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 上海品茶 > 三个皮匠报告百科 > 健康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

目录

健康老龄化是什么

2015年WHO在《关于老龄化与健康的全球报告》中将健康老龄化正式定义为“发展和维护老年健康生活所需要的功能发挥的过程”,强调老年人个体健康与环境的友好融合,积极增强和维护老年人内在能力,使老年人的生活处于较高的健康水平。健康老龄化应当是老年个体的一种功能发挥良好的状态,这种状态要求生理机能、心理认知和社会功能的协调运转。其中内在能力是指个体在任何时候都能动用的全部体力和脑力的组合。功能发挥是为使个体按照自身观念和偏好来生活和行动的健康相关因素。即:功能是内在能力(体力和脑力),功能发挥是功能与友好环境的相关作用。

内在能力只是决定老年人能做什么的因素之一。功能发挥是老年人居住的生活环境以及老年人与生活环境的相互关系。对于能力处于任何水平的老年人,能否完成自己认为重要的那些事情,最终要取决于其生活环境中存在的各种资源和障碍。所以即使老年人内在能力有限,如果能够得到抗炎药物、辅助器材(如拐杖、轮椅、助力车)或者居住在可负担的、易用的交通设施附近,他们仍然能够去商场购物。这种个体与环境的结合及其相互关系就称为功能发挥,功能发挥也是为使个体能够按照自身观念和偏好来生活和行动的健康相关因素。

健康老龄化

我国关于健康老龄化的表述

随着健康老龄化理念在我国传播开来,众多研究人员也在积极探讨健康老龄化的中国化方案:一是要着力解决老年健康不平等,建立覆盖全群体的服务体系;二是基于全生命周期,实施综合、系统的政策干预;三是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高老年人的寿命质量。2017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体现了新时代党和政府对人民健康事业的高度重视和老年群体的政策关怀,并强调全生命周期的干预理念和良好社会环境的作用[1]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对健康老龄化的做了具体表述是:“健康老龄化,即对所有影响健康的因素进行综合、系统的干预,通过环境营造、社会支持等手段,维护老年人的健康功能,延长健康预期寿命,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健康老龄化发展历程

老龄化是指人口结构中年龄周期不断增长的一种人口现象。1956年联合国首次提出当一国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7%,则该国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1982年,联合国在奥地利老龄问题会议上,补充规定当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0%时,标志着其进入老龄化社会,其将引起包括经济活动人口短缺,劳动力人口数量下降,老年人的赡养和健康问题频发等一系列严重后果,这要求政府和社会在生产、服务、和分配等方面更多地考虑老年人的需求。

面对人口老龄化,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理论研究和政策方略上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并不断更新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WHO)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倡导并发起了“健康老龄化”理念的探讨与研究。1987年WHO在日内瓦在讨论老龄研究项目时,首次提出“健康老龄化”的概念。1990年WHO在第一届世界老龄大会上倡议将健康老龄化作为社会老龄化的重要政策导向,并阐述其内涵是关注老年人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强调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少老年人晚年的病痛并延长其健康寿命。2000年,WHO提出衡量国家或地区健康老龄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平均预期健康寿命”。此后,健康老龄化理念逐渐为人们所熟知,并在实践研究中得以不断补充和发展。Roweet.(1998)研究认为健康老龄化要求个体达到三项标准:生理机能方面的良好状态、认知上保持较高的能力水平和社会维度上的积极参与;Grittith(2001)将健康老龄化定义为个体身心的健康保持、良好的适应能力以及有意义的生活;Chou(2002)认为健康老龄化包括身体功能、情感状态、认知能力三个维度。

健康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的意义

“健康的老龄化”意味着一种非传统的老龄化模式,“健康”一词包括身体、精神和社会三个方面的福祉,因此在健康老龄化的视野下,精神健康、社会适应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

“健康老龄化”于老年人而言,是一种积极生活的养老理念,即在年老体弱之时也不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发挥自身的价值;

“健康老龄化”对于政府而言,也意味着政府部门对老龄化的积极干预,从健康中国建设到健康上海建设都印证了这一点。

虽然我国出现了老龄化加剧的趋势,但是政府和社会面对这样的趋势并非只有被动应对,政府和社会可以通过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优化老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等延长老年人健康生活(或者至少是生活自理)的时间,来减轻由于失智失能老人的增加导致的负担加重问题。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生活水平,让老年人充分享受国家在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征程中给人民带来的福祉。这样的对老龄化趋势的积极干预正是责任伦理主导下的健康的老龄化[2]

健康老龄化与积极老龄化的区别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0年提出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提出了“积极老龄化”的口号。“健康老龄化”已经很好了,为什么又提出“积极老龄化”呢?两者有什么不同?

(1)概念区别:健康老龄化指的是老年人群的健康长寿,群体达到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完美状态。“积极老龄化";是指老年群体和老年人自身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不仅在机体、社会、心理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而且要积极地面对晚年生活,作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资源,可以继续为社会作出有益的贡献。

(2)积极老龄化范围更广:实际上,“积极老龄化”表达了比“健康老龄化”更为广泛的意思。“积极”—词不仅仅指身体活动能力或参加体力劳动能力,而且指能不断参与社会、经济、文化、精神和公民事务。无论是“健康老龄化”还是“积极老龄化”,都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涵,这两个概念之间也有交叉的内容。

(3)突出重点不同:“积极老龄化”是指在老年时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使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尽可能获得最佳机会的过程。“健康老龄化”强调的重点是人在进入老年之后,尽可能长久地保持包括生理、心理、智能等方面良好的状态。

(4)在理解“积极老龄化”框架方面,文化和性别是外围的决定因素,它们影响”积极老龄化”的其他决定因素。文化价值和传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社会如何看待老年人和老龄化过程。女孩子和妇女的社会地位如何,将影响老年女性的生活质量。“积极老龄化”的其他决定因素包括:经济(收入、社会保护和工作)、卫生与社会服务(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医疗服务、照料和社区服务、精神卫生服务)、社会(和平、平等、社会支持和学习机会等)、个人(遗传背景和心理因素)、行为(健康生活方式、自我保健)、环境因素(良好、安全的环境)等方面。

如何实现健康老龄化

推进老年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加强老年健康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提高老年健康管理水平。健全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可及性。积极推动医养结合服务,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加强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为维护老年人健康奠定坚实基础。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提供老年健康多元化服务。以老年人多样化需求为导向,推动老年健康产业发展。推进适老健康支持环境建设,营造老年友好社会氛围。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提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推进“健康老龄化”,国家做了这些事儿:

(1)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新农合、医疗救助等保障制度惠及亿万老人,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普遍开展,老年人的医疗负担逐步减轻。

(2)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在综合医改过程中,统筹考虑老年人就医的特殊困难和需求,为其提供便利优先服务,医疗机构不断发展,为老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有效提高了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

(3)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疾病预防体系不断健全,医疗卫生服务逐步延伸至社区、家庭,为65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每年一次免费体检,并根据结果进行健康咨询和指导,重点做好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病综合干预和防治工作,使老年人健康管理意识和健康素养日益增强。

(4)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稳步推进,统筹各方资源,开展远程服务和移动医疗,努力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参考资料:

[1]费文清.健康老龄化背景下老年健康的社会支持研究[D].江西:江西财经大学,2021.

[2]陈志荣.健康老龄化背景下上海市智慧社区养老服务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20.

健康老龄化相关报告:

中商产业研究院:“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23页).pdf

密歇根大学:2021年全国健康老龄化调查报告(英文版)(2页).pdf

世界卫生组织(WHO):全球健康与老龄化(英文版)(32页).pdf

世界卫生组织:2016中国老龄化与健康国家评估报告(50页).pdf

老龄化社会到来蕴含无限商机(41页).pdf

世界银行:世界银行对老龄化国家的支持(英文版)(227页).pdf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上一篇:移动阅读
下一篇:泛娱乐

相关百科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