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用时:46ms

医疗健康行业报告-PDF版

您的当前位置:上海品茶 > 医疗健康
  • 清华五道口:2023小核酸药物行业图谱报告(60页).pdf

    研究报告 (2023 年 第 6 期 总第 30 期)2023 年 11 月 14 日 小核酸药物行业图谱小核酸药物行业图谱1 1 科创金融研究中心 朱雅姝 胡杏 【摘要】【摘要】行业图谱研究是本中心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的一项子课题,目标定位于清晰理解前沿科技成果的技术核心、科创企业的技术竞争力及科研工作者的研究进度,从而助力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提升。行业图谱研究将以系列形式展开,选取国家战略重点科技领域的商业应用场景逐一进行,时效性较强。本报告为行业图谱的第一个系列生物医药领域:小核酸药物。小核酸药物是指长度小于 30nt 的寡核苷酸序列,广义的小核酸包括小干 扰 RNA(siRNA)、反 义 寡 核 苷 酸(ASO)、微 小 RNA(miRNA)、核酸适配体(Aptamer)等。与传统的小分子化学药和 1 感谢科创金融研究中心的实习生付君君同学对本报告的助研工作。付君君同学是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 级博士。抗体类药物相比,小核酸药物具有研发周期短、效果持久、研发成功率高和治疗领域广等优点,在基因治疗和基因编辑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总体说来,我国小核酸药物行业起步较晚,目前尚无国产小核酸药物上市,国内存在明显的生产壁垒。从小核酸药物产业链来看,行业进口替代之路任重道远,包括生产工艺、技术专利、及仪器设备,都存在极高的进口依赖。Ionis、Alnylam、Sarepta 是小核酸药物领域的三巨头,目前已上市的小核酸药物多产自这三家公司。但国内也出现了瑞博生物、圣诺医药、中美瑞康等发展迅速的小核酸行业的创新技术公司。另外,在学术领域,国内研究者的科研方向主要集中在递送系统方面。由于国内小核酸市场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相关成果进入临床转化阶段的并不多。目录 一、引言.1 二、小核酸药物概念.3(一)核酸药物的概念及分类.3(二)核酸药物的分类.5(三)小核酸药物的优势.6(四)小核酸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7 三、小核酸药物产业化.13(一)小核酸药物的发展历程.13(二)小核酸药物的研发流程.14(三)小核酸药物的技术壁垒及研发难点.16(四)小核酸药物产业链.23 四、小核酸药物的市场.24(一)小核酸药物的市场规模.24(二)获批上市的小核酸药物.25(三)小核酸代表药物.27 五、小核酸药物产业竞争概况.31(一)小核酸药物行业国际巨头公司及其核心优势.31(二)国内重点小核酸药物公司及其核心技术优势.37(三)小核酸药物相关技术研发学者现状.46 六、专业术语解析.48 参考文献.50 图表目录 图 2-1 中心法则内容图解.4 图 2-2 反义寡核苷酸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8 图 2-3 siRNA 主要作用机制.10 图 2-4 miRNA 主要作用机制.11 图 2-5 核酸适配体作用示意图.12 图 3-1 小核酸药物的发展历程.14 图 3-2 小核酸药物的开发流程.14 图 3-3 LNP 结构示意图.21 图 3-3 GalNAc-siRNA 肝靶向递送原理.22 图 3-4 小核酸药物产业链.24 图 4-1 2016-2021 年全球小核酸药物市场规模(单位:亿美元).25 图 4-2 截至 2023 年 9 月全球获批小核酸药物的适应症.26 图 4-3 2017-2022 年 Spinzara 全球销售额(单位:亿美元).28 图 4-4 Spinzara 分子结构式.29 图 4-5 Leqvio 分子结构式.30 图 5-1 Alnylam 不同化学修饰位点及组合示意图.32 图 5-2 Alnylam 产品管线.33 图 5-3 Ionis 化学修饰和递送的核心研发平台.34 图 5-4 Ionis 产品管线.35 图 5-5 Sarepta 产品管线.36 图 5-6 瑞博生物技术创新平台.37 图 5-7 瑞博生物产品管线.39 图 5-8 圣诺医药产品管线.42 图 5-9 海昶生物生物技术创新平台.42 图 5-10 海昶生物产品管线.43 图 5-11 中美瑞康产品管线.44 图 5-12 百奥迈科产品管线.45 表 2-1:核酸药物的分类.5 表 2-2:小核酸药物对比及商业化程度.12 表 3-1:核酸药物常见化学修饰方式汇总.18 表 3-2:不同递送系统的比较.22 表 4-1:全球获批的小核酸药物.26 表 4-2:不同类型降血脂药物比较.30 表 5-1:Alnylam 化学修饰平台的迭代.32 表 5-2:Ionis 化学修饰平台的迭代.34 表 5-3:Sarepta 技术平台的迭代.35 表 5-4:小核酸行业国际巨头公司优势总结.36 表 5-5:瑞博生物核心技术平台优势总结.37 表 5-6:圣诺医药核心技术平台优势总结.40 表 5-7:中美瑞康核心技术平台优势总结.43 表 5-8:小核酸行业国内重点企业优势总结.45 表 5-9:小核酸行业国内学者研发定位.47 1 一、一、引言引言 最近几年,继小分子和抗体药物之后,小核酸药物也逐渐被人们关注。小核酸药物是由序列经过特定设计的核苷酸构成,主要作用于细胞质的 mR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来识别和调控靶mRNA,从而调控蛋白表达,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与传统的小分子化学药和重组蛋白类药物相比,小核酸药物具有治疗效率高、特小核酸药物具有治疗效率高、特异性强、药物毒性小和应用领域广等优点异性强、药物毒性小和应用领域广等优点。由于小核酸药物能在基因层面进行调控,因此能够为目前无法治愈的严重遗传疾病提供开创性的治疗思路,并已经在神经病变、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近年来,随着国家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监管体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都在鼓励医药行业尤其是创新药行业的发展。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中国制造 2025,将创新药前沿领域的生物医药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创新性生物医药被列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17 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速新药创制和产业化,重点发展治疗性疫苗,核糖核酸(核糖核酸(RNA)干扰药物)干扰药物,适配子药物适配子药物,以及干细胞、嵌合抗原受体 T 细胞免疫疗法(CAR-T)等生物治疗产品。2022 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鼓励在核酸核酸和重组疫苗等重点领域建设关键共性生物技术创新平台。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为核酸药物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 除中国政府外,其他国家也积极发布相关政策。以美国为例,早在 2012 年,美国就确定了生物经济的战略目标,发布了国家生物经济蓝图。2020 年,美国确定了以生物制造为核心,从政策体系、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基础设施、人才培养等方面推进生物经济战略,并发布了美国生物经济:为灵活和竞争性的未来规划路线。2022 年 9 月,美国确定加速生物技术创新,启动了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计划。2023 年 3 月,美国发布了美国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的明确目标,重点提及要发展先进的基因编基因编辑技术辑技术:5年内,提高编辑效率,进一步开发用于临床的基因编辑系年内,提高编辑效率,进一步开发用于临床的基因编辑系统,以便在几乎没有副作用的情况下,治统,以便在几乎没有副作用的情况下,治愈愈 10 种已知遗传原因的疾种已知遗传原因的疾病;病;20 年内,加强生物制造生态系统,每年至少生产 500 万剂量的治疗性基因编辑系统。由此可见,以可进行基因编辑和基因治疗的小核酸药物为代表的先进技术已成为医学发展的热门研究方向。近年,引发市场关注的小核酸药物是 2021 年 12 月 22 日获得FDA 批准上市,诺华和 Alnylam 共同开发 Leqvio,用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2019 年全球有1790 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球所有死亡人数的 32%。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而血脂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降低 LDL-C 水平能够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Leqvio 是一款“半年打一针”的长效 3 降脂药,自其上市以来便吸引了心血管疾病患者群体、临床医生及药企研发的极大关注,也激起了国内外相关企业进行小核酸药物研发的热潮。本图谱是基于最新的科学文献及行业报道进行的资料梳理和汇总。通过行业画像的模式,以技术流为着重点制作行业图谱,并辅以文字报告进行概述解析。本图谱主要梳理了小核酸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提炼了当前小核酸药物制备的行业技术壁垒,探讨了全球领先企业以及国内重点企业的研发现状,总结了国内学术领域研究者的主要科研进展和成果转化现状。二、二、小核酸药物概念小核酸药物概念 (一)(一)核酸药物的概念及分类核酸药物的概念及分类 1957 年 Francis Crick 提出了中心法则,阐明了遗传信息在细胞内生物大分子间转移的基本法则:DNA 分子中的遗传信息转录到 RNA 分子中,再由 RNA 翻译生成体内各种蛋白质,蛋白质的主要功能是作为结构成分参与生物体的构建以及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从而维持机体正常功能。而 DNA 突变或转录翻译出现差错会产生错误的蛋白质,是疾病发生的原因之一。核酸是 DNA 和 RNA 的总称,其中 DNA 是储存、复制和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基础,其功能主要依赖于一级结构(4 种碱基排列组合而成的一维序列),二级结构(双螺旋)和高级结构(超螺旋/染色体结构)维持结构稳定,是基因治疗的主要靶点。RNA 则是连接遗 4 传信息和功能蛋白之间的桥梁,兼具携带遗传信息和进行功能调控的特征,是核酸药物的主要靶点。蛋白质是具有生物化学功能的活性物质,其结构由一级结构(20 种氨基酸排列组合而成的一维序列)和高级结构共同决定,是小分子和抗体药物的主要靶点。图图 2-1 中心法则内容图解中心法则内容图解 核酸药物是指人工合成的具有疾病治疗功能的 DNA 或 RNA 片段,通过靶向通过靶向 mRNA,作用于蛋白质合成上游。,作用于蛋白质合成上游。核酸药物通过改变宿主遗传信息的编辑治愈疾病,是一种“既治标又治本”的治疗方式。从理论上讲,核酸药物可以调节任何基因的表达,因此可以克服靶向蛋白质药物的成药靶点少、三维结构设计复杂、应用范围受结合位点限制、仅起到“治标”作用、可能需要反复给药等一系列的局限。5(二)(二)核酸药物的分类核酸药物的分类 小核酸药物、小分子核苷类药物和 mRNA 疫苗都是基于核苷酸的药物或疫苗,但它们的作用机制和应用领域有所不同。1、小核酸药物小核酸药物 小核酸药物指长度小于 30nt 的寡核苷酸序列,可通过与靶分子的 RNA 结合,通过调控翻译,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小核酸药物具有高度的靶向性和特异性,可以精准地调控基因表达,因此在基因治疗和基因编辑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小分子核苷类药物小分子核苷类药物 小分子核苷类药物是指一类分子量较小的核苷酸和核苷类似物,这些药物通过与病毒或癌细胞的 DNA 或 RNA 结合,抑制其复制和转录,从而达到治疗病毒感染和癌症等疾病的目的。3、mRNA 疫苗疫苗 mRNA 疫苗2是一种新型的疫苗,通过注射体内产生的 mRNA 编码病原体的抗原蛋白,从而激发机体免疫反应。表表 2-1:核酸药物的分类核酸药物的分类 类别类别 定义定义 作用机制作用机制 应用领域应用领域 药品举例药品举例 小核酸药小核酸药物物 长度小于 30nt的寡核苷酸序列 与 靶 分 子 的RNA 结合,抑制其翻译或调控 基因治疗和基因编辑等 如:Spinraza(该药品后文有详细介绍)2 关于 mRNA 疫苗的详细介绍,可见本中心 2021 年第九期的研究报告mRNA 疫苗行业图谱 6 小分子小分子 核苷类似核苷类似药物药物 分子量较小的核苷酸和核苷类似物 与病毒或癌细胞的 DNA 或RNA 结合,抑制其复制和转录 病毒感染和癌症等 如:利巴韦林(核苷类广谱抗病毒药物)mRNA 疫疫苗苗 通过注射体内产生的 mRNA编码病原体的抗原蛋白的疫苗 诱导细胞产生所需的蛋白质或抗原,激发机体免疫反应 新冠肺炎等传染性疾病的预防 如:辉 瑞 与 BioNTech 联合研发的新冠 mRNA 疫苗(三)(三)小核酸药物的优势小核酸药物的优势 小核酸药物是目前发展最为成熟的基因疗法之一小核酸药物是目前发展最为成熟的基因疗法之一。目前已有小核酸药品获批上市,并且治疗潜力得到了验证。且相比抗体和小分子药物,小核酸药物具有先天优势:研发周期短,药物靶点筛选快研发周期短,药物靶点筛选快:小分子和抗体药物需要识别蛋白质复杂的空间构象,因此需要大规模的药物筛选。而小核酸药物只需要锁定致病基因序列,并针对该基因序列进行设计及相应 RNA 片段的合成,因此其早期研发速度远远快于其他种类药物;治疗领域更广治疗领域更广:小核酸药物不受限于蛋白质的可成药性,理论上可以设计用于靶向任何感兴趣的基因,仅需要目标 mRNA 的序列信息,有望攻克尚无药物治疗的遗传疾病和其他难治疾病;效果持久效果持久:通常来说,小分子药物的体内半衰期以小时计算,抗体药物的体内半衰期以天/周计算,而小核酸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可以按照月来计算,因此能降低给药频次,对很多疾病尤其是慢病的治疗具有巨大的临床价值;7 研发成功率较高研发成功率较高:由于小核酸药物作用机制明确,通过与 mRNA 完成碱基配对来实现其功能,无需契合蛋白质复杂结构,因此研发成功率相对较高。(四)(四)小核酸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小核酸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小核酸药物是指长度小于 30nt 的寡核苷酸序列,广义的小核酸包括小干扰 RNA(siRNA)、反义寡核苷酸(ASO)、微小 RNA(miRNA)、核酸适配体(Aptamer)等。根据 Frost&Sullivan 统计,目前全球进入临床的小核酸药物近 108 个,包括 ASO、siRNA、Aptamer、miRNA 等。其中 ASO 仍是当前研发热点,占比 38%,siRNA 发展快速,占比已达到 32%,其余小核酸药物研发相对还处在早期阶段,整体数量较少。1、反义寡核苷酸(反义寡核苷酸(ASO)ASO 是一类化学合成的单链的核苷酸分子,通常为 1830 个核酸序列的短片段(故称为“寡核苷酸”),这一核酸序列为靶序列的互补链(故称为“反义”),可通过碱基配对的方式与特定的RNA 序列高度特异性结合,从而达到基因靶向治疗的目的。与目标基因结合后的 ASO 通过四种不同的作用机制来调节靶mRNA 的功能:直接抑制靶直接抑制靶 mRNA 翻译:翻译:ASO 可与靶 mRNA 的翻译起始位点或其他序列结合,阻止或阻断 mRNA 的翻译,下调蛋白表达;8 降解靶降解靶 mRNA:ASO 与靶 mRNA 结合后,可招募内源性核糖核酸内切酶 RNaseH,切断互补配对区域 mRNA 序列以沉默目的基因,下调蛋白表达;剪接调控:剪接调控:DNA 转录生成的 pre-mRNA,需由剪接体将其中的内含子剪除,再将外显子有序连接,从而加工为成熟 mRNA。而剪接体识别并结合 pre-mRNA 需要借助于内含子上的特定 RNA 序列,ASO 可与此特定序列结合,改变剪接行为,干扰基因表达;上调蛋白质翻译:上调蛋白质翻译:上游开放阅读框(uORF)可通过多种机制抑制 mRNA 翻译,ASO 能与 uORF 部分结合,从而上调蛋白质翻译。(图片来源:DOI:10.13362/j.jpmed.202004001.)图图 2-2 反义寡核苷酸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反义寡核苷酸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 2、小干扰小干扰 RNA(siRNA)9 小干扰 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通常是含有 19-23 个碱基对的双链 RNA 片段,可通过与载体共价耦联,特异性地靶向发病组织发挥基因沉默作用。siRNA 就是通过 RNAi 机制发挥的作用:将双链 RNA(dsRNA)导入体内后,会被特定的核糖核酸酶(Dicer)切割成长度为 2123 个碱基对的小片段,这些小片段称为小干扰 RNA(siRNA)。siRNA 进入细胞后,细胞质内的 Ago2 酶会将 siRNA 的正义链裂解,反义链则会被装载到 RNA 诱导的沉默复合体中(RISC),与靶 mRNA 特异性结合使其降解,从而抑制蛋白的表达。10 (图片来源:DOI:10.3390/molecules201017944)图图 2-3 siRNA 主要主要作用机制作用机制 3、微小微小 RNA(miRNA)微小 RNA(microRNA,miRNA)是长度约 22 个核苷酸片段的非编码小分子 RNA,主要通过抑制/裂解 mRNA 两种方式来调控基因的表达。具体说来,miRNA 首先在细胞核内转录出较长的初级miRNA(pri-miRNA),然后在细胞核内由 Drosha 加工成前体miRNA(pre-miRNA),而后被转运出细胞核,在细胞质中由 Dicer 11 剪切成为成熟的 miRNA,随即被整合进 RNA 沉默复合物(RISC)中,基于与 mRNA 完全或不完全配对来调节基因表达。(图片来源:DOI:10.1038/s41576-023-00611-y)图图 2-4 miRNA 主要作用机制主要作用机制 4、核酸适配体(核酸适配体(Aptamer)核酸适配体是一类有“核酸抗体”之称的人工合成的长度为 20-100 个核苷酸的单链 DNA或 RNA分子,可以形成特定的三维结构,12 从而高选择性和特异性结合作用靶点。相比抗体药物,核酸适配体具有分子量小、免疫原性低、组织穿透力强、易于合成与修饰修、生产成本低等优点,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中有着广泛的药物应用潜力。核酸适配体药物通过三种路径发挥作用:1)作为抑制剂抑制疾病相关靶标;2)作为激动剂激活目标受体;3)作为靶向分子载体递送其它药物。(图片来源:DOI:10.1038/mtna.2014.32)图图 2-5 核酸适配体作用示意图核酸适配体作用示意图 表表 2-2:小核酸药物对比及商业化程度小核酸药物对比及商业化程度 类别类别 ASO siRNA miRNA Aptamer 长度组成长度组成 1830 个 核 苷酸,单链 1923 个 碱 基对,双链 约 22 个核苷酸,单链 20100 个 核 苷酸,单链 作用机制作用机制 抑 制/降 解 靶mRNA、剪 接调控、上调蛋白质翻译 切割 mRNA 抑制/裂解 mRNA 功能抑制 优势优势 高特异性 合成方便 功能多样 递送容易 高特异性 高活性 低免疫原性 合成方便 与 人 体 miRNA功能类似,将其导入病理细胞,高特异性 高亲和力 低免疫原性 成产成本低 13 可恢复其正常生理功能 局限性局限性 脱靶效应 药效一般比siRNA 弱 脱靶效应 由于低互补性,miRNA 常 常 与靶基因不完全配对,可同时调控多个靶基因的表达 相比抗体药物,疗效不占优势 商业化商业化 获批药物数量最多,是核酸药物的重要领域 5款siRNA药物上市,是核酸药物的研究热点 尚未有药物获批,但已有药物研发进入临床试验 仅有 1 款获批,但已退市,商业化不成功 三、三、小核酸药物产业化小核酸药物产业化(一)(一)小核酸药物的发展历程小核酸药物的发展历程 自 1978 年 Zamecnik 等人首次提出反义核酸概念并且用反义核苷酸技术成功抑制了 Rous 肉瘤病毒的复制,到现如今全球有超过100 款小核酸药物处于临床研究中,小核酸药物的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纵观小核酸药物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前期探索期(1978-2006)、震荡发展期(2006-2016)、快速发展期(2016-至今)。前期探索期:ASO 技术和 RNAi 技术先后于二十世纪 70 年代和90 年代出现,大量科研力量聚焦于新领域,同时获得了制药工业界广泛的关注,小核酸药物领域由此进入了早期的研发探索时期,这一阶段直至 2006 年,RNAi 技术获得诺贝尔奖。14 震荡发展期:2005 年到 2016 年的约十年间,由于小核酸领域的技术瓶颈迟迟没有获得突破,药物本身的特性以及商业化进程中的种种问题导致该领域进入了一段震荡发展的时期。快速发展期:从2016年至今,由于小核酸领域药物递送技术等等关键难题的突破以及重磅药物的接连获批,加之资本信心的重建,小核酸领域迈入新的稳健快速发展时期。(图片来源:中信建投)图图 3-1 小核酸药物的发展历程小核酸药物的发展历程(二)(二)小核酸药物的研发流程小核酸药物的研发流程 小核酸药物的研发要经过适应症的选择、靶点筛选、序列设计、化学修饰、药物递送、工艺放大等过程。(图片来源:高特佳投资研究院)图图 3-2 小核酸药物的开发流程小核酸药物的开发流程 15 1、适应症的选择适应症的选择 小核酸药物的适应症涵盖范围较广,包括肿瘤、遗传罕见病、小核酸药物的适应症涵盖范围较广,包括肿瘤、遗传罕见病、代谢疾病、自免疫疾病以及感染等。代谢疾病、自免疫疾病以及感染等。从临床管线适应症来看,目前肿瘤已成为小核酸药物临床管线占比最多的适应症,达 24%,其余还有遗传病(22%)、感觉器官疾病(13%)、心血管系统疾病(12%)等。国内在研国内在研小核酸药物主要集中慢病领域小核酸药物主要集中慢病领域。国内小核酸药物起步较晚,研发适应症布局与国外也有所不同。据 Insight 数据库统计,目前所有在研项目中占比最多的是心血管系统疾病,占所有项目的39.0%。其次是包括乙型肝炎在内的肝病,占比 29.3%,遗传疾病在国内项目中仅占 19.5%。2、靶点的筛选和序列设计靶点的筛选和序列设计 药物靶点对药物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需要多种下游生物学功能实验对候选的系列靶点进行验证,以确认靶点是否产生对应的调节作用和生物活性,从而确定最优结合位点。序列设计方面,是指基于目标疾病基因,设计并筛选出相应的RNA 药物。序列设计一般遵循相应的原则,比如与非目的基因连续匹配的碱基数目;序列 GC 含量范围为 35%-55%时,基因沉默效果较好;反向重复序列易形成发夹结构会使药物无法有效结合;连续A 或 T 序列会终止整个转录而不适合做靶标序列等。3、序列的化学修饰序列的化学修饰 16 原始的小核酸结构,很容易被体内核酸酶降解,因此药代动力学性质较差。小核酸药物想要在体内发挥持久的疗效,抗核酸酶消化的能力至关重要。研究证实,化学修饰可以提高小核酸药物的亲和力、稳定性、代谢性质等。4、药物递送药物递送 小核酸药物进入体内发挥效果,需要先克服诸如核酸酶降解、血液循环中的免疫识别、靶组织中的积累、跨膜转运以及从内涵体和溶酶体逃逸等一系列挑战,这个过程需要递送系统的帮助,以提升小核酸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5、工艺放大工艺放大 小核酸药物的工艺生产较为复杂,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和杂质,因此合成反应完成后,还需要通过工业化的液相色谱系统对产品进行分离纯化。鉴于复杂的合成纯化过程,小核酸药物生产工艺放大较为困难,实现1吨以下的产量相对容易,但2吨以上的商业化产量难度较大。但目前,国内的国内的 CDMO 企业,如锐博生企业,如锐博生物、凯莱英、药明康德等已经布局寡核苷酸的工艺生产物、凯莱英、药明康德等已经布局寡核苷酸的工艺生产,将助力于加快国内的小核酸药物研发进程。(三)(三)小核酸药物的技术壁垒及研发难点小核酸药物的技术壁垒及研发难点 目标靶点的序列设计优化、化学修饰、小核酸药物的合成(原目标靶点的序列设计优化、化学修饰、小核酸药物的合成(原料和设备)、递送载体是小核酸生产的核心技术点和技术壁垒,也料和设备)、递送载体是小核酸生产的核心技术点和技术壁垒,也 17 决定了小核酸企业在业内竞争中的地位决定了小核酸企业在业内竞争中的地位。下文将对这几个关键环节做详细的介绍。1、靶点筛选与序列设计靶点筛选与序列设计 小核酸药物是基于目标疾病的致病基因,设计并筛选出相对应的 RNA 序列。该过程对企业生物学研发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尤其是生物信息学、生物大数据的积累与深耕。具体壁垒在于准确获取致病基因功能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小核酸药物序列设计,存在先发先发者优势者优势的特点,如针对某个目标疾病的 mRNA,先发者会设计几百条裸序列进行专利保护,后进入者想要突破专利保护找到有功能性的序列很困难。2、小核酸的合成(原料、设备)小核酸的合成(原料、设备)小核酸单体生产的行业壁垒 从生产小核酸药物的产业链上来看,小核酸单体(核苷亚膦酰胺)是小核酸药物研发上游的重要原材料之一。目前,小核酸单体生产的市场尚处于早期,国内存在明显的生产壁垒。小核酸单体合成涉及多个技术环节,其工艺复杂、投入成本较高,此外生产运输技术的标准要求严格。国际上老牌供应商巨头有 Danaher(美国)、Merck(德国)、Thermo Fisher(美国)、GE Healthcare(美国)。国内寡核苷酸生产企业代表有是广州锐博、合全药业、上海兆维等。生产设备合成与分离纯化设备 小核酸药物的传统生产设备为核酸固相合成仪。合成反应完成后,需要通过反相 HPLC 液相色谱系统对产物进行分离纯化。目前 18 国内的企业如纳微科技、博格隆、蓝晓科技等可以自行生产分离色谱柱和填料,打破了进口垄断,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高效、快速的合成生产小核苷酸对仪器设备要求非常高。小核苷酸合成设备和分离纯化设备,如固相合成仪和 HPLC 分离仪器等国内外厂家较多,但是可以满足工业级 GMP 要求的比较稀缺,处于国外公司垄断中,主要供应商就是 Cytiva(美国)。3、化学修饰化学修饰 为了使小核酸药物更加稳定,增强其抵抗内源性内切酶和外切酶降解能力,提高在体内的递送效率,往往需要对核酸药物进行化学修饰。这些化学修饰可置于磷酸骨架,核糖部分或碱基上。表表 3-1:核酸药物常见化学修饰方式汇总核酸药物常见化学修饰方式汇总 化学化学修饰修饰方式方式 修饰位点修饰位点 改造后的核酸结构改造后的核酸结构 优势优势 相关发明相关发明/专专利情况利情况 磷酸骨磷酸骨架修饰架修饰 磷酸骨架的改造位点常常是非桥连氧原子,用硫原子取代磷酸基团的一个非桥连氧原子得到硫代磷酸(PS)有利于提高核酸的抗酶解能力、与血浆蛋白的结合能力,从而延长其在体内的循环时间 早期Ionis获得的专利已经涉及包含至少一个硫代或氨基取代的磷酸骨架修饰和至少一个2-O-甲基修饰的寡核苷酸 19 核糖修核糖修饰饰 在核糖2位引入不同大 小 和 极 性 的 基团,常见的有 2-甲氧基(2-OMe)、2-甲 氧 基 乙 氧 基(2-MOE)和 2-脱氧-2-氟(2-F)可以增强药物与靶 mRNA 的结合性、抑制核酸酶的水解、减弱体内免疫原性 早期的专利修饰技术由 Ionis掌握,涉及寡核苷酸的多种2-核糖修饰,但 相 关 专 利2010 年已到期 另一种方式是核糖的 构 象 限 制 性 修饰,常见的有锁核酸锁核 酸(LNA)修饰 LNA 可以提高对于互补 RNA 的亲和力和抗酶解能力 LNA 修饰核心技术来自于南丹 麦 大 学 的 Jesper Wengel ,他拥有一系列与LNA 相关的专利 碱基修碱基修饰饰 对碱基的修饰主要为碱基的取代修饰或碱基的替换,嘧啶的 5-位和嘌呤的 8-位是常用的取代位点。其中用假尿苷代替尿嘧啶是常见的碱基修饰之一 可以增加碱基对的稳定性和核酸药物对于靶标序列的亲和性,及提高核酸结构的化学活性,增强某些核酸药物的功能 假 尿 苷 替 换mRNA 中的尿苷,成 为 了mRNA 分子修饰 的 核 心 专利,专利的源头 为 发 明 者Katalin、Drew以及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表中所示的为公开资料查询到的部分专利情况)4、递送技术递送技术 20 递送系统是小核酸药物研发企业的核心壁垒之一递送系统是小核酸药物研发企业的核心壁垒之一。其中目前已上市的小核酸药物递送系统有:脂质纳米颗粒(Lipid Nanoparticle,LNP)递送系统和 N-乙酰化的半乳糖胺(GalNac)缀合递送系统。但LNP 和 GalNac 技术都已被专利保护,突破专利具有较大的壁垒,而开发新的递送系统有很高的技术门槛,导致很多核酸药物厂商倾向于去取得已有递送系统的专利授权。LNP 脂质纳米粒递送系统 LNP 是一种带正电的纳米脂质体,能与带负电的 RNA 结合,将RNA 包裹在脂质囊泡内。由于细胞膜主要由脂质组成,利用脂质囊泡包封 RNA 可通过细胞膜将 RNA 释放到细胞质中。LNP 脂质纳米递送系统是目前纳米药物输送系统中研究最广泛的纳米载体之一,其他递送材料相比,其包封效果、体内外表达效果、体内安全性等多方面都更具优势。目前,LNP 脂质纳米粒递送系统已被 FDA 批准用于静脉注射肝肝靶向靶向的治疗性 siRNA,以及肌内给药用于递送 mRNA 疫苗。Alnylam的 Patisiran 是第一个上市的用 LNP 递送的 siRNA 药物。LNP 技术专利最开始为 Arbutus(加拿大)所掌握,后授权给了 Moderna(美国)、CureVac(德国)、BioNtech(德国)和 Alnylam(美国),同时也产生了复杂的专利纠纷。目前,也只有 Moderna 及 BioNtech等少数几家国外公司拥有阳离子脂质体 mRNA 递送的核心技术专利。同时,我国国内一些公司正在自主开发 LNP 递送技术,如艾博生物、深信生物、嘉晨西海等。21 (图片来源:DOI:10.1038/s41565-021-00898-0)图图 3-3 LNP 结构示意图结构示意图 GalNac 缀合递送系统 GalNAc 偶联修饰是当前最常用的小核酸药物递送系统。Alnylam 公司拥有 GalNAc 技术的专利权,该公司已经上市了三款利用 GalNAc 递送的 siRNA 药物,Givosiran(2019 年)、Inclisiran(2020 年)、Lumasiran(2020 年)。该递送系统的工作原理是,GalNAc 能以三价态的方式共价偶联至核酸 3末端,能以高亲和力与肝脏细胞表面的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结合,随后受体在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作用下将 GalNAc 及核酸摄取进入细胞。22 (图片来源:DOI:10.1089/nat.2018.0736)图图 3-3 GalNAc-siRNA 肝靶向递送原理肝靶向递送原理 GalNac 缀合递送系统的优势在于偶联的核酸分子量较小,可以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达到较好的药物分布效果,并且作用时效长达数月。此外由于高效靶向肝脏,所需药物剂量小,副作用小。但GalNac 缀合递送系统的局限性在于仅能用于靶向肝脏细胞。表表 3-2:不同递送系统的比较不同递送系统的比较 递送系递送系统统 原理原理 靶向组织靶向组织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相关专利情况相关专利情况 裸裸 RNA 无需递送系统,通过局部注射非特异性吸收和肾脏吸收达到靶组织 眼、肾 脏、肺部、肌 肉、胰腺、中枢神经系统等 ASO 药物的主要递送系统,但直接递送 siRNA 有效性和安全性不佳 无需递送系统,不涉及专利 23 LNP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组成,利用脂质囊泡包封 RNA 可通过 细 胞 膜 并 将RNA 释放到细胞质中 肝脏、肿瘤、眼部 已在 mRNA 疫苗中 得 到 广 泛 应用;最早上市的siRNA 药物采用的是 LNP 递送系统,但后逐渐被GalNac 取代 LNP 技术专利最开始为 Arbutus(加拿大)所掌握,后授权给了Moderna(美国)、CureVac(德 国)、BioNtech(德国)和 Alnylam(美国),同时也产生了复杂的专利纠纷 GalNac 对肝脏细胞表面的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有高亲和力 肝脏 成熟度高,目前上市的5款siRNA产品,4 款采用了GalNac 递送 Alnylam 公司拥有 GalNAc 技术的专利权(四)(四)小核酸药物产业链小核酸药物产业链 小核酸药物产业链涵盖了上游核酸单体和试剂生产,中游新药研发及药品生产和下游产品商业化服务患者的全部环节。从小核酸药物产业链来看,行业进口替代之路任重道远,包括生产工艺、技术专利及设备仪器,都存在极高的进口依赖性。锐博生物、凯莱英和药明康德均为小核酸药物 CDMO 公司,提供研发外包服务,有助于国内小核酸药物行业的快速发展。24 图图 3-4 小核酸药物产业链小核酸药物产业链 四、四、小核酸药物的市场小核酸药物的市场(一)(一)小核酸药物的市场规模小核酸药物的市场规模 从市场规模来看,随着2016年两款ASO药物的上市,打破了多年药物市场的沉寂。据沙利文统计,小核酸药物全球市场规模从2016 年 0.1 亿美元已增长至 2021 年 32.5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17.8%。未来随着临床阶段小核酸药物的不断上市,尤其是针对患者群体较大的适应症药物,如乙型肝炎的潜在治愈性药物,将进一步驱动市场快速发展。预计预计 2025 年全球小核酸药物销售额将突破年全球小核酸药物销售额将突破100 亿美元亿美元。25 (数据来源:众诚智库)图图 4-1 2016-2021 年全球小核酸药物市场规模(单位:亿美元)年全球小核酸药物市场规模(单位:亿美元)相比之下,我国小核酸药物市场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但国内患者人群基数大,未满足的临床需求较多,因此,随着国内核酸药物技术的不断开发和企业的不断成熟,我国的小核酸药物行业也将迎来快速发展期。预计到 2030 年我国小核酸药物市场也将达到100 亿元。(二)(二)获批上市的小核酸药物获批上市的小核酸药物 小核酸药物领域自 2016 年进入收获期,截止 23 年 9 月,已获批的 15 款小核酸药物中,遗传罕见病是目前获批最多的适应症类别,共有 11 款针对遗传罕见病,2 款针对眼科疾病,1 款针对心血管疾病,1 款针对代谢性疾病。26 图图 4-2 截至截至 2023 年年 9 月全球获月全球获批小核酸药物的适应症批小核酸药物的适应症 目前获批适应症主要集中于遗传性罕见病可能与这些罕见病致病靶点明确方便小核酸设计、缺少对应疗法可以加速进行临床以及罕见病对药物安全性耐受度较高等原因有关。表表 4-1:全球获批的小核酸药物全球获批的小核酸药物 类型类型 产品名产品名称称 公司公司 靶点靶点 适应症适应症 获批时间获批时间 递送递送系统系统 ASO Vitravene Novartis/Ionis CMV UL123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1998(已撤市)Naked Kynamro Kastle/Ionis ApoB-100 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2013(已撤市)Naked Exondys Sarepta DMD exon 51 杜氏肌营养不良 2016 Naked 27 Spinraze Ionis/Biogen SMN2 exon 7 脊髓性肌萎缩症 2016 Naked Tegsedi Ionis TTR 遗传性转甲状腺素淀粉样变性多发性神经病变 2018 Naked Waylivra Ionis APOC3 家族性乳糜微粒血症综合征 2019 Naked Vyondys 53 Sarepta DMD exon 53 杜氏肌营养不良 2019 Naked Viltepso Nippon Shinyaku DMD exon 53 杜氏肌营养不良 2020 Naked Amondys 45 Sarepta DMD exon 45 杜氏肌营养不良 2021 Naked siRNA Onpattro Alnylam TTR 遗传性转甲状腺素淀粉样变性多发性神经病变 2018 LNP Givlaari Alnylam ALAS1 急性肝卟啉症 2019 GalNac Oxlumo Alnylam HAO1 1 型原发性高草酸尿症 2020 GalNac Leqvio Alnylam/Novartis PCSK9 高胆固醇血症及混合性血脂异常 2021 GalNac AMVUTTRA Alnylam TTR 遗传性转甲状腺素淀粉样变性多发性神经病变 2022 GalNac aptamer Macugen Valeant VEGF-165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 2004(已撤市)PEG(三)(三)小核酸代表药物小核酸代表药物 28 1、Spinzara Spinzara 是由 Ionis/Biogen 共同研发的,全球首个用于治疗脊髓性肌萎缩(SMA)的 ASO 类药物,长度为 18 个核苷酸。脊髓性肌萎缩症是一种致命的遗传性罕见病,是由运动神经元变性导致肌无力、肌萎缩的疾病。自 2016 年上市,Spinzara 已成为“重磅炸弹”级产品,是截止目前销售额最大的小核酸药物销售额最大的小核酸药物,仅 2022 年全球销售额 17.94 亿美元。(数据来源:公司年报)图图 4-3 2017-2022 年年 Spinzara 全球销售额(单位:亿美元)全球销售额(单位:亿美元)在设计上,Spinzara 用到了两种化学修饰:每个核苷酸都采用了2-OME 修饰以及 PS 取代,这些修饰使得 ASO 不易被降解,提高了体内的稳定性。而在递送方面,Spinzara 是裸 RNA,没有借助额外的递送系统。29 (图片来源:https:/www.guidetoimmunopharmacology.org)图图 4-4 Spinzara 分子结构式分子结构式 由于 Spinzara 分子量较大,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因此仅能通过鞘内注射鞘内注射给药。鞘内注射是指通过腰穿将药物直接注入蛛网膜下腔,从而使药物弥散在脑脊液中,并很快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这种给药方式非常复杂,操作繁琐,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同时反复穿刺易造成再次感染的机会。而患者在第一次接受 Spinzara 注射后,还需在 2 周、4 周和第 9 周后接受注射,之后每 4 个月注射一次。所以 Spinraza 在美国的定价为首年 75 万美元,后续每年 37.5 万美元,价格十分高昂。2019 年,Spinraza 在中国获批上市后,最初的定价是 70 万/针,后降价至 55 万/针,但此价格还是远远超出了患儿家庭的承受能力。在 2021 年度的医保谈判中,Spinraza 大幅度降价至 3.3 万/针,缓解了许多中国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2、Leqvio 2021 年 12 月 22 日,诺华和 Alnylam 共同开发的 siRNA 药物Leqvio 获得 FDA 批准,用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Leqvio 是首个覆盖慢性病的小核酸药物是首个覆盖慢性病的小核酸药物,通过靶向 30 PCSK9 mRNA 并诱导其降解,抑制 PCSK9 蛋白的表达,从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Leqvio 是基于 Alnylam ESC 平台设计,通过 GalNAc 技术偶联修饰靶向肝脏,可以通过皮下注射皮下注射的方式达到较好的药物分布效果,使其作用效果更持久。(图片来源:DOI:10.1016/j.tips.2022.02.003)图图 4-5 Leqvio 分子结构式分子结构式 Leqvio 的长效性有望提高患者依从性。他汀类药物服药频率为每日一次,单抗类药物每两周一次皮下注射。相比之下 Leqvio 每半每半年一次皮下注射年一次皮下注射即可达到良好的降低 LDL-C 效果,大幅降低了患者的用药频率,有望提高患者依从性,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表表 4-2:不同类型降血脂药物比较不同类型降血脂药物比较 药品名药品名 公司公司 LDL-C降低幅度降低幅度 给药方式给药方式 储存温度储存温度 花费(美元花费(美元/年)年)他汀类他汀类(小分子)(小分子)如:仁和、辉瑞、阿斯利康等多家公司均有他汀类降血脂药 3050%每日一遍,口服 室温 几百 31 Evolocumab(单抗)(单抗)安进 4763%皮下注射,两周一次 2-8 5718 Leqvio(siRNA)诺华/Alnylam 4051%皮下注射皮下注射,在第 0、3 个月各给药一次后,维持期每 6 个月给药一次,一年一年 2 次次 20-25 第一年 9750,之后每年 6500 五、五、小核酸药物产业竞争概况小核酸药物产业竞争概况(一一)小核酸药物行业国际巨头公司及其核心优势小核酸药物行业国际巨头公司及其核心优势 1、Alnylam Alnylam 是 siRNA 领域的龙头企业。Alnylam 公司成立于 2002年,是一家基于 RNAi 技术的生物制药公司,已有 5 款 siRNA 新药成功获批上市。公司一直深耕 RNAi 治疗领域,相继开发了多个递送平台,包括第二代脂质纳米粒子递送平台(DLin-MC3-DMA)和 GalNac 递送平台,均是 RNAi 药物递送领域的突破性技术。为了进一步提高递送效率和安全性,公司也在持续更新迭代 GalNac 平台,从 STC(Standard Template Chemistry)到 ESC(Enhanced Stability Chemistry)再到 ESC Plus(ESC ),通过不断迭代化学修饰提升siRNA 药物的药效。Alnylam 是目前在 siRNA 领域提交最多专利申请的公司,也是拥有最多 siRNA 在研产品的公司。32(图片来源:DOI:10.1038/s41392-020-0207-x)图图 5-1 Alnylam 不同化学修饰位点及组合示意图不同化学修饰位点及组合示意图 表表 5-1:Alnylam 化学修饰平台的迭代化学修饰平台的迭代 平台平台 修饰方式修饰方式 优势优势 STC 将 2OH 全部替换为 2-F 或 2-OMe,反义链 3末端 2 个磷酸二脂键替换为PS 显著降低免疫反应、增加稳定性和半衰期 ESC 在 STC 的基础上提高了 2-OMe 的比例,在正义和反义链的 5端各增加 2个 PS 显著增强了药效,并进一步降低副反应 Advanced ESC 维持与 ESC 相同的 PS 修饰,进一步降低 2-F 的比例 GalNac-siRNA偶联物在肝脏中的暴露量显著提高 ESC 进一步降低 2-F 的比例,并在反义链 添加了一个无法与任何碱基对配对的乙二醇核酸(GNA)降低脱靶概率,进一步提高了 RNAi 疗法的特异性和安全性 Alnylam 产品聚焦于遗传性疾病、心脏代谢疾病、传染病、中枢神经系统(CNS)及眼部疾病领域。33 (图片来源:公司官网)图图 5-2 Alnylam 产品管线产品管线 2、Ionis Ionis 公司创立于 1989 年,是 ASO 药物研究和开发的领头羊。公司的核心技术平台为配体共轭反义技术(Ligand Conjugated Antisense,LICA),其原理是将配体与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偶联,从而将药物递送至目标细胞和组织。除了 LICA 技术外,公司还有 34 2 个核心修饰技术(第 2 代化学修饰、第 2.5 代化学修饰),共同推动新一代 ASO 药物开发。(图片来源:公司官网)图图 5-3 Ionis 化学修饰和递送的核心研发平台化学修饰和递送的核心研发平台 表表 5-2:Ionis 化学修饰平台的迭代化学修饰平台的迭代 平台平台 修饰方式修饰方式 优势优势 第第 2 代修饰代修饰 采用了骨架 PS 修饰以及其核糖的 2-MOE 取代修饰 提高了效能,增加了稳定性,减少了脱靶毒性 第第 2.5 代修饰代修饰 一种核苷酸桥接修饰,通过使用 cEt 糖基取代,使核苷酸的第 2 和第 4 个碳原子之间桥连,从而形成双环核苷结构 进一步增强稳定性,且相比于第 2 代修饰其效能提高了约 10 倍 Ionis 公司基于自身的技术平台和阿斯利康、GSK、诺华等诸多大药企达成一系列合作,共同推进覆盖包括心血管、神经、呼吸系统、肿瘤、抗感染等在内的诸多领域的临床管线。35 (图片来源:公司官网)图图 5-4 Ionis 产品管线产品管线 3、Sarepta Sarepta成立于1980年,专注于罕见病的RNA疗法和基因治疗,是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领域领导者,目前有三款针对 DMD的药物上市。Sarepta 的核心平台为基于 PMOs(磷酸二胺酸吗啉寡聚物)修饰的外显子跳跃技术,原理是让 pre-mRNA 在翻译时跳过发生突变的外显子,从而产生能够缓解 DMD 症状的抗肌萎缩蛋白。此外,Serapta 正在开发第二代 PPMOs 平台。表表 5-3:Sarepta 技术平台的迭代技术平台的迭代 平台平台 修饰方式修饰方式 优势优势 PMOs 平台平台 使用吗啉代替RNA中的核糖 保持 PMO 与特定 RNA 序列正常结合的同时,也保持了高度抗降解性 第二代第二代 PPMOs平台平台 在 PMOs 基础上增加具有靶向功能的多肽 增强药物的组织渗透性 36 (图片来源:公司官网)图图 5-5 Sarepta 产品管线产品管线 表表 5-4:小核酸行业国际巨头公司优势总结小核酸行业国际巨头公司优势总结 公司名称公司名称 成立时间成立时间 核心优势核心优势 Alnylam(美国)2002 年 在递送技术上拥有 GalNac 和 LNP 两大技术平台 在化学修饰方面,发展了 ESC 和 ESC 化学修饰技术 Ionis(美国)1989 年 拥有 LICA 技术平台,而无需另外的递送系统,有望突破肝靶向的局限性 化学修饰技术已从第 2 代升级到了第 2.5 代 Sarepta 1980 年 在罕见病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领域发力 37(美国)拥有 PMO 技术平台,且第二代 PPMO 修饰技术正在快速推进 (二二)国内重点小核酸药物公司及其核心技术优势国内重点小核酸药物公司及其核心技术优势 1、瑞博生物瑞博生物 瑞博生物于 2007 年在苏州成立,专注于小核酸药物研究和开发。2013 年,瑞博生物从 Life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美国)引进小核酸递送技术,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升级基于 GalNAc 的 RIBO-GalSTAR肝靶向递送平台,目前公司已经获得中美等重要法域专利局对该技术的专利授权,并已有四款靶向肝脏的核酸药物进入临床阶段。此外,瑞博生物还自主研发了小核酸肿瘤靶向递送平台技术 RIBO-OncoSTAR,以及 RSC2.0 核酸修饰平台。(图片来源:公司官网)图图 5-6 瑞博生物技术创新平台瑞博生物技术创新平台 表表 5-5:瑞博生物核心技术平台优势总结瑞博生物核心技术平台优势总结 核心平台核心平台 应用应用 优势优势 38 RIBO-GalSTAR 肝靶向递送 具有国际竞争水平的高度特异肝靶向和高效、长效特征 RIBO-OncoSTAR 肿瘤靶向递送 可用于多种肿瘤相关的靶向药物递送 RSC2.0 核酸修饰 该技术在保持小核酸活性的同时,可显著增强小核酸药物的稳定性,同时有效削弱或消除siRNA脱靶效应和/或免疫刺激性,提高靶向特异性 2012 年,瑞博生物从 Quark 公司(美国)引进了 RBD1007/QPI-1007。2017 年与 Ionis 公司开展合作,引进三款用于治疗代谢疾病和癌症的 ASO 药物管线。通过自主创新和国际合作打造了丰富的小核酸药物研发品种管线,覆盖了心血管和代谢、肝病、眼科疾病、罕见病和其他适应症等多个疾病治疗领域。39 (图片来源:公司官网)图图 5-7 瑞博生物瑞博生物产品管线产品管线 40 2、圣诺医药圣诺医药 圣诺医药于 2007 年成立于美国,目前在中美均设有总部。公司的核心优势在于开发了 PNP(多肽纳米颗粒)递送平台、GalNAc-RNAi 递送平台、PDoV-GalNAc 递送平台。表表 5-6:圣诺医药核心技术平台优势总结圣诺医药核心技术平台优势总结 核心平台核心平台 应用应用 优势优势 PNP 递送平台递送平台 用于全身及局部给药 PNP 平台可以在同一纳米制剂中同时装入两个甚至多个针对不同靶基因的 siRNA,可以同时实现多靶点的治疗 GalAhead递送递送平台平台 用于肝靶向递送 相比传统 GalNAc 平台除了具有更强的内涵体逃逸性,还具有双 siRNA 结合位点 PDoV-GalNAc 递递送平台送平台 用于改善 siRNA 的递送和释放到肝细胞 提高了细胞的吸收率,实现了多基因靶向,并提供了更高的效率 在研管线方面,目前圣诺医药自主开发多款小核酸药物,治疗领域广泛覆盖肿瘤、纤维化、医学美容、代谢和心血管疾病等。公司目前的核心候选产品 STP705/707 是由 PNP 递送的 TGF-1/COX2 siRNA 药物组合,该双靶点的产品已经覆盖肿瘤以及医学美容治疗领域。41 (图片来源:公司官网)42 图图 5-8 圣诺医药产品管线圣诺医药产品管线 3、海昶生物海昶生物 海昶生物于 2013 年在杭州成立,是一家专注于从事 mRNA 疫苗、小核酸药物递送、脂质体等纳米技术的开发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海昶生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酸药物递送系统 QTsome的核心技术优势,在此基础上延伸和扩大平台,打造出国内一流的mRNA 递送系统技术平台。(图片来源:公司官网)图图 5-9 海昶生物生物技术创新平台海昶生物生物技术创新平台 产品管线覆盖传染病预防、肿瘤免疫治疗、抗肿瘤、镇痛等领域。目前,公司拥有 6 个核酸相关药物在研,进展最快的是针对原发性肾癌的 HCO201。43 (图片来源:公司官网)图图 5-10 海昶生物产品管线海昶生物产品管线 4、中美瑞康中美瑞康 中美瑞康成立于 2017 年,专注于研发上调疾病细胞中治疗性基因表达的相关药物,主要是利用小激活 RNA(saRNA)靶向并“启动”内源性基因的转录,恢复内源性蛋白质的天然功能。递送平台方面,公司拥有 SCAD(智能化学辅助递送)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GOLD 肝脏靶向递送技术。表表 5-7:中美瑞康核心技术平台优势总结中美瑞康核心技术平台优势总结 核心平台核心平台 应用应用 优势优势 SCAD(智能化学(智能化学辅助递送)辅助递送)用于双链 RNA 的肝外(如中枢神经系统、心脏、肌肉、肺、眼部等)递送 可实现高效和持久小核酸药物肝外递送,能够实现广泛的组织分布、高效的细胞摄取和内吞体逃逸能力 44 GOLD 递送平台递送平台 用于肝靶向递送 可将一个或多个靶向分子与寡核苷酸偶联,可与 GaINAc 缀合技术相媲美 中美瑞康的研发管线聚焦于目前尚无靶向治疗药物的疾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目前已经布局了多样化的管线项目,涵盖中枢神经系统、肝脏、眼科和肿瘤等疾病治疗领域。(图片来源:公司官网)图图 5-11 中美瑞康产品管线中美瑞康产品管线 5、百奥迈科百奥迈科 45 百奥迈科是由朱远源博士于 2006 年创立的聚焦于小核酸药物研发及产业化的生物科技企业,公司目前建立了国际水平的药靶构建、药靶筛选、结构修饰、工业化合成、传输系统、体内有效性评价及量化生产等一系列完整的小核酸药物开发技术链,申请国内外专利 40 余项。公司目前拥有针对肝炎、肝癌、老年黄斑变性、皮肤高色素病、鼻咽癌、膀胱癌、子宫颈癌等的小核酸药物管线。(图片来源:公司官网)图图 5-12 百奥迈科产品管线百奥迈科产品管线 6、昂拓生物昂拓生物 昂拓生物成立于 2022 年,是一家基于反义核酸技术的药物开发企业,搭建了国际领先的独特高效 siRNA 技术平台和双向调控蛋白表达的 ASO 技术平台,从而极大扩展了可治疗的疾病范围。表表 5-8:小核酸行业国内重点企业优势总结小核酸行业国内重点企业优势总结 公司名称公司名称 成立时间成立时间 融资历程融资历程 核心优势核心优势 46 瑞博生物 2007 年 完成5轮融资:A 轮、B 轮、C轮、C 轮、E轮 外部引进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快速打造了丰富的产品线 基于 GalNAc 递送方法开发了独有 的 RIBO-GalSTAR 技 术 平台,在肝脏以外的递送系统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 圣诺医药 2007 年 完成7轮融资:A 轮、B 轮、C轮、C 轮、D轮、E 轮、IPO 独有的多肽纳米颗粒(PNP)递送平台及 GalNAc 技术平台 基于 PNP 递送的 TGF-/COX-2双靶点 siRNA 药物的开发 海昶生物 2013 年 完成5轮融资:A 轮、B 轮、C轮、C 轮、D轮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酸药物递送系统 QTsome 中美瑞康 2017 年 完成2轮融资:A 轮、A 轮 全 球 领 先 的 小 激 活 RNA(saRNA)技术 拥有 SCAD(智能化学辅助递送)和 具 有 自 主 知 识 产 权 的 GOLD 肝脏靶向递送技术 百奥迈科 2006 年 拥有完整的小核酸药物开发技术链以及多项专利 昂拓生物 2022 年 完成1轮融资:种子轮 独特高效 siRNA 技术平台和双向调控蛋白表达的 ASO 技术平台(资料来源:公开数据,具体可见企查查,空白部分无公开信息披露,截止日期 2023 年 9 月)(三三)小核酸药物相关技术研发学者现状小核酸药物相关技术研发学者现状 近年来,关于小核酸药物的靶点创新、化学修饰以及递送系统的研究层出不穷。基于中国国内院校学者的调研及文献报道,我们 47 发现国内学者研究的重点是发掘新型的递送系统。同时,由于我国小核酸行业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进入临床转化阶段的并不多。表表 5-9:小核酸行业国内学者研发定位小核酸行业国内学者研发定位 单位及姓名单位及姓名 技术优势技术优势 应用范围应用范围 技术转化情况技术转化情况 北京大学,汤新景 开发了维生素 E 修饰的聚乙烯亚胺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可用于核酸基因药物的包载和递送材料 递送载体 取得专利 靶向双甘油酯酰基转移酶的siRNA 及其应用 靶点/序列创新 取得专利 靶向人类 LTR 基因的反义核酸及其应用 靶点/序列创新 取得专利 北京大学,杨振军 使用新型核苷脂材联合阳离子脂材包载核酸药物进行体内递送 递送载体 取得专利 一种 G四链核酸适配体的综合化学修饰方法 化学修饰 取得专利 北京大学,鲁凤民 采用基因编辑和 RNA 干扰技术高效抑制 HBV 复制 48 国 家 纳 米 科 学 中心,丁宝全 DNA 纳米载体对小核酸(siRNA、ASO 及 mRNA)及小分子化药的靶向药物递送 递送载体 创立了杭州迪纳元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科技大学,李剑峰 开发全新 mRNA 递送平台五元纳米粒(FNP)递送平台 递送载体 清华大学,俞立 开 发 了 适 用 于 小 核 酸(siRNA、miRNA)递送的平台工程化迁移体平台(E-migrasome)递送载体 创办迈格松生物(已经历了两轮融资:天使轮、天使 轮)中国医学科学院,杨先达 开发了靶向 OFA/iLRP 的核酸适配体 靶点/序列创新 取得专利 南方科技大学,李斌 自主研发了新型双组份脂样纳米自组装体(LLNs)可用于 RNA 的递送 递送载体 复旦,魏刚 构建了一种类似章鱼结构的柔性多价Penetratin(MVP)作为递送基因的载体 递送载体 浙江大学,彭丽华 循环拉伸-阳离子脂质体系统显著提高核酸药物递送效率 递送载体 (资料来源:各公司网站及公开资料整理,空白部分无公开信息,截止日期 2023 年 9 月)六、六、专业术语解析专业术语解析 基因编辑基因编辑 49 就是对目标基因及其转录产物进行编辑(定向改造),实现特定 DNA 片段的插入、删除,特定 DNA 碱基的缺失、替换等,以改变目的基因或调控元件的序列、表达量或功能。外显子和内含子外显子和内含子 基因中编码的序列称为外显子(exon),外显子是基因中对应于信使 RNA 序列的区域;不编码的间隔序列称为内含子(intron),内含子是在信使 RNA 被转录后的剪接加工中去除的区域。启动子启动子 是基因转录起始所必须的一段 DNA 序列,是基因表达调控的上游顺式作用元件之一。开放阅读框(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是结构基因的正常核苷酸序列,从起始密码子到终止密码子的阅读框可编码完整的蛋白质,其间不存在使翻译中断的终止密码子。核酸内切酶核酸内切酶 是一类在中间切割核酸的水解酶,其作用可能产生两个或多个核酸片段。核酸外切酶核酸外切酶 是一种在其末端切割核酸链的水解酶。50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Zhang,M.and Y.Huang,siRNA modification and delivery for drug development.Trends Mol Med,2022.28(10):p.892-893.2.Migliorati,J.M.,J.Jin,and X.B.Zhong,siRNA drug Leqvio(inclisiran)to lower cholesterol.Trends Pharmacol Sci,2022.43(5):p.455-456.3.Kulkarni,J.A.,et al.,The current landscape of nucleic acid therapeutics.Nat Nanotechnol,2021.16(6):p.630-643.4.周海燕.反义寡核苷酸药物在精准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及其作用机制J.精准医学杂志,2020,35(04):283-286 291.5.Niemietz,C.,G.Chandhok,and H.Schmidt,Therapeutic Oligonucleotides Targeting Liver Disease:TTR Amyloidosis.Molecules,2015.20(10):p.17944-75.6.Saliminejad,K.,et al.,An overview of microRNAs:Biology,functions,therapeutics,and analysis methods.J Cell Physiol,2019.234(5):p.5451-5465.7.Shang,R.,et al.,microRNAs in action:biogenesis,function and regulation.Nat Rev Genet,2023.8.Sun,H.,et al.,Oligonucleotide aptamers:new tools for targeted cancer therapy.Mol Ther Nucleic Acids,2014.3(8):p.e182.9.王峻峰,谭曼曼,王颖等.核酸类药物的修饰和递送研究进展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52(04):417-428.10.Zhou,J.and J.Rossi,Aptamers as targeted therapeutics:current potential and challenges.Nat Rev Drug Discov,2017.16(3):p.181-202.51 11.Springer,A.D.and S.F.Dowdy,GalNAc-siRNA Conjugates:Leading the Way for Delivery of RNAi Therapeutics.Nucleic Acid Ther,2018.28(3):p.109-118.12.Neil,E.E.and E.K.Bisaccia,Nusinersen:A Novel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 for the Treatment of Spinal Muscular Atrophy.J Pediatr Pharmacol Ther,2019.24(3):p.194-203.13.Salmaninejad,A.,et al.,Common therapeutic advances for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Int J Neurosci,2021.131(4):p.370-389.14.Hu,B.,et al.,Therapeutic siRNA:state of the art.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2020.5(1):p.101.15.Crooke,S.T.,et al.,Antisense technology:an overview and prospectus.Nat Rev Drug Discov,2021.20(6):p.427-453.52 行业图谱研究项目 一、项目目标和定位一、项目目标和定位 行业图谱是科创金融研究中心基于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的一项子课题,聚焦于科技成果这一核心要素,从技术链视角切入展开的研究项目。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对科技成果有清晰、准确、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能够解析科技成果所包含的学术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等,从而探索科技成果的未来应用场景,以跨越从 0 到 1的商业性转化,通过不断理解优化实现社会产业化,并最终成为科技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然而,由于科技天然具有强大的认知壁垒,其先进性、创新性的特点,使得科技成果面临非专业人士看不懂、不敢判断的知识窘境。在成果转化的操作路径中,执行者可分类为三方:成果供给方、成果接收方及连接双方的中介服务机构。除了成果供给方之外,成果接收方和中介服务机构都面临着知识窘境。成果供给方是科技成果的发明人、创造者,对科技成果的学术价值拥有深度认知,但缺乏商业经验和分析社会需求的能力,很难独立实现成果的成功转化;成果接收方是进行成果商业化、产业化的企业,对社会需求敏感,善于进行商业价值的探索,但由于不具备深厚的科研基础,不能对科技成果进行技术层面的准确分析和判断,影响执行效率;中介服务机构虽然具备政策分析、法律服务等领域的专业能力,但同样面临看不懂技术的知识窘境,导致出现无效推介、不合理的专利布局、未来的专利纠纷等潜在危机。这一需求的断层也间接性地影响经济学称之为成果转化“死亡之谷”时期的存在。因此,如何准确认识科技成果,正确判断科技成果的技术领先度,理解科技成果所处的行业地位和产业链发展格局,对于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本研究以国家十四五规划为导向,重点关注与国家战略需求发展相关的重大创新领域。集中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现代能源等前沿领域。对基础科研方向进行应用场景的细分,将相关可转化 53/转化中的科技成果进行技术链条的梳理,通过专业性的技术解构和解析,形成高逻辑性、易理解性的技术图谱;并在此基础上,对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现状进行行业研究和分析,以全球视野定位领先梯队中的科创企业和学术团队的技术实力。通过行业图谱的研究,不仅可以清晰定位高新科技企业的技术竞争力,而且能够对我国相关行业现状和未来方向有更准确的认识。既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专业性知识体系支撑,也有助于指导城镇产业化发展布局、推动产业链融通创新、引导创业投资基金对“硬科技”的积极性及鼓励金融支持创新体系的建设。二、研究方法二、研究方法 方法学上,行业图谱研究将进行学科领域分级细化,再对技术在应用场景方向上进行详细分级和解构:(一)一级分类(一)一级分类:从应用产业所属学科的角度,以国家十四五规划为导向,重点关注影响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基础核心领域,包括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现代能源等。(二)二级分类(二)二级分类:对技术对象进行分类。比如生命科学中包括疫苗、新生物材料、细胞治疗、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技术对象,择一进行技术应用方向分析和流程解析。1、应用方向的技术流程全景 即对某一技术对象在一个应用方向上的技术流程全景图,从研发到生产、上市的全流程。如新药的研发生产及上市的整体概况图。2、应用方向的技术产品细分类 对技术对象在此应用方向上所形成的产品种类进行细分,并提炼属性/功能的特点。比如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在多肽合成、虚拟筛选、毒性预测、药物监测和释放、药效团建模、定量构效关系、药物重定位、多药理和生理活性等药物发现过程。3、应用方向上某一细分产品的技术开发流程 54 从上一级分类产品中选定一个细分产品,一般是现阶段技术发展最先进的产品,针对其所应用的场景相关技术开发/生产全流程进行解析和描述。比如:新药研发中蛋白质折叠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人工智能预测技术,其生产技术流程及其中核心竞争技术环节。4、领先级国际科创企业及学者团队定位 将国际国内最领先的科创企业进行技术平台和产品性能的比较分析,并将其所具备的技术优势定位于上述图谱中。将国内外学者团队的领先性研究成果/转化状态进行分析,并定位于上述图谱中。比如:国际先进的自动驾驶企业如 Waymo、Cruise、Mobileye、Luminar 的优势技术平台。三、研究报告形式三、研究报告形式 行业图谱以结构化脑图为基本形式,辅以文字报告进行解释说明。文字报告的内容框架包括:概览:概述图谱传递的信息内容、解答的技术问题和目的。科学背景简述:描述图谱行业背景、技术流程、关键技术平台和竞争点的细节、技术应用的例证及国内外行业发展现状,对图谱做详细内容的补充说明。专业术语解析:针对重点专业术语进行概念解释。参考文献。55 免责声明免责声明 本报告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科创金融研究中心(以下统称“研究中心”)编写。本报告仅供研究使用,并非为提供咨询意见而编写。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本研究中心认为可靠的已公开资料,但研究中心及其关联机构对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本报告的版权仅为研究中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本文为本研究中心的著作。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21 60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医疗设备行业系列报告(一):大型医学影像设备青衿之志履践致远-231219(38页).pdf

    医疗设备行业系列报告(一)医疗设备行业系列报告(一)大型医学影像设备:青衿之志,履践致远大型医学影像设备:青衿之志,履践致远证券研究证券研究报告报告报告撰写时间:2023年12月19日证券分析师:谭紫.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21 38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智慧芽:2023融合蛋白Aflibercept序列专利调研实操指南(20页).pdf

    前言 第1章 Aflibercept介绍 第2章 Aflibercept序列专利调研实操 2.1 专利检索 2.2 专利分析 第3章 Aflibercept序列专利分析 3.1 Aflibercept全球专利分析 3.2 核心专利分析 总结 Contents Contents 1 智慧芽|生物序列数据库 中国大陆地区登录入口: 前言 Aflibercept是一种嵌合重组蛋白,含有VEGFR-1和VEGFR-2的配体结合结构域,能封闭VEGF-A、PlGF和VEGF-B的所有异构体,从而影响病理性和生理性血管生成。本报告对Aflibercept序列专利调研实操过程进行了介绍,并对其专利布局进行了统计分析,以呈现当前全球Aflibercept药物的总体研发情况和知识产权保护特点。本报告的数据主要取自智慧芽Bio生物序列数据库(文中简称“Bio数据库”)及智慧芽专利数据库。由于数据源泄露、统计周期差异以及搜索方法的不同,报告中的数据可能存在一定误差,故仅供参考。如由此引发的商业损失,本报告将不承担任何责任。报告意见反馈:免责声明说明:本调研指南仅对包含Aflibercept序 列 的 专 利 做 检 索 分 析,如 需 检 索Aflibercept药物更全面的全球专利,请进一步结合智慧芽专利数据库进行检索。本调研指南中检索结果均截止2023年11月28日。: 2 智慧芽|生物序列数据库 中国大陆地区登录入口: 第1章 Aflibercept介绍 2023年08月,再生元制药公司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Eylea(Aflibercept,阿柏西普)8 mg注射液用于治疗wAMD、DME和DR患者,该方案允许患者的注射时间由原来的每两个月一次延长至每四个月一次。Eylea药最初于2011年底在美国获批上市,原研药企为再生元和拜耳。Aflibercept 是 Eylea 的 活 性 成 分。Aflibercept是一种全人类的重组融合蛋白,由VEGFR-1的第二免疫球蛋白(Ig)结合域和VEGFR-2的第三Ig结合域组成,与人类IgG1的Fc区融合形成融合蛋白,分子量为97 kDa。作 为 VEGF 的 可 溶 性 诱 饵 受 体,Aflibercept能够通过与VEGF-A、VEGF-B、PIGF结合,减少血管生成并降低血管的通透性。与哌加他尼钠(pegaptanib)、雷珠单抗(ranibizumab)和贝伐单抗(bevacizumab)等抗VEGF药物相比较,Aflibercept作用靶点更广、亲和力更强(亲和力(Kd)达到0.5 pM,比同类药物高100倍)、作用时间更长(Aflibercept抑制眼内VEGF-A时间平均为71天)。Aflibercept的适应症包括眼科适应症和转移性结直肠癌。眼科适应症包括: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2011年FDA批准上市)、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2014年FDA批准上市)、视网膜静脉阻塞后的黄斑水肿(RVO-ME,2014年FDA批准上市)、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2015年FDA批准上市)、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2023年FDA批准上市)等。除了眼科适应症,2012年,FDA批准Zaltrap(Aflibercept)用于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与氟尿嘧啶、亮丙瑞林和伊立替康(Onivyde或Camptosar)联合使用,其他国家也陆续新增该适应症。3 智慧芽|生物序列数据库 中国大陆地区登录入口: 第2章 Aflibercept序列专利调研实操 2.1 专利检索 2.1.1 药物/基因索引 登录智慧芽网站后,首先点击右上角“产品”选项,找到“Bio”,进入Bio数据库,左侧检索项中选择“药物/基因索引”,在药物项下输入“Aflibercept”进行序列检索,即可得到Aflibercept药物精确的序列信息、专利信息、专利分析信息。在左侧的“过滤”项进行筛选,可进行序列过滤、专利(包括专利保护药物、药物专利分类等)、文献及其他过滤设置,获取感兴趣的专利或文献等。经过药物/基因检索,共得到Aflibercept 序列1条、专利1333条(检索结果截止2023年11月28日)。4 智慧芽|生物序列数据库 中国大陆地区登录入口: 图2-1 Aflibercept药物/基因检索过程 5 智慧芽|生物序列数据库 中国大陆地区登录入口: 2.1.2 常规检索 常规检索作为通用性比较强的序列检索功能,可用于用户日常检索中任意想要检索的内容,如长序列、短序列、抗体序列、非抗体序列。常规检索可用于研发立项、专利调研分析等过程。输入上述Aflibercept的序列信息进行常规检索(序列信息可以FASTA文件形式上传,也可直接输入),可以检索出Aflibercept的相似序列、相似专利。在左侧的“过滤”项进复制由药物/基因检索得到的Aflibercept的序列信息,在Bio数据库“常规搜索”中行设置,筛选出感兴趣的序列或专利等。图2-2 Aflibercept经过常规检索,共得到Aflibercept相关序列5000条,专利39274条(检索结果截止2023年11月28日)。常规检索过程 6 智慧芽|生物序列数据库 中国大陆地区登录入口: 2.2 专利分析 2.1中,经过药物/基因检索共得到Aflibercept序列1条、专利873项(1333条),现基于这些信息对全球Aflibercept相关专利的分析方法进行介绍。智慧芽提供了Bio数据库和专利数据库对检索到的相关专利进行分析,两个数据库之间可以实现灵活切换。Bio数据库可对检索到的相关专利进行简单的视图分析,但不能对分析视图进行限定操作;专利数据库则可实现专利数据的多维度分析,并能够对分析视图的数据选择、时间选择、范围选择等进行自定义修改,以满足用户不同的分析需求。2.2.1 Bio数据库分析 在药物/基因检索的结果页面,点击“分析视图”,可以得到Aflibercept专利数据的简单分析结果视图,包括专利申请和授权趋势图、简单法律状态分布图、国家/地区分布图、Top 10申请人分布图,以及Top 10申请人演变格局动态图。用户可以在相应图片的右上角对专利的简单法律状态进行筛选,也可对分析视图进行下载保存。7 智慧芽|生物序列数据库 中国大陆地区登录入口: 图2-3 Aflibercept全球专利Bio数据库分析过程 2.2.2 专利数据库分析 在药物/基因检索的结果页面,点击“专利”出现全部1333条专利信息,点击右侧“Analytics中查看”可将1333条专利信息导入专利数据库页面进行分析查看,点击“共1333条专利”可对专利进行简单同族筛选(简单同族共计873项),点击“分析-自定义分析”进入自定义分析页面,可自定义展示各维度的专利分析视图,且通过左侧推荐图表、数据、显示、样式等,可设置图表的数据格式、图表样式等信息。8 智慧芽|生物序列数据库 中国大陆地区登录入口: 图2-4 Aflibercept全球专利数据库分析过程 9 智慧芽|生物序列数据库 中国大陆地区登录入口: 2.2.3 序列助手 在对具体专利文本(如WO2017091706A1)进行分析时,点击该专利标题或公开号进入该专利的详情页,可以看到该专利的摘要、权利要求、说明书及PDF文件信息。点击右上角“序列助手-高亮”,可高亮专利中所有“SEQIDNO”,鼠标悬浮于“SEQIDNO”可查看对应“SEQIDNO”下序列。同时可查看搜索序列在该专利中的相似序列。精确匹配显示此专利中与搜索序列完全一致的专利,相似匹配为此专利中与搜索序列高度相似的序列,文中其他序列则代表与搜索序列相似度较低的序列。图2-5 序列助手-高亮功能介绍 “序列助手-序列提取”则可将专利文件中出现的序列进行下载导出或提取至Bio数据库进行分析。10 智慧芽|生物序列数据库 中国大陆地区登录入口: 图2-6 序列助手-序列提取功能介绍 11 智慧芽|生物序列数据库 中国大陆地区登录入口: 第3章 Aflibercept序列专利分析 第 2 章 中,药 物/基 因 检 索 共 得 到Aflibercept序列1条、873项简单同族(共1333条)专利信息,现基于这些信息对全球Aflibercept相关专利的申请/授权趋势、国家/地区、申请人分布进行统计分析(检索结果截止2023年11月28日)。3.1 Aflibercept全球专利分析 3.1.1 申请趋势 自定义分析页面的“推荐图表”中,选择“时间分析-申请时间趋势”,在“显示”中选择图表类型为“柱形图”,并勾选“图表数值”,即可得到Aflibercept全球专利申请趋势图(图3-1)。图片右上角可进行图片的保存、另存为及下载。可以看出,Aflibercept专利申请最早出现于2006年,全球Aflibercept领域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2006 年 至 2013 年 期 间,该 阶 段Aflibercept全球专利申请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年专利申请量维持在50项以内;2014 年 至 2019 年 期 间,该 阶 段Aflibercept全球专利数量增长较为缓慢,年专利申请量突破50项,但仍维持在100项以内;2020年至今,Aflibercept全球专利申请增速较快,年专利申请量突破100项。由于2021年至2023年的专利申请存在未完全公开的情况,故所列图表中2021年至2023年的相关数据不代表这两个年份的全部申请。图3-1 Aflibercept全球专利申请趋势 3.1.2 国家/地区分布 自定义分析页面的“推荐图表”中,选择“国家/地区-受理局专利数量排名”,在“显示”中选择图表类型为“条形图”,并勾选“图表数值”,即可得到Aflibercept全球专利受理局分布(图3-2)。图片右上角可进行图片的保存、另存为及下载。可 以 看 出,世 界 知 识 产 权 组 织 是Aflibercept专利的主要受理局,受理量为579项,占比达到66.33%;其次是美国,受理量为153项,占比达到17.53%;其余各国 12 智慧芽|生物序列数据库 中国大陆地区登录入口: 的受理量均在100项以下,占比均在10%以下,其中中国作为受理局的专利申请共计49项,占比为5.62%。注:受理局是指负责处理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机构或组织。图3-2 Aflibercept全球专利受理局分布 3.1.3 IPC分布 自定义分析页面的“推荐图表”中,选择“分类分析-IPC分类排名”,在“数据”中选择排名范围为“1-10”,即可得到Aflibercept全球专利IPC分布(图3-3)。图片右上角可进行图片的保存、另存为及下载。可以看出,排名前十位的IPC集中于A61K、A61P、C07K三个技术领域。其中,排名第一位的技术分支为A61K39/395,专利量为196项,占比为22.46%;排名第二位的技术分支为A61P35/00,专利量为179项,占比为20.51%;A61P27/02以170项专利量排名第三位,占比为19.48%;A61K9/00以103项专利量排名第四位,占比为11.8%;其余IPC专利量均不足100项。图3-3 Aflibercept全球专利IPC分布 13 智慧芽|生物序列数据库 中国大陆地区登录入口: 3.1.4 主要申请人分布 自定义分析页面的“推荐图表”中,选择“申请人-标当前申请(专利权)人数量排名”,在“数据”中选择排名范围为“1-10”,即可得到Aflibercept全球专利主要申请人分布(图3-4)。图片右上角可进行图片的保存、另存为及下载。可以看出,瑞泽恩制药公司Aflibercept专利申请数量最多,为38项;诺华公司、耶鲁大学分别以15项、12项专利量位居第二、三位。图3-4 Aflibercept全球专利主要申请人分布 3.2 核心专利分析 在Bio数据库中选择“专利保护药物-阿柏西普”,并设置Patsnap同族专利申请数量15,共筛选专利18项,作为核心专利进行分析。本文选取了部分代表专利,梳理了Aflibercept专利的技术演进路线,如图3-5所示。图3-5 Aflibercept技术演进路线 14 智慧芽|生物序列数据库 中国大陆地区登录入口: 2010年之前,共有1项专利列入核心专利,涉及Aflibercept作为药物组合进行癌症的治疗。具体的:专利US20120130144A1(硝基苯甲酰胺化合物联合生长因子抑制剂治疗肺癌,2010-02-04,彼帕科学公司),被引证次数为12次,Patsnap同族数量为18项。该专利提供了治疗肺癌的方法,包括向患者施用至少一种PARP抑制剂和至少一种生长因子抑制剂组合,其中介绍了Aflibercept作为生长因子抑制剂可用于与硝基苯甲酰胺化合物联合施用治疗肺癌患者。2010年至2015年期间,共有9项专利列入核心专利,涉及Aflibercept作为药物组合物治疗肿瘤、眼科疾病。具体的:专利WO2015058048A1(包含VEGF拮抗剂和抗CTLA-4抗体的组合的方法和组合物,2014-10-17,瑞泽恩制药公司),被引证次数为18次,Patsnap同族数量为20项。该专利提供了包含VEGF拮抗剂和抗CTLA-4抗体的药物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其中在某些实施方案中,VEGF拮抗剂是Aflibercept。说明书中进行了多项实验,如抗CTLA-4抗体和Aflibercept的组合在小鼠早期治疗肿瘤模型中的抗肿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当在肿瘤发展过程的早期施用该组合时,可以比单独的任一治疗剂更大程度地抑制肿瘤生长并提高存活率(图3-6)。图3-6 抗CTLA-4抗体和Aflibercept的组合在小鼠早期治疗肿瘤模型中的抗肿瘤作用 专利US20160144025A1(治疗血管性眼病的方法和制剂,2015-11-17,瑞泽恩制药公司),被引证次数为47次,Patsnap同族数量为31项。该专利提供了治疗、预防或减轻眼病严重程度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向有需要的受试者施用治疗组合物,该组合物包含血管生成素-2(Ang-2)抑制剂,如抗-Ang-2抗体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拮抗剂(如Aflibercept)的组合。说明书中进行了多项实验,如,在IVT注射复合mAb1和 阿 柏 西 普 对 兔 眼 DL-氨 基 己 二 酸(DL-Alpha-AAA)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RNV)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与单独的阿柏西普单次IVT注射相比,阿柏西普和mAb1的共同治疗可显著延长抗渗漏效果的持续时间达3倍(图3-7)。并进行了新血管 15 智慧芽|生物序列数据库 中国大陆地区登录入口: 性AMD 或DME患者玻璃体内(IVT)给药mAb1联合阿柏西普的临床试验。图3-7 IVT注射联合抗Ang-2和Aflibercept对DL-AAA诱导的RNV的影响 2016年至2020年期间,共有8项专利列入核心专利,涉及Aflibercept作为药物组合物治疗或预防特发性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作为药物治疗眼科疾病及生产方法。具体的:专利WO2019099786A1(一种治疗或预防特发性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IPCV)的方法,2018-11-16,奧普多科技公司),被引证次数为2次,Patsnap同族数量为22项。该专 利 的 治 疗 方 法 包 括 玻 璃 体 内 注 射ZimuraTM(或另一种抗C5剂)和Eylea(或另一种VEGF拮抗剂)。说明书中具体介绍了Aflibercept的用药量、用药时间等内容,并给出了具体示例。专利WO2019217927A1(含有高浓度VEGF受体融合蛋白的制剂,2019-05-10,瑞泽恩制药公司),被引证次数为8次,Patsnap同族数量为34项。该专利提供了眼科制剂及使用制剂治疗血管生成性眼病的方法,在一些实施例中,VEGF受体融合蛋白或抗VEGF抗体或抗体片段或VEGF结合分子是Aflibercept和/或康柏西普。说明书中介绍了Aflibercept作为药物制剂的组分、浓度、施药方式等内容并给出了实施例。如,测试了具有80 mg/ml Aflibercept的一系列四种不同制剂的长期效力、物理稳定性和电荷变体的发展,结果表明,具有两倍于EYLEA中发现的VEGF TRAP浓度的制剂可以在2-8的36个月的过程中保持物理稳定性、质量和效力(图3-8)。16 智慧芽|生物序列数据库 中国大陆地区登录入口: 图3-8 在2-8的36个月过程中四种不同制剂中Aflibercept稳定性的图表 专利WO2020219582A1(真核细胞培养基,2020-04-22,瑞泽恩制药公司),Patsnap同族数量为21项。该专利提供了一种用于表达Aflibercept的真核细胞的细胞培养基、培养真核细胞以增加Aflibercept产量的方法、及生产Aflibercept的方法。专利WO2021123142A1(用于治疗与过度血管化相关的眼部疾病的化合物,2020-12-18,活跃生物技术股份公司),被引证次数为1次,Patsnap同族数量为24项。该专利提供了用于治疗角膜新血管形成等眼部疾病的化合物,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化合物包含血管生成抑制剂,如Aflibercept,或与血管生成抑制剂组合施用。在一个实施例中,进行了将拉喹莫德或ABR-215174与Aflibercept组合施用对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诱导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管形成的附加作用实验,预期药物组合与用作单一疗法的每种化合物相比,将看到明显的累加效应。17 智慧芽|生物序列数据库 中国大陆地区登录入口: 总结 本报告介绍了Aflibercept序列专利调研实操及Aflibercept全球专利分析。专利调研实操方面,介绍了药物/基因索引和常规检索两种不同的检索方式,用户可根据需要进行检索方式的选择;而后介绍了专利分析的方式,包括在Bio数据库进行分析及在专利数据库进行分析。全球专利分析方面,基于药物/基因检索的结果,对Aflibercept相关专利的申请/授权趋势、国家/地区、申请人分布等进行了分析;同时,介绍了核心专利筛选的方式,并对部分核心专利进行了分析。18 智慧芽|生物序列数据库 中国大陆地区登录入口: 关于智慧芽 智慧芽是一家科技创新信息服务商,致力于为全球创新企业和创新生态人群提供服务,提供创新数据以洞察信息,提供创 新工具促进敏捷协作,以开放合作构建创新生态,实现“连接创新,突破边界”的使命和价值。以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NLP)等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加工厂 2.0 的卓越能力为基础,智慧芽构建起 丰富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矩阵面向知识产权人群提供包括专利数据库、知识产权管理系统在内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面 向研发人群提供研发情报库和竞争情报库,面向生物医药行业提供新药情报库、生物序列数据库、化学结构数据库等,面 向金融机构提供企业科创力评估、产业技术链、专利价值评估等。此外,智慧芽还打造了智慧芽学社、咨询、创新研究中 心等,为广泛的科技创新人群提供无限价值。截至目前,智慧芽已经服务全球 50 多个国家超 12000 家客户,涵盖了高校和科研院所、生物医药、材料、能源、智能制造、通信电子、能源汽车、半导体等 50 多个高科技行业。国内客户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中国石化、海尔、美的、小米、宁德时代、小鹏汽车、大疆、药明康德、商汤科技、华大等;国际客户包括麻省理工学院、牛津大学、陶氏化学、戴森、Spotify 等。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20 20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MIT科技评论:2023合成生物全链路平台能力建设研究报告(39页).pdf

    20232023合成生物全链路合成生物全链路平台能力建设研究报告平台能力建设研究报告0303前言前言0404Chapter 1 Chapter 1 合成生物从单一品类走向全链路产业生态合成生物从单一品类走向全链路产业生态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横跨横跨2020年,合成生物已在各领域崭露头角年,合成生物已在各领域崭露头角政策加码政策加码生物经济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新引擎生物经济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新引擎融资火热融资火热规模生产在即,增量持续释放,呼吁产业协同规模生产在即,增量持续释放,呼吁产业协同产业借鉴产业借鉴化工领域也曾由单一品类走向全链路产业生态化工领域也曾由单一品类走向全链路产业生态行业趋势行业趋势合成生物也终将进入全产业链布局的形态合成生物也终将进入全产业链布局的形态未来发展未来发展解决痛点亟需合成生物全链路平台能力建设解决痛点亟需合成生物全链路平台能力建设1111Chapter 2 Chapter 2 合成生物全链路平台建设的核心能力合成生物全链路平台建设的核心能力技术平台核心能力技术平台核心能力多样化底盘、模块化细胞构建、高通量自动化多样化底盘、模块化细胞构建、高通量自动化工具、人工智能(工具、人工智能(AIAI)赋能)赋能规模化生产核心能力规模化生产核心能力高效发酵优化放大、大规模发酵高效发酵优化放大、大规模发酵多品种产业化能力多品种产业化能力快速商业化落地快速商业化落地&多样化产品覆盖多样化产品覆盖多元化合作能力多元化合作能力构建多元发展的产业生态构建多元发展的产业生态2121Chapter 3 Chapter 3 合成生物全链路平台的产业化合成生物全链路平台的产业化全链路平台能力建设串联合成生物学产业各发展类型全链路平台能力建设串联合成生物学产业各发展类型以市场需求为驱动开展选品和商业化以市场需求为驱动开展选品和商业化面向“存量替代”与“增量拓展”面向“存量替代”与“增量拓展”,宜采用不同商业化策略,宜采用不同商业化策略开展应用研究,打通合成生物“一站式”解决方案开展应用研究,打通合成生物“一站式”解决方案GinkgoGinkgo横向整合,推升核心技术壁垒横向整合,推升核心技术壁垒态创生物态创生物多物质量产的平台型发展企业多物质量产的平台型发展企业3737结语结语3737关于关于联合发布方联合发布方3838版权声明版权声明20232023合成生物全链路合成生物全链路平台能力建设研究报告平台能力建设研究报告2合成生物学是一门跨学科的领域,亦是一揽子技术和方法论,将生物学、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相结合,越来越多的公司、研究机构和创业者投入到合成生物学的研发和应用中。在技术层面上,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得益于一系列顶尖水平的研发工具,高通量筛选、基因编辑等工具的应用使得研究人员能够更快速、高效地设计和优化生物系统。此外,工业化制造的工程能力也是合成生物全链路平台能力建设的关键所在,如智能发酵优化和分离纯化等技术的发展,为实现产业化提供了重要保障。纵观化工行业的发展史,许多化工巨头通过由单一品类向多品类发展的道路,获得过巨大的成功,平台能力建设使得这些公司从传统的单一产品制造商转变为拥有多样化产品组合和广泛应用领域的综合性公司。平台型化工公司通过关键核心化学品、关键平台技术、关键研发能力铸就壁垒。在合成生物向纵深发展的当下,产品品类逐渐丰富,各个垂直领域快速布局。在各公司纷纷发展纵深技术时,在众多公司被“选品”所困惑时,我们开始探讨合成生物是否存在类似于化工行业发展历程的“赢家通吃”路径。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合成生物学在中国的落地过程中平台能力建设至关重要。合成生物全链路平台能力建设合成生物全链路平台能力建设,我们希望看到合成生物企业利用工程化的研发能力开我们希望看到合成生物企业利用工程化的研发能力开发多管线产品发多管线产品,有效衔接工厂的放大生产有效衔接工厂的放大生产,为市场供应稳定产能为市场供应稳定产能,并利用开放多元化的并利用开放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合作模式,实现研产销一体化实现研产销一体化、全产业链布局全产业链布局,形成打通上下游的完整形成打通上下游的完整“大平台大平台”。从单一产品或应用领域扩展到多个产品和广泛的应用领域,凭借良性的产业生态和全面的能力实现合成生物可持续发展。本报告聚焦合成生物全链路平台能力建设本报告聚焦合成生物全链路平台能力建设,重点关注平台化发展的推动力量重点关注平台化发展的推动力量、核心能核心能力力,以及平台化发展在中国落地的特色产业变革以及平台化发展在中国落地的特色产业变革。3前言前言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横跨横跨2020年,合成生物已在各领域崭露头角年,合成生物已在各领域崭露头角 政策加码政策加码生物经济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新引擎生物经济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新引擎 融资火热融资火热规模生产在即,增量持续释放,呼吁产业协同规模生产在即,增量持续释放,呼吁产业协同 产业借鉴产业借鉴化工领域也曾由单一品类走向全链路产业生态化工领域也曾由单一品类走向全链路产业生态 行业趋势行业趋势合成生物也终将进入全产业链布局的形态合成生物也终将进入全产业链布局的形态 未来发展未来发展解决痛点亟需合成生物全链路平台能力建设解决痛点亟需合成生物全链路平台能力建设4ChapterChapter 1 1 合成生物从单一品类走向全链路产业生态合成生物从单一品类走向全链路产业生态2023年3月,美国发布美国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的明确目标,涵盖了21个主题、49个具体目标。2022年,中国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将生物经济作为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科技经济战略的重要内容。2010年,Science将合成生物列为十大科学突破。2004年,合成生物学技术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TR10),上榜理由为“合成生物学将为现有领域提供许多好处,它还将在未来实现一系列我们今天甚至无法想象的应用”。生命科学的漫长进展,催生了合成生物这样集生物理论和工程应用为一体的一揽子技术和方法论,为人类生产制造范式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面对严峻环境形势,人类亟需改变现有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转变传统工业生产方式,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以合成生物为基础的生物制造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突破石化原料瓶颈的重大机遇;基于合成生物的生物制造具有极大的物质分子创新潜力,拓展了人类制造能力的边界,也撬动着巨大的经济价值。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横跨横跨2020年,合成生物已在各领域崭露头角年,合成生物已在各领域崭露头角2000520062008微流控芯片糖组学合成生物学代谢组学表观遗传学维素纤酶200920102011磁共振力显微镜细胞核重组2012一百美元基因组测序干细胞工程分离染色体细菌工厂2015纳米孔测序双效抗体合成细胞2014超高效光合作用20021基因组编辑DNA的互联网免疫工程基因疗法2.0定制癌症疫苗mRNA疫苗20222023精确编辑植物基因人造肉汉堡AI蛋白质折叠用于高胆固醇的CRISPR表1丨“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中合成生物相关技术(来源:麻省理工科技评论、DeepTech)5以工业革命的视角来看生命科学的漫长进展生物制药生物制药日化消费品日化消费品生物疗法生物疗法医疗器械医疗器械食品原料食品原料化工原料化工原料农业农业燃料燃料电力电力建筑建筑机械机械图1丨合成生物有望对不同行业产生影响(来源:BCG、DeepTech)政策加码政策加码生物经济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新引擎生物经济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新引擎6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已经成为美国国家战略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已经成为美国国家战略2022年9月,美国启动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计划加速生物技术创新,并在多个领域发展美国的生物经济,包括健康、农业和能源等一系列行业。具体行动包括:利用生物技术加强供应链;扩大美国国内生物制造;促进美国各地的创新;将生物产品推向市场;培养下一代生物技术专家;推动监管创新以增加获得生物技术产品的机会;生物经济的高级测量技术和标准;通过投资生物安全创新来降低风险;促进数据共享以推进生物经济。2023年3月,美国发布美国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的明确目标涵盖了21个主题、49个具体目标,同时每个版块中都突出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带来的可能性。重点包括:加强生物系统的预测建模和工程设计,创新生物制造方法;通过扩大可再生的航空和其他战略燃料、化学品和材料;设计更好的农作物成为生物经济原料。气候变化解决方案气候变化解决方案增强粮食和农业创新增强粮食和农业创新提高供应链弹性提高供应链弹性促进人类健康促进人类健康推进交叉领域进展推进交叉领域进展中国有望借助合成生物实现换道超车中国有望借助合成生物实现换道超车自2018年起,科技部每年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明确围绕基因组人工合成与高版本底盘细胞、人工元器件与基因线路、人工细胞合成代谢与复杂生物系统、使能技术体系与生物安全评估等4个任务部署。2022年,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将生物经济作为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科技经济战略的重要内容,加快发展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加强微流控、高灵敏等生物检测技术研发,推动合成生物学技术创新。2023年1月,工信部等六部门印发加快非粮生物基材料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非粮生物基材料产业基本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强、产品体系不断丰富、绿色循环低碳的创新发展生态。新药开发新药开发疾病治疗疾病治疗农业生产农业生产物质合成物质合成环境保护环境保护能源供应能源供应新材料开发新材料开发7图2丨2013-2022年全球合成生物融资轮次分布(来源:CB Insights)企业名称企业名称*融资时间融资时间轮次轮次融资金额融资金额简介简介昌进生物2023A 轮1.5亿元新型微生物蛋白、生物合成蛋白创健医疗2023B轮超2亿元生物材料、创新蛋白/核酸药品擎科生物2022B轮4亿元基因科技服务态创生物2022A 轮过亿美元多物质量产的生物制造平台微构工场2023A 轮3.59亿元嗜盐微生物的改造和工程化应用微元合成2023pre-A轮亿元甘露醇、阿洛酮糖生物合成智峪生科2023A轮超亿元AI 合成生物中科欣扬2022B轮2亿元合成生物学创新智造企业周子未来2023A 轮数千万元细胞培养肉表2丨2022-2023中国部分合成生物企业融资情况(按企业首字母排序,来源:公开信息、DeepTech)*限于版面,仅展示各垂直领域维度的部分企业,如果您需要完整版信息,欢迎与我们联系从全球合成生物领域投融资来看,根据CB Insights数据,近10年来,融资活动均以B轮及之前为主,仍在早期融资阶段,各企业处于技术发掘和产业经验积累时期,这一阶段企业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如何将研发成果进行大规模生产,以及如何把生产出来的物质变成有价值的产品。利用合成生物技术产出的原材料数量仍然较少,且尚未大规模应用到终端产品中,其带来的回报还有一定周期。短期来看短期来看,合合成生物从业者仍需要共同成生物从业者仍需要共同做大市场做大市场,从技术到产品从技术到产品、从产品到销售的转化是聚从产品到销售的转化是聚焦合成生物领域的企业面焦合成生物领域的企业面临的痛点临的痛点。融资火热融资火热规模生产在即,增量持续释放,呼吁产业协同规模生产在即,增量持续释放,呼吁产业协同8帝斯曼帝斯曼平台化发展的典范之一,从最初的煤炭化学产品公司发展成为一家专注于材料科学、营养与健康领域的综合性化工企业。通过整合不同领域的技术和产品,帝斯曼取得了业务的多元化和持续的创新。巴斯夫巴斯夫巴斯夫从印染原料出发,不断开创新的产品,包括有机合成染料、用作化肥原料的氨、各种聚合物、合成维生素、用于显示器的液晶、基础杀菌剂和作物生物科技等领域新产品。以染料为例,从开发品红、苯胺到天然染料茜素、靛蓝等,历经30年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化学品制造商。通过建立广泛的产品组合和技术平台,涵盖诸多领域,如化学品和塑料、保健和营养、涂料和染料、农业解决方案等。平台化发展使得巴斯夫能够灵活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为客户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早在19世纪末,DSM就首次大规模生产酵母和酶,并于20世纪30年代首次用化学方法合成维生素。从早期的单一基础化学品研发,到聚合物产品、化工产品、农业化工最后聚焦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不断技术革新是帝斯曼不断前进的核心策略,在不同的商业驱动力阶段,利用技术延伸能力。正如化学工业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经历了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化生产的转变,合成生物也正经历着从基础科学研究到应用和商业化的发展过程。从本质上说,不论化工还是合成生物,均属于技术驱动型领域,必须通过持续的研发、工艺改进以及新产品的推出来实现降低生产成本、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探索新的市场领域的目标,从而不断扩展产品范围、开辟增长机会、提高综合竞争力。优选赛道优选赛道生产环节生产环节 产品开发 工艺优化市场评估市场评估 全球网络 配套服务图3丨巴斯夫染料产业发展模式(来源:公开信息)采矿采矿大宗化学品领域大宗化学品领域石油化工石油化工生命和材料科学生命和材料科学 食品与饮料 健康、营养与护理 动物营养与健康图4丨帝斯曼发展历程(来源:公开信息)产业借鉴产业借鉴化工领域也曾由单一品类走向全链路产业生态化工领域也曾由单一品类走向全链路产业生态纵观化工行业的发展史,许多化工巨头通过平台化发展的道路,获得过巨大的成功,平台能力建设使得这些公司从传统的单一产品制造商转变为拥有多样化产品组合和广泛应用领域的综合性企业。9图5丨化工产业的平台能力建设组成模块(来源:DeepTech)平台能力建设平台能力建设产品创新产品创新强大的研发能力多产品和技术创新规模化创新规模化创新提高产品开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扩大产品生产合作和生态建设合作和生态建设联合研发定制化产品开发优化供应链和物流管理多产品市场化多产品市场化加速新产品的市场转化满足多行业的多样化应用需求表3丨合成生物学未来竞争的商业化技术机遇和潜力产品方向(来源:DeepTech)相同的逻辑也同样适用于生物经济相同的逻辑也同样适用于生物经济,合成生物仍处于探索阶段合成生物仍处于探索阶段,发展模式仍存在未知发展模式仍存在未知的可能性的可能性。随着技术落地随着技术落地、建厂投产建厂投产、产品上市产品上市、产业融合等全链条布局产业融合等全链条布局,传统技术平传统技术平台型企业与产品型企业的界限将趋于模糊台型企业与产品型企业的界限将趋于模糊,整体趋势在往整体趋势在往“大平台大平台”的方向发展的方向发展,行业行业未来竞争核心将进入平台能力建设未来竞争核心将进入平台能力建设/研产销一体化研产销一体化/全产业链布局的阶段全产业链布局的阶段。行业趋势行业趋势合成生物也终将进入全产业链布局的形态合成生物也终将进入全产业链布局的形态技术机遇先进的基因编辑合成基因回路高通量筛选和自动化工具绿色可持续的生物制造微生物组工程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工具包无细胞生物合成IT BT潜力应用新型生物药物精准医疗产品诊断和检测工具生物农业产品生物酶功能性化妆品原料高值化工产品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环境治理产品生物传感器生物信息学与数据科学产品合成生物技术已经由过去聚焦于生物医药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发展到近期发力于高附加值产品和天然产物,未来长期价值在于生物基化学品和生物基能源。面对新的技术和产业应用,中国的合成生物落地发展仍然存在堵点和痛点亟待解决:10工工程程化化研研发发引入工程化思维:引入工程化思维:持续挖掘生物元件,通过系统化的设计、数学建模和计算模拟、高通量测试和数据驱动的学习过程,加速底盘生物设计和改造的DBTL循环,实现对生物制造系统的持续改造和多物质生产。规规模模化化生生产产优化放大:优化放大:利用先进的生物传感器、高能量平行反应器、自动化智能设备和合成生物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物质从小试-中试-大规模工业试产等一系列工艺的快速放大和完善,缩短小试到规模量产周期。大规模精准发酵:大规模精准发酵:目标为实现高产出和高效率的生产,涉及工业级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和操作,优化培养条件,监测和控制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多多产产品品商商业业化化多样化产品组合:多样化产品组合:能够利用合成生物学的先进技术提供多样化的产品组合,以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涉及生物药物、化工、农业、生物材料、生物燃料等多个领域的产品。跨领域跨行业覆盖:跨领域跨行业覆盖:具备跨领域和跨行业的知识和技能,与其他行业领域进行合作和整合,实现合成生物技术和产品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产产业业生生态态建建设设开放与合作:开放与合作:与学术界、研究机构和其他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共享知识、技术和资源,可以加速创新,推动整个合成生物领域的发展。持续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持续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持续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研发新的合成路径,开发新的技术和产品,提高产品性能和生产效率。涉及到持续的研发投入、技术改进和市场导向的创新策略。人才培养:人才培养:建立以创新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培养跨学科的人才,特别是在生物学、化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和工程等领域的人才培养。学科交叉融合带来的研发与工程挑战 核心装备支撑系统仍与先进国家存在差距 产业规模化生产阶段高成本高风险 知识产权壁垒保护不够 提升公众认知与监管接受的社会挑战合成生物逐步进入从技术考验到综合实力的比拼合成生物逐步进入从技术考验到综合实力的比拼,随着技术平台的成熟随着技术平台的成熟,进一步需要进一步需要打通上下游全产业链布局打通上下游全产业链布局,逐步形成全链路的平台能力逐步形成全链路的平台能力,并秉持包容开放的态度并秉持包容开放的态度,其其良性的产业生态良性的产业生态、全面的能力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全面的能力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未来发展未来发展解决痛点亟需合成生物全链路平台能力建设解决痛点亟需合成生物全链路平台能力建设技术平台核心能力技术平台核心能力 多样化底盘细胞多样化底盘细胞 模块化细胞构建模块化细胞构建 高通量自动化工具高通量自动化工具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IAI)赋能)赋能规模化生产核心能力规模化生产核心能力 高效发酵优化放大高效发酵优化放大 大规模发酵大规模发酵多品种产业化能力多品种产业化能力快速商业化落地快速商业化落地&多样化产品覆盖多样化产品覆盖多元化合作能力多元化合作能力构建多元发展的产业生态构建多元发展的产业生态ChapterChapter 2 2 合成生物全链路平台建设的核心能力合成生物全链路平台建设的核心能力11底盘细胞是合成生物学中的基础平台,设计和合成的功能化生物元件、基因线路、代谢路径等生物系统需要置入底盘细胞中,从而实现理性设计的目的。在开展设计之初,需要根据目标产品的特性,选择一个性状优良的底盘细胞。底盘细胞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合成生物系统设计的成败。目前常见的底盘细胞有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谷氨酸棒杆菌、酿酒酵母、巴斯德毕赤酵母等。不同的底盘细胞具有不同的代谢途径、基因调控网络和细胞功能,在适应不同环境和培养方面也各具差异。在研发过程中,使用多样化底盘细胞可以更好地满足特定项目的需求,并针对特定需求进行优化和调整,实现特定代谢产物的生产或特定功能的实现。多样化底盘细胞的使用可以降低某个特定底盘细胞研发失败的风险。12常见底盘细胞优点产品应用大肠杆菌发酵周期短、遗传背景清晰、基因编辑工具及代谢调控策略成熟小分子肽、弹性蛋白、氨基酸、类胡萝卜素、青蒿素枯草芽孢杆菌蛋白质分泌系统出色,有典型的芽孢形成能力、细胞分裂以及生物膜系统工业酶、核黄素、乳糖-N-新四糖、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谷氨酸棒杆菌擅长合成氨基酸和生物活性物质、营养需求低、底物谱广谷氨酸、赖氨酸、有机酸、1,3-丁二醇、植物天然产物酿酒酵母遗传背景及代谢机制清晰、有较好的pH及渗透压耐受性大麻素、阿片类药物、乙酰辅酶A、胰岛素、角鲨烯毕赤酵母极佳的蛋白分泌能力、优异的翻译后修饰、胞外内源性蛋白极少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人血清蛋白、胶原蛋白、乳铁蛋白表4丨合成生物学中常见的底盘细胞(来源:公开信息、态创生物,DeepTech)技术平台核心能力技术平台核心能力多样化底盘细胞多样化底盘细胞底盘细胞的改造是为了服务于目标产物生产底盘细胞的改造是为了服务于目标产物生产,同时为了适应于工业级制备同时为了适应于工业级制备,便于生产便于生产端分离纯化也是菌种改造阶段需要考虑的环节端分离纯化也是菌种改造阶段需要考虑的环节。举例来说,基于大肠杆菌展示和内含肽切割的寡肽表达和提纯方法,构建用于在宿主菌表面展示的寡肽,寡肽与展示蛋白之间使用内含肽连接,诱导表达“展示蛋白-内含肽-寡肽”融合蛋白,培养收集大肠杆菌后,内含肽自切割释放寡肽,寡肽经超滤后结晶或者干燥。此过程无需破碎菌体,也无需进行蛋白纯化,且大肠杆菌可以重复利用,是一种高效简便的寡肽生产和提纯工艺,非常适用于工业级规模的寡肽制备工艺。模块化细胞构建从最基础的生物元件出发,将具有特定功能的生物元件作为一个“零件模块”,采用搭积木的方式将这些“零件模块”设计形成新的生物装置,不同功能的生物装置以串联、反馈、前馈等形式连接,协同运作组成更加复杂的生物系统,从而执行特定的设计功能,实现目标产物的生产。13图6丨模块化细胞构建的层级化结构:生物元件-生物装置-生物系统(来源:公开信息、DeepTech)模块化细胞构建具有以下优点:模块化细胞构建具有以下优点:系统装置生物元件一个或多个元件的组合,行使不同功能,包含一系列生化反应装置包括:蛋白表达、报告基因、信号传导、转换器、结构域等具有某些特定功能的核酸或蛋白,行使基本功能元件包括:启动子、编码区、终止子、RBS、结构域等最终实现功能的各装置按不同逻辑连接、组合,协调运作系统包括:遗传线路、调控网络、信号网络、基因开关、逻辑门等标准化将生物系统拆解为最基础的生物元件,这些生物元件具有标准化、模块化的特征和功能,方便研究人员更轻松地设计和组装。可重复性通过模块化方法,可以将已经验证和优化的模块重复使用于不同的生物系统中,方便研究人员更快构建新的生物系统,避免从头设计和优化。可扩展性通过添加或替换模块,可以实现逐步扩展和改进生物系统的功能,实现更复杂的生物合成过程。设计灵活根据需要定制生物系统。通过组合不同的模块,构建具有特定功能和性能的生物系统,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技术平台核心能力技术平台核心能力模块化细胞构建模块化细胞构建图7丨遗传操作技术与基因编辑工具的代表性进展(来源:公开信息、DeepTech)1970s-1990s1990s-20018基于限制性内切酶和连接酶的位点特异性重组DNA技术,改造后序列插入位置固定基于PCR的同源重组技术,同源臂序列可变,高效、灵活得获得同源臂序列基于CRISPR/Cas系统的同源重组技术,效率高、单轮多靶点改造基于CRISPR/Cas系统的碱基编辑,效率高、操作简单、单轮多靶点改造基于Bio Foundry的菌株构建,全流程、自动化、高通量细胞构建后如何快速高效地获取到目标菌株成为合成生物学研发过程中关注的问题和壁垒。高通量筛选能力已经构成研发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合成生物公司开始纷纷搭建自动化和高通量硬件设施,解决目标菌株高效筛选的难题。14自动化液体处理工作站自动化液体处理工作站实现对液体样品的高度自动化处理,包括液体分配、混合、稀释、反应等。它们通常配备液体处理臂、多通道分注器和液体处理头等组件,能够快速、准确地处理大量样品,提高实验效率。高通量分析仪器高通量分析仪器常用的高通量分析仪器包括高通量测序仪、高通量质谱仪、高通量流式细胞仪等。这些仪器能够同时处理多个样品,获取大量数据,并支持高通量筛选的实施。高通量成像设备高通量成像设备常用的高通量成像设备包括高通量荧光显微镜、高通量细胞成像系统等。这些设备可用于观察和分析细胞、组织和生物标记物的动态过程,支持高通量筛选及其结果的可视化和定量分析。微流控芯片微流控芯片利用微流体技术,将液体样品和反应通道以微小尺度进行控制和操作。微流控芯片通常具备多个微型通道、阀门和泵等组件,用于并行处理多个样品的反应、分离和分析。图8丨高通量自动化筛选的组成模块(来源:公开信息、DeepTech)高通量自动化平台已从最初的单一设备阶段,进化到实验室自动化与智能化,然而单一设备不具有提升实验效率的能力,需要将设备融入研发平台体系中,并根据实际开发管线,积累技术经验与效率升级。在服务于多管线与不同场景中,通过数据及经验积累,以达到“二次开发”的效果。0246810人工微流控设备态创微流控平台图9丨微流控通量(来源:公开信息、态创生物)技术平台核心能力技术平台核心能力高通量自动化工具高通量自动化工具单位:10n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尤其是在深度学习和大数据处理方面进展显著,使得人工智能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入,从最初应用于合成生物学的“学习”阶段,逐渐拓展到整个DBTL循环,并且在工程放大等领域都有所涉及。人工智能平台目标实现以下功能:快速准确鉴定活性物质和菌株性能;可控基因表达,实现菌株智能操控;优化代谢通路,实现“减负增产”;可控生物传感;AI酶设计;干湿实验结合,数据可迭代优化。15态创生物已开启AI life science的探索,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信息技术,前沿设计了iTidetron AI引擎,搭建了活性物质和菌株鉴定、可控基因表达、代谢通路设计、可控生物传感、酶设计与改造、干湿实验结合六大模块,共同攻克研发难题、驱动物质快速量产。图10丨AI活性肽预测和挖掘模型(来源:态创生物)数据分析和模式识别:数据分析和模式识别:处理大规模的生物数据,如基因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数据等,并应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式识别,发现基因与表型之间的关联、代谢途径的调控规律等,为合成生物学的研究提供重要指导。基因编辑和设计:基因编辑和设计:预测和优化基因编辑工具(如CRISPR)的效果和特异性,提高基因编辑的准确性和效率。蛋白质设计和优化:蛋白质设计和优化:辅助蛋白质的结构解析(如AlphaFold)、设计和优化,加速蛋白质工程的过程。生物系统建模和优化:生物系统建模和优化: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生物系统的动态行为,通过模拟和预测生物系统的响应和行为,优化代谢网络等系统。工程放大过程优化:工程放大过程优化:利用大量发酵过程数据,结合经验与理论,通过发酵菌种验证、发酵工艺优化,提升产量。技术平台核心能力技术平台核心能力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IAI)赋能)赋能高性能菌株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化生产还需要经历小试、中试、量产等关键环节,这就需要企业构建高效发酵优化放大能力来满足高通量菌株性能验证及发酵工艺开发能力的需求,从而让实验室构建好的高性能菌株迈向大规模生产阶段。16生产用菌种筛选,提升鲁棒性是关键生产用菌种筛选,提升鲁棒性是关键在工业生产中微生物需要暴露在更为复杂更为严苛的工业环境条件下完成高产高效的生产任务,包括底物胁迫、代谢产物胁迫、环境压力等。鲁棒性是指生物系统在受到环境变化、随机事件(或细胞内噪声)和遗传变异等不确定干扰时保持其表型稳定性的一种特性。通过人工驯化、诱变筛选、定向进化等方式仍然是必要的手段。在工业化生产过程中,文献报道产量最高的菌株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作为最终生产用菌株。通过导入外源基因或代谢通路的再设计,则微生物细胞的鲁棒性往往会被影响。通过定向进化技术,突破理性设计思路的桎梏,将合成生物学与传统的“诱变”结合到一起,配合生物传感器的加持,可以有效解决菌株在体系放大过程中出现生长不稳定、工业培养基适应性、产率产量与实验室数据差异过大等问题。定向进化创新技术定向进化创新技术PASTE(Phage-ASsociated Target Evolution system)是一种创新的基因编辑技术,主要用于在细胞内进行目标DNA序列的定向进化。不同于传统的CRISPR,它用一种特殊设计的“突变酶”(mutagenic nucleases)来替代标准的Cas蛋白。这种突变酶能够在目标位点进行多次切割和修复,从而在一个特定的DNA区域内引发多种突变。可在多个位点同时进行突变的特点,为基因编辑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特别是在进行定向进化研究时,其潜力巨大。对于工业应用,尤其是酶设计和优化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酶工程:酶工程:通过在特定氨基酸位点引入突变,PASTE可改进酶的活性或稳定性。药物开发:药物开发:PASTE可定向进化抗体或其他蛋白,以提高其与目标分子的亲和力。规模化生产核心能力规模化生产核心能力高效发酵优化放大高效发酵优化放大17高效优化放大打通“小试高效优化放大打通“小试 中试中试 量产”路径量产”路径先进传感器:先进传感器:可以检测更多生物反应器中的参数,据此判断生物反应过程是否正常,而无需通过取样、离线检测再进行判断和调整控制策略,如发酵尾气分析、在线质谱检测、在线光谱检测、胞内代谢物实时荧光检测、发酵过程装备及数据处理自动化等。高通量平行反应器:高通量平行反应器:利用高通量平行反应器可以提高发酵实验的通量,更高效地实现发酵菌种验证、发酵工艺开发和放大等工作。发酵技术创新:发酵技术创新:如高密度发酵技术、有氧-无氧双通道发酵、直接罐上实现菌种培养和发酵一体化等。数字孪生有望成为发酵过程智能化的未来潜力数字孪生有望成为发酵过程智能化的未来潜力高效发酵优化放大技术正推动发酵过程向大数据发展,随着发酵数字化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以及整个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基于数字孪生系统的过程模拟、预测、优化策略、甚至自动优化调控等一定会进一步加速发酵过程的优化和放大进程。在智能制造的驱动下,数字孪生整合了多属性、多维度、多应用的仿真技术,通过数字技术对物理实体对象的特征、行为、形成过程和性能进行描述和分析,并结合先进传感器、工业互联网、历史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监控、预测、数据挖掘等功能。数字孪生的主要特点表现在:通过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之间的互联互通和智能化决策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组织、自适应和智能化运行。图11丨数字孪生发酵生产框架(来源:CNKI)规模化生产核心能力规模化生产核心能力高效发酵优化放大高效发酵优化放大工程菌株大规模发酵的工艺开发和技术优化是工业化制造必然面临的重要课题。大规模发酵过程是多相反应体系,从实验室小规模发酵到中试规模再到工业化生产,发酵体积的增大会直接影响生产效率、生产成本和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利用智能精密设备群、生物反应器的开发、数字化工艺,运用合成生物数据驱动的逻辑,推动传统发酵从粗放的曲线变化,走向更深入的代谢流分析。发酵工艺参数的优化发酵工艺参数的优化:大规模发酵罐需要机械搅拌以保证培养基、氧气和热量的均匀分布。通过调节发酵参数,如温度、pH、氧气供应、营养物质浓度等,实现最佳生长和产物合成条件。发酵过程的自动化和监控:发酵过程的自动化和监控:应用自动化技术和传感器监测系统,实时监控发酵过程中的关键参数。污染控制:污染控制:确保发酵过程的无菌条件,采取适当的污染控制措施,包括设备清洁和消毒、操作员培训和规范操作程序等。规模放大和工艺转化:规模放大和工艺转化:综合考虑设备、能源消耗、传热和质量传递等因素,对发酵工艺进行规模放大,实现从小规模到大规模的平稳过渡。18图12丨经典发酵罐及相关控制参数(来源:CNKI)数字化中试模块发酵过程控制数字化下游工艺 精密传感组合 普适放大算法模型 自动化发酵控制 发酵参数:pH、OD、温度、搅拌速度 取样分析:菌体浓度、代谢产物 实时精密的发酵曲线检测与比对 填料性能及成本数据分析 多次回收方案损失量与成本数据分析 提升收率、优化下游成本图13丨智能精密发酵控制(来源:态创生物)大规模发酵生产中,实现绿色制造也非常重要,如采用农作物秸秆、林业废弃物等非粮生物质原料替代粮食能源、清洁生产(不采用化学试剂、重金属催化剂)、三低控制(低能耗、低污染、低碳排放)以及生物固碳等。规模化生产核心能力规模化生产核心能力大规模发酵技术大规模发酵技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能够实现快速商业化落地构成了合成生物平台能力的核心竞争力和商业壁垒之一。而合成生物学平台商业转化历程包含了从基础研究到最终商业消费的全周期链条,大致可分为两个层面:19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技术转化技术转化产品初创产品初创0 0到到1 1产品生产产品生产1 1到到100100规模化商用规模化商用B B端端/C/C端端消费消费商业洞察力选品能力成本控制技术范畴技术范畴商业范畴商业范畴合成生物企业通过平台能力建设,可以提供多样化产品,实现跨行业覆盖来满足不同市场需求,从而扩大市场机会,提高企业竞争力,规避单一品种的行业周期风险,实现业务的多元化和收益的多样化。图15丨合成生物学相关应用行业与多样化产品(来源:公开信息、DeepTech)产品质量市场推广能力产业生态建设能力要实现多样化产品跨行业覆盖,需要具备先进的技术优势、跨学科的团队组成、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完善的供应链管理和大规模的生产能力。多品种产业化能力多品种产业化能力快速商业化落地快速商业化落地&多样化产品覆盖多样化产品覆盖图14丨技术与商业共同赋能多品种的产业化能力(来源:公开信息、DeepTech)在全球化竞争环境下,合成生物公司需要依托全链路平台能力建设,通过多元化的合作,构建全球产业生态,来应对日渐激烈的挑战。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产业同行、下游产品应用公司等合作伙伴打造开放合作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与成本优化,加速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以及拓展商业机会,加快创新和发展步伐,推动产业的进步与发展。20拓展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拓展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公司可以跨越自身内部专业知识的限制,拓展技术能力的范围。利用自身的全产业链布局,协助打通科研院所的实验室小试阶段到中试放大、量产的生产链路,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实现资源共享与成本优化实现资源共享与成本优化开放的合作模式可以共享实验室设备、生产设施、人力资源等,降低企业和合作伙伴的研发和生产成本。同时,合作双方可以互相弥补双方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不足提高资源的整体效益。加速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加速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与行业领先者、合作伙伴或客户的合作可以提供市场洞察力、验证合成生物平台价值和市场渠道,帮助更快地将产品推向市场并获得认可。合作伙伴的品牌影响力和资源支持有助于加快产品的市场渗透和推广速度。拓展商业机会拓展商业机会通过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可以共同开发新产品、共享知识产权,甚至共同成立合资企业,或者链接科研机构和合资方。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可以整合双方的优势资源,共同探索市场需求,拓展产品的应用领域和市场份额。多元化合作能力多元化合作能力构建多元发展的产业生态构建多元发展的产业生态图16丨从0-1全链路解决方案模型(来源:态创生物)全链路平台能力建设串联合成生物学产业各发展类型全链路平台能力建设串联合成生物学产业各发展类型 使能技术型使能技术型 技术服务型技术服务型 大单品导向型大单品导向型 多产业链应用型多产业链应用型以市场需求为驱动开展选品和商业化以市场需求为驱动开展选品和商业化面向“存量替代”与“增量拓展”面向“存量替代”与“增量拓展”,宜采用不同商业化策略,宜采用不同商业化策略开展应用研究,打通合成生物“一站式”解决方案开展应用研究,打通合成生物“一站式”解决方案GinkgoGinkgo横向整合,推升核心技术壁垒横向整合,推升核心技术壁垒态创生物态创生物多物质量产的平台型发展企业多物质量产的平台型发展企业ChapterChapter 3 3 合成生物全链路平台的产业化合成生物全链路平台的产业化2122使使能能技技术术型型多多产产业业链链应应用用型型技技术术服服务务型型大大单单品品型型DNA/RNA合成测序元件库工具酶菌株库基因编辑工具菌株设计改造酶工程自动化平台数据库服务生物医药&大健康高附加值产品&天然产物生物基化学品&大宗产品农业&育种生物制造领域的基础设施,为生物设计和研究提供了基础支持 仪器设备的研发、设计、制造企业,如贝克曼等生命科学仪器公司 合成、测序、数据库等服务企业,如金斯瑞、擎科生物等侧重打通DBTL的循环迭代,来建立一个生物体设计与软件开发的集成化平台,获得满足需求性状的微生物细胞工厂。这种模式强调技术创新和平台的建设,为合成生物提供了研发和技术支持,如Ginkgo、Codexis等。通过核心大单品占领市场,将重点放在整个生产链的每个环节,更聚焦一类或几类产品品类的研发、生产和商业化。如Perfect Day、凯赛生物等。侧重全产业链布局、多领域应用、研产销一体化、开放合作等。技术方面建设合成生物能力平台,使企业实现技术的快速迭代和创新,并通过开放合作的模式吸引更多的创新者和创意,形成更广泛的产品线,拓展市场空间。当前各类合成生物创新型公司,大多建立了技术平台,并布局多条管线,但研产销一体化与开放合作的能力,仅有少部分企业重点布局,如态创生物等。大多数研究将合成生物按照“技术、平台、应用”的三分法对企业进行分类,当前来看已不适合当前合成生物创新企业的多管线布局。我们将合成生物公司按产品类别和管线数量的不同进行分类。值得注意的是,合成生物平台能力建设的浪潮中,技术服务型公司也可能或已经在孵化自有管线,多产业链应用型公司在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后形成对外技术服务的能力。全链路平台能力建设串联合成生物学产业各发展类型全链路平台能力建设串联合成生物学产业各发展类型23生命科学工具作为生物技术产业的底层支撑,是合成生物技术发展的基石与土壤,许多技术的发展均是建立在使能技术降本增效基础之上(如DNA合成与测序的成本指数级下降),未来竞争的核心点仍然是核心技术和设备的开发或科研服务的摩尔定律式降本。*仅为部分企业展示,如果您也从事相关领域,欢迎与我们联系交流(来源:公开信息、DeepTech)高端仪器高端仪器、试剂尚存差距试剂尚存差距中国在原材料、规范化加工、辅助配件、在线检测等多个细分技术核心装备支撑系统领域相对落后。高端设备研发技术国外垄断,使得国产替代研发投入回报风险高。包括核心检测仪器设备、零部件、高端仪器、生物反应器、过程传感检测、科研试剂、科研用酶、标准试剂等。生命科学工具国产替代是弯道超车的重点领域。科研服务商业化竞争充分科研服务商业化竞争充分在中国的科研体量与增长态势下,生命科学合成、测序等服务商的规模效应展开,服务成本与价格下降,当前中国已有上百家基因测序服务公司,市场化竞争充分,竞争优势在于紧跟前沿技术与服务成本、时效。合成生物平台化发展企业侧重于自建合成合成生物平台化发展企业侧重于自建合成、测序平台测序平台随着合成生物平台能力建设,快速研发的飞轮转动,第三方测序供应商的时效往往成为研发的限速步骤,同时无法接入自有的高通量自动化平台,故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自建合成测序检测模块,以提高整体效率。使能技术型使能技术型生命科学领域广泛赋能的研发工具及服务生命科学领域广泛赋能的研发工具及服务24侧重菌种的设计改造、酶工程与高通量自动化系统开发,通过软件工程、生化工具、基因工程、自动化平台、机器学习与数据科学、代码库等技术,打通DBTL的循环迭代,来建立一个生物体设计与软件开发的集成化技术服务平台。*仅为部分企业展示,如果您也从事相关领域,欢迎与我们联系交流(来源:公开信息、DeepTech)菌株设计与酶改造菌株设计与酶改造,强调节点交付能力强调节点交付能力通过构建一套软件系统,可模拟细胞中的代谢途径,从而设计和预测基因修饰将会对细胞代谢途径产生的互作,实现工程化的海量试错从而加速设计周期。新酶的发掘、认知及改造是关键步骤,尤其是对于非天然的目标产物,关键催化酶的构建就成了构建细胞工厂中最为关键的一步。相关菌株设计与酶改造的企业,根据客户需求设计和定制开发微生物和关键酶,并以此为交付产品。当研发能力外溢时当研发能力外溢时,技术服务型公司会孵化自有管线技术服务型公司会孵化自有管线在打造高通量自动化的快速研发能力的同时,当研发能力建设超出市场需求,向生产制造延伸是其最佳的选择,也是验证其研发能力和选品能力的重要手段。技术服务企业经历早期的技术平台建设后,通过孵化自有管线、对外合作共同开发等方式,纷纷走进垂直产业化阶段。合成生物平台化发展企业合成生物平台化发展企业,倾向于建设自有高通量自动化平台倾向于建设自有高通量自动化平台建设高效链接的高通量自动化模块,包括高通量代谢系统、高效率发酵系统、超洁净纯化系统、超精准检测系统等,通过互相协作、高效运转,极大地提升研发效率。技术服务型技术服务型向市场提供平台型研发服务或研发外包向市场提供平台型研发服务或研发外包25大单品一般具有较高的市场规模和市场总需求量或依托于某一优势技术开展的产品开发。一般情况下,聚焦从某一品类的生物构造、发酵纯化到产品改性的全链路。这种类型的企业成功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商业化后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但也面临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的挑战。核心产品核心产品代表企业代表企业PHAPLA二元酸1,3-丙二醇L-丙氨酸透明质酸胶原蛋白Car-TmRNA微生态疗法器官异种移植替代蛋白基因编辑育种*仅为部分企业展示,如果您也从事相关领域,欢迎与我们联系交流(来源:公开信息、DeepTech)大单品导向型大单品导向型聚焦一类或几类产品的商业化聚焦一类或几类产品的商业化26更多聚焦于高附加值产品,如化妆品原料、天然提取物、食品添加剂等,此类产品应用覆盖广、单价高,但市场需求量往往较小,这就需要多产业链多管线产品布局,并与产业链上下游充分打通。对生产效率和规模要求较低,容易形成规模和成本优势优势,成熟产品市场替代,创新产品提升增量。*仅为部分企业展示,如果您也从事相关领域,欢迎与我们联系交流(来源:公开信息、DeepTech)大多聚焦原料端的研发与生产大多聚焦原料端的研发与生产,应用研究尚缺乏应用研究尚缺乏上游原料的供给不能完全解决产业应用的问题,一个产品若想走通商业化的全流程,需要打通走向市场的关键一步,需要进一步进行基础研究、配方研究与应用及合规质控,为客户伙伴提供优质绿色原料及全链路解决方案。根据市场需求把握选品逻辑根据市场需求把握选品逻辑在选品逻辑上,需要保持市场敏锐度把握切实需求,从消费品、高价值产物入手,逐步拓展到大宗原料。在选品上需要考虑与传统生产方法比较是否具有成本优势、工艺优势、产品质量优势,是否符合市场需求,下游市场空间等。多产业链应用型多产业链应用型全链路多品类产品布局全链路多品类产品布局27当前阶段,合成生物无法解决所有问题,产业化的过程中,“选品”被认为是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从选品到研发的成功,往往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周期,需要综合考虑到生产规模、准入门槛、开发难度、市场需求等因素,前期产品如果选择没有成熟产业化的产品,就意味着要同时承担研发、制造、销售、渠道和产品风险。评判一家合成生物学公司的能力,目前虽然仍以研发周期、生产性能等出发,但产业化经验、成本控制、产品和市场的链接度等诸多方面也很重要。为了规避选品决定成败的问题,“全链路平台能力建设”是重要的方向,建立全产业链布局的能力,涵盖研发能力、规模量产能力、产品应用能力、商业化能力。我们也往往可以看到商业化的失败案例,如Amyris于2023年申请破产重组,其曾在合成法尼烯原料上取得较大成功,通过加氢生成法尼烷用作生物燃料,但遭遇油价大幅下降,法尼烯作为生物燃料失败,后通过法尼烯合成角鲨烷用作化妆品领域获得成功,但其并没有继续提升原料方面的优势,转而开展C端业务,并拖垮公司。相似的,Zymergen开发了具备突破性的聚酰亚胺薄膜系列产品,却忽略了推进后续产品落地和量产的难度,把尚未进行市场教育、市场前景也不明朗的产品,放到第一管线来做,并在推广落地过程中面临较大阻力。最终于2022年被Ginkgo收购。相较于海外合成生物企业偏向相较于海外合成生物企业偏向技术创新为出发点的商业化策技术创新为出发点的商业化策略略,中国合成生物企业更加以中国合成生物企业更加以市场需求为驱动市场需求为驱动,倾向选择技倾向选择技术已跑通术已跑通、转化程度高转化程度高、门槛略门槛略低的方向优先进行商业转化低的方向优先进行商业转化。这两个出发点的逻辑都是正确的,但有技术不代表能把技术变成市场,很多时候原料的市场天花板也决定了企业的天花板。如果能更全面地考虑选品和商业化,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故研发产品的“储备”非常重要,当已有足够多的产品“在库”时,可以根据市场动向、客户需求等,掌握主动,将储备的产品迅速推向市场。以市场需求为驱动开展选品和商业化以市场需求为驱动开展选品和商业化28合成生物在不同应用领域的市场情况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存量替代,另一类是创新的增量拓展,两类市场对产品的要求不同:存量替代:存量替代:市场的要求是融入现有供应链体系,尤其是化工类产品,以生物基产品达到“强链”和“补链”的作用,由于生物基产品与传统石油基产品的生产过程差异,涉及生物基杂质痕量检测及除杂纯化,使生物基化学品有效进入现有化工体系。增量拓展:增量拓展:市场对原料的接受程度不同,需要一定程度的市场教育,以高附加值产品类为例,需要在上游原料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复配,以解决活性成分在终端产品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和痛点,确保活性成分在终端产品中表现出色。应用应用领域领域生物医药生物医药&大健康大健康高附加值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天然产物天然产物生物基化学品生物基化学品&大宗产品大宗产品农业农业&育种育种市场类别增量拓展存量替代 增量拓展存量替代增量拓展市场需求单品价高生产规模较小单品价高生产规模较小单品价低生产规模较大单品价低生产规模较大商业化门槛以科学与技术突破为导向对生产效率和规模要求较低,易形成规模和成本优势优势。成熟产品市场替代,创新产品提升增量生物基产品接入产业链能力,对成本和效率敏感技术升级和品种换代为核心动力表5丨合成生物选品方向比较(来源:公开信息,DeepTech)面对不同市场的选品逻辑不同,市场的准入门槛也不同。在选品逻辑上,需要保持市场敏锐度,把握切实需求,兼顾“产得出来”、“卖得出去”。早期规模较小时,应先发力于高价值产物,规模扩大、生产线完善后开发大宗原料、工业制剂等,以多管线布局广泛地服务于产业。医药和农业育种领域应用相对垂直,同样需要把握选品从易到难的节奏。存量替代市场应考虑如何融入产业链上下游,或以生物制造的低价格直接替换;增量拓展市场应更多考虑市场空间,选择天花板较高的垂直领域,并做好市场推广。在合作上,开放整合产学研各界的资源,将助力凝聚各方力量攻关突破,例如尖端科研成果的转化、产业内需的关键突破等。针对不同合作伙伴的需求,在上游研发端、下游放大端、商业化落地端,开展各类合作和服务,共创共赢,共同探索更多可能性。面向“存量替代”与“增量拓展”面向“存量替代”与“增量拓展”,宜采用不同商业化策略,宜采用不同商业化策略29无论存量替代还是增量拓展市场,都需要对合成生物产品开展应用研究,包括基础研究、配方研究与应用、合规质控等方面,以“高标准、系统化”把控从产品开发、产品应用到产品上市的每一步。同时需要建立全面系统的检测技术体系,用以支撑产品上市前的“千锤百炼”,从研发端即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图17丨配方研究与应用基本流程(来源:态创生物)基础研究以化妆品为例,通过功效性研究、安全性研究、透皮性研究、稳定性研究等,突破功效靶点、微胶囊包裹及透皮吸收效果,保障安全性与稳定性,打磨优质产品的同时为客户提供全面系统的产品背书。配方研究与应用进一步拓展原料应用研究、原料液态工艺研究与转化、配方研究与转化,根据原料的定制需求、产品的落地场景、终端消费趋势,不断优化产品应用体验。随着政策监管力度加大,源头原料供应端需要对原料的合规性有准确把控。需要重视新原料/产品备案/注册、原料的质控及合规性研究、产品的质控及合规性研究、国内外法律法规研究等,积极防范各类风险,提供安全安心、可持续的价值。开展应用研究,打通合成生物“一站式”解决方案开展应用研究,打通合成生物“一站式”解决方案复配配方开发流程复配配方开发流程配方可行性研究稳定效用浓度确定比例范围统计学模型设计 功效高通量筛选确定最佳比例确定最佳添加量人体功效验证复配原料报送验收交付功效实验功效实验确定效用浓度功效高通量筛选最佳比例确定最佳添加量确定最终功效验证生化实验体外实验在体实验30定位“生物设计公司”以菌株改造及自动化平台为核心,集成和标准化合成生物学技术,向下游客户提供标准化的合成生物学接口和解决方案。Ginkgo的核心资产是细胞细胞铸造厂铸造厂(FoundryFoundry)、代码库代码库(CodebaseCodebase),主要用于菌株设计、改造和生产技术。细胞细胞铸造厂铸造厂:根据客户需求,利用专有软件、数据库和自动化设备,开发目标菌株,通过里程碑付费和销售分成的方式,开展对外开展合作。开发可模拟细胞中的代谢途径系统,从而设计和预测细胞代谢途径(类似于数字孪生)。代谢途径设计完成后开展湿实验对细胞进行构建,小试成功后以微生物本身交付产品。代码库:代码库:收纳了大量可重复利用的生物信息(基因、菌株信息)资产,并与细胞铸造厂协作收集原始实验数据,2022年进行了大约7000万个菌株测试。在2021年推出了“细胞开发套件”为蛋白表达提供了所需的工具包,包括宿主细胞、自动化能力、设计、构建、测试指导,为客户提供服务。Ginkgo选择通过并购、收购、投资等方式,强化业务能力并拓展新的业务出路,选择技术层面具有深度协同和互补特性的企业,是达成协同,共同发力的一种发展模式。2017年 收购Gen9Gen9,成为全球最大的DNA设计合成公司 与拜耳拜耳组建合资企业Joyn Bio推进农业生物项目2020年收购NovogyNovogy,将其菌株资产、数据库等与代码库整合2021年 收购Dutch DNA Biotech BVDutch DNA Biotech BV,开发生产蛋白质的丝状真菌2022年收购FGen AGFGen AG,提高菌株开发能力 收购BitomeBitome,实现细胞平台升级 收购ZymergenZymergen,将机器学习和数据科学工具整合至生物铸造厂 收购AltarAltar和和CircularisCircularis,获得了大量启动子和其他调控要素2023年 收购StrideBioStrideBio的的 AAVAAV工程平台,增强在基因治疗方面的能力图18丨Ginkgo的横向整合(来源:公开信息、DeepTech)GinkgoGinkgo横向整合,推升核心技术壁垒横向整合,推升核心技术壁垒制药公司工业生物技术农业大公司初创公司Ginkgo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包括制药与生物技术领域、工业与环境领域、粮食与农业领域、食品领域、消费者与技术领域等多方面。Ginkgo已经服务了多行业多客户的项目,累计客户超过100家,拥有广泛的终端市场,项目涉及生物化学、新分子发现、酶优化、动物蛋白质、活细胞、生物工艺优化等。图19丨Ginkgo的合作企业图谱(来源:Ginkgo、DeepTech)大多的合成生物公司倾向于垂直整合,即在某一个赛道深耕,并开展垂直整合与生产制造,而Ginkgo更注重横向整合,从而获得了高于其他企业的研发能力,诸如拜耳、辉瑞等拥有强大研发能力的企业也有需要Ginkgo技术能力的地方,从而体现了Ginkgo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仍然在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与谷歌公司合作,开发新型大型语言模型(LLM),应用于药物发现和生物安全等领域。单纯的平台技术服务的模式也为其埋下了收入不稳定、价值与利润难以有效转换的隐患,当平台愈发完善,Ginkgo也有可能继续向产品推进,转向做自研产品生产管线,如Motif Foodworks是其在食品领域的衍生公司。横向整合,开展广泛合作与多领域应用横向整合,开展广泛合作与多领域应用31态创生物通过打造合成生物平台,以技术为基础,以生产为抓手,以产品为突破,以市场为导向,四大板块互相推动、正向加速,率先实现研产销一体化、全产业链布局、可持续发展。聚焦于“医食美安”领域,与合作伙伴共建全球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同时平台的开放合作加强产业融合,将来自市场/产业的反馈给到技术创新/研发端。32【技术力技术力】以技术为基础,突破行业量产瓶颈以技术为基础,突破行业量产瓶颈态创生物搭建了自动化研发平台,内载菌株库与元件库、AI引擎等,极大提升研发效率,链接研发生产每一步。形成上游以元件、菌种库等平台助力细胞工程搭建;中端注重目标产物合成路径、代谢路线、表达载体等高效循环运作,通过微流控等平台提升发酵效率;下游构建完善的小试中试量产路径。实现多种跨领域产品量产能力。菌株库与元件库菌株库与元件库通过自建的菌株库与元件库,基于基因大数据平台,可按需求对底盘细胞进行针对性的组装和改造,为迅速构建合成目标物质的“细胞工厂”提供基础资源与数据储备。AIAI预测模型预测模型结合高通量测序和人工智能,自主研发活性肽预测和挖掘模型,在活性物质预测和挖掘上,具有准确性高、稳定性好和实用性广等特点,可鉴定自然界中菌株的功能和用途,为构建“细胞工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2023年11月率先开放了AI抗菌肽预测和挖掘系统。抗菌肽(AMPs)是一种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小分子活性肽,不仅耐酸碱、抗肿瘤、抗病毒,还不易产生耐药性。然而由于其序列短、多样性高、相似性低的特点,抗菌肽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需要借助反复的实验验证,这就给了AI赋能的机会。态创生物态创生物多产业链应用的平台型发展企业多产业链应用的平台型发展企业33 生物工程技术生物工程技术运用CRISPR-Cas等多种基因编辑工具全方位提升“细胞工厂”的合成效率,结合基因工程、酶工程等多种技术手段,在底盘细胞中实现代谢通路的搭建和优化,最终形成尽可能多的工程菌样本库,极大地提高获取目标菌株的成功率。定向进化与微流控定向进化与微流控/高通量筛选高通量筛选通过微流控与定向进化相结合的方式以突破传统的“理性设计”,在“细胞工厂”合成通路中引入定向突变过程;当前微流控平台通量可达109细胞/天,高于传统筛选方式3-4个数量级,筛选过程也从几年缩短至几个月。图20丨自动化研发平台与AI辅助设计(来源:态创生物)在代谢调控研发能力外在代谢调控研发能力外,还具有高效率发酵系统还具有高效率发酵系统、超洁净纯化系统超洁净纯化系统、超精准检测系统超精准检测系统。如采用高密度发酵技术、有氧-无氧双通道发酵、直接罐上实现菌种培养和发酵一体化等发酵技术,搭建了高效率、高产量的物质发酵体系。为保证产品的高纯品质,不断提升目标产物的纯度,采用模拟移动床色谱、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双水相分离等技术,使大部分物质的纯度可达99%以上。基于丰富的检测分析经验,将检测工作贯穿菌株构建、发酵、纯化等各个阶段,从研发端就严格把控产品质量,高效的检测系统24小时自动运行,每月可完成3-4千个样品检测。【技术力技术力】以技术为基础,突破行业量产瓶颈以技术为基础,突破行业量产瓶颈34智能发酵,精密控制提升效率及品质稳定产能,自主搭建稳健供应系统质控管理,以高水准品质交付客户绿色生产,生物制造迭代传统生产态创生物通过建设自有智能工厂,研发物质通过一系列工艺完善,最优菌株在定制的智能发酵系统中快速发酵量产,产物经分离纯化后,获取纯度高、活性好、质量稳定的目标物质。目前已覆盖美妆、食品、大宗原料、工业制剂等生产线,年度产能超万吨。结合智能精密设备群、生物反应器的开发、数字化工艺,运用数据驱动的逻辑,推动传统发酵从粗放的曲线变化,走向更深入的代谢流分析。同时,严格把控各批次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稳定性。目前已建设四大生产线,年度产能超万吨:美妆数百吨、食品6000吨、大宗原料2000吨、工业制剂5000吨。通过自主搭建稳健供应系统,提供优质、绿色、稳定的原料供应及标准化服务。拥有ISO14001认证、食品安全FSSC认证、EFfCI认证、天然产物COSMOS认证、FDA认证等多项国际权威认证,并贯彻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化流程操作,高水准品质交付。加快非粮生物基原料的开发和应用。清洁生产,不采用有害化学试剂、重金属催化剂等。绿色低碳管理,达到能耗低、污染低、碳排放低。万吨级生物固碳技术年固定约3000-4000吨二氧化碳。淀粉淀粉液化、糖化液化、糖化葡萄糖葡萄糖酵母菌种加入发酵液过滤和离心菌群1234重复利用-含终产物溶液含终产物溶液分离、纯化分离、纯化浓缩、结晶浓缩、结晶分离、干燥分离、干燥赤藓糖醇赤藓糖醇图21丨生产工艺流程以赤藓糖醇为例(来源:态创生物)【生产力生产力】规模化量产实现稳定产能供应规模化量产实现稳定产能供应35 基础研究:基础研究:通过功效性研究、安全性研究、透皮性研究、稳定性研究等等,专注突破功效靶点、微胶囊包裹及透皮吸收效果,保障安全性与稳定性,严格打磨优质产品的同时为客户提供全面系统的产品背书。图22丨以需求为导向,绿色应用覆盖医食美安(来源:态创生物)以微流控技术搭建高效纳米载体系统,开发脂质体包裹,促进透皮吸收、提高水溶解度及稳定性,支持定制多效包裹物。目前已取得新型九肽-1等多项成果,透皮吸收效果提升约50%。依托底层技术的普适性及后端放大生产经验,已实现在库原料产品突破50种,满足了“医、食、美、安”多领域需求。在选品逻辑上,保持市场敏锐度把握切实需求,从消费品、高价值产物逐步拓展到大宗原料。打造研究与应用中心全方位赋能产品,进行基础研究、配方研究与应用及合规质控,为客户伙伴提供优质绿色原料及全链路解决方案。以化妆品为例,研究与应用中心赋能新品以化妆品为例,研究与应用中心赋能新品 配方研究与应用:配方研究与应用:美妆板块不仅开拓了30多种纯净美肤原料,并针对化妆品行业普遍的功效痛点开发科学复配方案。精准锁定功效靶点定向设计,通过科学的实验设计&模型搭建寻找构成配方的最优组分比例,已上新多种配方,涵盖抗皱、抗氧化、舒缓修护等多种功效,并且可支持定制配方产品开发。合规质控:合规质控:例如COSMOS STANDARD(COSMOS标准)标识是全球备受信赖的有机和天然化妆品消费者的保障。态创生物目前已获得8个“COSMOS APPROVED(COSMOS原料批准)”认证,包括精氨酸/赖氨酸多肽、寡肽-1、蓝铜肽、依克多因、九肽-1、肌肽、麦角硫因、六胜肽。【产品力产品力】多管线抵达“医食美安”多领域多管线抵达“医食美安”多领域36从技术到市场态创生物携手10 院士、30 专家,与中山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生物岛实验室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开展合成生物技术转化合作。例如与江南大学的陈坚院士共同成立了合成生物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对母乳寡糖等物质进行研发突破和转化落地,此外还有中山大学-态创生物工程生物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未来生物材料联合研究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合成生物创新技术转化中心。【市场力市场力】共建全球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共建全球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图24丨态创开放平台合作,加速产业化进程(来源:态创生物)从产品到市场态创生物拥有稳定的供应体系和强大的销售、新业务拓展团队,已打通全球100 工厂与品牌,正进入头部品牌供应体系,国内合作伙伴有伊肤泉、伊丽汇、王老吉、椰泰、春光等。合作模式主要是原料供应、配方开发及产品全链路解决方案等服务。图23丨产业合作案例(来源:态创生物)与知名调味品品牌建立研发合作。协助院校食品管线落地转化。在短时间大幅提升菌株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物品质,并协助院校将改造后菌株连接至意向企业。连接院校团队与行业头部企业进行香精香料领域联合研发。帮助连接国内头部香水品牌及世界头部香水原材料供应商,与态创生物共同研发新型香精香料原材料。协助院校疫苗佐剂核心成分管线落地。连接某萜类有机物管线与国际知名药物贸易企业,进行生产资质认证,完成院校管线的最终落地。37通过本研究报告的讨论通过本研究报告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初步的趋势: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初步的趋势:当前合成生物产业规模逐渐扩大,各个细分领域也不断涌现出创新的产品和技术,合成生物行业进入从技术考验到综合实力的比拼,随着技术平台的成熟,合成生物平台型企业逐渐具备开发多管线产品的能力,并衔接自有工厂的放大生产,对外供应稳定产能,并开放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实现研产销一体化、全产业链布局,通过打通上下游形成一个完整的“大平台”。其良性的产业生态、全面的能力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合成生物全链路平台能力建设的核心目标:合成生物全链路平台能力建设的核心目标:提高合成生物学的应用效率、扩大应用范围和加速产业化进程。通过构建全面的产业核心能力,合成生物学能够更好地满足多产品多行业多领域的产业需求,推动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合成生物平台能力包括:所需要的合成生物平台能力包括:完备高效的技术研发平台、全产业链布局、研产销一体化,涵盖研发能力、规模量产能力、产品应用能力、商业化能力等。在合成生物历经2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合成生物既是一揽子技术和方法论,也是一个科技和产业深度交叉的学科。需要在技术平台上加大研发投入,以积极推动技术发展;同时更需要积极地拓展开放包容的合作,打造交流土壤,使研究成果能够高效转化为具有商业价值、可落地的产品和服务。从单一产品或应用领域扩展到多个产品和广泛的应用领域,凭借良性的产业生态和全面的能力实现合成生物持续发展。结语结语态创生物,全球首批实现多种物质量产的平台型合成生物企业。通过打造合成生物平台,以技术为基础,以生产为抓手,以产品为突破,以市场为导向,四大板块互相推动、正向加速,在行业内率先实现研产销一体化、全产业链布局、可持续发展。以高效、安全、绿色环保的生物制造方式,专注满足民众“医食美安”新需求,并携手各领域合作伙伴,共建全球合成生物产业生态。态创生物态创生物关于联合发布方版权声明版权声明本报告由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发布,其版权归属北京演绎科技有限公司(DeepTech),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对此报告拥有唯一著作权和解释权。没有经过DeepTech及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的书面许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传播等。任何未经授权使用本报告的相关商业行为,DeepTech及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追究其法律责任。免责申明免责申明本报告所载数据和观点仅反映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于发出此报告日期当日的判断。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对报告所载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做尽最大努力的追求,但不作任何保证。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表述均不构成任何投资等建议,本公司对该报告的数据和观点不承担法律责任。不同时期,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可能会发布其它与本报告所载资料、结论不一致的报告。同时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对本报告所载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读者应自行关注。关于关于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中国中国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于1899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刊,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影响力最大的技术商业类杂志。内容覆盖广泛,涉及互联网、通讯、计算机技术、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医学领域。2016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与DeepTech合作落地在中国,并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为主体发掘改变世界的新兴科技,以全球新兴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影响那些关注科技及其影响的人。关于关于 DEEPTECHDEEPTECHDeepTech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专注新兴科技的资源赋能与服务机构,以科学、技术、人才为核心,聚焦全球新兴科技要素的自由链接,为产业、政府、高校、科研院所、资本等科技生态的关键角色提供服务,通过科技数据与咨询、出版与影响力、科创资本实验室三大业务板块,推动科学与技术的创新进程。38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中国版权所有中国版权所有Find Out Morehttps:/https:/Contact U M: 86 M: 86 Office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大厦2栋17层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梦想小镇创业大街8幢B座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路1325号瑞丽大厦7层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云科技大厦7层DeepTech态创生物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20 39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中药行业:政策需求共振“中药+”助力大健康产业-231219(32页).pdf

     政策需求共振,“中药政策需求共振,“中药+”助力大健康产业助力大健康产业分析师:许雯证书编号:S0500517110001Tel:(8621)50293534Email:2023年12月19日目录一、.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20 32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医药生物行业CNS创新药系列报告(一):检测革新和新药突破双因素共振阿尔茨海默病诊疗双螺旋上升(诊断篇)-231216(33页).pdf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守正 出奇 宁静 致远 医药生物 CNS 创新药系列报告(一):检测革新和新药突破双因素共振,阿尔茨海默病诊疗双螺旋上升(诊断篇)报告摘要报告摘要 国内阿尔茨海默病.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20 33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药店行业报告:统筹持续推进门店积极扩张底部反转可期-231201(34页).pdf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后的所有说明和声明 12023年12月1日证券分析师:杜永宏,执业证书编号:S0630522040001证券分析师:伍可心,执业证书编号:S0630522120001联系方式:统筹持.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20 34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德勤&奇璞:2022-2023中国健康产业创新平台奇璞蓝皮书(196页).pdf

    需求导向 生态创新 2022-2023中国健康产业创新平台奇璞蓝皮书02需求导向 生态创新 2022-2023 中国健康产业创新平台奇璞蓝皮书学术指导主笔人致谢蔡江南创奇研究院创始人和执行理事长 俞卫创奇研究院执行院长创奇研究院廖敏佳|研究副总监 德勤中国管理咨询唐正晔|合伙人参与第四届奇璞奖的300多个创新项目参与评奖过程的80位专家评委和大量工作人员薛梅,创奇研究院,品牌市场总监张黎,创奇研究院,创新转化负责人德勤中国管理咨询核心业务运营事业群生命科学与医疗健康行业团队参与创作的团队成员03需求导向 生态创新 2022-2023 中国健康产业创新平台奇璞蓝皮书奇璞简介2014 年,中国健康产业创新平台(China Healthcare Innovation Platform,CHIP,奇璞)由我国著名卫生经济学和卫生政策专家蔡江南教授倡导,联合我国医疗健康行业的共同发起。平台主要关注健康行业内立足于本土的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旨在通过连接实业、投资、学术、政府,提升创新项目和企业创新的正向价值和社会认知。通过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来改善和提升顾客、利益相关方和整个社会的利益,进而获取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引领健康产业的价值创新氛围,推动新医改环境下产业的政策制定、健康产业的良性发展。中国健康产业创新平台分别于 2014 年、2015 年、2016 年、2020、2022 年举办了四场中国健康产业创新峰会和四届“奇璞奖”颁奖典礼,展示和表彰中国健康产业的“奇璞”深具社会和经济意义的创新项目。这是我国健康领域的重要盛会,创新者、专家学者、行业领袖、政府官员、社会组织领袖和媒体人聚集一堂,交流探讨了健康行业的创新模式和发展前景。颁奖典礼上公布了九个健康领域的“奇璞奖”获得者:医疗服务、医生与基层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体外诊断、医疗健康信息、健康产业发展、健康政策和健康公益,以及特别贡献奖的获得者。奇璞奖的评选获得了政府、产业和社会的高度认可。除创新企业外,国家发改委、原国家食药监局、上海、北京、深圳、厦门、青岛等地方卫生健康监督管理部门,都积极参与了健康政策创新的评选。奇璞奖的评选工作也得到了各大媒体的广泛报道。需求导向 生态创新 2022-2023 中国健康产业创新平台奇璞蓝皮书04序言随着我国人均国民收入超过一万美元,中产阶级人口增长,人均期望寿命接近 80 岁,老龄人口增长加速,老百姓对高质量医疗健康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同时,医疗医药科技水平和创新速度也在国内外市场竞争背景下日新月异,向用户提供了日益多元化多层次的选择。在过去三年新冠疫情影响下,政府和老百姓对医疗健康的认识和需求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从 2014 年开始,我们建立了中国健康产业创新平台(China Healthcare Innovation Platform,CHIP)奇璞奖,举行了第一届创新高峰论坛和颁发了 2014 第一届奇璞奖。奇璞奖的宗旨是展示和表彰中国医疗健康领域内具有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的创新项目,力图鼓励创新来提升医疗健康行业的服务水平,增进人们健康,推动医疗健康行业的良性发展,用更少的费用获得更大收益。传统上,医疗健康行业往往以供给方为主导、以研发技术为驱动、以资源硬件投入为核心的发展方式,难以很好地满足用户患者的需求。如何向用户患者提供需要的解决问题方案,而不是停留在提供自己能够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如何使得医疗健康行业的供需双方更好的匹配适应,提高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向用户患者和社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而非只是追求产值利润?今天的医疗健康行业的领军组织机构,越来越认识到仅靠自己单打独斗,难以向用户患者提供所需要的问题解决方案,难以更好地满足用户患者的需要,因此创建协同合作的生态圈,将自己的所长与其他机构的所长结合起来,已经成为这些机构的共识。在打造生态圈的方式上,存在各种适合自身特点的创新可能和模式。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根据自己产品服务的特点,结合自己的资源能力,将会出现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行业发展新局面。尽管新冠疫情还没有结束,我们在 2022 年举办了第四届奇璞奖。这次评奖活动从各方面看都创造了四届奇璞奖的记录。评委人数从第一届的 20 位达到 80 位,包括了行业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医疗机构、政府、协会、企业、投资人等。评奖类别扩大为 9 个:将体外诊断(IVD)从医疗器械中分开。参加评选的项目超过 300 个,入围项目 265 个。36 个项目获得提名奖,10个项目获得大奖。40 个项目获得奇璞种子奖。本书全面介绍了第四届奇璞奖的提名奖和种子奖项目,从这些项目分析总结了我国医疗健康行业最新的创新特点和趋势,让读者可以了解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发展的创新动向。我们在这本书中开始了与德勤咨询的合作,对应于奇璞奖关注的 9 个创新类别,德勤对国外医疗健康行业的创新动态做了介绍和分析。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照国内外医疗健康行业的创新特点,加深对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创新的理解和洞察。在此我们要向参与第四届奇璞奖的 300 多个创新项目表示感谢,对参与评奖过程的 80 位专家评委和大量工作人员表示感谢,没有你们的努力付出,就没有这本书的成果。创奇健康研究院的薛梅和张黎在奇璞奖的活动中承担了组织领导工作。在本书国内部分编写中,创奇研究院的廖敏佳做了大量的工作。德勤咨询在唐正晔领导下的团队参与了国际部分的编写工作。由于参与的人员人数众多,在此无法一一列出他们的名字,只能一并表示感谢。上海创奇健康发展研究院创始人和执行理事长 蔡江南2023 年 6 月 24 日05需求导向 生态创新 2022-2023 中国健康产业创新平台奇璞蓝皮书序言 04国际和国内健康产业创新概要 06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 10医疗服务创新 12国际创新部分 13国内创新部分 16国内外医疗服务创新对比分析 21医生与基层医疗创新 22国际创新部分 23国内创新部分 28国内外医生与基层医疗创新对比分析 34药品创新 35国际创新部分 36国内创新部分 41国内外药品创新对比分析 47医疗器械创新 48国际创新部分 49国内创新部分 52国内外医疗器械创新对比分析 59体外诊断创新 60国际创新部分 61国内创新部分 65国内外体外诊断创新对比分析 72医疗健康信息创新 73国际创新部分 74国内创新部分 78国内外医疗健康信息创新对比分析 85健康产业发展创新 86国际创新部分 87国内创新部分 92国内外健康产业发展创新对比分析 99健康行业政策创新 100国际创新部分 101国内创新部分 104国内外健康行业政策创新对比分析 111健康行业公益创新 112国际创新部分 113国内创新部分 117国内外健康行业公益创新对比分析 123第二部分 种子奖案例和创新趋势分析 124药品创新 126体外诊断创新 141医疗器械创新 158健康信息创新 171第三部分 结论 186中国健康产业创新的优势和机遇 188中国健康产业创新的前景和未来 188政府在健康产业创新中的重要性 189参考文献 19006需求导向 生态创新 2022-2023 中国健康产业创新平台奇璞蓝皮书|国际和国内健康产业创新概要国际和国内健康产业创新概要概要创新是经济进步的一个基本条件,也是企业和国家塑造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医疗健康领域,医学创新促进人类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持续提高,从而为经济增长作出巨大贡献。近年来,中国健康产业创新正在迈入一个充满机遇和前景的新时代。技术和非技术类创新将继续改善人们获得医疗服务的质量和便利性,并降低医疗成本。基因测序、细胞疗法、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的蓬勃发展正在改变医疗服务的提供。远程医疗为基层和边远地区的医疗机构赋能,提升医疗可及性。“医疗特区”满足人们日益多元化多层次的选择。尽管这些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广为人知,但是,人们对这些创新如何发展?有哪些特点?最新的趋势是什么?等问题了解甚少。我们希望打开这个“黑箱”,审视这个时代下国内外健康产业创新过程,给创新生态系统的各个利益攸关方提供一副蓝图描绘健康产业最新的创新的特点和趋势,提供一个共通的对话语境,增进彼此的理解,促进对话与合作。我们通过研究数百个国际案例、奇璞奖提名奖和种子奖案例总结了国际和国内医疗健康行业最新的创新特点和趋势,了解行业发展创新动向。为了让读者了解内容的脉络,下面将介绍一些基本结论概要,之后的章节将会对这些内容和案例进行更深入全面的分析。国际健康产业创新首先,我们从数百个国际案例中筛选出了 18 个代表性创新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总结了国际健康产业创新趋势。国际部分首先讨论了医疗服务、医生与基层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体外诊断、医疗健康信息、健康产业发展、健康行业政策、健康行业公益 9 个赛道的创新现状和趋势,并详细介绍了案例的基本情况(项目介绍)、创新亮点、创新成果和推广潜力。研究发现,在医疗服务领域,人工智能辅助医生诊疗、创新医疗体验、创新医疗服务模式(特别是将医疗服务延申至其他场域)为近年来主要的创新趋势。在医生与基层医疗领域,创新主要体现在社区护理、综合性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在药品领域,实体肿瘤和罕见病、细胞疗法和神经精神疾病药物开发是主要的创新方向。在医疗器械领域,创新呈现出手术微创与自动化、诊疗设备智能化、监测工具家用化的特征。在体外诊断领域,整体向着高效率、高精准、高便利性、高数字化方向发展。在医疗信息领域,初步形成从预防与诊断、处方与治疗、预后和慢病管理到数据管理全流程创新解决方案。在健康产业发展领域,人工智能、云计算、VR、物联网等新技术与健康产业不断融合,促进治疗方案更具个性化和精准化。在健康行业政策领域,不断推动政策效率化、全面化和公平化。在健康行业公益领域,从过往的卫生基建投资和物资捐赠等模式演变成针对健康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例如医学知识教育、医疗服务赋能、临床学术研究等。国内健康产业创新国内部分首先讨论了医疗服务、医生与基层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体外诊断、医疗健康信息、健康产业发展、健康行业政策、健康行业公益 9 个赛道的创新现状和趋势,并详细介绍了提名奖案例的基本情况(项目介绍)、创新亮点、创新成果和推广潜力。研究发现,我国的创新质量不断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技术、政策、危机等因素在影响着健康产业创新方向。例如,随着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中产阶级不断扩大,老龄人口增长加速,人们对高质量医疗健康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尖端医疗技术、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国际一流水平的原创创新药、延续性护理、消费医疗、“医疗特区”等创新在本质上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关。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大数据等数字信息技术几乎全面渗透到健康产业的各个赛道,以强大的力量推动医疗健康领域的发展。同时,政策在引导创新方向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近几年,在“以健康为中心”的政策导向下,各地持续推动疾病筛查工作,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大幅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筛查能力。另外,罕见病诊疗保障、结合两癌筛查的农村贫困妇女肿瘤病人公益救助及科普教育创新均与政策法规的完善密切相关。此外,在新冠疫情危机的推动下,远程医疗的潜力获得进一步关注与挖掘,在未来或将大放异彩。07需求导向 生态创新 2022-2023 中国健康产业创新平台奇璞蓝皮书|国际和国内健康产业创新概要国内外健康产业创新对比分析随后,本书对国内外健康产业创新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厘清了创新的相似点和差异点,以帮助读者理解我们今天所在的位置。国内外健康产业创新有一些广泛的相似之处,包括国内外健康产业创新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跨界合作特征,最突出的现象之一为数字智能技术对健康产业的全面渗透正在改变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式。许多创新都建立在数字智能技术的应用的基础上,例如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辅助医生提高疾病检测、诊疗和治疗效率;人工智能赋能IVD诊断,提升诊断的精准度和效率;数字疗法(DTx)提供新的个性化治疗方案;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系统赋能医院精细化管理和高效运营等。COVID-19 大流行这场全球性卫生危机促进创新生态系统的各个参与者紧急寻找解决方案,利用互联网开展远程会诊、慢病管理在许多国家得到进一步普及和应用。在药物开发领域,国内外创新热点均集中在肿瘤领域,其中细胞免疫疗法药物开发非常活跃。在健康政策领域,均体现了“以价值为核心”的医保支付模式创新。在健康公益领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弱势群体提供“健康管理整体解决方案”。由于对创新的需求、经济和社会发展、技术、政策等不同,国内外健康产业创新在某些方面也存在诸多差异点。在尖端医疗技术方面,我国高水平医院在部分领域取得了突破,但仍然以吸纳和引进国际先进理念和技术为主,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对引进的技术做一些改进,发展成为适合本土人群特色的诊疗方案。国际领先医院在利用人工智能辅助医生诊疗方面取得了引人瞩目的进展,显著提升了诊疗精准度和降低了误诊漏判风险。在医疗服务模式方面,中国医院越来越关注“以患者为中心”的模式,强调医疗服务的科学性、一体化和连续性,引进了 MDT、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服务模式,创新性地提出了“全人关顾”、“5H”等模式等,但总体来看,还是集中在院内服务模式的创新。国际领先的医院将医疗服务延伸至患者家中,提供家庭高质量急性护理和营养膳食搭配等家庭健康支持,关注社区环境对居民健康的影响,不仅对患者健康负责,还为其家庭照料者提供支持。在药品领域,中国领先的药企在CAR-T、ADC 等新型肿瘤免疫治疗药物表现亮眼,在药物结构、机制和靶点上进行创新,不断改善临床疗效。国外的药企对罕见病的关注度较高,神经精神疾病领域的药物研发也在迅速增长,阿尔兹海默症等认知类疾病的治疗药物获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在医疗器械领域,中国领先的医疗器械公司已经熟练地将人工智能应用于疾病检测、诊断和治疗等,但是,在很多细分赛道,国内技术的整体发展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在IVD 领域,国内 IVD 企业在开发智能化、自动化、一体化的IVD 诊断平台和设备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大幅提升了检测的精准性和效率。国内基于二代基因测序(NGS)的检测技术仍是主流,而国外的 IVD 企业正在探索基于三代基因测序的检测技术。另外,微流控技术、PCR 等技术成为近年来国际 IVD领域的研发热点,而国内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在医疗健康信息领域,在独立的应用单元或解决方案下,部分中国企业具备一定优势,但是,与国际创新企业相比,国内的医疗健康信息服务较为碎片化,缺乏整合,尚未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一体化服务。此外,在解决数据互联互通、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问题方面,国际创新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解决方案。在健康产业领域,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拉动了高质量延续性护理、营养解决方案和消费性医疗的需求,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创新。在国际上,AR/VR 等新兴技术与医疗领域的广泛结合,改变着医疗保健的各个方面。在健康行业政策方面,尽管引导价值医疗是各国制定卫生政策的核心逻辑之一,但支付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原理不同;在医疗保险类型和覆盖的人群、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医疗特区”建设等方面也存在差异。在健康公益领域,中国许多公益事业由专家、学者发起,与国际公益组织相比,中国公益组织规模相对较小,处于起步阶段,呈现出多元化、专业化发展趋势,但是,在运营、治理和筹资方式等方面的创新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种子奖案例和创新趋势分析本报告还对 40 个种子奖案例和创新趋势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入选种子榜单的项目呈现出更多元化的特征,大部分项目尚处于相对早期的阶段。尽管许多项目刚刚开始产业化进程,甚至处于技术研发阶段,但是,读者可以通过该部分内容感受到中国健康产业创新的活力和多样性。中国健康产业创新的优势和机遇、前景和未来以及政府在健康产业创新中的重要性最后,结论部分讨论了中国健康产业创新的优势和机遇、前景和未来以及政府在健康产业创新中的重要性。我们认为中国健康产业创新有三组重要的潜在优势和机遇,可能形成未来的国际竞争力:宽泛的技术能力;社会经济发展促使新需求出现或原先的需求发生转变;较为完整的创新生态系统。虽然我们无法预测新技术的长期发展轨迹,但是,以下三个趋势比较清晰:中国将成为世界医疗健康产业的创新源泉;数字智能技术正在改变医学研究和医疗健康服务提供的方式,这一浪潮在未来仍将持续;基于社区和家庭的综合健康服务模式将成为未来的趋势。政府在引导产业创新方向、塑造健康产业总体创新格局方面发挥着重要而直接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一是支持健康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二是通过政府采购、优化价格形成机制等方式鼓励特定创新技术的应用;三是构建高效的创新生态系统。由于受到资源禀赋、历史、内外部环境的影响,不同国家之间健康产业创新路径有所差异,但是,政策和制度都是建立国家健康产业创新长期优势的重要工具。廖敏佳,上海创奇健康发展研究院研究副总监 唐正晔,德勤中国管理咨询合伙人08需求导向 生态创新 2022-2023 中国健康产业创新平台奇璞蓝皮书创新领域相似点差异点国际&国内国际国内医疗服务创新 远程医疗的普及和应用 医疗技术 人工智能辅助医生诊疗进展显著 医疗服务 空间科学、心理学在院内服务的应用 高质量家庭护理和健康支持 医疗技术 吸纳和引进先进技术为主,发展适合中国人群特色的诊疗方案 部分细分领域取得突破;积极推动医工转化 医疗服务 “以患者为中心”,科学性、一体化和连续性的医疗服务模式医生与基层医疗创新 “健康守门人”定位 强调社区环境的影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家庭健康支持 推动不同服务体系之间的协调合作,共享电子医疗记录 人工智能提升服务能力 引进微型医院、日间手术等新模式 中国特色综合诊疗服务 特定疾病领域推出创新型技术和治疗方案药品创新 热点疾病领域:肿瘤 技术热点:细胞免疫疗法 罕见病(别是罕见癌症适应症)、神经精神疾病(例如,阿尔兹海默症等)肿瘤免疫疗法的新机制 阿尔兹海默症靶向疗法等 疾病领域: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 肿瘤免疫治疗药物(CAR-T,ADC等)医疗器械创新 设备智能化、微创化、自动化、家用化 技术成熟程度较高:手术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多个病种,成功完成多例手术)、自主健康监测设备(无接触、连续性)技术成熟程度与国际相比有一定差距:手术机器人(较为早期的阶段)、自主健康监测设备(接触式)体外诊断创新 智能化、自动化 热点领域:基因测序、cfDNA液体活检、病原宏基因组mNGS等检测技术 数字PCR、液体活检、微流控等技术成熟程度较高 数字PCR、液体活检、微流控等前沿技术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2022年-2023年国内外健康产业创新对比分析09需求导向 生态创新 2022-2023 中国健康产业创新平台奇璞蓝皮书创新领域相似点差异点国际&国内国际国内医疗健康 信息创新 辅助疾病诊断 赋能医院精细化管理 一体化、连续性服务 数据互联互通、数据安全、数据隐私保护创新解决方案 在独立的应用单元或解决方案下,具备一定优势;但服务较为碎片化,缺乏整合健康产业 发展创新 科技与医疗结合(AI药物开发、VR手术培训和模拟等)VR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渗透(教育、模拟手术培训、疼痛管理等)电子游戏疗法等 AI药物开发 延续性护理 特殊医疗食品 口腔等消费类医疗健康行业 政策创新 支付方式改革引导价值医疗 MACRA支付方式 医疗保险覆盖特定人群(老年人、低收入群体)信息技术应用:电子健康记录(EHR)共享 DIP支付方式 信息技术应用:医保基金运行分析;医用耗材和药品全流程管理;为患者提供用药便利等健康行业 公益创新 从过往的卫生基建投资和物资捐赠模式演变为健康管理整体解决方案 充分利用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提供援助 筹资模式和运营模式等创新:以社会影响力为抓手筹资,将执行方案放权给合作伙伴提高运营效率 公益与学术紧密结合,包括创建学术理论、建立学术组织、开展科研项目、专业培训等 通过走访、沙龙、课堂教学和互动等方式关怀弱势群体 与政府、媒体合作,推动公益事业发展10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11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该部分包括医疗服务、医生与基层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体外诊断、医疗健康信息、健康产业发展、健康行业政策、健康行业公益九个赛道的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其中,每个赛道分为国际创新、国内创新、国内外创新对比分析三个部分,国际部分从数百个案例中筛选出了18个代表性创新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总结了国际健康产业创新趋势;国内部分对36个奇璞提名奖创新案例展开了全面分析,并对中国健康产业主流创新趋势进行了总结;最后,本部分内容就国际和国内创新趋势进行对比,客观的分析了国内外创新的相同点和差异点。12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医疗服务创新 医疗服务创新13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医疗服务创新 1.提高医疗技术人工智能辅助医生诊疗工作随着医疗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大量与医疗相关的文档、表格、图像、语音等多媒体信息被产生,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逐步走进医疗领域。目前医疗机构应用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在诊断、治疗和随访的工作已形成诸多案例。通过对大量病例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人工智能快速准确地判断病情,辅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在提升诊断精确度、降低误诊和漏判的风险的同时,也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并大幅度减少了患者等待诊断治疗的时间,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就诊体验。2.创新医疗体验医院服务体验结合设计思考元素设计思维是一个创意与设计的方法论。利用设计思维可以为各种议题寻求创新解决方案,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如今,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将设计思维应用至医疗卫生领域,例如,作为医院中患者和家属最先接触到的空间候诊区,传统上很多医院只是跟随常规,按需决定座位数,简单布置座位。而结合设计思考元素的候诊区,不仅会把候诊区划分私人区域和家庭区域,增加隐私性,还会增添满足患者各种需求的贴心设计,甚至有些医疗机构会提供免费服务如血压测试站、体重秤、收费图书馆能帮助减少患者感知的等待时长,利用设计思维来为医院服务设计创新解决方案,创造更多的可能性来便利患者,提升患者满意度以及就诊体验。3.提升医疗关爱线上线下打造双重保障3.1 以远程计划落实分级诊疗分级诊疗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逐步实现从全科到专业化的医疗过程,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医疗计划成为落实分级诊疗的重要策略,通过应用远程的方式在会诊、监管、慢病管理等领域,上端医院、下端医院、医生、患者可以产生四方联动,不仅缓解了大医院病人多的压力,同时提高基层医院整体医疗水平,促进医疗资源均衡,解决了基层患者难以享受医疗资源问题。3.2 家庭医生制度满足患者多元健康需求近年来,随着家庭医生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各地区医院也在积极部署家庭医生诊疗计划,引导患者和家庭医生签约。家庭医生作为社区居民健康管理“最后一公里”,不仅可以诊治常见病、多发病,也在疾病防控和健康管理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为签约居民进行健康风险分层并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提升居民健康意识。同时,通过全程诊疗协调,家庭医生在引导患者就医的同时,可以第一时间将患者基本情况同步给医院,提升医生看诊效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满足患者多元化的健康需求。近年来,国际医疗卫生系统围绕着“以患者为中心”的目的尝试各式各样的服务创新,来提升患者治疗有效性、提高诊疗效率、降低医院运营成本,并进一步利用创新提升患者一体化体验。被称为“医疗航母”的梅奥诊所(Mayo Clinic)在2009年即成立创新中心(Center for Innovation),旨在将临床经验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方法应用于医疗保健。当前众多的医疗机构多在三个层次开展创新服务:诊间内的医技创新、医院内的患者/照顾者体验创新以及延申到院外的患者关爱服务创新。院外关爱医院体验医院技术医院技术医院体验院外关爱 人工智能辅助医生诊疗工作 提升诊断精确度,降低误诊漏判风险 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设计创新解决方案 创造更多可能性便利患者 提升患者满意度&就诊体验 远程计划落实分级诊疗 家庭医生满足患者多元化健康需求国际创新部分14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医疗服务创新 案例一|Cone Health&Red AICone Health是一家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博罗的非营利医疗卫生系统,由五家医院组成,为北卡罗来纳州吉尔福德、阿拉芒斯、罗金厄姆、福赛斯、伦道夫和周边县的居民提供医疗服务。它与放射科医生领导的人工智能公司Rad AI合作,充分协同Red AI的Continuity平台,协助针对放射报告中的重大偶然发现物(Significant Incidental Finding),提供随访建议。运用Continuity平台,Cone Health得以简化从沟通、产生医嘱到患者预约的全链路随访流程,并将随访影像和推荐转诊(Referral)的合格率从多数卫生系统的平均值25%提高到70%-75%。在影像诊断中应用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可协助医院和各级卫生系统提高诊断准确性,辅以最佳实践随访建议,从而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与满意度。从医院运营的角度,除了提升医院的诊断和随访效率外,也降低误诊和漏诊的风险,对医院声誉和竞争力更是有所助益。通过AI赋能的诊断支持,为患者从诊断到随访的全流程提质增效。1.通过Continuity平台人工智能驱动的自动化算法,Cone Health能有效识别放射报告中的肿块或病变,提升报告准确性,并减少医疗系统在的诊疗失误。2.通 过 提 供 最 佳 实 践 建 议(B P R s-B e s t P r a c t i c e Recommendations),并追踪建议是否被执行,确保形成患者随访“沟通计划完成”的有效闭环。3.Continuity平台可将数据直接集成到Cone Health的电子健康记录中,并与门诊影像中心无缝对接,实现数据的底层连接与闭环。4.通过将患者随访的多个步骤自动化,Cone Health的临床团队可减少众多繁琐的人工作业,提升了工作效率,使临床团队有更多时间专注于患者服务。创新亮点项目介绍创新成果推广潜力15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医疗服务创新 案例二|肯尼迪大学医学中心家庭医院美国新泽西州最大、最综合的医疗网络哈肯萨克子午线医疗系统(Hackensack Meridian Health)在约翰肯尼迪大学医学中心(JFK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推出了一项“在家医院”计划(Hospital At Home)。该计划在医疗保险患者家中提供高质量的急性护理,服务包括每天两次护理访问,康复治疗,远程患者监测(包括脉氧、血压、心率、体重和体温),通过输液提供处方药,及根据需要提供营养膳食和家庭保健支持。该计划初期根据特定因素来选择患者,包括针对可能导致频繁且昂贵的再入院情况进行病症诊断,如无并发症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和蜂窝组织炎,最终可能扩展到广阔的患者群体。截至2022年2月,91个卫生系统、34个州的201家医院被批准可参与家庭急性医院护理项目,且哈肯萨克子午线医疗系统计划将其扩展到其系统中的其他16家医院,可大幅扩大的患者范围,以包含其他没有医疗保险覆盖的患者。从患者角度而言,在家中提供急性护理服务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就医时间和等待时间,提高患者的就医效率,且患者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中接受医疗护理可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也可减少患者因为交通等原因造成的不便;从医院角度而言,在家中提供急性护理服务可以减轻医疗机构的负担,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对于一些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可以减少他们在医疗机构中的停留时间和资源占用,同时也可以提高医疗机构的整体利用效率。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的大背景下,可作为入院诊疗的重要补充,为目标患者提供同等优质及便捷的服务。从医院服务创新的三层次架构来看,国内医院的创新案例仍集中于第一层的技术面创新,而国外则较多延申至医院其他场域(覆盖门诊患者、住院患者和健康照护者),甚至到院外的案例。探究背后原因,主要应在于国内医疗机构市场由公立医院主导、彼此竞合关系较少,医院创新的目的多聚焦在提升患者诊疗效果;而国外的高质量医疗服务多由私立医院提供,为充分竞争市场,故提升诊疗有效性之余,开始关注患者(以及身边的照顾者)的多元健康需求,渐渐发展出“以患者为中心”,贯穿诊间、医院到院外的创新服务。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完善,医疗市场及患者需求也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医院的成功发展不仅依赖于高技能医疗质量,也越来越依赖于服务的创新。未来国内医院可从诊疗旅程出发,关注患者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将院内服务延申到院外,形成院内院外一体化服务体验,从而提升患者满意度。1.该项目在疫情期间创立,旨在帮助床位不足的医院缓解运营压力,使得资源能够合理分配,提升医疗机构的利用效率。2.该项目消除了患者寻求医疗保健服务的关键障碍对交通的需求,增加了医疗服务选择的灵活性并降低了医疗成本;同时由于圈定了特定类型的病症及服务,能够保证和入院治疗同等的安全性,并能最终改善临床结果,综合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3.该项目还有助于从社会层面整体提升健康状况,“在家医院”可根据需要提供营养的膳食搭配及其他的家庭健康支持。创新亮点项目介绍创新成果推广潜力观点总结16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医疗服务创新 专家视点和创新思考在我国的医疗服务体系中,医院服务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大型公立三级医院又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次从全国范围的24个医院入围项目中选择出来的4个提名项目,其中3个是公立大型医院,其中一个综合医院,一个妇儿专科医院,一个胸科专科医院;还有一个是专科医疗机构集团。这一届四个医疗服务提名奖都是上海的项目,在地区代表性方面有提升的空间。与过去三届奇璞奖相比,这一届的医院服务创新提名奖项目含金量有所提高。这次的四个项目同时在医疗技术、管理服务、科研学术、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等几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从医疗技术和创新水平来看,上海第十人民医院的肠道菌群在示范基地建设、医疗服务效果和科研成果上到达和超过了这个领域的国际水平。上海第一妇婴胎儿医学部和冬雷脑科医院的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都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从社会效益的角度,鉴于我国肺癌的多发,以及肺癌的疾病治疗负担,上海胸科医院的肺癌早期筛查项目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从四个获得提名奖的项目中,我们发现医院服务创新呈现以下几个新的趋势:1.积极吸纳和引进国际先进医疗技术,发展基于中国人群特色的诊疗方案,创建世界一流的创新中心和产业基地。国内医疗技术创新大致分为四大类型:第一类,引进国际先进诊疗技术,并将技术传授和推广给全国各地医疗界同行。例如,冬雷脑科将Onyx介入治疗引入中国,开展Pipeline(密网支架)介入治疗等,为无数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和巨大宽颈动脉瘤患者的治疗带来了福音,提高了治愈率。第二类,积极吸纳国际创新诊疗理念和医疗技术,完善学科建设。在部分医学领域(如胎儿医学),我国尚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较为薄弱。因此,引入国外创新诊疗理念和医疗技术,建立相应学科的亚专科,创立与国际接轨的框架体系,完善学科发展,是领先的公立医疗机构主要创新方向之一。第三类,在国际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优化解决方案,并发展基于中国人群特色的诊疗方案。例如,上海市胸科医院将人工智能、多组学技术、萤光支气管技术应用于肺癌早筛,提高了筛查的准确率和效率。同时,提出基于中国人群特色的肺癌高危人群遴选寄筛查方案,更符合中国国情,大幅度提高了筛查落地的可行性。第四类,积极培育产业技术攻关和创新研究团队,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创新中心和产业基地。例如,上海十院肠道菌群移植技术(FMT)基地建立了业界领先的肠道微生态诊疗技术创新中心,提供了集肠道功能菌评估筛选、治疗用菌制备/生产和临床创新治疗于一体的系统解决方案,其研究成果“菌群移植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入选英国消化病协会菌群移植临床实践指南;FMT技术在慢性便秘、IBD、IBS等疾病方面的治疗水平远超国外。2.以患者为中心,科学化、一体化、连续化、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模式创新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关注医疗服务模式的创新,包括多学科会诊模式(MDT)、多对一服务模式、全程化管理、全生命周期、全人关顾等模式,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多学科会诊模式(MDT),例如,上海第一妇婴提供以胎儿医学专家为主导的、专病为导向的多学科会诊模式(MDT),即以专病为导向,促进学科间紧密合作和融合发展。以患者为中心,打破院间壁垒。多对一医疗服务模式,例如,冬雷脑科创建了一个患者由一位专属的客服、个案管理师、医生助理、管床医生、主诊专家、首席专家共同负责的服务模式。全程化管理,例如,上海市胸科医院开发了肺癌高危人群全程管理软件,涵盖了随访、手术及非手术患者的评估、治疗及后续随访管理。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例如,上海第一妇婴提供孕前、产前、产时、产后全生命周期管理。全人关顾的服务理念,例如,冬雷脑科制定个性化的多元化的服务流程和政策,从身、心、社、灵全面关护患者,将“医学人文”理念渗入日常的医疗服务流程。3.远程医疗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远程医疗服务取得了长远的进展。远程医疗服务可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降低成本,为患者提供便利,同时,还能有效促进分级诊疗落地。上海第一妇婴正在构建基于“5G AI”应用的胎儿疾病精准产前诊断及干预平台,走向云端,开拓全新服务模式。国内创新部分17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医疗服务创新 案例一|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胎儿医学科:创新性胎儿疾病宫内诊治模式构建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的创新性胎儿疾病宫内诊治模式项目,建立了国内最早的胎儿医学亚专科,创立了首个接轨国际胎儿医学框架体系:通过整合胎儿医学超声、产前诊断实验室、遗传咨询、胎儿医学临床诊疗,形成胎儿疾病专病化管理、一站式服务,构建孕前、产前筛查、诊断、宫内干预一体化管理。可以向全国三级医院的胎儿医学中心推广,使得病人在一个胎儿医学中心可以完成产前筛查/诊断、咨询、治疗、分娩所有的孕期临床服务。1.技术创新:在国内率先规范开展多项宫内治疗新技术,建立了胎儿疾病宫内干预体系。推进分子技术在产前诊断的应用,建立罕见病研究和诊断平台。2.管理创新:建立了国内最早的胎儿医学亚专科,创立了首个接轨国际胎儿医学框架体系:通过整合胎儿医学超声、产前诊断实验室、遗传咨询、胎儿医学临床诊疗,形成胎儿疾病专病化管理、一站式服务,构建孕前、产前筛查、诊断、宫内干预一体化管理。率先在全国设立第一个产前诊断伦理委员会,建立心理医生查房制度,对胎儿构建医学-心理-社会管理模式。3.服务创新:通过5G AI技术实现疑难病例的精准转诊,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合理化利用;开展远程超声动态表型采集结合基因型,实现远程的产前精准诊断,并可进行远程宫内手术指导。1.产前诊断:在国内率先建立了分层次的遗传咨询门诊,开展了NIPT本土化操作及基因芯片技术、一代测序诊断单基因病、二代测序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平台。2.宫内治疗:已完成胎儿镜激光310例和复杂性多胎射频消融治疗656例,是国内完成最多的中心,疗效达到国际水平。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经肝静脉宫内输血,胎儿胸腔羊膜腔引流术。完成首例国内医生独立主刀的胎儿心脏介入手术。3.学术成果:牵头完成了我国第一部针对双胎妊娠、非免疫性水肿和FGR的临床管理指南。50篇主要代表性论著,其中SCI论文20篇;发表指南4部,专家共识1部。4.人才培养:主办国际会议和学习班42次(其中中国胎儿大会已经成为业内的标杆会议),培训胎儿医学专科医生300余人。成为国家卫健委出生缺陷咨询项目组副组长单位,负责相关培训教材的编写。创新亮点项目介绍创新成果推广潜力18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医疗服务创新 案例二|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肠道菌群移植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上海第十人民医院肠道菌群移植技术(FMT)基地建设,提升标准化和临床应用响应率,满足多种难治性重大慢性疾病诊治的迫切需求。围绕肠道功能菌群资源开发和关键技术进行重点研发攻关,建立一系列标准化生产工艺、质量标准,形成系统的微生态制剂临床应用方案,研制出肠道菌群诊疗慢性疾病的标准方法,并进行产品临床应用验证和注册,提高我国肠道菌群资源开发及关键技术的研发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可促进一大批新兴企业投入到肠菌移植治疗领域,带动百万人的岗位空缺,使得今后十余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和社会生物医药从业者的就业得以解决。随着国内越来越多的规范化FMT诊疗平台顺利建设,可以推动国内大型三甲医院协同创新网络建设,有效解决难治性重大慢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难题,对我国的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产生重大影响。1.国内单中心样本量最大、疗效最佳的FMT临床研究中心。在国内率先建立符合要求的P2实验室和GMP车间,建立菌液和胶囊制备标准化操作流程及质量控制体系,开发新型肠道菌群制剂、肠菌液和胶囊制剂,研制新型菌群分离设备。2.研究成果“菌群移植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入选英国消化病协会菌群移植临床实践指南。牵头制定“菌群移植标准化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和“菌群移植途径的选择与建立中国专家共识”两部专家共识。3.培养肠道微生态领域的专业研发和应用研究拔尖人才,培育产业技术攻关与创新研究团队,产生显著社会与经济效益,促进肠道菌群产学研高度融合。1.产品提供生产企业、医疗机构使用,年生产通量可达30万支菌液(约15万粒胶囊),是上海市卫健委批准的唯一FMT培训和质控中心。2.通过搭建标准化、规范化FMT临床应用平台,每年可为近6,000名患者提供粪菌移植服务,创造营收近7,500万。3.可为全国肠菌移植治疗提供质控标准和检测分析指导,目前已累计为近百家国内各级医院提供FMT技能培训,共培养相关专业人才5,000余名。创新亮点项目介绍创新成果推广潜力19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医疗服务创新 案例三|上海市胸科医院:应用人工智能及多组学技术开展社区肺癌筛查上海胸科医院-应用人工智能及多组学技术开展社区肺癌筛查项目于2013年开展,主要提供针对肺癌高危人群开展筛查、诊断、治疗及随访的一整套解决方案。该项目为中国首批开展的早期肺癌筛查项目,使早期肺癌的检出比例提高了74.1%,肺癌相关死亡率下降了20%。将人工智能技术、液体活检技术以及荧光支气管镜技术应用于早期肺癌筛查当中,大幅度提高了筛查的效率及准确性,I期肺癌的诊断率达到91%,大大提高了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在全国多个筛查中心进行10万肺癌高危人群的大规模筛查,实现肺部肿瘤的关口前移、早诊早治,慢病化管理。首次提出了肺癌高危人群全程化管理的概念。肺癌高危人群筛查的综合解决方案在多个省市推广实施,使筛查地区的早期肺癌诊断率显著提高,并降低了筛查地区肺癌相关死亡率。项目具有巨大的推广价值及推广潜力,将形成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首次将人工智能与多组学技术进行整合,应用到早期肺癌筛查的全程当中,涵盖了高危人群的筛选、LDCT影像分析、阳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以及高危人群后续随访等,大大提高了肺癌筛查的组织实施效率及准确性,极大的方便了筛查项目的推广,大幅度提高了筛查地区早期肺癌的检出率并降低了肺癌相关死亡率。2.首次提出基于中国人群特色的肺癌高危人群遴选及筛查方案,筛查方案更符合中国国情,大幅度提高了筛查落地的可行性。3.首次提出肺癌高危人群全程管理的概念,指出筛查不应仅局限于早期肺癌的诊断及治疗,还应当涵盖所有肺癌高危人群的全程随访管理。1.诊断:建立了人工智能、影像组学、液体活检标记物相结合的肺部结节诊断体系,大大降低了肺癌筛查的假阳性率,大幅减少了肺癌筛查中的过度诊断、过度治疗问题。2.管理:开发了基于中国人群特色的肺癌高危人群筛选软件,使高危人群的筛选、管理更为高效。开发了肺癌高危人群全程管理软件,涵盖了随访、手术及非手术患者的评估、治疗及后续随访管理。3.学术成果:发表了多篇高水平SCI论文,并多次在世界肺癌大会、欧洲肺癌大会等国际会议上进行交流;肺癌筛查的成果经验写入了中华医学会肺癌诊疗指南中。创新亮点项目介绍创新成果推广潜力20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医疗服务创新 案例四|上海冬雷脑科医院:医生集团自建医院,打造高水平国际脑科医院经历了冬雷脑科医生集团五年的沉淀,以宋冬雷教授自身品牌价值、医生集团资源以及社会办医打法的积累,让医院最终以一个资深的专业机构,而不是一个“网红”的形象出现在公众视野。定位于中端医疗专科机构,制定了一套高标准的医疗质量管理及完备的医疗服务体系,多对一及多元化的服务模式,一次就诊终生服务。医院建立两年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社会办医患者的服务量和服务质量不尽人意,差异化的定位可能才是民营医疗的出路。大多社会办医疗机构逐渐进入高端专科医院领域,提供与公立医院差异化的服务和产品,高端和专科社会办医院未来可能会更普遍的出现,这对现有医疗服务结构能够起到真正的优化补充作用。1.专科技术:在脑血管病方面,将Onyx介入治疗引入中国,并传授给全国医疗界同行,为无数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治疗带来了福音。率先开展了密网支架(Pipeline)介入治疗,这一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将巨大宽颈动脉瘤患者的治愈率从原来为55-65%提升至现在的95%。2.管理流程:建立脑卒中救治快速响应流程,启动“国家脑卒中急救中心”,为辐射区域脑卒中患者打开了急救绿色通道,由于抢救及时,取到较好的效果。3.服务模式:从全生命周期脑健康管理出发,创建了多对一的医疗服务模式:一个患者由一位专属的客服、个案管理师、医生助理、管床医生、主诊专家、首席专家共同负责。1.经济效益:自2019年9月至今,医院门诊量、住院量、手术量及业务收入每年均成倍增长,门诊量近20,000人次,住院及手术量4,000多人次,90%为三至四级手术,两年来直接经济收入达到2.7亿。2.学术科研:成功申报课题4项,申报专利5项,发表论文5篇。创办脑科神经介入培训学院、术中电生理监测培训学院、医生品牌培训学院、睡眠障碍培训班、脑血管疾病外科治疗培训班等。为广大医生提供高水平的学术培训,直接受益医生数千人,在社会办医院中具有很高的影响力。3.支付认可:与40多家商业保险公司签约合作,并引进了国内最大的日本医疗服务TPA机构;与5家跨国的保险经纪公司合作。创新亮点项目介绍创新成果推广潜力中国医院服务创新主要体现在医疗技术突破、医疗服务模式优化和远程医疗应用。在医疗技术方面,领先的中国医院通过吸纳和引进国际先进诊疗理念和医疗技术,不断完善学科建设,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在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优化解决方案,发展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人群特色的诊疗方案;培育世界一流的创新诊疗技术。在医疗服务模式方面,突出以患者为中心、科学化、一体化、连续化、人性化的特点。多学科会诊模式(MDT)由多位医学专家共同为患者制定诊疗方案;多对一医疗服务模式以专属团队(医学专家、医生助理、行政人员等)形式提供医疗服务;全程化管理将医疗服务延伸至院外;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覆盖患者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全人关顾模式将“医学人文”理念深入日常医疗服务流程。在远程医疗方面,新冠疫情让人们重新思考远程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5G、AI等技术的发展,让医疗走向云端成为可能。中国医院正在积极拥抱这一趋势,以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观点总结国内外医疗服务创新对比分析国内外医疗服务创新既有相似点,也存在一些差异。具体而言,相似点主要体现在远程医疗的普及和应用。在新冠疫情的推动下,国内外互联网远程医疗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各国利用互联网开展远程会诊、慢病管理等,提升医疗的可及性和便利性。差异点体现在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方面。医疗技术层面,国外的顶尖医院在利用人工智能辅助医生诊疗方面,取得了引人瞩目的进展,显著提升了诊疗精准度和降低了误诊漏判风险的。在中国,现阶段的创新主要为吸纳和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完善学科建设,在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发展基于中国人群特色的诊疗方案;在部分细分领域,领先的中国医院在发展国际一流医疗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同时,积极培育产业技术攻关和创新研究团队,打造世界一流创新中心和产业基地。医疗服务层面,国际领先的医院将空间科学、心理学等学科应用至医疗卫生领域,从空间设计、减少等待时间感知等方面提升院内服务的人性化,改善患者满意度和就诊体验。在院外,将医疗服务延伸至患者家中,提供家庭高质量急性护理和营养膳食搭配等家庭健康支持。一方面可以减轻医疗机构的负担;另一方面,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中接受医疗护理可以提升患者体验。在中国,领先的医院正在探索以患者为中心,科学化、一体化、连续化的医疗服务模式,并且越来越关注患者体验。综合而言,在全球范围内,在新冠疫情的推动下,远程医疗的潜力获得进一步的关注和挖掘。在医疗技术方面,中国医院在医疗技术水平方面逐渐与国际接轨,但是,在应用智能技术提高诊疗能力方面还有一定差距。此外,在政策的支持下,中国公立医院正在积极推动医工转化。在医疗服务模式方面,中国医院越来越关注“以患者为中心”,医疗服务的科学性、一体化和连续性。然而,在院内就医环境人性化设计、家庭医疗健康支持方面还有待提高。21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医疗服务创新 医生与基层医疗创新22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医生与基层医疗创新 23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医生与基层医疗创新 1.保障服务安全性一方面,目前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水平和训练水平和中心医院尚有差距,但基层医疗机构同样承担着大量诊治任务。相较于高等级医院基层医生医院与患者联系更紧密,也更频繁地维护患者健康。基层医生医院也有更大的使命长期维护患者健康。所以基层医院需要继续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另一方面,基层医疗机构还要继续完善医疗服务行为规范,提升医疗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完善以结果为导向的服务质量数据系统评估、反馈和激励机制。探索建立医疗服务点评制度。提高药品供应保障和药学服务水平。例如,澳大利亚有严格的家庭医生资格论证和复审制度。在澳大利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论证工作对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论证并非一劳永逸,分1、3、5年期论证,到期后需要进行重新论证。通过不断考核来保障基层医疗的安全和服务的质量。2.促进服务连续性鼓励医疗机构开展服务协调工作,有效分配高度利用医疗资源。例如,英国作为现代社区卫生服务的发源地,全民免费的国家保健服务系统分医院服务和社区卫生服务两个层次,法律规定居民就近选择全科医生注册登记,并接受连续性服务。非急诊病人就医必须先找自己注册的全科医生,经全科医生转诊才能进医院接受治疗。对于很多心血管、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患者需要终生接受治疗,治疗周期漫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慢性病长期回访和复诊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上级医疗机构设立慢性病联合门诊,开展常见慢性病治疗、预防和康复。3.提升服务便捷性整合打通相关线上服务终端。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应用,完善授权调阅和开放服务渠道及交互方式。逐步拓展日间医疗服务,扩大远程医疗覆盖范围。例如,法国2019年把远程专家门诊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每位患者每年可报销6次专家门诊相关费用,每名进行远程诊疗的医生还将得到政府提供的最高525欧元的资金支持。疫情期间,法国初创企业“KineQuantum”将术后恢复以及物理治疗等以3D和虚拟现实游戏的方式传输到移动端,远程指导患者操作。4.增强服务舒适性支持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失能和半失能人员、重度残疾人等提供上门服务。例如日本作为世界第一长寿国,非常重视社区卫生服务的在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重视老年保健是日本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特点。社区卫生机构和医院都可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病人自由择医。强化医务人员服务意识,加强医患沟通,促进人文关怀,保护患者隐私。落实优质护理要求,持续加强临床心理、麻醉镇痛、用药指导、营养指导等服务。日益增长的健康医疗需求与医疗资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急需基层医疗和分级诊治来解决。发达国家经过几十年研究探索而形成了较理想的基层卫生服务模式。WHO要求各国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并作为推进初级卫生保健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以达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为改善基层医疗现状,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医疗卫生基层队伍建设,配合基层医疗新基建,加速形成医疗新业态,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抓手:基层医疗创新抓手以场景驱动的医疗新形态以需求为中心的医疗新趋势保障服务安全性建立高水平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加快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突出医疗卫生机构创新资源聚集平台的作用。促进服务连续性完善分级诊疗技术标准和工作机制。鼓励医疗机构开展服务协调工作,指导协助患者转诊。健全多学科联合诊疗和查房制度。提升服务便捷性积极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持续优化服务流程。建设智慧医院,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和检查检验集中预约服务,推广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线上查询、药物配送等服务。增强服务舒适性改善就诊环境,优化设施布局,加快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国际创新部分24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医生与基层医疗创新 案例一|Dementia-friendly Communities认知者友好社区认知症包括阿尔茨海默病以及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它损害着记忆、判断、决策、学习、个性、定向等一系列的认知能力,最终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认知症友好社区是一个地方或一种文化。在认知症友好社区里。认知症患者及其照护者被赋予权利,得到支持并融人社会,且人们充分理解和承认认知症患者的权利和潜力。认知症友好社区至少应当包括以下核心内容:保护认知症患者的人权;消除与认知症有关的病耻感和污名化;促进认知症患者的社会参与;支持认知症患者的家庭及其照料者。认知症友好计划可以促进认知症患者的健康,增强反映认知症患者的愿望和偏好的社会结果,并提高认知症患者、照料者乃至社区的生活质量。提高公众对认知症的认知、接受和理解程度以及打造一个认知症友好的社会环境,可以使认知症患者有机会参与社区活动,并通过提高社会参与水平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自主权。认知者友好社区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很多国家都有案例。日本开展了“橙子计划”侧重建立对认知症患者的医疗、照护和社区支持的综合服务体系。德国和比利时是欧洲最早开始发展认知友好社区的。同时,英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也系统地发展了旨在改变社区物理和社会环境的认知友好社区活动,并力图推动认知友好社区可以覆盖英国约850,000名认知障碍患者中超过一半的人群。截至2020年全球认知症老人数量已突破5,000万,而美国认知症老人数量已超过500万。也就是说,其认知症老人占比已超过了其总人口占全球人口比例的2倍。随着老龄化的加剧与认知症患者的诊疗、看护需求日益突出,作为在此方面面临巨大挑战,且拥有多层次、成熟养老服务体系的美国也为解决认知症患者、尤其使老年认知症患者的诉求进行了诸多探索。另外,鉴于其养老体系是由政府、公益组织和私营机构共同组成的特性,其探索的方式也更为灵活,同时为有效借助社会资源与社会力量,共同解决社会问题这一议题给出了可行的方向。Battle Creek(战溪)是位于美国密西根西部的Calhoun郡(地级市)的一个小城市,加上周边地区有不到14万人口。该地的地区老年人服务中心是美国老年社会服务体系“国家、州和地区”三级服务体系里最基层的一级。战溪的认知症友好社区的主要召集和积极推广者是他们的地区老年服务中心。认知者社区的创新之处在于它以以认知症患者为中心,改变居住空间和物理环境,改变社会文化环境。它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创新:1.教育:通过提供信息和知识来提高人们对认知症的知识,以减少人们的偏见,教育可以针对各个人群。2.倡导:是对社会各界通过不同媒介手段来提高和影响人们对认知症的了解。倡导中一个重要部分是对决策者的倡导,期望不同领域的决策者,可以加入到社区建设中来。3.支持:通常指志愿提供的心理支持和社会服务,比如照护者支持小组,不同阶段的病友自助群,居家照护和康复服务的链接,照护者喘息服务等。创新亮点项目介绍创新成果4.培训:通常是指给医疗、护理、社会服务以及照护人员的培训和能力建设,以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能力。5.改变环境:通常指改善家庭居住环境、公共设施、交通环境、公共服务等,以保证社区便捷、安全、友善、包容和公平。25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医生与基层医疗创新 认知症友好社区在老龄化逐渐加重的现代社会有广大的需求,为认知症患者和照顾认知症患者的参与者带来更多的价值和便利。它通过以下方式展现推广潜力:1.市场需求:目前全球有近5,000万的认知症患者,预计到2030年则会接近8,200万。医疗诊断不及时加上养护设施数量和服务能力不足,导致绝大多数失智人群仍生活在家中。2.回报高:虽然前期在认知症友好社区养护体系投资巨大,但是对比设施养护机构的资金投入相比较可以得出,社区不仅更符合认知症人群居家的意愿,也能减少国家和社会资金的投入。根据英国统计的数据显示,失智人群在社区的花费(包括健康与社会护理服务、喘息服务、康复和药物治疗)为每年24,128英镑,而生活在养护设施中的花费为35,424英镑。如果按照5%的失智人群推迟1年入住养护设施估算,英国每年将节约5,500万英镑。推广潜力从2015开始,这个社区开始在Calhoun 郡推广认知友好社区。其核心理念有三个部分:第一,提高社区对认知症疾病发病率及对社区影响的科学认知;第二,推动各个照护和服务体系之间的协调合作,形成系统的照护路径;第三,促进环境改变,让社区对认知症老年人更友善和接纳,提供更多机会给认知症老年人参与和融入社会。另外,在方法方面,战溪社区涉及到了EASTT,即教育、倡导、支持、培训和改变环境这五种方法。战溪的认知症友好社区建设还有两个特点:科技的应用和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如:给认知症老年人戴上有全球定位系统芯片的手环来给老年人定位,其数据系统连接了认知症老年人、家属、医院、警察和急救系统,因此,在该社区,一旦认知症老年人走丢,被急救人员发现后,急救人员可以立即通知老年人的家人,医院也会随即知道这个患者的健康信息。此外,该社区还通过和大学、科研机构进行研究项目合作来推动社区的改变。战溪的地区老年人中心通过与大学合作,参与了国家卫生部、司法部及州政府的课题,比如招募认知症患者参与药物临床实验,对于该地区的老年人来说,增加了其获得尖端专业医疗服务的机会。其他项目,例如建立了跨学科的社区工作服务,包括加入律师、警察、检控官、反诈骗分析员来减少认知症老年人被虐待、诈骗或被忽视的风险。这些项目,不仅会直接帮助到项目参与者,也有可能被地方老年服务体系纳入正常服务范围,服务更多的人群。26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医生与基层医疗创新 案例二|Oak Street Health:基于价值的医疗(Value-based Health-care)基于价值的医疗,简称价值医疗,是指如何在一定成本下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卫生经济学家将其称为“最高性价比的医疗”,倡导从传统医疗服务转型为“以人为本的一体化服务 (PCIC)”,实现供给侧(医疗机构与厂家)与需求侧(患者与健康人群)利益的平衡。Oak Street Health(橡树街医疗)强调预防护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监测和维护。橡树街医疗认为医疗服务也是价值体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看到疾病本身,也要看到患者是一个完整的社会人,这就是医疗模式转变,即从传统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odel)转变。研究表明橡树街医疗这种持续的护理减少了不必要的急诊室就诊,因此降低了费用。研究表面每位患者每年可以节省纳税人1,200美元。橡树街医疗与大约14种不同的健康计划合作,其中包括医疗保险计划。长期以来,橡树街医疗一直与Humanas Medicare Advantage进行双重会员合作,还与MeridanCare和Aetnas Medicare的医疗保险优势计划建立合作关系。国内很多患者分级转诊后面临着病史、病例、检查结果信息流通不畅的困境。通过统一患者ID,基层医疗机构可以无缝隙地接入患者医疗记录。这样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顺利的完成过渡到基层社区医疗机构进行就诊。保费缴纳与患者健康息息相关的政策相比较于统一保费能激励患者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让患者参与到诊疗中,主动积极的维持健康。相较于国内患者需要分批次报销,自主准备和提交报销材料的复杂程序,捆绑付费和报销能极大的为患者提供报销的便利。患者不再需要垫付费用,也不需要承担自主提报的时间成本。橡树街医疗的创新之处在于它能够提供对病人及其生活环境进行全面的治疗。它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创新:1.医疗之家:初级、专科和急症护理的结合被称为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之家(Patient-Centered Medical Home)。这不是一个物理位置,而是一个由患者的初级保健医生领导的团队。医疗之家与所有医生和协调护理团队中的其他人共享电子医疗记录,也就是说他们都可以轻松访问相同的患者信息。相较于国内患者分级诊疗后需要携带大量病历资料,信息沟通不畅的现状,医疗之家可以做到一站式服务,尽可能达到零信息差的连贯服务。2.按人头计费:按人头计费模式下,医疗服务提供者对特定患者群体的健康和福祉承担财务责任。会员每年支付保险费,然后将其合并,并且由提供者用于照顾人群。他们将以最有利于人民健康的方式使用资金,而不是由付款人(例创新亮点项目介绍创新成果如保险公司)就所提供的每项服务向提供者报销。例如,对于那些有严重病史的患者,将有更高的支付,这将激励提供者保持个人健康并预防疾病。资本化奖励的是具有成本效益和高水平的医疗保健,而不是数量。3.捆绑付款:不是对每项服务收费,而是将付款集中在一起,这样多个提供者就可以一起报销,而不是单独付款。随着商业保险的普及,患者通常有多个保险,也就面临着繁复的分类报销手续。这一举措能有效帮助拥有多种商业保险的患者减少冗杂的报销手续,减少因报销手续复杂导致的不必要的纠纷和麻烦。27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医生与基层医疗创新 橡树街医疗推崇的价值医疗护理以人为中心,提供有质量的、安全的、有效的、及时的、公平的、有效率的服务。它通过以下方式展现推广潜力:1.以人为本的一体化服务模式:强调促进医疗服务依照患者需要跨越既定的分类和边界;避免重复检查、过多用药导致的并发症;改善患者体验,减少患者因接受不同医生及不同类型的诊疗带来的困惑。2.提升医疗服务在医生之间、患者与社区和家庭之间的协调性,强调患者个人与家庭、社区共同参与,与上级医疗服务和社会服务一体化整合,以确保最佳的健康效果。在PCIC模式下,服务模式和支付方式从以供方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实施以人为本的整合型服务是推进价值医疗实现的重要途径。推广潜力3.强调预防保健和精神健康监测和维护:前置化病患需求可以让病人保持健康,而不是等到他们生病之后再护理。设立质量评价体系及奖惩机制,激励医疗服务提供者降低非必须的医疗费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4.有效提升患者健康水平:“以价值为导向”能够激励医疗服务供给方关注患者健康、改善医疗质量,患者以最低的费用获得最好的诊疗效果。去医院或急诊室的患者数量减少50%,住院的患者减少了40%。橡树街医疗的净推荐分数能达到92%。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和老年化社会的到来,基层医疗会有更广大的患者受众,基层医疗也将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医患一体的治疗方案。展望医生与基层医疗创新未来的发展,主要方向有二:迎合社会趋势、关注患者福祉。首先,需要合理布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明确基层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关注老龄群众和慢性病群众这些需要长期就医的群体。其次,要真正把患者需求前置化,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主要平台,建立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全科专科有效联动、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提供综合连续的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强调管理一体化,使生理与心理服务、医院服务与社区康复、急诊与长期护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观点总结28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医生与基层医疗创新 专家视点和创新思考这一届医生和基层医疗创新的四个提名奖项目从12个入围项目中胜出,主要集中在医疗服务模式的创新,涵盖了四个不同的诊治领域:肿瘤服务、胆石病、微创手术和房颤筛查。四个创新项目都来自我国经济最发达的超级大都市:北京、上海。丁罡肿瘤医生集团对于复发转移的难治性肿瘤患者,提供了一站式全程全周期精准综合诊疗模式。东方医院的胡海医生团队,将胆石症这一个常见病、多发病从普通外科中提取出来,实现了整个胆道系统的全覆盖预防治疗模式。优仕美地医疗为患者提供高标准的日间手术诊疗规范和高品质的医疗服务模式。技术创新在北京益体康易县医院项目上反映突出。经过多年研究和迭代推出了超长程实时监测的新一代动态心电监测集群系统。早期通过基层医疗机构对重点人群进行大规模的房颤筛查,可以帮助基层医疗实现早期大规模筛查预防。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我们发现医生与基层医疗创新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趋势:1.低成本微型医院正在成为新趋势随着医院诊疗能力的不断提高,医疗费用不断上涨,低成本微型医院正在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新兴趋势。这些微型医院将综合医院现有业务流程进行拆分,分离出不同的商业模式,为患者提供更方便、成本更低的护理场所。传统医院是集科学研究、医疗技术、临床培训和专科护理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机构。但是,在医院诊疗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医疗费用也不断上涨,让许多患者难以承受。低成本微型医院可以通过减少不必要的服务和设施、精简流程、使用更便宜的医疗设备等方式来降低成本,从而提供实惠的医疗服务。目前,这些机构从提供最简单的医疗服务开始,尤其是在一些医院无法盈利的领域,如康复、急诊、初级诊疗及慢性病管理等,这些领域的市场规模虽然较大,但在当前的医保支付模式下,对于医院这种商业模式而言,利润较低。以优仕美地为例,一方面,YC为常见病、简单病、多发病的患者提供便捷的基础医疗服务及日间微创手术服务;另一方面,YC安排家庭医生与专科主诊医生联合业内专家,共同为患者提供贯穿门急诊、检查、术前评估、手术及住院、以及术后康复的一站式服务体验。微型医院最初可能只能提供一些简单的医疗服务,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可能会逐渐涉及更广泛的医疗领域,为更多人提供便宜、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同时也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和监管。2.肿瘤多学科诊疗模式兴起多学科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是指以患者为中心,通过组织相关学科专家对患者病情进行讨论,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规范的最佳治疗方案。自1995年以来,MDT在国际上被认为是肿瘤护理的“黄金标准”,已经被推荐用于许多国家的临床指南和癌症计划。在中国,政府正在积极推动MDT的应用,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中将“以病人为中心,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列入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并于2018年8月正式发布关于开展肿瘤多学科诊疗试点工作的通知,推动肿瘤多学科诊疗发展,经过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遴选、推荐及专家审核,全国共231家医院成功申报了第一批肿瘤多学科诊疗试点。在政策的推动下,MDT诊疗模式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但是,开展率仍处与较低的水平。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三级肿瘤医院MDT开展率中位数仅3.98%(2019年),而英国于1994年-2004年采用MDT模式进行整治的肿瘤患者比例由20%上升至80%。我们认为,肿瘤MDT诊疗模式的发展受到了现行医疗体制的影响,专家组织难度较大,而医生集团的出现则弥补了不足。随着理念认知的提升,制度规范的完善,肿瘤MDT诊疗模式将进一步普及。国内创新部分29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医生与基层医疗创新 3.人工智能赋能基层,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能力,降低医疗成本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急剧颠覆了许多行业。在医疗领域,尤其是基层,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有效帮助基层医生提高诊断的效率和准确率,大幅降低医疗成本,并将医疗服务延伸到此前没有医疗服务的地区。在中国,基层医疗机构连接和管理了大量的脑卒中高危和高发人群,但普遍存在设备落后,医生缺乏解读诊断能力的问题,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真正实现了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让医保与医疗管理机构从真正落地的分级诊疗提升运行效益,让患者尽快获得救治,减少重症率,减轻患者痛苦。在案例“基层大规模房颤筛查的新一代动态心电检测系统”中,房颤人工智能算法自动识别率达到99.4%,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已经可以有条件替代传统人工阅片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已筛查人群33,026例(截止2022年3月),有效确诊房颤81例,频发心律失常784例,偶发心率失常3,076例。我们相信,将人工智能技术整合到诊疗流程中,将大幅度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并降低医疗成本,改善可及性,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4.医疗技术“从0到1”突破,向世界输出中国创新近年来,中国的医疗技术创新取得显著的突破与发展。从过去主要依赖引进国外医疗技术的局面,转变为积极向世界输出中国独创的医疗技术与成果。以案例“推广诊疗一体化技术在基层医疗应用,让更多病人受惠”为例,胡海团队首先在综合性医院成立胆石病专科,他们在技术上提出“十个否定”,将胆石症这一个常见病、多发病从普通外科中提取出来,实现了整个胆道系统的全覆盖预防治疗模式。同时,推动国际合作,以东南亚国家为突破口,输出免气腹和保胆技术。这一创新不仅提高了胆石病的诊治效果,还实现了中国医疗技术创新向世界输出的目标,提升了国际影响力。30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医生与基层医疗创新 案例一|优仕美地:平台型独立日间手术中心一家由医生创立并提供全方位医疗服务、以“日间手术”为特色的连锁精品医疗机构,主要聚焦常见病、简单病和多发病的微创外科手术,为患者提供高标准的日间手术诊疗规范和高品质的医疗服务。将日间手术中心的理念通过微型医院模式做本地化落地,汇聚行业精英,通过对医疗、护理、麻醉和运营团队的精心打造,逐渐积累了满足中国医患个性化需求的日间手术临床经验和运营模式。日间微创手术聚焦常见病、简单病、多发病,手术以微创、无痛为主,手术风险相对偏低,无合并症或最低合并症,术后康复恢复较快。建设成本相对较低:作为微型医院,从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上相对较低,具备业务相对灵活且可复制性较强等特点。可最大限度地压缩耗材及药品库存量,减少运营成本对流动资金的需求压力。1.突出平台作用,发挥社会办医的灵活性,整合优质医疗资源,患者获得同时看诊多位优秀专家的就诊体验,尝试同城可复制连锁的运营管理探索,打造所在区域的专科日间手术中心。2.整合优质资源:发挥社会办医的灵活准入机制,整合优质医疗器械、药物资源,为有升级需求的患者服务;搭建优质医疗器械、药物的展示、培训、教育平台;与商业地产、独立影像中心、独立检验中心、独立病理中心的合作共赢。3.连接投资人和创业医生:医生创业者更懂医生,更懂专业,帮助医生提高商业管理思维;通过运营管理模式的输出,让医生聚焦他们擅长的专业技能。4.外科医生创办,更加具有对日间手术中心运营管理中的深度认识。相比欧美较早阶段出现的日间手术中心的出现及蓬勃发展,具有围手术期丰富专业经验的医生参与筹建和运营日间手术中心,是一个关键因素。1.2017年第一家以“日间医疗(手术)”为核心特色的医疗机构,于当年年底12月份实现月度运营打平,证明了这种微创新可能适合于中国的土壤;于2019年在上海建立第2家医疗机构,尽管遇到疫情不可抗力,于2020年底12月份实现月度运营打平。2.优质的基础医疗服务:不止是提供日间微创手术服务,也提供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综合基础诊疗服务,作为公立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为目标人群提供高品质医疗服务和人文关怀。创新亮点项目介绍创新成果推广潜力31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医生与基层医疗创新 案例二|丁罡肿瘤医生集团:中国肿瘤高质量创新医疗服务模式丁罡肿瘤医生集团是一家致力于提供高质量肿瘤医疗服务的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9年8月,现有70名员工,主要产品和服务包括肿瘤影像和病理诊断、手术、放疗、内科、微创介入、重症、心理、中医、护理、营养、临床试验、康复和预防科普等专科医疗服务。该公司的年销售额接近一亿元。丁罡教授通过创建肿瘤医生集团,整合国际先进生物医药技术、医疗管理、专科服务和产业资本等资源,与国内多家医疗机构合作共建肿瘤精准诊疗中心,针对难治性肿瘤开展多学科精准综合治疗和专科建设管理。同时创建上海地区患者教育中心,倡导健康生活,远离肿瘤。肺癌高危人群筛查的综合解决方案在多个省市推广实施,使筛查地区的早期肺癌诊断率显著提高,并降低了筛查地区肺癌相关死亡率。项目具有巨大的推广价值及推广潜力,将形成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在社会办医机构(外资高端医院,混合所有制医院,国有企业医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肿瘤综合诊疗学科。2.服务模式:首创“5H”服务管理新模式:Hospital:多学科联合会诊 个体化诊疗 心理舒缓;Home:家庭温馨服务 个性化档案;Hotel:一站式门诊诊室设置 品质化病房管理 以人为本流程管理;Heart:用心服务 艺术疗愈 爱心公益;Happiness:患者和医护之间身心愉悦的诊疗和工作氛围。3.商业模式:轻资产模式已经盈利,标准化管理可复制,学科建设从输血到造血可持续。1.有效解决痛点。集团有效解决了一系列痛点问题,实现了诊疗技术-精准、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以患者为主,就诊时间充分,专家资源平台化,住院时间合理,诊疗过程一站式,院外管理全程,复发转移个性化,重症患者快捷综合,患者体验满意,医患关系融洽,诊疗费用合理。五年救治难治性肿瘤患者6,000余人,疾病控制率81%,临床缓解率42%。2.提高医疗质量。丁罡教授认为高质量医疗服务不仅是多学科综合精准的技术层面的改进,更重要是服务流程的完整、结合人文服务的环境和体验。集团建立了包括学科建设、诊疗技术质量、多学科服务等在内的多项标准:有中国特色的肿瘤多学科建设标准(首批中国社会医疗机构协会肿瘤医协体中心)、有中国特色的肿瘤多学科精准诊疗技术质量标准(上海市化疗质控检查排名第一)、有中国特色的肿瘤多学科服务标准(上海市医疗服务品牌现代医院肿瘤5H服务模式)。5H服务模式具体内容为:Hospital:多学科联合会诊 个体化诊疗 心理舒缓;Home:家庭温馨服务 个性化档案;Hotel:一站式门诊诊室设置 品质化病房管理 以人为本流程管理;Heart:用心服务 艺术疗愈 爱心公益;Happiness:患者和医护之间身心愉悦的诊疗和工作氛围。3.提升可及性。全国各地难治性肿瘤患者在这里开启了重生故事。4.社会效益强。一是解决了复发转移肿瘤患者家庭的刚需,满足了广大人群中对多层次医疗服务的需求。为社会稳定和人民健康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二是推动了社会医疗机构的健康规范持续发展,改变了人民群众对社会办医的认识;三是建立肿瘤科普教育中心,倡导健康生活,远离肿瘤;四是上海疫情期间整合多家资源,开展肿瘤防治线上公益活动。5.经济性。该模式提供复发转移难治性肿瘤患者一站式全程全周期综合精准诊疗服务,为肿瘤患者家庭去除那些不合理的、不合规的、无效的服务,使得我们能够提供针对性更强的价值医疗,符合现代医疗卫生经济学发展。创新亮点项目介绍创新成果推广潜力32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医生与基层医疗创新 案例三|益体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适用于基层大规模自助房颤筛查的动态心电临床监测服务房颤所致心源性脑卒中是危害最大的脑卒中类型,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等特点。早期通过基层医疗机构对重点人群进行大规模的房颤筛查,尤其是发病后14天的二级预防阶段的诊断评估,可以极大程度减少患者痛苦和费用开支。益体康在可穿戴单导联心电记录仪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研究和迭代推出了超长程实时监测的新一代动态心电监测集群系统。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且呈上升趋势。由于脑卒中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导致国家、保险负担居高不下,所以利益相关方均有推动房颤筛查采购项目产品的动力。基层医疗机构连接和管理了大量的脑卒中高危和高发人群,但普遍存在设备落后,医生缺乏解读诊断能力的问题,这部分基层医疗机构正是项目未来发展的广阔市场。1.技术:实现了超过7天(最长14天)的连续超长程动态心电监测;支持最多20人同时采集心电数据的一体化自助基站,极大提升了佩戴效率和降低了操作门槛;房颤人工智能算法自动识别率达99.4%,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已经可以有条件替代传统人工阅片方式。2.临床:在心源性脑卒中发病后14天高危时段,栓塞与出血均高危的矛盾时期,项目在临床中切实提高了房颤检出率,切实可行的闭环实现了大规模自助房颤筛查的有效路径,这对于心房颤动所致心源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至关重要,挽救了心源性脑卒中患者生命。1.已申请发明专利一项,软件著作权7项,获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项。作为项目核心技术的房颤AI算法自动识别率达99.4%(准确性99.5%,特异性99.3%),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截止2022年3月已筛查人群33,026例,有效确诊房颤81例,频发心律失常784例,偶发心率失常3,076例。2.通过项目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应用,真正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让医保与医疗管理机构从真正落地的分级诊疗提升运行效益,减少异地医保压力;让患者第一时间得到救治,大幅减少了重症率,减轻患者痛苦。创新亮点项目介绍创新成果推广潜力33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医生与基层医疗创新 案例四|上海市东方医院:胡海团队创建胆石病诊疗一体化上海市东方医院胡海团队创建的胆石中心是目前国内三甲医院中唯一的胆石病专科,成功将胆石症这一个常见病、多发病从普通外科中提取出来,实现了胆囊、胆囊管、胆总管、肝管及胆胰汇合部等整个胆道系统的全覆盖。以胆结石成因研究为主攻方向,侧重胆结石预防,通过患者教育实现疾病的整体防控。围绕胆结石的流行病调查、临床干预、院外干预等展开相应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本项目从执行策略、团队构建、教育培训、战略定位以及目标执行方面都比较清晰,可复制性很强,并且已经在浙江、江苏、内蒙古、河南等地区进行推广。除胆石症外,对于其他常见病、多发病,或者一般意义上专病、专科建设与推广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1.先后推出多项创新性技术或治疗方案,在治疗方案、评估标准、易感人群分布、临床干预措施、回访数据共享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绩,实现全国范围的胆石病防治体系化作战。细分疾病谱,做到准确定位;集中力量,实现有效攻坚。2.围绕病人有利原则进行创新和服务改善,实现可持续发展。将创新与工匠精神相结合,对于病人实现人性化、个性化,对于技术追求艺术化。3.不执着于片面收益,注重临床、护理、科研、运营之间的有效互动。1.年手术量近8,000例,其中ERCP手术近1,000例。连续13年位居上海市腹腔镜胆囊手术单病种第一名,2020年获得中国互联网医院排行榜肝胆外科第二名。2.成立同济大学医学院胆石病研究所,并参与成立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微创保胆专委会,在深入胆石病基础及临床的同时,参与制定内镜保胆指南,推动胆石症的合理化治疗。3.发起成立中国胆石病防治专科医联体联盟,联盟单位近200家。发起成立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胆石病专业委员会,现有委员单位100余家,通过定期学术交流、专家共识讨论等,实现了胆石症标准化防治在全国范围推广。创新亮点项目介绍创新成果推广潜力医生集团或医生团队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专注于简单病、常见病、多发病的微创外科手术,引进国外的日间手术中心和微型医院模式,满足中国医患的个性化需求。二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肿瘤综合诊疗模式,开展一站式全程全周期精准综合诊疗服务,为复发转移难治性肿瘤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满足广大人群对多层次医疗服务的需求。三是专注于特定领域专科疾病的治疗,推出创新型技术或治疗方案。近年来,在“以健康为中心”的政策的驱动下,基层医疗承担了重点人群的大规模筛查工作,但是中国人口规模庞大,完成筛查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且耗时长。人工智能技术极大的提升了筛查的效率,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质量。观点总结国内外医生与基层医疗赛道创新相似点体现在国内外都将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健康守门人”,为居民提供更便利、更便宜的医疗服务。然而,在国际上,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模式较为成熟,其创新体现在强调社区的责任和作用,为患者创造友好的社区环境,为患者及家庭照料者提供支持,并提供上门服务;推动不同服务体系之间的协调合作,打造一体化服务,共享电子医疗记录;采用按人头付费等以“健康”为中心的支付方式,激励医疗提供者采用更低成本的方式(预防、健康教育等)管理居民健康。在中国,由于人口基数庞大,且边远地区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相对较弱,因此,单个基层医疗机构管理的人口数量庞大,且诊疗能力参差不齐。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服务能力和诊疗水平成为最近的创新趋势。中国医生集团和医生团队的创新包括引进微型医院、日间手术中心等新的模式;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诊疗服务;在特定疾病领域,推出创新型技术和治疗方案等。综合而言,在国内外,基层医疗作为“健康守门人”理念深入人心。国外的基层医疗服务模式发展较为成熟,关注社区环境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医疗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不仅对患者健康负责,还为其家庭照料者提供支持。在中国,近年来,政策提出“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基层医疗在整个医疗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领土面积广阔,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等原因,如何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提高覆盖率是当前基层医疗服务的痛点。因此,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诊疗水平成为主要解决方案之一。医生集团和医生团体作为公立医疗体系的补充,专注于满足人们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国内外医生与基层医疗创新对比分析34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医生与基层医疗创新 药品创新35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药品创新 36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药品创新 药品创新趋势2022年肿瘤试验开采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比2018年增长22%,主要集中在罕见的癌症适应症上。1 实体肿瘤和罕见病仍然是主要的趋势。同时细胞疗法和CNS(中枢神经)领域的疾病与药品研发获得更多重视。目前,全球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聚集在欧美等制药强国。对于新一代疗法如细胞治疗、免疫疗法、抗体药等的开发投入在各国也越来越多。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愈加显著,神经精神疾病的重点也转向了阿尔茨海默氏症和帕金森症,抑郁症和其他精神疾病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未来药品的不断创新将会为更多疑难杂症提供新的治疗办法,提高公众的健康指数。1.癌细胞治疗研究从 CAR-T 过渡到 CAR-NK目前癌细胞治疗主要是以嵌合抗原受体(CAR)中的CAR-T细胞治疗为主。然而CAR-T细胞存在副作用、毒性、T细胞耗竭等不足,并且在实体瘤的治疗中显示出很低的疗效。目前,以CAR技术为核心的新型细胞疗法CAR-NK等异军突起,在肿瘤的治疗中展现出广阔的前景。NK细胞是第一个被鉴定的先天性淋巴细胞(ILC)亚型,能对病毒感染和/或转化的细胞产生多种效应器功能,主要是细胞杀伤和产生促炎细胞因子。CAR-NK细胞和CAR-T细胞一样存在胞外、跨膜和胞内信号传导域。NK细胞通过另外两个共刺激分子,即NKG2D和CD244(2B4)增加其细胞毒性能力和细胞因子的产生。因此,CAR-NK比CAR-T细胞具有更强的肿瘤特异性靶向性和细胞毒性。同时,CAR-NK细胞解决了困扰CAR-T技术最大的问题细胞因子风暴的风险问题。CAR-NK不会产生致死性的淋巴因子风暴,因此比CAR-T更加安全。其次,CAR-NK不像CAR-T细胞那样会在人体内大量增殖并长期存在,因此避免了经过基因修饰的免疫细胞长期存在于人体可能导致的一系列未知的风险。近几年来,CAR-NK疗法的研发在国内外兴起,临床前和临床研究的数量逐年增加,国外多所生物公司都在研究将IPS干细胞技术和CAR-NK技术相结合,利用CAR-IPS直接分化为CAR-NK的新方法,大大提高CAR-NK的制备效率。呈诺医学计划也在2018年在英国开展针对前列腺癌病人的CAR-NK临床试验。未来,随着越来越多对CAR-NK的研究,癌细胞治疗研究将逐渐从 CAR-T 过渡到 CAR-NK。“创新”,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最主要的行业推动力,生物医药产业的转型升级更 离不开创新。而药物研发作为医药产业发展和满足人民健康需求的关键,更是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据统计,2021年全球及中国创新药物市场规模达9,787亿美元,同比增长5.00%,中国作为新兴创新药物市场正保持快速增长势头,2021年中国创新药物市场规模达1,538亿美元,同比增长8.46%,占全球整体规模的15.71%,超过仿制药市场增长率,预计2024年中国创新药物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美元。肿瘤试验开采量增加22%集中在罕见癌症适应症 非罕见癌症投入增加7%全球肿瘤治疗费用在2015至2020年期间增长超53%全球免疫肿瘤学管线中有2,756种处于活跃开发状态的细胞疗法 CAR-T细胞疗法与去年相比增长24%非T细胞和NK细胞的其它细胞疗法今年增长了129%全球精神领域疾病近十年药物研发数目增长100%全球已上市活批准的新药有1,087个,在研药物有5,068个 阿尔兹海默病上市及在研808个 中风、疼痛、帕金森、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和癫痫研发需求大失败率高实体肿瘤和罕见病神经精神疾病细胞疗法国际创新部分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药品创新 372.免疫疗法创新治疗 CNS 疾病在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痴呆患者约有1,507万人,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患者983万人。阿尔茨海默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的中老年常见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疗法是药物治疗,由于阿尔茨海默病是神经退行性疾病,通常患者用药45年后药物疗效会大大减退,长期大剂量使用药物,受体敏感性会下降,出现疗效持续时间短、疗效不稳定等副作用。因此,科研人员也在探索一些阿尔茨海默病的新疗法,在各种治疗策略中,免疫治疗法代表了一个新时代。免疫疗法利用CNS疾病的分子和细胞靶向来提高安全性、有效性和特异性。日本卫材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免疫疗法Lecanemab已获得FDA的突破性疗法认定,通过加速审批上市。未来,免疫治疗法将会更多应用在CNS领域。随着患病人口诊断率及消费增长,我国对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的需求与日俱增,镇痛药、麻醉药、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物、抗癫痫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未来我国该类市场仍会呈较好的增长趋势。3.抗体药治疗在过去的5年里,抗体已经成为医药市场上最畅销的药物。2021年全球批准上市的双抗类药物就有5个。随着抗体类药物被批准用于治疗各种包括癌症、自身免疫、代谢和传染病,治疗性抗体药物的市场必会呈现爆炸式增长的态势。尽管最近在心血管疾病(PCSK9抑制剂)和神经病学(CGRP抑制剂)领域在研或者批准了较多药物,但癌症将继续占据抗体领域的主导地位。抗体药物市场是目前全球生物药市场最大的类别,以其极大的临床价值满足了先前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也用其优秀的市场表现证明了自身巨大的商业价值。抗体药物所带来的市场估值逐年攀高,预计到2050年将会产生3,000亿美元的市场价值。目前国内抗体药物研发主要集中在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两个领域,其中抗肿瘤药44款,免疫调节药17款。目前我国已成为抗体药物在研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国内抗体药物研究的热门靶点主要包括PD-1/L1、TNF、VEGF、HER2、CD20和EGFR等,目前均已有多家企业的抗体药物上市或处于上市审批中,国内单抗产品已经进入收获期。38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药品创新 案例一|Fate Therapeutics,Inc.FT516FT516是一种实验性的新型NK细胞癌免疫疗法,由著名的iPSC细胞免疫治疗的临床时期生物制药公司Fate Therapeutics开发。FT516是一种新型CD16 Fc受体,是全球首次为患者提供iPSC衍生细胞疗法。该CD16 Fc受体融合了两个独特的功能:可增强 FT516的抗肿瘤活性、以促进高结合力和高亲和力。目前FT516正在进行第I阶段临床试验研究。试验包括两种治疗方案:FT516作为复发/难治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患者的单一疗法;FT516结合CD20靶向单克隆抗体治疗晚期B细胞淋巴瘤(BCL)患者。FT516作为一种具有创新亮点的CAR-NK细胞治疗药物,有望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治疗方案。1.首个开发的iPSC-derived CAR-NK细胞疗法之一:FT516是一种利用iPSCs(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制备的CAR-NK细胞疗法。相较于传统的CAR-T细胞疗法,CAR-NK细胞疗法具有更低的毒副作用、更高的安全性和更广泛的可应用范围。FT516是首个开发的iPSC-derived CAR-NK细胞疗法之一,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模式。2.FT516的CAR(嵌合抗原受体)结构中融合了多种创新的设计,包括具有更强亲和力和更高效率的抗原识别区、改进的信号传导模块和更精细的表达调控系统。这些创新的CAR设计使FT516具有更强的抗肿瘤效能和更高的特异性,从而提高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目前,FT516的CAR设计已经获得了多项专利授权,表明该技术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前瞻性。3.FT516 CAR-NK细胞疗法展示了显著的治疗效果。在该研究的初步结果中,FT516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总有效率为56%,其中包括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的患者。此外,其中有5例患者的病情稳定,这表明FT516 CAR-NK细胞疗法能够有效控制肿瘤的发展。这些结果为FT516的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了积极的推动力。FT516作为一种CAR-NK细胞治疗药物,其开发代表着CAR-NK细胞治疗技术的一个重要进展,将为肿瘤治疗领域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其次,FT516的开发也使得NK细胞成为一种更为有前途的治疗肿瘤的免疫细胞,这对于改善传统的免疫治疗手段如细胞毒性T细胞治疗(CAR-T)的缺点有很大的帮助。此外,FT516在体外大规模生产,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和可扩展性,这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并使其更具可行性。最后,FT516的推出也有望促进CAR-NK细胞治疗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为肿瘤治疗领域带来更多创新和突破。1.良好的肿瘤细胞清除能力:FT516经过基因编辑,表达高亲和力的CD16a受体和CD38抗原特异性CAR,增强了NK细胞的肿瘤细胞清除能力。这使得FT516对于某些CD19阳性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提高。2.高纯度的人源化NK细胞:FT516是由人源化的NK细胞构建而成,这使得该药物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大大提高。此外,FT516的制造过程还包括从捐赠者获得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进行筛选和扩增,以获得高纯度的NK细胞。3.可大规模扩增的生产:FT516的生产过程可以在体外进行大规模扩增,这意味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大规模制造的需求,使该药物成为一种潜在的治疗癌症的治疗手段。4.与其他治疗方法的潜在组合:FT516还可以与其他治疗方法,如化疗、放疗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进行联合应用,这将有望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肿瘤的复发率。这种组合治疗策略可以为恶性肿瘤的治疗带来更好的疗效。创新亮点项目介绍创新成果推广潜力39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药品创新 案例二|阿尔茨海默药品研发阿尔兹海默是一种退行性脑疾病,患者的脑细胞即神经元的退化,会导致渐进性记忆丧失、思维受损、定向障碍、情绪和性格变化等症状。这种疾病患者众多,医疗成本也很高。阿尔兹海默的治疗费用每月从177美元到400美元不等,加起来每年处方药的成本预计为3,000美元。据估计,2018年美国人花费2,770亿美元用于治疗阿尔兹海默患者,其中包括1,860亿美元的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支出。到2050年,这一成本预计将超过1.1万亿美元,通过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计划的政府支出以及自付费用将增加4倍多。通过更早期、更准确的诊断,可以节省高达7.9万亿美元的医疗和护理费用。目前市面上对于阿尔兹海默的治疗药物百花齐放,种类繁多。阿尔茨海默病非营利组织认为,目前正在进行期和期试验的92种药物中,大约有75%有望成为疾病修饰疗法(可缓解症状、减少复发、但无法治愈的疗法)。目前对于靶向疗法有多种探索,具体靶点包括:tau蛋白AD患者大脑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缠结;-淀粉样蛋白在AD患者大脑中形成的一种斑块;-分泌酶/-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BACE)一种将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切成-淀粉样蛋白的酶;5-HT2A血清素受体可通过调节乙酰胆碱和谷氨酸等神经递质参与认知和记忆。1.tau蛋白靶向:TauRx Therapeutics的TRx0237(也称为LMTX)是其第二代tau蛋白聚集抑制剂,旨在溶解现有的tau蛋白缠结,并防止新的缠结形成。礼来全资子公司Avid Radiopharmaceuticals正在研发一种PET显像剂18F-AV-1451(也称为Flortaucipir F 18或F18 T807),这种分子通过与tau蛋白结合,可使研究人员得以研究活体患者中的tau蛋白。2.-淀粉样蛋白靶向:Lecanemab第一种针对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抗体药物,它通过结合并清除淀粉样-蛋白(A)沉积物,来防止和治疗该疾病。Lecanemab可以显著减少痴呆病人大脑中A的沉积,从而减缓病情进展。EIP Pharma正在研发的一种neflamapimod(VX-745)小分子,可抑制一种被称为p38 MAPK的酶存在于有炎症的神经元中,并且可能有-淀粉样蛋白毒性。3.-分泌酶/-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靶向:Actinogen Medical正在研究的xanamem可抑制大脑中一种产生皮质醇的酶,最终阻止“应激激素”皮质醇的局部累积。长期高皮质醇水平可能对大脑神经元有毒,因此阻止大脑中皮质醇的累积可能有助于减缓认知衰退和-淀粉样斑块的形成。4.HT2A血清素受体靶向:Suven Life Sciences的SUVN-502专门抑制某种血清素受体(称为5-HT6),从而有望改善认知和记忆。Neurim Pharmaceuticals开发了一种名为piromelatine的药物,这种药物能与大脑中的褪黑素和血清素受体结合并激活褪黑素和血清素,促进睡眠,从而起到保护神经的作用。创新亮点项目介绍40需求导向 生态创新 2022-2023 中国健康产业创新平台奇璞蓝皮书|药品创新 1.tau蛋白靶向:TRx0237两项期临床试验研究了高剂量(150-250毫克/天)和低剂量TRx0237(8毫克/天)对800名轻度和891名轻度至中度AD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TauRx发现低剂量和高剂量一样有益。18F-AV-1451可以显著地检测到大脑中与AD相关的变化,包括tau蛋白和-淀粉样斑块密度。能够准确地成像和诊断AD患者是了解疾病并能够管理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淀粉样蛋白靶向:Lecanemab改善认知和功能量表CDR-SB,在接受Lecanemab治疗18个月后,lecanemab组患者的CDR-SB评分比安稳剂组低了27%,服用Lecanemab的患者认知能力显著改善。EIP Pharma已经对161名轻度AD患者进行第b期疗效研究(REVERSE-SD)。期研究也于2020年第三季度开始。3.-分泌酶/-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靶向:xanamem在两项期试验中评估了xanamem的安全性和剂量后,期试验评估验证了xanamem对186名早期AD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4.HT2A血清素受体靶向:SUVN-502的研究表明,SUVN-502可与多奈哌齐和美金刚联合用药,从而增加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的浓度。Neurim 成年失眠患者的期临床试验已证明piromelatine的安全性,并可促进更深层和更多的快速眼动(REM)睡眠。同时,老龄化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市场将持续增长。尽管在1998年到2017年间,针对阿尔兹海默的药物研发已经失败146次,而且只有4种药物获得批准成功率只有2.7%但阿尔兹海默药物研发的前景似乎很光明。研究人员能够将多种靶向结合,齐头并进,多种作用机理并存进行不断创新。这些创新不仅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突破了过去阿尔茨海默病只能缓解症状而无法治愈的局面,也为其他其他领域的创新提供了借鉴意义,例如,针对癌症等其他疾病的治疗也可以通过探索新的靶点来寻找新的治疗途径,利用创新技术实现更好的疗效。创新成果推广潜力目前,随着全球医药产业不断在药品上的创新,从过往生物创新药到如今细胞与基因治疗等的创新突破,国内外领先医药公司不断在药品研发上尝试创新。在药品研发的范围来看,免疫疗法成为药品创新趋势,从化合物到单抗类生物制品,再到新一代的细胞和基因治疗(CGT),治疗选择的不断突破和创新为以往认为无法治愈的疾病提供了许多新的治疗选择。在癌细胞治疗研究也逐渐从CAR-T过渡到CAR-NK,同时免疫疗法也更多的应用在CNS等难治愈的疾病领域。抗体药领域也通过不断完善抗体技术,提高基因工程来源抗体药物比例,发展多特异性抗体,避免位点突变逃逸,减少不良反应,联合使用抗体药物与多种治疗策略,提高疗效相辅相成以发挥最大的效能。观点总结41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药品创新 专家视点和创新思考这一届药品创新4个提名奖项目是从36个入围项目中挑选出来的。与前三届药品奇璞奖相比,这一届药品领域的创新水平到达了我国医药领域的最新高度。以前我国创新药领域几乎空白或者创新药凤毛麟角,获得药品提名奖的项目集中在商业模式和管理方面的创新,而这一届四个药品提名奖项目全都是创新药。这四个获得提名奖的创新药,都是国内相关治疗领域的顶尖水平,而且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有望走向国际市场。南京传奇的西达基奥仑赛获得中国医药史第一个“突破性疗法”认证,有望成为第一款中国原创创新药成功开发全球市场的重磅药物。从疾病领域来看,四个提名奖项目中,三个都是治疗肿瘤的药物:南京传奇针对骨髓瘤,荣昌的ADC针对尿路上皮癌,和黄医药针对肺癌。荣昌的另一款药针对免疫系统的红斑狼疮。通过四个提名奖,我们发现中国领先的药企致力于开发原创创新药,并成功出海,在抗体偶联药物(ADC)、CAR-T产品、MET靶向治疗、多靶标创新药方面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1.抗体偶联药物(ADC)获得产业化突破ADC是一类通过化学接头将细胞毒性药物(称为有效载荷)和单克隆抗体(mAb)偶联起来的靶向药物,旨在选择性地将超毒性有效载荷直接递送至目标肿瘤细胞中。ADC兼具高特异性靶向能力和高效杀伤作用的优点,实现精准高效的清除癌细胞。ADC包含三个核心成分:结合肿瘤相关抗原的抗体、细胞毒性有效载荷和连接接头。ADC的临床特性取决于这三种成分的特性。理论上来说,理想的ADC药物是基于对肿瘤相关抗原具有高度选择性的mAb、在血液循环中保持稳定但易于在靶位点切割的接头、以及诱导靶细胞死亡的超毒性有效载荷的组合。因此,ADC药物的成功取决于所有关键组成部分(包括抗体、细胞毒性有效载荷、接头以及偶联化学等)的适当组合。最近几年,全球掀起了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 drug conjugates,ADCs)的研发热潮。2000年,FDA批准了首个ADC药物Mylotarg,该ADC最初被批准用于治疗患有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的成人。截至2023年4月,全球共有15个ADC药物获批,此外,根据clinicaltrials.Gov的数据,目前共有158个ADC候选药物启动了临床试验(2023年4月)。获批的ADC药物覆盖的疾病领域主要包括淋巴瘤、白血病、乳腺癌、多发性骨髓瘤、乳腺癌、头颈癌、尿路上皮癌等。随着合成生物化学方法的进步,包括mAb生产、接头技术和新型有效载荷的发现,ADC的开发策略不断优化,并有可能提高活性和毒性。作为第一个自主研发的ADC药物,维迪西妥单抗具有一个新型人源化HER2抗体和优化的连接子和细胞毒素,其在抗体、接子、细胞毒性有效载荷、偶联工艺等关键组件方面均有创新:1)具有自主研发的新型抗HER2人源化抗体,亲和力高,内吞效果好,更适于作为ADC的抗体;2)具有可裂解连接子、具有旁观者效应(Bystander effect)的小分子毒素MMAE,能有效的杀伤HER2低表达、或表达不均一的肿瘤;3)在国内ADC新药研发空白的条件下,打通了linker-MMAE合成工艺,ADC偶联工艺,实现了ADC原液和制剂的GMP生产,成为第一个进入临床试验的中国自主研发的ADC药物。该ADC药物的集成创新实现了我国ADC技术产业化的突破,已经在胃癌和尿路上皮癌获批上市,是全球第一个适用于HER高表达和低表达胃癌的靶向药物,也是全球首个HER2靶向治疗尿路上皮癌的药物。未来,中国ADC药物有望在肿瘤领域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随着ADC关键组成部分和耦合技术不断优化,新靶点、新的有效载荷和新的耦合技术的出现,有望将克服传统ADC设计的潜在不足,为疾病提供更好的治疗。国内创新部分42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药品创新 2.原创CAR-T产品成功出海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T细胞疗法是一种肿瘤免疫疗法。在这种治疗策略中,患者的T细胞经过基因工程改造,以表达结合肿瘤抗原的合成受体,然后将CAR-T细胞扩展用于临床,并重新注入患者体内,以攻击和摧毁肿瘤细胞。目前,CAR-T疗法主要用于治疗淋巴瘤、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肿瘤疾病。近几年,全球掀起CAR-T研发热潮。CAR-T疗法是个性化肿瘤治疗的重大进步,也可以说是合成生物学和个性化细胞肿瘤治疗最早商业化的成功例子之一。全球首个获准的CAR-T药物是FDA于2017年批准的Kymriah,主要用于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近几年,CAR-T药物的研发和商业化过程不断加速。截至2022年2月,全球已经有8项CAR-T细胞治疗产品上市(含中国的Carteyva和CARVYKTI),其作用靶点和适应症范围都在不断扩大。根据ClinicalTrials.Gov的数据,目前全球有639项CAR-T药物正在开展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地区和美国,分别为316项和254项(数据截止至2023年4月18日)。尽管CAR-T细胞治疗对于淋巴瘤、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等肿瘤疾病产生了非常有效和持久的临床反应,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包括高毒性、适度的抗肿瘤活性、抗原逃逸、递送受限和肿瘤浸润受限等,此外,宿主和肿瘤微环境与CAR-T细胞的相互作用会严重改变CAR-T细胞的功能。因此,需要创新的策略和方法来设计强大的CAR-T细胞,提高抗肿瘤活性并降低毒性。在中国,CAR-T药物研发企业提出了一些方法来提高临床疗效。以传奇生物的西达基奥仑赛为例,其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靶点应用创新,BCMA在骨髓瘤病人癌细胞表面表达比例高,而人体正常组织及CD34 造血干细胞表面均未检测到,为开发安全有效的CAR-T药物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传奇是全球最早研究BCMA靶点的公司之一。二是基于单域抗体的多特异性CAR设计创新。LCAR-B38M CAR 的独特性体现在包含一个4-1BB共刺激域和两个靶向BCMA的单域抗体,该设计具有诸多优势,例如在CAR表达更好,稳定性更高,更易与新靶点及隐藏靶点结合等。这些创新获得了优异的临床疗效,西达基奥仑赛总缓解率(ORR)达到98%。在政策的推动下,CAR-T细胞疗法在中国迅速扩张,临床研究很多,创新不断涌现,未来有望为患者提供更安全、疗效更好的药品。3.自主研发MET靶向治疗创新药物非小细胞癌(NSCLC)是发病率非常高的恶性肿瘤,常见的驱动基因突变为EGFR、ALK、ROS1等。MET 外显子14跳读突变作为罕见突变靶点之一,在非小细胞肺癌中仅2-3%的发生率,很难被确诊。患有MET罕见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普遍存在对现有疗法不敏感,预后差且易复发、易转移的治疗困境,即使被确诊也缺乏对应的靶向药物治疗。目前,全球范围仅有三款针对METex14(MET14 外显子)跳跃突变小分子抑制剂获批上市,分别为卡马替尼、特泊替尼和赛沃替尼片。和黄医药的赛沃替尼片于2021年6月在中国获批上市,是中国首款获批的针对MET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的自主研发新药,填补了国内MET抑制剂的空白。4.原创多靶标创新药基于靶标的药物发现是药物创新的主要方法之一。传统上,药物设计旨在针对单个生物实体(通常是蛋白质),以避免因错误针对其他生物目标(“非目标”)而产生的任何不良影响,即“一种药物,一种靶向”的范式。然而,许多当前无法治愈的复杂病理表明,单靶药物不足以达到治疗效果。在这些疾病中,发病机制取决于一系列生化事件和几个同时运行的生物受体。随着证据的积累,人们逐渐认识到,多靶标药物可能显示出更好的治疗效果。自2000年概念首次提出以来,多靶标药物的创新已经成为一个活跃的领域。市场上开发出来的多靶标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神经变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等。中国的荣昌生物开发了全球第一个成功上市的靶向BLyS和APRIL的双靶标药物泰它西普,具有新结构、新机制、新靶点的特点,是一个原创的First-in-class新药,主要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TACI是BLyS和APRIL的高亲和受体,其可溶性胞外区具有阻断BLyS和APRIL生物学活性的作用,与免疫球蛋白Fc融合后的TACI-Fc可以进一步改善药学特性,提高成药性。2021年3月通过CDE优先审批泰它西普获得了药品注册证书(国药准字S20210008)成为全球第一个获批上市的BLyS/APRIL双靶向药物。43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药品创新 案例一|抗体偶联药物(ADC)新药维迪西妥单抗:烟台荣昌生物抗体偶联药物(ADC)由单克隆抗体、连接子和小分子细胞毒药物偶联而成,兼具抗体靶向性和小分子药物的杀伤性,能对癌细胞进行精准打击,是抗肿瘤药物技术发展的重点方向。荣昌生物是国内最早布局ADC药物开发的公司之一。2021年维迪西妥单抗成为我国首个自主研发上市的ADC新药,打破了这个领域无原创国产新药的局面,是我国自主创新生物药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同年,尿路上皮癌适应症获批上市,成为全球首个靶向HER2治疗尿路上皮癌的ADC药物,开启了我国尿路上皮癌精准治疗的新时代。1.攻克了抗HER2单抗缀合物研发核心关键技术,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HER2靶向抗体-ADC新药维迪西妥单抗。2.在尿路上皮癌、胃癌等肿瘤治疗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全球率先探索用HER2靶向ADC药物治疗HER2低表达肿瘤,取得巨大成果,对拓宽HER2靶向治疗具有重大意义。3.维迪西妥单抗是中国第一个获批上市的国产ADC药物,是全球第一个批准用于尿路上皮癌的HER2靶向药物,也是全球第一个获批可以用于HER2低表达肿瘤的靶向药物。4.通过维迪西妥的研发构建了国际领先的ADC药物研发和产业化集成创新技术体系,研发了多个ADC药物,引领了中国ADC药物的发展。1.2021年维迪西妥单抗在国内上市,为适应症患者提供了价格低、效果好的治疗药物,极大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延长生存时间。2.公司与国际知名生物制药公司西雅图基因,达成开发和商业化维迪西妥单抗的全球独家许可协议,获得26亿美元的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刷新了中国制药企业单品种海外授权交易的最高纪录。3.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16项,制定质量标准4项。该药物在研发过程中建成了与欧美先进技术同步的CHO-GS细胞研发生产、ADC新药研发创制2个共性技术平台,掌握了CHO细胞高效表达等核心关键共性技术。在为迪西妥单抗技术的基础上,创建成立了CDMO服务企业迈百瑞国际,服务国内外公司ADC项目数十个,支持申报了8个ADC药物临床批件,以及临床试验药物生产。创新亮点项目介绍创新成果推广潜力1.2021年12月,维迪西妥单抗通过国家医保谈判,被纳入新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1版)乙类部分。这意味着患者支付较低的费用就可以用上全球领先的新药好药,既能治病救命,又极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目前的价格市场接受度高,不会对病人造成巨大经济负担。2.中国是胃癌大国,胃癌病人占全球约一半、市场巨大;HER2抵达乳腺癌占全体乳腺癌病人的50%,目前缺乏靶向药物,具有巨大市场;在尿路上皮癌,HER2表达病人占60%左右,其他瘤种也有相当比例的HER2表达人群,市场非常可观。3.维迪西妥单抗在国际上具有巨大的市场,尿路上皮癌是美国男性的第四大肿瘤、维迪西妥单抗具有全球优势。HER2低表达乳腺癌是一个完全空白的巨大市场,维迪西妥单抗具有很强优势。通过与西雅图基因公司的合作,维迪西妥单抗将加快进入国际市场。44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药品创新 案例二|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双靶标融合蛋白:泰爱(泰它西普):烟台荣昌生物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类可引起机体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的免疫应答紊乱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上对新药有迫切需求。泰它西普是一个原创的靶向BLyS和APRIL的双靶向融合蛋白,经13年研发,完成了从分子设计到关键临床试验的新药研发历程,在SLE临床试验中取得了全球最佳的治疗效果,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具有全球性特征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生物药物。1.TACI是BLyS和APRIL的高亲和受体,其可溶性胞外区具有阻断BLyS和APRIL生物学活性的作用,与免疫球蛋白Fc融合后的TACI-Fc可以进一步改善药学特性,提高成药性。2.通过蛋白质前体加工酶人工神经网络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独特方法,找到了TACI自然序列降解的原因,最大限度保留了TACI的天然序列,尤其是保留了对B淋巴细胞分化的关键因子(BLyS)亲和力有一定影响的氨基末端的大部分,具有更好的生物学活性,从而构建了优化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ACI-Fc融合蛋白。3.完成了泰它西普的细胞系构建,细胞培养、纯化、制剂工艺开发及质量标准,实现2,000升反应器大规模生产。1.“双靶标TACI-Fc融合蛋白研发关键技术”已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药物“泰它西普”。该药物能够同时靶向作用两种对B淋巴细胞发育至关重要的细胞信号分子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和增殖诱导配体(APRIL),有效降低B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应答。2.2021年3月通过CDE优先审批,泰它西普获得了药品注册证书(国药准字S20210008)成为全球第一个获批上市的BLyS/APRIL双靶向药物。3.泰它西普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完成了美国FDA申报,FDA同意泰它西普在美国开展III期临床试验,药品已在美国进入临床试验。同时也完成了欧盟药品监管机构(EMA)的申报,并通过了欧盟PQ质量审计,符合欧盟生物药物标准。1.2021年12月,泰它西普通过国家医保谈判,被纳入新版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1版)乙类部分,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适应症。泰它西普进入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后,药品可及性显著提升,使患者支付较低的费用就可以用上全球领先的新药,解决适应症患者用药贵、用药难的重大问题。对于SLE的治疗,泰它西普与GSK的贝利尤单抗相比具有疗效优势,且贝利尤单抗对于IgA肾病等适应症疗效不佳。2.泰它西普市场潜力巨大,除SLE已经上市外,多个适应症正在开展II期或III期临床试验,其中IgA肾病、干燥综合症等都是潜力巨大的适应症,市场规模超过SLE。3.泰它西普的国际市场巨大,在全球SLE、IgA肾病等适应症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靶向BLyS/APRIL有可能治疗多种B细胞相关自身免疫疾病,成为超级重磅炸弹药物。创新亮点项目介绍创新成果推广潜力45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药品创新 案例三|中国首个选择性MET抑制剂:沃瑞沙(赛沃替尼片):和黄医药我国肺癌患者人数占全世界三分之一以上,长期占据发病率及死亡率首位。然而,对于肺癌罕见靶点的患者来说,一直面临着被忽视、难治愈的困境。例如,患有MET罕见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普遍存在对现有疗法不敏感,预后差且易复发、易转移的治疗困境,即使被确诊也缺乏对应的靶向药物治疗。沃瑞沙是中国首款获批的针对MET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的自主研发新药,不仅填补了国内MET抑制剂的空白,并且有望成为首个代表中国走向全球的肺癌靶向创新药物。1.作为首个中国自主研发的MET抑制剂,沃瑞沙上市填补了国内MET抑制剂的空白,为国内此类患者提供了全新的靶向治疗选择。2.解决第一代c-MET抑制剂临床观察到的毒性反应(如肾脏毒性),具有全球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类小分子化药。3.在治疗MET外显子14跳跃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方面,展现了出色的抗肿瘤活性,同时也具有良好的耐受性。1.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具有MET外显子14跳变的疗效可评估患者,在接受了沃瑞沙治疗后显示出了49.2%的客观缓解率。无进展生存期达6.8 个月,最长生存时间超过4年,而传统化疗手段的总生存期只有8.1个月,研究结果于2021年6月发表于柳叶刀呼吸医学。2.2021年在中国获批上市,作为自费药物于上市初期即迅速获得市场认可,当年市场销售额即达1,590万美元,2022年快速提升159%至4,120万美元,2023年进入国家医保目录,预计将进一步提升可及性与市场规模。3.获纳入五项新的诊疗指南:国家卫健委、CSCO、中国抗癌协会、中华医学会、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4.“十二五、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专项、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支撑专项。5.加入国家医保目录产品;入选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上海市创新产品目录、上海市新优药械产品。创新亮点项目介绍创新成果推广潜力中国原创,走向世界。除了在已上市适应症的临床应用、真实世界研究及推广之外,和黄医药正持续挖掘、提升沃瑞沙在全球范围的临床价值。目前正持续展开全球合作,继续探索沃瑞沙作为单药疗法或与其他药物的联合疗法,7项注册研究,3项全球研究及4项中国研究正在中国、美国、全球其他地区进行中,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多种亚型、乳头状肾细胞癌及胃癌等。商业运营。该药物针对非小细胞肺癌、胃癌、肾细胞癌等适应症等中国、全球最常见的癌症及全球小分子MET抑制剂市场,具有明确的临床价值及商业潜力。据行业保守预计,未来有望成为5亿美元以上的大品种。我们相信,随着该款药物新的适应症以及相关联合治疗的进一步临床开发,它的临床价值、经济与社会效益将会有持续性的提升。46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药品创新 案例四|南京传奇生物: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治疗产品:西达基奥仑塞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骨髓瘤的产品西达基奥仑塞,获得中国历史上第一个CAR-T细胞批件,2020年获得中国医药史第一个“突破性疗法”认证。2021年美国FDA与欧盟EMA分别接受了传奇生物与强生公司联合申报的新药上市申请,并给与了优先审评资格,2022年获美国FDA批准上市。最新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了极高的缓解率、缓解深度和缓解时间。西达基奥仑赛有望成为第一款中国原创创新药成功开发全球市场的重磅药物。从坚持立足原研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创新,商业开发模式合作创新等多维度不走寻常路,均取得良好的成效。注册临床试验及申报孤儿药申报、优先审批等申请获批,均一定程度加深产品获批上市,值得同行借鉴。本项目产业化上市预期每年新增就业机会上百名,五年共计提供数百名高校毕业生与各类人才就业机会。1.靶点选择特异性:开拓性地以BCMA为靶点,结合独创的双特异性多表位单域抗体结构专利平台研制CAR-T产品。与同靶点产品比较,具有副反应小,牢固结合靶蛋白,在体内更有效的清除肿瘤细胞等特点。2.惊艳的临床疗效:97.9%的患者获得缓解,其中大于等于完全缓解为82.5%,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未达到,2年的无进展生存率为60.5%。3.原研自主知识产权保护:项目相关核心平台专利,进入全球主要国家,并已获多国授权。4.国内核心技术与国外大药企强强联合、全球化布局临床试验及产品上市申报,全球临床试验及商业化布局全面合作。1.细胞免疫治疗产品有望完全治愈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将大大节省癌症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减轻患者长期经济负担。2.作为原创性研发的企业,传奇的成功模式能为中国政府执行细胞治疗领域行业政策提供示范和试点,促进上市,医保政策早日落地。3.实现国产可替代:传奇公司走自主知识产权研发并严密布局知识产权申报,避免国际上资本雄厚的大公司纷纷宣布进入中国,造成国内市场垄断地位。创新亮点项目介绍创新成果推广潜力近几年,中国药品创新水平达到了阶段性的新高度。过去,中国药企的创新以商业模式和管理方面的创新为主,而在创新药领域几乎空白或者凤毛麟角。最近几年,一批领先的药企致力于开发原研创新药,并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成功出海,将中国药品行业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阶段。创新药开发的疾病领域主要集中在肿瘤领域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CAR-T、ADC等新型肿瘤免疫治疗药物表现亮眼。在研发周期方面,创新药与国际差距不断缩小。全球首个CAR-T药物于2017年获准,中国传奇生物的CAR-T药物西达基奥仑赛上市(2022年),期间仅相隔5年。在技术上,中国药企在药物结构、机制和靶点上进行创新,不断改善临床效果。观点总结国际和国内药品创新的相似点主要体现在:疾病领域方面,国内外领先药企研发热点均集中在肿瘤领域;从技术类型方面,细胞免疫疗法领域的药物研发非常活跃,全球免疫肿瘤学管线中有2,756种处于活跃开发状态的细胞疗法药物。差异点主要体现在:疾病领域方面,相较于中国,国际上对于罕见病的关注较高,肿瘤试验开发量增加22%,其中主要集中在罕见癌症适应症。另外,神经精神疾病领域的药物研发增长迅速,阿尔兹海默症等认知类型疾病治疗药物获得了一些进展。技术类型方面,国际上肿瘤免疫细胞疗法正在探索一些新的机制和方法,例如,从CAR-T过渡到CAR-NK,将IPS干细胞技术和CAR-NK技术相结合,阿尔兹海默症的靶向疗法(例如tau蛋白靶向、-淀粉样蛋白靶向、-分泌酶/-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靶向、HT2A血清素受体靶向)等。在中国,领先的药企注重开发新靶点、优化分子结构等,以提高药物的临床疗效。国内外药品创新对比分析47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药品创新 医疗器械创新48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医疗器械创新 49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医疗器械创新 运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辅助诊断、手术、治疗等过程 提升诊疗效率与有效性诊疗设备智能化监测工具家用化手术微创与自动化1.大型设备诊疗设备智能化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许多医疗器械公司正在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来协助医生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效率及准确性。增添AI辅助工具在检测或影像等大型设备中,可以经由大数据运算协助医生做出更精准的诊断,通过减少人为偏误、优化治疗路径决策,为治疗和预后的过程提质增效。例如,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中,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可以对大量已有的眼底视网膜图像进行学习,通过学习训练模仿医生诊断过程,对采集到的患者的眼底图像进行计算、分析,得出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辅助诊断建议,提供给具有相应资质的临床医生作为参考。人工智能技术正在赋能医疗器械加速向智能化、数字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改变传统疾病预防、监测、治疗模式,为提高健康服务质量提供新手段。2.手术器械手术微创与自动化当前在手术室里手术方案持续进化,不断朝微创与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期望通过前沿技术提升手术效率与患者术后复原情况。创新微创技术能使外科医生在内窥镜等手术过程中形成更小的切口,同时也能减轻患者的创伤和不适感、缩短恢复时间和降低医疗费用。另外,许多手术场景也开始使用机器人设备,为医生、患者、医院带来三方获益。从医生的角度而言,手术机器人排除死角协助精准定位、减轻术者手部的自然震颤和长时间手术带来的疲劳。对患者来说,高精度的操作能减小手术对健康组织的损害、降低感染风险、缩短康复时间。而从医院的立场,患者预后时间缩短更意味着优化病床周转、提升资源使用效率。3.穿戴式设备监测设备家用化后疫情时代患者更加关注自身健康,而电路微型化也让穿戴式设备的发展成为可能。各种常态化慢病管理检测产品也在逐渐由院内向院外转移,专业医疗器械家用化趋势也越发常见,如心电监护仪、生物贴片等。知名医疗投资以色列初创公司Pulsenmore就开发了一款可以家用的超声平台,孕妇无需前往医院,就能在家自我开展超声扫描,医生只需进行远程临床评估。这些面向患者的创新医疗器械不仅可以帮助患者在发病前识别潜在风险,监测慢性疾病的进展,减少疾病恶化的风险,同时可以减少患者住院次数及医疗成本。科技的发展带来了一个新的诊断、治疗和患者管理时代,标志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其中医疗器械行业在这场数字革命中处于前沿,从大型设备、手术器械与耗材到小型穿戴式设备皆发展出不同形式的创新方向,这些创新方案不仅提升医疗服务的有效性,并且也增加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器械创新手术器械大型设备穿戴式设备 微创手术改善患者预后 手术机器人形成医生、患者、医院三赢结局 未来耗材逐步往环保、可降解方向进化 患者管理向院外转移 提前预警、及时应对 降低患者与医疗机构成本国际创新部分50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医疗器械创新 案例一|XANDAR KARDIANXK300Xandar Kardian是一家加拿大多伦多的硬件开发商,专注于提供可靠和高精度的安全和医疗解决方案。Xandar Kardian的XK300自主健康监测解决方案是世界上第一个商用的、无接触的、连续的VSM(生命体征监测)系统,用于测量呼吸频率、心率、运动和存在感,并根据医生设置的阈值进行测量,以了解何时需要提醒护理人员患者发生生命体征变化,通过提供可靠及准确的医疗保障检测极大提升了医院护理效率和患者监测的有效性。此项目也荣登时代杂志2022年医疗器械类最佳创新名单。XK300非接触式监测系统获得了FDA的批准,并确认可适用于从婴儿到老年人用于普通医院病房,以及所有类别的养老院;获得批准后不久,Xandar Kardian被评为Fast Company最具创新力的公司之一,且逐步与世界各地的长期护理组织及医院建立了合作。XK300的应用场景非常广阔。全世界有超过4.85亿人需要对他们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COPD和肺炎)进行准确、持续的静息呼吸频率监测。公共场所中,XK300可以持续自主监测公共浴室等封闭空间内的生命体征,识别潜在的紧急情况,且有助于自动化一系列的消毒措施;在医院中,连续自动监测心率及呼吸频率可为普通病房患者提供关键的早期恶化检测,并且,出于新生儿和早产儿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病率,XK300也成为新生儿病房的必备工具。而在家里(包括养老院),住户可以被每日监测,每月为医生提供健康信息的“大数据”,任何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人都可以从这些数据收集中受益。甚至在一些惩教场所,XK300有助于实现在尊重囚犯隐私的同时提供生命体征的监测,大大减少自残、药物滥用或慢性健康引发的问题。1.在医院和长期护理的情况下,检查生命体征对医护人员来说是一项必要但单调的任务,同样,对病人来说也是一项打扰;XK300在没有穿戴设备的情况下,无接触式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大大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2.63%的可预防死亡是由于医护人员无法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而未能及时进行抢救造成的。通常而言,医院内,患者的呼吸频率往往以4-8小时的间隔通过人工的方式测量一次,测量不频繁的同时,结果也不够精准。而持续和自动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有助于减少可预防的死亡,并提供更及时的护理,从而直接挽救生命。3.不间断的自动检测也可以帮助减少医护人员例行抽查的次数,减轻工作负担,并且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对自身的保障。例如在一些传染病或者Covid-19的护理中,XK300可帮助医护人员在高标准达成监测效果的情况下保持一定的物理距离。创新亮点项目介绍创新成果推广潜力51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医疗器械创新 案例二|Puzzle MedicalModuleHeartPuzzle Medical Devices是一家加拿大医疗设备初创公司,推出了微创长期血流动力学经导管泵ModulHeart。ModuleHeart拥有一个专有的模块化组件,允许依次经股动脉植入泵组件,然后使用经导管技术组装。ModuleHeart被植入降主动脉,旨在增加自然血流和终末器官灌注,以稳定晚期心衰患者,阻止疾病恶化,避免急性失代偿性心衰。该突破性的解决方案使得机械血流动力学支持更有效、更安全、更经济,从而增加了可及性,综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相关疾病导致的经济负担。2022年6月,Puzzle Medical已经成功完成了ModulHeart首次人体研究,该研究共4名患者,他们在接受高风险PCI手术时部署了ModulHeart以提供循环支持。所有患者的心脏和肾脏功能都有所改善。在ModulHeart支持下,患者的心脏指数增加25%,中心静脉压降低37%,左心室舒张末期压降低78%。ModulHeart支持15分钟后,尿量增加约9倍,且所有患者在操作后30天仍然存活。晚期心衰患者的管理一直具有挑战性。目前,用于急性和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疗设备开发领域正在蓬勃发展。在经皮介入心脏泵领域,国内已有多重植入性VAD产品探索,但整体发展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ModulHeart在有效性及安全性上都是一次突破性的尝试,给予了经皮介入心脏泵领域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大大满足了心力衰竭患者的需求。1.这项创新技术极大改变了患者的治疗方式,可以帮助数百万,目前除了药物治疗外没有其他治疗选择的心力衰竭患者。ModulHeart的新颖设计允许安全的长期植入,减少血液创伤,保证将手术期和手术后的长期的并发症风险降到最低,从而提供持续的症状缓解并提高整体生活质量。因此,医生可有效地为高风险患者提供低风险的心脏支持。2.ModulHeart在治疗过程中易于交付与组装,无需开胸手术即可为患者带来长期和有效的心肾支持,此特点也大大提升了治疗过程的安全性及患者的依从性。创新亮点项目介绍创新成果推广潜力纵观国内外器械创新案例,多数皆搭上数字化诊断与数字疗法的风潮,部分案例也应用了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期望通过科技赋能诊疗过程。展望未来,此赛道的三大细分领域各有其侧重发展方向。首先,大型设备多由大型跨国械企占有领先地位,未来可以预见的大型颠覆性创新空间有限,创新的方向主要会朝设备本身硬件、软件和设计层面的微创新推进,或与初创公司合作,进行解决方案整合、甚至往并购的方向发展。第二,手术器械细分领域除了往文中提及的微创、自动化方向发展外,其余的创新多延申自新疗法,属于诊疗技术提升连带发展的被动创新。另外,受社会倡导ESG(Environment、Social、Governance)的影响下,手术耗材的部分也逐渐发展出可回收、可降解的产品,期望未来能尽可能的减少不可回收的医疗废弃物。最后,从家用、穿戴式设备的角度来看,产品开发的精神也逐渐从产品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如何最大程度的提升诊疗效率、降低患者负担、促进医疗资源使用效率,为此细分领域创新的主流方向与核心价值主张。观点总结52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医疗器械创新 专家视点和创新思考医疗器械是一个包含了很多细分领域的板块,创新非常活跃,项目的规模和水平差异很大。2022医疗器械入围项目达到35个。第四届奇璞提名奖中,人工智能与医学影像结合取得的成就特别突出,北京鹰瞳和上海爱谨公司的产品代表了这个领域的中国水平。北京鹰瞳在同类产品中首个获得国家药监局第三类医疗器械证书,以及全球第二款人工智能视网膜影像识别分析软件,成为在港交所上市的首家医疗AI企业。苏州润迈德的冠状动脉造影系统和深圳硅基仿生的无创葡萄糖监测系统,达到了国内的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四个项目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和苏州,很好地代表了我国医疗器械创新的四个主要城市。从四个获得创新提名奖的项目中,我们发现中国医疗器械领域创新呈现出以下几种趋势:AI 医疗器械浪潮引领行业变革,手术机器人研发热潮持续升温,持续无创监测可穿戴设备改善患者(家庭)自我健康管理。具体内容如下:1.AI 医疗器械浪潮引领行业变革人工智能与医疗器械的结合正在改变传统的诊断和治疗方式,为医疗健康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善和便利。具体来说,人工智能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然而,无论哪种技术,这些医学技术的总体目标是为了应用计算机算法从数据中发现相关信息并辅助临床决策。人工智能增强了人类提供医疗保健的能力。研究表明,当临床医生和AI一起工作时,会产生协同效应,产生比(临床医生或AI)单独工作更优的结果。近年来,在中国,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影像解决方案获得了较大进展,这些技术应用于早期疾病检测、疾病诊断、减少医疗错误以及提高生产力等。例如,鹰瞳科技Airdoc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开发的人工智能视网膜辅助诊断系统,可实现心血管、脑血管、神经系统、代谢系统等55种健康风险指标的检测。与传统方法对比,具有更快速、准确、无创和安全等优势。爱谨科技研发的基于中枢神经以及脑部的医学三维影像产品及解决方案,为神经科医生以及脑科学研究人员,获得更精准、更真实、更为3D的脑部和神经图像报告,以帮助医生更好的进行手术规划和评估。随着更多数据的积累,AI 医疗器械有机会通过进一步学习和迭代提升其性能。然而,尽管AI 医疗器械浪潮带来了巨大潜力,但是这个领域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例如数据共享与隐私保护,数据安全,互操作性,算法透明度,患者安全等问题亟待解决,此外,法规和道德伦理方面的问题也值得更深入的探讨,以确保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健康发展。2.手术机器人研发热潮持续升温未来,除了人工智能以外,机器人的进步或将彻底改变手术室。作为医疗器械领域的一项创新技术,手术机器人在某些疾病领域可以提高手术精准性,缩短恢复时间,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临床结果。尤其是手术机器人微小的“手臂”能够到达人手甚至人引导的仪器无法到达的区域,另外,手术机器人还能实现更小的切口,更易于恢复,手术后疼痛更少,更快的恢复等。在国际上,领先的手术机器人参与者包括普通外科的Intuitive,骨科的Stryker和Zimmer Biomet等。其中,Intuitive是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的先驱和领导者,以其“达芬奇手术系统闻名”。达芬奇是第一个获得FDA批准用于普通腹腔镜手术的机器人系统(于2000年获批),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种微创手术,包括心脏手术(二尖瓣修复等)、结直肠手术(结肠切除术和直肠切除术等)、普通外科(腹侧和腹股沟疝修复和减肥等)、妇科手术(良性和癌性子宫切除术和肌瘤切除术等)、头颈手术(喉癌手术等)、胸腔手术(肺叶切除术和纵隔肿块手术等)、泌尿外科手术(前列腺、膀胱和肾癌手术等)。至今,达芬奇已完成超过1,000万次手术。国内创新部分53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医疗器械创新 在中国,随着技术实力不断增强和医疗需求逐渐扩大,手术机器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2014年微创启动研发的“图迈”已获得NMPA的上市批准,成为首款中国企业研发并获批上市的四臂腔镜机器人。该集团2015年启动研发的“鸿鹄”是首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机械臂并亦获得NMPA的批准上市的骨科手术机器人,“鸿鹄”于2022年7月获得FDA的501(k)认证,成为了获得FDA认证的首款中国手术机器人。目前,微创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已覆盖泌尿外科、骨科、呼吸科、普外科和妇科五大领域。近年来,天智航、威高、精锋、术锐、康多、柏惠维康等企业陆续推出自主研发的手术机器人,大部分集中在骨科、腔镜、神经外科等领域。苏州润迈德等企业专注于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无规模化案例。目前,在大多数情况下,手术机器人的本质仍然是外科医生手中的工具。相较于手术刀和镊子,手术机器人具有更复杂的结构和操作方式,同时也能够以非凡的精确度进行手术。随着科技进步,自主手术机器人(可独立完成某项任务)或许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2022年初,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团队首次利用智能组织自主机器人(STAR)在无人类指导的情况下对动物进行了动物腹腔镜手术,手术结果明显优于人类所完成的同类手术,这标志着实现全自动手术的重要一步。然而,无论技术如何发展,从长远来看,手术机器人始终应该以改善临床结果和提高医疗质量为发展目标。3.持续无创监测可穿戴设备改善患者(家庭)自我健康管理“如果医疗器械行业的创新者通过变革产品和服务,使其从昂贵和集中化的状况转向更加便宜和便于携带,同时“傻瓜一样简单”,那么消费者便乐于花钱以使自己能监控自己的身体状况,在身体不适的时候自行诊断,并在离家越来越近的地方从护士和主治医师处获得更多的医疗服务”。目前,医疗器械行业的一个创新趋势是将检测、监控等用途的医疗仪器引入患者家庭。这样患者便能在家中监控生命体征,医生则可远程管理病情,确保在疾病发生时及时、有效采取干预措施。同时,非侵入性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和提高依从性。以糖尿病为例,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血糖浓度,因此,连续监测血糖显得至关重要。几十年来,指尖血糖监测一直是最常用的血糖监测方法,但其操作繁琐,且患者痛苦。这些不利因素将导致患者依从性下降,降低了自我监控的意愿。一些创新的持续血糖监测(CGM)设备采用非侵入性技术持续测量血糖浓度,并将数据发送到显示设备中,改善了患者的依从性,提高了糖尿病自我管理的有效性。通过这些技术创新,医疗器械领域正逐步实现更加便利、高效和人性化的医疗服务。54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医疗器械创新 案例一|上海爱谨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ABC三维神经智能影像解决方案爱谨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其掌握的扩散张量神经束追踪专利技术为基础,研发了一系列基于中枢神经以及脑部的医学三维影像产品及解决方案。这些产品提供神经科医生以及脑科学研究人员,获得更精准、更真实、更为3D的脑部和神经图像报告,以此帮助他们更好的进行手术规划和评估。中国神经外科市场庞大,年手术量超过60万台;按国家医疗服务收费指南中规定,三维影像服务收费应在手术单价的5%-10%,则神经三维影像服务市场规模可达到数十亿人民币每年。本项目为神经外科手术走向微创化,机器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公司主要产品包括Diffusion Go神经影像处理软件,及GoViewer脑部三维图像浏览软件等:他们基于CT/MRI图像数字化数据,通过对大脑皮质,神经,血管,脑组织等采用不同的成像参数及算法,实现了神经系统及脑部的精准三维重建。该系列也是国内唯一获得临床认可的同类产品。1.公司产品和技术竞争力集中在全脑结构的三维重建(组织、血管、神经、病灶等);自动化智能“一键式建模” 云服务商业模式。2.中外顶级专家认可,已在30 顶尖医院神经科应用。3.同时产品已获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并且其核心算法获专利保护,源于30,000 真实病例数据构建。创新亮点项目介绍创新成果推广潜力55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医疗器械创新 案例二|深圳硅基仿生科技有限公司:动感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深圳硅基仿生的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2021年获国家药监局审批上市,成为中国首款无需扎破手指就可监测血糖的CMG产品。硅基仿生的CGM产品通过葡萄糖传感器监测皮下组织间液中的葡萄糖浓度,间接反映血糖水平,实时上传至手机软件,用户在手机就可看到连续、全面的血糖数据,易于了解血糖波动趋势,发现不易被传统监测方法所检测到的高血糖和低血糖。1.核心技术突破国外垄断:传感器方面采用第二代传感器技术,自主设计合成金属氧化还原聚合物,代替氧气作为电子介体支持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使产品性能免受多种因素干扰,监测血糖值的准确度、稳定性以及抗干扰性能得到大幅提升。2.监测血糖值的准确性是CGM产品的重要评价指标,产品准确率在已获批的国产产品中达到第一,处于国际前沿水平。3.多场景适用,规模化推广条件成熟:目前正在快速普及。防水级别达到IPX8,支持运动、洗澡、游泳等日常活动;并配备微型温度传感。1.用户接受度高,体验良好,口碑优秀。硅基仿生的CGM在国产产品中性能最优,经过山东省立医院牵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圳大学总医院的临床试验,以及全国数百位内分泌科专业医师的肯定。2.用户使用“硅基动感CGM”随时随地用手机查看血糖状态,手机软件提供实时分析,给出包括饮食、运动、生活习惯在内的建议和指导,帮助用户科学控糖,极大促成用户实现血糖达标。同时优异的防水及温度自感应能力,支持工作、社交、运动、洗澡、睡眠等场景,具备了消费级、普惠式产品的属性。创新亮点项目介绍创新成果推广潜力中国CGM市场规模,2015-2020年复合增长率为73.2%,预计未来仍将以34%的速度继续高速增长,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0亿元,也是新的千亿级市场。硅基仿生自主研发的CGM产品打破外企的技术垄断,也成为有望打破外企在国内市场统治地位明星产品。56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医疗器械创新 案例三|苏州润迈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打造新一代泛血管介入疾病精准诊疗领军企业润迈德医疗集团(股票代码2297.HK)创始于2014年,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公司。公司目前专注于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功能学诊断模块两款核心产品冠状动脉造影血流储备分数系统(caFFR系统),冠状动脉造影微血管阻力指数系统(caIMR系统),以及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FlashBot)的设计、研发及商业化。1.数字化功能学诊断模块亮点 安全:无需介入操作、无需血管扩张药物、无禁忌症限制。精准:基于血管造影图像的三维重建、TIMI计帧原理、实时压力采集、血流动力学计算方法,使结果更加精准。高效:优化设计的计算流体力学(CFD)算法,平均 5 分钟内即可在线实时计算血流储备分数与微循环阻力指数的值。便捷:设备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学习成本低、周期短。2.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FlashBot亮点 精准诊断:数字功能学诊断模块可为医患在平均5分钟内提供术前精准诊断结果,可以有效提高临床准确性。标准化操作:规范手术操作流程,术中提供标准化操作,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患 者临床获益。覆盖PCI手术全流程:相较于海外产品,润迈德医疗 FlashBot 能够提供自动化造影、诊断、介入、术后评估全流程。平衡医疗资源:可通过远程操作等方式、缓解医疗资源匮乏的问题,助力医疗资源合理分配。射线防护:减少操作者和患者的X射线暴露,降低术者疲劳度,减少身体损伤。1.caFFR系统是全国领先的FFR测量产品,相较于导丝FFR准确率高达95.7%,同时大大缩短手术操作流程,平均5分钟内可以测出诊断结果。caFFR系统是国内首个同时取得欧盟CE认证、中国NMPA认证、澳大利亚TGA认证的创新型FFR产品。润迈德医疗caFFR系统目前已经覆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超过1,100家医院,以及10个国家和地区。2.润迈德医疗caIMR系统是全球首创的非介入式微循环病变诊断产品,目前已经成功实现商业化落地。caIMR系统的准确度相较于传统导丝高达93.81%,具有极高的一致性、敏感性、特异性。3.目前公司已获授权及申请中的专利超280项;在全球不同顶级期刊及会议上发表100余篇学术文章。创新亮点项目介绍创新成果推广潜力1.市场空间巨大:中国FFR领域是一片极具潜力的蓝海市场,预计中国FFR测量市场将由2020年人民币7,860万增至2030年53.8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2.6%;而IMR测量市场预计由2023年人民币2,420万元增加至2030年人民币21.1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89.4%;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中国市场规模将在2030年达到人民币58.2亿元。2.政策支持:“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手术机器人,将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列入重点发展领域,大力支持手术机器人上游零部件材料精细化、自主化开发,为国产机器人实 现自主创新和研发奠定重要基础。“十四五”规划重点提到推动医疗健康产业发展,提高临床医疗水平,拓展智能手术机器人等先进治疗技术临床应用;提出攻关智能手术机器人,加快突破快速图像配准、高精度定位、智能人机交互、多自由度精准控制等关键技术。3.临床需求: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能够达到毫米级的操作较人手具有更高的精准性。同时,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可以实现远程医疗,解决我国存在的医患分布不均的问题。另外,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帮助提高手术安全,减少并发症、减少辐射、缩短学习周期,可以提高临床获益。57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医疗器械创新 案例四|北京鹰瞳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鹰瞳(Airdoc)眼底血管筛查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学习数百万张视网膜照片,由全球数百位专家进行双盲交叉标注,鹰瞳Airdoc开发的视网膜影像人工智能检测系统,可实现心血管、脑血管、神经系统、代谢系统、眼部等相关的数十种健康风险指标的检测。基于该系统开发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图像辅助诊断软件Airdoc-AI-FUNDUS(1.0)版本(以下简称“糖网SaMD”)于2020年获批上市,为同类产品中首个获得国家药监局第三类医疗器械证书,是全球第二款人工智能视网膜影像识别分析软件。为解决未满足的医疗健康需求,公司开发了人工智能视网膜影像相关的丰富产品管线,成为业内为数不多的将硬件、软件、算法及服务集为一体的解决方案提供商。1.快速无创,性能优异:多中心临床试验中,91.75%的敏感性和93.1%的特异性,属行业领先水平。2.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精确度及灵敏度更加优化软件算法可支持大规模健康筛查。3.广泛适用的人工智能算法:已开发出90余种深度学习算法,适用于数十种慢性疾病、病灶及健康风险检测及诊断及评估。4.首创自动质控系统:具有自动影像质量控制功能,有效保证图片质量与评估。该功能解决了传统质量控制依赖于操作者经验的问题,增加了可及性和效率,提高了诊断质量。5.高度适配:内置算法可实现高度适应性,全球首款可与市场广泛眼底相机品牌与型号兼容。1.商业化成果:63家医院和155家基层医疗机构购买使用了诊断产品,已进入6地物价目录;180多家体检中心、1,200多家视光中心、94家保险公司、780个药店部署了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或软硬件一体化服务;协助北京、青岛、厦门等地政府进行大规模眼底筛查惠民服务。2.社会效益:综合医疗场景和大健康场景,每月约有2,371个服务网点,目前已累计服务近2000万人次,承担起为终端用户、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健康服务。3.机构认证:糖网SaMD为同类产品中首个获得国家药监局第三类医疗器械证书及全球第二款人工智能视网膜影像识别分析软件;公司基于视网膜影像人工智能检测系统开发了丰富的产品组合,包括青光眼检测SaMD、白内障检测SaMD等十几个已获证或在开发产品;公司成为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首家医疗AI企业。4.技术成果:在柳叶刀系列、科学系列、自然系列、细胞系列、英国眼科学杂志及英国皮肤病学杂志等权威同行评审科学期刊。截至目前,已累计超过50篇科研论文。相关中国专利和专利申请94项及2项PCT申请。自研深度学习算法超过90种。注:以上数据源自香港联合交易所披露的鹰瞳科技(02251.HK)2022年年度报告,数据截至2022年12月31日。创新亮点项目介绍创新成果推广潜力市场规模:据沙利文报告,中国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市场规模预计将由2020年的人民币3亿元增至2030年的人民币92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6.7%。鉴于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能够准确高效诊断出常见致死慢性疾病和致盲眼病的早期症状,一方面在检测和诊断中,帮助医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帮助患者减缓或阻止疾病进展,并解决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另一方面,“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健康管理观念不断深入人心,健康检查和监测需求旺盛,各类医疗健康场景对于视网膜影像人工智能检测的需求也将大幅增长。政策东风:2023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其中第七条明确提出,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在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配置应用。以及“十四五”眼健康规划、健康中国行动2023年工作要点等政府工作规划。58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医疗器械创新 中国医疗器械创新体现在AI 医疗器械、手术机器人和改善患者家庭健康管理的可穿戴设备三个领域。近年来,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影像技术获得较大的发展,中国领先的医疗器械公司已熟练的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早期疾病检测、疾病诊断和获取更精准的神经图像报告,大幅提升了疾病检测和诊断的效率,帮助临床医生更好的进行手术规划。其次,手术机器人的研发热潮持续升温。手术机器人不仅具有提高手术精准性、缩短恢复时间等优势,还可以通过远程的方式为医疗资源匮乏地区的患者提供高质量手术。此外,随着传感器等技术的发展,患者在家庭自我监测生命体征成为可能。将检测、监控等用途的医疗仪器引入家庭,以支持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成为一个新的创新趋势。综合而言,医疗器械正在朝着智能化、精准化和便利化的方向发展。观点总结国际和国内医疗器械创新的相似之处在于设备智能化、手术器械微创和自动化、监测工具家用化的总体趋势。设备智能化是指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医疗设备中,以提高疾病检测、诊断和治疗的效率,减少错误。人工智能与医疗器械的结合正在改变传统的诊断和治疗方式,为医疗健康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善和便利。随着更多数据的积累,AI 医疗器械将通过进一步学习和迭代提升其性能。手术器械微创和自动化是指在手术过程中形成更小的切口,和使用手术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协助医生精准定位、减轻长时间手术带来的疲劳等。监测工具家用化是指将昂贵、集中的医疗设备转化为更便宜、便于携带的医疗仪器,支持患者(家庭)自我健康管理。这种创新方向与连续性护理的理念一致。差异点主要体现在创新技术成熟程度不同,国内技术的整体发展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以手术机器人为例,达芬奇于2000年获得FDA批准,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包括心脏、结直肠手术、普通外科、妇科、头颈、胸腔、泌尿外科等在内的各种微创手术,至今完成超过1,000万次手术。而中国首个国产手术机器人“图迈”于2014年获得NMPA上市批准,“鸿鹄”于2022年获得FDA认证。部分企业尚处于研发阶段,无规模化案例。此外,自主健康监测设备,中国以“接触式”为主,国外已经发展成为“无接触、连续”的生命体征监测解决方案,用于测量呼吸频率、心率、运动和存在感,并根据医生设置的阀值进行测量,极大的提升了护理效率和便利性。总体而言,任何一种技术的创新,目的通常是带来质量、成本和效率方面的改进。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最终目的是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好、更便宜、更便利的产品和服务。国内外医疗器械创新对比分析59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医疗器械创新 体外诊断创新60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体外诊断创新 61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体外诊断创新 从行业整体创新趋势来看,我们总结所有的创新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围绕四大主要诉求进行展开,从而推动体外诊断领域的发展:1.检测精准度提升1.1.检测特异性提升:特异性是指被测物检测结果不受其它成分干扰的能力,而检测特异性的提升依赖于新指标的发现以及多指标的联合。例如,流氏液相芯片的诞生大大衍生了流氏检测平台的应用场景,真正的做到高通量“多重检测”。液相芯片技术拥有高特异性的特点,无需洗涤就能自行将和微球结合的与未结合的分子区分开,只读取单个微球上的荧光信号,减少检测操作环节并降低复杂度。1.2.检测敏感性提升:敏感性是指实验检出真阳性率的高低,而敏感性的提升有赖于信号系统以及检测方法的创新。例如,数字PCR技术是较为新兴的高敏感性核酸绝对定量分析技术,通过泊松分布和阳性比例来计算核酸拷贝数实现定量分析,因此数字PCR不受标准曲线和扩增动力学影响,可以进行绝对定量,从而保证,定量结果的高敏感性和准确性。2.检测便利性提升检测便利性主要指的是检测的方便程度。对于基层医院、临床科室、个人检测等应用场景,检测的便利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将一些检测方法POCT化能够大大提升检测的便利程度。例如,微流控技术是一种在微通道内对微流体进行编辑和检测的技术,能够快速、自动、低成本地进行检测,同时体积微小,适用于小型检测产品搭载,检测快速的同时保证一定的准确性。3.检测效率提升检测效率的提升可具体表现在检测环节减少、检测速度提升、检测机制灵活、检测通量大等多个方面。针对于医院检验科室和急诊诊断对检测效率提升的需求,多种技术不断精进检测方法。例如,均相化学发光技术在传统化学发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免清洗提升检测速度,加快检测时间和效率。4.数字化赋能检测智能辅助诊断是指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检测结果读取和诊断。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一次性处理大批量数据,同时处理的数据类型也较为丰富,能为医生提供较为可靠的辅助诊断建议。通过AI数据分析、AI软件判读及AI数据整理,大幅度减少医生个人认为的主观性判断所导致的差错,同时也不断提升机器学习能力,助力临床诊断检验精准。分子诊断、免疫诊断、POCT等为国际体外诊断内主要板块,我们探索各主要板块,在检验诊断流程中也有不少创新趋势:01.分子诊断:肿瘤的早期筛查是分子诊断的热门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不同技术不断探索其应用价值和意义01.1.液体活检:CTC、外泌体、ctDNA为液体活检三大标志物,液体活检作为一种侵入性较低的诊疗方法,展现了早于影像学方法来预警恶性肿瘤的潜能,通过结合其他肿瘤生物标志物将有助于检测肿瘤复发转移、判断患者预后。外泌体检测为另一种液体活检的新型诊断方式,具有样本形式丰富、样本获取方便、外泌体膜及莫内含物更稳定的优势,因此对于疾病的诊断和动态检测技术的开发有一定帮助,但目前这一技术尚不成熟,未来还需更多研究了解其生物特性,为恶行肿瘤等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预后筛选新的高特异性生物标志物。01.2.数字PCR数字PCR利用统计分析直接计数目标阳性反应空位/分子而不再以任何校准物或外标,理论上可实现绝对定量检测,未来可实现一体化全自动数字PCR系统,在液体活检、产前DNA诊断、肿瘤精准诊断等检测中应用场景广阔。01.3.基因测序三代测序成为基因检测未来主要趋势,与前两代测序技术相比,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单分子测序,测序过程无需进行PCR扩增,实现了对每一条DNA/RNA分子的单独测序。三代测序可做到单分子实时测序,数据极致便捷,同时运用AI、ML等技术建立并管理数据,做到科技赋能,大大减少人类DNA测序和数据整理过程。体外诊断在当前的医疗保健系统中是患者旅程的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体外诊断已经不仅仅是筛查工具,通过成为筛查、诊断、确定预后、患者分层以及治疗周期监测的一部分,体外诊断的临床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医疗保健效率,而且能够提高治疗的经济效益。随着临床需求的改变、全球卫生支出的变化、主要市场的监管变化以及疾病趋势,体外诊断市场不断进化,演变出不同的创新趋势,逐步解决患者需求。国际创新部分62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体外诊断创新 01.4.CRISPR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是细菌中天然存在的RNA干扰系统,非人工核酸酶技术,仅需构建与靶序列互补的短RNA,简单、廉价、剪切效率高,同时对靶位点序列的要求最低,适用于多基因、高通量的操作,也能对生殖细胞进行改造。与等温扩张技术相结合,CRISPR技术在未来能够被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基因编辑、肿瘤筛选等领域中,提供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的检测结果。02.POCT 即时诊断:POCT诊断旨在方便、快捷的检测,从最早的血糖监测不断演变出不同检测项目02.1.微流控微流控技术在微米级的空间内完成包括采样、稀释、加试剂、反应、分离、检测等全过程,实现准确、快速、自动地完成检测,已应用于IVD的生化、免疫、细胞、分子检测等各领域。在免疫诊断,其微流控技术可以做到:快速(4分钟以内)、准确(CV值5%)、小样本(5-35微升)、多联测、室温储运等诸多优点,且全自动、智能化、规模化生产有效降低了单品成本,为广泛的普及应用奠定了基础,微流控技术作为POCT技术迭代首选几乎已成定局。02.2.无创血糖检测连续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关键,其结果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反映降糖治疗的效果并知道治疗方案的调整。未来可穿戴式血糖检测设备将争取做到无创连续血糖监测,通过无创体液检测能避免有创的痛苦和感染风险的同时连续检测,但目前CGM应用存在诸多瓶颈,尚缺乏集精准和适用性于一体的非侵入式连续血糖监测设备。02.3.传染病检测传染病POCT检测需求不断增加,因为每年都有新的病原体菌株出现,如季节性流感和H1N1、莱姆病等,而许多传染病检测在目前还在开发过程中。此外,分子POCT的应用也部分解决了传统免疫POCT检测的低准确性医院获得的感染,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需要更精准的检测,不断推动传染病POCT检测的准确性。03.免疫诊断:免疫诊断除了传统的酶联免疫、化学发光检测以外,逐渐演变出质谱、光谱、流式细胞等检测技术,推动免疫诊断技术发展。03.1.光谱流式细胞技术流式细胞技术是对单细胞进行定量分析和分选的技术,而光谱流式在传统流式细胞技术的基础上能够捕获样品制备发出的全光谱信号,让科学家使用更多参数对细胞进行分类。2022年BD率先将光谱流式细胞术与可分选成像相结合,将细胞分析和分选的能力扩展到新维度,使科学家能够进行高参数实验,同时快速查看和分选具有特定、可视化感兴趣特征的细胞,这一进步填补了生物医学研究中长期存在的空白。03.2.检测种类拓展未来肿标、自身免疫、心脏标志物等检测领域将带动免疫诊断市场持续增长,新的检测指标将被不断开发并商业化推广。例如,目前组织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检测开发尚未完全,由于每类疾病都有一系列检测指标,未来将会有更多的自身免疫类检测指标被开发推广。63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体外诊断创新 案例一|Delfi DiagnosticsDelfi Diagnostics 是一家早期癌症液体活检技术公司,该公司利用机器学习和细胞游离DNA全基因组片段化图谱,创建了一种从血液样本中检测肿瘤的新技术。该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低成本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大型或小型实验室,并可精确定位肿瘤在体内的位置。2022年7月,公司宣布完成了价值2.5亿美元的B轮融资,成为了癌症早筛新锐企业。1.2021年8月,Delfi发布了利用碎片化DNA片段对肺癌筛查的研究数据。Delfi的肺癌筛查技术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来分析无细胞DNA片段化图谱,在近800名患有肺癌的个体中检测出大约90%的癌症病例,并用配合低剂量CT扫描进行筛查。2.2022年5月,Delfi与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生物标记物开发项目达成了一项广泛的研究协议,Delfi目前正在一项名为CASCADE-LUNG的15,000人前瞻性试验中验证用于早期检测肺癌和其他癌症的技术,并正在与多家研究机构合作开发其他应用,包括筛查其他癌症类型、多癌早期检测和治疗监测。随着癌症年轻化的发展以及群体对于癌症早筛观念的改善,未来全球癌症早筛市场将以高增速快速增长,液体活检等项目的应用场景也将不断扩增。液体活检技术不断迭代,在受到更少侵入性创伤的同时,搭载机器学习等数字化手段为公众提供更加精准、更加方便、可负担的检测服务。1.Delfi开发的癌症早筛液体活检产品与常规的基于血液的癌症早筛产品不同,它并非把重点放在寻找血液中能够提示癌症的微量的DNA突变或甲基化改变上,而是分析了整个基因组中的细胞游离DNA(cfDNA),包括来自健康白细胞的DNA以及肿瘤脱落的DNA片段。在癌细胞中,DNA的包装往往出现异常,造成所谓的基因组片段和特征出现变化,当癌症细胞死亡并释放其DNA进入血液后,这项技术就能检测到异常的DNA片段,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特点。2.Delfi利用机器学习引擎对比患癌和未患癌人群的cfDNA,通过数百万个数据点来识别是否存在肿瘤及肿瘤的起源组织。Delfi平台将机器学习与液体活检技术相结合,使其检测产品拥有更高的性能。这种高精度分析可不受其它干扰因素的影响,例如克隆造血或存在其他疾病,大大提高了检测的有效性和精准度。创新亮点项目介绍创新成果推广潜力64需求导向 生态创新 2022-2023 中国健康产业创新平台奇璞蓝皮书|体外诊断创新 案例二|IDbyDNAIDbyDNA是一家检测、鉴定和分析微生物的宏基因组技术公司,旨在彻底改变临床元基因组学的应用,通过对未知事物的解码来改善健康状况。IDbyDNA的产品套件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数据分析和行业领先的专业知识,支持医学实验室进行可操作的传染病检测和病原体监测。通过对任何标本中数以万计的微生物进行分析,IDbyDNA以一种可扩展的、直观的方法,赋予医疗服务提供者以更大的深度和透明度,以更好地识别病原体,从而加快分流和治疗,改善公共健康。IDbyDNA在2022年1月被Illumina因美纳收购,赋能因美纳新一代测序的全面发展。1.以呼吸道疾病检测作为切入口进入市场,IDbyDNA提供一种呼吸道病原体面板富集试剂盒,可识别280多种病原体,包括 SARS-CoV-2,以及1,200多种抗菌素耐药性等位基因,在因美纳NextSeq550测序系统上运行,并利用IDbyDNA的Explify分析软件,发挥各自长处。未来计划将这一技术应用到眼科、关节、血液、脑脊液等众多领域,可以覆盖任何人类传染疾病或感染疾病相关的DNA检测。2.IDbyDNA已经与全球众多实验室展开合作,利用这些实验室的渠道资源对接医院和患者。美国市场上,公司已经与拥有美国大半医院资源的ARUP建立合作;南美市场上,公司与巴西的FLEURY签订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欧洲市场上,公司已经与4个欧洲一流的实验室开展了近两年的合作,而未来也将进入更多国家和市场。基因测序行业相关产业未来将快速发展,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赋能基因测序,不断更新并精进机器算法,帮助其优化检测流程并缩短检测时长。在不断优化自身技术的同时,企业可与外部机构达成合作联盟或者收并购,发挥各自技术长处以弥补对方短板,共同打造产品组合以切合满足临床检测需求,推动双方技术发展和产品商业化进程。1.Explify平台能管理实验室的工作流程,分析宏基因组数据,并提供用于临床审查、质量控制和报告的应用程序。Explify为实验室提供了一种简化的方法,能让其提供基于NGS的实验室自主研发的检测方法(LDT),这种方法会更加全面且无偏倚,数字化管理数据整理和处理环境,提高检测效率和精准度。2.Explify平台具备专有的DNA和RNA参考序列数据库,能够识别超过5万个微生物,其中包括3,000多个人类病原体。与竞品相比,IDbyDNA检测耗时较短,且具备较高准确度和灵敏度。从获取病人样品到得出分析结果,该公司只需要36-48小时,检测准确度超过90%,而且可以检测到几乎无限数量的微生物,包括新出现的病毒和其他先前未知的微生物。创新亮点项目介绍创新成果推广潜力全球体外诊断市场不断演变进化,整体向着高效率、高精准、高便利性、高数字化发展,不断进化出不同检测技术推动行业发展。数字PCR、液体活检等行业在国内还未实现大规模普及,但随着技术的不断优化成熟,未来国内终将实现商业化发展。我们期望AI等高科技技术的加入和更多科研成果将挖掘更多检测技术和检测指标,不断助力新兴技术实现规模化和商业化发展,为全球人民提供更精准和更便捷的检测服务,捕捉癌症、阿尔兹海默尔等疾病前期治疗的黄金窗口,造福全球人类健康。观点总结65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体外诊断创新 专家视点和创新思考体外诊断(IVD)近年来有了长足发展,技术创新不断涌现,诞生了一批新的企业。顺应行业发展的形势,奇璞奖第一次将IVD从医疗器械中分离出来,单独设立一个奖项。首次设奖后入围IVD项目数量就达到35个,与器械创新数量相同,也是最激烈的赛道之一。在IVD领域,二代基因测序(NGS)近年来发展很快,也涌现出了一批新企业,并且纷纷走向上市。这一届IVD四个奇璞提名奖项目中,NGS相关的项目占了三个(北京嘉宝仁和、杭州杰毅、广州燃石),也反映了行业创新生态的发展状况。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诊断和IVD在医疗中的重要性得到提升,然而IVD价值的实现与治疗手段的发展仍然息息相关。IVD创新如何实现其商业价值,如何完成商业化落地,仍然是一个重要挑战,这也是IVD领域许多创新企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这一届的四个IVD奇璞提名奖,在实现价值和商业价值的道路上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四个项目来自北京、上海、杭州和广州,有较好的地区代表性。对以上几个获奖项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国内IVD赛道创新呈现以下几个趋势:1.基于二代基因测序(NGS)的检测技术仍是主流二代基因测序(Next Genervation Sequencing,NGS)又称高通量测序或或深度测序(Deep-sequencing),一次可对几十万到几百万条DNA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与一代基因测序相比,NGS的发展体现在高通量、高时效、低成本三大特点。目前,NGS已经广泛应用于肿瘤诊断、感染性疾病检测、遗传性疾病诊断、无创产前检测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筛查等。2013年,美国Illumina公司的MiSeqDx测序仪及配套试剂盒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审批,成为全球首个获得FDA临床认证的NGS平台,主要针对囊性纤维化的检测。在中国,2014年-2015年期间,CFDA和原卫计委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规范基因测序相关诊断产品的临床使用和管理,并开展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临床应用试点工作。开展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临床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了7家试点机构,涉及了遗传病诊断、产前筛查与诊断、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3个领域。目前,国内基于NGS的检测技术日益成熟,创新不断涌现,并走向商业化。嘉宝仁和是基于NGS的PGT-A(胚胎植入前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项目,是国内首个基于可逆末端终止测序法的PGT-A试剂盒。杭州杰毅的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可检测病原体种类超过24,000多种,检测时间更短,在全国率先实现mNGS检测提示肿瘤,实现1次检测,同时实现感染鉴别 肿瘤提示,快速锁定病因,及时精准诊疗。燃石医学ELSA-seq技术由检测cfDNA甲基化、NGS二代基因测序(燃石研发BRELSA建库技术)、机器学习(燃石独创BRMERMAID机器学习算法)三大技术原理共同组成。其中BRELSA建库技术,仅需0.5ngDNA即可绘制单碱基分辨率图谱,检测超过8万个癌症相关位点,海量覆盖,早期发现癌症并实现精准定位。综合而言,国内基于NGS的检测技术的覆盖量、精准性和时效性方面均有创新和突破。国内创新部分66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体外诊断创新 2.IVD诊断平台智能化在医疗领域,人们已经认识到了人工智能对于改善医疗决策的价值。在体外诊断领域,AI很容易被集成到IVD技术中,例如,智能诊断、准确高效的数据分析、由人工智能支持的物联网技术远程监控管理设备和采集医疗数据等。AI在IVD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和效率,加快了治疗决策的过程。在中国,人工智能在IVD诊断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辅助诊断,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效率;数据分析,提高分析效率,降低差错率。1)辅助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效率。例如,晶铸生物用全自动化的制片取代目前的半自动化制片,让制片质量明显提高,重复性得到保证,从而提升AI辅助诊断的准确性;用高效的AI辅助诊断,降低病理医生的工作量,缓解病理细胞学医生严重不足的困局。燃石医学独创BRMERMAID机器学习算法,可智能识别癌症信号,有效减少漏检。2)数据分析:提高分析效率,降低差错率。例如,杭州杰毅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病原微生物基因数据分析软件和数据库,构建云端 本地数据解决方案;独创边测序边分析技术,AI 大数据赋能,使报告解读效率翻倍。总之,人工智能在IVD领域的应用才刚刚开始,基于AI的IVD诊断平台主要优势体现在提高诊断精确性和速度。未来,随着深度学习、生物传感器等各种技术的发展,AI在IVD领域应用的范围将更加广泛,智能IVD诊断平台可能彻底改变健康和疾病诊断的现状。3.IVD设备全自动化和一体化传统IVD设备通常存在时效性不足、质量不稳定等局限性,全自动化和一体化IVD检测设备可以有效提高检测效率和诊断质量。目前,大部分医院细胞学筛查仍采用半自动制片、肉眼镜检的仪器,这种仪器通常操作步骤较多,结果不稳定,导致医生超负荷工作,诊断质量降低。全自动化制片提高制片的质量和效率,有效满足医院独立大规模筛查需求。晶铸生物的全自动液基细胞制片染色封片一体机,首创全自动样品前处理、沉降、染色、封片、持续完整的批量制片,无需人工值守,全流程标准质控,制片质量明显提高,提高AI辅助诊断的准确性;高通量全自动制片解决了制片的速度问题,能够满足医院独立大规模筛查要求的产品。病原微生物mNGS检测存在时效性不足、人工操作繁杂等痛点,杰毅生物的NGSmaster病原宏基因组一站式建库仪,实现核酸“提取-建库-纯化”全自动一站式完成,每个样本独立空间内完成核酸提取和文库构建,规避了实验员操作引入的背景菌以及样本间的交叉污染,全流程仅需2小时,提高了mNGS检测时效性。IVD设备全自动化和一体化也是重要的创新方向之一,对于病理医生缺乏、有大规模筛查需求的国家和地区具有重要意义。67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体外诊断创新 案例一|北京嘉宝仁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胚胎植入前染色体检测技术新方法PGT-A辅助生殖技术是当前治疗不孕不育的最有效手段,如何筛选最优质的胚胎移植,一直是面临的难题,而染色体异常是导致妊娠失败和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基于二代基因测序(NGS)的PGT-A项目,作为一项创新的胚胎植入前检测技术新方法,通过PGT胚胎样本的孕前检测,能够为不孕不育夫妇、遗传病家庭实现遗传病的阻断。嘉宝仁和提供了遗传与辅助生殖领域一体化服务平台、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等基因检测服务、辅助生殖器械耗材试剂等产品。1.PGT-A试剂盒的获证通道为“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基于可逆末端终止测序法获得NMPA批准上市的PGT-A试剂盒为国内首个,国际尚无先例。国际上首个获得美国CAP认证。2.技术创新:国产化布局(三证齐全) 成本优势建立-测序仪、关键试剂、分析软件。3.四位一体解决方案:技术创新(专利2项),合规布局(PGT-A试剂盒行业标准、辅助生殖医学中心建设团体标准),本地化安全(胚胎染色体异倍体分析系统、本地化实验室共建),应用稳定性(扩增增强剂)。4.基于已上市PGT-A试剂盒的检测经验,在生殖领域内率先创新开展PGT PLUS检测项目,该方法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授权。1.覆盖了中国大陆地区80%以上经国家批准开展PGD的生殖医学中心,同时辅助生殖信息化管理系统与相关器械耗材也覆盖了全国超过200家辅助生殖中心。2.公司作为辅助生殖基因检测的先行者与领导者,已经申请专利35余项,其中已经授权专利15项,含1项PCT途径的发明专利申请,软著22项。3.年销售额1亿元。与泰康保险合作,为辅助生殖机构提供PGT-A检测险。创新亮点项目介绍创新成果推广潜力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率先进入北京医保,国家对辅助生殖技术应用的加大扶持,中国的PGT服务市场也在急速扩大,已经从2015年的1亿人民币增加至2019年的11亿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为70.7%。PGT-A的适用人群明确,随着辅助生殖技术医保政策的逐渐落实,将进一步促进该技术的关注和临床应用。68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体外诊断创新 案例二|杭州杰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mNGS病原宏基因组全自动检测产品解决方案传统微生物诊断的方法阳性率仅为10%左右;PCR检测在敏感性、特异性和检测时效上明显优于培养法,但依然不能解决临床诊断阳性率低的问题;对于混合感染和未知致病微生物的检测是传统检测方法无法逾越的障碍。基于高通量测序的病原宏基因组mNGS检测,可有效解决精准诊断迫切需要的痛点。公司自研的全自动核酸检测反应体系构建系统,有效的解决了病原微生物mNGS检测的时效性不足、人工操作繁杂的痛点。创新亮点项目介绍创新成果推广潜力行业尚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但快速在成长。预计2021年行业增速约为50%。根据因美纳(Illumina)中国区数据产出显示,感染mNGS应用也在迅速增长,2018年至2020年的符合年均增长率达到420%。学术研究与市场营销紧密结合,建立学术推广团队,建立专家库,大力开展学术推广和品牌建设。1.2021年通过mNGS病原宏基因组全自动检测产品解决方案,获得营收超亿元。2.目前已建成为全国覆盖省市最多的感染进展检测中心网络。已在17省市,与各类医疗机构合作共建感染精准检测中心,服务机构客户约1,600家。1.检测病原覆盖全面,可检测病原体种类超过24,000多种。检测时间更短,真正实现了一站式自动化。2.检测实验室空间需求更小,采用PCR-free无扩增建库,无PCR气溶胶风险,实验室仅需 1-3 个实验分区。单个标本在独立空间中检测,保证标本间不会发生交叉污染,检测结果更加真实可靠。3.灵活性更高,更加适用于mNGS标本类型多、送检时间不规律的情况,实现标本流水线式随到随检,且可满足不同类型标本同时检测。4.站在感染患者角度出发,提供产品整体解决方案,让患者第一时间拿到检测报告,采用“产品 服务”模式。69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体外诊断创新 案例三|上海晶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全自动液基细胞制片染色封片一体机当前中国4亿适龄妇女(21-65)的宫颈癌筛查覆盖率仅为25%左右,国家要求到2030年将筛查率提高到70%。细胞病理医生匮乏,大型医院仍采用进口的半自动制片、肉眼镜检,需要10年才能完成一次全国初筛。晶铸生物聚焦全自动宫颈癌细胞学筛查系统,业内首创制片、染色、封片一体机,有效保证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的准确性,并在此基础上成功实现了“全自动细胞学制片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的一站式细胞学筛查流水线,为细胞分析提供完整的智能化解决方案。1.全自动液基细胞制片染色封片一体机,首创全自动样本前处理、沉降、染色、封片、持续完整的批量制片,无需人工值守,全流程标准质控。制片质量明显提高,重复性得到保证,从而提升AI辅助诊断的准确性。2.能有效满足医院独立大规模筛查要求的产品,高通量全自动制片解决了制片速度和质量问题,自动激光打码解决了样品信息链不完整的问题,高效AI的辅助诊断缓解了诊断医师缺乏的问题,独创健康环保液态封片技术解决传统化学污染与制片速度问题。3.相比美国同类产品在技术上和性价比上存在明显优势。为进一步推进细胞病理检测服务的便捷化、标准化和智能化,让更多的人享受高质量的筛查服务,晶铸生物从2016年开始聚焦宫颈癌细胞学筛查系统方案、膀胱癌筛查及诊断系统方案等,致力于为细胞分析提供完整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创新研发全自动液基细胞制片染色封片一体机、高清显微细胞学扫描图像分析仪、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等产品,有效保证细胞诊断的准确性、高效性。这种“全自动细胞学制片 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创新成果,在人口基数大、细胞病理学医生严重匮乏、宫颈癌发病率连年上升的我国具有独特的优势。晶铸生物的制片染色封片一体机能够实现从样本前处理到制片、染色、封片的全流程的自动化,样本随机上样无需人工值守,激光玻片打码保证病人信息链完整传递,循环式沉降技术及微米级细胞处理技术保证细胞背景清晰、形态饱满,自动液态封片速干通透平整,无色无味健康环保。整个过程省时省力,在确保样本高效处理的同时,显著改善制片质量的一致性与标准化,同时也大大提升病理科细胞病理学的检测效率、质量和规模化创收。而晶铸生物宫颈细胞学扫描图像分析系统除了可随机上样与全流程自动化外,还具备多点自动对焦、多层精细扫描的功能,扫描的图片能清晰地呈现细胞核的精细结构。这也给计算机辅助诊断及准确判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此外,晶铸生物高效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通过深入学习与多年的积累,在阳性样本不漏检的前提下,可以实现排阴率60-70%,极大减轻病理医生人工阅片工作量,缓解病理细胞学医生严重不足的困局,使大规模人群筛查成为可能。因此晶铸生物自主研发的一站式细胞学筛查流水线从全流程自动化方面大大提高了宫颈癌筛查的效率和准确率,也是目前唯一能够满足医院独立大规模筛查要求的产品。创新亮点项目介绍创新成果推广潜力晶铸生物作为一家专业从事细胞病理分析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江西南昌、浙江嘉兴两处生产及研发基地,均已顺利完成产能升级,目前已完成全国二十余家三甲医院的装机,并深得客户的认可。晶铸生物规划在3年之内成为细胞分析领域的头部企业。市场方面,覆盖大中型医院细胞学检查、第三方实验室及两癌筛查市场,并依托技术和成本的优势,逐步拓展海外市场;产品方面,晶铸也将不断拓展细胞病理学,进入非妇科领域,产品线也将囊括尿液、精液、胸腹水等细胞制片、建模、分析等,覆盖多种疾病的精准检测方式,让病理诊断更高效、更精准,帮助更多的人实现早发现、早诊断。70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体外诊断创新 案例四|广州燃石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基于二代基因测序的多癌种早检燃石医学覆盖多癌种的早检产品可一次满足多个需求,降低检测时间成本的同时,避免了单癌种筛查累积假阳性的问题,并可提供准确的组织溯源结果(即定位可能发生病变的部位)。燃石医学多癌种早检核心技术平台为自主研发的ELSA-seq技术,检测血液样本中的cfDNA甲基化,并采用二代基因测序(即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简称“NGS”)、机器学习(燃石独创BRMERMAID机器学习算法),为受检人提供一种无创、无痛、无放射性危害,覆盖多种癌症的精准检测方式,帮助更多人实现早发现、早诊断。创新亮点项目介绍创新成果1.燃石医学液体活检技术在全球获得认可,曾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邀请,参与二代测序质量控制SEQC2研究,液体活检产品在多个核心性能指标上均表现优异,展现出了国际领先的检测性能。2.2022年,燃石医学多癌种早检产品凭借中美两地强大的产品技术实力和生产实力获得欧盟CE体外诊断试剂注册许可资质。3.2023年,基于燃石医学多癌种早检技术ELSA-seq平台的产品“OverC Multi-Cancer Detection Blood Test”获得美国FDA授予的“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4.2023年3月,基于燃石医学多癌种早检技术ELSA-seq平台的中国首个前瞻性执行、盲法独立验证的多癌种早检研究“THUNDER”的研究成果在Annals of Oncology(影响因子:51.769)在线发表,揭示ELSA-seq技术在中国六大高致死性癌症(肺癌、肝癌、结直肠癌、卵巢癌、食管癌和胰腺癌)早检中展现出国际一流水平的敏感性(69.1%)、特异性(98.9%)和组织溯源准确性(83.2%)等临床性能和潜在的生存获益及社会经济学价值。1.在癌症早期检测领域多年探索,填补了早期国内多癌种早检领域的空白。6癌种早检产品(覆盖肺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肝癌、胰腺癌、卵巢癌*,*卵巢癌仅限女性受检人)具有早期发现、全面检测、精准定位、安全便捷四大核心优势。2.准确识别癌症信号,有效减少漏检、误检,并精准定位癌症器官,准确指导下一步临床检查。3.一次抽血筛查六大癌种,高效排查癌症隐患,无创、无痛、无放射性危害。4.在胰腺癌、卵巢癌尚无权威指南推荐的有效早期筛查方式的情况下,有效填补了这一空白。推广潜力目标受众基数庞大,随着未来早检理念的不断普及,市场前景预计光明。到2030年,具备癌症早检类产品支付能力(家庭年收入达7万美元以上)的群体人数将超过2,000万,癌症早检市场规模预计可达289亿美元。我国逾半数的肺癌、食管癌、结直肠癌患者发现时已处于晚期,在过往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内在多癌种早检领域仍处空白,亟待可靠的检测手段问世。71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体外诊断创新 从筛查诊断领域来看,体外诊断赛道创新主要集中在辅助生殖、肿瘤和感染性疾病领域,包括胚胎植入前检测、病原微生物mNGS检测、宫颈癌细胞学筛查、多癌种早检领域。从技术创新来看,体外诊断赛道创新出现了三个趋势:一是基于二代基因测序(NGS)的检测技术成为主流。NGS具有高通量、高时效、低成本三大特点,大幅提升了检测的效率、降低了检测成本。目前,国内IVD企业在基于NGS的检测技术方面的创新不断涌现。例如,嘉宝仁和的PGT-A项目填补了国内的空白,开发了首个基于可逆末端终止测序法的PGT-A试剂盒。二是IVD诊断平台智能化。AI在IVD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辅助诊断和数据分析,提高诊断精确性和效率,降低病理医生工作量。例如,燃石医学独创BRMERMAID机器学习算法,可智能识别癌症信号,有效减少漏检;杭州杰毅独创边测序边分析技术,AI 大数据赋能,使报告解读效率翻倍。三是IVD设备全自动化和一体化。全自动化和一体化设备实现全流程标准质控,提高制片质量和速度,能有效满足医院独立大规模筛查要求。体外诊断是为了实现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我国人口基数大,病理医生缺乏,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通过创新提升检测的精准性和效率、降低检测成本具有重要意义。观点总结国内外体外诊断领域的创新有许多相似点,首先,IVD创新的目的都是围绕提升检测的精准性、时效性和便利性,同时降低检测成本。第二,智能技术赋能IVD诊断,辅助诊断和数据分析,提高检测和临床诊断的精准性和效率,减少错误。第三,基因测序、cfDNA液体活检、病原宏基因组mNGS检测等技术为体外诊断的热门领域。差异点主要体现在:第一,技术成熟程度不同。在国际上,三代测序已成为基因检测未来的趋势,然而,在国内,基于二代测基因测序的IVD技术仍然是主流。第二,POCT即时诊断的兴起。国外的POCT在分析范围和临床应用方面发展迅速。与实验室诊断这种集中化的方式相反,POCT是诊断分析的分散化发展,患者可以直接在病床、手术室、门诊、家庭进行采样诊断。这种现代实验室医学的特点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检测仪器的尺寸和程序,缩短了样本采集和分析决策之间的时间。最近,微流控技术可以满足POCT低容量样本分析和高通量筛选方法的需求,海外许多医疗器械公司正在该领域创新。国内的医疗器械企业在无创血糖检测、传染病检测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在微流控技术领域还处于探索阶段。此外,在国外较为成熟的数字PCR技术,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总体来说,体外诊断领域将向更快、更准确、更便宜、侵入性更小的诊断测试的方向发展,智能化、自动化大幅提升诊断分析的质量和效率,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另外,诊断分析由集中式转向分散式(POCT)将极大地提升诊断的便利性,降低成本,可能成为未来几年IVD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之一。国内外体外诊断创新对比分析72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体外诊断创新 医疗健康信息创新73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医疗健康信息创新74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医疗健康信息创新1.预防与诊断:疾病诊断是医疗信息创新最主要的落地场景之一,从大型科技公司到初创企业皆试图在不同治疗领域发力,希望通过影像判读、循证文献检索等方向,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协助医生进行更精准的诊断。另外,此赛道的创新也逐步往前延伸至疾病的预防,通过体征监测、数据互联,达到及时预警的目的,目前有许多移动医疗应用程序开发商、穿戴式设备供应商已形成落地场景。国外亦有保险公司通过对接体征监测数据优化保单设计的案例,以降低未来风险。2.处方与治疗:在国内外不同医保政策影响下,如何在政策框架底下进行更精准的支付层面运营分析、医保审核,有赖大数据分析以平衡价值导向的处方和医院的高效运营。尤其在国内医保政策和支付目录逐年更新的情况下,许多技术方案供应商也陆续推出协助医院优化药品入院与处方决策的解决方案。至于疾病治疗方面,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的协助,实现临床路径优化,为医院构建特定领域完善的治疗体系,提升疾病治疗效果。3.预后和慢病管理:对于疗程较长的疾病,往往需持续关注患者身体情况,此时通过医疗互联网的构建、体征信息的定时更新,便能协助医生、护士远程掌握患者病情、在线问诊,减轻患者需时常往返医院的负担,并优化院内医疗资源的配置。另外,许多医疗技术开发商也推出基于APP、小程序的患者管理方案,尤其针对精神类疾病、糖尿病等需长期跟踪的疾病,不仅协助记录体征,更根据患者的记录智能化提供疾病管理建议。4.数据管理:在信息化的时代,数据打通能优化医疗决策、提升疗效,也使医疗资源可及性更高,但数据安全问题是信息技术应用的一大挑战,尤其对拥有高敏感性数据的医疗机构而言,此议题更不容忽视。通过数据中心建设,强化信息保护方案,甚至技术方案供应商所提供的区块链技术可进一步增强患者、医生和医院层面信息的安全性,防止网络威胁和数据泄露。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无不开始运用信息技术、数字化解决方案来赋能业务。尽管大健康领域不若消费品行业一般,已有非常完整、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整体落地场景,但从预防与诊断、处方与治疗到预后管理的流程中,甚至患者数据管理层面,全球已出现多个独立的解决方案,通过大健康板块六大类参与方(患者、政府、医疗机构、药企/械企、保险公司、信息技术方案供应商),解决链路上的关键挑战。落地场景参与方患者医疗机构保险公司政府药企/械企信息技术方案供应商数据管理 数据互联 信息安全处方与治疗 DRG/DIP处方决策 AI治疗决策预后和慢病管理 远程跟踪 智能疾病管理预防与诊断 体征监测 AI诊断助手国际创新部分75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医疗健康信息创新案例一|Biofourmis Care:在患者家中提供个性化的护理Biofourmis Care是一种用于慢性病管理的技术驱动的远程护理服务,由新加坡的创新公司Biofourmis于2022年推出。该服务利用了Biofourmis的数字治疗平台,结合了生物传感器、药物管理算法、患者端移动应用和虚拟多学科团队,为患有复杂慢性病的患者提供个性化、及时和高质量的护理。该服务旨在改善患者的健康结果,降低总体护理成本,提高医疗提供者的依从性和效率。Biofourmis Care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技术驱动的远程护理服务,拥有超过10万注册用户,覆盖美国、欧洲、亚洲等国家和地区。该服务已经获得了多项认可和奖项,例如2022年被美国心脏协会选为其TRANSFORM3研究的独家虚拟护理平台,2022年被Frost&Sullivan评为全球远程心衰护理领导者。该服务也已经与多家知名的医疗机构和药企建立了合作关系,例如梅奥诊所(Mayo Clinic)、阿斯利康(AstraZeneca)、诺华(Novartis)、美国哈门那公司 (Humana)等。Biofourmis Care有望成为远程护理领域的颠覆性创新,为患有复杂慢性病的患者提供更高质量和更低成本的护理。它通过以下方式展现推广潜力:1.市场需求:慢性病是全球最主要的健康问题之一,影响了数亿人的生活质量和寿命,也给医疗系统带来了巨大的负担。Biofourmis Care通过提供一种技术驱动的远程护理服务,满足了患者对于在家中接受专业和个性化护理的需求,也满足了医疗提供者对于提高依从性和效率的需求。2.技术优势:Biofourmis Care采用了数字治疗平台,结合了生物传感器、药物管理算法、患者端移动应用和虚拟多学科团队,为患者提供持续、及时和高质量的护理。它还利用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预测患者的病情恶化,提前进行干预和调整。此外,它还利用了动态护理路径,根据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治疗目标等因素,定制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和提醒。3.合作伙伴:Biofourmis Care已经与多家知名的医疗机构和保险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例如Mayo Clinic、AstraZeneca、Novartis、Humana等。这些合作伙伴不仅为Biofourmis Care提供了丰富和多样的患者群体,也为Biofourmis Care提供了更广泛和更深入的护理应用场景。同时,这些合作伙伴也为Biofourmis Care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和资源。Biofourmis Care的创新之处在于它能够实现慢性病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和人性化。它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创新:1.数据化:该服务通过使用可穿戴设备和移动应用,持续收集和分析患者的生理信号和临床数据,生成个性化的生物标记,实时反映患者的临床状态。同时,该服务也能够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预测患者的病情恶化,提前进行干预和调整。2.个性化:该服务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严重程度、治疗目标等因素,定制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和提醒,同时考虑患者的偏好、需求、反馈等因素,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教育。此外,该服务还能够根据患者的数据变化,自动调整药物剂量和频率,优化药物治疗效果。3.人性化:该服务能够让患者在自己舒适的家庭环境中接受远程护理,减少不必要的医院就诊和住院。同时,该服务也能够让患者与虚拟多学科团队保持联系,包括医生、护士、药师、营养师等专业人员,为他们提供24/7的咨询和指导。创新亮点项目介绍创新成果推广潜力76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医疗健康信息创新案例二|MediBloc健康数据平台MediBloc是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健康数据平台,由韩国的医生和软件工程师于2017年开始研发。该平台旨在解决现有的健康数据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如数据碎片化、数据不透明、数据安全、数据所有权等。该平台通过建立一个去中心化、可信任、可互操作的健康数据网络,让个人拥有自己的健康数据,并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医疗提供者、研究者等数据消费者进行安全和透明的数据交换。MediBloc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基于区块链的健康数据平台,拥有超过100万注册用户,覆盖韩国、中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该平台已经获得了多项认可和奖项,包括被CoinCentral评为初学者指南中最值得关注的项目之一,以及被韩国政府选为区块链试点项目之一。该平台也已经与多家知名的医疗机构和制药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例如首尔大学医院、韩国药品安全管理局、辉瑞制药等。MediBloc有望成为健康数据领域的颠覆性创新,为健康数据领域的颠覆性创新,为个人、医疗提供者、研究者等数据生态系统的参与者带来更多的价值和便利。它通过以下方式展现推广潜力:1.市场需求:健康数据是人类最重要和最敏感的数据之一,但目前却面临着多种挑战,如数据分散、不完整、不可信、不安全等。MediBloc通过提供一个去中心化、可信任、可互操作的健康数据网络,满足了个人对于自己健康数据的掌控和利用的需求,也满足了医疗提供者和研究者对于获取和分析高质量健康数据的需求。2.技术优势:MediBloc采用了区块链技术,为健康数据提供了一个安全、透明、可追溯的存储和交易机制。它还结合了分布式身份识别(DID)和可验证凭证(VC)等技术,为健康数据的所有者和消费者提供了一个便捷、灵活、可控的授权和验证方式。此外,它还利用了人工智能(AI)和大数据(Big Data)等技术,为健康数据的分析和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3.合作伙伴:MediBloc已经与多家知名的医疗机构和制药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例如首尔大学医院、韩国药品安全管理局、辉瑞制药等。这些合作伙伴不仅为MediBloc提供了丰富和多样的健康数据来源,也为MediBloc提供了更广泛和更深入的健康数据应用场景。同时,这些合作伙伴也为MediBloc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和资源。MediBloc的创新之处在于它利用区块链技术,为健康数据提供了一个新的范式。它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创新:1.数据主权:该平台让个人成为自己健康数据的唯一所有者和控制者,可以随时查看、管理、更新和删除自己的数据,也可以自由地选择是否将数据授权给第三方,并获得相应的奖励。2.数据互通:该平台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健康数据标准和协议,实现了不同来源和格式的健康数据的互操作性,让个人可以轻松地获取和整合自己在不同医疗机构和设备中产生的数据,也让医疗提供者可以快速地获取和验证个人的完整和准确的健康历史。3.数据安全:该平台通过使用加密、分布式存储、智能合约等技术,保证了健康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隐私性,防止了数据被篡改、泄露或滥用。同时,该平台也通过使用区块链账本,实现了健康数据交易的可追溯性和可审计性。创新亮点项目介绍创新成果推广潜力77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医疗健康信息创新随着全球医疗科技进步和数字化浪潮的到来,各国加快医疗信息化建设以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从疾病预防、诊疗到预后管理,医疗服务全链路的各阶段皆有应用信息创新的落地场景。对比赛道国内外的发展差异,国内在人工智能和远程医疗领域已有较多应用案例,而国外对于医疗互联网的搭建以及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较高。最后,展望医疗信息创新赛道未来的发展,主要方向有二: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打造信息互通的医疗互联网。首先,由于目前国内外的创新多半体现于诊疗过程中的价值环节而非刚需,因此多数案例尚未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未来,明确价值定位、营收和运营模式为各方案规模化发展的关键。其次,由于中国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在信息保护相关规范的框架下,如何有效进行数据的获取和共享、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联通,是未来打造数字化健康生态系统、也是成功实现“健康中国2030”建设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先决条件。观点总结78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医疗健康信息创新专家视点和创新思考医疗信息一直是我国医疗健康领域创新的活跃部分,但是也一直存在商业模式不清晰、商业化落地困难的挑战。因此,与前三届奇璞奖相比,这一届医疗信息项目的数量有所下降(共有36个项目入围),但是质量却有所提升。商业模式对于医疗信息领域的创新仍然是一个难以跨越的挑战。质量提升的一个标志是,人工智能渗透了许多创新项目,这次两个医疗信息奇璞提名奖与人工智能有关:思路迪、携腾。这一届医疗信息提名奖项目还反映了医疗信息创新与临床疾病治疗更加紧密结合:思路迪的肿瘤病理、杭州携腾的静脉血栓(VTE)和博斯腾的阿尔兹海默症(AD)。火树科技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有关。从四个获得创新提名奖的项目中,我们发现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数字信息技术在疾病的预防和诊疗、病理诊断分析、单病种全流程管理和医院大数据精细化管理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1.数字疗法(DTx)在谨慎中前行数字疗法是数字健康的一个子集,根据国际数字疗法联盟(Digital Therapeutics Alliance)的定义,数字疗法(DTx)向患者交付由高质量软件程序驱动的循证治疗性干预,以治疗、管理或预防医学问题或疾病。该疗法被独立使用,或是与药物、设备或其他疗法联用,从而优化患者护理及健康成果。DTx产品可以用来交付各类高质量的医疗干预:提供个性化疾病治疗、管理和干预程序,提供疗法以解决伴随疾病、副作用或附属病症,提供可产生直接神经系统变化的治疗,交付认知行为疗法(CBT)和其他循证治疗,提升、支持和优化当前的面对面和药物治疗,交付响应式体育锻炼和行为干预。在国际上,DTx已经获得多国监管部门的批准和关注,例如,自2017年以来,FDA已批准了大约3540种数字疗法。德国和韩国分别于2019年和2020年发布了数字疗法的相关法规,对数字疗法定义和上市前审查作了详细说明。在中国,数字疗法产品需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批准。企业可选择不同的临床评估和临床试验路径,将数字疗法产品申报为二类或三类医疗器械。2020年11月,成都尚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术康APP”,正式通过NMPA批准,成为中国首款获批的数字疗法产品。2023年,中华医学会发布了认知数字疗法中国共识,提出了8条认知数字疗法临床应用推荐及多项针对监管方式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指导意见,旨在推动数字疗法的良性发展。在过去的十年里,DTx领域发展迅速,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但仍然面临着一些关键挑战。一是证明安全性和有效性,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DTx公司需要仔细设计临床试验,以梳理出数字疗法与传统护理相比的优势。二是向支付方展示其价值并集成到标准临床流程中。为了证明支付的合理性,DTx公司需要让支付方了解干预措施可以通过治愈患者或者减少医疗资源的消耗,从而降低支付方的成本。三是疾病领域的精准定位。DTx公司需要考虑哪些领域是是最具价值的临床应用?哪些类型的疾病领域是数字干预的“最佳点”?可以通过软件治疗而无需面对面治疗?例如,心理疾病、阿尔兹海默症、糖尿病等都是可以很好的发挥其价值的疾病。DTx公司可以考虑将重点放在此类型的疾病领域。虽然存在着诸多挑战,但DTx在一些特定疾病领域的表现有着明显的优势,DTx让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更容易获得,降低疾病的总体发病率,改善患者疗效,降低医疗成本。随着患者和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对数字治疗模式越来越熟悉,在克服一些关键障碍之后,DTx将有着更为广泛的应用。国内创新部分79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医疗健康信息创新2.人工智能助力病理医生提高工作效率和诊断质量目前,人工智能被应用于解决越来越多的医学任务。在病理学中,人工智能已应用于各种图像处理和分类任务,包括初级任务,专注于对象识别问题,例如检测和分割,以及更高层次的任务,例如根据图像中的模式预测疾病诊断和治疗反应的预后。一般来说,人工智能应用专注于解决耗时的任务,让病理医生将更多的时间花在高级决策任务上。病理学中的人工智能还可以应用于帮助解决肿瘤学家面临的问题,例如,通过预测分析来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结果,以及用于预测治疗反应的检测等。总体而言,人工智能可能帮助病理医生提高临床工作流程效率、诊断质量,并为患者创建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计划。3.基于人工智能的单病种全流程管理平台辅助医院规范临床路径管理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另一项应用是建立单病种全流程管理平台。以“数字化智能VTE全流程管理平台”为例,该项目通过软硬件智能化全流程数据闭环采集,辅助医院规范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路径管理,同质化构建医院院内VTE防治体系,大大降低了患者死亡率。通过全流程管理平台,医护人员能够更便捷地处理VTE管控事项,减少人工差错和管理漏洞。此外,平台通过构建区域VTE防治体系,提高了区域医院医疗同质化水平。4.信息化技术赋能医院大数据精细化管理2019年10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印发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国家试点技术规范和分组方案的通知(医保办发201936号),同时编制了国家医疗保障DRG分组与付费技术规范国家医疗保障DRG(CHS-DRG)分组方案两项重要标准。2021年11月,国家医保局发布了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DRG/DIP 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要求在2025年底,DRG/DIP支付方式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基本实现病种、医保基金全覆盖。随着DRG/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推进,医院的运营模式已从“粗放式床位扩张时代”发展为“精益管理/学科定位时代”。信息化技术为医院提供了过程监测、运营分析等方面的支持,有助于医生在病案填写与质量管理方面降低失误率,减少人工质控的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信息化技术还帮助医院对医保费用进行监控预警与费用分析,从而维护医保基金合理支出,更好地改善医疗行为等。最终,信息化技术可以帮助医院实现提质控费的目标。80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医疗健康信息创新案例一|上海博斯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脑青松”数字化认知障碍主动预防解决方案上海博斯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通过人工智能和认知科技提供全球领先的认知功能数字疗法的科技公司。公司聚焦于认知障碍早期风险的数字化评估和干预,提取语音特征作为数字生物标志物,在医疗、科技和为老服务等领域拥有深厚的科研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博斯腾自主研发的认知功能评估和训练软件,分别获批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能实现更加精准、便捷、普惠的早期筛查,和更加科学、系统、有效早期干预。公司以“科普-筛查-诊断-干预-随访”为闭环,提供以“预防式医疗”为核心理念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公司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挥数字化优势,积极响应国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成为上海、四川、浙江、海南等各地民政和卫健系统众多部门的技术提供方,为社区老人提供认知障碍“早筛、干预及分类指导”的一揽子服务;同时作为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认知障碍疾病专科能力建设项目”的推动方,帮助全国各类型医院的认知中心建设全方位的数字疗法解决方案。创新亮点项目介绍1.公司自主研发的【认知功能评估与训练软件】,是第一款在微信小程序端获得医疗器械证的【大脑训练】数字疗法。不仅获得国内三甲医院主任医生认可和专家共识,而且拥有超2,000人社区队列真实世界研究证据。2.公司的服务,完全符合国家老龄战略和痴呆防治工作需要。公司为各级政府和街道部署数字化认知障碍主动预防体系,是国家卫健、民政及各省市相关部门落实政策的核心举措。3.公司基于专业化的产品迭代,全面提升产品有效性和客户依从性,既有专业度、也有温度。通过在政府、机构及医院端的战略布局,建立官方背书、夯实专业壁垒,实现提高用户知晓率,同时在个人端发力,扩大服务规模、提高用户口碑,形成整体业务的正循环。下图为战略布局:产品迭代既有专业度,又有温度夯实专业壁垒提高用户基数提高用户口碑、扩大服务规模博斯腾的战略布局图建立专业背书/政府背书提高用户知晓率,降低获客成本有效性&依从性政府机构医院个人81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医疗健康信息创新创新成果1.公司的【认知功能评估】,是基于语音识别的数字化大脑健康评测工具,可以更快更精准地识别早期认知障碍风险,更全面地做出健康风险评估与预警。在保证90%准确度情况下,实现3-7分钟自测,方便在社区快速普及;较传统方式,服务覆盖面扩大10倍的同时,筛查成本降低10倍。2.公司的【认知功能训练】,源于权威理论和RWE验证,通过多维度的认知训练,认知运动,综合测评和健康管理等模块2,000多项训练任务,科学有效地帮助中老年人提升认知功能,预防疾病的发生。在陪伴式指导下依从度超过70%。3.公司目前已赋能上海/深圳等各级政府、平安保险、中国银行、支付宝、京东等超过100个合作伙伴,实现政府、商保、个人三个支付方的应用落地,累计服务超过1,800万用户。推广潜力国家卫生健康“十四五”规划、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探索老年痴呆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都要求提高老年人痴呆知晓率、筛查率以及开展痴呆防治工作。公司赋能支持的数字化认知障碍预防体系,是相关政策落地的重要抓手和工具。以政府支持的全民普筛为切入点,把兼具“医疗内核、消费形式、人文关怀”的认知训练服务作为拳头产品,实现个人和商保支付,并融入丰富的消费级服务,加强公司的商业转化和业务可持续性。82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医疗健康信息创新案例二|上海思路迪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肿瘤病理人工智能解决方案APiLab肿瘤病理诊断中有各种复杂分析问题,其中针对肿瘤免疫的荧光病理图像的分析有丰富的应用场景。APiLab是一个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自动化病理分析平台,依托思路迪长期积累的病理图像数据,实现高度的病理分析自动化,提高病理医生的效率和准确性。目前APiLab拥有2个核心系统:PD-L1判读系统和免疫微环境智能分析系统,实现多癌种PD-L1表达判读和肿瘤免疫微环境中各因子复杂相互作用分析。创新亮点项目介绍创新成果推广潜力APiLab平台可以在两方面赋能行业:第一,可以辅助病理医生判读,提高医疗的可及性;第二,可以赋能药企,助力临床试验,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思路迪与美国的一家病理检测中心达成合作,使用国际版APiLab,也与一家试剂厂家达成合作,共同开发整体解决方案,并已经与多家病理扫描仪厂家在合作中。思路迪希望构建完整的肿瘤病理AI生态,包括软件、试剂和仪器,形成完整的解决方案,助力行业发展。1.目前在肿瘤病理人工智能APiLab平台上开发了两个肿瘤病理自动辅助分析系统,APPI和AP-TIME系统。2.其中APPI系统取得类医疗器械证,可以实现免疫治疗标志物PD-L1表达的自动判读。AP-TIME实现了多色荧光免疫组化分析的自动化计算,以评估肿瘤免疫微环境中多色荧光标记物的复杂关系。3.系统在2021年初已部署在思路迪医学检验所,截至2023年3月份APPI系统的检测业务量为约8,000例,AP-TIME系统的检测业务量为约3,000例,极大提高了检测能力。1.在APiLab上,各系统利用AI技术实现肿瘤病理的自动辅助诊断。2.基于庞大的数据库构建的APiLab平台,可迅速拓展到其它肿瘤标志物的辅助分析上。3.APiLab平台上的AI产品转化模式:实现内部落地(思路迪检验所)到行业的推广。83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医疗健康信息创新案例三|杭州携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化智能静脉血栓栓塞症全流程管理平台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住院患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防控工作量大、管理难度大、诊治难度高,也是医院纠纷最多的因素。本方案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信息化技术、大数据分析、图像语音识别技术、流媒体技术等,构建完整无缝的VTE全流程立体化无死角解决方案。通过软硬件智能化全流程数据闭环采集,辅助医院规范肺栓塞和VTE形成的临床路径管理,同质化构建医院VTE防治体系,降低患者死亡率。形成中国人种VTE数据库,推动科研体系发展。1.通过建立深静脉血栓形成医学数据模型,并经大数据不断训练后,构建VTE风险精准的评价机制。2.本系统自动接入院内所有住院患者进行VTE风险评估,自动推荐预防及治疗医嘱。经医生确认后,发送到相关智能物联网设备上,自动调整设备参数并启动血栓预防。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自动调整最优的个性化治疗方案。3.通过患者教育、随访、管理,进行全流程数据追踪管理,形成院内-院后全方位管理机制。1.软件:VTE质控城市大脑管理平台、VTE全流程管理系统、VTE健康宣教系统、VTE术后随访系统、VTE物联网系统、VTE项目执行辅助系统等。2.硬件:双向物联网间歇式充气抗栓系统、智能物联网抗血栓压力袜、双向物联网踝泵运动辅助仪、物联网主被动运动系统、家用远程物联抗栓监测辅助系统等。3.项目已覆盖全国25个省份,市场用户近200家,三甲医院近80家。年销售额2021年约2,000万,实现盈亏平衡。创新亮点项目介绍创新成果推广潜力国家能力建设项目要求VTE信息系统配置评审为一票否决项,浙江省卫健委要求浙江省所有二级及以上医院必须配备VTE管理信息系统。全国医院数为3.1万家,目前销售价格50-100万元/套计算,VTE软件市场容量为:150-300亿元。软件维护费为:15-30亿元。84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医疗健康信息创新案例四|杭州火树科技有限公司:DRG/DIP改革下,信息化系统 大数据分析赋能医院精细化管理医保支付改革是医改的核心工作,通过DRG/DIP对医疗机构进行基于诊疗质量和效率的价值支付,是一种衡量医疗服务质量、效率以及医保支付价格的工具,旨在引导高价值医疗。火树科技专注DRG/DIP,推出分组预测系统、运营分析系统、病案质控系统、医保结算清单、医保智能审核等产品,为医院提供DRG/DIP下的医院大数据精细化管理方案。创新亮点项目介绍创新成果推广潜力2021年国家医保局发布新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在2025年底,DRG/DIP支付方式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基本实现病种、医保基金全覆盖。顺应国家政策,市场具有较强的政策导向,火树科技处于发展前期,商业模式具备可持续性。通过规模和持续的前期投入,预计在1-3年内实现成本领先战略的落地,面向医院提供多种支付方式。1.2019年浙江省100余家三级医院采用,医院端医保DRG市占率第一。2021年医保DRG/DIP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覆盖全国20 省,100 市,合作400 医院,全国市场占率35%。年销售额5,000万元。2.获得多项专利和资质证书。3.与全国百余位DRG/DIP专家学者深度合作,通过DRG/DIP政策解读、实践经验相结合的形式,输出高质量服务内容,获得行业一致好评。4.与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及20个省级医保协会深度合作,致力推动DRG/DIP学术教育培训,年培训人次达100万人次。1.率先在行业内提出“产品 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产品功能模块由分组预测、病案上海品茶质控、结算清单质控、医保智能审核、运营分析等构成。2.适配区域政策:提高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给用户提供分析功能,优化结算管理模块,让医生和职能部门的协同无时间差。3.为医院量身打造定制化的数据分析服务,从医院运营、学科建设、政策结算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针对科室和病组进行矩阵分析,形成院内标杆或地区标杆,帮助医院定位优势病组,明确学科发展思路。中国医疗健康信息创新主要体现在数字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病理分析、医院防治体系规范管理、医院精细化管理领域的应用。在过去几年,数字疗法领域在国际上发展较为迅速,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但是,在中国,DTx的发展相对谨慎,2020年底,NMPA批准了中国首款数字疗法产品。尽管DTx在中国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障碍,但是,其在认知障碍类等特定疾病领域的临床应用获得了较多的关注和认同。人工智能在肿瘤病理分析方面的应用发展迅速,中国企业开发了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自动化病理分析平台,实现高度的病理分析自动化,提高病理医生的效率和准确性。数字智能化(疾病)全流程管理平台规范医院防治体系建设。针对一些医院防控工作量大、管理难度大、诊治难度高的疾病,中国企业整合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信息化技术、大数据分析、图像语音识别技术、流媒体技术等,构建全流程解决方案,大幅改善了医院管理质量和效率,推动了区域内医院的同质化管理。信息化系统和大数据分析赋能医院精细化管理。随着DRG/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推进,医院的运营模式从“粗放式床位扩张时代”发展为“精益管理/学科定位时代”,信息化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系统为医院的转型提供支持。数字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应用改变了疾病治疗方式,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和诊断质量,助力实现医疗机构的精细化管理,在未来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观点总结国内外在医疗健康信息领域的创新有许多相似点,包括在疾病诊断领域,应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协助医生进行精准判断;在不同的医保政策下,以“价值医疗”为导向,应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系统赋能医院的精细化管理和高效运营等。该领域创新的差异点主要体现于在独立的应用单元或解决方案下,部分中国企业具备一定优势。但是,与国际的创新企业相比,中国的医疗健康信息服务较为碎片化,缺乏整合,尚未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一体化服务。此外,在解决数据互联互通、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问题方面,国际创新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解决方案。在独立的应用单元下或解决方案下(例如肿瘤病理分析平台),部分中国企业具备一定优势。基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一些企业积累了更大数量的病理图像。而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依赖于大量数据进行训练,因此,快速的数据积累有利于提高智能诊断的精准度。然而,在中国,医疗健康信息服务较为碎片化,缺乏整合,尚未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一体化服务。相反,在国际上,一些创新企业采用了数字治疗平台,结合生物传感器、药物管理算法、患者端移动应用和虚拟多学科团队,为患者提供持续、及时和高质量的护理;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预测患者病情变化,提前进行干预和调整,定制个性化护理计划和提醒等。该模式充分利用了数字信息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患者提供连续性的慢病管理,改善了健康结果,并降低了护理成本。在解决数据互联互通、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问题方面,国际上的创新企业提供了创新的健康数据管理模式区块链技术,该管理模式让个人获得数据主权,建立了统一的健康数据标准和协议,并通过加密、分布式存储和智能合约等技术,保障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隐私性。与其他行业相比,数字信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渗透尤其谨慎,但势不可挡,新冠疫情加速了这个进程的发展。但是,如何解决数据的隐私保护、数据安全、数据的互联互通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探讨。国内外医疗健康信息创新对比分析85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医疗健康信息创新健康产业发展创新86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健康产业发展创新 87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健康产业发展创新 医学教育手术疼痛管理康复练习中风后管理1.VR 技术虚拟现实解决方案允许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和患者与为医学教育(包括模拟手术培训)、疼痛管理或康复量身定制的模拟环境进行交互。全球医疗保健VR市场将以超过40%的年增长率增长,到2027年达到350亿美元。根据高盛全球投资研究报告,到2025年,医疗保健将成为VR技术的主要采用者的前三大行业之一。研究结果表示82%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士认为,虚拟现实为医学生和执业医疗保健专业人员提供了一种方便的获取和学习信息的方式。该机构还报告称,62%的患者欢迎虚拟现实医疗服务作为传统医疗的替代方案。医疗保健领域越来越多地采用VR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极度需求。需要降低医疗保健成本。健康产业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的渗入,以及健康险、数字医疗等模式创新的冲击,更是迎来颠覆性的改变。从技术到临床,从社会到个体,再从诊疗到管理,前沿科技悄然改变着医疗领域的方方面面,为健康产业创造了无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科技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设备、药物和治疗手段,提高了人类的健康观念、医疗技术、疾病治疗水平,更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在数字领域的大胆尝试可以帮助卫生系统解决一系列临床和业务挑战,并打开机遇,推动它们沿着通往健康未来的道路前进。虚拟现实使医学生和刚起步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员更有效地进行理论学习。有了VR,学习者可以在细节上检查3D医学模型,也可以学习与人工智能控制的虚拟患者交流。示例:解剖学学习;医学社会技能学习。为了在中风后有效地康复,患者需要在虚拟环境中重新学习进行典型的日常动作。病人可以访问一个丰富的练习数据库,帮助他们恢复运动技能或提高空间定位能力,而不会对自己、他人或他们操纵的物体造成任何伤害。示例:物理功能恢复;认知能力提高。在触觉控制器的帮助下,外科医生在虚拟手术室中进行虚拟手术。外科医生无需使用昂贵的一次性人体模型进行培训就能成为熟练的专业人士。VR应用程序还可以用于向患者解释手术过程。示例:外科培训。术前计划。医疗器械营销。通过将康复练习移入虚拟领域,VR将患者的治疗过程变成一种游戏化的体验,VR指导患者完成存储在软件数据库中的个人训练计划。治疗师可以随时编辑程序并控制结果。示例:神经康复;物理治疗;认知康复。虚拟现实疼痛管理应用程序通过有效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帮助降低疼痛或极度不适的程度。这种类型的虚拟现实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潜在危害止痛药的使用,并降低医疗成本。示例:慢性疼痛;急性疼痛;医疗过程中的疼痛;精神上的痛苦和焦虑。国际创新部分88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健康产业发展创新 2.数字疗法技术数字疗法是提供通过循证验证的高质量的软件程序驱动的干预方案,目的是预防、管理或治疗疾病。数字疗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药物联用,或与其他疗法配合使用,以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2020年全球数字健康市场规模为965亿美元,预计至2028年将以15.1%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伴随数字健康市场的飞速发展,全球数字疗法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攀升。预计在2028年达到近2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美国2017年创立的数字疗法联盟(DTA,The Digital Therapeutics Alliance)在这一方面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其制定和拟草的定义、原则和准则基本成为了默认的行业标准。DTA认为根据每种产品的声明,它受到不同程度的安全和隐私要求、监管监督、临床评估和持续的现实证据的约束。目前电子疗法的主要产品还是聚集在健康和支持类别,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越来越多的治疗干预类电子疗法产品会层出不穷。健康和支持类别概览:临床试验:现实成果:示例:诊断和检测类别治疗和干预类别捕获、储存和传输健康数据测量和/或干预直接向患者提供治疗干预不做特别要求需要需要不做特别要求不做特别要求需要 生活方式应用和健身追踪器 远程医疗平台 健康资讯科技 消费者健康信息 企业支持 数字诊断 数字化生物标志物 患者远程监护 药物依从性工具 可消化的传感器 连接的药物输送装置直接提供干预措施,治疗、管理和预防广泛的行为、精神和身体疾病和障碍89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健康产业发展创新 案例一|OSSO VRVR手术培训和模拟方案OSSO VR是一家位于美国的医疗技术公司,利用VR应用在医疗培训专为医疗专业人士提供虚拟现实手术培训和模拟方案。传统的手术培训通常需要在真实的手术室进行,需要高昂的成本和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同时还存在患者安全的风险。而OSSO VR的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模拟真实的术室场景,在虚拟环境中锻炼各类手术的实际操作;允许外科医生在3D空间中跟新医疗设备互动,提高用户对医疗器械公司新的解决方案的熟悉程度。帮助医生提高技能和安全水平。同时也推动了医疗领域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1.目前拥有120个培训模块,还有50个在拓展中,涵盖多个专业领域,如骨外科、脊柱、介入心脏病学和普通外科等。2.20多个国家的20多家教学医院和11家顶级医疗设备公司 (如强生、史塞克)使用。随着技术的发展,元宇宙的概念层出不穷,而支撑元宇宙的核心技术-VR技术也正在使传统的医疗教育方式发生改变。OSSO VR利用采用了元宇宙元素的VR虚拟现实技术,具有很大的创新性。同时,OSSO VR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手术模拟和培训,使得医生和医学生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手术练习,这在传统的手术培训中是很难实现的。最后,OSSO VR的产品具有高度的可定制性,能够为不同的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这种灵活性也是传统手术培训所不具备的。未来,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和医院可能会采用这种技术来进行手术培训,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对高质量医疗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再加上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OSSO VR的产品有可能与智能化手术设备相结合,为手术培训和实际手术提供更加完善的解决方案。OSSO VR在未来具有极大的推广潜力。1.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提高手术培训效果。传统的手术培训通常需要医生在实际手术中积累经验,而这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OSSO VR的虚拟现实手术培训方案可以让医生在模拟环境中进行手术模拟,模拟真实手术中的各种情况,从而提高医生的手术技能,减少手术失败率。2.提高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手术过程中的小错误可能导致患者的生命危险,OSSO VR的虚拟现实手术培训可以提高医生的手术技能和决策能力,减少错误的发生。3.降低手术培训和模拟成本。传统的手术培训和模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而OSSO VR的虚拟现实手术培训和模拟方案可以减少这些成本,同时提高培训和模拟效果,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创新亮点项目介绍创新成果推广潜力90需求导向 生态创新 2022-2023 中国健康产业创新平台奇璞蓝皮书|健康产业发展创新 案例二|AkiliInteractiveEndeavorRX电子游戏疗法Akili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疗法进行了创新,研发出了数字疗法EndeavorRX。EndeavorRx是一款能够从网上下载的App,适用于8-12岁患有注意力不集中或组合型多动症儿童。但它不是一个独立的治疗,也不能替代药物。作为ADHD整体治疗计划的一部分,该款疗法需由医生开具处方,从而在3个月的疗程内,与临床医生指导的疗法、药物治疗以及教育项目一起联用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目前,该项疗法仅通过处方的形式提供经过科学的设计,EndeavorRx 可由自适应算法驱动,在游戏的每一秒中都会评估儿童的表现,以根据他们的表现来调整难度,从而为每位多动症儿童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体验。家长可以使用应用程序跟踪孩子的治疗情况,了解各个级别的完成情况。该游戏应用尚未发布,但实验结果证明完成这一游戏疗法后,儿童的注意力、学业成绩和其他评估指标均得以改善。在经过一个月的游戏疗法后,儿童多动症的改善状况持续了一个月。常见的副作用是沮丧、头痛、头晕和恶心等,但远比传统药物的副作用更加温和。该游戏用了7年的时间在5个临床试验中评估了600多名患有ADHD的儿童。接受试验治疗的孩子每周5天每天25分钟玩躲避障碍并收集目标游戏,四周后,三分之一的孩子至少在一项客观注意力中不再有明显的注意力缺陷。EndeavorRX在2020年6月获得了DeNovo医疗器械注册,这是FDA有史以来批准的第一款处方电子游戏,也是其批准的第一款用于8-12岁ADHD患儿的商业数字疗法产品。随后该产品又获得了CE认证。此外,Akili 还在推进其他平台技术,以拓宽其覆盖的疾病,如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抑郁症(MDD)、多发性硬化(MS)等疾病的疗法研究,并解决额外的认知障碍。除了作用于调节注意力控制、阻断、多重任务的神经系统(大脑前额叶区)的选择性束激管理引擎(SSME)外,Akili还在推进用于3-8岁ADHD患儿的Tali平台,作用于调节空间定向、记忆和组织规划(海马体区)空间导航引擎(SNAV),以及作用于调节注意力、冲动、工作记忆和目标管理(大脑额顶小脑区)的身体和大脑训练引擎(BBT)。在缔造史上首款“游戏处方药”后,荣誉也纷至沓来:2021年Akili创始人*xx入选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50大颠覆者、2022年入围当年全球50家最具创新力公司年度榜单。在商业合作方面,Akili牵手威尔康奈尔医学、纽约长老会医院和范德比尔特大学医学中心合作研究数字治疗,并于2019年和日本研究驱动型制药公司Shionoai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亚洲市场。EndeavorRX的核心是选择性刺激管理引擎(SSME)。这也是目前Akili数字疗法的核心平台,专门设计用于靶向和激活参与注意力控制的神经系统。它由认知神经科学家和移动游戏开发人员合作完成,旨在通过具有多种适应性的个性化闭环算法对特定认知功能下的关键神经系统进行刺激,并展现出了应用于精神病学和神经病学中各种适应症的潜力。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EndeavorRX的设计和操作看上去较为简单-操作者需要一边控制划船方向一边打怪兽。但这些操作其实是经过相应的设计和验证。在游戏研发过程中,开发团队会同时扫描和监控被试者的大脑区域,观察哪些游戏操作会激活大脑对应区域,从而确保游戏以特殊的方式对大脑前额叶皮层施加刺激。临床有效性得到证实:截至2022年1月,Akili的EndeavorRX完成了5项临床试验,共入组超过600名 ADHD患儿,均证实了这一数字疗法在改善ADHD症状上具有明显效果。使用EndeavorRX的患者在持续和选择性注意力的数字评估措施测试(TOVA)中表现出改善。这些研究结果也在Nature:gitalMedicine等学术期刊上刊发。创新亮点项目介绍创新成果推广潜力91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健康产业发展创新 健康产业的重点逐渐从“治病”转向“预防”,这一趋势也符合药物经济学的要求。展望健康产业创新未来的发展,主要在于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相比于传统的诊疗方式受时间、空间的制约,数字化手段可以有效弥补这一不足。新兴技术可以通过实时反馈可及时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更具个性化和精准化。人工智能、云计算、VR、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为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技术基础。观点总结92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健康产业发展创新 专家视点和创新思考健康产业发展奇璞奖是一个除了其他类别外的一个综合类别,包括了大健康范畴,44个入围项目是参赛项目最多的赛道。这一届健康产业发展提名奖项目中,有三个大健康项目:泰康拜博的齿科正畸,科露宝的特殊医学食品,抚理的居家康护。这些项目都是在各自的细分领域内非常创新优秀的项目,都取得了很好的商业化落地成果。健康产业发展也包括一些医疗健康产业内部细分领域之间的跨界合作,以及平台生态圈类型的项目。德睿智药涉及的是一个非常前沿创新的领域,运用人工智能进行创新药的研发,极大提高了效率和降低了新药研发成本。这个项目在商业化落地方面也取得了成果。对四个提名奖案例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中国健康产业创新呈现以下几个趋势:1.延续性护理等院后院外护理服务发展迅速延续性护理服务有助于减少再入院率,改善患者结果,降低医疗成本。根据美国老年医学会(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的定义,延续性护理(Transitional Care)是指设计一系列护理活动,以确保患者在不同护理地点之间或同一护理地点不同水平的护理场所转移时,所接受的医疗保健服务具有协调性和连续性。代表性地点包括(但不限于)医院、亚急性和急性后护理设施、患者的家庭、基层和专业护理场所以及长期护理设施。延续性护理包括后勤安排、患者和家庭教育,以及参与转移的卫生专业人员之间的协调。高质量延续性护理对于患有多种慢性病和需要复杂治疗方案的老年人及其家庭护理人员尤为重要。这些患者通常接受多项不同提供者的护理,并在不同护理场所中频繁移动,因此,特别容易受到护理断裂的影响,对于延续性护理服务需求最大。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家庭和个人对于连贯、协调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将加快社区护理发展和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作为主要任务。近几年,国内涌现出一批独立的延续性护理机构,并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护理模式和商业模式。以抚理健康为例,在长护险服务经验的基础上,以客户(康复者)为中心打造以居家院后康护服务的闭环管理服务产品体系,并将其率先成功引入商保市场,首创商保院后居家看护服务填补国内市场空白。总体而言,中国的延续性护理等院外院后护理服务市场潜力巨大。然而,我国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只有在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之后,才能推动该行业的健康发展。2.口腔等消费属性医疗需求逐步增长消费属性医疗需求弹性较大,其增长通常与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因素相关。一般来说,随着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人们对消费属性医疗的需求逐步增加。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几年中国的消费属性医疗需求增长迅速,其中,口腔正畸是中国市场上增长较快的消费属性医疗服务之一。口腔正畸治疗也称“牙齿矫正治疗”,最常用于改善弯曲、突出或拥挤的牙齿的外观和对齐,并纠正咬合问题。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牙套、透明矫正器和可移动的固定器。口腔正畸治疗最明显的优势之一是提升唇齿颜面的协调与美观,促进患者心理健康与信心,同时,还可以改善咀嚼功能和降低一系列口腔健康风险。中国口腔正畸医疗机构在技术上和商业模式上均进行了创新,以泰康拜博为例,在技术上,创立了颌位重建技术临床治疗理论,建立了沈刚错颌畸形诊断分类体系,既矫正牙齿又纠正颌位偏离,适合国人严重颌骨畸形高发特点。在商业模式上,与中国隐形正畸头部企业正雅齿科共同研发临床推广,发挥泰康拜博医疗服务与保险支付特色优势全国布局。总体来说,中国消费属性医疗市场尚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在特定赛道掌握核心技术、拥有好的商业模式的机构最具竞争力。国内创新部分93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健康产业发展创新 3.特殊医疗用途食品潜力巨大特殊医疗用途食品(foods for special medical purposes,FSMP)是针对与疾病相关的营养不良和各种其他疾病的循证营养解决方案。FSMP可以部分或全部取代正常饮食,为患者提供生存、恢复和茁壮成长所需的必需营养素。2015年,中国食品安全法修正案将FSMP指定为“特殊食品”,并受到严格监管。2016年3月,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发布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该办法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定义为“为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者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者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办法还明确了生产商申请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的基本要求等。办法的出台规范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行为,保证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安全,为特医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人口老龄化加速、慢病病患者不断增加的背景下,中国FSMP市场增长迅速。过去,雅培、达能、雀巢等外资企业掌握着FSMP的顶尖配方,占据主导地位。近几年,中国本土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在关键技术上不断突破创新。以浙江科露宝为例,专注于研发符合中国人营养特征的FSMP配方,并获得多项国际和国内专利。此外,浙江科露宝还致力于打造平价且高性价比的FSMP,让需要的人负担得起。整体来说,中国FSMP行业的发展存在仍存在一些挑战,例如知识产权保护、临床营养类人才的缺乏、国民营养意识的提升等。4.基于AI的药物发现和开发平台成果初显人工智能在制药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近几年,利用AI辅助药物研发的平台备受瞩目。具体而言,AI可以有效地应用于药物研发的不同阶段,包括靶点识别、药物设计、化学合成和筛选、药物特性预测等。AI的应用极大地缩短了药物开发周期。传统的药物开发过程耗时且昂贵,一个分子从发现到上市所花费的时间通常长达数10年,成本巨高不下,人工智能可以大幅缩短药物发现和临床前试验的时间,从而缩短药物开发周期。在国际上,2014年开始,跨国大型药企陆续试水AI赋能新药研发。2022年初,英国的AI驱动制药公司Exscientia首次将人工智能设计的药物分子推进人体临床试验。2023年2月,Insilico Medicine的INS018_055获得FDA孤儿药认证,INS018_055是Insilico的生成人工智能平台Pharma.AI发现的小分子抑制剂,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Insilico计划在2023年初启动全球多中心第二阶段临床试验。在中国,本土初创AI制药公司开始涌现,其中,领先的公司拥有自主研发的AI药物设计平台和AI设计药物。以德睿智药为例,开发了Molecule Pro一站式AI驱动小分子药物研发平台,其核心价值是利用AI技术解决传统药物研发技术难以解决的问题,如难以成药靶向药物开发。目前,Molecule Pro获得了多项专利,可节省70%小分子药物临床前研发时间及成本,平台已快速产出2个难成药靶点PCC化合物且具有同类最优潜力,首条自研管线8个月进入IND-Enabling阶段。随着基于人工智能的药物发现和开发数量快速增长,各国监管部门已经或者正在考虑制定相应的监管方式,以在确保药物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同时促进创新。94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健康产业发展创新 案例一|上海抚理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抚理健康居家康护产品及解决方案抚理健康是一家全国性的居家康护服务公司,具备全科护理、健康管理、心理咨询、社区健康评估、互联网医院、职业培训学校等专业资质。面对老龄化趋势、失能失智人群的照护需求,以及术后病后人群的院外居家康护痛点,抚理健康填补了国内居家康护服务市场空白,基于国家长护险的服务经验,首创以患者为中心的院后居家康护服务产品,通过科学康复训练、专业护理、预防指导及心理关怀,有效提 升患者康复效率、预防并发症及复发,缓解患者及家庭的照护压力。经过六年多的打磨,抚理健康已形成“六位一体”标准化专业居家康护服务体系;在全国范围内组建了含执业医生、执业护士、养老护理员等在内的超3,000人的康护服务团队;在716座主要城市储备充足的服务能力,形成了24小时服务必达圈。与此同时,抚理健康构建了完善的培训与质控体系,针对每项服务均设置明确的服务执行及考核标准,确保了服务标准化实施,有效的管控服务质量。为了更高效地实现全国资源调配及服务品质管理,抚理健康研发了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康护服务管理系统(FAIS系统),并获得国家三级等保认证。创新亮点项目介绍创新成果推广潜力近3亿老年人群,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超4,000万人,患病出院后的康复人群都是潜在客户。我国长期护理险试点吹响照护市场爆发号角,经办商保化、服务立体化趋势明显,健康险的蓬勃发展呼唤优质服务商。作为商业健康险、政府长护险的服务领先者,抚理健康有望成为家庭健康服务领域的新龙头。抚理健康在全国范围内自建的康护服务团队超3,000人,其中照护管家占比约24%,护士、康复师等服务人员占比约50%,主任医师、医生等服务人员占比约26%。1.在国家长护险领域,深度参与服务及其标准的制定,已经成为上海、北京、南通、成都、天津、广州等10座城市医保定点服务机构,拥有30余家医疗护理站和日间照料中心,累计提供居家康护服务超120万次。2.在商业保险领域,抚理健康在2018年首创院后居家康护服务,填补了服务市场的空白,已为平安集团、太保集团、中再集团、友邦人寿、中信保诚、建信人寿等60余家大中型保险公司及再保险提供了200余个综合服务解决方案,服务覆盖超3,000余万被保险人。3.在专业输出上,参与主编国内首本老年居家照护养老服务机构护理骨干培训教材。4.在社会效益上,抚理健康居家康护服务有效促进了康复者功能康复/维持,提高患者家庭生活品质;提高照护者的照护能力,缓解家庭照护压力。以南通市崇川区卫健委试点为例,抚理健康为脑卒中、颅脑外伤患者提供院外居家康护服务,实现全程管理、康护到家,其中参与患者的疼痛好转率高达78%、跌倒风险好转率84%、ADL好转率76%。同时在经济价值上,节约医疗成本,降低社会经济负担。1.将院后居家专业康护服务的理念引入商保市场,首创院后居家康护服务产品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2.自主研发专业康护FAIS核心系统,实现客户服务全流程数字化及全国居家康护服务能力可视化,调度自动化,培训及品控线上化。95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健康产业发展创新 案例二|泰康拜博医疗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特色正畸方案泰康拜博沈刚团队沈刚教授提出了突面、凹面与偏颌畸形诊断分类,创立了下颌形态分析方案,确定了含颌位因素错颌畸形重要概念,制定出生理性与病理性错颌畸形鉴别机理,探索了正畸颌位重建治疗体系,成为正畸临床核心技术的开拓者引领者。形成了包括理论创新、机制循证、装置设计、临床治疗及疗效评价等各个环节的完整体系,完善了针对突凹偏严重错颌畸形正畸治疗的中国方案。1.提出错颌畸形中国特色分类:形成了突面、凹面与偏颌畸形诊断分类体系,丰富与发展了安氏分类系统。2.提出了颌位重建和病理性错颌畸形重要概念,制定出生理性与病理性错颌畸形鉴别机理。3.创立了正畸颌位重建完整治疗体系,用各种矫形手段实现下颌前导、后推、侧移及顺旋等颌位纠正,通过颌位重建达到咬合对接。4.与正雅深度合作,研制出包括S8、S9、S10颌位重建技术在内的GS隐形装置产系。1.共获得12项国家发明专利、18项新型实用专利,形成了包括基础理论、机制循证、装置设计、临床治疗及疗效评价等各个环节的完整体系。2.已研发GS完整产系并被3千临床机构应用,已成功治疗严重颌位颜面错合畸形近2万例性化舌侧技术临床应用。3.泰康拜博口腔近三年服务正畸患者超111万人次,截至2021年底,全国范围内GS颌位重建临床应用首次突破10,000例。完成正畸初复诊患者共计近43,000人次;GS颌位重建隐形正畸三年全国业务超2亿。创新亮点项目介绍创新成果推广潜力中国儿童错颌畸形发生率在70%以上,在12-34岁人群中,患病人群为3.3亿。2018年我国正畸共有226万例,渗透率仅为0.68%。与此同时,正畸已成为口腔医院/诊所最重要的科室之一:口腔正畸科室收入占比达1/4,仅次于综合科室收入。假设正畸渗透率在青少年和成年人中的渗透率分别达到2.5%及5%,则正畸市场的潜在规模超过1,500亿人民币。96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健康产业发展创新 案例三|浙江科露宝食品有限公司:科露宝特殊医学食品项目致力于为临床患者提供丰富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产品覆盖婴幼儿和成人特医食品系列。为了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该类产品必须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单独食用或与其他食品配合食用。浙江科露宝在中国临床医学及营养学领域拥有多年的经验积累,致力打造国内特医产品集研发、生产、检测、销售的平台型领先企业。1.国际化自主研发团队,根据中国儿童营养特征研发。复合研发团队:20多位专业技术人才组成研发团队,涵盖营养学、临床医学、检验、工艺等多学科领域人才。2.一流供应链、严苛品控、高标管理,产品抽检合格率100%。10万级清洁度全自动封闭产线。全程质量追溯,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HACCP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体系。3.自有实验室,具备全项目检测能力,可完成从原料、生产工艺到成品全流程超2,000项次自行专业检测。1.专利技术及知识产权:47项国内专利,7项国际专利。2.由婴幼儿特医领域切入,逐步进入其他成人特医领域。3.在浙江宁波、江苏徐州和山东德州有3个生产基地。创新亮点项目介绍创新成果推广潜力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领域市场潜力巨大,增长迅速,市场增长率达30%。未来婴幼儿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市场容量约300亿,未来成人产品远期市场容量超2,500亿。预计2025年,液体特医食品市场规模将达到104亿元。企业在中国临床医学及营养学领域拥有多年的经验积累,致力打造国内特医产品集研发、生产、检测、销售的平台型领先企业。公司拥有完善的医务销售网络和电商渠道,具备完整的商业化能力。97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健康产业发展创新 案例四|杭州德睿智药科技有限公司:人工智能制药平台Molecule Pro德睿智药是一家人工智能(AI)驱动的新药研发公司,聚焦创新与难成药靶点相关药物研发。目前,自研一站式AI药物发现平台Molecule Pro已实现商业化落地,经由该平台设计的化合物兼具新颖性、高活性和高成药性。依托该平台落地应用与实验筛选,德睿智药首条自研管线MDR-001已实现中美双获批临床,并与多家国内外头部药企,跨国世界前十药企共同探索,研发创新药物研发以及AI制药技术,成功交付多个PCC/Lead项目。1.建成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站式AI新药发现平台,预计可为小分子药物临床前研发节省50%以上的研发时间及成本,相较传统方式极大提高新药开发效率。2.经由AI平台辅助设计,成功为上市药企客户交付具有Best-in-Class潜力的别构抑制剂PCC分子,并顺利开展后续临床前研究;另一个自研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MDR-001已实现中美双获批临床,针对肥胖症和二型糖尿病,计划于2023年6月完成首次人体给药。3.还有10余条新药研发管线同步推进中;与合作药企签署了数亿美元的新药研发管线订单。1.一站式AI药物发现平台Molecule Pro:提供基于特定靶点的小分子化合物的新分子生成,已覆盖化合物设计、筛选与优化、新颖性、可合成性、成药性及毒性预测等临床前药物研发关键环节,尤其擅长解决药物研发中的多目标优化问题。目前已经商业化落地。2.小分子MDR-001药物管线:在项目启动8个月内设计、验证了小于100个全新的小分子,获得优质的临床前候选化合物,预计较传统方式节约成本50%以上成本以及周期。MDR-001临床前数据显示出明显的差异化、优越的疗效和安全性,具有同类最优潜力。该项目在2022年12月,获得美国FDA针对肥胖症和二型糖尿病的新药临床批件。2023年初,收到国家药品管理监督局核准签发的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获批进入中国临床研究,将于2023年6月完成首例人体受试者给药。3.上市药企合作管线:利用AI平台加速化合物优化速度,2021年9月成功为上市药企交付PCC里程碑,2022年8月交付四个AI辅助设计全新骨架化合物,达成与上市药企德琪医药合作里程碑。创新亮点项目介绍创新成果推广潜力我国自主研发创新药物能力薄弱,差异化项目较少,缺乏有效的药物靶点发现技术。德睿智药将主要定位为一家AI平台赋能型生物技术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加合作研发模式开发一系列兼具差异化及同类最优潜力的项目,通过与国内外大药企联合开发或项目不同阶段权益转让,推动国内创新药的发展及国际化,造福更广大患者。98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健康产业发展创新 中国健康产业创新体现在延续性护理等院后院外护理服务领域、口腔等消费属性医疗领域、特殊医疗用途食品和基于AI的药物发现和开发平台。第一,高质量延续性护理对于患有多种复杂慢性病和需要复杂治疗方案的老年人尤为重要,随着人口加速老龄化,中国的家庭和个人对于连贯、协调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涌现出一批独立的延续性护理机构,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护理模式和商业模式。第二,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不断提高,人们对消费属性医疗的支付能力不断增强。口腔正畸治疗能提升唇齿颜面的协调与美观,促进患者心理健康与信心,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口腔正畸医疗机构在技术上进行创新,建立适合国人的治疗体系;在商业模式上,口腔医疗服务与商业医疗保险结合,充分发挥支付优势。第三,在人口老龄化加速、慢病患者不断增加的背景下,中国特医食品市场加速增长。但是,顶尖配方一直由外资主导。近年来,中国特医食品企业加大研发力度,专注于研发适合中国人营养特征的特医食品配方,并获得多项专利。第四,传统的药物开发过程耗时而昂贵,人工智能药物开发平台的出现极大地缩短了药物开发周期。中国初创AI制药企业在AI药物设计平台和AI设计药物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人口结构的转变、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的提高、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健康理念的转变促进了这些创新的出现,如何打造本土化的医疗服务和产品、构建可落地的商业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观点总结国际和国内健康产业创新的相似点体现在科技与医疗领域的结合,具体来说,是指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例如AI药物开发,VR手术培训和模拟等。其差异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国际上,前沿科技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和探索是创新的主要方向,改变着医疗健康的各个方面。其中,最近几年较为突出的创新为VR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渗透,例如医学教育、模拟手术培训、疼痛管理、康复、中风后管理等,VR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能为医学教育培训和疾病管理带来更完善的方案。此外,电子游戏疗法用于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并展示出了较大的潜力。在中国,利用人工智能加速药物开发已经获得了一些进展。此外,在人口加速老龄化和国民收入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延续性护理、基于营养学的特殊医疗食品和消费类口腔医疗需求稳步增长,企业在技术和商业模式上不断创新,打造适合中国国情和人口特征的产品。国内外健康产业的发展均呈现出较明显的跨界合作的特征,科技的进步给疾病的预防、治疗和管理带来了一些新的机会,人口结构的变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拉动了高质量延续性护理和营养解决方案和消费性医疗的需求,从而促进了健康产业的创新。国内外健康产业发展创新对比分析99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健康产业发展创新 健康行业政策创新100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健康行业政策创新 101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健康行业政策创新 1.政策效率化价值医疗关注临床疗效与相关医疗开支之间的平衡,强调关注服务质量的全程整合的医疗照护模式,以及以价值为核心的支付模式升级。价值医疗近年来已经成为欧美发达国家政府推动医疗体系改革的关键词,欧美国家在政府立法推动和医保管理机构带领下,积极推动医疗体系的价值医疗转型。例如美国也在积极推动由按服务项目付费开始转向基于价值的支付模式的相关政策的执行。通过革新政策推动价值医疗的发展,提升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为公众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和服务,提升医疗效率。2.政策全面化全球人口正步入老龄化阶段,世界上几乎每个国家的老龄人口数量和比例正在增加。相对于其他年龄群体,增龄伴随的认知、运动、感官功能下降导致社会需要更加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然而,相比老年人的健康需求,与健康老龄化相关的机构、队伍、服务和政策支持不足。发达国家因较我国更早进入老龄化社会,其针对老龄化的健康政策、服务等更加全面完善。例如作为发达国家之一的日本在老龄化应对方面的举措颇多,围绕老龄化社会的战略、计划与政策法规体系的构建和推进等方面非常典型。先后颁布了老年保健法、后期老龄医疗保险制度、长期护理保险法修正案等一系列政策应对人口老龄化,并以技术为依托提出了积极老龄化与信息通信技术解决方案以促进护理机器人的开发与实用化解老龄化健康问题,确保老年人的健康和福利,同时推动社会福利和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增进健康政策的全面化。3.政策公平化健康不公平一直是全球普遍面临的重大课题,受到疫情影响,健康差异问题日益严重,前所未有的与健康相关的公平关注点再一次被带入到世界舞台。为了减少健康差异促进健康公平,各个国家都在积极探索创新的政策,来优化健康资源分配。在德国,所有参加法定医疗保险的公民,患病后所产生的费用基本上全部由医疗保险机构进行支付。无论参保者实际缴费水平和保险机构选择的异同,患者享受到的医疗服务水平基本一致,体现了医疗保障的公平性原则。美国也在2022年通过了通胀削减法案,首次允许政府直接和药企行谈判来控制药品价格,并设置药价涨幅上限,对于超过通胀率的涨幅,药企需要通过返点将这些收入返还。此法案的执行在现阶段来看有利于控制政府高额的医疗支出,促进医疗资源的优化,并且下降的药品价格将会进一步缩小健康差异。同时,欧美国家倡导家庭医生制度,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增进基层医疗水平,减少健康资源在城乡、地区、区域间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提升健康公平性。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后疫情时代健康不平等加剧、针对健康产业的财政支出不断攀升,健康已经成为公共政策中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同时,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患者对健康产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WHO在提倡除了关注民众整体医疗健康水平外,也鼓励和推动全球医疗公共政策不断创新推动政策效率化、全面化、公平化,以缩小健康差异、提高健康服务质量、优化健康服务资源,推动全球健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全面化政策公平化政策效率化123 临床疗效与相关医疗开支之间的平衡 以价值为核心的支付模式 提升医疗效率 老龄化问题加剧 医保改革广泛覆盖老年人等少数群体 增加全面性 健康不平等严重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政府控制药品价格 家庭医生制度,增进基层医疗水平国际创新部分102第一部分 国际和国内创新案例与趋势分析|健康行业政策创新 案例一|美国MACRA法案MACRA是美国医疗保健改革的重要举措,于2015年发布通过,此法案通过优化医保支付结构,建立一个基于绩效的双轨支付系统,以医疗价值驱动支付的机制对医疗服务的质量、效果和成本等指标进行评估,调整医疗保险支付的方式和金额以激励医生为患者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医疗服务,同时,推动医疗数据的互操作性来促进医疗服务的创新和改善。1.MACRA实施后的一年,2017年73的医疗保健提供者的质量得分有所提高。2.90的医疗保健提供者使用了EMR系统,并向CMS报告了有关医疗保健服务的质量信息。3.自2017年起,医疗保健效率和质量有所提高,例如,糖尿病患者的控制水平有所提高,临床质量措施的落实率增加25%。MACRA法案虽然并不是现在世界上唯一的以医疗价值为驱动的法案,但它是医疗保健系统中最早推动从以数量为导向到以质量为导向的转变的法案,通过实施医疗价值驱动支付机制、医疗保健信息技术互操作性政策,促进医疗保健提供者采用先进技术,提高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19 196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沙利文:2023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67页).pdf

    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摘要基因药物治疗是通过将外源性基因导入靶细胞,置换或校正缺陷和异常基因的表达,从而改变细胞的生物学特征,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随着基因相关技术快速发展,基因药物在遗传、非遗传疾病领域的应用价值快速凸显并受到资本市场的持续青睐,2023年截至12月8日已有6款基因治疗产品获批上市,基因治疗迎来快速发展阶段。沙利文谨此发布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旨在对基因药物领域进行深入分析,从技术发展、应用领域、上市产品、研发情况、患者需求、资本热度、行业格局等多维度进行全面阐述,追踪行业和技术发展脉络,挖掘行业发展巨大潜力,分析市场发展背后的驱动因素。基因药物发展迅速,产品不断涌现自21世纪初第一款基因药物获批以来,短短20年时间内,已有12款基因药物获批,尤其是近五年来,获批上市的基因药物数量显著增长。基因治疗相关技术快速发展,AAV载体产品快速涌现,国内多家基因药物领域公司已布局CRISPR、单碱基编辑(BE)、先导编辑(PE)等基因编辑技术,已有体内基因编辑疗法进入临床试验,未来有望上市更多成熟、安全、有效的基因药物。基因药物有治愈疾病潜力,解决众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目前,仍有众多的疾病治疗效果不理想:众多罕见病尚无有效治疗药物,糖尿病、高血压需终生服药,肿瘤治疗后复发率高。随着越来越多疾病的基因机制被破解,从“根源”治疗疾病已成为现实。基因药物通过对致病基因进行干预,恢复正常基因表达水平,实现“一次治疗,终生治愈”,成为解决众多疾病未满足的临床需求的重要途经,将给更多的患者带来希望。基因药物应用前景广阔基因药物在多种疾病领域受到重视,数款罕见病基因药物获批上市,在肿瘤、传染病、慢性病、再生医学等领域的价值也逐渐凸显,在研管线数量持续增加。我国拥有庞大的慢性病、肿瘤患者群体,罕见病患者群体对创新疗法需求迫切,推动基因药物发展。目前,基因药物在研管线集中于罕见病领域,占比约30%。随着基因药物相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基因药物不断拓展应用疾病领域,基因治疗地位日益重要。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目录第一章 基因药物行业概览基因治疗简介-6基因药物简介-7基因药物的发展历程-8基因药物的应用领域-9第二章 基因药物制备的相关技术基因药物治疗流程及主要技术-11基因编辑技术-12基因编辑技术在体外细胞疗法中的应用-14获批上市的体外基因修饰细胞治疗产品概览-15体外基因修饰细胞产品案例地中海贫血症-16基因药物递送系统-17基因药物研发核心要素-18基因药物领域的新技术-19第三章 基因药物领域监管机制美国基因药物监管现状-21欧盟基因药物监管现状-23日本基因药物监管现状-24中国基因药物监管现状-25第四章 基因药物领域研发现状与市场潜力全球获批的基因药物概览-28全球获批的基因药物情况分析-29全球基因药物在研管线分析-30中国基因药物在研管线分析-32基因药物在罕见病领域应用先天性黑蒙症-33基因药物在罕见病领域应用脊髓性肌肉萎缩-34基因药物在肿瘤领域的应用膀胱癌-35基因药物在血液病领域的应用血友病B-36基因药物在眼科领域的应用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37基因药物在退行性病领域的应用亨廷顿舞蹈症-38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基因药物在传染性疾病领域的应用艾滋病-39基因药物市场驱动力分析-40基因药物领域未来发展趋势-41第五章 基因药物领域公司资本市场表现基因药物领域公司融资情况分析海外-43基因药物领域公司融资情况分析中国-44基因药物领域合作开发情况-46基因药物领域收并购事件分析-47第六章 基因药物领域部分公司介绍基因药物产品研发公司本导基因-49基因药物产品研发公司康霖生物-51基因药物产品研发公司神曦生物-53基因药物产品研发公司天泽云泰-55基因药物产品研发公司中因科技-57基因药物产品研发公司ASC Therapeutics-59基因药物产品研发公司博雅辑因-59基因药物产品研发公司鼎新基因-60基因药物产品研发公司方拓生物-60基因药物产品研发公司分子智力-61基因药物产品研发公司锦篮基因-61基因药物产品研发公司科金生物-62基因药物产品研发公司凌意生物-62基因药物产品研发公司纽福斯-63基因药物产品研发公司锐正基因-63基因药物产品研发公司信念医药-64基因药物产品研发公司尧唐生物-64基因药物产品研发公司正序生物-65基因药物产品研发公司至善唯新-65法律声明-66联系我们-67目录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第一章基因药物行业概览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按治疗途径根据治疗途径的差异,基因治疗可分为体内基因治疗(in vivo)和体外基因治疗(ex vivo)。体内基因治疗:是指将携带治疗性基因的病毒或非病毒载体直接递送到患者体内,获批药物如2019年经FDA批准的Zolgensma,是一种治疗脊髓性肌肉萎缩症的基于腺相关病毒载体的体内基因疗法。体外基因治疗:则指将患者的细胞在体外进行遗传修饰后回输,获批药物如2017年FDA批准的Kymriah,是一种用于治疗难治或复发性B细胞前体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的基于慢病毒载体的体外基因疗法。逆转录病毒载体治疗性基因定向造血干细胞细胞转导修饰细胞回输目的基因片段包含目的基因的腺相关病毒载体载体注射分裂期细胞体外治疗体外治疗体内治疗体内治疗图:体外、体内基因治疗过程示例基因治疗简介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沙利文分析按药物类型基因治疗按药物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基因药物、溶瘤病毒和基因修饰细胞。图:基因治疗药物类型概览通过改造对肿瘤细胞有杀伤力的溶瘤病毒获得。溶瘤病毒可特异性地识别肿瘤细胞、感染肿瘤细胞并激活机体免疫反应,对肿瘤细胞进行靶向杀伤。溶瘤病毒利用病毒或非病毒载体(质粒、细菌、脂质体等)携带治疗性基因靶向递送病灶细胞,通过替换、修正缺陷/致病基因或增补缺失基因等方式来治疗疾病。基因药物通过各种基因编辑技术对细胞进行工程改造,获得具有治疗功能的基因编辑细胞,如CAR-T、CAR-NK等,再输入患者体内进行治疗。基因修饰细胞基因治疗概念基因治疗(Gene Therapy)指通过修改或控制基因的表达,或改变活细胞的生物学特征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涉及遗传物质转录、翻译,或通过特异性地改变人体基因序列的产品,如基因药物、基因修饰细胞、溶瘤病毒等。6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基因药物简介基因药物的定义基因药物是指利用介导载体将正常或具有治疗性的外源基因转导至靶细胞中,置换或校正致病基因的一种方法。目的基因或与靶细胞染色体整合,或不整合位于染色体外,但均能在细胞中转录和翻译,改变细胞原有基因表达情况,起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资料来源:FDA,公开资料,沙利文分析基因药物的治疗优势相较于传统药物通过调节蛋白质功能来治疗疾病,且会受到靶点成药性限制,基因药物可通过导入缺失基因、修改突变序列、使致病基因沉默等形式进行调节,从基因层面来治疗疾病、不受靶点限制,药物开发模式更加灵活。理论上,由于基因药物可消除致病基因的影响,仅需使用一次即可治愈,加之其灵活的开发模式,应用前景广阔。图:基因药物的主要治疗机制靶向致病基因,通过导入缺失基因、修改突变序列或使致病基因失活等策略实现真正意义的对因治疗。图:基因药物的治疗优势基因药物通常只需要用药一次,即可实现调节致病基因的目的,不需要重复用药、终身用药。基因药物从基因层面进行开发,技术平台灵活,治疗领域覆盖肿瘤、遗传罕见病、慢性病、传染性疾病等。从基因层面进行药物研发,不拘泥于靶点成药性;“编程式”开发模式,缩短研发周期,提高研发效率。病因治疗“一次”治疗应用广泛不受靶点限制基因编辑基因增补 致病基因序列致病基因正常基因基因编辑工具替换新基因序列正常基因及载体蛋白表达增补片段缺失或无效缺失或无效基因的细胞7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资料来源:文献检索,公开资料,沙利文分析基因药物的发展历程基因药物的发展历程1970s-1990s1962首次成功实现了哺乳动物细胞的基因改造:Wacaw和Elisabeth Szybalski发现高Ca2 浓度可使细胞进入感受态,并在此条件下成功将健康细胞的DNA转入HPRT缺陷的细胞,使得后者在HAT培养基中成功存活。6&20072013基因工程快速发展:病毒转染、磷酸钙介导转化、显微注射、质粒转化等DNA转移技术相继诞生,为基因药物研发提供了技术基础。逆转录病毒首次成功编辑患者细胞:Rosenberg等成功使用逆转录病毒转染标记了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癌组织中浸润的淋巴细胞,使其表达细菌的新霉素转移酶。该实验首次证明了逆转录病毒在体内进行基因改造的可行性。世界首例基因疗法临床试验成功:美国国立卫生院(NIH)主导全球首个人体基因疗法临床试验,2名先天性腺苷脱氨酶缺乏症的儿童接受了携带正常的腺苷脱氨酶(ADA)基因、由逆转录病毒转导的治疗,患儿症状获得缓解。iPSC新技术诞生:日本科学家Yamanaka成功利用四个转录因子Oct4、Sox2、Klf4和c-Myc将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诱导成了多能性干细胞(iPSC),开启了细胞疗法和再生医学的新纪元。该成果于2013年获得诺贝尔奖。CRISPR-Cas9系统成功编辑人细胞:Jennifer等首次报道了CRISPR-Cas9系统可在人细胞中实现基因编辑,开启了基因编辑的新时代。基因药物疗法新药迎来上市小高峰:共有Adstiladrin、Roctavian、Hemgenix和Upstaza四款全新的基因药物产品获批上市。2012全球首个AAV基因疗法获批:Glybera在欧盟获批罕见病脂蛋白酯酶缺乏症。20222023全球首款外用、可重复给药的基因疗法在美国获批上市:Krystal Biotech公司开发的基因疗法Vyjuvek通过外用I型HSV病毒为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EB)患者皮肤提供正常VII型胶原蛋白基因拷贝。2016单碱基编辑技术(BE)诞生:美国哈佛大学David Liu实验室第一次发表了不需要DNA双链断裂也不需要同源模板即可进行单碱基转换的基因编辑技术BE技术。8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基因药物的应用领域基因药物的应用领域自首款基因药物问世至今的近20年里,全世界范围内获批上市的基因药物已有12款。基因工程和药物递送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基因药物研发,应用领域除遗传病外还覆盖到了恶性肿瘤、慢性病和传染病等领域。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沙利文分析图:基因药物的应用领域概览恶性肿瘤传染性疾病慢性疾病遗传罕见病基因药物可以通过在肿瘤细胞中表达导入基因活性产物,如干扰素alfa-2白蛋白等天然抗癌蛋白,增强细胞对癌症的防御能力。基因药物产品案例介绍Adstiladrin治疗恶性肿瘤:由Ferring Pharmaceuticals开发的Adstiladrin于2022年在美国获批用于治疗卡介苗无响应的晚期高级非肌层浸润型膀胱癌(NMIBC),伴有原位癌(CIS),伴或不伴乳头状肿瘤。Adstiladrin的III期试验结果显示,51%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获得CR,46%患者在12个月后仍保持无高级别复发。Zolgensma治疗罕见病:由诺华研发的Zolgensma于2019年被FDA批准治疗2岁以下脊髓性肌萎缩(SMA)患儿。通过携带正常SMN1基因的AAV9感染患儿脊髓运动神经元并将SMN1导入,补充神经元中SMN蛋白的表达。2023年3月诺华公布最新长期随访LT-001结果,其疗效长达7.5年;而在SMA症状出现之前100%患儿都达到先前所实现的运动里程碑。2022年该药销售额高达14亿美元。Collategene治疗慢性病:由AnGes研发的Collategene于2019年被日本厚生劳动省批准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为日本首个批准上市的基因疗法。Collategene通过将编码肝脏生长因子(HGF)的环状DNA注射入病灶周围的组织中并插入体细胞基因组,进而表达促进血管新生的HGF蛋白,从而促进堵塞狭窄的血管生成旁路。EBT-101疗传染性疾病:由Excision BioTerapeutics和美国坦普尔大学联合开发的EBT-101基于碱基编辑技术,由AAV将CRISPR-Cas9和两种gRNA靶向HIV基因组,对宿主整合逆转录病毒的DNA进行两次切割,切除HIV基因组,减少病毒逃逸和繁殖,具有治愈HIV的潜力。EBT-101的类似物EBT-001在感染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的恒河猴上成功验证,目前EBT-101已启动I/II期临床试验。用携带正常基因的病毒载体感染患者特定的组织细胞,调控正常功能的蛋白质表达,从而治愈相关遗传病,如脊髓性肌肉萎缩、地中海贫血等。将具有治疗或保护作用的基因导入病毒载体,递送至病灶或适当位置,通过调控蛋白表达或诱导细胞再生等机制起到慢性病治疗作用,如阿尔兹海默症。通过CRISPR-Cas9对宿主基因组中整合病毒的DNA进行切割,以去除病毒基因组,实现减少潜在病毒的逃逸和繁殖的作用,如治疗艾滋病。9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第二章基因药物制备的相关技术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基因药物治疗流程及主要技术基因药物治疗主要流程基因药物的治疗流程主要包括目标基因制备、递送系统构建、细胞转染、目标基因表达及检测四个阶段。目的基因制备包括目标疾病基因层面机制研究、确认治疗基因、制备治疗基因等;递送系统构建涉及载体选择、目标基因与载体结合等;细胞转染指通过递送系统或物理方法将目标基因导入靶细胞;目标基因表达及检测指检测靶细胞中目标基因蛋白表达、治疗效果检测等。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沙利文分析图:基因药物治疗的主要流程目标基因制备递送系统构建细胞转染表达及检测基因药物的主要技术基因药物运用病毒或非病毒载体将目的基因递送入患者体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基因药物相关技术主要包括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和递送系统技术(病毒载体、非病毒载体),基因编辑技术可编辑基因序列,起到替换、沉默或增补基因的作用;递送系统可携带治疗性基因或基因编辑工具并将其导入靶细胞。图:基因药物的主要技术疾病基因机制研究治疗性基因确定、制备载体研究与筛选载体装载治疗性基因研究递送系统扩增递送系统或使用物理方法将目标基因导入靶细胞目标基因的稳定性、安全性检测目标基因表达情况检测基因药物技术基因编辑修饰原有基因序列,使其获得正常功能CRISPR/Cas9TALENsZFNs病毒载体AV、AAV、RV等递送系统将目的基因或基因编辑工具递送至靶细胞非病毒载体脂质体、质粒、RNA等11BEPEPASTE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细胞自主性修复基因编辑技术(一)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以改变特定基因序列为目的,实现定点突变、插入或敲除的技术。20世纪末以来,人类持续对基因编辑技术进行探索,从最早的同源重组技术(HR),到人工介导的锌指核酸酶技术(ZFNs)、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核酸酶技术(TALENs)、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相关蛋白技术(CRISPR/Cas9)、单碱基编辑(BE)技术、先导编辑(PE)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快速发展,编辑效率、精准性大大提升,有效推动了基因药物领域的发展。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沙利文分析图:ZFNs基因编辑技术ZF1 ZF2 ZF3FokIFokIZF1 ZF2 ZF35353FokIFok ITALEN15353TALEN2锌指核酸酶(ZFNs)基因编辑技术Zinc finger nucleases(ZFNs,锌指核酸酶)技术是第一代DNA核酸酶编辑技术,由天然DNA转录因子衍生而来,其功能实现基于特异性识别DNA的锌指蛋白(ZFP)和Fok I内切酶的核酸酶结构域组成。每个锌指蛋白可识别3个碱基序列,研究者可通过锌指蛋白的排列组合进行不同靶向指定编辑。通常使用的锌指蛋白筛选手段是噬菌体展示,以达到高通量筛选目的。从2001年开始,ZFNs开始被陆续用于不同物种的基因编辑。但由于技术研发成本较高、专利垄断严重,造成技术平台发展缓慢,直接导致应用和普及的滞后。特别是在第二、三代基因编辑技术被开发出来之后,锌指蛋白的研究和临床使用频率大为减少。TALENs基因编辑技术Transcription activator like effector nucleases(TALENs,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核酸酶)是与ZFNs结构类似但更加灵活和高效的第二代靶向编辑技术,核心蛋白由AvrBs3蛋白衍生而来。与ZFNs不同的是,该技术使用两个氨基酸组合来识别单个碱基序列,从而大大减少了ZFNs容易脱靶的问题。得益于其低脱靶率,TALENs技术常被细胞治疗平台用于体外细胞碱基的编辑,特别是在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平台开发中。然而依旧高昂的研发费用限制了该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图:TALENs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技术基于原核生物抵御外来病毒及质粒DNA的一种适应性免疫系统开发的第三代基因编辑技术。通过人工设计的sgRNA(guide RNA)识别目的基因组序列,引导Cas蛋白酶有效切割DNA双链,最终达到对基因组DNA进行修饰的目的。其中Cas9蛋白和Cpf1蛋白是最常用的蛋白酶。作为当今最广泛使用的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平台较ZFNs和TALENs具有低价格、高灵活性、多靶向等优势,促使从科研到临床的快速转化。目前,CRISPR/Cas技术广泛应用于体外分子诊断、基因标记、单碱基编辑等领域。2023年11月,全球首款CRISPR基因编辑造血干细胞药物Casgevy在英国获批有条件上市许可,适应症为镰刀型细胞贫血病伴复发性血管闭塞危象、输血依赖型地中海贫血。基因组引导RNA或者目的DNA目的DNA图: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12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基因编辑技术(二)单碱基编辑(BE)技术Base editor(BE,单碱基)技术是基于CRISPR/Cas技术的一种新型基因编辑技术,分为胞嘧啶碱基编辑器(CBE)和腺嘌呤碱基编辑器(ABE)。以CBE为例,该系统由失活的dCas9(deactivatedCas9)或有单链切割活性的nCas9(nickase Cas9)和胞嘧啶脱氨酶构成,在sgRNA引导下靶向目标DNA并形成R-loop复合体;Cas9蛋白使DNA局部解链,胞嘧啶脱氨酶可结合未与sgRNA配对的ssDNA(移位单链RNA)并将其一定区域的胞嘧啶(C)脱氨变成尿嘧啶(U),继而通过DNA修复或者复制机制使尿嘧啶(U)被胸腺嘧啶(T)替换,最终实现完成C到T、G到A的单碱基精准编辑。单碱基编辑技术可在不引起DNA双链断裂的情况下修复单碱基突变。图:单碱基编辑(BE)技术先导编辑(PE)技术Prime editing(PE,先导编辑)技术以CRISPR/Cas9为基础,还使用一种工程化的引导RNA(pegRNA),用于模板化所需的编辑序列。其原理为PE-pegRNA复合物结合到与pegRNA间隔区互补的基因组靶点上并形成R-loop;PE切开ssDNA,释放的一个3的DNA末端与pegRNA延伸杂交,引发pegRNA模板区逆转录;引物延伸靶DNA链进行DNA聚合,然后生成3DNA flap,包含下游基因组序列的编辑和同源物;3 flap通过flap相互转换置换基因组DNA的相邻链;切除置换的5 flap后连接剩余的缺口,形成一个异源双链,其中一条基因组链包含编辑序列;DNA修复或复制将编辑序列复制到互补链,并使PE永久存在。PE技术除了可对单个碱基进行修改之外,还实现微小插入(small insertion)和微小缺失(small deletion)。图:先导编辑(PE)技术PASTE技术PASTE(Programmable Addition via Site-specific TargetingElements)以PE技术为基础,在丝氨酸整合酶作用下实现在细胞中插入大片段DNA序列。其原理为Cas9在gRNA引导下切割特定基因组位点,融合的逆转录酶将丝氨酸整合酶所需的附着位点序列整合进切割位点,借此可将丝氨酸整合酶所需的附着位点插入基因组中的任何位置,而且这种插入不引起DNA双链断裂,此时,整合酶就可以与附着位点结合,将大片段DNA序列插入。PASTE技术能够安全、有效地替换突变基因,可定点插入长达36,000个碱基的DNA长片段。图:PASTE技术3逆转录酶pegRNA逆转录pegRNA与靶点结合待插入序列UGCUsgRNAdCas9胞嘧啶脱氨酶ADNA复制GCTADNA复制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沙利文分析535丝氨酸整合酶nCas9逆转录酶pegRNA丝氨酸整合酶附着序列13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基因编辑技术在体外细胞疗法中的应用基因编辑细胞疗法基因编辑细胞疗法是指采集患者或健康供体的T细胞、NK细胞、造血干细胞等靶细胞,用CRISPR等基因编辑技术对靶细胞进行工程化改造,再将改造后的工程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这种治疗模式下,可以利用多种基因递送载体来对靶细胞进行操作,相较于体内基因疗法具有更高的导入效率;体外基因编辑的干细胞具有可培养和传代扩增的优势,可进一步富集所需的目标细胞,提高治疗效率;可以控制所递送的治疗分子的剂量,减少核酸酶的脱靶修饰。基因编辑CAR-T细胞目前,CAR-T免疫细胞疗法在血液瘤治疗上获得显著成绩,适应症不断扩展,并由末线向前线拓展。但由于实体瘤中没有作为靶点的表面蛋白,使得CAR-T疗法在实体瘤中的应用较缓。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T细胞进行基因工程化改造,可以使T细胞识别患者肿瘤中特有的突变蛋白,实现对实体瘤的个性化、特异性治疗。同时,借助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对TCR和2M两个基因座进行基因消除,消除异体CAR-T细胞可能带来的移植排异和GvHD风险,生产“通用型”CAR-T细胞。基因编辑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治疗已在临床应用广泛,但异体来源造血干细胞存在组织相容性抗原特异供者稀缺等问题,阻碍了更多病人接受造血干细胞治疗。随着基因编辑技术发展,通过对患者或供体造血干细胞进行基因工程改造,修饰后的造血干细胞可在患者体内进一步分化为具有治疗作用的靶细胞,实现治疗疾病的目的。基因编辑造血干细胞赛道发展迅速,2023年11月,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MHRA)批准了全球首款、由CRISPR Therapeutics和Vertex Pharmaceuticals联合开发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疗法Casgevy上市,用于治疗12岁及以上镰状细胞病(SCD)伴复发性血管闭塞危象(VOCs)患者、无法获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匹配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输血依赖型-地中海贫血(TDT)患者。Casgevy的治疗机制为通过电穿孔技术,向健康供体的CD34 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特异靶向导入BCL11A增强子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抑制BCL11A转录因子,重新激活-珠蛋白表达,发挥治疗作用。图:基因编辑细胞疗法的优势体外基因编辑的干细胞具有可培养、传代扩增优势,便于富集靶细胞在体外可以用多种递送载体进行基因编辑,导入效率更高减少脱靶修饰富集靶细胞导入效率高有效控制递送治疗分子的剂量,减少核酸酶的脱靶修饰资料来源:文献检索,公开资料,沙利文分析 图:基因编辑CAR-T细胞RU5RREcPPT PGKCAR19WPREU3U5R5 LTR3 LTRTT52CAR19U6H1CD52 sgRNATRAC sgRNACas9mRNAEPCAR-TCAR19TCRCD5214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产品名称研发企业首次获批时间获批国家/地区递送方式获批适应症LyfgeniaBluebird2023美国慢病毒镰刀型细胞贫血病体外基因修饰造血干细胞CasgevyVertex Pharmaceuticals&CRISPR Therapeutics2023英国、美国电转导入镰刀型细胞贫血病、输血依赖性-地中海贫血SkysonaBluebird2021欧盟*、美国慢病毒早期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LibmeldyOrchard Therapeutics2020欧盟、英国慢病毒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ZyntegloBluebird2019欧盟*、美国慢病毒输血依赖型-地中海贫血StrimvelisGSK2016欧盟、英国逆转录病毒腺苷脱氨酶缺乏的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症体外基因修饰免疫细胞源瑞达合源生物2023中国内地慢病毒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福可苏驯鹿生物&信达生物2023中国内地慢病毒多发性骨髓瘤Carvykti传奇生物&强生2022美国、欧盟、英国、日本、韩国、瑞士等慢病毒多发性骨髓瘤AbecmaBluebird&BMS2021欧盟、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等慢病毒多发性骨髓瘤倍诺达药明巨诺2021中国内地慢病毒复发或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奕凯达*复星凯特2021中国内地逆转录病毒复发或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二线及以上)BreyanziBMS/Celgene2021美国、日本、欧盟、瑞士、英国、加拿大慢病毒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Tecartus吉利德/Kite2020美国、欧盟、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慢病毒套细胞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Kymriah诺华制药2017美国、欧盟、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瑞士、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慢病毒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Yescarta吉利德/Kite2017美国、欧盟、英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逆转录病毒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Zalmoxis*MolMed2016欧盟逆转录病毒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免疫系统的辅助治疗15获批上市的体外细胞治疗产品概览资料来源:ASCGT,公开信息,沙利文分析获批上市的基因修饰细胞产品截至2023年12月8日,已有16款基因修饰细胞产品获批上市,包括10款基因修饰免疫细胞产品、6款基因修饰造血干细胞产品,治疗领域覆盖血液瘤、地中海贫血、脑白质营养不良等疾病。图:获批上市的基因修饰细胞产品*:已在标注地区退市,但后续在其它国家/地区上市*:奕凯达为复星凯特引进吉利德/Kite的Yescarta*:该产品已退市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体外基因修饰细胞产品案例地中海贫血症资料来源:文献检索,公开资料,沙利文分析地中海贫血简介地中海贫血症(Thalassemia)是一种罕见隐性遗传性疾病,因常发于地中海周围居民继而得名,全球约有2.8亿患者,其中约3,000万在我国,多发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地中海贫血症发病原因为血红蛋白基因亚型出现缺陷或缺失,造成血红蛋白无法携带氧气、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并发症包括骨骼疾病、脾脏肿大、黄疸以及儿童成长迟缓。根据基因缺陷的不同地中海贫血症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患者缺失完整甲亚型血红蛋白,故而称作甲亚地中海贫血症。第二类患者缺失完整乙亚型血红蛋白,故而称作乙亚地中海贫血症。其中最常见的是输血依赖乙型地中海贫血症。地中海贫血的诊疗和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地中海贫血症的诊断方法包括血红细胞检测和家族病史的问询。地中海贫血症目前没有治愈方法,对于中度和重度患者,医生推荐的传统治疗方法包括长期的规律输血和铁螯合剂配合维持治疗以抑制红血球生成、抑制肠道铁吸收和纠正贫血。该类疗法的弊端体现在患者长期经济负担过重和输血过程中存在的感染风险。脾脏肿大的重症患者一般考虑切除手术,有条件的患者可寻求造血干细胞移植,但是异源配型率低一直是移植的难点。此外FDA在2019年批准了新基的Luspatercept针对输血依赖-地中海贫血症(transfusion dependent-thalassemia,TDT)患者的治疗,该疗法基于可调节促进血红细胞的成熟,但是具体机制尚不清晰,长期功效还待研究。TDT基因疗法:ZyntegloZynteglo由Bluebird开发,在体外利用慢病毒(LV)载体递送A-T87Q-血红蛋白基因至自体造血干细胞,基因工程化改造后的造血干细胞表达完整-血红蛋白功能提升,携氧率增加,达到治疗贫血的目的。长期随访试验LTF-303截至2021年3月已纳入51名患者,在末次随访数据显示所有患者均实现32.2个月输血不依赖,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提升。Zynteglo于2019年获得EMA批准在欧洲上市,成为第一款针对TDT的基因药物(2021年撤市),2022年获美国FDA批准上市,适应症是输血依赖-地中海贫血症,单价为180万美金。图:Zynteglo体外基因治疗输血依赖型-地中海贫血症(TDT)123BB305LVV!患病率37/100,00016中国地中海贫血在研基因药物我国尚无获批上市的地中海贫血基因治疗药物产品,康霖生物、本导基因等企业已布局该领域,加速产品开发。康霖生物的KL003细胞注射液针对输血依赖型-地中海贫血,通过LV将-globin基因递送至自体造血干细胞后回输,在患者体内可分化出能表达正常功能的-globin红细胞,该产品目前IND已获CDE受理,目前测算生产成本大幅降低。本导基因采用LV载体将优化的HBB基因表达序列转导自体CD34 造血干细胞,用于治疗输血依赖型-地中海贫血,其IIT试验在两位0/0重症地贫患者身上验证安全有效,目前IND获CDE受理。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基因药物递送系统基因递送系统概念基因递送系统是指可装载目的基因序列或调节基因表达的工具(如CRISPR/Cas9基因编辑工具)送入靶细胞的系统。目前,用于体内基因编辑治疗的递送系统主要包括病毒载体递送、脂质纳米颗粒递送和病毒样颗粒递送。资料来源:文献检索,沙利文分析病毒在感染宿主细胞后会将自身的遗传物质导入宿主细胞中,这些基因序列会在宿主细胞中进行蛋白质表达。基于该原理,通过改造天然病毒将目标基因置入病毒基因序列中,便可利用病毒向靶细胞传递目标基因。常见的病毒载体包括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慢病毒(Lentivirus)、腺病毒(Adenovirus)、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s)、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等,其中AAVs因其较低的免疫原性和成熟的生产工艺,是近年来热门的病毒载体。病毒载体递送脂质纳米颗粒(LNP)通常由阳离子或可电离脂质、辅助脂质、聚乙二醇-脂质、胆固醇四种成分构成,主要用于递送核酸物质,包括siRNAs和治疗性mRNAs。LNP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在内体酸化后破坏内体膜分泌出包裹的核酸物质。由于LNP经注射进入人体后会在肝脏中积累,所以最常用于将核酸物质递送至肝脏,通过局部(内耳、视网膜)注射可实现LNP非肝脏递送。脂质纳米颗粒病毒样颗粒病毒样颗粒(VLP)是由携带分子货物的病毒蛋白构成的小型结构,但不包含病毒的遗传物质,也不会引起感染,较病毒更加安全。VLP可装载mRNA、功能蛋白和核糖核蛋白(RNPs)。在装载mRNA时,VLP的病毒衣壳蛋白通过特定分子机制识别mRNA并将其整合到病毒颗粒中;在装载功能蛋白或RNP时,需将目标蛋白与病毒结构蛋白融合,在衣壳自组装时便可将目标蛋白导向病毒颗粒。图:三种病毒载体递送方式AAVs慢病毒腺病毒包膜无有无大小25nm90nm100nm基因组5kb,ssDNA10kb,ssRNA8kb36kb,dsDNA使用挑战装载能力有限长期表达或脱靶对自然血清免疫仍有基因组整合风险基因组整合长期表达或脱靶体内编辑能力有限免疫原性长期表达或脱靶图:脂质纳米颗粒递送图:病毒样颗粒递送核酸分子蛋白质分子脂质双层胆固醇等膜脂/膜蛋白病毒结构蛋白组成的人造外壳可以装载DNA、mRNA、蛋白质17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基因药物研发核心要素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沙利文分析递送系统安全性采用病毒载体将外源性基因序列递送至靶细胞,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免疫反应,或因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而引发错误,导致肿瘤等疾病产生;脂质纳米颗粒易在肝脏积累,产生肝毒性;病毒样颗粒的外源蛋白也可能引起严重免疫反应。基因表达调控将外源性基因序列成功导入靶细胞并不意味着即可治疗疾病,还需要调控外源性基因序列的表达水平,过低的表达水平不能产生治疗效果,而过高的表达水平可能会增加脱靶效应。精准靶向病灶基因药物可通过静脉注射、局部注射等方式进入患者体内,但由于递送系统的特性,可能会出现肝脏、脾脏等非靶器官积累的情况,影响靶器官药物浓度。基因编辑安全性基因编辑过程中,可能出现因为脱靶而导致错误编辑的情况,如CRISPR/Cas9基因编辑时可能出现碱基不匹配但Cas9蛋白仍进行工作的情况,导致脱靶效应。规模化生产目前病毒载体是基因药物的首选技术,但其存在生产工艺复杂、批次间稳定性、工艺规模化放大生产等挑战;质粒DNA规模化生产存在工程菌稳定性、目的质粒丢失、质粒难以进入层析介质空隙等问题。1 12 23 34 45 5产品质量控制基因药物生产过程中涉及包括原辅料、病毒载体、质粒载体、细胞基质、基因药物等的制备质控、稳定性质控等环节。6 618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基因药物领域的技术进展例举资料来源:文献检索,沙利文分析韩国延世大学的Hyongbum Henry Kim等人于2023年3月在Nature Cell Biology上报道了一种同时兼具高保真性、高活性的SpCas9变体Sniper2L。Spcas9介导的基因组编辑存在脱靶效应、在靶标位点的编辑效率较低等问题,其应用受到限制。虽然已开发出一些高保真的变体,如eSpCas9、Cas9-HF1、HypaCas9等,但经大规模的靶标测试发现这些变体在减少脱靶的同时也导致了靶标位点编辑效率的降低。而Sniper2L是一种在不牺牲编辑活性而获得高保真性的Cas9突变体,为基于CRISPR-Cas9的疗法提供了更安全高效的“升级”。Sniper2L核酸酶麻省理工学院的张峰团队于2023年3月在Nature杂志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其团队成功破译了发光杆菌毒力盒(Photorhabdus virulence cassette,PVC)系统特异性识别细胞的机制,将其改造为可靶向特定人和小鼠细胞的PVC,并成功将spCas9、锌指脱氨酶(ZFD)以及细胞毒素等不同的效应元件装载入PVC中,实现了在小鼠体内的靶向递送。PVC系统的诞生首次实现了特异性向细胞内直接递送蛋白质,直接绕过了递送蛋白质基因序列随后面临的诸多技术问题,为基因药物带来了全新策略。PVC递送系统英国Wellcome Sanger研究院和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的研究人员基于机器学习的算法开发出了一种名为MinsePIE的新工具,并于2023年2月将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先导编辑(Prime editing)是目前最先进的基因编辑系统之一,可以实现在不断裂靶细胞的DNA双链的情况下,定点插入长片段DNA序列,但目前仍不清楚哪些因素决定了先导编辑系统的编辑效率。而MinsePIE可以评估先导编辑系统中插入序列的长度和组成、细胞系、目标位点以及先导编辑器的不同版本如何影响插入效率,或将成为助力基因编辑疗法研发的强大工具。MinsePIE评估先导编辑效率美国天主教大学的研究团队于2023年5月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报道了一种基于T4噬菌体开发的人工病毒载体(T4-AVV)并成功实现Cas9的包装和体外功能验证。现有AAV的极限运载能力为4.9kb,难以应对CRISPR、BE等基因编辑原件4-6kb的长度,而使用更大运载能力的LNP或将基因编辑原件分拆由多个AAV递送均会降低部分特异性和递送效率。T4-AAV运载能力约为迄今最大容量载体病毒的20倍,可高效、快速地递送基因;不仅可以递送超长链DNA,还可同时搭载多种其它分子,一次性对细胞进行多项修复和改造。该技术在未来有望降低体内基因编辑递送的技术门槛,对于新型疗法开发有重要意义。T4-AAV递送载体19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第三章基因药物领域监管机制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生物制品评价与研究中心(CBER)组织与先进疗法办公室(OTAT)政策和保证司(DPA)创新与特别技术研究咨询委员会(NExTRAC)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HHS)美国基因药物监管现状美国基因药物监管体系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HHS)下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美国人类研究保护办公室(Office for Human Research Protections,OHRP)、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共同负责美国基因药物监管工作。其中,FDA下设生物制品评价与研究中心(Center for Biologics Evaluation and Research,CBER)及其子部门组织与先进疗法办公室(Office of Tissues andAdvanced Therapies,OTAT)负责对基因药物产品的IND、NDA、BLA审查。资料来源:FDA,文献检索,公开资料,沙利文分析图:美国基因药物产品监管体系美国基因药物监管制度美国对于基因药物产品的监管已建立了法律、法规、管理制度与指南的三级制度体系。在法律层面,主要法律依据为美国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Federal Food,Drug,and Cosmetic Act,FD&C Act)及公共卫生服务法案(Public HealthService Act,PHS Act)第351条和361条;在法规层面,主要法规为美国联邦法规(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第21章A、C、D、F、L分章,其中第L分章中的第1271部分是专门对人体细胞、组织以及基于细胞和组织的产品(Human Cells,Tissues,and Cellular and Tissue-Based Products,HCT/P)的监管。公共卫生服务法案将人体细胞和组织分为低风险产品和高风险产品两类管理:低风险生物制品:符合21 CFR 1271.10(a)1列出的所有标准,受PHS Act 361条的监管,低风险生物制品不需要向FDA提交新药申请和上市前评估,只需在FDA进行产品登记。高风险生物制品:不符合21 CFR 1271.10(a)列出的所有标准的产品,受PHS Act 351条的监管,应严格按照药品管理要求向FDA提交新药申请IND和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iologic License Application,BLA)美国人类研究保护办公室(OHRP)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负责审查基因药物产品相关的IND、NDA以及BLA再生医学先进疗法认定负责编制有关人类主体保护的政策、指导文件及相关要求的解释并管理联邦范围内的IRB的注册出台临床试验相关指南21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政策名称发布时间发布主体主要内容人体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的考量Points to Consider(PTC)in Human Somatic Cell and Gene Therapy1991FDA首次提出使用基因治疗应思考和注意的方向人体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指南Guidance for Human Somatic Cell Therapy and Gene Therapy1998FDA更新并替换1991年的PTC,旨在为制造商提供有关生产,质量控制测试、基因治疗用重组载体和临床前试验管理方面的最新监管信息人类基因治疗产品给药后的长期随访Long Term Follow-Up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Human Gene Therapy Products2006FDA加强了上市后对患者进行的长期健康随访,提供有关设计长期随访(LFTU)观察性研究的建议,以便收集基因治疗产品给药后延迟不良事件的数据人类基因疗法新药申请的化学、制造和控制信息Content and Review of Chemistry,Manufacturing,and control(CMC)Information for Human Somatic Cell Therapy Investigation New Drug Application(INDs)2008FDA提供关于基因治疗产品的安全性、均一性、质量、纯度和有效性等支持信息的建议,适用于人类基因治疗产品,以及含有人类基因治疗产品或装置的组合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效能测试指导原则Potency Tests for Cellular and Gene Therapy Products2011FDA此指南为基因治疗产品的制造商等提供有关效能测试的建议,以支持IND或BLA申请细胞与基因治疗产品临床前评估指导原则Preclinical Assessment of Investigational Cellular and Gene Therapy Products2013FDA规定基因治疗产品都适用的临床前研究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临床前研究目标、对临床前研究设计的总体建议、试验动物物种选择等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早期临床试验涉及的考量Considerations for the Design of Early-Phase Clinical Trials of Cellular and Gene Therapy Products2015FDA指南提供了OCTGT目前对主要目的为初步评估试验药物安全性、耐受性或可行性的临床试验提出的建议基因治疗、载体疫苗和相关重组病毒微生物产品环境评估需求和内容确定行业指南Determining the Need for and Content of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s for Gene Therapies,Vectored Vaccines,and Related Recombinant Viral or Microbial Products2015FDA提供了为IND、BLA(生物制品许可申请)或BLA补充提交EA(环境评估)时要考虑的内容并提供了EA提交的内容和格式的信息用于基因疗法的微生物载体的建议Recommendations for Microbial Vectors Used for Gene Therapy2016FDA针对用于基因疗法早期临床试验的微生物载体,提供关于产品生产及表征、临床前研究及临床研究的建议21世纪治愈法案21stcentury cures bill2016FDA对再生医学先进疗法(RMAT)引入加快审批程序,对治疗危急重病的再生医学疗法,若初步临床证据提示可解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可认定RMAT资格并加速审批针对严重疾病再生医学疗法快速审评计划Expedited Programs for Regenerative Medicine Therapies for Serious Conditions2019FDA加速再生医学疗法在严重疾病治疗领域研发的建议,明确了再生医学先进疗法含义及加速审批的信息在产品制造和患者随访期间,测试逆转录病毒载体基因治疗产品具有复制能力的逆转录病毒Testing of Retroviral Vector-Based Human Gene Therapy Products for Replication Competent Retrovirus During Product Manufacture and Patient Follow-up2020FDA建议对复制型逆转录病毒(RCR)进行测试,以排除基于载体的人类基因治疗产品中RCR的存在。该指南提供了有关在基于逆转录病毒载体的基因治疗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以及对患者进行后续随访期间进行RCR测试的建议,包括测试的材料、数量和方法根据孤儿药法规解释基因治疗产品的相同性Interpreting Sameness of Gene Therapy Products Under the Orphan Drug Regulations2021FDA指南提供孤儿药法规下确定人类基因治疗产品相同性的想法,以实现孤儿药指定和孤儿药独占性结合人类基因编辑的人类基因治疗产品Human Gene Therapy Products Incorporating Human Genome Editing2022FDA向开发涉及人类体细胞基因组编辑的人类基因治疗产品的研究团队给出了IND申请的建议,包括产品的设计、制造、测试、临床前安全评估和临床试验设计在早期临床试验中研究同时研发多个版本细胞或基因治疗产品Studying Multiple Versions of a Cellular or Gene Therapy Product in an Early-Phase Clinical Trial2022FDA为在单一疾病的早期临床试验中研究同时开展多种版本的细胞或基因治疗产品研发的申办者提供IND申请、新信息提交、不良事件报告等指导制造变化与人类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的可比性行业指南草案Manufacturing Changes and Comparability for Human Cellular and Gene Therapy Products Draft Guidance for Industry 2023FDA为基因治疗产品的IND的申办者和BLA的申请人提供关于产品可比性和临床试验和已获许可的基因治疗产品生产变更管理的建议。提供基于生命周期方法管理和报告基因治疗产品的生产变更,以及可比性研究,以评估生产变更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美国基因药物监管政策图:美国基因药物监管制度例举资料来源:FDA,沙利文分析22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欧盟基因药物监管现状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沙利文分析欧盟基因药物监管情况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的先进疗法委员会(CAT)负责基因药物品临床试验审批、上市申请、产品分类和认证等,其主要的法律法规依据为医药产品法(Medicinal products 2001/83/EC)及ATMP医疗产品法规(Regulation(EC)No 1394/2007),按集中审评程序审批。通过审评的产品由人用药品委员会做出最后建议,最终推荐EMA批准后授予认证证书并由EMA继续检测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政策名称发布时间发布主体主要内容慢病毒载体的开发和生产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e of lentiviral vectors2005EMA描述了慢病毒载体(LV)质量要求,适用于体外或体内的慢病毒基因转移载体的无性生殖传递的非临床测试Guideline on non-clinical testing for inadvertent germline transmission of gene transfer vectors2006EMA为涉及基因转移载体的药物临床研发所需的无性生殖传递非临床试验提供指导,如复制能力不强的载体、转基因病毒或直接给予人类的所谓裸核酸前沿药物法规Regulation(EC)No 1394/20072007EMA将基因治疗产品纳入先进技术治疗医学产品,按照药物申报,由先进技术治疗医学委员会审批,审批时间12年关于安全性和有效性后续行动的指导原则-前沿药物的风险管理Guideline on safety and efficacy follow-up and risk management of advanced therapy medicinal products2008EMA对前沿药物的药物警戒、风险管理规划、安全性和有效性等方面,以及使用此类产品治疗的患者随访进行指导前沿药物的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Guidelines on Good Clinical Practice(GCP)specific for Advanced Therapy Medicinal Products(ATMP)2009EMA细化了ATMP的临床试验设计、非临床研究、研究用ATMP的质量、临床试验的安全实施、细胞制备和给药、用药的可追溯性、留样、受试者的保护、安全性报告和监查等优先药物(PRIME)的快速审批方案2016EMA获准进入PRIME计划的实验性药物,将在临床试验及医药开发方面获得EMA大力支持,加速真正创新药物的开发的审批前沿药物的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Guidelines on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GMP)specific for Advanced Therapy Medicinal Products(ATMP)2017EMA在原有GMP框架下,针对ATMP进行调整,阐述了这类药品涉及的新的、复杂的生产情况,主张采取基于风险的方法进行生产和检验,允许生产商根据风险级别,在工艺和控制系统方面保留一定灵活性前沿药物临床试验中质量、非临床和临床要求指南Guideline on quality,non-clinical and clinical requirements for investigational advanced therapy medicinal products in clinical trials2019EMA对前沿药物的探索性和确认性临床试验申请的结构和数据要求提供了指导含有转基因细胞的药品质量、非临床和临床指南(更新版)Guideline on quality,non-clinical and clinical aspects of medicinal products containing genetically modified cells2020EMA提供了涵盖转基因细胞治疗药物相关的质量、非临床和临床以及药物警戒和环境风险评估的建议ICH S12基因治疗产品的非临床生物分布考虑指南ICH S12 Guideline on nonclinical biodistribution considerations for gene therapy products2023EMA为基因治疗(GT)产品开发中的非临床生物分布(BD)研究提供统一的建议。为非临床双相障碍评估的总体设计提供了建议。还提供了解释和应用BD数据以支持非临床开发计划和临床试验设计的考虑图:欧盟基因药物产品监管制度例举23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日本基因药物监管现状资料来源:文献检索,沙利文分析日本基因药物监管情况日本将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组织工程产品从药品、医疗器械的再生医学产品中独立出来单独监管,重新修订了药事法,并于2013-2014年连续出台了再生医学促进法和再生医学安全法,作为基因药物产品发展的法律依据。日本再生医疗领域的主要国家监管部委包括厚生劳动省、经济产业省、文部科学省、医药品医疗器械综合机构。四个机关单位在研究推动、设计开发、许可认定、品质评价、程序审查等具体事务上各有侧重和分工协作,另外日本标准协会(Japanese StandardsAssociation,JSA)负责安全性评价等行业标准制定。监管机构厚生劳动省监管法规适用分类审批流程监管特色最终批准医药医疗器械综合机构(PMDA)再生医学安全法药品和医疗器械法仅注册医院公司申请生产和上市再生医学产品风险分级监管经评估安全有效“有条件/期限上市许可”经评估安全有效临床预实验临床研究医院提交申请临床预实验临床试验上市批准第一阶段上市申请最终上市再生医学技术再生医学产品图:日本基因药物的“双轨制”监管体系日本“双轨制”监管制度日本对基因药物实行“双轨制”管理,仅是在诊所或医院等机构内部实施的基因治疗,以及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属于再生医疗安全确保法的管辖范畴,由厚生劳动省(Ministry of Health,Labour and Welfare,MHLW)管理并备案。以产品上市为目的的基因药物或如果有第三方企业等介入的基因操作、加工制备、生产销售等,则由药品医疗器械管理局(Pharmaceutical and Medical DeviceAgency,PMDA)管理按照修订后的药事法管理。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三级风险申报制度依据再生医学安全法,日本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按照三级风险进行申报,一级高风险产品指未在人体使用过,如导入外源基因的自体或异体细胞、iPSC细胞、胚胎干细胞等;二级中风险产品指已经在人体使用过,如自体间充质干细胞等;三级低风险产品指自体细胞肿瘤免疫治疗等。图:三级风险申报一级:高风险产品二级:中风险产品三级:低风险产品导入外源基因的细胞、iPSC、胚胎干细胞等自体间充质干细胞等自体细胞肿瘤免疫治疗24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中国基因药物监管现状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沙利文分析中国基因药物监管发展概览中国在基因药物领域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开展较早,首个临床试验可追溯到1991年(B型血友病患者展开的基因药物治疗临床试验),但当时对基因药物的监管政策法规相对滞后,对于研究开发的多个环节设计的具体内容没有详细要求与规定,约束性不强。2003年,国家药监局发布“人类基因治疗研究和剂型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逐步开始加强基因药物的监管。2018年,中国开始加强对基因药物及生物安全等领域的技术指导和法律法规制定。近年来相继发布基因治疗产品长期随访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基因治疗产品非临床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基因修饰细胞治疗产品非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体内基因治疗产品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持续优化我国基因药物监管体系。图:我国基因药物监管发展历程中国基因药物监管体系与日本监管机制类似,我国对基因药物的监管也实行“双轨制”,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管理,NMPA主要负责基因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审查和临床试验审批;国家卫健委负责监管由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IIT)和批准后的临床应用环节。图:我国基因药物监管体系国家药监局国家卫健委负责监管由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IIT)和批准后的临床应用环节负责基因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审查和临床试验审批监管起始阶段全面调整阶段综合监管阶段上世纪末,我国开始出台基因药物监管政策,逐步形成技术和药物双路径监管机制:1993年,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人的体细胞治疗及基因治疗临床研究质控要点颁布,开始对基因药物进行监管;1999年,国家药监局出台新生物制品审批办法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标准,将基因药物纳入新生物制品和药物临床试验监管范围。进入21世纪后,我国针对基因药物领域陆续出台多个相关监管政策:2007年,原卫生部发布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初步制定基因药物伦理审查程序;2009年,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基因芯片诊断技术管理规范(试行)颁布,将基因药物列为第三类医疗技术;2010年,原国家卫计委取消了对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行政审批,基因药物可以得到医疗机构自行批准。2016年以来,我国实行促进技术和行业发展、专利保护和风险控制相协调的综合监管政策:多个“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提出鼓励基因药物领域发展;2019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条例,将基因编辑列为高风险生物医学新技术并进行严格监管;2021年后,CDE出台多个基因药物领域监管政策,覆盖临床试验、非临床研究、药学试验、患者随访等方面。25基因药物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中国基因药物相关监管政策相关内容政策及发布时间发布机构利好政策重点发展针对新靶点、新适应症的嵌合抗原受体T 细胞(CAR-T)、嵌合抗原受体NK 细胞(CAR-NK)等免疫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基因治疗产品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等。“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2021)科技部、发改委等9部门围绕加快创新药上市审批、强化上市后监管,建设药品监管科学研究基地,建设基因治疗产品等质量及安全性评价技术平台。“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2021)发改委将基因编辑技术定义为前瞻谋划未来产业,明确在基因编辑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愿景目标纲要(2021)国务院提出在基因编辑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2021)科技部、发改委等6部门鼓励企业进行基因治疗等技术研究,允许依法依规开展新型生物治疗业务。国务院关于印发6个新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通知(2019)国务院明确加强基因治疗的原创性研究;明确突破新型基因治疗载体等关键临床转化技术的目标。“十三五”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规划(2017)科技部提出开发针对重大遗传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新技术;提出推进相关配套平台的建设和推进研究转化。“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6)国务院提出重点发展基因治疗药物、干细胞和免疫细胞等治疗产品。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2016)科技部提出加快推进基因编辑技术等生命科学前沿关键技术的突破,提升原创水平。“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2016)国务院明确提出加强发展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新技术与装备。生物产业发展规划(2013)国务院干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被明确划为依托优势企业建设完善医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药研发平台的重点方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2)国务院支持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等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新型抗体药物、核酸药物、基因治疗药物等生物医药。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科技部等10部门监管政策为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临床研发过程中沟通交流的资料准备和临床研发要素考虑等提供建议。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临床相关沟通交流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2023)CDE对体内基因治疗产品提出科学性建议和一般性技术要求。体内基因治疗产品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2022)CDE为质粒DNA、RNA、基因改造病毒、细菌或细胞以及基于基因编辑技术等基因治疗产品开展长期随访临床研究提供技术指导。基因治疗产品长期随访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2021)CDE提出对基因修饰细胞治疗产品非临床研究和评价的特殊考虑和要求。基因修饰细胞治疗产品非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2021)CDE为基因治疗产品研发提供建议,以帮助设计合适的非临床研究计划,并作为非临床评价的参考,以支持开展相应的临床试验。基因治疗产品非临床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2021)CDE对基因转导与修饰系统的药学研究提出一般性技术要求。基因转导与修饰系统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2020)CDE提出基因治疗产品的一般性技术要求以及监管机构监管和评价基因治疗产品的参考。基因治疗产品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2020)CDE对基因治疗制品生产和质控的通用性技术要求,包括制造、特性分析、标准品/参照品/对照品、制品检定、贮存、有效期和标签等内容。人用基因治疗制品总论(2019)国家药典委员会将基因编辑列为高风险生物医学新技术,明确临床研究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管理;明确开展临床应用的各方职责和技术准入门槛等。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条例(2019)国家卫健委资料来源:国务院,科技部,卫健委、药典委,CDE,沙利文分析图:中国基因药物监管制度例举26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第四章基因药物领域研发现状与市场潜力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全球获批的基因药物概览全球已获批的基因药物概览截至2023年11月,全球有12款基因药物获批上市。治疗领域覆盖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眼科、骨骼肌肉系统等。资料来源:ASCGT,公开信息,沙利文分析图:全球获批的基因药物产品名称研发企业首次获批时间获批国家/地区递送系统获批适应症ElevidysSarepta Therapeutics&罗氏2023美国AAV杜氏肌营养不良VyjuvekKrystal Biotech2023美国HSV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UpstazaPTC Therapeutics2022欧盟、英国AAV芳香族L-氨基酸脱羧酶缺乏症HemgenixuniQure2022美国、欧盟、英国AAV血友病BRoctavianBioMarin2022欧盟、英国、美国AAV血友病AAdstiladrinFerring Pharmaceuticals2022美国腺病毒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Zolgensma诺华2019美国、欧盟、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以色列、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韩国等AAV脊髓性肌萎缩症CollategeneAnGes2019日本质粒严重肢体缺血LuxturnaSpark Therapeutics2017美国、欧盟、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日本、中国台湾AAVLeber先天性黑蒙2型Glybera*uniQure2012欧盟AAV脂蛋白脂肪酶缺乏症Neovasculgen Human Stem Cells Institute2011俄罗斯、乌克兰质粒外周血管疾病,肢体缺血Rexin-GEpeius2006菲律宾逆转录病毒实体瘤28*:该产品已于2017年撤市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全球获批的基因药物情况分析获批基因药物分析按时间基因药物获批数量持续增长。2006年,菲律宾批准Rexin-G用于治疗重度肢体缺血等周围血管动脉病;2012年,欧盟批准首款基因药物Glybera,适应症为脂蛋白脂肪酶缺乏症。2019年及后,基因药物获批数量增加,2022年有4款基因药物获批,仅2023年截至11月已有2款基因药物获批上市。随着基因药物相关技术的发展,未来基因药物有望迎来更多产品上市。图:基因药物获批时间情况获批基因药物分析按载体类型已获批基因药物使用的递送载体包括AAV、质粒、腺病毒、HSV、逆转录病毒。其中,AAV被使用得最多,占比为59%,是因为该病毒的免疫原性较低,各类亚型具有不同的组织亲和力,且生产工艺成熟。获批基因药物分析按治疗领域全球获批的基因药物主要涉及血液系统、代谢类、循环系统、神经肌肉系统及肿瘤,各有2款产品获批上市;皮肤疾病、眼科、免疫系统领域各有1款产品获批。图:全球获批的基因药物治疗领域图:全球获批的基因药物载体类型200720082009200000222023资料来源:ASCGT,沙利文分析16%8%8%肿瘤代谢类血液系统循环系统皮肤疾病神经肌肉眼科59%8%8%8V腺病毒HSV逆转录病毒质粒注:获批产品数据截至2023年10月31日29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全球基因药物在研管线分析(一)资料来源:ClinicalTrials,沙利文分析全球基因药物在研管线梳理按试验地区/国家分类根据ClinicalTrials临床试验数据库的检索结果,基因药物临床试验地区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加拿大、中国内地、澳大利亚和日韩等国家或地区。美国开展的基因药物临床试验数量最多,截至2023年10月31日,按注册号统计,美国基因药物临床试验为354个,欧洲紧跟其后为136个,中国内地的临床试验41个。基因药物注册临床试验概况根据ClinicalTrials临床试验数据库的检索结果,截至2023年10月31日,按注册临床编码统计,有近500个基因药物临床试验注册。2005年前,每年注册的基因药物临床试验数量在个位数;20052017年,每年注册的临床试验数量呈增长趋势,数量从十余个增长至近30个;2018年起,基因药物赛道热度持续提升,每年有超40个临床试验注册,并于2023年超过70个。445228444045434373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图:全球基因药物临床试验注册情况按年份分析单位:个图:主要国家/地区基因药物临床试验情况53%美国7%加拿大欧洲中国澳大利亚20%5%日韩6%60注:多中心临床试验开展的所有地区均计入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全球基因药物在研管线分析按疾病领域截至2023年10月31日,全球在研基因药物按治疗领域主要为罕见病,占比29.7%;神经系统、眼科、内分泌领域布局管线较多,占比分别为16.0%、13.3%和12.1%;骨骼肌肉系统、血液系统、肿瘤、消化系统也有多条在研管线。全球基因药物在研管线分析(二)图:全球在研基因药物管线分析按疾病领域29.7.0.3.1%5.9%5.3%5.0%4.4%8.3%肿瘤罕见病神经系统眼科内分泌代谢系统血液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其它图:全球在研基因药物管线分析按临床分期资料来源:ClinicalTrials,沙利文分析全球基因药物在研管线分析按临床分期截至2023年10月31日,全球在研基因治疗药物临床试验绝大多数处于早期研发阶段,批准临床、I期、I/II期临床合计占比约86.8%;进入II/III期、III期临床的管线期临床分别为6.6%和0.7%;有数款产品顺利完成临床试验,处于上市申请阶段。全球基因药物在研管线分析按药物类型截至2023年10月31日,全球在研基因治疗药物包括基因增补药物、基因编辑药物、其它基因药物三类,其中基因增补类型药物在研管线最多,占比高达91.1%,基因编辑、其它基因药物占比分别为4.8%、4.1%。图:全球在研基因药物管线分析按药物类型91.1%4.8%4.1%基因增补基因编辑其它基因药物31在研基因药物情况分析根据ClinicalTrials数据,截至2023年10月31日,按在研药物数量统计,全球有近300个基因药物产品管线正在研发中。消化系统4.1.5S.9.4%1.8%6.6%0.7%临床I期临床I/II期临床II期临床II/III期临床III期批准临床申请上市注:若某款药物涉及多个疾病领域,则均纳入统计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中国基因药物在研管线分析按疾病领域CDE数据显示,中国内地在研基因药物以罕见病和眼科为主,赛道火热,占比均为22.5%;此外,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肿瘤、感染性疾病、消化系统也有数款药物在研。22.5.5.1%9.9%8.5%7.0%7.0%5.6%2.8%肿瘤罕见病感染性疾病眼科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图:中国在研基因药物管线分析按疾病领域图:中国在研基因药物管线分析按临床分期资料来源:CDE,沙利文分析中国基因药物在研管线分析中国基因药物在研管线分析按临床分期根据CDE数据,截至2023年10月31日,中国在研基因治疗药物主要集中在早期临床阶段,临床试验绝大多数为I期、I/II期,合计占比为64.6%,少数管线进入III期临床、II/III期临床。中国基因药物在研管线分析按技术路线截至2023年10月31日,CDE注册临床试验绝大多数基因药物技术路线为基因增补,基因编辑仅1款产品获批注册临床。95.8%2.1%2.1%图:中国在研基因药物管线分析按技术路线基因增补基因编辑其它32在研基因药物情况分析根据CDE数据,截至2023年10月31日,按在注册号统计,中国内地有40余个基因药物管线。其它注:若某款药物属于多个疾病领域,则均纳入统计18.8E.8.7%2.1.7%临床I期临床I/II期临床II期临床II/III期临床III期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基因药物在罕见病领域的应用先天性黑蒙症先天性黑蒙简介先天性黑蒙症(Leber Congenital Amaurosis,LCA)是一类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统称,主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全球发生率约为23人每10万新生儿,为新生儿失明的最为常见的诱因,占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5%以上,在全球范围内占盲校儿童盲原因的20%。大多数LCA患者在婴儿期或儿童期就开始出现严重的视力障碍,直至彻底失明。LCA的病理是因影响视网膜功能的重要基因突变引起的功能丧失,根据变异的染色体号码和具体受影响基因的位置LCA分类多达18个,其中最为常见的是LCA2型和10型,分别由一号染色体上RPE65和12号染色体上的CEP290基因突变引起表达错误。先天性黑蒙的诊疗和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LCA的诊断通常通过基因检测,但是由于分类的多样性、研究的不足和患者招募的困难,该类疾病一直没有传统的疗法,属于长期被疏忽的一类疾病。现有的唯一疗法为Spark Therapeutics公司研发、2017年在美国上市的Luxturna(已被罗氏收购),该疗法是全球第一个由腺相关病毒(AAV)搭载的针对视网膜类疾病的基因疗法。但是由于该产品只针对有RPE65突变的2型LCA,还不能解决大多数LCA患者无药可用的困境,针对其它类型LCA的基因疗法有望突破。先天性黑蒙症2型基因药物:LuxturnaLuxturna单眼价格达到了约43万美金,是通过向视网膜RPE细胞直接注射使用重组DNA技术修饰过的AAV以实现治疗目的。嵌有完好RPE65基因的附加体在细胞中表达完整RPE65蛋白,使视网膜能够恢复正常的功能。长期跟踪实验发现,通过AAV递送的RPE65表达在一年之后会逐步减弱,通常推荐每一个季度进行一次注射,高昂的价格和较高使用频率导致该药物销量欠佳。图:Luxturna体内基因治疗先天性黑蒙症机制视网膜色素细胞AAV附加体完好的RPE65基因新生儿发病率2/100,000资料来源:文献检索,公司官网,公开资料,沙利文分析先天性黑蒙症10型基因药物:OCU-400OCU-400是由Ocugen开发的一款处于临床I/II试验期的利用AAV载体治疗色素性视网膜炎和LCA10型的基因药物。OCU400将细胞核激素受体(NHR)基因NR2E3的功能拷贝整合到AAV载体中并递送至视网膜靶细胞。作为一种有效的功能调节基因,NR2E3在视网膜内的表达有助于重置视网膜稳态、稳定细胞并潜在地挽救光感受器变性。临床试验结果显示OCU400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并通过多亮度运动测试(MLMT)和最佳矫正视力评估(BCVA)改善了患者的视力。OCU400先后被FDA和EMA授予孤儿药称号。图:OCU-400体内基因治疗先天性黑蒙症机制视网膜色素细胞AAVNR2E3基因RPE65基因33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基因药物在罕见病领域应用脊髓性肌肉萎缩脊髓性肌肉萎缩简介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一种罕见遗传性疾病,在活产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1/10,000,是导致婴儿死亡的常见遗传疾病。SMA发病原因为位于5号染色体长臂的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MN1)出现缺陷或缺失,最为常见的是位于7号外显子的缺陷,该缺陷影响剪接体组合和信使RNA的翻译,从而导致神经元细胞凋零。根据症状出现的时间差异,SMA可分为4类:一类患者在出生时或出生数天内出现明显肌无力和呼吸衰竭,95%的该类患者在1岁前死亡,超60%的患者属于第一类;第二类患者在出生后3-15月内出现肌无力,大多患者早年死亡,幸存患者大多伴有严重的肌无力和脊柱弯曲;第三类患者在出生后15-19月出现病症,肌无力通常由下肢发展至上肢,患者寿命取决于呼吸问题的严重程度;第四类患者症状首次出现一般在30岁以后,病情发展缓慢,对患者的行动与寿命影响较小。资料来源:文献检索,公开资料,沙利文分析脊髓性肌肉萎缩的诊疗和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脊髓性肌萎缩症的诊断方法包括对患者行动能力的评价、家族病史的问询、肌电图和血液检查。SMA目前没有治愈方法,医生一般采取对症支持治疗,以达到延长患者寿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传统治疗方法对于患者的帮助有限,患者的治疗给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时间负担。其它治疗产品包括渤健和伊奥尼斯的Nusinersen和罗氏的Risdiplam都是通过改变SMN2基因信使RNA剪接规律,间接增加完好SMN1蛋白的数量。该类产品的弊端体现在其高昂的价格、高感染风险和长期给药频率,单次可治愈的基因药物有望带来新的突破。123载体和具备正常功能的SMN基因?运动神经元内缺失或无效的SMN基因治疗后的运动神经元能够制造足够的SMN蛋白,从而恢复其控制肌肉的功能?脊髓性肌肉萎缩基因药物:ZolgensmaZolgensma是由诺华旗下的AveXis开发的针对SMA的基因药物,于2019年获得FDA批准上市,成为第一款针对SMA的基因药物,适应症是2岁以下SMA患者。目前该产品已在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等地区上市,单价为210万美金,上市首年销售额达3.61亿美元,2022年销售额达到13.7亿美元。Zolgensma治疗原理以及疗效Zolgensma利用AAV载体递送SMN1基因至脊髓运动神经元,从而提升具有完整功能的SMN蛋白表达量,进而治愈疾病的全新体内基因疗法。患者只需通过一次静脉注射,即可实现长期稳定治疗效果,一次性治愈遗传病。Zolgensma的出现为患儿与其家庭带来了从延缓病情到治愈疾病的希望。根据START临床试验数据,接受Zolgensma治疗的患者达到了该疾病自然史中前所未有的里程碑式运动目标,包括坐、说话和(部分患者)行走等,且给药后近四年内疗效未减弱。新生儿发病率1/10,000图:Zolgensma体内基因治疗SMA机制34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基因药物在肿瘤领域的应用膀胱癌膀胱癌简介膀胱癌(Bladder)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恶行肿瘤,主要症状表现为血尿,根据肿瘤是否浸润肌层可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及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其中NMIBC约占75%。膀胱癌的病因分为内外因素,外因包括吸烟和长期接触工业化学产品等,内因主要是基因异常,相关癌基因包括HER-2、HRAS、BCL-2、FGFR3、C-myc、MDM2、MSH2等;另一种分子机制是编码调节细胞生长、DNA修复或凋亡的蛋白抑制基因失活,使DNA受损的细胞不发生凋亡,导致细胞生长失控,如P53、RB、P21等抑癌基因的17、13及9号染色体的缺失或杂合性丢失。膀胱癌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9位,男性恶性肿瘤的第7位(9.5/10万,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第13位,男性死亡率为(3.2/10万)。2021年,IARC数据显示全球新增膀胱癌患者约58.8万例,NCCR数据显示我国新发膀胱癌患者约有8.7万人。膀胱癌的诊疗和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膀胱癌的诊断依据患者病史、症状及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尿细胞学及尿肿瘤标记物检查、膀胱镜检查进行临床诊断,其中膀胱镜下活检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膀胱癌的金标准。由于NMIBC及MIBC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不同,根据基因分析的多种膀胱癌分子分型初步应用于临床。NMIBC的标准治疗手段首选诊断性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其它治疗方法包括膀胱灌注治疗(丝裂霉素、吉西他滨、吡柔比星当)、卡介苗(BCG)灌注免疫治疗、部分或全部切除膀胱等;MIBC治疗包括化疗、免疫治疗、手术治疗、放疗等。但是,NMIBC电切术后,残余的肿瘤容易导致复发,有研究显示首次TURBt后肿瘤残留率为4x%,5年内复发率为24%,亟待新的有效治疗方法。非浸润性膀胱癌基因药物:AdstiladrinAdstiladrin是由Ferring Pharmaceuticals开发的一种用于治疗高风险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于2022年获FDA批准上市,成为第一款针对膀胱癌的基因药物,定价350万美元。Adstiladrin治疗原理及疗效Adstiladrin使用腺病毒作为递送载体,含编码干扰素-2b的基因片段,每三个月通过膀胱注射给药,持续12个月。载体进入膀胱壁细胞后,释放干扰素-2b基因,细胞的内部基因/DNA机制“拾取”基因并翻译其DNA序列,分泌大量干扰素-2b蛋白(一种人体天然抗癌蛋白)发挥作用。Adstiladrin的II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经过3个月1次Adstiladrin治疗后,有51%(50/98)患者实现了完全缓解(CR);在达到初始CR的患者中,有46%(23/50)在12个月时继续保持无高级别复发状态。图:Adstiladrin治疗非浸润性膀胱癌的机制男性发病率9.5/100,000男性死亡率3.2/100,000感染肿瘤细胞分泌IFN2编码IFN2的基因资料来源:文献检索,公开资料,沙利文分析35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基因药物在血液病领域的应用血友病B中国血友病发病率2.73-3.09/10万资料来源:文献检索,公司官网,公开资料,沙利文分析36!血友病B简介血友病B(Hemophilia B)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由凝血因子(FIX)功能不全或缺乏引起。所有血友病患者中,血友病B占15 %。血友病患者临床表现为关节、肌肉和深部组织出血,也可有胃肠道、泌尿道、中枢神经系统出血以及拔牙后出血不止等。若反复出血,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关节畸形和(或)假肿瘤形成,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外伤或手术后延迟性出血是本病的特点。根据患者凝血因子活性水平可将血友病分为轻型、中间型和重型。轻型患者一般很少出血,重型患者自幼可有自发性出血(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中间型患者介于两者之间。中国血友病诊治报告2023数据显示,中国血友病患病率在(2.73-3.09)/10万。中国国家血友病登记系统数据显示,2007-2021年,血友病B登记患者达3,782例。血友病的诊疗和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血友病B诊断需结合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家族史、实验室检查完成。血友病B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小板技术、凝血酶元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定量等。确诊血友病B依赖于F活性(FC),血友病B患者FC减低或缺乏。目前血友病B治疗仍以替代治疗为主,首选药物为FIX制剂或病毒灭活的血源性凝血酶原复合物(aPCC),FIX制剂每日使用一次,并徐根据患者的体重、出血部位及严重程度、手术方式峰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血友病B患者需要反复静脉输注,难以保持稳定的凝血因子水平,对于伴抑制物的患者无法有效进行预防治疗,亟待更便捷、疗效更稳定的新治疗手段。血友病B基因药物上市产品:HemgenixHemgenix由uniQure公司研发,是一种治疗血友病B的一次性基因药物。该药采用静脉输注方式给药,通过AAV5载体递送凝血因子IX的Padua基因变体,可在肝细胞中表达和分泌凝血因子IX,提升血液中IX因子水平,达到限制出血发生的目的。HOPE-B研究结果显示,接受Hemgenix治疗6个月、18个月后凝血因子IX活性较基线分别增加36.2百分点、34.3个百分点,患者平均每年减少248,825IU凝血因子IX用量。该药于2022年在美国获批上市,是全球第一款血友病B基因药物,该药定价350万美元。图:Hemgenix体内治疗血友病B的机制血友病B基因药物在研药物:VGB-R04天泽云泰在研血友病B基因治疗药物VGB-R04通过AAV衣壳蛋白将表达盒转导至肝脏细胞核中,VGB-R04表达盒以游离DNA形式存在,在肝脏细胞中可表达凝血因子IX高活性天然变体(hFIX Padua)蛋白,分泌入血的hFIX Padua蛋白可替代先天性凝血因子IX,纠正凝血障碍。目前,该药正在开展临床I/II期研究,并获FDA孤儿药认定。图:VGB-R04体内治疗血友病B的机制Padua基因AAV5AAV衣壳蛋白hFIX Padua基因凝血因子IXhFIX Padua蛋白肝细胞肝细胞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基因药物在眼科领域的应用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Bietti crystalline corneoretinal dystrophy,BCD)是一种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进展性视网膜变性疾病,其中CYP4V2基因是BCD的主要致病基因。CYP4V2蛋白属于P450酶家族,在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中高度表达,具有脂肪酸羟化酶活性,与脂肪代谢相关。BCD典型改变为微小、淡黄色、闪光结晶样物质沉积于视网膜,伴有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萎缩,部分患者出现角膜缘浅层结晶沉积。BCD患者多在20-40岁发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视力下降,或夜盲,或两者兼有;患者视觉早期正常,晚期可出现红绿色盲或全色盲。BCD约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的10%,该病在全球均有发生,患病率约为1/67,000,但好发于亚洲地区,尤以中国和日本居多,中国人群中携带与该病相关的突变基因的概率约为5。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的诊疗和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结晶样视网膜变性的临床诊断通过记录患者病史、家族史、近亲史,并对先证者及患病家属进行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查眼前节、眼底照相、光学相干层析成像、视网膜电图等眼科检查,根据患者眼底表现进行诊断。同时,可以对患者性CYP4V2基因检测。目前,尚无针对性BCD治疗方法,临床上多参考典型视网膜色素变性(RP)给予BCD患者血管扩张剂、维生素及中药治疗等支持疗法,亟待针对性疗法。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在研基因药物中因科技针对BCD的在研基因治疗药物ZVS101e为基因替代疗法,使用rAAV病毒将正常CYP4V2基因拷贝递送至患者视网膜细胞中,补充正常CYP4V2基因表达量,恢复视网膜细胞功能。前期开展的IIT试验显示该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显著治疗效果,首例受试者随访已超过2年,视力改善持久稳定,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该药于2021年获得FDA孤儿药认证,2022年获中、美两地IND许可,2023年已完成I/II期临床试验所有受试者入组给药。图:体内基因治疗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机制视网膜色素细胞中国BCD致病基因携带率5资料来源:文献检索,公司官网,公开资料,沙利文分析37!CYP4V2基因CYP4V2蛋白递送载体CYP4V2基因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基因疗法BCD基因药物治疗可以通过AAV等递送载体向视网膜色素细胞递送野生型基因片段替代突变基因片段,并表达正常功能的CYP4V2蛋白改善表型,发挥治疗作用。天泽云泰在研产品VGR-R01采用基因替代原理,通过AAV衣壳蛋白将VGR-R01基因表达盒递送至RPE细胞核,表达功能性蛋白,纠正BCD患者视网膜内的脂肪酸代谢障碍。目前在中国进行I/II期临床试验,现有临床数据显示VGR-R01安全性与耐受性良好,无相关不良事件发生,初步有效性数据显示各剂量组均能迅速逆转或控制疾病进展,提高矫正视力或昏暗环境下功能性视觉。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基因药物在慢性病领域的应用亨廷顿舞蹈症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沙利文分析亨廷顿舞蹈症简介亨廷顿舞蹈症(Huntingtons disease,HD)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由于亨廷顿蛋白基因(Htt)突变,引起编码谷氨酸的CAG重复序列拷贝数异常增多,表达的蛋白含有多聚谷氨酰胺残基,累积在神经元内导致大脑纹状体严重萎缩导致功能性缺失,引起运动和认知功能障碍。HD多在中年起病,呈现进行性恶化,患者最初出现偶尔不自觉地抽搐或痉挛,后发展为明显的不自主运动(舞蹈病或手足徐动症)、神经退化,通常在发病后20年后死亡。亨廷顿舞蹈病患病率为2.7/100,000,亚洲患病率在0.4/100,000。亨廷顿舞蹈症的诊疗和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亨廷顿舞蹈症的诊断方法包括临床评估、基因检测和神经影像学检查等,诊断依靠典型症状、体征,阳性家族史,确诊需基因检测CAG重复数。亨廷顿舞蹈症的现有治疗药物包括多巴胺受体阻滞剂、中枢多巴胺耗竭剂及抗精神病类药物。其中,丁苯那嗪可减少舞蹈样症状,但同时也存在抑郁、抑郁恶化、自杀、嗜睡等副作用;氘丁苯那嗪也可用于治疗舞蹈样症状,毒副作用减少但仍存在。亨廷顿舞蹈症尚缺乏安全性高、可根治的药物。亨廷顿舞蹈症基因疗法在研产品:AMT-130AMT-130是由uniQure开发的一种通过脑部手术给药的一次性亨廷顿舞蹈症基因疗法。AMT-130由AAV5和一段miRNA构成,进入大脑后可使亨廷顿基因沉默,抑制HTT产生。其I/I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低剂量的AMT-130副作用有限,但高剂量组出现严重神经问题,因此于2022年8月暂停试验;在增加对剂量组受试对象一些监测后,uniQure继续进行高剂量组试验。亨廷顿舞蹈症基因药物在研产品:NeuroD1NeuExcell开发一种基于神经转录因子NeuroD1的基因疗法,可将脑内星形胶质细胞直接重编程为功能性的新神经元,挽救纹状体的萎缩,达到治疗亨廷顿舞蹈症的目的。该管线已与Spark Therapeutics达成合作研究,不久将进入IND申报。!患病率2.7/100,000图:AMT-130治疗亨廷顿舞蹈症机制图:NeuroD1治疗亨廷顿舞蹈症机制神经元HTT mRNAmiRNA序列原位注射给药携带NeuroD1的AAV载体原位侵染过表达NeuroD1,分化、成熟星型胶质细胞成熟神经元递送表达miRNA结合降解38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基因药物在传染性疾病领域的应用艾滋病资料来源:WHO,中国疾控,公开资料,沙利文分析艾滋病简介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一种由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恶性传染病,据WHO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约有3,840万艾滋病患者,其中超三分之二病例位于非洲大陆,当年约65万人死于艾滋病毒相关原因,150万人感染艾滋病毒。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2021年中国新增艾滋病患者60,154例,死亡19,623例,位居法定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数首位。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性传播、母婴传播及血液传播。HIV是慢性逆转录病毒家族的一员,可感染CD4 T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致病原理是其对CD4 T细胞的攻击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艾滋病潜伏期可达10至20年,患者前期没有明显症状,潜伏期过后继而患上严重的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肺炎、疱疹、恶性肿瘤,患者大多因全身感染衰竭而死。艾滋病的诊疗和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艾滋病主要诊断方法为HIV抗体检测,常见的辅助检测包括机体免疫功能检测。艾滋病没有治愈方法,国际通行的维持治疗方法是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组合治疗。WHO推荐的主要治疗药物包括度鲁特韦、依法韦伦、达芦那韦和利托那韦。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通常会被要求改变生活习惯包括增加维生素摄入、加强运动。艾滋病存在未满足的临床需求:长期大剂量服用抗逆转录药物带来的副作用,最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失眠、头疼、肝酶增多;由于HIV高频突变的特性,部分患者在用药一段时间后会产生抗药性,导致病情恶化;从经济的角度上来讲,长期服药带来的负担可能会迫使一些患者停止用药,导致病情反复;现阶段大部分药物不适合幼儿和孕妇,体现出部部分患者治疗药物的缺乏。艾滋病基因治疗在研产品:AGT103-TAGT103-T 由 美 国 生 物 技 术 公 司 American GeneTechnologies(AGT)研发,通过使用携带Vif、Tat、CCR5的小RNA(sRNA)慢病毒对患者自体CD4 T细胞进行基因编辑,编辑后的T细胞表达这些sRNA,并和对应的RNA结合,利用细胞本身的剪切酶将RNA降解。其中,Vif是HIV抗人体抗病毒酶的酶,Tat是HIV转录因子,这两个RNA的降解将导致HIV无法复制;CCR5是CD4 T细胞体表蛋白,也是HIV嵌入T细胞的重要助手,CCR5的缺失会导致HIV无法进入T细胞。基于上述机制,编辑后的CD4 T细胞可有效免疫HIV,其I临床试验数据显示AGT103-T无不良反应,具有治愈艾滋病的潜力。!发病约6万/年死亡约2万/年HIV Vif RNAHIV Tat RNAT细胞CCR5RNAVif sRNATat sRNACCR5sRNAHIV Vif RNA降解HIV Tat RNA降解T细胞CCR5RNA降解HIV无法组合HIV无法嵌入细胞体表CD4 T细胞T细胞缺少HIV嵌入关键蛋白CCR5携带Vif、Tat、CCR5 sRNA的慢病毒图:AGT103-T治疗艾滋病的原理39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基因药物市场驱动力分析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中国作为人口大国,罕见病、慢性病、肿瘤等患病人数众多,存在大量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以血友病为例,中国第11届血友病年会(2018)预计中国有10万名血友病患者。临床主要采用凝血因子替代疗法,但该疗法无法彻底治愈血友病,需要终生用药,且存在病毒感染、并发血栓等诸多副作用,患者经济负担严重。基因药物可通过将外源正常编码凝血因子的基因导入患者体内,并表达治疗水平的凝血因子,有望彻底治愈血友病。现已有两款A型血友病、1款B型血友病基因药物获批。由此可见,罕见病患者人群带来巨大市场需求,基因药物将为这些疾病领域带去新的治疗希望。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沙利文分析技术发展载体递送系统的创新和利用基因编辑工具来优化现有基因药物疗法是基因药物市场的一大驱动力。基因药物的创新和其递送系统的技术创新密不可分。拥有更高递送效率、更有组织特异性、更低的免疫原性的AAV载体技术逐步成熟,截至2023年6月30日,已有8款基于AAV载体的基因药物获批上市。更安全、更高效的脂质纳米颗粒、病毒样颗粒等新兴递送系统快速发展,相应研发合作交易不断出现,将会有力推动基因药物领域的发展。政策支持此前,基因药物疗法的发展一度因为对其安全性的质疑而受挫,但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经过十余年的鼓励与规范化政策指导,我国基因药物领域已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2021年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愿景目标纲要将基因编辑技术定义为前瞻谋划未来产业,明确在基因编辑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2018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第一批罕见病目录以加强罕见病诊疗与管理,促进了基因药物市场。CXO推动CXO行业快速发展,可以为基因药物的研发提供从质粒、病毒、细胞产品从工艺开发到临床生产,质量管理、安全性评价等服务,可显著降低企业研发成本,缩短研发时间,提高研发成功率。我国CDMO行业迅速崛起,2021年CGT CDMO市场规模达18亿人民币,占比全球市场比重逐年增长。2017年中国CDMO市场规模为13.2亿人民币,仅占全球CDMO市场总规模的5.0%,到2021年已增长至47.3亿人民币,占比扩大至11.6%,预计于2025年之后将占据全球市场超过五分之一的份额。资本涌入目前,细胞和基因治疗公司受到资本市场青睐,私募融资、IPO、并购、合作等多种交易形式蓬勃发展,频频出现重磅交易。如2020年信念医药完成1亿美元B轮融资;2021年博雅辑因完成4亿人民币B 轮融资;2022年正序生物完成3亿人民币A轮融资,康霖生物完成Pre-A轮融资;2023年纽福斯完成近7亿人民币C 轮融资,本导基因完成超2亿人民币B轮融资,天泽云泰、中因科技、神曦生物也获资本加持。40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基因药物领域未来发展趋势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沙利文分析目前,基因药物主要针对罕见病治疗,随着研究深入,未来的疗法将逐渐向其它疾病扩展适应症。例如,基因治疗公司Genprex正在进行一项糖尿病基因治疗药物研发,将对胰腺细胞进行重新编程,以恢复其补充胰岛素的功能,从而治疗1型和2型糖尿病;本导基因正在开展一项针对复发性I型单纯疱疹病毒行基质型角膜炎的基因编辑药物临床II期研究,神曦生物正在进行针对脑卒中的原位神经再生基因疗法研究。基因药物对于罕见病的治疗效果促进了基因药物商业化进展。以治疗SMA的Zolgensma为例,尽管其价格高昂,但在2019年获批后成为了SMA的重磅疗法,美国商业保险机构Cigna对其全额药价覆盖,2022年销售额达到13.7亿美元。面临高昂价格的争议,基因药物研发企业积极与各国政府及医保体系进行基于价值的多元化支付模式探索。这些支付模式的探索为基因药物商业化逐步铺平道路,预计未来对于基因药物多元化的创新支付模式将惠及更多患者。作为基因药物开发中的关键技术,递送系统将向着高效、安全、低免疫原性的方向发展。目前,应用最广的载体为AAV、慢病毒载体等。随着递送系统技术发展的深入,病毒载体可以获得进一步的优化和改造,不断提高导入效率以及安全稳定性。此外,非病毒载体例如裸露DNA、脂质纳米颗粒、病毒样颗粒等因具有成本低、制备简单、便于大规模生产、安全性高、外源基因长度不受限制等优点也将成为创新研发领域。基因药物的发展将催生更多的CGT CDMO企业。基因药物的研发需面对海量的基因数据,使用高质量的递送载体,进行严格的质量把控和安全性评价,小规模的临床阶段生产,以及后期商业化等挑战。这些需求将推动CGT CDMO行业快速发展,AI、大数据等数智化技术将在CGT CDMO行业中被广泛应用,CGT CDMO行业将迎来发展新阶段。现已有数款基因药物取得临床成功,未来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将持续成为热点研发方向。研发人员在进一步优化技术与临床疗效的同时,也在降低研发及治疗的成本。未来病毒载体优化及规模化生产等相关技术的逐渐成熟将带来成本的下降,基因药物将扩展应用到更多患者治疗中。411治疗领域扩增2载体安全多样化3CGT CDMO快速发展4支付模式多元化5研发成本降低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第五章基因药物领域公司资本市场表现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基因药物领域公司融资情况分析海外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沙利文分析公司名称最新轮次投情况Synthego融资2亿美元,由Perceptive Advisors领投,RA Capital Management、SoftBank Vision Fund 2 等资本跟投ElevateBio融资4.01亿美元,由Matrix Capital Management领投,Woodline Partners,Vertex Ventures,Surveyor Capital等16家资本跟投TesseraTherapeutics获3亿美元融资,投资方为T.Rowe Price,SoftBank Vision Fund,SALT Fund等12家资本Kriya Therapeutics完成累计4.3亿美元融资,由Patient Square Capital领投Ring Therapeutics融资8,650万美元,投资者包括Alexandria Venture Investments;Altitude Life Science Ventures;CJ Investment等Metagenomi融资1亿美元,投资方为SymBiosisLLC,Novo Holdings,CatalioCapital Management等Xcell Bioscience融资2,750万美元,由CasdinCapital领投,Viking Global Investors,LabCorp,Formic Ventures,Dynamk Capital跟投SalioGenTherapeutics融资1.15亿美元,由GordonMDGlobal Investments和EPIQ Capital Group领投,T.Rowe Price,Retinal Degeneration Fund,Fidelity Management and Research Company等6家资本SparingVision获7,500万欧元融资,由JeitoCapital与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Medical Center Enterprise共同领投,Ysios Capital、4Bio、Bpifrance和RD Fund跟投Chroma Medicine完成1.35亿美元融资,由Google Ventures领投,Wellington Management,SofinnovaPartners,Omega Funds等15家资本跟投Aera Therapeutics获得1.93亿美元融资,由Lux Capital,Google Ventures,ARCH Venture Partners三家投资Code Biotherapeutics获7,500万美元融资,由Northpond Ventures领投,NEA、武田风投、Hatteras Venture等机构跟投Apertura Gene Therapy完成6,700万美元A轮融资,由Deerfield Management Company独家投资图:近五年海外基因药物领域融资案例200232021D轮C轮B轮C轮B轮A轮C轮B轮A轮C轮B轮43E轮D轮B 轮B轮A 轮B轮B轮A轮B轮A轮B轮A轮种子轮B轮A轮A轮种子轮A轮C轮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基因药物领域公司融资情况分析中国(一)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沙利文分析公司名称最新轮次投情况本导基因完成超2亿人民币B轮融资,投资方为龙磐投资、鹏来资本、通德资本、山蓝资本、春合股权天泽云泰获B轮融资,由招商健康、国鑫、上海科创、约印资本、IDG、高瓴创投投资中因科技完成A 轮融资,金额未披露,由昆仑资本领投、金浦投资等共同参与康霖生物Pre-A轮获得秘银资本、海汇投资加持,融资金额未披露神曦生物完成超亿人民币Pre-A 轮融资,投资者包括张科领弋、济民可信、海西新药、领军创投、苏信宜和、汇聚新星、中科科创和鸿石资本纽福斯完成近7亿人民币C 轮融资,由招银国际资本、光谷金控、武汉高科、湖北科技投资集团、广州金控、国投招商、天堂硅谷、长江产业基金加持博雅辑因B 轮融资由正心谷资本领投,博远资本、夏尔巴投资等跟投,融资金额为4亿人民币信念医药完成1亿美元B轮融资,投资方为启明创投、经纬创投、夏尔巴投资、晨岭资本、礼来亚洲基金、千骥资本锦篮基因Pre-B 轮融资金额为数千万人民币,由国科嘉和加持至善唯新完成超2亿人民币A 轮融资,投资方为国投创业、磐霖资本、安信乾宏、正心谷资本鼎新基因完成过亿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贞吉资本,瑞华控股,正心谷资本,领承创投,仁金投资,新太格资产,易方达资产管理,光大瑞华锐正基因完成数千万美元种子轮融资,投资方为君联资本200232021图:近五年中国基因药物领域融资案例(截至2023.11)44B轮A轮Pre-A轮天使轮战略融资A 轮A轮天使轮Pre-A 轮Pre-A轮C 轮C轮B轮A轮B 轮Pre-B 轮B轮Pre-B 轮B轮A轮Pre-B 轮Pre-B轮A轮天使轮战略融资A 轮A轮Pre-A轮天使轮种子轮B轮A 轮A轮Pre-A轮Pre-A轮Pre-A轮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基因药物领域公司融资情况分析中国(二)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沙利文分析公司名称最新轮次投情况辉大基因完成数亿人民币C轮融资,投资方为夏尔巴投资、辰德资本、昆仑资本嘉因生物获数千万美元B 轮融资,由高瓴资本领投,CPE(中信产业基金)、淡马锡、清池、济峰资本、博远资本跟投克睿基因完成6,000万美元B轮融资,投资方为尚珹投资、元禾控股、启明创投、BOCG蓝海资本诺洁贝获近4,000万美元B轮融资,由中鑫创新投资,领军创投,德同资本,广大汇通,苇渡资本,上海生物医药基金,北极光创投加持瑞风生物完成数亿人民币Pre-B轮融资,投资方为越秀产业基金、厦门树投、广州基金、港粤资本、国聚投资、光大控股、雅惠投资、博远资本、元因创投尧唐生物获超亿人民币A 轮融资,由德诚资本领投,广州产投、华方资本跟投正序生物A轮融资近3亿人民币,投资方为礼来亚洲基金、博裕资本、联新资本、万物资本、红杉中国种子基金、泰福资本新芽基因完成数千万美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元禾控股、红杉中国、阿斯利康中金医疗创投基金、BV百度风投益杰立科获3,200万美元A轮融资,由由启明创投和奥博资本共同领投、原有投资方晨兴创投参与引正基因完成P数千万美元re-A轮融资,投资方为启明创投、方圆资本纽欧申医药完成由龙磐资本牵头的约2,000万美元Pre-A轮融资微光基因获得近亿人民币天使轮融资,投资机构为杏泽资本200232021图:近五年中国基因药物领域融资案例(截至2023.11)45A轮B轮C轮B 轮B 轮B轮A轮B轮A 轮Pre-B 轮Pre-B轮A 轮A轮天使轮Pre-A轮A轮天使轮A 轮A轮天使轮B轮A轮天使轮Pre-A轮天使轮A轮Pre-A轮天使轮A轮Pre-A轮天使轮天使轮种子轮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基因药物领域合作开发情况基因药物领域合作开发案例跨国巨头医药企业通过与基因药物研发公司合作开发管线,吸收标的公司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布局基因药物产业,加速管线研发进度。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沙利文分析图:近年基因药物领域合作开发案例时间合作双方合作投入交易内容2023.0915亿美元大冢制药株式会社(Otsuka)与 Shape Therapeutics达成合作,共同开发用于眼科疾病的玻璃体内递送AAV。2023.0710亿美元阿斯利康旗下罕见病公司Alexion与辉瑞签署临床前基因治疗计划和支持技术组合的最终购买和许可协议,总价高达10亿美元,外加分级销售特许权使用费。2023.0711.9亿美元礼来及其子公司Prevail Therapeutics与SangamoTherapeutics就AAV衣壳体内/体外研究达成合作协议。2023.065.25亿美元建立全球合作,推进Verve公司针对脂蛋白(a)的体内基因编辑项目,用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2023.0515.75亿美元礼来子公司Prevail Therapeutics与Scribe Therapeutics达成合作,共同开发针对特定神经和神经肌肉疾病的体内CRISPR疗法。2023.036.65亿美元艾伯维与Capsida Biotherapeutics扩大战略合作,推进眼科疾病领域三个的基因疗法项目。2023.017.4亿美元礼来子公司Prevail Therapeutics与CapsidaBiotherapeutics达成多年战略合作,开发针对已知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CNS)严重疾病的特定靶点的最佳IV给药基因疗法。2023.013.5亿美元Selecta Biosciences与Astellas签署了IdeXork(Xork)的独家授权和开发协议,合作开发针对庞贝病AAV疗法。2023.0143.75亿美元Neurocrine与Voyager达成新的战略合作,推动Voyager针对帕金森病和其它GBA1介导的疾病的临床前静脉注射GBA1基因治疗计划。2022.0910.25亿美元赛诺菲将与Scribe公司合作开发基于CRISPR基因编辑的NK细胞疗法来对抗癌症。2022.07超10亿美元罗氏与Avista达成合作开发用于眼部疾病的新型腺相关病毒(AAV)基因治疗载体协议。2022.0317.5亿美元诺华与Voyager合作内容包括包括了3个中枢神经系统(CNS)靶标的AAV衣壳使用授权,以及一年内对其它2个CNS靶标的AAV衣壳的选择权。2022.0220亿美元武田与Code Bio合作使用3DNA平台设计和开发针对肝脏的罕见病项目的靶向基因疗法。46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时间收购方被收购方收购金额交易内容20232,440万美元Freeline Therapeutics被其大股东Syncona收购。20231.09亿美元再生元收购Decibel Therapeutics,获得其AAV基因疗法DB-OTO等管线。202324亿欧元赛多利斯子公司Sartorius Stedim Biotech收购Polyplus,扩大了其在基因疗法领域的产品组合。20226,800万美元阿斯利康子公司Alexion Pharmaceuticals收购LogicBio Therapeutics,获得基因编辑技术平台GeneRide和基因递送技术平台sAAVy。20224.87亿美元礼来获得Akouos的控股权,获得针对内耳疾病和听力丧失的AAV疗法及其它5个管线。202115亿美元诺华收购Gyroscope Therapeutics,扩张诺华在眼科基因治疗领域管线布局。202010.4亿美元礼来与Prevail Therapeutics达成收购协议,获得针对帕金森病的AAV疗法为代表的临床阶段和临床前神经科学资产组合。20202.8亿美元诺华收购Vedere Bio,获得针对遗传性视网膜营养不良的AAV疗法管线及相关研发平台。202040亿美元拜耳收购Asklepios BioPharmaceutical,获得其基因治疗平台的全部权利。基因药物领域收并购事件分析基因药物领域收并购情况众多药企如诺华、礼来、拜耳等通过收购管线或直接收购公司的方式健全基因药物布局或获取成熟基因药物,加速业务扩张。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沙利文分析图:主要基因药物领域收购案例47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第六章基因药物领域部分公司介绍注:展示顺序按公司名称首字母排列,排名不分先后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核心技术本导基因建立RNA导入BD-VLP和DNA导入BDlenti两大创新递送平台。BD-VLP技术通过领先的类病毒体mRNA递送技术实现了CRISPR等基因编辑工具安全、高效的递送,这种递送技术可以确保基因编辑酶在体内瞬时表达(72小时内降解),降低基因编辑脱靶概率,提高基因编辑药物的安全性。基于VLP开发了DC细胞靶向性mRNA疫苗技术,简化了DC疫苗生产工艺,提高了mRNA疫苗免疫激活能力。BDlenti技术为本导基因先进的慢病毒载体递送技术,有效提高了病毒产量及造血干细胞的感染效率;加入独特优化策略,可降低基因整合突变的风险;让治疗性基因在患者体内长期表达,不会因为基因沉默而失效。基因药物研发公司本导基因公司简介本导基因成立于2018年,公司专注于开发基因创新药物,以“研发更好的基因治疗递送技术,治疗更多无药可治的重大疾病”为使命,建立国际领先的创新递送技术平台BD-VLP和BDlenti,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新生物制药企业,打造全球多领域药物研发平台”。公司已在抗病毒、亨廷顿舞蹈症、青光眼、地贫/镰贫、体内DC疫苗等领域布局了核心基因治疗研发管线。资料来源:公司官网,沙利文分析49发展历程2018上海本导基因技术有限公司成立2019与赛赋医疗建立战略合作20212020完成1,200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在复旦大学附属耳鼻喉科医院开展病毒性角膜炎IIT研究,为全球第二例在体CRISPR基因编辑治疗临床研究完成6,000万人民币A轮融资地贫获伦理批件,与上海交大共建“交大-本导基因治疗联合实验室”角膜炎产品BD111启动IND地贫IIT入组并启动IND、wAMD启动IND、IIT入组2022BD111 获 美 国FDA孤儿药认定2023完成超2亿人民币B轮融资BD111获CDE、FDA IND批件,并启动临床入组BD112获批欧盟、FDA亨廷顿舞蹈症孤儿药资格BD211瑞金医院IIT启动,获IND受理BD113作为全球首个青光眼基因治疗启动IIT,中试车间启用BD-VLPBDlenti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的VLP递送技术,国内首个体内基因编辑IND;与Editas、Intellia并列为全球前三开展体内基因编辑治疗临床研究的Biotech;综合病毒与非病毒的优点,安全、高效;应用领域包括体内基因编辑、体内DC疫苗等。下一代LVV:绝缘子保护设计,降低整合突变风险;临床研究已验证BDlenti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类技术国外已较成熟,国内布局较少;应用领域包括罕见病(地贫、渐冻症等)、常见病(黄斑变性、帕金森等)、实体瘤治疗。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递送平台平台特色适应症临床前研究IITIND临床I期BD-VLP(RNA导入)体内基因编辑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BD111亨廷顿舞蹈症-BD112青光眼-BD113HPV感染-BD114HSV生殖器疱疹DC靶向mRNA疫苗肿瘤疫苗BDlenti(基因导入)慢病毒 造血干细胞地中海贫血-BD211渐冻症实体瘤体内基因导入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BD311干性黄斑变性帕金森病核心优势基因药物研发公司本导基因研发管线在BD-VLP和BDlenti两大核心递送技术平台支持下,本导基因在病毒性疾病、眼科疾病、神经系统、血液疾病、实体瘤等领域布局多条核心研发管线。其中,基于BD-VLP平台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在研基因药物管线BD111进展最快,已完成3例IIT人体临床,是全球进展最快的VLP体内基因编辑技术,世界第二例体内基因编辑治疗临床研究,目前已获得FDA/CDE双批件,正在开展I期临床研究;基于BDlenti平台的慢病毒修饰干细胞治疗地中海贫血基因药物BD211已获IND受理。资料来源:公司官网,沙利文分析50专业团队技术平台市场潜力经验丰富、熟悉国情、兼具国际视野的新药研发团队;顶尖院士指导,卓越的工业界、临床以及企业运营战略顾问资源;成立本导基因-交大基因治疗联合研发中心,具有持续性管线输出能力。BD-VLP类病毒载体全球领先,较AAV、LVP等递送平台兼具体内递送效率和安全性;BDlenti下一代慢病毒载体采用独特优化策略,可降低基因整合突变的风险,使治疗基因长期表达,国际先进、国内领先;顶 尖 期 刊 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Biomedical、Engineering(2)背书。平台型技术,可用于眼、耳、造血系统、神经系统、预防型和治疗型疫苗等领域;管线差异化,主打非罕见病,市场空间大,管线包括全球First-in-Class。中美双报IND受理中美双报,获FDA/CDE双批件中美双报中美双报临床资源获2项IND批件,1项IND受理,3项管线完成IIT临床研究,2项新管线即将开展全球First-in-Human IIT验证;BD111体内基因编辑疗法获CDE、FDA双批件,为国内首个、国际前三开展体内基因编辑临床试验;BD211地贫基因治疗IND批件受理,为国内临床进展最快的LVV基因疗法。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基因药物研发公司康霖生物51公司简介康霖生物是一家由海归精英团队创办,以做首创药物(First-in-Class)和同类最优(Best-in-Class)创新基因药物为目标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专注于基因治疗创新药的研发和商业化,目前已经建立了腺相关病毒(AAV)载体、慢病毒(LV)载体和造血干细胞(iHSC)三大创新技术平台,并且已在地中海贫血症、帕金森病、艾滋病和血友病等多个管线上取得了领先于国际同行的进展。凭借着独特的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公司先后获得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浙江省级研发中心、杭州市准独角兽企业等多项荣誉及称号。资料来源:公司官网,沙利文分析发展历程2015年公司成立2019年完成GMP体系建设获得省重点研发项目支持(450万元)2017年“艾滋病的功能治愈”获得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1076万元)2018年艾滋病临床试验开启入选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020年AAV昆虫杆状病毒生产系统获得数量级提高入选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2021年帕金森病项目在动物实验中达到治愈性效果入选杭州市研发中心核心技术平台康霖生物打造了腺相关病毒(AAV)载体、慢病毒(LV)载体和造血干细胞(iHSC)三大创新技术平台,解决了基因药物大规模化生产的问题,并且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整体生产工艺水平国际领先。以自有的全球知识产权为框架,积累多个上下游工艺开发专利技术,同时精通HEK293和昆虫(Sf9)杆状病毒这两种AAV药物生产系统。AAV技术平台开发的成熟LV载体生产工艺,兼具放大能力和优秀的质量指标,可以解决LV载体商业化阶段放量生产难题。LV技术平台通过造血干细胞慢病毒转导工艺优化,降低病毒用量数倍,可大幅降低工艺成本,改造后的造血干细胞仍维持良好干性,回输后的植入时间较同类产品缩短。造血干细胞平台2022年地中海贫血项目IIT结果优异入选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3年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入选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双病毒 iHSC平台技术全球领先高产量:能满足大规模商业化生产需求高纯度:单位病毒生产滴度高高效率:产毒效率和转导效率高低成本: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基因药物研发公司康霖生物52研发管线康霖生物重点布局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领域,已开发出多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基因治疗药物研发管线,其中公司研发的治疗地中海贫血症的KL003产品已完成15例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IIT),并且IND申请已于2023年10月获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中心受理,帕金森病和艾滋病等管线也在开展IIT临床试验并将陆续进入IND申报阶段。资料来源:公司官网,沙利文分析产品名称适应症药物发现专利申报临床前研究IIT&IND申报临床研究KL003地中海贫血KL002帕金森病KL004艾滋病KL001血友病核心产品-KL003产品康霖生物研发的针对地中海贫血症的KL003产品目前已在天津血研所等医院开展了15例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IIT),患者均已经被成功治愈并且不再需要输血,植入时间大幅度缩短,可显著降低患者感染和出血的风险,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成本。KL003产品亮点公司研发阶段植入时间中位数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康霖生物IIT13天(8-16)14天(10-33)蓝鸟生物已上市26天(16-39,18岁)21天(13-27,18岁)50天(20-94,18岁)43天(21-58,18岁)Vertex/CRISPR已上市29天(12-56)44天(20-200)教育背景复旦大学遗传学博士,UCLA和哈佛大学博士后职业经历曾担任美国希望之城贝克曼研究所教授、德州理工助理教授及副教授曾以负责人(PI)身份获得6项美国NIH基金、1项美国NSF基金、1项国家重大专项、1项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杭州市521计划人才创始人/董事长 吴昊泉 博士核心团队治愈率、安全性高,植入时间短:患者均已成功治愈,iHSC技术解决国际性难题,维持造血干细胞干性,脱离输血的时间和植入时间相比国际同类产品更短;成本更低,可及性更高:生产成本相比国际同类产品降低几十倍,具备全球竞争潜力。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应用广泛不限于遗传缺陷疾病,需求巨大经济有效可扩大生产规模特异性正确的神经元种类、位置和时间安全性局部注射更安全效率转化率高达80%以上目前,该平台技术已经在一系列临床前动物模型,包括啮齿类动物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脑卒中、阿尔兹海默症、脑胶质瘤等疾病模型上,显示出卓越的神经再生与功能改善的良好效果。在灵长类大动物上的毒理试验也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为进一步临床试验铺平了道路。原位神经再生技术可用于治疗多种罕见和常见的神经疾病,且具有安全性好、再生效率高、特异性强、以及大规模量产的优势。基因药物研发公司神曦生物53公司简介神曦生物(NeuExcell)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创新型生物科技公司,致力于运用原位神经再生技术治疗神经损伤和退行性疾病。NeuExcell创始人陈功教授是国际著名的再生医学专家,管理团队来自多个国际大药企的高管,有丰富的研发和管理运营经验。NeuExcell团队以“再生神经,造福人类”为使命,开发了应用广泛的原位神经再生技术平台,可用于治疗脑中风、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病、脑胶质瘤、视网膜疾病、渐冻症等多种疾病,为难治性神经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目前,公司拥有200余项国际专利申请,获批55项国际授权。核心技术NeuExcell的核心技术基于陈功教授团队开创性地利用内源星形胶质细胞原位直接转分化为功能性神经元的研究,建立了用途广泛的原位神经再生技术平台。该平台利用安全高效的递送载体如AAV,在不同脑区内通过表达NeuroD1等神经转录因子,将胶质细胞里的胶质基因下调,同时开启神经相关基因,从而将胶质细胞原位直接转化为可长期存活的功能性神经元,重构神经环路,修复神经功能。资料来源:公司官网,沙利文分析原位神经再生技术平台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基因药物研发公司神曦生物54研发管线NeuExcell专注于中枢神经系统领域,其产品管线涵盖了主要的神经损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胶质瘤(GBM)、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症(AD)等领跑管线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针对渐冻症(ALS)、眼科、亨廷顿舞蹈症(HD)、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帕金森病(PD)等疾病管线研发稳步推进。核心优势候选药物适应症药物发现候选药物优化IND-EnablingFIH研究NXL-004GBMNXL-001脑卒中NXL-001ADTBDALS、眼科、HD、TBI、PD等2043长保护期至201项申报55项获批技术壁垒专利布局NeuExcell的核心技术平台来源于创始人陈功教授数十年在神经再生领域的科学研究,具有极高的知识和技术壁垒。NeuExcell布局国际专利,完善的专利保护进一步增加了其它企业进入细分赛道的难度。专业团队NeuExcell创始人为国际著名神经再生医学研究专家陈功教授,并有一批来自国际知名制药公司的高管。阿尔兹海默症脑卒中创始人团队在AD转基因小鼠模型和非人灵长类AD模型上实现了大量原位神经再生和组织修复,并且显著改善AD模型动物的认知功能。正在进行IIT临床试验的各项准备工作。将NeuroD1 AAV注射至脑卒中病灶,把病灶中的应激性星型胶质细胞原位转分化为功能性新神经元,在小鼠和灵长类大动物恒河猴脑卒中模型上,实现了很好的神经再生与修复。再生的神经元表现出强劲的动作电位和突触反应,显示新神经元已成功整合到了大脑环路之中,运动功能也随之恢复。正在进行临床批次载体生产,即将开展IIT临床研究。研发实力资料来源:公司官网,沙利文分析脑胶质瘤创始人团队开创性地利用神经转录因子实现了胶质瘤细胞向神经元的转分化,不仅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增殖,还有望修复由于肿瘤导致的大脑功能损伤。在前期发表论文的基础上,公司团队进一步设计开发出高效感染胶质瘤细胞的临床载体。通过一系列胶质瘤模型的实验,充分验证了药物的有效性,并进一步探究了其作用机制。此外,通过非人灵长类动物的毒理研究,初步证实了药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2023年Q4该药已获FDA孤儿药资格认定,目前正在进行临床级别载体药物生产,提交IIT临床研究申请,预计2024年初将正式开展临床研究。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基因药物研发公司天泽云泰55资料来源:公司官网,沙利文分析公司简介天泽云泰成立于2020年,致力于将前沿的基因治疗技术,转化为临床可及的治疗方法,以造福更多患者。天泽云泰建立了一支由业内顶尖学术专家和经验丰富的研发人员组成的团队,实现药物开发从概念提出到产品上市全环节覆盖。公司建立ViVecAAV载体筛选平台、ViLNP脂质纳米粒技术平台、ViCas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平台和ViHiYiAAV高产技术平台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平台,专注于开发创新性基因疗法,为中国乃至全世界遗传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提供解决方案。融资历程核心技术天泽云泰搭建了ViVecAAV载体筛选平台、ViLNP脂质纳米粒技术平台、ViCas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平台、ViHiYiAAV高产技术平台四大核心技术平台,为基因药物的研发奠定坚实基础。ViVec AAV载体筛选平台ViCas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平台ViLNP 脂质纳米粒技术平台ViHiYi AAV高产技术平台采用非人灵长类动物(NHP),通过定向进化(directed evolution)和理性设计(rational design)原理,建立并筛选天文量级AAV文库;不断获得具有独特的组织趋向性,及更高递送效率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AV血清型,帮助基因治疗技术在不同疾病治疗领域中实现突破,其中肝靶向和CNS靶向的AAV新血清型均已递交专利。基于脂质纳米粒(LNP)的非病毒递送系统,可实现基因编辑器瞬时表达,从而特异性敲除致病基因、或将功能基因插入验证过的安全位点、或两者兼有;已获得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的可离子化阳离子脂质分子(CIL),并递交专利,具有极其优异的肝脏核酸递送效率和生物可降解性。天泽云泰科学创始人李伟教授实验室最先发表了CRISPR/Cas12b,是继Cas9、Cas12a之后的第三类高效的哺乳动物基因组编辑工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场景ViCas CRISPR编辑系统,包括VG-Cas12iMax、VG-Cas12iHiFi、VG-Cas12bMax,多样化PAM序列、高活性以及高保真。通过一系列的筛选,构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血清高密度悬浮ViHiYi293工程细胞、以及ViHiYi-RC质粒和ViHiYi-helper辅助质粒系统;具有业界一线水平的AAV高产能力,同时可获得高实心率、超低错包率等极佳质量属性的AAV,降低安全性风险。2021年5月,获正心谷、济峰资本、IDG资本投资A轮天使轮2020年6月,获IDG资本、杏泽资本投资A 轮2021年9月,获高瓴创投、千骥资本、临港蓝湾基金、IDG资本、正心谷投资B轮2023年6月,获招商健康、国鑫、上海科创、约印资本、IDG、高瓴创投投资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基因药物研发公司天泽云泰56资料来源:公司官网,沙利文分析研发管线天泽云泰致力于将前沿的基因治疗技术转化为治疗代谢及血液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眼科及视网膜疾病等的创新疗法。公司布局基因替代疗法和基因编辑疗法。其中,基于基因替代疗法的VGR-R01进展最快。VGR-R01是针对结晶样视网膜变性的基因治疗产品,该适应症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视网膜退行疾病,是亚洲人群最高发的RP疾病,目前尚无治疗疗法类型适应症早期研发药物优化IND/IIT临床试验基因替代疗法血友病BVGB-R04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VGR-R01I型戊二酸血症VGM-R02b戈谢/帕金森VGN-R08AADC缺乏症/帕金森VGN-R09基因编辑疗法VGR-E01VGB-E06VGB-Ex01核心优势专业团队良好学术背景和工业界经验的专家;拥有临床医学、药学、生物学领域博士或硕士学位及丰富经验的学科骨干。专利布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不同靶向的AAV全新血清型载体专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型可离子化脂质家族专利;领先的自主知识产权的CRISPR基因编辑工具和技术专利。研发及生产产能建造了2,500平方米的研发运营中心;拥有超过5,000平方米中试及GMP商业化生产车间。手段。VGR-R01是全球首个完成I/II期注册临床入组的针对该适应症的产品,现有临床数据显示患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有望成为全球First-in-class;VGB-R04以血友病B为适应症,已获得FDA孤儿药认定,正在开展临床I/II期研究;针对I型戊二酸血症的VGM-R02b也已启动临床试验并获FDA孤儿药、RPDD认定;另外,儿童罕见病适应症的VGN-R08b(戈谢适应症)以及VGN-R09b(AADC缺乏症适应症)也正在开展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基因药物研发公司中因科技57资料来源:公司官网,沙利文分析公司简介中因科技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专业从事遗传眼病基因治疗药物开发和临床基因诊断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率先布局于该领域的企业之一。中因科技致力于引领基因技术创新,消除遗传眼病,为遗传性眼病患者提供精准诊断和治疗“一站式”服务。中因科技通过临床基因诊断平台建立遗传眼病数据库及专病队列,总结出中国患者中的基因突变频谱,发展历程2016 公司成立,致力于为眼病患者提供诊治闭环服务2018 获天使轮投资 获Pre-A轮融资2020202120232022 ZVS101e注射液获FDA孤儿药资格认定,启动临床试验 获A 轮融资 ZVS101e注射液I/II期临床试验完成所有受试者给药 ZVS203e注射液启动IIT临床试验,并提交中美IND申请技术平台中因科技专注于眼病基因治疗药物研发,针对中国患者中常见的致病基因和突变热点,根据每个基因的发病机制,分别研究设计不同的药物开发策略,包括基因替代或编辑治疗,进行独立自主原始创新药研发;从AAV的靶向性、安全性、递送效率、可规模生产等多个维度进行载体优化、评估和应用决策;致力于为遗传性眼病患者带来治愈希望。靶点发现平台:丰富的患者大数据和大队列,针对常见致病基因和突变热点,“从零到一”独立自主研究开发基因替代/编辑治疗药物干细胞平台:成熟的iPSC重编程及眼部类器官分化体系,为体外药效验证提供支持,进一步优化效率并开拓细胞疗法AAV研发平台:从AAV衣壳优化开始寻找更适合眼科基因治疗的亚型,提高基因治疗适用性、安全性,提高AAV包装效率动物研究平台:完善的动物管理体系、丰富的小鼠模型、精湛的眼部给药技术、完备的眼科检测仪器,确保动物体内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验证14药物研发技术平台23和突变热点,为后续基因治疗药物研发提供治疗靶点;在此基础上开发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包括基因替代治疗和基因编辑治疗,力争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建立有靶标筛选、基础研究、动物实验验证、干细胞验证、AAV病毒研发和生产、临床试验运营和药物注册申报等完整的药物开发体系。中因科技诊断平台拥有当前国内唯一一家获得“CAP(美国病理学家协会)质量体系”认证的眼科专业医学检验实验室,通过转化应用前沿生命科学技术,充分赋能眼科疾病的治疗和防控。获A轮融资 ZVS101e注射液获中美IND默示许可 ZVS203e 注 射 液 获 得FDA孤儿药资格认定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基因药物研发公司中因科技58资料来源:公司官网,沙利文分析研发管线中因科技在基因诊断基础上,总结出中国遗传眼病患者中常见致病基因和突变热点,进行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治疗药物研发,包括基因替代治疗或基因编辑治疗,目前在研管线共7项。其中ZVS101e注射液(CYP4V2基因替代治疗)经历10余年研发,于2021.6首次开展探索性临床试验,是国际范围内针对BCD的FIH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药物具有良平台适应症药物代码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IITINDI/II期临床基因替代疗法BCDZVS101eadRPZVS105eSTGDZVS106eRPZVS300e基因编辑疗法adRPZVS203exlRPZVS204eUsher综合征ZVS207e检测平台依托多年眼科疾病临床研究积累、雄厚的科研创新实力和精心打造的CAP质量管理体系,中因科技基因诊断平台为眼科疾病患者提供快速、准确、可靠、专业的医学检测,为基因治疗药物研发提供多元化检测与分析服务。核心优势 遗传眼病基因检测:全面精准诊断遗传眼病致病性变异,赋能眼科疾病治疗与防控、优生优育,以及眼科药物临床试验 药物研发大数据服务:基于检测平台临床病例数据库实现中国人群基因组数据综合分析,为靶点选择和基因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决策依据,加速药物开发,降低研发风险 AAV质量检测服务:先进的AAV分析和测定平台,为AAV生产工艺开发提供全面分析测定方案,如基因组滴度、AAV纯度、质粒残留、AAV基因组测序等 临床试验检测服务:为基因药物临床试验提供一体化样本检测分析服务,涵盖患者入组基因检测、药代动力学、免疫原性评价等,从多模式样品测试到数据分析,满足药物开发需求专注眼科疾病遗传性眼病患者众多,且无药可用,具有巨大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诊断治疗一体化诊断平台积累数据,为药物开发提供靶点,基因诊断与药物研发互成犄角。药物研发全周期专注新药开发-AAV病毒生产-临床试验运营管理和注册申报,具备药物全生命周期开发能力和经验。“从零到一”的创新专注基因药物研发10余年,研发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药物,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好安全性和显著有效性;该产品于2021.8获得美国FDA孤儿药资格授权,于2022.12.6和2022.12.30分别获得中美IND批件,并于2023.8完成I/II期临床试验所有受试者给药,是国际范围内CYP4V2基因治疗领域推进最快的产品。ZVS203e注射液(RHO基因编辑治疗)于2022.6-7获得美国FDA两项孤儿药资格授权,2022.11获得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重点项目支持开展IIT临床研究,2023.9完成第一例受试者给药,是国内外RHO-adRP基因编辑治疗领域的FIH临床试验,患者已完成1个月随访,与基线相比治疗眼的视功能和生活质量显著改善,该产品于2023.11提交中美IND申请。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基因药物研发公司ASCTx、博雅辑因59资料来源:公司官网,沙利文分析公司简介博雅辑因是一家专注基因编辑技术转化、处于临床阶段的生物医药企业,致力于为血液疾病、肿瘤、眼科、神经肌肉病、中枢神经系统等疾病领域患者带来变革型疗法。公司基于在基因编辑、高通量基因组编辑筛选和生物信息等领域的前沿科技创新实力,推进国际领先的体外和体内基因编辑疗法开发。公司已经建立了包括体外疗法造血干细胞平台、体外疗法通用型CAR-T平台、体内疗法RNA碱基编辑平台在内的多个治疗平台,拥有研究、临床开发、生产、注册等方面的资深专业团队。RNA碱基编辑平台基于RNA单碱基编辑技术LEAPER,研发针对眼科、神经肌肉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的创新疗法,已在数个非人灵长类(NHP)模型上实现POC。研发通过基因编辑自体造血干细胞,针对地中海贫血病和其它贫血病的创新疗法。造血干细胞平台基于有望同时解决异体CAR-T免疫排斥,并能提升细胞功能的全新基因编辑靶点,研发针对癌症的通用型CAR-T疗法。通用型CAR-T平台公司简介ASC Therapeutics(ASCTx)是从Applied StemCell*分拆后成立的一家独立的、专注于开发基因与细胞治疗药物的生物制药公司。ASCTx致力于优化CRISPR/Cas和自主开发TARGATT 技术,其中TARGATT 为大片段基因插入技术。在两种基因编辑技术支撑下,ASCTx可实现对大多数基因的精准编辑或替换。同时,公司积极推进AAV基因替代ASC-618使用肝细胞作为蛋白质生物工厂,通过基因工程改造的FVIII变体显著提高FVIII蛋白的分泌效率,可以有效降低AAV治疗剂量及生产成本。高效的FVIII分泌也可以降低细胞应激和诱导未折叠蛋白反应的可能性,从而延长疗效的持久性ASC-518直接对基因组DNA中的安全位点进行编辑,插入治疗基因序列。能克服传统AAV基因治疗存在的病毒载体随细胞分裂丢失导致治疗失效的局限,可永久保留在患者体内并发挥作用体内基因编辑基因疗法治疗的优化和开发,以提高基因疗法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目前,ASCTx核心管线主要集中于血液系统疾病,针对血友病A适应症ASCTx开发了基因疗法ASC-618和基因编辑疗法ASC-518两条管线.ASC-618为第二代血友病A基因替代疗法,整合肝脏特异性启动子与密码子优化的FVIII生物工程变体,可使FVIII生物合成与分泌量显著提升;该药已获得FDA授予的快速通道及孤儿药资格认证和EMA孤儿药资格,目前正在开展I/IIa期临床试验。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基因药物研发公司鼎新基因、方拓生物60资料来源:公司官网,沙利文分析公司简介鼎新基因成立于2020年,以人类遗传学和转化医学驱动,选择成药性高的基因精准递送技术,开发基因治疗新药,满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拥有AAV病毒载体、非病毒载体等核心递送技术平台,布局眼科、耳科、代谢疾病等领域,致力于开发相关罕见病及常见病的创新基因治疗药物。公司针对临床痛点,设计合适的基因递送工具和治疗策略来推进基因药物管线。已经在眼底病、先天性耳聋领域建立了成熟的AAV基因治疗研发和技术体系。其中,针对先天性耳聋的双载体基因疗法RRG-003是全球首个进入临床阶段(2022年12月)的耳科基因治疗药物,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的基因疗法RRG001于2023年11月获CDE的IND临床默示许可。鼎新基因基于非病毒载体药物递送系统开发了Non-virus RNA基因治疗平台,并建立了以siRNA药物开发为主的核酸药物研发和技术体系。公司启用近千平方的基因治疗研发中心,建立了AAV设计与优化、高效稳定质粒制备、腺相关病毒AAV悬浮培养与纯化、核酸药物开发与核酸修饰、非病毒递送技术开发等研发团队和专业平台。眼科多维度技术突破全球首例耳聋基因治疗罕见病与慢病协同布局以成熟靶点夯实小核酸药物关键技术路线早期引入战略合作布局前沿靶点成熟靶点和前沿靶点平衡布局自主研发为主,全球合作视野与KOL深度合作,加速转化适应性设计,少走弯路布局有价值的管线代谢稳态管理哑铃开发模式突破工艺制造瓶颈居于风险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上下游有效衔接,产量与质量平衡长远布局稳定,连续生产工艺公司简介方拓生物创立于2019年,汇聚中美两地具有丰富创新基因药物研发、生产、注册、临床研究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员,聚焦罕见病及慢性疾病领域,致力于研发和生产高质量的、患者可支付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载体基因治疗产品,以满足全球遗传病和慢性病患者远未被满足的临床治疗需求。公司开发了载体设计和工程化平台、AAV衣壳筛选和改造平在研管线生产基地团队实力聚焦罕见病与慢性病领域,5个临床适应症同期开展I/II期临床研究汇聚中美两地专业人员,覆盖研发、生产、注册、临床研究管理等领域,队经验丰富、实力雄厚建立4,000符合GMP生产基地,满足临床试验及商业化生产需求台、体内外药效模型开发平台、AAV生产工艺和质量分析平台,并在眼科、血液病、代谢性疾病、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疾病领域开辟了数条管线,其中FT-001以遗传性视网膜病为适应症,临床I期结果显示疗效优异,目前已启动II临床试验,此外公司还有四个临床适应症同处于临床I/II期阶段。方拓生物建成4,000平方米GMP生产基地,为临床试验及未来商业化rAAV生产提供有力保障。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公开资料,沙利文分析基因药物研发公司分子智力、锦篮基因公司简介锦篮基因是一家以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递送技术介导的基因药物开发为核心业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以推动中国罕见病基因药物从基础走向临床和市场为使命,专注于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遗传代谢疾病、溶酶体疾病以及眼科疾病等领域基因药物开发。锦篮基因搭建了完备的基因药物研发技术平台及体系,包括AAV载体基因药物设计技完备的基因药物研发技术平台及体系基于昆虫细胞杆状病毒系统的AAV载体基因药物产业化工艺路线国内最早一批专注于AAV载体基因药物相关技术的研发人员布局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遗传代谢疾病、溶酶体疾病以及眼科疾病管线数千平方米基因治疗药物生产制造基地61技术平台、新型AAV外壳研究技术平台、基因表达调控评价技术平台、AAV载体制备技术研究平台、AAV载体质量研究技术平台等核心技术能力平台体系。公司开发了基于昆虫细胞杆状病毒系统的AAV载体基因药物产业化工艺路线,为开发基因药物提供了符合GMP要求的制品生产保障。锦篮基因已有多个在研管线进入临床试验,其中GC101注射液是国内唯一采用AAV鞘内给药策略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的基因治疗药物,GC301注射液系国际首个AAV递送治疗婴儿型庞贝病的基因治疗药物,GC304注射液系国际上唯一AAV递送的长效降脂基因药物。公司简介分子智力是一家专注于AI基因编辑的基因治疗产品研发公司。公司核心团队由世界一流基因编辑专家、国内外知名药企高管与临床专家等组成,在药品研发、企业运营及战略管理等方面经验丰富。分子智力与之江实验室战略合作,融合CRISPR技术和人工智能优势,基于之江实验室AI开源平台和云平台打造了CRISPR复合物智能设计云平台、智能AI 基因编辑集人工智能与CRISPR基因编辑优势,创新打造CRISPR复合物智能设计云平台产研结合与国内顶尖研发机构之江实验室合作共同筹建“AI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研发实力开展多种基因编辑动物实验,拥有CRISPR/Cas9相关多项专利,首条管线已经完成IIT等临床前研究工作核酸检测平台与智慧基因编辑免疫细胞平台。公司开展大量创新性研究,建立CRISPR基因编辑体系并顺利完成多种基因编辑动物实验,拥有多项CRISPR/Cas9相关核心技术。分子智力加速推进产品研发,首条产品管线目前已经完成IIT等临床前研究工作。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资料来源:公司官网,沙利文分析基因药物研发公司科金生物、凌意生物62公司简介凌意生物是一家致力于源头创新的基因疗法领军公司。公司聚焦代谢类、神经类、眼科等遗传性罕见病,建立了全球领先的罕见病动物模型制备与验证平台,配套生物标记物分析及NHP大动物评价平台和罕见病药理药效平台,可解决罕见病药物开发缺乏有效动物模型的痛点。同时,凌意生物建立了AAV载体开发平台与生产平台,可提高AAV感染从质粒载体、细胞株筛选、低空壳率纯化工艺和新型制剂工艺开发等角度出发,全流程优化AAV生产,极大地降低了AAV载体生产成本罕见病动物模型平台AAV生产平台AAV载体开发平台建立LY-Capsid开发平台、LY-Promoter开发平台和LY-Vector筛选平台致力于研发新型AAV载体以提高AAV的感染效率与基因携带容量、改善组织靶向特异性等围绕研究方向构建了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罕见病小鼠和大鼠模型,同步建立生物标记物分析及NHP大动物评价体系罕见病药理药效平台体外药物筛选平台小动物药效平台NHP 药效/毒理效率、组织靶向特异性与载荷量,并实现AAV生产增效降本,为基因药物临床前研发奠定重要基础。公司打造了一支在基因疗法与遗传性罕见病领域拥有国际一流发现、开发及产业化能力的团队,基于完善的罕见病模型平台、AAV基因治疗技术平台和生产平台搭建了多条全球领先的基因疗法先研发管线,其中自主研发的治疗I型和III型戈谢病的LY-M001 IND申请已获CDE受理,此前该药已获FDA孤儿药资格认定。公司简介科金生物是一家实现大片段基因精准替换临床应用的基因治疗公司。科金生物自主专利的CRISPR3.0精准基因替换技术平台可以完整替换变异基因来治愈疾病,除安全性、有效性的优势外,该技术能够真正实现细胞形态功能上的修复,是基因治疗的理想工具。科金生物的技术平台已经拥有成熟的CMC技术,公司管线丰富、应用广泛,其中针对丙01020403技术优势市场潜力巨大科金管线差异化明显,竞争少,市场巨大平台技术应用广泛,愿与多方合作,共同开发新产品,实现共赢自主专利CRISPR 3.0技术平台既可精准高效地、完整的替换变异基因,也可定点插入基因享有全球权益保障,打破专利技术壁垒应用广泛单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均可应用,覆盖近5,000种罕见病,癌症等目前在研管线覆盖血液病、皮肤病、肝病及癌症等领域酮酸激酶缺乏症(PKD)管线已进入国内IIT临床试验阶段,取得了欧美孤儿药资格认证,顺利通过EMA pre-IND,将于2024年开展全球临床I期。该技术平台解决了目前基因治疗面临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等问题,将推动世界基因治疗发展。安全高效的基因替换定点插入极大地提高基因治疗安全性和稳定性替换基因,有效性达到野生型级别,真正恢复细胞形态功能,有望补充基因增补技术的局限性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资料来源:公司官网,沙利文分析基因药物研发公司纽福斯、锐正基因63玻璃体内注射安全性高治疗操作过程不超过30分钟专用制剂提高药物在玻璃体微环境内表达临床应用采用专有方法降低眼内免疫原性公司简介纽福斯是中国体内基因治疗行业领导者。公司致力于以AAV为载体的基因治疗药物研发及产业化,为全球眼科及其它疾病患者探索和开发新疗法。公司搭建起完整的眼科疾病基因治疗研发平台,建立丰富的产品管线,包含针对视神经损伤疾病、血管性视网膜病变等多种眼科疾病的10余个在研项目。公司首个候选药物NFS-01旨在治疗莱伯氏遗传性视神经研发团队数十年聚焦眼科领域对眼科疾病和生物学技术具有深入理解选择最适合基因治疗的靶点/适应症研发源于临床,临床与研发密切结合高成功率、低风险的靶点/适应症成熟的AAV载体平台AAV2载体平台适用于眼科神经系统高转染实现小剂量注射安全有效(通过启动子、非编码序列改造等)线粒体异位表达技术实现线粒体基因突变疾病的基因修复高效安全的门诊玻璃体内注射公司简介锐正基因成立于2021年,专注于全球领先的非病毒载体基因编辑技术和产品的开发与商业化。公司致力于新一代安全、高效、靶向性优异的基因编辑和递送技术,为人类遗传疾病开创新型治疗技术与药物研发。锐正基因以具备生物药全周期成功经验的团队为基础,建立了中美唯一的产业级端到端体内基因编辑技术平台,是中国首个将非病毒载体体内基因1中美唯一的产业级端到端体内基因编辑技术平台2中国首个将非病毒载体体内基因编辑药物推进到人体临床试验3具备生物药全周期成功经验的团队编辑药物推进到人体临床试验的创新药研发公司。在研产品ART001注射液适应症为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是中国首个进入人体临床试验的基于非病毒载体的体内基因编辑药物,所有患者用药后表现出乐观的安全性,用药2周后出现TTR蛋白水平显著下降,治疗效果明显。病变(LHON),瞄准G11778A(ND4)位点突变,目前在中国已完成III期临床试验患者入组、美国I/II期临床已完成第一组患者入组,另外该药已获美国FDA孤儿药认证。同时,纽福斯也开发了针对G3460A(ND1)位点突变LHON疾病的NFS-02、针对常染色体显性视神经萎缩(ADOA)的NFS-05等药物。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基因药物研发公司信念医药、尧唐生物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沙利文分析64公司简介信念医药集团公司,简称信念医药,是一家集基因治疗产品研发、生产和临床应用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公司致力于通过安全高效的病毒载体技术为衰老相关疾病、肿瘤、单基因遗传病等重大恶性疾病提供更加有效的创新性基因疗法。信念医药研发了数百种载体关键技术,包括HEK293细胞悬浮无血清培养工艺和全层析规模化纯化工艺,并建立了基因治疗药物商业化生产平台。公司在靶向不同组织的AAV新型衣壳、高效的转基因表达盒设计、先进的临床级载体制造工艺等领域进行了全面布局。产品管线广泛覆盖罕见病及常见病,治疗领域包括血友病、帕金森病、关节炎、神经肌肉病等多种重大、未被满足临床需求的疾病。其中,预防B型血友病成年男性患者出血的BBM-H901注射液,其期注册性临床试验的受试者给药已于2023年4月顺利完成,另有多个产品管线已经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或IND申报阶段。信念医药凭借多年AAV科学和工程专业知识积累,建立HEK293细胞悬浮无血清培养和全层析规模化纯化等工艺。闵行研发制造中心成功完成验证,实现200L到500L AAV标准化批量生产。建成上海临港生产基地,可满足商业化生产需求,最大单批培养规模可实现2,000L,现已成功完成首个III期临床样品生产。生产平台信念医药建立丰富研发管线,披露管线12条,治疗领域覆盖血友病、帕金森病、关节炎、HPV相关肿瘤、溶酶体贮积症等。多个产品管线已进入临床研究或IND申报阶段。自主研发生产的BBM-H901注射液是中国第一个获批注册临床试验的B型血友病基因疗法。产品管线产品研发信念医药具备业内领先的AAV载体技术平台,拥有全球化知识产权组合,涵盖多种基因治疗衣壳和表达盒。公司简介尧唐生物(YolTech Therapeutics)是一家以创新为驱动的高科技生物技术公司。公司专注于体内基因编辑技术,并通过mRNA-LNP递送系统开发新一代体内基因编辑药物,旨在为患者提供创新型基因治疗方案,满足全球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尧唐生物依托多个技术创新平台,成功发掘和进化了新一代基因编辑器YolCas和碱基编辑器YolBE,获得具重点发展新一代碱基编辑工具,选择多样基因编辑策略,可全面实现基因删除、替换、插入等多种功能通过高通量分子进化平台,快速迭代基因编辑工具,提高编辑效率以及安全性适合基因编辑工具的瞬时表达,可实现高效基因编辑,同时有效减少脱靶风险开发全新LNP建库筛选系统,完善肝脏靶向LNP系统,探索对其他组织和器官的递送系统开发碱基编辑平台mRNA-LNP体内递送系统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脂质纳米颗粒(LNP),可实现更高效率体内递送。公司产品管线覆盖心血管疾病、代谢疾病、传染性疾病及更多常见慢性疾病和遗传性疾病的治疗,并对靶向适应症实现“一次给药、终身治愈”的治疗效果。尧唐生物已建立上海研发总部和南京GMP生产基地,开发了完善的mRNA-LNP药物生产工艺及分析检测平台,并成功实现LNP大规模生产。首条基于LNP递送的体内基因编辑药物管线YOLT-201,以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ATTR)为适应症,已于2023年完成临床试验申报并获CDE受理,有望开启中国首个基于mRNA-LNP递送的体内基因编辑药物的注册临床试验。尧唐生物三大技术平台:Cas酶、碱基编辑器及LNP,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专利保护,确保专利在全球范围的自由实施。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202365基因药物研发公司正序生物、至善唯新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沙利文分析公司简介至善唯新是一家专注于rAAV基因药物研发与生产的国内基因治疗领军企业。公司在高效基因表达盒设计、载体生产优化等方面拥有多项全球领先的专利与技术,建立了包括启动子、治疗基因、衣壳筛选优化平台在内完的多个基因药物研发技术平台,完成rAAV基因治疗原创新药开发、生产平台和临床转化全产业链布局。至善唯新基因药物在研管线涵盖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知识产权的rAAVrAAV基因药物管线基因药物管线高效、专业、经验丰富高效、专业、经验丰富的团队的团队全球领先的新型痘全球领先的新型痘-腺腺病毒病毒rAAVrAAV生产系统生产系统公司储备了优秀科学家和企业家才人,核心研发团队在基因治疗药物设计、临床前研究、CMC开发、GMP生产、注册申报、临床试验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经验丰富。公司建立了全球领先的新型痘-腺病毒rAAV生产系统,克服rAAV规模化生产瓶颈,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和治疗费用,提高基因治疗的可负担性。公司布局血液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代谢系统等疾病领域,多条血液系统在研管线陆续进入注册临床/IIT临床试验,治疗效果显著,随访安全性良好,临床意义重大。公司简介正序生物是一家专注于新型基因编辑技术的生物医药科技公司。公司致力于利用世界先进的碱基编辑体系,为罹患严重疾病的人们开发突破性精准疗法,造福人类健康。正序生物基于以变形式碱基编辑器tBE(transformer Base Editor)为代表的自主IP碱基编辑系统搭建了针对多治疗领域的新药发现平台。公司开发的多种精准疗法已在动物疾病模型中新型高精准碱基编辑器tBE消除普通碱基编辑器存在的全基因组以及全转录组的脱靶突变,保持在靶向位点处的高编辑效率仅在靶向位点时“解锁”编辑功能,非靶向位点时编辑功能失效,实现高效无脱靶精准编辑多元件组合方法更完美地契合AAV、mRNA/LNP等多种体内递送方式的需求,提高体内碱基编辑效率同时实现多个靶点的精准高效编辑中实现了疾病治疗靶点上的高效编辑和未检出脱靶的安全性。正序生物针对遗传疾病、肿瘤、代谢疾病、感染性疾病等疾病领域布局近10条管线,其中体外基因编辑疗法CS-101为利用tBE技术针对-血红蛋白病开发的创新基因编辑疗法,可更为精准、安全、有效地激活-珠蛋白表达,有望实现“一次治疗,终身治愈”的效果。该原研管线的临床效果将于2024年初得到验证。血液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代谢系统等多个疾病领域,其中血友病B体内基因治疗产品ZS801已于2022年获批临床试验、血友病A治疗产品ZS802余2023年获批临床试验,法布雷病治疗产品ZS805已申报IND,为国内首个治疗法布雷病的rAAV基因药物。法律声明 本报告著作权归沙利文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刻、发表或引用。若征得沙利文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沙利文”,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或修改。本报告分析师具有专业研究能力,保证报告数据均来自合法合规渠道,观点产出及数据分析基于分析师对行业的客观理解,本报告不受任何第三方授意或影响。本报告数据和信息均来源于公开信息渠道,沙利文拥有对报告的最终解释权。本报告所涉及的观点或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报告仅在相关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发放,并仅为提供信息而发放,概不构成任何广告。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沙利文可能会为报告中提及的企业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融资或咨询等相关服务。本报告所指的公司或投资标的的价值、价格及投资收入可升可跌。本报告的部分信息来源于公开资料,沙利文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拥有最终解释权。本文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沙利文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过往报告中的描述不应作为日后的表现依据,沙利文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在不同时期,沙利文可发出与本文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和文章。同时,沙利文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读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任何机构或个人应对其利用本报告的数据、分析、研究、部分或者全部内容所进行的一切活动负责并承担该等活动所导致的任何损失或伤害。联系我们电话: 86 5407 5780 x 8608手机: 86 159 2139 6033邮箱:毛化 Fred Mao 弗若斯特沙利文大中华区医疗业务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电话: 86 21 3209 6800 x 8863手机: 86 189 1793 5734邮箱:知识中心 Knowledge Center 弗若斯特沙利文大中华区生命科学事业部知识中心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19 67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中药大健康行业报告:政策需求共振“中药+”助力大健康产业-231217(27页).pdf

    敬请阅读末页之重要声明 政策需求共振政策需求共振,“中药,“中药+”助力大健康”助力大健康产业产业 相关研究:相关研究:1.中药行业2023年度策略:不变的价值与变动的机会 20230105 2.中.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19 27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医美行业专题系列二:医美注射类产品之再生材料-231215(20页).pdf

     医美注射类产品之再生材料医美注射类产品之再生材料 医美专题系列二 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 2023年12月 分析师:杜向阳 执业证号:S02 电话: 邮箱:.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19 20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医疗服务行业CXO医疗研发外包深度报告:风物长宜放眼量-231212(21页).pdf

     证券研究报告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医疗服务行业研究医疗服务 2023 年 12 月 12 日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CXO 医疗研发外包医疗研发外包深度报告深度报告:风物长宜放眼量.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19 21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2023前列腺癌市场空间及核心疗法ADT和AR抑制剂发展现状分析报告(47页).pdf

    2 0 2 3 年深度行业分析研究报告目 录 2 前列腺癌患者数量众多,高比例转移性前列腺癌使得死亡率较高 雄激素受体(AR)是前列腺癌中的“金”靶点 治疗策略围绕雄激素信号传导轴,ADT和AR抑制剂.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19 47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中国药品适老化课题研究组:2023中国药品适老化研究报告(80页).pdf

    1中国药品适老化研究报告中国药品适老化课题组中国药品适老化课题组自 2000 年进入到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逐步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截至 2022年末,中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数量达到 2.8 亿人,在总人口中占比达到 19.8%;65 岁及以上老年人 2.1 亿人,在总人口中占比达到 14.9%。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了老年人医疗健康需求的迅速增加。作为健康领域的基本构成要素,药品是满足老年人疾病治疗需求、维持老年人健康状态、改善老年人健康水平、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基础性物质。人口老龄化将是伴随中国整个 21 世纪发展的基本国情。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过程,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持续深化紧密交织、相互影响。从这一背景出发,研究规模日渐庞大的老年人用药的基本状况、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推动老年人用药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建议,不仅同亿万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基本福祉息息相关,也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两大战略的成功实施紧密相联,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助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2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一、人口老龄化和迅速增长的健康需求健康长寿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进入 19 世纪之后,在生产力快速提升带来的生活改善以及科技革命带来的医疗技术进步的共同推动下,人类首次迎来了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按照国际社会惯用标准1,中国在2000 年进入到老龄化社会。2021 年,随着 65 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比达到 14.2%,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到老龄社会。(一)老年人是我国当前的主要健康风险人群,健康需求变化和人口老龄化发展紧密相联迄今为止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风险,经历了从瘟疫、饥荒到传染病再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退行性疾病的变化。在生活水平提升、饮食结构变化、医疗技术进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等多重因素推动下,我国居民的主要疾病负担也逐步转化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2016 年,我国全人群中死因排在前十位的依次为: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COPD、肺癌、肝癌、高血压心脏病、胃癌、道路交通事故、糖尿病和1虽然近些年中国国内对于人口老龄化阶段的划分有着不同的定义,但从最严谨的人口学定义看,研究界对于老龄化社会划分标准依次为:65 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比达到 7%,为进入老龄化社会(agingsociety);65 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比达到 14%,为进入到老龄社会(aged society);65 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占比达到 21%,为进入到超老龄化社会(super-aged society)。3食道癌2。当前,由主要慢性病引发的死亡人比占比超过了 88%。从健康风险人群分布看,进入 40 岁后我国居民有各类健康问题的比例明显增多,当前的健康风险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特别是 60 岁及以上的老年群体中。调查显示,进入 40 岁之后,居民中有各类健康问题的比例超过 10%;进入 60 岁之后,人群中有各类健康问题的比例超过四成;进入 70 岁以后,这一比例增长至六成(图 1)3。在慢性病成为主要疾病负担的大背景下,老年人成为我国的主要健康风险人群,也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需要关注的重点人群。图 1 分年龄看我国居民的健康风险(%)2 数据来源:中国死因数据集 2016。3 数据源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民生调查入户问卷部分,调查每年在全国 12 个省随机抽取 12000 户居民进行入户调查,涉及到的家庭成员数量超过 40000 人,详情参照:冯文猛,“十四五”养老工作需关注三个重点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21 年 3 月。4(二)人口老龄化将迎来更为迅猛的发展,带来了健康需求的继续快速增加人口出生状况以及人均预期寿命情况是决定人口老龄化发生以及进展快慢的两个基本要素。在人口出生方面,中国的总和生育率4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发生了显著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总和生育率高达6 左右,之后经历了起伏波动,高峰期的 1963 年超过了 7,进入 1980 年代之后随着独生子女政策在全国范围的实施迅速进入下降轨道,到 1990 年代初期跌破2.1 的更替水平后继续下降,到 2020 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时降至 1.3 的水平。在预期寿命方面,随着战乱结束后国民经济迅速转入恢复增长轨道,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快速增长。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 40.8 岁增至 1982 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的 67.8 岁,2000 年进一步增至 71.4 岁,到 2020 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时增至77.9 岁。生育率和人均预期寿命的变化相互叠加,共同导致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生。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4总和生育率是指按照当前的生育状态,一位女性一生中所生子女的数量。2.1 被称为总和生育率中的更替水平,是指维持当前的人口总量和结构所需的生育子女的数量。当总和生育率高于 2.1 时,人口总量将保持增长;当总和生育率低于 2.1 时,人口总量将步入下降空间。5时,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 7.1%,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到老龄化社会。经过 21 年的发展,中国便从人口老龄化社会进入到老龄社会,不仅 2.67 亿老年人的规模已超过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的老年人口总和,且老龄化速度在迄今为止的各国中也是最迅速的5。生育率的快速变化,带来了年度出生人口数量的剧烈变化。新中国成立至今,从年度出生人口数量的增减可以看出,中国先后经历了三次大的人口生育高峰(图 2)。不同时期的出生人口在经过 60 年后都会进入老年阶段。2022 年到 2035 年,恰恰是我国第二次生育高峰期出生人口将陆续进入老年阶段的时期。从历史上的出生状况不难推断出,到 2035 年前,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将会迎来更为迅猛的发展。到 2050 年前,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期出生人口将相继进入老年阶段,老年人口规模和在总人口占比会进一步增长。预测显示,到 2050 年,我国 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 5.2 亿人,在总人口中占比增至 39%。老年人口规模的持续增长,将带来医疗健康需求的进一步攀升。5国际上衡量一国老龄化发展的速度,常用从人口老龄化社会(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 7%)到老龄社会(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 14%)的时间衡量。依照这一原则,中国用了 21 年,比迄今为止最短的日本的 24 年还少三年。6图 2 历年出生人口数量:1949-2021 年(万人)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三)高龄老人规模和占比进一步增加,将引发健康需求的更快增长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也是我国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和医疗技术继续改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居民的人均预期寿命还将迎来进一步增长。更多长寿人口的出现,将导致老年人口规模整体增长同时,群体中 80 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的数量和规模迎来快速增加。近三次人口普查显示,2000 年、2010 年、2020年我国 80 岁以上人口规模分别为 1199 万人、2099 万人以及 3580 万人,在总人口占比分别为 0.96%、1.57%和 2.54%,增长态势迅猛。在过去的 20 年间,我国高龄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约为 5.6%,增速高于 60 岁7及以上老年人口年均 3.6%的增速。预测显示,80 岁以上的老年人规模,到 2035 年将增至 6905 万人,到 2050年增至 1 亿 2600 万人,在 60 岁及以上人口中所占比例达到 25.3%。与低龄老年人相比,高龄老年人自理能力更低、疾病和残疾风险更高,需要得到更多的医疗保障与照料服务。高龄老年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将导致我国健康需求迎来更快速度的增长。(四)乡村人口老龄化更为严重,对医疗资源分布产生深刻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一直滞后于城镇。在考虑如何满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健康需求时,老年人的城乡分布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同很多国家的老龄化中出现的“城重乡轻”的现象不同,我国人口老龄化自发生之日开始就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城乡倒置”现象。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城市改革加速以及户籍制度对人口流动限制的逐步缓和,农村家庭中大量年轻成员进入城镇务工经商,青壮年从农村的大量外流导致我国乡村人口的老龄化程度以比城镇更快的速度发展,人口老龄化发展中的“城乡倒置”现象逐步显现。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城镇老龄化程度明显低于乡村。以中青年为主的乡-城人口流动,在为城市经8济建设带去活力的同时,也加快了乡村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图 3)。图 3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全国人口普查结果。1982 年之后,中国城乡之间的老龄化程度出现差异,随着农村青壮年人口外流的持续,老龄化中的城乡倒置现象逐步加剧,到 2020 年差距最大,城镇和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相差接近 8 个百分点。要指出的是,一直以来在老年人口分布上,农村占主要部分,但到2020 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时,城镇老年人口规模 1.43亿人,首次超过了农村老年人口 1.21 亿人的规模,54%的老年人口生活在城镇。老年人口分布趋势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在城乡间的差异,对更精准地布局医疗资源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群的健康需求具有重要的影响。截至 2021 年末,中国城镇化率为 64.72%,从国际经验看仍处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随着人9口乡城流动的继续,未来老年人口的分布和人口老龄化的城乡差异仍将继续变化,需要引起持续关注。(五)独居空巢老人持续增加,对医疗健康服务提供带来影响随着生育率的持续降低,我国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平均家庭户规模已从 2010 年的 3.10 人下降至 2020的 2.62 人6(图 4),家庭养老基础和养老功能日渐薄弱。同时,随着人口流动和居住意愿的转变,空巢独居老人的数量和比例也在逐步增加,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中,我国空巢老人已超过 1亿人,超过半数的老年人独居或仅与配偶同住7。2020年的第七次人口普查中,我国独居户的规模已经达到1.25 亿,在家庭户中占比达到四分之一,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老年人。6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2020 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1 年版,第 8 页。7 党俊武等: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 年版,第 25 页。10图 4 从历次普查看我国家庭规模的变化(%)空巢和独居老年人规模和占比的增加,将对老年人健康需求满足产生影响,依托社会化方式更好地对处于空巢或独居的老年人实施更加充分的健康管理,将在我国未来老年人健康需求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二、我国老年人的健康特点及老年健康服务体系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会进入衰老的阶段。在生物层面上,衰老以循序渐进、终生积累的分子和细胞损伤为特点,这些损伤引起身体上很多渐进而广泛的功能损伤,增加老年人面对环境挑战的脆弱性,导致疾病和死亡风险增加8。8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老龄化与健康的全球报告,见http:/apps.who.int/iris/bitstream/handle/10665/186463/9789245565048_chi.pdf?sequence=9。11(一)我国老年人健康面临多重挑战2017 年,我国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死因中,排在前十位的依次为:心脏病 25.83%、脑血管疾病24.88%、恶性肿瘤 20.09%、呼吸系统疾病 14.01%、伤害 3.95%、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 2.85%、消化系统疾病 1.91%、神经系统疾病 1.18%、泌尿生殖系统疾病0.98%、传染病 0.71%。除上述十种疾病外,其他因素构成的死因占比合计占到 3.62%9。从疾病负担上看,老年人的疾病负担主要是慢病性。慢病流行是当前我国老年人健康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中国居民营养和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高血压患病率59.2%,糖尿病患病率 24.6。近年来,受膳食结构不合理、运动不足等多重因素影响,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呈现出持续走高态势。基于全球疾病负担(GBD)数据对健康领域目标值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析显示,到2030 年我国重大慢性病合计早死概率为 13.2%,高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确定的 12.2%的目标值,慢性病在我国未来健康风险中的挑战依然巨大11。慢病流行同时,老年人健康当前面临的另一突出9 资料来源:中国疾病控制中心。10 资料来源: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11 资料来源:昆山杜克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课题组,中国落实联合国 2030 年健康相关可持续发展目标:机遇与挑战,2018 年。12问题是共病多发。一项对北京三甲医院 80 岁以上住院老人的研究显示,这些老年人中患有疾病的种类平均达到 9 种12。老年人中多病共存的问题,对既有的医疗卫生体系服务模式和用药模式都提出了挑战。对患有多种疾病且生理机能有所下降的老年人进行诊治和用药,无法简单适用针对只患有一种疾病患者的分科诊治模式。更需要将老年人作为一个整体,综合考虑存在的各种疾病,据此制定系统性的诊疗方案。在慢病流行和共病多发基础上,我国老年人健康当前还面临一些新的风险因素。新疾病如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病等带来了全球性挑战,中国的诊断率和治疗率更低,亟需有效治疗手段。由于生活习惯等带来的差异,中国老年人疾病谱与医药产业发达国家有所不同,需要疾病防治体系与医药产业共同做出努力,特别是在肝癌、胃癌和食管癌等方面,中国老年人的发病概率远高于美日等发达国家。近些年,我国老年人的肺癌疾病负担状况也超过了美日等国家,上升明显。此外,受急剧社会转型,城镇化、收入分配差距、人口快速流动、家庭规模和结构变化等因素影响,老年人面临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但由于社会偏见等因素影响,精神健康类疾病的就诊率、治疗率都明显偏12 资料来源:中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13低,以抑郁为主的老年人精神健康问题需要特别引起关注。在疾病负担变化同时,中国老年人未来健康还面临着人群结构变化带来的影响。鉴于年龄增长和失能半失能比例之间存在的关联,高龄老人数量的增加将不可避免地带来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量的快速增加。如果按照当前趋势发展下去,到 2050 年,我国的半失能老人数量超过 1 亿人,失能老人也将达到 2000 万人13。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环境风险更为多元,人群面临的健康风险也在逐渐增大,将老未老人群未来面临的健康风险会更为复杂。日趋复杂的健康风险以及老年人群特别是高龄老年人数量的增加,将会显著增加居民未来对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最大程度地延长老年人的健康余寿,促进功能残障期的扩张模式转为压缩模式,提升老年人的健康预期寿命,不仅是解决中国未来养老负担的关键,也成为中国未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二)近些年老年健康的政策建设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疾病负担模式的变化以及老年人口规模的不断增13 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健康老龄化:政策与产业双轮驱动,中国发展出版社,2019年 11 月。14加,为社会中强化老年健康支撑体系形成共识提供了基础。在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合力推动下,近些年我国持续完善老年健康政策体系,并加大了对相关服务模式的探索。1 1.老年健康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老年健康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老年健康政策体系具有跨学科性质,涉及养老和健康两个大的领域。实践中这一政策体系的完善主要体现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人口老龄化应对制度建设的不断发展完善以及近些年的相互交叉上。2009 年,中国启动了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过几年努力,医疗卫生系统的服务能力有了显著提高。改革过程中,随着疾病负担转向慢性病、健康风险人群更多集中在中老年群体以及老年人增加带来的医疗健康需求的进一步增长,对老年人医疗健康需求的关注逐渐增多。2010 年后,中国老年医疗卫生相关政策出台的频率越来越高。“十二五”期间,相关政策文件达十七项,包括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十三五”时期,更多关注老年健康的政策文件颁布,包括“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和“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等,老年医疗卫生政策逐渐趋于完善。152019 年 12 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其中明确提出了“国家制定并实施老年人健康工作计划”的要求。在政策密集出台过程中,政策关注重点也在发生变化,从重视病后治疗转向病前预防。除总体规划外,专项领域规划也陆续出台。“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 年)、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 年)和“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等文件,重心都是从普及健康生活知识、加强健康教育、塑造健康行为、做好慢病预防和提高身体素质等方面积极推进政策引导。2016 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中央宣传部、中央综治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 22 部门印发 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强调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2019 年 6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并颁布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重申转变观念,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老年健康促进行动被确定为十五项重大行动之一。这一行动将针对老年人膳食营养、体育锻炼、定期体检、慢病管理、精神健康以及用药安全等方面给出个人及家庭行动建议,并16分别提出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为的社会和政府主要举措。2022 年 4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在全周期保障人群健康部分提出促进老年人健康的任务,从强化老年预防保健、提升老年医疗和康复护理水平、提升医养结合发展水平三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在具体目标上,提出到 2025 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达到65%以上,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 60%以上。人口老龄化应对相关制度建设中对老年健康支撑的重视,主要体现在对养老服务模式顶层设计的调整上。随着对老年健康重要性认识的深化,养老服务体系的顶层设计从 21 世纪初提出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在十八届五中全会调整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此次调整中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引入了医养结合的提法,以加大在发展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过程中对强化老年医疗健康服务的重视。在此基础上,2019 年 11 月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17题的决定,对养老服务体系的整体设计进一步提出“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的要求。2020 年 10 月 29 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成为养老服务未来建设中的两个重点之一。2021 年 1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发布,在第三部分明确提出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的任务,并从提高老年人健康服务和管理水平、加强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和保障、深入推进医养结合三方面列出具体要求和举措。2022 年 2 月,国务院发布“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第六部分明确提出完善老年健康支撑体系的目标,从加强老年人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发展老年医疗康复护理和安宁疗护服务、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强化老年人疫情防控四个方面做出部署,并提出了老年健康促进工程、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医养结合示范行动四个专项行动。2 2.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探索持续深入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探索持续深入18在相关政策推动下,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在实践中不断深入。2018 年政府机构改革中,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设老龄健康司,直接推动了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快速发展。2019 年 10 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从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和护理服务、长期照护服务和安宁疗护服务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相关要求。2020 年,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国家中医药局印发关于开展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工作的通知,推动医疗机构在文化、管理、服务、环境等方面建设成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同年,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推动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的发展。2022 年 3 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 15 部门联合发布 “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进一步提出推动老年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增量与提质并重的要求,并提出了一系列新任务14。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相关实践,遵循指导意见提14 这些任务包括:强化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主动健康能力;完善身心健康并重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以连续性服务为重点,提升老年医疗服务水平;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发展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加强老年健康服务机构建设;提升老年健康服务能力;促进健康老龄化的科技和产业发展。在全社会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树立积极老龄观。引导老年人将“维护机体功能,保持自主生活能力”作为健康目标,树立“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强化“家庭是健康第一道关口”的观念,促进老年人及其家庭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普及营养膳食、运动健身、心理健康、疾病预防、合理用药、康复护理、生命教育、应急救助等老年健康知识,宣传维护感官功能、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的预防措施,不断提高老年人健康核心信息知晓率和健康素养水平。19出的六个方面都在进行积极推进。在健康教育方面,以传统媒体、新媒体等为平台,各类旨在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的健康信息传播相继丰富,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社区定期举行针对老年人的健康知识讲座也在多数一线城市基层社区逐渐成为常态。为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国家卫生健康委先后印发老年健康核心信息老年失能预防核心信息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信息等,制作老年健康科普系列视频,组织开展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活动,宣传老年人健康政策和健康知识,结合“世界精神卫生日”及心理健康相关主题活动,指导各地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等渠道,广泛开展老年人等重点群体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科普宣教活动,提升老年人心理健康意识。同时,针对高血压、糖尿病、老年痴呆等老年人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知识宣传,也逐步成为各养老驿站和老年大学中组织活动的重要内容。在一些地区,还出现了一些专门针对上述病症预防宣传的志愿者组织等专业团队。在预防保健方面,重点依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拓展做实对社区老年人的健康服务。2019 年起,将原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和计划生育项目中的老年健康服务和医养结合纳入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强20化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同时,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 6 个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别针对 6 方面危险因素开展老年人失能预防和干预项目,部署 13 个省份开展老年人失能(失智)预防干预工作;在全国 1600 个城市社区、320 个农村行政村实施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为 50 余万名老年人提供心理评估、随访和心理干预服务。结合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探索开展抑郁症、老年痴呆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提高老年痴呆、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和常见精神障碍的筛查识别、处置能力。截止目前,全国各地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每年定期体检已实现了常态化。同时,借助家庭医生签约、设置老年人服务专门窗口等模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老年人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在常见疾病干预方面,以疾病控制中心和各地卫生健康部门为平台,一些区域针对高血压、糖尿病人管理和痴呆人群的照护体系建设等做了重点探索。中国疾控中心先后开展老年健康服务机制与策略研究、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干预试点、老年心理关爱项目、失能预防干预项目等工作并取得有效进展。2020年 11 月,中国疾控中心与苏州市疾控中心联合建立“快乐与长寿研究合作中心”,针对老年身心健康影21响因素与重点疾病发病机制等方面开展基础性研究。进入 2021 年之后,包括重新定义健康老年人标准、推动主动健康发展的研究等也在部署推进。疾病诊治方面,面向老年人的医疗健康服务机构建设、老年用药和老年就医服务改善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进展。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相关部门,依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北京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等在老年疾病领域布局建设 6 家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19 年,中国医学科学院成立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寻求为健康老龄化提供科技支撑。截至 2020 年底,全国设有 1个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和 6 个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推进国家级老年健康机构建设同时,全国范围内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建设也在积极推动。截止 2020 年底,2642 个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了老年医学科。强化老年人用药保障成效逐步凸显。2021年8月,为满足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的长期用药需求,国家卫健委办公厅联合国家医保局办公厅联合引发关于印发长期处方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对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建立了长期处方制度,大22大方便了老年人的用药需求。为提升用药依从性,多地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下借助智慧手段,对老年人用药使用进行监测,加强老年人用药指导。为充分发挥中医治疗未病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的独特优势,全国大力推进国医馆、中医堂等建设,截止目前,全国几乎所有的街道/乡镇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都设置了国医馆区域,积极推进开展社区和居家中医药健康服务,促进优质中医药资源向社区、家庭延伸。改善老年人就医服务在多方面取得了明显服务。在全国全面落实老年人医疗服务优待政策指导下,医疗机构普遍建立老年人挂号、就医绿色通道,探索优化老年人就医流程、为老年人看病就医提供便利服务的有效做法。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在积极探索老年友善机构建设,山东全境、北京部分地区在探索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失能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巡诊等上门医疗服务。此外,推进医保异地直接结算工作进展显著,截止 2022 年底,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已覆盖全国所有省份、所有统筹地区、各类参保人员和主要外出人员,全国几乎所有的县至少有一家定点医疗机构能够跨省直接结算普通门诊费用,大大方便了老年人的异地就医。康复和护理方面,以充分发挥康复医疗在老年医23疗服务中的作用,为老年患者提供早期、系统、专业、连续的康复医疗服务为导向,从机构建设、服务能力提升、人才培养等多方面进行了积极推进。实践中,通过鼓励医疗资源丰富的地区将部分公立医疗机构转型为护理、康复医疗机构,鼓励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康复医学科,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康复、护理床位占比,支持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利用现有富余编制床位开设康复、护理床位等方式,康复、护理机构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护理人才队伍也显著增加。2020 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数 470 余万人,较 2015年增幅达 45%。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 3.34 人。在人才培养上,在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高等院校大力强化新型护理学院创建同时,一些职业院校以实操性人才培养为导向,积极进行康复护理人才的培养。长期护理这一时期取得了明显进步。一方面,自2016 年开始,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在全国积极推进。2020 年 9 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印发 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增至 49 个。另一方面,长期照护服务也在积极发展。在养老实践基础上,各地对长期照护内容形成了不同版本,并根据情况发展持续进行调整。2021 年 7 月,国家医保局办公厅会同民政部24办公厅联合印发了长期护理失能等级评估标准(试行),从三方面 17 个指标对长期护理失能进行了界定,将长期护理发展带入了新阶段。在实践中,针对居家、社区专业机构的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模式探索不断丰富。上海、北京等多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社区嵌入式为老服务机构发展。一些地区还积极推进了长期照护服务内容的不断拓展。安宁疗护是为疾病终末期患者提供疼痛及其他症状控制、舒适照护等服务,对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2017 年 1 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印发安宁疗护实践指南(试行)、安宁疗护中心基本标准(试行)和安宁疗护中心管理规范(试行),专项启动安宁疗护相关工作的推进。其后的实践中,按照患者“充分知情、自愿选择”的原则,国家积极推进医疗机构的安宁疗护科室建设,并先后启动两批市(区)国家安宁疗护试点。截止 2020 年末,全国设有安宁疗护科的医院 510 个,安宁疗护试点扩大到 91 个市(区)。除医疗机构外,实践中不少养老机构也在根据需要积极推进安宁疗护专区的相关设置,探索机构内提供安宁疗护的有效做法。在分领域专项推进同时,国家还从综合和系统角度全面推进老年健康服务发展。在国家卫生健康标准25委员会增设老年健康标准专业委员会同时,将老年医学人才纳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卫生健康紧缺人才培养项目,并建成运行全国老龄健康信息管理系统。结合扶贫工作推进,部署做好建档立卡失能贫困老年人照护工作,确认 74.6 万失能贫困老年人,其中 71.4 万人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从构建老年友好社会角度,推进全国示范性城乡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2021 年动创建工程后,同年完成 992 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命名,2022 年相关工作也如期完成。尽管近些年老年健康支撑体系建设已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同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以及老年人口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相比仍存在明显不足。目前,在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所涉及的健康教育、疾病预防、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这六个环节的发展中,都存在一些有待改善的部分。医养结合发展、老年人就医整体环境、老年人的医疗负担等多个方面也面临着诸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同人均预期寿命相比,当前我国居民人均健康预期寿命比人均预期寿命要低 10 岁,表明老年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处于带病生存状态,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整体上,我国老年人的健康素养依然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2020 年全体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为2623.15%,老年人水平仅为居民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健康知识的匮乏,使得多数居民还缺乏慢性病的预防和管理知识,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痴呆等在内的各类慢性病近些年仍呈快速上升势头。在健康服务体系构建上,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和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仍然不高,老年医学科人才整体匮乏的局面仍没有改变。此外,康复和护理发展不足,长期护理服务内容缺乏和覆盖面有限,安宁疗护整体进展不快发展仍受多重因素制约。在医养结合领域,虽然近些年进展明显,但仍存在部分地区机构积极性不高、服务协同效率有待提升、部分规章制度制约机构内服务有效满足需求等多方面问题。此外,对于满足绝大多数人需求的社区层面的医养结合服务发展,仍有待做出探索和突破。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老年用药,既有的政策和服务基本停留在加大对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用药的基层保障以及推动老年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两个维度上,对于当前老年用药在研发、生产、使用、效果评估等各个环节,均没有开展针对性的研究。近些年,在相关部门的推动下,在老年用药使用中的问题开始引起注意,但对于全链条的研究依然有待启动,整体27上,我国老年用药的研究仍处于相对空白的状态。三、我国老年用药的发展及面临的突出问题(一)从用药角度看老年人健康具有一些显著特点随年龄增长,老年人各脏器生理功能减弱且疾病较多、用药多而复杂、依从性相对较差。不仅如此,老年人的心理脆弱性和行为不便性也对用药带来了干扰。在诊治老年疾病、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过程中,如何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药物,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是医药行业人员和政府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的问题。整体看,影响老年人用药的维度包括老年人群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三个方面。1 1.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从药品包装设计看,随年龄增长,人类的生理从外到内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从老年群体的感知能力考虑,首先,是视力的下降。对光的感知能力下降,表现在图像上不易区分明度对比较弱的图形。对字体的辨别能力下降,国际印刷的标准字体对老年人来说不易分辨。对图形的辨析度降低,对于细节较多、较复杂的图形不易辨别。其次,是记忆力的下降。忘记事情变得越来越普遍,给日常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大28大影响生活质量。最后,是身体的衰弱。细胞再生能力变弱,与成年人相比老年群体的细胞数量减少,外在表现为皮肤变得脆弱、毛发变得细软等,触碰较硬的材质容易受伤15。从药品进入身体后的生理反应看,老年人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均是用药安全需要考虑的重要特点。在对药物的吸收上,老年人胃肠血流量减少,加之消化黏膜上皮细胞减少,胃排空延缓,导致药物吸收速率常数 K 和血药峰浓度下降。老年人胃酸分泌随增龄逐步下降,80 岁左右的老人平均胃酸缺乏可达35%-45%,胃液的pH值升高,改变了药物的溶解和解离度,导致酸性药物解离增多吸收减少16,诸如口服药物的被动吸收药物几乎不受影响,以主动转运方式吸收的药物如维生素 B1、维生素 B6、维生素 B12、维生素 C、维生素 D、铁剂、钙剂等吸收减少17。以上因素均可影响药物吸收,导致达不到治疗最佳效果。此外,老年人脆弱的消化功能极易受药物的影响导致消化功能障碍18。在药物分布上,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与身体组成成分的水分、肌肉、脂肪等有关。老年人口随着年龄15段胜男.OTC 药品包装的适老化设计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20.16周云云,郭桂芳.社区老年人用药管理的调查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2,(07):557-559.17高晓空.由老年人用药现状及药代动力学特点浅谈老年人合理用药J.黑龙江医药,2013,26(04):635-636.18李旭,于军.老年人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07):1789-1791.29增长,机体结构成分发生变化。80 岁的老年人与 20 岁的青年人相比,体内水分绝对量与相对量下降10%-15。在使用解热镇痛抗炎药时,如不减少剂量,按照成人常规剂量给药,很容易引起大量水盐丢失、水盐代谢紊乱、酸碱平衡失调、机体出现虚脱现象,严重的情况还会危及生命。一些老年人身体“发福”,主要是脂肪增加所致。从 18 岁到 85 岁,男性脂肪在体重中占比从 18%增至36%;女性从 33%至 48 。脂肪含量的增加,使脂溶性较大的药物在老年人脂肪组织中分布较多,然后慢慢释放进入血液当中,表现为缓慢、温和而持久的作用。若按青壮年的成人剂量对老年人给药,则容易发生药物蓄积,可能引起慢性中毒。此外,老年人的血浆蛋白浓度随年龄增长而降低,致使游离药物浓度增加,药物作用增强21。如华法林的蛋白结合率高,老年人服用常规用量就会有出血危险;普奈洛尔造成肝性脑病,则是因为血浆中游离的普奈洛尔多而造成心输出量减少,引起大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晕、昏迷等症状22。药物的代谢主要经过肝脏,通过各种酶类的活性,19郭华.用生物药剂等的观点浅谈老年用药问题J.美国中华健康卫生杂志,1999,11(2):103.20王浴生.老年用药与药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2-13.徐叔云.现代实用临床药理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236-252.21周菊林.老年医学理论与实践M.沈阳:白山出版社,2002.22高晓空.由老年人用药现状及药代动力学特点浅谈老年人合理用药J.黑龙江医药,2013,26(04):635-636.30促使药物的生物转化,通过肝脏血流藉以决定药物代谢排泄率,经过肝内代谢,自肠或肾脏而排出体外。老年人肝脏比年轻人减轻 15%,酶的合成减少,酶的活性降低,药物转化速度减慢,半衰期延长23。老人的肝血流量随增龄减少,到 78 岁相比 25 岁下降近 60%-70%,多次或反复给药时稳态血药浓度升高,导致药物蓄积,毒副反应增加。综合以上因素可知,老年人容易受到药物损害,因此老年人在使用主要经肝脏代谢的药物时,剂量应为年轻人的 1/2-2/324。肾和小肠是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老年人随年龄增大,肾脏结构功能会发生改变。肾血流从 40 岁以后进行性减少,以每年 1.5%-1.9%的速度递减。肾小球滤过率在 40 岁以后,每 10 年减少约 10%。50 岁以后,内生肌酐清除率开始明显下降,80岁老年人较20岁年轻人下降约 41%。老年人随增龄肾小球损伤,肾小球滤过在 50 岁至 90 岁之间可下降 50%。因此,主要经肾排泄的药物在老年人体内消除缓慢,肾清除率下降,容易蓄积中毒,特别是使用地高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苯巴比妥、四环素类、头孢菌素类、磺胺药、普萘洛尔等药时25。23吴月瑛.关注老年人合理用药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03):273-274.24高晓空.由老年人用药现状及药代动力学特点浅谈老年人合理用药J.黑龙江医药,2013,26(04):635-636.25高晓空.由老年人用药现状及药代动力学特点浅谈老年人合理用药J.黑龙江医药,2013,26(04):635-636.31鉴于上述原因,老年人对药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的排泄受到很大限制。结果可使药物的血中浓度增高,半衰期延长,副作用增加,为此临床上有时需要根据老年人的肾功能测定而调整用药,如肾脏肌酐廓清率的测定就十分重要26。此外,有些药物经胆汁排泄,随胆汁分泌到达小肠,游离型药物被重吸收,形成“肝肠循环”,使药物作用时间延长。若按常规用量给药,容易发生毒性反应27。2 2.老年人心理和行为特点老年人心理和行为特点要从用药角度充分了解老年人健康特点,除需要考虑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外,老年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也需要纳入到考虑范围内。在心理特点上,随着机体各系统组织器官的渐进性衰退,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也在发生相应变化,如记忆力减退、抑制能力降低、感情脆弱、易发怒、忧郁或焦虑不安、性格孤僻等28。在此情况下,老年患者可能产生不良用药心理,需要警惕。有研究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 300 例患者进行调查,总结分析了五种不良用药心理。首先是仿效用药仿效用药心理心理,即听说别人用哪种药效果好,自己就找医生要用。26冯克燕.老年人药代动力学的特征及一般用药原则J.实用老年医学,2000,(04):171-173.27郭华.浅谈老年药代动力学的特点与用药原则J.中国药业,2011,20(06):51-52.28陈晓纯.老年人合理用药及用药安全的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0):1259 1270.32其次是迷信用药迷信用药,速效心理速效心理。指老年人认为价钱贵或进口药就是好药,有的则相信广告上的“速效药”“特效药”。有的对能不用药自愈的疾病也要坚持用药。第三是依赖用药和重复用药依赖用药和重复用药。指的是老年人治病单纯依靠药物,药不离身,甚至觉得服药比饮食还重要,有的不断调换药物,用了新的又舍不得停服原来的药,药越吃越多。还有就是服药的依从性差服药的依从性差,过于自信心理过于自信心理。指老年人自认为久病成良医,常常自作主张,不医自药。有的家里存有名目繁多的药物,身体偶感不适就服用自备药;有的直接到药店购买服用;也有的单凭药品说明书用药,经常不按医嘱用药或病情稍好转就停药。最后是滥用补药滥用补药、中药中药。指认为补药是万能的,可以有病治病、无病防病,同时认为中药无毒、无副作用的观点也很普遍29。在用药行为上,由于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较差,多重用药现象较为普遍。有研究抽取居民小区老年人,对其用药行为进行调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社区老社区老年人用药种类繁多年人用药种类繁多;缺乏安全用药知识缺乏安全用药知识;服药依从性服药依从性较差较差3030。也有研究发现,社区老年人用药行为与其经济地位和医疗负担密切相关,医疗负担过重会使老年人相应节省医疗支出,可能出现自行减药,不按医嘱服29李维萍,昝艺萍,胡道珍.老年人不良用药心理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03):753-754.30彭艾莉,刘立亚.社区老年人安全用药情况调查与建议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01):19-21.33药,以价格较低的作用相近的药物代替,甚至出现服用过期药物的不安全用药行为31。(二)用药处方和药师干预中仍存一些问题当前我国老年用药中面临的问题,既有基于当前的用药处方特点带来的一般性问题,也有基于老年人自身特点产生的特定问题。1 1.用药处方中面临的问题用药处方中面临的问题当前,我国用药处方上主要存在两方面突出问题。一方面,用药处方主要存在临床诊断不全、联合用药不适宜、用法用量不清、多重用药、开药不当和处方书写不清等问题。另一方面,虽然药师特别是医院的临床药师干预在处方审核有助于降低处方不合理问题的发生率,但对于县级及以下的基层药师而言,其发挥的作用较为有限。有研究对医院门急诊处方用药现状及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及其管理对策做了分析。通过抽取 2018 年 9月至2019年11月间43200张门急诊处方,依据药品说明书和相关法规等要求,点评与分析其用药的合理性,采用帕累托图分析不合理处方原因,确定造成不合理处方的主要、次要及一般因素和管理对策。结果发现,43200 张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 2 054 张,不合理率31王烁烁,许丽雅,陈长香,张敏.社区老年人经济地位与医疗负担对老年人用药行为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20,36(10):1429-1432.34为 4.75%。在不合理处方中,不合理之处 2 235 例次,不合理的主要因素是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未写全(626 例次,占 28.01%)、联合用药不适宜(340 例次,占 15.21%)、用法用量含糊不清(276 例次,占 12.35%)、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 5 种药品(190例次,占 8.50%)以及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185 例次,占8.28%)。处方不合理的次要因素,是适应证不适宜(124例次,占 5.55%)、医师签名与签章不规范或与留样不一致(118 例次,占 5.28%)。处方不合理的一般因素为用法用量不适宜(99 例次,占 4.43%)等32。另有研究在全国范围内二级和三级医院中,通过电子调查问卷形式,了解处方审核与点评工作的开展情况。结果发现,样本医院中,处方前置审核、处方审核、处方点评的开展率分别为 42.7%、84.6%、95.8%。特殊处方审核人资质高于一般处方,多重用药处方最为明显。一般处方中,急诊处方、住院医嘱、门诊处方审核难度依次递减,静脉配置处方以及多重用药处方审核难度最大。处方审核及点评基本处于无偿状态。对于开展处方前审核,仅有 8.6%的医院认为无压力,44.3%的医院认为很有压力。压力主要原因,在于32张桂芬,殷卫清,魏菊红,唐慧,汤晨,陆敏,朱爱国.某院 43200 张门急诊处方点评及不合理处方原因的帕累托图分析J.抗感染药学,2020,17(05):662-667.DOI:10.13493/j.issn.1672-7878.2020.05-010.35缺乏电子审方系统及药师的规模和能力不足3333。2 2.药师干预中存在的问题药师干预中存在的问题在推动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中,药师发挥着重要作用。充分适当的药师干预,对促进合理用药作用明显。有研究通过比较临床药师点评前后药物使用情况发现,点评后不规范处方共计 11 张(2.68%),明显低于点评前的 37 张(9.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住院天数、总费用、总药费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指标的比较上,点评后患者更优于点评前,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在抗菌药物使用种类上,点评后使用 1 种抗菌药物患者占有率多于点评前,3 种占有率少于点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总体看,临床药师干预临床用药过程,能降低处方不合理问题的发生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过程34。也有研究收集医院 2016 年合理用药干预系统对门诊处方的警示问题以及药师调整门诊处方审核方法的数据分析发现:医院 2016 年合理用药干预系统共监测到不合理门诊处方 24397 条,通过药师对处方用药合理性评价,调整临床用药合理性审核方法 783 条,审33卞婧,魏丽艳,邵晓楠,吴岢非,甄健存.国内医院处方审核与点评开展情况及分析J.中国医院,2020,24(02):8-11.34潘丽,朱月皓,曹芳.临床药师参与用药处方点评对合理用药的干预作用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08):204-207.36核方法调整率 3.21%,调整后审核方法再次结合合理用药系统对门诊处方进行用药干预,提高了门诊处方合格率。药师参与合理用药干预系统对门诊处方进行审核的模式,可显著降低门诊处方用药不规范和不合理率3535。研究发现,当前药师干预用药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研究采用填写问卷、座谈研讨和实地调研等方式,调查江西省部分地市、县药品零售企业执业药师和药学技术人员队伍分布现状并进行分析发现,当地在加强执业药师管理工作,推进执业药师队伍发展基础上,存在零售药店处方来源少、远程审方流于形式、执业药师人数不足、执业药师作用发挥有限等问题,制约着执业药师作用的发挥。具体看,实地调研到的药店日均处方量较少,最多的一家药店 23 张,最少的一家药店 2 张,几家药店日均处方量 8 张左右。处方来源缺乏,主要是由于医疗机构处方流出少。医疗机构大多使用电子处方系统,处方极少流出到药店。面对公众购买处方药品的需求,一般药店采取登记处方药或者采用远程开方方式解决处方来源问题。无处方或缺少处方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药店经营药品、公35蓝利东,李霞,吴敏姿.基层药师参与合理用药干预系统对门诊处方审核的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07):84-85.37众使用药品的风险。部分地方的远程审方流于形式。现阶段药店开展远程审方不少停留在形式审核,未真正对处方合法性、规范性、适宜性进行审查。药店执业药师极少质疑处方的适宜性,联系医生修改或退回处方的极少。其主要原因,是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对药品零售企业开展远程审方及药学服务进行系统规范,也缺乏保障执业药师权利的法规,导致药品零售企业在进行执业药师远程药学服务时往往自主设定标准,难以保证药学服务和公众合理用药的有效落实。执业药师整体缺乏且分布不均。当前,执业药师主要集中在县城以上地区,乡镇地区执业药师缺乏。究其原因,一是药品零售行业吸引力不足。近年当地执业药师注册人数虽逐年上升,但由于药品生产企业、批发企业、医疗机构对执业药师的就业更具吸引力,大量工作在药品生产企业、医疗机构的取得资格证书者很少注册到药店,执业药师注册率仅为 42.27%。部分零售药店存在执业药师聘不到、聘不起的现象,短期内执业药师不足问题仍然存在。二是针对县及县以下地区执业药师配套政策缺乏。从问卷调研情况看,当地部分地市县及以下地区药品零售企业从业人员大多为中专及以下学历。依据 国家药监局 人力资源社38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执业药师职业资格制度规定和执业药师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国药监人 201912 号),中专学历人员 2020 年 12 月 31 日前可报名参加考试。自 2021 年起,县及以下地区药品零售企业从业人员中,中专学历者不能报考执业药师考试,这对发展乡镇地区执业药师队伍形成了一定制约。总体上,虽然执业药师的职业形象和作用逐步被企业和公众认可,但现阶段执业药师的作用发挥有限,有些执业药师仅有张证书,实际执业能力有待加强。执业药师作用发挥有限,一方面是现行法律法规对执业药师岗位职责的规定较少。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只规定“药品零售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者企业负责人应当具备执业药师资格。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执业药师,负责处方审核,指导合理用药”,缺乏对执业药师药学服务岗位职责的细化规范。另一方面是执业药师专业素质和执业能力有待提升。药店工作直接服务公众,执业药师需要具备全面精湛的药学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患者为本”的人文精神。现阶段药店执业药师学历偏低,专业范围较为宽泛,取得执业药师资格证书仅能证明其具备岗位的专业知识要求,还需执业药师持续学习,精进39业务,才能满足岗位要求36。(三)药品适老化中的问题表现在多个方面对我国药品适老化情况的分析发现,当前整体依然处在尚未起步阶段,面临的问题表现在多个方面。1 1.总体性问题总体性问题从法律规定看,对药品包装设计和说明书标准以及用药安全,国家颁布了有关规定,通过法律法规,维护全体社会公民的合法权益。尽管法律方面有所规定,但缺乏针对药品适老化的进一步规定,大部分法律规定都仅在方向上做出了一定要求,内容主要针对药品包装设计、说明书标准和用药安全,涉及法律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和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等。在药品的包装设计上,法律明确规定,药品包装必须适合药品质量要求,方便储存、运输和医疗使用37。关于药品的说明书,药品管理法强调说明书需注明药品通用名称、成分、规格生产企业、批准文号、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药品说36李朝辉,朱文静,张启钧,张婷婷.江西省药品零售企业执业药师和药学技术人员队伍现状调研J.中国医药导刊,2020,22(12):889-894.37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40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对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的文字表述、文字形式、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的重要科学数据、结论和信息等内容做了明确。在此基础上,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说明书规范细则放射性药品说明书规范细则,对药品说明书、标签规定进一步细化。用药安全方面,相关法律一方面要求“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执业药师,负责处方审核,指导合理用药”38,另一方面则要求开办药品零售企业应设置专业药学技术人员,以指导患者安全、合理用药39。同相关要求相比,实际情况进展远未达到理想状态。有研究通过对国内 5 家连锁药房、3 家公立医院和 6 家社区诊所的走访,对 OTC 药品包装适老化设计的应用进行调研。结果显示,连锁药房的 OTC 药品种类相对齐全,是 OTC 药品主要的售卖点,但由于种类较多,类似适应症的、内包装以及说明书的设计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雷同现象,这使消费者在选购药品时不能通过药品包装设计区分品牌的品质和医药功效;公立医院的 OTC 药品一般会根据医院自身特色选购特定的 OTC 药品品牌及功效,主要通过医师开具处方药的形式到达消费者手中,因此在用量用剂上具有指向性;社区门诊作为便民性质单位,其 OTC 药品主要以最常38资料来源: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39资料来源: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41见的品牌居多,和连锁药店属于被包含与包含的关系,在包装设计上同样出现不同程度的雷同。研究综合分析发现:大部分药品生产厂家没有针对老年人的药品包装,而药品包装盒的种类和信息排版方式都大同小异。没有在药品名称、功效等重要信息做到清晰易识别性和包装结构的人性化设计。在近些年的医药品牌中,已出现一定的设计创新40,但由于老年人感知能力的局限性,很难取读包装盒中主治功能和禁忌信息,而这两点恰恰是老年人使用药物时最基本的信息,非常重要41。有研究通过访谈、问卷、行为观察等方法针对老年用户在中成药包装使用过程中的需求痛点做了分析。结果发现,无论在什么年龄段,老年人对包装的结构要求都较高。目前中成药包装设计并没有考虑老年人的生理特征,造成老年人在使用时各个环节的困难(表1)。表 1 中成药药品包装的问题与需求问题描述需求开口处贴纸难撕下,反复造成烦躁开启简化、结构简化内包装贴近包装盒难以取出内包装考虑生理特征难以找到开启方向、感知开启结构包装提示信息和结构更加明确难以找到服药的一些说明重要信息突出40比如一些感冒药包装,通过内外包装设计一体化的整体设计思路,采用抽拉式设计包装,内包装选用便贴式的创作形式,方便取拿和携带等。41段胜男.OTC 药品包装的适老化设计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20.42包装盒易变形破损、不宜长期携带使用材质选用合理包装色彩风格相近难以辨别清晰易辨别的色彩搭配整体视觉设计无法与功能对应视觉设计体现功能和中成药特性无法感受中成药特性体现中药文化特色包装太西药化,缺乏中药文化气息包装整体风格冰冷不适结合人性化需求包装图形设计难以联想其功能和成份图形设计反应包装信息说明书字体太小,信息含义难以识别字体更大更易识别重要的服药信息不突出信息层次化,突出重要信息包装结构不能让用户感知其如何使用结构设计提示用户如何操作包装结构使用户感知用药信息错误结构设计正确反映用药信息内包装塑料袋多余,功能冗杂包装避免过度造成浪费包装太大,外出携带不便简易分装或独立小包装多种药品色彩风格雷同难以区分根据药品特性分色彩设计在包装开启环节,难以找到开启方式,没有明确提示开启操作的相关标识。在开启开口处的贴纸较小且薄,造成老年用户难以撕开贴纸打开外包装开口。这些障碍不仅造成了老年用户开启时的困难,也带来了老年用户在使用包装中的烦躁情绪。由于盒体材质较薄,在包装开启中极易造成盒体损坏变形,不利于之后的后续药品存放42。信息文字较小或是语义难以理解,也使用户在使用中成药包装整个过程中多次产生烦躁沮丧情绪,整体上这些包装缺乏针对老年人的人42例如,对桑菊感冒颗粒等复合塑料膜包装药品观察发现,在开启处并没有能让用户感知并且提示用户如何操作的结构,也没有存在切口让老年用户可以打开,或者切口较为隐蔽无法让老年用户顺利发现。43性化设计。整体上,中成药包装基本上没有考虑到老年用户的各类需求,给老年人带来了使用中的不便和困难43。2 2.专项性问题专项性问题近些年,围绕药品适老化问题,各领域专业人士分别从不同角度做了关注,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各类专项问题。一是药品说明书字体过小一是药品说明书字体过小。药品说明书字体太小,导致老年人的阅读障碍。由于药品说明书内容较多,一些企业为节约成本,往往在巴掌大的纸上密密麻麻印满文字,看似该有的信息一样不少,实际上可读性不强,老年人即使戴上老花镜,也很难看清楚。当前法律规定对字号并无明确规定,无论是 药品管理法,还是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管理规定,都只笼统提到“说明书中的文字应当清晰”,对于说明书纸张大小、字体字号等,法律并没有具体规定。在现实生活中,印得清晰不等于读得明白,药品说明书的可读性亟待保障。二是药品说明书过于专业化二是药品说明书过于专业化,用法用量不明用法用量不明。说明书中大量使用医学术语,普通患者不易理解。有些说明书上的剂量使用的单位是毫克乃至微克,或者毫43王金晶.基于可供性理论的适老化中成药包装设计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21.44升等,对普通患者很难做到精准把握。这些都导致药品用法用量不清楚。针对相同内容,每个药厂的表述各不相同,有些专业术语太多,用词隐讳,并不通俗易懂,老百姓看后不易明白。此外,不少说明书还存在计量单位不准确、不统一的问题。三是超说明书用药问题三是超说明书用药问题。超说明书用药(又称药品未注册用法)是指药品使用的适应症(中成药称为功能主治)、适应人群、给药剂量或方法不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药品说明书之内的用法。药品说明书是载明药品重要信息的法定文件,是临床决策的重要依据,超说明书用药是国内外临床用药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基于医疗行为的复杂性和疾病发展的不确定性,临床实践不可能完全按照说明书用药;另一方面,说明书更新往往有一定滞后性,可能落后于最新的临床科学研究进展、指南和循证医学文献,完全遵循说明书用药并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求。但如果由于经济利益诱导导致超说明书用药,不仅会加重患者和医保的经济负担,甚至会产生严重的药物不良事件,损害患者的健康。当前国内尚缺乏超说明书用药法律法规和权威机构制定颁布的超说明书用药管理办法,这增加了医院、医师、药师超说明书用药的风险。45四是部分中成药说明书存在四是部分中成药说明书存在“说而不明说而不明”问题问题。部分中成药说明书存在信息不规范、不完整的问题,给患者和医师造成困惑。此外,与西药较为详细的说明书相比,一些中成药说明书往往只有很小的一张纸,既看不到中药成分的具体含量,不良反应一栏也只是“尚不明确”,禁忌和注意事项也存在缺失,让人不明具体情况。因此,亟须对中成药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修订。规范化将倒逼药企对上市中成药开展再评价,倒逼企业不断改进工艺和技术,有利于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中成药说明书修改还应该突出该药所适用的中医病机、症候信息,让中成药性中的特点更明显。针对中成药说明中存在的上述问题,2017 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中成药规格表述技术指导原则,要求对中成药说明书作出规范。2020 年12 月,国家药监局在关于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中药说明书和标签管理,推进对已上市中药说明书中“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的修改完善。随着新规制定实施,一些疗效不确切、安全性无保障的中成药将面临淘汰。2021 年,国家药监局就已上市中药说明书安全信息项内容修订技术指导原则发布了征求意见46稿,其中明确:持有人应主动对中药开展上市后研究,依据结果和不良反应监测数据等修订药品说明书,对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等五部分内容予以说明和提示。五是药品说明书不易携带五是药品说明书不易携带。调研中,不少老年人提出目前的纸质药品说明书不仅字体过小,还存在不易携带的问题,在老人外出等情况下不太方便。要解决此类问题,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为老年人提供便利成为可能路径。在政策上,国家药监局目前正在研究开展对批准上市药品的说明书在网站进行公开的相关工作,进一步探索推广电子说明书在患者用药过程中的应用,鼓励企业推出电子说明书,通过语音播报等途径减少老年患者在阅读说明书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在此基础上可做进一步拓展,利用将药品重要信息制作成短视频等方式,减少中老年患者在阅读药品说明书过程中遇到的障碍。从当前的政策走向看,未来国家药监局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研究规范药品说明书相关管理,督促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落实主体责任,持续提高药品说明书的可读性,减少患者在阅读说明书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全面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四、药品适老化的国际做法47自 20 世纪 60 年代起,一些国家在政府部门主导下陆续开展患者用药说明书的设计与实践,逐步形成较为成熟规范的管理体系。在各国实践中,既有一些共同的经验值得参考,也有一些重点国家和区域的做法值得深入研究。(一)国际针对用药说明的共同探索在各国针对如何为患者提供更为适宜的用药说明的实践中,先后总结出四类突出问题并提出了对应的探索方向。在药品说明书编写中容易出现的常见问题,表现在如下四方面。一是传递内容和呈现方式不当。一是传递内容和呈现方式不当。这导致部分说明书不能提供有用的用药信息。2008 年一项有关 CMI 有用性的评估显示,尽管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制定 CMI 的写作指南,但在调查的 300 多份赖诺普利和二甲双胍的 CMI 资料中,有用性评价符合标准只有60.2%和 57.7%。最主要的问题,是缺少关键的用药信息、糟糕的版面设计和不必要的信息过量,这些因素都影响了 CMI 的易读性44。二是过多强调用药风险二是过多强调用药风险。过多强调用药风险,没有平衡好风险与利益的关系可能引发患者恐慌,导致不44WINTERSTEIN A G,LINDEN S,LEE A E,et al.Evaluation of consumer medication information dispensed in retailpharmaciesJ.Arch Intern Med,2010,170(15):1317-1324.48理性的用药行为。德国一项调查显示患者阅读 PILs上有关不良反应的内容后感到恐慌,他们会咨询专业人员,或随意减小剂量,甚至放弃用药。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在不良反应描述中应增加表示频率的术语,且只需列出“非常常见”和“常见”的不良反应45。美国一项调查显示,使用文字描述,例如:“常见”“罕见”等会提高不良反应产生伤害的风险级别,反过来可能会导致患者做出不当的用药行为46。患者对用药风险提示的反应与他们曾经接受的药物治疗有关,很难对风险和效益有统一的评价标准47。如何告知患者用药风险而又不至于引起患者恐慌,澳大利亚和新加坡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做法。在描述不良反应时,这些国家会告知患者:“任何药物都可能产生不良反应”“这些反应并不一定真的会在您身上发生”。该研究提示,患者用药说明书编写应注意把握好用药风险提示的尺度。三是不能满足患者对药效的信息需求。三是不能满足患者对药效的信息需求。日本在1994-2010 年就患者最关心的用药问题进行多次调查,结果显示,患者最关心依次是药效、不良反应、警示、45HERBER O R,GIES V,SCHWAPPACH D,et al.Patient information leaflets:informing or frightening?A focus groupstudy exploring patientsemotional reactions and subsequent behavior towards package leaflets of commonlyprescribed medications in family practicesJ.BMC Family Practice,2014,15(1):1-8.46KNAPP P,RAYNOR D K,BERRY D C.Comparison of two methods of presenting risk information to patients aboutthe side effects of medicinesJ.Qual Saf Health Care,2004,13(3):176-180.47CARVER C,SCHEIER M,WEINTRAUB J.Assessing coping strategies:a theoretically based approachJ.J PersonalSoc Psychol,1989,56:267-283.MORRIS L.Communicating drug risks to patientsZ/OL.(2008-09-30)2016-11-22.http:/ 次调查中有 4 次将药物疗效放在首位。但 PILs 关于药效的信息并不多,成为造成 PILs 没有被充分使用的原因之一。大多数接受调查者在首次使用药品时会阅读用药说明书,并认为针对他们疾病的信息是更有价值的49。四是有关老年人群的用药信息不足四是有关老年人群的用药信息不足,展现形式展现形式待完善待完善。一项对英国 25 种治疗心血管和 2 型糖尿病药物的PILs进行的调查发现,48份PILs中只有10%提到老年人用药问题,31%没有任何关于老年人的用药风险提示,只有 15%提到和老年人有关的不良反应。调查还发现,PILs 的可读性较低,绝大多数采用的字号太小,不适合老年人阅读50。这些调查研究都显示,在患者用药说明书编写中,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展现形式上更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基于发现的共性问题,国际上对推动药品适老化改造形成的共性经验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考虑患者健康素养和阅读能力。一是考虑患者健康素养和阅读能力。充分考虑患者健康素养和阅读能力,适当增加疾病和药物的基本知识,强调使用通俗、简单、形象的词汇代替医学专业48SATO T.What is a medication guide suits patientsneeds?J.Yakugaku Zasshi,2015,135(2):297-306.49RAYNOR D K,BLENKINSOPP A,KNAPP P,et al.A systematic review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onthe role and effectiveness of written information available to patients about individual medicinesJ.HealthTechnol Assess,2007,11(5):1-160.50LIU F,ABDUL-HUSSAIN S,MAHBOOB S,et al.How useful are medication patient information leaflets to olderadults?J.Int J Clin Pharm,2014,36(4):827-834.50术语。例如:用“不能使用”代替“禁忌证”,用“皮肤眼睛发黄”代替“黄疸”,用“大便颜色加深”代替“胃肠道出血”等。二是引入信息设计的理念二是引入信息设计的理念。信息设计是指以科技、艺术的手段,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使其能有效快速地被人们获取51。患者用药说明书应重视信息的提炼和呈现方式,通过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和结构布局的优化,提高信息关注度。比如:使用常用语和简短句,标题简短突出,版面适当留白,条目前用着重号,借助对话形式,活泼的语调,加粗字体等。三是注意用药风险和不良反应的提示三是注意用药风险和不良反应的提示。研究显示,可预防药物不良事件中与用药相关的占三分之二,其中大部分是因患者未能有效获取用药风险和不良反应信息52。患者越了解这类信息,越能及早正确应对药物不良事件,实现安全用药。好的用药说明书特别注重用药风险和不良反应的提示,在用药风险防控方面会明确告诉患者如何识别不良反应或发生药物过量时早期症状及应对措施。四是告诉患者如何与医生、药师交流。四是告诉患者如何与医生、药师交流。因疗效和不良反应存在个体差异,在对药品的利用性评价中还不断有新的发现,加上篇幅所限,提供给患者的书面用51毛璐,翟所迪.信息设计增进民众理解药品说明书的研究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1,11(03):232-234.52WOLF M S,DAVIS T C,SHRANK W H,et al.A critical review of FDA-approved Medication GuidesJ.Patient EducCouns,2006,62(3):316-322.51药信息存在一定局限性。鉴于此,在编写患者用药说明书时需要明确告诉患者在用药前后如何与医药人员沟通,用药过程中出现哪些情况应及时就诊。(二)美国在全球药品研发、生产中美国占据重要位置,围绕药品适老化相关工作,近些年,以 FDA 为核心,美国开启了一系列尝试。1.FDAFDA 对药品说明书中老年用药信息的要求对药品说明书中老年用药信息的要求53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末,美国大多数药品说明书很少或根本没有指导老年人群安全有效使用的老年用药信息。1997 年,FDA 颁布了一项规定,创建了药品说明书“老年用药”小项,以促进说明书中所有相关老年用药信息的一致性。该小项旨在提供老年人与年轻成人之间在安全性、有效性、药效学和(或)药动学可能存在差异的信息。差异可来自药物反应、药物消除、合并症、器官功能(如肾功能)、不良反应的后果和合并用药(如由于多药联合用药、药物相互作用的高风险)的不同。2001 年,FDA 发布了供企业用的“说明书老年用药的内容和格式”指导原则,提出在“注意事项”项下设“老年用药”小项的建议。2006年,FDA 发布了“人用处方药和生物制品说明书的内53FDA.Geriatric Information in Human Prescription Drug and Biological Product labeling Guidance ForIndustry(draft)BE/OL.(2020-09-15)2020-11-08.https:/www.fda.gov/media/142162/download.52容和格式要求”通常称为“医生说明书规定”(PLR)的最终规则,将“老年用药”小项从旧的(非 PLR)说明书格式的“注意事项”项下,改到 PLR 格式要求的说明书“特殊人群用药”项目下。当前 FDA 的要求颁布于 2020 年 9 月,进一步规范了说明书中老年用药信息位置和内容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详细案例。主要做法包括几方面内容。(1 1)要求区分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要求区分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对于处方药说明书,成年人群被定义为 17 岁及以上的患者,老年人群被定义为 65 岁及以上的患者。因此,药品说明书中与成年人群相关的信息通常也与老年人群相关,如成人的适应症包括老年患者。除非另有说明,“老年用药”小项中的信息必须与 65 岁及以上患者的用药相关。65 岁及以上的患者不是一个同质的群体,在器官功能、合并症、合并用药以及药物分布和消除等存在差异。如果这些亚群体的反应存在显著差异,申请人应在说明书中包含附加的老年亚群体的信息。在说明书中应酌情进一步定义这些亚群体,如 65-74 岁、75-84 岁、85 岁及以上。在某些情况下,老年人年龄可以表示为年龄的连续函数。(2 2)对人用处方药和生物制品说明书中老年用)对人用处方药和生物制品说明书中老年用药情况的区分药情况的区分。一般来说,申请人必须在“老年用药”53小项中概述某些老年用药的信息,并在适当情况下要与提供更详细老年用药信息的合适项目或小项相互呼应。必须根据所传递信息的类型,包括某些老年用药信息,其特征分为情况 1 和情况 2 两种。情况 1:分为 3 种可能情况,即情况 1.1、1.2 和1.3,其中药品通常批准用于成年患者,包括老年患者或老年人群的亚组。情况 1.1:信息足以揭示老年患者和年轻成人患者之间的安全性和(或)有效性差异,但没有观察到这些组之间的安全性和(或)有效性差异;情况 1.2:信息足以揭示老年患者和年轻成人患者之间的安全性和(或)有效性差异,且观察到了这些亚组之间的安全性和(或)有效性差异的情况;情况 1.3:信息不足以揭示老年患者和年轻成人患者之间的安全性和(或)有效性差异的情况。情况 2:其中药物被批准用于老年人的特定适应症。即对于特定适应症,该药仅用于老年患者或老年人群的亚组,而不用于年龄小于 65 岁的成年患者。(3 3)针对老年人不同用药情况用药信息的说明针对老年人不同用药情况用药信息的说明。在一般被批准用于成人患者的药物(包括用于老年患者或老年人群亚组)中,“老年用药”小项必须包括与批准用于成人患者(包括老年患者)所有适应症的老年患者安全有效使用该药品相关的某些信息。该小54项中的信息通常来自申请或补充资料中提交的与老年患者使用该药品相关的对照临床研究。有时该小项的信息来自“其他报告的临床经验”,例如,从文献检索中获得的有充分记录的研究、来自登记处的临床相关信息、其他流行病学或监测研究、病例系列研究和不良事件报告。在具体内容上,有关说明书项目中对老年用药信息的位置提出了要求和建议。适应症和应用:适应症和应用:如果药物被指定用于整个成年人群(包括老年患者),那么一般来说,成人一词应包含在适应症中。用法用量用法用量:通常情况下,老年患者的推荐剂量与年轻成人患者的推荐剂量相同。但是,如果老年患者的推荐剂量与年轻成人患者的推荐剂量不同,则“用法用量”项目必须包括老年患者的推荐剂量。警告和注意事项:警告和注意事项:老年患者特有的临床有意义的不良反应或风险,必须包含在“警告和注意事项”项目中,并且比年轻成人患者更严重或更频繁发生的临床有意义的不良反应或风险,通常也应包括在该项目中(一般适用于情况 1.2)。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如果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严重程度或类型与年轻成人患者不同,或者不良反应是55老年患者特有的,那么这些不良反应数据的详细信息应包含在“不良反应”项目中(通常适用于情况 1.2)。如果老年患者与年轻成人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如相对风险或绝对风险无差异)、严重程度或类型没有差异,在该项目中则没有必要单独介绍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通常适用于情况 1.1 和 1.3)。临床药理学:临床药理学:如果在老年患者进行了研究,“临床药理学”项目必须包括药动学和(或)药效学研究数据的详细说明,并且应该包括相关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数据、从群体分析获得的数据以及剂量反应信息。临床研究:临床研究:提供老年人群使用药物的有效性实质性证据的临床研究,应在临床研究项目中描述研究设计、人群、终点、研究设计或证据的结果和局限性等内容。(4 4)被批准用于老年人特定适应症的药物。)被批准用于老年人特定适应症的药物。当药物被批准用于老年特定适应症时,药品说明书必须提供老年患者安全有效使用必要信息的摘要。对此类药物的说明书相关项目的老年用药信息位置的要求和建议包括下述内容。适应症和应用:适应症和应用:充分和良好对照老年患者研究支持的所有老年适应症,都必须包括在“适应症和应用”项目中。如果药物仅用于老年患者,一般情况下,FDA56建议在适应症中采用“XX 岁及以上患者”“XX 岁及以上成人”或类似短语。例如:“药物 X 用于治疗 65岁及以上患者的适应症 A。”用法用量:用法用量:该项目必须包括所有批准的老年特定适应症的老年患者的推荐剂量。不良反应:不良反应:老年不良反应数据必须包含在“不良反应”项目中。特殊人群用药的特殊人群用药的“老年用药老年用药”小项小项:仅应在“老年用药”小项中,描述批准的老年适应症的摘要说明。例如:“药物 X 适用于 65 岁及以上的患者(适应症 A),关于该用途的信息在整个说明书中讨论。”临床药理学:临床药理学:如适用,“老年用药”小项中概述的数据,必须在“临床药理学”项目中更详细地讨论。老年药动学、药效学和(或)药物基因组学研究数据的详细描述;从群体分析中获得的相关数据;剂量反应信息都应包含在该项目中。临床研究:临床研究:在“临床研究”项目中,必须更详细地讨论“老年用药”小项中概述的数据。该项目应详细说明提供老年患者使用的有效性实质性证据的研究,如研究设计、人群、终点、研究设计或证据的结果和局限性。(5 5)没有被批准用于老年人群的药物没有被批准用于老年人群的药物。仅在年轻57成人患者而非老年患者中研究的药物,通常被批准用于包括老年患者在内的所有成年患者,这是因为证据对老年患者具有普遍性,在老年患者和年轻人之间疾病过程的一致性,以及该药的总体获益和风险。但由于临床研究没有包括足够数量的老年患者,没有验证是否支持老年人使用某一适应症,因此存在证据不支持老年人群使用药物的罕见情况。此外,当证据不支持在老年人中使用药物时,也有不常见的情况,比如在老年人群进行的研究结果特别表明该药物无效或获益-风险状况不利,但证据不足以显示为禁忌。如果申请人对这些罕见情况起草说明书有疑问,FDA 建议与其联系。如果老年患者使用该药物与老年患者的风险或安全问题有关,则必须在“老年用药”小项中说明风险或安全问题,或(如适当)必须在“禁忌”和(或)“警告和注意事项”项目中说明,且“老年用药”小项必须与这些项目相互呼应(如适用)。如适用,任何此类危险必须在说明书的其他项目(如“加框警告”)中说明。FDA 可能要求某些禁忌或严重警告出现在“加框警告”项目中21 CFR 201.57(c)(1)。“警告和注意事项”的要求是“项目必须描述临床上有意义58的不良反应(包括潜在致命的、即使不常见而很严重的、或通过适当使用药物可以预防或减轻的任何不良反应)、其他潜在的安全危害”21 CFR 201.57(c)(6)(i)。“禁忌”项目要求是“项目必须描述由于使用风险(如某些潜在的致命不良反应)明显超过任何可能的治疗益处,而不应使用药物的任何情况必须列出已知危害而非推想的可能”。2 2.FDAFDA 等对药学企业的指导等对药学企业的指导5454根据药物在不同人群中的代谢差异,FDA 提出,药企应当对其药品进行相对应的药代动力学评估和研究。尤其对老年人而言,年龄是影响药代动力学差异的一个因素,为了保证老年人的用药安全和有效,药企应当对其药品进行评估和研究。具体建议包括:具体建议包括:(1 1)明确药物对老年人生效明确药物对老年人生效。在许多情况下,药物将广泛用于老年人,因为它旨在治疗的疾病是特征性的衰老性疾病,如冠状动脉疾病、老年痴呆症或外周血管疾病。在其他情况下,用药的人口年龄上限尚未明晰。申办者应通过估计疾病流行的年龄或者通过检查其他同类药物的年龄分布(如使用国家疾病和治疗指数),确定药物是否可能在老年人中使用。54Study-of-Drugs-Likely-to-be-used-in-the-Elderly.https:/www.fda.gov/regulatory-information/search-fda-guidance-documents/study-drugs-likely-be-used-elderly59(2 2)将老年患者纳入临床研究将老年患者纳入临床研究。一般来说,临床研究中的患者应当反映该药物上市后将接受治疗的人群。因此,对可能用于老年人的药物,应以合理的数量将老年患者纳入临床试验。虽然根据功能特征排除患者是适当和必要的,这些特征使他们不可能被安全、符合伦理和有效地纳入(例如,患者太虚弱而不能参与,医学上太复杂不能解释结果,太可能患有严重的并发疾病,或不能提供有意义的知情同意),但排除不应是任意的。此外,在早期研究中被视为谨慎的排除不一定需要在 3 期维持。除非有理由相信伴随的疾病或药物会危及患者或导致对研究结果解释的混乱,否则没有充分的理由仅根据高龄或任何伴随疾病或药物的存在排除患者。因此,如果病情稳定且愿意参与,应尝试纳入 75 岁以上的患者以及伴有疾病和治疗的患者。通常情况下,老年患者应该和年轻患者一样参加相同的试验。这允许在相同的研究中与年轻但相似的患者进行直接比较。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针对老年患者的药物,或预期存在与年龄相关的差异或问题的药物,可能会专门针对老年人进行试验。这些可能包括特殊的监测程序,如认知功能的监测程序。一个独立试验的替代方案是在相同的临床环境中对年轻和老年患者进行研究,但对年龄进行分层,以便对老年患者进行60特殊护理或监测。(3 3)按年龄分析有效性和不良反应按年龄分析有效性和不良反应。FDA 的“新药申请的临床和统计部分的格式和内容指南”要求分析有效性、不良反应、剂量反应和(如果有的话)血药浓度反应,分析人口统计学特征(如年龄、性别和种族)和患者特征(如肾脏、心脏和肝脏状况)、伴随疾病和伴随药物(包括乙醇和尼古丁)的影响。这些分析应在单独研究和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整体综合分析中进行。对具有特定特征的子集的分析只能检测出相当大的年龄相关差异。只有相当大的差异才可能是重要的。这些分析的结果可能表明需要针对老年人群或其他患者亚群的更正式的剂量反应或血液水平反应研究。这取决于已有发现的重要性,这些额外的研究应当在药品上市前后举行。(4 4)确定药物在老年人中的药代动力学确定药物在老年人中的药代动力学。年龄本身只是一个因素,可以改变药物在老年人中的药代动力学,但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最重要的影响(如肾脏排泄药物的肾功能),应直接评估。包括年龄在内的其他可能影响的效果可通过筛选方法进行评估,适用于以下方面。如果筛选不合适或未进行,或者如果筛选表明年龄有影响,则应在老年人中进行正式的药代动力学研究。61对肾脏的影响对肾脏的影响:应研究通过肾脏机制大量排泄的药物(母体药物或活性代谢物),以确定肾功能改变对其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应开发支持剂量说明的信息,为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提供适当的调整。因不住院通常很难获得肌酐清除率的准确测量值,对于尿液采集,此类药物的标签应包括从血清肌酐中计算肌酐清除率的方法,并根据体重和年龄进行调整。肝损伤的影响:肝损伤的影响:易受显著肝代谢影响的药物,尤其是通过氧化机制代谢的药物,或具有活性代谢物的药物,需要特别注意,以允许在所有患者(包括老年人)中正确使用。在这些情况下,应进行特殊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以探索肝功能下降的影响,并寻找代谢或药物相互作用中可能的遗传变异。但截止目前,尚没有公认的肝功能指标可作为化合物排泄变化的预测指标,如肌酐清除率对肾功能的预测指标,但肝硬化的存在有时表明药物清除率降低的可能性(如茶碱)。然而,随着像异喹胍和氨基比林这样的标记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最终可能证明以功能相关的方式定义肝功能并检查特定代谢缺陷对新药的影响。药代动力学筛查:药代动力学筛查:尽可能多地确定改变药物药代动力学的因素是很重要的,但实际上只进行有限数量的特定相互作用(药物-药物、药物-疾病)研究是可行62的,而且只能研究可疑的潜在相互作用。药代动力学筛选是一种识别药物具有不寻常药代动力学特征的患者亚组的方法。即使是由一个或两个稳态谷值测量组成的相对粗略的筛选,也可以回答许多简单但重要的问题,只要试验包括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体重、身体组成(例如肥胖或消瘦程度)、伴随疾病、吸烟和饮酒以及伴随药物的使用。应当可以确定药物血药浓度的个体变异性,并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或其他手段如混合效应建模),来确定相关临床特征(年龄、性别、种族、体重、瘦体重等)的相互关系)。极端的个别异常值也很容易识别;这些患者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从这些研究中还可以了解老年人的血药浓度是否与其他人不同,以及这种差异是由年龄本身还是其他与年龄相关的条件造成的。在粗略的筛选条件下,只能检测到相对较大的差异,但是考虑到大多数药物的血药浓度的可变性,通常只有相对较大的差异才是重要的。老年人的药代动力学老年人的药代动力学:如果不使用药代动力学筛查,应进行 65 岁以上老年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患者的健康状况应该相当好,但通常应该具有药物打算治疗的状况。如果 药代动力学筛查提示年龄相关的药63代动力学效应,则可能还需要对老年人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3 3.美国的不恰当用药标准设立美国的不恰当用药标准设立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PIM)是老年人医疗活动中发生药品不良事件的重要原因,而 PIM 在老年人诊疗过程中普遍发生。目前,全世界共有 40 多种 PIM评价工具,其中以美国的 Beers 标准和欧洲的STOPP/START 标准使用最广泛,经过多次版本更新也更加详实严谨、准确实用。从变化看,美国历次不恰当用药标准设立经历了一系列变迁过程并形成了当前的内容5555。Beers 标准是 1991 年由美国老年医学专家 MarkBeers 联合相关领域专家共同制定。随着药品的迭代更新和新的循证医学证据的发现,Beers 标准在 1997年、2003 年、2012 年、2015 年和 2019 年先后经历了5 次修订,其中 2012 年、2015 年和 2019 年是由美国老年医学会主导修订。最新的 2019 版 Beers 标准包括五大部分内容:老年人 PIM、在药物疾病或药物综合征相互作用的不适当药物、老年患者慎用的 PIM、老年患者中避免的药物相互作用及老年患者基于肾功能的 PIM。2019 版在55张茸,赵全喜,李榕.从Beers和STOPP/START标准更新变化中浅谈我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的研究方向J.空军军医大学学报,2022,43(05):508-512 517.64更新过程中扩大了证据审查的范围,更加注重综合过程的严谨性,除了临床证据的更新,还删去了一些很少使用的药物,将关注点放在老年常用药物上,此外某些建议理由的陈述也做了更改,让使用者对标准的理解更清晰准确。有证据显示老年住院患者使用Beers 标准具有更高的 PIM 检出率。4.4.FDAFDA 的安全用药倡议的安全用药倡议5656在美国有数千万人依靠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来维持他们的健康,每年有超过四十亿张处方。但太多的人遭受了不必要的伤害,有些人由于可预防的用药错误而死亡。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认为,如果致力于安全使用药物的各方共同努力,许多与药物相关的风险是可以控制的。安全使用倡议的使命是在医疗保健社区内创建和促进公共部门和私人合作。安全使用倡议的目标是通过确定具体的、可预防的药物风险,并与致力于安全用药的合作伙伴一起制定、实施和评估跨部门干预措施,来减少可预防的伤害。通过协调努力,可以在安全使用药物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并减少药物误用、滥用和错误造成的可预防伤害。老年人安全用药项目背景:老年人安全用药项目背景: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56Expert Roundtable on Pain Management in OlderAdults.https:/www.fda.gov/drugs/safe-use-initiative/expert-roundtable-pain-management-older-adults65患有慢性疼痛。在一项针对 1000 名社区居民老年人(中位年龄 75.3 /-6.7 岁)的研究中,74%的人报告在过去 30 天内疼痛,52%的人每天都有疼痛,26%的人“痛苦的痛苦”。尽管患病率很高,但这一人群的疼痛往往得不到充分治疗。卫生保健提供者可能没有完全认识到慢性疼痛的致残后果,并且担心止痛药的不良反应可能导致治疗不理想和疼痛控制不足。持续性疼痛与生活质量下降、抑郁、认知能力下降和其他后遗症有关。老年人的疼痛很少孤立存在老年人的疼痛很少孤立存在。疼痛通常是老年人的多种慢性疾病之一,其他疾病包括糖尿病,抑郁症,心脏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这些合并症通常需要多种伴随的药物,称为“多药”,这可能导致危险的药物间相互作用。多种合并症、多种药物、人群异质性以及与衰老相关的生理过程使老年人面临疼痛药物伤害的风险增加。如果他们滥用或过度使用易于获得的非处方(OTC)止痛药来补偿治疗不足,则可能面临进一步并发症的风险。非甾体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NSAIDsNSAIDs)具有胃肠道出血的风险,这可能是严重危及生命的,并且因剂量会带来心血管、肾脏和血液不良事件的风险。2010 年 9 月下旬,安全使用工作人员通过汇集老年护理、疼痛管理和药物安66全方面的专家以及公共和私人医疗保健服务系统的代表,启动了合作努力,以了解和解决老年患者止痛药的安全性。项目具体目标为寻求并引入卫生保健界的主要利益相关者进行自愿合作,以制定和实施旨在量化减少老年患者使用止痛药的可预防危害的干预措施。在实施设计中,召集老年病学、疼痛管理和药物安全方面的专家,讨论老年人最佳使用止痛药的障碍,确定安全使用活动的重点领域,识别并吸引关键利益相关者进行协作。在圆桌讨论环节,受邀发言人谈到了诊断、评估和治疗老年人疼痛的挑战,以及减少止痛药危害的一些创新方法。具体包括:安全使用倡议的目标和目标;诊断、评估和治疗老年人疼痛的挑战;治疗老年人的疼痛和导致伤害的情况;美国疼痛基金会的活动旨在减少老年人止痛药的可预防伤害;凯撒科罗拉多州的活动旨在减少老年人止痛药的可预防伤害。在讨论总结环节,涉及的内容包括:促进讨论主要涉及治疗老年人疼痛的知识差距;疼痛治疗不足;以及在老年人中使用和滥用阿片类药物和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讨论中确定的一些挑战是医生在处方阿片类药物时的恐惧,老年人阿片类药物副作用的严重67程度,以及对接受阿片类药物处方的患者缺乏足够的监测。对于非甾体抗炎药,所确定的挑战是未能使用肾脏剂量指南;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使用多种非甾体抗炎药产品导致非甾体抗炎药过量;缺乏非处方药非甾体抗炎药摄入的文件;和缺乏对非甾体抗炎药副作用的监测。与会者将老年人安全使用止痛药的一长串障碍综合为四个方面:未能有效利用现有流程、机制和工具;未能有效地参与、沟通和教育相关利益攸关方;缺乏卫生保健专业培训;和缺乏患者教育和意识;安全使用倡议最初将侧重于在老年人中安全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在后续推进环节,一个由六名圆桌会议参与者组成的指导委员会于2010年11月初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并将定期举行会议,以制定未来的步骤,吸引和招募参与者,并重点关注具体的跨领域干预措施,以改善老年人非甾体抗炎药的安全使用。(三)日本作为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国家,近些年日本在老年患者适当用药方面也建立了相应的指南57。日本老年患者适当用药指南涉及 65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并特别关注 75 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这一群体57Guidance on Appropriate Medication for Elderly Patients-Japan.https:/www.pmda.go.jp/files/000232249.pdf68的平均用药种类有所增加。此外,指南主要针对医生、牙医和药剂师。预计护士和其他职业将参考它,以帮助他们了解病人的用药依从性状况和疾病症状,以及他们支持依从性的努力。然而,它并不假定病人及其家属会使用。日本多药共用的现状:老年人往往会受到与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和老年综合征的累积影响,从而使用多种药物处方来治疗或缓解越来越多的症状。根据日本全国保险药店处方调查结果,大约 25%的 75 岁以上的老年人开过 7 种或更多的药物,40%的老年人开过 5种或更多的药物。终止多药治疗需要医护人员之间的合作和对患者的教育,因为这与未能掌握整个处方状况和因合并症增加而导致的处方重叠以及在多个部门/医疗机构的医疗咨询有关。日本多药共用的形成原因:日本多药共用的形成原因:由于每一个新的症状而导致的每一次新的医院或诊所就诊的累积用药,即使每次新的就诊只开几个药,也会形成多药症。此外,当每一个新的疾病都要用药治疗时,该诊所可能会陷入 处方级联,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即开出新的处方来解决与以前开的药有关的疾病。解决方式解决方式:初级保健医生在开始治疗时确保全面了解每个病人的现有处方,或通过使用单一药房等因69素,预计在消除此类情况下产生的多药联用方面会取得进展。具体流程中包括两个主要方面:1.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审查审查在各种治疗环境中,如门诊、入院、进入护理机构或当出现新的急性疾病和观察到可能的药物不良事件时,可以对药物治疗进行相关审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1)老年病综合评估老年病综合评估。由于各种原因,老年人可能表现出用药依从性下降。对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生活环境、每个病人的药物偏好等进行评估,这是老年病综合评估(CGA)的主要内容,有助于了解他们的器官病变、功能紊乱,以及管理自己药物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掌握患者就诊的所有科室/医疗机构,检查所有处方药(包括指导性强制药物/非处方药,(以下简称 非处方药)、保健品等)和用药依从性是非常重要的。(2 2)监测生理功能监测生理功能。如肾功能对主要由肾脏排泄的药物,应监测患者的生理功能,如肾功能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应考虑谨慎用药,如减少剂量,延长用药间隔。(3 3)处方优先和减少剂量处方优先和减少剂量/停药停药。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导致预防多药滥用的处方心态,而不应只关注处70方药的总数。减少药片数量,如减少用药次数或使用联合用药,可以有效提高用药依从性。另一方面,为了预防药物不良事件,建议对每种药物进行优先审查。当停用某种药物时,应逐步进行,并考虑到疾病和不良事件突然加重的风险增加。(4 4)对所有药物(包括非处方药等)的理解和对所有药物(包括非处方药等)的理解和评估。评估。为考虑更合适的处方,需要掌握患者就诊的所有科室/医疗机构,充分了解患者目前的疾病和并发症,如老年综合症、ADL、生活环境,以及所有使用药物的信息,建议使用 CGA。如前所述,必要时就每一种药物的使用重新考虑用药的必要性(5 5)多药治疗问题的评估多药治疗问题的评估。根据 CGA 的结果,对有多药问题的病人进行处方审查是必要的。对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必须停止使用可疑药物或减少剂量。此外,建议在医生的带领下,在不同的专业中讨论这些问题,以评估是否存在日常生活问题,如与药物管理、肾功能和营养状况有关的因素。(6 6)关于更合适处方的讨论。)关于更合适处方的讨论。根据药物流程图,考虑目前的治疗是否需要继续或改变。应确定该药物是否可以停用,根据适应症或适当的剂量,使用是否在推荐的使用范围内,该药物对改善病人的临床状况是否确实有效,或者是否可以换成更有效或更安全的71替代药物,等等。2.2.多药共用的实践要点多药共用的实践要点多药共用的实践,包括多项相关内容。(1 1)根据药物特点制定初始剂量和剂量调整方根据药物特点制定初始剂量和剂量调整方法法。由于老年人往往会出现药物的最大血药浓度增加和药物从体内消除的时间延长,因此有必要减少剂量和延长给药时间间隔。因此,原则上以较低的剂量开始用药(如通常剂量的 1/2 至 1/3),在监测其有效性和不良反应同时,应逐步增加剂量。特别是对于所谓的高风险药物(抗糖尿病药物、洋地黄药物、抗癫痫药物等),应谨慎设定剂量。由肾脏排泄的典型药物,在确定其剂量和联合用药的适当性时,应考虑到相关规定的病人的肾功能。(2 2)药物相互作用及其管理药物相互作用及其管理。大多数涉及药物代谢的药物相互作用都与细胞色素 P450(CYP)有关。每个 CYP 分子种类的底物、抑制剂和诱导剂有一些典型例子。底物的血药浓度可能会受到与抑制剂和/或诱导剂相互作用的影响。应注意当抑制剂和诱导剂在血液中出现时,底物作用的增加或减少。(3 3)使用或同时使用老年病人常见的药物应考使用或同时使用老年病人常见的药物应考虑的基本要点虑的基本要点。检查同一类型或具有相同疗效的药品之间的处方是否重叠。为了防止可能导致重大健康损72害的药品不良事件的风险,有必要在每个医疗机构和药店检查同一类型或具有相同疗效的药品之间的处方重叠。(4 4)药物相互作用的预防和管理药物相互作用的预防和管理。当开出可能引起药物作用的组合药物时,必须通过监测疗效和不良反应、停药、减少剂量或改用替代药物来纠正处方,同时考虑到处方背景、患者背景、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引起的作用的严重程度以及替代药物的信息。(5 5)关于药物使用和联合用药的基本考虑点关于药物使用和联合用药的基本考虑点。根据每种药物的特点,在药物选择、剂量、适应老年人特点的给药方案以及与其他治疗类别药物相互作用的注意事项等方面,使用时应参考相关注意事项。(四)欧盟欧洲统计局资料显示,到 2050 年,欧盟 65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预计增至约 1.41 亿人,85 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增长最快。老年人是许多药物的主要使用者,并且遇到实际用药问题的风险最高,这些使用性问题可能会增加依从性差、用药错误以及患者或护理人员的生活质量降低的风险。因此,在可能用于老年人群的药物的开发中,必须考虑老年人(尤其是体弱者)的需求。在上述背景下,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发布了一73份思考性文件,敦促制药商在开发药品时考虑 65 岁及以上老年患者的身体和认知能力,涵盖的考虑因素涉及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和剂型、给药频率、辅料、容器密封系统、器械和技术以及产品信息页中的使用者说明等5858。药品包装方面,根据 ICH E7 老年患者临床试验指南问答,老年人可分为三个年龄段:65-74 岁、75-84岁和 85 岁以上。但 EMA 指出,比起仅关注具体年龄,更重要的是要关注生物学年龄,并认识到任何年龄的患者都可能经历类似的需求或损伤。文件强调了容器密封系统。EMA 表示,老年人可能由于缺乏力量和对必要的处理方式理解上有困难而难以打开容器。药品申办人需要考虑患者为克服这些困难而可能采取的“应对策略”,例如更改剂量频率以与护理人员的来访相适应,或者请别人帮忙打开药品包装容器并使容器保持敞开。这些措施可能会影响到产品的稳定性,并改变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例如,对于任何年龄的风湿病患者,都需要一种易于打开的包装;吞咽困难可能会在影响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中发生。”药物开发方面,EMA 鼓励药物开发者采取以患者58资料来源:欧洲药品管理局。74为中心的药物开发方法,即,在设计药物时要考虑疾病、疾病状况和患者需求,包括患有合并症和多重用药 的 老 年 人。文 件 强 调 了 患 者 的 可 接 受 性(acceptability,自我给药的能力和意愿)是开发老年患者用药的主要考虑因素。文件列出了一些可能影响老年患者可接受性的产品特性,包括给药途径、剂型、给药部位、可吞咽性、适口性、给药频率、保质期和备药的容易程度等。药品申办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证明患者的可接受性,例如使用来自临床试验的数据、代表性模拟使用研究、与健康志愿者或患者进行的人为因素研究、市场经验和科学文献。EMA 将方法的选择留给了企业,但是企业需要证明其方法的合理性。EMA 表示,“合理性论证包括对依从性差、任何其他给药策略和用药错误风险的考虑。”文件提到多重用药问题。由于老年患者经常使用多种药物,因此药品申办人需要考虑到药物相互作用和复杂的给药方案可能意味着老年患者需要挑选药物并调整剂量。EMA 表示,“重要的是,所有利益相关方都应仔细考虑另一药品给老年人整体治疗复杂性增加的负担。”EMA 在文件附录中总结了老年人药品开发的一般考虑,包括:75一般一般/认知认知:认知、思维能力的降低或逐渐受损以及健忘(例如,导致难以记住何时何地服用药物,管理顺序程序,吞咽口服制剂,理解说明书,整体混乱,抵制他人的帮助);健康素养的降低。感官功能感官功能:近视和/或整体视力受损(例如,导致阅读产品标签或包装页困难,处理制剂或打开容器困难);嗅觉或味觉受损或改变(例如,导致患者可接受性改变);听力受损(例如漏听说明或解释);触觉受损。运动功能运动功能:吞咽困难(例如,导致窒息和标签外应对策略的风险增加);对口腔和喉部肌肉的控制降低(可能会导致吞咽困难);手动和手指灵巧性、握力、指腹捏握受损和/或指尖感觉的减弱(例如,导致难以从容器中取出药片或将药品从泡罩中取出);手抖(例如,导致难以测量液体而不洒出);手臂的柔软度/柔韧性降低,导致难以触到身体的特定部位(例如,对耳、眼、脚或后背施药);手眼协调性降低,导致难以处理药物(例如,滴眼药水时);精细和大运动技能受损(例如,导致前往医疗机构困难,躺卧可能会影响胃肠蠕动,头晕);全身僵硬。生理与病理生理与病理:唾液减少、口干症、咀嚼功能受损(例如,引起吞咽问题);味蕾萎缩和嗅觉减弱(例76如,导致味觉改变);肝和/或肾功能改变,胃内 pH值改变,胃肠蠕动改变,人体表面积与体重之比的改变以及人体组合和功能的改变,这些都可能导致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PKPD)的改变,意味着需要调整剂量,而且不同器官系统的多种病理生理变化可能导致更明显的 PKPD 变化;吸气力和潮气量的减弱,以及皮肤吸收的改变(例如,导致全身作用改变)。EMA 鼓励申请人和/或上市许可持有人开发药品组合,以满足在可能使用药品的不同环境(例如在家中、医院、机构、不同国家和地区以及不同文化下)。鼓励上市许可持有人监测市场,并在其他产品的可及性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重新评估自己的营销和开发策略,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五、推动我国药品适老化的相关建议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重和高龄化程度加深,我国老年人口以及高龄老人的规模将继续增长,基于其健康特点衍生的老年人用药特殊需求将更加重要,将成为我国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和全面推进健康中国战略中需高度重视的问题。课题组调研显示,居民中认为需要考虑老年人专用药的比例达到 8成左右。但面对日益增长的药品适老化需求,无论是77居民和社会意识,还是药品研发、生产、流通、使用和效果评估环节,都没有做好准备,需要尽快采取相关措施,推动药品适老化工作的起步和逐步完善。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快速推进相关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引导一是加大宣传引导,提升全社会对老年用药以及提升全社会对老年用药以及药品适老化的重视药品适老化的重视,形成科学认知形成科学认知,提升老年用药健提升老年用药健康素养康素养。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类传统媒体以及基于互联网的各类新媒体,针对全社会科学认识老年人健康和用药特点开展宣传教育,提升老年人及其家庭、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生产企业、政府相关部门、相关服务人员等重点人群对老年健康及老年用药的科学认知,在全社会营造重视老年健康、了解老年科学用药的良好氛围。二是完善顶层设计二是完善顶层设计,探索建立供给充分探索建立供给充分、使用安使用安全、规范合理的老年用药工作机制全、规范合理的老年用药工作机制。将完善老年用药工作机制尽快纳入相关规划,探索汇集卫生健康、药品监管、医疗保障等多个系统在内的联席工作机制,推动老年用药相关工作在各个层级的顺利实施。实施信息系统汇总工程,以老年人为中心建立疾病诊断和用药情况的一体化信息平台,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推动老年用药实现更高质量的研发、生产和使用。三是加大面向老年人的药品研发三是加大面向老年人的药品研发。基于老年人健78康和疾病特点,对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有效用药成分进行分析,对市场上现有药物进行筛查分析,结合用药特点,进行面对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和经常使用药品的研发和生产,扩大老年用药供给。四是高度重视药品使用环节中的突出问题四是高度重视药品使用环节中的突出问题,尽快尽快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解决药品说明书字体过小的问题,需要调大字体字号,统一规范字号。具体看,可参照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中拟规定的“生产日期、保质日期的文字高度不得小于 3 毫米”的相关做法,给药品说明书的字号做出规定,明确下限,以提高药品说明书的可读性。要解决药品说明书过于专业化要解决药品说明书过于专业化,用法用量不明的用法用量不明的问题问题,努力提升药品说明书的人性化是关键努力提升药品说明书的人性化是关键。药品说明书要说明白话,写明白字,成为人人都能看懂的明白纸,不能成为炫耀医学术语的糊涂纸。文字编排上合理,重点突出,让患者在读取信息时一目了然。药品剂量说明方面,剂量最好不用“克”,要提前根据药品的重量做好换算,用“粒”“片”等来表述。如果是溶液剂,需要配上特定量杯、勺子等小工具,用“杯”“勺”等来表述,力求使之口语化,便于患者理解和服用。针对每个药厂之间的计量单位不统一,甚至同一个药名用法用量不一样的问题,把计量单位79尽量做到统一。在实施中,需要国家药监局局等部门进一步研究规范药品说明书相关管理,督促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落实主体责任,持续提高药品说明书的可读性,减少患者在阅读说明书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全面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要解决超说明书用药,需要综合施策。要解决超说明书用药,需要综合施策。一方面,需要国家卫健委、国家药监局、国家医保局等部门尽快组织国内医学、药学、管理专家研究制定颁布超说明书用药管理办法或指导原则,规范超说明书用药管理流程并严格执行;另一方面,国家药监局等部门对循证证据充分,临床普遍使用的超药品说明书用药品种,组织相关学会、协会开展论证,对论证通过的品种督促相关企业及时修改药品说明书,以减少部分超药品说明书用药。五是做好效果评估和相关保障五是做好效果评估和相关保障。一方面,针对投入使用的老年用药建立定期效果评估机制,对老年人在药品使用和健康维护中遇到的问题形成动态把握,不断完善相关工作机制,推动相关药品研发。另一方面,做好相关保障工作。具体包括:加大药师培训力度,培养更多药师在医疗卫生机构、药店、社区等关键场所为老年人用药提供支持;在医疗卫生机构,完善药师工作和监督机制,建立药师参与患者特别是老80年患者用药的核查和反馈机制,确保正确用药;对药店等经营机构,建立药师工作制度,确保购药患者都能获得基本用药指导信息,实现正确用药;充分发挥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作用,在建立患者用药相关数据采集,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推动患者合理安全用药方面提供技术支持。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18 80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医药行业专题报告:Aβ药物催化阿尔兹海默症诊疗领域变革-231214(65页).pdf

    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 2023年12月 分析师:杜向阳 执业证号:S02 电话: 邮箱: 医药行业医药行业专题报告专题报告 A A药物药物催化阿尔兹海默.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18 65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2023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市场前景、竞争格局及国内产业链梳理分析报告(56页).pdf

     2 0 2 3 年深度行业分析研究报告目录C O N T E N T SGLP-1市场前景广阔02GLP-1竞争格局03GLP-1靶点介绍0104GLP-1新星:司美格鲁肽05国内多肽产业链梳理GLP.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18 56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利乐:2023年利乐指数报告:健康、营养向未来(37页).pdf

    健康、营养向未来2023 年利乐指数消费者态度、消费趋势与新食品潜力今日消费者5利乐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致辞3创新:不断探索与验证25新食品的重要性21新消费群体细分1810生活成本与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维持生计与权衡取舍13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改变饮食,让世界更美好16技术与创新拥抱技术、心向自然6健康与福祉健康意识崛起未来机遇203610大要点全球消费态度与趋势5利乐全球总裁 兼首席执行官致辞欢迎您翻开第15版 利乐指数,了解消费者如何看待健康和营养的未来。在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全球疫情之后,今天的消费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健康,也对食品和饮料有更高要求。相应的,食品饮料行业也在不断扩大投资规模、抓住机遇,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更需同时应对可持续方面迫在眉睫的挑战。可以说,我们处在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各种前景广阔的新技术正孕育着前所未有的“新食品”创新。欧黎卫利乐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新一代消费者清楚地认识到身边正在发生的变化。他们将技术视作改善健康、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公平未来的关键因素,但同时,也有担忧。部分消费者对创新持谨慎态度,认为食品越天然越好。市场对预防性保健措施和身心全面健康的需求依然强劲,推动了对健康饮食、功能性产品特别是增强免疫力产品的需求。心理健康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四分之三的消费者表示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超过80%的消费者会选择购买能够改善心理健康的产品。总体而言,当今消费者比以往更加重视饮食健康,及由此带来的身心愉悦。糖分摄入是健康饮食的头号关注点,消费者、监管机构和食品行业都在采取措施减少糖分摄入。个性化产品越来越受追捧,各大品牌大举投资定制化解决方案,服务更小众人群,特别是针对不同年龄和健康状况的群体提供定制服务。被称为功能性食品的益生菌产品,可以帮助降低罹患癌症和阿尔茨海默症等严重疾病的风险,拥有令人振奋的市场前景。随着世界各地生活成本剧增,消费者面临巨大压力,产品价值和价格显得尤为重要。许多消费者担心这会影响他们获取健康食品,但不会因此放弃健康饮食。在这一背景下,有机食品和天然食3 2023 年利乐指数介 绍今日消费者未来机遇10大要点气候变化和其他环境问题仍然亟待解决,且与健康的联系日益紧密。如今,三分之二的消费者认为环境因素影响健康。同时,更多的消费者认为,健康产品不应危害环境。欧黎卫利乐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品仍然备受关注。如今,接近半数的消费者正努力成为弹性素食主义者或完全素食主义者。虽然在某些情况下,昂贵的价格导致消费者对植物基蛋白替代品的需求有所下降,但预测表明,其长期需求依然强劲。气候变化和其他环境问题仍然亟待解决,且与健康的联系日益紧密。如今,三分之二的消费者认为环境因素影响健康。同时,更多的消费者认为,健康产品不应危害环境,包括产品的包装:可持续产品应采用可持续包装,如使用可再生和/或回收再生材料制成的包装,碳排放低,可回收再利用,且有利于减少食品浪费。许多消费者相信,选择恰当的食品和饮料能为环境带来积极影响,而超过50%的消费者表示,通过改变日常饮食,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在世界各地,人们仍然依赖牛奶和果汁等产品来满足日常营养所需。因此,对采购、包装、加工和分销等价值链环节进行优化创新非常重要,我们也正在与客户和供应商携手合作,积极开展相关行动。此外,考虑到2050年全球人口的食品需求将增加60%,我们需要通过技术手段来探索新的营养来源,包括新的植物基原料,以及使用生物质发酵和精准发酵生产的替代蛋白质。这两个领域对于促进食品系统1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几十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建立具有韧性和可持续性的食品价值链,从而改善生计、减少环境影响,并为全球社区提供健康饮食。今年的 利乐指数 汇报了我们最近的工作进展,包括减少食品浪费和气候影响、将食品生产过程中的低价值副产品转化为新的食品原料,探索替代蛋白质和发酵生产的蛋白质,以及与初创企业合作,为当前影响全球食品系统的问题提供技术解决方案。所有这些都源自我们对未来的承诺,也是我们不变的使命:“我们致力于确保让安全的食品随处可得。我们将恪守 保护好品质 的承诺:保护食品、保护人类、保护地球。”1“食品系统”一词指的是与生产和消费食品有关的所有要素和活动及其影响,包括经济、健康和环境影响。(经合组织 OECD,https:/www.oecd.org/food-systems,2023)4 2023 年利乐指数介 绍今日消费者未来机遇10大要点今日消费者全球消费态度与趋势新消费群体细分18健康与福祉 健康意识崛起610生活成本与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维持生计与权衡取舍13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改变饮食,让世界更美好16技术与创新拥抱技术、心向自然在宏观层面,四大关键驱动因素正在塑造现在和未来的食品和饮料行业健康与福祉、生活成本高企与地缘政治局势紧张、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以及技术与创新。在本节中,我们将探讨全球消费者对上述驱动因素的态度,及其可能对食品和饮料行业的发展带来的影响。研究方法今年 利乐指数 的洞察基于定制的全球消费者态度研究、专家访谈、利乐其他调研,以及案头研究等。有关研究方法的更多信息,请参阅第37页。52023 年利乐指数介 绍今日消费者未来机遇10大要点主要调研结果一览新冠疫情之下,健康和营养成为关注焦点。那些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有效增强免疫力的食品受到追捧。Micael Simonsson利乐加工研发总监健康意识 崛起健康与福祉 2023 年利乐指数600p%受访者表示,健康在过去几年中变得更加重要70%受访者表示,健康的食品和饮料让他们感觉更好减少糖分摄入是受访者的健康首选83%受访者选择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的产品74%受访者表示,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介 绍今日消费者未来机遇10大要点疫情从多方面对食品和饮料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扰乱了供应链,削弱了消费者购买力,改变了人们的饮食和购物习惯等等。疫情对消费者看法和行为的影响仍然显著,我们的调查报告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健康与福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受关注。70%的受访者表示,在过去几年中,健康对他们和家人变得更加重要;这一比例在中国和肯尼亚分别达到了86%和88%。近四分之三(74%)的消费者对购买功能性健康产品感兴趣或非常感兴趣,其中,增强免疫力和降低疾病风险的产品最受欢迎,获得43%的支持。此类产品在非洲尤受追捧:64%的肯尼亚受访者和54%的南非受访者均将其评为首选的健康产品。就增强免疫力产品的成分而言,天然和有机是全球受访者的首选。1 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正如去年的 利乐指数 报告所示,消费者在疫情期间经历了焦虑以及由社交隔离带来的孤立无助感后,提高了心理健康意识。在后疫情时代的今天,消费者面对新的压力,如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和地缘政治的不稳定性,使得这种意识进一步增强。如今,75%的受访者认为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等重要。这是我们健康调查问卷中最高的数字之一,也是整个调研中最引人注目的数字。今年的调查结果显示,身体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强烈的关联性。在最受欢迎的健康产品中,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产品获得39%的支持,位列第二(与体重管理产品并列)。同时,其他研究亦表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在多种层面上相互影响。21 来源:Trendipedia 2023全球消费趋势报告,益普索关于利乐的调研数据,2023年1月。2 例如,韩国科学家发现焦虑和视力问题之间存在关联;而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孤独症增加了心力衰竭患者住院和死亡的风险。https:/ 麦肯锡健康研究所(MHI)认为,从心理、社交、精神及身体各方面树立更全面的健康观,有助于人类在未来10年内增加多达450亿年的高质量的生命(全球人均增加6年寿命,其中某些国家和群体增加更多)。https:/ 2023 年利乐指数7介 绍今日消费者未来机遇10大要点食品和饮料对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调查结果显示,人们认为食品和饮料产品对改善心理健康极为重要。83%的全球受访者表示会消费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产品,而“经常消费”的超过25%。消费这些产品的主要理由包括抗疲劳(50%)、缓解焦虑(47%)、舒缓压力和放松身心(39%)。此外,69%全球受访者表示,健康的食品和饮料应对其维持身体和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再次突显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之间的关联。健康行为正兴起三分之二(66%)的受访者表示如今自己更加关注饮食质量,在2021年,这个数字是62%。超过半数(55%)的受访者表示在过去的两三年中改善了自己的饮食习惯。在最健康的饮食行为选项中,前三名分别是减少糖分摄入(44%)、多吃水果(43%)和自制食物(40%)。此外,70%认为食用健康的食品和饮料让他们感觉更好。消费者还表示,为了保持健康,他们正在改变自己的行为,尤其是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充足,与加强锻炼。1营养补充剂的消费(56%)和使用技术设备/应用饮食赋能拥有对食品和饮料消费的选择权,让消费者在动荡的环境中获得赋能和掌控感,这一点非常重要。从病愈康复,到参加考试,再到为人父母或逐渐老去等人生必经阶段,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将摄入的食物与其健康目标和生活目标进行匹配。趋 势程序监测健康(55%)也在增加。其他研究表明,适度控制饮食也是另一个关键趋势。该趋势刺激了对无酒精或低酒精饮料,以及低脂肪、低糖、低热量、低盐饮食的需求。2总体而言,调查结果表明,全球对健康的关注呈现爆炸式增长。据麦肯锡调查,如今健康市场估值超过1.5万亿美元,并以每年5%至10%的速度增长。3其他调研机构也同样看好健康市场,预测2022至2027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8.5%,市场规模增加4.5293亿美元。将近三分之一(31%)的增长将来自在该领域增长最显著的北美地区。41 57%的受访者都提到了这两种变化,其中约2/3表示他们加强了水分补充(62%)或锻炼(65%)。2 来源:Trendipedia 2023消费趋势报告,益普索关于利乐的调研数据,2023年1月。3 https:/ https:/ 代茶冬青是冬青的一种,原产于北美东南部。传统上,该植物被美洲原住民用于制作草本饮料,含咖啡因,有催吐和通便之功效。自我修复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许多消费者觉得有必要停下脚步、舒展身心、修复自我。摄入CBD(大麻二酚)、草本植物及适应源等成分,或者进行古法养生实践,能帮助人们缓解压力、放松身心。在各项健康实践中,中国传统中医和印度阿育吠陀医学再次焕发生机。如美洲原住民的代茶冬青5等一度蒙尘的营养成分,被重新发掘;而“内卷”是中国Z世代的流行语,Z世代对“996”的工作文化感到越来越沮丧,因此寻求能够提振其情绪和缓解压力的饮食。趋 势 2023 年利乐指数8介 绍今日消费者未来机遇10大要点健康个性化观 点“在这个领域,一个巨大的细分市场正在涌现”,利乐全球客户总监Jim Dicks表示:“实际上,品牌正在帮助消费者了解自身的健康与福祉需求。例如,通过扩大需求,满足新兴生活方式细分市场。这些细分市场包括成人营养、减重(代餐)、运动营养、水分补充和积极生活方式等。”“我们还与许多活跃于食品药品相关领域的初创企业合作”,Niclas Torstensson 补充:“我们看到了生产抗癌产品的可能性,行业也开始探索抗阿尔茨海默氏症的产品。我们称之为益生菌或功能性食品。这些产品并不能治疗疾病,但对抑制病情有作用,并从不同方面帮助改善健康和状态。但有一点必须把握好尺度,那就是在包装上做出相关功能的声明,因为这必须先要通过长期研究证明其有效性。”今年利乐指数报告的专家访谈显示,个性化营养正成为显著趋势。-Fresh Start 公司首席技术官 Tammy Meiron表示:“个性化营养是一个相对较新的趋势,但将是革命性的。”越来越多的品牌为消费者提供各种个性化产品。“消费者关注自己的身体,并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生活方式选择食品”,利乐加工研发总监 Micael Simonsson 说。“作为长期战略的一部分,针对不同目标群体的特殊需求,全球品牌投资数十亿美元进行研究和创新,并与大学和机构开展合作”,利乐全球客户加工总监 Niclas Torstensson 说:“品牌根据年龄和身体状况等因素,为更细分的消费人群量身定制食谱。”品牌肩负健康食品(和地球)的重任消费者相信,健康、可持续的食品对其自身和地球的健康都至关重要,并冀望食品和饮料行业能担起重任。超过半数(51%)的消费者认为,提供健康食品的第一责任方是制造商和品牌方,而农场主/生产商和政府紧随其后。同时,消费者还期待品牌能够在以下领域提供相关指导与沟通:首先是健康与福祉(72%),其次是营养(69%)和环境问题(58%)。1长久以来,食品和饮料企业一直努力优化产品组合,以提供更健康的选择。目前,在监管机构、股东(包括管理数万亿美元资产的机构投资者)与多方压力下,企业被要求做得更好。利乐饮料业务加工总监 Mark Rumbell 表示:“当前,糖分成为了食品和饮料行业首当其冲的关注点。”(详见第34页“减糖”)。1 来源:健康焦点国际 2022全球趋势研究51%受访者认为提供健康食品是制造商和品牌方的责任 2023 年利乐指数9介 绍今日消费者未来机遇10大要点 00%主要调研结果一览维持生计与 权衡取舍生活成本与地缘政治不确定性46%受访者表示其首选省钱方式是减少外出就餐63%受访者表示会对膳食做更仔细的规划,减少食物浪费65%受访者认为,政治经济的不稳定性严重干扰了食品系统60%受访者表示价格上涨会导致其消费不起健康食品 2023 年利乐指数10介 绍今日消费者未来机遇10大要点预测表明,植物基饮料市场的长期需求依然强劲。Hemang Dholakia利乐植物基专家技术中心经理1 食品行业预测:益普索食品饮料行业趋势洞察报告Trends,Tensions and Macro Forces in Food&Beverages基于2021年8月至9月,针对25个市场的24,332名成年人进行的调查。17%尽管财务困难,但只有17%的受访者会放弃有益健康的食品和饮料全球许多地区的经济活动正在放缓。随着高通胀致使日用品价格飙升,欧洲与北美的消费者正经受生活成本危机的考验。在亚太地区,多国的经济复苏之路依然笼罩在新冠疫情挥之不去的阴霾下。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也影响着全球消费者和企业的信心。我们的调查反映出这种弥漫全球的情绪。不断上涨的成本极大地影响着消费行为和态度,消费者愈发担心能否负担得起想要或需要的食品和饮料。在围绕食品和饮料产品的令人担忧的问题中,优质食品与健康食品的高昂价格分别以42%和40%的占比排在前两位。近一半消费者遭遇财务困境几乎半数(49%)的受访者表示,其财务状况仅能维持生计,甚至更糟。尽管如此,消费者似乎并不打算削减在有益健康或有机或对环境有益的食品和饮料上的相关支出,仅17%表示会减少购买。在首选省钱方式的选项中,上述选项均排在末位;排在首位的则是减少外出就餐。有趣的是,70%受访者表示,愿意为了获得健康食品而牺牲便利性,这一比例在印度和中国分别达到85%和82%。这意味着,长期盛行的大众消费观发生了显著的改变。1价格和健康之间的取舍尽管消费者不愿意减少健康食品的消费,但60%表示价格上涨将导致他们无力承担这些食品。该结果再次表明,在消费者的认知里,健康食品等同于高端产品。更多的受访者(63%)表示已经开始仔细计划餐食,以减少家庭食物浪费,而近一半受访者(47%)担心无力承担心仪的食品。也有迹象表明,多年来消费者广泛接受的健康原则正在被性价比所取代。过去,消费者为高糖和肥胖担忧,现在,他们更为优质和健康食品的昂贵价格而发愁。2023 年利乐指数11介 绍今日消费者未来机遇10大要点弹性素食主义者、鱼素主义者、素食主义 或纯素主义者做出其饮食选择的原因是:人们对有机和“天然”食品的兴趣持续高涨,近一半的消费者正努力成为“弹性素食主义者”,或严格的素食主义者。弹性素食主义者、鱼素主义者、素食主义或纯素主义者做出其饮食选择的首要因素是出于健康考虑(56%),其次是环境因素(34%)或动物福利(28%)。但在某些市场,对植物基蛋白替代品的需求有所降温,价格昂贵是首要原因。“预测表明,植物基饮料市场的长期需求依然强劲”,利乐植物基专家技术中心经理Hemang Dholakia表示,“但是,当一升燕麦奶的价格高达牛奶的3-4倍时,消费者将会放弃植物基产品,重新选择乳制品,一如我们所看到的情况。我们也听到了植物基客户呼吁降低生产成本的声音。对于乳制品这类成熟品类来说,降低成本至关重要,但如今,植物基产品这样相对新兴的品类也需要降低成本。”动荡之下的食品安全问题政治不稳定和地区冲突也是消费者最为忧虑的关注点之一。全球65%的受访者认为,上述问题对食品系统造成了严重干扰。食品安全是一个重大的问题,每五位受访者中有两位(42%)表示担心无法获得想要的食品。这些担忧反映了专家的预测:世界经济论坛发出警告,未来两年将持续出现食品危机,食品系统风险不可避免。随着生活成本危机持续恶化,今年食品价格预计将进一步飙升。1生活妙招全球经济动荡使消费者进一步思考自己的消费行为和习惯。“饮食妙招”文化在社交媒体上兴起,人们为了减少食物浪费各出奇招,例如,巧妙利用剩余的水果蔬菜,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直接丢弃。TikTok(抖音海外版)网红纷纷分享烹饪妙招减少能耗,还有保鲜妙招,为延长生鲜食品的保质期。与此同时,空气炸锅等节能家电的销售增至三倍。趋 势1 https:/www3.weforum.org/docs/WEF_Global_Risks_Report_2023.pdf健康第一 对环境更友好动物福利更好564(B%的受访者担心无法负担想要的食品 2023 年利乐指数12介 绍今日消费者未来机遇10大要点改变饮食,让世界更美好00%主要调研结果一览38%受访者认为食品浪费是一个严重的问题50%受访者认为,如果食品或饮料对个人健康不利,那么也不利于地球的可持续发展65%受访者认为可持续的饮食更贵70%受访者认为健康产品不应该危害环境66%受访者认为环境因素会影响健康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54%受访者相信,通过改变日常饮食,他们可以为构建一个更好的世界做出贡献 2023 年利乐指数13介 绍今日消费者未来机遇10大要点实际上,可持续发展涉及生态健康、社会公平和公正。做到了这些,你会变得更健康。Philip Loring大自然保护协会人文因素科学主管气候主义尽管存在生活成本危机,但对于气候主义者而言,可持续性仍然是头等大事。他们热衷于为改善环境做出取舍。在此过程中,不管是对合成产品还是天然产品而言,食品和饮料的创新都成为关键。天然食品、植物基食品和替代蛋白质(见第25页)都是令人眼前一亮的选项。除了环境因素,气候主义者的动力还可能来自于保护动物福利(基数较小但增长迅速)或健康原因(支持者众多但增长缓慢)。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不断扩大,预计气候主义人群的数量将会增加。趋 势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遭遇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在消费者心中,人类健康与环境因素愈发紧密相连,最近几期的 利乐指数 也揭示了这一点。今年的调研结果显示,全球三分之二(67%)的受访者认为,污染、自然资源枯竭和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影响。在肯尼亚和中国,这一比例分别高达86%和85%。人们越来越关注身心全面健康,并随之将健康与环境因素相联系。身心健康强调正念、自然和身心之间的关系(经临床研究证实,这与身体和精神层面皆有关系)。1人类、地球和产品紧密相连人类健康和地球环境的紧密相连延伸到了产品上。消费者认为,对一方有益之事物必对另一方也同样有益。这表明企业应抓住环境友好的契机,提供有益于人类健康与地球可持续发展的产品。全球70%的受访者认为,健康产品不应破坏环境,50%的受访者表示,如果某种食品或饮料对个人健康不利,那么也不利于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包装是产品的一部分:对于一个健康产品而言,其包装的首要属性是可回收性。尽管65%的消费者认为可持续的饮食价格更高,但近一半(47%)表示,如果知道有更可持续的选项,他们会考虑重新做出选择。21 德国科学家Sonja Sudimac等人2022年于 分子精神病学 发表重要研究成果,“自然的滋养:在大自然中散步一小时后,杏仁核活动显著减少。”引用于 https:/ 来源:Amplify,Trendwatching,及Deliverect,2022受访者认为健康产品 不应该危害环境70 23 年利乐指数14介 绍今日消费者未来机遇10大要点环保透明趋 势饮食能带来积极的改变消费者普遍相信其食品和饮料采购与消费决策可以带来积极的影响。54%的受访者认为,改变日常饮食可以为构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献一份力。与此同时,38%的受访者表示食物浪费是一个非常令人担忧的问题。这一比例仅次于高昂的价格,可能是由于食物浪费是一个同时涉及环境和经济因素的问题。而这为升级再造食品带来了机会(见第35页)。消费者想要了解所选产品的碳足迹,希望品牌共享完整的供应链和价值链信息。创新的食品生产及其过程,例如垂直或屋顶种植,以及提升原料再利用、减少浪费和减少水资源等的使用,将有助提高品牌吸引力。对企业在可持续方面的介绍(包括有涵义的标签)进行透明、有效的传播也很重要,可以消除潜在的消费者疑虑和“漂绿”之嫌。2023年3月22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一项绿色声明指令提案,旨在通过在欧盟范围内提供可靠及可验证的产品环境声明与标签,使消费者免于误入“漂绿”的陷阱。该提案根据委员会2020年的一项调查提出。这一调查指出,在欧盟范围内接受审查的环境声明中,53%语义含糊、具误导性或无事实根据,40%则未被证实。根据新的提案,环境声明内容必须清晰明确:基于可靠的科学证据;展示生命周期全局视角;说明该声明是关于完整产品还是部分产品的描述;并提供有关碳抵消的明确信息。2023年9月,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就新规则达成了临时协议,随着指令生效,成员国有24个月的时间将新规则纳入各自的法律中。与此同时,一些企业已经开始行动,开展负责任的营销和传播。例如,利乐定期更新其环境声明的相关流程,确保与国际领先标准保持一致。遵循清晰性、相关性、准确性和具体性的普遍原则,环境声明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并遵循当局的法律法规,以及国际最佳实践和当地行为准则。2023 年利乐指数15介 绍今日消费者未来机遇10大要点拥抱技术、心向自然技术与创新主要调研结果一览 2023 年利乐指数1665%受访者相信,技术在健康领域的应用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48%受访者相信,技术有助于确保每个人都能获得健康的食品和饮料62%受访者表示他们尽可能选择天然的产品62%受访者相信,技术将对一个更可持续的未来产生重要影响46%受访者担心 食品创新对他们不利介 绍今日消费者未来机遇10大要点在数字驱动下,传统食品系统 一刀切 的做法将发生变化。数据让我们看到无法凭身体感知到的事实。基于这些事实,我们可以更明智地进行食物选择。我们每个人都像是独立的机器,需要区别以待。Johan JrgensenSweden Foodtech创始人 消费者相信,技术在健康领域和可持续发展方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全球65%的消费者认为,技术在健康领域的应用将变得越来越重要,62%的受访者认为技术将对一个更可持续的未来产生重要影响。近半数(48%)受访者认为,技术有助于确保每个人都能获得健康的食品和饮料。年轻男性、收入较高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更倾向于对技术持积极态度。消费者已经在使用技术改善他们对健康和营养的选择,例如,使用营养和饮食应用程序记录并分析饮食习惯。最近的数据显示,到2028年,健康食品领域的全球营收预计将达82.9亿美元,与2023年的47.9亿美元相比,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1.59%。1营收最高的地区是印度,预计2023年其健康食品市场规模将达到12.8亿美元。未来,数据将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数据驱动的个性化营养将在消费者需要的时候精准提供其所需要的,充分发挥食物营养价值,助消费者实现生活目标。“在数字驱动下,传统食品系统 一刀切 的做法将发生变化”,Sweden Foodtech 创始人Johan Jrgensen表示:“数据让我们看到无法凭身体感知到的事实。基于这些事实,我们可以更明智地进行食物选择。我们每个人都像是独立的机器,需要区别以待。”警惕“过度”创新然而,也有人对新事物持怀疑态度。几乎一半(46%)的消费者表示,食品创新花样繁多,担心对其健康不利。对于许多人来说,天然食品仍然是理想之选。69%的消费者认为,新鲜、未经加工的食物是获取健康和营养的最佳途径,62%的消费者认为食品越天然越好。在消费者愈发追求“真实连接”的趋势中,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拥抱技术与回归自然之间产生了碰撞(详见“趋势”)。大自然保护协会人文因素科学主管Philip Loring认为,这一点在未来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当涉及到未来的创新时,我们需要提出问题:该解决方案使我们与环境的连接更紧密还是更疏远?我认为,可持续的方案将会简化环节,增强人类与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1 https:/ 真实连接技术能够改变人们建立人际关系的方式,消除各种障碍。后疫情时代的视频会议疲劳,以及对滤镜的过度使用,引发了对真实的渴望人们渴望展现真实的自己。消费者越来越渴望真实连接,尤其是与社区的连接。他们重视信息沟通、食物来源及其背后的故事。他们寻找那些唤起怀旧情感的食材,追忆过去更为单纯的岁月,同时也在世界各地探寻使用正宗食材的美食。同时,他们希望本地经济呈现强劲韧性,这推动了购买本地产品和选择国货的并行趋势,也激发了对本土文化和美食的自信。趋 势62%受访者表示他们尽可能选择天然的产品 2023 年利乐指数17介 绍今日消费者未来机遇10大要点我认为,未来成功的创新能够增强人类与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Philip Loring大自然保护协会人文因素科学主管新消费群体细分我们从今年的调研中发现了一些全球趋势,但如今,所谓的“典型”消费者或“万能”的产品已不复存在。为了更好地了解不同消费者对健康和营养的看法,包括现在和未来,我们根据调研数据对消费者进行了细分。仅考虑健康和营养因素,根据其各自的健康态度和产品需求,我们确定了六类消费者。12#%全面健康追求者负责的传统主义者营养极简主义者地球守护者体重监测者健康滞后者 2023 年利乐指数18介 绍今日消费者未来机遇10大要点 2023 年利乐指数19介 绍今日消费者未来机遇10大要点地球守护者 担心气候变化并为此采取行动,坚信环境问题对健康造成影响 弹性素食主义者/素食主义者/纯素主义者占比较高 在印度和德国人数众多 超过半数(57%)生活 舒适或过得不错13%负责的传统主义者 高度关注食品浪费和过度包装问题,避免摄入糖分和添加剂,自己做饭 群体较为年长,几乎半数(47%)年龄在45至65岁之间 在西方国家人数较多17%体重监测者 以控制体重为主要动力/健康关注点,对糖、脂肪 和肥胖异常警惕 以美国、英国和巴西为代表,女性略多(54%)对优质食品高昂的价格忧心忡忡,超过一半(53%)只能勉强维持消费或感到非常困难23%营养极简主义者 关注食品供应的稳定性,认为健康食品是天然食品,如水果和蔬菜 以非洲为代表 面临财务压力,担心健康和优质产品的成本16%健康滞后者 在健康方面参与度最低的细分人群 仅关注基础健康,对其他健康话题或活动不感兴趣 以韩国、德国和印度为代表19%全面健康追求者 在健康和环境领域中最活跃的群体 对食品/饮料、超级食品和心理健康产品带来的健康益处感兴趣 年轻的群体(约70%年龄在44岁以下)在中国人数较多 财务状况良好12%介 绍今日消费者未来机遇10大要点未来机遇本节将探讨创新生态系统与新食品开发,并对以下三个关键领域进行分析:替代蛋白质、减糖,以及利用低价值副产品进行食品再造,避免浪费。我们与来自10个国家的消费者小组,就各领域的创新概念开展测试,同时结合了来自专家访谈和其他利乐研究的观点。新食品的重要性2125创新:不断探索与验证2023 年利乐指数1 https:/research.wri.org/wrr-food2 https:/ (The Untapped Climate Opportunity in Alternative Proteins),作者:Benjamin Morach,Malte Clausen,Jrgen Rogg,Michael Brigl,Ulrik Schulze,Nico Dehnert,Markus Hepp,Veronique Yang,Torsten Kurth,Elfrun von Koeller,JensBurchardt,Bjrn Witte,Przemek Obloj,Sedef Koktenturk,Friederike Grosse-Holz,and Olivia Stolt-Nielsen Meinl3 https:/gfi.org/investment/类别32022投资额2013-2022年投资总额2013-2022十年平均增长率替代蛋白质总和$29亿$142亿培 养$8.96亿$28亿发 酵$8.42亿$37亿植物基$12亿$77亿10760%新食品的重要性如今,新食品正在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投资领域。如前一章节所述,该领域正受到四个宏观驱动因素的影响。但其中最紧迫的是气候变化,该问题与保障食品供应密切相关。长期以来,地球需要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预计到2050年,全球人口数量将达到近100亿。为此,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的数据,我们需要填补7400万亿卡路里的缺口,即比2010年生产的农作物增加56%。1同时,食品系统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一,且三分之一的食品没有被消费,而是损失或浪费掉。当今的食品系统浪费严重,不可持续。因此,优化当前食品来源、生产和加工势在必行。行业正投入大量精力研发更高效的乳品生产流程、提高农作物产量、改进食品运输,以及减少食品浪费。但是,我们无法大幅增加耕地面积。因此,开辟新食品来源,减少对农产品的依赖,为养活所有人提供了令人兴奋的新途径。这些新食品来源也许让人惊叹不已,但在技术、规模化、广泛应用和消费者接受度层面仍面临各种挑战。这条路本身前景无限,但要把握住则需付出巨大努力。新食品投资主要集中于开发替代蛋白质和仿肉制品,这些产品的生产效率高于传统方式,能有效减少排放。BCG数据显示,在所有领域中,替代蛋白质二氧化碳当量的投资节约率是最高的。2长期以来,替代蛋白质领域主要由植物基解决方案主导。如今,基于发酵和培养而来的产品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本节中,我们将讨论这些领域的最新发展,与消费者一起探讨核心概念,分析哪些解决方案最有可能为消费者所接受。我们也将探讨近期热议的减糖话题。根据今年的调研,减糖仍是消费者最关注的领域。食品原料与加工的创新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我们的研究表明,消费者对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愈加了解,也有更多话题,特别是那些对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有积极影响的进展。如果我们能够稳步迈向目标,即到2035年,替代蛋白质的市场份额达到11%,那么,到203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减少8.5亿吨,相当于航空领域实现95%脱碳。Benjamin Morach 等人波士顿咨询公司 2023 年利乐指数21介 绍今日消费者未来机遇10大要点创 新观 点Tammy Meiron 是 Fresh Start 的首席技术官,Fresh Start 是一家领先的食品技术孵化器,隶属于以色列北部新兴农业食品集群。该孵化器与一系列初创公司合作,为全球食品系统面临的问题提供技术解决方案。目前,Fresh Start正在为利乐与众多初创公司牵线搭桥,达成直接合作的伙伴关系。Tammy Meiron 对今天的新食品技术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们需要健康的食物,我们需要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我们还面临着气候危机。我们是同时面对以上所有问题的第一代人,也是能够为此采取行动的最后一代人。为此,行业必须尽快找到新资源、研发新技术。这是一场竞赛。”“人们需要标签的信息更透明化。他们不想看到无法理解的文字。他们想要加工环节更少、成分更简单的食品。植物基替代品通常成分复杂,因为必须满足美味、营养和健康的要求。他们想要接近真实的口感,这就需要使用稳定剂、增稠剂等添加剂。而目前这些产品并不那么健康,但未来会变得健康。”“我们正处于转型阶段。今天市场上的大多数产品并不具有原生产品的营养价值。但是,精准发酵、分子农业、藻类与真菌提取等技术将把替代品推向新的阶段,下一代原料成分将兼具美味、营养和健康的属性。”“这些新食品产品的早期消费者将是年轻一代。他们更容易接受新奇的观念,也容易为新念头感到兴奋,尤其当涉及的道德和环境问题(如动物福利)与其观念一致的时候。”此图展示了创新生态系统中,各参与者之间的投资和协作关系。政 府食品中心/生态系统大 学食品行业大会与活动初创企业大型企业银行与公共资金私人投资者风险投资公司推进者投资者探路者你知道吗?特拉维夫-耶路撒冷是全球五大农业技术和新食品生态系统之一,与硅谷、纽约市、伦敦和丹佛-博尔德齐名。2023 年利乐指数22介 绍今日消费者未来机遇10大要点新食品概念测试为了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接受程度,我们向来自10个国家的消费者小组成员介绍了相关新食品的概念。接下来的几页内容将详细分析我们的调研发现。这里列举了 利乐指数 报告中食品创新领域相关关键概念的调研结果,根据消费者关注程度排序。下图按产品受欢迎程度排序,展示了考虑尝试这些产品的受访者比例。总体而言,关于创新品类的讨论,主要围绕其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属性展开。61%无糖果汁59%新一代植物基成分54%替代蛋白质:微生物蛋白54%低价值副产品制成的食品46%替代蛋白质:实验室培殖食品和饮料41%替代蛋白质:昆虫蛋白00%政策议题观 点正如负责食品与气候政策的利乐企业事务总监 Katie Carson 所说,多国政府现在正在酝酿更新其国家饮食指南,将可持续发展纳入其中。“这不再仅仅与健康饮食有关,”她说:“如今谈论的是健康、可持续的饮食。”但这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目前并没有关于可持续食品的明确标准,而且由于食品和饮食具有高度的本地化属性,这件事非常复杂。”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政策来鼓励健康饮食,例如推出营养标签、营销传播规则以及出台一系列举措激励食品配方改良等。包装正面营养标识是帮助消费者做出健康选择的重要政策手段,在过去这段时间可以说拉丁美洲引领了这一步伐。“拉丁美洲在营养标签方面步伐领先,许多国家在食品和饮料产品的正面都会贴上高脂肪、高糖和高盐的警示标签”。更广泛地将可持续发展纳入食品的政策日益引起关注,特别是欧盟雄心勃勃的“从农场到餐桌战略”,该战略旨在通过对整个食品供应链的监管及相关举措,加速向更具韧性和可持续性的食品系统转型。23 2023 年利乐指数介 绍今日消费者未来机遇10大要点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喜好的 新食品概念各不相同无糖果汁24 2023 年利乐指数介 绍今日消费者未来机遇10大要点低价值副产品制成的食品无糖果汁无糖果汁无糖果汁无糖果汁新一代植物基成分新一代植物基成分替代蛋白质:微生物创新:不断探索与验证替代蛋白质有多种潜在来源,但该领域的创新可归为以下四个主要类别:植物基 发酵 人造肉 昆虫蛋白新一代植物基成分植物基蛋白是发展最成熟的替代蛋白。大豆和燕麦在世界各地超市都是常见的食材。然而,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进步及原料的获得更加容易,新一代植物基蛋白开始发展。尽管对植物基创新的投资开始放缓,但全球植物基成分市场仍在持续增长,尤其是植物基蛋白的发展。预计其未来五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到7.3%,从2022年的122亿美元增长到2027年的174亿美元。11 市场研究咨询公司MarketsandMarkets:2022-2027年植物蛋白市场规模与份额(2022年)2 “随着单一栽培作物及生物多样性丧失相关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蚕豆、苔麸、羽扇豆、藻类、福尼奥(西非小米)、辣木和班巴拉坚果等 气候英雄成分 将被广泛使用于世界各地的包装食品中。这些未被广泛使用的成分要么耐旱,要么生命力旺盛,能有助恢复环境并增加生物多样性。这些成分也都富含营养通常比传统农产品更有营养。”https:/ 2023年及未来食品和饮料主要趋势 榜单。2今天的食品系统主要依赖于动物蛋白。“替代蛋白质”一词指的是这些动物蛋白质来源的替代品。寻找替代蛋白质,满足食品和饮料生产中关键的营养和功能需求,是食品和饮料行业研发的重要领域。2023 年利乐指数25介 绍今日消费者未来机遇10大要点1 植物基成分市场评估(2022年10月),Future Bridge为利乐制作的调研报告。2 以下是我们向受访者提出的概念:“除了大豆、杏仁、大米,还可以使用土豆、豌豆、火麻仁、高粱、南瓜子等常见成分来制作植物饮料。这样做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本地成分,还能探索新的口味和营养特性。”在图表中,我们使用国旗标示指数超过平均水平的国家。新一代植物基成分2概念测试12%不可信 可信 43%我不敢尝试 我想尝试 45%没营养 有营养 45%厌恶 可口 33%健康 48%不健康14%人造 天然 46%对环境不友好 对环境友好 48%对动物不友好 对动物友好 45%我不相信 我相信 38 %昂贵 实惠 29%使用的人少 使用的人多 29eXY%为了进一步了解这类成分的应用与市场潜力,我们进行了全面的植物基成分市场调研,并通过网络舆情监测聆听消费者观点。1我们发现,尽管由于环境影响和过敏问题等因素,大豆的使用量正在减少,但以其为代表的高蛋白成分目前仍占主导地位。豌豆、鹰嘴豆和燕麦有可能成为其替代品;而菜籽、蚕豆、绿豆及其他谷物、传统粮食、种子和马铃薯的蛋白质开始大量出现于高蛋白饮食中。从草药、香料和传统药用植物中提取生物活性物质的情况也越来越常见。从市场接受度、风味和质地、营养成分、价格、规模化程度和社交媒体点击量六个维度累计得分,得出以下三种最受欢迎的植物基成分,按受欢迎程度排序分别为土豆、荞麦和火麻仁。关于对新兴成分的讨论,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表现活跃,菌菇类、火麻仁、藻类和羽扇豆等成分的话题参与度非常高。人们对土豆、荞麦、扁豆和谷物等成分普遍具备较高认知,因此对于含有上述成分的饮料接受度较高;而选择含高粱和栗子成分的饮料,则是出于对其质地和风味的喜爱。消费者对荞麦、小米和斯佩尔特小麦等传统谷物印象良好,因此,这类成分在功能性和健康饮料中的使用也得到相应增长。在饮料中添加南瓜子和火麻仁等种子成分也不再是新鲜事,且预计未来五年内将有所增长。消费者认为植物基产品健康、环保、天然,富有营养且对动物友好。在中国和印度,消费者对植物基产品的认知度和兴趣度特别高,可能是因为两国都有悠久的植物基传统。在所有新食品产品概念中,“新一代植物基成分”是所有消费群体评选喜爱度前三的概念,并且是地球守护者、体重监测者(这一组中,“新一代植物基成分”竟比“无糖果汁”更受欢迎)和营养极简主义者的首选。除了概念测试,我们也通过全球网络舆情监测分析得出消费者最感兴趣的新植物基成分。听说过感兴趣尝试过考虑中 2023 年利乐指数26介 绍今日消费者未来机遇10大要点替代蛋白质:发酵微生物发酵工艺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已有数千年历史。它是面包、啤酒、奶酪和酸奶等产品的关键生产工序。最近,一类基于发酵的新型生产工艺开始在食品生产中得到应用。其中,生物质发酵和精准发酵成为了投资和发展的重点:生物质发酵:微生物被“培育”和“收获”,用作食品生产的成分。精准发酵:微生物作为“工厂”生产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或其他化合物,用作食品生产中的功能性成分。发酵作为一种对消费者友好、节能节水的动物性食品的生产方式,在业内引起了极大兴趣。投资呈指数级增长,尤其是在过去几年,与植物基创新投资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在截至2022年的十年中,发酵市场总投资额达到近37亿美元,其中近70%(25.4亿美元)发生在2021和2022两年间。而在十年前,该领域的全球投资总额仅为600万美元。1近期创新项目的投资增长大部分由风险投资推动,并由公共资金作为补充。美国联邦政府划拨了研究资金,各州也通过税收减免和相关激励措施给予支持。欧洲和亚洲也获得了公共投资。新型发酵衍生食品的商业化在短短几年内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仍然面临挑战。为了在味道(口味和气味)、质地(外观和口感)、营养特性和成本等维度达到和传统蛋白质相近的水平,仍需进一步推动发酵蛋白质的规模化生产。一旦替代蛋白质的品质达到上述水平,专家预计,无需牺牲成本或整体食用体验,就能替代全球90%的热门食品。2$37亿1 https:/gfi.org/investment/2 启示:蛋白质转型报告,由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蓝色地平线联合写作于2021年 https:/ https:/gfi.org/investment/健康的食品系统有益于消费者,有益于地球环境,也必然美味。我们为之努力的所有改变都必须以口味为出发点。Johan JrgensenSweden Foodtech 创始人 2023 年利乐指数27介 绍今日消费者未来机遇10大要点在截至2022年的十年中,发酵市场总投资额达到近37亿美元,其中近70%3 的投资发生在2021和2022年间。生物质发酵生物质发酵也称为单细胞生产,这种发酵技术利用单细胞微生物快速繁殖的特性,生产食品。就其本质而言,微生物就是食品原料。由于这些成分并非来自于动物,因此被认为是纯素成分。在今天的发酵领域,生物质发酵技术占据了主导地位。该技术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开发替代食品和成分,以复制传统动物性食品产品的特性。常见的例子是富含蛋白质的微型真菌,因其类似传统肉类和鱼类产品的质地和口感,这些真菌经常被用于生产素食和纯素肉替代品。通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的数量可在几个小时内翻倍,使食品生产短时高效成为可能。研究显示,生物质发酵过程中,营养转化率可高达40%。相比之下,通过养殖模式获得的牛肉,只有4%的营养物质被保留在最终的肉制品中。此外,生物质发酵不需要耕地,也不受季节影响,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连续生产。用于微生物的培养基原料通常可以从现成的废弃物中获取,且在发酵后可以用于其他用途。生物质发酵也可用于生产混合原料的新食品产品,即将发酵衍生原料与植物基、人造肉或动物性成分相结合。最理想的结果是,将具有特定特性的不同原料进行组合,再现特定动物性食品产品的风味、质地或营养特性。利用生物质发酵进行食品生产,所需热量远低于使用动物蛋白质,是一种高效的生产方式。精准发酵生物质发酵本质上是微生物培养,而精准发酵则以微生物为微型“细胞工厂”,通过发酵获得目标营养物或成分。目标产物是这些营养物,而不是微生物本身。精准发酵产品通常用作混合新型食品产品的原料。这些原料可以是传统动物性原料中的蛋白质、脂肪或糖,它们具备特定的口味、质地或营养特性。精准发酵使生产非动物源关键原料成为可能。通过精准发酵技术,还可以分离出乳制品蛋白,赋予奶酪独特的特性。这些发酵衍生的蛋白质可以与植物基及其他原料混合,生产出无动物源成分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口味、质地和饮食偏好需求。奶酪只是其中一个例子,精准发酵同样可以应用于生产各种理想的蛋白质。2023 年利乐指数28介 绍今日消费者未来机遇10大要点1 以下是我们向受访者提出的概念:“蛋白质可从微生物、菌类或藻类等替代性来源获得。微生物蛋白质易于获得,可大量生产,有利于为人类提供可持续、高品质、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在图表中,我们使用国旗标示指数超过平均水平的国家。消费者认为微生物蛋白对动物友好(47%),对地球环境有益(46%)。微生物蛋白也被视作是健康和营养的成分,有趣的是,人们认为它是天然的。消费者普遍对微生物蛋白认知度低,但却与其息息相关,超过一半的消费者表替代蛋白质:微生物蛋白1概念测试示会考虑在未来尝试相关产品,该比例在中国达到73%,位列测试概念列表的前半部分。在我们划分的群体中,微生物蛋白最受全面健康追求者、地球守护者和健康滞后者的欢迎在上述人群所选概念中排名第三。健康 43%不健康12%没营养17%厌恶11%对动物不友好11%对环境不友好23%使用的人少22%昂贵17%我不敢尝试16%人造13%不可信16%我不相信 有营养 41%可口 29%对动物友好 47%对环境友好 46%使用的人多 26%实惠 28%我想尝试 38%天然 41%可信 39%我相信 36X%8VT%在制药行业,精准发酵早已获得广泛应用,事实上,在食品行业也早有先例,凝乳酶(制作奶酪的关键成分)的产酶过程用的就是精准发酵。只是直到最近,这一工艺才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各种食品原料。而一系列的新应用都要求规模化生产,面临着与其他发酵衍生蛋白技术类似的规模化挑战。精准发酵能够在不需要动物的情况下,生产各种原料。因此,精准发酵产品常常被标记为“无动物源”产品。但是,由于其最终产品可能是动物性产品,因此并非所有精准发酵产品都被视为素食产品。听说过感兴趣尝试过考虑中 2023 年利乐指数29介 绍今日消费者未来机遇10大要点1 https:/gfi.org/science/the-science-of-cultivated-meat/2 https:/ 来源FAIRR 风险投资,20224 我们在此使用“人造肉”一词是为了与本报告的术语保持一致。向受访者提出概念时,使用的是“实验室食品饮料”,具体描述如下:“食品饮料产品(如牛奶或肉类)在受控环境中通过微生物发酵制成。由于对动物友好,且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这种食品生产方式更具有可持续性。”替代蛋白质:人造肉4概念测试因其对动物和地球环境友好,该概念得到消费者的高度评价。但是,34%受访者认为人造肉价格贵、是人工的。这是我们的概念测试中的最高得分之一。人造肉的信任度得分也较低,这一点呼应了我们的调研发现,即许多消费者更青睐天然产品,以及对食品技术和创新态度摇摆。健康 31%不健康17%没营养19%厌恶15%对动物不友好15%对环境不友好29%使用的人少27%昂贵23%我不敢尝试34%人造19%不可信24%我不相信 有营养 32%可口 27%对动物友好 47%对环境友好 43%使用的人多 24%实惠 25%我想尝试 35%天然 27%可信 34%我相信 28i%7PF%替代蛋白质:人造肉人造肉又称细胞培养肉、培养肉或实验室肉。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针对该议题的指南中,专门有九页内容针对这些术语做出讨论。这表明这项新兴技术发展多么快,相关行业和组织还没有形成共识。肉类培养过程与精准发酵类似,但不涉及微生物。相反,是通过培养动物细胞的干细胞直接生产出肉类。因此,最终产品不是动物性成分的类似物,而是动物性成分本身。该技术可减少对畜牧的需求,并减轻粮食需求的增长对农业系统的影响。1人造肉的早期实验室研究始于21世纪初。2013年,荷兰研究人员在伦敦的新闻发布会上展示了首个人造牛肉汉堡。2020年12月,新加坡批准销售实验室培育鸡肉,成为规范这一领域的全球领导者。2023年6月,美国农业部首次批准了两家公司在美国超市销售人造肉,为人造肉产品的首次大规模商业化铺平了道路。2随着植物肉需求的降温,人造肉越来越受到关注,因为“它是 真正的 肉,而非源自动物”,是动物细胞经由培养繁殖而成。今天,全球约有150家初创企业专注于开发各种基于细胞的食品。这些企业将面临扩大规模、降低成本与获取监管部门批准等挑战。此外,管理消费者态度也是关键因素。在我们的概念测试中,消费者普遍认为实验室食品对动物和地球环境友好,且有益于健康。但也存在不同意见,34%的消费者认为实验室食品是人工的,对其不信任或害怕尝试的消费者分别占24%和23%。与此同时,人造肉投资规模继续增长,从2021年的3.4亿美元增长到了2022年的3.96亿美元。3听说过感兴趣尝试过考虑中 2023 年利乐指数30介 绍今日消费者未来机遇10大要点替代蛋白质:昆虫蛋白几千年来,昆虫一直是人类的重要食物来源。如今,因其在应对全球饥饿与气候变化中的潜在作用而引发全球关注。昆虫富含营养和蛋白质,易于养殖,资源利用高效且低碳。生产1克牛肉蛋白需要254平方米的农田,而生产1克昆虫蛋白只需要18平方米。1近年来,全球昆虫食品市场增长强劲,包括动物饲料、宠物食品、药品以及食品饮料领域。联合国粮农组织支持食用昆虫,鼓励世界各地将其纳入日常饮食。今天,约80个国家(包括欧洲部分地区)的20亿人口食用昆虫,有四种昆虫已获欧盟批准供人类食用。2Tebrito 是一家食用与饲料昆虫养殖公司,其首席执行官 Nils sterstm 表示,“昆虫蛋白拥有非常好的食用特性,适合用于制作像香肠和汉堡这类用于即食餐食中的混合肉(50%肉类和50%豌豆的合成肉)。”Tebrito 目前正在与利乐合作,探索昆虫蛋白产品的潜力,例如营养强化燕麦奶等应用。昆虫蛋白就像寿司。寿司从出现到成为大众餐桌上的食物,花了20年。昆虫不需要那么长时间。我认为,在西方世界,只需10年,昆虫食品就将实现大规模普及。Nils sterstmTebrito 首席执行官1 https:/ https:/food.ec.europa.eu/safety/novel-food/authorisations/approval-insect-novel-food_en80个国家的 20亿人口 食用昆虫 2023 年利乐指数31介 绍今日消费者未来机遇10大要点消费者普遍认为昆虫蛋白是天然的,对地球环境友好,但也存在强烈的负面观点,约30%的消费者认为这个概念令人作呕,30%表示害怕尝试。当然,也存在地区差异。食用昆虫在亚洲早有先例,因此亚洲消费者对此认知度和兴趣度都更高,尤其是在中国,半数以上(54%)的受访者表示想要尝试食用昆虫。但是,食用昆虫显然无法进入所有消费群体首选的前三位。昆虫蛋白2概念测试 健康 37%不健康16%没营养29%厌恶17%对动物不友好15%对环境不友好32%使用的人少19%昂贵30%我不敢尝试16%人造20%不可信25%我不相信 有营养 39%可口 25%对动物友好 37%对环境友好 41%使用的人多 23%实惠 31%我想尝试 31%天然 42%可信 36%我相信 30%全世界大约有两千种可食用的昆虫。黑水虻、蟋蟀和面包虫都是食品中加强营养,特别是高蛋白和氨基酸组分的良好替代品。尽管仅在泰国就有两万个蟋蟀养殖场,且已生产了约75亿吨的昆虫用于食品,但是,在实现规模化生产之前,全球昆虫蛋白质的消耗占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然较小,且需要在全球消费者能欣然接受食用昆虫后才能得到改变。对昆虫的厌恶在西方世界尤为强烈。在我们的概念测试中,45%的美国受访者认为食用昆虫食品令人作呕。监管也是一个潜在的问题。许多国家目前尚未有针对昆虫蛋白质的具体法规,各类监管机构正在开展研究和调查,以提供恰当指引,帮助消费者了解昆虫蛋白质的使用。11 https:/ 以下是我们向受访者提出的概念:“蛋白质可以取自昆虫等替代性来源。昆虫养殖及加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显著低于传统牲畜,同时能确保高营养含量。使用昆虫蛋白作为替代蛋白质,可以以更可持续的方式为人们提供食物。在图表中,我们使用国旗标示指数超过平均水平的国家。65%8DA%听说过感兴趣尝试过考虑中美国人认为吃昆虫蛋白令人作呕 2023 年利乐指数32介 绍今日消费者未来机遇10大要点45%我们正在见证食品和营养的演变。20年前,人们追求零脂肪。今天,我们已经步入无糖时代。消费者需要更健康的产品,无糖或少糖,但依然美味!消费者不想妥协。Peter AnderssonYelte 首席执行官减 糖除了替代蛋白质外,食品和饮料生产的其他领域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一大进步就是通过发酵减少果汁中的糖分。在今年的利乐指数调研及其他利乐研究中,消费者对糖分的担忧都得到了充分体现。事实上,关于食品和饮料产品消费,最受关注的问题就是糖分,53%的受访者表达了担忧,甚至超过了对脂肪/胆固醇的担忧(44%)。11 糖、代糖和无糖的概念:了解消费者的认知、态度和行为,2022年9月。益普索为利乐开展的调研。2 糖、代糖和无糖的概念:了解消费者的认知、态度和行为,2022年9月。益普索为利乐开展的调研。3 从2021年的502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997.9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8.9%。Grand View Research:2030年减糖食品饮料市场规模报告,2022年。约四成(42%)消费者试图减少每日糖分摄入,27%的消费者认为自己的糖分摄入量超过建议标准。消费者普遍认为,建议的糖摄入量是每日9-10茶匙,而事实上,建议量是每日6-9茶匙,远低于消费者的认知。然而,戒糖并非易事。36%的消费者认为,喜好和冲动/嗜糖是摄入糖的主要原因。2消费者的担忧,加上政府监管、税收,及应对肥胖、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疾病的教育措施,共同推动了减糖市场的持续增长。减糖市场规模预计在10年内将翻一番,从2021年的500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1000亿美元。3制造商持续加大投资,一方面寻找新的代糖成分,另一方面,探索在不改变产品特性的情况下重新配制含糖量的方法。利乐参与开发的一种方法是通过发酵将果汁中的糖转化为酒精,类似酿酒的过程。“所有的糖分都在发酵过程中被分解,”利乐乳品业务加工总监 Maria Norlin 说,“然后,通过过滤去除酵母,终止发酵。整个过程我们都温和处理,以确保产品品质,避免对最终产品的感官特性产生影响。”最后,使用脱醇装置去除酒精。这项新技术可以将糖分降低至零,同时保持果汁的营养价值,保留果肉、果香浓度和酸度,也无需添加额外的成分或稳定剂。需要注意的是,关于该话题,消费者存在明显的言行不一。高糖饮料(碳酸软饮、运动能量饮料、果汁饮料和果浆)最令消费者发愁,却也依然广受欢迎。100%纯果汁是消费者(44%)接受度最高的含糖饮料,在警惕含糖量超标的饮料名单中排名最末(低于植物基饮料)。饮料宣传语中,最有影响力的是“低/无添加糖”和“无人造甜味剂”,其次是“天然”。糖分摄入是53%受访者的主要担忧 2023 年利乐指数33介 绍今日消费者未来机遇10大要点53%大众普遍认为无糖产品健康、营养、天然,对身体有益,消费者都想尝试。但是,也有人认为无糖产品价格太高。无糖概念在印度和中国已有广泛认知,且吸引了消费者的浓厚兴趣,也许是因为两国都有对食品和饮料进行发酵的传统。在所有食品概念中,无糖果汁稳居所有消费群体喜爱度的前三名,是全面健康追求者、负责的传统主义者和健康滞后者的首选。我们还在另一项研究中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测试。2测试结果表明,接近三分之一(31%)的消费者非常愿意或愿意为无糖果汁花更多的钱。50%的戒糖人士会考虑饮用无糖果汁,而戒糖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对高糖的认知度。无糖果汁1概念测试 健康 48%不健康14%没营养14%厌恶11%对动物不友好13%对环境不友好20%使用的人少24%昂贵15%我不敢尝试18%人造13%不可信15%我不相信 有营养 42%可口 33%对动物友好 37%对环境友好 37%使用的人多 28%实惠 26%我想尝试 46%天然 39%可信 42%我相信 38R%8aa%1 以下是我们向受访者提出的概念:“通过发酵,可以去除或减少水果中的果糖。用这种方式制作出的果汁更健康,同时能保留其营养价值和相似的口味特征。”在图表中,我们使用国旗标示指数超过平均水平的国家。2 糖、代糖和无糖的概念:了解消费者的认知、态度和行为,2022年9月。益普索为利乐开展的调研。听说过感兴趣尝试过考虑中 2023 年利乐指数34介 绍今日消费者未来机遇10大要点补充剂需要大量能耗。由EnginZyme开发的智能酶系统或许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利乐目前正在与其合作。与使用催化剂相比,使用酶对乳清进行转化能显著减少能量的消耗。Fresh Start 首席技术官 Tammy Meiron 表示,随着新的加工技术成为主流,这种重新利用低价值副产品、避免其浪费的解决方案将变得更加重要。“例如,如果我们通过发酵和细胞培养生产新产品,这些生产线将产生大量副产品。因此,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回收利用、升级再造这些副产品,减少浪费。”低价值副产品制成的食品全球三分之一的食物被损耗或浪费。1 目前,越来越多的投资用于技术开发,目的是通过回收再利用被浪费的低价值副产品,减少食品浪费。全球对食品浪费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各国政府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低价值副产品可循环利用的趋势。酿造行业的副产品酒糟(BSG)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酒糟容易变质、不易储存,目前行业缺乏相关的解决方案和应用技术,导致每年有4千万吨富含纤维和蛋白质的酒糟最终成为动物饲料,或被丢弃于垃圾填埋场。利乐开发了一种高效的专利灭菌工艺,通过对酒糟进行热处理,使其储存时间更长,从而可以用作植物奶或面包等食品的成分。该解决方案已被利乐全球客户采用,对酒糟进行回收利用。另一个例子是奶酪生产的副产品酸性乳清。每年,约有超220亿升的乳清产生。它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但目前未被善用。因为将乳清转化为食品成分或在所有测试的概念中,该概念在对地球环境友好方面获得了最高评分(52%),在对动物友好方面得分也很高(44%)。整体来说,对其有负面印象的消费者不多,不过,“很少人使用”一项得分超过20%(22%)。这一概念在印度尤为受欢迎,78%的受访者表示会考虑尝试此类产品。概念测试 健康 38%不健康13%没营养15%厌恶11%对动物不友好12%对环境不友好22%使用的人少16%昂贵16%我不敢尝试15%人造13%不可信16%我不相信 有营养 35%可口 29%对动物友好 44%对环境友好 52%使用的人多 26%实惠 34%我想尝试 39%天然 42%可信 39%我相信 34%7XT%低价值副产品制成的食品21 https:/www.wfp.org/foodwaste2 以下是我们向受访者提出的概念:“通过利用和改进生产工艺,可以保留低价值副产品,并将其用作食品饮料产品的原料(例如,橘子皮可用于制作天然橘子精油)。这样既能减少食品浪费,又可以养活更多人。”在图表中,我们使用国旗标示指数超过平均水平的国家。听说过感兴趣尝试过考虑中 2023 年利乐指数35介 绍今日消费者未来机遇10大要点10大要点2 心理健康尤其受到重视近四分之三的消费者认为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等重要。超过五分之四(83%)表示会选择对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的食品和饮料。10改变须由口味推动无论产品如何健康、营养,或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消费者都不会在口味上妥协。成本持平也将是发展新食品的重点之一。多项预测表明,新食品议题最早将于2025年成为热点。1健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受重视70%的消费者表示,在过去几年中,健康变得更加重要。三分之二的消费者表示现在更加关注饮食,70%表示因此感觉更好。7我们已步入无糖时代减糖的话题贯穿了整份报告。在本报告中,减糖是消费者的健康首选,形成了关注健康营养的最大消费群体细分,也是创新概念测试中最受青睐的食品特性。3健康和环境息息相关70%的消费者认为健康的产品不应危害环境。50%认为如果食品或饮料对个人健康不利,那么也会不利于地球的可持续发展。6消费者对技术和创新态度纠结近三分之二的消费者认为,技术对健康的影响将越来越大(65%),它对一个更可持续的未来也将产生重要作用(62%)。但是,近半数(48%)担心食品创新有点过多,可能不利于健康。8个性化营养即将 掀起一场革命这一消费者群体正在迅速形成。基于不同年龄和健康状况等特征,品牌正在为更加细分的群体量身定制产品。9食品系统的可持续性 需要多维度思考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对食品的需求是一项艰巨的挑战。我们不仅需要改进当前食品生产的方法,也需要投资相关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挖掘新食品来源的潜力。双管齐下对于保障未来食品供应而言十分重要。5改变饮食可以让世界更美好超过半数(54%)的消费者相信,通过改变日常饮食可以为构建一个更好的世界而做出贡献。4尽管担心成本,但消费者不会在健康方面做出妥协60%的消费者担心价格上涨会导致自己吃不起健康食品。但只有17%会为了省钱而放弃对健康有益的食品和饮料。70%甚至愿意为了获得健康产品而牺牲便利性。2023 年利乐指数36介 绍今日消费者未来机遇10大要点研究和方法本 利乐指数 报告的调研结果 基于以下各项:年度全球消费者态度研究:今年的定制调研报告与益普索共同完成,内容包含2022年10月至11月期间,在以下10个国家进行的5千份在线访谈,包括巴西、中国、德国、印度、肯尼亚、南非、韩国、西班牙、英国和美国。该调研数据是本报告的默认参考文献,如未在文本或尾注中单独标注文献出处,则皆参考自上述调研。我们还采访了健康营养领域的利乐专家和第三方专家,他们就社会、行业和监管趋势提供了意见,并帮助补充了全球消费者研究中有关消费者态度的内容。以下是本报告的专家团队:利乐专家:预制食品专家技术中心经理 Erik Brjesson、食品与气候政策企业事务总监Katie Carson、全球客户总监Andrea Cena、植物基专家技术中心经理Hemang Dholakia、全球客户总监Jim Dicks、乳品业务加工总监Maria Norlin、饮料业务加工总监Mark Rumbell、全球客户加工总监Niclas Torstensson、加工研发总监Micael Simonsson外部专家:Yelte首席执行官Peter Andersson、Tebrito首席执行官Nils sterstm、大自然保护协会人文因素科学主管Philip Loring、Sweden Foodtech创始人Johan Jrgensen、Fresh Start首席技术官Tammy Meiron博士案头研究:全面查阅现有数据和报告。2023年全球消费趋势:这是由益普索为利乐制作的年度趋势报告,发布于2023年1月。数据来源于益普索,包括益普索全球趋势(2022年12月)和世界为何担忧(2023年1月),以及许多其他基于二次研究的数据。植 物 性 成 分 市 场 调 研:这 是FutureBridge为利乐提供的植物基成分综述报告,发布于2022年10月。该报告包括市场洞察、竞争评估及网络舆情监测,目的是发掘植物性产品的主要应用和市场机会。报告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采用了多维度的视角:通过网络舆情监测,了解线上最新趋势;通过采访行业专家和公司高管开展一手研究;通过网络搜索、专利和技术文献数据收集分析开展二手研究。糖、代糖和无糖的概念:了解消费者的认知、态度和行为:这是益普索为利乐制作的报告,发布于2022年9月。本报告内容基于7千份来自以下7个国家的在线访谈:巴西、日本、法国、波兰、瑞典、土耳其和美国。样本选取自各国不同年龄和地区的人口。目标是含糖饮料消费者,包括频繁消费者及已戒糖的消费者。2023 年利乐指数37介 绍今日消费者未来机遇10大要点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16 37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生物医药行业:紧跟创新产业周期战略性看好Pharma!-231213(28页).pdf

    0紧跟创新产业周期,战略性看好Pharma!证券分析师姓名:陈铁林资格编号:S01邮箱:证券研究报告|行业深度生物医药2023年12月13日证券分析师姓名:刘闯资格编号:S012.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15 28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2023CAR-T细胞疗法市场空间、研发趋势及商业化未来分析报告(65页).pdf

    2 0 2 3 年深度行业分析研究报告目 录 CAR-T细胞免疫优势显著,肿瘤适应症前景广阔 从行业到产品:CAR-T市场及产品发展概况 研发趋势:从血液瘤到实体瘤,从单靶点到多靶点 商业化趋势:支付.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15 65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 前瞻:常态化+制度化+无禁区:2023年医疗行业集中采购大盘点报告(39页).pdf

    前 瞻 产 业 研 究 院 出 品常态化 制度化 无禁区:医疗行业集中采购大盘点目录C O N T E N T S医疗集采历史变迁01药品集采工作回顾02医疗器械集采工作回顾03医疗集采影响剖析04医疗集采发展趋势展望0501医疗集采历史变迁医疗集采历史变迁1.1 医疗集采发展概述1.2 医疗集采发展阶段医疗集中采购制度从建立至今,大致经历了探索试点阶段、制度建立阶段、制度完善阶段和医保治理四个阶段。1.1 1.1 医疗集采发展概述医疗集采发展概述资料来源: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探索试点阶段1990年-1999年制度建立阶段2000年-2009年制度完善阶段2010年-2017年医院分散采购为主医院分散采购为主该时期,医药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医院分散采购为主,议价能力较弱,存在医院与企业利益输送等问题。为规范医疗机构采购行为,降低药品虚高价格,部分省市探索试点了集中采购工作,如1993年河南省22家省直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1997年厦门市57家职工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积累了一些经验。地市招标采购为主地市招标采购为主该时期,通过试点,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尤其是地市级药品集中采购制度逐步建立健全,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第三方招标中介收费庞大、行政机构参与过多、招标程序流程异常繁杂等。企业需要公关的对象不仅包括原来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还包括实行该制度后主管部门的行政人员、第三方招标中介等。很多地市同时开展集采项目,企业疲于应付。省级招标采购为主省级招标采购为主该时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省普遍开展阳光挂网交易。但是,“药价虚高、低价中标死、做高空间”等乱象依然广泛存在。量价脱钩,招标采购中普遍只招价格不带量,企业缺乏销量预期,难以实现药价明显下降。“只招标、不采购”的集中采购模式没有切实降低企业的销售成本和财务成本。联盟带量采购为主联盟带量采购为主该时期,得益于药监部门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一批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国产好药陆续上市并在临床使用,为医保部门开展带量采购提供了良好的产品质量基础。国务院机构改革后,医保部门有条件打通招标、采购、使用、医保支付、货款结算等政策堵点。中选药品进不了医疗机构、医生不开处方、医院回款不及时、需要带金销售等难题得到了初步解决。医保治理阶段2018年至今1990年-1999年,为规范医疗机构采购行为、降低药品虚高价格,河南省、厦门市、镇江市等部分省市探索试点了集中采购工作,积累了医疗集采相关经验。1.2 1.2 医疗集采发展阶段:探索医疗集采发展阶段:探索试点阶段(试点阶段(19901990年年-19991999年)年)资料来源: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19971997年年河南省河南省厦门市厦门市19931993年年镇江市镇江市 22家省直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 57家职工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 230多家厂矿医务所(室)药品集中采购2000年2月,国务院体改办等八部委制定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规范医疗机构购药行为,提出规范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具体办法,自此拉开了我国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国家层面试点并逐步探索建立全国统一规则的序幕。1.2 1.2 医疗集采发展阶段:制度建立阶段(医疗集采发展阶段:制度建立阶段(20002000年年-20092009年)年)20002000年年2 2月月20012001年年1111月月20002000年年4 4月月20012001年年1111月月 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 明确要求规范医疗机构购药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进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试点,对招标、投标和开标、评标、中标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等进行探索,提出规范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具体办法。关于加强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试点管理关于加强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试点管理工作的通知工作的通知 在前期地方探索的基础上,对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试点工作做出了原则性要求。全国推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会议全国推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会议 要求2002年70%的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开展药品招标。随后,全国以地市为单位的药品集中招标工作陆续展开,海虹等第一批电子商务公司率先介入,成立了第三方招标平台,拉开了我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序幕。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规范(试行)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规范(试行)提出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应当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运作模式和法律责任的部门规章。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从药品集中采购的招标主体、方式、组织、程序、合同、价格、监管等多个方面对药品招标采购工作进行了规范。资料来源: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012001年年7 7月月 关于进一步做好医疗机构药品关于进一步做好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的通知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的通知 明确提出“到2001年底,争取在地级以上城市普遍开展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2010年7月,原国家卫生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规范,对药品集中采购机构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说明,标志着我国医疗集采正式步入制度完善阶段。至2014年,各省均开展了以省为单位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1.2 1.2 医疗集采发展阶段:制度完善阶段(医疗集采发展阶段:制度完善阶段(20102010年年-20172017年)年)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102010年年7 7月月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规范对药品集中采购机构建设、制度建设、医疗机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药品集中采购目录和采购方式、药品集中采购程序、药品集中采购评价方法、专家库建设和管理、监督管理与申诉、不良记录管理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说明。20152015年年2 2月月20152015年年6 6月月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指导意见关于落实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关于落实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坚持以省(区、市)为单位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方向,实行一个平台、上下联动、公开透明、分类采购,采取招生产企业、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双信封制、全程监控等措施,加强药品采购全过程综合监管,切实保障药品质量和供应。坚持药品集中采购方向,实行一个平台、上下联动、公开透明、分类采购。充分发挥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工作领导小组作用,结合地方实际,抓紧制订具体实施办法,落实部门责任分工,明确时间进度表和技术路线图,并及时上报国务院医改办,确保2015年内启动新一轮药品集中采购工作。201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成立国家医疗保障局,负责制定药品、医疗器械的招标采购政策并监督实施,指导药品、医疗器械招标采购平台建设。同时,2018年以来,国务院、药监部门等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完善集中采购机制,推动医疗集采工作进入常态化、制度化发展新阶段。1.2 1.2 医疗集采发展阶段:医保治理阶段(医疗集采发展阶段:医保治理阶段(20182018年至今)年至今)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国家医疗保障局成立负责制定药品、医用耗材的招标采购政策并监督实施。2018年3月关于印发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的通知提出了“国家组织、联盟采购、平台操作”的总体思路和“带量采购、以量换价、量价挂钩、招采合一、确保用量、保证回款”的主要原则。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关于以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在做好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基础上,探索逐步将高值医用耗材纳入国家组织或地方集中采购范围。2020年2月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以医保支付为基础,建立招标、采购、交易、结算、监督一体化的省级招标采购平台,推进构建区域性、全国性联盟采购机制。2021年9月关于印发“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的通知到2025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和省级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品种达500个以上;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品种达5类以上。2021年1月关于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的意见标志着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进入常态化、制度化发展新阶段。“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中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和省级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品种数量以及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品种数量提出了预期性目标,到2025年,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品种达500个以上,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品种达5类以上。1.2 1.2 医疗集采发展阶段:医保治理阶段(医疗集采发展阶段:医保治理阶段(20182018年至今)年至今)资料来源:“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十四五”规划“十四五”规划-预期性目标预期性目标“十三五”规划“十三五”规划-预期性目标预期性目标112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品种(个)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品种(个)5001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品种(类)5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品种(类)02药品集采工作回顾药品集采工作回顾2.1 药品集采历史信息汇总2.2 2022年药品集采“企业之最”2.3 2022年药品集采“产品之最”目前,国家层面保持着每年一至三标的频率开展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截至2022年底,我国共进行七批药品集采,除第六批胰岛素(生物药)专项集采外,其余六批均以化学仿制药为主。2.1 2.1 药品集采历史信息汇总药品集采历史信息汇总资料来源:国家联合采购办公室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第一批(第一批(4 74 7)第一批(第一批(4 74 7扩围)扩围)第二批第二批第三批第三批第四批第四批第五批第五批第六批第六批第七批第七批公布采购文件时间2018年11月2019年9月2019年12月2020年7月2021年1月2021年6月2021年11月2022年6月公布中选结果时间2018年12月2019年9月2020年1月2020年8月2021年2月2021年6月2021年11月2022年7月开始执行时间2019年3月2019年12月-2020年1月2020年4月2020年11月2021年4-5月2021年9-10月2022年5月2022年11月采购品种及主要类型25化学仿制药25化学仿制药33化学仿制药56化学仿制药45化学仿制药62化学仿制药11生物药61化学仿制药中标品种数量2525325545611160平均降价幅度52YSSRVHH%注:4 7是指国家首批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和沈阳、大连、厦门、广州、深圳、成都、西安11个城市;4 7扩围是指由原来的4 7个试点城市正式扩展到全国。第一批至第七批药品集采信息汇总(单位:个,第一批至第七批药品集采信息汇总(单位:个,%)从药品集采品种数量情况来看,截至2022年底,药品集采共涉及294个品种,其中第五批药品集采新增品种数量最多,达到62个;从平均降价幅度情况来看,前五批药品集采平均降价幅度超过50%,第六、七批降价幅度略有回落,企业大幅降价、恶意拼低价行为有所改善。2.1 2.1 药品集采历史信息汇总药品集采历史信息汇总资料来源:国家医疗保障局 医药魔方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第一批至第七批药品集采品种第一批至第七批药品集采品种数量变化(单位:个)数量变化(单位:个)25573294253255456214614 7及扩围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第五批第六批第七批累计品种数量(个)新增品种数量(个)第一批至第七批药品集采降价幅度变化(单位:第一批至第七批药品集采降价幅度变化(单位:%)59SSRVHHxv%4 7及扩围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第五批第六批第七批平均降幅(%)最高降幅(%)2022年药品集采共248家企业投标480个产品,其中,齐鲁制药有限公司投标数量共17个,成为投标数量最多的企业,扬子江药业集团和科伦药业紧随其后,投标数量均为15个。2.2 2.2 投标投标数量最多的公司数量最多的公司-齐鲁制药齐鲁制药资料来源:医药魔方 上海阳光采购网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222022年药品集采企业投标数量年药品集采企业投标数量TOP10TOP10(单位:个)(单位:个)2022年药品集采共217家企业中标327个产品,其中,齐鲁制药有限公司以17中16的成绩成为中标数量最多的企业;科伦药业和扬子江药业集团中标数量仅次齐鲁制药,中标数量分别为11个和10个,位居第二名和第三名。2.2 2.2 中标中标数量最多的公司数量最多的公司-齐鲁制药齐鲁制药资料来源:医药魔方 上海阳光采购网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222022年药品集采企业中标数量年药品集采企业中标数量TOP8TOP8(单位:个)(单位:个)华海药业和塞隆药业以100%的中标率成为中标率最高的企业;齐鲁制药和国药集团紧随其后,中标率分别达到94.12%和90%。2.2 2.2 中标率最高的企业中标率最高的企业-华海药业和塞隆药业华海药业和塞隆药业资料来源:医药魔方 上海阳光采购网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222022年药品集采企业中标率年药品集采企业中标率TOP6TOP6(单位:(单位:%)100.000.00.12.00.71.33%华海药业赛隆药业齐鲁制药国药集团华润医药豪森药业投标企业最多的产品是奥美拉唑注射剂,共有28家企业参与投标,其次是丙酚替诺福韦口服常释剂型,共有19家企业参与投标。2.3 2.3 最热门产品最热门产品-奥美拉唑注射剂奥美拉唑注射剂20222022年药品集采投标企业数量年药品集采投标企业数量TOP10TOP10的产品(单位:家)的产品(单位:家)资料来源:医药魔方 上海阳光采购网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82111111奥美拉唑注射剂丙酚替诺福韦口服常释剂型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剂头孢克肟口服常释剂型奥司他韦口服常释剂型头孢米诺注射剂硝苯地控释片利多卡因注射剂头孢美唑注射剂型依达拉奉注射剂型奥美拉唑注射剂、丙酚替诺福韦口服常释剂型、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剂、头孢克肟口服常释剂型和奥司他韦口服常释剂型5个产品中标企业数量并列第一,均为10家。2.3 2.3 中标最多产品中标最多产品-奥美拉唑注射剂等奥美拉唑注射剂等5 5个产品个产品20222022年药品集采中标企业数量年药品集采中标企业数量TOP10TOP10产品(单位:家)产品(单位:家)资料来源:医药魔方 上海阳光采购网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1010家家9 9家家8 8家家 奥美拉唑注射剂 丙酚替诺福韦口服常释剂型 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剂 头孢克肟口服常释剂型 奥司他韦口服常释剂型 利多卡因注射剂 硝苯地控释片 头孢美唑注射剂型 罗库溴铵注射剂 依达拉奉注射剂型米卡芬净注射剂与甲泼尼龙口服常释剂型中选率高达100%,替加环素注射剂、奥曲肽注射剂、米力农注射剂、盐酸美金刚缓释胶囊、特布他林吸入剂、利多卡因注射剂六个产品中选率均超过80%。2.3 2.3 中选中选率最高产品率最高产品-米卡芬净和甲泼尼龙米卡芬净和甲泼尼龙资料来源:医药魔方 上海阳光采购网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222022年药品年药品集采中选率排名集采中选率排名TOP10TOP10产品(单位:产品(单位:%)8000%0 0%头孢美唑注射剂型罗库溴铵注射剂利多卡因注射剂特布他林吸入剂盐酸美金刚缓释胶囊米力农注射剂奥曲肽注射剂替加环素注射剂甲泼尼龙口服常释剂型米卡芬净注射剂降幅最大的产品为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平均降幅达到96%,最高降幅达到98%;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和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平均降幅均超过90%,最高降幅均达到95%。2.3 2.3 降幅最大产品降幅最大产品-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资料来源:医药魔方 上海阳光采购网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222022年药品集采平均降幅年药品集采平均降幅TOP10TOP10产品(单位:产品(单位:%)排名排名产品名称产品名称最高降价幅度(最高降价幅度(%)平均降价幅度(平均降价幅度(%)1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98%2注射用奥美拉唑钠95%3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95%4盐酸厄洛替尼片93%5米力农注射液94%6马来酸阿法替尼片93%7注射用替莫唑胺90%8帕立骨化醇注射液88%9盐酸伊立替康注射液90唑来膦酸注射液93医疗器械集采工作回顾医疗器械集采工作回顾3.1 医疗器械集采信息汇总3.2 2022年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区域竞争格局3.3 2022年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品类竞争格局2019年,安徽、江苏两省率先试点高值耗材集采,打响了我国医疗器械集采“第一枪”,随后各地区以省级或省际联盟形式加速推进、扩大试点。截至2022年底,已涉及逾10大类,超20个品种。3.1 3.1 医疗器械集采信息汇总:高值医用耗材集采信息汇总医疗器械集采信息汇总:高值医用耗材集采信息汇总资料来源:各省医保局及采购信息平台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大类大类品类品类20192019年年20202020年年20212021年年20222022年年心血管介入冠脉支架江苏全国全国接续冠脉球囊江苏黔渝琼联盟、四川等7省联盟、广东等7省联盟江苏、湖北、浙江、湖南、山东六省二区联盟、京津冀“3 N”、江苏等12省联盟、黔渝琼联盟江苏、上海、福建、北京、湖南、青海、安徽京津冀“3 N”安徽导丝、导管八省二区联盟、江西等9省联盟江苏浙江等16省联盟、浙皖湘3省联盟福建血管结扎夹、压力泵、腔静脉滤器鲁晋冀豫4省联盟福建弹簧圈河北黑龙江等21省联盟安徽、江苏、福建骨科人工关节江苏安徽、浙江、青海、江苏、福建、山东全国骨科脊柱类安徽安徽全国骨科创伤类湖南河南12省联盟湖南京津冀“3 N”江苏其他介入类神经介入类、通用介入类、外周介入类浙江河南等18省联盟福建20年高值医用耗材集采信息汇总(一)年高值医用耗材集采信息汇总(一)注:红色字体为国家集中带量采购、蓝色字体为省际联盟带量采购、灰色字体为单独省级带量采购。大类大类品类品类20192019年年20202020年年20212021年年20222022年年心脏治疗类起搏器江苏安徽、山东、青海京津冀“3 N”、陕西等8省联盟江苏、福建、浙江粤黔鄂赣4省联盟电生理耗材安徽等27省联盟手术器械吻合器渝黔滇豫联盟湖南、江苏、山西重庆等8省/市联盟、京津冀“3 N”湖南福建等15省联盟江苏超声刀(头)福建十省四区联盟广东、青海安徽、江苏神经外科人工硬脑(脊)膜江苏福建、江苏、河南、河北安徽眼科人工晶体安徽、江苏京津冀“3 N”、陕甘宁等10省联盟、川渝藏联盟上海、河南粤赣豫联盟、京津冀“3 N”江苏、福建、浙江、安徽陕西等9省联盟修补材料疝补片渝黔滇豫联盟江苏、山东、山西鲁晋冀豫4省联盟福建、江苏、河北安徽血液净化血液透析器安徽河南等19省联盟、黑辽联盟口腔科种植牙全国31省联盟正畸托槽陕西等15省联盟人工器官人工耳蜗河南等20省联盟20年高值医用耗材集采信息汇总(二)年高值医用耗材集采信息汇总(二)3.1 3.1 医疗器械集采信息汇总:高值医用耗材集采信息汇总医疗器械集采信息汇总:高值医用耗材集采信息汇总资料来源:各省医保局及采购信息平台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注:蓝色字体为省际联盟带量采购、灰色字体为单独省级带量采购。2020年开始,全国各省相继开展低值耗材集采,其中胶片、留置针、输液器等集采区域范围相对广泛,其它低值耗材也逐渐被纳入集采,但仍处于省市带采的探索阶段。3.1 3.1 医疗器械集采信息汇总:低值医用耗材集采信息汇总医疗器械集采信息汇总:低值医用耗材集采信息汇总大类大类品类品类20202020年年20212021年年20222022年年医技耗材胶片渝黔滇豫联盟湖北、江苏、山西湖北注射穿刺留置针福建、青海重庆等8省/市联盟河北、山西吉林等9省联盟输液器湖北、青海河北、湖北、广东镇痛泵福建河北穿刺器山东福建注射器青海采血管青海江苏卫生材料泡沫辅料、止血材料等陕西、河南湖南其他引流管、插管等湖南、河北20年低值医用耗材集采信息汇总年低值医用耗材集采信息汇总资料来源:各省医保局及采购信息平台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注:蓝色字体为省际联盟带量采购、灰色字体为单独省级带量采购。体外诊断集采相对较晚,由于产品品类相对复杂,部分产品存在仪器匹配问题等特点,集采成熟模式尚需进一步探索,但随着耗材类产品相继集采,体外诊断或将成为集采的下一步重点,预计2023年也将是体外诊断试剂集采的大年。3.1 3.1 医疗器械集采信息汇总:体外诊断集采信息汇总医疗器械集采信息汇总:体外诊断集采信息汇总资料来源:各省医保局及采购信息平台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大类大类品类品类20202020年年20212021年年20222022年年新冠检测新冠检测试剂耗材广东等11省联盟、京津冀3省联盟广东等11省联盟山西等19省联盟化学发光肿瘤相关抗原测定、感染性疾病检测、心肌疾病实验诊断、甲状腺激素、降钙素原安徽凝血凝血安徽生化肝功能江西等23省联盟20年体外诊断集采信息汇总年体外诊断集采信息汇总注:蓝色字体为省际联盟带量采购、灰色字体为单独省级带量采购。2022年共有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参与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工作,安徽省共参与集采12次,居全国首位;辽宁、甘肃和黑龙江并列第二,均为10次;宁夏、内蒙古、新疆、海南、山西、西藏和贵州并列第三,均参与9次。3.2 3.2 集采次数最多的省份集采次数最多的省份-安徽省安徽省资料来源:众成数科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222022年全国各省市开展高值医用耗材集采次数(单位:次)年全国各省市开展高值医用耗材集采次数(单位:次)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7 9 9 9 8 8 8 8 8 8 8 7 7 7 7 7 6 6 5 6 5 5 5 5 2 4 3 3 2 2 2 1 4 1 2 02468101214安徽辽宁甘肃黑龙江宁夏内蒙古新疆海南山西西藏贵州吉林陕西湖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青海广东浙江福建广西江西河南山东河北江苏湖北重庆云南北京四川天津上海国家级省际联盟单独省级2022年,国家级、省际联盟和单独省级医疗器械带量采购项目中共12个项目公布了平均降幅。其中,国家级骨科脊柱类带量采购平均降幅达到84%;省际联盟带量采购项目中,19省(自治区、直辖市)联盟的骨科创伤类带量采购项目平均降幅最高,高达83%;单独省级公布的带量采购品种中,江苏省开展的常用腔镜吻合器带量采购平均降幅最高,达到79%。3.3 3.3 降幅最大类别降幅最大类别-骨科脊柱类骨科脊柱类资料来源:众成数科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222022年国家级、省际联盟、单独省级部分医疗器械集采降价幅度(单位:年国家级、省际联盟、单独省级部分医疗器械集采降价幅度(单位:%)级别级别集采类别集采类别覆盖省份(自治区、直辖市)覆盖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平均降幅平均降幅国家级骨科脊柱类全国32省(自治区、直辖市)84%省际联盟骨科创伤类安徽、北京、福建、甘肃、广东、海南、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东、山西、四川、天津、西藏、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浙江83%冠脉导引导管类安徽、甘肃、贵州、海南、黑龙江、湖南、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西、西藏、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浙江45%口腔正畸托槽安徽、甘肃、广西、黄州、海南、河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西、陕西、西藏、新疆43%冠脉导引导丝类安徽、湖南、浙江40%血液透析类辽宁、黑龙江26%单独省级常用腔镜吻合器江苏省79%骨科创伤类江苏省73%神经专用弹簧圈江苏省54%弹簧圈安徽省54%超声刀头江苏省49%弹簧圈福建省46 22年高值医用耗材集采骨科脊柱类和种植牙覆盖区域最广,均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次是电生理耗材,覆盖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资料来源:众成数科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222022年中国高值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各品类覆盖区域情况(单位:个)年中国高值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各品类覆盖区域情况(单位:个)3.3 3.3 覆盖最广的品类覆盖最广的品类-脊柱类和种植牙脊柱类和种植牙9202023273253035药物涂层球囊压力泵类圈套器人工硬脑(脊)膜腹股沟疝补片超声刀头冠脉导引导丝类起搏器人工晶体吻合器正畸托槽冠脉导引导管类外周介入类通用介入类神经介入类骨科创伤类血液透析类人工耳蜗弹簧圈类电生理耗材种植牙骨科脊柱类04医疗集采影响剖析医疗集采影响剖析4.1 集采对医药行业的影响剖析4.2 集采对医疗器械行业的影响剖析4.3 集采对患者的影响剖析尽管受到新冠疫情影响,集采中选药企营收仍保持增长。前瞻重点分析了包括恒瑞医药、石药集团等中选品种最多的10家上市药企,其营业总收入从2018年的1065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139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04。4.1 4.1 中选药企营业收入稳步增长中选药企营业收入稳步增长资料来源:各公司公报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182018和和20222022年中选品种最多的年中选品种最多的1010家上市药家上市药企总营业收入情况(单位:亿元)企总营业收入情况(单位:亿元)0400600800016002018年2022年20182018和和20222022年中选品种最多的年中选品种最多的1010家上市药企营业收入情况(单位:亿元)家上市药企营业收入情况(单位:亿元)117 164 20 177 51 29 47 209 77 174 117 189 32 309 83 38 35 288 94 213 0500300350东阳光 科伦药业 福元医药 石药集团 华海药业 京新药业 信立泰 中国生物 豪森药业 恒瑞医药2018年2022年集采中选品种最多的10家上市药企研发支出从2018年的98亿元增加至2022年的19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8.46。10家企业的总研发支出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从9.2%增长至13.83%,药企创新积极性提高。4.14.1 集采促进药企创新积极性提高集采促进药企创新积极性提高资料来源:各公司公报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182018和和20222022年中选品种最多的年中选品种最多的1010家上市药家上市药企总研发支出情况(单位:亿元,企总研发支出情况(单位:亿元,%)20182018和和20222022年中选品种最多的年中选品种最多的1010家上市药企研发支出情况(单位:亿元)家上市药企研发支出情况(单位:亿元)5 9 1 16 4 2 4 21 9 27 4 18 2 40 9 4 5 45 17 49 00东阳光 科伦药业福元医药石药集团华海药业京新药业 信立泰 中国生物豪森药业恒瑞医药2018年2022年981939.20.83%0%2%4%6%80020182022总研发投入(亿元)总研发投入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集采药品市场集中度明显优化,CR8(集采药品临床用量前8位企业的市场份额总和)从2018年的36.5%上升至2021年的48.4%,CR4从23.9%提升至32.2%,表明集采药品行业从充分竞争型格局开始进入寡占型格局,形成了仿制药行业规模发展效应。4.1 4.1 集采药品市场集中度明显优化集采药品市场集中度明显优化资料来源: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年集采药品行业集中度年集采药品行业集中度-CR8CR8变化情况(单位:变化情况(单位:%)36.57.69.0H.4 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年集采药品行业集中度年集采药品行业集中度-CR4CR4变化情况(单位:变化情况(单位:%)23.9#.9#.92.2 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加上过专利期的原研药用量DDDs市场份额占比从2018年的65.6%增长到2021年的84.3%,其中,过评药从33%增长到53.7%,原研药从32.6%降低到30.5%,集采引导优质药品成为市场主流。4.1 4.1 集采引导优质药品成为市场主流集采引导优质药品成为市场主流资料来源: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年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和过专利期的原研药用量市场占比年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和过专利期的原研药用量市场占比(单位:(单位:%)65.6i.8w.6.3%0 0Pp 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过评药2018到2021年从33.0%增长到53.7%原研药2018到2021年从32.6%降低到30.5%近年来,国家、省级和医疗机构支持采购国产医疗器械产品,“限定国产”绝非个例。按照最新的2017版分类目录(不含体外诊断试剂),截至2021年底,国产化率50%以上的品类上升至910项,国产化率低于50%的品类降至220项,国产替代加速推进。4.2 4.2 集采加速医疗器械国产化替代集采加速医疗器械国产化替代资料来源: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时间时间事件事件2022年12月福建省启动了2022年部分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集采项目,预算1.55亿集中采购15台大型医疗设备,且必须是国产设备。2022年2月深圳市财政局和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审核管理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公立医院采购进口医疗设备,因工作需要确需采购进口产品的,实行审核管理。2021年10月国家财政部及工信部联合发布的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审核指导标准,文件明确规定了政府机构(事业单位)采购国产医疗器械及仪器的比例要求:137种医疗器械全部要求100%采购国产;12种医疗器械要求75%采购国产;24种医疗器械要求50%采购国产;5种医疗器械要求25%采购国产。2021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委托中国机械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发布招标公告采购检验设备,备注:只采购国产设备。2020年12月安徽省医保局就全省乙类大型医疗设备集采征求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发挥规模效应,以量换价,鼓励采购国产设备。2019年7月广东省卫健委印发的广东省2018-2020年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和技术评估标准(试行)的通知,鼓励公立医疗器械使用单位优先配置国产自主品牌乙类大型医用设备。20年国家、省级和医疗机构支持采购国产医疗器械产品年国家、省级和医疗机构支持采购国产医疗器械产品20年国产产品注册国产化率和数年国产产品注册国产化率和数量(单位:量(单位:%,项),项)2298872268952209040050060070080090010000%-50P%以上2019年2020年2021年2017年,药费在医药费中占比较大,达到31%,患者用药负担较大;2018年开始实施带量采购政策后,部分药品价格下降,药费在医药费中的占比下降,到2021年这一比例下降至25%,减轻了患者的用药负担。4.3 4.3 集采减轻了患者集采减轻了患者的用药负担的用药负担资料来源: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注:医药费包括药费、卫生材料费、影像等检查费、治疗费、手术费、护理费、床位费等其他费用。20年公立医院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占比变化情况(单位:元)年公立医院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占比变化情况(单位:元)31%9%6%3%!%8%3%集采后(2021年)集采前(2017年)05医疗集采发展趋势展望医疗集采发展趋势展望5.1 医疗集采常态化发展趋势5.2 医疗集采制度化发展趋势5.3 医疗集采无禁区发展趋势目前,国家层面保持着药品每年一至三标、耗材每年一至两标的总体频率持续开展带量采购;地方层面则一直在根据实际情况持续探索新的采购品种,并做好采购期满接续工作。未来,集采常态化是国内医疗体系改革的必然方向,符合我国医疗政策导向,降低人民医疗成本、提高医疗可及性。5.1 5.1 医疗集采常态化发展趋势医疗集采常态化发展趋势资料来源: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符合医疗政策导向医保”十四五”规划和2022年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都提出要持续扩大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范围,并在品种数量上给出了具体要求。降低人民医疗成本从医保局开展的药品价格监测数据看,2019年和2021年这两年,药品总体价格水平持续下降,年均达到7%左右。提高医疗可及性集采协议期内,药品总体实际采购量是约定采购量的两倍以上,部分品种超过五倍甚至十倍,反映出药品降价后可及性的增强,更多患者用上了质优价宜的药品。随着集采改革不断推进,相关政策与规则也在逐渐完善,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都已被证明确实有效的制度和规则(如围绕保证质量、稳定供应、确保临床使用等形成的集采原则和医保预付、结余激励、配送保障等配套措施)逐渐固化下来,既能用来指导未来的集采,也能以此规范地方集采。5.2 5.2 医疗集采制度化发展趋势医疗集采制度化发展趋势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坚持在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关于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的意见、关于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配套措施的意见等文件构成的政策框架下开展采购。带量采购的政策体系带量采购的政策体系带量采购的标准范式带量采购的标准范式坚持“政府组织、联盟采购、平台操作”的工作机制,做好收集数据、调研分析、拟定采购文件、征求意见、实施采购、落地执行等一系列工作。具体采购中虽然可以有所创新,但不应脱离需求导向,需以质量为先,坚持市场主导、促进竞争,招采合一、量价挂钩,政策衔接、部门协同的基本原则。截至2022年底,药品集采已经涉及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抗过敏、抗感染、消化道疾病、抗肿瘤等越来越多的疾病领域,从化学药逐渐扩展到生物药和中药,剂型范围也不断扩大。同时,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已经涉及心脏介入、骨科介入、人工晶体、吻合器等多个大类的产品,同时多地也将留置针、胶片等低值医用耗材纳入带量采购范围。未来,医疗集采会从人民的需求出发持续扩大采购品种的范围,不存在不能够进行集采的产品。5.3 5.3 医疗集采无禁区发展趋势医疗集采无禁区发展趋势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已涉及已涉及疾病领疾病领域域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抗过敏抗感染消化道疾病抗肿瘤已涉及产已涉及产品大类品大类化学药生物药中药高值医用耗材低值医用耗材体外诊断 集采无禁区集采无禁区 应采尽采应采尽采前瞻产业研究院是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隶属于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于1998年成立于北京清华园,主要致力于为企业、政府、科研院所提供产业咨询、产业规划、产业升级转型咨询与解决方案。前瞻产业研究院前瞻产业研究院前瞻经济学人APP是依托前瞻产业研究院优势建立的产经数据 前沿科技的产经资讯聚合平台。主要针对各行业公司中高管、金融业工作者、经济学家、互联网科技行业等人群,提供全球产业热点、大数据分析、行研报告、项目投资剖析和智库、研究员文章。前瞻经济学人前瞻经济学人让你成为更懂趋势的人报告制作: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方式:400-068-7188更多报告:https:/主创人员:付强/李佩娟/朱茜产业规划咨询:

    浏览量0人已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14 39页 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推荐指数5星级
3896条  共195
前往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