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 上海品茶 > 三个皮匠报告百科 > 数字文化产业

数字文化产业

目录

数字文化产业是什么

数字文化产业指的是利用当前数字技术,扩充文化产业内容和形式的一种现象,具体而言,数字文化产业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创作、生产、传播文化创意内容,具有技术更新快、生产数字化、传播网络化、消费个性化等特点的新型产业,包含数字影视、数字音乐、大数据、数字文学等产业。

数字文件产业发展历程

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发展路径,世界各国(地区)在界定数字文化产业的概念时表现出了不同的特色和侧重点,因此,数字文化产业在国际上并未形成一致的概念。美国称之为“版权产业(CopyrightIndustries)”;英国将其定义为“创意产业(CreativeIndustries)”;韩国和日本则称之为“数字内容产业(DigitalContentIndustries)”。

2006年,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首提了“文化创意产业”这一名词,指以创作、创造和创新为基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为价值观,以实现知识产权和消费交易为特征,为消费者提供文化产品的产业集群。后经产业内部的更新发展及与互联网大数据等相关产业的融合演变,在2017年4月份文化和旅游部出台《文化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使用“数字文化产业”这一概念,数字文化产业以文化创意内容为核心,依托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呈现技术更迭快、生产数字化、传播网络化、消费个性化等特点,有利于培育新供给、促进新消费,主要包含动漫、游戏、网络文化、数字文化装备、数字艺术展示等领域。

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发展,科技部等六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2020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黄永林指出数字文化产业的最大特征就是现代技术对文化产业的深刻影响,这不仅表现在生产手段和方式的先进性上,而且表现在数字技术对文化创意内容产业化的深度、文化两大主体泛在化的广度、文化产业发展高质化的速度、文化组织方式平台化的宽度、文化价值实现多元化的效度,以及文化产业融合化的强度等六个方面的深刻影响上,主要体现在数字技术增加了文化创意内容产业化的深度、拓展了文化两大主体泛在化的广度、提高了文化产业发展高质化的速度、延伸了文化生产消费平台化的宽度、提升了文化价值实现多元化的效度以及加大了文化产业跨界融合化的强度[1]

数字文化产业的特点

数字文化产业兼具创新性强、成长性高、绿色低碳的发展优势,是数字经济时代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产物,同时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数字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出台的《文化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在对数字文化产业的概念进行界定时提出,数字文化产业主要具有技术更迭快、生产数字化、传播网络化、消费个性化等特点。

(1)技术更迭快。从生产创作、内容加工、产品传播到终端消费,数字文化产业链中的每个环节都深刻受到信息网络时代的影响。当前,世界信息技术革命风起云涌,技术创新成果日新月异,技术领域稍显落后就会产生差距倍增效应,“速度优势”己经远远胜过传统意义上的“规模优势”。以动漫产业为例,短短几十年,中国动漫制作技术就从手绘动画阶段发展到了3D动画阶段,尤其是云计算渲染技术的应用,使得动画场景更加逼真,让人身临其境,代表作品有《秦时明月》等。因此在数字文化产业领域,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加速进步,保持技术创新水平在产业中的领先地位,才能形成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优势。

(2)生产数字化。数字文化产业充分依托数字技术进行发展,例如在网络动漫、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网络剧目的制作过程中,图、文、声、像等信息需要借助数字技术转换成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二进制代码,然后才能进行后续的设计、运算、加工、存储和传播。腾讯研宄院于2018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指数报告》指出,中国文化娱乐产业在2017年的数字化发展增速己经达到79.31%,有力地支持了数字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己成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气因此,数字文化产业的生产数字化特征十分明显。

(3)传播网络化。得益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网络游戏、网络音乐以及网络视频为代表的数字文化产品得以广泛传播。当前,移动互联网技术正在不断升级,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经构成中国网络用户的主体,数字文化产品的传播和体验更加便利,移动数字文化产业己成为数字文化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在网络游戏产业领域,以“王者荣耀”和“绝地求生”为代表的游戏产品借助移动互联网络的广泛传播,吸引了大批用户体验:在网络文化产业领域,以“喜马拉雅”和“起点读书”为代表的网络文化平台和以“网易云音乐”和“QQ音乐”为代表的在线音乐平台,为网络文化产品的传播提供了便捷的网络平台支撑。

(4)消费个性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文化消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个性化己经成为文化消费市场的突出特点。在数字文化产业方面,个性化消费特点十分明显,网络游戏产品能满足大众群体的即时性文化消费需求;网络音乐和网络文学产品可满足大众群体对提升个人涵养的需求;在数字文化产业的前沿领域,如虚拟现实产业,可满足人民群众交互性、体验式的文化消费需求。因此,推出多样化的数字文化产品有助于满足数字经济时代人民群众个性化的文化消费需求[2]

数字文化产业分类

数字文化产业在“十三五”发展规划中被纳入战略新兴产业,所涉及的产业包括数字文化创意技术和装备、数字文化创意内容产品和服务。2017年,文化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数字文化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包括动漫、游戏、网络文化、数字文化装备以及数字艺术展示五大细分产业。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中,涉及数字文化产业的有数字文化创意活动、数字创意技术设备制造及其他[3]

动漫:动漫制作和产品、动漫会展及其他动漫衍生业务。

游戏:网络游戏、电子游戏、应用游戏、功能性游戏、家庭主机游戏、电竞

赛事、电竞直播及其他游戏衍生业务。

网络文化:网络剧目、网络演艺、网络音乐、网络文学等网络文艺产品及其他网络文化业务。

数字文化技术及装备:提供新型文化消费的虚拟现实产品、可穿戴设备、智能硬件、沉浸式体验平台、应用软件及文化相关数字技术,满足高端消费需求的智能化舞台设备和高端影音视频业务。

数字艺术展示:以数字技术为手段,以光学、电子等新兴媒介为表现形式,与公共空间和艺术内容相结合,传承中华美学精神的数字艺术展示业务。

数字文化产业

数字文化产业趋势

(1)全球化

商务部、中央宣传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国家文化出口基地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鼓励优秀传统文化产品、文化创意产品和影视剧、游戏等数字文化产品“走出去”。

在政策鼓励以及国内市场增长放缓的背景下,预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数字文娱公司进军海外市场。

游戏市场的海外空间目前接近国内游戏市场的两倍量级,根据伽马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中国自研游戏海外市场销售收入达134.34亿美元,同比增长17.2%

网络文学市场规模逐步扩大,根据《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网络文学网站订阅和阅读App用户规模超1亿人次影视市场逐步向东南亚、澳洲、欧美等地区延伸,为行业带来用户、收入增量,腾讯WeTV、爱奇艺国际版、SinowTV逐步依托国产影视作品出海及联合自制剧树立起品牌形象

(2)精品化

在流量红利减退、消费者泛娱乐渠道的多样化和对产品品质的关注度提升的背景下,优质内容IP成为吸引用户、实现内容价值变现的核心环节。

随着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数字文化娱乐产业将面临技术对研发、制作、呈现等方面产生的诸多改革,为整个市场的发展注入新的动能,推动影视、游戏、直播等娱乐产品的优化升级。

近几年,知识产权保护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知识产权立法、司法、行政等各个领域的保护均得到极大的加强,将会为文娱行业的创新性原创内容、技术的研发提供更加健康的生长土壤,推动我国精品文娱IP的蓬勃发展。

(3)产业融合

未来数字文化娱乐产业的开发将以IP为核心,连接文学、动漫、影视、游戏、音乐、音频等多种娱乐形态,内容制作、宣传推广、发行销售、衍生品开发等各个环节实现联动,不同的细分行业以IP为内核形成“共同体”,逐渐走向大融合。

随着数字文化娱乐产业进一步融合AR、VR、5G、云服务、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创新成果,带给用户全新场景与体验的新业态将会不断涌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不同产业之间将会逐渐形成更广泛、更紧密的连接方式,打破产业边界将会逐渐成为行业共识,有望形成一个“超级数字场景”[4]

2019年-2021年数字文化产业政策梳理

2019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开展文化产业创新实验,研究建立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机制,培育各类新型文化业态,推进文化与前沿科技领域融合发展。

2019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充分挖掘数字文化服务发展潜力,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推动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全面融合发展,提升工程的覆盖面和实效性,更好地发挥工程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支撑作用。

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关于征集2019年“一带一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的通知》拓展数字文化产业合作。鼓励企业和研究机构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以传统文化资源为基础,合作开发文化资源数字化项目。

2019年5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新时代税务文化建设的意见》加快数字文化建设,实施税务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做大做强网上正面宣传,营造积极健康清朗的网络空间。

2020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恢复开放工作指南》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在逐步恢复场馆服务的同时,要继续通过公共文化云等数字平台,加强内容更新,为群众提供优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2020年2月国家文物局《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有序推进文博单位恢复开放和复工的指导意见》继续利用数字资源,通过网上展览、在线教育、网络公开课等方式,不断丰富完善展示及内容,提供优质的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

2020年9月农业农村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630号提案答复的函》推动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数字文化网络,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网、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专网等载体,将优秀数字文化资源传递到基层。

2020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夯实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基础、培育数字文化产业新型业态、构建数字文化产业生态。

2021年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检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实施情况报告的意见和建议》深挖公共文化数字服务的巨大潜力,统筹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和数字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建设,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

2021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等3个部门《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和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建设和服务标准规范,健全公共数字文化标准规范体系。

2021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进一步加大开发性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积极运用开发性金融支持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支持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扶持一批文化、旅游与科技融合发展示范类项目和新型文化企业,引导创作生产优质、多样的数字文化产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2021年5月科技部等9个部门《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强与融媒体、数字文化企业合作,创新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大力发展博物馆云展览、云教育,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博物馆传播体系。

2021年6月《“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深度应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超高清、物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线上演播、数字创意、数字艺术、数字娱乐,沉浸式体验等新型文化业态。

参考资料:

[1]王怡娇.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对数字文化产业R&;D激励效应分析[D].河北经贸大学,2021.

[2]刘兵兵.中国数字文化产业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效率研究[D].安徽大学,2019.

[3]王笑梅.数字文化产业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研究[D].景德镇陶瓷大学,2020.

[4]易观分析中国数字文化娱乐产业年度综合分析202165页.pdf

相关报告:

腾讯研究院:文化科技融合2021迈入数字文化经济时代(发布版)(68页).pdf

腾讯研究院:2019中国数字文化出海年度观察报告(32页).pdf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34页).pdf

【研报】数字文化行业2020年度回顾及2021年展望:短视频变现模式不断成熟线下娱乐“V”型回升-20201226(21页).pdf

今日头条:中国文化综艺白皮书(49页).pdf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上一篇:零信任安全
下一篇:人脸识别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