合滨智能通过探头快速更换夹持方案,解决了机器人与各超声设备制造商之间数据通信、电气与机械接口的兼容性问题,避免医院重复采购,具有较高普适性。如今,合滨智能已成功研发颈动脉、甲状腺、乳腺、腹部、心脏等多个人体组织的 AI 实时扫查质控系统,并结合机器人控制技术,实现了 AI 自主超声扫描,迄今为止的客户反馈也体现出其产品的市场适应性和商业潜力。合滨智能将继续深耕医疗科技领域,实现“成为世界级的自主超声机器人公司”的远景目标,改善基层医疗服务现状,使患者无差别享受到与大型医院同等水准的医疗服务,而这种服务的时效性和便捷性是传统模式无法比拟的。5.35.3 心寰科技心寰科技突破海外技术垄断,填补血管介入领域空白突破海外技术垄断,填补血管介入领域空白心血管疾病是人类第一大疾病,精准诊断和微创导管介入治疗是心血管手术的当前临床趋势,随着对心脏导管介入手术精准度要求的提高,介入医生需要更高分辨率的手术显像及导航工具。ICE 导管成像作为新兴的介入影像技术,能提供实时、直观、高分辨率的解剖信息,包括心脏结构的识别、导管位置跟踪和并发症识别,从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过程无需全麻和经食道置入探头,能有效避免相关损伤和并发症,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深圳心寰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心寰科技”)自创立之初,便矢志不渝地追求构建超声介入核第 52 页 共 54 页心技术平台的宏大愿景。其核心产品心腔内超声成像系统,是在超声成像设备国产艰难发展的背景下,通过自主研发及行业合作已达到 100%的国产化,实现了从核心部件到整个系统的完全自主可控。心寰科技创始人周欣欢博士凭借其深厚的专业背景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指出我国超声领域国产化的发展本质是受制于技术的累积度不够。为此,从模拟前端系统、超声换能器到成像算法等各个环节,心寰科技不断攀登超声成像技术的高峰。图表 28 ICE 各部件和技术壁垒图片来源:心寰科技,蛋壳研究院在推进国产化的进程中,心寰科技高度重视底层技术的研发,成功攻克行业难题,推动我国超声成像技术迈向成熟与完备。通过布局清晰的战略路径和丰富的管线储备,2D ICE 已进入临床注册阶段,成功实现全产业链国产化;4D ICE 的研发已完成超声主机搭建、超声图像重建算法以及多普勒血流矢量成像等算法,成像视野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投身于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心寰科技不仅注重产品研发,还积极推动研究与开发的深度融合,同时也为公司引进了一流科研人才,促进项目高效开展。未来,心寰科技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加大研发投入,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借助公司深厚的技术根基与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基础,心寰科技有信心成为国内超声介入领域的引领者,打破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垄断地位。第 53 页 共 54 页参考资料: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20232022 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特别鸣谢(按调研访谈顺序排列):卡本医疗董事长章世平先生、合滨智能联合创始人程栋梁博士、合滨智能联合创始人黄琦博士、心寰科技创始人周欣欢博士第 54 页 共 54 页免责申明:本报告的信息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和访谈,蛋壳研究院对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不作保证。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蛋壳研究院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过往表现不应作为日后的表现依据。在不同时期,蛋壳研究院可能发布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蛋壳研究院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同时,蛋壳研究院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版权申明:本文档版权属于蛋壳研究院/北京蛋黄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许可擅用,蛋黄科技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蛋壳研究院(VBR):蛋壳研究院关注全球医疗健康产业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新兴趋势与创新科技。蛋壳研究院是医健产业创投界的战略伙伴,为创业者、投资人及战略规划者提供有前瞻性的趋势判断,洞察隐藏的商业逻辑,集合产业专家、资深观察者,尽可能给出我们客观理性的分析与建议。研究人员:邵杨鳕 高级研究员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15 54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美世达信员工福利:2023-2024年度高端医疗保险福利市场实践调研报告(33页).pdf

    2023-2024Businesses of Marsh McLennan benefits that truly benefitChina High-End Medical Insurance Benefits Market Practice Report 2023-2024 背景介绍调研概览方案执行情况概览覆盖的保障对象保障区域涵盖医院范围费用及财务处理供应商选择及增值服务续保事宜弹性自选方案使用情况分析名词解释348952732说明:需注意,此报告所呈现的方案数据及理赔数据仅代表高端医疗保险市场的通行做法和平均水平,对个体方案的设计有一定借鉴作用,但高端医疗保险福利的设置具有复杂程度高和定制化强的特点,如有任何疑问,欢迎联系美世达信员工福利顾问咨询。3背景介绍2023年,肆虐三年的新冠疫情阴霾正逐渐消散,但其对社会经济及健康、医疗领域具有持久且深远的影响,也间接影响着企业员工健康福利管理策略的调整。利用愈发有限的福利成本合理配置资源,使福利精准匹配员工在后疫情时代的需求,进而提升员工体验,高效吸纳及保留关键人才,在经济重启、各行业赛道皆“内卷”的当下,已成为企业人才管理的关键议题。疫情影响合并多世代职场格局催生的健康需求演变,以及员工对于医疗体验及医疗服务质量的追求,促使职场健康福利管理愈发重视个性化与差异化。目前,不少企业已使用中高端医疗保险福利来满足员工的差异化福利需求,并逐步挖掘其在吸引与保留关键人才方面的价值。美世2022年度一线城市福利对标报告显示,高端医疗保险福利在全行业的流行度已达到了35%,大多数企业向特定人群提供此项福利,如高管人士、关键人才、本地雇佣的外籍人士等;同时企业对于高端医疗保险的认识和需求也在逐步提升。并且,美世发现,受应对疫情的举措、跨境旅行趋势下行、公立医疗体制改革以及本土核心人才医疗需求的影响,中高端医疗保险福利市场的边界和场景也在不断演进。作为全球领先的福利咨询和保险经纪服务供应商,美世持续关注企业员工的福利需求变化,洞察高端医疗保险福利市场的发展趋势,保持高度的市场敏锐度,为企业客户提供长期可持续的高端医疗保险福利方案。为了深入了解高端医疗保险市场发展现状及企业在为员工配置高端医疗保险福利方面的努力和实践,美世会定期从保险供应商端及企业端对高端医疗保险福利市场进行数据收集、更新与分析。2023年第二季度,美世发起了“2023-2024年度高端医疗保险福利市场实践调研”,根据调研结果汇编而成本报告,以期为更多企业在高端医疗福利领域的探索和规划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4调研概览17%9%5%4%2%2%消费品零售高科技生命科学制造业能源化工互联网其他服务行业汽车金融房地产教育65$%8%3%外商独资民营中外合资国有5参与调研客户的企业性质接受调研客户的行业分布图2023-2024年度高端医疗保险福利市场实践调研报告参与调研的企业共计251家,涵盖消费品零售、高科技、生命科学、制造业、能源化工、互联网等多个领域和行业。参调企业性质以外资为主,占比达到65%,民营占比24%,合资占比8%,国企占比3%,雇员人数规模在1000人以上的企业占比超过半数。在已经提供高端医疗保险福利的170家参调企业中,68%为外资企业,21%为民营企业,9%为中外合资企业。从行业分布来看消费品零售、高科技和生命科学行业的参调企业占比最高,与美世在2021年度展开的同一主题调研结果基本一致。在51家无计划提供高端医疗保险福利的参调企业中,“没有足够的预算”以及“尚在观望市场”是两大主因。调研显示,“优质的服务”、“更好的员工体验”以及“可以使用优质医疗资源”是企业为员工提供高端医疗保险福利的主要原因。88%的参调企业认同提供高端医疗保险福利的必要性,认为高端医疗保险福利会成为企业吸引与保留高管和核心关键人才的主流手段和趋势;同时,在已实施高端医疗保险福利的参调企业中,81%的企业表示该福利项目的实施达到“吸引和保留人才”、“提高员工满意度”的目的。在我们调研的251家企业中,有170家已经为员工提供了高端医疗保险福利,30家企业计划未来为员工提供这项福利。68 h8%贵公司是否为员工提供高端医疗保险福利?(N=251)企业认同高端医疗保险福利在吸引和保留企业高管以及核心、关键人才中所发挥的重要价值已实施高端医疗保险福利的企业表示该福利项目的实施达到“吸引和保留人才”、“提高员工满意度”的目的未提供且无计划提供已提供计划提供789WIDB%高端医疗保险福利自身高端属性专业的方案设计和市场对标供应商服务团队专业度有效的员工/高管沟通有效的供应商管理和价格谈判88G97(%吸引和保留人才提高员工福利满意度提升员工敬业度提升雇主品牌覆盖未参加医保的外籍员工改善员工健康状况同时,调研结果还显示,仅有不足30%的企业认为实施高端医疗保险计划达到了“改善员工健康状况”的目的。美世认为,作为健康福利的一种,高端医疗保险福利应与其他健康福利形成合力,以共同提升职场健康状况为最终目标,积极挖掘自身在员工健康促进方面的价值。在全社会共同探索“医养结合”、努力构建“健康中国”的当下,保险福利的“保障”意义并不是狭隘的,除了提供优质医疗资源、给与“事后托底”的价值之外,还应在“预防端”发力,为员工的健康提供更为全面的保障和促进。企业提供高端医疗保险福利的主要动因N=200,包括已经实施和计划实施这项福利的参调企业高端医疗保险福利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N=149家认同该项福利已基本或完全达成预期目标的企业方案执行情况概览8注:本章节调研数据分析和洞察基于本次调研中已实施高端医疗保险福利的170家参调企业的调研数据得出。覆盖的保障对象9中国本地高管为高端医疗保险福利的主要保障对象调研发现,在高端医疗保险福利覆盖人群中,中国籍中高管人员已经成为主要保障对象,由于海外人员全球差旅频次减少,以及本地雇佣的外籍员工占比的下降,高端医疗保险福利覆盖受众的本土化趋势越发显著。8Ty%3%6(By%全体员工派遣到海外的中国籍员工总部派遣的员工中国本地管理层Management本地雇佣的外籍员工中国本地高管层Executive20212023除了上述问题选项中列举的保障对象之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调研中还存在少数参调企业将高端医疗保险福利提供给特定群体员工,如技术骨干、明星员工等,作为员工激励的一项举措,虽然占比较低,但也巧妙的发挥出高端医疗保险福利的员工激励作用。注:2021年的调研并未区分中国本地高管层Executive和管理层Management,在上表中统一归入中国本地高管层Executive,在中国本地管理层Management中并未显示。企业高端医疗保险福利计划的保障对象10超八成已提供高端医疗保险福利的企业将保障人群拓展至员工家属在参调企业中,有81%的企业会将高端医疗保险福利同时提供给员工家属,其中94%的企业向员工子女提供该福利,88%的企业向员工配偶开放家属计划,除了以上家庭成员外,还有4%的企业将福利计划扩展到员工未婚伴侣,保障对象的包容性更强。在计划配置时,79%的家属计划与员工计划相同。父母伴侣配偶子女4%高端医疗保险福利覆盖的主要家庭成员3%的企业会将高端医疗保险福利保障人群拓展至员工家属79%的家属享有的福利与员工本人福利计划配置相同11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提供高端医疗保险福利时主要考虑员工的职级而非国籍;80前、70后员工群体为主要保障对象本年度的调研中,高端医疗保险福利覆盖的员工年龄趋向集中于41-50年龄段,即80前、70后年龄段的员工;对比2021年的调研数据,这个年龄段员工的占比增长近10%,而3140岁年龄段的人群占比则下降了11%。企业在制定高端医疗保险福利保障标准时,通常会按照职级或国籍等作为标准。综合2021和2023年度调研数据来看,按照职级作为提供高端医疗保险福利的标准已成为市场通行做法。高端医疗保险福利已经成为企业吸引与激励、保留关键人才的有效措施,而不再是只提供给外籍员工的专属福利。企业向员工提供高端医疗保险福利的依据66 %2%0r%8%4%2%0 0Pp%职级国籍统一的方案职级&国籍未明确说明标准20212023企业高端医疗保险福利覆盖人群的年龄占比03W%1g%9 -3031-4041-保障区域12201cI%3F$(AY%全球全球不含美国/美国和加拿大大中华中国大陆202020212023高端医疗计划保障的地域覆盖情况保障区域仍以中国大陆和大中华计划为主;企业为员工提供的按地域划分的方案多样性降低高端医疗保险的保障地域分布与2021年调研结果基本相同,仍然维持了以中国大陆计划为主的现状。相较于全球计划和中国大陆计划基本稳定外,其他保障地域计划都在不同程度的减少。疫情影响余波仍在,世界政局时有波动,全球人员流动依然存在一定阻碍,差旅和异地就医仍然存在风险及难度。因此,企业在高端医疗保险福利计划设计与选择上更倾向于性价比更高、单一保障地域的方案。对比美世2020、2021和2023年分别展开的同一主题调研数据,在企业方案设置方面,除中国大陆计划占比保持基本不变外,其他方案占比均有明显下降,由此可见,一些参调企业减少了自身方案设置中多保障地域的设置。486%公立医院、私立医院(含昂贵医院)公立医院、私立医院(昂贵医院除外)只含公立医院,开放特需、外宾及VIP病区13涵盖医院范围近半数计划涵盖“昂贵医院”,但需要员工自付的比例在增加48%的参调企业表示其保障计划涵盖昂贵医院,36%的参调企业方案计划不含昂贵医院,但包含私立医院,另外有16%的参调企业只涵盖公立医院的特需、外宾病区。此结果与2021年调研结果没有较大差异,可见,时隔两年,昂贵医院就医需求依然是企业在配置计划时的重要考量因素。同时,此次调研结果显示,虽然昂贵医院的需求仍然强劲,但在成本支付方面,企业需要员工自付部分成本的比例也在增加,调研显示:昂贵医院无员工自付(即完全由企业支付保费)的企业比例从2021年调研数据的41%降到2023年的31%。高端医疗计划覆盖就医医院的范围昂贵医院无员工自付的企业比例411 21年2023年高端医疗保险福利人均成本集中于1万到2万之间根据调研结果,我们统计了每一类保障人群人均成本的所在区间,并与2021年同一主题调研结果进行对比,数据显示:在各个成本空间下,除了“4000-3000-212023高端医疗保险福利员工人均成本分布员工与企业共担保费成本的趋势更加显著在此次调研中,有7%的企业在员工计划中需要员工承担部分保费,员工自费承担的比例通常低于25%;而在2021年的调研中,员工保费100%均由企业承担;七个百分点的变化也体现出“成本共担”的形式在企业支付员工高端医疗保险福利成本方面的趋势渐显。93 23年高端医疗保险福利保费承担方100 21年完全由企业支付完全由企业支付对于员工的子女和配偶,分别有67%及57%的企业愿意全额承担保费成本,其余则需要员工共担保费,共担比例通常在50%以内;而涵盖员工父母的计划中,94%的企业是由员工全额承担保费的。1593gW%5%5%4%5%0.5%1%5%6%0%1%1%0%0%0%1%1%0.5%01%0 0Pp0%员工子女配偶父母100u%-100%(不含100%)50%-75%(不含75%)25%-50%(不含50%)0%-25%(不含25%)0%企业承担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保费比例16员工自付保费部分的保费缴纳方式尽管员工与雇主成本共担的趋势显现,但从传统福利认知的角度来说,福利成本从完全“雇主买单”转为“雇主与员工共担”也势必会对员工体验带来一定的挑战。对此,企业可以寻求专业的第三方咨询服务机构来协助进行保障方案和共担比例的设计和员工沟通,确保在员工体验不受损的前提下,实现保费与优质健康和医疗服务的平衡。在员工自付保费的支付方式上,半数以上的企业(52%)选择企业代扣代缴的方式。另分别有近1/4的企业选择“通过弹性福利积分”和“直接支付给保险公司”的形式进行保费的支付。企业代扣代缴52%通过弹性福利积分处理24%员工直接支付给保险公司24高端医疗保险福利涉及的个税处理中,65%的参调企业全部由企业方承担个税,26%的企业由员工缴纳。高端医疗保险福利涉及的个税处理65&%7%2%公司缴纳员工缴纳其他公司与员工共同缴纳理赔方面,保险公司直付服务比例有所下降,但仍为主流“直付服务”因为其对比“事后赔付”所拥有的先天性体验优势,一直以来几乎是高端医疗保险福利的标准配置。在2021年美世的高端医疗福利调研中,配置有直付服务的企业比例达到94%;在2023年的调研中虽有所下降,但仍为绝大多数(86%)企业的选择,而其中放弃直付而选择事后理赔的企业或受到企业成本方面的挑战,寻求在理赔体验与成本之间的平衡。高端医疗保险福利计划提供直付服务的企业占比86 23年94 21年服务品质、成本和网络医院覆盖范围是企业选择高端医疗服务供应商前三大因素本调研发现,在参调企业衡量一家高端医疗保险供应商是否合格时,主要考量的因素为服务、成本、医院网络的覆盖范围及合作的可持续性。选择高端医疗保险福利,企业最大的服务期待是提供更智能和数字化的问诊、预约、理赔等服务,提供专属的私人健康管理服务;除了服务期待外,企业还会关注较为宽松的入保条件,如既往疾病限制或除外限制等。18供应商选择及增值服务企业选择高端医疗保险供应商时的主要考量因素95PH7(%0 0Pp0%服务成本网络医院覆盖范围持续性合作品牌知名度增值服务市场占有率19供应商能否提供员工退休后团险转个险的选项仍为企业的核心关注点之一员工尤其是高管退休后的医疗保障,这是越来越多企业HR被员工咨询的问题。对此,43%的参调企业表示已关注员工及高管退休后团险转个险服务,这个结果与2021年的调研结果基本一致(2021年调研结果为42%),说明企业对于此问题的关注度不减。然而,目前仅有5%的企业实际提供了离职或退休后团险转个险服务。在已提供“团险转个险”福利的企业中,50%的企业“保单可豁免等待期”,33%的企业“保单有保费优待”,17%的企业“保单可享受既往症优待”。美世观察到在当前的中国保险市场,可以提供“团转个”便利的供应商数量依然为少数,且转换条件较为苛刻,这使得此项高端医疗保险福利的普及受到了较大的阻碍。因此,如何取得及时准确的市场相关产品供给信息,根据本企业“团转个”的个性化需求,科学全面地比较和衡量各保险公司团转个解决方案的优劣特别是长期可持续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参调企业关注员工及高管退休后的团险转个险服务参调企业的高端医疗保险福利计划中涵盖了这项服务43%5 供应商提供的增值服务vs企业青睐的增值服务排名保险公司提供的高端医疗保险增值服务主要是围绕被保险人的就医便利性和服务及时性展开。保险公司提供的增值服务排名VS企业青睐的增值服务排名72iBBA6&$ %8%专家预约挂号就诊绿色通道第二诊疗意见一对一人工专属服务陪诊服务慢性病配送药线上轻问诊(无处方权)疫苗注射互联网医院(有处方权)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慢性病管理儿童保健68a2%9%6%6%6%3%就诊绿色通道专家预约挂号陪诊服务一对一人工专属服务第二诊疗意见慢性病配送药互联网医院(有处方权)疫苗注射慢性病管理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线上轻问诊(无处方权)儿童保健1112排名根据排名所示,保险公司提供的和最受企业青睐的增值服务排名前两位的均属于就医预约服务。在受企业青睐的增值服务排名中,对于服务便捷性要求,如陪诊服务、互联网医院服务有偏好程度上升,排名均高于保险公司提供的增值服务排名,对于无处方权的线上轻问诊服务关注度较低。保险公司提供的增值服务还需更加贴合客户需求,对于客户期待较高的增值服务加大投入力度。保险公司提供的增值服务普及度排名企业青睐的增值服务排名21互联网医疗增值服务:有处方权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受到青睐,无处方权的线上轻问诊服务关注度下降,仅有50%的供应商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互联网医疗直付服务在被问及对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期待时,71%的企业希望高端医疗保险计划中包含“可赔付线上问诊 线下送药”的一体化服务,另有超过半数的企业希望实现互联网医疗费用的直付。经过疫情的洗礼,互联网医疗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和普及,在客户的接受度中有明显提升。此次调研显示,有58%的参调企业的高端医疗保险保单中包含互联网医疗保障。企业的高端医疗福利计划中是否涵盖互联网医院企业对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期待7%)0%0%5 %05%涵盖整合线下医疗资源的平台型互联网医院涵盖保险公司集中推送的一家(或几家)互联网医院的视频问诊及送药服务不涵盖不确定涵盖实体公立或私立医院开设的互联网医院71%可赔付线上问诊 线下送药的互联网医疗服务55%互联网医疗费用可以实现直付41%可赔付提供线上问诊的互联网医院医疗通胀居高不下的背景下,企业对于保费上涨存在预期根据美世全球医疗通胀趋势的研究,2023年中国全年的医疗通胀率预计为10%,这对于高端医疗的保费成本势必存在影响。通过我们此次调研,如考虑通胀的影响,有91%的参调企业表示可以接受涨费,其中48%的企业仅能接受5%以内的保费上涨,另有35%的企业能接受5%之间的保费上涨,另有10%的参调企业不能接受任何涨费,这个比例相较2021年同一主题的调研上涨了五个百分点。22续保事宜企业能接受保费上涨的比例4%0%11Y%5%5%1%25H%若合理均能接受15%及以上10%-15%(不含15%)5%-10%(不含10%)5%不接受涨费2021年2023年23依托专业服务机构进行价格谈判实现长期控费是企业控制保费上涨所采取的最主要举措面对居高不下的医疗通胀率,以及经济增速放缓的宏观背景之下企业多方面的成本挑战,如何在不牺牲员工福利体验的前提下达到合理控费的目的成为当下企业在高端医疗福利项目上所考量的核心关注点。在控制保费成本的举措方面,“依托专业服务机构进行价格谈判实现长期控费”(68%)是企业选择控制高端医疗保费成本上涨所诉诸的最主要手段。同时,调研结果还显示,近半数企业选择“加入共保池”来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通过“加入共保池”,企业可以利用“共保池”的庞大企业基数、保险经纪服务商的丰富资源及专业的谈判能力来尽可能实现保费成本的降低,对于参保人数不多的中小企业来说,这是一条有效的“控本”途径。企业选择控制高端医疗保险福利成本的举措71h%使用专业服务进行价格谈判和长期控费46%加入共保池31%更换保险公司以降低成本58%根据通胀合理涨费35%调整方案以降低成本6%减少服务以降低成本24参调企业中,92%的企业表示在续保时不会调整保费支付的模式,不会降低或提高公司付费比例,另外5%的参调企业表示会降低公司付费比例,仅有3%的参调企业愿意提升公司付费比例。75%的参调企业表示不会调整涵盖人群,有16%的参调企业表示会将高端医疗保险计划开放给更多的层级。续保时是否会调整福利涵盖的员工群体75%2%1%不调整开放给更多的层级扩展连带类型减少涵盖层级减少连带类型24在参调企业中,有25%的参调企业已经为员工提供了高端医疗保险福利的弹性自选计划。企业对于方案弹性设置的需求在持续25弹性自选在核心方案的基础上是否提供弹性自选计划?从近年弹性福利发展趋势来看,企业弹性自选计划的需求在上升,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对于供应商而言,高端医疗弹性自选计划的逆选择风险较高。因此,在承接此类需求时,供应商往往秉持较为审慎的态度,导致选择度不高,几点原因如下。1.供应商针对弹性方案的核保规则严格,无法有效激发员工自选的兴趣。2.部分方案逆选择导致赔付率过高,触发续保费率上涨,员工需要承担过高的自付保费,从而放弃自选。不过从市场实践中看,随着成本压力的增大,也随着员工不同保障需求增多,弹性福利已经越来越多被客户提起,保险供应也应从需求出发,考虑如何匹配市场。75%8%1%0 0Pp%没有自选计划仅有升级计划升级、降级计划均有仅有降级计划从对弹性福利需求的角度分析,有43%的参调企业表示愿意在续保时保持或开通弹性自选计划,只有26%的企业明确表示不会考虑开通弹性计划,另有31%的参调企业仍持观望态度。1/4参调企业已提供高端医疗保险福利的弹性自选计划43%的企业计划在续保时保持或开通弹性自选计划弹性自选实现方式44%使用第三方弹性计划平台26在提供弹性福利设置的参调企业中,44%的企业选择使用第三方弹性计划平台,也有28%的企业选择保险公司自有平台,大部分客户已经放弃了使用线下或较为传统的自选方式,而转为线上完成。28%使用保险公司自选平台7%公司自有的自选平台21%邮件沟通确认方案使用情况分析注:本章节统计的数据来源基于美世对市场上的高端医疗保险福利以及相关领域的供应商调研得出2728高端医疗计划中各项责任赔款分析各项责任赔款占比高端医疗中各项责任赔款占比,疫情前后对比,整体占比分布没有明显变化。66.6!.4%2%2.5%5.2%2.3Y.6.8%4%3.2%6.2%4.2%0 0Pp%门诊住院生育体检齿科其他2020年2022年29我们发现高端医疗各项责任的赔款占比,符合高端医疗赔款的通常分布规律。通过对各项责任赔款占比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方案设置中这些主要责任的额度设置对员工的使用及保费确定的影响较大:在我们的报告中,生育责任市场普及度为66%,此项责任非适用于全体人员,主要适用于被保险人中有生育计划的女性员工或男性员工配偶而且在计划设置中,对于此项责任通常会设置10-12个月的等待期,可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客户因立即生育需求而使用生育责任的逆选择情况。随着国家鼓励生育政策,生育责任的需求会呈上升趋势。体检责任市场普及度为58%,用于满足被保险人的日常体检需求。通常分为员工自行体检,事后理赔,以及保险公司为高管安排高端体检服务而费用采用保司直付方式两种情况,体检的额度设置对保费影响较大。其他责任中,主要包含眼科、疫苗等。眼科责任市场普及度较低,仅为26%,实际赔款发生主要用于补偿员工配制眼镜的费用,此项责任的设置福利属性更强,员工使用率也很高,且额度使用非常充分,导致此项赔款占比较高。我们认为对于费用较为充裕的客户可以在方案设置时包含此项责任,但当成本压力较大时,可以优先考虑对眼科责任及保障限额进行调整。345从赔款金额来看,高端医疗赔款仍然以门诊及住院两项赔款为主,门诊、住院责任范围设定及限额对于高端医疗赔付情况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员工医疗费用主要以日常小额门诊费用为主,门诊责任的设定会直接影响员工的使用感受,影响赔款金额,从而影响保费的确定,三者是正相关关系。在门诊责任中,对于员工使用感受影响较大的项目主要为:门诊年度限额、门诊日限额、中医药费用、中医理疗费用限额及使用次数限制等。相比门诊费用,住院费用的发生偶发性更强,大额住院费用会对总赔款产生一定影响,但对于保费的影响程度小于门诊费用。除门诊、住院外,齿科的赔款占比远高于其他责任,且在方案设置中普及度很高。我们在很多个案的理赔分析中也发现,员工对此项福利的使用较为充分,赔付达到年度上限的情况很多,这些都会导致赔款升高,因此齿科责任的额度设置,对齿科赔款和此项责任保费影响较大。122022年疫情对于就医影响很大,各项人均赔款情况均受到疫情影响。影响较为突出的是牙科和眼科责任,疫情期间,齿科和眼科的就医受到较大限制。30各类型医院赔款占比10.2.4F.1$.3.1 .7P.5.6%公立医院普通部公立医院特需/国际部私立医院昂贵医院2020年2022年高端医疗方案可涵盖的医院类型较为广泛,通常可包含所有具有正规医疗资质的医疗机构,包括昂贵医院、私立医院、公立医院特需部及国际部、公立医院普通部等,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保费预算设定员工可就诊医院的类型。我们通过对上述各类型医院赔款占比分析可以看到:虽然疫情影响较大,但私立医院赔款占比仍然最高,为50.5%,这种情况符合高端医疗被保险人群就医选择的特点,结合就医环境、就医便利性以及优质服务等特点,私立医院会成为高端医疗日常就医的主要选择。昂贵医院赔款占比下降较为明显。从2022年开始,有些高端医疗供应商调整了昂贵医院范围,例如上海和睦家医院被很多供应商定义为普通私立医院,且疫情期间,赴香港、新加坡等地的昂贵医院就医影响很大。综合以上原因,昂贵医院的赔款占比下降明显。从数据对比看到公立医院普通部的赔款占比上升比较显著,主要原因为疫情期间发热门诊等情况只能去公立医院就医,且特殊时期,被保险人对于公立医院的医疗水平认可度更高。31门诊费用在高端医疗赔款中占比最大,因此对于被保险人门诊就医习惯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高端医疗的赔款趋势。通过大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发生门诊理赔的被保险人,一年当中人均就诊次数为5.3次,这与普通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方案中的被保险人就医习惯比较一致,因此从就医需求来看,不存在明显差异。高端医疗计划大多为100%赔付,且不与社保挂钩,因此门诊年度人均就诊金额约等于门诊年度人均赔付金额。8,551元的门诊年度人均就诊金额处于较高水平,且门诊赔款占总赔款的59.6%,相应也导致了高端医疗计划较高的保费水平。通过对上表中三类医院门诊次均就诊金额的统计,私立医院的门诊次均就诊金额仅略高于公立医院特需部及国际部。结合就医环境、就医便利性的特点,员工更多的门诊日常就医会选择私立医院,这也说明了私立医院的赔款金额在三类医院中占比最高的原因。2020年2022年年度人均就诊次数5.1 次5.3次年度人均就诊金额8,1508,551次均就诊金额1,6011,621公立医院国际部次均就诊金额1,4111,550私立医院次均就诊金额1,6441,622昂贵医院次均就诊金额2,4612,121门诊就医习惯分析货币单位:人民币(元)从两年对比情况来看,由于医疗通胀的客观存在,年度人均就诊金额的升高属于正常现象,三类医院的次均就诊金额差距在缩小,主要基于如下几点原因:1、部分公立医院国际部挂号费在持续增加,费用水平已经趋近昂贵医院收费水平,且此类医院就医需求旺盛,导致公立医院国际部费用水平上涨。2、私立医院之间竞争相对激烈,在争夺客源过程中会推出费用优惠政策,或与高端医疗供应商合作实行费用打包制,控制费用,使得私立医院的收费水平得以控制。3、昂贵医院由于医院范围变化,费用下调,且疫情期间香港、新加坡昂贵医院就医需求锐减,导致费用水平有所下降。4、部分高端医疗供应商开始尝试整合医疗行业资源,通过收购投资或排他合作等方式,与特定的诊所或医院合作,为客户提供优质且成本可控的医疗服务,也使得私立医院包括昂贵医院费用有所下降。32名词解释中位值:是指半数值,即一组排列好顺序的数据,居于中间位置的值。某项福利的中位值,代表此项福利市场50分位的数值,即中间水平。普及度:即流行率,是指提供某项福利的计划或公司在市场上占有的百分比。它反映了一个福利项目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直付服务:是指被保险人在保险公司约定的直接付费网络医院就医所发生的符合医疗保险责任范围的医疗费用,可在被保险人就医结束后由保险公司直接与医院进行结算的服务,被保险人无需现场支付医疗费用,且不需事后申请理赔。大中华地区:所指的地域包含中国大陆、香港、澳门,以及台湾。昂贵医院:指少数大幅超出常规医疗费用水平的私立医院。人均就诊次数=就诊总次数/就诊总人数人均就诊金额=就诊总金额/就诊总人数次均就诊金额=就诊总金额/就诊总次数人均年度赔付金额=该保险年度总赔付金额/该保险年度申请理赔总人数benefits that truly benefitBusinesses of Marsh McLennan 2023 Mercer LLC.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15 33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医药生物行业深度报告:从海外启示看医疗反腐后板块性投资机会-240112(18页).pdf

    证券研究报告:医药生物|深度报告 2024 年 1 月 12 日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行业投资评级行业投资评级 强于大市强于大市|维持维持 行业基本情况行业基本情.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15 18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血制品行业专题报告:内生外延双改善供给需求齐共振-240113(44页).pdf

    11中邮证券2024年1月13日内生外延双改善,供给需求齐共振血制品行业专题报告证券研究报告行业投资评级:强大于市 蔡明子(首席分析师)SAC编号:S012投资要点静丙等需求长期.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15 44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医药行业创新药专题:ADC和双抗领衔EGFR敏感突变三代TKIs耐药后和1L NSCLC20ins小分子竞争激烈-240112(27页).pdf

    ADC和双抗领衔EGFR敏感突变三代TKIs耐药后和1L NSCLC,20ins小分子竞争激烈 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 2024年1月 创新药专题创新药专题 分析师:杜向阳 执业证号:S12505200.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15 27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2024创新药出海模式、海外创新药市场空间及驱动因素分析报告(36页).pdf

    2 0 2 3 年深度行业分析研究报告14目录2创新出海浪潮下的三种模式海外创新药市场空间广阔,具备高定价空间创新出海加速,License out成主流出海形式3政策驱动创新,本土创新能力日趋成熟1.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15 36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医药行业创新药系列深度报告(六):创新出海扬帆起航-240111(43页).pdf

    创新出海,扬帆起航 创新药系列深度报告(六)2024年1月11日中航证券研究所发布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免责条款部分行业评级:增持分析师:李蔚证券执业证书号:S0640523060001.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12 43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胰岛素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基础胰岛素周制剂时代拉开序幕-240111(27页).pdf

     证券研究报证券研究报告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2009)1210号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行业研究行业研究 医药医药 2024 年年 01 月月 11.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12 27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生物制品行业深度报告:过敏类疾病2型免疫通路失衡带来的百亿蓝海市场-240110(25页).pdf

      生物制品生物制品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1/25 生物制品生物制品 2024 年 01 月 10 日 投资评级:投资评级:看好看好(维持维持)行业走势图行业走势图 数据来源:聚源 掘.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12 25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蛋壳研究院:2023医疗服务年度创新白皮书(63页).pdf

    前言前言2023 年,医疗秩序恢复、供给效率提升、供给内容更加丰富。同时,医疗服务也面临监管趋严、投资放缓等形势。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对行业创新而言,披荆斩棘、锲而不舍是永恒的主题,以融合、连续、可及为导向的医疗服务创新脚步仍在加速。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行业变革逻辑,本次白皮书结合 2023 年以来业内典型的创新举措与成效,从模式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支付创新四大维度进行解读,推选出十大创新案例,并详解部分案例的创新路径与价值,以期为行业提供参考。狭义的医疗服务主要指疾病预防筛查、诊疗康复服务,但其与药品、支付密切关联,鉴于此,本次白皮书的研究范围聚焦于更广义的医疗服务,包括:综合与专科医疗服务、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第三方医疗服务;药械流通,尤其是药械零售;保险,主要涉及商业健康险及保险科技等。2正文目录正文目录PART01PART01 数说数说 20232023 医疗服务医疗服务.5 51.1 服务数据:医疗服务体系全面恢复,服务效率提升.51.2 政策数据:医院高质量发展、精细化管理迎更大挑战.121.3 资本市场数据:投资节奏整体放缓,医养赛道鹤立鸡群.191.4 支付数据:数字化进程加快,医保与商保信息互通起步.24PART02PART02 医疗服务赛道创新解读医疗服务赛道创新解读.29292.1 模式创新:扩大资源供给,促进优质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292.2 服务创新:强化融合、连续、可及,提升医疗服务质量.332.3 管理创新:人才、运营、管理等精细化,筑牢长远发展根基.392.4 支付创新:精准降低目标人群支付负担,助推健康险产品多元化.40PART03PART03 医疗服务创新案例解读医疗服务创新案例解读.44443.1 平安健康:升级企业健康管理产品体系,加快市场生态构建.443.2 远盟康健:以阿尔茨海默病专病险为切入点,探索“保险 健康服务”创新.463.3 盈康生命:实践“预诊治康”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快肿瘤防治模式转变.483.4 美维口腔:升级合伙人体系,搭建可持续人力资源优势.513.5 顾连医疗:建设“高质量康复”,推行价值医疗理念落地.533.6 京东健康:创新互联网医疗专科服务,深入进行资源整合、流程重塑.56附表 1:2023 年医疗服务企业融资详情.59附表 2:2023 年医疗服务领域重要政策.61图表目录图表目录图表 1 近几年医疗服务量变化情况.5图表 2 民营医院诊疗人次变化情况.6图表 3 民营医院出院人次变化情况.7图表 4 上市公司 2023 年门诊量变化.8图表 5 医药电商 O2O 销售额变化趋势.10图表 6 医药连锁上市公司 O2O 销售情况.11图表 7 提升患者体验六大三年计划.13图表 8 医疗反腐相关政策文件.14图表 9 部分区域种植牙医疗服务部分价格调控情况.163图表 10 部分口腔连锁种植服务变化.17图表 11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落地关键节点.18图表 12 长沙市康复病组按价值付费支付类型.19图表 13 医疗服务一级市场融资事件细分领域分布.20图表 14 医养企业融资情况.21图表 15 获“国家队”投资的企业情况.22图表 16 医疗服务领域 IPO 情况.23图表 17 医疗服务领域申请 IPO 的企业情况.24图表 18 近几年医保基金收支情况.25图表 19 近十年来健康险原保费增长情况.26图表 20 已建成的国家医学中心.30图表 21 截至 2023 年各省份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情况.32图表 22 医疗机构药学门诊服务规范.35图表 23 连续性的医疗服务.38图表 24 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变化趋势.40图表 25 年度创新优秀案例.42图表 26 平安健康升级版“易企健康”产品体系.44图表 27“关爱脑健康”AD 专病险产品关键环节.47图表 28 盈康生命肿瘤“预诊治康”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49图表 29 美维口腔合伙人体系升级迭代情况.53图表 30 湘雅博爱康复医院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54图表 31 超早期康复介入,重症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56图表 32 京东健康以皮肤、精神心理等为重点打造精细化专科服务.5745PART01PART01 数说数说 20232023 医疗服务医疗服务1.11.1 服务数据:医疗服务体系全面恢复,服务效率提升服务数据:医疗服务体系全面恢复,服务效率提升2023 年,医疗秩序恢复、供给效率提升、供给内容更丰富等因素叠加,诊疗、药品服务数据增长明显。1.1.11.1.1 前三季度服务前三季度服务 5151 亿人次,医疗服务数据多维增长亿人次,医疗服务数据多维增长全国医疗服务量整体增长,2023 年无论是与 2022 年同期相比,还是与 2019年及之前相比,都有明显增加。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 年 1-9 月,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的诊疗人次达 51.1 亿,同比增长 6%,与 2019 年同期相比增长 12.4%。住院服务方面,1-9 月医疗卫生机构的出院人次达到 2.2 亿,同比增长 18.9%,与 2019 年同期相比增长 16.7%。图表 1 近几年医疗服务量变化情况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蛋壳研究院整理制图从医疗服务的提供方看,1-9 月全国医院病床使用率达到了 80.2%,与 2022 年同期相比提高了 6.4 个百分点,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效率提升。一方面,非紧急危重的就诊需求得以释放,择期手术需求增长,使得整体医疗服务量呈上升态势。6另一方面,医疗机构通过供给创新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各类医疗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开设午间门诊、夜间门诊,以满足上班族、学生等人群就近就医的需求。例如,上海统筹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工作日午间延长服务,开设双休日门诊,至少保证周六上午、周日上午两个半天的服务时间。深圳市已有 800 多家社康机构开放夜诊服务,平均延时服务 2 小时,夜诊服务占社康总诊疗人次的近 20%。此外,全国已有超过 5500 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实现了“一站式”综合服务方式,2767 所二级以上医院至少开展了一类新型门诊,例如麻醉、疼痛、药学和健康管理等,满足大众更细分的多元化需求。线上医疗方面,以互联网医院为代表的线上医疗资源正持续增加,目前全国互联网医院已超 3000 家提供在线诊疗服务。供给方式日渐丰富,极大提升了患者就医的便捷程度。1.1.21.1.2 民营医院民营医院增长与整体同频,眼科、体检等专科突出增长与整体同频,眼科、体检等专科突出从医疗机构类型来看,2023 年民营医院复苏显著,与医院整体增长状态同频。据国家卫健委已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 年 1-5 月,全国医院诊疗人次 16.7 亿人次,同比增长 3.5%,其中民营医院 2.8 亿人次,同比增长 7.0%。图表 2 民营医院诊疗人次变化情况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蛋壳研究院整理制图7住院服务方面,1-5 月医院出院人次 9936.5 万人次,同比增长 22.2%,其中民营医院 1830.8 万人次,同比提高 20.7%。图表 3 民营医院出院人次变化情况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蛋壳研究院整理制图作为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医院也逐步重回佳境。以医疗服务上市公司业绩数据作为参考,眼部、体检等专科服务量增长突出。8图表 4 上市公司 2023 年门诊量变化细分领域细分领域企业企业2023H12023H1 门诊量门诊量(万人次)(万人次)较较 20222022 年年H1H1 增幅增幅较较 20192019 年年H1H1 增幅增幅眼科爱尔眼科726.9531.29.7%朝聚眼科53.1720.9%口腔通策医疗15811.0W.0%德伦医疗28.6735.0%瑞尔集团(6-9 月)98.6428.9%马泷齿科(1-4 月)12.367.1%体检美年健康(控股体检中心)69536.0%瑞慈医疗(体检服务)184.4589.23.7%妇儿新世纪医疗15.4538.9.3%精神心理康宁医院25.0611.46.4%生殖健康爱维艾夫17.9925.8%中医固生堂180.636.5%数据来源:各公司财报,蛋壳研究院整理制图眼科方面,2023 年上半年爱尔眼科实现门诊量 726.9 万人次,同比增长31.19%;手术量 60.78 万例,同比增长 36.62%。朝聚眼科门诊量同比上涨20.9%。口腔方面,皓宸医疗旗下德伦口腔上半年门诊量 28.67 万人次,同比增长 35%;瑞尔集团 6-9 月的半年门诊量为 98.64 万人次,同比增长 28.9%。但同时也有口腔连锁受种植牙集采政策等因素影响,上半年服务量略有下降。体检涨幅最为显著,且服务量和客单价双双增长。2023 年上半年,美年健康控股体检中心总接待人次为 695 万人,同比增加 36%;客单价也由 2022 年上半年的 514 元增长为 2023 年上半年的 594 元。瑞慈医疗体检业务上半年共接待184 万人次,同比增加 89.2%;客单价为 532.6 元,较去年同期上升了 6.4%。上半年本是体检淡季,但 2022 年的部分体检计划被延后到 2023 年进行,且2023 年初“阳康”套餐广受欢迎,都促进了淡季期间的业绩表现。下半年是传统的体检旺季,预计全年服务量仍将保持较高水平。9此外,妇儿、精神心理、生殖健康、中医等细分领域上市公司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长态势。总的来说,优质民营医疗机构较好地满足了大众迅速恢复的需求,也呈现出可观业绩数据。长岭资本管理合伙人蒋晓冬认为,从细分赛道、商业模式演进的角度看,创新医疗服务经历了几个阶段。1.0 阶段即 2000 前后成立的一批社会办医企业,例如爱尔眼科、三博脑科等;2.0 阶段主要是 2010 年前后成立的企业,例如海吉亚、固生堂等。目前,1.0 和 2.0 阶段的企业都仍在快速发展中,随着新赛道新模式的崛起,3.0 阶段也已来临。3.0 时代,创新服务的主要特征是以促进患者或用户自主、长期进行健康管理为主。叠加商业模式革新,社会办医有望产生更大的韧性,在类似的境况中有更优表现。1.1.31.1.3 医药医药 O2OO2O 增速迅猛,大连锁、大平台持续加码增速迅猛,大连锁、大平台持续加码药品方面,近年来零售药房在零售终端的销售占比逐步提升。2023 年,随着用户对用药及时性的需求提升,医药 O2O 增长突出,尤以即时配送类 O2O 为甚。据中康科技数据显示,2023 年 1-9 月全国零售药店市场规模已达 3933 亿元,同比上涨 5.3%;正式稳定;其中 O2O 市场增速相较去年放缓,但仍保持双位数增长:9 月销售规模同比增长 20%,1-9 月总体增速为,销售规模达 90 亿元。直送店是 O2O 市场主要渠道,2023 年 1-9 月销售额高达 65 亿元。同时,直送店 O2O 在线下药店销售额中的占比逐步提升,2023 年单月最高占比达 4.1%。10图表 5 医药电商 O2O 销售额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中康科技,蛋壳研究院整理制图O2O 已成为大型连锁药店的重要增长点,连锁药店通过入驻第三方平台、自建平台等方式,大力投入 O2O 业务,成效明显。11图表 6 医药连锁上市公司 O2O 销售情况企业企业20232023 年上半年医药年上半年医药 O2OO2O 业绩情况业绩情况大参林进驻了几乎所有头部 O2O 平台,在多个省市排名第一;叮当健康快药业务收入 21.8 亿元,同比增长 13.4%。华人健康2023 年 H1 线上销售 3.2 亿元,同比增长 34.32%,其中 O2O 销售 1.1 亿元,同比增长 83.75%;健之佳第三方 O2O 平台业务收入 3.6 亿元,同比增长 139.8%,在总营收中的占比由 2022 年 H1 的 4.98%增长至 2023 年 H1 的 8.27%。自营 O2O 平台业务收入 3.1 亿元,同比增长 62.7%;一心堂新零售业务已形成了 O2O 业务为主线的电商业务布局,2023 年 H1 新零售总销售额 3.78 亿元,其中 O2O 销售 3.05 亿元;1-9 月 O2O 业务完成销售 4.83 亿元。益丰药房O2O 业务实现销售收入 6.9 亿元,同比增长 7.78%;资料来源:各公司财报,蛋壳研究院整理制图2023 年上半年,华人健康线上销售额 3.2 亿元,同比增长 34.32%,其中 O2O销售 1.1 亿元,同比增长 83.75%。一心堂经过多年发展,新零售业务已形成了O2O 业务为主线的电商业务布局,2023 年 H1 新零售总销售额 3.78 亿元,其中 O2O 销售 3.05 亿元。2023 年 1-9 月,一心堂新零售总销售额为 5.99 亿元,其中:O2O 业务完成销售 4.83 亿元,占新零售总销售额的 80.6%。以医药 O2O 为主的叮当健康,2023 年上半年快药业务收入达 21.8 亿元,同比增长 13.4%。同时,多家互联网平台借助积累多年的同城配送能力,加快医药 O2O 业务布局和区域覆盖。京东健康此前就通过“药急送”布局全渠道业务,2023 年大力“即时零售”投入,整合京东到家的医药及健康产品品类,并聚焦下沉市场布局,进一步提升药品和医疗健康产品的可及性。截至今年 9 月,美团买药上已经近 13000 个 24 小时数字化药店,分布在全国1231 个省、市、自治区的 319 个城市,覆盖了 1467 个区县。当前,全国零售药店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2023 年,大参林、老百姓、益丰大药房、一心堂四大连锁各自的门店数均突破了一万,且收购计划仍在继续。市场集中度提升,为 O2O 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在规模效应下,无论是在自建平台还是第三方平台,都可能有更强的价格优势、差异化服务优势。同时,互联网平台不断增强数字化能力、拓展下沉市场、提升服务体验,也可加快 O2O 市场渗透。据米内网测算,2030 年零售药店 O2O 的规模占实体药店的份额将升至 19.2%,如果线上医保全面开放,2030 年零售药店 O2O 的规模占实体药店的份额将升至 32.1%。1.21.2 政策数据:医院高质量发展、精细化管理迎更大挑战政策数据:医院高质量发展、精细化管理迎更大挑战2023 年以来,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等部门共发布医疗服务相关政策文件200 余条,从提升服务质量、医疗反腐、集采、DRG/DIP 支付改革等方面对医院高质量发展、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1.2.11.2.1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多个三年计划确定目标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多个三年计划确定目标为进一步改善全过程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国家卫健委制定了六大三年计划,贯穿院内院外、贯穿诊疗和护理、贯穿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2023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到 2025 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资源配置和服务均衡性逐步提高,重大疾病防控、救治和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中西医发展更加协调,有序就医和诊疗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以该文件为导向,六大三年计划制定了患者体验、医疗质量、护理、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手术质量、患者安全等方面的提升计划。整体上看,六大计划都强调了患者在医疗服务体系中的核心位置,为医疗机构在相应环节的服务优化与创新指出了方向,甚至形成指标。13图表 7 提升患者体验六大三年计划文件文件发发文文时间时间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方案(2023-2025 年)2023/5/23力争用 3 年的时间,将“以病人为中心”贯穿于医疗服务各环节,整体提升医疗服务的舒适化、智慧化、数字化水平。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3-2025 年)2023/5/26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服务均衡性,提升重大疾病诊疗能力和医疗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 年)2023/6/15加强临床护理,促进护理服务贴近患者;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服务贴近临床;拓展护理领域,促进护理服务贴近社会。2023-2025 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便民惠民服务举措2023/8/8预约号源向基层下沉,推进中高级职称医师值守门诊,深化“一老一小”健康管理服务,为慢病患者提供运动、饮食处方或建议等。手术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 年)2023/8/22利用 3 年时间,进一步完善手术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形成科学规范、责权清晰、运行顺畅的管理机制。患者安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 年)2023/9/27及时消除医疗过程中以及医院环境中的各类风险,确保医疗服务要素安全,保障医疗服务过程安全,优化患者安全管理机制。资料来源:国家卫健委官网,蛋壳研究院整理制图1.2.21.2.2 集中反腐引行业巨变,三年大巡查促进医院规范管理集中反腐引行业巨变,三年大巡查促进医院规范管理2023 年以来,一场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行动席卷全国,医生、医院与药企之间交流机制正在发生变革。14图表 8 医疗反腐相关政策文件文件文件发文日期发文日期主要内容主要内容2023 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2023/5/8重点整治行业管理、行业组织、医药产品销售采购等环节的不正之风问题;明确“九项准则”行业底线,划清“红包”回扣问题红线;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部际联席工作机制成员单位及职责分工2023/5/8明确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工信部等十四部门的职责分工。大型医院巡查工作方案(2023-2026 年度)2023/12/8新一轮大型医院巡查行业作风建设、医院运行管理等方向,其中围绕行风热点问题,重点巡查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资料来源:国家卫健委官网,蛋壳研究院整理制图集中整治期间,一些学术会议受到影响,宣布暂停或延期。除了集中整治之外,三年大巡查将进一步促进医院规范管理。国家卫健委印发的大型医院巡查工作方案(2023-2026 年度)提出,新一轮大型医院巡查涉及行业作风建设、医院运行管理等方向,其中围绕行风热点问题,重点巡查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不过,国家卫健委也已在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有关问答中定调,医药行业的学术会议是学术交流、经验分享、促进医药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范开展的学术会议和正常医学活动仍要大力支持、积极鼓励。医学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其发展理应由医生、医院和药企紧密协同、共同推动。当然,合规是一切协作的前提。在新药研发、临床试验的各个环节,只有医药企业和临床专家团队的紧密配合、共同努力,开展有价值的临床研究,才能更好地服务患者。高特佳副总经理于建林认为,医疗反腐影响了整个医疗生态圈,短期形成较大冲击;但长期看会带来利好,那些具有创新性、可带来临床获益、性价比高的药品器械,能真正被患者使用到。这是一个经历阵痛后逐渐回归正轨的过程。151.2.31.2.3 集采延伸至消费医疗领域,集采逻辑呈现新特征集采延伸至消费医疗领域,集采逻辑呈现新特征国家组织的药品、耗材集采已持续常态化,2023 年开始,以种植牙、OK 镜为代表的集采政策覆盖至消费医疗领域。这意味着集采逻辑呈现出新的特征:不仅覆盖疾病诊疗所需的药品耗材,也可覆盖改善健康状况所需的耗材,尤其是“一老一小”两大重点群体有急迫需求、且负担较重的产品;不仅涉及实物产品,也涉及对服务的“集采”。种植牙集采包括了种植体系统、牙冠、医疗服务三大部分,分别根据各自领域的特征整体推进。随着三部分工作逐步完成,2023 年 4 月起,集采整体结果陆续在全国落地。医疗服务方面,价格调控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制定单颗常规种植牙医疗服务价格调控目标,包含种植全过程的诊查费、生化检验、影像检查费、种植体植入费、牙冠置入费、扫描设计建模费、麻醉费、药品费用;二是调整现行口腔种植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此前,三级公立医疗机构单颗常规种植牙的医疗服务部分平均费用超过 6000元。按照国家医保局要求,三级公立医疗机构的调控目标为 4500 元。在此基础上,各省份、地市根据当地经济水平、人力成本、口腔种植技术等因素,制定了相应的调控目标。16图表 9 部分区域种植牙医疗服务部分价格调控情况区域区域单颗常规种植牙医疗服务价格调控目标单颗常规种植牙医疗服务价格调控目标广东第一价区和第二价区(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等)三级公立医疗机构为 4500 元,第三价区(汕头、韶关、河源等)三级公立医疗机构为 4300 元。山东驻济省(部)属和军队三级公立医疗机构为 4300 元,各市三级公立医疗机构为 4100 元。河南按地市划分,各地医疗服务调控目标为 4300 元-3700 元,合并调控目标(种植体系统、牙冠)为 6811 元-6211 元。江苏江苏省、南京市三级公立医院为 4500 元,其他地市三级公立医院为 4300 元-4200 元;二级及以下公立医院为 4050 元-3850 元。四川第一价区(四川省、成都市)三级公立医疗机构为 4400 元,第二价区(攀枝花、德阳等)三级公立医疗机构为 4300 元,第三价区和第四价区(自贡、雅安等)三级公立医疗机构为 4200 元。河北省级公立医疗机构调控目标为 4300 元、市级公立医疗机构调控目标为 3900元。湖南湖南省、长沙市三级公立医院调控目标为 4300 元,株洲市三级公立医院为4200 元,其他地市为 4100 元。浙江杭省级公立医疗机构单颗常规种植调控目标为 4500 元,各设区市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口腔种植技术水平确定调控目标。安徽省属三级公立医疗机构单颗常规种植牙全流程总费用不超过 4280 元,各市联动制定本地调控目标。湖北第一价区(武汉)三级公立医疗机构为 4300 元,第二价区(襄阳、宜昌)三级公立医疗机构为 4200 元,第三价区(黄石、十堰等)三级公立医疗机构为4100 元,第四价区(仙桃、天门等)三级公立医疗机构为 4000 元。资料来源:各地医保局官网,蛋壳研究院整理制图整体而言,省会城市三级公立医疗机构调控目标约在 4100 元-4500 元之间,地市三级公立医疗机构调控目标约在 3700 元-4300 元左右,二级及以下公立医疗机构调控价格相应降低,医疗服务价格调控体现了以“降”为主的基调。国家卫健委关于进一步推进口腔医疗服务和保障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发17挥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价格对市场的参照和锚定作用,引导民营医疗机构符合竞争规律和群众预期,制定合理价格。从目前部分上市民营口腔连锁的经营数据来看,集采落地后,种植牙业务变化程度不一。图表 10 部分口腔连锁种植服务变化企业企业美皓集团2023 年 H1 种植牙收入 390 万元,同比下降 77.5%,种植牙就诊次数和每次就诊平均支出都有所下降;瑞尔集团2023 年 4-9 月,种植牙收入 1.8 亿元,同比增长 13.4%;种植牙集采实施以及客户自然增长,使得总诊疗人次增长;通策医疗2023 年 H1 种植牙颗数 23500、同比 33.8%,集采落地后种植牙增速有明显提升;种植牙收入 2.3 亿,同比增长 2.7%。资料来源:各公司财报,蛋壳研究院整理制图据通策医疗披露,2023 年上半年,公司种植牙颗数 23500,同比 33.8%;种植牙收入 2.3 亿,同比增长 2.7%。收入增幅与服务量增幅悬殊较大。2023 年 4-9 月,瑞尔集团种植牙收入 1.8 亿元,同比增长 13.4%;种植牙集采实施以及客户自然增长,使得总诊疗人次增长;而美皓集团种植牙就诊次数和每次就诊平均支出都有所下降。可以肯定的是,种植牙集采为口腔行业带来了这些变化:集采开展期间,对大众进行了一次约 2 年的种植牙普及,让更多需求释放;口腔连锁需重构价格体系,通过差异化的产品与服务组合,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集采主要针对常规病例,复杂病例所需服务和耗材难以只通过集采满足,因此,口腔连锁想要增收,需要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处理复杂病例的能力。眼科方面,2023 年进行了首次 OK 镜集采。不过,从 OK 集采数量、降价幅度、落地范围来看,短期带来的直接行业影响较小。同时,在眼科连锁服务中,OK镜验配只是视光服务的一部分,视光又只是整体服务中的一部分,影响有限。不过,基于“一老一小”高负担需求的集采逻辑,仍然值得消费医疗领域重视。181.2.4DRG/DIP1.2.4DRG/DIP 覆盖覆盖 71q%统筹区,全面落地迎来关键期统筹区,全面落地迎来关键期随着时间推进,DRG/DIP 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仅剩一年,即将进入关键期。同时,支付方式改革已细分至康复专科领域。图表 11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落地关键节点时间节点时间节点DRG/DIPDRG/DIP 付费落地情况付费落地情况截至 2021 年底30 个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国家试点城市和 71 个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DIP)付费试点城市全部进入实际付费阶段。截至 2022 年底206 个统筹地区实现 DRG/DIP 支付方式改革实际付费。实际付费地区中,按 DRG/DIP 付费的定点医疗机构达到 52%,病种覆盖范围达到78%,按 DRG/DIP 付费的医保基金支出占统筹地区内医保基金住院支出比例达到 77%。截至 2023 年 9月282 个统筹地区实现实际付费,占统筹地区总数的 71%;北京、河北等12 个省(区、直辖市)下辖的所有统筹地区全部启动 DRG/DIP 付费。资料来源:国家医保局官网,蛋壳研究院整理制图2019 年起,国家医保局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启动了 DRG/DIP 实际付费地区个人负担水平普遍降低,基层病种同城同病同价使群众就医便捷性有所改善支付方式改革,推进以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支付方式工作。2021 年,国家医保局印发DRG/DIP 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从 2022 到 2024 年,全面完成 DRG/DIP 付费方式改革任务。近几年来,支付方式改革逐步从 30 个 DRG 试点城市、71 个 DIP 试点城市向全国铺开。据国家医保局资料显示,截至 2023 年 9 月,已有 282 个统筹地区实现实际付费,占统筹地区总数的 71%;北京、河北等 12 个省(区、直辖市)下辖的所有统筹地区全部启动 DRG/DIP 付费。全国整体进展快于阶段性任务目标,部分地区已提前完成三年行动计划要求的全覆盖任务。实际付费地区个人负担水平普遍降低,基层病种同城同病同价使群众就医便捷性有所改善。DRG/DIP 为医院的临床业务、运营管理带来巨大改变,对医疗机构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落地计划的最后一年,在公立医院按政策要求逐步铺开的同时,民营医疗机构也需适应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下的医疗服务与管理模式,提高自身水平和效率。19支付方式改革过程中也有特例,即康复专科。康复医疗住院日长,按 DRG 支付,曾出现过分解住院、频繁转院、重复检查等现象,不但无法实现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初衷,反而还造成了资源浪费,且影响康复治疗效果。图表 12 长沙市康复病组按价值付费支付类型分期分期医保支付类型医保支付类型恢复期采用 FRG 人次付费方式,以一个 FRG 病组为一个付费单元,实行病组人次付费。对住院天数过短、医疗费用过高或过低等特殊病例可调整付费标准。慢性期采用 PDCRG 的床日付费方式。不同需求类别病例组合共同描述患者整体医疗服务需求,以不同需求类别病组组合为一个付费单元,实行各需求类别病组的组合床日付费制。对住院天数过长、医疗费用过高或过低等特殊病例可调整付费标准。资料来源:长沙市医保局官网,蛋壳研究院整理制图2022 年,湖南长沙启动了康复病组按价值付费医保支付的模式,涉及 15 个康复病组。该模式强调恢复患者的功能,鼓励医疗机构注重治疗效果。改革覆盖了完整的急性后期康复治疗周期,根据康复治疗的侧重点划分“恢复期”和“慢性期”两个阶段,采用按病例支付和按床日支付两种支付方法,借鉴国际经验设计了精细化的病例分组体系。公开数据显示,2022 年 6 月2023 年 5 月,长沙市按康复病组按价值付费方式共计结算 5633 例病例,全市医疗机构改革后按 DRG 和 FRGPDCRG 联动付费模式,患者重复住院率明显下降。以最少转院一次以上的病例为分析样本,年人均总费用、年基金支出费用、年人均自付费用均有明显下降。1.1.3 3 资本市场数据:投资节奏整体放缓,医养赛道鹤立鸡群资本市场数据:投资节奏整体放缓,医养赛道鹤立鸡群2023 年,医疗服务领域投融资活跃度整体下降,但仍有表现较为突出的细分领域,且有 8 家来自不同赛道的企业成功 IPO,增添行业信心。1.3.11.3.1 医疗服务整体投资放缓,医养赛道医疗服务整体投资放缓,医养赛道“逆势逆势”增长增长截至 2023 年底,医疗服务领域一级市场总计 59 起融资,总融资额约 34.42 亿元,较 2022 年 65 起事件数、73.49 亿元融资额均有所下降。“在过去几年间经历了极限考验,又能在 2023 年快速恢复、高速增长、盈利能力优于对手,且商业模式可行、内部成本管控较好的企业,更容易拿到融资。”高特佳副总经理于建林表示。20事实上,能够在前几年经受磨炼,通过成本压缩、新业务开拓等方式活下来的企业,已属不易。在长岭资本管理合伙人蒋晓冬看来,存续时间较长,此前已有多轮融资的公司更容易在当前顺利融资,这些公司无论是否盈利,只要收入能达到一定规模,在估值合适的前提下,投资人出于盘活存量资产的考虑,可能会进行投资;此外,那些业务模式新、发展速度快的公司,也更容易获得融资。易凯资本董事总经理王斌则表示,企业融资的顺利程度与热点主题与有一定关系,近两年来,“一老一小”是两个相对突出的热点主题,即如何做好养老服务,如何有效帮助优生优育,这两大主题还外延到老龄化相关的神经专科、骨科等领域。从细分领域来看,医养成为最亮眼的赛道,共有 11 笔交易产生,占比最高。图表 13 医疗服务一级市场融资事件细分领域分布资料来源:动脉橙数据库,蛋壳研究院整理制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至 2022 年末,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这是我国 61 年来人口首次出现的负增长,人口结构出现关键性节点。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越来越受到市场重视,优质企业受到投资机构青睐。21图表 14 医养企业融资情况公司公司融资金额融资金额融资时间融资时间融资轮次融资轮次投资方投资方吾颐馨健康未透露2023/1/6战略融资川投集团369 养老未透露2023/2/10A 轮青枫投资圣德医养数亿元2023/3/13A 轮通用资本璞缘照护数千万元2023/3/24A 轮长岭资本、银创资本小橙集团近亿元2023/4/6A 轮知名产业公司、香椽资本等锦欣福星康养8000 万美元2023/6/20未透露春华资本、奥博资本天与养老数千万美元2023/7/3连续两轮大华创投亚洲影响力基金、长岭资本等幸福邦邦2000 万元2023/7/28Pre-A 轮老顽童银龄世界千万元2023/10/31天使轮未透露颐家数千万元2023/12/28战略融资国创振德小橙集团数千万元2023/12/29战略融资未透露资料来源:动脉橙数据库,蛋壳研究院整理制图“从老龄化趋势形成的市场基本面来看,养老服务被普遍看好是顺理成章的事。优质的养老服务、养老科技与需求之间还有巨大差距。”长岭资本管理合伙人蒋晓冬表示。此次融资的医养企业中,锦欣福星康养获得了高达 8000 万美元的融资;天与养老在一年内两次获得融资。“养老服务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赚钱领域。”易凯资本董事总经理王斌坦言,但受各种市场环境因素影响,行业观望态度浓重,养老却成为其中确定性较强的领域。不过,未来老龄人口的增加与需求的增加是否成正比?如何应对未富先老的问题?这些都是养老服务还需面临的挑战。1.3.21.3.2 搭基建、促民生,搭基建、促民生,“国家队国家队”投资出手相对活跃投资出手相对活跃值得一提的是,在政府引导基金、国有企业加大医疗健康投资力度的同时,也有多家“国家队”机构投资医疗服务。易凯资本董事总经理王斌谈到,以往双币或美元类机构占据了医疗服务投资的主导,2021 年开始出现分水岭,占比逐步下降。2023 年,市场整体交易数量和活跃度下降,其中美元基金降幅远大于人民币基金降幅,导致了人民币基金22占比相对更高,这些资金主要来自保险公司、国资或大型企业集团。图表 15 获“国家队”投资的企业情况公司公司融资金额融资金额融资时间融资时间融资轮次融资轮次投资方投资方吾颐馨健康未透露2023/1/6战略融资川投集团川投集团369 养老未透露2023/2/10A 轮青枫投资青枫投资圣德医养数亿元2023/3/13A 轮通用通用技术技术资本资本卫宁科技3 亿元2023/4/24C 轮太平医疗健康基金、凯辉基金、中电数据、苏高新苏高新、提梁投资华美浩联数千万元2023/5/30B 轮东方国资东方国资、Ventech China、金沙江创投、朗润投资、同济校友基金微脉未透露2023/6/30未透露浙江金控浙江金控、求是资本、BV 百度风投上药云健康5 亿元2023/10/13C 轮上海综改基金上海综改基金、工银投资联合领投、上海生物医药基金上海生物医药基金达康医疗数亿元2023/12/8战略融资通用技术资本通用技术资本资料来源:动脉橙数据库,蛋壳研究院整理制图2023 年 12 月,达康医疗获得了通用技术资本的战略投资,双方将在运营能力、供应链、医疗标准化、护理标准化、信息标准化等领域持续加大投入和能力提升,继续下沉优质透析医疗资源至基层地区。据了解,肾病透析行业服务的尿毒症患者的特殊性,是基本民生的重要保障内容,符合国有资本的投资方向。此前,圣德医养也曾获通用技术资本的数亿元投资。高特佳副总经理于建林感受到,2023 年活跃投资机构减少,也意味着市场化机构出手减少。相比之下,国资、CVC、险资机构成为了更活跃的投资方。“国资投医疗服务有助于发展民生,例如国资投向养老服务领域的大多侧重于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医养结合的园区、日间照料中心等。险资则希望通过创新医疗服务、数字化应用来打通医药险闭环,以实现保险控费。”1.3.31.3.3 八家企业成功八家企业成功 IPOIPO,各细分领域全面开花各细分领域全面开花2023 年,医疗服务领域 8 家企业上市、12 家企业申请 IPO。与 2022 年眼科连锁集中 IPO 的情况不同,2023 年新上市企业覆盖各个细分领域,包括医美、互联网医疗健康、医药零售等。23图表 16 医疗服务领域 IPO 情况公司公司上市上市时间时间细分领域细分领域美丽田园医疗健康2023/1/16医美华人健康2023/3/1医药流通梅斯健康2023/4/27医生平台三博脑科2023/5/5专科医疗药师帮2023/6/28医药流通艾迪康2023/6/30第三方医疗服务KEEP2023/7/12运动健康东软熙康2023/9/28互联网医疗健康资料来源:公司公开信息,蛋壳研究院整理制图结合 2024 年 1 月 9 日刚刚上市的医疗服务集团美中嘉和来看,已上市的公司中,美中嘉和与三博脑科以线下专科医疗服务为主,且涉足的都是需要补充优质医疗资源的专科,艾迪康作为第三方医疗服务提供方,也是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类型。其他上市公司或具有较强的消费属性,或具有一定的科技属性。高特佳副总经理于建林表示,IPO 百花齐放,意味着医疗服务相应的细分领域都有龙头公司跑出来,商业模式获得市场检验与认可;也意味着国家政策仍然鼓励社会办医,包括支持企业通过资本市场来支持高质量医疗服务机构发展,满足多层次就医需求,前提是具备规范化的医疗服务,在市场竞争中有独特优势。24图表 17 医疗服务领域申请 IPO 的企业情况企业企业提交提交/更新招股书日期更新招股书日期细分领域细分领域德生堂2023/1/30医药流通阜康医疗2023/2/28综合医疗圆心科技2023/5/29互联网医疗健康方舟健客2023/6/14互联网医疗健康壹健康2023/6/28健康管理陆道培医疗2023/7/5专科医疗马泷齿科2023/8/22口腔树兰医疗2023/8/28综合医疗阜康医疗2023/8/28综合医疗一脉阳光2023/11/13第三方医疗服务健康 1602023/12/15互联网医疗健康爱维艾夫2023/12/22辅助生殖健康之路2023/12/29互联网医疗健康资料来源:公司公开信息,蛋壳研究院整理制图2023 年,13 家公司提交招股书申请上市,同样呈现细分领域众多的特点。不过,医疗服务企业上市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上市 13 家企业中,有的已 5 次提交招股书,4 家企业 2 次提交招股书。2023 年已经成功 IPO 的企业中,东软熙康也曾在 2 年内 4 次交表。在易凯资本董事总经理王斌看来,2022 年几家眼科集中上市,因为眼科连锁医保占比低,能充分满足市场增量需求,被各方看好。2023 年三博脑科成功上市,其学科能力、医疗技术水平、患者口碑等是关键。但无论如何,无论是 A 股还是港股,任何一家医疗服务企业上市都不容易,未来两年这一现状仍会延续。1.41.4 支付数据:数字化进程加快,医保与商保信息互通起步支付数据:数字化进程加快,医保与商保信息互通起步从 2023 年已有的医保、商保数据来看,当前控费仍是重要课题,二者延各自逻辑进行产品创新或资金高效利用。1.4.11.4.1 医保保障能力增强,控费形势仍然严峻医保保障能力增强,控费形势仍然严峻252023 年,医保基金保障水平持续提升;从收支情况来看,控费仍是重要课题。首先,医保门诊待遇落地成效明显。职工医保基本建立普通门诊统筹,覆盖超40 万家医药机构,年内报销人次超 25 亿、报销金额超 2000 亿元。居民医保“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持续优化。医保目录方面,新版目录内新增 126 种药品,总数达 3088 种,2023 年协议期内谈判药惠及群众购药超 2.1 亿人次,叠加降价和医保报销,为患者减负超2000 亿元。药耗集采方面,年内开展了两批 80 种药品国家集采,平均降价 57%;开展人工晶体和运动医学类耗材集采,平均降价 70%;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单颗种植牙整体费用从平均 1.5 万元降至 6000-7000 元左右,累计种植 150 万颗。长护险方面,2023 年试点城市已扩大至 49 个。作为社会保险制度,长护险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原则,包括个人在内的社会各方都参与了制度建设。截至 2023年 6 月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参保人数达到 1.7 亿,累计超 200 万人享受待遇,累计支出基金约 650 亿元。目前,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阶段性目标。一是切实减轻了失能人员家庭经济和事务负担。年人均减负约 1.4 万元。图表 18 近几年医保基金收支情况资料来源:国家医保局官网,蛋壳研究院整理制图26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2023 年 1-11 月,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收入 29362.15 亿元,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支出 24910.94 亿元。结合常态化的收支情况看,医保基金支出增幅整体上高于收入增幅,人口老龄化加剧还可能加重这一现象,控费形势仍然严峻。1.4.21.4.2 健康险增速从最高健康险增速从最高 67g%降至降至 4%4%,亟待破局,亟待破局健康险收入规模持续增长,占人身险的比重也在稳定增长,但增速放缓至 5%以下,结合当前医疗服务体系的需求与趋势来看,健康险需通过产品创新加大对非标体人群的覆盖,强化对此类人群的健康管理。图表 19 近十年来健康险原保费增长情况资料来源:国家医保局官网,蛋壳研究院整理制图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近十年来,健康险原保费规模已由 2014年的 1587 亿元增长至 2023 年(截至 11 月底)的 8499 亿元;在人身险中的占比也由 2014 年的 12.2%增长至 2023 年(截至 11 月底)的 23.9%。但在另一方面,健康险也呈现出增长放缓的态势,从最高增长时期的 50%-60%降至近三年来的 5%以下。此外,过往健康险主要覆盖的是健康人群,非标体人群覆盖少,导致在现有客群结构的情况下增长空间见顶。27由此看来,多种因素导致了健康险增速下降,行业亟待破局。1.4.31.4.3 医保码医保码 1010 亿用户见证医保数字化进程,数据应用提速亿用户见证医保数字化进程,数据应用提速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大力推动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建设。截至 2023 年11 月,在医保码上线 4 周年之际,全国用户已超 10 亿人。截至 2022 年底的医保参保人数为 13.5 亿人,照此计算,医保码覆盖率已达 74%。医保码为参保人就医、报销带来极大便利,同时也是医保信息化、医保数据应用的一个缩影。在支付环节,赋能商业保险是医保数据应用的另一个重要场景。2023 年 7 月,上海市医保局等七部门发布上海市进一步完善多元支付机制支持创新药械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了 28 项重点工作任务,其中有 16 条涉及促进商业健康险规范发展。例如,符合条件的商业保险公司可在合规、安全基础上依法利用医疗、医保大数据开展测算,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实现科学精准定价,有效减少风控成本、降低产品价格。此前,国家医保局已在全国 12 个城市开展了医保个人信息授权查询和使用试点。在试点城市,参保人员不仅可以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查询获取个人医保信息,在经过个人授权以后,还可向商业保险公司开放相关个人信息,为商保投保、理赔等带来便利。过去,商业保险由于缺少院内诊疗数据,在承保、理赔等方面存在诸多痛点,数据不足也是鲜有保险产品面向非标体人群的因素之一。从当前医保数字化进程加快、数据应用范围扩大的趋势来看,未来医保数据将在助推商业保险创新层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商业保险的创新发展,又将更好地与医保互补,助力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2829PART02PART02 医疗服务赛道创新解读医疗服务赛道创新解读无论外界环境如何,2023 年,医疗服务仍未减缓创新的脚步。对此,动脉网蛋壳研究院从模式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支付创新四大维度,结合企业实践案例,分析创新逻辑与价值,最终推选出十大年度创新案例。文中实践案例来源主要包括:企业申报、动脉网报道项目库、投资人推荐;主要为 2023 年公开推出或取得阶段性进展、取得阶段性成果的项目。2.12.1 模式创新:扩大资源供给,促进优质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模式创新:扩大资源供给,促进优质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为了进一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加快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其中以输出方 承接方为载体的模式,将在优化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023 年,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名单发布,涉及 49 个项目。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 13 个国家医学中心,分五批批复了 29 个省份的 125 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30图表 20 已建成的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医学中心主体医院主体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北京医院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北京积水潭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资料来源:国家卫健委,蛋壳研究院整理制图按照规划,国家医学中心定位于在疑难危重症诊断与治疗、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高水平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研究成果转化、解决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医院管理等方面代表全国顶尖水平,具备国际竞争力,能有力发挥牵头作用,引领全国医学技术发展方向,为国家政策制定提供支持,会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带动全国医疗、预防和保健服务水平提升。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定位于:在疑难危重症诊断与治疗、医学人才培养、临床研究、疾病防控、医院管理等方面代表区域顶尖水平;协同国家医学中心带动区域医疗、预防和保健服务水平提升,努力实现区域间医疗服务同质化。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的共同逻辑在于,一方面促进原有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强化在疑难危重症诊断与治疗、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高水平基础医学31研究与临床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技术、人才、基础设施等的流动和共建,促进优质资源的合理配置。其中,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建设形式上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在输入地区依托具备一定基础的现有医疗机构与引入的高水平医院合作建院;如北京儿童医院郑州医院是引入北京儿童医院优势资源、依托河南省儿童医院建成,也是第一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项目。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以来,河南省儿童医院引进北京儿童医院知名学科团队、特聘知名专家,实行学科“双主任制”管理;专家长期在河南省儿童医院进行门诊、手术、查房、科研指导等,推动两院一体化管理和同质化发展。另一类是资源输入地重新选址规划的新建医院,并由输出医院托管运营。例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重庆医院作为新建项目,选址重庆龙盛新城,预计 2025 年完工,将补齐当地医疗资源短板。32图表 21 截至 2023 年各省份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情况资料来源:国家卫健委,蛋壳研究院整理制图无论是哪种类型,都有输出方和承接方。从目前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分布的省份情况来看,人口数量多、需求大,资源相对不足的地区,聚集了更多项目,也将引入较多医疗资源。33与上述模式相似,社会办医机构也通过两类角色促进优质医疗流动。一是作为优质资源输出方。对于一些实力较强的三级民营医疗机构来说,与当地基层医疗机构或专科医疗机构组建医联体,开展技术、人才、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合作,可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由于我国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公立医疗机构,社会办医大多是作为资源承接方,即引入高水平医院的技术能力、管理经验等,更好地服务基层。如邦尔骨科借助骨科机器人 5G 技术让手术更智能、更微创,且促进优质资源不断下沉基层。2023 年,邦尔骨科成为了国家骨科医学中心 5G 骨科机器人首批联盟单位,依托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北京积水潭医院的优质资源及骨科手术机器人相关的领先经验,推进机器人辅助骨科精准、微创手术高精尖技术在更多医疗机构的普及。2023 年,微医联合上海市数字医学创新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共同建立了全国疑难病智能分诊中心、全生命周期六病共管中心。其中,疑难病智能分诊中心为全国的疑难病患者提供精准的分诊和转诊服务,判断符合转诊指标后,可向上转诊到能够治疗该疑难病的大医院,病情缓解后下转回到当地,仍能得到大医院专家的指导。这也是优化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2.22.2 服务创新:强化融合、连续、可及,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服务创新:强化融合、连续、可及,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服务与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创新万变不离其宗,始终需要围绕质量和安全来进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涉及方方面面,包括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促进服务的连续性、可及性等等。2.2.12.2.1 从医、药环节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从医、药环节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医、药都应作为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其中,医疗质量管理正在从质量管控本身上升到更高的维度:以价值医疗为导向。药品环节,药师逐步从“幕后”走向“前台”,药学服务在院内院外齐头并进。目前,国家正在推进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包括国家级质控中心、省级质控中心、市(地)级质控中心和县(区)级质控中心(组),质控中心将对医疗机构开展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控制工作发挥重要作用。医疗质量提升需要以制度建设作为底线,还可以价值医疗为导向,实现更高水平的医疗质量。价值医疗是近年来备受推崇的理念,是追求“性价比”的医疗服务,以最小成本34的花费来实现医疗质量的最大化。具体来说,它涵盖了多重维度:例如涵盖了临床价值,治疗方案、药物、器械等综合应用后的价值,注重最终效果,如患者的整体生存年限、生命质量等;还包括成本控制,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使用,降低医疗成本;也强调患者体验,包括患者满意度、医护人员满意度和支付方满意度等;价值医疗甚至还包括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等内容,例如考虑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等社会价值,考虑群体健康水平的社会价值。总的来说,价值医疗不仅体现了更高的医疗质量,还体现了更合理的成本支出,与医疗质量管理本身相比,有更深层次的意义。2023 年,顾连医疗大力推行康复领域的价值医疗,并取得诸多成效。例如,顾连医疗在旗下湘雅博爱康复医院试点了“康复病组按价值付费(以下简称 FRG)”模式,以支付方式改革为突破口,探索价值医疗;在西南、华东、华中等片区的各家医疗机构内,根据当地患者需求、政策条件等因素,以价值医疗为导向,落地了不同的“高质量康复”措施。得益于价值医疗的推行,顾连医疗在患者中广受认可。无锡顾连医院 2023 年开业后,第一个病区收治患者仅三周内即供不应求;目前旗下医院的患者 NPS平均净推荐值已达到 90 分以上。药品方面,药学服务无论在院内还是院外都备受重视。早在 2021 年,国家卫健委就制定了医疗机构药学门诊服务规范等 5 项规范,包括医疗机构药学门诊服务、药物重整服务、用药教育服务、药学监护服务以及居家药学服务的规范。35图表 22 医疗机构药学门诊服务规范服务人员服务人员服务对象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内容具有主管药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临床药学工作 3 年及以上;具有副主任药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临床药学工作 2 年及以上;1、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病,接受多系统药物或多专科治疗的患者;2、同时使用多种药物的患者;3、正在使用特定药物的患者,特定药物包括:特殊管理药品、高警示药品、糖皮质激素、特殊剂型药物、特殊给药装置的药物等;4、特殊人群:老年人、儿童、妊娠期与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等;5、疑似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6、需要药师解读治疗药物监测(如血药浓度和药物基因检测)结果的患者;7、其他有药学服务需求的患者。了解患者信息、评估患者用药情况、提供用药咨询、开展用药教育、提出用药方案调整建议等资料来源:国家卫健委官网,蛋壳研究院整理制图2022 年,福建省医保局印发关于在省属公立医院试行药学服务收费政策的通知,标志着药学类医疗服务价格政策迈向新台阶,也标志着药学服务以独立服务产出,其价值得以更好地体现。2023 年,福建省医保局在此前试点的基础上,再次发布进一步做好药学服务收费政策试行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将“药物治疗门诊”项目名称修订为“药学门诊”,新增院内会诊(药师)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此外,2023 年河北省也在具备药学服务能力的三级公立医疗机构试行药学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湖南省医疗保障局也发布了新增和修订的药学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11 月 1 日执行。由此可见,药学服务已成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药师及其工作多在“幕后”,患者缺乏对药师的认识,更缺乏对其服务的重视和认可。然而,面向患者直接提供药学服务,对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升药物治36疗水平都有重要意义。不只是在院内,院外药学服务也蓬勃发展。作为院外药品保障渠道,无论是实体药店还是线上电商,都将药学服务作为重要服务内容。2023 年,上药云健康获得 5 亿元 C 轮融资,是医疗服务领域为数不多的高额融资之一。作为上药云健康保障药品供应和创新药事服务的重要业态,益药综合旗舰体整合了创新药专业药房和互联网 云药房,不仅可提升患者对新特药、普慢药的可及性,还设置了慈善援助区、患者教育区、细胞免疫服务区、创新金融保险服务区等区域,为患者提供面对面的配药咨询服务。目前,药店不仅是“卖药”场所,贴近社区、分布广泛的特点还使其能够承担更多服务功能,专业化服务甚至已成为药店创新或转型的必选项。2.2.22.2.2 着力进行重点人群的医防融合着力进行重点人群的医防融合医疗服务体系正在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需重点人群的医防融合为突破口。在医防结合模式下,需加快防治结合模式的构建,建立完善的防治体系,包括各级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基层卫生机构等,加强不同机构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形成合力,提高防治效果。其中,尤其需要强化重点人群、重点疾病管理,诸如对孕产妇、婴幼儿、学生、职业人群和老年人等开展针对性的健康促进和预防保健服务。人口老龄化加剧趋势下,癌症防治工作不容小觑。当前,加强癌症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集中优势力量在发病机制、防治技术、资源配置、政策保障等关键环节,已成为防治工作的重点。继 2022 年首次提出“生态防癌”后,2023 年,盈康生命持续推动肿瘤医疗服务从疾病诊疗向“预诊治康”全生命周期管理转型。预防环节,盈康生命通过健康宣教、体检早筛、科室联动等方式促进肿瘤的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诊断环节,以新模式、新技术等支持肿瘤精准诊断;治疗环节,盈康生命将学科建设、人才引进与培养等作为重要策略,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康复环节,进一步加深康复服务与数字化的融合,以实现服务效率、康复质量、患者体验的多重提升;且各个环节并非相互割裂,而是线上线下相互融合。职业人群也是应重点干预的人群之一。37首先,参考职工医保 3.62 亿的参保人数,职业人群已经达到相当大的规模。其次,近年来职场压力增大,长时间加班、高强度工作压力、高负荷工作内容等导致的职业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最后,随着经济发展,各类业态就业者日益增多,部分新就业形态工作时效要求较高、负荷较大,员工健康状况良好与企业高效运营之间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同时,新业态趋于多样化,员工健康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平安健康 2022 年已初步建立起面向企业的“易企健康”员工健康管理产品体系,包含“体检 ”“健管 ”两大核心解决方案。作为平安健康长期增长的核心驱动力,2023 年,“易企健康”产品体系进行了升级迭代,更充分地实现个性化员工健康管理服务。为了向企业健管市场相关参与方传递最新洞察,平安健康还支持或联合研究机构深入开展行业研究,与多家大型企业合作组建了现代企业健康竞争力发展联盟,建立企业交流平台,助力搭建企业健康市场良性生态,加快市场增长。2.2.32.2.3 促进服务连续性和可及性促进服务连续性和可及性传统医疗服务体系中,预防、诊疗、保健等不同类型服务之间存在分割,缺乏有效衔接;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在提供服务时,存在着服务不连贯、信息不畅通等问题;患者在不同机构间就诊时,医疗信息的传递不连续,导致医疗服务难以形成完整的记录和评估,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医疗服务质量。38图表 23 连续性的医疗服务近年来,在数字化助力下,贯穿线上线下、院内院外、各个服务环节的连续性医疗服务涌现,尤其是以专科或专病作为维度,串联各类资源的连续性服务,在助力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京东健康目前已上线 27 个专科中心,但专科服务远不只是将医生和服务内容按专科分门别类,而是针对专科疾病特征,围绕患者需求进行更深入的资源整合、流程重塑。2023 年,京东健康以皮肤、精神心理、中医为重点精细打磨,细化专科专病服务内容、搭建服务闭环。在对线上专科进行差异化的精耕细作同时,京东健康也针对各个专科患者的共性需求不断丰富服务渠道,以即时零售为重点进一步提升药品服务能力,开办实体医疗机构与线上服务衔接,为当地用户提供一体化服务,从而形成独特优势。微脉的妇、产、儿全周期医疗健康管理持续与公立医疗机构合作,进行深度精细化运营管理,对辅助生殖、产后康复、高危儿管理、高危孕产妇管理、复杂胎儿管理等方面进行升级,帮助公立医院提升患者粘度,实现关联科室转介。392023 年,曜影医疗发布了融合医疗技术、临床经验、数字化技术和可穿戴设备的数字化慢病管理产品“曜健康”,旨在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整合医疗服务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实现对患者的长期服务。这也体现了服务的连续性。连续性的服务还需将可及性考虑进来。由于养老用户的阶段性需求不同,小橙集团通过辅具租赁形式解决高产品单价与使用需求间的矛盾。在多地中标辅具租赁项目的同时,小橙集团还在多个城市陆续设置洗消中心、辅具租赁服务门店,提供需求评估、设备配置、设备回收洗消等服务。同时,以全流程数字化赋能,创新辅具租赁业态,提升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及性。2.32.3 管理创新:人才、运营、管理等精细化,筑牢长远发展根基管理创新:人才、运营、管理等精细化,筑牢长远发展根基企业持续发展,离不开与之相匹配的内部管理。在 DRG/DIP 加速落地的过程中,以普惠医疗服务为主的医疗机构需面临新形势下的精细化管理转型。其他医疗机构也需根据市场特征、环境变化趋势,建立相匹配的管理体系。医疗机构的管理创新需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运营体系、人力资源、品牌建设等。同时,不同专科领域、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也需构建相适宜的管理模式。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例,同样是消费医疗机构,眼科对设备依赖程度高,口腔则对医生操作依赖程度高,这就决定了口腔机构需重点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进行投入。2023 年,美维口腔新升级的美维“星计划”已在旗下机构全面落地,以更完善的合伙人机制促进人才资源建设,强化以牙医为核心的、可持续的人才竞争力。升级后的美维“星计划”打造了“老 新”双轮驱动的模式:一是激励合伙人的主人翁意识,授权合伙人更多地参与重大决策,使其具备作出引领和表率的责任感和兴奋感;二是为合伙人勾画出职业进阶路线图,建立以能力导向的快速晋升机制,培养“明星”合伙人,打造强劲可靠的人才梯队,进而为集团可持续发展提供能力储备。未来美维口腔还将持续合伙人模式迭代,助力破解口腔人才难题。医疗机构连锁经营管理还涉及标准化这一关键问题。标准化使得管理更加规范化、简单化,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还可使企业更容易实现快速复制,占领更多市场,加速扩张步伐。标准化在一些重资产、毛利低、人才稀缺的细分领域尤为重要。402023 年,锦欣福星康养建立了照护师职级与晋升体系,在整个集团层面进行人才培训和选拔,通过标准化人才培养模式,集团可在全国各地的机构迅速组建起一支优秀的照护师团队,实现整体运作。在此之前,锦欣福星康养就在标准化方面有诸多举措,包括标准化制度落地、标准化 VI 应用、照护标准化,标准化人才培养模式也成为其中一部分。完善的标准化体系,是支撑集团进行有序扩张的基础。2.42.4 支付创新:精准降低目标人群支付负担,助推健康险产品多元化支付创新:精准降低目标人群支付负担,助推健康险产品多元化创新布局健康管理赋能的非标体保险、带病体保险,已经成为健康险扩张业务的必然趋势。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病程长、治疗成本高的慢性病发病率增长;同时,随着老年人器官功能下降,部分失去或全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甚至产生认知功能障碍,对护理服务的需求增加,护理负担较重。此外,近年来在生活压力、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下,以乳腺异常、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糖尿病前期等为代表的人群增长。图表 24 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变化趋势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蛋壳研究院整理制图然而,长期以来主流健康险产品大多只覆盖健康人群,但这些产品日趋同质化、竞争加剧,且在健康人群中的渗透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41一方面是大量非标体、带病体人群难以获得与之需求相匹配的健康险保障,另一方面是健康险市场的增长乏力。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 年)提出,鼓励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开发癌症防治相关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此前,原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印发的进一步丰富人身保险产品供给的指导意见也提到,进一步提高投保年龄上限,加快满足 70 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保险保障需求。适当放宽投保条件,对有既往症和慢性病的老年人群给予合理保障。由此可见,针对非标体、带病体人群的健康险产品有望成为破解矛盾的突破口。2023 年,远盟康健联合行业伙伴推出“关爱脑健康”阿尔茨海默病(以下简称AD)专病险产品,实现了多方面突破:健康告知宽松,30 周岁以上、尚未确诊重度 AD 的社保人群均可投保;最高赔付 20 万,最长可保至 80 周岁;保单生效后,投保人即可进行认知功能障碍、AD 发病风险的及时评估和干预;罹患严重 AD 的投保人可获得住院照护、居家服务等多项健康管理服务。以该产品为切入点,远盟康健借助积累多年的医疗健康服务资源与数字技术能力,将重点探索慢病和老年人群的“健康保险 健康服务”融合创新。太医管家参与研发的“家安芯”系列保险产品,让超过 20 种慢病人群有机会参保,并可为健康人群、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肺结节、糖尿病、高血压定制管理式医疗服务。2022 年,太医管家参与研发了太保的“家安芯”系列保险产品,让超过 20 种慢病人群有机会承保,为 6 大人群(健康人群、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肺结节、糖尿病、高血压)定制了管理式医疗服务。值得一提的是,“家安芯”是一款非标体也能投保的百万医疗保险产品,真正做到了慢性病患者也可享有保险保障。这一产品也为带病保险的市场探索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样本。此外,泰康在线发布了“全人群保险方案”,可覆盖非标体人群,突破常规健康险健康告知严苛、承保人群有限的局限,无论是健康体还是患病人群都能申请投保。同时,该方案旨在满足各类人群对健康保险的差异化需求,根据投保人的健康状况、疾病的分期分型,提供不同的保障责任和针对性的服务,而不是简单地对所有人统一定价、相同责任。在以非标体、带病体健康险创新为目标的生态下,医、药、险及第三方服务平台可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优势互补,在服务更多人群的同时,实现自身发展。42结合本章行业创新逻辑分析、企业实践举措,本次白皮书推选出了年度十大创结合本章行业创新逻辑分析、企业实践举措,本次白皮书推选出了年度十大创新优秀案例,并将在后续章节中对其中部分案例进行详细解读。新优秀案例,并将在后续章节中对其中部分案例进行详细解读。图表 25 年度创新优秀案例企业企业案例案例邦尔骨科骨科机器人 5G 技术让骨科手术更智能、更微创并且不断下沉基层顾连医疗建设“高质量康复”,推行价值医疗服务体系落地锦欣福星康养医养融合,建立照护师职级与晋升体系,完善养老机构标准化管理京东健康积极开拓互联网医疗专科服务新模式,拓展互联网医疗服务边界美维口腔升级合伙人体系、打造美维“星计划”,搭建可持续人力资源优势平安健康升级企业健康管理产品体系,引领职场可持续生态构建上药云健康益药综合旗舰体整合创新药专业药房和互联网 云药房,探索新型药事服务小橙集团全流程数字化平台赋能,助力辅具租赁新业态快速破局盈康生命实践肿瘤“预诊治康”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促进防治模式转变远盟康健以阿尔茨海默病专病险为切入点,探索“保险 健康服务”创新4344PART03PART03 医疗服务创新案例解读医疗服务创新案例解读3.13.1 平安健康:升级企业健康管理产品体系,加快市场生态构建平安健康:升级企业健康管理产品体系,加快市场生态构建职场健康已成为越来越热门的社会话题,随着企业进行员工健康管理的意识增强,职场健康需求日渐多元化。2023 年,平安健康升级旗下“易企健康”产品体系,以更为灵活和高效的定制化产品,为企业提供系统化、全流程的员工健康管理服务,助力企业提升人力资源效能。升级产品体系,满足企业健管个性化需求升级产品体系,满足企业健管个性化需求平安健康 2022 年已初步建立起面向企业的“易企健康”员工健康管理产品体系,包含“体检 ”“健管 ”两大核心解决方案。作为平安健康长期增长的核心驱动力,2023 年,“易企健康”产品体系进行了升级迭代,更充分地实现个性化员工健康管理服务。图表 26 平安健康升级版“易企健康”产品体系体检已成为各类企事业单位的标配健康福利。然而,传统员工体检多集中在“检”本身,内容不够主动、精细,个性化也不足;检后健康干预范围有限,对员工健康促进与维护的价值也有限。升级后的“易企健康”以“体检 ”解决方案作为企业健管业务的切入口,通过体检方案定制、企业团检报告、企业健康看板、企业健康官、保健医生全流程咨询指导等增值服务,打造员工体检创新模式。45“健管 ”解决方案中,平安健康既可为员工提供线上门诊、线下就医、名医专家等服务,还可按需定制心理 EAP、企业医务室等产品,满足企业员工多样化健康需求。“体检 ”积累员工个体与群体健康数据,为精准进行“健管 ”服务提供有力支撑;“健管 ”可作为“体检 ”服务的延续,使体检这类标配福利发挥更实际的作用,而不是停留在“为检而检”的层面。同时,平安健康借助数字化让全流程的员工健康管理更高效,例如: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对用户健康情况进行精细化管理,将健康监测数据用于其他环节、保障健康管理效果,打通数据孤岛、进行多维度可视化分析等。得益于产品持续升级迭代、触达的企业及员工数增长,截至 2023 年 6 月底,平安健康服务企业数累计达到 1198 家,较去年同期增长 449 家,覆盖近 390万企业员工及用户,存量大型规模企业客户续约率高达近 90%。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行政管理部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行政管理部谈到,由于公司员工体量大、工作地域分布广,且在川藏等偏远地区的员工体检非常不便,每年的员工体检工作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平安健康不仅拥有覆盖全国的强大的医疗服务资源,能够满足不同地区的个性化需求,同时还有着丰富的大型企业员工健康管理的服务经验,响应速度快、服务质量高,员工反响良好。2023 年,公司的实际到检率预计可达 94%,为历年最高。以用户洞察、行业交流促进市场生态搭建以用户洞察、行业交流促进市场生态搭建尽管已有更多企业意识到员工健康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当前企业健管市场仍处于早期。对此,平安健康联合权威研究机构进行了细分用户需求、服务路径创新等的研究,向企业健管市场相关参与方传递最新洞察。2023 年,平安健康支持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等机构发布了中国中小企业家健康管理认知研究报告,关注中小企业家身心健康及生活方式现状,并对中小企业家主动健康管理意识、认知及相关需求进行了研究;与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等机构开展了行业调研与数据研究,推出企业健康促进调查报告,了解职场人群的健康需求演变。此外,平安健康还联合多家大型企业组建了现代企业健康竞争力发展联盟,建立企业交流平台。在线上,平安健康邀请知名企业 HR 高管、业务领袖和学者,打造了HR 圆桌派线上论坛,持续探讨员工健康与企业人力资源竞争力的密切关系。46无论是深入开展行业研究,还是大力促进行业交流,都有助于搭建企业健康市场良性生态,加快市场增长。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保险服务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州利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保险服务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州利表示,根据国家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相关数据显示,我国 16-59 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 8.8 亿,其中大部分是上班族,他们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工作单位度过。企业为员工提供全面的健康保障,是国家实施大健康战略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目前,多数企业对于自身员工的健康管理缺乏完善的体系,企业的管理体系中也急需建立以健康为目标的治理体系和规范。协会在推动行业发展的同时,联合像平安健康这样的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共同推动建立企业员工健康管理体系,探索适合中国企业员工的健康管理新模式。平安健康的“易企健康”企业健康管理解决方案,就是满足企业员工健康的多元化需求的一次很有借鉴意义的实践。我们期待有更多像平安健康这样的企业通过多方努力,加强顶层设计、开展理论研究、推广创新服务模式,推动企业员工健康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发展,更好地引领企业员工健康事业不断发展进步,为践行健康中国战略添砖加瓦。3.23.2 远盟康健:以阿尔茨海默病专病险为切入点,探索远盟康健:以阿尔茨海默病专病险为切入点,探索“保险保险 健康服务健康服务”创新创新特殊人群保险已成为健康险领域创新的必然趋势,2023 年,远盟康健联合行业伙伴推出了“关爱脑健康”阿尔茨海默病(以下简称 AD)专病险产品,可覆盖已确诊轻至中度 AD 的患者。以该产品为切入点,远盟康健借助积累多年的医疗健康服务资源与数字技术能力,将重点探索慢病和老年人群的“健康保险 健康服务”融合创新。创新专病险,破解创新专病险,破解 ADAD 保险保障难题保险保障难题老龄化进程加快带来了 AD 防治的严峻挑战。据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 2023 年发布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需求洞察报告显示,我国以 AD 为主的老年痴呆疾病发病人数持续增加,目前 AD 患者人数近 1000 万人;到2050 年,AD 患者人数预计将在 2765-9194 万之间。AD 面临及时治疗率低、患病照护负担重周期长、患者保险保障空白三重困境,这为患者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2023 年,远盟康健联合中国人寿旗下合作机构,推出了国内首款、患病可投保的 AD 专病险产品“关爱脑健康”。47“关爱脑健康”覆盖 AD 从评估、干预到治疗、护理的全流程一站式服务,实现了多方面突破,例如:健康告知宽松,30 周岁以上、尚未确诊重度 AD 的社保人群均可投保;最高赔付 20 万,最长可保至 80 周岁;保单生效后,投保人即可进行认知功能障碍、AD 发病风险的及时评估和干预;罹患严重 AD 的投保人可获得住院照护、居家服务等多项健康管理服务。图表 27“关爱脑健康”AD 专病险产品关键环节由于 AD 还无法被治愈,早发现、早干预对于疾病防治、延缓疾病进展,以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认知功能等都至关重要。“关爱脑健康”AD 专病保险兼顾低保费、高保障和高服务附加值,填补了国内AD“保险 健康服务”的市场空白,有助于减轻 AD 患者及家庭的巨大压力。目前,“关爱脑健康”AD 专病险已在国寿嘉园天津乐境养老社区落地。为了充分接纳罹患轻度、中度 AD 的特殊人群投保,远盟康健整合各类优质资源,反复优化“保险 服务”产品的诸多细节,深入探索特殊人群“健康险 健康管理 康养服务”的创新商业路径,为破局慢病和老年人群健康服务保障难题提供了参考依据。探索探索“健康保险健康保险 健康服务健康服务”融合创新价值融合创新价值以慢病和老年人群专属健康保险为代表的特殊人群险,是远盟康健的主要创新方向,助力保险公司提升产品风控能力、满足新的健康消费需求。目前,健康险风控体系更多围绕保单的定价、两核和再保等传统手段,但慢病48和老年人群的健康风险高,单一的保单维度的风控机制难以满足保险公司经营此类健康险产品的需求。对此,远盟康健参与了若干“健康保险 医疗健康”协同创新研究项目,与再保险、直接保险机构和知名临床研究机构合作,挖掘更深层次的风控手段。围绕肿瘤、心脑重症等高比例理赔病种的风险因素和干预路径,远盟康健开展了大量研究,最终形成完整的保险支付下的重大疾病主动健康风险管理模式。同时,远盟康健围绕理赔病种,为这些消费意愿和支付动力较强的被保险人搭建医疗健康消费体系,尝试此类险种经营模式升级的可能。具体来说,远盟康健对被保险人开展有效运营,运用家庭医疗服务模式,引导积极的医疗健康消费。尤其是在肿瘤早筛、医学影像、健康体检、慢病管理等领域,远盟康健已有多年资源积累,可通过个性化服务促进重大疾病早诊早治,进而影响险种预期赔付。下一步,远盟康健还将联合再保险、保险研究机构开展“交互式保单”的共性技术研发,将被保险人积极的医疗健康消费行为与其保单权益相结合,更大地发挥支付工具对健康促进带来的间接影响。数字基建可加速保险产品创新。截至 2023 年底,远盟康健的数字健康平台化解决方案已服务 200 多家保险机构,累计在库用户量 1.59 亿人。这沉淀了远盟康健在数字化风险评估模型、数字健康人体、风险管理辅助决策大模型等方面的技术能力,构建起在高风险人群健康管理、重症院后患者预防性照护的数字化服务能力。由此,远盟康健具备了在慢病和老年人群健康保险的产品创新、服务创新、风控创新等环节的技术基础。未来,远盟康健将与更多保险公司合作,深化“健康保险 健康服务”融合创新,共同填补特殊人群保障不足的市场缺口,让真正需要健康保障的慢病人群不再被“拒之门外”,同时也为拓展老年健康险蓝海市场带来更多想象空间。3.33.3 盈康生命:实践盈康生命:实践“预诊治康预诊治康”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快肿瘤防治模式转变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快肿瘤防治模式转变据国家卫健委近期公布的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上升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总体癌症 5 年生存率从 2015 年的 40.5%上升到了 2022 年的43.7%。肿瘤防治模式转变是取得以上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盈康生命便是创新肿瘤防49治模式的企业之一。继 2022 年首次提出“生态防癌”后,2023 年,盈康生命持续推动肿瘤医疗服务从疾病诊疗向“预诊治康”全生命周期管理转型。图表 28 盈康生命肿瘤“预诊治康”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预防环节,盈康生命通过健康宣教、体检早筛、科室联动等方式促进肿瘤的早预防环节,盈康生命通过健康宣教、体检早筛、科室联动等方式促进肿瘤的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预防、早发现、早干预。例如,盈康生命四川友谊医院可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1 X”早癌筛查,即“1 个常规体检项目 X 类癌种专项检查”,有针对性地开展早癌筛查体检。同时,医院肿瘤科加强与消化科、体检科、外科等科室的联动,对疑似病例尽早沟通。基于此,2023 年,四川友谊医院肿瘤科一病患者结构显著变化:以往接受对症支持治疗的晚期肿瘤患者居多,而目前以接受早期放化疗的患者为主。四川友谊医院是成都市锦江区癌症防治中心,2023 年又获批成为“国家标准化癌症筛查 AA 级管理中心”试点单位,成为西南地区癌症防控体系的重要部分。诊断环节,以新模式、新技术等支持肿瘤精准诊断。诊断环节,以新模式、新技术等支持肿瘤精准诊断。2023 年,山西盈康一生总医院开设多学科联合(MDT)门诊,首批组建了胃肠道肿瘤、甲状腺肿瘤、肝恶性肿瘤等多个专科和病种的 MDT 诊疗团队,实现疑难病症的精准诊断,为患者提供个性、精准、全面的诊疗方案。在此之前,MDT 模式就已在四川友谊医院实施,30 多位院内外知名专家定期在线上线下开展多学科会诊服务。50此外,山西盈康一生总医院还引入 3D 打印技术,用于肿瘤科、骨科等多个科室,对疾病的辅助诊断、术前规划、术中定位提供有力帮助。治疗环节,盈康生命将学科建设、人才引进与培养等作为重要策略,提升医疗治疗环节,盈康生命将学科建设、人才引进与培养等作为重要策略,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技术水平。2023 年,盈康生命组建了胸部肿瘤专业委员会及胃肠肿瘤专委会,专委会将聚焦基础和临床,瞄准国内相关肿瘤医学新进展、新知识、新技术,进一步打造盈康生命肿瘤综合治疗的差异化优势和标准化水平。在专委会的赋能下,2023 年上半年,盈康生命旗下医院胸部肿瘤大学科相关科室用户量提升 87%,手术量提升 50%,收入提升 86%。2023 年,盈康生命还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培训中心联合开展了医疗领军人才计划,围绕政策趋势和领导力、组织战略、运营管理、数字化等专题方向,通过专业授课、案例讨论、标杆采访等方式助力学员成长。康复环节,进一步加深康复服务与数字化的融合,以实现服务效率、康复质量、康复环节,进一步加深康复服务与数字化的融合,以实现服务效率、康复质量、患者体验的多重提升。患者体验的多重提升。其中,上海永慈康复医院实施了“物联网 最佳患者体验”的医疗模式。项目以“医护围着患者转”的目标为导向,建设智慧护理、智慧病区、智慧脱机、智慧结算等多项医疗场景,开发智慧康复系统、安全用药系统、CDSS、患者服务系统等,并设立“一站式”就诊模式,为患者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同时,盈康生命借助大数据智慧平台将院内优质医疗延续至家庭,建立了家康体系,并融入海尔智慧家庭的系统,将康复服务落地到更广阔的场景中。值得一提的是,值得一提的是,“预诊治康预诊治康”各个环节并非相互割裂,而是线上线下相互融合。各个环节并非相互割裂,而是线上线下相互融合。在线下,盈康生命在全国各个覆盖区域建立医疗中心,促进区域内医疗机构之间、区域之间的医疗资源协作;在线上,搭建平台连接各机构,提供预、诊、治、康全病程的周期管理服务。以线上为例,银川盈康生命互联网医院聚合了旗下实体医疗机构的流量入口。平台重点围绕患者从院中到院前、院后的需求,推出标准化服务包,提升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及连续性,2023 年上线了 321 款服务包;线上平台用户累计规模达到 80 万,线上订单服务 15.7 万人次,同比增长 272%。“预诊治康”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将肿瘤防治关口前移,尽早发现高危人群、及时干预,对患者施以精准诊疗,并进行更有连续性的康复管理,环环相扣、紧51密衔接,有助于控制癌症死亡率、提升 5 年生存率,成为肿瘤防治模式的创新样本。3.43.4 美维口腔:升级合伙人体系,搭建可持续人力资源优势美维口腔:升级合伙人体系,搭建可持续人力资源优势口腔医疗项目有其特殊性,牙医在获客、保障医疗质量与服务体验方面作用巨大。因此,牙医等专业技术人才成为口腔连锁的核心资源。2023 年,美维口腔新升级的美维“星计划”已在旗下机构全面落地,以更完善的合伙人机制促进人才资源建设,强化以牙医为核心的、可持续的人才竞争力。美维美维“星计划星计划”落地,口腔连锁与合伙人深度落地,口腔连锁与合伙人深度“绑定绑定”2022 年,美维口腔公布了新升级的合伙人体系美维“星计划”,进一步探索口腔医疗行业人才资源建设的创新模式。同年,该计划在旗下机构全面铺开。按照美维“星计划”,美维口腔组建了合伙人代表大会及理事会,以客观地反映合伙人的意见和建议,维护合伙人的各项权益,提升合伙人自主性、参与性,增强合伙人使命感、荣辱感。美维“星计划”还制定了适应新阶段人才发展需求的培养计划、股权激励方案、晋升考核标准、年度奖励及分红等细则。升级后的美维“星计划”打造了“老 新”双轮驱动的模式:一是激励合伙人的主人翁意识,授权合伙人更多地参与重大决策,使其具备作出引领和表率的责任感和兴奋感;二是为合伙人勾画出职业进阶路线图,建立以能力导向的快速晋升机制,培养“明星”合伙人,打造强劲可靠的人才梯队,进而为集团可持续发展提供能力储备。武汉清华阳光口腔院长陈清华认为,对于口腔门诊来说,核心医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美维“星计划”通过搭建合伙人模式,解决口腔医疗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吸纳人才并留住人才的难题。美维“星计划”的内核是给予医生合伙人一个自由广阔的成长平台,集中资源为大家提供多维度帮助与支持,例如:“维小美医疗云智能平台”提供效率支持,内外联合开展多项课程深化专业提升,领导力学习提供管理运营能力完善等。这一计划全面赋能造就团队无与伦比的凝聚力与向心成长力,成为医生合伙人不断发展的原动力!浙江恒美口腔事业部总经理陈希柱表示,美维“星计划”已走过近两年时间,对于美维人才体系建设起到强有力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尤其是在价值观传递、人才稳定与发展、DSO 模式的人才体系搭建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52首先,“星计划”为追求成长的小伙伴提供清晰的晋升和价值发挥通路,促进员工对美维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其次,“星计划”让各岗位追求进步的小伙伴能看到希望,促进人才队伍稳定;为牙医、运营管理者、护理管理者等不同岗位的员工提供发展机会,有助于构建更具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管理框架。最后,新生代的管理框架真正开创了国内 DSO 模式的人才体系模型,将极大推动口腔行业的管理水平提升。总之,美维“星计划”通过对合伙人的培养和激励,可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扎实的人才基础,同时也为口腔行业的管理水平提升打开新局面。合伙人模式持续迭代,助力破解口腔人才难题合伙人模式持续迭代,助力破解口腔人才难题与多个专科的医疗资源相似,口腔专科也存在优秀牙医等专业技术人才稀缺的情况。过去,高薪酬是口腔连锁招聘优秀牙医的普遍做法,直接抬高了人力成本。而一旦有其他机构再高薪“挖人”,原机构又将流失高薪招来的人才,这进一步拉升了用人与招聘成本。对牙医而言,追求与劳动价值相匹配的回报无可厚非,但如果因此在不同机构间频繁流动,对个人职业成长也存在影响。为了破解这些难题,近年来,口腔连锁采用合伙人模式,让牙医、核心管理人员等专业人才的角色发生转变,有动力与机构共进退。美维口腔也早已开始尝试合伙人制度,并适时进行迭代升级,以解决各个阶段的实际需求。53图表 29 美维口腔合伙人体系升级迭代情况在 2016 年成立之初,美维口腔就建立了“事业合伙人”模式,包括门诊合伙人、医生合伙人、城市管理中心合伙人、总部合伙人等,使医生从不擅长的人事管理、财税统筹、市场营销等行政管理工作抽身,让医生更好地聚焦最具价值的诊疗工作。这是美维合伙人模式的 1.0 阶段。经过 7 年摸索,机构与各类合伙人之间不断磨合,“事业合伙人”模式日臻完善,但也体现出一些局限性:荣誉感缺失、管理半径受限、职业晋升受阻等。为了突破局限,美维合伙人模式迭代至 2.0 阶段,即美维“星计划”。目前,美维“星计划”正在美维旗下各机构全面落地。在合伙人体系不断完善与升级的过程中,美维口腔也从 1 家门诊完成了 16 个品牌、185 家门诊和医院的布局,旗下机构覆盖 35 个城市。跨机构、跨品牌、跨城市的服务网络,背后有规模庞大的合伙人队伍提供有力支撑。据了解,美维合伙人体系还将迭代至 3.0 版,以更体系化的思维构建口腔医生、连锁机构之间和谐共生的生态关系。以美维“星计划”为代表的口腔连锁合伙人模式,能促进合伙人提升自身诊疗技术或管理能力,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进而获得稳定和广阔的晋升通道;机构利润与牙医收入之间不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水涨船高的关系。这一模式将对口腔人才难题破解、行业良性的长远发展产生重要意义。3.53.5 顾连医疗:建设顾连医疗:建设“高质量康复高质量康复”,推行价值医疗理念落地,推行价值医疗理念落地价值医疗是近年来医疗服务体系广泛推崇的理念,倡导以最小成本来实现医疗质量与效果的最大化。康复医疗治疗周期长、优质资源稀缺、支付模式有待完54善,探索价值医疗尤为必要。2023 年,顾连医疗大力推行康复领域的价值医疗,并取得诸多成效。以支付方式改革为突破口,探索价值医疗以支付方式改革为突破口,探索价值医疗以往,患者因康复时间与费用问题导致的在各医院间周转奔波,长期康复费用负担高,重复住院率较高等问题,获得感和满意度较低。在长沙市医保政策支持下,顾连医疗旗下湘雅博爱康复医院试点了“康复病组按价值付费(以下简称FRG)”模式,破解难题。2022 年 6 月起,湘雅博爱康复医院启动 FRG 付费,覆盖颅内出血性疾患、脊髓损伤、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等 15 个病组,涉及 ICD 诊断 1300 多种。图表 30 湘雅博爱康复医院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FRG 模式以康复疗效为最终目标,以专业评估来制定专业的康复临床路径;在疗效导向下,康复治疗项目的数量和频次没有限制,医疗机构则需着力提升治疗质量与效率。为此,湘雅博爱康复医院大力进行规范化制度建设,强化医师、治疗师、护士等关键角色的培训,及时查找和解决问题,组织业内康复专家交流,以此提升医疗质量;梳理再造工作流程,建设智慧康复系统,尽可能将复杂的工作内容以简单的流程来落地,以此提升效率。实施 FRG 付费一年半以来,湘雅博爱康复医院让患者获得了早期的、全程的、连续的、优质的且成本可负担的康复医疗服务。由于患者院间周转减少、非必要的院前检查减少,在康复效果有保障的前提下,个人支出与医保基金支出均55有下降。目前,以职工医保为例,湘雅博爱康复医院纳入 FRG 的患者自付部分的费用比例不到 30%。FRG 付费对医院和医生而言,由于在收治患者后需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并进行康复治疗的全流程梳理、质量管控、技术创新,因此,康复医学获得更好的发展,且收获了更高的患者满意度。建设建设“高质量康复高质量康复”,实现医疗质量与治疗效果最大化,全面推行价值医疗,实现医疗质量与治疗效果最大化,全面推行价值医疗FRG 付费仅仅是顾连医疗探索价值医疗的一个缩影,顾连医疗在西南、华东、华中等片区的各家医疗机构内,根据当地患者需求、政策条件等因素,以价值医疗为导向,已落地了不同的“高质量康复”措施。例如,顾连医疗注重完善多学科的医师团队配置,配置了康复、重症 ICU、心内、神内、呼吸内科、中医、营养等多学科的团队,并要求旗下医疗机构逐步覆盖康复医疗十大亚专科,提供综合性康复医疗服务。同时,顾连医疗着重促进康复医师与临床医师的密切协作,促进临床技能与康复理念的融合。为了更好地满足个体化的康复治疗需求,顾连医疗对治疗部学科建设给予了重点支持,诸如单独建制、学科建设思路自主决策、资源倾斜等,以支撑 PT、OT、ST 三大方向下更加细分的治疗技术发展。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对提升患者功能恢复水平、减少医疗资源消耗等都有积极意义,顾连医疗也在这方面做了尝试,如华东片区的医疗机构创新重症康复手段,将 ICU、高压氧科、康复科相结合,为患者提供早期甚至超早期的康复介入服务。56图表 31 超早期康复介入,重症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得益于价值医疗的推行,顾连医疗在患者中广受认可。无锡顾连医院 2023 年开业后,第一个病区收治患者仅三周内即供不应求;目前旗下医院的患者 NPS平均净推荐值已达到 90 分以上。中日友好医院康复医学科学科带头人谢欲晓教授中日友好医院康复医学科学科带头人谢欲晓教授表示,康复医疗是以优化功能、减少残疾、增进生活质量为总目标,而价值医疗则倡导以最小成本来实现医疗质量与效果的最大化。顾连医疗以先进的国际视野和敏锐的创新意识,积极主动地投身于促进价值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参与“高质量康复”服务的实践中。尤其是旗下湘雅博爱康复医院全程参与的支付方式改革的试点研究,借鉴国际经验,探索科学精准的住院康复护理支付方式,将康复前后的功能、残疾和健康评估融入价值医疗理念,使康复服务更有价值。在推动按价值付费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具有深远的健康服务价值。3.63.6 京东健康:创新互联网医疗专科服务,深入进行资源整合、流程重塑京东健康:创新互联网医疗专科服务,深入进行资源整合、流程重塑不同专科疾病的诊疗路径、治疗方式、患者需求等存在巨大差异,互联网医疗以高效的资源整合能力,为专科服务创新提供了优势。京东健康目前已上线 27 个专科中心,2023 年以皮肤、精神心理、中医为重点精细打磨,细化专科专病服务内容、搭建服务闭环。京东健康在线下大力布局本地化的医药服务又为线上专科提供了强力支撑,形成独特优势。57聚焦专科疾病特征,创新线上专科服务聚焦专科疾病特征,创新线上专科服务专科服务远不只是将医生和服务内容按专科分门别类,而是针对专科疾病特征,围绕患者需求进行更深入的资源整合、流程重塑。皮肤专科方面,京东健康上线了皮肤医院皮肤专科方面,京东健康上线了皮肤医院,超过 40 位皮肤疾病领域头部专家开设在线名医工作室,近 3000 名来自三甲医院的皮肤专科医生入驻平台。图表 32 京东健康以皮肤、精神心理等为重点打造精细化专科服务皮肤病及其发病原因繁多,患者数量庞大;一些皮肤病还具有季节性反复发作的特点,需要长期管理、频繁就医。对此,京东健康皮肤医院可为常见皮肤病提供高效的问诊购药渠道,为慢性皮肤疾病进行持续的健康管理,对表现为皮肤症状的危重疾病先兆提供预警,以及为疑难杂症患者精准匹配专家、引导转诊。京东健康还充分运用智能技术促进医患沟通,如 AI 测肤工具可帮助用户更准确地描述病情,痤疮管理工具能基于医生制定的个性化用药和护肤建议,对患者进行智能随访、改善治疗效果。精神心理专科方面,京东健康精神心理专科方面,京东健康 20232023 年对心理服务中心进行了升级年对心理服务中心进行了升级,重点解决供需精准匹配、精神科诊疗与心理咨询融合等问题。58升级后,京东健康心理服务中心通过来访分类、服务分级、咨访标签和智能分诊能力等,实现了精准咨访匹配;聚集优质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生,能围绕轻、中、重心理问题,为用户提供多元的服务方案;打造了集测评、筛查、倾诉、咨询、治疗于一体的全链路服务。中心还借鉴精神医学会诊-联络精神病学的模式,为用户提供便捷的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转介通道,或精神医学与其他临床各科的联合会诊。目前中心已有超过 1000 位心理咨询师和 6000 位精神科医生入驻,共同为用户提供一体化诊疗服务。中医方面,京东健康中医院中医方面,京东健康中医院 20232023 年上线了中医脾胃特色门诊年上线了中医脾胃特色门诊,帮助患者解决脾胃问题、调理脾胃功能。门诊邀请脾胃领域专家及三甲医院医生,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在线诊疗服务;患者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一键代煎,送药到家”服务。京东健康中医院还将上线名医问诊直播,促进用户日常保健。融合线上专科,大力拓展本地化医药服务融合线上专科,大力拓展本地化医药服务在对线上专科进行差异化的精耕细作同时,京东健康也针对各个专科患者的共性需求不断丰富服务渠道,尤其是在线下服务、本地化服务方面。2023 年,京东健康以即时零售为重点,进一步提升药品服务能力。例如,京东健康全渠道业务整合了京东到家的医药及健康产品品类,大力拓展即时零售服务;截至 2023 年 6 月底,全渠道布局已覆盖全国超 400 个城市,合作连锁品牌超 1200 家,合作门店超 10 万家。即时零售通过流量扶持、精准营销等措施帮助商家提升运营效率,通过持续扩大的运营网络满足患者不同紧急程度的用药需求。此外,京东健康多家线下医疗机构也于 2023 年投入运营,包括宿豫医院、京东健康体检中心宿迁店和亦庄店,与线上服务衔接,为当地用户提供一体化服务。互联网医疗能提供便捷的线上问诊咨询服务,本地化的线下服务与线上服务结合,则能更全面地满足患者需求。2023 年冬季,各地呼吸道疾病高发。京东健康在北京、上海等地推出了“呼吸道病毒细菌 12 联检居家检测”服务,24 小时预约上门检测、3 小时内出具检测报告,还可根据感染情况提出健康建议、提供在线问诊。关键时期迅速整合资源,满足用户紧急需求,这正是京东健康服务创新的一个59缩影。未来,京东健康仍将不断打磨专科医疗健康服务能力,积极开展专科服务模式创新,大力拓展本地化医药健康服务,满足用户更加细分的健康需求。附表附表 1 1:20232023 年医疗服务企业融资详情年医疗服务企业融资详情融资时间融资时间企业企业融资金额融资金额融资轮次融资轮次投资方投资方2023/1/6吾颐馨健康未透露战略融资川投集团2023/1/10天鑫医疗美容2500 万元战略融资瑞丽医美2023/1/10通济智医数千万元PreA 轮鑫资本集团、永安达资本2023/1/10镁信健康未透露C 轮汇丰集团2023/2/2嘉兴老百姓药房未透露A 轮南湖金服2023/2/10云慧创想千万级种子轮远毅资本2023/2/10369 养老未透露A 轮青枫投资2023/2/17咿呀口腔数亿元未透露方源资本2023/2/28蛋壳肌因3000 万元A 轮斯凯沃创投2023/3/2Glowe 阁楼数千万元A 轮峰瑞资本2023/3/11妙智康数千万元天使轮九纬资本2023/3/13圣德医养数亿元A 轮通用资本2023/3/13保联科技数千万元战略融资横琴人寿2023/3/23乐途科技3000 万元PreA 轮固生堂、MERITCONCEPT、天博传媒集团、数名个人 LP2023/3/24璞缘照护数千万元A 轮长岭资本、银创资本2023/3/27拼容颜未透露A 轮未透露2023/3/28万木健康未透露战略融资羽医健康2023/3/29多问医生未透露种子轮远程教育集团云生物医疗科技2023/3/30康家医数千万元战略融资未透露2023/3/30首颐医疗未透露战略融资兴富资本2023/3/30爱动健身未透露未披露鑫智投资2023/4/4秋涛美肤560 万元天使轮未透露2023/4/6小橙集团近亿元A 轮知名产业公司、香椽资本等2023/4/8宸辉医美1000 万元天使轮君盈资本2023/4/21医日健数千万元PreA 轮高瓴资本、创新工厂602023/4/24卫宁科技3 亿元C 轮太平医疗健康基金、凯辉基金、中电数据、苏高新、提梁投资2023/5/8心院长1000 万元天使轮未透露2023/5/30华美浩联数千万元B 轮东方国资、VentechChina、金沙江创投、朗润投资、同济校友基金2023/6/20锦欣福星康养8000 万美元未透露春华资本、奥博资本2023/6/23柏源健康近千万元A 轮未披露2023/6/28美奥口腔未透露未透露盛世投资2023/6/29美维口腔未透露战略融资盛世投资2023/6/30微脉未透露未透露浙江金控、求是资本、BV百度风投2023/7/3天与养老数千万美元连续两轮大华创投亚洲影响力基金、长岭资本等2023/7/17贤德医疗数千万美元A 轮清池资本、亚洲医疗2023/7/27玛恩医云5000 万元未透露华邦健康2023/7/28幸福邦邦2000 万元Pre-A 轮老顽童2023/7/31圣贝拉数亿元C-3 轮C 资本、英国太古地产创新基金、神骐资本、MiraeAsset2023/8/4健嘉康复未透露战略融资未透露2023/8/5太一良方千万元级天使轮春风药业2023/8/9上海睿渠数千万元未透露丹麓资本2023/8/11五色科技未透露B 轮深圳远致投资2023/8/11健康之路数千万元PreIPO未透露2023/8/29贝瑞斯美华妇儿医院未透露战略融资贝康国际2023/9/13立志有方数百万元天使轮黄晓浪博士家族办公室2023/9/18知识矩阵数千万元A 轮华禹创投、杭州六和桥、余杭供销集团2023/9/19问吉口腔网2 亿元PreA 轮AD-VC 基金、AD-PE 基金2023/9/26顺昌盛世医疗5000 万元未透露航天公铁集团2023/10/13上药云健康5 亿元C 轮上海综改基金、工银投资联合领投、上海生物医药基金2023/10/16花西悦5000 万元A 轮启初医疗、云水资本2023/10/20锦恩健康数千万A 轮胜恒投资612023/10/31银龄世界千万元天使轮未透露2023/11/9邦尔骨科8 亿元PreIPO建发新兴投资、阳光人寿、清池资本(Lake BleuCapital)、太平洋保险、十月资本、高远资本2023/11/10柚康科技未透露天使轮大有资本2023/11/29聚疗近千万元天使轮泽伦资本2023/12/8达康医疗数亿元战略融资通用技术资本2023/12/20繫康万家2000 万元A 轮ANRI2023/12/28颐家数千万元战略融资国创振德2023/12/29小橙集团数千万元战略融资未透露数据来源:动脉橙数据库,蛋壳研究院整理制图附表附表 2 2:20232023 年医疗服务领域重要政策年医疗服务领域重要政策发文日期发文日期文件文件部门部门2023/1/10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十四五”规划国家卫生健康委2023/1/29关于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六部门2023/2/15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国家医保局办公室2023/3/2健康中国行动 2023 年工作要点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2023/3/23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2023/4/11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三批安宁疗护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023/5/82023 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十四部门2023/5/8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部际联席工作机制成员单位及职责分工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十四部门2023/5/23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方案(2023-2025 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2023/5/26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3-2025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2023/6/13关于印发开展严厉打击非法应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专项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中央政法委办公厅、中央网信办秘书局等十四部门2023/6/15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 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2023/6/20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规范处方药网络销售信息展示的通知国家药监局综合司622023/6/21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发布“十四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的通知国家卫生健康委2023/6/28关于进一步规范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工作管理的通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疾控局综合司2023/7/12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推动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家卫生健康委2023/7/17医疗机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应用管理规范(试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023/7/21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23 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医保局、国家药监局2023/8/82023-2025 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便民惠民服务举措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023/8/22手术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023/8/25关于进一步推进口腔医疗服务和保障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医保局办公室等四部门2023/9/20关于公布第二批罕见病目录的通知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药监局、国家中医药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2023/9/27药品经营和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3/9/27患者安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 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023/12/8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型医院巡查工作方案(2023-2026 年度)的通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正文参考资料正文参考资料:中康科技:一图读懂|9 月份零售药店市场回暖,店均客流量再次迎来回升中康科技:|1-9 月 O2O 市场规模增速仍保持双位数增长对我国价值医疗新内涵的思考慢性病高发给健康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63免责申明:本报告的信息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和访谈,蛋壳研究院对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不作保证。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蛋壳研究院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过往表现不应作为日后的表现依据。在不同时期,蛋壳研究院可能发布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蛋壳研究院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同时,蛋壳研究院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版权申明:本文档版权属于蛋壳研究院/北京蛋黄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许可擅用,蛋黄科技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蛋壳研究院(VBR):蛋壳研究院关注全球医疗健康产业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新兴趋势与创新科技。蛋壳研究院是医健产业创投界的战略伙伴,为创业者、投资人及战略规划者提供有前瞻性的趋势判断,洞察隐藏的商业逻辑,集合产业专家、资深观察者,尽可能给出我们客观理性的分析与建议。研究人员:张晓旭 高级研究员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11 63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3896条  共195
前往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