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茶

您的当前位置: 上海品茶 > 三个皮匠报告百科 > 能源安全

能源安全

目录

能源安全是什么

能源安全其实是一个处于动态变化发展中的一个概念,它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被赋予了不同的、更加丰富的内涵。在国内,能源安全一般从供应保障的稳定性和能源利用的安全性两方面来理解,前者是指,能源供应能够满足国家和人民生存需要的稳定程度,后者是指能源再利用的过程中不会对生存环境构成威胁.

狭义和传统意义上的能源安全,是从能源供给的连续性上来界定的,能源安全的重点在能源的稳定供给方面,认为一个国家的能源安全就是以一个能够接受的价格、得到稳定持续的能源供应。能源供应的不足或能源价格的不合理波动都会导致一定的能源风险。所以,在以往的研究中,多用能源供给安全来替代能源安全。

但是,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耗量的增加,全球范围内出现了诸如水污染、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这些日益凸显的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使人们从经济发展中警醒,,人们开始重新思考能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为生态环境也是能源安全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生态环境被纳入到能源安全的概念界定中,将上述三个方面进行汇总,得到更广泛的能源安全内涵。

能源安全的内涵

(1)能源的可获性安全:即在任何时期、任何情况下,各类能源的供给数量和开采勘探程度都能持续满足社会发展和经济运行的需求。随着能源的不断开采,全球能源储量不断减少,而且随着开采量的增多,开采所需成本和勘探难度也逐渐加大,能源的可获性安全受到威胁。

(2)能源的可用性安全:即在能源的使用过程中保证安全可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能源需求量的增长速度加快,快速上升的能源需求对能源安全产生威胁,并且能源使用过程中,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能源效率低下、能源运输不安全等问题也会对能源的可用性产生威胁。

(3)能源的可持续性安全:即各类能源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对环境产生危害。能源的开采、勘探、加工转换、运输等一系列过程中都会造成环境污染,近年来,能源使用导致的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土地塌陷等问题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危害愈发严重,能源的可持续性安全受到威胁,环境污染问题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4)能源的可接受性安全:即能源的供给、消费不会对经济系统造成不良影响,能源、经济、环境系统能够保持和谐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在国际社会上对于能源价格没有决定权,尤其是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会影响经济的稳定性。综上,能源安全分为:可获性安全、可用性安全、可持续性安全、可接受性安全[1]

能源安全

能源安全的四重含义

在相当长时期内,中国能源安全至少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

(1)能源的供给安全。从资源上看,我国的煤炭储量在世界排第三,次于俄罗斯和美国,产量也多年稳居全球首位。以此为基础,中国事实上也成为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大国。与之类似,我国的石油生产量也位居世界第五、六的位置,

(2)能源的价格安全。从本质上说,能源不是一种单纯的商品,不仅任何一个地缘政治冲突都可能对能源的价格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且小到—场飓风的暴发都可能对能源的价格产生重要影响。

(3)能源运输安全

(4)能源消费的环境安全。产生能源消费环境安全的本质原因,根源于我国的近乎畸形的能源消费结构

能源安全的分类

从时间上,能源安全可以分为短期能源安全、中期能源安全与长期能源安全三类;在空间上,能源安全可以分为区域安全、国家能源安全与全球能源安全三类;在类别上,能源安全分为能源供应安全和能源使用安全,前者包括能源的开发、运输与储备,后者包括能源的贸易、效率与环境。

能源安全影响因素

(1)能源供给安全

能源自给率、原有进口集中度、煤炭储采比、石油储采比、天然气储采比、能源使用多样化指数、石油对外依存度、人均能源产量、能源生产弹性系数、能源产量占比等

(2)能源使用(消费/需求)安全

能源强度、电力强度、人均能源消费量、煤炭消费比重、电力消费比重、能源消费弹性、石油消耗比重、能源加工转化率、石油价格波动率、能源工业固定投资占比等

(3)能源环境安全

清洁能源占比、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二氧化硫排放强度、空气质量API、能碳强度、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二氧化硫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等

(4)能源生态安全

人均水资源量、人均耕地面积、酸雨城市比例、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单位GDP化石能源燃烧温室气体排放量等

(5)能源经济安全

能源安全面临的挑战

能源工业固定投资、节能与环境保护投入量、外商能源行业投资、经济发展水平、能源强度等

传统能源增长空间小、战略储备资源少是内部隐患。相比发达国家,我国油、气战略储备和应急储备设施较少。2019 年,我国包括国家储备、石油公司和商业油罐储油的库存在内的国家总储备约为 80 天的需求量,低于国际能源署对成员国储备至少 90 天的净进口量的石油要求。根据中石油集团主办的《石油知识》杂志 2022 年 2 月的最新数据,世界上进行战略石油储备的国家基本上都是经济发达或比较发达的欧美国家,其中美国,日本和德国的石油储备分别达到 158 天、161 天和 127 天。按照《国家石油储备中长期规划》,我国分三期完成石油储备基地的硬件设施建设,形成 100 天石油净进口量的储备总规模(约 1.1 亿吨),当石油储备三期项目全部完成时,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总容量将达到 5.03 亿桶,但对比日本等发达国家,同时结合当前快速的需求增长,中国战略石油储备的不足与滞后尤为突出。此外,我国传统化石能源现有技术的可采储量低,且产出难度更大,预计增长空间有限。从 19 年可采储量来看,我国石油的剩余技术可采储量仅为 36 亿吨,仅为世界平均可采储量的 1.5%;天然气的可采储量为 8.5 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可采储量的 4.2%。从 19 年可采储产比看,石油储产仅比 18.7,远低于世界均值 49.9;天然气储产比为 47.3,传统能源增长空间不容乐观。

新能源尚不足以替代传统能源体系。当前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发展已经取得较大进步,但相较于传统能源规模仍小。从能源消费结构看,2020 年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 56.8%,比 2019 年降低 1.6 个百分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 24.3%,比 2019 年提高 4.3 个百分点。2020 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 9.8 亿千瓦时,占总装机发电量的 44.8%,比 2019 年上升 16.8%。从汽车消费结构看,2021 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达 350.7 万辆,2022 年2月新能源车渗透率上升至 19.2%。从发电量来看,当前我国火力发电依旧占据主导地位。2021 年,我国火电发电量为 48060 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 70.6%,水电、风电、太阳能分别占比 15.5%、6.5%、2.2%。近年来虽然新能源发电成本降低,但由于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特征,在当前技术水平和应用规模之下,难以成为支柱能源体系。首先,光伏、风电的发电量受天气、昼夜等因素影响,具有随机性、波动性的特点。新能源高比例并网将导致电力平衡较为困难,将导致发电波动大幅增加,增加了维持电力平衡的难度,对电网的调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第二,新能源发电需配合储能技术使用,目前储能技术限制多、成本高。抽水储能和电化学储能是目前最为重要的储能方式、抽水储能尽管具备成本低和转换效率高的优势,但高度依赖于选址环境、地形条件,且建设周期较长。而电化学储能目前成本依然偏高[2]

能源安全

新能源安全观

如果说传统的能源供应安全强调“有的买”和“用得起”,能源基础设施或供应链安全注重“运得回”,综合的能源安全主张多种能源“用得安全”,那么,在能源转型大背景下,新的能源安全范式强调能源形态将由化石能源转变成新能源,能源技术将由资源优势主导能源资源型发展为技术主导的能源技术型,能源结构将由一次能源的直接消费为主调整为电气化的二次能源占主导地位,能源管理将从集中式利用演变为智能化均衡用能

传统能源安全与新能源安全的区别

(1)从单一安全转向全面安全。传统能源安全以石油安全为核心,新能源安全观在关注石油安全的同时,更多地转向天然气、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和电力等能源的多元互补的整体安全。

(2)从短期安全转向长期安全。即传统能源安全主要应对市场供应中断,新能源安全在强调应对市场供应中断的基础上,注重能源供应的可持续性,更加注重能源安全与经济竞争力、环境可持续性之间关系。

(3)从强调能源供应安全,转向注重能源供应的清洁低碳,能源消费的“非油核心”,能源技术创新和能源体制变革。能源供应的清洁低碳是要求深化能源供给侧改革,一方面要求降低传统化石能源供给比重,实现煤炭本身的清洁低碳,另一方面要提高风电、光伏、地热等新能源的占比。能源消费的“非油核心”是指实现交通运输领域的去油化、电气化和智能化发展。能源技术创新主要有能源行业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变革和绿色发展(氢能)。而能源体制变革主要强调能源行业要顺应时代潮流,朝着绿色、低碳、高效、节能、市场化方向改革。

(4)从一国的能源安全转向区域和全球能源安全,注重能源安全的国际性[2]

能源安全战略相关会议或政策

2014年

习近平总书记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即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推动能源供给革命,推动能源技术革命,推动能源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

《能源发展战略计划(2014-2020)》加强国内能源资源勘探开发,着力增强能源供应能力。

2017年

《石油发展“十三五”规划》《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国内石油产量要达到2亿吨以上,天然气综合供保能力要达到3600亿立方米以上。

《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通过改革促进油气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大幅增加探明资源储量,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018年

《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要加大国内勘探开发力度,健全天然气多元化海外供应体系,构建多层次储备体系。力争到2020年底前国内天然气产量达到2000亿立方米以上。

三桶油召开会议讨论能源安全和增储上产确立国内勘探开发业务“优先发展”的战略定位,加大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力度和增储上产步伐。

2019年

《石油天然气规划管理办法(2019年修订》明确提出重大项目应遵循加大勘探开发力度、保障能源安全的原则。

《关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拟放开油气勘探开采准入限制,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加大油气勘探开采力度。国家能源局召开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石油企业要落实增储上产主体责任,完成2019-2025七年行动计划要求。

《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油气开采上游向外资企业开放。

《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补充通知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煤层气(煤矿瓦斯)、页岩气、致密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开采利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法》审议通过低丰度油气田开采、三次采油、深水油气田开采、稠油及高凝油将相应减征资源税。

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促进增储上产,提高油气自给能力;深入推进能源领域市场化改革,放宽油气勘探开发和油气管网等设施建设。

《关于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项的意见(试行)》允许民企、外企等社会各界资本进入油气勘探开发领域。

2020年

《能源法(征求意见稿)》加快海上油气田开发;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关于加快推进天然气储备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快储气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储备能力。优先建设地下储气库、北方沿海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和重点地区规模化LNG储罐。

《2020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推动勘探开发投资稳中有增。

国家能源局:2020年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工作推进会。将全力协调推进一批有潜力、受制约的产能建设项目,着力突破油气勘探开发系列关键技术,加快已探明未动用储量的动用,加大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力度,不断完善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

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发表重要讲话。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指出要建设多元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还需加大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

2021年

习近平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国将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集中优势资源攻关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建设石油储备重大工程,保持原油和天然气稳产增产,扩大油气储备规模,推动重点企业改造升级。

国务院常务会议:2021年7月将择时启动发电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并撬动更多社会资金促进碳减排

“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主要内涵

为了更好实现“3060”双碳目标,国务院在2020年12月正式发布了《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要求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被摆在首位,而能耗双控制度则确立为全面推进能源消费方式变革的最主要抓手

(1)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①坚持节能优先方针,完善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强化能耗强度控制。②坚定调整产业结构,高度重视城镇化节能,推动形成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2)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大力推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快提升非化石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比重。

(3)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绿色能源技术创新体系,全面提升能源科技和装备水平。

(4)推动能源体制革命,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①坚定不移推进能源领域市场化改革,还原能源商品属性,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能源市场。②推进能源价格改革,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

(5)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能源绿色可持续发展,促进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能源安全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上一篇:文化创意产业
下一篇:云原生
会员购买
客服

专属顾问

商务合作

机构入驻、侵权投诉、商务合作

服务号

三个皮匠报告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