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 上海品茶 > 三个皮匠报告百科 > 绿色金融

绿色金融

目录

绿色金融是什么

一般认为,绿色金融的国际实践最早诞生于美国超级基金法案,为规避环境污染问题可能导致的企业经营风险和偿债风险提出的。所以“绿色金融”最早源于“环境金融(Environment Finance)”。 1978 年美国爱河污染事件暴发后,学者们对金融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和再思考而提出的。 至上世纪 90 年代,才出现了 “绿色金融(Green Finance)”的概念。1974年,联邦德国成立了名为“生态银行”的世界首家政策性环保银行;英国于2012年成立了专业从事绿色金融的政策性银行英国绿色投资银行(GIB);1995年荷兰提出《绿色基金方案》,要求银行以低于商业贷款利率1%~2%的优惠利率向风能、太阳能和有机农业等特定绿色项目提供优惠贷款。国际组织在绿色金融的全球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002年10月,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IFC)与9家商业银行共同制定并发布了绿色金融领域最著名的“赤道原则”。

目前国内比较权威及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在2016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及该意见中第一次官方定义了中国的绿色金融概念。

2016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绿色金融给予了明确定义。《指导意见》指出,“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绿色金融体系是指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产品、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和相关政策支持经济向绿色化转型的制度安排。”随后的9月G20 峰会上绿色金融研究小组发布的《G20 绿色金融综合报告》中为绿色金融提出了一个更为广义的定义:绿色金融是指能够产生环境效益以此来支持生态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投融资活动。

2021年,随着我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建成目标的提出,为提升金融支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央行再次发出《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绿色金融业务类型,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的各项符合绿色金融标准及相关规定的业务,包括但不限于绿色贷款、绿色证券、绿色股权投资、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绿色理财等

绿色金融与绿色经济的关系

绿色经济是绿色金融发展的基础,绿色金融是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及支撑,具体表现为:①绿色金融可以通过支持绿色产业、项目投融资的方式,引导金融资本流向污染小、资源利用率高的企业,优化绿色经济结构;②绿色金融通过其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使得生产要素转移至环境友好的生产部门,进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提高资源使用效率;③从产业角度看,绿色金融可以促进绿色产业升级,使绿色经济结构得以优化。

绿色金融三大功能

所谓绿色金融“三大功能”主要是指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三大功能。具体而言,资源配置功能是指通过货币政策、信贷政策、监管政策、强制披露、绿色评价、行业自律、产品创新等,引导和撬动金融资源向低碳项目、绿色转型项目、碳捕集与封存等绿色创新项目倾斜。风险管理功能是指通过气候风险压力测试、环境和气候风险分析、绿色和棕色资产风险权重调整等工具,增强金融体系管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的能力。市场定价功能是指推动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碳期货等衍生产品,通过交易为排碳合理定价[1]

发展绿色金融意义

(1)加快形成有利于绿色变革的体制机制。制定“十四五”绿色发展规划,就绿色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系统性安排。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强化各项复苏政策的绿色属性,增强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有效抑制不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盲目追求增长的短期行为,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变革。

(2)减少经济对碳密集产业的依赖。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重点培育和形成绿色建筑、清洁交通、可再生能源等绿色产业板块。支持绿色技术研发与推广,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加速工业部门绿色和数字化转型。逐步将绿色消费纳入绿色金融支持范围,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3)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完善绿色金融制度和政策框架。强化现代数字化手段的运用,发展数字绿色金融。利用金融科技推动环境信息披露与共享,降低金融机构与绿色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完善绿色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加快构建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拓展绿色金融业绩评价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绿色金融支持政策工具箱,协调出台更多重点支持绿色复苏的财税金融政策。

(4)引领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与发展。坚持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原则,发挥好我国在绿色金融市场规模巨大、政策体系成熟等方面的先行优势,继续通过G20、NGFS、中欧、中英和中法等多边、双边平台,积极宣传推广我国绿色金融政策、标准和最佳实践,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中国智慧”,将我国的成功经验和优势资源落实到“南南合作”和“一带一路”倡议中,彰显我负责任大国形象[2]

绿色金融产品

从交易市场与金融工具来看,绿色金融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基于现有金融体系构建的,以绿色债券、绿色信贷为代表的金融产品;二是基于融合环境效益构建排放权交易所产生的若干金融创新。

(1)绿色信贷

绿色信贷是绿色金融的支柱性产品,也被称为可持续融资或环境融资,是指银行在贷款过程中,将符合环境监测标准、污染治理效果和生态保护作为信用贷款的重要考核条件。绿色信贷对实践绿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绿色信贷在绿色金融发展中具有促进金融机构、产业和企业绿色转型的作用,从而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作为绿色信贷的参与主体,可通过发展绿色信贷,达到社会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

(2)绿色保险

绿色保险也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双碳”目标实现进程中进行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狭义来看,绿色保险又被称为环境责任险,即以被保险人因污染水、土地或空气,依法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作为保险对象的保险。广义而言,绿色保险既指环境污染、巨灾或天气风险保障等绿色保险产品,还包括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技术等领域提供风险保障的产品。与传统保险不同,绿色保险更注重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保险产品与服务之中,达到助推经济效益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双赢的目的。

(3)绿色债券

绿色债券,是为环境或气候相关收益的投资提供资金的一种固定收益证券,是绿色项目的重要资金来源。我国绿色债券包括绿色金融债、绿色企业债、绿色公司债、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融资工具、绿色资产支持证券等。

(4)碳金融交易

我国在碳金融领域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2011年10月,印发《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了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深圳、湖北省、广东省共两省五市开展碳排放权的交易试点,全国碳交易市场保持活跃,碳排放交易额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开发了碳债券、碳配额托管等相关绿色金融产品,并推出如碳现货远期产品、碳互换产品等金融衍生品。截至2019年5月底,全国碳市场试点配额累计成交3.1亿吨二氧化碳,累计成交额约68亿元。

(5)其他绿色金融服务:支持设立各类绿色发展基金,实行市场化运作;支持绿色发展基金所投资的项目;支持在绿色产业中引入 PPP 模式等。发展各类碳金融产品;推动建立排污权、节能量(用能权)、水权等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发展基于碳排放权、排污权、节能量(用能权)等各类环境权益的融资工具。

绿色金融发展模式

具体来看,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主要分为两种模式。

(1)环境风险控制型模式,要求从事金融投资的业务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在信贷信用分析中纳入环境风险因素。此模式面向绿色金融发展全过程,以控制环境风险为目的,规范绿色金融的发展。具体表现为风险评级技术工具的进步、风险管理人才的储备和相关经验积累等。

(2)绿色资金供给型模式,要求各金融机构成立绿色金融专有机构,专业从事绿色金融产品的供给工作,例如以绿色投资为主的绿色银行、绿色投资基金、绿色债券等。此模式侧重绿色金融的供给端,即推动绿色金融的主要工具专业化。

我国的绿色债券市场已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在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

[1] 钱立华.中国绿色金融的演进与发展[J].中国银行业,2018(02):54-56.

[2]陈雨露.绿色金融与绿色发展,发布于金融时报

相关报告:

金融科技推动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案例与展望(2021)》(35页).pdf

绿色金融系列(三):绿色债券方兴未艾助力提高发展质量-210511(25页).pdf

毕马威: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绿色金融大有可为(82页).pdf

自然保护协会: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发展的绿色金融政策研究(44页).pdf

零壹智库:双碳目标下的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21(46页).pdf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上一篇:隐私计算
下一篇:绿色债券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