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 上海品茶 > 三个皮匠报告百科 > 新基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新基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目录

新基建是什么

基础设施是指为杜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基础性、大众性服务的工程和设施,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国际上对基础设施的定义共分为三层:狭义指交通运输(铁路、公路、港口、机场)、能源、通信、水利四大经济基础设施,更宽松的定义包括了杜会性基础设施(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等社会事业)、油气和矿产,最广定义延伸至房地产。

2018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的概念由此产生,并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即新基建,与传统基建主要指铁路、公路、桥梁、水利工程等不同,新基建具有鲜明的科技特征和科技导向,以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科技为支撑,旨在构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基础设施,推动实现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

2020年4月20日,发改委将“新基建”定义为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数据为核心,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根据亿欧智库,新的时代背景赋予新基建“新”的意义,其创新之处体现在新技术、新应用、新主体以及新产业[1]

新基建的范畴和方向

(1)三个方面

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提出了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3个方面内容[2]

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国家发改委定义的新型基础设施范畴,既包括新技术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基础设施,也包括智能化的传统基础设施

(2)七个领域

央视新闻报道也定义了新基建的范畴,包括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类。

新基建

新基建发展历程

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概念———“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2019年,中央多次强调加快推进“新基建”,《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7月2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加快推进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2020年以来,经济结构转型、贸易战、新冠肺炎疫情等事件进一步加大了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中央更是多次提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1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推进智能、绿色制造。

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提出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2月2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大试剂、药品、疫苗研发支持力度,推动生物医药、医疗设备、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加快发展。

2月23日,中央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提出一些传统行业受冲击较大,而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要以此为契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5月22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新基建与传统基建的异同

新基建与传统基建的相同点

(1)拉动短期经济增长:新基建与传统基建通过加大投资,带动相关产业链,增加就业岗位,拉动收入增长,从而增加需求,可实现短期内推动经济增长的效果。

(2)释放长期经济增长潜力:基础设施建设是未来20年左右社会繁荣发展的基础,先进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推动经济发展,反之,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制约经济增长潜力。

(3)为人民生活提供便利:对能源、交通运输、网络通信等公共服务的投资,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提升人民生活便捷度以及幸福度。

新基建与传统基建的不同点

根据赛迪智库《新基建引领产业互联网发展新基建、新要素、新服务、新生态》[2]和《新基建发展白皮书》[4],新基建与传统基建主要有如下区别

(1)更突出支撑产业升级和鼓励应用先试:“新基建”以产业作为赋能对象,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促进产业的数据驱动发展,并在超高清、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等前沿产业领域,完善应用环境,抢占产业发展先机。

(2)更突出政府对全环节的软治理:“新基建”需要加强政府对规划、建设、运营、监管的全环节治理水平,增强投资动员能力,提升资金运用精准性,加强政策配套保障,实现舆情及时响应和监管开放透明,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治理水平。

(3)更突出区域生产要素整合和协调发展:“新基建”提升覆盖范围内数据资源、电力能源、人才的流动速度和参与程度,削弱了传统要素有限对经济增长的制约,推动技术、劳动等其他生产要素的数字化发展,不仅促进中心城市的产业创新,还有助于中小城市、农村地区的协调发展。

(4)应用新技术:新基建融合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是软硬融合型基础设施,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设施。

(5)满足新需求:新基建部署将满足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新需求,支撑数字经济发展和网络强国、智慧社会建设需要。

(6)激发新动能:新基建部署能够支撑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培育新的产业业态和应用业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提档升级,推动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新基建

新基建的特点

(1)数据赋能性强调数据重要性,是形成智能决策的基础;数据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用 者产生智能决策的基础,数据资产化将 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在海量数据中 进行云和边缘数据统一、自动化和智能 化存储、统一管理、实时分析是释放数 据价值的关键

(2)协调融合性指新基建各个部分不是单一孤立的个体, 而是多种基础设施互联的网络;

(3)应用灵活性指其可以根据环境或需求的变化迅速配置资源,调整功能。新基建的不是固态不变的,而是动态耦 合的云化体系。“弹性”体现在新基建 可以根据环境变化、需求变化调配资源 迅速调整功能。

新基金的作用和影响

经济效益:可从短期、中期和长期来看,短期有利于推动疫情后的经济复苏。疫情全球蔓延外需增长困难,发展“新基建”通过需求端的率先复苏,带动生产端走出困局。中期有利于稳定经济实现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加大“新基建”投入,用资金强力推动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长期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基建”不仅自身拉动经济,也会带动.上下游相关行业增长,促进投资与消费需求。

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提升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水平。大力推进新基建,有利于我国占领全球产业竞争和投资布局的战略高地,奠定增强全球竞争力的新基础。

二是推进新技术的普惠化发展。政府给予新技术政策倾斜,促使市场注入更活跃的投资,从而加快了5G、AI等新技术的应用普及。三是协助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有利于传统基础设施与新型基础设施交叉交融,是实现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条件。

社会效益:一是有利于社会治理。新基建将推动建设智慧城市,实现社会治理、民生服务和企业发展现代化的目标。二是缓解社会矛盾。新基建通过着力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国计民生,从而缓解新的社会主要矛盾。三是有利于传统产业升级。传统产业借助新型基础设施实现转型,有助于整个宏观经济整体效率的进步。四是方便民中国生活。新基建带来许多新的应用场景,极大方便了民众教育、医疗、出行等生活各方面[3]

参考资料:

[1]亿欧智库:2020新基建展望:新战略、新动力、新格局(78页).pdf

[2]赛迪智库:新基建引领产业互联网发展新基建、新要素、新服务、新生态(56页).pdf

[3]赛迪报告:中国“新基建”发展研究报告(155页).pdf

[4]赛迪智库:新基建发展白皮书(19页).pdf

相关报告:

戴德梁行:中国新基建(58页).pdf

前瞻产业研究院:2020年中国新基建产业报告:新基建起舞[63页].pdf

【研报】通信行业新基建系列报告(一):“新基建”方兴未艾“通数联”磨砺以须-20200326[104页].pdf

迈瑞医疗-受益医疗新基建增长趋势加速-220220(52页).pdf

国家工信安全中心:AI新基建发展白皮书(47页).pdf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上一篇:智能网联汽车
下一篇:新能源汽车换电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