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 上海品茶 > 三个皮匠报告百科 > 互联网消费金融

互联网消费金融

目录

互联网消费金融是什么

互联网消费金融是“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新型金融服务方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消费应运而生。互联网消费金融作为利用互联网及相关信息技术提供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模式,已经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相比如传统消费金融,其更注重客户体验与服务的普惠性。

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可以理解为与消费相关并且运用互联网技术的一切金融活动,包括个人或家庭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消费信贷、理财、风险管理及资产配置等;而狭义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可理解为借助互联网技术向个人或家庭提供消费贷款的金融服务与活动。

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本质是以消费为目的,信贷期限一般是1~12个月,金额通常在2万以下(消费金融公司授信额度最高不超过20万),审批周期上也远比银行时间短,面对的是广大普通消费者

互联网消费金融

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

(1)电商平台模式

这是目前发展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主要是指天猫、京东和唯品会等互联网电商公司,在用户购物消费时提供小额或分期付款服务。电商平台拥有自身的客户流量和数据积累优势,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对用户进行资信分析,最后以此作为授信的依据。目前,我国电商系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有“蚂蚁花呗”、“京东白条”、“任性付”等。

电商互联网消费金融运营模式是以电商平台为基础。通过为客户提供商品的分期服务,在平台上进行消费。电商平台与传统银行线上金融信用贷款相比具有明显天然优势。电商企业依托自有消费场景。拥有稳定高消费能力的用户具获客能力上并充分借助电商平台的大数据优势,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根据客户的消费能力和信用等级进行授信,最后由消费者按照贷款期数偿还借款可以降低风险。对于未获得授信的消费者以及授信额度不足以覆盖商品价格的部分金额,则需要消费者冻结相应数额的资金,才可以进行参与其中,此举有效地加强了平台的风险防控能力。

(2)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模式

主要是指持有消费金融牌照的公司,通过构建网络平台进行线上提供小额贷款,是一种线下转线上的模式。持牌系消费金融公司是银监会批准成立的为消费者提供小额消费信贷的非银行金融企业,不包括房贷和车贷。目前通过线上审核和放贷模式进行,但审核标准较宽松,利息也较高,成为风险较大的消费群体的主要选择。主要有北银、捷信等消费金融公司。

(3)商业银行线上消费金融模式

该模式是指传统商业银行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在网上为消费者提供贷款的线上商业模式。由于传统商业银行的线下基础客户资源多以及获信程度高,线上业务发展较为便利和迅速。商业银行多推出信用卡和消费信贷产品,中小银行设立的消费金融公司,多为发放现金贷款的供给方式。使用者即可以在贷款额度限度内进行消费。此种虚拟网络银行柜台被称作3A银行,可以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以任何方式(Any-way)给客户提供服务,不会受到空间与时间的局限。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的产品相比于电商平台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优势较多,拥有优质的客户,相应的信用风险小,较完善的体制,超强的管理模式,先进的科学手段。但同样也存在很多不足,在审批条件、放款周期、办事效率和消费金融场景方面未能周全考虑消费者体验,与电商平台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差距较大

(4)P2P网贷模式

即通过互联网平台对接贷款者和投资者,是专门提供互联网借贷信息服务中介,其自身与借贷者无债权债务关系。在运行中,先对借贷者提交的财产状况和个人信用等进行资信审查,并根据审查结果开放特定贷款额度,然后再拆分每笔贷款债权,投资者再进行投资。目前我国经营较大的P2P消费平台有宜人贷、拍拍贷等[1]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特点

(1)贷款金额小且期限短

我国消费金融相关法律条文规定,为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不得吸收公众存款,且以小额借贷为原则,借贷额不应超过客户风险承受能力,最高不得高于20万元人民币。并且用于消费场景的资金期限较短,一般在一年内,短则一个月,特别是现金贷等相关产品借贷期限更短。

(2)借还款方便灵活

互联网消费金融基本采用线上服务模式,从借款到还款都是在线上完成,个人用户只需通过电脑或手机在平台上申请,省去了线下申请借贷的繁琐步骤,同时,还款也是通过线上进行,这给广大的用户提供了轻松便捷的体验。

(3)消费场景多样

互联网的出现极大的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众多消费场景由此拉近了与客户间的距离,客户体验到了线上金融服务快捷便利,线下消费场景不断向线上转移,进而互联网消费金融场景愈发壮大。目前互联网消费金融场景涵盖了生活消费中的方方面面,从物质上的饮食、家电、器具等等,到精神上的旅行、学习等等一应具有。随着互联网消费金融向人群的渗透,新的消费场景还在不断拓展。

(4)风控手段先进

互联网消费金融依托互联网和金融科技逐步向智能风控转变,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技术快速应用于金融领域,产生了各种高科技风险控制手段,智能风控涵盖借款前到还款后一段时间,提前预测风险,做好风险抵御对策,为资金安全保驾护航,极大的降低了风险控制成本[2]

互联网消费金融产业链

互联网消费金融是金融科技最主要的变现模式,资产端是以大数据征信为基础的个人小额信用贷,资金端随着监管变化而变化,从P2P的个人资金到机构资金,从小贷公司、信托公司、ABS向银行资金转移。除了资金端和资产端,产业链参与方还包括征信机构、增信机构和催收机构等。整体来说借贷业务的产业链各环节的市场格局较为分散。Ø各参与方根据在产业链上的价值贡献来获取相应的收入。流量方和资金方获取产业链上的主要价值,监管趋严后,产业链角色定位更加清晰,牌照价值有所提升。蚂蚁集团作为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头部平台,实际承担了流量方、征信方、平台方等多个产业链角色,与资金方形成广泛合作,根据整改要求,花呗、借呗产品采取联合贷的业务模式,蚂蚁消费金融公司是经营主体,承担资金方(部分)和平台方的角色,钱塘征信承担征信方的角色,与合作的资金方共担风险,共享收益。预计助贷平台或贷款导流平台也会按照一致的监管要求展业,明确业务范围、业务规范和收入模式[3]

互联网消费金融

互联网消费金融产业链主要涉及到众多参与者,以下主要介绍四大类:

(1)消费需求者,他们在消费资金不足时利用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先行消费,再在约定时间内进行偿还;

(2)资金的供给者,即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电商企业、专业消费金融公司等等,他们将多渠道筹集的资金(有公众存款、自有资金、银行借款和ABS)凭借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信用状况等大数据信息将资金提供给消费者;

(3)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服务商,包括消费公司,电子商务平台等提供商品给消费者;

(4)监管机构,包括人民银行、消费品领域委员会、行业协会等是为维护消费金融的稳定性而进行监管的部门。

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

消费金融有多种产品类型,包括面向个人的信用卡和消费贷,广义上也可能包括房贷和车贷。电商系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有“蚂蚁花呗”、“京东白条”、“任性付”等

互联网消费金融

互联网消费金融监管政策

2016.8银监会《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开展网络借贷业务备案登记,客户资金由银行存管等13条“红线”2017.12银监会《关于印发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的通知》,要求建立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防范网络借贷资金挪用风险。

2017.6银监会等三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大校园贷监管整治力度,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

2017.12 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应在2018年4月底前完成辖内主要P2P机构的备案登记工作、6月底之前全部完成

2017.12央行、银监会《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要求年化利率不得超过36%,暂停发放无特定场景和指定用途的网络小额贷款、不得暴力催收等要求

2020.7.12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单户用于消费的个人信用贷款授信额度应当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到期一次性还本的,授信期限不超过一年;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风险管理能力,按照互联网贷款的区域、行业、品种等,确定单户用于生产经营的个人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授信额度上限。对期限超过一年的上述贷款,至少每年对该笔贷款对应的授信进行重新评估和审批;商业银行进行借款人身份验证、贷前调查、风险评估和授信审查、贷后管理时,应当至少包含借款人姓名、身份证号、联系电话、银行账户以及其他开展风险评估所必需的基本信息。

2020.8.2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决定,确定了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即以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4倍为标准。以最新发布的一年期LPR3.85%计算,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为15.4%.

2020.9.16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的通知》一是规范业务经营,提高服务能力。在小额贷款公司业务范围、对外融资比例、贷款金额、贷款用途、经营区域、贷款利率等方面提出要求。二是改善经营管理,促进健康发展。从小额贷款公司资金管理、催收管理、信息披露、保管客户信息、积极配合监管等方面作出规范。三是加强监督管理,整顿行业秩序。指导各地明确监管责任、完善监管措施、建设监管队伍、实施分类监管、加大处罚力度等。四是加大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环境。鼓励加强政策扶持、银行合作支持、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互联网消费金融

参考资料:

[1]闵文宇.互联网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研究[D].南昌大学,2020.

[2]唐逸.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控制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20.

[3]【研报】金融服务行业深度:金融科技监管框架及行业趋势-210401(37页).pdf

相关报告:

中国银协: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0)(63页).pdf

Mob研究院:互联网消费金融研究报告风控浪尖如何突围(53页).pdf

【研报】2020互联网金融行业年度报告:新互联网财富时代来临-210512(34页).pdf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2019 消费金融产业发展白皮书(136页).pdf

头豹研究院:2019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市场研究(44页).pdf

艾瑞咨询-2016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研究报告(30页).pdf

NIFD:2019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报告 ——创新与规范.pdf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上一篇:数字身份
下一篇: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相关百科

会员购买
小程序

小程序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